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什么是人道主义?人本主义?

2023-10-05 06:30:44
共1条回复
苏州马小云

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是德文Anthropologismus的意译,又译人本学。希腊文词源antropos和logos,意为人和学说。通常指人本学唯物主义,是一种把人生物化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学说。以19世纪德国的费尔巴哈和俄国的车尔尼雪夫斯基为代表。费尔巴哈由于把庸俗唯物主义同一般的唯物主义混为一谈,避免采用甚至反对“唯物主义”这个术语,因而将自己的哲学称作“人本主义”或“哲学中的人本主义原则”。车尔尼雪夫斯基也将他的唯物主义学说称作“人本主义”,并把他的哲学著作命名为《哲学中的人本主义原理》。他们都反对把灵魂和肉体分割为两个独立的实体,反对把灵魂看作第一性的唯心主义观点。但他们所了解的人,只是生物学意义上的自然人,只是抽象的、一般的人,而不是社会的人。他们不是联系具体历史、联系社会实践来考察人,因而看不到人的社会性。

在现代西方哲学中,人本主义一词被某些唯心主义哲学家所歪曲。如德国现象学者谢勒和法西斯主义理论家克拉格斯,就侈谈“哲学的人本主义”或以“肉体和灵魂的统一体”为对象的“人本学”或“性格学”。他们的“人本主义”是一种宣扬非理性主义和种族主义的唯心主义理论。

人道主义

humanism

关于人的本质、使命、地位、价值和个性发展等的思潮和理论。它是一个发展变化的哲学范畴。人道思想是随着人类进入文明时期萌发的,但人道主义作为一种时代的思潮和理论,则是在15世纪以后逐渐形成的,最初表现在文学艺术方面,后来逐渐渗透到其他领域。

人道主义一词是从拉丁文humanistas(人道精神)引申来的,在古罗马时期引申为一种能够促使个人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的、具有人道精神的教育制度。在15世纪新兴资产阶级思想家那里,人道主义是指文艺复兴的精神,即要求通过学习和发扬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使人的才能得到充分发展。在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人道主义反对封建教会专制,要求充分发展人的个性。直到19世纪,人道主义始终是资产阶级建立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重要思想武器。随着资产阶级革命性的丧失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这种人道主义理论和思潮逐渐失去了其进步的历史作用。在现代,西方的思想家们虽然没有放弃人道主义的旗帜,但他们的人道主义理论,或多或少都具有虚无主义或悲观主义的色彩。

相关推荐

什么是人道主义

人道主义,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想。提倡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主张人格平等,互相尊重。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把它具体化为“自由”、“平等”、“博爱”。在当时是反对封建、宗教统治的武器,曾起过积极作用。但它作为一种特定的观念形态,始终是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扩展资料人道主义是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想体系,提倡关怀人、爱护人、尊重人,是一种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法国大革命时期又把人道主义的内涵具体化为自由、平等和博爱。人道主义在革命时期起着反对不平等的制度的积极作用。人道主义源于人道、人文思想。《易传》讲“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彖·贲》讲:“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美国前东方学会主席顾立雅考证,中国的人道思想、中国的一部分制度,“通过阿拉伯人在12世纪传到西西里的罗杰二世与英格兰的亨利二世的朝廷”。进而影响了后来整个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童子问易》指出:“《易经》绝对是世界共同的人文原点。”参考资料人道主义_百度百科
2023-09-11 17:22:261

人道主义什么意思?

狭义的人道主义主要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资阶级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一种思想。广义的人道主义泛指维护人的尊严、权利和目由,重视人的价值、要求,人能得到充分的自由发展等的思想和观念。
2023-09-11 17:22:352

人道主义是什么意思

人道主义是一种道德理念和价值体系,强调对人类的关怀、尊重和援助。它强调尊重人的尊严和权利,致力于减轻并解除人道危机,提供人道援助,保护弱势群体的生命和尊严。人道主义的目标是通过提供基本生活需求,如食物、水、住房、医疗和教育等,以改善人类的生活状况,并促进社会正义和人类福祉。人道主义行动通常是在灾难、战争、冲突、贫困等紧急情况中进行的,旨在为遭受苦难的人们提供临时救援和长期支持。人道主义组织、志愿者和工作者是实施人道主义行动的重要力量,他们致力于减轻人类痛苦、维护人权和促进全球和平与安全。人道主义行动的原则包括人性、中立性、无偏见、独立性和有效性等。
2023-09-11 17:22:482

人道主义什么意思

人道主义,泛指一切强调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尊严及权利的思潮和理论。包括作为教育制度的人道主义、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想。提倡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主张人格平等,互相尊重。法国大革命时期,把它具体化为“自由”、“平等”、“博爱”。人道主义的含义:人道主义具有两种含义:一种是作为世界观和历史观的人道主义;一种是作为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的人道主义。作为世界观和历史观的人道主义,是欧洲资产阶级早期的思想体系,产生于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其代表人物有:彼特拉克、但丁、薄伽丘、达·芬奇等。他们针对中世纪神学以神为中心,贬低人的地位和价值、蔑视世俗生活、提倡禁欲主义的思想观点,提出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提倡“人权”否定“神权”,要求尊重人的价值,“人的尊严”、 人的“自由意志”,反对禁欲主义,提倡世俗教育和科学知识。在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中,启蒙运动的思想家把人道主义原则具体化为“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要求充分实现发展人的天性的权利,建立人类“理性”的王国,使之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强大思想武器,在历史上起了进步的社会作用。
2023-09-11 17:23:131

人道主义什么意思

人道主义的意思:一种思想和理论,强调人类价值的重要性,维护人类尊严和权利。人道主义是一种关注人类福祉的人文主义,致力于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道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当时人们开始强调重视人类自身的价值和尊严,主张对待人类要尊重、平等、博爱。在现代社会中,人道主义的概念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渗透了各行各业、各种社会活动和组织中,成为了一个价值观的标志。在教育、医疗、社会福利、国际援助、战争和冲突等领域,人道主义的思想和理念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例如,国际人道主义组织致力于保护受苦难的人群,提供援助和支持,帮助解决人类面临的种种挑战。人道主义造句1、人道主义是指强调尊重人类价值、维护人类尊严和权利的思想和理论。2、在现代社会中,人道主义的概念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成为了一个价值观的标志。3、人道主义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尊重、保护和关注,并将这种思想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4、国际人道机构致力于保护受苦难的人群,提供援助和支持,帮助解决人类面临的种种挑战。5、作为一种思潮和理论,人道主义强调人类的尊严和价值,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6、人道主义主张平等、关怀、尊重人类,并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人道主义
2023-09-11 17:23:351

人道主义是什么意思?

人道主义是什么意思? 人道主义,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想。提倡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主张人格平等,互相尊重。 国际上有很多人道主义组织:国际红十字会 、世界志愿者委员会,总部设在日内瓦。 总部设在华盛顿的联合会,该组织力求设定人道主义援助的基本规范,提高人道主义援助的实施。 人道主义援助救援委员会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常设国际机构。同国际红十字会、红色新月会、国际卫生服务协会、基督教救援服务中心、路德国际联盟、医学新领域、OXFAM和教会一样,总部设在日内瓦。 人道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用于“不能人道” 所谓的人道就是 关于人的本质、使命、地位、价值和个性发展等的思潮和理论。它是一个发展变化的哲学范畴。人道思想是随着人类进入文明时期萌发的,但人道主义作为一种时代的思潮和理论,则是在15世纪以后逐渐形成的,最初表现在文学艺术方面,后来逐渐渗透到其他领域。 人道主义一词是从拉丁文humanistas(人道精神)引申来的,在古罗马时期引申为一种能够促使个人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的、具有人偿精神的教育制度。在15世纪新兴资产阶级思想家那里,人道主义是指文艺复兴的精神,即要求通过学习和发扬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使人的才能得到充分发展。在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人道主义反对封建教会专制,要求充分发展人的个性。直到19世纪,人道主义始终是资产阶级建立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重要思想武器。随着资产阶级革命性的丧失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这种人道主义理论和思潮逐渐失去了其进步的历史作用。在现代 ,西方的思想家们虽然没有放弃人道主义的旗帜,但他们的人道主义理论,或多或少都具有虚无主义或悲观主义的色彩 。人道主义什么意思 “人道主义”一词是从拉丁文humanistas(人道精神)引申来的,最早在古罗马思想家M.T.西塞罗那里,是指一种能够促使个人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的、具有人道精神的教育制度。这是人道主义最初的含义。在15世纪新兴资产阶级思想家那里,人道主义是指文艺复兴的精神,即要求通过学习和发扬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使人的才能得到充分发展。这是新兴资产阶级提出的一种包含有深刻内容的追求和理想。在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人道主义反对封建教会专制,要求充分发展人的个性。直到19世纪,人道主义始终是资产阶级建立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重要思想武器。随着资产阶级革命性的丧失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这种人道主义理论和 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 思潮逐渐失去了其进步的历史作用。在现代,西方的思想家们虽然没有放弃人道主义的旗帜,但由于他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前途捉摸不定,特别是面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严重问题,如精神危机等等,找不到出路,所以他们的人道主义理论,或多或少都具有虚无主义或悲观主义的色彩。 什么是人道主义? 人道主义是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想体系,提倡关怀人、爱护人、尊重人,做到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这样一种世界观。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又把人道主义的内涵具体化为“自由”“平等”“博爱”等口号。人道主义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起著反对封建制度的积极作用。 [编辑本段]简介 关心人类幸福,尤其表现在对慈善活动和社会改革感兴趣;人道主义原则的实践或表现——亦称“博爱主义”、“慈善行为” [编辑本段]详细介绍 作为一种思潮或思想体系,人道主义最迟适于资产阶级的思想家们,它是以个人为着眼点的观点,主张每一个人是一个独立的实体,他自己使自己的目的,尊重个人的平等和自由权利,承认人的价值和尊严,把人当做人看待,而不把人看做人的工具。其最初形式是人文主义。在反封建中起过巨大的进步作用。法国第一部宪法的序言《人权和公民权宣言》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宣言书。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理论基础是超阶级、超时代的抽象人性论,其追求的社会制度以私有制为基础,以个人主义为核心。它随着资产阶级革命性的丧失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逐渐失去进步的历史作用。 马克思主义重视人的地位和价值,把实现一切人的解放和自由作为奋斗目标,是革命的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并不否认人道主义,但是反对抽象的人道主义。 它是一个发展变化的哲学范畴。人道思想是随着人类进入文明时期萌发的,但人道主义作为一种时代的思潮和理论,则是在15世纪以后逐渐形成的,最初表现在文学艺术方面,后来逐渐渗透到其他领域。 人道主义一词是从拉丁文humanistas(人道精神)引申来的,在古罗马时期引申为一种能够促使个人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的、具有人道精神的教育制度。在15世纪新兴资产阶级思想家那里,人道主义是指文艺复兴的精神,即要求通过学习和发扬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使人的才能得到充分发展。在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人道主义反对封建教会专制,要求充分发展人的个性。直到19世纪,人道主义始终是资产阶级建立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重要思想武器。随着资产阶级革命性的丧失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这种人道主义理论和思潮逐渐失去了其进步的历史作用。在现代 ,西方的思想家们虽然没有放弃人道主义的旗帜,但他们的人道主义理论,或多或少都具有虚无主义或悲观主义的色彩 。 真正批判继承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从而吸取和发展其合理内容的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不仅重视人的地位和价值,把一切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人类解放的目标,而且指出了为实现这一理想目标所需要的具体条件。在中国,对人道主义问题有种种不同的理解。其中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作为世界观和历史观的人道主义是唯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所要坚持和发扬的是作为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的革命人道主义、社会主义人道主义。 资产阶级人道主义 这种人道主义继承和发展了古希腊人道精神的精华,冲破了中世纪教会统治下以神为中心的思想束缚,主张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并支配自然,认为追求快乐是人的天然权利和社会发展的动因。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根据这种理论,无情地批判了封建教会视 *** 和世俗生活为罪恶的禁欲主义,肯定了人拥有享受人间一切快乐的权利,从而使征服自然、寻求人生快乐、进行自由创造、争取个性解放以及建立公正社会制度等等进步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在当时所起的进步作用,使它成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教会专制的革命的思想武器。 从欧洲文艺复兴到18世纪启蒙运动之前的人道主义者 ,大多是艺术家、作家、思想家和科学家,他们在各自不同的领域里提出或宣传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人道主义理论要求现实的一切都要合乎人......>> 人道主义是什么意思 1. 如果题中的b是一次项系数,那么 ax2+bx+c=ax2+ax+cx+c =ax(x+1)+c(x+1) =(ax+c)(x+1) =0 所以,ax+c=0或x+1=0. 当ax+c=0时,x=-c/a;当x+1=0时,x=-1 2.解方程x2-5x+2=0,得x=(5±√17)/2 而 x2-5x+2=0,x2-9x+3K=0,且他们有一个相同的根,就可以暂时把两个方程中的未知数看作是同一个未知数,可以列出方程: x2-5x+2=x2-9x+3K 化简后得出:K=(4x+2)/3 将上面求出的x的值代入,得 K=(12±2√17)/3 3. 因为B是方程的一个根,所以将x=B代入方程,方程成立,即:B2+AB+B=0。 所以B(B+A+1)=0,则B=0或B+A+1=0 若B=0,则A为任何数时方程都成立,B+A=A 若B≠0,则B+A=-1 4. 将x=A代入原方程,得A2-3A+1=0 化简A3-2A2-2A+1 =A(A2-3A+1+A-3)+1 =A(A2-3A+1)+A2-3A+1 =0 第一题有点不确定,因为那个b到底是不是一次项系数不清楚,可能是题出错了,也可能题对着呢~先这么做吧。要是题的确对,那么那样的方程我还没学过呢~ 别的题应该都对吧 人道主义是什么意思 国家,或者,单位规定比较人性化,
2023-09-11 17:23:481

