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愿者上钩歇后语〗中国歇后语大全

2023-10-02 03:51:40
TAG: 歇后语
共5条回复
苏州马小云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词目】: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读音】:jiāng tài gōng diào yú,yuàn zhě shàng gōu

【释义】:姜太公:姜尚,字子牙,西周初年帮助武王伐纣的功臣。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

【用法】:作宾语、分句;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

【相近词】:心甘情愿

【示例】:清·邗上蒙人《风月梦》第十回:“我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贾老爷若是爱厚我,我就不留他,他也不走;若是不爱厚我,我就再留他些,他也不在这里。”

【出处】:晋·苻朗《苻子·方外》:“太公涓钓于隐溪,五十有六年矣,而未尝得一鱼。鲁连闻之,往而观其钓焉。太公涓跪石隐崖,不饵而钓,仰咏俛吟,及暮而释竿。”

【成语故事】:

商纣王在位期间,有个人名叫姜尚,字子牙。他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精通兵法战略,胸怀壮志凌云。他曾去殷商都城朝歌求做官没 成功。

姜子牙听说西伯侯姬昌招贤纳士、广施仁政,年逾七旬的他便千里 迢迢来到西歧。到达西歧后,他没有前去毛遂自荐,而是辗转来到渭水 北岸住下。此后,他每天在渭水垂钓,等待姬昌的到来。

姜子牙钓鱼的方法很奇特:鱼竿短,鱼线长,用直钩,没鱼惧,钓 竿不放进水里,离水面有三尺高。他一边钓鱼一边自言自语:“太公钓 鱼,愿者上钩。”

一个叫武吉的樵夫来到河边,看到姜子牙用不挂鱼饵的直鱼钩在水面上钓鱼,便对他说:“像您这样钓鱼,就是一百年也钓不到一条鱼。”

姜子牙说:“你不知道个中缘由,我不是为了钓到鱼,而是为了钓王 与侯。”

后来,他果然钓到了周文王姬昌。姬昌兴周伐纣,迫切需要招揽人才,他断定年逾古稀的姜子牙是栋梁之才。

于是,他斋食三日,沐浴更 衣,带着厚礼,亲自前往聘请姜子牙。姜子牙辅佐周文王兴邦立国,后 又辅助周武王姬发灭掉了商。姜子牙被武王封于齐地,实现了建功立业的愿望。

max笔记

歇后语: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黑桃云

姜太公钓鱼 愿者上钩!

西柚不是西游

姜太公钓鱼an

北境漫步

姜太公钓鱼一愿者上钓

相关推荐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意思是什么?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拼音:jiāng tài gōng diào yú,yuàn zhě shàng gōu出处:清·邗上蒙人《风月梦》第十回:“我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贾老爷若是爱厚我,我就不留他,他也不走;若是不爱厚我,我就再留他些,他也不在这里。”扩展资料:成语故事商纣王在位期间,有个人名叫姜尚,字子牙。他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精通兵法战略,胸怀壮志凌云,他曾去殷商都城朝歌求做官没成功。姜子牙听说西伯侯姬昌招贤纳士、广施仁政,年逾七旬的他便千里迢迢来到西岐。到达西岐后,他没有前去毛遂自荐,而是辗转来到渭水北岸住下。此后,他每天在渭水垂钓,等待姬昌的到来。姜子牙钓鱼的方法很奇特:鱼竿短,鱼线长,用直钩,钓竿不放进水里,离水面有三尺高。他一边钓鱼一边自言自语:“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一个叫武吉的樵夫来到河边,看到姜子牙用不挂鱼饵的直鱼钩在水面上钓鱼,便对他说:“像您这样钓鱼,就是一百年也钓不到一条鱼。”姜子牙笑而不语:“我想钓什么,你怎么会懂?”后来,他果然钓到了周文王姬昌。姬昌兴周伐纣,迫切需要招揽人才,他断定年逾古稀的姜子牙是栋梁之才。于是,他斋食三日,沐浴更衣,带着厚礼,亲自前往聘请姜子牙。姜子牙辅佐周文王兴邦立国,姜子牙被武王封于齐地,实现了建功立业的愿望。姜子牙钓出的可谓是一条“王候大鱼”。
2023-09-10 17:06:541

姜太公钓鱼一愿者上钩是什么意思

一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
2023-09-10 17:07:116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意思是什么?

是一个成语典故,意思是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太公:指周初的吕尚,即姜子牙。词语出处:《武王伐纣平话》卷下:“姜尚因命守时,立钩钓渭水之鱼,不用香饵之食,离水面三尺, 尚自言曰:‘负命者上钩来!"译文:姜尚顺应命运的安排等待时机,用直鱼钩钓渭水里的鱼,不用鱼饵,鱼钩离水面三尺来高,姜尚自言自语道:“不要命的就上钩来!”人物介绍:姜尚,字子牙,吕氏,一名望,尊称太公望,武王尊之号为“师尚父”,世称“姜太公”。其先祖曾帮助大禹治水立过功,被封在吕,姜为其族姓。姜太公钓鱼的故事,只是个传说,但其影响至为深远。“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句歇后语便出于此。周文王和姜尚风云际会,演绎了一段君臣遇合共建功业的千古佳话,姜尚也因此与伊尹齐名成为最早的帝王师。“姜太公钓鱼”成了中国历史上有抱负的知识分子,希望得到统治者赏识,却又清高自许不失体面的一种模式,开了“隐以致用”的先河。
2023-09-10 17:07:381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成语解释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成语解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成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拼音】:jiāng tài gōng diào yú,yuàn zhě shàng gōu 【简拼】:jtgdyyzsg 【解释】: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 【出处】:清·邗上蒙人《风月梦》第十回:“我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贾老爷若是爱厚我,我就不留他,他也不走;若是不爱厚我,我就再留他些,他也不在这里。” 【示例】:据传说他[姜太公]心肠好人公正,鱼若从水中跳出三尺吞他的饵,那是鱼自己的过错。普通说‘~"便是此意。 林语堂《苏东坡传》第六章 【近义词】:心甘情愿 【语法】:作宾语、分句;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成语接龙 【顺接】:钩元提要 钩元摘秘 钩子麻糖 钩弋夫人 钩心斗角 钩心鬭角 钩河擿雒 钩深图远 【顺接】:盗玉窃钩 铁画银钩 铁锁银钩 探筹投钩 三寸银钩 新月如钩 【逆接】:痴鼠拖姜 老鼠搬姜 【逆接】:姜后脱簪 姜桂之性 姜桂余辛
2023-09-10 17:07:541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你现在好比那周朝的姜太公,命运未通时,垂钓于滑水之滨,等待月亮重生光明时,便是你发迹的时机,将可以成为万人之上的英雄了。在于表示当事人,时运未通时,只有守旧待时,不宜妄动。时运一到,自然名成利就。问疾病,须拖延,但终能痊愈。问行人,终会归来。问诉讼,最好避免。扩展资料:姜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亦作姜尚,中国著名历史人物,商末周初人。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别号飞熊,因其先祖辅佐大禹平水土有功被封于吕,故以吕为氏,也称吕尚。相传姜子牙72岁时在渭水之滨的磻溪垂钓,遇到了求贤若渴的周文王,被封为“太师”(武官名),称“太公望”,俗称太公,被周武王尊为“师尚父” 。姜子牙辅佐武王伐纣建立了周朝, 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倾商,武王克纣的首席智囊、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法、兵、纵横等诸子百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
2023-09-10 17:08:021

