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鲁迅且介亭名字来由

2023-09-16 04:55:08
TAG: 鲁迅
共4条回复
snjk

因为上海当时是半租界,所以取名为且介亭

鲁迅杂文集《华盖集》和《且介亭杂文》的得名由来

高一课文《记念刘和珍君》选自鲁迅先生的杂文集《华盖集续编》。鲁迅先生在《华盖集·题记》中引旧时命相家言,说和尚交华盖运,是成佛成祖的先兆,“但俗人可不行,华盖在上,就要给罩住了,只好碰钉子”。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下,鲁迅觉得自己就和一个普通人交了华盖运一样。“碰钉子”自然是常有的事。用“华盖集”来作书名,表现了他对黑暗现实强烈的愤懑和反抗。

《拿来主义》一文于1934年6月7日发表在《中华日报》副刊,暑名霍冲。后收入《且介亭杂文》。

鲁迅先生写《且介亭杂文》中的作品时,居住在上海北四川路帝国主义越界筑路区域。这是被称为“半租界”的地方,所以鲁迅称自己的住所为“且介亭”,意即“半租界的亭子间”(“且”为“租”的右半,“介”为“界” 的下半)。住在“半租界亭子间”写成的杂文,故名《且介亭杂文》。

皮皮

鲁迅,1882年9月25日出生于绍兴都昌坊口一个封建士大夫家庭,7岁启蒙,12岁就读于三味书屋,勤学好问,博闻强记,课余喜读野史笔记及民间文学书籍,对绘画艺术产生浓厚兴趣,自此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他不囿于四书五经,多方寻求课外读物,努力掌握历史文化知识。

绍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特别是众多越中先贤的道德文章,给鲁迅的思想以很大的熏陶和影响。鲁迅少年时代,祖父因科场案下狱,父亲病故,家道从此中落。鲁迅由一个封建士大夫大家庭的长房长孙,变成了一个破落户子弟。家庭所遭受的一系列重大变故,使少年鲁迅饱受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看到了“世人的真面目”,认识到封建社会的腐朽和没落。鲁迅母亲鲁瑞,农民的女儿,品格高尚,对鲁迅影响很大。

1898年春,鲁迅离开故乡,满怀人生新的希望,考入了南京江南水师学堂,翌年,因不满学堂的“乌烟瘴气”,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他广泛接触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阅《时务报》,看《天演论》,深受维新思潮和进化论学说的影响,初步形成“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人”的社会发展观。

1902年,鲁迅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官派赴日留学。他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后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习医。因深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浪潮的影响,积极投身于反清革命的洪流之中,课余“赴会馆,跑书店,往集会,听讲演”,立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1906年,鲁迅在事实面前,有感于国内同胞的愚弱,认识到改变国民性的重要,便毅然弃医从文,迈出了人生道路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选择了文学艺术,以笔作为自己救国救民的战斗武器。他参与筹办文艺杂志《新生》,撰写了《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早期重要论文。鲁迅认为,中国的严重问题在于人,不在于物;在于精神,不在于物质;在于个性,不在于“众人”;要“立国”,必先“立人”,而“立人”的关键,在于个性的觉醒与精神的振奋。

辛亥革命前夜,鲁迅回到祖国,先在杭州的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执教,担任化学、生理学教员,后又回到故乡绍兴,担任绍兴府中学堂监学兼博物教员、山会初级师范学堂监督(校长)。他一方面教书育人,培养青年, 一方面积极投身于辛亥革命。 他领导故乡文学团体“越社”, 支持创办《越铎日报》。 1912年初, 鲁迅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任职,不久,随教育部迁至北京,任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同时先后受聘于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等一些高等院校,担任校外兼职讲师。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鲁迅深受鼓舞,与李大钊、陈独秀等当时许多先进知识分子一起,写文章,办杂志,揭开了中国五四运动的序幕。他站在反帝反封建的前列,积极提倡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猛烈抨击几千年来的旧文化、旧思想、旧道德。1918年,他发表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通过象征的艺术手法,无情地揭露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强烈地控诉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宗法制度的罪恶。此后,鲁迅“一发而不可收”,以彻底的不妥协的姿态,创作了《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许多小说和大量杂文、随笔、评论,从而成为五四五四运动的先驱和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26年夏,鲁迅离开北洋军阀盘踞的北京,南下厦门,担任厦门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同时兼任国学院教授。1927年初,鲁迅又转赴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担任了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同时兼任教务主任,一边从事教育和文学创作,一边投入新的战斗。同年4月,反革命政变发生,鲁迅经受了腥风血雨的考验,因营救学生无果,愤而辞职。在血的教训面前,鲁迅早年形成的社会发展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严厉解剖自己的思想,纠正了过去只信进化论的“偏颇”,从此,他的思想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起点。

20年代中期,参与创办《莽原》周刊、《语丝》周刊和文学社团末名社。1927年初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1927年8月到厦门大学任教授。

1927年10月,鲁迅到了上海,从此定居下来,集中精力从事革命文艺运动。1928年与郁达夫创办《奔流》杂志。193O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他是发起人之一,也是主要领导人,曾先后主编《萌芽》、《前哨》、《十宇街头》、《译文》等重要文学期刊。他参加和领导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许多革命社团。他主编《前哨》、《奔流》、《萌芽月刊》等许多刊物,团结和领导广大革命的、进步的文艺工作者,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政府及其御用文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他坚持韧性战斗,撰写了数百篇杂文。这些杂文,如匕首,似投枪,在反文化“围剿”中,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他与共产党人交往密切,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他以“窃火者”自喻,致力于中外文化交流,倡导新兴木刻运动。他关心青年,培养青年,为青年作家的成长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大陆新村寓所与世长辞,终年55岁。

鲁迅写过一首《自嘲》诗,其中有两句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鲁迅一生写下了800多万字的著译,他的《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等许多作品一版再版,被翻译成英、俄、德、法、日、世界语等多种文字,饮誉全球。《鲁迅全集》是他留给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鲁迅著作

《呐喊》(短篇小说集)1923,新潮社

《中国小说史略》(上下卷)1923一1924,新潮社

《热风》(杂文集)1925,北新

《彷徨》(短篇小说集)1926,北新

《华盖集》(杂文集)1926,北新

《华盖集续编》(杂文集)1927,北新

《坟》(论文、杂文集)1927,未名社

《野草》(散文诗集)t927.北新

《朝花夕拾》(散文集)1928,未名社

《而已集》(杂文集)1928,北新

《三闲集》(杂文集)1932,北新

《二心集》(杂文集)1932,合众书店

《鲁迅自选集》1933,天马

《两地书》(书信集)与景宋合著,1933,青光书局

《伪自由书》(杂文集)1933,青光书局

《鲁迅杂感选集》瞿秋白编选,1933,青光书局

《南腔北调集》(杂文集)1934,同文书局

《拾零集》1934,合众书店

《准风月谈》(杂文集)1934,兴中书局

《集外集》杨霁云编,鲁迅校订,1935,群众图书公司

《门外文谈》(论文)1935,天马

《故事新编》(小说集)1936,文生

《花边文学》(杂文集)1936,联华书局

《且介亭杂文》(杂文集)1936,三闲书屋

《夜记》(杂文集,后编入《且介亭杂文末编)1937,文生

《且介亭杂文二集》(杂文集)1937,三闲书屋

《且介亭杂文末编》(杂文集)1937,三闲书屋

《鲁迅书简》(影印本)许广平编定,1937,三闲书屋

《鲁迅全集》(1一20卷,收著作、译文和辑录的古籍)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

《集外集拾遗》(综合集)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

《汉文学史纲要》(文学史)1941,鲁迅全集出版社

《鲁迅全集补遗》唐韬编,1946,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书简》许广平编,1946,鲁迅全集出版社

《鲁迅日记》(影印本)1951,上海出版公司;铅印本,1959,人文

《鲁迅选集》1952,开明

《鲁迅小说集》1952,人文

《鲁迅全集补遗续编》唐韬编,1952,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书简补遗》吴元坎辑,1952、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全集》(1-lO卷)1956-1958,人文

《鲁迅选集。(1一2卷)1956-1958,中青

《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文学史)1958,三联

《鲁迅选集》(上下册)1959,人文

《鲁迅书简》(致日本友人增田涉)1972,人民日报社

《鲁迅诗稿》1976,文物;1981,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鲁迅书信集》(上下卷,收《两地书》以外书信1381封)1976,人文

《鲁迅佚文集》1976,解放军报社

《鲁迅书简》(致曹靖华)1976,上海人民

《鲁迅手稿全集》(书信8册,日记6册)1978一1980,文物

《鲁迅致许广平书简》1980,河北人民

《鲁迅全集》(1-16卷)1981,人文

鲁迅全集卷一(坟 热风 呐喊)

鲁迅全集卷二(彷徨 野草 朝花夕拾 故事新编)

鲁迅全集卷三(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 而已集)

鲁迅全集卷四(三闲集 二心集 南腔北调集)

鲁迅全集卷五(伪自由书 准风月谈 花边文学)

鲁迅全集卷六(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二集 且介亭杂文末编)

鲁迅全集卷七(集外集 集外集拾遗)

鲁迅全集卷八(集外集拾遗补编)

贝贝

《且介亭杂文》得名由来:

鲁迅先生写《且介亭杂文》中的作品时,居住在上海北四川路帝国主义越界筑路区域。这是被称为“半租界”的地方,所以鲁迅称自己的住所为“且介亭”,意即“半租界的亭子间”(“且”为“租”的右半,“介”为“界” 的下半)。住在“半租界亭子间”写成的杂文,故名《且介亭杂文》。

附:原文如下

鲁迅杂文集《华盖集》和《且介亭杂文》的得名由来

鲁迅杂文集《华盖集》和《且介亭杂文》的得名由来

高一课文《记念刘和珍君》选自鲁迅先生的杂文集《华盖集续编》。鲁迅先生在《华盖集·题记》中引旧时命相家言,说和尚交华盖运,是成佛成祖的先兆,“但俗人可不行,华盖在上,就要给罩住了,只好碰钉子”。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下,鲁迅觉得自己就和一个普通人交了华盖运一样。“碰钉子”自然是常有的事。用“华盖集”来作书名,表现了他对黑暗现实强烈的愤懑和反抗。

《拿来主义》一文于1934年6月7日发表在《中华日报》副刊,暑名霍冲。后收入《且介亭杂文》。

鲁迅先生写《且介亭杂文》中的作品时,居住在上海北四川路帝国主义越界筑路区域。这是被称为“半租界”的地方,所以鲁迅称自己的住所为“且介亭”,意即“半租界的亭子间”(“且”为“租”的右半,“介”为“界” 的下半)。住在“半租界亭子间”写成的杂文,故名《且介亭杂文》。

meira

30年代初,因为当局对鲁迅加以通缉,所以鲁迅挈妇将雏移居到临近租界的地方的一个亭子间中。且介亭即半租界的亭子间的意思。且、介分别是租、界的一半。

相关推荐

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

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出自鲁迅《拿来主义》《拿来主义》是现代文学家鲁迅通过嬉笑怒骂、妙趣横生的语言形式,表现一种抨击时政、挑战强权的思想,一种论析文化、洞悉历史的胆识的杂文。《拿来主义》原文: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2023-09-05 16:44:421

课后练习:鲁迅的作品《拿来主义》中“拿来主义者”应该具有怎样的品质?

创造力,去除糟粕取其精华,批评创新
2023-09-05 16:45:254

拿来主义原文阅读答案

  语文阅读理解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阅读练习,不仅能熟能生巧,轻松应对考试,最重要的,对于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这篇拿来主义原文阅读答案,以供同学们练习、反思和感悟!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 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 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 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 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7.“叫作‘发扬国光"”“ 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这里运用了何种修辞?这种修辞在鲁迅的作品中经常见到,请从《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举出一例。(2分)   答:   8.“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其中能否将“捧”“挂”分别改为“拿着”“展览”?说说你的理由。(4分)   答:   9.选文第三段运用什么论证方法?作者写这一段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   答:   10.作者在述“拿来主义”之前,为什么先谈“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4分)   答:    《拿来主义》阅读理解答案:   7.反语。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   8.不能。“拿着”“展览”属于中性词,而“捧”“挂”则带有一定的奚落意味,从而能够刻画出“送去主义”者的丑恶嘴脸。   9.类比论证。旨在告诫“送去主义”的危害。   10.一是先不谈“拿来主义”,却大谈“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表面上绕了个弯子,实际上是先破后立、破中有立;二是“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是作为“拿来主义”的对立物出现的,与“拿来主义”形成鲜明的对比,把“拿来主义”衬托得更加突出。
2023-09-05 16:46:071

赏析课文拿来主义 什么比喻什么

 鱼翅、鸦片,烟具以及姨太太,是鲁迅先生《拿来主义》一文中的几个著名的比喻。闲来再读经典,不禁惴惴然而不安,只觉得先生“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一句分外刺目。   笔者之所以有如芒在背的感觉,缘自对“鱼翅、鸦片,烟具以及姨太太”等几个比喻的重新理解和认识。   一、传统解释及理论依据   这似乎是不成问题的问题。对“鱼翅、鸦片,烟具以及姨太太”等几个比喻的传统解释有如下几种:   1、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级中学语文第一册(必修)《教学参考书》   以“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以“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互见,需要区别对待,加以批判吸收的那些部分;以“烟灯和烟枪”比喻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是相对于作为内容的“鸦片”而言),例如八股文和骈体文之类;以“一群姨太太”比喻只供剥削阶级享用的腐朽淫靡的东西,如色情文化之类。   2、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二册《教师教学用书》   用“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用鸦片(原文“鸦片”未用引号)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但也有某些有益的成分;用“烟灯和烟枪”“姨太太”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   “以‘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以‘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互见,需要区别对待,加以批判吸收的那些部分”,这样的解释诚然是不错的。这种解释的理论依据是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有关对待文化遗产的论述:“一切外国的东西,如同我们对待食物一样,必须经过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肠胃运动,送进唾液胃液肠液,把他们分解为精华和糟粕两部分,然后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才能对我们有益,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所谓‘全盘西化"乃是一种错误”;“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取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这就是著名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论断。   用毛泽东的理论解释鲁迅先生《拿来主义》中的相应观点确实有其合理性与必然性。首先,他们谈的是同一个问题,都是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特别是外来文化的问题;其次,他们都提出要批判性地吸收中外文化遗产,反对全盘西化;再其次,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给予鲁迅以高度的评价,不仅称其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伟大的文学家”“伟大的思想家”“伟大的革命家”,而且称“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那么在我们长久习惯的话语背景和思维定势下,选择并坚信这样的诠释,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第四,用合理的理论武器去解读文本,不仅是阅读时常用且切实可行的方法,而且还能丰富文本的思想和内涵,提升文本的认识价值,而毛泽东的论断确实就是这样一个“合理”的理论武器。   因而,我们有理由感喟两位伟人在对待中外文化遗产问题上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但我们也别忘了,鲁迅就是鲁迅!   二、烟灯、烟枪与旧的形式   传统的解释中有个显而易见的漏洞,即对“烟灯、烟枪”等烟具的诠释。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级中学语文第一册(必修)《教学参考书》以为“‘烟灯和烟枪"比喻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那么,对于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鲁迅先生究竟有什么看法,抑或“送一点进博物馆”“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果真讲的是对待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吗?   《且介亭杂文》中有一篇题为《论“旧形式的采用”》的文章,文中鲁迅先生专门谈了对待“旧形式”的问题。先生以为,“旧形式为什么只是‘采取"……就是为了新形式的探求”;“探求新形式,首先提出的是旧形式的采取,这采取的主张,正是新形式的发端,也是旧形式的蜕变”;旧形式是采取,“并非断片的古董的杂陈”,“必有所删除,既有删除,必有所增益,这结果是新形式的出现,也就是变革”。   该文写于1934年5月2日,较写于1934年6月4日的《拿来主义》早一个月,而1934年4月9日,鲁迅先生在《致魏猛克》的信中这样写道:“新的艺术,没有一种是无根无蒂的,突然发生的,总承受着先前的遗产,有几位青年以为采用就是投降,那是他们将‘采用"与‘模仿"混为一谈了。中国及日本画入欧洲,被人采取,便产生了‘印象派",有谁说印象派是中国画的俘虏呢?”   这里有一个关键词:采用或采取。“采用”切合了“拿来”的观点,“有所删除”自然是“占有,挑选”的结果。但既然“并非断片的古董的杂陈”,就不能“送一点进博物馆”了事,而“有所删除”是为了“有所增益”,使得“新形式的出现”,则“删除”的不等同于“大可以毁掉”的。   显然“烟灯、烟枪”等烟具不能简单的视之为旧的形式,它与旧形式的区别在于用与不用。旧形式是新形式的根蒂,“采用”是为了“新形式的探求”;送入博物馆束之高阁,也就没有现实的“用”的意义,更遑论“变革”了。西方印象派,“采取”了中国画的形式,有所删除,有所增益,故而产生了“印象派”这种新形式,这是善“采用”的典型例子。   至于要评说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二册《教师教学用书》认为,“烟灯和烟枪”“姨太太”都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的认识,先生反思自己早年的进化论观点时的著名论断大可用得上;倒是一些只概述比喻不诠释比喻的所谓“教学参考书”的编撰者们,则多少显现了些人生的“智慧”,可是先生说的“运用脑髓”全不是这样的!   三、几个比喻的逻辑联系   问题的症结倒不在于领袖的论断,而在于我们非是即非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在于我们对文中严密的论辩逻辑的全然忽视。   其实,二元对立非是即非,说透了便是只认一元的简单的思维模式,可是,早在上个世纪初1907年鲁迅先生在《文化偏至论》一文中,就表达了他的多元文化观,姑援引钱理群先生的评述来说明。   “在他(鲁迅)看来,包括东西方文化在内的一切文化的现实形态,都是‘偏至"的,也即是不完美,不完善,有缺陷的。正视人类文化的现实形态的这种偏至性,就可以使人们不会陷入将任何一种文化神圣化、绝对化的神话,进而承认无论是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都是有缺陷的,同时又各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的,它们在互相‘比较"中既互相吸取、补充,又互相竞争;既互相融合,又保持各自的独立性——鲁迅的这一‘偏至"观,以及由此建立的多元发展的文化理想,正是他与流行的东、西方文化观的一个根本分歧。”   针对中国要怎样的“近世文明”,亦即“要确立怎样的现代化目标”的问题,在《文化偏至论》中先生提出了他的理想:   “是故将生存两间,角逐列国是务,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凡事举;若其道术,乃必尊个性而张精神。”   上述两段引述有多重意味自不待言。需要说明的是,“立人”是鲁迅思想和文学的逻辑起点,而《文化偏至论》是先生总揽全局,对“中国现代文化建设”的总体构想,如何对待中外文化遗产是这个总课题中的一个子课题,因而,了解总体构想,有助于把握子课题的精神实质,但首先必须“尊个性而张精神”。   北大孔庆东先生在《百家讲堂》中说:鲁迅的文章逻辑性极强,使得论辩清楚而简单。《拿来主义》就是一篇逻辑性极强的文章,姑举两处列举来阐明。   在批判“送去主义”时作者列举了三个例子,前两个例子间用分号隔开,一、二与第三个例子间用句号点断,三个例子自然分成“死物”与“活人”两大类,不仅使“活人替代了古董”的收束有所着落,也使“进步”二字得以凸显。   在论述对待“旧宅子”的错误态度时,也用分号与句号的不同功用,将“孱头”“混蛋”“废物”三种人分成不敢“采用”乃至否定拒绝与全盘接受两大类。   以此来观照鱼翅、鸦片,烟具以及姨太太等几个比喻:作者同样借助分号与句号将四种事物分成三大类,鱼翅和鸦片是一个大类中的两个小类,“挑选”显现出多层次;结尾的“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分别照应了“鱼翅、鸦片”“烟具”“姨太太”。   这样看来,鱼翅、鸦片,烟具以及姨太太等分别比喻文化遗产中的三种类别:鱼翅、鸦片,文化遗产中有现实意义的一部分;烟灯、烟枪等烟具,文化遗产中有历史意义的一部分;姨太太,文化遗产中既无现实意义又无历史意义的一部分。
2023-09-05 16:46:151

拿来主义原文多少字

拿来主义原文6530字。根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拿来主义在教材中出版社出完成总结数字达到6530个,拿来主义是高中语的第一篇课文。
2023-09-05 16:46:231

急求鲁迅《拿来主义》200字读后感一篇!!!

初读鲁迅的<<拿来主义>>时,有点无法渗透其中的道理,当了解了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时,我才明白鲁迅先生写这篇文章的意义、以及其中所蕴含的道理。鲁迅先生的文采真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啊!  鲁迅先生所提倡的拿来是反对崇洋媚外,有选择的拿来,而不是一昧的将所有的东西都拿来。比如,我们可以西方学习他们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制度,这些我们确实比不上人家,而且也确实需要这些东西。当然,有拿来就有送去,送去就是不需要的东西就可以送去,可是碰了一串钉子后,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长期以来,由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嘛,帝国主义国家便不断向中国输入鸦片、枪炮、香粉、电影及各种小东西进行军事、经济、文化侵略,因而使清醒的青年们对于外来的东西"发生了恐怖",产生了一种盲目排外的思想,不能正确对待外国的东西。这些送来的东西可把我们给吓坏了,所以我们要拿来!  鲁迅先生提出拿来主义意在唤醒国人,除了"送去"以外,还得"拿来"。按鲁迅先生拿来主义原文中所说: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有选择的拿!鲁迅从广阔的背景上,点明了从闭关主义到送去主义,是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反动落后的本质一脉相传。出路在哪里?拿来主义!  拿来主义的内涵,我们可以用"占有""挑选""创新"来概括。说真的,虽然我不太喜欢鲁迅的文章,但他的这种精神使我折服,由其是他流露在文章中的那股气质,就拿拿来主义来讲,就使我不得不佩服!我们是应该多多拿来,把无用的送去,把有用的拿来!鲁迅在此文中大用反语,反语可谓是鲁迅的一贯作风,是鲁迅讽刺时代强有力的武器,不过我相信即使没有它,鲁迅的文章也不会因此失色!  中国人就应多多拿来,理智应对"送来",送去那些没有用的东西。有选择的拿来,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就不会如此狼狈,相反,清政府实行闭关主义,想过那与世隔绝的悠闲日子,实在是太天真了。清政府那些热家伙用来镇压人民挺不错的,可真打起仗来,那还真欠火候。自新文化运动以后,中国人就更加活跃了,几十年艰苦奋斗,鲜血铺满了前方的路,可最终他们胜利了,因为他们懂得拿来!那时的中国人穷,没有武器,就果断的从敌人哪儿拿来,哪怕多么危险,也要为革命拿来本钱!不得不敬佩鲁迅先生,一篇<<拿来主义>>便将事实剥露出来,完美诠释这现实的锋芒,我们需要拿来,这是我们的武器.   拿来主义未尝不可,我们需要的,对我们有利的,就可以拿来,有选择的拿来,化为所用,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拿来,避开那些对我们无益甚至对我们有害的东西,面对好的东西,就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一切好的东西,都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外国好的东西,对进步有益的东西,都应该吸收,这应该是拿来主义的真实意识"!  需要的,就应去拿来,趁早拿来,别等到火烧眉毛时才拿来,到时候就晚
2023-09-05 16:46:431

拿来主义课文原文及解析

题库内容:谓吸收外来事物的长处为我所用。 鲁迅 《且介亭杂文·拿来主义》:“我只想鼓吹我们再 吝啬 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丁玲 《浅谈“土”与“洋”》:“像 鲁迅 先生 曾说的,对外国好的,于我们有用的 东西 ,采取拿来主义。
2023-09-05 16:46:501

求一篇关于拿来主义的文章或作文,原文不要

  这个五一假日,可是充盈自己知识的好时光。我随手拿起家里的《鲁迅杂文精选》,翻开即阅。  鲁迅先生的文章真的是越看越美越有味儿,别看这是杂文,鲁迅先生也没用上什么华美的词藻,但就是给我一种字字珠玑的感觉,从词汇语句的平常,体现文章内容的不平常、鲁迅先生内涵的不凡。  在整本文集中,最最令我感兴趣的,就是这篇《拿来主义》。鲁迅先生在文章的开头就开门见山地点出当时中国政府的腐败,“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而到后来可更好,成了什么“送去主义”啦,几位大师带着古董出国,还说是“发扬国光”。再后来,干脆就是用活人代替古董出国了。  文章的第二段,鲁迅先生大致有些调侃的意味儿,“为什么我国没有人根据‘礼尚往来"的礼节,大声地说道:‘拿来"?!”“虽然送出去也不是坏事,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鲁迅先生还在这里批评他为“疯子”,此处令我不禁笑出声来。然而再一想,先生说得是个道理,尼采不是太阳,中国也不是太阳,鲁迅批得有理,评得有价值,我们是应该大声对那些向我们索要的国家说“拿来”!鲁迅先生这段最值得我拍手叫好:“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这篇杂文需要我们反复去咀嚼,去思考,否则,你感觉不到这篇文章的精妙,感受不到鲁迅先生的良苦用心,我细细品了四遍,也只是略懂一二,感到在鲁迅先生的笔下,这杂文已不是普通的杂文,这篇《拿来主义》,是揭露社会腐败的明镜,是斩断社会黑手的利刃,是对那些向我们索要的国家喝令停止的判书!中国人不是懦夫,我们要伸出手来,大声、坚决地道“拿来”!我们不要“闭关主义”,我们要踢开“送去主义”,我们要“拿来”!尼采发了疯,中国不可以!我们要大声地说:“拿来,拿来,拿过来!”,弘扬民族精神,我们中华民族是有血有肉有骨的铮铮之国!送去,便要拿来,我们不是弱者!  弘扬我们的民主精神,象鲁迅先生一般地喊出来,让世界知道我们,向世界展示我们的风采,让那些愚夫们,听听我们铿锵的中国之声——“拿来”!
2023-09-05 16:46:591

求鲁迅的一段文字

《呐喊》自序 我在年青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后来大半忘却了,但自己也并不以为可惜。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己逝的寂寞的时光,又有什么意味呢,而我偏苦于不能全忘却,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 我有四年多,曾经常常,--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店里,年纪可是忘却了,总之是药店的柜台正和我一样高,质铺的是比我高一倍,我从一倍高的柜台外送上衣服或首饰去,在侮蔑里接了钱,再到一样高的柜台上给我久病的父亲去买药。回家之后,又须忙别的事了,因为开方的医生是最有名的,以此所用的药引也奇特:冬天的芦根,经霜三年的甘蔗,蟋蟀要原对的,结子的平地木,……多不是容易办到的东西。然而我的父亲终于日重一日的亡故了。 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我要到N进K学堂去了①,仿佛是想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我的母亲没有法,办了八元的川资,说是由我的自便;然而伊哭了,这正是情理中的事,因为那时读书应试是正路,所谓学洋务,社会上便以为是一种走投无路的人,只得将灵魂卖给鬼子,要加倍的奚落而且排斥的,而况伊又看不见自己的儿子了。然而我也顾不得这些事,终于到N去进了K学堂了,在这学堂里,我才知道世上还有所谓格致,算学,地理,历史,绘图和体操。生理学并不教,但我们却看到些木版的《全体新论》和《化学卫生论》之类了。我还记得先前的医生的议论和方药,和现在所知道的比较起来,便渐渐的悟得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②,同时又很起了对于被骗的病人和他的家族的同情;而且从译出的历史上,又知道了日本维新是大半发端于西方医学的事实。 因为这些幼稚的知识,后来便使我的学籍列在日本一个乡间的医学专门学校里了。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象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我已不知道教授微生物学的方法,现在又有了怎样的进步了,总之那时是用了电影,来显示微生物的形状的,因此有时讲义的一段落已完,而时间还没有到,教师便映些风景或时事的画片给学生看,以用去这多余的光阴。其时正当日俄战争的时候,关于战事的画片自然也就比较的多了,我在这一个讲堂中,便须常常随喜我那同学们的拍手和喝彩。有一回,我竟在画片上忽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据解说,则绑着的是替俄国做了军事上的侦探,正要被日军砍下头颅来示众,而围着的便是来赏鉴这示众的盛举的人们。 这一学年没有完毕,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在东京的留学生很有学法政理化以至警察工业的,但没有人治文学和美术;可是在冷淡的空气中,也幸而寻到几个同志了,此外又邀集了必须的几个人,商量之后,第一步当然是出杂志,名目是取"新的生命"的意思,因为我们那时大抵带些复古的倾向,所以只谓之《新生》。 《新生》的出版之期接近了,但最先就隐去了若干担当文字的人,接着又逃走了资本,结果只剩下不名一钱的三个人。创始时候既己背时,失败时候当然无可告语,而其后却连这三个人也都为各自的运命所驱策,不能在一处纵谈将来的好梦了,这就是我们的并未产生的《新生》的结局。我感到未尝经验的无聊,是自此以后的事。我当初是不知其所以然的;后来想,凡有一人的主张,得了赞和,是促其前进的,得了反对,是促其奋斗的,独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也无反对,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的了,这是怎样的悲哀呵,我于是以我所感到者为寂寞。这寂寞又一天一天的长大起来,如大毒蛇,缠住了我的灵魂了。然而我虽然自有无端的悲哀,却也并不愤懑,因为这经验使我反省,看见自己了:就是我决不是一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只是我自己的寂寞是不可不驱除的,因为这于我太痛苦。我于是用了种种法,来麻醉自己的灵魂,使我沉入于国民中,使我回到古代去,后来也亲历或旁观过几样更寂寞更悲哀的事,都为我所不愿追怀,甘心使他们和我的脑一同消灭在泥土里的,但我的麻醉法却也似乎已经奏了功,再没有青年时候的慷慨激昂的意思了。 S会馆③里有三间屋,相传是往昔曾在院子里的槐树上缢死过一个女人的,现在槐树已经高不可攀了,而这屋还没有人住;许多年,我便寓在这屋里钞古碑④。客中少有人来,古碑中也遇不到什么问题和主义,而我的生命却居然暗暗的消去了,这也就是我惟一的愿望。夏夜,蚊子多了,便摇着蒲扇坐在槐树下,从密叶缝里看那一点一点的青天,晚出的槐蚕又每每冰冷的落在头颈上。那时偶或来谈的是一个老朋友金心异⑤,将手提的大皮夹放在破桌上,脱下长衫,对面坐下了,因为怕狗,似乎心房还在怦怦的跳动。 "你钞了这些有什么用?"有一夜,他翻着我那古碑的钞本,发了研究的质问了。"没有什么用。" "那么,你钞他是什么意思呢?" "没有什么意思。" "我想,你可以做点文章……" 我懂得他的意思了,他们正办《新青年》,然而那时仿佛不特没有人来赞同,并且也还没有人来反对,我想,他们许是感到寂寞了,但是说:"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是的,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于是我终于答应他也做文章了,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记》。 从此以后,便一发而不可收,每写些小说模样的文章,以敷衍朋友们的嘱托,积久了就有了十余篇。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至于我的喊声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顾及的;但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在《明天》里也不叙单四嫂子竟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因为那时的主将是不主张消极的。至于自己,却也并不愿将自以为苦的寂寞,再来传染给也如我那年青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 这样说来,我的小说和艺术的距离之远,也就可想而知了,然而到今日还能蒙着小说的名,甚而至于且有成集的机会,无论如何总不能不说是一件侥幸的事,但侥幸虽使我不安于心,而悬揣人间暂时还有读者,则究竟也仍然是高兴的。所以我竟将我的短篇小说结集起来,而且付印了,又因为上面所说的缘由,便称之为《呐喊》。 一九二二年十二月三日,鲁迅记于北京。
2023-09-05 16:47:234

鲁迅《拿来主义》中什么是拿来主义,句子体现

都不自己去创造,只知道一味的去拿别人的
2023-09-05 16:47:334

鲁迅的《拿来主义》是小说吗﹖

鲁迅的文章大部分是杂文
2023-09-05 16:47:424

鲁迅认为什么是"拿来主义

鲁迅的“拿来主义”主要是针对“送去主义”而言的,也是针对所谓洋人的“送来”而言的。鲁迅并不是反对“送去”,“送”是免不了的,甚至还是需要的;鲁迅所反对的只是一味地“送”,只“送”不“拿”。《拿来主义》选自《且介亭杂文》,是鲁迅先生所作的一篇著名的杂文,写于1934年6月4日。鲁迅在文中批判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主义政策和一些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阐明了应该批判继承和借鉴文化遗产及外来文化。文章深入浅出、浅显易懂、耐人寻味。
2023-09-05 16:48:032

拿来主义美国的电影什么意思

借他国文化传播西方的价值现,并以技术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用这种态度实现商业成功。
2023-09-05 16:48:356

鲁迅《拿来主义》中“丰富”“大度”的含义

反讽,针对三十年代这种“发扬国光”的复古潮流"富贵大度"实际是暗指"送区主义"拙劣的炫耀自夸行为.也讽刺中国政府和社会"上朝天国"的优越感.也有对顽固自闭,抱残守缺,不知吸取外来知识的落后态度批判.原文:"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2023-09-05 16:48:491

