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4月居民存款减少1.2万亿,钱到底去哪了?

2023-09-19 02:35:42
共14条回复
可可

人民银行5月11日发布的4月金融统计数据显示,4月份人民币存款减少4609亿元,同比多减5524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减少1.2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1408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5028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2912亿元。

这意味着4月份居民手中的钱比3月份少了1.2万亿,这些钱到底去了哪里呢?可能有这几方面的原因:

1、季节性因素

4月份居民存款减少有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因为每年的一季度末,商业银行都会为了完成考核指标而冲高存款规模,而到了二季度初,这些存款就会出现回落。

从历史数据看,居民存款在每年的4月份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以4月为例,今年1.2万亿居民存款的减少量少于2017年(减少1.22万亿),2018年(减少1.32万亿)及2021年(减少1.57万亿)。

此外,4月份也是缴纳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的时期,这也会导致居民和企业部门的存款流向财政部门。

2、投资理财意愿回升

另一些专家认为,4月份居民存款减少反映了居民投资理财意愿的回升。因为在资本市场和理财市场转好的背景下,部分居民会将存款转化为其他金融资产,如股票、基金、黄金等。

从数据看,4月份银行理财存续规模较3月环比回升1.2万亿至26.2万亿元,结束了连续五个月的下降趋势。其中理财公司存续规模较3月环比提高1.3万亿元至22万亿元,已经基本恢复至1月末水平。

同时,4月份黄金价格也出现了较快的上涨,从每克270元左右涨至每克290元左右,创下近八个月以来的新高。这也可能吸引了部分居民购买黄金相关的产品。

3、提前偿还房贷影响

还有一些专家认为,4月份居民存款和贷款同时减少,可能与部分居民提前偿还房贷有关。因为在利率下行和房价上涨的环境下,部分居民会选择用闲置资金或其他金融资产来还清或减少房贷,从而降低债务成本和风险。

从数据看,4月份住户贷款减少241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255亿元,中长期贷款减少1156亿元。中长期贷款主要是指按揭贷款,其减少说明了居民提前偿还房贷的现象。

此外,4月份房地产市场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降温。据机构测算数据显示,4月全国50个一、二、三四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环比增速分别为-14%、-24%和-35%,4月地产销售情况较一季度明显走弱。这也可能影响了居民的新增房贷需求。

我认为这些因素都是在当前经济和金融环境下的合理反应,也反映了居民对未来的预期和信心。随着经济复苏的进一步深入,居民存款规模和增速有望逐步回稳。

小菜G

人民银行 5月11日发布的4月金融统计数据显示,4月份人民币存款减少4609亿元,同 比多减5524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减少1.2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1408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5028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2912亿元。这意味着4月份居民手中的钱比3月份少了1.2万亿,这些钱到底去了哪里呢?可能有这几方面的原因:

1、季节性因素4月份居民存款减少有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因为每年的一季度末,商业银行都会为了完成考核指标而冲高存款规模,而到了二季度初,这些存款就会出现回落。从历史数据看,居民存款在每年的4月份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以4月为例,今年1.2万亿居民存款的减少量少于2017年(减少1.22万亿),2018年(减少1.32万亿)及2021年(减少1.57万亿)。此外,4月份也是缴纳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的时期,这也会导致居民和企业部门的存款流向财政部门。

2、投资理财意愿回升另一些专家认为,4月份居民存款减少反映了居民投资理财意愿的回升。因为在资本市场和理财市场转好的背景下,部分居民会将存款转化为其他金融资产,如股票、基金、黄金等。从数据看,4月份银行理财存续规模较3月环比回升1.2万亿至26.2万亿元,结束了连续五个月的下降趋势。其中理财公司存续规模较3月环比提高1.3万亿元至22万亿元,已经基本恢复至1月末水平。同时,4月份黄金价格也出现了较快的上涨,从每克270元左右涨至每克290元左右,创下近八个月以来的新高。这也可能吸引了部分居民购买黄金相关的产品。

3、提前偿还房贷影响还有一些专家认为,4月份居民存款和贷款同时减少,可能与部分居民提前偿还房贷有关。因为在利率下行和房价上涨的环境下,部分居民会选择用闲置资金或其他金融资产来还清或减少房贷,从而降低债务成本和风险。从数据看,4月份住户贷款减少241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255亿元,中长期贷款减少1156亿元。中长期贷款主要是指按揭贷款,其减少说明了居民提前偿还房贷的现象。此外,4月份房地产市场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降温。据机构测算数据显示,4月全国50个一、二、三四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环比增速分别为-14%、-24%和-35%,4月地产销售情况较一季度明显走弱。

这也可能影响了居民的新增房贷需求。我认为这些因素都是在当前经济和金融环境下的合理反应,也反映了居民对未来的预期和信心。随着经济复苏的进一步深入,居民存款规模和增速有望逐步回稳。

4月份人民币存款大幅减少,引发市场关注。5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4月份人民币存款减少4609亿元,同比多减5524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减少1.2万亿元。对此,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4月份银行季末考核时点已过,根据季节性规律,不排除因居民存款向理财“搬家”,导致当月住户存款余额下降的可能。4月份理财规模重回增长,也暗示了这种可能性。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也认为,居民部门存款在近几年的4月份均会减少,具有季节性特征,但今年下滑幅度明显高于2022年,一个重要原因是居民储蓄意愿下滑,或因风险偏好回升、消费回升以及存款利率下降所致。受访专家普遍认为,未来居民存款规模增势有望逐渐稳定,增速或将回落至正常水平。王青认为,伴随着二季度经济修复进程加快,居民消费支出有望进一步增加,银行理财市场也在逐步修复。短期内存款规模还将保持一定增速,但同比多增幅度有望逐步回落,存款余额同比增速将见顶回落。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李一帆对记者表示,未来,不断向好的宏观经济形势,有助于推动理财市场、房地产市场调整复苏,居民部门将逐渐修复预期,恢复原有的投资和消费倾向,有序减少存款配置。

“整体来看,存款规模将继续保持稳健,超额存款将被释放,从而带动经济加 快恢复。”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杜阳表示,随着经济发展稳中向 好,消费回暖步伐加快,居民消费需求将进一步回 升。另外,银行及其理财子公司将不断提升投研能力,兼顾理财产品的稳健性和收益性,不断满足居民多元化的投资理财需求。“居民应紧跟宏观经济形势和资本市场变化,进一步提升财富规划意识和风险感知能力,根据自身实际需求和风险偏好,合理稳妥地进行投资选择,通过多元化投资不断优化金融资产配置结构,最终实现风险与收益基本匹配。”

苏州马小云

4月金融统计数据如期而至。5月11日,央行发布2023年4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数据显示,4月人民币贷款增加7188亿元,同比多增649亿元;同期人民币存款减少4609亿元,同比多减5524亿元。在新增社融方面,4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2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729亿元。

整体来看,4月信贷投放季节性回落,信贷节奏趋于平稳,实体经济和市场主体经营活动活跃度明显提升。分析人士认为,未来一段时间的货币政策仍将以结构性政策工具为主,聚焦重点、精准发力,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

居民消费、购房意愿还需稳固

4月信贷回落明显。根据央行披露的数据,4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231.27万亿元,同比增长10.9%。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26.16万亿元,同比增长11.8%,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高0.8个百分点。

同时,4月人民币贷款增加7188亿元,同比多增649亿元。相较2023年3月,人民币贷款大幅回落,3月人民币贷款增加3.89万亿元,同比多增7497亿元。而在2022年4月,人民币贷款增加6454亿元,同比少增8231亿元。

分部门看,4月住户贷款减少241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255亿元,中长期贷款减少1156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683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099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6669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280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2134亿元。

而在2023年3月,住户贷款增加1.24万亿元,其中居民中长期贷款增加6348亿元,回到2021年同期水平;居民短期贷款更是增加6094亿元,同比多增2246亿元,达到历史高位水平。

全力推进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1月信贷实现“开门红”,此后2月、3月的信贷投放也处于较高水平,一季度整体新增人民币贷款增幅显著。对于4月信贷投放出现回落的原因,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解释,4月人民币贷款较3月呈现季节性回落,信贷节奏趋于平稳。

“分部门看,金融机构持续增加对制造业、基础设施等领域的信贷投放,结构不断优化。居民贷款再次下降,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均出现回落,表明居民消费信心和购房意愿仍需进一步稳固。”温彬指出。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直言,4月新增信贷、社融数据不及市场预期,处于偏弱水平。主要受三方面因素推动:一是季节因素。4月信贷、社融往往出现明显的季节性回落;二是居民楼市销售偏弱。4月居民中长期贷款减少,反映当月楼市销售偏弱;三是银行金融机构调整信贷节奏。今年政策靠前发力,4月银行金融机构对信贷投放节奏进行一定调整。

周茂华提到,从结构看,4月居民新增短期贷款同比多增,住户存款同比少增,意味着居民减少储蓄、增加消费贷款,反映国内居民消费信心和需求在较去年4月有了明显改善。同时,企业信贷需求仍保持旺盛,短期和中长期新增贷款继续保持同比多增态势,反映国内企业对经济复苏前景保持乐观。

针对居民部门信贷减少这一情况,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运金表示,居民部门信贷数据与4月消费修复、乘用车零售增长、房屋销售恢复有所背离,可能受金融体系主动放缓居民信贷投放节奏、按揭贷款放宽与销售之间存在时间差的影响,部分增量消费贷、房贷、车贷等可能会延后到5月放款。

理财市场回暖分流居民储蓄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人民币贷款增量有所减少外,4月人民币存款减少超过4000亿元。

数据显示,4月人民币存款减少4609亿元,同比多减5524亿元。具体来看,住户存款减少1.2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1408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5028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2912亿元。

社会融资规模

4月居民人民币贷款、存款双双回落,也对货币供应产生了影响。根据央行披露的数据,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80.85万亿元,同比增长12.4%,增速比上月末低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1.9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6.98万亿元,同比增长5.3%,增速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均高0.2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10.59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当月净投放现金313亿元。

整体来看,尽管M2增速较上月末有所下降,但仍保持较高增长。温彬认为,4月居民存款减少1.2万亿元,同比多减4968亿元,主要是在资本市场和理财市场回暖背景下,居民储蓄有所分流。同时4月财政存款大幅增加,财政资金回笼也制约了M2增长。下阶段,受去年基数逐月抬升的影响,预计M2增速还将回落。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及研究部总监庞溟表示,受2022年4月央行集中上缴利润带来的M2高基数影响,M2与M1剪刀差收窄,但也反映了实体经济和市场主体经营活动活跃度明显提升,资金活化程度不断提高。

周茂华称,M2同比继续略高于名义GDP增速,目前货币环境继续适度宽松,为经济复苏提供有力支持。

社融增速保持平稳

另一方面,随着4月信贷投放量减少,4月社融增量也出现回落。经统计,2023年4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2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729亿元。

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4431亿元,同比多增729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319亿元,同比少减441亿元;委托贷款增加83亿元,同比多增85亿元;信托贷款增加119亿元,同比多增734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1347亿元,同比少减1210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2843亿元,同比少809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4548亿元,同比多636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993亿元,同比少173亿元。

北京商报记者进一步对比发现,2022年4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9102亿元。尽管2023年4月社融增量较上月5.38万亿元有所回落,但金融助力实体经济的大方向下,4月信贷社融规模同比增长10%,增速与上月持平,继续保持平稳。

周茂华表示,从总量来看,我国经济依旧保持良好扩张态势。4月新增信贷和社融数据季节性回落,但同比继续多增,反映国内宏观支持政策力度不减,预示宏观经济继续保持良好扩张态势。

在王运金看来,4月信贷与社融增量变动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一是相对明显的季节性变动,季度初月的银行信贷考核力度不强。二是一季度超额投放满足了实体经济短期资金需求,4月继续增加负债的动力不强,信贷需求放缓。三是监管部门与金融机构主动放缓信贷投放节奏,央行一季度例会表示要保持信贷总量增长、节奏平稳,一季度超额的信贷投放可能部分占用了二季度部分信贷额度,4月部分贷款与银行承兑可能延后至5月放宽。四是内需恢复情况尚不稳固,政策需持续扩需求。

货币政策仍将以结构性政策工具为主

5月11日早间,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4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1%,环比下降0.1%;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3.6%,环比下降0.5%。这一数据表现也整体低于市场预期。

“4月CPI和PPI数据反映当前经济内生动力仍有待加强。”温彬分析道。温彬表示,就宏观政策而言,应继续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尤其是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进一步提振市场主体信心。货币政策在保持稳健的前提下,继续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持续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巩固经济稳步回升的基础。

谈及下一阶段信贷总量以及货币政策走势,庞溟指出,考虑到企业生产经营热度持续回暖,“五一”假期带动线下消费和服务消费强劲修复,房地产销售端的点状回暖复苏态势将进一步畅通“销售-拿地-新开工”链条,可以说社会有效需求回暖与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市场主体信心预期企稳之间的正反馈也进一步加强。预计市场主体内生动力和社会有效需求持续、积极的修复将会继续带动企业部门和住户部门的信贷需求保持在合理水平。

同时,庞溟认为,由于2022年年中的调增8000亿政策性银行信贷额度和7400亿基建资本金政策有可能不再延续,预计后续社融增速可能小幅回落。未来一段时间的货币政策仍将以结构性政策工具为主,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保持定向发力、精准发力、持续发力,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稳健的货币政策将精准有力,与积极的财政政策相配合,形成扩大需求的合力。

王运金指出,当前恢复和扩大需求仍是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稳健货币政策将继续推进宽信用,短期性的节奏调整不影响扩需求的整体政策导向,信贷与社融较快增长仍具有较强的持续性。

ardim

参考观点:4月居民存款的减少,主要流向六大方向。

1.房地产领域的投资,包括购买房产、房地产开发商的股票或债券。 2.股市投资,包括购买股票、基金、证券等。 3.消费支出,包括购买高档商品、旅游、教育等。 4.企业投资,包括购买厂房、机器设备等。 5.保险和养老金,包括购买寿险、养老险等。6.外汇支付,包括购买海外物业、股票、基金等。

具体分析六个原因如下:

1.房地产领域的投资。房地产是中国社会财富分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中国人认为这种投资安全可靠,而且有着不断增长的价值。房地产市场在中国逐渐成为了一个极其活跃和繁荣的市场。对于中国居民而言,购买房产是解决资产保值增值的主要手段之一。

2.股市投资。随着国内股市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居民开始关注股市。股市因其高风险高回报的特点,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居民存款流向股市,也反映了中国居民对金融市场和投资的渴望。

3.消费支出。中国经济出现了过度消费的趋势,这种趋势导致了居民财富的流失。越来越多的中国居民开始购买高档商品,并愿意为旅游、教育等增加额外的开支。消费支出成为了影响居民存款流向的重要原因之一。

4.企业投资。企业对于机器设备、厂房等方面的投资,需要大量资金。居民将资金转移到企业,有助于推动企业发展。

5.保险和养老金支出。随着中国经济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居民将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入到保险和养老金领域中。这种趋势直接导致了居民存款的下降。

6.外汇支付支出。随着中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许多人会选择海外投资,购买海外物业、股票和基金等。这就需要用到外汇支付,导致居民存款的减少。

总结:居民存款减少主要是由于房地产、股市、消费、企业投资、保险养老金以及外汇支付等因素导致的。其中,房地产和股市成为影响居民储蓄的主要因素之一。未来,应该加强对于金融市场的监管,并且及时出台相关的调控政策,引导居民合理地进行投资和消费,保护居民的储蓄。

希望以上回答能够帮到您!

