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中国彩陶有什么特点

2023-09-24 09:43:22
TAG: 彩陶
共1条回复
wio

(1)以意写形;(2)彩陶图案主要采取动的形态和格式;(3)高度概括提炼的标志性图案;(4)彩绘纹样与造型的完美结合;(5)单纯强烈的艺术风格。

彩陶:亦称陶瓷绘画,它是我国悠久的“国粹”——陶瓷艺术之中的艺术,早在距今七千年左右的半坡文化时期,陶上便出现了最早的彩绘。

而瓷上作品相对纸本更具张力,彩陶艺术中融合了艺术家的各种创作思想、风格、语言,创作出风格各异而又多姿多彩的艺术珍品,是我国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

彩陶是指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

在橙红色的胎体上呈现出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高度统一,达到装饰美化效果的陶器。

彩陶制作精美,以泥质陶为主,质地细腻,因之既是实用器皿,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由于色彩绘于烧制前,故和陶器一起焙烧后,色彩和陶胎结合紧密,不易发生脱落。彩绘的形式总体上可分为图案和图画两大类。

相关推荐

彩陶纹饰的种类有哪些?

彩陶的纹饰丰富多样,从简单的篮纹、席纹、布纹、绳纹、线纹到复杂情节的图画,组成了一个原始纹饰艺术的宝库。根据现有的材料,可将陶器纹饰归纳为几何纹、动物纹、植物纹和人物纹等,其中几何纹最普遍、最有代表意义。
2023-09-09 06:34:092

彩陶装饰色彩花纹有哪些?

彩陶装饰以黑彩为主,红色少见,两色兼用的更少。有的器物上用了白色陶衣,这是庙底沟型彩陶的重要特点。彩绘主要在器腹,也有绘在折沿盆口沿上的,装饰纹样有鸟纹、蛙纹、垂弧纹、花瓣纹、花叶几何纹、网格纹、圆点纹及回旋钩连纹等,最富代表性的是花卉纹饰。后岗型陶器发现于河南安阳后岗,主要有红顶碗、敛口深腹圆底钵、小口长颈壶、鼎等,装饰纹样以各种线形为主,多用红彩,黑色少见。
2023-09-09 06:34:281

彩陶纹样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都有哪些呢?

产品设计方面、标志方面、包装方面、APP方面、艺术设计方面等,如今已经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
2023-09-09 06:34:373

彩陶的纹饰有哪些?

彩陶的纹饰丰富多样,从简单的篮纹、席纹、布纹、绳纹、线纹到复杂情节的图画,组成了一个原始纹饰艺术的宝库。根据现有的材料,可将陶器纹饰归纳为几何纹、动物纹、植物纹和人物纹等,其中几何纹最普遍、最有代表意义。
2023-09-09 06:34:461

中国彩陶的纹饰中几何纹指的是什么纹样?

中国彩陶的纹饰中几何纹指用直线、斜线、三角形、圆点及波折状的线条有规律地排列而成的纹样。常见的几何纹饰有方格纹、网纹、波纹、三角形纹、圆圈纹、指纹、锯齿纹、螺纹、席纹、连珠纹、宽带纹、绳纹、篮纹、雷纹、山纹等。这些纹样大都从生活实践中摹拟而来,具有较高的审美情趣。
2023-09-09 06:34:551

中国彩陶的纹饰中植物纹主要有哪些纹样?

中国彩陶的纹饰中植物纹指摹拟植物形态的纹样。主要有叶纹、瓣纹、树纹、谷物纹等。河姆渡文化出土的陶器上,装饰有四叶形和枝叶形纹,都比较写实,说明先民们对植物形象的熟悉。半坡型彩陶上的植物纹比较少,仅见到残片上的类似于麦穗或树枝的两例,作植物的自然生长状。庙底沟型彩陶上的植物纹有类似卷瓣花朵纹样的旋花纹,通常以二方连续的形式环绕器身,也有叶状纹。大汶口文化陶器上的植物纹,有些像叶子,有些像稻谷,有些又像花瓣。
2023-09-09 06:35:041

