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社戏》中的民俗

2023-09-23 00:39:09
TAG: 民俗 社戏
共1条回复
里论外几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单元导读里有这样一句话“看到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感受到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更好地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社戏》是鲁迅先生的一部小说,它里面呈现了鲁镇当时的一些民俗。

文章的开头写到了“消夏”的民俗。“我们鲁镇的习惯,本来是凡有出嫁的女儿,倘自己还未当家,夏间便大抵回到母家去消夏。那时我的祖母虽然还康健,但母亲也已分担了些家务,所以夏期便不能多日的归省了,只得在扫墓完毕之后,抽空去住几天,这时我便每年跟了我的母亲住在外祖母的家里”。这是一个地域的习惯,也是一个地域的文化。这种民俗也就成了“我”看社戏的机缘。因为每年都去,平桥村就成了“我”的乐土,“我”和小伙伴们也就如此熟悉了。

“春赛”即春天举行的赛会,文中“社戏”即春赛的一部分活动。为了庆祝为了祈福,表达了劳动人民善良的愿望,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社戏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戏曲中有老生、小旦、小生、小丑、老旦等角儿。社戏是鲁镇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盛事。从“我”想看社戏却接不到船可以看出为看社戏是几乎全村倾巢出动。社戏这种民俗文化极具地方特色,呈现了农民的生活景象,也丰富了农民的精神生活。

“行辈”是中国特有的表示家族纵横关系的方式。行,是家族中兄弟长幼次序,表示同辈的横向关系,古人用伯仲叔季顺序为排行,也就是平常所说的老大、老二、老三、老四。辈,指的是辈分,即同一家族中的代次,表示家族各代的纵向关系,辈分不分年龄,如《社戏》中说“我们年纪都相仿,但论起行辈来,却至少是叔子,有几个还是太公,因为他们合村都是同姓,是本家。”但那时的我们不用像传统中晚辈必须遵守尊卑礼节,比较自由,无拘无束。

《社戏》中呈现的民俗,核心就在于乡民的淳朴善良。

相关推荐

"社戏"指的是什么

  社戏,是中国民间广泛流行的、在社中进行的一种有关宗教和风俗的戏艺活动。“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顾名思义,社戏即在社中进行的一种有关宗教和风俗的戏艺活动。它在中国民间广泛流行。 社戏源于古代官社或私社的祭祀、庆祝活动,随着戏艺形式的多样化,社戏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因各种戏艺形式细分化和专业化,诸如杂技、戏曲等戏艺形式逐渐独立并成熟,然后这些专业的戏艺团队又以合作或受邀聘请的形式融入各地社戏表演中。  社戏一般在庙台或草台(临时搭建)上演出。庙台有两种:一为建于庙宇大殿前的天井内,庙台正对像;二为筑于庙门的水上舞台,或称“水台”,观众可坐在船上看戏。社戏一般演3天,多到10天或10几天。  社戏在全国各地都有,因不同地方的习俗不同,以及当地流行的戏艺形式不同,而略有差异,例如绍兴社戏、黄冈社戏、安顺地戏。全国各地的人在阅读鲁迅的短篇小说《社戏》时,感觉如同在描述本地习俗一般亲切,这也是鲁迅《社戏》一文能够深入民心、广受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
2023-09-08 13:56:144

什么是社戏 具体什么是社戏

1、什么是社戏:社戏,指在社中进行的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有着酬神祈福、文化娱乐或商业相关的意义,代表地区有绍兴社戏、黄冈社戏、安顺地戏等。 2、在绍兴,社日演戏是由来已久的了,南宋时,陆游的“社日”诗中就已经有“太平处处是优场,社日儿童喜欲狂”的题咏。至清代,社戏成为乱弹戏剧的主要演出形式。绍兴乱弹戏班所演的戏,大致可以分为庙会戏、节令戏、祠堂戏、喜庆戏、事务戏、平安大戏等等。
2023-09-08 13:56:531

什么是社戏?

1.“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 2.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即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 3.社戏的演出,众彩纷呈,四邻乡里,呼拥于社所。 4.参加敬祀的族人还可以分用丰盛的祭品,称作社饭。 5.社酒是不可或缺唯一的饮料。 6.至清代,社戏成为乱弹戏剧的主要演出形式。 7.绍兴乱弹戏班所演的戏,大致可以分为庙会戏、节令戏、祠堂戏、喜庆戏、事务戏、平安大戏等等。 8.在绍兴城乡,这种庙会戏的演出十分频繁,演出的目的是求福佑、保平安、祈丰收、逐瘟疫。
2023-09-08 13:57:021

鲁迅社戏全文

全文:我在倒数上去的二十年中,只看过两回中国戏,前十年是绝不看,因为没有看戏的意思和机会,那两回全在后十年,然而都没有看出什么来就走了。第一回是民国元年我初到北京的时候,当时一个朋友对我说,北京戏最好,你不去见见世面么?我想,看戏是有味的,而况在北京呢。于是都兴致勃勃地跑到什么园,戏文已经开场了,在外面也早听到冬冬地响。我们挨进门,几个红的绿的在我的眼前一闪烁,便又看见戏台下满是许多头,再定神四面看,却见中间也还有几个空座,挤过去要坐时,又有人对我发议论,我因为耳朵已经__的响着了,用了心,才听到他是说“有人,不行!”我们退到后面,一个辫子很光的却来领我们到了侧面,指出一个地位来。这所谓地位者,原来是一条长凳,然而他那坐板比我的上腿要狭到四分之三,他的脚比我的下腿要长过三分之二。我先是没有爬上去的勇气,接着便联想到私刑拷打的刑具,不由的毛骨悚然地走出了。走了许多路,忽听得我的朋友的声音道,“究竟怎的?”我回过脸去,原来他也被我带出来了。他很诧异地说,“怎么总是走,不答应?”我说,“朋友,对不起,我耳朵只在冬冬__的响,并没有听到你的话。”后来我每一想到,便很以为奇怪,似乎这戏太不好,——否则便是我近来在戏台下不适于生存了。我于是忘了前几年的冬冬__之灾,竟到第一舞台去了,但大约一半也因为重价购来的宝票,总得使用了才舒服。我打听得叫天出台是迟的,而第一舞台却是新式构造,用不着争座位,便放了心,延宕到九点钟才去,谁料照例,人都满了,连立足也难。我只得挤在远处的人丛中看一个老旦在台上唱。那老旦嘴边插着两个点火的纸捻子,旁边有一个鬼卒,我费尽思量,才疑心他或者是目连的母亲,因为后来又出来了一个和尚。然而我又不知道那名角是谁,就去问挤小在我的左边的一位胖绅士。于是看小旦唱,看花旦唱,看老生唱,看不知什么角色唱,看一大班人乱打,看两三个人互打,从九点多到十点,从十点到十一点,从十一点到十一点半,从十一点半到十二点,——然而叫天竟还没有来。我向来没有这样忍耐的等待过什么事物,而况这身边的胖绅士的吁吁的喘气,这台上的冬冬__的敲打,红红绿绿的晃荡,加之以十二点,忽而使我醒悟到在这里不适于生存了。我同时便机械的拧转身子,用力往外只一挤,觉得背后便已满满的,大约那弹性的胖绅士早在我的空处胖开了他的右半身了。我后无回路,自然挤而又挤,终于出了大门。街上除了专等看客的车辆之外,几乎没有什么行人了,大门口却还有十几个人昂着头看戏目,别有一堆人站着并不看什么,我想:他们大概是看散戏之后出来的女人们的,而叫天却还没有来??然而夜气很清爽,真所谓“沁人心脾”,我在北京遇着这样的好空气,仿佛这是第一遭了。这一夜,就是我对于中国戏告了别的一夜,此后再没有想到他,即使偶尔经过戏园,我们也漠不相关,精神上早已一在天之南一在地之北了。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都是结实的罗汉豆。“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吃完豆,又开船,一面洗器具,豆荚豆壳全抛在河水里,什么痕迹也没有了。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然而大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他如果骂,我们便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枝枯桕树,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双喜在船头上忽而大声的说。我向船头一望,前面已经是平桥。桥脚上站着一个人,却是我的母亲,双喜便是对伊说着话。我走出前舱去,船也就进了平桥了,停了船,我们纷纷都上岸。母亲颇有些生气,说是过了三更了,怎么回来得这样迟,但也就高兴了,笑着邀大家去吃炒米。大家都说已经吃了点心,又渴睡,不如及早睡的好,各自回去了。第二天,我向午才起来,并没有听到什么关系八公公盐柴事件的纠葛,下午仍然去钓虾。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我抬头看时,是六一公公棹着小船,卖了豆回来了,船肚里还有剩下的一堆豆。“是的。我们请客。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双喜说。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于是对我说,“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我点一点头,说道,“好。”“豆可中吃呢?”我又点一点头,说道,“很好。”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这真是大市镇里出来的读过书的人才识货!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乡下人不识好歹,还说我的豆比不上别人的呢。我今天也要送些给我们的姑奶奶尝尝去??”他于是打着楫子过去了。待到母亲叫我回去吃晚饭的时候,桌上便有一大碗煮熟了的罗汉豆,就是六一公公送给母亲和我吃的。听说他还对母亲极口夸奖我,说“小小年纪便有见识,将来一定要中状元。姑奶奶,你的福气是可以写包票的了”。但我吃了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感受:小说所描写的是另一种迥然相异的环境气氛及人情人际关系。这里有美的自然环境,有美的生活情趣,有美的人际关系,有美的人情意味。乡下的生活充满无限的生机和情趣,掘蚯蚓钓河虾,饱餐一顿,有迷人的月夜出航,小朋友合烧吃罗汉豆的活动,使作者无比欢快,心旷神怡。这里的写景叙事绘人,同样聚焦于作者的心理感受和审美追求:向往热情友好、淳朴温厚的人际关系,懂憬正直无私、美好和谐的人情味和人性美。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作者抨击都市剧场,盛赞农村社戏,所潜心抒发的正是他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恶丑的憎厌。通过作者在京都看京戏栅在农村看社戏两种情景、两种感受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热诫友好、平等和谐的人情人际关系的向往。出处:出自现代文学家鲁迅的短篇小说《社戏》。扩展资料:创作背景:《社戏》写于1922年10月。作品写到在北京看戏的时候,说那是“倒数上去二十年中”的事。从作品发表时算起,倒数上去二十年,便是辛亥革命前十年左右。当时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如刚刚经过了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1898年的戊戌变法,1900年的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战争??清王朝的反动统治者正在“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和帝国主义勾结起来,加紧奴役和盘剥中国人民。鲁迅于1902年怀着救国救民的思想,留学于日本,1909年至1911年年底先后任教于杭州、绍兴。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专制主义的清王朝,于1912年1日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对此,鲁迅非常兴奋,热情地欢迎和支持,并应当时教育总长蔡元培的邀请,赴南京教育部任部员,后随教育部迁北京。此后接连发生了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他说“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终于使他认识到,经过辛亥革命,中国的社会现状“招牌虽换,货色照旧”,没有什么改变。十月革命给正在沉思,探索的鲁迅以强烈的震动,使他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和人民革命的希望。“五四”爱国运动暴发,使鲁迅的革命精神更加振奋,于是用笔起来无情地揭露封建制度和孔孟之道的吃人本质,发出“救救孩子”和推翻封建“铁屋子”的号召。他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以彻底的反封建的思想向敌人接连投去匕首和机枪,表现了鲜明的革命者的立场。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发表了小说《社戏》。
2023-09-08 13:57:101

社戏的含义?

