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茶马互市详细资料大全

2023-10-05 18:46:30
共2条回复
coco

“茶马互市”起源于唐、宋时期,是中国西部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中心内容的贸易往来。茶马互市是古代中原地区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商业贸易的主要形式,实际上是朝廷在西部游牧民族中尚不具备征税条件的地区实行的一种财政措施。

基本介绍

  • 中文名 :茶马互市
  • 外文名 :Tea ma hu
  • 出自 :《封氏闻见记》
  • 起源 :起源于唐、宋时期
简介,起源,形成,政策,变化,历史演变,盛行中原,请求和市,宋代茶马贸易,形成原因,组织机构,实施办法,历史意义,洞市茶路,路线,由来,

简介

据封演《封氏闻见记》谓:“(饮茶)……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往年回鹘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亦足怪焉。”可知以茶与外蕃易马,不始于宋,实始于唐,亦可见中国茶叶输人外蕃,开始于唐。外蕃嗜好中国之茶盖亦有故。《宋史·职官志》云:“(宋哲宗)元符末,程元邵言,戎俗食肉饮酪,故茶而病于难得,专以蜀易上乘。”《明史·食货志》谓:“蕃人嗜乳酪,不得茶,则困以病,故唐、宋以来,行以茶易马法,用制羌、戎。”与此正同。而陆游《南唐书》提及:契丹虽通商南唐,徒持虚辞,利南方茶叶珠贝而已。确系实情。北蕃好食肉,必饮茶,因茶可清肉之浓味。今蒙古人好饮茶,可为例证,不饮茶,多困于病,无怪其常以名马与汉人易茶也。唐宋者名之团茶,蕃人尤嗜之,常以重价买之,宋·张舜民《画漫录》云:“熙宁中苏子容使辽姚鳞为副,曰:‘盖载些小团茶乎。"子容曰:‘此乃上供之物。"俦敢与北人,未几有贵公子使辽,广贮团茶,自尔北人非团茶不纳也,非小团不贵也,彼以二团易蕃罗一匹。” 似此唐代之回鹊,宋代之契丹,以至夏金国之藏古,食肉饮酪之民,亦莫不好茶。故至明代,对于洮河西宁一带之西蕃,皆以茶马为羁縻。 据黄现璠《古书解读初探》谓:“明代对于茶之贸易,虽不行专制,但禁止私茶出境,犯者斩,并立茶马司,以便与西蕃交茶易马。同时,又于产茶之地,十株取一,无主茶树,十分取八,其对于茶之需要,可为尽心而为之,而要不外为“制服西戎之术”。由此可知,中国茶叶传于外蕃,一方面因由于外蕃生活上之要求,他方面亦由于中国无力平蕃,或需要外蕃马,不得不投其所好,用茶与之交易或为之羁摩。故茶自唐课税之后,对内既为国库所关,对外复为安危所系。

起源

“茶马互市”起源于唐宋,是中国西部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中心内容的贸易往来。 唐宋时期茶马互市安化古道图 茶马互市雏形大约起源于公元5世纪,南北朝时期。唐代时逐渐形成了规则,宋朝时进一步完善,甚至设定了“检举茶监司”这样的专门管理茶马交易的机构,明朝基本上沿袭了宋朝的做法,在交易的地方设定“茶马司”。 湟源--茶马互市湟源县西邻藏地,是古代汉地西面最边缘的地区,这个地理位置使它自古以来就是汉藏通商的“口岸”,是一处著名的“茶马互市”故地。茶马互市是古代中原地区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商业贸易的主要形式,实际上是朝廷在西部游牧民族中尚不具备征税条件的地区实行的一种财政措施。

形成

茶马交易,最早出现于唐代,但直到宋朝才成为定制。宋朝统治阶级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主要原因是为了维护宋朝的边疆安全。宋朝初年,内地用铜钱向边疆少数民族购买马匹,但是这些地区的牧民则将卖马的铜钱渐渐用来铸造兵器,这在某种程度上威胁到宋朝的边疆安全,因此,宋朝在太平兴国八年,正式禁止以铜钱买马,改用布帛、茶叶、药材等来进行物物交换,为了使边贸有序进行,还专门设立了茶马司,茶马司的职责是:“掌榷茶之利,以佐邦用;凡市马于四夷,率以茶易之。”这就是茶马互市的源起。而且,茶马互市也是制约藏族的一种重要方式。由于自然环境方面的原因,藏族对茶叶十分依赖,茶能解毒去病,可以解油腻、助消化,因此,控制了茶叶的供给,就等于控制了藏族人的生活,所以,茶叶自宋以来不但成为中原王朝与西北和西南地区的藏族之间的大宗经贸产品,而且也成为与藏族之间保持友好关系的物质手段。“茶马互市” 对维护了宋朝在西南地区的安全与稳定起到重要作用,是两宋王朝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的治边政策。其次,通过茶马贸易,还满足了封建王朝对战马的需要,又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的茶利收入解决军费之需。

政策

政策确立 中国古代以官茶换取青海、甘肃、四川、西藏等地少数民族马匹的政策和贸易制度。1074年(宋神宗熙宁七年)行茶马法,于成都置都大提举茶马司主其政。1371年(明洪武四年),户部确定以陕西、四川茶叶易番马,于是在各产茶地设定茶课司,定有课额。又特设茶马司于秦州(今甘肃天水)、洮州(今甘肃临潭)、河州(今甘肃临夏)、雅州(今四川雅安)等地,专门管理茶马贸易事宜。明代的茶马政策有着明显的政治目的。清代茶马政策是明代茶马政策的延续。雍正十年,云贵总督鄂尔泰以茶马互市控制云南边疆土司以及边境诸国战马数量,最后成功平叛并顺利推行改土归流就是一个著名案例。由于茶是边疆少数民族生活的必需品,因此明统治者严格控制茶叶的生产和运销,并严禁私贩。以茶易马,在满足国家军事需求的同时,也以此作为加强控制少数民族的重要手段和巩固边防、安定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策略。后来随着内地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交流的发展,民间往往突破明朝 *** 的禁令进行贸易。后茶马贸易制度崩坏日甚,虽时下禁私茶之令,但民间茶马贸易愈益兴盛。 在茶马互市的政策确立之后,宋朝于今晋、陕、甘、川等地广开马市,大量换取吐蕃、回纥、党项等族的优良马匹,用以保卫王朝边疆。到南宋时,茶马互市的机构,相对固定为四川五场、甘肃三场八个地方。四川五场主要用来与西南少数民族交易,甘肃三场均用来与西北少数民族交易。元朝不缺马匹,因而边茶主要以银两和土货交易。到了明代初年,茶马互市再度恢复,一直沿用到清代中期,才渐渐废止。 清代,尤其是乾隆以后,“茶马互市”作为一种重要制度逐渐从历史的地平线上淡出,取而代之出现了“边茶贸易”制度。由于交通和经济的发展以及汉藏交流的增加,进入茶马古道沿线的商品种类大幅增加。藏族对茶叶的需求有增无减,同时对其他产品如丝绸、布料、铁器以及生产生活资料等商品的需求也开始增加;而内地对藏区的皮革、黄金以及虫草、贝母等珍贵药材有更大需求。这样,汉藏之间的贸易范围更加广泛,“茶马古道”沿线的民间贸易则益加繁荣。直到清文宗,地方马场奉命裁撤,各地军队所需马匹统归自购,官府设定的茶马交易随之停废,延续400余年的茶马互市交易自此终止。

