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清明节的习俗有哪些/10大传统习俗

2023-09-17 12:23:03
共14条回复
蓓蓓

1、清明节的习俗:扫墓

在中国历史上,冷食禁火,向祖先致敬,清明节扫墓的祖先成了风俗习俗。在今天的社会中,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然有清扫坟墓的习俗来祭祀祖先:铲除杂草,提供祭品,在坟墓上祈祷,烧纸币,或者简单地把一束鲜花放到固定祖先的记忆。

2、清明节的习俗:踏青

在清明时期,春天回归大地,自然界充满了充满活力的景象,这是一个郊游的好时光。我们的人民早就养成了清朝清朝的习惯。传说早期有一个明确的活动。清明的内在意义是适应季节性的节气。在三月的春天,愤怒开始蓬勃发展,一切都在诞生。人们走出家门,来到荒野,积极迎合时间,促进身体在体内的循环。健康很好。

3、清明节的习俗:蹴鞠

蹴鞠,就是现在足球的前身,球皮是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相传蹴鞠早于商代已有,战国时期流入民间,至汉代更成了军中用以练身习武,并列于兵书。蹴鞠在唐宋时期最为繁荣,经常出现“球终日不坠”,“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的情景,《宋太祖蹴鞠图》描绘的就是当时情景。杜甫的《清明》诗中写到,“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也说明了当时蹴鞠活动的普及。

4、清明节的习俗:插柳

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插柳的习俗与避免疫病有关。唐人认为在河边祭祀时,头戴柳枝可以摆脱毒虫的伤害。宋元以后,人们踏青归来,往往在家门口插柳以避免虫疫。

5、清明节的习俗:放风筝

清明放风筝是普遍流行的习俗。在古人那里,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

清明的习俗

6、清明节的习俗: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7、清明节的习俗:蚕花会

“蚕花会”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过去清明节期间,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每年蚕花会人山人海,活动频繁,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这些活动有的在岸上进行,绝大多数在船上进行,极具水乡特色。

8、清明节的习俗:拔河

早期叫“牵钩”“钩强”,唐朝始叫“拔河”。它发明于春秋后期,开始盛行于军中,后来流传于民间。唐玄宗时曾在清明节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那时起,拔河成为清明习俗的一部分。

9、清明节的习俗:斗鸡

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我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鸡。

10、清明节的习俗: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做“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S笔记

清明节习俗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是中华民族传统隆重盛大的 春祭节日,属于慎终追远、礼敬祖先、弘扬孝道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清明节习俗 甚多,全国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上或细节上的差异,各地习俗 虽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是共同基本礼俗主题。清明节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 肃穆日子,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

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清明节将节 气与民俗融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清明礼俗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 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 据考古研究,广东英德青塘遗址万年前的墓葬,表明万年前的先民已具有明确的有 意识墓葬行为和礼俗观念。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 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

清明节气一般是在公历 4 月 5 号或前后。清明扫墓祭祖节期很长,有 10 日前 8 日后及 10 日前 10 日后两种说法,这近 20 天内均属清明扫墓祭祖节期内。清明 节与端午节、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1935 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 4 月 5 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2006 年,清明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 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节日简介:

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春祭活动,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 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清明节是节气与节日的合体。清明节气是干支历法中表 示季节变迁的二十四个特定节令之一,处在生气旺盛的时节,也是阴气衰退的 时节。这一时节,吐故纳新、生气旺盛、气温升高,万物皆洁齐,大地呈现春 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天人合一”传统理念 在清明节中得到了生动体现。

清明节在历史发展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全国因各地因地域不同而又 存在着习俗内容上或细节上的差异,各地节日活动虽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 踏青郊游是共同基本礼俗主题。每逢清明时节,人们无论身处何方,都会回乡 参加祭祖活动,缅怀祖先。清明礼俗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礼敬祖先、慎终 追远的人文精神。清明节俗丰富,归纳起来是两大节令传统:一是礼敬祖先, 慎终追远;二是踏青郊游、亲近自然。

习俗内容:

扫墓祭祖 清明节是传统的春祭大节,与之相对应的是重阳节的秋祭。清明扫墓,即为“墓祭”,

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其习俗由来久远。据考古, 广东英德青塘遗址发现万年前的墓葬,经加速器质谱(AMS)测定,年代距今 13500 年左右, 表明距今 1 万多年前,古人已具有明确的有意识墓葬行为和礼俗观念。扫墓祭祖,是清 明节俗的中心。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 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

清明祭祀在清明前后,各地有所差异,清明祭祀按祭祀场所的不同可分为墓祭、祠 堂祭。以墓祭最为普遍,清明祭祀的特色就是墓祭,清明祭祀主要是由于采取墓祭方式。 另一种形式是祠堂祭,又称庙祭,庙祭是宗族的共同聚会,有的地方径直称为“清明会” 或“吃清明”。清明节祭祖,按照习俗,一般在清明节上午出发扫墓,扫墓时,人们要 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先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 上新土,或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拜祭。

踏青 踏青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清明节期间到大

自然去欣赏和领略春日景象,郊外远足,这种踏青也叫春游。古代叫探春、寻春,其含 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 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这种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对后世影响 深远。

清明之时,正是春回大地,人们乃因利乘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 一番。也有的特意于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远足, 一抒在严冬以来的郁结心胸。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时光,所以成为清明节俗的一项重 要内容。踏青郊游,是清明时节与春祭并存的古老主题。

插柳 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

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 据说插柳的习俗与避免疫病有关。唐人认为在河边祭祀时,头戴柳枝可以摆脱毒虫的伤害。 宋元以后,人们踏青归来,往往在家门口插柳以避免虫疫。这是因为春天气候变暖,各种病菌

开始繁殖,人们在医疗条件差的情况下,只能寄希望插柳避免疫病了。柳枝插在屋檐下,还可 以预报天气,古谚云:“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

游乐 清明节除了上述扫墓祭祖、踏青插柳的习俗之外,还有大量游乐的风习,千百年来,倍受

人们的喜爱,如延续至今的牵钩、放风筝和荡秋千等,也还有曾盛行一时,惟今已不复见的射 柳和蹴鞠(音:cù jū)。

拔河 拔河,早期叫“牵钩”“钩强”,唐朝始叫“拔河”。它发明于春秋后期,开始盛行于军

中,后来流传于民间。唐玄宗时曾在清明时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那时起,拔河成为清明 习俗的一部分。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

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放风筝

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将其病况写或画于扎制的 风筝上,用线系着风筝在空中放飞,让它飞至高空就拉线剪断,疾病灾难便会随着风筝一起飞 走。后来,风筝亦逐渐发展成广为流行的郊游娱乐活动。

清人潘荣陛所著《帝京岁时纪胜》记载:“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提酌挈盒, 轮毂相望。各携纸鸢线轴,祭扫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古人还认为清明的风很适合放风筝。 《清嘉录》中说:“春之风自下而上,纸鸢因之而起,故有‘清明放断鹞"之谚。”在古人那 里,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 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 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

荡秋千 荡秋千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

后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 板的秋千。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秋千之戏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荆楚岁时记》记载:“春时悬长绳于高木,士女衣彩服坐 于其上而推引之,名曰打秋千。”唐代荡秋千已经是很普遍的游戏,并且成为清明节习俗的重要 内容。由于清明荡秋千随处可见,元明清三代定清明节为秋千节,皇宫里也安设秋千供皇后、嫔 妃、宫女们玩耍。如今的公园和游乐场仍然有秋千,供儿童玩耍。

射柳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在细长摇曳的柳枝上,拴上一缕红绸,即是被射的目标。

大多是青年男子,骑马挽弓,在百步以外,用特制的前头分杈的箭,射断那枝柳条,待柳条落地 之前,飞马前往,将柳条接住。据明朝人的记载,射柳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 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

