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西厢记》的英文简介

2023-09-20 06:41:49
TAG: 简介
共1条回复
苏萦

The Beautiful Love Story :West Chamber

West Chamber by the Yuan-dynasty dramatist Wang Shifu has been acclaimed by literary historians and loved by general people. Like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and Outlaws of the Marsh, it is internationally recognised as a masterpiece.

This beautiful love story took place in the Temple of Universal Salvation in Yongji of Shanxi Province.

The drama followed a Chinese pattern of a secret meeting of a gifted scholar with a beauty in a back garden, plus trials and tribulations, and finally a happy union. Scholar Zhang and Cui Yingying, the Prime Minister"s daughter, fell in love with each other when they met and exchanged verses in a garden. When Cui"s family ran into trouble, Zhang bravely came to the rescue. But later Cui"s mother broke her promise to give her daughter to Zhang in marriage. The warm-hearted maidservant Hong Niang or Red Girl with her ingenious plans eventually brought the couple together.

The sentimental scholar Zhang with sense of justice is an archetype of the talented scholar in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Brought up in an influential family, Cui Yingying is constant in her love for Zhang.

"When under Cui"s mother"s pressure, Zhang took a reluctant leave for Chang"an to seek an opportunity in officialdom. Cui said to him, "so long you can come back soon, it doesn"t matter whether you will be an official or not". She meant she would marry him even if he could not be an official, because what she loved was the person and not a position," said Zhou Zhaoxin, a professor at Beijing University.

The maidservant Hong Niang who passed letters between Zhang and Cui was an intelligent, witty and warm-hearted girl. She left a deep impression on the audience.

The language in West Chamber is refined and emotional. Take the song from the act of "Farewell at a Pavilion":

The sky is blue, yellow flowers cover the ground;

In the west wind the wild swans fly southbound;

What dyed the frosted forest red at dawn?

In the leaving man"s tears the trees drown.

In the coda of the drama we hear: "Let all lovers in the world become pairs!" It sublimated the old idea of union of gifted men with beautiful girls to the union of all lovers in the world. This is the most important message from West Chamber.

""Let all lovers in the world become pairs" not only voiced the aspirations of young men and women in the feudal society, but also heralds a new trend of literary liberation in China from the 13th century to the 16th century," said Deng Shaoji, a professor at the Institute of Literature,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The past half century saw stories, plays, dramas in Beijing Opera and other local operas adapted from West Chamber.

Thanks to the influence of West Chamber, the Temple of Universal Salvation in Yongji has become known throughout China. The Pagoda of Sarita in the Temple is nicknamed the Pagoda of Cui Yingying. Wandering in the Temple today the visitors always try to find some traces of this aged, beautiful love story. .

相关推荐

西厢记的内容简介是什么?

简介:张生在普救寺相遇相国小姐崔莺莺,一见钟情。恰遇叛将孙飞虎率兵围寺,要强索莺莺为压寨夫人;张生在崔母亲口许婚下,依靠友人白马将军的帮助,解除了危难。不料崔母却食言赖婚,在红娘的帮助下,莺莺终于至张生住处私会。崔母觉察迹象,被红娘几句话点中要害,勉强答应了婚事,却又以门第为由,令张生立即上京应试。张生到京考中状元;而郑恒借机编造谎言,说张生已在京另娶,老夫人又一次赖婚,要莺莺嫁于郑恒。后张生赶来,郑恒撞死,崔、张完婚。全剧叙写了书生张生(张君瑞)与相国小姐崔莺莺在仕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孙飞虎、崔母、郑恒等人的重重阻挠,终成眷属的故事。扩展资料创作背景王实甫曾任陕西县令、陕西行台监察御史。后来由于他不满当时官场的龌龊,愤而辞官,决心以写戏抒发心中之郁懑。于是他回到出生地中山府,开始了杂剧创作。在博陵一带莺莺和张生的故事流传相当广泛。相传在定州崔沿士一带曾有过崔莺莺的墓冢。王实甫正是根据这一点,在中山府开始了他的杂剧《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的写作。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西厢记
2023-09-07 17:05:571

西厢记故事简介

  1、《西厢记》是《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的简称,全剧叙写了书生张生(名珙字君瑞)与相国小姐崔莺莺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孙飞虎、崔母、郑恒等人的重重阻挠,终成眷属的故事。   2、《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又称《王西厢》、《北西厢》)是元代王实甫创作杂剧,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年)。   3、该剧具有很浓的反封建礼教的色彩,作者写青年人对爱情的渴望,写情与欲的不可遏制与正当合理,写青年人自身的愿望与家长意志的冲突;表达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爱情观。全剧体制宏伟,用了五本二十一折连演一个完整的故事,这在古代杂剧中是罕见的。该剧情节引人入胜,形象鲜明生动,文采斐然,极具诗情画意。
2023-09-07 17:06:151

西厢记讲的是什么故事 西厢记内容简介

1、《西厢记》是元代王实甫创作杂剧,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年)。主要讲述的是书生张生(名珙字君瑞)与小姐崔莺莺在仕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孙飞虎、崔母、郑恒等人的重重阻挠,终成眷属的故事。 2、《西厢记》内容简介:张生在普救寺相遇相国小姐崔莺莺,一见钟情,而无计亲近。恰遇叛将孙飞虎率兵围寺,要强索莺莺为压寨夫人;张生在崔母亲口许婚下,依靠友人白马将军的帮助,解除了危难。不料崔母却食言赖婚,张生相思成疾。莺莺心爱张生而不愿正面表白;几经波折,在红娘的帮助下,莺莺终于至张生住处私会。崔母觉察迹象,拷问红娘,反被红娘几句话点中要害,勉强答应了婚事,却又以门第为由,令张生立即上京应试。十里长亭送别之后,张生到京考中状元;而郑恒借机编造谎言,说张生已在京另娶,老夫人又一次赖婚,要莺莺嫁于郑恒。后张生赶来,郑恒撞死,崔、张完婚。
2023-09-07 17:06:241