姜太公钓鱼一愿者上钩是什么意思?

传说商朝末期,有个叫姜太公的有识之土,因不满于当时的黑暗政治,隐居在渭水边上,但又很想有朝一日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他常常在皤溪钓鱼,钓法很奇特,鱼钩是直的,放在离水面三尺以上的地方,钩上没有鱼饵。过路人看到他这样垂钓都暗暗发笑,他却一本正经地说:“愿者上钩来”。后来周文王打猎来到渭水边,与姜太公谈得很投机,就请他做了国师。姜太公辅佐周文王、周武王消灭了商朝。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别人的圈套。
2023-09-10 17:08:309

故事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是一个著名的故事。相传,春秋时期,姜子牙隐居在渭水之滨,准备钓鱼,他在岸边挂上一根竿子,钩子上系着一块红肉,然后就坐在一旁静静地等待着。不久,有一条大鱼游来,看到钩子上的红肉,便张开大嘴一口吞了下去。姜太公看到这个情景,便放开竿线,让鱼自己游到更深的水域里。过了一会儿,他又将鱼钓回来,但这时鱼已经变得疲惫不堪,再也无力挣扎。姜太公于是将鱼抱出水面,放在岸边晾干。在姜太公的眼里,这条鱼并不是普通的鱼,而是一条神鱼,它的身上蕴含着神秘的力量。于是,他决定将这条鱼送给周文王。他将神鱼呈给文王时,告诉他这条鱼是神鱼,能够辅佐他成就大业。文王听了之后,十分感激,便任命姜太公为相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姜太公不仅善于钓鱼,更重要的是他懂得如何捕捉机会,并且有远见卓识,能够看到神秘的力量。同时,他也展示了一种谦虚、耐心和毅力的品质。这个故事流传至今,不仅仅是因为它有趣,更重要的是它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它告诉我们,只有在机会来临的时候,我们才能够抓住它,才能够实现我们的梦想。同时,它也告诉我们,只有在信念和毅力的支持下,我们才能够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2023-09-10 17:08:571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故事

太公姓姜名尚,又名吕尚,是辅佐周文王、周武王灭商的功臣。他在没有得到文王重用的时候,隐居在陕西渭水边一个地方。那里是周族领袖姬昌(即周文王)统治的地区,他希望能引起姬昌对自己的注意,建立功业。  太公常在番的溪旁垂铃。一般人钓鱼,都是用弯钩,上面接着有香味的饵食,然后把它沉在水里,诱骗鱼儿上钩。但太公的钓钩是直的,上面不挂鱼饵,也不沉到水里,并且离水面三尺高。他一边高高举起钓竿,一边自言自语道:“不想活的鱼儿呀,你们愿意的话,就自己上钩吧!”  一天,有个打柴的来到溪边,见太公用不放鱼饵的直钩在水面上钓鱼,便对他说:“老先生,像你这样钓鱼,100年也钓不到一条鱼的!”  太公举了举钓竿,说:“对你说实话吧!‘我不是为了钓到鱼,而是为了钓到王与侯!”  太公奇特的钓鱼方法,终于传到了姬昌那里。姬昌知道后,派一名士兵去叫他来。但太公并不理睬这个士兵,只顾自己钓鱼,并自言自语道:“钓啊,钓啊,鱼儿不上钩,虾儿来胡闹!”  姬昌听了士兵的禀报后,改派一名官员去请太公来。可是太公依然不答理,边钓边说:“钓啊,钓啊,大鱼不上钩,小鱼别胡闹!”  姬昌这才意识到,这个钓者必是位贤才,要亲自去请他才对。于是他吃了三天素,洗了澡换了衣服,带着厚礼,前往番溪去聘请太公。太公见他诚心诚意来聘请自己,便答应为他效力。   后来,姜尚辅佐文王,兴邦立国,还帮助文王的儿子武王姬发, 灭掉了商朝,被武王封于齐地,实现了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拓展资料:人物简介:姜太公(约公元前1128-约公元前1015),本名姜尚,姜姓,字子牙,曾被封于吕地,故又称吕尚,被尊称为太公望,后人多称其为姜子牙、姜太公。中国历史上最享盛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姜太公,名吕尚,是东海边之人。其先祖曾做四岳之官,辅佐夏禹治理水土有大功。舜、禹时被封在吕,有的被封在申,姓姜。夏、商两代,申、吕有的封给旁支子孙,也有的后代沦为平民,吕尚就是其远代后裔。吕尚本姓姜,因为以其封地之名为姓,所以叫作吕尚。后世影响:姜子牙治国,确立了“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的治国方针,在齐国数百年的发展史上,代代相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确立了齐文化的历史地位。太公已去世3000余年了,人民崇拜他的高尚人格,悼念他的丰功伟绩,以朴实的感情编造出他的很多神话故事歌颂他。说他曾在昆仑山学道,后奉师命下山助周灭商,灭商之后又奉师命发榜封神。这在《太平御览》和《封神记》等书上逐步把他神化了。到了明代许仲琳为崇敬太公无法形容时便以神面化之编着了一部《封神演义》,把他说成是管天下所有神的神了,太公的神奇和威严,成为驱邪扶正的偶像了。这些虽然超出了历史的真实,但却反映出姜子牙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一个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说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商纣暴虐,周文王决心推翻暴政。太公姜子牙受师傅之命,下界帮助文王。但姜子牙觉得自己半百之龄、又和文王没有交情,很难获得文王赏识。于是在文王回都途中,在一河边,用没有鱼饵的直钩钓鱼。大家知道,鱼钩是弯的,但是姜子牙却用直钩(那其实也不能叫钩了)、不用鱼饵,钓到了很多鱼。问王见到了,觉得这是奇人,于是主动跟他交谈,发现这真是个大有用之才,招入帐下。后来姜子牙帮助文王和他的儿子推翻商纣统治,建立了周朝。
2023-09-10 17:09:061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说的是什么故事将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说的是什么故事?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说的是姜太公和周文王之间的故事。
2023-09-10 17:09:432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来历

