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赣剧的介绍

2023-09-17 10:17:32
TAG: 介绍 赣剧
共2条回复
豆豆staR

赣剧是一个兼唱高腔、乱弹、昆腔及其它曲调的多声腔的汉族戏曲剧种。所用方言为赣语。其起源和前身为弋阳腔,为著名的古代四大声腔之一。弋阳腔饶河班、信河班两大流派1950年相合,随后进入省会南昌,1953年正式成立江西省赣剧团,弋阳腔于是更名为赣剧。赣剧的弹腔,以二黄、西皮为主,其它还包括秦腔、高拨子、浙调、浦江调和文南词诸腔,其中优美动听的文南词腔调尤受群众的欢迎。解放后,赣剧艺术进行改革,整理、改编演出了《梁祝姻缘》、《还魂记》、《窦娥冤》等优秀传统剧目。赣剧的发展对对京剧、川剧、湘剧、秦腔等44个剧种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2011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赣剧

苏萦

赣剧是一个兼唱高腔、乱弹、昆腔及其它曲调的多声腔的汉族戏曲剧种。所用方言为赣语。其起源和前身为弋阳腔,为著名的古代四大声腔之一。弋阳腔饶河班、信河班两大流派1950年相合,随后进入省会南昌,1953年正式成立江西省赣剧团,弋阳腔于是更名为赣剧。赣剧的弹腔,以二黄、西皮为主,其它还包括秦腔、高拨子、浙调、浦江调和文南词诸腔,其中优美动听的文南词腔调尤受群众的欢迎。解放后,赣剧艺术进行改革,整理、改编演出了《梁祝姻缘》、《还魂记》、《窦娥冤》等优秀传统剧目。赣剧的发展对对京剧、川剧、湘剧、秦腔等44个剧种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2011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关推荐

赣剧的读音赣剧的读音是什么

赣剧的读音是:gànjù。赣剧的拼音是:gànjù。结构是:赣(左右结构)剧(左右结构)。注音是:ㄍㄢ_ㄐㄨ_。赣剧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赣剧gànjù。(1)江西地方戏曲剧种之一,由弋阳腔发展而来,现已成为综合高腔、皮黄、昆曲等多种声腔的剧种,流行于上饶、景德镇等地区。二、引证解释⒈江西主要剧种之一。由明代的弋阳腔发展而成。三、国语词典流行于江西一带的戏曲剧种。源于明代弋阳腔,清代晚期吸收了弹腔和部分昆腔,成为多声腔剧种。四、网络解释赣剧赣剧是一个兼唱高腔、乱弹、昆腔及其它曲调的多声腔的传统戏曲剧种,所用方言为赣语。其起源和前身为弋阳腔,为著名的古代四大声腔之一。弋阳腔饶河班、信河班两大流派1950年相合,随后进入省会南昌,1953年正式成立江西省赣剧团,弋阳腔于是更名为赣剧。赣剧的弹腔,以二黄、西皮为主,其它还包括秦腔、高拨子、浙调、浦江调和文南词诸腔,其中优美动听的文南词腔调尤受群众的欢迎。解放后,赣剧艺术进行改革,整理、改编演出了《梁祝姻缘》、《还魂记》、《窦娥冤》等优秀传统剧目。赣剧的发展对对京剧、川剧、湘剧、秦腔等44个剧种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2011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关于赣剧的成语不名一钱不齿于人恶作剧_繁治剧伯道无儿不期然而然仓皇出逃不为已甚_繁决剧不期而然关于赣剧的词语恶作剧不名一钱_繁决剧不齿于人仓皇出逃繁剧纷扰高谈剧论伯道无儿不期而然创剧痛深关于赣剧的造句1、此外,京剧、川剧、婺剧、桂剧、湘剧、祁剧、赣剧等剧种中仍然保留着昆曲的部分剧目、声腔和曲牌。2、演唱形式上,《等》剧改变了传统赣剧帮腔一唱众和的形式,新增西方歌剧中的独唱、重唱、混声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3、赣剧之乡乐平市坚持百年古韵与现代气息相结合,加大送戏下乡力度,既丰富了农民文化生活,又传播了社会正能量。4、小桥流水是金色的,空气里荡漾着也是油菜的清香,风也仿佛吹奏的是赣剧的绝音,花海是招蜂引蝶的源泉。5、在江西省鄱阳县银宝湖乡临时搭建的戏台上,该县赣剧团的演员们正用他们自己创作的现代小戏《鄱湖渔歌》给乡亲们带来欢笑。点此查看更多关于赣剧的详细信息
2023-09-06 08:10:141

江西的戏剧叫什么剧

江西戏剧剧种很多,如下:  赣剧:赣剧发端于明代弋阳腔,流传至今已有五百年历史,分饶河、广信两派。饶河戏流行于饶洲府的鄱阳、乐平、余干、万年、德兴等地。广信班流行于广信府的上饶、玉山、贵溪、横峰等地。建国后,一九五零年被正式定名为赣剧。  东河戏:初名赣洲大戏。孕育,形成于贡水流域的赣县、兴国一带,是江西古老剧种之一。东河戏流行地区有赣县、兴国、南康、大余等县,旁及粤东的梅县、潮洲以及闽西的宁化、归化等地。  宜黄戏:宜黄戏、旧称宜黄班。主要流行地区为江西的宜黄、南城南丰、广昌等县,远及赣东北,赣南和福建闽西一带,建国后,一九五七年定名为宜黄戏。  九江清阳腔:九江清阳腔,为清代安徽清阳腔之遗脉。主要流行地区有湖口、都昌、彭泽、星子、瑞昌等地,当地人称之为高腔,后改名为九江清阳腔。  吁河戏:吁河戏,地方大剧种,旧名土戏,因为最先只演孟姜女的故事,又称之为孟戏。这种孟戏历来由宗族性的班社演出。其流行地区为广昌一带。一九八一年定名为吁河戏,在广昌成立了吁河戏剧团。  西河戏:原名弹腔大戏,是赣剧的一个流派。其流行地区为星子、德安、九江、都昌、永修等县。赣江下游分东西两河流入鄱阳湖,而星子、德安位于西河流域,故外地人称之为西河班。一九八二年定名为西河戏。  宁河戏:旧时又名宁洲大班,其流行地区为修水、铜鼓、武宁等县,在赣、鄂、湘三省毗邻地区很受群众欢迎。其起源于明代弋阳腔,为江西古老剧种之一。建国后定名为宁河戏。  抚河戏:旧称抚河大班。主要流行于抚河流域的临川、金溪、宜黄、崇仁、广昌等县,其戏班有时还进南昌演出,历史约有三百年。建国后,这个已经失传多年的剧种,才定名为抚河戏。  婺源徽剧:婺源徽班,因其流行地区以婺源为中心,故在清代就名为婺源班。建国后,一般只称为徽剧,是中国现存的古老剧种之一,迄今已有三百年的历史。  吉安戏:地方大戏剧种,因产生于吉安地区,是一个综合了高腔、昆曲和乱弹诸腔的古老剧种。其流行地区,除赣中、赣西、赣南等地外,尚达湖南湘东一带。到建国前夕,已无班社存在,成为一个失传的剧种。  傩戏:古代祭祀剧种,主要流行于万载县和萍乡市,原称开口傩。一九八五年定名为傩戏。  赣南采茶戏:旧称灯戏,流行地区有赣洲、赣县,广东韶关、曲江等市县。从清代嘉庆以后,赣、粤两省的采茶戏班社,交往频繁。建国后才正式定名为赣南采茶戏。  南昌采茶戏:南昌采茶戏,起源于茶灯,并经过灯戏、三角班、半班等阶段。主要流行于南昌、新建、安义、进贤、永修、奉新等地。清末宣统年间,南昌采茶戏在抚洲演出达六年之久。抗日战争时,在吉安、泰和、赣州一带有较长时期的演出。建国后,初名为南昌地方戏。一九五三年改称为南昌采茶戏。  赣东采茶戏:旧称三角班、半班。主要流行于铅山、弋阳、贵溪等县。建国后,定名为赣东北采茶戏,后改赣东采茶戏。  九江采茶戏:原名茶灯戏,进入半班以后,更名为采茶戏。其主要流行地区为瑞昌、九江、湖口、彭泽、德安等县。建国后,流行于瑞昌的采茶戏,曾定名为瑞昌采茶戏,后统称为九江采茶戏。  武宁采茶戏:旧称茶戏。主要流行地区有武宁、修水、铜鼓、德安、永修、奉新、瑞昌和湖北的阳新、通山等县。1953年定名为武宁茶戏,后称武宁采茶戏。  景德镇采茶戏:旧名三角班。他的前身是湖北的黄梅戏。主要流行地区为景德镇、浮梁、都昌、婺源以及安徽的祁门等县。建国后定名为景德镇采茶戏。  抚州采茶戏:旧称三角班、半班。主要流行于抚州、临川、崇仁、宜黄、金溪、进贤、南丰等地的部分农村,建国后,定名为抚州采茶戏。  吉安采茶戏:旧称三角班、花鼓班。其流行地区有吉安市、吉、永丰、峡江、新干、泰和万安等县,邻近的抚州、赣州地区也曾流行。建国后,定名为吉安采茶戏。  宁都采茶戏:属赣中采茶戏系统,这个剧种流行地区有宁都、于都、兴国、石城、广昌等农村乡镇,还到过福建的邵武、光泽、建宁等县演出。建国后,改名为宁都采茶戏。  高安采茶戏:俗称高安丝弦戏,由民间灯彩演变而成,是一种在瑞河锣鼓戏之后的新兴采茶剧种。主要流行地区为高安、上高、宜春、宜丰、分宜、新干等地。因其发展于高安,建国后,定名为高安地方戏,1978年改明为高安采茶戏。  瑞河采茶戏:旧名三角班,采茶戏、高安锣鼓戏。其流行地区主要是高安、上高、奉新、宜丰以及南昌、九江、上饶等地,因为高安县旧为瑞洲府治,地处瑞河流域,1979年改名为瑞河采茶戏。  袁河采茶戏:旧名三角班、锣鼓戏。起源于宜春北部,流行于宜春、万载、上高、吉安等地,1979年正式改名为袁河采茶戏。  万载花灯戏:50年代叫万载花灯戏,60年代称万载采茶戏。1980年正式定名为万载花灯戏。它原于民间灯采,吸收赣南采茶戏和高安丝弦戏的唱腔和表演艺术加上民歌小曲,逐渐演变而成,流行于万载农村。  萍乡采茶戏:又称萍乡地方戏,后来改名为萍乡采茶戏,是在萍乡地区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地方戏曲。流行于萍乡、宜春、铜鼓、宁冈及湖南的浏阳里、醴陵等地。  赣西采茶戏:旧称三角班,流行于永新、莲花、安福等县。这一带地处江西西部,建国后定名为赣西采茶戏。  京剧:进入江西约在清光绪20年左右,至今有100多年历史,其主要流行地区是南昌、景德镇、萍乡、宜春、赣州、吉安、上饶、九江等地市。  越剧:由浙江传入江西后,主要流行地区有,南昌、九江、景德镇、萍乡、赣州、以及上饶地区各县。  评剧:产生于河北省滦县、迁安、玉田、三河及宝坻一带农村。1910年左又形成于唐山,俗称蹦蹦戏或落子戏,简称平戏。在江西的主要流行地区有南昌、德安。
2023-09-06 08:10:273

赣剧有什么特点

赣剧的表演特点是动作大、线条粗、身段严谨、场面热闹、古朴、富有生活情趣,而音乐特点是干唱、腔调自由、旋律少变、节奏简单等。赣剧高腔音乐特点有四个方面:一、干唱。锣鼓伴奏,人声帮腔。二、腔调自由。有格律而不为格律所限,随口歌唱,自由行腔。三、旋律少变、节奏简单。其旧调无慢板。流水板节奏之快,犹如江水一般,字多音少,一泄而尽。 四、“滚白”与“滚唱”。“滚白”系夹于曲牌唱腔之中,似念非念,似唱非唱的韵白,是一种表现人物和烘托环境的独特形式。“滚唱”,即为五、七言诗句或通俗成语,似流水板之节奏速度。赣剧简介赣剧是江西省地方传统戏剧剧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赣剧起源于赣东北,流行于江西省境内。其声腔基础为明代四大声腔之一的弋阳腔,融合了清代中期传入江西境内的昆腔与乱弹而形成,是古代四大声腔之一。1951年定名为赣剧。
2023-09-06 08:11:111

赣剧有什么特点

赣剧的表演特点是动作大、线条粗、身段严谨、场面热闹、古朴、富有生活情趣,而音乐特点是干唱、腔调自由、旋律少变、节奏简单等。简介:赣剧是一个兼唱高腔、乱弹、昆腔及其它曲调的多声腔的传统戏曲剧种,所用方言为赣语。其起源和前身为弋阳腔,为著名的古代四大声腔之一。弋阳腔饶河班、信河班两大流派1950年相合,随后进入省会南昌,1953年正式成立江西省赣剧团,弋阳腔于是更名为赣剧。赣剧高腔音乐特点有四个方面:一、干唱。锣鼓伴奏,人声帮腔。二、腔调自由。有格律而不为格律所限,随口歌唱,自由行腔。三、旋律少变、节奏简单。其旧调无慢板。流水板节奏之快,犹如江水一般,字多音少,一泄而尽。 四、“滚白”与“滚唱”。 “滚白”系夹于曲牌唱腔之中,似念非念,似唱非唱的韵白,是一种表现人物和烘托环境的独特形式。“滚唱”,即为五、七言诗句或通俗成语,似流水板之节奏速度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赣剧演出特点:旧时演出,每场分四段,“前找”一出为武打戏,“正戏”一本或两本,“后找”一出是玩笑戏。其高腔的表演特点是动作大,线条粗、身段严谨,场面热闹,以善演历史戏著称;在《江边会友》中老艺人李福东饰尉迟恭,演来豪放气雄。当尉迟恭钓鱼,钓着一只螃蟹时,用双手装作扳下螃蟹的双钳,向江面丢去,并念道:“漫将冷眼观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此时连续做了几个幅度较大的舞蹈动作并通过面部表情的急剧变化,把尉迟恭内心对李道宗的憎恨集中表达出来,而那些上船、解缆、持竿、装饵、抛丝、举竿等动作,都具有生活气息,并富有感情;又如《珍珠记》中河桥分别一场,在如诉如泣的风马儿“套曲”音乐声中,配以高文举与王金贞两人舞蹈,表现了一对恩爱夫妻如胶如漆依依惜别的感情,又突出了歌舞结合,歌启舞动,舞在歌中,丝丝密扣。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延伸:脸谱的色彩红脸:代表忠诚,有血性。蓝脸:表现刚强,骁勇,有心计。黑色脸:表现性格严肃,不苟言笑白色脸:变现狡诈多疑,含贬义,代表凶诈。金色脸:象征威武庄严,变现神仙一类的角色银色脸:代表奸诈多疑活威武庄严,变现鬼怪或者是神仙。紫色脸:代表肃穆,庄重富有正义感。
2023-09-06 08:11:251

赣剧有什么特点

赣剧的表演特点是动作大、线条粗、身段严谨、场面热闹、古朴、富有生活情趣,而音乐特点是干唱、腔调自由、旋律少变、节奏简单等。赣剧的表演特点是动作大、线条粗、身段严谨、场面热闹、古朴、富有生活情趣,而音乐特点是干唱、腔调自由、旋律少变、节奏简单等。赣剧是江西省地方传统戏剧剧种,起源于赣东北,流行于江西省境内。赣剧是一个兼唱高腔、乱弹、昆腔及其它曲调的多声腔的汉族戏曲剧种,所用方言为赣语。其起源和前身为弋阳腔,为著名的古代四大声腔之一。弋阳腔饶河班、信河班两大流派1950年相合,随后进入省会南昌,1953年正式成立江西省赣剧团,弋阳腔于是更名为赣剧。赣剧的弹腔,以二黄、西皮为主,其它还包括秦腔、高拨子、浙调、浦江调和文南词诸腔,其中优美动听的文南词腔调尤受群众的欢迎。它的发展对对京剧、川剧、湘剧、秦腔等44个剧种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解放后,赣剧艺术进行改革,整理、改编演出了《梁祝姻缘》、《还魂记》、《窦娥冤》等优秀传统剧目。
2023-09-06 08:11:451

赣剧的由来故事?

