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鲁迅先生的简介

2023-10-05 10:00:12
共7条回复
gitcloud

  最佳答案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汝南县。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鲁迅原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其投身五四运动后使用的一个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

  鲁迅的生平和创作

  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开始使用的笔名。

  鲁迅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官僚地主的家庭里,但在他13岁那年,他的原来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故入狱,此后他的父亲又长期患病,终至死亡,家境便迅速败落下来。家庭的变故对少年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是家庭的长子,上有孤弱的母亲,下有幼弱的弟妹,他不得不同母亲一起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天真活泼的童年生活结束了,他过早地体验到了人生的艰难和世情的冷暖。他经常拿着医生为父亲开的药方到药店去取药,拿着东西到当铺去变卖。在过去家境好的时候,周围人是用一种羡慕的眼光看待他这个小“公子哥儿”的,话语里包含着亲切,眼光里流露着温存。但现在他家穷了下来,周围人的态度就都变了:话语是凉凉的,眼光是冷冷的,脸上带着鄙夷的神情。周围人这种态度的变化,在鲁迅心灵中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对他心灵的打击也太大了,这使他感到在当时的中国,人与人之间缺少真诚的同情和爱心。人们是用“势利眼”看人待物的:对有钱有势的人是一种态度,对无钱无势的人又是另一种态度。多年之后,鲁迅还非常沉痛地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呐喊〉自序》)

  家庭的变故和变故后的人生体验,也使鲁迅从少年时候起就亲近下层人民。他的外祖母家住在农村,这使他有机会接触和了解农民的生活。特别是在他祖父入狱的前后,他不得不到农村的亲戚家避难,长时期住在农村。在那里,他与农村的孩子们成了朋友,与他们一起玩耍,一起划船,一起看戏,有时也一起到他们家的地里“偷”豆子煮了吃。在他们之间,没有相互的歧视和仇视,而是相互关心,相互友爱。鲁迅一生都把他与农村小朋友这种朴素自然、真诚单纯的关系当作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关系而怀念着,描写着。

  在当时,一般的读书人走的是三条道路:一条是读书做官的道路。通过科举考试,可以升官,可以发财,个人身价百倍,家庭也随之受到世人的羡慕。这被认为是读书人的“正路”。当不上官的还可以去当某一个官僚的“幕僚”,为这个官僚出谋划策,奔走效力,接受这个官僚的馈赠。借着这个官僚的权势,自己也有了权势。这是当时读书人常走的第二条道路。假若前两条道路都走不通,还可以去经商,虽然这被当时的官僚所不齿,但到底可以发家致富,不致落到被侮辱、被损害的社会底层。鲁迅走的则是为当时人最看不起的另一条道路:进“洋学堂”。这在当时的中国,是被一般人视为“把灵魂卖给洋鬼子”的下贱勾当的。1898年,18岁的鲁迅,怀揣着慈母多方设法筹措的8块银元,抱着到“异地”去寻“别一类”的“人们”的目的,离开了家乡,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后来又改入南京路矿学堂。这两所学校都是当时的洋务派为了富国强兵而兴办的,其中开设了数学、物理、化学等传授自然科学知识的课程,这是在中国传统的教育中所从来没有过的。在课余,鲁迅还阅读了外国文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著作,这大大开拓了他的文化视野。特别是严复翻译的英国人赫胥黎著的《天演论》,更给予鲁迅以深刻的影响。《天演论》是介绍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的一部著作,这使鲁迅认识到现实世界并不是和谐完美的,而是充满了激烈的竞争。一个人,一个民族,要想生存,要想发展,就要有自立、自主、自强的精神。不能甘受命运的摆布,不能任凭强者的欺凌。

  鲁迅的生平和创作鲁迅是一个求知欲很强的人,在南京路矿学堂求学期间,他的学习成绩一向优异,这使他在毕业后获得了官费留学的机会。1902年,他东渡日本,开始在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后来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他之选择学医,意在救治像他父亲那样被庸医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讥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的健康状况。日本就是通过西方的医学认识到西方科学技术的价值和意义的,鲁迅也想通过医学启发中国人的觉悟。但他的这种梦想并没有维持多久,就被严酷的现实粉碎了。当时的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迅速强大起来,但日本军国主义的势力也在同时发展着。在日本,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鲁迅,经常受到具有军国主义倾向的日本人的歧视。在他们的眼睛里,凡是中国人都是“低能儿”,鲁迅的解剖学成绩是59分,就被他们怀疑为担任解剖课的教师藤野严九郎把考题泄露给了他。这使鲁迅深感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悲哀。有一次,在上课前放映的幻灯画片中,鲁迅看到一个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捉住杀头,一群中国人却若无其事地站在旁边看热闹。鲁迅受到极大的刺激。这使他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要改变中华民族在强国林立的现代世界上的悲剧命运,首要的是改变中国人的精神,而善于改变中国人的精神的,则首先是文学和艺术。于是鲁迅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回到东京,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筹办文学杂志,发表文章,从事文学活动。在当时,他与朋友们讨论最多的是关于中国国民性的问题: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它的病根何在?通过这种思考,鲁迅把个人的人生体验同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奠定了他后来作为一个文学家、思想家的基本思想基础。在当时,他和他的二弟周作人共同翻译了两册《域外小说集》,他个人单独发表了《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一系列重要论文。在这些论文中,他提出了“立国”必先“立人”的重要思想,并热情地呼唤“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的“精神界之战士”。

  在留学日本期间,鲁迅对当代世界文化的发展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对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有了更切实的思考,也初步形成了他的独立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但是,鲁迅不是一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他的思想和感情不但为当时大多数的中国人所无法理解,就是在留日学生中也很难得到广泛的响应。他翻译的外国小说只能卖出几十册,他筹办的文学杂志也因缺乏资金而未能出版。家计的艰难使鲁迅不得不回国谋职。1909年,他从日本归国,先后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和绍兴府中学堂任教员。这个时期,是鲁迅思想极其苦闷的时期。1911年的辛亥革命也曾使他感到一时的振奋,但接着是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历史丑剧的不断上演,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沉滞落后的现实状况和被西方帝国主义所欺侮的历史命运。社会的昏乱,民族的灾难,个人婚姻生活的不幸,都使鲁迅感到苦闷、压抑。在这时,人生像一杯苦酒,喝在肚里,苦在心里,欲吐吐不出,欲忍忍不下。但也正因为如此,当五四新文化运动发生之后,他的压抑已久的思想感情像熔岩一样通过文学作品猛烈喷发出来。在那时,他已经在教育部任职,并且随教育部一同迁居北京。

  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也是中国最早的现代白话小说,标志着中国小说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这篇小说,凝聚了鲁迅从童年时起到那时为止的全部痛苦的人生体验和对于中华民族现代命运的全部痛苦思索。它通过“狂人”之口,把几千年的中国封建专制的历史痛斥为“吃人”的历史,向沉滞落后的中国社会发出了“从来如此,便对么?”的严厉质问,大声疾呼:“救救孩子!”可以说,鲁迅的《狂人日记》是讨伐传统封建专制文化的一篇檄文,是呼唤重建中国现代新文化的宣言书。它带着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中华民族的凄厉的声音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重新崛起的意志和信念。

  《狂人日记》之后,鲁迅一发而不可收,连续发表了多篇短篇小说,后来编入《呐喊》《彷徨》两个短篇小说集,分别于1923年和1926年出版。

  鲁迅的小说作品数量不多,意义却十分重大。中国的小说,只有到了鲁迅那里,才把目光集中到社会最底层这个更广大的题材领域,描写这些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这是与鲁迅的创作目的分不开的。鲁迅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这种表现人生、改良人生的创作目的,使他描写的主要是孔乙己、华老栓、单四嫂子、阿Q、陈士成、祥林嫂、爱姑这样一些最普通人的最普通的悲剧命运。这些人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最需要周围人的同情和怜悯、关心和爱护,但在缺乏真诚爱心的当时的中国社会中,人们给予他们的却是侮辱和歧视,冷漠和冷酷。这样的社会难道是一个正常的社会吗?这样的人际关系难道是合理的人际关系吗?最令我们痛心的是,他们生活在无爱的人间,深受生活的折磨,啊但他们彼此之间也缺乏真诚的同情,对自己同类的悲剧命运采取的是一种冷漠旁观甚至欣赏的态度,并通过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人来宣泄自己受压迫、受欺侮时郁积的怨愤之气。在《孔乙己》里,有恶意嘲弄孔乙己的短衫顾客;在《阿Q正传》中,别人欺侮阿Q,阿Q则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小尼姑;在《祝福》中,鲁镇的村民把祥林嫂的悲剧当作有趣的故事来欣赏……所有这一切,让人感到一股透骨的寒意。这是一个多么冷酷无情的世界!这是怎样一种扭曲的人生!鲁迅对他们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鲁迅爱他们,但希望他们觉悟,希望他们能够自立、自主、自强,挺起腰杆来做人,争取自己幸福的未来。

  除了社会底层的人物形象之外,鲁迅还塑造了一些刚刚觉醒的知识分子形象。这些知识分子有进步的要求,有改善社会的良好愿望,有对人、对己的真诚的感情,真诚的爱,但当时的社会却不能容忍他们。“狂人”诅咒人吃人的现象,希望人人都能成为“不吃人的人”,成为“真的人”,周围的人就把他当成疯子,必欲除之而后快(《狂人日记》);夏瑜为社会而牺牲,茶客们说他“疯了”,华老栓则用他的血来治自己儿子的病(《药》);魏连殳关心中国社会,社会却来迫害他,到他不再关心中国社会时,周围的人却来巴结他(《孤独者》)。《在酒楼上》中的吕纬甫,《伤逝》中的子君和涓生,都曾为社会,为自己,追求过,奋斗过,但在沉滞落后的中国社会,经历的都是悲剧的命运。鲁迅同情这些知识分子,就是同情中国社会,关心中华民族的命运,因为在当时的社会,只有这些知识分子还在为社会的进步而挣扎、奋斗。

  鲁迅对社会上的两类人是抱着深恶痛绝的态度的,那就是那些权势者和伪君子。《孔乙己》中的丁举人、《阿Q正传》中的赵太爷、《祝福》中的鲁四老爷、《长明灯》中的郭老娃、《离婚》中的七大人等等,都是这样一些权势者的形象。他们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中有权有势,但对他人的命运却没有真诚的关心,对社会的进步没有丝毫的热情,他们关心的只是自己的权势和地位,自私、虚伪、冷酷,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改善。《肥皂》中的四铭、《高老夫子》中的高老夫子则是一些假道学、伪君子,他们口口声声说是关心社会的道德,实际上他们自己都是毫无道德心的人。

  鲁迅的小说写的是平凡人的平凡的生活,没有离奇的故事,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却充满了无穷的艺术魅力。这种魅力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他对人、对生活的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对人的内在微妙心理的入木三分的刻画带来的。这需要高超的艺术功力。读鲁迅的小说,时时有一种“发现的喜悦”。画面是普通的画面,人物是普通的人物,但我们却在这么普通的画面和普通的人物身上,随时都能注意到我们平时注意不到的特征,觉察到我们平时觉察不到的人物的心理活动。正是由于这种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入木三分的心理刻画,使鲁迅小说的艺术魅力具有了愈久愈醇的特征。在青年时期,我们涉世不深,对人生还没有更多的亲身体验,鲁迅小说是作为一个整体进入我们的感觉世界的,但在我们感觉到的人物和画面中到底潜藏着多么丰富的内涵,我们还不可能尽数感觉到,随着我们社会经验的增加和人生体验的深化,这些人物和画面的内涵就会不断从中生发出来。为了揭示不同生活画面和不同人物命运的不同的意义,鲁迅的小说结构是多变的,几乎一篇有一篇的样式,一篇有一篇的写法。《狂人日记》与《阿Q正传》不同,《孔乙己》与《白光》不同,《故乡》与《祝福》不同,《孤独者》与《伤逝》不同。不仅结构样式不同,音调节奏也不同。《孔乙己》是那么的单纯而又冷峻,《伤逝》则那么逶迤曲折、情深意切。鲁迅的小说是小说,也是诗,意境幽深,外冷内热,其运用民族语言的功力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在写作《呐喊》《彷徨》的同时,鲁迅还创作了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散文诗集《野草》。前者出版于1928年,后者出版于1927年。如果说《呐喊》《彷徨》中的小说是鲁迅对现实社会人生的冷峻的刻画,意在警醒沉睡的国民,《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则是鲁迅温馨的回忆,是对滋养过他的生命的人和物的深情的怀念。幼时的保姆长妈妈,在备受歧视的环境中给予过他真诚的关心的藤野先生,一生坎坷、孤傲不羁的老友范爱农,给过他无限乐趣的“百草园”,吸引着他的好奇心的民间戏剧和民间娱乐活动……所有这一切,都是在这个险恶世界的背景上透露出亮色和暖意的事物,是他们,滋养了鲁迅的生命。这些散文,把抒情、叙述、议论结合在一起,有时如平静的港湾,有时如波涛翻滚的大海,有时如湍急奔流的河水,有时又像蜿蜒曲折的小溪,千姿百态,体现了鲁迅散文创作的艺术成就。同《朝花夕拾》中那些明净细致的散文不同,《野草》中的散文诗则呈现出迷离恍惚、奇诡幻美的意境,它们像一团团情绪的云气,在空中旋转飘荡,变幻出各种意想不到的形状。鲁迅内在的苦闷,化为了梦,化为了超世间的想像,使《野草》成了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中的一朵奇葩。鲁迅曾对别人说:“我的哲学都在《野草》里。”鲁迅最内在的情绪体验和最玄妙的哲理性感悟,通过这种奇特的艺术手段传达出来。鲁迅的艺术创造力是惊人的。

  最充分体现鲁迅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还应该首推他的杂文。“杂文”古已有之,在外国散文中也能找到类似的例证,但只有到了中国现代文化史上,到了鲁迅的手中,“杂文”这种文体才表现出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巨大的思想潜力。鲁迅的杂文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文化的一部“史诗”,它不但记录了鲁迅一生战斗的业绩,同时也记录了鲁迅那个时代中国的思想史和文化史。中国古代的文化不像西方的文化,西方中世纪处在一种宗教文化基督教文化的统治之下,只要挣脱了这种宗教文化的束缚和禁锢,西方的近现代文化就有了发展的力量。中国古代文化则是由各种不同的文化共同构成的,在几千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各种文化都掺杂在了一起,当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要创造适应于中国现代发展的新文化、新思想时,遇到的是从各种不同的阶层,各种不同的人物,从各种不同的角度,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的诬蔑和攻击。鲁迅的杂文就是在这种没有固定不变的战线、没有固定不变的论敌的思想文化斗争中自然形成的。从五四起,鲁迅就开始用杂文的形式与反对新文化的各种不同的论调进行斗争,但那时他还是不自觉的。到了后来,有些人开始嘲笑他是一个“杂文家”,他才更明确地意识到“杂文”的力量,并且开始自觉地从事杂文的创作。鲁迅说,杂文是“感应的神经”,它能够“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从而为新文化、新思想的发展在旧文化、旧思想的荆棘丛莽中开辟出一条蜿蜒曲折的道路,使之能够存在,能够发展,能够壮大。鲁迅一生写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15部杂文集,在这15部杂文集中,鲁迅把笔触伸向了各种不同的文化现象,各种不同阶层的各种不同的人物,其中有无情的揭露,有愤怒的控诉,有尖锐的批判,有辛辣的讽刺,有机智的幽默,有细致的分析,有果决的论断,有激情的抒发,有痛苦的呐喊,有亲切的鼓励,有热烈的赞颂,笔锋驰骋纵横,词采飞扬,形式多样,变化多端。它彻底打破了中国古代散文“温柔敦厚”美学风格的束缚,更自由、大胆地表现现代人的情感和情绪体验,为中国散文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更加宽广的道路。鲁迅杂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容抹煞的。

  鲁迅晚年还完成了一部小说集《故事新编》(1936年出版)。这部小说集取材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和历史事实,但它没有拘泥于原有的故事,而是加进了鲁迅自己的理解和想像,有些还采取了古今交融的写作手法,使古代人和现代人发生直接的对话。鲁迅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我们能够通过对现实人物的感受和理解,还古代人物一个鲜活真实的面貌,也通过对古代人物的感受和理解,更深入地感受和了解某些现实人物的真实面目。通过《故事新编》中的小说,鲁迅实际重构了中国的文化史,揭示了中华民族存在和发展的根据,也重塑了那些被中国封建文人圣化了的历史人物的形象。《补天》可以被认为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创世纪”, 在鲁迅的观念中,真正体现中华民族根本精神的不是那些古圣先贤和帝王将相,而是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女娲,她是中华民族生命力的源泉和象征;《奔月》写的是古代英雄的悲剧,羿射掉九日,拯救了人类,但那些自私狭隘的世人并不想继承、发扬他的英雄精神,只想利用他实现自己自私狭隘的目的,他被自己的学生所暗算,被他的妻子所抛弃;《铸剑》表现的是被压迫者向压迫者复仇的主题;《理水》《非攻》歌颂了中国古代那些身体力行的政治家和思想家,禹和墨翟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式的人物。孔子、老子、庄子、伯夷、叔齐这些历史人物也在鲁迅的笔下真成了有些可笑但仍不失其可爱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鲁迅的《故事新编》以荒诞的手法表现严肃的主题,创立了一种完全新型的历史小说的写法。

