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歇后语:“姜太公钓鱼”下一句是什么

2023-10-02 03:18:25
共3条回复
nicehost

这句歇后语很常用,叫做: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姜太公用直钩不挂鱼饵垂钓,愿意上钩的鱼,就自己上钩。

比喻心甘情愿地中别人设下的圈套。

max笔记

“姜太公钓鱼”下一句是: 愿者上钩

大鱼炖火锅

姜太公钓鱼

愿者上钩

相关推荐

姜太公钓鱼歇后语是什么意思

说到歇后语,我们想到的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等。这些都是耳熟能详的歇后语,“姜太公钓鱼”这个歇后语大家肯定也不陌生,那么大家知道“姜太公钓鱼”的下一句是什么吗?一起来看看吧!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出自《史记·齐太公世家》这句歇后语是比喻一个人心甘情愿做某事。类似的句子,有“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姜太公姓姜名尚,又名吕尚,是辅佐周文王、周武王灭商的功臣。姜太公是商末周初伟大的军事家、思想家,他出自炎帝神农氏部族,是尧舜时期四岳伯夷的后裔。姜太公是东夷人士,史称“东海上人”,生于商朝庚丁帝八年,距今3155年。姜子牙,亦作姜尚也叫姜太公,姜子牙半生寒微,择主不遇,飘游不定,但他能动心忍性,观察风云,等待时机,终遇明主,辅佐姬昌,修德振武,以求兴周。周武王伐纣,太公为军师,牧野大战,灭商盛周,立了首功。周初分封,姜子牙被封为齐国君主,他治国有方,创建了泱泱大国,遗风犹存,累世相续,为后来的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五霸之首”而奠定了基础。
2023-09-10 16:45:111

姜太公钓鱼的歇后语是什么?

离水三寸,愿者上钩。
2023-09-10 16:45:2010

姜太公钓鱼的歇后语?

姜太公钓鱼 —— 愿者上钩
2023-09-10 16:45:552

姜太公钓鱼的歇后语

一个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说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商纣暴虐,周文王决心推翻暴政。太公姜子牙受师傅之命,下界帮助文王。但姜子牙觉得自己半百之龄、又和文王没有交情,很难获得文王赏识。于是在文王回都途中,在一河边,用没有鱼饵的直钩钓鱼。大家知道,鱼钩是弯的,但是姜子牙却用直钩(那其实也不能叫钩了)、不用鱼饵,钓到了很多鱼。文王见到了,觉得这是奇人(古代人对奇人都很尊敬的),于是主动跟他交谈,发现这真是个大有用之才,招入帐下。后来姜子牙帮助文王和他的儿子推翻商纣统治,建立了周朝。
2023-09-10 16:46:059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句谚语什么意思?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今多比喻心甘情愿的落入别人的谋划。
2023-09-10 16:47:3013

姜太公钓鱼的歇后语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2023-09-10 16:47:563