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赣剧供奉的祖师爷,亦名为老郎神,俗称“田府正堂”,这是南戏传给弋阳腔的祖师父。而明代的弋阳腔是从浙江杭州传入的南戏为基础,结合江西的地方特点而产生的,故赣剧祖师爷才有“杭州西门外铁板桥头二十四位老郎师傅”之说。清代以后,赣剧的老郎神改为唐明皇。在广信府的玉山班里,亦有供奉田、窦、葛三位祖师的。尽管祖师爷有这些不同说法,祖师爷的诞生日都是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而赣剧的老郎庙只在玉山县发现一处,可惜现在已经不存在。这是赣剧祖师的一般情况。
2023-09-06 08:12:143

赣剧是什么?

戏曲剧种之一。主要流行于江西东北部,属兼唱高腔、昆山腔及乱弹腔(含二黄、西皮、秦腔、浙调、浦江调等)的多声腔剧种。其渊源一说为明代的弋阳腔,一说为明代的乐平腔与弋阳腔。后其声腔分裂为“饶河班”和“广信班”等流派。“饶河班”以景德镇、波阳、乐平为中心,保留高腔剧目较多,艺术风格古朴;“广信班”则以贵溪、玉山为中心,受婺剧影响较大,无高腔,其乱弹唱腔腕转婀娜,清新流丽。1950年后,将“饶河”“广信”两派合并,改称为“赣剧”。角色分类有老生、挂须、小生、老旦,正旦、小旦、大花、二花、三花,合称“九角头”。其音乐部分较为简单,演唱高腔时,始终保持“其节以鼓”的原始风貌。著名演员有余六喜、杨挂仙以及名乐师王仕仁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赣剧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重新整理了一批优秀剧目,并对音乐唱腔进行了改革,“以鼓击节”外还“助以弦管”,丰富了唱腔音乐的表现力。
2023-09-06 08:12:342

赣戏的由来

赣戏就是赣剧,是由南戏中的弋阳腔,与当地的方言土话相结合后发展出的一种新的地方腔调。 赣剧是什么 赣剧是江西省地方传统戏剧剧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赣剧起源于赣东北,流行于江西省境内。其声腔基础就是明代四大声腔之一的弋阳腔,融合了清代中期传入江西境内的昆腔与乱弹而形成,是古代四大声腔之一。 赣剧的特点 赣剧的表演风格古朴厚实、亲切逼真、歌舞结合,声腔体系十分丰富。角色行当沿袭了明代弋阳腔的角色旧制,分老生、正生、小生、老旦、正旦、小旦、大花、二花、三花,俗称九角头。后来又加了副末、二旦、四花等角色。
2023-09-06 08:12:411

江西的戏剧叫什么剧?

江西有戏剧之乡的称谓,戏剧剧种也很多,其中比较主要的有赣剧:发端于明代的弋阳腔,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一九五零年正式定名为赣剧。采茶戏:包括赣南采茶戏、南昌采茶戏、赣东采茶戏、九江采茶戏、武宁采茶戏、高安采茶戏等等,有十几个小类,起源于茶灯、灯戏等。还有婺源徽剧、吉安戏、抚河戏、宁河戏、西河戏、宜黄戏、九江清阳腔、东河戏等地方戏剧种。此外,在全国流传较广的京剧、越剧、评剧等剧种,在南昌等地市也有流行。只是各自的流传范围和影响力各不同
2023-09-06 08:13:012

赣剧的历史发展概括与基本要点

赣剧,其起源和前身为弋阳腔,为著名的古代四大声腔之一。弋阳腔饶河班、信河班两大流派1950年相合,随后进入省会南昌,1953年正式成立江西省赣剧团,弋阳腔于是更名为赣剧。  弋阳腔是中国戏曲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弋阳腔诞生在江西弋阳。弋阳腔一诞生,就以它前所未有的的艺术魅力迅速地弥漫于中国的戏曲舞台,在中国戏曲舞台上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记,演奏出了中国戏曲史上最高亢的旋律,创造了中国戏曲的新形式,揭开了中国戏曲史的新篇章。弋阳腔自由的表演风格和高亢的旋律是严酷的社会现实凝结成的。自南宋以来,经元入明,弋阳及其附近地区几乎战乱未已、灾荒不断。洪武二十四年,弋阳户数,19,718户,人口51,653人。至清顺治六年,弋阳县人口仅有11,801人,人口锐减五分之四。是严重的生存危机把弋阳腔锻造成了“高腔”。弋阳腔是弋阳人顽强生命力的表现。弋阳人“刻厉自奋,矜谨节义,”秉性耿直,崇尚宗教。弋阳腔熔铸了弋阳人的性格。通过对戏曲的审美活动,获得了自我释放,自我减压,自我陶醉的艺术享受,最终获得了精神的解放,和自我价值的肯定。明代弋阳人口急剧减少,“固有户存而人去者,逋亡迁徙,不著汔土也著于世矣。”由此,对于嘉靖年间“弋阳之调绝 ”,该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解释。  2006年5月20日,弋阳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辑本段]风格特点  弋阳腔的唱腔结构、伴奏及行当与余姚腔、昆山腔、海盐腔基本一样。据清·李调元的《剧话》:"弋腔始弋阳,即今"高腔""。由此可知,弋阳腔又通称为高腔。弋阳腔又有徒歌、帮腔、滚调等演唱形式,配以锣鼓,气氛热烈,它的粗犷、豪放、激越、明快的特点,深受广大劳动群众的欢迎。  弋阳腔的曲牌,来源于两个方面:出自南戏的曲牌有[鹧鸪天]、[皂罗袍]、[泣颜回]、[驻云飞]、[香罗带]、[红衲袄]、[山坡羊]、[步步娇]等;出自北曲的有[新水令]、[端正好]、[点绛唇]、[寄生草]、[朝天子]、[醉太平]、[快活林]、[清江引]等。它们虽为套曲,但可随心入腔。  弋阳腔的脚色分为小生、正生、老生、二花、三花、小旦、正旦、老旦等行,其唱腔结构最初采用曲牌联套体,演出时仅辅以锣鼓而不用管弦伴奏,演员一人演唱,数人接腔,形成极富特点的"徒歌、帮腔"演唱方式,明代中叶又发展出打破曲牌联套体制的滚调,进一步增强了声腔音乐的戏剧性和表现力。在广泛流播的过程中,弋阳腔繁衍出多种变体,由此形成高腔体系,对南北各地的四十几个声腔剧种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中国地方民间戏曲的发展进程。  弋阳腔显著特色是"一唱众和",以打击乐和丝、竹、弦、管等乐器配乐伴奏,唱腔可塑性大、声调高亢,既具南方温柔敦厚之雅韵,又兼北方慷慨激昂之气质。  弋阳腔剧目分连台大戏和传奇本两大类,前者包括《三国传》、《水浒传》、《岳飞传》、《目连传》、《封神传》等,后者包括《青梅会》、《古城会》、《定天山》、《金貂记》、《珍珠记》、《卖水记》等。  赣剧的表演风格古朴厚实,亲切逼真。口白以中州韵为基础。行当分老生、正生、小生、老旦、正旦、小旦、大花、二花、三花,称为“九角头”。赣剧的腔调计有[高腔]、[二凡]、[西皮]、[文南词]、[秦腔]、[老拨子]、[浙调]、[浦江调]、[昆曲]、[梆子]等。[编辑本段]赣剧剧目  赣剧剧目分弋阳、青阳、乱弹三类。弋阳腔剧目有所谓“十八本”之说,即《青梅会》、《古城会》、《风波亭》、《定天山》、《金貂记》、《龙凤剑》、《珍珠记》、《卖水记》、《长城记》、《八义记》、《十义记》、《鹦鹉记》、《清凤亭》、《洛阳桥》、《三元记》、《白蛇记》、《摇钱树》和《乌盆记》,到1949 年,只能上演四本正戏和部分单折;青阳腔剧目,多数出自明代传奇,保存较完整的大小剧目80余出,如《吐绒记》、《百花记》、《三跳涧》、《香球记》、《双杯记》、《五桂记》等;乱弹剧目有清道光年间38种,称为“老路戏”,其中有《三官堂》、《四国齐》、《禹门关》等二凡戏和《祭风台》、《花田错》、《芦花河》等西皮戏以及西皮二凡戏《二皇图》、《蓝田带》、《龙凤阁》等,另有二凡拨子戏《万里侯》、《打金冠》等,以后又不断从徽剧、婺剧、文南词中移植了一些剧目,大多只有提纲无准词,称为“水路戏”。解放后,赣剧整理改编的剧目有:弋阳腔《珍珠记》、《尉迟恭》、《张三借靴》、《送衣哭城》、《西域行》、《还魂记》;青阳腔《双拜月》、《百花赠剑》、《西厢记》;弹腔《梁祝姻缘》、《借女冲喜》、《白蛇传》、《装疯骂殿》、《孟姜女》;昆腔戏《悟空借扇》、《相梁刺梁》等。创作的现代戏有《一群穆桂英》、《红色宣传员》、《奇袭边平》、《盗种》、《铁肩红心》、《祭碑出征》等。[编辑本段]著名演员  赣剧的著名演员有严有源、杨桂仙、潘凤霞、卓福生、童庆初、肖桂香、陈桂英、祝月仙、胡瑞华、段日丽、万良福、涂玲慧、陈俐等。[编辑本段]对其他剧种的影响  自诞生以来,弋阳腔即以其"杜撰百端"的连台大戏和"错用乡语"的艺术特色在民间广为流传。  至明嘉靖年间,向着北京、南京、湖南、广东、福建、安徽迅猛发展,达到高峰。据《南词叙录》所载,由于弋阳腔在声腔方面不断与各地民歌、山歌、小调及道教音乐相结合,因而使它极具生命力,来自民间,流传于民间。当时流行弋阳腔的地区,除江西本区域外,还有北京、湖南、福建、广东等10多个省市,弋阳腔剧目发展到100多种,曲牌400多个。弋阳腔产生后的500多年里,在全国衍生出一个庞大奇丽的高腔体系,对京剧、川剧、湘剧、秦腔等44个剧种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
2023-09-06 08:13:201

赣剧是怎样形成和演艺的?

随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当家做主,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各个领域都创造出巨大的成就。弋阳腔在这个时期也焕发了勃勃生机。随着时间的推移,在1950年饶河班与信河班合并,称为“赣剧”。1953年,赣剧进入南昌,并成立了江西省赣剧团。其后又创办了戏曲学校,集广、饶两班于一堂,并把流行于都昌、湖口一带的九江青阳腔也划入赣剧范畴。后来,赣剧的高腔有弋阳腔和青阳腔两种,其中弋阳腔一直保持“其节以鼓,其调喧”的原始风貌;青阳腔由安徽传入江西北部的都昌、湖口、彭泽一带。由于青阳腔和弋阳腔有历史渊源关系,1957年被发掘出来后,亦归入赣剧演唱。弋阳腔高昂激越,青阳腔柔和婉转。由于青阳腔具有通俗流畅的“滚唱”,在扩大上演剧目和丰富艺术表现力方面较弋阳腔更胜一筹。高腔曲调结构均为曲牌联套体。1958年在弋阳,创办了一个专唱高腔的专业剧团。在50年代曾出现许多著名演员,如有江铃静、严有源、杨桂仙、潘凤霞、卓福生、童庆初、肖桂香、陈桂英、祝月仙、胡瑞华、段日丽、万良福、涂玲慧、陈俐等。1985年,江西省共有10个赣剧团。曾先后到武汉、长沙、广州、福州、上海、南京、天津、北京,以及安徽、山东、吉林、辽宁、黑龙江等地演出获得了大量好评。在剧目演出方面,经过改革的弋阳腔,获得了“美秀娇甜”的奖誉。赣剧经过了老一辈艺人的继承和发扬,形成了更加完善、优美的艺术,发展成为结合众多唱腔,分布广泛的戏曲艺术,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喜爱。赣剧由于长期演出于赣东北的广大农村和城镇,所以其舞台艺术逐渐形成了一种古朴厚实亲切逼真的地方风格。赣剧表演夸张、强烈、凝练、细致,如《珍珠记》中夫妻相会甩书、挥帚、跪抱等强烈而朴质的表演;《张三借靴》一剧中通过祭靴、摔靴、脱靴等情节,揭示出财主吝啬的夸张手法;《藏孤出关》中以眼神、水袖表达感情;《幽闺拜月》中以舞蹈刻画性格;《送饭斩娥》中用步法塑造人物,以及《黄鹤楼》中巧妙地运用一连串无言的喜剧性表演,把刘备、周瑜、赵云三者之间的内心冲突,刻画得淋漓尽致。赣剧的音乐演奏可以分为高腔、昆腔和弹腔三大类。其弹腔又包括二凡、西皮、秦腔、拨子、浦江调、上江调、浙调、安徽梆子、南北词以及民歌小调。赣剧的高腔曲牌结构,基本上符合南北曲的格律。因曲体本身的富于变化,又构成了曲牌唱腔丰富的表现力。赣剧高腔音乐具有锣鼓伴奏,人声帮腔;腔调自由,自由行腔;旋律少变、节奏简单;“滚白”与“滚唱气”夹于牌唱胜之中的特点。后来,高腔增加了管弦伴奏,按剧目情况,分别定出托唱乐器和帮腔乐器。生旦为主的剧目,以箫、笛、琵琶为主奏乐器,二胡、中胡、篌管应之。在人声帮腔上七有男女和混声帮和之分。由于这些改革,使赣剧高腔在保持原有高亢激越的特点外,增入了柔和优美的旋律。赣剧剧目分弋阳、青阳、乱弹、昆腔几类:弋阳腔剧目有所谓“十八本”之说。即《青梅会》、《古城会》、《风波亭》、《定天山》、《金貂记》、《龙凤剑》、《珍珠记》、《卖水记》、《长城记》、《八义记》、《十义记》、《鹦鹉记》、《清凤亭》、《洛阳桥》、《三元记》、《白蛇记》、《摇钱树》和《乌盆记》。青阳腔剧目《双拜月》、《百花赠剑》、《西厢记》;弹腔《梁祝姻缘》、《借女冲喜》、《白蛇传》、《装疯骂殿》、《孟姜女》。乱弹剧目有清道光年间38种,称为“老路戏”,其中有《三官堂》、《四国齐》、《禹门关》等二凡戏和《祭风台》、《花田错》、《芦花河》等西皮戏以及西皮二凡戏《二皇图》、《蓝田带》、《龙凤阁》等。昆腔剧目《悟空借扇》、《相梁刺梁》等。创作的现代戏有《一群穆桂英》、《红色宣传员》、《奇袭边平》、《盗种》、《铁肩红心》、《祭碑出征》等。赣剧具有“繁音促节,咿喇如话”的特点,因而在唱腔的句间或句尾出现“啊”“呃”的衬字和变音,常用舌根翻高八度,俗称“边音”。赣剧弹腔生角讲究本音“酥”,边音“秀”,忽高忽低,清越动听,其角色表演因戏而异,有的端庄凝重,有的风雅飘逸,有的刚健勇武,有的又迂腐寒酸。有蟒袍、靠把、官带、箭衣、褶子等戏路。后来赣剧艺术进行改革,整理、改编演出了《梁祝姻缘》、《还魂记》、《窦娥冤》等优秀传统剧目。1960年建立了江西省赣剧院。1960年,东北的黑龙江、吉林两省分别派员南下移植赣剧,一时出现了“南花北放”的繁荣景象。
2023-09-06 08:13:291

