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谁能分析《史记》中项羽的人物形象

2023-09-19 19:36:54
共6条回复
coco

项羽一生气宇轩昂,踌躇满志,一心要成就一番大业,但由于他本身性格上的目空一切、自以为是,认识上的偏差,作战谋略上的失误,血气方刚而智谋不够,最终只能是走投无路,落得个乌江自刎的下场。

对造成这一后果的原因,《项羽本纪》一文中自始至终都曾做过生动传神的描写。如写项羽年少时学书学剑都不成,但他却自有道理:“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意思是,读书写字只要能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击剑只能对付一个人,不值得学, 要学对付万人的本领。

他的一番话就体现体现出了他只求一蹴而就,不懂得循序渐进,逐步积累自己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来使自己有足够的阅历来对付战乱中的各种情况。后来,他的叔父就叫他去学兵法,但“又不竟学”,半途而废。

西楚霸王

扩展资料

《史记》里的本纪,本以各代帝王为中心,叙述各朝代的兴亡及重大政治事件。项羽虽没有成功帝业,但因为在秦末农民战争中,在秦汉鼎革之际的一段时间里,他发政令、称霸王,权同帝业,所以司马迁列项羽于本纪。

《项羽本纪》通过叙述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生动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项羽一生。项羽既是一个力拔山、气盖世、“近古以来未尝有”的英雄,又是一个性情暴戾、优柔寡断、只知用武不谙机谋的匹夫。司马迁巧妙地把项羽性格中矛盾的各个侧面,有机地统一于这一鸿篇巨制之中,虽然不乏深刻的挞伐,但更多的却是由衷的惋惜和同情。

而在《史记》中,“本纪”所记录的大都是皇帝,其中项羽并没有成为皇帝,司马迁把他归入“本纪”则表现了对项羽的尊重。

参考资料:项羽本纪-百度百科

皮皮

项羽论

一、司马迁笔下的项羽

我们无法忘记项羽这个人物,我们无法绕开司马迁和他的呕心之作《史记》而去谈项羽.在《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羽由一个下相的“不学”小儿,由一个普通的军人成为反秦盟军中高级将领乃至领导者,他意气风发、勇不可拒,他蛮横崇武、任性自我,他一步步滑向自己和别人编织的圈套,走向死亡.今天,在众多的文化典籍与影视戏剧作品中,项羽依旧叱咤风云、鲜活驰走,我们为这个悲剧化了的英雄人物怜惜愤慨、喟叹诅咒.或然,我们仍旧只是生活在那个风起云涌,金戈铁马,英雄与蚁民无异的时代.

唐代刘知几说:“史有三长:才、学、识”〔1〕,“而司马迁就是同时具备这三项素质的少有伟大历史家”〔2〕,在《史记·项羽本纪》中,司马迁以“不虚美,不隐恶”的求实态度和勇敢大无畏精神刻画评析了项羽这个历史人物.

按照《史记》体例,从《五帝本纪》到《孝武本纪》,这十二本纪记载对象多为帝王.项羽并没有完成帝业,但司马迁能够从历史客观实际出发,找准了在秦末汉初这阶段历史中,是项羽支配着当时的政权与时局,“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3〕,可见司马迁是正确地分析出了项羽的历史功绩与时代推进作用的,正如清代郭嵩焘在《史记札记·卷一》中指出:“案秦灭,项羽主盟,分裂天下,以封王侯,皆羽为之,实行天子之权,例当为《本纪》”〔4〕.创作于汉王朝鼎盛时期的《史记》,并不受封建统治者“成王败寇”观点所局限,并不因项羽的失败而降低甚至否定其历史功绩,可以看出司马迁那种不以成败论英雄的观点.同时,司马迁在肯定并赞扬项羽在亡秦中地位与作用时,也辨证指斥了项羽妄图凭一己之私智和武力征服天下的错误,“自矜攻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另外,对项羽的自我开脱自以为是更是严加批判,对项羽“天亡我,非用兵之罪”的天命观,强力评曰“岂不谬哉”,指出其失败原因在人不在天,悲剧根源在于其自身的缺陷.

司马迁是热爱项羽的,尚奇的个性爱好和敏感多想象的心理特征让他深深被项羽短暂而不平凡的一生吸引住,他甚至不愿在《项羽本纪》中暴露这个已逝去的英雄太多的缺憾.于是往往在其他人物传记中以其他人物的立场和口吻对项羽加以评述,如《高祖本纪》中“汉王数项羽罪十”,中间严斥项羽背恩负义,弑义帝而自立,残暴无情,屠城害民等事情;而在汉初大臣陈平、韩信等人的传记中,更是直接对项羽的行为举止待人接物方面加以评价,指出他性格的矛盾,不善用人等缺点,往往议论中肯,褒扬分明.

在项羽形象塑造上,司马迁更是“全神付之”,每时每刻都倾注自己全部的热情和精力,用自己最杰出的艺术才华来打造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在《史记》中,项羽的形象和有关人物事迹除了集中在《项羽本纪》外,其他人物传记中也多有涉及,从《高祖本纪》到《樊郦滕灌列传》,关涉篇章十余篇,这些篇章对《项羽本纪》中项羽形象加以补充完善丰满.这种旁见侧出的记叙方式,不仅加强了项羽这一人物的鲜活性,更使故事情节、人物个性特征逼真而又清晰.亡秦三年,楚汉争战四年,仅楚汉大战七十余次,小战四十余次,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简单交代小战情况,而用力写了三次大的战况: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这三个事件不仅是项羽一生事业成败的关键,同时也是楚汉之际斗争最为激烈影响特别大的事件,正如郑板桥言道:“《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为最,反复诵观,可欣可泣,有此数段耳”〔5〕.项羽一生成败变化与个性全随此三件事而出,当然这三件大事时间上的绵长性与空间上紧凑性所形成张力,也强化了项羽这个威武人物的高峙感和仓促之间“卒亡其国”的悲剧感.司马迁在选取事例表现项羽性格和开展故事叙述上,着重于对传奇性情节的追求,例如项羽“重瞳子”,“力能扛鼎”,以及见秦始皇游江南而发的感慨“彼可取而代之”,还有对他不学书等细节的详加刻画,还有在彭城、成皋、荥阳等战役中对项羽英雄事迹的刻画都增添了人物个性.此外项羽在败亡途中作的《垓下歌》以及和乌江亭长对白等细节都过分离奇,甚至可能为杜撰,但却让后人深信不疑,也大大增加了项羽这一人物的魅力.

在表现项羽的性格上,太史公更是喜欢用对比手法表现,如巨鹿之战前,项羽的勇者无惧,宋义的胆小慎微;巨鹿之战后,项羽与刘邦对比,更是不断并反复出现.在项羽的自身个性对比上,司马迁也是用不同笔调加以渲染,时而言语呕呕,时而叱咤喑呜.垓下围中项羽所作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呜咽悲慨,凄凉动人,完全是项羽本人经历和他面对失败的心路写照,“英雄气短,儿女情深,千古有心人莫不下涕”〔6〕,从中可以看出项羽在战场勇猛杀人如麻以外深情至切的另外一面.这种多面烘托,多维透视手法使得项羽这个人可谓霸者与情者形象具备,丰满多姿,这也是千百年来项羽受人关爱与敬仰的的原因之一.可以说,项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中第一个有血有肉具备了多重性格的鲜明人物形象.

同时,我们更不能忽视的,从一开始,太史公都是从悲剧角度写项羽,整个《项羽本纪》无时无刻不笼罩着浓郁的悲剧氛围.英雄不可一世,英雄顶天立地,英雄叱咤风云,英雄又在瞬间走向死亡.而司马迁之所以这样极力描写,与他个人的命运也不无关至.因李陵案而蒙受宫刑之辱而更加发奋撰写《史记》,内心忧愤而苦痛,即使在《孝武本纪》中也毫不隐讳汉武帝晚年荒唐.而司马迁写项羽至死不渡江,至死不投降,不如说在写自己那颗高傲而顽强,甚至伤痛透底的心,所以他对项羽的“天之亡我”大加批判,对其因不愿蒙羞而自杀充满同情和佩服.

感谢司马迁,他让项羽散发无穷魅力;感谢项羽,他为司马迁增添了无限光辉和后世人对他的无限景仰.

二、项羽悲剧的演绎

在整部《史记》中,研究者发现司马迁刻画了大大小小、形形色色各样不同的悲剧人物一百多个〔7〕,而项羽的悲剧独特却是区别于其他人物的,他更多是一个由自身个性等原因一步步走向绝路的悲剧人物.强烈的悲剧特质在于他本不具备超人的领袖气质和领导才能,却走上了时代的领军者之席被赋予了那个时代的追求与号召.朱光潜说:“悲剧人物一般都有非凡的力量,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他们常常代表某种力量和理想,并以超人的坚决和毅力把他们坚持到底”〔8〕.项羽是可悲的,他无法改进自身根深蒂固的普通人缺陷,仓促而不知所措地被卷入时代和历史的大抉择中,他甚至象一个小丑一样有着可笑笨拙的举止,更可悲更让我们无法安坐的,他却是一本正经严肃认真,甚至顽强地要完成和完成过自己赋予自己的“使命”,至死都不改变.

(一)时代车轮的助推者和阻挡者

项羽出身在“世世为楚将”的楚国贵族家庭,其祖父项燕为楚国大将,在秦灭楚战争中被王翦所杀,其叔父项梁为初期反秦盟军首领.项羽的童年生活在楚渐亡秦日盛并逐步统治全国的时期.家与国的苦难,带给项羽的是对秦国统治者的深深仇恨.他仿佛生来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推翻秦朝.在《项羽本纪》中,“苦秦”“亡秦”等词反复出现,而当项羽对宋义坐兵不救赵时,这位二十四岁的年轻人说出了这样的一番话:

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蔽”.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赵举而秦强,何蔽之承!

对于当时整个时局形势,项羽的议论分析简要精辟,指明当时秦军实力强大,反秦军队内部急需相互团结统一阵营.项羽把矛头直接指向反秦盟军最高首领宋义,对他不顾反秦大局,畏葸不前严加呵斥.可见,在反秦这一目标上,年轻的项羽具有成熟大气的时局观,加上军事策略和个人雄武力量,他取宋义而代之,最后取得了巨鹿这场以少胜多关键胜利,并一步一步走上反秦盟军首领位置.

公元前206年,项羽在鸿门一宴后,表面上已经取得了整个反秦盟军的领导权.当时人民对和平呼喊着,时代也希望统一,但是骨子里流着楚国贵族的血液的项羽,只是希望回到楚庄王当年问鼎中原,趾高气扬的时代,希望能再次象楚王那样得到

“列国从长”的地位,并希望长期维持这种在分封割据中己为大的状态.他分封诸反秦将领,自立为西楚霸王,并远离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土地肥沃的关中要地,而以地远偏僻,物质相对匮乏的彭城为都城,只为一个“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

可以说在亡秦斗争中的项羽,目标准确而单一,符合整个时代乃至人民心声,但在推翻秦王朝后,他目光短浅,甚至在政治上妄国恢复到以前春秋战国互为攻伐的状态,这是一种历史的倒退.所谓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从这一点看,项羽后期无法顺应历史潮流,只能在历史潮流中苦苦挣扎,走向灭亡.这种现实的真实残酷性和理想的谬误性必然形成凝重而深度的悲剧张力.

(二)性格上分化对立的矛盾体

除了在时代潮流上前期顺应后期无法跟进外,项羽的悲剧更多是他个人的性格缺陷的悲剧.在性格上项羽可谓是一个十足的分裂矛盾体.他一方面豪迈大气,无坚不摧,从举事吴中开始项羽就叱咤风云,所向披靡,“攻定陶”,“拔襄阳”,“斩李由”,“杀宋义”,“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东救齐地,西破章邯,而在巨鹿一战中,更是置生死不顾,破釜沉舟身先士卒,取得关键性胜利,“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气概可谓雄伟英武.但是另一方面,项羽表现出了刚愎自用,妄自尊大,嫉妒贤能的匹夫习气.从诛杀义帝开始,项羽就很少听清周围的声音,对那些进逆耳之言者,稍不顺心即为斩杀;在分封诸王时,项羽从个人感情出发,特殊对待跟自己亲近的人,树立了不少政治上的敌人.同为反秦功臣的陈馀就说到:“项羽为天下宰不平,尽王诸将善地,徙故王于恶地”〔9〕;在对待贤能上,项羽不能选贤举能,相反,大量使用亲属也降低了其军队效能,“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10〕,比如对项伯这一可谓

“奸细”式人物过分纵容直接导致了鸿门政治斗争的失利.而刘邦手下的几员军事大将经纬之才如韩信陈平等都曾经是项羽的手下,因为得不到项羽重用而投奔刘邦;至于在功爵上,项羽更是有着深刻的贪恋近乎达到变态,“致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11〕,这样的心态怎么能够保持人才的不流失呢?政治上怎能取得成功呢?

同时,恭敬慈爱仁者之心和坑卒屠城暴者之心也集于他一身.每每攻城拔地后,对于投降士卒,项羽往往残害坑杀:新安城一役后,项羽坑杀秦投降士兵二十余万;攻破咸阳,却是因兵西屠,烧杀掠夺,素为后世文人与史学家诟病.但是,他又能以一个仁者一样的心对待周围的人,“项羽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12〕,“项羽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13〕;他不杀刘邦,也不杀父亲和妻儿;在垓下之围中,更是悲歌辞美人,意气慷慨;在乌江畔,他马赠亭长,情调悲凉,自刎而死,为仇者成“德”.

另外,他率直爽朗,坦荡淳朴,以诚待人.在攻占外黄城后,他听取了外黄城十二三岁小孩子关于收取民心的建议;鸿门宴上,几次不愿听从手下谋士范增的建议用计谋杀死刘邦;对樊哙的“闯宴”大度且容忍,只是因为欣赏樊哙的英武气质;甚至在宴席上口无遮拦毫无心计的将曹无伤的告密告诉给了刘邦;在与刘邦的争斗中,对于刘邦划分鸿沟,约定中分天下的和解条约都信以为真并努力维持.但是也就是这样一个胸无城府,不施诡计的人,又对周围的人充满了怀疑和狡诈:斩杀宋义谎称乃奉帝命;先放逐义帝,然后阴谋派人刺杀;中陈平离间之计,对大将钟离眜失去信任并把其推向敌对面;甚至是自己最为尊重和亲近的最后唯一的谋士“亚父”范增也因为项羽自己的多疑而夺其权.

可以说项羽性格是多异性和矛盾性的,“皆若相反相违,而既具在羽一人之身,有似双手分书,一喉异曲,则又莫不同条共贯,科从心学性理,犁然有当”〔14〕.可以看出项羽性格上优势突出又带有很强的缺陷,实则是他自身人格的分裂和对立,表现为主观心理的不成熟,并且象活火山一样随时可能失调或失控而爆发出来,这样也就决定了他悲剧的无可避免.

(三)军事能力上巨人化和政治图谋上侏儒化的畸形儿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这是二十四岁的项羽.生活在以暴乱和勇决为名的吴中之地,项羽就以魁梧英武的外形给当地人以震撼力.在首次起兵中项羽紧跟项梁其后,一声令下,拔剑斩守头,“府中皆慑伏,莫敢起”.在整个攻秦战争中,项羽总是冲锋在前,一马当先,所向披靡,实际上在整个攻秦大军中,项羽领导的军队应付了来自秦朝的大部分兵力,包括巨鹿之战中的章邯部和关中的子婴部.至于在楚汉争雄中,项羽多次以少胜多击败过刘邦,他以无比的勇气和力量予一切阻挡者以摧枯拉朽的打击,他崇尚武力,在广武与汉军对决时,对刘邦说到:

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这些话除能看出项羽对武力的极端崇拜,对个人英雄主义的迷恋和对自身实力的高度自信,希望用个人武力支配杠杆天下外,更多的则是项羽个人性格的缺陷和对政治的无知.从前文的分析看,项羽并非完全没有政治的图谋:他矫杀宋义,放逐义帝,不断对刘邦的势力加以限制将其控制在关中地方,并分封诸侯王让他们相互势力牵制.然而项羽的政治眼光在亡秦之后变得异常浅短和无力,他主张回到春秋战国纷争的时代,成就象楚庄王一样的霸业,于是他错过了多次消除竞争对手刘邦的机会,他反复贻误战机和统一全国的良机,在被刘邦等人苦苦逼出的楚汉之争中迷失步伐,象一个浑身有力却找不到地方使的巨人一样自我戕害,或者天真幼稚地对着满脑子主意和诡计的对手来一句——我们单挑吧.

世谓羽与汉争天下,非也.羽曷尝有争天下之志哉!羽见秦灭诸侯而兼有之,故欲灭秦复立诸侯,如曩时,而身为盟主尔.故既分王郡都彭城,既和汉即东归,羽皆以为按甲休兵为天下盟主时,不知汉心不尽得天下不止也.身死东城,不过欲以善战自于世,略无功业不就之悲,而汉之心羽终其身不知,羽曷尝有争天下之志哉!

〔15〕

宋代的黄震可谓一语中的,看出了项羽根本就没有建立王朝的雄心壮志,必然会在楚汉的交战中失利.“楚灭无英图,汉兴得成功”〔16〕.项羽这种在军事实力上过分强大导致的是武力视野膨胀,而政治图谋的短见化导致的是政治主张上的侏儒化,同时,武力视野的膨胀也不断对政治视野加以限制使得后者更为狭窄乃至荫蔽.二者相互交错,加深着项羽的悲剧,让人同情好笑或者厌恶.