姜太公钓鱼文言文

1. 江太公钓鱼文言文的解释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姜尚在渭水边钓鱼,他用直钩不挂鱼饵钓鱼,愿意上钩的鱼,就会自己上钩。比喻心甘情愿地让人家上他的圈套。 典故出自《武王伐纣平话》卷下。原文如下: 翌日,文王狩于渭水,见白翁于此独垂钩,文王观其须发皆白,耄智之人。 疑其。闲观之,其钩竟以直而不就弯,且无饵之垂也。 文王大奇,笑而谓之。翁言:“姜尚因命守时,立钩钓渭水之鱼,不用香饵之食,离水面三尺, 尚自言曰:‘负命者上钩来!"” 译文: 有一天,周文王坐着车,带着他儿子和兵士到渭水北岸去打猎。 在渭水边,他看见一个头发花白的老翁在河岸上坐着钓鱼。他的钓法奇特,短干长线,线系竹钩,不用诱饵之食,文王看了很奇怪,就下了车,笑着跟他聊起来。 老翁说:“姜尚钓鱼,钓杆离水面有三尺高,愿者上钩。”经过一番谈话,知道他叫姜尚,是一个精通兵法的能人。 文王非常高兴,就请姜尚一起回宫。姜尚辅佐文王,兴邦立国,帮助姬昌之子周武王姬发,灭掉了商朝。 自己也被武王封于齐地,实现了建功立业的愿望。姜子牙钓出的可谓是一条“王候大鱼”。 2. 姜太公钓鱼新编作文 有一天,姜太公看到几个人学着他以前钓鱼的方法,“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可是,他们一条鱼都没有钓上来,姜太公摸着胡子笑着问道:“年轻人,这湖里有鱼吗?”年轻人不屑地说:“当然有了。 要不,我们怎么会在这里钓鱼呢?”姜太公笑着点点头说:“这就好办了,要我帮忙吗?”年轻人傲气地说:“老头子,我才不需要呢!你不把我的鱼吓跑,我就已经感到万分荣幸了。”姜太公说:“那我们就比比吧!”“好啊,谁怕谁,可……可……你没有竿呀,这样你不就吃亏了吗?”但姜太公却像变魔术似的从身后拿出一个盆子和“鱼竿”,说是鱼竿,又不像,为什么呢,因为那个“鱼竿”下面还有一块小石头,原来,姜太公也是准备来钓鱼的。 比赛开始了,姜太公不慌不忙地搬来一盆水,拿着“鱼竿”钓了起来,但他这回的钓鱼方法和以前大有不同,他这回拿起“鱼竿”在水里“嘭”一声,便有一条鱼浮上来了,又“嘭”一声,又有一条鱼浮上来了……年轻人看的目瞪口呆,“这……这……这是怎么回事呀?怎么……我是不是眼花了呀?”姜太公笑着说:“不是你眼花,是因为我的小石头碰到了鱼的脑袋,自然而然它们就浮上来了,你明白吗?” 年轻人恍然大悟,说:“哦,原来如此。”。 3. 姜太公钓鱼诗词 大雅·大明(节录) 周 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 维师尚父,时维鹰扬。 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 楚辞·离骚(节录) 周 屈原 说操筑于傅岩兮,武丁用而不疑。 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 宁戚之讴歌兮,齐桓闻以该辅。 楚辞·离骚·九章(节录) 周 屈原 吕望屠于朝歌兮,宁戚歌而饭牛。 不逢汤武与柏缪兮,世孰云而知之? 楚辞·天问(节录) 周 屈原 师望在肆,昌何识?鼓刀扬声,后何喜? 武发杀殷,何所悒?载尸集战,何所急? 文王见吕尚赞 六朝 庾信 言归养老,垂钓西川。 岸上磻石,溪唯小船。 风云未感,意气怡然。 有此相望,于兹几年。 玄云 唐 房玄龄 周文猎渭滨,遂载吕望归。 符合如影响,先天天不违。 钓竿 唐 房玄龄 太公宝此术,乃在灵秘篇。 机变随物移,精妙贯未然。 三月曲水宴 唐 王勃 彭泽官初去,河阳赋始传。 田园归旧国,诗酒间长筵。 列室窥丹洞,分楼瞰紫烟。 萦回亘津渡,出没控郊廛。 凤琴调上客,龙辔俨群仙。 松石偏宜古,藤萝不记年。 重檐交密树,复磴拥危泉。 抗石 南岭,乘沙眇北川。 傅岩来筑处,磻溪入钓前。 日斜真趣远,幽思梦凉蝉。 豹 唐 李峤 车法肇宗周,鼷文阐大猷。 还将君子变,来蕴太公筹。 委质超羊 ,飞名列虎侯。 若令逢雨露,长隐南山幽。 咏怀古意上裴侍郎(节录) 唐 骆宾王 穷经不沾用,弹铗欲谁申?天子未驱策,岁月几沉沦。 轻生长慷慨,效死独殷勤;徒歌易水客,空老渭川人。 游茅山 唐 储光羲 昔贤居柱下,今我去人间。 良以直心旷,兼之外视闲。 垂纶非钓国,好学异希颜。 落日登高屿,悠然望远山。 溪流碧水去,云带清阴还。 想见中林士,岩扉长不关。 太公哀晚遇 唐 常建 日出渭流白,文王畋猎时。 钓翁在芦苇,川泽无熊罴。 诏书起遗贤,匹马令致辞。 因称江海人,臣老筋力衰。 迟迟诣天车,怏怏悟灵龟。 兵马更不猎,君臣皆共怡。 同车至咸阳,心影无磷缁。 四牡玉墀下,一言为帝师。 王侯拥朱门,轩盖曜长逵。 古来荣华人,遭遇谁知之? 落日悬桑榆,光景有顿亏。倏悲天地人,虽贵将何为! 冬至过后吴张二子檀溪别业 唐 孟浩然 卜筑因自然,檀溪不更穿。 园庐二友接,水竹数家连。 直与南山对,非关选地偏。 草堂时偃曝,兰 日周旋。 外事情都远,中流性所便。 闲垂太公钓,兴发子猷船。 余亦幽栖者,经过窃慕焉。 梅花残腊月,柳色半春天。 鸟泊随阳雁,鱼藏缩项鳊。 停杯问山简,何似习池边。 行路难 唐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鞠歌行 唐 李白 玉不自言如桃李,鱼目笑之卞和耻。楚国青蝇何太多,连城白璧遭谗毁。 荆山长 号泣血人,忠臣死为刖足鬼。 听曲知宁戚,夷吾因小妻。 秦穆五羊皮,买死百里奚。洗拂青云上,当时贱如泥。 朝歌鼓刀叟,虎变磻溪中。 一举钓六合,遂荒营丘东。 平生渭水曲,谁识此老翁?奈何今之人,双目送飞鸿。 上之回 唐 李白 三十六离宫,楼台与天通。 阁道步行月,美人愁烟空。 恩疏宠不及,桃李伤春风。 淫乐意何极,金舆向回中。 万乘出黄道,千旗扬彩虹。 前军细柳北,后骑甘泉东。 岂问渭川老,宁邀襄野童!但慕瑶池宴,归来乐无穷。 猛虎行(节录) 唐 李白 丈夫相见且为乐,槌牛挝鼓会众宾。 我从此去钓东海,得鱼笑寄情相亲。 赠钱徵君少阳 唐 李白 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 秉烛唯须饮,投竿也未迟。如逢渭川猎,犹可帝王师。 4. 文言文《姜太公钓王侯将相》可不可以帮我翻译 姜太公钓王侯将相译文: “宁在直中取,不在曲中求。 不为金鳞设,只钓王与侯 。”是《封神演义》中的一个典故:周文王见姜子牙在渭水河边用直钩钓鱼,有些不解,就问姜子牙为什么这样做,姜子牙就说了这四句。大意是:我做事宁可直着来(连鱼钩也是直的),也绝不拐弯抹角去做事。我的鱼饵不是为那些金贵的鱼准备的,只等那些王侯将相(后来钓得西伯侯姬昌)前来上钩。 这也正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典故的由来。 “宁可直中取,不可屈中求。”的意思是:做事宁可直着来(做不成),也决不拐弯抹角去做(来求得成功)。是说一个人很正直。 5. 关于“姜太公钓鱼”的诗词有哪些 1.寄天台陈希畋 唐代:徐夤 阴山冰冻尝迎夏,蛰户云雷只待春。 吕望岂嫌垂钓老, 西施不恨浣纱贫。坐为羽猎车中相,飞作君王掌上身。 拍手相思惟大笑,我曹宁比等闲人。 2.题磻溪垂钓图 唐代:罗隐 吕望当年展庙谟,直钩钓国更谁如。 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须供使宅鱼。 3.寄李处士 唐代:秦韬玉 吕望甘罗道已彰,只凭时数为门张。 世途必竟皆应定, 人事都来不在忙。要路强干情本薄,旧山归去意偏长。 因君指似封侯骨,渐拟回头别醉乡。 4.大明 先秦:佚名 明明在下,赫赫在上。 天难忱斯,不易维王。天位殷适,使不挟四方。 挚仲氏任,自彼殷商,来嫁于周,曰嫔于京。乃及王季,维德之行。 大任有身,生此文王。维此文王,小心翼翼。 昭事上帝,聿怀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国。 天监在下,有命既集。文王初载,天作之合。 在洽之阳,在渭之涘。 文王嘉止,大邦有子。 大邦有子,伣天之妹。文定厥祥,亲迎于渭。 造舟为梁,不显其光。 有命自天,命此文王。 于周于京,缵女维莘。长子维行,笃生武王。 保右命尔,燮伐大商。 殷商之旅,其会如林。 矢于牧野,维予侯兴。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 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 5.文王见吕尚赞 周·庾信 言归养老,垂钓西川。 岸上盘石,溪惟小船。 风雨未感,意气怡然。 有此相望,于今几年。
2023-09-10 16:48:041

姜太公钓鱼的故事

商纣暴虐,周文王决心推翻暴政。太公姜子牙受师傅之命,下界帮助文王。但姜子牙觉得自己半百之龄、又和文王没有交情,很难获得文王赏识。于是在文王回都途中,在河的一边,用没有鱼饵的直钩钓鱼。大家知道,鱼钩是弯的,但是姜子牙却用直钩、不用鱼饵,钓到了很多鱼。文王见到了,觉得这是奇人(古代人对奇人都很尊敬的),于是主动跟他交谈,发现这真是个大有用之才,招入帐下。后来姜子牙帮助文王和他的儿子推翻商纣统治,建立了周朝。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2023-09-10 16:48:1412