  鲁迅的思想和艺术的创造力是惊人的,他在短篇小说、散文、散文诗、历史小说、杂文各种类型的创作中,都有自己全新的创造。这使他成为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一个世界性的文学大师。他的一生是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挣扎奋斗的一生,他用自己的笔坚持社会正义,反抗强权,保护青年,培育新生力量。在前期,他热情支持青年学生的正义斗争,揭露段祺瑞执政府镇压学生运动、制造“三一八”惨案的罪恶行径,写下了《记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震撼人心的文章;在后期,他反对国民党政府对共产党人和进步青年的血腥镇压,参加了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写下了《为了忘却的记念》等一系列充满义勇正气的文章。“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936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于上海。成千上万的普通人自动地来为他送行,在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三个字。

  著作

  《呐喊》(短篇小说集)1923,新潮社

  《中国小说史略》(上下卷)1923一1924,新潮社

  《热风》(杂文集)1925,北新

  《彷徨》(短篇小说集)1926,北新

  《华盖集》(杂文集)1926,北新

  《华盖集续编》(杂文集)1927,北新

  《坟》(论文、杂文集)1927,未名社

  《野草》(散文诗集)t927.北新

  《朝花夕拾》(散文集)1928,未名社

  《而已集》(杂文集)1928,北新

  《三闲集》(杂文集)1932,北新

  《二心集》(杂文集)1932,合众书店

  《鲁迅自选集》1933,天马

  《两地书》(书信集)与景宋合著,1933,青光书局

  《伪自由书》(杂文集)1933,青光书局

  《鲁迅杂感选集》瞿秋白编选,1933,青光书局

  《南腔北调集》(杂文集)1934,同文书局

  《拾零集》1934,合众书店

  《准风月谈》(杂文集)1934,兴中书局

  《集外集》杨霁云编,鲁迅校订,1935,群众图书公司

  《门外文谈》(论文)1935,天马

  《故事新编》(小说集)1936,文生

  《花边文学》(杂文集)1936,联华书局

  《且介亭杂文》(杂文集)1936,三闲书屋

  《夜记》(杂文集,后编入《且介亭杂文末编)1937,文生

  《且介亭杂文二集》(杂文集)1937,三闲书屋

  《且介亭杂文末编》(杂文集)1937,三闲书屋

  《鲁迅书简》(影印本)许广平编定,1937,三闲书屋

  《鲁迅全集》(1一20卷,收著作、译文和辑录的古籍)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

  《集外集拾遗》(综合集)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

  《汉文学史纲要》(文学史)1941,鲁迅全集出版社

  《鲁迅全集补遗》唐韬编,1946,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书简》许广平编,1946,鲁迅全集出版社

  《鲁迅日记》(影印本)1951,上海出版公司;铅印本,1959,人文

  《鲁迅选集》1952,开明

  《鲁迅小说集》1952,人文

  《鲁迅全集补遗续编》唐韬编,1952,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书简补遗》吴元坎辑,1952、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全集》(1-lO卷)1956-1958,人文

  《鲁迅选集。(1一2卷)1956-1958,中青

  《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文学史)1958,三联

  《鲁迅选集》(上下册)1959,人文

  《鲁迅书简》(致日本友人增田涉)1972,人民日报社

  《鲁迅诗稿》1976,文物;1981,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鲁迅书信集》(上下卷,收《两地书》以外书信1381封)1976,人文

  《鲁迅佚文集》1976,解放军报社

  《鲁迅书简》(致曹靖华)1976,上海人民

  《鲁迅手稿全集》(书信8册,日记6册)1978一1980,文物

  《鲁迅致许广平书简》1980,河北人民

  《鲁迅全集》(1-16卷)1981,人文

  鲁迅全集卷一(坟 热风 呐喊)

  鲁迅全集卷二(彷徨 野草 朝花夕拾 故事新编)

  鲁迅全集卷三(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 而已集)

  鲁迅全集卷四(三闲集 二心集 南腔北调集)

  鲁迅全集卷五(伪自由书 准风月谈 花边文学)

  鲁迅全集卷六(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二集 且介亭杂文末编)

  鲁迅全集卷七(集外集 集外集拾遗)

  鲁迅全集卷八(集外集拾遗补编)

  年谱

  一八八一年 一岁

  八月初三(公历9月25日),生于浙江绍兴城内东昌坊口。姓周名树人,字豫才,小名樟寿。

  一八八六年 六岁

  是年入塾,从叔祖玉田先生初诵《鉴略》。

  其五六岁时,宗党皆呼之曰“胡羊尾巴”。誉其小而灵活也。

  一八八八年 八岁

  十一月,以妹端生十月即夭,当其病笃时,先生在屋隅暗泣,母太夫人询其何故,答曰:“为妹妹啦。”

  是岁一日,本家长辈相聚推牌九,父伯宜亦与焉。先生在旁默视,从伯慰农先生因询之曰:“汝愿何人得赢?”先生立即对曰:“愿大家均赢。”

  一八九二年 十二岁

  正月,往三味书屋从寿镜吾先生怀鉴读。

  在塾中,喜乘闲描画,并搜集图画,而对于二十四孝图之“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独生反感。先生外家为安桥头鲁姓,聚族而居,幼时常随母太夫人前往,在乡村与大自然相接触,影响甚大。《社戏》中所描写者,皆安桥头一带之景色,时正十一二岁也。外家后迁皇甫庄、小皋步等处。

  十二月三十日曾祖母戴太君卒,年七十九。

  一八九三年 十三岁

  三月祖父介孚公丁忧,自北京归。

  秋,介孚公因事下狱,父伯宜公又抱重病,家产中落,出入于质铺及药店者累年。

  一八九六年 十六岁

  九月初六日父伯宜公卒,年三十七。父卒后,家境益艰。

  一八九八年 十八岁

  闰三月,往南京考入江南水师学堂。

  一八九九年 十九岁

  正月,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路矿学堂,对于功课并不温习,而每逢考试辄列前茅。课余辄读译本新书,尤好小说,时或外出骑马。

  一九零一年 二十一岁

  十二月,路矿学堂毕业。

  一九零二年 二十二岁

  二月,由江南督练公所派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课余喜读哲学与文艺之书,尤注意于人性及国民性问题。

  一九零三年 二十三岁

  是年为《浙江潮》杂志撰文。秋,译《月界旅行》毕。

  一九零四年 二十四岁

  六月初一日,祖父介孚公卒,年六十八。

  八月,往仙台入医学专门学校肄业。

  一九零六年 二十六岁

  六月回家,与山阴朱女士结婚。同月,复赴日本,在东京研究文艺,中止学医。

  一九零七年 二十七年

  是年夏,拟创办文艺杂志,名曰《新生》,以费绌未印,后为《河南》杂志撰文。

  一九零八年 二十八岁

  是年从章太炎先生炳麟学,为“光复会”会员,并与二弟作人译域外小说。

  一九零九年 二十九岁

  是年辑印《域外小说集》二册。六月归国,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生理学化学教员。

  一九一零年 三十岁

  四月初五日祖母蒋太君卒,年六十九。

  八月,任绍兴中学堂教员兼监学。

  一九一一年 三十一岁

可可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汝南县。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鲁迅原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其投身五四运动后使用的一个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

鲁迅的生平和创作

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开始使用的笔名。

鲁迅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官僚地主的家庭里,但在他13岁那年,他的原来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故入狱,此后他的父亲又长期患病,终至死亡,家境便迅速败落下来。家庭的变故对少年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是家庭的长子,上有孤弱的母亲,下有幼弱的弟妹,他不得不同母亲一起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天真活泼的童年生活结束了,他过早地体验到了人生的艰难和世情的冷暖。他经常拿着医生为父亲开的药方到药店去取药,拿着东西到当铺去变卖。在过去家境好的时候,周围人是用一种羡慕的眼光看待他这个小“公子哥儿”的,话语里包含着亲切,眼光里流露着温存。但现在他家穷了下来,周围人的态度就都变了:话语是凉凉的,眼光是冷冷的,脸上带着鄙夷的神情。周围人这种态度的变化,在鲁迅心灵中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对他心灵的打击也太大了,这使他感到在当时的中国,人与人之间缺少真诚的同情和爱心。人们是用“势利眼”看人待物的:对有钱有势的人是一种态度,对无钱无势的人又是另一种态度。多年之后,鲁迅还非常沉痛地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呐喊〉自序》)

家庭的变故和变故后的人生体验,也使鲁迅从少年时候起就亲近下层人民。他的外祖母家住在农村,这使他有机会接触和了解农民的生活。特别是在他祖父入狱的前后,他不得不到农村的亲戚家避难,长时期住在农村。在那里,他与农村的孩子们成了朋友,与他们一起玩耍,一起划船,一起看戏,有时也一起到他们家的地里“偷”豆子煮了吃。在他们之间,没有相互的歧视和仇视,而是相互关心,相互友爱。鲁迅一生都把他与农村小朋友这种朴素自然、真诚单纯的关系当作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关系而怀念着,描写着。

在当时,一般的读书人走的是三条道路:一条是读书做官的道路。通过科举考试,可以升官,可以发财,个人身价百倍,家庭也随之受到世人的羡慕。这被认为是读书人的“正路”。当不上官的还可以去当某一个官僚的“幕僚”,为这个官僚出谋划策,奔走效力,接受这个官僚的馈赠。借着这个官僚的权势,自己也有了权势。这是当时读书人常走的第二条道路。假若前两条道路都走不通,还可以去经商,虽然这被当时的官僚所不齿,但到底可以发家致富,不致落到被侮辱、被损害的社会底层。鲁迅走的则是为当时人最看不起的另一条道路:进“洋学堂”。这在当时的中国,是被一般人视为“把灵魂卖给洋鬼子”的下贱勾当的。1898年,18岁的鲁迅,怀揣着慈母多方设法筹措的8块银元,抱着到“异地”去寻“别一类”的“人们”的目的,离开了家乡,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后来又改入南京路矿学堂。这两所学校都是当时的洋务派为了富国强兵而兴办的,其中开设了数学、物理、化学等传授自然科学知识的课程,这是在中国传统的教育中所从来没有过的。在课余,鲁迅还阅读了外国文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著作,这大大开拓了他的文化视野。特别是严复翻译的英国人赫胥黎著的《天演论》,更给予鲁迅以深刻的影响。《天演论》是介绍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的一部著作,这使鲁迅认识到现实世界并不是和谐完美的,而是充满了激烈的竞争。一个人,一个民族,要想生存,要想发展,就要有自立、自主、自强的精神。不能甘受命运的摆布,不能任凭强者的欺凌。

鲁迅的生平和创作鲁迅是一个求知欲很强的人,在南京路矿学堂求学期间,他的学习成绩一向优异,这使他在毕业后获得了官费留学的机会。1902年,他东渡日本,开始在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后来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他之选择学医,意在救治像他父亲那样被庸医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讥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的健康状况。日本就是通过西方的医学认识到西方科学技术的价值和意义的,鲁迅也想通过医学启发中国人的觉悟。但他的这种梦想并没有维持多久,就被严酷的现实粉碎了。当时的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迅速强大起来,但日本军国主义的势力也在同时发展着。在日本,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鲁迅,经常受到具有军国主义倾向的日本人的歧视。在他们的眼睛里,凡是中国人都是“低能儿”,鲁迅的解剖学成绩是59分,就被他们怀疑为担任解剖课的教师藤野严九郎把考题泄露给了他。这使鲁迅深感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悲哀。有一次,在上课前放映的幻灯画片中,鲁迅看到一个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捉住杀头,一群中国人却若无其事地站在旁边看热闹。鲁迅受到极大的刺激。这使他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要改变中华民族在强国林立的现代世界上的悲剧命运,首要的是改变中国人的精神,而善于改变中国人的精神的,则首先是文学和艺术。于是鲁迅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回到东京,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筹办文学杂志,发表文章,从事文学活动。在当时,他与朋友们讨论最多的是关于中国国民性的问题: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它的病根何在?通过这种思考,鲁迅把个人的人生体验同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奠定了他后来作为一个文学家、思想家的基本思想基础。在当时,他和他的二弟周作人共同翻译了两册《域外小说集》,他个人单独发表了《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一系列重要论文。在这些论文中,他提出了“立国”必先“立人”的重要思想,并热情地呼唤“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的“精神界之战士”。

在留学日本期间,鲁迅对当代世界文化的发展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对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有了更切实的思考,也初步形成了他的独立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但是,鲁迅不是一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他的思想和感情不但为当时大多数的中国人所无法理解,就是在留日学生中也很难得到广泛的响应。他翻译的外国小说只能卖出几十册,他筹办的文学杂志也因缺乏资金而未能出版。家计的艰难使鲁迅不得不回国谋职。1909年,他从日本归国,先后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和绍兴府中学堂任教员。这个时期,是鲁迅思想极其苦闷的时期。1911年的辛亥革命也曾使他感到一时的振奋,但接着是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历史丑剧的不断上演,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沉滞落后的现实状况和被西方帝国主义所欺侮的历史命运。社会的昏乱,民族的灾难,个人婚姻生活的不幸,都使鲁迅感到苦闷、压抑。在这时,人生像一杯苦酒,喝在肚里,苦在心里,欲吐吐不出,欲忍忍不下。但也正因为如此,当五四新文化运动发生之后,他的压抑已久的思想感情像熔岩一样通过文学作品猛烈喷发出来。在那时,他已经在教育部任职,并且随教育部一同迁居北京。

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也是中国最早的现代白话小说,标志着中国小说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这篇小说,凝聚了鲁迅从童年时起到那时为止的全部痛苦的人生体验和对于中华民族现代命运的全部痛苦思索。它通过“狂人”之口,把几千年的中国封建专制的历史痛斥为“吃人”的历史,向沉滞落后的中国社会发出了“从来如此,便对么?”的严厉质问,大声疾呼:“救救孩子!”可以说,鲁迅的《狂人日记》是讨伐传统封建专制文化的一篇檄文,是呼唤重建中国现代新文化的宣言书。它带着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中华民族的凄厉的声音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重新崛起的意志和信念。

《狂人日记》之后,鲁迅一发而不可收,连续发表了多篇短篇小说,后来编入《呐喊》《彷徨》两个短篇小说集,分别于1923年和1926年出版。

鲁迅的小说作品数量不多,意义却十分重大。中国的小说,只有到了鲁迅那里,才把目光集中到社会最底层这个更广大的题材领域,描写这些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这是与鲁迅的创作目的分不开的。鲁迅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这种表现人生、改良人生的创作目的,使他描写的主要是孔乙己、华老栓、单四嫂子、阿Q、陈士成、祥林嫂、爱姑这样一些最普通人的最普通的悲剧命运。这些人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最需要周围人的同情和怜悯、关心和爱护,但在缺乏真诚爱心的当时的中国社会中,人们给予他们的却是侮辱和歧视,冷漠和冷酷。这样的社会难道是一个正常的社会吗?这样的人际关系难道是合理的人际关系吗?最令我们痛心的是,他们生活在无爱的人间,深受生活的折磨,啊但他们彼此之间也缺乏真诚的同情,对自己同类的悲剧命运采取的是一种冷漠旁观甚至欣赏的态度,并通过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人来宣泄自己受压迫、受欺侮时郁积的怨愤之气。在《孔乙己》里,有恶意嘲弄孔乙己的短衫顾客;在《阿Q正传》中,别人欺侮阿Q,阿Q则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小尼姑;在《祝福》中,鲁镇的村民把祥林嫂的悲剧当作有趣的故事来欣赏……所有这一切,让人感到一股透骨的寒意。这是一个多么冷酷无情的世界!这是怎样一种扭曲的人生!鲁迅对他们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鲁迅爱他们,但希望他们觉悟,希望他们能够自立、自主、自强,挺起腰杆来做人,争取自己幸福的未来。

除了社会底层的人物形象之外,鲁迅还塑造了一些刚刚觉醒的知识分子形象。这些知识分子有进步的要求,有改善社会的良好愿望,有对人、对己的真诚的感情,真诚的爱,但当时的社会却不能容忍他们。“狂人”诅咒人吃人的现象,希望人人都能成为“不吃人的人”,成为“真的人”,周围的人就把他当成疯子,必欲除之而后快(《狂人日记》);夏瑜为社会而牺牲,茶客们说他“疯了”,华老栓则用他的血来治自己儿子的病(《药》);魏连殳关心中国社会,社会却来迫害他,到他不再关心中国社会时,周围的人却来巴结他(《孤独者》)。《在酒楼上》中的吕纬甫,《伤逝》中的子君和涓生,都曾为社会,为自己,追求过,奋斗过,但在沉滞落后的中国社会,经历的都是悲剧的命运。鲁迅同情这些知识分子,就是同情中国社会,关心中华民族的命运,因为在当时的社会,只有这些知识分子还在为社会的进步而挣扎、奋斗。

