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曹刿论战说明了什么道理,有什么意义

2023-10-01 23:59:01
共3条回复
西柚不是西游
《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题目是后人所加。 主题归纳  本文以曹刿为主、鲁庄公为宾,通过他们有关齐、鲁战争问题的对话,阐明弱国在对强国的战争中所采取的战略原则,即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等。   文中对战争原因和战前双方部署等都略而不写,对战争过程也只是用“齐人三鼓”“齐师败绩”“遂逐齐师”十二字做了交代,但对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写得很详尽。本文通过写曹刿对长勺之战的论述以及弱鲁战胜强齐的史实,表现了曹刿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说明了只有取信于民和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把握好作战时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重点:   重点写曹刿“论战”,而不是战争经过。并通过对话突出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将曹刿和鲁庄公作对比,突出了曹刿以上两个特点和鲁庄公的目光短浅。虽然鲁庄公没有远见的才能,但是他能做到不耻下问,虚心的向曹刿请教。
小教板

只有取信于民和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把握好作战时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阿啵呲嘚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嗝屁

相关推荐

曹刿论战原文及注释

曹刿论战原文及注释如下:曹刿论战【作者】左丘明 【朝代】先秦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曹刿(guì):春秋时鲁国大夫。著名的军事理论家。(2)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3)齐师:齐国的军队。齐,在今山东省中部。师,军队。(4)伐:攻打。(5)我:指鲁国。《左传》根据鲁史而写,故称鲁国为“我”。(6)公:诸侯的通称,这里指鲁庄公。(7)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居高位、享俸禄的人。(8)谋:谋议。(9)间(jiàn):参与。(10)鄙:鄙陋,目光短浅。(11)乃:于是,就。(12)何以战:就是“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用,凭,靠。(1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安:有“养”的意思。弗:不。专:独自专有,个人专有。(14)必以分人:省略句,省略了"之",完整的句子是“必以之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以,把。人:指鲁庄公身边的近臣或贵族。(15)遍:一作“徧”,遍及,普遍。(16)牺牲玉帛(bó):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玉,玉器。帛,丝织品。(17)加:虚报。(18)小信未孚(fú):(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孚,使人信服。(19)福: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20)狱:(诉讼)案件。(21)察:明察。(22)情:诚心。(23)忠之属也: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属,种类。(24)可以一战:就是“可以之一战”,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可,可以。以,凭借。(25)战则请从:(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从去。从:随行,跟从。(26)公与之乘: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之,指曹刿。(27)长勺:鲁国地名,今山东莱芜东北。(28)败绩:军队溃败。(29)驰:驱车追赶。(30)辙(zhé):车轮碾出的痕迹。(31)轼:古代车厢前做扶手的横木。(32)遂:于是,就。(33)逐:追赶,这里指追击。(34)既克:已经战胜。既,已经。(35)夫战,勇气也: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夫(fú),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没有实际意义。(36)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作,振作。(37)再:第二次。(38)三:第三次。(39)彼竭我盈:他们的勇气已尽,我们的勇气正盛。彼,代词,指齐军方面。盈,充沛,饱满,这里指士气旺盛。(40)难测:难以推测。测,推测,估计。(41)伏:埋伏。(42)靡(mǐ):倒下。(43)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题目是(教材编写者)后加的。
2023-09-10 14:08:491

曹刿论战的原文和解释?

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庄公十年) 【原文】 十年春,齐帅伐我①.公将战(2),曹刿请见(3).其乡人曰(4):“肉食者谋之⑤,又何间焉(6)?”刿曰:“肉食者鄙③,未能远谋.”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③,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⑤,必以信(11).”对曰:“小信未孚(12),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14).”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15),战于长勺(16).公将鼓之(17),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18).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③,登轼而望之(20),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间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21),再而衰(22),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23),故逐之.” 【注释】 ①我:指鲁国.作者站在鲁国立场记事,所以书中“我"即指鲁国.②公:指鲁庄公.(3)曹刿(gui):鲁国大夫.④乡:春秋时一万 二千五百户为一乡.⑤肉食者:指做大官的人.当时大夫以上的官每天 可以吃肉.(6)间(jian):参与.(7)鄙:鄙陋,指见识短浅.(8) 专:专有,独占.(9)牺牲:祭礼时用的牲畜,如牛、羊、猪.(10)加:夸大 (11)信:真实,诚实.(12)孚:信任.(13)狱:诉讼案件.(14)情:情理.(15)乘:乘战车.(16)长勺各国地名.(17)鼓:击 鼓进军.(18)败绩:大败.(19)辙:车轮经过留下的印迹.(20)轼;车 前供乘者扶手的横木.(21)作气:鼓足勇气.(22)再:第二次.(23)靡:倒 下. 【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出兵应 战,曹刿请求见庄公.他的乡里人说:“做大官的人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做大官的人见识短浅,不能深谋远 虑.”于是他入朝拜见庄公. 曹刿问庄公:“您凭借什么去同齐国作战?庄公答道;“衣食 一类用来安身的物品,我不敢独自享用,必定要分一些给别人.” 曹刿说:“这种小恩小惠没有遍及每个民众,他们不会跟从您去作 战的.”庄公说;“祭花用的牲畜、宝玉和丝绸,我不敢夸大,一 定要忠实诚信.”曹刿答道:“这种小信不足以使鬼神信任,鬼神 是不会赐福的.”庄公说;“大大小小的官司案件,虽然不能—一 明禀,也一定要处理得合乎情理.”曹刿说;“这是尽心尽力为民 办事的表现,可以凭这个同齐国打仗.打仗的时候,请让我跟您 一同去.” 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同齐军交战.庄公正想击鼓进兵,曹刿说:“不行.”齐军已经击了三通鼓.曹刿说:“ 出兵了.”齐军被打得大败,庄公准备驱车追击.”曹刿说“还不行.”他下了车,察看齐军车轮的印迹,然后登上车,扶着车轼了嗏 望齐军,说:“可以追击了.”于是开始追击齐军. 鲁军打了胜仗之后,庄公问曹刿取胜的原因.曹判回答说:“打仗凭的全是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兵们鼓足了勇气,第二次击 鼓时勇气就衰退了,第三次击鼓时勇气便耗尽了.敌方的勇气耗 尽时,我们的勇气正旺盛,所以会取胜.大国用兵作战难以预测,我担心他们设兵埋伏.后来,我看出他们的车轮印很乱,望见他 们的旗帜倒下,所以才去追击他们.
2023-09-10 14:09:031

曹什么论战呢

应为曹刿(ɡuì)论战。《曹刿论战》记载了发生在公元前684年鲁国与齐国的一场战争。春秋时期,齐鲁两国都在山东境内,齐国是大国,鲁国是小国。公元前682年,鲁桓公出访齐国,被齐襄公暗杀。鲁桓公死,他的儿子庄公继位。由于齐襄公无道,他的弟弟小白预知齐国将有叛乱,便和鲍叔牙跑往莒国(现山东莒县)寄身。鲁庄公八年,公孙无知杀死齐襄公,自立为君。管仲、召忽辅佐公子纠逃往鲁国。鲁庄公九年,齐国大夫雍廪杀死公孙无知。这时,齐国无君,鲁庄公欲送公子纠回国为齐君,但齐襄公的弟弟小白先入齐即了君位,是为桓公。桓公因为鲁国欲纳公子纠的事,怀恨在心,在桓公即位第二年,就是公元前684年,率军攻打鲁国,进行报复。这就是《曹刿论战》所记载的齐鲁长勺之战爆发的直接原因。重点写曹刿“论战”,而不是战争经过。并通过对话突出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将曹刿和鲁庄公作对比,突出了曹刿以上两个特点和鲁庄公的目光短浅。虽然鲁庄公没有远见的才能,但是他能做到不耻下问,虚心的向曹刿请教。
2023-09-10 14:09:162

曹刿论战

我只有原文: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023-09-10 14:10:552

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

曹刿论战原文第一段: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翻译: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扩展资料:从文学角度看,这又是一篇记述战争的佳作。作者取材精到,构思落笔立意高远,既于叙事中撮取历史经验,又于行文中生动刻画人物形象。曹刿是作者着意刻画的主要人物。他具有卓越的军事智谋和指挥才能,能在瞬息万变的战争中沉着、冷静、果断地号令军队,曹刿就是长勺胜战的权威和统帅。作者对他的称美赞扬,含蓄于精心的描写之中。文中多记曹刿简短、果敢的言行:“请见”、“问战”、“请从”、于战斗中两置可否……这一系列活动表现出一名出身下层而深谋远虑的谋士的精明干练。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比照、映衬的修辞技法。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卫宗国的政治热忱。从曹刿与鲁庄公的对比中,以庄公的驽钝、浮躁反衬曹刿的机敏、持重。如果说,作者有意无意使鲁庄公出丑,证明了“肉食者鄙”的断言,那么也正是借此才使曹刿的聪明才智得到更理想的表现。
2023-09-10 14:11:241

曹刿论战的意思

曹刿论战的解释散文篇名。左丘明载《 左传 ·庄公十年》,篇题后人所加。齐、鲁长勺之战前,鲁人曹刿求见鲁庄公论战,认为庄公取信于民,得到“国人” 支持 ,可以一战,并自请 协助 指挥。两军相遇后,待齐军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时,使庄公出击, 终于 大败齐军。 《曹刿论战》全文: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 未能 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 牺牲 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 勇气 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白话翻译: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 拜见 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 谋划 这件事,你又何必 参与 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 凭借 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 东西 ,我从来 不敢 独自专有, 一定 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 祭祀 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回答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 信任 ,神灵是不会 保佑 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 诉讼 案件, 即使 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 允许 我跟随您一同去。”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还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 追逐 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 原因 。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 的士 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 开始 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 已经 消失 而我军的士气正 旺盛 ,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 看到 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 旗帜 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词语分解 曹的解释 曹 á 等,辈: 尔曹 ( 你们 )。吾曹。 古代分科办事的官署:部曹( 中国 明、清两代各部司曹的通称,源于汉代曹史的简称,相当于郡守的总务长)。 诉讼的原告、被告两方。 姓。 笔画数:; 部首 :曰; 笔顺编 论战的解释 论争,在 政治 、学术上因意见 不同 而引起的 争论 详细解释.谈论战事。 唐 王建 《送魏州李相公》诗:“闲来不对人论战,难处长先自请行。”.在政治上、学术上因意见不同而争论。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 思想 变迁
2023-09-10 14:11:401

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

先秦·左丘明《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翻译: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回答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诚心(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还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曹刿论战》赏析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文章的语言,无论是叙述还是人物对话,都极为简洁精炼,表意说理,通达晓畅。行文中散句、排比、偶句错落有致,增强了叙事写人的生动效果。其中曹刿的语言尤为精彩,如战场上的指挥用语,简短明确,这不仅衬托出战事紧迫无暇论析战争策略,也表现出曹刿思维敏捷和临战时坚定而自信的心态。从文学角度看,这又是一篇记述战争的佳作。作者取材精到,构思落笔立意高远,既于叙事中撮取历史经验,又于行文中生动刻画人物形象。曹刿是作者着意刻画的主要人物。他具有卓越的军事智谋和指挥才能,能在瞬息万变的战争中沉着、冷静、果断地号令军队,曹刿就是长勺胜战的权威和统帅。
2023-09-10 14:11:481