仿写一篇鲁迅的《拿来主义》,基本结构就是按照原文来写的

  足球中的拿来主义  中国足协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职业化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技术上的东西,很早就有人出去了,从最早的古广明、迟尚斌,再到职业化初年把整个年轻的健力宝送到足球王国巴西,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流洋的球员,杨晨,李金羽,谢辉,孙继海,李铁,邵佳一他们,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把杜威送到哪哪。我在这里不想讨论他们出去对提高中国足球有什么关系,总之,现在出去的人是越来越年轻化了,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是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礼仪,说道:拿来!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夸过他是太阳,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终究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中国足球的水平连中国人自己都看不好,外国人能把中国出去的球员当盘菜吗?(就是菜的话,出去的球员都是大咸菜)。外国俱乐部夸中国的球员有潜力。他们的拿不出东西,大腕球员不来,只好夸咱们的球员。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说的冠冕些,可以称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其实甘肃天马的加扎就是一例)。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瞎怕了。先有英国的足球流氓(中国有了),东南亚的赌球开盘,意大利的黑哨(中国裁判学会了)。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我在这里说得似乎有些勉强)。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鲁迅原话。低素质的中国足球人很难领悟)  假如我们有幸学会了“巴西”(中国队会成为亚洲的巴西队吗???),或者学会了南斯拉夫(中国队会成为亚洲的巴尔干雄鹰吗???),我们不思进取,造样玩儿完。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学巴西,雪南斯拉夫必须要超过他们,变成自己的。首先要咱们的中国足球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足球不能成为新足球。
2023-09-05 16:49:111

应该实行“拿来主义”吗?怎样实行“拿来主义”

当然
2023-09-05 16:49:203

《拿来主义》中“挂过去”“捧着”的含义

原文: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捧”字活画出“大师”们毕恭毕敬,谄媚讨好的奴性心理。“挂”字则勾画“大师”们大张旗鼓,自鸣得意的丑陋之态。
2023-09-05 16:49:281

此句出于《拿来主义》的第五自然段,它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承上启下~~~~~~~~~~~
2023-09-05 16:50:064

也谈“送去” “拿来主义”新说,写一篇八百字议论文

根据所给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庄子》中有这样一则寓言:朱平曼喜好剑法,总想练就一身独步天下的绝技。他听说有个叫支离益的人善长屠龙之术,便赶去拜支离益为师,立志将这种人间稀有、世上少见的剑法学到手。他苦学苦练了三年,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终于他的屠龙剑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便辞别了老师,开始仗剑闯荡江湖,希望杀尽天下害龙,显姓扬名。然而他四处寻觅却找不到一条龙的影子。其所谓的一身绝技,最终也没有任何用武之地。 提示: 1、可以论证盲目空想者的一事无成。 2、可以论证脱离实际的理论毫无价值。 3、可以论证单纯苦学苦练而不动脑筋、不讲实效,必然劳而无功。************************************************************** 请根据这一段材料,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有人问三个砌砖工人:“你们在做什么?”第一个工人不假思索地说:“砌砖。”第二个工人想了想说:“我在赚工资。”第三个工人却说:“我正在建造世界上最富特色的房子。”后来前两个工人一生都是普通的砌砖工人,而第三个工人却成了有名的建筑师。 提示: 三个人的回答道出了每个人对这一工作意义的认识。第一个工人把砌砖看成毫无目的的工作,既看不到工作的意义,又认识不到劳动的价值,自然是敷衍塞责,缺乏责任感与上进心。第二个工人是为了赚钱而工作,砌砖的目的就在于挣钱,自然是给多少钱干多少活,不思进取,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就难于发挥出来。第三个工人热爱本职工作,把它看成是一种创造,他有浓厚的兴趣,有强烈的进取心和高度的责任感,这样的人怎能不成为有名的建筑师呢? 参考论据: 古之人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王进喜挖井,郝建秀织布,张秉贵站柜台卖糖果,倪志福钻研钻头,雷锋开车……他们都热爱本职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下面是诗人艾青写过的一首短诗,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议论文。 离开了时间/就没有了生命; 生命和时间/紧密相依连; 失去了时间/生命就成了虚幻; 没有了生命/时间就成了云烟。 提示: 如果材料的内容,是谈人或事物之间的关系,那么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物与物之间的辩证关系就是材料的中心。这则材料谈的是“生命”与“时间”的辩证关系:两者相互依存,时间的价值就是生命的价值;如果说生命的价值在于过程,那么这过程是按时间来计算的、来体现的。“珍惜生命的分分秒秒”就是这则材料的中心意思。 参考命题: 《时间与生命》 《时间就是生命》 《虚度时光,就是害人害己》************************************************************** 筛选以下材料,联系实际立论作文,并自拟标题。 1、战国时期赵王实行胡服骑射政策。 2、秦始皇大兴土木,修筑阿房宫,筑万里长城。 3、汉代王昭君出塞,为帝业实施和亲政策。 4、鲁迅就如何对待外国文化问题,写了《拿来主义》。 5、我国当前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 6、清代搞闭关锁国行不通后又搞求荣卖国。 提示: 该题重在训练从多种材料中找到内在联系紧密的东西,并结合实际生活选好议论角度,确立议论的论点。 就材料而言,1、3、4都有联系,均表现出要勇于向外部世界(外国和外族)学习。5 说的是当今所面临的问题,是我国现行的根本国策,与1、3、4 也有联系,而2 与其它各项联系不大。6 说的是闭关锁国政策与改革开放向国外友人学习的问题。从反面意义上看,6 与1、3、4、5均有关系。搞清这些关系有助于把握整体材料的精神,为立论说理打下基础。 文章标题可《今天还要“拿来”》、《从胡服骑射说起》。************************************************************** 阅读下面这则寓言故事,联系实际,自拟文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枭遇到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提示: 1、译文: 枭遇到鸠,鸠说:“你要去哪里?”枭说:“家乡的人都讨厌我的鸣叫声,所以我要向东迁徙。”鸠说:“你(若是)能够改变自己的鸣叫声,还可以;如果不能改变鸣叫声,向东迁徙,(那里的人)仍然会讨厌你的鸣叫声。” 2、材料的重心是“治标”与“治本”的问题。既可以顺向思考,写《治标不如治本》,也可以逆向命题,写《治标未必不如治本》。还可谈“标本兼治”,谈怎样才能“治本”等问题。亦可以联系反腐败等现实来写。************************************************************** 就一则寓言故事,联系思维方法的实际,写篇叙议结合的文章。题目自拟。 一位客人到朋友家作客,受到了朋友的热情款待。为他的到来主人准备了丰盛的午餐,特别是做了十分可口的红烧鲤鱼和鲜美可口的鲍鱼汤。客人吃得十分满意,临别时主人盛情相让,让客人喝了一大碗鲍鱼汤,之后还嫌接待不周,于是又送上了一大碗,还十分热情地说:“再喝一碗鲜鱼汤吧!”于是客人盛情难却,勉强喝了下去,没想到主人又端来一碗,又说:“再来一碗吧!”最后客人只好婉言谢绝,心想:“以后再也不能到这里来做客了……。” 提示: 这篇寓言故事的主旨是告诫人们好事也要有分寸地去做。如果做过了火,就会走向反面。这是一种思维方法问题。立论作文时可就这方面问题联系实际。 可以用故事中的一句话(如《再来一碗鲜鱼汤吧!》)为题,也可综合故事主旨,用自己的语言立题,例如:《好事也不能过头》或者《分寸是十分重要的》等等。************************************************************** 根据所给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防冻秘方的不同价值 《庄子》中的寓言:宋国一个家族能制造一种防治皮肤冻伤的药,因此,这一族人世世代代都以在水中漂洗布絮为业。后来有一个十分精明的商人探听到这一消息,出资百金,买下了他们的秘方。此人拿着这个“专利”来到南方的吴国,他知道当时吴越两国正在大动干戈,吴军将士若使用了这种药在水战时便不会发生冻疮,于是就将此秘方献给吴王。吴王得到这种药后,如获至宝,在严寒的冬天向越军发动进攻。越军虽奋力抵抗,但因将士生了冻疮,战斗力锐减,终于溃不成军。后来,吴王封给这个商人一大片土地,顿使一个小小的商贩富敌王侯。然而,原来发明这一秘方的宋人家族却只能依旧给人家洗布为生。 提示: 1、可以论证市场经济需要机敏的反应,精明的头脑。 2、可以论证具备敏锐的分析判断能力才能获得机遇。 3、可以论证安于现状、循规蹈矩就不能有大成。 4、可以论证要善于发现和利用潜在财富的价值。************************************************************** 商店外面正下着倾盆大雨,商店里,一位女盲人这儿摸摸,那儿听听,像是要买什么东西。当得知这位女盲人想买一把雨伞后,小王就带她到卖雨具的柜台前,并帮她选了一把伞。假设你就是小王,请你写一篇作文,叙述你是如何帮助这位女盲人的,以及如何向她说明雨伞的特点和使用方法的。 要求: 1、要反映女盲人的动作、神态和小王的心理活动。 2、说明性的文字要用对话的形式表现出来。 3、题目自拟,字数700字左右。 提示: 这是既以记叙性情境作文训练为主,又含有说明性短文的写作训练,一举两得。所谓情境作文,就是提供某个材料,根据材料中介绍的特定情景(包括时间、空间、人物、情节等),按规定作文。本题要仔细研究的是材料提供了怎样的情境,然后紧扣这一情境,展开与之相应的合乎情理的想象。 同时,要注意的是“假设你是小王,请你写……记叙你……”这些话,把原文用第三人称叙述改为用第一人称叙述,要扣紧要求作文。介绍雨伞特点时,要想到对方是对盲人,所有有关视觉的部分(如雨伞的外观形状、色彩图案等到)不宜作为介绍内容。************************************************************** 阅读下面给出的这篇短文,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日本所编《欧美逸谭》中,有一则艺术家摔琴的故事:有位著名提琴家将用文艺复兴时期流传下来的最珍贵的提琴演奏,这张琴价值连城。一曲终了,那宝贝乐器的美妙乐音使听众如醉如痴,一致惊叹昔日提琴制造师超群绝伦的手艺。这时,提琴家一挥手,竟将琴摔了个粉碎,顿时四座皆惊。 此刻,主持人上场宣布:“刚才打碎的,只是一把价值一元多的琴。提琴家这样做,是为了告诉诸位,音乐之妙,并不在于乐器好或歹,而在于演奏它的人。现在,请大家欣赏以真正珍贵的提琴演奏的乐曲。”于是,提琴家再一次操起琴,同样美妙的乐音悠然而起。听众再不去注意琴的价值,而专心致志地进入了艺术境界。 提示: 1、可以认证不能看重表面,而要注意实质。 2、可以论证事业成败,人是决定性的因素。 3、可论证艺术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世界球王贝利喜得贵子,有记者贺道:“看他长得多壮实,今后他一定会成为像你一样了不起的体育明星。”贝利听了不假思索地回答道:“他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是绝不会有我这样的成就,因为他现在很富有,缺乏先天竞争意识,而我小的时候却是非常贫穷的。” 请你根据这一段材料,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提示: 贫困是一笔财富,之所以说它是财富,是因为越是贫困越激励人们奋发向上,越是要改变生存环境,自然就产生了“人十之,己百之”的上进心。古代就有“寒门生贵子,白屋出公卿”的说法;孟子曾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参考论据: 范仲淹两岁丧父,后随母亲改嫁,幼时读书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吃到;司马光也出生寒门;明代大学士宋廉家中一贫如洗;苏联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荷兰画家梵高也曾是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弟弟接济;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出身于鞋匠家庭;居里夫人刚刚满十岁就去打工,供姐姐读书…… 参考文题: 《贫困是一笔财富》 《自古雄才多磨难》**************************************************************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美国的阿拉斯加自然保护区内,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把狼全部消灭了。鹿没有了天敌,终日无忧无虑地饮食林中。十几年的功夫,鹿群由千只发展到四万只,但体态蠢笨,没有了昔日的灵秀。植物也因鹿的大量繁殖和践踏而凋零了,鹿本身也因缺少食物以及安逸少动带来的体质衰弱而大批亡。人们只好把狼再引进来,不久,鹿与自然保护区又恢复了生机。 要求: 准确把握材料所蕴含的中心意思,联系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提示: 此则材料较完整地叙述了鹿由昔日的正常、健康到后来不健康的畸形发展过程。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地消灭了鹿的天敌——狼。材料内容前后是因果关系。应该立足材料所述事物的“果”去追溯事物的“因”,然后就其“因”立意,联系现实生活中的某一方面展开议论。鹿和保护区的“结果”是由于人“将狼全部消灭”,从而破坏了自然界的“生物圈”与“食物链”,遭到自然规律的报复,使当事者自食其果。************************************************************** 阅读寓言《虹和桥》,然后按要求作文。 当虹看到弧形的石桥时,对它说:“我的大地上的姐妹,你的生命比我长。” 石桥回答说:“你那样美,你在人们的心目中是永恒的。” 要求: 1、需以《从虹和桥的对话所想到的》为题,写议论文。 2、运用总分结构,对比论证方法。 3、600字左右。 提示: 虹和桥各有优点,它们优点是:赞美别人不夸耀自己,表现了可贵的谦虚美德。这可以作为全文的中心论点。根据要求,按照“总分结构”、“对比论证”,可以设以下几个论段:①谦虚的人总能看到别人的优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②骄傲的人往往躺在自己的成绩簿上沾沾自喜,固步自封。③谦受益,满招损。 举例时注意有正有反。************************************************************** 美国著名喜剧演员戴维·布瑞纳中学毕业时,向父亲求助。父亲送给他一枚硬币,并告诉他:“用这枚硬币买一张报纸,一字不漏地读一遍,然后翻到广告栏,自己找一个工作,到世界上去闯一闯。”后来,戴维·布瑞纳经过艰苦奋斗取得了成功。这个明星在回首往事时,认为父亲的那枚硬币是“最好的礼物”。 可惜的是现在有许多做父母的不懂这个道理。 据报载,某一位暴富起来的家长,将5万元人民币划入他那还在读初一的独生子的账上,造就了一个小“款爷”。于是,这孩子上学路上雇同学代背书包,作业也雇成绩好的同学代做。结果在学校占了两个第一:存款第一,学习成绩倒数第一。 古代有言“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而这真正的“计深远”,乃培养其独立的真本领。林则徐也说过:“子孙若如我,留钱作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作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这确实值得世人深思。 根据上述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提示: 1、可以论证有志青年应敢于独立奋斗,依赖前辈绝不可取。 2、可以论证娇惯子女,有弊而无利。 3、可以论证明智的家长注重引导子女自立自强。**************************************************************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1、鲁迅说:“无论什么事,如果不断收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 2、歌德在谈到积累材料时曾经说过:“一个人在年轻时积累了许多银币和铜币,年岁愈大,这些钱币的价值也愈高。到了最后,他年轻时的财产在面前块块都变成了纯金。” 3、一位历史学教授对他的学生说:“如果你收集两万张卡片,就可以在历史界成为权威。” 提示: 写提供多则材料的议论文,不仅要注意材料的共性,有时还要注意材料的个性。这三则材料的共性是一目了然的,那就是都说明了“治学要注意积累”。如果仅着眼于这一共性,写起来就思路闭塞,感到无话可说,没办法只得堆砌一些事例。这就需要进一步挖掘材料的个性。 试将三个材料做一番仔细分析比较。鲁迅强调积累要长期坚持;歌德强调积累大有价值,而决不是徒耗时光和精力;历史学教授强调多积广积。这样,就能围绕“治学要注意积累”这一中心论点,提出三个分论点,从三个不同的方面,层层分析,步步推进,使文章内容显得充分扎实且比较深。同时,三则材料都能顾及,各有用场。
2023-09-05 16:50:141

拿来主义中日本印着的‘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中完全国货指的是什么

就是中国进口日本的货物
2023-09-05 16:50:222

怎么翻译下面的古文啊!

有人翻译过,不费脑子了,拿来主义:大凡要建造园林,不论村镇,以选择地理位置偏远一些为优,种植树木并加以修剪使之错落有致;景色要因地制宜,流水与植物交相辉映。园径开辟于花木山石之中,赋园居生活以清闲超脱之美,围墙隐匿于丛林之中,房屋建设于绿茵之下。山高处亭楼,极目远眺;竹林中寻幽,醉心其间。窗牖居高,视野空灵;尽收千顷汪洋,四时花开。梧桐树荫遍地,槐树当庭而植;沿河堤遍植垂柳,绕屋外广种寒梅;于竹篁之中结庐而居,开一派先河;以绵延群山为屏障,赏千寻连绵翠色,尽管这都是人为的作品,也仍像是天然而成
2023-09-05 16:50:344

鲁迅的《且介亭杂文》,因何而得名?

厉害,支持楼上观点
2023-09-05 16:50:5910

2014年小学语文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酝酿(niàng) 驯良(xùn) 可恶(è)   B.处理(chǔ) 埋怨(mán) 干涸(hé)   C.上溯(shuò) 畸形(qí) 卓越(zhuó)   D.省亲(shēng) 旌旗(jīng) 称心(chè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狼藉 改弦更张 读书扎记 一幅楹联   B.拮剧 心心相印 竭泽而渔 纵横捭阖   C.通谍 绿荫蔽日 和盘托出 无耻谰言   D.修葺 绵里藏针 别出心裁 焦头烂额   3.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虽然是纤维结构却又不易燃烧,这是石棉的_________。   ②没有一切传统思想和手法的闯将,中国是不会有真的文艺的_________。   ③我们要耐心教育孩子,不要_________他们的自尊心。   A.特色、冲破、迫害   B.特性、突破、迫害   C.特色、突破、伤害   D.特性、冲破、伤害   4.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勘探队员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他们对这些却不以为然,他们一心扑在工作上,要为国家找出丰富的矿藏。   B.这次试验眼看就要成功了,大家一定要坚持下去,千万不要懈怠,如果功亏一篑,实在可惜。   C.“欲写龙湫难下笔,不来雁荡是虚生”,当游览到雁荡山大龙湫瀑布时,人们真有乐此不疲、不愿离去的感觉。   D.父亲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躺在病床上,对前来探视的战友侃侃而谈。   5.“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此高”。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 (  )   A.苏洵 苏轼 苏辙   B.班彪 班固 班超   C.杜甫 杜牧 杜荀   D.曹操 曹丕 曹植   6.“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这句的修辞手法是(  )   A.对偶 比喻   B.排比 比喻   C.比喻 象征   D.起兴 对比   7.鲁迅《拿来主义》一文,指出对中外文化遗产的态度应当是(  )   A.等待别人送来   B.随便别人拿去   C.全盘否定或全盘吸收   D.运用脑髓,放开眼光,自己来拿   8.作者、作品及作品中人物完全相配的一项是 (  )   A.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刘和珍   B.曹禺,《雷雨》,鲁大海   C.莫泊桑,《守财奴》,欧也妮   D.罗贯中,《促织》,成名   9.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骚体”又称“楚辞体”,得名于屈原的《离骚》,特点之一是多用“兮”字。   B.散曲包括套曲和杂剧,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曲子形式,体式比较自由。   C.《白洋淀纪事》是孙犁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作品集。   D.惠特曼是美国伟大的诗人,他的诗对我国“五四”以来的新诗影响很大。   10.对下面这个复句类型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荔枝蜜》)   A.条件   B.假设   C.转折   D.因果   二、知识积累与运用(共47分)   11.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4分)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本诗颔联所写的景象。   (2)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2.补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2分)   (1)_________,无以至千里。(《荀子u2022劝学》)   (2)_________,教然后知困。(《礼记u2022学记》)   (3)_________,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4)寄意寒星荃不察,_________。(鲁迅《自题小像》)   13.写出下列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10分)   (1)“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_________、南岳衡山、西岳_________、北岳恒山、中岳_________。   (2)《四库全书》是乾隆年间纂修的一部丛书,共收古籍3503种,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部分类,所以称为“四库”。   (3)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剧中人物分别由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角色行当扮演。通常所说的“末”,归入“生”中。   14.看拼音写词语(每空1分,共12分)   zhì shǐ chén jì zǔ náo yōu lǜ cù bù jí fáng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根据词语意思,用直线连上右边相应的表示语(每小题1分,共3分)   1.万古长(  ) 表示绿的范围   2.千山一(  ) 表示绿的形态   3.(  )色欲流 表示绿的时间   15.读句子,给画线的字选择适当的意思。(只填序号)(每小题1分,共6分)   “好”在字典中的意思有:①优点多的或使人满意的,跟“坏”相反;②友爱,和睦;③易于,便于;④完,完成;⑤很,甚;⑥表示赞许、应允或结束等口气的词。   (1)我穿好衣服就去,你先走吧!(  )   (2)好!你真不愧是“学习雷锋积极分子”!(  )   (3)这匹马跑得很快,真是一匹好马!(  )   (4)这件事好办,你不用发愁。(  )   (5)今天的天气好冷啊!(  )   (6)六年来,我们和老师的关系一直很好。(  )   17.根据要求修改下面的句子(第1小题2分,第2小题4分,共6分)   (1)缩句:渔夫的妻子桑娜毫不犹豫地收养了邻居西蒙的孩子。   (2)巴西队击败了比利时队和英格兰队。   改为“被”字句:   改为“把”字句:   18.请把诗句与相应的季节用线段连接起来。(本题共4分)   春 接天莲叶无穷碧   夏 霜叶红于二月花   秋 草色遥看近却无   冬 千里黄云白日曛   三、文言文阅读(第19小题3分,第20小题4分,第21、22、23小题各2分,共13分)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选自《左传》)   19.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1)宋人既成列(  )   (2)宋师败绩(  )   (3)公伤股(  )   20.翻译下面句子。   (1)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2)若爱重伤,则如勿伤!   21.宋襄公在战争中错过了哪几次有利的战机?归纳宋襄公说的两条作战原则,指出哪一条是主要的。   22.找出子鱼批驳上述两条原则的话。   23.本文中的宋襄公与《曹刿论战》中的鲁庄公有什么不同?   五、现代文阅读题。(共20分)   (一)阅读下面短文,完成24~28题(第24、25、26题各2分,第27、28题各4分,共14分)   在爱的站台上送别(邓康延)   人生的各个路口,感情负载得最重时,也许就是亲友离别的一刻了。时间和空间在那一瞬、那一站里显示出跳跃前的热烈和沉郁。我常想,倘若那站台、机坪、码头有知有觉,能承负起那么多的离绪别恨、远思长情吗?母与子、夫与妻、姐与妹、朋友同事、知己同学、恋人情侣,目光拥抱着。——当秋雨缠绵时,当暮雪飘洒时,当晨风微拂时,当星云游移时,汽笛响了。   许多人一别再难相逢,这里便成为一个灰蒙蒙的背景,衬托起斑驳记忆;许多人又会久别重逢,于是这里便凝聚起双倍的柔情。   每当我看到那些含泪又微笑,挥手再跟跑的人们,总觉得心头有什么被搅起。苍茫人世,因为这别离,有了某种缺憾;也因为这别离,缺憾成美。   我不能忘记这些场景:送新兵的站台上,一位母亲微笑着压住泪水。还未佩徽章的儿子以不熟练的动作向她行第一个军礼,列车和岁月就此行驶在进行曲中。一位乡下老人送读大学的孙女远行,两人为互让一张10元钱争来扯去。我知道了爱有多种形式,钱能表达,却不能丈量。一方去支边的一对恋人绞着手话别,他们不能相吻,便用目光拥抱。两位好似兄弟的青年难舍难分,我问送行的青年,“是老朋友吧?”“不,才相识几天。”他望着列车消失的前方又补充了一句:“患难之交。”我突然想起两句诗“天涯何处无芳草”,“相逢何必曾相识”,人世有这两番境界,也算得上高远旷达了。而最使我不能忘怀的,还是在四川一个烟雨迷蒙的矿区小站上,一群矿区初中的孩子为几个实习归去的师专学生送行。一个女孩率先哭了,顿时,站台被一片离情濡湿。竟有几个男孩子爬上火车,要再送一站。素来原则与心肠都挺硬的列车员默然允诺。在车上,我问几个未来的老师,他们一时难于成句,索性打开一大叠赠送的本子。有一本只题有一句:老师,您不会走出我的心。以后,铁轨就给了我这样一个意象:血管。再怎样延伸,也是循环,终归走向亲友心里、社会心里、祖国心里。   站台,是一个细腻多情的少女,又是一个粗犷豪放的汉子,它身上淌着南方河的气息,它肩上托着北方山的情志,它怀着对往日的追忆,它举着对明天的期冀。   毕竟,时代的站台,已缩短了远方与远方的距离、心与心的距离,已走出了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冷艳,已走出了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怆,已走出了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的孤寂。于是,便有我们这一辈人揣着激情,去西走日喀则,东奔大亚湾,北穿漠河,南跨老山。   流动奔涌的,才是生活。   我向往着远方,还因为在驶向远方的路上有许多站,站上有许多故事,故事里有许多相识或不相识的朋友,朋友们以他们各自的送行方式表述着爱意。   人生是流动的,生活是流动的,爱却永久地站着,与坚固的站台一起挥手相送。   24.“苍茫人世,因为这别离,有了某种缺憾;也因为这别离,缺憾成美。”你对这句话有自己的理解吗?你还能举出“缺憾成美”的一个例子吗?   25.文中把站台比成细腻多情的少女、粗犷豪放的汉子,读了这篇文章,你还能把站台比喻成什么?请写出你的创意。   26.古人笔下的送别诗很多,除了文中出现的之外,你还读过哪些?请再写出两句。   27.作者将笔墨集中于站台,有哪些原因?阅读全文后,用自己的语言简要作答。   28.文中描绘了一些不能忘记的送别场景,你的人生经历中一定也有过这样的场景吧,请回忆并描绘出其中的一个细节(不少于30字)。   (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29~31题(每小题2分,共6分)   考古学家在山西省垣曲县发现了商代城邑遗址,引发出商代历史地理上的一些重要问题。   中条山横亘于山西南端,这里山势和缓,并没有想象中的悬崖峭壁。它的北面是汾运盆地,南面是黄河谷地。从侯马到垣曲,正是跨越了这两个地区。在地理位置上,中条山正处在中国文明起源的黄金地段。中国在古代习称“华夏”,而“华”与“夏”都同中条山有关。“华”字得自华山。“夫中条之山者,盖华岳之体也”,古人把中条与华山看作一体,只是被黄河割开。华夏的“夏”,得自“大夏”、夏朝。在考古学上,代表夏朝的“二里头文化”地兼中条山的两面。历史文献中说中条山以北有“夏墟”,南面偏东一带是“有夏之居”。看来夏朝的地域,确实是跨越中条山南北的。地理学强调“人地关系”,夏族与中条的“人山关系”也应当具有独特的内容。已有考古学家撰文,讨论中条山脉在资源上如何支持了夏族的兴旺。至少,中条山有丰富的铜矿,中部北侧又有巨大的盐池。历史地理学家关于河流哺育古代文明的论述已经很多,而山脉如何对文明做出贡献尚缺乏讨论。   山间奇材,往往是山脉的重要价值所在。不过,从地理空间关系的角度说,山脉的意义则多在于阻隔或护卫。从宏观人文地理格局上观察,从中条北面翻越到南面与从南面翻越到北面,意义是不一样的。中条山北面的汾运盆地是一个群山环绕比较封闭的地区,这里的人们可以过安定的日子,但若求大的发展,就必须冲破自然屏障,向南跨越中条,进入黄河谷地,进而东向伊洛,春秋时代的晋国走的就是这样一条强国之路。反之,从南面北越中条,往往是强者的入侵行为,商朝势力曾向北扩张,虽有改朝换代的政治意义,但不算是了不起的社会巨变。   史书所记尧舜的传说多在中条以北,这或许暗示着夏族的渊源所在。因为夏朝的影响力的强大,汾运盆地便成为法统观念上的崇高区域。商人灭夏,定要翻越中条占有汾运盆地,意义不仅是获得这片肥田沃土,还要在法统观念上最后征服夏人。从动态地理格局上观察,垣曲商城可能是商朝势力翻越中条的一个进退据点。   29.下列作为文中画线部分的证据,错误的一项是(  )   A.山西南端的中条山山势和缓,并没有想象中的悬崖峭壁。   B.中国在古代习称“华夏”,而“华”与“夏”都同中条山有关。   C.古人早已看出中条山与华山本为一体,只是被黄河割开。   D.考古学上代表夏朝的“二里头文化”地兼中条山南北两面。   30.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关于中条山脉如何对中国文明做出贡献的研究,至今仍然是一片空白。   B.从地理空间关系的角度说,中条山的意义在于联结汾运盆地和黄河谷地。   C.中条山北面的汾运盆地尽管群山环绕,比较封闭,仍不失为一片肥田沃土。   D.商人要想在法统观念上灭夏,占有汾运盆地,垣曲无疑是一个必经之地。   31.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自然屏障的中条山成功地阻隔了商人的入侵,护卫着夏人的安全。   B.相对而言,历史地理学界对“人河关系”的研究较为深入,取得了一定成果。   D.历史文献中关于“夏墟”和“有夏之居”的记载,说明夏族发祥于汾运盆地。   六、作文(本题共30分)   皇帝要建宫殿,召集百将 ,木匠和石匠暗中竞争,木匠责备小徒弟,小徒弟心中不平,将木匠的尺子弄短了一截,而尺子等工具都是进贡的木材,这样木柱就短了一块,木匠和徒弟都面临杀头的局面。在焦急中,石匠想了办法,在石柱上加了一块东西,石柱凸起一块,将局面挽救。木匠和徒弟不但得以保存性命,并且石匠的这种方法形成了一种新的建筑风格,沿袭下来。   以“双赢的智慧”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B 【解析】A可恶(wù);C上溯(sù)、畸形(jī);D省亲(xǐng)。   2.D 【解析】 A读书札记;B拮据;C通牒。   3.D 【解析】“不易燃烧”是石棉的特性,排除A、C项。自尊心应该用“伤害”来形容,排除B项,答案为D。   4.B 【解析】略。   5.A 【解析】略。   6.A 【解析】略。   7.D 【解析】外国好的东西、对中国的进步有益的东西都应该吸收,这应该是拿来主义的真实意思。即有选择的拿,为我所用的拿,不亢不卑的拿。   8.B 【解析】略。   9.B 【解析】散曲有三种基本类型:小令与套数,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带过曲。不包括杂剧。   10.C 【解析】转折复句中,前面的分句说出一个意思,后面的分句则说出与前一分句相反、相对或部分相反的意思。由句中“渺小”和“高尚”这一对意思相对的词可以看出此句为转折复句。   二、知识积累与运用。   11.(1)上句写从楼上望去,洞庭湖好像把东南的吴楚两地从中分开;下句写水天相连,似乎天地都在湖水中日夜浮动。   (2)全诗抒发了诗人年老多病、漂泊无依的孤独感和对国家多难、壮志未酬的无限伤心。   12.(1)不积跬步   (2)学然后知不足   (3)停车坐爱枫林晚   (4)我以我血荐轩辕   13.(1)泰山 华山 嵩山   (2)经 史 子 集   (3)旦 净 丑   14.看拼音写词语   致 使 沉 寂 阻 挠 忧 虑 猝 不 及 防   15.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根据词语意思,用直线连上右边相应的表示语   1.万古长(青)——表示绿的时间   2.千山一(碧)——表示绿的范围   3.(翠)色欲流——表示绿的形态   16.读句子,给画线的字选择恰当的意思(只填序号)   1)④ 2)⑥ 3)① 4)③ 5)⑤ 6)②   17.根据要求修改下面的句子   (1)缩句:桑娜收养了孩子。   (2)被动句:比利时队和英格兰队被巴西队击败了。 把字句:巴西队把比利时队和英格兰队击败了。   18.请把诗句与相应的季节用线段连接起来   春——草色遥看近却无   夏——接天莲叶无穷碧   秋——霜叶红于二月花   冬——千里黄云白日曛   三、文言文阅读   19.(1)已经 (2)大败 (3)大腿   20.(1) 我虽是亡国者(商朝)的后代,(也)不会击鼓进攻没有部好阵的敌人。   (2) 如果爱惜(敌人)不让他再受伤,就不如当初不去杀伤(敌人)!   21.战机:第一次,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第二次,既济而未成列。   作战原则:①不重伤,不禽二毛;②不以阻隘,不鼓不成列(主要的)。   22.批驳第一条的是“且今之者……则如服焉”。批驳第二条的是“敌之人……犹有惧焉”和“三军以利用也……鼓儳可也”。   23.宋襄公认识问题肤浅,固执,愚蠢;鲁庄公目光短浅,急躁冒进,但能接受曹刿的建议。   四、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短文,完成24~28题   24.亲人离别,人难团聚是一种遗憾;然而,因离别而产生的祝福是美好的,因离别而演绎出的真情是美妙的。   示例:断臂维纳斯,弯弯的月亮像小船……   25.示例:站台是一个演绎情感的剧场,包容着缠绵与不舍,传达着牵挂与祝福。   26.如: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7.站台流淌着温情(充满爱意);站台缩短了距离,使人充满激情;站台使人们对生活充满向往之情。   28.略。   (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29~31题   29.A 【解析】A项仅仅强调中条山的山势特点,不能作为它“正处在中国文明起源的黄金地段”的证据。   30.C 【解析】A项与原文第二段“已有考古学家撰文,讨论中条山脉在资源上如何支持了夏族的兴旺”的说法不一致。B项与原文第三段“从地理空间关系的角度说,山脉的意义则多在于阻隔或护卫”及后文对中条山意义的说明不一致。D项与原文最后“垣曲商城可能是商朝势力翻越中条的一个进退据点”的说法不一致,把可能说成了必然。C项可以从原文第三、四段找到依据。   31.B 【解析】略。   五、作文   32.略。
2023-09-05 16:51:201