(四)“道德”范畴束缚与超越中的挣扎者

“道德”,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社会意识形态之一,以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社会的或一定阶级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17〕.

在《中国文明史》中,启良先生认为楚汉之争实际上是两种文化的争斗,即为项羽所代表的南方楚文化——尚力不尚德和刘邦代表的中原儒文化——尚德不尚力的对决,在德与力的交锋中,有德无力的刘邦战胜了有力无德的项羽〔18〕.但是,在波谲云诡的政治变幻中,道德已经不再是追求正义厌倦巧言令色的标准,也不再是谁正确谁错误的分化,道德已经扭曲,成了追求政治利益最大化,博取个人名利的幌子,成了阴险狡诈,虚与委蛇的代名词.在这一点上,两千两百多年前的那一场争斗,实际上可以看作是一场在仁义,民心向背,礼贤下士背后残忍的虚假道德之争:看谁能不受表面道德的限制,能更残忍,更超越和出离道德之外,甚至能拿起道德这把利剑刺伤直至斩落对手于马下.

——很显然,项羽是个失败者.

出身于平民家庭的刘邦,并没有受过很好的系统教育,在泗水亭长一职上养成的是贪财好色,嗜酒,不事家产的低俗作风,他处处表现为小市民甚至痞子的嘴脸:不持一钱,却名义上以“贺万钱”进谒吕公;在逃亡中多次推女儿儿子下车以减轻车子重量为了自己脱逃更快;在项羽扬言要“烹尔太翁”时,置老父性命于不顾,还要“分一杯羹”,他多次侮辱手下的儒生即使登基后还做过往儒生帽子撒尿的事.在与项羽争天下的过程中,他经常是出尔反尔,败则逃,逃则求和,稍有喘息则又开始暗中谋划军事行动;在广武对决时,明明被项羽射中心口,却假装射中脚跟;为了更好逃跑他带出全城人甚至让女人穿了士兵的衣服给他做掩护……刘邦的言行举止,可以说是一个十足的流氓痞子,在他身上流露的是根深蒂固的粗俗流氓血液.但是,也正是这种痞子气质和圆滑城府深刻的性格,让他在当时整个拘泥于道德限制和表面意义上的“美名良行”的时代大气候下的政治争斗中,能够放开手脚,不受限制,表现出机敏灵活,能屈能伸的举大业者潜质:他进入关中即听取了张良的建议,与民约法三章,本来好色贪财的他竟是“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封秦重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19〕,在鸿门宴时先对项伯大套近乎,表明诚意,争取机会,然后在宴会上小心谨慎,恭敬礼让,但是即使在窝囊苟且的兵败逃生时候,刘邦也没有放弃过夺取江山的念头.在每一次关键的时刻,刘邦都能克制住自己的原始欲念,不断规检自己,积极听取手下的意见和建议,继续完成自己王天下的霸业.

我们再来看看生于楚世家的项羽,他深受楚地楚风影响,楚文化的熏陶使他在道德理解上表现出对美好名声,讲信用和保持个体的完美和独立性的追求.项羽定都彭城,只是因为“富贵不归乡如衣锦夜行”,他不愿在鸿门宴上借机杀死刘邦因为讲求信义,他吝惜官位,对名誉有着变态的追求.然而环境的巨大反差,在绞尽脑汁的争权夺利中,项羽一直在对道德的抛弃和拥护中矛盾不堪:

项王欲自王,先王诸将相.谓曰: “天下初发难时,假立诸侯后以伐秦.然身披坚执锐首事,暴露于野三年,灭秦定天下者,皆为将相诸君与籍之力也.义帝虽无功,故当分其地而王之.”

从这段话中,可以一窥当时项羽复杂矛盾的心情.打算自己成为称王而要先王诸将相,要居功,先要夸奖诸将相,对义帝怀恨在心却又分地王之.在只需要捅穿一层纸的羞涩道义面前,年轻气盛的项羽偏要顾及信用,名誉,顾及周围人的看法和口舌.尽管自己实力强大并且功劳最大,

却因怀王之约“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这一条款而内心不安,处处束手束脚,在鸿门宴上被樊哙言明而失掉消去刘邦的机会;在与刘邦的争斗上,他更是处处招到刘邦舞起的道德大棒的折磨,广武对决中刘邦所公布的项羽十大罪状,其中诚然不无罗列编织之嫌,但是刘邦紧紧抓住的是项羽暴虐屠城,阴弑义帝,分封不公等不仁不义,有失良信的道德小辫子.

可以说,项羽一方面希望在诸侯军和周围人中间建立起德者的榜样和模范,一方面又不得不随时破坏这种榜样和模范,甚至不断接受来自刘邦等诸侯王的道德讨伐和嘲笑,他内心深处的敏感又让他深深厌恶这种嘲弄和针砭,他自身的素质和性格上的缺陷让他无法成为象舜、禹、周文王那样的有德名君,甚至不能象他的对手刘邦那样做一个彻头彻尾的痞子.他只能在被别人和自身编织的道德圈套中越陷越深,无法自拔.

最终,超越道德名义的无道德者刘邦战胜了苦苦拘泥于道德的项羽.早在他们之前的庄子早就一眼看出“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20〕的道德不公平现象,而历史和时代的走向并不会因为过小的细节做更多的眷顾和停留,它们更多的是偏向那些出离道德之外,置道德不顾的人们.至于在道德底线和仁义礼信中苦苦挣扎的项羽,最后在乌江畔为了保全过度急剧的自尊,信誉,“吾为若德”,死于自手.我们只能说他的死是可悲的,至于他究竟是有真道德的殉道主义者还是个崇力无德者,无需过多考虑.

台湾学者柯庆明这样指出悲剧英雄的性情,“一种强烈的自我意识,以及绝对强烈的自我塑造,自我完成的渴求与意志”〔21〕.无论是从时代角度,项羽自身的性格矛盾或者在道德中的挣扎,项羽一开始就注定了是一个悲剧人物,他的一生可谓是“兴之暴”,美好而风光的,他终身所追求的美好名气和信誉在他的冥顽不灵,近乎固执和狂妄自我为尊的性格中也并为丧失,他执著于自己所选择的人生和生活方式,即使这种人生和生活方式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但他甘愿且付出努力.只是当他所选择的生活方式无法进行下去,甚至为此要遭受名誉或者心理上折磨和损失时,他才会匆匆选择死亡而不是苟活人世.

三、乌江自刎的千年回响

千百年来,项羽的故事仍在流传回响,并不断被演绎开去.在这个昔日威武英雄最后哀歌低泣,辞别美人,这个让人心目中跌宕起伏的经典画面在那一刻被定格,项羽的悲剧也达到最高点.

“垓下之围”,“四面楚歌”,“霸王别姬”,我们今天赋予这些词语更广阔的含义,是因为司马迁刻画的淋漓尽致和多情多思,精彩而悲壮.

我们看到项羽离别了佳人,麾下从者百余人,溃围南出,误陷大泽,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

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我们从项羽的语气和话语内容中看到的是他对自身实力的高度自信近乎迷恋,充满了霸者骄傲的神采和雄姿,也是对于败北穷途的蔑视与不以为然,可谓快人,快语,快心,只求快战以解心中郁闷.在这里,项羽还并未抱定去死的决心,他仍希望能突围出去,但是舣船而待的乌江亭长的一番话,竟令他不知所从,只求一死无愧于心.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无数年后的今天,我们已无从考证这场惊心动魄的对白是为真实还是太史公尚奇心理下的虚托之作,但是,可以看出的是无论是诚心的亭长还是心中复杂不安的楚霸王,二者神情自然,语言符合自身身份.

但是这些仍旧留给了后世人无尽的猜测遐想和费劲心机的推测求证.《史记菁华录》中就这样评析项羽的“我何为渡”:“项王之意必不欲以七尺躯坠他手坑堑.观其溃脱?岂不欲脱?迨闻亭长之言又不肯上其一叶之舟,既又赐以爱马慰遗之,粗糙爽直,良可爱也”〔22〕.评析中除点明了项羽性格上直爽憨厚可爱外,最重要的是指明了项羽自杀原因是毫无生机,并非真正的有渡不渡,“必不欲以七尺躯坠他手坑堑”,前有田父诈为指路,导致陷入大泽,如今亭长又岂非刘邦预先安排的伏军?脱离十面埋伏,一路惶恐急走,误入大泽,又陷入自身心理之圈套,不予讲明是因内心对美好名声,对贵族之气的自尊维护罢了.而现代《史记》研究学者则认为此情节可能出自司马迁艺术虚构.尊奉“尚耻”精神的司马迁给败途中的英雄增添了这样一则对白,恳切而真诚地写出末路英雄的心声,于过往的回顾,于尊严的维护,于耻辱的对抗,于死的义无返顾.这种理由也可说是不无道理的.

不管司马迁当时是虚构还是真实描写以及处于何种情况下而写了抗渡情节,太史公始料未及的是后世对于项羽的“渡与不渡”“王与不王”更多谈论和话语以及这些议论背后的种种态度,引出的是更深层次的中国文化心理纷争.

(一)“渡”与“王”

唐杜牧在他的《题乌江亭》诗中这样写到: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亦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23〕

一生游走南北的杜牧,在诗中表达了他所希望看到的楚霸王是能包羞忍耻的男子汉,何况战场纷争胜败无法预期并非一场定生死,项羽应该败而不挠,立足江东,卷土重来,他的诗句中是深深的惋惜和哀痛之情.这种希望项羽渡江而卷土重来争王的态度深层次的反映传统的儒家思想——“忍耻精神”,“小不忍则乱大谋”,在更大利益更大灾祸面前,人的趋利避害心理就明显的表现出为了某一更有价值更有利益的目标,而宁愿忍受,遭遇在获得更高利益过程中的苦痛创伤,甚至会舍弃与拒绝在这一过程中来自各方面不同的小利益、小享受的诱惑.

千百年来,无数的道德家们如此,无数的政治家们如此,被他们教育并影响着的民众也是如此,“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形而上之,这种对于羞耻为首人生挫折的包容,对于小恩小惠人生享受拒绝的忍态度,指引出的是中华民族传统并生生不息的坚强弘毅精神.

最后,透过杜牧的《题乌江亭》诗看项羽,我们会惊奇的看到本文中提及的另外两个关键人物——司马迁和刘邦.他们无一例外的都是渡过了乌江的项羽.司马迁和刘邦,都曾遭受过自己人生的“乌江”口岸:司马迁推崇尚耻精神认为“垢莫大于宫刑”〔24〕,却遭受最为可耻的宫刑;而刘邦一生也是曲折坎坷.但他们二者都能在更大价值追求上(司马迁撰写《史记》,刘邦王天下),忍住受心灵和生理的创伤,安全渡过了“乌江”口岸.所不同的是在跨越乌江的过程

阿啵呲嘚

项羽论

一、司马迁笔下的项羽

我们无法忘记项羽这个人物,我们无法绕开司马迁和他的呕心之作《史记》而去谈项羽。在《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羽由一个下相的“不学”小儿,由一个普通的军人成为反秦盟军中高级将领乃至领导者,他意气风发、勇不可拒,他蛮横崇武、任性自我,他一步步滑向自己和别人编织的圈套,走向死亡。今天,在众多的文化典籍与影视戏剧作品中,项羽依旧叱咤风云、鲜活驰走,我们为这个悲剧化了的英雄人物怜惜愤慨、喟叹诅咒。或然,我们仍旧只是生活在那个风起云涌,金戈铁马,英雄与蚁民无异的时代。

唐代刘知几说:“史有三长:才、学、识”〔1〕,“而司马迁就是同时具备这三项素质的少有伟大历史家”〔2〕,在《史记·项羽本纪》中,司马迁以“不虚美,不隐恶”的求实态度和勇敢大无畏精神刻画评析了项羽这个历史人物。

按照《史记》体例,从《五帝本纪》到《孝武本纪》,这十二本纪记载对象多为帝王。项羽并没有完成帝业,但司马迁能够从历史客观实际出发,找准了在秦末汉初这阶段历史中,是项羽支配着当时的政权与时局,“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3〕,可见司马迁是正确地分析出了项羽的历史功绩与时代推进作用的,正如清代郭嵩焘在《史记札记·卷一》中指出:“案秦灭,项羽主盟,分裂天下,以封王侯,皆羽为之,实行天子之权,例当为《本纪》”〔4〕。创作于汉王朝鼎盛时期的《史记》,并不受封建统治者“成王败寇”观点所局限,并不因项羽的失败而降低甚至否定其历史功绩,可以看出司马迁那种不以成败论英雄的观点。同时,司马迁在肯定并赞扬项羽在亡秦中地位与作用时,也辨证指斥了项羽妄图凭一己之私智和武力征服天下的错误,“自矜攻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另外,对项羽的自我开脱自以为是更是严加批判,对项羽“天亡我,非用兵之罪”的天命观,强力评曰“岂不谬哉”,指出其失败原因在人不在天,悲剧根源在于其自身的缺陷。

司马迁是热爱项羽的,尚奇的个性爱好和敏感多想象的心理特征让他深深被项羽短暂而不平凡的一生吸引住,他甚至不愿在《项羽本纪》中暴露这个已逝去的英雄太多的缺憾。于是往往在其他人物传记中以其他人物的立场和口吻对项羽加以评述,如《高祖本纪》中“汉王数项羽罪十”,中间严斥项羽背恩负义,弑义帝而自立,残暴无情,屠城害民等事情;而在汉初大臣陈平、韩信等人的传记中,更是直接对项羽的行为举止待人接物方面加以评价,指出他性格的矛盾,不善用人等缺点,往往议论中肯,褒扬分明。

在项羽形象塑造上,司马迁更是“全神付之”,每时每刻都倾注自己全部的热情和精力,用自己最杰出的艺术才华来打造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在《史记》中,项羽的形象和有关人物事迹除了集中在《项羽本纪》外,其他人物传记中也多有涉及,从《高祖本纪》到《樊郦滕灌列传》,关涉篇章十余篇,这些篇章对《项羽本纪》中项羽形象加以补充完善丰满。这种旁见侧出的记叙方式,不仅加强了项羽这一人物的鲜活性,更使故事情节、人物个性特征逼真而又清晰。亡秦三年,楚汉争战四年,仅楚汉大战七十余次,小战四十余次,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简单交代小战情况,而用力写了三次大的战况: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这三个事件不仅是项羽一生事业成败的关键,同时也是楚汉之际斗争最为激烈影响特别大的事件,正如郑板桥言道:“《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为最,反复诵观,可欣可泣,有此数段耳”〔5〕。项羽一生成败变化与个性全随此三件事而出,当然这三件大事时间上的绵长性与空间上紧凑性所形成张力,也强化了项羽这个威武人物的高峙感和仓促之间“卒亡其国”的悲剧感。司马迁在选取事例表现项羽性格和开展故事叙述上,着重于对传奇性情节的追求,例如项羽“重瞳子”,“力能扛鼎”,以及见秦始皇游江南而发的感慨“彼可取而代之”,还有对他不学书等细节的详加刻画,还有在彭城、成皋、荥阳等战役中对项羽英雄事迹的刻画都增添了人物个性。此外项羽在败亡途中作的《垓下歌》以及和乌江亭长对白等细节都过分离奇,甚至可能为杜撰,但却让后人深信不疑,也大大增加了项羽这一人物的魅力。

在表现项羽的性格上,太史公更是喜欢用对比手法表现,如巨鹿之战前,项羽的勇者无惧,宋义的胆小慎微;巨鹿之战后,项羽与刘邦对比,更是不断并反复出现。在项羽的自身个性对比上,司马迁也是用不同笔调加以渲染,时而言语呕呕,时而叱咤喑呜。垓下围中项羽所作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呜咽悲慨,凄凉动人,完全是项羽本人经历和他面对失败的心路写照,“英雄气短,儿女情深,千古有心人莫不下涕”〔6〕,从中可以看出项羽在战场勇猛杀人如麻以外深情至切的另外一面。这种多面烘托,多维透视手法使得项羽这个人可谓霸者与情者形象具备,丰满多姿,这也是千百年来项羽受人关爱与敬仰的的原因之一。可以说,项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中第一个有血有肉具备了多重性格的鲜明人物形象。

同时,我们更不能忽视的,从一开始,太史公都是从悲剧角度写项羽,整个《项羽本纪》无时无刻不笼罩着浓郁的悲剧氛围。英雄不可一世,英雄顶天立地,英雄叱咤风云,英雄又在瞬间走向死亡。而司马迁之所以这样极力描写,与他个人的命运也不无关至。因李陵案而蒙受宫刑之辱而更加发奋撰写《史记》,内心忧愤而苦痛,即使在《孝武本纪》中也毫不隐讳汉武帝晚年荒唐。而司马迁写项羽至死不渡江,至死不投降,不如说在写自己那颗高傲而顽强,甚至伤痛透底的心,所以他对项羽的“天之亡我”大加批判,对其因不愿蒙羞而自杀充满同情和佩服。

感谢司马迁,他让项羽散发无穷魅力;感谢项羽,他为司马迁增添了无限光辉和后世人对他的无限景仰。

二、项羽悲剧的演绎

在整部《史记》中,研究者发现司马迁刻画了大大小小、形形色色各样不同的悲剧人物一百多个〔7〕,而项羽的悲剧独特却是区别于其他人物的,他更多是一个由自身个性等原因一步步走向绝路的悲剧人物。强烈的悲剧特质在于他本不具备超人的领袖气质和领导才能,却走上了时代的领军者之席被赋予了那个时代的追求与号召。朱光潜说:“悲剧人物一般都有非凡的力量,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他们常常代表某种力量和理想,并以超人的坚决和毅力把他们坚持到底”〔8〕。项羽是可悲的,他无法改进自身根深蒂固的普通人缺陷,仓促而不知所措地被卷入时代和历史的大抉择中,他甚至象一个小丑一样有着可笑笨拙的举止,更可悲更让我们无法安坐的,他却是一本正经严肃认真,甚至顽强地要完成和完成过自己赋予自己的“使命”,至死都不改变。

(一)时代车轮的助推者和阻挡者

项羽出身在“世世为楚将”的楚国贵族家庭,其祖父项燕为楚国大将,在秦灭楚战争中被王翦所杀,其叔父项梁为初期反秦盟军首领。项羽的童年生活在楚渐亡秦日盛并逐步统治全国的时期。家与国的苦难,带给项羽的是对秦国统治者的深深仇恨。他仿佛生来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推翻秦朝。在《项羽本纪》中,“苦秦”“亡秦”等词反复出现,而当项羽对宋义坐兵不救赵时,这位二十四岁的年轻人说出了这样的一番话:

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蔽”。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赵举而秦强,何蔽之承!