江西地方戏曲有哪些发扬赣地文化风采

在江西的戏曲文化中,戏剧剧种十分多,特别是采茶戏,地域上的不同也出现了很多不同的采茶戏剧。那么,江西的地方戏曲究竟都有哪些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些发扬赣地文化风采的江西地方戏曲吧。 赣剧 赣剧是一个兼唱高腔、乱弹、昆腔及其它曲调的多声腔的传统戏曲剧种。所用方言为赣语。其起源和前身为弋阳腔,为著名的古代四大声腔之一。弋阳腔饶河班、信河班两大流派1950年相合,随后进入省会南昌,1953年正式成立江西省赣剧团,弋阳腔于是更名为赣剧。 赣剧的弹腔,以二黄、西皮为主,其它还包括秦腔、高拨子、浙调、浦江调和文南词诸腔,其中优美动听的文南词腔调尤受群众的欢迎。解放后,赣剧艺术进行改革,整理、改编演出了《梁祝姻缘》、《还魂记》、《窦娥冤》等优秀传统剧目。 赣剧的发展对对京剧、川剧、湘剧、秦腔等44个剧种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 弋阳腔 弋阳腔,传统戏曲声腔之一。简称“弋腔”,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戏曲声腔,它源于南戏,产生于信州弋阳,形成于元末明初。是宋元南戏在信州弋阳后与当地赣语、传统民间音乐结合,并吸收北曲演变而成。它至迟在元代后期已经出现。明、清两代,弋阳腔在南北各地蕃衍发展,成为活跃于民间的主要声腔之一。清李调元《剧话》说:“弋腔始弋阳,即今‘高腔"”。故弋阳腔又通称赣语高腔。 弋阳腔的唱腔结构、伴奏及行当与余姚腔、昆山腔、海盐腔基本一样。据清·李调元的《剧话》:弋腔始弋阳,即今高腔。由此可知,弋阳腔又通称为高腔。弋阳腔又有徒歌、帮腔、滚调等演唱形式,配以锣鼓,气氛热烈,它的粗犷、豪放、激越、明快的特点,深受广大劳动群众的欢迎。 盱河戏 盱河戏,流传于广昌县境的一个古老剧种。别名大戏、土戏。盱河戏发祥于甘竹镇,原先专唱高腔,后与皮黄诸腔盱河戏相结合,遂形成以唱皮黄腔为主,兼唱高腔昆腔的大型剧种。因该剧种只流行于盱河流域,1981年正式定名为盱河戏,并建立了广昌县盱河戏剧团。 主要招式有起霸、捞剑寻月、金钱跑马、观音观掌、落马擒王、团牌摆阵、长棍开操、花枪对打等。其特点为,原专唱高腔,后以唱皮黄腔为主,表演豪放而凝重,炽烈而规范,是古老而传统的民间艺术。 东河戏 东河戏是在江西省赣州市东河片地区高腔的基础上,逐步融合了昆曲、宜黄调、桂剧、安庆剧、弋板、南北调、秧歌调等,发展成拥有高、昆、弹三大声腔较为完整的汉族戏曲剧种。因其形成于赣州东面贡水流域,故称东河戏。东河戏中的乱弹腔首先将自己的观众定位于下层百姓,非常具有地方特色,实际也证明它受到人民的热烈欢迎。 古老而独特的赣州东河戏,是客家先贤创造的戏剧艺术财富。它丰富多彩、风格独特、可塑性强、乡土气息浓郁、立足农村的表演形式,赢得了不同层次观众的青睐。在赣州东河一带的乡村中,仍然保留着众多民间东河戏班,在传统节日和婚丧嫁娶时,人们都会邀请戏班唱上几台大戏。 宁河戏 宁河戏起源于江西修水,由酬神还愿的的傩戏发展而成的汉族戏曲剧种,角色分类与徵剧相似,但更为细密,舞蹈动作特点甚多,唱腔以二犯与西皮为主。传统剧目中《文公走雪》、《铜桥渡》、《采石矶》等剧较为罕见。 宁河戏又称“宁州大戏”或“宁河班”。是江西大型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它发源于修水县,流行于赣北及湘、鄂、赣交界一带。宁河戏文武兼备,唱、念、做、打完整成套。传统剧目可查者约4000余种,多系整本,声腔以二凡和西皮为主,兼收徽调、昆曲和民歌小调。
2023-09-06 08:13:371

赣文化的赣派文艺

赣剧是江西的一个兼唱高腔、乱弹、昆腔及其它曲调的多声腔剧种。它有俗称饶河班、信河班两大流派,这两派于1950年相合,随后进入省会南昌,1953年正式成立江西省赣剧团。改名为赣剧。赣剧起源于明代的弋阳腔。 赣剧的腔调计有〔高腔〕、〔二凡〕、〔西皮〕、〔文南词〕、〔秦腔〕、〔老拨子〕、〔浙调〕、〔浦江调〕、〔昆曲〕、〔梆子〕等。解放后整理改编的弋阳腔剧目有《珍珠记》、《尉迟恭》、《张三借靴》、《送衣哭城》等;青阳腔戏《双拜月》、《百花赠剑》;弹腔戏《梁祝姻缘》、《借女冲喜》、《白蛇传》、《装疯骂殿》、《孟姜女》等;昆腔戏《悟空借扇》、《相梁刺梁》等。弋阳腔戏尚有根据史籍改编的《西域行》,根据汤显祖《牡丹亭》改编的《还魂记》;青阳腔戏有改编的《西厢记》上、下集等等。创作的现代戏有《一群穆桂英》、《红色宣传员》、《奇袭边平》、《盗种》、《铁肩红心》、《祭碑出征》等等。其中《珍珠记》、《还魂记》拍成舞台艺术片;《借女冲喜》摄为连环画。石凌鹤董解元、王实甫改编的《西厢记》被誉为“石西厢”。剧的口白以中州韵为基础。表演行当分老生、正生、小生、老旦、正旦、小旦、大花、二花、三花,称为“九角头”。赣剧,著名演员有严有源、杨桂仙、潘凤霞、卓福生、童庆初、肖桂香、陈桂英、祝月仙、胡瑞华、段日丽、万良福等。附:南四腔之首的弋阳腔:弋阳腔是中国戏曲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弋阳腔诞生在江西弋阳。弋阳腔一诞生,就以它前所未有的的艺术魅力迅速地弥漫于中国的戏曲舞台,在中国戏曲舞台上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记,演奏出了中国戏曲史上最高亢的旋律,创造了中国戏曲的新形式,揭开了中国戏曲史的新篇章。弋阳腔自由的表演风格和高亢的旋律是严酷的社会现实凝结成的。自南宋以来,经元入明,弋阳及其附近地区几乎战乱未已、灾荒不断。洪武二十四年,弋阳户数,19,718户,人口51,653人。至清顺治六年,弋阳县人口仅有11,801人,人口锐减五分之四。是严重的生存危机把弋阳腔锻造成了“高腔”。弋阳腔是弋阳人顽强生命力的表现。弋阳人“刻厉自奋,矜谨节义,”秉性耿直,崇尚宗教。弋阳腔熔铸了弋阳人的性格。通过对戏曲的审美活动,获得了自我释放,自我减压,自我陶醉的艺术享受,最终获得了精神的解放,和自我价值的肯定。明代弋阳人口急剧减少,“固有户存而人去者,逋亡迁徙,不著汔土也著于世矣。”由此,对于嘉靖年间“弋阳之调绝”,该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解释。
2023-09-06 08:13:451

赣剧的风格特点

弋阳腔的唱腔结构、伴奏及行当与余姚腔、昆山腔、海盐腔基本一样。据清·李调元的《剧话》:弋腔始弋阳,即今"高腔"。由此可知,弋阳腔又通称为高腔。弋阳腔又有徒歌、帮腔、滚调等演唱形式,配以锣鼓,气氛热烈,它的粗犷、豪放、激越、明快的特点,深受广大劳动群众的欢迎。弋阳腔的曲牌,来源于两个方面:出自南戏的曲牌有[鹧鸪天]、[皂罗袍]、[泣颜回]、[驻云飞]、[香罗带]、[红衲袄]、[山坡羊]、[步步娇]等;出自北曲的有[新水令]、[端正好]、[点绛唇]、[寄生草]、[朝天子]、[醉太平]、[快活林]、[清江引]等。它们虽为套曲,但可随心入腔。弋阳腔的角色分为小生、正生、老生、二花、三花、小旦、正旦、老旦等行,其唱腔结构最初采用曲牌联套体,演出时仅辅以锣鼓而不用管弦伴奏,演员一人演唱,数人接腔,形成极富特点的徒歌、帮腔演唱方式,明代中叶又发展出打破曲牌联套体制的滚调,进一步增强了声腔音乐的戏剧性和表现力。在广泛流播的过程中,弋阳腔繁衍出多种变体,由此形成高腔体系,对南北各地的四十几个声腔剧种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中国汉族民间戏曲的发展进程。弋阳腔显著特色是一唱众和,以打击乐和丝、竹、弦、管等乐器配乐伴奏,唱腔可塑性大、声调高亢,既具南方温柔敦厚之雅韵,又兼北方慷慨激昂之气质。弋阳腔剧目分连台大戏和传奇本两大类,前者包括《三国传》、《水浒传》、《岳飞传》、《目连传》、《封神传》等,后者包括《青梅会》、《古城会》、《定天山》、《金貂记》、《珍珠记》、《卖水记》等。赣剧的表演风格古朴厚实,亲切逼真。口白以中州韵为基础。行当分老生、正生、小生、老旦、正旦、小旦、大花、二花、三花,称为“九角头”。赣剧的腔调计有[高腔]、[二凡]、[西皮]、[文南词]、[秦腔]、[老拨子]、[浙调]、[浦江调]、[昆曲]、[梆子]等。
2023-09-06 08:14:011

赣剧父子状元讲的什么故事

梁灏、梁固父子二状元的故事。梁颢,公元963年生于郓州须城(山东东平)一个官僚知识分子家庭里,23岁中状元,曾任翰林学士、宋都开封知府等职。景德元年(1004年)暴病卒于开封知府任上,年仅42岁。《三字经》上说梁灏82岁中状元,是宋初状元梁正伟,南唐润州人。其子梁固生于985年,24岁中状元,出任山东诸城官员,33岁英年早逝。这就出现了父子二人同中状元的佳话,遂立此坊以励后人。赣剧赣剧,江西省地方传统戏剧剧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赣剧起源于赣东北,流行于江西省境内。其声腔基础为明代四大声腔之一的弋阳腔,融合了清代中期传入江西境内的昆腔与乱弹而形成,是古代四大声腔之一。1951年定名为赣剧。赣剧的表演风格古朴厚实,亲切逼真,歌舞结合,声腔体系十分丰富。2011年6月8日,赣剧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Ⅳ-144。
2023-09-06 08:14:291

赣剧碧莲洞讲的什么

龙王三太子被困丘莲洞后被朱庭渊救出。《碧莲洞》是一出经典赣剧,主要讲述了龙王三太子查看旱情被妖魔圈入洞内,皇上、公主游玩阿房宫被妖蛇困在丘莲洞,朱庭渊出身贫寒,武艺超群,不顾个人安危,二次进洞救下龙王三太子,后被招为东床附马的故事。赣剧,江西省地方传统戏剧剧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赣剧起源于赣东北,流行于江西省境内。
2023-09-06 08:14:491

赣剧的表演形式

赣剧是江西省的汉族赣语戏曲剧种之一,发端于明代的弋阳腔,起源于赣东北地区。明、清两代,以唱高腔为主,后来融合昆曲、乱弹腔诸腔于一体;赣剧的前身饶河班和信河班,都以演唱乱弹腔为主。其中饶河班以景德镇、鄱阳、乐平为中心,保存了部分的高腔剧目,艺术风格也比较古朴、粗犷;信河班则是以贵溪、玉山为中心,没有高腔,它的乱弹唱腔则相比较而言较为婉转流利,旧时也统一称作“江西班”。1950年时,合并饶河、信河两个分支,正式更名为赣剧。
2023-09-06 08:16:011

赣剧鸡爪山是哪朝?

辽阳县水泉满族乡鸡爪村
2023-09-06 08:16:152

赣剧为什么不出名

赣剧不出名是因为宣传力度不够,没有著名的作品。各地方都有自己的戏曲形式,深受当地人的喜爱。形式本身并无高下之分,重要的是作品。昆曲本是江苏昆山的地方戏曲,因乾隆喜爱,带回北京,后来被誉为“百戏之祖”。之后京剧流行,昆曲渐渐被人遗忘。解放后,昆山成功地排演了昆曲《十五贯》,轰动全国,被赞为“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评剧原是唐山一带的地方小戏,因为一部《杨三姐告状》,升级为一个剧种。编剧李成才被誉为“评剧之祖”。黄梅戏也是一样,一部《天仙配》,让它那优美的唱腔为全国人民所喜爱。所以,无论是戏剧还是其他文艺形式,要创作出深受人们喜爱的作品才是根本的道理。
2023-09-06 08:16:231