社戏/ 含义社戏,指在社中进行的一种有关宗教和风俗的戏艺活动,有着酬神祈福、文化娱乐或商业相关的意义,代表地区有绍兴社戏、黄冈社戏、安顺地戏等。
2023-09-08 13:57:212

《社戏》

《社戏》,是鲁迅先生选自《呐喊》的一篇小说。初读课文,十分生疏与乏味。不像小说,小说的情节应该是跌宕起伏,而这篇文章似乎更像散文。甚至连老师也说过:"若是不让我看出处,我会以为是《朝花夕拾》里的节选。"《社戏》讲的是鲁迅先生少年时到赵庄平桥村看戏,发生了各种冒险经历。全文表达了鲁迅对儿童时期生活的美好怀念。 由于这篇课文较长,老师为了方便我们理解,便把这篇文章分段,用几个小标题的形式给我们展示了出来,分别是:平桥概况,伙伴游玩,无船看戏,夏夜行船,赵庄看戏,偷豆吃豆,赵庄返回,送豆吃豆。文章第一段是讲第一个小标题的内容。确实,写出了平桥村的具体位置,以及那里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若说是看戏,我便发现鲁迅先生小时候太可爱了,为了去赵庄看戏而发脾气,还不吃东西。从文中"这一天我不钓虾,东西也少吃。"就可看出鲁迅儿时的那份童真。因为这确实是那样,我们儿时为了一个自己心仪已久玩具,而哭着央求父母给我买。他们因为拗不过你,所以买了。而鲁迅的外祖母与母亲就是这样,再加上双喜的"包票"。她们便放心的让鲁迅去赵庄看戏了。在去看戏的路上,鲁迅写了很长一段的风景。风景随着心情变化着。慢慢的从期待惊喜转化为沉静悠扬。"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可以看出小孩子急切,迫不及待想看戏的心情。接着,课文用了七段来写社戏。戏里面的内容丰富多彩,有铁头老生,蛇精与老虎,最好的一场小丑的。以及孩子们最怕的老旦。孩子们从那种新鲜刺激感默默走向安静。回去的路上,孩子们都饿的不成样子。于是偷摘了六一公公和阿发家的罗汉豆。偷用了八公公的盐和柴。烧火,开开心心的吃豆子。这是孩子们的天堂。没有诗经,没有父母。是无忧无虑的。偷豆子吃的那一段经历一定在鲁迅脑中紧紧的记住着,很多年后还依然记得。因为从最后一段"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就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一定十分开心与怀念那段时光。
2023-09-08 13:57:391

社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社戏》主要内容《社戏》一课记叙了“我”和小伙伴们去赵庄看社戏的过程,刻画了一群栩栩如生的农家孩子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之情。课文从平桥村是我的乐土,写到去赵庄看社戏的整个过程,其间,重点描写了“看社戏前的波折”、“夜航去看社戏途中”、“看社戏后归航偷豆”。《社戏》分段段意第一段:(1-3)回乡消夏。写“我”在平桥村受到小朋友的热情接待,过着自由的生活。第二段:(4-21)坐船看戏。写“我”和小伙伴到赵庄看社戏的情景。第三段:度(22-30)偷吃蚕豆。写看社戏后返回平桥村途中偷吃罗汉豆的经过。第四段:(31-40)公公夸奖。写第二天偷吃罗汉豆的事被揭穿,六一公公送豆的情景和“我”对看戏、吃豆的思念。
2023-09-08 13:57:471

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什么

社戏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戏曲中有老生、小旦、小生、小丑、老旦等角儿。社戏是鲁镇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盛事。从“我”想看社戏却接不到船可以看出为看社戏是几乎全村倾巢出动。社戏这种民俗文化极具地方特色,呈现了农民的生活景象,也丰富了农民的精神生活。辈指的是辈分即同一家族中的代次,表示家族各代的纵向关系,辈分不分年龄,如《社戏》中说“我们年纪都相仿,但论起行辈来,却至少是叔子,有几个还是太公,因为合村都是同姓,是本家。”但那时的不用像传统中晚辈必须遵守尊卑礼节,比较自由,无拘无束。相关介绍:《社戏》是鲁迅先生选自《呐喊》的一篇小说。初读课文十分生疏与乏味。不像小说,小说的情节应该是跌宕起伏,而这篇文章似乎更像散文。甚至连老师也说过:若是不让我看出处,我会以为是《朝花夕拾》里的节选。《社戏》讲的是鲁迅先生少年时到赵庄平桥村看戏,发生了各种冒险经历。全文表达了鲁迅对儿童时期生活的美好怀念。
2023-09-08 13:58:141

社戏的常识

1. 社戏的文学常识 “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鲁迅在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鲁迅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阿Q正传》等皆收于《呐喊》中)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共收录10篇散文)(含《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已被纳入初中语文人教版课本) 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 散文诗集:《野草》(含《风筝》、《雪》等作品) 2. 有关社戏的知识 一、《社戏》二题(宋聚轩) 鲁迅先生的小说《社戏》中有两个问题,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无人涉及。笔者教学过程中查阅了一些资料,现整理出来,以作参考。 关于看社戏的时间 《社戏》中写道:“我们鲁镇的习惯,本来是凡有出嫁的女儿,倘自己还未当家,夏间便大抵回到母家去消夏。那时我的祖母虽然还康健,但母亲也已分担了些家务,所以夏期便不能多日的归省了,只得在扫墓完毕之后,抽空去住几天,这时我便每年跟了我的母亲住在外祖母的家里。”又说,赵庄之所以要演戏,“现在想,那或者是春赛,是社戏了。”课文注释云:春赛即“春天举行的赛会”。据此,一般人认为,看社戏的时间是在春天。其实,这是不确切的。看社戏的时间应该是在初夏。其理由有三: 第一,《社戏》中说,我到外祖母家去,是在“扫墓完毕之后”。那么,浙江绍兴一带的扫墓是在什么时间呢?据《越谚·风俗部》云:乡下墓祭一年间共有三次,一是“拜坟岁、上元之前,儿孙数人,香烛纸锭谒墓”;二是“上坟,即扫墓也,清明前后,大备船筵鼓乐,男女儿孙尽室赴墓,近宗晚眷助祭罗拜,称谓上坟市”;三是“送寒衣,十月祭墓之名,亦数人而已。”《越谚》的作者范啸风,别号扁舟子,绍兴城附近皇甫庄人。鲁迅的外祖父鲁晴轩中举后迁居皇甫庄,租赁的就是范啸风的房屋。他的话是可信的。另据周作人回忆:“周家墓祭的规矩,拜坟岁和送寒衣都只有男子前去”,而“清明上坟,规模就要大多了,不但是妇女同去,还因为要举行三献礼,有些旧排场。”把以上这些材料综合起来分析,《社戏》中所说的扫墓,是指清明上坟无疑了。又据顾铁卿所著《清嘉录·卷三》云:所谓清明上坟,并非仅仅指清明节那一天,而是“以清明前一日至立夏日”。那么,小说中所说的“在扫墓完毕之后”,当然应该是在夏初了。 第二,从《社戏》所描写的自然景物看,也是在初夏。“碧绿的豆麦田地”,“罗汉豆正旺相”,这被称为“罗汉豆”的蚕豆,在浙东一带,是越冬植物,清明以后才开始结果,到夏季才能收割。能剥了煮着吃的时候,当然是在初夏了。另外,小说中还写道,看社戏的那些土财主的家眷们,“多半是专到戏台下来吃糕饼水果和瓜子的”,水果当然也只能到夏季才有。 第三,周作人在《鲁迅小说里的人物·地方戏》中明确写道:“本文(指《社戏》──引者注)中说:‘当时我并不想到他们为什么年年要演戏,现在想,那或者是春赛,是社戏了。"这是题目的说明,但实际上这种演戏大抵是在夏天。” 根据以上理由,我认为,看社戏的时间应该是在初夏,而不是在春天。 社戏演出的内容 关于社戏演出的内容,小说中是这样记述的:首先是“一个黑的长胡子的背上插着四张旗,捏着长枪,和一群赤膊的人正打仗”,几个赤膊的人翻了一阵筋斗,都进去了,“接着走出一个小旦来,咿咿呀呀的唱”,然后是“一个红衫的小丑被绑在台柱子上,给一个花白胡子的用马鞭打起来了”,最后是老旦出台慢慢地唱。这究竟是一出什么戏呢?据徐淦《鲁迅和绍兴戏》一文考证,这是绍兴戏《游园吊打》。该戏叙述的是唐朝宰相卢杞陷害忠良,纵子作恶,终于被惩的故事。卢杞的儿子(剧中称为恶少)带了帮闲家丁到忠良朱文光家抢亲,被朱文光抓住打了一顿,直到写了服辩(悔过书)方才罢休。服辩词云:恶少──抢姣姣;家丁──惹祸苗;恶少──下遭再来抢姣姣;家丁──变猪变狗变阿猫。小说中被绑在台柱上的红衫小丑就是卢杞的儿子,那个花白胡子的就是忠良朱文光。 另据周作人回忆,小说中所写的社戏的内容,“是绍兴戏中精彩内容之一”,“帮闲引了公子去抢姣姣,结果吊打了写服辩了事,……看过的人都不能忘记,……虽然他不曾说出是什么戏文来”。这段回忆,与《游园吊打》的情节也是完全吻合的。 3. 文学常识题一道16、《社戏》的作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 “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鲁迅在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阿Q正传》等皆收于《呐喊》中) 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共收录10篇散文)(含《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已被纳入初中语文人教版课本) 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 散文诗集:《野草》(含《风筝》、《雪》等作品)。 4. 社戏的文学常识 1、《社戏》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写于1922年的短篇小说,发表于同年12月《小说月刊》第13卷12号,后收入小说集《呐喊》。 2、这篇小说以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我”20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乡村看社戏。 3、表达的情感: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朋友诚挚情谊的眷念。 4、绍兴社戏 以绍兴社戏为例,绍兴乱弹(即绍剧,俗称绍兴大班)戏班所演的戏,大致可以分为庙会戏、节令戏、祠堂戏、喜庆戏、事务戏、平安大戏等等。 常规分为3部分:彩头戏、突头戏和大戏。 彩头戏,也称“口彩戏”,主要为恭祝发财、晋官的吉利戏剧。突头戏,当地称“骨子毁”,是为正戏作铺垫的戏剧。 扩展资料: 《社戏》写于1922年10月。作品写到在北京看戏的时候,说那是“倒数上去二十年中”的事。 从作品发表时算起,倒数上去二十年,便是辛亥革命前十年左右。当时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专制主义的清王朝,于1912年1日建立中华民国临时 *** 。对此,鲁迅非常兴奋,热情地欢迎和支持,并应当时教育总长蔡元培的邀请,赴南京教育部任部员,后随教育部迁北京。 此后接连发生了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他说“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终于使他认识到,经过辛亥革命,中国的社会现状“招牌虽换,货色照旧”,没有什么改变。 十月革命给正在沉思,探索的鲁迅以强烈的震动,使他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和人民革命的希望。“五四”爱国运动暴发,使鲁迅的革命精神更加振奋,于是用笔起来无情地揭露封建制度和孔孟之道的吃人本质,发出“救救孩子”和推翻封建“铁屋子”的号召。 他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以彻底的反封建的思想向敌人接连投去匕首和机枪,表现了鲜明的革命者的立场。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发表了小说《社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戏。 5. 社戏的复习重点有哪些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出示小黑板) 惮踱颇归省行辈撺掇凫水潺潺宛转 2.讨论课文段落层次。 1)文章的中心情节是什么?围绕这~中心事件写了哪些事情? 明确: 看社戏 戏前波折(开端) 夏夜行船(发展) 船头看戏(发展) 月夜归航( *** 、结局) 2)除了看社戏以外,文中还写了其他活动或事件吗? 明确:开头写了随母亲省亲小住平桥村,钓鱼放牛捉虾等有趣的乡间生活。 结尾写了六~公公送豆。 3)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 明确: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平桥村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明确:"离海不远","偏僻",‘"临河","不满三十家",以"种田""打鱼"为业,"只有一个杂货店"。 2.这样一个偏僻不打眼的小村庄,为什么是"我"的"乐土"呢? 明确:①可以免读一些难懂的书,过着自由快乐的生活。 ②没有一些礼教的束缚,人人平等。③还有着众多丰富有趣的活动。 3.这一部分与中心情节有什么关系?可否去掉呢? 明确:这一部分为中心情节的展开作好铺垫,如果去掉,后文的情节会显得过于突兀,且显得过于单调。 个部分。 一、(1一3段);二、(4-30段);三、(3-40段)。 1.看戏之前遇到了什么波折,后来又如何解决的? 明确:三次波折,三次转机。 又请班上男同学齐读第10自然段,女同学圈出描写少年朋友们开船动作的词语, 共体味其运用之妙。 明确:动词,拔、点、磕、架。 充分描绘出小伙伴驾船技术的熟练,反映出小伙伴们聪明、能干的特点。 3。 结合课后练习二第1小题,学习"夏夜行船"段,引导学生揣摩情景交融的描写方法。 (答案见《教师教学用书》。 ) 4请同学默读课文"船头看戏"的段落,思考在作者笔下,"我"所要急切看到的戏好看吗?为什么? 明确:不好看。①想看铁头老生翻跟头,但那老生却没翻;②想看"蛇精"和"跳老虎",等了许久都不见出来;③最怕看"老旦",然而"老旦终于出了台"并不停地唱着。 除了正面写出戏不好看外.文中孩子们"喃喃的骂","不住的吁气","打起呵欠"等,这些对孩子神态的描写,也从侧面表现了戏不好看。 5.既然戏不好看,大家都一致赞成回去。 请同学们齐读写"月夜归航"的段落,并思考课后练习二。 明确:月下归航写了小伙伴们去"偷"罗汉豆的趣事。 去时"我"的心情很急迫,总"以为船慢",而此时"我"和小伙伴们偷豆吃豆,心情无比欢畅。 6在写孩子们偷豆的时候,有一句人物语言很能表现人物性格特征,请同学们找 出来,并思考表现了何种性格特征。 明确:阿发,"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 "这句话足以表现出这群农家孩子热情好客、淳朴善良、天真活泼的性格特征。 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文章最后一部分是写看社戏的余波,其中"六一公公送豆"的情节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孩子们"偷"了六一公公的豆,第二天他"不料竟非常感激起来",并又送上一大碗罗汉豆来。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老人的宽厚慈爱,热情好客,进一步说明"我"之所以爱平桥村,正是因为平桥村的人善良可爱。深化主题。 我们把文章最后一句话"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删去可不可以?为什么? 提示:①戏并不好看,豆也很普通,为什么"我"却有这种感觉?②《社戏》这篇小说全文原有前后两部分,课文书选后一部分,找出《社戏》全文,让学生对比阅读,启发学生思维。 ③同学们读这篇小说有什么感受?你觉得文中尤其是最后一句充满着一种怎样的情债?(参看《教师教学用书》中范伯群的《人生经验通直感--从《社戏》和《朝花夕抬》谈起。)。 6. 什么是社戏 社戏,指在社中进行的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 在绍兴,社日演戏由来已久,南宋时,陆游的《社日》诗中就已经有“太平处处是优场,社日儿童喜欲狂”的题咏。至清代,社戏成为乱弹戏剧的主要演出形式。 社原指土地神 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是旧时绍兴城乡春秋两季祭祀社神所演的戏,用以酬神祈福。 先时,春社为祈求 五谷丰登,秋社为庆贺一年丰收,后发展为以演戏酬神祈福,进而沿袭为民间 文化娱乐活动。绍兴演社戏风俗,到清末仍风行一时,被人们称作戏曲之乡,曾经是全国四大声腔的盛行区。 绍兴的大部分地区以庙会戏为主。庙会戏是指 在各种神道如关帝、包公、龙王、火神、岳五猖、城隍、土地公等诞辰祭祀活 动中演出的戏。 祭祀神道的诞辰,是神庙所在地的农村的盛大庆典,通常举行迎神赛(赛春)会,绵延数里乃至十数里,轰动村社。同时,农村的贸易集市 活动,也在庙会期间举行,百货骈集,称为会市。 演戏酬神是祭祀活动的一个 组成部分,届时,村民们遍邀外地乡戚,备酒备饭,招待看戏。 李慈铭在《越缦堂日记》中说:“越人好多淫祀,自二月至五月,赛会无虚日,大率非鬼之祭,唯(马臻)太守功德在人,虽远益彰,歌舞其下,犹为近古。
2023-09-08 13:58:341

社戏的三要素是什么?