牛云

4月份的CPI、社融、M2等数据全部出炉了,总体而言不及预期。尤其是反映穷人指数的CPI,仅增长0.1%,社融仅增加了1.2万亿,远低于市场预期的2万亿。

社会融资规模

其中围绕CPI的争议声音很大。CPI数据在降,但普通老百姓普遍的感受是,影响衣食住行的商品却在涨价,其中米面粮油食品蔬菜等涨价较明显。

铁锤经常做饭,我家旁边商场的蔬菜水果价格变动,我还是非常敏感的,比如西红柿4月份基本上是4.5元/斤,现在已经涨到6元/斤了。香蕉之前是3.5-4.5元/斤,现在5.5-6元/斤。牛羊肉也均有不同程度涨价,涨幅在3-4元/斤。到超市去,百元大钞现在已经买不了几样生活物品了。

就连麦当劳的1+1随心配(穷鬼套餐)都偷偷涨价了,其他早餐也集体悄悄涨价,幅度在1-3元不等。现在也就剩下猪肉是在降价,而猪肉降价的原因,大家也都知道,国家在调控。

为什么会这样?个人觉得最合理的解释是,普通人买得起的在涨价,买不起的在降价。

抛开大家的感受不谈,有些东西的价格确实在快速下跌,带动着CPI增长率不停向下,而且这些东西在CPI统计的指标里面,所占权重很大。

这就是所谓的阶层分化,上层和底层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现在中低收入群体,普遍捂紧钱包不舍得花钱,但是高净值人群,仍然是买买买,4月份高端消费增长明显,就是最好的证明。

接下来我们重点聊聊居民存款和贷款的情况,因为这两个数据,才是真正反映老百姓收入和消费的重要指标。

4月份人民币存款减少4609亿元,同比多减5524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减少1.2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1408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5028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2912亿元。

社会融资规模

贷款方面,4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7188亿元,同比多增649亿元,增量仅相当于3月的18%。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减少241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255亿元,中长期贷款减少1156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6839亿元。

社会融资规模

贷款数据反映的投资情况还是非常明确的,房地产明显不给力,3月份需求集中释放后,4月份疲软迹象明显。而4月份的投资,仍然是靠国企、央企、地方城投这些主体在撑。

结合这两个数据,我们来好好聊聊大家最关心的,也是文章标题提到的问题:4月居民存款减少1.2万亿,钱到底去哪了?真相扎心!

首先,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说“没赚到钱”显然是不准确的。

一季度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70元,同比名义增长5.1%,比上年全年加快0.1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8%。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8895元,同比名义增长4.6%。

3月份挣到的钱,4月份发工资后存起来,逻辑上是说得通的。为什么存款反而变少了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经常被大家提到的名词“被平均”,我和马云的财富平均一下,我也能在财富榜上排名前十。

我的意思是,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而言,最真实的感受是收入并没有明显上涨,叠加五一黄金周,国家好不容易凑了5天假就是让我们消费的,所以即便是穷游,也会多多少有所消费,存款减少是合情合理的。

更何况,五一假期期间,不管是餐饮还是民宿酒店,通通都在涨价,商家通过旅游这种形式,完成了对中产的财富收割,以旅游为杠杆,完成了财富分配的一轮转移。

其次,话说回来,我们这个社会是严格遵循“二八定律”的,80%的人的存款其实只占极少数,在整个存款数据里甚至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季度的居民存款结构,存款总额9.9万亿,实际上绝大多数是理财赎回,广发固收分析师预测,理财赎回占比超4成。其实理财赎回,同样反映了不敢投资的心态,因为银行中低风险理财产品也会亏损。存款大头的另一部分是卖房折现后暂时存到银行的。

另外,根据2022年上半年12.9%的高收入人群收入占比达到57%来看,住户在银行存款的大头其实来源于高收入人群,中低收入人群真没存多少钱。我们必须正视贫富差距的存在。而且这两年,这种贫富差距的鸿沟,还在进一步拉大。说穿了,在当前的财富分配格局下,富则会恒富,因为对于头部人群来说,现在赚钱更容易,毕竟与之竞争的人变少了。

一句话总结,对于普通人而言,你的存款多还是少,其实在整个宏观数据里,影响甚微。这话听着很扎心,但这就是赤裸裸的现实。

说到这里,有三个结论或可浮出水面:

第一,一季度住户存款大幅狂飙,理财赎回和卖房款占大头,这些钱未来大概率会原封不动回到来的地方。尤其是卖房款,在寻找到合适的新房后,必然会立马花掉。

第二,过去一年多,居民存款之所以增加这么猛,并不是因为居民收入大幅增加了,而是对未来更加充满不确定性,不敢花钱,有钱就存。

一季度经济增长4.5%,明显好于预期,很多行业也迎来了复苏行情。所以4月份居民消费的势头有所回暖,存钱的欲望确实变弱了。

换句话说,消费信心确实有所提升,但并不明显。这点从五一的消费情况可以窥见,总出游2.74亿次,旅游收入1480亿,人均消费540元,同比2019年下降20%,而且2019年五一假期只有4天。这说明疫情后,大家出去游玩的意愿很强,但花钱很谨慎。归根结底是兜里没钱,银行卡余额不足。

第三,从房贷新增情况,不难得出结论,4月份提前还贷和置换房贷的情况,仍然存在。最主要的是,老百姓的买房热情在3月份后短暂爆发后,4月份迎来了大降温。

这也验证了我之前的判断:积压的需求短暂释放后,市场会表现出后劲不足。换句话说,房地产复苏节奏会被打断,这意味着整个上半年的行情,可能到此结束了。当然了,后续各大城市,大概率还会继续松绑调控救市,这一点我们可以走着瞧。

4月份数据出炉,远低于预期,而且出现很多数据打架的情况,叠加网络舆论又表现得很诧异,所以铁锤觉得,接下来5月份的居民存款有可能继续增加。

当然了,我更希望大家是真的敢消费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代表着我们的经济复苏有指望了。

但希望和现实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在昨天的文章中,铁锤说过,我们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仍然是需求不足,说穿了是市场的问题,是居民收入始终无法支棱起来的问题。

所以要想改变现状,当务之急是切切实实在多渠道增加居民的收入,首要是解决就业率问题,而不是只停留于耍嘴皮子。因为收入以及收入预期才是消费的关键。

过去一年多,国家层面祭出了很多救市举措,仔细分析不难发现,救企业、救财政、救银行的举措,比较多,而救居民家庭资产负债表、救居民收入的举措,比较少。一句话,我们做得非常不够。

cloud123

4月居民存款减少或源自“提前还贷”和消费回升所致;另外的观点则认为,4月份人民币存款大幅减少体现了居民储蓄意愿下滑,风险偏好回升后,或主要回流至理财市场。

社会融资规模

季节性因素影响有多大?

数据显示,4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273.45万亿元,同比增长12.4%,增速比上月末低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2个百分点。4月份人民币存款减少4609亿元,同比多减5524亿元。

存款结构中,居民存款的大幅下滑格外醒目。4月份,住户存款减少1.2万亿元,同比多减4968亿元。这也是和居民部门一年多来的首次减少。不仅如此,4月份还出现了企业存款和居民存款共同减少的情况:4月份,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1408亿元,同比多减198亿元。

这与3月数据形成了鲜明对比。3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5.71万亿元,同比多增1.22万亿元。从一季度住户存款增量来看,1月至3月分别增加6.2万亿元、7926亿元、2.91万亿元。

实际上,居民部门存款近几年4月均会减少,4月居民存款的大幅回落属于季节性特征。

“虽然居民存款大幅回落,但我们认为主要是由于季节性,这与银行季末冲存款、季初居民存款资金重新流入理财产品相关。”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认为。

以2019年以来的数据为例,记者统计数据发现,居民部门存款在4月均有所减少。其中,2019年至2022年分别减少6248.18亿元、7996.01亿元、15708.95亿元、7031.9亿元。

国信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剑分析季末季初的存款波动现象时就指出了存款的季节变动规律:一般存款(包括非金融企业存款、个人存款)在季末的月份大增,下个月再大降;非银存款则刚刚相反,在季末的月份大降,下个月再大增(但季节性规律弱一点,有时不明显,可能是受其他因素干扰)。

数据显示,4月份,财政性存款增加5028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2912亿元。

“虽然4月存款增速低于大家预期,但不用操心,6月末存款又会回来的。”王剑称。

消费意愿恢复了吗?

不过,今年4月居民存款大幅回落之所以格外受到关注,是因为其下滑幅度明显高于2022年。

不过与往年相比,今年4月居民存款减少量实际上并非最低。如上述数据显示,2021年4月居民部门存款减少15700多亿元,同比多减7700多亿元,而今年4月则是同比多减4968亿元。

一些分析观点认为,4月居民部门存款下滑幅度较高,或因为提前还贷所致,同时也反映了居民消费信心、意愿在稳步恢复中:五一假期热门景点游客量回升,文旅市场显现复苏趋势,假日旅游消费需求提前在4月部分释放。

但这在数据上并未得到印证。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CPI同比上涨0.1%;与此同时,以个人消费类贷款为代表的新增居民短期贷款在4月也出现回落,减少1255亿元,同比少减601亿元。此外,居民中长期贷款减少1156亿元,同比多减842亿元。

德邦证券研究报告指出,短贷和中长贷共同减少指向居民购房和消费的风险偏好依然较低。存款和贷款共同减少或意味着居民部门仍在“提前还贷”。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居民部门存款下滑幅度明显高于2022年的另一重要原因则是居民储蓄意愿的下滑,背后可能是风险偏好回升以及存款利率过低所致。

4月以来,部分银行相继调整了定期存款利率,部分银行降幅高达45个基点。

对于4月居民存款明显减少,国盛证券研究报告指出,居民存款减少超万亿,或主要回流至理财产品。考虑到4月银行理财增长整体回暖,尤其是现金管理类增长较好,预计是居民存款的主要回流方向,此外储蓄型保险、股市或也有一定贡献。

4月银行理财存续规模回升。根据普益标准统计,截至2023年4月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为25.46万亿元,较上月末增加9844亿元。

股市方面,中金公司研究报告则显示,4月以来A股日均股票成交额1.14万亿元,较一季度的8787亿元和2022年的9256亿元、均有明显放大。

明明还指出,4月非银存款增加反映出有增量资金流入金融市场,但和居民存款下滑规模以及往年增长幅度相比,并不明显,说明居民“存款搬家”后,可能并非完全用于金融资产投资,还有一部分可能转移至消费等其他领域。

okok云

根据央行发布的数据,4月份人民币存款减少4609亿元,同比多减5524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减少1.2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1408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5028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2912亿元。

那么,居民存款减少的钱到底去了哪里呢?有以下几个可能的原因:

1、季节性因素。一般来说,每年一季度末银行会冲刺存款业绩,导致居民存款增加,而二季度初则会出现回落。从历史数据看,居民存款在4月份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

2、理财市场回暖。随着资本市场稳定、理财产品净值回升、黄金价格上涨等因素,居民投资理财意愿逐步恢复,部分存款流入了股市、债市、黄金市场等理财渠道。据机构测算数据显示,截至4月末,银行理财存续规模较3月环比回升1.2万亿至26.2万亿元。

社会融资规模

3、消费支出增加。随着经济复苏和疫情防控效果的持续发挥,居民消费需求逐步改善,消费支出有所增加。从零售短期贷款数据看,4月份增加了1255亿元,反映了居民消费信贷的逐步修复。

社会融资规模

4、提前还贷影响。在存款利率下行和房地产销售走弱的背景下,部分居民可能选择提前偿还房贷或其他贷款,以降低债务成本和风险。从住户中长期贷款数据看,4月份减少了1156亿元。

cloudcone

人民银行5月11日发布的4月金融统计数据显示,4月份人民币存款减少4609亿元,同比多减5524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减少1.2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1408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5028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2912亿元。

这意味着4月份居民手中的钱比3月份少了1.2万亿,这些钱到底去了哪里呢?可能有这几方面的原因:

1、季节性因素

4月份居民存款减少有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因为每年的一季度末,商业银行都会为了完成考核指标而冲高存款规模,而到了二季度初,这些存款就会出现回落。

从历史数据看,居民存款在每年的4月份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以4月为例,今年1.2万亿居民存款的减少量少于2017年(减少1.22万亿),2018年(减少1.32万亿)及2021年(减少1.57万亿)。

此外,4月份也是缴纳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的时期,这也会导致居民和企业部门的存款流向财政部门。

2、投资理财意愿回升

另一些专家认为,4月份居民存款减少反映了居民投资理财意愿的回升。因为在资本市场和理财市场转好的背景下,部分居民会将存款转化为其他金融资产,如股票、基金、黄金等。

从数据看,4月份银行理财存续规模较3月环比回升1.2万亿至26.2万亿元,结束了连续五个月的下降趋势。其中理财公司存续规模较3月环比提高1.3万亿元至22万亿元,已经基本恢复至1月末水平。

同时,4月份黄金价格也出现了较快的上涨,从每克270元左右涨至每克290元左右,创下近八个月以来的新高。这也可能吸引了部分居民购买黄金相关的产品。

3、提前偿还房贷影响

还有一些专家认为,4月份居民存款和贷款同时减少,可能与部分居民提前偿还房贷有关。因为在利率下行和房价上涨的环境下,部分居民会选择用闲置资金或其他金融资产来还清或减少房贷,从而降低债务成本和风险。

从数据看,4月份住户贷款减少241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255亿元,中长期贷款减少1156亿元。中长期贷款主要是指按揭贷款,其减少说明了居民提前偿还房贷的现象。

此外,4月份房地产市场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降温。据机构测算数据显示,4月全国50个一、二、三四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环比增速分别为-14%、-24%和-35%,4月地产销售情况较一季度明显走弱。这也可能影响了居民的新增房贷需求。

我认为这些因素都是在当前经济和金融环境下的合理反应,也反映了居民对未来的预期和信心。随着经济复苏的进一步深入,居民存款规模和增速有望逐步回稳。

黑桃云

据中央银行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居民储蓄存款额度减少了1.2万亿元,这一数字在短时间内引起了公众的热议和关注。那么,这些钱去了哪里? 它的资金流向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

社会融资规模

1:需要强调的是,在当前国内市场经济的良好发展环境下,居民储蓄存款规模的缩小是一个自然的趋势。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和经济水平的提高,部分人开始将资产转移到资本市场或者其他投资领域,这也是一个为自身谋取更高回报的行为。但是,除此之外,居民储蓄存款缩小的原因还有很多。

社会融资规模

2:目前国内经济的形势不容乐观。虽然国内的宏观经济指标表现良好,但是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产能过剩、去库存难度大、环保压力增大、企业成本上升等等,这些都对实体经济发展造成了阻力和压力。因此,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一些企业和个人需要寻找更多的金融支持和资本流动。这时,各种信贷工具、贷款、债券等金融产品就成为了他们的选择。因此,居民资产从存款转移到这些金融产品上也是储蓄存款规模缩小的原因之一。

3: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开放,越来越多的境外投资者也开始将资产流入国内市场。这其中,不仅包括股票、债券等金融产品,还包括房地产、基础设施等实体领域的投资。因此,一些国内外资金的交叉流动也是居民储蓄存款缩小的原因之一。