对于当时整个时局形势,项羽的议论分析简要精辟,指明当时秦军实力强大,反秦军队内部急需相互团结统一阵营。项羽把矛头直接指向反秦盟军最高首领宋义,对他不顾反秦大局,畏葸不前严加呵斥。可见,在反秦这一目标上,年轻的项羽具有成熟大气的时局观,加上军事策略和个人雄武力量,他取宋义而代之,最后取得了巨鹿这场以少胜多关键胜利,并一步一步走上反秦盟军首领位置。

公元前206年,项羽在鸿门一宴后,表面上已经取得了整个反秦盟军的领导权。当时人民对和平呼喊着,时代也希望统一,但是骨子里流着楚国贵族的血液的项羽,只是希望回到楚庄王当年问鼎中原,趾高气扬的时代,希望能再次象楚王那样得到 “列国从长”的地位,并希望长期维持这种在分封割据中己为大的状态。他分封诸反秦将领,自立为西楚霸王,并远离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土地肥沃的关中要地,而以地远偏僻,物质相对匮乏的彭城为都城,只为一个“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

可以说在亡秦斗争中的项羽,目标准确而单一,符合整个时代乃至人民心声,但在推翻秦王朝后,他目光短浅,甚至在政治上妄国恢复到以前春秋战国互为攻伐的状态,这是一种历史的倒退。所谓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从这一点看,项羽后期无法顺应历史潮流,只能在历史潮流中苦苦挣扎,走向灭亡。这种现实的真实残酷性和理想的谬误性必然形成凝重而深度的悲剧张力。

(二)性格上分化对立的矛盾体

除了在时代潮流上前期顺应后期无法跟进外,项羽的悲剧更多是他个人的性格缺陷的悲剧。在性格上项羽可谓是一个十足的分裂矛盾体。他一方面豪迈大气,无坚不摧,从举事吴中开始项羽就叱咤风云,所向披靡,“攻定陶”,“拔襄阳”,“斩李由”,“杀宋义”,“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东救齐地,西破章邯,而在巨鹿一战中,更是置生死不顾,破釜沉舟身先士卒,取得关键性胜利,“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气概可谓雄伟英武。但是另一方面,项羽表现出了刚愎自用,妄自尊大,嫉妒贤能的匹夫习气。从诛杀义帝开始,项羽就很少听清周围的声音,对那些进逆耳之言者,稍不顺心即为斩杀;在分封诸王时,项羽从个人感情出发,特殊对待跟自己亲近的人,树立了不少政治上的敌人。同为反秦功臣的陈馀就说到:“项羽为天下宰不平,尽王诸将善地,徙故王于恶地”〔9〕;在对待贤能上,项羽不能选贤举能,相反,大量使用亲属也降低了其军队效能,“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10〕,比如对项伯这一可谓 “奸细”式人物过分纵容直接导致了鸿门政治斗争的失利。而刘邦手下的几员军事大将经纬之才如韩信陈平等都曾经是项羽的手下,因为得不到项羽重用而投奔刘邦;至于在功爵上,项羽更是有着深刻的贪恋近乎达到变态,“致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11〕,这样的心态怎么能够保持人才的不流失呢?政治上怎能取得成功呢?

同时,恭敬慈爱仁者之心和坑卒屠城暴者之心也集于他一身。每每攻城拔地后,对于投降士卒,项羽往往残害坑杀:新安城一役后,项羽坑杀秦投降士兵二十余万;攻破咸阳,却是因兵西屠,烧杀掠夺,素为后世文人与史学家诟病。但是,他又能以一个仁者一样的心对待周围的人,“项羽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12〕,“项羽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13〕;他不杀刘邦,也不杀父亲和妻儿;在垓下之围中,更是悲歌辞美人,意气慷慨;在乌江畔,他马赠亭长,情调悲凉,自刎而死,为仇者成“德”。

另外,他率直爽朗,坦荡淳朴,以诚待人。在攻占外黄城后,他听取了外黄城十二三岁小孩子关于收取民心的建议;鸿门宴上,几次不愿听从手下谋士范增的建议用计谋杀死刘邦;对樊哙的“闯宴”大度且容忍,只是因为欣赏樊哙的英武气质;甚至在宴席上口无遮拦毫无心计的将曹无伤的告密告诉给了刘邦;在与刘邦的争斗中,对于刘邦划分鸿沟,约定中分天下的和解条约都信以为真并努力维持。但是也就是这样一个胸无城府,不施诡计的人,又对周围的人充满了怀疑和狡诈:斩杀宋义谎称乃奉帝命;先放逐义帝,然后阴谋派人刺杀;中陈平离间之计,对大将钟离眜失去信任并把其推向敌对面;甚至是自己最为尊重和亲近的最后唯一的谋士“亚父”范增也因为项羽自己的多疑而夺其权。

可以说项羽性格是多异性和矛盾性的,“皆若相反相违,而既具在羽一人之身,有似双手分书,一喉异曲,则又莫不同条共贯,科从心学性理,犁然有当”〔14〕。可以看出项羽性格上优势突出又带有很强的缺陷,实则是他自身人格的分裂和对立,表现为主观心理的不成熟,并且象活火山一样随时可能失调或失控而爆发出来,这样也就决定了他悲剧的无可避免。

(三)军事能力上巨人化和政治图谋上侏儒化的畸形儿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这是二十四岁的项羽。生活在以暴乱和勇决为名的吴中之地,项羽就以魁梧英武的外形给当地人以震撼力。在首次起兵中项羽紧跟项梁其后,一声令下,拔剑斩守头,“府中皆慑伏,莫敢起”。在整个攻秦战争中,项羽总是冲锋在前,一马当先,所向披靡,实际上在整个攻秦大军中,项羽领导的军队应付了来自秦朝的大部分兵力,包括巨鹿之战中的章邯部和关中的子婴部。至于在楚汉争雄中,项羽多次以少胜多击败过刘邦,他以无比的勇气和力量予一切阻挡者以摧枯拉朽的打击,他崇尚武力,在广武与汉军对决时,对刘邦说到:

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这些话除能看出项羽对武力的极端崇拜,对个人英雄主义的迷恋和对自身实力的高度自信,希望用个人武力支配杠杆天下外,更多的则是项羽个人性格的缺陷和对政治的无知。从前文的分析看,项羽并非完全没有政治的图谋:他矫杀宋义,放逐义帝,不断对刘邦的势力加以限制将其控制在关中地方,并分封诸侯王让他们相互势力牵制。然而项羽的政治眼光在亡秦之后变得异常浅短和无力,他主张回到春秋战国纷争的时代,成就象楚庄王一样的霸业,于是他错过了多次消除竞争对手刘邦的机会,他反复贻误战机和统一全国的良机,在被刘邦等人苦苦逼出的楚汉之争中迷失步伐,象一个浑身有力却找不到地方使的巨人一样自我戕害,或者天真幼稚地对着满脑子主意和诡计的对手来一句——我们单挑吧。

世谓羽与汉争天下,非也。羽曷尝有争天下之志哉!羽见秦灭诸侯而兼有之,故欲灭秦复立诸侯,如曩时,而身为盟主尔。故既分王郡都彭城,既和汉即东归,羽皆以为按甲休兵为天下盟主时,不知汉心不尽得天下不止也。身死东城,不过欲以善战自于世,略无功业不就之悲,而汉之心羽终其身不知,羽曷尝有争天下之志哉! 〔15〕

宋代的黄震可谓一语中的,看出了项羽根本就没有建立王朝的雄心壮志,必然会在楚汉的交战中失利。“楚灭无英图,汉兴得成功”〔16〕。项羽这种在军事实力上过分强大导致的是武力视野膨胀,而政治图谋的短见化导致的是政治主张上的侏儒化,同时,武力视野的膨胀也不断对政治视野加以限制使得后者更为狭窄乃至荫蔽。二者相互交错,加深着项羽的悲剧,让人同情好笑或者厌恶。

(四)“道德”范畴束缚与超越中的挣扎者

“道德”,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社会意识形态之一,以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社会的或一定阶级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17〕。

在《中国文明史》中,启良先生认为楚汉之争实际上是两种文化的争斗,即为项羽所代表的南方楚文化——尚力不尚德和刘邦代表的中原儒文化——尚德不尚力的对决,在德与力的交锋中,有德无力的刘邦战胜了有力无德的项羽〔18〕。但是,在波谲云诡的政治变幻中,道德已经不再是追求正义厌倦巧言令色的标准,也不再是谁正确谁错误的分化,道德已经扭曲,成了追求政治利益最大化,博取个人名利的幌子,成了阴险狡诈,虚与委蛇的代名词。在这一点上,两千两百多年前的那一场争斗,实际上可以看作是一场在仁义,民心向背,礼贤下士背后残忍的虚假道德之争:看谁能不受表面道德的限制,能更残忍,更超越和出离道德之外,甚至能拿起道德这把利剑刺伤直至斩落对手于马下。

——很显然,项羽是个失败者。

出身于平民家庭的刘邦,并没有受过很好的系统教育,在泗水亭长一职上养成的是贪财好色,嗜酒,不事家产的低俗作风,他处处表现为小市民甚至痞子的嘴脸:不持一钱,却名义上以“贺万钱”进谒吕公;在逃亡中多次推女儿儿子下车以减轻车子重量为了自己脱逃更快;在项羽扬言要“烹尔太翁”时,置老父性命于不顾,还要“分一杯羹”,他多次侮辱手下的儒生即使登基后还做过往儒生帽子撒尿的事。在与项羽争天下的过程中,他经常是出尔反尔,败则逃,逃则求和,稍有喘息则又开始暗中谋划军事行动;在广武对决时,明明被项羽射中心口,却假装射中脚跟;为了更好逃跑他带出全城人甚至让女人穿了士兵的衣服给他做掩护……刘邦的言行举止,可以说是一个十足的流氓痞子,在他身上流露的是根深蒂固的粗俗流氓血液。但是,也正是这种痞子气质和圆滑城府深刻的性格,让他在当时整个拘泥于道德限制和表面意义上的“美名良行”的时代大气候下的政治争斗中,能够放开手脚,不受限制,表现出机敏灵活,能屈能伸的举大业者潜质:他进入关中即听取了张良的建议,与民约法三章,本来好色贪财的他竟是“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封秦重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19〕,在鸿门宴时先对项伯大套近乎,表明诚意,争取机会,然后在宴会上小心谨慎,恭敬礼让,但是即使在窝囊苟且的兵败逃生时候,刘邦也没有放弃过夺取江山的念头。在每一次关键的时刻,刘邦都能克制住自己的原始欲念,不断规检自己,积极听取手下的意见和建议,继续完成自己王天下的霸业。

我们再来看看生于楚世家的项羽,他深受楚地楚风影响,楚文化的熏陶使他在道德理解上表现出对美好名声,讲信用和保持个体的完美和独立性的追求。项羽定都彭城,只是因为“富贵不归乡如衣锦夜行”,他不愿在鸿门宴上借机杀死刘邦因为讲求信义,他吝惜官位,对名誉有着变态的追求。然而环境的巨大反差,在绞尽脑汁的争权夺利中,项羽一直在对道德的抛弃和拥护中矛盾不堪:

项王欲自王,先王诸将相。谓曰: “天下初发难时,假立诸侯后以伐秦。然身披坚执锐首事,暴露于野三年,灭秦定天下者,皆为将相诸君与籍之力也。义帝虽无功,故当分其地而王之。”

从这段话中,可以一窥当时项羽复杂矛盾的心情。打算自己成为称王而要先王诸将相,要居功,先要夸奖诸将相,对义帝怀恨在心却又分地王之。在只需要捅穿一层纸的羞涩道义面前,年轻气盛的项羽偏要顾及信用,名誉,顾及周围人的看法和口舌。尽管自己实力强大并且功劳最大, 却因怀王之约“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这一条款而内心不安,处处束手束脚,在鸿门宴上被樊哙言明而失掉消去刘邦的机会;在与刘邦的争斗上,他更是处处招到刘邦舞起的道德大棒的折磨,广武对决中刘邦所公布的项羽十大罪状,其中诚然不无罗列编织之嫌,但是刘邦紧紧抓住的是项羽暴虐屠城,阴弑义帝,分封不公等不仁不义,有失良信的道德小辫子。

可以说,项羽一方面希望在诸侯军和周围人中间建立起德者的榜样和模范,一方面又不得不随时破坏这种榜样和模范,甚至不断接受来自刘邦等诸侯王的道德讨伐和嘲笑,他内心深处的敏感又让他深深厌恶这种嘲弄和针砭,他自身的素质和性格上的缺陷让他无法成为象舜、禹、周文王那样的有德名君,甚至不能象他的对手刘邦那样做一个彻头彻尾的痞子。他只能在被别人和自身编织的道德圈套中越陷越深,无法自拔。

最终,超越道德名义的无道德者刘邦战胜了苦苦拘泥于道德的项羽。早在他们之前的庄子早就一眼看出“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20〕的道德不公平现象,而历史和时代的走向并不会因为过小的细节做更多的眷顾和停留,它们更多的是偏向那些出离道德之外,置道德不顾的人们。至于在道德底线和仁义礼信中苦苦挣扎的项羽,最后在乌江畔为了保全过度急剧的自尊,信誉,“吾为若德”,死于自手。我们只能说他的死是可悲的,至于他究竟是有真道德的殉道主义者还是个崇力无德者,无需过多考虑。

台湾学者柯庆明这样指出悲剧英雄的性情,“一种强烈的自我意识,以及绝对强烈的自我塑造,自我完成的渴求与意志”〔21〕。无论是从时代角度,项羽自身的性格矛盾或者在道德中的挣扎,项羽一开始就注定了是一个悲剧人物,他的一生可谓是“兴之暴”,美好而风光的,他终身所追求的美好名气和信誉在他的冥顽不灵,近乎固执和狂妄自我为尊的性格中也并为丧失,他执著于自己所选择的人生和生活方式,即使这种人生和生活方式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但他甘愿且付出努力。只是当他所选择的生活方式无法进行下去,甚至为此要遭受名誉或者心理上折磨和损失时,他才会匆匆选择死亡而不是苟活人世。

三、乌江自刎的千年回响

千百年来,项羽的故事仍在流传回响,并不断被演绎开去。在这个昔日威武英雄最后哀歌低泣,辞别美人,这个让人心目中跌宕起伏的经典画面在那一刻被定格,项羽的悲剧也达到最高点。

“垓下之围”,“四面楚歌”,“霸王别姬”,我们今天赋予这些词语更广阔的含义,是因为司马迁刻画的淋漓尽致和多情多思,精彩而悲壮。

我们看到项羽离别了佳人,麾下从者百余人,溃围南出,误陷大泽,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

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我们从项羽的语气和话语内容中看到的是他对自身实力的高度自信近乎迷恋,充满了霸者骄傲的神采和雄姿,也是对于败北穷途的蔑视与不以为然,可谓快人,快语,快心,只求快战以解心中郁闷。在这里,项羽还并未抱定去死的决心,他仍希望能突围出去,但是舣船而待的乌江亭长的一番话,竟令他不知所从,只求一死无愧于心。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无数年后的今天,我们已无从考证这场惊心动魄的对白是为真实还是太史公尚奇心理下的虚托之作,但是,可以看出的是无论是诚心的亭长还是心中复杂不安的楚霸王,二者神情自然,语言符合自身身份。

但是这些仍旧留给了后世人无尽的猜测遐想和费劲心机的推测求证。《史记菁华录》中就这样评析项羽的“我何为渡”:“项王之意必不欲以七尺躯坠他手坑堑。观其溃脱?岂不欲脱?迨闻亭长之言又不肯上其一叶之舟,既又赐以爱马慰遗之,粗糙爽直,良可爱也”〔22〕。评析中除点明了项羽性格上直爽憨厚可爱外,最重要的是指明了项羽自杀原因是毫无生机,并非真正的有渡不渡,“必不欲以七尺躯坠他手坑堑”,前有田父诈为指路,导致陷入大泽,如今亭长又岂非刘邦预先安排的伏军?脱离十面埋伏,一路惶恐急走,误入大泽,又陷入自身心理之圈套,不予讲明是因内心对美好名声,对贵族之气的自尊维护罢了。而现代《史记》研究学者则认为此情节可能出自司马迁艺术虚构。尊奉“尚耻”精神的司马迁给败途中的英雄增添了这样一则对白,恳切而真诚地写出末路英雄的心声,于过往的回顾,于尊严的维护,于耻辱的对抗,于死的义无返顾。这种理由也可说是不无道理的。

