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地区经济的地区经济的基本特点

2023-09-22 18:35:47
TAG: 经济
共1条回复
慧慧

地区经济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1.地理因素是地区经济中的基本要素

在地缘经济中,地理因素是其基本要素,一个国家的地理区位、自然资源会 对国家的发展、国家经济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地缘经济正是研究如何从地理的角度出发,在国际竞争中保护国家的自身利益。人类在地球上活动受到地理条件的限 制。在国家的经济活动中,总是选择临近地区的合作。地域上的连接产生的经济关系称之为地缘经济关系。这种关系通常表现为或者是联合和合作即经济集团化,或 者是对立乃至是遏制、互设壁垒等,前者1称之为互补关系,后者称之为竞争关系。

2.地缘区经济最明显的表现为区域经济集团化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尚不具备充分条件的情况下,区域经济一体化则是地缘经济的主要表现形式和内容。地缘经济学的一个核心观点,就是认为世界正在变为三个相互竞争的经济集团:

1)日本和中国率领的环太平洋经济区,包括韩国、东南亚等地区;

2)美国领导的西半球经济区,今后将包括拉丁美洲在内;

3)以法德为中心的欧洲经济区,将逐渐覆盖前苏联和东欧地区,也许还有北部非洲。三大集团谁能获得较大优势,主要取决于各个集团的规 模、地理位置、人口、文化、政治手腕等因素。这三大经济区域的比较优势在于,欧洲经济区到目前为止最成熟也最成型,一体化程度最高而享受其好处也最充分; 美洲经济区实力最雄厚资源也最丰富,美国独特的地理位置使之最有可能“利益均沾”,即在建立自己的经济势力范围的同时向太平洋和大西洋两面扩展;亚洲经济 区(主要是东亚)的经济水平相对最低,但合作形式最生动多样,而且在冷战后相当一段时间内,该经济区的发展速度最快。

3. 跨国公司是地区经济中最活跃的要素

跨国公司是资本国际化、科学技术革命和国际分工深化的产物,是生产国际化的主要载体,跨国公司具有垄断优势、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以及对外直接投资选择的区位优势,其分支机构遍及全球,生产、销售、技术和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形成一体化网络。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当代跨国公司具有以下积极的影响:

第一,当代跨国公司的发展深化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跨国公司开展的跨国经营,加强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联系,发展和深化了国与国之间的生产、交换、流通、消费、技术产品开发研究方面的协作关系。

第二,跨国公司促进了商品、劳务、资本和其他经济资源在区域范围内更有效的流动和更合理的配置。跨国公司有全球完备的生产体系和销售体系,商品、劳务、资本、信息、人才等生产要素或生产成果能畅通的流动和合理有效的配置。近年来,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和内部贸易大规模增加,能充分说明这一点。

第三,跨国公司开拓了区域贸易的新领域,扩大了国际贸易的流通量。

跨国公司的国际化经营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内部化贸易。跨国公司通过其内部的母公司和子公司以及子公司相互之间的相互生产要素,生产成果和信息的交流。在国际贸易中,跨国公司的区域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3左右。跨国公司的全球经营,促进了区域贸易的发展,繁荣了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

相关推荐

区域经济是什么意思?

区域经济(regionaleconomy)是指在: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区域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就好像是处于;(一)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是建立在工业生产生命循环;区域经济的盛衰主要取决于它的产业结构优劣;处在创新阶段的工业部门一般都布局在处于高梯度的经。(二)梯度发展理论的动态表象——三种效应;在区域经济梯度推移。扩展资料:基本要素:区域经济。在区域经济中,地理因素是其基本要素,一个国家的地理区位、自然资源会对国家的发展、国家经济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区域经济正是研究如何从地理的角度出发,在国际竞争中保护国家的自身利益。人类在地球上活动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在国家的经济活动中,总是选择临近地区的合作。地域上的连接产生的经济关系称之为区域经济关系。这种关系通常表现为或者是联合和合作即经济集团化,或者是对立乃至是遏制、互设壁垒等,前者1称之为互补关系,后者称之为竞争关系!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区域经济
2023-09-08 12:33:231

区域经济是什么

地方经济,县城
2023-09-08 12:33:405

区域经济指的是什么

  区域经济指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以一定地域为范围,并与经济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结合的区域发展实体。   区域的经济发展会受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经济政策等因素的制约。水分、热量、光照、土地和灾害频率等自然条件都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有时还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条件下,区域经济的发展程度受投入的资金、技术和劳动等因素的制约,技术经济政策对于特定区域经济的发展也有重大影响。
2023-09-08 12:33:581

区域经济的概念

泛指一定区域内的人类经济活动,在与国民经济的关系上,地方经济是一个国家经济的空间系统,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国民经济。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地方经济是由各种地域构成要素和经济发展要素有机结合、多种经济活动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经济系统。地方经济具有整体性、关联性、相对独立性和空间差异性。差异显出优势,优势形成特色。
2023-09-08 12:34:091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什么意思?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和地区,通过相互协助制定经济政策和措施,并缔结经济条约或协议,在经济上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区域性经济联合体的过程。  形式:  经济一体化的形式根据不同标准可分为不同类别。  (1)贸易一体化,即取消对商品流动的限制;  (2)要素一体化,即实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3)政策一体化,即在集团内达到国家经济政策的协调一致;  (4)完全一体化,即所有政策的全面统一。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积极影响:  (一) 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助于自由贸易思想的发展。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成为多边贸易体制的基础  (三)区域谈判与多边谈判具有重要的“协同作用”  (四)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为多边贸易谈判提供经验和技巧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消极影响:  (一)区域性经济集团都实行对内自由贸易、对外保护贸易的贸易政策,这种“内外有别”的政策明显背离多边贸易体制的非歧视原则,形成保护主义的贸易壁垒。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贸易转移效应”,背离比较优势原则,对区域外的国家造成损害,往往导致区域内外的贸易摩擦和冲突,使世界贸易组织经常处于“救急”状态。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增加了国际市场上的垄断力量,抑制了竞争,削弱了 WTO 体制的作用。  (四)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把各国追求自由贸易的目标由多边贸易协定转向区域性一体化组织安排,不利于 WTO 体制发挥作用和进一步发展。
2023-09-08 12:34:201

区域经济的基本内容

“区域经济”有以下基本内容:1.国际关系中经济发展和经济量的时空关系、分布状况及其运行机制和运行轨迹;2.世界经济现象与地理关系、地缘区位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3.地理现象、地缘关系对国际社会经济文化的互动作用和影响;4.为当代各国国际战略、区域经济和文化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 为经济、文化开发、设计、规划提供全方位的理论依据。
2023-09-08 12:34:301

区域经济有哪些主要特征

区域经济也叫"地区经济"。指分布于各个行政区域的那部分国民经济。它的形成是劳动地域分工的结果。在长期的社会经济活动中,由于历史的、地理的、政治的、经济的以及宗教等因素的作用,一些在经济等方面联系比较频繁的居民区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缩影,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①考虑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总体布局,分析地区经济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②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是否适合当地的情况(包括人力、物力和资金等因素)。③规划设计的地区经济开发和建设方案能否最合理地利用本地的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④地区内各生产部门的发展与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应当比较协调。⑤除生产部门外,还要发展能源、交通、电讯、医疗卫生和文化教育等区域性的基础设施。注意生产部门与非生产部门之间在发展上的相互适应。1、区域经济是需要运用经济学的观点,研究国内不同区域经济的发展变化、空间组织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的形成和发展最早源于1826年德国经济学家杜能提出的农业区位论,至今已有近180年的历史。然而,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科学,它大体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区位研究由微观向宏观领域的不断扩展,以及各国政府为解决区域问题而加强对区域经济活动的干预,大规模开展各种区域规划工作,区域经济学获得了迅速的发展。2、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和揭示区域与经济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力的空间分布及发展规律,探索促进特定区域而不是某一企业经济增长的途径和措施,以及如何在发挥各地区优势的基础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提高区域整体经济效益,为政府的公共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3、具体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规律性问题,包括区域特征分析,目标系统与政策、手段、产业结构演进、人口增长与移动、城市建设与布局、区域国土规划,区域联合与区际利益的协调,区域比例关系。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城市化与城市经济问题、空间结构理论、区域生产力布局、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农村经济、区带规划及管理、区域投融资等。
2023-09-08 12:34:478

区域经济的主要特征包括哪些方面?

区域经济的主要特征包括哪些方面? 正确答案:①地域性。区域是一个地域空间概念,是一个整体中的部分、局部的概念。②发展的不平衡性。自然、要素禀赋、社会、经济和人文等差异。③开放性。既专业分工,又有协作,既相互竞争,又相互依存,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
2023-09-08 12:35:111

发展区域经济的原则是什么?

1、坚持社会劳动地域分工的原则区域开发规划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地域分工的发展,即通过科学的规划,使区域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形成建立在优势资源基础上的专业化部门与综合部门相结合的合理的产业结构体系,使区域内城乡之间,各经济区之间有效地分工与协作,并通过区际分工建立与相关地区合理的分工与协作关系,促进区域发展。2、坚持正确、全面的分析和认识区情特点的原则区情分析不仅是区域经济规划的主要内容,而且是区域经济规划的必要前提。确定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确定区域经济发展阶段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它不仅要考虑到区域经济发展过程的主要方面,而且还要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响。3、坚持区域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不仅在于提高人们物质生活水平,而且在于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水平。区域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两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新的发展观认为,区域经济增长并不意味着区域经济发展。因为现实的经济生活中,有的经济增长是以人口膨胀、环境污染、资源破坏、社会秩序混乱为代价的。这种经济增长不仅损害了当代人的利益,而且还损害了后代人的利益。为了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区域经济规划必须注意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4、坚持速度与效益统一的原则长期以来,我国的区域经济规划受到传统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的影响,往往重数量,轻质量,重速度,轻效益。为了追求区域经济增长速度,甚至以牺牲效益为代价,以致出现区域经济的增长速度上去了,经济效益反而下降了的反常现象。区域经济规划坚持速度与效益统一的原则,就是在规划的指导思想上,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高投入、高消耗、高速度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到速度不那么高,效益比较好的集约型增长方式上来。扩展资料:发展地区经济的意义:1、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2、区域经济的发展可以使各地更好地相互补充、相互协作,协调发展,发挥国民经济的整体优势。3、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消灭贫困,使全国各族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4、加快不发达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对于加强民族团结,建设和谐社会有重要作用。
2023-09-08 12:35:311