android图片系列 (2) - 静态 SVG 图片

SVG 图片是一种可支持任意缩放的图片格式,使用 xml 定义,使用 canvas 中 path 路径来完成绘制,和我们传统使用的 BitMap位图有很大的区别。 SVG 在前端早就普及了,在android 中是 google 是在5.0之后开始支持的,14年出来之后兼容是个大问题,随着2016.2 V7包 23.2.0版本的发布才算是有个相对完善的兼容使用方案。 SVG 的概念我就不写了,拿来主义啦,原文: Android Vector曲折的兼容之路 不瞎逼逼,我们先来看一看 android 中的 SVG 矢量图是个什么东东 看到没有,这就是一个 SVG 矢量图片,就是一个 xml 文件,右边是预览,先说下,这东西的好处:缩放不失真,体积小。这一个 SVG 图片只有970个字节...强大吧,比 png 格式的图片强的没边了吧,png 我们还得适配,做多套,然后一个一个改名字复制到工程里,有了 SVG 妈妈再也不担心我们写作业啦... 这里需要解释下这里的几个标签: 这里有一分详细的属性说明: 好了下面开始介绍 SVG 啦 首先,需要讲解两个概念——SVG和Vector。 SVG,即Scalable Vector Graphics 矢量图,这种图像格式在前端中已经使用的非常广泛了 Vector,在Android中指的是Vector Drawable,也就是Android中的矢量图 因此,可以说Vector就是Android中的SVG实现,因为Android中的Vector并不是支持全部的SVG语法,也没有必要,因为完整的SVG语法是非常复杂的,但已经支持的SVG语法已经够用了,特别是Path语法,几乎是Android中Vector的标配 Android以一种简化的方式对SVG进行了兼容,这种方式就是通过使用它的Path标签,通过Path标签,几乎可以实现SVG中的其它所有标签,虽然可能会复杂一点,但这些东西都是可以通过工具来完成的,所以,不用担心写起来会很复杂。 Path指令解析如下所示: 支持的指令: M = moveto(M X,Y) :将画笔移动到指定的坐标位置 L = lineto(L X,Y) :画直线到指定的坐标位置 H = horizontal lineto(H X):画水平线到指定的X坐标位置 V = vertical lineto(V Y):画垂直线到指定的Y坐标位置 C = curveto(C X1,Y1,X2,Y2,ENDX,ENDY):三次贝赛曲线 S = smooth curveto(S X2,Y2,ENDX,ENDY) Q = quadratic Belzier curve(Q X,Y,ENDX,ENDY):二次贝赛曲线 T = smooth quadratic Belzier curveto(T ENDX,ENDY):映射 A = elliptical Arc(A RX,RY,XROTATION,FLAG1,FLAG2,X,Y):弧线 Z = closepath():关闭路径 坐标轴为以(0,0)为中心,X轴水平向右,Y轴水平向下 所有指令大小写均可。大写绝对定位,参照全局坐标系;小写相对定位,参照父容器坐标系 指令和数据间的空格可以省略 同一指令出现多次可以只用一个 注意,"M"处理时,只是移动了画笔, 没有画任何东西。 它也可以在后面给出上同时绘制不连续线。 关于这些语法,开发者需要的并不是全部精通,而是能够看懂即可,其它的都可以交给工具来实现。 这里有一篇 Android vector标签 PathData 画图超详解 详细描述了 SVG 中 path 的绘制 好了概念性的东西说完了,我们来看看 SVG 的使用分2种,一种是静态 SVG 矢量图,就是本文的主角,本章节主要谈论的东西,另一种是 SVG 矢量动画,是SVG 的高级应用,是给静态 SVG 加上objectAnimator 动画,应用的很广泛,是实现 android icon 动态交互的核心做法。 上面的SVG 图大家都看到了,我们就是写一个 xml 的文件,里面承载的标签都是描述如何绘制我们想要的图案的,画布大小,颜色,路径等,然后交给系统去绘制。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 SVG 在 andorid 中如何应用,如何兼容5.0以下版本。 SVG 虽然早早就在前端使用了,但是 android 上开始支持 SVG 的使用还是从5.0开始的,在5.0以上系统的使用很简单,和之前一样使用 PNG 图片一样 首先 android 中的 SVG 图片的承载方式是一个 xml 文件,所以UI 给我们的 SVG 图片是不能直接使用的,这里 google 给我们提供加载方式 Android studio 在 2.3.3 的版本中可以直接使用 svg,新建一个 SVGDemo项目,新建 Vector Asset 文件:app-> main -> New -> Vector Asset 如图所示: 我们选择 Local File 就是选择本地svg文件进行导入,对文件命名后点击 Next ->Finish 在 drawable目录 下就添加了一个.xml的文件 好了这样一个 svg 图片我们算是加入到我们的工程里里了,可以直接使用了。当然在此之前我们把 SVG 图片放在那个 drawable 文件夹呢。对于这个问题就要说一下了: 有一点需要解释一下,svg 矢量图文件我们放在drawable 根目录即可。android 系统不会根据你把 svg 矢量图存放在不同的 drawable 文件夹,对图片进行分辨率上的缩放,因此我们不用像使用 PNG 图片时准备多套图片了。我们导入 SVG 图片默认存放的地址就是 drawable根目录,所以我们就放这里就好了,当然也可以自己写SVG 图片,都是 xml 的,自己写完 path 路径后都是可以查看预览的,一般也不会自己写,都是UI 的活。 这样就 ok啦,5.0以上的系统SVG你就像一般 png 图片一样使用就好啦,你可以试一下。 SVG 在 4.x 版本上的兼容根据 SVG 使用范围的变化,配置也是逐步增加的 这时 imageview 就不行了,我们需要使用 AppCompatActivity 或是 AppCompatImageView,这时我们需要导入 V7 包 gradle 需要如下配置: 系统会在 4.x 版本时对 SVG 自动生成相应的 drawable 图,此时 SVG 是没有无限拉伸特性的,gradle 的配置目的是去这个 举个例子: 资源设置不能用 src 了,必须使用 srcCompat ,这时我们能看到图而不是去 SVG 的特性了 这时上面的设置就不够了,我们在 view 所在的 activity 或是全局添加下面的设置 然后这还不够,我们必须给 SVG 图片添加一个容器,比如 selector,这样我们才能正常使用,比如给 textview 设置图片,自定义属性设置图片 这个 vc_halfstart_24dp 就是 SVG 图片 这个我们必须要添加官方的 vectorDrawable 支持库了,最低支持到 23.2.0 这样基本就没啥问题了 SVG 配合自定义 view 的话,就得我们读取 SVG 然后转换成 path 路径来画了,SVG 实质上也是 xml 文件,所以解析 xml 文件的思路也使用,当然还有其他一些 SVG 转 path 的思路 SVG前戏—让你的View多姿多彩 一文中提供了一些思路,大家不妨去看看
2023-09-05 16:51:291

《钟山即事·王安石》原文与赏析

王安石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有感于当前事物的诗,唐人常冠以“即事”之类的题目。王安石似乎特别喜欢这一命题方式,诗集中以“即事”为题的,便有二十余首;另有在其前加上地名、时间,或时间并地名而为题的,又有二十来首。《钟山即事》,便是其中之一。 这首诗明白晓畅,首二句写眼前所见钟山的春景,由两幅图象构成:一是涧水静悄悄地绕着竹林流淌,没有一点声音;一是竹林西边的花花草草在春光中欣欣向荣。后两句写诗人面对这春景的两层主观感受:一层是说他要在茅檐下面,终日与这钟山相对而坐,尽情观赏春景;另一层是他在万籁俱寂中,体会到山中的真正的“幽”。流水“无声”,花草无语,山鸟“不鸣”,诗人独坐,这一切都突出了一个“幽”字,即使诗最后不点出“幽”字来,也足以显示出钟山春景清幽的特色。诗人写钟山春景的“幽”,最终目的在表现自己陶醉于大自然的恬淡闲适之情。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 “那些为生活所折磨,厌倦于跟人们交往的人,是会以双倍的力量眷恋着自然的。”这首诗是诗人推行新法失败后,退居金陵的元丰年间写的,这就不难理解他为什么如此眷恋这钟山的春景,要“茅檐相对坐终日”了。 梁王籍(文海)《入若耶溪》诗中有以动衬静的名句: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诗人是颇为喜爱的。据《冷斋夜话》卷五载,他曾说: “前辈诗‘风静花犹落",静中见动意; ‘鸟鸣山更幽",动中见静意。”这首诗的末句,显然是反王籍诗句原意而用之的。对此,不少人持否定态度,或说这一改“直是死句矣”,或嘲为“点金成铁”,只有李璧在《笺注》中为之开脱,说是“盖不欲沿袭之耳”;蔡上翔在《王荆公年谱考略》中则为之鼓吹,说: “‘鸟鸣山更幽"以分外语翻新,本不失为佳句。‘一鸟不鸣山更幽"则又以本分语为翻新之调。诗家之妙境,其不可穷如此。”实事求是地说,李、蔡的话是偏袒之词,这里反前人之意而用之是失败的。因为一鸟不鸣的绝对的静,不一定会引出“幽”的意趣,有时还可能使人觉得死气沉沉而不快,倒是得鸟鸣的衬托,才容易产生“幽”的美感。而且诗人改后的这一句,颇有语病。如果鸟鸣则山不幽,那么鸟不鸣便山自幽,怎么还需一个“更”字呢? “更”字是表示程度的副词,用在改后的这一句里,显然是没有着落的、多余的。假如诗人读诗少,没有前人的诗句横梗于胸,直书心中的感受、情绪,以他的才华,是不难写出佳句来的;假如诗人没有标新立异的习性,径直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也不会有此一失。诗人学富、求新,本是其长处,但在这一特定的情况下却起了反作用;不过这是那些浅薄平庸之辈不会有的失误。另外,虽然这末句不值得称道,但就整体来看,仍不失为情景交融,清新隽永的的佳作。 南朝人诗云: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荆公尝集句云: “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说者谓上句静中有动意,下句动中有静意。此说亦巧矣。至荆公绝句云“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却觉无味。盖鸟鸣则山不幽,鸟不鸣则山自幽矣,何必言更幽乎?此所以不如南朝之诗为工也。(曾季貍《艇斋诗话》) 王文海云: “鸟鸣山更幽”,至王介甫则曰: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皆反其意而用之,盖不欲沿袭之耳。(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八引《苕溪渔隐丛话》) 又有可笑者,“鸟鸣山更幽”,本是反不鸣山幽之意,王介甫何缘复取其本意而反之?且“一鸟不鸣山更幽”,有何趣味?宋人可笑,大概如此。(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三)
2023-09-05 16:51:371

求探索为话题的议论文(800字)(答的好追加100分!)

昨天的“我”: 你好! 看到你迟缓的身影,看到你紧锁的愁眉,看到你默默的泪水,我的心绪变得格外沉重。我知道,你在为初三酸甜苦辣的生活而惆怅万分,你在为成长中的种种烦恼而再三埋怨;你还在为前进中的点点滴滴的挫折而心灰意冷。 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生命不可能只有幸福,这种生活经历谁都会遇到。我在书上看到这样故事,一个年仅19岁的姑娘,因考后感到一点信心也没有,虽考分超过高校录取线7分,却在成绩单发下的前一夜服安眠药自尽,她是船长的女儿,父母的心肝宝贝,从小泡在蜜罐里长大,可没想到蜜喝多了,意会如此般脆弱。 有句名言说得好:“痛苦能够孕育灵魂和精神力量。”在我看来,灾难也许是傲骨的乳娘,祸患也许是豪杰的乳汁, “痛苦”、“灾难”与“祸患”是需要吃苦才能克服得了的。孟子写下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史记》所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还有那“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多少先古哲向我们阐述了这一深遂的道理,只有在风吹雨打中守望自我的理想与信念,我们才会拥有强悍的生存能力。 古往今来,多少风流人物在逆境中坚守自我,终成大器。“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如此愁苦而悲愤的遭遇成就的是他们熠熠生辉的选择。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有了这种认识,你还会害怕前面的苦难和失败吗?朋友,希望你正视苦难,坚守自我,坚信自我,甩自信掉忧郁怨恨,用信心扬起理想的风帆,我想信,美好的明天一定会属于你。 十年后的你
2023-09-05 16:51:483

鲁迅《拿来主义》原文及鉴赏

《拿来主义》是现代文学家鲁迅通过嬉笑怒骂、妙趣横生的语言形式,表现一种抨击时政、挑战强权的思想,一种论析文化、洞悉历史的胆识的杂文。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鲁迅《拿来主义》原文及鉴赏,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拿来主义》原文: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六月四日。 原文解读: (1)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①”,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①闭关主义:指清朝政府奉行的闭关自守政策。)[用形象通俗的语言,概括了闭关主义的特征。“一向”二字,突出了它由来己久和顽固不化。]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①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②,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①给枪炮打破了大门:指1840年的鸦片战争。②碰了一串钉子:指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与英、法、俄、日、美、德、意等列强相继签订的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给枪炮打破了大门”“碰了一串钉子”,由借代、比喻构成的形象语言,既揭露了闭关主义造成的后果,又揭示了送去主义产生的原因,腐败无能的政府从一个极端跳到了另一个极端。“到现在”,即1934年,国民党反动当局当权;“什么”,即全部、所有都“送”了出去,暗讽国民党反动政府彻头彻尾的卖国主义本质。]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①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②,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③。(①学艺:泛指学术文艺。②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指当时国民党政府在巴黎举办的中国古典艺术展览。③“发扬国光”:1932年至1934年间,美术家徐悲鸿、刘海粟曾分别去欧洲一些国家举办中国美术展览或个人美术作品展览。“发扬国光”是1934年5月28日《大晚报》报道这些消息时的用语。)[此句紧承上句而来,上句撒了开去,说“什么都是‘送去主义"”,送白银、送土地,送主权,这一句则是收回来,归到“学艺”这个本文议论的中心。“几位”、“几张”说明大师不多,作品极少,寒碜可怜。“捧”字颇富深意,活画出“大师”们毕恭毕敬,谄媚讨好的奴性心理。“一路的挂过去”,讽刺这些“大师”好似江湖上卖狗皮膏药的郎中,自吹自擂、招摇过市、到处拍卖的可怜相。引用“发扬国光”则是顺手讽刺国民党反动政府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丑恶嘴脸。简简单单的一句话,用精炼、传神的动词,恰如其分的修饰语和限制语,惟妙惟肖地刻画出国民党政府卑躬屈膝,崇洋媚外的奴性和媚态。]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①,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①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1934年5月28日《大晚报》报道:“苏俄艺术界一向分写实与象征两派,现写实主义已渐没落,而象征主义则经朝野一致提倡,引成欣欣向荣之概。自彼邦艺术家见我国之书画作品深合象征派后,即忆及中国戏剧亦必采取象征主义。因拟……邀中国戏曲名家梅兰芳等前往奏艺。”鲁迅针对这一则新闻,在同年5月30日写了《谁在没落》一文,指出象征主义已在苏联没落,批驳那种认为中国画和戏剧切合象征主义的论调。象征主义是19世纪末叶在法国兴起的文艺流派。)[“催进”“顺便”“传道”这些普通的词语也极具讽刺效果,明明是卖国求荣,却偏偏的要打肿了脸充胖子,以老大自居。]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总之”一词引出本段的总括句,概括“送去主义”的特点。“进步”是反语,“活人代替了古董”,不是学术进步,文化昌明,而是学术退步,文化堕落,作者用此讽刺“送去主义”之风愈演愈烈,日益猖獗,大有执迷不悟,愈陷愈深之势。“算得”一词诙谐幽默,表明作者对此不屑不齿。] (2)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①”的仪节,说道:拿来!(①礼尚往来:礼节上重在有来有往。尚,崇尚、重视。仪节:即礼节。)[上文大讲“送去主义”的表现和“进步”,这里突然来一个急转弯,劈头盖脸提出“拿来!”犹如晴天一声霹雳,给了“送去主义”当头棒喝,起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这个句子还给了“送去主义”者以辛辣的讽刺,你们不是经常讲中国是礼仪之邦,“来而勿往,非礼”吗?但为什么你们只大讲“送去”,却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讲“拿来”呢?]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着重揭露“送去主义”在学艺上的表现及其鼓吹者的媚外行径,与一味“送去”针锋相对,提出“拿来”的主张。 赏读这两段文字,首先要体会作者破题的方法。本文题为“拿来主义”,但却宕开去从“闭关主义”起笔,接着大摆“送去主义”的表现,直到后来才用“但”字一转,引出“拿来”二字破题。好像绕了一个大弯子,其实这是从反面立论。“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是“拿来主义”的对立物,作者先把它们端出来,把它们的表现摆出来,这就为下文展开对它们的批判,从反面论证“拿来主义”作了有力的铺垫。 (3)当然,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①。(①大度:大方,气量宽宏。)[这是反语讽刺,“丰富”是欺世惑众的自夸,媚外求荣的借口。“大度” 是“慷”民族利益之“慨”的败家子行径。]尼采①就自诩②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以太阳喻尼采,讥讽尼采自命不凡是神经错乱。接着就把“送去主义”类比尼采,让人联想到夸耀中国地大物博,从而鼓吹“送去主义”的那些人也是狂妄自大、不自量力的“疯子”,批判的锋芒锐利、深刻。]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①做奖赏。(①残羹冷炙:吃剩余的饭菜,借指权贵的施舍。炙,zhì,烤肉。)[“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这里话中带刺,暗讽国民党御用文人,言下之意是,你们做了那么多“好事”,来世当然会上天堂啰,我们这些罪人只能落入地狱。杰出的幽默才能,卓越的讽刺艺术,在这几段文字里一再表现出来。“磕头贺喜”描绘亡国奴点头哈腰,摇尾乞怜的奴才相和无耻心。“残羹冷炙”既勾画出亡国奴们的无以为生、乞讨度日的可怜可悲,又形象地揭示出帝国主义在榨干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血汗后,向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倾销剩余产品,进行经济侵略的事实。“奖赏”自然不是奖励、赏赐之意,而是讽刺国民党反动派面对帝国主义居心不良的施舍所表现出来的无知和无耻、愚妄和虚伪。这个句子形象地揭示出“送去主义”亡国灭种,危及子孙的实质。] (4)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①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②。(①冠冕:“冠冕堂皇”的省语,这里的意思是很体面、有气派。冠冕,ɡuān miǎn,本指古代帝王、诸侯等戴的帽子。②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暗指按1933年国民党政府与美国签订的“棉麦借款”协定运来的剩余的小麦、面粉和棉花。)[“不想举出”实际是暗示国民党反动政府不容许指出,顺手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文化专制政策;而这种说半句留半句,欲说还休的写法,最能激发读者寻根究底的兴致,能起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5)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①了。(①摩登:英语“modern”的音译,“现代的”“时髦”的意思。)[这里字面上旁敲侧击了当时盛行的一味模仿西方的所谓“摩登”作风,同时也暗讽了反动派“送去”成风,卖国求荣成风,可谓一箭双雕、一石双鸟。]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这里与上文的“丰富”“大度”褒词贬用针锋相对,采用了贬词褒用的方法,“鼓吹”决不是唆使、煽动别人去干坏事,而是理直气壮,义正辞严地宣扬真理。“吝啬”也不是鸡肠小肚,意为“珍惜”,表明对国家财产、文化财富应有的正确态度。文章一会儿褒词贬用,一会儿贬词褒用,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讽刺性和幽默感。] 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着重批判“送去主义”,同时揭露送去者与“送来”者的奴才主子关系,辨明“抛来”与“抛给”的不同,提出“拿来主义”的论点。 赏读这几段文字,要深入体会文章的批驳艺术。鲁迅先破字当头,切中时弊地展开对“送去主义”的批判,然后立在其中,提出“拿来主义”的主张。上文提到“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是“拿来主义”的对立物,但“闭关主义”的危害众所周知,故撇去不谈,本部分全力转入对“送去主义”的批判。 “送去主义”是一个大课题,短短的一段文字怎么进行批判呢?首先是角度选择巧。作者撇开其他问题,只从“送去主义”的危害入手,角度小,又切中要害。其次是批驳方法巧妙。作者先用“当然”一转,假意替“送去主义”评功摆好,“当然,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这是欲抑故扬、欲擒故纵;接着又引出尼采自诩太阳的例子,进一步为“送去主义”找到依据,一扬再扬,扬得越高,跌得也便越惨。等到将“送去主义”抬至极处,笔锋突然一转,“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自此以下便以尼采和中国进行类比,以产量丰富的煤为例子,说明中国也不是太阳,不可能“光热无穷”;一味地送出去,只会贻害子孙。结果的荒谬也就证明了出发点的荒谬,用的是归谬法。短短的一段文字,作者巧妙地综合运用了擒纵、类比、事例、归谬等多种批驳的方法,充分暴露了“送去主义”的荒唐可笑。这是本文最精彩的一段文字,表现了鲁迅高超的"论辩能力。 在批判了“送去主义”之后,作者旋即转到批判“拿来主义”的另一个对立面“送来”,辨析“抛来”与“抛给”的区别。“抛来”是中性词,指无意的,漫无目的的给予,你可接受也可以不接受,施受双方是平等的。“抛给”犹如“嗟来之食”,你没有要与不要的选择权。施受双方是不公正的,带有主仆歧视和人格侮辱性质,“送来”只不过是一种冠冕堂皇的说法。通过概念的辨析,揭示了“送来”的本质,同时也说明,不能笼统地反对与西方的交往,平等互惠的“抛来”要接受,那种不平等的侵略性剥夺性的 “送来”(“抛给”)则要反对。 文章深入批判了“送去主义”,初步揭露了“送来”的本质,于是亮出了自己的观点:“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这个论点是很严密的,不是不能“送”,而是不能只“送”,无限制地“送”,在“送去”的同时还得“拿来”。 (6)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来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7)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第三部分(第6—7自然段)着重揭露“送来”的真面目,划清“拿来”与“送来”的界限,揭示“拿来主义”的要旨。 这两段文字承上文对“送来”进一步深入批判,上文是通过辨析概念,这里则是摆出典型事例,用铁的事实证明“送来”的东西都是“残羹冷炙”,形象的语言揭露了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和文化侵略的反动本质。“吓怕了”,形容帝国主义的卑劣行径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是“送来”的后果,使一些人,甚至连清醒的青年都产生了盲目的排外倾向。“其实”句指出了洋货中有糟粕也有精华,“送来”的是糟粕,“拿来”的则可能是精华。因此,文章作出结论:“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运用脑髓”是指对洋货要采取分析的态度,“放出眼光”指要有胆量和气魄,“自己来拿”指要有主动进击的精神,根据自己的需要,完全独立自主地决定要什么、不要什么。 对待外国文化应当采取什么态度?文章写到这里,才完整地提出自己的观点,从“拿来”到“拿来主义”,到“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层层递进,不断深化。 特别要注意的是,文章是在对错误观点的批判中使我们不断加深认识的。文章先从“闭关主义”起笔,摆出“送去主义”的具体表现,引出“拿来”二字破题;接着再深入分析“送去主义”的危害,揭露它的荒唐可笑,又从概念辨析入手,从理论上揭露“送来”的本质,深入一步提出“拿来主义”的主张;然后摆出典型事例,继续揭露“送来”的侵略实质,并且批判了盲目排外的幼稚。文章写到这里,“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排外主义,凡是与“拿来主义”相对立的各种观点统统批判了,把它们的危害和本质都揭露了,于是完整地提出自己的主张:“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这种边破边立,破中有立,层层深入,不断开掘的写法,使行文曲折,论辩有力,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8)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①(姑且让我们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①阴功:迷信的说法,人们做了好事,阴间就给记功,可以泽及后代子孙。)[鲁迅在这里杀一横枪,对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和其他人士顺手一击。所谓“骗来的,抢来的”是影射蒋介石,先是骗得孙中山的信任,当上了黄埔军校的校长,接着通过排挤和打压共产党篡夺了革命的胜利果实。所以鲁迅在本文和其他的文章里多次讽刺说他的天下是“骗来的,抢来的”。所谓“做了女婿换来的”,一般的说法是讽刺新月派诗人邵洵美,说他做了富家翁的女婿而炫耀于人。]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①;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①孱头:懦弱无能的人。孱,càn。)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①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①蹩进:跛脚行进。蹩,bi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通过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指出拿来主义的第一个要义是:拿来(占有)。] (9)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①,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②。(①鱼翅:一种名贵的海味,用鲨鱼的鳍干制而成。②玄虚:这里指用来掩盖真相、使人迷惑的手段。)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①,阿剌伯②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③,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①波斯:伊朗的旧称。②阿剌伯:一般译为“阿拉伯”。③国粹:原指国家文化中的精华,这里是反语。)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分析文化遗产中有精华也有糟粕,既不能全盘吸收也不能完全抛弃,说明拿来主义的第二个要义是:挑选。] (10)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分析拿来与创新的关系,说明拿来主义的第三个要义:在断承中创新。] 第四部分(第8—10自然段)阐明拿来主义的具体内涵。作者也是采用破中有立,边破边立的方法,在批判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中,依次指出“拿来主义”的要义是“占有”(拿来)、“挑选”和创新。 运用比喻说理,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风趣,变陌生为熟悉,从而增强杂文的形象性和感染力,是这几段文字的突出特点。如何对待中外文化遗产,这是一个抽象繁难的话题,皇皇专著也难以穷尽其旨。鲁迅先生化繁为简,举重若轻,把中外文化遗产比作一所大宅子,“那么,怎么办呢?”作者先正面提出“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 强调“拿来”要果敢,要坚决,不要畏首畏尾,犹豫不决。然后反面设喻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把怯于借鉴,害怕污染,不敢占有的逃避主义者说成是“孱头”;把割断历史,盲目排斥,标榜清白,反对继承占有的虚无主义说成是“昏蛋”;把顶礼膜拜、全盘继承的右倾复古主义者比作是“废物”。设喻之新颖风趣,讽刺之深刻犀利,说理之明白畅晓,令人过目不忘,回味无穷。 文章在强调了对待文化遗产必须“拿来”“占有”之后,继续设喻进一步论述必须“挑选”。“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要把它“吃掉”;“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并存的东西,要化害为利;“烟枪”、“烟灯”、“姨太太”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部分,要“毁掉”(只留少许送博物馆)。三类比喻把如何对待文化遗产阐述得深入浅出、明白易懂。 最后论述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总之”句照应并且深化“占有,挑选”,再次强调有选择地继承。“那么”句从正面说明继承对于创新的意义,继承就会有创新。“然而”句说明怎样才能有选择地继承。最后一句从反面说明继承对于创新的意义,不继承就不会有创新。 值得注意的是,文章前面几段论述如何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这几段文字说的是如何对待古代文化遗产的问题,好像前后有些脱节,实际上是紧密关联的,因为两者的精神完全一致。
2023-09-05 16:52:081