曹刿论战的原文、翻译、注释

【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迎战。曹刿请求进见,他的同乡对他说:“大官们自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其间呢?”曹刿说:“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宫进见鲁庄公。曹刿问鲁庄公:“您凭什么条件同齐国打仗?”庄公说:“衣食这类用来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亨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是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不敢虚报,一定对神诚实。”曹刿回答说:“这是小信用,还不能使神信任您,神是不会保佑您的。”庄公说:“对于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我虽不能一一明察,一定诚心诚意来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忠于职守的一种表现,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作战时请让我跟从您去。”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一开始,鲁庄公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还不行。”齐军击鼓三次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被打得大败。鲁庄公就要下令驱车追击齐军,曹刿说:“还不行。”曹刿下车看了看地上齐军战车辗过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远望齐军撤退的情况,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战胜以后,鲁庄公问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打仗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崐鼓,能够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后士兵的勇气就消耗完了。他们的勇气已经完了,我们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但大国难以捉摸,恐怕有埋伏,我看到他们战车的车轮痕迹很乱,望见他们的军旗也已经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陈必祥)【注 释】(1)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2)齐师:齐国的军队。齐,在今山东省中部。我,指鲁国。鲁,在今山东西南部。《左传》传为鲁国史官而作,故称鲁国为“我”。 (3)公:鲁庄公。 (4)曹刿(guì贵):鲁国人。 (5)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居高位,得厚禄的人。间(jiàn件):参与。 (6)何以战:即“以何战”,凭什么作战。 (7)衣食所安: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 (8)专:独自亨有。 (9)人:这里指一些臣子。 (10)徧:同“遍”,遍及,普遍。 (11)牺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指猪、牛、羊等。玉帛,玉石、丝织品。加:虚夸,这里是说以少报多。 (12)孚(fú浮):诚信感人。 (13)福:作动词,赐福,保佑。 (14)狱:诉讼案件。 (15)长勺:鲁国地名,在今山东曲阜县北。 (16)鼓:作动词,击鼓进军。 (17)驰:驱车(追赶)。 (18)辙(zhé哲):车轮滚过地面留下的痕迹。 (19)轼:古代车厢前边的横木,供乘车人扶手用。 (20)盈:充沛,旺盛。
2023-09-10 14:12:101

曹刿论战的故事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扩展资料《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文章说明了在战争中如何正确运用战略防御原则——只有“取信于民”,实行“敌疲我打”的正确方针,选择反攻和追击的有利时机,才能以小敌大,以弱胜强。曹刿“取信于民”的见解,得到了庄公的赞同,“公与之乘”,说明了庄公对曹刿的信任与器重。文中先交代了利于鲁国反攻的阵地,长勺在鲁国境内,对鲁国来说,地形地物熟悉,便于得到人力支援和物资供给,在士气上也利于鲁国向有利方面转化。接着是对这次战役经过的具体记叙,重点写了“击鼓”和“逐师”两件事。写曹刿指挥鲁军在“齐人三鼓”之后才开始反攻,写曹刿在观察了齐军败逃的情况之后才决定追击,都记叙得非常简略。这样写,一则符合实情(酣战中鲁庄公无暇问及,曹刿了不可能多发议论),一则此中道理正是曹刿论战的中心,留待后文集中阐述,更见突出。“公将鼓之”、“公将驰之”,说明了鲁庄公急躁冒进;曹刿的两个“未可”、两个“可矣”,表现了曹刿胸有成竹,沉着思断,善于捕捉于反攻和追击的时机。写两军交战的实况。这一部分作者笔墨不多,但是鲁军如何进攻、追击,齐军如何败绩、溃逃的情形历历在目。曹刿适时选择出击、追击的时机,他采取了后发制敌、以智取胜的战术。当齐军未动鲁庄公急于抢先攻击时,曹刿制止道:“未可。”直至齐军三鼓之后,军士勇气衰竭,他才表示:“可矣。”鲁军一鼓作气挫败了齐军。在追击的问题上,曹刿确察虚实而后动,制止了庄公的鲁莽,待下车察看齐军车辙的轨迹、登轼_望齐军麾帜旌旗之后,才果断地表示:“可矣。”此战鲁军大获全胜。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曹刿论战(《左传·庄公十年》中的一篇文章)
2023-09-10 14:12:191

曹刿论战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鲁庄公十年春齐国出兵进攻鲁国,当时,齐强鲁弱,鲁国人曹刿见国难当头,挺身而出,建议鲁庄公要取信于民。鲁庄公听取了他的建议,采取了得民心的一些措施,并在曹刿的协助下选择了利于打仗的地点长勺。有利于攻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有利于追击齐军开始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结果鲁军大获全胜,鲁庄公问曹刿其中的奥妙,曹刿雄辩地论述了鲁胜齐败的原因。曹刿请见,表现了他的爱国热情;曹刿问战,表现了他的政治远见;曹刿参战,表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曹刿论战,表现了他过人的谋略。扩展资料文章说明了在战争中如何正确运用战略防御原则——只有“取信于民”,实行“敌疲我打”的正确方针,选择反攻和追击的有利时机,才能以小敌大,以弱胜强。1、第一段:从开头至“战则请从”写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第一层写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开头先点明事态发生的时间,接着指出的是“齐师伐我”,说明战争是由齐国进攻鲁国而引起的,鲁庄公准备抵抗。以上对形势扼要的介绍,为曹刿的请见、论战交代了必要的背景。大军压境,曹刿准备参战,作者通过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一方面揭示了鲁国当权者鄙陋寡见、尸位素餐的情况,为后文鲁庄公在作战中不察敌情、急躁冒进作了铺垫;另一方面显示了曹刿关心国事,同时也暗示了他是一个有远谋的人。2、第二段:从“公与之乘”至“遂逐齐师”写曹刿指挥鲁军战胜齐军的经过。曹刿“取信于民”的见解,得到了庄公的赞同,“公与之乘”,说明了庄公对曹刿的信任与器重。文中先交代了利于鲁国反攻的阵地。长勺在鲁国境内,对鲁国来说,地形地物熟悉,便于得到人力支援和物资供给,在士气上也利于鲁国向有利方面转化。接着是对这次战役经过的具体记叙,重点写了“击鼓”和“逐师”两件事。3、第三段:从“既克”至结尾写曹刿论述赢得战役胜利的原因,是文章的中心。“既克”二字,意味着战役的高潮已经过去,气氛顿时缓和下来,该是莫名其妙的鲁庄公问一个究竟的时候了。曹刿的回答可分为两方面。一是论述了利于开始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鲁军按兵不动,养精蓄锐。齐军第一次击鼓进军,士气正旺;第二次击鼓,士气开始低落;第三次击鼓,士气已经完全衰竭。在此关键时刻,曹刿采取“敌疲我打”的方针,终于化劣势为优势。
2023-09-10 14:12:281

曹刿论战原文翻译

  通过对曹刿论战的阅读,我们能够明白取胜的关键,因此要具备一定的远见。以下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曹刿论战原文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曹刿论战原文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遍一作:徧)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翻译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迎战。曹刿请求进见,他的同乡对他说:“大官们自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其间呢?”曹刿说:“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宫进见鲁庄公。曹刿问鲁庄公:“您凭什么条件同齐国打仗?”庄公说:“衣食这类用来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亨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是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不敢虚报,一定对神诚实。”曹刿回答说:“这是小信用,还不能使神信任您,神是不会保佑您的。”庄公说:“对于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我虽不能一一明察,一定诚心诚意来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忠于职守的一种表现,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作战时请让我跟从您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一开始,鲁庄公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还不行。”齐军击鼓三次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被打得大败。鲁庄公就要下令驱车追击齐军,曹刿说:“还不行。”曹刿下车看了看地上齐军战车辗过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远望齐军撤退的情况,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战胜以后,鲁庄公问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打仗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崐鼓,能够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后士兵的勇气就消耗完了。他们的勇气已经完了,我们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但大国难以捉摸,恐怕有埋伏,我看到他们战车的车轮痕迹很乱,望见他们的军旗也已经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曹刿论战注释   1. 曹刿(guì):春秋时鲁国大夫。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2. 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3. 齐师:齐国的军队。齐,在今山东省中部。师,军队。   4. 伐:攻打。   5. 我:指鲁国。《左传》根据鲁史而写,故称鲁国为“我”。   6. 公:诸侯的通称,这里指鲁庄公。   7. 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当权者。   8. 谋:谋议。   9. 间(jiàn):参与。   10. 鄙:鄙陋,目光短浅。   11. 乃:于是,就。   12. 何以战:就是“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用,凭,靠。   13.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安:有“养”的意思。弗:不。专:独自专有,个人专有。   14. 必以分人:省略句,省略了"之",完整的句子是“必以之分人”。一定把它分给身边的人。以,把。人:指鲁庄公身边的近臣或贵族。   15. 遍:一作“徧”,遍及,普遍。   16. 牺牲玉帛(bó):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玉,玉器。帛,丝织品。   17. 加:虚报夸大。   18. 以:按照。   19. 小信未孚(fú):(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孚,使人信服。   20. 福: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21. 狱:(诉讼)案件。   22. 察:明察。   23. 情:诚,诚实。这里指诚心。   24. 忠之属也: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属,种类。   25. 可以一战:就是“可以之一战”,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可,可以。以,凭借。   26. 战则请从:(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从去。从:随行,跟从。   27. 公与之乘: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之,指曹刿。   28. 长勺:鲁国地名,今山东莱芜东北。   29. 败绩:军队溃败。   30. 驰:驱车追赶。   31. 辙(zhé):车轮碾出的痕迹。   32. 轼:古代车厢前做扶手的横木。   33. 遂:于是,就。   34. 逐:追赶,这里指追击。   35. 既克:已经战胜。既,已经。   36. 夫战,勇气也:作战,靠的是勇气。夫(fú),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没有实际意义。   37. 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作,振作。   38. 再:第二次。   39. 三:第三次。   40. 彼竭我盈:他们的勇气已尽,我们的勇气正盛。彼,代词,指齐军方面。盈,充沛,饱满,这里指士气旺盛。   41. 难测:难以推测。测,推测,估计。   42. 伏:埋伏。   43. 靡(mǐ):倒下。   44. 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题目是(教材编写者)后加的。   曹刿论战赏析   全文共分三段。   第一段(从开头至“战则请从”):写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   这一段可分两层。第一层写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开头先点明事态发生的时间,接着指出的是“齐师伐我”,说明战争是由齐国进攻鲁国而引起的,鲁庄公准备抵抗。以上对形势扼要的介绍,为曹刿的请见、论战交代了必要的背景。大军压境,曹刿准备参战,作者通过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一方面揭示了鲁国当权者鄙陋寡见、尸位素餐的情况,为后文鲁庄公在战斗中瞎指挥作了铺垫;另方面显示了曹刿关心国事,同时也暗示了他是一个有远谋的人。第二层记述曹刿要庄公作好战前的政治准备,这是本段的重点。曹刿谒见鲁庄公,劈头就问“何以战”,抓住了作好战前政治准备这一决定胜败的关键问题。鲁庄公在曹刿的一再启发下,依次提出了贵族支持、鬼神保佑和察狱以情三个条件,曹刿否定了前两条,肯定了后一条。在曹刿看来,战争的胜负既不取决于贵族的支持,也不取决于神明的保佑,而是决定于“取信于民”。他认为察狱以情是“忠之属也”,“忠”是尽职于民,于是肯定“可以一战”。曹刿重视民心得失与战争胜负关系的思想,确实比“肉食者”高明。但和我们今天依靠人民的力量进行人民战争的思想是有本质区别的。   第二段(从“公与之乘”至“遂逐齐师”):写曹刿指挥鲁军战胜齐军的经过。   曹刿“取信于民”的见解,得到了庄公的赞同,“公与之乘”,说明了庄公对曹刿的信任与器重。文中先交代了利于鲁国反攻的阵地,长勺在鲁国境内,对鲁国来说,地形地物熟悉,便于得到人力支援和物资供给,在士气上也利于鲁国向有利方面转化。接着是对这次战役经过的具体记叙,重点写了“击鼓”和“逐师”两件事。写曹刿指挥鲁军在“齐人三鼓”之后才开始反攻,写曹刿在观察了齐军败逃的情况之后才决定追击,都记叙得非常简略。这样写,一则符合实情(酣战中鲁庄公无暇问及,曹刿了不可能多发议论),一则此中道理正是曹刿论战的中心,留待后文集中阐述,更见突出。“公将鼓之”、“公将驰之”,说明了鲁庄公急躁冒进;曹刿的两个“未可”、两个“可矣”,表现了曹刿胸有成竹,沉着思断,善于捕捉于反攻和追击的时机。   第三段(从“既克”至结尾):写曹刿论述赢得战役胜利的原因。是本文的中心。   “既克”二字,意味着战役的高潮已经过去,气氛顿时缓和下来,该是莫名其妙的鲁庄公问一个究竟的时候了。曹刿的回答可分为两方面。一是论述了利于开始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鲁军按兵不动,养精蓄锐。齐军第一次击鼓进军,士气正旺;第二次击鼓,士气开始低落;第三次击鼓,士气已经完全衰竭。在此关键时刻,曹刿采取“敌疲我打”的方针,终于化劣势为优势。二是论述了追击开始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鲁军虽然取得了反攻的初步胜利,但曹刿并未轻敌,“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反映了曹刿随时没有忘记自己是以小敌大,以弱敌强。兵不厌诈,不可不提高警惕。曹刿亲自察看敌情,发现敌军“辙乱”、“旗靡”,确认了齐军是狼狈逃窜,溃不成军,才乘胜追击,终于取得了战役的胜利。   综上分析,本文通过赞扬曹刿的远谋,说明了在战争中如何正确运用战略防御原则——只有“取信于民”,实行“敌疲我打”的正确方针,选择反攻和追击的有利时机,才能以小敌大,以弱胜强。
2023-09-10 14:12:561