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意义

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活动是经济活动,经济活动又总是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内进行的,经济区域对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区域经济作为发展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它具有严格的内涵:在一个自然环境、人文条件基本相似的地理区域内,如何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以实现最优化的发展。其必不可少的要素有:1、特定的地理区域;2、资源条件相同或相似;3、人文社会条件基本相同;4、经济活动的方式及特征具有连续性和一致性;5、区域内形成统一、有序、健康的市场。在我国现阶段,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一)我国是个大国,经济区域众多,条件千差万别,因而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状况有差异。怎么使各地区都发展起来,区域经济活跃,整体效益高,就是发展经济学要研究和很好解决的关键问题。区域和产业是不可分的,区域经济发展起来必定会带动一批产业发达起来。还要通过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把各区域联结起来,优势互补,分工协作,才能把整个国民经济搞上去。(二)中国是个发展中的大国,地区差距大,总体发展水平低,而且发展不平衡是基本特征。中国要完成工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的历史重任,也是实现现代化这一时代赋予的伟大使命,其任务相当艰巨。经济发展应该是我们完成这双重历史使命的重要一环。实现现代化应是一个分阶段、有计划、有步骤的过程,到21世纪中叶才能基本实现的宏伟目标。(三)新时期中国最根本的特征是改革开放。中国正处在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进程中。发展区域经济,缩小地区差距,不仅对于实现现代化,而且对保持稳定,维护祖国统一,再树强国形象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应答时间:2021-04-14,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2023-09-08 12:35:522

主要区域经济组织有哪些

亚太经合组织APEC 东盟10+3经济组织(10代表东南亚10个国家,3代表中韩日三国) 东亚经济组织联盟(中韩日朝蒙5国) 非洲贸易联盟(中国作为观察国) 上海合作组织欧洲联盟 北美自由贸易区
2023-09-08 12:36:105

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

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十分繁多,对这些诸多因素,没有必要逐一展开详细讨论。这里,着重阐述一些主要因素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1.自然条件因素。自然条件(包括自然资源)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自然条件的状况如何,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各地区劳动生产率的高低。特别是,自然条件直接决定了各地区农业、采掘业以及水力发电等部门劳动生产率的不同水平,进而间接影响到原材料工业和加工工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各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如交通便利、接近原料产地和消费地区,同样也影响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这种优越的地理位置能够减少原料、材料以及成品运输中的劳动消耗。因此,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由于自然条件的优劣不同,人们即使花费了等量劳动,劳动生产率也不相同。马克思曾把由自然条件差异所形成劳动生产率称为劳动的自然生产率,这种劳动的自然生产率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应该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自然条件因素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在逐渐削弱。2.人口和劳动力因素。人口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统一,是生产行为和消费行为的载体。从生产者的角度看,一定的人口数量和适度的人口增长是保证区域劳动力有效供给的前提条件。在人口年龄构成一定的条件下,劳动人口数量与人口总量成正比,人口总量越多,劳动人口数量也越多5反之 ,则越少。此外,人口素质的高低率直接影响着区域劳动力素质和劳动生产率的水平。再从消费者的角度看,人口增长过快不仅直接制约着区域消费水平的提高,而且在国民收入一定的情况下,还会造成消费基金增加,生产积累基金减少,使科学技术和教育投资难以得到较大的增加,人口和劳动力素质难以得到较大的提高,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区域经济的增长。据一些国家的历史经验,人口自然增长率每增长1%,大约需要拨出国民收入1%作为维持新增人口生法和就业技术装备战平的费用。劳动力是生产方的首要因素。一个区域劳动力资源丰富,即为该区域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劳动力资源缺乏,推动区域经济增长所必要的人力算不到保证,就必然会影响乃至延缓和阻碍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劳动力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在一般情况下,增加劳动力投入如增加劳动者人数飞延长劳动时间、提高劳动强度,可以提高区域经济的产出水平。一般地说,劳动力投入与经济增长是成正比关系,投入生产的劳动力越多,推动的生产资料也越多,产出的产品就越多,增长就越快。但是,在现代化大生产条件下,劳动力投入必须与资金投入相匹配,劳动力数量必须同现有生产资料相适应,否则,对区域社会再生产与经济增长将产生不利影响。其次,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加速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提高劳动生产率,关键在于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劳动力素质包括劳动者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身体素质越好,标志着劳动者的生产能力越强;高水平的科学文化素质可以将“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思想道德素质则是劳动者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动力。因此,不断提高劳动力素质,可以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加快区域经济增长。此外,劳动力在部门间和地区间的合理流动,能够使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而合理的利用,从而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增长。3.资金因素。生产资金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生产资金(即生产基金)包括固定资金(原有固定资产和新增投资)和流动资金两个部分,它是生产资料在价值形态上的体现。生产资金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在一般情况下,资金投入的增加可以提高区域的产出水平。一般地说,资金投入的增加同经济增长成正比,一个区域投入生产的资金越多,能容纳的劳动力就越多,生产增长就越快。其次,资金产出率的提高是加快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资金产出率的提高,具体表现为生产资料利用效率的提高,如设备、燃料、动力和原材料利用率的提高,单位产品物质消耗系数的降低,耕地复种指数的提高等。这就意味着用同样多的生产资料或等量的资金,可以生产出更多数量的产品。因此,单位产品资金占用量下降越快,达到一定的生产增长率所需要的积累基金就越少,也就越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增长。第三,固定资产投资是保证区域社会再生产和经济增长的物质技术条件。固定资产投资是保证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快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一般地说,区域经济要获得一定数量的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应保持同步或略快的增长。在积累和消费保持正常比例关系的情况下,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可以使区域不断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提高生产能力,降低原材料和燃料消耗,改善劳动条件和生产条件,促进产品升级换代,调整产品结构,增加花色品种,以及合理布局生产力等,从而加快区域经济的增长。4.科技进步因素。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进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已越来越大,日趋居于主导性的地位。现代化生产的发展,愈来愈在更大程一度上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依靠提高对现有资源的利用程度,而这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学技术进步。先进的科学技术不仅会改善资本装备的质量,也会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从而使生产要素的产出能力发生质的飞跃。而且,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还可以大大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优化现有资源的配置,改善区域生产力组织,从而加快区域经济增长。科技进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大小,取决于科学技术成果在生产实践中的推广应用程度和生产技术的革新。一项知识形态的科学技术成果,只有在生产实践中得到推广应用并取得效果时,才能转化为现实形态的生产力,推动区域经济的增长。科学技术成果在生产实践中的推广应用率越大,成效率越高,转化的时间越短,就越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增长。对现有生产技术不断进行革新,提高设计和工艺水平,也是加快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区域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必须抓住科学技术进步这个龙头,加强研究与开发,大力推广应用科学技术成果,尽快使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形态的生产力,这是加快区域经济增长,摆脱落后地区贫穷落后面貌的根本途径。5.资源跑堂因素。劳动力、资金和技术是区域经济增长中三个最基本的生产要素。这些要素既相互制约又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它们往往相互拟在一起,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综合的影响。单一要素投入的增加,如果没有其它要素的相互配合,往往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在技术有机构成一定的情况下,劳动力投入的增加必须与资金投入的相应增加相配合。科技进步作用的发挥,也需要有一定的劳动力和资金投入作保证。因此,在一定的要素投入和技术水平条件下,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样能够加快区域经济的增长。所谓资源优化配置,就是在区域生产过程中,通过对各种要素投入的合理分配和相互组合,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区域要素投入的总体产出水平。不断调整企业生产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和组织结构,合理布局生产力等,都是实际区域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途径。6.区际贸易因素。区际贸易包括区域对外贸易,也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一般说来,区际商品费易(包括商品输入和输出)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乘数作用。也就是说,区际贸易量一定增长,可以使区域社会总产品或收入成倍地增长。区际贸易量的大小,一般取决于区域输出商品的比较优势、区际贸易障碍(如地区问距离、运输成本以及一些其它的人为障碍)和区域外部需求三个方面。区域可输出商品比较优势越大,输出商品的市场竞争力向强,也就越能促进区际贸易的发展;区际贸易障碍减少,则降低贸易成本,扩大贸易交流;区域外部对本区的需求增加,促使本区增加输出,从而有利于区域经济增长。
2023-09-08 12:36:291

区域经济的基本特点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尚不具备充分条件的情况下,区域经济一体化则是区域经济的主要表现形式和内容。区域经济学的一个核心观点,就是认为世界正在变为三个相互竞争的经济集团:(1)日本和中国率领的环太平洋经济区,包括韩国、东南亚等地区;(2)美国领导的西半球经济区,今后将包括拉丁美洲在内;(3)以法德为中心的欧洲经济区,将逐渐覆盖前苏联和东欧地区,也许还有北部非洲。三大集团谁能获得较大优势,主要取决于各个集团的规模、地理位置、人口、文化、政治手腕等因素。这三大经济区域的比较优势在于,欧洲经济区到目前为止最成熟也最成型,一体化程度最高而享受其好处也最充分;美洲经济区实力最雄厚资源也最丰富,美国独特的地理位置使之最有可能“利益均沾”,即在建立自己的经济势力范围的同时向太平洋和大西洋两面扩展;亚洲经济区(主要是东亚)的经济水平相对最低,但合作形式最生动多样,而且在冷战后相当一段时间内,该经济区的发展速度最快。 跨国公司是资本国际化、科学技术革命和国际分工深化的产物,是生产国际化的主要载体,跨国公司具有垄断优势、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以及对外直接投资选择的区位优势,其分支机构遍及全球,生产、销售、技术和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形成一体化网络。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当代跨国公司具有以下积极的影响:第一,当代跨国公司的发展深化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跨国公司开展的跨国经营,加强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联系,发展和深化了国与国之间的生产、交换、流通、消费、技术产品开发研究方面的协作关系。第二,跨国公司促进了商品、劳务、资本和其他经济资源在区域范围内更有效的流动和更合理的配置。跨国公司有全球完备的生产体系和销售体系,商品、劳务、资本、信息、人才等生产要素或生产成果能畅通的流动和合理有效的配置。经济全球化以来,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和内部贸易大规模增加,能充分说明这一点。第三,跨国公司开拓了区域贸易的新领域,扩大了国际贸易的流通量。跨国公司的国际化经营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内部化贸易。跨国公司通过其内部的母公司和子公司以及子公司相互之间的相互生产要素,生产成果和信息的交流。在国际贸易中,跨国公司的区域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3左右。跨国公司的全球经营,促进了区域贸易的发展,繁荣了区域经济。
2023-09-08 12:36:451