不管司马迁当时是虚构还是真实描写以及处于何种情况下而写了抗渡情节,太史公始料未及的是后世对于项羽的“渡与不渡”“王与不王”更多谈论和话语以及这些议论背后的种种态度,引出的是更深层次的中国文化心理纷争。

(一)“渡”与“王”

唐杜牧在他的《题乌江亭》诗中这样写到: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亦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23〕

一生游走南北的杜牧,在诗中表达了他所希望看到的楚霸王是能包羞忍耻的男子汉,何况战场纷争胜败无法预期并非一场定生死,项羽应该败而不挠,立足江东,卷土重来,他的诗句中是深深的惋惜和哀痛之情。这种希望项羽渡江而卷土重来争王的态度深层次的反映出传统的儒家思想——“忍耻精神”,“小不忍则乱大谋”,在更大利益更大灾祸面前,人的趋利避害心理就明显的表现出为了某一更有价值更有利益的目标,而宁愿忍受,遭遇在获得更高利益过程中的苦痛创伤,甚至会舍弃与拒绝在这一过程中来自各方面不同的小利益、小享受的诱惑。

千百年来,无数的道德家们如此,无数的政治家们如此,被他们教育并影响着的民众也是如此,“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形而上之,这种对于羞耻为首人生挫折的包容,对于小恩小惠人生享受拒绝的忍态度,指引出的是中华民族传统并生生不息的坚强弘毅精神。

最后,透过杜牧的《题乌江亭》诗看项羽,我们会惊奇的看到本文中提及的另外两个关键人物——司马迁和刘邦。他们无一例外的都是渡过了乌江的项羽。司马迁和刘邦,都曾遭受过自己人生的“乌江”口岸:司马迁推崇尚耻精神认为“垢莫大于宫刑”〔24〕,却遭受最为可耻的宫刑;而刘邦一生也是曲折坎坷。但他们二者都能在更大价值追求上(司马迁撰写《史记》,刘邦王天下),忍住受心灵和生理的创伤,安全渡过了“乌江”口岸。所不同的是在跨越乌江的过程

慧慧

西楚霸王项羽,率直磊落,勇武过人,刚愎自用,寡谋轻信,最后自刎乌江,失去一生霸业。

司马迁在刻画人物时,善于将人物置身于尖锐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他们各自的行为显现个性特征。如在《鸿门宴》中通过展现紧张、复杂的矛盾冲突,揭示了项羽与刘邦两人的不同性格。先看项羽,当曹无伤派人将刘邦“欲王关中”的野心告诉给项羽时,项羽大怒,准备“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可是在鸿门宴上,刘邦将事先准备好的一席温顺言语对项羽讲过之后,他不但不杀刘邦,而且竟然说出“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幼稚、轻信,缺乏最起码的政治斗争的意识,是个莽撞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樊哙进来保护刘备,进来后“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这种剑拔弩张的情势,项羽丝毫没有看出来,反而称赞樊哙是个壮士,并赐给酒食。再看刘邦,当得知项羽要来攻打时,虚心听取了张良的建议,想利用项伯度过难关。刘邦问张良何以与项伯有故,了解关系的深浅,考虑是否靠得住。接着又问项伯的年纪,想出一套逢迎项伯的办法。精细老练、会拉拢人、会利用人,表现出刘邦机智权变的性格。刘邦鸿门宴脱险后,立即诛杀了内部的叛徒曹无伤;可是,项羽对项伯的通风报信、吃里爬外的做法不闻不问,表明两个人政治警觉的差异。通过这个戏剧性的情节,成功地展示了项羽和刘邦两个历史人物的个性:一个豪爽、无谋和轻敌;一个机智、老练和精细。

S笔记

项羽一生气宇轩昂,踌躇满志,一心要成就一番大业,但由于他本身性格上的目空一切、自以为是,认识上的偏差,作战谋略上的失误,血气方刚而智谋不够,最终只能是走投无路,落得个乌江自刎的下场。

豆豆staR

其实项羽在史记中的形象来说的话,如果你只以单纯的那些历史资料来看,你会觉得这个有一点点失真,再加上你如果联想到这些各种各样题材的电视剧里面,你就会发现历史是没有真相的,真正的历史是没有真相的。

相关推荐

西楚霸王叫什么名字

项羽。。。。。。。。。。。。。。。。。。
2023-09-07 08:46:295

西楚霸王是谁?

西楚霸王是项羽。项羽(西楚霸王,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楚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军事家,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 的代表人物。西楚霸王来源:随之,“项羽乃自立为西楚霸王,王梁、楚地九郡,都彭城”,并分封诸将相及业已自称王号者十八人为诸侯王(《史记》之《项羽本纪》、《高祖本纪》)。 项羽所谓“西楚霸王”一称,即由此而来。 这是关于项羽本事最早的原始记载,套用一个市面上很流行成语,可谓“自古以来”如此。
2023-09-07 08:46:461

西楚霸王是谁

西楚霸王是项羽。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唐宋典籍记载为周王族诸侯国项国后代,姬姓,项氏,名籍,字羽,泗水郡下相县(今江苏省宿迁市)人。秦朝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项羽少时学书、剑皆无所成,然胸怀反秦大志。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九月,随项梁起兵会稽(治今江苏苏州),响应陈胜、吴广起义。陈胜死后,又领导反秦武装主力,拥立楚怀王之孙熊心为楚怀王。秦将章邯击赵时,奉怀王之命,以次将随上将军宋义率军救赵,因宋义行至安阳后按兵不动,遂于帐中斩之,然后亲自领兵救巨鹿,破釜沉舟,大败秦军主力。随后招降章邯,坑杀秦卒二十万,进军关中。时刘邦已先据咸阳,谋臣范增力劝项羽在鸿门宴上杀死刘邦,未能实现,与刘邦暂时达成和解,遂屠咸阳,杀秦王子婴,烧秦宫室,掳掠货宝。公元前206年二月,分封诸侯,以刘邦为汉王,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不久,田荣、陈余于齐、赵等地举兵反楚,刘邦乘机平定三秦,进逼西楚,楚汉之争随之爆发。项羽虽于战争前期取得胜利,但因分封诸侯,内部矛盾重重,加以战略决策失宜,军事形势日益不利,终被围困垓下,夜闻楚歌四起,以为汉军已得楚地,遂突围至乌江,自刎而死。作为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的代表人物,项羽是一位以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李晚芳评价“羽之神勇,千古无二”。
2023-09-07 08:47:051

西楚霸王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指秦末楚将项籍。项籍别 称:项王、西楚霸王字 号:项羽所处时代:秦末楚汉之际西楚霸王,即西楚王朝创立者,一般指项羽。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项氏,名籍,字羽,楚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军事家,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 的代表人物,也是以个人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李晚芳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司马迁在《史记》中写到: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反秦,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于巨鹿之战击破章邯、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而后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进攻项羽,项羽与其展开了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期间虽然屡屡大破刘邦,但项羽始终无法有固定的后方补给,粮草殆尽,又猜疑亚父范增,最后反被刘邦所灭。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今安徽灵璧县南),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边自刎而死。轶事典故:破釜沉舟巨鹿之战时,项羽率军渡过漳水后,下令把船全部凿沉,把做饭的器具全部毁坏,只带着三日粮草与秦军作战,项羽士卒因此以必死之心奋勇向前,项羽军因此战斗力得到大幅提升,个个以一挡十,杀的诸侯军人人胆寒,最终,取得巨鹿之战的胜利。鸿门宴即范增劝项羽杀刘邦所摆的一场宴会,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由此而来。四面楚歌项羽兵败垓下后被刘邦军四面围定,刘邦军在晚上高声唱起了楚地的歌,项羽军听到歌后都非常的伤心,以为刘邦已经平定楚地,项羽军的军心也因此被瓦解。霸王别姬项羽有一美人叫虞姬,常常陪伴项羽左右,但项羽要率领精骑准备突围,不得已作歌与虞姬诀别,虞姬也作歌附和,表必死之心,与项羽泪别。[66] 霸王别姬后又被改编为戏曲、影视、小说、歌曲等文艺作品。作壁上观由章邯带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围攻赵国于巨鹿时,赵王派人向各地诸侯求救,虽然各地诸侯都有引兵前来,但是都惧怕秦军的强大,而躲在自军修筑的壁垒里不敢出来,与秦军长久相持,但不能解巨鹿之围。项羽率领英布、蒲将军等几万楚军主动向秦军发起进攻时,诸侯还是只敢躲在壁垒里观看,直到项羽杀败秦军之后,诸侯才敢从壁垒里出来。作壁上观现指让自己置身事外,不协助任何一方。锦衣夜行项羽率军破咸阳之后,看到秦朝宫室都被火烧得残破不堪,又思念家乡想回去,就说:“富贵不回故乡,就像是穿着锦绣衣裳在黑夜中行走,有谁能知道呢?”沐猴而冠项羽攻占并烧毁咸阳之后,想要东归彭城。韩生听到后说:“人说楚国人像是猕猴戴了人的帽子,果真是这样。”项羽听见这话,便把韩生扔进锅里煮死了。
2023-09-07 08:47:301

西楚霸王是什么意思

项羽推翻了秦朝,建立了西楚政权,而因项家世世代代为楚臣,故称其为西楚霸王
2023-09-07 08:47:413

西楚霸王是谁

1、西楚霸王是项羽。2、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周王族姬姓项国后代,项氏,名籍,字羽,泗水下相(今江苏宿迁市)人。秦朝末年起义军领袖、杰出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之孙。3、勇猛好武,跟随叔父项梁发动吴中起义,反抗秦朝。项梁阵亡后,率军渡河援救赵王歇。巨鹿之战,击破章邯和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杀死秦王子婴,自称西楚霸王,定都于彭城(今江苏徐州市),大封灭秦功臣将领,拥立六国贵族后代为王。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掀起历时四年的楚汉之争。项羽在正面战场屡破刘邦,彭城之战大败汉军。但彭越不断后方破坏楚军补给,之后韩信统一了黄河以北,挥师南下。项羽刚愎自用,猜疑亚父范增,终为刘邦所败。公元前202年,项羽退守垓下(今安徽灵璧县),突围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最后霸王别姬,自刎于乌江。
2023-09-07 08:47:501

西楚霸王是谁?

西楚霸王项羽,名籍字羽,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当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他力举义旗,大破秦兵,率诸侯入关,杀秦王子婴,焚咸阳,自称西楚霸王,威风不可一世。但在与刘邦楚汉相互争战中失败,感到无颜见江东父老,羞渡乌江自刎而死,年仅31岁。
2023-09-07 08:47:591

西楚霸王指的是谁?

西楚霸王=项羽
2023-09-07 08:48:106

西楚霸王是谁

项羽
2023-09-07 08:48:3015

项羽为什么叫西楚霸王?

项羽之所以被称为西楚霸王,是因为项羽是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而楚国在春秋战国末期的势力非常庞大。几乎整个中国东南部地区,都是楚国地盘。如此庞大的地区,通常被分为东楚,西楚,南楚三部分。后来在分封天下之时,项羽所占领土有九郡之多。但是有十九路诸侯来分这天下,他一个人就占了五分之一之多,而且其所占土地大多数为西楚的土地,所以被称为西楚霸王。扩展资料:项羽勇猛好武,跟随叔父项梁发动吴中起义,反抗秦朝。复立楚王后,册封鲁公。项梁阵亡后,援救赵王赵歇。破釜沉舟,击破章邯和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赢得巨鹿之战。率军攻破关中,举办鸿门宴,火烧秦王宫,杀死秦王嬴子婴。分封灭秦功臣将领,拥立六国贵族后代为王。自称西楚霸王,定都于彭城。此后,与汉王刘邦争夺天下,史称“楚汉之争“。自恃武力,刚愎自用,弑杀楚义帝,猜疑亚父范增,终为刘邦所败。
2023-09-07 08:49:091

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事

1.破釜沉舟巨鹿之战时,项羽率军渡过漳水后,下令把船全部凿沉,把做饭的器具全部毁坏,只带着三日粮草与秦军作战,项羽士卒因此以必死之心奋勇向前,项羽军因此战斗力得到大幅提升,个个以一挡十,杀的诸侯军人人胆寒,最终,取得巨鹿之战的胜利。
2023-09-07 08:49:4711

西楚霸王为什么叫西楚

他把自己封在了楚地,定都在彭城。因为彭城在传统地理观念中属于西楚之地,因此称西楚。项羽自号西楚霸王,代表的是继承了整个楚国的中心。项羽不仅仅是一位西楚王,而且是一位称霸一时的领袖人物,所以项羽成为了当时类似于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最具实力的诸侯。春秋五霸战国七雄都称为霸主,因此项羽自然也是称雄一时的霸主,而且项羽本身来说是一个具有霸气的人物,堪称是霸气外露,因此人们都称其为西楚霸王,从此之后项羽外号就是西楚霸王。扩展资料: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反秦,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于巨鹿之战击破章邯、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而后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进攻项羽,项羽与其展开了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期间虽然屡屡大破刘邦,但项羽始终无法有固定的后方补给,粮草殆尽,又猜疑亚父范增,最后反被刘邦所灭。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今安徽灵璧县南),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边自刎而死。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西楚霸王
2023-09-07 08:51:491

西楚霸王是什么朝代

西楚霸王是秦朝的。西楚霸王就是项羽,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姬姓,项氏,名籍,字羽,泗水下相(今江苏宿迁市)人。秦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杰出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勇猛好武,跟随叔父项梁发动吴中起义,反抗秦朝。项梁阵亡后,率军渡河援救赵王歇。巨鹿之战,击破章邯和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杀死秦王子婴,自称西楚霸王,定都于彭城(今江苏徐州市),大封灭秦功臣将领,拥立六国贵族后代为王。巨鹿之战时,项羽率军渡过漳水后,下令把船全部凿沉,把做饭的器具全部毁坏,只带着三日粮草与秦军作战,项羽士卒因此以必死之心奋勇向前,项羽军因此战斗力得到大幅提升,个个以一当十,杀的诸侯军人人胆寒,最终,取得巨鹿之战的胜利。项羽有一美人叫虞姬,常常陪伴项羽左右,但项羽要率领精骑准备突围,不得已作歌与虞姬诀别,虞姬也作歌附和,表必死之心,与项羽泪别。霸王别姬后又被改编为戏曲、影视、小说、歌曲等文艺作品。项羽攻占并烧毁咸阳之后,想要东归彭城。韩生听到后说:“人说楚国人像是猕猴戴了人的帽子,果真是这样。”项羽听见这话,便把韩生扔进锅里煮死了。
2023-09-07 08:52:181

西楚霸王项羽是怎么死的!

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士兵越来越少,粮食也吃没了,刘邦的汉军和韩信、彭越的军队又层层包围上来。夜晚,听到汉军的四周都在唱着楚地的歌谣,项羽大惊失色地说:“汉军把楚地都占领了吗?不然,为什么汉军中楚人这么多呢?”项羽连夜起来,到军帐中喝酒。回想过去,有美丽的虞姬,受宠爱,常陪在身边,有宝马骓,常骑在胯下。而今……于是项羽就慷慨悲歌,自己作诗道:“力能拔山啊豪气压倒一世,天时不利啊骓马不驰。骓马不驰啊怎么办,虞姬啊虞姬你怎么办!”唱了一遍又一遍,虞姬也同他一起唱。项羽泪流数行,身边侍卫也都哭了,谁也不能抬头看项羽了。 于是项羽跨上战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随,当晚从南面突出重围,纵马奔逃。天亮的时候,汉军才察觉,就命令骑兵将领灌婴率领五千骑兵追击项羽。项羽渡过淮河,能跟上项羽的骑兵只有一百多人了。项羽走到阴陵时,迷路了,向一农夫问路,老农骗他说:“往左拐。”项羽往左走,就陷入了一片低洼地里,所以又被汉军追上了。项羽又率兵向东走,到了东城的时候,只剩下二十八个骑兵了,而追击的汉军骑兵有几千人。项羽自己估计这回不能逃脱了,对手下骑兵说:“我从起兵打仗到现在已经八年了,亲身经历七十余次战斗,从没有失败过,所以才称霸天下。但是今天却终于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我灭亡,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错误啊。我今天当然是要决一死战,愿为大家痛快地打一仗,定要打胜三次,为各位突出重围,斩杀汉将,砍倒帅旗,让各位知道这是上天要亡我,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错误。”于是就把他的随从分为四队,朝着四个方向。汉军层层包围他们,项羽对他的骑兵说:“我再为你们斩他一将。”命令四队骑兵一起向下冲击,约定在山的东面分三处集合。于是项羽大声呼喝向下直冲,汉军都溃败逃散,果然斩杀了汉军一员大将。这时赤泉侯杨喜担任骑兵将领,负责追击项羽,项羽瞪眼对他大喝,赤泉侯杨喜连人带马惊慌失措,倒退了好几里。项羽同他的骑兵在约定的三处会合。汉军不知道项羽在哪一处,便把军队分成三部分,重新包围上来。项羽就冲出来,又斩了汉军的一个都尉,杀死百余人。再一次集合他的骑兵,发现只不过损失了两个人,便问他的随骑道:“怎么样?”骑兵们都佩服地说:“真像您说的那样!” 于是项羽就想东渡乌江。乌江的亭长撑船靠岸等待项羽,他对项羽说:“江东虽小,也还有方圆千里的土地,几十万的民众,也足够称王的了,请大王急速过江。现在只有我有船,汉军即使追到这,也没有船只可渡。”项羽笑道:“上天要亡我,我还渡江干什么?况且我项羽当初带领江东的子弟八千人渡过乌江向西挺进,现在无一人生还,即使江东的父老兄弟怜爱我而拥我为王,我又有什么脸见他们呢?或者即使他们不说,我项羽难道不感到内心有愧吗?”接着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忠厚的长者,我骑这匹马五年了,所向无敌,常常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赏给你吧!”于是命令骑马的都下马步行,手拿短小轻便的刀剑交战。仅项羽一人就杀死汉军几百人。项羽自己也负伤十多处。忽然回头看见了汉军骑兵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吕马童面向项羽,指项羽给王翳看,说道:“这个人就是项羽。”项羽便说道:“我听说汉王悬赏千两黄金要买我的脑袋,并封为万户侯,我就送你这点好处吧!”说完就自杀身亡了。
2023-09-07 08:52:404

西楚霸王是谁?