变化

历史演变

隋唐时期,互市有专门的 *** 机构,如隋代设有“交市监”机构管理包括民族间贸易之事宜。唐代初期沿用隋代的“交市监”互市管理机构,唐太宗贞观六年(632年)将交市监改名为“互市监”。武则天垂拱元年(685年),曾经一度改称为“通市监”,但是不久又恢复为“互市监”。机构的多次调整,表明最高决策者对民族互市的重视以及对理顺互市管理渠道的积极态度。 在唐代茶马互市出现之前,中原王朝或农耕民族主要用金银、绢帛及各种手工业品来交换周边少数民族的马匹及其它畜产品,历史上将这种互通有无的民族贸易称之为“绢马贸易”。绢马贸易在历史上维持的时间比较长,它曾经是中原王朝或农耕民族同周边少数民族进行政治联系和经济交流的主要形式之一。我国有关茶叶的记载比较早,而茶叶作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必需品,则是唐代或准确说是中唐以后的事。

盛行中原

茶古不闻食之,近晋、宋以降,吴人采其叶煮,是为茗粥。至开元天宝(713-756年)之间,稍稍有之,至德大历(756-779年)遂多,建中(780-783年)以后盛矣。 陆羽《茶经》 据《封氏闻见记》载:唐代除南方盛产茶叶并普及饮茶外,中原地区也无处不卖茶和饮茶。不仅如此,当时饮茶已经到了“穷日尽夜,殆成风俗,始于中地,流于塞外”的程度,唐代就有“因南临茶山,县以为名”的例子。有唐一代,“荼”去一划,始有“茶”字;陆羽撰写经典著作《茶经》而标志著出现了茶学;茶始征收税,意味着有了比较系统的茶政;茶叶开始销边,开始了茶马互市。唐代中国的茶叶生产进一步扩大、饮茶之风更加盛行,饮茶习俗已经从南方地区扩大到广大北方地区,甚至连周边少数民族也以饮茶为生活的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唐代茶叶专家陆羽撰写的不朽著作《茶经》,不仅仅在内地广为流传,而且对边疆少数民族的影响也非常深远。

请求和市

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突厥、吐谷浑等西北少数民族请求和市,百废待兴的唐王朝下令批准了这一要求。唐朝同意在承风戍(今青海省贵德境内)互市。唐朝曾经派遣使者李远等人出使吐谷浑,“与敦和好”。有的学者指出,这次吐谷浑与唐朝的互市,实际上首先是由唐朝主动提出的,与其说是吐谷浑请求互市,不如说是唐朝主动要求互市,是有一定道理的。这一方面反映了当时恢复和发展农业和畜牧业生产是唐王朝所面临的当务之急,另外对战马和畜力的迫切需求,以及缓和与强大的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也是客观形势发展的必然。唐朝及时恢复了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互市”,在较短时期内就收到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出现了“杂畜被野”的盛况。我们今天已经难能确定当时双方用何物进行互市的,但是至少有一点是比较明确的,这就是内地所产的丝织品和茶叶是唐王朝用于互市的基本内容,而牲畜则是少数民族用于互市的主要商品。唐玄宗开元(713~741年)年间,长安 *** 曾经“发使及典缣等,大赉缯锦,将于石国和市犬马”。这里已经明显地具有官方组织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互市的性质,而不是政治色彩浓厚的贡赐贸易。当时互市不仅仅是中原王朝的愿望和要求,少数民族方面同样也有这一方面的需求。如唐玄宗开元(713~741年)时期,突厥突骑施可汗苏禄,就曾经派遣牙官送马1,000匹到安西互市。虽然因具体环节出问题而没有成功,但却反映各族之间要求互市的强烈要求。 对正常的民族贸易有了深度认识 唐代前期,最高统治者已经对正常的民族贸易有了比较深度的认识,清楚这是和平年代互惠互利的经济活动,正如唐玄宗在开元九年(721年)所指出的:“国家旧与突厥和好之时,蕃汉非常快活,甲兵休息,互市交通,国家买突厥马、羊,突厥将国家彩帛,彼此丰足,皆有便利”。实际上,按唐玄宗所言,当时已经认识到民族互市的作用远远超过了经济意义。即是如此,唐代中央 *** 和少数民族之间的民族贸易――诸如绢马贸易――只能保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才能使中央王朝的财政负担接受,如果出现逆差,则必然会成为经济上的一种压力。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唐玄宗就对与突厥之间的绢马逆差表示不满和担忧: 往者先(毗伽)可汗在日,每年纳马不过三四千匹,马既无多,物亦易办。此度所纳,前后一万四千,缘儿初立可汗,朕又结为父子,恩义相及,不可却回,所以总留,计物五十万匹,兼属国家大礼,并放天下租调,用度无穷,非特和市,缘此马价,通容稍迟,处罗达干未还,不是故为留滞,念悉此意,当复宽心。今见续续市易,不久望了,即当发遣,回日非赊,在此还如当家,去住亦何异也。此后将马来纳,必不可多,还如先可汗时,约有定准,来使交易,发遣易为,事须长久,不是限隔。 按唐玄宗的看法,当时唐朝与突厥的绢马贸易中以年3,000-4,000匹马数为宜,如果年交易额达14,000匹马,则须花费绢帛达50万匹,这实际上已经超过了唐王朝正常的承受能力。当然,也能从唐玄宗的这道敕书中看出,唐代前期中央 *** 与突厥的绢马贸易是相当活跃的。