如何分析某一区域经济发展的区位条件

  ①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  ② 自然条件(分析气候、地形、土壤、水源)优越;  ③ 工农业基础条件(好);  ④ 资源条件(丰富),旅游条件;  ⑤ 劳动力条件(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  ⑥ 市场条件(广阔);  ⑦ 国家政策和开放程度,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额(比例多);  ⑧ 其他条件(国家大型工程等)
2023-09-08 12:37:011

试分析我国区域发展的演变,并谈谈从中得到了什么

  20世纪90年代末期起,中国陆续出台了西部大开发、促进中部崛起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等区域发展战略。但中国地域范围广大、地理差别明显,为了使这些战略能够更好地落到实处,产生更大的成效,近两三年来,中国政府先后批复涉及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天津滨海新区、福建省海峡西岸经济区、包括陕西、甘肃两省部分地区的关中-天水经济区、中国图们江区域、黄河三角洲等、横琴新区、安徽皖江城市带、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等10多部区域规划和文件。  2009年12月5日至7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0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引导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积极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提高自主发展能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让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2010年6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2010年12月,国务院将这份规划印发全国各省份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并要求尽快组织完成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调整完善财政、投资、产业、土地、农业、人口、环境等相关规划和政策法规,建立健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全面做好《规划》实施的各项工作。  2011年6月8日,中国政府网全文刊载我国首个全国性国土空间开发规划《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规划》按开发方式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规划》推进实现主体功能区主要目标的时间是2020年,规划范围为全国陆地国土空间以及内水和领海(不包括港澳台地区)。 《瞭望》:“顶层设计”国土空间 《瞭望》:功能区土地政策“一省一策” 《瞭望》:主体功能区战略台前幕后  2011年6月9日,为了贯彻落实《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国务院日前批准在江苏省连云港市设立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并正式批复《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
2023-09-08 12:37:45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清除各种贸易壁垒,实现商品、服务及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有利于各国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优化资源配置,获得额外收益,产生了贸易创造效应。2. 可以吸引集团内外的对外直接投资,实现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知识、资本的交换,实现动态效益,刺激经济发展。3. 为集团内的企业扩大市场规模,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和提高生产力。4. 区域经济一体化会造成地区内竞争的激化,从而促使企业加强经营管理,研究开发新技术,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5.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非成员国的益处还表现在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原本受到保护的市场对外来竞争者放开了限制。6. 全球经济一体化受阻,区域经济一体化更容易实现;同时各个经济集团之间逐步加强合作如洲际集团形成,又大力推动着全球自由贸易。然而,区域经济一体化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1. 特定集团的利益受损。集团内按比较优势实行自由贸易与投资并且竞争激烈,会出现产业转移和就业转移,某些成员国的行业及工人受到损害,就业减少。2. 国家主权受到影响。紧密的经济一体化要求各国在一定程度上放弃对一些关键政策,诸如财政、货币及就业政策等的控制,这造成了成员国对本国控制权的担心,这也是政治联盟很难建立的原因,让渡本国内外部经济权利,极易丧失自主权。3. 存在贸易转移的风险。区域经济一体化存在收益和成本的比较,当贸易转移大于贸易创造效应时,就会产生不利影响。贸易转移过程中贸易成员国可能会在成本高而生产效率不高的条件下产生贸易,从而降低了生产效率和福利水平。总的来说,区域经济一体化既有积极影响,也有负面影响。在实践中,需要权衡各种因素,采取合适的政策,以实现经济一体化带来的积极影响,同时尽量减少负面影响。
2023-09-08 12:37:553

经济一体化有什么特点?

经济一体化有五种形式,即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联盟和完全的经济一体化。特点:1、区域经济一体化从西欧向其他地区延伸2、以发展中国家为主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实际进展缓慢3、多数区域经济一体化处于低级阶段4、环太平洋地区经济一体化后来居上5、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构成基础发生突破性变化356、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相互交织,成员省份交错重叠7、发达与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一体化开始出现8、区域经济组织凸现两大趋势:第一,欧盟向更高层次发展;第二,出现了更加松散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9、发展速度较快10、经济贸易集团经济一体化与多边贸易体制的共同发展,形成了区域经济集团迅猛发展与多边贸易体制职能强化同生共举的"共生现象"。扩展资料:经济一体化形式:根据各参加国的具体情况和条件以及它们的目标要求,有特惠关税区、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和经济联盟等多种形式。(1)特惠关税区:特惠关税区又称优惠贸易安排,是指在成员国之间相互给予关税减让的优惠待遇。特惠关税区的税率比最惠国税率还低,但成员国之间仍有一定程度的关税存在,它是发展程度低、最松散也最易行的区域一体化组织形式。(2)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是指由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组成的贸易区。成员国之间免征关税和取消其他贸易限制,但对区外国家仍保持各自的关税和限额。(3)关税同盟:关税同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为了取消彼此之间的关税或各种贸易壁垒,建立共同的对外关税而缔结的同盟。同盟内部商品自由流通和自由竞争。关税同盟在一体化程度上比自由贸易区进了一步。(4)共同市场:指在关税同盟基础上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在同盟内建立关税、贸易和市场一体化。其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完全的经济联盟。(5)经济联盟:是经济一体化的最终发展目标和最高级的形式。它要求其成员国在实现关税、贸易和市场一体化的基础上,建立一个超国家的管理机构,在国际经济决策中采取同一立场,行使统一的货币制度和组建统一的银行机构,进而在经济、财政、货币、关税、贸易和市场等方面实现全面的经济一体化。经济一体化是国家与国家间的经济联合。经济一体化不但是世界经济的特有现象,而且是当代世界经济的特有现象。它反映了当代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一般地说,经济一体化只能在相同类型的国家间实现,相似的经济机制和经济制度是构成一个新的经济体的基础。在实行经济一体化的国家之间,产品和生产要素的流动是最基本的内容。这一过程会对一体化组织的内外产生重要影响及两种不同的效应,因而经济一体化成为当代世界经济中的一种特有机制,对世界经济产生了不可忽略的影响。
2023-09-08 12:38:031

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出现对贸易自由化趋势有何影响?

[编辑本段]简介 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可以分为一般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和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后者比前者反映了更紧密的地区经济依赖和协作。目前大量的和重要的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都是经济一体化组织。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大大推动了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所以,在了解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之前,我们先来说说"区域经济一体化"。 [编辑本段]相关概念 虽然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当今国际经济关系中最引人注目的趋势之一,但国内外对经济一体化尚无统一定义。"经济一体化"这个词语的使用是近年出现的。据专家考证,在1942年以前一次也没有被使用过。到1950年,经济学家开始将其定义为单独的经济整合为较大的经济的一种状态或过程。也有人将一体化描述为一种多国经济区域的形成,在这个多国经济区域内,贸易壁垒被削弱或消除,生产要素趋于自由流动。所谓"区域"是指一个能够进行多边经济合作的地理范围,这一范围往往大于一个主权国家的地理范围。根据经济地理的观点,世界可以分为许多地带,并由各个具有不同经济特色的地区组成。但这些经济地区同国家地区并非总是同一区域。为了调和两种地区之间的关系,主张同一地区同其他地区不同的特殊条件,消除国境造成的经济交往中的障碍,就出现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设想。经济的一体化是一体化组织的基础,一体化组织则是在契约上和组织上把一体化的成就固定下来。 [编辑本段]区域经济一体化优点 经济一体化具有许多经济方面的优点,重要的有: 1.根据比较优势的原理通过加强专业化提高生产效率; 2.通过市场规模的扩大达到规模经济提高生产水平; 3.国际谈判实力增强有利于得到更好的贸易条件; 4.增强的竞争带来增强的经济效率; 5.技术的提高带来生产数量和质量的提高; 6.生产要素跨越国境; 7. 货币金融政策的合作; 8.就业、高经济增长和更好的收入分配成为共同的目标。 在过去的数十年中,世界经济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各国经济的一体化。国际商品和劳务贸易增长速度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各国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加强了,跨国流动的人数越来越多,对外直接投资迅速扩大,跨国公司的活动日益频繁。各国政府政策上的变化,特别是放开以前对外国公司封闭的产业,更强更广泛的区域贸易集团化运动,资金流动限制的取消,以及降低关税壁垒的长期影响,认同并强化了一体化的潮流。 [编辑本段]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经济一体化的形式根据不同标准可分为不同类别。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巴拉萨把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分为四个阶段:(1)贸易一体化,即取消对商品流动的限制;(2)要素一体化,即实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3)政策一体化,即在集团内达到国家经济政策的协调一致;(4)完全一体化,即所有政策的全面统一。与这四个阶段相对应,经济一体化组织可以根据市场融合的程度,分为以下六类: 1.优惠贸易安排。即在成员国间,通过协定或其他形式,对全部商品或一部分商品给予特别的关税优惠,这是经济一体化中最低级和最松散的一种形式,典型的有1932年英国与一些大英帝国以前的殖民地国家之间实行的英联邦特惠制。 2.自由贸易区。即由签订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组成一个贸易区,在区内各成员国之间废除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实现区内商品的完全自由流动,但每个成员国仍保留对非成员国的原有壁垒。 3.关税同盟。即成员国之间完全取消关税或其他壁垒,同时协调其相互之间的贸易政策,建立对外的统一关税。这在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又更进了一步,开始带有超国家的性质,典型的有欧洲经济共同体。 4.共同市场。即成员国在关税同盟的基础上进一步消除对生产要素流动的限制,使成员国之间不仅实现贸易自由化,而且实现技术、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典型的如欧洲统一市场。 5.经济同盟。即在共同市场的基础上又进了一步,成员国之间不但实现商品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建立起对外的共同关税,而且制定和执行某些共同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逐步废除政策方面的差异,形成一个庞大的经济实体,典型的如目前的欧洲联盟。 6.完全经济一体化。这是经济一体化的最高阶段。成员国在经济、金融、财政等政策上完全统一,在国家经济决策中采取同一立场,区域内商品、资本、人员等完全自由流动,使用共同货币。 经济一体化是关于成员间贸易壁垒的撤除和各种合作互助关系的建立。贸易壁垒的撤除被称为一体化中"消极"的一面,合作关系的建立则被称为"积极的"一面,因为合作的建立往往要求参加者改变现有的制度或机构,或建立新的制度和机构以使一体化地区的市场能适当而有效率地运转。在一体化的各种形式中,较初级的形式,如自由贸易区等主要是消极的一面,而较高级的形式,如经济同盟等则更充分地体现了积极的一面。消极的形式比较易于达到,因为消除关税和数量限制易于做到,特别是在经过长期的多边贸易谈判后许多国家的关税水平本来就已经很低。积极的形式不易做到,因为它要求采取某种形式的共同行动,而且要求在关税以外的领域合作,而金融、货币和雇佣等方面的合作往往涉及国家主权的协调等更深一层次的问题。但对一体化的形式的划分只能是大体上的,实际上每个组织都不可能是标准的某种形式。 除以上分类外,近年还有学者根据成员国构成的不同,把经济一体化组织分为三类: (1)发达国家型,即由发达国家组建的经济一体化组织,典型的如欧洲联盟; (2)发展中国家型,即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一体化组织,如东南亚国家联盟; (3)南北型,即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建的经济一体化组织,如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这三类组织虽然形式上有相似之处,但目标、运行机制、发展历程等都有明显不同。
2023-09-08 12:38:131