西厢记简介及详细资料

作品介绍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共5本21折5楔子。作者王实甫,名德信,元代著名杂剧作家,河北省保定市定兴(今定兴县)人。他一生写作了14部剧本,著有杂剧十四种,现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破窑记》写刘月娥和吕蒙正悲欢离合的故事,有人怀疑不是王实甫的手笔。另有《贩茶船》、《芙蓉亭》二种,各传有曲文一折。《西厢记》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是他的代表作。这个剧一上舞台就惊倒四座,博得男女青年的喜爱,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 历史上,"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美好的愿望,不知成为多少文学作品的主题,《西厢记》便是描绘这一主题的最成功的戏剧。 西厢记目录: 第一本 张君瑞闹道场杂剧 第二本 崔莺莺夜听琴杂剧 第三本 张君瑞害相思杂剧 第四本 草桥店梦莺莺杂剧 第五本 张君瑞庆团圆杂剧 故事起源 沁园⑴景区的东北角,原是沁水公主的烟粉作坊,前边有一片斑竹林,当地人叫做竹马林。 据说唐朝晚期,大诗人元稹,出生在河内县清化镇的赵后村,赵后村的邻村是崔庄村,崔庄里有一女崔小迎,两人从小一起玩耍,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元稹八岁时父亲逝世,小迎一家更把他当亲人看待。小迎十岁那年,父亲去烟粉作坊做工,举家搬迁。于是便跟随小迎的父亲一起前往。两人经常在斑竹林里逗耍,过家家,拜天地,称公道婆,并在沁园内结识了很多文人过客,如著名的文学家令狐楚,韩愈,白居易,李绛等。受其薰陶,学习诗文,15岁就已明两经擢第。小迎也长得如出水芙蓉,美丽超群,两人私定终生。 元贞十七年春,元稹赴考从政,后深受当时太子少保韦夏卿赏识,权势之下与韦夏卿之女韦丛婚配。从此一生再也未见小迎一面,其妻早逝后,曾多次回家寻找,却杳无音讯。 元稹曾作《莺莺传》,其中张生对崔莺莺始乱终弃,而作者却以借张生之口,反诬莺莺为"尤物"、"妖孽"、"不妖其身,必妖于人",甚至以"予之德不足以胜妖孽,是用忍情"、"时人多许张为善补过者"美化张生 *** 的行径,故有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所说:"篇末文过饰非,遂堕恶趣。"其文比其人,元稹诸如此类言语,甚为后人诟病。 注:⑴ 沁园:东汉汉明帝刘庄为其五女刘致建造的园林,今河南省博爱县太行博竹苑内。 故事梗概 前朝崔相国死了,夫人郑氏携小女崔莺莺,送丈夫灵柩回河北安平安葬,途中因故受阻,暂住河中府普救寺。这崔莺莺年芳十九岁,针织女红,诗词书算,无所不能。她父亲在世时,就已将她许配给郑氏的侄儿郑尚书之长子郑恒。 书生张生碰巧遇到到殿外玩耍的小姐与红娘。张生本是西洛人,是礼部尚书之子,父母双亡,家境贫寒。他只身一人赴京城赶考,路过此地,忽然想起他的八拜之交杜确就在蒲关,于是住了下来。听状元店里的小二哥说,这里有座普救寺,是武则天皇后香火院,景致很美,三教九流,过者无不瞻仰。 本是欣赏普救寺美景的张生,无意中见到了容貌俊俏的崔莺莺,赞叹道:"十年不识君王面,始信婵娟解误人。"为能多见上几面,便与寺中方丈借宿,他便住进西厢房。 一日,崔老夫人为亡夫做道场,这崔老夫人治家很严,道场内外没有一个男子出入,张生硬著头皮溜进去。这时斋供道场都完备好了,该夫人和小姐进香了,以报答父亲的养育之恩。张生想:"小姐是一女子,尚有报父母之心;小生湖海飘零数年,自父母下世之后,并不曾有一陌纸钱相报。" 张生从和尚那知道莺莺小姐每夜都到花园内烧香。夜深人静,月朗风清,僧众都睡着了,张生来到后花园内,偷看小姐烧香。随即吟诗一首:"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莺莺也随即和了一首:"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张生夜夜苦读,感动了小姐崔莺莺,她对张生即生爱慕之情。 叛将孙飞虎听说崔莺莺有"倾国倾城之容,西子太真之颜"。便率领五千人马,将普救寺层层围住,限老夫人三日之内交出莺莺做他的"压寨夫人",大家束手无策。这崔莺莺倒是位刚烈女子,她宁可死了,也不愿被那贼人抢了去。危急之中夫人声言:"不管是什么人,只要能杀退贼军,扫荡妖氛,就将小姐许配给他。"张生的八拜之交杜确,乃武状元,任征西大元帅,统领十万大军,镇守蒲关。张生先用缓兵之计,稳住孙飞虎,然后写了一封书信给杜确,让他派兵前来,打退孙飞虎。惠明和尚下山去送信,三日后,杜确的救兵到了,打退孙飞虎。 崔老夫人在酬谢席上以莺莺已许配郑恒为由,让张生与崔莺莺结拜为兄妹,并厚赠金帛,让张生另择佳偶,这使张生和莺莺都很痛苦。看到这些,丫鬟红娘安排他们相会。夜晚张生弹琴向莺莺表白自己的相思之苦,莺莺也向张生倾吐爱慕之情。 自那日听琴之后,多日不见莺莺,张生害了相思病,趁红娘探病之机,托她捎信给莺莺,莺莺回信约张生月下相会。夜晚,小姐莺莺在后花园弹琴,张生听到琴声,攀上墙头一看,是莺莺在弹琴。急欲与小姐相见,便翻墙而入,莺莺见他翻墙而入,反怪他行为下流,发誓再不见他,致使张生病情愈发严重。莺莺借探病为名,到张生房中与他幽会。 老夫人看莺莺这些日子神情恍惚,言语不清,行为古怪,便怀疑他与张生有越轨行为。于是叫来红娘逼问,红娘无奈,只得如实说来。红娘向老夫人替小姐和张生求情,并说这不是张生、小姐和红娘的罪过,而是老夫人的过错,老夫人不该言而不信,让张生与小姐兄妹相称。 老夫人无奈,告诉张生如果想娶莺莺小姐,必须进京赶考取得功名方可。莺莺小姐在十里长亭摆下筵席为张生送行,她再三叮嘱张生休要"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讯息"。长亭送别后,张生行至草桥店,梦中与莺莺相会,醒来不胜惆怅。 张生考得状元,写信向莺莺报喜。这时郑恒又一次来到普救寺,捏造谎言说张生已被卫尚书招为东床佳婿。于是崔夫人再次将小姐许给郑恒,并决定择吉日完婚。恰巧成亲之日,张生以河中府尹的身份归来,征西大元帅杜确也来祝贺。真相大白,郑恒羞愧难言,含恨自尽,张生与莺莺终成眷属。 历史沿革 唐代以后,这个爱情故事的结局,令许多人感到遗憾和不满,斥责张生为"薄情年少如飞絮"。于是这个爱情故事的结局就在流传的过程中发生了改变。 宋代以后,由于经济的发展及市民阶层的出现,封建礼法观念在普通人民中间逐渐淡化,金代出现了董解元所写的诸宫词《西厢记》,诸宫词是当时的一种说唱艺术,类似现代的评弹,用琵琶和筝伴奏,边说边唱。这本《西厢记》将内容大为增加,加入许多人物和场景,最后结局改为张生和莺莺不顾老夫人之命,双双出走投奔白马将军,由其做主完婚。 元代时王实甫基本根据这部诸宫调将《西厢记》改编成多人演出的戏剧剧本,使故事情节更加紧凑,融合了古典诗词,文学性大大提高,但将结尾改成老夫人妥协,答应其婚事,大团圆结局。这部剧本作者说法不一,有人说是关汉卿所作,也有人说是关作王续,或王作关续,但认为是王实甫所作的说法比较公认。 清朝金圣叹将王实甫的《西厢记》评为第六才子书, 中国灯谜常将王西厢里的句子作为底来猜射,谜目就叫六才。 思想内容 《西厢记》和《西厢记诸宫调》相比,在思想上更趋深刻。它正面提出了"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的主张,具有更鲜明的反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主题。 首先,《西厢记》歌颂了以爱情为基础的结合,否定封建社会传统的联姻方式。作为相国小姐的莺莺和书剑飘零的书生相爱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以门第、财产和权势为条件的择偶标准的违忤。莺莺和张生始终追求真挚的感情。他们最初是彼此对才貌的倾心,经过联吟、寺警、听琴、赖婚、逼试等一系列事件,他们的感情内容也随之更加丰富,这里占主导的正是一种真挚的心灵上的相契合的感情。 其次,莺莺和张生实际上已把爱情置于功名利禄之上。张生为莺莺而"滞留蒲东",不去赶考;为了爱情,他几次险些丢了性命,直至被迫进京应试,得中之后,他也还是"梦魂儿不离了蒲东路"。莺莺在长亭送别时叮嘱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她并不看重功名,认为"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即使张生高中的讯息传来,她也不以为喜而反添症候。《西厢记》虽然也是以功成名就和有情人终成眷属作为团圆结局,但全剧贯穿了重爱情、轻功名的思想,显示出王实甫思想的进步性。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版) 与红楼梦关系 第二十三回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中写道:①宝玉笑道:"妹妹,你说好不好?"林黛玉笑道:"果然有趣."②林黛玉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去。"说到"欺负"两个字上,早又把眼睛圈儿红了,转身就走。 黛玉口中对《西厢记》的评价是:有趣,胡说、淫词艳曲、混话,因为当时宝玉借用《西厢记》对其表露心声,所以黛玉的评价并非针对《西厢记》这本书,而是针对宝玉"调戏"她的行为,黛玉内心对"爱情高于功名利禄"的思想是非常认可的。 第四十二回 第四十二回蘅芜君兰言解疑癖薜宝钗款款的告诉他道:"诸如这些《西厢》《琵琶》以及"元人百种",无所不有。……所以咱们女孩儿家不认得字的倒好。男人们读书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读书的好,何况你我。就连作诗写字等事,原不是你我分内之事,究竟也不是男人分内之事。只是如今并不听见有这样的人,读了书倒更坏了。这是书误了他,可惜他也把书遭塌了,所以竟不如耕种买卖,倒没有什么大害处。你我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偏又认得了字,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的看也罢了,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 "宝钗对《西厢记》等评价:不是分内之事、移情、不可救。 五十四回 第五十四回 史太君破陈腐旧套贾母笑道:"这些书都是一个套子,左不过是些佳人才子,最没趣儿。把人家女儿说的那样坏,还说是佳人,编的连影儿也没有了。开口都是书香门第,父亲不是尚书就是宰相,生一个小姐必是爱如珍宝。这小姐必是通文知礼,无所不晓,竟是个绝代佳人。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那一点儿是佳人?便是满腹文章,做出这些事来,也算不得是佳人了。比如男人满腹文章去作贼,难道那王法就说他是才子,就不入贼情一案不成?可知那编书的是自己塞了自己的嘴。再者,既说是世宦书香大家小姐都知礼读书,连夫人都知书识礼,便是告老还家,自然这样大家人口不少,奶母丫鬟伏侍小姐的人也不少,怎么这些书上,凡有这样的事,就只小姐和紧跟的一个丫鬟?你们白想想,那些人都是管什么的,可是前言不答后语?" "贾母笑道:"这有个原故:编这样书的,有一等妒人家富贵,或有求不遂心,所以编出来污秽人家。再一等,他自己看了这些书看魔了,他也想一个佳人,所以编了出来取乐。何尝他知道那世宦读书家的道理!别说他那书上那些世宦书礼大家,如今眼下真的,拿我们这中等人家说起,也没有这样的事,别说是那些大家子。可知是诌掉了下巴的话。所以我们从不许说这些书,丫头们也不懂这些话……" 贾母对《西厢记》等佳人才子小说评价: 没趣,编的连影儿也没有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编书的是自己塞了自己的嘴,前言不答后语,编了出来取乐,不知世宦读书家的道理,没有这样的事,诌掉了下巴的话。 关系总结 《红楼梦》中人物本就分为两大思想派别,以贾母、薛宝钗、王熙凤等为代表的封建思想,以贾宝玉、林黛玉、晴雯等为代表的反封建思想。《西厢记》和《红楼梦》都推崇追求自由、淡泊名利,两部作品有共鸣之处。 版本历史 明朝弘治十一年(1498)金台岳家刻本、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起凤馆刻本(李贽、王世贞评)、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香雪居刻本(王骥德、徐渭注,沈璟评)、明万历间萧腾鸿刻本(陈继儒评)、明天启间乌程凌氏朱墨套印本(凌濛初校注)、民国五年(1916)贵池刘氏《暖江室汇刻传剧第二种》重刻凌氏本、明崇祯十三年(1640)西陵天章阁刻本(李贽评)、明崇祯间汇锦堂刻本(汤显祖、李贽、徐渭评)、民国二十四年(1935)上海开明书店排印汲古阁《六十种曲》本。以及董解元的《西厢记》等。以文藻而论,当以王实甫为最。但是王版西厢显然有很多董解元版本的影子,可以说一脉相承。 成就创新 主要成就 《西厢记》最突出的成就是从根本上改变了《莺莺传》的主题思想和莺莺的悲剧结局,把男女主人公塑造成在爱情上坚贞不渝,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并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得到美满结果的一对青年。这一改动,使剧本反封建倾向更鲜明,突出了"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主题思想。在艺术上,剧本通过错综复杂的戏剧冲突,来完成莺莺、张珙、红娘等艺术形象的塑造,使人物的性格特征生动鲜明,加强了作品的戏剧性。 创新之处 1、元杂剧一般是以一本四折来表现一个完整的故事,而《西厢记》有五本二十一折; 2、《西厢记》突破了元杂剧一人主场的通例,如第一本第四折,张生唱了许多首词后,[锦上花]一曲由莺莺唱,[么篇]由红娘唱; 3、对故事的题旨做了新的改造。强调"情"的自主,提出"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相关评价 《西厢记》的曲词华艳优美,富于诗的意境,可以说每支曲子都是一首美妙的抒情诗。曹雪芹在《红楼梦》中,通过林黛玉的口,称赞它"曲词警人,余香满口"。 《西厢记》是我国古典戏剧的现实主义杰作,对后来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戏剧创作影响很大,《牡丹亭》、《红楼梦》都从它那里不同程度地吸取了反封建的民主精神。 《西厢记》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古典戏剧名著,它叙述了书生张君瑞和相国小姐崔莺莺邂逅相遇、一见钟情,经红娘的帮助,为争取婚姻自主,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禁锢而私下结合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对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满和反抗,以及对美好爱情理想的憧憬和追求。几百年来,它曾深深地激励过无数青年男女的心。即使在今天,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艺术形象,仍然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封建礼教罪恶本质的认识。 说起《西厢记》,人们一般会想到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殊不知,在王实甫之前,金代的董解元也有一部《西厢记》,这两部"西厢"一般被人们称为"王西厢"和"董西厢"。要说到王西厢的成就,就不能不提到董西厢。 崔张故事,源远流长,最早见于唐代著名诗人元稹所写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又名《会真记》)。《莺莺传》写的是元稹自己婚前的恋爱生活,结果是张生遗弃了莺莺,是个悲剧的结局。这篇小说不过数千字,却情节曲折,叙述婉转,文辞华艳,是唐代传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它写出了封建时代少女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也反映了爱情理想被社会无情摧残的人生悲剧,宣传了男尊女卑的封建糟粕。此后,故事广泛流传,产生了不少歌咏其事的诗词。到了宋代,一些文人直接以《莺莺传》为题材进行再创作,能看到的有秦观、毛滂的《调笑转踏》和赵令畦的《商调蝶恋花》鼓子词。这些诗词,对莺莺的命运给予了同情,对张生始乱终弃的薄情行为进行了批评,但故事情节并没有新的发展。 当《莺莺传》故事流传了400年左右的时候,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问世了,这就是所谓的"董西厢"。董解元,金代诸宫调作家,名不详,"解元"是金元时代对读书人的敬称。他性格狂放不羁,蔑视礼教,具备比较深厚的文化修养,并对当时的中国民间文学形式如诸宫调非常熟悉,喜欢写诗作曲。其长篇巨制《西厢记诸官调》,是今存诸宫调中惟一的完整作品。 "董西厢"是在《莺莺传》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以第三人称叙事的说唱文学。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远远超过前人。它对《莺莺传》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作了根本性的改造,矛盾冲突的性质衍变成了争取恋爱自由婚姻的青年男女同封建家长之间的斗争;张生成了多情才子,莺莺富有反抗性;故事以莺莺偕张生私奔作结,使旧故事开了新生面。董西厢随着情节的增加,人物的感情更为复杂、细腻,性格也更为丰满。在文字的运用上,作者既善于写景,也善于写情,并善于以口语入曲,使作品更为生动和富于生活气息,艺术性较前有较大提高,为王西厢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董西厢"在艺术上尚显粗糙,对爱情的描写也尚欠纯至,还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到了元代,随着都市经济的繁荣,戏剧更加发达起来,这时,大戏剧家王实甫在"董西厢"的基础上把崔张故事改为了杂剧,这就是我们今天普遍看到的《西厢记》。 "王西厢"直接继承了"董西厢",并在此基础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男主人公形象的塑造上,王实甫不仅写出了张生的痴情与风度,更写出了张生的才华,以及张生的软弱,使他成为封建社会中多情软弱的才子的代表。剧中聪明、伶俐、热心、正直的丫鬟红娘,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在后来的剧作中一再出现,取得了远较莺莺为重要的地位。同时,《西厢记》在中国戏剧史上首度成功刻画了爱情心理,是戏剧史上一部直接描写爱情心理的作品。其对矛盾冲突的设计也足以示范后人。全剧以莺莺、张生、红娘与老夫人的矛盾为基本矛盾,表现崔张与家长的冲突;以莺莺、张生、红娘间的矛盾为次要矛盾,由性格冲突推进剧情,刻画人物。这样一种对冲突的组织,对古代戏曲中是很值得称道的。 "王西厢"与"董西厢"的故事情节大略相同,但题材更集中,反封建的思想倾向更鲜明,又改写了曲文,增加了宾白,剔除了一些不合理的情节,艺术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作为我国古典戏剧中的一部典范性作品,其规模之宏伟、结构之严密、情节之曲折、点缀之富有情趣、刻画人物之生动细腻等,不仅前无古人,而且超过了元代的其他剧作家,正因为如此,元代贾仲明在《凌波仙》称:"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经典语句 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雪浪拍长空,天际秋云卷。 东风摇曳垂杨线,游丝牵惹桃花片,珠帘掩映芙蓉面。 娇羞花解语,温柔玉有香。 投至得云路鹏程九万里,先受了雪窗萤火二十年。 饿眼望将穿,谗口涎水空咽,空着我透骨相思病染,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休道是小生,便是铁石人,也意惹情牵。 (空撇下)碧澄澄苍苔露冷,明皎皎花筛月影。 [拙鲁速] (对着盏)碧荧荧短檠灯,(倚著扇)冷清清、旧帷屏。灯儿(又)不明,梦儿(又)不成;(窗外淅零零的)风(儿)透疏棂,(忒楞楞的)纸条儿鸣;枕头(儿上)孤另,被窝(儿里)寂静。(你便是)铁石人(铁石人)也动情。 [么篇] 怨不能,恨不成,坐不安,睡不宁。(有一日)柳遮花映,雾障云屏,夜阑人静,海誓山盟,(恁时节)风流嘉庆,锦片(也似)前程,美满恩情,(咱两个)画堂春自生。 有心争似无心好,多情却被无情恼。 好句有情怜夜月,落花无语怨东风。 [仙吕·八声甘州] 恹恹瘦损,早是伤神,那值残春。罗衣宽褪,能消几度黄昏?风袅篆烟不卷帘,雨打梨花深闭门。无语凭阑乾,目断行云。 [混江龙] 落红成阵,风飘万点正愁人。池塘梦晓,阑槛辞春。蝶粉轻沾飞絮雪,燕泥香惹落花尘。系春心情短柳丝长,隔花阴人远天涯近。(香消了)六朝金粉,(清减了)三楚精神。 莫负月华明,且怜花影重。 罗衣不奈五更寒,愁无限,寂寞泪阑干。 碧天万里无云,空劳倦客身心。 花影重叠香风细,庭院深沉淡月明。 [圣药王] (果若)你有心,他有心,(昨日)秋千院宇夜深沉;花有阴,月有阴,春宵一刻抵千金,(何须)诗对会家吟? 情思昏昏眼倦开,单枕侧,梦魂飞入楚阳台。 (当日个)月明才上柳梢头,(却早)人约黄昏后。 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 [正宫·端正好]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作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耍孩儿] 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雁儿落] (绿依依)墙高柳半遮,(静悄悄)门掩清秋夜,(疏剌剌)林梢落叶风,(昏惨惨)云际穿窗月。 (旧愁似)太行山隐隐,(新愁似)天堑水悠悠。 [挂金索] 裙染榴花,睡损胭脂皱;纽结丁香,掩过芙蓉扣;线脱珍珠,泪湿香罗袖;杨柳眉颦,人比黄花瘦。 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2023-09-07 17:06:311