社戏中的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人物是迅哥,双喜,外祖母,母亲,阿发,六一公公, 情节是我和伙伴看戏 。环境是在故乡(平桥村和赵庄)。
2023-09-08 13:58:442

社戏 鲁迅

你要问什么?
2023-09-08 13:59:011

鲁迅《社戏》分段

第一部分(1-3):平桥村是我的乐土   第二部分(4-30):到赵庄看社戏的全过程   第三部分(31-40):看社戏后深夜归航和偷豆
2023-09-08 13:59:2310

社戏主要写了几个情节?

一、《社戏》全文写了7个故事情节,按照顺序分别是:1、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2、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3、看社戏前的波折。4、夜航去看社戏途中。5、赵庄看社戏。6、看社戏归航偷豆。7、六一公公送豆。二、详略写的是:1、详写的是:赵庄看社戏;夜航去看社戏途中;看社戏前的波折;看社戏归航偷豆。2、略写的是:六一公公送豆;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3、这样详写略写相配合,既表现出小住农村的诸多乐趣和美好事物,又使文章多姿多彩。艺术特色1、构思巧妙,结构严谨。这篇小说以看戏为线索,从“我”在北京看中国戏的感受写起,接着追忆了少年时在农村看社戏的愉快,最后又从回忆回到了现实。中间过渡自然,上下衔接紧密。小说虽然没有什么惊一心动魄的情节,也没有复杂的结构,但是由于作者对情节的安排,起伏有致,情趣盎然。2、围绕中心取舍材料。题目是《社戏》,但真正写社戏的内容并不多,作者用不少笔墨在开头写“我”到外祖母家的其他生活以及看社戏遇到的困难,在结尾又写了六一公公送罗汉豆的事,这样写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中心思想。作者所怀恋的不是社戏本身,而是在看社戏过程中与农家孩子结下的诚挚友谊和农村的自由生活。“社戏”作为一条线索,在文中起着贯穿故事情节的作用。
2023-09-08 13:59:571

《社戏》分为几个部分?

《社戏》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看戏前,写“我”在平桥村随母亲归省的生活,突出“我”对社戏的盼望。第二部分:看戏中,写“我”和小伙伴们去赵庄看社戏。第三部分:看戏后,写看社戏后的余波和“我”对社戏的怀念。扩展资料:《社戏》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写于1922年的短篇小说,发表于同年12月《小说月刊》,后收入小说集《呐喊》。这篇小说以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我”20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乡村看社戏。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朋友诚挚情谊的眷念。
2023-09-08 14:00:145

社戏是什么?

鲁迅的一篇小说 选自 呐喊
2023-09-08 14:01:243

社戏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这篇小说所着重表现的是“我”对都会和农村两种生活情景、两种人情人际关系的不同感受。通过“我”在京都看京戏,在农村看社戏两种情景、两种感受的对比,表达了“我”对热情友好、平等和谐的人情人际关系的向往。 中心思想 《社戏》通过“我”和少年伙伴们夏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等情节的描写,展示了“我”的一段天真烂漫、童趣盎然的江南水乡文化生活经历,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 由于本文收录在《呐喊》当中,所以一定程度上来讲,批判和揭露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黑暗的不满。 1、作品以饱含深情的优美笔触,刻画了一群农家子弟栩栩如生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展示了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诗情画意的儿童生活画卷。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情感和对摆脱封建束缚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2、 通过“我”与农村孩子看社戏前后的故事的叙述,生动地表现了农村少年天真无邪、聪明能干活泼勇敢,自尊自信的性格,赞美了他们纯朴诚挚,热情、无私的品德。 3、通过生动记叙“我”十一二岁在家乡看社戏的趣事,表达了作者对曾经拥有过的那一片“乐土”和乐事的深切怀念,对农家小朋友美好情谊的由衷眷恋之情。 4、通过看社戏表现了孩子们之间纯真无邪、人与人之间无隔阂、无等级的关系,这是作者所向往的关系。
2023-09-08 14:01:371

《社戏》中,我是如何看戏的?

1、看戏前,兴奋期待。第四段:至于我在那里所盼望的,却是到赵庄看社戏。2、无船看戏,焦急、想哭。第五段:只有我急得要哭;第六段、第七段:这一天,只有我不开口。3、月夜行船,高兴欢腾、喜悦。第九段:我们立刻一哄地出门了;第十段:我的很重的,说不出的大。4、看戏时,扫兴。第十九段:然而我的意思,我有些疲倦了;第二十段:只觉得戏子的脸,大的也个管自己谈话,第二十一段:这时候,看见和我一致的,我很担心;双喜他们却就破口喃喃地骂,双喜终于熬不住了,我们走得好罢。5、月下归航,对社戏有些不舍。第二十二段:回望戏台在灯火中,说回去看。扩展资料《社戏》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写于1922年的短篇小说,发表于同年12月《小说月刊》第13卷12号,后收入小说集《呐喊》。这篇小说以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我”20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乡村看社戏。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朋友诚挚情谊的眷念。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严家炎:收在《呐喊》中的《社戏》,是小说,也是回忆童年生活的美丽的抒情散文。现代作家何孔周:《社戏》借助形象化的、凝炼含蓄的、富有音乐性的语言,把富有特征的各个生活片断和场景绘声绘影、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构成一幅开阔复杂的有机的生活图画,从而把作者对生活的独到观察和深刻思索形象地表述了出来。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戏 (鲁迅小说)
2023-09-08 14:01:451

《社戏》的句子赏析是什么?

1、总之,是完了。到下午,我的朋友都去了,戏已经开场了,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没豆浆喝。这个心理描写特别生动,“似乎”表明迅哥儿甚至通过想象到了那个地方去,可以看见他十分想去看戏又看不成的沮丧。2、在这迟疑之中,双喜可又看出底细来了,便又大声的说道,“我写包票!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这里可以看出双喜非常聪明有考量,这些语言描写从外界条件、内在条件和极端条件三种情况都说得清清楚楚,让大人无法反驳,真的很聪明。3、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用比喻来写景色,原本静止的群山像会动一样往后跑,这么快的形势下,我还觉得慢,可以看出我内心想看社戏的急切心情了。扩展资料创作背景《社戏》写于1922年10月。作品写到在北京看戏的时候,说那是“倒数上去二十年中”的事。从作品发表时算起,倒数上去二十年,便是辛亥革命前十年左右。当时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如刚刚经过了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1898年的戊戌变法,1900年的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战争……清王朝的反动统治者正在“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和帝国主义勾结起来,加紧奴役和盘剥中国人民。鲁迅于1902年怀着救国救民的思想,留学于日本,1909年至1911年年底先后任教于杭州、绍兴。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专制主义的清王朝,于1912年1日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对此,鲁迅非常兴奋,热情地欢迎和支持,并应当时教育总长蔡元培的邀请,赴南京教育部任部员,后随教育部迁北京。此后接连发生了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他说“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终于使他认识到,经过辛亥革命,中国的社会现状“招牌虽换,货色照旧”,没有什么改变。十月革命给正在沉思,探索的鲁迅以强烈的震动,使他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和人民革命的希望。“五四”爱国运动暴发,使鲁迅的革命精神更加振奋,于是用笔起来无情地揭露封建制度和孔孟之道的吃人本质,发出“救救孩子”和推翻封建“铁屋子”的号召。他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以彻底的反封建的思想向敌人接连投去匕首和机枪,表现了鲜明的革命者的立场。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发表了小说《社戏》。
2023-09-08 14:01:591

社戏是鲁迅在什么时候写的

一九二二年十月。
2023-09-08 14:02:183

《社戏》主旨如何概括?

《社戏》的文章主旨是通过小时候的"迅哥"和他的小伙伴去看社戏的过程,体现了鲁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向往,表达了作者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美好童年的回忆,充满着一种浪漫理想色彩,也表现了他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追求。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朋友诚挚情谊的眷念。扩展资料:《社戏》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写于1922年的短篇小说,这篇小说以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我”20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乡村看社戏。双喜是小伙伴中“最聪明的”,小领袖一般,他心细如发,聪明伶俐,当“我”看不成戏,“急得要哭”时,双喜马上能想出“好主意”,并且能举出让“外祖母和母亲也相信”的理由;铁头老生夜晚不翻筋头,“我”很失望,双喜又用“谁肯显本领给白地看”来安慰“我”,表现了他的亲切体贴。六一公公是淳朴乡民的代表,六一公公对于孩子们偷他的豆,只是责备“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听说摘豆是为了请客,马上说“这是应该的”,他并不是吝啬的人;后来他又亲自送豆,表现了他热情好客的性格。“我”夸了他一句,“竟然非常感激起来”,体现了老实厚道的农民本色。
2023-09-08 14:02:431

社戏的主题思想

《社戏》的主题思想是通过小时候的迅哥和他的小伙伴去看社戏的过程,体现了鲁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向往,表达了作者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美好童年的回忆。《社戏》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写于1922年的短篇小说,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朋友诚挚情谊的眷念。
2023-09-08 14:02:571

社戏的赏析

  体味《故乡》和《社戏》的“乡愁”  鲁迅的《故乡》、《社戏》以幽微淡远见长,在淡淡的乡愁中闪烁着诗性与智性的光芒。  首先,这两篇小说都是从回忆乡间之事出发,抒发“我”的感怀。《故乡》中写船虽只是轻描淡写的几笔,却是以“始于篷船,终于篷船”的圆圈来结构其叙事的,进而形成一种“离去——归来——再离去”的“归乡”模式。而《社戏》则不尽相同,它基本上写“我”的追忆少年时代对社戏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其中写到了大船、小船、白篷船、乌篷船等各式各样的船,所有这些“船”都郁结成一个“愁”字,成为鲁迅记忆中无法忘却的风景。  其次,鲁迅在小说中善用“月”的意象烘托环境,展示了浓重夜色笼罩下的一片宁静、详和与一丝希望。  《社戏》中这样写道:“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朦胧”一词在此用作动词,极言“乡愁”的可感可触。又如“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开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的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像一座仙台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将月的皎洁与灯火的漂渺相对照,渲染出依依不舍的情绪和氛围。《故乡》先后两次写到“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使“月”成为小说的中心意象,它俨然成了昔日闰土青春朝气和“我”的美好愿望的象征。  可见,鲁迅在小说中采取童年视角和成人视角叠加的叙事手法抒发离感的“乡愁”,正是源于他对农民和农村的“深刻的眷恋”之情。《社戏》和《故乡》“表现出知识分子传统的乡村情感,乃至有古典作家田园山水诗的意境追求。”
2023-09-08 14:03:061

《社戏》重点句子赏析是?

1、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比喻,船像鱼儿一样灵活,不正是因为小孩子技艺高超吗?而且这自由欢快的鱼儿似乎也映衬了孩子们的心情。2、总之,是完了。到下午,我的朋友都去了,戏已经开场了,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没豆浆喝。这个心理描写特别生动,“似乎”表明迅哥儿甚至通过想象到了那个地方去,可以看见他十分想去看戏又看不成的沮丧。3、在这迟疑之中,双喜可又看出底细来了,便又大声的说道,“我写包票!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这里可以看出双喜非常聪明有考量,这些语言描写从外界条件、内在条件和极端条件三种情况都说得清清楚楚,让大人无法反驳,真的很聪明。4、“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这句话表达了“我”当时怎样的心情?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说不出的大”恰当地表现出儿童特有的感觉,愿望终于实现时,内心无比的喜悦。与前文心情的失望、沮丧形成鲜明的对比,衬托出“我”此时的心情畅快,浑身舒适。5、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用比喻来写景色,原本静止的群山像会动一样往后跑,这么快的形势下,我还觉得慢,可以看出我内心想看社戏的急切心情了。
2023-09-08 14:03:162

鲁迅写社戏的背景及目的

《社戏》一文写于1922年,由于辛亥革命不够彻底,在封建军阀的统治下,封建教育的思想仍紧紧地禁锢着大家的头脑,封建的礼教制度牢牢地束缚着人们的手脚,一切都没有进步,一切都没有朝气。在这种气氛之下,儿童教育就更成为封建教育制度的牺牲品了。枯燥无味的教育内容,僵化呆板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身心都得不到健康发展,而且备受摧残。少年儿童们渴望自由,追求发展,向往大自然的美好风物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亲密融洽友爱互助的关系。鲁迅先生的《社戏》,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以一个少年儿童观察社会,观察人情的角度,生动真切而又寓意深邃地发出了时代的呐喊:封建教育制度是非推翻不可的了!
2023-09-08 14:04:171

《社戏》中有几件事情?

