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社会主义的特征有哪几点

2023-09-20 07:10:18
共1条回复
牛云

第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第二,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

第三,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

第四,在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即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第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第六、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相关推荐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百度网页搜“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人民网里有
2023-09-07 17:42:52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023-09-07 17:43:013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1、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2、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3、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4、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5、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2023-09-07 17:43:092

【简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023-09-07 17:43:18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有哪些特征

试题答案: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的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023-09-07 17:43:26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基本特征是什么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治学名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同志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全面分析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深刻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胡锦涛同志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2023-09-07 17:43:36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

和谐社会具有六大基本特征:一是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二是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三是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四是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五是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六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
2023-09-07 17:43:451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社会主义社会作为一种年轻的社会制度,一直处在探索、实践的过程中;人们对它基本特征问题的认识,也只能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和完善。1、生产资料公有制。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相区别的根本标志。要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的问题。2、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社会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力的问题。3、 按劳分配的分配制度。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分配关系,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制度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决定的,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具体体现。4、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在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下,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即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问题。5、构建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社会主义历史发展阶段的长期历史人物,是在发展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特征之一。
2023-09-07 17:44:1112

如何理解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是我们党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也是这次全会立论的重要理论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逐步深入、逐渐清晰、不断深化。今天,我们更加深切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的,决定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决定了我们党有责任、有信心、有能力主要通过和平的、渐进的方法,通过有领导、有步骤、有秩序的调整和改革,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决定了社会和谐是我国社会矛盾存在和解决过程的基本形态,也就是说,我国社会在本质上是和谐的。但是,这种和谐并不会自然而然地实现,需要进行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这就要求我们科学分析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社会和谐,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觉追求的价值目标,又是持续推进、不断实现的历史过程。 按照社会和谐这一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决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兼顾了“大社会”和“小社会”两个方面。作为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我们所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整体和谐的社会,是实现社会和谐的价值目标与创造性实践相统一的渐进的历史过程,需要贯穿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整个历史过程,体现到党和国家的一切重大决策、改革举措和全部工作之中。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我们所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要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社会建设,旨在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积极化解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努力形成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实践中,既要放眼“大社会”,从“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视野和战略高度来认识、来思考、来谋划,始终按照有利于促进和实现社会和谐来统筹考虑我们的战略规划、决策措施和工作部署;又要着眼“小社会”,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2023-09-07 17:44:412

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什么特征

特征是一旦发生战争,人民会像以前那样呗吓死!中国人为何没有危机感,一直被欺负?那是因为上面脑子有问题,文明办、文化部等,都大肆宣传构建和谐社会,百姓愚钝,社会才稳定。几千年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提倡“和为贵”,构建和谐社会,而恰恰就是这种中庸的思想,使中国人的血性一直原地不前,总想着“委曲求全”,“息事宁人”,以为世界是“和平”的,可是大环境却与中国的和谐社会大相径庭,这是中华民族的“老病”。
2023-09-07 17:44:52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论述题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活力的社会。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充满活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从根本上说,社会的活力来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这一过程的各个历史阶段上,我们都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适时地通过改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使其永葆生机和活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最重要的就是必须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适应,不断克服和扫除影响、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桎梏与障碍,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必然是各种利益关系不断协调、各种矛盾不断得到妥善处理的社会。说到底,构建充满活力的和谐社会,就是要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让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使各种积极因素得到充分调动;就是要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和纠纷,确保社会的稳定团结;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就是要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反映和兼顾各方面群众的利益,让人民群众真正从心里感受到生活在这个社会里是幸福的,从而萌发更多的创造愿望,迸发出更大的创造活力。  构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的是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为此,必须从根本上破除影响人们创造力发挥的各种体制性障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逐步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形成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只要我们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四个尊重”的方针,建设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就一定会变成现实。  ‍
2023-09-07 17:45:12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是(  )

【答案】:A,C,D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答案为ACD。
2023-09-07 17:45:211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特征: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各尽其能并能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尊重人民诉求的社会,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各得其所的社会,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和谐相处的社会,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共生共尽的社会。
2023-09-07 17:45:31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是什么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六个方面既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总体特征。
2023-09-07 17:45:39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基本特征是什么?

民主治法,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023-09-07 17:45:57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以上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 1,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2,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 3,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 4,必须坚持民主法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5,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6,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这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2023-09-07 17:46:161

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公有制,按劳分配,计划经济。
2023-09-07 17:46:272

什么是社会和谐基石和重要特征

劳有所得,劳与得的匹配度大家都一样,即不剥削和不被剥削。
2023-09-07 17:46:37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

简单地说就是以人民大众共同的美好生活为目标
2023-09-07 17:47:00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什么样的社会