赣剧青山作证观后感

  青山作证观后感范文【1】   赣剧《青山作证》是为建党95周年而创作的,鹰潭剧作家姜朝皋的作品。   当初,听说是鹰潭的作品,我就想到极有可能是姜老师的,所以特别期待。但是,看完之后,我还是有点失望。   剧情非常简单,简短地说就是个修路的故事。详细一点说吧,一个不起眼的小山村,蜗居于深山,虽然山内自然资源丰富,可惜由于道路不通,守着聚宝盆讨饭。为了修建通往外界的山路,一家两代人、三任村支书带领全村人在陡峭的山崖上筑修,许多村民为之付出生命,包括两任村支书。工程兵退伍的二泉(第三任村支书)在父亲和哥哥先后倒下后,勇接父兄接力棒,在全村人几乎绝望的情况下,硬是带着全村人把路修通了。   首先,不得不佩服姜朝皋老师编故事的本领,一个非常枯燥的故事,在他笔下生动感人,而且将对党的歌颂巧妙地融入进去,看上去一点也不生硬。村里确实是村支书是领头人,而村支书正好是党的代言人,这样锲入主题可谓匠心独运。不仅如此,而且里面除了感人的场景外,还有一些风趣的对白,添加了喜剧元素,使得正面题材的大剧不那么呆板。   但是,之所以说失望,是因为其中还有一些地方落了俗套,有个别地方又力道不足。比如二泉在哥哥大山殉职后,舞台出现父亲、哥哥和女朋友的心灵对话(这也是舞台剧的常用手段,没有新意),正好是矛盾的双方面,他略作犹豫后就坚定了继续修路的信念,而且后面还故意使点小手段去劝导老村长。我觉得这是个俗套,同时也显得说服力不足,一是非得以人物死亡来烘托悲壮氛围,难道只有人死了才会产生悲壮效果吗?二是在人生紧要关头,舍弃舒适的生活,而选择艰难困苦,竟然没用多长时间,这让人有点难以接受。   还有一点,大约倒数第二场,大山的媳妇腊珍,也就是二泉的嫂子,竟然爱上了二泉,而且还那么大胆地向二泉暗示。这样的安排我很难理解,守寡的嫂子爱上小叔子,这对主题有什么帮助,对刻画人物有什么帮助?到那个时候,二泉的形象已经很高大了,没必要再让他嫂子爱上他,难道仅仅是为了说明二泉不仅可敬,还可爱?况且,嫂子爱小叔子,总让人有种不舒服的感觉。   最后一场,路修通了,全体人员的情绪表达我也觉得很套路。当时,大家得知路终于通了,28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所有人激动所不知所已。那一刻,舞台的表现是热泪夺眶而出,所有人都跪下来,不知以何种方式欢呼胜利合适。这也是常规套路,我觉得也不是太对,全线贯通应该是所有人都梦寐以求的,所有人应该都想过全线贯通是怎么个情景。正常情绪来说,应该是喜极而泣才对,也就是说不会有太大的反应,所有的工程大家心里还是有数的,一切在意料之中,不致于那么激烈,应该是暗流涌动才对,此时无声胜有声。如果安排所有人都无声的`哭泣,刚开始特别压抑,而后才爆发,我觉得才符合常理。但是,这里没有过渡,直接就是情绪的直接渲泻,我觉得不合常理,不接地气。   还有,这部作品还是沿袭大制作的做法,突出表现在舞台道具,还有升降舞台、旋转舞台的设置。不客气地讲,这些都OUT了。我们可能真的是坐井观天,早好些年前,国内的审美已经不是大制作了,而是讲究简洁、唯美,可想而知我们是有多么闭塞,还停留在大制作上沾沾自喜。去年我朋友去国家大剧院看过一部越剧,梁祝主题的,除了背景一匹白纱,几乎就没有道具了,只剩下喷的一点白雾了,那种美,真的到了极致,一点也不比大制作差,而且彰显了演员的功底。可是,这部剧还是沿用了大制作,估计花了大价钱,可除了那几秒的视角之外,没起到什么作用,于整个剧作而言,作用更是微乎其微。   青山作证观后感范文【2】   我们可能还停留在井里之蛙的层面,没有看清全国的审美情趣,更别谈与时俱进。冤枉钱花了,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只听到片面的阿谀之辞,就自我陶醉。岂不悲哉?   但是,我相信,这肯定不是姜老师的原意。他是见多识广的人,当前的形势他肯定了如指掌。但是,最可怕就是这但是,他只是创作者,我们国内的创作者至今地位低下,据说是一个科长就可以将一个资深老教授的议案否决掉。所以,在这种高压态势下,他创作的空间其实非常小,这些架构、这些语言、这些人物安排可能都非他本人所愿。在捆绑之下,还能出什么好作品,真的是难以想象。因为我看过他的《贵人遗香》《红星谣》《胡风汉月》《马寅初》和《詹天佑》,还有他的《七彩畲乡》,写得那叫一个美,令人拍案。但这部作品,我真感觉是他在紧箍咒之下的作品,不出彩。   不客气地讲,《青山作证》这部作品,所有的情节都在我意料之中,包括特别出彩的地方,都不出我想象之外。这就非常糟糕。人家说,剧作家就是和观众在比拼,如果剧作家没比过观众,那么他就低能。我相信姜老师的能力,但我想更多的因素应该是官方的。   再用句最不好听的话,如果是反华份子看到这部作品,他会质疑,28年没修成一条山路,山内还蕴藏着那么多宝藏,为修这条路还死了那么多人,官方干什么去了?我是该告诉他,中国的国情你不懂,还是什么都不要说?   青山作证观后感范文【3】   青山作证》是一部现代赣剧,主要讲述了两代三任村支书带领全村父老百姓,用了整整28个春秋,用筋骨血脉顽强开通山路的感人故事,热情讴歌了党的基层干部勇于吃苦耐劳、勇于责任担当和自我牺牲的高尚品格,是一部弘扬主旋律的文艺精品佳作。   镇党委委员蔡云方说:“观看《青山作证》后,二泉支书一句“愚公移山 汽车进山”,坚定了他继续完成父亲和哥哥未完成的心愿,继续为刺沟村修路的决心,今后在工作中,我们要敢于当担,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镇干部李鹏说:“作为90后的新时代青年,看了《青山作证》,一句青山作证,路不同,人不回,铿锵有力,我们一定要有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的信心,才能更好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才能更好的心系群众疾苦,不断增强与群众之间的感情,更好的为民办事。
2023-09-06 08:16:301

传统赣剧文化带动现代乡村旅游,你如何看待这种另类文化结合?

我非常喜欢这种另类的文化结合,因为我觉得这种文化结合不仅可以传承传统文化,还会带来创新。
2023-09-06 08:16:405

您能不能把赣剧发到我,谢谢您!

赣剧下河东张鸿千早年录音
2023-09-06 08:19:163

鄱阳县赣剧吴寅生是那里人

鄱阳县赣剧吴寅生是江西人。鄱阳县赣剧著名大师吴寅生吴寅生是江西人。多年来呕心沥血一心扑在赣剧发展事业上。
2023-09-06 08:19:261

求赣剧《打金枝》戏词

生旦对唱: [慢板](也叫[平板]、[四股眼]) 王:孤坐江山非容易, 后:回想起安禄山起反意,要夺万岁锦社稷,多亏了李太白,搬来了郭子仪,才斩来安禄山贼的首级,扫平了安史乱保定唐基,老皇兄保的社稷。 王:先帝爷念皇兄功劳无比, 后:在凌烟阁上把名题。 王:封他为汾阳王人称千岁, 后:才把咱金枝女许他儿做妻。 王:汾阳王今晨寿诞期, 后:咱赠他寿幛和寿礼。 王:孤有心过府拜拜寿去, 后:君拜臣来使不的。 王:君妃们稳坐深宫里, 后:妃陪你玩一局象牙围棋。 训女:[二性] 王:年轻人一时火性起,不懂的轻重惹是非。你夫妻一时吵几句,不该将父王的江山提。虽然年幼不明理,也不该任性把君欺。按大礼本该申法纪,又恐怕冷淡了老臣郭子仪。倒不如成全君臣义,儿女的闲言不用提。(白)皇儿,先帝爷挣江山也非容易,保社稷他郭家功劳第一。(白)皇儿,也可算是挣来的。 劝宫[二性] 后:万岁莫要动真气,妾妃有本对君提。汾阳王今辰寿诞期,八婿七子在宴席,一个个成双又配对,只有咱驸马独自己。哥嫂们一定会闲言碎语,难道说驸马就无有面皮。驸马难堪回宫去,皇儿也不肯把头低。招惹的驸马火性起,才引起这场闲是非。为君的应有容人义,念只念老亲翁年迈苍苍白了须。消消火压压气,哪有个岳父大人斩女婿。 金殿劝郭子仪 王:[导板]上前来将皇兄急忙搀起,[慢板]听孤王有话对卿提(呀)。从今后上殿来你再莫下跪,老皇兄与孤王并肩的齐。(郭子仪白)臣不敢,论国法 (白)皇兄哪,也应该免除大礼,论家规咱本是儿女亲戚。在金殿稳把金交椅,君臣对坐把朝事提。为王我打坐在龙位里,(郭瑷白)冤枉,是谁在殿角喊冤屈? 劝婿 后:[二性]在宫院我领了万岁的旨意,上前去劝一劝驸马爱婿。劝驸马你休发少年的脾气,国母我爱女儿更疼女婿。我女儿不拜寿是她无有理,你不该吃酒带醉怒气冲冲进的宫去招惹是非。公主自幼长宫里,从小与我不分离。娇惯成性不明理,我与你父皇说重了她还不依。我养的女儿不成器,驸马你担待这一回。常言道当面教训子,背地里无人再教妻。你让她来她让你,免了多少闲是非。国母我讲话都为你,愿你们相亲相爱和和气气到白眉。劝把男来再劝女,不肖的蠢才听仔细。假如你父皇寿诞期,驸马不来你依不依?手压胸想情理,你何不将人比你自己?你虽然是个帝王的女,嫁到民间是民妻。从今向后要留意,赔情认错不为低。国母我嘱咐你牢牢谨记,从今后夫妻二人和和美美。数说闺女劝女婿,尘世上家家户户一样的。让他们施个和睦礼,哪有个国母不爱女婿。不知道对不对啊
2023-09-06 08:19:481

观新排赣剧《牡丹亭》,曲调多借鉴西乐,舞姿则颇似芭蕾,感而赋此 其一作者是谁

作者:熊盛元诗名:观新排赣剧《牡丹亭》,曲调多借鉴西乐,舞姿则颇似芭蕾,感而赋此 其一朝代:当代全文:耳畔难闻百啭莺,晴丝无复梦中萦。移宫换羽诚多事,交响何如一笛清?
2023-09-06 08:19:551

江西省赣剧团的主要荣誉

80年代以来,剧团好戏连台。如荣获第二届北京合唱节表演艺术二等奖的高腔清唱剧《还魂曲》,荣获首届中国戏剧节优秀演出、剧目奖的《盗草》,荣获文化部第一届文华大奖及剧作、表演单项奖、第二届中国戏剧节优秀演出、剧目奖的古典名剧《荆钗记》,以及《窦娥冤》、《邯郸梦记》、《紫钗记》、《书馆夜读》等大小剧目,均具有较高的艺术品位、动人心魄的震撼力和载歌载舞的观赏性。连台好戏促进新秀辈出,青年旦角陈俐脱颖而出,以精湛的表演荣获第八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黄海虹、沈杯林、余彪、陈晓霞、管明、居毅强等新秀成为独当一面的艺术骨干。 剧团影响远播海外,1992年应邀赴香港参加神州艺术节,1993年和1995年两度应邀参加新加坡狮城地方戏展演,新闻媒体争相评介。
2023-09-06 08:20:031

赣剧椅子尺寸

赣剧椅子尺寸是450×450(mm)。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硬椅不应小于0.80m,软椅不应小于0.90m,台阶式地面排距应适当增大,椅背到后面一排最突出部分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30m。常规椅子尺寸设计为:坐垫至地面的高度在400到450mm之间。坐垫的长×宽:450×450(mm)。
2023-09-06 08:20:181

鄱阳县赣剧团是事业单位编制吗

是。根据鄱阳县人民政府得知,鄱阳县赣剧团的主要职能是坚持送戏下乡并创作演出优秀剧目,是事业编制,属于事业单位公益三类。
2023-09-06 08:20:261

有谁知道《鄱阳湖,你真美》(赣剧版)歌词,万分感谢!

快,关注这个公众号,一起讲文明~10月1日,伴随着祖国69岁华诞,大美上饶2018首届鄱阳湖龙虾节在鄱阳乐丰茨山村村民广场隆重举行。此次龙虾节由上饶市人民政府举办,鄱阳县人民政府,上饶市农业局,上饶市文广新局,上饶市旅发委等承办。上饶市人民政府市长谢来发及省市相关部门领导莅临指导。上午举行了隆重的开幕式,有舞龙表演和齐鼓(盛世鼓舞)、大型舞蹈(鄱湖情怀)、赣剧(饶河调)(鄱阳湖你真美)、男女合唱(共铸中国梦)等文艺表演。鄱阳籍青年歌唱家黄训国也回到家乡献艺,共演唱了三首歌曲。上饶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鄱阳县委书记张祯祥及上饶市副市长祝宏根先后致辞。举行了中国渔俗文化之乡授牌仪式,刘华授牌。上饶市政府市长宣布鄱阳湖龙虾节开幕。活动现场,有农产品展销,有厨艺大赛,还有千桌龙虾宴品尝,上万群众过了一个快乐的国庆和文化节。上
2023-09-06 08:20:332

江西赣剧院于文华无论做什么戏什么角色都演得好,是那里人?

于文华1965年03月09日生于河北唐山,中国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1988年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民族歌剧系,同年进入中央歌舞团(现中国歌舞团),1994年特招入伍,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文工团担任独唱演员。[1] 1987年,首次进入录音棚为电影《红楼梦》录制《葬花词》、《太虚幻境》插曲,1993年与尹相杰的男女二重唱《纤夫的爱》广为传唱。2010年开始致力于唱片《国学唱歌集》的打造。
2023-09-06 08:20:421

江西有哪些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急求!快!

吹箫
2023-09-06 08:20:528

赣剧的解释赣剧的解释是什么

赣剧的词语解释是:赣剧gànjù。(1)江西地方戏曲剧种之一,由弋阳腔发展而来,现已成为综合高腔、皮黄、昆曲等多种声腔的剧种,流行于上饶、景德镇等地区。赣剧的词语解释是:赣剧gànjù。(1)江西地方戏曲剧种之一,由弋阳腔发展而来,现已成为综合高腔、皮黄、昆曲等多种声腔的剧种,流行于上饶、景德镇等地区。结构是:赣(左右结构)剧(左右结构)。注音是:ㄍㄢ_ㄐㄨ_。拼音是:gànjù。赣剧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⒈江西主要剧种之一。由明代的弋阳腔发展而成。二、国语词典流行于江西一带的戏曲剧种。源于明代弋阳腔,清代晚期吸收了弹腔和部分昆腔,成为多声腔剧种。三、网络解释赣剧赣剧是一个兼唱高腔、乱弹、昆腔及其它曲调的多声腔的传统戏曲剧种,所用方言为赣语。其起源和前身为弋阳腔,为著名的古代四大声腔之一。弋阳腔饶河班、信河班两大流派1950年相合,随后进入省会南昌,1953年正式成立江西省赣剧团,弋阳腔于是更名为赣剧。赣剧的弹腔,以二黄、西皮为主,其它还包括秦腔、高拨子、浙调、浦江调和文南词诸腔,其中优美动听的文南词腔调尤受群众的欢迎。解放后,赣剧艺术进行改革,整理、改编演出了《梁祝姻缘》、《还魂记》、《窦娥冤》等优秀传统剧目。赣剧的发展对对京剧、川剧、湘剧、秦腔等44个剧种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2011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关于赣剧的成语不齿于人不期然而然不名一钱材剧志大创剧痛深_繁决剧恶作剧_繁治剧仓皇出逃不期而然关于赣剧的词语不期而然高谈剧论不名一钱创剧痛深恶作剧穷心剧力不为已甚仓皇出逃_繁治剧不齿于人关于赣剧的造句1、在江西省鄱阳县银宝湖乡临时搭建的戏台上,该县赣剧团的演员们正用他们自己创作的现代小戏《鄱湖渔歌》给乡亲们带来欢笑。2、小桥流水是金色的,空气里荡漾着也是油菜的清香,风也仿佛吹奏的是赣剧的绝音,花海是招蜂引蝶的源泉。3、将传统戏剧高规格请进高校,在现代化的艺术大厅为学生连续演出,中间还穿插各种赣剧艺术讲座和互动活动,在南昌大学和江西省赣剧院的历史上,这是头一遭。4、梅林戏源于徽剧,近似赣剧,早期是用泰宁本地话演唱,所以也称作土戏。5、此外,京剧、川剧、婺剧、桂剧、湘剧、祁剧、赣剧等剧种中仍然保留着昆曲的部分剧目、声腔和曲牌。点此查看更多关于赣剧的详细信息
2023-09-06 08:22:181

