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歙县有什么传统文化

2023-10-01 22:12:26
共1条回复
cloudcone

歙县,隶属于安徽省黄山市,位于安徽省最南端,北倚黄山,东邻杭州,南接千岛湖,面积2122平方公里,辖28个乡镇,人口49万。徽州六县之一,歙县是古徽州府治所在地,是徽州文化和国粹京剧的发源地,也是徽商、徽菜的主要发源地。文房四宝之徽墨、歙砚的主要产地为歙县,被授予“中国徽墨之都”、“中国歙砚之乡”、“徽剧之乡”、“中国徽文化之乡”、“中国牌坊之乡”荣誉称号。

歙县文化的代表是徽州文化。徽州文化是基于东汉、西晋、唐末、北宋四次北方强宗大族的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中原文化而形成的。南宋以来,这里更是文风昌盛,人文荟萃,成了“东南邹鲁”、“礼义之邦”。徽州文化的主要内容有: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族、徽州历史名人、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学、新安医学、徽派朴学、徽州戏曲、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画、徽州工艺、徽州刻、徽州文献等。

相关推荐

徽州文化有哪四个文化

1、徽州文化,指古代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而不等同于安徽文化(安徽文化由徽州文化、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庐州文化四个文化圈组成)。2、主要内容有: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族、徽州历史名人、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学、新安医学、徽派朴学、徽州戏曲、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画、徽州工艺、徽州刻书、徽州文献、徽州文书、徽派建筑、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菜、徽州宗教、徽州地理、徽州动植物资源等。更多关于徽州文化有哪四个文化,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c58ede1616095334.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2023-09-10 12:27:181

徽州文化的核心是什么

徽州文化即徽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指古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而不等同与安徽文化。 徽州文化和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形成了安徽三大文化圈,三大文化圈合而为一,总称安徽文化、皖文化。这不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 徽州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有整体系列性等特点,深切透露了东方社会与文化之谜,全息包容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是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学术界对其的研究,至少经历了大半个世纪,被誉为是并列与敦煌学和藏学的中国三大走向世界的地方显学之一。
2023-09-10 12:27:261

徽州文化是哪里的

  溯源追本,徽州脱胎于隋文帝开皇九年(589)所置的歙州。自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改歙州为徽州,除元末曾改称兴安府(1357—1367)外[1],直到辛亥革命后废府留县的790年间,徽州之名前后沿用长达780年之久,所辖六县也一直没有变动,这对徽州孕育出相对统一的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为徽商的崛起提供了便利。 梦寻徽州古韵徽州(12张)  徽州文化(简称徽文化,并非现在部分人理解的安徽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全息包容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典型标本。学术界对其的研究,至少经历了大半个世纪,80年代以后更趋火热,逐渐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地方学"徽学",与敦煌学和藏学一同被誉为走向世界的中国三大地方显学。
2023-09-10 12:27:411

徽州文化

徽州文化的学术意义 徽州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有整体系列性等特点,深切透露了东方社会与文化之谜,全息包容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是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学术界对其的研究,至少经历了大半个世纪,80年代以后更趋火热,逐渐形成了一门相对独立的地方学--徽学,被誉为是并列与敦煌学和藏学的中国三大走向世界的地方显学之一。徽州位于黄山脚下,古称新安,北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建徽州府,遂得名。范围包括今黄山市的歙县、黟县、休宁县、祁门县、屯溪区、徽州区及黄山区的一部分,以及现属于安徽省宣州地区的绩溪县、属于江西省的婺源县。徽州社会和文化是在南宋以后崛起,明清时达到鼎盛与繁荣,清末以后衰退的。历史上有纷呈的学派与流派,内容几乎涵括文化的所有领域。其文风昌盛、教育发达、人才辈出,自宋至清,徽州共建有书院、精舍等260多所;社学明初有462所,清康熙时达562所,私塾更是林立,远山深谷,居民之处,莫不有学有师、有书史之藏。科举及第者众,仅明清两代徽州本籍中举人者996人,中进士者618人,状元数仅清一代本籍加寄籍有18人,曾涌现出了朱熹、程大位、汪道昆、朱升、江永、戴震、俞正燮、王茂荫、胡适、陶行知、黄宾虹等一大批杰出人物。更有影响深远的徽商,成为人们长盛不衰的 研究话题。徽州文化之所以影响深远,笔者认为有四个方面的学术意义。一、 考证中国农村封建社会的真情可籍以 史志官记述历史,尽管多为公正或诚实,但多少带有文饰或烙上个人主观意见,且记述的亦多为上层社会大事、国家民族大事或地方区域大事,民间的、老百姓的事则很少问及。即使是正直文人、学富五车的彦儒、文士,记述了下层社会的一些事件,也总难免受中国传统文化及封建社会价值观念的内在不自觉的影响而存有偏见,或囿于一叶障目。于是,对反映作为一个世界农业大国的中国农村基层社会文化和现实的资料甚少,有也是加了选择和文饰的,而这恰是徽州社会与文化存在的空间。 徽州介于万山丛中,如世外桃源,历史上除太平军乱外,少有战祸,人文荟萃,素有东南邹鲁、文礼之邦、文物之海之誉称。再加上徽州人由于文化素质较高,对文物、文化的保护意识强,即使是文革的十年浩劫,也有许多历史文物资料被保护下来。仅黄山市境内的徽州古代地面文物如古牌坊、古祠堂、古民居、古桥、古塔等就留存近5000处。特别是古代徽州的大量文书的保留和发现,更被称为一大奇迹,被各博物馆、图书馆、大学、研究所收藏的就超过十万件。50年代当这些文书被大量发现时,曾被誉为是与甲骨文、汉简、敦煌文书、故宫明清档案等齐名的中国五大发现之一,还散落在民间的未被发现的估计至少还有近十万件,仅笔者收藏拥有的也达千余件。这些徽州文书,如各种契约、谱牒、官书、家书、鱼鳞图册等,上可溯至宋,下至解放初期,均属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物资料,且绝大部分是徽州民间老百姓缘于自己切身利益等而形成的,第一手性和真实可靠性强,数量多,涉及面广,内容丰富。研究它们可以真实地了解和再现当时徽州农村社会的真实情况,其中包括老百姓真实的生活、劳动、人际交往及社会结构、土地关系、商业经营、文化发展等情况;此外,不仅有历史文书、档案资料,还有几乎保存原貌的村庄、村落、祠堂、房屋、原始物件及当事人的后代等,内容鲜活,因而学术价值高,内在而有效地填补着中国历史学和社会学研究的空白。二、 具有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文化发展典型的标本研究价值中国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心随着南宋王朝的靖康之渡而彻底移向江南,江南从此成为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最为活跃、最具代表性地区。 而徽州文化正是在......>> 徽州文化的内容 谈徽州文化,我们必要先了解一下徽州。徽州,作为一个地域的名称,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前身经历了从三天子都 蛮夷之地属吴、越、楚秦置黟歙,新都郡,新安郡,歙州的漫长历程。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在此后的866年中,徽州的名称一直延用,直至1987年国务院批准成立地级黄山市时止。我们讲的徽州地域包括:黄山市的歙县、黟县、休宁县、祁门县、屯溪区、徽州区和黄山风景区;宣城地区的绩溪县和江西婺源县等。尽管千百年来,朝代的不断变更,名称的不断变化,但徽州的地域相对稳定,这就为徽州文化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徽州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徽州人在文化领域里建树、创造了许多流派,这些流派几乎涉及当时文化的各个领域,并且都以自己的特色在全国产生极大影响。主要内容有: 开先河的为元代的程政,明朝开始形成新安画派风格。明末清初,江韬(渐江)、查士标、孙逸、汪元瑞海阳四家异风突起,有力地冲击了王时敏、王鉴、王、王原祁四王画派在中国画坛的统治地位。他们主张师法自然,寄情笔墨,大胆创新,给明末清初画坛带来新的生气。近代的黄宾虹,主张先师古人,再师造化,而以自然为归,丰富和发展了新安画派; 徽州壁画即徽派建筑壁画,是壁画的一种,所谓壁画,就是绘在壁面上的画,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绘画形式之一。壁画有岩画、洞窟壁画、宫廷壁画、墓室壁画、寺观壁画和民居壁画等。岩画如内蒙古阴山岩画,洞窟壁画如敦煌莫高窟壁画,宫廷壁画如秦都咸阳宫壁画遗迹,墓室壁画如辽宁金县营城子壁画墓,寺观壁画如北京郊区的法海寺大雄宝殿中的壁画《帝释梵天图》,民居壁画如徽州壁画。徽州壁画就是当地百姓俗称的墙头壁画,集艺术性、对称性、思想性为一体,广泛描绘在徽州古民居的屋檐下和门楼、窗檐上下,和石雕、砖雕、木雕一样,是徽州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徽州建筑服务的。它与一般壁画的区别在于:它是以一个墙面上多幅壁画为一体,以儒家思想和喜庆祝福为主要内容,以工笔写意为技法,以美化徽州民居外墙壁为目的的一种墙面壁画。 南宋年间发端于歙县,是全国八大菜系之一,菜系的形成是经济、文化发达的结果。徽菜重(讲究)油、重色、重火功,而且选料精良,制作考究,尤其注重原料的产地、季节、鲜度、部位、品种等,擅长炒、炸、烧、炖、溜、焖、,加上火腿佐味,冰糖提鲜,料酒除腥引香,使徽菜的风味更加鲜明。名菜有:火腿炖甲鱼、红烧果子狸、清蒸石鸡、臭鳜鱼、虎皮毛豆腐、凤炖牡丹、红烧划水、香菇盒等。一九四九年以前,烹调之乡的绩溪县,到外地开饭店有222家,如上海的大中国、大中华、大富贵,武汉的大中华等皆是。 此外,还有徽派雕刻、徽派盆景、徽州漆器、徽州竹编、文房四宝(徽墨、歙砚、澄心堂纸、汪伯立笔)、徽州民俗、徽州方言等,这些都是徽派文化的重要内容。这些文化的内涵,不仅体现了中国最正统的儒家思想,也受到了释家、道家思想的深刻影响。因此,徽州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反映,徽州是儒家、释家、道家文化的一个厚实的沉淀区。 徽州文化的包含内容 徽州文化的主要内容有: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族、徽州名人、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学、新安医学、徽派朴学、徽州戏曲、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画、徽州工艺、徽州刻、徽州文献、徽州文书、徽派建筑、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菜、徽州宗教、徽州地理、徽州动植物资源等。涉及徽州经济、社会、教育、学术、文学、艺术、工艺、建筑、医学等诸学科,凡与徽州社会历史发展有关的内容,都属徽州文化范畴,通常我们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来加以概括。 什么是徽州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主要内容有: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族、徽州历史名人、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学、新安医学、徽派朴学、徽州戏曲、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画、徽州工艺、徽州刻、徽州文献、徽州文书、徽派建筑、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菜、徽州宗教、徽州地理、徽州动植物资源等。涉及徽州经济、社会、教育、学术、文学、艺术、工艺、建筑、医学等诸学科,凡与徽州社会历史发展有关的内容,都属徽州文化范畴 徽文化特点是什么? 作为一个区域文化的特征,它所表现的是这个区域文化在一个时代由其特殊的精神需要、精神状态和精神力量所构成的精神特征。徽文化精神在历史上并不是一个抽象的精神实体,它正具体地存在于徽州地区各个历史时期的特征中,并通过各个历史时期中那些普遍、恒久因素的积累、凝聚,而不断充实表现出来。那么,徽文化精神的内涵是什么?怎么概括和表述?其价值是什么?这是探索徽文化精神的中心问题。这些年来,国内学术界众说纷纭,认识也在不断深化。有人认为“它所体现的那种理念或精神有:以义统利的义利观、公私兼顾的公私观、民富国强的家国观、遵守契约的诚信观、贾而好儒的人才观、冲突融合的和合观等”。这是徽州当时各项事业兴旺发达的精神支柱。还有人结合徽州地区的历史发展过程,认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特定的时代,又在徽州这块土地上造就了一代儒商――徽商,他们不甘穷困,开拓进取,凭借较高的文化素养,贾而好儒的特色,雄居中国数百年,所谓“无徽不成镇”,造成了徽州物质文化的历史辉煌。徽商是鼎盛时期徽文化的重要创造者,他们除了具备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文化特征外,还具有冒险犯难、开拓进取、百折不挠的“徽骆驼精神”。研究徽文化精神,必须要讲“徽骆驼精神”:保旱乡土、严宗祠、尚祖祭、重教育、尚气好义、俭朴勤劳、文风昌盛、崇礼仪……还有人认为徽文化精神特征有:(1)保守僵化与开放创新并存(山的封闭与水的开放,理学的保守与徽商的创新,徽州工艺作品思想内容的封建落后与科学技术的创新、进步等);(2)艺术与环境的结合(徽派版画、新安画派、徽州盆景、徽州方言、徽州文房四宝、徽派建筑、徽菜等都与徽州特别的山川环境紧密相关);(3)吸收外地文化和向外扩张徽州文化并举(如新安医学先驱师湖北、四川名家,徽剧吸纳弋阳腔、西秦腔精华;而徽商的开拓又将徽文化扩撒至四方,徽戏进京,促成京剧产生,徽州版画“独鳌艺林”等);(4)刚勇好强与文质彬彬兼备(徽州文化是山越文化和中原汉族文化的融合,兼具山越刚勇好强和土族衣冠尚气重礼的特性)等等。其他学者还有从不同角度对徽文化精神阐述的,种种论述统计起来恐怕有几十条,真所谓“丹青难写是精神”,徽文化精神内涵之广大,也令人叹为观止。我认为要全面准确地把握徽文化精神,应找到贯穿于徽文化全部精神的本质的东西。徽文化的重要特点是它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浓缩和汇聚,含有中华文化的一个标本和缩影。正因为它是中华文化的一个有机部分,始终受到这个大系统制度文化的制约和支配,所以它具有两个鲜明特征:一方面是徽文化之最具代表意义的徽商,他们身上的“徽骆驼精神”是中华民族顽强的原始生命力和勇于开拓创新精神的一个生动体现。以徽商为代表的“徽骆驼精神”向世界表明中华民族并不乏开放、进取精神和冲破“停滞不变的社会”的能力,中华民族有能力创造历史,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这一精神,体现在一大批从徽州走向世界的先哲先贤们的开风气之先的首创精神。这是徽文化精神的核心与动力,是最有价值的,是徽文化的精华。另一方面是徽州作为“程朱桑梓”,程朱理学成为徽文化的指导思想,使徽文化深深打下了封建文化的烙印,我们相信随着徽精神的多层面开拓和探究,人们将进一步加深对徽文化的认识,了解它的地位,取其精华为现代化事业服务。 分析徽州文化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哪些特征 徽州文化即徽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指古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而不等同于安徽文化(安徽文化由徽州文化、淮河文化、皖江文化三个文化圈组成)。 徽州即今黄山市、绩溪县(今属宣城市)、婺源县(今属江西上饶市)。 徽州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有整体系列性等特点,深切透露了东方社会与文化之谜,全息包容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是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学术界对其的研究,至少经历了大半个世纪,与敦煌学和藏学并称为走向世界的中国三大地方显学。 徽州文化具体指的是什么 徽州文化是古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徽州是时间概念,即从1121年至1911年。徽州这一名称始于 宋宣和三年(1121年),方腊起义遭到镇压,改歙州为徽州。从宋置和三年(1121年)一直到清宣统三年(1911年),徽州这一名称一直没有变更,或称路或称府。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留县,徽州这一名称随之也就不复存在。1949年以后设立的徽州专署或仃署,由于管辖范围不同,已不屈于徽州府这一概念。一府六县是地域概念,即原徽州府属歙、黟、婺源、休宁、祁门、绩溪六县。在长达890年的时间里,这六个县一直稳定地隶属于徽州,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徽州文化的小大徽州 “小徽州”就是指徽州本土一府六县歙、黟、休宁、婺源、祁门、绩溪的地域范围,徽州文化形成于徽州,研究范围局限于此,我们称徽州学研究的是“小徽州”。但是徽州是个移民社会,中原汉族的迁入以及随着徽州人的出外经商、游学、做官,把徽州文化带到全国各地。尤其是徽商和徽州文人集中的江南,更是深受徽州文化的影响,甚至有“扬州是徽商殖民地”的说法。一些徽州名人取得的成就也在外地。因此,对徽州文化的研究必然涉及到徽州文化以外的地区,这就是“大徽州”的概念。 徽州文化的黄山得名 黄山古称黟山,因峰岩青黑,遥望苍黛而名。黟山云凝碧汉,气冠群山,有古木灵药,名花异果,瀑水飞泻,汤泉香温,相传为轩辕黄帝“栖真之地”。唐玄宗信奉道教,特于天宝六年(747年)六月十七日敕改为黄山。山上很多景名都同黄帝有关,如轩辕峰、黄帝坑、炼丹台、洗药溪、药臼、丹井等。 徽州元素有哪些 徽州(安徽就是安庆和徽州各取一字),古称新安,自秦置郡县以来,已有2200余年的历史,曾先后设新都郡、新安郡、歙州等,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为徽州,历元、明、清三代,统“一府六县”,为徽州府、太平、歙县、休宁、婺源(现在属于江西)、祁门、黟县、绩溪(现在为安徽宣城地区),行政版属相对稳定。1987年11月,国务院批准改徽州地区为黄山市。本文中说的徽州,还是“一府六县”的范围而言。 1、国画神韵――黄山,当我在狮子峰上遇到云海在奇峰松树间飘渺的时候,才明白泼墨写意的中国山水画真真是来自自然!“黄山归来不看岳”的传统美誉名副其实(要考虑历代文人主要居住在中国版图的东西气候分界线以东的汉文化区域,黄山是其中代表名山,和近年来声名鹊起的冰山雪山没有太大的可比性),难怪国画大师张大千一次次去黄山写生。 新安画派:开先河的为元代的程政,明朝开始形成新安画派风格。明末清初,江韬(渐江)、查士标、孙逸、汪元瑞海阳四家异风突起,他们主张师法自然,寄情笔墨,大胆创新,给明末清初画坛带来新的生气。 2、徽派建筑 传统文化里的民居(或者是老外印象里的中国民居)就是宏村的样子,也难怪月沼旁的房屋上了民居邮票。 徽派建筑以黛瓦、粉壁、马头墙为表型特征,以砖雕、木雕、石雕为装饰特色,以高宅、深井、大厅为居家特点。徽州的民居,四周均用高墙围起,谓之“封火墙”(粉墙黛瓦马头墙)。徽派建筑无论是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特色,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 现在,可以寻访到徽州府衙(其他地方几乎都破坏完了),到黟县宏村西递一带的看民居,徽州地区散落了不少祠堂,还有歙县的古牌坊群(据说是拍琼瑶电视七重门的地方),各种精彩建筑都扎堆儿在徽州了。 3、徽剧、京剧 要说中国元素,肯定少不了说京剧。 徽剧是徽州艺人在明清时期吸收弋阳腔和西秦腔等的基础上,经过衍变形成的。到清代中期,徽剧风靡全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唱、念做、打并重的完美剧种。四大徽班由扬州进京,把徽剧推向顶峰。道光年间,徽剧与汉剧结合,产生了京剧。 4、文房四宝 这也是典型中国元素的东西了,笔墨纸砚。 徽州是徽砚和徽墨的出名产地,至今购物街上也处处可见,还有一黑芝麻做的徽墨糕很是特色(能吃的徽墨)徽墨、歙砚、澄心堂纸、汪伯立笔,文房四宝徽州很是齐全,只是后两者的全国知名度比较小罢了。 5、理学 学历史的的时候就知道南宋推崇朱熹的理学,虽然我对其变态要求贞洁烈女的思想很是反感,但不得不承认理学也是中国思想史上曾起过重大影响的学派。 理学在新安的传播和影响尤为深,世称新安理学,理学的奠基人洛阳程颢、程颐和集大成者婺源朱熹的祖籍均在歙县篁墩,故称其为程朱阙里。朱熹建立严密的理学思想体系,融道家和禅学思想入儒学之中,提出“天”、气、格物致知、"知行为一等到一系列重要思想范畴。他认为理是至高和包罗一切的,故称理学。 6、茶 茶叶也是典型中国元素,历来是传统贸易的一大支派。 徽州茶历史悠久,传世的文字记载就有一千二百多年。......>>
2023-09-10 12:27:581