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权威的定义。依据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相关精神界定,我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定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全体人民都能够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共建共享、和谐相处的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对于和谐社会的这一界定,可以从两个基本方面理解: 一是从社会人际关系看,在全体人民之中,在社会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不同党派、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所有制的人士中,人们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而且由于在人民内部之间不存在根本的利害冲突,因而全体人民能够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强调和谐相处是在人民内部,至于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即便我们想和谐相处也不可能做到和谐相处,这些敌对分于唯恐天下不乱,采取恐怖手段,我们对他们只能“露头就打,毫不留情,不能手软”。 二是从社会矛盾状况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不是不存在社会矛盾,而是非对抗性矛盾占主体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社会,而且这些矛盾由于不是处于对抗和冲突之中,完全可以通过和平的、民主的、自我调解的非对抗形式解决,因而矛盾各方能够互相促进,良性运行,和谐共存,共同发展。 第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物质财富相对宽裕的社会。 物质财富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物质财富的相对宽裕则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的前提和基础。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物质财富的生产,是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在贫穷的基础上更不会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批判了离开生产力发展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历史唯心主义,今天,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我们仍有必要批判和防止离开生产力发展抽象谈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唯心主义倾向。现在有人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不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会造成社会发展的不和谐。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事实上是,我们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努力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才能为解决发展不和谐的矛盾创造必要的条件。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实践告诉我们,无论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不放松,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只有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不断增强综合国力,解决各种发展中的各种不和谐问题才有雄厚基础,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有现实可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有根本前提。 第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追求公平正义的社会。 追求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进步的价值取向,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形成的重要前提和基本条件。这里的公平不仅指的是经济公平,而是广泛地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分配的合理、机会的均等、权利平等和司法公正,因而具有多方面的含义。 追求公平正义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前提,没有公平正义,就没有和谐。 首先,公平正义是现代社会进行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的重要依据。在进行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的过程中,只有遵循公平和正义的规则,才能取得社会各个阶层的共识和认同,才能使出台的措施获得最广泛的社会支持,因而也才能使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建设和谐社会。 其次,公平正义是协调社会各个阶层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在调节社会各阶层的不同利益和矛盾中,只有遵循公平和正义的原则,使绝大多数社会成员都受益,才能取得社会不同利益群体的广泛支持和接纳,才能有效地整合社会各种资源和力量,实现全社会的团结与合作。 再次,公平是一个社会具有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的道义源泉。在为实现国家的整体目标而奋斗的过程中。只有遵循公平正义原则,才能体现一个政权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才能使广大人民群众看到希望,并自觉自愿的为之奋斗和献身。 公平与正义是直接关系到全体人民的经济权益和政治权益的重大问题。坚持公平和正义,才能使社会不同利益群体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各级政府组织和权力机构只有坚持公平和正义;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干群关系才会融洽。就此而言,如著名政治学家罗尔斯所指出,社会公正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和平相处的政治底线,这对社会主义国家同样是适用的。而且。由于共产党人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社会主义社会理应是比资本主义更加注重公平和正义的社会。 第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安定有序的社会。 这里安定是相对混乱而言的,有序是相对无序而言的。安定是经济、政治、社会的平稳和安定状态,混乱是社会的动荡和不安定状态,有序是社会的组织程度较高的有秩序状态,无序是社会的无政府、无组织的无秩序状态。 一个社会安定有序,本身就是不同利益群体各尽其能、各得其所义和谐相处的表现。反之,一个社会如果处在动荡不安,混乱无序的状态,本身就是社会不同群体矛盾激化的表现,是社会冲突得不到化解的结果。在混乱无序的状态下,社会不同群体不同成员人人自危,相互猜忌,离心离德,一盘散沙,这种状态下社会不仅不可能是和谐的,而且也根本没有条件谈到发展。因此,社会要和谐,首先要稳定。 安定又必须是全面地、动态的安定。所谓“全面”,就是是指安定包括政治安定、经济安定、社会秩序的安定以及人心安定等几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面。政治安定是整个社会安定的核心;经济安定是整个社会安定的基础;社会秩序正常是政治安定和经济安定的必要条件;人心安定是社会安定的综合体现。所谓“动态”,是指这种安定不是在封闭、静止状态下的安定,而是在信息开放和社会进步中的稳定。实现全面、动态的安定,要不断解决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不断克服社会各种不安定因素,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动态平衡中实现安定。 当然,仅仅安定还不构成和谐,安定还要和有序相结合,才能构成和谐。因为,在无政府、无组织的无序状态下,公平与正义就会无人伸张,社会矛盾就不能及时地调节和化解,不同利益群体就不能彼此相安无事、和谐相处。只有处在组织程度较高的状态下,通过社会组织各司其职,各尽其能,才能使有着不同利益和要求的群体和个人各得其所,和谐相处。 慈善组织在发达国家一般都有十几万个,而我国只有1000多个,在发达国家慈善组织掌握的经费高达GDP的10%(美国9%),而我国只有GDP的0.5%。 再如自愿者组织,在澳大利亚参加各种自愿者组织的人占人口的20%。在新南威尔士州,专门的消防人员只有2600多人,但参加火灾消防的自愿者人数高达7万人。 第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社会。 民主和法治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有益的政治文明成果,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制度保障。 一般说来,民主就是“人民的统治”,即人民管理国家事务。广义地说,“民主是指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实行按照多数人的意志决定问题的社会活动机制,狭义地说,民主是指少数服从多数的国家政治制度。过去我们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现在我们还要补充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因为只有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推进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保证全体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保障信息沟通渠道的畅通,才能形成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才能形成既有对多数的服从又有对少数的保护这样一种各得其所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状态。 法治是一种贯彻法律至上,严格依法办事的治国原则和执政方式,它要求把法律作为治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最高权威,作为约束所有社会成员的根本规范。法治的根本目标是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因为法治与人治是对立的;法治的对立物是人治。只有实行法治,做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障社会成员依法享有的平等权利,才能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只有实行法治,通过法律程序和法律手段解决社会纠纷和矛盾,才能保证社会公正。只有实行法治,坚持依法行政,把解决社会矛盾和冲突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并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履行职责、行使权力,而不是采取“群众运动”和“群体闹事”的方式,才能防止杜会矛盾激化为对抗和冲突,从而保证社会的稳定有序;只有实行法治,使社会成员的民主权利制度化、法律化,才能引导人民群众通过法定程序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通过合法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才能保证确保民主的实现。 物质财富相对宽裕、追求公平与正义、社会稳定有序、实行民主法治,这些都是构建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而且这些条件又是随着社会主义本身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当前,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已经具备了实现这些基本条件的可能,但无论就那一方面而言都还存在较大差距,或者说,我们现在构建的和谐社会还只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和谐社会,不论是在和谐的程度还是和谐的水平上,都需要在发展中不断提高和完善。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按规律办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有重点分步骤地持续推进,才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抓紧抓好。(作者系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主任、博士生导师)
2023-09-07 17:47:09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要特征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要特征一、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二、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三、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四、 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五、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2023-09-07 17:47:37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

1、民主法治。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2、公平正义。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3、诚信友爱。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和融洽相处。 4、充满活力。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5、安定有序。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2023-09-07 17:47:53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

分类: 社会民生 解析: 和谐社会具有六大基本特征:一是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二是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三是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四是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五是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六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
2023-09-07 17:48:05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总体特征是什么?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023-09-07 17:48:21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是什么?

我不知道,这是从网上抄的:和谐社会具有六大基本特征:一是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二是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三是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四是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五是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六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
2023-09-07 17:48:592

和谐社会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哪些?

兼容共生、结构合理、行为规范、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有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和平相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民主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中外历史上都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进入21世纪后,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并将其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十六大报告第一次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重要目标提出。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民主法治,就是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以上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既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这六个方面的内容十分丰富,既是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总体特征,也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这就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着力点)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同发展。基本原则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第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2023-09-07 17:49:101

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其特征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全体人民都能够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共建共享、和·谐相处的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1、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2、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3、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4、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5、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以上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既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这六个方面的内容十分丰富,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总体特征,也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
2023-09-07 17:49:201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有以下五个层面的特征:第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各尽其能并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人民提供了各尽其能的舞台,极大地激发着人们的创造活力。在这方面,我们党从制度和政策上采取了一系列方法和措施:一是尊重劳动,即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二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三是尊重创造,坚决破除各种障碍,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四是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即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第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尊重人民诉求的社会。在各种创造活力竞相迸发的同时,各个阶层和群体也必然表达他们的权利诉求、民主诉求、公正诉求以及政治诉求。对于这些利益诉求,我们党充分尊重,并积极整合他们的合理要求,努力凝聚他们当中的有效力量。这有利于形成一种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第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各得其所的社会。尊重人民诉求必须做好“整合和凝聚”工作。而整合和凝聚的目的是使人们能“各得其所”。其基本特征是,力求保持各种因素、力量以及各方面利益关系的协调与平衡,使公平和正义的理念得到体现。各得其所,指每一个社会成员按照一定的规范,能公正地得其所应得。公正是各得其所的本质,公正产生和谐,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根据有的同志的观点,各得其所主要包括一个社会能使社会成员各得其岗、各司其职、各守其则、各得其位和各享其成;各得其岗,就是人有其岗,而且使人的能力与岗位相匹配,得到合理配置;各司其职,就是社会成员要具有职业精神,能够认同并恰当地承担自己的职业角色和社会角色,在其职尽其责,做好本职工作;各守其则,就是每个社会成员要具有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自觉遵循社会规则、角色规范和规章制度,以及合法的公共秩序;各得其位,就是社会成员应根据能力和贡献来获得相应的职位和社会位置;各享其成,就是社会成员既能合理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使其付出能得到相应的尊重和回报,也能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第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和谐相处的社会。只有使社会成员各得其所,才有可能使社会成员做到和谐相处,各得其所是和谐相处的前提条件,和谐相处是各得其所的结果。“和谐相处”,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一种必然要求。其基本特征是以各种关系的和谐来维持社会的稳定与秩序。从外延来讲,和谐相处主要包括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人和社会的和谐相处,人和人的和谐相处,人和组织的和谐相处,人自身内部各要素的和谐相处。而人和人的和谐相处,又主要包括党和人民的和谐相处、干部和群众的和谐相处、党员干部之间的和谐相处、社会阶层之间的和谐相处、个人和他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相处、民族之间的和谐相处、代际之间的和谐相处等。这里,干部和群众之间的和谐相处是根本,社会阶层之间的和谐相处是关键,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相处是基础。从内涵来讲,和谐相处是指人人平等、和而不同、互惠互利。人人平等,即人们之间在人格、权利、机会、规则和分配上的平等,而机会、规则和分配上的平等是核心。和而不同即尊重个人、包容个性差异,并通过协商共识,使多样性之间达到协调、合作、共赢。互惠互利,即社会各阶层、群体和成员之间能保持一种互惠互利关系。第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共生共进的社会。从使社会成员各尽其能并使社会充满活力,到尊重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再到使社会成员各得其所与和谐相处,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使一切积极的社会力量共生共进,即形成一种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合力。因而,“共生共进”应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的落脚点。其基本特征是形成合力,共促发展。我们的发展是追求和谐的发展。和谐,既是目的又是手段。对目前我们所面临的各种社会矛盾来讲,达到和谐是目的;对促进当代中国发展来讲,和谐又是手段。和谐社会,是一个把各种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凝聚起来、进而形成合力的社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我们的一切努力归根到底都是为了集中力量,形成合力,以共同促进发展:既是为了使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人和人、人和组织、人自身内部的各要素达到共生共进,也是为了使党和人民之间、干群之间、党员干部之间、各社会阶层之间、家庭成员之间、各民族之间、代际之间,以及社会各要素之间达到共生共进,又是为了使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社会之间达到共生共进。
2023-09-07 17:49:491

什么叫和谐社会?