人道主义什么意思

题库内容:人道主义的解释[humanitarianism] 关心人类 幸福 ,尤其表现在对 慈善 活动和 社会 改革 感兴趣 ;人道主义 原则 的实践或表现——亦称 博爱 主义、慈 善行 为 详细解释 源于 欧洲 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 思想 体系。提倡 关怀 人, 尊重 人,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主张 人格 平等 ,互相尊重。 法国 资产阶级 革命 时期,把它 具体 化为“ 自由 ”、“平等”、“博爱”。在当时是反对封建、宗教统治的武器,曾起过积极作用。作为一种特定的 观念 形态,它 始终 是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 斗争 学说 之上 的人道主义,它是 维护 劳 动人 民的尊严和 权利 的学说,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 词语分解 人道的解释 ∶以爱护人的 生命 、关怀人的幸福、维护人的尊严、保障人的自由等为原则的人事或 为人 之道 ∶ 中国 古代哲学中与;天道; 相对 的 概念 。一般指人事、为人之道或社会规范详细解释.为人之道。指 一定 社会中要求人们 遵循 的 主义的解释 某种 特定的思想、宗旨、学说体系或理论;对 客观 世界、社会 生活 以及学术 问题 等所持有的系统的理论和主张现实主义马克思主义 某一特定人或物所特有之行为方式、作风自由主义 一定的社会 制度 ; 政治 经济体系社会主
2023-09-11 17:23:551

什么是人道主义

中国当代伟大的人民思想家谢周勇,于2001年6月,在他的《论新时代》一书中,在世界上首次提出社会人道概念,创立了伟大的社会人道主义学说,将人道主义推进到社会人道主义阶段,才真正科学地解释了人道主义,并为全人类的社会学理论奠定下了真正科学的基石。谢周勇认为:由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单个的个人,因此我们必须承认每个人的价值,即必须承认每个人的人格。但是,我们每个人又都是寓于社会之中的,都是一个社会的人,因此,我们同时又必须承认人的社会性。因此,我们人类自身所特有的自然的生存和发展的规律,即社会人道,包含了两个基本的内容,即在承认人的人格的重要性的同时,承认人的社会性。也就是说,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在承认人的人格的重要性的同时,还必须承认人的社会性。因此,目前那些权威的学者们所称之为的“人道主义与反人道主义”——其实,他们正是断裂了人类自身所特有的生存的发展规律的两个方面,而片面地强调了人格的重要性,忽视了人的社会性所要求保障的全人类的共同的生态平衡,才是属于我们人类自身的特有的生存、发展的规律的自然的完全的内容,从而导致了非社会人道的活动。因此,那些大搞“反人道主义”和大搞“人道主义与反人道主义”的权威的学者们倒是比那些“人道主义”者们更令人啼笑皆非。因为后者也只是断裂了人类自身所特有的发展规律的两个方面而已。谢周勇指出:人类只是在社会人道的前提下,才能够规定出适应自身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是生产力与社会人道的关系构成了人类的本身所固有的一切, 并直接进入了我们人类的历史;而不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直接进入了我们人类的历史。后者仅仅表明其存在的基本原则是从实际存在的事物中得来的, 但却不是从人类的本身所固有的一切——即最初的现实的联系之中得来的, 因此,它所表明的就仅仅是关于世界以及关于世界中所发生的事情的实证知识, 那么由此所产生的就已决不是哲学,而只是实证科学。但是,这样一来,人类的世界观却由此而真正地豁然开朗了。谢周勇将西方人道主义思潮,以及全世界古今u200d各种宗教、思想流派等, 推进到科学的社会人道主义阶段,为全世界人民做出了伟大贡献,成为影响世界的思想家,标志着中国重新成为世界思想的中心,这也是中国人的骄傲。
2023-09-11 17:24:058

什么是人道主义精神知乎

人道主义精神就是自由,平等,博爱,而外人道主义是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想,泛指一切强调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尊严及权利的思潮和理论,提倡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主张人格平等,互相尊重,在法国大革命时期,把它具体化为“自由”“平等”“博爱”,如今更是使用广泛。
2023-09-11 17:24:422

什么是人道主义

人道主义是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想体系,提倡关怀人、爱护人、尊重人,做到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这样一种世界观。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又把人道主义的内涵具体化为“自由”“平等”“博爱”等口号。人道主义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起着反对封建制度的积极作用。 作为一种思潮或思想体系,人道主义最迟适于资产阶级的思想家们,它是以个人为着眼点的观点,主张每一个人是一个独立的实体,他自己使自己的目的,尊重个人的平等和自由权利,承认人的价值和尊严,把人当做人看待,而不把人看做人的工具。其最初形式是人文主义。在反封建中起过巨大的进步作用。法国第一部宪法的序言《人权和公民权宣言》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宣言书。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理论基础是超阶级、超时代的抽象人性论,其追求的社会制度以私有制为基础,以个人主义为核心。它随着资产阶级革命性的丧失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逐渐失去进步的历史作用。马克思主义重视人的地位和价值,把实现一切人的解放和自由作为奋斗目标,是革命的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并不否认人道主义,但是反对抽象的人道主义。   它是一个发展变化的哲学范畴。人道思想是随着人类进入文明时期萌发的,但人道主义作为一种时代的思潮和理论,则是在15世纪以后逐渐形成的,最初表现在文学艺术方面,后来逐渐渗透到其他领域。  人道主义一词是从拉丁文humanistas(人道精神)引申来的,在古罗马时期引申为一种能够促使个人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的、具有人道精神的教育制度。在15世纪新兴资产阶级思想家那里,人道主义是指文艺复兴的精神,即要求通过学习和发扬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使人的才能得到充分发展。在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人道主义反对封建教会专制,要求充分发展人的个性。直到19世纪,人道主义始终是资产阶级建立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重要思想武器。随着资产阶级革命性的丧失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这种人道主义理论和思潮逐渐失去了其进步的历史作用。在现代 ,西方的思想家们虽然没有放弃人道主义的旗帜,但他们的人道主义理论,或多或少都具有虚无主义或悲观主义的色彩 。  真正批判继承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从而吸取和发展其合理内容的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不仅重视人的地位和价值,把一切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人类解放的目标,而且指出了为实现这一理想目标所需要的具体条件。在中国,对人道主义问题有种种不同的理解。其中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作为世界观和历史观的人道主义是唯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所要坚持和发扬的是作为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的革命人道主义、社会主义人道主义。  资产阶级人道主义 这种人道主义继承和发展了古希腊人道精神的精华,冲破了中世纪教会统治下以神为中心的思想束缚,主张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并支配自然,认为追求快乐是人的天然权利和社会发展的动因。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根据这种理论,无情地批判了封建教会视肉欲和世俗生活为罪恶的禁欲主义,肯定了人拥有享受人间一切快乐的权利,从而使征服自然、寻求人生快乐、进行自由创造、争取个性解放以及建立公正社会制度等等进步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在当时所起的进步作用,使它成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教会专制的革命的思想武器。  从欧洲文艺复兴到18世纪启蒙运动之前的人道主义者 ,大多是艺术家、作家、思想家和科学家,他们在各自不同的领域里提出或宣传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人道主义理论要求现实的一切都要合乎人的理性。这种理性的人道主义在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的各个领域内直接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并为即将胜利的资本主义制度描绘蓝图,从而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奏。在法国大革命胜利以后,作为法国第一部宪法序言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胜利的记录。但是,资本主义制度并非人类理想的社会制度,早在资产阶级革命胜利之前,一些启蒙思想家就已发现人道主义本身的矛盾,并试图寻找解决方法。但是,他们都没有看到资本主义私有制是产生这些矛盾的根源,而他们所主张的人道主义恰恰是维护这种制度的,所以靠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本身不可能找到真正解决矛盾的出路 。从理论实质上看,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在考察人时,完全脱离了社会关系,把人只看作自然人,并以此为出发点论证人的追求和向往。这就使它陷入抽象的人性论,具有超阶级、超时代的假相。然而,在这种抽象人性论中追求的自由和享乐权利及公正的社会制度等等并不抽象,它们以私有制为基础,以个人主义为核心,鲜明地表明了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虚伪性。  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相应出现了公开抛弃人道主义旗帜的理论。在20世纪上半叶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的法西斯主义集团所推行的种种灭绝人性的政策,集中反映了垄断资产阶级反人道的本质。但是,在世界上有一大批正直的公众,包括一些著名的学者、科学家、艺术家、作家等等,仍然信奉传统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并从这个原则出发抨击资本主义世界种种反人道的罪恶,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现代西方哲学中的人道主义 在现代西方哲学中,人道主义仍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现代西方哲学中的许多流派 ,如存在主义、新托马斯主义、人格主义、实用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等等,往往自命要褒扬人的价值,捍卫人的尊严,提高人的地位,以现代眼光研究人的状况、特点、前途和利益。这些流派的代表人物尽管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立场相忤,却大都称自己是人道主义者,至少是人道主义的拥护者。他们共同关心的问题主要有:人的本质、人格、人与科学技术以及实现人道的设想等等。  在现代西方哲学中,有不少流派及其代表人物提出了各自的拯救人类的设想。萨特把超越性和主观性视作实现人道的手段。在他看来,人要成为人,需要超出自身,寻求人生的更高目的。超越的方向总是指向未来,而“投向未来”的选择是由个体的主观决定的,人道也只能实现于一系列的自由选择之中。在雅斯贝尔斯看来,超越的目的是上帝,通向真正人的存在之路就是天启宗教和哲学,恢复人的本性要依靠爱的力量、理性的敞开性和同超越的存在交流的愿望。  马里旦试图以神道作为实现人道的手段,并用灵性的东西和宗教信仰鼓动人们创造人道化的社会环境。他指出,基督教的人生哲学指导着基督徒的社会,这是一个享有人的权利和人的尊严的社会,在此社会中,不同种族、不同文化传统的人同心协力,以完成人世间的人道事业。  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家们大都把爱当作实现人道的杠杆。弗罗姆认为,人的苦难是由于缺乏爱引起的。缺少爱虽不能引起生理意义上的死亡,但却是促使人走向坟墓的根源。然而,生命的意志深深扎根在人身上,作为生物的本能,它表现在肉体和精神中。这是对生命的渴望,也是爱的基础。马尔库塞设想在一种无抑制的文明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充分爱欲化,人的自由和幸福能在此获得充分的实现。施密特认为,借助爱就能实现人道化。因为,爱是幸福的状态,而获得这种状态又依赖于对某人或某物的爱。而且,爱改善人的状况,提供人生的意义,使人充分发展。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 中国理论界在关于人道主义的讨论中,形成了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即把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定义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是在伦理道德领域中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准则之一。它要求社会对个人以及人们相互之间的关心和同情,尊重个人对社会作出的贡献 ,尊重人格,维护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并促进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的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社会人们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建立在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之上,同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相适应,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历史观为理论基础。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是“革命人道主义”的继续和发展。“革命人道主义”是同无产阶级、劳动人民的革命斗争相联系的人道主义。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是真诚的、具体的、现实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确立,使个人和社会的基本利益归于一致。这种人道主义,从伦理方面体现出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对绝大多数人的权利、利益、人格的尊重和关心,体现出绝大多数人对共同利益的关心以及人民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关心。但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不是自发实现的。这就需要大力加强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包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伦理道德准则在内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从根本上说,人与人之间的人道关系,也只有在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中和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是受社会发展规律制约的,全部社会生活包括若干层次和诸多侧面,道德关系和道德生活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因此,人道主义代替不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客观经济规律、阶级斗争规律、科学和文化发展规律,它不是支配全部社会生活的最高准则。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后者从抽象的人出发,以个人主义为核心,诉诸人性,乞求剥削者和压迫者的怜悯和慈悲,反对阶级斗争和革命暴力,它充其量只能对社会不公平现象提出抗议,或者在不触动资本主义根本制度的前提下寻找某种暂时的满足和安慰。所以,它在最积极的意义上,也只能成为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根据。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以唯物地揭示社会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为基础,以推翻一切剥削制度为前提,以人民革命和人民民主专政为实现条件,坚持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相统一的集体主义,这就使它成为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利益的现实的人道主义。
2023-09-11 17:24:511

什么叫做人道主义

人道主义是关于人的本质、使命、地位、价值和个性发展等等的思潮和理论.它是一个发展变化的哲学范畴.人道思想是随着人类进入文明时期萌发的,但人道主义作为一种时代的思潮和理论,则是在15世纪以后逐渐形成的,最初表现在文学艺术方面,后来逐渐渗透到其他领域.人道主义一词是从拉丁文humanistas(人道精神)引申来的,在古罗马时期引申为一种能够促使个人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的、具有人道精神的教育制度.在15世纪新兴资产阶级思想家那里,人道主义是指文艺复兴的精神,即要求通过学习和发扬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使人的才能得到充分发展.在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人道主义反对封建教会专制,要求充分发展人的个性.直到19世纪,人道主义始终是资产阶级建立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重要思想武器.随着资产阶级革命性的丧失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这种人道主义理论和思潮逐渐失去了其进步的历史作用.在现代,西方的思想家们虽然没有放弃人道主义的旗帜,但他们的人道主义理论,或多或少都具有虚无主义或悲观主义的色彩.
2023-09-11 17:25:126

人道主义是什么?我们这个社会有人道主义吗?