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

1、原文(1)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3)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2、译文:(1)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2)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溃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3)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们。”
2023-09-10 14:13:041

曹刿论战原文译文

曹刿论战原文译文如下:曹刿论战原文: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翻译: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应战。曹刿请求拜见。他的同乡说:“都是得高官厚禄的人,又为什么要参与呢?”曹刿说:“有权势的人目光短浅,缺少见识,不能深谋远虑。”于是上朝去拜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什么应战呢?”庄公说:“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拿它来分给一些臣子。”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没有遍及于老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的。”庄公说:“用来祭祀的牛、羊、猪、玉器和丝织品,我不敢虚报,一定凭着一片至诚,告诉神。”曹刿回答说:“这点儿小诚意,不能被神信任,神不会赐福的。”庄公说:“轻重不同的案件,我既使不善于明察详审,一定依据实情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要打仗,请允许我跟随着去。”庄公同他共坐一辆战车。鲁国齐国的军队在长勺作战。庄公打算击鼓命令进军。曹刿说:“不行。”齐国军队敲了三次鼓。曹刿说:“可以进攻了。”齐国的军队大败。庄公准备驱车追去。曹刿说:“不行。”于是向下观察齐军车轮留下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了望齐军,说:“可以了。”就追击齐国军队。战胜了齐国军队后,庄公问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振作了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低落,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消灭了。他们的勇气消失了,我军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大国,是不容易估计的,怕有伏兵在哪里。我看见他们的车轮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追击齐军。”作者简介:左丘明(约公元前502年~约公元前422年)。都君人,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关于左丘明的姓名,长期以来由于先秦及汉代文献对左传作者左丘明的记载非常有限,历代学者就左丘明氏字名情况问题争论不休、众说纷纭。一说复姓左丘,名明;一说单姓左,名丘明,但史载,左丘明乃姜子牙后裔,嫡系裔孙丘(邱)氏较为可靠,旁系左氏有待商酌。
2023-09-10 14:13:161

《曹刿论战》的中心思想

战争的先决条件是取信于民要把握时机 深谋远虑 善于观察敌情 勇敢
2023-09-10 14:14:133

曹刿论战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他具有卓越的军事识见和高超的作战指挥才能。这表现在两个方面:1、他非常重视战前要有可靠的政治准备。他认为,“民从”,得到庶民百姓的拥护、支持,这才是战争取胜的重要保证,“民从”,具备了这个条件,“可以一战”,否则,不可以战。“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这些人识见鄙陋,就包括考虑不到这点。2、他指挥作战谋虑周密,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他深知军队士气在战争中的作用(“夫战,勇气也”),他慎重初战,善于选择有利的时机发动的反攻(“彼竭我盈,故克之”),他知彼知己,既不畏强敌,又步步谨慎,终于战胜齐军(“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扩展资料文章记叙的齐鲁长勺之战,是鲁国抵抗齐国进攻的一次战役。虽然是一个不大的战役,但却说明了战略防御的原则,是后发制人、以小敌大、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说过:“春秋时候,鲁与齐战,鲁庄公起初不待齐军疲惫就要出战,后来被曹刿阻止了,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打胜了齐军,造成了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的战例。“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叙述了利于转入反攻的阵地——长勺;叙述了利于开始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叙述了追击开始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虽然是一个不大的战役,却同时是说的战略防御的原则。曹刿“取信于民”的见解,得到了庄公的赞同,“公与之乘”,说明了庄公对曹刿的信任与器重。文中先交代了利于鲁国反攻的阵地,长勺在鲁国境内,对鲁国来说,地形地物熟悉,便于得到人力支援和物资供给,在士气上也利于鲁国向有利方面转化。接着是对这次战役经过的具体记叙,重点写了“击鼓”和“逐师”两件事。写曹刿指挥鲁军在“齐人三鼓”之后才开始反攻,写曹刿在观察了齐军败逃的情况之后才决定追击,都记叙得非常简略。这样写,一则符合实情(酣战中鲁庄公无暇问及,曹刿了不可能多发议论),一则此中道理正是曹刿论战的中心,留待后文集中阐述,更见突出。“公将鼓之”、“公将驰之”,说明了鲁庄公急躁冒进;曹刿的两个“未可”、两个“可矣”,表现了曹刿胸有成竹,沉着思断,善于捕捉于反攻和追击的时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曹刿论战
2023-09-10 14:14:261

曹刿论战中心思想是什么?

本文通过写曹刿对长勺之战的论述以及弱鲁战胜强齐的史实,表现了曹刿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说明了只有取信于民和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把握好作战时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曹刿论战》中心思想、段落大意 【中心思想】课文通过曹刿与鲁庄公有关齐鲁战争问题的对话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阐明了作战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胜的道理,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赞美了曹刿的爱国之情。 【段落大意】 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可分两层: 前一层(十年春……乃入见。)写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明曹刿“请见”的原因; 后一层(问:“何以战?”……战则请从。)写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第二段,叙长勺之战的全过程。全段32字,以写鲁方之战术决策为主。 第三段,写曹刿论述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胜的原因。可分两层: 第一层(既克……故克之。)以“夫战,勇气也”为根据,提出要选择“彼竭我盈”的时机发动反攻的观点,回答了为什么必待“齐人三鼓”而后“鼓”的问题。 第二层(夫大国……故逐之。)以“大国难测,惧有伏焉”为根据,提出作战中必须时刻注意判断敌方意图的观点,说明了他“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之后才认为可以追击的原因。
2023-09-10 14:14:401

曹刿论战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庄公接见。他的同乡说:“当权者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为什么要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浅陋无知,不能深谋远虑。”于是进入宫廷去见庄公。曹刿问庄公:“您凭借什么跟齐国打仗?”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这种小恩小惠不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器和丝织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一定按照实情相报。”曹刿回答:“小的信用,不能被信任,神是不会保佑您的。”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一定会按照实情处理。”曹刿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一点去打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从。”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庄公将要击鼓进军,曹刿说:“不可以。”(等到)齐国的军队三次击鼓进军(后),曹刿说:“可以了。”(于是)齐军大败。庄公将要下令追击,曹刿说:“不可以。”曹刿从车马上下来查看齐国军队车轮辗出的痕迹,登上车马扶着车厢前的横木眺望齐国军队,说:“可以了。”于是追击齐国军队。已经战胜后,鲁庄公询问其中的原因。曹刿回答:“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衰弱了,第三次(击鼓)勇气(就)竭尽了。敌方的勇气竭尽而我方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齐国军队。齐国这样的大国是难以预测的,(我)担心有埋伏在那里;我看见他们的车轮辗出的痕迹混乱,看见他们的军旗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2023-09-10 14:14:471

《曹刿论战》

1主旨: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2思想:通过曹刿与鲁庄公有关齐鲁战争问题的对话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阐明了作战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胜的道理,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赞美了曹刿的爱国之情3启示:要把握战机取信于人才取得战争的胜利的道理!4 1.文中所写长勺对鲁国来说是什么性质的战争?从哪个字可以看出?2.曹刿对战争的哪几个阶段进行论说?列出结构提纲。3.结合课文内容,全面评价曹刿、鲁庄公的性格特点曹刿:鲁庄公:1:反侵略 “伐”2:战前准备→曹刿请见 曹、鲁对话 战中指挥→交代地点 攻击时机 追击时机 战后评议→夫战,勇气也 夫大国,难测也3:曹刿:爱国、深谋远虑、细心谨慎、有着高超的指挥才能和政治远见 鲁庄公:目光短浅、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秉公执法、鲁莽草率、不耻下问、虚心求教(平庸但不昏庸的国君)
2023-09-10 14:14:561

曹刿论战的主要由内容

《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题目是后人所加.本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长勺之战发生在公元前684年,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guì)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jiàn)焉?”刿曰 :“肉食者鄙(bǐ),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fú)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biàn),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bó),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fú),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shuó).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shì)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fú)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mǐ),故逐之.”[1]
2023-09-10 14:15:171

曹刿论战具体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事?