姜太公真的钓鱼了吗

姜太公是真的钓鱼了,最后也吸引来了周文王。历史记载姜太公:“太公涓钓于隐溪,五十有六年矣,而未尝得一鱼。”姜太公就是姜尚,字子牙,西周初年帮助武王伐纣的功臣之一。姜子牙出身自名门望族,但到了他这一代家境败落,姜子牙从小到处打工维持生计,同时他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等待着有一天可以施展才华,直到他72岁才等到前来拜访的姬昌。晋代苻朗《苻子·方外》里记载:“太公涓钓于隐溪,五十有六年矣,而未尝得一鱼。鲁连闻之,往而观其钓焉。太公涓跪石隐崖,不饵而钓,仰咏俛吟,及暮而释竿。”就是说姜太公在溪边垂钓,不在鱼钩上挂鱼饵,钓杆也不伸到水里,鱼钩离水面有三尺高。他在河边自言自语着:“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因为姜太公奇怪的举动,所以大家私底下都议论着他。周文王姬昌要伐纣,迫切需要有才能的人,听说了姜尚很有才干,就拿着礼物亲自去见姜尚。最后姜尚为相,辅佐了文王和武王,灭掉了商朝。姜尚钓鱼引来了自己的伯乐,实现了建功立业的愿望,正如姜子牙自己说的他钓出的是一条“大鱼”。
2023-09-10 16:49:201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故事

  姜尚,字子牙,吕是他的封姓,太公望是对他的尊称,所以后世人又叫他吕望、姜太公。传说姜太公垂钓溪,直钩无饵,离水三尺,愿者上钩。其实,他是借钓鱼等待时机罢了。所以,白居易在《渭上偶钓》一诗中说他是「钓人不钓鱼,七十得文王」,果然钓到了周文王后,他从此放下了钓竿,辅周伐纣,成了兴周八百年的功臣, 历史 上著名的 军事 家。   姜太公钓鱼是不是历史上确有的事实呢?从史书的记载来看,是确有其事的。《史记》(齐太公世家第二)记载:「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鱼钓**周西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 。」这里的「**」,读音干,是地名,即兹泉。《括地志》载:兹泉水源出岐州岐山西南凡谷。《吕氏春秋》记载:「太公钓于兹泉遇文王」。唐代张守节在《史记》的注释中注一行小字说:「中有泉,谓之兹泉,泉水潭积,自成渊渚,即太公钓处。」这些历史的记载,阐明了姜太公钓鱼确是事实。   姜太公钓鱼的民间传说也很多,而《说苑》的记载则非常有趣:「吕望年七十,钓于渭渚,三日三夜无鱼食者。望即忿,脱其衣冠。上有农人者,古之异人,谓望曰:子姑复钓,必细其纶,芳其饵,徐徐而投,无令鱼骇。望如其言,初下得鲋,次得鲤,刺鱼腹得书,书文曰:吕望封于齐,望知其异。」当然,剖开鱼腹得书,只不过是古人迷信的说法,而描写吕尚三天三夜没有钓到鱼,这位有雄才大略的军事家也沉不住气了,气忿地脱掉衣服,甩掉帽子,非常形象地把姜太公钓不到鱼时那种急躁情绪勾划了出来,是很合情理的。从渔事来说,那位农人指出的几点:线要细,饵要香,轻轻地投钩,不要把鱼惊走,则说明古人钓鱼已经有非常丰富的经验了,这几点原则,直到今天,仍然适用。   关于 姜子牙 籍鱼钓文王,在民间也有许多不同版本的传说。其中一说是,他在渭水河边钓鱼历经了风霜雨雪的煎熬,头发已经完全斑白,但他仍然痴心不变。嘴里常常念叨:“王命者,负钩来”。一天,来了一辆马车,车中躺着一位大家公子,因途中忽得疾病,昏迷不醒,诊治者皆称为不治之症。 姜子牙 撩起车帘看了一下说:“诸位宽心,不必治,此人三日内必好”。但无人能够相信一个穷困潦倒的穷钓翁说的话。   姜太公钓鱼,是钓人不钓鱼!
2023-09-10 16:49:401

姜太公钓鱼的故事

商纣王暴虐,周文王决心推翻暴政,太公姜子牙受师傅之命,下界帮助文王。但姜子牙觉得自己半百之龄、又和文王没有交情,很难获得文王赏识。于是在文王回都途中,在河的一边,用没有鱼饵的直钩钓鱼...
2023-09-10 16:49:482

姜太公钓鱼的故事

太公钓鱼的意思是:比喻心甘情愿地中别人设下的圈套   商朝的末代君主纣王,暴虐无道,荒*无度,骄奢*逸,烂杀百姓。纣王手下有个叫姜尚,又名姜子牙的大臣,他见纣王如此胡作非为,便弃官而走,隐居在渭水之滨。   渭河一带是诸候姬昌的管辖范围。姬昌就是后来的周文王。姜子牙知道姬昌胸怀大志,求贤如渴,为了吸引姬昌的注意,姜子牙天天坐在渭水边“钓鱼”。一般人用弯钩钓鱼,弯钩上挂着鱼饵,然后把鱼钩放入水中,诱骗鱼儿上钩。可是姜子牙用的鱼钩是直的,上面不放鱼饵,而且离开水面足有三尺高。他一边高举钓竿,他一边钓一边说:“鱼儿呀,愿意的就上钩吧!”   在水边钓鱼的姜子牙七十岁时,巧遇在渭水河边出猎的姬昌。姬昌同他交谈,谈得非常投机,文王了解姜尚确有真才,便让姜尚与他同车而归。   姜子牙入朝后,被姬昌封为太公。姬昌曾问姜子牙:“怎么样才能得到天下呢?”姜子牙说:“王者之国,使人民富裕;霸者之国,使士富裕;仅存之国,使大夫富裕;无道之国,国库富裕。这叫做上溢而下漏。”   后来,姜子牙连续辅佐文王、武王,*了纣王的统治,建立了中国历年代最长久的周朝。   “太公钓鱼”比喻心甘情愿上圈套。   (出自《武王伐纣平话》)
2023-09-10 16:49:571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句谚语什么意思

《武王伐纣平话》卷下:姜尚因命守时,立钩钓渭水之鱼,不用香饵之食,离水面三尺, 尚自言曰:“负命者上钩来!”释义“太公”,即周初的姜尚,又称姜子牙。姜太公用直钩不挂鱼饵钓鱼,愿意上钩的鱼,就自己上钩。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圈套
2023-09-10 16:50:069

姜太公钓鱼是什么意思?

愿者上钩
2023-09-10 16:50:3814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意思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意思是指心甘情愿上别人的当。也比喻明知是设下的圈套却甘愿上当,或寓意两厢情愿。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拼音:Jiāng Tài gōng diào yú,yuàn zhě shàng gōu)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熟语。这则熟语的相关典故最早见于《史记齐太公世家》。《武王伐纣平话》及《封神演义》也记录有类似的故事。《武王伐纣平话》载:姜太公退隐在渭河边,经常河边钓鱼,他钓鱼的方式很特别,钓杆很短,钓线只有三尺长,钓钩是直的,而且不放鱼饵,人们讥笑他,他说“愿者上钩”。后人用“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比喻甘愿去做可能吃亏上当的事。该熟语在句中可作宾语、分句,也可独立成句。也说“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2023-09-10 16:51:051

