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英剧普通人爱尔兰取景地

2023-09-20 06:40:34
共1条回复
慧慧

最近大家有没有看一部叫《普通人》的英剧,在这部电视剧中很多场景都是在爱尔兰取景的,大家要不要去一样的地方打卡留念呢?下面是相关的爱尔兰其他景点介绍信息。

取景地

斯莱戈市及周边

男女主人公的家乡便是位于爱尔兰西北部的斯莱戈市。这里有着相当丰富的诗歌、神话、民俗传说等元素,还有葱郁丰饶的乡村景色,任何热爱爱尔兰文化的人都会将此地视为天堂。也只有在斯莱戈才会孕育出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大文豪、诗词家与剧作家威廉·巴特勒·叶芝。

斯莱戈修道院

成人/儿童4/2,复活节至10月中旬10:00~18:00

这间壮丽的修道院是在1252年修建的,但在15世纪毁于大火,之后又重建起来。政府高层有人力保,才使修道院免于伊丽莎白时期的蹂躏,雕刻精细的祭坛逃过了教派改革的摧残,修道院侧边的出入口稍微高出一些,这是因为附近的土地都被墓园占用了,当年死于饥荒与战争的人数相当惊人。

叶芝纪念馆

周一至周五10:00~17:00,周六至14:00

博物馆的前身是1895年所建的银行,叶芝的展览充分呈现了他一生的许多细节和手稿。这里亦提供特别夏季展,咖啡厅则有可眺望河面的室外咖啡桌。成人票价仅需2,而儿童则无需购票。

罗西斯角

罗西斯角是个美轮美奂的海边城镇,周围碧绿的山丘绵延而下,一直延伸到金黄色的沙滩。本布尔宾(Benbulben)是斯莱戈最显著的地标,从远处便可望见。罕见而优美的离岸铁人灯塔建造于1821年,为往来船只指引码头的方向。

远处则为可免费前往的柯尼岛(ConeyIsland)和牡蛎岛(OysterIsland)。罗西斯角有两片绝妙的沙滩,还有一处爱尔兰最具挑战性的高尔夫球胜地:CountySligoGolfCourse。

卡罗莫尔巨石墓地

成人/儿童4/2

复活节至10月中旬10:00~18:00

随着世人对卡罗莫尔巨石墓地的了解越来越深,此地俨然成为斯莱戈地区的灵魂重镇。卡罗莫尔巨石墓地作为欧洲最大的石器时代墓地之一,卡罗莫尔终于被世人所知,并且成为斯莱戈市必须造访的景点。这里有60多处遗址,包括石头围绕的圆圈、隧道墓地与史前时代的石棚等遗迹,散落在整个遗址的丘陵地带。

当年建造卡罗莫尔的目的和意义至今仍众说纷纭,然而遗迹的许多特性与周遭群山的关联性赋予了其丰富的意义,供后世探讨。在这一系列的遗址中,人们发现每年的10月31日,也就是西方的万圣节,日出的阳光会直接照射在其中的51处上。许多人也宣称这里的能量强大,因此经常在附近看到来此朝圣的灵修人士。

由斯莱戈至都柏林

高中毕业后,男女主人公考取了位于都柏林的圣三一学院。影片的取景地也从充满自然魅力的斯莱戈郡转换到这里。除了自驾外,乘坐公共交通也是由斯莱戈前往都柏林的好办法。开往都柏林的火车途经博伊尔(Boyle)、香农河畔卡里克(CarrickonShannon)和马林加(Mullingar),票价35,行程为3小时,每天7班。

都柏林

都柏林与其说是性感,不如说是极富个性,它所散发出的魅力是那些能化“忧愁”为“逍遥”的人们所独有的。都柏林人用音乐、艺术和文学来创造美好时光,而他们将这些美好视为理所当然,一旦想起,便会无比自豪。

这里有引人入胜的博物馆、令人垂涎欲滴的餐厅和爱尔兰最出色的娱乐活动。无处不在的小酒馆是都柏林的社交生活中心,是每个游客绝对不可错过的地方。如果你想远离城市的一切,都柏林周边还有几个海滨城镇,是很棒的一日游去处。

圣三一学院

8:00~22:00

圣三一学院是爱尔兰最负盛名的大学,1592年由伊丽莎白一世下令兴建。它是坐落于城市中心的建筑瑰宝,在现代生活的喧嚣中大隐于市。从主入口进入校园,每走一步时间仿佛都在倒流,鹅卵石铺面的道路会带你穿越时光,回到那个精英人才讨论哲学、为帝国的福祉展开争论的时代。

校园是建筑与景观美化的杰作,乔治王时代风格保存良好,风采依旧。大部分建筑和雕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和19世纪,每座建筑和雕像都优雅地矗立在一片铺着鹅卵石或长满青草的广场上。夏天的夜晚,这里是都柏林最怡人的去处之一。

切斯特·比替图书馆

免费团队游:周三13:00,周日15:00和16:00

这个世界闻名的图书馆位于都柏林城堡内,展示着矿业工程师阿尔弗雷德·切斯特·比替爵士(SirAlfredChesterBeatty)遗赠给爱尔兰的藏品。令人赞叹的展品分布在两层楼里,其中有超过2万件手稿、善本、袖珍画、泥板、服装和其他具有重要艺术、历史和美学价值的物品。

图书馆定期举办专家研讨会、展览和讲座,主题从折纸艺术到书法,无所不包。静谧的日式屋顶庭院或底层的SilkRoadCafé是在一板一眼的西方生活中透口气的好去处,后者供应美味的中东食物。

圣史蒂芬公园

清晨至傍晚

圣史蒂芬公园是都柏林最受人喜爱的城市绿肺,占地9公顷,景色优美。当你看着形形色色的人与朋友、恋人一起躺在公园里舒展身体时,不妨想想,同一片土地从前是一个用来公开执行鞭刑、火刑和绞刑的公共用地。如今,你在这里能受到的最残酷的对待是因为踢足球或玩飞盘被管理员从草地上撵出去。

广场周围的建筑大多建于18世纪中期,当时的公园刚完成造景,成为乔治王时代都柏林的中心景点。现在,公园的正门位于格拉夫顿街尽头的火枪手拱门(Fusiliers"Arch)下方。拱门的造型被设计成古罗马的提图斯凯旋门的缩小版,纪念的是在布尔战争中为大不列颠牺牲的212名皇家都柏林燧发枪团的士兵。

公园的东侧是一片儿童游乐场,南侧有一个古老美丽的音乐演奏台,是为了庆祝维多利亚女王登基50周年在1887年修建的。夏天时,这里常有音乐演出。

国家美术馆

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卡拉瓦乔的一幅杰作和杰克·B.叶芝一系列令人赞叹的作品。出色的馆藏以爱尔兰艺术为主,还有欧洲每个主要画派的高质量作品。美术馆对外开放,但正在进行大规模翻修,入口在ClareSt。

在美术馆的4个侧厅中能看到伦勃朗与其艺术圈子的作品,包含艾尔·格列柯(ElGreco)、戈雅(Goya)和毕加索(Picasso)画作的西班牙画展,以及很有代表性的文艺复兴早期到18世纪的意大利作品展。免费的团队游安排在周六的12:30和周日的11:30、12:30和13:30。美术馆还推出了免费的手机应用Masterpieces(安卓手机和iPhone都可使用),展示80%的馆藏作品。

圣帕特里克教堂

成人/学生/儿童6/5/免费

圣帕特里克大教堂是爱尔兰最大的教堂,修建于1191~1270年,建在一座从5世纪就矗立在这里的早期教堂旧址上。据说圣帕特里克本人就是在这里给当地的凯尔特酋长施了洗礼,这片场地因此显得颇为神圣。

和基督教会座堂一样,这座大教堂拥有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遭受过暴风雨和烈火的破坏,经过数次改建。《格列佛游记》的作者乔纳森·斯威夫特(JonathanSwift)在1713年到1745年曾任大教堂的主任牧师,但是他的任期结束后,大教堂遭到严重忽视,直到在19世纪60年代进行了整修。

爱尔兰国家博物馆考古馆

周二至周六10:00~17:00,周日14:00~17:00

这是爱尔兰最重要的文化机构,创建于1887年,是存放国家考古珍宝的主要地点。珍宝之中包括爱尔兰最著名的精美文物阿德圣餐杯(ArdaghChalice)和塔拉胸针(TaraBrooch),其历史可分别追溯到12世纪和8世纪。这两件文物是珍宝展(Treasury)的一部分,而珍宝展构成了欧洲最精美的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金制品文物收藏的一部分。

名为ór爱尔兰的黄金(órIreland"sGold)的展览同样包含在珍宝展中,展示着在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由凯尔特工匠打造的绝美首饰和装饰品。其中的布罗伊特尔宝藏(BroighterHoard)包含一件在欧洲出类拔萃的公元前1世纪的大号黄金项圈,还有一只精美至极的黄金船。

菲尼克斯公园

24小时开放

菲尼克斯公园的占地面积多达709公顷,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公园之一。这里有听着MP3慢跑的人、推着婴儿车的老婆婆、遛着贵宾犬的女士、花园、湖泊、一个椭圆形体育场和300头鹿。还有板球场和马球场、一条赛车道和一些精美的18世纪宅邸,其中包括爱尔兰总统和美国大使的官邸。

公园中的鹿最初在1662年引进,当时这片曾属于耶路撒冷骑士团的土地刚被改造成一处皇家狩猎场。1745年,总督切斯特菲尔德勋爵(LordChesterfield)将狩猎场对公众开放,这种状态一直持续至今。公园的名称“菲尼克斯”与神话中的凤凰毫无关系,它是爱尔兰语fionnuisce的变体,意为“清澈的水”。

基尔曼汉姆监狱

成人/儿童7/3

只要你对了解爱尔兰历史哪怕有一丁点兴趣,特别是反抗英国统治的精彩部分,那就绝对不能错过参观这座昔日监狱的机会。这座阴沉的灰色建筑建于1792年到1795年,在爱尔兰追求独立的艰难过程中,几乎每次行动都有它在发挥作用。监狱虽然已在1924年关闭,但至今仍有让人不寒而栗的余威。

出色的影音介绍之后是发人深省的参观活动,这座恐怖的监狱是欧洲最大的空置监狱。在监狱外的院子里有一艘很不搭调的船—阿斯加德号(Asgard),1914年,这艘船成功突破了英国人的封锁,将武器送到了民族主义者武装力量的手中。

健力士仓库

成人/学生/儿童16.20/14.50/6.50,鉴赏家体验46.20

9月至次年6月9:30~17:00,7月和8月至19:00

这是都柏林最热门的景点,用多媒体的方式向爱尔兰最经久不衰的标志之一健力士啤酒致敬。在7层楼内你将了解与健力士黑啤有关的一切,之后可以在顶层视野开阔的GravityBar酒吧品尝。提前在线订票可以省钱。

阿瑟·吉尼斯(ArthurGuinness)在1759年创建了这座酿酒厂,后来酒厂一直扩建到利菲河畔,占据了街道两侧,还一度拥有自己的铁路。在20世纪30年代的鼎盛时期,这里雇用了5000多名工人,是都柏林最大的企业雇主。自动化程度提高后,工人数量减少至600人左右,但啤酒厂每天仍生产250万品脱的世涛啤酒。

参观结束时你能喝到啤酒,但在那之前,你要先走着看完一场盛大华丽的健力士歌舞秀,场地面积达1.6公顷,有大量视听及互动展示,几乎涵盖了酿酒厂历史和酿酒过程的方方面面。

铁杆粉丝可以在参观结束后选择鉴赏家体验,有一位指定的调酒师介绍4种不同的健力士啤酒的历史—生啤(Draught)、原产(Original)、海外特酿世涛(ForeignExtraStout)和黑拉格(BlackLager),每种啤酒都提供美味的试饮。

都柏林文学小酒馆巡游

成人/学生12/10

在影片中,男女主人公均为文学爱好者,还时不时地徜徉在酒精的刺激中。想深入体验片中的生活,这个以文学与小酒馆为主题的巡游最合适不过了。这个2.5小时的游览/演出活动由2位演员带队,其间穿插他们表演的搞笑片段,令人开怀大笑。

巡游过程中能够一路畅饮,让游览活动更加受到欢迎。巡游从DukeSt的Duke小酒馆出发,在19:00赶到,以预约到参加夜游活动的名额。

相关推荐

浅谈《都柏林人》之《姐妹们》

“一夜复一夜,我经过他的屋子(在假期里),仔细观看那灯光映现的方窗一夜复一夜,我发现同样的灯影,黯淡而不闪霎。我想,假如他终于死了,我会看见阴暗的窗帘上烛影摇红,因为我知道,尸体的头边必然会点着两支蜡烛。” 这是小说的开头,借以灯影,借以红烛,一种委婉的开门见山的方式。 心里觉得奇怪自己与这天气都不像碰到丧事而悲哀,甚至发现自己有一种获得自由的感觉,仿佛他的死亡使我摆脱了什么束缚。这种轻松感使我觉得内疚。对此,我感到奇怪。前文的主人公表现得是一种不惧世俗富有爱心,自由积极的形象,可是这句话,似乎暗示着圆形人物的出场。他尊敬敬重老先生,但是对他的病似乎又是有一些害怕的。 同时,文章中似乎不只有主人公,伊莉莎,姑妈等也是这样。 "祸根是他打碎的那只圣餐杯······那是不祥的开端。当然哕,人们说这没什么,我的意思是,杯子里没什么东西。不过,尽管如此······人们还说,是那孩子闯的祸呢。但是,可怜的詹姆斯,神经太脆弱了,愿上帝怜悯他吧。 没有想到,渊源居然是一个杯子,可见信仰世界对于一个人来说多么的重要,他可以塑造一个人,更可以毁灭一个人!
2023-09-07 17:19:462

