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Nature,Science以及CELL的子刊有哪些?

2023-10-05 08:32:34
TAG: na
共1条回复
黑桃云

CELL子刊有《Cancer Cell》《Cell Metabolism》《Cell Stem Cell》《Immunity》《Neuron》《Molecular Cell》《Structure》《Chemistry-Biology》《Developmental Cell》

Nature子刊包括Nature Biotechnology、Nature Cell Biology、Nature Chemical Biology、Nature Chemistry、Nature Climate Change、Nature Communications、Nature Genetics、Nature Geoscience、Nature Immunology、Nature Materials、Nature Medicine、Nature Methods

Nature Nanotechnology、Nature Neuroscience、Nature Photonics、Nature Physics、Nature Structural and Molecular Biology

相关推荐

生命科学的期刊简介

《生命科学》杂志是以评述、综述、研究简讯(动态)等形式报道生命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学术动态和研究成果,以促进学术交流。重点发表生命科学范围内的评述性或综述性文章和重大项目介绍、研究进展与管理经验,同时报道有关领域的科研信息、科学家介绍、研究机构介绍和书评等内容。特别是每年的第12期全文刊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当年资助项目,对科研工作者确定申请项目和确立科研课题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受到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欢迎。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将成为本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创新和飞跃往往发生在学科的交叉点上,自2003年第6期起,特开辟“新思维”栏目,旨在介绍学科新的生长点和学科交叉的趋势。读者对象是从事生命科学与相关科学的研究、教学和管理的工作者, 以及有关学科大专院校学生。
2023-09-11 19:10:551

生命科学权威杂志有哪些? 植物学领域的权威杂志有哪些?

嗯,这个的话要查很多书的,要自己总结会印象更深一点
2023-09-11 19:11:123

《生命科学》期刊怎么样?影响因子多少?

刊名: 生命科学 Chinese Bulletin of Life Sciences主办: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周期: 月刊出版地:上海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4-0374CN: 31-1600/Q复合影响因子:1.037综合影响因子:0.548历史沿革:现用刊名:生命科学曾用刊名:生物科学信息创刊时间:1989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5-2016年度)(含扩展版)
2023-09-11 19:11:221

请问有什么关于生命科学的杂志吗?或者这方面知识比较多的,谢谢推荐~

[科学世界],推荐。
2023-09-11 19:11:393

cell期刊什么水平

一流水平。《CELL》(《细胞》)是一种由美国爱思维尔(Elsevier)出版公司旗下的细胞出版社(Cell Press)发行的关于生命科学领域最新研究发现的杂志。cell是全球生物界和生化学界的顶级期刊,因此在cell上发表论文具备相当的难度和挑战,含金量也非常高,社会认可度特别广,因此,在cell上发表内容是非常困难的,很多人倾其一生的精力也无法在cell上发表一篇文章,可以说,只要能发一篇cell,那么就达到了行业内的一流水平。《细胞》刊登过许多重大的生命科学研究进展,与《自然》和《科学》并列,是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杂志之一。其2010年的影响因子为31.957,高于《科学》的影响因子(31.027),接近《自然》的影响因子(38.597),表明它所刊登的文章广受引用。
2023-09-11 19:11:481

世界上比较前沿的生物学杂志

《Cell》《Natrue》《Science》《Acta Bio.hinlica Polonica》(波兰生物化学学报)《Act.Bioehimica.t Biophysiea》(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Biocllomistry》(生物化学)《Bioehemical and Biophysieal Researeh Com...
2023-09-11 19:12:171

cns是什么级别的期刊

如果一个实验室发表Cell,Nature,Science(CNS)论文10篇以,就称“CNS实验室”。在这样的实验室,发表CNS论文是正常的,常规的,一年通常是有几篇。CNS(Cell,Nature,Science)是美国Cell(《细胞》)、英国Nature(《自然》)及美国Science(《科学》)三大举世公认的顶级科学期刊简称。CNS并不是专有名称,只是表示生命科学高水平学术杂志。扩展资料:Cell(《细胞》)、Nature(《自然》)、Science(《科学》)三者分别是:《科学》杂志属于综合性科学杂志,英文名:ScienceMagazine。它的科学新闻报道、综述、分析、书评等部分,都是权威的科普资料,该杂志也适合一般读者阅读。《科学》和它的对手《自然》期刊涵盖了所有学科。根据期刊引证报告,《科学》在2014年的影响因子为31.477。英国著名杂志《自然》(Nature)是世界上最权威的科学杂志之一。杂志以报道科学世界中的重大发现、重要突破为使命,要求科研成果新颖。《自然》杂志的影响因子为36.101。《细胞》(Cell)为一份同行评审科学期刊,主要发表生命科学领域中的最新研究发现。《细胞》刊登过许多重大的生命科学研究进展,与《自然》和《科学》并列,是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杂志之一。其2010年的影响因子为31.957。表明它所刊登的文章广受引用。
2023-09-11 19:12:292

论文发表,医学普刊杂志推荐~!

怎么找到它的邮箱?
2023-09-11 19:13:333

生命科学仪器杂志是不是核心期刊

核心期刊收录证书
2023-09-11 19:13:422

★生物核心期刊有哪些

恩,有本核心oa刊 《生物过程》
2023-09-11 19:14:093

世界上比较前沿的生物学杂志

1.《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为报道我国生物制品研究开发重大成果和国内外最新进展的国内唯一的生物制品专业学术期刊,由国家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和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主办,月刊。 - 主要内容本刊主要刊载生物制品和生物技术产品相关领域,如预防医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流行病学、临床医学等方面的研究、生产、使用和质控等学术文章。在选择来稿时注重学术性、前沿性和实用性。优先报道基金项目及各种基金赞助课题的文章,并适当照顾边远地区和基层单位本刊主要介绍国内外生物制品和生物技术最新科研成果、学术动态、实践经验及实验技术等,欢迎订阅。 本杂志为月刊,每月20日出版,每期单价12元,全年144元。 邮发代号为:国内12-128, 国外BM5490。 由邮局及自办结合发行。 2.《细胞生物学杂志》(CN31-1478/Q,ISSN—02539977)创刊于1979年,原为季刊,2002年起改出双月刊(双月月中出版)。本刊为大16开本,64页,系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现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主办的学术性刊物。本刊被国际六大检索系统之一的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国内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等收录,是中国自然科学生物学领域内的核心期刊。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研究中心统计,本刊2000年的影响因子为0.413,被引频次为173。本刊宗旨为:介绍细胞生物学及细胞生物技术的最新知识和进展,刊登这一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研究报告、实验技术方法(译文由本刊约稿),并报道中国及地方细胞生物学学会的各种活动、消息,以促进国内细胞生物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栏目设置有:专论与综述、研究报告、研究简报、实验技术、经验交流、名词讨论、教学园地、产品介绍等。根据实际情况,本刊还将开辟新的栏目。本刊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细胞生物学及相关学科的科研人员、中级和高等院校的教师、高等院校的学生、医务人员及政府和科研组织管理人员、相关企业和行业的技术人员等。主编:郭礼和邮发代号:4—296定价:6元订阅:全国各地邮局(如您错过由邮局订阅时间或不便在邮局订阅,请直接与编辑部联系,本刊可代办邮购)。 3.《生物学杂志》 - 简介主要栏目有:综述与专论、研究报告、开发与应用、技术方法、教学研究、科普及其它等。杂志名称:《生物学杂志》双月刊全年零售价:60元/年每期零售价:10.00元/期主办单位“合肥市科协编辑出版:生物学杂志编辑部
2023-09-11 19:14:201

科学杂志大全排行榜(世界三大顶尖科学杂志电子版?)

世界三大科学杂志:1.《Nature》2.《Science》3.《Cell》1.《Nature》世界三大科学杂志Nature是全世界知名的科学杂志,要知道想要在Nature刊登研究成果,需要非常严格的审查机制,换句话说Nature要求所有的研究成果必须具有创新性的,同时这家科学杂志不限制领域,是全球顶级的综合性科学杂志,Nature在多项科技期刊指标中,都是排名前列的,而拥有百年历史的Nature正在焕发强劲的活力。2.《Science》世界三大科学杂志Science大家定都非常熟悉了,你知道吗这个顶级科学杂志,是著名的科学家爱迪生建立的,最初的目的就是发表当今最先进的科学研究和成果,所以这本杂志在全世界拥有极大的影响力,无论是销量和科研学术都是顶级的,在这里你可以了解到全世界最新的科研动态。3.《Cell》世界三大科学杂志Cell是世界三大科学杂志之一,这本杂志从名气来说一点也不逊色于前两本,之所以很少人了解呢,是因为这个顶级科学杂志是限定于一个领域,那就是生命科学研究,所以相对于综合性科学杂志来说,无疑Cell就会少很多,但是如果单论这本杂志的学术成果来说,它绝对是全世界最顶级的;可以说全世界知名的生命科学研究成果都是在这本杂志上发布的,Cell的全球影响因子更是高达31.027,这个指数也是排名全球前列的,所以诺贝尔奖的评选中,能否入选Cell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量指标!中国十大论文期刊主要为:中国科学院学报,科学,清华大学学报,北京大学学报,数学进展,数学理论与应用,物理学通报,中国化学学报,生物学通报,中国医学等等。国内有很多检索权威,把期刊分为中文核心期刊和非核心期刊。其中,核心期刊的影响力非常大。
2023-09-11 19:14:341

影响因子在1左右的生物类杂志sci有哪些

有些影响因子1左右的生物类SCI,不见得好发,遇到稿件量多的,拖上半年一年不返回结果干着急。你可以看下这个国际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学术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technology and Bioengineering, ICBB),他们有很多生物大类的SCI期刊合作,发表周期还比较快。
2023-09-11 19:14:442

有史以来第一个视频显示免疫系统在细菌中打洞

一段视频显示了细菌细胞中形成的空洞。UCL) 一段人体免疫系统活动的显微视频揭示了我们的身体如何在外来细菌中吹出小孔,同时保持我们自己的细胞完好无损。 这段视频和研究,昨天(5月6日)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为人类免疫系统攻击细菌的机制提供了最清晰的视角。这段视频显示,直径只有10纳米的洞,窄如紫外线在细菌细胞壁上形成的一个单波。 捕捉作用过程,研究人员用一根超细针头快速敲击实验室制造的细胞壁表面,这根针头可以感应显微镜难以探测到的尺度上的物体动态图像。这种技术叫做原子力显微镜。[肠道细菌影响健康的5种方式] 一张图片显示了细菌MAC的大小。(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在实验室的小液室中拍摄的视频显示,杀死入侵细菌的免疫系统攻击似乎通过了人体细胞。在这段视频中,来自免疫系统“膜攻击复合物”(MAC)的单一蛋白质穿透了外来细胞的外膜。然后,这个过程短暂停顿,然后17个蛋白质跳进洞里。这对细菌来说是致命的,但研究人员说,这种停顿似乎可以让邻近的人类细胞自我保护。 “这是膜攻击复合物的第一种蛋白质的插入,导致了杀灭过程的瓶颈,”研究合著者巴特·胡根邦,伦敦大学学院的一位研究员在一份声明中说奇怪的是,它正好与我们自身健康细胞上的空洞形成被阻止,从而使它们不受损伤的点相吻合。 27毁灭性传染病地球上9种最致命的病毒10种致命的疾病跨越物种 最初发表在《生命科学》杂志上。
2023-09-11 19:14:531