12345556666587889
2023-09-10 17:09:569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主要人物:姜太公(姜子牙)姜尚因命守时,立钩钓渭水之鱼,不用香饵之食,离水面三尺, 尚自言曰:“负命者上钩来!” 释义 “太公”,即周初的姜尚,又称姜子牙。姜太公用支钩不挂鱼 饵钓鱼,愿意上钓的鱼,就自己上钓。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圈套。 故事 太公姓姜名尚,又名吕尚,是辅佐周文王、周武王灭商的功 臣。他在没有得到文王重用的时候,隐居在陕西渭水边一个地方。那 里是周族领袖姬昌(即周文王)统治的地区,他希望能引起姬昌对自 己的注意,建立功业。 太公常在番的溪旁垂铃。一般人钓鱼,都是用弯钩,上面接着有 香味的饵食,然后把它沉在水里,诱骗鱼儿上钩。但太公的钓钩是直 的,上面不挂鱼饵,也不沉到水里,并且离水面三尺高。他一边高高 举起钓竿,一边自言自语道:“不想活的鱼儿呀,你们愿意的话,就自 己上钩吧!” 一天,有个打柴的来到溪边,见太公用不放鱼饵的直钩在水面 上钓鱼,便对他说:“老先生,像你这样钓鱼,100年也钓不到一条鱼 的!” 太公举了举钓竿,说:“对你说实话吧!‘我不是为了钓到鱼,而是 为了钓到王与侯!” 太公奇特的钓鱼方法,终于传到了姬昌那里。姬昌知道后,派一 名士兵去叫他来。但太公并不理睬这个士兵,只顾自己钓鱼,并自言 自语道:“钓啊,钓啊,鱼儿不上钩,虾儿来胡闹!” 姬昌听了士兵的禀报后,改派一名官员去请太公来。可是太公 依然不答理,边钓边说:“钓啊,钓啊,大鱼不上钩,小鱼别胡闹!” 姬昌这才意识到,这个钓者必是位贤才,要亲自去请他才对。于 是他吃了三天素,洗了澡换了衣服,带着厚礼,前往番溪去聘请太 公。太公见他诚心诚意来聘请自己,便答应为他效力。 后来,姜尚辅佐文王,兴邦立国,还帮助文王的儿子武王姬发, 灭掉了商朝,被武王封于齐地,实现了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
2023-09-10 17:10:151

ufeff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什么意思?出处是哪里?

【出处】:清·邗上蒙人《风月梦》第十回:「我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贾老爷若是爱厚我,我就不留他,他也不走;若是不爱厚我,我就再留他些,他也不在这里。」 【释义】: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 【读音】:jiāng tai gōng diao yu,yuan zhě shang gōu 【例句】: 1.不幸的是,也不能说是不幸,毕竟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而已。 2.上假名假姓假地址;骗吃骗喝骗感情;愿者上钩。 3.这就是都市生活,这就是华丽的诱惑,口号「虚位以待,愿者上钩」。
2023-09-10 17:10:341

姜太公钓鱼什么意思啊?

愿者上钩
2023-09-10 17:10:4512

姜太公钓鱼 愿者上钩为上联,求下联

下联:孔明居南阳,茅庐三顾。
2023-09-10 17:11:212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出处

史记 齐太公世家
2023-09-10 17:11:322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接下去是什么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是一句谚语,后面没有接下去的了。这是出自晋·苻朗《苻子·方外》的典故。这里说的姜太公就是姜子牙,他本名姜尚,当时钓鱼其实是为了钓周文王姬昌。结果后面也是钓到了。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里说的姜太公就是姜子牙,他本名姜尚,也是商朝贵族的后代,但是到他这一代家道已经中落,姜太公年轻时家里非常贫寒,只能在集市上以帮人宰牛酿酒为生,好在姜子牙天性乐观有非常聪慧,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2023-09-10 17:11:391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讲了什么

只要你有真的才识学干,总会有你出头之日。
2023-09-10 17:11:503

姜太公钓鱼 愿者上钩的寓意

有自愿者投入
2023-09-10 17:12:013

求"阵前倒戈""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助纣为虐"的来历 不要太多 几句话就行

阵前倒戈:来自武王伐纣。周军进攻朝歌,纣王无兵可派,临时拉了70万奴隶出战,结果因纣王残暴,70万奴隶临阵反戈相击,商灭亡。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商纣暴虐,周文王决心推翻暴政。太公姜子牙受师傅之命,下界帮助文王。但姜子牙觉得自己半百之龄、又和文王没有交情,很难获得文王赏识。于是在文王回都途中,在河的一边,用没有鱼饵的直钩钓鱼。大家知道,鱼钩是弯的,但是姜子牙却用直钩(那其实也不能叫钩了)、不用鱼饵,钓到了很多鱼。文王见到了,觉得这是奇人(古代人对奇人都很尊敬的),于是主动跟他交谈,发现这真是个大有用之才,招入帐下。后来姜子牙帮助文王和他的儿子推翻商纣统治,建立了周朝。助纣为虐:刘邦进入咸阳城后,见宫殿巍峨,珍宝无数,美女成群,就想留在宫中享受一番。当时的武将樊哙劝他不要因小失大,可是他不听,张良又劝他说:“我们之所以能够来到咸阳,主要是因为秦国残暴无道。我们应该替天行道,消灭残余势力,改变秦朝的奢侈和淫乐,实行艰苦朴素来号召天下,现在您才占领了秦国,就要享受秦王所享受的快乐,这是“助纣为虐”的行为。”刘邦认为张良的话有道理,于是撤出咸阳,把军队驻扎在霸上。
2023-09-10 17:12:202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中的姜太公是谁