赣剧有什么特点

赣剧的表演特点是动作大、线条粗、身段严谨、场面热闹、古朴、富有生活情趣,而音乐特点是干唱、腔调自由、旋律少变、节奏简单等。赣剧高腔音乐特点有四个方面:一、干唱。锣鼓伴奏,人声帮腔。二、腔调自由。有格律而不为格律所限,随口歌唱,自由行腔。三、旋律少变、节奏简单。其旧调无慢板。流水板节奏之快,犹如江水一般,字多音少,一泄而尽。 四、“滚白”与“滚唱”。“滚白”系夹于曲牌唱腔之中,似念非念,似唱非唱的韵白,是一种表现人物和烘托环境的独特形式。“滚唱”,即为五、七言诗句或通俗成语,似流水板之节奏速度。赣剧简介赣剧是江西省地方传统戏剧剧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赣剧起源于赣东北,流行于江西省境内。其声腔基础为明代四大声腔之一的弋阳腔,融合了清代中期传入江西境内的昆腔与乱弹而形成,是古代四大声腔之一。1951年定名为赣剧。
2023-09-06 08:22:261

赣剧的词语赣剧的词语是什么

赣剧的词语有:_繁决剧,创剧痛深,材剧志大。赣剧的词语有:高谈剧论,创剧痛深,伯道无儿。2:注音是、ㄍㄢ_ㄐㄨ_。3:拼音是、gànjù。4:结构是、赣(左右结构)剧(左右结构)。赣剧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赣剧gànjù。(1)江西地方戏曲剧种之一,由弋阳腔发展而来,现已成为综合高腔、皮黄、昆曲等多种声腔的剧种,流行于上饶、景德镇等地区。二、引证解释⒈江西主要剧种之一。由明代的弋阳腔发展而成。三、国语词典流行于江西一带的戏曲剧种。源于明代弋阳腔,清代晚期吸收了弹腔和部分昆腔,成为多声腔剧种。四、网络解释赣剧赣剧是一个兼唱高腔、乱弹、昆腔及其它曲调的多声腔的传统戏曲剧种,所用方言为赣语。其起源和前身为弋阳腔,为著名的古代四大声腔之一。弋阳腔饶河班、信河班两大流派1950年相合,随后进入省会南昌,1953年正式成立江西省赣剧团,弋阳腔于是更名为赣剧。赣剧的弹腔,以二黄、西皮为主,其它还包括秦腔、高拨子、浙调、浦江调和文南词诸腔,其中优美动听的文南词腔调尤受群众的欢迎。解放后,赣剧艺术进行改革,整理、改编演出了《梁祝姻缘》、《还魂记》、《窦娥冤》等优秀传统剧目。赣剧的发展对对京剧、川剧、湘剧、秦腔等44个剧种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2011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关于赣剧的成语不为已甚伯道无儿不期而然_繁治剧材剧志大_繁决剧创剧痛深不期然而然不齿于人不名一钱关于赣剧的造句1、梅林戏源于徽剧,近似赣剧,早期是用泰宁本地话演唱,所以也称作土戏。2、将传统戏剧高规格请进高校,在现代化的艺术大厅为学生连续演出,中间还穿插各种赣剧艺术讲座和互动活动,在南昌大学和江西省赣剧院的历史上,这是头一遭。3、小桥流水是金色的,空气里荡漾着也是油菜的清香,风也仿佛吹奏的是赣剧的绝音,花海是招蜂引蝶的源泉。4、在江西省鄱阳县银宝湖乡临时搭建的戏台上,该县赣剧团的演员们正用他们自己创作的现代小戏《鄱湖渔歌》给乡亲们带来欢笑。5、赣剧、采茶戏、婺源傩舞、樟树药材、赣语。点此查看更多关于赣剧的详细信息
2023-09-06 08:22:391

赣剧的成语赣剧的成语是什么

赣剧的成语有:_繁治剧,_繁决剧,伯道无儿。赣剧的成语有:仓皇出逃,_繁治剧,不齿于人。2:注音是、ㄍㄢ_ㄐㄨ_。3:结构是、赣(左右结构)剧(左右结构)。4:拼音是、gànjù。赣剧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赣剧gànjù。(1)江西地方戏曲剧种之一,由弋阳腔发展而来,现已成为综合高腔、皮黄、昆曲等多种声腔的剧种,流行于上饶、景德镇等地区。二、引证解释⒈江西主要剧种之一。由明代的弋阳腔发展而成。三、国语词典流行于江西一带的戏曲剧种。源于明代弋阳腔,清代晚期吸收了弹腔和部分昆腔,成为多声腔剧种。四、网络解释赣剧赣剧是一个兼唱高腔、乱弹、昆腔及其它曲调的多声腔的传统戏曲剧种,所用方言为赣语。其起源和前身为弋阳腔,为著名的古代四大声腔之一。弋阳腔饶河班、信河班两大流派1950年相合,随后进入省会南昌,1953年正式成立江西省赣剧团,弋阳腔于是更名为赣剧。赣剧的弹腔,以二黄、西皮为主,其它还包括秦腔、高拨子、浙调、浦江调和文南词诸腔,其中优美动听的文南词腔调尤受群众的欢迎。解放后,赣剧艺术进行改革,整理、改编演出了《梁祝姻缘》、《还魂记》、《窦娥冤》等优秀传统剧目。赣剧的发展对对京剧、川剧、湘剧、秦腔等44个剧种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2011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关于赣剧的词语穷心剧力不为已甚_繁决剧伯道无儿繁剧纷扰创剧痛深仓皇出逃高谈剧论材剧志大_繁治剧关于赣剧的造句1、赣剧、采茶戏、婺源傩舞、樟树药材、赣语。2、新版赣剧《牡丹亭》的激情绽放引起了国内戏剧界人士的关注。3、昆曲越剧赣剧轮番上演浙江遂昌满城尽唱牡丹亭。4、在江西省鄱阳县银宝湖乡临时搭建的戏台上,该县赣剧团的演员们正用他们自己创作的现代小戏《鄱湖渔歌》给乡亲们带来欢笑。5、赣剧之乡乐平市坚持百年古韵与现代气息相结合,加大送戏下乡力度,既丰富了农民文化生活,又传播了社会正能量。点此查看更多关于赣剧的详细信息
2023-09-06 08:22:461

什么是赣剧?

赣剧是一个兼唱高腔、乱弹、昆腔及其他曲调的多声腔赣语剧种。其起源和前身是弋阳腔,为著名的古代四大声腔之一。弋阳腔饶河班、信河班两大流派1950年相合,随后进入省会南昌,1953年正式成立江西省赣剧团,弋阳腔于是更名为赣剧。赣剧的弹腔,以二黄、西皮为主,其他还包括秦腔、高拨子、浙调、浦江调和文南词诸腔,其中优美动听的文南词腔调尤受群众的欢迎。赣剧的发展对京剧、川剧、湘剧、秦腔等44个剧种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
2023-09-06 08:23:141

赣剧的造句赣剧的造句是什么

赣剧的造句有:梅林戏源于徽剧,近似赣剧,早期是用泰宁本地话演唱,所以也称作土戏。新版赣剧《牡丹亭》的激情绽放引起了国内戏剧界人士的关注。赣剧的造句有:小桥流水是金色的,空气里荡漾着也是油菜的清香,风也仿佛吹奏的是赣剧的绝音,花海是招蜂引蝶的源泉。将传统戏剧高规格请进高校,在现代化的艺术大厅为学生连续演出,中间还穿插各种赣剧艺术讲座和互动活动,在南昌大学和江西省赣剧院的历史上,这是头一遭。注音是:ㄍㄢ_ㄐㄨ_。拼音是:gànjù。结构是:赣(左右结构)剧(左右结构)。赣剧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赣剧gànjù。(1)江西地方戏曲剧种之一,由弋阳腔发展而来,现已成为综合高腔、皮黄、昆曲等多种声腔的剧种,流行于上饶、景德镇等地区。二、引证解释⒈江西主要剧种之一。由明代的弋阳腔发展而成。三、国语词典流行于江西一带的戏曲剧种。源于明代弋阳腔,清代晚期吸收了弹腔和部分昆腔,成为多声腔剧种。四、网络解释赣剧赣剧是一个兼唱高腔、乱弹、昆腔及其它曲调的多声腔的传统戏曲剧种,所用方言为赣语。其起源和前身为弋阳腔,为著名的古代四大声腔之一。弋阳腔饶河班、信河班两大流派1950年相合,随后进入省会南昌,1953年正式成立江西省赣剧团,弋阳腔于是更名为赣剧。赣剧的弹腔,以二黄、西皮为主,其它还包括秦腔、高拨子、浙调、浦江调和文南词诸腔,其中优美动听的文南词腔调尤受群众的欢迎。解放后,赣剧艺术进行改革,整理、改编演出了《梁祝姻缘》、《还魂记》、《窦娥冤》等优秀传统剧目。赣剧的发展对对京剧、川剧、湘剧、秦腔等44个剧种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2011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关于赣剧的成语材剧志大恶作剧_繁决剧不齿于人_繁治剧创剧痛深不为已甚不期然而然仓皇出逃不期而然关于赣剧的词语仓皇出逃材剧志大_繁决剧繁剧纷扰不期而然不名一钱创剧痛深恶作剧穷心剧力高谈剧论点此查看更多关于赣剧的详细信息
2023-09-06 08:23:211

赣剧的由来故事

赣剧起源 赣剧的形成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宋、元以后,南戏开始流传于我国东南诸省。赣东北地区的饶州、广信两府,曾归江浙行省管辖,明代洪武初年划入江西省。由于交通方便和贸易往来,南戏随之传入广信府的弋阳县。当时,在弋阳县落脚的南戏,是专演《目连救母》戏文的。这种戏文,因为受到当地宗教思想的影响,逐渐发生一些变化,从而形成一种具有江西特点的南戏,被人称为“弋阳腔”,与江浙地区的其他南戏声腔,并驾齐驱。明代成化、弘治年间(1465--1505)祝允明《猥谈》在对南戏声腔的评述中,就提到了江西的弋阳腔,作为赣剧的主要声腔,弋阳腔是最为古老的。 弋阳腔的发展 这种弋阳腔在形成以后,在剧目上除原有的《目连戏》以外,主要是以扮演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如《封神传》、《三国传》、《征东传》、《征西传》、《水浒传》、《岳飞传》、《东游传》、《南游传》、《西游传》、《北游传》和《铁树传》(许真君故事)等十二种。和《目连戏》一样,每种都分作七天演完。这种连台本戏的出现,为弋阳腔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南戏其他声腔的发展。明代的弋阳腔还从南戏和传奇中移植了一些剧目,如《珍珠记》、《卖水记》、《长城记》、《八义记》、《三元记》、《鹦鹉记》、《白蛇记》、《十义记》、《洛阳桥记》、《清风亭》、《乌盆记》和《摇钱树》等。这批传奇戏的增加,使弋阳腔的演出内容更加丰富,进而又把弋阳腔的发展向前推进了一步。 赣剧流行的地区,在明代主要是唱弋阳腔。清初以后,保留在这里的弋阳腔,因为战争的破坏而受到严重的摧残,原来上演的连台本戏大都失传,流行地区只剩下玉山、弋阳、贵溪、万年和鄱阳等地。这时在民间流传的弋阳腔,被大多数人称之为“高腔”,其中活跃在弋阳、万年的高腔班,还留下十八本高腔戏,以维持它的正常演出活动。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光绪年间,使很多弋阳腔戏班,根本不能独立存在了。由于乱弹诸腔的兴起,在赣东北地区的戏班,有些便开始转唱高腔以外的其他声腔,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才使赣剧最终变成了个综合高、昆、乱三腔的剧种。 这种弋阳腔是继承南北曲的传统,并结合地方特点而创造出来的,其基本原因,就是用弋阳的方言土语来唱南戏的曲调,赣剧才形成具有江西特点的新腔。这种新腔,在目连戏的阶段还带有浓厚的宗教音乐色彩。以后,通过连台本戏和传奇戏的演出,才使它摆脱了宗教音乐的影响,变成南戏中流传甚广,影响最大的戏曲声腔。在音乐体制上,赣剧弋阳腔的唱腔由各种不同的曲牌组成,从现在保留的曲牌来看,主要是唱南曲,也有属于北曲的曲牌。根据音乐乐唱腔的特点,这种声腔又可分为[驻云飞]、[江儿水]、[香罗带]、[新水令]等类。长期以来,这种弋阳腔一直是干唱和带有人声帮腔的形式,由于是用假嗓子翻高八度的帮腔,故对本嗓帮腔的声调而言,便自称为“高腔”。 赣剧从明代弋阳腔开始,到清代的乱弹诸腔以及昆腔的吸收,使它变成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多声腔的剧种
2023-09-06 08:23:291

赣剧的特点是什么,赣剧的特点区分

赣剧的视频:/flv/006/211/247/6211247.flv
2023-09-06 08:23:373

赣剧的主要剧目

赣剧剧目分弋阳、青阳、乱弹三类。弋阳腔剧目有所谓“十八本”之说,即《青梅会》、《古城会》、《风波亭》、《定天山》、《金貂记》、《龙凤剑》、《珍珠记》、《卖水记》、《长城记》、《八义记》、《十义记》、《鹦鹉记》、《清凤亭》、《洛阳桥》、《三元记》、《白蛇记》、《摇钱树》和《乌盆记》,到1949年,只能上演四本正戏和部分单折;青阳腔剧目,多数出自明代传奇,保存较完整的大小剧目80余出,如《吐绒记》、《百花记》、《三跳涧》、《香球记》、《双杯记》、《五桂记》等;乱弹剧目有清道光年间38种,称为“老路戏”,其中有《三官堂》、《四国齐》、《禹门关》等二凡戏和《祭风台》、《花田错》、《芦花河》等西皮戏以及西皮二凡戏《二皇图》、《蓝田带》、《龙凤阁》等,另有二凡拨子戏《万里侯》、《打金冠》等,以后又不断从徽剧、婺剧、文南词中移植了一些剧目,大多只有提纲无准词,称为“水路戏”。解放后,赣剧整理改编的剧目有:弋阳腔《珍珠记》、《尉迟恭》、《张三借靴》、《送衣哭城》、《西域行》、《还魂记》;青阳腔《双拜月》、《百花赠剑》、《西厢记》;弹腔《梁祝姻缘》、《借女冲喜》、《白蛇传》、《装疯骂殿》、《孟姜女》;昆腔戏《悟空借扇》、《相梁刺梁》等。创作的现代戏有《一群穆桂英》、《红色宣传员》、《奇袭边平》、《盗种》、《铁肩红心》、《祭碑出征》等。
2023-09-06 08:23:471