人道主义就是强的应该迁就弱的,因为我们这个社会办事的时候大多都这样讲,就这个观点,我们这个社会的人道主义还是做得很好的。
2023-09-11 17:25:294

什么是人道主义和非人道主义

人道主义是指任何承认人的价值或尊严,把人作为万事的权衡,或以某种方式把人性及其范围、利益作为课题的哲学。反之,背离人道主义甚至对抗、破坏人道主义的行为和哲学,为非人道主义。
2023-09-11 17:25:452

什么叫做当代的人道主义?

当代的人道主义就是社会人道主义谢周勇认为:由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单个的个人,因此我们必须承认每个人的价值,即必须承认每个人的人格。但是,我们每个人又都是寓于社会之中的,都是一个社会的人,因此,我们同时又必须承认人的社会性。因此,我们人类自身所特有的自然的生存和发展的规律,即社会人道,包含了两个基本的内容,即在承认人的人格的重要性的同时,承认人的社会性。也就是说,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在承认人的人格的重要性的同时,还必须承认人的社会性。因此,目前那些权威的学者们所称之为的“人道主义与反人道主义”——其实,他们正是断裂了人类自身所特有的生存的发展规律的两个方面,而片面地强调了人格的重要性,忽视了人的社会性所要求保障的全人类的共同的生态平衡,才是属于我们人类自身的特有的生存、发展的规律的自然的完全的内容,从而导致了非社会人道的活动。因此,那些大搞“反人道主义”和大搞“人道主义与反人道主义”的权威的学者们倒是比那些“人道主义”者们更令人啼笑皆非。因为后者也只是断裂了人类自身所特有的发展规律的两个方面而已。 谢周勇指出:人类只是在社会人道的前提下,才能够规定出适应自身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是生产力与社会人道的关系构成了人类的本身所固有的一切, 并直接进入了我们人类的历史;而不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直接进入了我们人类的历史。后者仅仅表明其存在的基本原则是从实际存在的事物中得来的, 但却不是从人类的本身所固有的一切——即最初的现实的联系之中得来的, 因此,它所表明的就仅仅是关于世界以及关于世界中所发生的事情的实证知识, 那么由此所产生的就已决不是哲学,而只是实证科学。但是,这样一来,人类的世界观却由此而真正地豁然开朗了。 因此,人道主义正确的定义,应当是社会人道主义。当代的人道主义就是社会人道主义
2023-09-11 17:25:544

请问人道主义原则是指什么

1、人道主义原则的意思是是泛指一切强调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尊严及权利的思潮和理论,包括作为教育制度的人道主义、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2、人道主义具有两种含义:一种是作为世界观和历史观的人道主义;一种是作为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的人道主义。更多关于人道主义原则什么意思,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9b08a51616094583.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2023-09-11 17:26:021

人道主义的发展

在西方,“人道主义”(Humanitarianism)一词是从拉丁文humanistas(人道精神)引申来的,最早在古罗马思想家M.T.西塞罗那里,是指一种能够促使个人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的、具有人道精神的教育制度。这是人道主义最初的含义。在15世纪新兴资产阶级思想家那里,人道主义是指文艺复兴的精神,即要求通过学习和发扬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使人的才能得到充分发展。这是新兴资产阶级提出的一种包含有深刻内容的追求和理想。在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人道主义反对封建教会专制,要求充分发展人的个性。直到19世纪,人道主义始终是资产阶级建立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重要思想武器。随着资产阶级革命性的丧失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这种人道主义理论和思潮逐渐失去了其进步的历史作用。在现代,西方的思想家们虽然没有放弃人道主义的旗帜,但由于他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前途捉摸不定,特别是面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严重问题,如精神危机等等,找不到出路,所以他们的人道主义理论,或多或少都具有虚无主义或悲观主义的色彩。
2023-09-11 17:26:231

什么是人文主义?什么是人本主义?什么是人道主义??

我认为安乐死也符合人道主义,虽然有许多人都不支持这个观点
2023-09-11 17:26:383

什么是西方人道主义思想

西方人道主义思想,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提倡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主张人格平等,互相尊重。法国大革命时期,把它具体化为自由、平等、博爱。其实在我国,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争鸣,就已经有人道主义思想了。
2023-09-11 17:27:151

悲惨世界中的人道主义的表现

也许,我们看的《悲惨世界》不是一个版本的,因此,名字有些出入,是难免的,望见谅。1、冉阿让,偷了米利埃主教的为数不多的财产(银器),后被抓住,送到米利埃主教面前,冉阿让本以为,主教会将他的罪行公布于众,没想到,主教却说,那银器是冉阿让的,让冉阿让免于牢狱之灾,并说:“我把你的灵魂从黑暗中,从自暴自弃中拯救出来,把它交给了上帝。” 从此,冉阿让被救赎了。2、当马德兰市长(冉阿让,后来改的名字)看到芳汀被人欺负,勇敢的站出来,为她伸张了正义。3、冉阿让履行对芳汀的诺言,带回了珂赛特,并将她抚养成人。4、让阿让,从战场上救出马吕斯——一个将抢走他最深爱的珂赛特(汗,是父女之爱啦)尽管,他知道马吕斯将抢走珂赛特。5、冉阿让在临死之前,洗刷了冤屈,并见到了珂赛特,可谓是“黄泉无恨”了。额,以上是我自己总结的。以下,便是书中序的其中一部分,应该跟本题有关。作品中,雨果肯定的、压倒一切的思想是人道主义。他力图使人相信,“仁慈”、“善良”是人类生活的最高准则,“博爱”是医治社会弊端的灵丹妙药,因此,书中他特意安排了米利埃主教这一人物,他是雨果所主张的善的化身。主教以德报怨,不仅感化了冉阿让,并通过冉阿让的行动感动了资本主义法律的代表人物沙威,这是人间法律必定能像上天的正义让步的体现;同时,作者还让冉阿让经营资本主义,使其成为一个济贫扶危,乐善好施的资本家,而他所经营的工厂,也出现了人人相爱,互相帮助的理想境界。这说明,作者在这里所阐明的人道主义正是空想社会主义的理想。希望我的回答会对你有所帮助。
2023-09-11 17:27:242

人道主义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人道主义之所以是人道主义,就在于它的根本出发点是“人自身”,一切从人出发,以人为本位,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根据,以人为目的。在这个意义上,不妨把人道主义称之为“唯人主义”。人道主义强调人,强调研究“人自身”,核心的问题是人性,即人之所以为人的本性。人们常把人的价值视为人道主义的基本原则。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以人为本。
2023-09-11 17:27:331

雨果的人道主义特点?

天真、夸张。
2023-09-11 17:27:413

医学人道主义的核心内容

医学人道主义的核心内容有4点。一、医学人道主义的核心内容为:尊重生命的价值,维护人类整体利益。尊重病人平等的医疗权利。尊重病人的人格。尊重病人的生命。二、医学人道主义医学人道主义的含义:医学人道主义是指在医学活动中,特别是在医患关系中表现出来的同情、关心病人,尊重病人的人格与权利、维护病人利益、珍视人的生命价值和质量的伦理思想。医学人道主义的历史发展:医学人道主义经历了古代朴素的人道主义,近代的医学人道主义与现代医学人道主义。三、人道主义人道主义泛指一切强调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尊严及权利的思潮和理论。包括作为教育制度的人道主义、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人道主义具有两种含义,一种是作为世界观和历史观的人道主义,一种是作为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的人道主义。
2023-09-11 17:27:571