彩陶装饰纹样的艺术类型

常见的马厂型彩陶的装饰纹样有折线纹、回纹,而以人形纹(或称蛙纹)最有特色。有人认为这是作播种状的“人格化的神灵”。这种纹样不同时期的表现也不同,大体是从繁到简。锯齿纹逐渐消失。旋纹发展为简单的大圈纹,其中网纹最具特色,往往画上几十根上百根线,线条流畅规整反映当时熟练的描绘技术。马厂型彩陶盛行陶衣,即在陶器表面涂一层泥浆。器皿上的浮雕和捏塑也很发达。马厂型彩陶具有简练、刚劲的风格。它的装饰不及半山型精致,显得粗犷、庄重、豪放,注意大效果。黄河上游的彩陶工艺,在马家窑、半山、马厂型的发展之后,还兴起了齐家文化,但时间已经较晚,基本上和夏代相始终。这里的彩陶不多,装饰纹样以菱形纹、网格纹为最多。器形则以双耳罐和马鞍口式的陶罐为典型。此后,又产生了辛店文化,彩陶工艺再度兴盛起来,时间已相当于商周。辛店型的彩陶工艺,在双大耳罐上常绘以双钩纹,并往往在双钩纹的中间,饰以人物、小狗或太阳,罐颈饰以回纹,装饰手法几乎千篇一律。过去,在说明我国古代文化发生发展的渊源问题时,学术界长期持一个中心(即黄河流域)向外扩展、蔓延的观点,随着这些年考古发掘成果的涌现,这种观点被提出质疑并开始动摇。特别是1995年,考古人员在青海省同德县巴沟乡团结村宗日遗址发现了一件双人抬物纹彩陶盆和一件不同于1973年大通县出土舞蹈纹的舞蹈纹彩陶盆。前者图案在国内尚属首次发现,后者构图生动,线条洗练,服饰新颖,动态鲜活,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时值公元前3300年至前2050年,可以认为基本上与中原仰韶文化同期。 仰韶文化阶段,彩陶艺术逐步走向繁荣,于是,诞生了古朴而精美的各类图案。其中时代最早、频繁使用的图案就是鱼纹。我们在中学历史教科书及有关中华文明史的电视专题片中,经常可以欣赏到西安半坡遗址的鱼纹彩陶盆:在红色陶盆的内壁或腹外,黑色线条勾勒出的形态各异的鱼儿栩栩如生。最为称奇的是,神秘的人面纹与鱼纹巧妙地组合在一起,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有学者认为,这反映了仰韶先民对鱼的崇拜,鱼是他们的图腾;另有学者以为,鱼的繁殖较快,鱼纹寄托着先民们繁衍后代的希望;还有学者则认为,图案中鱼的人面是史前巫师的形象。无论如何,仰韶文化的鱼纹不仅具有令人折服的艺术魅力,而月蕴含着深邃的研究价值。鱼纹彩陶盆既是仰韶文化的代表性陶器,又是中国灿烂的史前文化的象征和标志物之一。鱼纹是仰韶文化早期最为常见的彩陶图案,一直延续使用到仰韶中期,时间长达千年之久。在仰韶中期之后的各支彩陶文化中,鱼纹就只是零星或偶尔出现了,不再作为主题图案。它大多绘制在盆形器外壁的中上腹部,个别使用在圜底钵、瓶形器及器盖上。盆形器上的鱼纹图案均规整有序,颇为固定,器物一周一般绘有两条鱼,头尾相接,头右尾左,有时两条鱼纹之间的空白处填充一条小鱼或其他花纹,既弥补了绘制过程产生的缺陷,又整体图案显得更加匀称而生动,其他器物上如王家阴洼的瓶形器、高寺头的器盖上偶见的鱼纹,虽然数量很少,却极富魅力,显露出了史前画工的卓越技艺。渭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遗址了大量的鱼纹彩陶,其中以秦安大地湾最为丰富,该遗址完整和可复原的鱼纹盆达30余件,还有千片以上的鱼纹残片、不仅如此,这些鱼纹数据构成了完整的从早期到晚期的发展序列。根据它们所处的地层以及上下叠压的关系,我们大体掌握了鱼纹发展变化的规律,这一规律甚至可以成为考古学研究中分期断代的标尺。大地湾鱼纹均为鱼的侧视图,惟独胸鳍的画法例外。胸鳍本在身体两侧,从侧面只能观察到一侧的胸鳍,大地湾先民却改为上下对称的一对胸鳍;无论鱼纹如何变化,尾鳍的画法始终不弯。从鱼鳍的画法来分析,表现的鱼类属于淡水鱼。显而易见,地处内陆地区的仰韶先民只能描绘他们日常熟悉的鱼类形象。根据器形和纹饰的不同特点,我们将大地湾鱼纹划分为五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具有浓厚写实风格的鱼纹,此时的陶盆形制均为圜底侈口,因口沿部系用泥片重叠加厚,可称之为叠唇盆。鱼纹形象生动,尤其是椭圆形的眼睛以及位于眼眶偏上部的眼珠,将鱼表现得活灵活现。鱼鳍不全,无背、腹鳍。但口、眼、鳃、身、尾俱全,鱼的形象一目了然。第二阶段:器形仍为叠唇盆。鱼头部分开始变长且图案化,复杂多变的画法使得鱼头细部令人费解.大多以直边和弧边构成的近三角纹填充头部,鱼身则变得更为完美,大多数鱼纹的胸、腹、背、尾鳍样样俱全。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以及鱼头各类线条所体现的具体含义,学术界尚无一致意见。但可以肯定的是,抽象化的画法自此开始引入鱼纹之中。第三阶段:鱼纹仍然仅在叠唇盆上使用,但盆的口径逐渐增大,腹也变浅了。这一阶段最为显著的变化和特点是,鱼头部分变得极为简单而抽象,仅由上下相对的两条弧形纹组成,既扁且长。龟鳍的画法则由斜三角纹变为直三角纹,画法更为规整。第四阶段:使用鱼纹的器形由叠唇盆改变为卷沿盆,这类盆仍然为圜底,但口沿外卷,因此称为卷沿盆。它们是当时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的陶器之一,经常于房址和窖穴中。这时的鱼纹整体简化为一种十分稳定的图案。胸、腹、臀鳍三者合一,与拉长的背鳍上下相对,尾鳍前部出现隔断线。鱼的上下两部分完全对称,线条变得流畅柔美。在编号为F1的房址中,了两件口径超过50厘米的鱼纹大盆,曾多次作为彩陶精品送到境外展览;第五阶段:仍使用在卷沿盆上,此时的盆口部由侈口改为直口,卷沿愈甚。该阶段已跨人仰韶文化中期。大地湾虽未发现此段的完整器物,但根据大地湾的残器可以推测复原后的器形和纹饰。参考属于同一时期甘肃合水、陕西岐山王家嘴遗址的同类器,我们的推测与复原是符合器形、纹饰发展规律的。鱼纹更为简化,头部以一圆点表示,鱼身简化为四条弧线,上下鱼鳍皆略去不画,仅保留较为夸张、舒展的尾鳍。自仰韶中期以后,鱼纹逐渐消失。不过,有的学者将马家窑文化中出现的由圆点引出弧线的图案视为鸟纹或鱼纹,这些图案与仰韶鱼纹相比过于抽象,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其实,马家窑文化的圆点弧线鸟纹更像水中游动的蝌蚪。上述大地湾鱼纹盆的五个发展阶段确立了鱼纹的演变序列,从中我们得以掌握其演变规律。首先,要重视的是器形的变化,鱼纹最初是描绘在叠唇盆上的,然后将其弃之不用,又转为卷沿盆;越迟的卷沿盆,口沿越卷,器体愈大,腹部越浅。当我们遇到鱼纹盆口沿残片时,尽管图案残缺不全,但根据以上规律,依据口沿特征,大体可确知鱼纹盆的早晚。在收藏和鉴赏彩陶时,不能仅关注—纹样而忽略了器形,两者的统一是至关重要的。仰韶彩陶因时代早,物较少,完整器更是难得,所以某些利欲熏心的造假者为了骗取金钱,也在仿造仰韶鱼纹盆。他们往往使用马家窑文化的素面盆,作为鱼纹或人面鱼纹的载体,有时竟然迷惑了某些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和收藏者。第二,鱼纹的发展变化总体趋势是不断地简化,自然形态的鱼纹经概括和取舍逐渐凝练为固定化的图案,写意的表现手法逐渐取代了写实的风格。最早的鱼纹颇富个性,每件作品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和创意,展现出了自然状态下鱼的万种风情。其后,从头部开始,继而鱼身、鱼鳍,不断地简化,最终成为几乎一成不变的固定图案。搞清纹饰的演变规律,对于目前乃至今后的考古研究工作大有裨益。在考古发掘中,考古工作者在面对大量残碎的彩陶片时,仅凭借鱼纹残片的局部纹样,便可判断出比较准确的时代,其奥妙就在于掌握了纹饰的特征和变化规律。近年来,随着考古调查与发掘的深入开展,许多新的发现不断涌现,关于仰韶鱼纹盆的报导也是层出不穷。我们惊喜地发现,在一个相当大的地理范围内,鱼纹有惊人的一致:甘肃境内最西端的发现是陇西二十里铺的属于第四阶段的变体鱼纹,最南端的发现是白龙江流域的武都大李家坪遗址的属于第四阶段的鱼纹,西汉水流域西和宁家庄遗址的第二阶段鱼纹,礼县石嘴村的第一阶段的鱼纹。渭河一带是中心区域,鱼纹的遗址更为集中,不再一一列举。这个地理范围最东可达关中平原武功、岐山一带,甚至在陕南南郑龙岗寺、内蒙古南部凉城王墓山下遗址都了颇为相似的鱼纹盆。上述范围大约有30万平方公里之大,涉及今日的3个省区。这种令人惊奇的一致现象至少告诉我们:第一,渭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应该属于同一支文化,陇南和陕南属于这个文化圈的边缘地区;第二,在这个地理范围内,文化的交流、传播非常活跃,人们的居住地虽被千山万水所阻隔,但绝非想像中的闭塞;第三,鱼纹不是一般的彩陶纹饰,而是作为同一文化的标志性符号出现的。出现这种标志性符号的原因,以及所代表的什么内在的含义还应深入探讨。 在仰韶文化的彩陶纹饰中,蛙纹并不是经常可以见到的,偶尔出现在早、中、晚各期,因而是一种特殊的少见的纹饰。这些蛙纹的身体结构大体相同,但表现与装饰手法各不相同,其风格均显示了所处时代的烙印。它们之间应存在着一定的传统联系。甘肃境内的仰韶文化至今未发现早、中期的蛙纹。陕西临潼姜寨遗址属早期半坡类型,在其的一件陶盆内壁绘有黑彩写实蛙纹。半月形头部,两个圆点表示眼睛,圆形躯体,上饰点状纹,四足形态生动,令人联想起一只企图爬出陶盆的蛙类。黑点大小不一,且不甚规整,风格古朴,憨态可掬。河南陕县仰韶中期庙底沟遗址的蛙纹饰于陶盆腹部,残缺不全,但可大致判定仍为蛙的形象,总体风格同早期类似,但头部较小,仅有一黑点,身躯分隔为两部分,形象略逊于早期。有人认为这是龟类形象。大地湾仰韶晚期第820号房址中一件残小口壶,编号为F820:15。该器物泥质红陶,小口,颈部加饰一条凸施纹,圆肩圆腹,下腹部残失。肩腹部饰一似蛙似龟的动物形图案,黑彩,头部整体涂黑呈椭圆形,以两个小圆形空白表示眼睛,顶部另留一小三角形空白,圆形躯体,饰网格纹,残留两足。腹部另一侧饰类似蛙腿的圆点弧形纹。该房址属偏早阶段。此蛙纹图案化风格较浓厚,与早中期相比,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天水师赵村五期了一件蛙纹钵,此蛙绘于陶钵内壁。与大地湾相同的是,均以网格纹表示躯体,头部涂黑,呈椭圆形。不同的是以空白中的圆点表示双目,躯体分隔为两半。与仰韶中期相比,共同之处是躯体分为半圆,四足中两足向前,两足向后,似游动中的形象。明显差异之处是晚期蛙纹躯体饰网格纹,中期的写实变为晚期的图案化、规范化。马家窑文化中也有完整的蛙纹,与仰韶文化晚期非常相似,只不过网格纹更为细密,头部未涂黑,双目以单独的圆内黑点表示。由此说明,马家窑文化的许多彩陶因素是汲取、继承了仰韶彩陶的精华发展起来的。从鱼纹、蛙纹到鲵鱼纹,史前先民描绘的动物大多集中在水生动物或两栖类动物方面,究其原因,它们是人类日常接触、观察最多的温顺动物,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当时良好的生态环境。 旋纹在马家窑类型中即已出现,很快便发展成为这一时期的代表性纹饰.也是半山时期的主要纹饰之一。旋纹一般是以四个旋心为中心,个别的有六个或更多,旋纹均作逆时针方向旋转。半山时期,旋纹成为主要花纹,发展得更为成熟。旋心由多道黑色锯齿带与红带相间线条或宽带连接,组成二方连续的图案,更增加了视觉的旋动效果。若俯视这些旋纹,能使人产生一种眩晕感,器物的口部又鯈一个大的旋涡。这种以流畅的线条绘出的动感强烈的旋纹,像千姿百态的黄河浪涛,凝聚在奔流不息的旋动中。马家窑早期的旋纹,旋心很小,多四方连续,无附加纹饰,结构简单,旋心内饰圆点。半山早期的旋心较小,旋心之间有2—3条旋线连接。半山中期旋心扩大,旋心中饰有十字纹、三角纹、圆点纹等花纹。半山晚期的旋纹,层次变得复杂,以4个旋心为中心,旋线简单,旋心变得更大,内饰各种精细、复杂的花纹,有斜十字纹、网纹、圆点纹、叶形纹、斜方格纹、米字纹等。到晚期以四大圈为旋心的旋纹,逐渐发展为马厂类型的四大圆圈纹,连接四大圆圈之间的旋纹消失。半山与马厂主体旋纹的区别仅在于有无旋线连接叫大旋心。从这一点也可看出它们之间的继承关系。旋纹一般装饰在大型器物(壶、罐)的主要部位(肩到腹部),有的盆、钵内彩也装饰此纹。旋纹有简有繁,有的仅画一组二方连续的单线条旋纹。 半山类型的典型纹饰之一,是葫芦纹与网纹相结合的一种复合纹饰,大量见于花寨子遗址。一般由4组或6组束腰葫芦形组成,相互对称,葫芦口一般向上,个别的向下。葫芦网纹大多数用黑、红复彩绘制,先用红色绘葫芦轮廓,外绘黑色锯齿带纹,内填细密整齐的网纹,葫芦之间用锯齿纹或其他几何纹分隔。早期的葫芦形束腰不明显,中间两侧微内收,到中期葫芦形的下半部逐渐变大,晚期的葫芦形束腰明显,下部的圆形变得更大。网纹也是马家窑文化彩陶中常见的纹饰,在马家窑类型彩陶中时常以主体纹饰出现。到半山类型时多与其他纹饰组成复合纹饰。马厂时期网纹使用率也较高,但构图较松散。 半山类型彩陶的主要纹饰,由相互连续排列的菱形格组成,般绘于壶、罐的上腹部。半山时期的菱格纹有单层横向排列、多层排列和上下交错排列几种形式。绘制技法是,在连续的菱形红色框架内边,再绘带锯齿纹的黑色菱形框架,一般内填圆点纹、网纹、十字纹等。早期的菱格纹较大,多为主体纹饰;晚期的变小,往往在菱格内填充网纹或涂黑,而巳逐渐变为辅助纹饰。马厂时期菱格纹出现的较多,风格为半山时期的延续,红、黑复彩的较少,多为黑色单彩,横向多层排列,内填网线纹,有的全部涂黑。
2023-09-09 06:35:141