姜太公钓鱼的故事

  姜太公钓鱼讲的是商纣暴虐,太公姜子牙想要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于是来到西岐,每日在河边用直钩钓鱼,等待周文王的到来,后来周文王看到这一场景之后,断定姜子牙是一个奇人,便多次邀请他和自己一起兴邦立国,最后他帮助文王和他的儿子建立周朝的故事。    姜太公钓鱼典故   姜子牙听说西伯侯招贤纳士、广施仁政,年过半百的他千里迢迢来到西岐,但是并没有马上去找西伯侯,而是来到了渭水边上,每天用直钩钓鱼,也不放鱼饵,就这样等待姬昌的到来。他每天都会去河边钓鱼,并且一边钓鱼一边自言自语:“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当周文王听说这件事情之后就去渭水旁边观看,认为这是一个奇人,便聘请姜子牙辅助自己兴邦立国,最后姜子牙辅助周武王,建立周朝。    姜太公钓鱼的启示和意思   启示: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告诉我们要别人臣服和尊重给自己,首先要提升自己的能力,只有自己的能力强了,才能吸引更多的人的尊重。   意思: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
2023-09-10 16:51:231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来历

这个典故出自晋·苻朗《苻子·方外》,原文为:太公涓钓于隐溪,五十有六年矣,而未尝得一鱼。鲁连闻之,往而观其钓焉。太公涓跪石隐崖,不饵而钓,仰咏俛吟,及暮而释竿。这个典故说的是:姜子牙在河边约鱼,他的鱼钩是一根直的大针,根本就钓不到鱼,但他还是每天都去钓鱼,别人说他应该把针弄弯了才能钓到鱼,但他说,他只钓君王不钓鱼。殷朝末年纣王残暴,祸乱人间,姜太公为了躲避战争而隐居于此垂钓,他钓鱼所用的鱼钩上并没有鱼饵,众所周知,钓鱼所用的鱼钩是弯曲的,但是姜子牙所用的鱼钩却是直直的。一天周文王走到姜子牙的边上,让周文王感到很奇怪的是,看到姜子牙钓鱼所用的钩,内心感到十分诧异,一番思索后周文王便转向姜子牙。问到:“先生是如何将河中的鱼钓上来的?”姜子牙回答到:“愿者上钩。”周文王一听到这个回答,便觉得自己是真的遇上了高人,不然河中的鱼儿怎会心甘情愿的上钩。过后周文王便把姜子牙请到国中,诚心的希望他能辅佐自己,匡扶天下,姜子牙听后,欣然接受了。
2023-09-10 16:51:321

姜太公钓鱼歇后语下一句是什么

“姜太公钓鱼”歇后语下一句是“愿者上钩”。姜太公又称姜尚,字子牙,东海上人。他在没有得到文王重用的时候,隐居在陕西渭水边的一个地方,属于老年不得志那种类型。他经常在磻溪旁垂钓。我们都知道,钓鱼都是用弯钩,上面挂着饵料,然后把它抛在水里,诱骗鱼儿上钩。但是他钓鱼的方法十分奇特,短干长线,线系直钩,不用诱饵之食,钓杆也不垂到水里,离水面有三尺高。他一边高高举起钓竿,一边自言自语道:不想活的鱼儿呀,你们愿意的话,就自己上钩吧。“姜太公钓鱼”的主要目的姜太公钓鱼的奇特方法传到了西伯侯姬昌那里,姬昌知道后,派了一名士兵去传姜太公来。姜太公并不理睬这个士兵,只顾自己钓鱼,并自言自语。姬昌听了士兵的禀报后,改派一名官员去请太公来,可是太公依然不答理。姬昌这才意识到,要亲自去请他才对。于是他斋戒三日,沐浴更衣,带着厚礼,前往磴溪去聘请姜太公。这一请可费了力了,一去就是八次。当姜太公答应出山辅佐时,传说姬昌还亲自为姜太公驾车八百步,这才有了日后姜太公为周朝开创的八百年基业的事情。
2023-09-10 16:51:561

姜太公钓鱼什么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商纣王在位期间,有个人名叫姜尚,字子牙。他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精通兵法战略,胸怀壮志凌云。他曾去殷商都城朝歌求做官没 成功。姜子牙听说西伯侯姬昌招贤纳士、广施仁政,年逾七旬的他便千里 迢迢来到西歧。到达西歧后,他没有前去毛遂自荐,而是辗转来到渭水 北岸住下。此后,他每天在渭水垂钓,等待姬昌的到来。姜子牙钓鱼的方法很奇特:鱼竿短,鱼线长,用直钩,没鱼饵,钓竿不放进水里,离水面有三尺高。他一边钓鱼一边自言自语:“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一个叫武吉的樵夫来到河边,看到姜子牙用不挂鱼饵的直鱼钩在水面上钓鱼,便对他说:“像您这样钓鱼,就是一百年也钓不到一条鱼。”姜子牙说:“你不知道个中缘由,我不是为了钓到鱼,而是为了钓王与侯。”后来,他果然钓到了周文王姬昌。姬昌兴周伐纣,迫切需要招揽人才,他断定年逾古稀的姜子牙是栋梁之才。于是,他斋食三日,沐浴更衣,带着厚礼,亲自前往聘请姜子牙。姜子牙辅佐周文王兴邦立国,后又辅助周武王姬发灭掉了商。姜子牙被武王封于齐地,实现了建功立业的愿望。
2023-09-10 16:52:261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来历是什么?

周文王想灭了商纣,没有能力,四处找能人,到一个河边,看到有个用直钩钓鱼,觉得 很奇怪,于是过去了解,发现他的见解不一般,就把他招为贤人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句话是在以姜太公的 立场想出来的 歇后语就是直钩一定是不能 钓鱼,但是如果那只“鱼”是 有另类思想的,那它肯定能看出姜太公的才能和特殊..那个愿者就是周文王
2023-09-10 16:52:421