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蹴鞠,就是中国足球的前身,球皮是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 蹴鞠在唐宋时期最为繁荣,经常出现“球终日不坠”,“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 万人瞻仰”的情景,《宋太祖蹴鞠图》描绘的就是当时情景。杜甫的《清明》诗中写到,“十年

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也说明了当时蹴鞠活动的普及。在讲求“中庸”的传统文化背 景下,蹴鞠逐渐由对抗性比赛演变为表演性竞技。到了清代,在史籍上有关蹴鞠活动的记载,就 寥寥无几了。

斗鸡 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我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

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帝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鸡。[17]五 代女词人花蕊夫人有诗云:“寒食清明小殿旁,彩楼双夹斗鸡场。内人对御分明看,先睹红罗被 十床”。皇宫里举行斗鸡比赛,还用 10 床被子当作赌注,可见玩兴极浓。

蚕花会

蚕花会 “蚕花会”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过去清明节期间,梧桐、乌镇、崇福、洲

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其中以洲泉的马鸣庙和青石的双庙诸的蚕花会尤为精彩隆重。马鸣庙 位于洲泉镇西,在当地有“庙中之王”之称,每年蚕花会人山人海,活动频繁,有迎蚕神、摇快 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这些活动有的在岸上进行, 绝大多数在船上进行,极具水乡特色。

相关诗词: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日》左河水 年欢未尽又清明,雨燕声咽柳失魂。 寂静青山人陡涌,冥钱纸烛祭先陵。

《清明》左河水 柳垂阡陌雨沉沉,千里子孙赶上坟。 处处青山烟雾起,焚香祭拜悼先人。

《闾门即事》(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宋)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清江引 清明日出游》(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长安清明言怀》(唐)顾非熊 明时帝里遇清明,还逐游人出禁城。 九陌芳菲莺自啭,万家车马雨初晴。 客中下第逢今日,愁里看花厌此生。 春色来年谁是主,不堪憔悴更无成。

《苏堤清明即事》(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洛阳清明日雨霁》(唐)李正 封晓日清明天,夜来嵩少雨。

千门尚烟火,九陌无尘土。 酒绿河桥春,漏闲宫殿午。 游人恋芳草,半犯严城鼓。

《郊行即事》(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清明日园林寄友人》(唐)贾岛 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 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 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 清明日与友人游玉粒》(唐)来鹄 几宿春山逐陆郎,清明时节好烟光。 归穿细荇船头滑,醉踏残花屐齿香。 风急岭云飘迥野,雨余田水落方塘。 不堪吟罢东回首,满耳蛙声正夕阳。

农谚 清明既是节日也是二十四个特定节令之一,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

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 树造林,莫过清明”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东 汉崔寔《四民月令》记载:“清明节,命蚕妾,治蚕室......”说的是这时 开始准备养蚕。文中所说的“清明节”还只是一个节气,不是节日。

FinCloud

1、清明节的习俗:扫墓

在中国历史上,冷食禁火,向祖先致敬,清明节扫墓的祖先成了风俗习俗。在今天的社会中,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然有清扫坟墓的习俗来祭祀祖先:铲除杂草,提供祭品,在坟墓上祈祷,烧纸币,或者简单地把一束鲜花放到固定祖先的记忆。

2、清明节的习俗:踏青

在清明时期,春天回归大地,自然界充满了充满活力的景象,这是一个郊游的好时光。我们的人民早就养成了清朝清朝的习惯。传说早期有一个明确的活动。清明的内在意义是适应季节性的节气。在三月的春天,愤怒开始蓬勃发展,一切都在诞生。人们走出家门,来到荒野,积极迎合时间,促进身体在体内的循环。健康很好。

3、清明节的习俗:蹴鞠

蹴鞠,就是现在足球的前身,球皮是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相传蹴鞠早于商代已有,战国时期流入民间,至汉代更成了军中用以练身习武,并列于兵书。蹴鞠在唐宋时期最为繁荣,经常出现“球终日不坠”,“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的情景,《宋太祖蹴鞠图》描绘的就是当时情景。杜甫的《清明》诗中写到,“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也说明了当时蹴鞠活动的普及。

4、清明节的习俗:插柳

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插柳的习俗与避免疫病有关。唐人认为在河边祭祀时,头戴柳枝可以摆脱毒虫的伤害。宋元以后,人们踏青归来,往往在家门口插柳以避免虫疫。

5、清明节的习俗:放风筝

清明放风筝是普遍流行的习俗。在古人那里,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

6、清明节的习俗: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7、清明节的习俗:蚕花会

“蚕花会”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过去清明节期间,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每年蚕花会人山人海,活动频繁,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这些活动有的在岸上进行,绝大多数在船上进行,极具水乡特色。

8、清明节的习俗:拔河

早期叫“牵钩”“钩强”,唐朝始叫“拔河”。它发明于春秋后期,开始盛行于军中,后来流传于民间。唐玄宗时曾在清明节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那时起,拔河成为清明习俗的一部分。

9、清明节的习俗:斗鸡

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我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鸡。

10、清明节的习俗: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做“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大鱼炖火锅

1、清明节的习俗:扫墓

在中国历史上,冷食禁火,向祖先致敬,清明节扫墓的祖先成了风俗习俗。在今天的社会中,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然有清扫坟墓的习俗来祭祀祖先:铲除杂草,提供祭品,在坟墓上祈祷,烧纸币,或者简单地把一束鲜花放到固定祖先的记忆。

2、清明节的习俗:踏青

在清明时期,春天回归大地,自然界充满了充满活力的景象,这是一个郊游的好时光。我们的人民早就养成了清朝清朝的习惯。传说早期有一个明确的活动。清明的内在意义是适应季节性的节气。在三月的春天,愤怒开始蓬勃发展,一切都在诞生。人们走出家门,来到荒野,积极迎合时间,促进身体在体内的循环。健康很好。

3、清明节的习俗:蹴鞠

蹴鞠,就是现在足球的前身,球皮是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相传蹴鞠早于商代已有,战国时期流入民间,至汉代更成了军中用以练身习武,并列于兵书。蹴鞠在唐宋时期最为繁荣,经常出现“球终日不坠”,“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的情景,《宋太祖蹴鞠图》描绘的就是当时情景。杜甫的《清明》诗中写到,“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也说明了当时蹴鞠活动的普及。

4、清明节的习俗:插柳

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插柳的习俗与避免疫病有关。唐人认为在河边祭祀时,头戴柳枝可以摆脱毒虫的伤害。宋元以后,人们踏青归来,往往在家门口插柳以避免虫疫。

5、清明节的习俗:放风筝

清明放风筝是普遍流行的习俗。在古人那里,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

6、清明节的习俗: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7、清明节的习俗:蚕花会

“蚕花会”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过去清明节期间,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每年蚕花会人山人海,活动频繁,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这些活动有的在岸上进行,绝大多数在船上进行,极具水乡特色。

8、清明节的习俗:拔河

早期叫“牵钩”“钩强”,唐朝始叫“拔河”。它发明于春秋后期,开始盛行于军中,后来流传于民间。唐玄宗时曾在清明节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那时起,拔河成为清明习俗的一部分。

9、清明节的习俗:斗鸡

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我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鸡。

10、清明节的习俗: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做“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左迁

1、清明节的习俗:扫墓

2、清明节的习俗:踏青

3、清明节的习俗:蹴鞠

4、清明节的习俗:插柳

5、清明节的习俗:放风筝

6、清明节的习俗:荡秋千

7、清明节的习俗:蚕花会

8、清明节的习俗:拔河

9、清明节的习俗:斗鸡

10、清明节的习俗:植树

里论外几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是中华民族传统隆重盛大的春祭节日,属于慎终追远、礼敬祖先、弘扬孝道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清明节习俗甚多,全国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上或细节上的差异,各地习俗虽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是共同基本礼俗主题。清明节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日子,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1][2]

