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什么是RAM技术

2023-09-17 00:54:04
共2条回复
北境漫步

2 国外隐身技术研究现状分析 2.1雷达目标特征信号控制技术 雷达目标特征信号控制技术的核心是降低雷达散射截面(RCS)。其技术途径主要包括外形技术、雷达吸材料技术(RAM技术)和等离子体技术等,其中外形技术是通过目标的非常规外形设计降低其RCS;而RAM技术是指利用RAM吸收衰减入射的电磁波,并将其电磁能转换为热能而耗散掉或使电磁波因干涉而消失的技术;等离子体技术是一种近几年才开始发展的新兴隐身手段,它是通过一些技术途径在飞行器表面形成等离子体包层,利用等离子体对雷达波的吸收、耗损作用来达到减小突防武器系统RCS的目的。 2.1.1低RCS外形技术 外形技术是实现武器系统高性能隐身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如导弹弹头低RCS设计时,相同投影面积的光卵形、拱形及球形弹头的前视后向RCS相差高达200dB以上,而在对飞行器侧面进行低RCS外形设计时,外形技术更是其它技术无法匹比的。外形技术的应用原则是,在保证导弹总体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将目标强散射中心转化为次散射中心,或将强散射中心移出受雷达威胁的主要方位区域。多棱面外形和融合外形技术是低RCS外形技术的两个重要方面。前者是将弹体设计成多棱面体,使得整个弹体沿弹身周向只呈现出几个有限的窄散射峰值,而在其它宽方位角内的RCS则很小。典型的应用实例如美国的F-117A隐身战斗机;事例外形技术作为外形技术的另一重要方面主要包括平面和空间的三维融合,如弹翼平面融合和翼身的三维融合。通过对弹身截面形状进行合理设计,使其侧向的镜面散射变为劈形边缘绕身,从而可以大大降低飞行器的侧向RCS。其典型应用如美国的B-2战略轰炸机,该机独特的飞翼式全融合结构使它的前向RCS得到大幅度的降低。 2.1.2 RAM技术 RAM的研制和应用极大地推动隐身事业的发展,RAM技术作为雷达隐身措施的重要技术之一,按其功能可分为涂覆型和结构型。结构型RAM通常是将吸收剂分散在特种纤维(如玻璃纤维、石英纤维等)增强的结构材料中所形成的结构复合材料,其典型特点是既能承载同时又可减小目标RCS;而涂覆型RAM是将吸收剂与粘结剂混合后涂覆于目标表面形成吸波涂层。涂覆型RAM以其涂覆方便灵活可调节、吸收性能好等优点而受到世界许多国家的重视,几乎所有隐身武器系统上都使用了涂覆型RAM。 随着未来战场的日趋恶劣和隐身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化拓广。现在RAM需要从其吸波性能、带宽特性、重量、环境适应性等方面进行改进,新的RAM、新的吸波机理的研制与开发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纳米材料、手征材料、智能材料、多频谱RAM等新型RAM的研究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展开,并已初见成效。 纳米材料 纳米材料是指材料组分的特征尺寸处于纳米量级(1~100nm)的材料,结构独特使其具有量子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小尺寸和界面效应,从而呈现出奇特的电磁、光热以及化学等特性,已受到美、德、日本等国的高度重视。目前被称作"超黑色"纳米材料的雷达吸收波率高达99%。法国最近研制成一种宽频微波吸收涂层,其厚度约为8nm,磁导率的实部与虚部在0.1~18GHz频率范围内均大于6,与粘接剂复合而成的RAM的电阻率大于5Ω*cm,在50MHz~50GHz频率范围内吸波性能较好。 手性材料 手性是指物体与其镜像不存在几何对称性,而且不能使用任何方法使物体与镜像相重合。目前的研究表明,手性材料能够减少入射电磁波的反射并能吸收电磁波。与其它RAM相比,手性材料具有两个优势:一是调整手性参数比调节介电常数和磁导率更容易,绝大多数RAM的介电常数和磁导率很难满足宽频带的低反射要求;二是手性材料的频率敏感性比介电常数和磁导率小,易于拓宽频带。手性材料在实际应用中主要可分为本征手性材料和结构手性材料,前者自身的几何形状(如螺旋线等)就使其成为手性物体,后者是通过其各向异性的不同部分与其它部分形成一定角度关系而产生手性行为使其成为手性材料。由于手性材料的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还有很多技术难点有待于突破,因此目前还不能用于实际中。 智能材料 智能RAM是一种同时具备感知功能、信息处理功能、自我指令并对信号作出最佳响应功能的材料系统/结构。目前这种新兴的RAM已在隐身飞行器设计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同时,它根据外界环境变化调节自身结构和性能,并对环境做出最佳响应的特点,也为RAM的设计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它将使"智能"隐身目标的实现成为可能。 多频谱RAM 先进探测设备的相继问世(如俄罗斯的"高王"米波探测雷达,荷兰的"翁鸟"毫米波雷达以及先进红外探测雷达),对目前仅针对厘米波而研制的吸波涂料提出新的挑战。在不久的将来,RAM领域将是集吸收米波、厘米波、毫米波以及红外、激光等多波段电磁波于一体的多频谱RAM的天下,只具有单一固定吸波频段的雷达吸波材料将会失去用武之地。这也是吸波材料发展的总趋势。 涂覆型RAM和结构型RAM两者结合使用可望加大武器系统的隐身效果,拓宽吸波频带。如美国的F-22隐身战斗机和法国的阿帕奇隐身巡航导弹的弹体,通过将用来吸收高频波的涂覆型RAM涂于用来吸收低频波的结构型RAM的表面而使得吸波频带得以拓展。 2.1.3等离子体技术 等离子体技术作为一种目标雷达特征信号控制的新兴技术,其核心是等离子体的生成与适度应用。所谓等离子体就是气体在某种外在因素(如高超音速飞行器的激波;核爆炸、喷气式飞机的射流;放射性同位素的射线等)的激发下,电离生成数密度近似相等的自由电子、正离子和少量负离子而形成的第四态物质。理论研究和实验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对雷达波具有十分显著的吸收、耗散效果,受到隐身武器设计师们的极大关注。美、俄两国早在60年代就已开始注意到飞行器周围激波产生的等离子体所起的作用,并通过风洞试验做过一些探索性研究。研究发现,飞行器表面的等离子体包层的电子密度对飞行速度的大小十分敏感。当飞行速度在某一范围内时,RCS最小,而当速度进一步增大时,RCS则迅速增大。研究还发现,雷达波的能否进入包层、在何处发生反射及其吸收频段等都取决于包层内的电子分布与密度。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实现武器系统等离子体隐身的关键在于如何对飞行器等武器系统的等离子体包层的电子密度进行控制。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大量实验数据的积累,目前已获得两种典型的能有效地产生等离子体包层的方法:一是应用等离子体发生器;二是在飞行器的特定部位涂适量的放射性同位素(如P210O、C242m等)。前一种方法的优点是武器结构不用改变,使用方便且隐身效果很好,缺点是等离子体发生器安装部位的隐身化很成问题,而且发生器的电源功率大小受到限制。后一种的技术难点是放射性同位素辐射剂量的难控制性。剂量过小,则由它所产生的α射线不能产生密度和厚度足量的电子;剂量过大,则会由于雷达波未到达飞行器表面时就在包层中具有临界电子密度的位置反射回去。 等离子体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隐身技术,在其初始研究发展阶段尽管存在着各种困难与难点,但由于它的不涉及飞行器本身的空气动力特性、可隐身性以及实际应用方面的价廉性,尤其是对于现役武器系统的易隐身改造化等一系列优点,使得它得到世界很多国家的高度重视。据报道,俄罗斯在等离子体雷达隐身技术方面领先于美国,他们已经研制出两代等离子体设备,目前正在研制第三代。他们还准备对前两代进行对外开放出口化。其它国家也逐渐开始涉足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工作。 2.2红外特征信号控制技术 红外隐身技术是隐身技术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红外探测技术,尤其是红外成像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各种具有高探测精度、高分辨率的红外探测和遥感设备不断涌现出来,常规的红外对抗措施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战争的需要,寻求发展新的先进有效的红外隐身技术已成为提高作战武器系统生存和突防能力的当务之急。 武器系统的红外特性信号主要由发动机尾喷管、武器系统表面及其相关设备的红外辐射产生的。红外探测系统通过探测目标与其所处背景之间的温差而探测和跟踪目标,其中尤以探测、跟踪目标尾喷管的红外辐射为主,其次是武器系统表面由于气动加热、阳光辐射或地球辐射的反射作用引起的红外辐射。因此,红外隐身技术研究的重点是尾喷管的红外特征信号抑制。主要途径有非常规喷管外形技术、隔热与屏蔽技术、混合/冷却技术、改变燃烧效果等。例如,美国的F-22战斗机通过矢量可调管壁来降低其二元矢量喷管所产生的红外辐射;"战斧"巡航导弹采用涡轮风扇发动机使其红外辐射得到大幅度抑制;"科曼奇"RAH-66隐身直升机的一体化条带式外抑制器则采用波瓣混合并结合大宽高比二元喷管等技术研制而成。F-117隐身战斗机上采用固定式的二元大宽高比喷管,等等。此外,通过结合使用吸热、红外迷彩材料来控制第二类红外信号可使武器系统的红外特征信号得到很好的抑制。 2.3声特征信号控制技术 新一代隐身武器应具有低声特征信号的隐身特点,以用来对抗性能和种类日趋完善的防御探测系统。飞行器作为主要武器系统之一,它的噪声主要由螺旋桨/旋翼的旋转和涡流噪声、发动机进气、排气、燃烧的噪声、机体空气动力尾流噪声、涡流噪声等声源组成。用于抑制可探测噪声级的常用声响特征信号减缩方法有:降低噪声级和改变噪声特性。具体是指降低声响频率范围内的声功率;修改噪声的频谱特性(幅值和频率)以增加噪声通过大气、大气-水界面和海里时的噪声衰减;对噪声采取遮挡和吸收措施。 2.4视频特征信号控制技术 随着隐身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化和现代战争对武器提出的全天候作战要求,以往不是很重要的视频隐身也已提到日程上来,并日益得到重视。采用雷达隐身技术的美国F-117战斗轰炸机黑夜隐身性能好,但在白天,用肉眼/光学仪器就能看到这种以天空为背景的黑色飞机,而勿需雷达就能瞄准。为此,美国等发达国家极其重视视频隐身技术的研究,目前正在大力开展特殊照明系统、适宜的涂色、奇异的蒙皮、电致变色材料和烟幕伪装等视频隐身技术的研究工作。

nicehost

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又称作“随机存储器”,是与CPU直接交换数据的内部存储器,也叫主存(内存)。它可以随时读写,而且速度很快,通常作为操作系统或其他正在运行中的程序的临时数据存储媒介。

存储单元的内容可按需随意取出或存入,且存取的速度与存储单元的位置无关的存储器。这种存储器在断电时将丢失其存储内容,故主要用于存储短时间使用的程序。 按照存储单元的工作原理,随机存储器又分为静态随机存储器(英文:Static RAM,SRAM)和动态随机存储器(英文Dynamic RAM,DRAM)。

相关推荐

存储技术的分类

网络存储技术(NetworkStorageTechnologies)是基于数据存储的一种通用网络术语。网络存储结构大致分为3种:直连式存储(DirectAttachedStorage,DAS)、网络存储设备(NetworkAttachedStorage,NAS)和存储网络(StorageAreaNetwork,SAN)。1.DASDAS是一种直接与主机系统相连接的存储设备,如作为服务器的计算机内部硬件驱动。到目前为止,DAS仍是计算机系统中最常用的数据存储方法。DAS英文全称是DirectAttachedStorage,中文翻译成“直接附加存储”。顾名思义,在这种方式中,存储设备是通过电缆(通常是SCSI接口电缆)直接连接到服务器的。I/O(输入/输出)请求直接发送到存储设备。DAS也可称为服务器附加存储(Server-AttachedStorage,SAS)。它依赖于服务器,其本身是硬件的堆叠,不带有任何存储操作系统。2.NASNAS的中文意思是“网络附加存储”。按字面意思简单地理解就是连接在网络上,具备资料存储功能的装置,因此也称为“网络存储器”或者“网络磁盘阵列”。从结构上讲,NAS是功能单一的精简型计算机,因此在架构上不像个人计算机那么复杂,在外观上就像家电产品,只需电源与简单的控制钮。NAS是一种专业的网络文件存储及文件备份设备,它是基于LAN(局域网)的,按照TCP/IP协议进行通信,以文件的I/O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在LAN环境下,NAS已经完全可以实现异构平台之间的数据级共享,比如NT、Unix等平台的共享。一个NAS系统包括处理器、文件服务管理模块和多个硬盘驱动器(用于数据的存储)。NAS可以应用在任何网络环境当中。主服务器和客户端可以非常方便地在NAS上存取任意格式的文件,包括SMB格式(Windows)、NFS格式(Unix,Linux)和CIFS(CommonInternetFileSystem)格式等。3.SANSAN是指存储设备相互连接且与一台服务器或一个服务器群相连的网络。其中的服务器用作SAN的接入点。在有些配置中,SAN也与网络相连。SAN将特殊交换机当作连接设备,这些特殊交换机看起来很像常规的以太网络交换机,是SAN中的连通点。SAN使得在各自网络上实现相互通信成为可能,同时带来了很多有利条件。具体来说,SAN是一种通过光纤集线器、光纤路由器、光纤交换机等连接设备将磁盘阵列、磁带等存储设备与相关服务器连接起来的高速专用子网。SAN由3个基本的组件构成:接口(如SCSI、光纤通道、ESCON等)、连接设备(交换设备、网关、路由器、集线器等)和通信控制协议(如IP和SCSI等)。这3个组件再加上附加的存储设备和独立的SAN服务器,就构成一个SAN系统。SAN提供一个专用的、高可靠性的基于光通道的存储网络,SAN允许独立地增加存储容量,也使得管理及集中控制(特别是对于全部存储设备都集群在一起的时候)更加简化。而且,光纤接口提供了10km的连接长度,这使得物理上分离的远距离存储变得更容易。
2023-09-06 05:43:591

存储技术是什么意思,存储技术是什么意思

  关于存储技术的意思,计算机专业术语名词解释   DLT(Digital Linear Tape,数字线性磁带)源于1/2英寸磁带机,它出现很早,主要用于数据的实时采集。DLT每盒容量高达40GB以上,成本较低,主要定位于中、高级的服务器市场与磁带库系统。 LTO(Linear Tape Open,线性磁带开放协议)是一种结合了线性多通道双向磁带格式的磁带存储技术,其优点主要是将服务系统、硬件数据压缩、优化磁道面、高效纠错技术和提高磁带容量性能等结合于一体。LTO是一种开放格式技术,用户可拥有多项产品和多规格存储介质,还可提高产品的兼容性和延续性。 DAT(Digital Audio Tape)使用影像磁带式技术—旋转磁头和按对角方式穿越4mm磁带宽度的螺旋式扫描磁道来达到快速访问数据的目的,即使是很小的磁带盒也可达到很高的容量。这种技术后来也使用8mm磁带盒。使用特殊的磁带涂层可将容量扩大为20GB或40GB。 AIT(先进的智能型磁带)是SONY公司在快速访问高密度磁带录制技术方面的最新创新,现已成为磁带机工业标准。AIT使用一种磁带盒上含有记忆体晶片的磁带,通过在微型晶片上记录磁带上文件的位置,大大减少了存取时间。
2023-09-06 05:44:141

目前有哪些主流存储技术

虚拟化(主机、存储、网络的虚拟化)、分布式存储和计算。更加厉害的是云计算运营模式的创新
2023-09-06 05:44:242

信息资源存储有哪些主要技术?

1.印刷技术。采用各种印刷技术把文字图像记录在纸上,便于阅读流通。存储密度低,加工难以自动化。2.光学缩微技术,利用光学缩微技术将文字图像记录在感光材料上,存储密度高,便于收藏,但是阅读设备投资高。3.磁录光录技术,利用磁录光录技术将声音和图像记录在磁性和光学材料,存储密度高内容直观。表达力强。4.计算机存储技术,将文字图像音视频转为数字化信息,以磁光盘和网络载体等,密度高,读取快高,速远距传输。(1).数据压缩技术。数据压缩可以分为无损压缩和有损压缩两大类 。(2).数据库技术。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处理与存储数据的最有效最成功的技术。(3)文字、图像和语音的识别技术(4)图像扫描与处理技术(5)信息数字化技术,将模拟信号形式的音视频转化为数字化音视频的音视频信息数字化技术
2023-09-06 05:44:421