其实这种社会是基本不可能实现的.....
2023-09-07 17:50:083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023-09-07 17:50:334

中国古代和谐社会三个典型代表 ?

盛世的表现: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2023-09-07 17:50:556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把治国理政的视野拓展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人的发展各个方面,并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政策和道德等手段,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综合解决社会协调发展问题。和谐既包含稳定、协调,又高于稳定、协调,它是稳定和协调的本质与核心;既包含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又包含社会发展的平衡机制,它是动力机制与平衡机制的统一;既体现公平,又促进效率,它是公平和效率的统一;既是一种价值目标,又是一种不断推进的现实的社会历史过程,它是价值目标和社会历史过程的统一。所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各尽其能、尊重诉求、各得其所、和谐相处和共生共进的社会。它具有以下五个层面的特征:第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各尽其能并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人民提供了各尽其能的舞台,极大地激发着人们的创造活力。在这方面,我们党从制度和政策上采取了一系列方法和措施:一是尊重劳动,即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二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三是尊重创造,坚决破除各种障碍,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四是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即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第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尊重人民诉求的社会。在各种创造活力竞相迸发的同时,各个阶层和群体也必然表达他们的权利诉求、民主诉求、公正诉求以及政治诉求。对于这些利益诉求,我们党充分尊重,并积极整合他们的合理要求,努力凝聚他们当中的有效力量。这有利于形成一种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第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各得其所的社会。尊重人民诉求必须做好“整合和凝聚”工作。而整合和凝聚的目的是使人们能“各得其所”。其基本特征是,力求保持各种因素、力量以及各方面利益关系的协调与平衡,使公平和正义的理念得到体现。各得其所,指每一个社会成员按照一定的规范,能公正地得其所应得。公正是各得其所的本质,公正产生和谐,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根据有的同志的观点,各得其所主要包括一个社会能使社会成员各得其岗、各司其职、各守其则、各得其位和各享其成;各得其岗,就是人有其岗,而且使人的能力与岗位相匹配,得到合理配置;各司其职,就是社会成员要具有职业精神,能够认同并恰当地承担自己的职业角色和社会角色,在其职尽其责,做好本职工作;各守其则,就是每个社会成员要具有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自觉遵循社会规则、角色规范和规章制度,以及合法的公共秩序;各得其位,就是社会成员应根据能力和贡献来获得相应的职位和社会位置;各享其成,就是社会成员既能合理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使其付出能得到相应的尊重和回报,也能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第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和谐相处的社会。只有使社会成员各得其所,才有可能使社会成员做到和谐相处,各得其所是和谐相处的前提条件,和谐相处是各得其所的结果。“和谐相处”,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一种必然要求。其基本特征是以各种关系的和谐来维持社会的稳定与秩序。从外延来讲,和谐相处主要包括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人和社会的和谐相处,人和人的和谐相处,人和组织的和谐相处,人自身内部各要素的和谐相处。而人和人的和谐相处,又主要包括党和人民的和谐相处、干部和群众的和谐相处、党员干部之间的和谐相处、社会阶层之间的和谐相处、个人和他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相处、民族之间的和谐相处、代际之间的和谐相处等。这里,干部和群众之间的和谐相处是根本,社会阶层之间的和谐相处是关键,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相处是基础。从内涵来讲,和谐相处是指人人平等、和而不同、互惠互利。人人平等,即人们之间在人格、权利、机会、规则和分配上的平等,而机会、规则和分配上的平等是核心。和而不同即尊重个人、包容个性差异,并通过协商共识,使多样性之间达到协调、合作、共赢。互惠互利,即社会各阶层、群体和成员之间能保持一种互惠互利关系。第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共生共进的社会。从使社会成员各尽其能并使社会充满活力,到尊重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再到使社会成员各得其所与和谐相处,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使一切积极的社会力量共生共进,即形成一种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合力。因而,“共生共进”应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的落脚点。其基本特征是形成合力,共促发展。我们的发展是追求和谐的发展。和谐,既是目的又是手段。对目前我们所面临的各种社会矛盾来讲,达到和谐是目的;对促进当代中国发展来讲,和谐又是手段。和谐社会,是一个把各种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凝聚起来、进而形成合力的社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我们的一切努力归根到底都是为了集中力量,形成合力,以共同促进发展:既是为了使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人和人、人和组织、人自身内部的各要素达到共生共进,也是为了使党和人民之间、干群之间、党员干部之间、各社会阶层之间、家庭成员之间、各民族之间、代际之间,以及社会各要素之间达到共生共进,又是为了使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社会之间达到共生共进。如何建立第一,坚持以人为本。多样性的统一产生和谐,以人为本既尊重多样性,又在多样性中寻求统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这一方面增强了各类主体的主体意识和竞争观念,从而使整个社会充满活力;另一方面,如果处理不好,就会造成严重的社会矛盾。作为科学发展观本质的以人为本,就是从价值观上解决这些问题的一种大思路:它具有谐合性,在社会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关系上,强调在社会多样性中追求协调合作、共赢共进;它具有公正性,要求增富济贫;它具有亲和性,在人和社会的关系上,主张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它具有包容性,在人和人的关系上,尊重人们之间的共同性和个性差异。显然,以人为本有利于人们在多样性中达成认同和共识,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第二,从制度与机制上保证执政为民。把以人为本引入党的执政活动中,必须从制度与机制上切实保障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以及执政公正和执政为民。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和全局性,制度问题不解决,以人为本和执政为民难于落到实处。从当前看,应健全政府科学施政制度,确立科学的政绩评价体系;健全社会利益协调制度,找准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与不同阶层的具体利益的结合点;健全以关注困难群众为核心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社会管理体制及预警机制等。执政为民,促进社会和谐,要求确立“以民为本”的干部人事制度:开放式选人,给人们提供平等竞争的机会;让人民群众参与选人,适度扩大人民群众参与选举的范围;凭能力和业绩选人,使人们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发挥和全面业绩能得到公正回报;公正选人,通过“赛马”的方式,使人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这种制度的主要目的在于把执政为民的优秀人才选拔出来,把领导干部的行为引向执政为民实践中去。第三,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公共性产生和谐,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政府行为中,就是要求政府成为公共服务型政府。一要注重民主协商,尊重民众在政治生活中的民主权利和独立人格。二要为个人能力的充分发挥提供相对平等竞争的机会与平台、政策与规则、管理与服务,使人们认识到在这样的机会和平台、政策和规则、管理和服务中,自己的努力和能力会得到公正回报,而且使自己承担竞争的后果。成者回报社会,败者承担责任,从自身找原因,这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三要注重使公共权力受法治的约束,限制公共权力运行中的随意性。第四,提高领导干部正确处理复杂矛盾与防范社会风险的能力。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贯彻到领导干部的行政工作中,就要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及正确处理复杂矛盾与防范社会风险的能力。目前,直接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是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复杂矛盾,而各级领导干部大都往往处在矛盾包围之中。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学会用能力原则扬弃权力原则。奉行能力原则,就要求领导干部要把精力用于提高其各种能力上,其中包括:驾驭各种复杂矛盾与防范各种社会风险的能力;注重矛盾双方的共同点,追求矛盾双方的共赢,把矛盾一方看作另一方发展的重要环节;提高科学决策的能力,制定的政策必须兼顾各方面群众的利益;提高管理社会事务、协调不同利益之间的关系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
2023-09-07 17:51:251