是商周时期的姜子牙
2023-09-10 17:12:324

姜太公钓鱼歇后语的下一句是什么

愿者上钩! 楼主你是在勾搭我嘛
2023-09-10 17:12:5515

姜太公钓鱼,还是用直鱼勾,愿者上钩.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姜尚因命守时,立钩钓渭水之鱼,不用香饵之食,离水面三尺,尚自言曰:“负命者上钩来!”释义“太公”,即周初的姜尚,又称姜子牙。姜太公用支钩不挂鱼饵钓鱼,愿意上钓的鱼,就自己上钓。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圈套。
2023-09-10 17:13:211

姜子牙钓鱼愿者上钩表达了什么 姜子牙钓鱼愿者上钩表达的含义

1、姜子牙钓鱼,愿者上钩表达了心甘情愿的与对方合作,也有做贬义说自愿钻入别人的圈套。 2、姜太公用直钩钓鱼的故事,在后世的很多典籍中都有记载。可以说,姜太公用直钩钓鱼,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次非常成功的自我宣传包装案例。姜太公通过这种方式,成功地当上了周文王的座上宾,进入了周文王的核心领导层。
2023-09-10 17:13:291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中的太公叫什么?哪个朝代?的

太公就是姜子牙啊,帮助周建国的那位,封地是齐
2023-09-10 17:13:374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的含义啊 急!!!!!!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形容很随意
2023-09-10 17:13:472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意思

ha
2023-09-10 17:14:489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这是一个神话典故。姜太公就是姜子牙,传说商周时期,纣王暴虐。姜子牙受师傅之命下界帮助文王,但姜子牙认为自己和文王一没交情,二也没中间人,很难获得文王赏识。于是就在文王回城的必经之路上,用一个直钩钓鱼。这事被文王看见了,觉得这老头钓鱼用直钩还没有鱼饵不是傻子就是奇人,于是上去主动交流,发现老头确实有点东西,于是收入账下做个军师……所以后来有了这个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表面意思是姜太公钓鱼,不是为了鱼,而是期待有识之士的认可。现在用来表示寻找志同道合的人,心甘情愿的合作,俗话说就是我知道这是个圈套,但我就愿意往里跳。
2023-09-10 17:16:401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故事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熟语。这则熟语的相关典故最早见于《史记·齐太公世家》。以下是我整理的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故事相关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故事 篇1   姜太公又称姜尚,字子牙,东海上人。他是周倾商克殷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和西周的开国元勋,是齐国的缔造者、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和政治家,被称为“周师齐祖”“百家宗师”,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姜尚出身低微,前半生可以说是漂泊不定、困顿不堪,但是他却满腹经纶、壮志凌云,深信自己能干一番事业。听说西伯姬昌尊贤纳士、广施仁政,年逾七旬的他便千里迢迢投奔西歧。但是来到西歧后,他不是迫不及待地前去毛遂自荐,而是来到渭水北岸的磻溪(今陕西宝鸡市陈仓区磻溪镇)住了下来。此后,他每日垂钓于渭水之上,等待圣明君主的到来。   姜尚的钓法奇特,短干长线,线系竹钩,不用诱饵之食,钓杆也不垂到水里,离水面有三尺高,并且一边钓鱼一边自言自语,“姜尚钓鱼,愿者上钩。”一个叫武吉的樵夫,看到姜子牙不挂鱼饵的直鱼钩,嘲讽道:“像你这样钓鱼,别说三年,就是一百年,也钓不到一条鱼。”姜尚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曲中取鱼不是大丈夫所为,我宁愿在直中取,而不向曲中求。我的鱼钩不是为了钓鱼,而是要钓王与侯。”   后来,他果然钓到了周文王姬昌。姬昌兴周伐纣迫切需要人才,得知年已古稀的.姜尚很有才干,他斋食三日,沐浴整衣,抬着聘礼,亲自前往磻溪应聘,并封姜尚为相。姜尚辅佐文王,兴邦立国,帮助姬昌之子周武王姬发,灭掉了商朝。自己也被武王封于齐地,实现了建功立业的愿望。姜子牙钓出的可谓是一条“王候大鱼”。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故事 篇2   成语“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比喻为了求贤,心甘情愿地上圈套。   商朝末年,姜子牙年近八十,却怀才不遇,只当了一个下大夫。   他见纣王无道,又受到妲己的迫害,逃出商朝都城朝歌。他来到渭水边隐居,天天钓鱼。他钓鱼与众不同,杆短线长,钩直无饵。他一边钓鱼,一边自言自语地说:“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一天,西伯侯姬昌经过渭水,回西岐去。他听说姜子牙是位贤人,就亲自来请他到西岐去。姜子牙故意回避,躲在芦苇丛里不出来。姬昌斋食三天,沐浴整衣,双命人抬着礼品,再来请姜子牙,姜子牙这才出来相迎。   后人称这件事为“姜太公八十遇文王”。姜子牙被文王封为丞相,帮助文王、武王伐纣,创立了周朝。   成语“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比喻为了求贤,心甘情愿地上圈套。   典故:   公元前十一世纪时,八十老人姜子牙曾任商朝下大夫,因见纣王荒淫无道,便弃官逃往西岐本想自投西伯姬昌,又怕被人耻笑,所以暂时隐居在渭水河边的小村庄里,以待时机。 