鲁迅对社会上的两类人是抱着深恶痛绝的态度的,那就是那些权势者和伪君子。《孔乙己》中的丁举人、《阿Q正传》中的赵太爷、《祝福》中的鲁四老爷、《长明灯》中的郭老娃、《离婚》中的七大人等等,都是这样一些权势者的形象。他们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中有权有势,但对他人的命运却没有真诚的关心,对社会的进步没有丝毫的热情,他们关心的只是自己的权势和地位,自私、虚伪、冷酷,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改善。《肥皂》中的四铭、《高老夫子》中的高老夫子则是一些假道学、伪君子,他们口口声声说是关心社会的道德,实际上他们自己都是毫无道德心的人。

鲁迅的小说写的是平凡人的平凡的生活,没有离奇的故事,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却充满了无穷的艺术魅力。这种魅力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他对人、对生活的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对人的内在微妙心理的入木三分的刻画带来的。这需要高超的艺术功力。读鲁迅的小说,时时有一种“发现的喜悦”。画面是普通的画面,人物是普通的人物,但我们却在这么普通的画面和普通的人物身上,随时都能注意到我们平时注意不到的特征,觉察到我们平时觉察不到的人物的心理活动。正是由于这种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入木三分的心理刻画,使鲁迅小说的艺术魅力具有了愈久愈醇的特征。在青年时期,我们涉世不深,对人生还没有更多的亲身体验,鲁迅小说是作为一个整体进入我们的感觉世界的,但在我们感觉到的人物和画面中到底潜藏着多么丰富的内涵,我们还不可能尽数感觉到,随着我们社会经验的增加和人生体验的深化,这些人物和画面的内涵就会不断从中生发出来。为了揭示不同生活画面和不同人物命运的不同的意义,鲁迅的小说结构是多变的,几乎一篇有一篇的样式,一篇有一篇的写法。《狂人日记》与《阿Q正传》不同,《孔乙己》与《白光》不同,《故乡》与《祝福》不同,《孤独者》与《伤逝》不同。不仅结构样式不同,音调节奏也不同。《孔乙己》是那么的单纯而又冷峻,《伤逝》则那么逶迤曲折、情深意切。鲁迅的小说是小说,也是诗,意境幽深,外冷内热,其运用民族语言的功力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在写作《呐喊》《彷徨》的同时,鲁迅还创作了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散文诗集《野草》。前者出版于1928年,后者出版于1927年。如果说《呐喊》《彷徨》中的小说是鲁迅对现实社会人生的冷峻的刻画,意在警醒沉睡的国民,《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则是鲁迅温馨的回忆,是对滋养过他的生命的人和物的深情的怀念。幼时的保姆长妈妈,在备受歧视的环境中给予过他真诚的关心的藤野先生,一生坎坷、孤傲不羁的老友范爱农,给过他无限乐趣的“百草园”,吸引着他的好奇心的民间戏剧和民间娱乐活动……所有这一切,都是在这个险恶世界的背景上透露出亮色和暖意的事物,是他们,滋养了鲁迅的生命。这些散文,把抒情、叙述、议论结合在一起,有时如平静的港湾,有时如波涛翻滚的大海,有时如湍急奔流的河水,有时又像蜿蜒曲折的小溪,千姿百态,体现了鲁迅散文创作的艺术成就。同《朝花夕拾》中那些明净细致的散文不同,《野草》中的散文诗则呈现出迷离恍惚、奇诡幻美的意境,它们像一团团情绪的云气,在空中旋转飘荡,变幻出各种意想不到的形状。鲁迅内在的苦闷,化为了梦,化为了超世间的想像,使《野草》成了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中的一朵奇葩。鲁迅曾对别人说:“我的哲学都在《野草》里。”鲁迅最内在的情绪体验和最玄妙的哲理性感悟,通过这种奇特的艺术手段传达出来。鲁迅的艺术创造力是惊人的。

最充分体现鲁迅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还应该首推他的杂文。“杂文”古已有之,在外国散文中也能找到类似的例证,但只有到了中国现代文化史上,到了鲁迅的手中,“杂文”这种文体才表现出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巨大的思想潜力。鲁迅的杂文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文化的一部“史诗”,它不但记录了鲁迅一生战斗的业绩,同时也记录了鲁迅那个时代中国的思想史和文化史。中国古代的文化不像西方的文化,西方中世纪处在一种宗教文化基督教文化的统治之下,只要挣脱了这种宗教文化的束缚和禁锢,西方的近现代文化就有了发展的力量。中国古代文化则是由各种不同的文化共同构成的,在几千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各种文化都掺杂在了一起,当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要创造适应于中国现代发展的新文化、新思想时,遇到的是从各种不同的阶层,各种不同的人物,从各种不同的角度,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的诬蔑和攻击。鲁迅的杂文就是在这种没有固定不变的战线、没有固定不变的论敌的思想文化斗争中自然形成的。从五四起,鲁迅就开始用杂文的形式与反对新文化的各种不同的论调进行斗争,但那时他还是不自觉的。到了后来,有些人开始嘲笑他是一个“杂文家”,他才更明确地意识到“杂文”的力量,并且开始自觉地从事杂文的创作。鲁迅说,杂文是“感应的神经”,它能够“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从而为新文化、新思想的发展在旧文化、旧思想的荆棘丛莽中开辟出一条蜿蜒曲折的道路,使之能够存在,能够发展,能够壮大。鲁迅一生写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15部杂文集,在这15部杂文集中,鲁迅把笔触伸向了各种不同的文化现象,各种不同阶层的各种不同的人物,其中有无情的揭露,有愤怒的控诉,有尖锐的批判,有辛辣的讽刺,有机智的幽默,有细致的分析,有果决的论断,有激情的抒发,有痛苦的呐喊,有亲切的鼓励,有热烈的赞颂,笔锋驰骋纵横,词采飞扬,形式多样,变化多端。它彻底打破了中国古代散文“温柔敦厚”美学风格的束缚,更自由、大胆地表现现代人的情感和情绪体验,为中国散文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更加宽广的道路。鲁迅杂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容抹煞的。

鲁迅晚年还完成了一部小说集《故事新编》(1936年出版)。这部小说集取材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和历史事实,但它没有拘泥于原有的故事,而是加进了鲁迅自己的理解和想像,有些还采取了古今交融的写作手法,使古代人和现代人发生直接的对话。鲁迅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我们能够通过对现实人物的感受和理解,还古代人物一个鲜活真实的面貌,也通过对古代人物的感受和理解,更深入地感受和了解某些现实人物的真实面目。通过《故事新编》中的小说,鲁迅实际重构了中国的文化史,揭示了中华民族存在和发展的根据,也重塑了那些被中国封建文人圣化了的历史人物的形象。《补天》可以被认为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创世纪”, 在鲁迅的观念中,真正体现中华民族根本精神的不是那些古圣先贤和帝王将相,而是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女娲,她是中华民族生命力的源泉和象征;《奔月》写的是古代英雄的悲剧,羿射掉九日,拯救了人类,但那些自私狭隘的世人并不想继承、发扬他的英雄精神,只想利用他实现自己自私狭隘的目的,他被自己的学生所暗算,被他的妻子所抛弃;《铸剑》表现的是被压迫者向压迫者复仇的主题;《理水》《非攻》歌颂了中国古代那些身体力行的政治家和思想家,禹和墨翟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式的人物。孔子、老子、庄子、伯夷、叔齐这些历史人物也在鲁迅的笔下真成了有些可笑但仍不失其可爱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鲁迅的《故事新编》以荒诞的手法表现严肃的主题,创立了一种完全新型的历史小说的写法。

鲁迅的思想和艺术的创造力是惊人的,他在短篇小说、散文、散文诗、历史小说、杂文各种类型的创作中,都有自己全新的创造。这使他成为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一个世界性的文学大师。他的一生是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挣扎奋斗的一生,他用自己的笔坚持社会正义,反抗强权,保护青年,培育新生力量。在前期,他热情支持青年学生的正义斗争,揭露段祺瑞执政府镇压学生运动、制造“三一八”惨案的罪恶行径,写下了《记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震撼人心的文章;在后期,他反对国民党政府对共产党人和进步青年的血腥镇压,参加了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写下了《为了忘却的记念》等一系列充满义勇正气的文章。“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936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于上海。成千上万的普通人自动地来为他送行,在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三个字。

皮皮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汝南县。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鲁迅原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其投身五四运动后使用的一个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

鲁迅的生平和创作

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开始使用的笔名。

鲁迅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官僚地主的家庭里,但在他13岁那年,他的原来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故入狱,此后他的父亲又长期患病,终至死亡,家境便迅速败落下来。家庭的变故对少年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是家庭的长子,上有孤弱的母亲,下有幼弱的弟妹,他不得不同母亲一起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天真活泼的童年生活结束了,他过早地体验到了人生的艰难和世情的冷暖。他经常拿着医生为父亲开的药方到药店去取药,拿着东西到当铺去变卖。在过去家境好的时候,周围人是用一种羡慕的眼光看待他这个小“公子哥儿”的,话语里包含着亲切,眼光里流露着温存。但现在他家穷了下来,周围人的态度就都变了:话语是凉凉的,眼光是冷冷的,脸上带着鄙夷的神情。周围人这种态度的变化,在鲁迅心灵中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对他心灵的打击也太大了,这使他感到在当时的中国,人与人之间缺少真诚的同情和爱心。人们是用“势利眼”看人待物的:对有钱有势的人是一种态度,对无钱无势的人又是另一种态度。多年之后,鲁迅还非常沉痛地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呐喊〉自序》)

家庭的变故和变故后的人生体验,也使鲁迅从少年时候起就亲近下层人民。他的外祖母家住在农村,这使他有机会接触和了解农民的生活。特别是在他祖父入狱的前后,他不得不到农村的亲戚家避难,长时期住在农村。在那里,他与农村的孩子们成了朋友,与他们一起玩耍,一起划船,一起看戏,有时也一起到他们家的地里“偷”豆子煮了吃。在他们之间,没有相互的歧视和仇视,而是相互关心,相互友爱。鲁迅一生都把他与农村小朋友这种朴素自然、真诚单纯的关系当作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关系而怀念着,描写着。

在当时,一般的读书人走的是三条道路:一条是读书做官的道路。通过科举考试,可以升官,可以发财,个人身价百倍,家庭也随之受到世人的羡慕。这被认为是读书人的“正路”。当不上官的还可以去当某一个官僚的“幕僚”,为这个官僚出谋划策,奔走效力,接受这个官僚的馈赠。借着这个官僚的权势,自己也有了权势。这是当时读书人常走的第二条道路。假若前两条道路都走不通,还可以去经商,虽然这被当时的官僚所不齿,但到底可以发家致富,不致落到被侮辱、被损害的社会底层。鲁迅走的则是为当时人最看不起的另一条道路:进“洋学堂”。这在当时的中国,是被一般人视为“把灵魂卖给洋鬼子”的下贱勾当的。1898年,18岁的鲁迅,怀揣着慈母多方设法筹措的8块银元,抱着到“异地”去寻“别一类”的“人们”的目的,离开了家乡,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后来又改入南京路矿学堂。这两所学校都是当时的洋务派为了富国强兵而兴办的,其中开设了数学、物理、化学等传授自然科学知识的课程,这是在中国传统的教育中所从来没有过的。在课余,鲁迅还阅读了外国文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著作,这大大开拓了他的文化视野。特别是严复翻译的英国人赫胥黎著的《天演论》,更给予鲁迅以深刻的影响。《天演论》是介绍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的一部著作,这使鲁迅认识到现实世界并不是和谐完美的,而是充满了激烈的竞争。一个人,一个民族,要想生存,要想发展,就要有自立、自主、自强的精神。不能甘受命运的摆布,不能任凭强者的欺凌。

鲁迅的生平和创作鲁迅是一个求知欲很强的人,在南京路矿学堂求学期间,他的学习成绩一向优异,这使他在毕业后获得了官费留学的机会。1902年,他东渡日本,开始在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后来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他之选择学医,意在救治像他父亲那样被庸医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讥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的健康状况。日本就是通过西方的医学认识到西方科学技术的价值和意义的,鲁迅也想通过医学启发中国人的觉悟。但他的这种梦想并没有维持多久,就被严酷的现实粉碎了。当时的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迅速强大起来,但日本军国主义的势力也在同时发展着。在日本,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鲁迅,经常受到具有军国主义倾向的日本人的歧视。在他们的眼睛里,凡是中国人都是“低能儿”,鲁迅的解剖学成绩是59分,就被他们怀疑为担任解剖课的教师藤野严九郎把考题泄露给了他。这使鲁迅深感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悲哀。有一次,在上课前放映的幻灯画片中,鲁迅看到一个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捉住杀头,一群中国人却若无其事地站在旁边看热闹。鲁迅受到极大的刺激。这使他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要改变中华民族在强国林立的现代世界上的悲剧命运,首要的是改变中国人的精神,而善于改变中国人的精神的,则首先是文学和艺术。于是鲁迅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回到东京,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筹办文学杂志,发表文章,从事文学活动。在当时,他与朋友们讨论最多的是关于中国国民性的问题: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它的病根何在?通过这种思考,鲁迅把个人的人生体验同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奠定了他后来作为一个文学家、思想家的基本思想基础。在当时,他和他的二弟周作人共同翻译了两册《域外小说集》,他个人单独发表了《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一系列重要论文。在这些论文中,他提出了“立国”必先“立人”的重要思想,并热情地呼唤“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的“精神界之战士”。

在留学日本期间,鲁迅对当代世界文化的发展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对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有了更切实的思考,也初步形成了他的独立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但是,鲁迅不是一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他的思想和感情不但为当时大多数的中国人所无法理解,就是在留日学生中也很难得到广泛的响应。他翻译的外国小说只能卖出几十册,他筹办的文学杂志也因缺乏资金而未能出版。家计的艰难使鲁迅不得不回国谋职。1909年,他从日本归国,先后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和绍兴府中学堂任教员。这个时期,是鲁迅思想极其苦闷的时期。1911年的辛亥革命也曾使他感到一时的振奋,但接着是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历史丑剧的不断上演,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沉滞落后的现实状况和被西方帝国主义所欺侮的历史命运。社会的昏乱,民族的灾难,个人婚姻生活的不幸,都使鲁迅感到苦闷、压抑。在这时,人生像一杯苦酒,喝在肚里,苦在心里,欲吐吐不出,欲忍忍不下。但也正因为如此,当五四新文化运动发生之后,他的压抑已久的思想感情像熔岩一样通过文学作品猛烈喷发出来。在那时,他已经在教育部任职,并且随教育部一同迁居北京。

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也是中国最早的现代白话小说,标志着中国小说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这篇小说,凝聚了鲁迅从童年时起到那时为止的全部痛苦的人生体验和对于中华民族现代命运的全部痛苦思索。它通过“狂人”之口,把几千年的中国封建专制的历史痛斥为“吃人”的历史,向沉滞落后的中国社会发出了“从来如此,便对么?”的严厉质问,大声疾呼:“救救孩子!”可以说,鲁迅的《狂人日记》是讨伐传统封建专制文化的一篇檄文,是呼唤重建中国现代新文化的宣言书。它带着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中华民族的凄厉的声音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重新崛起的意志和信念。

《狂人日记》之后,鲁迅一发而不可收,连续发表了多篇短篇小说,后来编入《呐喊》《彷徨》两个短篇小说集,分别于1923年和1926年出版。

鲁迅的小说作品数量不多,意义却十分重大。中国的小说,只有到了鲁迅那里,才把目光集中到社会最底层这个更广大的题材领域,描写这些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这是与鲁迅的创作目的分不开的。鲁迅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这种表现人生、改良人生的创作目的,使他描写的主要是孔乙己、华老栓、单四嫂子、阿Q、陈士成、祥林嫂、爱姑这样一些最普通人的最普通的悲剧命运。这些人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最需要周围人的同情和怜悯、关心和爱护,但在缺乏真诚爱心的当时的中国社会中,人们给予他们的却是侮辱和歧视,冷漠和冷酷。这样的社会难道是一个正常的社会吗?这样的人际关系难道是合理的人际关系吗?最令我们痛心的是,他们生活在无爱的人间,深受生活的折磨,啊但他们彼此之间也缺乏真诚的同情,对自己同类的悲剧命运采取的是一种冷漠旁观甚至欣赏的态度,并通过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人来宣泄自己受压迫、受欺侮时郁积的怨愤之气。在《孔乙己》里,有恶意嘲弄孔乙己的短衫顾客;在《阿Q正传》中,别人欺侮阿Q,阿Q则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小尼姑;在《祝福》中,鲁镇的村民把祥林嫂的悲剧当作有趣的故事来欣赏……所有这一切,让人感到一股透骨的寒意。这是一个多么冷酷无情的世界!这是怎样一种扭曲的人生!鲁迅对他们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鲁迅爱他们,但希望他们觉悟,希望他们能够自立、自主、自强,挺起腰杆来做人,争取自己幸福的未来。