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最重要的是

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第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各尽其能并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人民提供了各尽其能的舞台,极大地激发着人们的创造活力。在这方面,我们党从制度和政策上采取了一系列方法和措施:一是尊重劳动,即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二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三是尊重创造,坚决破除各种障碍,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四是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即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第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尊重人民诉求的社会。在各种创造活力竞相迸发的同时,各个阶层和群体也必然表达他们的权利诉求、民主诉求、公正诉求以及政治诉求。对于这些利益诉求,我们党充分尊重,并积极整合他们的合理要求,努力凝聚他们当中的有效力量。这有利于形成一种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第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各得其所的社会。尊重人民诉求必须做好“整合和凝聚”工作。而整合和凝聚的目的是使人们能“各得其所”。其基本特征是,力求保持各种因素、力量以及各方面利益关系的协调与平衡,使公平和正义的理念得到体现。各得其所,指每一个社会成员按照一定的规范,能公正地得其所应得。公正是各得其所的本质,公正产生和谐,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根据有的同志的观点,各得其所主要包括一个社会能使社会成员各得其岗、各司其职、各守其则、各得其位和各享其成;各得其岗,就是人有其岗,而且使人的能力与岗位相匹配,得到合理配置;各司其职,就是社会成员要具有职业精神,能够认同并恰当地承担自己的职业角色和社会角色,在其职尽其责,做好本职工作;各守其则,就是每个社会成员要具有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自觉遵循社会规则、角色规范和规章制度,以及合法的公共秩序;各得其位,就是社会成员应根据能力和贡献来获得相应的职位和社会位置;各享其成,就是社会成员既能合理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使其付出能得到相应的尊重和回报,也能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第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和谐相处的社会。只有使社会成员各得其所,才有可能使社会成员做到和谐相处,各得其所是和谐相处的前提条件,和谐相处是各得其所的结果。“和谐相处”,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一种必然要求。其基本特征是以各种关系的和谐来维持社会的稳定与秩序。从外延来讲,和谐相处主要包括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人和社会的和谐相处,人和人的和谐相处,人和组织的和谐相处,人自身内部各要素的和谐相处。而人和人的和谐相处,又主要包括党和人民的和谐相处、干部和群众的和谐相处、党员干部之间的和谐相处、社会阶层之间的和谐相处、个人和他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相处、民族之间的和谐相处、代际之间的和谐相处等。这里,干部和群众之间的和谐相处是根本,社会阶层之间的和谐相处是关键,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相处是基础。从内涵来讲,和谐相处是指人人平等、和而不同、互惠互利。人人平等,即人们之间在人格、权利、机会、规则和分配上的平等,而机会、规则和分配上的平等是核心。和而不同即尊重个人、包容个性差异,并通过协商共识,使多样性之间达到协调、合作、共赢。互惠互利,即社会各阶层、群体和成员之间能保持一种互惠互利关系。
2023-09-07 17:51:361

大学生怎样看待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是什么? 答: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 首先,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质就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确保人民安居乐业,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努力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 其次,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基础。 第三,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这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这是对多年来我国思想道德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对建立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体系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诚信是人类社会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做人成事及经济生活中的一个基本道德规范。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前提和基础,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一种信用经济。如果破坏了信用关系,就会动摇市场经济的基础,带来经济和社会秩序的混乱。因此,市场经济越发达,就越要诚实守信。 第四,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我们党提出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其着眼点就是要从政策上促进、从制度上保证整个社会的创造活力。 第五,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第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努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没有和谐稳定的生态文明,就不可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要认真总结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出现的经验教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和全面发展。
2023-09-07 17:51:57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和基本标志是什么?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和基本标志是安定有序。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其中“安定有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和基本标志。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中外历史上都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
2023-09-07 17:52:134

向往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

是指一种美好的社会状态和一种美好的社会理想,即“形成全体人们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是一切事物的原则,工作、学习、生活、文章,条例,它们内在必须是和谐的,和其它事物的关系必须是和谐的。如果不和谐就不可能存在,一点的变化,必然引起其它的变化,所以是不可阻挡,因为它们有内在的联系,有和谐的本质。所以,一个谎言,为了掩盖它,必须编造另一个更大的谎言。一个扭曲,会造成另一个更大的扭曲。斗争,只是现象,和谐才是它的本质。为什么要解方程?为了解决问题。只有和谐才能解决问题,和谐就是条件。斗争只是手段。为了解决问题,不得不,迫不得已,采取各种各样的手段。为了达到和谐,双方的利益,不得已而为之。为了更高的和谐,斗争更微妙复杂。就象两个球队。这就象比赛,两个球队。有人看球赛,就是看输嬴。有人则不然,他们欣赏的是和谐。比赛,激烈的拼抢,有时还大打出手,他们不和谐吗?不!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是合谐的。他们表面上势不两立,其实,他们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利益,那就是达到观众的满意。自己技艺纯熟,更希望对方有好的表现。合谐包含着斗争,与此同时也有妥协。合谐包含着严格,也有宽容,和谐包含着一分为二,也包含着合二为一。有阴有阳,方方面面都能存在,找到自己的位置。这就是物质的本质,物质不灭定律。
2023-09-07 17:52:453

中考思想“四位一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背景材料】   1、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   早在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确立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时,就提出了“社会更加和谐”的奋斗目标。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要求通过“五个统筹”实现更快更好地协调发展。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并将之作为全党要不断提高的“五个方面的能力”之一。   去年初,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同志深刻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重要原则、深刻内涵和主要任务,强调要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又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大任务,提到了全党面前。“十六届六中全会,则是我们党第一次在党的全会上研究和谐社会建设问题,标志着我们党对和谐社会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2、到二0二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3、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基本问题阐述】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九大目标   包括民主法制、协调发展、收入分配、公共服务、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社会管理、创造活力、生态环境等。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六大原则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5、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经济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前提,只有大力促进经济发展,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我国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的最基本的国情,也是我国的实际。中国的一切事情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然也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重要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需;是坚持走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实现社会公正与公平,保持社会稳定团结的需要;是党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需要等等。   7、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①减免农业税、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别;②搞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③完善社会保障制度;④坚持效率优先和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⑤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⑥大力弘扬民族精神,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等等。   8、“四位一体”体现更加全面、协调、均衡的战略谋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全面发展和进步的社会。提出建设和谐社会,意味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社会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扩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这不是简单的增加,而是认识上的一大飞跃。这个“四位一体”的布局,反映出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谋划更加全面、协调、均衡,从而进一步充实、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9、要掌握好“五个实际”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从五个方面的实际情况出发:一是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二是当前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不断完善;四是目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改革的攻坚时期以及矛盾的凸显期;五是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们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2023-09-07 17:52:541

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含义和基本要求

是先锋的吧!
2023-09-07 17:53:032

什么居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的首要位置,制约和影响着其他特征

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社会的和谐,既包含稳定、协调,又高于稳定、协调,它是社会稳定和协调的理想状态;既体现公平,又促进效率,它是公平和效率的统一;既包含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又包含社会发展的平衡机制,它是社会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的统一;既是一种价值目标,又是一种不断推进的现实的社会历史过程,它是价值目标和社会历史过程的统一。这样来认识和谐社会,实际上是一种整体性思考问题的观点,把治国理政的视野拓展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人等各个方面,并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政策和道德等手段,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综合解决社会协调发展问题。 在人类历史上,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封建社会从本质上看是不和谐的社会。中国封建社会长达两千多年,尽管出现过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和康乾盛世等,但是国家依靠强权和专制维系社会的稳定,社会矛盾经常激化,封建王朝不断更替。以早期西方式的工业化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也是不和谐的社会。 我国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确立,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了条件。我们所要建立的和谐社会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现代的、新型的和谐社会。胡锦涛同志全面论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我就其中的活力、公正、有序、安定等四个问题,谈一些学习体会。
2023-09-07 17:53:12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想依据是什么?