《都柏林人·乔伊斯》原文|读后感|赏析

【作品提要】 该小说集由十五个短篇组成,通过童年、少年、成年的视角来展现爱尔兰的社会生活,其中包括民族解放、宗教矛盾、婚姻爱情等问题。末篇《死者》主要描写一位叫加布里埃尔的大学教师,业余时间为专栏写些评论文章,和妻子格莉塔之间生活幸福美满,恩恩爱爱。这年圣诞节,他们像往常一样来到姑妈家参加每年一次的舞会。晚会邀请了他们所有的熟人,包括家庭成员、家中老友、朱莉娅姨妈唱诗班中的队员、凯特姨妈教过的一些已经长大的学生,以及她们的侄女玛丽·简的学生。晚会气氛热烈而又温馨。当加布里埃尔结束他每年晚会例行的席间讲演,并送走部分宾客后,无意间看到妻子正站在楼梯上认真出神地聆听歌唱家巴特尔·达西演唱的《奥格里姆的姑娘》,此情此景令加布里埃尔陶醉,他更为妻子此时优雅神秘的姿态所倾倒。这种情绪一直持续到夫妻二人返回旅馆,加布里埃尔本能地产生情欲,渴望与妻子度过一个美好的夜晚,但妻子却哀伤地向他讲述起因这首歌引起的追忆: 她年轻时候的情人就经常为她唱这首歌,而且拖着患有肺结核的身体坚持在雨夜为她送行,没多久,就因病情加重死去了。加布里埃尔在倾听的过程中,情绪一度从嫉妒,到痛苦,到平静,进而陷入沉思。看着已经熟睡的妻子,他终于认识到,自己从来未曾像那位死者一样,对一个女人有过这样的爱情,与他相比,自己的感情似乎是苍白无力的。这也使他对生者与死者和爱的主题有了更深的理解。 【作品选录】 达西先生从餐具间里走出来,脖子裹得严严实实,扣子扣得齐齐整整,用一种悔过的口气向他们谈起自己感冒的经过。大家都给他出主意,说是真太遗憾了,极力劝他,在晚上户外可要加意保护他的喉咙。加布里埃尔注视着他的妻子,她没有加入谈话。她恰巧站在布满灰尘的扇形气窗下,煤气灯的火光照亮她深青铜色的头发。几天前,他见她在炉前烤干她的这头美发。她还是方才那个姿势,似乎没觉察到她身边的谈话。最后,她向他们转过身去,加布里埃尔看见她面颊上泛起红色,她的眼睛闪着光。一种突然的快乐从他心底涌出。 “达西先生,”她问,“您刚才唱的那支歌叫什么名字?” “叫《奥格里姆的姑娘》,”达西先生说,“可是我记不太清了。怎么,你知道它吗?” “《奥格里姆的姑娘》,”她重复着说,“我想不起这个歌名了。” “这支歌子非常美,”玛丽·简说,“你今晚嗓子不好,真遗憾。” “我说,玛丽·简,”凯特姨妈说,“别去打扰达西先生了。我不愿让他觉着烦。” 看见大家都已做好出发的准备,她便送他们来到门口,在那儿道了晚安: “好,晚安,凯特姨妈,谢谢您给了我们这么一个快乐的夜晚。” 一阵更为温柔的快乐从他心里迸出,随同温暖的血液,在他的动脉里流着。如同星星的柔和的光,他们共同生活中的一些瞬间,没有人知道,也永远不会有人知道的瞬间,突然出现了,照亮了他的记忆。他急于想要让她回想起那些瞬间,让她忘记那些他俩沉闷地共同活着的年月,而只记住他们这些心醉神迷的瞬间。因为他觉得,岁月并没有能熄灭他或她的心灵。他们的孩子、他的写作、她的家务操劳,都没有能熄灭他们心灵的柔情之火。在他那时写给她的一封信中,他说:“为什么这些词句让我觉得好像是那么迟钝而冰冷?是不是因为世界上没有一个词温柔得足以用来称呼你呢?” 像远处的音乐声一般,这些他多年前写过的字句,从过去向他驶来。他非常想能跟她两人单独在一起。等别人都走开了,等他和她到了他们所住的旅馆房间里,他们就单独在一起了。他要温柔地喊她一声: “格莉塔!” 也许她不会马上听见;她可能在换衣裳。后来他的声音里有某种东西引起她的注意。她转过身来,瞧着他…… 在酒店街的转角上,他们遇上一辆出租马车。辚辚的车轮声让他高兴,因为这就省得他去参加谈话了。她向车窗外望着,显得困倦。其他人只说过三两句话,指出到了某幢建筑或街道。马儿疲乏地疾驰在早晨阴霾的天空下,拖着格格作响的旧车厢,加布里埃尔又跟她坐在一辆马车中,赶去乘船,赶去度蜜月。 当马车驰过奥康内尔桥时,奥卡拉汉小姐说: “人家说,你每回过奥康内尔桥都会看见一匹白色的马。” “这回我看见了一个白色的人。”加布里埃尔说。 “在哪儿?”巴特尔·达西先生问。 加布里埃尔指指雕像,它身上盖着一片片的雪。他像同熟人打招呼似的向它点点头,挥挥手。 “晚安,丹。”他快活地说。 当马车来到旅馆前,加布里埃尔跳下车,不顾巴特尔·达西先生的抗议,付了车钱。他多给了车夫一个先令。车夫敬个礼,并且说: “祝您新年如意,先生。” “也祝您新年如意。”加布里埃尔衷心地说。 她下车时,站立在路边镶砌的石块上向其他人告别时,在他手臂上靠了一会儿。她那么轻轻地靠在他的手臂上,轻得恰像几个钟头之前他搂着她跳舞时似的。那时他感到骄傲和幸福,幸福,因为她是他的,骄傲,因为她的美和她那做妻子的仪态。然而此刻,在那许多记忆重新激起之后,一接触到她的身体,这音乐般的、奇异的、芳香的身体,他立刻周身感到一种强烈的情欲。趁她默默无声时,他把她的手臂拉过来紧贴着自己,他俩站在旅馆的门前,他感到他俩逃脱了他们的生活和责任,逃脱了家和朋友,两人一块,怀着两颗狂乱的、光芒四射的心跑开了,要去从事一次新的冒险。 门厅里,一位老人在一只椅背顶端突出的大椅子上打瞌睡。他在柜台间点燃一支蜡烛,领他俩走上楼去。他俩一声不响地跟着他。脚步在铺了厚地毯的楼梯上发出轻轻的声音,她在守门人的身后登楼,她的头在向上走时垂着,她娇弱的两肩弓起,好像有东西压在背上,她的衣裙紧紧贴着她身体。他本来要伸出两只手臂去拥住她的臀部,抱住她站着不动的,因为他的手臂正在颤抖,充满了想要抓住她的欲望,只是他手指甲使劲抵在手掌心上才止住了他身体的这种狂热的冲动。守门人在楼梯上停了一下,收拾他淌泪的蜡烛。他俩也停在他身后的下一步梯级上。寂静中,加布里埃尔能够听见熔化的蜡油滴进烛盘里的声音,和他自己的心脏撞在肋骨上的声音。 守门人领他俩经过一道走廊,打开一扇门。然后他把摇摇晃晃的蜡烛放在梳妆台上,问早上几点钟喊醒他们。 “八点。”加布里埃尔说。 守门人指指电灯开关,咕哝着道歉起来,但是加布里埃尔打断了他。 “我们不需要灯。街上照进来的光就足够了。我说,”他指指蜡烛,又添了一句,“您不妨把这个漂亮的玩意儿拿走吧,求求您。” 守门人又把蜡烛拿在手里,但是动作很缓慢,因为他对这样一个新鲜的念头感到惊奇。然后他嘟哝了一声晚安就走了。加布里埃尔锁上门。 一道长长的苍白的街灯光照进屋来,从一个窗口直照到房门,加布里埃尔把长大衣和帽子甩在一只长沙发上,穿过房间走回窗前。他向下面的街道上望望,想使自己的情绪平静一点儿。然后他转过身,靠在一只五斗橱上,背向着光。她已经除掉帽子和披风,正立在一面很大的转动穿衣镜前,解开她腰上的搭扣。加布里埃尔踌躇了一会儿,望着她,然后说: “格莉塔!” 她慢慢从镜子前转过身来,沿着那道光向他走过来。她的脸显得那么严肃而疲倦,使得加布里埃尔没法开口说话。不,还没到时间。 “你好像累了。”他说。 “我是有点儿累。”她回答。 “你不觉得不舒服或是虚弱吗?” “不,是累了;就是这个。” 她继续向前走到窗下,立在那儿,向外望。加布里埃尔又等了一会儿,后来,生怕羞怯会战胜自己,他就突然一下子说: “听我说,格莉塔!” “什么事儿?” “你认识那个可怜人儿,马林斯吗?”他急速地问。 “认识呀,他怎么啦?” “哎,可怜的家伙,不过说到底,他还是正派人,”加布里埃尔用一种不自然的嗓音继续说,“他把我借给他的一英镑硬币还了我,而我并没想要他还,说真的。可惜他不肯躲开那个布朗,因为他也不是个坏人,说真的。” 他这时烦恼得浑身颤抖。为什么她看起来那么心不在焉?他不知道他怎么开头才好。她也因为什么事在烦恼吗?她要是能转身向着他或是自个儿上他这儿来该多好!像她现在这样去搂住她是粗鲁的。不,他必须先在她眼睛里看见一点儿热烈的感情才行。他急于想掌握住她的奇特的情绪。 “你什么时候借给他那个英镑的?”她在片刻无言之后说。 加布里埃尔极力控制自己,不要猛然间对酒鬼马林斯和他的一个英镑这件事说出粗鲁的话。他急于想从灵魂深处对她发出呼喊,急于把她的身体紧紧搂抱在自己的怀里,急于要制服她。然而他说: “哦,圣诞节时候,他开了那个小贺年片商店,在亨利街上。” 他正处在冲动和情欲的狂热中,连她从窗前走过来也没听见。她在他面前站了一会儿,目光奇异地瞧着他。然后,她忽然踮起脚尖来,两只手轻轻地搭在他的肩头上,吻了吻他。 “你是个很大方的人,加布里埃尔。”她说。 加布里埃尔在颤栗,因为她突然的一吻和她说这句话时的仪态让他欣喜,他把两手放在她的头发上,把它向后抚平,手指几乎没有接触到头发。这头发洗得又美又光亮。他心里的幸福已经满得溢出来了。正在他想要的时候,她自己走到他这儿来了。也许她的思想跟他的不谋而合吧。也许她感觉到了他心中急切的情欲吧,所以她就有了一种顺从的心情。现在,她这样轻易地自己迎上来,他倒奇怪他方才怎么会那样胆怯。 他站着,两手抱着她的头。然后,一条手臂急速滑过她的身体,把她搂向自己,柔情地说: “格莉塔,亲爱的,你在想些什么?” 她没有回答,也没有完全顺从他的手臂。他又柔情地说: “告诉我,格莉塔。我觉得我知道你在想些什么。我知道吗?” 她没有马上回答。然后她说话了,眼泪夺眶而出: “噢,我在想那支歌,《奥格里姆的姑娘》。” 她从他手中挣脱,跑向床边,两条手臂伸过床架的栏杆,把脸埋起来。加布里埃尔惊讶地立了一会儿,一动也不动,然后跟在她后面走过去。当他经过转动穿衣镜的时候,他看见自己的整个身影,看见他宽阔的、填得好好的硬衬胸,看见自己的面孔,每当他在镜子中看见它的表情时总不免感到惑然,看见他亮闪闪的金丝眼镜,他在离她几步远的地方停下来,说: “那支歌怎么啦?怎么会让你哭起来的?” 她从臂弯里抬起头来,像个孩子似的用手背擦干眼泪。他的声音里渗入了一种他本来不曾想有的更亲切的调子。 “怎么啦,格莉塔?”他问。 “我想起一个很久以前的人,他老是唱这支歌的。” “这位很久以前的人是谁?”加布里埃尔微笑着问。 “是我在高尔韦住的时候认识的,那时候我跟我奶奶住一块儿。”她说。 笑容从加布里埃尔脸上消逝了。一股阴沉的怒气开始在他思想深处聚集,而他那股阴沉的情欲的烈火也开始在他血管中愤怒地燃烧。 “是一个你爱过的人吧?”他讥诮地说。 “是个我从前认识的年轻人,”她回答说,“名字叫迈克尔·富里。他老是唱那支歌的。《奥格里姆的姑娘》。他很不俗气。” 加布里埃尔一声不响。他不希望她认为,他对这个不俗气的年轻人感到兴趣。 “我可以那么清楚地看见他,”过了一会儿,她说。“他有那么一双眼睛;大大的、黑黑的眼睛!眼睛里还有那么一种表情——那么一种表情!” “哦,这么说,你那时候爱他了?”加布里埃尔说。 “我常跟他出去散步,”她说,“我住在高尔韦的时候。” 一个思想从加布里埃尔头脑中闪过。 “也许就因为这个,你想跟那个叫艾弗丝的姑娘上高尔韦去吧?”他冷冰冰地说。 “去干嘛?” 她的眼光让加布里埃尔感到尴尬。他耸耸肩头说: “我怎么知道?去见他呗,也许。” 她把眼光从他身上移开,沿着地上那道光,默不作声地向窗口望去。 “他死了,”她终于说,“他十七岁就死了。难道这么年轻就死,不可怕吗?” “他是干什么的?”加布里埃尔问,还是讥诮的口气。 “他在煤气厂工作。”她说。 加布里埃尔感到丢脸,因为讽刺落了空,又因为从死者当中扯出了这么个人来,一个在煤气厂干活的年轻人。他正满心都是他俩私生活的回忆,满心都是柔情、欢乐和欲望的时候,她却一直在心里拿他跟另一个人做比较。一阵对自身感到羞惭的意识袭击着他。他看见自己是一个滑稽人物,一个给姨妈们跑个腿儿,赚上一两个便士的小孩子,一个神经质的、好心没好报的感伤派,在一群俗人面前大言不惭地讲演,把自己乡巴佬的情欲当做美好的理想,他看见自己是他刚才在镜子里瞟到一眼的那个可怜又可鄙的愚蠢的家伙。他本能地把脊背更转过去一些,更多地挡住那道光,别让她看见自己羞得发烧的额头。 他试图仍然用他那冷冰冰的盘问语气讲话,可是开起口来,他的声音却是谦卑的、淡漠的。 “我想你跟这个迈克尔·富里谈过恋爱吧,格莉塔。”他说。 “我那时候跟他很亲密。”她说。 她的声音是含糊而悲伤的。加布里埃尔感觉到,现在如果想把她引到他原先打算的方向上去,会多么徒劳,他抚摸着她的一只手,也很哀伤地说: “那么他怎么那样年轻就死了呢,格莉塔?痨病吧,是吗?” “我想他是为我死的。”她回答。 一听到这个回答,加布里埃尔感到一阵蒙眬的恐惧,似乎是在他渴望达到目的的时刻里,有某个难以捉摸的、惩罚性的东西正出来跟他作对,正在它那个蒙眬的世界里聚集力量反对他。然而他依靠理性努力甩开了这种恐惧,继续抚摸她的手。他没有再问她,因为他觉得她会自己告诉他的。她的手温暖而潮湿: 这手对他的抚摸不作反应,但是他继续抚摸着它,恰像他在那个春天的早晨抚摸她的第一封来信一样。 “那是个冬天,”她说,“大约是冬天开始的时候,我正要离开奶奶家,上这儿的修道院来。那时候他正在高尔韦他的住处生病,不能出门,人家已经给他在奥特拉尔德的亲人们写信去了。他生的是肺结核,人家说,或者这一类的病。我一直不清楚。” 她沉默了一会,叹了一口气。 “可怜的人儿,”她说,“他非常喜欢我,他又是那么个文雅的年轻人。我们时常一块出去,散散步,你知道,加布里埃尔,在乡下人家都是这样的。要不是因为他的健康,他就去学唱歌了。他嗓子非常之好,可怜的迈克尔·富里。” “那么,后来呢?”加布里埃尔问。 “后来我该离开高尔韦到修道院来的时候,他病得更厉害了,人家不让我见他。我就给他写封信,说我要去都柏林了,到夏天回来,希望他到时候会好起来。” 她停了一会儿,为了控制住自己的声音,然后又说下去: “后来我动身的前一天夜里,我在尼姑岛上我奶奶家里,正收拾着东西,我听见有小石块掷上来打在我窗上的声音。窗子湿得很,我看不见,我就跑下楼,我从房后溜出去,到了花园里,看见这可怜的人正立在花园的一头,浑身发抖。” “你没让他回去吗?”加布里埃尔问。 “我求他马上回家去,告诉他,这样立在雨地里会要他命的。可是他说,他不想活了。我现在能清清楚楚、清清楚楚看见他的眼睛!他站在围墙尽头,那地方有一棵树。” “那么他回家了吗?”加布里埃尔问。 “嗯,他回家了。等我到修道院还没一礼拜,他就死了,埋在奥特拉尔德,那儿是他老家。噢,那一天,我听说他死了的那一天!” 她停止了,抽噎得说不出话来,她无法克制激动,脸朝下扑倒在床上,脸埋在被子里呜咽。加布里埃尔把她的手又握了一阵,不知如何是好,后来,不敢在她的悲痛的时候打扰她,他轻轻放下她的手,静悄悄地走向窗前。 她睡熟了。 加布里埃尔斜靠在臂肘上,心平气和地对她乱蓬蓬的头发和半开半闭的嘴唇望了一会儿,倾听着她深沉的呼吸。这么说,在她一生中曾有过那段恋爱史。一个人曾经为她而死去。此刻想起他,她的丈夫,在她一生中扮演了一个多么可怜的角色,他几乎不太觉得痛苦了。她安睡着,他在一旁观望,仿佛他和她从没像夫妻那样一块儿生活过。他好奇的眼光长久地停留在她的面庞上,她的头发上: 他想着,在她有着最初的少女的美的那个时候,她该是什么模样,这时,一种奇异的、友爱的、对她的怜悯进入他的心灵。甚至对自己,他也不想说她的面孔如今已不再漂亮了,然而他知道,这张面孔已不再是那张迈克尔·富里不惜为之而死的面孔。 也许她没把事情全告诉他。他的眼光移向那把椅子,那上面她撂了几件衣服。衬裙上的一条带子垂在地板上。一只靴子直立着,柔软的鞋帮已经塌下去了;另一只躺在它的旁边。他奇怪自己在一小时前怎么会那样感情激荡。是什么引起的?是他姨妈家的晚餐,是他那篇愚蠢的讲演,是酒和跳舞,在过道里告别时的说笑,沿着河在雪地里走时的快乐心情,是这些引起的。可怜的朱莉娅姨妈!她自己不久后也要变成跟帕特里克·莫坎的幽灵和他的马在一道的幽灵了。当她唱着《打扮新娘子》的时候,他在刹那间从她面孔上发现了那种形容枯槁的样子,不久以后,也许他会坐在那同一间客厅里,穿了丧服,绸帽子放在膝盖上。百叶窗关着,凯特姨妈坐在他身边,哭着,擤着鼻涕,告诉他朱莉娅是怎么死的。他搜索枯肠,想找出一些可以安慰她的话,而却只找到一些笨拙的、用不上的话。是的,是的: 这不要多久就会发生了。 屋里的空气使他两肩感到寒冷。他小心地钻进被子,躺在他妻子身边。一个接一个,他们全都将变成幽灵。顶好是正当某种热情的全盛时刻勇敢地走到那个世界去,而不要随着年华凋残,凄凉地枯萎消亡。他想到,躺在他身边的她,怎样多少年来在自己心头珍藏着她情人告诉她说他不想活的时候那一双眼睛的形象。 泪水大量地涌进加布里埃尔的眼睛。他自己从来不曾对任何一个女人有过那样的感情,然而他知道,这种感情一定是爱。泪水在他眼睛里积得更满了,在半明半暗的微光里,他在想象中看见一个年轻人在一棵滴着水珠的树下的身形。其他一些身形也渐渐走近。他的灵魂已接近那个住着大批死者的领域。他意识到,但却不能理解他们变幻无常、时隐时现的存在。他自己本身正在消逝到一个灰色的无法捉摸的世界里去: 这牢固的世界,这些死者一度在这儿养育、生活过的世界,正在溶解和化为乌有。 玻璃上几下轻轻的响声吸引他把脸转向窗户,又开始下雪了。他睡眼迷蒙地望着雪花,银色的、暗暗的雪花,迎着灯光在斜斜地飘落。该是他动身去西方旅行的时候了。是的,报纸说得对: 整个爱尔兰都在下雪。它落在阴郁的中部平原的每一片土地上,落在光秃秃的小山上,轻轻地落进艾伦沼泽,再往西,又轻轻落在香农河黑沉沉的、奔腾澎湃的浪潮中。它也落在山坡上那片安葬着迈克尔·富里的孤独的教堂墓地的每一块泥土上。它纷纷飘落,厚厚地积压在歪歪斜斜的十字架上和墓石上,落在一扇扇小墓门的尖顶上,落在荒芜的荆棘丛中。他的灵魂缓缓地昏睡了,当他听着雪花微微地穿过宇宙在飘落,微微地,如同他们最终的结局那样,飘落到所有的生者和死者身上。 (王智量 译) 【赏析】 詹姆斯·乔伊斯是20世纪最重要的现代主义作家之一,因在《尤利西斯》中广泛运用了“意识流”的创作手法,形成了一种崭新的风格,而成为现代派小说的先驱。 乔伊斯的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由十五篇短篇小说集结而成,但它却并非普通意义上的短篇小说汇编或选编。在作者的精心安排下,十五个短篇通过童年、少年、成年的视角刻画出爱尔兰的社会百态,其中包括了民族解放、宗教矛盾、婚姻爱情等问题。其中人物也形形 *** ,充满社会各个阶层。乔伊斯运用象征主义手法,通过实验 *** ,比如描摹心理、衬托情节以及暗示性格等,揭示人物在规定场景下的性格特点。就像乔伊斯本人说的那样,他写这些故事,是意图揭露都柏林生活中的“精神麻痹”:“我的初衷,就是要书写我的祖国精神史的一个章节,我选择都柏林作为场景,乃是因为在我看来,这里是瘫痪的中心。我竭力将其呈现于那些漠然的公众面前,从四个方面去展示: 童年、青少年、成年,还有社会生活。故事就是按这样的顺序集结的。” 的确,瘫痪与死亡是贯穿这部短篇小说集的一个主题。从开篇的《姐妹们》中弗林神父的瘫痪与宗教职务上的过失,到末篇《死者》中加布里埃尔对自己爱情的认识: 生者的爱情已死掉了,而死者的爱情却因一首歌而复活,甚至根本就未曾死掉过。 《死者》作为《都柏林人》这部短篇小说的结篇,也是十五篇中篇幅最长的一个。表面上由一场狂欢化的宴会引入,并且用了大段的篇幅描写宴会与聚餐的情形,几乎占据全篇的四分之三,在此之后,峰回路转,隐晦之中突出主题,并以雪、灯光等意象作隐喻,在最后一段使主题升华,把视线落在飘落的雪花上,用一句“如同他们最终的结局那样,飘落到所有的生者和死者身上”结束全篇。 《死者》和《阿拉比》一样,带有自传色彩。文中加布里埃尔妻子格莉塔的初恋情人为其唱情歌的几段实际上取材于乔伊斯的妻子诺拉的经历。诺拉·巴纳克尔早年在高尔韦时曾与一位叫迈克尔·博德金的小伙子相恋,但不幸的是,博德金染上了肺结核,不得不卧床养病。一次,由于思念,博德金偷跑出病室去见诺拉,并在大雨中为其歌唱。此后不久,病情加重,他就去世了。诺拉曾把这件事讲给乔伊斯听,这令本就在情感上妒心很重的乔伊斯心怀芥蒂。然而它也成了乔伊斯小说的素材。加布里埃尔在得知妻子此刻情绪的低沉是来自于一首歌而引起的对旧情人的思念之时,他妒火中烧,“一股阴沉的怒气”在“聚集”,这与他之前那股“阴沉的情欲的烈火”形成了巨大反差。于是,他开始用讥诮的语气与妻子对话,甚至提到的“高尔韦”这个地方也使他敏感,他问:“他是干什么的?”本想在这个问题上可以占据上风,但是“他在煤气厂工作”这个回答又使他因“讽刺落了空”而感到丢脸,他想到自己正在与一位死者较劲、比拼,不由觉得羞愧。继而当他问到他俩的关系时,格莉塔的回答更使他感到“一阵蒙眬的恐惧”:“我想他是为我死的。”格莉塔悲伤的情绪自始至终衬托着加布里埃尔情绪的辗转变化。 或者可以说,加布里埃尔嫉妒妻子的已故情人这一情节,其实根本就是乔伊斯自己的感受。有研究者认为,那些被乔伊斯拉来充当其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无辜生灵,都是他心目中的自己的各个侧面。虽然加布里埃尔这个人物的形象不像其他乔伊斯笔下的人物,例如《尤利西斯》中的斯蒂芬和布卢姆、《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中的斯蒂芬等那样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但他仍属于这些与众不同而受人欺凌的人的同类。除此之外,文章中加布里埃尔的书评、书信,对语言的热爱,以及语言教授的身份,包括他的中分头、戴有框眼镜的外貌等细节,都是乔伊斯根据自身经历而写。甚至圣诞聚会本身也是乔伊斯儿时的经历: 乔伊斯的父亲当年参加聚会的时候,会把家里年龄尚小的孩子托付给家庭女教师照顾,这样聚会结束后,夫妻俩就直接去附近的旅馆过夜,而不必返回家中。文中的加布里埃尔和格莉塔也正是这样做的。 乔伊斯善于用各种象征性的意象来暗示主题。比如《姐妹们》中圣餐杯的打碎象征着信仰的丢失。在《死者》中,乔伊斯把加布里埃尔最后的体验与雪联系在一起,就如同《常春藤日》中的壁炉、《两个浪子》中的路灯、《芬尼根守灵》中的河流,乔伊斯喜好用这一类的背景。《死者》中的“雪”的意象的使用,使人有一种拥挤与安静的感觉。雪花最终“飘落到所有的生者和死者身上”,飘落到加布里埃尔、格莉塔和迈克尔·富里身上;飘落到男高音巴特尔·达西和死去的歌唱家的身上,大雪使死者和生者联系在一起,彼此共存。与活着的歌手相比,参加舞会的人更喜欢死去的歌手;与活着的丈夫相比,妻子更怀念死去的情人。 温馨热烈的晚宴与外面的皑皑白雪,加布里埃尔用热乎乎的手指去摸冰冷的窗玻璃,晚宴上的高谈阔论与悲恸沉静的对往事的追忆等等,这些对比与反衬都是乔伊斯惯用的手法。 需要强调的是, 虽然因为对都柏林的生活感到失望而背井离乡,虽然在作品中意图揭露和讽刺都柏林的市侩作风、资产阶级的伪善与偏见,但这并不代表乔伊斯不热爱这片土地,不热爱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在 《死者》中,乔伊斯借加布里埃尔·康罗伊的祝词说道:“女士们,先生们,我们中间那渐渐衰老的一代人,或许有他们的不足之处,但是就我而言,我认为他们的品质中确实有热情好客、幽默风趣和人道主义的方面。” 由此可见乔伊斯对爱尔兰复杂的感情。这点在其后面的作品中也有所体现。 (陈 岑)
2023-09-07 17:20:121