1、第一件事:随母归省。2、第二件事:伙伴游玩。3、第三件事:看戏遇阻。4、第四件事:夏夜行船。5、第五件事:赵庄看戏。6、第六件事:回程吃豆。7、第七件事:深夜返家。8、第八件事:再谈吃豆。扩展资料创作背景:《社戏》选择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呐喊》,通过“我”和少年伙伴们夏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等情节的描写,展示了“我”的一段天真烂漫、童趣盎然的江南水乡文化生活经历,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 十月革命给正在沉思,探索的鲁迅以强烈的震动,使他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和人民革命的希望。“五四”爱国运动暴发,使鲁迅的革命精神更加振奋,于是用笔起来无情地揭露封建制度和孔孟之道的吃人本质,发出“救救孩子”和推翻封建“铁屋子”的号召。他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以彻底的反封建的思想向敌人接连投去匕首和机枪,表现了鲜明的革命者的立场。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发表了小说《社戏》。
2023-09-08 14:04:261

《社戏》的阅读答案

同学,你等一下,我帮你打《社戏》知识清单1,六一公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答:六一公公是淳朴,厚道的农民形象。2,双喜是一个具有怎样性格的人?答:双喜是一个聪明的,能干的,负责的,有领导才能,体贴的人。3,阿发是一个具有怎样性格的人?答:阿发是一个大方,淳朴的人。一,课文结尾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对于这个结尾应该怎样理解?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会吗?答:其实那夜的戏,看得叫人“打哈欠”“破口喃喃骂”,那夜的豆,第二天吃起来也是在平常。所谓“那夜似的好戏”“那夜似的好豆”,代表了作者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美好的回忆,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表现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二,夏夜行船,月夜归航在写景叙事上都非常的精彩。夏夜行船通过那些角度来写景的?月夜归航中“我”的心情与去看戏时有什么不同?答:从视觉听觉嗅觉,有声有色地写出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月夜归航写了众小伙去“偷”罗汉豆的趣事。去时“我”的心情很急迫,总“以为船慢”,而此时“我”和小伙伴们偷豆吃豆,心情无比欢畅。三,揣摩下列词语,回答括号中的问题。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得出的大。(“轻松”和“舒展”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答:“轻松”和“舒展”与前文因看不成戏而沮丧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我”欢喜轻快的心情。②淡黑的起伏连山,仿佛是踊跃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相船尾跑去了。(山为什么是“踊跃”?赏析)答:作者以静写动,化静为动,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船的速度快以及我急于看戏的迫切心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起伏的连山比作踊跃的铁的兽脊,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船的速度快以及我急于看戏的迫切心情。③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回望”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罩”表现了怎样的情形?答:“回望”两字,表现了“我”依依不舍的心情。“罩”通过视觉表现戏台如梦如幻的情景,与来时呼应。④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这真是大市镇里出来的读过书的人才识货!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乡下人不识好歹,还说我的豆比不上别人的呢。我今天也要送些给我们的姑奶奶尝尝去……”他于是打着楫子过去了。(被人偷了豆,六一公公为什么要“感激”?)答:因为城里读过书的“我”对他豆子的夸奖。表现了六一公公淳朴厚道的性格。我的手抽抽。。。了。。老师的讲的全在上面。加点分吧。。绝对没有抄袭,也不许抄袭。。。
2023-09-08 14:04:482

社戏写作背景简介

《社戏》是鲁迅先生用第一人称写的短篇小说,收在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呐喊》里,作品里的“我”,是鲁迅先生把自传性的材料加以艺术提炼塑造出来的人物。 《社戏》写作背景 《社戏》写于1922年10月。当时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早就怀有救国救民思想的鲁迅先生受到十月革命的强烈震动及“五·四”爱国运动的激励,面对当时的社会现实,发出“救救孩子”和推翻封建“铁屋子”的号召,以彻底反封建的思想,用笔向敌人展开殊死博斗,表现了鲁迅先生鲜明而坚定的革命立场。 《社戏》的主要内容 《社戏》是鲁迅1922年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作者以自己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了“我”20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小村看社戏。课文节选的是看社戏部分。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恋,特别是对农家小朋友诚挚情谊的眷恋。 《社戏》的文章结构 这篇文章以去看社戏为线索,写出了一系列的人与事,情和景,充分地突出了“平桥村在我是乐土”的主旨。 第一部分:看戏前(第1~3段),写“我”在平桥村随母亲归省的生活,突出“我”对社戏的盼望。 第二部分:看戏中(第4~30段),写“我”和小伙伴们去赵庄看社戏。 第三部分:看戏后(第31~49段),写看社戏后的余波和“我”对社戏的怀念。
2023-09-08 14:04:571

社戏指什么?

问题一:"社戏"指的是什么 社,指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动;同时,又是古代的一个地区单位。 社戏,指在社中进行的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 问题二:社戏是什么意思? 社 戏 社,指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动;同时,又是古代的一个地区单位。 社戏,指在社中进行的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在绍兴,社日演戏是由来已久的了,南宋时,陆游的“社日”诗中就已经有“太平处处是优场, 社日儿童喜欲狂”的题咏。至清代,社戏成为乱弹戏剧的主要演出形式。 绍兴乱弹戏班所演的戏,大致可以分为庙会戏、节令戏、祠堂戏、喜庆戏、事务戏、平安大戏等等。 绍兴的大部分地区以庙会戏为主。庙会戏是指在各种神道如关帝、包公、龙王、火神、岳五猖、城隍、土地等等诞辰祭祀活动中演出的戏。祭祀神道的诞辰,是神庙所在地的农村的盛大庆典,通常举行迎神赛会,绵延数里乃至十数里,哄动村社。同时,农村的贸易集市活动,也在庙会期间举行,百货骈集,称为会市。演戏酬神,也是活动,也在庙会期间举行,百货骈集,称为会市。演戏酬神,也是祭祀活动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届时,村民们遍邀外地乡戚,备洒备饭,招待看戏。 在绍兴城乡,这种庙会戏的演出十分频繁。李慈铭 (社编印)中说:“越人好 ,多淫祀,自二月至五月, 赛会无虚日,大率非鬼之祭,唯(马臻)太守功德在人,虽远益彰,歌舞其下,犹为近古。”其实,庙会戏的演出,也不仅在二月至五月,差不多是全年陆在绍兴城乡,这种庙会戏的演出十分频繁。李慈铭 (社编印)中说:“越人好 ,多淫祀,自二月至五月, 赛会无虚日,大率非鬼之祭,唯(马臻)太守功德在人,虽远益彰,歌舞其下,犹为近古。”其实,庙会戏的演出,也不仅在二月至五月,差不多是全年陆续不断,演出的目的是求福佑、保平安、祈丰收、逐瘟疫。 庙会戏是绍兴乱弹戏班所演社戏中的大宗,不胜编记。在绍兴城郊, 有四月初六西郭门蒋家久砘嵯肥巧苄寺业戏班所演社戏中的大宗,不胜编记。在绍兴城郊, 有四月初六西郭门蒋家镜摹盎评舷喙会”,有七月十三昌安门外文应桥的“朱(买臣)太守会”,是规模最大、异常热闹的两次大庙会,都是数十副戏班沿河搭台演出,各地“成头”(接洽戏班演出业务者)也赶来观剧,以品评高下,定价定戏,联络戏班,洽谈业务。戏班的演出也特别地巴结,以求有好的名声,高的戏价,多多益善的演出机会庙会戏是绍兴乱弹戏班所演社戏中的大宗,不胜编记。在绍兴城郊,有四月初六西郭门蒋家镜摹盎评舷喙会”,有七月十三昌安门外文应桥的“朱(买臣)太守会”,是规模最大、异常热闹的两次大庙会,都是数十副戏班沿河搭台演出,各地“成头”(接洽戏班演出业务者)也赶来观剧,以品评高下,定价定戏,联络戏班,洽谈业务。戏班的演出也特别地巴结,以求有好的名声,高的戏价,多多益善的演出机会赶来观剧,以品评高下,定价定戏,联络戏班,洽谈业务。戏班的演出也特别地巴结,以求有好的名声,高的戏价,多多益善的演出机会。 问题三:鲁迅的社戏中社指什么 指逗比 社稷两字,社指土地,稷指庄稼,合称国家。 用在祭神方面,社就是人们常说的土地爷啦,西游记里孙悟空时常用金箍棒打打地皮,就给敲打出来的一位小老头子,就是。 问题四:鲁迅小说《社戏》讲的是什么t 领悟内涵:本文通过“我”十一二岁时和农村孩子看“社戏”前后故事的叙述,表现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传达出乡村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作者对自然人性的赞美。 此网站有更多的zhidao.baidu/question/365385839
2023-09-08 14:05:171

社戏是什么意思?

分类: 教育/科学 >> 学习帮助 解析: 社 戏 社,指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动;同时,又是古代的一个地区单位。 社戏,指在社中进行的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在绍兴,社日演戏是由来已久的了,南宋时,陆游的“社日”诗中就已经有“太平处处是优场, 社日儿童喜欲狂”的题咏。至清代,社戏成为乱弹戏剧的主要演出形式。 绍兴乱弹戏班所演的戏,大致可以分为庙会戏、节令戏、祠堂戏、喜庆戏、事务戏、平安大戏等等。 绍兴的大部分地区以庙会戏为主。庙会戏是指在各种神道如关帝、包公、龙王、火神、岳五猖、城隍、土地等等诞辰祭祀活动中演出的戏。祭祀神道的诞辰,是神庙所在地的农村的盛大庆典,通常举行迎神赛会,绵延数里乃至十数里,哄动村社。同时,农村的贸易集市活动,也在庙会期间举行,百货骈集,称为会市。演戏酬神,也是活动,也在庙会期间举行,百货骈集,称为会市。演戏酬神,也是祭祀活动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届时,村民们遍邀外地乡戚,备洒备饭,招待看戏。 在绍兴城乡,这种庙会戏的演出十分频繁。李慈铭<越缦堂日记> (<绍兴公报>社编印)中说:“越人好 ,多淫祀,自二月至五月, 赛会无虚日,大率非鬼之祭,唯(马臻)太守功德在人,虽远益彰,歌舞其下,犹为近古。”其实,庙会戏的演出,也不仅在二月至五月,差不多是全年陆在绍兴城乡,这种庙会戏的演出十分频繁。李慈铭<越缦堂日记> (<绍兴公报>社编印)中说:“越人好 ,多淫祀,自二月至五月, 赛会无虚日,大率非鬼之祭,唯(马臻)太守功德在人,虽远益彰,歌舞其下,犹为近古。”其实,庙会戏的演出,也不仅在二月至五月,差不多是全年陆续不断,演出的目的是求福佑、保平安、祈丰收、逐瘟疫。 庙会戏是绍兴乱弹戏班所演社戏中的大宗,不胜编记。在绍兴城郊, 有四月初六西郭门蒋家溇庙会戏是绍兴乱弹戏班所演社戏中的大宗,不胜编记。在绍兴城郊, 有四月初六西郭门蒋家溇的“黄老相公会”,有七月十三昌安门外文应桥的“朱(买臣)太守会”,是规模最大、异常热闹的两次大庙会,都是数十副戏班沿河搭台演出,各地“成头”(接洽戏班演出业务者)也赶来观剧,以品评高下,定价定戏,联络戏班,洽谈业务。戏班的演出也特别地巴结,以求有好的名声,高的戏价,多多益善的演出机会庙会戏是绍兴乱弹戏班所演社戏中的大宗,不胜编记。在绍兴城郊,有四月初六西郭门蒋家溇的“黄老相公会”,有七月十三昌安门外文应桥的“朱(买臣)太守会”,是规模最大、异常热闹的两次大庙会,都是数十副戏班沿河搭台演出,各地“成头”(接洽戏班演出业务者)也赶来观剧,以品评高下,定价定戏,联络戏班,洽谈业务。戏班的演出也特别地巴结,以求有好的名声,高的戏价,多多益善的演出机会赶来观剧,以品评高下,定价定戏,联络戏班,洽谈业务。戏班的演出也特别地巴结,以求有好的名声,高的戏价,多多益善的演出机会。
2023-09-08 14:05:251

什么是社戏

百度百科解释的很全
2023-09-08 14:05:384

社戏的三要素是什么?