西厢记的作者是谁?西厢记主要写了些什么?

西厢记的作者是谁?西厢记主要写了些什么?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又称“北西厢”,元代中国戏曲剧本,西厢记是我国的一个著名戏曲剧本,歌颂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感情,而今,西厢记有着多种版本,戏曲,连环画,电视剧等,那么西厢记的作者是谁?西厢记主要写了些什么?下面就由我来为大家解答解答。   西厢记的故事简介在山西普救寺借宿的书生张珙,偶遇扶柩回乡在寺中西厢借住的原崔相国的女儿崔莺莺,由于互相吟诗而产生爱慕。一次强盗孙飞虎带手下慕名围寺,要强抢崔莺莺,莺莺的母亲老夫人宣称谁能救他女儿就将女儿许配他,张生向他一位故旧“白马将军”蒲州杜太守写了一封求救信,由一位僧人突出糗围送出,杜太守发兵解围。过后老夫人因门第不当悔婚,只让莺莺拜张生为义兄以谢搭救。张生在悲恸之下一病不起,莺莺也大为伤痛,后来在莺莺的丫鬟红娘的帮助下,两人暗通书信,最后私情被老夫人发现,便欲马上将莺莺嫁给一名贵族公子,但由于红娘据理力争,无可奈何之下,老夫人命令张生上京赶考,如能蟾宫折桂成为状元便真的把莺莺许配与他,于是张生便努力攻书,考中并回来迎娶莺莺,有情人终成眷属。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共5本21折5楔子。作者王实甫,名德信,元代著名杂剧作家,河北省保定市定兴(今定兴县)人。他一生写作了14部剧本,着有杂剧十四种,现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破窑记》写刘月娥和吕蒙正悲欢离合的故事,有人怀疑不是王实甫的手笔。另有《贩茶船》、《芙蓉亭》二种,各传有曲文一折。《西厢记》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是他的代表作。这个剧一上舞台就惊倒四座,博得男女青年的喜爱,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   王叔晖是我国著名的女画家,擅长中国工笔人物画、连环画。她毕生孜孜以求,探索画艺,作画题材以古代仕女为主,她的《西厢记》运用极其娴熟的古早的技法,细腻而生动地刻划了人物的形象,再现了这个千古传诵的爱情故事,称得起是一部划时代的杰作,是可以和王实甫的《西厢记》名剧百世并传的……中国连环画史将永远记载她的创辟之功和这部代表作品。”   西厢记还有很多版本的创作,如电视剧版本,电影版本,西厢记也是作为一个历史遗产传承了下来,他所歌颂的对爱情的看法,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深思和追求。
2023-09-07 17:06:391

《西厢记》主要讲述的是什么?

《西厢记》叙述了书生张君瑞和相国小姐崔莺莺邂逅相遇、一见钟情,经红娘的帮助,为争取婚姻自主,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禁锢而私下结合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对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满和反抗,以及对美好爱情理想的憧憬和追求。几百年来,它曾深深地激励过无数青年男女的心。即使在今天,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艺术形象,仍然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封建礼教罪恶本质的认识。《西厢记》故事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
2023-09-07 17:06:482

西厢记讲了什么故事?

《西厢记》主要讲述的是书生张生和相国小姐崔莺莺在普救寺里一见钟情,他们不顾封建势力的阻挠,挣脱礼教的束缚,有火一样的热情互相追求,经过曲折的斗争并消除种种误会矛盾,终于在侍女红娘费尽心力的帮助下,私自结合。崔母发觉后,经红娘的据理力争,又恐家丑外扬,只好承认婚事,但要求张珙立刻上京应考。于是两人又被迫分离,直到张生中举归来,才和莺莺团聚。扩展资料影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不仅在戏曲的舞台上大放光彩,还多次被改编成影视剧。1927年,《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由侯曜执导,第一次出现在荧屏上;1940年,张石川导演、范烟桥编剧,由周璇主演了另一版本的《西厢记》。1961年,香港赵一山导演了一出越剧戏曲片《西厢记》;1965年,香港邵氏兄弟出品的电影《西厢记》,由岳枫导演,凌波、李菁、方盈等主演;1994年,马加奇导演了6集剧集版《西厢记》;2006年,苏舟导演了3集电视剧《西厢记》。2013年,由路奇执导的30集电视剧《西厢记》上映,除了保持原著中以爱情为核心的主线之外,活泼娇俏的红娘在剧中也有了生死之恋。
2023-09-07 17:06:571

求《西厢记》简介

《西厢记》 元u2022王实甫作。写张生与崔莺莺这一对有情人冲破困阻终成眷属的故事。全剧共五本二十一折。剧情是:书生张君瑞在普救寺里偶遇已故崔相国之女莺莺,对她一见倾心,苦于无法接近。此时恰有孙飞虎听说莺莺美貌,率兵围住普救寺,要强娶莺莺为妻。崔老夫人情急之下听从莺莺主意,允诺如有人能够退兵,便将莺莺嫁他。张生喜出望外,修书请得故人白马将军杜确率兵前来解围,但事后崔老夫人绝口不提婚事,只让二人以兄妹相称。张生失望之极,幸有莺莺的丫环红娘从中帮忙,扶莺莺月夜烧香,听见张生弹琴诉说衷肠。后来莺莺听说张生病倒,让红娘去书房探望。张生相思难解,央求红娘替他从中传递消息。莺莺怜惜张生,终于鼓起勇气,也写诗回赠,后在红娘帮助下,二人瞒过崔老夫人,私下幽会并订了终身。老夫人知情后怒责红娘,但已无可挽回,便催张生进京应考。张生与莺莺依依而别,半年后得中状元。崔老夫人的侄儿郑恒本与莺莺有婚约,便趁张生还未返回之时谎报张生已被卫尚书招赘为婿,老夫人一气之下要将莺莺嫁给郑恒,幸好张生及时归来,有情人终成眷属。《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此剧流传版本甚多,大致有:明弘治十一年(1498)金台岳家刻本、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起凤馆刻本(李贽、王世贞评)、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香雪居刻本(王骥德、徐渭注,沈景评)、明万历间萧腾鸿刻本(陈继儒评)、明天启间乌程凌氏朱墨套印本(凌蒙初校注)、民国五年(1916)贵池刘氏《暖江室汇刻传剧第二种》重刻凌氏本、明崇祯十三年(1640)西陵天章阁刻本(李贽评)、明崇祯间汇锦堂刻本(汤显祖、李贽、徐渭评)、民国二十四年(1935)上海开明书店排印汲古阁《六十种曲》本。
2023-09-07 17:07:152

西厢记的故事梗概是什么?

西厢记的故事梗概:唐贞元年间,前朝崔相国病逝,夫人郑氏带女儿莺莺、侍女红娘和小童欢郎一行30余人回河北博陵安葬,中途道路有阻,在河中府普救寺暂住。此时,河南洛阳书生张赴长安赶考,路过河中府看望同窗好友白马将军,顺便游览普救寺时与莺莺相遇,两人一见倾心。恰遇时蒲州有孙飞虎起兵作乱,乱军包围了普救寺,欲夺莺莺为押寨夫人。老夫人在危急之中许下诺言,谁能破贼解围,就将莺莺嫁给他为妻。张生自原为之,请镇守潼关的好友白马将军杜确率兵前来相救。杜确率兵至,平定了乱兵。解了普救寺之围。不料崔母却食言赖婚,张生相思成疾。莺莺心爱张生而不愿正面表白;几经波折,在红娘的帮助下,莺莺终于至张生住处私会。崔母觉察迹象,拷问红娘,反被红娘几句话点中要害,勉强答应了婚事,却又以门第为由,令张生立即上京应试。十里长亭送别之后,张生到京考中状元;而郑恒借机编造谎言,说张生已在京另娶,老夫人又一次赖婚,要莺莺嫁于郑恒。后张生赶来,郑恒撞死,崔、张完婚。扩展资料:《西厢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剧之一,主要搬演书生张君瑞与崔相国之女崔莺莺的爱情故事,表现了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进步思想,而且它在戏剧冲突、结构安排、人物塑造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成为元杂剧的“压卷”之作。《西厢记》思想内容及情节的开拓创新,推动了文学史的发展演变。经济文化繁荣昌盛的唐朝和宋代,涌现了李白、杜甫、孟浩然、王维、白居易、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一大批优秀诗人和词人,他们的创作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与束缚。到了元代,蒙古族占领了统治地位,新的思想影响了元代文学的创作,元杂剧和散曲家逐渐摆脱儒家思想的束缚,比以前的文学作品更具有真实性,更有真情实感。王实甫的《西厢记》便是当时这种思潮最典型的代表。参考资料: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百度百科
2023-09-07 17:07:221