一天,他正在渭河边钓鱼解闷,有一樵夫武吉担柴路过,见他竟用直钩钓鱼,还离着水面三尺远,鱼钩上也没挂香饵,便问长者贵姓。姜尚答道:"姓姜名尚,字子牙,号飞熊。"武吉叹了口气说:"真是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言百岁。象你这样愚拙的人,还自号飞熊,实不相称!"姜尚微微一笑:"老夫钓鱼是假待机进取是真。然而要钓王与侯,宁在直中取,不可曲中求!"武吉道:"你哪像王侯倒像活猴。"说罢,就担起柴担进城去了。不料武吉进城失手打死了守门的军士招来杀身大祸,巧逢西伯姬昌路过,得知武吉是个孝子,家中有老母无人奉养,便赠与黄金十两,命他回去安顿好老母再来领罪。老母绝望,便带武吉来向姜尚求教解救之法。姜教他如此这般,从此武吉只在乡中干活,不再进城去了。   光阴似箭,不觉又是一个春天。一日,西伯来到渭河边踏青打猎。忽听有人唱道:"凤非乏兮麟非无,但嗟治世有污。龙兴云出虎生风,世人慢惜寻贤路……"姬昌命人将歌者找来,见是武吉,大喝道:"你怎敢欺我,不来领罪,反在此唱歌?"武吉便照实说了,并说这歌也是姜尚所作,姬昌认为姜尚必是贤者,便当即赦免了武吉的死罪,命他带路来河边寻访姜尚。姜尚为试姬昌的诚心,未理采而避入芦苇丛中。姬昌求贤心切,三日后,又封武吉为武德将军,再次带路,亲率百官一同再访姜尚,封为太公。后来太公辅佐文王,随武王伐纣,建立了周朝。   成语寓意   该成语因带有传奇性的故事情节而得到了广泛而深远的流传。反复品味该成语,不禁拂卷深思。既钦佩于太公的非凡谋略和远见,也为求贤若渴、招贤纳士的周文王能够得此旷世奇才而感到庆幸,同时也更多思考该成语背后的深刻寓意。其实该成语内涵着诸多做人做事的大智慧,值得当今每个人领悟和学习。   第一,应学习太公积极、自信的生活态度。如前所述,太公出身低微,前半生很同,很坎坷,但他始终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一切,充分相信自己,没有自暴自弃,这是他赢得成功的基础。   第二,应学习太公善于等待、善于观察、准确把握时机的品格。尽管前半生不得志,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但太公仍胸怀大志,始终坚信自己是经世之才,并一定能被堪当大任,所以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信念不放弃,耐心、执着地等待机会的到来。他经受得起挫折,不怨天尤人,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并在等待中充实自己、沉淀自己、磨砺自己,养精蓄锐。而当机会到来之时,他也不是被动等待,而且是积极、主动地去寻找,终获成功。太公的经历再次说明:机会只垂青于有准备的人。人们也要善于等待,善于为目标的实现做好充分准备,善于抓住机会。   第三,应学习太公过人的才智。太公钓鱼,“因命守时”,依循天命,遵守天时,体现了大智慧。而且太公弱鱼用的是直钩,任何人都不会相信这样能钓到鱼,而姜太公做到了,不仅钓到了,还钓到了王侯将相这条大鱼,这展示了太公不趋炎附势、不委曲求全的刚毅性格以及非凡的才智胆识。   第四,告诉人们要想使别人臣服自己,首先必须提升自己,使自己具有很强的实力,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有才能的人来相助。要想遇见优秀的人,自己首先必须要优秀。   第五,应学习太公独特的自我推销技巧。古人云:“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太公何尝不知道用直钩钓不到鱼的道理,正如他所说,他不是在钓鱼,而是在钓王侯。“宁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他是想通过这种奇葩的做法,引起姬昌的注意,正所谓剑走偏锋出奇制胜,太公用其特有的方式推销自己,终获成功,并成就了一段善于自我推销的历史佳话。可见,“酒香也怕巷子深”,好酒大都是被处心积虑的自我包装推销出来的。一个人纵有多少真才实学,如果遇不到识才爱才之人,不懂得推销自己,也很难脱颖而出。   如何在茫茫人海中脱颖而出,如何恰当地推销自己,展现自我,得到别人的认可,对于青年学子的求职尤为重要。在练好“内功”的基础上,去推销自己,这样才能实现精心谋划和充分准备下的“海阔凭鱼跃”。综上所述,太公钓鱼,钓出了自信,钓出了从容,钓出了智慧,还钓出了拯救苍生的机遇。
2023-09-10 17:16:501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寓意是什么?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成语告诉我们要使别人臣服自己,首先必须提升自己,使自己具有很强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有才能的人来相助。姜太公又称姜尚,字子牙,东海上人。姜尚出身低微,前半生可以说是漂泊不定、困顿不堪,但是他却满腹经纶、壮志凌云,深信自己能干一番事业。听说西伯姬昌尊贤纳士、广施仁政,年逾七旬的他便千里迢迢投奔西歧。但是来到西歧后,他不是迫不及待地前去毛遂自荐,而是来到渭水北岸的磻溪(今陕西宝鸡市陈仓区磻溪镇)住了下来。此后,他每日垂钓于渭水之上,等待圣明君主的到来。姜尚的钓法奇特,短干长线,线系竹钩,不用诱饵之食,钓杆也不垂到水里,离水面有三尺高,并且一边钓鱼一边自言自语,“姜尚钓鱼,愿者上钩。”一个叫武吉的樵夫,看到姜子牙不挂鱼饵的直鱼钩,嘲讽道:“像你这样钓鱼,别说三年,就是一百年,也钓不到一条鱼。”姜尚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曲中取鱼不是大丈夫所为,我宁愿在直中取,而不向曲中求。我的鱼钩不是为了钓鱼,而是要钓王与侯。”后来,他果然钓到了周文王姬昌。姬昌兴周伐纣迫切需要人才,得知年已古稀的姜尚很有才干,他斋食三日,沐浴整衣,抬着聘礼,亲自前往磻溪应聘,并封姜尚为相。姜尚辅佐文王,兴邦立国,帮助姬昌之子周武王姬发,灭掉了商朝。自己也被武王封于齐地,实现了建功立业的愿望。姜子牙钓出的可谓是一条“王候大鱼”。成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便源于此。
2023-09-10 17:16:581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是什么意思