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清明节将节气与民俗融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清明礼俗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据考古研究,广东英德青塘遗址万年前的墓葬,表明万年前的先民已具有明确的有意识墓葬行为和礼俗观念。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3][4]

清明节气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或前后。清明扫墓祭祖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扫墓祭祖节期内。清明节与端午节、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2006年,清明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

中文名

清明节习俗

外文名

Tomb Sweeping festival

别名

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

节日时间

公历4月4-6日

节日类型

传统节日

流行地区

中华文化圈

节日起源

信仰、祭祀、历法

节日活动

踏青郊游、扫墓祭祖

节日饮食

鲜果茶点

节日意义

礼敬祖先,亲近自然

设定地点

中国

设定时间

上古时代

拜山流程

清杂草、摆祭品、拜祭、鸣放鞭炮

国家文化遗产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不懂运营

有扫暮丶踏青丶拨河丶蹴鞠丶插柳丶放风筝丶荡秋千

cloud123

吃青团子.扫墓.除草.烧纸钱.放风筝.荡秋千.蚕花会.斗鸡.拔河.植树.打马球等

阿啵呲嘚

1、清明节的习俗:扫墓

2、清明节的习俗:踏青

3、清明节的习俗:蹴鞠

4、清明节的习俗:插柳

5、清明节的习俗:放风筝

6、清明节的习俗:荡秋千

7、清明节的习俗:蚕花会

8、清明节的习俗:拔河

9、清明节的习俗:斗鸡

10、清明节的习俗:植树

以上就是清明节的习俗了!

北境漫步

清明节的习俗是:扫墓,踏青,蹴鞠,插柳,等

可乐

清明节要去扫墓,长辈要带着小孩子去祖先墓前

苏萦

1. 扫墓 2.折柳赠别 3.踏青 4.蹴鞠 5.荡秋千 6.拔河 7.吃发糕 8.吃青团 9.吃鸡蛋 10.儿女亲家互送麻糍

wio

清明节的十大习俗,有踏青扫墓插柳,我只知道这些

再也不做稀饭了

答:清明节的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放风筝、吃青团……

相关推荐

清明节有哪些习俗?

上坟,烧纸,
2023-09-06 09:14:411

清明节有哪些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有:扫墓祭祖、踏青春游、荡秋千、蹴鞠、植树、放风筝等等。1、扫墓祭祖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祭祖除扫墓的“山头祭”外,后世还有祠堂祭,称为“庙祭”。庙祭是宗族的共同聚会。2、踏青春游清明期间是春意盎然的时节,万物萌动之时,迎春郊游于野外早就已成为风俗。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3、荡秋千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4、蹴鞠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北方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又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5、植树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6、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2023-09-06 09:16:161

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有放风筝、荡秋千、去ji扫、打马球
2023-09-06 09:21:474

清明节的习俗?

扫墓祭祖,是清明节习俗的中心。除此之外,清明节的习俗还有:踏青、植树、放风筝、荡秋千、蹴鞠、拔河、插柳、标祀、标墓、采食螺蛳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清明节的一些传统习俗吧~~~一、扫墓祭祖清明节是祭祖扫墓的日子。几千年来,人们在这个“气清景明”的节气中,进行“祭之以礼”的追远活动,为已逝的亲人、祖先,庄重地送上自己的思念与敬意。清明扫墓祭祖就是烧纸,让故人在另一个世界能够衣食无忧。再有就是献花,贡品等,生前最爱的东西摆在墓前,把墓碑好好清理一下,拜念一下就可以了。二、清明植树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清明节植树的习俗,据说发端于清明戴柳插柳的风俗。关于清明戴柳插柳,传说与介子推有关,据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介子推时,发现介子推死前曾经靠过的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三、清明放风筝放风筝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风筝即是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属于一种单纯利用空气动力的飞行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四、清明插柳清明节,中国民间有插柳习俗。清明插柳习俗,据传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五、清明拔河拔河早期叫“牵钩”“钩强”,唐朝始叫“拔河”。据说它发明于春秋后期,开始盛行于军中,后来流传于民间。唐玄宗时曾在清明时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那时起,拔河成为清明习俗的一部分。据说,在时值春耕春种的清明时节举行拔河,具有祈求丰收的意味,历代帝王自然非常重视。六、清明荡秋千荡秋千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之一。荡秋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民俗相传,荡秋千可以驱除百病,而且荡得越高,象征生活过得越美好。 秋千荡得越高,就预示着将来的日子过得越好。七、清明踏青清明踏青的习俗由来已久。清明节兼具节气与节日两大内涵,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人们乃因利趁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清明节踏青有对已逝亲人缅怀的意思,同时清明节期间天气晴朗、草木繁茂,春意正浓,进行踏青郊游能够使人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反思生命,更加热爱生活。以上便是关于清明节一些习俗的文化知识介绍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哦~~~
2023-09-06 09:25:051

清明节有哪些习俗

祭祖扫墓。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四大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人们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带上水果食品、纸钱等物品来到墓地,将供品摆放在墓地前面,将纸钱焚化,为坟墓添一些新土。清明时节人们喜欢蒸发糕吃,发糕由黏米碾成米浆蒸熟做成,发糕重要的不少好吃不好吃,而是看蒸得够不够发,够不够高,用来寄托发财高升的美好愿望。
2023-09-06 09:27:049

清明节的风俗

xxcx
2023-09-06 09:36:443

清明有什么习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是我国传统的节日,这一天天气阴沉沉,人们都会早早的去给自己的祖辈上坟,目的是讨好一个好院
2023-09-06 09:38:5213

清明节的习俗有哪些???

吃罐头和猪爪
2023-09-06 09:42:065

清明节的传统习俗

清明节风俗有扫墓、踏青、植树、荡秋千、放风筝。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2023-09-06 09:43:223

清明的习俗有哪些

祭祖扫墓。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四大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人们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带上水果食品、纸钱等物品来到墓地,将供品摆放在墓地前面,将纸钱焚化,为坟墓添一些新土。清明时节人们喜欢蒸发糕吃,发糕由黏米碾成米浆蒸熟做成,发糕重要的不少好吃不好吃,而是看蒸得够不够发,够不够高,用来寄托发财高升的美好愿望。
2023-09-06 09:45:392

清明节有哪些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有祭祖扫墓、踏青、插柳、拔河、植树、放风筝、荡秋千、射柳、蹴鞠、斗鸡、蚕花会、禁火寒食等。清明节气是干支历法中表示季节变迁的二十四个特定节令之一,处在生气旺盛的时节,也是阴气衰退的时节。这一时节,吐故纳新、生气旺盛、气温升高,万物皆洁齐,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清明节气是干支历法中表示季节变迁的二十四个特定节令之一,处在生气旺盛的时节,也是阴气衰退的时节。这一时节,吐故纳新、生气旺盛、气温升高,万物皆洁齐,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天人合一”传统理念在清明节中得到了生动体现。清明的礼俗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清明节习俗甚多,全国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上或细节上的差异,各地习俗虽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是共同基本礼俗主题。清明节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日子,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据考古研究,广东英德青塘遗址万年前的墓葬,表明万年前的先民已具有明确的有意识墓葬行为和礼俗观念。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
2023-09-06 09:45:491

清明节的习俗有什么

插柳条
2023-09-06 09:46:004

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的习俗有扫墓祭祖,荡秋千,植树放风筝等习俗!扫墓祭祖的习俗在久远的先秦就有了,有的地方清明扫墓称为拜山。人们按照当地风俗,带上供品来到墓前,在先祖墓前磕头祭拜,缅怀先祖!春临大地,万象更新,郊外的空气清新,在春天和家人一起结伴郊游远足踏青,呼吸着大自然的新鲜空气,听鸟语,闻花香,领略大自然的神奇给予!在郊外的草地上,有些小朋友们荡着秋千,有些小朋友们手中一根线缓缓地放风筝,风筝缓缓的越飞越高,是希望,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我们国家是一个弘扬孝道的国家,清明节可以唤醒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促进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023-09-06 09:46:544