我国大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我国大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重要意义如下:1、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我国幅员辽阔,国情复杂,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较为突出,特别是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依然较为薄弱,老少边穷等地区脱贫压力较大,通过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以健全地区间帮扶机制,加大促进贫困地区脱贫力度,保证这些地区与全国人民一道实现全面小康。2、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在新发展理念中,协调发展强调增强发展的整体性,旨在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及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过程中,根本解决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而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就是通过具体实践政策将协调发展理念贯彻落实。3、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举措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区域经济发展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和转换增长动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目标,并将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作为重要举措之一。扩展资料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点任务如下:1、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建设的引领带动作用,着力培育符合西部地区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提升内生发展能力,加快建设内外通道和区域性枢纽,完善基础设施网络,稳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提高对外开放和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2、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必须从深化改革上找出路,围绕人才流失多等突出问题重点突破,减少政府对市场主体的不合理干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实现政府职能、营商环境、思想观念的转变和市场化水平的提升。3、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进一步发挥区位优势,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和物流体系,加快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和拓展西部市场,发展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重点培育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优势产业集群。4、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东部地区要强化创新发展领头羊的使命担当,充分利用创新要素集聚的特殊优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高地,引领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建立全方位开放型经济体系,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5、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发挥长江经济带横贯东西、辐射南北、通江达海的独特优势,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优化沿江城镇、人口和产业空间布局,强化重点城市群的集聚辐射功能,以畅通黄金水道为依托,建设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成为长江上中下游互动合作的重要支撑带。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2023-09-08 12:38:231

区域经济学 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哪些重要作用

一、聚集、扩散作用  (一)城市吸收、聚合各类生产要素,在其经济活动中能够实现商品和要素的集聚与扩散,是区域内资金、商品、技术、人才和信息的中心,是区域经济的产业聚集点。中心城市具有雄厚的产业基础,聚集了许多优势行业和大量竞争力较强的企业,总体经济实力明显强于周边其他地区,能够较快的开发出新的产品以及新的技术,不但加强了该区域的整体经济对外的竞争力,也增加了区域内部的经济收入,能够带来巨大的集聚效益和巨大的商业机会。同时,为整个区域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以及经济收入,优化区域产业的配置。也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二)城市的聚集作用使较为先进的机器设备能够较快的被生产出来以及较快的运用到区域内的各个生产中去,使一些较好的管理机制和技术能够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从各个方面在不同的程度上也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城市是一定层次的政府所在地,具有相关的行政管理职能,其目的是保证城市按照规划,有计划、有组织地合理发展,维护城市现有各项市政公用设施的完好,充分发挥城市各要素集散的功能,促进城市及区域经济与社会综合发展或功能的发挥。同时城市又是区域性公司、企业等组织的管理机构汇集地,通过其指挥决策系统,发挥投资决策和产业配置、生产组织功能。  (四)以城市为中心,逐步向外发展,可适应区域经济发展不同层次的规划实践。当城市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由于地租的过高、交通变得拥挤、生产生活成本过高,这时为了提高经济效益,生产资本逐渐向次核心经济区转移。如此,次边缘区、边缘区的经济的发展逐渐加快。 二、辐射作用和带动作用  (一)城市具有规模优势和经济实力,是区域内先进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其经济势能远远高于周边的地区。同时,城市的基础设施完备,金融、商贸、运输以及中介等服务机构配套完善,综合服务功能极强,对周边地区产生很强的辐射力,通过这种特有的极化与扩散效应,带动区域以的发展,各方面的建设与发展均快于或优于其所辐射的区域,起着导向与示范作用。  (二)城市能吸引和利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形成较高生产力,利用国际经济和新技术的积极因素,使生产要素达到最佳组合,形成新技术产业,实现城市工业化、现代化。城市一般具有相对完整、一定规模的工业生产职能,提供区域生产、生活必需的产品,同时具有一定的优势工业和产业集群。  (三)城市与周边农村之间存在着不同梯度的产业链关系,城市经济的发展直接或间接的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城市经济的升级也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升级与调整,这样城市经济也就进而带动了农村经济以至促进了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四)城市的精神文明成果传递区域内各个地区,为区域的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  三、创新功能  城市具有较强的综合创造能力,是各种新观念、新思想的诞生地或首播地,是新体制、新机制的发祥地或示范地,其创新功能主要包括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等方面。因此城市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区域的各项创新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城市作为区域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科技中心,聚集了大量的研究机构和各类高素质的人才,信息渠道通畅,创新意识很强,对区域的全面创新和快速发展形成有力支撑。特别是像我国已进入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时期,城市化战略成为国家和区域发展的基本战略之一。同时后工业社会日渐来临,信息与知识逐步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动力,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作为信息交流与知识创新中心,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更趋重要。在新的背景下重新认识中心城市,赋予其新的内涵和地位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四、龙头作用  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城市凭借各种优势通过聚集作用,进而产生规模聚集效益,提高城市经济效率,使城市经济成为所属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具体体现为:  一、对区域内经济发展有示范效应。在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都走在其他地区的前面,对区域内的发展起到很好的示范效应。  二、发挥扩散功能带动周边经济发展。固定资本、人才资源、技术、信息、产业等向周边乃至全区域的辐射,带动了整个区域整体经济实力发展。  三、协调周边经济发展加强区域内经济联系与合作。城市能够协调、监督与控制区域内的经济发展运行状况,通过统筹运用经济杠杆,加强区域经济的综合平衡与治理,进而加强区域内的经济联系与合作。 总而言之,城市经济可以通过多种方面对区域经济的发展给予影响,以达到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2023-09-08 12:38:362

区域经济一体化涵义是什么?

区域经济一体化亦称“区域经济集团化”。同一地区的两个以上国家逐步让渡部分甚至全部经济主权,采取共同的经济政策并形成排他性的经济集团的过程。其组织形式按一体化程度由低到高排列,包括优惠贸易安排、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联盟和完全的经济一体化。所谓“区域”是指一个能够进行多边经济合作的地理范围,这一范围往往大于一个主权国家的地理范围。根据经济地理的观点,世界可以分为许多地带,并由各个具有不同经济特色的地区组成。但这些经济地区同国家地区并非总是同一区域。为了调和两种地区之间的关系,主张同一地区同其他地区不同的特殊条件,消除国境造成的经济交往中的障碍,就出现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设想。经济的一体化是一体化组织的基础,一体化组织则是在契约上和组织上把一体化的成就固定下来。从发达国家来看,由于此轮区域一体化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一方面,全球化伴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巨大发展的要求,生产体系和市场体系在全球范围不断扩张,而充当其中载体和推动力量的是跨国公司。另一方面,由于民族国家和利益的存在,全球竞争不断加剧;与此同时,在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下,美国经济在上世纪中叶的独霸局面已经不复存在,从而形成了今日世界经济“一超多强”的格局。因此,发达国家企望通过建立区域经济组织来保证自己的生产体系和市场规模的扩大,以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确保在更多获利的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从发展中国家来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包括中国、印度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已经逐步在世界经济中各自占据一席之地。在这种态势下,作为世界经济中的“一极”,这些国家参与国际竞争和经济一体化的愿望更加强烈,要求同发达国家平等互利、实现共赢的呼声更加高涨。然而,发展中国家作为单个经济仍显弱小,因此希望通过参加区域经济组织来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和经济安全。尽管这些区域经济组织往往都由大国主导,并且明知大国主导也是出于其“私利”动机,但是,发展中国家仍可能从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中获得自己的利益。
2023-09-08 12:38:451

区域经济学就业前景

区域经济学就业前景如下:政府,咨询机构和一些大中型企业。如果想进大中型企业,考这个专业不错,因为一般大中型企业都要这个专业的人才,进行行业分析,防止垄断等。中国矿业大学的产业经济学还不错,虽然不是金融类学校但学校还可以。区域经济学就业方向: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带、经济圈发展规律的综合型应用学科。对于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来讲,产业投资的方式更有效地促进了投资者与经营者的合作关系。投资者在寻求与自己主业融合或互补,形成协同效用的道路上,将更关注企业的经营现状和长远利益,致力于改善企业治理结构。而战略决策,则是解决全局性、长远性、战略性的重大决策问题,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为适应综合管理部门、规划部门、教学科研单位、企事业工作要求的高级专门人才。有利于统一的经济学体系的建立;有利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沟通;有利于应用经济学的学科建设。有利于建立有效的产业组织结构。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落实科学发展观。产业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就业还好,他在经济学里属于中等热门,是近几年才火起来的,考研难度正在逐年增加,因为报考这专业的人数越来越多了。
2023-09-08 12:38:551

(1/2)高三历史: 1.分析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出现的原因。 2.明确经济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经济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 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简单的说也就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摘自百度百科)区域集团化指同一区域的一些国家在维护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加强经济合作,通过某种形式(条约、协议)组成贸易组织。它是政府契约性的,有形的经济组织,可以是封闭的,也可以是开放的。(摘自百度百科)从两个概念的解释可以看出,经济全球化是一种经济特征,而区域集团化则多是以某种形式的经济组织为存在形式的。我认为两者都作为世界和区域经济的表现形式,他们的关系应该是经济全球化带动了区域集团化的形成和发展,区域集团化的发展更加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向更深层次迈进。区域经济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欧洲联盟、亚太经合组织和北美自由贸易区是当今世界三大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地区经济合作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1) 有助于生产要素在本地区的自由流通与优化配置,促进本地区市场的扩大与经济增长。 (2) 使经济集团和组织之间的经济竞争更加激烈和尖锐,区域经济集团之间的竞争规模和层次空前提高。 (3) 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赋予世界经济多极化以新的内容。 经济全球化与地区经济合作既相互矛盾 又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经济集团都有排他性,对集团外的国家和地区往往实行歧视政策,表明了集团化和全球化之间的矛盾关系。 另一方面,每个区域经济集团都在集团内实行贸易投资自由化的一体化政策,从而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同时,集团与集团、集团与国家间又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使每个集团实际上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环节、一个中介、一个过渡。总的说他们之间的关系是:⑴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发展中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共同形成对世界经济、政治及国际关系的影响。⑵区域经济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经阶段或初级形态,经济全球化是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们在性质上一致的,只是程度上有所区别;实际上,全球化有时更多地表现为地区化,并由地区化所带动。⑶区域经济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有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但总体上看利大于弊
2023-09-08 12:39:203

建立中国区域经济学的意义及方法?