西周著名历史故事姜太公钓鱼论姜太公钓鱼

说起西周的历史故事,小编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姜太公钓鱼了,毋庸置疑,姜太公钓鱼的主人公就是姜太公了,姜太公原名姜名尚,又名吕尚,但是你知道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故事是怎么发生的吗?姜太公钓鱼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发生的呢?请跟小编来吧。姜太公钓鱼是发生于商周时期的历史传说故事。纣和夏桀一样,只知道自己享乐,根本不管人民的死活。他没完没了地建造宫殿,他在他的别都朝歌造了一个富丽堂皇的"鹿台",把搜刮得来的金银珍宝都贮藏在里面;他又造了一个极大的仓库,叫做"钜桥",把剥削来的粮食堆积起来。他把酒倒在池里,把肉挂得像树林一样。他和宠姬妲己过著穷奢极欲的生活。他还用各种残酷的刑罚来镇压人民。凡是诸侯背叛他或者百姓反对他,他就把人捉起来放在烧红的铜柱上烤死。这叫做"炮烙"的刑罚。纣的残暴行为,加速了商朝的灭亡。这时候,在西部的一个部落却正在一天天兴盛起来,这就是周。周本是一个古老的部落。夏朝末年,这个部落在现在_西、甘肃一带活动。到了古公_父的孙子姬昌继位的时候,周部落已经很强大了。周部落强大起来,对商朝是个很大的威胁。纣王下了一道命令,把周文王拿住,关在_里地方。周文王获得自由后,决心治理好自己的国家,以便寻找机会,推翻商朝,报仇雪耻。他看到自己手下虽然有了不少文臣武将,可是还缺少一个文物全才能够统筹全局的人,帮他筹划灭商大计。因此他经常留心寻访这样的大贤人。这个时候,姜太公出现了。太公姓姜名尚,又名吕尚,是辅佐周文王、周武王灭商的功臣。他在没有得到文王重用的时候,隐居在_西渭水边一个地方。那里是周族领袖姬昌统治的地区,他希望能引起姬昌对自己的注意,建立功业。太公常在番的溪旁垂铃。一般人钓鱼,都是用弯钩,上面接着有香味的饵食,然后把它沉在水里,诱骗鱼儿上钩。但太公的钓钩是直的,上面不挂鱼饵,也不沉到水里,并且离水面三尺高。他一边高高举起钓竿,一边自言自语道:不想活的鱼儿呀,你们愿意的话,就自己上钩吧!一天,有个打柴的来到溪边,见太公用不放鱼饵的直钩在水面上钓鱼,便对他说:老先生,像你这样钓鱼,100年也钓不到一条鱼的!太公举了举钓竿,说:对你说实话吧!‘我不是为了钓到鱼,而是为了钓到王与侯!太公奇特的钓鱼方法,终于传到了姬昌那里。姬昌知道后,派一名士兵去叫他来。但太公并不理睬这个士兵,只顾自己钓鱼,并自言自语道:钓啊,钓啊,鱼儿不上钩,虾儿来胡闹!姬昌听了士兵的禀报后,改派一名官员去请太公来。可是太公依然不答理,边钓边说:钓啊,钓啊,大鱼不上钩,小鱼别胡闹!姬昌这才意识到,这个钓者必是位贤才,要亲自去请他才对。于是他吃了三天素,洗了澡换了衣服,带着厚礼,前往番溪去聘请太公。太公见他诚心诚意来聘请自己,便答应为他效力。姜太公果然是栋梁之才,他做了周文王的国相,帮助周文王整顿政治和军事,对内发展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对外征服个部族,开拓疆土,削弱商朝的力量。周文王在姜尚的辅佐下,先后打败了大戎、密须得部族,征服了嗜、阁等小国,并且吞并了从属于商朝的崇国,在崇国的地盘上营建了一个丰城,把都城从岐山南边的周原迁到了丰城。到周文王晚年的时候,周的疆土大大扩充,西边收复了周祖的老家,现在_西、甘肃一带地方,东北进展到现在山西的黎城附近,东边到达现在河南沁阳一带,逼近了殷纣王的都城朝歌,南边把势力扩充到了长江、汉水、汝水流域。据说周文王已经控制了当时天下的三分之二,为灭商奠定了可靠了基础。
2023-09-10 16:52:501

太公钓鱼的历史故事。

商纣暴虐,周文王决心推翻暴政。太公姜子牙受师傅之命,下界帮助文王。但姜子牙觉得自己半百之龄、又和文王没有交情,很难获得文王赏识。于是在文王回都途中,在河的一边,用没有鱼饵的直钩钓鱼。大家知道,鱼钩是弯的,但是姜子牙却用直钩、不用鱼饵,钓到了很多鱼。文王见到了,觉得这是奇人(古代人对奇人都很尊敬的),于是主动跟他交谈,发现这真是个大有用之才,招入帐下。后来姜子牙帮助文王和他的儿子推翻商纣统治,建立了周朝。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2023-09-10 16:53:017

姜太公钓鱼歇后语及其典故

【答案】: 答案: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典故:姜太公钓鱼是发生于商周时期的历史传说故事。商纣暴虐,周文王决心推翻暴政。太公姜子牙受师傅之命,下界帮助文王。但姜子牙觉得自己半百之龄、又和文王没有交情,很难获得文王赏识。于是在文王回都途中,在河的一边,用没有鱼饵的直钩钓鱼。大家知道,鱼钩是弯的,但是姜子牙却用直钩,不用鱼饵,钓到了很多鱼。文王见到了,觉得这是奇人,于是主动跟他交谈,发现这真是个大有用之才,招入帐下。后来姜子牙帮助文王和他的儿子推翻商纣统治,建立了周朝。
2023-09-10 16:53:181

姜太公钓鱼 愿者上钩。下一句是什么

没有下 句
2023-09-10 16:53:288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故事

神啊,你到底想问啥?
2023-09-10 16:53:576

姜太公钓鱼中姜太公钓到的是什么鱼?

商纣王在位期间,有个人名叫姜尚,字子牙。他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精通兵法战略,胸怀壮志凌云。他曾去殷商都城朝歌求做官没 成功。姜子牙听说西伯侯姬昌招贤纳士、广施仁政,年逾七旬的他便千里 迢迢来到西歧。到达西歧后,他没有前去毛遂自荐,而是辗转来到渭水 北岸住下。此后,他每天在渭水垂钓,等待姬昌的到来。姜子牙钓鱼的方法很奇特:鱼竿短,鱼线长,用直钩,没鱼惧,钓 竿不放进水里,离水面有三尺高。他一边钓鱼一边自言自语:“太公钓 鱼,愿者上钩。”一个叫武吉的樵夫来到河边,看到姜子牙用不挂鱼饵的直鱼钩在水面上钓鱼,便对他说:“像您这样钓鱼,就是一百年也钓不到一条鱼。”姜子牙说:“你不知道个中缘由,我不是为了钓到鱼,而是为了钓王 与侯。”后来,他果然钓到了周文王姬昌。姬昌兴周伐纣,迫切需要招揽人才,他断定年逾古稀的姜子牙是栋梁之才。于是,他斋食三日,沐浴更 衣,带着厚礼,亲自前往聘请姜子牙。姜子牙辅佐周文王兴邦立国,后 又辅助周武理发灭掉了触。姜子牙被赋王封于齐地,实现了建功立业的愿望。这里的鱼不是真正的鱼 指的是周文王姬昌
2023-09-10 16:54:163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是俗语吗还是歇后语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是歇后语
2023-09-10 16:54:412

姜太公钓鱼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姜太公又称姜尚,字子牙,东海上人。姜尚的钓法奇特,短干长线,线系竹钩,不用诱饵之食,钓杆也不垂到水里,离水面有三尺高,并且一边钓鱼一边自言自语,“姜尚钓鱼,愿者上钩。”一个叫武吉的樵夫,看到姜子牙不挂鱼饵的直鱼钩,嘲讽道:“像你这样钓鱼,别说三年,就是一百年,也钓不到一条鱼。”姜尚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曲中取鱼不是大丈夫所为,我宁愿在直中取,而不向曲中求。我的鱼钩不是为了钓鱼,而是要钓王与侯。” 后来,他果然钓到了周文王姬昌。姬昌兴周伐纣迫切需要人才,得知年已古稀的姜尚很有才干,他斋食三日,沐浴整衣,抬着聘礼,亲自前往磻溪应聘,并封姜尚为相。姜尚辅佐文王,兴邦立国,帮助姬昌之子周武王姬发,灭掉了商朝。自己也被武王封于齐地,实现了建功立业的愿望。姜子牙钓出的可谓是一条“王候大鱼”。
2023-09-10 16:54:501