西厢记讲的是什么故事

《西厢记》讲述了一个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禁锢而私下结合的故事,表达了人们对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满和对美好爱情的追求。该剧文辞华丽、故事曲折、情节跌宕起伏、文笔细腻、人物传神,堪称绝世经典,并有“花间美人”的雅称。该剧具有很浓的反封建礼教的色彩,作者写青年人对爱情的渴望,写情与欲的不可遏制与正当合理,写青年人自身的愿望与家长意志的冲突;表达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爱情观。全剧体制宏伟,用了五本二十一折连演一个完整的故事,这在古代杂剧中是罕见的。该剧情节引人入胜,形象鲜明生动,文采斐然,极具诗情画意。
2023-09-07 17:07:4414

《西厢记》讲的是什么故事

西厢记这个名字很多人都听过,但是具体讲的什么事很多人却不是很清楚。因为西厢记曾是禁书,所以就导致很多人只知道名字,却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下面一起来看看《西厢记》讲的是什么故事。 《西厢记》讲的是什么故事 1、《西厢记》是元代王实甫创作杂剧,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年)。主要讲述的是书生张生(名珙字君瑞)与小姐崔莺莺在仕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孙飞虎、崔母、郑恒等人的重重阻挠,终成眷属的故事。 2、《西厢记》内容简介:张生在普救寺相遇相国小姐崔莺莺,一见钟情,而无计亲近。恰遇叛将孙飞虎率兵围寺,要强索莺莺为压寨夫人;张生在崔母亲口许婚下,依靠友人白马将军的帮助,解除了危难。不料崔母却食言赖婚,张生相思成疾。莺莺心爱张生而不愿正面表白;几经波折,在红娘的帮助下,莺莺终于至张生住处私会。崔母觉察迹象,拷问红娘,反被红娘几句话点中要害,勉强答应了婚事,却又以门第为由,令张生立即上京应试。十里长亭送别之后,张生到京考中状元;而郑恒借机编造谎言,说张生已在京另娶,老夫人又一次赖婚,要莺莺嫁于郑恒。后张生赶来,郑恒撞死,崔、张完婚。 3、《西厢记》作者简介:王实甫(1260—1336),名德信,字实甫。大都(今河北定兴县)人。元代杂剧作家。《录鬼薄》列他入“前辈已死名公才人”。王实甫作杂剧十四种,今存《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等三种。散曲存世不多,出语俏丽,委婉含蓄。 以上的就是关于《西厢记》讲的是什么故事的内容介绍了。
2023-09-07 17:11:161

西厢记讲的是什么故事

《西厢记》是元代王实甫创作杂剧,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年)。主要讲述的是书生张生(名珙字君瑞)与小姐崔莺莺在仕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孙飞虎、崔母、郑恒等人的重重阻挠,终成眷属的故事。 《西厢记》内容简介 张生在普救寺相遇相国小姐崔莺莺,一见钟情,而无计亲近。恰遇叛将孙飞虎率兵围寺,要强索莺莺为压寨夫人;张生在崔母亲口许婚下,依靠友人白马将军的帮助,解除了危难。不料崔母却食言赖婚,张生相思成疾。莺莺心爱张生而不愿正面表白;几经波折,在红娘的帮助下,莺莺终于至张生住处私会。崔母觉察迹象,拷问红娘,反被红娘几句话点中要害,勉强答应了婚事,却又以门第为由,令张生立即上京应试。十里长亭送别之后,张生到京考中状元;而郑恒借机编造谎言,说张生已在京另娶,老夫人又一次赖婚,要莺莺嫁于郑恒。后张生赶来,郑恒撞死,崔、张完婚。 《西厢记》作者简介 王实甫(1260—1336),名德信,字实甫。大都(今河北定兴县)人。元代杂剧作家。《录鬼薄》列他入“前辈已死名公才人”。王实甫作杂剧十四种,今存《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等三种。散曲存世不多,出语俏丽,委婉含蓄。
2023-09-07 17:11:241

西厢记作者简介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作者王实甫,元代著名杂剧作家,今保定定兴县人。他一生写作了14种剧本,《西厢记》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是他的代表作。这个剧一上舞台就惊倒四座,博得男女青年的喜爱,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历史上,“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美好的愿望,不知成为多少文学作品的主题,《西厢记》便是描绘这一主题的最成功的戏剧。西厢记第一本张君瑞闹道场杂剧第二本崔莺莺夜听琴杂剧第三本张君瑞害相思杂剧第四本草桥店梦莺莺杂剧第五本张君瑞庆团圆杂剧
2023-09-07 17:11:341

《西厢记》源于唐代元稹的哪部作品?

西厢记源于唐代元稹莺莺传。《西厢记》故事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叙述书生张生与同时寓居在普救寺的已故相国之女崔莺莺相爱,在婢女红娘的帮助下,两人在西厢约会,莺莺终于以身相许。后来张珙赴京应试,得了高官,却抛弃了莺莺,酿成爱情悲剧。剧情简介一名《红娘》。荀慧生编演,以红娘为主,至《拷红》止。张君秋等改编演出,以莺莺为主,名《西厢记》。 唐代时,洛阳青年张珙赴试,途中宿普救寺,遇故相崔珏之女莺莺,一见钟情。驻军孙飞虎兵变,围住寺院,欲夺莺莺。崔夫人情急,声称将莺莺许婚给能退贼兵者。张珙请来友人白马将军杜确。打退了孙飞虎。崔夫人却悔约,使张与莺莺兄妹相称。张通过崔婢女红娘传递诗简,跳墙夜会莺莺,莺莺责张非礼。张忧愤成疾,红娘引莺莺来问候,两人定情。崔夫人闻知,怒打红娘,红娘反责其失信。崔夫人无奈,只好约张中试后成婚。该剧具有较浓的反封建礼教的色彩,作者写青年人对爱情的渴望,写情与欲的不可遏制与正当合理,写青年人自身的愿望与家长意志的冲突。表达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爱情观。全剧体制宏伟,用了五本二十一折连演一个完整的故事,这在古代杂剧中是罕见的。该剧情节引人入胜,形象鲜明生动,文采斐然,具有诗情画意。
2023-09-07 17:11:421

西厢记脱胎于哪个唐朝传奇故事 始乱终弃的悲剧故事

西厢记脱胎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 1、《西厢记》全称《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又称《王西厢》、《北西厢》,是元代王实甫创作杂剧,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年)。《莺莺传》是唐代传奇小说,由元稹编撰。原题《传奇》。主要讲述的是贫寒书生张生对没落贵族女子崔莺莺始乱终弃的悲剧故事。 2、作品简介。《西厢记》全剧叙写了书生张生(张君瑞)与相国小姐崔莺莺在仕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孙飞虎、崔母、郑恒等人的重重阻挠,终成眷属的故事。 3、作品特色。该剧具有很浓的反封建礼教的色彩,作者写青年人对爱情的渴望,写情与欲的不可遏制与正当合理,写青年人自身的愿望与家长意志的冲突;表达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爱情观。
2023-09-07 17:12:001

《西厢记》的故事梗概是什么?

  唐贞元年间,前朝崔相国病逝,夫人郑氏带女儿莺莺、侍女红娘和小童欢郎一行30余人,护相国灵柩回河北博陵安葬。中途道路有阻,在河中府普救寺暂住。此时,河南洛阳书生张珙(字君瑞)赴长安赶考,路过河中府看望同窗好友白马将军,顺便游览普救寺时与莺莺相遇,产生了爱慕之情。张生为了追求莺莺,遂不往京师,在寺中借厢住下。  张生的住所与莺莺所住的西厢只一墙之隔。一天晚上,莺莺同红娘在园中烧香祷告,张生隔墙高声吟诗一首:“月色溶溶夜,花荫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莺莺立即和诗一首:“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经过诗歌唱和,彼此更增添了好感。  在为崔相国做超生道场时,张生、莺莺再次相遇,两人默默地相爱了。就在这时,守桥叛将孙飞虎带兵围住寺院,要抢莺莺为妻,崔夫人四处求救无援,因而许愿:“谁有退兵计策,就把莺莺嫁给谁。”张生挺身而出,写信给白马将军杜确。杜确救兵赶到,孙飞虎兵败被擒。  不料崔夫人言而无信,不肯把女儿嫁给张生,只许二人以兄妹相称。张生因此致病。红娘为张生出谋,让他月下弹琴,莺莺听后十分感动,便叫红娘前去安慰。张生叫红娘给莺莺带去一信,莺莺回信以“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约张生相会。当晚,张生赴约,由于红娘在场,莺莺只好假装生气,训斥张生不礼貌,张生从此一病不起。红娘前来探望张生,暗示当夜莺莺一定前来相会,张生病即痊愈。深夜,莺莺来到张生书斋,与张生订了终身。此事被崔夫人觉察,她怒气冲天,拷问红娘,红娘拒理相争,巧妙地说服了崔夫人。崔夫人虽答应将莺莺许配给张生,但又逼迫张生立即上京考试,如考不中,仍不把女儿嫁给他。  张生与莺莺惜别,上京应试,中了头名状元。然而崔夫人侄儿郑恒造摇说,张生已做了卫尚书女婿,逼崔夫人把莺莺嫁给他。就在这时,张生回到普救寺,在白马将军的帮助下,揭穿了郑恒的阴谋,与莺莺喜结连理。
2023-09-07 17:12:102

新西厢记是出自唐代哪个皇帝

唐代的李豫
2023-09-07 17:12:206

西厢记简介故事梗概 关于西厢记故事简介

1、《西厢记》讲述了一个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禁锢而私下结合的故事,表达了人们对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满和对美好爱情的追求。 2、该剧文辞华丽、故事曲折、情节跌宕起伏、文笔细腻、人物传神,堪称绝世经典,并有“花间美人”的雅称。 3、因其在艺术上的近乎完美,故又被选为四大古典戏剧名著之冠,有“西厢记天下夺魁”、“古戏扛鼎之作”和“北曲压卷之作”的说法。
2023-09-07 17:12:451

西厢记故事梗概 西厢记简介

1、故事梗概:张生在普救寺相遇相国小姐崔莺莺,一见钟情,而无计亲近。恰遇叛将孙飞虎率兵围寺,要强索莺莺为压寨夫人。张生在崔母亲口许婚下,依靠友人白马将军的帮助,解除了危难。 2、不料崔母却食言赖婚,张生相思成疾。莺莺心爱张生而不愿正面表白;几经波折,在红娘的帮助下,莺莺终于至张生住处私会。崔母觉察迹象,拷问红娘,反被红娘几句话点中要害,勉强答应了婚事,却又以门第为由,令张生立即上京应试。 3、十里长亭送别之后,张生到京考中状元;而郑恒借机编造谎言,说张生已在京另娶,老夫人又一次赖婚,要莺莺嫁于郑恒。后张生赶来,郑恒撞死,崔、张完婚。
2023-09-07 17:13:031

叹人间真男女难为知己,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这句话没有下一句。原文:叹人间真男女难为知己,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意思是感叹世间的真性情的男男女女很为知己,还是祝愿天下的有情人白头到老,永结同心。出自——中国古代文学元王实甫杂剧《西厢记》。作者王实甫通过《西厢记》里的主人公发出的对美好爱情的真诚呼唤,已成为熟语和常用语。人们常说:有情人终成眷属。扩展资料:1,《西厢记》内容简介张生在普救寺相遇相国小姐崔莺莺,一见钟情,而无计亲近。恰遇叛将孙飞虎率兵围寺,要强索莺莺为压寨夫人;张生在崔母亲口许婚下,依靠友人白马将军的帮助,解除了危难。不料崔母却食言赖婚,张生相思成疾。莺莺心爱张生而不愿正面表白;几经波折,在红娘的帮助下,莺莺终于至张生住处私会。崔母觉察迹象,拷问红娘,反被红娘几句话点中要害,勉强答应了婚事,却又以门第为由,令张生立即上京应试。十里长亭送别之后,张生到京考中状元;而郑恒借机编造谎言,说张生已在京另娶,老夫人又一次赖婚,要莺莺嫁于郑恒。后张生赶来,郑恒撞死,崔、张完婚。2,创作背景《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故事虽本唐代元稹《莺莺传》,实际却是脱胎于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 王实甫曾任陕西县令、陕西行台监察御史。后来由于他不满当时官场的龌龊,愤而辞官,决心以写戏抒发心中之郁懑。于是他回到出生地中山府,开始了杂剧创作。金代的一位姓董的读书人,依据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改编成《诸宫调西厢记》,把原来故事中的主人公莺莺写成是博陵郡人。定州在隋代就称博陵郡,所以在博陵一带莺莺和张生的故事流传相当广泛。相传在定州崔沿士一带曾有过崔莺莺的墓冢。王实甫正是根据这一点,在中山府开始了他的杂剧《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的写作。该剧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年)。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2023-09-07 17:13:221

元杂剧西厢记的作者是谁?