建立中国区域经济学是深入研究中国经济发展、推进经济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下面分别从意义和方法来介绍。意义:1. 了解地域发展的差异性。由于中国地域广阔,各地的发展程度和条件不同,建立中国区域经济学有助于了解各地发展的状况,发现其特点和问题,为制定促进各地发展的政策提供依据。2.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通过对各地经济状况和发展需求的研究,建立中国区域经济学可指导各地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3. 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建立中国区域经济学可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数据和分析方法,使他们能够更加精准地了解各地的状况和需求,从而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发展政策。方法:1. 分析各地经济情况。利用一系列经验和数据,包括区域生产总值、人口、劳动力、通讯、运输、自然资源等指标,从多个角度分析各地的经济情况。2. 建立区域经济模型。对城市、地区及其领导地位进行分析,以及对系统的分析和结构的分析。然后对包括国家和地方政策和资源的发挥进行分析,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对各地区的经济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预测。3. 研究政策的制定与执行。通过对政策的研究,评估政策制定和实施的效果,为政府制定更加科学、先进、适用性更强的区域规划提供技术支持。总之,建立中国区域经济学的过程中需要采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各地的经济现状和未来趋势,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2023-09-08 12:39:391

区域经济的衡量指标

衡量区域经济合理发展应当有一个指标系统,从中国许多地区经济发展情况来看,一般包括以下5个方面:①考虑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总体布局,分析地区经济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②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是否适合当地的情况(包括人力、物力和资金等因素)。③规划设计的地区经济开发和建设方案能否最合理地利用本地的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④地区内各生产部门的发展与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应当比较协调。⑤除生产部门外,还要发展能源、交通、电讯、医疗卫生和文化教育等区域性的基础设施。注意生产部门与非生产部门之间在发展上的相互适应。
2023-09-08 12:39:511

经济学知识:开放经济之区域经济合作

  区域经济合作分为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和国内区域经济合作。前者指国家和地区间的经济合作,后者则指国内各地区间的经济合作。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公共基础知识,一起来看看吧!   一、国际经济-开放经济之区域经济合作知识点   区域经济合作分为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和国内区域经济合作。前者指国家和地区间的经济合作,后者则指国内各地区间的经济合作。   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目前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国际性区域经济一体化,另一种是国际城市圈或都市带。前者是一种比较紧密型的合作,有自己的组织形式和组织机构;后者则是一种松散型的合作,基本上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和组织机构。   (一)国际性区域经济一体化   国际性区域经济一体化主要是指国家或地区通过相互之间比外部世界设置较少的贸易限制或删除贸易限制,创造某些合作因素等方法,使产品和生产要素在这些国家和地区范围内广泛流动,从而实现各成员体产品资源和要素资源最佳配置的过程或状态。   目前全世界最大的、最具影响力和最具代表性的是三大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以及亚太经合组织。   (二)国际城市圈或都市带   国际城市圈又叫大都市连绵带,简称都市带或城市圈等,是指由若干个大城市或超大城市为核心,与周边大中小城市和地域共同组成的紧密的具有一定特色的城市群体,同时也是人口和产业的密集区或一体化区域。   目前世界上有六大城市群达到了国际大都市带的要求。它们分别是纽约都市带、东京都市带、伦敦都市带、巴黎都市带、北美五大湖大都市带和长江三角洲都市带。   二、国际经济-开放经济之区域经济合作练习题   珠江三角洲与香港形成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是(  )   A.优势互补   B.互惠互利   C.前店后厂   D.强强联手   【答案】C1. 经济知识:事业单位经济学常识——失业是什么 2. 经济知识:两组易混淆经济学名词 3. 经济知识:事业单位考试基础知识考点——公司的分类 4. 经济学知识:世界贸易组织 5. 管理学:行政职能考点
2023-09-08 12:40:041

试述区域经济增长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区别和联系

区域经济增长偏重于数量的概念,主要指由投入变化导致产出数量的增加,区域经济增长方式即通过生产要素投入的变化,包括生产要素数量增加、质量改善和组合优化来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按照要素投入方式划分,经济增长方式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增加生产要素占用和消耗来实现经济增长,即粗放型增长方式;另一种是通过提高生产要素质量、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和提高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即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从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增长方式。区域经济发展的内涵比经济增长更广泛、深刻,它强调经济系统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是一个量变和质变相统一的概念,不仅包含生产要素投入变化,而且包括发展的动力、结构、质量、效率、就业、分配、消费、生态和环境等因素,涵盖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各个方面。区域经济增长是量的增长,而区域经济发展是质的提高。经济发展包含经济增长,但经济增长不一定是含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不仅重视经济规模扩大和效率提高,更强调经济系统的协调性、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发展成果的共享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指按着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调整经济发展诸因素的配置方式和利用方法,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
2023-09-08 12:40:191

区域经济是什么?

区域经济(regionaleconomy)是指在: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区域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就好像是处于;(一)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是建立在工业生产生命循环;区域经济的盛衰主要取决于它的产业结构优劣;处在创新阶段的工业部门一般都布局在处于高梯度的经。(二)梯度发展理论的动态表象——三种效应;在区域经济梯度推移。扩展资料:基本要素:区域经济。在区域经济中,地理因素是其基本要素,一个国家的地理区位、自然资源会对国家的发展、国家经济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区域经济正是研究如何从地理的角度出发,在国际竞争中保护国家的自身利益。人类在地球上活动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在国家的经济活动中,总是选择临近地区的合作。地域上的连接产生的经济关系称之为区域经济关系。这种关系通常表现为或者是联合和合作即经济集团化,或者是对立乃至是遏制、互设壁垒等,前者1称之为互补关系,后者称之为竞争关系!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区域经济
2023-09-08 12:40:441

区域经济指的是什么

经济区域是按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划分的,具有均质性和集聚性,经济结构基本完整,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发挥特定作用的地域单元.区域经济是一个国家经济的空间系统,是经济区域内部社会经济活动和社会经济关系或联系的总和,是经济区域的实质性内容.  区域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在一定自然区域或行政区域中变化或运动规律及其作用、机制的科学.是经济学与经济地理学相结合的产物.  1、区域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的观点,研究国内不同区域经济的发展变化、空间组织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2、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和揭示区域与经济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力的空间分布及发展规律,探索促进特定区域而不是某一企业经济增长的途径和措施,以及如何在发挥各地区优势的基础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提高区域整体经济效益,为政府的公共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3、具体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规律性问题(包括区域特征分析,目标系吮与政策、手段,产业结构演进,人口增长与移动,城市建设与布局,区域国土规划,区域联合与区际利益的协调,区域比例关系.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城市化与城市经济问题、空间结构理论、区域生产力布局、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农村经济、区带规划及管理、区域投融资等.
2023-09-08 12:41:072

区域经济指的是什么?

 经济区域是按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划分的,具有均质性和集聚性,经济结构基本完整,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发挥特定作用的地域单元。区域经济是一个国家经济的空间系统,是经济区域内部社会经济活动和社会经济关系或联系的总和,是经济区域的实质性内容。   区域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在一定自然区域或行政区域中变化或运动规律及其作用、机制的科学。是经济学与经济地理学相结合的产物。   1、区域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的观点,研究国内不同区域经济的发展变化、空间组织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2、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和揭示区域与经济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力的空间分布及发展规律,探索促进特定区域而不是某一企业经济增长的途径和措施,以及如何在发挥各地区优势的基础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提高区域整体经济效益,为政府的公共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3、具体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规律性问题(包括区域特征分析,目标系吮与政策、手段,产业结构演进,人口增长与移动,城市建设与布局,区域国土规划,区域联合与区际利益的协调,区域比例关系。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城市化与城市经济问题、空间结构理论、区域生产力布局、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农村经济、区带规划及管理、区域投融资等。
2023-09-08 12:41:181

什么是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和地区,通过相互协助制定经济政策和措施,并缔结经济条约或协议,在经济上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区域性经济联合体的过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有:按照贸易壁垒强弱的程度划分:特惠贸易协定 自由贸易区 关税同盟 共同市场 经济同盟 完全的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原因1 、联合一致抗衡外部强大势力,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直接动因2 、二战后,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客观基础。3 、维护民族经济利益与发展及其政治利益是地区经济一体化形成与发展的内在动因。无论是发达国家的经济一体化,还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一体化,其根本原因都在于维护自身的经济、贸易领利益,为本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创造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4 、贸易与投资自由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并持续发展的经济源泉。5 、贸易创造等各种积极的经济效应,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并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
2023-09-08 12:41:482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有哪些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有1、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经济发展水平提高;2、起源配置趋向合理,地区优势得以发挥;3、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善;4、对外开放深入发展;5、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条件,区域贸易日渐发展,区域关系更加紧密。希望答案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谢谢~
2023-09-08 12:41:592