徽州文化的学术意义

徽州文化的学术意义有一下四个方面: 1、考证中国农村封建社会的真情: 徽州介于万山丛中,如世外桃源,历史上除太平军乱外,少有战祸,素有文礼之邦、文物之海之誉称。且徽州人文化素质较高,对文物、文化的保护意识强,即使是文革十年浩劫,也有许多历史文物资料被保护下来。 2、具有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文化发展典型的标本研究价值: 中国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心随着南宋王朝的靖康之变而彻底移向江南。徽州文化正是在南宋以后,在经历了长达一千多年的新安文化的积累之后全面
2023-09-10 12:28:081

简要说明为什么徽州文化的丰富性,体现出了它的系统性?

徽州文化的丰富性,体现出了它的系统性的原因具体如下:完整的宗族谱系。徽州的世家名族最重视修谱,“族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国无史不立,族无谱不传。”(绩溪《盘川王氏宗谱·凡例》)基于这种认识,他们视族谱为经典,把修谱看作是家族内部的一件盛事,至重至隆。每一族谱都包括了“"始迁祖"以来的所有家庭成员,由源而流,本末一贯,形成了丰富、完整的族谱系统。仅据《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所载,该馆馆藏427部族谱中,徽州世家的族谱就占了一半以上,殊为可观。发达的教育事业。徽州士人普遍把培养子弟读书视为修身、齐家第一要紧的事情。"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绵世泽莫如积德,振家声还是读书”,这些徽州古民居的楹联充分说明了对读书的重视和期望。徽州地区拥有比较完善的教育体系,除了官办的府学和县学,还有宗族或士绅们建立的私塾、社学、书院等各类学校。至于学校的教师,必择方正饱学之士,并为此而不惜资力。绩溪《金紫胡氏家谱》言其家"海其子必千里求师”。于是科举发达,人才辈出。明清两代徽州府籍的进士人数仅次于苏州府,全国名列第二。许多世家名族往往科甲蝉联,朱紫盈门。如婺源坑头的潘珏一门有明一代就出了十多位进士,其中四位又官至尚书,故后人誉之为“—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
2023-09-10 12:29:021

徽文化是如何形成的?

地理环境是徽州文化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徽州地处万山之中,虽然山川秀丽、风景绝佳,但“其地险狭而不夷,其土骍刚而不化”,俗称“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这与平原地区得天独厚的耕作条件形成了鲜明对比。在农耕时代,这样的生存环境是很差的甚至可谓是恶劣的。然而,徽州人并没有向恶劣的自然条件屈服,世世代代勤于山伐,能寒暑,恶衣食,不畏险阻,艰苦劳作。在与峭山激水的反复拼搏中,徽州人愈发坚忍不拔,培养了气质,缔造了精神。徽州山水的灵性,化为徽州人的品格。南宋休宁知县祝禹圭说:徽州“山峭厉而水清激,故禀其气、食其土以有生者,其情性习尚不能不过刚而喜斗,然而君子则务以其刚为高行奇节,而尤以不义为羞。”清代朴学大师戴震说:“生民得山之气质,重矜气节。”地理环境对徽州人性格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为突出者,即是赋予徽州人一种刚性气质:或负豪使气,争为长雄;或刚而喜斗,难以力服,而易以理胜。其为官者,多刚正不阿,而为御史谏官;其为学者,空所依傍,独立思考,多有创见。正是山区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徽州人的骨骼,成就了徽州人的性格。
2023-09-10 12:29:301

黄山市古徽州文化旅游区特点介绍

黄山市古徽州文化旅游区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北依黄山,南接千岛湖,面积9.5平方公里,是一个聚集古城生活、宗祠文化、牌坊文化、徽商文化、村落文化、民居文化的古徽州文化旅游区。 黄山市古徽州文化旅游区的主要旅游景点有徽州古城、牌坊群·鲍家花园、潜口民宅、呈坎、唐模五大景区。2014年12月,黄山市古徽州文化旅游区获得“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荣誉称号。 黄山市古徽州文化旅游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2摄氏度以上,最冷月在0摄氏度到15摄氏度左右,年较差约在15摄氏度到25摄氏度左右,可以出现短时间霜冻,无霜期在240天以上,降水量在750—1000毫米以上,夏雨较集中,无明显干季。
2023-09-10 12:29:551

水墨徽州简介

《水墨徽州》是由王杰编写,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书籍。内容简介:徽州的文化、徽州的建筑、徽州的三雕、徽州的牌坊、徽州的宗祠。徽州在中国文化史上扮演过重要角色,孕育了三个文化巨人:理学大师朱熹、朴学大师戴震、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胡适。徽州是徽墨、歙砚的故乡;是京剧前身——徽剧的诞生地;是新安画派、徽派版画的发祥地;是明清出版业的重镇。徽州被称作“东南邹鲁”。徽派建筑艺术体现出中国古典美学思想,是中国古居民建筑艺术的宝库。中国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自然风光多样的旅游大国。自然不乏诸多游走于名山大川、品玩古风遗韵的侠客,更会有脍炙人口的“风”言“风”语流传于世,并形成了旅游图书市场的一支独秀。大雅“游吟系列”丛书就是这样一套有意思的选题策划。它兼阅读、实用、欣赏、收藏诸多功能于一体,体现了旅游图书在风格上、选题方向上趋向多样性和纵深性的发展趋势。在路上写、路上拍、路上画,成为这套图书的一个特色,故谓之“游吟”。个人的体验和发现便得文字有很独到的视角和知识点,往往是一点切入,生动有趣,不追求面面俱到。不要求读者了解旅程的全部,没有阅读的压力,追轻松,求愉快。精彩的图片和别致而另类的装帧版式设计给图书以鲜活的生命,欣赏功能和收藏价值就在于此。但作为旅游图书,不仅要解决好看的问题,实用性也不能丢,有关旅行中的行、吃、住、当地特产、实用资讯等要素当然也必不可少。扩展资料:徽州脱胎于隋文帝开皇九年(589)所置的歙州。宣和二年十月初九(1120年10月)方腊率众在歙县七贤村起义,先后攻占了江南六州52县,影响极大。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平镇方腊起义后,改歙州为徽州,除元末曾改称兴安府(1357—1367)外,直到辛亥革命后废府留县的790年间,徽州之名前后沿用长达780年之久。所辖六县也一直没有变动,这对徽州孕育出相对统一的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为徽商的崛起提供了便利。徽州是中国历史上的经济文化重地,“安徽”便是取安庆府之“安”、徽州府之“徽”作为省名。徽州,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是一个历史、文化、思想概念。在古代中国,徽州的思想家可能是最自觉地使自己的思想生活化、世俗化的。他们将那些本来属于上层社会的道德伦理原则,悄悄引入了民众的生活世界。在过去的时间里,徽州曾经的人、物和故事渐行渐远;而那些深藏于民间的历史文化记忆依旧栩栩如生。古徽州是徽商的发祥地,明清时期徽商称雄中国商界500多年。有“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之说。以徽商、徽剧、徽菜、徽雕和新安理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建筑、徽派盆景等文化艺术形式共同构成的徽学,更是博大精深。徽州文化(简称徽文化,是安徽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全息包容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典型标本。学术界对其的研究,至少经历了大半个世纪,80年代以后更趋火热,逐渐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地方学"徽学",与敦煌学和藏学一同被誉为走向世界的中国三大地方显学。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墨徽州
2023-09-10 12:30:091

徽州文化有哪四个文化?

徽州文化有:徽州文化、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庐州文化四个文化圈组成。徽州文化,指古代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而不等同于安徽文化(安徽文化由徽州文化、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庐州文化四个文化圈组成)。主要内容有: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族、徽州历史名人、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学、新安医学、徽派朴学、徽州戏曲、新安画派;主要包括:徽文化,是对中原文化的包容整合。作为极富特色的区域文化---徽州文化,崛起于北宋后期,“东南邹鲁、礼义之邦”于南宋,鼎盛于明清时期,已约800年之久。90年代后,徽学与藏学、敦煌学并列为国学三大地方学科。新安理学:这是程朱理学的正宗流派,奠基人程颢、程颐及理学集大成者朱熹,祖藉均系徽州篁墩。它从南宋前期到清乾隆年间,在徽州维系了600多年,对徽州社会经济文化都有很大的影响;新安理学核心是伦理纲常,同时也倡导"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的重学思想,"天理为义,人欲为利","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思想和"修内政","攘夷狄"的节义思想。
2023-09-10 12:30:391

关于徽州文化

徽州文化 徽州文化是历史上的徽州(前称新安郡)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无论在器物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还是在精神文化层面,都有深厚的底蕴和杰出的创造。徽州文化是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徽州文化亦然。东汉、西晋、唐末、北宋四次北方强宗大族的南迁,带来了先进的 生产技术和中原文化,使这块土地逐渐成了华夏名区。完全可以说,徽州文化是对中原文化的包容整合。 南宋以降,这里更是文风昌盛,人文荟萃,成了"东南邹鲁"、"礼义之邦"。如果说徽州文化的全面崛起始 于北宋后期,明清时期达到鼎盛,那么作为一种极富特色的区域文化 ,它在全国领取风骚已约有800年之 久。 徽州文化内涵丰富,在各个层面、各个领域都形成了独特的流派和风格。如新安理学、徽派朴学、新安医 学、新安画派、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剧、徽商、徽派建筑、徽州"四雕"、徽菜、徽州茶道、徽州方言 ,等等。在文化的其他领域,有的虽然没有形成流派,但所出的著名学者和杰出人物,则如秋空繁星,不 可胜数。 国内外学者注意对徽州问题的研究,始于本世纪30年代。进入80年代后,以研究徽州历史文化为主要内容 的"徽学"(或"徽州学")概念广为传播,研究朝着科学化方向发展,原徽州地区及国内不少城市及美、日 、朝、新加坡等国家都相继成立了专门的研究组织或机构。90年代后 ,徽州文化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徽 学"被誉为与敦煌学、藏学比肩而立的中国三大地方学之一。
2023-09-10 12:31:034

安徽徽派文化有什么特点,是怎么划分的?

徽州文化,指古代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而不等同于安徽文化(安徽文化由徽州文化、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庐州文化四个文化圈组成)。主要内容有: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族、徽州历史名人、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学、新安医学、徽派朴学、徽州戏曲、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画、徽州工艺、徽州刻书、徽州文献、徽州文书、徽派建筑、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菜、徽州宗教、徽州地理、徽州动植物资源等。徽州文化,涉及徽州经济、社会、教育、学术、文学、艺术、工艺、建筑、医学等诸学科,凡与徽州社会历史发展范畴,通常我们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来加以概括。应答时间:2021-05-07,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2023-09-10 12:31:235

徽州文化的代表及各方面的领头文化

徽文化,即徽州文化,包括:新安理学、新安志学、新安医学、新安建筑、新安朴学、新安教育、新安画派、新安艺文、新安科技、新安工艺、文房四宝、徽菜等。那么,跟随我继续来了解了解徽州文化吧! 徽文化,即徽州文化,包括:新安理学、新安志学、新安医学、新安建筑、新安朴学、新安教育、新安画派、新安艺文、新安科技、新安工艺、文房四宝、徽菜等。徽即徽州,府治在歙县,包括歙县,绩溪,黟县,祁门,休宁,婺源等六县,古曾称歙州、新安郡。 徽州文化,是徽州(古称新安郡)人,在历史进程中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器物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精神文化层面,底蕴深厚创造杰出。自古新安人才辈出,徽州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 有三大学问家:朱子(婺源)、戴震(休宁)、胡适(绩溪)。有汪华、朱升、程大位、郑复光、程晋芳、陶行知、赛金花等等。黄山山麓一条小溪——九龙瀑,一沟三状元、三丞相,是程元凤、曹文植、曹振镛,形成显赫的文化沟。 东汉、西晋、唐末、北宋四次北方强宗大族的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中原文化,生产力逐渐发达。徽文化,是对中原文化的包容整合。作为极富特色的区域文化——徽州文化,崛起于北宋后期,“东南邹鲁、礼义之邦”于南宋,鼎盛于明清时期,已约800年之久。90年代后,徽学与藏学、敦煌学并列为国学三大地方学科。 学者对徽州问题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进入80年代,“徽学”概念广泛化、研究科学化、机构专业化。90年代后,徽州文化研究进入新阶段,“徽学”与“敦煌学”、“藏学”并列为国学三大地方学科。徽文化,是炎黄文化新阶段的袖珍版本,是中国传统儒释道思想文化沉淀的。
2023-09-10 12:32:441

徽州文化的包含内容

徽州文化的主要内容有: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族、徽州名人、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学、新安医学、徽派朴学、徽州戏曲、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画、徽州工艺、徽州刻、徽州文献、徽州文书、徽派建筑、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菜、徽州宗教、徽州地理、徽州动植物资源等。涉及徽州经济、社会、教育、学术、文学、艺术、工艺、建筑、医学等诸学科,凡与徽州社会历史发展有关的内容,都属徽州文化范畴,通常我们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来加以概括。
2023-09-10 12:32:541