古代彩陶的纹样有哪些?

从彩陶图案整体看,异常丰富而多样,从简单的刻痕,到有复杂情节的图画,组成了一个绘画艺术的长廊。根据现有的材料看,彩陶的纹样是以丰富多彩的几何图案为主体,也常用山纹、水纹、人形和鱼、鸟、马、犬、鹿等动物纹等,还有少量的谷叶纹和花瓣纹。这些花纹大都经过了高度的艺术提炼和概括,达到了图案的样式化,色泽明快,艺术抽象力强。
2023-09-09 06:35:321

论述中国原始彩陶装饰纹样的基本特征及其审美意义。

【答案】: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对于原始人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它一方面满足了人类实用性的需要,另一方面造型和纹饰的完美结合,也满足了人类对于审美的追求。(1)原始彩陶装饰纹样的类型主要有动植物纹样、人物纹样和几何纹样。①动植物纹样。彩陶装饰纹样早期以动物纹样居多,植物装饰纹样较为少见,其原因是先民在生活之初以狩猎为生,并无农业。动物装饰纹样以仰韶文化中半坡类型的鱼纹为代表,无论是早期以写实为主的单体鱼纹装饰,还是后期逐渐进入意象化的多体鱼纹装饰,总体上均比较注重细节的刻画。②人物纹样。人物纹饰表现了先民对自我的认识,通过对自然的征服,达到自我的超越。例如青海马家窑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纹样中每五人为一组,手牵手,面部同一方向,头上束有发髻,每外侧的人臀部线条可视为舞蹈动作。它表现出原始人对繁衍的重视,对生活的再现,征服的快感,及对宗教和巫术的崇拜。③几何纹样。几何纹样多用点线组成,按照原始人的审美法则用不同粗细、长短、交叉等方式把点线描绘在器物上。早期几何纹样的基本组成是环带式纹样,一般为三角形等单独纹样并列或两方连续形式。其后出现的斜线纹样打破了这种单一的构成,而后演变出的折线纹也给纹样注入新活力。这类造型特征在马家窑类型时期被强化。(2)原始彩陶装饰纹样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为抽象美和意象美两个方面。①抽象美的特征。在彩陶纹样中抽象的几何纹样占据了很大的比例,这些表面上并无具体含义和内容的抽象几何,直接或者间接地传递着某种信息和情绪。它以点、线、面或者极度的夸张、变形来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给人以无限的联想和余味无穷的美感。②意象美的特征。意象是一个内涵十分复杂的美学范畴,简言之,就是通过客观的物象去指代、体现某种观念、思想、情感等理性内容。原始彩陶装饰纹样中的意象造型是先民们在感受自然时,把一种神秘而特殊的感觉渗入他们的意识中,把这种幻化的虚幻对象通过艺术的造型手段表现出来。
2023-09-09 06:35:411

半坡彩陶最具代表性的花纹

半坡彩陶最具代表性的花纹是人面鱼纹盆。在古代的艺术品中,人面鱼纹就是半坡彩陶画的经典之作,因为这个生动的形象有效的将半坡人丰富的艺术想象力衬托出来了。凡是半坡类型遗址都发现绘着鱼纹的彩陶。半坡类型彩陶的鱼类水族纹分布范围很广,东至山西西南部,西到甘肃东部,几乎包括了整个渭河和泾河流域。在横跨千里的区域内,半坡类型彩陶鱼纹成为各氏族共同推崇的纹样,这是不同寻常的文化现象。半坡彩陶的发展特点。半坡类型彩陶的鱼纹,不仅延续时间长,还清楚地呈现出由写实的自然形纹样演变为示意的几何形纹样的系列过程。半坡类型彩陶早期鱼纹,大多数为单独纹样,形象写实。常以细而匀的直线画出鱼纹,也有少量的鱼纹处理成黑色的影像。早期鱼纹多选取正侧面,这是表现扁平状的鱼的最佳角度,还完整无遗地画出鱼的头、鳃、上鳍和下鳍、身、尾等部分,表现鱼的形象时求全的心理。
2023-09-09 06:35:491

半坡彩陶的装饰纹样分为集中类型?

半坡彩陶的装饰纹样有写实与抽象两种,是彩陶文化中写实纹样较多的类型,主要有人面纹、鱼纹、鹿纹、蛙纹和鸟纹等,还有少量植物纹样。其中以鱼纹最多。纹样中鱼的反复出现连同半坡出土的许多捕鱼工具说明当时渔猎经济的盛况,捕鱼作为一项重要的生产活动使鱼在人们生活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对于鱼的描绘展示了半坡先民们的写生变化能力,一方面对鱼的形体十分熟悉,另一方面不拘泥于客观的模写,如对于鱼鳞并不全用交叉的网线作简单表示,而是用黑白对比的色块使之富有装饰性。鱼的形式多样有单体、双体甚至三体相连。人面纹也给人强烈的印象,它是原始人对自身的描绘,这种纹样在半坡发现多例,在统一风格下没有完全相同的。人面多作圆形,眼或睁或闭,眉以上和人中以下为黑底白纹,中间为白底黑纹,这种黑白黑的对增强了装饰效果。在头顶和两侧太阳穴、嘴等部位装饰有鱼纹或向上的弯钩纹,这奇特的描绘又使纹样蒙上一层神秘色彩,引出人们种种遐想,它很可能就是原始人在水中捕鱼的现实描写,人在水中只露头部,捕到鱼后或衔于口或系于头上以便腾出手来再捕,在人面纹周围不是还绘有游动着的鱼吗;它也很可能是缘于早期的原始动物崇拜,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遭受水的威胁,在洪水泛滥和水中作业时,溺水致死的事常会发生,于是深感人比不上水中的鱼,希望自己有鱼的本领甚至希望自己变成一条鱼等想像便自然产生出对鱼的崇拜,在人面纹的头上常有鱼尾形的三角图案很可能是对人面鱼身的描绘。此外在半坡彩陶中还有将一人面纹绘于一鱼头形纹样中,这种人鱼合体或寓人于鱼的描绘都可能是这种动物崇拜的体现。
2023-09-09 06:36:191

中国彩陶的纹饰中动物纹具有怎样的纹样特点?

中国彩陶的纹饰中动物纹指摹拟动物形态的纹样。常见的动物纹有鱼纹、鹿纹、鸟纹、蛙纹、羊纹和壁虎纹等。用动物纹作彩陶装饰的以半坡类型的陶器最具特点。鱼纹是最常见的动物形象纹饰之一,半坡遗址出土的彩陶上的鱼纹装饰,不仅数量多,变化大,而且生动逼真。
2023-09-09 06:36:281

根据现有的材料,可将中国彩陶的纹饰分为哪些类型?

中国彩陶的纹饰丰富多样,从简单的篮纹、席纹、布纹、绳纹、线纹到复杂情节的图画,组成了一个原始纹饰艺术的宝库。根据现有的材料,可将陶器纹饰归纳为几何纹、动物纹、植物纹和人物纹等,其中几何纹最普遍、最有代表意义。
2023-09-09 06:36:361

彩陶纹样与青铜器纹样,究竟有什么关系?

彩陶纹样当中有写实的,也有抽象的,青铜器纹样当中有一些巫术仪式有关的东西,比如说鸟图案,可以说还有密切的联系。
2023-09-09 06:36:464

彩陶纹饰的特点

分类: 娱乐休闲 >> 收藏 解析: 彩陶纹饰的特点是密集,以线为主且粗细变化不大。用线的曲直表现动静,以线的方向变化表现旋转。这时期旋动的纹样,由于线的密集和加粗,动感特别有力,粗壮而浑厚,象黄河漩涡,因而也称为涡纹。这种动的纹样,往往配以规则的水平线,以静衬动。而且还常常用大的圆点压在线上,这是以前的彩陶纹样上所少有的,使流动感的线条中出现凝冻的效果,有相对静止的感觉,这样显得动中有静,增加了纹样的节奏美。马家窑类型彩陶的装饰,形式规律上很讲究主次画面的安排及动与静的搭配。
2023-09-09 06:37:161

古代彩陶纹样中的人面形花纹有哪些特点?