赣剧有多少年的文化历史了

赣剧是一个兼唱高腔、乱弹、昆腔及其它曲调的多声腔剧种。其起源和前身为弋阳腔,为著名的古代四大声腔之一。弋阳腔饶河班、信河班两大流派1950年相合,随后进入省会南昌,1953年正式成立江西省赣剧团,弋阳腔于是更名为赣剧。赣剧的弹腔,以二黄、西皮为主,其它还包括秦腔、高拨子、浙调、浦江调和文南词诸腔,其中优美动听的文南词腔调尤受群众的欢迎。解放后,赣剧艺术进行改革,整理、改编演出了《梁祝姻缘》、《还魂记》、《窦娥冤》等优秀传统剧目。赣剧的发展对对京剧、川剧、湘剧、秦腔等44个剧种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目录赣剧简介历史沿革赣剧丰富遗产赣剧与古今寻根探源风格特点赣剧剧目艺术特点展开编辑本段赣剧简介 赣剧《窦娥冤》  赣剧是江西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发端于明代的弋阳腔,起源于赣东北地区。明、清两代,以唱高腔为主,后来融合昆曲、乱弹腔诸腔于一体;赣剧的前身饶河班和信河班,都以演唱乱弹腔为主。其中饶河班以景德镇、鄱阳、乐平为中心,保存了部分的高腔剧目,艺术风格也比较古朴、粗犷;信河班则是以贵溪、玉山为中心,没有高腔,它的乱弹唱腔则相比较而言较为婉转流利,旧时也统一称作“江西班”。1950年时,合并饶河、信河两个分支,正式更名为赣剧。[1]编辑本段历史沿革赣剧起源 赣剧  赣剧的形成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宋、元以后,南戏开始流传于我国东南诸省。赣东北地区的饶州、广信两府,曾归江浙行省管辖,明代洪武初年划入江西省。由于交通方便和贸易往来,南戏随之传入广信府的弋阳县。当时,在弋阳县落脚的南戏,是专演《目连救母》戏文的。这种戏文,因为受到当地宗教思想的影响,逐渐发生一些变化,从而形成一种具有江西特点的南戏,被人称为“弋阳腔”,与江浙地区的其他南戏声腔,并驾齐驱。明代成化、弘治年间(1465--1505)祝允明《猥谈》在对南戏声腔的评述中,就提到了江西的弋阳腔,作为赣剧的主要声腔,弋阳腔是最为古老的。弋阳腔的发展 赣剧  这种弋阳腔在形成以后,在剧目上除原有的《目连戏》以外,主要是以扮演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如《封神传》、《三国传》、《征东传》、《征西传》、《水浒传》、《岳飞传》、《东游传》、《南游传》、《西游传》、《北游传》和《铁树传》(许真君故事)等十二种。和《目连戏》一样,每种都分作七天演完。这种连台本戏的出现,为弋阳腔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南戏其他声腔的发展。明代的弋阳腔还从南戏和传奇中移植了一些剧目,如《珍珠记》、《卖水记》、《长城记》、《八义记》、《三元记》、《鹦鹉记》、《白蛇记》、《十义记》、《洛阳桥记》、《清风亭》、《乌盆记》和《摇钱树》等。这批传奇戏的增加,使弋阳腔的演出内容更加丰富,进而又把弋阳腔的发展向前推进了一步。  赣剧流行的地区,在明代主要是唱弋阳腔。清初以后,保留在这里的弋阳腔,因为战争的破坏而受到严重的摧残,原来上演的连台本戏大都失传,流行地区只剩下玉山、弋阳、贵溪、万年和波阳等地。这时在民间流传的弋阳腔,被大多数人称之为“高腔”,其中活跃在弋阳、万年的高腔班,还留下十八本高腔戏,以维持它的正常演出活动。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光绪年间,使很多弋阳腔戏班,根本不能独立存在了。由于乱弹诸腔的兴起,在赣东北地区的戏班,有些便开始转唱高腔以外的其他声腔,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才使赣剧最终变成了个综合高、昆、乱三腔的剧种。  这种弋阳腔是继承南北曲的传统,并结合地方特点而创造出来的,其基本原因,就是用弋阳的方言土语来唱南戏的曲调,这才形成具有江西特点的新腔。这种新腔,在目连戏的阶段还带有浓厚的宗教音乐色彩。以后,通过连台本戏和传奇戏的演出,才使它摆脱了宗教音乐的影响,变成南戏中流传甚广,影响最大的戏曲声腔。在音乐体制上,赣剧弋阳腔的唱腔由各种不同的曲牌组成,从现在保留的曲牌来看,主要是唱南曲,也有属于北曲的曲牌。根据音乐乐唱腔的特点,这种声腔又可分为[驻云飞]、[江儿水]、[香罗带]、[新水令]等类。长期以来,这种弋阳腔一直是干唱和带有人声帮腔的形式,由于是用假嗓子翻高八度的帮腔,故对本嗓帮腔的声调而言,便自称为“高腔”。  赣剧从明代弋阳腔开始,到清代的乱弹诸腔以及昆腔的吸收,使它变成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多声腔的剧种。编辑本段赣剧丰富遗产唱腔  由 赣剧于产剧的形成按其声腔先后而分成不同的阶段,不仅在演出剧目上,每上阶段都有不同的进展,而且在班社的组织上,也经历了一些不同的变化。早在明代弋阳腔的阶段,戏班的组成,就有演员九人、龙套手下八人,乐队五人和管理戏箱的三人,加上班头和其他行当人员,每一戏班约为二十八人左右。其中演员九人即是九个行当,分为正生、上生、老生、王旦、小旦、老旦、大花、二花、三花等。因为赣剧的班底是弋阳腔,其脚色行当继承了南戏的传统,除南戏七脚以外,还增加老旦和二花脸,俗称“九脚头”。而乐队五人,其中鼓一人,大锣、小锣二人,大钹、小钹二人。明代的弋阳因为是干唱形式,除以唢呐伴奏的吹找曲牌以外,再没有使用其他的管弦乐器。而唢呐是司钹者兼吹。清代以后,在饶、广两府出现的乱弹腔,最初只比高腔的乐队增加一个,即鼓一人,大锣、大钹为一人(同时兼司两种乐器,又称“夹手”),小锣一人,习称“武场”。而文场有胡琴一人,二胡一人,三弦一人,月琴一人(由司人锣者兼),共有六人。其他组成人员与高腔班同。清末以后,由于赣剧演出剧目的增多,在演员方面又增加若干人,其脚色行当出现了武生、二旦、茶旦、粉旦和四花。加上原有的九人为十四人。这时的赣剧班社为三十六人者,便称之为大班;二十四人者称小班。而很多大班的演出,集中体现人赣剧的艺术水平。祖师 赣剧  赣剧供奉的祖师爷,亦名为老郎神,俗称“田府正堂”,这是南戏传给弋阳腔的祖师父。而明代的弋阳腔是从浙江杭州传入的南戏为基础,结合江西的地方特点而产生的,故赣剧祖师爷才有“杭州西门外铁板桥头二十四位老郎师傅”之说。清代以后,赣剧的老郎神改为唐明皇。在广信府的玉山班里,亦有供奉田、窦、葛三位祖师的。尽管祖师爷有这些不同说法,祖师爷的诞生日都是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而赣剧的老郎庙只在玉山县发现一处,可惜现在已经不存在。这是赣剧祖师的一般情况。 清代道光以来,随着外来戏曲流入和本地乱弹戏盛行,这种弋阳腔便逐渐衰落下去。及至光绪初年,赣东北除少数地区还有高腔流行以外,大多数地区几乎都是乱弹戏的势力范围。当时万年县珠田街附近,还剩下老义洪、三义洪和新义洪等三个高腔班,演员多系万年县人。相传赣剧旧有十八本弋阳腔戏,还能演出的有《珍珠记》、《卖水记》、《三元记》、《白蛇记》、《鹦鹉记》、《十义记》、《乌盆记》、《摇钱树》、《龙凤剑》、《古城会》、《青梅会》、《白袍记》、《金貂记》等十三种,另有《报冤亭》、《八义记》、《长城记》、《清风亭》、《活阳桥》等五种只存一些折子戏,全本早已失传。光绪十八年(1892)老义洪班被乐平县界首马家接收过去,更名为“马老义洪班”。从此,赣东北地区的弋阳腔便传至乐平县为活动中心,陆续培养一批人才,出现了弋阳腔的复兴局面。光绪三十年时,乐平县秧坂马家以婺源的洪富林徽班为基础,并从浙江金华请来一批昆腔艺人,组成一个昆腔班,名为“万春”。他们竭力提倡昆曲,并以此与义洪班相互媲美。不久,浙江演员返籍后,万春班被迫解散。现在赣剧中的昆腔正宗戏,大部分是万春班传下来的。流行 赣剧  和老义洪班同时流行的,还有一种唱二凡西皮和秦腔拨子的饶河班,又名饶河戏。其活动地区为饶河流域各县,远至安徽祁门、至德等地。当时饶河戏的主要班社大部分集中在乐平一带,如老亲生、老同庆、老采福、老同乐、新同乐等,都是道光、咸丰年间出现的班社,故其班名加用一个“老”字,在老班之后成立的才用“新”字。再后有大同乐、天庆同乐、明经同乐等。据说在光绪二十年前后,乐平义洪班的王裕发开始反弋阳腔传授给饶河戏艺人,继而又有李三保、余兴寿、汪兴师等人搭入了饶河戏班。从此,饶河戏中亦演唱弋阳腔。直到民国初年,饶河戏的大同乐、明经同乐和赛同乐等班,也因为演唱弋阳腔而与义洪班具有同样的地位,当时被称为“乐平四大名班”。直到义洪班散班后,洪西的弋阳腔才由饶河班将它保留下来,由于高腔、昆曲与乱弹的合演,使饶河班便成为赣剧的一个流派了。流派 赣剧  在广信府方面,最早形成的玉山班和贵溪班,分占广信府属各县。而玉山与贵溪地处广信府东西两个咽候,横贯信江,又是水陆要冲。玉山和浙闽两省犬牙交错,自古就是产通孔道。而弋阳、贵溪是赣剧的发源地。自清乾隆以后,由于乱弹腔的盛行,在玉山和贵溪两地便出现一种高腔、乱弹的合班。道光间,玉山县城的戏曲演出,仍然是“弋多昆少”。光绪以后在玉山县在紫云、彩云、紫玉云、鸿云、大庆和等班,还能演出少量的名为“弋阳腔”折子戏。而金云和高云等班演唱的“昆阳腔”,却是弋阳腔受昆曲影响而产生的。演出剧目有四本《水泊梁山》(即《水浒传》)和四本《观音游十殿》等,另有部分单出高腔戏。其他的玉山班则唱乱弹腔了。在贵溪县,清光绪间的高腔班还能演出弋阳腔的连台本戏,如《目连传》、《三国传》、《西游记》等。后来,贵溪班的高腔艺人转至万年县搭班,这里的弋阳腔也就销声匿迹了。除《目连传》以外,贵溪班所唱的《三国传》和《西游记》均改为乱弹腔演唱。民国以后,玉山、贵溪两地班社逐渐减少,在上饶、铅山等地先后办起赣剧的科班小麒麟、小乐云等。它们不仅取代了玉山、贵溪班的地位,活动于旧广信府各县,而且还经常出现于饶河戏的流行地区。从此,广信府流行的赣剧,因为不唱弋阳腔而只演乱弹,又自成一派,而上饶旧为广信府治,故对饶河班而言,自称为“广信班”。这是赣剧两大流派形成的情况。编辑本段赣剧与古今旧社会 赣剧  在旧社会里,不少赣剧艺人曾进行反抗统治阶级压迫的斗争。1902年,饶河班艺人在二花脸演员夏廷义(浑名混天麻子)率领下,参加了反青靛加税的武装暴动,江西全省为之震动。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方志敏领导建立的赣东北苏区,曾改造了一个赣剧旧戏班,加入红色演出团,赣剧艺人首次参加了革命的宣传演出活动。红军北上,赣东北苏区遭到反革命血腥屠杀,赣剧也受到严重摧残,兼之当时农村经济破产,民生凋敝,建国前夕,仅剩下景德镇和上饶两三个戏班。建国后  建国后,于1953年,赣剧进入南昌,并成立了江西省赣剧团。其后又创办了戏曲学校。 1960年建立了江西省赣剧院(下设三个团),集广、饶两班于一堂,并把流行于都昌、湖口一带的九江青阳腔也划入赣剧范畴。至1985年,江西省共有十个赣剧团。曾先后到武汉、长沙、广州、福州、上海、南京、天津、北京,以及安徽、山东、吉林、辽宁、黑龙江等地演出。此外,还于1958年在弋阳创办了一个专唱高腔的专业剧团。 建国后,在50年代曾出现许多著名演员,如广信路的花旦潘凤霞、祝月仙,小生童庆·卓福生,正生乐一生,花脸陈犹红,青衣萧桂香,老旦李菊香和饶河路的旦角陈桂英、胡瑞华等。中青年演员有小生万良福、萧曼如,正生晏致健,花旦段日丽、熊振淑,青衣熊中彬、高金香,贴旦邹莉莉、童明明,武旦侯爱蓉、陈丽芳,老旦熊丽云,花脸汪炎振,小丑刘安琪等。枯木逢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赣剧的发展如枯木逢春,1950年从赣东北地区进入省会南昌,1953年正式成立了江西省赣剧团,不久创办了赣剧演员训练班,培养出一批弋阳腔子弟。在赣东北地区先后成立了九个赣剧团(其中弋阳县名为弋阳腔剧团)。1960年建立了江西省赣剧院。则时,作为赣剧的一种声腔,还将九江地区发现的青阳腔也纳入赣剧之中。1960年,东北的黑龙江、吉林两省分别派员南下移植赣剧,一时出现了“南花北放”的繁荣景象。至此,赣别不仅受到省内观众欢迎,而且先后到过武汉、长沙、福州、厦门、上海、南京、天津、北京、合肥、济南、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地演出,在剧目演同方面,经过改革的弋阳腔,获得了“美秀娇甜”的奖誉。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破坏的赣剧又得到复苏。除江西省赣剧团外,全省恢复了十一个赣剧团(其中包括赣州地区兴国县赣剧团),原来属于赣剧的流行地区,如今又可见到赣剧的演出活动了。编辑本段寻根探源 赣剧  赣剧,其起源和前身为弋阳腔,为著名的古代四大声腔之一。弋阳腔饶河班、信河班两大流派1950年相合,随后进入省会南昌,1953年正式成立江西省赣剧团,弋阳腔于是更名为赣剧。  弋阳腔是中国戏曲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弋阳腔诞生在江西弋阳。弋阳腔一诞生,就以它前所未有的的艺术魅力迅速地弥漫于中国的戏曲舞台,在中国戏曲舞台上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记,演奏出了中国戏曲史上最高亢的旋律,创造了中国戏曲的新形式,揭开了中国戏曲史的新篇章。弋阳腔自由的表演风格和高亢的旋律是严酷的社会现实凝结成的。自南宋以来,经元入明,弋阳及其附近地区几乎战乱未已、灾荒不断。洪武二十四年,弋阳户数,19,718户,人口51,653人。至清顺治六年,弋阳县人口仅有11,801人,人口锐减五分之四。是严重的生存危机把弋阳腔锻造成了“高腔”。弋阳腔是弋阳人顽强生命力的表现。 弋阳人“刻厉自奋,矜谨节义,”秉性耿直,崇尚宗教。弋阳腔熔铸了弋阳人的性格。通过对戏曲的审美活动,获得了自我释放,自我减压,自我陶醉的艺术享受,最终获得了精神的解放,和自我价值的肯定。明代弋阳人口急剧减少,“固有户存而人去者,逋亡迁徙,不著汔土也著于世矣。”由此,对于嘉靖年间“弋阳之调绝”,该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解释。  2006年5月20日,弋阳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辑本段风格特点 赣剧  弋阳腔的唱腔结构、伴奏及行当与余姚腔、昆山腔、海盐腔基本一样。据清·李调元的《剧话》:"弋腔始弋阳,即今"高腔""。由此可知,弋阳腔又通称为高腔。弋阳腔又有徒歌、帮腔、滚调等演唱形式,配以锣鼓,气氛热烈,它的粗犷、豪放、激越、明快的特点,深受广大劳动群众的欢迎。  弋阳腔的曲牌,来源于两个方面:出自南戏的曲牌有[鹧鸪天]、[皂罗袍]、[泣颜回]、[驻云飞]、[香罗带]、[红衲袄]、[山坡羊]、[步步娇]等;出自北曲的有[新水令]、[端正好]、[点绛唇]、[寄生草]、[朝天子]、[醉太平]、[快活林]、[清江引]等。它们虽为套曲,但可随心入腔。  弋阳腔的脚色分为小生、正生、老生、二花、三花、小旦、正旦、老旦等行,其唱腔结构最初采用曲牌联套体,演出时仅辅以锣鼓而不用管弦伴奏,演员一人演唱,数人接腔,形成极富特点的"徒歌、帮腔"演唱方式,明代中叶又发展出打破曲牌联套体制的滚调,进一步增强了声腔音乐的戏剧性和表现力。在广泛流播的过程中,弋阳腔繁衍出多种变体,由此形成高腔体系,对南北各地的四十几个声腔剧种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中国地方民间戏曲的发展进程。  弋阳腔显著特色是"一唱众和",以打击乐和丝、竹、弦、管等乐器配乐伴奏,唱腔可塑性大、声调高亢,既具南方温柔敦厚之雅韵,又兼北方慷慨激昂之气质。  弋阳腔剧目分连台大戏和传奇本两大类,前者包括《三国传》、《水浒传》、《岳飞传》、《目连传》、《封神传》等,后者包括《青梅会》、《古城会》、《定天山》、《金貂记》、《珍珠记》、《卖水记》等。  赣剧的表演风格古朴厚实,亲切逼真。口白以中州韵为基础。行当分老生、正生、小生、老旦、正旦、小旦、大花、二花、三花,称为“九角头”。赣剧的腔调计有[高腔]、[二凡]、[西皮]、[文南词]、[秦腔]、[老拨子]、[浙调]、[浦江调]、[昆曲]、[梆子]等。编辑本段赣剧剧目角色 赣剧  赣剧剧目分弋阳、青阳、乱弹三类。弋阳腔剧目有所谓“十八本”之说,即《青梅会》、《古城会》、《风波亭》、《定天山》、《金貂记》、《龙凤剑》、《珍珠记》、《卖水记》、《长城记》、《八义记》、《十义记》、《鹦鹉记》、《清凤亭》、《洛阳桥》、《三元记》、《白蛇记》、《摇钱树》和《乌盆记》,到1949年,只能上演四本正戏和部分单折;青阳腔剧目,多数出自明代传奇,保存较完整的大小剧目80余出,如《吐绒记》、《百花记》、《三跳涧》、《香球记》、《双杯记》、《五桂记》等;乱弹剧目有清道光年间38种,称为“老路戏”,其中有《三官堂》、《四国齐》、《禹门关》等二凡戏和《祭风台》、《花田错》、《芦花河》等西皮戏以及西皮二凡戏《二皇图》、《蓝田带》、《龙凤阁》等,另有二凡拨子戏《万里侯》、《打金冠》等,以后又不断从徽剧、婺剧、文南词中移植了一些剧目,大多只有提纲无准词,称为“水路戏”。解放后,赣剧整理改编的剧目有:弋阳腔《珍珠记》、《尉迟恭》、《张三借靴》、《送衣哭城》、《西域行》、《还魂记》;青阳腔《双拜月》、《百花赠剑》、《西厢记》;弹腔《梁祝姻缘》、《借女冲喜》、《白蛇传》、《装疯骂殿》、《孟姜女》;昆腔戏《悟空借扇》、《相梁刺梁》等。创作的现代戏有《一群穆桂英》、《红色宣传员》、《奇袭边平》、《盗种》、《铁肩红心》、《祭碑出征》等。著名演员 江铃静  赣剧的著名演员有江铃静、严有源、杨桂仙、潘凤霞、卓福生、童庆初、肖桂香、陈桂英、祝月仙、胡瑞华、段日丽、万良福、涂玲慧、陈俐等。编辑本段艺术特点  清朝时期,弋阳腔在演出时常把连台本戏拆开,抽出一本单独演出,各类戏本打乱之后合称“饶河高腔十八本”。江西东河戏玉合班有306年历史,1952年散班,擅演高腔大戏,其剧码就有《目连传》、《西游记》、《三国传》、《铁树传》、《封神传》等,而且都是一本戏能演十天或十二天的连台本戏。  几百年来,赣剧一直保留着明代弋阳腔“目连戏”演出武打技艺的传统。弋阳腔着重于扑跌翻打的武技表演,并使用大锣大鼓制造热烈气氛,融说唱、舞蹈、武术、杂技于一炉。如两军对阵,双方主帅先以简单的刀枪交锋,然后便转为杂技表演,名之曰“清”或“打台”,开始双方士卒齐齐翻扑,继而逐个单翻,各显技能,再是对打,有三节棍、九节鞭、窜椅子、大板凳等,甚至有时还加入窜火圈、三上吊、抛钢叉等惊险动作。后因京剧的影响,逐渐只表演刀枪把子的武打动作。
2023-09-06 08:24:142