黟县西递村的自然与人文魅力

黟县西递村的自然与人文魅力西递村位于黟县东部,距黄山仅38公里。西递村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是皖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古村落,以田园风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态、精致的徽派民居、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而名扬天下。西递村群山环抱,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相传,这个村庄始建于北宋,兴盛于明代。村口的石牌坊见证了它悠久的历史。这座牌坊的主人叫胡文广,明万历年间出生。由于他在胶州当刺史功绩卓著,当时的皇帝允许他修建这座石坊。事实上,西递村历史上曾修建过13座牌坊,大多是为了孝道、贞节而专门修建的。如今只剩下一座城墙,成为西递村的标志性建筑。有人说,徽派建筑就像一幅水墨画,现在我们走在这幅水墨画里。只有在这雨天,徽派建筑才能展现出它独特的魅力。两股清泉从西递村穿境而过,我们如流水般徜徉在这座徽派民居里。村西递村有99条高墙深巷,每条都有自己的特色。阴雨晴雨的天气,让这些古厝看上去既有山水灵气,又有风俗文化精髓。看似时空交错的徽派古村落,不仅吸引了众多游客慕名而来,还得到了众多大导演的青睐,如《卧虎藏龙》、《武林外传》等。徽派建筑很讲究风水。这样的设计,是徽州人传承下来的租界哲学。阁楼下的门道上方嵌有“退一步”石雕匾额。整个阁楼的墙脚收缩了一米,而上部则方方正正,棱角分明。意思是“上有棱角,下无棱角”。汉文化体现在徽派建筑中一根质朴的石柱和一个看似平淡无奇的牌匾上。独特的文化传承造就了徽州人低调内敛、不露富、不炫耀的独特性格。花已融入他们的建筑、绘画、书法等领域,形成徽州独特的气质。在西递村敬爱堂里,还有一个宋代理学家朱熹所写的特殊字。这个“孝”字的一面是向上的,也就是说,孝顺了,就可以抬头做人了。另一方面,这张脸像猴子,就像猴子一样,就是你不孝顺就是猴子。孝顺,可以抬起头来做人,否则就是猴子。西递村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我认为是来自它的“世外桃源”气质和历史积淀的人文特质。
2023-09-10 12:33:081

徽州区的文化

徽州和黄山市徽州区是两个概念。徽州区是从歙县划出来几个乡镇设立的,讲的是歙县话。而原徽州有六个县:歙县(包含徽州区以及黄山区汤口镇)、黟县、休宁县(包含屯溪区)、祁门县、婺源县、绩溪县。
2023-09-10 12:33:592

徽文化有哪些代表

1、徽文化即徽州文化,指古代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而不等同于安徽文化(安徽文化由徽州文化、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庐州文化四个文化圈组成)。2、主要内容有: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族、徽州历史名人、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学、新安医学、徽派朴学、徽州戏曲、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画、徽州工艺、徽州刻书、徽州文献、徽州文书、徽派建筑、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菜、徽州宗教、徽州地理、徽州动植物资源等。3、徽州文化,涉及徽州经济、社会、教育、学术、文学、艺术、工艺、建筑、医学等诸学科,凡与徽州社会历史发展范畴,通常我们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来加以概括。更多关于徽文化有哪些代表,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a934111616002146.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2023-09-10 12:34:141

徽州文化、徽商究竟是怎么起源的

徽州位于皖南山区,黄山雄奇甲天下,白岳旖旎称神州。 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 思想伟人,学术巨子,灿若群星;新安文化,徽州艺术,万紫千红。 勤劳的徽州人民在这里创造了璀璨夺目的历史文化,引领 *** 千余年。 徽州文化,总带着一种风韵!带着一种传奇!究竟徽州文化是如何形成的呢?它又是怎样发展的? 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 山 徽州地处万山之中,川谷崎岖,峰峦掩映。 虽然山川秀丽,风景绝佳,但“其地险狭而不夷,其土驿刚而不化”。 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称。 人 徽州人,世世代代勤于山伐,不畏险阻,艰苦劳作。 徽州人愈发坚忍不拔,培养了气质,缔造了精神。 水 徽州山水的灵性,化为徽州人的品格。 南宋休宁知县祝禹圭说,“山峭厉而水清激,故禀其气、食其土以有生者,其情性习尚不能不过刚而喜斗,然而君子则务以其刚为高行奇节,而尤以不义为羞”。 “地理环境对徽州人性格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为突出者,即是赋予了徽州人一种刚性气质。 或负豪使气,争为长雄;或刚而喜斗,难以力服,而易以理胜。 其为官者,刚正不阿,多为御史谏官;其为学者,空所依傍,独立思考,多有创见。 正是山区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徽州人的骨骼,成就了徽州人的性格。 文化的融合铸就徽州文化 秦汉以前,生活在徽州的主要是山越人。 山越人以伐山为业,刀耕火种,勇悍尚武,是为山地游耕文化。 从大的方面来说,则属于中华文明源头之一的南方越文化。 另一方面,徽州区域自秦置黟、歙二县,中原汉文化开始渗入。 至东汉初年,即有中原大族迁徙徽州。 中国历史上每逢朝代更替,常常发生动乱。 人民被迫举家迁徙。 如历史上有名的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唐末黄巢之乱以及宋金战争等,这些大动乱都引起了,北方士民大举迁入徽州。 迁徽后的世家大族仍聚族而居,重视教育,崇尚儒雅,带来了中原文明。 随着人口繁衍与族群扩大,迁徽士民反客为主,而成为徽州的主要居民。 在此期间,一些担任郡守的文人名宦,如南梁之任?P、徐?ぃ?瞥??︾摺⒑榫?诘龋?即罅ν菩欣褚堑嘉难а拧保?晌?罩莸纳缁岱缟小S谑牵?性?幕?ソフ季萘酥鞯嫉匚弧H欢?⒉荒芩担?性?何木腿〈?说钡厣皆轿幕??/p> 唐人吕温说:歙州“地杂瓯骆,号为难理”;瓯骆,即指越人;难理,指徽人争强好胜、健讼喜斗而言。 徽州难治是出了名的,直到明清仍有此类记载。 这说明山越文化的影响一直是存在的。 在两种不同文化的交汇之中,免不了碰撞和冲突,但更多的是交融与汇合。 这种融合是双向的。 中原文化强有力地影响了山越文化,促其益向文雅;而山越文化也深深地渗透到中原文化之中,使之趋于刚健。 徽州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中,重视教育的儒家传统,崇尚儒雅的社会风气,维系族群的宗族观念,都明显具有中原文化的特质;其刚健有为的积极进取意识、吃苦耐劳的徽骆驼精神、向外拓展的开放风气等,皆反映出山越文化的元素。 徽州文化既体现了:中原文化的儒雅风范,又渗透着山越文化的刚强气质。 中原文化与山越文化二者相辅相成,从秦汉至隋唐五代,经过长期的交汇融合,结果演绎成具有特色的徽州文化。 大规模移民活动促成的文化融合,以及独特的山区地理环境,孕育了具有特色的徽州文化。 其基本精神:诸如崇文重教的儒家传统、刚健有为的积极进取意识、向外拓展的开放风气、吃苦耐劳的徽骆驼精神等,构成了徽州文化的主体,形成了徽州文化的核心。 这些文化因素对徽州发展的影响巨大而深远,使其后的徽州能在一个高起点上异军突起。 宋代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商品经济十分繁荣,海外贸易颇为兴盛。 与经济重心南移的同时,徽州的地位随之大幅提升。 徽州虽不处于江南三角洲的核心地带,但距离杭州并不遥远,“其地接于杭睦宣饶,四出无不通”,宋南迁后,“中兴实为辅郡,四朝涵育,生齿日繁,地利日辟,人力日至”。 辅郡,即畿辅之郡。 徽州无疑属于当时江南最为发达的经济文化圈之内。 其后,随着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徽州在全国经济文化发展坐标中的地位愈益突出,更加重要。 徽州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并不局限于徽州本土。 正如胡适所言,对徽人来说,有所谓的小徽州与大徽州。 小徽州即指徽州本土,大徽州则指徽州以外的华夏大地乃至海外的广大空间。 徽州文化既发达于徽州本土,又活跃在华夏大地。 徽州本土的狭小促成了徽人的向外扩展。 最初当是一种不得已的行为而后则成了一种社会风尚。 徽人通过经商、科举、出仕、游学、移居等种种途径,与外界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和交流。 明清时期达到 *** 这种交流相互影响,相得益彰。 在这种交流中,徽州于经济上聚天下之财富,文化上得五方之风气。 徽商置业四方,称雄宇内,徽人出仕、游学,遍及各地。 富有特色、独领 *** 的徽州文化也随之传播四海,在各地开花结果。 徽州成为那个时代经济文化发展的一个交汇之地与辐射中心。 徽州文化的形成、发展与繁荣,乃是充分地利用了大徽州这个广阔的舞台,有赖于此者至大矣。 自隋唐兴起的科举制度,至宋代也进入了全面发展的阶段。 宋统治者大力开科取士,使之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手段。 徽州人以其文化优势及时地抓住了这个历史机遇,科举出仕者大增。 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两宋时期徽人登科总人数为861人,而在唐五代时期徽人登科者仅10人。 宋代徽人担任过四品以上官职者达30余人,所谓“宋兴,则名臣辈出”是也。 徽州人首先在政治上实现了崛起。 宋代理学的兴盛,把儒家思想推向了新的阶段,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之意义。 理学起于北宋周敦颐、程颢、程颐等人,至南宋朱熹为其集大成者。 朱熹理学甚至影响东亚,远播欧洲。 以徽州为故里的朱熹及其理学,对徽州本土影响至深至大。 经过元代的发展,形成了新安理学学派。 “朱子之学虽行天下,而讲之熟、说之详、守之固,则惟新安之士为然。”徽州人成为践行理学的典范。 而徽州本是“程朱桑梓之邦”,“婺源之有朱子,犹邹之有孟子、继曲阜之有孔子也”。 自南宋“咸淳五年(1269)诏赐文公阙里于婺源”之后,向有“程朱阙里”“东南邹鲁”之称,即徽州乃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儒家代表人物的发祥之地,其所处地位不言而喻。 宋代以后,徽州迎来的另一个历史发展机遇,则是商品经济的兴盛繁荣。 宋元以降,特别是明中叶以后,商品经济显著发展。 这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高峰。 其显著特点是:主要民生用品商品化程度增大;长距离贩运贸易发展;商路增辟和新兴商业城镇增加;大商业资本兴起,等等。 总括起来即是全国性市场形成。 明清时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全国性市场的形成,为徽商的崛起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不过,商品经济的发展只是一个客观条件,它对当时的人们来说,机会大致是相同的。 那么,历史为什么选择了徽州人,最后是徽商称雄四海呢?这与徽州文化有密切关系。 在以农为本、安土重迁的时代,外出经商首先要克服死守故里的观念。 徽州人能够做到“十三十四,往外一丢”,勇于外出经商,并且成为一种风尚,是很不简单的。 这种向外拓展的开放精神,正显示了徽州文化的特色。 当然,徽州人外出经商有地理条件这个因素,由于山多田少而不得不外出谋生。 但明代各地因饥荒徭役而外出逃生者极为众多,这些人沿街乞讨者有之,为人帮工者有之,充当奴仆者有之,更多的人则是四处流浪,难以控制,史称“流民”。 终明之世,流民一直是无法解决的一大社会问题。 而徽州人外出则主要是从事商业活动,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这是因为,徽州文化崇文重教,教育十分发达,“十户之村,不废诵读”,莫不有学有师。 正是教育的普及为经商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无需赘言,目不识丁是难以外出经商的,即使中小商人,也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 至于那些在全国性市场环境下从事商贸活动、进行大商业资本运作的富商巨贾,更需要较高的文化素养。 徽商许多人本来就是儒者,他们以儒家理念来指导其商业活动,贾而好儒,而被称为儒商。 正如戴震所言,徽人“虽为贾者,咸近士风”。 富有特色的徽州文化在徽商崛起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毋庸置疑。 而徽州宗族也有开放的一面,对徽商的经营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他们筹集资金,为徽商创业提供资本;输送人力,以建立徽商对行业的垄断;利用宗法,来强化徽商的商业组织等。 徽州宗族成为徽人外出经商的可靠保障和坚强后盾。 历史记载的徽商 明人谢肇淘说:“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 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 活跃于明清时代的徽商,足迹几遍宇内,从偏远的沙漠到神秘的海岛,乃至于海外;其资本雄厚,积累了巨万财富,藏镪百万、千万;他们掌握着某些行业的垄断性经营,如盐业、典当业等;他们拥有各个商帮之首的地位;他们从明中叶兴起,至嘉靖、万历时达到繁盛,在清代又有一个大的发展,称雄于全国商界数百年之久。 徽商活动的意义远远超出商业本身,对当时的经济、文化等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影响,促进了社会的变迁。 明中叶以后商品经济的发展,不仅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高峰,而且出现了一些新的因素,如全国性市场的形成、新的生产关系萌芽,等等,显露出从传统走向近代的曙光,具有时代转型之意义。 在这一时代转型的潮流中,徽商所扮演的角色不只是受益者,也是推动者;不只是参与者,更是拓者。 即明清商品生产的发展和全国性市场的形成及商人集团的兴起,二者也是一个互动过程,并非是商品生产发展了,全国性市场形成了,然后才有人集团的兴起。 当时,徽商经营的范围甚大,地域极广,影响至深。 “其货所不居,其地无所不至,其时无所不骛,其算无所不精,其利无所不专,其权无所不握。” 商业的繁荣也促进了商品生产的发展和全国性市场的形成,在这一方面徽商等商人集团与有力焉,贡献尤大。 徽商乃为这一商品经济发展大潮的领军者,而处于时代发展之前列。 徽商是在具有特色的徽州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而徽商在经济上的成功反过来又在各方面影响着徽州的文化发展,从而造就了明清时代徽州文化的昌盛。 经济与文化互动,在徽州历史上被演绎得淋漓尽致。 徽商取得的财富成为徽州文化昌盛的物质基础。 徽商对教育科举、文化艺术、建筑园林、公益事业等投入了大量财富;还以其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徽州培养造就了大批人才,包括一批出类拔萃的文化人才,从而铸就了徽州文化的辉煌。 明清时代的徽州文化光辉灿烂、万紫千红。 如徽州教育、新安理学、徽派朴学、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州版画、徽州刻书、徽州三雕、徽派建筑、徽州园林、新安医学,以及自然科学、数学、徽剧、徽菜等,几乎在各个文化领域都取得了辉煌成就,有的领域臻于极致,后世难以企及。 其水平之高、贡献之大,世所公认,它们既有地方文化之特色,同时也是当时主流文化的一个代表,或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而成为灿烂的中华文化之一瑰宝,具有典型性与普遍性的特点。 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与徽商的成功,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明后期文坛领袖、徽人汪道昆说:“大江以南,新都以文物著。 其俗不懦则贾,相代若践更。 要之,良贾何负闳儒!则其躬行彰彰矣。”又说:商农“各得其所,商何负于农?”到清代徽州学者俞正燮亦说:“商贾,民之正业。”他们不仅发出了“商何负于农”的质疑,而且正面肯定了商贾本是民之正业,商与农是平等的,从根本上批驳了商不如农的传统观念。 这种文化自觉,显然是对历来重农抑商政策的否定,是对当时仍在流行的商为四民之末观念的批判,是对几千年来根深蒂固传统的挑战。 其意义已不限于地域文化范畴,而是发出了时代的先声。 转型的负面影响 徽商在近代失去了领袖群伦的地位,而徽州社会的转型中,亦步履蹒跚。 尽管如此,徽州文化在向近代转型的进程中仍不乏亮点,值得关注。 徽派朴学大师戴震,作为18世纪中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其思想显露出的近代气息,具有早期启蒙之意义,已众所周知。 鸦片战争前,俞正燮秉承徽人的刚毅气质和求实精神,发表了许多离经叛道之论,勇于向传统观念宣战,被称为中国思想界三贤之一,特别是其维护妇女权益、主张男女平等的诸多阐发,更展现了朴素的人权观念和平等思想。 咸同兵燹后,寄居徽州的学者汪士铎,对早婚等诸多陋习痛加批判,阐述了早期的人口思想;又对儒家仁政、德政进行批驳,而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同一时期,徽籍大臣王茂荫所提出的货币理论与财政政策,切中时弊,见解卓越,阐发深刻,在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成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的唯一中国人。 黄宾虹作为近代新安画派的代表人物,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多有创变,独树一帜,成为继渐江之后的又一个高峰。 徽班进京,被公认为京剧发展的源头之一。 在自然科学方面,徽州数学家汪莱成就斐然,他提出的P进位制的理论,实为现代计算机原理之先河。 至于徽人胡适,作为五四时期新文化旗手的地位与作用,无需赘言。 其主张固然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反驳和扬弃,然而,从其批判精神来说,却是与朱熹、戴震这些徽州先贤们一脉相承的。 而以上这些在徽州文化转型中闪光的人物,也无一离不开深厚的徽州文化沃土的孕育。 回顾徽州历史文化的发展进程,交织着人与自然的磨合,不同文化的融合以及经济与文化的互动。 历经千锤百炼的磨砺,造就了具有较高素质的徽州人。 徽州文化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宋代以后经济文化重心南移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徽州的崛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徽州文化又是利用大徽州即本土以外的广阔舞台而发展起来的。 归根结底,徽州文化是具有较高素质的徽州人所创造的,是高素质的徽州人及时地抓住了时代发展的机遇,充分利用大徽州的广阔舞台,而创造的光辉灿烂的徽州文化。 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构成了徽学研究的深厚根底。 而对徽州文化史的探索,无疑是徽学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 继大型学术丛书《徽州文化全书》出版之后,多卷本的《徽州文化史》又付梓问世,不啻为徽学研究之一盛事。 (文章来源:徽州门户网)
2023-09-10 12:34:221

徽文化特点是什么?