鲁迅《拿来主义》原文及鉴赏

《拿来主义》是现代文学家鲁迅通过嬉笑怒骂、妙趣横生的语言形式,表现一种抨击时政、挑战强权的思想,一种论析文化、洞悉历史的胆识的杂文。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鲁迅《拿来主义》原文及鉴赏,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拿来主义》原文: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六月四日。 原文解读: (1)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①”,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①闭关主义:指清朝政府奉行的闭关自守政策。)[用形象通俗的语言,概括了闭关主义的特征。“一向”二字,突出了它由来己久和顽固不化。]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①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②,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①给枪炮打破了大门:指1840年的鸦片战争。②碰了一串钉子:指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与英、法、俄、日、美、德、意等列强相继签订的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给枪炮打破了大门”“碰了一串钉子”,由借代、比喻构成的形象语言,既揭露了闭关主义造成的后果,又揭示了送去主义产生的原因,腐败无能的政府从一个极端跳到了另一个极端。“到现在”,即1934年,国民党反动当局当权;“什么”,即全部、所有都“送”了出去,暗讽国民党反动政府彻头彻尾的卖国主义本质。]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①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②,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③。(①学艺:泛指学术文艺。②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指当时国民党政府在巴黎举办的中国古典艺术展览。③“发扬国光”:1932年至1934年间,美术家徐悲鸿、刘海粟曾分别去欧洲一些国家举办中国美术展览或个人美术作品展览。“发扬国光”是1934年5月28日《大晚报》报道这些消息时的用语。)[此句紧承上句而来,上句撒了开去,说“什么都是‘送去主义"”,送白银、送土地,送主权,这一句则是收回来,归到“学艺”这个本文议论的中心。“几位”、“几张”说明大师不多,作品极少,寒碜可怜。“捧”字颇富深意,活画出“大师”们毕恭毕敬,谄媚讨好的奴性心理。“一路的挂过去”,讽刺这些“大师”好似江湖上卖狗皮膏药的郎中,自吹自擂、招摇过市、到处拍卖的可怜相。引用“发扬国光”则是顺手讽刺国民党反动政府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丑恶嘴脸。简简单单的一句话,用精炼、传神的动词,恰如其分的修饰语和限制语,惟妙惟肖地刻画出国民党政府卑躬屈膝,崇洋媚外的奴性和媚态。]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①,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①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1934年5月28日《大晚报》报道:“苏俄艺术界一向分写实与象征两派,现写实主义已渐没落,而象征主义则经朝野一致提倡,引成欣欣向荣之概。自彼邦艺术家见我国之书画作品深合象征派后,即忆及中国戏剧亦必采取象征主义。因拟……邀中国戏曲名家梅兰芳等前往奏艺。”鲁迅针对这一则新闻,在同年5月30日写了《谁在没落》一文,指出象征主义已在苏联没落,批驳那种认为中国画和戏剧切合象征主义的论调。象征主义是19世纪末叶在法国兴起的文艺流派。)[“催进”“顺便”“传道”这些普通的词语也极具讽刺效果,明明是卖国求荣,却偏偏的要打肿了脸充胖子,以老大自居。]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总之”一词引出本段的总括句,概括“送去主义”的特点。“进步”是反语,“活人代替了古董”,不是学术进步,文化昌明,而是学术退步,文化堕落,作者用此讽刺“送去主义”之风愈演愈烈,日益猖獗,大有执迷不悟,愈陷愈深之势。“算得”一词诙谐幽默,表明作者对此不屑不齿。] (2)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①”的仪节,说道:拿来!(①礼尚往来:礼节上重在有来有往。尚,崇尚、重视。仪节:即礼节。)[上文大讲“送去主义”的表现和“进步”,这里突然来一个急转弯,劈头盖脸提出“拿来!”犹如晴天一声霹雳,给了“送去主义”当头棒喝,起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这个句子还给了“送去主义”者以辛辣的讽刺,你们不是经常讲中国是礼仪之邦,“来而勿往,非礼”吗?但为什么你们只大讲“送去”,却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讲“拿来”呢?]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着重揭露“送去主义”在学艺上的表现及其鼓吹者的媚外行径,与一味“送去”针锋相对,提出“拿来”的主张。 赏读这两段文字,首先要体会作者破题的方法。本文题为“拿来主义”,但却宕开去从“闭关主义”起笔,接着大摆“送去主义”的表现,直到后来才用“但”字一转,引出“拿来”二字破题。好像绕了一个大弯子,其实这是从反面立论。“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是“拿来主义”的对立物,作者先把它们端出来,把它们的表现摆出来,这就为下文展开对它们的批判,从反面论证“拿来主义”作了有力的铺垫。 (3)当然,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①。(①大度:大方,气量宽宏。)[这是反语讽刺,“丰富”是欺世惑众的自夸,媚外求荣的借口。“大度” 是“慷”民族利益之“慨”的败家子行径。]尼采①就自诩②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以太阳喻尼采,讥讽尼采自命不凡是神经错乱。接着就把“送去主义”类比尼采,让人联想到夸耀中国地大物博,从而鼓吹“送去主义”的那些人也是狂妄自大、不自量力的“疯子”,批判的锋芒锐利、深刻。]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①做奖赏。(①残羹冷炙:吃剩余的饭菜,借指权贵的施舍。炙,zhì,烤肉。)[“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这里话中带刺,暗讽国民党御用文人,言下之意是,你们做了那么多“好事”,来世当然会上天堂啰,我们这些罪人只能落入地狱。杰出的幽默才能,卓越的讽刺艺术,在这几段文字里一再表现出来。“磕头贺喜”描绘亡国奴点头哈腰,摇尾乞怜的奴才相和无耻心。“残羹冷炙”既勾画出亡国奴们的无以为生、乞讨度日的可怜可悲,又形象地揭示出帝国主义在榨干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血汗后,向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倾销剩余产品,进行经济侵略的事实。“奖赏”自然不是奖励、赏赐之意,而是讽刺国民党反动派面对帝国主义居心不良的施舍所表现出来的无知和无耻、愚妄和虚伪。这个句子形象地揭示出“送去主义”亡国灭种,危及子孙的实质。] (4)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①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②。(①冠冕:“冠冕堂皇”的省语,这里的意思是很体面、有气派。冠冕,ɡuān miǎn,本指古代帝王、诸侯等戴的帽子。②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暗指按1933年国民党政府与美国签订的“棉麦借款”协定运来的剩余的小麦、面粉和棉花。)[“不想举出”实际是暗示国民党反动政府不容许指出,顺手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文化专制政策;而这种说半句留半句,欲说还休的写法,最能激发读者寻根究底的兴致,能起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5)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①了。(①摩登:英语“modern”的音译,“现代的”“时髦”的意思。)[这里字面上旁敲侧击了当时盛行的一味模仿西方的所谓“摩登”作风,同时也暗讽了反动派“送去”成风,卖国求荣成风,可谓一箭双雕、一石双鸟。]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这里与上文的“丰富”“大度”褒词贬用针锋相对,采用了贬词褒用的方法,“鼓吹”决不是唆使、煽动别人去干坏事,而是理直气壮,义正辞严地宣扬真理。“吝啬”也不是鸡肠小肚,意为“珍惜”,表明对国家财产、文化财富应有的正确态度。文章一会儿褒词贬用,一会儿贬词褒用,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讽刺性和幽默感。] 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着重批判“送去主义”,同时揭露送去者与“送来”者的奴才主子关系,辨明“抛来”与“抛给”的不同,提出“拿来主义”的论点。 赏读这几段文字,要深入体会文章的批驳艺术。鲁迅先破字当头,切中时弊地展开对“送去主义”的批判,然后立在其中,提出“拿来主义”的主张。上文提到“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是“拿来主义”的对立物,但“闭关主义”的危害众所周知,故撇去不谈,本部分全力转入对“送去主义”的批判。 “送去主义”是一个大课题,短短的一段文字怎么进行批判呢?首先是角度选择巧。作者撇开其他问题,只从“送去主义”的危害入手,角度小,又切中要害。其次是批驳方法巧妙。作者先用“当然”一转,假意替“送去主义”评功摆好,“当然,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这是欲抑故扬、欲擒故纵;接着又引出尼采自诩太阳的例子,进一步为“送去主义”找到依据,一扬再扬,扬得越高,跌得也便越惨。等到将“送去主义”抬至极处,笔锋突然一转,“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自此以下便以尼采和中国进行类比,以产量丰富的煤为例子,说明中国也不是太阳,不可能“光热无穷”;一味地送出去,只会贻害子孙。结果的荒谬也就证明了出发点的荒谬,用的是归谬法。短短的一段文字,作者巧妙地综合运用了擒纵、类比、事例、归谬等多种批驳的方法,充分暴露了“送去主义”的荒唐可笑。这是本文最精彩的一段文字,表现了鲁迅高超的"论辩能力。 在批判了“送去主义”之后,作者旋即转到批判“拿来主义”的另一个对立面“送来”,辨析“抛来”与“抛给”的区别。“抛来”是中性词,指无意的,漫无目的的给予,你可接受也可以不接受,施受双方是平等的。“抛给”犹如“嗟来之食”,你没有要与不要的选择权。施受双方是不公正的,带有主仆歧视和人格侮辱性质,“送来”只不过是一种冠冕堂皇的说法。通过概念的辨析,揭示了“送来”的本质,同时也说明,不能笼统地反对与西方的交往,平等互惠的“抛来”要接受,那种不平等的侵略性剥夺性的 “送来”(“抛给”)则要反对。 文章深入批判了“送去主义”,初步揭露了“送来”的本质,于是亮出了自己的观点:“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这个论点是很严密的,不是不能“送”,而是不能只“送”,无限制地“送”,在“送去”的同时还得“拿来”。 (6)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来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7)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第三部分(第6—7自然段)着重揭露“送来”的真面目,划清“拿来”与“送来”的界限,揭示“拿来主义”的要旨。 这两段文字承上文对“送来”进一步深入批判,上文是通过辨析概念,这里则是摆出典型事例,用铁的事实证明“送来”的东西都是“残羹冷炙”,形象的语言揭露了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和文化侵略的反动本质。“吓怕了”,形容帝国主义的卑劣行径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是“送来”的后果,使一些人,甚至连清醒的青年都产生了盲目的排外倾向。“其实”句指出了洋货中有糟粕也有精华,“送来”的是糟粕,“拿来”的则可能是精华。因此,文章作出结论:“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运用脑髓”是指对洋货要采取分析的态度,“放出眼光”指要有胆量和气魄,“自己来拿”指要有主动进击的精神,根据自己的需要,完全独立自主地决定要什么、不要什么。 对待外国文化应当采取什么态度?文章写到这里,才完整地提出自己的观点,从“拿来”到“拿来主义”,到“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层层递进,不断深化。 特别要注意的是,文章是在对错误观点的批判中使我们不断加深认识的。文章先从“闭关主义”起笔,摆出“送去主义”的具体表现,引出“拿来”二字破题;接着再深入分析“送去主义”的危害,揭露它的荒唐可笑,又从概念辨析入手,从理论上揭露“送来”的本质,深入一步提出“拿来主义”的主张;然后摆出典型事例,继续揭露“送来”的侵略实质,并且批判了盲目排外的幼稚。文章写到这里,“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排外主义,凡是与“拿来主义”相对立的各种观点统统批判了,把它们的危害和本质都揭露了,于是完整地提出自己的主张:“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这种边破边立,破中有立,层层深入,不断开掘的写法,使行文曲折,论辩有力,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8)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①(姑且让我们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①阴功:迷信的说法,人们做了好事,阴间就给记功,可以泽及后代子孙。)[鲁迅在这里杀一横枪,对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和其他人士顺手一击。所谓“骗来的,抢来的”是影射蒋介石,先是骗得孙中山的信任,当上了黄埔军校的校长,接着通过排挤和打压共产党篡夺了革命的胜利果实。所以鲁迅在本文和其他的文章里多次讽刺说他的天下是“骗来的,抢来的”。所谓“做了女婿换来的”,一般的说法是讽刺新月派诗人邵洵美,说他做了富家翁的女婿而炫耀于人。]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①;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①孱头:懦弱无能的人。孱,càn。)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①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①蹩进:跛脚行进。蹩,bi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通过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指出拿来主义的第一个要义是:拿来(占有)。] (9)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①,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②。(①鱼翅:一种名贵的海味,用鲨鱼的鳍干制而成。②玄虚:这里指用来掩盖真相、使人迷惑的手段。)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①,阿剌伯②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③,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①波斯:伊朗的旧称。②阿剌伯:一般译为“阿拉伯”。③国粹:原指国家文化中的精华,这里是反语。)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分析文化遗产中有精华也有糟粕,既不能全盘吸收也不能完全抛弃,说明拿来主义的第二个要义是:挑选。] (10)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分析拿来与创新的关系,说明拿来主义的第三个要义:在断承中创新。] 第四部分(第8—10自然段)阐明拿来主义的具体内涵。作者也是采用破中有立,边破边立的方法,在批判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中,依次指出“拿来主义”的要义是“占有”(拿来)、“挑选”和创新。 运用比喻说理,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风趣,变陌生为熟悉,从而增强杂文的形象性和感染力,是这几段文字的突出特点。如何对待中外文化遗产,这是一个抽象繁难的话题,皇皇专著也难以穷尽其旨。鲁迅先生化繁为简,举重若轻,把中外文化遗产比作一所大宅子,“那么,怎么办呢?”作者先正面提出“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 强调“拿来”要果敢,要坚决,不要畏首畏尾,犹豫不决。然后反面设喻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把怯于借鉴,害怕污染,不敢占有的逃避主义者说成是“孱头”;把割断历史,盲目排斥,标榜清白,反对继承占有的虚无主义说成是“昏蛋”;把顶礼膜拜、全盘继承的右倾复古主义者比作是“废物”。设喻之新颖风趣,讽刺之深刻犀利,说理之明白畅晓,令人过目不忘,回味无穷。 文章在强调了对待文化遗产必须“拿来”“占有”之后,继续设喻进一步论述必须“挑选”。“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要把它“吃掉”;“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并存的东西,要化害为利;“烟枪”、“烟灯”、“姨太太”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部分,要“毁掉”(只留少许送博物馆)。三类比喻把如何对待文化遗产阐述得深入浅出、明白易懂。 最后论述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总之”句照应并且深化“占有,挑选”,再次强调有选择地继承。“那么”句从正面说明继承对于创新的意义,继承就会有创新。“然而”句说明怎样才能有选择地继承。最后一句从反面说明继承对于创新的意义,不继承就不会有创新。 值得注意的是,文章前面几段论述如何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这几段文字说的是如何对待古代文化遗产的问题,好像前后有些脱节,实际上是紧密关联的,因为两者的精神完全一致。
2023-09-05 16:52:181

鲁迅《拿来主义》原文及鉴赏

《拿来主义》是现代文学家鲁迅通过嬉笑怒骂、妙趣横生的语言形式,表现一种抨击时政、挑战强权的思想,一种论析文化、洞悉历史的胆识的杂文。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鲁迅《拿来主义》原文及鉴赏,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拿来主义》原文: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六月四日。 原文解读: (1)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①”,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①闭关主义:指清朝政府奉行的闭关自守政策。)[用形象通俗的语言,概括了闭关主义的特征。“一向”二字,突出了它由来己久和顽固不化。]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①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②,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①给枪炮打破了大门:指1840年的鸦片战争。②碰了一串钉子:指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与英、法、俄、日、美、德、意等列强相继签订的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给枪炮打破了大门”“碰了一串钉子”,由借代、比喻构成的形象语言,既揭露了闭关主义造成的后果,又揭示了送去主义产生的原因,腐败无能的政府从一个极端跳到了另一个极端。“到现在”,即1934年,国民党反动当局当权;“什么”,即全部、所有都“送”了出去,暗讽国民党反动政府彻头彻尾的卖国主义本质。]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①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②,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③。(①学艺:泛指学术文艺。②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指当时国民党政府在巴黎举办的中国古典艺术展览。③“发扬国光”:1932年至1934年间,美术家徐悲鸿、刘海粟曾分别去欧洲一些国家举办中国美术展览或个人美术作品展览。“发扬国光”是1934年5月28日《大晚报》报道这些消息时的用语。)[此句紧承上句而来,上句撒了开去,说“什么都是‘送去主义"”,送白银、送土地,送主权,这一句则是收回来,归到“学艺”这个本文议论的中心。“几位”、“几张”说明大师不多,作品极少,寒碜可怜。“捧”字颇富深意,活画出“大师”们毕恭毕敬,谄媚讨好的奴性心理。“一路的挂过去”,讽刺这些“大师”好似江湖上卖狗皮膏药的郎中,自吹自擂、招摇过市、到处拍卖的可怜相。引用“发扬国光”则是顺手讽刺国民党反动政府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丑恶嘴脸。简简单单的一句话,用精炼、传神的动词,恰如其分的修饰语和限制语,惟妙惟肖地刻画出国民党政府卑躬屈膝,崇洋媚外的奴性和媚态。]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①,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①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1934年5月28日《大晚报》报道:“苏俄艺术界一向分写实与象征两派,现写实主义已渐没落,而象征主义则经朝野一致提倡,引成欣欣向荣之概。自彼邦艺术家见我国之书画作品深合象征派后,即忆及中国戏剧亦必采取象征主义。因拟……邀中国戏曲名家梅兰芳等前往奏艺。”鲁迅针对这一则新闻,在同年5月30日写了《谁在没落》一文,指出象征主义已在苏联没落,批驳那种认为中国画和戏剧切合象征主义的论调。象征主义是19世纪末叶在法国兴起的文艺流派。)[“催进”“顺便”“传道”这些普通的词语也极具讽刺效果,明明是卖国求荣,却偏偏的要打肿了脸充胖子,以老大自居。]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总之”一词引出本段的总括句,概括“送去主义”的特点。“进步”是反语,“活人代替了古董”,不是学术进步,文化昌明,而是学术退步,文化堕落,作者用此讽刺“送去主义”之风愈演愈烈,日益猖獗,大有执迷不悟,愈陷愈深之势。“算得”一词诙谐幽默,表明作者对此不屑不齿。] (2)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①”的仪节,说道:拿来!(①礼尚往来:礼节上重在有来有往。尚,崇尚、重视。仪节:即礼节。)[上文大讲“送去主义”的表现和“进步”,这里突然来一个急转弯,劈头盖脸提出“拿来!”犹如晴天一声霹雳,给了“送去主义”当头棒喝,起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这个句子还给了“送去主义”者以辛辣的讽刺,你们不是经常讲中国是礼仪之邦,“来而勿往,非礼”吗?但为什么你们只大讲“送去”,却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讲“拿来”呢?]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着重揭露“送去主义”在学艺上的表现及其鼓吹者的媚外行径,与一味“送去”针锋相对,提出“拿来”的主张。 赏读这两段文字,首先要体会作者破题的方法。本文题为“拿来主义”,但却宕开去从“闭关主义”起笔,接着大摆“送去主义”的表现,直到后来才用“但”字一转,引出“拿来”二字破题。好像绕了一个大弯子,其实这是从反面立论。“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是“拿来主义”的对立物,作者先把它们端出来,把它们的表现摆出来,这就为下文展开对它们的批判,从反面论证“拿来主义”作了有力的铺垫。 (3)当然,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①。(①大度:大方,气量宽宏。)[这是反语讽刺,“丰富”是欺世惑众的自夸,媚外求荣的借口。“大度” 是“慷”民族利益之“慨”的败家子行径。]尼采①就自诩②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以太阳喻尼采,讥讽尼采自命不凡是神经错乱。接着就把“送去主义”类比尼采,让人联想到夸耀中国地大物博,从而鼓吹“送去主义”的那些人也是狂妄自大、不自量力的“疯子”,批判的锋芒锐利、深刻。]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①做奖赏。(①残羹冷炙:吃剩余的饭菜,借指权贵的施舍。炙,zhì,烤肉。)[“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这里话中带刺,暗讽国民党御用文人,言下之意是,你们做了那么多“好事”,来世当然会上天堂啰,我们这些罪人只能落入地狱。杰出的幽默才能,卓越的讽刺艺术,在这几段文字里一再表现出来。“磕头贺喜”描绘亡国奴点头哈腰,摇尾乞怜的奴才相和无耻心。“残羹冷炙”既勾画出亡国奴们的无以为生、乞讨度日的可怜可悲,又形象地揭示出帝国主义在榨干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血汗后,向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倾销剩余产品,进行经济侵略的事实。“奖赏”自然不是奖励、赏赐之意,而是讽刺国民党反动派面对帝国主义居心不良的施舍所表现出来的无知和无耻、愚妄和虚伪。这个句子形象地揭示出“送去主义”亡国灭种,危及子孙的实质。] (4)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①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②。(①冠冕:“冠冕堂皇”的省语,这里的意思是很体面、有气派。冠冕,ɡuān miǎn,本指古代帝王、诸侯等戴的帽子。②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暗指按1933年国民党政府与美国签订的“棉麦借款”协定运来的剩余的小麦、面粉和棉花。)[“不想举出”实际是暗示国民党反动政府不容许指出,顺手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文化专制政策;而这种说半句留半句,欲说还休的写法,最能激发读者寻根究底的兴致,能起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5)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①了。(①摩登:英语“modern”的音译,“现代的”“时髦”的意思。)[这里字面上旁敲侧击了当时盛行的一味模仿西方的所谓“摩登”作风,同时也暗讽了反动派“送去”成风,卖国求荣成风,可谓一箭双雕、一石双鸟。]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这里与上文的“丰富”“大度”褒词贬用针锋相对,采用了贬词褒用的方法,“鼓吹”决不是唆使、煽动别人去干坏事,而是理直气壮,义正辞严地宣扬真理。“吝啬”也不是鸡肠小肚,意为“珍惜”,表明对国家财产、文化财富应有的正确态度。文章一会儿褒词贬用,一会儿贬词褒用,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讽刺性和幽默感。] 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着重批判“送去主义”,同时揭露送去者与“送来”者的奴才主子关系,辨明“抛来”与“抛给”的不同,提出“拿来主义”的论点。 赏读这几段文字,要深入体会文章的批驳艺术。鲁迅先破字当头,切中时弊地展开对“送去主义”的批判,然后立在其中,提出“拿来主义”的主张。上文提到“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是“拿来主义”的对立物,但“闭关主义”的危害众所周知,故撇去不谈,本部分全力转入对“送去主义”的批判。 “送去主义”是一个大课题,短短的一段文字怎么进行批判呢?首先是角度选择巧。作者撇开其他问题,只从“送去主义”的危害入手,角度小,又切中要害。其次是批驳方法巧妙。作者先用“当然”一转,假意替“送去主义”评功摆好,“当然,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这是欲抑故扬、欲擒故纵;接着又引出尼采自诩太阳的例子,进一步为“送去主义”找到依据,一扬再扬,扬得越高,跌得也便越惨。等到将“送去主义”抬至极处,笔锋突然一转,“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自此以下便以尼采和中国进行类比,以产量丰富的煤为例子,说明中国也不是太阳,不可能“光热无穷”;一味地送出去,只会贻害子孙。结果的荒谬也就证明了出发点的荒谬,用的是归谬法。短短的一段文字,作者巧妙地综合运用了擒纵、类比、事例、归谬等多种批驳的方法,充分暴露了“送去主义”的荒唐可笑。这是本文最精彩的一段文字,表现了鲁迅高超的"论辩能力。 在批判了“送去主义”之后,作者旋即转到批判“拿来主义”的另一个对立面“送来”,辨析“抛来”与“抛给”的区别。“抛来”是中性词,指无意的,漫无目的的给予,你可接受也可以不接受,施受双方是平等的。“抛给”犹如“嗟来之食”,你没有要与不要的选择权。施受双方是不公正的,带有主仆歧视和人格侮辱性质,“送来”只不过是一种冠冕堂皇的说法。通过概念的辨析,揭示了“送来”的本质,同时也说明,不能笼统地反对与西方的交往,平等互惠的“抛来”要接受,那种不平等的侵略性剥夺性的 “送来”(“抛给”)则要反对。 文章深入批判了“送去主义”,初步揭露了“送来”的本质,于是亮出了自己的观点:“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这个论点是很严密的,不是不能“送”,而是不能只“送”,无限制地“送”,在“送去”的同时还得“拿来”。 (6)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来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7)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第三部分(第6—7自然段)着重揭露“送来”的真面目,划清“拿来”与“送来”的界限,揭示“拿来主义”的要旨。 这两段文字承上文对“送来”进一步深入批判,上文是通过辨析概念,这里则是摆出典型事例,用铁的事实证明“送来”的东西都是“残羹冷炙”,形象的语言揭露了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和文化侵略的反动本质。“吓怕了”,形容帝国主义的卑劣行径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是“送来”的后果,使一些人,甚至连清醒的青年都产生了盲目的排外倾向。“其实”句指出了洋货中有糟粕也有精华,“送来”的是糟粕,“拿来”的则可能是精华。因此,文章作出结论:“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运用脑髓”是指对洋货要采取分析的态度,“放出眼光”指要有胆量和气魄,“自己来拿”指要有主动进击的精神,根据自己的需要,完全独立自主地决定要什么、不要什么。 对待外国文化应当采取什么态度?文章写到这里,才完整地提出自己的观点,从“拿来”到“拿来主义”,到“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层层递进,不断深化。 特别要注意的是,文章是在对错误观点的批判中使我们不断加深认识的。文章先从“闭关主义”起笔,摆出“送去主义”的具体表现,引出“拿来”二字破题;接着再深入分析“送去主义”的危害,揭露它的荒唐可笑,又从概念辨析入手,从理论上揭露“送来”的本质,深入一步提出“拿来主义”的主张;然后摆出典型事例,继续揭露“送来”的侵略实质,并且批判了盲目排外的幼稚。文章写到这里,“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排外主义,凡是与“拿来主义”相对立的各种观点统统批判了,把它们的危害和本质都揭露了,于是完整地提出自己的主张:“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这种边破边立,破中有立,层层深入,不断开掘的写法,使行文曲折,论辩有力,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8)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①(姑且让我们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①阴功:迷信的说法,人们做了好事,阴间就给记功,可以泽及后代子孙。)[鲁迅在这里杀一横枪,对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和其他人士顺手一击。所谓“骗来的,抢来的”是影射蒋介石,先是骗得孙中山的信任,当上了黄埔军校的校长,接着通过排挤和打压共产党篡夺了革命的胜利果实。所以鲁迅在本文和其他的文章里多次讽刺说他的天下是“骗来的,抢来的”。所谓“做了女婿换来的”,一般的说法是讽刺新月派诗人邵洵美,说他做了富家翁的女婿而炫耀于人。]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①;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①孱头:懦弱无能的人。孱,càn。)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①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①蹩进:跛脚行进。蹩,bi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通过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指出拿来主义的第一个要义是:拿来(占有)。] (9)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①,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②。(①鱼翅:一种名贵的海味,用鲨鱼的鳍干制而成。②玄虚:这里指用来掩盖真相、使人迷惑的手段。)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①,阿剌伯②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③,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①波斯:伊朗的旧称。②阿剌伯:一般译为“阿拉伯”。③国粹:原指国家文化中的精华,这里是反语。)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分析文化遗产中有精华也有糟粕,既不能全盘吸收也不能完全抛弃,说明拿来主义的第二个要义是:挑选。] (10)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分析拿来与创新的关系,说明拿来主义的第三个要义:在断承中创新。] 第四部分(第8—10自然段)阐明拿来主义的具体内涵。作者也是采用破中有立,边破边立的方法,在批判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中,依次指出“拿来主义”的要义是“占有”(拿来)、“挑选”和创新。 运用比喻说理,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风趣,变陌生为熟悉,从而增强杂文的形象性和感染力,是这几段文字的突出特点。如何对待中外文化遗产,这是一个抽象繁难的话题,皇皇专著也难以穷尽其旨。鲁迅先生化繁为简,举重若轻,把中外文化遗产比作一所大宅子,“那么,怎么办呢?”作者先正面提出“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 强调“拿来”要果敢,要坚决,不要畏首畏尾,犹豫不决。然后反面设喻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把怯于借鉴,害怕污染,不敢占有的逃避主义者说成是“孱头”;把割断历史,盲目排斥,标榜清白,反对继承占有的虚无主义说成是“昏蛋”;把顶礼膜拜、全盘继承的右倾复古主义者比作是“废物”。设喻之新颖风趣,讽刺之深刻犀利,说理之明白畅晓,令人过目不忘,回味无穷。 文章在强调了对待文化遗产必须“拿来”“占有”之后,继续设喻进一步论述必须“挑选”。“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要把它“吃掉”;“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并存的东西,要化害为利;“烟枪”、“烟灯”、“姨太太”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部分,要“毁掉”(只留少许送博物馆)。三类比喻把如何对待文化遗产阐述得深入浅出、明白易懂。 最后论述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总之”句照应并且深化“占有,挑选”,再次强调有选择地继承。“那么”句从正面说明继承对于创新的意义,继承就会有创新。“然而”句说明怎样才能有选择地继承。最后一句从反面说明继承对于创新的意义,不继承就不会有创新。 值得注意的是,文章前面几段论述如何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这几段文字说的是如何对待古代文化遗产的问题,好像前后有些脱节,实际上是紧密关联的,因为两者的精神完全一致。
2023-09-05 16:52:261

鲁迅《拿来主义》原文及鉴赏

《拿来主义》是现代文学家鲁迅通过嬉笑怒骂、妙趣横生的语言形式,表现一种抨击时政、挑战强权的思想,一种论析文化、洞悉历史的胆识的杂文。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鲁迅《拿来主义》原文及鉴赏,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拿来主义》原文: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六月四日。 原文解读: (1)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①”,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①闭关主义:指清朝政府奉行的闭关自守政策。)[用形象通俗的语言,概括了闭关主义的特征。“一向”二字,突出了它由来己久和顽固不化。]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①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②,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①给枪炮打破了大门:指1840年的鸦片战争。②碰了一串钉子:指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与英、法、俄、日、美、德、意等列强相继签订的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给枪炮打破了大门”“碰了一串钉子”,由借代、比喻构成的形象语言,既揭露了闭关主义造成的后果,又揭示了送去主义产生的原因,腐败无能的政府从一个极端跳到了另一个极端。“到现在”,即1934年,国民党反动当局当权;“什么”,即全部、所有都“送”了出去,暗讽国民党反动政府彻头彻尾的卖国主义本质。]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①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②,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③。(①学艺:泛指学术文艺。②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指当时国民党政府在巴黎举办的中国古典艺术展览。③“发扬国光”:1932年至1934年间,美术家徐悲鸿、刘海粟曾分别去欧洲一些国家举办中国美术展览或个人美术作品展览。“发扬国光”是1934年5月28日《大晚报》报道这些消息时的用语。)[此句紧承上句而来,上句撒了开去,说“什么都是‘送去主义"”,送白银、送土地,送主权,这一句则是收回来,归到“学艺”这个本文议论的中心。“几位”、“几张”说明大师不多,作品极少,寒碜可怜。“捧”字颇富深意,活画出“大师”们毕恭毕敬,谄媚讨好的奴性心理。“一路的挂过去”,讽刺这些“大师”好似江湖上卖狗皮膏药的郎中,自吹自擂、招摇过市、到处拍卖的可怜相。引用“发扬国光”则是顺手讽刺国民党反动政府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丑恶嘴脸。简简单单的一句话,用精炼、传神的动词,恰如其分的修饰语和限制语,惟妙惟肖地刻画出国民党政府卑躬屈膝,崇洋媚外的奴性和媚态。]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①,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①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1934年5月28日《大晚报》报道:“苏俄艺术界一向分写实与象征两派,现写实主义已渐没落,而象征主义则经朝野一致提倡,引成欣欣向荣之概。自彼邦艺术家见我国之书画作品深合象征派后,即忆及中国戏剧亦必采取象征主义。因拟……邀中国戏曲名家梅兰芳等前往奏艺。”鲁迅针对这一则新闻,在同年5月30日写了《谁在没落》一文,指出象征主义已在苏联没落,批驳那种认为中国画和戏剧切合象征主义的论调。象征主义是19世纪末叶在法国兴起的文艺流派。)[“催进”“顺便”“传道”这些普通的词语也极具讽刺效果,明明是卖国求荣,却偏偏的要打肿了脸充胖子,以老大自居。]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总之”一词引出本段的总括句,概括“送去主义”的特点。“进步”是反语,“活人代替了古董”,不是学术进步,文化昌明,而是学术退步,文化堕落,作者用此讽刺“送去主义”之风愈演愈烈,日益猖獗,大有执迷不悟,愈陷愈深之势。“算得”一词诙谐幽默,表明作者对此不屑不齿。] (2)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①”的仪节,说道:拿来!(①礼尚往来:礼节上重在有来有往。尚,崇尚、重视。仪节:即礼节。)[上文大讲“送去主义”的表现和“进步”,这里突然来一个急转弯,劈头盖脸提出“拿来!”犹如晴天一声霹雳,给了“送去主义”当头棒喝,起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这个句子还给了“送去主义”者以辛辣的讽刺,你们不是经常讲中国是礼仪之邦,“来而勿往,非礼”吗?但为什么你们只大讲“送去”,却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讲“拿来”呢?]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着重揭露“送去主义”在学艺上的表现及其鼓吹者的媚外行径,与一味“送去”针锋相对,提出“拿来”的主张。 赏读这两段文字,首先要体会作者破题的方法。本文题为“拿来主义”,但却宕开去从“闭关主义”起笔,接着大摆“送去主义”的表现,直到后来才用“但”字一转,引出“拿来”二字破题。好像绕了一个大弯子,其实这是从反面立论。“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是“拿来主义”的对立物,作者先把它们端出来,把它们的表现摆出来,这就为下文展开对它们的批判,从反面论证“拿来主义”作了有力的铺垫。 (3)当然,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①。(①大度:大方,气量宽宏。)[这是反语讽刺,“丰富”是欺世惑众的自夸,媚外求荣的借口。“大度” 是“慷”民族利益之“慨”的败家子行径。]尼采①就自诩②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以太阳喻尼采,讥讽尼采自命不凡是神经错乱。接着就把“送去主义”类比尼采,让人联想到夸耀中国地大物博,从而鼓吹“送去主义”的那些人也是狂妄自大、不自量力的“疯子”,批判的锋芒锐利、深刻。]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①做奖赏。(①残羹冷炙:吃剩余的饭菜,借指权贵的施舍。炙,zhì,烤肉。)[“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这里话中带刺,暗讽国民党御用文人,言下之意是,你们做了那么多“好事”,来世当然会上天堂啰,我们这些罪人只能落入地狱。杰出的幽默才能,卓越的讽刺艺术,在这几段文字里一再表现出来。“磕头贺喜”描绘亡国奴点头哈腰,摇尾乞怜的奴才相和无耻心。“残羹冷炙”既勾画出亡国奴们的无以为生、乞讨度日的可怜可悲,又形象地揭示出帝国主义在榨干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血汗后,向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倾销剩余产品,进行经济侵略的事实。“奖赏”自然不是奖励、赏赐之意,而是讽刺国民党反动派面对帝国主义居心不良的施舍所表现出来的无知和无耻、愚妄和虚伪。这个句子形象地揭示出“送去主义”亡国灭种,危及子孙的实质。] (4)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①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②。(①冠冕:“冠冕堂皇”的省语,这里的意思是很体面、有气派。冠冕,ɡuān miǎn,本指古代帝王、诸侯等戴的帽子。②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暗指按1933年国民党政府与美国签订的“棉麦借款”协定运来的剩余的小麦、面粉和棉花。)[“不想举出”实际是暗示国民党反动政府不容许指出,顺手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文化专制政策;而这种说半句留半句,欲说还休的写法,最能激发读者寻根究底的兴致,能起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5)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①了。(①摩登:英语“modern”的音译,“现代的”“时髦”的意思。)[这里字面上旁敲侧击了当时盛行的一味模仿西方的所谓“摩登”作风,同时也暗讽了反动派“送去”成风,卖国求荣成风,可谓一箭双雕、一石双鸟。]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这里与上文的“丰富”“大度”褒词贬用针锋相对,采用了贬词褒用的方法,“鼓吹”决不是唆使、煽动别人去干坏事,而是理直气壮,义正辞严地宣扬真理。“吝啬”也不是鸡肠小肚,意为“珍惜”,表明对国家财产、文化财富应有的正确态度。文章一会儿褒词贬用,一会儿贬词褒用,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讽刺性和幽默感。] 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着重批判“送去主义”,同时揭露送去者与“送来”者的奴才主子关系,辨明“抛来”与“抛给”的不同,提出“拿来主义”的论点。 赏读这几段文字,要深入体会文章的批驳艺术。鲁迅先破字当头,切中时弊地展开对“送去主义”的批判,然后立在其中,提出“拿来主义”的主张。上文提到“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是“拿来主义”的对立物,但“闭关主义”的危害众所周知,故撇去不谈,本部分全力转入对“送去主义”的批判。 “送去主义”是一个大课题,短短的一段文字怎么进行批判呢?首先是角度选择巧。作者撇开其他问题,只从“送去主义”的危害入手,角度小,又切中要害。其次是批驳方法巧妙。作者先用“当然”一转,假意替“送去主义”评功摆好,“当然,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这是欲抑故扬、欲擒故纵;接着又引出尼采自诩太阳的例子,进一步为“送去主义”找到依据,一扬再扬,扬得越高,跌得也便越惨。等到将“送去主义”抬至极处,笔锋突然一转,“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自此以下便以尼采和中国进行类比,以产量丰富的煤为例子,说明中国也不是太阳,不可能“光热无穷”;一味地送出去,只会贻害子孙。结果的荒谬也就证明了出发点的荒谬,用的是归谬法。短短的一段文字,作者巧妙地综合运用了擒纵、类比、事例、归谬等多种批驳的方法,充分暴露了“送去主义”的荒唐可笑。这是本文最精彩的一段文字,表现了鲁迅高超的"论辩能力。 在批判了“送去主义”之后,作者旋即转到批判“拿来主义”的另一个对立面“送来”,辨析“抛来”与“抛给”的区别。“抛来”是中性词,指无意的,漫无目的的给予,你可接受也可以不接受,施受双方是平等的。“抛给”犹如“嗟来之食”,你没有要与不要的选择权。施受双方是不公正的,带有主仆歧视和人格侮辱性质,“送来”只不过是一种冠冕堂皇的说法。通过概念的辨析,揭示了“送来”的本质,同时也说明,不能笼统地反对与西方的交往,平等互惠的“抛来”要接受,那种不平等的侵略性剥夺性的 “送来”(“抛给”)则要反对。 文章深入批判了“送去主义”,初步揭露了“送来”的本质,于是亮出了自己的观点:“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这个论点是很严密的,不是不能“送”,而是不能只“送”,无限制地“送”,在“送去”的同时还得“拿来”。 (6)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来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7)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第三部分(第6—7自然段)着重揭露“送来”的真面目,划清“拿来”与“送来”的界限,揭示“拿来主义”的要旨。 这两段文字承上文对“送来”进一步深入批判,上文是通过辨析概念,这里则是摆出典型事例,用铁的事实证明“送来”的东西都是“残羹冷炙”,形象的语言揭露了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和文化侵略的反动本质。“吓怕了”,形容帝国主义的卑劣行径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是“送来”的后果,使一些人,甚至连清醒的青年都产生了盲目的排外倾向。“其实”句指出了洋货中有糟粕也有精华,“送来”的是糟粕,“拿来”的则可能是精华。因此,文章作出结论:“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运用脑髓”是指对洋货要采取分析的态度,“放出眼光”指要有胆量和气魄,“自己来拿”指要有主动进击的精神,根据自己的需要,完全独立自主地决定要什么、不要什么。 对待外国文化应当采取什么态度?文章写到这里,才完整地提出自己的观点,从“拿来”到“拿来主义”,到“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层层递进,不断深化。 特别要注意的是,文章是在对错误观点的批判中使我们不断加深认识的。文章先从“闭关主义”起笔,摆出“送去主义”的具体表现,引出“拿来”二字破题;接着再深入分析“送去主义”的危害,揭露它的荒唐可笑,又从概念辨析入手,从理论上揭露“送来”的本质,深入一步提出“拿来主义”的主张;然后摆出典型事例,继续揭露“送来”的侵略实质,并且批判了盲目排外的幼稚。文章写到这里,“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排外主义,凡是与“拿来主义”相对立的各种观点统统批判了,把它们的危害和本质都揭露了,于是完整地提出自己的主张:“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这种边破边立,破中有立,层层深入,不断开掘的写法,使行文曲折,论辩有力,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8)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①(姑且让我们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①阴功:迷信的说法,人们做了好事,阴间就给记功,可以泽及后代子孙。)[鲁迅在这里杀一横枪,对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和其他人士顺手一击。所谓“骗来的,抢来的”是影射蒋介石,先是骗得孙中山的信任,当上了黄埔军校的校长,接着通过排挤和打压共产党篡夺了革命的胜利果实。所以鲁迅在本文和其他的文章里多次讽刺说他的天下是“骗来的,抢来的”。所谓“做了女婿换来的”,一般的说法是讽刺新月派诗人邵洵美,说他做了富家翁的女婿而炫耀于人。]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①;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①孱头:懦弱无能的人。孱,càn。)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①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①蹩进:跛脚行进。蹩,bi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通过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指出拿来主义的第一个要义是:拿来(占有)。] (9)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①,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②。(①鱼翅:一种名贵的海味,用鲨鱼的鳍干制而成。②玄虚:这里指用来掩盖真相、使人迷惑的手段。)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①,阿剌伯②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③,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①波斯:伊朗的旧称。②阿剌伯:一般译为“阿拉伯”。③国粹:原指国家文化中的精华,这里是反语。)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分析文化遗产中有精华也有糟粕,既不能全盘吸收也不能完全抛弃,说明拿来主义的第二个要义是:挑选。] (10)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分析拿来与创新的关系,说明拿来主义的第三个要义:在断承中创新。] 第四部分(第8—10自然段)阐明拿来主义的具体内涵。作者也是采用破中有立,边破边立的方法,在批判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中,依次指出“拿来主义”的要义是“占有”(拿来)、“挑选”和创新。 运用比喻说理,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风趣,变陌生为熟悉,从而增强杂文的形象性和感染力,是这几段文字的突出特点。如何对待中外文化遗产,这是一个抽象繁难的话题,皇皇专著也难以穷尽其旨。鲁迅先生化繁为简,举重若轻,把中外文化遗产比作一所大宅子,“那么,怎么办呢?”作者先正面提出“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 强调“拿来”要果敢,要坚决,不要畏首畏尾,犹豫不决。然后反面设喻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把怯于借鉴,害怕污染,不敢占有的逃避主义者说成是“孱头”;把割断历史,盲目排斥,标榜清白,反对继承占有的虚无主义说成是“昏蛋”;把顶礼膜拜、全盘继承的右倾复古主义者比作是“废物”。设喻之新颖风趣,讽刺之深刻犀利,说理之明白畅晓,令人过目不忘,回味无穷。 文章在强调了对待文化遗产必须“拿来”“占有”之后,继续设喻进一步论述必须“挑选”。“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要把它“吃掉”;“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并存的东西,要化害为利;“烟枪”、“烟灯”、“姨太太”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部分,要“毁掉”(只留少许送博物馆)。三类比喻把如何对待文化遗产阐述得深入浅出、明白易懂。 最后论述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总之”句照应并且深化“占有,挑选”,再次强调有选择地继承。“那么”句从正面说明继承对于创新的意义,继承就会有创新。“然而”句说明怎样才能有选择地继承。最后一句从反面说明继承对于创新的意义,不继承就不会有创新。 值得注意的是,文章前面几段论述如何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这几段文字说的是如何对待古代文化遗产的问题,好像前后有些脱节,实际上是紧密关联的,因为两者的精神完全一致。
2023-09-05 16:52:341