社会融资规模

4:近年来,不动产市场的火爆对居民储蓄存款造成了一定影响。目前,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总体呈现出上涨态势,这让很多投资者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因此,将资金投入房地产市场成为了很多人的选择。这种趋势也导致了一部分居民将存款转化为房屋或其他不动产,从而缩小了储蓄存款规模。

综上所述:居民储蓄存款减少了1.2万亿元,原因并不是单一的。除了个人投资需求增加外,也与国内经济形势、金融市场开放、不动产市场火爆等因素有关。需要指出的是,居民资产的分散和多元化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必须经历的过程,这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因此,针对储蓄存款缩小问题,需要政府和金融机构积极引导个人投资,推进改革开放,提高市场透明度,同时增加居民储蓄存款的吸引力,为个人资产转移提供更多选择和渠道。

北有云溪

4月份居民存款出现1.2万亿元的负增长,这表明居民的资金外流加大,收入未能完全跟上支出的增加。资金的流动性增加意味着经济活动正在恢复,但也反映出居民生活成本压力的增加与收入增长的难度。

首先,从消费层面来看,4月份正值“三夏”之季,居民在吃穿用度等生活消费上的支出明显上升。特别是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逐步改善,居民的外出与出行消费也开始明显恢复。旅游市场已经开始首次重启,居民的旅游与出境消费也随之释放。消费的增加,无疑加大了对居民收入与存款的减少压力。

其次,房地产市场迎来年中销售旺季,购房需求的强劲释放也成为影响居民存款的重要因素之一。房价的居高不下,使得居民的购房成本进一步增加,这也加重了生活负担并减少了可供储蓄的资金。再者,证券市场的活跃也吸引了部分居民资金的流入。4月份,证券市场后续行情向好,居民的投资热情有所增加。这也使得原本可能进入银行体系的部分资金流入了证券市场,导致银行存款的减少。

最后,生活成本的提高也影响着居民的消费能力与储蓄意愿。进入“三夏”后,食品及公用事业价格开始上涨,但居民的薪资收入未必可以完全跟随。这增加了居民生活的成本负担,也减少了其可用于储蓄的剩余资金,成为存款下滑的重要影响因素。

综上,4月份居民存款减少主要由消费与投资支出增加,以及生活成本提高所致。这显示居民对未来经济状况仍有一定信心,生活与消费需求也在加快恢复。但同时也反映出居民面临的生活压力在加大,收入的跟跑速度还不足以完全抵消消费与成本的上行,这使得更多资金外流,导致存款出现负增长。

生活成本的提高令居民的储蓄意愿与能力仍在面临考验。但消费与投资需求的增加,也显示经济活动正在逐步恢复,成为稳定复苏的有力支撑。这需要政府在扩大内需的同时,也加大对民生的扶持与保障,在促消费与增收入之间寻求新的平衡点。

豆豆staR

2021年4月,中国居民存款总额减少了1.2万亿元,这个数字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那么这些钱到底去了哪里呢?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资金流向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这些资金的流向。据央行数据显示,2021年4月,居民存款总量为81.55万亿元,较上月减少1.2万亿元,其中人民币存款减少1.16万亿元,外币存款减少40亿元。具体来看,个人定期存款增加了1.02万亿元,活期存款减少了1.67万亿元,结构性存款减少了0.55万亿元。

根据数据显示,居民存款减少的主要是活期存款和结构性存款。受新冠疫情影响,国内经济形势不稳定,市场波动较大,这也导致了一些居民将存款从活期账户转移到定期账户,以获得更高的利息回报。此外,随着经济逐步恢复,人们对未来的信心增强,一些人选择将储蓄用于消费或投资,这也是居民存款减少的原因之一。

二、消费和投资

居民存款减少的一部分资金,可能被用于消费和投资。受新冠疫情影响,国内经济曾一度受到冲击,但随着疫情的逐步得到控制和经济逐渐恢复,人们对未来的信心增强,消费和投资需求也逐渐增加。而且,由于疫情的影响,一些人没有机会进行旅游和其他娱乐活动,因此他们可能会增加对消费的需求。此外,近年来,我国股市表现不俗,一些人也选择将一部分储蓄用于股票等投资产品中。

三、外汇市场

还有一部分居民存款可能被用于外汇市场。近期,人民币汇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波动,一些人可能将储蓄转移到外汇账户中,以获得更高的资本回报。此外,由于疫情的影响,一些人可能会选择将储蓄用于跨境电商等线上消费,这也可能导致一部分资金流出境外。

综上所述,居民存款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结构性调整,也有消费和投资需求的增加。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储蓄是居民的一种重要财富积累方式,对于个人和家庭财务的稳健和长远规划来说,保持适当的储蓄水平仍然非常重要。

tt白

4月居民存款减少1.2万亿元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包括以下几点:

1. 消费支出增加: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生活品质。在这种背景下,居民可能会加大消费支出,购买房产、汽车、旅游等高端产品和服务。这样一来,他们的存款可能会相应减少。

2. 投资理财: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投资理财。4月可能有大量资金从居民存款转移到股票、债券、基金、房地产等投资市场,以实现财富增值。

3. 贷款增加: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个人和企业可能会增加贷款,以满足生产经营和生活需要。这样一来,居民存款中的一部分资金可能被用于偿还贷款,导致存款减少。

4. 存款搬家:银行存款利率可能会受到市场因素的影响,导致居民在不同银行间转移存款。4月可能有部分居民将存款从利率较低的银行转移到利率较高的银行,从而导致存款减少。

5. 避险情绪:在经济环境不稳定的情况下,居民可能会选择将部分存款用于购买黄金、债券等避险资产,以降低潜在的经济风险。

总的来说,4月居民存款减少1.2万亿元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反映了居民对财富管理的关注度逐渐提高,以及对财富增值的追求。

FinCloud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居民存款减少1.2万亿并不意味着1.2万亿的资金就从中国经济中消失了。有可能这些资金被转移或流向了其他方面。下面讨论其中可能的几个原因。

社会融资规模

一、房地产市场

房地产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居民最为关注的领域之一。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较为火爆,房价呈快速上涨趋势。许多居民认为房产是保值增值的较好选择,因此将资金投向了房地产市场。这些资金的大量流入可能导致居民存款减少。

二、股票市场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股票市场已经成为吸引大量资金的重要仓位。在股票市场上,通常能够获得比储蓄利息更高的收益率,因此股票投资逐渐成为居民的重要选择。如果一些居民将资金转移到股票市场中,则会减少银行储蓄存款。

三、其他投资渠道

除了房地产和股票市场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投资渠道可以吸引居民的资金,例如基金、债券、黄金等。这些投资渠道通常提供更高的收益率和更加多样化的投资产品,因此它们也可能是一些居民投资的选择,从而减少了储蓄存款。

四、消费

在现代社会中,消费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如果一些居民将资金用于消费,那么银行储蓄存款也会减少。

总之,居民存款减少1.2万亿可能是由于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尽管这个数字看起来很大,但它并不代表资金完全流失,而是转移到了其他领域。值得注意的是,银行储蓄存款仍然是中国经济中重要的融资来源,因此有必要加强监管,保障居民的存款安全,维护经济的稳定发展。

瑞瑞爱吃桃

2023年4月份居民存款减少1.2万亿,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现象。这种现象可能有多种原因,其中包括经济形势的变化、政策调整、金融市场的波动等等。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出发,对这一现象进行详细说明。

社会融资规模

一、宏观经济变化的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考虑宏观经济的变化对居民存款的影响。在2023年4月份,国内经济可能面临多种挑战,包括贸易摩擦、通货膨胀、房地产市场泡沫等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居民的信心受到影响,从而减少存款。例如,如果居民预期通货膨胀会加剧,他们可能会把钱用于购买实物资产,而不是存款。

另外,如果房地产市场出现泡沫破裂的风险,居民也可能将资金转移至其他投资渠道,而不是存款。这些变化都可能导致居民存款减少。

社会融资规模

二、政策调整的影响

政策调整也可能是导致居民存款减少的原因之一。例如,如果央行调降存款利率,居民可能会减少存款,转而购买其他投资品种,从而获得更高的回报。此外,如果政府实施资本管制,限制居民将资金转移至海外,也可能导致居民减少存款。

另外,如果政府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社会福利支出和投资支出,居民可能会将存款用于应对可能出现的经济困难。这些政策调整都可能导致居民存款减少。

三、金融市场的波动

金融市场的波动也可能导致居民存款减少。例如,如果股票市场出现大幅下跌,居民可能会将资金转移至其他更稳健的投资品种,而不是存款。此外,如果货币市场出现剧烈波动,居民也可能减少存款,以避免损失。

另外,如果银行系统出现危机,居民可能失去对银行的信任,从而减少存款。这些金融市场的波动都可能导致居民存款减少。

社会融资规模

四、居民行为的影响

最后,我们需要考虑居民行为对存款的影响。居民可能会出于多种原因减少存款,例如财务压力、改变消费习惯等等。例如,如果居民面临失业、生病等突发事件,他们可能会将存款用于应对这些危机。

另外,如果居民改变了消费习惯,例如购买更多的消费品,他们可能会减少存款。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居民存款减少。

综上所述,2023年4月份居民存款减少1.2万亿可能有多种原因,包括宏观经济变化、政策调整、金融市场的波动以及居民行为的影响。在面对这种现象时,政府和金融机构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维护金融稳定和居民的利益。

相关推荐

社会融资规模反映什么

社会融资规模反映了金融与经济关系,以及金融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社会融资规模是全面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以及金融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的总量指标。社会融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月、每季或每年)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全部资金总额,是增量概念。这里的金融体系为整体金融的概念,从机构看,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从市场看,包括信贷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保险市场以及中间业务市场等。具体看,社会融资规模主要包括人民币贷款、外币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保险公司赔偿、投资性房地产和其他金融工具融资十项指标。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和金融创新深化,实体经济还会增加新的融资渠道,如私募股权基金、对冲基金等。未来条件成熟,可会将其计入社会融资规模。
2023-09-07 01:09:461

社会融资规模是什么意思

社会融资规模是金融对实体经济进行资金支持的指标。简单的说,就是我们常说的企业信用、项目投资、买卖股票或企业债券都属于银行业向非金融企业提供的无担保物品。因此,对于现代商业而言,由于各种原因不得不进行扩大自己的范围,从而使整个市场上的货币流通量增加了许多,也为更广泛的实体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财富。社会融资规模是什么意思社融的构成,基本代表了我国的金融业务构成,也能体现出我国资本市场的特点。例如,通过社融可以看到我国以间接融资为主,因为人民币贷款占到了整个社融的六成以上;在直接融资当中,又以债券融资为主,因为社融中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占到了三成;也能看出我们的资本市场还不够发达,因为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仅占社融百分之三而已。从社融的构成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全社会,包括政府、企业和居民等主体,各自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借了多少钱。因此,社融是金融机构的总资产,又是实体经济的总负债。
2023-09-07 01:09:551

社会融资规模主要反映

社会融资规模主要反映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总量。其资产包括金融机构贷款、金融机构表外业务、金融市场债券和股票融资等。M2是社会实际购买力和潜在购买力的指标,反映货币供应量。如果M2增长,意味着央行放水,市场热钱变多,资产价格会被推高;另一方面,意味着市场上出现了货币恐慌,容易导致通货紧缩。融资的途径:1、银行需要融资的时候您最先想到的肯定是银行,银行贷款被誉为创业融资的“蓄水池”,由于银行财力雄厚,而且大多具有政府背景,因此很有“群众基础”。2、融资平台由于从银行融资存在一定难度,第三方的融资平台是融资者的不错选择,比如国内最大的第三方融资平台投融界提供了比较专业的投融资信息服务。3、信用卡信用卡随着商业银行业务的创新,结算方式日趋电子化,信用卡这种电子货币不但时尚,而且对于从事经营的人来讲,在急需周转的时候,通过信用卡取得一定的资金也是可行的。
2023-09-07 01:10:031

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怎么看

确认社会融资规模的定义和了解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发展趋势。1、确认社会融资规模的定义:社会融资规模指一定时间内金融机构提供的新增融资总额。在分析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之前,需要了解其计算方法和相关指标的含义。2、了解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发展趋势:可以通过查阅宏观经济数据或金融市场报告等信息来了解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历史变化情况和目前的状况。通过比较数据的多年趋势,以及把握市场预期,能够了解市场对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看法和预期。
2023-09-07 01:10:201

社会融资规模包括金融机构表外业务吗

包括。社会融资规模主要由四大部分共十个子项目组成:一是金融机构表内业务,包括人民币各项贷款和外币各项贷款;二是金融机构表外业务,包括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站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三是直接融资,包括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筹资和企业债券融资;四是其他项目,包括投资性房地产、保险公司赔偿、小额贷款公司和贷款公司贷款等。
2023-09-07 01:10:281

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指标包括( )。

【答案】:B、C、E具体来看,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指标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1)金融机构通过表内业务向实体经济提供的资金支持,包括人民币贷款和外币贷款。(2)金融机构通过表外业务向实体经济提供的资金支持,包括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3)实体经济利用规范的金融工具、在正规金融市场所获得的直接融资,主要包括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筹资和企业债券融资。(4)以其他方式向实体经济提供的资金支持,主要包括保险公司赔偿、投资性房地产、小额贷款公司和贷款公司贷款。
2023-09-07 01:10:361

社会融资规模不包括金融机构表外业务相关指标

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人民币贷款 外币贷款 委托贷款 信托贷款 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 企业债券 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 投资性房地产 其他(主要是小额贷款公司和贷款公司贷款)为真实反映实体经济实际获得的融资状况,社会融资规模存量按账面值或面值进行统计。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各构成指标定义和统计方法具体如下:1.人民币贷款: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中的人民币贷款是指一定时期末(月末、季末或年末)金融机构向境内非金融企业、个人、机关团体以贷款、票据贴现、垫款等方式提供的人民币贷款余额,金融机构和境外获得的资金支持不包括在内。2.外币贷款: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中的外币贷款是指一-定时期末金融机构向境内非金融企业、个人、机关团体以贷款、票据贴现、垫款、押汇、福费廷等方式提供的外币贷款余额,金融机构和境外获得的资金支持不包括在内。外币贷款余额根据期末汇率折合人民币后计入社会融资规模存量。3.委托贷款:指一定时期末由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等委托人提供资金,由金融机构(即贷款人或受托人)根据委托人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向境内实体经济代为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收回的贷款余额。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中只包含-般委托贷款,不包含现金管理项下的委托贷款。4.信托贷款:指一定时期末信托投资公司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运用信托投资计划吸收的资金,对信托投资计划规定的单位和项目发放的贷款余额。信托贷款不列入信托投资公司自身的资产负债表。5.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指一定时期末企业签发的银行承兑汇票未到金融机构进行贴现融资的余额,即金融机构表内表外并表后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统计上体现为企业签发的全部银行承兑汇票扣减已在银行表内贴现的部分,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在社会融资规模中不重复计算。6.企业债券:指一定时期末由非金融企业发行的各类债券余额,包括企业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非公开定向融资工具、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公司债、可转债和可分离可转债等。7.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指一定时期末非,金融企业通过正规金融市场进行的股票融资余额,是当前非金融企业重要的直接融资方式。8.投资性房地产:指- -定时期末金融机构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者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存量。包括出资的土地所有权、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已出租的建筑物等。9.其他:指一定时期末实体经济从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公司等获得的资金余额,当前主要包括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和贷款公司贷款余额。
2023-09-07 01:10:441

什么是社会融资规模?