作为一个区域文化的特征,它所表现的是这个区域文化在一个时代由其特殊的精神需要、精神状态和精神力量所构成的精神特征。徽文化精神在历史上并不是一个抽象的精神实体,它正具体地存在于徽州地区各个历史时期的特征中,并通过各个历史时期中那些普遍、恒久因素的积累、凝聚,而不断充实表现出来。那么,徽文化精神的内涵是什么?怎么概括和表述?其价值是什么?这是探索徽文化精神的中心问题。这些年来,国内学术界众说纷纭,认识也在不断深化。有人认为“它所体现的那种理念或精神有:以义统利的义利观、公私兼顾的公私观、民富国强的家国观、遵守契约的诚信观、贾而好儒的人才观、冲突融合的和合观等”。这是徽州当时各项事业兴旺发达的精神支柱。还有人结合徽州地区的历史发展过程,认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特定的时代,又在徽州这块土地上造就了一代儒商——徽商,他们不甘穷困,开拓进取,凭借较高的文化素养,贾而好儒的特色,雄居中国数百年,所谓“无徽不成镇”,造成了徽州物质文化的历史辉煌。徽商是鼎盛时期徽文化的重要创造者,他们除了具备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文化特征外,还具有冒险犯难、开拓进取、百折不挠的“徽骆驼精神”。研究徽文化精神,必须要讲“徽骆驼精神”:保旱乡土、严宗祠、尚祖祭、重教育、尚气好义、俭朴勤劳、文风昌盛、崇礼仪……还有人认为徽文化精神特征有:(1)保守僵化与开放创新并存(山的封闭与水的开放,理学的保守与徽商的创新,徽州工艺作品思想内容的封建落后与科学技术的创新、进步等);(2)艺术与环境的结合(徽派版画、新安画派、徽州盆景、徽州方言、徽州文房四宝、徽派建筑、徽菜等都与徽州特别的山川环境紧密相关);(3)吸收外地文化和向外扩张徽州文化并举(如新安医学先驱师湖北、四川名家,徽剧吸纳弋阳腔、西秦腔精华;而徽商的开拓又将徽文化扩撒至四方,徽戏进京,促成京剧产生,徽州版画“独鳌艺林”等);(4)刚勇好强与文质彬彬兼备(徽州文化是山越文化和中原汉族文化的融合,兼具山越刚勇好强和土族衣冠尚气重礼的特性)等等。其他学者还有从不同角度对徽文化精神阐述的,种种论述统计起来恐怕有几十条,真所谓“丹青难写是精神”,徽文化精神内涵之广大,也令人叹为观止。我认为要全面准确地把握徽文化精神,应找到贯穿于徽文化全部精神的本质的东西。徽文化的重要特点是它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浓缩和汇聚,含有中华文化的一个标本和缩影。正因为它是中华文化的一个有机部分,始终受到这个大系统制度文化的制约和支配,所以它具有两个鲜明特征:一方面是徽文化之最具代表意义的徽商,他们身上的“徽骆驼精神”是中华民族顽强的原始生命力和勇于开拓创新精神的一个生动体现。以徽商为代表的“徽骆驼精神”向世界表明中华民族并不乏开放、进取精神和冲破“停滞不变的社会”的能力,中华民族有能力创造历史,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这一精神,体现在一大批从徽州走向世界的先哲先贤们的开风气之先的首创精神。这是徽文化精神的核心与动力,是最有价值的,是徽文化的精华。另一方面是徽州作为“程朱桑梓”,程朱理学成为徽文化的指导思想,使徽文化深深打下了封建文化的烙印,我们相信随着徽精神的多层面开拓和探究,人们将进一步加深对徽文化的认识,了解它的地位,取其精华为现代化事业服务。
2023-09-10 12:34:312

徽文化特点是什么?

在安徽大地上形成了三个各具特点的区域文化,即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徽州文化,它们共同构成了徽文化。徽州文化是指原徽州府属下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和婺源(今属江西省)等六县所出现的既有独特性又有典型性的各种文化现象。徽州文化是安徽地域文化中最成熟、最具有代表性、最典型的地域文化。徽州文化主要特点是(1)徽州文化内涵丰富,具有丰富性、辉煌性、典型性(2)徽州文化是一种典型的儒学文化。
2023-09-10 12:34:553

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的建制沿革

1963年,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前身徽州地区博物馆成立,隶属于徽州地区文化局,原馆址设在屯溪老街,林荫先生任第一任馆长,1978年徽州地区展览馆并入。1987年,黄山市成立,徽州地区博物馆更名为黄山市博物馆,同年迁入屯溪区徽山路24号坞山脚下。黄山市博物馆系地方综合性博物馆,隶属于黄山市文化局,馆舍外观为殿宇式三层建筑,钢筋水泥结构融徽派建筑风格。占地面积16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850平方米。设有陈列大楼、文物库房、办公楼、休息室、传达室、六角亭、古艺轩。其中展厅面积近700平方米,库房1000平方米。2008年1月8日,安徽省徽州文化博物馆成立,原黄山市博物馆和黄山市文物商店成建制并入安徽省徽州文化博物馆。同年5月28日根据国务院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复函同意安徽省徽州文化博物馆更名为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建馆至2008年底,历任负责人为:林荫、朱开霖、胡槐植、翟屯建、凌建民、汪翔、章望南、陈琪。
2023-09-10 12:35:161

高分求一篇关于徽州社会历史文化特点的论文。要求3000字以上

3000就写不了了~~~1500左右给你参考一下!!关于徽州我也去旅游过~~对那里的历史文化也有了解~总结如下:徽州历史档案具有民间性、具体性、真实性、典型性、系统性等五大特点。5hJ中国徽文化网 - 徽州文化,徽文化,徽州,古徽州,徽州府 1.民间性:徽州历史档案的最显著特点,即是其民间性。从来源上看。徽州历史档案是在民间发现的,是从徽州平民家庭中流散出来的。稍加注意就会发现,比如现存的徽州赋役、官府等方面的文书、档案,都是徽州民间家庭的一些抄本占大多数。不是抄本的,也是当时历史时期保存于宗族、家庭或基层乡村组织的那一部分文书、档案。以黄册为例,按其来源,在徽州,黄册就有保存在州县的正册和保存在里甲的底册或草册。徽州州县官府都设有专门保存黄册等簿籍的架阁库,正常情况下是应该能够保存下来的。但我们目前发现流传下来的徽州黄册大多是家庭抄本和里甲草册、底册。除黄册外,徽州告示、谕令、诉讼抄本、各种誊录簿等,几乎全是各个家庭和宗族保存下来的。至于文契、账簿、租约等更是徽州民间生活的各种伴生物,都是由徽州民间平民百姓保存下来的。5hJ中国徽文化网 - 徽州文化,徽文化,徽州,古徽州,徽州府 从徽州历史档案的内容看,它也是以反映民间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和行为为主,记载的绝大多数是与平民百姓休戚相关的事情。如中国社会利·学院历史研究所收藏的徽州历史档案中,官府文书只占5.1%,其余的均为与地主、农民、商人有密切联系的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材料。反映的领域以农村经济和社会关系为主。特别是经济文书,总数加起来占84.7%。因此,有学者一提到徽州历史档案,就认为那只是研究徽州社会经济的新材料。这种认识虽然有些偏颇,但徽州历史档案中反映农村经济材料占绝大多数却是事实。这在我国历史档案中是十分罕见和难得的。徽州历史档案同以往发现的重大历史文化遗产的最大不同之处,就在于它突破了以王室部衙类政治史材料为主的局限,表现出厂鲜明的民间性和经济特色,十分具体和实用。5hJ中国徽文化网 - 徽州文化,徽文化,徽州,古徽州,徽州府 2.具体性:形成于平民社会的徽州历史档案,没有泛泛描述,有的只是具体的、微观的记录。例如,它对徽州大大小小家族的世系递嬗、家族教育、科举状况、土地积累、管理经营、宗祠创建、族产管理和运营、与官府和当地其他家族及农民的关系、商业活动和资产的积累等情况的记载,对徽州平民百姓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婚丧嫁娶、各种会社、风俗习惯等日常生活的记录,详细到每家每户,有的具体到每一个人。再如,宗族各式账簿,每天的开支、每月的开支到每年的开支,都有流水账和总账相互对应。宗族祭祀登记,更是细到每个支派和各个家庭支丁。土地管理,有的家庭收藏有每一块土地完整的文书、档案,有土地登记和赋税管理的,有税役征派的,有出租收佃和交租谷的,等等。徽州历史档案如同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农村社会历史百科全书,对农村社会的各个历史领域都有所涉及。5hJ中国徽文化网 - 徽州文化,徽文化,徽州,古徽州,徽州府 徽州历史档案中,有许多内容如果在官方文书、档案或文献史籍中是不可能记载的。如歙县档案馆保存有一本《古松山舍风雪寒暑墨集》,记载了歙县崔氏平民道光十四年(1834)至咸丰四年(1854)每天生产生活基本情况,除自己每天的开支和活动外,还有一些民间重大活动记载,有民间教馆、冥寿、续弦、出阁、报讣、药帖、宴席等重大事务记录。通过这册文书,我们可以研究既是地主又是商人的崔氏日常生产生活轨迹,又可以弄清民间一些重大社会活动的真实情况。再如黄山市档案馆收藏有一册《复教馆记簿》,记录了光绪二十五年(1899)至民国六年(1917)一位师塾先生的详细收支账目,内有每年学生人数、组成、束修支付、教馆活动等情况,是研究民间师垫生活的不可多得的重要史料。这些有关千民生活的具体记载,正好填补了官方文书、档案和正史官书之空白,成为我们具体研究中国农村平民百姓和社会发展实态的宝贵历史材料。5hJ中国徽文化网 - 徽州文化,徽文化,徽州,古徽州,徽州府 3.真实性:在现实生活中,为了使契约文书真正合法有效,其中多载有公证事项,从而在徽州历史档案中留下了许多标识其真实性的地方。如契约文书中除了受契约条件约束的双方当事人外,还有中间人的见证鉴定,而这中间人大多则是由当地很有名望的长辈耆宿、族长房长等担任。税票、契尾、推单等有里甲组织中的公正、公副、弓手、算手、书手、画手、册里等共同立约或签押。乡约合同上则有全村成年男子的署名画鉴押。商业票据中更有许多票号或商人的钤印作为防伪标志。至于诉讼案卷、布告、租簿、实征册等,都有明显的可以鉴定其真实性的地方。5hJ中国徽文化网 - 徽州文化,徽文化,徽州,古徽州,徽州府 徽州历史档案的真实性,决定了它是一种记载历史实态的原始文书,其记载历史的真实性超过丁任何一种史料,因此,研究它,可以印证某些史籍记载的不实或不准确。比如,在封建社会中,族长是家族的首脑。从史籍上我们了解到族长由族中生活富裕者担任,在家族中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然而,在徽州历史档案中,我们可以看出明初族长的经济状况亦有与史籍记载并不相同的情况。如安徽省博物馆收藏的明代初期的契约中,休宁县一位叫朱胜右的,在洪武三十年(1397)订立的卖田赤契中,是作为“主盟族长”具名的。然而从建文元年(1399)订立的另一件卖田赤契中可以知道,朱胜右租佃有他人土地,是一户佃户。在地主将这块土地的一部分出卖与他人后,朱胜右又成为另一家人的佃户。这说明了明初徽州的族长并不一定由族中的富户担任,一般的自耕农即可,甚至具备佃人(并非佃仆)的身份也不影响他的威望和地位。5hJ中国徽文化网 - 徽州文化,徽文化,徽州,古徽州,徽州府 4.典型性:徽州是中国封建王朝统治政策贯彻十分彻底和最为典型的地方。传统中国农村经济形式和社会意识形态在徽州的历史积淀很深,因此,徽州历史档案所反映的内容在中国农村历史社会中也最为典型。比如,徽州遗存的赋役文书、档案,如亲供册、黄册、编审册、实征底册、易知由单、串票、滚单、完纳钱粮执照等,构成完整而典型的明清赋税制度,是中国明清赋役文书档案中的典型代表。徽商档案,更是中国封建商业集团传统经营和发展的典型反映。如歙县芳坑江氏茶商档案,形成于嘉庆至清末这段时期,其时正是徽州茶商由兴盛走向衰败的时期,也正是中同传统商业由兴盛走向衰败的时期,它所反映的商业资本形式、经营方式、利润分配和消费以及其衰落的原因等,是中国这—时期传统商业的典型缩影和反映。徽州历史档案的这种典型性十分明显,以至于有些学者认为它是“中国农村社会七个世纪的历史缩影-,是研究传统中国文化不可忽缺的典型档案材料。5hJ中国徽文化网 - 徽州文化,徽文化,徽州,古徽州,徽州府 5.系统性:徽州历史档案的系统性表现在全面性、连续性上。其全面性表现在横纵两方面。横向上,徽州历史档案对农村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有涉及,其种类之多,所涉范围之广,其他史料难以企及。具体来说,它重点涉及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经济、土地制度、政治制度、商业经营、文化、宗族、教育、风俗、人口、社会关系等方面,系统性很强。纵向上,具有连续性。所谓连续性,是指现存的徽州历史档案在历史年代上的长期性和连续不断。现已收藏的徽州历史档案,若论抄件,最早的是黄山市档案馆收藏的五代十同时期的南唐保大:年(945)渝祭文书,若论原件,最早年代的足黟县档案馆收藏的南宋嘉泰元年(1201)家祭龙简,最晚年代是民国三十八年(1949),时间连续跨度达千年,这在我国目前已发现的地方历史文书档案中是绝无仅有的。5hJ中国徽文化网 - 徽州文化,徽文化,徽州,古徽州,徽州府 如果把徽州历史档案分类别、按时间顺序排列起来,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在各种门类上,徽州历史档案都保持着长期的连续性。徽州土地买卖契约,最早年代的是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南宋嘉定八年(1215)《祁门县吴拱卖山地契》抄白,最晚的是民国三十八年。其中有些土地的档案,从开垦到管理、买卖到过户、税契到赋粮,每一笔都注册清楚,历经十几个王朝而无一疏漏。诉讼档案,据我们所知较早的有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收藏的明代宣德八年(1433)民事诉讼案件形成的状纸,最晚的有延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的诉讼文书。有关赋役档案较早的有安徽省博物馆收藏的元代泰定三年(1326年)祁门县谢智甫析税文书,最晚的亦有民国三十八年(1949)的文书。徽州宗族档案,最早的是黄山市档案馆收藏的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保大三年(945)谕祭文书,最晚的是民国三十八年的。年代就像一条线索,把徽州历史档案紧紧相连,真实地记录了徽州长达千年的历史发展轨迹。
2023-09-10 12:35:301

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的公众服务

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位于黄山市(原名徽州)屯溪区机场迎宾大道50号,为国家一级博物馆,省内第二大综合性博物馆。该馆免费对外开放(周一闭馆)。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馆藏极为丰富,收藏有陶瓷、砚台、徽墨、书画、徽州三雕、青铜器、玉器、杂项、古籍图书、徽州文书等各种文物近10万件(册),其中古籍书近50000册,契约文书近30000份。馆藏的歙砚、徽墨、新安书画、徽州文献是馆内的特色藏品,其中宋墓出土的“文府墨”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徽墨。馆藏的徽州文书成为研究徽学这一国际性显学的重要资料,也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徽学专家的关注。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为《徽州人与徽州文化》,分为:走进徽州、天下徽商、礼仪徽州、徽州建筑、徽州艺术、徽州科技六个部分;内容有:新安大好山水、徽州与徽州人、明清徽商、徽州女人、东南邹鲁、程朱阙里、徽州宗族、新安医学、科技之星、文房瑰宝、新安画派、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州村落、徽州民居、徽州三雕等。2017年1月,故宫博物院驻黄山徽派传统工艺工作站、故宫学院徽州分院、故宫博物院博士后工作站在黄山市揭牌,并决定在我市不定期举办“故宫博物院徽派工艺回故乡展”,展出故宫博物院馆藏与徽文化相关文物。双方决定于2017年5月在我市徽州文化博物馆举办首次“故宫博物院徽派工艺回故乡展”。展品将以文房四宝为主,展览免费对外开放,届时将有一批珍贵文物与市民见面。此外,故宫博物院还将派遣专家在故宫学院徽州分院定期举办公益性讲座,并组织黄山非遗传承人赴故宫学习观摩。据悉,故宫文物由于珍贵和保存条件限制,一向极少“出门”展示,此次展览也是我市首次迎来故宫文物展出。
2023-09-10 12:35:391

徽州文化具体指的是什么啊?