宋代茶马贸易

形成原因

1 . 宋代茶叶生产的大发展,为朝廷开拓茶马互市贸易提供了丰宫的物质基础。宋代东南地区的淮南、江南、两浙、荆湖、福建诸路植茶在唐代基础上有较大的发展。东南9路产茶遍及60个州242个县。福建的建州,不但产区集中,产量较多,而且品质优异,引起朝廷的关注.因而设定规格宏大,管理严密,专造贡茶的“北苑龙焙”,以代替顾渚贡茶院。每到采茶季节,“千夫雷动,一时之盛,诚为伟砚”。同时北宋王朝继唐朝开发江南广袤土地之后,继续向岭南开发。在广东、广西开辟了很多新茶园。如广东的南雄、循州,广西的静江府及融、浔、宾、昭等州。东南地区的茶叶产量,在北未嘉祐四年(1059),已达到两干多万斤,成为全国茶业经济中心,因此北宋 *** 规定专榷东南茶。大祖乾德三年(965),茶利“岁人百余万绪”。景德元年(1004),茶岁课“五百六十九万贯”,茶利直线上升,成为国家财政重要支柱,对筹措军响起了关键性作用。 2. 边疆少数民族以畜牧为业,以肉,乳为上,而茶“攻肉食之膻腻,涤通宵之昏寐”。到宋代牧民饮茶已很普遍,已是“夷人不可一日无茶以生”,上至贵族,下至庶民,无不饮者。 3. 以茶易马是诸物资中最佳选择。宋初以铜钱、绢、茶等易马。以铜钱买马,存在三个问题,据史载,综合平衡计算马价,平均每匹约30贯钱,以每年买马二万五千匹计算,耗资七十五万贯,非国家财力所能负担,此其一。北宋初年。铜饯大量流往宋朝统治以外地区。导致钱荒,影响货币流通与市场繁荣。此其二。更为重要的是是,“戌人得钱,悉销铸为(兵)器”,这就等于为对方输送武器,增强了他门进攻的能力。从而削弱了本身的抵御能力,在军事上造成极大的危害,此其三。所以不能以铜钱买马。 再看以绢买马。太宗、真宗时,宋中央 *** 二税收入的绸绢每年不足二百万匹。一匹绢值一贯,一匹马值三十贯,则需三十匹绢买一匹马,绢贱马贵。平均每年买马二万五千匹,则中央财政绢的支出几乎占全年二税收入的三分之一多,也是宋 *** 财力无法承受的。只有茶货源充足,牧民又喜爱,故以茶易马是中央财政最佳方案,从而推动了茶马互市贸易的发展。

组织机构

买卖茶机构,在成都府路八个州设定24个买茶场。在陕西设定50个卖茶场。卖茶场按国家规定的价格全部收购茶农的茶叶,茶商必须向茶场买茶,不能和茶农直接交易。官、商、民一律禁止私贩,许人告捕、治予重罪。买茶场属茶马司直接领导,但“茶场所在,州委都监,县委令佐兼监”,各级地方长官,均有义不容辞的监督之责。各买茶场并设有专典、库秤、牙人等办理买茶和征税事宜。并制定了各场收购定额和超额奖励欠额惩罚条例。卖茶场主要任务是把四川运去的茶叶按官价出卖或易马,同样属茶马司领导,地方长官也有监督之责,同样制定了销售定额和奖惩条例。 买马机构:熙宁八年,在熙河路设定六个买马场,后又在秦风及四川的黎州、雅州、沪州等地增设。茶马管理机构的设定与调整,组织的严密,奖励和惩罚诸措施,对保证茶马贸易政策的贯彻执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实施办法

茶马比价 :这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比价是否公平合理,关系到事业的成败。宋 *** 确定“随市增减,价例不定”的原则,是符合商品交换和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是深谋熟虑的结果。元丰间,马源充裕,一百斤茶可换一匹马。后以茶价格下滑,要二百五十斤茶才能换一匹马。崇宁年间,“马价分为九等(良马三等,纲马六等).良马上等者每匹折茶250斤,中等者220斤,下等者200斤。纲马六等,每匹分别折茶176斤、169斤、164斤、154斤、149 斤、132斤”。南宋时,马源锐减,马价上涨十多倍,要千斤茶才能换一匹马。可以看出,茶马比价是按照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和马质优劣来确定的,可说是既公平又合理。 为了鼓励吐蕃以马易茶,宋 *** 还规定易马的茶价低于专卖的价格,这种削价政策,既 *** 了战马的来源,又“马来既众,则售茶亦多”,薄利多销,同样获得厚刊。同时又规定好茶专用易马,不得商卖,雅州名山茶是川茶中的上等茶,“蕃戎性嗜名山茶,日不可阙”,用名山茶易马,最受少数民族欢迎。 宋代买马分 两种,其一曰良马,用于 战争 ,主要来自今甘肃,青海地区的吐著等少数民族,其二曰“羁縻马,产于西南诸蛮,短小不及格,今黎、叙等五州所产是也。”买这种马的意图有二,一是从羁縻马中挑选一部份良健的为战马,以补充战马来源的不足。二是安抚西南少数民族,使他们不致反抗宋 *** 。在当时政治、经济中产上了很大的影响。

历史意义

宋代茶马贸易政策已臻完善,各种举措也很有力。如易马数额与价格“随市增减,价例不定”;“马价分九等”,各等按马骏驾折茶不一;买马的茶价低于专卖的价格,“马来既众,财售茶亦多”有利多销;又规定品质好的雅州名山茶专用于博马,在博马任务没有完成之前,禁止商人贩运等等。所有这些规定都是符合商品交换原则和商品经济市场客观规律的,赢得了少数民族的欢迎和拥护,使茶马贸易得以持续开展,所以笔者认为茶马互市贸易是双方经济上的互相依赖,物资上的余缺调剂,是互惠互利的,是符合人民共同利益的。 宋代与吐蕃等少数民族通过茶马互市贸易促进了经济的紧荣。首先扩大了茶和马的市场,推动了畜牧业和茶业的发展;同时带动了其他商品的交换,高寒草原地区的牛,羊、兽皮、药材和其他农副上特产大量流入汉族地区,而汉族地区的绢、布、陶瓷、食盐及其他手工业品和农副土特产也大量进入少数民族地区,不但促进了当地手工等产业的发展,同时频繁的经济贸易活动,也促进了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交流,对推动边疆地区的开发和社会进步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宋代茶马贸易在政治上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统一。吐蕃驱马来买茶,少则几百人,多则几千人,既有官员,也有百姓,与汉族各阶层人士进行广泛的联系和接触,这就有利于促进双方的沟通,增进理解与友谊。西北地区的吐蕃就是通过茶马交往而愿意接受宋王朝的统治,边疆地区也比较安宁,并共同抵抗西夏的进攻。西夏与宋对峙,茶无来源,也引起了人民的不满,迫使与宋一度议和,购进茶叶。而宋孝宗时,四川黎州青塘羌族就是因为宋朝一度中断茶马贸易而聚众扰边,要求恢复互市。所以茶马贸易对增强民族团结和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对宋王朝的巩固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洞市茶路

路线

自湖南长沙府安化牛田保上中下三区,脚挑马驮集中于牛田驿今洞市,用竹排木排顺麻溪于麻溪口入资水,然后用船顺资水,经益阳,经湘阴,一百二十里入洞庭湖;一百三十里,经岳阳府巴陵入长江,经临湘,湖北武昌府嘉鱼,江夏,四百二十五里达汉阳府汉阳县汉口镇。计一千一百里许。 洞市-安化-恰克图万里茶路地图 或自湖南长沙府安化牛田上中下三区,脚挑马驮集中于牛田驿今洞市 ,用竹排木排顺麻溪于麻溪口入资水,然后用船顺资水,经益阳,经湘阴,一百二十里入洞庭湖;过洞庭四百二十五里集中于长沙靖港入湘江 另有陆路2线经新化至宝庆 经梅城,宁乡至长沙万里茶路地图。 麻溪洞市茶集中到汉口后,再由汉口水运到襄樊及河南唐河、社旗;而后上岸以骡马驮运北上,经洛阳过黄河,过晋城、长治、太原、大同至张家口,或从玉右的杀虎口入内蒙古的归化,再用驼队在荒原沙漠中跋涉1000多公里至中俄边境口岸恰克图, 然后由恰克图销往欧洲和远东地区。并走西口经包头、哈萨克斯坦供应当地的牧民。 然后从俄国输入的货物主要是皮毛、哈喇、呢子、毛毯、哔叽、钟表、金沙、皮毛、五金、玻璃器具等。 由洞市茶农和晋商家族共同开辟。