最好的短篇小说集

最好的短篇小说集推荐《都柏林人》《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好人难寻》《逃离》《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套中人》等。1、《都柏林人》《都柏林人》是詹姆斯·乔伊斯所著的短篇小说集 ,被莫言惊叹是神来之笔 ,美国《纽约时报》盛赞,把乔伊斯在西方现代文学中的地位与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中的地位相提并论, 在125名英美知名最佳评选20世纪十大文学经典中,《都柏林人》高票入选, 排名超越了《 百年孤独 》。2、《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是麦克尤恩的处女作与成名作,是阅读和了解这位天才作家的最佳切入点。伊恩·麦克尤恩尤其擅长以冷静细腻的笔触打磨幽暗题材,赋予其精妙无双的质感。3、《好人难寻》《好人难寻》是《弗兰纳里·奥康纳短篇小说全集》的第二本,是美国最伟大的短篇小说集之一,收录在册的十二篇作品充满了宗教性的象征。奥康纳力图为二战后沉缅于享乐的美国人指出一条通往救赎的光明之路,其“原罪观”对恢复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对人类行为的救赎有必要意义。4、《逃离》《逃离》是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创作的短篇小说集,于2009年荣获布克国际奖。《逃离》全书共收录8篇作品,集中体现了爱丽丝·门罗的文学造诣。5、《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精选了福克纳最有代表性的7个短篇,讲述了美国内战爆发后,南方的传统文化与北方价值观经历的巨大冲击与转变,用奇特而扭曲的语言描述了在这种特殊环境下没落的贵族与平民之间的冲突。6、《套中人》本书收录了若干不同的短篇小说,但是其中的《套中人》或许是最著名的一篇。契诃夫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中,我最喜欢人。
2023-09-07 17:20:201

在《伊芙琳》中,导致都柏林人生活贫乏、精神贫困的主要原因有(

在《伊芙琳》中,导致都柏林人生活贫乏、精神贫困的主要原因有( )。 A.沉重的税负 B.英国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剥削 C.天主教会势力对人们精神的桎梏 D.家庭观念和传统思维的束缚 E.官僚制度的腐败 查看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 BCD 【答案解析】 【导读】都柏林人贫乏生活和贫困精神状态的成因:1.英国殖民主义的侵略与剥削,导致了人民生活的困苦。伊芙琳和她的弟弟都用辛苦的工作换取微薄的收入。2.天主教会势力对人们精神的桂格。伊芙琳的家中摆设着圣女和神甫的肖像,伊芙琳在码头扰豫不决时反复向上帝祈祷,就是这种精神状态的典型体现。3.家庭观念和传统思维的束缚。母亲临终的嘱托,父亲罕有的总爱,弟弟每日的辛苦,同事邻居的议论,都影响她离家的决心。参见教材P292。 本题知识点:乔伊斯《伊芙琳》,     
2023-09-07 17:21:281

都柏林人名词解释

柏酒的解释 即 柏叶酒 。古代 习俗 ,谓春节饮之,可以 辟邪 。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 :“正月一日……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 唐 杜审言 《守岁侍宴应制》 诗:“弹弦奏节梅风入,对局探钩柏酒传。”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 元旦 》 :“昧爽阖家团拜,献椒盘,斟柏酒,饫蒸糕,呷粉羹。” 参见 “ 柏叶酒 ”。 词语分解 柏的解释 柏 ǎ 常绿 乔木 ,叶鳞片状,结球果,有“扁柏”、“侧柏”、“圆柏”、“ 罗汉 柏”等多种。木质坚硬,纹理致密。可供建筑及制造器物之用: 露(柏树上的露水, 据说 用以洗眼,有明目的作用)。 姓。 柏 ó 〔 酒的解释 酒 ǔ 用高粱、米、麦或 葡萄 等发酵制成的含乙醇的饮料:白酒。啤酒。料酒。 * 。茅台酒。酒浆。 部首 :酉。
2023-09-07 17:21:351

金凯利布拉尼和都柏林人奶酪口味有什么不同

口感不同、颜色不同。1、口感不同。金凯利布拉尼奶酪口感柔软,奶香味大于大孔,前调微甜,甜度小于大孔,后调无苦味只有满满的奶香。都柏林奶酪口感硬糯,奶味酸香浓郁,前调微酸,后调奶香十足。2、颜色不同。金凯利布拉尼奶酪质地脆软,颜色呈奶白色。都柏林奶酪质地坚硬,呈淡黄色到近乎白色。
2023-09-07 17:21:431

跟着《都柏林人》游都柏林(三)

《都柏林人》中第九个故事《无独有偶》刻画的都柏林人法林顿(Farrington )是一个工作不上进,被上司看低,对一切充满愤懑,总是在酒馆里才能找到解脱,回到家却找孩子出气的人。本篇故事以法林顿的情绪发展为纲,以他一天辗转在都柏林的各个酒馆为线,生动形象地勾勒了都柏林一个工薪阶层的日常生活和精神状态。 在都柏林再读这篇文章,把法林顿去过的街道名字和酒馆名字一个一个划出来,在地图上标出他的行动路线,再按图索骥,来一次都柏林的酒馆之旅,虽然不会像法林顿那样一路喝下去,但尝试不同的方式漫步都柏林还是令人兴奋。 第一站是要去法林顿工作的地方尤斯塔斯街(Eustace Street)。确定这就是他办公室所在的地方是文中的这句话: 在去尤斯塔斯街的路上会经过都柏林一条繁忙的主街道Dame Street(达姆街)。在爱尔兰皇家学会的美术馆看到过一幅以达姆街为背景的画,当时看到时就觉得挺亲切了,因为在这条街上也来回走了几次。路过街口时拍了照片,呼应这幅画,也是见证自己读书游酒馆的开始。法林顿上班的尤斯塔斯街在都柏林热闹的Temple Bar(圣殿酒吧区),现在也是景点之一,游客必去之处。在都柏林大街小巷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人们在酒吧里、酒吧外,坐着或站着,喝酒聊天。也许可以和都柏林人喝酒的盛况相比的就只有成都人磕着瓜子坐在火锅店外面等喊号上桌吃火锅的情景了。 顺着达姆街朝西走一小会儿就到了尤斯塔斯街。石块铺成的街道有种怀旧的感觉,走入狭长的街道,达姆街的喧嚣就被抛在了身后,突然想起《都柏林人》第八篇故事《一小片乌云》中对主人公钱德勒过街的心理描写:在大白天,我没有钱德勒那样害怕,但还是担心小巷子里突然钻出来一个酒鬼,所以也加快了脚步,但又不停张望,希望能看到那个挂有O"Neill的酒馆,这是法林顿上班时溜出来喝了一杯啤酒的地方: 最初以为他能很快进入酒馆,酒馆一定是离上班的地方很近,觉得酒馆应该就在尤斯塔斯街的街角。走过尤斯塔斯街,转过街角,并没有找到O"Neill。倒是想起前几日在Church Street(教堂街)与Suffolk Street(萨福克街)的交叉口见过一次写着O"Neill的酒馆。后来又去到这家酒馆,打开叮咚运动,从这家店出发朝尤斯塔斯街走,再走一遍时就发现两者之间隔得并不远,我走路的速度过去也就是四分钟而已。法林顿个儿比我高,喝酒心切,一定走得比我快多了,那么书中说的很快就进去的酒馆应该是这家O"Neill酒馆了。法林顿下班后开始了一个酒吧接一个酒吧的喝酒,他的行动路径基本涵盖了如今都柏林市中心最热闹的地区: 圣殿酒吧区由好几条小巷子交错组成,一般东西走向的巷子就是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南北走向的巷子就要相对安静一些。街上的门面大都是鲜艳的颜色,大白天也给人灯红酒绿的感觉。搞不清酒馆里的人,街上的人,哪些是游人哪些又是当地人,这不由联想起成都的宽窄巷子。中西文化不同,但凑热闹都是一样的。在圣殿酒吧区,与酒并存的还有浓浓的爱尔兰文学情结:有几条巷子的墙上都用来宣扬爱尔兰杰出人物了,这是都柏林的一项文化活动,称为The Icon Walk(偶像之路)。我和法林顿在圣殿酒吧区显然是各走各的路,我更喜欢传递着这个国度的文化信息的小街。法林顿为了晚上的买酒去Fleet Street (舰队街)的当铺当手表。我从圣殿酒吧区走向舰队街,在街上两旁慢慢查看,并没有找到这家当铺,想想现在当铺确实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吧。 于是继续跟着法林顿走: 如今的威斯特摩兰大街上和法林顿当时走着的一样,挤满了人群,我几乎要斜着身子,见缝插针地穿过人群,才来到法林顿晚上去的第一家酒吧Davy Byrne"s 所在的Duke Street(杜克街)。这家戴维伯恩酒馆现在挺有名的,乔伊斯这样的文化人以前都爱去这里喝酒,难怪他会把它写进自己的书里(除了《都柏林人》还有《尤利西斯》)。前几日在爱尔兰国家美术馆也看到一位爱尔兰画家画的这家酒馆。后来又去了杜克街,本打算在戴维伯恩酒馆里吃顿饭,顺便读读这篇《无独有偶》,不过到时酒馆坐满了人,后来就到对面的Bailey酒馆外面找了高脚凳子坐下,刚好可以像画家一样看到对面的戴维伯恩酒馆,远观更有一番意味。坐在对面,不时打量着对面那桌喝酒聊天的老人,觉得那场景像极了那幅画。在Bailey吃完饭,顺便也向侍应生请教了书中不懂的一种啤酒的称谓,打算还是去戴维波恩喝杯咖啡,可惜仍然没有座位。在店外停驻片刻,忍不住对那桌老人提起他们多像是那幅画的场景,他们都乐了,热情地邀请我跟他们拍个照,这样的留影真是比喝了一杯还有意思。 (几天后,约了在都柏林剧院看《大河之舞》时偶遇的小同事又一起去了戴维伯恩酒馆,喝上了一杯莫吉托。)在书里,法林顿和朋友们出来又去了Scotch House(苏格兰酒屋),这家酒馆无论是在地图上还是大众点评上都没有找到,100多年过去了,它不在了也是情理之中的。又也许是它藏在了某个角落,只是被我遗落而期许着我下次再来寻它。苏格兰酒屋打烊后,法林顿和朋友们又去了Mulligan"s(马利根酒馆):就是在这家酒馆里法林顿和韦瑟掰手腕比赛输掉了而气急败坏。这家酒馆其实路过几次,都未经意,后来做这个酒馆之旅的路线时才发现。马利根酒馆的位置比较偏离市中心的酒吧区,但是离奥康奈尔桥很近,后来沮丧的法林顿就是在奥康奈尔桥等着搭乘电车回家的:这条跟着《都柏林人》走的酒馆之路并不是一天一个时段利索地走完的,其间有辗转的绕圈,也有中途看到有意思的地方而停下观看,还有走进商店逛店。走向酒馆的心境也是和书中的法林顿大不一样的。作为游客,作为读者,是好奇,是寻见,是走进书本,是好玩。
2023-09-07 17:21:511