四大存储方式技术解析其优劣势

四大存储方式技术解析其优劣势   数据存放问题非常重要,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却是错事连连。经常会出现掉盘、卷锁死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整体系统的正常使用,所以数据专用存储已经成为市场上最关注的安防产品之一。   数据传统存储方式   在目前的数字领域中,最常用的无非是如下四种存储方式:硬盘、DAS、nas、san。   1. 硬盘   无论是dvr、dvs后挂硬盘还是服务器后面直接连接扩展柜的方式,都是采用硬盘进行存储方式。应该说采用硬盘方式进行的存储,并不能算作严格意义上的存储系统。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其一般不具备raid系统,对于硬盘上的数据没有进行冗余保护,即使有也是通过主机端的raid卡或者软raid实现。严重的影响整体性能;   第二,其扩展能力极为有限,当录像时间超过60天时,往往不能满足录像时间的存储需求;   第三,无法实现数据集中存储,后期维护成本较高,特别是在dvs后挂硬盘的方式,其维护成本往往在一年之内就超过了购置成本。   应该说硬盘存储方式不适合大型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特别是需要长时间录像的数字视频监控系统。一般这种方式都是与其它存储方式并存于同一系统中,作为其他存储方式的缓冲或应急替代。   2. DAS(直接附加存储)   DAS(direct attached storage),全称为直接连接附加存储,采用DAS的方式可以很简单的实现平台的容量扩容,同时对数据可以提供多种rald级别的保护。   采用DAS方式时。在视频存储单元上部署相关的.hba卡。用于跟后端的存储设备建立数据通道。前端的视频存储单元可以是dvr,也可以是视频存储服务器。其通道可以采用光纤、ip网线、sas线缆甚至于usb、1394线等。   采用DAS方式并不能同时支持很多视频存储服务单元同时接入,而且其扩容能力严重依赖所选择的存储设备自身的扩容能力。所以在大型数字视频监控系统中,应用DAS存储方式将造成系统维护难度的极大提升。   正是由于DAS存储的这些特点,所以这种存储方式一般应用于对于dvr的扩容或者小型数字视频监控项目中。   3. NAS(网络附加存储)   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全称为网络附加存储,是一种专业的网络文件存储及文件备份设备,或称为网络直联存储设备、网络磁盘阵列。同时NAS对数据可以提供多种raid级别的保护。   NAS设备和多台视频存储服务单元均通过ip网络进行连接,按照tcp/ip协议进行通信,以文件的i/o(输入/输出)方式进行数据传输。一个NAS单元包括核心处理器,文件服务管理工具,一个或者多个的硬盘驱动器用于数据的存储。   采用NAS方式可以同时支持多个主机端同时进行读写,具备非常优秀的共享性能和扩展能力;同时NAS可以应用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部署也非常灵活。   但是由于NAS采用cif/nfs协议进行数据的文件级传输,所以网络开销非常大,特别是在写入数据时带宽的利用率一般只有20%-40%之间。所以目前NAS一般应用于小型的网络数字视频监控系统中或者只是用于部分数据的共享存储。   4. SAN(存储区域网络)   SAN(storage area network),全称为存储区域网络,通过交换机等连接设备将磁盘阵列与相关服务器连接起来的高速专用子网。同时SAN对数据可以提供多种raid级别的保护。   SAN提供了一个专用的、高可靠性的存储网络。允许独立地增加它们的存储容量,也使得管理及集中控制(特别是对于全部存储设备都集中在一起的时候) 更加简化。正是由于这些特点,SAN架构特别适合于大型网络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的存储应用,可以应对上千、上万个前端监控点的存储。   目前 SAN主要分为FC―SAN(光纤存储区域网络)和ip―SAN(以太网存储区域网络)。它们之间的区别是连接线路以及使用数据传输协议的不同。虽然 FC―SAN由于采用专用协议可以保证传输时更加稳定、高效,但其部署方式、构建成本均较之ip―SAN高出很多,所以目前在大型网络数字视频监控系统中更多采用的是ip―SAN架构。 ;
2023-09-06 05:45:451

bios里intel快速存储技术

英特尔快速存储技术1、英特尔快速存储技术,为用户带来了好处的单驱动器以及通过AHCI提高存储性能与本机命令队列(NCQ)。AHCI还可提供更长的电池使用时间与链接电源管理(LPM),可以降低芯片组的功耗和串行ATA(SATA)硬盘驱动器。2、英特尔快速存储技术是一个基于 Windows的应用程序。该程序为配备 SATA 磁盘的台式机、移动电脑和服务器平台系统提供更高的性能和可靠性。当使用一个或多个 SATA 磁盘时,因性能提高及耗电降低而获益。3、英特尔快速存储技术,即Intel Rapid Storage Technology (简称Intel RST)),是一个基于 Windows的应用程序。有用,可以卸载。该程序为配备 SATA 磁盘的台式机、移动电脑和服务器平台系统提供更高的性能和可靠性。4、英特尔的快速存储技术对服务器和企业很有用,但对个人家庭电脑却没什么用。此外,对于操作系统也有一些限制,比如运行得不太好的WINDOWS 7,以及运行得很好的特定于服务器的操作系统,比如WINDOWS Server 2012。5、英特尔RST快速存储技术是指将SSD当作磁盘缓存进而加快系统加载速度和运行速度,需要将SSD硬盘与机械硬盘组成RAID模式才有效果。如果是直接将操作系统安装在SSD硬盘上,则使用此技术无效。也无必要使用。6、同时给您进入大存储容量的硬盘 (HDD)的最大权限, 从而支持成本较低的小容量固态盘与大容量硬盘协同使用。英特尔智能响应技术可使您的系统比仅配备硬盘驱动器的系统运行更快。英特尔快速存储技术有什么用英特尔快速存储技术是一个基于 Windows的应用程序。该程序为配备 SATA 磁盘的台式机、移动电脑和服务器平台系统提供更高的性能和可靠性。当使用一个或多个 SATA 磁盘时,因性能提高及耗电降低而获益。英特尔的快速存储技术对服务器和企业很有用,但对个人家庭电脑却没什么用。此外,对于操作系统也有一些限制,比如运行得不太好的WINDOWS 7,以及运行得很好的特定于服务器的操作系统,比如WINDOWS Server 2012。是个非常有用的技百术。可以提高磁盘的读写性能和保护磁盘的技术。 英特尔快速存储技术,即IntelRapid Storage Technology (简称IntelRST)),是一个基于 Windows的应用程序度。英特尔快速存储技术,即IntelRapidStorageTechnology(简称IntelRST)),是一个基于Windows的应用程序。该程序为配备SATA磁盘的台式机、移动电脑和服务器平台系统提供更高的性能和可靠性。英特尔快速存储技术,即Intel Rapid Storage Technology (简称Intel RST)),是一个基于 Windows的应用程序。有用,可以卸载。该程序为配备 SATA 磁盘的台式机、移动电脑和服务器平台系统提供更高的性能和可靠性。英特尔快速存储技术怎么使用1、英特尔快速存储技术是一个基于 Windows的应用程序。该程序为配备 SATA 磁盘的台式机、移动电脑和服务器平台系统提供更高的性能和可靠性。当使用一个或多个 SATA 磁盘时,因性能提高及耗电降低而获益。2、win10 英特尔r快速存储技术开启的方法:计算机-管理-服务和应用程序-服务-英特尔(R)快速存储技术-修改设置-重启即可。具体步骤:右键桌面的计算机图标-管理。进入计算机管理中心-服务和应用程序-服务。3、使用 Wiindows 徽标键+R 组合键,打开运行窗口,输入 services.msc 命令,点击确定,然后打开服务窗口。4、英特尔快速存储技术还可以改进磁盘密集型检索应用程序的性能,例如编辑家庭视频。通过RAID0配置中将两到六个硬盘组合在一起,可以在各个硬盘上同时访问数据。此配置可以加快数据密集型应用程序的响应时间。5、英特尔快速存储技术,即Intel Rapid Storage Technology (简称Intel RST)),是一个基于 Windows的应用程序。有用,可以卸载。该程序为配备 SATA 磁盘的台式机、移动电脑和服务器平台系统提供更高的性能和可靠性。intel快速存储技术on和off的区别?1、Intel快速存储技术的on和off状态表示硬件RAID的开启或关闭状态。其中,“on”状态表示启用RAID,“off”状态表示禁用RAID,此时只能单独使用硬盘。2、存储信息是要on。存储信息显示on为储存的意思,存储信息显示off为不储存的意思,所以存储信息是要on。3、英特尔快速存储技术,即Intel Rapid Storage Technology (简称Intel RST)),是一个基于 Windows的应用程序。有用,可以卸载。该程序为配备 SATA 磁盘的台式机、移动电脑和服务器平台系统提供更高的性能和可靠性。4、英特尔快速存储技术,即Intel Rapid Storage Technology (简称Intel RST)),是一个基于 Windows的应用程序。该程序为配备 SATA 磁盘的台式机、移动电脑和服务器平台系统提供更高的性能和可靠性。5、使用多个磁盘时,可增强对磁盘故障时数据丢失的保护。换言之,英特尔快速存储技术是建立在用户拥有2块或2块以上硬盘的基础上,让硬盘组成RAID磁盘阵列,增加磁盘性能。
2023-09-06 05:45:531

网络存储技术的网络存储技术

直连式存储(DAS):这是一种直接与主机系统相连接的存储设备,如作为服务器的计算机内部硬件驱动。到目前为止,DAS 仍是计算机系统中最常用的数据存储方法。DAS即直连方式存储,英文全称是Direct Attached Storage。中文翻译成“直接附加存储”。顾名思义,在这种方式中,存储设备是通过电缆(通常是SCSI接口电缆)直接到服务器的。I/O(输入/输出)请求直接发送到存储设备。DAS,也可称为SAS(Server-Attached Storage,服务器附加存储)。它依赖于服务器,其本身是硬件的堆叠,不带有任何存储操作系统。 1) 服务器在地理分布上很分散,通过SAN(存储区域网络)或NAS(网络直接存储)在它们之间进行互连非常困难时(商店或银行的分支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2) 存储系统必须被直接连接到应用服务器(如Microsoft Cluster Server或某些数据库使用的“原始分区”)上时;3) 包括许多数据库应用和应用服务器在内的应用,它们需要直接连接到存储器上,群件应用和一些邮件服务也包括在内。典型DAS结构如图所示:对于多个服务器或多台PC的环境,使用DAS方式设备的初始费用可能比较低,可是这种连接方式下,每台PC或服务器单独拥有自己的存储磁盘,容量的再分配困难;对于整个环境下的存储系统管理,工作烦琐而重复,没有集中管理解决方案。所以整体的拥有成本(TCO)较高。目前DAS基本被NAS所代替。下面是DAS与NAS的比较。网络存储设备(NAS):NAS 是一种采用直接与网络介质相连的特殊设备实现数据存储的机制。由于这些设备都分配有 IP 地址,所以客户机通过充当数据网关的服务器可以对其进行存取访问,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不需要任何中间介质客户机也可以直接访问这些设备。 同普通电脑类似,NAS产品也都具有自己的处理器(CPU)系统,来协调控制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其采用的处理器也常常与台式机或服务器的CPU大体相同。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类。(1)Intel系列处理器(4)AMD系列处理器(5)PA-RISC型处理器(6)PowerPC处理器(7)MIPS处理器一般针对中小型公司使用NAS产品采用AMD的处理器或Intel PIII/PIV等处理器。而大规模应用的NAS产品则使用Intel Xeon处理器、或者RISC型处理器等。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论,视具体应用和厂商规划而定。 预制操作系统是指NAS产品出厂时随机带的操作系统或者管理软件。目前NAS产品一般带有以下几种系统软件。精简的WINDOWS2000系统这类系统只是保留了WINDOWS2000 SERVER系统核心网络中最重要的部分,能够驱动NAS产品正常工作。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WINDOWS2000的“精简版”。FreeBSD嵌入式系统FreeBSD是类UNIX系统,在网络应用方面具备极其优异的性能。Linux嵌入式系统Linux系统类似于UNIX操组系统,但相比之下具有界面友好、内核升级迅速等特点。常常用来作为电器等产品的嵌入式控制系统。 网络管理,是指网络管理员通过网络管理程序对网络上的资源进行集中化管理的操作,包括配置管理、性能和记账管理、问题管理、操作管理和变化管理等。一台设备所支持的管理程度反映了该设备的可管理性及可操作性。一般的网络满足SNMP MIB I / MIB II统计管理功能。常见的网络管理方式有以下几种:(1)SNMP管理技术(2)RMON管理技术(3)基于WEB的网络管理SNMP是英文“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的缩写,中文意思是“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首先是由Internet工程任务组织(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IETF)的研究小组为了解决Internet上的路由器管理问题而提出的。SNMP是目前最常用的环境管理协议。SNMP被设计成与协议无关,所以它可以在IP,IPX,AppleTalk,OSI以及其他用到的传输协议上被使用。SNMP是一系列协议组和规范(见下表),它们提供了一种从网络上的设备中收集网络管理信息的方法。SNMP也为设备向网络管理工作站报告问题和错误提供了一种方法。目前,几乎所有的网络设备生产厂家都实现了对SNMP的支持。领导潮流的SNMP是一个从网络上的设备收集管理信息的公用通信协议。设备的管理者收集这些信息并记录在管理信息库(MIB)中。这些信息报告设备的特性、数据吞吐量、通信超载和错误等。MIB有公共的格式,所以来自多个厂商的SNMP管理工具可以收集MIB信息,在管理控制台上呈现给系统管理员。通过将SNMP嵌入数据通信设备,如交换机或集线器中,就可以从一个中心站管理这些设备,并以图形方式查看信息。目前可获取的很多管理应用程序通常可在大多数当前使用的操作系统下运行,如Windows3.11、Windows95 、Windows NT和不同版本UNIX的等。一个被管理的设备有一个管理代理,它负责向管理站请求信息和动作,代理还可以借助于陷阱为管理站提供站动提供的信息,因此,一些关键的网络设备(如集线器、路由器、交换机等)提供这一管理代理,又称SNMP代理,以便通过SNMP管理站进行管理。 网络协议即网络中(包括互联网)传递、管理信息的一些规范。如同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规矩一样,计算机之间的相互通信需要共同遵守一定的规则,这些规则就称为网络协议。一台计算机只有在遵守网络协议的前提下,才能在网络上与其他计算机进行正常的通信。网络协议通常被分为几个层次,每层完成自己单独的功能。通信双方只有在共同的层次间才能相互联系。常见的协议有:TCP/IP协议、IPX/SPX协议、NetBEUI协议等。在局域网中用得的比较多的是IPX/SPX.。用户如果访问Internet,则必须在网络协议中添加TCP/IP协议。TCP/IP是“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的简写,中文译名为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络协议)协议, TCP/IP(传输控制协议/网间协议)是一种网络通信协议,它规范了网络上的所有通信设备,尤其是一个主机与另一个主机之间的数据往来格式以及传送方式。TCP/IP是INTERNET的基础协议,也是一种电脑数据打包和寻址的标准方法。在数据传送中,可以形象地理解为有两个信封,TCP和IP就像是信封,要传递的信息被划分成若干段,每一段塞入一个TCP信封,并在该信封面上记录有分段号的信息,再将TCP信封塞入IP大信封,发送上网。在接受端,一个TCP软件包收集信封,抽出数据,按发送前的顺序还原,并加以校验,若发现差错,TCP将会要求重发。因此,TCP/IP在INTERNET中几乎可以无差错地传送数据。 对普通用户来说,并不需要了解网络协议的整个结构,仅需了解IP的地址格式,即可与世界各地进行网络通信。IPX/SPX是基于施乐的XEROX"S Network System(XNS)协议,而SPX是基于施乐的XEROX"S SPP(Sequenced Packet Protocol:顺序包协议)协议,它们都是由novell公司开发出来应用于局域网的一种高速协议。它和TCP/IP的一个显著不同就是它不使用ip地址,而是使用网卡的物理地址即(MAC)地址。在实际使用中,它基本不需要什么设置,装上就可以使用了。由于其在网络普及初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所以得到了很多厂商的支持,包括microsoft等,到现在很多软件和硬件也均支持这种协议。NetBEUI即NetBios Enhanced User Interface ,或NetBios增强用户接口。它是NetBIOS协议的增强版本,曾被许多操作系统采用,例如Windows for Workgroup、Win 9x系列、Windows NT等。NETBEUI协议在许多情形下很有用,是WINDOWS98之前的操作系统的缺省协议。总之NetBEUI协议是一种短小精悍、通信效率高的广播型协议,安装后不需要进行设置,特别适合于在“网络邻居”传送数据。所以建议除了TCP/IP协议之外,局域网的计算机最好也安上NetBEUI协议。另外还有一点要注意,如果一台只装了TCP/IP协议的WINDOWS98机器要想加入到WINNT域,也必须安装NetBEUI协议。 网络文件系统是基于网络的分布式文件系统,其文件系统树的各节点可以存在于不同的联网计算机甚至不同的系统平台上,可以用来提供跨平台的信息存储与共享。当今最主要的两大网络文件系统是Sun提出的NFS(Network File System)以及由微软、EMC和NetApp提出的CIFS(Common Internet File System),前者主要用于各种Unix平台,后者则主要用于Windows平台,我们熟悉的“网上邻居”的文件共享方式就是基于CIFS系统的。其他著名的网络文件系统还有Novell公司的NCP(网络控制协议)、Apple公司的AFP以及卡内基-梅隆大学的Coda等,NAS的主要功能之一便是通过各种网络文件系统提供存储服务。 IBM Tivoli是IBM公司推出的备份软件,与Veritas的NetBackup和Legato的NetWorker相比,Tivoli Storage Manager更多的适用于IBM主机为主的系统平台,其强大的网络备份功能可以胜任大规模的海量存储系统的备份需要。此外,CA公司原来的备份软件ARCServe,在低端市场具有相当广泛的影响力。其新一代备份产品--BrightStor,定位直指中高端市场,也具有不错的性能。选购备份软件时,应该根据不同的用户需要选择合适的产品,理想的网络备份软件系统应该具备以下功能: 网站浏览器支持是指能否够通过WEB(就是WWW,俗称互联网)手段对NAS产品进行管理,以及管理时使用的浏览器类型。绝大部分的NAS产品都支持WEB管理,这样的好处是管理方便,用户在任何地方只要能够上网就可以轻松的管理NAS设备。目前NAS产品支持的常用浏览器有微软的IE(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以及网景公司的Netscape浏览器。 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网络安全实际上包括两部分:网络的安全和主机系统的安全。网络安全主要通过设置防火墙来实现,也可以考虑在路由器上设置一些数据包过滤的方法防止来自Internet上的黑客的攻击。至于系统的安全则需根据不同的操作系统来修改相关的系统文件,合理设置用户权限和文件属性。NAS产品的网络安全应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保密性:信息不泄露给非授权用户、实体或过程,或供其利用的特性。完整性: 数据未经授权不能进行改变的特性。即信息在存储或传输过程中保持不被修改、不被破坏和丢失的特性。可用性:可被授权实体访问并按需求使用的特性。即当需要时能否存取所需的信息。例如网络环境下拒绝服务、破坏网络和有关系统的正常运行等都属于对可用性的攻击;可控性:对信息的传播及内容具有控制能力。 NAS是英文“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的缩写, 中文意思是“网络附加存储”。按字面简单说就是连接在网络上, 具备资料存储功能的装置,因此也称为“网络存储器”或者“网络磁盘阵列”。从结构上讲,NAS是功能单一的精简型电脑,因此在架构上不像个人电脑那么复杂,在外观上就像家电产品,只需电源与简单的控制钮, 结构图如下:NAS是一种专业的网络文件存储及文件备份设备,它是基于LAN(局域网)的,按照TCP/IP协议进行通信,以文件的I/O(输入/输出)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在LAN环境下,NAS已经完全可以实现异构平台之间的数据级共享,比如NT、UNIX等平台的共享。一个NAS系统包括处理器,文件服务管理模块和多个硬盘驱动器(用于数据的存储)。 NAS 可以应用在任何的网络环境当中。主服务器和客户端可以非常方便地在NAS上存取任意格式的文件,包括SMB格式(Windows)NFS格式(Unix, Linux)和CIFS(Common Internet File System)格式等等。典型的NAS的网络结构如下图所示:存储网络(SAN):SAN 是指存储设备相互连接且与一台服务器或一个服务器群相连的网络。其中的服务器用作 SAN 的接入点。在有些配置中,SAN 也与网络相连。SAN 中将特殊交换机当作连接设备。它们看起来很像常规的以太网络交换机,是 SAN 中的连通点。SAN 使得在各自网络上实现相互通信成为可能,同时并带来了很多有利条件。SAN英文全称:Storage Area Network,即存储区域网络。它是一种通过光纤集线器、光纤路由器、光纤交换机等连接设备将磁盘阵列、磁带等存储设备与相关服务器连接起来的高速专用子网。SAN由三个基本的组件构成:接口(如SCSI、光纤通道、ESCON等)、连接设备(交换设备、网关、路由器、集线器等)和通信控制协议(如IP和SCSI等)。这三个组件再加上附加的存储设备和独立的SAN服务器,就构成一个SAN系统。SAN提供一个专用的、高可靠性的基于光通道的存储网络,SAN允许独立地增加它们的存储容量,也使得管理及集中控制(特别是对于全部存储设备都集群在一起的时候)更加简化。而且,光纤接口提供了10 km的连接长度,这使得物理上分离的远距离存储变得更容易.
2023-09-06 05:46:041

存储技术的介绍

当前的磁带机(库)支持的备份技术主要有DAT、8mm、DLT、LTO、AIT及VXA等。存储容量是指在数据未被压缩前磁带机所能存储的最大数据量。这个数值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单盒磁带的存储容量,二是磁带机所能容纳的磁带数目。由于磁带机采用多种不同的备份技术所以存储容量也不一致。
2023-09-06 05:46:171

分布式存储技术指的是什么?