由来

晋商是明清商帮中重要一支,其中的茶商以明茶马互市为发端,至清代日渐兴盛,成为国内主要茶叶商帮之一。湖南是著名茶叶产区,晋商在湖南安化采茶、制茶,并将加工后的茶叶运销到西北茶市,实现了一体化的经营方式,促进了国内及国际茶叶贸易的发展。随着茶叶贸易的兴盛,安化当地形成了以茶叶生产、加工及包装一体化的地区生产格局,极大地促进了湖南及安化当地经济的发展,晋帮茶商也因此获利,二者在茶叶贸易中形成了良性的互动机制 山西茶商来安化收购黑茶,首选乔口设庄,时安化黑茶以高马二溪及六洞茶最好,即田庄乡的高家溪、马家溪及思贤溪之火烧洞、竹林溪之条鱼洞、大酉溪之漂水洞、檀香洞、黄沙溪之深水洞、竹坪溪之仙缸洞。其次是资江北岸的香炉山、黄茅冲、白岩山、黄标界、任家坪、云皮溪、湖南坡等处,质量也很有名,产量比较集中,都距乔口较近。同时,乔口地处资江江边,茶叶输出极为方便,说明晋商已具商业行销的战略眼光。步晋商之后,是陕、甘等省茶商,再后是鄂及省内商贩。 茶庄经营黑茶,开始比较简单。明朝规定茶商先向朝廷纳税,领取“引票”,凭引票来安化采购,按规定重量压成包,再运往西北销售,所以称为“引茶”,又称官茶。按制每引正茶100斤(当时1斤合596.82克,即56.68公斤)可带损耗10斤,称为“附茶”或副茶,总计110斤(65.65公斤)。运至陕西茶马司。清顺治年间(1644-1661)附茶增至14斤,雍正七年(1729)更增加到28斤,连同正茶共128斤(合76.39 公斤)。以后茶商借口茶农交售的茶叶水分,灰分过多,任意增加附茶,最后竟每引高达90公斤。左宗棠早年曾在安化小淹陶澍家中作家庭教师多年,对茶区生产、生活及茶市情况洞悉一切。同治末年(1773)出任陕甘总督以后,改以票代引,每票40引,正附茶为3205.5公斤,比雍正年间的引票,茶农少交茶10%左右。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茶农利益。 引茶分“陕引”、“甘引”,“陕引”色黑,叶质较嫩;“甘引”色黄,叶质较粗。清顺治时,茶商将“甘引”运至陕西泾阳委托当地茶坊加工成茯砖,数量占引茶的四分之三以上。茯砖运输、边民收藏、饮用更加方便。过去那种每包90公斤重的引茶遂成历史。乾隆时(18世纪)晋、陕茶商在安化采办“陕引”,就地加工成散茶成品,分“芽尖、白毛尖、天尖、贡尖、乡尖(即生尖)、捆尖”几种。芽尖、白毛尖为高档礼品茶。天尖以下各茶为商品茶,清末以后,只产天、贡、生尖三种。 道光元年(1821)以前,陕商托人下乡采办“陕引”,踩捆成包,叫“澧河茶”,后改称“百两茶”,踩成小圆柱形。同治年间(1862)晋商的《三和公》茶行在“百两茶”的基础上选用较佳原料,增加重量,用棕片与篾篓捆压而成花卷茶,每支净重1000两(含37.27公斤),又称“千两茶”,以边江为主要产地,在边区用骆驼运输极为方便,与砖茶一样,愈陈质量愈好,产品问世以后,深受销区欢迎。 洞市老街座子坳碑刻文字内容可以充分反映这段茶叶贸易的历史。
南yi

茶马互市是指古代中国西南地区与南亚地区(如不丹,尼泊尔,印度等)进行的贸易往来,其以茶叶为主要交换货物的贸易形式。以下是茶马互市的详细:1. 茶马互市起源时间茶马互市起源于唐朝时期,由于茶叶在唐朝成为重要的经济产业,茶叶的需求量增加导致唐代西南地区开始大规模的种茶。茶叶成为唐朝对外贸易的重要贸易商品,因此茶马互市也随之而兴起。2. 茶马互市的贸易方式茶马互市的贸易方式以“茶马换货”为主要形式,即用茶叶换取其他物品。在茶马互市中,茶叶的种类非常重要,一般以云南普洱茶和滇红茶为主要种类。茶叶的品质和产地也影响茶马贸易的价值。3. 茶马互市的交通工具在茶马互市中,马匹是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因为这些贸易路线穿越了许多高山峻岭和危险的地带,不适合使用车辆或其他交通工具。茶马互市的商人必须雇佣护卫和驮马工人,以确保货物的安全运输。4. 茶马互市的贸易路线茶马互市的主要贸易路线是从云南出发,穿越了滇池,经过了昆明,玉龙雪山和巍山,进入了西藏。然后,继续经过了喜马拉雅山脉和南亚的高原地区,如阿鲁纳恰尔邦、西孟加拉邦、不丹和尼泊尔等地。5. 茶马互市的商业影响茶马互市对中华民族的商业和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茶马贸易,中国和南亚地区的商贸关系得到了拓展和加强,同时也扩大了双方关于文化,经济,地理和其他方面的认识。茶马贸易在西南地区的历史上也经过了多次起伏和变迁,但其对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影响是深远的,而且对中国和世界贸易史的发展也有重要作用。

相关推荐

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的哪里

茶马互市盛于明清的西北地区,主要为陕西、甘肃、青海等地。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而茶马古道分川藏、滇藏两路,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西亚、西非红海海岸,茶马互市的兴盛对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起源“茶马互市”起源于唐宋,是中国西部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中心内容的贸易往来。茶马互市雏形大约起源于公元5世纪,南北朝时期。唐代时逐渐形成了规则,宋朝时进一步完善,甚至设置了“检举茶监司”这样的专门管理茶马交易的机构,明朝基本上沿袭了宋朝的做法,在交易的地方设置“茶马司”。湟源--茶马互市湟源县西邻藏地,是古代汉地西面最边缘的地区,这个地理位置使它自古以来就是汉藏通商的“口岸”,是一处著名的“茶马互市”故地。茶马互市是古代中原地区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商业贸易的主要形式。茶马互市形成茶马交易,最早出现于唐代,但直到宋朝才成为定制。由于自然环境方面的原因,藏族对茶叶十分依赖,茶能解毒去病,可以解油腻、助消化,因此,控制了茶叶的供给,就等于控制了藏族人的生活,所以,茶叶自宋以来不但成为中原王朝与西北和西南地区的藏族之间的大宗经贸产品,而且也成为与藏族之间保持友好关系的物质手段。“茶马互市”对维护了宋朝在西南地区的安全与稳定起到重要作用,是两宋王朝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的治边政策。其次,通过茶马贸易,还满足了封建王朝对战马的需要,又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的茶利收入解决军费之需。
2023-09-11 23:56:291