  1、“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意思是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   2、这句谚语出自十六国前秦将领苻朗的《苻子·方外》。原文:太公涓钓于隐溪,五十有六年矣,而未尝得一鱼。鲁连闻之,往而观其钓焉。太公涓跪石隐崖,不饵而钓,仰咏俛吟,及暮而释竿。   3、译文:姜子牙在隐溪钓鱼,却一直没有钓到鱼,这样的情况已经持续了56年了。鲁连听说了这件事,就过去隐溪那里看姜子牙钓鱼,就看见姜子牙跪在岸边,钓鱼却不加鱼食,只是在那里吟咏歌唱,到了晚上的时候就放下竿子回去了。
2023-09-10 17:17:071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什么意思啊?

意思是你现在好比那周朝的姜太公,命运未通时,垂钓于滑水之滨,等待月亮重生光明时,便是你发迹的时机,将可以成为万人之上的英雄了。在于表示当事人,时运未通时,只有守旧待时,不宜妄动。时运一到,自然名成利就。问疾病,须拖延,但终能痊愈。问行人,终会归来。问诉讼,最好避免。扩展资料:姜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亦作姜尚,中国著名历史人物,商末周初人。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别号飞熊,因其先祖辅佐大禹平水土有功被封于吕,故以吕为氏,也称吕尚。相传姜子牙72岁时在渭水之滨的磻溪垂钓,遇到了求贤若渴的周文王,被封为“太师”(武官名),称“太公望”,俗称太公,被周武王尊为“师尚父” 。姜子牙辅佐武王伐纣建立了周朝, 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倾商,武王克纣的首席智囊、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法、兵、纵横等诸子百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
2023-09-10 17:18:391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这是一个神话典故。姜太公就是姜子牙,传说商周时期,纣王暴虐。姜子牙受师傅之命下界帮助文王,但姜子牙认为自己和文王一没交情,二也没中间人,很难获得文王赏识。于是就在文王回城的必经之路上,用一个直钩钓鱼。这事被文王看见了,觉得这老头钓鱼用直钩还没有鱼饵不是傻子就是奇人,于是上去主动交流,发现老头确实有点东西,于是收入账下做个军师……所以后来有了这个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表面意思是姜太公钓鱼,不是为了鱼,而是期待有识之士的认可。现在用来表示寻找志同道合的人,心甘情愿的合作,俗话说就是我知道这是个圈套,但我就愿意往里跳。
2023-09-10 17:18:521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什么意思?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怎么读?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什么意思?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怎么读? 参考答案: 拼音:jiāng tài gōng diào yú,yuàn zhě shàng gōu,简 拼:jtgg 成语解释: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 成语出处:清·邗上蒙人《风月梦》第十回:“我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贾老爷若是爱厚我,我就不留他,他也不走;若是不爱厚我,我就再留他些,他也不在这里。” 成语例句:据传说他[姜太公]心肠好人公正,鱼若从水中跳出三尺吞他的饵,那是鱼自己的过错。普通说‘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便是此意。 繁体写法: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近义词:心甘情愿 心里愿意 那么心甘情愿地接受管束以致根本不觉得管束的存在 成语语法:作宾语、分句;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复句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英语翻译:the fish rising to jiang taigong"s hookless and baitless line
2023-09-10 17:19:001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典故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典故:姜太公又称姜尚,字子牙,东海上人。他是周倾商克殷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和西周的开国元勋,是齐国的缔造者、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和政治家,被称为“周师齐祖”“百家宗师”,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姜尚出身低微,前半生可以说是漂泊不定、困顿不堪,但是他却满腹经纶、壮志凌云,深信自己能干一番事业。听说西伯姬昌尊贤纳士、广施仁政,年逾七旬的他便千里迢迢投奔西歧。但是来到西歧后,他不是迫不及待地前去毛遂自荐,而是来到渭水北岸的磻溪(今陕西宝鸡县)住了下来。此后,他每日垂钓于渭水之上,等待圣明君主的到来。姜尚的钓法奇特,短干长线,线系直钩,不用诱饵之食,钓杆也不垂到水里,离水面有三尺高,并且一边钓鱼一边自言自语,“姜尚钓鱼,愿者上钩。”一个叫武吉的樵夫,看到姜子牙不挂鱼饵的直鱼钩,嘲讽道:“像你这样钓鱼,别说三年,就是一百年,也钓不到一条鱼。”姜尚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曲中取鱼不是大丈夫所为,我宁愿在直中取,而不向曲中求。我的鱼钩不是为了钓鱼,而是要钓王与侯。”后来,他果然钓到了周文王姬昌。姬昌兴周伐纣迫切需要人才,得知年已古稀的姜尚很有才干,他斋食三日,沐浴整衣,抬着聘礼,亲自前往磻溪应聘,并封姜尚为相。姜尚辅佐文王,兴邦立国,帮助姬昌之子周武王姬发,灭掉了商朝。自己也被武王封于齐地,实现了建功立业的愿望。姜子牙钓出的可谓是一条“王候大鱼”。成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便源于此。
2023-09-10 17:19:151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意思

比喻 心甘情愿地上当。 成语出处: 清·邗上蒙人《 风月 梦》第十回:“我是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贾 老爷 若是爱厚我,我就不留他,他也不走;若是不爱厚我,我就再留他些,他也不在这里。” 成语例句: 据传说他[姜太公]心肠 好人 公正 ,鱼若从水中跳出三尺吞他的饵,那是鱼自己的过错。 普通 说‘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便是此意。 繁体写法: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近义词: 心甘情愿 心里愿意 那么心甘情愿地接受管束以致根本不觉得管束的存在 成语语法: 作宾语、分句;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复句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英语翻译: the fish rising to jiang taigong"s hookless and baitless line
2023-09-10 17:19:401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是什么意思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出处

1、“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意思是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 2、这句谚语出自十六国前秦将领苻朗的《苻子·方外》。原文:太公涓钓于隐溪,五十有六年矣,而未尝得一鱼。鲁连闻之,往而观其钓焉。太公涓跪石隐崖,不饵而钓,仰咏俛吟,及暮而释竿。 3、译文:姜子牙在隐溪钓鱼,却一直没有钓到鱼,这样的情况已经持续了56年了。鲁连听说了这件事,就过去隐溪那里看姜子牙钓鱼,就看见姜子牙跪在岸边,钓鱼却不加鱼食,只是在那里吟咏歌唱,到了晚上的时候就放下竿子回去了。
2023-09-10 17:19:491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个歇后语代表什么意思和表达了什么?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就是一切随缘,不强求,顺其自然。
2023-09-10 17:19:586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是什么意思?

这是一个神话典故。姜太公就是姜子牙,传说商周时期,纣王暴虐。姜子牙受师傅之命下界帮助文王,但姜子牙认为自己和文王一没交情,二也没中间人,很难获得文王赏识。于是就在文王回城的必经之路上,用一个直钩钓鱼。这事被文王看见了,觉得这老头钓鱼用直钩还没有鱼饵不是傻子就是奇人,于是上去主动交流,发现老头确实有点东西,于是收入账下做个军师……所以后来有了这个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表面意思是姜太公钓鱼,不是为了鱼,而是期待有识之士的认可。现在用来表示寻找志同道合的人,心甘情愿的合作,俗话说就是我知道这是个圈套,但我就愿意往里跳。
2023-09-10 17:20:211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是出自哪一个历史故事