清明节的习俗是什么啊

扫墓 采纳楼主
2023-09-06 09:50:234

中国清明节的风俗有哪些 中国清明节有什么风俗

其中最为常见的有:祭祖、扫墓、踏青、插花、赏桃花、赛龙舟、赛跑、放风筝、登高、吃粽子、赏花灯等。
2023-09-06 09:52:063

清明节习俗都有哪些

清明节在每年的阳历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之一,这一天有着许多的习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清明节的一些习俗,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一、清明节的习俗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荡秋千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蹴鞠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植树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二、清明礼仪与禁忌1、清明节扫墓的程序按照习俗,祭扫的顺序是先将墓园打扫干净,墓地是在山上的,要将墓地里的杂草清除干净。然后是祭祀,人们将携带的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供祭在亲人墓前,上香、敬酒,然后叩头行礼祭拜,表达对先人的尊敬,寄托哀思。2、清明节拜祭辈分拜祭要分先后次序。依次为:父亲、母亲、长男、长女、次男、次女u2026u2026余此类推。拜祭完毕后,祭品让祖先祝福过,众人可食取祭品。最后当然要注意防火安全,待香烛点完后可离开。3、清明节悼念逝者买什么花?通常是菊花,因为我国古代把菊花当作寄托之花,有思念和怀念的含义。白色菊花是最适合的,也可以搭配一些绿草,如百合,绿叶,康乃馨等,会更漂亮。黄色菊花有长寿菊之称,比较适合看望病人。4、清明节穿衣配饰清明节忌穿到大红大紫的衣服,应穿上素色的服饰。5、清明扫墓时间一般来说早上七点到下午四点前完成扫墓山活动,因为阳气已逐渐消退,阴气逐渐增长,若是时运低的人,很容易会招惹阴灵缠身或骚扰。6、扫墓时不得嘻笑怒骂因为墓地是阴灵的安居之所,故不可跨过坟墓及供品,大声喧哗、嘻笑怒骂,污言秽语,乱跑乱碰,随处小便,这样做不单只对自己的先人不尊敬,更且对附近的灵体构成滋扰。更不能跑到别家坟墓或对墓穴设计评头品足,会被视之为亵渎,遇到不好的气场,那便惹到一身麻烦回家。7、要谨慎在先人墓地照相在中国,祭祖并不只是纪念祖先,而是明显得带着向亡灵敬拜,祈求的意思。谨慎在先人墓地照相,无论是扫墓者自身合影,还是扫墓者与墓地合影。更忌讳照相时将其它坟墓拍进镜头。否则,你的运势很可能下降,各方面失衡。8、清明节忌讳探视朋友亲人最好不要清明节当天去探视亲朋好友,隔天去探视为宜,因为清明节是祭奠的特殊时候,此时去探视亲朋好友很说不过去的,或者说不吉利。当然,你也可以请亲朋好友在外面吃饭为宜。9、清明节可以出去旅游吗?清明节除了扫描祭祀活动,还可以进行一些体育活动,例如: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所以出去旅游是可以的,春暖花开的时候去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美好,但是,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去别人祭扫比较多的山!不要说不吉利的话,更不能说对亡者不敬的话,晚上活动要谨慎。因此清明节休假出去旅游不能说是对不起列祖列宗。三、鬼节的传说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公子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2023-09-06 09:52:141

清明节的习俗有哪些

上坟
2023-09-06 09:52:244

清明节的习俗50个?

50个??????????
2023-09-06 09:53:004

清明节的习俗?

放风筝,扫墓,荡秋千
2023-09-06 09:53:253

清明节还有哪些风俗

清明节风俗有扫墓、踏青、植树、荡秋千、放风筝。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2023-09-06 09:54:593

清明节的主要习俗有哪些?

祭祖扫墓。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四大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人们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带上水果食品、纸钱等物品来到墓地,将供品摆放在墓地前面,将纸钱焚化,为坟墓添一些新土。清明时节人们喜欢蒸发糕吃,发糕由黏米碾成米浆蒸熟做成,发糕重要的不少好吃不好吃,而是看蒸得够不够发,够不够高,用来寄托发财高升的美好愿望。
2023-09-06 09:57:543

清明节有哪些风俗习惯

清明节,也叫踏青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和祭祀节日。清明节一般在每年阳历的4月4日到6日之间,这段时间,春光明媚,草木吐绿,正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下面分享一下清明节的节日习俗,看看你知道几个。1、扫墓祭祀清明节是祭祀先人或亲朋好友的日子,按照习俗,一般都是提前去祭拜扫墓或者上坟,也有一些地区选择在当天进行,不过我们这都是提前几天去上坟。清明节上坟扫墓的传统历史悠久,是怀念亲人的节日,这件事相信大家都会去做。2、踏青清明节一般在每年的4月5日前后,此时正值春暖花开的季节,再加上清明也是小长假,适合人们出去踏青游玩。而在以前的社会,没有小长假之说,但是,人们也会出去挖野菜,出去玩一圈,也算是踏青了。不过,这两年情况有些特殊,由于疫情的影响,大家还是居家不外出为宜,为了自己,也为了他人。3、插柳插柳也是清明节要做的一件事,不过,该习俗已经慢慢地被人们所抛弃,或者说,都不愿意去做了。俗话说“清明不插柳,死后变黄狗”、 “清明不戴柳,红颜变白首”等,就是用来说明插柳的重要性。清明节期间,柳树发芽,取一些柳枝,插在自己的门上,或者编成草帽戴在头上,有驱赶疾病的寓意,有条件的朋友们,可以试试。4、荡秋千荡秋千,也是我国古代清明节的习俗之一,历史也很古老,在南北朝时就已经流行。在最早的时候,叫千秋,不叫秋千,后来为了避忌讳,才改为秋千。古时候的秋千,一般用树枝作为架子,然后再拴上彩带。后来逐渐发展为用两根绳子加上踏板的秋千。5、放风筝这也是清明节人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无论小孩还是大人,都喜欢放,无论白天还是黑夜,也都可以放。在过去有人把风筝放上天空之后,就把牵线剪断,风筝飞的越高越远越好,任凭风筝飞到天涯海角,据说这样可以除病消灾,给人带来好运。当然,老传统比较多,还有大家熟悉的古代足球运动:蹴鞠;还有植树造林种草活动,美化家园;另外,过去传统习俗还有斗鸡、射柳,还有牵钩等等活动,现在流传比较少了,不再一一介绍。
2023-09-06 09:58:112