鲁国有一个名叫曹刿的人,听到齐国要进攻鲁国的消息以后,非常着急。他虽然不是什么肩负军国重任的大官,但是他认为,对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大事,每个人都有责任来关心、过问。于是他决定去见鲁庄公,跟他讨论有关这次战争的问题。曹刿的乡亲们知道后,纷纷阻拦他。他们说:“战争是国家大事,让那些成天吃鱼吃肉、酒醉饭饱的大官们去谋划吧,你何必多管闲事呢?”曹刿说:“不!那些身居高官的人往往目光短浅,不会深谋远虑。”说罢,就一直向王宫走去。曹刿见了鲁庄公,开口就问:“齐军快打来了,听说你已经做出应战的决策,但不知你凭什么同齐军作战?”鲁庄公正需要有人帮他出主意,见曹刿这样关心国家大事,就高兴地回答说:“我对待别人还算是宽厚的,对衣食等生活用品,我从来不肯一个人享用,总要分一些给别人。”曹刿认为单凭这一点还远远不够,还不能作为战胜齐军的保证,就对鲁庄公说:“你只不过给人家一些小恩小惠,何况这些小恩小惠又只落到少数人身上,多数人并没有得到。这样,老百姓是不会和你一起去跟齐军死战的。”鲁庄公接着说:“我不仅待人好,就是对待天地神明我也是很虔诚的。我在祭祀天地的时候,使用的牛、羊、猪和宝玉、丝绸等祭品,总是有多少就说多少,从来不敢夸大。我这样诚实,天地神明一定会帮助我打败齐国。”曹刿还是不以为然,说:“你不虚报祭品的多少,这只能算是有点信用,还说不上是很有信用。单凭这些,老天爷不会给你降福,老百姓也不会信服你。”鲁庄公沉默了一会儿,又继续摆他能够战胜齐国的理由。他说:“咱们鲁国每年发生千百起诉讼案件,我虽然不敢说件件了如指掌,判决公平,但是,我总算尽了最大的努力,总算是慎重处理了呀!我想,老百姓会相信我、支持我的。”曹刿听到这里,果然连连点头。他用赞同的口气说:“诉讼案件,无论大小,都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案件处理得公平与否,会直接影响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你能够这样重视诉讼案件,并尽可能地公平处理,就是为老百姓办了一些好事。因此,我认为你可以跟齐国决一胜负了。”从上面这些对话可以看出,曹刿跟鲁庄公一样,尽管迷信天地鬼神,对法律的阶级性也不可能有正确的认识,但是,他懂得既要进行战争,就要依靠人民,争取人民的支持,看到了人民的力量,这还是正确的。接着,曹刿又自告奋勇,请求跟随鲁庄公一起出战。鲁庄公见曹刿很有智谋,便答应了他的请求,让他跟自己乘一辆战车,率领着鲁国军队,去抗击齐军的进攻。当时,齐军仗着兵强马壮,步步深入鲁国。鲁国兵少国弱,处于劣势。为了保存实力,待机反攻,鲁军不得不暂时避开齐军的锋芒,采取守势。后来,鲁军退到一个有利于反攻的地方——长勺(在今山东莱芜北),战局才开始扭转。齐军攻到长勺后,稍稍稳住阵脚,便先发制人,向鲁军发动猛烈进攻,鼓声震天动地。鲁庄公见鲁军阵地受到威胁,心急火燎,要立刻下令击鼓反击。曹刿连忙阻拦说:“等一等,不要击鼓反击。眼下敌人士气正旺,如果我军出击,正合敌人心意,不如先不跟他们交锋,消磨消磨他们的锐气。”说话间,齐军随着咚咚的鼓声冲杀过来,眼看就要攻入鲁军阵地,鲁军突然万箭齐发,齐军无法前进。齐军求胜心切,一连擂了三次鼓,冲了三次锋,始终没能同鲁军正式交锋。鲁军的阵地像扎了根一样,怎么也攻不动。这时,齐军接连发动了几次攻势,都没有奏效,人人泄气,个个疲劳。曹刿看准了这个时机,便对鲁庄公说:“齐军已经泄气了,你赶快下令擂鼓,发起反击。”鲁军阵地战鼓一响,士兵们士气高昂,争先恐后地冲向齐军,锐不可挡。不大一会儿,齐军的阵地就被冲垮了。鲁庄公一见齐军败退,就要下令追击,曹刿又制止说:“别忙,等我看看敌人是真败还是假败。”说着,他就跳下战车,查看了齐军战车留下的车辙,接着又登上战车前的扶手,观察了齐军的旌旗,然后对鲁庄公说:“请下令追击吧。”追击令一下,鲁军军心大振,杀声震天,很快追上了齐军。经过一场厮杀,终于把齐军赶出国境。鲁国虽然打胜了这一仗,但是,鲁庄公对曹刿的军事指挥却很不理解。战争结束以后,鲁庄公向曹刿提出了一连串问题。比如,为什么要在齐军三次击鼓冲锋之后,鲁军才发动反击?为什么齐军已经溃退,还不让鲁军立即追击?曹刿为什么要查看齐军的车辙和旌旗?对这些问题,曹刿一一作了回答。他说:“打仗凭的是一股勇气。当士兵听到第一次冲锋的鼓声时,士气正旺;如果第一次冲锋没有成功,再次击鼓冲锋时,士气已经衰退;到第三次击鼓冲锋时,士气已消失殆尽,不会有什么作为了。在齐军三鼓过后、勇气衰竭的时候,我们才擂响战鼓,激发士兵斗志,所以能一鼓作气,战胜齐军。”关于不匆忙追击齐军的问题,曹刿解释说:“齐国是大国,我们不能低估它的实力。齐军开始溃退时,我怕他们是假败。因此,我劝你不要立刻下令追击,以免遭到齐军的伏击,吃亏上当。后来,我见齐军车辙混乱,旌旗也东倒西歪,这说明他们军容不整,十分狼狈,肯定是真的溃败了。所以,我才请你下令追击。”鲁庄公听了这番话,心里明白多了。
2023-09-10 14:15:341

曹刿论战选自什么

曹刿论战选自《左传》,是我国著名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春秋时期各国的重要史实。资料延伸:《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儒家十三经之一。《左传》既是古代汉族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记叙范围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五十四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左传》是中国古代最早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史,共三十五卷。《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是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合称“春秋三传”。《左传》既是一部战略名著,又是一部史学名著。相传是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左传》传文比《春秋》经文多出13年,实际记事多出26年(最后一件事为略提三家灭晋),以《春秋》记事为纲叙事,其中有说明《春秋》书法的,有用实补充《春秋》经文的,也有订正《春秋》记事错误的。全书绝大部分属于春秋时候事件,但全书的完成已经进入战国时期。这些都说明《左传》与《春秋》的密切关系。《左传》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儒家“十三经”之一。《左传》的作者,司马迁和班固都证明是左丘明,这是目前最为可信的史料。有些学者则认为是战国初年之人所作,但均为质疑,因为《左传》中某些文章的叙事风格与其他不符,并无任何史料佐证,只能归为臆测。
2023-09-10 14:15:411

曹刿论战的正确读音是什么?

曹刿论战的读音是:cáo guì lùn zhàn。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shí nián chūn ,qí shī fá wǒ 。gōng jiāng zhàn 。cáo guì qǐng jiàn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qí xiāng rén yuē :“ròu shí zhě móu zhī ,yòu hé jiān yān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guì yuē :“ròu shí zhě bǐ ,wèi néng yuǎn móu 。”nǎi rù jiàn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wèn :“hé yǐ zhàn ?”gōng yuē :“yī shí suǒ ān ,fú gǎn zhuān yě ,bì yǐ fèn rén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duì yuē :“xiǎo huì wèi pián ,mín fú cóng yě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gōng yuē :“xī shēng yù bó ,fú gǎn jiā yě ,bì yǐ xìn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duì yuē :“xiǎo xìn wèi fú ,shén fú fú yě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gōng yuē :“xiǎo dà zhī yù ,suī bú néng chá ,bì yǐ qíng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徧 同:遍)duì yuē :“zhōng zhī shǔ yě 。kě yǐ yī zhàn 。zhàn zé qǐng cóng 。”(pián tóng :biàn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gōng yǔ zhī chéng 。zhàn yú zhǎng sháo 。gōng jiāng gǔ zhī 。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guì yuē :“wèi kě 。”qí rén sān gǔ 。guì yuē :“kě yǐ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qí shī bài jì 。gōng jiāng chí zhī 。guì yuē :“wèi kě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xià shì qí zhé ,dēng shì ér wàng zhī ,yuē :“kě yǐ 。”suí zhú qí shī 。既克,公问其故。jì kè ,gōng wèn qí gù 。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duì yuē :“fū zhàn ,yǒng qì yě 。yī gǔ zuò qì ,zài ér shuāi ,sān ér jié 。bǐ jié wǒ yíng ,gù kè zhī ,fū dà guó ,nán cè yě ,jù yǒu fú yān 。wú shì qí zhé luàn ,wàng qí qí mí ,gù zhú zhī 。”
2023-09-10 14:16:031

曹刿论战怎么概括

1、《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 2、文章说明了在战争中如何正确运用战略防御原则——只有“取信于民”,实行“敌疲我打”的正确方针,选择反攻和追击的有利时机,才能以小敌大,以弱胜强。
2023-09-10 14:16:181

曹刿论战课下注释

曹刿论战(庄公十年) 【原文】 十年春,齐帅伐我①。公将战(2),曹刿请见(3)。其乡人曰(4):“肉食者谋之⑤,又何间焉(6)?”刿曰:“肉食者鄙③,未能远谋。”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③,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⑤, 必以信(11)。”对曰:“小信未孚(12),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必以情(14)。”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15),战于长勺(16)。公将鼓之(17),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18)。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③,登轼而望之(20),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间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21),再而衰(22),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23),故逐之。” 【注释】 ①我:指鲁国。作者站在鲁国立场记事,所以书中“我"即指鲁国。 ②公:指鲁庄公。(3)曹刿(gui):鲁国大夫。④乡:春秋时一万 二千五百户为一乡。⑤肉食者:指做大官的人。当时大夫以上的官每天 可以吃肉。(6)间(jian):参与。(7)鄙:鄙陋,指见识短浅。(8) 专:专有,独占。(9)牺牲:祭礼时用的牲畜,如牛、羊、猪。(10)加:夸大 (11)信:真实,诚实.(12)孚:信任。(13)狱:诉讼案件。 (14)情:情理。(15)乘:乘战车。(16)长勺各国地名。(17)鼓:击 鼓进军。(18)败绩:大败。(19)辙:车轮经过留下的印迹。(20)轼;车 前供乘者扶手的横木。(21)作气:鼓足勇气。(22)再:第二次。(23)靡:倒 下。 【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出兵应 战,曹刿请求见庄公。他的乡里人说:“做大官的人会谋划这件事, 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做大官的人见识短浅,不能深谋远 虑。”于是他入朝拜见庄公。 曹刿问庄公:“您凭借什么去同齐国作战?庄公答道;“衣食 一类用来安身的物品,我不敢独自享用,必定要分一些给别人。” 曹刿说:“这种小恩小惠没有遍及每个民众,他们不会跟从您去作 战的。”庄公说;“祭花用的牲畜、宝玉和丝绸,我不敢夸大,一 定要忠实诚信。”曹刿答道:“这种小信不足以使鬼神信任,鬼神 是不会赐福的。”庄公说;“大大小小的官司案件,虽然不能—一 明禀,也一定要处理得合乎情理。”曹刿说;“这是尽心尽力为民 办事的表现,可以凭这个同齐国打仗。打仗的时候,请让我跟您 一同去。” 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同齐军交战。庄公正想击鼓进兵,曹刿说:“不行。”齐军已经击了三通鼓。曹刿说:“ 出兵了。”齐军被打得大败,庄公准备驱车追击。”曹刿说“还不行。”他下了车,察看齐军车轮的印迹,然后登上车,扶着车轼了嗏 望齐军,说:“可以追击了。”于是开始追击齐军。 鲁军打了胜仗之后,庄公问曹刿取胜的原因。曹判回答说:“打仗凭的全是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兵们鼓足了勇气,第二次击 鼓时勇气就衰退了,第三次击鼓时勇气便耗尽了。敌方的勇气耗 尽时,我们的勇气正旺盛,所以会取胜。大国用兵作战难以预测, 我担心他们设兵埋伏。后来,我看出他们的车轮印很乱,望见他 们的旗帜倒下,所以才去追击他们。 【读解】 可以把曹刿称为优秀的军事家。他所以取胜的原因,不是靠猛打猛冲,而是靠了谋略、智慧,这一点尤其让人称道。 战争当中,一个优秀的谋略家,抵得上成千上万的将士。他 虽然没有将士的勇猛,没有将士的膺力,没有在战场上冲锋陷阵, 却能凭借智慧,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以小取大。 智慧如同水,水是无形的,看似柔弱,但是它在无形、柔弱。③ 之中积聚了看不见的力量,遇到险阻可以绕道而行,聚积起来的 力量达到一定程度,便可以汇成冲决一切障碍的潮流。难怪孔子 要说:“智者乐水”。它们在外表和特征上十分相似:以无形克服 有形,以流转变化回避强敌,以柔弱战胜阳刚。 中国传统中对水的偏爱,铸成了传统智慧在阴、阳的抗衡中 注重以柔克刚的阴性特征。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文化现象。传统 的智者,谋略家,甚至可能连操刀舞剑的力量都没有,却能运筹 帷幄,在几十万大军的交锋之中,扮演着导演的角色,指点沙场, 调兵遣将。可以说,一场战争中的灵魂,正是那些文弱雅致的谋 略家,是他们彼此间智慧的较量,在决定着战争的胜负。 另一个有趣之处是,传统的军事谋略家不是凭借在战场上出 生入死、浴血奋战的经验来指挥作战,而是靠读书识理来完成自己使命的。 看上去他们似乎因为没有亲身打过仗而缺乏实战经验,然而他们从读书识理中 积累起来的智慧,足以使他们从力量对比、人心向背、心理状态、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等天、地、人方面的因素,来把握、预测、决定整个战争的进程。这一点在崇尚实战经验的西方军事家看来,是匪夷所思的,而在我们看来却是十分自然的。 中国历史上的无数次战争都在证明着,成功的战例是文人门智慧的杰作。他们精心导演了一出又一出的戏,然后让担当剧中角色的将士去演出。
2023-09-10 14:16:271

曹岁论战中曹刿主要体现了哪三个治国作战的观点?