和谐社会一言蔽之就是社会中的人都讲社会道德的社会。社会道德是指存在于某个社会的人们,为了“我们”社会的利益而约定俗成的“我们”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行为规范。显然,当社会中的人们都知道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的时候,那么这个社会一定是没有社会矛盾的,和谐的社会。——摘自《中国幸福学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和特征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中外历史上都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进入21世纪后,中共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并将其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共十六大报告第一次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重要目标提出。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任务的提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也反映了党对执政规律、执政能力、执政方略、执政方式的新认识,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重要思想指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2004年提出的一种社会发展战略目标,指的是一种和睦、融洽并且各阶层齐心协力的社会状态。 2004年9月1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正式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随后,在中国,“和谐社会”便常作为这一概念的缩略语。 2005年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将“和谐社会”作为执政的战略任务,“和谐”的理念要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价值取向。“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
2023-09-07 17:53:462

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

人与自然、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2023-09-07 17:53:587

如何理解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社会和谐明确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是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开篇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首先明确了我们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其理论根据是马克思主义,与历史上各种所谓的“和谐社会”有本质的不同。  和谐社会是人类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不同国家、民族都曾有人用各自的语言对这样一种理想社会作出各种各样的描述。空想社会主义者明确使用了“和谐社会”这个概念。他们的学说得到马克思、恩格斯的高度评价,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理论来源之一。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贡献,在于把这一美好的社会理想建立在了科学的基础之上。他们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又在这个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指明了通向和谐社会的现实可行的道路,并对其基本特征作了合乎逻辑的科学描述。他们指出,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从低级走向高级的自然历史过程,最终要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将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消除阶级、城乡、脑体之间的对立和差别,极大地调动全体劳动者的积极性,使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实行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都形成和谐的关系。  这种理想的社会状态在历史上是不曾有过的,原因在于诸多条件不具备。首先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最直接的原因是存在着剥削制度和阶级压迫。马克思、恩格斯描述未来理想社会最具代表性的那句话,正是从这个角度切入的。他们说:“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所以,尽管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人们都向往和谐社会,也出现过某些所谓的“太平盛世”;但是,由于存在阶级对立的对抗性矛盾,这一理想的社会状态从根本上说是不可能存在的,即便是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是如此。  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开始把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设想付诸实践。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主义属于共产主义范畴,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与旧的社会有着本质的不同。它是一个在生产力逐步走向发达的基础上,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从而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社会在一定的范围内依然存在着阶级和阶级斗争,某些时候斗争甚至是很激烈的,我们决不能忘记和忽视这一点。但是,从总的长期的发展趋势看,这种矛盾和斗争应该越来越缓和,是一个阶级逐渐走向消亡、社会逐渐走向和谐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不是阶级斗争,而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大量存在的是人民内部的、非对抗性的、可以协调解决的矛盾。列宁说:“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对抗将会消失,矛盾仍将存在。”社会主义社会不同于共产主义社会,还不能达到像共产主义社会那样的高度和谐,但它已经具备了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前提和条件,具有了这种可能性和现实性,是能够实现社会和谐的。从社会主义走向共产主义的过程,就是逐步把可能性变成现实性、逐步实现社会和谐并走向更高层次社会和谐的过程。  不管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还是我国的现实情况,都说明“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样讲,反映了我们党对上述这些问题的深刻认识是经过了认真思考的。在现阶段,我们能够实现社会和谐,“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这一点必须明确。  社会主义应该是和谐的社会,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但是,把社会和谐明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是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创新。从上面可以看出,它是根据实践的新发展,建立在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和现阶段我国阶级阶层关系客观的正确认识基础上的,包含了我们党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社会主义的许多新认识和新思考,是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结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而“本质属性”,按照马克思的说法,是事物的本质在一定关系中的表现,既反映事物的根本性质,又反映基本特征,从这两个方面区别于其他事物。社会主义的本质,我们已经很清楚了。那么,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呢?就是社会和谐。社会和谐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及以前的社会形态的根本区别。所以,它是对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精辟概括。这既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是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得出的重要结论。  本质与本质属性,有联系也有所不同。从联系上看,本质属性是本质的表现。按照邓小平同志概括的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去做,其表现出来的社会状态,就是和谐的社会。同时,从本质上和从本质属性上进行概括,又是两个不同的角度。前者使我们明确了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而后者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应该是什么样的社会状态。现在,我们既把握了社会主义社会的质的规定性,又认识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这就使我们对社会主义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使之愈加丰满、清晰和深刻,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所以,作出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重大判断,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也可以说是在这个基础上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一次飞跃。如果联系到我们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过程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诸多重大理论的新认识,就能理解作出这一理论判断的重大意义。  对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理论,我们要全面地认识和把握。特别是处于初级阶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下构建和谐社会,正确认识下面几个《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强调的问题尤为重要。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该是和谐的社会,这并不是说社会和谐能够自然而然地实现。社会主义制度只是提供了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要真正做到社会和谐,还需要我们作出艰苦的努力。特别是在当前这一阶段,我国进入矛盾凸显期,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有些矛盾和问题的复杂性和严重性甚至是原来不曾有过的。这些矛盾和问题的存在,不符合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要求。《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这两个“前所未有”,充分反映了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处理和解决好一系列社会矛盾,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第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和逐步实现的持续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认识到,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处于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下,长期处于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施西化、分化进行破坏活动的现实环境中,构建和谐社会任重而道远。我们既要立足国情,根据已经具备的条件,积极主动地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又要着眼长远,做好长期努力的准备。还要认识到,和谐社会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社会矛盾总会存在,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还会产生,构建和谐社会并不意味着会一劳永逸地消除矛盾,而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重要的是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社会矛盾调处机制。总而言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而不断推进的历史过程,将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的整个历史阶段。  第三,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的远大目标,也是现实任务,必须从实际出发。我们要坚持两个纲领相统一的原则,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想,提出与当前情况和实际发展水平相符合的和谐社会的要求,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在现阶段,就是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20年发展目标出发来思考和确定我们的任务,首先解决那些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按照《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要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按规律办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有重点分步骤地持续推进,切实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抓紧抓好。”
2023-09-07 17:54:151