赣剧的历史沿革

起源赣剧的形成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宋、元以后,南戏开始流传于我国东南诸省。赣东北地区的饶州、广信两府,曾归江浙行省管辖,明代洪武初年划入江西省。由于交通方便和贸易往来,南戏随之传入广信府的弋阳县。当时,在弋阳县落脚的南戏,是专演《目连救母》戏文的。这种戏文,因为受到当地宗教思想的影响,逐渐发生一些变化,从而形成一种具有江西特点的南戏,被人称为“弋阳腔”,与江浙地区的其他南戏声腔,并驾齐驱。明代成化、弘治年间(1465--1505)祝允明《猥谈》在对南戏声腔的评述中,就提到了江西的弋阳腔,作为赣剧的主要声腔,弋阳腔是最为古老的。弋阳腔的发展这种弋阳腔在形成以后,在剧目上除原有的《目连戏》以外,主要是以扮演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如《封神传》、《三国传》、《征东传》、《征西传》、《水浒传》、《岳飞传》、《东游传》、《南游传》、《西游传》、《北游传》和《铁树传》(许真君故事)等十二种。和《目连戏》一样,每种都分作七天演完。这种连台本戏的出现,为弋阳腔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南戏其他声腔的发展。明代的弋阳腔还从南戏和传奇中移植了一些剧目,如《珍珠记》、《卖水记》、《长城记》、《八义记》、《三元记》、《鹦鹉记》、《白蛇记》、《十义记》、《洛阳桥记》、《清风亭》、《乌盆记》和《摇钱树》等。这批传奇戏的增加,使弋阳腔的演出内容更加丰富,进而又把弋阳腔的发展向前推进了一步。赣剧流行的地区,在明代主要是唱弋阳腔。清初以后,保留在这里的弋阳腔,因为战争的破坏而受到严重的摧残,原来上演的连台本戏大都失传,流行地区只剩下玉山、弋阳、贵溪、万年和鄱阳等地。这时在民间流传的弋阳腔,被大多数人称之为“高腔”,其中活跃在弋阳、万年的高腔班,还留下十八本高腔戏,以维持它的正常演出活动。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光绪年间,使很多弋阳腔戏班,根本不能独立存在了。由于乱弹诸腔的兴起,在赣东北地区的戏班,有些便开始转唱高腔以外的其他声腔,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才使赣剧最终变成了个综合高、昆、乱三腔的剧种。这种弋阳腔是继承南北曲的传统,并结合地方特点而创造出来的,其基本原因,就是用弋阳的方言土语来唱南戏的曲调,这才形成具有江西特点的新腔。这种新腔,在目连戏的阶段还带有浓厚的宗教音乐色彩。以后,通过连台本戏和传奇戏的演出,才使它摆脱了宗教音乐的影响,变成南戏中流传甚广,影响最大的戏曲声腔。在音乐体制上,赣剧弋阳腔的唱腔由各种不同的曲牌组成,从如今保留的曲牌来看,主要是唱南曲,也有属于北曲的曲牌。根据音乐乐唱腔的特点,这种声腔又可分为[驻云飞]、[江儿水]、[香罗带]、[新水令]等类。长期以来,这种弋阳腔一直是干唱和带有人声帮腔的形式,由于是用假嗓子翻高八度的帮腔,故对本嗓帮腔的声调而言,便自称为“高腔”。赣剧从明代弋阳腔开始,到清代的乱弹诸腔以及昆腔的吸收,使它变成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多声腔的剧种。寻根探源赣剧,其起源和前身为弋阳腔,为著名的古代四大声腔之一。弋阳腔饶河班、信河班两大流派1950年相合,随后进入省会南昌,1953年正式成立江西省赣剧团,弋阳腔于是更名为赣剧。弋阳腔是中国戏曲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弋阳腔诞生在江西弋阳。弋阳腔一诞生,就以它前所未有的的艺术魅力迅速地弥漫于中国的戏曲舞台,在中国戏曲舞台上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记,演奏出了中国戏曲史上最高亢的旋律,创造了中国戏曲的新形式,揭开了中国戏曲史的新篇章。弋阳腔自由的表演风格和高亢的旋律是严酷的社会现实凝结成的。自南宋以来,经元入明,弋阳及其附近地区几乎战乱未已、灾荒不断。洪武二十四年,弋阳户数,19,718户,人口51,653人。至清顺治六年,弋阳县人口仅有11,801人,人口锐减五分之四。是严重的生存危机把弋阳腔锻造成了“高腔”。弋阳腔是弋阳人顽强生命力的表现。 弋阳人“刻厉自奋,矜谨节义,”秉性耿直,崇尚宗教。弋阳腔熔铸了弋阳人的性格。通过对戏曲的审美活动,获得了自我释放,自我减压,自我陶醉的艺术享受,最终获得了精神的解放,和自我价值的肯定。明代弋阳人口急剧减少,“固有户存而人去者,逋亡迁徙,不著汔土也著于世矣。”由此,对于嘉靖年间“弋阳之调绝”,该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解释。建国后建国后,于1953年,赣剧进入南昌,并成立了江西省赣剧团。其后又创办了戏曲学校。1960年建立了江西省赣剧院(下设三个团),集广、饶两班于一堂,并把流行于都昌、湖口一带的九江青阳腔也划入赣剧范畴。至1985年,江西省共有十个赣剧团。曾先后到武汉、长沙、广州、福州、上海、南京、天津、北京,以及安徽、山东、吉林、辽宁、黑龙江等地演出。此外,还于1958年在弋阳创办了一个专唱高腔的专业剧团。 建国后,在50年代曾出现许多著名演员,如广信路的花旦潘凤霞、祝月仙,小生童庆·卓福生,正生乐一生,花脸陈犹红,青衣萧桂香,老旦李菊香和饶河路的旦角陈桂英、胡瑞华等。中青年演员有小生万良福、萧曼如,正生晏致健,花旦段日丽、熊振淑,青衣熊中彬、高金香,贴旦邹莉莉、童明明,武旦侯爱蓉、陈丽芳,老旦熊丽云,花脸汪炎振,小丑刘安琪等。枯木逢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赣剧的发展如枯木逢春,1950年从赣东北地区进入省会南昌,1953年正式成立了江西省赣剧团,不久创办了赣剧演员训练班,培养出一批弋阳腔子弟。在赣东北地区先后成立了九个赣剧团(其中弋阳县名为弋阳腔剧团)。1960年建立了江西省赣剧院。则时,作为赣剧的一种声腔,还将九江地区发现的青阳腔也纳入赣剧之中。1960年,东北的黑龙江、吉林两省分别派员南下移植赣剧,一时出现了“南花北放”的繁荣景象。至此,赣剧不仅受到省内观众欢迎,而且先后到过武汉、长沙、福州、厦门、上海、南京、天津、北京、合肥、济南、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地演出,在剧目演同方面,经过改革的弋阳腔,获得了周总理“美秀娇甜”的奖誉。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破坏的赣剧又得到复苏。除江西省赣剧团外,全省恢复了十一个赣剧团(其中包括赣州地区兴国县赣剧团),原来属于赣剧的流行地区,如今又可见到赣剧的演出活动了。2006年5月20日,弋阳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3-09-06 08:25:071

赣戏的由来

赣戏就是赣剧,是由南戏中的弋阳腔,与当地的方言土话相结合后发展出的一种新的地方腔调。 赣剧是什么 赣剧是江西省地方传统戏剧剧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赣剧起源于赣东北,流行于江西省境内。其声腔基础就是明代四大声腔之一的弋阳腔,融合了清代中期传入江西境内的昆腔与乱弹而形成,是古代四大声腔之一。 赣剧的特点 赣剧的表演风格古朴厚实、亲切逼真、歌舞结合,声腔体系十分丰富。角色行当沿袭了明代弋阳腔的角色旧制,分老生、正生、小生、老旦、正旦、小旦、大花、二花、三花,俗称九角头。后来又加了副末、二旦、四花等角色。
2023-09-06 08:25:201

江西的戏曲有哪些

  1、赣剧,赣剧是一个兼唱高腔、乱弹、昆腔及其它曲调的多声腔的传统戏曲剧种。所用方言为赣语。其起源和前身为弋阳腔,为著名的古代四大声腔之一。赣剧的弹腔,以二黄、西皮为主,其它还包括秦腔、高拨子、浙调、浦江调和文南词诸腔,其中优美动听的文南词腔调尤受群众的欢迎;   2、弋阳腔,传统戏曲声腔之一。简称弋腔,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戏曲声腔,它源于南戏,产生于信州弋阳,形成于元末明初。是宋元南戏在信州弋阳后与当地赣语、传统民间音乐结合,并吸收北曲演变而成;   3、盱河戏,流传于广昌县境的一个古老剧种。别名大戏、土戏。
2023-09-06 08:25:291