分布式存储技术是指将数据分布存储在多台服务器上,瑞驰信息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可扩展性和数据处理能力。分布式存储行业依托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推动,迅速崛起。瑞驰自研的分布式存储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在互联网、物联网、金融、医疗、物流等多个领域,其前景非常广阔。
2023-09-06 05:46:441

英特尔快速存储技术

英特尔快速存储技术 有两种模式:ACHI&RAID关闭英特尔快速存储技术,必须在BIOS里更改 磁盘控制卡的工作模式设置为:IDE模式(会有很好的兼容性,但相比ACHI性能最差)。 建议保留 “英特尔快速存储技术”会让你拥有更好的计算机性能。你看到的程序菜单中的 “英特尔快速存储技术”可以被卸载,但实际并不改变真是的工作模式,有没有完全没关系。
2023-09-06 05:46:553

web的存储技术

引言随着电网商业化运营的深入开展和电网规模的扩大,电力系统的实时监控、分析决策、信息发布及人员培训等方面的需求水平也越来越高,各部门、人员之间的信息交互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同时要求具有在不同地域对数据的读写功能。信息资源共享及数据的异地读写成为了一个突出的问题。2 WEB方案的提出2.1 从对数据的共享需求来看从数据共享分类大致分为两类:1)只要求对数据进行查询、浏览,属于前台共享;2)需要将数据进行再处理之后使用,属于后台共享。这里涉及到的需求都可以通过前台共享(WEB模式)来实现。而前台共享实现的方式主要有两种:Client/Server模式 和Browser/Server模式(WEB发布)。现将两种模式的对比如下:(1)Client/Server模式是传统的解决方案,它在一些传统应用上非常胜任,但对于当今的需求,就有些捉襟见肘。该模式中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可处理的并发用户是有限的,不超过50个(一般二三十个并发用户数就可观了)。但随着网络规模的急剧扩大,有许多传统的方法已经不足以应付需求的急剧增长。而采用Browser/Server方式只需要在服务器上建立相应的Web服务程序,对数据库的操作由Web服务器集中完成,不存在并发用户的限制问题。(2)运用传统的模式,每台客户端机器都必需安装应用软件,造成了软件开发、安装、升级、维护上的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耗费。而Browser/Server方式在客户端几乎不需要做任何修改,系统软硬件的安装,升级、维护仅集中在服务器端,且Web浏览器具有统一的用户界面,形式简单,操作方便。(3)Client Server模式在共享区域上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它不能打破企业中各信息系统各自为政,互相独立的局面。而Web技术(基于Browser/Server模式)带来了新的企业网络解决方案——Intranet。Intranet是一个以TCP/IP为基础,集成Web技术而形成的企业内部信息网络,主要提供信息服务,避免了信息孤岛现象。企业用户无论在企业内部,还是在家中,甚至在外出差,都可以通过局域网,或通过电话线运用远程访问服务(RAS)进入Intranet,真正实现内部信息的唾手可得。根据数据面向的访问群范围较广且较分散的特点,我们决定采用Browser/Server模式(即Web发布技术)来实现对数据的共享。2.2 从对数据读写的类型来看从数据读写分类也可分为两类:1)数字、字符类型; 2)文件、图表类型。对于数字、字符类型的读写需求可用WEB模式实现。对文件、图表类型关键在于资料的存储模式。虽然通过人工录入的方式可将数据转录,但通过第三方软件可完美的实现文件的网络存储,不需转化。而此软件的操作管理也是基于WEB服务器模式的,即Web发布技术。3系统设计思想我们针对不同的数据存储、读写要求,设计了相应方案。3.1 关于写入3.1.1 历史数据处理(1)不需更新、不需再处理的的数据进行文件扫描、上传处理;(2)要更新的数据采用WEB服务器进行文件存储,可再次在线编辑;(3)需处理的数据进行人工录入。3.1.2 新数据处理(1)可通过SCADA系统获取实时数据,直接进行自动存储;(2)须更新的数据采用网页服务器进行文件存储,可再次在线编辑;(3)不需更新、不需再处理的的数据可进行文件扫描、上传处理;(4)需处理的数据通过人工录入方式填写。3.2 关于读取提供多元化的数据录入、读取样式,能符合各种数据读、写的要求。并且针对不同的录入要求采用相应的录入方式,可节省大量人力。读取方式分两种:(1)局域网内用户端通过IE直接访问服务器站点;(2)远程用户通过拨号访问服务器站点。4 系统技术实现4.1 WEB结构Web结构的核心是一台Web 服务器,它一般由一台独立的服务器承担,数据库服务器为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服务器,各客户机数据请求均由Web服务器提交给数据库服务器,再由Web服务器返回发给请求的客户机。这里的Web服务器可设为的内部网,另一端接入企业Intranet,这样既避免了内部网直接暴露于外部,又使内部都可访问到Web站点。4.2 WEB的软硬平台大多数Web服务器都是为一种操作系统进行优化的,所以选择Web服务器时,需要和操作系统联系起来考虑。IIS(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是微软Windows2000/NT自带的Web服务器,具有与操作系统的亲和性,并继承了Microsoft产品一贯的用户界面。所以,我们采用以下Web平台:(1)硬件:服务器(PII300以上,128MB 以上RAM,100 Mbit/s网卡),客户机(PII200以上64 MB以上RAM,100Mbit/s网卡) ;(2)软件:服务器(Windows 2000/(NT Server4.0)中文版,建议Server Pack 5.0以上,IIS 4.0 ),客户机(Microsoft Win 9X中文版,IE 4.0以上浏览器) ;(3)网络:建议为100Mbit/s以太网。4.3 WEB开发4.3.1开发工具(1)ASP是Microsoft用于生态动态网页的技术,它建立在IIS服务器的基础上。在ASP中可以利用ADO方便地实现对数据库的访问。它提供了连接任何兼容ODBC的数据库的能力,通过ODBC连接,从数据库服务器获取数据;执行更新、删除、添加数据,获取ODBC的错误信息等。ASP还支持多种脚本语言,如JavaScript,PerlScript以及VBScript,运用这些脚本语言可以灵活、动态的生成HTML文本。脚本语言还可以方便的调度和控制大量ActiveX控件和Java小程序。即可使ASP相对于原有的CGI技术,具有开发周期短、调试方便、兼容性好、经济易行等特点。所以,在软件制作中,我们采用了ASP技术,并运用Java编制了一些适合自身应用的Applet控件。(2)以Microsoft 公司出品的SharePoint软件作为网络文件存储的基本结构。可通过WEB页直接进行文件(Word,Excel,PowerPoint,Txt,Html)的网络存储、修改。通过对其中源码的修改,使之适应我们的实际使用情况。同时,对其WEB共享文件夹的安全权限进行设置,达到网络安全的功能。4.3.2网络用户管理 网络用户的创建是基于服务器的本机用户帐号。所有权限集中于服务器于一身,便于维护人员集中管理。维护人员足不出户就可对每个用户发出命令,允许或禁止用户的读、写操作。为了方便用户修改个人网络帐户及密码,我们通过网络WEB技术提供了系统帐户密码修改页面,使得用户不论身在何处,只要能访问该WEB服务器,就好像在办公室内上班一样方便。5 系统安全除了平台、开发环境和功能设计外,网站的安全性问题也不容忽视。从硬件的安全角度考虑,我们为主服务器设置了一台备份服务器,同时将WEB服务器设为网关使用双网卡,对内部机器IP进行合理规划。在软件方面,凡是用于客户端的脚本(主要是响应客户端时间)全部采用JavaScript脚本编写。服务器端脚本(主要是用户权限设置及数据库操作)均采用运行于服务器端的 VbScript脚本编写,ODBC接口及用户权限跟踪进行独特加密。这样,对数据库操作及用户身份验证的脚本在服务器端编译执行,相对于客户端是看不见的,同时传递时进行了多次加密、校验。在防护上坚持使用正版软件,并时刻注意升级库,做到防患于未然。6 结语基于WEB的电网信息管理及办公应用系统不但具有易于开发、使用和维护的特点,而且易于和其他系统接口及协同工作,同时向下和向上兼容过去和将来的办公模式。OFFICE文挡的网络存储和基于网络数据库的数据存储方式,既保留了以前的工作习惯,同时提供了网络数据存储的工作方法。能通过此系统,使得工作人员向完全网络办公模式转化,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2023-09-06 05:47:311

存储技术发展历史

纵观存储技术的发展,从1957年开始发明硬盘,1970年代发明 SAN(Storage Area Network),1980年代发明 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再到2006年发明 Object Storage。从中可以看出,存储技术是不断向上和应用结合的过程,但是这些技术并不是代次的替换,而是场景的扩展,因此即使到现在硬盘、SAN、NAS 技术依然广泛部署在对应场景中。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关注技术出现的时间线,可以发现,大约每隔10年就会有新技术的出现。现在是2019年,距离对象存储技术产生已经13年过去了,下一个在存储发展趋势的技术会是什么呢?这也是本次交流想和大家一起探讨的关键点。第一,存储的部署和服务场景不同。SAN(块存储) 和 NAS(文件存储)都是面向数据中心内访问的设备,而对象存储产生的目的根本就不是在数据中心内使用,而是面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3G、4G、5G)而产生的,为大量使用的网页、视频、图片、音频、文档访问而设计。但在它产生后,为做前向兼容,特别是公共云上被同 Region 内的 ECS(Elastic Compute Service) 访问的场景,也提供了内网 VPC(Virtual Private Cloud) 访问能力。-第二,存储的使用者不同。块存储的使用者是机器,它映射 LUN(Logical Unit Number) 给机器,被机器识别为盘,然后创建文件系统、数据库。NAS 的使用者是办公账号,如 AD(Active Directory) 和 LDAP(Lightweight Directory Access Protocol) 账号,该账号登陆 NAS 设备的 IP(Internet Protocol) 地址就可以访问共享文件夹,用于办公场景;同时,为了兼容机器的访问,也可以让 AD 中的机器访问 NAS。对象存储的使用者是云账号或者社交账号,通过该账号成功登陆云服务后就可以存储数据了,为了兼容历史应用,对象存储也兼容 AD 账号接入,以及支持 ECS 关联 RAM(Resource Access Management) 角色的机器访问。第三,访问协议不同。SAN(块存储) 和 NAS(文件存储) 是基于数据中心内的协议,如 FC、iSCSI、NFS、CIFS、SMB 协议。而对象存储是基互联网访问协议,如基于 HTTP/HTTPS 的 S3(Simple Stoage Service)/OSS(Object Storage Service) 访问接口。
2023-09-06 05:47:482

计算机中 普遍使用 的存储技术有哪些!急求答案!!!

最主要的是磁盘存储,还有虚拟器存储,内存储器(内存)等 硬盘存储格式有很多:FAT FAT32 NTSC,看看下面的: 1、什么是NTFS格式-新(N)技术(T)文件(F)系统(S)? 想要了解NTFS,我们首先应该认识一下FAT。FAT(File Allocation Table)是“文件分配表”的意思。 对我们来说,它的意义在于对硬盘分区的管理。FAT16、FAT32、NTFS是目前最常见的三种文件系统。 FAT16:我们以前用的DOS、Windows 95都使用FAT16文件系统,现在常用的Windows 98/2000/XP等系 统均支持FAT16文件系统。它最大可以管理大到2GB的分区,但每个分区最多只能有65525个簇(簇是磁盘 空间的配置单位)。随着硬盘或分区容量的增大,每个簇所占的空间将越来越大,从而导致硬盘空间的 浪费。 FAT32:随着大容量硬盘的出现,从Windows 98开始,FAT32开始流行。它是FAT16的增强版本,可以 支持大到2TB(2048G的分区。FAT32使用的簇比FAT16小,从而有效地节约了硬盘空间。 NTFS:微软Windows NT内核的系列操作系统支持的、一个特别为网络和磁盘配额、文件加密等管理 安全特性设计的磁盘格式。随着以NT为内核的Windows 2000/XP的普及,很多个人用户开始用到了NTFS。 NTFS也是以簇为单位来存储数据文件,但NTFS中簇的大小并不依赖于磁盘或分区的大小。簇尺寸的缩小 不但降低了磁盘空间的浪费,还减少了产生磁盘碎片的可能。NTFS支持文件加密管理功能,可为用户提 供更高层次的安全保证。 2、什么系统可以支持NTFS文件系统? 只有Windows NT/2000/XP才能识别NTFS系统,Windows 9x/Me以及DOS等操作系统都不能支持、识别 NTFS格式的磁盘。由于DOS系统不支持NTFS系统,所以最好不要将C:盘制作为NTFS系统,这样在系统崩 溃后便于在DOS系统下修复。 NTFS与操作系统支持情况如下: FAT16 windows 95/98/me/nt/2000/xp unix,linux,dos FAT32 windows 95/98/me/2000/xp NTFS windows nt/2000/xp 3、我们需要NTFS吗? Windows 2000/XP在文件系统上是向下兼容的,它可以很好地支持FAT16/FAT32和NTFS,其中NTFS是 Windows NT/2000/XP专用格式,它能更充分有效地利用磁盘空间、支持文件级压缩、具备更好的文件 安全性。如果你只安装Windows 2000/XP,建议选择NTFS文件系统。如果多重引导系统,则系统盘(C盘) 必须为FAT16或FAT32,否则不支持多重引导。当然,其他分区的文件系统可以为NTFS。
2023-09-06 05:47:581

大数据的安全存储采用什么技术?

基于云计算架构的大数据,数据的存储和操作都是以服务的形式提供。目前,大数据的安全存储采用虚拟化海量存储技术来存储数据资源,涉及数据传输、隔离、恢复等问题。解决大数据的安全存储,一是数据加密。在大数据安全服务的设计中,大数据可以按照数据安全存储的需求,被存储在数据集的任何存储空间,通过SSL(SecureSocketsLayer,安全套接层协议层)加密,实现数据集的节点和应用程序之间移动保护大数据。在大数据的传输服务过程中,加密为数据流的上传与下载提供有效的保护。应用隐私保护和外包数据计算,屏蔽网络攻击。目前,PGP和TrueCrypt等程序都提供了强大的加密功能。二是分离密钥和加密数据。使用加密把数据使用与数据保管分离,把密钥与要保护的数据隔离开。同时,定义产生、存储、备份、恢复等密钥管理生命周期。三是使用过滤器。通过过滤器的监控,一旦发现数据离开了用户的网络,就自动阻止数据的再次传输。四是数据备份。通过系统容灾、敏感信息集中管控和数据管理等产品,实现端对端的数据保护,确保大数据损坏情况下有备无患和安全管控。更多关于大数据的安全存储采用什么技术,进入:https://m.abcgonglue.com/ask/d6a03e1615838691.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2023-09-06 05:48:081

英特尔快速存储技术

有用的,不能卸载,英特尔快速存储技术,即Intel Rapid Storage Technology (简称Intel RST)),是一个基于 Windows的应用程序。该程序为配备 SATA 磁盘的台式机、移动电脑和服务器平台系统提供更高的性能和可靠性。当使用一个或多个 SATA 磁盘时,您可因性能提高及耗电降低而获益。使用多个磁盘时,可增强对磁盘故障时数据丢失的保护。存储系统视图有两个功能:图形视图以简化方式表示您的存储系统,并图示阵列、卷、设备和端口等要素。每一个要素都提供状态、名称和大小等一般属性信息。将鼠标移至每个要素上将提供更多属性详情。您也可以使用图形视图来访问“管理”,方法是单击要操作的存储系统要素。例如,如果存在一个阵列,单击该卷将打开管理卷,而单击一个阵列磁盘将打开所选磁盘的管理磁盘。
2023-09-06 05:48:181

如何正确开启 intel快速存储技术

你需要将磁盘切换成AHCI模式,才能使用AHCI模式的相关特性,成功后设备管理器IDE ATA/ATAPI控制器会显示磁盘模式为AHCI,如下图:具体切换方式如下:1.不能进BIOS直接切换,否则开机蓝屏,需要先进注册表编辑器更改键值:win(windows徽标键)+R 打开 运行,键入 regedit 打开注册表编辑器找到路径 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storahciStartOverride,点StartOverride,右侧双击“0”,默认数值 3 修改为 0 。确认即可2.接下来进入BIOS进行硬盘模式的切换:视计算机品牌不同进入方式不同(1216tx的进入方式是开机按F10即可),键盘左右切换到 Advanced 项,上下键选择 SATA Configuration 项(如下图)接着回车进入,将模式改为 AHCI mode ,AHCI Controlled 设置为 Enable ,保存重启即可。3.开机检查是否已经切换成功,特征是磁盘控制器已经是AHCI模式,此时Intel快速驱动也能正常发挥其特性。扩展资料AHCI(Serial ATA Advanced Host Controller Interface)串行ATA高级主控接口/高级主机控制器接口),是在Intel的指导下,由多家公司联合研发的接口标准,它允许存储驱动程序启用高级串行 ATA 功能,如本机命令队列和热插拔。它是 Intel 所主导的一项技术,可以发挥SATA硬盘的潜在加速功能,大约可增加30%的硬盘读写速度。开启AHCI后用AS SSD亦可检测出来(iaStorA-OK):参考资料:百度百科-AHCI
2023-09-06 05:48:341