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应从哪些方面论述,求指导

,在19世纪文学中,也只有巴尔扎克的巨著《人间喜剧》可与之媲美。罗曼u2022罗兰曾说雨果“在文学界和艺术界的所有伟人中,他是惟一活在法兰西人民心中的伟人”,这不仅指他的艺术成就,还指他的社会责任意识和高贵的人道主义思想。乔治u2022郭尼峨在分析雨果的思想时也曾经指出:“在雨果著作中寻找他的社会思想的人,最深的印象就是:他不断地、庄严地努力提出人民群众的贫困、失业、卖淫、被遗弃被剥削的童年、因不幸而加剧的罪恶等问题。甚至最反对他的人也不得不承认,他‘使刽子手们、审判官们、良心压迫者们、混帐法官们、酷刑吏们感到畏惧”。出身贵族的雨果,是什么原因使他产生了如此撩人心弦的人道主义思想,从而创作出具有如此魅力的巨著呢?从他的生平不难看出。雨果出生于1802年,1885年谢世。他一生生活的法国时代,是一个动荡的时代,也是一个浪漫的时代。在浪漫的时代里,雨果也不无浪漫的气质,他写了大量的浪漫主义的诗、戏剧和小说,但是,在浪漫的背后,雨果在一直在思考另一个问题——人道主义的力量。雨果从小就是一个有“爱人之心”的人。在他记事的那年,他随母亲去了西班牙,回国的途中,他看到的是一幅幅令人发指的景象:一座座断头台,一个个马上要受绞刑的人,一个个十字架上钉着的人的肢体。残酷的肉刑,在幼年雨果的心中种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以后他对死刑怀有一种病态的反感。雨果真诚的希望能为废除死刑尽一份力量,他认为死刑与其说有用,不如说残酷。《一个死囚的末日》是他具有人道主义思想的第一部小说,作品明确提出废黜死型,主题是教育人要有怜悯之心。为了写这部小说,他极认真的查阅文献资料,去外地考察,了解到了一些苦役犯服役的情景。从1831年七月革命到1848年法国大革命,政权的混乱,经济的崩溃,王室的争权,给法国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这使雨果大为失望,因为他要求的是和平,而路易带来的是战争;他要求的是自由,而查理倾向于专制;他要求的是富裕,而金融者给人民的只是贫困;他要求的是光明,而七月王朝给他的只是阴谋;他要求的是平等,而所有的政权都无法消灭不平等,因此通过体验各种生活,他开始只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开始到郊外去,到贫民窟去,亲眼看一看什么是贫困,并开始下决心把这些看到的东西写出来。于是有些题材,象不公正的判刑,囚徒的赎罪,贫困的景象等,以及一些素材如关于苦役犯监狱的,关于迪涅城主教卫奥利斯大人的,关于一个可怜的妓女衣领里被粗汉塞进雪团的故事等,开始在他手中积累。加上在长期的流亡生活中,以及在1848年大革命前后,雨果见到了足以多的贫困、灾难以及不自由的事实,不禁使雨果抱着对人类灾难的极大同情、抱着对人类的爱,发出了长长的叹息。苦役犯比埃尔u2022莫兰刑满释放后,家家客店都因为他的黄色通行证而闭门不纳。终于,现世的一幕幕,引发了他思想的翰海。伟大的雨果进入了对社会的深层思考。他在《悲惨世界》序言中写上了这样的话:“只要因法律和习俗所造成的社会压迫还存在一天,在文明鼎盛时期人为地把人间变成地狱,并且使人类与生俱来的命运遭受不可避免的灾祸;只有本世纪的三个问题———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赢弱还得不到解决;只要在某些地区还可能发生社会的毒害,换句话说同时也是从更广的意义来说,只要这世界上还有愚昧和困苦,那末,和本书同一性质的作品都不会是无用的。”由此,这部自1828年开始构思,1845年开始动笔的巨著,终于在1862年付梓了,创作过程历时近半个世纪之久。作品精心塑造了挣扎于黑暗年代、社会底层、悲惨世界里的各类人物形象,如在逃的苦役犯冉阿让,失业女工芳汀,孤女珂赛特,流浪儿伽弗洛什和老植物学家马百夫等,寄寓着作家对人民苦难生活和不幸命运的关切和同情,形象地表达了作家对社会的强权统治、法律不公、贫富不均等社会现实的不满与批判,也正是在这些方面,表现了雨果维护人的尊严,追求仁慈、博爱的人道主义思想。这种思想尤其在卞福如、冉阿让等人的身上表现的更为突出。作为主教卞福如深深懂得他的职责是帮助穷人和病人,他认为人活在世界上不是为自己的生命,而是来保护世人的灵魂的。他从不伤害一个人,甚至是损害了他的人,把人作为真正的人来看待。既然是人,就有人的尊严,他要维护这种尊严,而不是伤害它,并借此来拯救人的灵魂。他拯救了一个人的灵魂,这个人以后改名为马德兰,当了蒙特猗市的市长。作为蒙特猗市市长的冉阿让,他的人道主义精神,表现为尊重人权,为被社会凌辱、遗弃的穷人主持公道,争取他们做人应有的权利,表现出一种崇高的精神和道德之美。当他看到失业女工芳汀含冤被警长沙威拘捕并判罚时,执意将她释放,并向沙威指出,根据实情抓住诬陷芳汀的绅士才是公正的。当沙威提醒他,芳汀将唾沫吐在他脸上,是无视市长先生,是侮辱法律时,他向沙威严厉指出,最高的法律是良心。冉阿让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在他窘迫和失去理智的时候,他既感受到过穷人连猪狗都不如的冷酷,也感受到过灵魂被拯救时的温暖。此时,他既然有为被屈辱者争取权利的机会,有救人于危难之时的机会,当然就不能放过。雨果作品浓厚的人道主义思想,也正是由于作者对于当时社会不公平的认识,对于受迫害者的尊严的维护,对于平等社会的美好理想和憧憬,这一切都是他的人道主义思想产生的原因。然而,读完小说,细细咀嚼后我们看到,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并不是完美的,有它一定的局限性:小说在有力地批判和暴露的同时,指给人们的出路却是无力的、空想的。它让冉阿让在米里哀主教的感化下立地成佛,让沙威在冉阿让的感化下良心发现,让马里斯在冉阿让的感化下翻然忏悔,向世人昭示:只要施行以德报怨、仁爱待人的道德感化手段,任何人心都可以弃恶从善,任何社会罪恶都可随之消逝。这无疑给他的人道主义裹上了宗教神学的外衣。他一再申明世间存在着以沙威为代表的低级法律和以米里哀为代表的高级法律,罪恶不能靠惩罚来解决,而应以“饶恕”和“仁爱”的感化教育方式去解决。这一切充分表明雨果希望用抽象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道德感化来改造社会,解决阶级的矛盾,作为对付社会痼疾的武器。历史证明人道主义思想的“仁慈”、“博爱”事实上并不能根治资本主义社会不平等的现实,反而会在社会斗争面前表现得软弱无力,反而容易成为人民精神的腐蚀剂,陷入幻想不能自拔。第二,没能正确反映社会问题的本质,在如何解决社会问题上,也只能提出带有空想性质的改良主义主张。人道主义思想是雨果揭露社会罪恶的出发点,他真诚而单纯地希望用它来使悲惨世界改变为幸福世界。在他看来,穷人只要安分守己,辛苦劳动,就可以过上幸福生活;富人只要一心向善,关心穷人,敌对矛盾就可以消失,社会罪恶即可随之消逝。他塑造的冉阿让以善举使得蒙特猗小城消灭了穷困和失业,变得欣欣向荣,友爱和谐,令人欣然向往。但是,这无疑带有主观唯心论的幻想色彩,是一种阶级调和与改良主义的主张,是不能起到真正效果的。第三,他一向反对暴力,主张仁爱,但又肯定革命的合理性与正义性。在描写共和党人起义时,对起义进行了有如史诗般的歌颂,对起义者英勇献身精神进行了热情的歌颂,但却给人民革命设计了一个失败的结局,这不能不说是雨果人道主义思想在革命的现实面前的一种自我矛盾的表现。尽管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并非完美无瑕,带有理想主义产物的味道,他的人道主义思想蒙上了较多的宗教神学和唯心论哲学的灰尘,始终未能正确揭示他小说中所反映的社会问题的本质,但正如西方一些批评家所指出的那样,他的人道主义思想“像天堂纷纷飘落的细细的露珠,是货真价实的基督徒的慈悲”,绝不失历史与现实的积极作用和意义。在世界文学史上像雨果这样自始至终关注着国家民族事务与社会历史现实,关注着人的生存与发展,并尽力参与其中为之奋斗、呐喊的人可谓寥若晨星,所以他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斗士。正如高尔基所说:“作为一个讲坛和诗人,他象暴风一样轰响在世界上,唤醒人心灵中一切美好的事物,他教导一切人爱生活、美、真理和法兰西”。他的人道主义思想已成为了一面旗帜、一种精神、一个主义,将永垂史册,铭刻在一代又一代国内外读者的心中,给人带来黑暗中的光明和孤立无援时的慰藉。
2023-09-11 17:28:051

什么叫人道主义赔偿

法律分析:人道主义补偿是指在法律上无赔偿责任与义务,处于同情与关怀,予以一定的经济补偿。如果当事人自身经济条件不好,可以拒绝补偿。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 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2023-09-11 17:28:131

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从欧洲文艺复兴到18世纪启蒙运动之前的人道主义者,大多是艺术家、作家、思想家和科学家,其中著名的有: 意大利的佩脱拉克、布龙纳、瓦拉、米朗都拉、但丁阿利吉耶里、薄伽丘、达芬奇、康帕内拉、米开朗琪罗、布鲁诺、伽利略;法国的多勒、罗波列什、拉伯雷、蒙台涅,德国的闵采尔、胡滕、雷赫林;捷克斯洛伐克的胡斯卡、捷利弗斯基,波兰的哥白尼、塞高斯;英国的保尔、莫尔、莎士比亚、培根、温斯丹,西班牙的斐弗斯、塞万提斯萨维德拉,荷兰的爱拉斯谟等。
2023-09-11 17:28:201

人道主义和个人主义是什么意思?

人道主义一词是从拉丁文humanistas(人道精神)引申来的,在古罗马时期引申为一种能够促使个人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的、具有人道精神的教育制度。在15世纪新兴资产阶级思想家那里,人道主义是指文艺复兴的精神,即要求通过学习和发扬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使人的才能得到充分发展。在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人道主义反对封建教会专制,要求充分发展人的个性。直到19世纪,人道主义始终是资产阶级建立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重要思想武器。随着资产阶级革命性的丧失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这种人道主义理论和思潮逐渐失去了其进步的历史作用。在现代,西方的思想家们虽然没有放弃人道主义的旗帜,但他们的人道主义理论,或多或少都具有虚无主义或悲观主义的色彩。个人注意则是以自我为中心,一心为己的自私主义
2023-09-11 17:28:412

分析雨果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结合几部主要作品)?

1793年是法国大革命的恐怖时代,纷繁复杂的阶级斗争极为激烈。在小说《九三年》中,雨果以深邃的社会历史眼光和磅礴雄伟的气魄,描绘了一幅资产阶级大革命的真实生动的历史画卷。书中惊心动魄的情节,尖锐的矛盾冲突,雄伟的气势,浓烈的色彩,使这本书成为一部不朽的杰作。 《九三年》以共和军平息旺岱叛乱为中心事件, 通过对三个主要人物的塑造,表达了作者的人道主义理想。1793年法国封建王朝被推翻后,前候爵朗德纳克在旺岱小镇纠集几千农民叛乱。国民公会派遣教士西穆尔登到岱旺的一支平叛部队当政治委员。这支共和军的年轻司令郭文是被作者给予美好理想的人道主义者。后来,朗德纳克被围困,他以被他劫走的三个小孩做人质,要求换取自由,被郭文断然拒绝。由于偶然原因,朗德纳克得以逃脱,当他看到三个小孩困于火海中的惨况时,人性使他回来解救孩子而自愿落入共和军手中。郭文震惊于朗德纳克的人道主义精神,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将他放走,自己承担全部责任。作为郭文的老师,西穆尔登视郭文如己出,他理解郭文放走朗德纳克的人道冲动,但国民公会的铁的纪律和他执行革命纪律的坚强意志战胜了私人感情。西穆尔登最终下令处死郭文,在郭文人头落地的一刹那,他承受不住沉重的打击,举枪自尽。 这个跌宕起伏、摄人心魄的故事寄寓了作者的人道主义理想,被认为是雨果毕生追寻人道主义的自我总结。而这份以血泪培育、用生命祭奠的理想中包含了作家对革命的沉痛反思和对革命暴力的深刻考量。雨果支持革命、赞美革命,它的人道主义理想首先从肯定革命中体现出来。 在雨果眼中,资产阶级大革命把法国从封建专制的奴役下解救出来,是人道主义原则的巨大胜利。《九三年》里,它通过退而马克、佛莱莎母子等形象,愤怒的控诉了封建统治的惨无人道。巴黎街景的速写则表现了革命给人民群众带来的无比欢乐。 与此同时,他也认识到革命暴力的重要作用和意义。郭文在临死前说过:“文明有它的瘟疫,这阵大风(革命)治好了它。也许大风选择得很不够好。可是它有别的办法吗?在瘟疫的恐怖面前,我了解风暴为什么这样猛烈。”雨果认为用资产阶级革命暴力消灭封建专制,是革命的天职,是为了实现人类的理想,这是他人道主义思想的另一个重要前提。在此基础上,雨果对于如何使用革命暴力,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不懈的探寻,这在19世纪欧洲人道主义作家中,是难能可贵的。 西穆尔登是作者颇具匠心塑造的一个革命者的典型。在实践了自己对国民公会的诺言,判处郭文死刑后,他才真正感到这条法律的残酷和无情。他的死,除了难以承受的心灵痛苦之外,还源于对现实残酷多变的迷茫:昨天还是生死与共的战友,今天却由他下令处死。革命在打击敌人的同时,为什么也对准自己的战友?雨果指出,西穆尔登的悲剧就在于“他有着剑一样盲目的准确性,只对准目标直飞去,在革命中没有什么比直线更可怕的了!” 郭文更多的寄托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在革命斗争中,他既能英勇地献身革命,又能有能维护人道主义原则。但是,当面对朗德纳克的人性回归时,他陷入了巨大的矛盾中:对付一个“用一件牺牲行为赎回了他种种野蛮行为”的朗德纳克,革命如果 “用一种野蛮的手段去回答这种慷慨的行为”,那就是革命的“弱点”,共和国的“贬值”。最终他选择了献身于人道主义,但是郭文的回答并不是雨果的回答。作者惩罚他的错误,把他送上了断头台,因为他“忘记了法兰西被出卖给了英国,放走了祖国的凶手”。雨果也肯定他的思考:在朗德纳克舍命就了三个小孩之后,处死他是否是唯一正确的呢?在这里,雨果指出暴力并非万能,革命不仅仅是在肉体上消灭敌人,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和道义上战胜敌人。 “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雨果的人道主义与革命、进步并不对立,它不是凌驾于革命斗争之上的指挥棒,恰恰相反,雨果的人道主义建立在革命基础上,是对革命前途的思考和革命意义的升华,是革命彻底胜利、社会不断进步的历史必然。这就使雨果远远高于当时那些狂热迷信暴力的革命家和反对任何暴力的人道主义者。 “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可以作为解读雨果思想的一把钥匙,他成了其后不断壮大的西方左翼思想的先驱。雨果推动思想和言论的自由,赞赏一切社会进步,他的理想是结束以恶制恶,他看到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无尽痛苦,因而希望有朝一日能建立一个欧洲联邦。雨果的真正作用,是他通过文学作品对整个社会进步的推动和影响。西方现代社会对于人的人道主义思考,起自卢梭,但真正将之发扬光大的,当推雨果。二百年来,雨果的人道主义理想没有消亡,西方社会的社会发展史的的确确是循着雨果理想的道路一步步走过来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067644.html?si=1
2023-09-11 17:28:501