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扫墓祭祖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于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诗云:“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冥漠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宋朝诗人高菊卿也曾于一诗中描写道:“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一滴何曾到九泉!”就是到了今天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踏青清明之时,正值春回大地,人们乃因利趁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回家时顺手折几枝叶芽初绽的柳枝戴在头上,怡乐融融。也有的人特意于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远足,一抒在严冬以来的郁结心胸,这种踏青也叫春游,古代叫探春、寻春。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时光,所以成为清明节俗的一项重要内容。古时妇女平日不能随便出游,清明扫墓是难得的踏青的机会,故妇女们在清明节比男人玩得更开心,民间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说。插柳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谚语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的说法,说明清明折柳在旧时是很普遍的习俗。据说柳枝具有辟邪的功用,那么插柳戴柳不仅是时尚的装饰,而且有祈福辟邪之效了。清明插柳也可能跟过去寒食节以柳枝乞取新火的的习俗有关。今天看来,随意折取柳枝是对树木的一种损害,是不宜提倡的。清明节插柳植树的风习,据说是纪念发明各种农业生产工具并曾“尝百草”的神农氏;另一说是介子推死时所抱的柳树后来复活,晋文公赐名为清明柳,并折柳成圈戴在头上,此习俗后传入民间。虽然有着不同的典故源流,但这些风俗仍不离人们对春回大地的喜悦。清明游乐清明节除了上述扫墓祭祖、踏青插柳的习俗之外,还有大量纯属游乐的风习,千百年来,倍受人们的喜爱,如延续至今的牵钩、放风筝和荡秋千等,也还有曾盛行一时,惟今已不复见的射柳和蹴鞠(音:促谷)。牵钩“牵钩”是古称,其实就是现代的拔河运动。据说春秋时,楚国为了进攻吴国,以牵钩这种运动来增强人民的体质。它主要是以一根麻绳,两头分为许多小绳,比赛时,以一面大旗为界,一声令下,双方各自用力拉绳,鼓乐齐鸣,双方助威呐喊,热闹非常。放风筝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将其病况写或画于扎制的风筝上,用线系着风筝在空中放飞,让它飞至高空就拉线剪断,疾病灾难便会随着风筝一起飞走。后来,风筝亦逐渐发展成广为流行的郊游娱乐活动。清人潘荣陛所著《帝京岁时纪胜》记载:“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提酌挈盒,轮毂相望。各携纸鸢线轴,祭扫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古人还认为清明的风很适合放风筝。《清嘉录》中说:“春之风自下而上,纸鸢因之而起,故有‘清明放断鹞"之谚。”在古人那里,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荡秋千秋千最早叫“千秋”,相传秋千为春秋时齐桓公从北方民族山戎所传入,汉以后成为清明及其它如端午节、寒食节等节日的民间游戏。秋千最初是用一根绳子,以手抓绳而荡,后发展成于木架上悬挂两绳,下拴横板而成。秋千之戏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荆楚岁时记》记载:“春时悬长绳于高木,士女衣彩服坐于其上而推引之,名曰打秋千。”唐代荡秋千已经是很普遍的游戏,并且成为清明节习俗的重要内容。由于清明荡秋千随处可见,元明清三代定清明节为秋千节,皇宫里也安设秋千供皇后、嫔妃、宫女们玩耍。今日的公园和游乐场仍然有秋千,供儿童玩耍。射柳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据明朝人的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蹴鞠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有各项户外活动,像踏青、郊游、荡秋千等等,在祭奠追思的感伤之余,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在这些活动中,“蹴鞠”就是一项十分有趣的活动。蹴鞠,就是现在足球的前身,球皮是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相传蹴鞠早于商代已有,战国时期流入民间,至汉代更成了军中用以练身习武,并列于兵书。“蹴鞠”就是用脚踢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故都临淄,唐宋时期最为繁荣,经常出现“球终日不坠”,“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的情景,《宋太祖蹴鞠图》描绘的就是当时情景。杜甫的《清明》诗中写到,“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也说明了当时蹴鞠活动的普及。在讲求“中庸”的传统文化背景下,蹴鞠逐渐由对抗性比赛演变为表演性竞技。到了清代,在史籍上有关蹴鞠活动的记载,就寥寥无几了。近年来,在蹴鞠的发源地山东淄博又兴起蹴鞠热,许多市民参与其中,既锻炼了身体,又传承了两千多年的民俗。斗鸡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我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鸡。蚕花会蚕花会 “蚕花会”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过去清明节期间,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其中以洲泉的马鸣庙和青石的双庙诸的蚕花会最为精彩隆重。马鸣庙位于洲泉镇西,在当地有“庙中之王”之称,每年蚕花会人山人海,活动频繁,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这些活动有的在岸上进行,绝大多数在船上进行,极具水乡特色。近几年乌镇香市活动中的蚕花会,仅有迎蚕神、踏白船、翘高竿等几个项目,大有潜力可挖。拔河早期叫“牵钩”“钩强”,唐朝始叫“拔河”。它发明于春秋后期,开始盛行于军中,后来流传于民间。唐玄宗时曾在清明时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那时起,拔河成为清明习俗的一部分。
2023-09-06 09:58:211

清明节有什么习俗?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5个节气,也是干支历辰月的起始;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1、扫墓清明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其习俗由来久远。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扫墓,原本是清明的前一天(或前三天)寒食的习俗,唐代以来逐渐合并于清明,才成了清明节的习俗,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2、踏青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踏青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即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这种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对后世影响深远。清明节兼具节气与节日两大内涵,清明节气在时间和气象物候特点上为清明踏青习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人们乃因利趁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3、放风筝风筝又称“纸鸢”、“鸢儿”,放风筝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4、植树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清明节植树的习俗,据说发端于清明戴柳插柳的风俗。5、插柳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原来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清明既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6、荡秋千荡秋千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之一。荡秋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7、蹴鞠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北方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又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清代天坛一带也还有马球运动,直至清中叶之后,马球才消失了。8、蚕花会“蚕花会”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过去清明节期间,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其中以洲泉的马鸣庙和青石的双庙诸的蚕花会最为精彩隆重。马鸣庙位于洲泉镇西,在当地有“庙中之王”之称,每年蚕花会人山人海,活动频繁,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这些活动有的在岸上进行,绝大多数在船上进行,极具水乡特色。清明,清清明明,田园好风光,也就是说,自清明节,人们会走出冬季的寒冷阴影,走进春暖花开的世界。
2023-09-06 09:58:311

清明节的习俗是什么?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时间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大家对于清明节最熟知的习俗就是扫墓祭祀、追思故人、缅怀先烈,但其实清明节还有许多其他的传统习俗,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1、踏青踏青习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古时清明上坟大多都要到郊外去,家人朋友们聚在一起共同哀悼完逝去的先人之后,往往都会选择在这春光明媚、草长莺飞的田园野外好好的玩耍一番,慢慢的清明踏青的习俗也流传了下来。春游踏青是上巳节的一重大习俗。自上巳节并入清明节后,踏青习俗也得以保留下来。清明时节,春回大地,鸟语明明,一派生机,正是郊游的好时机,而且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能够让人的心情得到放松,减轻了行人内心的悲伤。2、插柳戴柳插柳戴柳是清明的又一趣习,所以过去清明节又称插柳节。插柳戴柳有多种形式,最常见的是将柳条插在门嵋上,妇女以戴柳作时令的点缀,孩子则用柳条编成帽子戴在头上。因城里的柳树不是很多,所以人们往往是在踏青回来时折上几枝柳条,或插或戴。《帝京景物略》中就记述了清明踏青游人插柳的习俗。  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原来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响,人们认为柳条可以驱鬼,而称之为“鬼怖木”,观世音以柳枝沽水济度众生。北魏贾思怒《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避邪了。 3、拔河拔河的运动起源于春秋后期,开始是在军队中盛行,当时叫“牵钩”、“钩强”,后来流传到民间,到唐朝时期开始称为“拔河”。拔河就是人数相等的双方对拉一根比较粗的绳子,将对方拉出河界,就算获胜。唐玄宗时期曾经在清明节时期举行大型的拔河比赛,后来就逐渐演变成清明节的民间习俗了。4、放风筝清代诗人高鼎的诗里有这样一个意境,“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之一,风筝古时被称为“纸鸢”。古人认为清明的风很适合放风筝。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5、斗鸡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我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唐玄宗最爱斗鸡运动,因此经常会在长安举行规模盛大的斗鸡比赛,特别是到了每年的清明节,唐玄宗更是一定要聚众斗鸡,以示天下太平。以上就是我知道的5个关于清明节的传统习俗,小伙伴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呢?在评论区里说一下吧。
2023-09-06 10:00:021

清明节的风俗

清明节风俗有扫墓、踏青、植树、荡秋千、放风筝。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2023-09-06 10:02:063

清明节的习俗有哪些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是中华民族传统隆重盛大的春祭节日,属于慎终追远、礼敬祖先、弘扬孝道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清明节习俗甚多,全国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上或细节上的差异,各地习俗虽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是共同基本礼俗主题。清明节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日子,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 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清明节将节气与民俗融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清明礼俗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据考古研究,广东英德青塘遗址万年前的墓葬,表明万年前的先民已具有明确的有意识墓葬行为和礼俗观念。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
2023-09-06 10:04:092

清明的习俗是什么?