虚拟存储技术的原理

从系统的观点看,有三种主要的存储虚拟化方法:基于主机的虚拟存储;基于存储设备的虚拟存储;基于网络的虚拟存储。方法1:基于主机的虚拟存储基于主机的虚拟存储依赖于代理或管理软件,它们安装在一个或多个主机上,实现存储虚拟化的控制和管理。由于控制软件是运行在主机上,这就会占用主机的处理时间。因此,这种方法的可扩充性较差,实际运行的性能不是很好。基于主机的方法也有可能影响到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为有可能导致不经意间越权访问到受保护的数据。这种方法要求在主机上安装适当的控制软件,因此一个主机的故障可能影响整个SAN系统中数据的完整性。软件控制的存储虚拟化还可能由于不同存储厂商软硬件的差异而带来不必要的互操作性开销,所以这种方法的灵活性也比较差。但是,因为不需要任何附加硬件,基于主机的虚拟化方法最容易实现,其设备成本最低。使用这种方法的供应商趋向于成为存储管理领域的软件厂商,而且目前已经有成熟的软件产品。这些软件可以提供便于使用的图形接口,方便地用于SAN的管理和虚拟化,在主机和小型SAN结构中有着良好的负载平衡机制。从这个意义上看,基于主机的存储虚拟化是一种性价比不错的方法。方法2:基于存储设备的虚拟化基于存储设备的存储虚拟化方法依赖于提供相关功能的存储模块。如果没有第三方的虚拟软件,基于存储的虚拟化经常只能提供一种不完全的存储虚拟化解决方案。对于包含多厂商存储设备的SAN存储系统,这种方法的运行效果并不是很好。依赖于存储供应商的功能模块将会在系统中排斥JBODS(Just a Bunch of Disks,简单的硬盘组)和简单存储设备的使用,因为这些设备并没有提供存储虚拟化的功能。当然,利用这种方法意味着最终将锁定某一家单独的存储供应商。基于存储的虚拟化方法也有一些优势:在存储系统中这种方法较容易实现,容易和某个特定存储供应商的设备相协调,所以更容易管理,同时它对用户或管理人员都是透明的。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因为缺乏足够的软件进行支持,这就使得解决方案更难以客户化(customzing)和监控。方法3:基于网络的虚拟存储基于网络的虚拟化方法是在网络设备之间实现存储虚拟化功能,具体有下面几种方式:1. 基于互联设备的虚拟化基于互联设备的方法如果是对称的,那么控制信息和数据走在同一条通道上;如果是不对称的,控制信息和数据走在不同的路径上。在对称的方式下,互联设备可能成为瓶颈,但是多重设备管理和负载平衡机制可以减缓瓶颈的矛盾。同时,多重设备管理环境中,当一个设备发生故障时,也比较容易支持服务器实现故障接替。但是,这将产生多个SAN孤岛,因为一个设备仅控制与它所连接的存储系统。非对称式虚拟存储比对称式更具有可扩展性,因为数据和控制信息的路径是分离的。基于互联设备的虚拟化方法能够在专用服务器上运行,使用标准操作系统,例如Windows、Sun Solaris、Linux或供应商提供的操作系统。这种方法运行在标准操作系统中,具有基于主机方法的诸多优势--易使用、设备便宜。许多基于设备的虚拟化提供商也提供附加的功能模块来改善系统的整体性能,能够获得比标准操作系统更好的性能和更完善的功能,但需要更高的硬件成本。但是,基于设备的方法也继承了基于主机虚拟化方法的一些缺陷,因为它仍然需要一个运行在主机上的代理软件或基于主机的适配器,任何主机的故障或不适当的主机配置都可能导致访问到不被保护的数据。同时,在异构操作系统间的互操作性仍然是一个问题。3. 基于路由器的虚拟化基于路由器的方法是在路由器固件上实现存储虚拟化功能。供应商通常也提供运行在主机上的附加软件来进一步增强存储管理能力。在此方法中,路由器被放置于每个主机到存储网络的数据通道中,用来截取网络中任何一个从主机到存储系统的命令。由于路由器潜在地为每一台主机服务,大多数控制模块存在于路由器的固件中,相对于基于主机和大多数基于互联设备的方法,这种方法的性能更好、效果更佳。由于不依赖于在每个主机上运行的代理服务器,这种方法比基于主机或基于设备的方法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当连接主机到存储网络的路由器出现故障时,仍然可能导致主机上的数据不能被访问。但是只有联结于故障路由器的主机才会受到影响,其他主机仍然可以通过其他路由器访问存储系统。路由器的冗余可以支持动态多路径,这也为上述故障问题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法。由于路由器经常作为协议转换的桥梁,基于路由器的方法也可以在异构操作系统和多供应商存储环境之间提供互操作性。
2023-09-06 05:49:301

win10快速存储技术怎么打开?

win10 英特尔r快速存储技术开启的方法:计算机-管理-服务和应用程序-服务-英特尔(R)快速存储技术-修改设置-重启即可。具体步骤:一、右键桌面的计算机图标-管理。二、进入计算机管理中心-服务和应用程序-服务。三、找到英特尔(R)快速存储技术,双击打开。四、在英特尔快速存储技术的属性窗口中,将启动类型修改为自动,如果服务状态是停止状态请点击启动来启动该服务-应用-确定。五、点击依存关系,可查看和英特尔快速存储有关的服务进程,依次找到Windows Management Insttumentation和Remote Producer Call (RPC)两个服务。六、依次将Windows Management Insttumentation和Remote Producer Call (RPC)的启动类型设置为开机启动-应用-确定。七、重启计算机即可。
2023-09-06 05:49:501

win7旗舰版的 那个英特尔快速储存技术 怎么开机自动启动

能说的具体点吗。有点难理解。
2023-09-06 05:50:375

win7旗舰版的英特尔快速储存技术怎么开机自动启动?

那个是应该是你的Intel显卡的驱动管理吧,最好别卸载了,不然会出问题的,不用管它
2023-09-06 05:50:523

手机里面的相片太多了,如何长期保存?

个人喜欢把照片存放于云盘,像百度云盘、360云盘或者qq空间都是可以存放的。ios端的手机可以将照片存放于iCloud,可扩充容量。云存储技术的原理:很早以前就已经兴起网络云存储技术早在80年代之初,有人认为云端存储的概念就是基于网络的文件存储,意思就是把我们的文件或者数据放在网络服务器上存储,按照这种思路来理解的话云端存储的技术其实在互联网诞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了。1984年Sun公司就开发了网络文件系统(NFS:意思就是Network File System)协议,NFS协议允许网络中的计算机之间通过TCP/IP网络资源共享。而NFS客户端可以透明地读写位于远端NFS服务器上的文件,就像现今用自己的电脑访问本地文件一样。云存储技术基于虚拟化我们应该要正确的理解云计算背景下的云存储,各大提供云存储技术服务的网盘公司,如百度、360、腾讯、金山所以采用的云存储技术与传统的硬件存储技术有何区别呢?首先要介绍云计算,云计算的核心技术之一就是虚拟化,把存储、计算、网络资源进行虚拟化,以方便像OpenStack这样的云计算管理工具来对资源进行软件化的配置。因此,现在的云存储都是建立在存储虚拟化技术的基础上的,通常对存储资源的虚拟化工作都是由hypervisor程序来完成的。传统物理(硬件)存储技术的原理传统的物理存储技术也就是我们所常见的硬盘,它没有经过虚拟化这一层,这就是目前所说的云存储和传统存储的一个重要区别,我们称传统的存储技术为物理存储主要是相对于虚拟云存储而言。物理存储技术主要可以分成三种类型:1、存储域网络(SAN:意思是storage area network):存储域网络是通过光纤通道连接到一群计算机上,建立专用于数据存储的区域网络。在SAN的环境中,可以把一组硬盘(或者这组硬盘的一部分)组成具有逻辑性的单元(LUN:logic unit),LUN就像一块硬盘。一般常见的SAN协议是iSCSI和FC。LUN是管理SAN的主要单位,与DAS的磁盘是一样的,LUN也只能连接一台主机,也就是说,是不可以多台主机同时访问一个LUN,这就不利于文件共享。为了解决文件共享的问题,之后又提出了NAS的技术。2、网络附属存储(NAS):NAS是一种专用数据存储服务器,包括存储器件和内嵌系统软件,NAS可以实现跨平台文件共享功能,NAS也可以允许分配一部分存储空间组成一个文件系统类型。3、直连存储(DAS:意思是direct attached storage):相对来讲这是最简单的存储类型,我们的个人计算机都属于这种,就是磁盘(或磁盘阵列RAID)直接接在主机的总线上。磁盘阵列是由很多价格较便宜的磁盘,组合成一个容量巨大的磁盘组。采用这种技术是将数据切割成许多区段,分别存放在各个硬盘上面,不仅可以提高存取效率,还可以通过冗余来提高系统可用性。
2023-09-06 05:51:001

什么是网络存储技术

网络存储技术(Network Storage Technologies)是基于数据存储的一种通用网络术语。网络存储结构大致分为三种:直连式存储(DAS:Direct Attached Storage)、网络存储设备(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和存储网络(SAN:Storage Area Network)。DAS:这是一种直接与主机系统相连接的存储设备,如作为服务器的计算机内部硬件驱动。到目前为止,DAS 仍是计算机系统中最常用的数据存储方法。DAS即直连方式存储,英文全称是Direct Attached Storage。中文翻译成“直接附加存储”。顾名思义,在这种方式中,存储设备是通过电缆(通常是SCSI接口电缆)直接到服务器的。I/O(输入/输出)请求直接发送到存储设备。DAS,也可称为SAS(Server-Attached Storage,服务器附加存储)。它依赖于服务器,其本身是硬件的堆叠,不带有任何存储操作系统。NAS:按字面简单说就是连接在网络上,具备资料存储功能的装置,因此也称为“网络存储器”。它是一种专用数据存储服务器。它以数据为中心,将存储设备与服务器彻底分离,集中管理数据,从而释放带宽、提高性能、降低总拥有成本、保护投资。其成本远远低于使用服务器存储,而效率却远远高于后者。目前国际著名的NAS企业有Netapp、EMC、OUO等。SAN:是一种高速网络或子网络,提供在计算机与存储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存储设备是指一张或多张用以存储计算机数据的磁盘设备。一个 SAN 网络由负责网络连接的通信结构、负责组织连接的管理层、存储部件以及计算机系统构成,从而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力度。
2023-09-06 05:51:411

中国科学家开创新存储技术如何?

近日,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教授张卫、周鹏团队实现了具有颠覆性的二维半导体准非易失存储原型器件,开创了第三类存储技术,写入速度比目前U盘快一万倍,数据存储时间也可自行决定。这解决了国际半导体电荷存储技术中“写入速度”与“非易失性”难以兼得的难题。北京时间4月10日,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纳米技术》杂志。据了解,目前半导体电荷存储技术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易失性存储,例如计算机中的内存,掉电后数据会立即消失;第二类是非易失性存储,例如人们常用的U盘,在写入数据后无需额外能量可保存10年。前者可在几纳秒左右写入数据,第二类电荷存储技术需要几微秒到几十微秒才能把数据保存下来。此次研发的新型电荷存储技术,既满足了10纳秒写入数据速度,又实现了按需定制(10秒-10年)的可调控数据准非易失特性。这种全新特性不仅在高速内存中可以极大降低存储功耗,同时能实现数据有效期截止后自然消失,在特殊应用场景解决了保密性和传输的矛盾。这项研究创新性地选择多重二维材料堆叠构成了半浮栅结构晶体管:二硫化钼、二硒化钨、二硫化铪分别用于开关电荷输运和储存,氮化硼作为隧穿层,制成阶梯能谷结构的范德瓦尔斯异质结。“选择这几种二维材料,将充分发挥二维材料的丰富能带特性。一部分如同一道可随手开关的门,电子易进难出;另一部分像一面密不透风的墙,电子难以进出。对‘写入速度"与‘非易失性"的调控,就在于这两部分的比例。”周鹏说。写入速度比目前U盘快一万倍,数据刷新时间是内存技术的156倍,并且拥有卓越的调控性,可以实现按照数据有效时间需求设计存储器结构……经过测试,研究人员发现这种基于全二维材料的新型异质结能够实现全新的第三类存储特性。科研人员称,基于二维半导体的准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在大尺度合成技术基础上实现高密度集成,将在极低功耗高速存储、数据有效期自由度利用等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这项科学突破由复旦大学科研团队独立完成,复旦大学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唯一单位。该项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和重点研究项目的支持。
2023-09-06 05:51:491

硬盘、光盘、软盘采用什么存储技术

硬盘是机械。!
2023-09-06 05:52:244

网络存储技术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有图解释么?