茶马互市盛于明清的什么地方

茶马互市盛于明清的西北地区。茶马互市盛于陕西、甘肃、青海等地,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而茶马古道分川藏、滇藏两路,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西亚、西非红海海岸,茶马互市的兴盛对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茶马互市,见之于唐,成制于宋。这是唐、宋至清代时,官府用内地的茶叶在边境地区与少数民族进行以茶易马的一种贸易方式。不过,其作用与意义要远远超过贸易往来,更是一种国家法规。不平等的茶马互市制度其实在早期的时候,朱元璋采取的官民一体的养马制度。也就是由政府给予百姓马驹,然后由百姓饲养,最终再回收马匹。但是这样做的问题非常多,那就是无形中增加了百姓的负担。在生产了本就地下的古代,劳动力非常的宝贵。除却农活上的事务,还要拿出时间来饲养马驹。另外朝堂派发的马驹不仅不能够用于耕田,还的好吃好喝的伺候着,一旦出现问题还要由百姓承担。最后就是在回收环节中也是问题繁多,首先就是如何收集,能够保证是政府下发去的优良马驹,而非百姓以劣代优。而且官员层层剥削,最终这些成年马匹能够完好无损的回收寥寥无几。这样状况之下,朱元璋不得不采取新的措施,来保证马匹的供应。那就是茶马贸易,通过和周边的少数民族用茶叶换取马匹,来保证大明王朝马匹的数量。当然茶叶只是其中一种,边疆少数民族缺少的茶、盐等都在其中。早期的茶马贸易,朱元璋许诺了少数民族很大的利润,一匹马所换取的物品远远高于其本身价值,因而一时之间大量的马匹流入了大明王朝。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大明王朝内部马政的完善,统治者开始对茶马贸易表示不满,并且采取了特殊的措施。最终爆发了不可收拾的政治危机。
2023-09-11 23:56:441

明朝设置了什么机构管理茶马互市

明朝设置了茶马司管理茶马互市。茶马司简介:茶马司,官署名。宋有都大提举茶马司,掌以川茶与西北少数民族交换马匹。明初于洮(治今甘肃临潭)、秦(治今甘肃天水)、河(治今甘肃临夏)、雅(四川雅安)等州,清于陕西、甘肃皆置茶马司,有大使、副便等官,其职掌与前代同。清初又曾于陕、甘二省置御史专管其事,通称茶马御史。茶马互市简介:“茶马互市”起源于唐、宋时期,是中国西部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中心内容的贸易往来。茶马互市是内地与边疆地区商业贸易的主要形式。茶马互市的形成:茶马交易,最早出现于唐代,但直到宋朝才成为定制。由于自然环境方面的原因,藏族对茶叶十分依赖,茶能解毒去病,可以解油腻、助消化。因此,控制了茶叶的供给,就等于控制了藏族人的生活。所以,茶叶自宋以来不但成为中原王朝与西北和西南地区的藏族之间的大宗经贸产品,而且也成为与藏族之间保持友好关系的物质手段。“茶马互市” 对维护了宋朝在西南地区的安全与稳定起到重要作用,是两宋王朝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的治边政策。其次,通过茶马贸易,还满足了封建王朝对战马的需要,又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的茶利收入解决军费之需。
2023-09-11 23:57:031

茶马互市的理解及历史意义

  茶马交易,最早出现于唐代,直到宋朝成为定制。宋朝统治阶级重视“茶马互市”,主要原因是为了维护宋朝的边疆安全。   宋朝初年,内地用铜钱向边疆少数民族购买马匹,这些地区的牧民则将卖马的铜钱渐渐用来铸造兵器,这在某种程度上威胁到宋朝的边疆安全,因此,宋朝在太平兴国八年,正式禁止以铜钱买马,改用布帛、茶叶、药材等来进行物物交换,为了使边贸有序进行,还专门设立了茶马司。   茶马贸易对增强民族团结和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对宋王朝的巩固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2023-09-11 23:57:571

茶马互市盛于明清的什么地方

西北地区。茶马互市主要分布在我国历史上的陕西紫阳始发,到达汉中,再分两路向川藏线和滇藏线,盛于明清的西北地区,主要是陕西,甘肃,青海等地。茶马互市的盛兴,对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2023-09-11 23:58:051

谁开创了茶马互市的先河

从唐代开始,历代统治者都积极采取控制茶马交易的手段。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至千年元年,在蒙古的回纥地区驱马茶市,开创了茶马交易的先河。北宋时代,茶马交易主要在陕甘地区,易马的。俺答时期发明了茶马互市,推动了汉民族和少数民族的贸易往来。元代的贸易比较发发行了纸币统一货币的流通。有利于各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2023-09-11 23:58:281

茶马互市司是博弈场吗

题主是否想询问“茶马互市是博弈场吗”?不是。茶马互市是中国西部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中心内容的贸易往来,不是博弈场,是一种以交易为主的场所,是正规场所。
2023-09-11 23:58:361

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的什么是我国历史上内地和边疆地

兴于唐宋,盛于明清的茶马古道,是我国历史上内地和边疆地区进行茶马贸易所形成的古代交通路线。茶马古道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茶马古道分陕甘、陕康藏、滇藏大概路,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抵达西亚、东非红海海岸。茶马古道是以茶马互市为主要内容的古代商道,历经汉、晋、隋、唐、宋、元、明、清,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西部国际贸易古通道之一。茶马古道是我国历史上内地和边疆地区进行茶马贸易所形成的古代交通路线,分川藏、滇藏两路。茶马古道是以茶马互市为主要内容的古代商道,历经汉、晋、隋、唐、宋、元、明、清,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西部国际贸易古通道之一。据史料记载,中国茶叶最早向海外传播,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当时中国商人通过以茶易物的方式,向土耳其输出茶叶。隋唐时期,随着边贸市场的发展壮大,加之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国茶叶以茶马交易的方式,经回纥及西域等地向西亚、北亚和阿拉伯等国输送,中途辗转西伯利亚,最终抵达俄国及欧洲各国。
2023-09-11 23:58:441

雅安成为茶马互市交易点的原因

原因如下:1、地理位置优越,雅安地处山区与四川盆地交界处,西部靠近藏区是茶叶的巨大消费市场和马匹生产地。2、古代茶马互市加强了雅安东西地区的区际联系,促进了经济发展、文化交流、民族团结促进了牧业和茶树种植业的发展。
2023-09-11 23:59:071

博易场是茶马互市吗

博易场不是茶马互市。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茶马互市是中国历史上民族间一种传统的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中心内容的贸易往来。不是博弈场,类似于现代的集会集市等大型售卖场等。
2023-09-11 23:59:271

哪位皇帝开创了茶马互市的先河

俺答时期发明了茶马互市,推动了汉民族和少数民族的贸易往来。 元代的贸易比较发展,发行了纸币统一货币的流通,有利于各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促进了商业的繁荣,这个时候边境之间的贸易也十分的繁荣,推动了茶马互市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
2023-09-11 23:59:571

茶马互市盛于明清的什么之路?