雨果关于人性的看法

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主要是从他的作品当中表现出来,其中《悲惨世界》、《九三年》这两部作品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 一、同情人民苦难,控诉社会黑暗. 在《悲惨世界》中,“男人在12岁就落入感化院,18岁去坐牢,在40岁就被送上断头台”。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悲惨社会现象,并非是那个时代的人都是罪恶,都是撒旦的后代,来到这个世间是为恶而来,而是因为当时黑暗的社会造就了这么一群可悲的人民。处在一个黑暗的社会底层的人民,他们没有吃、穿、住,更不用说什么人权,利益。他们面对的是饥寒交迫的社会环境,为了生存,只有去偷,去抢,去骗,甚至卖身为奴为婢,出卖肉体,为的就是得到一口饭。为了生计,他们愿意做常人所不能做的事,但微薄的酬劳根本无法养活一家人,他们为了家人,只好冒险触犯法律,为了半块面包,而做上十几年的监狱,这些都是社会的造成的一出又一出的悲剧.“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赢弱“这些事情在雨果的《悲惨世界》里,都有着其思想内涵。雨果通过作品来描画出生活在死亡线上的人物,以此来代表千千万万的穷人的形象,为这些穷人鸣不平,进而控诉这个社会对下层人民的毒害,揭露这个社会发生的黑暗面。雨果正是运用这种写作手法来表达他的人道主义思想,让人间变成地狱,目的是为了同情贫苦而善良的人民,《悲惨世界》里的冉阿让,芳订……,都是迫于生活的无奈,而做出悲剧的命运来抗争对这个社会的不公. 雨果以人道主义作为武器,对当时社会中不合理的现象作出无情的批判,对弱势人群的穷困潦倒表现出了极大的同情,他坚持用“善与恶”的冲突来解释社会中存在的种种现象。他认为世界是两种原则——善与恶的斗争舞台,并把所有的矛盾都归结为善与恶的对立,而恶终将会被打败,恶会走向善。.雨果的作品中要表现的那些人道主义思想,有很多处都有明显的记录:冉阿让在偷主教的银器被警察抓获,作为主教的米里艾,他不单没有说冉阿让偷了他的东西,反而还送多一个银器给冉阿让,这些都无不体现着主教的仁爱思想,他希望用爱对化解冉阿让身上的罪恶,让他的灵魂从新回归,这正是雨果要表达的人道主义思想.二、坚持向上乐观的信念 .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中的乐观向上的信念在他的作品中更是描写得淋漓尽致,雨果对人类前途充满信心,他坚信人类会有光明美好的未来。雨果的乐观信念是他高出其他同时代作家的。在《悲惨世界》中,代表法律正义的警察沙威,最后在法律与人道精神的决择时,他选择了后者,这让法律在人道精神面前表现出人道主义极强的感化力。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思想,在人类精神世界中,法律无法比拟的精神力量.雨果要表现的向上乐观精神,在作品中的那些由恶走向善,恶的力量最终被善的精神击破的浪漫精神。他对社会未来的追求,对人民的关爱,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以希望,也体现了雨果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三、歌颂人民革命.雨果的《悲惨世界》写的是1832年的法国起义街垒战的时代背景,《九三年》是以法国大革命为题材,他的作品肯定了革命暴力,但他更看重的是人道主义想。雨果有一个人道主义思想的名言:“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种绝对的正确的人道主义。”过去认为这句话是宣扬抽象的人道主义,否定革命调和阶级矛盾,其实雨果这句话一点都不矛盾. 首先,雨果所说的革命是资产阶级的革命,而非无产阶级革命,雨果的人道主义其实也就是资本主义的人道主义,在当时来说,资产阶级的革命并没有超出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范畴,因此,在革命之上还有人道主义是正确的. 其次,雨果的话寄托了他的人道主义理想,“革命是为了恢复人的天性”。在他认为,人道主义要的就是人善良的本性的回归,在《悲惨世界》里,冉阿让受主教的影响,变成了一个乐善好施的人.最后,革命需要暴力,但暴力并非万能。在雨果看来,革命的利益固然合理,也是正确的,但未必是人性的,革命更多的时候是通过非人性的手段来达到其目的,认为革命是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但却往往被少数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同时雨果也认为,革命是以为达到某种目标而以非人道的手段对践踏和侵犯“少数人”的利益,这种做法显然是非人道的。雨果的人道主义理想追求的是博爱,主张用感化教育来解决社会存在的问题,这在雨果的作品中表现为较多,如加西莫多被感化,冉阿让被除感化,甚至代表法律正义的警察沙威也被感化……。雨果是一个热忱的民主主义者,一个真诚的人道主义者,他幻想用人道主义思想来改造这个社会,通过人道主义方式来缓和阶级斗争和革命。希望用仁慈、博爱作为改造社会的药方,这当中反映着他所处社会局限性.雨果的人道主义寄托着一个美好的愿望,他同情那些受压迫民族,并为他们的权利勇敢地斗争。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贯穿在他的作品当中,对下层人民所遭遇的事给予的同情,对黑暗社会的控诉,对革命的热情,但当中又表现出革命当中不合理的因素,这些无一不是在阐述他的人道主义思想
2023-09-11 17:28:581

解释一下什么是“人道主义”?

关于人的本质、使命、地位、价值和个性发展等的思潮和理论。它是一个发展变化的哲学范畴。人道思想是随着人类进入文明时期萌发的,但人道主义作为一种时代的思潮和理论,则是在15世纪以后逐渐形成的,最初表现在文学艺术方面,后来逐渐渗透到其他领域。 人道主义一词是从拉丁文humanistas(人道精神)引申来的,在古罗马时期引申为一种能够促使个人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的、具有人道精神的教育制度。在15世纪新兴资产阶级思想家那里,人道主义是指文艺复兴的精神,即要求通过学习和发扬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使人的才能得到充分发展。在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人道主义反对封建教会专制,要求充分发展人的个性。直到19世纪,人道主义始终是资产阶级建立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重要思想武器。随着资产阶级革命性的丧失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这种人道主义理论和思潮逐渐失去了其进步的历史作用。在现代 ,西方的思想家们虽然没有放弃人道主义的旗帜,但他们的人道主义理论,或多或少都具有虚无主义或悲观主义的色彩 。 真正批判继承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从而吸取和发展其合理内容的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不仅重视人的地位和价值,把一切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人类解放的目标,而且指出了为实现这一理想目标所需要的具体条件。在中国,对人道主义问题有种种不同的理解。其中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作为世界观和历史观的人道主义是唯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所要坚持和发扬的是作为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的革命人道主义、社会主义人道主义。 资产阶级人道主义 这种人道主义继承和发展了古希腊人道精神的精华,冲破了中世纪教会统治下以神为中心的思想束缚,主张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并支配自然,认为追求快乐是人的天然权利和社会发展的动因。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根据这种理论,无情地批判了封建教会视肉欲和世俗生活为罪恶的禁欲主义,肯定了人拥有享受人间一切快乐的权利,从而使征服自然、寻求人生快乐、进行自由创造、争取个性解放以及建立公正社会制度等等进步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在当时所起的进步作用,使它成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教会专制的革命的思想武器。 从欧洲文艺复兴到18世纪启蒙运动之前的人道主义者 ,大多是艺术家、作家、思想家和科学家,他们在各自不同的领域里提出或宣传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人道主义理论要求现实的一切都要合乎人的理性 。这种理性的人道主义在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的各个领域内直接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并为即将胜利的资本主义制度描绘蓝图,从而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奏。在法国大革命胜利以后,作为法国第一部宪法序言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胜利的记录。但是,资本主义制度并非人类理想的社会制度,早在资产阶级革命胜利之前,一些启蒙思想家就已发现人道主义本身的矛盾,并试图寻找解决方法。但是,他们都没有看到资本主义私有制是产生这些矛盾的根源,而他们所主张的人道主义恰恰是维护这种制度的,所以靠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本身不可能找到真正解决矛盾的出路 。从理论实质上看,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在考察人时,完全脱离了社会关系,把人只看作自然人,并以此为出发点论证人的追求和向往。这就使它陷入抽象的人性论,具有超阶级、超时代的假相。然而,在这种抽象人性论中追求的自由和享乐权利及公正的社会制度等等并不抽象,它们以私有制为基础,以个人主义为核心,鲜明地表明了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虚伪性。 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相应出现了公开抛弃人道主义旗帜的理论。在20世纪上半叶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的法西斯主义集团所推行的种种灭绝人性的政策,集中反映了垄断资产阶级反人道的本质。但是,在世界上有一大批正直的公众,包括一些著名的学者、科学家、艺术家、作家等等,仍然信奉传统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并从这个原则出发抨击资本主义世界种种反人道的罪恶,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现代西方哲学中的人道主义 在现代西方哲学中,人道主义仍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现代西方哲学中的许多流派 ,如存在主义、新托马斯主义、人格主义、实用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等等,往往自命要褒扬人的价值,捍卫人的尊严,提高人的地位,以现代眼光研究人的状况、特点、前途和利益。这些流派的代表人物尽管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立场相忤,却大都称自己是人道主义者,至少是人道主义的拥护者。他们共同关心的问题主要有:人的本质、人格、人与科学技术以及实现人道的设想等等。 在现代西方哲学中,有不少流派及其代表人物提出了各自的拯救人类的设想。萨特把超越性和主观性视作实现人道的手段。在他看来,人要成为人,需要超出自身,寻求人生的更高目的。超越的方向总是指向未来,而“投向未来”的选择是由个体的主观决定的,人道也只能实现于一系列的自由选择之中。在雅斯贝尔斯看来,超越的目的是上帝,通向真正人的存在之路就是天启宗教和哲学,恢复人的本性要依靠爱的力量、理性的敞开性和同超越的存在交流的愿望。 马里旦试图以神道作为实现人道的手段,并用灵性的东西和宗教信仰鼓动人们创造人道化的社会环境。他指出,基督教的人生哲学指导着基督徒的社会,这是一个享有人的权利和人的尊严的社会,在此社会中,不同种族、不同文化传统的人同心协力,以完成人世间的人道事业。 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家们大都把爱当作实现人道的杠杆。弗罗姆认为,人的苦难是由于缺乏爱引起的。缺少爱虽不能引起生理意义上的死亡,但却是促使人走向坟墓的根源。然而,生命的意志深深扎根在人身上,作为生物的本能,它表现在肉体和精神中。这是对生命的渴望,也是爱的基础。马尔库塞设想在一种无抑制的文明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充分爱欲化,人的自由和幸福能在此获得充分的实现。施密特认为,借助爱就能实现人道化。因为,爱是幸福的状态,而获得这种状态又依赖于对某人或某物的爱。而且,爱改善人的状况,提供人生的意义,使人充分发展。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 中国理论界在关于人道主义的讨论中,形成了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即把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定义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是在伦理道德领域中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准则之一。它要求社会对个人以及人们相互之间的关心和同情,尊重个人对社会作出的贡献 ,尊重人格,维护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并促进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的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社会人们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建立在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之上,同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相适应,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历史观为理论基础。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是“革命人道主义”的继续和发展。“革命人道主义”是同无产阶级、劳动人民的革命斗争相联系的人道主义。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是真诚的、具体的、现实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确立,使个人和社会的基本利益归于一致。这种人道主义,从伦理方面体现出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对绝大多数人的权利、利益、人格的尊重和关心,体现出绝大多数人对共同利益的关心以及人民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关心。但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不是自发实现的。这就需要大力加强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包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伦理道德准则在内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从根本上说,人与人之间的人道关系,也只有在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中和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是受社会发展规律制约的,全部社会生活包括若干层次和诸多侧面,道德关系和道德生活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因此,人道主义代替不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客观经济规律、阶级斗争规律、科学和文化发展规律,它不是支配全部社会生活的最高准则。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后者从抽象的人出发,以个人主义为核心,诉诸人性,乞求剥削者和压迫者的怜悯和慈悲,反对阶级斗争和革命暴力,它充其量只能对社会不公平现象提出抗议,或者在不触动资本主义根本制度的前提下寻找某种暂时的满足和安慰。所以,它在最积极的意义上,也只能成为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根据。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以唯物地揭示社会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为基础,以推翻一切剥削制度为前提,以人民革命和人民民主专政为实现条件,坚持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相统一的集体主义,这就使它成为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利益的现实的人道主义。 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是西方理性主义文化传统的反动,它孕育于西方现代文化的母胎中,是秉有西方传统文化基因又在后工业化语境中变异而产生的“文化幽灵”对当代文化、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后现代主义思潮本身并没有整齐清晰的模式和思想体系,在后现代主义的大旗下汇集着形形色色的流派、理论和假说。可以说,它是西方后工业社会中全面反叛性的思潮,它一反传统文化的一元性、整体性、中心性、纵深性、必然性、明晰性、稳定性、超越性,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标举多元性、碎片性、边缘性、平面性、随机性、模糊性、差异性和世俗性,彻底否认了传统文艺的美学追求、文化信念和叙事规则,典型的后现代主义作品呈现出构理性、消解中小躲避崇高、零度叙事、表象拼贴、与大众文化和流的鲜明特点。 后现代主义虽然其风行的范围主要是在文学界、艺术界、文艺理论界,但影响很大。按照学术界比较认同的说法,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后现代主义变体出现在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在八十年代后半期,后现代主义是与先在的中国现代主义交织为一体而悄然出场的。在当时,人们还未对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区别形成清晰、明确的认识,大多将之与现代主义混为一谈,等量齐观。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后现代主义思潮进一步渗入了大众传媒和日常文艺消费,激起了众声“喧哗”。由于后现代主义的无中心意识和多元价值取向,山此带来的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评判艺术价值的标准不甚清楚或全然模糊,艺术精品的存在受到了消费者的挑战,出现了高科技操作下的复制的艺术,甚至拼凑的艺术,无深度。平面化。增殖、拼贴、碎片等均成为后现代艺术的特征。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漫画《论语》,大话《西游》,戏说乾隆,“搞笑”诺贝尔奖金,“交配”鲁迅小说中的人物,以及王朔的“痞子文学”和“无知无畏”的文学批判等等。尤其是孔子和他的思想,在古典社会被作为“万世师表”的“圣人”而顶礼膜拜,只有少数精英分于才对它有解释权;至现代社会,则被作为“孔老二”、“孔家店”而打倒,较多的“准精英”开始对它说三道四地进行批判;进而到了后现代的今天,竞成为大众调侃的“漫画”对象。这种现象,来自于现代艺术家杜尚的给《蒙娜丽莎》加上胡子并将小便池搬到展览会上作为艺术品展出,但不再具有杜尚的“先锋”、“前卫”意义,而是代之以大众时尚调侃的意义。
2023-09-11 17:29:061