网络存储技术(Network Storage Technologies)是基于数据存储的一种通用网络术语。网络存储结构大致分为三种:直连式存储(DAS:Direct Attached Storage)、网络存储设备(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和存储网络(SAN:Storage Area Network)。网络存储技术  直连式存储(DAS):这是一种直接与主机系统相连接的存储设备,如作为服务器的计算机内部硬件驱动。到目前为止,DAS 仍是计算机系统中最常用的数据存储方法。   DAS即直连方式存储,英文全称是Direct Attached Storage。中文翻译成“直接附加存储”。顾名思义,在这种方式中,存储设备是通过电缆(通常是SCSI接口电缆)直接到服务器的。I/O(输入/输入)请求直接发送到存储设备。DAS,也可称为SAS(Server-Attached Storage,服务器附加存储)。它依赖于服务器,其本身是硬件的堆叠,不带有任何存储操作系统。DAS的适用环境为:  1) 服务器在地理分布上很分散,通过SAN(存储区域网络)或NAS(网络直接存储)在它们之间进行互连非常困难时(商店或银行的分支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2) 存储系统必须被直接连接到应用服务器(如Microsoft Cluster Server或某些数据库使用的“原始分区”)上时;   3) 包括许多数据库应用和应用服务器在内的应用,它们需要直接连接到存储器上,群件应用和一些邮件服务也包括在内。   典型DAS结构如图所示:    典型DAS结构如图所示对于多个服务器或多台PC的环境,使用DAS方式设备的初始费用可能比较低,可是这种连接方式下,每台PC或服务器单独拥有自己的存储磁盘,容量的再分配困难;对于整个环境下的存储系统管理,工作烦琐而重复,没有集中管理解决方案。所以整体的拥有成本(TCO)较高。目前DAS基本被NAS所代替。下面是DAS与NAS的比较。    DAS与NAS的比较图网络存储设备(NAS):NAS 是一种采用直接与网络介质相连的特殊设备实现数据存储的机制。由于这些设备都分配有 IP 地址,所以客户机通过充当数据网关的服务器可以对其进行存取访问,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不需要任何中间介质客户机也可以直接访问这些设备。NAS网络存储器1. 最大存储容量  最存储大存储容量是指NAS存储设备所能存储数据容量的极限,通俗的讲,就是NAS设备能够支持的最大硬盘数量乘以单个硬盘容量就是最大存储容量。这个数值取决于NAS设备的硬件规格。不同的硬件级别,适用的范围不同,存储容量也就有所差别。通常,一般小型的NAS存储设备会支持几百GB的存储容量,适合中小型公司作为存储设备共享数据使用,而中高档的NAS设备应该支持T级别的容量(1T=1000G)。2. 处理器  同普通电脑类似,NAS产品也都具有自己的处理器(CPU)系统,来协调控制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其采用的处理器也常常与台式机或服务器的CPU大体相同。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类。   (1)Intel系列处理器   (4)AMD系列处理器   (5)PA-RISC型处理器   (6)PowerPC处理器   (7)MIPS处理器   一般针对中小型公司使用NAS产品采用AMD的处理器或Intel PIII/PIV等处理器。而大规模应用的NAS产品则使用Intel Xeon处理器、或者RISC型处理器等。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论,视具体应用和厂商规划而定。3. 内存  NAS从结构上讲就是一台精简型的电脑,每台NAS设备都配备了一定数量的内存,而且大多用户以后可以扩充。在NAS设备中,常见的内存类型由SDRAM(同步内存)、FLASH(闪存)等。不同的NAS产品出厂时配备的内存容量不同,一般为几十兆到数GB(1GB=1000MB)容量不等,这取决于NAS产品的应用范围,一般来讲,应用在小规模的局域网当中的NAS,如果只是应付几台设备的访问,64M以下内存容量即可。如果是上百个节点以上的访问,就得需要上G容量的内存。当然,这不是绝对的因素,NAS产品的综合性能发挥还取决于它的处理器能力、硬盘速度及其网络实际环境等因素的制约。总之,选购NAS产品时,应该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性能参数。4. 接口  NAS产品的外部接口比较简单,由于只是通过内置网卡与外界通讯,所以一般只具有以太网络接口,通常是RJ45规格,而这种接口网卡一般都是100M网卡或1000M网卡。另外,也有部分NAS产品需要与SAN(存储区域网络)产品连接提供更为强大的功能,所以也可能会有FC(Fiber Channel光纤通道)接口。5. 预置软件系统  预制操作系统是指NAS产品出厂时随机带的操作系统或者管理软件。目前NAS产品一般带有以下几种系统软件。   精简的WINDOWS2000系统   这类系统只是保留了WINDOWS2000 SERVER系统核心网络中最重要的部分,能够驱动NAS产品正常工作。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WINDOWS2000的“精简版”。   FreeBSD嵌入式系统   FreeBSD是类UNIX系统,在网络应用方面具备极其优异的性能。   Linux嵌入式系统   Linux系统类似于UNIX操组系统,但相比之下具有界面友好、内核升级迅速等特点。常常用来作为电器等产品的嵌入式控制系统。6. 网络管理  网络管理,是指网络管理员通过网络管理程序对网络上的资源进行集中化管理的操作,包括配置管理、性能和记账管理、问题管理、操作管理和变化管理等。一台设备所支持的管理程度反映了该设备的可管理性及可操作性。   一般的网络满足SNMP MIB I / MIB II统计管理功能。常见的网络管理方式有以下几种:   (1)SNMP管理技术   (2)RMON管理技术   (3)基于WEB的网络管理   SNMP是英文“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的缩写,中文意思是“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首先是由Internet工程任务组织(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IETF)的研究小组为了解决Internet上的路由器管理问题而提出的。   SNMP是目前最常用的环境管理协议。SNMP被设计成与协议无关,所以它可以在IP,IPX,AppleTalk,OSI以及其他用到的传输协议上被使用。SNMP是一系列协议组和规范(见下表),它们提供了一种从网络上的设备中收集网络管理信息的方法。SNMP也为设备向网络管理工作站报告问题和错误提供了一种方法。   目前,几乎所有的网络设备生产厂家都实现了对SNMP的支持。领导潮流的SNMP是一个从网络上的设备收集管理信息的公用通信协议。设备的管理者收集这些信息并记录在管理信息库(MIB)中。这些信息报告设备的特性、数据吞吐量、通信超载和错误等。MIB有公共的格式,所以来自多个厂商的SNMP管理工具可以收集MIB信息,在管理控制台上呈现给系统管理员。   通过将SNMP嵌入数据通信设备,如交换机或集线器中,就可以从一个中心站管理这些设备,并以图形方式查看信息。目前可获取的很多管理应用程序通常可在大多数当前使用的操作系统下运行,如Windows3.11、Windows95 、Windows NT和不同版本UNIX的等。   一个被管理的设备有一个管理代理,它负责向管理站请求信息和动作,代理还可以借助于陷阱为管理站提供站动提供的信息,因此,一些关键的网络设备(如集线器、路由器、交换机等)提供这一管理代理,又称SNMP代理,以便通过SNMP管理站进行管理。7. 网络协议  网络协议即网络中(包括互联网)传递、管理信息的一些规范。如同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规矩一样,计算机之间的相互通信需要共同遵守一定的规则,这些规则就称为网络协议。   一台计算机只有在遵守网络协议的前提下,才能在网络上与其他计算机进行正常的通信。网络协议通常被分为几个层次,每层完成自己单独的功能。通信双方只有在共同的层次间才能相互联系。常见的协议有:TCP/IP协议、IPX/SPX协议、NetBEUI协议等。在局域网中用得的比较多的是IPX/SPX.。用户如果访问Internet,则必须在网络协议中添加TCP/IP协议。   TCP/IP是“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的简写,中文译名为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络协议)协议, TCP/IP(传输控制协议/网间协议)是一种网络通信协议,它规范了网络上的所有通信设备,尤其是一个主机与另一个主机之间的数据往来格式以及传送方式。TCP/IP是INTERNET的基础协议,也是一种电脑数据打包和寻址的标准方法。在数据传送中,可以形象地理解为有两个信封,TCP和IP就像是信封,要传递的信息被划分成若干段,每一段塞入一个TCP信封,并在该信封面上记录有分段号的信息,再将TCP信封塞入IP大信封,发送上网。在接受端,一个TCP软件包收集信封,抽出数据,按发送前的顺序还原,并加以校验,若发现差错,TCP将会要求重发。因此,TCP/IP在INTERNET中几乎可以无差错地传送数据。 对普通用户来说,并不需要了解网络协议的整个结构,仅需了解IP的地址格式,即可与世界各地进行网络通信。   IPX/SPX是基于施乐的XEROX"S Network System(XNS)协议,而SPX是基于施乐的XEROX"S SPP(Sequenced Packet Protocol:顺序包协议)协议,它们都是由novell公司开发出来应用于局域网的一种高速协议。它和TCP/IP的一个显著不同就是它不使用ip地址,而是使用网卡的物理地址即(MAC)地址。在实际使用中,它基本不需要什么设置,装上就可以使用了。由于其在网络普及初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所以得到了很多厂商的支持,包括microsoft等,到现在很多软件和硬件也均支持这种协议。   NetBEUI即NetBios Enhanced User Interface ,或NetBios增强用户接口。它是NetBIOS协议的增强版本,曾被许多操作系统采用,例如Windows for Workgroup、Win 9x系列、Windows NT等。NETBEUI协议在许多情形下很有用,是WINDOWS98之前的操作系统的缺省协议。总之NetBEUI协议是一种短小精悍、通信效率高的广播型协议,安装后不需要进行设置,特别适合于在“网络邻居”传送数据。所以建议除了TCP/IP协议之外,局域网的计算机最好也安上NetBEUI协议。另外还有一点要注意,如果一台只装了TCP/IP协议的WINDOWS98机器要想加入到WINNT域,也必须安装NetBEUI协议。8. 网络文件协议  网络文件系统是基于网络的分布式文件系统,其文件系统树的各节点可以存在于不同的联网计算机甚至不同的系统平台上,可以用来提供跨平台的信息存储与共享。   当今最主要的两大网络文件系统是Sun提出的NFS(Network File System)以及由微软、EMC和NetApp提出的CIFS(Common Internet File System),前者主要用于各种Unix平台,后者则主要用于Windows平台,我们熟悉的“网上邻居”的文件共享方式就是基于CIFS系统的。其他著名的网络文件系统还有Novell公司的NCP(网络控制协议)、Apple公司的AFP以及卡内基-梅隆大学的Coda等,NAS的主要功能之一便是通过各种网络文件系统提供存储服务。9. 网络备份软件  目前在数据存储领域可以完成网络数据备份管理的软件产品主要有Legato公司的NetWorker、IBM公司 的Tivoli、Veritas公司 的NetBackup等。另外有些操作系统,诸如Unix的tar/cpio、Windows2000/NT的Windows Backup、Netware的Sbackup也可以作为NAS的备份软件。NetBackup  NetBackup是Veritas公司推出的适用于中型和大型的存储系统的备份软件,可以广泛的支持各种开放平台。另外该公司还推出了适合低端的备份软件Backup Exec。NetWorker  NetWorker是Legato公司推出的备份软件,它适用于大型的复杂网络环境,具有各种先进的备份技术机制,广泛的支持各种开放系统平台。值得一提的是, NetWorker中的Cellestra技术第一个在产品上实现了Serverless Backup(无伺服器备份)的思想。IBM Tivoli  IBM Tivoli是IBM公司推出的备份软件,与Veritas的NetBackup和Legato的NetWorker相比,Tivoli Storage Manager更多的适用于IBM主机为主的系统平台,其强大的网络备份功能可以胜任大规模的海量存储系统的备份需要。   此外,CA公司原来的备份软件ARCServe,在低端市场具有相当广泛的影响力。其新一代备份产品--BrightStor,定位直指中高端市场,也具有不错的性能。   选购备份软件时,应该根据不同的用户需要选择合适的产品,理想的网络备份软件系统应该具备以下功能:集中式管理  网络存储备份管理系统对整个网络的数据进行管理。利用集中式管理工具的帮助,系统管理员可对全网的备份策略进行统一管理,备份服务器可以监控所有机器的备份作业,也可以修改备份策略,并可即时浏览所有目录。所有数据可以备份到同备份服务器或应用服务器相连的任意一台磁带库内。全自动的备份  备份软件系统应该能够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定义需要备份的数据,然后以图形界面方式根据需要设置备份时间表,备份系统将自动启动备份作业,无需人工干预。这个自动备份作业是可自定的,包括一次备份作业、每周的某几日、每月的第几天等项目。设定好计划后,备份作业就会按计划自动进行。数据库备份和恢复  在许多人的观念里,数据库和文件还是一个概念。当然,如果你的数据库系统是基于文件系统的,当然可以用备份文件的方法备份数据库。但发展至今,数据库系统已经相当复杂和庞大,再用文件的备份方式来备份数据库已不适用。是否能够将需要的数据从庞大的数据库文件中抽取出来进行备份,是网络备份系统是否先进的标志之一。在线式的索引  备份系统应为每天的备份在服务器中建立在线式的索引,当用户需要恢复时,只需点取在线式索引中需要恢复的文件或数据,该系统就会自动进行文件的恢复。归档管理  用户可以按项目、时间定期对所有数据进行有效的归档处理。提供统一的Open Tape Format 数据存储格式从而保证所有的应用数据由一个统一的数据格式作为永久的保存,保证数据的永久可利用性。有效的媒体管理  备份系统对每一个用于作备份的磁带自动加入一个电子标签,同时在软件中提供了识别标签的功能,如果磁带外面的标签脱落,只需执行这一功能,就会迅速知道该磁带的内容。满足系统不断增加的需求  备份软件必须能支持多平台系统,当网络上连接上其它的应用服务器时,对于网络存储管理系统来说,只需在其上安装支持这种服务器的客户端软件即可将数据备份到磁带库或光盘库中。10. 网站浏览器支持  网站浏览器支持是指能否够通过WEB(就是WWW,俗称互联网)手段对NAS产品进行管理,以及管理时使用的浏览器类型。绝大部分的NAS产品都支持WEB管理,这样的好处是管理方便,用户在任何地方只要能够上网就可以轻松的管理NAS设备。   目前NAS产品支持的常用浏览器有微软的IE(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以及网景公司的Netscape浏览器。11. 网络服务  网络服务是指NAS产品在运行时系统能够提供何种服务。典型的网络服务有DHCP、DNS、FTP、Telnet、WINS、SMTP等。DHCP  DHCP的全名是“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即动态主机配置协议。在使用DHCP的网络里,用户的计算机可以从DHCP服务器那里获得上网的参数,几乎不需要做任何手工的配置就可以上网。 一般情况下,DHCP服务器会尽量保持每台计算机使用同一个IP地址上网。如果计算机长时间没有上网或配置为使用静态地址上网,DHCP服务器就会把这个地址分配给其他计算机。WINS  WINS是“Windows Internet Name Service”的简称,中文为Windows网际命名服务,WINS服务器主要用于NetBIOS名字(计算机名称)服务,它处理的是NetBIOS计算机名(Computer Name),所以也被称为NetBIOS名字服务器(NBNS,NetBIOS Name Server)。WINS服务器可以登记WINS-enabled工作站(下面简称为“WINS工作站”)的计算机名、IP地址、DNS域名等数据,当工作站查询名字时,它又可以将这些数据提供给工作站。DNS  DNS,Domain Name System或者Domain Name Service(域名系统或者余名服务)。域名系统为Internet上的主机分配域名地址和IP地址。用户使用域名地址,该系统就会自动把域名地址转为IP地址。域名服务是运行域名系统的Internet工具。执行域名服务的服务器称之为DNS服务器,通过DNS服务器来应答域名服务的查询。FTP  文件传输协议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是Internet传统的服务之一。FTP使用户能在两个联网的计算机之间传输文件,它是Internet传递文件最主要的方法。使用匿名(Anonymous)FTP, 用户可以免费获取Internet丰富的资源。除此之外,FTP还提供登录、目录查询、文件操作及其他会话控制功能。SMTP  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即简单邮件传输协议,它是一组用于由源地址到目的地址传送邮件的规则,由它来控制信件的中转方式。SMTP协议属于TCP/IP协议族,它帮助每台计算机在发送或中转信件时找到下一个目的地。通过SMTP协议所指定的服务器,我们就可以把E-mail寄到收信人的服务器上了,整个过程只要几分钟。SMTP服务器则是遵循SMTP协议的发送邮件服务器,用来发送或中转你发出的电子邮件。Telnet  有的时候我们需要运行一些很大的程序,而自己的PC又达不到运行这个程序所必须的配置,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连接上一台功能强大的计算机,并且把自己的PC模拟成那台计算机的终端,进而达到在该计算机上运行程序的目的。这种利用网络远程登录到其他计算机上,并且以虚拟终端方式遥控程序运行的做法就是TELNET。随着计算机硬件的发展,目前TELNET在一般网络用户中已经不是很普遍了,但是对于网络管理员来说,它仍然是个得力助手。12.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网络安全实际上包括两部分:网络的安全和主机系统的安全。网络安全主要通过设置防火墙来实现,也可以考虑在路由器上设置一些数据包过滤的方法防止来自Internet上的黑客的攻击。至于系统的安全则需根据不同的操作系统来修改相关的系统文件,合理设置用户权限和文件属性。   NAS产品的网络安全应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保密性:信息不泄露给非授权用户、实体或过程,或供其利用的特性。   完整性: 数据未经授权不能进行改变的特性。即信息在存储或传输过程中保持不被修   改、不被破坏和丢失的特性。   可用性:可被授权实体访问并按需求使用的特性。即当需要时能否存取所需的信息。例   如网络环境下拒绝服务、破坏网络和有关系统的正常运行等都属于对可用性的攻击;   可控性:对信息的传播及内容具有控制能力。13. NAS  NAS是英文“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的缩写, 中文意思是“网络附加存储”。按字面简单说就是连接在网络上, 具备资料存储功能的装置,因此也称为“网络存储器”或者“网络磁盘阵列”。   从结构上讲,NAS是功能单一的精简型电脑,因此在架构上不像个人电脑那么复杂,在外观上就像家电产品,只需电源与简单的控制钮, 结构图如下:   NAS是一种专业的网络文件存储及文件备份设备,它是基于LAN(局域网)的,按照TCP/IP协议进行通信,以文件的I/O(输入/输出)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在LAN环境下,NAS已经完全可以实现异构平台之间的数据级共享,比如NT、UNIX等平台的共享。   一个NAS系统包括处理器,文件服务管理模块和多个硬盘驱动器(用于数据的存储)。 NAS 可以应用在任何的网络环境当中。主服务器和客户端可以非常方便地在NAS上存取任意格式的文件,包括SMB格式(Windows)NFS格式(Unix, Linux)和CIFS(Common Internet File System)格式等等。典型的NAS的网络结构如下图所示:   存储网络(SAN):SAN 是指存储设备相互连接且与一台服务器或一个服务器群相连的网络。其中的服务器用作 SAN 的接入点。在有些配置中,SAN 也与网络相连。SAN 中将特殊交换机当作连接设备。它们看起来很像常规的以太网络交换机,是 SAN 中的连通点。SAN 使得在各自网络上实现相互通信成为可能,同时并带来了很多有利条件。   SAN英文全称:Storage Area Network,即存储区域网络。它是一种通过光纤集线器、光纤路由器、光纤交换机等连接设备将磁盘阵列、磁带等存储设备与相关服务器连接起来的高速专用子网。   SAN由三个基本的组件构成:接口(如SCSI、光纤通道、ESCON等)、连接设备(交换设备、网关、路由器、集线器等)和通信控制协议(如IP和SCSI等)。这三个组件再加上附加的存储设备和独立的SAN服务器,就构成一个SAN系统。SAN提供一个专用的、高可靠性的基于光通道的存储网络,SAN允许独立地增加它们的存储容量,也使得管理及集中控制(特别是对于全部存储设备都集群在一起的时候)更加简化。而且,光纤接口提供了10 km的连接长度,这使得物理上分离的远距离存储变得更容易.
2023-09-06 05:52:351

电脑储存器储存信息的原理是什么?

U盘是芯片. 硬盘是盘片.u盘是半导体材料制作的,记录的加电的信号 硬盘是磁盘,就象磁带一样的东西,不过它有扇区,柱面,磁道,磁头==一、U盘基本工作原理 U盘是采用Flash芯片存储的,Flash芯片属于电擦写电门。在通电以后改变状态,不通电就固定状态。所以断电以后资料能够保存。 Flash芯片的擦写次数在10万次以上,而且你要是没有用到后面的空间,后面的就不会通电 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是一种快速灵活的接口, 当一个USB设备插入主机时,由于USB设备硬件本身的原因,它会使USB总线的数据信号线的电平发生变化,而主机会经常扫描USB总线。当发现电平有变化时,它即知道有设备插入。 当USB设备刚插入主机时,USB设备它本身会初始化,并认为地址是0。也就是没有分配地址,这有点象刚进校的大学生没有学号一样。 正如有一个陌生人闯入时我们会问“你是什么人”一样,当一个USB设备插入主机时,,它也会问:“你是什么设备”。并接着会问,你使用什么通信协议等等。当这一些信息都被主机知道后,主机与USB设备之间就可以根据它们之间的约定进行通信。 USB的这些信息是通过描述符实现的,USB描述符主要包括:设备描述符,配置描述符, 接口描述符,端点描述符等。当一个U盘括入主机时,你立即会发现你的资源管理器里多了一个可移动磁盘,在Win2000下你还可以进一步从主机上知道它是爱国者或是朗科的。这里就有两个问题,首先主机为什么知道插入的是移动磁盘,而不是键盘或打印机等等呢?另外在Win2000下为什么还知道是哪个公司生产的呢?其实这很简单,当USB设备插入主机时,主机首先就会要求对方把它的设备描述符传回来,这些设备描述符中就包含了设备类型及制造商信息。又如传输所采用的协议是由接口描述符确定,而传输的方式则包含在端点描述符中。 USB设备分很多类:显示类,通信设备类,音频设备类,人机接口类,海量存储类.特定类的设备又可分为若干子类,每一个设备可以有一个或多个配置,配置用于定义设备的功能。配置是接口的集合,接口是指设备中哪些硬件与USB交换信息。每个与USB交换信息的硬件是一个端点。因些,接口是端点的集合。 U盘应属于海量存储类。 USB海量存储设备又包括通用海量存储子类,CDROM,Tape等,U盘实际上属于海量存储类中通用海量存储子类。通用海量存储设备实现上是基于块/扇区存储的设备。 USB组织定义了海量存储设备类的规范,这个类规范包括4个独立的子类规范。主要是指USB总线上的传输方法与存储介质的操作命令。 海量存储设备只支持一个接口,即数据接口,此接口有三个端点Bulk input ,Bulk output,中断端点 这种设备的接口采用SCSI-2的直接存取设备协议,USB设备上的介质使用与SCSI-2以相同的逻辑块方式寻址 二、 Bulk-Only传输协议 当一个U盘插入主机以后,主机会要求USB设备传回它们的描述符,当主机得到这些描述符后,即完成了设备的配置。识别出USB设备是一个支持Bulk-Only传输协议的海量存储设备。这时应可进行Bulk-Only传输方式。在此方式下USB与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都是通过Bulk-In和Bulk-Out来实现的。硬盘,英文名称是 Hard disk,发明于1950年。开始的时候,它的直径长达20英寸;并且只能容纳几MB(兆字节)的信息。最初的时候它并不称为Hard disk ,而是叫做“fixed disk"或者"Winchester"(IBM产品流行的代码名称);如果在某些文献里提到这些名词,我们知道它们是硬盘就可以了。随后,为了把 硬盘的名称与"floppy disk"(软盘)区分开来,它的名称就演变成了"hard disk"。硬盘的内部有磁碟,作为保存信息的磁介质;而磁带和软盘里面则使用柔韧的塑料薄膜作为磁介质。 在简单的标准上,硬盘与盒式磁带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所有的硬盘和盒式磁带都使用相同的磁性技术录制信息,这点将在“磁带录音机是怎么工作的有介绍”,但这已经不是属于IT硬件的范畴了。硬盘和磁带录音机都从磁存储技术获得最大的效益--磁介质可以轻易地进行擦除和复写,并且信息将记录在磁道里,储存 的信息可以永久保存。 想明白硬盘工作原理的最好途径是看清楚它的内部结构。注意:打开硬盘会损坏硬件,因此朋友们不要自己尝试,当然你有一个损坏的硬盘就另当别论了。 硬盘使用了铝片把表面给密封了起来,而另外的一边则布满了控制用的电子元件。电子控制器控制硬盘的读/写机制,还有转动盘片的马达。电子元件还把硬盘磁区域的信息汇编成byte(读),并把bytes转化为磁区域(写)。这些电子元件被装配在与硬盘盘片分开的小电路板上。 在电路板下面是连接盘片的马达,还有采用了高度过滤的通风孔,以便维持硬盘内部和外部的空气压力平衡。 移开了硬盘的顶盖之后,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是非常简单但却精密的内部结构。 盘片--当硬盘在工作的时候,它可以转动5,400或者72,00 rpm(通常的情况下,当然最快也有10,000rpm,SCSI硬盘甚至达到了15,000rpm)。这些盘片制造的时候有惊人的精确度,并且表面如镜子般光滑。(你甚至还在盘片里看到了作者的肖像) 臂--位于左上角,是用来保持磁头的读/写 控制机制,能够把磁头从盘片的中心移动到硬盘的边缘。臂和它的移动机制相当的轻,并且速度飞快。普通的硬盘每秒可以在盘片中心和边缘之间来会移动50次,如果用肉眼看的话,速度真的是非常惊人。 为了增加硬盘储存的信息量,很多硬盘都使用了多盘片的设计。我们打开的硬盘有三个盘片和6个读/写的磁头。 硬盘里面保持臂的移动速度和精确度都达到了不可置信的地步,它使用了高速的线性马达。 很多硬盘使用了音圈(Voice coil)的方法来移动臂部--与你的立体声系统中扬声器使用的技术类似。 数据的储存 数据储存在盘片表面的扇区(Sector)和磁道(track)里,磁道是一系列的同心圆,而扇区则是磁道组成的圆状表面,如下: 上图黄色部分展示的就是典型的磁道,而蓝色部分则是扇区。扇区包括了固定数量的byte---例如,256或者512byte。无论是在硬盘还是在操作系统水平,扇区都通常组成群集(cluster)。 硬盘的低级格式化过程在盘片上建立了扇区和磁道,每个扇区的开始和结束部分都被写到了盘片上,这个处理使硬盘准备开始以byte的形式保持数据。高级格式化则写入文件储存的结构,例如把文件分配表写入到扇区,这个过程使硬盘准备保持文件。
2023-09-06 05:52:431