都柏林人第一篇为什么叫姐妹

因为影片《都柏林人》的第一篇主要讲述的是两姐妹戴安娜和露西之间的故事。一、简介《都柏林人》是上映于1999年1月由约u2027科波莱塔执导的动作惊悚电影。克里斯蒂安娜u2027保尔,莱姆u2027贝格曼主演。二、剧情位于柏林市中心的波斯顿广场下一个建筑工地发生一起爆炸,警方随即出现在爆炸现场。经勘察,爆炸系施工作业触发炸弹所致。首都中心广场下有炸弹!消息一经核实,警方立即处于高度警戒之中。特别调查队员哈里克斯得到命令时,正与妻子缠绵在结婚一周年的激情之中。危险就是命令!哈里克斯当即出现在现场,通过潜水排查,除了发现一个正在运行的计时装置以外,一个特殊的符号标记也引起哈里克斯的注意。首都中心广场下有炸弹的消息惊动特别调查队队长罗伯u2027施泰恩。考虑到炸弹可能与战争结束前的纳粹有关,罗伯u2027施泰恩队长聘请哈里克斯的妻子桑德拉做顾问,协助调查。桑德拉是年轻的历史学家。从哈里克斯水下拍摄的特殊符号来看,桑德拉确认炸弹与党卫军一个叫“雷神榔头”的指挥部有关。随着调查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运行计时器和特殊符号被发现,每一个计时器都由复杂的电缆相连。桑德拉在档桉馆查阅的资料显示。
2023-09-07 17:21:591

【读书u2022乔伊斯】生活如斯—读《都柏林人》之一

提到《都柏林人》,可能很多人不是很熟悉。但是提起如雷贯耳的《尤利西斯》,没有人能否认它在现代主义文学和意识流小说中的独特地位。徐志摩盛赞“独一作品”,对最后100页的无标点行文,更是嘉许“浑然天成的大手笔”。萧乾和夫人文洁若从80岁开始,坚持每天一页,历时四年,1994年中文全译本与中国读者见面。没错,两部书皆出自大名鼎鼎的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位列乔伊斯的三部举世公认作品,另外一部为《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恰恰相反,《都柏林人》是一部极具亲和力的小说集,全书由十五篇短篇组成,事件地点集中在爱尔兰首都都柏林,小说集因此得名。故事全部发生在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身上,结构上独立成篇,内容上没有一致的基调来联缀彼此,思想上没有作者的好恶,它们只是心平气和地讲述故事,把最终的理解全部交给读者。根据各自主人公的年龄,小说分别讲述了发生在少年,青年,中年身上的故事。平常的故事在作者笔下又显得那么不平常,读完之后,想说点什么,但又不知道说什么:生活就这么过去了,像是一片风中飞舞的纸片,没有人会在意它最终停在哪里,也许是一片垃圾堆,也许是一棵孤独的树旁,更多的时候,像是一粒偶然滚落的豆子,在人们几乎遗忘的时候,倔强地从黑暗的泥土中拱出了嫩芽,惊喜间鲜绿的亮色点燃了人们不自觉的向前追溯。这也许正是生活的常态:必然中更多的是偶然。《姊妹们》 讲述一个小孩面对死亡的所见所想。死者是他熟悉的好朋友-神父詹姆斯·弗林。从听到熟人带来的消息,到看到张贴的布告,到最后跟随姑妈去当面告别。每个阶段小男孩会想起和神父以前温馨而美好的回忆,不可避免地夹杂了小男孩对死亡的一些揣测。在幼年时看到死亡,不是每个人都有的体验,死亡到底会在幼小的孩子心中留下什么,会对孩子的日后性格有什么影响,这恐怕很难说得清楚。我在男孩同样年龄时看到了死亡,三十多年以后,读到葛文德的《最好的告别》, 经历了亲人和朋友的离去,童年那个悲伤和惊恐的场面突然清晰起来,原来封存的记忆,单等着日后的某一个时刻被不期然揭开。我想那个男孩一定和所有人一样,把异样埋在心里,因为连他自己也不知道如何表述,这也许是成长过程不是秘密的秘密。《一次遭遇》 完全是极淘气的男孩子的经历。调皮且又层出不穷的花样,塑造了大人们永远猜不透的王国的种种可笑,可爱和可气。逃学中早以把父母老师的苛责忘在脑后,安排一次冒险,探索自我才是最激动人心,最富于挑战的关注。在过程中对朋友,信任,勇气,气度,见识,知识的认可和判定,同陌生人对同一问题有一搭没一搭的对话的理解,单独相处带来恐惧,男孩在数不清的第一次中慢慢长大。三四十年前的孩子,他们被散养在一个院子里,物质贫乏反倒让他们的想象力脱颖而出,极少的限制成就了他们幼年的冒险和丰富的经历。这种在风中成长的经历好过嘴里宣扬“个性”,手里却不停摆弄模子,磕出雷同蜡人的古板。《阿拉比》 讲述了小男孩如何把对小女孩的承诺深深埋在心里,尽管他不知道要做什么,但是他坚信一诺千金,他把自己深夜跑去市场看作是男子汉的英雄行为。很难解释,这是男孩与生俱来的性格所致,还是意识懵懂中,想要获得异性认可,虚荣作怪的结果。无论那样,同样可爱,值得珍视。《伊夫琳》 那个美丽忧郁的女孩,她幻想着和心爱的男孩奔向理想国度的浪漫生活,她摆脱不了现实生活的眷恋,摆脱不了母亲的嘱托,父亲的愁苦,弟弟们的顽皮,终究在千千万万的幻想中,在最后登船的一刻,留在了岸上。再充足的说服,准备,也会在最后一刻土崩瓦解,之前的一切宛如没有发生一般,谁能解释清楚个中缘由,又有多少必要去解释呢。《赛车以后》 ,二十几岁的四五个年轻人,家世优渥,有赛车,有体面的生活,还有互相吸引的朋友,游船,美食,平常极了,好在他们没有得意忘形,没有暴敛天物,这样就好,也许在凌晨醒酒的海风中,稍微有一丝空虚袭上心来,需要记住,空虚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两个浪汉》 ,最最卑微的生活也有向往美好爱情的权利,妓女和流浪汉之间也有纯洁的爱情。一个流浪汉向他的朋友讲起和妓女的恋情,他爱怜她,他重视她,他坦诚和朋友说出自己的纯洁感受,而他的朋友向往爱情,注定遵守诺言,用默默的行动,祝福他的朋友。外表肮脏,或是十恶不赦的坏蛋身上总会有人类最朴素,纯洁的东西,这些和华丽的外衣下的灵魂一样美,一如暗夜里嫩绿的小芽,周遭肮脏的泥土永远没有资格玷污它。
2023-09-07 17:22:171

都柏林人详细资料大全

《都柏林人》(Dubliners)是詹姆斯·乔伊斯久负盛名的短篇小说集,称得上20世纪整个西方最著名的短篇小说集了。1914年出版,置景于二三十年代的都柏林,截取中下层人民生活的横断面,一个片刻一群人,十五个故事汇集起来,宛若一幅印象主义的绘画,笔触简练,错落成篇,浮现出苍凉世态,遥远、清冷,然而精致。 这15篇故事,以写实和讽刺的表现手法描绘了二十世纪初期都柏林中下阶层的生活,瘫痪和死亡贯穿全书。在同样的底色上,《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集中描绘了一个忧郁敏感、在浓郁的宗教氛围中成长起来、具有艺术家气质的青年形象。通过青年之口,乔伊斯表达了自己对宗教、艺术和人生的观点。后来,这个青年继续成长,走进了意识流宏篇《尤利西斯》之中。因此,阅读此书,将有助于阅读《尤利西斯》。 基本介绍 书名 :都柏林人 作者 :詹姆斯·乔伊斯 原版名称 :Dubliners 类别 :欧洲文学 首版时间 :1914年 内容简介,作品目录,创作背景,点评鉴赏,主题,手法,作品影响,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都柏林人》中,不同篇目的内容,似乎都可以用正数第二篇小说的题目《一次遭遇》来概括:《阿拉比》,杂货市场的一次夜游;《两个浪汉》,都柏林街道的一次夜游;《死者》,一次宴会的前前后后……《都柏林人》的人物,形形 *** ,有逃学的男孩、死了亲人的老处女、思春的少女、狡诈的流浪汉等等,他们行走于都柏林这座城市,感谢微不足道的事情,与此同时,感到孤独、蠢动或者绝望。 作品目录 姐妹们(The Sisters) 偶遇(An Encounter) 阿拉比(Araby) 伊夫琳(Eveline) 车赛之后(After the Race) 两个浪子(Two Gallants) 寄宿公寓(The Boarding House) 一朵浮云(A Little Cloud) 无独有偶(Counter parts) 粘土(Clay) 痛心的往事(A Painful Case) 会议室里的常春藤日(Ivy Day in the Committee Room) 一位母亲(A Mother) 圣恩(Grace) 死者(The Dead) 创作背景 《都柏林人》从1904年开始创作,曾被22家出版社退稿,前后历经9年挫折;1905年,乔伊斯与伦敦的出版商格兰特·理查兹签下出版契约,但书商要求他删除或修改某些段落,原因是排字工拒绝排印,乔伊斯拒绝,于是书商退还书稿。1909年他和都柏林的出版商芒赛尔兄弟签定出版契约,但不久又传出修改的要求,这次乔伊斯接受了出版商的所有条件,只求尽快付梓,但是到了出版的最后一刻,出版商还是毁了版。1914年在美国意象派诗人庞德的帮助与推荐下终于又由原来出版商格兰特·理查兹将书出版,《都柏林人》半年内仅卖出六本、而《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一本都没卖出。出版后竟有民众用焚书来表达其愤怒。 点评鉴赏 主题 《都柏林人》是乔伊斯的早期作品,这个故事以爱尔兰首都都柏林为背景,强调了一个共同的主题,即19世纪末20世纪初弥漫于整个爱尔兰社会的麻不仁、死气沉沉的精神状态。这种精神状态被乔伊斯定义为“瘫痪”(Paralysis),精神瘫痪这一主题在乔伊斯的作品中集中表现在宗教瘫痪、政治瘫痪、情感瘫痪、心理瘫痪4个方面。笔者将探讨的是《都柏林人》中的情感瘫痪,主要表现在爱情的幻灭、婚姻的禁锢以及交流的障碍。爱尔兰人的情感瘫痪在《都柏林人》中得到了最直接和最具体的体现,一个个真实、生动的故事,深人到人物灵魂和意识的最细微之处,真实地再现了爱尔兰人或者说现代人情感世界的瘫痪状态。 《都柏林人》的主角,是这些微渺得有些苍白的小人物,也是都柏林这座空虚的大都市。《死者》中,男主人公“意识到,但却不能理解他们变幻无常、时隐时现的存在。他自己本身正在消逝到一个灰色的无法捉摸的世界里去:这牢固的世界,这些死者一度在这儿养育、生活过的世界,正在溶解和化为乌有”,这种乌有感牢牢地抓住了《都柏林人》的主人公,抓住了《尤利西斯》中的利奥波德·布卢姆,也抓住了我们这个时代中现实的人们。 “阿拉比”中男孩的初恋的受挫,“伊芙琳”中伊芙琳追求幸福的失败,“土”中玛丽亚边缘化的独身状态,都是极具代表性的都柏林人的生存状态,乔伊斯用细致而真实的笔触,深刻地提示了他们情感世界因爱情的落空而导致的瘫痪状态。 受到婚姻禁锢的例子是“无独有偶”中的法林顿,他也在法务办公室工作,是个抄写员。法林顿同样是一个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受害者,他觉得自己被工作困住了,他的老板对他发火,他只好在酒馆里寻求安慰和解脱。如果很多丈夫残忍,那是因为他们生活的环境残忍。法林顿的妻子是“一个面相尖刻的小个子妇人,男人清醒时,她便呼么唱六,而男人烂醉时,她便忍气忍声。法林顿被令人窒息的家庭和工作环境限制和折磨,男性的力量在这些日常琐事中消耗殆尽,得不到正常的发展和成长。他把自己的积怨和对生活的不满发泄到孩子身上,用拐棍打伤了他的腿,让他跪地求饶。婚姻为男人提供了一个家,同时却是对男性力量的一种束缚和压抑。受制于外界环境的约束,情感世界要么被压抑,要么被扭曲,处于瘫痪状态而无力维护男性的尊严。 在《都柏林人》所有的故事中,人物几乎都不具备与他人真正交流的能力。他们孤独而寂寞地生活,无法进人朋友、爱人或家人的精神和情感世界,无法建立和享受亲密的人际关系。每个都柏林人都被一种深深的孤独折磨著,不敢投身于生活。这种恐惧甚至使他们走向了精神上的死亡。如“姐妹们”里的弗林神父更是把孤独的自我献身于空洞的信仰。当他发现连空空的圣杯也无法留住的时候,他无法再找到其他方式与外界交流。他开始失望地陷入自已黑暗的世界,不能找到出口去忏悔自己的情感和罪恶,最终在忏悔室内发疯……。小钱德勒,尽管对诗情有独钟,却无法表达自己的愁思和忧郁。墙上妻子的眼睛是冷漠的,而回访爱尔兰的朋友只顾炫耀自己的经历。小钱德勒敏感的天性,在家庭生活的重压之下无力表达,最终也因压抑而瘫痪了。爱尔兰人的情感世界以各种各样的瘫痪状态存在着。 故事中的主人公生活在孤独与寂寞之中,无法实现爱情,无法逃离婚烟的禁锢,也无力进行情感交流。他们困于外界环境的束缚和内心世界的软弱犹豫,渴望逃离又无力挣脱,最终以一种瘫痪无力的精神状态活过残缺不全的人生。都柏林人情感世界的瘫痪也是现代人精神状态的真实写照。 头三个故事以自传的形式大体上表现从童年到青年的成长,接下来的七个故事都是有关成人的生活,后面四个则是关于社会生活的,最后一个故事《死者》则是全书的归纳和总结。故事由简单到复杂,从不知名的小男孩到青年人再到成年的加布里埃尔。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个故事都展现了“可爱、肮脏的都柏林”的一个方面,城市方面的瘫痪——道德的、政治的和精神的。每个故事都是一则戏剧,讲述一个灵魂的挫折和失败。所有故事合在一起展示了道德堕落的全过程,以灵魂的死亡结束。 《都柏林人》中的每个故事都发生在都柏林城。当时,它是爱尔兰生活和社会的中心。然而乔伊斯并没有从可爱或伤感的角度来看待都柏林,而是把它看做一股威胁和窒息爱尔兰居民潜在人性的强制力量。乔伊斯认为在都柏林社会中,主要有两股强大的力量造成了精神瘫痪,这就是天主教和英国的殖民统治。他认为这两股力量阻止和压抑著爱尔兰生活中的所有潜在的生气和活力。乔伊斯在这本集子中塑造了形形 *** 的人物形象,有处于青春期的男孩,中年的酒鬼, *** 的小职员,大学的讲师,洗衣房的女工,年轻的商人等等,大多属于中下阶级,少数属于工人阶级。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出奇的迟钝,以及在公共义务和私人生活方面的缺失。 手法 《都柏林人》中,乔伊斯没有多少心理描写,更没有繁复的“意识流”,多以白描为主,辅以精确的细节,灿烂的明喻,让这本小书显得轻盈,而这轻盈,绝非一片羽毛的轻,而是鸟儿起飞时的轻,举重若轻的轻。 象征 象征手法是一种叙述语言的弦外之音,是潜藏在字里行间、让读者去领会、去展开思维空间的一种技巧。黑格尔曾说:“象征所要使人意识到的却不应是它本身那样一个具体的个别事物,而是他所暗示的普遍性的意义。罗兰·巴特说:“象征并不等于形象,它就是意义的多元性本身。”在《都柏林人》中,乔伊斯对象征主义艺术观念和手法的运用十分自觉并普遍。这一方面是因当时象征主义写作手法非常流行;另一方面是因他的第一部著作《室内乐》(诗集)曾屡遭出版商拒绝,出版万分艰难。而后《都柏林人》的出版更加困难,曾遭到40位出版商的出版拒绝,因其作品的真实内容冒犯了英国殖民当局和爱尔兰当局。在重压之下,不愿妥协的乔伊斯不得不数易其稿,尽量避免直接描写黑暗的社会现实,而改用象征主义手法和“刻薄语体”,将现实隐藏到一个个生动的意象之后。在众多的象征意象中,“灯”意象是最重要的意象之一,因为在集子15个短篇中,《阿拉比》、《伊芙琳》、《两个浪子》、《无独有偶》、《土》、《纪念日在委员会办公室》和《死者》等多个故事都发生在晚上,在夜幕笼罩下,路灯、煤气灯等“灯”意象被赋予了特定的意义。 统一性 作品内在的统一性是《都柏林人》的一个最主要的艺术特征。小说在背景、结构、语体和技巧上充分展示了这种统一性。首先是小说背景的统一性。在《都柏林人》中,十五篇小说全部以作者的家乡都柏林为背景,深刻揭示了这座城市在世纪交替之际的社会现实和人生百态。在乔伊斯看来,这座具有十分狭隘的地方观念的普通城市不仅反映了弥漫于爱尔兰社会的一种麻木不仁、死气沉沉的瘫痪状态,在西方世界也具有普遍的象征意义。“我之所以选择都柏林为背景是因为我觉得这个城市是瘫痪的中心。”“我想还没有一位作家向世界展示过都柏林,“都柏林人”这一称呼对我来说具有某种意义。”在《都柏林人》中,乔伊斯一直将目光锁定在他的家乡,既生动描绘了那里的街道、集市、教堂、学校和酒吧,也深刻揭示了各种各样的都柏林人与僵死和社会之间的激烈冲突,以及在经历失败后他们的痛苦不堪的精神感受。同时,在乔伊斯的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中,都柏林是二者的共同背景。这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作品和读者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增强了作品内在的统一性,显示出作品的独特之处虽然《都柏林人》有十五个单独的短篇小说构成,但却丝毫不影响它显示出作者的巧妙设计和精心安排。乔伊斯这样阐述他的艺术构想:“我试图按以下四个方面来描述这种瘫痪:童年期、青春期、成年期和社会生活。这些故事都是按照这一秩序编排的。”《都柏林人》的第一组“童年期”包括《姐妹们》、《偶遇》和《阿拉比》三篇小说。在第二组“青春期”中,含有《伊芙琳》、《车赛之后》、《两个浪子》和《寄宿公寓》等四篇小说。第三组“成年期”也有四篇小说:《一朵浮云》、《无独有偶》、《土》和《痛苦的往事》。第四组“社会生活”由《常青藤日》、《一位母亲》和《圣恩》三篇小说组成。上面四组作品形成三、四、四、三的格局,显得匀称而和谐。《死者》是最后一篇,即是全集的结局,也是对全部作品的归纳和总结,使整部作品光彩焕发、内容更加生动有力。这种结构和布局清楚地显示出:在爱尔兰,瘫痪的阴影笼罩着人生的各个阶段,严重摧残了男女老少的心灵,没有人能够从中逃脱。以人物年龄模式(theagepattern)为基础的框架结构,不仅使整部作品前后关联、结构严谨,还让全书构成一个卓越的整体。 乔伊斯声称:“在很大程度上,我采用了一种处心积虑的刻薄的语体(astyleofscrupulou *** eanness)。”需要说明的是,在这里,“刻薄”(meanness)该词有双关含义。一是指尖酸和冷酷,也就是用一种毫不留情的语体来描绘冷酷无情的社会现实,以便使语言形式同小说内容互相吻合。二是指吝啬和小气,即强调遣词造句的经济性,不多用一个词语,使每个单词都用的恰到好处,并发挥出应有的艺术效果。《都柏林人》的语体从开始到结束都体现了这种严谨细微和意味深长的“刻薄性”,从而极大地增强了作品内部的和谐与统一。 在《都柏林人》,乔伊斯已开始将其创作视线转向人物的精神世界。他运用了一种新颖独特的创作技巧)“精神顿悟”(epiphany)——来展示人物错综复杂的思想感情。几乎在每一篇小说的结尾处,主人公不禁豁然开朗,顿时看清了自己的困境,并从中悟出了人生的本质。这一人物觉醒的关键时刻被乔伊斯称为“精神顿悟”,也就是一种猝然的心领神会。“精神顿悟”不仅构成了小说的 *** ,而且还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在《史蒂芬英雄》中,乔伊斯借主人公之口对此作了这样的解释:“他(史蒂芬)认为精神顿悟是一种突然地精神显灵,它往往通过某种粗俗的言语或动作,或头脑本身异常的意识活动得以实现。他认为作家要非常仔细记录这些精神顿悟,因为它是最微妙、最短暂的时刻。” 作品影响 《都柏林人》以乔伊斯的故乡都柏林为背景展开描写,以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相结合的手法,成功地再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殖民国爱尔兰的社会现实。《都柏林人》也是乔伊斯决心告别传统,走上文学实验与革新道路的一个重要标志。乔伊斯认为,要改革传统小说,最初的实验必须从短篇小说开始。在创作技巧上,《都柏林人》体现了自然主义和象征主义相结合的原则,其艺术风格接近于当时著名的法国作家莫泊桑和俄国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因此,庞德才这样评价《都柏林人》:“我可以放下一篇优秀的法国小说,随手拿起一篇乔伊斯先生的小说而不会觉得自己好像受到了蒙蔽。”《都柏林人》在世界文坛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其中的一些篇章更是属于英语短篇小说中的一流作品。时至今日,《都柏林人》的美学价值和艺术成就在文学界已获得普遍的认可。 作者简介 詹姆斯·乔伊斯(JamesJoyce,1882-1941),爱尔兰诗人、作家。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开山鼻祖,其代表作《尤利西斯》、《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芬尼根的守灵夜》和《都柏林人》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前三部作品均入选兰登书屋评选的“20世纪一百本优秀英文小说”。乔伊斯一生颠沛流离,辗转于欧洲各地,靠教授英语和写作餬口,晚年饱受眼疾之痛,几近失明。但他一生坚持文学创作,终成一代巨匠。 詹姆斯·乔伊斯
2023-09-07 17:22:551