《曹刿论战》所表现出的曹刿的三个思想观点:1、政治上取信于民。2、战术上采用以逸待劳、后发制人的战术。3、抓住有利的反攻和追击时机。《曹刿论战》选自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左传》。本文记叙的齐鲁长勺之战,是鲁国抵抗齐国进攻的一次战役。虽然是一个不大的战役,但却说明了战略防御的原则,是中国战争史中因为主观指导的正确,后发制人,以小敌大、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2023-09-10 14:16:351

出自《曹刿论战》的成语有哪些

一鼓作气 再衰三竭
2023-09-10 14:16:464

曹刿论战原文翻译及注释

  《曹刿论战》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齐军的史实。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曹刿论战原文翻译及注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曹刿论战原文: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翻译: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迎战。曹刿请求进见,他的同乡对他说:“大官们自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其间呢?”曹刿说:“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宫进见鲁庄公。曹刿问鲁庄公:“您凭什么条件同齐国打仗?”庄公说:“衣食这类用来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亨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是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不敢虚报,一定对神诚实。”曹刿回答说:“这是小信用,还不能使神信任您,神是不会保佑您的。”庄公说:“对于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我虽不能一一明察,一定诚心诚意来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忠于职守的一种表现,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作战时请让我跟从您去。”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一开始,鲁庄公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还不行。”齐军击鼓三次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被打得大败。鲁庄公就要下令驱车追击齐军,曹刿说:“还不行。”曹刿下车看了看地上齐军战车辗过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远望齐军撤退的情况,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战胜以后,鲁庄公问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打仗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崐鼓,能够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后士兵的勇气就消耗完了。他们的勇气已经完了,我们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但大国难以捉摸,恐怕有埋伏,我看到他们战车的车轮痕迹很乱,望见他们的军旗也已经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注释:   曹刿(guì):春秋时鲁国大夫。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齐师:齐国的军队。齐,在今山东省中部。师,军队。   伐:攻打。   我:指鲁国。《左传》根据鲁史而写,故称鲁国为“我”。   公:诸侯的通称,这里指鲁庄公。   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当权者。   谋:谋议。   间(jiàn):参与。   鄙:鄙陋,目光短浅。   乃:于是,就。   何以战:就是“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用,凭,靠。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安:有“养”的意思。弗:不。专:独自专有,个人专有。   必以分人:省略句,省略了"之",完整的句子是“必以之分人”。一定把它分给身边的人。以,把。人:指鲁庄公身边的近臣或贵族。   遍:一作“徧”,遍及,普遍。   牺牲玉帛(bó):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玉,玉器。帛,丝织品。   加:虚报夸大。   以:按照。   小信未孚(fú):(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孚,使人信服。   福: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狱:(诉讼)案件。   察:明察。   情:诚,诚实。这里指诚心。   忠之属也: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属,种类。   可以一战:就是“可以之一战”,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可,可以。以,凭借。   战则请从:(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从去。从:随行,跟从。   公与之乘: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之,指曹刿。   长勺:鲁国地名,今山东莱芜东北。   败绩:军队溃败。   驰:驱车追赶。   辙(zhé):车轮碾出的痕迹。   轼:古代车厢前做扶手的横木。   遂:于是,就。   逐:追赶,这里指追击。   既克:已经战胜。既,已经。   夫战,勇气也:作战,靠的是勇气。夫(fú),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没有实际意义。   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作,振作。   再:第二次。   三:第三次。   彼竭我盈:他们的勇气已尽,我们的勇气正盛。彼,代词,指齐军方面。盈,充沛,饱满,这里指士气旺盛。   难测:难以推测。测,推测,估计。   伏:埋伏。   靡(mǐ):倒下。
2023-09-10 14:17:161

曹刿论战原文

00000000000003xzczsadqawdq
2023-09-10 14:17:489

《曹刿论战》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全文以曹刿为中心,详细描写了他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对于战争双方的对峙、交锋等略写。这样安排,突出曹刿的深谋远虑。《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文章说明了在战争中如何正确运用战略防御原则——只有“取信于民”,实行“敌疲我打”的正确方针,选择反攻和追击的有利时机,才能以小敌大,以弱胜强。扩展资料:作品背景齐与鲁是春秋时期的邻国,都在今山东省,齐在东北部,鲁在西南部。公元前697年,齐襄公即位,政令无常,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分别逃到莒国和鲁国避难。次年齐襄公为公孙无知所杀。第三年春天,齐人杀死公孙无知,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夺得君位。稍后,鲁庄公也亲自领兵护送公子纠回国争夺君位,八月鲁与齐师战于乾时,鲁军大败。齐桓公逼鲁庄公杀死公子纠。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借口鲁国曾帮助公子纠争夺齐国君位,再次兴兵攻鲁,两军战于长勺。这就是文章所记叙的齐鲁长勺之战。
2023-09-10 14:18:182

曹刿论战意思

曹刿论战意思如下。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回答说:“这才是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溃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向下看,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轼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们。”
2023-09-10 14:18:561

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

  《曹刿论战》是《左传》当中的一篇文章,讲述的不是战斗,而是曹刿的道理。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曹刿论战原文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翻译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溃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们。”   曹刿论战文章讲解   曹刿论战意思是曹刿论述作战的道理,表明文章的重点不在记叙战斗情况,而在记叙曹刿“论”战略、战术。“战”指齐鲁之间的“长勺之战”。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左传》(又称为《春秋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唐朝的刘知几《史通·六家》:“左传家者,其先出于左丘明。”此后,有许多学者也持怀疑态度。很多人都认为写《左传》的左氏并非左丘明。现在一般认为《左传》非一时一人所作,成书时间大约在战国中期(前4世纪中叶),是由战国时的一些学者编撰而成,其中主要部分可能是左丘明所写。但也有可能不是左丘明而是其他战国时人编写。   公元前684年齐鲁长勺之战,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不是记叙这次战役的进程,而是记录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它生动地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战机,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全文的关眼是“远谋”一语,通过人物对话,曹刿的“远谋”和“肉食者鄙”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   全文分三段。   第一段,叙述战前曹刿求见鲁庄公,通过他和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可分两层:   第一层(开头到“乃入见”),写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开篇就指出战争发生的时间,作战对象,战争的性质和鲁庄公决定应战。文中只说“公将战”而不提其他事情,实际上是说庄公处于被动地位,不得已而应战,是为下文“曹刿请见”作铺垫。接着写曹刿和乡人对话。乡人的劝阻未必有深意,但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人民对统治者的态度;而曹刿的回答则说明他对这次战争已有深远的考虑,对统治者的鄙陋也有认识,肯定了“请见”的必要。曹刿的答语正是全文的纲领,下文便一面写曹刿的“远谋”,一面写庄公之“鄙”。   第二层(“问‘何以战"”到段末),写曹刿和庄公关于战前准备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对话一开始曹刿就提出了战前准备的关键问题“何以战”,显示了锐利的眼光。庄公前两次的回答是“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和“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说明他把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近臣的拥护和神的保护上,表现了十足的鄙陋。曹刿对这两次答复都予以否定,指出庄公所说的不过是“小惠”“小信”,并强调了“民从”和“孚”的重要性,这一观点无疑是正确的。在他的启发下,庄公终于认识到作战要依靠人民,决心为人民作一点好事,于是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从这番对话可以看出,曹刿求见庄公,目的就是要使庄公认识到人心在战争中的作用,努力争取人民的支持,为胜利奠定可靠的基础,这就初步显示了他的“远谋”。   第二段,叙述齐鲁长勺之战的经过。文章把庄公和曹刿的不同指挥方式作了对比描述:写庄公,以“将鼓”“将逐”跟上文“将战”相应,表现他在作战中不察敌情,急躁冒进;写曹刿,则以两个“未可”和两个“可矣”前后映衬,表现他临阵从容,胸有成竹,善于掌握战机。这实际上是又一次把曹刿的“远谋”和庄公之“鄙”作了对比。但作者又有意设伏;对曹刿为什么必待“齐人三鼓”而后才认为可以击鼓进军,为什么在“齐师败绩”之后还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然后才认为可以追击,都先不作交代。把这两个问题留到下面去解答,才能更好突出“论战”的主旨。   第三段,写曹刿论述这次战役取胜的原因。先用“既克,公问其故”一句承上启下。“既克”而不知“其故”,足见庄公完全不懂军事,这既印证了开头说的“肉食者鄙”,又自然引出曹刿的论述。这段论述用两个“夫”字依次带出两层意思:第一层以“战,勇气也”为根据,提出要选择“彼竭我盈”的时机发动进攻的观点,回答了作战时为什么在“齐人三鼓”之后他才认为“可”“鼓”的问题;第二层以“大国难测”,以谨防埋伏为根据,提出判断敌方真实动态的观点,说明了他“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之后才认为“可驰”的原因。这就进一步说明曹刿的确是一位有“远谋”的军事家。   曹刿论战赏析   战争题材在《左传》中写得最好,详略得当,而且都有声有色,这篇文章就是一例。曹刿论战以“肉食者鄙”即当官的见识浅薄,不能考虑周全为理论基础,而他的深谋远虑开始的出发点是鲁庄公能否以百姓利益为重,所以他并不看重鲁庄公对侍从施舍小恩惠和祭神的诚实,而非常注重鲁庄公以民情审判大大小小的案件,认为这属于对百姓忠心,可以一战。   面对实力强大的齐国军队,曹刿没有贸然行事,当齐军三次击鼓进军,才建议击鼓,一鼓作气,战胜齐军于长勺,这件事也成为以弱胜强的典范。《左传》对这场战争没有细致的描绘,简单地用曹刿的“未可”“可矣”概括了战争的.经过,以便使战前战后的论战更加突出。如果说战前论战体现了曹刿的以民为战争之本的基本战略思想,那么,战后论战则体现了他的战术思想,“一鼓作气”成为作战打仗的经典理论。不过他不是只凭借勇力,“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则体现了他谨慎的态度。   本文意在表现曹刿的“远谋”,故紧紧围绕“论战”来选取材料。第一段通过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强调人心向背是取决于战争胜负的首要条件,突出了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第二段简述曹刿指挥鲁军进行反攻、追击和最后取得胜利的过程,显示曹刿的军事指挥才能,为下文分析取胜原因作伏笔;第三段论述取胜的原因,突出曹刿善于抓住战机,谨慎而又果断的战术思想。全文叙事清楚,详略得当,人物对话准确生动,要言不烦,是《左传》中脍炙人口的名篇。   曹刿论战注释   1.曹刿(guì):春秋时鲁国大夫。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2.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3.齐师:齐国的军队。齐,在今山东省中部。师,军队。   4.伐:讨伐,攻打。   5.我:指鲁国,《左传》传为鲁国史官所作。鲁,在今山东省西南部。   6.公:诸侯的通称,这里指鲁庄公。   7.肉食者:这里指居高位,享厚禄的人;即当政的人。   8.谋:谋划。   9.间(jiàn):参与。   10.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11.乃:于是,就。   12.何以战:即“以何战”宾语前置,凭借什么作战?以:介词,凭,靠。后文“可以一战”以字同此解。   1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安:有“养”的意思。弗:不。专:独自专有,个人专有。   14.必以分人:省略句,省略了"之",完整的句子是“必以之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以,把。人:指鲁庄公身边的近臣或贵族。   15.遍:又一版本为遍,遍及,普遍。   16.牺牲玉帛(bó):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玉,玉器。帛,丝织品。   17.加:虚报。   18.小信未孚(fú)(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孚,使人信服。   19.福: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20.狱:案件。   21.察:明察。   22.情:实情。   23.忠之属也: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24.可以一战:就是“可以之一战”,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可:可以;以:凭借。   25.战则请从:(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从去。从:随行,跟从   26.公与之乘: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之,指曹刿。   27.长勺:鲁国地名,今山东莱芜东北。   28.败绩:(军队)溃败。   29.驰:驱车追赶。   30.辙(zhé):车轮在地上轧出的痕迹。   31.轼:古代车子前用的横木。   32.遂:于是,就。   33.逐:追赶,这里指追击。   34.既克:已经战胜。既,已经。   35.夫战,勇气也:作战,靠的是勇气。夫(fú)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没有实际意义。   36.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作,振作。   37.再:第二次。   38.三:第三次。   39.彼竭我盈:他们的勇气已尽,我们的勇气正盛。彼,代词,指齐军方面。盈,充沛,饱满,这里指士气旺盛。   40.难测:难以推测。测,推测,估计。   41.伏:埋伏。   42.靡(mǐ):倒下。   43.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题目是后加的。
2023-09-10 14:19:051