分布式存储技术有哪些

储备的技术还是比较好的,你应该进一步的核实了解一下
2023-09-06 05:52:545

磁盘阵列

分类: 电脑/网络 >> 硬件 解析: 磁盘阵列技术 磁盘阵列(DiscArray)是由许多台磁盘机或光盘机按一定的规则,如分条(Striping)、分块(Declustering)、交叉存取(Interleaving)等组成一个快速,超大容量的外存储器子系统。它在阵列控制器的控制和管理下,实现快速,并行或交叉存取,并有较强的容错能力。从用户观点看,磁盘阵列虽然是由几个、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盘组成,但仍可认为是一个单一磁盘,其容量可以高达几百~上千千兆字节,因此这一技术广泛为多媒体系统所欢迎。 盘阵列的全称是: RedundanArrayofInexpensiveDisk,简称RAID技术。它是1988年由美国加州大学Berkeley分校的DavidPatterson教授等人提出来的磁盘冗余技术。从那时起,磁盘阵列技术发展得很快,并逐步走向成熟。现在已基本得到公认的有下面八种系列。 1.RAID0(0级盘阵列) RAID0又称数据分块,即把数据分布在多个盘上,没有容错措施。其容量和数据传输率是单机容量的N倍,N为构成盘阵列的磁盘机的总数,I/O传输速率高,但平均无故障时间MTTF(MeanTimeToFailure)只有单台磁盘机的N分之一,因此零级盘阵列的可靠性最差。 2.RAID1(1级盘阵列) RAID1又称镜像(Mirror)盘,采用镜像容错来提高可靠性。即每一个工作盘都有一个镜像盘,每次写数据时必须同时写入镜像盘,读数据时只从工作盘读出。一旦工作盘发生故障立即转入镜像盘,从镜像盘中读出数据,然后由系统再恢复工作盘正确数据。因此这种方式数据可以重构,但工作盘和镜像盘必须保持一一对应关系。这种盘阵列可靠性很高,但其有效容量减小到总容量一半以下。因此RAID1常用于对出错率要求极严的应用场合,如财政、金融等领域。 3.RAID2(2级盘阵列) RAID2又称位交叉,它采用汉明码作盘错检验,无需在每个扇区之后进行CRC(CyclicReDundancycheck)检验。汉明码是一种(n,k)线性分组码,n为码字的长度,k为数据的位数,r为用于检验的位数,故有:n=2r-1r=n-k 因此按位交叉存取最有利于作汉明码检验。这种盘适于大数据的读写。但冗余信息开销还是太大,阻止了这类盘的广泛应用。 4.RAID3(3级盘阵列) RAID3为单盘容错并行传输阵列盘。它的特点是将检验盘减小为一个(RAID2校验盘为多个,DAID1检验盘为1比1),数据以位或字节的方式存于各盘(分散记录在组内相同扇区号的各个磁盘机上)。它的优点是整个阵列的带宽可以充分利用,使批量数据传输时间减小;其缺点是每次读写要牵动整个组,每次只能完成一次I/O。 5.RAID4(4级盘阵列) RAID4是一种可独立地对组内各盘进行读写的阵列。其校验盘也只有一个。 RAID4和RAID3的区别是:RAID3是按位或按字节交叉存取,而RAID4是按块(扇区)存取,可以单独地对某个盘进行操作,它无需象RAID3那样,那怕每一次小I/O操作也要涉及全组,只需涉及组中两台磁盘机(一台数据盘,一台检验盘)即可。从而提高了小量数据的I/O速率。 6.RAID5(5级盘阵列) RAID5是一种旋转奇偶校验独立存取的阵列。它和RAID1、2、3、4各盘阵列的不同点,是它没有固定的校验盘,而是按某种规则把其冗余的奇偶校验信息均匀地分布在阵列所属的所有磁盘上。于是在同一台磁盘机上既有数据信息也有校验信息。这一改变解决了争用校验盘的问题,因此DAID5内允许在同一组内并发进行多个写操作。所以RAID5即适于大数据量的操作,也适于各种事务处理。它是一种快速,大容量和容错分布合理的磁盘阵列。 7.RAID6(6级盘阵列) RAID6是一种双维奇偶校验独立存取的磁盘阵列。它的冗余的检、纠错信息均匀分布在所有磁盘上,而数据仍以大小可变的块以交叉方式存于各盘。这类盘阵列可容许双盘出错。 8.RAID7(7级盘阵列) RAID7是在RAID6的基础上,采用了cache技术,它使得传输率和响应速度都有较大的提高。Cache是一种高速缓冲存储器,即数据在写入磁盘阵列以前,先写入cache中。一般采用cache分块大小和磁盘阵列中数据分块大小相同,即一块cache分块对应一块磁盘分块。在写入时将数据分别写入两个独立的cache,这样即使其中有一个cache出故障,数据也不会丢失。写操作将直接在cache级响应,然后再转到磁盘阵列。数据从cache写到磁盘阵列时,同一磁道的数据将在一次操作中完成,避免了不少块数据多次写的问题,提高了速度。在读出时,主机也是直接从cache中读出,而不是从阵列盘上读取,减少与磁盘读操作次数,这样比较充分地利用了磁盘带宽。 这样cache和磁盘阵列技术的结合,弥补了磁盘阵列的不足(如分块写请求响应差等缺陷),从而使整个系统以高效、快速、大容量、高可靠以及灵活、方便的存储系统提供给用户,从而满足了当前的技术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多媒体系统的需要。 解析磁盘阵列的关键技术 存储技术在计算机技术中受到广泛关注,服务器存储技术更是业界关心的热点。一谈到服务器存储技术,人们几乎立刻与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s Interface)技术联系在一起。尽管廉价的IDE硬盘在性能、容量等关键技术指标上已经大大地提高,可以满足甚至超过原有的服务器存储设备的需求。但由于Inter的普及与高速发展,网络服务器的规模也变得越来越大。同时,Inter不仅对网络服务器本身,也对服务器存储技术提出了苛刻要求。无止境的市场需求促使服务器存储技术飞速发展。而磁盘阵列是服务器存储技术中比较成熟的一种,也是在市场上比较多见的大容量外设之一。 在高端,传统的存储模式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安全上,或是性能上,都无法满足特殊应用日益膨胀的存储需求。诸如存储局域网(SAN)等新的技术或应用方案不断涌现,新的存储体系结构和解决方案层出不穷,服务器存储技术由直接连接存储(DAS)向存储网络技术(NAS)方面扩展。在中低端,随着硬件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强大市场需求的推动下,本地化的、基于直接连接的磁盘阵列存储技术,在速度、性能、存储能力等方面不断地迈上新台阶。并且,为了满足用户对存储数据的安全、存取速度和超大的存储容量的需求,磁盘阵列存储技术也从讲求技术创新、重视系统优化,以技术方案为主导的技术推动期逐渐进入了强调工业标准、着眼市场规模,以成熟产品为主导的产品普及期。 回顾磁盘阵列的发展历程,一直和SCSI技术的发展紧密关联,一些厂商推出的专有技术,如IBM的SSA(Serial Storage Architecture)技术等,由于兼容性和升级能力不尽如人意,在市场上的影响都远不及SCSI技术广泛。由于SCSI技术兼容性好,市场需求旺盛,使得SCSI技术发展很快。从最原始5MB/s传输速度的SCSI-1,一直发展到现在LVD接口的160MB/s传输速度的Ultra 160 SCSI,320MB/s传输速度的Ultra 320 SCSI接口也将在2001年出现(见表1)。从当前市场看,Ultra 3 SCSI技术和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技术还应是磁盘阵列存储的主流技术。 SCSI技术 SCSI本身是为小型机(区别于微机而言)定制的存储接口,SCSI协议的Version 1 版本也仅规定了5MB/s传输速度的SCSI-1的总线类型、接口定义、电缆规格等技术标准。随着技术的发展,SCSI协议的Version 2版本作了较大修订,遵循SCSI-2协议的16位数据带宽,高主频的SCSI存储设备陆续出现并成为市场的主流产品,也使得SCSI技术牢牢地占据了服务器的存储市场。SCSI-3协议则增加了能满足特殊设备协议所需要的命令集,使得SCSI协议既适应传统的并行传输设备,又能适应最新出现的一些串行设备的通讯需要,如光纤通道协议(FCP)、串行存储协议(SSP)、串行总线协议等。渐渐地,“小型机”的概念开始弱化,“高性能计算机”和“服务器”的概念在人们的心目中得到强化,SCSI一度成为用户从硬件上来区分“服务器”和PC机的一种标准。 通常情况下,用户对SCSI总线的关心放在硬件上,不同的SCSI的工作模式意味着有不同的最大传输速度。如40MB/s的Ultra SCSI、160MB/s的Ultra 3 SCSI等等。但最大传输速度并不代表设备正常工作时所能达到的平均访问速度,也不意味着不同SCSI工作模式之间的访问速度存在着必然的“倍数”关系。SCSI控制器的实际访问速度与SCSI硬盘型号、技术参数,以及传输电缆长度、抗干扰能力等因素关系密切。提高SCSI总线效率必须关注SCSI设备端的配置和传输线缆的规范和质量。可以看出,Ultra 3模式下获得的实际访问速度还不到Ultra Wide模式下实际访问速度的2倍。 一般说来,选用高速的SCSI硬盘、适当增加SCSI通道上连接硬盘数、优化应用对磁盘数据的访问方式等,可以大幅度提高SCSI总线的实际传输速度。尤其需要说明的是,在同样条件下,不同的磁盘访问方式下获得的SCSI总线实际传输速度可以相差几十倍,对应用的优化是获得高速存储访问时必须关注的重点,而这却常常被一些用户所忽视。按4KB数据块随机访问6块SCSI硬盘时,SCSI总线的实际访问速度为2.74MB/s,SCSI总线的工作效率仅为总线带宽的1.7%;在完全不变的条件下,按256KB的数据块对硬盘进行顺序读写,SCSI总线的实际访问速度为141.2MB/s,SCSI总线的工作效率高达总线带宽的88%。 随着传输速度的提高,信号传输过程中的信号衰减和干扰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终结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降低信号波反射,改善信号质量的作用。同时,LVD(Low-Voltage Differential)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多。LVD工作模式是和SE(Single-Ended)模式相对应的,它可以很好地抵抗传输干扰,延长信号的传输距离。同时,Ultra 2 SCSI和Ultra 3 SCSI模式也通过采用专用的双绞型SCSI电缆来提高信号传输的质量。 在磁盘阵列的概念中,大容量硬盘并不是指单个硬盘容量大,而是指将单个硬盘通过RAID技术,按RAID 级别组合成更大容量的硬盘。所以在磁盘阵列技术中,RAID技术是比较关键的,同时,根据所选用的RAID级别的不同,得到的“大硬盘”的功能也有不同。 RAID是一项非常成熟的技术,但由于其价格比较昂贵,配置也不方便,缺少相对专业的技术人员,所以应用并不十分普及。据统计,全世界75%的服务器系统目前没有配置RAID。由于服务器存储需求对数据安全性、扩展性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RAID市场的开发潜力巨大。RAID技术是一种工业标准,各厂商对RAID级别的定义也不尽相同。目前对RAID级别的定义可以获得业界广泛认同的只有4种,RAID 0、RAID 1、RAID 0+1和RAID 5。 RAID 0是无数据冗余的存储空间条带化,具有低成本、极高读写性能、高存储空间利用率的RAID级别,适用于Video / Audio信号存储、临时文件的转储等对速度要求极其严格的特殊应用。但由于没有数据冗余,其安全性大大降低,构成阵列的任何一块硬盘损坏都将带来数据灾难性的损失。所以,在RAID 0中配置4块以上的硬盘,对于一般应用来说是不明智的。 RAID 1是两块硬盘数据完全镜像,安全性好,技术简单,管理方便,读写性能均好。但其无法扩展(单块硬盘容量),数据空间浪费大,严格意义上说,不应称之为“阵列”。 RAID 0+1综合了RAID 0和RAID 1的特点,独立磁盘配置成RAID 0,两套完整的RAID 0互相镜像。它的读写性能出色,安全性高,但构建阵列的成本投入大,数据空间利用率低,不能称之为经济高效的方案。 RAID 5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RAID技术。各块独立硬盘进行条带化分割,相同的条带区进行奇偶校验(异或运算),校验数据平均分布在每块硬盘上。以n块硬盘构建的RAID 5阵列可以有n-1块硬盘的容量,存储空间利用率非常高(见图6)。任何一块硬盘上数据丢失,均可以通过校验数据推算出来。它和RAID 3最大的区别在于校验数据是否平均分布到各块硬盘上。RAID 5具有数据安全、读写速度快,空间利用率高等优点,应用非常广泛,但不足之处是1块硬盘出现故障以后,整个系统的性能大大降低。 对于RAID 1、RAID 0+1、RAID 5阵列,配合热插拔(也称热可替换)技术,可以实现数据的在线恢复,即当RAID阵列中的任何一块硬盘损坏时,不需要用户关机或停止应用服务,就可以更换故障硬盘,修复系统,恢复数据,对实现HA(High Availability)高可用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各厂商还在不断推出各种RAID级别和标准。例如更高安全性的,从RAID控制器开始镜像的RAID;更快读写速度的,为构成RAID的每块硬盘配置CPU和Cache的RAID等等,但都不普及。用IDE硬盘构建RAID的技术是新出现的一个技术方向,对市场影响也较大,其突出优点就是构建RAID阵列非常廉价。目前IDE RAID可以支持RAID 0、RAID 1和RAID 0+1三个级别,最多支持4块IDE硬盘。由于受IDE设备扩展性的限制,同时,也由于IDE设备也缺乏热可替换的技术支持的原因,IDE RAID的应用还不多。 总之,发展是永恒的主题,在服务器存储技术领域也不例外。一方面,一些巨头厂商尝试推出新的概念或标准,来领导服务器及存储技术的发展方向,较有代表性的如Intel力推的IA-64架构及存储概念;另一方面,致力于存储的专业厂商以现有技术和工业标准为基础,推动SCSI、RAID、Fibre Channel等基于现有存储技术和方案快速更新和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检验技术发展的唯一标准是市场的认同。市场呼唤好的技术,而新的技术必须起到推动市场向前发展作用时才能被广泛接受和承认。随着高性能计算机市场的发展,高性能比、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的存储新技术也会不断涌现。 现在市场上的磁盘阵列产品有很多,用户在选择磁盘阵列产品的过程中,也要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进行选择,现在列举几个磁盘阵列产品,同时也为需要磁盘阵列产品的用户提供一些选择。表2列出了几种磁盘阵列的主要技术指标。 -------------------------------------------------------------------------------- 小知识:磁盘阵列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可靠性,指的是硬盘在给定条件下发生故障的概率。可用性,指的是硬盘在某种用途中可能用的时间。磁盘阵列可以改善硬盘系统的可靠性。从表3中可以看到RAID硬盘子系统与单个硬盘子系统的可靠性比较。 此外,在系统的可用性方面,单一硬盘系统的可用性比没有数据冗余的磁盘阵列要好,而冗余磁盘阵列的可用性比单个硬盘要好得多。这是因为冗余磁盘阵列允许单个硬盘出错,而继续正常工作;一个硬盘故障后的系统恢复时间也大大缩短(与从磁带恢复数据相比);冗余磁盘阵列发生故障时,硬盘上的数据是故障当时的数据,替换后的硬盘也将包含故障时的数据。但是,要得到完全的容错性能,计算机硬盘子系统的其它部件也必须有冗余。
2023-09-06 05:53:251

常见的服务器存储技术有哪几种

磁盘阵列(Redundant Arrays of Inexpensive Disks,RAID),是利用数组方式来作磁盘组,配合数据分散排列的设计,提升数据的安全性。磁盘阵列是由很多价格较便宜的磁盘,组合成一个容量巨大的磁盘组,利用个别磁盘提供数据所产生加成效果提升整个磁盘系统效能。利用这项技术,将数据切割成许多区段,分别存放在各个硬盘上。磁盘阵列还能利用同位检查(Parity Check)的观念,在数组中任一颗硬盘故障时,仍可读出数据,在数据重构时,将数据经计算后重新置入新硬盘中。 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网络附属存储)是一种将分布、独立的数据整合为大型、集中化管理的数据中心,以便于对不同主机和应用服务器进行访问的技术。按字面简单说就是连接在网络上,具备资料存储功能的装置,因此也称为“网络存储器”。它是一种专用数据存储服务器。它以数据为中心,将存储设备与服务器彻底分离,集中管理数据,从而释放带宽、提高性能、降低总拥有成本、保护投资。其成本远远低于使用服务器存储,而效率却远远高于后者。存储区域网络(SAN)是一种高速网络或子网络,提供在计算机与存储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存储设备是指一张或多张用以存储计算机数据的磁盘设备。一个 SAN 网络由负责网络连接的通信结构、负责组织连接的管理层、存储部件以及计算机系统构成,从而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力度。典型的 SAN 是一个企业整个计算机网络资源的一部分。通常 SAN 与其它计算资源紧密集群来实现远程备份和档案存储过程。SAN 支持磁盘镜像技术(disk mirroring)、备份与恢复(backup and restore)、档案数据的存档和检索、存储设备间的数据迁移以及网络中不同服务器间的数据共享等功能。此外 SAN 还可以用于合并子网和网络附接存储(NAS:network-attached storage)系统。
2023-09-06 05:53:351

SAN和RAID有什么关系?