《都柏林人双语珍藏本》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都柏林人》([爱尔兰] 詹姆斯·乔伊斯)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资源链接:链接:https://pan.baidu.com/s/1qJZBJRhOOz3jVpmAUfFmZg 提取码:sh2v书名:都柏林人作者:[爱尔兰] 詹姆斯·乔伊斯译者:王逢振豆瓣评分:9.2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年份:2012-8页数:528内容简介:《都柏林人》是20世纪爱尔兰著名作家、诗人詹姆斯·乔伊斯久负盛名的短篇小说集,1914年出版。作品置景于二三十年代的都柏林,截取中下层人民生活的横断面,一个片刻一群人,十五个故事汇集起来,宛若一幅印象主义的绘画。笔触简练,错落成篇,浮现出苍凉世态,遥远、清冷,然而精致,是上上之品。作者简介: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1882—1941),爱尔兰作家、诗人。1882年2月2日出生于都柏林,1941年1月13日卒于瑞士苏黎世。他是意识流文学的开山鼻祖,其长篇小说《尤利西斯》成为意识流文学的代表作,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他一生颠沛流离,辗转于的里雅斯特、罗马、巴黎等地,多以教授英语和为报刊撰稿糊口,又饱受眼疾折磨,到晚年几乎完全失明。但他对文学矢志不渝,勤奋写作,终成一代巨匠。
2023-09-07 17:23:031

《都柏林人》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都柏林人》([爱尔兰] 詹姆斯·乔伊斯)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资源链接:链接:https://pan.baidu.com/s/1BYXPxV7i63WhDcdi_4RSBA 提取码:30jd书名:都柏林人作者:[爱尔兰] 詹姆斯·乔伊斯译者:王逢振豆瓣评分:8.5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年份:2013-5页数:296内容简介:詹姆斯u2022乔伊斯(James Augustine Aloysius Joyce,1882—1941),爱尔兰小说家、诗人,被认为是对二十世纪现代主义文学影响最为深远的巨匠和宗师,甚至被誉为继莎士比亚后英语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中文版“乔伊斯文集”除《尤利西斯》、《芬尼根守灵夜》、《青年艺术家画像》、《都柏林人》等长、短篇小说外,还收入《诗歌u2022剧作u2022随笔集》、《文论政论集》、《书信集》以及《乔伊斯评论集——名家论乔伊斯》,共八卷九册,凡三百余万字,是迄今为止整个华语世界收罗最全、规模最大的乔伊斯作品总集。作者简介: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1882—1941),爱尔兰作家、诗人。1882年2月2日出生于都柏林,1941年1月13日卒于瑞士苏黎世。他是意识流文学的开山鼻祖,其长篇小说《尤利西斯》成为意识流文学的代表作,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他一生颠沛流离,辗转于的里雅斯特、罗马、巴黎等地,多以教授英语和为报刊撰稿糊口,又饱受眼疾折磨,到晚年几乎完全失明。但他对文学矢志不渝,勤奋写作,终成一代巨匠。
2023-09-07 17:23:211

《都柏林人》:乔伊斯以10年之力为城市和民族创作的一幅生动画像

说起詹姆斯·乔伊斯,我们一定会首先想到世界名著 《尤利西斯》和《芬尼根守灵夜》 ,这两部著作以艰深晦涩著称,很多人都坦言读不下去。《尤利西斯》的译者萧乾说,即使逐字逐句地读完了它,可是没有基本西方文学基础、或不懂《圣经》、或不懂心理学和潜意识,很可能根本无法读懂,可能这就是很多人啃不下去的原因吧。 《都柏林人》是詹姆斯·乔伊斯所著的短篇小说集 ,被莫言惊叹是神来之笔 ,美国《纽约时报》盛赞,把乔伊斯在西方现代文学中的地位与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中的地位相提并论, 在125名英美知名最佳评选“20世纪十大文学经典”中,《都柏林人》高票入选, 排名超越了《 百年孤独 》。 我没敢啃《尤利西斯》,选择了这本《都柏林人》开启对他的认知。《都柏林人》由15个短篇故事组成,分别从少年、青年、中老年的几个角度谈到了当时的社会文化生活。看完此书,都柏林的氛围感觉是负能量的,插图夸张,尤其在《死者》这一章节中,圣诞的舞会,每一个人的表情不是兴高采烈,而是龇牙咧嘴, 插图所运用的夸张手法,把人物的心理和场景刻画出来,书中的人物不是浑浑噩噩之流,便是对生活敏感之辈,要不就是鸡毛蒜皮的生活,要不就是平淡如水的生活,总之是处处不如意。 乔伊斯把这本书命名为《都柏林人》,是因为他始终认为 “从来没有一个艺术家把它展现给世界。”乔伊斯眼中的都柏林是爱尔兰最具代表性的缩影,是他书写爱尔兰精神史的一章。 乔伊斯深切地热爱着他的国家爱尔兰,热爱他出生的城市都柏林 ,他用来描述的熙熙攘攘的街道 ,人声鼎沸的酒吧以及沉闷破旧的房屋,其实仅仅是城市的一角,借这些角落,生动地描绘了都柏林百姓形形色色的真实生活,深刻揭示整个社会在英国殖民统治下,生活中弥漫着一种麻木不仁。死气沉沉地瘫痪状态, 吐露出乔伊斯真正内心的声音,都柏林人除了处在英国殖民统治下,还在天主教教堂以及狭隘民族主义困囿下,他们苦闷、空虚 、迷茫和瘫痪。 有人评价说,乔伊斯这样写自己的国家,写自己生活的城市,他根本不爱祖国,我觉得恰恰相反 ,《都柏林人》恰恰表达了乔伊斯深爱着祖国爱尔兰 ,但是英国殖民地的侵略,以及当时的现状让他感到了苦闷 ,所以他 把自己的期望借助笔端, 用这些短篇小说唤醒人们对当时制度的反抗、唤醒人们的斗志。 《都柏林人》写于乔伊斯20岁时, 查看他的履历,可以看出乔 伊斯是个天才级人物 ,9岁时,就曾经为 “无冕之王”帕内尔的去世,写了一首题为《还有你,希利》的诗,此诗讽刺了帕内尔的追随着对领袖的背叛。 乔伊斯从小家庭优越,11岁时, 他的英文作文便被推荐为全爱尔兰本年级的最佳范文 ,并获得奖金 ,15、16岁时,参加中学考试 ,作文就得到了最高分。 16岁时, 乔伊斯进入都柏林大学, 为了读易普生的原著, 自学了丹麦文和挪威文, 并且在18岁时 ,写了一篇《戏剧与生活》为易普生辩护。 青春年少的乔伊斯22岁的时候, 偶遇娜拉·巴纳克尔,对她一见钟情 ,在后来创作的 《尤利西斯》 中, 乔伊斯将故事时间设定为1904年6月16日 ,正好是他与娜拉首次约会的日子 ,这使得这本《尤利西斯》更具有了纪念意义。 《阿拉比》是《都柏林人》中非常著名的一个短篇小说,很多中国的男性著名作家,在提供自己的阅读书单时,当需要列出十位最喜欢的短篇小说作家,或者十篇最喜欢的短篇小说作品的时候,这些作家几乎不约而同都选择了《阿拉比》。 《阿拉比》不是人名,是一个集市的名字,他以一个成年人的眼光回忆少年时代的一场初恋,尽管他连初恋对象的名字都不知道,但是丝毫不妨碍他想念她。 《阿拉比》主要描述了一个小男孩儿,带着爱的想象,在初恋对象的指引下, 到达阿拉比集市以后: 发现所有的摊位都收摊了, 大半个天都是黑沉沉的 ,年轻的女店员怠慢懒散 ,只顾于男顾客打情骂俏, 顿时感到自己不过是个被虚荣心驱使又被虚荣心愚弄的可怜虫 ,眼睛里不禁燃起痛苦和愤怒的烈火。 小男孩儿顿悟的时刻就是他成长之时。 乔伊斯写这场初恋的时候,倾泻而出的是一种情绪,而不仅仅是爱情。小男孩儿暗恋的到底是谁 , 仅仅是小男孩的同学,曼根的姐姐 ,小男孩无论表什么场合,似乎都能看到女孩的身影,等下映照的身姿,衬裙的白色滚边,都恍如在眼前闪现。 小男孩想去给女孩买一个礼物,虽然 最后无功而返,可是结果却是戛然而止,给我们留下无尽的想象。 《阿拉比》和初恋有关,但是他没有着眼于一个人如何爱上一个人,继而又失恋,而是借由一场没有结果的初恋,作为屏障,其实乔伊斯深层想表现的,却是一个小男孩对于生命的渴望和认知,一种体验和冒险。 相比较中国的诗人李白,在《长干行》中描写两小无猜的爱情时,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这些诗句和西洋的爱情不一样, 中国人笔下的爱情不仅仅是激情,还有一种长情,既追求一把火的炽烈,也追求一江水的长情。 一首《长干行》,从童年的明媚阳光,新婚的旖旎,到后来的惆怅,一句“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为了心爱的人,一接就接出七百里,这感情是何等的炽烈和浓厚啊。 这才是我最喜欢的中国式的情感。乔伊斯是一个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和良心的作家 ,他对都柏林人的态度是,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他希望通过这样一种写作方式,通过这样描写自己所生活的都柏林的 “瘫痪”, 唤醒沉睡的都柏林人,最终让爱尔兰人民能够有力量与当时的社会抗争,以使他们走向解放之路。
2023-09-07 17:23:561

都柏林人的作者简介

詹姆斯·乔伊斯(JamesJoyce,1882-1941),爱尔兰诗人、作家。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开山鼻祖,其代表作《尤利西斯》、《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芬尼根的守灵夜》和《都柏林人》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前三部作品均入选兰登书屋评选的“20世纪一百本优秀英文小说”。乔伊斯一生颠沛流离,辗转于欧洲各地,靠教授英语和写作糊口,晚年饱受眼疾之痛,几近失明。但他一生坚持文学创作,终成一代巨匠。
2023-09-07 17:24:071

《都柏林人》读后感

  初次邂逅James Joyce的作品,是在连续读了几卷Proust的《追忆似水年华》之后,发掘了意识流文学的新境界,开始特别留意于那种暗流轻涌又波澜暗藏的写作手法,于是便陆续找了许多意识流派的书籍,其中不乏Virginia Woolf与William Faulkner的诸多作品。而其中我特别留意的是文学家萧乾提到的他在剑桥求学时几番磋磨也读透不了的Joyce的《尤利西斯》。我便怀着半分憧憬半分犹疑抱来他的几本著作,《都柏林人》那种直面爱尔兰社会底层而触发的清冷深刻的笔调使它这几卷书之间透着幽微又坚定的光芒,为我打开爱尔兰文学别开生面的一页。   《都柏林人》是一部由十五篇短篇小说汇集而来的故事集,分立开来却凝汇成共同的主题,Joyce仿佛是在用这十五个故事描画了一卷犀利、客观又细腻深刻的都柏林社会总览。如果以审视印象画派的目光审视这部作品,那么它的色调一定是朦胧幽深的灰蓝,仿佛爱尔兰劳工在铁路上被煤灰熏染的衣衫。   整部作品大都采用白描的手法,意识流的痕迹较淡又有微微显露,大都以精心斟酌的视角截取爱尔兰底层人民的生活横断面,从而向读者反映他们的精神世界与心理状态。见微知著是《都柏林人》在写作上的一大特色,作者的笔触冷峻而淡远,试图以最冷静客观的角度透露其意旨。透过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两大桥梁,Joyce借白描与讽刺无声痛喝了19世纪20年代麻木不仁,死气沉沉的爱尔兰社会,表达了对沉闷麻木的爱尔兰青年一代的痛心与渴盼人们觉醒与社会蓬勃的情感。   本书开篇的《姐妹们》中囚禁于宗教而碌碌一生的弗林神父,《一小片乌云》中沉溺于虚幻臆想的.小钱德勒,《痛苦的事件中》缺乏归属感的杜菲先生与西考尼太太等等都是孤独麻木,毫无斗志的都柏林人的代表,在阴云笼罩的爱尔兰社会,孤愤而绝望的Joyce从青年一代上看不到觉醒的希望,便把一腔情绪借其独特的白描手法缓缓倾注于这部短小精悍的作品之中,语气虽淡漠客观而处处都是真情流露。   Joyce称《都柏林人》中的精神状态为paralysis(瘫痪),这与地处西欧却经济不景气,人民生活窘迫困苦的爱尔兰经济概况有关,爱尔兰的青壮年劳工曾大批被运送到北美修筑铁轨,有人说美利坚的每一英尺铁路下都有五个爱尔兰劳工的亡灵。死气沉沉与逆来顺受深埋于都柏林人的血液里,而在英格兰的压迫下,爱尔兰人民很难瞥见欣荣的生机。Joyce渴望看见人民精神的充盈与觉醒却又无能为力,只能通过辛辣的嘲讽来怒其不争。   唯有青年的麻木才是真正的麻木,而唯有青年的呐喊才是真的呐喊。从Joyce清冷的灰蓝色笔触中回过神,再翻开被戏称为“蓝色生死恋”的人卫教材,我想,我眼前的中国追梦者们,我眼前的中国医学生,已远远不是瘫痪麻木的都柏林人,在我们的瞳仁里,有未来的奇光异彩,有此刻的笃定光芒!
2023-09-07 17:24:271

小说讲稿:《都柏林人》的txt全集下载地址

已发送,请采纳。
2023-09-07 17:24:373

爱尔兰作家乔伊斯的代表作是什么

*^_^*加油⊙▽⊙
2023-09-07 17:25:164

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通过描写形形色色的都柏林中下层市民日常生活中平凡琐碎的事物,揭示了社会环境给人们的理想、希望和追求所带来的幻灭与悲哀,对爱尔兰的社会风尚表现了蔑视与反感。
2023-09-07 17:26:041

都柏林人的作品目录

姐妹们(The Sisters)偶遇(An Encounter)阿拉比(Araby)伊夫琳(Eveline)车赛之后(After the Race)两个浪子(Two Gallants)寄宿公寓(The Boarding House)一朵浮云(A Little Cloud)无独有偶(Counter parts)粘土(Clay)痛心的往事(A Painful Case)会议室里的常春藤日(Ivy Day in the Committee Room)一位母亲(A Mother)圣恩(Grace)死者(The Dead)
2023-09-07 17:26:141

dubliners中第一篇讲的什么

以一个现代主义风格浓厚的段落开头。直接切入叙事者的意识流。《姐妹们》 以一个现代主义风格浓厚的段落开头。直接切入叙事者的意识流。向读者有限地透露出佛林神父的信息。接着便是叙事者从其姑父、姑母和老柯特那里听来的对话。从众筛选出一条小而重要的信息:佛林神父死了。然后,叙事者自己夹叙夹忆起自己跟佛林神父的交情。但叙事者同他的姑母拜访居丧之家时,佛林神父的形象由他的亲人描述。从中,我们了解到了佛林神父的死因:因为打碎圣杯而积郁而死。结尾处提到众人看见佛林神父独自忏悔都认为他有毛病。这一细节似乎暗示着作者对都柏林人天主教信仰沦丧的忧虑。死人是不会说话和行动的。只有透过他人的嘴,我们才能了解都一个逝去的人的形象。因而,整篇小说就像是一个关于佛林神父的间接描写,通过众人的回忆,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的形象油然而生!
2023-09-07 17:26:531

萧伯纳是英国人还是爱尔兰人

爱尔兰
2023-09-07 17:27:116

请问哪里有乔伊斯的《都柏林人》的中文电子版?