除了社会底层的人物形象之外,鲁迅还塑造了一些刚刚觉醒的知识分子形象。这些知识分子有进步的要求,有改善社会的良好愿望,有对人、对己的真诚的感情,真诚的爱,但当时的社会却不能容忍他们。“狂人”诅咒人吃人的现象,希望人人都能成为“不吃人的人”,成为“真的人”,周围的人就把他当成疯子,必欲除之而后快(《狂人日记》);夏瑜为社会而牺牲,茶客们说他“疯了”,华老栓则用他的血来治自己儿子的病(《药》);魏连殳关心中国社会,社会却来迫害他,到他不再关心中国社会时,周围的人却来巴结他(《孤独者》)。《在酒楼上》中的吕纬甫,《伤逝》中的子君和涓生,都曾为社会,为自己,追求过,奋斗过,但在沉滞落后的中国社会,经历的都是悲剧的命运。鲁迅同情这些知识分子,就是同情中国社会,关心中华民族的命运,因为在当时的社会,只有这些知识分子还在为社会的进步而挣扎、奋斗。

鲁迅对社会上的两类人是抱着深恶痛绝的态度的,那就是那些权势者和伪君子。《孔乙己》中的丁举人、《阿Q正传》中的赵太爷、《祝福》中的鲁四老爷、《长明灯》中的郭老娃、《离婚》中的七大人等等,都是这样一些权势者的形象。他们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中有权有势,但对他人的命运却没有真诚的关心,对社会的进步没有丝毫的热情,他们关心的只是自己的权势和地位,自私、虚伪、冷酷,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改善。《肥皂》中的四铭、《高老夫子》中的高老夫子则是一些假道学、伪君子,他们口口声声说是关心社会的道德,实际上他们自己都是毫无道德心的人。

鲁迅的小说写的是平凡人的平凡的生活,没有离奇的故事,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却充满了无穷的艺术魅力。这种魅力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他对人、对生活的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对人的内在微妙心理的入木三分的刻画带来的。这需要高超的艺术功力。读鲁迅的小说,时时有一种“发现的喜悦”。画面是普通的画面,人物是普通的人物,但我们却在这么普通的画面和普通的人物身上,随时都能注意到我们平时注意不到的特征,觉察到我们平时觉察不到的人物的心理活动。正是由于这种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入木三分的心理刻画,使鲁迅小说的艺术魅力具有了愈久愈醇的特征。在青年时期,我们涉世不深,对人生还没有更多的亲身体验,鲁迅小说是作为一个整体进入我们的感觉世界的,但在我们感觉到的人物和画面中到底潜藏着多么丰富的内涵,我们还不可能尽数感觉到,随着我们社会经验的增加和人生体验的深化,这些人物和画面的内涵就会不断从中生发出来。为了揭示不同生活画面和不同人物命运的不同的意义,鲁迅的小说结构是多变的,几乎一篇有一篇的样式,一篇有一篇的写法。《狂人日记》与《阿Q正传》不同,《孔乙己》与《白光》不同,《故乡》与《祝福》不同,《孤独者》与《伤逝》不同。不仅结构样式不同,音调节奏也不同。《孔乙己》是那么的单纯而又冷峻,《伤逝》则那么逶迤曲折、情深意切。鲁迅的小说是小说,也是诗,意境幽深,外冷内热,其运用民族语言的功力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在写作《呐喊》《彷徨》的同时,鲁迅还创作了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散文诗集《野草》。前者出版于1928年,后者出版于1927年。如果说《呐喊》《彷徨》中的小说是鲁迅对现实社会人生的冷峻的刻画,意在警醒沉睡的国民,《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则是鲁迅温馨的回忆,是对滋养过他的生命的人和物的深情的怀念。幼时的保姆长妈妈,在备受歧视的环境中给予过他真诚的关心的藤野先生,一生坎坷、孤傲不羁的老友范爱农,给过他无限乐趣的“百草园”,吸引着他的好奇心的民间戏剧和民间娱乐活动……所有这一切,都是在这个险恶世界的背景上透露出亮色和暖意的事物,是他们,滋养了鲁迅的生命。这些散文,把抒情、叙述、议论结合在一起,有时如平静的港湾,有时如波涛翻滚的大海,有时如湍急奔流的河水,有时又像蜿蜒曲折的小溪,千姿百态,体现了鲁迅散文创作的艺术成就。同《朝花夕拾》中那些明净细致的散文不同,《野草》中的散文诗则呈现出迷离恍惚、奇诡幻美的意境,它们像一团团情绪的云气,在空中旋转飘荡,变幻出各种意想不到的形状。鲁迅内在的苦闷,化为了梦,化为了超世间的想像,使《野草》成了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中的一朵奇葩。鲁迅曾对别人说:“我的哲学都在《野草》里。”鲁迅最内在的情绪体验和最玄妙的哲理性感悟,通过这种奇特的艺术手段传达出来。鲁迅的艺术创造力是惊人的。

最充分体现鲁迅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还应该首推他的杂文。“杂文”古已有之,在外国散文中也能找到类似的例证,但只有到了中国现代文化史上,到了鲁迅的手中,“杂文”这种文体才表现出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巨大的思想潜力。鲁迅的杂文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文化的一部“史诗”,它不但记录了鲁迅一生战斗的业绩,同时也记录了鲁迅那个时代中国的思想史和文化史。中国古代的文化不像西方的文化,西方中世纪处在一种宗教文化基督教文化的统治之下,只要挣脱了这种宗教文化的束缚和禁锢,西方的近现代文化就有了发展的力量。中国古代文化则是由各种不同的文化共同构成的,在几千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各种文化都掺杂在了一起,当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要创造适应于中国现代发展的新文化、新思想时,遇到的是从各种不同的阶层,各种不同的人物,从各种不同的角度,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的诬蔑和攻击。鲁迅的杂文就是在这种没有固定不变的战线、没有固定不变的论敌的思想文化斗争中自然形成的。从五四起,鲁迅就开始用杂文的形式与反对新文化的各种不同的论调进行斗争,但那时他还是不自觉的。到了后来,有些人开始嘲笑他是一个“杂文家”,他才更明确地意识到“杂文”的力量,并且开始自觉地从事杂文的创作。鲁迅说,杂文是“感应的神经”,它能够“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从而为新文化、新思想的发展在旧文化、旧思想的荆棘丛莽中开辟出一条蜿蜒曲折的道路,使之能够存在,能够发展,能够壮大。鲁迅一生写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15部杂文集,在这15部杂文集中,鲁迅把笔触伸向了各种不同的文化现象,各种不同阶层的各种不同的人物,其中有无情的揭露,有愤怒的控诉,有尖锐的批判,有辛辣的讽刺,有机智的幽默,有细致的分析,有果决的论断,有激情的抒发,有痛苦的呐喊,有亲切的鼓励,有热烈的赞颂,笔锋驰骋纵横,词采飞扬,形式多样,变化多端。它彻底打破了中国古代散文“温柔敦厚”美学风格的束缚,更自由、大胆地表现现代人的情感和情绪体验,为中国散文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更加宽广的道路。鲁迅杂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容抹煞的。

鲁迅晚年还完成了一部小说集《故事新编》(1936年出版)。这部小说集取材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和历史事实,但它没有拘泥于原有的故事,而是加进了鲁迅自己的理解和想像,有些还采取了古今交融的写作手法,使古代人和现代人发生直接的对话。鲁迅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我们能够通过对现实人物的感受和理解,还古代人物一个鲜活真实的面貌,也通过对古代人物的感受和理解,更深入地感受和了解某些现实人物的真实面目。通过《故事新编》中的小说,鲁迅实际重构了中国的文化史,揭示了中华民族存在和发展的根据,也重塑了那些被中国封建文人圣化了的历史人物的形象。《补天》可以被认为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创世纪”, 在鲁迅的观念中,真正体现中华民族根本精神的不是那些古圣先贤和帝王将相,而是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女娲,她是中华民族生命力的源泉和象征;《奔月》写的是古代英雄的悲剧,羿射掉九日,拯救了人类,但那些自私狭隘的世人并不想继承、发扬他的英雄精神,只想利用他实现自己自私狭隘的目的,他被自己的学生所暗算,被他的妻子所抛弃;《铸剑》表现的是被压迫者向压迫者复仇的主题;《理水》《非攻》歌颂了中国古代那些身体力行的政治家和思想家,禹和墨翟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式的人物。孔子、老子、庄子、伯夷、叔齐这些历史人物也在鲁迅的笔下真成了有些可笑但仍不失其可爱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鲁迅的《故事新编》以荒诞的手法表现严肃的主题,创立了一种完全新型的历史小说的写法。

西柚不是西游

鲁迅(1881—1936)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年至1907年,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改良派展开大规模的论战时,鲁迅站在革命派一边,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重要论文。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封建制度进行猛烈的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并同早期共产主义者李大钊等取一致步调,坚决反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妥协、投降倾向。1918年至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坟》、《热风》、《旁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在这一时期,鲁迅开始接触马列主义,阅读过《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著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反动当局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教。1927年1月来到当时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四·一二”蒋介石反革命政变后,愤而辞去中山大学一切职务。其间,目睹青年中也有不革命和反革命者,受到深刻教育,彻底放弃了进化论思想。1927年10月到达上海,认真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1930年,左翼作家联盟成立,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学运动的主将。这期间,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组织,不顾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种种迫害,积极参加革命文艺运动,介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同国民党反动派御用文人及其他反动文人、反动文学进行不懈的斗争,逐步成为我国文化革命的旗手和无产阶级的伟大战士。1936年初“左联”解散后,响应党的号召,积极参加文学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1927年到1935年,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后十年的杂文,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地、深刻地分析了各种社会问题,表现出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和韧性的战斗精神。这些作品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专集中。鲁迅对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和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进步的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介绍外国进步的文学作品和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了大量中国的古典文学,批判地继承了祖国古代文艺遗产,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集》、《古小说钩沉》、《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等等。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1938年出过《鲁迅全集》(二十卷),新中国成立后,鲁迅的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56年,党和人民政府迁移重建了鲁迅墓。毛泽东亲自为鲁迅墓题字,并多次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向鲁迅学习。北京、上海、绍兴等地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

max笔记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等。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鲁迅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阿啵呲嘚

鲁迅先生生平

鲁迅

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豫才。笔名除鲁迅外,还有邓江、唐俟、邓当世、晓角等。小时享受着少爷般的生活,慢慢家基衰败变得贫困。青年时代受达尔文进化论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898年鲁迅从周樟寿更名为周树人。鲁迅生平是一个“爱书如命”的人。他的著作主要有【祝福】、【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鲁迅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鲁迅名句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

墨写的谎说,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

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

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中,那就真的死掉了。

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的难。

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这是冰樱原来上学时自己收集的资料,有过删减,应该都是比较有用的。

陶小凡

鲁迅(1881-1936)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等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制度进行猛烈,地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的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

1918-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反动当局所通辑,南下到厦门大学任教。1927年1月到当时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四一二"事变以后,愤而辞去中山大学的一切职务。其间,目睹青年中也有不革命和反革命者,受到深刻影响,彻底放弃了进化论幻想。1927年10月到达上海。

1930年起,鲁迅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组织,不顾国民党政府的种种迫害,积极参加革命文艺运动运动。1936年初"左联"解散后,积极参加文学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1927-1936,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这些作品收录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和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进步的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莽原》、《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的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了大量古典文学,批判地继承了祖国古代文化遗产,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等等。

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相关推荐

鲁迅先生简介

百度百科
2023-09-11 20:21:5310

鲁迅简介

1936年
2023-09-11 20:22:247

鲁迅的简介50字左右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作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2023-09-11 20:22:5714

鲁迅的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1-6]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2023-09-11 20:23:315

鲁迅简介资料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175]、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2023-09-11 20:23:472

鲁迅简介

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亭,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2023-09-11 20:24:3612

鲁迅生平简介?

鲁迅(1881--1936),字豫才,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 作品有小说集《呐喊》(1923年),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药》、《故乡》、《社戏》、《一件小事》、《风波》等14篇作品;《彷徨》(1926年),包括《伤逝》、《祝福》等11篇作品;《故事新编》(1936年),包括《补天》、《奔月》、《理水》等8篇作品。 散文集《朝花夕拾》(1927年),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10篇作品。 散文诗集《野草》(1927年),包括《秋夜》、《过客》等24篇作品。 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等。 鲁迅生平简介 鲁迅,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号豫才。浙江绍兴人。七岁开始读书,十二岁从寿镜吾老先生就读于三味书屋。十三岁那年家里发生一场很大的变故,经济状况渐入困顿,接着父亲一病不起,使他饱尝了冷眼和侮蔑的滋味,“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1898年离开故乡考进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后又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1902年初毕业后被选派赴日留学,先是学医,后为改变国民精神,弃医从文。1909年8月回国。 辛亥革命后应蔡元培之邀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供职,后又随部迁住到北平。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新文学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正式开始了辉煌的创作生涯,至1926年,又相继出版短篇小说集《呐喊》和《彷徨》等。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使其思想产生了飞跃,由此进化论思想为主导,转向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论思想为主导。1930年3月“左联”成立时,被推荐为常委,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化运动的主将。 后十年的杂文,更加深刻、犀利,有如匕首、投枪,充满了唯物辨证的精神。这些作品收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专集中。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毛泽东认为:鲁迅是 “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 是“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2023-09-11 20:25:1314

鲁迅的介绍

http://baike.baidu.com/view/2004.htm
2023-09-11 20:25:536

鲁迅生平简介100字,多了不要!!!

百度上有
2023-09-11 20:26:1213

300字的鲁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鲁迅原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正阳县。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身高1.61米.“鲁迅”是其投身五四运动后使用的一个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1881年9月25日诞生。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
2023-09-11 20:26:452

[鲁迅先生生平简介 鲁迅(1881-1936)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

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原名周樟寿,1898年改为周树人,字豫山、豫亭。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鲁迅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中年以后的鲁迅先生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鲁迅先生一生写作计有600万字,其中著作约500万字,辑校和书信约100万字。 以上内容均来自百度百科,其实博主自己百度“鲁迅”便可得到。
2023-09-11 20:26:543

鲁迅平生简介(100字左右)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等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制度进行猛烈,地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的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1918-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反动当局所通辑,南下到厦门大学任教。1927年1月到当时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四一二"事变以后,愤而辞去中山大学的一切职务。其间,目睹青年中也有不革命和反革命者,受到深刻影响,彻底放弃了进化论幻想。1927年10月到达上海。1930年起,鲁迅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组织,不顾国民党政府的种种迫害,积极参加革命文艺运动运动。1936年初"左联"解散后,积极参加文学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1927-1936,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2023-09-11 20:27:064