元杂剧西厢记的作者是王实甫。《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作者王实甫,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大都(今北京市)人。他一生写作了14种剧本,《西厢记》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是他的代表作。这个剧一上舞台就惊倒四座,博得男女青年的喜爱,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元杂剧西厢记简介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有鲜明、深刻的反封建的主题。张生和崔莺莺的恋爱故事,已经不再停留在“才子佳人”的模式上,也没有把“夫贵妻荣”作为婚姻的理想。他们否定了封建社会传统的联姻方式,始终追求真挚的感情,爱情已被置于功名利禄之上。《西厢记》结尾处,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正面地表达了“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反对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封建等级制度的进步主张,鼓舞了青年男女为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主而抗争。
2023-09-07 17:13:401

越剧西厢记的简介

 代表流派:袁雪芬派、徐玉兰派、吕瑞英派剧目介绍:写唐贞元间书生张珙,在普救寺邂逅已故崔相国之女莺莺,发生爱情。时河桥守将孙飞虎兵围普救寺,强索莺莺为妻,崔夫人当众许愿:有退得贼兵者以莺莺许之,张珙驰函好友白马将军杜确发兵解围。然崔夫人嫌张贫寒而赖婚,张珙相思成疾,莺莺在侍婢红娘撮合下,夜奔西厢探慰张珙,事为崔夫人发觉,拷问红娘,红娘据实以告。夫人不得已而将莺莺许配张珙,但又借口不招白衣女婿,迫张上京赶考,莺莺与张珙满怀离愁而别。
2023-09-07 17:13:581

《西厢记》情节简介

话说唐德宗年间有一个秀才名叫张生,打算上朝取应,路过河中府。听住店那里的小二说当地有个普救寺,是当地的名胜古刹,于是就决定游览普救寺。当他在游玩普救寺时,突然遇到一个绝色佳人。以为老方丈金屋藏娇呢,咨询陪同他游玩的寺里的一个小和尚法聪才知道原来她是当朝相国之女崔莺莺,父亲去世,此刻正和母亲郑氏一起护送其父棺柩至博陵安葬,为乱兵所阻,只得在普救寺的西厢暂住。 为了能够接近莺莺,张生也在普救寺住下,当他听说崔家要为老相国做斋超渡时,便也要求老和尚带一份斋追荐自己的父母。莺莺侍女红娘接洽好做斋之事从方丈室走出,迎面撞见早已守候在门外的张生。张生连忙深深一揖,说道:“小生姓张名珙,字君瑞,本贯西洛人氏,年方二十三岁,正月十七日子时建生,并不曾娶妻。”红娘又好气又好恼,回去告诉莺莺,莺莺暗暗把此事记在心上。晚上莺莺和红娘在院中焚香祷告时忽然听到墙角传来一首诗“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红娘告诉莺莺这个就是今天看到的那个傻角。于是莺莺当即也吟唱一首“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两人的感情得到了第一次交流。做斋的日子中,莺莺素服出现,好似玉天仙离了碧霄,“老的小的,村的俏的,没颠没倒,胜似闹元宵”。慌乱中,莺莺与张生偷偷地眉目传情。 一天,当地的贼将孙飞虎听闻崔相国之女崔莺莺眉黛青颦,莲莲生春,有倾国倾城之荣,西子、太真之貌。目前正借居在河中府普救寺中。当下决定号令部下五千兵马前往普救寺掳掠崔莺莺为妻。情急之下,老妇人向众人发出悬赏令。如果有谁能够击退贼兵的,就将小姐献给他为妻。张生应声而出,修书一封让人送往他八拜之交的好友白马将军目前任河中府征西大元帅的杜确手上。杜确见信,听闻此事,立马点兵五千,火速赶往普救寺打败了孙飞虎及其部下。解救了崔氏一家和全寺僧俗。贼兵一退,张生等待着这好事的到来,莺莺自也是满心欢喜,就连前面看不惯张生傻里傻气的红娘目前也逗趣逗乐。调侃着这一对新人。然而天不随人愿。老夫人毁婚,让他们以兄妹相称。莺莺芳心欲碎,张生愤然告辞,红娘想到这也是气不打一出来。就是想办法撮合他们俩。于是红娘悄悄告诉张生说:晚上小姐会去花园烧香,让张生以咳嗽为号抚琴一首。张生听命,以一首《凤求凰》让莺莺决定不管母亲的阻拦和张生在一起。 相思人骨,张生染病卧床。莺莺差红娘前去探望,将小姐思念之情净述与他。张生当即书情书一封。让红娘带回。红娘为了试探莺莺于是将书信放在了莺莺的梳妆台上。莺莺梳妆时见信,“颠来倒去不害心烦”。一见红娘在旁察颜观色,马上羞红了脸,并狠狠地斥责她不应拿这简来。红娘深知小姐心中所想,于是调侃到要将信交给老妇人。莺莺赶忙求饶,并询问张生病情。并也回信一封让红娘送去。张生见信中说:“待月西厢下,近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明白小姐原来是约他晚上后花园见。晚间,张生跳过粉墙,见一人影,立马上千保住却是红娘,去见小姐,小姐却变脸说:“你既读孔圣之书,必达周公之礼,夤夜来此何干”张生发现小姐变卦。张生受此刺激,相思病日益沉重。莺莺内疚,又写了一简,假托药方,央求红娘送去。张生接简细看,方知莺莺诗致歉,并认真表示:“寄语高唐休咏赋,今宵端的雨云来。当天晚上,红娘携了衾枕,果然把小姐送进了张生的房内。过了几天,老妇人发觉莺莺语言恍惚,体态异常,与平时大不一样。方知情况情况不妙,诘问红娘,红娘抢白道:“非是张生、小姐、红娘之罪,乃夫人之过也。”红娘接着数落老夫人悔却前言,失信于人,又说:“目下老夫人若不成全,一来辱没相国家谱。二来张生久后得官,惊动官司,还要落个治家不严之罪。”一番话说得老夫人哑口无言,只得允下这门婚事,但又提出崔家三代不招白衣之婿,叫张生明日上朝赶考,得官后再来娶亲,否则休来相见。张生唯唯而退。 千里长亭,碧云漫天,黄叶满地,西风阵阵,北雁南飞,一片萧瑟景象。莺莺和泪相送,叫他无论得官与否,早早回来,千万不要停妻再娶。张生依依不舍,告别亲人,行至草桥歇宿,情思郁结,忽然梦见莺莺渡河前来,一起私奔,途中遭遇一群贼兵,将莺莺抢走,鸳梦惊破,不免又增一番怅惘。 再说郑恒接到老夫人的信,从京城赶到河中,闻得表姐已嫁与张生,不胜怅恨,遂编造张生已被卫尚书家招赘的谎言,欲使莺莺改嫁给他。这时恰好张生状元及第,回来迎娶,白马将军同时奉旨前来,为崔、张二入主婚。郑恒自知有罪难赦,触树自尽。云开雾散,有情人终成了眷属,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爱情颂歌。
2023-09-07 17:14:161

西厢记通过哪两条线索

西厢记通过老夫人和莺莺、张生的矛盾和莺莺、张生、红娘之间的矛盾两条线索。西厢记的介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简称《西厢记》,又称《王西厢》《北西厢》,是元代王实甫创作的杂剧,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全剧叙写了书生张生与相国小姐崔莺莺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孙飞虎、崔母、郑恒等人的重重阻挠,终成眷属的故事。创作背景:《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故事虽本唐代元稹《莺莺传》,实际却是脱胎于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王实甫曾任陕西县令、陕西行台监察御史。后来由于他不满当时官场的龌龊,愤而辞官,决心以写戏抒发心中之郁懑。于是他回到出生地中山府,开始了杂剧创作。作者的简介:王实甫与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齐名,其作品全面地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又吸收了元代民间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创造了文采璀璨的元曲词汇,成为中国戏曲史上“文采派”的杰出代表。西厢记的鉴赏:1、作品主题《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正面提出了“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的主张,具有更鲜明的反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主题。歌颂了以爱情为基础的结合,否定封建社会传统的联姻方式。作为相国小姐的莺莺和书剑飘零的书生相爱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以门第、财产和权势为条件的择偶标准的违忤。莺莺和张生始终追求真挚的感情。他们最初是彼此对才貌的倾心,经过联吟、寺警、听琴、赖婚、逼试等一系列事件,他们的感情内容也随之更加丰富,这里占主导的正是一种真挚的心灵上的相契合的感情。2、艺术特色相较于《莺莺传》简单描述张生对莺莺始乱终弃的故事情节,《西厢记》的情节无疑要丰富得多,人物形象也立体生动得多,更容易博取读者的好感。《莺莺传》里的张生热衷于追求功名利禄,不敢反抗崔夫人这种封建家长,甚至对莺莺始乱终弃,令人厌恶。
2023-09-07 17:14:231

西厢记简介,要原创的,1000字左右,不要转载的。

搞笑版西厢记简介【倩倩原创】从前,有一个张生和一个莺莺:张生说:“相貌不是自己选,但美貌给一个男子的我带来不少麻烦。在见到那个不为相貌而动容的莺莺后,多年的心总算找到了缺少的一块。为了莺莺忘记自己过去的孤然,为了莺莺住进这个每天到处都是和尚转来转去的西厢,为了莺莺大夜里不睡觉而偷偷摸摸的玩跟踪,为了莺莺做了很多酸溜溜的情诗,为了莺莺和这样恶心无聊的老孙扯淡,为了莺莺去求自己轻易不会动用的兄弟,为了莺莺考取功名……如果上天给了张生一次爱情的机会,那期限不论多长都是属于莺莺的。”莺莺说:“深闺多年的莺莺我,见到的男人可以用手指数出来。什么四书五经,无聊的时候为之;什么针织女红,不就是简单的细心的拿针线插来扯去;什么琴声袅袅歌声绕梁,即使自己试试音,都说自己的新作太有创意,意境深远……我只是有一颗火热的少女心,不期望能做公主,面见很多很多很多优秀人才而选择乘龙快婿,也没有什么想法去闯荡江湖寻找扶弱除强、正义凛凛的某某大侠。我想要我的夫君只有我一个人,爱我却给我自由,我要对他实行半糖主义。见到一个男人只为了莺莺做了这么多的事,难道就因为我的一句‘你怎么能翻墙过来呢,色狼"就跑掉呢。其实我只是觉得当时的衣服都穿了两天没换洗,想转移他的注意力么。我决定,一定要反把他追回来。呵呵,母亲只是想要我更幸福,让他考了功名,却害她老人家将永被冠上‘嫌贫爱富"之名,真是为了儿女奉献一生的伟大母亲啊。啊,偏题了,总之,莺莺爱张生!爱要大声说出来。”以上是张生和莺莺的事后总结。老夫人只说:“……”原因嘛,据说在莺莺和张生结婚后,每年都只有一封信,没有老伴和儿女的陪伴,老夫人的语言能力成直线下降趋势,每天说话不超过3句“开饭”“允了”“乏了”……孙飞虎的反映是:“张生?张生是谁?和我有关么?……哦……崔莺莺那小娘子呀,真不是个玩意儿……(以下省略三千多字,均为骂人的粗话)”在被打败后,老孙始终不能释怀,他一直认为是整个社会的错,而不是他的错,这里我们就不要再议了。郑恒:“我来说说……咦?人呢,人都哪去了?”对于突然出现的鬼魂郑恒,大家都屏气在使用着“恶灵退散”的假冒产品道符。发现不成,只能跑掉的跑掉,晕倒的晕倒了……
2023-09-07 17:15:021