SAN环境下通过cable连接的硬件基本包括了GBIC,交换机,和RAIDRAID并不完全是存储子系统, RAID子系统只能算是存储设备。 RAID子系统表示一个或者多个协同一系列磁盘驱动器操作的磁盘控制集合。 分为:“嵌入式RAID控制器”和“外部RAID控制器”,它们区别是很大的, 前者代表安装在服务器内的控制器,后者表示与所支持服务器开来的控制器。大RAID子系统,典型的是在许多磁盘驱动器和两个或者更多的计算机访问端口之间提供互连。
2023-09-06 05:53:572

不属于dna存储技术优点的是什么

读写快。DNA存储技术具有高效、存储量大、存储时间长、易获取且免维护的优点,不具有读写快的特点。DNA存储技术是一项着眼于未来的具有划时代意义存储技术,它利用人工合成的脱氧核糖核酸作为存储介质,即用人工合成的脱氧核糖核酸存储文本文档、图片和声音文件等数据,随后完整读取的技术。
2023-09-06 05:54:071

大数据技术包括哪些?

大数据技术,就是从各种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技术。大数据领域已经涌现出了大量新的技术,它们成为大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和呈现的有力武器。大数据处理关键技术一般包括:大数据采集、大数据预处理、大数据存储及管理、大数据分析及挖掘、大数据展现和应用(大数据检索、大数据可视化、大数据应用、大数据安全等)。 一、大数据采集技术数据是指通过RFID射频数据、传感器数据、社交网络交互数据及移动互联网数据等方式获得的各种类型的结构化、半结构化(或称之为弱结构化)及非结构化的海量数据,是大数据知识服务模型的根本。重点要突破分布式高速高可靠数据爬取或采集、高速数据全映像等大数据收集技术;突破高速数据解析、转换与装载等大数据整合技术;设计质量评估模型,开发数据质量技术。互联网是个神奇的大网,大数据开发和软件定制也是一种模式,这里提供最详细的报价,如果你真的想做,可以来这里,这个手机的开始数字是一八七中间的是三儿零最后的是一四二五零,按照顺序组合起来就可以找到,我想说的是,除非你想做或者了解这方面的内容,如果只是凑热闹的话,就不要来了。大数据采集一般分为大数据智能感知层:主要包括数据传感体系、网络通信体系、传感适配体系、智能识别体系及软硬件资源接入系统,实现对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的海量数据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接入、传输、信号转换、监控、初步处理和管理等。必须着重攻克针对大数据源的智能识别、感知、适配、传输、接入等技术。基础支撑层:提供大数据服务平台所需的虚拟服务器,结构化、半结构化及非结构化数据的数据库及物联网络资源等基础支撑环境。重点攻克分布式虚拟存储技术,大数据获取、存储、组织、分析和决策操作的可视化接口技术,大数据的网络传输与压缩技术,大数据隐私保护技术等。二、大数据预处理技术主要完成对已接收数据的辨析、抽取、清洗等操作。1)抽取:因获取的数据可能具有多种结构和类型,数据抽取过程可以帮助我们将这些复杂的数据转化为单一的或者便于处理的构型,以达到快速分析处理的目的。2)清洗:对于大数据,并不全是有价值的,有些数据并不是我们所关心的内容,而另一些数据则是完全错误的干扰项,因此要对数据通过过滤“去噪”从而提取出有效数据。三、大数据存储及管理技术大数据存储与管理要用存储器把采集到的数据存储起来,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并进行管理和调用。重点解决复杂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大数据管理与处理技术。主要解决大数据的可存储、可表示、可处理、可靠性及有效传输等几个关键问题。开发可靠的分布式文件系统(DFS)、能效优化的存储、计算融入存储、大数据的去冗余及高效低成本的大数据存储技术;突破分布式非关系型大数据管理与处理技术,异构数据的数据融合技术,数据组织技术,研究大数据建模技术;突破大数据索引技术;突破大数据移动、备份、复制等技术;开发大数据可视化技术。开发新型数据库技术,数据库分为关系型数据库、非关系型数据库以及数据库缓存系统。其中,非关系型数据库主要指的是NoSQL数据库,分为:键值数据库、列存数据库、图存数据库以及文档数据库等类型。关系型数据库包含了传统关系数据库系统以及NewSQL数据库。开发大数据安全技术。改进数据销毁、透明加解密、分布式访问控制、数据审计等技术;突破隐私保护和推理控制、数据真伪识别和取证、数据持有完整性验证等技术。
2023-09-06 05:54:172

采用光存储技术的是( )

c
2023-09-06 05:54:253

冗余数据存储技术分为哪三种

冗余数据存储技术分为磁盘镜像、磁盘双工和双机容错。数据冗余技术是使用一组或多组附加驱动器存储数据的副本,这就叫数据冗余技术。比如镜像就是一种数据冗余技术。数据冗余技术,在工控软件开发中,冗余技术是一项最为重要的技术,它是系统长期稳定工作的保障。 OPC技术的使用可以更加方便的实现软件冗余,而且具有较好的开放性和可互操作性。数据冗余是指数据之间的重复,也可以说是同一数据存储在不同数据文件中的现象。可以说增加数据的独立性和减少数据冗余是企业范围信息资源管理和大规模信息系统获得成功的前提条件。数据存储,是数据流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临时文件或加工过程中需要查找的信息。常用的存储介质为磁盘和磁带。存储组织方式因存储介质而异。在磁带上数据仅按顺序文件方式存取;在磁盘上则可按使用要求采用顺序存取或直接存取方式。数据存储方式与数据文件组织密切相关,其关键在于建立记录的逻辑与物理顺序间对应关系,确定存储地址,以提高数据存取速度。
2023-09-06 05:54:451

垂直存储技术的详细概念

垂直存储是什么?这种新的技术如何提高存储能力和稳定性? 你是否听说过超顺磁效应(superparamagnetic effect)?这是一种限制可用硬盘的大小的理论。(比如,不能超过120G等)。简单来说,就是当磁盘上的磁体区变得太小时,它 们将不能在室温下保持磁的正确方向,就会产生空比特。空比特=丢失的数据=无用的存储。因此,研究磁存储的科学家和工程师都在寻找新的解决方法。至少目前为止,还没有解 决超顺磁效应。因此,硬盘工程师分析了目前驱动的结构。现在的硬盘所使用的数据存储采用的是纵向记录方式。打个比方,硬盘好象一个平台,上面有很多很小的多米诺骨牌, 每块骨牌代表一个比特的信息。在纵向记录方式下,每块骨牌都是按磁力的南北级一块接一块的平行放置在磁盘平面上。当每比特数据靠得越来越近,就可能发生超顺磁现象。 解决方法:垂直记录 目前磁盘中数据位都是水平放置,而在垂直记录方式下,他们都是垂直站立起来的,也就是说在同样的空间中,可以放置更多的数据位,可以很好的解决超顺磁效应。现在,同样 空间里可以容纳更多数据位,而无需将他们靠得太近。(数据位之间的距离被称为过渡区)。 正如您所期待的,磁盘使用在垂直记录方式下与纵向记录方式下是不同的。垂直记录方式下磁头更加出色,因为它的工作范围更小。而且,另人吃惊的是,垂直式与纵向方式相比 具有更好的容错性。 在水平记录方式下,每个数据位的南北磁极与临近数据位的南北级相互吸引和排斥。但是,在垂直记录方式下,南北级垂直向上或向下,就解决了磁极之间的冲突问题,减少了空 数据位的数量。 新旧两种方式的另外一个不同点就是数据位下面软件底层的叠加。这个新的平层提高了硬盘磁头读写的可靠性。简单来说,这个新的层阴阳级更为稳定,避免造成硬盘系统不稳定 。 对于您来说垂直记录有何意义呢?如果只需增加少量成本就能获得10倍存储容量的话您会怎么想?垂直存储方式,做为数据位摆放方式改变的产物(当然也有其他方面的一些改进 )将有可能将现有存储能力提高十倍。不过这些新的磁盘最终也会碰到超顺磁效应,但是科研专家们已经在全力开发新一代磁盘了。 垂直磁盘已在市场上出现,如果你不知道它的存在,说明这些磁盘设计得有多么巧妙:这些磁盘只改变了记录方式,但依然能用于现有接口,也就是说你也可以在现有系统中加入 这样的磁盘。例如,您可以购买一块带有并行或者串行ATA接口的希捷Momentus 5400磁盘。
2023-09-06 05:54:561

英特尔快速存储技术

1、英特尔快速存储技术,为用户带来了好处的单驱动器以及通过AHCI提高存储性能与本机命令队列(NCQ)。AHCI还可提供更长的电池使用时间与链接电源管理(LPM),可以降低芯片组的功耗和串行ATA(SATA)硬盘驱动器。2、英特尔快速存储技术是一个基于Windows的应用程序。该程序为配备SATA磁盘的台式机、移动电脑和服务器平台系统提供更高的性能和可靠性。当使用一个或多个SATA磁盘时,因性能提高及耗电降低而获益。3、英特尔快速存储技术,即IntelRapidStorageTechnology(简称IntelRST)),是一个基于Windows的应用程序。有用,可以卸载。该程序为配备SATA磁盘的台式机、移动电脑和服务器平台系统提供更高的性能和可靠性。4、英特尔的快速存储技术对服务器和企业很有用,但对个人家庭电脑却没什么用。此外,对于操作系统也有一些限制,比如运行得不太好的WINDOWS7,以及运行得很好的特定于服务器的操作系统,比如WINDOWSServer2012。5、英特尔RST快速存储技术是指将SSD当作磁盘缓存进而加快系统加载速度和运行速度,需要将SSD硬盘与机械硬盘组成RAID模式才有效果。如果是直接将操作系统安装在SSD硬盘上,则使用此技术无效。也无必要使用。6、同时给您进入大存储容量的硬盘(HDD)的最大权限,从而支持成本较低的小容量固态盘与大容量硬盘协同使用。英特尔智能响应技术可使您的系统比仅配备硬盘驱动器的系统运行更快。
2023-09-06 05:55:181

大数据的安全存储采用什么技术

基于云计算架构的大数据,数据的存储和操作都是以服务的形式提供。目前,大数据的安全存储采用虚拟化海量存储技术来存储数据资源,涉及数据传输、隔离、恢复等问题。解决大数据的安全存储,一是数据加密。在大数据安全服务的设计中,大数据可以按照数据安全存储的需求,被存储在数据集的任何存储空间,通过SSL(SecureSocketsLayer,安全套接层协议层)加密,实现数据集的节点和应用程序之间移动保护大数据。在大数据的传输服务过程中,加密为数据流的上传与下载提供有效的保护。应用隐私保护和外包数据计算,屏蔽网络攻击。目前,PGP和TrueCrypt等程序都提供了强大的加密功能。二是分离密钥和加密数据。使用加密把数据使用与数据保管分离,把密钥与要保护的数据隔离开。同时,定义产生、存储、备份、恢复等密钥管理生命周期。三是使用过滤器。通过过滤器的监控,一旦发现数据离开了用户的网络,就自动阻止数据的再次传输。四是数据备份。通过系统容灾、敏感信息集中管控和数据管理等产品,实现端对端的数据保护,确保大数据损坏情况下有备无患和安全管控。更多关于大数据的安全存储采用什么技术,进入:https://m.abcgonglue.com/ask/d6a03e1615838691.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2023-09-06 05:55:261

英特尔快速存储技术有必要安装吗

根据设备和需求进行选择。1、英特尔RST快速存储技术是指将SSD当作磁盘缓存进而加快系统加载速度和运行速度,需要将SSD硬盘与机械硬盘组成RAID模式才有效果。2、如果是直接将操作系统安装在SSD硬盘上,则使用此技术无效。也无必要使用。RST技术的SSD硬盘不是用来安装操作系统的,而是用来加速系统的。RST通过学习可以把常用的程序以及文件等预先加载到SSD硬盘中,这样使用时间越长,系统运行速度和程序运行速度就会越来越快。
2023-09-06 05:55:361

win10怎么开启英特尔快速存储技术呢?

win10 英特尔r快速存储技术开启的方法:计算机-管理-服务和应用程序-服务-英特尔(R)快速存储技术-修改设置-重启即可。具体步骤:一、右键桌面的计算机图标-管理。二、进入计算机管理中心-服务和应用程序-服务。三、找到英特尔(R)快速存储技术,双击打开。四、在英特尔快速存储技术的属性窗口中,将启动类型修改为自动,如果服务状态是停止状态请点击启动来启动该服务-应用-确定。五、点击依存关系,可查看和英特尔快速存储有关的服务进程,依次找到Windows Management Insttumentation和Remote Producer Call (RPC)两个服务。六、依次将Windows Management Insttumentation和Remote Producer Call (RPC)的启动类型设置为开机启动-应用-确定。七、重启计算机即可。
2023-09-06 05:55:441

win10怎么开启英特尔r快速存储技术?

win10 英特尔r快速存储技术开启的方法:计算机-管理-服务和应用程序-服务-英特尔(R)快速存储技术-修改设置-重启即可。具体步骤:一、右键桌面的计算机图标-管理。二、进入计算机管理中心-服务和应用程序-服务。三、找到英特尔(R)快速存储技术,双击打开。四、在英特尔快速存储技术的属性窗口中,将启动类型修改为自动,如果服务状态是停止状态请点击启动来启动该服务-应用-确定。五、点击依存关系,可查看和英特尔快速存储有关的服务进程,依次找到Windows Management Insttumentation和Remote Producer Call (RPC)两个服务。六、依次将Windows Management Insttumentation和Remote Producer Call (RPC)的启动类型设置为开机启动-应用-确定。七、重启计算机即可。
2023-09-06 05:56:311

如何正确开启 intel快速存储技术

你需要把你的固态硬盘的分区删掉,然后固态才能做为缓存被软件识别,不然固态是以存储盘的形式存在的,软件没有权限操作的。
2023-09-06 05:57:215

简述虚拟化存储技术的三种实现方法及工作原理

从系统的观点看,有三种主要的存储虚拟化方法:基于主机的虚拟存储;基于存储设备的虚拟存储;基于网络的虚拟存储。方法1:基于主机的虚拟存储基于主机的虚拟存储依赖于代理或管理软件,它们安装在一个或多个主机上,实现存储虚拟化的控制和管理。由于控制软件是运行在主机上,这就会占用主机的处理时间。因此,这种方法的可扩充性较差,实际运行的性能不是很好。基于主机的方法也有可能影响到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为有可能导致不经意间越权访问到受保护的数据。这种方法要求在主机上安装适当的控制软件,因此一个主机的故障可能影响整个SAN系统中数据的完整性。软件控制的存储虚拟化还可能由于不同存储厂商软硬件的差异而带来不必要的互操作性开销,所以这种方法的灵活性也比较差。但是,因为不需要任何附加硬件,基于主机的虚拟化方法最容易实现,其设备成本最低。使用这种方法的供应商趋向于成为存储管理领域的软件厂商,而且目前已经有成熟的软件产品。这些软件可以提供便于使用的图形接口,方便地用于SAN的管理和虚拟化,在主机和小型SAN结构中有着良好的负载平衡机制。从这个意义上看,基于主机的存储虚拟化是一种性价比不错的方法。方法2:基于存储设备的虚拟化基于存储设备的存储虚拟化方法依赖于提供相关功能的存储模块。如果没有第三方的虚拟软件,基于存储的虚拟化经常只能提供一种不完全的存储虚拟化解决方案。对于包含多厂商存储设备的SAN存储系统,这种方法的运行效果并不是很好。依赖于存储供应商的功能模块将会在系统中排斥JBODS(Just a Bunch of Disks,简单的硬盘组)和简单存储设备的使用,因为这些设备并没有提供存储虚拟化的功能。当然,利用这种方法意味着最终将锁定某一家单独的存储供应商。基于存储的虚拟化方法也有一些优势:在存储系统中这种方法较容易实现,容易和某个特定存储供应商的设备相协调,所以更容易管理,同时它对用户或管理人员都是透明的。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因为缺乏足够的软件进行支持,这就使得解决方案更难以客户化(customzing)和监控。方法3:基于网络的虚拟存储基于网络的虚拟化方法是在网络设备之间实现存储虚拟化功能,具体有下面几种方式:1. 基于互联设备的虚拟化基于互联设备的方法如果是对称的,那么控制信息和数据走在同一条通道上;如果是不对称的,控制信息和数据走在不同的路径上。在对称的方式下,互联设备可能成为瓶颈,但是多重设备管理和负载平衡机制可以减缓瓶颈的矛盾。同时,多重设备管理环境中,当一个设备发生故障时,也比较容易支持服务器实现故障接替。但是,这将产生多个SAN孤岛,因为一个设备仅控制与它所连接的存储系统。非对称式虚拟存储比对称式更具有可扩展性,因为数据和控制信息的路径是分离的。基于互联设备的虚拟化方法能够在专用服务器上运行,使用标准操作系统,例如Windows、Sun Solaris、Linux或供应商提供的操作系统。这种方法运行在标准操作系统中,具有基于主机方法的诸多优势--易使用、设备便宜。许多基于设备的虚拟化提供商也提供附加的功能模块来改善系统的整体性能,能够获得比标准操作系统更好的性能和更完善的功能,但需要更高的硬件成本。但是,基于设备的方法也继承了基于主机虚拟化方法的一些缺陷,因为它仍然需要一个运行在主机上的代理软件或基于主机的适配器,任何主机的故障或不适当的主机配置都可能导致访问到不被保护的数据。同时,在异构操作系统间的互操作性仍然是一个问题。3. 基于路由器的虚拟化基于路由器的方法是在路由器固件上实现存储虚拟化功能。供应商通常也提供运行在主机上的附加软件来进一步增强存储管理能力。在此方法中,路由器被放置于每个主机到存储网络的数据通道中,用来截取网络中任何一个从主机到存储系统的命令。由于路由器潜在地为每一台主机服务,大多数控制模块存在于路由器的固件中,相对于基于主机和大多数基于互联设备的方法,这种方法的性能更好、效果更佳。由于不依赖于在每个主机上运行的代理服务器,这种方法比基于主机或基于设备的方法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当连接主机到存储网络的路由器出现故障时,仍然可能导致主机上的数据不能被访问。但是只有联结于故障路由器的主机才会受到影响,其他主机仍然可以通过其他路由器访问存储系统。路由器的冗余可以支持动态多路径,这也为上述故障问题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法。由于路由器经常作为协议转换的桥梁,基于路由器的方法也可以在异构操作系统和多供应商存储环境之间提供互操作性。
2023-09-06 05:58:391