谁能帮我介绍一下鲁迅啊

鲁迅简介 鲁迅(1881~1936) 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光绪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市)东昌坊口。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豫才。笔名除鲁迅外,还有邓江、唐俟、邓当世、晓角等。小时享受着少爷般的生活,慢慢家基衰败变得贫困。青年时代受达尔文进化论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898年鲁迅从周樟寿更名为周树人。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1918年以“鲁迅”为笔名,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在此之前,他是一名医生,因战乱奋起改行为作家。鲁迅生平是一个“爱书如命”的人。1927年与许广平女士结合,生有一男名周海婴。1936年10月19日因病逝世于上海。著作收入《鲁迅全集》,作品及《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共十六卷)。2005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共十八卷)。他的著作主要有《祝福》、《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鲁迅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家庭背景 出生日期:清光绪七年辛巳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 出生地:生于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东昌坊口新台门周家,鲁迅原名樟寿,字豫山、豫亭、豫才。至三十八岁,使用鲁迅为笔名。 祖父周福清(1838一1904),原名周致福,字震生,又字介孚,清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曾任江西金欲县知事,此时正在北京任内阁中书。后任内阁中书。 父亲周伯宜(1861一1896),字伯宜,曾改名文郁,秀才,闲居在家。 母亲鲁瑞(1858一1943)当地举人鲁希曾三女,思想颇为开通,出身于绍兴近郊安桥头一户官宦人家,没念过书,但以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学力。 家庭: 在绍兴,周家算得上一门望族,做官经商且都不说,单是人丁的繁衍,就相当可观,所以到鲁迅出世的时候,周家已经分居三处,彼此照应,俨然是大户了。鲁迅的祖父周介孚,出身翰林,做过江西一个县的知县老爷,后来又到北京当上内阁中书,成为标准的京官。绍兴城并不大,像周介孚这样既是翰林,又做京官的人,自然能赢得一般市民的敬畏。周家门上那一 quot;钦点""翰林"的横匾,正明白无误地宣告了周家的特殊地位。鲁迅真是幸运,他的人生长途的起点,就设在这样一处似乎距乐园相当近便的地方。 这就使鲁迅获得了一系列穷家小户的孩子所无法享受的条件。家里四五十亩水田,就是周介率不从北京汇一文钱回来,日常生计总是绰绰有余,足以将贫困从他身边赶得 远远的。周家是讲究读书的,周介率甚至有过让儿孙一起考取翰林,在门上悬挂着“祖孙父子兄弟叔侄翰林”的匾额的雄心,那种书香人家的气氛,自然相当浓厚,鲁迅家中有两只大书箱,从《十三经注疏》和《四史》,到《王阳明全集》和章学诚的《文史通义》,从《古文析义》和《唐诗叩弹集》,到科举专用的《经策统纂》,甚至《三国演义》和《封神榜》那样的小说,都挤挤地堆在其中,不但自己家里有书,众多亲戚本家 中,不少人也藏书甚丰,而且不单是那些枯燥难懂的正经书,更有许多使小孩子非常喜 欢的好玩的书,从画着插图的《花镜》,到描写少男少女的《红楼梦》,几乎什么都有。 一次,一位亲戚甚至允许鲁迅到一间堆满杂书的小屋于里自由翻拣,他推开那房门的一刹那间,脸上的表情会是多么惊喜!从六岁开始,鲁迅就开蒙读书,先是随本家亲戚学,后来又被送到绍兴城内最有名的一家三味书屋去读经书,《论语》、《孟子》……甚至连古旧难懂的训诂书《尔雅直音》,也在塾师的指导下读了一遍。自然,要他自己说, 一定不觉得这样读书有什么快乐,但是,一个小孩子初生人世,不愁吃穿,又受着书香门第的熏陶,有傅学的老师指点,能够日日读书,还能用压岁钱自己买喜欢的书来读,这实在是那个时代的小孩子能够享受的最好的条件了。 鲁迅全集 中国是个讲究父权的国家,独多那种粗暴专横,将子女认为私产的父母,你就是生在再富裕的家庭里,倘遇上这样的父母,你的童年仍然会被糟蹋得暗淡无光。鲁迅的运气如何呢?周介孚虽然脾气暴躁,有时候要打骂孩子,但在教鲁迅读书这件事上,却显 得相当开通。那时一般人家的孩子,开蒙总是直接就读四书五经,叫一个六岁的孩子天 天去念"学而时习之",他会多么痛苦?周介孚却不这样,他让鲁迅先读历史,从《鉴略》开始,然后是《诗经》,再然后是《西游记》,都是选小孩子比较感兴趣的书。即使读唐诗,也是先选白居易那些比较浅直的诗,然后再读李白和杜甫,这就大大减轻了鲁迅开蒙的苦闷。祖母更是特别疼爱他,每每在夏天的夜晚,让鲁迅躺在大桂树下的小板桌上,摇着芭蕉扇,在习习的凉风中给他讲故事,什么猫是老虎的师父啦,什么许仙救白蛇啦,鲁迅直到晚年,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的兴味和惬意。鲁迅的父亲周伯宜,神态一本正经,却比祖父更为温和。他家教虽严,却从不打小孩子。鲁迅在《朝花夕拾》的那一篇《五猖会》中,记过他一件事,就是在小鲁迅那样快乐的时刻,偏偏逼他去背书。可实际上,周伯宜平时对儿子们的读书,监督得并不紧。在日常管教上,更常常很宽容。 有一次鲁迅和弟弟偷偷买回来一本《花经》,被周伯宜发现了,他们又害怕又绝望,因 为这是属于闲书,一般人家都不许小孩子看的:"糟了,这下子肯定要没收了!"谁料周伯宜翻了几页,一声不响地还给了他们,使他们喜出望外,从此放心大胆地买闲书,再不用提心吊胆,像做贼似的。至于母亲鲁瑞,对他的挚爱就更不必说了,几个孩子当 中,她最喜欢的就是鲁迅。从人情来讲,父母总是爱子女的,可由于中国人祖传的陋习,这种父母之爱竟常常会演化成对幼小心灵的严酷的摧残。当然不能说鲁迅就没有遭过这 样的摧残,他后来会写《五猖会》,就说明内心也有深刻的伤痕。但总的来说,他还是相当幸运的,至少在童年,他经常都是沐浴在温和宽厚的长辈之爱中。
2023-09-11 20:27:151

鲁迅的简介,及个人资料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仿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以及大量杂文。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为了发表斗争文章而又不被反动派所迫害,先后用了一百多个笔名发表文章。他的性格:含蓄,幽默,风趣,热爱生活,喜欢孩子……
2023-09-11 20:27:457

鲁迅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鲁迅先生青年时代曾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精神。鲁迅先生一生写作计有600万字,其中著作约500万字,辑校和书信约100万字。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诗歌、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可谓知言
2023-09-11 20:28:293

鲁迅简介100字左右(快!!!)

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 人称“文教思革”.光绪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市)东昌坊口,祖籍河南省汝南县。儿时享受着少爷般的生活,慢慢家基衰败变得贫困。青年时代受达尔文进化论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后面为补充:1898年鲁迅从周樟寿更名为周树人。1902年公费至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因战乱奋起改行为作家,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见《呐喊》自序)。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广州、绍兴任教。1918年以“鲁迅”为笔名,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7年与许广平女士结合,生有一男名周海婴。1936年10月19日因病逝世于上海。著作收入《鲁迅全集》,作品及《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后于1981年出版《鲁迅全集》(共十六卷)。2005年出版《鲁迅全集》(共十八卷)。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小说中《祝福》、《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较为知名。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2023-09-11 20:28:501

鲁迅的简介

《佣兵天下》情节比较紧凑 ,有各种叙事手法(倒叙 插叙等),而且有个人探险和大陆征战等多种元素魔法与魔兽相结合 《搜神记》作者:树下野狐 推荐理由:文笔华丽,想象奇瑰,堪称玄幻大作。强力推荐。《蛮荒记》是搜神第二部作者:树下野狐 推荐理由:文笔华丽,想象奇瑰,堪称玄幻大作。强力推荐。《暗黑之路》作者:萧鼎 推荐理由:善于刻画阴沉,冷静的王者。对其中的政治斗争的刻画也有独到之处。强力推荐。 《升龙道》――作者:血红 故事讲述一个因为很小的原因被驱逐出师门的人被迫流落英国,在异国他乡独自挣扎求存的人。一个天生不认同伦理的人。一个在众多战争的夹缝中间苦苦的追求力量极至的人。一个将友情看的比生命更重要的人。精彩的人生,精彩的故事精彩的升龙道。喜欢修真类小说的朋友值得一看。 《幻刃仙缘》――作者:游兮 淩乱秋本书的主角只因为生性贪玩任性,因玩游戏PK到了不应该PK的人,被真实中的人逮到被困又连累到家人脱困后又迫卷入争夺神器之战和寻找家人,又因为好运不断和美女不断如燕依依身世神秘,多重人格,与小秋情缘纠缠三界,修为深不可测。 梅若雨:仰华城首富梅龙岩之女,后掌管梅家遍及全大陆的资产,生性温柔可人,喜爱主角。连清寒:修真界第一阶美女,性格娇蛮,但心地善良,在淩乱秋无意的帮助之下,练成顶级绝技“绝对防御”。踏上不断晋级之路。 -----《邪气凛然》,都市黑帮,前60章比较YY,后期很棒, -----《恶魔法则》穿越,异界,魔法,玄幻 ,是极品书, -----《诸神的黄昏》科幻,玄幻,超术,还被改成了网页游戏,而且是作者本人监制的,我还玩了一段时间 -----《天擎》网络,黑客,个人势力,一个天才少年的故事,还不错 -----《回到明朝当王爷》穿越,历史题材的精品,历史题材中第一本正真意义上的精品 -----《一路彩虹》写的是2000年左右是的创业之路,平凡的人,不平凡的路,可以一看 -----《狼神》,狼变成人的故事,个人呢认为一般,简直不敢相信是月关的书 -----《大争之世》穿越,历史,战国,很不错的书,正追看中,月关似乎又找到感觉了 -----《庆余年》是重生的极品文啊!读起来特别的舒服,对人物的刻画及其细腻,细节的描写同样无可挑剔,如果要一定要我去捧某写书大大的臭脚的话,我一定会选猫腻,神书啊,极品中的极品,我甚至连他写书后的4、5万字的总结都放过,迷糊中觉得,猫大就是总写也写那么好! -----《朱雀记》是修真的书,作者的文学功底非常棒 -----《亵渎》,玄幻魔法的巅峰之作,新人必看之书啊 -----《佛本是道》,三教(截、佛、阐)封神之争的力作,中后期些的大气磅礴 -----《黑山老妖》,穿越,明末清初,半修真,写杀的不少,但写的这么理直气壮的不多,且,确实不错 -----《龙蛇演义》,现代,武功,写国术的极品文,必看 -----《魔兽领主》,异界穿越,关键词:巫塔,驯化,杨凌,牧树人,魔兽、巫术 -----《僵尸医生》玄幻,修真。一个化身医生,卑鄙,一个亦正亦邪的僵尸医生 -----《极限杀戮》 类____别:异能/动作/冒险,未来 -----《貌似高手在异界》本书是穿越异大陆的小说 -----《兵人》玄幻,次数我没看过,据说还不错 -----《神墓》超术,武功,神魔,总之是不错的一本玄幻书 ------《长生界》,修真,龙,圣兽,和《神墓》风格相近的一本书,连载中,就目前看,必将是又一本极品书 -----《小兵传奇》,未来,星战,奇幻类作品的霸道文章,05年的风云小说 -----《飘渺之旅》,修真,修真作品的开山之作,后期的小说中,层次的划分多始于此书 -----《岐天路》-,《飘渺之旅》的续集,就是短了点,貌似没有结局,闲得无聊可以看看 -----《超级进化》奇幻类别作品,关键词:未来,进化,异能,超术,生命功法。多奇思,较为耐看 ------《飘渺神之旅》,修真,《飘渺之旅》的续集,且写的不错,结局很有意味 ------《龙域》,现代,异能,超术,曾创下起点月订阅量最高的记录 ------《网游之众生1》网游,写的一般 ------《网游之众生2》网游,写的好事一般 ------《邪神传说》异界,玄幻魔法,文笔和内容都一般,不过还是可以一看的,起点的排行也挺高的 ------《幻神》穿越,异界,魔幻,幻兽,杀戮,四圣兽,一般,主要是文笔一般 ------《网游--梦幻现实》,网游,故事讲述主角如何在游戏的影响下,从一个懦弱的,被人欺凌的人,变成一个纵横黑白两道,网游内外的超级霸主的,还可以 -----《大地武士》异世大陆,玄幻,穿越。简介:千招尽算独孤剑 兵锋百裂回马枪 神力开山挥斧钺 技断江河不绝刀 只身对阵疯魔棍 影惊四海双尖叉 ...=======简介看起来挺牛叉的,其实吧,云天空的最大缺点就是文笔一般,文章的故事性趋于 小白 化,不过拿来做消遣还是不错的。另注:此书连载中 ------《星辰变》,修仙书,文笔一般的快餐类文学,是西红柿的特点,也是他最大的缺点 ------《盘龙》,异世大陆,神,七星恶魔,主神,魔法,位面,连载中的新书,又一典型的快餐文学 ------《寸芒》,修仙,小李飞刀的后人,破碎虚空,西红柿的成名作,因为这本作品,西红柿被大量读者所知道 ------《星峰传说》,西红柿的早期作品,还可以 ------《无限恐怖》 无限流的开山之作 生化危机,异形,咒怨,猛鬼街,死神来了,其实还是感觉像变异的网游 ------《无限未来》都市, 没看过,据说还可以 ------《魔法纪元》 玄幻 没看过,据说此书一般,实在闲得无聊可以看看 ------《莲花宝鉴》,玄幻,异界,穿越。这是一个关于童子功的故事,一个可怜的男人,被人强迫学了一套阴毒的功法,神功大成之前不得近女色,不然《莲花宝鉴》便会‘咔嚓"一声帮他自宫!! 至于如何才算成功,这就要靠某位可怜的男人拼命去做善事,行善积德,积攒那么‘一点点"微不足道的仙家愿力。 于是,我们的主角誓要拼搏奋斗,做遍天下善事,助尽...-------------------------------此书不错,很值得一看 ------《异界兽医》,穿越,异界,玄幻,兽医。龙?算什么!比蒙巨兽?一边趴着去!所有魔兽都给我老实点!!惹火了老子有你们好看的! 国王?没听过!帝国首富?把钱留下!大陆第一高手?垃圾!没有金币美女,就等着你们的魔宠病死吧 靠!我是兽医我怕谁?! 一个兽医,在一个以魔兽为国家最终武力的大陆,会发生什么事情? ...-------------------------------此书不错,值得一看
2023-09-11 20:29:185