社戏的三要素:1、人物“我”(富裕人家的子弟,平常在城里受着封建教育的束缚)、双喜(双喜是小伙伴中“最聪明的”,小领袖一般,他心细如发,聪明伶俐)、六一公公(六一公公是淳朴乡民的代表)。2、情节这篇小说以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我”20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乡村看社戏。3、环境乡下的生活充满无限的生机和情趣,掘蚯蚓钓河虾,饱餐一顿,有迷人的月夜出航,小朋友合烧吃罗汉豆的活动,使“我”无比欢快,心旷神怡。扩展资料:艺术特色:构思巧妙,结构严谨;围绕中心取舍材料;景物描写,细致逼真;语言生动简练,富于表现力;用笔的浓淡疏密,即详略问题,也是这篇小说最值得揣摩的地方之一;对比强烈,寓意深刻。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集》、《华盖集》等18部。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称为“民族魂”。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戏
2023-09-08 14:05:571

社戏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社戏》主要内容《社戏》一课记叙了“我”和小伙伴们去赵庄看社戏的过程,刻画了一群栩栩如生的农家孩子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之情。课文从平桥村是我的乐土,写到去赵庄看社戏的整个过程,其间,重点描写了“看社戏前的波折”、“夜航去看社戏途中”、“看社戏后归航偷豆”。《社戏》分段段意第一段:(1-3)回乡消夏。写“我”在平桥村受到小朋友的热情接待,过着自由的生活。第二段:(4-21)坐船看戏。写“我”和小伙伴到赵庄看社戏的情景。第三段:度(22-30)偷吃蚕豆。写看社戏后返回平桥村途中偷吃罗汉豆的经过。第四段:(31-40)公公夸奖。写第二天偷吃罗汉豆的事被揭穿,六一公公送豆的情景和“我”对看戏、吃豆的思念。
2023-09-08 14:06:101

鲁迅社戏 背景

用第一人称“我”20年来3次看戏的精力:这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小村看戏,
2023-09-08 14:06:404

鲁迅社戏

《社戏》是鲁迅先生1922年写的一篇短篇小说。作品分为前、后两个部分,用第一人称的手法记叙了“我”二十年前三次看戏的经历。前一部分写辛亥革命后,“我”在北京两次看京戏,后一部分写“我”在家乡绍兴小村看戏。课文节选的正是小说的后一部分。 小说的前一部分写在北京,“我”看过两回中国戏。第一回是迟到,戏场里拥挤不堪,风气很坏。只得走出完事。第二回是等到半夜十二点,主角却没有到场,只得又挤出大门。在这部分结尾处有个过渡,大意是:“我”看到一本日本书,其中有一段讲到中国戏是“大敲、大叫、大跳,使看客头昏脑眩,很不适合于剧场,但若在野外散漫的所在,远远的看起来,也自有他的风致”,由此联想到自己“在野外看过很好的戏”,小说便于工作自然地过渡到我们节选的这部分。 课文生动地记叙了“我”十一、二岁在家乡看社戏的趣事,表达了作者对曾经拥有过的那一片“乐土”和乐事的深切怀念,对农家小朋友美好情谊的由衷眷恋之情。 小说的情节是:“我”盼望社戏——去看社戏——怀念社戏。这里写得是一波三折。 波折:到了社戏的日子却叫不到船,而母亲又容许和别人同去。这里主要是用了心理活动描写的方法,表现了“我”急切的渴望变成了无奈与沮丧的心情。 事情出现了转机:八叔的航船回来了;少年朋友们都愿意和“我”一同去;在关键时刻又是双喜“打包票”保证不出事,才使“我”终于看到了盼望已久的社戏。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那么这篇小说主要塑造了哪些人物呢? 双喜:如果不是双喜的“大悟”,就不可能借用八公公的航船,如果不是双喜看出底细,“打包票”,“我”还是不能如愿以偿……由此可以看出双喜的聪明,善解人意。当母亲追出来叮咛时,双喜是拔前篙,阿发拔后篙,我们早已点开船,出了桥,大人们撑的大航船,他们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步就能出了桥,可见撑船的技术之高。突出了农家少年的能干。 阿发:憨厚无私。当看戏回来大家“偷”罗汉豆时,阿发的语言动作中透出的是淳朴憨厚,一点都不自私。 桂生:戏台下大家都在看戏,桂生替“我”去买豆浆,没有卖的,回来问我要不要喝水,可见他不仅机灵勤快,而且也非常体贴人。 这些农家小伙伴都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因此几十年后“我”还念念不忘,深深怀念那美好的“乐土”生活。 六一公公:宽厚、淳朴、热情、好客。从他与双喜的对话及给“我”及母亲送罗汉豆就可以看出。 八公公:作者在这里是一笔带过,略处理,没有听到关于八公公柴火的纠葛,可见“细心”的八公公也是极宽厚的人。 小说中环境描写非常之美,尤其是在去赵庄看戏的路上的自然景色的描写,充满了诗情画意,给人一种朦胧美。画面上月色朦胧,连山起伏,表现出一种静态美,水气的清香,连山的踊跃,表现出一种动态美,碧绿的豆麦和水草,淡黑的山色,白色的船篷,显现出一种色彩美,再以远处几点火光来点缀,使阴柔的画面上生发出几分活气,增强了明与暗的对比度,整个画面显得和谐、完美,在静谧之中,隐约飘来横笛宛转、悠扬的声音,令人心旷神怡。作者从视觉、嗅觉、触觉、听觉等方面着笔,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切感受,江南水乡的夜色、情调多么温柔,多么美好!令人神往。
2023-09-08 14:07:062

鲁迅《社戏》散文全文

社戏 我在倒数上去的二十年中,只看过两回中国戏,前十年是绝不看,因为没有看戏的意思和机会,那两回全在后十年,然而都没有看出什么来就走了。 第一回是民国元年我初到北京的时候,当时一个朋友对我说,北京戏最好,你不去见见世面么?我想,看戏是有味的,而况在北京呢。于是都兴致勃勃的跑到什么园,戏文已经开场了,在外面也早听到冬冬地响。我们挨进门,几个红的绿的在我的眼前一闪烁,便又看见戏台下满是许多头,再定神四面看,却见中间也还有几个空座,挤过去要坐时,又有人对我发议论,我因为耳朵已经喤喤的响着了,用了心,才听到他是说“有人,不行”! 我们退到后面,一个辫子很光的却来领我们到了侧面,指出一个地位来。这所谓地位者,原来是一条长凳,然而他那坐板比我的上腿要狭到四分之三,他的脚比我的下腿要长过三分之二。我先是没有爬上去的勇气,接着便联想到私刑拷打的刑具,不由的毛骨悚然的走出了。 走了许多路,忽听得我的朋友的声音道:“究竟怎的?”我回过脸去,原来他也被我带出来了。他很诧异的说:“怎么总是走,不答应?”我说:“朋友,对不起,我耳朵只在冬冬喤喤的响,并没有听到你的话。” 后来我每一想到,便很以为奇怪,似乎这戏太不好,——否则便是我近来在戏台下不适于生存了。 第二回忘记了那一年,总之是募集湖北水灾捐而谭叫天还没有死。捐法是两元钱买一张戏票,可以到第一舞台去看戏,扮演的多是名角,其一就是小叫天。我买了一张票,本是对于劝募人聊以塞责的,然而似乎又有好事家乘机对我说了些叫天不可不看的大法要了。我于是忘了前几年的冬冬喤喤之灾,竟到第一舞台去了,但大约一半也因为重价购来的宝票,总得使用了才舒服。我打听得叫天出台是迟的,而第一舞台却是新式构造,用不着争座位,便放了心,延宕到九点钟才去,谁料照例,人都满了,连立足也难,我只得挤在远处的人丛中看一个老旦在台上唱。那老旦嘴边插着两个点火的纸捻子,旁边有一个鬼卒,我费尽思量,才疑心他或者是目连的母亲,因为后来又出来了一个和尚。然而我又不知道那名角是谁,就去问挤小在我的左边的一位胖绅士。他很看不起似的斜瞥了我一眼,说道:“龚云甫!”我深愧浅陋而且粗疏,脸上一热,同时脑里也制出了决不再问的定章,于是看小旦唱,看花旦唱,看老生唱,看不知什么角色唱,看一大班人乱打,看两三个人互打,从九点多到十点,从十点到十一点,从十一点到十一点半,从十一点半到十二点,——然而叫天竟还没有来。 我向来没有这样忍耐的等待过什么事物,而况这身边的胖绅士的吁吁的喘气,这台上的冬冬喤喤的敲打,红红绿绿的晃荡,加之以十二点,忽而使我省误到在这里不适于生存了。我同时便机械的拧转身子,用力往外只一挤,觉得背后便已满满的,大约那弹性的胖绅士早在我的空处胖开了他的右半身了。我后无回路,自然挤而又挤,终于出了大门。街上除了专等看客的车辆之外,几乎没有什么行人了,大门口却还有十几个人昂着头看戏目,别有一堆人站着并不看什么,我想:他们大概是看散戏之后出来的女人们的,而叫天却还没有来…… 然而夜气很清爽,真所谓“沁人心脾”,我在北京遇着这样的好空气,仿佛这是第一遭了。 这一夜,就是我对于中国戏告了别的一夜,此后再没有想到他,即使偶而经过戏园,我们也漠不相关,精神上早已一在天之南一在地之北了。 但是前几天,我忽在无意之中看到一本日本文的书,可惜忘记了书名和著者,总之是关于中国戏的。其中有一篇,大意仿佛说,中国戏是大敲,大叫,大跳,使看客头昏脑眩,很不适于剧场,但若在野外散漫的所在,远远的看起来,也自有他的风致。我当时觉着这正是说了在我意中而未曾想到的话,因为我确记得在野外看过很好的好戏,到北京以后的连进两回戏园去,也许还是受了那时的影响哩。可惜我不知道怎么一来,竟将书名忘却了。 至于我看好戏的时候,却实在已经是“远哉遥遥”的了,其时恐怕我还不过十一二岁。我们鲁镇的习惯,本来是凡有出嫁的女儿,倘自己还未当家,夏间便大抵回到母家去消夏。那时我的祖母虽然还康健,但母亲也已分担了些家务,所以夏期便不能多日的归省了,只得在扫墓完毕之后,抽空去住几天,这时我便每年跟了我的母亲住在外祖母的家里。那地方叫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店。但在我是乐土: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 和我一同玩的是许多小朋友,因为有了远客,他们也都从父母那里得了减少工作的许可,伴我来游戏。在小村里,一家的客,几乎也就是公共的。我们年纪都相仿,但论起行辈来,却至少是叔子,有几个还是太公,因为他们合村都同姓,是本家。然而我们是朋友,即使偶而吵闹起来,打了太公,一村的老老少少,也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而他们也百分之九十九不识字。 我们每天的事情大概是掘蚯蚓,掘来穿在铜丝做的小钩上,伏在河沿上去钓虾。虾是水世界里的呆子,决不惮用了自己的两个钳捧着钩尖送到嘴里去的,所以不半天便可以钓到一大碗。这虾照例是归我吃的。其次便是一同去放牛,但或者因为高等动物了的缘故罢,黄牛水牛都欺生,敢于欺侮我,因此我也总不敢走近身,只好远远地跟着,站着。这时候,小朋友们便不再原谅我会读“秩秩斯干”,却全都嘲笑起来了。 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却在到赵庄去看戏。赵庄是离平桥村五里的较大的村庄;平桥村太小,自己演不起戏,每年总付给赵庄多少钱,算作合做的。当时我并不想到他们为什么年年要演戏。现在想,那或者是春赛,是社戏了。 就在我十一二岁时候的这一年,这日期也看看等到了。不料这一年真可惜,在早上就叫不到船。平桥村只有一只早出晚归的航船是大船,决没有留用的道理。其余的都是小船,不合用;央人到邻村去问,也没有,早都给别人定下了。外祖母很气恼,怪家里的人不早定,絮叨起来。母亲便宽慰伊,说我们鲁镇的戏比小村里的好得多,一年看几回,今天就算了。只有我急得要哭,母亲却竭力的嘱咐我,说万不能装模装样,怕又招外祖母生气,又不准和别人一同去,说是怕外祖母要担心。 总之,是完了。到下午,我的朋友都去了,戏已经开场了,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 这一天我不钓虾,东西也少吃。母亲很为难,没有法子想。到晚饭时候,外祖母也终于觉察了,并且说我应当不高兴,他们太怠慢,是待客的礼数里从来所没有的。吃饭之后,看过戏的少年们也都聚拢来了,高高兴兴的来讲戏。只有我不开口;他们都叹息而且表同情。忽然间,一个最聪明的双喜大悟似的提议了,他说:“大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十几个别的少年也大悟,立刻撺掇起来,说可以坐了这航船和我一同去。我高兴了。然而外祖母又怕都是孩子们,不可靠;母亲又说是若叫大人一同去,他们白天全有工作,要他熬夜,是不合情理的。在这迟疑之中,双喜可又看出底细来了,便又大声的说道:“我写包票!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 诚然!这十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凫水的,而且两三个还是弄潮的好手。 外祖母和母亲也相信,便不再驳回,都微笑了。我们立刻一哄的出了门。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临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胡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我疑心画上见过的仙境,就在这里出现了。这时船走得更快,不多时,在台上显出人物来,红红绿绿的动,近台的河里一望乌黑的是看戏的人家的船篷。 “近台没有什么空了,我们远远的看罢。”阿发说。 这时船慢了,不久就到,果然近不得台旁,大家只能下了篙,比那正对戏台的神棚还要远。其实我们这白篷的航船,本也不愿意和乌篷的船在一处,而况没有空地呢…… 在停船的匆忙中,看见台上有一个黑的长胡子的背上插着四张旗,捏着长枪,和一群赤膊的人正打仗。双喜说,那就是有名的铁头老生,能连翻八十四个筋斗,他日里亲自数过的。 我们便都挤在船头上看打仗,但那铁头老生却又并不翻筋斗,只有几个赤膊的人翻,翻了一阵,都进去了,接着走出一个小旦来,咿咿呀呀的唱。双喜说:“晚上看客少,铁头老生也懈了,谁肯显本领给白地看呢?”我相信这话对,因为其时台下已经不很有人,乡下人为了明天的工作,熬不得夜,早都睡觉去了,疏疏朗朗的站着的不过是几十个本村和邻村的闲汉。乌篷船里的那些土财主的家眷固然在,然而他们也不在乎看戏,多半是专到戏台下来吃糕饼水果和瓜子的。所以简直可以算白地。 然而我的意思却也并不在乎看翻筋斗。我最愿意看的是一个人蒙了白布,两手在头上捧着一支棒似的蛇头的蛇精,其次是套了黄布衣跳老虎。但是等了许多时都不见,小旦虽然进去了,立刻又出来了一个很老的小生。我有些疲倦了,托桂生买豆浆去。他去了一刻,回来说:“没有。卖豆浆的聋子也回去了。日里倒有,我还喝了两碗呢。现在去舀一瓢水来给你喝罢。” 我不喝水,支撑着仍然看,也说不出见了些什么,只觉得戏子的脸都渐渐的有些稀奇了,那五官渐不明显,似乎融成一片的再没有什么高低。年纪小的几个多打呵欠了,大的也各管自己谈话。忽而一个红衫的小丑被绑在台柱子上,给一个花白胡子的用马鞭打起来了,大家才又振作精神的笑着看。在这一夜里,我以为这实在要算是最好的一折。 然而老旦终于出台了。老旦本来是我所最怕的东西,尤其是怕他坐下了唱。这时候,看见大家也都很扫兴,才知道他们的意见是和我一致的。那老旦当初还只是踱来踱去的唱,后来竟在中间的一把交椅上坐下了。我很担心;双喜他们却就破口喃喃的骂。我忍耐的等着,许多工夫,只见那老旦将手一抬,我以为就要站起来了,不料他却又慢慢的放下在原地方,仍旧唱。全船里几个人不住的吁气,其余的也打起哈欠来。双喜终于熬不住了,说道,怕他会唱到天明还不完,还是我们走的好罢。大家立刻都赞成,和开船时候一样踊跃,三四人径奔船尾,拔了篙,点退几丈,回转船头,驾起橹,骂着老旦,又向那松柏林前进了。 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都是结实的罗汉豆。 “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 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吃完豆,又开船,一面洗器具,豆荚豆壳全抛在河水里,什么痕迹也没有了。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然而大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他如果骂,我们便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枝枯桕树,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 “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双喜在船头上忽而大声的说。 我向船头一望,前面已经是平桥。桥脚上站着一个人,却是我的母亲,双喜便是对伊说着话。我走出前舱去,船也就进了平桥了,停了船,我们纷纷都上岸。母亲颇有些生气,说是过了三更了,怎么回来得这样迟,但也就高兴了,笑着邀大家去吃炒米。 大家都说已经吃了点心,又渴睡,不如及早睡的好,各自回去了。 第二天,我向午才起来,并没有听到什么关系八公公盐柴事件的纠葛,下午仍然去钓虾。 “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我抬头看时,是六一公公棹着小船,卖了豆回来了,船肚里还有剩下的一堆豆。 “是的。我们请客。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双喜说。 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于是对我说:“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 我点一点头,说道:“好。” “豆可中吃呢?” 我又点一点头,说道:“很好。” 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这真是大市镇里出来的读过书的人才识货!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乡下人不识好歹,还说我的豆比不上别人的呢。我今天也要送些给我们的姑奶奶尝尝去……”他于是打着楫子过去了。 待到母亲叫我回去吃晚饭的时候,桌上便有一大碗煮熟了的罗汉豆,就是六一公公送给母亲和我吃的。听说他还对母亲极口夸奖我,说:“小小年纪便有见识,将来一定要中状元。姑奶奶,你的福气是可以写包票的了。”但我吃了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1922年10月 【导读】 学校在窗外 《社戏》是一篇创作于1922年的短篇小说。鲁迅以自己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了“我”二十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小村看社戏。小说标题是《社戏》,为什么要曲曲折折地写两次在北京看戏的内容?是为了突出故乡的社戏,还是为了暗示现实?是为了首尾呼应,还是为了让沉闷枯燥的现实包裹生动活泼的过去? 中学教材中大多节选的是看社戏部分。鲁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小朋友诚挚情谊的眷念。这是鲁迅作品中难得的阳光篇章,里面含有的正能量指数非常高。看什么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和谁一起看,心情状态如何。水乡、夜晚、社戏、渔火、罗汉豆、船只、儿童,这哪里是一篇小说,分明是一首田园诗歌。这里的生活场景早已超越了鲁迅生活中的原样,而是进行了诗意的夸张,似乎是在向人们描画一幅儿童时代理想的生活画卷。 好的小说,要有值得追随的人物。《社戏》中的每一个人都让人念念不忘。阿发可以封为“傻王”了,竟然说“偷我们的(豆子)罢,我们的大得多呢”;双喜机灵聪明,立刻想到专偷阿发家的可能会被发现,大家又“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八公公十分仗义,没有提盐柴的事……而“我”是念过“秩秩斯干,幽幽南山”的,这是一个值得玩味的细节。这个句子出自《诗经》,它的意思是“涧水清清流不停,南山深幽多清静”。枯坐书斋念想象自然的句子,哪里能真正感受到走进自然的快乐?鲁迅先生曾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常的活动。然而,如今又有多少孩子能享受到这样的童年生活呢?小说中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人物——“六一公公”。鲁迅为什么要在小说中设置这样一个看上去很诗意的人物呢?小说写到“六一公公”便戛然而止,他的一句“(迅哥儿)将来一定要中状元”便将沉浸在诗一般梦境中的“我”拉回到现实,就有了“但我吃了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吃不出滋味儿的感受。在六一公公善良、宽容、厚道、热情的诗意人生下,还潜藏着“叫停者”“终结者”“批判者”“旁观者”“先知者”“中间者”等丰富的内涵。可见,《社戏》也是一篇警示未来的诗体小说。 儿童应该属于自然,他们的学校本该在窗外。文末,“我”动情地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时间将人流淌成一条河,有的清澈,有的浑浊,有的或许已经干涸,只剩下了深深浅浅的怀念。
2023-09-08 14:07:141