人道主义到底是什么

关于人的本质、使命、地位、价值和个性发展等的思潮和理论。它是一个发展变化的哲学范畴。人道思想是随着人类进入文明时期萌发的,但人道主义作为一种时代的思潮和理论,则是在15世纪以后逐渐形成的,最初表现在文学艺术方面,后来逐渐渗透到其他领域。 人道主义一词是从拉丁文humanistas(人道精神)引申来的,在古罗马时期引申为一种能够促使个人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的、具有人道精神的教育制度。在15世纪新兴资产阶级思想家那里,人道主义是指文艺复兴的精神,即要求通过学习和发扬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使人的才能得到充分发展。在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人道主义反对封建教会专制,要求充分发展人的个性。直到19世纪,人道主义始终是资产阶级建立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重要思想武器。随着资产阶级革命性的丧失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这种人道主义理论和思潮逐渐失去了其进步的历史作用。在现代 ,西方的思想家们虽然没有放弃人道主义的旗帜,但他们的人道主义理论,或多或少都具有虚无主义或悲观主义的色彩 。 真正批判继承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从而吸取和发展其合理内容的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不仅重视人的地位和价值,把一切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人类解放的目标,而且指出了为实现这一理想目标所需要的具体条件。在中国,对人道主义问题有种种不同的理解。其中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作为世界观和历史观的人道主义是唯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所要坚持和发扬的是作为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的革命人道主义、社会主义人道主义。 资产阶级人道主义 这种人道主义继承和发展了古希腊人道精神的精华,冲破了中世纪教会统治下以神为中心的思想束缚,主张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并支配自然,认为追求快乐是人的天然权利和社会发展的动因。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根据这种理论,无情地批判了封建教会视肉欲和世俗生活为罪恶的禁欲主义,肯定了人拥有享受人间一切快乐的权利,从而使征服自然、寻求人生快乐、进行自由创造、争取个性解放以及建立公正社会制度等等进步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在当时所起的进步作用,使它成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教会专制的革命的思想武器。 从欧洲文艺复兴到18世纪启蒙运动之前的人道主义者 ,大多是艺术家、作家、思想家和科学家,他们在各自不同的领域里提出或宣传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人道主义理论要求现实的一切都要合乎人的理性。这种理性的人道主义在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的各个领域内直接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并为即将胜利的资本主义制度描绘蓝图,从而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奏。在法国大革命胜利以后,作为法国第一部宪法序言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胜利的记录。但是,资本主义制度并非人类理想的社会制度,早在资产阶级革命胜利之前,一些启蒙思想家就已发现人道主义本身的矛盾,并试图寻找解决方法。但是,他们都没有看到资本主义私有制是产生这些矛盾的根源,而他们所主张的人道主义恰恰是维护这种制度的,所以靠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本身不可能找到真正解决矛盾的出路 。从理论实质上看,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在考察人时,完全脱离了社会关系,把人只看作自然人,并以此为出发点论证人的追求和向往。这就使它陷入抽象的人性论,具有超阶级、超时代的假相。然而,在这种抽象人性论中追求的自由和享乐权利及公正的社会制度等等并不抽象,它们以私有制为基础,以个人主义为核心,鲜明地表明了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虚伪性。 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相应出现了公开抛弃人道主义旗帜的理论。在20世纪上半叶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的法西斯主义集团所推行的种种灭绝人性的政策,集中反映了垄断资产阶级反人道的本质。但是,在世界上有一大批正直的公众,包括一些著名的学者、科学家、艺术家、作家等等,仍然信奉传统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并从这个原则出发抨击资本主义世界种种反人道的罪恶,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现代西方哲学中的人道主义 在现代西方哲学中,人道主义仍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现代西方哲学中的许多流派 ,如存在主义、新托马斯主义、人格主义、实用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等等,往往自命要褒扬人的价值,捍卫人的尊严,提高人的地位,以现代眼光研究人的状况、特点、前途和利益。这些流派的代表人物尽管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立场相忤,却大都称自己是人道主义者,至少是人道主义的拥护者。他们共同关心的问题主要有:人的本质、人格、人与科学技术以及实现人道的设想等等。 在现代西方哲学中,有不少流派及其代表人物提出了各自的拯救人类的设想。萨特把超越性和主观性视作实现人道的手段。在他看来,人要成为人,需要超出自身,寻求人生的更高目的。超越的方向总是指向未来,而“投向未来”的选择是由个体的主观决定的,人道也只能实现于一系列的自由选择之中。在雅斯贝尔斯看来,超越的目的是上帝,通向真正人的存在之路就是天启宗教和哲学,恢复人的本性要依靠爱的力量、理性的敞开性和同超越的存在交流的愿望。 马里旦试图以神道作为实现人道的手段,并用灵性的东西和宗教信仰鼓动人们创造人道化的社会环境。他指出,基督教的人生哲学指导着基督徒的社会,这是一个享有人的权利和人的尊严的社会,在此社会中,不同种族、不同文化传统的人同心协力,以完成人世间的人道事业。 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家们大都把爱当作实现人道的杠杆。弗罗姆认为,人的苦难是由于缺乏爱引起的。缺少爱虽不能引起生理意义上的死亡,但却是促使人走向坟墓的根源。然而,生命的意志深深扎根在人身上,作为生物的本能,它表现在肉体和精神中。这是对生命的渴望,也是爱的基础。马尔库塞设想在一种无抑制的文明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充分爱欲化,人的自由和幸福能在此获得充分的实现。施密特认为,借助爱就能实现人道化。因为,爱是幸福的状态,而获得这种状态又依赖于对某人或某物的爱。而且,爱改善人的状况,提供人生的意义,使人充分发展。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 中国理论界在关于人道主义的讨论中,形成了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即把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定义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是在伦理道德领域中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准则之一。它要求社会对个人以及人们相互之间的关心和同情,尊重个人对社会作出的贡献 ,尊重人格,维护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并促进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的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社会人们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建立在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之上,同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相适应,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历史观为理论基础。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是“革命人道主义”的继续和发展。“革命人道主义”是同无产阶级、劳动人民的革命斗争相联系的人道主义。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是真诚的、具体的、现实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确立,使个人和社会的基本利益归于一致。这种人道主义,从伦理方面体现出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对绝大多数人的权利、利益、人格的尊重和关心,体现出绝大多数人对共同利益的关心以及人民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关心。但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不是自发实现的。这就需要大力加强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包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伦理道德准则在内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从根本上说,人与人之间的人道关系,也只有在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中和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是受社会发展规律制约的,全部社会生活包括若干层次和诸多侧面,道德关系和道德生活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因此,人道主义代替不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客观经济规律、阶级斗争规律、科学和文化发展规律,它不是支配全部社会生活的最高准则。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后者从抽象的人出发,以个人主义为核心,诉诸人性,乞求剥削者和压迫者的怜悯和慈悲,反对阶级斗争和革命暴力,它充其量只能对社会不公平现象提出抗议,或者在不触动资本主义根本制度的前提下寻找某种暂时的满足和安慰。所以,它在最积极的意义上,也只能成为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根据。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以唯物地揭示社会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为基础,以推翻一切剥削制度为前提,以人民革命和人民民主专政为实现条件,坚持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相统一的集体主义,这就使它成为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利益的现实的人道主义。
2023-09-11 17:29:151

什么是人道主义

个人认为,人道主义,是哲学中“以人为本”的一种体现一人为本:主张人的意识,文化等都是以人作为主体发出的,延展开很多思想,比如因为所有意识都是人发出的,所以我们的意识都应该尊重生命,生命作为本源,是第一位。发展观,发展过程中也应该一人为本,比如学校教育,学生接受社会意识形态,学习知识等,人道主义,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也即是自由、平等和博爱。常常用于国际事物中群体性
2023-09-11 17:29:231

欧洲文学的人道主义的内涵是什么??

你百度搜一下。我想说的是,所谓欧洲文学的人道主义,它重要的是局限性,比如雨果人道主义局限性,狄更斯人道主义局限性。这些局限性才是人道主义在各个作家中的区别所在。注意一下
2023-09-11 17:29:313

什么叫“人道主义”起源与背景是怎么样的?

1起源~人道主义是关于人的本质、使命、地位、价值和个性发展等等的思潮和理论。它是一个发展变化的哲学范畴。人道思想是随着人类进入文明时期萌发的,但人道主义作为一种时代的思潮和理论,则是在15世纪以后逐渐形成的,最初表现在文学艺术方面,后来逐渐渗透到其他领域。人道主义是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想体系,提倡关怀人、爱护人、尊重人,做到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这样一种世界观。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又把人道主义的内涵具体化为“自由”“平等”“博爱”等口号。人道主义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起着反对封建制度的积极作用。 2背景~西方资产阶级在文艺复兴时期开始的长期反封建斗争中铸成的一种思想武器。这种人道主义继承和发展了古希腊人道精神的精华,冲破了中世纪教会统治下以神为中心的思想束缚,主张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并支配自然,认为追求快乐是人的天然权利和社会发展的动因。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根据这种理论,无情地批判了封建教会视肉欲和世俗生活为罪恶的禁欲主义,肯定了人拥有享受人间一切快乐的权利,从而使征服自然、寻求人生快乐、进行自由创造、争取个性解放以及建立公正社会制度等等进步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在当时所起的进步作用,使它成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教会专制的革命的思想武器。从欧洲文艺复兴到18世纪启蒙运动之前的人道主义者,大多是艺术家、作家、思想家和科学家,其中著名的有:意大利的佩脱拉克、E.布龙纳、L.瓦拉、米朗都拉、但丁·阿利吉耶里、G.薄伽丘、达·芬奇、T.康帕内拉、B.米开朗琪罗、布鲁诺、G.伽利略;法国的多勒、罗波列什、F.拉伯雷、M.E.de蒙台涅;德国的T.闵采尔、U.von胡滕、雷赫林;捷克斯洛伐克的胡斯卡、捷利弗斯基;波兰的N.哥白尼、塞高斯;英国的保尔、T.莫尔、W.莎士比亚、F.培根、温斯丹;西班牙的斐弗斯、M.de塞万提斯·萨维德拉;荷兰的D.爱拉斯谟,等等。他们在各自不同的领域里提出或宣传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 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相应出现了公开抛弃人道主义旗帜的理论。在20世纪上半叶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的法西斯主义集团所推行的种种灭绝人性的政策,集中反映了垄断资产阶级反人道的本质。血的事实一再表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在法西斯主义面前无能为力了。但是,在世界上有一大批正直的公众,包括一些著名的学者、科学家、艺术家、作家等等,仍然信奉传统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并从这个原则出发抨击资本主义世界种种反人道的罪恶,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2023-09-11 17:29:471

人本主义和人道主义是什么意思

人本主义是德文Anthropologismus的意译,又译人本学。希腊文词源antropos和logos,意为人和学说。通常指人本学唯物主义,是一种把人生物化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学说。以19世纪德国的费尔巴哈及之后俄国的车尔尼雪夫斯基为代表。费尔巴哈由于把庸俗唯物主义同一般的唯物主义混为一谈,避免采用甚至反对“唯物主义”这个术语,因而将自己的哲学称作“人本主义”或“哲学中的人本主义原则”。人道主义,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想。提倡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主张人格平等,互相尊重。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把它具体化为“自由”、“平等”、“博爱”。在当时是反对封建、宗教统治的武器,曾起过积极作用。但它作为一种特定的观念形态,始终是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之上的人道主义,它是维护劳动人民的尊严和权利的学说,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
2023-09-11 17:29:562