姜太公钓鱼的歇后语

1、姜太公钓鱼的歇后语是愿者上钩。2、姜子牙钓鱼的方法很奇特:鱼竿短,鱼线长,用直钩,没鱼饵,钓竿不放进水里,离水面有三尺高。他一边钓鱼一边自言自语:“太公钓鱼,愿者上钩。”3、一个叫武吉的樵夫来到河边,看到姜子牙用不挂鱼饵的直鱼钩在水面上钓鱼,便对他说:“像您这样钓鱼,就是一百年也钓不到一条鱼。”4、姜子牙说:“你不知道个中缘由,我不是为了钓到鱼,而是为了钓王与侯。”后来,他果然钓到了周文王姬昌。姬昌兴周伐纣,迫切需要招揽人才,他断定年逾古稀的姜子牙是栋梁之才。5、姜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号飞熊,河内郡汲县人。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韬略家,周朝开国元勋,商末周初兵学奠基人。6、垂钓于渭水之滨,遇见西伯侯姬昌,拜为“太师”(武官名),尊称太公望,成为首席智囊,辅佐姬昌建立霸业。周武王即位后,尊为“师尚父”,成为周国军事统帅,人称姜尚。7、辅佐武王消灭商纣,建立周朝,封为齐侯,定都于营丘,成为姜氏齐国的缔造者、齐文化的创始人。辅佐执政周公旦,平定内乱,开疆扩土,建立成康之治。周康王六年,卒于镐京,长子姜_嗣位。8、后世推崇备至,历代皇帝和文史典籍尊为兵家鼻祖、武圣、百家宗师。唐肃宗时期,追封为武成王,设立武庙祭祀。宋真宗时期,追谥昭烈。
2023-09-10 16:54:571

姜太公钓鱼什么意思

  属于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比喻心甘情愿地中别人设下的圈套。   商纣暴虐,周文王决心推翻暴政。太公姜子牙受师傅之命,下界帮助文王。但姜子牙觉得自己半百之龄、又和文王没有交情,很难获得文王赏识。于是在文王回都途中,在河的一边,用没有鱼饵的直钩钓鱼。鱼钩为弯曲形状,但是姜子牙却用直钩,不用鱼饵,钓到了很多鱼。文王见到了,觉得这是一位奇人,于是主动跟他交谈,并招入帐下。后来姜子牙帮助文王和他的儿子推翻商纣统治,建立了周朝。
2023-09-10 16:55:051

姜太公在哪里钓鱼?

姜太公在宝鸡市陈仓区天王镇钓鱼。中国钓鱼始祖之乡——姜太公钓鱼台位于宝鸡市陈仓区天王镇境内,南依秦岭,北望渭水,总面积约200平方公里,距西安150公里,宝鸡市30公里。二级旅游专线与西宝高速公路、西宝南线相连,交通十分便利。景区内人文古迹闻名海内外,名贯古今的“姜子牙钓鱼、周文王访贤”的历史典故就发生在这里。汉代立祠,兴盛唐时的殿堂祠庙随山就势,气势宏伟。巨大如丘的“钓磺灵矶”石,跪痕犹存、被称为中国第一钓台的姜子牙“跪石”及粗需三人合抱的四棵“唐柏”更为这内涵深厚的人文古迹锦上添花,给人以知识的熏陶和历史的感悟。历史沿革:位于宝鸡市伐鱼河谷,为周初名臣姜太公隐居垂钓、周文王访贤与之相遇的地方。传说中姜太公当年垂钓跪坐的痕迹犹存,与《水经注》记载相符。谷内还有璜石、文王庙、太公庙、三清庙等古迹名胜。这里山清水幽、古柏参天,近来年又建水库一座,大坝雄峙,流瀑飞泻,蔚为壮观。钓鱼台三国时称箕谷,亦是古代关中通往巴蜀的孔道之一。史载公元228年春诸葛亮一出祁山“使赵云、邓芝为疑兵,据箕谷,关中大震”。是三国时著名的战场。
2023-09-10 16:55:131

玉牌子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什么寓意?

周文王姬昌来到了渭河,看到了在垂钓中的姜太公。这正说的是周人发起的这一次合作, 也就是“愿者上钩”。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是什么意思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意思是: 姜太公:姜尚,字子牙,西周初年帮助武王伐纣的功臣。比喻 心甘情愿地上当。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成语故事 商纣王残暴统治,百姓十分痛苦。姜尚退隐在渭河边,经常河边钓鱼,他钓鱼的方式很 特别,钓杆很短,钓线只有三尺长,钓钩是直的,而且不放鱼饵!
2023-09-10 16:55:281

天龙八部钓鱼【姜太公钓鱼】状态如何获得?

太公钓可以在你钓鱼的时候防止别人杀你,钓鱼时候是无敌的。当然,如果你有杀气,就没有无敌状态了。 姜太公钩获得方法: 去学习铸造技能,顺便在那里买一个太公钓图样.然后用一个一级秘银和一个普通钓鱼杆做.一级秘银你可以去商会或者地摊买.或者买五个秘银碎片合成一个秘银.再或者在元宝店买一个秘银熔炼剂,把秘银矿石熔炼成一级秘银.秘银矿石刷反刷小都有几率得到.
2023-09-10 16:55:451

求个下联,上联是:姜太公钓鱼岛钓鱼,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解放军钓鱼岛巡视,任日美联盟,不让一寸土
2023-09-10 16:55:544

姜太公钓鱼的意义

您好,很荣幸回答您的问题希望答案您还满意有一个歇后语,叫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说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商纣暴虐,周文王决心推翻暴政。太公姜子牙受师傅之命,下界帮助文王。但姜子牙觉得自己半百之龄、又和文王没有交情,很难获得文王赏识。于是在文王回都途中,在一河边,用没有鱼饵的直钩钓鱼。大家知道,鱼钩是弯的,但是姜子牙却用直钩(那其实也不能叫钩了)、不用鱼饵,钓到了很多鱼。问王见到了,觉得这是奇人(古代人对奇人都很尊敬的),于是主动跟他交谈,发现这真是个大有用之才,招入帐下。后来姜子牙帮助文王和他的儿子推翻商纣统治,建立了周朝。 这个故事包含了三层含义:1)鱼,你愿意被我钓;2)鱼,我想钓你;3)鱼,我想钓你,你也愿意被我钓。 先看第一层含义,鱼,你愿意被我钓。因为你不是一般的鱼,因为你知道我是姜子牙。我,姜子牙是个神仙。你小鱼儿被我钓上来,以后就能跟我混,或者借着我的法力你能上天。你知道神仙是不随便吃荤的,就算要吃,也不会吃你这条凡鱼。你不是条笨鱼,而是条聪明的鱼。我不需要多么主动地去找鱼饵和鱼钩,你都会来咬钩被我钓上来。你是自己想被钓,不是我逼你的,更不是我诱惑的,是你自愿的。这就叫做愿者上钩。这也是这个歇后语的第一层、最基本,但也是最不透彻的含义。 再看第二层含义,鱼,我想钓你。我姜子牙钓鱼的目的就是为了吸引别人的注意,而不是为了吃鱼或者别的用途。钓鱼人人会掉,我姜子牙不是凡人。和凡人用一样的方式钓鱼,那我即使不是凡人,也会被别人当成凡人。所以我一定要用凡人做不到、不会用的方式去钓鱼。当然,我用某种不寻常的方式去钓鱼,别人就一定会认为我不是凡人:如果我用无饵直杆掉不到鱼,别人就会认为我是个蠢人;如果我能钓得着鱼,别人就会认为我是个奇人。我的目的就是让别人注意到我是个奇人,所以,鱼我想钓你。鱼,我不会伤害你的,我只是要你帮我做做样子。等我的目的达到了,你还在你的水中自由地游来游去;因为我还有自己的事情要做,我也许不能以后带你混,或者帮你上天成仙,但是我不会忘记你的,因为你帮过我。这就是这个歇后语的前半句——姜太公(要)钓鱼。 最后看第三层含义,鱼,我想钓你,你也愿意被我钓。我姜子牙需要你帮我演完这出戏,达到我的目的。你小鱼儿也希望被我钓上来,接近我,沾沾我身上的仙气。我由于要把戏演得更成功更吸引人,我不能用普通的方式;加上我行动匆忙,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鱼儿和鱼钩,你就帮帮忙自己咬钩上来吧。你平常只能跟那些凡鱼在一起混,跟我这种仙人接近的机会不是很多,你要把握住哦,所以我想你也是愿意被我钓得。我们这叫互相帮助,互惠互利,win-win。所以这出戏我们缺少谁都不行。这就是整个歇后语合在一起的意思,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2023-09-10 16:57:091