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种执政理念,不但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价值观,而且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治国方略,为调整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规范,它不仅是对人类社会理想的丰富和发展,而且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内容和活力,进一步指明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方向。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主要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几个方面加以阐述。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我们要清楚的知道什么样的社会才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已经明确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六个方面是和谐社会的本质,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指向,也可以说,我们所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充分体现出这六方面的特征。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和谐社会六方面的特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有着具体的内涵。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随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人和自然、人和人之间的矛盾也在不断变化,不断解决人与自然、人与人的矛盾,实现更高水平的和谐与协调,实际上就是在构建和谐社会。根据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部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协调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这是和谐社会建设总的指导思想,也是和谐社会建设总的要求。根据这个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总体目标可以概括为六个方面,即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要实现上述目标,我们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动力。具体来说,就是要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处理好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工作,做好保持社会稳定工作。归纳起来有四个方面,即促进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建设和管理,促进社会团结互助。其中促进协调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促进社会建设和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促进社会团结互助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具体来说,协调发展就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就是要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基本着眼点,在促进发展的同时,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综合运用多种手段,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使全体人民依法享有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各项权利,履行各方面义务。促进社会建设和管理就是要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建立健全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相适应的新型社会管理体系,形成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合力。促进社会团结互助就是要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诚信友爱的人际环境,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准确把握阶段性特征,立足本地实际,突出工作重点,抓好关键环节。其中主要环节包括:树立和协理念、抓好经济发展、关注民生问题、构建和谐文化、融洽干群关系。1、树立和谐理念思想决定行动,理念引导发展,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树立和谐理念。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是对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深化,也是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的发展理念、和谐理念。其关键在于:坚持以人为本,并把坚持以人为本贯穿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落实到各项工作之中。坚持统筹协调,正确认识和处理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关系、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统筹协调、全面推进,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坚持改革创新,把改革创新贯穿于工作的各个环节,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才能得到发挥,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释放。2、抓好经济发展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经济长期搞不上去,人民群众得不到实惠,社会不会和谐;经济搞上去了,但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人民群众不满意,社会也不会和谐。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努力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其关键在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完善了区域发展布局和产业发展布局。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保持农村稳定贯穿始终。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加效益,降低消耗,减少污染,用高水平高质量的发展成果构成经济总量,不断增强经济实力。3、关注民生问题民生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问题。群众生活幸福、心情舒畅,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实际上群众的幸福标准很低,无非就是经济上富裕、生活上安定而已。所以解决民生问题,应主要从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多方面入手,坚持想问题、定政策、办事情始终着眼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当然,我市在这方面已经作了很多的工作,比如开办敬老院、进行残疾人培训和安置就业,实行医疗合作制度、完善信访制度,妥善处理企业改制、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都是关系民生的重大问题。4、构建和谐文化文化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影响越来越大。我们一定要立足改革与发展的实践,大力建设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和谐文化,用和谐文化来整合社会意识,规范民众行为,引领社会前进。我们一方面要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广泛开展社会公德,切实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人们树立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另一方面要着力引导社会舆论,深入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努力形成健康向上、生动和谐的社会主流舆论。此外还要大力发展我市的文化事业,充分利用我市艺术节的成果,发挥文化在促进社会和谐中的特有功能。5、融洽党群干群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群众是基础,干部是关键。干群关系决定着人心向背,影响着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全局,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所以我们必须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以正确行使权力为重点,用改革的办法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也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将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更快、更好,实现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
2023-09-07 17:54:231

“稳定社会就是和谐社会”怎么辨析

这个辨析挺长的,自己筛选看看。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 “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要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扎扎实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 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①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②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③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④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⑤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 ①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 ②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 ③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 ④同时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政治、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①有利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快现代化建设; ②有利于正确处理和协调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尽可能地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 ③有利于坚持和落实“以人为本”思想,按照“五个统筹”要求,实现经济发展与各项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 ④有利于促进劳动者提高素质,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⑤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 ⑥有利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地位。
2023-09-07 17:54:311

和谐社会含义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的首次完整提出,是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决定》将其正式列为中国共产党全面提高执政能力的五大能力之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也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执政能力、执政方略、执政方式的新认识,为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任务。党的十六大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时,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我们党要为之奋斗的一个重要目标明确提出来,这在我们党历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是第一次。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并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这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十分丰富。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就要切实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切实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切实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切实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切实处理好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切实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工作,切实做好保持社会稳定的工作。 在我国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历史进程中,能否建设一个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对我们党的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需要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而不断推进的很长历史过程,需要全党全社会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深入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加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切实加强和改善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项工作的领导。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我们在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充满信心。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有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有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发展奠定的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有各阶层、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根本利益的一致,有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不断巩固和全体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我们一定能够扎扎实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2023-09-07 17:54:44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是什么?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我们所说的和谐社会,不是一种社会形态,而是一种社会状态。和谐的社会状态,有其内在的本质属性,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丰富的科学内涵。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 1.民主法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的社会。所谓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民主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这是因为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只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证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才能使人民群众和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才能促进党和人民群众以及执政党和参政党、中央和地方、各阶层之间、各民族之间等方面关系的和谐,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 2.公平正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所谓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涉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只有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人们的心情才能舒畅,各方面的社会关系才能协调,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只有实现公平正义,才能达到社会和谐。 3.诚信友爱。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诚信友爱的社会。所谓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社会和谐取决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而诚信友爱是实现人际关系和谐的前提条件。没有诚信,就不会有友爱;没有友爱,人际关系就会紧张;没有人际关系的融洽与和谐,就不会有社会的和谐。 4.充满活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活力的社会。所谓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也就是说,我们所要建立的和谐社会,不是死水一潭,而是要在发展中不断创造更高水平的和谐。因此和谐社会必须充满活力。这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现实力量和动力源泉,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 5.安定有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安定有序的社会。所谓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安定有序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安定”是指社会发展的稳定、社会关系中的和睦相处和人们的心理平和。在我国社会急剧转型时期,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但是,社会安定决不是“万马齐喑”,而是活而不乱、活而有序。和谐社会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社会阶层与社会阶层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和谐相处,真正做到人人平等、和而不同、互惠互利。 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所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必备前提和条件。但自然界向人类提供的资源是不可再生的,人类需求的增长与自然界所能提供的各类资源必须相适应。也就是说,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条件,也是人自身发展的重要前提。社会的和谐、人的全面发展都必须在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中得以实现。大量事实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往往会影响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如果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恶化,如果资源能源供应高度紧张、经济发展与资源能源矛盾尖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是难以实现的。 总之,和谐不仅仅是人与人的和谐,也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定胜天,其实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不科学的,人顺应自然、利用自然、爱护自然,才是爱护自己。这一点已经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断证明。拼资源,拼消耗,贻害子孙后代的事情,这些过去我们曾经犯过无数次的错误,无论对于经济的发展,还是社会的发展,都是根本性的伤害。现在,我们必须从观念、战略和行动上予以纠正,树立和坚持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相适应的观念、战略和行动。
2023-09-07 17:55:011

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的鉴证对象是什么?

在财务报表审计中,鉴证对象是历史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鉴证对象信息即财务报表。适当的鉴证对象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1)鉴证对象可以识别;(2)不同的组织或人员对鉴证对象按照既定标准进行评价或计量的结果合理一致;(3)注册会计师能够收集与鉴证对象有关的信息,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以支持其提出适当的鉴证结论。会计报表审计的目的是审查会计报表是否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成果,并为专项审计提供线索和依据。财务审计,一般是先从会计报表审计开始,这对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2023-09-07 17:53:371