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化之间的关系

补充:1、概念:经济区域化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地理相邻的国家建立经贸合作组织,通过契约或协定,促使资本、技术、劳动、信息、劳务和商品的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的动态过程。同时也是国家间在经济上进行不同程度的联合或合作,在特定领域内实现跨国性的统一过程。2、形成原因:① 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发展趋势,为经济区域化奠定了基础。②各国之间围绕综合国力的较量日趋激烈。③ 国际经济贸易领域的竞争加剧。各个地区的经济大国为了加强实力,提高自己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都不失时机地推进区域经济合作。④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打破国界限制,消除内部的分歧和障碍,加速生产要素的自由流通,提高经济效益和促进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3、发展阶段:区域经济集团化在50年代是初创时期,60年代至70年代是发展时期,80年代是较高层次时期,90年代出现北美、欧盟、亚太三足鼎立的局面。4、当今世界影响最大的区域经济组织: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等。5、本质:经济全球化的产物6、影响:正面影响:① 推动了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② 进一步推动贸易自由化,有利于形成以各个区域经济组织为主体的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和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③ 从整体上看,也促进着世界经济中的依赖关系。负面影响:① 具有排他性,不利于商品、资金、技术和服务在区域集团间的流动。② 加剧了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③ 世界经济生活将面临严峻的挑战。④ 国家主权概念受到冲击。二、经济全球化1、概念: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成统一整体,即形成全球统一市场;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规范经济行为的全球规则,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经济一统天下,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因此,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各地区相互融合成整体的历史过程。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经济全球化,实际上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利用科技进步,借自由化之名,行控制世界经济之实,使发达国家越来越富,发展中国家越来越穷的历史过程。 2、形成和发展的原因:① 新科技革命带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的推动力。② 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的层出不穷,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 ③ 两极格局的结束,使原来处于对峙状态的国家建立和加强了联系,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和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④ 市场经济制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普遍的认可和接受,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制度性基础。⑤ 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经营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⑤ 三大国际经济协调组织的建立和其作用的不断增强,为经济全球化构筑了组织和法律框架。⑥ 从主观因素上看,西方自由化经济思想及其政策选择,成为经济全球化的认识基础和政策条件。 3、表现:① 国际贸易迅速的发展,国际贸易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② 国际金融的发展,巨额资金在各国之间自由流动。③ 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并呈现多元化格局。④ 跨国公司遍及世界各地,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⑤ 国际组织的建立。⑥ 经济管理制度的国际化等。4、经济全球化的特点与实质:特点:生产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投资的全球化,消费的全球化。实质:是发达国家因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所引起的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流动,以寻找更有利的投资场所的过程,即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5、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如同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负面影响。正面影响:① 经济全球化有效地利用世界各地的资源,为各国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也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② 经济全球化使一些国家变得更具有竞争力、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从而使国家能富裕起来。③ 全球化意味着新的经济增长,虽然在这期间存在着增长的风险,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国民财富在日益增长,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④ 由于世界范围的国际分工,经济全球化使每个民族和民族国家都在经济和技术的进步中得到自己应得的一份机会。⑤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国家间特别是大国间的协调与合作。⑥ 经济全球化使南北关系长期以来的紧张态势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南北经济交往的规模和密切程度空前增强。⑦ 一些发展中国家抓住新的发展机遇,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有所提高。⑧ 推动了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发展。负面影响:① 由于民族国家内部和民族国家之间的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经济全球化使穷国愈穷,富国愈富,特别是扩大了南北两极分化和贫富差距。② 经济全球化会造成全球生态系统的过度开发与破坏,威胁着人类的生存。③ 经济全球化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他们往往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制定国际规则的便利,冲击着发展中国家的主权,便利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嫁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例证。④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由于南方国家间经济实力有限,经济结构趋同而缺少互补性,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也在扩大,使南南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受到限制,面临挑战。 三、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的关系 即为楼上网友回答的内容,因为他回答过,系统不让我再回答相同的内容。 例如,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而东亚经济体,欧盟,之类的则属于经济区域化。当今世界影响最大的区域经济组织: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等。
2023-09-08 12:42:251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什么

(1)区域性经济集团都实行对内自由贸易、对外保护贸易的贸易政策,这种“内外有别”的政策明显背离多边贸易体制的非歧视原则,形成保护主义的贸易壁垒。(2)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贸易转移效应”,背离比较优势原则,对区域外的国家造成损害,往往导致区域内外的贸易摩擦和冲突,使世界贸易组织经常处于“救急”状态。(3)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增加了国际市场上的垄断力量,抑制了竞争,削弱了WTO体制的作用。(4)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把各国追求自由贸易的目标由多边贸易协定转向区域性一体化组织安排,不利于WTO体制发挥作用和进一步发展。
2023-09-08 12:43:024

中国区域是怎么划分的?

地理上这样说的:华北,东北,西北,西南,华中和华南。国家实行政策工作做区域划分时,分作东北沿海、中部和西部。
2023-09-08 12:43:265

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则是什么

法律分析:1、坚持社会劳动地域分工的原则2、坚持正确、全面的分析和认识区情特点的原则3、坚持区域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原则4、坚持速度与效益统一的原则。法律依据:《2021-2025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第一条 不同经济区域划分原则。第二条 2019-2021年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环境分析。第三条 2019-2021年中国区域经济总体现状分析。
2023-09-08 12:43:581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世界经济有何影响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趋势,它对国际政治、世界经济及社会发展有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和作用。所谓区域经济一体化指的是同一地理区域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国家,一般由中央政府出面,通过签定经济一体化文件或签署自由贸易协议等形式促使资本、技术、劳动、信息、劳务和商品的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以对内加强经济贸易合作,对外增强经济竞争力为目的,并由所有缔结国共同组成的区域经济贸易组织。目前区域经济一体化主要有五种类型: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及完全的政治经济一体化。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已成为各国制定经济政策、实行对外开放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选择,它与经济全球化一起,成为二战后世界发展的两个无法抵挡的发展趋势。 2.1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产生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产生是各国之间、各区域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作用的结果。经济发展不平衡既是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表现,又是促使其加强区域经贸合作的动因。因为在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下,各国经济呈跳跃式发展,旧的均衡被打破,新的均势在形成,是一个由均衡到失衡再到均衡再到失衡的动态过程。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一些国家为恢复昔日在国际竞争中的有利地位,或为了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更有效地利用国际竞争,往往走上区域经济联合的道路,直至建立一体化程度较高的区域经贸集团。可以说,世界经济的不平衡发展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和发展的沃土。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首先,因区域经济一体化而形成的区域经贸集团,对内强调贸易自由化,使成员国的关税税率大幅度降低,并形成了较为一致的对外经贸政策,促进了区内生产要素、商品和劳务的自由流动,增加了成员国的贸易额,从而使世界贸易总额增加。例如,近年来虽然世界贸易的增长率有所下降,但仍高于世界经济的增长率。但也要看到,关税水平的下降使多边贸易体制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排它性约束力减弱了,因为多边贸易体制在没有完全消除非关税壁垒的条件下,或在不能完全以关税作为唯一保护手段的情况下,关税的降低不过是促使区域经贸组织各缔约国寻求非关税保护手段的重要推动力量。 其次,区域经贸组织各成员国在降低进口关税的同时,非关税壁垒措施在不断增加,贸易保护的主要手段也由以前的以关税为主转向以非关税为主。据《关贸总协定》秘书处统计,全世界现在实行的非关税壁垒措施至少有800多种。各国和区域经贸集团对内自由对外强化保护程度,使国与国之间的经贸竞争变成为区域经贸集团间的竞争。 其三,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成员国之间进出口贸易额的增长,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 其四,区域经济一体化在促进成员国进出口贸易急速扩大、经济不断增长的同时,使各国生产经营更加专业化。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成立之前,各国面对的是情况差异甚大的众多国家,各国要发展对外贸易,就必须生产各种各样的产品,以满足对各国出口贸易的需要,并从中获得比较利益。
2023-09-08 12:44:091

中国有哪些区域经济区?详细地介绍一下好吗?

1、环渤海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简介 环渤海地区是指环绕着渤海全部及黄海的部分沿岸地区所组成的广大经济区域。位于中国沿太平洋西岸的北部,是中国北部沿海的黄金海岸,在中国对外开放的沿海发展战略中,占重要地位。 环渤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及辽宁、河北、山西、山东和内蒙古中部地区,共五省(区)二市。全区陆域面积达11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6亿人。环渤海地区共有城市 157个,约占全国城市的四分之一,其中城区人口超百万的城市有13个。 也有观点认为 ,环渤海地区是以京津冀为核心、以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为两翼的环渤海经济区域,主要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也就是三省两市的“3+2”经济区域。面积51.8万平方公里;人口2.3亿,占全国17.5%;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8万亿元,占全国28.2%。 虽然两者关于环渤海经济区域“外延”的看法不一,但都认为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不同的是,环渤海经济区是一个复合的经济区,由三个次级的经济区组成,即京津冀圈、山东半岛圈和辽宁半岛圈。 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环渤海地区的开发、开放,将这一地区列为全国开放开发的重点区域之一,国家有关部门也正式确立了“环渤海经济区”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单独的区域规划。区域间的经济合作,横向联合,优势互补为环渤海地区开拓了广阔的发展空间。http://baike.baidu.com/view/293545.htm?fr=ala0_1可以查看一下百度百科2、海峡西岸经济区[编辑本段]区域简介 海峡西岸经济区,简称“海西”。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设想由来已久,当初福建就曾提出过闽东南、闽南三角洲的概念,此后又形成过海峡西岸繁荣带的设想。根据形势的发展,上述设想逐渐扩展成海西经济区的发展战略,这是历届省委、省政府长期探索福建发展之路积累的成果。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是在福建省原有发展战略,尤其是在海峡西岸繁荣带战略基础上提出的,它既是原有战略的继续,又是原有战略的升华。这个概念在2004年1月初举行的福建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首次被完整、公开地提出。2006年两会期间,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的字样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一五”规划纲要中,计划通过10年~15年的努力,海峡西岸将形成规模产业群、港口群、城市群,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发达区域,成为服务祖国统一大业的前沿平台。 经济区以福建为主体涵盖浙江、广东、江西3省的部分地区,人口约为海峡西岸经济区铁路“十一五”规划6000~8000万人,预计建成后的经济区年经济规模在17000亿元以上。它面对台湾,毗邻台湾海峡,地处海峡西岸,是一个肩任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历史使命的特殊地域经济综合体,因此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截止目前海峡西岸经济区扩张,包括福建福州、厦门、泉州、漳州、龙岩、莆田、三明、南平、宁德以及福建周边的浙江温州、丽水、衢州;江西上饶、鹰潭、抚州、赣州;广东梅州、潮州、汕头、揭阳共计20市。 http://baike.baidu.com/view/377230.htm3、长三角经济区这个太熟了4、泛珠三角区域【泛珠三角】 “泛珠三角”包括珠江流域地域相邻、经贸关系密切的福建、江西、广西、海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东9省区,以及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泛珠三角”面积200.6万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45698万,GDP总值52605.7亿元(6356亿美元)。其中,9省区面积占全国的20.9%,人口占全国的34.8%,GDP总值占全国的33.3%。5、成渝经济区是以成都,重庆两市为中心,主要包括:重庆(市区)、成都、雅安、乐山、绵阳、德阳、眉山、遂宁、资阳、宜宾、泸州、自贡、内江、南充、广安、达州、广元、都江堰、彭州、邛崃、崇州、广汉、什邡、绵竹、江油、峨眉山、阆中、华莹、万源、简阳以及重庆的江津、合川、永川等33个不同规模、不同等级的城市。http://baike.baidu.com/view/886732.html
2023-09-08 12:44:211

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因素有哪些?