社会融资规模就是金融业对实体经济的年度新增融资总量,既包括银行体系的间接融资,又包括资本市场的债券、股票等市场的直接融资。
2023-09-07 01:10:531

了解社会融资规模有哪些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融资规模也在不断变化,许多企业和机构都需要了解社会融资规模的变化情况,以便更好地制定融资策略。那么,了解社会融资规模有哪些方法呢?一、利用金融机构的数据金融机构是融资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因此,利用金融机构的数据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融资规模的变化情况。金融机构每年都会发布融资报告,其中包括融资规模的变化情况,以及融资活动的细节,可以帮助企业和机构更好地了解社会融资规模的变化情况。二、利用统计数据统计数据是了解社会融资规模的重要参考,统计局每年都会发布融资规模的统计数据,可以帮助企业和机构更好地了解社会融资规模的变化情况。此外,统计数据还可以帮助企业和机构更好地分析融资活动的细节,以便更好地制定融资策略。三、利用市场调查市场调查是了解社会融资规模的重要方法,企业和机构可以通过市场调查来了解社会融资规模的变化情况,以及融资活动的细节。此外,市场调查还可以帮助企业和机构更好地分析融资活动的细节,以便更好地制定融资策略。四、利用媒体报道媒体报道是了解社会融资规模的重要方法,媒体报道可以帮助企业和机构更好地了解社会融资规模的变化情况,以及融资活动的细节。此外,媒体报道还可以帮助企业和机构更好地分析融资活动的细节,以便更好地制定融资策略。五、利用网络资源网络资源是了解社会融资规模的重要方法,企业和机构可以通过网络资源来了解社会融资规模的变化情况,以及融资活动的细节。此外,网络资源还可以帮助企业和机构更好地分析融资活动的细节,以便更好地制定融资策略。综上所述,了解社会融资规模有多种方法,包括利用金融机构的数据、利用统计数据、利用市场调查、利用媒体报道以及利用网络资源等。这些方法都可以帮助企业和机构更好地了解社会融资规模的变化情况,以及融资活动的细节,从而更好地制定融资策略。
2023-09-07 01:11:021

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怎么算

企业各种资金之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是企业一定时期内各种资金总和,包括人民币贷款+外币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保险公司赔偿+投资性房地产+其他。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总额。
2023-09-07 01:11:101

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什么意思

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指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额。根据相关资料查询得知,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额越高,也就说明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越大,而且代表国家发展得越好。
2023-09-07 01:11:311

什么是社会融资规模

社会融资规模 是金融对实体经济进行资金支持的指标。 社会融资规模 具体是指在一段时间以内金融体系对于社会实体经济的帮助资金的全部数量指标。 社会融资规模 是一个总体上的概念, 社会融资规模 能够全面的反映金融对于经济的帮助。对于市场来说 社会融资规模就 是一个经济指标,但是这个指标是可以由国家进行调控的。 实体经济的功能特点 1、提供基本生活: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具体产品,保证这些产品的生产就能保证人民基本行为的继续,一旦实体经济的生产停止,不光民众的消费活动不能保障,甚至连基本的安全健康都无法保证; 2、提高生活水平:一旦实体经济停止,人就无法继续生活下去也就无法追求更高的生活水平; 3、增强综合素质:实体经济的发展能够使得人们的素质得到增强,如果实体经济停止,人们也就失去增强素质的基础了。
2023-09-07 01:11:401

社会融资规模反映什么

金融与经济关系。根据查询小牧财经官网显示,社会融资规模是全面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以及金融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的总量指标。
2023-09-07 01:11:531

社会融资规模存量是什么意思

一定时期末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余额。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表示,社会融资规模存量是指一定时期末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余额。2023年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50.93万亿元,同比增长9.4%。
2023-09-07 01:12:021

银行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比例

截止2022年,61%。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曹宇在2020中国金融学会学术年会暨中国金融论坛年会上表示,银行信贷融资占社会融资总量的61%。表内外投资债券占同期债券市场余额的67%,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贷款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按一定利率和必须归还等条件出借货币资金的一种信用活动形式。
2023-09-07 01:12:101

中国4月份的社会融资规模是多少?

5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发布数据显示。4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22万亿元,人民币贷款增加7188亿元,较3月的5.38万亿元和3.89万亿元明显回落。万得(Wind)数据显示,此前市场机构对社融、信贷增量的预期均值分别为1.72万亿元和1.14万亿元。多位分析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4月社融、信贷转弱与季节性因素有关。光大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张旭认为,银行对于“开门红”的追求是造成4月份常信贷弱于3月的一个重要原因。“今年一季度信贷投放的力道很强,因此4月相较于3月回落的幅度也高了一些。”从信贷结构来看,4月居民部门短期和中长期贷款均呈负增长。其中,短期贷款负增长规模同比收敛,中长期贷款负增长规模同比扩大。其中,居民中长期贷款减少1156亿元,同比多减超800亿元。“这反映居民消费意愿提振,但短期内仍难以解决居民收入修复有限、购房意愿低迷的根本问题。”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财经》记者表示。值得注意的是,4月居民存款减少1.2万亿元,减少幅度明显高于2022年。明明认为,原因之一是居民储蓄意愿下滑,可能与风险偏好回升,消费回升以及存款利率下降有关。同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1%;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3.6%。二者均弱于市场预期。野村中国发文认为,中国政策利率降息概率增大。社融、信贷明显回落数据显示,4月社融新增1.22万亿元,同比多增2729亿元。其中,信托贷款和委托贷款分别同比多增734亿元和85亿元,非标融资持续修复;企业债券净融资2843亿元,同比少809亿元,拖累当月社融。信贷方面,4月人民币贷款增加7188亿元,同比多增649亿元。明明认为,4月信贷在上年的低基数上增长有限,增长略显乏力。其中,企业贷款增加6839亿元,是支撑当月信贷增长的主要分项。具体而言,企业短期贷款减少1099亿元,同比少减849亿元;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6669亿元,同比多增约4000亿元。“短期和中长期新增贷款继续保持同比少减/多增态势,反映国内企业对经济复苏前景保持乐观。”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居民贷款减少2411亿元,在上年的-2170亿元基础上进一步减少,拖累当月人民币贷款整体表现。其中,居民中长期贷款减少1156亿元,同比少增超800亿元。多位受访人士认为,这指向居民购房需求仍然低迷。明明表示,从信贷供给端看,一季度信贷的连续超预期表现透支了后续信贷投放潜力,大行在央行指导下年初信贷前向发力目标基本完成,4月后信贷供给的边际意愿有所回落。在需求端,近期经济复苏速率再度放缓,PMI等数据的回落反映企业部门的实际融资需求的改善幅度不及预期;而居民收入修复有限、购房意愿低迷,融资需求回落。事实上,近期多家机构预计4月社融和信贷增长将转弱。不过,各家在转弱幅度上预测差异较大,光大证券预计4月信贷或同比少增,华创证券、招商证券的预测值分别为同比多增6000亿元和1000亿元左右。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认为,实体经济真实融资需求依然疲弱等因素将导致4月信贷投放明显回落。招商证券认为, 4月转贴现利率显著回落,低于同期限同业存单利率,反映了当月信贷投放情况偏弱。多项数据指向内需不足金融数据外,近期多项经济指标出现走弱情况。4月3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4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2%,较上月下降2.7个百分点,在连续3个月运行在50%以上后落入收缩区间。企业调查显示,反映市场需求不足的企业比重为56.9%,较上月上升1.6个百分点,创36个月以来的新高。从影响中长期信贷的地产情况来看,Wind数据显示,4月30城新房累计成交面积环比下降16%。其中,一线城市 4 月累计环比成交下降1%,二线城市累计成交环比下降16%。从影响短期信贷的消费情况来看,国家统计局5月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1%,涨幅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1%。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4月食品价格环比下降,符合季节规律。能源价格降幅扩大,则与原油价格下降相关。核心CPI的拖累因素较多:一是耐用消费品价格走弱。比如,4月家庭器具环比下降0.6%,今年以来首次出现环比下降。此外,三项耐用品价格涨幅均弱于历史同期平均水平。二是居住服务价格弱于历史均值。三是衣着价格意外下降。“除补偿性出行需求较强推动服务价格上涨,其他项目大多走弱,这都是内需不足的折射。”他说。“4月金融数据结合此前公布通胀和制造业PMI数据,目前国内消费和内需偏弱仍是主要矛盾,经济处于修复性恢复阶段。”周茂华表示。事实上,4月28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当前中国经济运行好转主要是恢复性的,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然不足,经济转型升级面临新的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仍需要克服不少困难挑战。同时强调,恢复和扩大需求是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在近日举办的2023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多位经济学家共议内需提振。京东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认为,当务之急是将疫后需求推回正常轨道,发放消费券、现金券等措施非常有必要。“香港经验表明,发放消费券能够增加企业订单和收入,有利于保住市场主体,进而保持就业。”沈建光表示。
2023-09-07 01:12:181

社会融资规模下降说明什么

社会融资规模是全面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以及金融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的总量指标。社会融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月、每季或每年)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全部资金总额,是增量概念。这里的金融体系为整体金融的概念。社会融资规模是一个较新的概念,2010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部署一季度工作时也强调“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和节奏”。2011年初以来,“社会融资”一词频频出现在与金融调控有关的叙述中。2016年中国社会融资12.8%。
2023-09-07 01:12:293

社会融资数据代表什么?

社会融资数据又称社会融资规模,是政府和央行高度重视的宏观经济指标。 以社会融资指标增速为具体指标,历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央行货币政策报告每季度都会提及。 社会融资规模指标是一项新的宏观调控指标 由央行于2011年创立,在中国独树一帜。 与货币供应量指数m2不同,社会融资规模指数是从金融机构的资产端而非负债端衡量金融机构投入实体经济的各类资金规模。拓展资料:1.社会融资是指贷款人通过非传统银行贷款渠道筹集资金的活动。目前,除银行贷款和政府直接投资资金外,被认为是来自社会融资渠道的资金。社会融资是经济实体融资的重要补充形式。弥补了单一银行融资渠道窄、资金短缺的短板。有利于提高全社会金融投资水平,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刺激经济快速增长。与新增贷款额相比,社会融资是一个更广泛的货币流通统计指标。2.除金融机构新增贷款外,社会融资总量还包括股票和债券融资,将资金流向统计延伸至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融资来源,更真实地反映社会经济资金的供求关系。 2018年11月13日,央行发布2018年10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统计报告,数据显示,10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197.89万亿元,同比增长10.2%。 3.面对直接融资规模逐年扩大,央行流动性管理难度加大。为更好落实宏观审慎政策,中国人民银行拟推出基于社会融资的货币流通统计口径——“社会融资增长指数”。该指标基于对社会融资规模的描述,或将在货币政策制定过程中部分替代M2(现金+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作为参考指标,意味着股市等资产价格将纳入货币政策操作考量,有利于按照宏观审慎监管要求建立新的分析框架和监测范围。 4.2011年度工作会议和2011年1月18日国务院第五次全体会议强调“保持社会融资规模合理节奏”。这标志着社会融资作为一个新的概念,正式进入我国货币政策制定和操作的实践。2018年以来,社会融资规模进行了两次调整:2018年7月,央行首次调整社会融资规模。将存款类金融机构资产支持证券和贷款核销纳入社会金融统计; 2018年9月,央行第二次将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纳入社会金融统计。
2023-09-07 01:12:501

社会融资规模的指标构成

社会融资规模的指标构成   社会融资规模的提出是什么时候?是如何使用的?社会融资规模由哪些指标构成?      1、人民币贷款。   指当地的金融机构向非金融企业、机关团体、个人以贷款合同、票据贴现、垫款、贸易融资等形式提供的人民币贷款。   2、外币贷款。   指当地金融机构向非金融企业、机关团体、个人以贷款合同、票据贴现、垫款、贸易融资等形式提供的外汇贷款。   3、委托贷款。   指由企事业单位、个人及政府等委托人提供资金,由当地的金融机构(即贷款人或受托人)根据委托人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代为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收回的贷款。   4、信托贷款。   指当地信托机构通过资金信托计划募集资金向境内非金融性公司或个人发放的贷款。   5、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   即银行为企业签发的全部承兑汇票(金融机构表内表外并表后的银行承兑汇票)扣减已在银行表内贴现部分。   6、企业债券融资。   指由非金融企业发行的各类债券,包括企业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中小企业集合债、公司债、可转债、可分离债等。   7、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   指在本地注册的非金融企业通过境内正规金融市场进行的股票融资,包括A股股票首发、公开增发、现金型定向增发、配股、行权筹资以及B股筹资(不含金融企业的相关融资)。   8、投资性房地产。   指金融机构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者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   9、保险公司赔偿。   指在当地的保险公司在保险合同有效期内履行赔偿义务而提供的各项金额。具体包括三项,即财产险赔款、健康险赔款和意外伤害险赔款。   10、其他。   指在当地的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公司向非金融企业、机关团体、个人以贷款合同、票据贴现、垫款、贸易融资等形式提供的人民币贷款。   社会融资规模的原则   社会融资规模的统计主要有四项原则:即居民原则、金融原则、合并原则和增量统计与计值原则。   一是居民原则。社会融资规模的持有部门和发行部门均为居民部门。按照居民原则,外商直接投资、外债和外汇占款均不计入社会融资规模。   二是金融原则。按照金融原则,国债发行不计入社会融资规模。因为国债发行的主体是政府,国债的发行与兑付属于财政政策的范畴。   三是合并原则。社会融资规模包括各种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向实体经济提供的资金支持。因此,在统计社会融资规模时,要将金融机构相互间的债权和债务关系合并处理。在数据汇总方面,金融机构之间的债权和所有权关系相互轧差,不重复计算。例如,金融机构之间相互持有的股权、相互持有的债券等等,都不计入社会融资规模。   四是增量统计与计值原则。社会融资规模是增量概念,为期末、期初余额的差额,也可以是当期发行或发生额扣除当期兑付或偿还额的差额。   社会融资规模的提出与使用   社会融资规模是一个较新的概念,2010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国务院总理温在部署2010年一季度工作时也强调“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和节奏”。   2011年初以来,“社会融资”一词出现在与金融调控有关的叙述中。1月初,中国人民银行召开年度工作会议,提出“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1月30日央行公布的《2010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进一步提出,“在宏观调控中需要更加注重货币总量的预期引导作用,更加注重从社会融资总量的角度来衡量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要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强化市场配置资源功能,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社会融资规模的重要性及发展趋势   社会融资规模将成为未来货币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从长期来看,随着金融深化和发展,我国以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体系将发生变化,直接融资规模及所占比重会逐渐增加。而“十二五”期间,推动利率市场化以及金融创新等举措的出台,也将推动直接融资的发展,因此从调控银行信贷总量到控制社会融资总量是一种发展趋势。 ;
2023-09-07 01:13:101

社会融资规模增加说明什么

社会融资规模是全面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以及金融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的总量指标。社会融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月、每季或每年)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全部资金总额,是增量概念。这里的金融体系为整体金融的概念。社会融资规模是一个较新的概念,2010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部署一季度工作时也强调“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和节奏”。2011年初以来,“社会融资”一词频频出现在与金融调控有关的叙述中。2016年中国社会融资12.8%。
2023-09-07 01:13:192

社会融资规模都包括什么呢?