西厢记 主人公及人名 主要内容

  【作品简介】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作者王实甫,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大都(今北京市)人。他一生写作了14种剧本,《西厢记》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是他的代表作。这个剧一上舞台就惊倒四座,博得男女青年的喜爱,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  历史上,“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美好的愿望,不知成为多少文学作品的主题,《西厢记》便是描绘这一主题的最成功的戏剧。  故事梗概】  前朝崔相国死了,夫人郑氏携小女崔莺莺,送丈夫灵柩回河北安平安葬,途中因故受阻,暂住河中府普救寺。这崔莺莺年方十九岁,针指女工,诗词书算,无所不能。她父亲在世时,就已将她许配给郑氏的侄儿郑尚书之长子郑恒。  小姐与红娘到殿外玩耍,碰巧遇到书生张生。张生本是西洛人,是礼部尚书之子,父母双亡,家境贫寒。他只身一人赴京城赶考,路过此地,忽然想起他的八拜之交杜确就在蒲关,于是住了下来。听状元店里的小二哥说,这里有座普救寺,是则天皇后香火院,景致很美,三教九流,过者无不瞻仰。  这张生见到莺莺容貌俊俏,赞叹道:“十年不识君王面,始信婵娟解误人。”为能多见上几面,便与侍中方丈借宿,他便住进西厢房。  一日,崔老夫人为亡夫做道场,这崔老夫妻人治家很严,道场内外没有一个男子出入,张生硬着头皮溜进去。这时斋供道场都完备好了,该夫人和小姐进香了,以报答父亲的养育之恩。张生想:“小姐是一女子,尚有报父母之心;小生湖海飘零数年,自父母下世之后,并不曾有一陌纸钱相报。”  张生从和尚那知道莺莺小姐每夜都到花园内烧香。夜深人静,月朗风清,僧众都睡着了,张生来到后花园内,偷看小姐烧香。随即吟诗一首:“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莺莺也随即和了一首:“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张生夜夜苦读,感动了小姐崔莺莺,她对张生即生爱慕之情。  叛将孙飞虎听说崔莺莺有“倾国倾城之容,西子太真之颜”。便率领五千人马,将普救寺层层围住,限老夫人三日之内交出莺莺做他的“压寨夫人”,大家束手无策。这崔莺莺倒是位刚烈女子,她宁可死了,也不愿被那贼人抢了去。危急之中夫人声言:“不管是什么人,只要能杀退贼军,扫荡妖氛,就将小姐许配给他。”张生的八拜之交杜确,乃武状元,任征西大元帅,统领十万大军,镇守蒲关。张生先用缓兵之计,稳住孙飞虎,然后写了一封书信给杜确,让他派兵前来,打退孙飞虎。惠明和尚下山去送信,三日后,杜确的救兵到了,打退孙飞虎。  崔老夫人在酬谢席上以莺莺以许配郑恒为由,让张生与崔莺莺结拜为兄妹,并厚赠金帛,让张生另择佳偶,这使张生和莺莺都很痛苦。看到这些,丫寰红娘安排他们相会。夜晚张生弹琴向莺莺表白自己的相思之苦,莺莺也向张生倾吐爱慕之情。  自那日听琴之后,多日不见莺莺,张生害了相思病,趁红娘探病之机,托她捎信给莺莺,莺莺回信约张生月下相会。夜晚,小姐莺莺在后花园弹琴,张生听到琴声,攀上墙头一看,是莺莺在弹琴。急欲与小姐相见,便翻墙而入,莺莺见他翻墙而入,反怪他行为下流,发警再不见他,致使张生病情愈发严重。莺莺借探病为名,到张生房中与他幽会。  老夫人看莺莺这些日子神情晃惚,言语不清,行为古怪,便怀疑他与张生有越轨行为。于是叫来红娘逼问,红娘无奈,只得如实说来。红娘向老夫人替小姐和张生求情,并说这不是张生、小姐和红娘的罪过,而是老夫人的过错,老夫人不该言而不信,让张生与小姐兄妹相称。  老夫人无奈,告诉张生如果想娶莺莺小姐,必须进京赶考取得功名方可。莺莺小姐在十里长亭摆下筵席为张生送行,她再三叮嘱张生休要“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长亭送别后,张生行至草桥店,梦中与莺莺相会,醒来不胜惆怅。  张生考得状元,写信向莺莺报喜。这时郑恒又一次来到普救寺,捏造谎言说张生已被卫尚书招为东床佳婿。于是崔夫人再次将小姐许给郑恒,并决定择吉日完婚。恰巧成亲之日,张生以河中府尹的身份归来,征西大元帅杜确也来祝贺。真相大白,郑恒羞愧难言,含恨自尽,张生与莺莺终成眷属。
2023-09-07 17:15:122

《西厢记》最早是谁的作品?

作品如下:《西厢记》的巨大成就是历史的传统使然。其最早的出典,是唐代元稹(779~831)写的传奇短篇小说《莺莺传》,亦名《会真记》。这部传奇文,虽说结尾很坏,但对崔张的爱情和莺莺性格的某些描写,却是楚楚有致、细腻动人,引起当时许多人的注意,并给后世作者以深远影响。简介:《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简称《西厢记》,又称《王西厢》《北西厢》)是元代王实甫创作杂剧,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年)。全剧叙写了书生张生(名珙字君瑞)与相国小姐崔莺莺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孙飞虎、崔母、郑恒等人的重重阻挠,终成眷属的故事。
2023-09-07 17:15:421

叹人间真男女难为知己是什么意思?

叹人间真男女难为知己,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意思:感叹世界上的男女难成为知己,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是王实甫在元杂剧《西厢记》里写的,也是王实甫发出的真诚呼唤。他在西厢记中说“叹人间真男女难为知己,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作者王实甫通过《西厢记》里的主人公发出的对美好爱情的真诚呼唤,已成为熟语和常用语。人们常说:有情人终成眷属。《西厢记》内容简介张生在普恩寺遇见了丞相崔莹莹,并对她一见钟情。正好遇上叛乱将孙飞虎率兵围寺,欲压夫人索莺莺;张胜在崔母的婚事上,依靠朋友白马将军的帮助,解除了危机。不料崔母却食言结婚,张胜相思病成病。盈盈爱着张胜,不想面对表白;几经周折,在媒人的帮助下,婴婴终于来到张胜家私会。崔妈妈意识到,严刑逼供媒人,反而被媒人几句话点明要害,勉强同意了婚事,但以家庭为由,让张胜立即去北京参加考试。
2023-09-07 17:16:001

西厢记源于唐代元稹的

目录词条推荐35崔莺莺待月西厢记西厢记(元代王实甫著古典戏剧)一般指本词条西厢记是多义词,共21个义项展开特色词条 | 本词条按照特色词条指南编辑并维护贡献维护者 愿咸与恒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简称《西厢记》,又称《王西厢》、《北西厢》)是元代王实甫创作杂剧,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年)。[1]全剧叙写了书生张生(名珙字君瑞[2])与相国小姐崔莺莺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孙飞虎、崔母、郑恒等人的重重阻挠,终成眷属的故事。[3]该剧具有很浓的反封建礼教的色彩,作者写青年人对爱情的渴望,写情与欲的不可遏制与正当合理,写青年人自身的愿望与家长意志的冲突;表达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爱情观。全剧体制宏伟,用了五本二十一折连演一个完整的故事,这在古代杂剧中是罕见的。该剧情节引人入胜,形象鲜明生动,文采斐然,极具诗情画意。[4]
2023-09-07 17:16:507

西厢记是什么剧种

西厢记是什么剧种《西厢记》为杂剧剧本。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王实甫著,共5本21折。有人民文学出版社它取材于元稹的《莺莺传》和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在此基础上又吸收了宋、金时期有关崔、张故事的说唱文学和艺术成就,加工、创造而成。此剧描写青年张生与崔莺莺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终结眷属的故事。剧作价值《西厢记》充分表达了反封建礼教的主题思想,否定封建社会传统的以门第财产取人、体现家长意志的联姻方式,歌颂以才与貌的自然吸引为基础自由恋爱的真挚爱情,提出爱情高于功名的思想,表现了“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主题。典型人物塑造细腻入微,文词优美生动,在戏曲文学上影响极为深远。《西厢记》是元代杂剧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曾被称为杂剧之冠。对元明以来的一些戏曲、小说颇有影响。西厢记是昆曲还是越剧《西厢记》是越剧。《西厢记》又是一部典型的中国式歌剧,一部诗化的歌舞剧,许多著名唱段都成为越剧的经典唱段,令人百听不厌。《西厢记》是元代王实甫创作杂剧,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主要讲述的是书生张生与小姐崔莺莺在仕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孙飞虎、崔母、郑恒等人的重重阻挠,终成眷属的故事。剧情简介:一名《红娘》。荀慧生编演,以红娘为主,至《拷红》止。张君秋等改编演出,以莺莺为主,名《西厢记》。唐代时,洛阳青年张珙赴试,途中宿普救寺,遇故相崔珏之女莺莺,一见钟情。驻军孙飞虎兵变,围住寺院,欲夺莺莺。崔夫人情急,声称将莺莺许婚给能退贼兵者。张珙请来友人白马将军杜确。打退了孙飞虎。崔夫人却悔约,使张与莺莺兄妹相称。张通过崔婢女红娘传递诗简,跳墙夜会莺莺,莺莺责张非礼。张忧愤成疾,红娘引莺莺来问候,两人订情。崔夫人闻知,怒打红娘,红娘反责其失信。崔夫人无奈,只好约张中试后成婚。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西厢记牡丹亭和西厢记哪个是昆曲中国古代戏曲只要是指元杂剧和明清传奇。如果从这两部作品的年代来看,西厢记属于元杂剧,牡丹亭属于明清传奇。但我觉得不太妥当。从中国戏种来看,两者属于昆曲!《牡丹亭》是什么剧种《牡丹亭》并不属于任何剧种,是古典戏剧。《牡丹亭》,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传奇,该剧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描绘了杜丽娘与柳梦梅二人之间感人深切的生死爱情,这种至情至性的爱情演绎,无不代表着汤显祖对人生与爱情的哲学思考与世情体验,而情深而亡的杜丽娘,则成为汤显祖笔下至情理想的化身。内容品鉴:作者热情奔放地赋予“情”以超越生死的力量。杜丽娘经历了现实、梦幻与幽冥三个境界,这显然是作者幻想的产物。作品呈现着光怪陆离的色彩,花神、土地、地府判官、鬼卒,与现实中的人物结构成了现实和精神两重世界,深刻描绘出了封建社会的本质。剧中的曲文,表现了作者在艺术语言上的成就。特别在抒情方面,在描绘人物性格、刻画杜丽娘的心理活动和精神世界方面非常细致真实。梁祝是黄梅戏还是越剧《梁祝》是浙江、上海一带的越剧。《梁祝》简介:中国古代东晋时,浙江上虞祝家有一女祝英台,女扮男装到杭州游学,途中遇到会稽来的同学梁山伯,两人便相偕同行。同窗三年,感情深厚,但梁山伯还是不知祝英台是女儿身。后来祝英台中断学业返回家乡。梁山伯到上虞拜访祝英台时,才知道三年同窗的好友竟是女红妆,欲向祝家提亲,此时祝英台已许配给马文才。之后梁山伯在鄞当县令时,因过度郁闷而去世了。祝英台出嫁时,经过梁山伯的坟墓,突然狂风大起,阻碍迎亲队伍的前进,祝英台下花轿到梁山伯的墓前祭拜,梁山伯的坟墓塌陷裂开,祝英台跳入坟中,其后坟中出现一对彩蝶,双双飞去。扩展资料《梁山伯与祝英台》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古代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是中国最具魅力的口头传承艺术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唯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自东晋始,在民间流传已有1700多年,可谓中国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从古到今,有无数人被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凄美爱情所感染。梁祝传说及爱情故事是历史上确实发生过的真实事件,有历史资料及文物古迹佐证。梁祝的真实性明代崇祯版《元氏县志》里明确记载“在南佐村西北隅,书院路所经由也,桥西南塔有古冢,山水涨溢,冲击略不赛移,若有阴为封护者,相传为梁山伯祝英氏之墓。”该记载无疑是元氏产生“梁祝传说”最有利的史料证明。初建于宋初的封龙书院到目前为止仍然保留着相传梁祝二人一起读书的读书洞,同时,在宋代石桥“吴桥”旁边有一处古墓,被誉为古代元氏八景之一的“吴桥古冢”,相传是梁祝二人合葬之墓。在考察了位于元氏封龙山上的封龙书院以及查看相关史料后,梁祝传说基本能够和本地名胜古迹联系在一起,有充分的史料来源和民间资料。据元代钟嗣成的《录鬼簿》记载,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白朴创作的15部元杂剧中就有一部名为《祝英台死嫁梁山伯》。白朴曾师从元好问,因著有多种杂剧而成为戏剧家。元好问长期活动在封龙山一带。白朴的这篇杂剧很可能是取材于当地传说,遗憾的是该剧本已失传。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梁山伯与祝英台
2023-09-07 17:17:161