清明节有什么习俗?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5个节气,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又名“三月节”或“踏青节”。是重要的“八节”(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寒食节与清明节本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后来因两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日。1、扫墓扫墓是清明节最重要的习俗,清明扫墓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时才时开始盛行,一直流传至今。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是我国最大的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时,人们通常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并为坟墓培上新土、修整坟墓等。2、踏青清明之时,正是春回大地,人们乃因利乘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回家时顺手折几枝叶芽初绽的柳枝戴在头上,其乐融融。也有的人特意于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远足,一抒在严冬以来的郁结心胸,这种踏青也叫春游,古代叫探春、寻春。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3、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4、放风筝 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2023-09-06 10:04:231

清明有哪些习俗

清明的由来与风俗清明有哪些习俗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故有“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自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像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做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清明风俗清明节正是春光明媚、空气洁净的季节,人们有祭祖扫墓和踏青插柳的习俗。中国人有敬老的传统美德,对去世的先人更是缅怀和崇敬。因此,每到清明节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到郊外去祭扫祖先的坟墓。人们为坟墓除去杂草,添加新土,在坟前点上香,摆上食物和纸钱,表示对祖先的思念和敬意。现在,人们响应政府号召,殡葬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废止土葬、实行火葬后,田野里的坟墓越来越少了。不过,每到这一天,人们还是会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怀念自己的祖先,或者是在这一天开展祭扫烈士陵墓、悼念先烈的活动。人们纷纷前往陵园,献上鲜花和花圈,寄托对先人的哀思。清明时分,天气转暖,草木复萌,到处一片新绿,正是户外游玩的好时候。人们常常结伴到郊外欣赏春光,呼吸新鲜空气,观赏蓝天、绿树、青草和鲜花。古人把到郊外散步的习俗叫做“踏青”,所以清明节也被称为“踏青节”。人们还要折根柳枝戴在头上,驱除鬼怪和灾难,祈求平安幸福,叫做“插柳”。古时还有踏青挑养的习俗,这种习俗直到现在还可看到。每到清明前后,就有姑娘、妇女踏青,摘一些鲜嫩的野菜,回来包饺子、做圆子,清香可口,别有风味。有些妇女还喜欢把白色的小莽菜花插在发髻上。清明时节,人们还有放风筝、拔河、荡秋千的习俗。此时正是农耕春播的大好季节,农谚里有不少是说清明和农事的,比如“清明前后,种瓜种豆”。古代清明节还有插柳植树的活动,古诗里就有“满街杨柳绿似烟,划出清明三月天”的句子。
2023-09-06 10:05:081

清明节传统风俗有哪些

清明 节又叫踏青节,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古人有 清明节 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下面是我精心推荐的清明节传统风俗有哪些,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清明节传统风俗 扫墓祭祖 扫墓祭祖,是清明节最主要的活动内容。从前,清明节时,人家不分贵贱,总要为逝去的先人上坟扫墓。扫墓时间并不局限于清明这一天,各地情况有所差异。扫墓时,首先要剪除坟丘上所有的杂草, 修理 陵墓周围,然后往坟丘上添上一些新土培护,再烧纸钱香烛、供奉酒肉饭菜,燃放鞭炮后,最后向祖先行跪拜礼。 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 儿童 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 种植 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 植树节 ”。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放风筝 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清明节扫墓的由来 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清明是我国农历24个节气的第5个节气。为什么又是节日呢?这要追溯到古代的“寒食节”。寒食节是每年 冬至 后的第105天,恰在清明的前一天,旧时民间每逢寒食节,家家户户不举火煮饭,只吃冷食。第二天是清明,人们上坟烧纸,修墓添土,以表示对亡者的怀念。这些风俗是春秋时流传下来的。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晋献公的儿子重耳为躲避后母骊姬的迫害,由介子推等大臣陪同逃亡国外,他们逃到卫国时吃不上饭,又贫病交加,在绝望之时,介子推忍痛割下自己腿上的肉,谎说是野兔肉煮给重耳吃。后来有人告诉了实情,重耳才知道。19年后,重耳重又回国,做了晋国的国君即晋文公。他论功行赏,大封功臣,却惟独忘了对他忠贞不二的介子推。 待人提醒,重耳想起旧事,派人去请时,介子推避而不见。晋文公亲自登门去请,方知介子推已背了老母亲躲进了绵山,于是派人上山搜寻也未找到。晋文公知道介子推很孝顺,要是纵火烧山,他准会背着老母亲跑下山来。可是,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介子推母子俩也没出来,后来在一株枯柳旁发现介子推母子已被大火烧死了,介子推的脊梁堵着大柳树树洞,洞内藏着他留下的一块衣襟,上面用鲜血写着一首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做鬼终不见,强似伴君做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亡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致清明复清明。”晋文公看后十分感动,放声痛哭,将他母子二人安葬在绵山,改绵山为介山,并建庙纪念。为了铭记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介子推被烧死的那天定为“寒食节”,每年这一天严禁烟火,只吃冷食。第三年寒食节,晋文公率群臣到介山祭祀介子推,发现那株枯柳死而复活,便给那株柳树赐名“清明柳”,规定从寒食到清明,人们都要祭奠介子推。 以后渐将寒食节与清明相混淆,将寒食扫墓混为清明扫墓,清明逐渐代替了寒食节。 清明节的别称 清明节 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我国古代将清明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意即在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后是雨后的天空可以见到彩虹了。 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号,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2000多年历史。 三月节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这里所用“清明”不是名词,而是与“洁齐”同为形容词,“洁齐”谓万物因温湿润泽而生长,“清明”指气候清净而明媚。清明节在夏历三月间(日期有参差,而在公历则每每在4月4日或5日),故又名三月节。 柳节 晋·周处《风土记》有记载,云清明节为柳节。相传是为纪念春秋时期晋国介子推而有插柳风俗,衍生柳节之名目。介子推是随晋公子重耳避国乱流亡的诸臣之一,重耳多年后归国践位(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晋文公),封赏从亡诸臣,“介子推不言禄,禄亦弗及”,奉母避居绵山,重耳去请他出山,他不愿为官,重耳命人焚山逼促,他抱住柳树不出,与其母都被烧死;后世人指此日为清明日,其实春秋时代还不知有此节气。清明插柳枝以作纪念,当是很久以后形成的节俗。清明时节,柳树新绿,传出春信,清明日就又称柳节。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则云:“清明即寒食,又曰禁烟节。” 禁烟指禁炊烟,不生火只吃此前煮就的冷食品,相传亦是纪念介子推而立礼俗。其说非,因为寒食礼俗在介子推之前就有,隋·杜公瞻为《荆楚岁时记》所加按语引《周书,不能说“清明即寒食”。 秋千节 见于明·刘若愚《明宫史》。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载:“按《析津志》云:辽俗最重清明,上自内苑,下至士庶,俱 立秋 千架,日以嬉戏为乐。”《红楼梦》叙及饮酒行令,有“女儿乐,秋千架上衣衫薄”之句。清明时换上春装,开始荡秋千,故有秋千节的名称。 踏青节 岭南春早,踏青节定得亦早,以夏历二月初二日为踏青节,但大部分地区,从中原、江南到华北都以清明为踏青节。这些地方,春信日期有先后,华北一带要在公历4月中旬或下旬开春,但踏青节却也定在清明。 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 寒食节 又称熟食节、禁烟节,冷节。它的日期,是距冬至一百零五日,也就是距清明不过一天或两天。这个节日的主要节俗就是禁火,不许生火煮食,只能吃备好的熟食、冷食,故而得名。因为有上坟、效游、斗鸡子、荡秋千、打毯、牵钩(拔河)等。所以也称秋千节,拔河节等。 清明节传统风俗有哪些相关 文章 : ★ 清明节的传统习俗都有哪些 ★ 清明节有哪些传统古老习俗 ★ 清明节的民间传统习俗有哪些 ★ 清明节古代的习俗习惯有哪些 ★ 清明节的传统风俗习惯 ★ 清明节有哪些风俗习惯 ★ 清明节习俗都有哪些 ★ 清明节的传统食物和习俗 ★ 清明节的常见习俗有哪些呢
2023-09-06 10:05:171