存储技术的存储介质

磁带机的存储介质就是磁带。目前常用的磁带介质有普通金属磁带MetalParticle(MP)、高级金属蒸发带AdvancedMetalEvaporated(AME)、具有自动清洗功能的高级金属蒸发AMEwithSmartCleanTMTechnology等类型。MP介质MP磁带即普通金属磁带,它的实现原理金属粉末粘到磁带上,一般MP磁带可以读写2,000次。 AME介质AME介质(高级金属蒸镀带)是金属粉末通过激光照射,高温使其蒸发成气态然后冷凝到磁带上,这种磁带比MP有很多优点:记录密度高,表面光滑可以减少磁头磨损,更薄可以同样的磁带容积容纳更长的磁带。一般AME磁带可以读写25,000次。 具有自动清洗功能的AME介质具有自动清洗(SmartClean)技术的AME磁带是为提高可靠性而设计的。带SmartClean技术的AME介质在其前端包含了2米长的用于自动清洗磁鼓和磁头的清洗带,能够减少介质的磨损,使磁头寿命延长30%。
2023-09-06 05:58:471

intel 快速储存技术有用么

  是个非常有用的技术。  能够提高数据稳定性并提供更高级别的性能、响应能力和可扩展性。  英特尔快速存储技术,即IntelRapid Storage Technology (简称IntelRST)),是一个基于 Windows的应用程序。  该程序为配备 SATA 磁盘的台式机、移动电脑和服务器平台系统提供更高的性能和可靠性。  当使用一个或多个 SATA 磁盘时,您可因性能提高及耗电降低而获益。  使用多个磁盘时,可增强对磁盘故障时数据丢失的保护。  英特尔快速存储技术为串行 ATA AHCI 和 RAID 子系统提供增强的管理能力和详细的状态信息。  因为HD tune 与英特尔快速存储技术有冲突,致使HD不能地检测出硬盘的信息,不过比较新的版本会慢慢修复这个情况,放心这绝对不是英特尔快速存储技术的问题。  很多人认为自己的电脑卡顿是因为英特尔快速存储技术引起的,那纯属的自作聪明的想法。
2023-09-06 05:59:151

大数据存储与应用特点及技术路线分析

大数据存储与应用特点及技术路线分析大数据时代,数据呈爆炸式增长。从存储服务的发展趋势来看,一方面,对数据的存储量的需求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对数据的有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数据对存储设备的容量、读写性能、可靠性、扩展性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充分考虑功能集成度、数据安全性、数据稳定性,系统可扩展性、性能及成本各方面因素。大数据存储与应用的特点分析“大数据”是由数量巨大、结构复杂、类型众多数据构成的数据集合,是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处理与应用模式,通过数据的整合共享,交叉复用形成的智力资源和知识服务能力。其常见特点可以概括为3V:Volume、Velocity、Variety(规模大、速度快、多样性)。大数据具有数据规模大(Volume)且增长速度快的特性,其数据规模已经从PB级别增长到EB级别,并且仍在不断地根据实际应用的需求和企业的再发展继续扩容,飞速向着ZB(ZETA-BYTE)的规模进军。以国内最大的电子商务企业淘宝为例,根据淘宝网的数据显示,至2011年底,淘宝网最高单日独立用户访问量超过1.2亿人,比2010年同期增长120%,注册用户数量超过4亿,在线商品数量达到8亿,页面浏览量达到20亿规模,淘宝网每天产生4亿条产品信息,每天活跃数据量已经超过50TB.所以大数据的存储或者处理系统不仅能够满足当前数据规模需求,更需要有很强的可扩展性以满足快速增长的需求。(1)大数据的存储及处理不仅在于规模之大,更加要求其传输及处理的响应速度快(Velocity)。相对于以往较小规模的数据处理,在数据中心处理大规模数据时,需要服务集群有很高的吞吐量才能够让巨量的数据在应用开发人员“可接受”的时间内完成任务。这不仅是对于各种应用层面的计算性能要求,更加是对大数据存储管理系统的读写吞吐量的要求。例如个人用户在网站选购自己感兴趣的货物,网站则根据用户的购买或者浏览网页行为实时进行相关广告的推荐,这需要应用的实时反馈;又例如电子商务网站的数据分析师根据购物者在当季搜索较为热门的关键词,为商家提供推荐的货物关键字,面对每日上亿的访问记录要求机器学习算法在几天内给出较为准确的推荐,否则就丢失了其失效性;更或者是出租车行驶在城市的道路上,通过GPS反馈的信息及监控设备实时路况信息,大数据处理系统需要不断地给出较为便捷路径的选择。这些都要求大数据的应用层可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带宽从存储介质中获得相关海量的数据。另外一方面,海量数据存储管理系统与传统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或者基于磁带的备份系统之间也在发生数据交换,虽然这种交换实时性不高可以离线完成,但是由于数据规模的庞大,较低的数据传输带宽也会降低数据传输的效率,而造成数据迁移瓶颈。因此大数据的存储与处理的速度或是带宽是其性能上的重要指标。(2)大数据由于其来源的不同,具有数据多样性的特点。所谓多样性,一是指数据结构化程度,二是指存储格式,三是存储介质多样性。对于传统的数据库,其存储的数据都是结构化数据,格式规整,相反大数据来源于日志、历史数据、用户行为记录等等,有的是结构化数据,而更多的是半结构化或者非结构化数据,这也正是传统数据库存储技术无法适应大数据存储的重要原因之一。所谓存储格式,也正是由于其数据来源不同,应用算法繁多,数据结构化程度不同,其格式也多种多样。例如有的是以文本文件格式存储,有的则是网页文件,有的是一些被序列化后的比特流文件等等。所谓存储介质多样性是指硬件的兼容,大数据应用需要满足不同的响应速度需求,因此其数据管理提倡分层管理机制,例如较为实时或者流数据的响应可以直接从内存或者Flash(SSD)中存取,而离线的批处理可以建立在带有多块磁盘的存储服务器上,有的可以存放在传统的SAN或者NAS网络存储设备上,而备份数据甚至可以存放在磁带机上。因而大数据的存储或者处理系统必须对多种数据及软硬件平台有较好的兼容性来适应各种应用算法或者数据提取转换与加载(ETL)。大数据存储技术路线最典型的共有三种:第一种是采用MPP架构的新型数据库集群,重点面向行业大数据,采用Shared Nothing架构,通过列存储、粗粒度索引等多项大数据处理技术,再结合MPP架构高效的分布式计算模式,完成对分析类应用的支撑,运行环境多为低成本 PC Server,具有高性能和高扩展性的特点,在企业分析类应用领域获得极其广泛的应用。这类MPP产品可以有效支撑PB级别的结构化数据分析,这是传统数据库技术无法胜任的。对于企业新一代的数据仓库和结构化数据分析,目前最佳选择是MPP数据库。第二种是基于Hadoop的技术扩展和封装,围绕Hadoop衍生出相关的大数据技术,应对传统关系型数据库较难处理的数据和场景,例如针对非结构化数据的存储和计算等,充分利用Hadoop开源的优势,伴随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应用场景也将逐步扩大,目前最为典型的应用场景就是通过扩展和封装 Hadoop来实现对互联网大数据存储、分析的支撑。这里面有几十种NoSQL技术,也在进一步的细分。对于非结构、半结构化数据处理、复杂的ETL流程、复杂的数据挖掘和计算模型,Hadoop平台更擅长。第三种是大数据一体机,这是一种专为大数据的分析处理而设计的软、硬件结合的产品,由一组集成的服务器、存储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为数据查询、处理、分析用途而特别预先安装及优化的软件组成,高性能大数据一体机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纵向扩展性。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大数据存储与应用特点及技术路线分析的相关内容,更多信息可以关注环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货
2023-09-06 05:59:241

Win7系统有SSD有必要装RST英特尔快速存储技术吗?

不必要的吧。
2023-09-06 05:59:358

内存扩充之虚拟存储技术

传统存储管理 特征 时间局部性:如果执行了程序中的某条指令,那么不久后这条指令很有可能再次执行;如果某个数据被访问过,不久之后该数据很可能再次被访问(因为程序中存在大量循环) 空间局部性:一旦程序访问了某个存储单元,在不久之后,其附近的存储单元很有可能被访问(因为很多数据在内存中是连续存放的,并且程序的指令也是顺序地在内存中存放的 寄存器 高速缓存 内存 外存(如磁盘、磁带等) 越往上容量越小,访问速度越快,成本越高 越往下容量越大,访问速度越慢,成本越低 高速缓存技术的思想:将近期会频繁访问到的数据放到更高速的存储器中,暂时用不到的数据放在更低速存储器中 快表机构就是将近期常访问的页表项副本放到更高速的cache中 基于局部性原理,在程序装入时,可以将程序中很快就会用到的部分装入内存,暂时用不到的部分留在外存,就可以让程序开始执行 在程序执行过程中,当所访问的信息不在内存时,由操作系统负责将所需信息从外存调入内存,然后继续执行程序 若内存空间不够,由操作系统将内存中暂时用不到的信息换出到外存 因此,在操作系统的管理下,在用户看来似乎有一个比实际内存大得多的内存,这就是虚拟内存 操作系统虚拟性的一个体现,实际的物理内存大小没有变,只是在逻辑上进行了扩充 虚拟内存的最大容量是由计算机的地址结构(CPU寻址范围)确定的 虚拟内存的实际容量 = min(内存外存容量之和,CPU寻址范围) 虚拟内存有以下三个主要特征 虚拟内存技术,允许一个作业多次调入内存。如果采用连续分配方式,会不方便实现。因此,虚拟内存的实现需要建立在离散分配的内存管理方式基础上 传统的非连续分配存储管理 基本分页存储管理 基本分段存储管理 基本段页式存储管理 虚拟内存的实现 请求分页存储管理 请求分段存储管理 请求段页式存储管理 主要区别:在程序执行过程中,当所访问的信息不在内存时,由操作系统负责将所需信息从外存调入内存,然后继续执行程序。若内存空间不够,由操作系统负责将内存中暂时用不到的信息换出到外存 操作系统要提供请求调页/段功能、页面/段置换功能 请求分页存储管理和基本分页存储管理的主要区别 页表机制 页表项:内存块号、状态位、访问字段、修改位、外存地址,页号时隐含的 内存块号是页面在内存中对应的页框号,如果状态位为0,则内存块号为无 状态位表示是否已被调入内存 访问字段记录最近被访问过几次,或者上次访问时间,由此操作系统能够提供置换算法 修改位记录页面被调入内存后是否被修改过,如果没有,就不需要浪费时间写回外存 外存地址是页面在外存中的存放位置 缺页中断机构 在请求分页系统中,每当要访问的页面不在内存时,便会产生一个缺页中断,然后由操作系统的缺页中断处理程序处理中断(内中断) 此时缺页的进程阻塞,放入阻塞队列,调页完成后再将其唤醒,放回就绪队列 如果内存中有空闲块,则为进程分配一个空闲块,将所缺页面装入该块,并修改页表中相应的页表项 如果内存中没有空闲块,则由页面置换算法选择一个页面淘汰,若该页面在内存期间被修改过,则要将其写回外存,为修改过的页面不用写回外存 一条指令再执行期间可能产生多次缺页中断(copy A to B) 新增的步骤 页面的换入、换出需要磁盘IO,会有较大的开销,因此好的页面置换算法应该追求更少的缺页率 缺页中断≠页面置换 发生缺页中断会发生调页,只有内存块满了才发生页面置换 最佳置换算法OPT:每次淘汰以后永不使用或最长时间内不再被访问的页面 理想化的算法,很难实现 先进先出算法FIFO:每次淘汰最先进入内存的页面 实现:把调入内存的页面根据调入的先后顺序排成队列,页面置换时换出队头页面,新调入的页面排到队尾 优点:实现简单 缺点1:belady异常,为进程分配的物理块数增大时,缺页次数不减反增的异常现象。只有FIFO会产生belady异常。 缺点2:算法与进程实际运行时的规律不适应,因为先调入的页面有可能最经常被访问,因此算法性能差 最近最久未使用置换算法LRU:淘汰最近最久未使用的页面 实现方法:赋予每个页面对应的页表项中,用访问字段记录该页面自上次被访问以来所经历的时间t 优点:性能最接近OPT 缺点:实现困难、开销大 时钟置换算法CLOCK/NRU 简单NRU:为每一个页表项设置一个访问位,再将内存中的页面都通过连接指针连成一个循环队列,当某页被访问时,访问位为1,只需检查页的访问位。如果为0,就将该页换出,否则将其改为0,暂不换出,继续向后扫描,若第一轮扫描都是1,将这也页面的访问位改为0后,进行第二轮扫描,第二轮扫描中一定会有访问位为0的页面,将其换出。因此最多经过两轮扫描 改进NRU:如果淘汰的页面没有被修改过,就不需要执行IO操作,只有淘汰的页面被修改过时,才需要写回外存。因此,同时考虑最近有无访问和有无修改,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优先淘汰没有修改过的页面,避免IO操作 第一轮:找到第一个访问位和修改位都为0的页面进行替换,如果没有找到进行下一轮扫描 第二轮:查找第一个访问位为0,修改位为1的页面进行替换,本轮将所有被扫描过的访问位设置为0,如果没有进行下一轮扫描 第三轮:查找0,0替换否则下一轮 第四轮:查找0,1替换 最多会进行四轮扫描 驻留集:请求分页管理中给进程分配的物理块的集合 在采用了虚拟存储技术的系统中,驻留集大小一般小于进程的总大小 驻留集太小,导致缺页频繁,系统要花大量时间处理缺页,实际用于进程推进的时间很少 驻留集太大,会导致多道程序并发度下降,资源利用率降低 固定分配:操作系统为每个进程分配一组固定数目的物理块,在进程运行期间不再改变 可变分配:先为每个进程分配一定数目的物理块,在进程运行期间,可根据情况作适当的增加或减少 局部置换:发生缺页时只能选进程自己的物理地址块进行置换 全局置换:可以将操作系统保留的空闲物理块分配给缺页进程,也可以将别的进程持有的物理块置换到外存,再分配给缺页进程 不存在固定分配全局置换的策略,因为全局置换意味着一个进程拥有的物理块数量必然改变 其他三种组合存在 固定分配局部置换:系统为每个进程分配一定数量的物理块,在整个运行期间都不改变。若进程在运行中发生缺页,并且需要进行页面置换,则只能从该进程在内存中的页面中选出一页换出,然后再调入需要的页面 缺点:很难在刚开始就确定应为每个进程分配多少个物理地址块才算合理(采用这种策略的系统可以根据进程大小、优先级、或是根据程序员给出的参数来确定为一个进程分配的内存块数 可变分配全局置换:刚开始会为进程分配一定数量的物理块。操作系统会保持一个空闲物理块队列,当某进程发生缺页时,从空闲物理块中取出一块分给该进程;若无空闲物理块,则选择一个未锁定的页面换出到外存,再将该物理块分配给缺页的进程。采用这种策略时,只要某进程发生缺页,都将获得新的物理块,仅当空闲物理块用完时,系统才选择一个未锁定的页面调出。被选择调出的页面可能是系统中任何一个进程的页面,因此这个被选中的进程拥有的物理块会减少,缺页率会增加 只要缺页就给该进程分配新的物理块 可变分配局部置换:刚开始会为每个进程分配一定数量的物理块,当某进程发生缺页时,只允许从该进程自己的物理块中选出一个进行页面置换。如果进程在运行过程中频繁缺页,系统会为该进程多分配几个物理块,直至该进程缺页率趋于适当程度;反之,如果缺页率太低,就是当减少分配给该进程的内存块数 要根据发生缺页的频率来动态增加或减少进程的物理块 何时调入页面 从何处调入页面 对换区:读写速度更快,采用连续分配方式 文件区:读写速度更慢,采用离散分配方式 抖动/颠簸现象:刚刚换出的页面马上要换入内存,刚刚换入的页面马上要换出外存,这种频繁的页面调度行为称为抖动/颠簸 主要原因是进程频繁访问的页面数目高于可用的物理块数(分配给进程的物理块不够) 为进程分配物理块太少会使进程发生抖动现象,为进程分配的物理块太多会降低系统的并发度降低某些资源的利用率。因此提出了“工作集”的概念 工作集:在某段时间间隔里,进程实际访问页面的集合 驻留集:请求分页存储管理中给进程分配的内存块的集合 驻留集不能小于工作集,否则进程运行过程中将频繁缺页
2023-09-06 06:00:181

intel快速存储技术怎么卸载

我不知道您是怎么安装英特尔快速存储技术的。我的是thinkpad机型,安装英特尔快速存储技术的方法是更新SATA控制器驱动。卸载的方法就是回滚SATA控制器驱动就行了。除此之外就只能完全卸载SATA控制器驱动,再重新安装;或者重装系统(我不建议这样)。 您可以参考一下我的方法。
2023-09-06 06:00:293

win10关闭快速储存技术驱动的方法是什么

最近有朋友问小编win10关闭快速储存技术驱动的方法是什么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相信还有很多朋友不太清楚,win10系统到底应该如何关闭intel快速存储技术呢?快速存储技术会占用系统很多资源,我们可以关闭它,节省系统资源,那么具体如何操作呢?小编这就为大家带来win10关闭intel快速存储技术的方法。win10关闭intel快速存储技术的方法:1、如果安装了Intel快速存储技术支持的话,在桌面的,右下角会显示下面所示的图标;2、双击托盘里面的Intel快速存储技术图标的话,就会弹出来下图所示的窗口,这其实就是快速存储服务的控制面板;3、直接单击管理选项,也可以单击右侧随意的存储设备驱动器,都能够显示出来存储设备属性的信息。不过在输出信息里面,并没有任何关闭快速存储服务接口;4、这时候如果你是对磁盘操作时而弹出的Intel支持对话框十分苦恼的话,可以不用卸载支持,右键点击托盘,这时候会弹出菜单,在里面直接取消需要的选项;5、选中上图里面选中的程序文件,然后直接运行。接着而就会弹出控制台,根据相关的帮助指示就能够卸载Intel快速存储技术支持了。好了,以上就是关于win10关闭快速储存技术驱动的方法是什么的全部内容了,希望本篇win10关闭intel快速存储技术的方法对你有所帮助。
2023-09-06 06:00:441

查看是否安装了英特尔快速储存技术

朋友,请你勇敢、自信、无畏!好好干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尽量完善自己,树立一种爱咋咋地的精神!中国有句谚语:听蝲蝲蛄叫,还不种地了呢!意思是,你爱说说啥,我该做啥做啥!
2023-09-06 06:01: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