鲁迅《拿来主义》原文及鉴赏

《拿来主义》是现代文学家鲁迅通过嬉笑怒骂、妙趣横生的语言形式,表现一种抨击时政、挑战强权的思想,一种论析文化、洞悉历史的胆识的杂文。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鲁迅《拿来主义》原文及鉴赏,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拿来主义》原文: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六月四日。 原文解读: (1)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①”,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①闭关主义:指清朝政府奉行的闭关自守政策。)[用形象通俗的语言,概括了闭关主义的特征。“一向”二字,突出了它由来己久和顽固不化。]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①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②,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①给枪炮打破了大门:指1840年的鸦片战争。②碰了一串钉子:指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与英、法、俄、日、美、德、意等列强相继签订的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给枪炮打破了大门”“碰了一串钉子”,由借代、比喻构成的形象语言,既揭露了闭关主义造成的后果,又揭示了送去主义产生的原因,腐败无能的政府从一个极端跳到了另一个极端。“到现在”,即1934年,国民党反动当局当权;“什么”,即全部、所有都“送”了出去,暗讽国民党反动政府彻头彻尾的卖国主义本质。]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①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②,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③。(①学艺:泛指学术文艺。②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指当时国民党政府在巴黎举办的中国古典艺术展览。③“发扬国光”:1932年至1934年间,美术家徐悲鸿、刘海粟曾分别去欧洲一些国家举办中国美术展览或个人美术作品展览。“发扬国光”是1934年5月28日《大晚报》报道这些消息时的用语。)[此句紧承上句而来,上句撒了开去,说“什么都是‘送去主义"”,送白银、送土地,送主权,这一句则是收回来,归到“学艺”这个本文议论的中心。“几位”、“几张”说明大师不多,作品极少,寒碜可怜。“捧”字颇富深意,活画出“大师”们毕恭毕敬,谄媚讨好的奴性心理。“一路的挂过去”,讽刺这些“大师”好似江湖上卖狗皮膏药的郎中,自吹自擂、招摇过市、到处拍卖的可怜相。引用“发扬国光”则是顺手讽刺国民党反动政府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丑恶嘴脸。简简单单的一句话,用精炼、传神的动词,恰如其分的修饰语和限制语,惟妙惟肖地刻画出国民党政府卑躬屈膝,崇洋媚外的奴性和媚态。]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①,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①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1934年5月28日《大晚报》报道:“苏俄艺术界一向分写实与象征两派,现写实主义已渐没落,而象征主义则经朝野一致提倡,引成欣欣向荣之概。自彼邦艺术家见我国之书画作品深合象征派后,即忆及中国戏剧亦必采取象征主义。因拟……邀中国戏曲名家梅兰芳等前往奏艺。”鲁迅针对这一则新闻,在同年5月30日写了《谁在没落》一文,指出象征主义已在苏联没落,批驳那种认为中国画和戏剧切合象征主义的论调。象征主义是19世纪末叶在法国兴起的文艺流派。)[“催进”“顺便”“传道”这些普通的词语也极具讽刺效果,明明是卖国求荣,却偏偏的要打肿了脸充胖子,以老大自居。]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总之”一词引出本段的总括句,概括“送去主义”的特点。“进步”是反语,“活人代替了古董”,不是学术进步,文化昌明,而是学术退步,文化堕落,作者用此讽刺“送去主义”之风愈演愈烈,日益猖獗,大有执迷不悟,愈陷愈深之势。“算得”一词诙谐幽默,表明作者对此不屑不齿。] (2)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①”的仪节,说道:拿来!(①礼尚往来:礼节上重在有来有往。尚,崇尚、重视。仪节:即礼节。)[上文大讲“送去主义”的表现和“进步”,这里突然来一个急转弯,劈头盖脸提出“拿来!”犹如晴天一声霹雳,给了“送去主义”当头棒喝,起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这个句子还给了“送去主义”者以辛辣的讽刺,你们不是经常讲中国是礼仪之邦,“来而勿往,非礼”吗?但为什么你们只大讲“送去”,却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讲“拿来”呢?]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着重揭露“送去主义”在学艺上的表现及其鼓吹者的媚外行径,与一味“送去”针锋相对,提出“拿来”的主张。 赏读这两段文字,首先要体会作者破题的方法。本文题为“拿来主义”,但却宕开去从“闭关主义”起笔,接着大摆“送去主义”的表现,直到后来才用“但”字一转,引出“拿来”二字破题。好像绕了一个大弯子,其实这是从反面立论。“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是“拿来主义”的对立物,作者先把它们端出来,把它们的表现摆出来,这就为下文展开对它们的批判,从反面论证“拿来主义”作了有力的铺垫。 (3)当然,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①。(①大度:大方,气量宽宏。)[这是反语讽刺,“丰富”是欺世惑众的自夸,媚外求荣的借口。“大度” 是“慷”民族利益之“慨”的败家子行径。]尼采①就自诩②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以太阳喻尼采,讥讽尼采自命不凡是神经错乱。接着就把“送去主义”类比尼采,让人联想到夸耀中国地大物博,从而鼓吹“送去主义”的那些人也是狂妄自大、不自量力的“疯子”,批判的锋芒锐利、深刻。]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①做奖赏。(①残羹冷炙:吃剩余的饭菜,借指权贵的施舍。炙,zhì,烤肉。)[“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这里话中带刺,暗讽国民党御用文人,言下之意是,你们做了那么多“好事”,来世当然会上天堂啰,我们这些罪人只能落入地狱。杰出的幽默才能,卓越的讽刺艺术,在这几段文字里一再表现出来。“磕头贺喜”描绘亡国奴点头哈腰,摇尾乞怜的奴才相和无耻心。“残羹冷炙”既勾画出亡国奴们的无以为生、乞讨度日的可怜可悲,又形象地揭示出帝国主义在榨干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血汗后,向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倾销剩余产品,进行经济侵略的事实。“奖赏”自然不是奖励、赏赐之意,而是讽刺国民党反动派面对帝国主义居心不良的施舍所表现出来的无知和无耻、愚妄和虚伪。这个句子形象地揭示出“送去主义”亡国灭种,危及子孙的实质。] (4)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①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②。(①冠冕:“冠冕堂皇”的省语,这里的意思是很体面、有气派。冠冕,ɡuān miǎn,本指古代帝王、诸侯等戴的帽子。②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暗指按1933年国民党政府与美国签订的“棉麦借款”协定运来的剩余的小麦、面粉和棉花。)[“不想举出”实际是暗示国民党反动政府不容许指出,顺手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文化专制政策;而这种说半句留半句,欲说还休的写法,最能激发读者寻根究底的兴致,能起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5)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①了。(①摩登:英语“modern”的音译,“现代的”“时髦”的意思。)[这里字面上旁敲侧击了当时盛行的一味模仿西方的所谓“摩登”作风,同时也暗讽了反动派“送去”成风,卖国求荣成风,可谓一箭双雕、一石双鸟。]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这里与上文的“丰富”“大度”褒词贬用针锋相对,采用了贬词褒用的方法,“鼓吹”决不是唆使、煽动别人去干坏事,而是理直气壮,义正辞严地宣扬真理。“吝啬”也不是鸡肠小肚,意为“珍惜”,表明对国家财产、文化财富应有的正确态度。文章一会儿褒词贬用,一会儿贬词褒用,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讽刺性和幽默感。] 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着重批判“送去主义”,同时揭露送去者与“送来”者的奴才主子关系,辨明“抛来”与“抛给”的不同,提出“拿来主义”的论点。 赏读这几段文字,要深入体会文章的批驳艺术。鲁迅先破字当头,切中时弊地展开对“送去主义”的批判,然后立在其中,提出“拿来主义”的主张。上文提到“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是“拿来主义”的对立物,但“闭关主义”的危害众所周知,故撇去不谈,本部分全力转入对“送去主义”的批判。 “送去主义”是一个大课题,短短的一段文字怎么进行批判呢?首先是角度选择巧。作者撇开其他问题,只从“送去主义”的危害入手,角度小,又切中要害。其次是批驳方法巧妙。作者先用“当然”一转,假意替“送去主义”评功摆好,“当然,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这是欲抑故扬、欲擒故纵;接着又引出尼采自诩太阳的例子,进一步为“送去主义”找到依据,一扬再扬,扬得越高,跌得也便越惨。等到将“送去主义”抬至极处,笔锋突然一转,“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自此以下便以尼采和中国进行类比,以产量丰富的煤为例子,说明中国也不是太阳,不可能“光热无穷”;一味地送出去,只会贻害子孙。结果的荒谬也就证明了出发点的荒谬,用的是归谬法。短短的一段文字,作者巧妙地综合运用了擒纵、类比、事例、归谬等多种批驳的方法,充分暴露了“送去主义”的荒唐可笑。这是本文最精彩的一段文字,表现了鲁迅高超的"论辩能力。 在批判了“送去主义”之后,作者旋即转到批判“拿来主义”的另一个对立面“送来”,辨析“抛来”与“抛给”的区别。“抛来”是中性词,指无意的,漫无目的的给予,你可接受也可以不接受,施受双方是平等的。“抛给”犹如“嗟来之食”,你没有要与不要的选择权。施受双方是不公正的,带有主仆歧视和人格侮辱性质,“送来”只不过是一种冠冕堂皇的说法。通过概念的辨析,揭示了“送来”的本质,同时也说明,不能笼统地反对与西方的交往,平等互惠的“抛来”要接受,那种不平等的侵略性剥夺性的 “送来”(“抛给”)则要反对。 文章深入批判了“送去主义”,初步揭露了“送来”的本质,于是亮出了自己的观点:“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这个论点是很严密的,不是不能“送”,而是不能只“送”,无限制地“送”,在“送去”的同时还得“拿来”。 (6)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来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7)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第三部分(第6—7自然段)着重揭露“送来”的真面目,划清“拿来”与“送来”的界限,揭示“拿来主义”的要旨。 这两段文字承上文对“送来”进一步深入批判,上文是通过辨析概念,这里则是摆出典型事例,用铁的事实证明“送来”的东西都是“残羹冷炙”,形象的语言揭露了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和文化侵略的反动本质。“吓怕了”,形容帝国主义的卑劣行径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是“送来”的后果,使一些人,甚至连清醒的青年都产生了盲目的排外倾向。“其实”句指出了洋货中有糟粕也有精华,“送来”的是糟粕,“拿来”的则可能是精华。因此,文章作出结论:“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运用脑髓”是指对洋货要采取分析的态度,“放出眼光”指要有胆量和气魄,“自己来拿”指要有主动进击的精神,根据自己的需要,完全独立自主地决定要什么、不要什么。 对待外国文化应当采取什么态度?文章写到这里,才完整地提出自己的观点,从“拿来”到“拿来主义”,到“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层层递进,不断深化。 特别要注意的是,文章是在对错误观点的批判中使我们不断加深认识的。文章先从“闭关主义”起笔,摆出“送去主义”的具体表现,引出“拿来”二字破题;接着再深入分析“送去主义”的危害,揭露它的荒唐可笑,又从概念辨析入手,从理论上揭露“送来”的本质,深入一步提出“拿来主义”的主张;然后摆出典型事例,继续揭露“送来”的侵略实质,并且批判了盲目排外的幼稚。文章写到这里,“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排外主义,凡是与“拿来主义”相对立的各种观点统统批判了,把它们的危害和本质都揭露了,于是完整地提出自己的主张:“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这种边破边立,破中有立,层层深入,不断开掘的写法,使行文曲折,论辩有力,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8)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①(姑且让我们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①阴功:迷信的说法,人们做了好事,阴间就给记功,可以泽及后代子孙。)[鲁迅在这里杀一横枪,对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和其他人士顺手一击。所谓“骗来的,抢来的”是影射蒋介石,先是骗得孙中山的信任,当上了黄埔军校的校长,接着通过排挤和打压共产党篡夺了革命的胜利果实。所以鲁迅在本文和其他的文章里多次讽刺说他的天下是“骗来的,抢来的”。所谓“做了女婿换来的”,一般的说法是讽刺新月派诗人邵洵美,说他做了富家翁的女婿而炫耀于人。]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①;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①孱头:懦弱无能的人。孱,càn。)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①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①蹩进:跛脚行进。蹩,bi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通过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指出拿来主义的第一个要义是:拿来(占有)。] (9)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①,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②。(①鱼翅:一种名贵的海味,用鲨鱼的鳍干制而成。②玄虚:这里指用来掩盖真相、使人迷惑的手段。)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①,阿剌伯②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③,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①波斯:伊朗的旧称。②阿剌伯:一般译为“阿拉伯”。③国粹:原指国家文化中的精华,这里是反语。)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分析文化遗产中有精华也有糟粕,既不能全盘吸收也不能完全抛弃,说明拿来主义的第二个要义是:挑选。] (10)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分析拿来与创新的关系,说明拿来主义的第三个要义:在断承中创新。] 第四部分(第8—10自然段)阐明拿来主义的具体内涵。作者也是采用破中有立,边破边立的方法,在批判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中,依次指出“拿来主义”的要义是“占有”(拿来)、“挑选”和创新。 运用比喻说理,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风趣,变陌生为熟悉,从而增强杂文的形象性和感染力,是这几段文字的突出特点。如何对待中外文化遗产,这是一个抽象繁难的话题,皇皇专著也难以穷尽其旨。鲁迅先生化繁为简,举重若轻,把中外文化遗产比作一所大宅子,“那么,怎么办呢?”作者先正面提出“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 强调“拿来”要果敢,要坚决,不要畏首畏尾,犹豫不决。然后反面设喻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把怯于借鉴,害怕污染,不敢占有的逃避主义者说成是“孱头”;把割断历史,盲目排斥,标榜清白,反对继承占有的虚无主义说成是“昏蛋”;把顶礼膜拜、全盘继承的右倾复古主义者比作是“废物”。设喻之新颖风趣,讽刺之深刻犀利,说理之明白畅晓,令人过目不忘,回味无穷。 文章在强调了对待文化遗产必须“拿来”“占有”之后,继续设喻进一步论述必须“挑选”。“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要把它“吃掉”;“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并存的东西,要化害为利;“烟枪”、“烟灯”、“姨太太”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部分,要“毁掉”(只留少许送博物馆)。三类比喻把如何对待文化遗产阐述得深入浅出、明白易懂。 最后论述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总之”句照应并且深化“占有,挑选”,再次强调有选择地继承。“那么”句从正面说明继承对于创新的意义,继承就会有创新。“然而”句说明怎样才能有选择地继承。最后一句从反面说明继承对于创新的意义,不继承就不会有创新。 值得注意的是,文章前面几段论述如何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这几段文字说的是如何对待古代文化遗产的问题,好像前后有些脱节,实际上是紧密关联的,因为两者的精神完全一致。
2023-09-05 16:52:421

鲁迅《拿来主义》原文及鉴赏

《拿来主义》是现代文学家鲁迅通过嬉笑怒骂、妙趣横生的语言形式,表现一种抨击时政、挑战强权的思想,一种论析文化、洞悉历史的胆识的杂文。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鲁迅《拿来主义》原文及鉴赏,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拿来主义》原文: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六月四日。 原文解读: (1)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①”,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①闭关主义:指清朝政府奉行的闭关自守政策。)[用形象通俗的语言,概括了闭关主义的特征。“一向”二字,突出了它由来己久和顽固不化。]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①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②,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①给枪炮打破了大门:指1840年的鸦片战争。②碰了一串钉子:指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与英、法、俄、日、美、德、意等列强相继签订的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给枪炮打破了大门”“碰了一串钉子”,由借代、比喻构成的形象语言,既揭露了闭关主义造成的后果,又揭示了送去主义产生的原因,腐败无能的政府从一个极端跳到了另一个极端。“到现在”,即1934年,国民党反动当局当权;“什么”,即全部、所有都“送”了出去,暗讽国民党反动政府彻头彻尾的卖国主义本质。]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①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②,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③。(①学艺:泛指学术文艺。②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指当时国民党政府在巴黎举办的中国古典艺术展览。③“发扬国光”:1932年至1934年间,美术家徐悲鸿、刘海粟曾分别去欧洲一些国家举办中国美术展览或个人美术作品展览。“发扬国光”是1934年5月28日《大晚报》报道这些消息时的用语。)[此句紧承上句而来,上句撒了开去,说“什么都是‘送去主义"”,送白银、送土地,送主权,这一句则是收回来,归到“学艺”这个本文议论的中心。“几位”、“几张”说明大师不多,作品极少,寒碜可怜。“捧”字颇富深意,活画出“大师”们毕恭毕敬,谄媚讨好的奴性心理。“一路的挂过去”,讽刺这些“大师”好似江湖上卖狗皮膏药的郎中,自吹自擂、招摇过市、到处拍卖的可怜相。引用“发扬国光”则是顺手讽刺国民党反动政府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丑恶嘴脸。简简单单的一句话,用精炼、传神的动词,恰如其分的修饰语和限制语,惟妙惟肖地刻画出国民党政府卑躬屈膝,崇洋媚外的奴性和媚态。]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①,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①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1934年5月28日《大晚报》报道:“苏俄艺术界一向分写实与象征两派,现写实主义已渐没落,而象征主义则经朝野一致提倡,引成欣欣向荣之概。自彼邦艺术家见我国之书画作品深合象征派后,即忆及中国戏剧亦必采取象征主义。因拟……邀中国戏曲名家梅兰芳等前往奏艺。”鲁迅针对这一则新闻,在同年5月30日写了《谁在没落》一文,指出象征主义已在苏联没落,批驳那种认为中国画和戏剧切合象征主义的论调。象征主义是19世纪末叶在法国兴起的文艺流派。)[“催进”“顺便”“传道”这些普通的词语也极具讽刺效果,明明是卖国求荣,却偏偏的要打肿了脸充胖子,以老大自居。]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总之”一词引出本段的总括句,概括“送去主义”的特点。“进步”是反语,“活人代替了古董”,不是学术进步,文化昌明,而是学术退步,文化堕落,作者用此讽刺“送去主义”之风愈演愈烈,日益猖獗,大有执迷不悟,愈陷愈深之势。“算得”一词诙谐幽默,表明作者对此不屑不齿。] (2)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①”的仪节,说道:拿来!(①礼尚往来:礼节上重在有来有往。尚,崇尚、重视。仪节:即礼节。)[上文大讲“送去主义”的表现和“进步”,这里突然来一个急转弯,劈头盖脸提出“拿来!”犹如晴天一声霹雳,给了“送去主义”当头棒喝,起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这个句子还给了“送去主义”者以辛辣的讽刺,你们不是经常讲中国是礼仪之邦,“来而勿往,非礼”吗?但为什么你们只大讲“送去”,却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讲“拿来”呢?]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着重揭露“送去主义”在学艺上的表现及其鼓吹者的媚外行径,与一味“送去”针锋相对,提出“拿来”的主张。 赏读这两段文字,首先要体会作者破题的方法。本文题为“拿来主义”,但却宕开去从“闭关主义”起笔,接着大摆“送去主义”的表现,直到后来才用“但”字一转,引出“拿来”二字破题。好像绕了一个大弯子,其实这是从反面立论。“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是“拿来主义”的对立物,作者先把它们端出来,把它们的表现摆出来,这就为下文展开对它们的批判,从反面论证“拿来主义”作了有力的铺垫。 (3)当然,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①。(①大度:大方,气量宽宏。)[这是反语讽刺,“丰富”是欺世惑众的自夸,媚外求荣的借口。“大度” 是“慷”民族利益之“慨”的败家子行径。]尼采①就自诩②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以太阳喻尼采,讥讽尼采自命不凡是神经错乱。接着就把“送去主义”类比尼采,让人联想到夸耀中国地大物博,从而鼓吹“送去主义”的那些人也是狂妄自大、不自量力的“疯子”,批判的锋芒锐利、深刻。]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①做奖赏。(①残羹冷炙:吃剩余的饭菜,借指权贵的施舍。炙,zhì,烤肉。)[“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这里话中带刺,暗讽国民党御用文人,言下之意是,你们做了那么多“好事”,来世当然会上天堂啰,我们这些罪人只能落入地狱。杰出的幽默才能,卓越的讽刺艺术,在这几段文字里一再表现出来。“磕头贺喜”描绘亡国奴点头哈腰,摇尾乞怜的奴才相和无耻心。“残羹冷炙”既勾画出亡国奴们的无以为生、乞讨度日的可怜可悲,又形象地揭示出帝国主义在榨干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血汗后,向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倾销剩余产品,进行经济侵略的事实。“奖赏”自然不是奖励、赏赐之意,而是讽刺国民党反动派面对帝国主义居心不良的施舍所表现出来的无知和无耻、愚妄和虚伪。这个句子形象地揭示出“送去主义”亡国灭种,危及子孙的实质。] (4)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①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②。(①冠冕:“冠冕堂皇”的省语,这里的意思是很体面、有气派。冠冕,ɡuān miǎn,本指古代帝王、诸侯等戴的帽子。②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暗指按1933年国民党政府与美国签订的“棉麦借款”协定运来的剩余的小麦、面粉和棉花。)[“不想举出”实际是暗示国民党反动政府不容许指出,顺手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文化专制政策;而这种说半句留半句,欲说还休的写法,最能激发读者寻根究底的兴致,能起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5)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①了。(①摩登:英语“modern”的音译,“现代的”“时髦”的意思。)[这里字面上旁敲侧击了当时盛行的一味模仿西方的所谓“摩登”作风,同时也暗讽了反动派“送去”成风,卖国求荣成风,可谓一箭双雕、一石双鸟。]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这里与上文的“丰富”“大度”褒词贬用针锋相对,采用了贬词褒用的方法,“鼓吹”决不是唆使、煽动别人去干坏事,而是理直气壮,义正辞严地宣扬真理。“吝啬”也不是鸡肠小肚,意为“珍惜”,表明对国家财产、文化财富应有的正确态度。文章一会儿褒词贬用,一会儿贬词褒用,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讽刺性和幽默感。] 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着重批判“送去主义”,同时揭露送去者与“送来”者的奴才主子关系,辨明“抛来”与“抛给”的不同,提出“拿来主义”的论点。 赏读这几段文字,要深入体会文章的批驳艺术。鲁迅先破字当头,切中时弊地展开对“送去主义”的批判,然后立在其中,提出“拿来主义”的主张。上文提到“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是“拿来主义”的对立物,但“闭关主义”的危害众所周知,故撇去不谈,本部分全力转入对“送去主义”的批判。 “送去主义”是一个大课题,短短的一段文字怎么进行批判呢?首先是角度选择巧。作者撇开其他问题,只从“送去主义”的危害入手,角度小,又切中要害。其次是批驳方法巧妙。作者先用“当然”一转,假意替“送去主义”评功摆好,“当然,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这是欲抑故扬、欲擒故纵;接着又引出尼采自诩太阳的例子,进一步为“送去主义”找到依据,一扬再扬,扬得越高,跌得也便越惨。等到将“送去主义”抬至极处,笔锋突然一转,“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自此以下便以尼采和中国进行类比,以产量丰富的煤为例子,说明中国也不是太阳,不可能“光热无穷”;一味地送出去,只会贻害子孙。结果的荒谬也就证明了出发点的荒谬,用的是归谬法。短短的一段文字,作者巧妙地综合运用了擒纵、类比、事例、归谬等多种批驳的方法,充分暴露了“送去主义”的荒唐可笑。这是本文最精彩的一段文字,表现了鲁迅高超的"论辩能力。 在批判了“送去主义”之后,作者旋即转到批判“拿来主义”的另一个对立面“送来”,辨析“抛来”与“抛给”的区别。“抛来”是中性词,指无意的,漫无目的的给予,你可接受也可以不接受,施受双方是平等的。“抛给”犹如“嗟来之食”,你没有要与不要的选择权。施受双方是不公正的,带有主仆歧视和人格侮辱性质,“送来”只不过是一种冠冕堂皇的说法。通过概念的辨析,揭示了“送来”的本质,同时也说明,不能笼统地反对与西方的交往,平等互惠的“抛来”要接受,那种不平等的侵略性剥夺性的 “送来”(“抛给”)则要反对。 文章深入批判了“送去主义”,初步揭露了“送来”的本质,于是亮出了自己的观点:“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这个论点是很严密的,不是不能“送”,而是不能只“送”,无限制地“送”,在“送去”的同时还得“拿来”。 (6)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来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7)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第三部分(第6—7自然段)着重揭露“送来”的真面目,划清“拿来”与“送来”的界限,揭示“拿来主义”的要旨。 这两段文字承上文对“送来”进一步深入批判,上文是通过辨析概念,这里则是摆出典型事例,用铁的事实证明“送来”的东西都是“残羹冷炙”,形象的语言揭露了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和文化侵略的反动本质。“吓怕了”,形容帝国主义的卑劣行径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是“送来”的后果,使一些人,甚至连清醒的青年都产生了盲目的排外倾向。“其实”句指出了洋货中有糟粕也有精华,“送来”的是糟粕,“拿来”的则可能是精华。因此,文章作出结论:“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运用脑髓”是指对洋货要采取分析的态度,“放出眼光”指要有胆量和气魄,“自己来拿”指要有主动进击的精神,根据自己的需要,完全独立自主地决定要什么、不要什么。 对待外国文化应当采取什么态度?文章写到这里,才完整地提出自己的观点,从“拿来”到“拿来主义”,到“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层层递进,不断深化。 特别要注意的是,文章是在对错误观点的批判中使我们不断加深认识的。文章先从“闭关主义”起笔,摆出“送去主义”的具体表现,引出“拿来”二字破题;接着再深入分析“送去主义”的危害,揭露它的荒唐可笑,又从概念辨析入手,从理论上揭露“送来”的本质,深入一步提出“拿来主义”的主张;然后摆出典型事例,继续揭露“送来”的侵略实质,并且批判了盲目排外的幼稚。文章写到这里,“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排外主义,凡是与“拿来主义”相对立的各种观点统统批判了,把它们的危害和本质都揭露了,于是完整地提出自己的主张:“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这种边破边立,破中有立,层层深入,不断开掘的写法,使行文曲折,论辩有力,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8)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①(姑且让我们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①阴功:迷信的说法,人们做了好事,阴间就给记功,可以泽及后代子孙。)[鲁迅在这里杀一横枪,对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和其他人士顺手一击。所谓“骗来的,抢来的”是影射蒋介石,先是骗得孙中山的信任,当上了黄埔军校的校长,接着通过排挤和打压共产党篡夺了革命的胜利果实。所以鲁迅在本文和其他的文章里多次讽刺说他的天下是“骗来的,抢来的”。所谓“做了女婿换来的”,一般的说法是讽刺新月派诗人邵洵美,说他做了富家翁的女婿而炫耀于人。]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①;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①孱头:懦弱无能的人。孱,càn。)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①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①蹩进:跛脚行进。蹩,bi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通过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指出拿来主义的第一个要义是:拿来(占有)。] (9)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①,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②。(①鱼翅:一种名贵的海味,用鲨鱼的鳍干制而成。②玄虚:这里指用来掩盖真相、使人迷惑的手段。)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①,阿剌伯②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③,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①波斯:伊朗的旧称。②阿剌伯:一般译为“阿拉伯”。③国粹:原指国家文化中的精华,这里是反语。)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分析文化遗产中有精华也有糟粕,既不能全盘吸收也不能完全抛弃,说明拿来主义的第二个要义是:挑选。] (10)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分析拿来与创新的关系,说明拿来主义的第三个要义:在断承中创新。] 第四部分(第8—10自然段)阐明拿来主义的具体内涵。作者也是采用破中有立,边破边立的方法,在批判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中,依次指出“拿来主义”的要义是“占有”(拿来)、“挑选”和创新。 运用比喻说理,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风趣,变陌生为熟悉,从而增强杂文的形象性和感染力,是这几段文字的突出特点。如何对待中外文化遗产,这是一个抽象繁难的话题,皇皇专著也难以穷尽其旨。鲁迅先生化繁为简,举重若轻,把中外文化遗产比作一所大宅子,“那么,怎么办呢?”作者先正面提出“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 强调“拿来”要果敢,要坚决,不要畏首畏尾,犹豫不决。然后反面设喻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把怯于借鉴,害怕污染,不敢占有的逃避主义者说成是“孱头”;把割断历史,盲目排斥,标榜清白,反对继承占有的虚无主义说成是“昏蛋”;把顶礼膜拜、全盘继承的右倾复古主义者比作是“废物”。设喻之新颖风趣,讽刺之深刻犀利,说理之明白畅晓,令人过目不忘,回味无穷。 文章在强调了对待文化遗产必须“拿来”“占有”之后,继续设喻进一步论述必须“挑选”。“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要把它“吃掉”;“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并存的东西,要化害为利;“烟枪”、“烟灯”、“姨太太”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部分,要“毁掉”(只留少许送博物馆)。三类比喻把如何对待文化遗产阐述得深入浅出、明白易懂。 最后论述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总之”句照应并且深化“占有,挑选”,再次强调有选择地继承。“那么”句从正面说明继承对于创新的意义,继承就会有创新。“然而”句说明怎样才能有选择地继承。最后一句从反面说明继承对于创新的意义,不继承就不会有创新。 值得注意的是,文章前面几段论述如何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这几段文字说的是如何对待古代文化遗产的问题,好像前后有些脱节,实际上是紧密关联的,因为两者的精神完全一致。
2023-09-05 16:52:501