鲁迅的《社戏》分段及段意。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社戏》全文原有前后两个部分,课文节选自后一部分,描写作者幼时一段看社戏的往事,表现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心情。童年对许多人来说,是快乐美好的,是一段难忘的体验。在成人后回忆往事时,对当时的人和事,更是怀着一种浪漫的情感。本文作者塑造了一群淳朴可爱的农村孩子的形象,如双喜、阿发、桂生等。这些小伙伴聪明活泼、胆大心细、热情友爱。“我”看不成戏,“他们都叹息而且表同情”;开船时“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以防万一;看戏时桂生殷勤地为“我”买豆浆舀水;回家的路上阿发以“我们的大得多”为由,建议去“偷”自家的豆。这些都是他们纯真童心的突出表现。双喜是小伙伴中“最聪明的”,好像小伙伴的小领袖一般,他的性格也表现得最为突出:他心细如发,聪明伶俐,当“我”看不成戏,“急得要哭”时,双喜马上能想出“好主意”,并且能举出让“外祖母和母亲也相信”的理由;铁头老生夜晚不翻筋斗,“我”很失望,双喜又用“谁肯显本领给白地看”来安慰“我”,表现了大哥哥般的亲切体贴;他能拿主意,当老旦唱个没完没了,大家都已经厌倦但又不好说回去的时候,又是他提议回家;回程时大家偷阿发家的豆,双喜后又劝止大家“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说明他善于为他人着想。本文的景物描写极具特色。作者采用写意笔法,从色彩、气味和声响等方面,描绘了月夜行船、船头看戏、午夜归航这几个画面,情景交融,充满水乡特色。色彩如豆麦的“碧绿”,远山的“淡黑”,月光的“皎洁”,渔火、灯光的“红”,航船的“白”;气味如豆麦和水草的“清香”等;声响如船行的“潺潺”声,孩子们的笑声,横笛的“宛转,悠扬”,诸方面写得简洁干净,生动传神。作者还运用各种比喻、拟人等手法,如表现船行之快,用远山来陪衬,“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直接描写船,“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化静为动,增强了景物描写的效果。二、问题研究1.作者为什么说平桥村“在我是乐土”?民风淳朴的乡村,对一个在封建家庭中生长、受各种规矩束缚的孩子来说,确实是快乐自由的天堂。作者作为客人,“在这里”“得到优待”,钓到虾“照例是归我吃”,小伙伴们对“我”无微不至地体贴照顾,“看社戏”一节这种友爱和照顾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这里“我”可以免念那些陈腐无用的经书,而且也没有那么多规矩可蹈,即使“打了太公”,全村“也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对于自幼就压抑在封建道德秩序中的“我”而言,这样的自由是一种多么宝贵的享受;而且在农村可以亲近大自然,“掘蚯蚓”“钓虾”“放牛”,相对于城镇宅院中“我”那种受束缚的生活而言,无疑是新鲜有趣极具魅力的了。2.六一公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六一公公是淳朴乡民的形象。六一公公对于孩子们偷他的豆,只是责备“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听说摘豆是为了请客,马上说“这是应该的”,他并不是吝啬的人;后来他又亲自送豆,表现了他热情好客的性格。“我”夸了他一句,“竟非常感激起来”,体现了他的老实厚道的农民本色。至于他夸“我”“读过书”“将来一定要中状元”之类的话,只不过像今日夸某个孩子聪明,将来一定能考上好的大学一样。也有观点认为六一公公虽是个好人,但是有农民的局限。他夸“我”的话,表明他意识深处受封建礼教的影响,这在当时也是难免的。练习说明一、课文结尾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对这个结尾应该怎样理解?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会吗?此题意在让学生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其实那夜的戏,看得叫人“打呵欠”“破口喃喃的骂”,那夜的豆,第二天吃起来也实在平常。所谓“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代表了作者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美好的回忆,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表现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二、夏夜行船、月夜归航在写景叙事上都非常精彩。夏夜行船通过哪些所见所闻所感来烘托“我”的急迫心情的?月夜归航中“我”的心情与去看戏时有什么不同?此题意在让学生了解本文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所见: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还有几点火,……所闻: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月下归航写了众小伙伴去“偷”罗汉豆的趣事。去时“我”的心情很急迫,总“以为船慢”,而此时“我”和小伙伴们偷豆吃豆,心情无比欢畅。三、揣摩下列词语,回答括号中的问题。1.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轻松”和“舒展”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2.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山为什么说“踊跃”?)3.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回望”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罩”表现了怎样的情形?)4.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被人偷了豆,六一公公为什么还要“感激”?)此题意在让学生品味语言的深层含义。1.“轻松”和“舒展”与前文因看不成戏而沮丧形成鲜明对比,表现“我”欢喜轻快的心情。2.以动词“踊跃”写山,把静物写活了。这个词的含义与现在不一样,作者在这里是创造性地赋予了这个词以新的含义。3.“回望”两字,表现“我”依依的心情。“罩”通过视觉表现戏台如梦如幻的情景,与来时呼应。4.因为城里读过书的“我”对他的豆子的夸奖。表现了六一公公淳朴厚道的性格。四、△有人认为本文直接写社戏的内容太少,而写社戏以外的内容太多,因此建议把标题改为“平桥村一夜”之类的题目。你同意这一看法吗?为什么?如果大家对此有兴趣,不妨开一次小组会讨论一下这个问题。此题意在让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由学生根据自己的见解回答。教学建议一、这篇文章主要是回忆美好的童年往事,教学时要以此为重点。有观点认为这篇文章有批判封建礼教、抨击黑暗社会的内容,这种看法有些偏颇,教学时应避免。二、有些问题,如小伙伴们“偷”豆,六一公公的“感激”,依现在的道德观衡量,学生可能不理解,教学时要适当引导和讲解。三、可以学习本文为契机,适当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家乡的文化习俗,开展语文活动。
2023-09-08 14:07:2312

谈谈《社戏》中看戏的时间到底是春是夏

初夏 春末
2023-09-08 14:07:492

社戏的内容概括

“我”和母亲在外有一些年了,在“我”十多岁时回到了“我”小时候生活的地方,与“我”小时侯的玩伴去镇上看戏,途中经过乡亲的菜地,便和伙伴去采豆角来烧着吃等等一些趣事。。。。。。。作者是鲁迅
2023-09-08 14:07:593

社戏的文学常识

“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鲁迅在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鲁迅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阿Q正传》等皆收于《呐喊》中)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共收录10篇散文)(含《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已被纳入初中语文人教版课本)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散文诗集:《野草》(含《风筝》、《雪》等作品)
2023-09-08 14:08:0910

社戏 哪些事件详写

(1),详写的是: 1.看社戏前的波折;2.夜航去看社戏途中;3.去赵庄看社戏;4.看社戏后归航偷豆。    (2),略写的是:1. 写了人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 2. 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 3.六一公公送豆。         3.因为文章主要写看社戏,所以赵庄着社戏,夜航去看社戏途中,看社戏前的波折,看社戏后归航偷豆详写,其他情节与看社戏关系不大,所以略写。这是标准答案的!望采纳,谢谢!~
2023-09-08 14:08:471

社戏 人物介绍

人物形象的塑造 作者塑造了一群淳朴可爱的农村孩子的形象,如双喜、阿发、桂生等。这些小伙伴聪明活泼,胆大心细,友爱热情。“我”看不成戏,“他们都叹息而且表同情”;开船时“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以防万一;看戏时桂生殷切地为“我”买豆浆舀水;回家的路上阿发以“我们的大得多”为由,建议去“偷”自家的豆。这些都是他们无私品质的突出表现。 双喜是小伙伴中“最聪明的”,好像小伙伴的小领袖一般,他的性格表现得也最为突出:他心细如发,聪明伶俐,当“我”看不成戏,“急得要哭”时,双喜马上能想出“好主意”,并且能举出让“外祖母和母亲也相信”的理由;铁头老生夜晚不翻筋头,“我”很失望,双喜又用“谁肯显本领给白地看”来安慰“我”,表现了大哥哥般的亲切体贴;他敢于负责,当老旦唱个没完没了,大家都已经厌倦但又不好说回去的时候,又是他提议回家;回程时大家偷阿发家的豆,双喜劝止大家“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又表现了他善于为他人着想的好品质。 文章还刻画了淳朴乡民的形象,以六一公公为代表。六一公公对于孩子们偷他的豆,只是责备“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听说摘豆是为了请客,马上说“这是应该的”,他并不是吝啬的人;后来他又亲自送豆,表现了他热情好客的性格。“我”夸了他一句,“竟非常感激起来”,体现了他的老实厚道的农民本色。至于他夸“我”“读过书”“将来一定要中状元”之类的话(就像今日夸某个孩子聪明,将来一定能考上好的大学一样),只不过是当时的时尚风气而已,有人据此批评六一公公受封建礼教影响,就有些偏颇了。
2023-09-08 14:08:573

《社戏》中鲁迅为什么会觉得戏好看,从哪里看出来?急急急,谢谢!