清明节有什么传统的风俗

您好: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那么你知道清明节都有哪些习俗呢?
2023-09-06 10:05:252

清明节有哪三个风俗

清明节有哪三个风俗 清明节有哪三个风俗,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信仰与春祭礼俗,历史悠久,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即是自然节气,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下面一起来看看清明节有哪三个风俗? 清明节有哪三个风俗1 一、扫墓祭祖 人们在清明节前后有上坟扫墓祭祖的风俗,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二、踏青 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风俗。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 三、吃鸡蛋 在清明节有食用鸡蛋的饮食风俗,起源于先秦时代的一些地方,并且古人认为在清明节的时候吃鸡蛋,也就是意味着接下来的一整年都有一个好身体。清明节这天的鸡蛋不仅可以吃,还可以拿来玩,主要有两种鸡蛋的玩法,分为画蛋和雕蛋,而画的蛋还可以食用,雕的蛋则是拿来赏玩的。 吃鸡蛋的意义 在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我国民间有清明节吃鸡蛋、碰鸡蛋的习俗,每到清明,总有几个小朋友愿意碰鸡蛋,碰鸡蛋就是将两个鸡蛋对在一起,互相捏,看谁能把对方的鸡蛋捏破。 因为不能吃热食,所以这个游戏成了小朋友们的最爱。倘若要探究清明节里吃鸡蛋、撞鸡蛋的象征意义,其中应该还寄寓着人们对于生命、生育的敬畏之情。 吃鸡蛋的来源 据相关专家介绍,清明吃鸡蛋习俗,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专家称,吃鸡蛋,是源于古代的上祀节。人们为婚育求子,将各种禽蛋如鸡蛋、鸭蛋、鸟蛋等煮熟并涂上各种颜色,称“五彩蛋”,他们来到河边把五彩蛋投到河里,顺水冲下,等在下游的人争捞、剥皮而食,食后便可孕育。 现在清明节吃鸡蛋象征圆圆满满。在农村的一些地区,还有儿童之间“撞鸡蛋”的习俗。倘若要探究清明节里吃鸡蛋、撞鸡蛋的象征意义,其中应该还寄寓着人们对于生命、生育的敬畏与崇信之情。 我国有些地区在清明佳节还有食蛋糕、夹心饼、清明粽、馍糍、清明粑、干粥等多种多样食品的习俗。 清明节有哪三个风俗2 古代历史清明节来历 谈到清明节,懂得点历史知识的人都会联想到历史人物“介子推”。根据古代历史记载,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 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事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了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 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谁知这场大火却把介子推母子烧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也是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节的踏青习俗: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踏青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即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这种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对后世影响深远。 清明节兼具节气与节日两大内涵,清明节气在时间和气象物候特点上为清明踏青习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 人们乃因利趁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 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踏青习俗由来已久。清明期间正是春风得意、春意盎然的时节,万物萌动之时,迎春郊游于野外早就已成为风俗。 清明节有哪三个风俗3 清明节来历 清明节大约始于周朝。相传周朝的天文学家曾用“土圭”测日影法,确定了二十四节气,清明也就是其中之一。后来,晋文公重耳为了纪念忠臣介子推,将清明前的第三天定为寒食节。由于清明与寒食节相隔很近,所以清明逐渐融入了寒食祭祖的习俗,而后逐渐发展成今天的清明节。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 斗指乙(或太阳黄经达15°)为清明节气,交节时间在公历4月5日前后。这一时节,生气旺盛、阴气衰退,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清明祭祖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祭祖节期内。 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
2023-09-06 10:06:221

清明节的习俗有哪些?

祭祖扫墓。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四大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人们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带上水果食品、纸钱等物品来到墓地,将供品摆放在墓地前面,将纸钱焚化,为坟墓添一些新土。清明时节人们喜欢蒸发糕吃,发糕由黏米碾成米浆蒸熟做成,发糕重要的不少好吃不好吃,而是看蒸得够不够发,够不够高,用来寄托发财高升的美好愿望。
2023-09-06 10:06:333

传统的清明节有哪些习俗

清明节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春祭大节,与清明节相对应的是秋天里的重阳节,称之为秋祭。清明节去扫墓,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项非常熟悉的活动,站在先人的墓前缅怀亲故,中国人在清明节一般有两种祭祀,第一种祭祀是墓祭,第二种祭祀是祠堂祭。一般去祭祀,人们都会带上一些果品酒食,还有纸钱之类的物品,将这些祭品放在先人的墓前,然后再将纸钱焚化,在坟墓上面培上新土。踏青也是清明节常有的活动之一,因为此时已经草长莺飞,万物复苏,是一个踏青的好时节。尤其是一些坟墓通常选址都是在山上这个时候去给先人扫墓的时候,也可以欣赏一下周围的景色。经过了一个冬天的漫长等待,终于可以出去看一看生机勃勃的春天倒也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以前古人特别喜欢在清明节的时候放风筝,这是因为有消除病痛的寓意。放风筝的时候,一般人们会把生病的人所患的病症写在风筝上面,等风筝飞向天空的时候,就把风筝剪断,预示着病人的病痛会像风筝一样远去。因为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好时机,所以很多人去扫墓的时候会折几根柳条下来,然后插在土地里面,古时候的人还认为如果能够在扫墓的时候,头带几根柳枝就可以防止昆虫叮咬,俗话说得好,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树还是比较容易成活的,所以很多人喜欢在清明节的时候折几根柳条下来,插在地里面。清明节的习俗很多,除了扫墓和踏青、放风筝、折柳,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活动,还有一些地方喜欢在清明这天举行各种活动,如斗鸡、蹴鞠、蚕花会、拔河等等。
2023-09-06 10:07:061