鲁迅《拿来主义》原文及鉴赏

《拿来主义》是现代文学家鲁迅通过嬉笑怒骂、妙趣横生的语言形式,表现一种抨击时政、挑战强权的思想,一种论析文化、洞悉历史的胆识的杂文。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鲁迅《拿来主义》原文及鉴赏,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拿来主义》原文: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六月四日。 原文解读: (1)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①”,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①闭关主义:指清朝政府奉行的闭关自守政策。)[用形象通俗的语言,概括了闭关主义的特征。“一向”二字,突出了它由来己久和顽固不化。]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①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②,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①给枪炮打破了大门:指1840年的鸦片战争。②碰了一串钉子:指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与英、法、俄、日、美、德、意等列强相继签订的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给枪炮打破了大门”“碰了一串钉子”,由借代、比喻构成的形象语言,既揭露了闭关主义造成的后果,又揭示了送去主义产生的原因,腐败无能的政府从一个极端跳到了另一个极端。“到现在”,即1934年,国民党反动当局当权;“什么”,即全部、所有都“送”了出去,暗讽国民党反动政府彻头彻尾的卖国主义本质。]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①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②,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③。(①学艺:泛指学术文艺。②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指当时国民党政府在巴黎举办的中国古典艺术展览。③“发扬国光”:1932年至1934年间,美术家徐悲鸿、刘海粟曾分别去欧洲一些国家举办中国美术展览或个人美术作品展览。“发扬国光”是1934年5月28日《大晚报》报道这些消息时的用语。)[此句紧承上句而来,上句撒了开去,说“什么都是‘送去主义"”,送白银、送土地,送主权,这一句则是收回来,归到“学艺”这个本文议论的中心。“几位”、“几张”说明大师不多,作品极少,寒碜可怜。“捧”字颇富深意,活画出“大师”们毕恭毕敬,谄媚讨好的奴性心理。“一路的挂过去”,讽刺这些“大师”好似江湖上卖狗皮膏药的郎中,自吹自擂、招摇过市、到处拍卖的可怜相。引用“发扬国光”则是顺手讽刺国民党反动政府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丑恶嘴脸。简简单单的一句话,用精炼、传神的动词,恰如其分的修饰语和限制语,惟妙惟肖地刻画出国民党政府卑躬屈膝,崇洋媚外的奴性和媚态。]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①,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①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1934年5月28日《大晚报》报道:“苏俄艺术界一向分写实与象征两派,现写实主义已渐没落,而象征主义则经朝野一致提倡,引成欣欣向荣之概。自彼邦艺术家见我国之书画作品深合象征派后,即忆及中国戏剧亦必采取象征主义。因拟……邀中国戏曲名家梅兰芳等前往奏艺。”鲁迅针对这一则新闻,在同年5月30日写了《谁在没落》一文,指出象征主义已在苏联没落,批驳那种认为中国画和戏剧切合象征主义的论调。象征主义是19世纪末叶在法国兴起的文艺流派。)[“催进”“顺便”“传道”这些普通的词语也极具讽刺效果,明明是卖国求荣,却偏偏的要打肿了脸充胖子,以老大自居。]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总之”一词引出本段的总括句,概括“送去主义”的特点。“进步”是反语,“活人代替了古董”,不是学术进步,文化昌明,而是学术退步,文化堕落,作者用此讽刺“送去主义”之风愈演愈烈,日益猖獗,大有执迷不悟,愈陷愈深之势。“算得”一词诙谐幽默,表明作者对此不屑不齿。] (2)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①”的仪节,说道:拿来!(①礼尚往来:礼节上重在有来有往。尚,崇尚、重视。仪节:即礼节。)[上文大讲“送去主义”的表现和“进步”,这里突然来一个急转弯,劈头盖脸提出“拿来!”犹如晴天一声霹雳,给了“送去主义”当头棒喝,起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这个句子还给了“送去主义”者以辛辣的讽刺,你们不是经常讲中国是礼仪之邦,“来而勿往,非礼”吗?但为什么你们只大讲“送去”,却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讲“拿来”呢?]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着重揭露“送去主义”在学艺上的表现及其鼓吹者的媚外行径,与一味“送去”针锋相对,提出“拿来”的主张。 赏读这两段文字,首先要体会作者破题的方法。本文题为“拿来主义”,但却宕开去从“闭关主义”起笔,接着大摆“送去主义”的表现,直到后来才用“但”字一转,引出“拿来”二字破题。好像绕了一个大弯子,其实这是从反面立论。“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是“拿来主义”的对立物,作者先把它们端出来,把它们的表现摆出来,这就为下文展开对它们的批判,从反面论证“拿来主义”作了有力的铺垫。 (3)当然,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①。(①大度:大方,气量宽宏。)[这是反语讽刺,“丰富”是欺世惑众的自夸,媚外求荣的借口。“大度” 是“慷”民族利益之“慨”的败家子行径。]尼采①就自诩②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以太阳喻尼采,讥讽尼采自命不凡是神经错乱。接着就把“送去主义”类比尼采,让人联想到夸耀中国地大物博,从而鼓吹“送去主义”的那些人也是狂妄自大、不自量力的“疯子”,批判的锋芒锐利、深刻。]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①做奖赏。(①残羹冷炙:吃剩余的饭菜,借指权贵的施舍。炙,zhì,烤肉。)[“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这里话中带刺,暗讽国民党御用文人,言下之意是,你们做了那么多“好事”,来世当然会上天堂啰,我们这些罪人只能落入地狱。杰出的幽默才能,卓越的讽刺艺术,在这几段文字里一再表现出来。“磕头贺喜”描绘亡国奴点头哈腰,摇尾乞怜的奴才相和无耻心。“残羹冷炙”既勾画出亡国奴们的无以为生、乞讨度日的可怜可悲,又形象地揭示出帝国主义在榨干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血汗后,向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倾销剩余产品,进行经济侵略的事实。“奖赏”自然不是奖励、赏赐之意,而是讽刺国民党反动派面对帝国主义居心不良的施舍所表现出来的无知和无耻、愚妄和虚伪。这个句子形象地揭示出“送去主义”亡国灭种,危及子孙的实质。] (4)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①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②。(①冠冕:“冠冕堂皇”的省语,这里的意思是很体面、有气派。冠冕,ɡuān miǎn,本指古代帝王、诸侯等戴的帽子。②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暗指按1933年国民党政府与美国签订的“棉麦借款”协定运来的剩余的小麦、面粉和棉花。)[“不想举出”实际是暗示国民党反动政府不容许指出,顺手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文化专制政策;而这种说半句留半句,欲说还休的写法,最能激发读者寻根究底的兴致,能起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5)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①了。(①摩登:英语“modern”的音译,“现代的”“时髦”的意思。)[这里字面上旁敲侧击了当时盛行的一味模仿西方的所谓“摩登”作风,同时也暗讽了反动派“送去”成风,卖国求荣成风,可谓一箭双雕、一石双鸟。]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这里与上文的“丰富”“大度”褒词贬用针锋相对,采用了贬词褒用的方法,“鼓吹”决不是唆使、煽动别人去干坏事,而是理直气壮,义正辞严地宣扬真理。“吝啬”也不是鸡肠小肚,意为“珍惜”,表明对国家财产、文化财富应有的正确态度。文章一会儿褒词贬用,一会儿贬词褒用,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讽刺性和幽默感。] 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着重批判“送去主义”,同时揭露送去者与“送来”者的奴才主子关系,辨明“抛来”与“抛给”的不同,提出“拿来主义”的论点。 赏读这几段文字,要深入体会文章的批驳艺术。鲁迅先破字当头,切中时弊地展开对“送去主义”的批判,然后立在其中,提出“拿来主义”的主张。上文提到“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是“拿来主义”的对立物,但“闭关主义”的危害众所周知,故撇去不谈,本部分全力转入对“送去主义”的批判。 “送去主义”是一个大课题,短短的一段文字怎么进行批判呢?首先是角度选择巧。作者撇开其他问题,只从“送去主义”的危害入手,角度小,又切中要害。其次是批驳方法巧妙。作者先用“当然”一转,假意替“送去主义”评功摆好,“当然,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这是欲抑故扬、欲擒故纵;接着又引出尼采自诩太阳的例子,进一步为“送去主义”找到依据,一扬再扬,扬得越高,跌得也便越惨。等到将“送去主义”抬至极处,笔锋突然一转,“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自此以下便以尼采和中国进行类比,以产量丰富的煤为例子,说明中国也不是太阳,不可能“光热无穷”;一味地送出去,只会贻害子孙。结果的荒谬也就证明了出发点的荒谬,用的是归谬法。短短的一段文字,作者巧妙地综合运用了擒纵、类比、事例、归谬等多种批驳的方法,充分暴露了“送去主义”的荒唐可笑。这是本文最精彩的一段文字,表现了鲁迅高超的"论辩能力。 在批判了“送去主义”之后,作者旋即转到批判“拿来主义”的另一个对立面“送来”,辨析“抛来”与“抛给”的区别。“抛来”是中性词,指无意的,漫无目的的给予,你可接受也可以不接受,施受双方是平等的。“抛给”犹如“嗟来之食”,你没有要与不要的选择权。施受双方是不公正的,带有主仆歧视和人格侮辱性质,“送来”只不过是一种冠冕堂皇的说法。通过概念的辨析,揭示了“送来”的本质,同时也说明,不能笼统地反对与西方的交往,平等互惠的“抛来”要接受,那种不平等的侵略性剥夺性的 “送来”(“抛给”)则要反对。 文章深入批判了“送去主义”,初步揭露了“送来”的本质,于是亮出了自己的观点:“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这个论点是很严密的,不是不能“送”,而是不能只“送”,无限制地“送”,在“送去”的同时还得“拿来”。 (6)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来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7)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第三部分(第6—7自然段)着重揭露“送来”的真面目,划清“拿来”与“送来”的界限,揭示“拿来主义”的要旨。 这两段文字承上文对“送来”进一步深入批判,上文是通过辨析概念,这里则是摆出典型事例,用铁的事实证明“送来”的东西都是“残羹冷炙”,形象的语言揭露了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和文化侵略的反动本质。“吓怕了”,形容帝国主义的卑劣行径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是“送来”的后果,使一些人,甚至连清醒的青年都产生了盲目的排外倾向。“其实”句指出了洋货中有糟粕也有精华,“送来”的是糟粕,“拿来”的则可能是精华。因此,文章作出结论:“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运用脑髓”是指对洋货要采取分析的态度,“放出眼光”指要有胆量和气魄,“自己来拿”指要有主动进击的精神,根据自己的需要,完全独立自主地决定要什么、不要什么。 对待外国文化应当采取什么态度?文章写到这里,才完整地提出自己的观点,从“拿来”到“拿来主义”,到“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层层递进,不断深化。 特别要注意的是,文章是在对错误观点的批判中使我们不断加深认识的。文章先从“闭关主义”起笔,摆出“送去主义”的具体表现,引出“拿来”二字破题;接着再深入分析“送去主义”的危害,揭露它的荒唐可笑,又从概念辨析入手,从理论上揭露“送来”的本质,深入一步提出“拿来主义”的主张;然后摆出典型事例,继续揭露“送来”的侵略实质,并且批判了盲目排外的幼稚。文章写到这里,“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排外主义,凡是与“拿来主义”相对立的各种观点统统批判了,把它们的危害和本质都揭露了,于是完整地提出自己的主张:“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这种边破边立,破中有立,层层深入,不断开掘的写法,使行文曲折,论辩有力,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8)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①(姑且让我们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①阴功:迷信的说法,人们做了好事,阴间就给记功,可以泽及后代子孙。)[鲁迅在这里杀一横枪,对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和其他人士顺手一击。所谓“骗来的,抢来的”是影射蒋介石,先是骗得孙中山的信任,当上了黄埔军校的校长,接着通过排挤和打压共产党篡夺了革命的胜利果实。所以鲁迅在本文和其他的文章里多次讽刺说他的天下是“骗来的,抢来的”。所谓“做了女婿换来的”,一般的说法是讽刺新月派诗人邵洵美,说他做了富家翁的女婿而炫耀于人。]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①;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①孱头:懦弱无能的人。孱,càn。)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①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①蹩进:跛脚行进。蹩,bi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通过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指出拿来主义的第一个要义是:拿来(占有)。] (9)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①,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②。(①鱼翅:一种名贵的海味,用鲨鱼的鳍干制而成。②玄虚:这里指用来掩盖真相、使人迷惑的手段。)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①,阿剌伯②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③,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①波斯:伊朗的旧称。②阿剌伯:一般译为“阿拉伯”。③国粹:原指国家文化中的精华,这里是反语。)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分析文化遗产中有精华也有糟粕,既不能全盘吸收也不能完全抛弃,说明拿来主义的第二个要义是:挑选。] (10)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分析拿来与创新的关系,说明拿来主义的第三个要义:在断承中创新。] 第四部分(第8—10自然段)阐明拿来主义的具体内涵。作者也是采用破中有立,边破边立的方法,在批判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中,依次指出“拿来主义”的要义是“占有”(拿来)、“挑选”和创新。 运用比喻说理,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风趣,变陌生为熟悉,从而增强杂文的形象性和感染力,是这几段文字的突出特点。如何对待中外文化遗产,这是一个抽象繁难的话题,皇皇专著也难以穷尽其旨。鲁迅先生化繁为简,举重若轻,把中外文化遗产比作一所大宅子,“那么,怎么办呢?”作者先正面提出“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 强调“拿来”要果敢,要坚决,不要畏首畏尾,犹豫不决。然后反面设喻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把怯于借鉴,害怕污染,不敢占有的逃避主义者说成是“孱头”;把割断历史,盲目排斥,标榜清白,反对继承占有的虚无主义说成是“昏蛋”;把顶礼膜拜、全盘继承的右倾复古主义者比作是“废物”。设喻之新颖风趣,讽刺之深刻犀利,说理之明白畅晓,令人过目不忘,回味无穷。 文章在强调了对待文化遗产必须“拿来”“占有”之后,继续设喻进一步论述必须“挑选”。“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要把它“吃掉”;“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并存的东西,要化害为利;“烟枪”、“烟灯”、“姨太太”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部分,要“毁掉”(只留少许送博物馆)。三类比喻把如何对待文化遗产阐述得深入浅出、明白易懂。 最后论述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总之”句照应并且深化“占有,挑选”,再次强调有选择地继承。“那么”句从正面说明继承对于创新的意义,继承就会有创新。“然而”句说明怎样才能有选择地继承。最后一句从反面说明继承对于创新的意义,不继承就不会有创新。 值得注意的是,文章前面几段论述如何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这几段文字说的是如何对待古代文化遗产的问题,好像前后有些脱节,实际上是紧密关联的,因为两者的精神完全一致。
2023-09-05 16:52:581

鲁迅《拿来主义》原文及鉴赏

《拿来主义》是现代文学家鲁迅通过嬉笑怒骂、妙趣横生的语言形式,表现一种抨击时政、挑战强权的思想,一种论析文化、洞悉历史的胆识的杂文。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鲁迅《拿来主义》原文及鉴赏,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拿来主义》原文: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六月四日。 原文解读: (1)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①”,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①闭关主义:指清朝政府奉行的闭关自守政策。)[用形象通俗的语言,概括了闭关主义的特征。“一向”二字,突出了它由来己久和顽固不化。]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①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②,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①给枪炮打破了大门:指1840年的鸦片战争。②碰了一串钉子:指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与英、法、俄、日、美、德、意等列强相继签订的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给枪炮打破了大门”“碰了一串钉子”,由借代、比喻构成的形象语言,既揭露了闭关主义造成的后果,又揭示了送去主义产生的原因,腐败无能的政府从一个极端跳到了另一个极端。“到现在”,即1934年,国民党反动当局当权;“什么”,即全部、所有都“送”了出去,暗讽国民党反动政府彻头彻尾的卖国主义本质。]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①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②,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③。(①学艺:泛指学术文艺。②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指当时国民党政府在巴黎举办的中国古典艺术展览。③“发扬国光”:1932年至1934年间,美术家徐悲鸿、刘海粟曾分别去欧洲一些国家举办中国美术展览或个人美术作品展览。“发扬国光”是1934年5月28日《大晚报》报道这些消息时的用语。)[此句紧承上句而来,上句撒了开去,说“什么都是‘送去主义"”,送白银、送土地,送主权,这一句则是收回来,归到“学艺”这个本文议论的中心。“几位”、“几张”说明大师不多,作品极少,寒碜可怜。“捧”字颇富深意,活画出“大师”们毕恭毕敬,谄媚讨好的奴性心理。“一路的挂过去”,讽刺这些“大师”好似江湖上卖狗皮膏药的郎中,自吹自擂、招摇过市、到处拍卖的可怜相。引用“发扬国光”则是顺手讽刺国民党反动政府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丑恶嘴脸。简简单单的一句话,用精炼、传神的动词,恰如其分的修饰语和限制语,惟妙惟肖地刻画出国民党政府卑躬屈膝,崇洋媚外的奴性和媚态。]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①,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①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1934年5月28日《大晚报》报道:“苏俄艺术界一向分写实与象征两派,现写实主义已渐没落,而象征主义则经朝野一致提倡,引成欣欣向荣之概。自彼邦艺术家见我国之书画作品深合象征派后,即忆及中国戏剧亦必采取象征主义。因拟……邀中国戏曲名家梅兰芳等前往奏艺。”鲁迅针对这一则新闻,在同年5月30日写了《谁在没落》一文,指出象征主义已在苏联没落,批驳那种认为中国画和戏剧切合象征主义的论调。象征主义是19世纪末叶在法国兴起的文艺流派。)[“催进”“顺便”“传道”这些普通的词语也极具讽刺效果,明明是卖国求荣,却偏偏的要打肿了脸充胖子,以老大自居。]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总之”一词引出本段的总括句,概括“送去主义”的特点。“进步”是反语,“活人代替了古董”,不是学术进步,文化昌明,而是学术退步,文化堕落,作者用此讽刺“送去主义”之风愈演愈烈,日益猖獗,大有执迷不悟,愈陷愈深之势。“算得”一词诙谐幽默,表明作者对此不屑不齿。] (2)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①”的仪节,说道:拿来!(①礼尚往来:礼节上重在有来有往。尚,崇尚、重视。仪节:即礼节。)[上文大讲“送去主义”的表现和“进步”,这里突然来一个急转弯,劈头盖脸提出“拿来!”犹如晴天一声霹雳,给了“送去主义”当头棒喝,起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这个句子还给了“送去主义”者以辛辣的讽刺,你们不是经常讲中国是礼仪之邦,“来而勿往,非礼”吗?但为什么你们只大讲“送去”,却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讲“拿来”呢?]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着重揭露“送去主义”在学艺上的表现及其鼓吹者的媚外行径,与一味“送去”针锋相对,提出“拿来”的主张。 赏读这两段文字,首先要体会作者破题的方法。本文题为“拿来主义”,但却宕开去从“闭关主义”起笔,接着大摆“送去主义”的表现,直到后来才用“但”字一转,引出“拿来”二字破题。好像绕了一个大弯子,其实这是从反面立论。“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是“拿来主义”的对立物,作者先把它们端出来,把它们的表现摆出来,这就为下文展开对它们的批判,从反面论证“拿来主义”作了有力的铺垫。 (3)当然,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①。(①大度:大方,气量宽宏。)[这是反语讽刺,“丰富”是欺世惑众的自夸,媚外求荣的借口。“大度” 是“慷”民族利益之“慨”的败家子行径。]尼采①就自诩②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以太阳喻尼采,讥讽尼采自命不凡是神经错乱。接着就把“送去主义”类比尼采,让人联想到夸耀中国地大物博,从而鼓吹“送去主义”的那些人也是狂妄自大、不自量力的“疯子”,批判的锋芒锐利、深刻。]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①做奖赏。(①残羹冷炙:吃剩余的饭菜,借指权贵的施舍。炙,zhì,烤肉。)[“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这里话中带刺,暗讽国民党御用文人,言下之意是,你们做了那么多“好事”,来世当然会上天堂啰,我们这些罪人只能落入地狱。杰出的幽默才能,卓越的讽刺艺术,在这几段文字里一再表现出来。“磕头贺喜”描绘亡国奴点头哈腰,摇尾乞怜的奴才相和无耻心。“残羹冷炙”既勾画出亡国奴们的无以为生、乞讨度日的可怜可悲,又形象地揭示出帝国主义在榨干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血汗后,向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倾销剩余产品,进行经济侵略的事实。“奖赏”自然不是奖励、赏赐之意,而是讽刺国民党反动派面对帝国主义居心不良的施舍所表现出来的无知和无耻、愚妄和虚伪。这个句子形象地揭示出“送去主义”亡国灭种,危及子孙的实质。] (4)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①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②。(①冠冕:“冠冕堂皇”的省语,这里的意思是很体面、有气派。冠冕,ɡuān miǎn,本指古代帝王、诸侯等戴的帽子。②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暗指按1933年国民党政府与美国签订的“棉麦借款”协定运来的剩余的小麦、面粉和棉花。)[“不想举出”实际是暗示国民党反动政府不容许指出,顺手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文化专制政策;而这种说半句留半句,欲说还休的写法,最能激发读者寻根究底的兴致,能起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5)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①了。(①摩登:英语“modern”的音译,“现代的”“时髦”的意思。)[这里字面上旁敲侧击了当时盛行的一味模仿西方的所谓“摩登”作风,同时也暗讽了反动派“送去”成风,卖国求荣成风,可谓一箭双雕、一石双鸟。]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这里与上文的“丰富”“大度”褒词贬用针锋相对,采用了贬词褒用的方法,“鼓吹”决不是唆使、煽动别人去干坏事,而是理直气壮,义正辞严地宣扬真理。“吝啬”也不是鸡肠小肚,意为“珍惜”,表明对国家财产、文化财富应有的正确态度。文章一会儿褒词贬用,一会儿贬词褒用,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讽刺性和幽默感。] 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着重批判“送去主义”,同时揭露送去者与“送来”者的奴才主子关系,辨明“抛来”与“抛给”的不同,提出“拿来主义”的论点。 赏读这几段文字,要深入体会文章的批驳艺术。鲁迅先破字当头,切中时弊地展开对“送去主义”的批判,然后立在其中,提出“拿来主义”的主张。上文提到“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是“拿来主义”的对立物,但“闭关主义”的危害众所周知,故撇去不谈,本部分全力转入对“送去主义”的批判。 “送去主义”是一个大课题,短短的一段文字怎么进行批判呢?首先是角度选择巧。作者撇开其他问题,只从“送去主义”的危害入手,角度小,又切中要害。其次是批驳方法巧妙。作者先用“当然”一转,假意替“送去主义”评功摆好,“当然,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这是欲抑故扬、欲擒故纵;接着又引出尼采自诩太阳的例子,进一步为“送去主义”找到依据,一扬再扬,扬得越高,跌得也便越惨。等到将“送去主义”抬至极处,笔锋突然一转,“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自此以下便以尼采和中国进行类比,以产量丰富的煤为例子,说明中国也不是太阳,不可能“光热无穷”;一味地送出去,只会贻害子孙。结果的荒谬也就证明了出发点的荒谬,用的是归谬法。短短的一段文字,作者巧妙地综合运用了擒纵、类比、事例、归谬等多种批驳的方法,充分暴露了“送去主义”的荒唐可笑。这是本文最精彩的一段文字,表现了鲁迅高超的"论辩能力。 在批判了“送去主义”之后,作者旋即转到批判“拿来主义”的另一个对立面“送来”,辨析“抛来”与“抛给”的区别。“抛来”是中性词,指无意的,漫无目的的给予,你可接受也可以不接受,施受双方是平等的。“抛给”犹如“嗟来之食”,你没有要与不要的选择权。施受双方是不公正的,带有主仆歧视和人格侮辱性质,“送来”只不过是一种冠冕堂皇的说法。通过概念的辨析,揭示了“送来”的本质,同时也说明,不能笼统地反对与西方的交往,平等互惠的“抛来”要接受,那种不平等的侵略性剥夺性的 “送来”(“抛给”)则要反对。 文章深入批判了“送去主义”,初步揭露了“送来”的本质,于是亮出了自己的观点:“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这个论点是很严密的,不是不能“送”,而是不能只“送”,无限制地“送”,在“送去”的同时还得“拿来”。 (6)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来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7)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第三部分(第6—7自然段)着重揭露“送来”的真面目,划清“拿来”与“送来”的界限,揭示“拿来主义”的要旨。 这两段文字承上文对“送来”进一步深入批判,上文是通过辨析概念,这里则是摆出典型事例,用铁的事实证明“送来”的东西都是“残羹冷炙”,形象的语言揭露了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和文化侵略的反动本质。“吓怕了”,形容帝国主义的卑劣行径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是“送来”的后果,使一些人,甚至连清醒的青年都产生了盲目的排外倾向。“其实”句指出了洋货中有糟粕也有精华,“送来”的是糟粕,“拿来”的则可能是精华。因此,文章作出结论:“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运用脑髓”是指对洋货要采取分析的态度,“放出眼光”指要有胆量和气魄,“自己来拿”指要有主动进击的精神,根据自己的需要,完全独立自主地决定要什么、不要什么。 对待外国文化应当采取什么态度?文章写到这里,才完整地提出自己的观点,从“拿来”到“拿来主义”,到“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层层递进,不断深化。 特别要注意的是,文章是在对错误观点的批判中使我们不断加深认识的。文章先从“闭关主义”起笔,摆出“送去主义”的具体表现,引出“拿来”二字破题;接着再深入分析“送去主义”的危害,揭露它的荒唐可笑,又从概念辨析入手,从理论上揭露“送来”的本质,深入一步提出“拿来主义”的主张;然后摆出典型事例,继续揭露“送来”的侵略实质,并且批判了盲目排外的幼稚。文章写到这里,“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排外主义,凡是与“拿来主义”相对立的各种观点统统批判了,把它们的危害和本质都揭露了,于是完整地提出自己的主张:“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这种边破边立,破中有立,层层深入,不断开掘的写法,使行文曲折,论辩有力,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8)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①(姑且让我们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①阴功:迷信的说法,人们做了好事,阴间就给记功,可以泽及后代子孙。)[鲁迅在这里杀一横枪,对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和其他人士顺手一击。所谓“骗来的,抢来的”是影射蒋介石,先是骗得孙中山的信任,当上了黄埔军校的校长,接着通过排挤和打压共产党篡夺了革命的胜利果实。所以鲁迅在本文和其他的文章里多次讽刺说他的天下是“骗来的,抢来的”。所谓“做了女婿换来的”,一般的说法是讽刺新月派诗人邵洵美,说他做了富家翁的女婿而炫耀于人。]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①;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①孱头:懦弱无能的人。孱,càn。)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①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①蹩进:跛脚行进。蹩,bi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通过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指出拿来主义的第一个要义是:拿来(占有)。] (9)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①,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②。(①鱼翅:一种名贵的海味,用鲨鱼的鳍干制而成。②玄虚:这里指用来掩盖真相、使人迷惑的手段。)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①,阿剌伯②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③,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①波斯:伊朗的旧称。②阿剌伯:一般译为“阿拉伯”。③国粹:原指国家文化中的精华,这里是反语。)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分析文化遗产中有精华也有糟粕,既不能全盘吸收也不能完全抛弃,说明拿来主义的第二个要义是:挑选。] (10)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分析拿来与创新的关系,说明拿来主义的第三个要义:在断承中创新。] 第四部分(第8—10自然段)阐明拿来主义的具体内涵。作者也是采用破中有立,边破边立的方法,在批判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中,依次指出“拿来主义”的要义是“占有”(拿来)、“挑选”和创新。 运用比喻说理,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风趣,变陌生为熟悉,从而增强杂文的形象性和感染力,是这几段文字的突出特点。如何对待中外文化遗产,这是一个抽象繁难的话题,皇皇专著也难以穷尽其旨。鲁迅先生化繁为简,举重若轻,把中外文化遗产比作一所大宅子,“那么,怎么办呢?”作者先正面提出“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 强调“拿来”要果敢,要坚决,不要畏首畏尾,犹豫不决。然后反面设喻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把怯于借鉴,害怕污染,不敢占有的逃避主义者说成是“孱头”;把割断历史,盲目排斥,标榜清白,反对继承占有的虚无主义说成是“昏蛋”;把顶礼膜拜、全盘继承的右倾复古主义者比作是“废物”。设喻之新颖风趣,讽刺之深刻犀利,说理之明白畅晓,令人过目不忘,回味无穷。 文章在强调了对待文化遗产必须“拿来”“占有”之后,继续设喻进一步论述必须“挑选”。“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要把它“吃掉”;“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并存的东西,要化害为利;“烟枪”、“烟灯”、“姨太太”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部分,要“毁掉”(只留少许送博物馆)。三类比喻把如何对待文化遗产阐述得深入浅出、明白易懂。 最后论述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总之”句照应并且深化“占有,挑选”,再次强调有选择地继承。“那么”句从正面说明继承对于创新的意义,继承就会有创新。“然而”句说明怎样才能有选择地继承。最后一句从反面说明继承对于创新的意义,不继承就不会有创新。 值得注意的是,文章前面几段论述如何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这几段文字说的是如何对待古代文化遗产的问题,好像前后有些脱节,实际上是紧密关联的,因为两者的精神完全一致。
2023-09-05 16:53:181