西厢记的作者及主人公是谁

西厢记的作者及主人公是谁西厢记 作者:(元)王实甫 主人公张君瑞,崔莺莺。西厢记第一本:张君瑞闹道场杂剧 > 楔子 第一折 第二折 第三折 第四折   西厢记第二本:崔莺莺夜听琴杂剧 > 楔子 第一折 第二折 第三折 第四折 第五折 西厢记第三本:张君瑞害相思杂剧 > 楔子 第一折 第二折 第三折 第四折   西厢记第四本:草桥店梦莺莺杂剧 > 楔子 第一折 第二折 第三折 第四折   西厢记第五本:张君瑞庆团圆杂剧 > 楔子 第一折 第二折 第三折 第四折
2023-09-07 17:17:252

这是什厶电视剧?

这部电视剧是《新西厢记》。《新西厢记》是2013年路奇导演的电视剧,改编自元朝王实甫古典四大名剧之一的《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张生与崔莺莺一见钟情在红娘的帮助下冲破封建礼教最后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也是家喻户晓的。该电视剧当时在中央八套播出,由张晓晨、周奇奇、陈宝辕、邓家佳等主演,图中就是周奇奇饰演的崔莺莺和邓家佳饰演的红娘,周奇奇曾出演过《琅琊榜》里的宫羽,而邓家佳则饰演过《爱情公寓》里的唐悠悠。
2023-09-07 17:17:341

张生与崔莺莺故事情节简介

没有。张生和崔莺莺在一起后就上京赶考了,高中状元之后他抛弃了崔莺莺和达官显贵家的小姐在一起了,崔莺莺因此含恨离世,张生是个始乱终弃的渣男。
2023-09-07 17:17:447

生同衾,死同穴 出自哪

生则同衾,死则同穴。 语出《西厢记指的是生的时候在一起,死的时候也要葬在一起衾 开放分类: 汉字、语言、文字、字典衾qīn〈名〉(从衣,今声。本义:被子) 同本义 [bed quilt]衾,大被。——《说文》。段注:“寝衣为小被(夹被),则衾是大被(棉被)。”抱衾与椆。——《诗·召南·小星》缁衾赪里,无紞。——《仪礼·士丧礼》衣衾多少厚薄多少之数。——《荀子·礼论》布衾多年冷似铁。——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狐裘不暖锦衾薄。——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衾拥覆。——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生则同衾,死则同穴。——《西厢记》罗衾不耐五更寒。---李煜(浪淘沙)又如:衾褥(殓尸用的被褥);衾衽(指被与席。一说为枕席之间);衾枕(被与枕);衾绸(被;一说为大被和床帐);衾影无愧(暗中不做亏心事。后人引喻人在私生活中无败坏德行的事);衾衣(被子和衣服)衾影无愧qīnyǐng-wúkuì[a clear conscience in the still hours of the night] 指在私生活中无丧德败行之事,问心无愧我们讲理学的人,最讲究的是“慎独”工夫,总要能够衾影无惭,屋漏不愧。——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2023-09-07 17:18:452

西厢记的剧目简介

写唐贞元间书生张生,在普救寺邂逅已故崔相国之女莺莺,发生爱情。时河桥守将孙飞虎兵围普救寺,强索莺莺为妻,崔夫人当众许愿:有退得贼兵者以莺莺许之,张生驰函好友白马将军杜确发兵解围。然崔夫人嫌张贫寒而赖婚,张生相思成疾,莺莺在侍婢红娘撮合下,夜奔西厢探慰张生,事为崔夫人发觉,拷问红娘,红娘据实以告。夫人不得已而将莺莺许配张生,但又借口不招白衣女婿,迫张上京赶考,莺莺与张生满怀离愁而别。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在1991年排演过《西厢记》,何英饰崔莺莺。
2023-09-07 17:19:231

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西厢记》、和什么、什么、什么。

四大名著不是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吗?
2023-09-07 17:19:4411

《西厢记》全名是什么?

【作品简介】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作者王实甫,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大都(今北京市)人。他一生写作了14种剧本,《西厢记》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是他的代表作。这个剧一上舞台就惊倒四座,博得男女青年的喜爱,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历史上,“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美好的愿望,不知成为多少文学作品的主题,《西厢记》便是描绘这一主题的最成功的戏剧。【故事起源】 《西厢记》故事,最早起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叙述书生张珙与同时寓居在普救寺的已故相国之女崔莺莺相爱,在婢女红娘的帮助下,两人在西厢约会,莺莺终于以身相许。后来张珙赴京应试,得了高官,却抛弃了莺莺,酿成爱情悲剧。这个故事到宋金时代流传更广,一些文人、民间艺人纷纷改编成说唱和戏剧,王实甫编写的多本杂剧《西厢记》就是在这样丰富的艺术积累上进行加工创作而成的。
2023-09-07 17:20:131

“西厢”指的是元代剧作家谁创作的什么

“西厢”指的是元代著名杂剧作家王实甫的代表作《西厢记》。《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戏剧成功表达了“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主题。王实甫的《西厢》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创作成功的。唐朝大诗人元稹曾作《莺莺传》,其中张生对崔莺莺始乱终弃,张生却认为莺莺为“尤物”、“妖孽”。这个爱情故事的结局,令许多人感到遗憾和不满。金代董解元写的诸宫词《西厢记》,结局改为张生和莺莺不顾老夫人之命,双双出走投奔白马将军,由其做主完婚。元代时王实甫根据这部诸宫调改编成多人演出的戏剧剧本《西厢记》。清朝金圣叹将王实甫的《西厢记》评为第六才子书。
2023-09-07 17:20:224

西厢记简介

  1、《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简称《西厢记》,又称《王西厢》、《北西厢》)是元代王实甫创作杂剧,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年)。   2、全剧叙写了书生张生(名珙字君瑞)与相国小姐崔莺莺在仕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孙飞虎、崔母、郑恒等人的重重阻挠,终成眷属的故事。   3、该剧具有很浓的反封建礼教的色彩,作者写青年人对爱情的渴望,写情与欲的不可遏制与正当合理,写青年人自身的愿望与家长意志的冲突;表达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爱情观。全剧体制宏伟,用了五本二十一折连演一个完整的故事,这在古代杂剧中是罕见的。该剧情节引人入胜,形象鲜明生动,文采斐然,极具诗情画意。
2023-09-07 17:20:481

西厢记故事简介 西厢记主要讲什么

1、《西厢记》是《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的简称,全剧叙写了书生张生(名珙字君瑞)与相国小姐崔莺莺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孙飞虎、崔母、郑恒等人的重重阻挠,终成眷属的故事。 2、《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又称《王西厢》、《北西厢》)是元代王实甫创作杂剧,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年)。 3、该剧具有很浓的反封建礼教的色彩,作者写青年人对爱情的渴望,写情与欲的不可遏制与正当合理,写青年人自身的愿望与家长意志的冲突;表达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爱情观。全剧体制宏伟,用了五本二十一折连演一个完整的故事,这在古代杂剧中是罕见的。该剧情节引人入胜,形象鲜明生动,文采斐然,极具诗情画意。
2023-09-07 17:20:571

西厢记的简介

《西厢记》 元·王实甫作。写张生与崔莺莺这一对有情人冲破困阻终成眷属的故事。全剧共五本二十一折。剧情是:书生张君瑞在普救寺里偶遇已故崔相国之女莺莺,对她一见倾心,苦于无法接近。此时恰有孙飞虎听说莺莺美貌,率兵围住普救寺,要强娶莺莺为妻。崔老夫人情急之下听从莺莺主意,允诺如有人能够退兵,便将莺莺嫁他。张生喜出望外,修书请得故人白马将军杜确率兵前来解围,但事后崔老夫人绝口不提婚事,只让二人以兄妹相称。张生失望之极,幸有莺莺的丫环红娘从中帮忙,扶莺莺月夜烧香,听见张生弹琴诉说衷肠。 后来莺莺听说张生病倒,让红娘去书房探望。张生相思难解,央求红娘替他从中传递消息。莺莺怜惜张生,终于鼓起勇气,也写诗回赠,后在红娘帮助下,二人瞒过崔老夫人,私下幽会并订了终身。老夫人知情后怒责红娘,但已无可挽回,便催张生进京应考。张生与莺莺依依而别,半年后得中状元。崔老夫人的侄儿郑恒本与莺莺有婚约,便趁张生还未返回之时谎报张生已被卫尚书招赘为婿,老夫人一气之下要将莺莺嫁给郑恒,幸好张生及时归来,有情人终成眷属。《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2023-09-07 17:21:087

西厢记说的哪个朝代的什么故事,作者属于哪个朝代

西厢记说的是唐朝时期的故事,作者作者王实甫,元代著 名杂剧作家,今保定定兴县人。故事简介:张生在普救寺相遇相国小姐崔莺莺,一见钟情,而无计亲近。恰遇叛将孙飞虎率兵围寺,要强索莺莺为压寨夫人;张生在崔母亲口许婚下,依靠友人白马将军的帮助,解除了危难。不料崔母却食言赖婚,张生相思成疾。莺莺心爱张生而不愿正面表白;几经波折,在红娘的帮助下,莺莺终于至张生住处私会。崔母觉察迹象,拷问红娘,反被红娘几句话点中要害,勉强答应了婚事,却又以门第为由,令张生立即上京应试。十里长亭送别之后,张生到京考中状元;而郑恒借机编造谎言,说张生已在京另娶,老夫人又一次赖婚,要莺莺嫁于郑恒。后张生赶来,郑恒撞死,崔、张完婚。扩展资料:创作背景《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故事虽本唐代元稹《莺莺传》,实际却是脱胎于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王实甫曾任陕西县令、陕西行台监察御史。后来由于他不满当时官场的龌龊,愤而辞官,决心以写戏抒发心中之郁懑。于是他回到出生地中山府,开始了杂剧创作。金代的一位姓董的读书人,依据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改编成《诸宫调西厢记》,把原来故事中的主人公莺莺写成是博陵郡人。定州在隋代就称博陵郡,所以在博陵一带莺莺和张生的故事流传相当广泛。相传在定州崔沿士一带曾有过崔莺莺的墓冢。王实甫正是根据这一点,在中山府开始了他的杂剧《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的写作。该剧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年)。作者简介王实甫(1260—1336),字德信。大都(今河北定兴县)人。元代杂剧作家。《录鬼薄》列他入“前辈已死名公才人”。王实甫作杂剧十四种,今存《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等三种。散曲存世不多,出语俏丽,委婉含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厢记
2023-09-07 17:21:391

西厢记说的哪个朝代的什么故事,作者属于哪个朝代?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共5本21折。作者王实甫,元代著 名杂剧作家,今保定定兴县人。他一生写作了14部剧本,《西厢记》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是他的代表作。这个剧一上舞台就惊倒四座,博得男女青年的喜爱,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 据说唐朝晚期,大诗人元稹,出生在河内县清化镇的赵后村,赵后村的邻村是崔庄村,崔庄里有一女崔小迎,两人从小一起玩耍,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元稹八岁时父亲逝世,小迎一家更把他当亲人看待。小迎十岁那年,父亲去烟粉作坊做工,举家搬迁。于是便跟随小迎的父亲一起前往。两人经常在斑竹林里逗耍,过家家,拜天地,称公道婆,并在沁园内结识了很多文人过客,如著名的文学家令狐楚,韩愈,白居易,李绛等。受其熏陶,学习诗文,15岁就以明两经擢第。小迎也长得如出水芙蓉,美丽超群,两人私定终生。   元贞十七年春,元稹赴考从政,后深受当时太子少保韦夏卿赏识,权势之下与韦夏卿之女韦丛婚配。从此一生再也未见小迎一面,其妻早逝后,曾多次回家寻找,却杳无音讯。   小迎的聪慧美丽,清纯质朴的音容笑貌,缠绕了他一生的梦魂,于是写《会真记》以表衷情,在文中将自己化做张生,把小迎化为莺莺。“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元稹把对小迎的感情升华到了最高点。   《会真记》传到了元代,由著名杂剧作家王实甫改编成剧本《西厢记》,张生与莺莺的爱情一直传唱至今。
2023-09-07 17:21:554

《西厢记》是王实甫写的,《西厢记》的简介是什么?