茶马互市盛于明清的茶马古道。茶马互市盛于明清的西北地区,主要为陕西、甘肃、青海等地,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而茶马古道分川藏、滇藏两路,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西亚、西非红海海岸,茶马互市的兴盛对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茶马古道价值1、民族文化的迁徙走廊在这条绵亘10000多里的古道上,几千年来汉、藏彝、纳西、傈僳、哈尼、基诺、羌、普米、白、怒、景颇、阿昌等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凸显了我国西南地区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和原始形态。2、民族精神之路提到茶马古道,就不能不提起马帮。马帮在千百年在历程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的载体。他们的精神又附着在这条古道上,成为中国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3、民族团结、融合之路茶马古道就像中国西南一张巨大的网,各民族人民通过这张网,加强了联系和沟通,促进了各民族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互动、发展和融合,增进了彼此间情感的联系。
2023-09-12 00:00:051

中国历史上前后延续近千年的茶马互市,到清朝雍正末年正式宣告终结?

茶马互市,就是以茶换马或者以马换茶,这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近千年,贸易增加,边茶制度逐渐代替了茶马互市,永政末年,正式宣告终结。
2023-09-12 00:00:241

茶马互市贸易分几种

茶马互市贸易分为三种,商茶、官茶、私茶。商茶:明代茶法之一,即由国家发给茶引,令商贾至产茶地自买茶叶。无引、由及茶、引相离者,则要受追究,照私茶论处。官茶:由官府生产经销或向官府纳税后销售的茶均称官茶,在历史上由政府严格控制,用于“茶马互市”。私茶:指非官有或违禁贩卖的茶叶。 茶马互市贸易分为三种,商茶、官茶、私茶。 1、商茶:明代茶法之一,即由国家发给茶引,令商贾至产茶地自买茶叶。无引、由及茶、引相离者,则要受追究,照私茶论处。 2、官茶:由官府生产经销或向官府纳税后销售的茶均称官茶,在历史上由政府严格控制,用于“茶马互市”。 3、私茶:指非官有或违禁贩卖的茶叶。
2023-09-12 00:00:551

茶马互市的理解及历史意义

茶马互市是古代中原地区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商业贸易的主要形式,实际上是朝廷在西部游牧民族中尚不具备征税条件的地区实行的一种财政措施。中国茶叶传于外蕃,一方面因由于外蕃生活上之要求,他方面亦由于中国无力平蕃,或需要外蕃马,不得不投其所好,用茶与之交易或为之羁摩。故茶自唐课税之后,对内既为国库所关,对外复为安危所系
2023-09-12 00:01:263

历史上的绢马互市、茶马互市指的是什么?

互相交换产品
2023-09-12 00:09:393

我国的茶马互市制度起源于

“茶马互市”起源于唐宋,是中国西部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中心内容的贸易往来。茶马互市雏形大约起源于公元5世纪,南北朝时期。唐代时逐渐形成了规则,宋朝时进一步完善,甚至设置了“检举茶监司”这样的专门管理茶马交易的机构,明朝基本上沿袭了宋朝的做法,在交易的地方设置“茶马司”。湟源--茶马互市湟源县西邻藏地,是古代汉地西面最边缘的地区,这个地理位置使它自古以来就是汉藏通商的“口岸”,是一处著名的“茶马互市”故地。茶马互市是古代中原地区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商业贸易的主要形式。
2023-09-12 00:10:311

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的哪里

茶马互市盛于明清的西北地区,主要为陕西、甘肃、青海等地。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而茶马古道分川藏、滇藏两路,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西亚、西非红海海岸,茶马互市的兴盛对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茶马互市”起源于唐宋,是中国西部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中心内容的贸易往来。茶马互市雏形大约起源于公元5世纪,南北朝时期。唐代时逐渐形成了规则,宋朝时进一步完善,甚至设置了“检举茶监司”这样的专门管理茶马交易的机构,明朝基本上沿袭了宋朝的做法,在交易的地方设置“茶马司”。
2023-09-12 00:10:491

茶马互市是不是朝廷的一种财政措施

是的。“茶马互市”起源于唐、宋时期,是中国西部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中心内容的贸易往来。茶马互市是古代中原地区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商业贸易的主要形式,实际上是朝廷在西部游牧民族中尚不具备征税条件的地区实行的一种财政措施。
2023-09-12 00:11:171

茶马互市对中国历史有怎样的意义

茶马交易,最早出现于唐代,但直到宋朝才成为定制.宋朝统治阶级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主要原因是为了维护宋朝的边疆安全.宋朝初年,内地用铜钱向边疆少数民族购买马匹,但是这些地区的牧民则将卖马的铜钱渐渐用来铸造兵器,这在某种程度上威胁到宋朝的边疆安全,因此,宋朝在太平兴国八年,正式禁止以铜钱买马,改用布帛、茶叶、药材等来进行物物交换,为了使边贸有序进行,还专门设立了茶马司,茶马司的职责是:“掌榷茶之利,以佐邦用;凡市马于四夷,率以茶易之.”这就是茶马互市的源起.而且,茶马互市也是制约藏族的一种重要方式.由于自然环境方面的原因,藏族对茶叶十分依赖,茶能解毒去病,可以解油腻、助消化,因此,控制了茶叶的供给,就等于控制了藏族人的生活,所以,茶叶自宋以来不但成为中原王朝与西北和西南地区的藏族之间的大宗经贸产品,而且也成为与藏族之间保持友好关系的物质手段.“茶马互市” 对维护了宋朝在西南地区的安全与稳定起到重要作用,是两宋王朝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的治边政策.其次,通过茶马贸易,还满足了封建王朝对战马的需要,又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的茶利收入解决军费之需.意义宋代茶马贸易政策已臻完善,各种举措也很有力.如易马数额与价格“随市增减,价例不定”;“马价分九等”,各等按马骏驾折茶不一;买马的茶价低于专卖的价格,“马来既众,财售茶亦多”有利多销;又规定品质好的雅州名山茶专用于博马,在博马任务没有完成之前,禁止商人贩运等等.所有这些规定都是符合商品交换原则和商品经济市场客观规律的,赢得了少数民族的欢迎和拥护,使茶马贸易得以持续开展,所以笔者认为茶马互市贸易是双方经济上的互相依赖,物资上的余缺调剂,是互惠互利的,是符合人民共同利益的.宋代与吐蕃等少数民族通过茶马互市贸易促进了经济的紧荣.首先扩大了茶和马的市场,推动了畜牧业和茶业的发展;同时带动了其他商品的交换,高寒草原地区的牛,羊、兽皮、药材和其他农副上特产大量流入汉族地区,而汉族地区的绢、布、陶瓷、食盐及其他手工业品和农副土特产也大量进入少数民族地区,不但促进了当地手工等产业的发展,同时频繁的经济贸易活动,也促进了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交流,对推动边疆地区的开发和社会进步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宋代茶马贸易在政治上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统一.吐蕃驱马来买茶,少则几百人,多则几千人,既有官员,也有百姓,与汉族各阶层人士进行广泛的联系和接触,这就有利于促进双方的沟通,增进理解与友谊.西北地区的吐蕃就是通过茶马交往而愿意接受宋王朝的统治,边疆地区也比较安宁,并共同抵抗西夏的进攻.西夏与宋对峙,茶无来源,也引起了人民的不满,迫使与宋一度议和,购进茶叶.而宋孝宗时,四川黎州青塘羌族就是因为宋朝一度中断茶马贸易而聚众扰边,要求恢复互市.所以茶马贸易对增强民族团结和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对宋王朝的巩固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2023-09-12 00:11:361