太公姓姜名尚,又名吕尚,是辅佐周文王、周武王灭商的功臣。 他在没有得到文王重用的时候,隐居在陕西渭水边一个地方。 那里是周族领袖姬昌(即周文王)统治的地区,他希望能引起姬昌对自己的注意,建立功业。 太公常在番的溪旁垂铃。 一般人钓鱼,都是用弯钩,上面接着有香味的饵食,然后把它沉在水里,诱骗鱼儿上钩。 但太公的钓钩是直的,上面不挂鱼饵,也不沉到水里,并且离水面三尺高。 他一边高高举起钓竿,一边自言自语道:“不想活的鱼儿呀,你们愿意的话,就自己上钩吧!” 一天,有个打柴的来到溪边,见太公用不放鱼饵的直钩在水面上钓鱼,便对他说:“老先生,像你这样钓鱼,100年也钓不到一条鱼的!” 太公举了举钓竿,说:“对你说实话吧!‘我不是为了钓到鱼,而是为了钓到王与侯!” 太公奇特的钓鱼方法,终于传到了姬昌那里。 姬昌知道后,派一名士兵去叫他来。 但太公并不理睬这个士兵,只顾自己钓鱼,并自言自语道:“钓啊,钓啊,鱼儿不上钩,虾儿来胡闹!” 姬昌听了士兵的禀报后,改派一名官员去请太公来。 可是太公依然不答理,边钓边说:“钓啊,钓啊,大鱼不上钩,小鱼别胡闹!” 姬昌这才意识到,这个钓者必是位贤才,要亲自去请他才对。 于是他吃了三天素,洗了澡换了衣服,带着厚礼,前往番溪去聘请太公。 太公见他诚心诚意来聘请自己,便答应为他效力。 后来,姜尚辅佐文王,兴邦立国,还帮助文王的儿子武王姬发, 灭掉了商朝,被武王封于齐地,实现了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
2023-09-10 17:20:461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成语故事

姜太公钓鱼是发生于商周时期的历史传说故事。商纣暴虐,周文王决心推翻暴政。太公姜子牙受师傅之命,下界帮助文王。但姜子牙觉得自己半百之龄、又和文王没有交情,很难获得文王赏识。于是在文王回都途中,在河的一边,用没有鱼饵的直钩钓鱼。大家知道,鱼钩是弯的,但是姜子牙却用直钩(那其实也不能叫钩了)、不用鱼饵,钓到了很多鱼。文王见到了,觉得这是奇人(古代人对奇人都很尊敬的),于是主动跟他交谈,发现这真是个大有用之才,招入帐下。后来姜子牙帮助文王和他的儿子推翻商纣统治,建立了周朝。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2023-09-10 17:20:542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成语是什么?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成语告诉我们要使别人臣服自己,首先必须提升自己,使自己具有很强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有才能的人来相助。姜太公又称姜尚,字子牙,东海上人。姜尚出身低微,前半生可以说是漂泊不定、困顿不堪,但是他却满腹经纶、壮志凌云,深信自己能干一番事业。听说西伯姬昌尊贤纳士、广施仁政,年逾七旬的他便千里迢迢投奔西歧。但是来到西歧后,他不是迫不及待地前去毛遂自荐,而是来到渭水北岸的磻溪(今陕西宝鸡市陈仓区磻溪镇)住了下来。此后,他每日垂钓于渭水之上,等待圣明君主的到来。姜尚的钓法奇特,短干长线,线系竹钩,不用诱饵之食,钓杆也不垂到水里,离水面有三尺高,并且一边钓鱼一边自言自语,“姜尚钓鱼,愿者上钩。”一个叫武吉的樵夫,看到姜子牙不挂鱼饵的直鱼钩,嘲讽道:“像你这样钓鱼,别说三年,就是一百年,也钓不到一条鱼。”姜尚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曲中取鱼不是大丈夫所为,我宁愿在直中取,而不向曲中求。我的鱼钩不是为了钓鱼,而是要钓王与侯。”后来,他果然钓到了周文王姬昌。姬昌兴周伐纣迫切需要人才,得知年已古稀的姜尚很有才干,他斋食三日,沐浴整衣,抬着聘礼,亲自前往磻溪应聘,并封姜尚为相。姜尚辅佐文王,兴邦立国,帮助姬昌之子周武王姬发,灭掉了商朝。自己也被武王封于齐地,实现了建功立业的愿望。姜子牙钓出的可谓是一条“王候大鱼”。成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便源于此。
2023-09-10 17:21:021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打一生肖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打一生肖是属羊。鱼的简笔画形状似8。十二生肖中排第八位的是属羊生肖。
2023-09-10 17:21:281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故事

  1、典故出自晋·苻朗《苻子·方外》,文载:“太公涓钓于隐溪,五十有六年矣,而未尝得一鱼。鲁连闻之,往而观其钓焉。太公涓跪石隐崖,不饵而钓,仰咏俛吟,及暮而释竿。”   2、今多比喻心甘情愿的落入别人的谋划。类似的故事有“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3、典故:   姜太公又称姜尚,字子牙,东海上人。他是周倾商克殷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和西周的开国元勋,是齐国的缔造者、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和政治家,被称为“周师齐祖”“百家宗师”,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姜尚出身低微,前半生可以说是漂泊不定、困顿不堪,但是他却满腹经纶、壮志凌云,深信自己能干一番事业。听说西伯姬昌尊贤纳士、广施仁政,年逾七旬的他便千里迢迢投奔西歧。但是来到西歧后,他不是迫不及待地前去毛遂自荐,而是来到渭水北岸的磻溪(今陕西宝鸡市陈仓区磻溪镇)住了下来。此后,他每日垂钓于渭水之上,等待圣明君主的到来。   姜尚的钓法奇特,短干长线,线系竹钩,不用诱饵之食,钓杆也不垂到水里,离水面有三尺高,并且一边钓鱼一边自言自语,“姜尚钓鱼,愿者上钩。”一个叫武吉的樵夫,看到姜子牙不挂鱼饵的直鱼钩,嘲讽道:“像你这样钓鱼,别说三年,就是一百年,也钓不到一条鱼。”姜尚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曲中取鱼不是大丈夫所为,我宁愿在直中取,而不向曲中求。我的鱼钩不是为了钓鱼,而是要钓王与侯。”   后来,他果然钓到了周文王姬昌。姬昌兴周伐纣迫切需要人才,得知年已古稀的姜尚很有才干,他斋食三日,沐浴整衣,抬着聘礼,亲自前往磻溪应聘,并封姜尚为相。姜尚辅佐文王,兴邦立国,帮助姬昌之子周武王姬发,灭掉了商朝。自己也被武王封于齐地,实现了建功立业的愿望。姜子牙钓出的可谓是一条“王候大鱼”。
2023-09-10 17:21:381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意思是什么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原文