什么是徽州文化? 徽州文化是古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徽州是时间概念,即从1121年至1911年。徽州这一名称始于 宋宣和三年(1121年),方腊起义遭到镇压,改歙州为徽州。从宋置和三年(1121年)一直到清宣统三年(1911年),徽州这一名称一直没有变更,或称路或称府。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留县,徽州这一名称随之也就不复存在。1949年以后设立的徽州专署或仃署,由于管辖范围不同,已不屈于徽州府这一概念。 一府六县是地域概念,即原徽州府属歙、黟、婺源、休宁、祁门、绩溪六县。在长达890年的时间里,这六个县一直稳定地隶属于徽州,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徽州文化包括哪些内容? 徽州文化的主要内容有: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族、徽州历史名人、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学、新安医学、徽派朴学、徽州戏曲、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画、徽州工艺、徽州刻、徽州文献、徽州文书、徽派建筑、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菜、徽州宗教、徽州地理、徽州动植物资源等。涉及徽州经济、社会、教育、学术、文学、艺术、工艺、建筑、医学等诸学科,凡与徽州社会历史发展有关的内容,都屈徽州文化范畴,通常我们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来加以概括。 http://baike.baidu.com/view/269487.htm
2023-09-10 12:35:491

徽州及徽商的文化历史

徽州文化 谈徽州文化,我们必要先了解一下徽州。 徽州,作为一个地域的名称,有着悠久的历史。 其前身经历了从"三天子都" "蛮夷"之地属吴、越、楚秦置黟歙,新都郡,新安郡,歙州的漫长历程。 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 在此后的866年中,徽州的名称一直延用,直至1987年国务院批准成立地级黄山市时止。 现在我们讲的徽州地域包括:黄山市的歙县、黟县、休宁县、祁门县、屯溪区、徽州区和黄山风景区;宣城地区的绩溪县和江西婺源县等。 尽管千百年来,朝代的不断变更,名称的不断变化,但徽州的地域相对稳定,这就为徽州文化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 ://baike.baidu/view/269487. 去这里看! 徽商的文化历史 徽商,即徽州商人,一般指徽州府所属歙县、休宁、祁门、黟县、绩溪和婺源六县经商之人。 多数学者认为,徽商始于南宋,发展于元末明初,形成于明代中叶,盛于嘉靖,清代乾隆达到鼎峰,至嘉庆、道光年间日趋衰败,前后达六百余年,称雄三百年,在中国商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旧徽州府籍的商人或商人集团的总称。 又称"新安商人",俗称"徽帮"。 徽商萌生于东晋,成长于唐宋,盛于明,衰于清末。 《晋书》载,徽州人好"离别",常出外经商。 齐梁时,休宁人曹老常往来于江湖间,从事贾贩。 唐宋时期,徽州除竹、木、瓷土和生漆等土产的运销外,商品茶和歙砚、徽墨、澄心堂纸、汪伯立笔等产品的问世,更加推动了徽商的发展。 唐代,祁门茶市十分兴盛。 南唐,休宁人臧循便行商福建。 宋代,徽纸已远销四川。 南宋开始出现拥有巨资的徽商,祁门程承津、程承海兄弟经商致富,分别被人们称为"十万大公"、"十万二公",合称"程十万"。 朱熹的外祖父祝确经营的商店、客栈占徽州府的一半,人称"祝半州"。 一些资本雄厚的大商人还在徽州境内发行"会子"。 元末,歙县商人江嘉在徽州发放高利贷,牟取暴利。 元末明初的徽商资本,较之宋代大为增加,朱元璋入皖缺饷,歙人江元一次助饷银10万两。 成化年间,徽商相继打入盐业领域,一向以经营盐业为主的山西、陕西商人集团受到严重打击,于是徽商以经营盐业为中心,雄飞于中国商界。 明代中叶以后至清乾隆末年的300余年,是徽商发展的黄金时代,无论营业人数、活动范围、经营行业与资本,都居全国各商人集团的首位。 当时,经商成了徽州人的"第一等生业",成人男子中,经商占70%,极盛时还要超过。 徽商的活动范围遍及城乡,东抵淮南,西达滇、黔、关、陇,北至幽燕、辽东、南到闽、粤。 徽商的足迹还远至日本、暹罗、东南亚各国以及葡萄牙等地。 ://4lifechina/Article/nonglilunwen/200708/1157. 徽商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 在漫长演进的中国封建社会,徽商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段的产生、崛起、兴盛和逐渐从顶峰消退,这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这样一种历史文化现象的必然出现,这样一个动态发展过程的演进,既和古徽州地域特定的自然人文地理环境息息相关,又和中华文化大背景、和长三角历史地理条件紧密相关。 古徽州山多田少人众,许多人必须“十三四岁.往外一丢”、“经营四方以就口食”。 这一义,无反顾的“丢”,置之死地而后生,是一条生存新路的开辟,一种思维方式的转换,一步很了不起的迈进。 “徽民寄命于商”,是一种生存选择,是一种顺时应变。 而徽人之先世又大多为中原移民,顽强的生命力是构成徽人开拓性的重要基因。 徽人不仅在儒学原典中发掘到不少“士商异术而同道”的理论依据,而且在明清实学思潮特别是王学思想中汲取了不少新鲜的思想营养,“终日作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商贾何鄙之有”的呐喊给徽人为商者“治生为先”信心的坚定以有力的精神鼓舞。 最重要的是,徽人一走出大山,展现在面前的首先是江浙等广阔的中国长三角大市场。 南宋以降,国家政治、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临安(杭州)都城的繁荣,使长三角逐渐成为全国经济文化最发达、人口最稠密的地区。 这一地区商品经济的繁荣,徽商凭便利的新安江水运手段输往杭城等地妁徽州土产竹、木、茶、石料、药材、纸张等有较大需求量。 在长三角大市场里,徽商进而得咀清朝廷政策之便,抢占先机经营盐业,获得了商业的空前发展。 典当等行业也在江浙两淮遍地开花。 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徽商,“贾而好儒”,将儒、官、商进行了灵动的.协调,交替为用,以儒饰贾,以仕护商,以商促仕,终于在长三角这一得天独厚的大市场上首先创出了一片天下,赢得了“无徽不成镇”的声望。 正如葛剑雄教授所言,商的兴衰,说到底一靠市场二靠商品,在某些时候,这些客观因素甚至是决定性的。 清道光以后,江浙两淮的地利之便,泛长三角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崛起。 受外国资本主义工商影响,这一带新型工商业快速发展,沿海浙商、广东粤商崛起,而传统工商业则逐渐衰竭,一落千丈。 徽商主要从事盐、典当、茶木等传统的商业,随着时间推移,清廷官盐经销制度的改变使徽商失去了盐业专利之优势,机器生产方式又占尽了徽商一类传统商人手工作坊生产之先机。 特别是咸同太平天国战乱,泛长三角兵荒马乱,徽商昔日快意驰骋的天地已成为商人的畏途,在徽州本土,战乱将平静的徽商故里变成了拉锯战场和荒野废墟,“十室九空”。 这场战乱对徽商的打击是致命的。 在变化了的时势面前,一些在大都市和沿海的徽商迅速调整自己的经营方式和发展思路,顺应时代潮流,实现了自己的近代资本主义的转变,有的则定居经营之地,成了近现代的宁波商、浙商、广商。 所以梁小民教授认为,说徽商清末以后衰败并不确切,其实是分化了。 当然,也有些徽商像胡雪岩们则在外国列强挤压和自身的种种局限制约之下r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需要注意的是,徽商这种从历史颠峰的消退,徽州各县的徽商并不是同步的,清道光以后,徽商盐业整体消退,而茶、漆、酱行业仍鼎行一时。 婺源、黟县的徽商则在道光以后的仍在各地浩浩荡荡开辟新的市场,直至民国时期,还出现了周仲友、吴荣寿,郑吉仁、周绥之、程霖生、曹廷声这样一大批名传内外的徽商。 至于有人提出,为何当代以来徽商已销声匿迹,风光不再?众所周知,公私合营以后,社会主义工商改造,传统意义上的徽商已不再有生存的土壤和条件,长期的“灭资兴无”一直发展到“坚决打击投机倒把”,“割资本主义的尾巴”,哪个徽人还敢执意经商“走资本主义道路”?不是徽商后代湮灭了当年先辈们的开拓闯劲,思想太保守太陈1日,而是不可能有这样的市场和商品的条件。 改革开放以后,深圳、广东,泛长三角商潮汹涌,在“南下”、“东进”打工经商热潮中, 当代徽商也正在崭露头角,上海码头的歙县徽商,把徽菜馆开到欧洲的槐塘农民,把茶叶叫响京城、亮牌大上海的徽州茶商,他们正在和继续承传徽商的优良传统,创造新时期的更大辉煌。 因此,我们只有把“徽商”首先看作一种历史文化现象,看作一个动态的历史演进过程,才能理解种种似乎矛盾的徽商现象,恰如其分地评析影响徽商兴衰的内外因素,准确把握历史背景,不至于以偏概全或一概而论。 徽商,是古徽州一府六县自宋以来先后走出大山,在本土和海内甚至海上所到之地经商做生意的所有“徽州朝奉”的统称。 历史妁徽商,时间涵盖宋以来直至民国;地域包括一府六县以及周边民众之为商者,也还包括在徽州本土之外的徽人经商者。 “徽商”是一个百业齐备、组成庞大而复杂,主要以血缘、地缘、人缘为纽带维系的地域商帮,是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相对于晋商、粤商、龙游商等等而言的一个特定人物群体。 这样一个跨时宋、元、明、清、民国数百年的庞大特定人物群体,在各类史志、各种宗谱、族谱、家谱及有关文献记载上有名有姓有事迹可寻的不下数千上万,仅一部光绪《婺源县志》,就载有婺源徽商千余人,那些因种种原因不见记载的徽商,其数目也不在小。 要评析和把握这样一个庞大人物群体的整体特性,准确认知其“主体形象”,似乎有几点是需要充分注:意的:我们既要把握徽商的总体共性特征,又要同时关注其群体内部千差万别的个性表现,从这些丰富的个性内容中准确地归纳和揭示其能代表全貌的特性。 我们应该坚持从徽商客观实际,史料文本实际出发,认真对这一庞大人物群体作多种视角、多个层面、多种思维方式的量化统计和分析,将个案分析和整体把握相结合,而且这种量化统计和分析必须是比较科学的,比较全面的,比较系统的,而不是主观、随意和严重残缺的 ://xici/b564493/d33493579.
2023-09-10 12:35:571

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如下:1、徽州民谣:徽州民谣是古徽州地区人民创作、吟诵、口传心记的传统民间口头艺术,反映了古徽州人劳动、生活、习俗、时政和思想感情,是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宝库中独具特色的珍宝。2、寿州锣鼓:寿州锣鼓是流传于寿县以及沿淮周边县、市的一种民间传统表演艺术,是古老楚文化积淀的产物,是安徽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素有“会说话的锣鼓”之誉,在沿淮地区独一无二。3、铜陵牛歌:始于何时,现已无法确切认定,但是从历史上看,沿江江南是以农耕为主的。有耕就有牛,有牛就有牧,有牧就有牧童,有牧童就应该有牧歌。4、桐城歌:桐城歌是起源于安徽省桐城市的一种地方歌调,是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一种韵文形式。5、孔雀东南飞传说:本诗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也可以说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
2023-09-10 12:36:071

徽州的地域文化景观是

徽州文化即徽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指古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而不等同于安徽文化。徽州文化的主要内容有: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族、徽州历史名人、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学、新安医学、徽派朴学、徽州戏曲、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画、徽州工艺、徽州刻、徽州文献、徽州文书、徽派建筑、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菜、徽州宗教、徽州地理、徽州动植物资源等。涉及徽州经济、社会、教育、学术、文学、艺术、工艺、建筑、医学等诸学科,凡与徽州社会历史发展有关的内容,都属徽州文化范畴,通常我们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来加以概括。徽州文化和皖江文化、淮河文化、庐州文化形成了安徽四大文化圈,四大文化圈合而为一,总称安徽文化、皖文化。这不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徽州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有整体系列性等特点,深切透露了东方社会与文化之谜,全息包容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是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学术界对其的研究,至少经历了大半个世纪,被誉为是并列与敦煌学和藏学的中国三大走向世界的地方显学之一。徽州所辖区域从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至清宣统三年(1911年)的790年间除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到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的十年内称兴安府外,其余时期因朝代更迭而称徽州(宋)、徽州路(元)、徽州府(明、清),但“徽州”之名却前后沿用长达780年之久。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留县,“徽州”一名遂废,直到1949年5月设立徽州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简称徽州专区),但因管辖范围发生变动(徽州六县之一的婺源划属江西),其含义已与历史上的“徽州”也即“古徽州”有所出入。一府六县是地域概念,府治歙县,六县即旧徽州府所属歙县、黟县、婺源、休宁、祁门、绩溪。在将近780年的时间里,这六个县一直稳定地隶属于古徽州,这在中国历史上是较为罕见的。而“徽州文化”就是指由古徽州六县的土地所承载的、由六县历代先贤和人民群众共同缔造的文化,徽州文化既有物质上的,比如徽派建筑、徽菜等等,也有精神上的,比如新安理学、徽剧、徽州方言等等。
2023-09-10 12:36:251

徽州木雕在古代用于各类建筑,徽州木雕和中国传统建筑有什么不同吗?

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儒家文化的圣地,是明清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光辉代表
2023-09-10 12:36:3611

徽商繁盛与徽州文化的关系是什么 ?