茶马互市实质上是朝廷的一种财政措施。()

茶马互市实质上是朝廷的一种财政措施。()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2023-09-12 00:11:551

茶马古道起点及终点?

茶马古道的线路主要有两条:一条从四川雅安出发,经泸定、康定、巴塘、昌都到西藏拉萨,再到尼泊尔、印度,国内路线全长3100多公里。另一条路线从云南普洱茶原产地(今西双版纳、思茅等地)出发,经大理、丽江、中旬、德钦,到西藏邦达、察隅或昌都、洛隆、工布江达、拉萨,然后再经江孜、亚东,分别到缅甸、尼泊尔、印度,国内路线全长3800多公里。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因康藏属高寒地区,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糌粑、奶类、酥油、牛羊肉是藏民的主食。在高寒地区,需要摄入含热量高的脂肪,而茶叶既能够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热,故藏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习惯,但藏区不产茶。而在内地,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但供不应求,而藏区和川、滇边地则产良马。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和马的交易即“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这样,藏区和川、滇边地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等和川滇及内地出产的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等,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流动不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趋繁荣,形成一条延续至今的“茶马古道”。扩展资料:茶马古道的历史价值:1、文明传播古道茶马古道不仅是卫藏与今川滇地区之间古代先民们迁移流动的一条重要通道,同时也是今川、滇、藏三地间古代文明传播和交流的重要孔道。2、民族文化的迁徙走廊在这条绵亘10000多里的古道上,几千年来汉、藏彝、纳西、傈僳、哈尼、基诺、羌、普米、白、怒、景颇、阿昌等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凸显了我国西南地区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和原始形态。3、宗教传播大道随着茶马贸易的发展,茶马古道的不断延伸,藏传佛教也沿着这条古道广泛在青藏高原及周围地区传播。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茶马古道
2023-09-12 00:12:121

"古代""茶马互市""是怎么回事,它是怎样影响王朝经济命脉的?"

茶马贸易对很多民族都起到了发展的作用,让更多的少数民族都更忠心宋朝
2023-09-12 00:12:303

关于茶马古道的资料.