曹刿论战原文第一段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guì)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jiàn)焉?”刿曰:“肉食者鄙(bǐ),未能远谋。”乃入见
2023-09-10 14:19:303

从曹刿论战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曹刿论战》从曹刿身上可以得到的启示:只有尽心尽职才能取信于民,只有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支持,才是战争取胜的基本条件。曹刿“取信于民”的见解,得到了庄公的赞同,“公与之乘”,说明了庄公对曹刿的信任与器重。文中先交代了利于鲁国反攻的阵地,长勺在鲁国境内,对鲁国来说,地形地物熟悉,便于得到人力支援和物资供给,在士气上也利于鲁国向有利方面转化。接着是对这次战役经过的具体记叙,重点写了“击鼓”和“逐师”两件事。扩展资料:《曹刿论战》以曹刿的活动为线索或以长勺之战的过程为线索,反映了鲁庄公政治上的昏庸无能(这表现在他轻信近臣的拥护,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近臣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和军事上的急躁轻进(不察敌情就想“鼓之”“逐之”)。文章说明了在战争中如何正确运用战略防御原则——只有“取信于民”,实行“敌疲我打”的正确方针,选择反攻和追击的有利时机,才能以小敌大,以弱胜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曹刿论战
2023-09-10 14:19:441

曹刿论战原文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023-09-10 14:20:056

曹刿论战讲了什么内容?

《曹刿论战》一文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本文说明了在战争中如何正确运用战略防御原则——只有“取信于民”,实行“敌疲我打”的正确方针,选择反攻和追击的有利时机,才能以小敌大,以弱胜强。
2023-09-10 14:20:432

文言文曹刿论战通假字

1. 曹刿论战的通假字 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一、通假字 1、小惠未(徧):通“遍”,遍及。 二、一词多义 1、故:原因,缘故 (公问其故); 所以 (故逐之)。 三、古今异义 1、玉帛(古义:祭祀用的牛、羊、猪等 今义:为正义献出自己的生命 ) 2、必以(古义:言语真实 今义:诚信) 四、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动词,赐福,保佑。 《曹刿论战》出自春秋左丘明《左传·庄公十年》。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齐与鲁是春秋时期的邻国,都在今山东省,齐在东北部,鲁在西南部。公元前697年,齐襄公即位,政令无常,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分别逃到莒国和鲁国避难。次年齐襄公为公孙无知所杀。第三年春天,齐人杀死公孙无知,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夺得君位。 稍后,鲁庄公也亲自领兵护送公子纠回国争夺君位,八月鲁与齐师战于乾时,鲁军大败。齐桓公逼鲁庄公杀死公子纠。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借口鲁国曾帮助公子纠争夺齐国君位,再次兴兵攻鲁,两军战于长勺。这就是文章所记叙的齐鲁长勺之战。 从军事角度说,长勺之战所包含的内容是很丰富的。它着重说明了战略防御的基本原则,正确掌握这些原则即可达到以弱胜强的目的。这一战例历来受到军事家的重视, *** 也曾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对长勺之战作了军事学的评论。 2. 《曹刿论战》中的特殊句式、特殊字词、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 你好!特殊句式:【判断句】 夫战,勇气也。 “也”,表判断语气。译文:作战,是靠勇气的。 【倒装句】1、宾语前置:何以战? “何”是介词“以”的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以何战?”译文:您凭借什么作战呢?2、状语后置:战于长勺。 “于长勺”,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于长勺战”。 译文:在长勺交战。【省略句】1、省略主语: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省略了主语“曹刿”。译文: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2、省略宾语:必以分人。 省 略介词“以”的宾语“之”,“必以之分人。” 译文,一定把它分给别人。3、省略动词: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三”后面省略了动词“鼓”。“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译文: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消失了。重点字词:【伐】攻打。 【我]《左传》是根据鲁史写的,所以称鲁国为“我”。 【请]请求。 【见]接见。 【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居高位、得厚禄的人。 [间]jian4,参与。 【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何以战]就是“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介词,凭,靠。 〔安】有“养生”的意思。 【弗]不。【专1独自专有。 [必以分人]就是“必以之分人”,一定把(它)分(给用人。人,这里 指的是一些臣子。 【对]指臣对君说话。 【偏 同“遍”,遍及。 [牺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指猪、牛、羊等祭品。 帛,丝 织品。 [加]虚夸,这里是说以少报多。 【信】信实,意思是对神说实话。 【孚】为人所信服。 【福I动词,赐福,保佑。 【狱】案件。 【虽]即使。 【察](—一)明察,弄清楚。 【情】实情。 【忠之属也]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人 忠,尽力做好本分的 事。 属,类。 [可以一战]就是“可以之一战”,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请]请让我。[从]跟随,跟从。 【乘】乘坐一辆战车。 【长勺】鲁国地名。 [鼓]动词,击鼓进军。 【败绩]大败。 [驰]驱车(追赶)。 【辙]车轮滚过地面所留下的痕迹。 [拭]古代车子前边的横木,供乘车人扶手用。 [遂]于是,就。 [逐]追赶,这里有追击的意思。 [既克]已经战胜。 既,副词。 [故]原因,缘故。 【夫]句首发语词,表示议论或说明,没有实在意义。 【作】振作。 [再]第二次。 【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测]推测,估计。 【伏]埋伏。 【靡]倒下。 小结 1.古今词语 伐( 古义:讨伐,攻打 齐师伐我 今义:砍伐 间 古义:参与 又何间焉 今义:中间 鄙 古义:鄙陋,目光短浅 肉食者鄙 今义。 卑鄙 牺牲( 古义:指猪、牛、羊等祭品 牺牲玉帛 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 加 古义:虚夸,以少报多 弗敢加也 今义:增加 信 古义:信实,诚实 必以信 今义:书信 狱 古义:案件 小大之狱 今义:监狱 虽 古义;即使 虽不能察 今义:虽然 再 古义:第二次 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 忠 古义:尽力做的本分的事 思之属也 今义:忠诚 2.词性活用 福 名词用为动词 赐福 神弗福也 鼓 名词用为动词 击鼓进军 公将鼓之 3.通假字 编 同“遍”,遍及 小惠未偏 4.一词多义 请 请求 曹刿请见 请让我 战则请从 从 跟随 战则请从 服从 民弗从也 故 缘故、原因 公问其故 所以 故克之 5.虚词 以 凭 何以战 把 必以分人 之 代词 指这件事 肉食者谋之 助词 的 小大之狱 代词 他,指曹刿 公与之乘。 3. 曹刿论战单字解释最好把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议也说着 (1)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2)伐:攻打 (3)师:军队 齐师:齐国的军队.齐,在今山东省中部.我,指鲁国.鲁,在今山东西南部.《左传》传为鲁国史官而作,故称鲁国为“我”.(4)公:鲁庄公.(5)曹刿(guì):春秋时鲁国大夫.著名的军事理论家.(6)肉食者:原指吃肉的人.这里指居高位,当权,享厚禄的人.(7)间(jiàn):参与.(8)鄙 :浅陋,无知.这里指目光短浅.(9)乃:于是,就.(10)何以战:即“以何战”,凭什么作战.以:用,凭,靠.(1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服食物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安,这里是‘养"的意思.弗,不.专,独享,个人专有.(12)必以分人:就是“必以之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13)遍:遍及,普遍.(14)牺牲玉帛(bó):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玉,玉器;帛,丝织品.(15) 加:虚报 夸大 (16)信:实情.(17)必以信:一定如实禀告神.信,信用,指对神说实话(18)小信未孚(fú):(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孚,信任.(19)福: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20)狱:诉讼案件.(21)察:明察(22)情:实情.(23)忠之属也: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24)可以一战:就是“可以之一战",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25)战则请从:(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26)公与之乘:鲁庄公和他同乘一辆战车.之,指曹刿.(27)长勺:鲁国地名,在今山东莱芜东北.(28)鼓:名词作动词,击鼓进军.(29)驰:追赶.(30)驰之:驾车马追逐.(31)辙(zhé):车轮碾过的的痕迹.(32)轼:古代车厢前边的横木,供乘车人扶手用.此指车前的横木(33)既克:已经战胜.(34)盈:满,充沛.这里指士气旺盛.(35)测:估计,预料.(36)靡(mǐ):倒下.(37)虽:即使.(38)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作:振作.(39)遂:于是,就.(40)败绩:大败 (41)属:类。 4. 爱莲说、芙蕖、邹忌讽齐王纳谏、曹刿论战中的通假字、词性活用、一 爱莲说词类活用1.蔓: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蔓.例句:不蔓不枝 2.枝:名词用作动词,生枝杈.例句:不蔓不枝 3.远:形容词作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例句:香远益清 4.清:形容词作动词,显得清幽.例句:香远益清一词多义 之:结构助词,的(水陆草木之花);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等闲视之,置之度外);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或舒缓语气 焉:语气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兼词(故日月星辰移焉《共工怒触不周山》) 清:清澈(濯清涟而不妖);清香(香远益清) 远:远播,形容词用作动词(香远益清);不可以去靠近它,也就是距离长,(可远观而不 可 近亵玩焉) 鲜:少 ( 陶后鲜(xiǎn)有闻);新鲜,(无鲜肥滋味之享);鲜艳,(芳草鲜美) 直:挺立 (中通外直);只,仅仅 (岂直五百里哉)通假字:可爱者甚蕃(蕃通繁,繁盛众多.) 邹忌讽齐王纳谏词类活用 形容词意动用法 吾妻之〔美〕我者∶(“以……为美”“认为……美”) 形容词作动词 〔私〕我也∶(“偏爱”) 名词作状语 〔面〕刺∶(当面) 使动用法 〔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 名词作动词 朝〔服〕衣冠 ∶(穿戴) 一般“服”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 名词作状语 (朝)服衣冠:在早晨 名词作状语 (暮) 寝而思之:在晚上通假字 脩:通“修”,长,指身高 孰:通“熟”,仔细(徐公来,孰视之) 受:通”授“,赐予,赐给(受上赏) 有:通“又”,用于连接整数和零数一词多义 之 a.齐国之美丽者也(的) b.问之(代词,代这件事) c.吾妻之美我者(取消句子独立性) d.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取消句子主谓之间独立性) e.孰视之(代词,指徐公) f.暮寝而思之(代指这件事) g.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的) h.由此观之(代词,指这件事) i.臣之妻私臣(的) j.王之蔽甚矣(取消主谓之间独立性) k.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的) l.数月之后(连词,无意义) m.燕,赵,韩,魏闻之(代词,指上文所说的事) 朝 a.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朝拜 b.于是入朝见威王 朝廷 c.朝服衣冠 早晨 (zhāo) 孰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代词,谁 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通“熟”,仔细. 于 a.欲有求于我也(向.) b.能谤讥于市朝(在) C.皆以美于徐公(比) d.臣之客欲有求于臣:向 e.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在 f.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向 上 a.受上赏(第一等的) b.上书谏寡人者(向皇帝.呈上) 修 a.乃重修岳阳楼 《岳阳楼记》(兴建,建造) b.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整治) c.雨村便急忙修书 《红楼梦》(撰写) d.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 诚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的确) b.帝感其诚 《列子·愚公移山》 诚心、诚意 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诸葛亮:《出师表》 确实、的确 d.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曹军必矣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表假设,如果、果真 e.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史记·陈涉世家》(果真) f.诚如是,汉室可兴矣.(如果,果真) 方 a.今齐地方千里:方圆 b.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地点 c.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狼》 将要 若 1、徐公不若君之美者(及,比得上,动词.) 2、门庭若市(如,像,动词.) 美 1、不如徐公美(美丽的) 2、妻之美我者(认为……美)曹刿论战一词多义 1.故:原因,缘故 (公问其故) 所以 (故逐之) 2.从:听 (民弗从) 跟随 (战则请从) 3.其:代他的,这里指曹刿 (其乡人曰) 他们,指齐军 (吾视其辙乱) 4.以:凭借 (何以战) 按照 (必以信) 5.请:请求 (曹刿请见) 请允许我 (战则请从) 6.之:助词,的 (小大之狱) 代词,代曹刿 (公与之乘) 7.安:养 (衣食所安) 怎么 (安求其能千里也) 8.加:戴上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虚报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9. 间:暗使 (又间(jiàn)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中间,当中 (颓(tui)然乎其间(jīan)者) 参与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jiàn)焉) 表示房屋的量词 (安得广厦千万间) 一会儿,顷刻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 夹杂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间断 (虽与外人间隔) 时 (奉命于危难之间) 间或,断断续续 (时时而间进)通假字 1.小惠未(徧):通“遍”,普遍,遍及.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 名词用为动词.赐福,保佑. 2.公将鼓之: 名词用为动词. 击鼓. 3.忠之属也: 形容词用作名词,尽力做好份内的事. 4.公与之乘: 名词作动词,乘战车,坐战车. 5.下视其辙: 名词作状语,下车. 6.齐师败绩: 名词用作动词,失败.。 5. 曹刿论战文言文字词翻译 译文如下: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来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应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乡亲们说:“居高位,享厚禄的人自会谋划此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太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他进宫廷拜见鲁庄公.曹刿问鲁庄公:“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们)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小恩惠没有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器和丝织品,我从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如实禀报神.”曹刿回答说:“小信用不能使神信任,神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弄清楚,我也必定按照实情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此打一仗.如果作战的话,请允许我跟随您去.”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两军在长勺交战.鲁庄公将要击鼓进军.曹刿说:“不可以.”齐军三次击鼓进军.曹刿说:“可以了.”齐军溃败.鲁庄公准备驾车追赶齐军.曹刿说:“不可以.”他下车看齐军车轮辗出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远看齐军的撤退情况,说:“可以追击了.”于是鲁庄公就下令追击齐军.已经战胜了齐军,鲁庄公问曹刿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 说:“作战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便衰弱;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耗尽了.对方的士气耗尽了,而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能战胜齐军.齐国是大国,难以预测,我恐怕在那儿有埋伏.但我看到他们车轮的印子杂乱,战旗倒下,所以追击齐军.”。
2023-09-10 14:20:591