去e学论坛看看吧 bbs.exue.com
2023-09-07 17:27:283

金凯利都柏林人爱尔兰风味干酪怎么做好吃

- 准备食材 -绵白糖 200g牛奶 220g糯米粉 180g澄粉 80g红曲粉食用油芝麻奶油奶酪淡奶油 40g鸡蛋吉利丁片 10g巧克力珠鱼模具- 步骤 -1.200g绵白糖加入220g牛奶中 中火烧开2.180g糯米粉过筛 80g澄粉过筛3.糯米粉180g和澄粉80g混合过筛 将热奶液倒入其中,搅拌至浓稠状4.搅拌好的白色浆糊中 加入一勺红曲粉 再次搅拌至浓稠作为天然色素5.油刷模具,方便脱模。6.用小勺舀入红色面糊涂抹在 模具相应要上色彩的部位 例如鱼头鱼尾鱼鳍7.将白色面糊 用勺子慢慢舀入模具 填满整个鱼模8.放入蒸锅中蒸40分钟 冷却后脱模9.在眼睛部位放入芝麻 萌萌的年糕鲤鱼!10.一块奶油奶酪加入25g白砂糖 打发成糊状11.再加入40g淡奶油 继续打发12.再加入50g牛奶 继续打发13.放一个鸡蛋继续 搅打均匀14.10g吉利丁片 冷水泡软、隔热水融化后 加入到搅打好的奶酪糊中 热锅中搅拌加热3分钟15.把奶酪糊过筛16.放凉一些倒入鱼模中 脱模就好啦17.再在眼睛的位置放两颗巧克力珠 超美的干酪鲤鱼好啦
2023-09-07 17:28:151

《尤利西斯》是詹姆斯·乔伊斯创作的长篇小说,这本书主要写的是什么故事?

首次出版于1922年。该小说讲述的是青年诗人斯蒂芬寻找一个精神上象征性的父亲和布卢姆寻找一个儿子的故事。
2023-09-07 17:28:233

尤利西斯作者是女的吗

尤利西斯不是女生写的。《尤利西斯》是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22年。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1882-1941),爱尔兰作家、诗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后现代文学的奠基者之一,其作品及“意识流”思想对世界文坛影响巨大。1920年起定居巴黎。其一生颠沛流离,辗转于欧洲各地,靠教授英语和写作糊口,晚年饱受眼疾之痛,几近失明。其作品结构复杂,用语奇特,极富独创性。主要作品是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1914)描写下层市民的日常生活,显示社会环境对人的理想和希望的毁灭。自传体小说《青年艺术家的自画像》(1916)以大量内心独白描述人物心理及其周围世界。代表作长篇小说《尤利西斯》(1922)表现现代社会中人的孤独与悲观。后期作品长篇小说《芬尼根的守灵夜》(1939)借用梦境表达对人类的存在和命运的终极思考,语言极为晦涩难懂。《尤利西斯》主要内容:该小说讲述的是青年诗人斯蒂芬寻找一个精神上象征性的父亲和布卢姆寻找一个儿子的故事。斯蒂芬已经有了一个生理上的父亲西蒙·迪达勒斯,但是斯蒂芬只把他当成肉体上的父亲,他认为自己有能力变得成熟,也可以成为一名父亲,然而,由于父亲西蒙·迪达勒斯的批评和缺乏理解并没有成功。因此斯蒂芬所寻找的父亲只能是一个象征性的父亲,这个父亲可以允许斯蒂芬自己也成为一名父亲。布卢姆寻找儿子从很大程度上讲则是因为他需要一个后代来巩固自己的身份和延续香火。由此可见,斯蒂芬和布卢姆两人都希望通过寻求为父之道来巩固他们各自的身份。乔伊斯通过描述一天内发生的单一事件向人们展示了一幅人类社会的缩影,通过对一个人一天日常生活和精神变化的细致刻画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悲与喜,英雄与懦夫的共存以及宏伟与沉闷的同现。
2023-09-07 17:29:011

《伊芙琳》中为什么通过一个未受教育的爱尔兰女孩来讲述故事

主人公伊芙琳的名字Eveline与evening(傍晚)谐音,傍晚、灰尘、黄色、黑色等,都表现了青春迟暮的辛酸与绝望。圣女和神甫的画像寓意着宗教对人们思想的禁锢。弗兰克带伊芙琳去剧院看的《波西米亚女郎》,象征伊芙琳生活中所没有的自由和浪漫。黑色的大船象征伊芙琳对未来的恐惧。通过简单的人物结构和对日常琐事的叙述,展现人物内心深层的意识活动,揭示对人生和现实的深刻认识,体现了意识流小说的写作特点。通过主人公伊芙琳对生活的感受表现出都柏林人的生活状态,尘埃弥漫和累极了的感觉,正是日复一日缺乏活力生活的真实写照。
2023-09-07 17:29:201

《尤利西斯》简析|介绍|赏析|鉴赏

《尤利西斯》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作者:[爱尔兰]乔伊斯 类型:小说 背景搜索 本书成书于1922年。詹姆斯·乔伊斯(1882—1941),是爱尔兰著名的现代派小说家,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市的一个穷公务员的家庭。中学毕业后,乔伊斯决心献身小说创作。1898年他进入都柏林大学专攻现代语言学,后赴欧洲大陆,开始“自愿流亡”的艰苦生活。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是《都柏林人》,后有自传体中篇小说《青年艺术家的肖像》等著作。长篇小说《尤利西斯》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 《尤利西斯》于1922年2月2日在第戎出版。那一天是乔伊斯的生日,他看到了自己16年构思、7年写作的成果。小说出版后,因其中某些词句被认为“淫秽”而受到指摘,因此长期被禁止在英美发行,直到1933年这部巨著才得以公开与英美读者见面。 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金堤翻译的《尤利西斯》,以及由译林出版社出版,萧乾、文洁若翻译的《尤利西斯》均是较好的译本。 内容精要 《尤利西斯》讲述的故事发生在1904年6月16日早晨8点到次日凌晨2点的一天之内: 1904年6月16日上午,青年斯蒂芬去学校领取薪水,校长把自己的一篇文章交给他,委托他找报社发表。斯蒂芬离开学校后到了海滩。在这里,他浮想联翩,顺手把自己的感想写在了校长那篇稿子的空白处。他精神上十分苦闷和彷徨,又沉浸在没有听从母亲的临终遗言的悲哀和愧疚之中,希望能有一位精神上的父亲给自己以安慰。 同一天早晨,小市民布卢姆上街买了一些东西后,把准备好的早餐送到还未起床的妻子床边。这位匈牙利裔犹太人在都柏林一家报社当广告推销员。他的妻子莫莉是丈夫多得多。半老徐娘的她总是红杏出墙,今天正准备跟情人博依兰幽会。布卢姆整天为此事烦恼,却又难以启齿。同时,他自己也在寻找情人。当天10点钟他化名弗洛尔,与一名女打字员互递情书。 11点,布卢姆去参加一个葬礼,在墓地上他回想起自己夭折的儿子,心中充满凄凉,感到自己不过是个在异乡漂泊的人。 中午,布卢姆在报社向主编说明自己揽来的业务。正在此时,斯蒂芬来向报社推荐校长的文章,却被主编冷落在一旁,斯蒂芬愤然离去。 下午1点,布卢姆进入一家小饭馆就餐,却发现那里脏乱不堪,人们吃相不雅。于是他改去另一家饭馆。饭后,布卢姆不巧遇到自己的情敌博依兰,他赶紧躲进了博物馆。 下午2点,斯蒂芬在图书馆里和别人高谈阔论着莎士比亚。不久,布卢姆也来了,却没有参加这场讨论。 下午5点,布卢姆本与一位朋友约好在酒吧见面,却在那里与一个无端诋毁犹太人的无赖争论起来。 黄昏时分,布卢姆在海滩看见一位正在乘凉的美貌少女。他被深深迷住了。那位少女也觉察到布卢姆深情的目光,两人四目相对。少女离开时,布卢姆才发现她是个瘸子。 晚上10点,布卢姆去医院探望难产的麦娜夫人,却在那里巧遇喝得酩酊大醉的斯蒂芬。在麦娜生下了一个男婴后,布卢姆和斯蒂芬一起离开了医院。 午夜时分,布卢姆的脑中渐渐出现一幕幕幻觉。在他的幻想中,他被警察抓去审问,罪名是给某夫人写情书。之后他又突然间当上了市长,进而一变而成爱尔兰国王,却很快又被群众驱逐出境。布卢姆清醒后,到妓院去找斯蒂芬。斯蒂芬由于醉酒而抡起手杖打碎了妓院的灯,而后跑到大街上。布卢姆也跟了出去,这时两个英国兵无事生非,对斯蒂芬大打出手。布卢姆在迷糊中把斯蒂芬当成自己死去的儿子,扶起了斯蒂芬。布卢姆和斯蒂芬在精神上都无所依靠,备受痛苦和折磨。此时,在昏黄的路灯下,两人无语而立,终于在彼此的身上找到了各自的精神寄托:斯蒂芬找到了父亲,布卢姆找到了儿子。 这天深夜,布卢姆和斯蒂芬先是去了一家马车夫棚,然后又去了布卢姆家。此时莫莉刚刚与情人分别,三个人聊了起来。布卢姆邀请斯蒂芬留下,斯蒂芬却婉言谢绝,但是同意教莫莉意大利文。 清晨,斯蒂芬告辞而去。布卢姆发现卧室的摆设略有变动,断定是莫莉与情人白天幽会时所为,于是开始想像他们在一起的情景。继而他又猜测莫莉的情人肯定不止博依兰一个人。他一直很好奇莫莉与这些情人在一起究竟都干了些什么。 莫莉在半梦半醒之间,布卢姆、博依兰、初恋情人等相继在她的梦中出现。在她听说斯蒂芬的事情以后,又开始幻想着和这位年轻人 *** ,这使她在隐约之中感到一阵阵的冲动和满足。 知名篇章 此段选自《尤利西斯》第3章,全是斯蒂芬的内心独白,是全书最为艰涩难懂的一章,但也极其精彩。斯蒂芬由学校进城途中,独自一人徘徊于森进蒙特海滩。他面对阵阵袭来的海浪,想到了沧海桑田的变化。 可见现象的无可避免的形态:这是最低限度,即使没有其他。通过眼睛进行的思维。我在这里辨认的,是一切事物的标志:海物、海藻、正在涨过来的潮水、那只铁锈色的靴子。鼻涕青、银灰色、铁锈色:颜色的标记。透明性的限度。但是他又加上:在物质中。那么,他对事物的认识,是先知其为物体,后知其颜色的。通过什么途径?用脑袋撞的,肯定。别忙。他是秃顶,又是一个百万富翁,这位maestro di color che sanno。透明性在其中的限度。为什么是其中?透明性,不透明性。可以伸进你的五个指头去的是豁口,伸不进去的是门。闭上你的眼睛试一试。 斯蒂芬闭上眼,听着自己的靴子踩在海藻和贝壳上的喀嚓喀嚓声。你这么对付着也走过去了。是的,一次跨一步。用短促的时间,跨越短小的空间,一段又一段。五、六:这就是Nacheinander。一点也不错,这也就是有声现象的无可避免的形态。睁开眼吧。不,耶稣!如果我从一个临空探出的山崖上摔下去,那就是无可避免地摔过nebeneinander去了。我现在在黑暗中进行得很顺利。佩带着我的白蜡佩剑。用它敲击着吧:他们的办法。我的两只脚上穿着他的靴子,靴子上面是他的裤子,nebeneinander听来是实的:是造物者捶打出来的。我这样在沙丘的海滩上走,是否将会走入永恒?喀、嚓、喀、嚓。海上的野生钱币。戴汐夫子全认识。 你愿来沙丘吗? 牝马玛德琳? 韵律就来了,你瞧。我听得出。节奏整齐,抑扬顿挫。不对,牝马玛德琳跑快了。 (选自《尤利西斯》,金堤译,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妙语佳句 离开一辈子后,他又回到自己出生的那片土地上。从小到大,他始终是那个地方的一名目击者。 故人生在世,俱应预想其最终之归宿。举凡母胎所生者,终必面对死亡,并化为尘埃。 阅读指导 《尤利西斯》这部宏篇巨制长达3卷1500页,然而它所描述的所有事件只发生在一天之中。他将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物的行动、语言及其细微的意识流动纤毫毕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现实生活以及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性、丰富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真实地还原。因此,《尤利西斯》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意识流小说描写“内心的真实”的特点,成为意识流小说的一面旗帜。 《尤利西斯》通过对苦闷彷徨的小市民布卢姆和他耽于情欲满足的妻子莫莉,以及寻找精神依托的青年学生斯蒂芬这3个人在18个小时中的经历的描写,写出了现代社会中人的孤独与绝望。小说主人公布卢姆是个充满矛盾色彩的角色。在生活中他饱受打击,孩子夭折,正当壮年却丧失了性能力,妻子不贞,但他自欺欺人,满足于妻子对自己名存实亡的“爱”,并把斯蒂芬假想为自己的儿子,以求得精神上的安慰;他已人到中年,还一无所成,在妻子面前抬不起头来,却又不无优越感;他不满于现实生活,但又安于现状;他自视清高,不愿与粗俗之人一起用餐;他侠义,从妓院中救出了酩酊大醉的斯蒂芬;同时,他又有猥琐下流的一面,甚至想占残废女孩的便宜……这一典型的人物形象是迷茫、无奈,失去精神支柱与生活目的的现代人的真实写照。 《尤利西斯》出版后,在文学界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弗吉尼亚·伍尔夫认为该书“粗俗不堪入目”。有作家甚至毫不客气地把有乔伊斯亲笔签名的赠阅本退还给他。只有T·S·艾略特等少数作家看出《尤利西斯》是一部当代题材的《奥德修记》。《尤利西斯》在艺术结构上匠心独具,它采用与《奥德修记》平行的结构,每章寓意都与史诗具有对应的关系。作者把徘徊在都柏林的异乡人布卢姆与在外流浪的奥德修斯相提并论,以史诗的深度审视现代生活,创作出这一部象征着普遍人类经验的现代神话。同时,乔伊斯在《尤利西斯》中广泛运用“意识流”的创作手法,以大段内心独白刻画人物,在展示人的心理活动的同时揭示出一些深刻的寓意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此外,他在遣词造句方面刻意创新,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引语和神话,使作品蕴涵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显示出作者扎实的文学功底。 阅读建议 《尤利西斯》是一部十足的现代小说。乔伊斯将内心独白和生动灵活的叙述合而为一,“形成全面表现人物性格的意识流”,从而创造了英国文学中最全面也最深入的人物形象。当然,一般读者阅读此书会感到困难,作一番浏览即可。
2023-09-07 17:29:281