有关生命科学的报道

抽象的价值    ——数学与当代生命科学    吴家睿         20世纪中期,随着蛋白质空间结构的解析和DNA双螺旋的发现,形成了以遗传信息载体核酸和生命功能执行者蛋白质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分子生物学时代。分子生物学的诞生使传统的生物学研究转变为现代实验科学。但是,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实验科学与其它实验科学如实验物理学相比,更多地是注重经验,而非抽象的理论或概念。此外,这些生物学家们大多关注定性的研究,以发现新基因或新蛋白质为主要目标,对于定量的研究,如分子动力学过程等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尽管如此,现代生命科学在20世纪的下半叶还是取得了丰盛的成果。正如美国科学院院长分子生物学家阿尔伯特(B. Albert)所说,“在一个基因克隆占主要地位的时代,当今许多优秀的科学家在不具备任何定量研究的能力下仍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生物学研究者的定量研究能力和知识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了。         大势所趋    英国生物学家保罗•纳斯(Paul Nurse) 因细胞周期方面的卓越研究成为了2001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得主。他曾在一篇回顾20世纪细胞周期研究的综述文章中以这样的文字结束:“我们需要进入一个更为抽象的陌生世界,一个不同于我们日常所想象的细胞活动的、能根据数学有效地进行分析的世界。”     也许基于同样的考虑,2000年10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的主任科勒威尔(R. Colwell)在向国会提交的报告中,称数学是当前所有新兴学科和研究领域的基础,要求下一年度对数学的资助要增加3倍以上,达到1.21亿元美金。在这些增加的预算中,有很大的一部分被用来支持数学与其它学科的交叉研究,尤其是数学与生物学的交叉研究项目。    尽管数学一直在现代生命科学中扮演着一定的角色,如数量遗传学、生物数学等。但真正体会到数学重要性的还是20世纪90年代生物学家。基因组学是这种趋势的主要催化剂。随着DNA序列测定技术的快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后期每年测定的DNA碱基序列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增长。以美国的基因数据库(GenBank)为例,1997年拥有的碱基序列为1x109,次年就翻了一番,为2x109;到2000年GenBank已拥有近8x109个碱基序列。同样,在蛋白质组研究和转录组研究等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各种数据也在迅猛的增加。据估计,现在生物数据量可以达到每年1015字节。如何管理这些“海量”数据,以及如何从它们中提取有用的知识成为了对当前生物学家、数学家、计算机专家等的巨大挑战。由此引出了一门新兴学科: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此外,对细胞和神经等复杂系统和网络的研究导致了数学生物学(Mathematical Biology)的诞生。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委员会为此专门启动了一项“定量的环境与整合生物学”的项目,以鼓励生物学家把数学应用到生物学研究中去。几乎在同一个时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也设立了一项“计算生物学”的重大项目。         理解生命的新工具:模型    上面的论述也许会造成这样一种印象,数学在现代生命科学中的应用主要是在“海量”数据的处理方面。可以这样说,今天的确是有许多生物学家是从“计算”的角度来看待数学对生命科学的作用。然而,对于理解生命现象来说,计算是远远不够的。当我们把通过基因芯片获得的成千上万的实验数据喂进一台计算机,让计算机根据一定的运行程序吐出一堆堆的结论时,我们是否可以认为,我们已经理解了所要研究的生物学问题?不仅如此,我们也许还需要警惕,不要让计算机代替我们的思考。    对于今天的生命科学工作者,数学的价值应该体现在“模型化”(Modelling)方面。通过模型的构建,那些看上去杂乱无章的实验数据将被整理成有序可循的数学问题;通过模型的构建,所要研究的问题的本质将被清晰地抽象出来;通过模型的构建,研究者们的实验不再是一种随意的探索,而是通过“假设驱动”(Hypothesis-driven approach)的理性实验,就如同物理学家们的工作一样。    上个世纪的实验生物学家把生命视为一个线性的系统,力图以一种简单的因果关系来解释生命活动。通常在那些寻找新基因的研究者的内心深处,大多拥有一个“基因决定论”的愿望:一旦找到了某一种基因,就能解答一个生物学问题。癌症有“癌基因”,长寿有“长寿基因”,聪明有“聪明基因”,甚至犯罪都是由一种“犯罪基因”所造成。但是,几十年的研究轨迹,划出的却是一幅幅越来越复杂的图案。以人类发现的第一个肿瘤抑制基因p53来说,自1979年发现至今,已有近2万5千篇文章涉及到它;直接与p53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多达数十种,新的还在发现之中。现在人们看到的p53已经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调控网络。显然,没有数学模型的帮助,要理解和分析p53的功能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久前,发现p53的生物学家之一莱文尔(A. J. Levine)和数学家一起,建立了一个解释p53调控线路的数学模型[1]。    数学不仅能帮助我们从已有的生物学实验和数据中抽象出模型和进行解释,它还可以用于设计和建造生物学模型,也许这些生物学模型在自然的状态下是不存在的。在这种意义上说,基于数学模型和假设进行的生物学实验将更接近我们所熟知的物理学和化学实验,更多的依赖于抽象和理性,不再是一门经验科学。    新世纪伊始,数学指导实验已成为了现实。不久前,美国的科学家在《自然》(Nature)杂志上报道了他们人工设计的生物模型。普林斯顿大学科学家设计了一个自然界不存在的控制基因表达的网络。这个网络可以周期性的调控大肠杆菌内一个外源基因的表达[2]。在同一期杂志上,波士顿大学的生物学家也报告了他们相类似的工作[3]。这两个工作的共同特点是,首先应用某种微分方程(两个实验室采用了不同的微分方程)进行推导和设计,然后再根据其设计去进行生物科学实验,如构造基因表达质粒,进行检测基因表达情况等。这些科学家认为:“这种‘网络的理性设计"可以导致新型的细胞工程和促进人们对自然界存在的调控网络的理解。”[2]         “万物皆数也”    数学常常被人视为工具。它的确也是非常有用的工具。但是,只要是作为工具,就具有可替换性。“条条道路通罗马”。工具就是道路,可以选择途径A,也可以选择途径B,只要能达到目的地就行。当然,有的可能是捷径,有的可能是弯路。但它们毕竟都不是唯一的。就如同过去的生命科学研究,没有数学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数学的应用显然会对现在和今后的生物学研究有帮助,但生物学家不用数学行不行呢?    人类对自然和生命的关注,通常体现在两个方面的问题:构成世间万物的本质是什么以及如何去认识和探寻这种本质。前一类问题是属于本体论,后一类问题则属于认识论。如果采用这样假设:生命的本质最终是体现在数学规律的构成上。那么,没有数学显然我们就不能真正和彻底地揭示出生命的本质。    DNA和蛋白质是两类最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它们通常都是由众多的基本元件(碱基、氨基酸)相互联结而成的长链分子。但是,它们的空间形状并非是一条平直的线条,而是一个规则的“螺旋管”。尽管在20世纪中叶人们就发现了DNA双螺旋和蛋白质α螺旋结构,但至今为止,人们还是难以解释,为什么大自然要选择“螺旋形”作为这些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基础。    不久前,美国和意大利的一组科学家,利用离散几何的方法研究了致密线条的“最大包装”(Optimal Packing)问题,得到的答案是,在一个体积一定的容器里,能够容纳的最长的线条的形状是螺旋形 [4]。研究者们意识到,“天然形成的蛋白质正是这样的几何形状”[4]。显然由此我们能够窥见生命选择了螺旋作为其空间结构基础的数学原因:在最小空间内容纳最长的分子。凡是熟悉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的人都知道,生物大分子的包装是生命的一个必要过程。作为遗传物质载体的DNA,其线性长度远远大于容纳它的细胞核的直径。例如构成一条人染色体的DNA的长度是其细胞核的数千倍。因此通常都要对DNA链进行多次的折叠和包扎,使长约5厘米的DNA双螺旋链变成大约5微米的致密的染色体。由此我们可以认为,生命遵循“最大包装”的数学原理来构造自己的生物大分子。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组成单元和功能单元。而细胞分裂(又称为细胞增殖)是细胞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活动。完成一次细胞分裂的活动称为细胞周期。不同物种的细胞周期的时间长短是不一样的,有着严格的调控。那么,是什么构成了细胞周期的“时钟”?最近的研究表明,对于酵母细胞而言,一种细胞周期调控蛋白的磷酸化程度有可能被用作细胞周期运行的“时钟”。这种被称为Sicl的蛋白质上有9个位置可以被蛋白激酶CDK进行磷酸化。当它被加上第1个磷酸基因至第5个磷酸基团的时候,其分子的行为没有出现变化。但是,一旦被加上第6个磷酸基团时,它就可以和一种称为Cdc4的蛋白发生相互作用,然后被蛋白酶降解,从而导致细胞进入DNA合成期(S期),最后完成细胞分裂。研究者详尽而深入的工作揭示出,Sicl蛋白的每一次磷酸化都有助于与Cdc4的相互作用,但只有到第6次或6次以上,其结合力才达到与Cdc4稳固的结合。此外,如果给Sicl蛋白人为装上一段外源氨基酸肽段,一次磷酸化就能使Sicl与Cdc4结合并导致其降解,这时Sicl控制细胞周期时间的功能就会丧失[5]。这个研究成果很典型地揭示了细胞是如何通过数量的控制来实现其生命活动。    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曾给后人留下过这样一个观点:“万物皆数也”。如果他的观点是正确的,作为大自然的杰作——生命,一定也是按照数学方式设计而成的。因此,数学不仅仅能够提升生命科学研究,使生命科学成为抽象的和定量的科学,而且是揭示生命奥秘的必由之路
2023-09-11 19:15:041

有哪些著名的科学或自然的杂志?

1 科学人杂志 2 科学发展月刊3 科学月刊4 科技时代5 生技时代6 科学研习月刊7 科技报导8 牛顿杂志9 小牛顿杂志 10 小小牛顿杂志 11 小百科报报 12 台北星空 13 观星人月刊 14 大地地理杂志 15 自然保育季刊 16 大自然季刊 17 动物园杂志 18 国家地理杂志 19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 20 台湾山岳杂志 21 爱酷族水族宠物月刊 22 健康世界 23 康健杂志 24 常春月刊 25 癌症新探 26 大家健康 27 发现月刊 28 新小牛顿 29 少年牛顿 30 小大地杂志 31 大嘴鸟亲子数学杂志32 国研科技
2023-09-11 19:15:151

cell, nature, science是什么实验室?

如果一个实验室发表Cell,Nature,Science(CNS)论文10篇以,就称“CNS实验室”。在这样的实验室,发表CNS论文是正常的,常规的,一年通常是有几篇。CNS(Cell,Nature,Science)是美国Cell(《细胞》)、英国Nature(《自然》)及美国Science(《科学》)三大举世公认的顶级科学期刊简称。CNS并不是专有名称,只是表示生命科学高水平学术杂志。扩展资料:Cell(《细胞》)、Nature(《自然》)、Science(《科学》)三者分别是:《科学》杂志属于综合性科学杂志,英文名:ScienceMagazine。它的科学新闻报道、综述、分析、书评等部分,都是权威的科普资料,该杂志也适合一般读者阅读。《科学》和它的对手《自然》期刊涵盖了所有学科。根据期刊引证报告,《科学》在2014年的影响因子为31.477。英国著名杂志《自然》(Nature)是世界上最权威的科学杂志之一。杂志以报道科学世界中的重大发现、重要突破为使命,要求科研成果新颖。《自然》杂志的影响因子为36.101。《细胞》(Cell)为一份同行评审科学期刊,主要发表生命科学领域中的最新研究发现。《细胞》刊登过许多重大的生命科学研究进展,与《自然》和《科学》并列,是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杂志之一。其2010年的影响因子为31.957。表明它所刊登的文章广受引用。参考资料:百度百科-cns实验室
2023-09-11 19:16:041

神秘的“小脚”人类亲戚的大脑是半人半猿

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们将小脚的头骨(如图所示)与其他人类的头骨进行了比较。威特沃特斯兰大学提供的照片) 有史以来发现的最古老的南方古猿个体之一的大脑有点像猿,有点像人。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扫描了这个古老的原始人祖先非常罕见、几乎完整的头骨内部。人类包括现代和灭绝的人类及其所有直系祖先,包括生活在大约400万到200万年前非洲的南方古猿,而早期人类的人类人类属最终将从南方古猿的祖先进化而来。 现代人类的大脑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这些小家伙,南非威特沃特斯兰大学(University of the Witwatersrand)的古生物学家阿梅莉·博德特(Amélie Beaudet)说,多毛的人类祖先,但我们对他们的大脑知之甚少。[照片中:“小脚”人类祖先与露西同行] 介于猿类和人类 之间,博德特和她的同事使用了微型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这是一种非常敏感的技术,外科医生可能会用它来扫描烧伤膝盖。利用这个工具,研究人员重建了一个非常古老的南方古猿的头骨内部。 头骨属于一种被称为“小脚”的化石,20年前首次在约翰内斯堡附近的斯特克方丹洞穴发现。小脚有367万年的历史,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南方古猿之一,它的头骨几乎完好无损。据《生命科学》报道,化石的发现者认为它可能属于一种全新的南方古猿物种。波德特告诉《生命科学》杂志说: 通过显微CT,研究小组可以看到大脑曾经靠在小脚的头骨上的非常精细的印记,包括静脉和动脉的路径记录。”。以这种方式利用头骨推断大脑形状被称为制造内分泌学。 虚拟呈现“小脚”的大脑内分泌学,可能是南猿的一个新物种。(M.Lotter和R.J.Clarke/Wits大学) 我期待着与我们从南方古猿所知道的其他内分层非常相似的东西,但是根据它的巨大年龄,小脚却有点不同,博德特说: 今天的黑猩猩和人类有一个比小脚还老的祖先:一些失传已久的类人猿,产生了这两个血统。小脚丫的大脑看起来很像预言中的祖先的大脑,博德说,比人类更像猿类。特别是小脚的视觉皮层,在大脑中所占的比例比人脑中的比例要大。博德特说,人类的 视觉皮层被推开以适应顶叶皮层的扩张,研究人员发现,参与工具制造等复杂活动的一个区域。 改变大脑, 小脚的大脑是不对称的,两边的突起略有不同。这是人类和猿类共有的一个特征,它可能表明南方古猿有大脑的侧化,这意味着它的大脑两侧执行不同的功能。这一发现意味着,大脑侧化在灵长类动物谱系中很早就进化了。Beaudet说,[照片中的纳勒迪人:小脑袋人类亲戚的图像] 小脚的大脑与后来的南方古猿标本不同。特别是视觉皮层,比后来的南方古猿大脑更大。这些差异暗示,大脑进化是一个零碎的过程,在整个大脑中时断时续地发生。 这一发现将发表在《人类进化》杂志的《小脚上》特刊上。 照片:已知最早的人类化石发现照片:在古代洞穴泥中寻找灭绝的人类照片:揭开一个新的人类物种 最初发表在《生命科学》上。
2023-09-11 19:16:221