人面形花纹也以半坡型彩陶最具特色,多装饰在翻唇浅腹盆的内壁。人面作圆形,眼上部涂有黑色或空白的三角形状,耳部或作对称向上的弯钩,或饰两条鱼纹。还有人面与鱼纹合体的花纹,即在鱼头形轮廓里绘出人面形,具有“寓人于鱼”的特殊意义。对人物形象体现最生动的,是发现在青海大通县马家窑文化墓葬中的一件舞蹈纹彩陶盆,盆高14厘米,卷唇平底,内壁绘有三组舞蹈人,每组五人,手拉手,足下配有四道平圆圈线,人像用笔简练,头上飘带和下袍边的兽尾装饰,既显现出舞人的英姿,又增加了有节奏的运动感,图案构成巧妙,手法高度概括,是一件精致的彩陶工艺品。
2023-09-09 06:37:251

彩陶的装饰纹样中的几何纹有何含义?

纵观彩陶的装饰纹样,绝大部分是抽象的几何纹,这些纹样在其表达出的视觉效果之外,应当还有其自身的含义,原始人如此执著地喜爱这些纹样,一定具有表达某些思想的功能,对于这一点吸引了众多学者去探讨研究,并得出种种解释。由考古学家提供的半坡型彩陶中一些几何纹样是由鱼纹演变而来的种种证据是很有说服力的。从这里得到的启示进而证实了很多几何纹正是对某些动物、自然物甚至工具的先是写实摸写然后逐步演变成抽象的几何纹。如庙底沟型的鸟纹。马厂型的人体蛙纹以及各种火纹、水波纹等均能找到这种由写实到抽象、由内容到形式的变化证据。这种变化很可能是经过了较长的时间。对于为什么要描写这些动物和自然物,似有两种出发点,一是认为它们在人类的劳动生活中有重要意义成为人们生存所依赖的,如鱼、鸟、蛙等多为人们赖以生存的主要食物,渔网、石器是捕食的工具,人们在生存之余首先来表现这些东西是可以理解的。同样,水在平日给人以生命,在其泛滥成灾时又给人带来死亡,彩陶纹样中众多的水波纹正是人们对水寄托的各种感情。另一种出发点似对问题的认识更深一步,它是从原始人的认识观和宗教观入手,认为摹绘的意义已不全在这些动物和自然物本身,而是由这些事物联想出的其他含义,是原始宗教观的反映,如对鱼、鸟、蛙的描绘是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开始是对鱼能游于水,鸟能翔于天,蛙能两栖生活等优于人类的天性的向往,进而产生对这些动物的崇拜,希望它们是自己的保护神,鱼以后成为龙的组成部分,鸟和蛙则成为太阳和月亮的化身;对于大量的水波纹和旋涡纹则不认为是对水的表现,而是源于对蛇的崇拜,这些纹样则是对蛇的爬行和盘旋状的模拟,蛇以后成为龙的主体。
2023-09-09 06:37:361

陶器上的纹饰反映当时人们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面对这些5000年前的历史遗存,我们很容易想象到历史中讲述的原始氏族社会的情景:男人耕作、狩猎、捕鱼,女人从事家务或采集。没有剥削,没有奴役,一幅平等和谐的社会景象。稍晚于此的半山类型和马场类型彩陶的纹饰则发生了变化,那些锯齿纹、四大圈纹以及蛙纹等显得大起大落,粗犷狞厉,甚至怪诞神秘。当时原始社会行将解体,社会发生变革、战乱、动荡等不安的情绪也在图案中流露出来。由彩陶纹图案所引发的联想并不是浪漫主义的主观臆想,而是在历代图案和图画中,都会或隐或显地折射出当时社会风貌的基调和时代的主要精神。这一点,在以后不同时代的美术中我们还会看到。那些彩陶纹饰更令人瞩目。在西安半坡村遗址发掘出的彩陶上的动物纹虽然非常简练,但表现得很生动:自由自在地游动着的鱼、奔跑的鹿、站立吠叫的狗,等等。从中显示了远古艺术家捕捉动物瞬间特点的才能。在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寨的一个陶盆上,画着5个跳舞的人,手牵手连成一排,既是一幅描绘舞蹈的图画,又是一个适应纹样的图案。
2023-09-09 06:37:471

原始彩陶为什么上半部分或器物内部有装饰纹样,而下半部志足底却无装饰

因为早期的彩陶是用来盛水或者插入土里的,瓶的底部是尖的,后来随着储存放置的增加,所以把底部改平,这样的画花纹一般在上半部。彩陶:亦称陶瓷绘画,它是我国悠久的“国粹”——陶瓷艺术之中的艺术,早在距今七千年左右的半坡文化时期,陶上便出现了最早的彩绘。而瓷上作品相对纸本更具张力,彩陶艺术中融合了艺术家的各种创作思想、风格、语言,创作出风格各异而又多姿多彩的艺术珍品,是我国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
2023-09-09 06:37:551

彩陶纹饰中的构成元素

1、 点纹庙底沟、马家窑类型的彩陶提供了许多在图案中成功地运用点的延展和扩大。在这些文化类型的彩陶图案中“ 点”的作用是突出的。“点”在彩陶图案中起着定位、过渡、衔扣、缀连、拨醒、聚汇的作用。点这一纹样元素几乎在彩陶出现之始就产生。且不论它取象于什么单从用毛笔对陶器进行彩绘和装饰的手段本身来看彩陶上的点最初可想象成是毛笔在陶坯表面的一种接触。它基本上是圆形也有呈三角形、方形和菱形的有些点具有明确的象生形态但从整体装饰效果来看它所起的作用仍是点不过是在形态上进行了变化。从视知觉的角度来看孤立的点给人静止的感觉;由水平、垂直或弧线排列的点引导视线随之移动。点有秩序的疏密变化能产生节奏感而不同形状点的交错则产生形的对比。彩陶中的点在与不同的纹饰元素的组合中点与线相间成了系于绳索上的飞石弹丸与花纹相间象征花蕾和果实;水波纹上缀点好似水珠翻滚;网纹是画点以示网坠浮球;同心圆加点又当作鼓点或落水之石。2、直线纹这条横的直线是所有线中最远古的一条线。它划分天地是最原始的自然轮廓线。彩陶装饰中的线条有黑色线和红色线它使纹样显得很精致;线条有水平垂直不同角度的折线、弧线和曲线等变化各自显示出不同的性格特征。彩陶纹饰中的线纹主要是通过线的粗细、长短、曲折、横竖、交叉以及和圆点等相互有规则的排列构成装饰的。模仿绳的缠绕就有了弦纹、绳纹。将绳纹扩大又有了辨纹、人字纹。模仿网组织的就有了网纹、方格纹。模仿芦条、篦条和柳条等到材料编织的便有了席纹和编织纹。3、十字纹是由直线纹所构成的最基本的纹饰之一。十字纹在彩陶纹饰中也倾斜作×状有时作为空间的分割线有时是作为图案骨骼有时则单独作为装饰。十字纹在彩陶纹饰中还演变出许多形态用双线表现则演变成井字纹;用十字为骨架四方填点便成米字纹;以十字为中线然后按一定方向作曲折又构成所谓万字纹。另外还有以十字为中心加圈或加方格形等等。现在有把十字纹和由十字纹演变而来的这类图形当作太阳纹解释的认为“它们都是太阳图案的各__种简化和变形形式”。4、 波折纹或可以认为是直纹的变异。作为彩陶纹饰波折纹都是连续作平行曲折的布局。有的独自组成一条带状纹有的作为纹饰的骨架而有的波折纹则颠倒交错式的重叠构成带状的菱形装饰。波折纹大都作水平式的排列但也有少数是作垂直式排列的。5、傍水而居是古代人类生活的一个重要特征。对原始社会的人类来说水波是他们最熟悉不过的事物之一。和波纹一样水波纹作为彩陶纹饰在器形中多作水平式平行排列。水波纹实属自然摹拟除了多作纹饰底边的缘饰也有作为主体纹饰使用。作为主体纹使用时呈波浪状用弧线相连接连接处呈向上的波尖形下垂弧度大者亦称垂幛纹在彩陶中还用于纹饰的边缘和作为器口内的点缀。
2023-09-09 06:38:152