鲁迅先生的资料

鲁迅先生的资料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鲁迅的文学史思想极为丰富深刻,发出具有时代特色的熠熠光辉。他创造性地从事了文学史的编撰工作,留给后世两部文学史专著——《中国小说史略》和《汉文学史纲要》,为我国的文学史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扩展资料:????1908年8月,鲁迅从日本回国,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任教,担任初级部的化学和优级部的生理卫生课,同时兼任生物学科的翻译。他在编写的《人生象学》讲义中,冲破禁区,写了鲁迅对科学普及的主要贡献,是在他的著作和翻译方面。他1898年编《莳花杂志》,1902年著《说钼》和《中国地质略论》,与别人合编《中国矿产志》,翻译了法国科学幻想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月界旅行》和《地底旅行》,1904年翻译了《北极探险记》,1907年著《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1930年翻译《药用价值》,1933年著《“蜜蜂”与“蜜”》等等,直到生前最后时刻,还念念不忘翻译法国科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鲁迅的这些著作和翻译作品,在当时起到重要作用。《说钼》是我国最早介绍法国居里夫人发现镭的经过的论文。《中国地质略论》和《中国矿产志》,是我国最先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研究中国地质的著作。当时8个月内连续3次再版,可见影响很大。鲁迅还大力倡导创办科普杂志。1925年,他在《华盖集·通讯》中写道:“单为在校的青年计,可看的书报实在太缺乏了,我觉得至少还应该有一种通俗的科学杂志,要浅显而且有趣的。”在中国,他还最早提出用幻灯和电影一类的形式来介绍科学知识。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鲁迅鲁迅:简历个人资料鲁迅简介资料【人物评说】鲁迅是20世纪的文化巨人,他在小说、散文、杂文、木刻、现代诗、旧体诗、名著翻译、古籍校勘和现代学术等多个领域都有巨大贡献。成就鲁迅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他的婚姻,从更广阔的角度来讲,或者称之为命运。在那个时候,鲁迅不休朱安其实是为她好,朱安是个受封建教育残害的女子,鲁迅如果与之离婚,朱安势必不会再嫁,甚至会使朱安在那个社会中备受歧视。与朱安的婚姻不能拒绝却又无从改变,她彻头彻尾就是旧思想残害的女性代表。许广平确实是鲁迅人生道路上的红颜知己,鲁迅与许广平于1926年相遇并相恋,在与许广平相恋后,她的思想也让鲁迅深受影响,鲁迅立即摆脱创作的低谷,他的思想也比以前更为激进,创造了更多鼓舞人心的作品。鲁迅其实只是想找个精神上的伴侣,不用与他齐高,但他内心也希冀与他般配。遗憾的是,命运开了个玩笑。【鲁迅与许广平】我寄你的信,总喜欢送到邮局,不喜欢放在街边绿色铁筒内,我总疑心那里是要慢一点的,然而也不喜欢托人带出去,于是我就慢慢地走出去,说是散步,信收在衣袋内,明知被人知道也不要紧,但这些事自然而然似觉合有秘密性似的。信送到邮局,门口的方木箱也不愿放进去,必定走到里面投入桌子下。【亦学亦友的爱恋】鲁迅,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绍兴城内东昌坊新台门周家,原名周树人。1892年,入三味书屋读书,后因家道中落,全家避难于乡下,常遭人冷眼,连家族分房都是既差且小,倍感世态炎凉。1898年,鲁迅入南京水师学堂。之后又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务铁路学堂。1902年3月,公费赴日本留学。刚开始先学习了日语,后来转学医学。后来因为母亲的要求,鲁迅不得不回家接受了家里订的婚约与朱安结婚。但很快他又返回日本继续求学去了。他和朱安过着无爱的夫妻生活达二十个春秋,而朱安就一如传统的绍兴太太般地做着家务,奉养着母亲。1909年,鲁迅回国后,教过书,也曾在政府任过职。1918年5月,以鲁迅为笔名发表《狂人日记》,抨击了家族制度与封建礼教的弊害。随后几年又发表了《阿Q正传》《伤逝》《孔乙己》等小说。1923年秋天,鲁迅到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讲课,认识了许广平。许广平,1898年2月12日出生于广州。1923年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虽然当时正值花季,但早有着远大的报国之心,因此对鲁迅既好奇又崇拜。鲁迅上课的那天,许广平就坐在教室的第一排。当时,鲁迅穿着褪色的暗绿夹袍,褪色的黑马褂。衣身上许多补丁,连皮鞋的四周也满是补丁。在许广平的印象里就是一团的黑。那补丁呢,就是黑夜的星星,特别熠眼耀人,两寸长的头发,粗而且硬,笔挺地竖立着,真当得怒发冲冠。讲课速度很快,往往铃声一响就不见了人影,但也没有一个人逃课。在与鲁迅接触之后,许广平发现鲁迅是一个平易近人而又和蔼幽默的人,所以在后来的课堂中,许广平就放松了很多,在课堂上也表现得格外积极,因此,在鲁迅的眼中,她是一个聪明又有才气的学生。1925年3月,许广平写信向鲁迅求教,他们之间有了进一步的接触,原本疏远的师生关系有了突破。1925年8月8日,因一篇《女师大启事》文,刘和珍、许广平等15名学生被认为是恣意扰乱,极端破坏,要家长、保证人从速来校领回该生即日出校。正当许广平惊恐走投无路之际,鲁迅冒着风险伸出了援助之手,邀请许广平住到了他的家里。在鲁迅家中,许广平经常帮鲁迅抄书稿。1925年,许广平第一次向鲁迅表达了自己的爱。但刚开始鲁迅有所犹豫,因为他考虑到许广平要面对妻妾的名分问题。同时,鲁迅的一言一行都会受到社会的关注。另外,中国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老师同学生是两个辈分,所以老师同学生恋爱那是不可想象的。1925年10月12日,许广平以平林笔名,在鲁迅主编的《国民新报》副刊上,发表了《同行者》一文,表示要与鲁迅携手同行,一心一意地向着爱的方向奔驰。1926年8月,鲁迅离开北京赴厦门大学任教,许广平同车南下,到广州的广东省立女子师范学校任训育主任。1927年1月,鲁迅到了广州,担任中山大学教务主任兼文学系主任,许广平任他的助教。同年10月18日,两人同居于上海东横滨路景云里第二弄二十三号。当消息传出后,许多人为此进行了长时间的非议与指责。在上海时,鲁迅专心从事写作。为了支持和帮助鲁迅,许广平放弃了工作。精心照料鲁迅的饮食起居,还替鲁迅查找有关资料,抄写稿件,与鲁迅共同校对译著等。1929年,许广平生子,鲁迅为其取名周海婴。1930年,鲁迅因革命斗争被国民党通缉,许广平曾多次陪同鲁迅外出避难。1933年5月,两人将此前的书信编辑成《两地书》出版,作为他们爱情的见证。1936年1月,鲁迅的肩及肋骨出现剧痛,医生诊断为胃疾,但一直发烧。到了6月份,略有好转,大家都以为他的病已经好了。但是到了10月18日黎明前又发病,气喘不止,19日上午5时25分逝世。此后的数十年里,许广平决心完成鲁迅的未竟之业,整理编写了大量的鲁迅遗文,直至1968年3月3日,在北京逝世。奥斯卡·王尔德简介_个人资料奥斯卡·王尔德简介_个人资料奥斯卡王尔德于1854年生于都柏林,曾就读于都柏林的三一学院和牛津的麦格达林学院。在他最风光的年代,他被推崇为知名作家及语言大师达十五年之久。他奢华的生活引领着社会时尚,他唯美的思想掀起了文学史上著名的唯美运动;他装扮奇特,天性直率这一切使得他声名大噪。而作为一名天才诗人和优秀的文艺批评家,他文学上的成就主要在于他的诗作、小说,而最主要的是剧作,其中《真诚最要紧》被公认为他的传世杰作。王尔德特立独行,放浪不羁。他广交朋友,也为自己树敌众多。1895年在一连串的不幸事件之后,他被宣判为猥亵罪而入狱服苦役两年。1897年获释出狱后,他流亡海外,大部分时间在法国逗留,最后死于巴黎。王尔德最后的岁月是在凄凉孤寂、自暴自弃中度过的。他声名扫地,穷困潦倒。但是他的智慧和他的作品却并不因此而退色,依然光芒四射。编者简介编者玛利亚利奇系《奇耻大辱》一书的作者。该书也已由麦克奥马拉图书有限公司出版。2000年是英国文坛著名人物爱尔兰作家、社会名流、更是一位才子的奥斯卡王尔德辞世100周年。然而就在100年前,他的不朽英名在顷刻间毁于一旦。今天的我们思索一下其中的原因还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吧!给了王尔德致命一击的武器实在是太不起眼了只是一张最平常不过的小小的名片。不过,上面多了这么一行潦潦草草的字:给奥斯卡王尔德道貌岸然者。写这行挑衅的字的人是一位性情暴躁的贵族约翰舒尔图道格拉斯,八世昆士白利侯爵。他在自己的夜总会里把这张名片交给王尔德,想以此惹火这位声名正如曰中天的作家,使他在一怒之下做出蠢事或者说出蠢话。侯爵的用心非常清楚:他想让他的小儿子阿尔弗雷德道格拉斯勋爵与年长他16岁的王尔德断绝往友,也为自己树敌无数。他的敌人终于等来了好时机:维多利亚晚期的英国被触怒了王尔德的地位一落千丈,从峰顶跌到了谷底,他不再是社交界的宠儿了。但他还在背水一战。在4月26日法庭开庭的当天,尽管证据对他不利,他还是为自己做了精彩辩护,以致于陪审团都难以定夺,案件不得不重新审理。这一次长老会占了上风,1895年5月25日王尔德被判有罪,服苦役两年。此时距他的剧作《真诚最要紧》的成功首演仅仅三个半月。1897年5月刑满获释的当晚,王尔德登上了开往法国的轮船。此时的王尔德名誉扫地,众叛亲离,妻子和他离了婚,永远不许他见到自己的孩子。他从此再没踏上英国的土地。他化名塞巴斯蒂安梅尔莫斯从事写作,希望东山再起。到头来,这一时期他的作品却只有一部《利丁监狱之歌》在法国写成,1898年在英国发表时没署名。流亡法国期间尽管王尔德偶有朋友造访,包括忠诚的罗伯特罗斯、马克斯-比尔伯姆,甚至还有他的波宝,但王尔德的生活非常痛苦,他孤独寂寞、自暴自弃,饱受病痛的折磨。1900年11月30日,王尔德耳部感染引发脑膜炎在巴黎病逝。他在贫病交加、痛苦寂寞中结束了一生,享年46岁。像王尔德这样跌得这么快、这么重的作家实在是绝无仅有。王尔德被判入狱后,他的剧作遭到了禁演,作品也不再出版。在维多利亚晚期的英国虔诚保守、恶语中伤的重压下,一代才子王尔德就这样轰然垮掉了,他成了人们心中世纪末颓废派文人中的品行堕落的典型。也许他很快就会作为一名文坛怪杰湮没在人们的记忆中。然而,没有了王尔德的世界很快就凸显出了不同:缺少了他,不但英国的戏剧界,整个文学界乃至时尚界都贫乏了许多。于是渐渐地,他的剧作重又登上了英国的舞台,他的短篇小说和其他作品也重又出版发行。渐渐地,人们重又开始记起了他的举止做派,更记起了他令人目眩的机智诙谐。而在他离开人世百年后的今天,王尔德在世界的每个角落仍在赢得新的崇拜者。作为剧作家,他作品中的精彩语言被广为引用,在戏剧界除莎士比亚外无人能与他抗衡;作为一代才子,他诙谐幽默的可爱形象长久地活在人们的心中,有此殊荣者寥寥无几。去世前不久,王尔德接过一杯香槟,对朋友说:如果新的世纪来临而我还依然活着的话,那英国可真的受不了了。然而,在又一个新世纪又一个新千年即将来临的今天,王尔德却依然雄踞着英国文坛的重要一角。也许人们会奇怪王尔德为何位尊若此,因为他并非著述颇丰、题材多样,他的著作并不多,且多为讽喻之作。个中原因也许在于他人性的丰富多面吧!诚然,王尔德并非文学大师,他只是一个文坛才子,但他的含义可不只这些。他虽然一直以唯美主义者和妙语连珠的智慧才子的面目示人,其实他一直藏而不露的是他的热情、包容,他是逆境中我行我素的风流才子,他对人生、对人类的虚荣有入木三分的理解。作为《王尔德的绝妙睿语》的前言,这最后一句一定要留给他自己:我们都是掉到地沟里的人了,可有的人却还在悠闲地数星星。张海迪名言,张海迪的简介资料张海迪的简介资料:张海迪,汉族,山东省文登人,中国著名残疾人作家,哲学硕士。1983年3月7日,团中央举行命名表彰大会,授予张海迪优秀共青团员光荣称号,并作出向她学习的决定。1960年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自学完成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学习,并学习针灸,在当地行医。1982年7月23日同王佐良结婚。1983年中国共产党决定将张海迪树立为宣传偶像。张海迪得到了两个赞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张海迪历任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2008年11月当选中国残联第五届主席团主席。张海迪名言:1、只要心还在跳,就要努力学习。2、一百次倒下,就要一百零一次地站起来!3、天才都是在痛苦中诞生的。4、我感谢生活给了我一支能说话的笔,它让我去倾诉了,去抗争,我不仅活着,而且在写作中放飞了心灵。5、作为女性,应该宠辱不惊,或者说荣辱不惊,这是一种人生境界。6、今天我们的生活依然需要澎湃的激情,一个人有了激情才会热爱生活,才有生活的动力。7、在人生的道路上,谁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就看你能不能战胜它。战胜了,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强者。8、像所有矢志奋斗的人一样,我把艰苦的探寻本身当做真正的幸福。9、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只小船,理想是小船的风帆。10、在困境里,要树立信心,相信一切都会过去,还要自我鼓励,以乐观的心态战胜困难。11、当你突然面对那么多的闪光灯、笑声、掌声,调整自己最重要,该做什么还是做什么,必始终像一泓碧水,那么蓝,那么深。12、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13、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14、我像颗流星,要把光留在人间。15、如果没有不断更新的爱情,婚姻的花朵就会枯萎。16、假如真的有假如的话,我是一个健康的人的话,我想我会做的比现在,比今天还要好。17、一个人要奋斗,内在的力量才是永恒的,总是依靠别人鼓劲是不会长久的。18、我是一个有理想的人,不愿意一生无所作为,做一个无聊的人。不多学些东西,我就不舒服。我愿把我的一生献给我喜爱的事业。我的腿虽然不好,可是多年我一直是那样的乐观,对美好的生活充满激情。19、如果我能站起来的话,我想我试试跳舞,真的,这是我内心深处的一种最大的愿望。虽然我这么多年没有跳过舞,但是我一直没有停止生命的舞蹈,我想生命的舞蹈可能比现实的舞蹈更美丽。王阳明简介_个人资料王阳明简介_个人资料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宋代大学者张载提出的儒家最高道德理想,以此来形容王阳明的一生亦不为过。王阳明出生于明朝中叶,在那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学术委靡之时代,他怀着成为圣贤的抱负,以天下苍生为己任,创下了令人瞩目的世功和学说。王阳明命途多舛,屡试未中,及第之后入朝为官,在任兵部主事时,因反对刘瑾等宦官为政,被贬谪为龙场的驿丞,后来受朝廷重用,平乱屡建世功,荣封新建伯,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在学术思想方面,他钻研朱熹格物致知的儒家思想,对存天理、灭人欲之说产生了疑惑,认为朱子学说不是真正的圣人之学,心学才能解释其中的困惑。从而转学陆九渊的学说,随后创立了心学。纵观王阳明的人生历程,虽然一路坎坷,但他世功显赫,学名昭昭,成为中国历史上在立德、立功、立言三方面都有显著作为的大家。中国著名学者郭沫若先生曾说:王阳明是伟大的精神生活者,他是儒家精神的复活者。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甚至认为,王阳明是近五百年来儒家的源头活水。可见,王阳明在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精神的传承和立新两方面的重要地位。王阳明的思想流传千古,响彻中外。王阳明的思想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心即是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心是天地万物的主宰,心外无理,心外无物,是心学说的基本观点。他认为人心是根本的问题,是产生善与恶的源头。任何外在的行动、事物都是受思想支配的,一切统一于心。针对当时社会言行不一的弊病,王阳明提出了知行合一之说,纠正了朱熹先知后行的知行观。他认为知行是不能够分离的,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总之,有知必有行,有行必有知。王阳明摸索的致良知的道路,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从百死千难中得来,是千古圣贤相传的一点真骨血。良知人人都有,致良知就是让心回到无善无恶明洁的本真状态,是通过主体的意识达到自我道德的修养,规范自我的行为。致良知被称为王阳明心学的核心部分。王阳明的一生都在坚持自度度人、成己成人的原则。从良知出发,人人皆是平等的,凡人也可以成为圣人。只要维护心为本体,做到心外无物,追求透彻的本心,胸怀洒脱、超然入圣,就没有什么困难可言!这个思想一出世,便产生了振聋发聩的作用,打破了程朱理学的禁锢,为委靡消沉的社会灌输了生机与活力,一时间心学占据了当时学术的主导地位。王阳明的心学旨在呼唤人的本体意识,着重强调个体本身的价值和自我人性的修养。心学不仅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对现在的社会也具有深刻的意义。为什么16世纪以来它在国内不温不火,反而广泛传播到周边国家,尤其是日本,乃至之后对明治维新产生了深刻影响。日本人写的《日本之阳明学》一书说:维新诸豪杰震天动地之伟业,殆无一不由王学所赐。20世纪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看到这样的场景:不论在火车上、电车上或轮渡上,凡是在旅行的时候,总看到许多日本人都在阅读王阳明的《传习录》,且有很多人读了之后,就闭目静坐,似乎是在聚精会神,思索这个哲学的精义。其二,王阳明的《传习录》为什么那么难读,以至于多有言说王阳明的故事、事功、事迹和其提出的如知行合一、心即理等著名论断者,而少有精读集心学之大成的原著《传习录》者,心学的精髓是什么,什么是本体,什么是一,为什么是一以贯之,为什么一定要亲自去读《传习录》,对人生、社会、现代发展与各类组织提升有何意义,等等。心学结论简单到极点,但简单是最终极的复杂。鲁迅一生的简短介绍鲁迅,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原名周树人,字樟寿,号豫才;“鲁迅”是其投身五四五四运动后使用的一个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鲁迅,1882年9月25日出生于绍兴都昌坊口一个封建士大夫家庭,7岁启蒙,12岁就读于三味书屋,勤学好问,博闻强记,课余喜读野史笔记及民间文学书籍,对绘画艺术产生浓厚兴趣,自此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他不囿于四书五经,多方寻求课外读物,努力掌握历史文化知识。绍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特别是众多越中先贤的道德文章,给鲁迅的思想以很大的熏陶和影响。鲁迅少年时代,祖父因科场案下狱,父亲病故,家道从此中落。鲁迅由一个封建士大夫大家庭的长房长孙,变成了一个破落户子弟。家庭所遭受的一系列重大变故,使少年鲁迅饱受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看到了“世人的真面目”,认识到封建社会的腐朽和没落。鲁迅母亲鲁瑞,农民的女儿,品格高尚,对鲁迅影响很大。1898年春,鲁迅离开故乡,满怀人生新的希望,考入了南京江南水师学堂,翌年,因不满学堂的“乌烟瘴气”,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他广泛接触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阅《时务报》,看《天演论》,深受维新思潮和进化论学说的影响,初步形成“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人”的社会发展观。鲁迅先生的主要事迹和贡献鲁迅先生生平事迹:鲁迅先生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官僚地主的家庭里,13岁那年,他原来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科举舞弊案锒铛入狱,此后他的父亲又长期患病,终至死亡,家境败落下来也因此卖了房子。家庭的变故对少年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家庭的变故和变故后的人生体验,也使鲁迅从少年时候起就亲近下层人民。他的外祖母家住在农村,这使他有机会接触和了解农民的生活。光绪二十四年,4月,入南京水师学堂,改名周树人。12月,被本家叔催促参加县考,中榜后以四弟患病为由不再参加府考,继续前往南京求学。民国七年5月,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载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民国十四年,“女师大风潮”进一步升级,鲁迅因支持进步学生正义斗争被教育总长章士钊免除佥事职务,同年,鲁迅向平政院状告章士钊。民国十九年,2月,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成立,为发起人之一。3月2日,出席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被选为常务委员,作《对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演讲。民国二十五年,10月17日病复发,18日黎明前疾病发作,气喘不止。19日上午5时25分逝世。扩展资料鲁迅是20世纪的文化巨人,他在小说、散文、杂文、木刻、现代诗、旧体诗、名著翻译、古籍校勘和现代学术等多个领域都有巨大贡献。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者,鲁迅创作的为数不多的小说建立了中国小说的新形式;他所创作散文更是“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他的所开创的杂文文体富有现代性、自由性、批判性和战斗性,是后世作家最常使用的“批判武器”,他所创作的杂文更是中国社会、政治、历史、法律、宗教、道德、哲学、文学、艺术乃至文化心理、民性、民情、民俗的百科全书。几乎所有的中国作家都在鲁迅开创的基础上,发展了不同的方面的文学风格体式。作为翻译家他大量的翻译了外国的文学作品、科学自然作品为开启民智,引入先进的科学文化思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作为美术爱好者鲁迅大量引进了西方木刻、版画作品,并在精神、理论和精神等多方面支持青年人学习木刻、版画艺术,极大的推进了现代木刻、版画在现代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为现代中国的美术事业做出卓越的贡献。鲁迅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他的精神深刻影响着他的读者、研究者,以至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现代作家、现代知识分子。鲁迅同时又是20世纪世界文化巨人之一。他创造了“内外两面,都和世界的时代思潮合流,而又并未梏亡中国的民族性”,并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的“现今想要参与世界上的事业的中国人”的文学。他与同时期的世界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一样,在关注本民族的同时,也在关注着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并做出了自己的独特贡献。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鲁迅收集到的1、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2、早年与厉绥之和钱均夫同赴日本公费留学,于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鲁迅”,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最为广泛的笔名。3、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2023-09-11 20:29:541

用简洁的话介绍一下鲁迅先生?