29 乔伊斯《伊芙琳》导读

一、作者简介 詹姆斯·乔伊斯(1882-1941) 欧美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家。他生于爱尔兰都柏林一个日渐没落的中产阶级家庭,16岁时进入皇家大学都柏林学院学习哲学和语言。1920年移居巴黎,接触了大量的古典和现代作品,接受了欧洲文学的自由思想。他一生专注于小说创作,直到1941年病逝到苏黎世。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长篇小说《青年艺术家的画像》、《尤利西斯》、《芬尼根守夜人》。《尤利西斯》是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品,借用古希腊史诗《奥德赛》的框架,运用意识流手法,记录了三个主人公一天里的意识流动以及琐碎的生活片段。乔伊斯对20世纪的西方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尊奉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 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是他的开山力作,共有15篇故事,分为童年、少年、成年和社会生活四个部分,取材于20世纪初都柏林人的日常生活,反映了处于大英帝国和天主教会双重压迫和钳制下的爱尔兰人民的生活和精神状况。正如乔伊斯所言,“我的目标是要为祖国写一部精神史。我选择都柏林作为背景,因为在我看来,这城市乃是麻痹的中心”。 二、《伊芙琳》的主题 《伊芙琳》是《都柏林人》中的名篇。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一位不满于自身的生活状态,却在强大的生活惯性和思维惯性的作用下,没有勇气冲破束缚的少女形象,充分揭示了都柏林作为爱尔兰“瘫痪的中心”的社会现实。 首先,以伊芙琳为代表的都柏林人生活沉闷、精神麻痹。 都柏林人的这种状态,是通过主人公伊芙琳对生活的感受表现出来的。她坐在窗边,看着家中的一切,“不知道到底哪来的这么多灰尘”,“鼻孔里还留着印花棉布的尘土味,她累极了”。这种尘埃弥漫和累极了的感觉,正是日复一日缺乏活力生活的真实写照。 其次,揭示了都柏林人贫乏生活和贫困精神状态的成因: 1.英国殖民主义的侵略与剥削,导致了人民生活的困苦。伊芙琳和她的弟弟都用辛苦的工作换取微薄的收入。2.天主教会势力对人们精神的桎梏。伊芙琳的家中摆设着圣女和神甫的肖像,伊芙琳在码头犹豫不决时反复向上帝祈祷,就是这种精神状态的典型体现。3.家庭观念和传统思维的束缚。母亲临终的嘱托,父亲罕有的慈爱,弟弟每日的辛苦,同事邻居的议论,都影响她离家的决心。 再次,都柏林女性比男性更悲惨的命运。 伊芙琳的母亲劳碌一生,最后发疯而死。伊芙琳步母亲的后尘,又担起了家庭的责任。她既要面对生活的重负,又要面对父亲的粗暴。她虽然意识到“我有得到幸福的权利”,却最终没有勇气追求新的生活。社会毁了男人,男人又毁了女人,女人又毁了孩子。 三、《伊芙琳》体现的意识流小说的写作特点 《伊芙琳》通过简单的人物结构和对日常琐事的叙述,展现人物内心深层的意识活动,揭示对人生和现实的深刻认识,体现了意识流小说的写作特点。 首先,跳跃、无序的自由联想。 眼前黄昏窗外的行人,行人脚步踏着她儿时玩耍的空地,玩伴沃特一家回英格兰去了,现在她也要离乡背井了,眼前家中的一切,离家的行动会引起的种种反应和未来生活的种种可能……存在于不同时空的生活片段,是伊芙琳的感观对客观的再现,勾勒出她完整的人生经历和人生体验。 其次,简接、隐蔽的内心独白和强烈对比。 文中对伊芙琳内心的所思所感,几乎都是以第三人称的口吻表达的。“她坐在窗口,凝视着夜幕渐渐笼罩在林荫道上。”“这样做明智吗?”“逃走!她一定得逃走!”“她也有得到幸福的权利。”这种表达突显了伊芙琳静静伫立的外表和波澜起伏的内心之间强烈的对比。 再次,丰富、深刻的寓意象征。 伊芙琳和她的父亲、母亲、弟弟,共同构成都柏林男人、女人和青年麻痹人生的真实写照。主人公伊芙琳的名字Eveline与evening(傍晚)谐音,傍晚、灰尘、黄色、黑色等,都表现了青春迟暮的辛酸与绝望。圣女和神甫的画像寓意着宗教对人们思想的禁锢。弗兰克带伊芙琳去剧院看的《波西米亚女郎》,象征伊芙琳生活中所没有的自由和浪漫。黑色的大船象征伊芙琳对未来的恐惧。 四、知识链接 意识流小说。意识流小说是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初开始萌芽,20年代开始产生重要影响。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和柏格森的生命哲学理论,是意识流小说的哲学基础。意识流小说描绘人物内心“流动的意识”,迥异于传统的心理描写,通过表现人物对事物的主观认识和感知来反映现实生活。代表作家和作品有法国的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爱尔兰的乔伊斯的《尤利西斯》、英国的伍尓芙的《戴洛维夫人》和美国的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等。
2023-09-07 17:29:371

《都柏林人》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都柏林人》([爱尔兰] 詹姆斯·乔伊斯)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资源链接: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Kn6N4S79v12UCPtYh5SBFA 提取码: pc8f书名:都柏林人作者:[爱尔兰] 詹姆斯·乔伊斯译者:王逢振豆瓣评分:8.6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年份:2010-9页数:262内容简介: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1882—1941),爱尔兰作家、诗人。1882年2月2日出生于都柏林,1941年1月13日卒于瑞士苏黎世。他是意识流文学的开山鼻祖,其长篇小说《尤利西斯》成为意识流文学的代表作,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他一生颠沛流离,辗转于的里雅斯特、罗马、巴黎等地,多以教授英语和为报刊撰稿糊口,又饱受眼疾折磨,到晚年几乎完全失明。但他对文学矢志不渝,勤奋写作,终成一代巨匠。《都柏林人》是詹姆斯·乔伊斯久负盛名的短篇小说集,称得上20世纪整个西方最著名的短篇小说集了。1914年出版,置景于二三十年代的都柏林,截取中下层人民生活的横断面,一个片刻一群人,十五个故事汇集起来,宛若一幅印象主义的绘画,笔触简练,错落成篇,浮现出苍凉世态,遥远、清冷,然而精致,是上上之品。作者简介: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1882—1941),爱尔兰作家、诗人。1882年2月2日出生于都柏林,1941年1月13日卒于瑞士苏黎世。他是意识流文学的开山鼻祖,其长篇小说《尤利西斯》成为意识流文学的代表作,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他一生颠沛流离,辗转于的里雅斯特、罗马、巴黎等地,多以教授英语和为报刊撰稿糊口,又饱受眼疾折磨,到晚年几乎完全失明。但他对文学矢志不渝,勤奋写作,终成一代巨匠。
2023-09-07 17:31:221

优秀短篇小说推荐

1.《都柏林人》作者:詹姆斯·乔伊斯詹姆斯·乔伊斯是意识流文学的开山鼻祖,其长篇小说《尤利西斯》是意识流文学的代表作,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都柏林人》是詹姆斯·乔伊斯久负盛名的短篇小说集,称得上20世纪整个西方最著名的短篇小说集。如果说《十一种孤独》是属于美国人的孤独,那么,《都柏林人》则是属于爱尔兰人的孤独。2.《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作者:伊恩·麦克尤恩《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是麦克尤恩的处女作与成名作,是阅读和了解这位天才作家的最佳切入点。伊恩·麦克尤恩尤其擅长以冷静细腻的笔触打磨幽暗题材,赋予其精妙无双的质感。3.《好人难寻》作者:弗兰纳里·奥康纳《好人难寻》是《弗兰纳里·奥康纳短篇小说全集》的第二本,是美国最伟大的短篇小说集之一,收录在册的十二篇作品充满了宗教性的象征。奥康纳力图为二战后沉缅于享乐的美国人指出一条通往救赎的光明之路,其“原罪观”对恢复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对人类行为的救赎有必要意义。4.《逃离》作者:艾丽丝·门罗《逃离》是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创作的短篇小说集,于2009年荣获布克国际奖。《逃离》全书共收录8篇作品,集中体现了爱丽丝·门罗的文学造诣。5.《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作者:威廉·福克纳《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精选了福克纳最有代表性的7个短篇,讲述了美国内战爆发后,南方的传统文化与北方价值观经历的巨大冲击与转变,用奇特而扭曲的语言描述了在这种特殊环境下没落的贵族与平民之间的冲突。
2023-09-07 17:32:141

阿拉比 主题是什么

应该是想表现都柏林的麻木沉闷呆板吧。那男孩本来对阿拉比充满了美好的幻想,极端想去的,但去了后才发现阿拉比只是个肮脏丑陋的集市而已,幻想破灭。说明男孩对于美好生活的幻想在都柏林只是个泡沫,根本不可能。开篇对于房子的描写似乎也象征了都柏林死气沉沉的现实。不过我看过的那本书上有评论,说是表达了“宗教的虚妄”…………我觉得不对……
2023-09-07 17:33:101

《青年艺术家画像》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青年艺术家画像》([爱尔兰] 詹姆斯·乔伊斯)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资源链接: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so36neymDS7SgcCOwVjWGg 提取码: j7uv书名:青年艺术家画像作者:[爱尔兰] 詹姆斯·乔伊斯译者:朱世达豆瓣评分:8.6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年份:2011-1-1页数:324内容简介:《青年艺术家画像》是二十世纪现代主义文学大师詹姆斯·乔伊斯(1882-1941)运用“意识流”手法写成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早最成功的意识流小说之一。小说具有强烈的自传色彩,主要描写都柏林青年斯蒂芬是如何试图摆脱妨碍他的发展的各种影响——家庭束缚、宗教传统和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去追求艺术与美的真谛的痛苦过程,实际上就是青年乔伊斯从觉醒走向成熟的心路历程的写照。乔伊斯接下来的巨著如《尤利西斯》与《芬尼根的守灵》都可视为《青年艺术家画像》的续篇。作者简介: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1882—1941),爱尔兰作家、诗人。1882年2月2日出生于都柏林,1941年1月13日卒于瑞士苏黎世。他是意识流文学的开山鼻祖,其长篇小说《尤利西斯》成为意识流文学的代表作,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他一生颠沛流离,辗转于的里雅斯特、罗马、巴黎等地,多以教授英语和为报刊撰稿糊口,又饱受眼疾折磨,到晚年几乎完全失明。但他对文学矢志不渝,勤奋写作,终成一代巨匠。《都柏林人》是詹姆斯·乔伊斯久负盛名的短篇小说集,称得上20世纪整个西方最著名的短篇小说集了。1914年出版,置景于二三十年代的都柏林,截取中下层人民生活的横断面,一个片刻一群人,十五个故事汇集起来,宛若一幢印象主义的绘画,笔触简练,错落成篇,浮现出苍凉世态,遥远、清冷,然而精致,是上上之品。
2023-09-07 17:33:332

爱尔兰作家乔伊斯的代表作是什么

*^_^*加油⊙▽⊙
2023-09-07 17:33:584

《尤利西斯》到底讲的是什么事?

《尤利西斯》将漫长的时间和巨大的空间浓缩到1904年都柏林一天的生活中。以极为简单的情节和时空跨度,体现最深厚宽广的意识流内涵,覆盖了都柏林生活的每一个侧面。哲学,历史,政治,心理学都有所触及,被评论者称为现代社会的百科全书,一本“现代派的圣经”。尤利西斯,即荷马史诗《奥德赛》中的英雄奥德修斯。乔伊斯以它命名,反映了他的作品在人物,情节和结构上于荷马神话故事的对应关系。乔伊斯认为,在表现对生活和人生的探索方面,《奥德赛》是全部西方文学的源头和基石。小说取名《尤利西斯》表明本书和《奥德赛》一样,也是一部史诗,然而是记录现代人的史诗。 它以借古讽今的手法所要表现的,恰恰是现代社会的全部生活和全部历史:布鲁姆的庸人主义,斯梯芬的虚无主义,莫莉的肉欲主义, 在道德衰微、家庭分裂、传统观念沦丧的现代世界里,其实他们都是漂零无依,精神上遭受挫折,充满动乱的人。 这正是当时西方社会道德与精神文明的深刻写照。 乔伊斯在写作《尤利西斯》的技巧上做了许多引人注意的大胆创新。作者运用不同色调的语言和表现手法描写不同的人物和场景。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意识流”手法的运用。如乔伊斯为了表现莫莉的心里活动,用了很大篇幅写她的内心独白,不分段落,没有任何标点符号,充分体现了人物的意识在自然流动。 《尤利西斯》代表意识流文学的高峰,又是第一部非英雄主义文学的杰作,他为现代文学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从而无可争辨的成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英语文学著作。
2023-09-07 17:34:193

乔伊斯主要创作是什么?

乔伊斯早年在爱尔兰的生活对其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他的小说中,故事的发生均以爱尔兰为地点。乔伊斯在早期出版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深入的剖析都柏林社会发展的迟缓和麻木。《都柏林人》的主题是“顿悟”,意指对灵魂或其他事物突然间的发现或自觉。《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就是那篇乔伊斯拟改写的《英雄斯蒂芬》。这部小说具有强烈的自传性质,记述的是一个天才男人逐渐成熟并认清自我的过程。主要人物名叫斯蒂芬·德拉鲁斯,影射作家本人。这部小说中乔伊斯的意识流创作技巧初露端倪,他运用大量心理独白,而且更多的关注人的内心世界而非客观现实。
2023-09-07 17:35:243

乔伊斯年龄

乔伊斯享年59岁。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1882-1941),爱尔兰作家、诗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后现代文学的奠基者之一,其作品及“意识流”思想对世界文坛影响巨大。他从1920年起定居巴黎。其一生颠沛流离,辗转于欧洲各地,靠教授英语和写作糊口,晚年饱受眼疾之痛,几近失明。其作品结构复杂,用语奇特,极富独创性。主要作品是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描写下层市民的日常生活,显示社会环境对人的理想和希望的毁灭。自传体小说《青年艺术家的自画像》以大量内心独白描述人物心理及其周围世界。代表作长篇小说《尤利西斯》表现现代社会中人的孤独与悲观。后期作品长篇小说《芬尼根的守灵夜》借用梦境表达对人类的存在和命运的终极思考,语言极为晦涩难懂。乔伊斯的作品特点:詹姆斯·乔伊斯的特点就是他独创的“意识流”手法,在《尤利西斯》《芬尼根的守灵夜》等作品中,这种风格很贯穿始终,通过个人独白,心理白描等手法,充分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并由此展开,这种强烈的个人风格“意识流”手法,深刻影响了现代文学史的发展方向,由此詹姆斯·乔伊斯被喻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詹姆斯·乔伊斯的作品还有他从小就怀有的民族主义情感,詹姆斯·乔伊斯出生地爱尔兰的都柏林,那时爱尔兰是欧洲地界上唯一一个殖民地,前后分别被意大利和英国统治国,这种环境造就下的爱尔兰人大多具有民族独立的愿望。而詹姆斯·乔伊斯更是深受影响,因为他的父亲就是一个坚定的民族主义者。
2023-09-07 17:36:201

the dead中的眼睛一词多次出现与主题有关吗

有关。这些故事集中在反映了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都柏林的爱尔兰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其中最后一个故事是thedead死亡。下面主要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解析Thedead主题。这个故事取材于他的《都柏林人》故事集,由一位不知名的叙述者以第三人称叙述。在故事的开头乔伊斯就深入探讨了故事的一个主题,失败的主题。这是加布里埃尔和莉莉聊天时第一次注意到的,他问她可能什么时候结婚。只有通过莉莉的反应加布里尔才意识到他可能说错了什么。莉莉和加布里尔之间有一种沟通失败的感觉,读者怀疑加布里尔可能没有以积极的态度向莉莉展示自己。
2023-09-07 17:36:361

乔伊斯最重要的代表作是

《尤利西斯》
2023-09-07 17:36:473

詹姆斯·乔伊斯作品特点

  1、写作特点  细致刻画  乔伊斯先生不顾一切,专注于表现内心深处的火花掠过大脑时隐约间传递出无数信息。他炫技般地展现着变化多端的语言形式、第三人称的叙述与第一人称的视角交替、自由间接引语、内心独白、破折号代替引号等等特殊表达。乔伊斯的一生,是流亡的一生,生活在别处是他命运的常态。  晦涩难懂  读不懂,是乔伊斯面临的最大指责。晦涩,不是乔伊斯的特质。但只有乔伊斯的晦涩,会让人恼怒。更何况,迄今对于乔伊斯的评价与争议,都还只是建立在几乎不触及他最后一部作品《芬尼根守灵夜》的基础上。这部被博尔赫斯称为“没有生气的同形异义文字游戏的编织物”的作品,其意义与价值早在写作过程中,就受到庞德等乔伊斯同代人的怀疑,他们曾对作者进行规劝,认为他不应该不负责任地浪费自己的天赋与才华。乔伊斯的妻子诺拉则干脆恼火地斥责道:“你就不能写一点别人看得懂的东西?”  2、人物简介  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1882-1941),爱尔兰作家、诗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后现代文学的奠基者之一,其作品及“意识流”思想对世界文坛影响巨大。  1920年起定居巴黎。其一生颠沛流离,辗转于欧洲各地,靠教授英语和写作糊口,晚年饱受眼疾之痛,几近失明。其作品结构复杂,用语奇特,极富独创性。  主要作品是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1914)描写下层市民的日常生活,显示社会环境对人的理想和希望的毁灭。自传体小说《青年艺术家的自画像》(1916)以大量内心独白描述人物心理及其周围世界。代表作长篇小说《尤利西斯》(1922)表现现代社会中人的孤独与悲观。后期作品长篇小说《芬尼根的守灵夜》(1939)借用梦境表达对人类的存在和命运的终极思考,语言极为晦涩难懂。
2023-09-07 17:36:572