彩陶纹饰的特点

陶器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彩陶的出现,进一步奏响了人向艺术王国迈进的序曲。这里,首先介绍一下闪耀着我国远古文化灿烂光华的彩陶鱼纹盆。 彩陶鱼纹盆属仰韶文化。它于1954年在西安半坡村遗址出土,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从因上可以看到,陶盆上那用黑色绘成的鱼形图案,十分生动,它张口露牙,鼻尖翘起,似乎悠然自得地在水中邀游。从艺术技巧来看,表现手法单纯简练,形象生动纯朴,结构规正,特征鲜明,笔触 粗放有力,颇富有装饰性和节律美。这件珍贵的远古时期 的工艺美术品,是我们祖先原始绘画的代表作之一,它充分显示出我国远古时代劳动者的智慧和艺术创造力。 彩陶,是新石器时代最富有艺术性的美术作品,也是我国最早的原始绘画。它看来似乎象简单,技法稚拙,殊不知,它却是开创中华民族绵绵不断的绘画艺术的先声,为后世提供了一份最古老的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它,是中华民族远古时代灿烂文化的重要标志。 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距今已有大约五六千年的历史。 1921年,首次在河南混池县仰韶村发现了彩陶。仰韶文化遗址,以关中、晋南和豫西一带为中心。这个文化遗址上的彩陶,可分为两个类型,一是半坡型,发现于西安的半坡村及临渔、宝鸡、渭南等地;一是庙底沟型,发现于河南陕县的庙 底沟等地。半坡型彩陶有陶盆、陶罐、陶壶,等等。制作者 在这些陶器上描绘出各种纹饰,如几何图形、人面纹、鱼纹、鸟纹、蛙纹、鹿纹及花叶纹,等等,形态别,富有生活气息。丰富多样的彩陶纹饰,反映了它已初步具有对比调和,均衡 对称等艺术特,表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与浓郁的民族风 格,体现了当时劳动者淳朴、健康的审美情趣,以及人们对美的认识和追求。 劳动与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彩陶艺术如此丰富多彩, 优美而又实用,是由于它植根于当时人们的劳动实践与生 活之中。例如彩陶纹饰中的鱼、蛙、鹿、鸟、花、叶,等等,都是当时人们在采集、渔猎、农耕等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东西。我 们的祖先,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通过对自然界细致的观 察,感受和体会到了自然物的节奏、形体、色彩之美,然后通过综合、概括而创造出了彩陶艺术,由此可知彩陶是远古时代人们劳动的产物。还有就是抽象化,几何化,样式化
2023-09-09 06:38:274

急求:彩陶和青铜器纹样的异同并说明其原因···要详细点的···

彩陶纹与青铜器纹饰彩陶纹样内容分别和不同氏族的现实生活或巫术仪式发生关系,如猪纹、鸟纹之于河姆渡人,鱼纹、人面纹之于半坡人那样。彩陶纹样中有写实的也有抽象纹样,两者之间有密切联系,抽象纹样大多是写实纹样变化的结果;青铜器纹样中的饕餮、夔、龙、凤等为想像中的神异动物,这些纹样更具有装饰性,常常对称排列,教材上的鸟纹和凤纹可以看出这种变化。青铜器也有和彩陶纹相同的几何纹,如云雷纹、圆涡纹、回纹以及方格、三角等纹饰,常常作为陪衬的底纹。 彩陶、青铜器具有象征意义的纹饰 彩陶、青铜器的纹饰具有象征意义和装饰性,一是纹饰都依附于器物,或本身就是器物的造型。更为重要的原因是不同社会的意识形态。彩陶纹样与不同氏族的现实生活或巫术仪式发生关系,带有神秘色彩,表现了对自然神灵的敬畏和崇拜。青铜器纹饰作为祭祀的“礼器”,多半供献给祖先或铭记自己武力征伐的胜利,这些纹饰既有历史的继承,又有时代的特点。一方面是恐怖的化身,另一方面又是保护的神只。
2023-09-09 06:38:371

古代彩陶纹样中的几何纹有哪些特点?

几何纹是用直线、斜线、三角形、圆点及折波状的线条等四种主要元素,有规律地排列而组成的。马家窑文化多把动物、植物的形象经过演化而纳入几何纹之中,大量采用漩涡纹、波形纹、平行条文、大圆圈纹等,并把种种单独的几何形纹组合成二方或四方连续纹样,适应器物的圆形造型,形成一定的结构规律,造成一种对称均衡、连续不断、首尾相接、气象万千的审美效果。
2023-09-09 06:38:471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艺术主要体现在什么的装饰纹样上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艺术主要体现在彩陶装饰纹样上。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艺术——主要体现在彩陶的装饰纹样上——质朴明快、绚丽多彩——仰韶文化与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图案彩陶——大汶口文化、红山文化、河姆渡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昙石山文化、凤鼻头文化福建闽侯昙石山文化。台湾高雄凤鼻头文化——彩陶器形和纹饰均极相似——直线纹、人字纹及网格纹——史前台湾海峡两岸有着紧密的经济文化练习的例证,彩陶纹饰和陶器上的绘画:仰韶文化的彩陶器形与纹饰——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彩陶半坡类型——陕西西安半坡、临潼姜寨、宝鸡北首岭遗址。花纹——绘在口沿、器肩、上腹、敞口盆的内壁,花纹图案——几何图案(宽带、三角、斜线、波折)、动物图案,半坡——内彩四鹿纹盆——鹿均作俯视形象--变化不大的躯体下—四条腿或前伸、或下垂、或前后伸展等画。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是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制由全盛到衰落的一个历史阶段。它以农耕和畜牧的出现为划时代的标志,表明已由依赖自然的采集渔猎经济。
2023-09-09 06:38:551

原始社会时期彩陶主要分哪两个类型

1半坡类型的彩陶(距今约7000—6000年):典型造型卷唇圆底盆。花纹以水波纹用得最多,常变幻不同的形象,活泼新颖,律动感很强,在这其它文化的彩陶中是罕见的。还有网纹,圆点纹,曲线纹,宽带纹,同心圆波纹,叶纹,飞鸟,变形蛙纹等多种纹饰。最能代表半坡彩陶装饰特点的是人面鱼纹和三角斜线文。彩绘颜色多用黑彩,纹样构成为二方连续式,也有单独纹样做散装布置的。代表作品《小口尖底瓶》、《人面鱼纹盆》。2庙底沟类型的彩陶(距今约6000—5000年):典型造型大口鼓腹小平地钵。多为红地黑色,还出现了白色陶衣,图案主要由圆点、钩叶、弧边三角及曲线组成的带状纹饰,与半坡类型的彩陶模拟动物纹样的写实风格迥然有异。最突出的特点是由直壁折腹圆底变为卷沿曲腹平底。代表庙底沟彩陶装饰特点的是以点、线、面构成的连续带状花纹及由鸟纹演变的连续纹样。装饰纹样的布置多在器物的口部、外臂的肩部上下,都是最容易与人的视线接触的地方。彩绘颜色主要是黑色,红色很少见。施白衣的彩陶为这一类型彩绘装饰的明显特点。采用黑白双关的装饰手法,有律动美富有节奏感。纹样构成有连续,有单独。连续纹样有采用以点定位、分格连线的科学构成方法。代表作品《彩陶钵》《鹳衔鱼纹彩陶缸》《人面彩陶瓶》。3马家窑类型彩陶(距今约5000年):典型造型罐、壶、杯、豆、勺。多为细泥橙黄陶质,陶器表面打磨光滑,陶质坚硬,造型优美。大多使用黑彩,色彩单纯。表现手法有繁彩内彩。其纹饰变化丰富,线条柔和流畅,构图变化多样,给人一种浑厚、坚实又细巧明快的艺术感觉。纹饰常见的弦纹、波纹、漩涡纹、网纹、圆圈纹等。艺术特点:一是满;二是内彩;三是点和螺旋纹的巧妙应用。具有旋动流畅、丰满繁缛的艺术风格。4半山类型的彩陶(距今约4500年):典型造型短颈广肩鼓腹罐。器形以双耳罐和双耳壶最多,其次为盆、钵、杯、瓶等。这些陶器胎体的基本色调是砖红色,土红色或桔红色,在胎体的表面多用红黑两色绘画,有时也用黑色。构图严谨复杂,主要花纹有圆圈纹、菱形文、葫芦形纹、连弧线、垂帐纹、带文、折线叁角纹、水波纹、锯齿纹、叶状纹、人形纹等多种。花纹多集中在器物的上部,在各种花纹之间多加饰锯齿纹是半山类型彩陶的一个突出特点。彩绘以黑色为主,兼用红色。代表作品《葫芦纹彩陶罐》、《漩涡纹彩陶罐》。5马厂类型的彩陶(距今约4000年):有壶、罐、盆、钵、碗、豆等,以双耳壶、双耳罐最为流行,并出现了肩安双耳的大口罐。小口的双耳罐腹部收缩,器形变得比较瘦长。还有比较特殊的人头形器彩陶壶用黑红两色彩绘。主要纹饰仍是几何形图案,流行的花纹有折线纹、圆圈纹、回纹、叁角纹、螺旋纹、米字纹等。马厂晚期的彩陶,制作粗放,花纹简单,绘画草率,已趋于衰落。具有刚健、粗犷、简练的艺术特色。代表作品《单把直筒杯》、《人形纹彩陶罐》、《四大圈纹彩陶罐》。 总之,他们的陶瓷艺术和审美规律的认识不断提高。成为我们现代美学关于形式美的基础。他们有着高超的技术虽然只用了一两种颜色,却能产生丰富绚烂的艺术效果。这是当时相对和平稳定的社会氛围的反照。
2023-09-09 06:39:251

彩陶纹样与青铜器纹样,究竟有什么关系呢?