人道主义什么意思

人道主义什么意思如下:人道主义释义: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想体系。提倡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把它具体化为“自由”、“平等”、“博爱”等口号。它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起过反封建的积极作用。作为世界观和历史观的人道主义,是欧洲资产阶级早期的思想体系,产生于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其代表人物有:彼特拉克、但丁、薄伽丘、达·芬奇等。他们针对中世纪神学以神为中心,贬低人的地位和价值、蔑视世俗生活、提倡禁欲主义的思想观点,提出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提倡“人权”否定“神权”,要求尊重人的价值,“人的尊严”、 人的“自由意志”,反对禁欲主义,提倡世俗教育和科学知识。在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中,启蒙运动的思想家把人道主义原则具体化为“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要求充分实现发展人的天性的权利,建立人类“理性”的王国,使之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强大思想武器,在历史上起了进步的社会作用。扩展资料:人道主义是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想体系,提倡关怀人、爱护人、尊重人,是一种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法国大革命时期又把人道主义的内涵具体化为自由、平等和博爱。人道主义在革命时期起着反对不平等的制度的积极作用。人道主义反对任何形式的对人的思想进行独裁专制,这些形式包括教会的、政治的、意识形态的、社会体制的各种有可能对人的思想进行钳制的压迫形式。当然我们也主张对各种差异的容忍,尊重个人表达其信仰的权利,无论这种信仰是多么不入流,不主张用社会的、法律的和制裁的方式对其进行压制。人道主义精神,具有相对的崇高性,超现实性。因为精神这个观念就主要作用于超现实性的一面。精神往往超出现实的意义,多指愿望的东西,在常规的情况下,精神往往是空间的一种观念。人道主义精神,更着重体现以人为本的,以人类自身功能观念意义上的一种良知,及其在这个意识的作为支配下,形成一种以高度文明为基础,以人类和谐发展为目的的这样的普世观。
2023-09-11 17:30:181

人道主义是什么意思?

人道主义的正确概念:中国当代伟大的人民思想家谢周勇,于2001年6月,在他的《论新时代》一书中,在世界上首次提出社会人道概念,创立了伟大的社会人道主义学说,将人道主义推进到社会人道主义阶段,才真正科学地解释了人道主义,并为全人类的社会学理论奠定下了真正科学的基石。谢周勇认为:由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单个的个人,因此我们必须承认每个人的价值,即必须承认每个人的人格。但是,我们每个人又都是寓于社会之中的,都是一个社会的人,因此,我们同时又必须承认人的社会性。因此,我们人类自身所特有的自然的生存和发展的规律,即社会人道,包含了两个基本的内容,即在承认人的人格的重要性的同时,承认人的社会性。也就是说,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在承认人的人格的重要性的同时,还必须承认人的社会性。因此,目前那些权威的学者们所称之为的“人道主义与反人道主义”——其实,他们正是断裂了人类自身所特有的生存的发展规律的两个方面,而片面地强调了人格的重要性,忽视了人的社会性所要求保障的全人类的共同的生态平衡,才是属于我们人类自身的特有的生存、发展的规律的自然的完全的内容,从而导致了非社会人道的活动。因此,那些大搞“反人道主义”和大搞“人道主义与反人道主义”的权威的学者们倒是比那些“人道主义”者们更令人啼笑皆非。因为后者也只是断裂了人类自身所特有的发展规律的两个方面而已。谢周勇指出:人类只是在社会人道的前提下,才能够规定出适应自身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是生产力与社会人道的关系构成了人类的本身所固有的一切, 并直接进入了我们人类的历史;而不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直接进入了我们人类的历史。后者仅仅表明其存在的基本原则是从实际存在的事物中得来的, 但却不是从人类的本身所固有的一切——即最初的现实的联系之中得来的, 因此,它所表明的就仅仅是关于世界以及关于世界中所发生的事情的实证知识, 那么由此所产生的就已决不是哲学,而只是实证科学。但是,这样一来,人类的世界观却由此而真正地豁然开朗了。因此,人道主义正确的定义,应当是社会人道主义,就是坚持个人人格的同时,坚持人的社会性,即坚持一个时代或者一个民族、一定事物中的纯粹的公共意志。
2023-09-11 17:30:495

什么是人道主义?

1、广义的人道主义(Humanism)Humanism,《现代英汉综合大辞典》,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0年第1版解释为人文主义、人道主义和人本主义。有人指出人道主义、人本主义和人文主义,在西方可以用一个词来(Humanism)表示。广义的人道主义(人本主义和人文主义)是一种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中心的思想体系,同敬仰神、以神为中心的神本主义和神道主义相对立。广义的人道主义(人本主义和人文主义)发端于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后来成为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核心内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把它具体化为“自由”、“平等”和“博爱”三大口号。它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发挥了反封建的积极作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后,它逐渐成为资产阶级维护阶级统治、欺骗劳动人民的思想工具。2、狭义的人道主义(humanitarianism)狭义的人道主义是关怀弱势群体、救助危难之人的道德境界和慈善行为,包括扶老育孤、助残济困和救死扶伤。1941年Mao泽东为中国医科大学第一期毕业生题词:“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1996年武警战士龙金华为抢救一名落水者而牺牲。事后发现被救者是小偷,救小偷算英雄吗?武警浙江总队政委说,龙金华并不知道落水者是小偷。从人道主义出发,既使是一个将要被枪决的死刑犯落水,也要先把他救上来,过后再枪毙。当前在国际关系中流行的“人道主义援助”等词语中的人道主义也是在狭义被使用的。
2023-09-11 17:31:252

人道主义的定义是什么?

人道主义一词是从拉丁文humanistas(人道精神)引申来的,在古罗马时期引申为一种能够促使个人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的、具有人道精神的教育制度.在15世纪新兴资产阶级思想家那里,人道主义是指文艺复兴的精神,即要求通过学习和发扬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使人的才能得到充分发展.在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人道主义反对封建教会专制,要求充分发展人的个性.直到19世纪,人道主义始终是资产阶级建立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重要思想武器.随着资产阶级革命性的丧失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这种人道主义理论和思潮逐渐失去了其进步的历史作用.在现代,西方的思想家们虽然没有放弃人道主义的旗帜,但他们的人道主义理论,或多或少都具有虚无主义或悲观主义的色彩.
2023-09-11 17:31:331

什么叫人道主义

[编辑本段]发展  人道主义是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想体系,提倡关怀人、爱护人、尊重人,做到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这样一种世界观。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又把人道主义的内涵具体化为“自由”“平等”“博爱”等口号。人道主义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起着反对封建制度的积极作用。 [编辑本段]定义  关心人类幸福,尤其表现在对慈善活动和社会改革感兴趣;人道主义原则的实践或表现——亦称“博爱主义”、“慈善行为”。 [编辑本段]解析  作为一种思潮或思想体系,人道主义最迟适于资产阶级的思想家们,它是以个人为着眼点的观点,主张每一个人是一个独立的实体,他自己使自己的目的,尊重个人的平等和自由权利,承认人的价值和尊严,把人当做人看待,而不把人看做人的工具。其最初形式是人文主义。在反封建中起过巨大的进步作用。法国第一部宪法的序言《人权和公民权宣言》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宣言书。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理论基础是超阶级、超时代的抽象人性论,其追求的社会制度以私有制为基础,以个人主义为核心。它随着资产阶级革命性的丧失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逐渐失去进步的历史作用。马克思主义重视人的地位和价值,把实现一切人的解放和自由作为奋斗目标,是革命的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并不否认人道主义,但是反对抽象的人道主义。   它是一个发展变化的哲学范畴。人道思想是随着人类进入文明时期萌发的,但人道主义作为一种时代的思潮和理论,则是在15世纪以后逐渐形成的,最初表现在文学艺术方面,后来逐渐渗透到其他领域。  人道主义一词是从拉丁文humanistas(人道精神)引申来的,在古罗马时期引申为一种能够促使个人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的、具有人道精神的教育制度。在15世纪新兴资产阶级思想家那里,人道主义是指文艺复兴的精神,即要求通过学习和发扬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使人的才能得到充分发展。在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人道主义反对封建教会专制,要求充分发展人的个性。直到19世纪,人道主义始终是资产阶级建立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重要思想武器。随着资产阶级革命性的丧失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这种人道主义理论和思潮逐渐失去了其进步的历史作用。在现代 ,西方的思想家们虽然没有放弃人道主义的旗帜,但他们的人道主义理论,或多或少都具有虚无主义或悲观主义的色彩 。  真正批判继承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从而吸取和发展其合理内容的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不仅重视人的地位和价值,把一切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人类解放的目标,而且指出了为实现这一理想目标所需要的具体条件。在中国,对人道主义问题有种种不同的理解。其中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作为世界观和历史观的人道主义是唯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所要坚持和发扬的是作为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的革命人道主义、社会主义人道主义。  资产阶级人道主义 这种人道主义继承和发展了古希腊人道精神的精华,冲破了中世纪教会统治下以神为中心的思想束缚,主张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并支配自然,认为追求快乐是人的天然权利和社会发展的动因。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根据这种理论,无情地批判了封建教会视肉欲和世俗生活为罪恶的禁欲主义,肯定了人拥有享受人间一切快乐的权利,从而使征服自然、寻求人生快乐、进行自由创造、争取个性解放以及建立公正社会制度等等进步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在当时所起的进步作用,使它成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教会专制的革命的思想武器。  从欧洲文艺复兴到18世纪启蒙运动之前的人道主义者 ,大多是艺术家、作家、思想家和科学家,他们在各自不同的领域里提出或宣传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人道主义理论要求现实的一切都要合乎人的理性。这种理性的人道主义在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的各个领域内直接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并为即将胜利的资本主义制度描绘蓝图,从而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奏。在法国大革命胜利以后,作为法国第一部宪法序言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胜利的记录。但是,资本主义制度并非人类理想的社会制度,早在资产阶级革命胜利之前,一些启蒙思想家就已发现人道主义本身的矛盾,并试图寻找解决方法。但是,他们都没有看到资本主义私有制是产生这些矛盾的根源,而他们所主张的人道主义恰恰是维护这种制度的,所以靠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本身不可能找到真正解决矛盾的出路 。从理论实质上看,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在考察人时,完全脱离了社会关系,把人只看作自然人,并以此为出发点论证人的追求和向往。这就使它陷入抽象的人性论,具有超阶级、超时代的假相。然而,在这种抽象人性论中追求的自由和享乐权利及公正的社会制度等等并不抽象,它们以私有制为基础,以个人主义为核心,鲜明地表明了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虚伪性。  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相应出现了公开抛弃人道主义旗帜的理论。在20世纪上半叶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的法西斯主义集团所推行的种种灭绝人性的政策,集中反映了垄断资产阶级反人道的本质。但是,在世界上有一大批正直的公众,包括一些著名的学者、科学家、艺术家、作家等等,仍然信奉传统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并从这个原则出发抨击资本主义世界种种反人道的罪恶,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现代西方哲学中的人道主义 在现代西方哲学中,人道主义仍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现代西方哲学中的许多流派 ,如存在主义、新托马斯主义、人格主义、实用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等等,往往自命要褒扬人的价值,捍卫人的尊严,提高人的地位,以现代眼光研究人的状况、特点、前途和利益。这些流派的代表人物尽管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立场相忤,却大都称自己是人道主义者,至少是人道主义的拥护者。他们共同关心的问题主要有:人的本质、人格、人与科学技术以及实现人道的设想等等。  在现代西方哲学中,有不少流派及其代表人物提出了各自的拯救人类的设想。萨特把超越性和主观性视作实现人道的手段。在他看来,人要成为人,需要超出自身,寻求人生的更高目的。超越的方向总是指向未来,而“投向未来”的选择是由个体的主观决定的,人道也只能实现于一系列的自由选择之中。在雅斯贝尔斯看来,超越的目的是上帝,通向真正人的存在之路就是天启宗教和哲学,恢复人的本性要依靠爱的力量、理性的敞开性和同超越的存在交流的愿望。  马里旦试图以神道作为实现人道的手段,并用灵性的东西和宗教信仰鼓动人们创造人道化的社会环境。他指出,基督教的人生哲学指导着基督徒的社会,这是一个享有人的权利和人的尊严的社会,在此社会中,不同种族、不同文化传统的人同心协力,以完成人世间的人道事业。  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家们大都把爱当作实现人道的杠杆。弗罗姆认为,人的苦难是由于缺乏爱引起的。缺少爱虽不能引起生理意义上的死亡,但却是促使人走向坟墓的根源。然而,生命的意志深深扎根在人身上,作为生物的本能,它表现在肉体和精神中。这是对生命的渴望,也是爱的基础。马尔库塞设想在一种无抑制的文明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充分爱欲化,人的自由和幸福能在此获得充分的实现。施密特认为,借助爱就能实现人道化。因为,爱是幸福的状态,而获得这种状态又依赖于对某人或某物的爱。而且,爱改善人的状况,提供人生的意义,使人充分发展。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 中国理论界在关于人道主义的讨论中,形成了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即把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定义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是在伦理道德领域中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准则之一。它要求社会对个人以及人们相互之间的关心和同情,尊重个人对社会作出的贡献 ,尊重人格,维护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并促进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的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社会人们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建立在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之上,同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相适应,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历史观为理论基础。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是“革命人道主义”的继续和发展。“革命人道主义”是同无产阶级、劳动人民的革命斗争相联系的人道主义。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是真诚的、具体的、现实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确立,使个人和社会的基本利益归于一致。这种人道主义,从伦理方面体现出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对绝大多数人的权利、利益、人格的尊重和关心,体现出绝大多数人对共同利益的关心以及人民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关心。但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不是自发实现的。这就需要大力加强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包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伦理道德准则在内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从根本上说,人与人之间的人道关系,也只有在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中和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是受社会发展规律制约的,全部社会生活包括若干层次和诸多侧面,道德关系和道德生活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因此,人道主义代替不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客观经济规律、阶级斗争规律、科学和文化发展规律,它不是支配全部社会生活的最高准则。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后者从抽象的人出发,以个人主义为核心,诉诸人性,乞求剥削者和压迫者的怜悯和慈悲,反对阶级斗争和革命暴力,它充其量只能对社会不公平现象提出抗议,或者在不触动资本主义根本制度的前提下寻找某种暂时的满足和安慰。所以,它在最积极的意义上,也只能成为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根据。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以唯物地揭示社会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为基础,以推翻一切剥削制度为前提,以人民革命和人民民主专政为实现条件,坚持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相统一的集体主义,这就使它成为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利益的现实的人道主义。
2023-09-11 17:31:421