张生(张君瑞)与相国小姐崔莺莺情意相投,在丫鬟红娘的帮助下,反抗封建家长阻力,冲破重重阻挠,终成眷属的故事。
2023-09-07 17:22:236

西厢记简介 故事的主角是谁

1、《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简称《西厢记》,又称《王西厢》、《北西厢》)是元代王实甫创作杂剧,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年)。 2、全剧叙写了书生张生(名珙字君瑞)与相国小姐崔莺莺在仕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孙飞虎、崔母、郑恒等人的重重阻挠,终成眷属的故事。 3、该剧具有很浓的反封建礼教的色彩,作者写青年人对爱情的渴望,写情与欲的不可遏制与正当合理,写青年人自身的愿望与家长意志的冲突;表达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爱情观。全剧体制宏伟,用了五本二十一折连演一个完整的故事,这在古代杂剧中是罕见的。该剧情节引人入胜,形象鲜明生动,文采斐然,极具诗情画意。
2023-09-07 17:22:521

西厢记简介?

简介:张生在普救寺相遇相国小姐崔莺莺,一见钟情。恰遇叛将孙飞虎率兵围寺,要强索莺莺为压寨夫人;张生在崔母亲口许婚下,依靠友人白马将军的帮助,解除了危难。不料崔母却食言赖婚,在红娘的帮助下,莺莺终于至张生住处私会。崔母觉察迹象,被红娘几句话点中要害,勉强答应了婚事,却又以门第为由,令张生立即上京应试。张生到京考中状元;而郑恒借机编造谎言,说张生已在京另娶,老夫人又一次赖婚,要莺莺嫁于郑恒。后张生赶来,郑恒撞死,崔、张完婚。全剧叙写了书生张生(张君瑞)与相国小姐崔莺莺在仕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孙飞虎、崔母、郑恒等人的重重阻挠,终成眷属的故事。扩展资料创作背景王实甫曾任陕西县令、陕西行台监察御史。后来由于他不满当时官场的龌龊,愤而辞官,决心以写戏抒发心中之郁懑。于是他回到出生地中山府,开始了杂剧创作。在博陵一带莺莺和张生的故事流传相当广泛。相传在定州崔沿士一带曾有过崔莺莺的墓冢。王实甫正是根据这一点,在中山府开始了他的杂剧《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的写作。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西厢记
2023-09-07 17:23:011

西厢记简介 故事的主角是谁

1、《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简称《西厢记》,又称《王西厢》、《北西厢》)是元代王实甫创作杂剧,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年)。 2、全剧叙写了书生张生(名珙字君瑞)与相国小姐崔莺莺在仕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孙飞虎、崔母、郑恒等人的重重阻挠,终成眷属的故事。 3、该剧具有很浓的反封建礼教的色彩,作者写青年人对爱情的渴望,写情与欲的不可遏制与正当合理,写青年人自身的愿望与家长意志的冲突;表达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爱情观。全剧体制宏伟,用了五本二十一折连演一个完整的故事,这在古代杂剧中是罕见的。该剧情节引人入胜,形象鲜明生动,文采斐然,极具诗情画意。
2023-09-07 17:23:171

西厢记的故事梗概是什么?

张生在普救寺相遇相国小姐崔莺莺,一见钟情,而无计亲近。恰遇叛将孙飞虎率兵围寺,要强索莺莺为压寨夫人。张生在崔母亲口许婚下,依靠友人白马将军的帮助,解除了危难。不料崔母却食言赖婚,张生相思成疾。莺莺心爱张生而不愿正面表白;几经波折,在红娘的帮助下,莺莺终于至张生住处私会。崔母觉察迹象,拷问红娘,反被红娘几句话点中要害,勉强答应了婚事,却又以门第为由,令张生立即上京应试。十里长亭送别之后,张生到京考中状元;而郑恒借机编造谎言,说张生已在京另娶,老夫人又一次赖婚,要莺莺嫁于郑恒。后张生赶来,郑恒撞死,崔、张完婚。
2023-09-07 17:23:2615

求《西厢记》的详细简介,越详细越好,中文的。

【故事简介】 前朝崔相国死了,夫人郑氏携小女崔莺莺,送丈夫灵柩回河北安平安葬,途中因故受阻,暂住河中府普救寺。这崔莺莺年方十九岁,针指女工,诗词书算,无所不能。她父亲在世时,就已将她许配给郑氏的侄儿郑尚书之长子郑恒。 小姐与红娘到殿外玩耍,碰巧遇到书生张生。张生本是西洛人,是礼部尚书之子,父母双亡,家境贫寒。他只身一人赴京城赶考,路过此地,忽然想起他的八拜之交杜确就在蒲关,于是住了下来。听状元店里的小二哥说,这里有座普救寺,是则天皇后香火院,景致很美,三教九流,过者无不瞻仰。 这张生见到莺莺容貌俊俏,赞叹道:“十年不识君王面,始信婵娟解误人。”为能多见上几面,便与侍中方丈借宿,他便住进西厢房。 一日,崔老夫人为亡夫做道场,这崔老夫妻人治家很严,道场内外没有一个男子出入,张生硬着头皮溜进去。这时斋供道场都完备好了,该夫人和小姐进香了,以报答父亲的养育之恩。张生想:“小姐是一女子,尚有报父母之心;小生湖海飘零数年,自父母下世之后,并不曾有一陌纸钱相报。” 张生从和尚那知道莺莺小姐每夜都到花园内烧香。夜深人静,月朗风清,僧众都睡着了,张生来到后花园内,偷看小姐烧香。随即吟诗一首:“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莺莺也随即和了一首:“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张生夜夜苦读,感动了小姐崔莺莺,她对张生即生爱慕之情。 叛将孙飞虎听说崔莺莺有“倾国倾城之容,西子太真之颜”。便率领五千人马,将普救寺层层围住,限老夫人三日之内交出莺莺做他的“压寨夫人”,大家束手无策。这崔莺莺倒是位刚烈女子,她宁可死了,也不愿被那贼人抢了去。危急之中夫人声言:“不管是什么人,只要能杀退贼军,扫荡妖氛,就将小姐许配给他。”张生的八拜之交杜确,乃武状元,任征西大元帅,统领十万大军,镇守蒲关。张生先用缓兵之计,稳住孙飞虎,然后写了一封书信给杜确,让他派兵前来,打退孙飞虎。惠明和尚下山去送信,三日后,杜确的救兵到了,打退孙飞虎。 崔老夫人在酬谢席上以莺莺以许配郑恒为由,让张生与崔莺莺结拜为兄妹,并厚赠金帛,让张生另择佳偶,这使张生和莺莺都很痛苦。看到这些,丫寰红娘安排他们相会。夜晚张生弹琴向莺莺表白自己的相思之苦,莺莺也向张生倾吐爱慕之情。 自那日听琴之后,多日不见莺莺,张生害了相思病,趁红娘探病之机,托她捎信给莺莺,莺莺回信约张生月下相会。夜晚,小姐莺莺在后花园弹琴,张生听到琴声,攀上墙头一看,是莺莺在弹琴。急欲与小姐相见,便翻墙而入,莺莺见他翻墙而入,反怪他行为下流,发警再不见他,致使张生病情愈发严重。莺莺借探病为名,到张生房中与他幽会。 老夫人看莺莺这些日子神情晃惚,言语不清,行为古怪,便怀疑他与张生有越轨行为。于是叫来红娘逼问,红娘无奈,只得如实说来。红娘向老夫人替小姐和张生求情,并说这不是张生、小姐和红娘的罪过,而是老夫人的过错,老夫人不该言而不信,让张生与小姐兄妹相称。 老夫人无奈,告诉张生如果想娶莺莺小姐,必须进京赶考取得功名方可。莺莺小姐在十里长亭摆下筵席为张生送行,她再三叮嘱张生休要“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长亭送别后,张生行至草桥店,梦中与莺莺相会,醒来不胜惆怅。 张生考得状元,写信向莺莺报喜。这时郑恒又一次来到普救寺,捏造谎言说张生已被卫尚书招为东床佳婿。于是崔夫人再次将小姐许给郑恒,并决定择吉日完婚。恰巧成亲之日,张生以河中府尹的身份归来,征西大元帅杜确也来祝贺。真相大白,郑恒羞愧难言,含恨自尽,张生与莺莺终成眷属。更多资料参考http://baike.baidu.com/view/26440.htm
2023-09-07 17:25:452

西厢记的作者是谁 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又称《王西厢》《北西厢》。是元代王实甫创作杂剧,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年)。《西厢记》主要内容张生在普救寺相遇相国小姐崔莺莺,一见钟情,而无计亲近。恰遇叛将孙飞虎率兵围寺,要强索莺莺为压寨夫人。张生在崔母亲口许婚下,依靠友人白马将军的帮助,解除了危难。不料崔母却食言赖婚,张生相思成疾。莺莺心爱张生而不愿正面表白;几经波折,在红娘的帮助下,莺莺终于至张生住处私会。崔母觉察迹象,拷问红娘,反被红娘几句话点中要害,勉强答应了婚事,却又以门第为由,令张生立即上京应试。十里长亭送别之后,张生到京考中状元;而郑恒借机编造谎言,说张生已在京另娶,老夫人又一次赖婚,要莺莺嫁于郑恒。后张生赶来,郑恒撞死,崔、张完婚。《西厢记》作者简介王实甫(1260年-1336年),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祖籍河北省保定市定兴(今定兴县)。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杂剧《西厢记》的作者,生平事迹不详。王实甫与关汉卿齐名,其作品全面地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又吸收了元代民间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创造了文采璀璨的元曲词汇,成为中国戏曲史上“文采派”的杰出代表。著有杂剧十四种,现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破窑记》写刘月娥和吕蒙正悲欢离合的故事,有人怀疑不是王实甫的手笔。另有《贩茶船》、《芙蓉亭》二种,各传有曲文一折。《西厢记》创作背景《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故事虽本唐代元稹《莺莺传》,实际却是脱胎于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王实甫曾任陕西县令、陕西行台监察御史。后来由于他不满当时官场的龌龊,愤而辞官,决心以写戏抒发心中之郁懑。于是他回到出生地中山府,开始了杂剧创作。金代的一位姓董的读书人,依据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改编成《诸宫调西厢记》,把原来故事中的主人公莺莺写成是博陵郡人。定州在隋代就称博陵郡,所以在博陵一带莺莺和张生的故事流传相当广泛。相传在定州崔沿士一带曾有过崔莺莺的墓冢。王实甫正是根据这一点,在中山府开始了他的杂剧《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的写作。该剧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年)。
2023-09-07 17:25: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