曹刿论战写了曹刿什么精神?

鲁庄公十年春齐国出兵进攻鲁国,当时,齐强鲁弱,鲁国人曹刿见国难当头,挺身而出,建议鲁庄公要取信于民。鲁庄公听取了他的建议,采取了得民心的一些措施,并在曹刿的协助下选择了利于打仗的地点长勺。有利于攻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有利于追击齐军开始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结果鲁军大获全胜,鲁庄公问曹刿其中的奥妙,曹刿雄辩地论述了鲁胜齐败的原因。曹刿请见,表现了他的爱国热情;曹刿问战,表现了他的政治远见;曹刿参战,表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曹刿论战,表现了他过人的谋略。
2023-09-10 14:21:061

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

  1、原文   (1)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3)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译文:   (1)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2)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溃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3)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们。”
2023-09-10 14:21:151

曹刿论战历史背景

《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 曹刿论战背景 齐与鲁是春秋时期的邻国,都在今山东省,齐在东北部,鲁在西南部。公元前697年,齐襄公即位,政令无常,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分别逃到莒国和鲁国避难。次年齐襄公为公孙无知所杀。第三年春天,齐人杀死公孙无知,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夺得君位。 稍后,鲁庄公也亲自领兵护送公子纠回国争夺君位,八月鲁与齐师战于乾时,鲁军大败。齐桓公逼鲁庄公杀死公子纠。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借口鲁国曾帮助公子纠争夺齐国君位,再次兴兵攻鲁,两军战于长勺。这就是文章所记叙的齐鲁长勺之战。 《曹刿论战》原文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赏析 本文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文章的语言,无论是叙述还是人物对话,都极为简洁精炼,表意说理,通达晓畅。行文中散句、排比、偶句错落有致,增强了叙事写人的生动效果。其中曹刿的语言尤为精彩,如战场上的指挥用语,简短明确,这不仅衬托出战事紧迫无暇论析战争策略,也表现出曹刿思维敏捷和临战时坚定而自信的心态。
2023-09-10 14:21:351

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

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为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翻译解析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应战。曹刿请求拜见。他的同乡说:“都是得高官厚禄的人,又为什么要参与呢?”曹刿说:“有权势的人目光短浅,缺少见识,不能深谋远虑。”于是上朝去拜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什么应战呢?”庄公说:“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拿它来分给一些臣子。”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没有遍及于老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的。”庄公说:“用来祭祀的牛、羊、猪、玉器和丝织品,我不敢虚报,一定凭着一片至诚,告诉神。”曹刿回答说:“这点儿小诚意,不能被神信任,神不会赐福的。”庄公说:“轻重不同的案件,我既使不善于明察详审,一定依据实情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要打仗,请允许我跟随着去。”庄公同他共坐一辆战车。鲁国齐国的军队在长勺作战。庄公打算击鼓命令进军。曹刿说:“不行。”齐国军队敲了三次鼓。曹刿说:“可以进攻了。”齐国的军队大败。庄公准备驱车追去。曹刿说:“不行。”于是向下观察齐军车轮留下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了望。
2023-09-10 14:21:431

曹刿论战中鲁庄公值得肯定的地方有哪些?

放下尊严,虚心纳谏 尽职尽责,知人善用 不耻下问,取长补短
2023-09-10 14:21:542

缩写《曹刿论战》

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君王齐桓公为建立威信,以我鲁国曾帮助公子纠为借口进攻我国。国王鲁庄公被迫出兵抵御。曹刿是个有爱国之心的农民,听到这一消息后,便请求见鲁庄公。曹刿的同乡对他说:“国家大事就让那些吃肉的有权位的大官们去谋划,我们平民老百姓,只要 耕好地,守好自己的本分就行了!”曹刿却不听劝,说道:“那些大官们目光短浅,胸无大志,只思虑眼前利益,宫廷虽意见纷纷,良策千条,却都不能深谋远虑,这样仗就一定会打输。俗话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现在国难当前,我们身为鲁国人名又怎能不管呢?”于是,曹刿经历许多艰苦,终于见到了鲁庄公。见到鲁庄公后,曹刿问:“敢问大王,您凭靠什么条件作战呢?”鲁庄公思虑了一下,说道:“吃的穿的等这些养生的东西,我都不敢一个人独自享用,一定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皱了皱眉头,不太满意地说:“这些只是小恩惠,您分给了大臣们,而天下千千万万的人民们却没有得到,就不可能与民同乐,人民也不可能在打仗时配合您,听从您的。”鲁庄公肯定地点了点头,又说:“在祭祀时所用的牛羊猪这三牲,还有玉器和绸帛,我都不敢随便地改变旧制,不敢虚报数目,祭神时用的祭品数也一定如实地上报给神明”曹刿又摇摇头,说:“对神明不说谎话,这种有限的诚意,小小的信用一定不能受到神明们充分的信任,他们也不可能会保佑您打胜仗的。”鲁庄公开始有点急了,说道:“大大小小的要打官司的案件,即使我无法将每一个案件都明断清楚,可是,我都一定是本着忠诚负责的态度按照实情来处理的,这回总行了吧!”曹刿微笑着点点头:“恩!段案时明察秋毫,这倒是属于忠于职守一类的事!您能这样有诚意,就一定可以获得民心,得民心,战争就基本上有了胜利的可能。恩!如果您做到这样的话,倒可以凭借这个与齐国打一仗!如果作战的话,那时,恳请大王能够让我陪您一同前去!” 终于到了作战的时候,曹刿果然与鲁庄公一同上了战场,并同坐着一辆战车。曹刿很自信这次能够战胜齐国,因为在战争前的时间里,庄公一直都是察狱以情而得到了人民的信任和拥护。这次的战场是在长勺。庄公拿起鼓槌准备击鼓宣命进军时,曹刿阻止道:“大王,现在还不可急邃进军。”鲁庄公十分疑惑,但还是听了曹刿的话,因为他相信曹刿是个治国能士。等到齐国军队三次击鼓后,曹刿才说:“可以击鼓了,大王!”最后,齐军大败,齐国的败军们个个丢盔弃甲,狼狈地逃走。庄公高兴极了,兴奋地准备赶车追逐,曹刿又阻止了,说:“大王,危险,您还不能这么做!”说罢,他便走下战车,先俯下身子观察了敌军的车辙轮迹,然后又从容地登上了车坐前的扶手向远处望什么。这举动使鲁庄公更加疑惑了,疑惑之余,鲁庄公又听到曹刿说可以追赶。于是,鲁国军队驰前驱逐消灭了齐国的军队。 长勺之站胜利以后,鲁庄公为解开疑惑便问曹刿之所以“两可,两不可”的道理。曹刿说道:“在战场上,双方对敌,就要善于发现和利用有利机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对于战争决策者来说,或攻或守,需要掌握适宜的时机。而作战一事,主要靠的是士兵们奋勇杀敌的勇气。所以我军先退让一步,避开对方的锐气,然后争取有利的时机,由被动地位转化为完全主动的地位。因此在齐军们第一次击鼓时,他们士气振奋,满腔热血。而再次击鼓时,军心疲塌,士气衰减。等到第三次击鼓时,他们已经军心怠惰,士气尽竭。而我军才第一次击鼓,士兵们个个士气高涨,对方刚好士气衰竭,敌疲我打,因此我军方得以一鼓作气攻克阵地。敌方是一个大国,虽然被我国打败了,但也要设想到最不利的可能,不能够轻率行动,避免遭受埋伏的袭击,但也不能消极等待而错失良机。因此我观察了敌方战车的车辙,见车辙纷乱,而远望到他们的奎旗东倒西歪。所以,我当即便判定了他们不是诈败,因为如果是诈败的话,车辙就会比较有章法,不会如此纷乱,奎旗也不会那么东倒西歪,所以我决定驱车追赶他们。”鲁庄公听后连连称好,对曹刿赞赏有嘉,后封曹刿为鲁将。 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制强的“长勺之战”。
2023-09-10 14:22:041