什么是人道主义啊?

泛指一切强调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尊严及权利的思潮和理论。包括作为教育制度的人道主义、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想。提倡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主张人格平等,互相尊重。法国大革命时期,把它具体化为“自由”、“平等”、“博爱”。人道主义原则理性价值即:逻辑和经验是发展知识,检验断言的标准。自由探索的价值人道主义反对任何形式的对人的思想进行独裁专制,这些形式包括教会的、政治的、意识形态的、社会体制的各种有可能对人的思想进行钳制的压迫形式。当然我们也主张对各种差异的容忍,尊重个人表达其信仰的权利,无论这种信仰是多么不入流,不主张用社会的、法律的和制裁的方式对其进行压制。个人尊严的价值生活的高贵和尊严是人道主义的核心价值。所以人道主义反对一切宗教的、意识形态的、伦理道德中具有那种贬损个人、压制自由,愚弄智识,或非人化的信条。人道主义坚信最大程度的个人自主性与社会责任感是和谐一致的。
2023-09-11 17:31:501

什么叫做人道主义

人道主义(humanitarianism)是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想,泛指一切强调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尊严及权利的思潮和理论。提倡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主张人格平等,互相尊重。法国大革命时期,把它具体化为“自由”“平等”“博爱”。人道主义是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想体系,提倡关怀人、爱护人、尊重人,是一种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法国大革命时期又把人道主义的内涵具体化为自由、平等和博爱。人道主义在革命时期起着反对不平等的制度的积极作用。人道主义源于人道、人文思想。《易传》讲“有 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彖·贲》讲:“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美国前东方学会主席顾立雅考证,中国的人道思想、中国的一部分制度,“通过阿拉伯人在12世纪传到西西里的罗杰二世与英格兰的亨利二世的朝廷”。进而影响了后来整个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童子问易》指出:“《易经》绝对是世界共同的人文原点。”人道主义一词,由Humanitarianism译述而来。著名慈善公益组织国际君友会王爱君在其《 人道》中有如下记载:人道主义,在文艺上系鼓吹自由思想的主义,原在排斥教会的束缚,以人道取代神道,亦为人文主义的展现,在伦理上则与博爱主义相同,主张超越人种、国家、宗教等所有的差别,承认人人平等的人格,互相尊重,互相扶助,以谋人类全体之安宁幸福为理想的主义。法国哲人孔德(Auguste Comte)所创的人道教(Religion of Humanity),其教义亦与人道主义相通,以仁爱为原理,秩序为基础,增进人类幸福为目的。并主张僧侣不宜有财产与职业,必须舍弃名利,专致力于布施教化,息争弭乱,方足以保障人类的和平与福祉。中国过去的词汇,虽无人道主义一词,但经传中早已出现人道两字。如《礼记·丧服·小记》云:”亲亲、尊尊、长长,男女有别,人道之大者也。“《周易》云:”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 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中庸》云:“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之一字,有成己成物之义,亦即孟子“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之旨,此等语意,都和西方的人道主义相通。
2023-09-11 17:32:134

什么是人道主义

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想体系。提倡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把它具体化为“自由”、“平等”、“博爱”等口号。它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起过反封建的积极作用。
2023-09-11 17:32:223

名词解释:人道主义

人道主义是关于人的本质、使命、地位、价值和个性发展等等的思潮和理论。它是一个发展变化的哲学范畴。人道思想是随着人类进入文明时期萌发的,但人道主义作为一种时代的思潮和理论,则是在15世纪以后逐渐形成的,最初表现在文学艺术方面,后来逐渐渗透到其他领域。人道主义是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想体系,提倡关怀人、爱护人、尊重人,做到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这样一种世界观。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又把人道主义的内涵具体化为“自由”“平等”“博爱”等口号。人道主义宗旨:关心人类幸福,尤其表现在对慈善活动和社会改革感兴趣;人道主义原则的实践或表现——亦称“博爱主义”、“慈善行为”。
2023-09-11 17:32:291

人道主义什么意思

人道主义的解释 [humanitarianism] 关心人类 幸福 ,尤其表现在对 慈善 活动和 社会 改革 感兴趣 ;人道主义 原则 的实践或表现——亦称 博爱 主义、慈 善行 为 详细解释 源于 欧洲 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 思想 体系。提倡 关怀 人, 尊重 人,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主张 人格 平等 ,互相尊重。 法国 资产阶级 革命 时期,把它 具体 化为“ 自由 ”、“平等”、“博爱”。在当时是反对封建、宗教统治的武器,曾起过积极作用。作为一种特定的 观念 形态,它 始终 是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 斗争 学说 之上 的人道主义,它是 维护 劳 动人 民的尊严和 权利 的学说,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 词语分解 人道的解释 ∶以爱护人的 生命 、关怀人的幸福、维护人的尊严、保障人的自由等为原则的人事或 为人 之道 ∶ 中国 古代哲学中与;天道; 相对 的 概念 。一般指人事、为人之道或社会规范详细解释.为人之道。指 一定 社会中要求人们 遵循 的 主义的解释 某种 特定的思想、宗旨、学说体系或理论;对 客观 世界、社会 生活 以及学术 问题 等所持有的系统的理论和主张现实主义马克思主义 某一特定人或物所特有之行为方式、作风自由主义 一定的社会 制度 ; 政治 经济体系社会主
2023-09-11 17:32:501

人道主义指的是什么

人道主义指的是一种思想体系,提倡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最早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提出的口号是:自由、平等、博爱。
2023-09-11 17:32:582

什么是人道主义

分类: 教育/科学 解析: 人道主义 humani *** 关于人的本质、使命、地位、价值和个性发展等的思潮和理论。它是一个发展变化的哲学范畴。人道思想是随着人类进入文明时期萌发的,但人道主义作为一种时代的思潮和理论,则是在15世纪以后逐渐形成的,最初表现在文学艺术方面,后来逐渐渗透到其他领域。 人道主义一词是从拉丁文humanistas(人道精神)引申来的,在古罗马时期引申为一种能够促使个人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的、具有人道精神的教育制度。在15世纪新兴资产阶级思想家那里,人道主义是指文艺复兴的精神,即要求通过学习和发扬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使人的才能得到充分发展。在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人道主义反对封建教会专制,要求充分发展人的个性。直到19世纪,人道主义始终是资产阶级建立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重要思想武器。随着资产阶级革命性的丧失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这种人道主义理论和思潮逐渐失去了其进步的历史作用。在现代,西方的思想家们虽然没有放弃人道主义的旗帜,但他们的人道主义理论,或多或少都具有虚无主义或悲观主义的色彩。
2023-09-11 17:33:061

人道主义是什么?

我来回答,对方口中的人道主义实则不承认自己存在过错,而只是象征性的“施舍”一下,而真正意义上的人道主义是无任何关系的条件下无偿帮助对方 厂商的人道主义一定赔款很少,而要告到法庭,他们就必须按法律付上一大笔费用。一个属于个人说了算的私了,而另一个具有法律效力,后者(诉讼法律)公正性具有保障 22388希望对你有帮助!
2023-09-11 17:33:163

人道主义什么意思

人道主义的解释 [humanitarianism] 关心人类 幸福 ,尤其表现在对 慈善 活动和 社会 改革 感兴趣 ;人道主义 原则 的实践或表现——亦称 博爱 主义、慈 善行 为 详细解释 源于 欧洲 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 思想 体系。提倡 关怀 人, 尊重 人,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主张 人格 平等 ,互相尊重。 法国 资产阶级 革命 时期,把它 具体 化为“ 自由 ”、“平等”、“博爱”。在当时是反对封建、宗教统治的武器,曾起过积极作用。作为一种特定的 观念 形态,它 始终 是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 斗争 学说 之上 的人道主义,它是 维护 劳 动人 民的尊严和 权利 的学说,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 词语分解 人道的解释 ∶以爱护人的 生命 、关怀人的幸福、维护人的尊严、保障人的自由等为原则的人事或 为人 之道 ∶ 中国 古代哲学中与;天道; 相对 的 概念 。一般指人事、为人之道或社会规范详细解释.为人之道。指 一定 社会中要求人们 遵循 的 主义的解释 某种 特定的思想、宗旨、学说体系或理论;对 客观 世界、社会 生活 以及学术 问题 等所持有的系统的理论和主张现实主义马克思主义 某一特定人或物所特有之行为方式、作风自由主义 一定的社会 制度 ; 政治 经济体系社会主
2023-09-11 17:33:231

什么是人道主义 人道主义的原则

首先必须认识人道主义的正确概念:中国当代伟大的人民思想家谢周勇,于2001年6月,在他的《论新时代》一书中,在世界上首次提出社会人道概念,创立了伟大的社会人道主义学说,将人道主义推进到社会人道主义阶段,才真正科学地解释了人道主义,并为全人类的社会学理论奠定下了真正科学的基石。谢周勇认为:由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单个的个人,因此我们必须承认每个人的价值,即必须承认每个人的人格。但是,我们每个人又都是寓于社会之中的,都是一个社会的人,因此,我们同时又必须承认人的社会性。因此,我们人类自身所特有的自然的生存和发展的规律,即社会人道,包含了两个基本的内容,即在承认人的人格的重要性的同时,承认人的社会性。也就是说,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在承认人的人格的重要性的同时,还必须承认人的社会性。因此,目前那些权威的学者们所称之为的“人道主义与反人道主义”——其实,他们正是断裂了人类自身所特有的生存的发展规律的两个方面,而片面地强调了人格的重要性,忽视了人的社会性所要求保障的全人类的共同的生态平衡,才是属于我们人类自身的特有的生存、发展的规律的自然的完全的内容,从而导致了非社会人道的活动。因此,那些大搞“反人道主义”和大搞“人道主义与反人道主义”的权威的学者们倒是比那些“人道主义”者们更令人啼笑皆非。因为后者也只是断裂了人类自身所特有的发展规律的两个方面而已。谢周勇指出:人类只是在社会人道的前提下,才能够规定出适应自身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是生产力与社会人道的关系构成了人类的本身所固有的一切, 并直接进入了我们人类的历史;而不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直接进入了我们人类的历史。后者仅仅表明其存在的基本原则是从实际存在的事物中得来的, 但却不是从人类的本身所固有的一切——即最初的现实的联系之中得来的, 因此,它所表明的就仅仅是关于世界以及关于世界中所发生的事情的实证知识, 那么由此所产生的就已决不是哲学,而只是实证科学。但是,这样一来,人类的世界观却由此而真正地豁然开朗了。因此,人道主义正确的定义,应当是社会人道主义,社会人道主义的原则就是承认人的人格的同时,承认人的社会性。
2023-09-11 17:33:322

如何理解人道主义

人道主义泛指一切强调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尊严及权利的思潮和理论。包括作为教育制度的人道主义、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想。提倡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主张人格平等,互相尊重。
2023-09-11 17:33: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