徽州文化是历史的产物,其包含的观念文化 制度文化 地域乡土文化融注于徽商身上,是徽商的神而徽商的思想和行为又充分体现了徽文化的要义是徽文化的形,这种形与神的一体化关系深刻的反映了文化对经济的影响,徽文化兴则徽商兴,徽文化衰则徽商衰
2023-09-10 12:37:362

徽州文化的基本文化

徽州所辖区域从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至清宣统三年(1911年)的790年间除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到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的十年内称兴安府外,其余时期因朝代更迭而称徽州(宋)、徽州路(元)、徽州府(明、清),但“徽州”之名却前后沿用长达780年之久。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留县,“徽州”一名遂废,直到1949年5月设立徽州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简称徽州专区),但因管辖范围发生变动(徽州六县之一的婺源划属江西),其含义已与历史上的“徽州”也即“古徽州”有所出入。一府六县是地域概念,府治歙县,六县即旧徽州府所属歙县、黟县、婺源、休宁、祁门、绩溪。在将近780年的时间里,这六个县一直稳定地隶属于古徽州,这在中国历史上是较为罕见的。而“徽州文化”就是指由古徽州六县的土地所承载的、由六县历代先贤和人民群众共同缔造的文化,徽州文化既有物质上的,比如徽派建筑、徽菜等等,也有精神上的,比如新安理学、徽剧、徽州方言等等。
2023-09-10 12:37:491

我如何看待徽州文化

穿衣戴帽,各有所好,这有什么可理解的,你喜欢他就好,不喜欢也无可厚非,谁不喜欢自己的家乡呢?
2023-09-10 12:38:177

有关徽州文化的文章

作业做完了哦……记得给我分!哈哈……
2023-09-10 12:38:341

有关徽州的诗词、文化

徽州——历史地名,简称“徽”,古称歙州。徽州文化即徽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指古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徽州文化和淮河文化、庐州文化、皖江文化形成了安徽四大文化圈,四大文化圈合而为一,总称安徽文化、皖文化。这不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徽州文化的主要内容有: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族、徽州历史名人、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学、新安医学、徽派朴学、徽州戏曲、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画、徽州工艺、徽州刻、徽州文献、徽州文书、徽派建筑、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菜、徽州宗教、徽州地理、徽州动植物资源等。涉及徽州经济、社会、教育、学术、文学、艺术、工艺、建筑、医学等诸学科,凡与徽州社会历史发展有关的内容,都属徽州文化范畴,通常我们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来加以概括。有关徽州的诗词摘选如下:《赠总上人兼简无求居士二首》年代: 宋 作者: 刘子翚多谢徽州吴使君,新诗问劳意何勤。无求已得心空乐,更作无心出岫云。《江东报英烈拟封二字侯喜成三绝》年代: 宋 作者: 钱时焕章飞报下徽州,英烈将褒二字侯。千古沉沉黄壤骨,一朝提上碧云头。《张安国约同赋仇氏{匡去王加赣}瓮酒》年代: 宋 作者: 张栻人间炎热不可耐,君家瓮头春未央。想当醉倒卧永日,梦绕清淮归故乡。后生那得识此酒,从君乞方还肯否。徽州作赋为欷歔,荆州诗来端起予。《张提学寄先师文正公新集至代简为答》年代: 明 作者: 邵宝遗书新刻自徽州,千里缄来百拜收。自信叔孙知不朽,未应巢父得长留。秘藏不作山中计,重购还供海外求。青眼独看张侍御,瓣香今有古风流。《有友人怜予乏劝为黄山白岳之游》年代: 明 作者: 汤显祖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徽州简介:徽州是浙江省早期雏形浙江西道的一部分,也是江南省分治后安徽之“徽”的来源。徽州地处黄山与天目山脉间,东临吴越故都杭州,与浙西的金、衢、严三州唇齿相依,风光秀美,山水人文系之,粉墙黛瓦的江南徽派建筑与之相得益彰。徽文化也成为中外学者重点研究的中华三大地域文化之一。古徽州钟灵毓秀,文化积淀非常深厚,自古以来人才辈出,有人把这里比作诞生了孔子孟子的山东曲阜和邹城,称徽州为“东南邹鲁”。
2023-09-10 12:38:454

徽州文化的小大徽州

“小徽州”就是指徽州本土一府六县歙、黟、休宁、婺源、祁门、绩溪的地域范围,徽州文化形成于徽州,研究范围局限于此,我们称徽州学研究的是“小徽州”。但是徽州是个移民社会,中原汉族的迁入以及随着徽州人的出外经商、游学、做官,把徽州文化带到全国各地。尤其是徽商和徽州文人集中的江南,更是深受徽州文化的影响,甚至有“扬州是徽商殖民地”的说法。一些徽州名人取得的成就也在外地。因此,对徽州文化的研究必然涉及到徽州文化以外的地区,这就是“大徽州”的概念。
2023-09-10 12:38:551

徽州文化的学术意义

徽州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有整体系列性等特点,深切透露了东方社会与文化之谜,全息包容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是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学术界对其的研究,至少经历了大半个世纪,80年代以后更趋火热,逐渐形成了一门相对独立的地方学--徽学,被誉为是并列与敦煌学和藏学的中国三大走向世界的地方显学之一。徽州位于黄山脚下,古称新安,北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建徽州府,遂得名。范围包括今黄山市的歙县、黟县、休宁县、祁门县、屯溪区、徽州区及黄山区的一部分,以及现属于安徽省宣州地区的绩溪县、属于江西省的婺源县。徽州社会和文化是在南宋以后崛起,明清时达到鼎盛与繁荣,清末以后衰退的。历史上有纷呈的学派与流派,内容几乎涵括文化的所有领域。其文风昌盛、教育发达、人才辈出,自宋至清,徽州共建有书院、精舍等260多所;社学明初有462所,清康熙时达562所,私塾更是林立,远山深谷,居民之处,莫不有学有师、有书史之藏。科举及第者众,仅明清两代徽州本籍中举人者996人,中进士者618人,状元数仅清一代本籍加寄籍有18人,曾涌现出了朱熹、程大位、汪道昆、朱升、江永、戴震、俞正燮、王茂荫、胡适、陶行知、黄宾虹等一大批杰出人物。更有影响深远的徽商,成为人们长盛不衰的 研究话题。徽州文化之所以影响深远,笔者认为有四个方面的学术意义。一、 考证中国农村封建社会的真情可籍以 史志官记述历史,尽管多为公正或诚实,但多少带有文饰或烙上个人主观意见,且记述的亦多为上层社会大事、国家民族大事或地方区域大事,民间的、老百姓的事则很少问及。即使是正直文人、学富五车的彦儒、文士,记述了下层社会的一些事件,也总难免受中国传统文化及封建社会价值观念的内在不自觉的影响而存有偏见,或囿于一叶障目。于是,对反映作为一个世界农业大国的中国农村基层社会文化和现实的资料甚少,有也是加了选择和文饰的,而这恰是徽州社会与文化存在的空间。 徽州介于万山丛中,如世外桃源,历史上除太平军乱外,少有战祸,人文荟萃,素有东南邹鲁、文礼之邦、文物之海之誉称。再加上徽州人由于文化素质较高,对文物、文化的保护意识强,即使是文革的十年浩劫,也有许多历史文物资料被保护下来。仅黄山市境内的徽州古代地面文物如古牌坊、古祠堂、古民居、古桥、古塔等就留存近5000处。特别是古代徽州的大量文书的保留和发现,更被称为一大奇迹,被各博物馆、图书馆、大学、研究所收藏的就超过十万件。50年代当这些文书被大量发现时,曾被誉为是与甲骨文、汉简、敦煌文书、故宫明清档案等齐名的中国五大发现之一,还散落在民间的未被发现的估计至少还有近十万件,仅笔者收藏拥有的也达千余件。这些徽州文书,如各种契约、谱牒、官书、家书、鱼鳞图册等,上可溯至宋,下至解放初期,均属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物资料,且绝大部分是徽州民间老百姓缘于自己切身利益等而形成的,第一手性和真实可靠性强,数量多,涉及面广,内容丰富。研究它们可以真实地了解和再现当时徽州农村社会的真实情况,其中包括老百姓真实的生活、劳动、人际交往及社会结构、土地关系、商业经营、文化发展等情况;此外,不仅有历史文书、档案资料,还有几乎保存原貌的村庄、村落、祠堂、房屋、原始物件及当事人的后代等,内容鲜活,因而学术价值高,内在而有效地填补着中国历史学和社会学研究的空白。二、 具有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文化发展典型的标本研究价值中国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心随着南宋王朝的靖康之渡而彻底移向江南,江南从此成为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最为活跃、最具代表性地区。 而徽州文化正是在南宋以后,在经历了长达一千多年的新安文化的积累之后全面崛起,明清时达到鼎盛的中国封建文化。当时纷呈的学派、流派作为中国封建后期文化在这些领域的典型代表,都具有标本性的意义。如作为徽州文化诸流派中最重要流派之一的新安理学,它就是作为儒家文化在经历了孔孟的经典阶段和董仲舒的神学阶段,而至两宋发展到了理学阶段后在徽州的典型投影。程朱理学的创始者程颢、程颐祖籍歙县篁墩,集大成者朱熹祖籍婺源,新安理学亦即朱子之学,以维护、继承、光大朱子之学为宗旨,严尊师道,精悟师训,源远流长,代表着程朱理学之正宗。道光《休宁县志》载:在明清,朱子之学行天下,而讲之熟、说之详、守之固,则惟推新安之士为然。因此,研究新安理学也就是典型标本性地研究了程朱理学。再如徽派朴学,它就是中国学术史上开一代之风的乾嘉学派中的皖派,在中国近三、四百年学术史上地位显赫,不仅在当时独领风骚,其影响还一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至少使胡适深受影响。因此,研究徽派朴学极具中国近代学术思想,特别是经学研究的典型价值。还如新安画派,它也是作为中国画艺术发展到两宋以后,开始进入山水画艺术全面发展阶段的最高代表,研究新安画派就可以标本性地研究整个两宋以后的中国画发展,并且其师承和影响一直至今。所以说,进行徽学研究实际也就是进行中国封建后期文化的典型标本研究,其个别中可透视一般。 徽学即徽州学,徽学是徽州学的简称。历史上曾经将徽州府学称之为“徽学”,也有将新安理学和徽州学术称为“徽学”的,但这种称呼只是临时性的或个别的,不是一种概念,同徽学学科概念不同。徽学也不安徽学,徽剧是属于徽州的地方剧种,不是安徽剧;徽派篆刻是徽州地方篆刻流派,不是“皖派”篆刻;同样徽商也不安徽商,而是徽州商帮。 学术基础 徽州学作为一门学科得以确立,有三方面的基础。一是大量的历史文献和文书。据统计,徽州人的著述总数在4000种以上,文书约40余万件。徽州文献数量之多,涉及面之广,学术质量之高,在全国都是极为罕见的。而徽州文书被誉为是继甲骨文、汉晋简牍、敦煌文书、明清内阁大库档案之后的“中国历史文化第五大发现”。文献或文书,都是以文字形式记录下来的历史,或称为文字资料。而作为徽州学成立的第二个学术基础则是大量的文化遗存。文化遗存并非以文字形式,而是以实物形态保存下来的资料。据统计,原徽州府属六县有各种文化遗存5000余处。另外还有各类馆藏文物近20万件。这些文化遗存,我们称其为物态文化资料。这些物态文化资料,可以补充文字资料的不足,也是徽州学研究重要资料来源之一。徽派建筑、徽州村落、新安画派、徽州工艺等课题的研究,往往大部分要依赖于这些物态文化资料。而很多文献、文书资料的记载也可以通过这些文化遗存来得到验证,以辨真伪。徽州学成立的第三个学术基础是以口述和演唱形式保留下来的无形文化遗产。如傩舞、目连戏、徽剧、民间游艺、传统工艺以及民俗、方言等。徽州戏曲、徽州民俗、民间工艺、民间艺术、徽州方言等课题的研究主要依赖这类资料。 一.徽州文化为研究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农村社会实态提供了一个范本。徽州保存下5000余处地面文物遗存、4000余种文献、40余万件文书,跨越千年历史,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尤其地面文物遗存、无形文化遗产和文书档案,均为第一手资料,是人们了解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农村社会实态不可多得的资料,为按历史本来面貌做综合实态研究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周绍泉先生指出,以徽州文书为代表的历史文书档案为主要资料,综合研究历史社会实态,将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学术潮流。二.徽州文化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徽州文化流派纷呈,独树一帜,在很多领域都处于领先位置。如徽派篆刻是中国文人流派篆刻的主流,对徽派篆刻的研究,其实就是对中国文人篆刻史的研究;徽派版画代表了中国传统版画的最高成就,对徽派版画的研究,也就是对中国传统版画的研究;新安理学、徽派朴学是宋以来学术思想史上的两座高峰,具有典型标本研究价值等等。因此徽州学研究,实际也就是对中国封建后期传统文化的研究,窥一斑而见全豹,具有普遍的学术意义。三.徽州文化具有地理文化单元的人类文化学研究价值。徽州四面环山,作为一个独立的自然地理单元,风景秀丽,人们的审美观自然受到山水环境的影响。徽州四雕艺术、文房四宝艺术、徽派盆景艺术、新安画派、徽派版画等,就是徽州自然环境同徽州人审美观相结合的产物,而新安医学、徽菜、徽州方言的形成,同徽州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及资源有关联,徽州宗族社会构成和村落结构,同徽州地理环境也有关系,具有地理文化单元的人类文化学研究价值。四.具有研究文化融合规律的价值。徽州文化是一种移民文化,首先是表现在徽州的社会、人口、文化的本身原就是由移民而形成,由此决定了其社会与文化的诸多现象和特点都受移民问题决定、影响。其次是徽州文化的昌盛与发展,本身还存在着一个由徽州本土再向外移民的问题,并对侨寓地的文化产生影响。如徽派朴学、徽剧、徽州园林艺术、建筑艺术、徽派刻书、徽派篆刻、徽菜等对扬州学派、京剧、江南园林、中国版画、篆刻、菜系都有渗透和影响。研究徽州文化,可以获得中华大文化溶合各民族文化、各地方文化的一般与个别规律,为繁荣中华大文化作出贡献。 徽州学研究的现实意义主要有两点:第一,对黄山市而言,以旅游立市,“打好黄山牌,做好徽文章”是跨世纪发展战略。区区一个地级市,有两处世界遗产,世所罕见,这不能不说是徽州文化的功绩。对徽州文化进行研究,有助于高水平、高质量地向世界推介徽州文化,把徽州文化转化成宝贵的旅游资源,促进黄山旅游经济的发展。第二、徽州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一种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当前,随着电脑普及、互联网开通,中国已融入世界经济圈、文化圈。西方文化不断侵蚀和占领中国市场,一些年轻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失去了兴趣,不仅在文化趣味上追求西方那一套,甚至在语言上也是中西混杂、网络用语同日常用语混杂。在这种时候,弘扬和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显得重要。而徽州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很多方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如当前大力提倡政治上的“德治”、经营中的“诚信”,都是徽州文化的精髓。对徽州文化进行深入地研究,弘扬其精华,就是使中国传统文化能“永远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2023-09-10 12:39:111

徽商属于徽州文化吗?徽州文化首推徽商

  徽商来自徽州,包括歙、休宁、婺源、祁门、黟、绩溪六县,即古代的新安郡。六县之中,歙和休宁的商人特别着名。徽商在宋代开始活跃,全盛期则在明代后期到清代初期。那么,我们来 徽州文化 看看徽商属于徽州文化吗?    徽州文化包括哪些内容?   徽州文化的主要内容有: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族、徽州历史名人、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学、新安医学、徽派朴学、徽州戏曲、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画、徽州工艺、徽州刻、徽州文献、徽州文书、徽派建筑、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菜、徽州宗教、徽州地理、徽州动植物资源等。涉及徽州经济、社会、教育、学术、文学、艺术、工艺、建筑、医学等诸学科,凡与徽州社会历史发展有关的内容,都屈徽州文化范畴,通常我们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来加以概括。    徽商   徽商,即徽州商人、新安商人,俗称“徽帮”,指徽州(府)籍商人的总称,而不是安徽商人。由于背离人心的徽州改名事件,徽州易名黄山市,没有了地级市徽州的行政区划,别有用心之人与社会组织为假借徽州而美化自己,欲泛滥“徽”字。“安徽”之“徽”来自“徽州”,安徽的简称系皖,而不系徽(徽是徽州的简称),安徽商人应该是叫皖商。   徽商来自徽州,包括歙、休宁、婺源、祁门、黟、绩溪六县,即古代的新安郡。六县之中,歙和休宁的商人特别着名。徽商在宋代开始活跃,全盛期则在明代后期到清代初期。中国历史上的着名商帮,徽商皆处于贫困山区,种地无以生存。   明代《安徽地志》所说的“徽人多商买,其势然也。”《徽州府志》载:“徽州保界山谷,山地依原麓,田瘠确,所产至薄,大都一岁所入,不能支什一。小民多执技艺,或贩负就食他郡者,常十九。”顾炎武说:徽州“中家以下皆无田可业。徽人多商贾,盖势其然也”。潮商与徽商、晋商,是中国历史“三大商帮”。   《晋书》载,徽州人好“离别”,常出外经商。齐梁时,休宁人曹老常往来于江湖间,从事贾贩。唐宋时期,徽州除竹、木、瓷土和生漆等土产的运销外,商品茶和歙砚、徽墨、澄心堂纸、汪伯立笔等文房四宝产品的问世,更加推动了徽商的发展。
2023-09-10 12:39:241