  西楚霸王是项羽。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楚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以勇武闻名的军事家,李晚芳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反秦,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于巨鹿之战击破章邯、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  而后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进攻项羽,项羽与其展开了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期间虽然屡屡大破刘邦,但项羽始终无法有固定的后方补给,粮草殆尽,又猜疑亚父范增,最后反被刘邦所灭。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今安徽灵璧县南),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边自刎而死。
2023-09-07 08:53:212

项羽为什么叫西楚霸王?

因为他统治了那个地方
2023-09-07 08:53:4812

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事

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事:1、破釜沉舟故事发生在巨鹿之战,当时秦军攻赵,楚怀王派军援助;项羽杀掉畏缩不前的宋义,"破釜沉舟",与秦军决战,连败秦军。消灭了秦王朝赖以存在的军队,为推翻秦王朝的统治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2、鸿门宴故事发生在陈胜吴广起义后的第三年,项羽请刘邦吃饭,期间项羽的谋士范增安排项庄舞剑为名要宰掉刘邦,叛徒项伯也起舞帮刘邦拖延了时间到樊哙赶来护住了刘邦,最后刘邦尿遁而逃。3、四面楚歌楚汉之争,项羽落败,被刘邦打败后退到乌江边,刘邦命人围着项军唱他们家乡的歌,导致军心涣散,战士思家情切而溃不成军。4、霸王别姬项羽被刘邦逼到垓下之时,与宠妃虞姬所唱的曲。一曲既罢,虞姬自刎而死,项羽则率精锐突围,但仍被逼困在乌江,最后也自刎身亡。项羽与虞姬最后的诀别,就这么成了传唱千古的凄美绝响。
2023-09-07 08:54:321

西楚霸王是指什么动物

西楚霸王是指兔。拓展资料如下: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男,唐宋典籍记载为周王族诸侯国项国后代,姬姓,项氏,名籍,字羽,泗水郡下相县(今江苏省宿迁市)人。秦朝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项羽少时学书、剑皆无所成,然胸怀反秦大志。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九月,随项梁起兵会稽(治今江苏苏州),响应陈胜、吴广起义。陈胜死后,又领导反秦武装主力,拥立楚怀王之孙熊心为王。秦将章邯击赵时,奉怀王之命,以次将随上将军宋义率军救赵,因宋义行至安阳后按兵不动,遂于帐中斩之,然后亲自领兵救巨鹿,破釜沉舟,大败秦军主力。随后招降章邯,坑杀秦卒二十万,进军关中。时刘邦已先据咸阳,谋臣范增力劝项羽在鸿门宴上杀死刘邦,未能实现,与刘邦暂时达成和解,遂屠咸阳,杀秦王子婴,烧秦宫室,掳掠货宝。公元前206年二月,分封诸侯,以刘邦为汉王,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不久,田荣、陈余于齐、赵等地举兵反楚,刘邦趁机平定三秦,进逼西楚,楚汉之争随之爆发。项羽虽于战争前期取得胜利,但因分封诸侯,内部矛盾重重,加以战略决策失宜,军事形势日益不利,终被围困垓下,夜闻楚歌四起,以为汉军已得楚地,遂突围至乌江,自刎而死。作为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的代表人物,项羽是一位以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李晚芳评价“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项氏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据唐朝《元和姓纂》和《大宋重修广韵》记载项羽为周朝分封同宗的周王族诸侯国中姬姓项国后代,春秋时项国被鲁国灭后以国名为族姓。
2023-09-07 08:54:511

西楚霸王是指谁?为什么叫西楚霸王?

项羽,自封的西楚霸王,因为他是楚国人
2023-09-07 08:55:242

西楚霸王项羽简介

西楚霸王项羽,字羽,魏国(今河北境内)人。他是汉朝石勒公主的婿家,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项羽齐王田午的部将,参加了攻打秦朝的战争,并在秦朝灭亡后自立为西楚霸王。他率军南下,经过长时间的战争,最终取得了对汉中、巴蜀等地的控制。然而,在刘邦发动内战夺取江南和北方地区的过程中,项羽战败,最终在垓下战役中被刘邦击败。项羽在垓下战场中发出慷慨激昂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豪迈言论而广为传颂。项羽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被誉为“草木皆兵,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天才将领。他的形象被广泛地反映在文学、戏曲、电影等方面,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2023-09-07 08:55:423

项羽为什么被称为西楚霸王

项羽的勇武古今无双(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他是中华数千年历史上最为勇猛的将领,“霸王”一词,专指项羽。 著名军事家、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中国历史上的最强武将。是力能扛鼎气压万夫的一代英雄豪杰。号西楚霸王。 汉书记载 羽自立为西楚霸王(是谓以霸道取天下,以王道治天下)
2023-09-07 08:55:514

西楚霸王介绍

1、西楚霸王指的是项羽这位历史人物。2、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唐宋典籍记载为周王族诸侯国中姬姓项国后代,项氏,名籍,字羽,泗水下相(今江苏省宿迁市)人。秦朝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之孙。3、勇猛好武,跟随叔父项梁发动吴中起义,反抗秦朝。项梁阵亡后,率军渡河援救赵王赵歇,赢得巨鹿之战,击破章邯和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攻破关中,举办鸿门宴,杀死秦王嬴子婴,自称西楚霸王,定都于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分封灭秦功臣将领,拥立六国贵族后代为王。此后,与汉王刘邦争夺天下,史称“楚汉之争”。自恃武力,刚愎自用,猜疑亚父范增,终为刘邦所败。公元前202年,退守垓下(今安徽灵璧县),突围到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发生“霸王别姬”,自刎于乌江。4、作为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的代表人物,项羽是一位以个人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李晚芳评价项羽“羽之神勇,千古无二”。
2023-09-07 08:55:581

我国历史被称为“西楚霸王”的是?

我国历史被称为“西楚霸王”的是? 1.关羽 2.项羽 正确答案:项羽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泗水下相(今江苏宿迁市区)人。秦末农民起义领袖,杰出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勇猛好武,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起义反秦。项梁阵亡后,率军渡河援救赵王歇。巨鹿之战,击破章邯和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领军灭亡秦国。自称西楚霸王,定都于彭城(今江苏徐州市)。 关羽(?—220年),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被称为“美髯公”。长期镇守荆州。
2023-09-07 08:56:061

西楚霸王项羽是什么生肖的?

西楚霸王项羽是属什么生肖的项羽一直以来是中国古代饱受争议的一个人物,然而对于他的出生年月没有太多的纪录,所以项羽是什么生肖就没有一个具体标准答案,专家只能通过有限的史料来进行推测。根据史记记载项羽出生在公元前232年,他的祖籍是江苏宿迁,如果按照现在的生肖推算方法来看项羽应该有两个属相,他可能属龙或者也可能属兔。项羽剧照之所以项羽是什么生肖有两个答案是因为现在的生肖计算方法是根据中国传统的古历纪年来推算的,但是古历没有过新年的明确规定,所以项羽如果是公元前232年的古历新年之前生的,那他就应该属兔,而如果是公元前232年的古历新年之后生的,那他就是属龙。所以项羽是什么生肖这个问题要最终确定还要看到项羽的出生年月,历史学家专门研究了项氏宗谱,发现项羽出生在11月,那时是冬天,但是还没有过新年,所以专家认为,项羽是公元前232年的古历新年之前生的,他属兔的可能大一些。后世有一些项羽简介中提及项羽可能是属龙的,这种说法的依据主要是根据项羽的性格非常符合属龙的人的特性,勇猛异常,事实证明大多数属龙的人确实也很勇猛,但是不能仅通过性格就判断项羽的属相,如果根据项羽的真实出生时间来看项羽属兔的可能大一些,现在这个说法也得到了大多数专家的采信。秦末著名武将项羽真的是英雄吗项羽是英雄吗?当然是,并且是一个本色英雄,不计较成败利害。并且不论从哪一个角度来说,项羽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英雄。包括他最后在乌江边上自刎而死,这也是一个本色英雄的傲气使然,所以不能否认项羽是一个英雄。项羽剧照项羽是英雄吗?在项羽之前,六国面对秦国的吞并都只是在观望的姿态,而项羽响应农民起义,带领八千江东子弟一路杀到秦朝的大本营。最后击败秦军,虽然之后被刘邦捡漏先入了咸阳宫,但是这一壮举难道还不能被称为那个时代的英雄?但是在灭了秦国之后,项羽坑杀20万秦国降兵,火烧阿房宫,那么项羽是英雄吗?当然是。在当时,杀降是传统,再加上古代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低下,根本养活不了那么多人,所以情有可原。至于项羽火烧阿房宫,这是出于国仇家恨。秦始皇之前灭了楚国,逼死项羽的爷爷项燕,连抚养自己长大的叔父项梁也在定陶之战中受伤而亡。本来报仇就是支持项羽灭秦的动力,如今胜利了,自然是要发泄心中的仇恨。在兄弟情义上,项羽有情有义,即使是面对跟自己争夺权力的市井流氓刘邦,项羽依然在鸿门宴上放走了他。而在个人感情上,项羽一生到死最爱的女人也就只有一个虞姬,即使是自己四面楚歌的时候,也还是担忧虞姬和骏马的安危。随后是项羽的个人实力,虽说他小时候学东西三分钟热度,但是项羽在之后带兵征战的过程中,出色的军事能力令人折服。项羽是个英雄,但是太傲气。西楚霸王项羽到底杀了多少人项羽作为出名的武将,同时也是号称历史上最强的武将,一生中杀人无数,没人说得清一生中项羽杀了多少人。单凭项羽一生中辉煌的几场战役他杀的人数就已经突破百万,自己杀的没有八千也有一万。项羽画像在著名的巨鹿之战中,项羽直接就打败了秦军,也是获得了20多万的俘虏。当时秦军俘虏内心不满,背后准备暗算项羽,但是被项羽的人听到,项羽一怒之下活埋了20多万的秦军俘虏,这件事在历史上也是颇为有名。接着就是著名的彭城之战中,项羽田荣被打败,项羽烧毁齐国的房子建筑,将所有的将士杀死,死伤无数。之后刘邦带领五十万兵马攻打楚国,最后还是被项羽歼灭数十万人,可见项羽军队的勇猛。项羽最出名的事迹还是在乌江时候,项羽的军队被刘邦打败。之后骑马逃到乌江,没有听亭长的劝阻。心里只有失去爱人的悲伤和自己无颜面对江东父老的心,心灰意冷最终被刘邦追上,刘邦的人马包围了项羽,项羽下马和刘邦的队伍拼死作战,竟然单人击杀了刘邦精兵几百人,虽然自己身上也是受伤严重,但是单人之力击杀几百精兵,乃是前所未闻的。最终项羽挥刀自刎,也是结束了项羽一生的屠杀。项羽杀了多少人?谁也不能给个确定的数字,就是他自己都没法准确的计算出,很多人估计百万还是有的,因为毕竟项羽一直是众人口中的战神。西楚霸王项羽灭秦后自己是皇帝吗项羽是皇帝吗这个问题一直有很大争议,从实际情况来看,西楚霸王项羽确实拥有皇帝的权力,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他也号令群雄,也曾经有人提议项羽自己登上皇帝的宝座,但是当时楚怀王还在位,所以他只能自称西楚霸王。项羽剧照其实项羽是皇帝吗这个问题从分封诸侯这件事儿就能看出来,当时西楚怀王还活着,项羽东征西战成为天下人闻名的英雄,但是分封诸侯这样的天下大事却不能是项羽干,只有年老的楚怀王才有权力,所以项羽实际上并不是皇帝,他也曾想过黄袍加身,但他确实没有那个条件。其实项羽是皇帝吗这个问题应该分两方面来看,从一方面来看,项羽已经是皇帝了,只要西楚怀王去世,他就是名正言顺的皇帝,但如果从皇帝的程序来看,项羽又没有黄袍加身,虽然征战天下却没有得到大部分诸侯的认可,而且最后他建立的帝国也被刘邦打败了,没有自己的领土项羽就不是一个皇帝。整体来说项羽这个人在军事上造诣很高,但是在政治上没有远见,他不能及时的把握时机,登上皇帝位,反而把到手的江山拱手让给了刘邦,项羽充其量只是一个诸侯联盟的首领,他虽然享有皇帝实际享有的权利,也受到万人景仰,但他没有真正通过皇帝授权,他没有建立起自己的王朝,所以项羽是皇帝吗这个问题答案是否定的。秦末时期西楚霸王项羽祖籍在哪里项羽祖籍江苏宿迁,他是一位拔山盖世的英雄,武力值在历史上可以属于最强之一。同时,项羽从小就对军事表达了极大的兴趣,项梁教他读书与武术他都不感兴趣,并且说二者都是只能敌一人的东西。倘若要学,就要学能够万人敌的东西。因为对军事的兴趣,他后来成为了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思想家。项羽剧照在历史上,和项羽祖籍相同的是虞姬,虞姬是项羽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爱人。项羽虽然是一个性情暴戾的人,但是用情十分专一。当时刘备大军攻下咸阳,项羽随后而至,他放火烧了秦朝宫殿,掠夺了阿房宫的金银财宝,但却遣散了宫殿里众多的美女,做这些的原因,都是为了向深爱的虞姬示好。不得不说,项羽和虞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儿,同是楚国贵族,虞姬陪着项羽一生戎马,最后以死致意,令人感慨唏嘘。同样在项羽祖籍处出生的还有蛇医季德胜。之所以称之为蛇医,是因为季德胜是著名的蛇伤治疗专家。他虽不是医药世家,但是父亲也是以卖祖传秘方,治疗蛇伤的药而生的。蛇药秘方有着悠久的历史,一直在季家传承着,到了季德胜这里已经是第五代了。令人感动的是,季德胜为了发展蛇伤药方,以自己亲自试药,让蛇咬伤自己多处。他凭着这种直观原始的尝药方式,将药方去粗留静,增良剔莠,一次次改善着药方的疗效。楚霸王项羽之死真正原因是什么“乌江自刎”出自《史记》中的《项羽本纪》,讲的是西楚霸王项羽战败后在乌江自刎的故事。时至今日项羽之死真正原因是什么仍然是人们争论不止的话题。项羽兵败乌江时,他拒绝了乌江亭长的船。面对身后的丛林干戈,他选择自刎而死,耳畔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折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体现出项羽至死的时候还将自己失败的原因归结于自己时运不济,但真的是时运不济吗?项羽之死真正原因是什么?项羽画像有人说项羽最大的失误是在鸿门宴上未听从范增之言,放虎归山,所以才招致最后的失败。还有人说是因为他缺乏谋略和视野,那么项羽之死真正原因是什么呢?鸿门宴上项羽放走刘邦,未把握正确的时机,确实是招致他最后失败的原因。但是他性格上的弱点却贯穿了他一生。他无意改变性格,这对一个有着远大抱负的英雄来说是致命的缺憾。从他“富贵归乡”、“鸿门宴遂听从项伯言而善遇刘邦”可以看出他目光短浅、自满自得、足勇少智的性格缺陷。这些性格导致他再强也只能是个叱咤风云的将军而已,无法成为一名胸怀天下的君王。这便是项羽之死的真正原因。他真正的失误并不在于杀没杀刘邦,也不在于时机不对的缘故,而是在于不能克服自身的性格弱点,这是一个英雄的悲哀。
2023-09-07 08:56:141

西楚霸王 项羽他爹是谁?

是项羽他爷的儿子
2023-09-07 08:56:243

西楚霸王项羽,被彻底打败的战争是哪场?

垓下之战。。。。。。。。。。。。。。。。。
2023-09-07 08:56:438

分封18路诸侯的项羽,自称西楚霸王是哪些用意呢?

项羽的理想就是当一个诸侯霸主,不是当皇帝,所以在推翻秦朝以后,没有选择一统天下,而是分封诸侯,自己当他们的霸主,就是这个用意。
2023-09-07 08:57:124

西楚霸王是指谁,为什么叫西楚霸王?