四大杂志是哪四个

公认的世界四大名刊:《细胞》(Cell),《自然》(Nature),《科学》(Science),《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细胞》(Cell)是美国爱思维尔(Elsevier)出版公司旗下的细胞出版社(Cell Press)发行的关于生命科学领域最新研究发现的杂志。能够在《Cell》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是生命科学研究者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评选诺贝尔奖、竞选院士、展示大学和科研机构研究实力的重要依据。
2023-09-11 19:16:321

白令海上空爆炸的“看不见”流星终究被摄像机拍到

一张显示2018年12月18日在白令海上空爆炸的流星尾部和火球的图片。没有人看到爆炸即将来临,但美国宇航局的Terra卫星捕捉到了这张透过云层向下看的照片。(图片版权所有)NASA/GSFC/LaRC/JPL Caltech,MISR团队) 一颗被世界望远镜偷袭并在白令海上空爆炸的流星终究被摄像机捕捉到。 两个NASA的Terra卫星上的仪器拍摄到了2018年12月18日火球爆炸的图像。流星的轨迹在照片的顶部可以看到,在云顶上有一个黑色的条纹状阴影。在图像的右下角是由爆炸产生的一团橙色过热空气。 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估计,这颗流星直径为32英尺(10米),重1500吨(1360公吨)。它以每小时71582英里(115200公里)的速度在大气层中爆炸,并在海面上爆炸15.5英里(25公里)。它以173千吨TNT的威力爆炸,是1945年美国在广岛投下的原子弹能量的10倍。[有史以来十大爆炸] 虽小但强大的 尽管有这种威力,但流星比美国宇航局(NASA)聚焦于其天空扫描资源的太空岩石要小。航天局监视着460英尺(140米)宽和更大范围内的近地天体,这将摧毁整个美国州。 那么小的面积和白令海的偏远解释了为什么这张小行星的图像是在事实发生之后才出现的。它是由Terra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辐射计(MODIS)及其多角度成像光谱辐射计(MISR)捕获的。 这颗流星于2018年12月18日在白令海上空爆炸,直径32英尺(10米),重1500吨(1360公吨)。(NASA/GSFC/LaRC/JPL Caltech,MISR Team) 根据NASA的说法,火球是2013年以来观测到的最大火球,但考虑到它爆炸时的高度以及爆炸发生在一个无人居住的地区,火球没有造成威胁。美国宇航局近地天体观测项目经理凯利法斯特(Kelly Fast)的一位科学家上周在得克萨斯州举行的月球和行星科学会议上发表了一份报告,公开了这次爆炸。 历史火球 太空岩石对地球来说是一种罕见的危险,但流星确实偶尔会造成问题。最近记忆中最引人注目的火球是2013年的车里雅宾斯克流星,它掠过俄罗斯上空,在距地面约18.5英里(29.7公里)的地方爆炸。[看俄罗斯流星爆炸的图像]“KdSPE”“KDSPs”,流星直径约66英尺(20米),是白令海火球的两倍。爆炸产生的爆炸当量为400至500千吨TNT,冲击波造成1000多人受伤,112人伤势严重,可以入院治疗。大多数是被爆炸打碎的玻璃伤到的,尽管一些人在强烈的光和热的爆炸中经历了眼睛疼痛和紫外线灼伤。 车里雅宾斯克流星是自1908年导致通古斯事件的流星以来进入大气层的最大流星。同年6月30日,一颗流星在西伯利亚东部上空6英里(10公里)左右爆炸,数百平方英里的森林被夷为平地。目前还不清楚通古斯卡流星有多大,但最低估计是车里雅宾斯克流星的三倍, 坠毁!地球上10个最大的陨石坑照片:北美陨星的陨石坑:著名陨石 画廊,最初发表在《生命科学》杂志上
2023-09-11 19:16:581

地震专家说,世界杯足球迷在墨西哥不会造成地震。

一位专家说,墨西哥足球队的球迷成千上万地涌向街道,但他们没有造成地震。(图像:Rodrigo Arangua /法新社/盖蒂)“KDSPs”报道说,在星期日(6月17日),热情洋溢的足球迷在墨西哥城引发了一场人为地震,可能只是声音和愤怒,一位地震专家说:“KDSPE”KDSPs在星期日早上。墨西哥男子国家足球队在卫冕世界杯冠军德国队的比赛中打进了制胜球。几分钟后,据墨西哥城地质与大气调查所的一条推文报道,在墨西哥周围的几处地震仪报告的活动看起来像是一场小型的人工地震。[历史上最大的10次地震] 研究所补充说,小地震“是人为引起的”,可能是“由于群众的跳跃”。Live Science周一(6月18日)发表了一篇文章,分享了研究所的说法。 虽然对于兴高采烈的体育迷来说,引起类似地震的事情并非闻所未闻一项新的分析表明,在墨西哥,这似乎并不是通过大规模的欢呼和跺脚来进行的。伊利诺斯西北大学地球和行星科学教授苏珊u2022范德李说:“KDSPE”“KDSPs”“KDSPE”。现有的地震记录不支持任何地震是由大规模庆祝活动引起的说法。相反,Van der Lee告诉新闻网站Newswise,许多在Twitter和媒体上流传的地震仪图像都被记录在安装在私人住宅的微型手持地震仪上。 “显示的信号可能与一两个家庭对目标的反应有关,但这些信号肯定不是来自一次大规模的庆祝活动,”范德李说关于球迷在集体庆祝活动中产生地震信号的令人信服的报道是在球迷聚集的体育场附近进行的,而不是在家看电视的人。 最初报道足球地震的地震仪,称为覆盆子震动装置,Van der Lee说:“典型的是业余爱好者使用,并安装在住宅建筑的地下室中。”KDSPE“KDSPs”Van der Lee还审查了墨西哥城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的地震仪收集的专业数据,在比赛中没有发现明显的地震活动。另一台地震仪“KDSPE”在地震中显示出地震活动的尖峰是从距墨西哥城大约140英里(225公里)的格雷罗市拍摄的。巧合的是,格雷罗在世界杯比赛中经历了2.8级地震(前一天又经历了一次更大的地震)。 “我估计,格雷罗在比赛第39分钟录得的地震是2.8级地震,距离与前一天的4.3级地震相似,“范德李说。”一次纯粹的自然地震,正好与游戏巧合。 最初发表在《生命科学》杂志上。
2023-09-11 19:17:511

国内有哪些比较好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杂志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一直都是核心期刊,最新的第六版也榜上有名,比较厉害。复合影响因子:0.856 综合影响因子:0.549 刊名: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主办: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北京大学周期: 月刊ISSN: 1007-7626CN: 11-3870/Q曾用刊名:生物化学杂志创刊时间:1985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09)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
2023-09-11 19:18:011

星际流感?太空病毒可以揭示外星生命

你可能只在生病的时候才会想到病毒,但是有一群微生物学家想改变这种情况。事实上,他们希望你考虑到病毒可能在太空中被发现的可能性。 在1月10日在线发表在《天体生物学》杂志上的一篇评论中,来自美国和日本的三位科学家认为病毒可能在星际空间传播。这些研究人员想说服天体生物学家花更多的时间寻找这些奇特的分子机器。 病毒是一种病毒在宿主外形成的,由包裹在蛋白质外壳中的遗传物质组成。有些病毒还有一个叫做包膜的外层脂质层。作者写道,将病毒视为种子或孢子的一种方式。 病毒跨越了生命的定义。它们缺乏自己繁殖的机器,因此必须感染宿主细胞并劫持其机器。这导致了几十年的争论,在技术上病毒是否应该被认为是活的。 ,但对评论作者来说,病毒的繁殖方法已经足够了。事实上,“当我们考虑到整个病毒复制周期时,它接近于美国宇航局对生命的工作定义:‘一个能够达尔文进化论的自我维持的化学系统,"”评论说,“撇开‘ "‘ "的语义不谈,如果科学家要在太空中——在流星上识别一种病毒,也许——很少有人会声称这一发现不是太空生命的证据,作者写道, ,那么为什么科学家们不在火星表面、泰坦湖或土卫二间歇泉中寻找这些微小“生命形式”的证据呢波特兰州立大学生物学教授Kenh Stedman说: 部分原因是这项技术还在开发中。目前,科学家们正在寻找可以用来识别化石记录中病毒的化学特征。但如果他们不能在地球上真正古老的岩石中找到病毒,他们就无法在火星或土卫六上真正古老的岩石中找到病毒,他说, 病毒本身没有代谢活性,因此它们很少产生副产品。Stedman告诉Live Science,包膜中的脂质是目前病毒生物标记物的领先者,因为这些化合物可以存活数亿年。但是科学家还没有确定这些分子对病毒是独一无二的,也不存在于任何细胞生物中。“KdSPE”“KdSPS”目前,科学家可以通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外壳的结构来识别病毒。但现在还不可能把这些大功率机器绑到火星探测器上。考虑到地球上病毒形式的多样性,斯特曼说,他怀疑科学家们甚至会认识到一种外来病毒的形状。 在地球上,病毒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斯特曼说。首先,病毒无处不在。仅海洋就含有约10^31种病毒。这大约是可观测宇宙中恒星数量估计的100万倍。病毒是地球上大部分营养循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斯特曼说: 更重要的是,自从地球上出现生命以来,病毒和细胞基本上是共同进化的。为抵抗病毒侵略者而进化的细胞会产生新的形式和行为。在科学家称之为水平基因转移的过程中,病毒在不相关细胞之间传递基因。虽然这一过程促成了地球上生命的巨大多样性,但它却给追踪病毒进化的研究人员蒙混过关。”斯特德曼说:“如果泥里有水,那你就幸运了。 ” 科学家确实知道病毒利用RNA和DNA以单链和双链的形式来编码它们的基因信息,斯特曼说。所有已知的细胞生命都使用双链DNA,因此一些科学家认为,病毒可能是远古生命形式的残余,早于DNA的发展。 这都是在说“如果没有病毒,地球上的生命将大不相同,”Stedman说, 科学家目前只擅长识别细胞生命。Stedman说,除了帮助科学家更多地了解我们自己的起源外,设计识别病毒的方法是识别我们可能遇到的其他新生命形式的良好实践。在寻找生命时保持开放的心态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许多环境与地球完全不同。 “什么是生命?”?病毒还活着吗?如果我们(在太空)发现病毒,它是生命的象征吗?这是我们所知道的生活,还是我们所不知道的生活?”斯特曼问道我们希望让人们思考这些定义。 最初发表在《生命科学》杂志上。
2023-09-11 19:18:461