姜太公钓鱼 下一句是什么?

愿者上钩U0001f601
2023-09-10 16:57:1910

第九十八签古人姜太公渭水钓鱼

  概述:姜太公即姜望,为一智勇双全之人。未受周文礼遇之时,常坐在渭水之滨垂钓,但即钓即放,人问之为何?答有待时机的来临。故姜太公实具有大智慧,知命亦知进退,能守而待时机。因此终能于八十高龄,受到文王之礼聘为相,辅助文王灭商纣而取得天下。求得此签者,营谋事虽成,但必费尽颇多心力始能达至。   释义:谋望:可成,唯需等候时机。钱财:暂时未可。婚姻:如能不急进则可成。自身:一切以忍耐为修身之本。家宅:仍未兴旺。开业:尚欠可托之人。迁居:有待时机。出行:适宜,会遇贵人。疾病:慢性之病,较难痊愈。六甲:稍候可得孕。行人:已在旅途之中。诉讼:双方均无好处。
2023-09-10 16:58:031

姜太公钓鱼是否为巧合还是他故意等周王

故意的
2023-09-10 16:58:112

姜太公钓鱼在哪个地方?

在渭水的支流磻溪边。姜太公钓鱼是发生于商周时期的历史传说故事。商纣王暴虐,周文王决心推翻暴政。太公姜子牙受师傅之命,下界帮助文王。但姜子牙觉得自己半百之龄、又和文王没有交情,很难获得文王赏识。于是在文王回都途中,在河的一边,用没有鱼饵的直钩钓鱼。大家知道,鱼钩是弯的,但是姜子牙却用直钩(那其实也不能叫钩了)、不用鱼饵。文王见到了,觉得这是奇人,于是主动跟他交谈,发现这真是个大有用之才,招入帐下。后来姜子牙帮助文王和他的儿子推翻商纣王统治,建立了周朝。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相关背景盘庚死后又传了十一个王,最后一个王叫做纣,纣原来是一个相当聪敏,又有勇力的人。他早年曾经亲自带兵和东夷进行一场长期的战争。他很有军事才能,在作战中百战百胜,最后平定了东夷,把商朝的文化传播到淮水和长江流域一带。在这件事上,商纣是起了一定作用的。但是在长期战争中,消耗也大,加重了商朝人民的负担,人民的痛苦越来越深了。纣和夏桀一样,只知道自己享乐,根本不管人民的死活。他没完没了地建造宫殿,他在他的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造了一个富丽堂皇的鹿台,把搜刮得来的金银珍宝都贮藏在里面;他又造了一个极大的仓库,叫做钜桥,把剥削来的粮食堆积起来。他把酒倒在池里,把肉挂得像树林一样。他和宠姬妲己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他还用各种残酷的刑罚来镇压人民。凡是诸侯背叛他或者百姓反对他,他就把人捉起来放在烧红的铜柱上烤死。这叫作炮烙的刑罚。纣的残暴行为,加速了商朝的灭亡。这时候,在西部的一个部落却正在一天天兴盛起来,这就是周。
2023-09-10 16:58:181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钓的是谁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最后钓的应该都是权和钱,要是不是为了这个,用不着天天坐江边钓鱼,家里坐坐就好了。
2023-09-10 16:58:396

姜太公钓鱼的典故

中海公钓鱼是姜子牙用一根鱼没有鱼钩的钓鱼竿钓鱼,其实他不是为了钓鱼,是为了是为了让那个有识之士来发现它。
2023-09-10 17:00:393

不急不燥,太公垂钓,文王访贤,大鱼不到,小鱼就到的意思是什么?

姜太公又称姜尚,字子牙,东海上人。姜尚出身低微,前半生可以说是漂泊不定、困顿不堪,但是他却满腹经纶、壮志凌云,深信自己能干一番事业。听说西伯姬昌尊贤纳士、广施仁政,年逾七旬的他便千里迢迢投奔西歧。但是来到西歧后,他不是迫不及待地前去毛遂自荐,而是来到渭水北岸的磻溪(今陕西宝鸡市陈仓区磻溪镇)住了下来。此后,他每日垂钓于渭水之上,等待圣明君主的到来。姜尚的钓法奇特,短干长线,线系竹钩,不用诱饵之食,钓杆也不垂到水里,离水面有三尺高,并且一边钓鱼一边自言自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一个叫武吉的樵夫,看到姜子牙不挂鱼饵的直鱼钩,嘲讽道:“像你这样钓鱼,别说三年,就是一百年,也钓不到一条鱼。”姜尚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曲中取鱼不是大丈夫所为,我宁愿在直中取,而不向曲中求。我的鱼钩不是为了钓鱼,而是要钓王与侯。”后来,他果然钓到了周文王姬昌。姬昌兴周伐纣迫切需要人才,得知年已古稀的姜尚很有才干,他斋食三日,沐浴整衣,抬着聘礼,亲自前往磻溪应聘,并封姜尚为相。姜尚辅佐文王,兴邦立国,帮助姬昌之子周武王姬发,灭掉了商朝。自己也被武王封于齐地,实现了建功立业的愿望。姜子牙钓出的可谓是一条“王候大鱼”。成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便源于此。希望我能帮助你解疑释惑。
2023-09-10 17:00:471

姜太公钓鱼,用的鱼钩是弯的还是直的?