即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籍(前232-前202),字羽(特别注意一下 项羽本名籍 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中国古代起义领袖,著名军事家,中华史上最强武将!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人称西楚霸王。楚国灭亡之后,项氏家族惨遭屠杀,他与弟弟项庄随叔父项梁流亡到吴中(今浙江湖州)。年少时项梁曾请人教他书法诗歌,籍学了没多久便厌倦了;后梁又请人教他武艺,没多久又不学了;梁大怒!籍曰:“学文不过能记住姓名,学武不过能以一抵百,籍要学便学万人敌!”于是梁便教授他兵法。但其学了一段时间后又不愿意学了,梁只好顺着他不在管他.籍身高八尺,力能扛鼎(霸王举鼎一词的由来),气压万夫,年青时志向便极为远大。一次秦始皇出巡在渡浙江(今钱塘江)时,项羽见其车马仪仗威风凛凛,便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我可以取代他)。”秦二世元年(前二0九),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振臂一呼,揭竿而起(即大泽乡起义),项羽随叔父项梁在吴中刺杀太守殷通举兵响应,此役项羽独自斩杀殷通的卫兵近百人,第一次展现了他无双的武艺!二十四岁的项羽,就这样被人民起义的急风暴雨推上了历史舞台。 楚国名将后代项羽率八千子弟兵起义,两路分兵攻取咸阳扫灭秦国,项羽欲统一全国,与沛公刘邦决战五年,最后不听亚父范增之言,九里山误中韩信大阵,楚军全军覆灭,项羽自刎乌江。楚霸王项羽的一生,生逢乱世,相机而起;勇冠三军,叱咤风云;引兵北上,逐鹿中原,问鼎咸阳,裂土封王,最终却因他自身性格弱点酿就了他的人生悲剧。随着乌江渡口的那一道长剑血光,项羽的悲剧命运划上了一个令人遗憾的句号。悲剧的历史隐藏着悲剧的人物命运。项羽的性格悲剧从楚汉战争的史实中得到了印证。站在历史的长河边.面对项羽的人生悲剧,徒叹“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不是我们应有的积极态度;我们应该在今后的人生历程中,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反复锤炼自己的性格,把握住自己的命运之舟,更好地驶向人生海洋的理想彼岸。
2023-09-07 08:58:251

西楚霸王是哪里人

西楚霸王,项羽,江苏人,江东弟子今犹在 肯为君王卷土来。
2023-09-07 08:58:351

西楚霸王是什么生肖?

霸王别姬——鸡“霸王别姬”是江苏徐州地区的传统名菜。徐州人民为纪念在推翻暴秦统治中立下了汗马功劳的楚国英雄项羽,并怀念那位心系国运、大义凛然的绝代佳人虞姬,创制了霸王别姬这道名菜,流传至今。解放后,毛泽东、刘少奇、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来徐州视察工作,都品尝过这道名菜,并给予赞扬。这道名菜经已故名厨裴继洪改进,借鸡、鳖形象的烘托,使霸王别姬这一历史题材,含义委婉,意境甚妙。鸡、鳖肉质鲜嫩,汤浓味醇。
2023-09-07 08:58:467

项羽一共有多少称谓?

著名军事家、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中国历史上的最强武将。是力能扛鼎气压万夫的一代英雄豪杰。号西楚霸王。大泽乡起义不久,项羽在江东斩郡守后崛起,举兵反秦。率军入关中,以五诸侯灭暴秦,威震四海,分裂天下,册封十八诸侯,大政皆由羽出,号为“霸王”,权同皇帝。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他的出现,为中国的历史掀起了一场风云,写下了一段不朽的神话。 项羽,原籍秦时的下相(今江苏宿迁),自汉以后经多次调整,九六年宿迁成立二级市,以项王故里为市区。一种说法认为霸王故里就在当今新沂马陵山镇。   汉书记载 羽自立为西楚霸王(是谓以霸道取天下,以王道治天下)  国家:西楚   爵位:霸王、鲁公  谥号:西楚霸王 (称王时亦自号西楚霸王)  身份:将门之后---义军首领(前209-前207)---诸侯上将军(前207-前206)---西楚霸王(前206-前202)  身高:据《史记》记载,身高八尺有余,汉书记载为八尺二寸,合今1.8942米  父名:项超  叔父:项梁  宠妾:虞姬  座骑:踏雪乌骓马  兵器:楚戟(演义为虎头盘龙戟)  项羽精通十八般兵器,其中独爱百兵之霸——戟!传说项羽起兵之前会稽郡曾天降陨石,后项梁私下请当地铸造兵器的名人们来用此石取铁为项羽锻造兵器,经九天九夜终锻成一杆巨型虎头盘龙戟,长一丈二尺九寸,重129斤,仅杆就有碗口般粗细,项羽为其起名曰“鬼神”!此戟常人需两人齐力方可抬动,然项羽天生神力使此戟只用单手,后来更自创出一套无敌的招数“单手十八挑”! (以上来自于苏州评话)  铠甲:乌金甲(在锻造中加入乌金强化坚固性,乌金甲为黑色)、虎皮红战袍  特征:中国史书上记载项羽目有重瞳。目有重瞳(其实是一种病)者,中国史书上记载有重瞳的只六个人:仓颉、虞舜、项羽、吕光、鱼俱罗、李煜。仓颉是黄帝时代的造字圣人;虞舜是禅让的圣人,孝顺的圣人,三皇五帝之一;吕光则是十六国时期横扫西域的后凉国王;鱼俱罗相传是击杀猛将李元霸隋朝名将;李煜是五代十国时南唐后主,著名的词人,文学家;项羽则是旷古绝今的“西楚霸王”。     
2023-09-07 08:59:051

自称西楚霸王打一字

自称西楚霸王打一字:珴。项羽 (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唐宋典籍记载为周王族诸侯国项国后代 ,姬姓 ,项氏,名籍,字羽,泗水郡下相县(今江苏省宿迁市)人。秦朝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勇猛好武,跟随叔父项梁发动吴中起义,反抗秦朝。复立楚王后,册封鲁公。项梁阵亡后,援救赵王赵歇。破釜沉舟,击破章邯和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赢得巨鹿之战。率军攻破关中,举办鸿门宴,火烧秦王宫,杀死秦王嬴子婴。分封灭秦功臣将领,拥立六国贵族后代为王。自称西楚霸王,定都于彭城。此后,与汉王刘邦争夺天下,史称“楚汉之争“。自恃武力,刚愎自用,弑杀楚义帝,猜疑亚父范增,终为刘邦所败。汉五年(前202年),兵败于垓下,发生“霸王别姬“,自刎于乌江。 作为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 的代表人物,项羽是一位以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李晚芳评价项羽“羽之神勇,千古无二”。
2023-09-07 08:59:371

西楚霸王项羽的名言?完整的.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2023-09-07 09:00:112

西楚霸王打一生肖?

西楚霸王是一方的诸侯,王者。生肖中老虎就是一方的霸主,应该是生肖虎
2023-09-07 09:00:192

西楚霸王的历史背景

秦2世昏庸残暴.民不聊生.不反不行......
2023-09-07 09:00:313

谁知道西楚霸王这个名是怎么来的

2023-09-07 09:00:402

关于项羽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霸王别姬888856565527529356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44572585656885688855
2023-09-07 09:01:1210

西楚霸王灭秦和勾践卧薪尝胆灭吴的具体故事

首先纠正一下,秦不是西楚霸王灭的最先是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然后各路义军纷纷揭竿而起 ,这其中也包括刚刚被灭亡的六国遗族(包括刘邦项梁两股主力的楚国)其中刘邦,看到陈胜吴广的起义,也斩白蛇,揭竿而起,顺应时代潮流,其中项梁 为楚国大将项燕的儿子 ,自然而然的担当其了复国大任,后轻战而死,其侄子项羽接替了他的部队,可以说暴秦灭于天下群雄的共同讨伐,如果非要说出个是谁灭的,那应该说是刘邦,刘邦率军攻入了潼关,消灭了暴秦最后一道防线,后子婴出城投降,意味着秦朝彻底灭亡。
2023-09-07 09:02:212

西楚霸王指的是谁呀?

项羽项羽[1] (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楚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以勇武闻名的军事家,李晚芳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反秦,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于巨鹿之战击破章邯、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而后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进攻项羽,项羽与其展开了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期间虽然屡屡大破刘邦,但项羽始终无法有固定的后方补给,粮草殆尽,又猜疑亚父范增,最后反被刘邦所灭。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今安徽灵璧县南),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边自刎而死。
2023-09-07 09:03:023

西楚霸王是谁人?