清明节的习俗有哪些

清明节是我们汉族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三大祭祀节日之一,在我国已经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原本每年春分后的十五天都属于清明节,后来在1935年,国民政府将每年的4月5日定为国家法定节日——清明节,一直沿袭到现在。清明节虽然是以祭祀为主题活动,但在全国来说,还有很多其他民间习俗,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1、放风筝清明放风筝是普遍流行的习俗,古人认为清明的风很适合放风筝。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2、踏青清明时节,万物生长,生机勃勃,山野翠绿。《岁时百问》有云:“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这个时节,外出扫墓,到大自然里走动走动,赏心悦目,是一次很好的春游锻炼活动。古人就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体育活动的习俗。古时候,清明节也叫踏青节。每到“踏青”这一天,都市之人无论贫富,都要到郊外省坟、祭祖、踏青。有条件的文人雅士则“春郊驰马”,游乐赏景,韵诗作对。宋人欧阳修有词云:“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3、荡秋千荡秋千是我国古代清明节重要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候,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才逐渐发展为用两根绳子加上踏板的秋千。《荆楚岁时记》记载,每年的春天,人们把长绳拴于高大的树叉上,女子穿着五彩缤纷的艳丽服装坐在上面,前后摆动,在空中起飞荡漾。唐宋时,荡秋千被称为“半仙之戏”,深受广大妇女的喜爱,清明荡秋千极为盛行。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在全国各地,大都有清明节荡秋千的习俗。4、吃青团青团是清明时节最具代表性的食物,碧青油绿,糯韧绵软,不甜不腻,带有清淡却悠长的青草香气,吃在嘴里更是清香滑糯。这个习俗,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因为寒食节是不能生火的,所以人们提前会准备很多糕点用来充饥。而青团是采用青艾和糯米粉捣制再以豆沙为馅而成,可以保存3~5天,这样就满足了人们祭祀和不炊而食的需求。青团一直发展到现在,作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更多的是带给人们尝鲜的体验。5、扫墓祭祖清明节作为传统祭祀节日之一,最主要的形式就是祭祖扫墓。古往今来,我们中国人都有在清明节扫墓的习惯,身在异国他乡的游子总会赶在清明节前回到家乡故土,为祖宗先人扫墓祭祀。在祭祀扫墓时,一般都是先给坟墓铲除杂草,添加一些新土,然后摆上供品,燃香祭奠,或烧些纸钱,或在树枝上挂些纸条,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比如磕头、作揖等等,向祖宗先人说一说这一年来家里发生的大事小情,后来又是如何妥善处理的,让先人不必惦念牵挂等等,表示对先人的关心和忆念。这就是我了解的关于清明节的习俗了,小伙伴们,你们还了解哪些习俗呢?
2023-09-06 10:08:072

清明节有什么习俗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阳历4月4日或5日,是祭祀先人、扫墓祭奠的重要节日。以下是清明节的一些习俗:1. 扫墓祭奠:清明节是扫墓祭奠先人的日子,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墓地扫墓,献上鲜花、食品和酒水,表达对祖先的怀念和感恩之情。2. 祭祀先人:除了扫墓,一些地方还会举行祭祀先人的仪式,包括点燃纸钱、烧香、祭拜祖先等。3. 清明踏青:清明节也是春游踏青的好时机,人们可以到郊外或公园里欣赏春天的美景,呼吸新鲜的空气。4. 玩风筝:在一些地方,人们会在清明节放风筝,因为这一天风力适宜,非常适合放风筝。5. 吃清明粥:有些地方会在清明节吃清明粥,这是一种由糯米、花生、红枣等制成的传统食品,寓意着祭奠先人和祈求丰收。6. 植树造林:清明节也是植树造林的好时机,人们可以在这一天植树,为环境保护做出自己的贡献。这些清明节的习俗和活动,不仅富有文化内涵,还体现了中国人民对祖先的敬仰和对自然环境的关注。
2023-09-06 10:10:072

清明节的习俗有什么呢

清明节的习俗有踏青、放风筝等,江南一带有清明节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油绿如玉,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青团子在江南一带的民俗中显得格外重要。
2023-09-06 10:12:183

清明节的习俗有哪些?

祭祖扫墓。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四大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人们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带上水果食品、纸钱等物品来到墓地,将供品摆放在墓地前面,将纸钱焚化,为坟墓添一些新土。清明时节人们喜欢蒸发糕吃,发糕由黏米碾成米浆蒸熟做成,发糕重要的不少好吃不好吃,而是看蒸得够不够发,够不够高,用来寄托发财高升的美好愿望。
2023-09-06 10:13:023

中国清明节的风俗有哪些

中国清明节的风俗有:踏青、植树、扫墓祭祖、放风筝、插柳等。1、踏青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踏青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即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2、植树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3、扫墓祭祖清明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其习俗由来久远。4、放风筝风筝又称“纸鸢”、“鸢儿”,放风筝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风筝即是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属于一种单纯利用空气动力的飞行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5、插柳清明节,中国民间有插柳习俗。清明插柳习俗,其来源普遍存在三种说法。有专家认为,插柳的风俗,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
2023-09-06 10:13:341

清明的习俗是什么?

清明的习俗如下:1、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 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2、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3、扫墓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_,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
2023-09-06 10:13:421

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有:祭祖扫墓、踏青、荡秋千、蹴鞠、放风筝等。1、祭祖扫墓:祭祖扫墓,这是清明节的主要习俗。清明节纪念祖先有很多种形式,扫墓是最早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并且随着社会的进步,也逐渐在简化形式。因为火化遗体越来越普遍,人们就前往骨灰置放的地方拜祭先人,而取代扫墓的习俗。2、踏青:踏青,也叫春游,是民间长期保持的一种清明习俗。清明时节,春回大地,满眼绿色,自然界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出外郊游的好时光。3、荡秋千:荡秋千,也是我国古代清明节的习俗之一,历史也很古老,在南北朝时就已经流行。在最早的时候,叫千秋,不叫秋千,后来为了避忌讳,才改为秋千。古时候的秋千,一般用树枝作为架子,然后再拴上彩带。后来逐渐发展为用两根绳子加上踏板的秋千。4、蹴鞠:蹴鞠是一种皮球,用皮革做成球皮,里面再用毛塞紧。蹴鞠其实就是我们中国古代的一项足球运动,只是与现在足球的规则不同而已。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非常喜欢玩的一种游戏,传说是黄帝发明的。5、放风筝:这也是清明节人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无论小孩还是大人,都喜欢放,无论白天还是黑夜,也都可以放。在过去有人把风筝放上天空之后,就把牵线剪断,任凭风筝飞到天涯海角,据说这样可以除病消灾,给人带来好运。
2023-09-06 10:13:571

清明节的习俗有哪些

祭奠先人
2023-09-06 10:15:349

清明节的习俗50字左右。

扫墓~~别无其他,
2023-09-06 10:16:045

中国清明节有什么风俗

1、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2、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2023-09-06 10:16:391

清明节 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有扫墓祭祖、踏青春游、荡秋千、蹴鞠和蚕花会等等。1、扫墓祭祖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祭祖除扫墓的“山头祭”外,后世还有祠堂祭,称为“庙祭”。庙祭是宗族的共同聚会。扫墓祭祖习俗在先秦以前就有了。2、踏青春游清明期间是春意盎然的时节,万物萌动之时,迎春郊游于野外早就已成为风俗。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人们乃因利趁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小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3、荡秋千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4、蹴鞠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北方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又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5、蚕花会“蚕花会”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过去清明节期间,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其中以洲泉的马鸣庙和青石的双庙诸的蚕花会最为精彩隆重。
2023-09-06 10:18:401

清明节习俗介绍

清明节要扫墓祭拜先人,还有踏青等
2023-09-06 10:20:413

关于清明节习俗有哪些?

她调, 了,了,提交,她把
2023-09-06 10:20:582

清明节有什么习俗?

  (一)祭祖扫墓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二)游览踏青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三)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023-09-06 10:22:063

家乡的风俗清明节

家乡清明节的风俗包括扫墓、踏青、植树、荡秋千、放风筝等。1、扫墓:清明节属于“祭祖节”,清明扫墓,是表达孝道的重要日子,以祭祀场所的不同,可分为墓祭、祠堂祭。清明节扫墓,一般上午进行,还要携带酒食果品,在墓前焚烧纸钱,为坟墓培新土,叩头拜祭。2、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形成。3、植树:清明前后,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做植树节。4、荡秋千:秋千是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创造的一种运动,春秋时期传入中原地区,汉代以后秋千逐渐成为清明、端午等节日进行的民间习俗活动并流传至今。5、放风筝: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风筝,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有的人会把自己所有的灾病写到风筝上,等风筝被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
2023-09-06 10:22:351

清明节习俗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出不去,但思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 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三事皆出于屠;则屠人之残,杀狼亦可用也。
2023-09-06 10:23: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