徽州文化特点

徽文化特点是什么? 作为一个区域文化的特征,它所表现的是这个区域文化在一个时代由其特殊的精神需要、精神状态和精神力量所构成的精神特征。徽文化精神在历史上并不是一个抽象的精神实体,它正具体地存在于徽州地区各个历史时期的特征中,并通过各个历史时期中那些普遍、恒久因素的积累、凝聚,而不断充实表现出来。那么,徽文化精神的内涵是什么?怎么概括和表述?其价值是什么?这是探索徽文化精神的中心问题。这些年来,国内学术界众说纷纭,认识也在不断深化。有人认为“它所体现的那种理念或精神有:以义统利的义利观、公私兼顾的公私观、民富国强的家国观、遵守契约的诚信观、贾而好儒的人才观、冲突融合的和合观等”。这是徽州当时各项事业兴旺发达的精神支柱。还有人结合徽州地区的历史发展过程,认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特定的时代,又在徽州这块土地上造就了一代儒商――徽商,他们不甘穷困,开拓进取,凭借较高的文化素养,贾而好儒的特色,雄居中国数百年,所谓“无徽不成镇”,造成了徽州物质文化的历史辉煌。徽商是鼎盛时期徽文化的重要创造者,他们除了具备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文化特征外,还具有冒险犯难、开拓进取、百折不挠的“徽骆驼精神”。研究徽文化精神,必须要讲“徽骆驼精神”:保旱乡土、严宗祠、尚祖祭、重教育、尚气好义、俭朴勤劳、文风昌盛、崇礼仪……还有人认为徽文化精神特征有:(1)保守僵化与开放创新并存(山的封闭与水的开放,理学的保守与徽商的创新,徽州工艺作品思想内容的封建落后与科学技术的创新、进步等);(2)艺术与环境的结合(徽派版画、新安画派、徽州盆景、徽州方言、徽州文房四宝、徽派建筑、徽菜等都与徽州特别的山川环境紧密相关);(3)吸收外地文化和向外扩张徽州文化并举(如新安医学先驱师湖北、四川名家,徽剧吸纳弋阳腔、西秦腔精华;而徽商的开拓又将徽文化扩撒至四方,徽戏进京,促成京剧产生,徽州版画“独鳌艺林”等);(4)刚勇好强与文质彬彬兼备(徽州文化是山越文化和中原汉族文化的融合,兼具山越刚勇好强和土族衣冠尚气重礼的特性)等等。其他学者还有从不同角度对徽文化精神阐述的,种种论述统计起来恐怕有几十条,真所谓“丹青难写是精神”,徽文化精神内涵之广大,也令人叹为观止。我认为要全面准确地把握徽文化精神,应找到贯穿于徽文化全部精神的本质的东西。徽文化的重要特点是它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浓缩和汇聚,含有中华文化的一个标本和缩影。正因为它是中华文化的一个有机部分,始终受到这个大系统制度文化的制约和支配,所以它具有两个鲜明特征:一方面是徽文化之最具代表意义的徽商,他们身上的“徽骆驼精神”是中华民族顽强的原始生命力和勇于开拓创新精神的一个生动体现。以徽商为代表的“徽骆驼精神”向世界表明中华民族并不乏开放、进取精神和冲破“停滞不变的社会”的能力,中华民族有能力创造历史,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这一精神,体现在一大批从徽州走向世界的先哲先贤们的开风气之先的首创精神。这是徽文化精神的核心与动力,是最有价值的,是徽文化的精华。另一方面是徽州作为“程朱桑梓”,程朱理学成为徽文化的指导思想,使徽文化深深打下了封建文化的烙印,我们相信随着徽精神的多层面开拓和探究,人们将进一步加深对徽文化的认识,了解它的地位,取其精华为现代化事业服务。 分析徽州文化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哪些特征 徽州文化即徽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指古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而不等同于安徽文化(安徽文化由徽州文化、淮河文化、皖江文化三个文化圈组成)。 徽州即今黄山市、绩溪县(今属宣城市)、婺源县(今属江西上饶市)。 徽州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有整体系列性等特点,深切透露了东方社会与文化之谜,全息包容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是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学术界对其的研究,至少经历了大半个世纪,与敦煌学和藏学并称为走向世界的中国三大地方显学。 徽州文化有什么特征 与历史上一般世家大族相比较,徽州文化世家具有以下三个明显特征。 一是完整的宗族谱系。徽州的世家名族最重视修谱,“族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国无史不立,族无谱不传。”(绩溪《盘川王氏宗谱u30fb凡例》)基于这种认识,他们视族谱为经典,把修谱看作是家族内部的一件盛事,至重至隆。每一族谱都包括了“始迁祖”以来的所有家庭成员,由源而流,本末一贯,形成了丰富、完整的族谱系统。仅据《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所载,该馆馆藏427部族谱中,徽州世家的族谱就占了一半以上,殊为可观。 二是发达的教育事业。徽州士人普遍把培养子弟读书视为修身、齐家第一要紧的事情。“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绵世泽莫如积德,振家声还是读书”,这些徽州古民居的楹联充分说明了对读书的重视和期望。徽州地区拥有比较完善的教育体系,除了官办的府学和县学,还有宗族或士绅们建立的私塾、社学、书院等各类学校。至于学校的教师,必择方正饱学之士,并为此而不惜资力。绩溪《金紫胡氏家谱》言其家“诲其子必千里求师”。于是科举发达,人才辈出。明清两代徽州府籍的进士人数仅次于苏州府,全国名列第二。许多世家名族往往科甲蝉联,朱紫盈门。如婺源坑头的潘珏一门有明一代就出了十多位进士,其中四位又官至尚书,故后人誉之储“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 三是辉煌的学术成就。徽州士人进学修德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谋求功名利禄的仕宦或营商,还在于能够自觉地以担当、传承和弘扬学术为己任。他们或利用书院、文会的组织研讨讲学,或潜心隐居著书立说,从而留下了大量的学术文献和著作,有力推动了中国学术文化事业的发展。这是徽州世家名族文化底蕴的一个重要表现。以清朝乾隆年间纂修的《四库全书》为例,这是整个封建社会学术文化建设的一项标志性成果。该书收编著作总数3461种,其中徽州一府士人的著作就有197种,占收编著作总数的1/18,超过当时州府平均数的十多倍,也超过了大多数行省的著作数,成就辉煌。这些著作的内容几乎涉及到“四部”的所有领域,其中又以经部最多,子部次之,显示出了浓厚的学术特色。 什么是徽州文化?有哪些特点?徽州文化的成因有哪些 主要是徽商,你去查查百度 徽文化特点是什么? 徽州文化特色 “徽州”,既是一个地理区域概念,更是一个历史文化概念。徽州是具有典型意义的中国传统文化区域。相对封闭的自然地理环境,大移民所形成的宗法社 会,“东南邹鲁”的文化氛围,徽商经济的厚实基础,促成了徽州文化区域总体全面发展。宋代以来,徽州“儒风独茂”,文化教育及科举昌隆,名人辈出,人文荟萃,形成了许多著名的学术流派和文化品牌。徽州文化是指以历史上徽州府为中心地带、长期积累、并有丰富遗存的富有特色的地域文化。它包涵着由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所构成的体系内容,客观存在着纵横交错的层次结构关系。物质文化主要有徽州历史地理、徽州古村落、徽州古城镇、徽派建筑、徽商、徽州历史人物、徽州文物、徽州文献、徽州文书等。非物质文化主要有制度类(如徽州宗法制度、徽州佃仆制度、徽州教育制度等),思想学术类(如新安理学、徽州朴学等),文学艺术类(如新安文学、新安画派、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派盆景、徽州戏曲等),科学技术类(如新安医学、程大位珠算法、徽派建筑学等),传统工艺类(如歙砚、徽墨、徽菜、万安罗盘等),乡风民俗顶(如方言、民间乐舞、民间游艺、生产习俗、生活习俗等)。 徽州文化的学术意义 徽州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有整体系列性等特点,深切透露了东方社会与文化之谜,全息包容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是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学术界对其的研究,至少经历了大半个世纪,80年代以后更趋火热,逐渐形成了一门相对独立的地方学--徽学,被誉为是并列与敦煌学和藏学的中国三大走向世界的地方显学之一。徽州位于黄山脚下,古称新安,北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建徽州府,遂得名。范围包括今黄山市的歙县、黟县、休宁县、祁门县、屯溪区、徽州区及黄山区的一部分,以及现属于安徽省宣州地区的绩溪县、属于江西省的婺源县。徽州社会和文化是在南宋以后崛起,明清时达到鼎盛与繁荣,清末以后衰退的。历史上有纷呈的学派与流派,内容几乎涵括文化的所有领域。其文风昌盛、教育发达、人才辈出,自宋至清,徽州共建有书院、精舍等260多所;社学明初有462所,清康熙时达562所,私塾更是林立,远山深谷,居民之处,莫不有学有师、有书史之藏。科举及第者众,仅明清两代徽州本籍中举人者996人,中进士者618人,状元数仅清一代本籍加寄籍有18人,曾涌现出了朱熹、程大位、汪道昆、朱升、江永、戴震、俞正燮、王茂荫、胡适、陶行知、黄宾虹等一大批杰出人物。更有影响深远的徽商,成为人们长盛不衰的 研究话题。徽州文化之所以影响深远,笔者认为有四个方面的学术意义。一、 考证中国农村封建社会的真情可籍以 史志官记述历史,尽管多为公正或诚实,但多少带有文饰或烙上个人主观意见,且记述的亦多为上层社会大事、国家民族大事或地方区域大事,民间的、老百姓的事则很少问及。即使是正直文人、学富五车的彦儒、文士,记述了下层社会的一些事件,也总难免受中国传统文化及封建社会价值观念的内在不自觉的影响而存有偏见,或囿于一叶障目。于是,对反映作为一个世界农业大国的中国农村基层社会文化和现实的资料甚少,有也是加了选择和文饰的,而这恰是徽州社会与文化存在的空间。 徽州介于万山丛中,如世外桃源,历史上除太平军乱外,少有战祸,人文荟萃,素有东南邹鲁、文礼之邦、文物之海之誉称。再加上徽州人由于文化素质较高,对文物、文化的保护意识强,即使是文革的十年浩劫,也有许多历史文物资料被保护下来。仅黄山市境内的徽州古代地面文物如古牌坊、古祠堂、古民居、古桥、古塔等就留存近5000处。特别是古代徽州的大量文书的保留和发现,更被称为一大奇迹,被各博物馆、图书馆、大学、研究所收藏的就超过十万件。50年代当这些文书被大量发现时,曾被誉为是与甲骨文、汉简、敦煌文书、故宫明清档案等齐名的中国五大发现之一,还散落在民间的未被发现的估计至少还有近十万件,仅笔者收藏拥有的也达千余件。这些徽州文书,如各种契约、谱牒、官书、家书、鱼鳞图册等,上可溯至宋,下至解放初期,均属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物资料,且绝大部分是徽州民间老百姓缘于自己切身利益等而形成的,第一手性和真实可靠性强,数量多,涉及面广,内容丰富。研究它们可以真实地了解和再现当时徽州农村社会的真实情况,其中包括老百姓真实的生活、劳动、人际交往及社会结构、土地关系、商业经营、文化发展等情况;此外,不仅有历史文书、档案资料,还有几乎保存原貌的村庄、村落、祠堂、房屋、原始物件及当事人的后代等,内容鲜活,因而学术价值高,内在而有效地填补着中国历史学和社会学研究的空白。二、 具有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文化发展典型的标本研究价值中国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心随着南宋王朝的靖康之渡而彻底移向江南,江南从此成为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最为活跃、最具代表性地区。 而徽州文化正是在......>> 徽州人生礼俗有什么特点 徽州人生礼俗作为社会民俗的礼仪,与徽州文化及宗族社会特正交织在一起,形成复杂、多种、多重的民俗结构,呈现出一种由生到死的社会生活过程和由死到生的信仰生活过程。 生儿育女是家庭生活中的大事,也是宗族的一件大事。人口的增加,可使家庭兴旺,宗族发达,提高家庭和宗族在社会中的地位。歙县石门、叶村、杨村一带,本族新婚之家,祠堂要送一盏“百子灯”,直到生了小孩,祠堂才将这盏灯收回。 婴儿出生的第三天“做三朝”时,给孩子取名。在徽州严格的宗族制下,不可偏废于“亲疏有别,长幼有序”的规律,必须按祠堂所拟定的排行,顺次取名。如歙富溪大本堂汪氏七十二世至九咐一世排行诗:“仁玄文学士,元世大昌宗;裕德应承志,经书启后昆。”一个字代表一代人。如遇过房承继,可按昭穆,弄清辈份,,然后办理宗祧立嗣过继。 男子一般18岁成丁,女子15岁成人,到时男子行“冠礼”,女子行“笄礼”。给男孩加冠,须是德高望重的男性尊长;给女孩加笄,须是子孙双全的老太。行过冠礼后,开始有资格人祠祭祖,并在宗谱上添名。首次入祠要向祖宗献金“谢恩”,俗称“冠金”,数目多少视冠丁家境而定。结婚后的第二天,新郎新娘着礼服,携祭品至祠堂谒拜。 社交礼仪是人生礼俗中的重要一环,在徽州社会生活中占重要地位,这些礼仪不但是等级秩序的标志和人际往来的行为准则,而且也是一种被强化的道德观念。宗族礼仪是社会礼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徽州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同时成为一种道德控制的社会力量,直接反映了徽州地区的社会风貌,并揭示了御州社会风俗的本质特点。 怎样认识徽州文化的价值和地位 ①文化的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③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④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徽商文化的文化特征 徽商,作为中国明清时期最有影响的商派,从中国众多的商帮中脱颖而出,风流数百年,发扬了中国历史上的儒家文化,推动了中国商业的繁荣昌盛,形成了独特的商业文化品质,打造了具有生命力的商务理念,积淀了一道永不磨灭的亮丽风景,是现代商业运作的典范与楷模。徽商文化是中国商业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是中国商业文化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弥足珍贵,从商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源泉和最佳教材。徽商最基本的特性是诚实守信和儒雅风范。据史籍记载:徽商经营之域,“诡而海岛,罕而沙漠,足迹几半禹内”,其地无所不至。徽州六县宋元明清历代致富商人至少有近千人,其中,拥资百万的巨贾富商有二百三十人之多。尤其是在明清时期的江浙一带,商品经济颇为发达,徽商云集,势力强盛,故有“盖扬之盛,实徽商开之”的说法。在湖北汉口,徽商不但建有豪华的同乡会馆,而且,还在江滨建设有“新安码头”,专供徽商停泊船只之用。在沿江其他城市,徽商也是聚集成帮,雄居广大市场。那么,源自深山僻壤、“流寓四方”的徽商为何能在天南地北落地生根、站稳商埠、立于不败之地呢?研究徽商这一重要的历史现象时,人们就会发现其核心就在于“诚信为本”的商业经营理念。 清末许奉恩所著笔记小说《里乘》中有一个“一文钱”的故事:有甲乙两位安徽商人,挟重资来苏州贸易,两人各恋一 *** ,未几,便为此挥霍一空。很快,他们沦落到日则行乞,夜则寄宿古刹。一天晚上,两人就地燃火,相对[欷。甲徽商摸出仅存的一文钱要扔掉,乙徽商急忙拿住说:“我有办法了。”不一会儿,乙徽商怀抱竹片、草茎、破纸、鸡鸭毛等物归来。他鼓动甲徽商和他一起用一文钱买来的面粉,索水调浆,将草缠竹片上,蒙上纸,再遍粘鸡鸭毛,一共做了二三百件宛然如生的各种禽鸟纸玩具。待天亮,甲乙徽商各携这些禽鸟纸玩具至玄妙观。玄妙观为苏州寺观之薮,特别是春天,游人如织。妇孺士人见甲乙徽商所携禽鸟,以为酷肖,争求购买,顷刻俱尽。每具禽鸟是以十数钱出售的,甲乙徽商收入了五千多文钱。这时,乙徽商才告诉甲徽商:竹片、草茎、破纸、鸡鸭毛,皆拾于诸市上,又用那一文钱买点面粉,这就是全部“家当”。此后,甲、乙徽商用一文钱赚来的钱,添购各色纸张,拾来鸡鸭毛羽,以肖人物花草等状。两人夜间分制,白天便到玄妙观出售。不到两年,甲、乙徽商便积资数万。他们遂于苏州阊门开设一爿布店,为不忘此店所本,大书“一文钱”三字榜于门。从此,“一文钱”名扬苏州,生意日隆。无独有偶,徐珂《清稗类钞》也记录了一个类似的故事,主角是江西南昌籍商人,在明清又称作“江右商”:一“江右商”因经营不善,在年末只剩下二百钱,债主毕集。于是他到坟间准备自尽,却遇到一位也想自尽者,他急救下,相与慰劳。那人知道“江右商”寻死的原因,嘲笑他二百钱办不了事的观念,便向“江右商”要了那二百钱,买了一坛酒,一块肉,几十件玩具,两人找座古庙,席地饱餐一顿。翌日清晨,那人叫醒“江右商”,告诉他:今日新年,士女嬉游,你去卖玩具,如大人买,可便宜些,如有带小孩,小孩牵衣索买的,可卖贵些。“江右商”按这话去做了,结果发了笔小财,返见那人,并打算再去贩卖玩具,那人却笑他:此子之所以折阅也。昨尚岁暮,市中玩具价较廉,故贩售之,可以获利。今已新岁,市中玩具价亦涨矣。吾侪成本无多,利货速售,方足以资周转,非若多财善贾者流,可居奇货以待善价也。徽商是在几乎什么都没有的绝境中,只凭着一文钱,买来面粉,捡来禽毛破纸,依其自身所具备的艺术才能,做成了长者幼童皆喜的玩具,而且他们敢于到玄妙观去和别人竞争。玄妙观在清代确为一商业中心之地,店肆密布,伎艺纷呈,甲、乙徽商却以新美的玩具获......>>
2023-09-10 12:39:551

徽州文化的介绍

不告诉你
2023-09-10 12:40:052

什么是徽文化

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徽州文化亦然。东汉、西晋、唐末、北宋四次北方强宗大族的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中原文化,使这块土地逐渐成了华夏名区。可以说,徽文化是对中原文化的包容整合。徽文化可体现在徽菜、徽酒、徽建筑、徽剧、徽州风俗等多个方面。
2023-09-10 12:40:242

徽州文化是哪里的文化?