鲁迅《拿来主义》原文及鉴赏

《拿来主义》是现代文学家鲁迅通过嬉笑怒骂、妙趣横生的语言形式,表现一种抨击时政、挑战强权的思想,一种论析文化、洞悉历史的胆识的杂文。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鲁迅《拿来主义》原文及鉴赏,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拿来主义》原文: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六月四日。 原文解读: (1)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①”,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①闭关主义:指清朝政府奉行的闭关自守政策。)[用形象通俗的语言,概括了闭关主义的特征。“一向”二字,突出了它由来己久和顽固不化。]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①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②,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①给枪炮打破了大门:指1840年的鸦片战争。②碰了一串钉子:指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与英、法、俄、日、美、德、意等列强相继签订的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给枪炮打破了大门”“碰了一串钉子”,由借代、比喻构成的形象语言,既揭露了闭关主义造成的后果,又揭示了送去主义产生的原因,腐败无能的政府从一个极端跳到了另一个极端。“到现在”,即1934年,国民党反动当局当权;“什么”,即全部、所有都“送”了出去,暗讽国民党反动政府彻头彻尾的卖国主义本质。]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①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②,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③。(①学艺:泛指学术文艺。②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指当时国民党政府在巴黎举办的中国古典艺术展览。③“发扬国光”:1932年至1934年间,美术家徐悲鸿、刘海粟曾分别去欧洲一些国家举办中国美术展览或个人美术作品展览。“发扬国光”是1934年5月28日《大晚报》报道这些消息时的用语。)[此句紧承上句而来,上句撒了开去,说“什么都是‘送去主义"”,送白银、送土地,送主权,这一句则是收回来,归到“学艺”这个本文议论的中心。“几位”、“几张”说明大师不多,作品极少,寒碜可怜。“捧”字颇富深意,活画出“大师”们毕恭毕敬,谄媚讨好的奴性心理。“一路的挂过去”,讽刺这些“大师”好似江湖上卖狗皮膏药的郎中,自吹自擂、招摇过市、到处拍卖的可怜相。引用“发扬国光”则是顺手讽刺国民党反动政府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丑恶嘴脸。简简单单的一句话,用精炼、传神的动词,恰如其分的修饰语和限制语,惟妙惟肖地刻画出国民党政府卑躬屈膝,崇洋媚外的奴性和媚态。]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①,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①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1934年5月28日《大晚报》报道:“苏俄艺术界一向分写实与象征两派,现写实主义已渐没落,而象征主义则经朝野一致提倡,引成欣欣向荣之概。自彼邦艺术家见我国之书画作品深合象征派后,即忆及中国戏剧亦必采取象征主义。因拟……邀中国戏曲名家梅兰芳等前往奏艺。”鲁迅针对这一则新闻,在同年5月30日写了《谁在没落》一文,指出象征主义已在苏联没落,批驳那种认为中国画和戏剧切合象征主义的论调。象征主义是19世纪末叶在法国兴起的文艺流派。)[“催进”“顺便”“传道”这些普通的词语也极具讽刺效果,明明是卖国求荣,却偏偏的要打肿了脸充胖子,以老大自居。]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总之”一词引出本段的总括句,概括“送去主义”的特点。“进步”是反语,“活人代替了古董”,不是学术进步,文化昌明,而是学术退步,文化堕落,作者用此讽刺“送去主义”之风愈演愈烈,日益猖獗,大有执迷不悟,愈陷愈深之势。“算得”一词诙谐幽默,表明作者对此不屑不齿。] (2)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①”的仪节,说道:拿来!(①礼尚往来:礼节上重在有来有往。尚,崇尚、重视。仪节:即礼节。)[上文大讲“送去主义”的表现和“进步”,这里突然来一个急转弯,劈头盖脸提出“拿来!”犹如晴天一声霹雳,给了“送去主义”当头棒喝,起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这个句子还给了“送去主义”者以辛辣的讽刺,你们不是经常讲中国是礼仪之邦,“来而勿往,非礼”吗?但为什么你们只大讲“送去”,却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讲“拿来”呢?]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着重揭露“送去主义”在学艺上的表现及其鼓吹者的媚外行径,与一味“送去”针锋相对,提出“拿来”的主张。 赏读这两段文字,首先要体会作者破题的方法。本文题为“拿来主义”,但却宕开去从“闭关主义”起笔,接着大摆“送去主义”的表现,直到后来才用“但”字一转,引出“拿来”二字破题。好像绕了一个大弯子,其实这是从反面立论。“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是“拿来主义”的对立物,作者先把它们端出来,把它们的表现摆出来,这就为下文展开对它们的批判,从反面论证“拿来主义”作了有力的铺垫。 (3)当然,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①。(①大度:大方,气量宽宏。)[这是反语讽刺,“丰富”是欺世惑众的自夸,媚外求荣的借口。“大度” 是“慷”民族利益之“慨”的败家子行径。]尼采①就自诩②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以太阳喻尼采,讥讽尼采自命不凡是神经错乱。接着就把“送去主义”类比尼采,让人联想到夸耀中国地大物博,从而鼓吹“送去主义”的那些人也是狂妄自大、不自量力的“疯子”,批判的锋芒锐利、深刻。]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①做奖赏。(①残羹冷炙:吃剩余的饭菜,借指权贵的施舍。炙,zhì,烤肉。)[“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这里话中带刺,暗讽国民党御用文人,言下之意是,你们做了那么多“好事”,来世当然会上天堂啰,我们这些罪人只能落入地狱。杰出的幽默才能,卓越的讽刺艺术,在这几段文字里一再表现出来。“磕头贺喜”描绘亡国奴点头哈腰,摇尾乞怜的奴才相和无耻心。“残羹冷炙”既勾画出亡国奴们的无以为生、乞讨度日的可怜可悲,又形象地揭示出帝国主义在榨干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血汗后,向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倾销剩余产品,进行经济侵略的事实。“奖赏”自然不是奖励、赏赐之意,而是讽刺国民党反动派面对帝国主义居心不良的施舍所表现出来的无知和无耻、愚妄和虚伪。这个句子形象地揭示出“送去主义”亡国灭种,危及子孙的实质。] (4)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①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②。(①冠冕:“冠冕堂皇”的省语,这里的意思是很体面、有气派。冠冕,ɡuān miǎn,本指古代帝王、诸侯等戴的帽子。②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暗指按1933年国民党政府与美国签订的“棉麦借款”协定运来的剩余的小麦、面粉和棉花。)[“不想举出”实际是暗示国民党反动政府不容许指出,顺手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文化专制政策;而这种说半句留半句,欲说还休的写法,最能激发读者寻根究底的兴致,能起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5)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①了。(①摩登:英语“modern”的音译,“现代的”“时髦”的意思。)[这里字面上旁敲侧击了当时盛行的一味模仿西方的所谓“摩登”作风,同时也暗讽了反动派“送去”成风,卖国求荣成风,可谓一箭双雕、一石双鸟。]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这里与上文的“丰富”“大度”褒词贬用针锋相对,采用了贬词褒用的方法,“鼓吹”决不是唆使、煽动别人去干坏事,而是理直气壮,义正辞严地宣扬真理。“吝啬”也不是鸡肠小肚,意为“珍惜”,表明对国家财产、文化财富应有的正确态度。文章一会儿褒词贬用,一会儿贬词褒用,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讽刺性和幽默感。] 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着重批判“送去主义”,同时揭露送去者与“送来”者的奴才主子关系,辨明“抛来”与“抛给”的不同,提出“拿来主义”的论点。 赏读这几段文字,要深入体会文章的批驳艺术。鲁迅先破字当头,切中时弊地展开对“送去主义”的批判,然后立在其中,提出“拿来主义”的主张。上文提到“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是“拿来主义”的对立物,但“闭关主义”的危害众所周知,故撇去不谈,本部分全力转入对“送去主义”的批判。 “送去主义”是一个大课题,短短的一段文字怎么进行批判呢?首先是角度选择巧。作者撇开其他问题,只从“送去主义”的危害入手,角度小,又切中要害。其次是批驳方法巧妙。作者先用“当然”一转,假意替“送去主义”评功摆好,“当然,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这是欲抑故扬、欲擒故纵;接着又引出尼采自诩太阳的例子,进一步为“送去主义”找到依据,一扬再扬,扬得越高,跌得也便越惨。等到将“送去主义”抬至极处,笔锋突然一转,“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自此以下便以尼采和中国进行类比,以产量丰富的煤为例子,说明中国也不是太阳,不可能“光热无穷”;一味地送出去,只会贻害子孙。结果的荒谬也就证明了出发点的荒谬,用的是归谬法。短短的一段文字,作者巧妙地综合运用了擒纵、类比、事例、归谬等多种批驳的方法,充分暴露了“送去主义”的荒唐可笑。这是本文最精彩的一段文字,表现了鲁迅高超的"论辩能力。 在批判了“送去主义”之后,作者旋即转到批判“拿来主义”的另一个对立面“送来”,辨析“抛来”与“抛给”的区别。“抛来”是中性词,指无意的,漫无目的的给予,你可接受也可以不接受,施受双方是平等的。“抛给”犹如“嗟来之食”,你没有要与不要的选择权。施受双方是不公正的,带有主仆歧视和人格侮辱性质,“送来”只不过是一种冠冕堂皇的说法。通过概念的辨析,揭示了“送来”的本质,同时也说明,不能笼统地反对与西方的交往,平等互惠的“抛来”要接受,那种不平等的侵略性剥夺性的 “送来”(“抛给”)则要反对。 文章深入批判了“送去主义”,初步揭露了“送来”的本质,于是亮出了自己的观点:“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这个论点是很严密的,不是不能“送”,而是不能只“送”,无限制地“送”,在“送去”的同时还得“拿来”。 (6)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来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7)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第三部分(第6—7自然段)着重揭露“送来”的真面目,划清“拿来”与“送来”的界限,揭示“拿来主义”的要旨。 这两段文字承上文对“送来”进一步深入批判,上文是通过辨析概念,这里则是摆出典型事例,用铁的事实证明“送来”的东西都是“残羹冷炙”,形象的语言揭露了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和文化侵略的反动本质。“吓怕了”,形容帝国主义的卑劣行径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是“送来”的后果,使一些人,甚至连清醒的青年都产生了盲目的排外倾向。“其实”句指出了洋货中有糟粕也有精华,“送来”的是糟粕,“拿来”的则可能是精华。因此,文章作出结论:“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运用脑髓”是指对洋货要采取分析的态度,“放出眼光”指要有胆量和气魄,“自己来拿”指要有主动进击的精神,根据自己的需要,完全独立自主地决定要什么、不要什么。 对待外国文化应当采取什么态度?文章写到这里,才完整地提出自己的观点,从“拿来”到“拿来主义”,到“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层层递进,不断深化。 特别要注意的是,文章是在对错误观点的批判中使我们不断加深认识的。文章先从“闭关主义”起笔,摆出“送去主义”的具体表现,引出“拿来”二字破题;接着再深入分析“送去主义”的危害,揭露它的荒唐可笑,又从概念辨析入手,从理论上揭露“送来”的本质,深入一步提出“拿来主义”的主张;然后摆出典型事例,继续揭露“送来”的侵略实质,并且批判了盲目排外的幼稚。文章写到这里,“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排外主义,凡是与“拿来主义”相对立的各种观点统统批判了,把它们的危害和本质都揭露了,于是完整地提出自己的主张:“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这种边破边立,破中有立,层层深入,不断开掘的写法,使行文曲折,论辩有力,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8)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①(姑且让我们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①阴功:迷信的说法,人们做了好事,阴间就给记功,可以泽及后代子孙。)[鲁迅在这里杀一横枪,对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和其他人士顺手一击。所谓“骗来的,抢来的”是影射蒋介石,先是骗得孙中山的信任,当上了黄埔军校的校长,接着通过排挤和打压共产党篡夺了革命的胜利果实。所以鲁迅在本文和其他的文章里多次讽刺说他的天下是“骗来的,抢来的”。所谓“做了女婿换来的”,一般的说法是讽刺新月派诗人邵洵美,说他做了富家翁的女婿而炫耀于人。]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①;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①孱头:懦弱无能的人。孱,càn。)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①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①蹩进:跛脚行进。蹩,bi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通过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指出拿来主义的第一个要义是:拿来(占有)。] (9)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①,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②。(①鱼翅:一种名贵的海味,用鲨鱼的鳍干制而成。②玄虚:这里指用来掩盖真相、使人迷惑的手段。)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①,阿剌伯②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③,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①波斯:伊朗的旧称。②阿剌伯:一般译为“阿拉伯”。③国粹:原指国家文化中的精华,这里是反语。)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分析文化遗产中有精华也有糟粕,既不能全盘吸收也不能完全抛弃,说明拿来主义的第二个要义是:挑选。] (10)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分析拿来与创新的关系,说明拿来主义的第三个要义:在断承中创新。] 第四部分(第8—10自然段)阐明拿来主义的具体内涵。作者也是采用破中有立,边破边立的方法,在批判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中,依次指出“拿来主义”的要义是“占有”(拿来)、“挑选”和创新。 运用比喻说理,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风趣,变陌生为熟悉,从而增强杂文的形象性和感染力,是这几段文字的突出特点。如何对待中外文化遗产,这是一个抽象繁难的话题,皇皇专著也难以穷尽其旨。鲁迅先生化繁为简,举重若轻,把中外文化遗产比作一所大宅子,“那么,怎么办呢?”作者先正面提出“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 强调“拿来”要果敢,要坚决,不要畏首畏尾,犹豫不决。然后反面设喻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把怯于借鉴,害怕污染,不敢占有的逃避主义者说成是“孱头”;把割断历史,盲目排斥,标榜清白,反对继承占有的虚无主义说成是“昏蛋”;把顶礼膜拜、全盘继承的右倾复古主义者比作是“废物”。设喻之新颖风趣,讽刺之深刻犀利,说理之明白畅晓,令人过目不忘,回味无穷。 文章在强调了对待文化遗产必须“拿来”“占有”之后,继续设喻进一步论述必须“挑选”。“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要把它“吃掉”;“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并存的东西,要化害为利;“烟枪”、“烟灯”、“姨太太”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部分,要“毁掉”(只留少许送博物馆)。三类比喻把如何对待文化遗产阐述得深入浅出、明白易懂。 最后论述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总之”句照应并且深化“占有,挑选”,再次强调有选择地继承。“那么”句从正面说明继承对于创新的意义,继承就会有创新。“然而”句说明怎样才能有选择地继承。最后一句从反面说明继承对于创新的意义,不继承就不会有创新。 值得注意的是,文章前面几段论述如何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这几段文字说的是如何对待古代文化遗产的问题,好像前后有些脱节,实际上是紧密关联的,因为两者的精神完全一致。
2023-09-05 16:53:271

鲁迅《拿来主义》原文及鉴赏

《拿来主义》是现代文学家鲁迅通过嬉笑怒骂、妙趣横生的语言形式,表现一种抨击时政、挑战强权的思想,一种论析文化、洞悉历史的胆识的杂文。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鲁迅《拿来主义》原文及鉴赏,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拿来主义》原文: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六月四日。 原文解读: (1)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①”,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①闭关主义:指清朝政府奉行的闭关自守政策。)[用形象通俗的语言,概括了闭关主义的特征。“一向”二字,突出了它由来己久和顽固不化。]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①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②,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①给枪炮打破了大门:指1840年的鸦片战争。②碰了一串钉子:指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与英、法、俄、日、美、德、意等列强相继签订的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给枪炮打破了大门”“碰了一串钉子”,由借代、比喻构成的形象语言,既揭露了闭关主义造成的后果,又揭示了送去主义产生的原因,腐败无能的政府从一个极端跳到了另一个极端。“到现在”,即1934年,国民党反动当局当权;“什么”,即全部、所有都“送”了出去,暗讽国民党反动政府彻头彻尾的卖国主义本质。]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①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②,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③。(①学艺:泛指学术文艺。②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指当时国民党政府在巴黎举办的中国古典艺术展览。③“发扬国光”:1932年至1934年间,美术家徐悲鸿、刘海粟曾分别去欧洲一些国家举办中国美术展览或个人美术作品展览。“发扬国光”是1934年5月28日《大晚报》报道这些消息时的用语。)[此句紧承上句而来,上句撒了开去,说“什么都是‘送去主义"”,送白银、送土地,送主权,这一句则是收回来,归到“学艺”这个本文议论的中心。“几位”、“几张”说明大师不多,作品极少,寒碜可怜。“捧”字颇富深意,活画出“大师”们毕恭毕敬,谄媚讨好的奴性心理。“一路的挂过去”,讽刺这些“大师”好似江湖上卖狗皮膏药的郎中,自吹自擂、招摇过市、到处拍卖的可怜相。引用“发扬国光”则是顺手讽刺国民党反动政府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丑恶嘴脸。简简单单的一句话,用精炼、传神的动词,恰如其分的修饰语和限制语,惟妙惟肖地刻画出国民党政府卑躬屈膝,崇洋媚外的奴性和媚态。]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①,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①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1934年5月28日《大晚报》报道:“苏俄艺术界一向分写实与象征两派,现写实主义已渐没落,而象征主义则经朝野一致提倡,引成欣欣向荣之概。自彼邦艺术家见我国之书画作品深合象征派后,即忆及中国戏剧亦必采取象征主义。因拟……邀中国戏曲名家梅兰芳等前往奏艺。”鲁迅针对这一则新闻,在同年5月30日写了《谁在没落》一文,指出象征主义已在苏联没落,批驳那种认为中国画和戏剧切合象征主义的论调。象征主义是19世纪末叶在法国兴起的文艺流派。)[“催进”“顺便”“传道”这些普通的词语也极具讽刺效果,明明是卖国求荣,却偏偏的要打肿了脸充胖子,以老大自居。]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总之”一词引出本段的总括句,概括“送去主义”的特点。“进步”是反语,“活人代替了古董”,不是学术进步,文化昌明,而是学术退步,文化堕落,作者用此讽刺“送去主义”之风愈演愈烈,日益猖獗,大有执迷不悟,愈陷愈深之势。“算得”一词诙谐幽默,表明作者对此不屑不齿。] (2)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①”的仪节,说道:拿来!(①礼尚往来:礼节上重在有来有往。尚,崇尚、重视。仪节:即礼节。)[上文大讲“送去主义”的表现和“进步”,这里突然来一个急转弯,劈头盖脸提出“拿来!”犹如晴天一声霹雳,给了“送去主义”当头棒喝,起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这个句子还给了“送去主义”者以辛辣的讽刺,你们不是经常讲中国是礼仪之邦,“来而勿往,非礼”吗?但为什么你们只大讲“送去”,却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讲“拿来”呢?]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着重揭露“送去主义”在学艺上的表现及其鼓吹者的媚外行径,与一味“送去”针锋相对,提出“拿来”的主张。 赏读这两段文字,首先要体会作者破题的方法。本文题为“拿来主义”,但却宕开去从“闭关主义”起笔,接着大摆“送去主义”的表现,直到后来才用“但”字一转,引出“拿来”二字破题。好像绕了一个大弯子,其实这是从反面立论。“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是“拿来主义”的对立物,作者先把它们端出来,把它们的表现摆出来,这就为下文展开对它们的批判,从反面论证“拿来主义”作了有力的铺垫。 (3)当然,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①。(①大度:大方,气量宽宏。)[这是反语讽刺,“丰富”是欺世惑众的自夸,媚外求荣的借口。“大度” 是“慷”民族利益之“慨”的败家子行径。]尼采①就自诩②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以太阳喻尼采,讥讽尼采自命不凡是神经错乱。接着就把“送去主义”类比尼采,让人联想到夸耀中国地大物博,从而鼓吹“送去主义”的那些人也是狂妄自大、不自量力的“疯子”,批判的锋芒锐利、深刻。]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①做奖赏。(①残羹冷炙:吃剩余的饭菜,借指权贵的施舍。炙,zhì,烤肉。)[“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这里话中带刺,暗讽国民党御用文人,言下之意是,你们做了那么多“好事”,来世当然会上天堂啰,我们这些罪人只能落入地狱。杰出的幽默才能,卓越的讽刺艺术,在这几段文字里一再表现出来。“磕头贺喜”描绘亡国奴点头哈腰,摇尾乞怜的奴才相和无耻心。“残羹冷炙”既勾画出亡国奴们的无以为生、乞讨度日的可怜可悲,又形象地揭示出帝国主义在榨干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血汗后,向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倾销剩余产品,进行经济侵略的事实。“奖赏”自然不是奖励、赏赐之意,而是讽刺国民党反动派面对帝国主义居心不良的施舍所表现出来的无知和无耻、愚妄和虚伪。这个句子形象地揭示出“送去主义”亡国灭种,危及子孙的实质。] (4)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①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②。(①冠冕:“冠冕堂皇”的省语,这里的意思是很体面、有气派。冠冕,ɡuān miǎn,本指古代帝王、诸侯等戴的帽子。②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暗指按1933年国民党政府与美国签订的“棉麦借款”协定运来的剩余的小麦、面粉和棉花。)[“不想举出”实际是暗示国民党反动政府不容许指出,顺手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文化专制政策;而这种说半句留半句,欲说还休的写法,最能激发读者寻根究底的兴致,能起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5)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①了。(①摩登:英语“modern”的音译,“现代的”“时髦”的意思。)[这里字面上旁敲侧击了当时盛行的一味模仿西方的所谓“摩登”作风,同时也暗讽了反动派“送去”成风,卖国求荣成风,可谓一箭双雕、一石双鸟。]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这里与上文的“丰富”“大度”褒词贬用针锋相对,采用了贬词褒用的方法,“鼓吹”决不是唆使、煽动别人去干坏事,而是理直气壮,义正辞严地宣扬真理。“吝啬”也不是鸡肠小肚,意为“珍惜”,表明对国家财产、文化财富应有的正确态度。文章一会儿褒词贬用,一会儿贬词褒用,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讽刺性和幽默感。] 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着重批判“送去主义”,同时揭露送去者与“送来”者的奴才主子关系,辨明“抛来”与“抛给”的不同,提出“拿来主义”的论点。 赏读这几段文字,要深入体会文章的批驳艺术。鲁迅先破字当头,切中时弊地展开对“送去主义”的批判,然后立在其中,提出“拿来主义”的主张。上文提到“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是“拿来主义”的对立物,但“闭关主义”的危害众所周知,故撇去不谈,本部分全力转入对“送去主义”的批判。 “送去主义”是一个大课题,短短的一段文字怎么进行批判呢?首先是角度选择巧。作者撇开其他问题,只从“送去主义”的危害入手,角度小,又切中要害。其次是批驳方法巧妙。作者先用“当然”一转,假意替“送去主义”评功摆好,“当然,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这是欲抑故扬、欲擒故纵;接着又引出尼采自诩太阳的例子,进一步为“送去主义”找到依据,一扬再扬,扬得越高,跌得也便越惨。等到将“送去主义”抬至极处,笔锋突然一转,“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自此以下便以尼采和中国进行类比,以产量丰富的煤为例子,说明中国也不是太阳,不可能“光热无穷”;一味地送出去,只会贻害子孙。结果的荒谬也就证明了出发点的荒谬,用的是归谬法。短短的一段文字,作者巧妙地综合运用了擒纵、类比、事例、归谬等多种批驳的方法,充分暴露了“送去主义”的荒唐可笑。这是本文最精彩的一段文字,表现了鲁迅高超的"论辩能力。 在批判了“送去主义”之后,作者旋即转到批判“拿来主义”的另一个对立面“送来”,辨析“抛来”与“抛给”的区别。“抛来”是中性词,指无意的,漫无目的的给予,你可接受也可以不接受,施受双方是平等的。“抛给”犹如“嗟来之食”,你没有要与不要的选择权。施受双方是不公正的,带有主仆歧视和人格侮辱性质,“送来”只不过是一种冠冕堂皇的说法。通过概念的辨析,揭示了“送来”的本质,同时也说明,不能笼统地反对与西方的交往,平等互惠的“抛来”要接受,那种不平等的侵略性剥夺性的 “送来”(“抛给”)则要反对。 文章深入批判了“送去主义”,初步揭露了“送来”的本质,于是亮出了自己的观点:“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这个论点是很严密的,不是不能“送”,而是不能只“送”,无限制地“送”,在“送去”的同时还得“拿来”。 (6)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来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7)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第三部分(第6—7自然段)着重揭露“送来”的真面目,划清“拿来”与“送来”的界限,揭示“拿来主义”的要旨。 这两段文字承上文对“送来”进一步深入批判,上文是通过辨析概念,这里则是摆出典型事例,用铁的事实证明“送来”的东西都是“残羹冷炙”,形象的语言揭露了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和文化侵略的反动本质。“吓怕了”,形容帝国主义的卑劣行径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是“送来”的后果,使一些人,甚至连清醒的青年都产生了盲目的排外倾向。“其实”句指出了洋货中有糟粕也有精华,“送来”的是糟粕,“拿来”的则可能是精华。因此,文章作出结论:“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运用脑髓”是指对洋货要采取分析的态度,“放出眼光”指要有胆量和气魄,“自己来拿”指要有主动进击的精神,根据自己的需要,完全独立自主地决定要什么、不要什么。 对待外国文化应当采取什么态度?文章写到这里,才完整地提出自己的观点,从“拿来”到“拿来主义”,到“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层层递进,不断深化。 特别要注意的是,文章是在对错误观点的批判中使我们不断加深认识的。文章先从“闭关主义”起笔,摆出“送去主义”的具体表现,引出“拿来”二字破题;接着再深入分析“送去主义”的危害,揭露它的荒唐可笑,又从概念辨析入手,从理论上揭露“送来”的本质,深入一步提出“拿来主义”的主张;然后摆出典型事例,继续揭露“送来”的侵略实质,并且批判了盲目排外的幼稚。文章写到这里,“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排外主义,凡是与“拿来主义”相对立的各种观点统统批判了,把它们的危害和本质都揭露了,于是完整地提出自己的主张:“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这种边破边立,破中有立,层层深入,不断开掘的写法,使行文曲折,论辩有力,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8)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①(姑且让我们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①阴功:迷信的说法,人们做了好事,阴间就给记功,可以泽及后代子孙。)[鲁迅在这里杀一横枪,对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和其他人士顺手一击。所谓“骗来的,抢来的”是影射蒋介石,先是骗得孙中山的信任,当上了黄埔军校的校长,接着通过排挤和打压共产党篡夺了革命的胜利果实。所以鲁迅在本文和其他的文章里多次讽刺说他的天下是“骗来的,抢来的”。所谓“做了女婿换来的”,一般的说法是讽刺新月派诗人邵洵美,说他做了富家翁的女婿而炫耀于人。]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①;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①孱头:懦弱无能的人。孱,càn。)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①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①蹩进:跛脚行进。蹩,bi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通过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指出拿来主义的第一个要义是:拿来(占有)。] (9)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①,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②。(①鱼翅:一种名贵的海味,用鲨鱼的鳍干制而成。②玄虚:这里指用来掩盖真相、使人迷惑的手段。)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①,阿剌伯②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③,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①波斯:伊朗的旧称。②阿剌伯:一般译为“阿拉伯”。③国粹:原指国家文化中的精华,这里是反语。)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分析文化遗产中有精华也有糟粕,既不能全盘吸收也不能完全抛弃,说明拿来主义的第二个要义是:挑选。] (10)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分析拿来与创新的关系,说明拿来主义的第三个要义:在断承中创新。] 第四部分(第8—10自然段)阐明拿来主义的具体内涵。作者也是采用破中有立,边破边立的方法,在批判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中,依次指出“拿来主义”的要义是“占有”(拿来)、“挑选”和创新。 运用比喻说理,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风趣,变陌生为熟悉,从而增强杂文的形象性和感染力,是这几段文字的突出特点。如何对待中外文化遗产,这是一个抽象繁难的话题,皇皇专著也难以穷尽其旨。鲁迅先生化繁为简,举重若轻,把中外文化遗产比作一所大宅子,“那么,怎么办呢?”作者先正面提出“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 强调“拿来”要果敢,要坚决,不要畏首畏尾,犹豫不决。然后反面设喻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把怯于借鉴,害怕污染,不敢占有的逃避主义者说成是“孱头”;把割断历史,盲目排斥,标榜清白,反对继承占有的虚无主义说成是“昏蛋”;把顶礼膜拜、全盘继承的右倾复古主义者比作是“废物”。设喻之新颖风趣,讽刺之深刻犀利,说理之明白畅晓,令人过目不忘,回味无穷。 文章在强调了对待文化遗产必须“拿来”“占有”之后,继续设喻进一步论述必须“挑选”。“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要把它“吃掉”;“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并存的东西,要化害为利;“烟枪”、“烟灯”、“姨太太”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部分,要“毁掉”(只留少许送博物馆)。三类比喻把如何对待文化遗产阐述得深入浅出、明白易懂。 最后论述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总之”句照应并且深化“占有,挑选”,再次强调有选择地继承。“那么”句从正面说明继承对于创新的意义,继承就会有创新。“然而”句说明怎样才能有选择地继承。最后一句从反面说明继承对于创新的意义,不继承就不会有创新。 值得注意的是,文章前面几段论述如何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这几段文字说的是如何对待古代文化遗产的问题,好像前后有些脱节,实际上是紧密关联的,因为两者的精神完全一致。
2023-09-05 16:53:351