不是社戏上的演的戏曲目本身好看,而是,在乡下,和小伙伴一起欢乐的时光、戏耍的过程,这样的时光和过程,是“社戏”最吸引一个城市孩子的根源。特别是,在成人后的鲁迅看来,这样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这样纯真的伙伴情感,是最为珍贵和值得留恋的。比如,那个小伙伴说,那谁家的罗汉豆不如自家的大,还是偷我家的吧。。。这样的片段、纯真的感情和语言,贯穿在整个社戏的前前后后的各种场景,社戏好看,是因为时光、伙伴一起在看,这种感受最让人难忘。看到的戏曲曲目本身,倒是其次的。
2023-09-08 14:09:062

鲁迅的社戏评价

《社戏》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品之一,作于1922年10月,作者少年时代在农村看社戏经久不忘,到了成年,在北京看的京戏却索然无味。作者在回忆对比中赞美了农民子女的优秀品质,给读者留下了质朴,温厚,可爱的农村小朋友的形象,农村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乐土,可以不必读书,可以钓鱼放牛,可以看社戏,作者描摹出孩子的真实心理。同时,作品的心理描写也非常出色,如对看社戏雇不到船时的急切和有船时的轻松两种心情,刻画的真切动人。作品对人物的刻画,相当生动形象,展示了其个性:双喜热情、机灵,直率;阿发无私、能干;六一公公纯朴,大度,都只用寥寥几笔便勾画出了他们各自的特征。作者用抒情的笔语写自然山水景致,诸如豆麦和水草的清香,月色的朦胧,笛声的宛转悠扬,营造了一种恬静淡雅的夜景,给作品增添了魅力,作品还描写了淳厚的民风。演社戏看社戏的习俗风情都发出浓厚的乡土气息,民风的描述起了陪衬作用,使作品读来饶有情趣,亲切感人
2023-09-08 14:09:251

"社"戏中的"社"原指什么?那在绍兴,"社"是一种什么?

  社,指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动;同时,又是古代的一个地区单位。  社戏,指在社中进行的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在绍兴,社日演戏是由来已久的了,南宋时,陆游的“社日”诗中就已经有“太平处处是优场,社日儿童喜欲狂”的题咏。至清代,社戏成为乱弹戏剧的主要演出形式。  绍兴乱弹戏班所演的戏,大致可以分为庙会戏、节令戏、祠堂戏、喜庆戏、事务戏、平安大戏等等。  绍兴乱弹戏班所演的戏,大致可以分为庙会戏、节令戏、祠堂戏、喜庆戏、事务戏、平安大戏等等。  绍兴的大部分地区以庙会戏为主。庙会戏是指在各种神道如关帝、包公、龙王、火神、岳五猖、城隍、土地等等诞辰祭祀活动中演出的戏。祭祀神道的诞辰,是神庙所在地的农村的盛大庆典,通常举行迎神赛会,绵延数里乃至十数里,哄动村社。同时,农村的贸易集市活动,也在庙会期间举行,百货骈集,称为会市。演戏酬神,也是活动,也在庙会期间举行,百货骈集,称为会市。演戏酬神,也是祭祀活动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届时,村民们遍邀外地乡戚,备洒备饭,招待看戏。  在绍兴城乡,这种庙会戏的演出十分频繁。李慈铭《越缦堂日记》(《绍兴公报》社编印)中说:“越人好,多淫祀,自二月至五月,赛会无虚日,大率非鬼之祭,唯(马臻)太守功德在人,虽远益彰,歌舞其下,犹为近古。”其实,庙会戏的演出,也不仅在二月至五月,差不多是全年陆在绍兴城乡,这种庙会戏的演出十分频繁。李慈铭《越缦堂日记》(《绍兴公报》社编印)中说:“越人好,多淫祀,自二月至五月,赛会无虚日,大率非鬼之祭,唯(马臻)太守功德在人,虽远益彰,歌舞其下,犹为近古。”其实,庙会戏的演出,也不仅在二月至五月,差不多是全年陆续不断,演出的目的是求福佑、保平安、祈丰收、逐瘟疫。  庙会戏是绍兴乱弹戏班所演社戏中的大宗,不胜编记。在绍兴城郊,有四月初六西郭门蒋家溇庙会戏是绍兴乱弹戏班所演社戏中的大宗,不胜编记。在绍兴城郊,有四月初六西郭门蒋家溇的“黄老相公会”,有七月十三昌安门外文应桥的“朱(买臣)太守会”,是规模最大、异常热闹的两次大庙会,都是数十副戏班沿河搭台演出,各地“成头”(接洽戏班演出业务者)也赶来观剧,以品评高下,定价定戏,联络戏班,洽谈业务。戏班的演出也特别地巴结,以求有好的名声,高的戏价,多多益善的演出机会庙会戏是绍兴乱弹戏班所演社戏中的大宗,不胜编记。在绍兴城郊,有四月初六西郭门蒋家溇的“黄老相公会”,有七月十三昌安门外文应桥的“朱(买臣)太守会”,是规模最大、异常热闹的两次大庙会,都是数十副戏班沿河搭台演出,各地“成头”(接洽戏班演出业务者)也赶来观剧,以品评高下,定价定戏,联络戏班,洽谈业务。戏班的演出也特别地巴结,以求有好的名声,高的戏价,多多益善的演出机会赶来观剧,以品评高下,定价定戏,联络戏班,洽谈业务。戏班的演出也特别地巴结,以求有好的名声,高的戏价,多多益善的演出机会。
2023-09-08 14:09:351

鲁迅《社戏》

囧娘001您好!这部小说这里可以看!百度一下:7826 小说名
2023-09-08 14:09:572

《社戏》分段段意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社戏》全文原有前后两个部分,课文节选自后一部分,描写作者幼时一段看社戏的往事,表现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心情。 童年对许多人来说,是快乐美好的,是一段难忘的体验。在成人后回忆往事时,对当时的人和事,更是怀着一种浪漫的情感。本文作者塑造了一群淳朴可爱的农村孩子的形象,如双喜、阿发、桂生等。这些小伙伴聪明活泼、胆大心细、热情友爱。“我”看不成戏,“他们都叹息而且表同情”;开船时“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以防万一;看戏时桂生殷勤地为“我”买豆浆舀水;回家的路上阿发以“我们的大得多”为由,建议去“偷”自家的豆。这些都是他们纯真童心的突出表现。 双喜是小伙伴中“最聪明的”,好像小伙伴的小领袖一般,他的性格也表现得最为突出:他心细如发,聪明伶俐,当“我”看不成戏,“急得要哭”时,双喜马上能想出“好主意”,并且能举出让“外祖母和母亲也相信”的理由;铁头老生夜晚不翻筋斗,“我”很失望,双喜又用“谁肯显本领给白地看”来安慰“我”,表现了大哥哥般的亲切体贴;他能拿主意,当老旦唱个没完没了,大家都已经厌倦但又不好说回去的时候,又是他提议回家;回程时大家偷阿发家的豆,双喜后又劝止大家“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说明他善于为他人着想。 本文的景物描写极具特色。作者采用写意笔法,从色彩、气味和声响等方面,描绘了月夜行船、船头看戏、午夜归航这几个画面,情景交融,充满水乡特色。色彩如豆麦的“碧绿”,远山的“淡黑”,月光的“皎洁”,渔火、灯光的“红”,航船的“白”;气味如豆麦和水草的“清香”等;声响如船行的“潺潺”声,孩子们的笑声,横笛的“宛转,悠扬”,诸方面写得简洁干净,生动传神。作者还运用各种比喻、拟人等手法,如表现船行之快,用远山来陪衬,“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直接描写船,“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化静为动,增强了景物描写的效果。 二、问题研究 1.作者为什么说平桥村“在我是乐土”? 民风淳朴的乡村,对一个在封建家庭中生长、受各种规矩束缚的孩子来说,确实是快乐自由的天堂。作者作为客人,“在这里”“得到优待”,钓到虾“照例是归我吃”,小伙伴们对“我”无微不至地体贴照顾,“看社戏”一节这种友爱和照顾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这里“我”可以免念那些陈腐无用的经书,而且也没有那么多规矩可蹈,即使“打了太公”,全村“也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对于自幼就压抑在封建道德秩序中的“我”而言,这样的自由是一种多么宝贵的享受;而且在农村可以亲近大自然,“掘蚯蚓”“钓虾”“放牛”,相对于城镇宅院中“我”那种受束缚的生活而言,无疑是新鲜有趣极具魅力的了。 2.六一公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六一公公是淳朴乡民的形象。六一公公对于孩子们偷他的豆,只是责备“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听说摘豆是为了请客,马上说“这是应该的”,他并不是吝啬的人;后来他又亲自送豆,表现了他热情好客的性格。“我”夸了他一句,“竟非常感激起来”,体现了他的老实厚道的农民本色。至于他夸“我”“读过书”“将来一定要中状元”之类的话,只不过像今日夸某个孩子聪明,将来一定能考上好的大学一样。也有观点认为六一公公虽是个好人,但是有农民的局限。他夸“我”的话,表明他意识深处受封建礼教的影响,这在当时也是难免的。 练习说明 一、课文结尾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对这个结尾应该怎样理解?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会吗? 此题意在让学生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其实那夜的戏,看得叫人“打呵欠”“破口喃喃的骂”,那夜的豆,第二天吃起来也实在平常。所谓“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代表了作者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美好的回忆,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表现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 二、夏夜行船、月夜归航在写景叙事上都非常精彩。夏夜行船通过哪些所见所闻所感来烘托“我”的急迫心情的?月夜归航中“我”的心情与去看戏时有什么不同? 此题意在让学生了解本文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所见: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还有几点火,…… 所闻: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 月下归航写了众小伙伴去“偷”罗汉豆的趣事。去时“我”的心情很急迫,总“以为船慢”,而此时“我”和小伙伴们偷豆吃豆,心情无比欢畅。 三、揣摩下列词语,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轻松”和“舒展”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 2.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山为什么说“踊跃”?) 3.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 (“回望”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罩”表现了怎样的情形?) 4.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 (被人偷了豆,六一公公为什么还要“感激”?) 此题意在让学生品味语言的深层含义。 1.“轻松”和“舒展”与前文因看不成戏而沮丧形成鲜明对比,表现“我”欢喜轻快的心情。 2.以动词“踊跃”写山,把静物写活了。这个词的含义与现在不一样,作者在这里是创造性地赋予了这个词以新的含义。 3.“回望”两字,表现“我”依依的心情。“罩”通过视觉表现戏台如梦如幻的情景,与来时呼应。 4.因为城里读过书的“我”对他的豆子的夸奖。表现了六一公公淳朴厚道的性格。 四、△有人认为本文直接写社戏的内容太少,而写社戏以外的内容太多,因此建议把标题改为“平桥村一夜”之类的题目。你同意这一看法吗?为什么?如果大家对此有兴趣,不妨开一次小组会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此题意在让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由学生根据自己的见解回答。 教学建议 一、这篇文章主要是回忆美好的童年往事,教学时要以此为重点。有观点认为这篇文章有批判封建礼教、抨击黑暗社会的内容,这种看法有些偏颇,教学时应避免。 二、有些问题,如小伙伴们“偷”豆,六一公公的“感激”,依现在的道德观衡量,学生可能不理解,教学时要适当引导和讲解。 三、可以学习本文为契机,适当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家乡的文化习俗,开展语文活动。
2023-09-08 14:10:083

鲁迅《社戏》讽刺了什么?

在鲁迅的这一篇《社戏》中,讽刺了各种套路和虚伪。那里丑恶龌龊窒息的社会景象和庸俗冷漠自私的人情人际关系。城市剧场里喧闹嘈杂,拥挤不堪;名角摆架子,久盼不出,令人失望;胖绅士目中无人,俗不可耐,吁吁喘气,使“我”苦不堪言。这篇小说所着重表现的是“我”对都会和农村两种生活情景、两种人情人际关系的不同感受。十月革命给正在沉思,探索的鲁迅以强烈的震动,使他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和人民革命的希望。“五四”爱国运动暴发,使鲁迅的革命精神更加振奋,于是用笔起来无情地揭露封建制度和孔孟之道的吃人本质,发出“救救孩子”和推翻封建“铁屋子”的号召。他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以彻底的反封建的思想向敌人接连投去匕首和机枪,表现了鲜明的革命者的立场。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发表了小说《社戏》。
2023-09-08 14:10:251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鲁迅《社戏》全文?