社会融资规模是全面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以及金融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的总量指标。社会融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月、每季或每年)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全部资金总额,是增量概念。这里的金融体系为整体金融的概念。社会融资规模是一个较新的概念,2010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部署一季度工作时也强调“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和节奏”。2011年初以来,“社会融资”一词频频出现在与金融调控有关的叙述中。2016年中国社会融资12.8%。
2023-09-07 01:13:292

4月金融统计报告出炉后,社会融资规模增加多少?

4月金融统计数据如期而至。5月11日,央行发布2023年4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数据显示,4月人民币贷款增加7188亿元,同比多增649亿元;同期人民币存款减少4609亿元,同比多减5524亿元。在新增社融方面,4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2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729亿元。整体来看,4月信贷投放季节性回落,信贷节奏趋于平稳,实体经济和市场主体经营活动活跃度明显提升。分析人士认为,未来一段时间的货币政策仍将以结构性政策工具为主,聚焦重点、精准发力,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居民消费、购房意愿还需稳固4月信贷回落明显。根据央行披露的数据,4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231.27万亿元,同比增长10.9%。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26.16万亿元,同比增长11.8%,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高0.8个百分点。同时,4月人民币贷款增加7188亿元,同比多增649亿元。相较2023年3月,人民币贷款大幅回落,3月人民币贷款增加3.89万亿元,同比多增7497亿元。而在2022年4月,人民币贷款增加6454亿元,同比少增8231亿元。分部门看,4月住户贷款减少241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255亿元,中长期贷款减少1156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683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099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6669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280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2134亿元。而在2023年3月,住户贷款增加1.24万亿元,其中居民中长期贷款增加6348亿元,回到2021年同期水平;居民短期贷款更是增加6094亿元,同比多增2246亿元,达到历史高位水平。全力推进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1月信贷实现“开门红”,此后2月、3月的信贷投放也处于较高水平,一季度整体新增人民币贷款增幅显著。对于4月信贷投放出现回落的原因,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解释,4月人民币贷款较3月呈现季节性回落,信贷节奏趋于平稳。“分部门看,金融机构持续增加对制造业、基础设施等领域的信贷投放,结构不断优化。居民贷款再次下降,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均出现回落,表明居民消费信心和购房意愿仍需进一步稳固。”温彬指出。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直言,4月新增信贷、社融数据不及市场预期,处于偏弱水平。主要受三方面因素推动:一是季节因素。4月信贷、社融往往出现明显的季节性回落;二是居民楼市销售偏弱。4月居民中长期贷款减少,反映当月楼市销售偏弱;三是银行金融机构调整信贷节奏。今年政策靠前发力,4月银行金融机构对信贷投放节奏进行一定调整。周茂华提到,从结构看,4月居民新增短期贷款同比多增,住户存款同比少增,意味着居民减少储蓄、增加消费贷款,反映国内居民消费信心和需求在较去年4月有了明显改善。同时,企业信贷需求仍保持旺盛,短期和中长期新增贷款继续保持同比多增态势,反映国内企业对经济复苏前景保持乐观。针对居民部门信贷减少这一情况,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运金表示,居民部门信贷数据与4月消费修复、乘用车零售增长、房屋销售恢复有所背离,可能受金融体系主动放缓居民信贷投放节奏、按揭贷款放宽与销售之间存在时间差的影响,部分增量消费贷、房贷、车贷等可能会延后到5月放款。理财市场回暖分流居民储蓄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人民币贷款增量有所减少外,4月人民币存款减少超过4000亿元。数据显示,4月人民币存款减少4609亿元,同比多减5524亿元。具体来看,住户存款减少1.2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1408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5028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2912亿元。4月居民人民币贷款、存款双双回落,也对货币供应产生了影响。根据央行披露的数据,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80.85万亿元,同比增长12.4%,增速比上月末低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1.9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6.98万亿元,同比增长5.3%,增速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均高0.2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10.59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当月净投放现金313亿元。整体来看,尽管M2增速较上月末有所下降,但仍保持较高增长。温彬认为,4月居民存款减少1.2万亿元,同比多减4968亿元,主要是在资本市场和理财市场回暖背景下,居民储蓄有所分流。同时4月财政存款大幅增加,财政资金回笼也制约了M2增长。下阶段,受去年基数逐月抬升的影响,预计M2增速还将回落。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及研究部总监庞溟表示,受2022年4月央行集中上缴利润带来的M2高基数影响,M2与M1剪刀差收窄,但也反映了实体经济和市场主体经营活动活跃度明显提升,资金活化程度不断提高。周茂华称,M2同比继续略高于名义GDP增速,目前货币环境继续适度宽松,为经济复苏提供有力支持。社融增速保持平稳另一方面,随着4月信贷投放量减少,4月社融增量也出现回落。经统计,2023年4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2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729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4431亿元,同比多增729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319亿元,同比少减441亿元;委托贷款增加83亿元,同比多增85亿元;信托贷款增加119亿元,同比多增734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1347亿元,同比少减1210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2843亿元,同比少809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4548亿元,同比多636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993亿元,同比少173亿元。北京商报记者进一步对比发现,2022年4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9102亿元。尽管2023年4月社融增量较上月5.38万亿元有所回落,但金融助力实体经济的大方向下,4月信贷社融规模同比增长10%,增速与上月持平,继续保持平稳。周茂华表示,从总量来看,我国经济依旧保持良好扩张态势。4月新增信贷和社融数据季节性回落,但同比继续多增,反映国内宏观支持政策力度不减,预示宏观经济继续保持良好扩张态势。在王运金看来,4月信贷与社融增量变动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一是相对明显的季节性变动,季度初月的银行信贷考核力度不强。二是一季度超额投放满足了实体经济短期资金需求,4月继续增加负债的动力不强,信贷需求放缓。三是监管部门与金融机构主动放缓信贷投放节奏,央行一季度例会表示要保持信贷总量增长、节奏平稳,一季度超额的信贷投放可能部分占用了二季度部分信贷额度,4月部分贷款与银行承兑可能延后至5月放宽。四是内需恢复情况尚不稳固,政策需持续扩需求。货币政策仍将以结构性政策工具为主5月11日早间,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4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1%,环比下降0.1%;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3.6%,环比下降0.5%。这一数据表现也整体低于市场预期。“4月CPI和PPI数据反映当前经济内生动力仍有待加强。”温彬分析道。温彬表示,就宏观政策而言,应继续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尤其是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进一步提振市场主体信心。货币政策在保持稳健的前提下,继续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持续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巩固经济稳步回升的基础。谈及下一阶段信贷总量以及货币政策走势,庞溟指出,考虑到企业生产经营热度持续回暖,“五一”假期带动线下消费和服务消费强劲修复,房地产销售端的点状回暖复苏态势将进一步畅通“销售-拿地-新开工”链条,可以说社会有效需求回暖与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市场主体信心预期企稳之间的正反馈也进一步加强。预计市场主体内生动力和社会有效需求持续、积极的修复将会继续带动企业部门和住户部门的信贷需求保持在合理水平。同时,庞溟认为,由于2022年年中的调增8000亿政策性银行信贷额度和7400亿基建资本金政策有可能不再延续,预计后续社融增速可能小幅回落。未来一段时间的货币政策仍将以结构性政策工具为主,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保持定向发力、精准发力、持续发力,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稳健的货币政策将精准有力,与积极的财政政策相配合,形成扩大需求的合力。王运金指出,当前恢复和扩大需求仍是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稳健货币政策将继续推进宽信用,短期性的节奏调整不影响扩需求的整体政策导向,信贷与社融较快增长仍具有较强的持续性。
2023-09-07 01:13:371

2月社会融资规模

2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1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5315亿元。1、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2年2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数据报告。初步统计,2022年2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1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5315亿元。2、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9084亿元,同比少增4329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480亿元,同比多增16亿元;委托贷款减少74亿元,同比少减26亿元;信托贷款减少751亿元,同比少减185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4228亿元,同比多减4867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3377亿元,同比多2021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2722亿元,同比多1705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585亿元,同比少108亿元。 3、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44.15万亿元,同比增长9.2%,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6个和0.9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2.16万亿元,同比增长4.7%,增速比上月末高6.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2.7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9.72万亿元,同比增长5.8%。当月净回笼现金8961亿元。拓展资料:1、2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203.93万亿元,同比增长11.1%。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97.89万亿元,同比增长11.4%,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1个和1.5个百分点。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23万亿元,同比少增1258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减少3369亿元,2、其中,短期贷款减少2911亿元,中长期贷款减少459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24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411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052亿元,票据融资增加3052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1790亿元。2月末,外币贷款余额9557亿美元,同比增长4.5%。2月份外币贷款增加249亿美元,同比多增222亿美元。
2023-09-07 01:13:511

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怎么看

1、从过往几个月份的社会融资数据来看,呈现了“W”形势的波动。2、例如,9月是“天量社融”,新增达3.52万亿,10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9079亿元,11月份的数据较上月有所复苏,为1.99万亿。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额。
2023-09-07 01:13:591

社会融资规模有哪些原则,社会融资规模有什么实践意义

一、社会融资规模的原则社会融资规模的统计主要有四项原则:即居民原则、金融原则、合并原则和增量统计与计值原则。一是居民原则。社会融资规模的持有部门和发行部门均为居民部门。按照居民原则,外商直接投资、外债和外汇占款均不计入社会融资规模。二是金融原则。按照金融原则,国债发行不计入社会融资规模。因为国债发行的主体是政府,国债的发行与兑付属于财政政策的范畴。三是合并原则。社会融资规模包括各种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向实体经济提供的资金支持。因此,在统计社会融资规模时,要将金融机构相互间的债权和债务关系合并处理。在数据汇总方面,金融机构之间的债权和所有权关系相互轧差,不重复计算。例如,金融机构之间相互持有的股权、相互持有的债券等等,都不计入社会融资规模。四是增量统计与计值原则。社会融资规模是增量概念,为期末、期初余额的差额,也可以是当期发行或发生额扣除当期兑付或偿还额的差额。二、社会融资规模的实践意义1.全面反映社会融资规模的总量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快速发展,金融与经济关系发生较大变化,理论研究与政策操作都需要能全面、准确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的全口径统计指标。传统的金融与经济关系,一般是指银行体系通过其资产负债活动,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在金融机构资产方主要体现为新增贷款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负债方主要体现为货币创造和流动性增加。目前人民币贷款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发放的一般贷款及票据贴现,它反映了银行业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近年来,我国金融总量快速扩张,金融结构多元发展,金融产品和融资工具不断创新,证券、保险类机构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加大,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对贷款表现出明显替代效应。新增人民币贷款已不能完整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也不能全面反映实体经济的融资总量。据初步统计,2002年新增人民币贷款以外融资1614亿元,为同期新增人民币贷款的8.7%。2010年新增人民币贷款以外融资 6.33万亿元,为同期新增人民币贷款的79.7%。人民币贷款以外融资快速增长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直接融资快速发展。2010年企业债和非金融企业股票筹资分别达1.2万亿元和5787亿元,分别是2002年的36.8倍和9.5倍。二是非银行金融机构作用明显增强。2010年证券、保险类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资金运用合计约1.68万亿元,是2002年的8倍。2010年小额贷款公司新增贷款1022亿元,比上年增长33.4%,相当于一家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一年的新增贷款规模。三是金融机构表外业务大量增加。2010年实体经济通过银行承兑汇票、委托贷款、信托贷款从金融体系融资分别达 2.33万亿元、1.13万亿元和3865亿元,而在2002年这些金融工具的融资量还非常小。社会融资总量是全面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以及金融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的总量指标。社会融资总量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月、每季或每年)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全部资金总额。这里的金融体系为整体金融的概念,从机构看,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从市场看,包括信贷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保险市场以及中间业务市场等。社会融资总量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金融机构通过资金运用对实体经济提供的全部资金支持,即金融机构资产的综合运用,主要包括人民币各项贷款、外币各项贷款、信托贷款、委托贷款、金融机构持有的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股票、保险公司的赔偿和投资性房地产等。二是实体经济利用规范的金融工具、在正规金融市场、通过金融机构服务所获得的直接融资,主要包括银行承兑汇票、非金融企业股票筹资及企业债的净发行等。三是其他融资,主要包括小额贷款公司贷款、贷款公司贷款、产业基金投资等。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和金融创新深化,实体经济还会增加新的融资渠道,如私募股权基金、对冲基金等。未来条件成熟,可将其计入社会融资总量。综上所述,社会融资总量=人民币各项贷款+外币各项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股票+保险公司赔偿+保险公司投资性房地产+其他。[社会融资总量为一定时期(每月、每季或每年)的新增量,具体统计方法详见本文第三部分]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社会融资总量快速扩张,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大。从2002年到2010年,我国社会融资总量由2万亿元扩大到14.27万亿元,年均增长27.8%,比同期人民币各项贷款年均增速高9.4个百分点。2010年社会融资总量与GDP之比为35.9%,比2002 年提高19.2个百分点。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大(见图)。社会融资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金融结构也多元化发展,金融对资源配置的积极作用不断提高。一是2010年企业债融资、非金融企业股票融资和保险公司赔偿分别占同期社会融资总量的8.4%、4.1%和1.3%,其中企业债融资比2002年上升6.8个百分点。二是商业银行表外业务融资功能显著增强。2010 年银行承兑汇票、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分别占同期社会融资总量16.3%、7.9%和2.7%,分别比2002年高19.8、7和2.7个百分点。2.统计监测和宏观调控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金融业发生巨大变化,金融市场和产品不断创新,直接融资比例逐步加大,非银行金融机构作用明显增强,金融调控面临新的环境和要求,迫切需要确定更为合适的统计监测指标和宏观调控中间目标。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保持物价稳定和维持国际收支平衡。为了实现这一最终目标,一般都要根据一个国家的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中间目标。较长时期以来,我国货币政策重点监测、分析的指标和调控中间目标是M2 和新增人民币贷款。在某些年份,新增人民币贷款甚至比M2受到更多关注。然而由于新增人民币贷款已不能准确反映实体经济的融资总量,因此只有将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的资金和直接融资都纳入统计范畴,才能完整、全面监测和分析整体社会融资状况,也才能从根本上避免因过度关注贷款规模而形成的 “按下葫芦浮起瓢”的现象,即商业银行通过表外业务绕开贷款规模。这些表外业务主要有银行承兑汇票、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等。以2010年为例,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7.95万亿元,同比少增1.65万亿元,但是实体经济通过银行承兑汇票和委托贷款从金融体系新增融资达3.47万亿元,占社会融资总量的 24.2%,同比多增2.33万亿元(见表1)。衡量一个指标能否作为调控的中间目标,有两个重要标准,一是它与最终目标的关联性,二是它的可调控性。实证分析表明,与新增人民币贷款相比,社会融资总量与主要经济指标相互关系更紧密。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在统计上一般采用相关性分析,测算得到的相关系数绝对值一般在0与1之间。相关系数越高,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越紧密。我们采用基于2002-2010年的月度和季度数据,对社会融资总量、新增人民币贷款与主要经济指标分别进行统计分析(见表2),结果表明:与新增人民币贷款相比,我国社会融资总量与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CPI的关系更紧密,相关性显著优于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时,我们采用统计检验进行相互作用的分析,结果表明,社会融资总量与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因此,可以对这两个变量建立长期均衡关系模型,以分析变量之间相互作用的长期均衡关系,并根据均衡关系进行预测。我们基于2002-2010 年的年度数据,对社会融资总量与GDP建立长期均衡关系模型。测算结果表明,社会融资总量与GDP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这说明,社会融资总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有规律的,可以根据GDP和CPI等指标推算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相应的社会融资总量。通过完善金融统计制度,加强中央银行与各金融监管部门和有关方面协调配合,可形成社会融资总量的有效调控体系。3.统计需科学准确及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货币与金融统计框架推荐成员国编制信用和债务总量指标,主要包括各类贷款、银行承兑汇票、债券、股票等金融资产,成员国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编制。由于国情不同,我国社会融资总量指标名称和口径与其他国家有所差异。在充分考虑社会融资总量指标的可得性、可测性、可用性及其与宏观调控最终目标相关性的基础上,我国基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货币与金融统计框架及资金流量核算原则,开始编制社会融资总量指标。社会融资总量统计数据完整可得,采集及时准确。社会融资总量是增量概念,为期末、期初余额的差额,或当期发行或发生额扣除当期兑付或偿还额的差额,统计上表现为每月、每季或每年新增量。社会融资总量各项指标统计,均采用发行价或账面价值进行计值,以避免股票、债券及保险公司投资性房地产等金融资产的市场价格波动扭曲实体经济的真实筹资。社会融资总量中以外币标值的资产折算成人民币单位,折算的汇率为所有权转移日的汇率买卖中间价。在数据汇总方面,金融机构之间的债权和所有权关系相互轧差,不存在重复计算问题。例如,金融机构之间相互持有的股权、金融机构之间相互持有的债券等等,都不计入社会融资总量,以真实反映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社会融资总量中的银行承兑汇票是指金融机构表内表外并表后的银行承兑汇票,即银行为企业签发的全部承兑汇票扣减已在银行表内贴现部分。并表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不重复统计。
2023-09-07 01:14:081