化妆师专业个人简历模板

  简历是个人求职的自我简介,那么关于化妆师专业个人简历应该怎么来写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相关模板范文,供大家学习和参阅。   化妆师专业个人简历模板   姓 名:fwdq   目前所在: 花都区   年  龄: 20   户口所在: 湖南   国  籍: 中国   婚姻状况: 未婚   民  族: 汉族   身  高: 155 cm   体  重: 41 kg   我的特长:   求职意向   人才类型: 不限   应聘职位: 演员/模特,化妆师/造型师   工作年限: 1 职  称:   求职类型: 兼职 可到职日期: 随时   月薪要求: 面议 希望工作地区: 广东省   工作经历   丸美   起止年月:2010-10-01 ~ 2010-12-01   公司性质: 社会团体  所属行业:美容/保健   担任职位: 化妆师   工作描述: 做亚运会亚残运会的化妆师   离职原因: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丸美学校   最高学历: 高中  获得学位: 职高 毕业日期: 2010-10-01   专 业 一: 化妆师 专 业 二: 化妆师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所学专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2010-06-01 2010-10-01 丸美学校 化妆师 国家等级资格证书 -   语言能力   外语: 其他 较差 粤语水平: 较差   其它外语能力:   国语水平: 优秀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工作能力是遇强则强!其他专长美术   化妆师个人简历(履历表)   出生日期:1983-05-03   性  别:女   婚姻状况:未婚 身  高:162厘米   体  重:   49公斤   求职意向描述_应聘岗位:美术/图形设计   |   广告设计   |   工艺品设计   |   纺织服装设计   |   其它   岗位描述:美术设计,化妆师,形象设计,服装设计 工作经验:1 年 期望月薪:   教育背景   毕业学校   重大 最高学历:本科 专  业:美术设计   电脑水平:良好 外语语种:英语 外语水平:良好   教育历程:   初中以前,一直学习美术基础   1996-1999重庆凤鸣山中学   1999-200269中学习基础美术   2002-今重庆大学计算机美术设计   工作简历   设计在于感受!   个人能力及自我评价   开朗、谦虚、自信、自律、亲和的我相信,爱一行才能干好一行,我对美术设计非常感兴趣,从小就参加美术学习,也参加很多美术比赛。平时很喜欢音乐、看书、欣赏电影作品,因为我觉得不管是什么艺术都会联系到一起的,要不断的丰富个人的内在,才能在设计中有真情流露。   相信你的信任与我的实力将为我们带来共同的成功!或希望我能为贵公司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请给我一个机会,我将还您以夺目的光彩!   化妆师个人简历模板   姓 名:XXX   性 别: 男   身 高:178 CM   出生日期:   学 历:高中   工作年限: 3年   居住地址:   联系方式:   民 族: 汉 族   电子邮件:XXX   教育/培训  1996.9 u2013 2002.7  XXX小学   2003.9 u2013 2006.7   XXX中学   2007.9 u2013 2008.7   XXX学校  计算机应用   工作经验   培训经验   XXX造型学校 2009年7月-2008年9月   描述:所属时尚行业。主要是在学校学习化妆造型。已经拿到化妆造型中级证书。   工作经验   描述:主要是在工作中获得实践,以便更好的从事化妆的工作。   a.2009XXX彩妆学校进修三个月之后在泡泡影楼工作 。   b.2010XXX做门市后调到化妆部做化妆师 并做了外景样片模特。   c.2011XXX摄影工作室担任首席化妆师。   技能   a.2009年担务江淮同悦汽车模特大赛化妆师。   b.2009年荣获“金辉杯”化妆洗护卷杠竞赛“优秀奖”   c.2010年担任湖南教育电视台晚会化妆师。   求职意向   工作性质   行 业   目标职能   工作地区   薪资要求   全职  化妆   化妆师/造型师   自我评价   对工作积极认真,有很强的责任心;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及团队意识。为人坦诚、乐观、处事积极冷静,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三年的化妆造型工作实践中,让我对化妆造型很热爱,也让我的化妆更专业,能很好地同客户交流沟通,争取得到客户的认可,能很好地配合公司产品特殊定位以最佳方式去工作!
2023-09-07 17:53:381

化妆师简历范文

  如果你想应聘化妆师这个职业,那么你的简历就需要与之相关,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化妆师简历范文,希望对你有用!   化妆师简历范文一   基本信息   姓名:   性别:x   年龄:xx岁   民族:汉族   户籍:xx省   婚姻状况:xx   身高:xxxcm   体重:xxkg   最高学历:中专/大专/本科   现所在地:xx省xx市   毕业院校:xx医药大学/xx美容化妆学校/xx化妆培训机构   所学专业:化妆师   更新日期:20xx年8月9日   教育/培训   2002年~2005年xx中医药学校专科   2005年~2006年xx美容化妆学校/xx专业化妆学校   工作描述:在这里我认识了美容院的经营管理销售,学到了美容院的实际按摩手法以及,接受了瑜珈、拉丁舞等的训练,扩展了我的所学,增加了我的见识,拓展了我对社会的认识和了解,这也是一次难得的经历   技能/专长   语言能力:英语(纯熟),普通话(优秀),粤语(良好)   化妆技能:高级化妆师证   技能专长:具备了化妆师基本理论知识和与本专业有关的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化妆技巧基本知识。   求职意向   求职类型:全职   待遇要求:xx元(可面议)   希望岗位:化妆师,化妆师顾问   希望地区:xx地区   最快到职:可随时到职   自我评价:爱好化妆工作,对绘画有浓厚的兴趣,掌握化妆技巧,能熟悉运用化妆技能。   化妆师简历范文二   个人基本资料   姓名:张某某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92-4-20   民族:回族   婚姻状况:未婚   身高:171cm   体重:60kg   最高学历:中专   现所在地:徐州市区   毕业院校:罗芳彩妆摄影学校   职龄:1年   求职意向   希望应聘岗位:化妆师   希望工作地区:徐州   求职性质类型:全职   最快到职时间:随时   薪水待遇及其他要求   月薪:   不低于1200元/月包食宿   最近工作经历:进入u2192化妆造型师/化妆助理招聘   2015年8-2015年11月徐州xx婚纱摄影机构   工作内容:   主要负责新娘化妆,跟妆;同时为拍艺术照的顾客根据不同的拍摄风格进行面部化妆。   工作经验:   1、熟练掌握化妆、盘发知识及操作程序,有高超技艺,熟悉各种化妆用品、用具性能、特点和使用方法。   2、掌握规定的化妆技巧,研究化妆方面的发展趋势,不断推陈出新。   3、了解简单的服装搭配,有宴会、舞台化妆经验。   联系方式   手机:159xxxxxxxx   自我评价   我热爱化妆事业,并且有活力、朝气、善于沟通,对化妆、色彩搭配兴趣浓厚,具有审美意识和艺术素养,化妆美容方面都很向往,也有一定的天赋,勤奋、吃苦耐劳、团队意识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希望能够得到录用机会。   化妆师简历范文三   姓名 (女,19岁)   求 职 位:化妆师 期望薪资:2000-3000元/月   目前职位:化妆师 学 历:高中   工作经验:1-3年 现居住地:广州白云太和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自我评价   我是一个168CM的四川女孩 性格好动友善 能很好的与同事想处 对工作人认真负责有1年多的化妆师经验 先后在新市欧典曼 太平喜洋洋做化妆师现在急需一分工作可电话联系   工作经验   喜洋洋   2011-2 至 2012-3任职化妆师薪资2000-3000元/月   工作职责:在影楼做专业影楼化妆师和门市接待   欧典曼   2010-5 至 2011-1任职化妆师薪资1000-2000元/月   工作职责:做化妆师和门市接待销售 为客人追件看效果和取件   教育经历   2009-5 至 2010-1广州炫色彩妆专业   语言能力
2023-09-07 17:53:311

森林工业企业劳动组织是为何存在的?