区域战略与区域政策因素;人口、资源与环境因素;发展基础与产业结构水平因素;区域市场化程度与制度创新能力因素;信息化水平与科技创新能力。从我国经济发展来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经济获得了高速的发展。然而,在这种高速发展的模式之下却隐藏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外国的经济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会造成整个国家经济提升效率的下降。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的繁荣与稳定。随着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缩小地域经济差距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道路上必须面对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五个态势:1、态势一: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继续保持“西快东慢”态势;2、态势二: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区域经济增长重要支撑;3、态势三:区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4、态势四:区域创新能力建设步伐加快;5、态势五:国家级新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逐渐显现。显然,随着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区域经济增长分化态势加剧、新兴产业日益成为我国经济稳增长的重要支撑、区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区域创新能力建设步伐加快,以及国家级新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逐渐显现。参考资料李双红 李彦文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燕山大学:新经济,2016年第6期
2023-09-08 12:44:431

经济一体化有几种形式?

所谓经济一体化即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和地区,通过相互协助制定经济政策和措施,并缔结经济条约或协议,在经济上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区域性经济联合体的过程。经济一体化的形式:1、优惠贸易安排。即在成员国间,通过协定或其他形式,对全部商品或一部分商品给予特别的关税优惠,这是经济一体化中最低级和最松散的一种形式。2、自由贸易区。即由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组成一个贸易区,在区内各成员国之间废除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实现区内商品的完全自由流动,但每个成员国仍保留对非成员国的原有壁垒。3、关税同盟。即成员国之间完全取消关税或其他壁垒,同时协调其相互之间的贸易政策,建立对外的统一关税。4、共同市场。即成员国在关税同盟的基础上进一步消除对生产要素流动的限制,使成员国之间不仅实现贸易自由化,而且实现技术、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5、经济同盟。即在共同市场的基础上又进了一步,成员国之间不但实现商品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建立起对外的共同关税,而且制定和执行某些共同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形成一个庞大的经济实体。6、经济一体化。这是经济一体化的最高阶段。成员国在经济、金融、财政等政策上完全统一,在国家经济决策中采取同一立场,区域内商品、资本、人员等完全自由流动,使用共同货币。
2023-09-08 12:44:512

新发展阶段,区域经济发展重要性是什么?

新发展阶段,区域经济发展重要性是统一。应答时间:2021-04-25,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2023-09-08 12:45:092

经济学上的经济有区域经济之说吗?

是有的。区域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的观点,研究不同区域经济的发展变化、空间组织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区域经济学是经济学和地理学相互交叉形成的应用经济学。
2023-09-08 12:45:231

县域经济与区域经济的区别???

域经济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1],严格地讲,它与传统意义上的区域经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联系性主要表现在它们都是指一定范围内的地表空间中的经济区域;其区别在于:区域经济更具有自然融合的经济的含义,界限比较模糊,往往是跨行政区的自然经济区,经济功能的发挥主要是通过经济发展的内在客观联系;而县域经济具有行政区域的含义,界限比较清楚,经济功能的发挥往往通过行...
2023-09-08 12:45:381

论述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建立通常需要哪些条件?

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波澜壮阔,有其深刻的政治原因和经济原因。其经济原因主要有: x0dx0a一是当前全球范围内日益加深的市场化趋向改革,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奠定了体制基础。在战后新技术条件下,各国各地区之间的分工与依赖日益加深,生产社会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使各国的生产和流通及其经济活动进一步越出国界。这就必然要求消除阻碍经济国际化发展的市场和体制障碍。当今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通过实践认识到,只有选择市场经济体制,才能加快本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提高经济的运转效率和国际竞争力。通过改革,各国消除了商品、生产要素、资本以及技术在国家之间进行流动的经济体制上的障碍,促成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x0dx0ax0dx0a二是世贸组织多边贸易体制本身的局限性以及近年来多边贸易谈判所遭遇的挫折和困难,刺激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虽然世贸组织是推动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力量,但由于自身庞大,运作程序复杂,根据世贸组织“一揽子接受”方式,其成员对各项议题的谈判只有在一致同意的基础上才能进行,从而注定了短时间内所有成员达成共识和消除矛盾并非易事。比如,2001年11月在多哈发起的首轮多边回合谈判一直举步维艰。多边贸易谈判前景的不可预测性,为双边和区域性贸易协议提供了发展空间与机遇,也为参与全球竞争多了一种选择。而且,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因其成员常常是地理位置相邻、社会政治制度相似、生产力发展水平相近、有类似的文化历史背景,因而具有开展经济合作的诸多优势。 x0dx0ax0dx0a服务于本地区的和平、发展与稳定,是此轮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的政治原因,其主要包括: 一是谋求政治修好,缓解矛盾冲突,稳定地区局势。世界银行研究表明:区域贸易协议除了促进贸易流动,也对消除政治冲突起着显著的作用。欧洲合作的初始动机和最终目标就是政治。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磨难,欧洲人意识到不能再发生战争,必须通过合作、一体化与联合,才能实现欧洲的长久稳定、安全和发展。时至今日,欧洲各国终于通过经济合作,为实现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实现大欧洲联合的梦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亚洲,1999年东亚领导人关于东亚合作的联合声明,明确提出了开展政治、安全对话与合作的议题。此外,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政治紧张局势的缓解,与正在进行中的南亚自由贸易区协议谈判密不可分。非洲一些国家政局长期不稳,大多数国家经济又不发达,这些因素促使非洲联盟于2002年问世,其目的是试图以政治和经济合作来推动地区稳定与经济发展。 x0dx0ax0dx0a二是推动国内的体制改革。一些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把区域贸易协议作为锁定贸易自由化或国内体制改革进程的机制,即通过外部的条约责任和有形具体的承诺来促进国内的体制改革。20世纪90年代,东欧转型国家与欧盟签署区域贸易协议的目的之一,就在于以此推动向市场经济的转化过程。 x0dx0ax0dx0a三是寻求区域层面的政治保护以抗衡其他区域集团。这是世界大国加紧组织和巩固区域经济集团的一个重要动因。美国参与跨地区的亚太经合组织,意在抗衡不断扩大的欧盟。而欧盟希望作为一个更强大的整体,用一个强音在国际上更有力地与美、日等大国抗争,不仅在自家门口加紧对外经济扩展,在拉美和亚洲等地积极开展经济合作,而且致力于“大欧洲自由贸易区”的构想。日本极力在亚太地区推行“雁阵模式”,巩固和扩大“大东亚经济圈”,同时采取各种措施打入欧美腹地,并期望借此获取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地位。俄罗斯以独联体为依托,已经建立或正在构建一些区域经济集团,如独联体国家经济联盟、欧亚经济共同体等,以巩固和加强俄的大国地位。东盟通过加强内部协调与合作,在世贸组织、联合国贸发会议等多边经济组织中用一个声音说话,来维护日益增强的自身利益。 x0dx0ax0dx0a四是传播主体政治价值理念。“9·11”之后,美国把反恐作为其国际战略的一项核心内容。2003年5月伊拉克战争结束后,美国主动提出与中东地区国家在2013年之前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倡议。舆论普遍认为,美国此举的真正目的是要通过自由贸易区方式在该地区推行美国式民主制度。
2023-09-08 12:45:491