社会融资规模有何内涵

较长时期以来,我国货币政策重点监测、分析的指标和调控中间目标是M2和新增人民币贷款。在某些年份,新增人民币贷款甚至比M2受到更多关注。 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社会融资总规模”概念,我国金融宏观调控逐步尝试以社会融资规模指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这是一种探索和创新,适合我国融资结构的变化,符合金融宏观调控的市场化方向。 为何选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 社会融资规模是全面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以及金融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的总量指标。它指一定时期内(每月、每季或每年)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全部资金总额。这里的金融体系为整体金融的概念,从机构看,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从市场看,包括信贷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保险市场以及中间业务市场等。 实证分析表明,社会融资规模是更为合适的金融宏观调控中间目标,因为这样更能适合我国融资结构的变化,而且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关联性更显著。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融资结构的变化,新增人民币贷款指标已不能准确反映实体经济的融资规模。一是因为直接融资快速发展。二是因为非银行金融机构作用明显增强。三是因为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大量增加。因此只有将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的资金和直接融资都纳入统计范畴,才能完整、全面地监测和分析整体社会融资状况。 而衡量一个指标能否作为金融宏观调控的中间目标,有两个重要标准,一是它与最终目标的关联性,二是它的可调控性。 人民银行采用基于2002年至2010年的月度和季度数据,对社会融资规模、新增人民币贷款与主要经济指标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与新增人民币贷款相比,我国社会融资规模与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CPI的关系更紧密,相关性显著优于新增人民币贷款。尤其是社会融资规模与物价关系较为紧密。 同时,人民银行基于2002年至2010年的年度数据进行测算,结果表明,社会融资规模与GDP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可以对这两个变量建立长期均衡关系模型,并根据均衡关系进行预测。这说明,可以根据GDP和CPI等指标推算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相应的社会融资规模,然后通过完善金融统计制度,加强中央银行与各金融监管部门和有关方面的协调配合,就可以形成社会融资规模的有效调控体系。 社会融资规模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金融机构通过资金运用对实体经济提供的全部资金支持,即金融机构资产的综合运用,主要包括人民币各项贷款、外币各项贷款、信托贷款、委托贷款、金融机构持有的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股票、保险公司的赔偿和投资性房地产等。二是实体经济利用规范的金融工具、在正规金融市场、通过金融机构服务所获得的直接融资,主要包括银行承兑汇票、非金融企业股票筹资及企业债的净发行等。三是其他融资,主要包括小额贷款公司贷款、贷款公司贷款、产业基金投资等。 具体来说,社会融资规模=人民币各项贷款+外币各项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股票融资+保险公司赔偿+投资性房地产+其他。 社会融资总量是增量概念,为期末、期初余额的差额,或当期发行或发生额扣除当期兑付或偿还额的差额,统计上表现为每月、每季或每年新增量。社会融资总量各项指标统计,均采用发行价或账面价值进行计值,以避免股票、债券及保险公司投资性房地产等金融资产的市场价格波动扭曲实体经济的真实筹资。社会融资总量中以外币标值的资产折算成人民币单位,折算的汇率为所有权转移日的汇率买卖中间价。在数据汇总方面,金融机构之间的债权和所有权关系相互轧差(即抵消或对冲),不存在重复计算问题,以真实反映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社会融资总量中的银行承兑汇票是指金融机构表内表外并表后的银行承兑汇票,即银行为企业签发的全部承兑汇票扣减已在银行表内贴现部分,并表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不重复统计。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和金融创新深化,实体经济还会增加新的融资渠道,如私募股权基金、对冲基金等,未来条件成熟,央行还有可能将其计入社会融资总量。
2023-09-07 01:14:171

中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减少的原因

贷款余额减少。外币贷款大量减少,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6427亿元,同比少增7662亿元,表外融资明显萎缩,2014年表外融资占比16.2%,最高峰的2013年达到29.8%,地方政府债务置换,置换了3.2万亿元,使得贷款余额减少,所以社会融资规模减少。
2023-09-07 01:14:251

社会融资规模中占比最高的是

债券市场。根据财联社查询,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新闻发布会上,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债券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不断加大,1-10月,债券市场发行各类债券51.7万亿元,债券净融资达到8.6万亿元,在社会融资规模中占比上升至30%,稳定成为支持实体经济融资的第二大渠道。
2023-09-07 01:14:331

读书笔记-【华泰宏观李超】如何全面理解社会融资规模——宏观ABC(一)

社会融资规模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体现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 社会融资规模是指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借以衡量金融体系对 实体经济的融资支撑。 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指标由10 项子指标组成,分别为人民币贷款、外币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股票融资等。 中国人民银行 http://www.pbc.gov.cn/diaochatongjisi/116219/116319/3750274/index.html 我的位置: 首页 > 调查统计司 > 统计数据 > 2019年统计数据 一般来看,社会融资规模可以划分为四大部分: 表内业务 ,即包含在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内,可以由资产和负债栏目揭示的业务,金融机构通过表内业务向实体经济提供资金支持的方式包括人民币贷款和外币贷款; 表外业务 ,包括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社会融资规模中的表外业务仅为金融机构表外业务的一部分; 直接融资 ,实体经济利用规范的金融工具,在正规金融市场所获得的直接融资,主要包括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筹资和企业债券融资; 其他业务 ,通过其他方式向实体经济提供的资金支持,主要包括保险公司赔偿、投资性房地产、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及贷款公司贷款。 社会融资规模的存量和增量实为累计值与当月新增值,两种数据的不同特点可以带来不一样的视角。社会融资存量指标与主要经济变量间的关系更加稳定,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速与名义GDP 增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增量指标与市场利率的影响关系更显著,社融增量指标也是部分宏观经济指标的领先指标。 宏观研究讲究总量思维和边际思维的结合,恰如社会融资规模的存量和增量。总量有助于我们“一览众山小”,社融存量数据有助于完整了解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撑,继或从社融存量与M2、信贷余额的比较中了解表外融资、直接融资的整体发展;而增量数据体现的是边际思维,增量即社会融资规模当月的变化,阶段性的增量变化对存量的影响“杯水车薪”,但对二级市场的股票、债券、大宗商品等标的投资有重要影响,自然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指标。同时,社融增量往往受政策等因素影响波动性较大,这也成为投资预期差的重要来源。
2023-09-07 01:14:531

社会融资规模数据从哪里获取

社会融资规模数据最基本的调查方式是通过人民银行贷款监控中心扩展社会融资总量=人民币各项贷款+外币各项贷款+委托贷款+代客理财及资金信托产品资金运用(贷款部分)+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股票融资+保险公司赔偿+保险公司投资性房地产+其他(包括小额贷款公司贷款、贷款公司贷款、产业基金投资等),这个公式有问题,在盛松成的书里面,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盛松成司长说了社会融资总量=人民币各项贷款+外币各项贷款+委托贷款+代客理财及资金信托产品资金运用(贷款部分)+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股票融资+保险公司赔偿+保险公司投资性房地产+其他(包括小额贷款公司贷款、贷款公司贷款、产业基金投资等),银行承兑汇票 与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我一直搞不懂这个问题,难道是他们在实际统计过程 中搞错了吗,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肯定不能算融资啊,不知道怎么回事。
2023-09-07 01:15:011

同业拆借为什么不属于社会融资规模

因为同业拆款、同业拆放、资金拆借,又称同业拆放市场,是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短期、临时性头寸调剂的市场。是指具有法人资格的金融机构及经法人授权。所以会融资规模不包括国债地方债、外商直接投资、银行间同业业务、P2P,民间借贷等融资方式。社会融资规模的指标构成。
2023-09-07 01:15:091

谈谈你对保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改观点的看法?

我认为保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是一个重要的目标,因为它可以保证经济发展的稳定性。一方面,M2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速越高,说明货币的流通速度越快,从而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名义经济增速的提高可以提高社会的财富,而这些财富又可以投资到经济发展中,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因此,保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是非常重要的。
2023-09-07 01:15:181

社会融资规模不包括哪些融资

社会融资规模不包括民间融资。民间融资基本上是遵照合同法、没有通过金融业所产生的活动。民间金融的出现和整体经济环境有关系,但更多取决于民间自己的选择。从宏观上来说,它是对经济有利的补充,但不允许非金融机构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也不允许击鼓传花式脱离实体经济的投机活动。
2023-09-07 01:15:261

社会融资规模为何下降?

社会融资规模是全面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以及金融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的总量指标。社会融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月、每季或每年)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全部资金总额,是增量概念。这里的金融体系为整体金融的概念。社会融资规模是一个较新的概念,2010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部署一季度工作时也强调“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和节奏”。2011年初以来,“社会融资”一词频频出现在与金融调控有关的叙述中。2016年中国社会融资12.8%。
2023-09-07 01:15:362

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变动有哪些特点?

社会融资增速下滑与加强监管、去杠杆政策效应逐步发挥有关,从结构看,社会融资规模变动有以下特点:一是对实体经济发放的贷款同比多增。上半年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8.7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5548亿元。二是债券市场融资明显回升。上半年,企业债券净融资为1.0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38万亿元。三是股票融资有所下降。上半年,非金融企业股票融资为2511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799亿元。四是表外融资明显多减。关于广泛关注的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下滑,阮健弘表示,这主要与各方面加强监管、去杠杆政策效应逐步发挥有关,比较突出的体现在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上。6月末,委托贷款同比下降4.6%,降幅比上月扩大1.2个百分点;信托贷款同比增长10.1%,增速比上月回落5.9个百分点。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做好预调微调,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流动性管理,促进金融机构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预计未来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保持合理增长。来源:人民日报
2023-09-07 01:15:591

纳入到我国社会融资规模统计范畴的有( )。

【答案】:A、B、C、E具体来看,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指标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1)金融机构通过表内业务向实体经济提供的资金支持,包括人民币贷款和外币贷款。(2)金融机构通过表外业务向实体经济提供的资金支持,包括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3)实体经济利用规范的金融工具、在正规金融市场所获得的直接融资,主要包括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筹资和企业债券融资。(4)以其他方式向实体经济提供的资金支持,主要包括保险公司赔偿投资性房地产、小额贷款公司和贷款公司贷款。
2023-09-07 01:20:031

中国社会融资规模增加了吗

5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发布数据显示。4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22万亿元,人民币贷款增加7188亿元,较3月的5.38万亿元和3.89万亿元明显回落。万得(Wind)数据显示,此前市场机构对社融、信贷增量的预期均值分别为1.72万亿元和1.14万亿元。多位分析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4月社融、信贷转弱与季节性因素有关。光大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张旭认为,银行对于“开门红”的追求是造成4月份常信贷弱于3月的一个重要原因。“今年一季度信贷投放的力道很强,因此4月相较于3月回落的幅度也高了一些。”从信贷结构来看,4月居民部门短期和中长期贷款均呈负增长。其中,短期贷款负增长规模同比收敛,中长期贷款负增长规模同比扩大。其中,居民中长期贷款减少1156亿元,同比多减超800亿元。“这反映居民消费意愿提振,但短期内仍难以解决居民收入修复有限、购房意愿低迷的根本问题。”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财经》记者表示。值得注意的是,4月居民存款减少1.2万亿元,减少幅度明显高于2022年。明明认为,原因之一是居民储蓄意愿下滑,可能与风险偏好回升,消费回升以及存款利率下降有关。同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1%;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3.6%。二者均弱于市场预期。野村中国发文认为,中国政策利率降息概率增大。社融、信贷明显回落数据显示,4月社融新增1.22万亿元,同比多增2729亿元。其中,信托贷款和委托贷款分别同比多增734亿元和85亿元,非标融资持续修复;企业债券净融资2843亿元,同比少809亿元,拖累当月社融。信贷方面,4月人民币贷款增加7188亿元,同比多增649亿元。明明认为,4月信贷在上年的低基数上增长有限,增长略显乏力。其中,企业贷款增加6839亿元,是支撑当月信贷增长的主要分项。具体而言,企业短期贷款减少1099亿元,同比少减849亿元;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6669亿元,同比多增约4000亿元。“短期和中长期新增贷款继续保持同比少减/多增态势,反映国内企业对经济复苏前景保持乐观。”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居民贷款减少2411亿元,在上年的-2170亿元基础上进一步减少,拖累当月人民币贷款整体表现。其中,居民中长期贷款减少1156亿元,同比少增超800亿元。多位受访人士认为,这指向居民购房需求仍然低迷。明明表示,从信贷供给端看,一季度信贷的连续超预期表现透支了后续信贷投放潜力,大行在央行指导下年初信贷前向发力目标基本完成,4月后信贷供给的边际意愿有所回落。在需求端,近期经济复苏速率再度放缓,PMI等数据的回落反映企业部门的实际融资需求的改善幅度不及预期;而居民收入修复有限、购房意愿低迷,融资需求回落。事实上,近期多家机构预计4月社融和信贷增长将转弱。不过,各家在转弱幅度上预测差异较大,光大证券预计4月信贷或同比少增,华创证券、招商证券的预测值分别为同比多增6000亿元和1000亿元左右。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认为,实体经济真实融资需求依然疲弱等因素将导致4月信贷投放明显回落。招商证券认为, 4月转贴现利率显著回落,低于同期限同业存单利率,反映了当月信贷投放情况偏弱。多项数据指向内需不足金融数据外,近期多项经济指标出现走弱情况。4月3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4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2%,较上月下降2.7个百分点,在连续3个月运行在50%以上后落入收缩区间。企业调查显示,反映市场需求不足的企业比重为56.9%,较上月上升1.6个百分点,创36个月以来的新高。从影响中长期信贷的地产情况来看,Wind数据显示,4月30城新房累计成交面积环比下降16%。其中,一线城市 4 月累计环比成交下降1%,二线城市累计成交环比下降16%。从影响短期信贷的消费情况来看,国家统计局5月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1%,涨幅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1%。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4月食品价格环比下降,符合季节规律。能源价格降幅扩大,则与原油价格下降相关。核心CPI的拖累因素较多:一是耐用消费品价格走弱。比如,4月家庭器具环比下降0.6%,今年以来首次出现环比下降。此外,三项耐用品价格涨幅均弱于历史同期平均水平。二是居住服务价格弱于历史均值。三是衣着价格意外下降。“除补偿性出行需求较强推动服务价格上涨,其他项目大多走弱,这都是内需不足的折射。”他说。“4月金融数据结合此前公布通胀和制造业PMI数据,目前国内消费和内需偏弱仍是主要矛盾,经济处于修复性恢复阶段。”周茂华表示。事实上,4月28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当前中国经济运行好转主要是恢复性的,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然不足,经济转型升级面临新的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仍需要克服不少困难挑战。同时强调,恢复和扩大需求是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在近日举办的2023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多位经济学家共议内需提振。京东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认为,当务之急是将疫后需求推回正常轨道,发放消费券、现金券等措施非常有必要。“香港经验表明,发放消费券能够增加企业订单和收入,有利于保住市场主体,进而保持就业。”沈建光表示。
2023-09-07 01:20:121

社会融资数据是什么意思?