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这是因为彩陶纹样和青铜器上面的纹样有很多都是特别相似的,然后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的。
2023-09-09 06:39:354

黄河流域彩陶有哪些文化类型

仰韶文化彩陶1、半坡类型图案:以黑彩为主,偶见红彩,常见纹样有宽带纹、三角纹、斜线纹、波折纹、鹿纹、鱼纹、人面鱼纹等,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变形鱼纹和人面鱼纹图案。造型特点:将虚实、疏密、正反、阴阳等关系较好的协调组织在一个空间平面之中。2、庙底沟类型装饰风格由半坡的写实转向变形,而且是几何花纹居多,通常用圆点、弧形线构成的新月形、叶形、花瓣形等纹饰,以及弧线与直线相交而成三角形纹饰图样。3、马家窑类型纹饰有几何纹、人物纹和动物纹等,以几何纹居多,纹样为波浪纹、旋涡纹、或垂状纹等。纹饰线条生动流利,装饰图案构成繁密,变化丰富有序。具有代表性的一件事双耳四系大彩陶瓮。4、半山类型装饰纹样多是几何纹,最常见的又连旋纹、葫芦纹、平行线纹、大圈纹、波状纹、折线纹、方格纹、锯齿纹等。半山彩陶纹样均以宽窄不同的二方连续样式展开,合围整个陶器。
2023-09-09 06:40:095

彩陶中的写实纹样为什么抽象演变成几何纹?

写实纹样为什么抽象演变成几何纹,这个过程现在还不能分析得很清楚,但是几何纹样富于变化,构成灵活,比写实纹样更适于这种球形体的各部位的装饰,它很方便地布满所要装饰的面,达到预想的效果以及比写实纹样易于绘制和流传,或许这正是其统治彩陶纹样的原因。彩陶中的抽象的几何纹样,不管其来源和起因如何,它都不可能如同写实纹样那样直接用形体来表达内容和感染观者,它必须依助于由抽象的点、线、面及其所构成的诸如曲直、黑白、对称、均衡、连续、间隔、重叠、疏密、虚实、反复、交叉、动静等形式因素以及由此产生的节奏和韵律来表达内容和感染观者,所以形式的运用在这里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
2023-09-09 06:40:521

古代彩陶分为哪几种颜色的花纹?都以什么为原料?

彩陶一般绘有赭红、黑、白等3种颜色的花纹,赭红彩主要着色元素是铁,当以赭石为原料;黑彩的主要着色元素为铁和锰,原料可能是一种含铁较高的红土;白彩可能是一种配人溶剂的瓷土。
2023-09-09 06:41:031

简答中国古代彩陶有哪些类型?

有八色,白黑青酱黄绿红蓝。是否要它的代表窑?
2023-09-09 06:41:153

新石器彩陶艺术特点

中国绘画艺术是在古老特殊的文明环境中产生的,陶瓷装饰绘画的起源直溯距今七八千年之前的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化。我国新石器时代陶器分布相当广泛,南北各地均有大量文物资料出土。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为黄河中、上游的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等。长江中下游的其他一些如龙山文化及良诸文化也都是具有代表性的。还有齐家文化、屈家岭文化。黄河、长江中上游地区以彩陶闻名,下游地区以工艺精致的白陶和黑陶著称,东南沿海地区以印纹硬陶为代表,北方地区则以器物造型而富有民族特色。近年来,随着文物收藏热的升温,远古彩陶器的价值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通过900到1000度的高温烧造彩陶。在红色坯体上用各种色料红、黑、白、黄、赭等彩绘制出不同花纹。在彩绘之前先涂上一层白色的陶衣作为衬底,烧成后彩纹固定在陶器表面而且不易脱落。从西部的仰韶文化到东部的大汶口文化都有炫丽多彩的彩陶艺术,彩陶从技法上注重色彩对比,阴阳结合,图案主要有人形纹、动物纹、植物纹、花朵纹、卷云纹、圆点纹、斜扎纹、几何纹、等多种纹样。无论器型、彩绘都反映出当时艺术家们想象的天才以及生活的印记。仰韶文化主要发源于我国河南、河北、陕西、山西等地。仰韶文化可分为半坡型和庙底沟型,半坡型彩陶多用墨彩绘制,流行施内彩,动物图案发达,既有强烈装饰趣味的动物图案,又不乏引人入胜的较写实的动物形象。另外几何纹样也很丰富。动物纹的陶器有人面鱼纹彩陶盆、四鹿纹彩陶盆等;几何纹主要有宽带纹、三角纹、斜线纹、网纹、波折纹等。庙底沟型彩陶一般用墨彩绘制,个别用红彩或红墨两色,彩绘多施于器物的外部和口沿上,没有发现施内彩的。动物纹样不多,有鸟纹、蛙纹、人面蛙身纹、水鸟、鱼纹等。马家窑文化主要分布于甘肃、青海。分为四个类型:石岭下型、马家窑型、半山型、马厂型。这四种不同时期类型中的彩陶纹样有一定的区别,纹饰除了一些象形纹样之外,大多数是几何纹饰,但它们有共同特征,那就是它们的图案具有结构紧密、回旋多变、装饰面大的特征,纹样以涡旋纹为主,马家窑文化中曲线构成的旋涡纹饰是结构最复杂、完美而又有典型意义的几何纹饰之一。另外还有同心圆纹、三角纹、锯齿纹、鸟纹、蛙纹等,它的用笔流畅洒脱、它们高超的工艺装饰水平,体现了原始绘画艺术的魅力。
2023-09-09 06:41:251

古代彩陶纹样中的植物纹有哪些特点?

植物纹一般比较写实,在河姆渡、大汶口文化中常见,有四叶形和枝叶形纹等,多用曲线连接,工整对称。但在仰韶文化半坡类型中比较少见植物纹,而庙底沟型则普遍采用,以单叶状纹为母题,联系起来组成图案。
2023-09-09 06:41:331

马厂类型彩陶主要的纹饰有哪些?

马厂类型彩陶纹饰以黑彩为主。马厂早期的彩陶,图案逐渐变得简练,表现手法多样,形成了粗犷豪放的艺术风格。主要纹饰有四大圆圈纹、变体神人纹、波折纹、回形纹、卦形纹、菱格纹、三角纹等,其中四大圆圈纹和变体神人纹最为流行。
2023-09-09 06:41:411

彩陶的装饰纹样有什么作用?

纵观彩陶的装饰纹样,绝大部分是抽象的几何纹,这些纹样在其表达出的视觉效果之外,应当还有其自身的含义,原始人如此执著地喜爱这些纹样,一定具有表达某些思想的功能,对于这一点吸引了众多学者去探讨研究,并得出种种解释。
2023-09-09 06:41:511

新石器时代彩陶的代表性花纹是什么?

旋涡纹是新石器时代彩陶的代表性花纹,其形似旋涡。随着时代的更替,审美观的改变,旋涡纹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将我国传统特色的纹样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在色彩、装饰方法、工艺技术和造型结构特点上,成为中我国独具特色的装饰文化代表。
2023-09-09 06:42:001

彩陶几何纹是指什么?

几何纹指用直线、斜线、三角形、圆点及波折状的线条有规律地排列而成的纹样。常见的几何纹饰有方格纹、网纹、波纹、三角形纹、圆圈纹、指纹、锯齿纹、螺纹、席纹、连珠纹、宽带纹、绳纹、篮纹、雷纹、山纹等。这些纹样大都从生活实践中摹拟而来,具有较高的审美情趣。另有一些几何纹,是由自然界中的物象,经高度概括并进行抽象化,从而构成各种几何纹,如半坡型彩陶的鱼形变化,从单体鱼纹和复体鱼纹开始,逐渐演变为横式的直边三角形和线纹组成的图形。
2023-09-09 06:42:211

为什么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绝大部分都装饰着抽象的几何纹?

纵观彩陶的装饰纹样,绝大部分是抽象的几何纹,这些纹样在其表达出的视觉效果之外,应当还有其自身的含义,原始人如此执著地喜爱这些纹样,一定具有表达某些思想的功能,对于这一点吸引了众多学者去探讨研究,并得出种种解释。由考古学家提供的半坡型彩陶中一些几何纹样是由鱼纹演变而来的种种证据是很有说服力的。从这里得到的启示进而证实了很多几何纹正是对某些动物、自然物甚至工具的先是写实摸写然后逐步演变成抽象的几何纹。水在平日给人以生命,在其泛滥成灾时又给人带来死亡,彩陶纹样中众多的水波纹正是人们对水寄托的各种感情。另一种出发点似对问题的认识更深一步,它是从原始人的认识观和宗教观入手,认为摹绘的意义已不全在这些动物和自然物本身,而是由这些事物联想出的其他含义,是原始宗教观的反映,如对鱼、鸟、蛙的描绘是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开始是对鱼能游于水,鸟能翔于天,蛙能两栖生活等优于人类的天性的向往,进而产生对这些动物的崇拜,希望它们是自己的保护神,鱼以后成为龙的组成部分,鸟和蛙则成为太阳和月亮的化身;对于大量的水波纹和旋涡纹则不认为是对水的表现,而是源于对蛇的崇拜,这些纹样则是对蛇的爬行和盘旋状的模拟,蛇以后成为龙的主体。彩陶纹样中另一部分几何纹很可能与陶器制作起源时期的某些印纹有关。恩格斯曾指出:“可以证明,在许多地方,也许在一切地方,陶器的制造都是由于在编织的或木制的容器上涂上粘土使之能够耐火而产生的”。陶器成熟后在不需要这些编织物时仍把它们的纹路或印或绘于陶器上,早期的裴李岗文化陶器上就出现大量弦线纹,篦点纹,在彩陶上更有很多模拟编织物的纹样,如方格纹、网纹等。另外在用手抹平或拍打陶器时印在陶器上的指纹及对指纹的联想也很可能是同心圆纹、回纹、旋涡纹等纹样的来源。写实纹样为什么抽象演变成几何纹,这个过程现在还不能分析得很清楚,但是几何纹样富于变化,构成灵活,比写实纹样更适于这种球形体的各部位的装饰,它很方便地布满所要装饰的面,达到预想的效果以及比写实纹样易于绘制和流传,或许这正是其统治彩陶纹样的原因。
2023-09-09 06:42:321

彩陶植物纹是什么?