《曹刿论战》中,曹刿的军事才能体现在哪

1.知己知彼,对内知道靠什么作战取胜,对外知道怎么打可以取胜。2.指挥若定,在开战时,阻止鲁庄公马上擂鼓进兵的冲动,而是等待时机,在齐人三鼓士气已衰时开始进行反击。3.稳扎稳打,在齐国军队进攻失败后,鲁庄公立刻就要指挥驱车追击敌人,曹刿反对,而是先下车查看敌军战车的轮迹,确定敌人是真的败逃后才同意追击。以上这些表现了曹刿高超的谋略和军事指挥才能。
2023-09-10 14:22:131

曹刿论战原文全文及翻译

曹刿论战一句一译如下:十年春,齐师伐我。翻译: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公将战,曹刿请见。翻译: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翻译: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位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翻译: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乃入见。翻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问:“何以战?”翻译: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翻译: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身边的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翻译: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翻译: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翻译: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翻译: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翻译: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公与之乘,战于长勺。翻译: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公将鼓之。翻译: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刿曰:“未可。”翻译:曹刿说:“现在不行。”齐人三鼓。翻译: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刿曰:“可矣。”翻译: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师败绩。翻译:齐军溃败。公将驰之。翻译: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曰:“未可。”翻译:曹刿说:“还不行。”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翻译:说完就向下看,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遂逐齐师。翻译:于是追击齐军。既克,公问其故。翻译: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翻译: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们。”
2023-09-10 14:22:201

《曹刿论战》原文及注释

  《曹刿论战》记叙的齐鲁长勺之战,是鲁国抵抗齐国进攻的一次战役。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整理的:《曹刿论战》原文及注释,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曹刿论战》原文及注释   曹刿论战   先秦:左丘明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徧 同:遍)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注释   曹刿(guì):春秋时鲁国大夫。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齐师:齐国的军队。齐,在今山东省中部。师,军队。   伐:攻打。   我:指鲁国。《左传》根据鲁史而写,故称鲁国为“我”。   公:诸侯的通称,这里指鲁庄公。   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当权者。   谋:谋议。   间(jiàn):参与。   鄙:鄙陋,目光短浅。   乃:于是,就。   何以战:就是“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用,凭,靠。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安:有“养”的意思。弗:不。专:独自专有,个人专有。   必以分人:省略句,省略了"之",完整的句子是“必以之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以,把。人:指鲁庄公身边的近臣或贵族。   遍:一作“徧”,遍及,普遍。   牺牲玉帛(bó):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玉,玉器。帛,丝织品。   加:虚报夸大。   小信未孚(fú):(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孚,使人信服。   福: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狱:(诉讼)案件。   察:明察。   情:实情。   忠之属也: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属,种类。   可以一战:就是“可以之一战”,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可,可以。以,凭借。   战则请从:(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从去。从:随行,跟从。   公与之乘: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之,指曹刿。   长勺:鲁国地名,今山东莱芜东北。   败绩:军队溃败。   驰:驱车追赶。   辙(zhé):车轮碾出的痕迹。   轼:古代车厢前做扶手的横木。   遂:于是,就。   逐:追赶,这里指追击。   既克:已经战胜。既,已经。   夫战,勇气也: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夫(fú),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没有实际意义。   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作,振作。   再:第二次。   三:第三次。   彼竭我盈:他们的勇气已尽,我们的勇气正盛。彼,代词,指齐军方面。盈,充沛,饱满,这里指士气旺盛。   难测:难以推测。测,推测,估计。   伏:埋伏。   靡(mǐ):倒下。   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题目是(教材编写者)后加的。   赏析   战争题材在《左传》中写得最好,详略得当,而且都有声有色,这篇文章就是一例。曹刿论战以“肉食者鄙”即当官的见识浅薄,不能考虑周全为理论基础,而他的深谋远虑开始的出发点是鲁庄公能否以百姓利益为重,所以他并不看重鲁庄公对侍从施舍小恩惠和祭神的诚实,而非常注重鲁庄公以民情审判大大小小的案件,认为这属于对百姓忠心,可以一战。   面对实力强大的齐国军队,曹刿没有贸然行事,当齐军三次击鼓进军,才建议击鼓,一鼓作气,战胜齐军于长勺,这件事也成为以弱胜强的典范。《左传》对这场战争没有细致的描绘,简单地用曹刿的“未可”“可矣”概括了战争的经过,以便使战前战后的论战更加突出。如果说战前论战体现了曹刿的以民为战争之本的基本战略思想,那么,战后论战则体现了他的战术思想,“一鼓作气”成为作战打仗的经典理论。不过他不是只凭借勇力,“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则体现了他谨慎的态度。   本文意在表现曹刿的“远谋”,故紧紧围绕“论战”来选取材料。第一段通过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强调人心向背是取决于战争胜负的首要条件,突出了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第二段简述曹刿指挥鲁军进行反攻、追击和最后取得胜利的过程,显示曹刿的军事指挥才能,为下文分析取胜原因作伏笔;第三段论述取胜的原因,突出曹刿善于抓住战机,谨慎而又果断的战术思想。全文叙事清楚,详略得当,人物对话准确生动,要言不烦,是《左传》中脍炙人口的名篇。
2023-09-10 14:22:281

《曹刿论战》主要内容是什么?思想感情是什么?

讲明在作战中一鼓作气的重要性。
2023-09-10 14:22:382

曹刿论战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本文通过写曹刿对长勺之战的论述以及弱鲁战胜强齐的史实,表现了曹刿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说明了只有取信于民和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把握好作战时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曹刿论战》中心思想、段落大意 【中心思想】课文通过曹刿与鲁庄公有关齐鲁战争问题的对话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阐明了作战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胜的道理,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赞美了曹刿的爱国之情。 【段落大意】 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可分两层: 前一层(十年春……乃入见。)写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明曹刿“请见”的原因; 后一层(问:“何以战?”……战则请从。)写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第二段,叙长勺之战的全过程。全段32字,以写鲁方之战术决策为主。 第三段,写曹刿论述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胜的原因。可分两层: 第一层(既克……故克之。)以“夫战,勇气也”为根据,提出要选择“彼竭我盈”的时机发动反攻的观点,回答了为什么必待“齐人三鼓”而后“鼓”的问题。 第二层(夫大国……故逐之。)以“大国难测,惧有伏焉”为根据,提出作战中必须时刻注意判断敌方意图的观点,说明了他“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之后才认为可以追击的原因。
2023-09-10 14:22:451

曹刿论战出自哪本书?

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曹刿论战是《左传》中的一篇文章,出自《左传·庄公十年》,作者u202c左丘明u202c。题目是后人所起。本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长勺之战发生在公元前684年,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传说是春秋末期的左丘明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曹刿论战》记叙齐、鲁之间的战争,“长勺之战”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曹刿论战中的相关成语: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辙乱旗靡:车迹错乱,军旗倒下。形容军队溃败。(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曹刿论战》)彼竭我盈:他们的士气已消失,而我们的士气正旺盛。(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
2023-09-10 14:23:151

《曹刿论战》是谁和谁的战争?

齐桓公即位后,依靠管仲的帮助,争取霸主的地位。但是,在他对鲁国的战争中,却遭到一次不小的挫折。 在齐桓公即位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684年,齐桓公派兵进攻鲁国。鲁庄公认为齐国一再欺负他们,忍无可忍,决心跟齐国拼一死战。 齐国进攻鲁国,也激起鲁国人民的愤慨。有个鲁国人曹刿(音guì),准备去见鲁庄公,要求参加抗齐的战争。有人劝曹刿说:“国家大事,有当大官的操心,您何必去插手呢?” 曹刿说:“当大官的目光短浅,未必有好办法。眼着国家危急,哪能不管呢?”说完,他一直到宫门前求见鲁庄公。鲁庄公正在为没有个谋士发愁,听说曹刿求见,连忙把他请进来。 曹刿见了鲁庄公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并且问:“请问主公凭什么去抵抗齐军?” 鲁庄公说:“平时有什么好吃好穿的,我没敢独占,总是分给大家一起享用。凭这一点,我想大家会支持我。” 曹刿听了直摇头,说:“这种小恩小惠,得到好处的人不多,百姓不会为这个支持您。” 鲁庄公说:“我在祭祀的时候,倒是挺虔诚的。” 曹刿笑笑说:“这种虔诚也算不了什么,神帮不了您的忙。” 鲁庄公想了一下,说:“遇到百姓吃官司的时候,我虽然不能一件件查得很清楚,但是尽可能处理得合情合理。” 曹刿才点头说:“这倒是件得民心的事,我看凭这一点可以和齐国打上一仗。” 曹刿请求跟鲁庄公一起上阵,鲁庄公看曹刿这种胸有成竹的样子,也巴不得他一起去。两个人坐着一辆兵车,带领人马出发。 齐鲁两军在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摆开阵势。齐军仗人多,一开始就擂响了战鼓,发动进攻。鲁庄公也准备下令反击,曹刿连忙阻止,说:“且慢,还不到时候呢!” 当齐军擂响第二通战鼓的时候,曹刿还是叫鲁庄公按兵不动。鲁军将士看到齐军张牙舞爪的样子,气得摩拳擦掌,但是没有主帅的命令,只好憋着气等待。 齐军主帅看鲁军毫无动静,又下令打第三通鼓。齐军兵士以为鲁军胆怯怕战,耀武扬威地杀过来。 曹刿这才对鲁庄公说:“现在可以下令反攻了。” 鲁军阵地上响起了进军鼓,兵士士气高涨,像猛虎下山般扑了过去。齐军兵士没防到这一着,招架不住鲁军的凌厉攻势,败下阵来。 鲁庄公看到齐军败退,忙不迭要下令追击,曹刿又拉住他说:“别着急!”说着,他跳下战车,低下头观察齐军战车留下的车辙;接着,又上车爬到车杆子上,望了望敌方撤退的队形,才说:“请主公下令追击吧!” 鲁军兵士听到追击的命令,个个奋勇当先,乘胜追击,终于把齐军赶出鲁国国境。 鲁军取得反攻的胜利,鲁庄公对曹刿镇静自若的指挥,暗暗佩服,但是心里总还有个没打开的闷葫芦。回到宫里,他先向曹刿慰劳了几句,就问:“头两回齐军击鼓,你为什么不让我反击?” 曹刿说:“打仗这件事,全凭士气。对方擂第一通鼓的时候,士气最足;第二通鼓,气就松了一些,到第三通鼓,气已经泄了。对方泄气的时候,我们的兵士却鼓足士气,哪有不打赢的道理?” 鲁庄公接着又问为什么不立刻追击。曹刿说:“齐军虽然败退,但它是个大国,兵力强大,说不定他们假装败退,在什么地方设下埋伏,我们不能不防着点儿。后来我看到他们的旗帜东倒西歪,车辙也乱七八糟,才相信他们阵势全乱了,所以才请您下令追击。” 鲁庄公这才恍然大悟,称赞曹刿想得周到。 在曹刿指挥下,鲁国击退了齐军,局势才稳定了下来。
2023-09-10 14:23:521

曹刿论战中曹刿的人物形象是什么?从哪看出来

曹刿是一个有聪明的军事头脑,认为战胜齐师的方法是后发制人有卓越的指导才能, 懂得取得胜利的途径是适时追击有正确的战略思想,明确战争胜利的条件是取信于民能关心国家大事,能深谋远虑,爱国热情,政治远见,卓越军事人才从他对战争前后的议论可以看出
2023-09-10 14:24: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