赣戏是怎样形成的

赣剧是一个兼唱高腔、乱弹、昆腔及其它曲调的多声腔剧种。其起源和前身为弋阳腔,为著名的古代四大声腔之一。弋阳腔饶河班、信河班两大流派1950年相合,随后进入省会南昌,1953年正式成立江西省赣剧团,弋阳腔于是更名为赣剧。赣剧的弹腔,以二黄、西皮为主,其它还包括秦腔、高拨子、浙调、浦江调和文南词诸腔,其中优美动听的文南词腔调尤受群众的欢迎。解放后,赣剧艺术进行改革,整理、改编演出了《梁祝姻缘》、《还魂记》、《窦娥冤》等优秀传统剧目。赣剧的发展对对京剧、川剧、湘剧、秦腔等44个剧种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 赣剧,其起源和前身为弋阳腔,为著名的古代四大声腔之一。弋阳腔饶河班、信河班两大流派1950年相合,随后进入省会南昌,1953年正式成立江西省赣剧团,弋阳腔于是更名为赣剧。 弋阳腔是中国戏曲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弋阳腔诞生在江西弋阳。弋阳腔一诞生,就以它前所未有的的艺术魅力迅速地弥漫于中国的戏曲舞台,在中国戏曲舞台上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记,演奏出了中国戏曲史上最高亢的旋律,创造了中国戏曲的新形式,揭开了中国戏曲史的新篇章。弋阳腔自由的表演风格和高亢的旋律是严酷的社会现实凝结成的。自南宋以来,经元入明,弋阳及其附近地区几乎战乱未已、灾荒不断。洪武二十四年,弋阳户数,19,718户,人口51,653人。至清顺治六年,弋阳县人口仅有11,801人,人口锐减五分之四。是严重的生存危机把弋阳腔锻造成了“高腔”。弋阳腔是弋阳人顽强生命力的表现。 弋阳人“刻厉自奋,矜谨节义,”秉性耿直,崇尚宗教。弋阳腔熔铸了弋阳人的性格。通过对戏曲的审美活动,获得了自我释放,自我减压,自我陶醉的艺术享受,最终获得了精神的解放,和自我价值的肯定。明代弋阳人口急剧减少,“固有户存而人去者,逋亡迁徙,不著汔土也著于世矣。”由此,对于嘉靖年间“弋阳之调绝”,该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解释。 2006年5月20日,弋阳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赣剧是江西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发端于明代的弋阳腔,起源于赣东北地区。明、清两代,以唱高腔为主,后来融合昆曲、乱弹腔诸腔于一体;赣剧的前身饶河班和信河班,都以演唱乱弹腔为主。其中饶河班以景德镇、鄱阳、乐平为中心,保存了部分的高腔剧目,艺术风格也比较古朴、粗犷;信河班则是以贵溪、玉山为中心,没有高腔,它的乱弹唱腔则相比较而言较为婉转流利,旧时也统一称作“江西班”。1950年时,合并饶河、信河两个分支,正式更名为赣剧。 [1] 赣剧的形成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宋、元以后,南戏开始流传于我国东南诸省。赣东北地区的饶州、广信两府,曾归江浙行省管辖,明代洪武初年划入江西省。由于交通方便和贸易往来,南戏随之传入广信府的弋阳县。当时,在弋阳县落脚的南戏,是专演《目连救母》戏文的。这种戏文,因为受到当地宗教思想的影响,逐渐发生一些变化,从而形成一种县有江西特点的南戏,被人称为“弋阳腔”,与江浙地区的其他南戏声腔,并驾齐驱。明代成化、弘治年间(1465--1505)祝允明《猥谈》在对南戏声腔的评述中,就提到了江西的弋阳腔,作为赣剧的主要声腔,弋阳腔是最为古老的。 这种弋阳腔在形成以后,在剧目上除原有的《目连戏》以外,主要是以搬演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如《封神传》、《三国传》、《征东传》、《征西传》、《水浒传》、《岳飞传》、《东游传》、《南游传》、《西游传》、《北游传》和《铁树传》(许真君故事)等十二种。和《目连戏》一样,每种都分作七天演完。这种连台本戏的出现,为弋阳腔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南戏其他声腔的发展。明代的弋阳腔还从南戏和传奇中移植了一些剧目,如《珍珠记》、《卖水记》、《长城记》、《八义记》、《三元记》、《鹦鹉记》、《白蛇记》、《十义记》、《洛阳桥记》、《清风亭》、《乌盆记》和《摇钱树》等。这批传奇戏的增加,使弋阳腔的演出内容更加丰富,进而又把弋阳腔的发展向前推进了一步。 赣剧流行的地区,在明代主要是唱弋阳腔。清初以后,保留在这里的弋阳腔,因为战争的破坏而受到严重的摧残,原来上演的连台本戏大都失传,流行地区只剩下玉山、弋阳、贵溪、万年和波阳等地。这时在民间流传的弋阳腔,被大多数人称之为“高腔”,其中活跃在弋阳、万年的高腔班,还留下十八本高腔戏,以维持它的正常演出活动。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光绪年间,使很多弋阳腔戏班,根本不能独立存在了。由于乱弹诸腔的兴起,在赣东北地区的戏班,有些便开始转唱高腔以外的其他声腔,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才使赣剧最终变成了个综合高、昆、乱三腔的剧种。 这种弋阳腔是继承南北曲的传统,并结合地方特点而创造出来的,其基本原因,就是用弋阳的方言土语来唱南戏的曲调,这才形成具有江西特点的新腔。这种新腔,在目连戏的阶段还带有浓厚的宗教音乐色彩。以后,通过连台本戏和传奇戏的演出,才使它摆脱了宗教音乐的影响,变成南戏中流传甚广,影响最大的戏曲声腔。在音乐体制上,赣剧弋阳腔的唱腔由各种不同的曲牌组成,从现在保留的曲牌来看,主要是唱南曲,也有属于北曲的曲牌。根据音乐乐唱腔的特点,这种声腔又可分为[驻云飞]、[江儿水]、[香罗带]、[新水令]等类。长期以来,这种弋阳腔一直是干唱和带有人声帮腔的形式,由于是用假嗓子翻高八度的帮腔,故对本嗓帮腔的声调而言,便自称为“高腔”。 赣剧从明代弋阳腔开始,到清代的乱弹诸腔以及昆腔的吸收,使它变成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多声腔的剧种。
2023-09-06 08:25:401

江西的戏剧叫什么剧

赣剧是江西的主要剧种,起源于明代的弋阳腔,流行于江西东北一带,兼唱高腔、乱弹、昆腔及其它曲调。  赣剧的前身饶河班和广信班,都以演唱乱弹腔为主。饶河班以景德镇、波阳、乐平为中心,保存了部分高腔剧目,艺术风格古朴、粗犷;广信班以贵溪、玉山为中心,无高腔,其乱弹唱腔则较婉转流利。1950年两派相合,改名为赣剧。1951年,首次进入南昌,1953年成立江西省赣剧团。  赣剧剧目分戈阳、青阳、乱弹三类。戈阳腔剧目有所谓“十八本”之说,即《青梅会》、《古城会》、《风波亭》、《定天山》、《金貂记》、《龙凤剑》、《珍珠记》、《卖水记》、《长城记》、《八义记》、《十义记》、《鹦鹉记》、《清凤亭》、《洛阳桥》、《三元记》、《白蛇记》、《摇钱树》和《乌盆记》,到1949年,只能上演四本正戏和部分单折;青阳腔剧目,多数出自明代传奇,保存较完整的大小剧目80余出,如《吐绒记》、《百花记》、《三跳涧》、《香球记》、《双杯记》、《五桂记》等;乱弹剧目有清道光年间38种,称为“老路戏”,其中有《三官堂》、《四国齐》、《禹门关》等二凡戏和《祭风台》、《花田错》、《芦花河》等西皮戏以及西皮二凡戏《二皇图》、《蓝田带》、《龙凤阁》等,另有二凡拨子戏《万里侯》、《打金冠》等,以后又不断从徽剧、婺剧、文南词中移植了一些剧目,大多只有提纲无准词,称为“水路戏”。解放后,赣剧整理改编的剧目有:戈阳腔《珍珠记》、《尉迟恭》、《张三借靴》、《送衣哭城》、《西域行》、《还魂记》;青阳腔《双拜月》、《百花赠剑》、《西厢记》;弹腔《梁祝姻缘》、《借女冲喜》、《白蛇传》、《装疯骂殿》、《孟姜女》;昆腔戏《悟空借扇》、《相梁刺梁》等。创作的现代戏有《一群穆桂英》、《红色宣传员》、《奇袭边平》、《盗种》、《铁肩红心》、《祭碑出征》等。  赣剧的表演风格古朴厚实,亲切逼真。口白以中州韵为基础。行当分老生、正生、小生、老旦、正旦、小旦、大花、二花、三花,称为“九角头”。赣剧的腔调计有[高腔]、[二凡]、[西皮]、[文南词]、[秦腔]、[老拨子]、[浙调]、[浦江调]、[昆曲]、[梆子]等。  赣剧的著名演员有严有源、杨桂仙、潘凤霞、卓福生、童庆初、肖桂香、陈桂英、祝月仙、胡瑞华、段日丽、万良福、涂玲慧、陈俐等。
2023-09-06 08:25:511

赣句的历史

赣句?什么意思?
2023-09-06 08:26:003

赣剧的历史发展 快

  赣剧,其起源和前身为弋阳腔,为著名的古代四大声腔之一。弋阳腔饶河班、信河班两大流派1950年相合,随后进入省会南昌,1953年正式成立江西省赣剧团,弋阳腔于是更名为赣剧。  弋阳腔是中国戏曲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弋阳腔诞生在江西弋阳。弋阳腔一诞生,就以它前所未有的的艺术魅力迅速地弥漫于中国的戏曲舞台,在中国戏曲舞台上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记,演奏出了中国戏曲史上最高亢的旋律,创造了中国戏曲的新形式,揭开了中国戏曲史的新篇章。弋阳腔自由的表演风格和高亢的旋律是严酷的社会现实凝结成的。自南宋以来,经元入明,弋阳及其附近地区几乎战乱未已、灾荒不断。洪武二十四年,弋阳户数,19,718户,人口51,653人。至清顺治六年,弋阳县人口仅有11,801人,人口锐减五分之四。是严重的生存危机把弋阳腔锻造成了“高腔”。弋阳腔是弋阳人顽强生命力的表现。弋阳人“刻厉自奋,矜谨节义,”秉性耿直,崇尚宗教。弋阳腔熔铸了弋阳人的性格。通过对戏曲的审美活动,获得了自我释放,自我减压,自我陶醉的艺术享受,最终获得了精神的解放,和自我价值的肯定。明代弋阳人口急剧减少,“固有户存而人去者,逋亡迁徙,不著汔土也著于世矣。”由此,对于嘉靖年间“弋阳之调绝 ”,该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解释。
2023-09-06 08:26:071

江西的戏剧叫什么剧

赣剧是江西的主要剧种,起源于明代的弋阳腔,流行于江西东北一带,兼唱高腔、乱弹、昆腔及其它曲调。  赣剧的前身饶河班和广信班,都以演唱乱弹腔为主。饶河班以景德镇、波阳、乐平为中心,保存了部分高腔剧目,艺术风格古朴、粗犷;广信班以贵溪、玉山为中心,无高腔,其乱弹唱腔则较婉转流利。1950年两派相合,改名为赣剧。1951年,首次进入南昌,1953年成立江西省赣剧团。  赣剧剧目分戈阳、青阳、乱弹三类。戈阳腔剧目有所谓“十八本”之说,即《青梅会》、《古城会》、《风波亭》、《定天山》、《金貂记》、《龙凤剑》、《珍珠记》、《卖水记》、《长城记》、《八义记》、《十义记》、《鹦鹉记》、《清凤亭》、《洛阳桥》、《三元记》、《白蛇记》、《摇钱树》和《乌盆记》,到1949年,只能上演四本正戏和部分单折;青阳腔剧目,多数出自明代传奇,保存较完整的大小剧目80余出,如《吐绒记》、《百花记》、《三跳涧》、《香球记》、《双杯记》、《五桂记》等;乱弹剧目有清道光年间38种,称为“老路戏”,其中有《三官堂》、《四国齐》、《禹门关》等二凡戏和《祭风台》、《花田错》、《芦花河》等西皮戏以及西皮二凡戏《二皇图》、《蓝田带》、《龙凤阁》等,另有二凡拨子戏《万里侯》、《打金冠》等,以后又不断从徽剧、婺剧、文南词中移植了一些剧目,大多只有提纲无准词,称为“水路戏”。解放后,赣剧整理改编的剧目有:戈阳腔《珍珠记》、《尉迟恭》、《张三借靴》、《送衣哭城》、《西域行》、《还魂记》;青阳腔《双拜月》、《百花赠剑》、《西厢记》;弹腔《梁祝姻缘》、《借女冲喜》、《白蛇传》、《装疯骂殿》、《孟姜女》;昆腔戏《悟空借扇》、《相梁刺梁》等。创作的现代戏有《一群穆桂英》、《红色宣传员》、《奇袭边平》、《盗种》、《铁肩红心》、《祭碑出征》等。  赣剧的表演风格古朴厚实,亲切逼真。口白以中州韵为基础。行当分老生、正生、小生、老旦、正旦、小旦、大花、二花、三花,称为“九角头”。赣剧的腔调计有[高腔]、[二凡]、[西皮]、[文南词]、[秦腔]、[老拨子]、[浙调]、[浦江调]、[昆曲]、[梆子]等。  赣剧的著名演员有严有源、杨桂仙、潘凤霞、卓福生、童庆初、肖桂香、陈桂英、祝月仙、胡瑞华、段日丽、万良福、涂玲慧、陈俐等。
2023-09-06 08:26:171

江西地方戏曲有哪些?发扬赣地文化风采

在江西的戏曲文化中,戏剧剧种十分多,特别是采茶戏,地域上的不同也出现了很多不同的采茶戏剧。那么,江西的地方戏曲究竟都有哪些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些发扬赣地文化风采的江西地方戏曲吧。 赣剧 赣剧是一个兼唱高腔、乱弹、昆腔及其它曲调的多声腔的传统戏曲剧种。所用方言为赣语。其起源和前身为弋阳腔,为著名的古代四大声腔之一。弋阳腔饶河班、信河班两大流派1950年相合,随后进入省会南昌,1953年正式成立江西省赣剧团,弋阳腔于是更名为赣剧。 赣剧的弹腔,以二黄、西皮为主,其它还包括秦腔、高拨子、浙调、浦江调和文南词诸腔,其中优美动听的文南词腔调尤受群众的欢迎。解放后,赣剧艺术进行改革,整理、改编演出了《梁祝姻缘》、《还魂记》、《窦娥冤》等优秀传统剧目。 赣剧的发展对对京剧、川剧、湘剧、秦腔等44个剧种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 弋阳腔 弋阳腔,传统戏曲声腔之一。简称“弋腔”,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戏曲声腔,它源于南戏,产生于信州弋阳,形成于元末明初。是宋元南戏在信州弋阳后与当地赣语、传统民间音乐结合,并吸收北曲演变而成。它至迟在元代后期已经出现。明、清两代,弋阳腔在南北各地蕃衍发展,成为活跃于民间的主要声腔之一。清李调元《剧话》说:“弋腔始弋阳,即今‘高腔"”。故弋阳腔又通称赣语高腔。 弋阳腔的唱腔结构、伴奏及行当与余姚腔、昆山腔、海盐腔基本一样。据清·李调元的《剧话》:弋腔始弋阳,即今高腔。由此可知,弋阳腔又通称为高腔。弋阳腔又有徒歌、帮腔、滚调等演唱形式,配以锣鼓,气氛热烈,它的粗犷、豪放、激越、明快的特点,深受广大劳动群众的欢迎。 盱河戏 盱河戏,流传于广昌县境的一个古老剧种。别名大戏、土戏。盱河戏发祥于甘竹镇,原先专唱高腔,后与皮黄诸腔盱河戏相结合,遂形成以唱皮黄腔为主,兼唱高腔昆腔的大型剧种。因该剧种只流行于盱河流域,1981年正式定名为盱河戏,并建立了广昌县盱河戏剧团。 主要招式有起霸、捞剑寻月、金钱跑马、观音观掌、落马擒王、团牌摆阵、长棍开操、花枪对打等。其特点为,原专唱高腔,后以唱皮黄腔为主,表演豪放而凝重,炽烈而规范,是古老而传统的民间艺术。 东河戏 东河戏是在江西省赣州市东河片地区高腔的基础上,逐步融合了昆曲、宜黄调、桂剧、安庆剧、弋板、南北调、秧歌调等,发展成拥有高、昆、弹三大声腔较为完整的汉族戏曲剧种。因其形成于赣州东面贡水流域,故称东河戏。东河戏中的乱弹腔首先将自己的观众定位于下层百姓,非常具有地方特色,实际也证明它受到人民的热烈欢迎。 古老而独特的赣州东河戏,是客家先贤创造的戏剧艺术财富。它丰富多彩、风格独特、可塑性强、乡土气息浓郁、立足农村的表演形式,赢得了不同层次观众的青睐。在赣州东河一带的乡村中,仍然保留着众多民间东河戏班,在传统节日和婚丧嫁娶时,人们都会邀请戏班唱上几台大戏。 宁河戏 宁河戏起源于江西修水,由酬神还愿的的傩戏发展而成的汉族戏曲剧种,角色分类与徵剧相似,但更为细密,舞蹈动作特点甚多,唱腔以二犯与西皮为主。传统剧目中《文公走雪》、《铜桥渡》、《采石矶》等剧较为罕见。 宁河戏又称“宁州大戏”或“宁河班”。是江西大型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它发源于修水县,流行于赣北及湘、鄂、赣交界一带。宁河戏文武兼备,唱、念、做、打完整成套。传统剧目可查者约4000余种,多系整本,声腔以二凡和西皮为主,兼收徽调、昆曲和民歌小调。
2023-09-06 08:26: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