植物纹指摹拟植物形态的纹样。主要有叶纹、瓣纹、树纹、谷物纹等。河姆渡文化出土的陶器上,装饰有四叶形和枝叶形纹,都比较写实,说明先民们对植物形象的熟悉。半坡型彩陶上的植物纹比较少,仅见到残片上的类似于麦穗或树枝的两例,作植物的自然生长状。庙底沟型彩陶上的植物纹有类似卷瓣花朵纹样的旋花纹,通常以二方连续的形式环绕器身,也有叶状纹。大汶口文化陶器上的植物纹,有些像叶子,有些像稻谷,有些又像花瓣。
2023-09-09 06:42:411

每一类彩陶的典型,代表有哪些呢?

人面鱼纹盆,马家窑陶瓷,半山型陶瓷,马厂型陶瓷,庙底沟型彩陶,这些都是每种彩陶的典型代表。
2023-09-09 06:42:494

中国早期绘画艺术(彩陶)的表现形式

这些彩陶制作的年代在大约距今3000年至5000年间。彩陶大多是红色陶质的盆、瓶、盘、豆一类盛器,原始艺术家用一种刷笔,醮了黑色、白色以及红色画在器表上。彩陶纹有两大类,一类是抽象的图案,一类是具象的人、动物或昆虫一类的形象。图案类的纹饰数量很大,种类也非常多。常见的有水波纹、旋转纹、圈纹、锯齿纹、网纹等十几种。线条画得规整流畅,图案的组织讲究对称、匀衡、变化,疏密得体,并有一定的程式和规则。在甘肃省马家窑一带发现的被称之为马家窑类型的彩陶上,大都描绘水波纹、旋转纹图案。这些图案匀称、流畅,十分精彩,看上去真有行云流水之感,使人觉得轻松活泼,平和而亲切。面对这些五千年前的历史遗存,我们很容易想象到历史中讲述的原始氏族社会的情景:男人耕作,狩猎,捕鱼,女人从事家务或采集。没有剥削,没有奴役,一幅平等和谐的社会景象。稍晚于此的半山类型和马场类型彩陶的纹饰则发生了变化,那些锯齿纹、四大圈纹以及蛙纹等显得大起大落,粗犷狞厉,甚至怪诞神秘。当时原始社会行将解体,社会发生变革,战乱、动荡等不安的情绪也在图案中流露出来。由彩陶纹图案所引发的联想并不是浪漫主义的主观臆想,在历代图案和图画中,都或隐或显地折射出当时社会风貌的基调和时代的主要精神。这一点,在以后不同时代的美术中我们还会看到。那些具象的彩陶纹饰更令人瞩目。在西安半坡村遗址发掘出的彩陶上的动物纹虽然非常简练,但表现得很生动:自由自在游动着的鱼,奔跑的鹿,站立吠叫的狗,好象受到惊吓。从中显示了远古艺术家捕捉动物瞬间特点的才能。在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的一个陶盆上,画着五个跳舞的人,手牵手连成一排,既是一幅描绘舞蹈的图画,又是一个适应纹样的图案。
2023-09-09 06:43:251

彩陶装饰纹样的艺术特点

追溯绘画的渊源,首先会想到史前时期那些画在陶器上的纹饰。正是由于器表绘有精美的纹饰,考古学家把这些陶器叫作彩陶。这些彩陶制作的年代在大约距今3000年至5000年间。它们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最集中的地区是青海、甘肃,陕西南部和河南北部。彩陶大多是红色陶质的盆、瓶、盘、豆一类盛器,原始艺术家用一种刷笔,醮了黑色、白色以及红色画在器表上。彩陶纹有两大类,一类是抽象的图案,一类是具象的人、动物或昆虫一类的形象。 图案类的纹饰数量很大,种类也非常多。常见的有水波纹、旋转纹、圈纹、锯齿纹、网纹等十几种。线条画得规整流畅,图案的组织讲究对称、匀衡、变化,疏密得体,并有一定的程式和规则。在甘肃省马家窑一带发现的被称之为马家窑类型的彩陶上,大都描绘水波纹、旋转纹图案。这些图案匀称、流畅,十分精彩,看上去真有行云流水之感,使人觉得轻松活泼,平和而亲切。面对这些五千年前的历史遗存,我们很容易想象到历史中讲述的原始氏族社会的情景:男人耕作,狩猎,捕鱼,女人从事家务或采集。没有剥削,没有奴役,一幅平等和谐的社会景象。稍晚于此的半山类型和马场类型彩陶的纹饰则发生了变化,那些锯齿纹、四大圈纹以及蛙纹等显得大起大落,粗犷狞厉,甚至怪诞神秘。当时原始社会行将解体,社会发生变革,战乱、动荡等不安的情绪也在图案中流露出来。由彩陶纹图案所引发的联想并不是浪漫主义的主观臆想,在历代图案和图画中,都或隐或显地折射出当时社会风貌的基调和时代的主要精神。这一点,在以后不同时代的美术中我们还会看到。那些具象的彩陶纹饰更令人瞩目。在西安半坡村遗址发掘出的彩陶上的动物纹虽然非常简练,但表现得很生动:自由自在游动着的鱼,奔跑的鹿,站立吠叫的狗,好象受到惊吓。从中显示了远古艺术家捕捉动物瞬间特点的才能。在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的一个陶盆上,画着五个跳舞的人,手牵手连成一排,既是一幅描绘舞蹈的图画,又是一个适应纹样的图案。半坡村的原始艺术家已经开始把具体的物象变形成装饰性的图案,并在其中注入某种观念。他们把一条鱼的侧面分割为鱼头、鱼身、鱼鳍几部分,用直线、孤线、三角形和圆圈等来表现,这是一种很了不起的创造。半坡的彩陶盆上还有一种人面鱼纹图形,把人面和鱼形纹样结合在一起,并且组织成很有规则的图案,旁边有一条鱼在游动。这幅构成严谨又略带神秘感的图形,颇使考古学家费解。他们猜测,这不仅仅是美化器物而已,很可能与庆贺春天到来,祈祷丰收的祭祀活动有关。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这就是艺术史上最早带有原始宗教意义的艺术作品了。
2023-09-09 06:43:341

跪求答案!!新石器彩陶的纹样?南北朝时期的植物纹样?蛋壳陶的特点?急需`谢谢!!