愤怒的小鸟
2023-09-11 20:30:047

鲁迅简介100字左右(快!!!)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凤凰故事新编散文集野草朝夕花石以及大量杂文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2023-09-11 20:30:5715

鲁迅先生背景介绍是什么?

鲁迅(1881—1936)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文化思想的先驱。原名周树人,字豫才,生于浙江绍兴城内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母亲鲁瑞,农民的女儿,品格高尚,对鲁迅影响很大。七岁入私塾“三味书屋”,读诗书经传,但他更喜欢野史、杂记,同时又喜欢美术和民间文艺。十三岁时,祖父因科场案被捕入狱,父亲又患了重病,家庭由小康而坠入困顿。十六岁那年,父亲去世,家里“几乎什么也没有了”。家庭经济地位的变化,使鲁迅饱尝了世态炎凉的况味,看到了封建社会的腐败和封建道德的虚伪。鲁迅幼年及祖父下狱后常住外婆家,使他有机会接触农民的孩子,了解农民的痛苦生活和勤劳朴素的品质。所有这些,对鲁迅后来的思想和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莱垍头条
2023-09-11 20:31:266

鲁迅简介

周树人
2023-09-11 20:31:596

关于鲁迅先生,你了解多少?把你的了解简要介绍一下。再为他设计一张名人名片。

初中很崇拜他,很喜欢他的杂文
2023-09-11 20:32:255

鲁迅一生的简短介绍

鲁迅一生的简短介绍如下: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十七岁之前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精神。鲁迅先生一生写作计有600万字,其中着作约500万字。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诗歌、评论、散文、翻译作品。评价: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2023-09-11 20:32:411

鲁迅简介

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等等,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等等。 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
2023-09-11 20:32:582

鲁迅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 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 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 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 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 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 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 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 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 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 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 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 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 出世。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 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 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 《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 《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 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 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 《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 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 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 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 《小说旧闻钞》等等。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 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 重建的鲁迅墓题字。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鲁迅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 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 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 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 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2023-09-11 20:33:107

鲁迅的生平简历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2023-09-11 20:33:503

鲁迅简介100字左右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汝南县。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鲁迅原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其投身五四运动后使用的一个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鲁迅的生平和创作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开始使用的笔名。鲁迅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官僚地主的家庭里,但在他13岁那年,他的原来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故入狱,此后他的父亲又长期患病,终至死亡,家境便迅速败落下来。家庭的变故对少年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是家庭的长子,上有孤弱的母亲,下有幼弱的弟妹,他不得不同母亲一起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天真活泼的童年生活结束了,他过早地体验到了人生的艰难和世情的冷暖。他经常拿着医生为父亲开的药方到药店去取药,拿着东西到当铺去变卖。在过去家境好的时候,周围人是用一种羡慕的眼光看待他这个小“公子哥儿”的,话语里包含着亲切,眼光里流露着温存。但现在他家穷了下来,周围人的态度就都变了:话语是凉凉的,眼光是冷冷的,脸上带着鄙夷的神情。周围人这种态度的变化,在鲁迅心灵中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对他心灵的打击也太大了,这使他感到在当时的中国,人与人之间缺少真诚的同情和爱心。人们是用“势利眼”看人待物的:对有钱有势的人是一种态度,对无钱无势的人又是另一种态度。多年之后,鲁迅还非常沉痛地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呐喊〉自序》)
2023-09-11 20:34:139

鲁迅先生的简介

  简介:   鲁迅生于1881年9月25日去世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2023-09-11 20:34:301

鲁迅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 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 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 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 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 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 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 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 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 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 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 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 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 出世。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 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 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 《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 《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 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 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 《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 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 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 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 《小说旧闻钞》等等。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 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 重建的鲁迅墓题字。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鲁迅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 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 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 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 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2023-09-11 20:35:028

鲁迅简介

鲁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中文名: 周树人 别名: 鲁迅,周樟寿,周豫才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 出生地: 浙江绍兴 出生日期: 1881年9月25日 逝世日期: 1936年10月19日 职业: 文学 作家,杂文家,思想家 毕业院校: 南京路矿学堂,仙台医学院 代表作品: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狂人日记》《朝花夕拾》 身高: 161厘米
2023-09-11 20:35:194

诗人鲁迅先生的简历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2023-09-11 20:35:433

鲁迅先生是怎样去世的?

鲁迅死与1936年10月19日.鲁迅之子周海婴在《回忆录》里披露,他和周建人、许广平均怀疑鲁迅之死与某日本医生须藤故意延误病情有关。1984年,上海鲁迅纪念馆组织了一批著名的肺科专家对鲁迅的x光胸片进行会诊。这些x光片拍于鲁迅逝世前4个月。专家们会诊后一致认为,鲁迅确实患有肺结核、肋膜炎,但这不是鲁迅的直接死因,直接死因是肺气肿造成气胸,压迫心脏,从而导致心力衰竭。据周海婴回忆,当时鲁迅的私人医生须藤并未采取有效措施,结合以往各种疑点和传闻,他认为鲁迅被误诊的可能性是存在的,甚至不排除被政治谋害的可能。有关人士呼吁,借鲁迅诞辰120周年之机,把鲁迅之死的疑点搞清楚,免成为历史疑案。假如鲁迅先生不被误诊,他会继续用他如鞭似剑的笔,向敌人投去一支支直插灵魂的投枪。这是人们看完这篇报道后所感受的最大遗憾了.
2023-09-11 20:35:524

鲁迅的简介?

..............................................................................................................................................................................................................................................................................................................................................................................................................................................................................................................鲁迅简介 鲁迅[1](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为豫才。浙江绍兴人,现代著名小说家,出生于浙江绍兴府城内东厂房口,汉族。他幼年丧父,生活寒苦,就靠母亲和姐姐帮人洗衣服维持生计。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阿Q正传》,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等16部。 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等,小说《祝福》、《阿Q正传》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赞同0| 评论
2023-09-11 20:36:124

介绍一下鲁迅的成长经历

少年时期一.光绪七年(1881年)9月25日(夏历辛巳年八月初三),生于浙江绍兴城内东昌坊新台门周家。幼名阿张,长根,长庚,学名周樟寿。二.光绪十八年(1892年),入三味书屋从寿镜吾读书,课余影描图画。与章闰水建立友谊。三.光绪十九年(1893年),祖父周介孚因事下狱,父周伯宜又抱重病,家产中落,全家避难于乡下。每每为父亲出入于质铺及药店,遭人冷眼。四.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父亲去世。家境益艰。于本年开始写日记。五.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家族开会分房,分给鲁迅他们的既差且小,鲁迅拒绝签字遭到叔辈们斥责,倍感世态炎凉。奋力求学:一.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4月,入南京水师学堂,改名周树人。12月, 被本家叔催促参加县考,中榜后以四弟患病为由不再参加府考,继续前往南京求学。二.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务铁路学堂,学开矿。这期间接触了赫胥黎的《天演论》,对他以后的思想具有一定影响。除读新书外,爱骑马运动,敢于和旗人子弟骑马竞赛。三.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1月,矿路学堂毕业。3月,公费赴日本留学。4月,入弘文学院普通科江南班(为日语学习速成班)。四.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剪辫。课余喜读哲学与文艺之书,尤注意人性及国民性问题。五.光绪三十年(1904年),4月,于弘文学院结业。6月,祖父介孚公卒,年六十八。9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肄业。六.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1月,课间观“日俄战争教育片”,深受刺激,决定弃医从文。6月,将学籍列入“东京独逸语协会”所设的德语学校。夏秋间,被骗回国与朱安结婚。旋即复赴日本,7月,从仙台回到东京,不再入学读书,专门从事文艺译著工作,此后几年通过不同方式学习了德语,俄语。七.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从章太炎先生学习,为“光复会”会员,并与二弟作人译《域外小说集》,期间生活艰难,以校对书稿补贴生活。八.宣统元年(1909年),《域外小说集》二册出版。迷茫困顿:一.宣统元年(1909年)8月,归国,任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生理学和化学教员兼任日本教员铃木珪寿的植物学翻译。二.宣统二年(1910年),8月,任绍兴中学堂教员兼监学。1911年,写个人的第一篇小说文言小说《怀旧》。三.民国元年(1912年),临时政府成立于南京,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八月任命为教育部佥事。从本年起至1917年,他大量抄古碑,辑录金石碑帖,校对古籍,其中也对佛教思想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四.民国六年(1917年),7月7日,因张勋复辟乱作,愤而离职,14日,乱平即返部。五.民国七年(1918年),1月,参加《新青年》改组,任编委。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鲁迅的一生,曾经与两位女性有过婚姻或爱情关系,一是当他26岁的时候,从日本回到绍兴在母亲鲁瑞的主持下与山阴朱安女士结婚;鲁迅自与朱安结婚之后,直至病逝为止,并未与她解除这种婚姻关系(鲁迅深知一旦休妻,朱安就会遭遇死亡或者非人的遭遇,于是未离婚),鲁迅在外的日子,朱安一直照顾着鲁迅母亲的生活,从未有怨言;二是当他47岁的时候,从广州抵达上海,即与长期追随自己的番禺许广平同志同居。鲁迅病逝后,朱安女士到亡故的十余年间,和许广平同志一样,也一直作为鲁迅遗属同社会保持着正常的联系。
2023-09-11 20:36:381

鲁迅简介

《狂人日记》、 《呐喊》、《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药》、《故乡》、《社戏》、《一件小事》、《风波》《彷徨》,《伤逝》、《祝福》;《故事新编》,《补天》、《奔月》、《理水》。 《朝花夕拾》(1927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 《野草》(1927年),《秋夜》、《过客》。 《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
2023-09-11 20:36:5011

鲁迅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正阳县),原名周樟寿、字豫山。母亲鲁瑞、父亲周伯宜。后改字为豫才,1898年去南京求学时改名周树人。鲁迅(周树人)是大哥 ,周作人是老二.周建人是老三(即风筝里的弟弟)。“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开始使用的笔名,从此成为世人最崇敬的笔名,鲁迅是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是其投身五四运动后使用的一个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1881年9月25日诞生。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等专集都被收录在各类教材中。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被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等。 1936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于上海。成千上万的普通人自动地来为他送行,在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三个字。 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鲁迅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鲁迅的作品充实了世界文学的宝库,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鲁迅曾因为母亲的安排娶朱安为妻,但朱安其貌不扬,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思想很陈旧,鲁迅的家乡绍兴有一种风气,看不起离婚的女人,鲁迅心善,不想让朱安沦落到如此地步,只好借出去工作为由,离开了朱安,后另娶了许广平,生下了海婴。朱安一生都没有和鲁迅圆过房,生不了孩子。鲁迅死后,是朱安为他守灵,但朱安死后却没人为她守灵,朱安终其一生始终是不幸的。
2023-09-11 20:37:2010

求鲁迅的简介

鲁迅简介 鲁迅(1881—1936)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年至1907年,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改良派展开大规模的论战时,鲁迅站在革命派一边,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重要论文。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封建制度进行猛烈的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并同早期共产主义者李大钊等取一致步调,坚决反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妥协、投降倾向。1918年至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坟》、《热风》、《旁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在这一时期,鲁迅开始接触马列主义,阅读过《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著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反动当局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教。1927年1月来到当时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四·一二”蒋介石反革命政变后,愤而辞去中山大学一切职务。其间,目睹青年中也有不革命和反革命者,受到深刻教育,彻底放弃了进化论思想。1927年10月到达上海,认真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1930年,左翼作家联盟成立,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学运动的主将。这期间,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组织,不顾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种种迫害,积极参加革命文艺运动,介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同国民党反动派御用文人及其他反动文人、反动文学进行不懈的斗争,逐步成为我国文化革命的旗手和无产阶级的伟大战士。1936年初“左联”解散后,响应党的号召,积极参加文学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1927年到1935年,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后十年的杂文,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地、深刻地分析了各种社会问题,表现出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和韧性的战斗精神。这些作品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专集中。鲁迅对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和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进步的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介绍外国进步的文学作品和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了大量中国的古典文学,批判地继承了祖国古代文艺遗产,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集》、《古小说钩沉》、《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等等。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1938年出过《鲁迅全集》(二十卷),新中国成立后,鲁迅的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
2023-09-11 20:37:484

去农业银行柜台可以转账到招商银行嘛?

可以电汇。手续费。
2023-09-11 20:34:426

单口相声是什么意思

单口相声的意思是:只有一个人表演的相声。单口相声一般又叫“单口”“单春”“单笑话”,这个名称是和“对口”和“群活”表演形式相对的,它是从民间故事和笑话发展、演变而来,兼有故事和笑话的艺术特点。两个人为对口相声,三个人以上为群口相声 。鉴于单口相声是由一个人演说可笑故事的表演形式,有些研究者认为它是中短篇小说的一种口头表述形式,其实两者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单口相声与中短篇小说同属于叙事性的艺术形式,从叙事状物、刻画人物等角度看,两者之间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但单口相声又有其独到之处,它在表达上并不一定像小说那么有头有尾,更主要的,也是它更为突出的艺术特性,在于它是一种风格独具的喜剧性的口头叙事体裁。与传统的叙事艺术(如评书、故事等)相比,单口相声在内容上侧重于反映人物之间的对话, 并主要依靠对话构成包袱、塑造形象。由于其创作中对包袱的组织要受情节、人物性格的制约,所以单口相声创作的难度很大。故事型的单口相声创作近年来已近于绝迹,议论型的单口相声则由于在内容与形式之问存在着不易克服的矛盾而让位于对口相声。
2023-09-11 20:34:431

宪法和宪政的区别

法律主观:宪法 是集中表现统治阶级建立民主制国家的意志和利益的国家根本法。 法律有广狭两层含义,一是指包括 宪法 、法律、行政 法规 、地方性 法规 等在内的一切规范性法律文件,一是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基本法律以及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 在上述中提到的“法律”是指普通法,就是指 宪法 以外的法律,其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低于 宪法 ,其制定程序也没有 宪法 那样严格和复杂,其内容涉及的是某一类社会关系。 宪法 与其他“法律”的区别就是:法律地位、效力、内容和制定主体、程序不同。根本法既 宪法 ,它规定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国体、政体、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因而在一个国家中享有最高的法律地们和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 的制定主体、制定程序及修改程序有比较高的严格的程序要求。法律客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条 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条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条 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2023-09-11 20:34:441

《针灸甲乙经》适合针灸疗法的疾病和症状有哪些?