中微子实验再次揭示了宇宙中缺少的东西

2006年,卡特林实验的巨型光谱仪在前往附近的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的途中经过了德国的Eggenstein Leopoldshafen。(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 一台大型电子计数机间接地实现了对物理学中已知最滑粒子的测量,并为暗物质的证据增添了新的证据。 这一测量是国际上测量中微子质量的第一个成果,这些粒子填满我们的宇宙并确定它的结构,但我们几乎无法察觉。根据德国卡尔斯鲁厄氚中微子实验(KATRIN),中微子的质量不超过电子质量的0.0002%。这个数字太低了,即使我们把宇宙中所有的中微子都计算出来,他们也无法解释它丢失的质量。这一事实为暗物质的存在增加了大量证据。“KdSPE”“KdSPs”KATLIN基本上是一个非常大的机器,用来计数氚-氢的放射性样品中发出的超高能电子。每个原子中有一个质子和两个中子,氚是不稳定的,它的中子衰变为电子-中微子对。凯特林寻找的是电子,而不是中微子,因为中微子太微弱,无法精确测量。而这台机器使用的是氚气体,据哈米什·罗伯逊(Hamish Robertson)说,他是KATRIN的科学家,也是华盛顿大学的名誉教授,因为它是唯一一种简单到可以从中获得良好质量测量的电子中微子源。 中微子由于质量太小,往往在不与它们相互作用的情况下跳过探测器,因此或多或少不可能自己精确测量。所以为了计算中微子的质量,罗伯逊告诉《现场科学》,卡特林计算出了能量最大的电子,并从这个数字倒数得出中微子的质量。KATRIN的第一个结果已经公布,研究人员得出了一个早期的结论:中微子的质量不高于1.1电子伏特(eV)。 电子伏特是物理学家在谈论宇宙中最小事物时使用的质量和能量单位。(在基本粒子的尺度上,能量和质量是用相同的单位来测量的,中微子-电子对的组合能级必须等于它们的源中子。)希格斯玻色子把它们的质量借给其他粒子,它的质量是1250亿EV。质子是原子中心的粒子,其质量约为9.38亿电子伏。电子只有51万电子伏。罗伯逊说,这项实验证实了中微子是极其微小的。与 相关的是:关于黑洞的9个想法会让你大吃一惊 KATRIN是一台非常大的机器,但它的方法很简单。该装置的第一个腔室充满气态氚,氚的中子自然衰变为电子和中微子。物理学家已经知道中子衰变所涉及的能量。一些能量被转换成中微子的质量和电子的质量。剩下的被注入到那些新产生的粒子中,非常粗略地决定了它们的速度。通常,这些额外的能量在电子和中微子之间均匀分布。但是,罗伯逊说,有时剩余的大部分或全部能量被倾倒到一个或另一个粒子中。 在这种情况下,中微子和电子形成后剩下的所有能量都被倾倒到电子伙伴中,形成一个超高能电子。这意味着可以计算中微子的质量:它是中子衰变中的能量减去了电子质量和实验中电子的最大能级。“KdSPE”“KDSPs”设计实验的物理学家没有尝试测量中微子,那些被允许逃脱机器。相反,实验将电子导入一个巨大的真空室,称为光谱仪。然后电流产生一个很强的磁铁只有能量最高的电子才能通过的集成电路场。在那个腔室的另一端是一个装置,它计算有多少电子通过这个场。罗伯逊说,随着卡特林缓慢地增加磁场强度,通过的电子数量会减少——几乎就像它会一直衰减到零一样。但在电子能级谱的最末端,发生了一些事情。 一个图解标记了KATRIN的主要成分。(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 由于中微子的质量不能被电子偷走,在你到达终点(电子将在氚衰变中释放所有能量)之前,光谱突然消失。它总是要留给中微子,”罗伯逊说。中微子的质量必须小于光谱末端所缺少的那一小部分能量。经过几个星期的运行,实验人员将这个数字缩小到物理学家以前知道的一半左右。 中微子有质量的观点是革命性的;标准模型,描述亚原子世界的主流物理理论,曾经坚持中微子根本没有质量,罗伯逊指出。早在上世纪80年代,俄罗斯和美国的研究人员就曾试图测量中微子质量,但他们的研究结果存在问题且不精确。有一次,俄罗斯研究人员将中微子的质量精确地定为30 eV,这个数字很好地揭示了中微子是解释宇宙巨大引力结构的缺失环节,填补了所有缺失的质量-但结果是错误的。 罗伯逊和他的同事们在意识到微弱的放射性物质为科学提供了最精确的中子衰变源后,第一次开始研究气态氚。 这是一个漫长的探索,“罗伯逊说。”俄罗斯对30ev的测量[不正确]非常令人兴奋,因为它会在引力作用下关闭宇宙。因为这个原因它仍然令人兴奋。中微子在宇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很可能已经形成了宇宙的大尺度结构。 所有这些围绕着它们飞行的微弱粒子都用它们的引力拖拽着其他一切,并从所有其他物质中吸收和释放能量。罗伯逊说,虽然随着质量数的减少,这些小粒子所起的确切作用变得更加复杂。研究人员说,1.1eV的 是有趣的,因为它是第一个实验得出的中微子质量数,它不足以解释宇宙其他部分的结构我的。 有件事我们还不知道。他说:“暗物质是存在的,它不能由我们所知道的中微子构成。 ” 所以这个来自德国一个大真空室的小数目至少增加了一堆证据,证明宇宙中有一些物理上仍然不懂的元素。 11关于我们银河系的迷人事实爆炸文明:10个惊人的起源事件间隔!101张天文照片会让你大吃一惊 最初发表在《生命科学》杂志上
2023-09-11 19:18:561

你能一次感冒两次吗?

。但专家们说,事实证明,虽然不常见,但可能同时患两种感冒。 在研究感染鼻病毒(导致普通感冒)或其他类型呼吸道病毒的人时,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些人确实同时感染了第二种病毒的证据,美国华盛顿大学蛋白质设计研究所战略部高级主任、病毒学家兰斯·斯图尔特说: 是的,有双重病毒感染可能会让你感觉比感冒时更糟糕,斯图尔特说。但也有可能你的感觉和一次感冒的感觉没有什么不同,他补充道。Stewart告诉LiveScience,“7种绝对可怕的头部感染” “这实际上取决于你所感染的病毒的组合。”。例如,如果你感染了两种鼻病毒,这两种感染可能会产生类似的症状,所以你可能不会感觉到任何不同,如果你只有一种。另一方面,如果你患有感冒病毒和流感病毒,病毒会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你的身体,所以你可能会感觉更糟。 双重打击 迈阿密尼克劳斯儿童医院儿科护理中心主任阿曼达·波罗博士,他说,一次感染可能会使一个人更容易受到任何类型的第二次感染,因为身体的防御能力可能下降。因此,当免疫系统试图抵抗一种感染时,另一种可能会起作用,她说。 例如,对于感冒的孩子来说,也会发展成细菌性耳朵感染是很常见的,Porro告诉Live Science。 然而,这可能取决于人。斯图尔特说,在某些情况下,当人们的系统中已经有一种病毒时,他们可能不太可能再感染第二次病毒。他说,当你感染时,你的免疫反应会加快。这意味着,在感染发生之前,它可能已经做好了战斗的准备,并准备击落第二个入侵者。[常见感冒:神话和事实] Stewart说,不管怎样,你感觉有多恶心并不取决于你可能感染的病毒数量,而是取决于你的免疫系统的反应有多强烈。一个对病毒有强烈免疫反应的人可能会感到很不舒服,因为他们的身体会释放大量抗感染细胞和抗体来压制入侵的病毒。一个免疫反应较弱的人可能不会感到如此严重的疾病,但他们也可能在接下来的几周而不是几天内继续抵抗感染。 “有时,感觉非常非常糟糕24小时真的很好,他说: Porro指出,你可能会感觉更糟,因为与两种感染的激烈斗争可能会消耗你的能量储备,而不仅仅是与单一感染的斗争。如果你的白血球产生了抗病毒的抗体,然后细菌感染就会出现,免疫系统就必须同时为这两种感染产生抗体。她说,如果你患有哮喘或其他呼吸系统疾病,你通常会感觉更糟,但最终,你几乎不可能同时患上两次感冒。如果你在感冒后突然出现新的症状,这可能是第二次感染的信号。”但如果感染情况相似,那就很难说了,”她说,“我们的身体每天都会接触到许多细菌。”。有些细菌更强大,会耗尽我们的系统。”但通常情况下,你的身体可以很好地处理感染,”她说。 最初发表在《生命科学》杂志上。
2023-09-11 19:19:031

外科医生切除“非常罕见”的132磅卵巢肿瘤

手术前的腹部。(丹伯里医院) 康涅狄格州外科医生最近从一名妇女的腹部切除了一个132磅(60公斤)的卵巢肿瘤。 这个肿瘤,一个“良性[非癌性]粘液性卵巢肿瘤”,在5小时的手术中被切除,丹伯里医院的20多位专家参与了这项手术康涅狄格州健康网络。 一种“粘液性”卵巢肿瘤是一种上皮性卵巢肿瘤,根据国家卵巢癌联盟(NOCC)的说法,这意味着它是从覆盖卵巢外部的细胞中生长出来的。大多数由这些细胞生长的肿瘤是非癌性的;然而,在这些类型的肿瘤是癌性的情况下,它们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它们通常在疾病进展之前是不会被诊断出来的,国家癌症委员会说。 这个女人在经历了快速的体重增加后去了妇科医生那里-大约10磅。(4.5公斤)一周-根据释放量,超过两个月。CT扫描显示她卵巢上有一大块肿块。丹伯里医院为这名妇女做手术的妇科肿瘤学家瓦格恩·安迪基安博士在声明中说:“女性应该知道的关于卵巢癌的5件事”, “我可能会看到一个25磅(11公斤)的卵巢肿瘤,但132磅的肿瘤非常罕见。”,她“因肿瘤位于消化道而极度营养不良,因肿瘤的重量而使用轮椅。” 外科医生在一次手术中成功地切除了肿瘤以及女性的左卵巢。在同一次手术中,她们还去除了腹部多余的皮肤。 这名妇女在手术两周后回家,根据声明,她有望完全康复。 最初发表在《生命科学》杂志上。
2023-09-11 19:19:211

两个人的睡眠:u200bu200b 怀孕期间的睡眠变化

两个人的睡眠:怀孕期间的睡眠变化 怀孕恐怕是女人身体最为疲惫的时间段。怀孕所带来的身体不适以及生活状态变化引发的情绪压力都会导致睡眠问题,很多的母亲到了夜晚也会清醒异常。 对于难以入睡的状况,有人开玩笑说这是要平衡妈妈在宝宝降临之后的持续困倦。不过确实,怀孕期间的睡眠是需要孕妇格外注意的,在孕期调整好睡眠会给将来带来很多益处。 怀孕期间感到疲惫是妈妈们常有的抱怨,特别是在前三个月的时候,但很多时候除了抱怨,她们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其实,每当感到特别疲惫时,妈妈们就需要警惕了。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教授凯西·李(Kathy Lee)说,很多女性都知道在怀孕早期会有孕吐反应,但是对妊娠中期的疲劳和与之伴随的心情的烦躁和不安知之甚少。 “睡两觉” 凯西·李告诉《生命科学杂志》,就像孕妇需要吃两个人的饭一样,她们也需要睡两个人的觉。妇产科医生也会不断在产前检查中和孕妇强调“睡两觉”的重要性。 怀孕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女人的睡眠时长和质量。随着身体的变化和怀孕不同阶段中所伴随的不适,孕妇的睡眠质量会不断下降,睡眠时长也会缩小。凯西·李建议孕妇,不论如何,每天晚上至少应该保证8个小时的睡眠。研究人员发现,怀孕期间睡眠不足会让孕妇更加的疲惫和焦虑。 凯西·李的一项研究表明,每日睡眠时间不足6个小时的初孕妈妈剖腹产的概率比每日平均睡眠时长为10个小时或者更长的初孕妈妈高4.5倍。“当一个女人怀了宝宝时,无论如何都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如果孕妇在怀孕后的作息时间还是和怀孕前相同,她们的休息时间是不够的,所以必须要有额外的休息时间。” 凯西·李说。 怀孕和疲劳 研究人员正在努力搞清怀孕和感到疲劳之间的确切原因。凯西·李表示,怀孕的疲劳感和荷尔蒙有较大的关系。在怀孕的早期,孕激素水平开始上升。孕激素是一种女性的荷尔蒙,它让女人变得柔软和感性,一些女性就会将这样的变化视为疲劳。 除了孕激素的影响之外,女性怀孕初期的一些困倦也是生理变化导致的。怀孕时子宫的变化、胎儿的生长、体重的增加、体内积液的增多,这些都是身体正在努力工作的表征,此时女性身体的血液供应增加,心脏的跳动也会大大加快。 情感是造成疲劳的第三个因素。即将成为母亲,拥有孩子的兴奋和期待,以及对未来的担忧和对分娩时的恐惧,这些复杂的感情交杂在一起使女人比往常感觉更累。 怀孕早期的睡眠 怀孕前三个月,影响睡眠的最大因素是尿频。这段时间,孕妇的尿液量增大,夜晚会想频繁的上厕所。为了减少孕妇夜晚起夜的次数,在晚上可以适当减少水分的摄入量,但尽量不要减少白天的水分摄入量,因为这样会导致孕期便秘等症状。在起夜时,最好就只开一个夜灯,而不是打开明亮的卫生间灯,太过明亮的灯光 *** 会让孕妇很难再回到睡眠状态。 怀孕中期的睡眠 怀孕的第二个三月通常是比较顺利的,妊娠中期妊娠期激素变化在这一时间段逐渐恢复平稳。这一时期影响孕妇睡眠的主要因素是腿痉挛。如果贫血或铁含量较低,孕妇的痉挛状况就会比较严重,此时走动是较好的解决方法。在睡觉适当走动能帮助到睡眠质量的提高。 怀孕后期的睡眠 怀孕后期,妈妈肚子太大无疑就是降低睡眠质量的最大归因,这个时候,宝宝的活动也很频繁。凯西·李建议妈妈们左侧睡觉而不要平躺,子宫的重量会对脊椎产生较大的压力,进而会阻碍静脉血液的流动。 睡眠对孕期的妈妈来说格外重要,不要仅是注重营养的摄入,保持良好的睡眠也是妈妈们的必修课。 来源:Sleeping for Two: Sleep Changes During Pregnancy 两个人的睡眠:怀孕期间的睡眠变化 goo.gl/Awd0Fc 加入【】,天天关注您健康!LINE@ ID:@ 订阅【健康爱乐活】影音频道,阅读健康知识更轻松 : /supply/article/33397 关键字:睡眠, 妊娠期激素, 孕激素, 怀孕, 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2023-09-11 19:19:301

生命科学有哪些核心期刊?

  《生命科学》简介  1988年创刊,原刊名为《生物学信息》内部发行;1992年起更名为《生命科学》,公开发行,CN31-1600/Q,大16开,64页,是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物科学部、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和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全国性、公开发行的学术性、综合类期刊。自2004年第1期起,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收录,即被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生命科学》是以评述、综述、研究简讯(动态)等形式报道生命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学术动态和研究成果,以促进学术交流。本刊重点发表生命科学范围内的评述性或综述性文章和重大项目介绍、研究进展与管理经验,同时报道有关领域的科研信息、科学家介绍、研究机构介绍和书评等内容。特别是每年的第6期全文刊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当年资助项目,对科研工作者确定申请项目和确立科研课题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受到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欢迎。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将成为本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创新和飞跃往往发生在学科的交叉点上,本刊自2003年第6期起,特开辟"新思维"栏目,旨在介绍学科新的生长点和学科交叉的趋势。  2004年第5期起,我刊开设了“科学回忆”栏目,该栏目是为了通过科学家们对自己成长历史中最有感触、最有领会、最有促进的事件的总结,撷取他们创新思想的火花,来启发读者对科学研究过程中人的精神活动的理解,感悟科学发现的魅力,感受创新者的心路历程。  《生命科学》荣获第二届上海市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被“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和“台湾华艺CEPS中文电子期刊服务”收录。  《生命科学》的读者对象是从事生命科学与相关科学的研究、教学和管理的工作者, 以及有关学科大专院校学生。
2023-09-11 19:20:041

生命科学的进展??和有哪些较好的学术期刊???