鲁迅《拿来主义》原文及鉴赏

《拿来主义》是现代文学家鲁迅通过嬉笑怒骂、妙趣横生的语言形式,表现一种抨击时政、挑战强权的思想,一种论析文化、洞悉历史的胆识的杂文。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鲁迅《拿来主义》原文及鉴赏,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拿来主义》原文: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六月四日。 原文解读: (1)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①”,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①闭关主义:指清朝政府奉行的闭关自守政策。)[用形象通俗的语言,概括了闭关主义的特征。“一向”二字,突出了它由来己久和顽固不化。]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①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②,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①给枪炮打破了大门:指1840年的鸦片战争。②碰了一串钉子:指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与英、法、俄、日、美、德、意等列强相继签订的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给枪炮打破了大门”“碰了一串钉子”,由借代、比喻构成的形象语言,既揭露了闭关主义造成的后果,又揭示了送去主义产生的原因,腐败无能的政府从一个极端跳到了另一个极端。“到现在”,即1934年,国民党反动当局当权;“什么”,即全部、所有都“送”了出去,暗讽国民党反动政府彻头彻尾的卖国主义本质。]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①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②,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③。(①学艺:泛指学术文艺。②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指当时国民党政府在巴黎举办的中国古典艺术展览。③“发扬国光”:1932年至1934年间,美术家徐悲鸿、刘海粟曾分别去欧洲一些国家举办中国美术展览或个人美术作品展览。“发扬国光”是1934年5月28日《大晚报》报道这些消息时的用语。)[此句紧承上句而来,上句撒了开去,说“什么都是‘送去主义"”,送白银、送土地,送主权,这一句则是收回来,归到“学艺”这个本文议论的中心。“几位”、“几张”说明大师不多,作品极少,寒碜可怜。“捧”字颇富深意,活画出“大师”们毕恭毕敬,谄媚讨好的奴性心理。“一路的挂过去”,讽刺这些“大师”好似江湖上卖狗皮膏药的郎中,自吹自擂、招摇过市、到处拍卖的可怜相。引用“发扬国光”则是顺手讽刺国民党反动政府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丑恶嘴脸。简简单单的一句话,用精炼、传神的动词,恰如其分的修饰语和限制语,惟妙惟肖地刻画出国民党政府卑躬屈膝,崇洋媚外的奴性和媚态。]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①,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①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1934年5月28日《大晚报》报道:“苏俄艺术界一向分写实与象征两派,现写实主义已渐没落,而象征主义则经朝野一致提倡,引成欣欣向荣之概。自彼邦艺术家见我国之书画作品深合象征派后,即忆及中国戏剧亦必采取象征主义。因拟……邀中国戏曲名家梅兰芳等前往奏艺。”鲁迅针对这一则新闻,在同年5月30日写了《谁在没落》一文,指出象征主义已在苏联没落,批驳那种认为中国画和戏剧切合象征主义的论调。象征主义是19世纪末叶在法国兴起的文艺流派。)[“催进”“顺便”“传道”这些普通的词语也极具讽刺效果,明明是卖国求荣,却偏偏的要打肿了脸充胖子,以老大自居。]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总之”一词引出本段的总括句,概括“送去主义”的特点。“进步”是反语,“活人代替了古董”,不是学术进步,文化昌明,而是学术退步,文化堕落,作者用此讽刺“送去主义”之风愈演愈烈,日益猖獗,大有执迷不悟,愈陷愈深之势。“算得”一词诙谐幽默,表明作者对此不屑不齿。] (2)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①”的仪节,说道:拿来!(①礼尚往来:礼节上重在有来有往。尚,崇尚、重视。仪节:即礼节。)[上文大讲“送去主义”的表现和“进步”,这里突然来一个急转弯,劈头盖脸提出“拿来!”犹如晴天一声霹雳,给了“送去主义”当头棒喝,起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这个句子还给了“送去主义”者以辛辣的讽刺,你们不是经常讲中国是礼仪之邦,“来而勿往,非礼”吗?但为什么你们只大讲“送去”,却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讲“拿来”呢?]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着重揭露“送去主义”在学艺上的表现及其鼓吹者的媚外行径,与一味“送去”针锋相对,提出“拿来”的主张。 赏读这两段文字,首先要体会作者破题的方法。本文题为“拿来主义”,但却宕开去从“闭关主义”起笔,接着大摆“送去主义”的表现,直到后来才用“但”字一转,引出“拿来”二字破题。好像绕了一个大弯子,其实这是从反面立论。“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是“拿来主义”的对立物,作者先把它们端出来,把它们的表现摆出来,这就为下文展开对它们的批判,从反面论证“拿来主义”作了有力的铺垫。 (3)当然,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①。(①大度:大方,气量宽宏。)[这是反语讽刺,“丰富”是欺世惑众的自夸,媚外求荣的借口。“大度” 是“慷”民族利益之“慨”的败家子行径。]尼采①就自诩②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以太阳喻尼采,讥讽尼采自命不凡是神经错乱。接着就把“送去主义”类比尼采,让人联想到夸耀中国地大物博,从而鼓吹“送去主义”的那些人也是狂妄自大、不自量力的“疯子”,批判的锋芒锐利、深刻。]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①做奖赏。(①残羹冷炙:吃剩余的饭菜,借指权贵的施舍。炙,zhì,烤肉。)[“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这里话中带刺,暗讽国民党御用文人,言下之意是,你们做了那么多“好事”,来世当然会上天堂啰,我们这些罪人只能落入地狱。杰出的幽默才能,卓越的讽刺艺术,在这几段文字里一再表现出来。“磕头贺喜”描绘亡国奴点头哈腰,摇尾乞怜的奴才相和无耻心。“残羹冷炙”既勾画出亡国奴们的无以为生、乞讨度日的可怜可悲,又形象地揭示出帝国主义在榨干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血汗后,向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倾销剩余产品,进行经济侵略的事实。“奖赏”自然不是奖励、赏赐之意,而是讽刺国民党反动派面对帝国主义居心不良的施舍所表现出来的无知和无耻、愚妄和虚伪。这个句子形象地揭示出“送去主义”亡国灭种,危及子孙的实质。] (4)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①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②。(①冠冕:“冠冕堂皇”的省语,这里的意思是很体面、有气派。冠冕,ɡuān miǎn,本指古代帝王、诸侯等戴的帽子。②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暗指按1933年国民党政府与美国签订的“棉麦借款”协定运来的剩余的小麦、面粉和棉花。)[“不想举出”实际是暗示国民党反动政府不容许指出,顺手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文化专制政策;而这种说半句留半句,欲说还休的写法,最能激发读者寻根究底的兴致,能起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5)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①了。(①摩登:英语“modern”的音译,“现代的”“时髦”的意思。)[这里字面上旁敲侧击了当时盛行的一味模仿西方的所谓“摩登”作风,同时也暗讽了反动派“送去”成风,卖国求荣成风,可谓一箭双雕、一石双鸟。]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这里与上文的“丰富”“大度”褒词贬用针锋相对,采用了贬词褒用的方法,“鼓吹”决不是唆使、煽动别人去干坏事,而是理直气壮,义正辞严地宣扬真理。“吝啬”也不是鸡肠小肚,意为“珍惜”,表明对国家财产、文化财富应有的正确态度。文章一会儿褒词贬用,一会儿贬词褒用,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讽刺性和幽默感。] 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着重批判“送去主义”,同时揭露送去者与“送来”者的奴才主子关系,辨明“抛来”与“抛给”的不同,提出“拿来主义”的论点。 赏读这几段文字,要深入体会文章的批驳艺术。鲁迅先破字当头,切中时弊地展开对“送去主义”的批判,然后立在其中,提出“拿来主义”的主张。上文提到“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是“拿来主义”的对立物,但“闭关主义”的危害众所周知,故撇去不谈,本部分全力转入对“送去主义”的批判。 “送去主义”是一个大课题,短短的一段文字怎么进行批判呢?首先是角度选择巧。作者撇开其他问题,只从“送去主义”的危害入手,角度小,又切中要害。其次是批驳方法巧妙。作者先用“当然”一转,假意替“送去主义”评功摆好,“当然,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这是欲抑故扬、欲擒故纵;接着又引出尼采自诩太阳的例子,进一步为“送去主义”找到依据,一扬再扬,扬得越高,跌得也便越惨。等到将“送去主义”抬至极处,笔锋突然一转,“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自此以下便以尼采和中国进行类比,以产量丰富的煤为例子,说明中国也不是太阳,不可能“光热无穷”;一味地送出去,只会贻害子孙。结果的荒谬也就证明了出发点的荒谬,用的是归谬法。短短的一段文字,作者巧妙地综合运用了擒纵、类比、事例、归谬等多种批驳的方法,充分暴露了“送去主义”的荒唐可笑。这是本文最精彩的一段文字,表现了鲁迅高超的"论辩能力。 在批判了“送去主义”之后,作者旋即转到批判“拿来主义”的另一个对立面“送来”,辨析“抛来”与“抛给”的区别。“抛来”是中性词,指无意的,漫无目的的给予,你可接受也可以不接受,施受双方是平等的。“抛给”犹如“嗟来之食”,你没有要与不要的选择权。施受双方是不公正的,带有主仆歧视和人格侮辱性质,“送来”只不过是一种冠冕堂皇的说法。通过概念的辨析,揭示了“送来”的本质,同时也说明,不能笼统地反对与西方的交往,平等互惠的“抛来”要接受,那种不平等的侵略性剥夺性的 “送来”(“抛给”)则要反对。 文章深入批判了“送去主义”,初步揭露了“送来”的本质,于是亮出了自己的观点:“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这个论点是很严密的,不是不能“送”,而是不能只“送”,无限制地“送”,在“送去”的同时还得“拿来”。 (6)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来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7)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第三部分(第6—7自然段)着重揭露“送来”的真面目,划清“拿来”与“送来”的界限,揭示“拿来主义”的要旨。 这两段文字承上文对“送来”进一步深入批判,上文是通过辨析概念,这里则是摆出典型事例,用铁的事实证明“送来”的东西都是“残羹冷炙”,形象的语言揭露了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和文化侵略的反动本质。“吓怕了”,形容帝国主义的卑劣行径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是“送来”的后果,使一些人,甚至连清醒的青年都产生了盲目的排外倾向。“其实”句指出了洋货中有糟粕也有精华,“送来”的是糟粕,“拿来”的则可能是精华。因此,文章作出结论:“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运用脑髓”是指对洋货要采取分析的态度,“放出眼光”指要有胆量和气魄,“自己来拿”指要有主动进击的精神,根据自己的需要,完全独立自主地决定要什么、不要什么。 对待外国文化应当采取什么态度?文章写到这里,才完整地提出自己的观点,从“拿来”到“拿来主义”,到“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层层递进,不断深化。 特别要注意的是,文章是在对错误观点的批判中使我们不断加深认识的。文章先从“闭关主义”起笔,摆出“送去主义”的具体表现,引出“拿来”二字破题;接着再深入分析“送去主义”的危害,揭露它的荒唐可笑,又从概念辨析入手,从理论上揭露“送来”的本质,深入一步提出“拿来主义”的主张;然后摆出典型事例,继续揭露“送来”的侵略实质,并且批判了盲目排外的幼稚。文章写到这里,“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排外主义,凡是与“拿来主义”相对立的各种观点统统批判了,把它们的危害和本质都揭露了,于是完整地提出自己的主张:“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这种边破边立,破中有立,层层深入,不断开掘的写法,使行文曲折,论辩有力,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8)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①(姑且让我们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①阴功:迷信的说法,人们做了好事,阴间就给记功,可以泽及后代子孙。)[鲁迅在这里杀一横枪,对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和其他人士顺手一击。所谓“骗来的,抢来的”是影射蒋介石,先是骗得孙中山的信任,当上了黄埔军校的校长,接着通过排挤和打压共产党篡夺了革命的胜利果实。所以鲁迅在本文和其他的文章里多次讽刺说他的天下是“骗来的,抢来的”。所谓“做了女婿换来的”,一般的说法是讽刺新月派诗人邵洵美,说他做了富家翁的女婿而炫耀于人。]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①;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①孱头:懦弱无能的人。孱,càn。)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①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①蹩进:跛脚行进。蹩,bi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通过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指出拿来主义的第一个要义是:拿来(占有)。] (9)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①,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②。(①鱼翅:一种名贵的海味,用鲨鱼的鳍干制而成。②玄虚:这里指用来掩盖真相、使人迷惑的手段。)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①,阿剌伯②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③,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①波斯:伊朗的旧称。②阿剌伯:一般译为“阿拉伯”。③国粹:原指国家文化中的精华,这里是反语。)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分析文化遗产中有精华也有糟粕,既不能全盘吸收也不能完全抛弃,说明拿来主义的第二个要义是:挑选。] (10)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分析拿来与创新的关系,说明拿来主义的第三个要义:在断承中创新。] 第四部分(第8—10自然段)阐明拿来主义的具体内涵。作者也是采用破中有立,边破边立的方法,在批判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中,依次指出“拿来主义”的要义是“占有”(拿来)、“挑选”和创新。 运用比喻说理,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风趣,变陌生为熟悉,从而增强杂文的形象性和感染力,是这几段文字的突出特点。如何对待中外文化遗产,这是一个抽象繁难的话题,皇皇专著也难以穷尽其旨。鲁迅先生化繁为简,举重若轻,把中外文化遗产比作一所大宅子,“那么,怎么办呢?”作者先正面提出“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 强调“拿来”要果敢,要坚决,不要畏首畏尾,犹豫不决。然后反面设喻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把怯于借鉴,害怕污染,不敢占有的逃避主义者说成是“孱头”;把割断历史,盲目排斥,标榜清白,反对继承占有的虚无主义说成是“昏蛋”;把顶礼膜拜、全盘继承的右倾复古主义者比作是“废物”。设喻之新颖风趣,讽刺之深刻犀利,说理之明白畅晓,令人过目不忘,回味无穷。 文章在强调了对待文化遗产必须“拿来”“占有”之后,继续设喻进一步论述必须“挑选”。“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要把它“吃掉”;“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并存的东西,要化害为利;“烟枪”、“烟灯”、“姨太太”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部分,要“毁掉”(只留少许送博物馆)。三类比喻把如何对待文化遗产阐述得深入浅出、明白易懂。 最后论述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总之”句照应并且深化“占有,挑选”,再次强调有选择地继承。“那么”句从正面说明继承对于创新的意义,继承就会有创新。“然而”句说明怎样才能有选择地继承。最后一句从反面说明继承对于创新的意义,不继承就不会有创新。 值得注意的是,文章前面几段论述如何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这几段文字说的是如何对待古代文化遗产的问题,好像前后有些脱节,实际上是紧密关联的,因为两者的精神完全一致。
2023-09-05 16:53:461

拿来主义课文原文及段落大意赏析

《拿来主义》是现代文学家鲁迅通过嬉笑怒骂、妙趣横生的语言形式,表现一种抨击时政、挑战强权的思想,一种论析文化、洞悉历史的胆识的杂文。 《拿来主义》课文原文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来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们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拿来主义》段落大意 第1~2段:着重揭露“送去主义”在学艺上的表现及其鼓吹者的媚外行径,与一味“送去”针锋相对,提出“拿来”。 第3~5段:着重揭露送去者与“送来”者的奴才主子关系,辨明“抛来”与“抛给”的不同,提出“拿来主义”。 第6~7段:着重揭露“送来者”的真面目,划清“拿来”与“送来”的界限,提出“拿来主义”的要旨(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第8~10段: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指出“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应是“占有”“挑选”和创造,最后得出结论。 《拿来主义》赏析 这篇文章,一是针对国民政府崇洋媚外,出卖民族文化遗产的投降主义,二是针对革命文艺阵线内部的两种错误倾向,即割断历史,全盘否定的“左”倾错误和拜倒在洋人脚下,主张全盘吸收的右倾错误。作品思想深刻,见解独特,锋芒毕露,咄咄逼人,让人不能不对鲁迅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语言艺术叹为观止。
2023-09-05 16:53:541

拿来主义原文

1、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2、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3、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4、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5、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6、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7、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8、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2023-09-05 16:54:021

《拿来主义》课文原文

课文指教科书中的正文,区别于注释和习题等,一般在语文或地理中出现。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拿来主义》课文原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拿来主义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六月四日。 文章《拿来主义》: 选自《鲁迅全集》第六卷的《且介亭杂文》(“且介”读作“租界”,因为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的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鲁迅先生有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帝国主义十分憎恨,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憎恨。“且介亭”标明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创造的词语。什么叫“拿来主义”呢? 为什么对文化遗产必须采取“拿来”的态度呢? 这就是我们学习这篇文章要弄明白的问题。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把魔爪伸向华北,蒋介石反动统治集团越来越依附英美帝国主义,肆无忌惮地出卖民族利益,讨好帝国主义,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一条彻头彻尾的卖国投降路线。英美帝国主义除了肆意践踏中国领土主权,疯狂掠夺中国经济资源外,还用腐朽没落的西方文化腐蚀中国人民,反动政府和帝国主义互相勾结,一个“送去”,一个“送来”,中国面临着“殖民地化”的严重危机。 长期以来,由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落后,各帝国主义不断输入鸦片、枪炮、香粉、电影及各种小东西进行军事、经济、文化侵略,因而使清醒的青年们对于外来的东西“发生了恐怖”,产生了一种盲目排外的思想,不能正确对待外国的东西。当时上海《文学》月刊正在讨论如何对待“文学遗产”问题,在讨论中存在着“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两种错误倾向。鲁迅感到,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反动政府的媚外,造成了民族文化的严重危机,同时革命内部在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相当混乱的观点。针对这些情况,鲁迅写了《拿来主义》一文,揭露了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反动派的卖国罪行,阐明了无产阶级正确中外文化遗产的基本观点。
2023-09-05 16:54:101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拿来主义》中,鲁迅说:“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自己来拿! ()
2023-09-05 16:54:323

拿来主义的内涵原文句

《拿来主义》是鲁迅在30年代写的一篇关于继承文化遗产的杂文,旨在批判当时文化战线喧嚣一时的“复古主义”“卖国主义”以及左翼队伍中的混乱思想,而提倡“为我所用”的“拿来主义”,其思想寓意深邃,至今仍有十分深刻的现实意义。教学中如在分析理解原文中心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改革开放政策,适当予以点拨,则能使文章的蕴蓄更深一层。一、“拿来”必须爱国。没有爱国心,只能当亡国奴,只能实行“送去主义”,是没有胆量“拿来”的。鸦片战争一百多年来,无论是腐败的清政府还是“开明”的中华民国,实行的都是“送去主义”,连在中国大陆上打败中国军队,中国都要“送去”银元和土地,香港就是这样被“送去”的。只有社会主义新中国才使中国人民站起来,维护民族尊严,才使被分割一百五十多年的香港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二、“拿来”必须有用。“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也就是要有选择地“拿”。我们确实需要的,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有益的东西我们要拿过来,绝不能抱着“外国月亮比中国的圆”的偏见,对外国的东西什么都要,把中国变成发达国家的垃圾场。这就要求去“拿”的人具有识别真伪好坏的能力,能把“拿来”的高科技、先进经验学到手,变成自己的东西,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更高更好的东西来,赶上并超过世界先进水平。这就需要有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而青少年一代就承担着这一伟大的历史使命。
2023-09-05 16:54:461

拿来主义第九段的解析

《拿来主义》第九段的解析详细如下:一、第九段原文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二、第九段解析鲁迅认为“拿来主义”的正确的态度应是“占有”和“挑选”。为了阐明这个道理,他仍以大宅子为比喻,从正面加以阐发。“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要“拿来”吃掉,以吸取其养料。“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既有毒又有用的部分,要利用其有用的方面,清除其有害的毒素。文化遗产中的糟粕,如“烟灯”、“烟枪”。原则上都应该予以除酌留少许送博物馆陈列外,余则毁掉;至于“姨太太”以请她们走散为是。拿来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创新:“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因此,鲁迅所阐明的“拿来主义”的基本含意,可以用占有、挑选、创新加以概括。
2023-09-05 16:55:221

何谓拿来主义?

一、拿来主义是——指自己主观意愿的,也就是说自己想要的,这个拿是有选择性的拿。就是对文化遗产和外国的东西,“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是“占有”“挑选”、创新。二、释义:拿来主义一词是鲁迅首倡的。中国文化受外来文化影响最集中、最剧烈的莫过于五四前后,与以往历次的文化革新不同,这次新文化的倡导者对旧文化几乎彻底发生了怀疑,传统中国似乎 “老旧”得只剩下了小脚、八股文和染缸似的大家庭,“全盘西化”因此一度一呼百应。可是没过多久,新文学的过分年轻、稚拙就让不少人大失所望,胡适的两个蝴蝶儿几乎成了笑谈.于是人们发现,一味地模仿西方文化是学不来的,离开人家几千年的根基,这种模仿只能是呀呀学语。针对三十年代这种“发扬国光”的复古潮流,鲁迅提出了他的“拿来主义”。不过鲁迅的拿来主义与五四运动时期的一味模仿不同,他的拿是有选择的拿,为我所用的拿,不亢不卑的拿。“一切好的东西都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外国好的东西、对中国的进步进步有益的东西都应该吸收,这应该是拿来主义的真实意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拿来主义也未尝不可。 很多人知道鲁迅的“拿来主义”主张,但鲁迅所说的“人类最好是彼此不隔膜,相关心”则了解的人较少了。鲁迅一生中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的字数几乎与他的创作相等,而这仅是鲁迅从事中外文化交流工作的一部分。 古文中也曾有类似思想出现,却都没有被传诵。相对论、方法论等大文章中,也都有类似的概念,却也同样没有被普遍应用和普及。“每件事物都有另外的一面”,也是人人皆知的谚语,却又有多少人能真正懂得应用?而拿来主义也只是一个旧主题,新衣裳。正赶上了特殊的年代,而由于鲁迅的名气,而被流传甚广。但也只是名字被耳熟能详,其中理念却依旧没有被大众普遍认识与应用。三、作品简介:《拿来主义》 发表于1934年6月4日,作者鲁迅。内容中批判了当时国民党的卖国主义政策和一些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阐明了应该批判继承和借鉴文化遗产及外来文化的论点。文章深入浅出、浅显易懂、耐人寻味。三、附原文如下: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六月四日。
2023-09-05 16:55:571

什么是送来主义原文

鲁迅批判“送来”,讲了各种洋货给中国人民产生的危害。所以,这种“送来”,其实就是对中国人图财害命的“侵略主义”。(原文)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2023-09-05 16:56:172

鲁迅在拿来主义中所引用陶潜的话?

鲁迅《拿来主义》原文阅读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6),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2〕。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3〕,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4〕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5〕。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7)。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六月四日。
2023-09-05 16:56:261

《拿来主义》的作者是鲁迅先生吗?

《拿来主义》是鲁迅在30年代写的一篇关于继承文化遗产的杂文,旨在批判当时文化战线喧嚣一时的“复古主义”“卖国主义”以及左翼队伍中的混乱思想,而提倡“为我所用”的“拿来主义”,其思想寓意深邃,至今仍有十分深刻的现实意义。教学中如在分析理解原文中心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改革开放政策,适当予以点拨,则能使文章的蕴蓄更深一层。一、“拿来”必须爱国。没有爱国心,只能当亡国奴,只能实行“送去主义”,是没有胆量“拿来”的。鸦片战争一百多年来,无论是腐败的清政府还是“开明”的中华民国,实行的都是“送去主义”,连在中国大陆上打败中国军队,中国都要“送去”银元和土地,香港就是这样被“送去”的。只有社会主义新中国才使中国人民站起来,维护民族尊严,才使被分割一百五十多年的香港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二、“拿来”必须有用。“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也就是要有选择地“拿”。我们确实需要的,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有益的东西我们要拿过来,绝不能抱着“外国月亮比中国的圆”的偏见,对外国的东西什么都要,把中国变成发达国家的垃圾场。这就要求去“拿”的人具有识别真伪好坏的能力,能把“拿来”的高科技、先进经验学到手,变成自己的东西,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更高更好的东西来,赶上并超过世界先进水平。这就需要有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而青少年一代就承担着这一伟大的历史使命。三、“拿来”必须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只有改革,才能适应发展经济的需要;只有开放,才能扩大市场,国外的高新技术、先进经验以及优秀人才才会进来,为我所用,发挥效益。鲁迅的思想博大精深,而“拿来主义”的思想蕴含与当前的改革开放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恰切地联系起来,对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正确理解改革开放形势,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2023-09-05 16:56:351

用拿来主义的思想去写一篇作文,不限题材,不限字数

《拿来主义》读后感  初读鲁迅的<<拿来主义>>时,有点无法渗透其中的道理,当了解了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时,我才明白鲁迅先生写这篇文章的意义、以及其中所蕴含的道理。鲁迅先生的文采真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啊!  鲁迅先生所提倡的拿来是反对崇洋媚外,有选择的拿来,而不是一昧的将所有的东西都拿来。比如,我们可以西方学习他们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制度,这些我们确实比不上人家,而且也确实需要这些东西。当然,有拿来就有送去,送去就是不需要的东西就可以送去,可是碰了一串钉子后,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长期以来,由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嘛,帝国主义国家便不断向中国输入鸦片、枪炮、香粉、电影及各种小东西进行军事、经济、文化侵略,因而使清醒的青年们对于外来的东西"发生了恐怖",产生了一种盲目排外的思想,不能正确对待外国的东西。这些送来的东西可把我们给吓坏了,所以我们要拿来!  鲁迅先生提出拿来主义意在唤醒国人,除了"送去"以外,还得"拿来"。按鲁迅先生拿来主义原文中所说: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有选择的拿!鲁迅从广阔的背景上,点明了从闭关主义到送去主义,是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反动落后的本质一脉相传。出路在哪里?拿来主义!  拿来主义的内涵,我们可以用"占有""挑选""创新"来概括。说真的,虽然我不太喜欢鲁迅的文章,但他的这种精神使我折服,由其是他流露在文章中的那股气质,就拿拿来主义来讲,就使我不得不佩服!我们是应该多多拿来,把无用的送去,把有用的拿来!鲁迅在此文中大用反语,反语可谓是鲁迅的一贯作风,是鲁迅讽刺时代强有力的武器,不过我相信即使没有它,鲁迅的文章也不会因此失色!  中国人就应多多拿来,理智应对"送来",送去那些没有用的东西。有选择的拿来,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就不会如此狼狈,相反,清政府实行闭关主义,想过那与世隔绝的悠闲日子,实在是太天真了。清政府那些热家伙用来镇压人民挺不错的,可真打起仗来,那还真欠火候。自新文化运动以后,中国人就更加活跃了,几十年艰苦奋斗,鲜血铺满了前方的路,可最终他们胜利了,因为他们懂得拿来!那时的中国人穷,没有武器,就果断的从敌人哪儿拿来,哪怕多么危险,也要为革命拿来本钱!不得不敬佩鲁迅先生,一篇<<拿来主义>>便将事实剥露出来,完美诠释这现实的锋芒,我们需要拿来,这是我们的武器.   拿来主义未尝不可,我们需要的,对我们有利的,就可以拿来,有选择的拿来,化为所用,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拿来,避开那些对我们无益甚至对我们有害的东西,面对好的东西,就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一切好的东西,都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外国好的东西,对进步有益的东西,都应该吸收,这应该是拿来主义的真实意识"!  需要的,就应去拿来,趁早拿来,别等到火烧眉毛时才拿来,到时候就晚了.
2023-09-05 16:56:512

拿来主义佳句赏析

1.拿来主义的赏析 拿来主义的赏析 嬉笑怒骂,皆成文采——《拿来主义》语言赏析 说鲁迅的思想和文采成就了鲁迅杂文的辉煌一点也不过分,《拿来主义》就是这样一篇典范之作。 思想深刻,见解独特,锋芒毕露,咄咄逼人,这不是本文探讨的问题,我想说的是,一种抨击时政、挑战强权的思想,一种论析文化、洞悉历史的胆识,要通过嬉笑怒骂、妙趣横生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这不能不令人对鲁迅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语言艺术叹为观止。下面结合《拿来主义》一文对鲁迅杂文的语言艺术稍加剖析。 (一)形象描绘。文章在列举“送去主义”的表现时,有这样一句话:“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几位”、“几张”说明大师不多,作品极少,几乎到了少而无奈,寒伧可怜的程度。“捧”字颇富深意,陈述对象是国民党政府的御用文人——“几位大师”,呈送对象则是帝国主义殖民者,“捧”字活画出“大师”们毕恭毕敬,谄媚讨好的奴性心理。 “欧洲各国”点明此次画展涉及到的国家之多,“一路”点明此次展览路线之长。“挂”则勾画“大师”们大张旗鼓,自鸣得意的丑陋之态。 引用“发扬国光”实则是顺手讽刺国民党“大师”们一味“送去”作品,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丑恶嘴脸。简简单单的一句话,用精炼、传神的动词,恰如其分的修饰语和限制语,惟妙惟肖地刻画出国民党政府卑躬屈膝,崇洋媚外的奴性和媚相。 文章在阐述“送去主义”的危害时说“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泠炙做奖赏”,“磕头贺喜”描绘亡国奴点头哈腰,摇尾乞怜的奴才相和无耻心。“残羹冷炙”既勾画出亡国奴们的无以为生、乞讨度日的可怜可悲,又形象地揭示出帝国主义在榨干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血汗后,用剩余物资进行经济侵略的事实。 “奖赏”自然不是奖励、赏赐之意,而是讽刺做了亡国奴的子孙后代面对帝国主义居心不良的施舍所表现出来的无知和无耻、愚妄和虚伪。几个关键词语形象地揭示出“送去主义”亡国灭种,危及子孙的实质。 文章在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时这样写道:“不过困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是废物。”“欣欣然”可见“废物”得意忘形,沾沾自喜之态。 “蹩”字决不能换成“走”和“踱”,“走”字外延过大,适用范围过宽,缺乏形象感;“踱”字过于从容不迫,闲适自得,与“废物”的情感氛围不合;“蹩”是走路不稳的样子,形象地描绘出“废物”的病弱相和见了鸦片之后的情急相、贪谗相,可憎又可怜。 (二)妙用反语。 文章列举了“送去主义”在学艺上的三种表现之后,有这样一句议论,“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进步”讽刺“送去主义”之风愈演愈烈,日益猖厥,大有执迷不悟,愈陷愈深之势。 “算得”一词体现了作者的情感态度,表明“活人代替了古董”,不是学术进步,文化昌明,而是学术退步,文化堕落,作者对此是不屑不齿。揭示“送去主义”的危害,作者又写道:“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这句话也是反语讽刺。“丰富”是欺世惑众的自夸,媚外求荣的借口,事实上的贫乏已经戳破了这个谎言。 “大度”在这里当然不是“慷慨大方”的意思,它的含义只是“送去主义”者对民族利益的无耻而彻底的背叛和出卖!与之相对的是作者倡导“拿来主义”的主张:“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鼓吹”决不是唆使、煽动别人去干坏事,而是理直气壮,义正辞严地宣扬真理。 “吝啬”也不具迷财小气的含意,而是贬词褒用的愉快反语,意为“珍惜”,表明对经济、文化财富应有的正确态度,而且对“送去主义”的数典忘宗、媚外求荣的败家子行径也是一种嘲弄、揶揄。 三)巧用比喻。 运用比喻说理可以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风趣,变陌生为熟悉,从而增强杂文的形象性和感染力。如何对待中国文化遗产,这是一个抽象繁难的话题,皇皇专著也难以穷尽其旨。 鲁迅先生化繁为简,举重若轻,先把中华文化遗产比作一所大宅子,然后正反两方面设喻,先反面设喻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把拒绝借鉴,害怕污染,不敢选择的逃避主义者说成是“孱头”,把割断历史,盲目排斥的虚无主义者说成是“昏蛋”,把全盘继承、顶礼膜拜的投降主义者比作是“废物”。设喻之新颖风趣,讽刺之深刻犀利,说理之明白畅晓,令人过目不忘,回味无穷。 后正面设喻阐述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有益无害、高贵典雅的内容,要“拿来”而且“使用”;“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既有益处又有害处的东西,要吸取、使用它有用的方面,清除它有害的方面;“烟枪”、“烟灯”、“姨太太”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要“毁掉”(只留少许送博物馆)。 三类比喻把如何对待文化遗产阐述得深入浅出、清清楚楚。除了整体设喻论述“拿来主义”之。 2.拿来主义的赏析 1.本文以小见大,就近取譬,通过细小的、人们熟悉的事物的比喻来阐明一个抽象的深刻的道理。 对于批判继承这样的重大问题,如果摆开阵势铺开来谈,在千把字的杂文中几乎是不可能谈好的。作者通过比喻来谈,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深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使读者一读就懂,为之折服。 在本文中,不仅整个比喻(“大宅子”)是贴切的,而且每一局部的比喻也是贴切的。用“孱头”“昏蛋”“废物”来批判三种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观点和态度;用“鱼翅”“鸦片”“烟灯和烟枪”来比作文化遗产中的三个组成部分;用“占有”“挑选”、创新来说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三个步骤,都十分不贴切,丝丝入扣。 2.本文运用鲜明的对比和强烈的反衬,使文章有巨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文章标题是“拿来主义”,但一开头却提出“闭关主义”,接着大谈“送去主义”,好像是绕了弯子。 实际上是先破后立,破中有立,在历数“送去主义”的不足取之后,再提出“拿来主义”,就显得顺理成章,很有气势。对“闭关主义”“送去主义”的批判就成了阐述“拿来主义”的铺垫。 而且,“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是“拿来主义”的对立面,正好与“拿来主义”形成鲜明对照。 3.有关鲁迅的拿来主义>的赏析 鲁迅的《拿来主义》谈思想独立 接触鲁迅是在初中,用鲁迅的语气来形容我对鲁迅的认识过程:先前我是讨厌鲁迅的,他的那凹口的文章向来引不起我的兴趣,而那时的老师从不以兴趣吸引学生,所以最初接触的鲁迅是在半梦半醒之间!直至后来上了高中,《阿Q正传》的出现引起了我对鲁迅的兴趣!从此我便迷上了鲁迅!以上所说似乎与本文无关,但以此来纪念我与鲁迅著作那逝去的时光! 其中对在高中时学习的《拿来主义》印象深刻,但我今天想起此文不是要来解读或说教,而是要断章取义! 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要有独立的思想。一个没有自己思想的人还只是动物,所以我很赞成李宗吾的这个观点:“我是主张思想独立的人,我的心坎上,决不不受任何人的压制,同时我也尊重他人思想的独立。”要想有自己的独立思想就得回来看看鲁迅的《拿来主义》,文中有这样一句令人耳目一新的话:“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拿来!” 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自己的思想被别人的思想统治!这不是说我们排斥所有的思想,在对待别人的思想可以采用拿来主义!鲁迅在阐述拿来主义时这样精彩的写到: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拉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对待别人的思想也可以研究和挑选。这里想强调的是研究是挑选的基础,在思想上切不可人云亦云,要吸收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某些人为了自己的一些原始欲望而放弃自己的思想,这是一重悲哀! 在历史上有许多人为了维护自己的思想而失去了高贵的生命!而有更多的人则在别人思想的统治之下低贱的活着! 人类因为有思想才与动物有了本质的区别,我们经常这样骂人:你这畜生!为什么骂“畜生”呢?因为畜生是没有自己的思想的! 在中国的社会里,在思想上出了不少伟人,但更多人的是思想的奴隶!因为统治者知道思想的威力,他们都擅长用思想来统治人民!所以,人们大都还在麻木!因此我说:醒醒吧!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我们就是自己真正的主人! 4.赏析课文拿来主义什么比喻什么 鱼翅、鸦片,烟具以及姨太太,是鲁迅先生《拿来主义》一文中的几个著名的比喻。 闲来再读经典,不禁惴惴然而不安,只觉得先生“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一句分外刺目。 笔者之所以有如芒在背的感觉,缘自对“鱼翅、鸦片,烟具以及姨太太”等几个比喻的重新理解和认识。 一、传统解释及理论依据 这似乎是不成问题的问题。对“鱼翅、鸦片,烟具以及姨太太”等几个比喻的传统解释有如下几种: 1、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级中学语文第一册(必修)《教学参考书》 以“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以“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互见,需要区别对待,加以批判吸收的那些部分;以“烟灯和烟枪”比喻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是相对于作为内容的“鸦片”而言),例如八股文和骈体文之类;以“一群姨太太”比喻只供剥削阶级享用的腐朽淫靡的东西,如色情文化之类。 2、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二册《教师教学用书》 用“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用鸦片(原文“鸦片”未用引号)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但也有某些有益的成分;用“烟灯和烟枪”“姨太太”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 “以‘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以‘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互见,需要区别对待,加以批判吸收的那些部分”,这样的解释诚然是不错的。 这种解释的理论依据是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有关对待文化遗产的论述:“一切外国的东西,如同我们对待食物一样,必须经过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肠胃运动,送进唾液胃液肠液,把他们分解为精华和糟粕两部分,然后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才能对我们有益,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 所谓‘全盘西化"乃是一种错误”;“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取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 这就是著名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论断。 用毛泽东的理论解释鲁迅先生《拿来主义》中的相应观点确实有其合理性与必然性。 首先,他们谈的是同一个问题,都是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特别是外来文化的问题;其次,他们都提出要批判性地吸收中外文化遗产,反对全盘西化;再其次,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给予鲁迅以高度的评价,不仅称其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伟大的文学家”“伟大的思想家”“伟大的革命家”,而且称“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那么在我们长久习惯的话语背景和思维定势下,选择并坚信这样的诠释,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第四,用合理的理论武器去解读文本,不仅是阅读时常用且切实可行的方法,而且还能丰富文本的思想和内涵,提升文本的认识价值,而毛泽东的论断确实就是这样一个“合理”的理论武器。 因而,我们有理由感喟两位伟人在对待中外文化遗产问题上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但我们也别忘了,鲁迅就是鲁迅! 二、烟灯、烟枪与旧的形式 传统的解释中有个显而易见的漏洞,即对“烟灯、烟枪”等烟具的诠释。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级中学语文第一册(必修)《教学参考书》以为“‘烟灯和烟枪"比喻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那么,对于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鲁迅先生究竟有什么看法,抑或“送一点进博物馆”“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果真讲的是对待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吗? 《且介亭杂文》中有一篇题为《论“旧形式的采用”》的文章,文中鲁迅先生专门谈了对待“旧形式”的问题。 先生以为,“旧形式为什么只是‘采取"……就是为了新形式的探求”;“探求新形式,首先提出的是旧形式的采取,这采取的主张,正是新形式的发端,也是旧形式的蜕变”;旧形式是采取,“并非断片的古董的杂陈”,“必有所删除,既有删除,必有所增益,这结果是新形式的出现,也就是变革”。 该文写于1934年5月2日,较写于1934年6月4日的《拿来主义》早一个月,而1934年4月9日,鲁迅先生在《致魏猛克》的信中这样写道:“新的艺术,没有一种是无根无蒂的,突然发生的,总承受着先前的遗产,有几位青年以为采用就是投降,那是他们将‘采用"与‘模仿"混为一谈了。 中国及日本画入欧洲,被人采取,便产生了‘印象派",有谁说印象派是中国画的俘虏呢?” 这里有一个关键词:采用或采取。 “采用”切合了“拿来”的观点,“有所删除”自然是“占有,挑选”的结果。但既然“并非断片的古董的杂陈”,就不能“送一点进博物馆”了事,而“有所删除”是为了“有所增益”,使得“新形式的出现”,则“删除”的不等同于“大可以毁掉”的。 显然“烟灯、烟枪”等烟具不能简单的视之为旧的形式,它与旧形式的区别在于用与不用。旧形式是新形式的根蒂,“采用”是为了“新形式的探求”;送入博物馆束之高阁,也就没有现实的“用”的意义,更遑论“变革”了。 西方印象派,“采取”了中国画的形式,有所删除,有所增益,故而产生了“印象派”这种新形式,这是善“采用”的典型例子。 至于要评说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二册《教师教学用书》认为,。
2023-09-05 16:56:591

"拿来主义"的含义是什么?

吸人别国别人的长处,为我所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023-09-05 16:57: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