项羽(前232年—前202年),名籍,字羽,古代中国著名将领及政治人物,秦下相(今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人,秦末时被楚怀王芈心(又名熊心)封为鲁公,在前207年的决定性战役钜鹿之战中统率楚军大破秦军,秦亡后自封「西楚霸王」,统治黄河及长江下游的梁楚九郡,后在楚汉战争中为汉高祖刘邦所败,在乌江(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编辑] 家世 项羽的祖父项燕是楚国名将,在秦灭楚的战争中阵亡,其祖先项氏多人也是楚国将领。 项羽是楚国贵族,与楚王室有血缘关系。项姓原本来源于楚国王室芈姓,后被封于项地,所以姓项。 [编辑] 少有大志 《史记·项羽本纪》说项羽「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其叔父项梁因此不满他,羽说︰「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教他兵法,但项羽略知大意以后,便不肯全部学完。后来项梁因为杀了人,连同项羽逃亡到吴中(今江苏南部)躲避仇人。秦始皇巡游会稽(郡治在今江苏苏州)时,项羽跟项梁一起旁观皇帝出巡,羽说「彼可取而代也」,吓得项梁急掩其口,从此对项羽另眼相看。 [编辑] 起兵反秦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起兵反秦,到了九月,会稽守殷通打算反秦,找项梁商议,但项梁和项羽杀了殷通(初项梁起兵,率领项羽进入会稽令公堂,待试探会稽令无意谋反,项羽便拔剑相向,史书记载,当时项羽力搏,或杀了数十到一百人左右),自行举兵反秦,不久便召集了精兵八千人。项梁自任为会稽守,项羽则任裨将。后来项梁率领八千人渡过长江,得到一些反秦军队的归附,兵力增至六七万人,进驻下邳。项梁采纳范增的建议,在民间找到楚怀王嫡孙芈心,立他为楚王,仍号怀王,以争取楚人民心。 [编辑] 钜鹿之战 主条目:钜鹿之战 项梁后来在定陶之战中被秦将章邯杀死,章邯其后率军攻赵,大败赵军,赵王赵歇退至钜鹿(又名巨鹿)。楚怀王自定陶之败后迁至彭城,任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率兵救赵,并封项羽为鲁公。 宋义军到达安阳后停止前进,在当地停留了四十六日。项羽建议进兵,但宋义不接纳,项羽便杀了宋义,楚军诸将不敢反抗项羽,拥立羽为假上将军。项羽派人禀报怀王,怀王便任命项羽为上将军。项羽进兵钜鹿,在前207年的钜鹿之战中大败秦军(钜鹿之战,项羽令军砸碎锅子与凿沉船只,意谓不得胜就死,后世称之为「破釜沉舟」,意谓决一死战的意思。),其他反秦诸侯军望风归附。项羽成为诸侯上将军,为各路诸侯军队的统帅。 秦将章邯其后率所部向项羽投降,项羽担心降兵可能生变,于是命楚军在一夜间在新安城南杀掉秦降兵二十余万人,但没有杀章邯、秦长史司马欣和都尉董翳。 [编辑] 进入关中 项羽继续向关中进军,但沛公刘邦已经抢先一步占领秦都咸阳,刘邦的部下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向项羽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当时项羽统率四十万军队,而刘邦只得十万人。范增游说项羽铲除刘邦,项羽在鸿门宴请刘邦,但席间没有杀他,刘邦平安离去,后世称此宴为「鸿门宴」。前206年,项羽进入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 [编辑] 自立为王 这时有人劝说项羽留驻关中,可成就霸业,但项羽没有留在关中的打算,他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之后,项羽尊楚怀王为义帝,仗着灭秦功高,另行分封天下。他把原来六国的土地封给有功的部下和其他反秦军将领,而将六国的国王封到偏远地带;又违背与怀王之约,把原本应为刘邦所有的关中,封给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位秦朝降将,将刘邦封到汉中当汉王。项羽则自立为西楚霸王,统治梁楚九郡,定都彭城。这些不当的分封措施,使得一些人对项羽不服,埋下了日后项羽多面受敌,因而失败的种子。 项羽不久把义帝徙至长沙郴县,暗中命人在半途杀死他。同年田荣起兵自立为齐王,又派兵支援陈余击败常山王张耳,陈余复立代王赵歇为赵王。 [编辑] 楚汉战争 主条目:楚汉战争 前206年,汉王刘邦出兵占领关中,项羽因在齐地用兵,没有全力攻击刘邦。前205年,汉军趁此机会联合五国诸侯军队共五十六万人攻楚,占领彭城,项羽自齐率三万精兵回救,大败汉军,汉军损失数十万人,睢水中的尸体甚至堵住了江流,刘邦侥幸逃脱。项羽率兵向西追击,汉军坚守荥阳,令楚军无法再向西前进。前204年,荥阳危急,汉将纪信扮成刘邦出城投降,刘邦趁机西逃,项羽知道中计后大怒,烧死纪信,楚军不久攻占荥阳。此后楚汉两军在今河南省地区成拉锯局面,然而韩信所率汉军在黄河以北地区屡胜,彭越也率领部众在楚军后方攻击,形势开始对项羽不利。前203年,楚汉议和,平分天下,以鸿沟为界,西归汉,东归楚。项羽率军东归,刘邦不久背约,出兵攻楚。刘邦约定韩信及彭越合击项羽,可是二人却按兵不动,结果刘邦被项羽打得大败。刘邦一方面固守,另一方面以事成后裂土封王利诱韩信及彭越出兵,终于使他们带兵会合刘邦。 [编辑] 乌江自刎 前202年初,汉军在垓下以十面埋伏之计大败项羽,并且以四面楚歌的计谋弄得项羽军心离散。楚军军粮消耗殆尽,兵员大减,在这样的情况下,项羽和他宠幸的虞姬唱出了著名的《垓下歌》。项羽率八百余人突围,汉军以五千骑兵紧追不舍。度过淮水以后,项羽的骑兵还剩下百多人。在阴陵项羽迷路,向路边的农夫问路,农夫谎报路径,使项羽军迷失在大泽当中。到达东城时后只剩28骑。这时汉军骑兵追至,项羽思量自己不能脱身,于是对部下表示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并非是自己作战不力的责任。然后带领自己的骑兵突击,杀死了汉军的一个将领,汉军的骑将「人马俱惊,辟易数里」。由于项羽把骑兵分成三队,汉军不知道项羽真正的位置,只能分散军队包围。项羽又突然冲下去,杀死了汉军的一个都尉,杀伤近百人,自己只损失2名骑兵,以此作为自己强悍战斗力的证明。项羽退至乌江,乌江亭长预备了船给他渡江,但项羽说他以前带领江东子弟八千渡江,但如今没有人生还,没有面目见江东父老,所以不肯渡江。于是他命令士兵全部下马步战,最后楚军全部战死,项羽独自力战汉军,杀数百人,但也受了几十处伤。这时他看到老朋友吕马童,便说「听说汉用千金,万户侯买我的人头,我就做个人情给你吧」,然后自刎而死。项羽的尸体为吕马童等五人所得,他们各自得到奖赏。项羽死后,西楚其余地方皆向汉投降,汉王在谷城以鲁公礼安葬项羽。 [编辑] 评价 《史记》作者司马迁在书中批评项羽「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韩信曾批评项羽为︰遇强则霸的匹夫之勇,和遇弱则怜的妇人之仁。既不能任用贤能将帅,又曾迁逐义帝,用兵赶尽杀绝。虽名为霸王,其实民心尽失。 唐代才子杜牧有诗《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北宋王安石与杜牧的看法恰恰相反,他在《题乌江亭》说:「百战疲劳壮士衰,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谁为君王卷土来。」宋代女词人李清照诗赞云:「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参考: zh. *** /wiki/%E9%A1%B9%E7%BE%BD 西楚霸王(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楚汉相争系秦亡以后项羽、刘邦之间争夺政权的一场战争。 自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后,群雄纷纷响应、并起倒秦,其中以项羽、刘邦等所拥立的楚怀王 势力最大。 刘邦(前二五六年 -- 前一九五年),沛(今江苏沛县)人,出生于农民家庭中,曾任亭长 (秦于郊野设亭,十里一亭,亭有亭长)。 陈胜、吴广起义的消息传到沛县后,刘邦在萧何、曹参、樊哙等人的支持下,聚众响应,占 领了沛县,被推为沛公。 手下有三千人。项羽的叔父项梁起兵后,刘邦便率众投奔项梁,势力逐渐强大,成为一支主 要的反秦力量。 项羽(前二三二年 -- 前二零二年),名籍,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 楚国大将项燕之孙,其祖世为楚国将军,跟随叔父项梁起事。 项梁令项羽召吴中子弟八千人,渡江北伐,响应陈胜。 陈胜牺牲后,项梁便立楚怀王的孙为楚王,仍号楚怀王,作为号召。 后来项梁被秦将章邯所杀,项羽又在钜鹿打败章邯,消灭秦军的主力;各路起义军便拥项羽 为『诸侯上将军』。 公元前二零八年,怀王遣项、刘分道伐秦,并共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 结果项羽于钜鹿一战全歼秦军二十万,而刘邦自武关入秦,用张良的计策,采取了符合民意 的策略,招揽降秦官员,迂回前进,避免攻坚,结果却最先顺利进入关中。 迫于形势,子婴杀赵高,投降刘邦,秦朝于公元前二零六年灭亡。 刘邦入咸阳后,申明军纪,废除秦的严刑苛政,『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 抵罪。余悉去秦法』,于是『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史记.高祖本纪》)。 项羽在消灭秦军主力之后,闻刘邦已破咸阳,遂亦迅即率兵入函谷关,与刘军相对峙,『当 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源门(今陕西临潼东北)。 沛公兵十万,在霸上』(《史记.项羽本记》)。 在鸿门宴上,项羽谋杀刘邦而未遂,后乃『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 月不灭』(《史记.项羽本记》)。 在当时群雄并立之局势下,项羽以为自己已得天下,遂于元前二零六年四月实行裂土分封, 尊楚怀王为义帝(后又遣人袭杀之),自立为西楚霸王,建都彭城。 此外又另分封了十八个王。 刘邦被封为汉王,并把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个秦朝降将封于关中,以阻刘邦东出。 项羽把虏掠来的财宝美女带归彭城,并下令诸侯解散军队,各到封地。 但是项羽分封诸侯,并不能使天下人心服,就连被封的人也不满意。 刘邦对关中之地分封给秦的三个降将、而自已被徙封于汉中,感到极端不满。齐国的田荣、 赵国的陈余及起义将领彭越等人,因未得封王十分恼火。 当分封之事刚告一段落,田荣即于前二零六年五月反于齐地,逐田都,杀田市,自立为齐王。接着彭越、陈余等也相继起来反对项羽。 一时间诸侯混战遂起。 相反,刘邦接受萧何、张良等人的献策,发展农业,安抚百姓,训练兵士,力量日渐强大。 刘邦乘项羽征讨田荣等人之机,北定关中,消灭『三秦』势力,旋于公元前二零五年正月打 著为义帝发丧之名义挥师东进。 在楚汉战争之初,项羽占了优势。 刘邦虽曾利用项羽攻齐之机,袭击楚都彭城,但很快就被项羽所大败,退守荥阳(今河南荥 阳北)。 后来刘邦巩固了关中之基地,又极力笼络诸方力量,遂在屡败之后转劣为优,使双方形成长 期的拉锯局面。 公元前二零三年,『项王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荥阳东南之运河)以西者为汉,鸿 沟而东者为楚。……项王已约,乃引兵解而东归』(《史记.项羽本纪》),但刘邦却与韩 信(? -- 前一九六年)、彭越(? -- 前一九六年)期会而攻击楚军。 前二零二年十二月,项羽被汉军围困于垓下(今安徽灵壁),四面楚歌。 羽力战而脱,遂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因见大势已去,项羽以自已『与江东子弟八千 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乃自刎而死。 楚汉之争至此结束,前后历时五年(前二零六年 -- 前二零二年)。 项羽(前232年—前202年),名籍,字羽,古代中国著名将领及政治人物,秦下相(今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人,秦末时被楚怀王芈心(又名熊心)封为鲁公,在前207年的决定性战役钜鹿之战中统率楚军大破秦军,秦亡后自封「西楚霸王」,统治黄河及长江下游的梁楚九郡,后在楚汉战争中为汉高祖刘邦所败,在乌江(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家世 项羽的祖父项燕是楚国名将,在秦灭楚的战争中阵亡,其祖先项氏多人也是楚国将领。 项羽是楚国贵族,与楚王室有血缘关系。项姓原本来源于楚国王室芈姓,后被封于项地,所以姓项。 《史记·项羽本纪》说项羽「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其叔父项梁因此不满他,羽说︰「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教他兵法,但项羽略知大意以后,便不肯全部学完。后来项梁因为杀了人,连同项羽逃亡到吴中(今江苏南部)躲避仇人。秦始皇巡游会稽(郡治在今江苏苏州)时,项羽跟项梁一起旁观皇帝出巡,羽说「彼可取而代也」,吓得项梁急掩其口,从此对项羽另眼相看。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起兵反秦,到了九月,会稽守殷通打算反秦,找项梁商议,但项梁和项羽杀了殷通(初项梁起兵,率领项羽进入会稽令公堂,待试探会稽令无意谋反,项羽便拔剑相向,史书记载,当时项羽力搏,或杀了数十到一百人左右),自行举兵反秦,不久便召集了精兵八千人。项梁自任为会稽守,项羽则任裨将。后来项梁率领八千人渡过长江,得到一些反秦军队的归附,兵力增至六七万人,进驻下邳。项梁采纳范增的建议,在民间找到楚怀王嫡孙芈心,立他为楚王,仍号怀王,以争取楚人民心。 项梁后来在定陶之战中被秦将章邯杀死,章邯其后率军攻赵,大败赵军,赵王赵歇退至钜鹿(又名巨鹿)。楚怀王自定陶之败后迁至彭城,任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率兵救赵,并封项羽为鲁公。 宋义军到达安阳后停止前进,在当地停留了四十六日。项羽建议进兵,但宋义不接纳,项羽便杀了宋义,楚军诸将不敢反抗项羽,拥立羽为假上将军。项羽派人禀报怀王,怀王便任命项羽为上将军。项羽进兵钜鹿,在前207年的钜鹿之战中大败秦军(钜鹿之战,项羽令军砸碎锅子与凿沉船只,意谓不得胜就死,后世称之为「破釜沉舟」,意谓决一死战的意思。),其他反秦诸侯军望风归附。项羽成为诸侯上将军,为各路诸侯军队的统帅。 秦将章邯其后率所部向项羽投降,项羽担心降兵可能生变,于是命楚军在一夜间在新安城南杀掉秦降兵二十余万人,但没有杀章邯、秦长史司马欣和都尉董翳。 项羽继续向关中进军,但沛公刘邦已经抢先一步占领秦都咸阳,刘邦的部下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向项羽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当时项羽统率四十万军队,而刘邦只得十万人。范增游说项羽铲除刘邦,项羽在鸿门宴请刘邦,但席间没有杀他,刘邦平安离去,后世称此宴为「鸿门宴」。前206年,项羽进入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 这时有人劝说项羽留驻关中,可成就霸业,但项羽没有留在关中的打算,他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之后,项羽尊楚怀王为义帝,仗着灭秦功高,另行分封天下。他把原来六国的土地封给有功的部下和其他反秦军将领,而将六国的国王封到偏远地带;又违背与怀王之约,把原本应为刘邦所有的关中,封给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位秦朝降将,将刘邦封到汉中当汉王。项羽则自立为西楚霸王,统治梁楚九郡,定都彭城。这些不当的分封措施,使得一些人对项羽不服,埋下了日后项羽多面受敌,因而失败的种子。 项羽不久把义帝徙至长沙郴县,暗中命人在半途杀死他。同年田荣起兵自立为齐王,又派兵支援陈余击败常山王张耳,陈余复立代王赵歇为赵王。 前206年,汉王刘邦出兵占领关中,项羽因在齐地用兵,没有全力攻击刘邦。前205年,汉军趁此机会联合五国诸侯军队共五十六万人攻楚,占领彭城,项羽自齐率三万精兵回救,大败汉军,汉军损失数十万人,睢水中的尸体甚至堵住了江流,刘邦侥幸逃脱。项羽率兵向西追击,汉军坚守荥阳,令楚军无法再向西前进。前204年,荥阳危急,汉将纪信扮成刘邦出城投降,刘邦趁机西逃,项羽知道中计后大怒,烧死纪信,楚军不久攻占荥阳。此后楚汉两军在今河南省地区成拉锯局面,然而韩信所率汉军在黄河以北地区屡胜,彭越也率领部众在楚军后方攻击,形势开始对项羽不利。前203年,楚汉议和,平分天下,以鸿沟为界,西归汉,东归楚。项羽率军东归,刘邦不久背约,出兵攻楚。刘邦约定韩信及彭越合击项羽,可是二人却按兵不动,结果刘邦被项羽打得大败。刘邦一方面固守,另一方面以事成后裂土封王利诱韩信及彭越出兵,终于使他们带兵会合刘邦。 前202年初,汉军在垓下以十面埋伏之计大败项羽,并且以四面楚歌的计谋弄得项羽军心离散。楚军军粮消耗殆尽,兵员大减,在这样的情况下,项羽和他宠幸的虞姬唱出了著名的《垓下歌》。项羽率八百余人突围,汉军以五千骑兵紧追不舍。度过淮水以后,项羽的骑兵还剩下百多人。在阴陵项羽迷路,向路边的农夫问路,农夫谎报路径,使项羽军迷失在大泽当中。到达东城时后只剩28骑。这时汉军骑兵追至,项羽思量自己不能脱身,于是对部下表示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并非是自己作战不力的责任。然后带领自己的骑兵突击,杀死了汉军的一个将领,汉军的骑将「人马俱惊,辟易数里」。由于项羽把骑兵分成三队,汉军不知道项羽真正的位置,只能分散军队包围。项羽又突然冲下去,杀死了汉军的一个都尉,杀伤近百人,自己只损失2名骑兵,以此作为自己强悍战斗力的证明。项羽退至乌江,乌江亭长预备了船给他渡江,但项羽说他以前带领江东子弟八千渡江,但如今没有人生还,没有面目见江东父老,所以不肯渡江。于是他命令士兵全部下马步战,最后楚军全部战死,项羽独自力战汉军,杀数百人,但也受了几十处伤。这时他看到老朋友吕马童,便说「听说汉用千金,万户侯买我的人头,我就做个人情给你吧」,然后自刎而死。项羽的尸体为吕马童等五人所得,他们各自得到奖赏。项羽死后,西楚其余地方皆向汉投降,汉王在谷城以鲁公礼安葬项羽。 项羽 刘邦的手下败将 西楚霸王是项羽 项羽(前232年—前202年),名籍,字羽,古代中国著名将领及政治人物,秦下相(今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人,秦末时被楚怀王芈心(又名熊心)封为鲁公,在前207年的决定性战役钜鹿之战中统率楚军大破秦军,秦亡后自封「西楚霸王」,统治黄河及长江下游的梁楚九郡,后在楚汉战争中为汉高祖刘邦所败,在乌江(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参考: *** ,自由的百科全书 系项羽 佢系楚霸王
2023-09-07 09:03:091

西楚霸王项羽定都何处?

西楚霸王项羽正如他的称号一样是王,所以没有定都,我可以简单说说他的故事:项羽(前二三二——前二0二),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楚国将门后裔。楚亡后,他随叔父项梁流亡吴中(今江苏苏州)。年少时曾学习书法不成,又学剑,仍不成。立志要学「万人敌」(就是能抵挡一万人的本领),於是从叔父学兵法。但仅「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羽身高八尺,力能举鼎,年青时志向远大。一次秦始皇出巡在渡浙江(今钱塘江)时,项羽见其车马仪仗威风凛凛,便脱口而上:「彼可取而代也。」秦二世元年(前二0九),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振臂一呼,揭竿而起,项羽随项梁在吴中举兵响应。二十四岁的项羽,被人民起义的急风暴雨推上了历史舞古。 项梁起义后,征集精兵八千,项羽做了牌将(副将)。为了便於号召,采纳谋士范增建议,立前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为王,建都於盱眙,仍称楚怀王。项梁率义军在和秦军战斗中接连取胜,产生了骄傲轻敌思想。结果在定陶(今山东定陶县西北)被秦军章邯指挥的军队打败,项梁战死。 定陶之战后,秦军北渡黄河,攻打起义抗秦的赵王歇和张耳,将赵军围困於巨鹿(今河北平乡)。楚怀王任命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率兵救援。宋义率军到达安阳(今河南安阳南),便畏缩不前,屯兵四十六天。当时,阴雨连绵,起义军缺衣少粮,处於困境之中。项羽当机立断,杀了宋义,迫使楚怀王任他为上将军,并命他立即挥师北上救赵。 项羽率车进抵漳河南岸与秦军隔岸对峙。他先派英布、蒲将军带领二万精兵渡河,切断秦军运粮通道。随后亲率主力渡河,凿沉船只,毁坏炊具,烧掉营舍,每人只带三天口粮,这就是著名成语「破釜沉舟」的由来。一到战场,楚军便以雷霆万钧之势,迅雷不及掩耳的行动,把秦军包围起来。项羽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楚军个个勇猛杀敌,一以当十,九战九捷,大败秦军,俘获秦将王离,杀死秦副将苏角,迫使秦副将涉间自杀,解了巨鹿之围。在项羽军与秦军激战时,各路诸侯援军却缩在壁垒上观看,不敢参战。战斗结束后,项羽召集援军将领,他们「入辕门,皆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成了诸侯军的统帅。 巨鹿战后,项羽乘胜追击,秦军节节败退,军心涣散。章邯见大势已去,率二十万秦军投降了项羽。项羽却在西进途中,在新安城(今河南绳池东)下令将这二十万降卒全部坑杀。这时,另一路起义军刘邦乘秦军主力被项羽牵制在巨鹿,关中空虚,占领了咸阳。 项羽大为不满,率军破关而入,进驻鸿门(今陜西临潼东北)。当时项羽军四十万,刘邦军不足十万,双方力量悬殊。刘邦自度力量不敌项羽,便采纳张良计策,拉拢项羽叔父项 伯,亲自到鸿门请罪。鸿门宴上,觥筹交错中闪烁著刀光剑影。项羽的谋士范增几次举起所带玉块,暗示项羽杀死刘邦,项羽却优柔寡斯,被刘邦借故逃脱。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鸿门宴」的故事。项羽依靠强大兵力,暂时压制刘邦。引兵进入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挟其军事上的余威,以诸侯上将军自居,发号施令。他自立为西楚霸王,取梁、楚之地九郡(占有今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部分地区),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同时又割地封王,分封了十八个诸侯。封刘邦为汉王,王汉中、巴蜀,企图限制刘邦势力的发展,使其不得东进。结果养虎贻患,导致汉军势力日后卷土重来。 由於项羽分封不公,引起诸侯和功臣不满。先是田荣据齐反楚,项羽急忙率军讨伐,刘邦便乘隙东进。公元前二0八年八月,汉军从汉中潜出故道,打败项羽所分封的秦地三王,迅速东进,直抵阳夏(今河南太康)。接著,又乘项羽与齐军交战之际,一举攻入楚都彭城,羽急忙率三万精兵还救彭城。 此时,刘邦仗恃兵多将广,麻痹轻敌。项羽军则收复失地心切,斗志旺盛。三万楚军在项羽率领下,出山东经胡陵(今山东鱼台东南)趋萧(今江苏箫县西北),直抵彭城汉军侧背。战斗从拂晓开始,楚军勇猛顽强,边打边冲。到了午时,已将汉军打得大败。楚军追到彭城东北的泗水,汉军纷纷落水,死者十余万。汉军向南方山地溃逃,楚军追击至灵壁(在今安徽省)以东的睢水上,又歼灭数十万人。刘邦只率数十骑逃出重围,连妻子吕雉和父亲太公都作了项羽的俘虏。彭城一战,项羽决策果断,迅速率精兵回救彭城,出敌不意,击溃汉军数十万之众,是战史上以少胜多的范例。 彭城之役后,项羽乘胜进军,在京邑、索亭间(荥阳西、南)同刘邦打了一仗,结果被阻於荥阳以东。双方在成皋一带相持两年之久。这期间,刘邦采取了正确的作战指导,扼守成皋,在持久战中消耗对方实力,伺机反击;项羽找刘邦决战,又急攻不下。双方力量对此发生了根本变化,汉军由弱变强,项羽由强变弱。汉高帝五年(前二0二),刘邦发兵向项羽发动总攻,在垓下把项羽军团团包围。此时,十万楚军已兵疲粮尽,士气低落。夜间又听到汉军在四面唱起了楚歌。项羽大为吃鶭,便借酒浇愁,慷慨悲凉地唱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干,虞兮虞兮若奈何?」唱罢飞身上马,带领八百骑突围南去。来到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只剩二十八人。他想东渡乌江重整旗鼓,又觉无颜见江东父老,奋力拚杀一阵,遂横剑自刎而死。 项羽是一位超群的军事统帅。他能征善战,战场上豪气盖世,叱吒风云。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以寡击众,全歼秦军主力,客观上为刘邦进入咸阳,推翻秦朝创造了条件。楚汉战争中,破田荣,救彭成,救荥阳,夺成皋,一生大战数十次,多获胜利。所以,古人称他「有百战百胜之才」(苏洵嘉佑集?项籍)。 然而,项羽又是一位悲剧式的人物。秦朝灭亡后,他自称霸王,忙於分封诸侯,扶持六国贵族的残余势力,违背了人民要求统一的愿望,造成了混乱割据的局面。他行为残暴,坑杀秦降卒二十万余。入关后,火烧秦宫,大火三月不息。他烧杀虏掠的暴行,违背了人民的意志,是他战败的根本原因。项羽自恃武功以威慑诸侯,缺乏远见,不争取同盟。又妒贤嫉能,不能用人,招致众叛亲进,军心涣散。军事上,他缺少战略家的眼光,刚愎自用,不纳页良。以致屡失战机,没有巩固的后方基地,没有充足的粮饷和兵源,虽然屡战屡胜,反而由盛而衰。所以,虽然项羽具有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最终也难以避免失败
2023-09-07 09:03:181

楚国在江东那为什么项羽要叫西楚霸王

谈“西楚”二字。《史记61货殖列传》:“准以北,沛、陈、汝南、南郡为西楚也。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为东楚也。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为南楚”。又《汉书61地理志》颜注引孟康语:“旧名江陵为南楚,吴为东楚,彭城为西楚”。上述两说中的西楚都是旧楚国的一部分领土。项羽建都的彭城在西楚。但他又占有东楚之地,南楚也归他控制。可以说旧楚国的领土都被他掌握了,为什么国号又叫做西楚呢?清人钱大昕说是:“以西楚为号者,羽兼有楚梁地”。日本人撰的《史记会注考证》中所引中井积德的说法是:“此西楚其自号也,则楚地域任其所取”。既为此,为什么不干脆就国号曰“楚”呢?钱氏与中井都未说。我们认为是由于当时还有个傀儡皇帝,即楚义帝心,算是天下的共主,他的国号是“楚”,项羽及刘邦等十八个王在名义上还是他的臣下。因此,项羽只好用“西楚”作为国号;加一“西”字,表示自己并非天子,自己的国土也不是整个天下。三国时的刘备在称帝之前先自称“汉中王”,是表示他与当时汉献帝有别。与刘备同时的高诱为《淮南子》作注,又写了篇序文,说西汉淮南王刘长于国中自称“东帝”。此事乃高诱相信了《汉书61五行志》之说。但刘备、高诱都是加一字以表示并非全部,都可作为“西楚”一名的旁证。如果称项羽为“楚霸王”,就失去原义了。 为什么叫“霸王”呢?并非豪强霸道之意。因为此名是项羽自称的,岂肯自取罪名?我们知道“霸”、“伯”二字古音相同,可以通用。“伯”字的涵义是“长”,“霸王”即诸王之长。项项未能称帝,但又有力宰割天下,封了十八个王。自称“霸王”表示他的地位虽在义帝之下,但又在十八王之上。纣以周文王为西伯,是承认他为西方各诸侯之长。周天子对于强大的诸侯都先后赐以“伯”号。项羽乃是沿袭前代制度。如果将周文王称为“西霸”,将项羽写作“西楚伯王”,涵义都不会变的。《史记61秦楚之际月表》:“西楚王伯项羽始”。“王伯”当是“伯王”大概是古代传抄时字颠倒了。这是“霸王”可以写做“伯王”的例证!
2023-09-07 09:03:271

西楚霸王是什么生肖?