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与代表人物

现代主义文学简介 现代主义文学属于20世纪资本主义文化的一部分,这种文学不主张用作品去再现生活,而是提倡从人的心理感受出发,表现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 在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人物往往是变形的,故事往往是荒诞的,主题往往是绝望的。 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 一、现代主义文学强调主观联想 现代主义文学采用主观色彩极重的表现法,反对客观的描写法;强调主观随意的自由联想。 二、现代主义文学广泛运用修辞手法 现代主义文学广泛运用意象比喻、不同文体、标点符号甚至拼写方法、排列形式,来暗示人的感觉、印象和精神状态。 三、现代主义文学塑造人物形象更全面 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现代主义文学不注重塑造个性鲜明、性格典型的人物形象,而着重表现人的全面异化,表现人与社会、人与物质、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我的全面异化。 四、现代主义文学艺术手法更新颖 现代主义在艺术形式上特别注重追求新奇怪诞的艺术表现手法。 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 一、弗兰茨·卡夫卡 弗兰兹·卡夫卡,生活于奥匈帝国(奥地利帝国和匈牙利组成的政合国)统治下的捷克德语小说家,本职为保险业职员。主要作品有小说《审判》、《城堡》、《变形记》等。 他生活在奥匈帝国即将崩溃的时代,又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学影响,对政治事件也一直抱旁观态度,故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 卡夫卡与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二、马赛尔·普鲁斯特 马塞尔·普鲁斯特是20世纪法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意识流文学的先驱与大师。也是20世纪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1984年6月,法国《读书》杂志公布了由法国、西班牙、联邦德国、英国、意大利王国报刊据读者评选欧洲十名“最伟大作家”,所排名次,普鲁斯特名列第六。 三、詹姆斯·乔伊斯 詹姆斯·乔伊斯爱尔兰作家、诗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后现代文学的奠基者之一,其作品及“意识流”思想对世界文坛影响巨大。 1920年起定居巴黎。其一生颠沛流离,辗转于欧洲各地,靠教授英语和写作糊口,晚年饱受眼疾之痛,几近失明。其作品结构复杂,用语奇特,极富独创性。 主要作品是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描写下层市民的日常生活,显示社会环境对人的理想和希望的毁灭。 自传体小说《青年艺术家的自画像》以大量内心独白描述人物心理及其周围世界。代表作长篇小说《尤利西斯》表现现代社会中人的孤独与悲观。 四、埃兹拉·庞德 埃兹拉·庞德是美国诗人和文学评论家,意象派诗歌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美国艺术文学院成员。他和艾略特同为后期象征主义诗歌的领军人物。 他从中国古典诗歌、日本俳句中生发出“诗歌意象”的理论,为东西方诗歌的互相借鉴做出了卓越贡献。 此外夸西莫多、蒙塔莱、梅特林克、夏尔·波德莱尔 爱伦·坡了马拉美、瓦雷里等人也都是著名的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
2023-09-07 17:37:051

帮我写一篇 詹姆斯乔伊斯的短篇小说《死者》的读后感 1000字 就行 不要复制黏贴的

  詹姆斯乔伊斯的短篇小说《死者》的读后感 1500字:  詹姆斯u2022乔伊斯,以其细腻的富有现实主义的笔触写下了十五个短篇,十五种不同的人生,他们又都互不认识独自生存于二十世纪初的爱尔兰 。乔伊斯的这些在某个片段聚集起来的人们,他们的生命没有开始,我们也无从知晓他们的结局,留给我们的只有冷眼旁观者的写实和嘲讽。寥寥几段文字,乔伊斯就能把一个环境,一个人物本该有的情绪展现在我们面前,他笔下一个故事有时总让我觉得结束的那么突然,也许,正是这份突然给阅读留下了最深远的回味,每一片段里的生命都应该穿越现实的存在下去,重生,抑或堕落,那是生命的选择,作者没有这个权力。  十五个故事以死亡开始,同样以死亡结束。他们之间本没有联系,但是作者运用相同的结构模式,又让我们隐隐地觉得他们之间某种属于一个时代,一个名族的特性。阅读《都柏林人》,仿佛是在看一部分集电影,由十五个片段组成,他们的主色调永远是黑白,偶尔有一些特别扎眼的亮色被插入,黑白与亮色调视觉效果的冲击,光影的运用,要是拍成电影,《罪恶都市》的色彩、格调应该是适合的。  詹姆斯.乔伊斯是二十世纪里一位伟大的爱尔兰小说家,也是西方现代主义小说的杰出代表。他的创作对西方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和狄更斯一起被誉为莎士比亚之后两位最伟大的用英语创作的作家。 《死者》是乔伊斯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的压卷之作,是该集的高潮与总结,历来被誉为英语文学中的名著佳作。综观小说《死者》的叙事脉络,乔伊斯通过晚会以及晚会后的几个场景描述了主人公加布里埃尔在不同场景中,相继与三个女人交锋屡屡受挫之后,心态发生的种种变化,揭示了他逐步走向自我,认识自我,以及最后“顿悟”的心路历程,但是,从《死者》结尾有关“顿悟”和“漫天飘舞的大雪”描述中,读者并不能直接感受到主人公此刻究竟“悟”出了什么。故事的结尾和加布里埃尔的未来隐没在充满着象征意义的文字之中。一切不在是明白和清晰可辩的。它的寓意需要阅读主体去解读和阐释。事实上,乔伊斯作品中所表现的意义含糊就是对传统解读的有力质疑。 兴起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解构主义批评方法旨在消解文本中意义的确定性和单一性,因而为文学作品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解读方式。本文试图运用解构批评方法,尤其是雅克·德里达的“异延”解构观点对《死者》进行具体分析。“异延”是德里达解构主义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是“产生差异的差异”。德里达通过异延消解了西方传统中形而上学的“逻格斯中心主义”和“语音中心主义”,从而说明了任何一种追寻单一本原的活动都是徒劳的。 全文由四章构成。 第一章分三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乔伊斯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第二部分简要介绍小说《死者》及其主题并从中选取两个最具争议性的互相矛盾的主题“死亡”和“新生”作为本文的论述对象;第三部分介绍迄今为止在文学评论上对《死者》所形成的一些观点。 第二章介绍解构主义的主要观点,尤其是德里达“异延”观点,旨在为后面的文本分析提供理论准备;第三章主要用“异延”观点分析文本中出现的关键词汇“死者”、“西部”,说明由于语言及意义的含糊,导致了作为意义归宿的“在场”已经不复存在,符号的确定意义被层层延异下来,又向四面八方指涉开去,犹如种子一样到处播撒,因而它根本没有中心可言。从而从文本中一句话“该是他动身去西方旅行的时候了(孙粱等译:263)”着手(这句话是理解整个文本主题的关键),来探讨两个最富争议的互相对立的主题:死亡和新生,指出导致这两种互相对立的主题能在同一文本中合理存在的原因,是由于该文本自身存在的矛盾因素导致了文本意义的含糊,从而造成了文本意义的不确定,即文本中心意义(主题)的缺失。是文本自己消解了自己。同时,主题意义的不确定也体现了对传统解读的颠覆。 第四章的结语部分对上述章节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最后的结论是:由于文本中互相矛盾的、不确定的因素及语言和意义的含糊性而导致了中心意义的缺失,从而说明文本具有意义含混和自我消解的特征。同时,小说《死者》主题意义的开放性,给读者带来了越来越多的阐释空间,这也正是它被读者广泛关注的魅力所在。
2023-09-07 17:37:471

现代主义文学的意识流

1、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期(20年代)兴起于西方,以表现人们的意识流动、展示恍惚迷离的心灵世界为主的小说。认为文学应表现人物的意识流动,尤其是表现潜意识的活动,人的意识流动遵循的是“心理时间”,而非物理时间。2、它以象征暗示、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等意识流的创作方法为主要特征,在本世纪20—30年代英、美、法等国形成一个颇为壮观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3、意识流小说家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各有侧重,但艺术特征是共同的:“作家退出小说”;情节淡化;大量的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时空交替和心理时间;象征暗示和对比联想;语言使用上的创新和变异。4、代表作家是爱尔兰的乔伊斯和英国的伍尔芙,法国的普鲁斯特和美国的福克钠。 1、内心独白:意识流小说直接展示所思所感,展示心理的原生态,不加以条理化、逻辑化,作家退出小说,主观干预较少,注重表现人物的意识活动本身。2、采用自由联想的方式,在某对象上稍许停留,任何外在的刺激都可以打断从前的思维过程而展开新的思绪。3、主观性、随意性强,常打破时空限制,跳跃性较大,从心理结构组织流程,而传统小说多在时空的推移中展开情节。4、内容和题材上,传统小说往往全知全能,而在意识流小说中作家地位下降,读者的参与性加强,不注意刻画典型人物,凭借人物的意识来写人,情节淡化。 1、爱尔兰的乔伊斯:《都柏林人》、《青年艺术家的肖像》2、英国的沃尔夫:《墙上的斑点》、《到灯塔去》3、法国的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4、美国的福克纳:“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创造了一个独特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喧哗与骚动》(1929),反映了南方望族康普生家的没落。小说创造了复合意识流方法,使运用意识流手法去发掘人物的内心生活方面达到了新的高度。着重表现昆丁的变态心理和班吉神经错乱的潜意识活动。人物(长子昆丁、二子杰生、小儿子班吉、女儿凯蒂)
2023-09-07 17:37:561

《araby》小说的深层解读是怎么样的?

《阿拉比》是詹姆斯·乔伊斯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的第三篇,也是最著名的一篇。它讲述了一个年幼男孩对他所居住的社区以及邻居女孩的纯真暗恋,以及他对超越现实的理解和追求。首先,小说中的阿拉比集市是一个象征,它代表了男孩对生活和情感的追求。男孩想象中的阿拉比集市是一个充满神奇和美丽的地方,他认为那里的一切都比他现实生活中的环境更美好。然而,当他最终到达集市时,却发现现实与他的期望相去甚远,他感到了失望和沮丧。其次,小说中的男孩对于邻居女孩的感情,也是他对生活和情感的一种探索。他对女孩的暗恋,以及他试图向她表达自己的感情,都是他对于生活和情感的理解和追求。然而,他最终发现他的感情是空泛的,并不真实存在。因此,整个小说的深层解读是,生活和情感中的追求往往充满了失望和挫折,而我们的理解和追求往往是不成熟和不完整的。小说中的男孩通过自己的经历,认识到了这些现实,并开始了他的成长之路。这也是小说所要传达的核心信息,即梦想有时并不能成真,而有时它们会因为现实而破灭。这种理解使得小说的主题得到了更深层次的解释,以及乔伊斯人性洞察的深度。
2023-09-07 17:38:212

詹姆斯乔伊斯女性主义的背景

爱尔兰首都都柏林。写出了童年、青年、壮年及社会生活四个层次的人物为其主人公,全景展现了英国统治下都柏林人的社会及心理状态现实。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JamesJoyce,1882-1941)是20世纪西方最富有创新精神的小说家,也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2023-09-07 17:38:381

寄宿公寓的作品赏析

《寄宿公寓》是用一种“卑琐”的文体描写一种“卑琐”的生活。作者写的是开公寓宿舍的莫尼太太一家和小办事员、杂耍艺人等等住客之间的一段生活。故事似乎具有戏剧性,其中的生活平淡繁琐,令人感到压抑和难以忍受;作家的叙述也显得繁琐无奇,用的是超然的旁观者的口吻,色泽暗淡,笔调无光。但在这冷漠、客观和福楼拜式的无动于衷之中,作家侧重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日常欲望,让人物自己表现自己,它说明自己;通过对生活习俗的客观陈述,写出了生活的压抑、庸俗、恶劣,并予以深刻的蔑视和嘲弄。这深层的主观是隐在客观冷漠的叙述之后的,并没有直接的刻画或渲染。主人公莫尼太太坚定、果敢、很有主见,办起事来如“快刀剁肉”,稳打稳算。对自己的丈夫,果断地离婚,“一个子儿也不给他”;对住客“灵活而有方”,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拿出帐本讨帐,什么时候可以睁只眼闭只眼地混过去;对女儿的婚事早有盘算却不露声色,只布下罗网,暗中观察,抓准时机,终于捕住了“薪水可观”、“有一笔不小的存款”的多伦先生。女儿坡莉呢,看似天真,胸无城府,但是母亲的“别有用意”她早已心领神会,尽管和母亲“并没有什么坦率的协议或沟通”,她却准确地完成了诱惑的每一个步骤,有条不紊,让多伦先生吃一口就再也吐不出来了。 作家似乎无意让读者感受人物性格的丰满性和情节的丰富性、戏剧性,而是力图使读者与作家一起感受都柏林人生活和精神的庸俗、麻痹,从而激起同样深重的悲哀和绝望。因此小说的笔调沉郁,色彩暗淡,语句迂缓,情节始终没有从正面直接展开,而是着重叙述了几个人物的不同感受或心理状态。小说是通过暗示色彩逐渐加强来加强作家的主观感情,同时使情节表现清晰起来,从而达到“顿悟”。这种暗示情节的过程可以从几个方面找到线索。 小说暗示色彩是层层强化的。通过人物的主观心理活动来暗示情节,同时使生活习俗的压抑、庸俗、人物精神的麻痹、冷漠得到了渲染。作家主观态度的表现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暗示的情节和小说叙述口吻的冷漠来完成的,同时也与小说中使用的象征、暗示、意象、隐喻等不无关系。小说的结尾,使读者和坡莉同时“顿悟”,而这种“顿悟”也并没有直接明白地交代。正因为如此,才使“一种碎然的心领神会”,“仅仅一个片断,却包含了全部生活的意义”(乔伊斯),让读者感受到强烈的冲击,引起丰富的想象和极其复杂的感受,作品就完成了表达主观的任务。
2023-09-07 17:38:491

爱尔兰有什么文学名著,肖伯纳是爱尔兰人么?

萧伯纳是爱尔兰人,诺贝尔得主,代表作《巴巴拉少校》还有《圣女贞德》。文学名著?大诗人叶芝的诗,贝克特的《等待戈多》,王尔德的《王尔德童话》,最牛的乔伊斯的《尤利西斯》,详细介绍去百度百科
2023-09-07 17:39:051

艾琳的个人经历

中文名称:奥德赛 英文名称:The Odyssey 别名:奥德赛之七海神怪录;Die Abenteuer des Odysseus;Homers Odyssey 国家/地区:美国 发行时间:1997年 上映时间:上映日期:1997年5月18日 电影导演:Andrei Konchalovsky 电影演员:阿曼德·阿山特 Armand Assante, 格里塔·斯卡奇 Greta Scacchi, 伊莎贝拉·罗西里尼 Isabella Rossellini, Bernadette Peters, 埃里克·罗伯茨 Eric Roberts, 艾琳·派帕斯 Irene Papas, Jeroen Krabbé, 影片记载了伟大的武士国王奥德修斯战后历经16年磨难返回家园、与妻儿团聚的感人故事。奥德修斯在特洛伊战争中利用木马藏兵之计攻陷敌城,他不顾海神的咒语起航回家,途中历经了灵与肉的重重考验:与吞食土兵的独眼巨怪斗智斗勇;为拯救囚中妖法而变成猪仔的船员与美艳女巫同床共枕5日(世间5年);孤胆穿梭阴阳之界;因迷失方向被海之女神软禁孤岛数年;……但对爱妻的思念坚定了他返回故土的信念。在女神雅典娜的帮助下,智慧与胆识最终战胜了种种恐怖与奸邪,奥德修斯夺回了他所拥有的一切。
2023-09-07 17:40:272

《恋爱中的骗子》epub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恋爱中的骗子》([美] 理查德·耶茨)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RbhMrPk5J3lsgqz6y1oj1Q 提取码: sgt3书名:恋爱中的骗子作者:[美] 理查德·耶茨译者:孙仲旭豆瓣评分:7.9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年份:2011-5页数:256内容简介:《恋爱中的骗子》是理查德·耶茨继《十一种孤独》之后的第二部短篇小说集,共收入七个短篇。它完美地展示了耶茨高人一等的洞察力和描述力。耶茨借由本书再次证明了短篇小说的力量。显然更有兴趣描写“失败人生”的耶茨,凭借他敏锐的心灵与独到的观察角度,仿佛拼贴艺术般,将美国“小人物”及其生活片断立体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失败的艺术家、生活艰难的单身母亲、疏离的亲情、劳燕分飞的婚姻、叛逆的女儿、转瞬即逝的情事、不可靠的梦想……作者简介:理查德·耶茨(Richards Yates,1926-1992),“焦虑时代的伟大作家”。作品有《革命之路》、《十一种孤独》、《复活节游行》、《恋爱中的骗子》、《好学校》、《年轻的心在哭泣》、《冷泉港》等。耶茨作为二十世纪中叶美国主流生活的忠实记录者,批评家们将他与契诃夫、菲茨杰拉德、约翰·契弗相提并论。他的处女作长篇小说《革命之路》甫一推出即获成功,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提名。1962年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十一种孤独》出版,更被誉为“纽约的《都柏林人》”。耶茨的作品曾获《纽约时报书评》、《君子》、《华盛顿邮报》等媒体的好评,有四本小说入选“每月一书俱乐部”。此外他还有一大批作家拥趸,其中不乏著名作家,如库尔特·冯古内特、安德烈·杜波依斯,他的作品也影响了许多作家,如雷蒙德·卡佛。他被誉为“作家中的作家”。
2023-09-07 17:40:411

意识流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安德列·别雷的《彼得堡》马塞尔·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弗吉尼亚·伍尔夫《到灯塔去》《墙上的斑点》詹姆斯·乔伊斯《都柏林人》《尤利西斯》威廉·福克纳《喧哗与骚动》
2023-09-07 17:40:563

有哪些值得推荐的短篇小说集?

林斤澜的短篇绝对值得一读
2023-09-07 17:4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