  一  陶瓷装饰绘画的起源直溯距今七八千年之前的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化。我国新石器时代陶器分布相当广泛,南北各地均有大量文物资料出土。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为黄河中、上游的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等。长江中下游的其他一些如龙山文化及良诸文化也都是具有代表性的。还有齐家文化、屈家岭文化。黄河、长江中上游地区以彩陶闻名,下游地区以工艺精致的白陶和黑陶著称,东南沿海地区以印纹硬陶为代表,北方地区则以器物造型而富有民族特色。  近年来,随着文物收藏热的升温,远古彩陶器的价值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通过900到1000度的高温烧造彩陶。在红色坯体上用各种色料红、黑、白、黄、赭等彩绘制出不同花纹。在彩绘之前先涂上一层白色的陶衣作为衬底,烧成后彩纹固定在陶器表面而且不易脱落。从西部的仰韶文化到东部的大汶口文化都有炫丽多彩的彩陶艺术,彩陶从技法上注重色彩对比,阴阳结合,图案主要有人形纹、动物纹、植物纹、花朵纹、卷云纹、圆点纹、斜扎纹、几何纹、等多种纹样。无论器型、彩绘都反映出当时艺术家们想象的天才以及生活的印记。  仰韶文化主要发源于我国河南、河北、陕西、山西等地。仰韶文化可分为半坡型和庙底沟型,半坡型彩陶多用墨彩绘制,流行施内彩,动物图案发达,既有强烈装饰趣味的动物图案,又不乏引人入胜的较写实的动物形象。另外几何纹样也很丰富。动物纹的陶器有人面鱼纹彩陶盆、四鹿纹彩陶盆等;几何纹主要有宽带纹、三角纹、斜线纹、网纹、波折纹等。庙底沟型彩陶一般用墨彩绘制,个别用红彩或红墨两色,彩绘多施于器物的外部和口沿上,没有发现施内彩的。动物纹样不多,有鸟纹、蛙纹、人面蛙身纹、水鸟、鱼纹等。  马家窑文化主要分布于甘肃、青海。分为四个类型:石岭下型、马家窑型、半山型、马厂型。这四种不同时期类型中的彩陶纹样有一定的区别,纹饰除了一些象形纹样之外,大多数是几何纹饰,但它们有共同特征,那就是它们的图案具有结构紧密、回旋多变、装饰面大的特征,纹样以涡旋纹为主,马家窑文化中曲线构成的旋涡纹饰是结构最复杂、完美而又有典型意义的几何纹饰之一。另外还有同心圆纹、三角纹、锯齿纹、鸟纹、蛙纹等,它的用笔流畅洒脱、它们高超的工艺装饰水平,体现了原始绘画艺术的魅力。  二  汉代传统的神话动物纹样,如龙,凤,斜方格的“棋纹”,并排的三角形组成的“垂幔纹”,以及云气纹的装饰等,在南北朝时期都还有一定的地位。尤其云气的装饰得到很大的发展,更富于飘动的效果。此时期新发生的纹样是“卷草”。  “卷草”纹样源出近东,后来流行于欧亚各国,而有各种变形,成为世界装饰美术中最普遍的一种纹样。卷草纹样在汉末的铜镜的边缘饰带中可以说已经出现,但在南北朝时期才开始流行。卷草纹样,就今日所知,应用在石碑侧面,墓志的周边,佛像背光以及敦煌的建筑装饰图案中。敦煌建筑装饰图案中的卷草纹样,由于是有色彩的,而且数量丰富,所以是可以进行比较研究的系统的材料。  北魏时期敦煌的建筑装饰图案中的卷草纹样,主要的都是二方连续的带状组织。有一些比较规律严谨,有一些则比较自由。规律严谨的二方连续图案多见于斗四藻井的每一桁条上。比较自由的多见于佛龛龛楣和洞窟前室窟顶的前后坡的人字坡间。  卷草纹样基本由叶子组成的。最简单的时子是三个大瓣和一个小瓣分列于两侧。叶子组织排列的变形很多。从藻井图案中可见有单叶,有双叶,双叶又有两叶相向、相背或两叶相颠倒的不同。叶子的排列又有横列与纵列的不同。组织的方式上有平面的排列与复杂的重叠穿绕的不同。敦煌的藻井图案都是彩绘的。卷草叶子的彩色或作单色平涂,或用浓度不同的颜色由深到浅,逐层“退晕”,而产生了浮雕效果。卷草纹样有一部分在造型上后来明显地中国化了,卷草的叶子象火焰一样地飞舞起来,汉代流行的云气图案和外来的卷草相融合了。这一现象既见之于敦煌的建筑装饰中,也见于内地各处出土的北魏末年的墓志的边缘装饰上。  响堂山的卷草纹样的浮雕装饰,有特殊的组织和特殊的风格,和响堂山的造像一样是新的式样。  另外,还多见一些植物叶瓣式样,如菩提叶片等,多见于各类佛造像前、后、侧。  南北朝时期的植物纹样后来发展成隋唐的花草禽鸟的装饰。花草禽鸟在南朝已经开始,但尚缺乏具体的实物材料  三  蛋壳陶的产地主要分布在山东省低山丘陵与河流冲击平原的交汇处,以章丘、临沂、淄博和日照地区为主。所谓“蛋壳陶”,是一种制作精致、造型小巧、外表漆黑黝亮、陶胎薄如鸡蛋壳的高柄杯。它仅为典型龙山文化所见,并非所有薄胎陶器皆为“蛋壳陶”的专家结论是有一定根据的,因为高柄杯非常具有代表性,而且高度在25厘米以下的高柄杯重量一般不超过70克。它们的特点:“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硬如瓷”。
2023-09-09 06:43:491

半坡型彩陶为什么要描写动物和自然物呢?

对于为什么要描写这些动物和自然物,似有两种出发点,一是认为它们在人类的劳动生活中有重要意义成为人们生存所依赖的,如鱼、鸟、蛙等多为人们赖以生存的主要食物,渔网、石器是捕食的工具,人们在生存之余首先来表现这些东西是可以理解的。同样,水在平日给人以生命,在其泛滥成灾时又给人带来死亡,彩陶纹样中众多的水波纹正是人们对水寄托的各种感情。另一种出发点似对问题的认识更深一步,它是从原始人的认识观和宗教观入手,认为摹绘的意义已不全在这些动物和自然物本身,而是由这些事物联想出的其他含义,是原始宗教观的反映,如对鱼、鸟、蛙的描绘是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开始是对鱼能游于水,鸟能翔于天,蛙能两栖生活等优于人类的天性的向往,进而产生对这些动物的崇拜,希望它们是自己的保护神,鱼以后成为龙的组成部分,鸟和蛙则成为太阳和月亮的化身;对于大量的水波纹和旋涡纹则不认为是对水的表现,而是源于对蛇的崇拜,这些纹样则是对蛇的爬行和盘旋状的模拟,蛇以后成为龙的主体。
2023-09-09 06:43:591

彩陶的装饰图案产生于哪几个方面?

彩陶装饰以黑彩为主,红色少见,两色兼用的更少。有的器物上用了白色陶衣,这是庙底沟型彩陶的重要特点。彩绘主要在器腹,也有绘在折沿盆口沿上的,装饰纹样有鸟纹、蛙纹、垂弧纹、花瓣纹、花叶几何纹、网格纹、圆点纹及回旋钩连纹等,最富代表...
2023-09-09 06:44:181

半坡彩陶上的彩绘动物图案与当时原始居民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鹿代表时尚,鱼纹代表天真可爱,羊代表向上
2023-09-09 06:44:295

彩陶上的黑色纹样是用什么材料来画

彩陶上的黑色颜料必须要耐高温烧制,主要成分是含铁和锰的矿物质,锰含量越高,烧制后颜色越黑。
2023-09-09 06:44:482

中国彩陶的纹饰中绳纹指的是什么纹样?

中国彩陶的纹饰中绳纹是绳子的印痕,在陶坯上用缠有绳子的工具拍印,陶器上便留有密排的绳纹,多在陶器的腹部。线纹是用缠绕细线的拍子拍印陶坯表面而留下的纹饰,表现为线纹的规律性排列,排列方向或横或竖或斜。
2023-09-09 06:44:591

中国彩陶的纹饰中篮纹指的是什么纹样?

中国彩陶的纹饰中篮纹是指形似竹篮的编织印痕,仰韶文化半坡遗址出土的尖底陶器、带流陶罐上多见这种纹饰。席纹是席子的印痕,是陶坯未干时放在席子上而印出的痕迹,多见于器物底部。典型的席纹有半坡遗址出土陶器上的扁平人字形席纹、圆条和扁条垂直交错的席纹等。
2023-09-09 06:45:071

新石器时期的漩涡纹彩陶会具有现代感的几何纹样,是为什么呢?

马家窑文化总体上经历了马家窑、中山和马场三个不断发展的时期。早期的马家窑类型大约在5000-4700年前。这一时期,彩陶的种类丰富多样。锅、碗、壶和罐子仍然是主要的,但是壶、豆子、URNs和其他器具也被延长了。陶器以黑色为基调,与白色共享,形成厚重的色彩风格。全身彩绘的陶器增多,内部色彩发达。装饰:盛行漩涡纹、水波纹、同心圆纹、网格纹、平行线纹,以及青蛙、鸟等。几乎每一件彩陶都描绘了一条滚滚的河流,表达了人们对黄河母亲的深切爱意。在仰韶文化的中期,三角和圆线的组成出现了第一轮旋转的迹象。仰韶文化晚期更强烈的旋转成分反映在变形的鸟类纹身上,并促成了流体漩涡图案的出现。马家窑文化早中期,漩涡纹样成为彩陶纹样中最常见的装饰,表现为急流中的漩涡,一般以2、4个或更多漩涡为中心不断展开,漩涡之间由几股水流连接,呈现出一种循环、湍急、无止境的气势。早期的漩涡是顺时针和逆时针的,但后来它们都是逆时针的,与现实生活中的水漩涡方向一致。漩涡纹的中心开始或是圆点,或是空白的小圆,后来圆心逐渐增大,圆心充满了网格纹、十字纹、三角形纹、小圆纹、动物纹等,成为主要的纹饰。小口尖底瓶是仰韶时期的典型器物,漩涡纹是马家窑文化的标准装饰。这个小尖底的瓶子形状不大,但装饰比同样大小的彩陶的装饰图案更加精致多彩,说明这个容器可能有一定的仪式功能,不是日常生活用品。马家窑陶器的盖子不多。这个小陶罐的肩部有四个钩柄,盖子上有一个钩柄,显然是为了密封而设计的。那么,在这样一个小罐子里,什么东西适合密封呢?试着从顶视图再次查看盖子。你能看到什么?欢迎来到展览。
2023-09-09 06:45:321

半坡型彩陶的写实纹样有哪些?

半坡彩陶的装饰纹样有写实与抽象两种,是彩陶文化中写实纹样较多的类型,主要有人面纹、鱼纹、鹿纹、蛙纹和鸟纹等,还有少量植物纹样。其中以鱼纹最多。
2023-09-09 06:46: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