  溯源追本,徽州脱胎于隋文帝开皇九年(589)所置的歙州。自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改歙州为徽州,除元末曾改称兴安府(1357—1367)外[1],直到辛亥革命后废府留县的790年间,徽州之名前后沿用长达780年之久,所辖六县也一直没有变动,这对徽州孕育出相对统一的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为徽商的崛起提供了便利。 梦寻徽州古韵徽州(12张)  徽州文化(简称徽文化,并非现在部分人理解的安徽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全息包容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典型标本。学术界对其的研究,至少经历了大半个世纪,80年代以后更趋火热,逐渐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地方学"徽学",与敦煌学和藏学一同被誉为走向世界的中国三大地方显学。
2023-09-10 12:40:321

徽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歙县古城

  上下五千年的泱泱中华文明,孕育出数也数不清的文化瑰宝,辽阔的中华大地上那一座座历史悠久而底蕴丰厚的古城,就是数千年光辉岁月留给炎黄子孙的珍贵遗产。那么就让城市文化为你介绍,徽州六县之一的歙县古城。   安徽省南部黄山市下属的歙县是有名的徽州六县之一,徽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此地古为徽州府治所在地,是徽州文化及国粹京剧的发源地,也是徽商的主要发源地,还是老少皆知的文房四宝中,徽墨、歙砚的主要产地,并于1986年被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   自秦建置以来,歙县历为郡、州、路、府所在地,千年以来就是府县同城,直至近代才告终结。歙县古城由府城、县城两部分壁联而成,是古徽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府城始建于隋朝末年(公元617年前后),起初城廓略小,唐中和二年(882年)扩建成后来的规模。南宋末方腊起义和元末农民战争后,都经过大修。现存城墙约1500米。东、南两谯楼、应公井、蛤蟆井、打箍井等为宋以前古迹。   大北街、斗山街、中山巷等街巷则基本保持着明、清风貌。县城在府城东侧,城墙建于明嘉靖三十四年,倭寇犯境之后。城墙沿山脊构筑,现存残迹,惟新安门、问政门较完好。   歙县古城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古城、云南丽江古城、山西平遥古城并称为“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境内文物古迹星罗棋布,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山水秀丽,风光旖旎的歙县古城,现有地面文物613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1处,就其数量来讲,约占安徽省的五分之一,素有“文物之海”的美誉。   当地古迹之中,有古书院、文庙等。府城和县城内现存明清牌坊16座,散落乡间的就更多,诸如许村、棠樾、定潭、昌溪、北岸、上丰、呈村、深渡等地都存有明清牌坊数十座,歙县也就有了“牌坊之乡”之称。
2023-09-10 12:40:431

徽州文化对当地人的影响是怎样的?

地理环境是徽州文化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徽州地处万山之中,虽然山川秀丽、风景绝佳,但“其地险狭而不夷,其土骍刚而不化”,俗称“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这与平原地区得天独厚的耕作条件形成了鲜明对比。在农耕时代,这样的生存环境是很差的甚至可谓是恶劣的。然而,徽州人并没有向恶劣的自然条件屈服,世世代代勤于山伐,能寒暑,恶衣食,不畏险阻,艰苦劳作。在与峭山激水的反复拼搏中,徽州人愈发坚忍不拔,培养了气质,缔造了精神。徽州山水的灵性,化为徽州人的品格。南宋休宁知县祝禹圭说:徽州“山峭厉而水清激,故禀其气、食其土以有生者,其情性习尚不能不过刚而喜斗,然而君子则务以其刚为高行奇节,而尤以不义为羞。”清代朴学大师戴震说:“生民得山之气质,重矜气节。”地理环境对徽州人性格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为突出者,即是赋予徽州人一种刚性气质:或负豪使气,争为长雄;或刚而喜斗,难以力服,而易以理胜。其为官者,多刚正不阿,而为御史谏官;其为学者,空所依傍,独立思考,多有创见。正是山区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徽州人的骨骼,成就了徽州人的性格。
2023-09-10 12:40:511

徽州文化有哪四个文化

徽州文化有:徽州文化、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庐州文化四个文化圈组成。徽州文化,指古代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而不等同于安徽文化。主要内容有: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族、徽州历史名人、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学、新安医学、徽派朴学、徽州戏曲、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画、徽州工艺、徽州刻书、徽州文献、徽州文书、徽派建筑、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菜、徽州宗教、徽州地理、徽州动植物资源等。徽州文化,涉及徽州经济、社会、教育、学术、文学、艺术、工艺、建筑、医学等诸学科,凡与徽州社会历史发展范畴,通常我们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来加以概括。
2023-09-10 12:41:171

徽文化是指那

徽文化,即徽州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指古代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而不等同于安徽文化(安徽文化由徽州文化、淮河文化、皖江文化三个文化圈组成)。徽州即今黄山市、绩溪县(今属宣城市)、婺源县(今属江西上饶市)。徽州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有整体系列性等特点,深切透露了东方社会与文化之谜,全息包容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是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学术界对其的研究,至少经历了大半个世纪,与敦煌学和藏学并称为走向世界的中国三大地方显学。
2023-09-10 12:41:271

徽州文化的地理特征有什么影响?

地理环境是徽州文化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徽州地处万山之中,虽然山川秀丽、风景绝佳,但“其地险狭而不夷,其土骍刚而不化”,俗称“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这与平原地区得天独厚的耕作条件形成了鲜明对比。在农耕时代,这样的生存环境是很差的甚至可谓是恶劣的。然而,徽州人并没有向恶劣的自然条件屈服,世世代代勤于山伐,能寒暑,恶衣食,不畏险阻,艰苦劳作。在与峭山激水的反复拼搏中,徽州人愈发坚忍不拔,培养了气质,缔造了精神。徽州山水的灵性,化为徽州人的品格。南宋休宁知县祝禹圭说:徽州“山峭厉而水清激,故禀其气、食其土以有生者,其情性习尚不能不过刚而喜斗,然而君子则务以其刚为高行奇节,而尤以不义为羞。”清代朴学大师戴震说:“生民得山之气质,重矜气节。”地理环境对徽州人性格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为突出者,即是赋予徽州人一种刚性气质:或负豪使气,争为长雄;或刚而喜斗,难以力服,而易以理胜。其为官者,多刚正不阿,而为御史谏官;其为学者,空所依傍,独立思考,多有创见。正是山区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徽州人的骨骼,成就了徽州人的性格。
2023-09-10 12:41:351

徽州的历史沿革

徽——一个明确的内涵 徽州——一个明确的地域概念 徽州州治及徽州府治均指歙县,并非黄山市屯溪区。 徽州脱胎于隋文帝开皇九年(589)所置的歙州。宣和二年十月初九(1120年10月)方腊率众在歙县七贤村起义,先后攻占了江南六州52县,影响极大。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平镇方腊起义后,改歙州为徽州,除元末曾改称兴安府(1357—1367)外 ,直到辛亥革命后废府留县的790年间,徽州之名前后沿用长达780年之久,所辖六县也一直没有变动,这对徽州孕育出相对统一的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为徽商的崛起提供了便利。徽州是中国历史上的经济文化重地,“安徽”便是取安庆府之“安”、徽州府之“徽”作为省名。徽州,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是一个历史、文化、思想概念,在古代中国,徽州的思想家可能是最自觉地使自己的思想生活化、世俗化的。他们将那些本来属于上层社会的道德伦理原则,悄悄引入了民众的生活世界。在过去的时间里,徽州曾经的人、物和故事渐行渐远;而那些深藏于民间的历史文化记忆依旧栩栩如生……  古徽州是徽商的发祥地,明清时期徽商称雄中国商界500多年,有“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之说。以徽商、徽剧、徽菜、徽雕和新安理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建筑、徽派盆景等文化艺术形式共同构成的徽学,更是博大精深。 徽州文化(简称徽文化,是安徽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全息包容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典型标本。学术界对其的研究,至少经历了大半个世纪,80年代以后更趋火热,逐渐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地方学徽学,与敦煌学和藏学一同被誉为走向世界的中国三大地方显学。 如果说1934年婺源改隶江西成为肢解徽州的开始,那么1983年和1987年的两次行政区划变动则使徽州再次分裂:1983年徽州地区的太平县(不属徽州一府六县,而为原明清时宁国府辖地)与原徽州府治(今歙县)所辖的汤口等地划属安徽省直辖,成立县级黄山市;1987年县级黄山市撤销,并入由“徽州地区”改名为黄山市的地级市。两次区划变动有其内在联系,这便是所谓的徽州改名事件。徽州改名事件中,撤销了1983年在黄山脚下成立——省辖县级黄山市,与原徽州地区合并组建地级黄山市,将黄山山名取代了徽州地名,从此,徽州不复存在了。与此同时,将徽州“一府六县”之一的绩溪划给了宣城管辖,使得原徽州地区被搞得残缺不全。徽州的历史地理继1912年废府留县、1934年婺源隶赣后再次被人为地割断了,给徽州一府六县百姓、给热爱徽州文化的人们留下了难以平复的伤痛和遗憾,这是行政区划史上的一大败笔。
2023-09-10 12:42:381

徽州文化的核心是什么

徽州文化即徽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指古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而不等同与安徽文化。徽州文化和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形成了安徽三大文化圈,三大文化圈合而为一,总称安徽文化、皖文化。这不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徽州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有整体系列性等特点,深切透露了东方社会与文化之谜,全息包容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是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学术界对其的研究,至少经历了大半个世纪,被誉为是并列与敦煌学和藏学的中国三大走向世界的地方显学之一。更多关于徽州文化的核心是什么,进入:https://m.abcgonglue.com/ask/6290631615205711.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2023-09-10 12:42:541

徽文化特点是什么?

作为一个区域文化的特征,它所表现的是这个区域文化在一个时代由其特殊的精神需要、精神状态和精神力量所构成的精神特征。徽文化精神在历史上并不是一个抽象的精神实体,它正具体地存在于徽州地区各个历史时期的特征中,并通过各个历史时期中那些普遍、恒久因素的积累、凝聚,而不断充实表现出来。那么,徽文化精神的内涵是什么?怎么概括和表述?其价值是什么?这是探索徽文化精神的中心问题。 这些年来,国内学术界众说纷纭,认识也在不断深化。有人认为“它所体现的那种理念或精神有:以义统利的义利观、公私兼顾的公私观、民富国强的家国观、遵守契约的诚信观、贾而好儒的人才观、冲突融合的和合观等”。这是徽州当时各项事业兴旺发达的精神支柱。还有人结合徽州地区的历史发展过程,认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特定的时代,又在徽州这块土地上造就了一代儒商——徽商,他们不甘穷困,开拓进取,凭借较高的文化素养,贾而好儒的特色,雄居中国数百年,所谓“无徽不成镇”,造成了徽州物质文化的历史辉煌。徽商是鼎盛时期徽文化的重要创造者,他们除了具备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文化特征外,还具有冒险犯难、开拓进取、百折不挠的“徽骆驼精神”。研究徽文化精神,必须要讲“徽骆驼精神”:保旱乡土、严宗祠、尚祖祭、重教育、尚气好义、俭朴勤劳、文风昌盛、崇礼仪……还有人认为徽文化精神特征有:(1)保守僵化与开放创新并存(山的封闭与水的开放,理学的保守与徽商的创新,徽州工艺作品思想内容的封建落后与科学技术的创新、进步等);(2)艺术与环境的结合(徽派版画、新安画派、徽州盆景、徽州方言、徽州文房四宝、徽派建筑、徽菜等都与徽州特别的山川环境紧密相关);(3)吸收外地文化和向外扩张徽州文化并举(如新安医学先驱师湖北、四川名家,徽剧吸纳弋阳腔、西秦腔精华;而徽商的开拓又将徽文化扩撒至四方,徽戏进京,促成京剧产生,徽州版画“独鳌艺林”等);(4)刚勇好强与文质彬彬兼备(徽州文化是山越文化和中原汉族文化的融合,兼具山越刚勇好强和土族衣冠尚气重礼的特性)等等。 其他学者还有从不同角度对徽文化精神阐述的,种种论述统计起来恐怕有几十条,真所谓“丹青难写是精神”,徽文化精神内涵之广大,也令人叹为观止。 我认为要全面准确地把握徽文化精神,应找到贯穿于徽文化全部精神的本质的东西。徽文化的重要特点是它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浓缩和汇聚,含有中华文化的一个标本和缩影。正因为它是中华文化的一个有机部分,始终受到这个大系统制度文化的制约和支配,所以它具有两个鲜明特征:一方面是徽文化之最具代表意义的徽商,他们身上的“徽骆驼精神”是中华民族顽强的原始生命力和勇于开拓创新精神的一个生动体现。以徽商为代表的“徽骆驼精神”向世界表明中华民族并不乏开放、进取精神和冲破“停滞不变的社会”的能力,中华民族有能力创造历史,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这一精神,体现在一大批从徽州走向世界的先哲先贤们的开风气之先的首创精神。这是徽文化精神的核心与动力,是最有价值的,是徽文化的精华。另一方面是徽州作为“程朱桑梓”,程朱理学成为徽文化的指导思想,使徽文化深深打下了封建文化的烙印,我们相信随着徽精神的多层面开拓和探究,人们将进一步加深对徽文化的认识,了解它的地位,取其精华为现代化事业服务。
2023-09-10 12:43:051

徽州文化的形成(高峰)时期和代表人物,以及代表文化形式?

徽州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徽州文化亦然。东汉、西晋、唐末、北宋四...国内外学者注意对徽州问题的研究,始于本世纪30年代。进入80年代后,以研究徽州历史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徽学".在南宋时期的朱熹,研究领域甚广,在哲学、经学、教育、音韵、文学、地理、考古、自然科学等方面都有伟大贡献,其思想体系在中国思想史上是以“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著称。与程颢、程颐等共创的理学史称“程朱理学”,为继孔子之后在中国思想界影响七、八百年之久的正统官方哲学,远涉海外,影响世界;重视教育,创办书院,所撰《白鹿洞书院揭示》对后代教育事业影响深远;著述巨丰,其中《四书集注》58卷是明清两代科举考试的“圣典”;常以“新安朱熹”署名著述,讲学于徽州,从其弟子者众,“朱子之学”也就构成了“新安理学”的开山之学,并进而构成徽州文化的理性内核。同时也是徽州文化的高峰期。
2023-09-10 12:43:132

徽州地理对徽州文化形成的意义

地理环境是徽州文化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徽州地处万山之中,虽然山川秀丽、风景绝佳,但“其地险狭而不夷,其土骍刚而不化”,俗称“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这与平原地区得天独厚的耕作条件形成了鲜明对比。在农耕时代,这样的生存环境是很差的甚至可谓是恶劣的。然而,徽州人并没有向恶劣的自然条件屈服,世世代代勤于山伐,能寒暑,恶衣食,不畏险阻,艰苦劳作。在与峭山激水的反复拼搏中,徽州人愈发坚忍不拔,培养了气质,缔造了精神。徽州山水的灵性,化为徽州人的品格。南宋休宁知县祝禹圭说:徽州“山峭厉而水清激,故禀其气、食其土以有生者,其情性习尚不能不过刚而喜斗,然而君子则务以其刚为高行奇节,而尤以不义为羞。”清代朴学大师戴震说:“生民得山之气质,重矜气节。”地理环境对徽州人性格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为突出者,即是赋予徽州人一种刚性气质:或负豪使气,争为长雄;或刚而喜斗,难以力服,而易以理胜。其为官者,多刚正不阿,而为御史谏官;其为学者,空所依傍,独立思考,多有创见。正是山区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徽州人的骨骼,成就了徽州人的性格。
2023-09-10 12:43: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