万方、维普、知网数据库都不错 生物谷里有很多生命科学的最新进展
2023-09-11 19:20:163

生物等相性试验一般发sci什么期刊

  国内生物类期刊中,排在第一的《Cell Research》杂志已经成为了本领域较为有影响力的期刊,不少著名学者都选择将新成果发表在该期刊上,其影响因子自突破10之后,今年又稳步上升至了12.413,这份期刊于1990年创刊,2001年首次获得影响因子,这份杂志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与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共同主办。 同时,中科院的另外一份期刊:MOL PLANT(分子植物) 也升至6.337,排在第三,据报道这两份期刊SCI影响因子位于同学科前10%,另外中科院还有《国家科学评论》《中国病毒学》今年上半年被SCI正式收录。  MOL PLANT(分子植物)创刊于2008年,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和中国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共同主办,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承办。目前这份期刊在植物科学领域期刊中已位列亚洲第一,在全球植物生物学领域研究类期刊排名也很靠前,前面的几份期刊是Plant Cell, Plant Physiology, New Phytologist等,可见这一期刊已跻身国际植物学领域顶级期刊行列。  还有遗传学报(J GENET GENOMICS)也是发展迅猛,影响因子从去年的2.924上升至3.585,这份期刊由中国遗传学会,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主办,主要刊载动物、植物、医学和微生物等遗传学领域的研究论文,也包括该领域中的最新技术和最新方法。
2023-09-11 19:20:491

科学杂志和自然哪个含金量更高?

自然杂志近年来发展的很快,出版集团还出版了其它专业杂志如《自然医学》,《自然免疫学》,《自然遗传学》,《自然细胞生物学》,《自然神经科学》、《自然生物学技术》、《自然方法学》、《自然临床实践》、《自然结构和分子生物学》、《自然评论》,《自然化学》,《自然物理学》,《自然纳米技术》,《自然材料学》和《自然综述系列》,总共37个子系列杂志,另外还有其他语言版的《自然中国》,,《自然印度》等系列。应该说自然是乞今为止世界上最权威,最有影响力,学科最齐全,相对来说最为公正的科学杂志!其中的《自然医学》, 《自然免疫学》,《自然遗传学》三份的影响因子已和《自然》《科学》一样高,在专业领域里威望很高。《自然》杂志不光关注生命科学,还积极跟踪新兴科学像纳米技术和材料科学。个人的感觉是自然杂志以其亲民扑实的作风,敏锐的目光和分析和最其全的学科复盖面,大有一统科学文献江山的气概和实力。《科学》(Science) 是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出版的一份学术杂志 。1880年,纽约新闻记者约翰·麦克尔创立了《科学》杂志,这份杂志先后得到了托马斯·爱迪生以及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的资助。此后,由于财政困难《科学》于1882年3月停刊。一年后,昆虫学家Samuel H. Scudder使其复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然而到了1894年,《科学》重新陷入财政危机,随后被以500美元的价格转让给心理学家James McKeen Cattell。1900年,Cattell与美国科学促进会秘书Leland O. Howard达成协议,《科学》成为美国科学促进会的期刊。1944年Cattell去世后,AAAS成为《科学》新主人。这本杂志主要刊登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同时,《科学》也刊登关于科学的新闻、关于科技政策、科学家感兴趣的事务的观点。《科学》刊登各个学科的原创论文。目前,《科学》是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杂志之一,它的主要竞争对手是英国出版的《自然》杂志。像自然一样,《科学》杂志也是周刊,稿件学术水准和质量和自然比肩的,所不同的是科学没有子刊系列,也没有像《自然》那样的定期发表综述的刊物。因为这一点,《科学》杂志的影响力是不及《自然》的。在生命科学领域,《细胞》(Cell)杂志为另一份同行评审科学期刊,主要发表实验生物学领域中的最新研究发现。《细胞》是一分深受关注并具有较高学术声誉的期刊,刊登过许多重大的生命科学研究进展。与《自然》和《科学》一样,是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杂志之一。单从其影响因子来看,它一直高于《自然》和《科学》两杂志,表明它所刊登的文章广受引用。《细胞》是由爱尔塞维亚(Elsevier)出版公司旗下的细胞出版社(Cell Press)发行。《细胞》杂志主要以美东学术重镇波士顿为基地,以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的生命科学家为后盾。《细胞》杂志前主编Benjamin Lewin不光主导这份生物学中最有份量的杂志,而且亲自主编教课书《Gene》,该书出版后广受好评,被殴美大学列为生物遗传学的第一首选教课书。 Lewin先生的知识也更新的很快,该书差不多每两年再版一次,现在已出版到第8版了。DNA双螺旋的发现者沃森教授也写了一本《Molecular Biology of Gene》不过,没有Lewin先生的书流行。《细胞》杂志也有许多子刊系列像《Cancer Cell》,《Stem Cell》,《Immunity》,《Neuron》和《Molecular Cell》等都是生命科学中的重量级刊物。再加上爱尔塞维亚(Elsevier)出版公司拥有的大量其他刊物,爱尔塞维亚(Elsevier)出版公司也是在生命科学文献界能够呼风唤雨的出版公司。个人对这三份杂志的感觉是,全世界的科学家对《自然》要略微青睐一些,自然对发展中国家的投稿都比较友好,编辑会对来自英语国家的稿件进行英语修改和完善。编辑部的原则是科学第一,语言第二。《自然》杂志幅盖面很广,应该是龙头老大的地位。《科学》杂志也许一直会保留其风格,即在学术水平上跟《自然》争风斗艳,但是刊物还没有要扩张的迹象。《科学》即是《自然》的对手,又和《自然》一起协手并肩统领报道人类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的进程,比如当人类历史上耗资最大的人类基因测序工作完成后,《自然》发表了由Landers博士领导的学术界的人类基因测许结果;而《科学》则发表了由Venter博士领导的工业界完成的人类基因测序结果,可谓比翼双飞,也显示了英语在世界科学的领导地位。《细胞》杂志在生命科学界则是独树一旗,跟《自然》和《科学》的以短篇报道方式科学研究中的突破和进展不同之处是《细胞》的每篇文章都要求是长篇大论,文章必须要叙述一个完整的研究过程和结果,每期《细胞》的文章总数一般不超过15 篇。此外《细胞》跟其名一样,文章的角度也多从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的手段和方法展开,相对来说,较少从分子遗传学,群体遗传学,化学生物学的角度出发。这三份DJ学术期刊不仅是各大学和研究所的必定刊物,而且欧美大学许多教授,科研人员都自己定阅这些刊物,其中《科学》个人定阅价是140美元,《自然》是 199美元一年。像其他许多杂志一样,欧美杂志的做法是定阅者交的费用只是像证性的,杂志主要靠名气和发行量后面所带来的广告费挣钱维持生计,杂志越有名,发行量越大,越容易生存。但是像爱尔塞维亚(Elsevier) 这样拥有众多杂志的出版公司也往往表现出很强的拢断行为,曾几何时,以波士顿地区哈佛麻省理工为代表的新英格兰派系的《细胞》杂志的学校、研究所定阅费(往往是图书馆的定阅杂志,全校师生可以下载文章)昂贵的连美国的公立大学都感到难以承受,以加州大学,密西根大学为首的几十所公立大学曾经罢投《细胞》杂志的稿件,以表达他们的不满,双方的挣执曾使牛气十足的《细胞》杂志降下身段接受发展中国家科学家的稿件,中国也有了事隔二十几年得以重返《细胞》杂志的大事记!这几份牛气的DJ学术的垄断行为和昂贵的订阅费也引起了一些科学家的烦感,终于有一些人站了出来,他们决心创办一份真正免费的生命科技杂志,Plos(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就是这样诞生的产物,它是完全开方的,免费阅读, 免费打印!只有发表是收费的,多完美的主意!记得几年前我在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做博后时,有一天所里来了一个讲座,就是关于Plos杂志,题目就是介绍一份全新的杂志Plos-公共科学杂志,当时听讲的人并不多,比起一般的学术讲座真可谓廖廖无几,主持人开场白介绍-讲演者也是一位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她在博士博后期间有7篇论文发表,文章包括《Nature》,《Gene Development》《JBC》,《Molecular Cell》等,后来她加入了《自然》杂志的编辑行业。她讲到在她做编辑的时候才感觉到,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大学的财力无力订阅全《自然》家族的杂志,因为稿费昂贵的原因,一些优秀的稿件也不能送到《自然》这样的DJ刊物,这种情况被诺贝尔奖获得者NIH前院长Harold E. Varmus,博士也知道了,他和斯坦福大学的生化教授,基因芯片技术的殿基人之一Patrick O. Brown,博士,以及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的遗传学教授Michael B. Eisen博士共同发起创办了一份属于大众的科学杂志,真正意义上的免费杂志!这样2000年10月Plos终于诞生了。如果你能细看一看Plos杂志的核心原则,就就会明白它是一份百分之百的大众的科学学书杂志!对于发展中国家,Plos给予了最无私的优惠政策:可喜的是Plos杂志今天已成为了仅次于《Nature》,《Science》和《Cell》的有极大影响力的刊物,并且成为了拥有Plos-one和Plos生物,医学,遗传学,计算生物,病原学,热带医学7个成员的大家庭, 虽然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和少数几份杂志也是免费的,但都没有Plos这样有高的引用率和影响力。《Plos》杂志的成功和贡献再一次告诉我们,发展科学技术一定要有一套体系,从科研基金的建立和管理,到建立世界顶尖大学及研究所,特别是最后一个环节-发表科学技术成果的平台和媒体-科技杂志,每一样都极其重要!中国以人数众多的科技人才,庞大的接受了西方教育的海外人才库和飞速发展的经济为后盾,中国成为世界科技大国和强国的现实只是时间问题,要想在这个问题上不走弯路,早日实现这一目标。创办一份成功的类似于《自然》或《Plos》这样的科技杂志是比不可少的,也是绝对需要的。
2023-09-11 19:21:101

生物医学类的SCI期刊审稿比较快的有哪些

国内生物类期刊中,排在第一的《Cell Research》杂志已经成为了本领域较为有影响力的期刊,不少著名学者都选择将新成果发表在该期刊上,其影响因子自突破10之后,今年又稳步上升至了12.413,这份期刊于1990年创刊,2001年首次获得影响因子,这份杂志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与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共同主办。 同时,中科院的另外一份期刊:MOL PLANT(分子植物) 也升至6.337,排在第三,据报道这两份期刊SCI影响因子位于同学科前10%,另外中科院还有《国家科学评论》《中国病毒学》今年上半年被SCI正式收录。MOL PLANT(分子植物)创刊于2008年,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和中国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共同主办,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承办。目前这份期刊在植物科学领域期刊中已位列亚洲第一,在全球植物生物学领域研究类期刊排名也很靠前,前面的几份期刊是Plant Cell, Plant Physiology, New Phytologist等,可见这一期刊已跻身国际植物学领域顶级期刊行列。还有遗传学报(J GENET GENOMICS)也是发展迅猛,影响因子从去年的2.924上升至3.585,这份期刊由中国遗传学会,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主办,主要刊载动物、植物、医学和微生物等遗传学领域的研究论文,也包括该领域中的最新技术和最新方法。
2023-09-11 19:21:271

世界上比较前沿的生物学杂志

《Cell》《Natrue》《Science》《Acta Bio。hinlica Polonica》(波兰生物化学学报)《Act。Bioehimica。t Biophysiea》(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Biocllomistry》(生物化学)《Bioehemical and Biophysieal Researeh Communieation》(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研究通讯)《英国生理学杂志》……
2023-09-11 19:21:381

植物学方面的sci杂志有哪些

国内生物类期刊中,排在第一的《CellResearch》杂志已经成为了本领域较为有影响力的期刊,不少著名学者都选择将新成果发表在该期刊上,其影响因子自突破10之后,今年又稳步上升至了12.413,这份期刊于1990年创刊,2001年首次获得影响因子,这份杂志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与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共同主。同时,中科院的另外一份期刊:MOLPLANT(分子植物)也升至6.337,排在第三,据报道这两份期刊SCI影响因子位于同学科前10%,另外中科院还有《国家科学评论》《中国病毒学》今年上半年被SCI正式收录。MOLPLANT(分子植物)创刊于2008年,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和中国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共同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承。目前这份期刊在植物科学领域期刊中已位列亚洲第一,在全球植物生物学领域研究类期刊排名也很靠前,前面的几份期刊是PlantCell,PlantPhysiology,NewPhytologist等,可见这一期刊已跻身国际植物学领域顶级期刊行列。还有遗传学报(JGENETGENOMICS)也是发展迅猛,影响因子从去年的2.924上升至3.585,这份期刊由中国遗传学会,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主,主要刊载动物、植物、医学和微生物等遗传学领域的研究论文,也包括该领域中的最新技术和最新方法。大
2023-09-11 19:21:491