底:蛇。解析:“西楚霸王”指的是项羽,其生肖据说是同刘邦一个生肖属蛇,但不确定!百度文库资料显示,出生月份不详……
2023-09-07 09:03:371

给我一些关于楚霸王的所有资料

西楚霸王项羽 项籍(前232—前202)字羽,通常被称作项羽,中国古代著名将领及政治人物,汉族,秦下相(今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人。秦末时被楚怀王熊心封为鲁公,在前207年的决定性战役巨鹿之战中统率楚军大破秦军。秦亡后自封“西楚霸王”,统治黄河及长江下游的梁楚九郡.后在楚汉战争中为汉高祖刘邦所败,在乌江(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项羽的勇武古今无双(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他是中华数千年历史上最为勇猛的将领,“霸王”一词,专指项羽。 中文名:项籍别名:项羽国籍:中国出生地:下相(今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出生日期:公元前232年逝世日期:公元前202年职业:起义军领袖 西楚霸王 军事家信仰:太阳崇拜(楚国民间信仰)主要成就:推翻秦帝国代表作品:垓下歌重要事件:巨鹿之战,垓下之战生肖:蛇    著名军事家、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中国历史上的最强武将。是力能扛鼎气压万夫的一代英雄豪杰。号西楚霸王。大泽乡起义不久,项羽在江东斩郡守后崛起,举兵反秦。率军入关中,以五诸侯灭暴秦,威震四海,分裂天下,册封十八诸侯,大政皆由羽出,号为“霸王”,权同皇帝。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他的出现,为中国的历史掀起了一场风云,写下了一段不朽的神话。 项羽,原籍秦时的下相(今江苏宿迁),自汉以后经多次调整,九六年宿迁成立二级市,以项王故里为市区。一种说法认为霸王故里就在当今新沂马陵山镇。   汉书记载 羽自立为西楚霸王(是谓以霸道取天下,以王道治天下)  国家:西楚   爵位:霸王、鲁公  谥号:西楚霸王 (称王时亦自号西楚霸王)  身份:将门之后---义军首领(前209-前207)---诸侯上将军(前207-前206)---西楚霸王(前206-前202)  身高:据《史记》记载,身高八尺有余,汉书记载为八尺二寸,合今1.8942米  父名:项超  叔父:项梁  宠妾:虞姬  座骑:踏雪乌骓马  兵器:楚戟(演义为虎头盘龙戟)  项羽精通十八般兵器,其中独爱百兵之霸——戟!传说项羽起兵之前会稽郡曾天降陨石,后项梁私下请当地铸造兵器的名人们来用此石取铁为项羽锻造兵器,经九天九夜终锻成一杆巨型虎头盘龙戟,长一丈二尺九寸,重129斤,仅杆就有碗口般粗细,项羽为其起名曰“鬼神”!此戟常人需两人齐力方可抬动,然项羽天生神力使此戟只用单手,后来更自创出一套无敌的招数“单手十八挑”! (以上来自于苏州评话)  铠甲:乌金甲(在锻造中加入乌金强化坚固性,乌金甲为黑色)、虎皮红战袍  特征:中国史书上记载项羽目有重瞳。目有重瞳(其实是一种病)者,中国史书上记载有重瞳的只六个人:仓颉、虞舜、项羽、吕光、鱼俱罗、李煜。仓颉是黄帝时代的造字圣人;虞舜是禅让的圣人,孝顺的圣人,三皇五帝之一;吕光则是十六国时期横扫西域的后凉国王;鱼俱罗相传是击杀猛将李元霸隋朝名将;李煜是五代十国时南唐后主,著名的词人,文学家;项羽则是旷古绝今的“西楚霸王”。项羽在战场上的无往不利相对的却是政治上的幼稚甚至是愚蠢。坑杀战俘,放弃关中,怀念楚国,放逐义帝,自立为王失尽人心。更为突出的表现是用人上刘邦手下萧何,张良,韩信,彭越,英布出身各不相同却可以尽发挥其所长。而项羽却连一个范增都不能用,项羽与刘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就算项羽在乌江听亭长的话回江东,兵只有没打过仗的新兵,手下大将丧失殆尽,地盘又小。而当时刘邦已控制了大半天下,项羽必败。后来三国时代的东吴被灭也从侧面说明当天下大定只剩江东的时候,江东是无法抵挡的。按河南大学王立群先生的话讲“项羽是一个非常可用之人,却坐在了用人之人的位置上”这就是项羽的悲哀。
2023-09-07 09:03:591

西楚霸王是指谁?为什么叫西楚霸王?

即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籍(前232-前202),字羽(特别注意一下 项羽本名籍 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中国古代起义领袖,著名军事家,中华史上最强武将!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人称西楚霸王。楚国灭亡之后,项氏家族惨遭屠杀,他与弟弟项庄随叔父项梁流亡到吴中(今浙江湖州)。年少时项梁曾请人教他书法诗歌,籍学了没多久便厌倦了;后梁又请人教他武艺,没多久又不学了;梁大怒!籍曰:“学文不过能记住姓名,学武不过能以一抵百,籍要学便学万人敌!”于是梁便教授他兵法。但其学了一段时间后又不愿意学了,梁只好顺着他不在管他.籍身高八尺,力能扛鼎(霸王举鼎一词的由来),气压万夫,年青时志向便极为远大。一次秦始皇出巡在渡浙江(今钱塘江)时,项羽见其车马仪仗威风凛凛,便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我可以取代他)。”秦二世元年(前二0九),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振臂一呼,揭竿而起(即大泽乡起义),项羽随叔父项梁在吴中刺杀太守殷通举兵响应,此役项羽独自斩杀殷通的卫兵近百人,第一次展现了他无双的武艺!二十四岁的项羽,就这样被人民起义的急风暴雨推上了历史舞台。 楚国名将后代项羽率八千子弟兵起义,两路分兵攻取咸阳扫灭秦国,项羽欲统一全国,与沛公刘邦决战五年,最后不听亚父范增之言,九里山误中韩信大阵,楚军全军覆灭,项羽自刎乌江。楚霸王项羽的一生,生逢乱世,相机而起;勇冠三军,叱咤风云;引兵北上,逐鹿中原,问鼎咸阳,裂土封王,最终却因他自身性格弱点酿就了他的人生悲剧。随着乌江渡口的那一道长剑血光,项羽的悲剧命运划上了一个令人遗憾的句号。悲剧的历史隐藏着悲剧的人物命运。项羽的性格悲剧从楚汉战争的史实中得到了印证。站在历史的长河边.面对项羽的人生悲剧,徒叹“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不是我们应有的积极态度;我们应该在今后的人生历程中,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反复锤炼自己的性格,把握住自己的命运之舟,更好地驶向人生海洋的理想彼岸。
2023-09-07 09:04:181

西楚霸王是哪个生肖

你我牵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你我牵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你我牵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你我牵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你我牵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你我牵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你我牵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2023-09-07 09:04:294

为何项羽会自称西楚霸王?

根据《史记--项羽本纪》,有两项注解解释何谓『西楚』。 注[三0]正义货殖传云淮以北,沛﹑陈﹑汝南﹑南郡为西楚也。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为东楚也。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为南楚。孟康云:「旧名江陵为南楚,吴为东楚,彭城为西楚。」 当时位于淮北的彭城,即今日江苏徐州,以及附近淮河流域一带称为西楚。而彭城以东今日江浙沿海地为东楚,今日湖南、湖北、江西等内陆地方称为南楚。项羽定都彭城,故自称西楚霸王而非南楚霸王或东楚霸王。 参考: 史记 项羽本纪 因他自诩长于楚国的西方,而且从前的时代,夏、商、周三代的君王以仁义统治天下,春秋的五霸以强大的国力威振四方。项羽认为推翻秦朝是一己的功劳,「功高三王,德过五霸」,故自号西楚霸王。秦朝灭亡后,天下群雄以项羽实力为最强,刘邦次之,但是包括刘邦在内的诸王都想争夺天下。这之后的五年,进入了楚汉相争时期。因为刘邦知人善用,文有萧何、张良等谋臣,武有韩信为其打天下,所以最终取得了胜利。而其中韩信的功劳最大。可以说,汉高祖刘邦如果没有雄才大略、卓具军事才能的韩信的帮助,是不能取得天下的。因此,这一段有关汉室的开国史不能不讲讲韩信,并将围绕刘邦、韩信、项羽这三个主要人物讲述这期间的争霸战。 沛公(刘邦)进入关中接受秦子婴投降后,有人劝说沛公(刘邦)若想在关中称王,一定要派兵驻守函谷关,不让诸侯军进来,并且逐步征集关中兵卒,加强自己的实力。沛公(刘邦)采纳了这个建议。十一月中旬,项羽果然率领诸侯军西进。当项羽听说沛公()已经平定了关中,非常恼火,就派黥布等攻克了函谷关。十二月中旬,到达戏水,并准备与沛公(刘邦)会战。这时项羽的兵力有四十万,号称百万;沛公()的兵力有十万,号称二十万,实力抵不过项羽。恰巧项羽的叔父项伯要救张良,使他不至于与沛公(刘邦)一起送死,便在开战前夜来到沛公军营见张良。为解除项羽的疑虑,次日沛公(刘邦)带百余名随从来到鸿门见项羽,向他道歉。沛公(刘邦)因为是带着樊哙、张良去的,所以才得以脱身返回。 当时楚国no做东 南 西 北的 项羽是中国历史上no最聪明 项羽是中国历史上是最厉害的一个将军 因他自诩长于楚国的西方,而且从前的时代,夏、商、周三代的君王以仁义统治天下,春秋的五霸以强大的国力威振四方。项羽认为推翻秦朝是一己的功劳,「功高三王,德过五霸」,故自号西楚霸王。 诚言,楚国是在中国南方,但在楚国亦会分东 南 西 北的。 如果项羽是中国历史上最聪明又最厉害的一个将军,那么就不会有汉朝盛世的出现了。 参考: 对不对? 西楚霸王是史家称的,项羽只自称楚霸王,意指天下之共主。他极力仿效西周的制度,因而称为西楚霸王。 秦朝灭亡后,天下群雄以项羽实力为最强,刘邦次之,但是包括刘邦在内的诸王都想争夺天下。这之后的五年,进入了楚汉相争时期。因为刘邦知人善用,文有萧何、张良等谋臣,武有韩信为其打天下,所以最终取得了胜利。而其中韩信的功劳最大。可以说,汉高祖刘邦如果没有雄才大略、卓具军事才能的韩信的帮助,是不能取得天下的。因此,这一段有关汉室的开国史不能不讲讲韩信,并将围绕刘邦、韩信、项羽这三个主要人物讲述这期间的争霸战。 沛公进入关中接受秦子婴投降后,有人劝说沛公若想在关中称王,一定要派兵驻守函谷关,不让诸侯军进来,并且逐步征集关中兵卒,加强自己的实力。沛公采纳了这个建议。十一月中旬,项羽果然率领诸侯军西进。当项羽听说沛公已经平定了关中,非常恼火,就派黥布等攻克了函谷关。十二月中旬,到达戏水,并准备与沛公会战。这时项羽的兵力有四十万,号称百万;沛公的兵力有十万,号称二十万,实力抵不过项羽。恰巧项羽的叔父项伯要救张良,使他不至于与沛公一起送死,便在开战前夜来到沛公军营见张良。为解除项羽的疑虑,次日沛公带百余名随从来到鸿门见项羽,向他道歉。沛公因为是带着樊哙、张良去的,所以才得以脱身返回。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流传甚广的「鸿门宴」的故事的来源。 项羽继续向西行进,一路屠杀,焚烧了咸阳城内的秦王朝宫室。秦地的百姓对项羽非常失望,但又害怕,不敢不服从他。项羽怨恨怀王当初不肯让他和沛公一起西进入关,却派他到北边去救赵,结果没能率先入关。所以假意推尊怀王为义帝,实际上并不听从他的命令。后将其杀死。 公元前205年正月,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统治梁地、楚地的九个郡,建都彭城。又违背当初的约定,改立沛公为汉王,统治巴蜀、汉中之地,建都南郑。而把关中分为三份,封给秦朝的三个降将。 参考: minghui-school/school/article/2005/2/1/39921
2023-09-07 09:04:371

项羽为何称西楚霸王?

裂土封王,又叫裂土封候,裂土,指的是分割出一块土地,封王,则便是这块土地的主人,合在一起就是割据一方而为主。1、典故:项羽所建都的彭城地处西楚,他本人有诸侯王的霸主地位,因而自称为“西楚霸王”。因为他的地盘兼及梁、楚,相应的诸侯王领地就必须调整变化,他把魏王豹改封为西魏王,领有今山西省西南部的河东之地,让建都平阳,他封自己的先锋部属英布为九江王,建都于六。另外,熊心所派的将军共敖攻击地临长江的南郡(今湖北省洪湖以西和四川省巫山以东地区)时多有战功,项羽封他为临江王,让建都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又封统率百越之众支持诸侯破秦入关的鄱君吴芮为衡山王,让建都于邾(今湖北省黄冈市西北)。连同他本人在内,共封五王。2、项羽:项羽,名籍,字羽,秦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故都彭城(今江苏徐州),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与“谋战派”孙武等人齐名。身死东城载于史书。《史记·项羽本纪》论赞中就曾点明:项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史记·高祖本纪》中记载更为明确:“汉五年……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后与刘邦争夺天下,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公元前 202 年兵败,在垓下(今安徽灵壁南)乌江边自刎。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霸王”一词源自项羽。3、项羽故事:破釜沉舟巨鹿之战时,项羽率军渡过漳水后,下令把船全部凿沉,把做饭的器具全部毁坏,只带着三日粮草与秦军作战,项羽士卒因此以必死之心奋勇向前,项羽军因此战斗力得到大幅提升,个个以一挡十,杀的诸侯军人人胆寒,最终,取得巨鹿之战的胜利。鸿门宴即范增劝项羽杀刘邦所摆的一场宴会,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由此而来。四面楚歌项羽兵败垓下后被刘邦军四面围定,刘邦军在晚上高声唱起了楚地的歌,项羽军听到歌后都非常的伤心,以为刘邦已经平定楚地,项羽军的军心也因此被瓦解。霸王别姬项羽有一美人叫虞姬,常常陪伴项羽左右,但项羽要率领精骑准备突围,不得已作歌与虞姬诀别,虞姬也作歌附和,表必死之心,与项羽泪别。霸王别姬后又被改编为戏曲、影视、小说、歌曲等文艺作品。
2023-09-07 09:04:451

西楚霸王项羽外号是什么

项籍,字羽,自号西楚霸王。秦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故都彭城(今江苏徐州),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与“谋战派”孙武等人齐名。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军事统帅。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霸王”一词源自项。
2023-09-07 09:05:002

项羽为何被称为西楚霸王?短暂的一生究竟经历了什么?

因为他所在的地区是原先的楚国所以才会这样自称。他经历了很多有成功有失败,特别的跌宕起伏。
2023-09-07 09:05: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