社会融资数据又称社会融资规模,是政府和央行高度重视的宏观经济指标。 以社会融资指标增速为具体指标,历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央行货币政策报告每季度都会提及。 社会融资规模指标是一项新的宏观调控指标 由央行于2011年创立,在中国独树一帜。 与货币供应量指数m2不同,社会融资规模指数是从金融机构的资产端而非负债端衡量金融机构投入实体经济的各类资金规模。拓展资料:1.社会融资是指贷款人通过非传统银行贷款渠道筹集资金的活动。目前,除银行贷款和政府直接投资资金外,被认为是来自社会融资渠道的资金。社会融资是经济实体融资的重要补充形式。弥补了单一银行融资渠道窄、资金短缺的短板。有利于提高全社会金融投资水平,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刺激经济快速增长。与新增贷款额相比,社会融资是一个更广泛的货币流通统计指标。2.除金融机构新增贷款外,社会融资总量还包括股票和债券融资,将资金流向统计延伸至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融资来源,更真实地反映社会经济资金的供求关系。 2018年11月13日,央行发布2018年10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统计报告,数据显示,10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197.89万亿元,同比增长10.2%。 3.面对直接融资规模逐年扩大,央行流动性管理难度加大。为更好落实宏观审慎政策,中国人民银行拟推出基于社会融资的货币流通统计口径——“社会融资增长指数”。该指标基于对社会融资规模的描述,或将在货币政策制定过程中部分替代M2(现金+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作为参考指标,意味着股市等资产价格将纳入货币政策操作考量,有利于按照宏观审慎监管要求建立新的分析框架和监测范围。 4.2011年度工作会议和2011年1月18日国务院第五次全体会议强调“保持社会融资规模合理节奏”。这标志着社会融资作为一个新的概念,正式进入我国货币政策制定和操作的实践。2018年以来,社会融资规模进行了两次调整:2018年7月,央行首次调整社会融资规模。将存款类金融机构资产支持证券和贷款核销纳入社会金融统计; 2018年9月,央行第二次将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纳入社会金融统计。
2023-09-07 01:20:221

(2021年真题)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指标包括( )。

【答案】:B、C、E具体来看,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指标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1)金融机构通过表内业务向实体经济提供的资金支持,包括人民币贷款和外币贷款。(2)金融机构通过表外业务向实体经济提供的资金支持,包括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3)实体经济利用规范的金融工具、在正规金融市场所获得的直接融资,主要包括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筹资和企业债券融资。(4)以其他方式向实体经济提供的资金支持,主要包括保险公司赔偿、投资性房地产、小额贷款公司和贷款公司贷款。
2023-09-07 01:20:301

央行发布2023年4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哪一年?

4月金融统计数据如期而至。5月11日,央行发布2023年4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数据显示,4月人民币贷款增加7188亿元,同比多增649亿元;同期人民币存款减少4609亿元,同比多减5524亿元。在新增社融方面,4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2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729亿元。  整体来看,4月信贷投放季节性回落,信贷节奏趋于平稳,实体经济和市场主体经营活动活跃度明显提升。分析人士认为,未来一段时间的货币政策仍将以结构性政策工具为主,聚焦重点、精准发力,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居民消费、购房意愿还需稳固  4月信贷回落明显。根据央行披露的数据,4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231.27万亿元,同比增长10.9%。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26.16万亿元,同比增长11.8%,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高0.8个百分点。  同时,4月人民币贷款增加7188亿元,同比多增649亿元。相较2023年3月,人民币贷款大幅回落,3月人民币贷款增加3.89万亿元,同比多增7497亿元。而在2022年4月,人民币贷款增加6454亿元,同比少增8231亿元。  分部门看,4月住户贷款减少241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255亿元,中长期贷款减少1156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683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099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6669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280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2134亿元。  而在2023年3月,住户贷款增加1.24万亿元,其中居民中长期贷款增加6348亿元,回到2021年同期水平;居民短期贷款更是增加6094亿元,同比多增2246亿元,达到历史高位水平。  全力推进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1月信贷实现“开门红”,此后2月、3月的信贷投放也处于较高水平,一季度整体新增人民币贷款增幅显著。对于4月信贷投放出现回落的原因,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解释,4月人民币贷款较3月呈现季节性回落,信贷节奏趋于平稳。  “分部门看,金融机构持续增加对制造业、基础设施等领域的信贷投放,结构不断优化。居民贷款再次下降,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均出现回落,表明居民消费信心和购房意愿仍需进一步稳固。”温彬指出。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直言,4月新增信贷、社融数据不及市场预期,处于偏弱水平。主要受三方面因素推动:一是季节因素。4月信贷、社融往往出现明显的季节性回落;二是居民楼市销售偏弱。4月居民中长期贷款减少,反映当月楼市销售偏弱;三是银行金融机构调整信贷节奏。今年政策靠前发力,4月银行金融机构对信贷投放节奏进行一定调整。  周茂华提到,从结构看,4月居民新增短期贷款同比多增,住户存款同比少增,意味着居民减少储蓄、增加消费贷款,反映国内居民消费信心和需求在较去年4月有了明显改善。同时,企业信贷需求仍保持旺盛,短期和中长期新增贷款继续保持同比多增态势,反映国内企业对经济复苏前景保持乐观。  针对居民部门信贷减少这一情况,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运金表示,居民部门信贷数据与4月消费修复、乘用车零售增长、房屋销售恢复有所背离,可能受金融体系主动放缓居民信贷投放节奏、按揭贷款放宽与销售之间存在时间差的影响,部分增量消费贷、房贷、车贷等可能会延后到5月放款。理财市场回暖分流居民储蓄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人民币贷款增量有所减少外,4月人民币存款减少超过4000亿元。  数据显示,4月人民币存款减少4609亿元,同比多减5524亿元。具体来看,住户存款减少1.2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1408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5028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2912亿元。图片来源:央行  4月居民人民币贷款、存款双双回落,也对货币供应产生了影响。根据央行披露的数据,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80.85万亿元,同比增长12.4%,增速比上月末低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1.9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6.98万亿元,同比增长5.3%,增速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均高0.2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10.59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当月净投放现金313亿元。  整体来看,尽管M2增速较上月末有所下降,但仍保持较高增长。温彬认为,4月居民存款减少1.2万亿元,同比多减4968亿元,主要是在资本市场和理财市场回暖背景下,居民储蓄有所分流。同时4月财政存款大幅增加,财政资金回笼也制约了M2增长。下阶段,受去年基数逐月抬升的影响,预计M2增速还将回落。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及研究部总监庞溟表示,受2022年4月央行集中上缴利润带来的M2高基数影响,M2与M1剪刀差收窄,但也反映了实体经济和市场主体经营活动活跃度明显提升,资金活化程度不断提高。  周茂华称,M2同比继续略高于名义GDP增速,目前货币环境继续适度宽松,为经济复苏提供有力支持。社融增速保持平稳  另一方面,随着4月信贷投放量减少,4月社融增量也出现回落。经统计,2023年4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2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729亿元。  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4431亿元,同比多增729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319亿元,同比少减441亿元;委托贷款增加83亿元,同比多增85亿元;信托贷款增加119亿元,同比多增734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1347亿元,同比少减1210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2843亿元,同比少809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4548亿元,同比多636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993亿元,同比少173亿元。图片来源:央行  北京商报记者进一步对比发现,2022年4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9102亿元。尽管2023年4月社融增量较上月5.38万亿元有所回落,但金融助力实体经济的大方向下,4月信贷社融规模同比增长10%,增速与上月持平,继续保持平稳。  周茂华表示,从总量来看,我国经济依旧保持良好扩张态势。4月新增信贷和社融数据季节性回落,但同比继续多增,反映国内宏观支持政策力度不减,预示宏观经济继续保持良好扩张态势。  在王运金看来,4月信贷与社融增量变动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一是相对明显的季节性变动,季度初月的银行信贷考核力度不强。二是一季度超额投放满足了实体经济短期资金需求,4月继续增加负债的动力不强,信贷需求放缓。三是监管部门与金融机构主动放缓信贷投放节奏,央行一季度例会表示要保持信贷总量增长、节奏平稳,一季度超额的信贷投放可能部分占用了二季度部分信贷额度,4月部分贷款与银行承兑可能延后至5月放宽。四是内需恢复情况尚不稳固,政策需持续扩需求。货币政策仍将以结构性政策工具为主  5月11日早间,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4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1%,环比下降0.1%;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3.6%,环比下降0.5%。这一数据表现也整体低于市场预期。  “4月CPI和PPI数据反映当前经济内生动力仍有待加强。”温彬分析道。温彬表示,就宏观政策而言,应继续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尤其是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进一步提振市场主体信心。货币政策在保持稳健的前提下,继续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持续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巩固经济稳步回升的基础。  谈及下一阶段信贷总量以及货币政策走势,庞溟指出,考虑到企业生产经营热度持续回暖,“五一”假期带动线下消费和服务消费强劲修复,房地产销售端的点状回暖复苏态势将进一步畅通“销售-拿地-新开工”链条,可以说社会有效需求回暖与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市场主体信心预期企稳之间的正反馈也进一步加强。预计市场主体内生动力和社会有效需求持续、积极的修复将会继续带动企业部门和住户部门的信贷需求保持在合理水平。  同时,庞溟认为,由于2022年年中的调增8000亿政策性银行信贷额度和7400亿基建资本金政策有可能不再延续,预计后续社融增速可能小幅回落。未来一段时间的货币政策仍将以结构性政策工具为主,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保持定向发力、精准发力、持续发力,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稳健的货币政策将精准有力,与积极的财政政策相配合,形成扩大需求的合力。  王运金指出,当前恢复和扩大需求仍是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稳健货币政策将继续推进宽信用,短期性的节奏调整不影响扩需求的整体政策导向,信贷与社融较快增长仍具有较强的持续性。
2023-09-07 01:20:401

社会融资数据是什么意思?

社会融资数据又称社会融资规模,是政府和央行高度重视的宏观经济指标。 以社会融资指标增速为具体指标,历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央行货币政策报告每季度都会提及。 社会融资规模指标是一项新的宏观调控指标 由央行于2011年创立,在中国独树一帜。 与货币供应量指数m2不同,社会融资规模指数是从金融机构的资产端而非负债端衡量金融机构投入实体经济的各类资金规模。拓展资料:1.社会融资是指贷款人通过非传统银行贷款渠道筹集资金的活动。目前,除银行贷款和政府直接投资资金外,被认为是来自社会融资渠道的资金。社会融资是经济实体融资的重要补充形式。弥补了单一银行融资渠道窄、资金短缺的短板。有利于提高全社会金融投资水平,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刺激经济快速增长。与新增贷款额相比,社会融资是一个更广泛的货币流通统计指标。2.除金融机构新增贷款外,社会融资总量还包括股票和债券融资,将资金流向统计延伸至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融资来源,更真实地反映社会经济资金的供求关系。 2018年11月13日,央行发布2018年10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统计报告,数据显示,10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197.89万亿元,同比增长10.2%。 3.面对直接融资规模逐年扩大,央行流动性管理难度加大。为更好落实宏观审慎政策,中国人民银行拟推出基于社会融资的货币流通统计口径——“社会融资增长指数”。该指标基于对社会融资规模的描述,或将在货币政策制定过程中部分替代M2(现金+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作为参考指标,意味着股市等资产价格将纳入货币政策操作考量,有利于按照宏观审慎监管要求建立新的分析框架和监测范围。 4.2011年度工作会议和2011年1月18日国务院第五次全体会议强调“保持社会融资规模合理节奏”。这标志着社会融资作为一个新的概念,正式进入我国货币政策制定和操作的实践。2018年以来,社会融资规模进行了两次调整:2018年7月,央行首次调整社会融资规模。将存款类金融机构资产支持证券和贷款核销纳入社会金融统计; 2018年9月,央行第二次将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纳入社会金融统计。
2023-09-07 01:20:491

社会融资规模包括房贷么?

  包括各种带宽,当然也包括房贷。   1、什么是社会融资规模?  社会融资规模(又称社会融资总量或社会融资总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总额。  社会融资总量,就是金融业对实体经济的年度新增融资总量,既包括银行体系的间接融资,又包括资本市场的债券、股票等市场的直接融资。  2、社会融资规模的组成  社会融资规模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①是金融机构通过资金运用对实体经济提供的全部资金支持,即金融机构资产的综合运用,主要包括人民币各项贷款、外币各项贷款、信托贷款、委托贷款、金融机构持有的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股票、保险公司的赔偿和投资性房地产等。  ②是实体经济利用规范的金融工具、在正规金融市场、通过金融机构服务所获得的直接融资,主要包括银行承兑汇票、非金融企业股票筹资及企业债的净发行等。  ③是其他融资,主要包括小额贷款公司贷款、贷款公司贷款、产业基金投资等。
2023-09-07 01:20:591

什么是社会融资数据的增速?