自然和科学哪个更权威

自然杂志近年来发展的很快,出版集团还出版了其它专业杂志如《自然医学》,《自然免疫学》,《自然遗传学》,《自然细胞生物学》,《自然神经科学》、《自然生物学技术》、《自然方法学》、《自然临床实践》、《自然结构和分子生物学》、《自然评论》,《自然化学》,《自然物理学》,《自然纳米技术》,《自然材料学》和《自然综述系列》,总共37个子系列杂志,另外还有其他语言版的《自然中国》,,《自然印度》等系列。应该说自然是乞今为止世界上最权威,最有影响力,学科最齐全,相对来说最为公正的科学杂志!其中的《自然医学》, 《自然免疫学》,《自然遗传学》三份的影响因子已和《自然》《科学》一样高,在专业领域里威望很高。《自然》杂志不光关注生命科学,还积极跟踪新兴科学像纳米技术和材料科学。个人的感觉是自然杂志以其亲民扑实的作风,敏锐的目光和分析和最其全的学科复盖面,大有一统科学文献江山的气概和实力。《科学》(Science) 是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出版的一份学术杂志 。1880年,纽约新闻记者约翰·麦克尔创立了《科学》杂志,这份杂志先后得到了托马斯·爱迪生以及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的资助。此后,由于财政困难《科学》于1882年3月停刊。一年后,昆虫学家Samuel H. Scudder使其复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然而到了1894年,《科学》重新陷入财政危机,随后被以500美元的价格转让给心理学家James McKeen Cattell。1900年,Cattell与美国科学促进会秘书Leland O. Howard达成协议,《科学》成为美国科学促进会的期刊。1944年Cattell去世后,AAAS成为《科学》新主人。这本杂志主要刊登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同时,《科学》也刊登关于科学的新闻、关于科技政策、科学家感兴趣的事务的观点。《科学》刊登各个学科的原创论文。目前,《科学》是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杂志之一,它的主要竞争对手是英国出版的《自然》杂志。像自然一样,《科学》杂志也是周刊,稿件学术水准和质量和自然比肩的,所不同的是科学没有子刊系列,也没有像《自然》那样的定期发表综述的刊物。因为这一点,《科学》杂志的影响力是不及《自然》的。在生命科学领域,《细胞》(Cell)杂志为另一份同行评审科学期刊,主要发表实验生物学领域中的最新研究发现。《细胞》是一分深受关注并具有较高学术声誉的期刊,刊登过许多重大的生命科学研究进展。与《自然》和《科学》一样,是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杂志之一。单从其影响因子来看,它一直高于《自然》和《科学》两杂志,表明它所刊登的文章广受引用。《细胞》是由爱尔塞维亚(Elsevier)出版公司旗下的细胞出版社(Cell Press)发行。《细胞》杂志主要以美东学术重镇波士顿为基地,以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的生命科学家为后盾。《细胞》杂志前主编Benjamin Lewin不光主导这份生物学中最有份量的杂志,而且亲自主编教课书《Gene》,该书出版后广受好评,被殴美大学列为生物遗传学的第一首选教课书。 Lewin先生的知识也更新的很快,该书差不多每两年再版一次,现在已出版到第8版了。DNA双螺旋的发现者沃森教授也写了一本《Molecular Biology of Gene》不过,没有Lewin先生的书流行。《细胞》杂志也有许多子刊系列像《Cancer Cell》,《Stem Cell》,《Immunity》,《Neuron》和《Molecular Cell》等都是生命科学中的重量级刊物。再加上爱尔塞维亚(Elsevier)出版公司拥有的大量其他刊物,爱尔塞维亚(Elsevier)出版公司也是在生命科学文献界能够呼风唤雨的出版公司。个人对这三份杂志的感觉是,全世界的科学家对《自然》要略微青睐一些,自然对发展中国家的投稿都比较友好,编辑会对来自英语国家的稿件进行英语修改和完善。编辑部的原则是科学第一,语言第二。《自然》杂志幅盖面很广,应该是龙头老大的地位。《科学》杂志也许一直会保留其风格,即在学术水平上跟《自然》争风斗艳,但是刊物还没有要扩张的迹象。《科学》即是《自然》的对手,又和《自然》一起协手并肩统领报道人类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的进程,比如当人类历史上耗资最大的人类基因测序工作完成后,《自然》发表了由Landers博士领导的学术界的人类基因测许结果;而《科学》则发表了由Venter博士领导的工业界完成的人类基因测序结果,可谓比翼双飞,也显示了英语在世界科学的领导地位。《细胞》杂志在生命科学界则是独树一旗,跟《自然》和《科学》的以短篇报道方式科学研究中的突破和进展不同之处是《细胞》的每篇文章都要求是长篇大论,文章必须要叙述一个完整的研究过程和结果,每期《细胞》的文章总数一般不超过15 篇。此外《细胞》跟其名一样,文章的角度也多从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的手段和方法展开,相对来说,较少从分子遗传学,群体遗传学,化学生物学的角度出发。这三份DJ学术期刊不仅是各大学和研究所的必定刊物,而且欧美大学许多教授,科研人员都自己定阅这些刊物,其中《科学》个人定阅价是140美元,《自然》是 199美元一年。像其他许多杂志一样,欧美杂志的做法是定阅者交的费用只是像证性的,杂志主要靠名气和发行量后面所带来的广告费挣钱维持生计,杂志越有名,发行量越大,越容易生存。但是像爱尔塞维亚(Elsevier) 这样拥有众多杂志的出版公司也往往表现出很强的拢断行为,曾几何时,以波士顿地区哈佛麻省理工为代表的新英格兰派系的《细胞》杂志的学校、研究所定阅费(往往是图书馆的定阅杂志,全校师生可以下载文章)昂贵的连美国的公立大学都感到难以承受,以加州大学,密西根大学为首的几十所公立大学曾经罢投《细胞》杂志的稿件,以表达他们的不满,双方的挣执曾使牛气十足的《细胞》杂志降下身段接受发展中国家科学家的稿件,中国也有了事隔二十几年得以重返《细胞》杂志的大事记!这几份牛气的DJ学术的垄断行为和昂贵的订阅费也引起了一些科学家的烦感,终于有一些人站了出来,他们决心创办一份真正免费的生命科技杂志,Plos(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就是这样诞生的产物,它是完全开方的,免费阅读, 免费打印!只有发表是收费的,多完美的主意!记得几年前我在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做博后时,有一天所里来了一个讲座,就是关于Plos杂志,题目就是介绍一份全新的杂志Plos-公共科学杂志,当时听讲的人并不多,比起一般的学术讲座真可谓廖廖无几,主持人开场白介绍-讲演者也是一位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她在博士博后期间有7篇论文发表,文章包括《Nature》,《Gene Development》《JBC》,《Molecular Cell》等,后来她加入了《自然》杂志的编辑行业。她讲到在她做编辑的时候才感觉到,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大学的财力无力订阅全《自然》家族的杂志,因为稿费昂贵的原因,一些优秀的稿件也不能送到《自然》这样的DJ刊物,这种情况被诺贝尔奖获得者NIH前院长Harold E. Varmus,博士也知道了,他和斯坦福大学的生化教授,基因芯片技术的殿基人之一Patrick O. Brown,博士,以及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的遗传学教授Michael B. Eisen博士共同发起创办了一份属于大众的科学杂志,真正意义上的免费杂志!这样2000年10月Plos终于诞生了。如果你能细看一看Plos杂志的核心原则,就就会明白它是一份百分之百的大众的科学学书杂志!对于发展中国家,Plos给予了最无私的优惠政策:可喜的是Plos杂志今天已成为了仅次于《Nature》,《Science》和《Cell》的有极大影响力的刊物,并且成为了拥有Plos-one和Plos生物,医学,遗传学,计算生物,病原学,热带医学7个成员的大家庭, 虽然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和少数几份杂志也是免费的,但都没有Plos这样有高的引用率和影响力。《Plos》杂志的成功和贡献再一次告诉我们,发展科学技术一定要有一套体系,从科研基金的建立和管理,到建立世界顶尖大学及研究所,特别是最后一个环节-发表科学技术成果的平台和媒体-科技杂志,每一样都极其重要!中国以人数众多的科技人才,庞大的接受了西方教育的海外人才库和飞速发展的经济为后盾,中国成为世界科技大国和强国的现实只是时间问题,要想在这个问题上不走弯路,早日实现这一目标。创办一份成功的类似于《自然》或《Plos》这样的科技杂志是比不可少的,也是绝对需要的。
2023-09-11 19:21:591

New Phytologist是什么等级的生物科学杂志

  生物统计sci期刊有哪些  国内生物类期刊中,排在第一的《Cell Research》杂志已经成为了本领域较为有影响力的期刊,不少著名学者都选择将新成果发表在该期刊上,其影响因子自突破10之后,今年又稳步上升至了12.413,这份期刊于1990年创刊,2001年首次获得影响因子,这份杂志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与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共同主办。 同时,中科院的另外一份期刊:MOL PLANT(分子植物) 也升至6.337,排在第三,据报道这两份期刊SCI影响因子位于同学科前10%,另外中科院还有《国家科学评论》《中国病毒学》今年上半年被SCI正式收录。  MOL PLANT(分子植物)创刊于2008年,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和中国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共同主办,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承办。目前这份期刊在植物科学领域期刊中已位列亚洲第一,在全球植物生物学领域研究类期刊排名也很靠前,前面的几份期刊是Plant Cell, Plant Physiology, New Phytologist等,可见这一期刊已跻身国际植物学领域顶级期刊行列。  还有遗传学报(J GENET GENOMICS)也是发展迅猛,影响因子从去年的2.924上升至3.585,这份期刊由中国遗传学会,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主办,主要刊载动物、植物、医学和微生物等遗传学领域的研究论文,也包括该领域中的最新技术和最新方法。
2023-09-11 19:22:361

pbj是什么期刊

pbj是生态基因学和系统生物学的期刊。系统生物学(systems Biology)是继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后新兴的生物生命科学的交叉新学科,主要研究对象是各种生物体,主要目的是揭示生命及其活动的本质、规律,系统生物学代表21世纪生物学的未来,在医学应用上,系统生物学代表新一代医药开发和疾病防治的新方向。生态学期刊一、《应用生态学报》是中国生态学方面的一本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学术期刊。本刊主要报道应用生态学领域的创新性科研成果与科研进展,反映我国应用生态学的学术水平和发展方向,跟踪学科发展前沿,注重理论与应用结合,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合作与人才培养。内容主要包括森林生态学、农业生态学、草地生态学、渔业生态学、海洋与湿地生态学、资源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全球变化生态学、城市生态学、产业生态学、生态规划与生态设计、污染生态学、化学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生态工程学、生物入侵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学、流行病生态学、旅游生态学和生态系统管理等。二、《生态学报》(半月刊)创刊于1981年,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生态学学会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办的我国生态学及生态学各分支学科研究领域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宗旨:报道生态学领域最新的基础理论和原始创新性研究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学术争鸣,推动我国的生态学研究发展,培养造就生态科学研究人才,为知识创新服务,为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和科教兴国服务。三、《生态学杂志》主要刊登生态学领域有创造性,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反映中国生态学的学术水平和发展方向,报道生态学的科研成果与科研进展,跟踪学科发展前沿,促进中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栏目主要有:研究报告、专论与综述、研究简报、新方法与新技术、书刊评介、学术动态等。内容涵盖:生态系统、分子、种群、群落、景观等生态学。
2023-09-11 19:23:081

发表cns是什么水平

发表cns是很高的水平。具体说明:CNS刊物特指三个刊物,Cell、NATURE、SCIENCE,这三个刊物在国际学术界可谓大名鼎鼎,可以算是学术期刊的金字塔尖了。CNS刊物简介:cns是一个英文缩写,全称是cell nature science,指的是代表国际最高水平的《细胞》、《自然》和《科学》这三本杂志。确切说是三个刊物的名称首字母缩写。cns并不是专有名称,只是表示生命科学高水平学术杂志,所以cns并不是一大类期刊,而是特指这三个刊物。cns和SCI的关系:1、SCI即《科学引文索引》,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所收录期刊的内容主要涉及数、理、化、农、林、医、生物等基础科学研究领域。而cns也是国际上有名的《细胞》、《自然》和《科学》三本期刊的缩写,既然同属于国际性的刊物,必然是有一定联系的。2、事实上,SCI与CNS可以说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即CNS三个刊物都是SCI期刊。SCI检索收录了众多国内外优秀的学术期刊,CNS三个刊物是所有SCI期刊中的佼佼者。可以发表CNS的作者必然是在专业领域中做出了极为突出贡献的人,或者所写作的文章基友超高的学术价值,国内很少有人可以发表CNS刊物。cns内容分类:1、《细胞》杂志:《细胞》(Cell)杂志为一份同行评审科学期刊,是由爱尔塞维亚(Elsevier)出版公司旗下的细胞出版社(Cell Press)发行。主要发表实验生物学领域中的最新研究发现。《细胞》是深受关注并具有较高学术声誉的期刊,刊登过许多重大的生命科学研究进展。2、《自然》杂志:英国著名杂志《Nature》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性科技期刊,自从1869年创刊以来,始终如一地报道和评论全球科技领域里最重要的突破。其办刊宗旨是“将科学发现的重要结果介绍给公众,让公众尽早知道全世界自然知识的每一分支中取得的所有进展”。3、《科学》杂志:《科学》是美国科学促进会出版的一份学术期刊,为全世界最具权威的学术期刊之一。该杂志于1880年由爱迪生投资1万美元创办,1894年成为美国最大的科学团体“美国科学促进会”的官方刊物。
2023-09-11 19:23:241