直的传说商朝末期,有个叫姜太公的有识之土,因不满于当时的黑暗政治,隐居在渭水边上,但又很想有朝一日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他常常在皤溪钓鱼,钓法很奇特,鱼钩是直的,放在离水面三尺以上的地方,钩上没有鱼饵。过路人看到他这样垂钓都暗暗发笑,他却一本正经地说:“愿者上钩来”。后来周文王打猎来到渭水边,与姜太公谈得很投机,就请他做了国师。姜太公辅佐周文王、周武王消灭了商朝。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别人的圈套。
2023-09-10 17:00:581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姜子牙到底钓到鱼没?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其实就是为了引起周文王的注意,而最后他成功的做到了。说来他也算钓到鱼了。
2023-09-10 17:01:176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姜太公真的是为了钓鱼吗?

不是,他是为了钓人,主要是为了等人来,钓鱼只是一个幌子而已。
2023-09-10 17:02:184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意思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意思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用法:作宾语、分句。相近词是心甘情愿,同韵词是百岁千秋、万古千秋、雨散云收、见好就收、一叶扁舟、山梁之秋、呶呶不休、骑马乘舟、微显阐幽、豆分瓜剖。出处:清邗上蒙人《风月梦》第十回:我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贾老爷若是爱厚我,我就不留他,他也不走;若是不爱厚我,我就再留他些,他也不在这里。示例:据传说他心肠好,人公正,鱼若从水中跳出三尺吞他的饵,那是鱼自己的过错。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故事背景一个叫武吉的樵夫,看到姜子牙不挂鱼饵的直鱼钩,嘲讽道:像你这样钓鱼,别说三年,就是一百年,也钓不到一条鱼。姜尚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曲中取鱼不是大丈夫所为,我宁愿在直中取,而不向曲中求。我的鱼钩不是为了钓鱼,而是要钓王与侯。后来,他果然钓到了周文王姬昌。姬昌兴周伐纣迫切需要人才,得知年已古稀的姜尚很有才干,他斋食三日,沐浴整衣,抬着聘礼,亲自前往磻溪应聘,并封姜尚为相。姜尚辅佐文王,兴邦立国,帮助姬昌之子周武王姬发,灭掉了商朝。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2023-09-10 17:02:571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典故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典故:姜太公又称姜尚,字子牙,东海上人。他是周倾商克殷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和西周的开国元勋,是齐国的缔造者、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和政治家,被称为“周师齐祖”“百家宗师”,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姜尚出身低微,前半生可以说是漂泊不定、困顿不堪,但是他却满腹经纶、壮志凌云,深信自己能干一番事业。听说西伯姬昌尊贤纳士、广施仁政,年逾七旬的他便千里迢迢投奔西歧。但是来到西歧后,他不是迫不及待地前去毛遂自荐,而是来到渭水北岸的_溪(今陕西宝鸡县)住了下来。此后,他每日垂钓于渭水之上,等待圣明君主的到来。姜尚的钓法奇特,短干长线,线系直钩,不用诱饵之食,钓杆也不垂到水里,离水面有三尺高,并且一边钓鱼一边自言自语,“姜尚钓鱼,愿者上钩。”一个叫武吉的樵夫,看到姜子牙不挂鱼饵的直鱼钩,嘲讽道:“像你这样钓鱼,别说三年,就是一百年,也钓不到一条鱼。”姜尚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曲中取鱼不是大丈夫所为,我宁愿在直中取,而不向曲中求。我的鱼钩不是为了钓鱼,而是要钓王与侯。”后来,他果然钓到了周文王姬昌。姬昌兴周伐纣迫切需要人才,得知年已古稀的姜尚很有才干,他斋食三日,沐浴整衣,抬着聘礼,亲自前往_溪应聘,并封姜尚为相。姜尚辅佐文王,兴邦立国,帮助姬昌之子周武王姬发,灭掉了商朝。自己也被武王封于齐地,实现了建功立业的愿望。姜子牙钓出的可谓是一条“王候大鱼”。成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便源于此。
2023-09-10 17:03:171

姜太公钓鱼的故事告诫现代人要

姜太公钓鱼是发生于商周时期的汉族历史传说故事。商纣暴虐,周文王决心推翻暴政。太公姜子牙受师傅之命,下界帮助文王。但姜子牙觉得自己半百之龄、又和文王没有交情,很难获得文王赏识。于是在文王回都途中,在河的一边,用没有鱼饵的直钩钓鱼。大家知道,鱼钩是弯的,但是姜子牙却用直钩(那其实也不能叫钩了)、不用鱼饵,钓到了很多鱼。文王见到了,觉得这是奇人(古代人对奇人都很尊敬的),于是主动跟他交谈,发现这真是个大有用之才,招入帐下。后来姜子牙帮助文王和他的儿子推翻商纣统治,建立了周朝。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比喻心甘情愿地中别人设下的圈套告诫人们要想实现自己的愿望,要成功,就要另辟蹊径,不走寻常路
2023-09-10 17:03:271

姜太公钓鱼是历史故事吗?

太公姓姜名尚,又名吕尚,是辅佐周文王、周武王灭商的功臣。他在没有得到文王重用的时候,隐居在陕西渭水边一个地方。那里是周族领袖姬昌(即周文王)统治的地区,他希望能引起姬昌对自己的注意,建立功业。  太公常在番的溪旁垂铃。一般人钓鱼,都是用弯钩,上面接着有香味的饵食,然后把它沉在水里,诱骗鱼儿上钩。但太公的钓钩是直的,上面不挂鱼饵,也不沉到水里,并且离水面三尺高。他一边高高举起钓竿,一边自言自语道:“不想活的鱼儿呀,你们愿意的话,就自己上钩吧!”  一天,有个打柴的来到溪边,见太公用不放鱼饵的直钩在水面上钓鱼,便对他说:“老先生,像你这样钓鱼,100年也钓不到一条鱼的!”  太公举了举钓竿,说:“对你说实话吧!‘我不是为了钓到鱼,而是为了钓到王与侯!”  太公奇特的钓鱼方法,终于传到了姬昌那里。姬昌知道后,派一名士兵去叫他来。但太公并不理睬这个士兵,只顾自己钓鱼,并自言自语道:“钓啊,钓啊,鱼儿不上钩,虾儿来胡闹!”  姬昌听了士兵的禀报后,改派一名官员去请太公来。可是太公依然不答理,边钓边说:“钓啊,钓啊,大鱼不上钩,小鱼别胡闹!”  姬昌这才意识到,这个钓者必是位贤才,要亲自去请他才对。于是他吃了三天素,洗了澡换了衣服,带着厚礼,前往番溪去聘请太公。太公见他诚心诚意来聘请自己,便答应为他效力。  后来,姜尚辅佐文王,兴邦立国,还帮助文王的儿子武王姬发, 灭掉了商朝,被武王封于齐地,实现了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
2023-09-10 17:03:372

文言文翻译姜太公钓鱼这个故事

翌日,文王狩于渭水,见白翁于此独垂钩,文王观其须发皆白,耄智之人。疑其。闲观之,其钩竟以直而不就弯,且无饵之垂也。文王大奇,笑而谓之。翁言:“姜尚因命守时, 立钩钓渭水之鱼,不用香饵之食,离水面三尺,尚自言曰:‘负命者上钩来!"”
2023-09-10 17:03: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