我在倒数上去的二十年中,只看过两回中国戏,前十年是绝不看,因为没有看   戏的意思和机会,那两回全在后十年,然而都没有看出什么来就走了。     第一回是民国元年我初到北京的时候,当时一个朋友对我说,北京戏最好,你   不去见见世面么?我想,看戏是有味的,而况在北京呢。于是都兴致勃勃的跑到什   么园,戏文已经开场了,在外面也早听到冬冬地响。我们挨进门,几个红的绿的在   我的眼前一闪烁,便又看见戏台下满是许多头,再定神四面看,却见中间也还有几   个空座,,挤过去要坐时,又有人对我发议论,我因为耳朵已经喤的响着了,用了   心,才听到他是说“有人,不行!”     我们退到后面,一个辫子很光的却来领我们到了侧面,指出一个地位来。这所   谓地位者,原来是一条长凳,然而他那坐板比我的上腿要狭到四分之三,他的脚比   我的下腿要长过三分之二。我先是没有爬上去的勇气,接着便联想到私刑拷打的刑   具,不由的毛骨悚然的走出了。     走了许多路,忽听得我的朋友的声音道,“究竟怎的?”我回过脸去,原来他   也被我带出来了。他很诧异的说,“怎么总是走,不答应?”我说,“朋友,对不   起,我耳朵只在冬冬喤喤的响,并没有听到你的话。”     后来我每一想到,便很以为奇怪,似乎这戏太不好,——否则便是我近来在戏   台下不适于生存了。     第二回忘记了那一年,总之是募集湖北水灾捐而谭叫天⑵还没有死。捐法是两   元钱买一张戏票,可以到第一舞台去看戏,扮演的多是名角,其一就是小叫天。我   买了一张票,本是对于劝募人聊以塞责的,然而似乎又有好事家乘机对我说了些叫   天不可不看的大法要了。我于是忘了前几年的冬冬喤喤之灾,竟到第一舞台去了,   但大约一半也因为重价购来的宝票,总得使用了才舒服。我打听得叫天出台是迟的,   而第一舞台却是新式构造,用不着争座位,便放了心,延宕到九点钟才去,谁料照   例,人都满了,连立足也难,我只得挤在远处的人丛中看一个老旦在台上唱。那老   旦嘴边插着两个点火的纸捻子,旁边有一个鬼卒,我费尽思量,才疑心他或者是目   连⑶的母亲,因为后来又出来了一个和尚。然而我又不知道那名角是谁,就去问挤   小在我的左边的一位胖绅士。他很看不起似的斜瞥了我一眼,说道,“龚云甫⑷!”   我深愧浅陋而且粗疏,脸上一热,同时脑里也制出了决不再问的定章,于是看小旦   唱,看花旦唱,看老生唱,看不知什么角色唱,看一大班人乱打,看两三个人互打,   从九点多到十点,从十点到十一点,从十一点到十一点半,从十一点半到十二点,   ——然而叫天竟还没有来。     我向来没有这样忍耐的等待过什么事物,而况这身边的胖绅士的吁吁的喘气,   这台上的冬冬喤喤的敲打,红红绿绿的晃荡,加之以十二点,忽而使我省误到在这   里不适于生存了。我同时便机械的拧转身子,用力往外只一挤,觉得背后便已满满   的,大约那弹性的胖绅士早在我的空处胖开了他的右半身了。我后无回路,自然挤   而又挤2,终于出了大门。街上除了专等看客的车辆之外,几乎没有什么行人了,大   门口却还有十几个人昂着头看戏目,别有一堆人站着并不看什么,我想:他们大概   是看散戏之后出来的女人们的,而叫天却还没有来……     然而夜气很清爽,真所谓“沁人心脾”,我在北京遇着这样的好空气,仿佛这   是第一遭了。     这一夜,就是我对于中国戏告了别的一夜,此后再没有想到他,即使偶而经过   戏园,我们也漠不相关,精神上早已一在天之南一在地之北了。     但是前几天,我忽在无意之中看到一本日本文的书,可惜忘记了书名和著者,   总之是关于中国戏的。其中有一篇,大意仿佛说,中国戏是大敲,大叫,大跳,使   看客头昏脑眩,很不适于剧场,但若在野外散漫的所在,远远的看起来,也自有他   的风致。我当时觉着这正是说了在我意中而未曾想到的话,因为我确记得在野外看   过很好的戏,到北京以后的连进两回戏园去,也许还是受了那时的影响哩。可惜我   不知道怎么一来,竟将书名忘却了。     至于我看好戏的时候,却实在已经是“远哉遥遥”的了,其时恐怕我还不过十   一二岁。我们鲁镇的习惯,本来是凡有出嫁的女儿,倘自己还未当家,夏间便大抵   回到母家去消夏。那时我的祖母虽然还康建,但母亲也已分担了些家务,所以夏期   便不能多日的归省了,只得在扫墓完毕之后,抽空去住几天,这时我便每年跟了我   的母亲住在外祖母的家里。那地方叫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   的小村庄;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店。但在我是乐   土: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⑸了。     和我一同玩的是许多小朋友,因为有了远客,他们也都从父母那里得了减少工   作的许可,伴我来游戏。在小村里,一家的客,几乎也就是公共的。我们年纪都相   仿,但论起行辈来,却至少是叔子,有几个还是太公,因为他们合村都同姓,是本   家。然而我们是朋友,即使偶而吵闹起来,打了太公,一村的老老少少,也决没有   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而他们也百分之九十九不识字。     我们每天的事情大概是掘蚯蚓,掘来穿在铜丝做的小钩上,伏在河沿上去钓虾。   虾是水世界里的呆子,决不惮用了自己的两个钳捧着钩尖送到嘴里去的,所以不半   天便可以钓到一大碗。这虾照例是归我吃的。其次便是一同去放牛,但或者因为高   等动物了的缘故罢,黄牛水牛都欺生,敢于欺侮我,因此我也总不敢走近身,只好   远远地跟着,站着。这时候,小朋友们便不再原谅我会读“秩秩斯干”,却全都嘲   笑起来了。     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却在到赵庄去看戏。赵庄是离平桥村五里的较大   的村庄;平桥村太小,自己演不起戏,每年总付给赵庄多少钱,算作合做的。当时   我并不想到他们为什么年年要演戏。现在想,那或者是春赛,是社戏⑹了。     就在我十一二岁时候的这一年,这日期也看看等到了。不料这一年真可惜,在   早上就叫不到船。平桥村只有一只早出晚归的航船是大船,决没有留用的道理。其   余的都是小船,不合用;央人到邻村去问,也没有,早都给别人定下了。外祖母很   气恼,怪家里的人不早定,絮叨起来。母亲便宽慰伊,说我们鲁镇的戏比小村里的   好得多,一年看几回,今天就算了。只有我急得要哭,母亲却竭力的嘱咐我,说万   不能装模装样,怕又招外祖母生气,又不准和别人一同去,说是怕外祖母要担心。        总之,是完了。到下午,我的朋友都去了,戏已经开场了,我似乎听到锣鼓的   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     这一天我不钓虾,东西也少吃。母亲很为难,没有法子想。到晚饭时候,外祖   母也终于觉察了,并且说我应当不高兴,他们太怠慢,是待客的礼数里从来没有的。   吃饭之后,看过戏的少年们也都聚拢来了,高高兴兴的来讲戏。只有我不开口;他   们都叹息而且表同情。忽然间,一个最聪明的双喜大悟似的提议了,他说,“大船?   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十几个别的少年也大悟,立刻撺掇起来,说可以坐了   这航船和我一同去。我高兴了。然而外祖母又怕都是孩子,不可靠;母亲又说是若   叫大人一同去,他们白天全有工作,要他熬夜,是不合情理的。在这迟疑之中,双   喜可又看出底细来了,便又大声的说道,“我写包票!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   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     诚然!这十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凫水的,而且两三个还是弄潮的好手。        外祖母和母亲也相信,便不再驳回,都微笑了。我们立刻一哄的出了门。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   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   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   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   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   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   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   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   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   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   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   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临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胡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   间几乎分不出界限,我疑心画上见过的仙境,就在这里出现了。这时船走得更快,   不多时,在台上显出人物来,红红绿绿的动,近台的河里一望乌黑的是看戏的人家   的船篷。     “近台没有什么空了,我们远远的看罢。”阿发说。     这时船慢了,不久就到,果然近不得台旁,大家只能下了篙,比那正对戏台的   神棚还要远。其实我们这白篷的航船,本也不愿意和乌篷的船在一处,而况没有空   地呢……     在停船的匆忙中,看见台上有一个黑的长胡子的背上插着四张旗,捏着长枪,   和一群赤膊的人正打仗。双喜说,那就是有名的铁头老生,能连翻八十四个筋斗,   他日里亲自数过的。     我们便都挤在船头上看打仗,但那铁头老生却又并不翻筋斗,只有几个赤膊的   人翻,翻了一阵,都进去了,接着走出一个小旦来,咿咿呀呀的唱。双喜说,“晚   上看客少,铁头老生也懈了,谁肯显本领给白地看呢?”我相信这话对,因为其时   台下已经不很有人,乡下人为了明天的工作,熬不得夜,早都睡觉去了,疏疏朗朗   的站着的不过是几十个本村和邻村的闲汉。乌篷船里的那些土财主的家眷固然在,   然而他们也不在乎看戏,多半是专到戏台下来吃糕饼水果和瓜子的。所以简直可以   算白地。     然而我的意思却也并不在乎看翻筋斗。我最愿意看的是一个人蒙了白布,两手   在头上捧着一支棒似的蛇头的蛇精,其次是套了黄布衣跳老虎。但是等了许多时都   不见,小旦虽然进去了,立刻又出来了一个很老的小生。我有些疲倦了,托桂生买   豆浆去。他去了一刻,回来说,“没有。卖豆浆的聋子也回去了。日里倒有,我还   喝了两碗呢。现在去舀一瓢水来给你喝罢。”     我不喝水,支撑着仍然看,也说不出见了些什么,只觉得戏子的脸都渐渐的有   些稀奇了,那五官渐不明显,似乎融成一片的再没有什么高低。年纪小的几个多打   呵欠了,大的也各管自己谈话。忽而一个红衫的小丑被绑在台柱子上,给一个花白   胡子的用马鞭打起来了,大家才又振作精神的笑着看。在这一夜里,我以为这实在   要算是最好的一折。     然而老旦终于出台了。老旦本来是我所最怕的东西,尤其是怕他坐下了唱。这   时候,看见大家也都很扫兴,才知道他们的意见是和我一致的。那老旦当初还只是   踱来踱去的唱,后来竟在中间的一把交椅上坐下了。我很担心;双喜他们却就破口   喃喃的骂。我忍耐的等着,许多工夫,只见那老旦将手一抬,我以为就要站起来了,   不料他却又慢慢的放下在原地方,仍旧唱。全船里几个人不住的吁气,其余的也打   起哈欠来。双喜终于熬不住了,说道,怕他会唱到天明还不完,还是我们走的好罢。   大家立刻都赞成,和开船时候一样踊跃,三四人径奔船尾,拔了篙,点退几丈,回   转船头,驾起橹,骂着老旦,又向那松柏林前进了。     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   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   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   意思说再回去看。     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   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   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   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   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⑺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   可以偷一点来煮吃。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都是结   实的罗汉豆。     “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   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     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   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   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   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   豆。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吃完豆,又开船,   一面洗器具,豆荚豆壳全抛在河水里,什么痕迹也没有了。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   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然而大家议论之后,归   结是不怕。他如果骂,我们便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枝枯桕树,而且当面叫   他“八癞子”。     “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双喜在船头上忽而大声的说。
2023-09-08 14:10:473

社戏 哪句话 概括 作者 情感 和态度?

不知道
2023-09-08 14:10:594

社戏写了哪几件事,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

一、《社戏》全文写了7个故事情节,按照顺序分别是:1、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2、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3、看社戏前的波折。4、夜航去看社戏途中。5、赵庄看社戏。6、看社戏归航偷豆。7、六一公公送豆。二、详略写的是:1、详写的是:赵庄看社戏;夜航去看社戏途中;看社戏前的波折;看社戏归航偷豆。2、略写的是:六一公公送豆;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3、这样详写略写相配合,既表现出小住农村的诸多乐趣和美好事物,又使文章多姿多彩。艺术特色1、构思巧妙,结构严谨。这篇小说以看戏为线索,从“我”在北京看中国戏的感受写起,接着追忆了少年时在农村看社戏的愉快,最后又从回忆回到了现实。中间过渡自然,上下衔接紧密。小说虽然没有什么惊一心动魄的情节,也没有复杂的结构,但是由于作者对情节的安排,起伏有致,情趣盎然。2、围绕中心取舍材料。题目是《社戏》,但真正写社戏的内容并不多,作者用不少笔墨在开头写“我”到外祖母家的其他生活以及看社戏遇到的困难,在结尾又写了六一公公送罗汉豆的事,这样写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中心思想。作者所怀恋的不是社戏本身,而是在看社戏过程中与农家孩子结下的诚挚友谊和农村的自由生活。“社戏”作为一条线索,在文中起着贯穿故事情节的作用。
2023-09-08 14:11: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