有关生命科学的新闻

作为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全国唯一一家小核酸创新药物孵化基地与世界领先的小核酸药物研发机构,近年来,百奥迈科吸引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关注。  2011年8月17日,省科技厅副巡视员薛小平在市科技局相关领导的陪同下来到百奥迈科调研考察。公司董事长朱远源博士及部分海归高层接待了领导和来宾,并对薛巡视员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对科技部门一直以来给予的关心、指导和帮助表示感谢。  朱博士对全球小核酸药物的研究现状、公司海归研发团队、自主知识产权、小核酸药物开发技术平台和抗肝炎、肝癌、皮肤等疾病药物开发的进展情况及公司未来的发展规划作了深入浅出的介绍。与会海归高层与各位领导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薛巡视员在听取了介绍与交流后,对朱博士的渊博学识与创业精神表示钦佩,对我司拥有的国家级海归研发团队与众多自主知识产权表示赞赏,尤其对我司研制的填补了国内外市场空白的全球首例祛斑美白小核酸健康皮肤产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薛巡视员强调,国家“十二五”规划期间,生物医药成为重点扶持领域之一,而第三代生物制药——小核酸药物产业的发展将作为重中之重,各级地方政府要给予大力支持。百奥迈科站在世界小核酸药物研制的前沿,要再接再厉,不断创新,努力推进小核酸药物研发进程,为我国小核酸药业的快速发展贡献力量。
2023-09-11 19:24:242

患有“爱丽丝梦游仙境综合症”的男人看着电脑图标从屏幕上跳下

一开始,这个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的桌面电脑上的图标正慢慢地从显示器上跳出来,在他和屏幕之间的空间里盘旋了10分钟。 这些图标在他的视线中摇摆,最后消失在他的右侧。 这些奇怪的症状和其他症状把54岁的老人送到了急诊室,根据最近的一份报告,医生很快诊断出他患有一种奇怪的疾病,叫 *** 丽丝梦游仙境综合症。[图像画廊:切片大脑]“KdSPE”“KDSPs”典型地是由爱丽丝,In仙境综合征引起的,包括癫痫,药物中毒,偏头痛,精神疾病和感染,医生说,“KDSPE”“KDSPs”,但该男子的事件是第一个已知的情况下,该综合征是由胶质母细胞瘤引起的,这是一种侵袭性的脑癌,医生们在1月2日在线发表的《神经病例》杂志上写道。就像听起来一样,爱丽丝梦游仙境综合症的名字取自刘易斯卡罗尔的一本经典的书。就像吸食水烟的毛毛虫对爱丽丝说的那样,“一边会让你长得更高,另一边会让你长得更矮”,就蘑菇而言,患有这种综合症的人可能“对自己身体的错误认识,影响了空间的大小和位置,也影响了周围环境的变化”医生在报告中写道: 在这名男子的案例中,他在《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的一幕之后出现了搏动性头痛、恶心和对光的极度敏感。 在检查这名男子时,医生得知他每月都有偏头痛,而且他有脑瘤家族史。然而,神经系统检查是不明显的,脑电图(EEG)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都是对这名男子的大脑。 困惑不解,医生把这名男子转移到神经科,在那里他接受了另一项检查,磁共振成像(MRI)扫描。这个扫描显示了罪魁祸首;他大脑左颞枕区的一英寸长(2.5厘米)的病变,原来是一个胶质母细胞瘤。 大脑颞枕区与空间感知和定向有关。纽约大学朗贡医学中心珀尔穆特癌症中心(Perlmutter Cancer Center)脑肿瘤中心的神经肿瘤学家西尔维娅·库兹博士说,因此,在那里的病变会让人看到奇怪的景象是有道理的。库尔兹与这名男子的病例无关。 “我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是,脑瘤可以呈现任何类型的神经症状,这取决于肿瘤的位置,”库尔兹告诉《生活科学》。 偏头痛也可以是视觉症状,但在这名男子的病例中,医生能够排除,因为这名男子他说他从未有过偏头痛的先兆。先兆是指一些人偏头痛时所经历的模糊或曲折的视觉感受。[感官与非感官:7种奇怪的幻觉] 库尔兹称赞医生对这名男子进行了详细检查即使病人有长期的头痛史,如果头痛有新的症状,或者头痛从未发生过,也需要非常彻底的评估从影像学角度对大脑的最详细的评估是真正的脑部核磁共振扫描。 Kurz补充说,由于胶质母细胞瘤生长迅速,很可能肿瘤是在他看到电脑图标从屏幕上跳下来之前的几个月内形成的。 患者立即接受了激光切除肿瘤的手术,并继续接受化疗和放疗方案的治疗。大约一年后,这名男子的肿瘤在同一地点复发后,又回到医院做了另一个手术。 ,但到目前为止,治疗已经奏效。二十个月医生说,爱丽丝梦游仙境综合征发作后,这名男子情况良好,没有发现胶质母细胞瘤的迹象。(根据美国脑肿瘤协会的数据,胶质母细胞瘤的中位生存时间是11到15个月。)《大脑内的 :穿越时间的照片之旅3D图像:探索人脑图像库:爱因斯坦的大脑 最初发表在《生命科学》杂志上。
2023-09-11 19:24:341

cns论文是什么

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
2023-09-11 19:24:464

生命科学仪器的介绍

《生命科学仪器》是在各级领导和众多专家学者及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大力支持下,为配合国家重点发展领域 —“生命科学”而诞生的一本专业科技刊物。旨在将生命科学仪器研发和应用技术等的初始性创新论文及其它相关内容编辑成册,作为科普和深入研究的参考资料,推动分析仪器,特别是生命科学仪器的发展。由我国著名的中科院院士、大连化学物理所张玉奎老师主编,北京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邓玉林教授任执行主编,是国家级生命科学领域科技学术性A类期刊,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高新科技、生命科学仪器领域的一流专业期刊。读者对象为生命科学技术领域实验室、试验室、研究室的科研人员及购置仪器设备的管理人员;从事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研制生产的科技人员;大专高等院校师生等。涉及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医疗卫生、生物技术、制药、农业、养殖、食品、环境保护、商检、技术监督、司法、质量控制等众多领域。
2023-09-11 19:25:071

推荐基本适合高中生阅读的生物学杂志,谢谢。

美版的读者<普知>.我个人认为那本杂志偏医学一点,很有趣..真的长知识.印刷也不错,全彩页..可以无聊看看热闹
2023-09-11 19:25:286

nature、科学和自然有什么区别?

自然杂志近年来发展的很快,出版集团还出版了其它专业杂志如《自然医学》,《自然免疫学》,《自然遗传学》,《自然细胞生物学》,《自然神经科学》、《自然生物学技术》、《自然方法学》、《自然临床实践》、《自然结构和分子生物学》、《自然评论》,《自然化学》,《自然物理学》,《自然纳米技术》,《自然材料学》和《自然综述系列》,总共37个子系列杂志,另外还有其他语言版的《自然中国》,,《自然印度》等系列。应该说自然是乞今为止世界上最权威,最有影响力,学科最齐全,相对来说最为公正的科学杂志!其中的《自然医学》, 《自然免疫学》,《自然遗传学》三份的影响因子已和《自然》《科学》一样高,在专业领域里威望很高。《自然》杂志不光关注生命科学,还积极跟踪新兴科学像纳米技术和材料科学。个人的感觉是自然杂志以其亲民扑实的作风,敏锐的目光和分析和最其全的学科复盖面,大有一统科学文献江山的气概和实力。《科学》(Science) 是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出版的一份学术杂志 。1880年,纽约新闻记者约翰·麦克尔创立了《科学》杂志,这份杂志先后得到了托马斯·爱迪生以及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的资助。此后,由于财政困难《科学》于1882年3月停刊。一年后,昆虫学家Samuel H. Scudder使其复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然而到了1894年,《科学》重新陷入财政危机,随后被以500美元的价格转让给心理学家James McKeen Cattell。1900年,Cattell与美国科学促进会秘书Leland O. Howard达成协议,《科学》成为美国科学促进会的期刊。1944年Cattell去世后,AAAS成为《科学》新主人。这本杂志主要刊登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同时,《科学》也刊登关于科学的新闻、关于科技政策、科学家感兴趣的事务的观点。《科学》刊登各个学科的原创论文。目前,《科学》是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杂志之一,它的主要竞争对手是英国出版的《自然》杂志。像自然一样,《科学》杂志也是周刊,稿件学术水准和质量和自然比肩的,所不同的是科学没有子刊系列,也没有像《自然》那样的定期发表综述的刊物。因为这一点,《科学》杂志的影响力是不及《自然》的。在生命科学领域,《细胞》(Cell)杂志为另一份同行评审科学期刊,主要发表实验生物学领域中的最新研究发现。《细胞》是一分深受关注并具有较高学术声誉的期刊,刊登过许多重大的生命科学研究进展。与《自然》和《科学》一样,是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杂志之一。单从其影响因子来看,它一直高于《自然》和《科学》两杂志,表明它所刊登的文章广受引用。《细胞》是由爱尔塞维亚(Elsevier)出版公司旗下的细胞出版社(Cell Press)发行。《细胞》杂志主要以美东学术重镇波士顿为基地,以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的生命科学家为后盾。《细胞》杂志前主编Benjamin Lewin不光主导这份生物学中最有份量的杂志,而且亲自主编教课书《Gene》,该书出版后广受好评,被殴美大学列为生物遗传学的第一首选教课书。 Lewin先生的知识也更新的很快,该书差不多每两年再版一次,现在已出版到第8版了。DNA双螺旋的发现者沃森教授也写了一本《Molecular Biology of Gene》不过,没有Lewin先生的书流行。《细胞》杂志也有许多子刊系列像《Cancer Cell》,《Stem Cell》,《Immunity》,《Neuron》和《Molecular Cell》等都是生命科学中的重量级刊物。再加上爱尔塞维亚(Elsevier)出版公司拥有的大量其他刊物,爱尔塞维亚(Elsevier)出版公司也是在生命科学文献界能够呼风唤雨的出版公司。个人对这三份杂志的感觉是,全世界的科学家对《自然》要略微青睐一些,自然对发展中国家的投稿都比较友好,编辑会对来自英语国家的稿件进行英语修改和完善。编辑部的原则是科学第一,语言第二。《自然》杂志幅盖面很广,应该是龙头老大的地位。《科学》杂志也许一直会保留其风格,即在学术水平上跟《自然》争风斗艳,但是刊物还没有要扩张的迹象。《科学》即是《自然》的对手,又和《自然》一起协手并肩统领报道人类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的进程,比如当人类历史上耗资最大的人类基因测序工作完成后,《自然》发表了由Landers博士领导的学术界的人类基因测许结果;而《科学》则发表了由Venter博士领导的工业界完成的人类基因测序结果,可谓比翼双飞,也显示了英语在世界科学的领导地位。《细胞》杂志在生命科学界则是独树一旗,跟《自然》和《科学》的以短篇报道方式科学研究中的突破和进展不同之处是《细胞》的每篇文章都要求是长篇大论,文章必须要叙述一个完整的研究过程和结果,每期《细胞》的文章总数一般不超过15 篇。此外《细胞》跟其名一样,文章的角度也多从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的手段和方法展开,相对来说,较少从分子遗传学,群体遗传学,化学生物学的角度出发。这三份DJ学术期刊不仅是各大学和研究所的必定刊物,而且欧美大学许多教授,科研人员都自己定阅这些刊物,其中《科学》个人定阅价是140美元,《自然》是 199美元一年。像其他许多杂志一样,欧美杂志的做法是定阅者交的费用只是像证性的,杂志主要靠名气和发行量后面所带来的广告费挣钱维持生计,杂志越有名,发行量越大,越容易生存。但是像爱尔塞维亚(Elsevier) 这样拥有众多杂志的出版公司也往往表现出很强的拢断行为,曾几何时,以波士顿地区哈佛麻省理工为代表的新英格兰派系的《细胞》杂志的学校、研究所定阅费(往往是图书馆的定阅杂志,全校师生可以下载文章)昂贵的连美国的公立大学都感到难以承受,以加州大学,密西根大学为首的几十所公立大学曾经罢投《细胞》杂志的稿件,以表达他们的不满,双方的挣执曾使牛气十足的《细胞》杂志降下身段接受发展中国家科学家的稿件,中国也有了事隔二十几年得以重返《细胞》杂志的大事记!这几份牛气的DJ学术的垄断行为和昂贵的订阅费也引起了一些科学家的烦感,终于有一些人站了出来,他们决心创办一份真正免费的生命科技杂志,Plos(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就是这样诞生的产物,它是完全开方的,免费阅读, 免费打印!只有发表是收费的,多完美的主意!记得几年前我在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做博后时,有一天所里来了一个讲座,就是关于Plos杂志,题目就是介绍一份全新的杂志Plos-公共科学杂志,当时听讲的人并不多,比起一般的学术讲座真可谓廖廖无几,主持人开场白介绍-讲演者也是一位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她在博士博后期间有7篇论文发表,文章包括《Nature》,《Gene Development》《JBC》,《Molecular Cell》等,后来她加入了《自然》杂志的编辑行业。她讲到在她做编辑的时候才感觉到,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大学的财力无力订阅全《自然》家族的杂志,因为稿费昂贵的原因,一些优秀的稿件也不能送到《自然》这样的DJ刊物,这种情况被诺贝尔奖获得者NIH前院长Harold E. Varmus,博士也知道了,他和斯坦福大学的生化教授,基因芯片技术的殿基人之一Patrick O. Brown,博士,以及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的遗传学教授Michael B. Eisen博士共同发起创办了一份属于大众的科学杂志,真正意义上的免费杂志!这样2000年10月Plos终于诞生了。如果你能细看一看Plos杂志的核心原则,就就会明白它是一份百分之百的大众的科学学书杂志!对于发展中国家,Plos给予了最无私的优惠政策:可喜的是Plos杂志今天已成为了仅次于《Nature》,《Science》和《Cell》的有极大影响力的刊物,并且成为了拥有Plos-one和Plos生物,医学,遗传学,计算生物,病原学,热带医学7个成员的大家庭, 虽然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和少数几份杂志也是免费的,但都没有Plos这样有高的引用率和影响力。《Plos》杂志的成功和贡献再一次告诉我们,发展科学技术一定要有一套体系,从科研基金的建立和管理,到建立世界顶尖大学及研究所,特别是最后一个环节-发表科学技术成果的平台和媒体-科技杂志,每一样都极其重要!中国以人数众多的科技人才,庞大的接受了西方教育的海外人才库和飞速发展的经济为后盾,中国成为世界科技大国和强国的现实只是时间问题,要想在这个问题上不走弯路,早日实现这一目标。创办一份成功的类似于《自然》或《Plos》这样的科技杂志是比不可少的,也是绝对需要的。
2023-09-11 19:25:461