社会融资数据又称社会融资规模,是政府和央行高度重视的宏观经济指标。 以社会融资指标增速为具体指标,历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央行货币政策报告每季度都会提及。 社会融资规模指标是一项新的宏观调控指标 由央行于2011年创立,在中国独树一帜。 与货币供应量指数m2不同,社会融资规模指数是从金融机构的资产端而非负债端衡量金融机构投入实体经济的各类资金规模。拓展资料:1.社会融资是指贷款人通过非传统银行贷款渠道筹集资金的活动。目前,除银行贷款和政府直接投资资金外,被认为是来自社会融资渠道的资金。社会融资是经济实体融资的重要补充形式。弥补了单一银行融资渠道窄、资金短缺的短板。有利于提高全社会金融投资水平,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刺激经济快速增长。与新增贷款额相比,社会融资是一个更广泛的货币流通统计指标。2.除金融机构新增贷款外,社会融资总量还包括股票和债券融资,将资金流向统计延伸至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融资来源,更真实地反映社会经济资金的供求关系。 2018年11月13日,央行发布2018年10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统计报告,数据显示,10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197.89万亿元,同比增长10.2%。 3.面对直接融资规模逐年扩大,央行流动性管理难度加大。为更好落实宏观审慎政策,中国人民银行拟推出基于社会融资的货币流通统计口径——“社会融资增长指数”。该指标基于对社会融资规模的描述,或将在货币政策制定过程中部分替代M2(现金+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作为参考指标,意味着股市等资产价格将纳入货币政策操作考量,有利于按照宏观审慎监管要求建立新的分析框架和监测范围。 4.2011年度工作会议和2011年1月18日国务院第五次全体会议强调“保持社会融资规模合理节奏”。这标志着社会融资作为一个新的概念,正式进入我国货币政策制定和操作的实践。2018年以来,社会融资规模进行了两次调整:2018年7月,央行首次调整社会融资规模。将存款类金融机构资产支持证券和贷款核销纳入社会金融统计; 2018年9月,央行第二次将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纳入社会金融统计。
2023-09-07 01:21:071

5月11日央行发布2023年4月金融统计数据。

4月金融统计数据如期而至。5月11日,央行发布2023年4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数据显示,4月人民币贷款增加7188亿元,同比多增649亿元;同期人民币存款减少4609亿元,同比多减5524亿元。在新增社融方面,4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2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729亿元。整体来看,4月信贷投放季节性回落,信贷节奏趋于平稳,实体经济和市场主体经营活动活跃度明显提升。分析人士认为,未来一段时间的货币政策仍将以结构性政策工具为主,聚焦重点、精准发力,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居民消费、购房意愿还需稳固4月信贷回落明显。根据央行披露的数据,4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231.27万亿元,同比增长10.9%。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26.16万亿元,同比增长11.8%,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高0.8个百分点。同时,4月人民币贷款增加7188亿元,同比多增649亿元。相较2023年3月,人民币贷款大幅回落,3月人民币贷款增加3.89万亿元,同比多增7497亿元。而在2022年4月,人民币贷款增加6454亿元,同比少增8231亿元。分部门看,4月住户贷款减少241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255亿元,中长期贷款减少1156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683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099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6669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280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2134亿元。而在2023年3月,住户贷款增加1.24万亿元,其中居民中长期贷款增加6348亿元,回到2021年同期水平;居民短期贷款更是增加6094亿元,同比多增2246亿元,达到历史高位水平。全力推进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1月信贷实现“开门红”,此后2月、3月的信贷投放也处于较高水平,一季度整体新增人民币贷款增幅显著。对于4月信贷投放出现回落的原因,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解释,4月人民币贷款较3月呈现季节性回落,信贷节奏趋于平稳。“分部门看,金融机构持续增加对制造业、基础设施等领域的信贷投放,结构不断优化。居民贷款再次下降,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均出现回落,表明居民消费信心和购房意愿仍需进一步稳固。”温彬指出。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直言,4月新增信贷、社融数据不及市场预期,处于偏弱水平。主要受三方面因素推动:一是季节因素。4月信贷、社融往往出现明显的季节性回落;二是居民楼市销售偏弱。4月居民中长期贷款减少,反映当月楼市销售偏弱;三是银行金融机构调整信贷节奏。今年政策靠前发力,4月银行金融机构对信贷投放节奏进行一定调整。周茂华提到,从结构看,4月居民新增短期贷款同比多增,住户存款同比少增,意味着居民减少储蓄、增加消费贷款,反映国内居民消费信心和需求在较去年4月有了明显改善。同时,企业信贷需求仍保持旺盛,短期和中长期新增贷款继续保持同比多增态势,反映国内企业对经济复苏前景保持乐观。针对居民部门信贷减少这一情况,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运金表示,居民部门信贷数据与4月消费修复、乘用车零售增长、房屋销售恢复有所背离,可能受金融体系主动放缓居民信贷投放节奏、按揭贷款放宽与销售之间存在时间差的影响,部分增量消费贷、房贷、车贷等可能会延后到5月放款。理财市场回暖分流居民储蓄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人民币贷款增量有所减少外,4月人民币存款减少超过4000亿元。数据显示,4月人民币存款减少4609亿元,同比多减5524亿元。具体来看,住户存款减少1.2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1408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5028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2912亿元。4月居民人民币贷款、存款双双回落,也对货币供应产生了影响。根据央行披露的数据,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80.85万亿元,同比增长12.4%,增速比上月末低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1.9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6.98万亿元,同比增长5.3%,增速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均高0.2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10.59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当月净投放现金313亿元。整体来看,尽管M2增速较上月末有所下降,但仍保持较高增长。温彬认为,4月居民存款减少1.2万亿元,同比多减4968亿元,主要是在资本市场和理财市场回暖背景下,居民储蓄有所分流。同时4月财政存款大幅增加,财政资金回笼也制约了M2增长。下阶段,受去年基数逐月抬升的影响,预计M2增速还将回落。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及研究部总监庞溟表示,受2022年4月央行集中上缴利润带来的M2高基数影响,M2与M1剪刀差收窄,但也反映了实体经济和市场主体经营活动活跃度明显提升,资金活化程度不断提高。周茂华称,M2同比继续略高于名义GDP增速,目前货币环境继续适度宽松,为经济复苏提供有力支持。社融增速保持平稳另一方面,随着4月信贷投放量减少,4月社融增量也出现回落。经统计,2023年4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2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729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4431亿元,同比多增729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319亿元,同比少减441亿元;委托贷款增加83亿元,同比多增85亿元;信托贷款增加119亿元,同比多增734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1347亿元,同比少减1210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2843亿元,同比少809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4548亿元,同比多636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993亿元,同比少173亿元。北京商报记者进一步对比发现,2022年4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9102亿元。尽管2023年4月社融增量较上月5.38万亿元有所回落,但金融助力实体经济的大方向下,4月信贷社融规模同比增长10%,增速与上月持平,继续保持平稳。周茂华表示,从总量来看,我国经济依旧保持良好扩张态势。4月新增信贷和社融数据季节性回落,但同比继续多增,反映国内宏观支持政策力度不减,预示宏观经济继续保持良好扩张态势。在王运金看来,4月信贷与社融增量变动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一是相对明显的季节性变动,季度初月的银行信贷考核力度不强。二是一季度超额投放满足了实体经济短期资金需求,4月继续增加负债的动力不强,信贷需求放缓。三是监管部门与金融机构主动放缓信贷投放节奏,央行一季度例会表示要保持信贷总量增长、节奏平稳,一季度超额的信贷投放可能部分占用了二季度部分信贷额度,4月部分贷款与银行承兑可能延后至5月放宽。四是内需恢复情况尚不稳固,政策需持续扩需求。货币政策仍将以结构性政策工具为主5月11日早间,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4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1%,环比下降0.1%;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3.6%,环比下降0.5%。这一数据表现也整体低于市场预期。“4月CPI和PPI数据反映当前经济内生动力仍有待加强。”温彬分析道。温彬表示,就宏观政策而言,应继续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尤其是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进一步提振市场主体信心。货币政策在保持稳健的前提下,继续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持续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巩固经济稳步回升的基础。谈及下一阶段信贷总量以及货币政策走势,庞溟指出,考虑到企业生产经营热度持续回暖,“五一”假期带动线下消费和服务消费强劲修复,房地产销售端的点状回暖复苏态势将进一步畅通“销售-拿地-新开工”链条,可以说社会有效需求回暖与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市场主体信心预期企稳之间的正反馈也进一步加强。预计市场主体内生动力和社会有效需求持续、积极的修复将会继续带动企业部门和住户部门的信贷需求保持在合理水平。同时,庞溟认为,由于2022年年中的调增8000亿政策性银行信贷额度和7400亿基建资本金政策有可能不再延续,预计后续社融增速可能小幅回落。未来一段时间的货币政策仍将以结构性政策工具为主,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保持定向发力、精准发力、持续发力,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稳健的货币政策将精准有力,与积极的财政政策相配合,形成扩大需求的合力。王运金指出,当前恢复和扩大需求仍是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稳健货币政策将继续推进宽信用,短期性的节奏调整不影响扩需求的整体政策导向,信贷与社融较快增长仍具有较强的持续性。
2023-09-07 01:21:161

股票常识中社会融资总量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哪三个方面?

社会融资总量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金融机构通过资金运用对实体经济提供的全部资金支持,即金融机构资产的综合运用,主要包括人民币各项贷款、外币各项贷款、信托贷款、委托贷款、金融机构持有的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股票、保险公司的赔偿和投资性房地产等。实体经济利用规范的金融工具、正规金融市场、金融机构服务所获得的直接融资,主要包括银行承兑汇票、非金融企业股票筹资及企业债的净发行等。其他融资,主要包括小额贷款公司贷款、贷款公司贷款、产业基金投资等。社会融资总量的持续增加,显示了资金向实体经济的流动,一方面有利于上市公司资金紧张的缓解和业绩的提升,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股票市场资金的流人,刺激股票市场的活跃和不断走高。
2023-09-07 01:21:433

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变动存在哪些特点?

一是对实体经济发放的贷款同比多增。上半年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8.7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5548亿元。二是债券市场融资明显回升。上半年,企业债券净融资为1.0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38万亿元。三是股票融资有所下降。上半年,非金融企业股票融资为2511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799亿元。四是表外融资明显多减。关于广泛关注的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下滑,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阮健弘表示,这主要与各方面加强监管、去杠杆政策效应逐步发挥有关,比较突出的体现在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上。6月末,委托贷款同比下降4.6%,降幅比上月扩大1.2个百分点;信托贷款同比增长10.1%,增速比上月回落5.9个百分点。“资金运用方面,前期有较多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投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企业。去杠杆过程中,这些行业的不规范融资在减少。资金来源方面,委托和信托贷款的部分资金来源于理财产品。上半年银行表内资金对表外理财产品投资下降1.76万亿元,其中6月份下降9156亿元,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资金来源明显收缩。”阮健弘说,6月末人民币贷款、企业债券余额分别同比增长12.7%、8.7%,一定程度上对冲了委托贷款、信托贷款下降的影响。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做好预调微调,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流动性管理,促进金融机构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预计未来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保持合理增长。来源:人民日报
2023-09-07 01:22:211

为什么4月份会突然出现社会融资规模下降?

5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3年4月金融统计和社会融资数据显示,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受季节性因素等影响较上月明显下滑,保持同比多增势头。当月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7188亿元,同比多增649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2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729亿元。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80.85万亿元,同比增长12.4%,增速比上月末低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1.9个百分点。13个月来同比首次转负!居民存款减少1.2万亿4月份人民币存款大幅减少,引发市场关注。5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4月份人民币存款减少4609亿元,同比多减5524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减少1.2万亿元。据证券日报,对此,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4月份银行季末考核时点已过,根据季节性规律,不排除因居民存款向理财“搬家”,导致当月住户存款余额下降的可能。4月份理财规模重回增长,也暗示了这种可能性。一些乐观人士条件反射地认为这是“居民存款都拿去买买买”,但显然4月CPI环比下降0.1%地事实无法支持这点。根据国家统计局5月11日公布的数据,2023年4月,CPI同比上涨0.1%,涨幅较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PPI同比下降3.6%,降幅较上月扩大1.1个百分点。4月新增信贷减少,则说明居民存款更可能是去还贷。提前还房贷可能是存款大量减少原因现代信用体系下,是“贷款创造存款”,信用扩张过程中贷款和存款两方面是同步的。有人去办理房贷,银行发放后账户上多了这笔钱,一笔等额的贷款和存款同时诞生,如果去结清贷款,就在世界上“消灭”了这笔钱,资产和负债同步核销。长江证券认为权益市场回暖以及提前还房贷也是存款大量减少的原因。一方面权益市场有所回暖,地产金三银四以及清明、五一小长假,促使居民部分存款转为投资和消费,另一方面居民中长贷再度转负,指向居民拿存款提前还房贷的行为仍存在。东吴宏观陶川分析,超额储蓄开始放量,但是流向可能有点窄。从资产和经济表现看,市场心心念念的超额储蓄可能基本上没有流向投资,部分流向了消费,大量流向了房贷,对应的就是股市增量资金不足、博弈特征明显,人流量报复性恢复、但是人均消费水平仍不尽如人意(五一人均旅游支出约为2019年同期的80%),居民提前还贷情绪浓厚、二手房挂牌量大涨。不过,招商宏观则分析居民存款减少符合季节性规律,目前无法从4月数据得出居民加速偿还房贷结论。从历史规律来看,4月及7月一般是居民存款减少的时点。以4月为例,今年1.2万亿居民存款的减少量少于2017(减少1.22万亿),2018(减少1.32万亿)及2021(减少1.57万亿)。另外,广发固收刘郁研报就指出,4月居民存款下降约1.2万亿元,而理财规模增加1.2万亿元,可能反映部分居民存款重回理财。
2023-09-07 01:22:481

社会融资规模数据有哪些主要特点

社会融资规模数据的三大特点: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呈现逐季下降态势。银行承兑汇票、信托贷款两个渠道的融资增长有所下降。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上升,直接融资占比则有所下降。
2023-09-07 01:22:561

社会融资规模中,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余额有什么区别

社会融资规模存量是所有活动的最初成果即基本成果。而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余额是活动履行结束后的所剩下的余额[即收入后又履约再支出后的剩余]。
2023-09-07 01:23:051

什么是社会融资数据?

社会融资数据又称社会融资规模,是政府和央行高度重视的宏观经济指标。 以社会融资指标增速为具体指标,历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央行货币政策报告每季度都会提及。 社会融资规模指标是一项新的宏观调控指标 由央行于2011年创立,在中国独树一帜。 与货币供应量指数m2不同,社会融资规模指数是从金融机构的资产端而非负债端衡量金融机构投入实体经济的各类资金规模。拓展资料:1.社会融资是指贷款人通过非传统银行贷款渠道筹集资金的活动。目前,除银行贷款和政府直接投资资金外,被认为是来自社会融资渠道的资金。社会融资是经济实体融资的重要补充形式。弥补了单一银行融资渠道窄、资金短缺的短板。有利于提高全社会金融投资水平,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刺激经济快速增长。与新增贷款额相比,社会融资是一个更广泛的货币流通统计指标。2.除金融机构新增贷款外,社会融资总量还包括股票和债券融资,将资金流向统计延伸至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融资来源,更真实地反映社会经济资金的供求关系。 2018年11月13日,央行发布2018年10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统计报告,数据显示,10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197.89万亿元,同比增长10.2%。 3.面对直接融资规模逐年扩大,央行流动性管理难度加大。为更好落实宏观审慎政策,中国人民银行拟推出基于社会融资的货币流通统计口径——“社会融资增长指数”。该指标基于对社会融资规模的描述,或将在货币政策制定过程中部分替代M2(现金+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作为参考指标,意味着股市等资产价格将纳入货币政策操作考量,有利于按照宏观审慎监管要求建立新的分析框架和监测范围。 4.2011年度工作会议和2011年1月18日国务院第五次全体会议强调“保持社会融资规模合理节奏”。这标志着社会融资作为一个新的概念,正式进入我国货币政策制定和操作的实践。2018年以来,社会融资规模进行了两次调整:2018年7月,央行首次调整社会融资规模。将存款类金融机构资产支持证券和贷款核销纳入社会金融统计; 2018年9月,央行第二次将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纳入社会金融统计。
2023-09-07 01:23: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