什么是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的特点

直辖以来,重庆经济和城镇化率均得到飞速发展,GDP年均增长11.4%,城镇化率年均增长1.73%,两者均高于全国平均增幅。2007年末重庆常住人口2,816万人,比上年增加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61.35万人,增加50.06万人,城镇化率48.3%,比上年提高1.6%,但同时重庆具有“大城市与大农村并存、大工业与大农业并存”的格局,具有幅员面积大、城乡差距大、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等特点,这些特点也决定了重庆城镇化的特点。重庆城镇化发展特点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城镇化绝对值偏低,但发展迅速  2007年重庆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11.82亿元,比上年增长15.6%,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622元,比上年增长15.2%。按同期汇率计算,人均GDP首次突破2,000美元。以世界相近发展水平国家(地区)的城镇化水平作为参照,人均GDP突破2,000美元时,城镇化率一般达到60%以上。2007年重庆城镇化率仅为48.3%,与其应达到的水平相差十几个百分点。重庆城镇化发展水平绝对值偏低,但重庆城镇化率由直辖初的31%增加到2007年的48.3%,10年时间内增长17.3%,年均增长1.73%,远高于全国平均增速,也高于世界城镇化发展的平均增速,重庆城镇化发展迅速。重庆城镇化绝对值偏低,但发展迅速,是重庆城镇化发展的基本特点之一。  二、区域发展不平衡  重庆城镇化区域发展不平衡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重庆1小时经济圈、渝东北地区和渝东南地区三大经济圈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二是重庆三大经济圈内各区县之间发展不平衡。  按照基础条件较好、道路交通便捷、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经济联系密切、发展水平接近的原则,将距内环高速公路1小时车程范围内符合条件的区县,纳入1小时经济圈。1小时经济圈有23个区县,面积2.87万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34.8%,2006年末常住人口1,673.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9.6%,城镇化率达到59.7%,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充分考虑经济流向、发展水平、主要交通干线走向以及地理区位等因素,以重庆三峡库区为主体,将11个区县纳入渝东北地区范围,面积3.4万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41.3%,2006年常住人口850.9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30.3%,城镇化率仅为29.5%,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渝东南地区有6个区县,幅员面积1.98万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24.0%,2006年常住人口283.5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总数的10.1%,城镇化率仅为21.5%,仅为全市平均水平的46%。 城镇化发展区域差异的另一个表现是重庆所辖的各区县之间的城镇化差异。1小时经济圈内各区县城镇化率差距明显:有6个区城镇化率达到100%,而同位于圈内的大足县城镇化率仅30.9%,刚步入城镇化加速发展期,两者相差3倍多。1小时经济圈内城镇化率高于60%的区县有11个,其余12区县的平均水平仅41.3%,尚未达到重庆平均水平。渝东北地区除了万州城镇化率为47.5%,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外,其余区县城镇化率均低于30%,最高仅为28.6%。渝东南地区的六区县均处于城镇化发展的前期,仅黔江区和武隆县城镇化率超过25%,其他四区县城镇化率仅为20%左右,最低的酉阳县才17.2%。  重庆城镇化三大经济圈之间、三大经济圈内各区县城镇化发展不平衡是重庆城镇化发展的另一个基本特点。  三、重庆城镇化发展出现断层  重庆2006年城镇化率为46.7%,达到城镇化平均水平的区县16个,占重庆总区县数的40%。超过平均水平的区县中,有6个是完全城镇化,城镇化率达到100%。另外,双桥区虽然总人口仅4.66万人,但其城镇化率达到89.5%,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此外,61%~68%之间有4个,47%~51%之间有5个,而区间51%~61%和61%~89%之间没有。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的24个区县中,40%以上的仅有2个,区间30%~35%有5个,其余17个区县城镇化率均低于30%,处于城镇化发展的初期阶段。  从以上分析可得出重庆城镇化的另一个基本特点,即各区县城镇化梯度发展的断层现象明显。  四、重庆城镇化水平虽然在西部有较强的优势,但和其他直辖市相比差距不小  将重庆城镇化水平和西部其他十一个省区,即内蒙、宁夏、陕西、甘肃、青海、新疆、西藏、四川、贵州、云南和广西比较可知:重庆城镇化水平在西部地区排第二,仅次于内蒙古自治区,重庆在西部优势地位明显。但和其他三个直辖市相比,重庆差距还不小。从直辖这个层面上讲,重庆的城镇化率偏低。北京城镇化率是其1.8倍,上海城镇化率几乎是其2倍,天津城镇化率也是其1.6倍。北京、上海、天津城镇化发展均超过70%,已经步入城镇化发展的后期。重庆处于加速发展期的中期,未来发展形势看好。  五、人口基数大,城镇化发展任务艰巨  重庆2007年常住人口为2,816万人,位列四个直辖市之首,远多于其他三个直辖市,分别是北京总人口的1.8倍、天津总人口的2.6倍、上海总人口的1.5倍。在总人口不变的情况下,重庆城镇化率提高一个百分点需转移28.2万乡村人口,而北京、上海、天津仅为15.8万人、18.2万人、10.8万人。 重庆人口基数大,城镇化处于加速发展中期,发展任务艰巨是其另一个特点,要提高到一个较高水平还需着眼于长远发展。作者:重庆大学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3-09-08 12:46:001

区域经济和商务经济的区别

方向不同、特点不同。1、区域经济也叫"地区经济",指分布于各个行政区域的那部分国民经济,它的形成是劳动地域分工的结果。商务经济学主要研究经济、商务、贸易、营销、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缩影,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商务经济进行商务分析、商务规划、商务运营和业务拓展等。
2023-09-08 12:46:081

什么是地缘政治,地缘经济?有那么重要么?

  地缘政治就是外交战略与地区安全战略,外交战略是基本,地区安全是根本,何如何在地缘政治中扮演角色,军事和经济是决定因素,而外交战略则是体现国家的诉求。 _  一、地缘经济的兴起  冷战时期,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为标志的两极对抗成为国际关系的主要特征,当时地缘政治因素在美苏两国的国家安全和对外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最明显的莫过于划分势力范围和组建区域性军事集团。伴随着20世纪末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国际政治体系正处于重构与改组之中,呈现出许多不同于冷战时期的新特征,最显著的方面就是世界经济的政治效用空前强化。具体地说,经济安全已构成当今国际安全形势的重要内容;经济手段成为实现国际政治目的的重要方式;经济力量的多元化成为推动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的主导因素。国际关系重心从政治和军事领域向经济领域倾斜,各国均把以经济与科技为首要目标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放在对外战略的首位,力争在21世纪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冷战结束,地缘政治的两极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纯粹为争夺生存空间而进行的领土扩张观念日趋过时,一种以经济利益和经济关系取代政治关系与军事对抗的态势不断发展。用美国加州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主任罗斯克兰思的话说就是:在资本、劳动力与信息处于流动并上升为主导地位的经济中,土地至上观无立足之地,发达国家更愿去开拓世界市场而不是攫取领土。(1)  世界各国由军事对抗转向“经济战”的争夺预示着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标准不再主要是国土疆域的大小,而是综合国力,是其经济在世界市场上占有的份额以及在国际分工与协作中所处的地位。国家的对外影响力或控制力转而可以通过经济行为或经济手段向国外延伸和运作来实现。经济因素和经济外交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显著提高。  “21世纪将是‘经济第一"的世纪。各国谋求经济利益的需要将优先于政治、军事和意识形态方面的考虑,世界舞台上的重头戏由‘军事争霸"转向‘经济角逐",经济振兴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赛的主战场。”(2)竞相增强本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将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国家实力的综合指标体现。  二、地缘经济的特征  21世纪的经济全球化初期更多的表现为一种经济的区域化。全球化和区域化并存的局面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作为一种新兴的概念,“地缘经济”有以下基本内容:(1)国际关系中经济发展和经济量的时空关系、分布状况及其运行机制和运行轨迹。(2)世界经济现象与地理关系、地缘区位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3)地理现象、地缘关系对国际社会经济文化的互动作用和影响。(4)为当代各国国际战略、区域经济和文化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为经济、文化开发、设计、规划提供全方位的理论依据。(3)从上我们可以看出地缘经济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1. 地理因素是地缘经济中的基本要素  在地缘经济中,地理因素是其基本要素,一个国家的地理区位、自然资源会对国家的发展、国家经济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地缘经济正是研究如何从地理的角度出发,在国际竞争中保护国家的自身利益。人类在地球上活动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在国家的经济活动中,总是选择临近地区的合作。地域上的连接产生的经济关系称之为地缘经济关系。这种关系通常表现为或者是联合和合作即经济集团化,或者是对立乃至是遏制、互设壁垒等,前者1称之为互补关系,后者称之为竞争关系。  2. 地缘经济最明显的表现为区域经济集团化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尚不具备充分条件的情况下,区域经济一体化则是地缘经济的主要表现形式和内容。 地缘经济学的一个核心观点,就是认为世界正在变为三个相互竞争的经济集团:(1)日本和中国率领的环太平洋经济区,包括韩国、东南亚等地区;(2)美国领导的西半球经济区,今后将包括拉丁美洲在内;(3)以法德为中心的欧洲经济区,将逐渐覆盖前苏联和东欧地区,也许还有北部非洲。三大集团谁能获得较大优势,主要取决于各个集团的规模、地理位置、人口、文化、政治手腕等因素。这三大经济区域的比较优势在于,欧洲经济区到目前为止最成熟也最成型,一体化程度最高而享受其好处也最充分;美洲经济区实力最雄厚资源也最丰富,美国独特的地理位置使之最有可能“利益均沾”,即在建立自己的经济势力范围的同时向太平洋和大西洋两面扩展;亚洲经济区(主要是东亚)的经济水平相对最低,但合作形式最生动多样,而且在冷战后相当一段时间内,该经济区的发展速度最快。  3. 跨国公司是地缘经济中最活跃的要素  跨国公司是资本国际化、科学技术革命和国际分工深化的产物,是生产国际化的主要载体,跨国公司具有垄断优势、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以及对外直接投资选择的区位优势,其分支机构遍及全球,生产、销售、技术和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形成一体化网络。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当代跨国公司具有以下积极的影响:  第一,当代跨国公司的发展深化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跨国公司开展的跨国经营,加强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联系,发展和深化了国与国之间的生产、交换、流通、消费、技术产品开发研究方面的协作关系。  第二,跨国公司促进了商品、劳务、资本和其他经济资源在区域范围内更有效的流动和更合理的配置。跨国公司有全球完备的生产体系和销售体系,商品、劳务、资本、信息、人才等生产要素或生产成果能畅通的流动和合理有效的配置。近年来,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和内部贸易大规模增加,能充分说明这一点。  第三,跨国公司开拓了区域贸易的新领域,扩大了国际贸易的流通量。  跨国公司的国际化经营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内部化贸易。跨国公司通过其内部的母公司和子公司以及子公司相互之间的相互生产要素,生产成果和信息的交流。在国际贸易中,跨国公司的区域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3左右。跨国公司的全球经营,促进了区域贸易的发展,繁荣了区域经济。  非常重要  今天如何在地缘政治与国家利益之间找出最佳的平衡点,现实的摆在了共和国的决策者面前。但发展仍然是我们的核心任务,绝不能动摇。但在规定的时间内,集中力量,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发展国防力量,确保在领土主权,霸权主义侵略、干涉、威胁面前立于不败之地,是保障发展的根本。
2023-09-08 12:46:301

如何分析某一区域经济发展的区位条件?

  ①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  ② 自然条件(分析气候、地形、土壤、水源)优越;  ③ 工农业基础条件(好);  ④ 资源条件(丰富),旅游条件;  ⑤ 劳动力条件(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  ⑥ 市场条件(广阔);  ⑦ 国家政策和开放程度,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额(比例多);  ⑧ 其他条件(国家大型工程等)
2023-09-08 12:46:411

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因素有哪些?

该区域的政治 文化 城市的交通 自然环境 等等
2023-09-08 12:46:543

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因素有哪些

首先,自然因素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在人类生产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一个国家所拥有的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和构成及其分布状况,对经济发展关系极大。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或影响第二,社会制度。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等。市场经济要远远优于计划经济,民主自由的国家可以激发国民的创造力,促进科技进步、思想进步。健全的法律体系可以节约经济运行成本。影响经济发展的速度。社会制 度因素,是决定国家经济发展速度的重要因素。社会制 度因素,主要是从四大方面,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既,市场制 度因素,产权制 度因素,国家政体因素,法律体系因素,四个方面。第三,科学技术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不仅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其他方面也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第四,文化教育第五,人口数量等。
2023-09-08 12:47: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