edp science是什么杂志

EDP Science是法国的一个 电子期刊出版社 数据库!旗下有26种期刊!!包括 各种物理、化学、生命科学、材料等等多领域的期刊!!类似美国的 爱思唯尔(Elsevier)!!
2023-09-11 19:26:191

《科学》和《自然》杂志是怎么回事?

《科学》是美国科学促进会出版的一份学术期刊,为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期刊之一。《科学》是发表最好的原始研究论文、以及综述和分析当前研究和科学政策的同行评议的期刊之一。该杂志于1880年由爱迪生投资1万美元创办,于1894年成为美国最大的科学团体“美国科学促进会”(AmericanAssociationfortheAdvancementofScience,AAAS)的官方刊物。全年共51期,为周刊,全球发行量超过150万份。《自然》:《Nature》杂志1869年创刊于英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性科技期刊,涵盖生命科学、自然科学、临床医学、物理化学等领域。自成立以来,始终如一地报道和评论全球科技领域里最重要的突破,影响因子40.137(17年数据)。其办刊宗旨是“将科学发现的重要结果介绍给公众,让公众尽早知道全世界自然知识的每一分支中取得的所有进展”。《Nature》网站涵盖的内容相当丰富,不仅提供1997年6月到最新出版的《Nature》杂志的全部内容,其姊妹刊物《Nature》出版集团(TheNaturePublishingGroup)出版的8种研究月刊,6种评论杂志,2种工具书。扩展资料:《科学》资金来源多数科技期刊都要向读者收取审稿、评论、发表的相关费用。但《科学》杂志发表来稿是免费的。其杂志的资金来源共有三部分:AAAS的会员费、印刷版和在线版的订阅费、广告费。《科学》竞争对手在全球,《科学》杂志的主要对手为英国伦敦的《自然》杂志,该杂志创办于1869年,曾发表了大量的达尔文、赫胥黎等大师的文章。21世纪的前4年中,二者为率先发表人类基因排列的图谱而激烈竞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自然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科学
2023-09-11 19:26:301

与高中生物教学有关的杂志有哪些?

中学生物学教学
2023-09-11 19:26:423

生物学期刊的发展历程

生物学刊物是随着生物科学的进展而不断发展起来的。17~18世纪生物科学处于描述阶段,描述动植物的外部形态并加以分类。在这以后的时期出版的生物学刊物大多刊载的是博物学、自然史、动植物形态学的研究论文和评论性文章。在19~20世纪初,生物学的研究领域扩展了,分支学科越来越多,研究方法不仅是形态的观察,同时也开始了实验生物学的研究。在这以后的时期,生物科学刊物也随之变化。如1859年英国伦敦林奈学会创办了《林奈学会植物学杂志》(Botanical Journalof the Linnean Society)《林奈学会动物学杂志》(Zo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1903年巴斯德研究所出版了《巴斯德研究所通报》(Bulletin de LinstitusPasteus),该刊主要刊载有关微生物、免疫学、传染病等方面的研究论文。1923年英国生物化学学会出版了《实验生物学杂志》(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发表实验生物学和比较生理学的研究文章。20世纪 40年代以后,尤其是1953年美国生物学家J.D.沃森和英国晶体结构分析学家F.H.C.克里克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的分子模型,英国生物化学家A.桑格完成了胰岛素A链及B链的氨基酸序列分析,生物学的研究进入了分子生物学的研究阶段。在这个研究时期后随之有关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等方面的刊物不断涌现。1947年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埃塞维尔生物医学出版社出版了《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该刊现有存在在分10部分单独出版其中《生物能评论》《生物膜评论》和《癌评论》专载评论性的《文章生物能》《生物膜》《基因结构与表达》《蛋白结构与分子酶学》《类脂与类脂代谢》《一般问题》《分子细胞研究》专载研究论文。1967年美国普里南出版社出版了《分子生物学》杂志。
2023-09-11 19:26:501

生物学期刊的主要期刊

英国的《自然》美国的《科学》《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德国的《自然科学》苏联的《自然》《苏联科学院通报》《苏联科学院报告》美国的《化学文摘》英国的《伦敦化学会志》法国的《法国化学会通报》日本的《现代化学》《化学与工业》
2023-09-11 19:30:281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科研成就

科研获奖 根据2016年3月研究院官网显示,至2009年,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获国家科技奖励12项、地方科技奖励53项、军队科技奖2项。 2014年,上海生科院共获国家、省部委及各类社会力量奖励77项。 国家级获奖 获奖名称 项目 时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TRPC通道促进神经突触形成机制的研究2014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水稻重要生理性状的调控机理与分子育种应用基础2014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DC细胞活化调控与Th细胞分化机制在免疫相关疾病中的研究2013 国家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东亚人群和混合人群基因组的连锁不平衡研究2012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水稻复杂数量性状的分子遗传调控机理2012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胶质细胞新功能的研究2010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真菌杀虫剂产业化及森林害虫持续控制技术2009资料来源: 项目承担 根据2016年3月研究院官网显示,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共争取到国家与地方各类科研项目989项。其中973项目10项,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3项,国家重大专项项目59项,863课题16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1项,重大研究计划项目36项,创新群体9项,中科院创新重大项目7项,中科院重要方向性项目140项等。近三年到帐的科研项目经费达24.5亿元。 2014年,上海生科院共有在研项目,80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 项目26项、承担课题41项,主持(或承担) 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课题5项,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4项,主持(或承担) 重大专项17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7项,重点项目51项,面上项目225项,重大研究计划项目39项,重大项目2项,主持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1项,承担项目6项,科技服务网络计划项目2项,承担国际合作项目56项,新增的253项各类项目合同经费达4.04亿元。 2013年,上海生科院共有在研项目46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 项目26项、承担课题57项,主持(或承担) 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课题5项,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4项,主持(或承担) 重大专项44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5项,重点项目48项,面上项目210 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32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主持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1项,承担项目4项,重要方向项目13项,承担国际合作项目51项,新增的230余项,各类项目合同经费52亿元。 论文发表 2014年,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发表sci论文867篇(第一署名单位论文386 篇),在cell、nature、science及其系列期刊等高水平杂志上发表论文102篇(第一署名单位论文58篇),申请专利114项,其中国际专利26项,专利授权70项,其中国际专利5项。 2013年,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发表sci论文864篇, 其中影响因子大于9分的52篇, 在《细胞》 (cell)、《自然》(nature)、《科学》 (science) 及其系列期刊上发表论文60篇,申请专利128项,其中国际专利28项,专利授权69 项,其中国际专利11项,通过与企业合作和成果转化, 签订合同金额3152万元,到账金额2597万元,其中技术转让和专利许可金额113 万元。 论文发表情况 刊物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Science111113Nature121 24Nature系列4751198Cell---4---1--- 2Cell 系列311433EMBO J--- 21---2---PNAS3889613Plant Cell164334合计133121292439资料来源: 《Cell Research》 《Cell Research 》(《细胞研究》)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与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共同主办,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生命科学期刊社承办,是一家以全英文形式出版、编辑和发行原创性研究论文、学科综述及快报的国际性学术月刊。 2013年7月30日,据美国汤森路透集团(Thomson Reuters)发布的最新期刊引证报告(2013版)显示,Cell Research(《细胞研究》)影响因子提升至11.981,在SCI收录的185种国际细胞生物学领域期刊中影响因子排名第13位,在同领域亚太地区学术期刊中排名第一。 《Molecular Plant》 《Molecular Plant》( 《分子植物》)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和中国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会,2013年度影响因子为6.605,处于q1水平,在sci收录的196种国际植物科学领域期刊中影响因子排名第8,该杂志在BIOCHEMISTRY & MOLECULAR BIOLOGY(分子生物学) 同类期刊中的影响因子排名第43位。 《Acta Biochimica etBiophysica Sinica》 《ActabiochimicaetbiophysicaSinica》(《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创刊于2004年,月刊,被PubMed收录,被SCI收录,其研究领域为: 生物化学、生物物理,主办单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和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2014年SCI影响因子:2.191。 《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 《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 《分子细胞生物学报》)主办单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2014年SCI影响因子:6.771,2013年度影响因子为8.432, 处于q1水平。 《Neuroscience Bulletin》 《Neuroscience Bulletin》( 《神经科学通报》)主办单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二军医大学,2014年SCI影响因子:2.509。 《Cell Discovery》 《Cell Discovery》主办单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 、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 《生理学报》 《生理学报》是由中国生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中英文兼登的学术刊物,该刊为双月刊,主要刊登生理学和相关生命科学的研究论文、研究快报、实验技术及以本人研究工作为主的综述。该刊的前身是《中国生理学杂志》,于1927年创刊,是中国最早出版的生理学学术期刊。从1953年起,改名为《生理学报》。 《生理学报》被美国“Medline/PubMed”、“Biological Abstracts”、“Chemical Abstracts”、“Index Medicus”、 “BIOSIS Previews”、荷兰“Excerpta Medica”、“Scopus”、波兰“Index Copernicus”、“日本科技文献速报”,“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和“俄罗斯文摘”以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等国内外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和生物类核心期刊。 《生理学报》在1999年荣获国家期刊界最高奖项——首届“国家期刊奖”;2000年获中国科学院优秀科技期刊特别奖;2001年入选双奖期刊“中国期刊方阵”。2003年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2005年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科技期刊”。2009年荣获“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称号。2005~2012年多次入选“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和“中国精品科技期刊”行列。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和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共同主办,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性学术期刊。该刊是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等收录;国际上,被六大检索系统之一的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同时,该刊被列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参考书目之一。 《植物生理学报》 《植物生理学报》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植物生理学通讯》由2011年更名为《植物生理学报》,英文刊名为Plant Physiology Journal。期刊荣获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植物学类”核心期刊;为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被CA、AJ和JI等收录;入选2012年华东地区优秀期刊。2006~2012年连续7年被评为中国科协精品期刊。 《生命科学》 《生命科学》隶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1988年创刊,原刊名为《生物学信息》内部发行;1992年起更名为《生命科学》,公开发行,CN31-1600/Q,大16开,96页,是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物科学部、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和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全国性、公开发行的学术性、综合类期刊。自2004年第1期起,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收录,即被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8年被收录为“中文核心期刊”。 《生命科学》荣获第二届上海市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被“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和“台湾华艺CEPS中文电子期刊服务”收录。 《生命的化学》 《生命的化学》创刊于1980年,双月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中文核心期刊(2004版、2008版),已被CA 化学文摘(美)(2011)、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3)、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3-2014年度)等数据库收录。
2023-09-11 19:3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