《针灸甲乙经》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适合针灸治疗的疾病和症状等共计800多种。例如该书所分述的热病、头痛、痓、疟、黄疸、寒热病、脾胃病、癫、狂、霍乱、喉痹、耳目口齿病、妇人病等,也基本上达到了条分缕析,内容比较丰富,使学习者易于掌握的治疗学水平。
2023-09-11 20:34:441

奇迹的身后是付出议论文作文

1、奇迹的背后活着,是对生命的珍惜;坚强地活在痛苦中,更是一种对生命地依恋、不舍。然而能使人支撑这个生命地是一股庞大的,震撼人心地力量——生命地力量。虽然生命的脆弱就如同一颗小草,任人践踏,任风吹摆,任雨潮打。但只要有求生的意识和信念,为自己而努力奋斗,为自己的一生而活着,我相信终有一天,它能历经狂澜,变薄弱为力量;更能顽强自己的意志,创造生命的奇迹!从古至今,这股生命的力量激励着千千万万的人为生命奋斗拼搏。在冥冥中,我真真正正地看到了一个奇迹的诞生——海伦·凯勒。美国着名作家马克·吐温说过:“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伦,一个是海伦·凯勒。”她,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她不仅能在黑暗中为自己寻找光明,更为无望的世界带来了希望……她让为生命绝望的人类相信命运可以用双手去改变;她让为生命叹息的人类坚信命运无法掌握人的生死;她更让为生命而自暴自弃的人明白生命的可贵!海伦,是世界上所有人类的精神楷模;海伦,她更是世界的一个奇迹!当我翻开《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心里是三分惊喜七分好奇。然而当我翻完这本书中每珍贵的一页,我心中是汹涌彭湃的,又是惆怅万千的。它带给我的是惊讶,是感动,更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震撼着我。在整整的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岁月里,竟磨练出一个如此勇敢、坚强,有着顽强的求生意志的非凡女子。对于一个常人来说,三天——也就是72个小时,能办成的事根本就寥寥无几。但是对于海伦来说,三天似三十年。如果她能拥有三天的光明,她的心里满足和快乐……谁能想象年幼的海伦面对自己又聋又哑又瞎的现实曾经也堕落过,暴躁过,为上帝的无情而忿忿不平,但正是因为她在老师,莎利文的帮助下,正确了自己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并依靠着自己对生命的渴望和对光明的追求,竟奇迹般的重新振作起来,用那仅有的却又蕴藏着不可思议的力量的精神去创造更多的奇迹!日复一日,海伦成功了,她终于成功了!她借助了自己的双手看到了美丽的世界,听到了绚彩的世界。海伦终于又创造了一个奇迹……海伦的不幸与生活在黑暗中的痛苦是我一辈子都无法体会的,但她对生命的永不放弃是令世人刻骨铭心的。可能在一百年、一千年后,还会有人提到海伦·凯勒,还会回忆起这个创造生命奇迹的女士,诉说生命的珍贵与短暂……海伦的生命是非常短暂的,同时也是一种可惜。而我们这些花样年华的青少年有着青春美好的时光,难道就让它白白流逝吗?海伦·凯勒说过:“假如我有三天光明,我将把这三天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天,我要看人,他们的善良、温厚与友谊使我的生活值得一过。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变为白昼的动人奇迹。第三天,我要在现实世界里,在从事日常生活的人们中间度过平凡的一天。”海伦的三天就如此仅仅有条,可我们的时间和机遇还很多,可以创造美好的生活。光明对我们来说不是奢望,声音也不是可欲而不可求。对我们来说,并不缺乏身体上的组织结构,我们需要的是意志上的顽强,不向命运投降的,自强不息的精神!更重要的是要拥有一颗积极、乐观、敢于创造奇迹的心!
2023-09-11 20:34:452

定向考察干部的含义

定向考察干部是党委和其组织部门根据干部管理权限。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对确定的考察对象进行全面了解和公正评价,为干部选拔任用提供依据的一项重要工作。定向考察干部的方式考察方式一般采取个别谈话、发放征求意见表、民主测评,实地走访,查阅干部档案和工作资料,同考察对象面谈等方法,根据需要进行民意调查,专项调查,延伸考察。民主推荐按照职位设置全额定向推荐,个别提拔任职或者进一步使用,可以按照拟任职位进行定向推荐,也可以根据拟任职位的具体情况进行非定向推荐,进一步使用的,可以采取听取意见的方式进行,其中正职也可以参照个别提拔任职进行民主推荐。
2023-09-11 20:34:461

这次搬家准备新办一条宽带,挑选电信,移动还是联通更好呢

您好,中国移动有多种带宽的宽带业务可供您选择办理。选择中国移动宽带,更有大屏电视“移动高清”等多种服务内容。建议您根据全家的通信实际消费来选择合适的带宽产品,消费越高可以享受的带宽越高。以最受欢迎的1000M宽带来说,只需保底消费一定金额即可办理,套餐不仅包含宽带业务,还包含国内流量和国内通话。温馨提示:因地域、时间等因素,各地宽带资费和优惠或有不同。如您需要咨询或办理,可以登录中国移动APP宽带专区、拨打10086服务热线,或直接到当地移动营业厅咨询办理。
2023-09-11 20:34:422

六一对儿子的成长寄语

六一对儿子的成长寄语:1、亲爱的孩子们,今天是一个充满幸福和鲜花的节日!祝愿你们永远远离战争贫困疾病,让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因你们的存在而洒满阳光!祝福全世界所有的孩子们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2、儿童节到了,祝愿曾经是孩子的你:青春不老,保持一颗纯真的心,拥有甜美的微笑,孩童般的皮肤,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对未来抱有幻想和憧憬!3、正当芍药盛开,燕子飞来;正当玫瑰含笑,樱桃熟了,一年中的时节!芍药不及你美,樱桃不及你红,小弟小妹,儿童节快乐!4、一天天走远,一夜夜演变,一年年走远一个回不去的童年。一次次想念,一封封信笺,一条条短信送回你一个快乐的儿童节!5、六一儿童节,让我们一起穿逗逗的童装,露纯纯的童颜,用甜甜的童心,找美美的童趣,念乐乐的童年。愿我的朋友幸福快乐胜过孩童!6、在我们祝福天下所有的孩子儿童节快乐的这一天,也让我们每一个成年人回到童年,用最纯真的情怀最纯洁的心灵过一个快乐的儿童节!节日快乐!
2023-09-11 20:34:411

红色足迹手抄报资料 红色足迹手抄报资料怎样写

1、红色是英烈们的鲜血,红色是我们胸前的红领巾,红色更是那飘扬的五星红旗。众所周知,嘉兴南湖的红船曾经召开过一大,那么你们知道吗?上海中共一大会址也是党的诞生地。 2、我驻足凝望上海的中共一大会址,刚一走进,就被深深地震撼了。虽然只看见了矮小普通的房子,但我依然觉得这些赋予时代感的房子像山一样高大,闪烁着金色的光芒,不禁让我肃然起敬。 3、追寻着红色足迹,我们去参观了革命历史博物馆。那里陈列着许多旧照片。尤其是当我看到中国大使签下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照片时,更是义愤填膺,心想:落后就要挨打,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建设祖国!听爷爷说,他们儿时只能在凹凸不平的茅草房子里上课,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冬天的时候,冷风呼呼地吹进来,而他和同学们却穿着单衣单裤,在那里瑟瑟发抖地听课学习。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依然努力学习,而我们现在在明亮宽敞,设施齐全的教室里上课,又有什么理由懈怠呢?作为中华少年,我们更需要努力奋斗,把时代的接力棒传好。 4、追寻红色足迹,继续前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部历史征程的短片,它就像一个饱经风霜的老兵,在向我们娓娓诉说着当年毛主席一行人为了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奋斗历史。看完以后,我真觉得中国共产是一个了不起的组织,正如一首歌里唱的那样:“没有共产就没有新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家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平房盖上了楼房,现在又旧楼变新房。坑洼的泥沙路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道路两旁还种上了花草树木,村里的小河清淤打捞后也变得欢快明亮了许多。以前农村的脏乱差现象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美丽乡村建设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环境。让我感慨最深的就是现代医疗技术也日新月异,让人们的健康有了保障。一次肺炎住院的经历让我觉得现在的疗程操作十分便捷、有效。随着民生工程的进一步深入,我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提升。 5、沿着红色足迹,我们去“拜访”了一位名人,《资本论》的作者——马克思,时代进步离不开思想“巨人”。他的思想引领着中国等其他国家转变成了社会主义国家,走上了一条光明的康庄大道。我由衷地佩服这些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身的伟人。 6、汽车呀!请慢点儿开,让我们在这布满红色足迹的神圣土地上再停留片刻,让这些长满青苔的建筑上闪烁的金色光芒,永远照耀在我心中!
2023-09-11 20:34:401

什么是医学生规培政策?

2014年国家有了新的标准,将来从事临床工作的医学生必须参加规范化培训。1、医学生规培政策细则是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础上,培养能够独立、规范地从事疾病专科诊疗工作临床医师的可靠途径,主要培训模式是“5+3+X”,即在5年医学类专业本科教育和进行了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再依据各专科培训标准与要求进行2-4年的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成为有良好的医疗保健通识素养,扎实的专业素质能力、基本的专科特长和相应科研教学能力的临床医师。2、核心内容:“5+3+X”,即读完5年医学类本科后,以住院医师的身份再经过3年住院医师规范培训,还需要依照各专科培训标准要求进行2-4年的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3、目的:帮助医学生形成较为完整的毕业后医学教育体系,完整高素质临床医师的成长渠道。同时该政策也是深化医改、改善民生、打造健康中国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4、出台时间:该政策最早出现在2015年,2016年1月11日,国家卫计委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开展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住院医师规培后再加2-4年专科规培”。且认为“规培”应在经过认定的培训基地进行,以参加本专科的临床实践能力培训为主,同时接受相关科室的轮转培训和有关临床科研与教学训练。完成培训并通过全国统一的结业理论考试和临床实践能力考核者,可获得全国统一制式的《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5、待遇:国家补贴+工作医院基本工资+规培医院补助津贴
2023-09-11 20:34:391

欧亨利最后的常春藤叶的点评 200字左右的

生命因支点而美丽——也谈《最后的常春藤叶》的主人公 陶 洪(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高级中学) 《最后的常春藤叶》是美国著名小说家欧·亨利的名篇,在这篇小说中,作者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青年画家琼珊,不幸染上了肺炎,生命危在旦夕,医生和朋友尽了他们最大的努力,但琼珊对战胜病魔缺乏信心,固执地认为,当最后一片常春藤叶脱落时,她就会死去.于是,这片常春藤叶,就成了琼珊的生命之叶,希望之舟,精神支点.出乎读者的想象,虽历经深秋的大风大雨,这片常春藤叶,却始终骄傲地挺立枝头.于是,琼珊在它的激励下度过了难关,而帮助琼珊创造这一生命奇迹的老画家贝尔曼却感染了肺炎死去.苏教版教参把这篇作品的主人公锁定为贝尔曼,对此,笔者颇感不妥,其理由如下: 一、从主题看 反复阅读文本,我们自然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作者极力讴歌的,是人在生命的艰难时刻,要有坚定的活下去的信念.生命需要信念支撑,需要强大的精神支柱,在生与死、抗争与屈服之间,确立生命的支点,作出不懈的努力,才能战胜病魔,告别死亡.每个人都会遇到生与死的考验,关键看自己有没有信心,能不能去面对,有没有勇气去战胜它,能不能找到支撑生命的美丽支点. 文本给我们展示的琼珊,是一个对生活充满信心的姑娘,尽管出身卑微,生活对她并不青睐,但她热爱自己从事的绘画事业,满怀信心地渴望有一天能去那不勒斯海湾写生.即使在身染重病、危在旦夕的时刻,她也没有完全丧失生的希望,希望借助常春藤 叶延续自己的青春,尽管只是机械地数着阿拉伯数字,但其对生命的依恋和热爱,确实让人感叹不己.生命之树常青,常春藤叶不落,琼珊的生命就不会终结,去那不勒斯海湾写生的愿望就能实现.可以这样说,在琼珊生命最艰难的时刻,是最后这片常春藤叶给琼珊活下去的勇气和力量.曾有先贤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整个地球.对琼珊来说,则是——给我一片常春藤叶,我就能坚强地活下去.我认为,这就是作者要告诉读者的作品的主题. 当然,作品在讴歌常春藤叶给琼珊以生命的激励的时候,赋予了更广阔的背景:朋友们无价的友谊,无私的付出、关爱,医生精心的治疗、意味深长的提醒,苏艾精心的调养、热情的鼓励.更有老画家贝尔曼的英勇付出,所有这些,都是琼珊得以重生的不可或缺的源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欧·亨利大力讴歌的,是琼珊战胜病魔重新获得生命的勇气和力量.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寻求生命的支点,用美丽的支点把生命演绎得绚丽多姿,这才是值得称颂的人生,这也是读者阅读作品得出的主题.因此我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琼珊. 二、从线索情节看 阅读作品,读者可以清楚地看出最后的那片常春藤叶,是全文的线索.这片珍贵的树叶,放在深秋时节,放在风雨交加的夜晚,对琼珊来说,得之则生,失之则死,生命系于一片希望之叶.而作品的情节,是以琼珊为中心展开.作品以琼珊生病、病重、病危,窗外的常春藤叶成了她生命的支点,琼珊*最后的常春藤叶赢得了生命为明线,始终把琼珊放在中心主导地位.琼珊始终是矛盾的焦点,人物的核心,读者时刻关注琼珊与死神的搏斗,与命运的抗争.当然,作品巧妙地构思了双线,以贝尔曼是一个不太成功的画家,他在风雨 之夜画常春藤叶而生病,又因病重住进医院,最后死去为暗线.让死的壮烈衬托生的辉煌,把礼赞生命、热爱生命,生命因支点而美丽的主题演绎得淋漓尽致. 《最后的常春藤叶》赏析首先,是精简文字.在故事的开头,相当的篇幅在介绍华盛顿广场一侧的“艺术区”.看似闲笔的描写实际定义了整个故事的方向,并为故事中所有人物的出身背景,作出了最恰当的交代.对比现在网络上的绝大多数文字,我们可以看到明显的差别.换言之,作者们应该试图尝试一些不同以往的写作手法.不要再一上来就交代一个突兀的故事背景;每个人物上场,都单独介绍一下他们的长相和出身等等.这样类似说明书的写法,很难达成结构上的一致性.更不可能很快地构造出故事的整体感觉.短篇创作,尤其讲究气氛的烘托和感觉的传递.因此,一旦文字描述散了,基本上整个故事也就没法看了. 其次,是叙述的简练.《最后的常春藤叶》中,人物本身的描写非常少.除了对老画家有一小段外观描述外,两个女主人公的长相、穿着几乎没有涉及.这在现在作者的实践中,并非没有类似的情况.但出发点,恐怕截然不同.《最后的常春藤叶》中的简练,并不影响两个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相对于两个生命与一个孤独的朋友来说,长相与穿着都可以完全忽略.但如果将这种忽略视为一种定式,则可能适得其反.再比如故事中情节的推进呈现明显的单一线索,环环相扣,没有安排刻意的曲折和暗线.即便是故事最后,老画家死于肺炎.欧·亨利也没有故作神秘,而是让两个生者直接面对这个事实,然后故事戛然而止.换言之,所谓叙述的简练,无非是不要节外生枝.以我个人的经理,作者始终牢记自己想要表达的真正主题,然后反复推敲、删节故事中的文字,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是很难. 最后,话不能说尽.回到最开始的话题,欧·亨利最著名的写作特点,就是峰回路转的结尾.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却认为在那个冲击性的结尾之后,欧·亨利根本没有试图刻意地去改变主人公的命运.正如禽兽所说,那两个女画家的命运,无可避免地会重复老画家的宿命.如果不是过于乐观主义的读者,都无法否认这一点.但是,作者并没有利用自己“天神”的权力,直接去左右人物的命运.甚至没有让“公主”瞟见哪怕一点点“王子”的身影.反过来,在如此明显的宿命之下,作者也一样没有直白地放任主人公彻底颓唐、或者愤世嫉俗起来,成为“逆天的代表”.作者只是很平淡,或者说,很冷静地让整个场景和状态,永久地停留在了那个刹那.在没有任何解释或者延伸.剩下的,就全部交给读者自己去想象.实际上,所有关于这部作品的思考和感受,在我看来,都来源于这种不把话说尽的作品处理手段. 很多情况下,现在的作者都非常愿意自己跳出来说道理,甚至将自己的观点直接通过人物之口说出来.至于为了营造气氛或者达成某种作者需要的目的,随意摆布人物的命运和行为,就更是司空见惯.在短篇的创作中,这种现象的直接表现就是人物和情节的变化突兀和生硬的说教.换言之,作者创作的时候需要足够的冲动和写作欲望,但如果关不住自己的笔,急于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那就还不如不写故事,改写评论的好. 意境: 能够在讲述小人物的故事中,教给人们一些大道理,而且听上去很合理,即所谓的平凡中见伟大. 2
2023-09-11 20:34:361

单口相声是什么意思

单口相声的意思是:只有一个人表演的相声。单口相声一般又叫“单口”“单春”“单笑话”,这个名称是和“对口”和“群活”表演形式相对的,它是从民间故事和笑话发展、演变而来,兼有故事和笑话的艺术特点。两个人为对口相声,三个人以上为群口相声。鉴于单口相声是由一个人演说可笑故事的表演形式,有些研究者认为它是中短篇小说的一种口头表述形式,其实两者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单口相声与中短篇小说同属于叙事性的艺术形式,从叙事状物、刻画人物等角度看,两者之间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但单口相声又有其独到之处,它在表达上并不一定像小说那么有头有尾,更主要的,也是它更为突出的艺术特性,在于它是一种风格独具的喜剧性的口头叙事体裁。与传统的叙事艺术(如评书、故事等)相比,单口相声在内容上侧重于反映人物之间的对话,并主要依靠对话构成包袱、塑造形象。由于其创作中对包袱的组织要受情节、人物性格的制约,所以单口相声创作的难度很大。故事型的单口相声创作近年来已近于绝迹,议论型的单口相声则由于在内容与形式之问存在着不易克服的矛盾而让位于对口相声。
2023-09-11 20:34: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