按照森林工业企业生产技术特点,科学地组织劳动过程的工作。是森林工业企业劳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把劳动力、劳动对象和劳动手段科学合理地组织起来,使生产活动协调一致,有节奏地进行,达到节约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它的性质由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所决定,其发展受生产力水平所制约。森林工业企业劳动组织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劳动分工与协作;生产班组和工作轮班的组织;工作地组织;多面手组织等。企业劳动分工与协作两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有分工必然要求协作,在分工的基础上协作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分工与协作,是企业劳动组织的基础。企业劳动分工根据森林工业企业的生产技术特点和要求,把生产过程分解为若干局部的劳动,使其独立成为许多专门的职能工作。它是建立在社会分工基础上的企业内部劳动分工——个别分工,对生产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有着积极作用。企业劳动分工一般表现为工作简化和专门化,它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和变化。通常按照劳动者使用的劳动工具和技术装备的特殊性、所做工作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工作复杂程度等,来划分劳动活动。在森林工业企业中常见的劳动分工有:①工作职能分工。企业职工按所执行的工作职能,可分为工人、学徒、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服务人员等。这是企业劳动组织中最基本的分工,它是研究企业人员结构,合理配备各类人员的基础。②工作专业和工种分工。企业各类人员按他们的工作性质和特点进行专业的或工种的分工。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可按专业特点分为设计人员、工艺人员、计划人员、财务人员、统计人员等;生产工人可分为木材采运生产、木材加工、林产化学、营林生产、机械检修和其他生产的工人。在各种生产工人中又可按工种特点分。例如在木材采运生产中分人力伐木工、油锯手、打枝工、集材员、拖拉机手、汽车司机、装卸工、造材工、归楞工、选材工、编排工、出河工、养路工等等。这类分工是有计划地培训人员和研究每类人员内部构成的基础。③工作技术水平分工。每一专业和工种内部按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进行分工。在技术人员中分为助理技术员、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各技术工种生产工人中分1~8级工。这种分工有利于发挥职工的技术业务专长,鼓励职工不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但企业各个技术等级人员,应保持合适的比例关系。除上述主要劳动分工外,企业还可根据劳动组织的要求,进行其他形式的分工,如按基本工作和修理、送料等辅助性工作分工;按准备性质的工作和执行性质的工作分工;按工作量的大小进行分工等。企业劳动协作采用适宜的形式,把从事各种局部性工作的劳动者联合起来,共同完成某种整体性的工作。协作可以缩短劳动时间,扩大劳动的空间范围,节省生产资料,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企业劳动协作的内容,从大的范围看,包括空间协作和时间协作。空间协作,在企业内部,包括车间之间、班组之间以及班组内的协作;时间协作,指的是各个轮班如何组织的问题。在森林工业企业里,班组内的协作是最基本的协作形式,而班组的协作主要是通过组织生产班组来实现的。生产班组劳动者进行生产活动的最基层的生产和管理单位。也称工作组或作业组。它是在企业劳动分工的基础上,把为完成某项工作而相互协作的工人组织在一起的劳动集体。它是企业劳动分工和协作在空间上的联系,是企业劳动组织的一种基本形式。其形式可分为专业班组和综合班组(混合班组)。专业班组是按工艺专业化原则,由同工种工人组成的专业生产组织。在木材采运生产中,如伐木工组、集材工组、装车工组等;在胶合板生产中,如旋切工组、热压工组等。它便于掌握和提高技术,便于组长进行技术指导,能适应多品种生产的要求,容易评定工作成绩。但分工范围较窄,难于解决比较复杂的生产技术问题。综合班组是按产品专业化原则,由不同工种工人组成的综合生产组织。在木材采运生产中的伐区生产阶段的伐木、打枝、造材综合工组;采集装综合工组;贮木场阶段的卸车、造材、归楞、装车综合工组;伐区作业综合小工队;制材生产中的制材生产班组等。它有利于各工种协作配合,充分利用工时,促进工人学习技术,培养一专多能,关心集体成果。组织生产班组的条件:生产工作必须由几个工人共同完成,而不能分配给单个工人独立进行;必须由几个工人共同看管大型复杂的机器设备;工人的工作成果彼此有着联系,需要加强协作和配合;工作任务和工作地点不固定,需要随时调动和分配工作;工作任务虽可直接分配给个人,但需要加强领导和互相帮助。生产班组规模大小,主要决定于技术和工艺水平、自动化机械化程度、班组内分工与协作情况,以及所承担的任务和管理上的方便。规模不宜过大或过小。工作轮班在工作日内组织不同班次轮换进行生产和休息的劳动协作形式。它是劳动分工与协作在时间上的联系。在中国森林工业企业里,由于生产工艺特点不同,工作班制有:单班制,每天组织一班生产,通常称常日班;多班制,每天组织两班或两班以上的工人轮流生产。实行单班制还是多班制,主要取决于企业生产工艺的特点和企业生产任务。工艺过程必须连续不断地进行的,如林产化工生产、发电厂等,必须组织多班制生产。工艺过程可以间断进行的,如木材采运企业、木材加工企业等,可实行单班生产或多班生产,这可根据企业的生产任务和其他有关的生产条件而定。实行单班制不利于机器设备和厂房的充分利用,多班制则设备和厂房利用较充分,但组织工作复杂。总之,需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合理地确定工作班次,安排好各班次的生产任务、工人数、技术力量和工作骨干,采用合理的轮班方法和交接班制。轮班方法多班制通常有两班制、三班制等。每天分为早、中两班组织生产,每班工作8小时,称两班制;每天分早、中、夜三班组织生产,每班工作8小时,称三班制。根据公休日是否组织生产,可分为:①间断性三班制。即每天分三班组织生产,公休日停止生产,工人都休息,公休日后轮换班次。这种形式适用于工艺过程可以间断的生产,如木材采运企业中的运输作业和贮木场作业等。②连续性三班制。即一年内除设备检修等时间外,每天全部分三班连续组织生产,公休日也不间断。如林产化工企业中的松香、栲胶、酒精等生产均是。轮班时间间隔一般为一周。倒班方式有正倒班和反倒班两种。在三班制情况下,职工轮换班次时,由早班倒中班、中班倒夜班、夜班倒早班,称为正倒班。反之,由早班倒夜班、由中班倒早班、由夜班倒中班,称为反倒班。在工艺技术允许生产有一定间歇的企业,上述两种倒班方法都可采用,但以采用正倒班为好。轮休实行连续三班制,除了解决倒班外,还要组织工人轮休。在中国森林工业实行连续性三班制的企业中,轮休组织形式主要有:①三班轮休制。组织三个固定轮班,每个轮班里都配备替休人员。工人工作6天休息1天,替休人员按6∶1配备,每天都有一个人轮休。这种形式,不宜采用正倒班方式,但采用反倒班,工人休息也不充分。②三班半轮休制。三个固定轮班内不配备替休人员,另配半个班进行替换。替休人员也是按6∶1配备,每天有半个班的工人轮休。通常将每班分为两组,加上替休半班为一组,共为7组。每组都是工作6天休息1天,倒班时间都在轮休日后,保证工人充分休息,但每个轮班不是由固定的两个小组组成,给管理带来不便。③四班轮休制。工人组成四个班,早、中、夜三班轮流生产,一个班轮休,8天为一个循环期,工人每循环期轮休两天的轮班工作制度。它是一种新的轮班工作组织形式。工作地组织在一个工作地上合理安排工人与劳动工具、劳动对象之间关系的组织工作。是在空间进行分工与协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合理组织工作地能节省劳动时间,减轻劳动强度,使工人能够在方便、有效、安全和卫生的条件下,从事生产活动。在木材加工企业中,不同生产特点具有各种不同的工作地。每个工作地都有自己的特点。工作地组织工作的基本内容包括:合理地装备和布置工作地点;保持工作地点的正常秩序和良好的工作环境;正确地组织工作地点的供应服务工作。多面手组织劳动者除了掌握原有的专业技术外,还掌握与本职工作有关的一种或几种技术,兼做不同岗位、不同工种的工作。也称兼职作业。它是一种先进的劳动组织形式,对发展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有着重要作用。它既适用于生产工人,也适用于管理人员。在森林工业企业中,多面手工人的兼职形式可分同一专业的多面手和不同专业的多面手两种基本类型。具体形式有:基本生产工人兼做基本生产工作中的几种工作;辅助生产工人兼做辅助生产工作中的几种工作;基本生产工人兼做辅助生产工人的部分工作;辅助生产工人兼做基本生产工人的部分工作。
2023-09-07 17:53: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