1、“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句谚语的意思是比喻心甘情愿的落入别人的谋划。这句谚语出自十六国前秦将领苻朗的《苻子·方外》。 2、原文: 太公涓钓于隐溪,五十有六年矣,而未尝得一鱼。鲁连闻之,往而观其钓焉。太公涓跪石隐崖,不饵而钓,仰咏俛吟,及暮而释竿。 3、译文: 姜子牙在隐溪钓鱼,却一直没有钓到鱼,这样的情况已经持续了56年了。鲁连听说了这件事,就过去隐溪那里看姜子牙钓鱼,就看见姜子牙跪在岸边,钓鱼却不加鱼食,只是在那里吟咏歌唱,到了晚上的时候就放下竿子回去了。
2023-09-10 17:21:511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读音,是什么意思?词语解释及出处

拼 音: jiāng tài gōng diào yú,yuàn zhě shàng gōu 释 义: 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 出 处: 清u30fb邗上蒙人《风月梦》第十回:“我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贾老爷若是爱厚我,我就不留他,他也不走;若是不爱厚我,我就再留他些,他也不在这里。” 示 例: 据传说他[姜太公]心肠好人公正,鱼若从水中跳出三尺吞他的饵,那是鱼自己的过错。普通说‘~"便是此意。林语堂《苏东坡传》第六章
2023-09-10 17:21:591

姜太公钓鱼。。下一句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见《武王伐纣平话》卷下:“姜尚因命守时,立钩钓渭水之鱼,不用香饵之食,离水面三尺, 尚自言曰:‘负命者上钩来!"” 释义 “姜太公”,即西周初的姜尚,又称姜子牙。姜太公用直钩不挂鱼饵垂钓,愿意上钩的鱼,就自己上钩。比喻心甘情愿地中别人设下的圈套。
2023-09-10 17:23:491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来历简单概括

商末,吕尚,即姜太公曾辅佐纣王,但纣王昏庸。于是离开朝歌,整日在渭水边用直钩钓鱼,终于觅得明君周文王,辅佐他是周富强。愿者,即周文王。
2023-09-10 17:24:033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是什么意思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出处

1、“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意思是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 2、这句谚语出自十六国前秦将领苻朗的《苻子·方外》。原文:太公涓钓于隐溪,五十有六年矣,而未尝得一鱼。鲁连闻之,往而观其钓焉。太公涓跪石隐崖,不饵而钓,仰咏俛吟,及暮而释竿。 3、译文:姜子牙在隐溪钓鱼,却一直没有钓到鱼,这样的情况已经持续了56年了。鲁连听说了这件事,就过去隐溪那里看姜子牙钓鱼,就看见姜子牙跪在岸边,钓鱼却不加鱼食,只是在那里吟咏歌唱,到了晚上的时候就放下竿子回去了。
2023-09-10 17:24:121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歇后语的故事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0 - 解决时间:2006-12-18 18:04   姜尚因命守时,立钩钓渭水之鱼,不用香饵之食,离水面三尺,尚自言曰:“负命者上钩来!”   释义 “太公”,即周初的姜尚,又称姜子牙.姜太公用支钩不挂鱼 饵钓鱼,愿意上钓的鱼,就自己上钓.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圈套.   故事 太公姓姜名尚,又名吕尚,是辅佐周文王、周武王灭商的功 臣.他在没有得到文王重用的时候,隐居在陕西渭水边一个地方.那 里是周族领袖姬昌(即周文王)统治的地区,他希望能引起姬昌对自 己的注意,建立功业.   太公常在番的溪旁垂铃.一般人钓鱼,都是用弯钩,上面接着有 香味的饵食,然后把它沉在水里,诱骗鱼儿上钩.但太公的钓钩是直 的,上面不挂鱼饵,也不沉到水里,并且离水面三尺高.他一边高高 举起钓竿,一边自言自语道:“不想活的鱼儿呀,你们愿意的话,就自 己上钩吧!”   一天,有个打柴的来到溪边,见太公用不放鱼饵的直钩在水面 上钓鱼,便对他说:“老先生,像你这样钓鱼,100年也钓不到一条鱼 的!”   太公举了举钓竿,说:“对你说实话吧!‘我不是为了钓到鱼,而是 为了钓到王与侯!”   太公奇特的钓鱼方法,终于传到了姬昌那里.姬昌知道后,派一 名士兵去叫他来.但太公并不理睬这个士兵,只顾自己钓鱼,并自言 自语道:“钓啊,钓啊,鱼儿不上钩,虾儿来胡闹!”   姬昌听了士兵的禀报后,改派一名官员去请太公来.可是太公 依然不答理,边钓边说:“钓啊,钓啊,大鱼不上钩,小鱼别胡闹!”   姬昌这才意识到,这个钓者必是位贤才,要亲自去请他才对.于 是他吃了三天素,洗了澡换了衣服,带着厚礼,前往番溪去聘请太 公.太公见他诚心诚意来聘请自己,便答应为他效力.   后来,姜尚辅佐文王,兴邦立国,还帮助文王的儿子武王姬发,灭掉了商朝,被武王封于齐地,实现了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   问题补充:《武王伐纣平话》卷下:“姜尚因命守时,直钩钓 渭水之鱼,不用香饵之食,离水面三尺,尚自言曰:‘负命者上钓来!"”后以“太公钓鱼,原者上钩”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圈套.   《武王伐纣平话》是元朝建安虞氏的刊本,此书现已有影印本   原出于《史记 齐太公世家》:   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其先祖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於吕,或封於申,姓姜氏.夏商之时,申、吕或封枝庶子孙,或为庶人,尚其后苗裔也.本姓姜氏,从其封姓,故曰吕尚.   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奸周西伯.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口,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於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於渭之阳,与语大说,曰:“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之曰“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师.
2023-09-10 17:24:211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故事100字

一个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说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商纣暴虐,周文王决心推翻暴政。太公姜子牙受师傅之命,下界帮助文王。但姜子牙觉得自己半百之龄、又和文王没有交情,很难获得文王赏识。于是在文王回都途中,在一河边,用没有鱼饵的直钩钓鱼。大家知道,鱼钩是弯的,但是姜子牙却用直钩(那其实也不能叫钩了)、不用鱼饵,钓到了很多鱼。文王见到了,觉得这是奇人(古代人对奇人都很尊敬的),于是主动跟他交谈,发现这真是个大有用之才,招入帐下。后来姜子牙帮助文王和他的儿子推翻商纣统治,建立了周朝。如果肯定我的回答 请选为最佳答案 就是对我最大的肯定
2023-09-10 17:24: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