茶马古道”是云南、四川与西藏之间的古代贸易通道,由于是用川、滇的茶叶与西藏的马匹、药材交易,以马帮运输,故称“茶马古道”。“茶马古道”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抵达西亚、西非红海岸。根据现有的古文物及历史文献资料,早在汉唐时,这条以马帮运茶为主要特征的古道就发挥作用了。抗日战争中,当沿海沦陷和滇缅公路被日寇截断之后,“茶马古道”成为中国当时唯一的陆路国际通道。茶马古道简介世界海拨最高的古文化传播通道——茶马古道每次打开地图,我的视线立即会被亚洲大陆中部的奇异地貌所吸引。这里高山群峙,大江汇集,呈南北纵向,仿佛是地球母亲紧蹙的眉头。这就是著名的横断山脉。山脉西侧,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北方是中华文明的摇篮黄土高原,东边是奇妙的云、贵、川地区,南面是富饶的东南亚、南亚诸国。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就在横断山脉的险山恶水之间,在滇、藏、川“大三角”地带的高山峡谷、原野丛林之中,绵延盘旋着一条神秘古道。踏上古道,古道石板上嵌有的二寸多深的马蹄印历历在目,欲说风尘;道旁的嘛呢堆上刻画着各种神佛像和宗教箴言,几经沧桑;深山的洞穴中,陡岩下,时时可见森森白骨;许多岩洞、道旁被火烟熏得黝黑的巨石在倾述着无数代马帮风餐露宿、如歌如泣的传奇经历;上了年岁的老人喝着酥油茶,用苍凉的声音向人们讲述着千百年来茶叶入藏的故事……这,就是世界上地势最高最险峻也最遥远的文化传播古道之一——茶马古道。中华民族拥有一个地理上自成格局的生存空间,要发展,要交流,就必须打破地理环境的拘束。“茶马古道”作为大西南地区自古以来联接地域文化,打通对外交流途径的道路,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大致说来,茶马古道的主要线路有这么两条:一是从云南的普洱茶原产地(今西双版纳、思茅等地)出发经大理、丽江、中甸、奔子栏、德钦到西藏的左贡、邦达、然乌、察隅或昌都、洛隆、边坝、嘉黎、工布江达、拉萨,再经由江孜、亚东分别到缅甸、尼泊尔、印度;一条是从四川的雅安出发,经泸定、康定、理塘、巴塘、昌都(或从康定到甘孜德格、昌都),与上述线路重合,到拉萨,再到尼泊尔、印度;或经阿里西行克什米尔。在两条主线沿途,还有无数大大小小的支线蛛网般密布在这一地带的各个角落,将滇、藏、川“大三角”区域息息相关地联络在一起。在过去,这些道路无一例外全靠马帮、牦牛帮连接起来。是他们一步一步踩踏出了茶马古道。就是这千千万万马帮、牦牛帮抛家别子,风餐露宿,常常逾年不归的来来往往,从一个山谷到又一个山谷,从一个村寨到另一个村寨,硬是踏出了一条山道,终于“流淌”成各地间相互沟通的“生命”大动脉,成为大西南地区的联系纽带,成为中国与外面世界沟通的又一条通道。那些马帮集中住足停留,进行商品集散的驿站,往往就成了后来的城镇。古道上经济物资的大量交流,必然带来相应的其它文化的传播和相互影响,更由于行进在茶马古道上的“马帮”这种极特殊的“载体”,使得茶马古道逐渐形成了联系沿途各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纽带。“茶马古道”的历史渊源在水、陆、空交通发达的今大,对很多人来说,从未听说过什么由横断山脉东侧的云南和四川进入世界屋脊____青藏高原的“茶马古道”。“茶马古道”自遥远的、开放的唐代开始,直到五、六十年代滇藏、川藏公路修通为止。至今,在短途区域里,仍在通行。(一)茶马古道的起源1、旧时,昌都沟通外地的人畜小道,是由于人畜长期行走而自然形成的。在陡峭的羊肠小道和绝壁上开凿极为简陋的栈道、云梯,十分险峻,行走极为艰辛。1930年出版的《西藏始末纪要》一书,形容西藏交通状况时说:“乱石纵横,人马路绝,艰险万状,不可名态”。由于历史原因和自然环境,昌都地区交通运输一直处于人背畜驮的骡马驿道原始状态。2、公元7世纪,昌都地区的路道状况。唐仪凤至调露年间,吐蕃占领了滇西北广大地区,并在吉比顶设置了神川都督府,派一员大伦统领,在滇西北设立了16个军事据点,史称铁桥16域。昌都境内各宗(县)都有人畜小道相通,山区过河路涧有溜索和溜索桥,少数江河上还架有石木结构分层向前延伸的悬臂桥和铁索吊桥。15世纪的噶举派僧人汤东杰布,编演藏戏,募铁造桥。传说他曾建造58座铁索桥和60座木桥,昌都索曲铁索桥就是其中的一座。过去,昌都境内的溜索桥、溜筒桥和伸臂桥最多。3、唐初,吐蕃南下,在中甸境内金沙江上架设铁桥,打通了滇藏往来的通道。吐蕃把比较发达的高原畜牧业、水利、冶炼技术传入中甸和滇西北地区,而南昭的传统工艺和茶叶为吐人所喜爱,神川铁桥成为畜产品和茶叶交易的枢纽,形成“茶马互市”、“绢马交易”的肇端。隋唐时,驿道交通进一步发展,从长安经兴元、利州(今广元)、剑州(剑阁)、成都、彭州的驿道可通昌都;唐蕃通婚后,从四川经昌都至吐蕃的驿道有:“西山路”、“灵关路”、“和川路”三条。4、宋代,“关陕尽失,无法交易”,茶马互市的主要市场转移到西南。据史书记载,唐时藏人就有了饮茶的习惯。到了宋代,“茶马互市”成为藏汉民间交往的主要贸易活动。因此,进藏路线也称“茶马古道”。“茶马古道”有川、滇两条,一是四川雅安产的砖茶(获茶),以康定为集散地,马帮由此上路,经甘孜、昌都到拉萨,转运西藏各地:另一是云南版纳、思茅产的砣茶(碗茶),以大理为集散中心,商队由此上路。经丽江、中甸、德钦到西藏的邦达、察雅、昌都、洛隆、工布江达、拉萨、再转运江孜、……日喀则、阿里等地。5、元朝,大力开辟驿路、设置驿站。根据《汉藏史集》记载,从汉藏交界处起直到萨诩以下,共设置27个大驿站,仅朵甘思宣慰司(下辖今青海玉树、甘孜州北部、昌都地区北部、那曲地区北部等)下就设立9个人站。驿站是接待和迎送以金字使者为主的过往旅客的机构,也是萨沙的帝师、本钦以及蒙古和西藏的使者们来往的道路。各大站负责的区域中又设若干小站。各小站间的距离,大约为骑马者一大的路程。备站户以乌拉差形式确保驿站供应和应差。大站几千户,小站几百户。6、明朝继续加强驿道建设。明代丽江木氏土司占据中甸,滇商每年从丽江、鹤庆、大理、普洱运来茶、糖、铜器、粮食、副食品到中甸、康南、江卡、盐井等地销售,又从这些地区运出羊毛、酥油、藏香、氆氇和虫草、麝香等山货药材,贸易往来十分频繁。明永乐五年(1407),下令藏区阐化王,护教王、赞善王和国师率川藏各族合力恢复驿站,并开辟雅州(今雅安)乌思藏驿站,使中原通往乌思藏的驿道保持在南北两条。无论南道北道,昌都是必经之地。当时昌都的重要驿站有朵甘、灵藏、笼答、上下邛部等。7、清朝将西藏的邮驿机构改称“塘”,对塘站的管理更加严格细致。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西藏地方政府要求在中甸互市,得到清朝皇帝的批准,中甸正式立市,商号、喇嘛藏商、古宗驮队相继出现,矿业、手工业在中甸得到发展,外来客商不断增多,中甸成为滇藏贸易的主要市场和商品集散地。清朝对驿站规模、人户多寡、住宿情况、地理环境进行造册登记,还增辟了西宁经玉树、昌都至拉萨的入藏驿道。《清史稿》记载,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为驱逐准噶尔军入侵,清王朝派兵进藏,修建和改善了康定至拉萨的驿道。1910年,驻藏大臣联豫派臧汉官员查看拉萨至昌都道路情况,并报告清王朝请将这条路修成“宽一丈五,能通牛车两辆为度”,但清王朝无力实施。咸丰、同治年间。因为战乱,商道阻塞,清末民国初又有恢复。8、清末民初,茶商大增。商人除藏商外,还有汉族,纳西族等,商人将茶叶、食盐、布匹等运进西藏,再将藏区的兽皮、药材等土特产品运往川、滇两省。在藏区往返运货,有时还得雇请人力背运和牦牛驮运,遇到江河激流只有靠溜索和牛皮船。9、抗日战争中后期茶马古道的情形。在半个多世纪前的抗日战争中,尤其是1942年缅甸陷入日本侵略军的魔爪,中国当时唯一的一条国际交通道路滇缅公路被截断,从丽江经西藏再转道至印度的茶马古道,顿时成为抗日战争中后期大西南后方主要的国际商业通道,一时间沿途商号林立,马帮云集,其繁忙景象非今日所能想象。滇藏运输线上,每年马帮达一万多匹,双程运量,每年一千多吨,财贸总值每年近一千余万元。在中国历史上,有一条神秘的古道,其源头在思茅,她向南延伸到东南亚;向北直达昆明,入昆后可快马直上北京;往西蜿蜓直上青高藏原。她具有悠悠1800年的沧桑历史……古道沿途高山逶迤,峡谷纵横,风光旖旎,气候多变,民风古朴,她曾经见证过普洱茶贸易的盛衰,她是博大精深的普洱茶文化的重要载体。她,就是著名的茶马古道……茶马古道的源头翠云区、普洱是中国西南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地,普洱茶的原产地和集散中心。普洱茶和其他产品交换流通以马帮为主要驮运工具,是中国民间国际贸易、茶文化交流的通道。古道由思茅为始发点,经景东、大理、丽江、中甸等进入西藏,沿途为人烟稀少的高山深谷,原始森林,险绝的雪山,炎热的澜沧江、李仙江、元江、金沙江河谷,哀牢山、无量山、梅里雪山,海拔从普洱茶的产区千余米到4千多米。古道莽莽苍苍,悠悠漫漫,让世人深深感受到开道者的艰辛与无畏。翠云区、普洱等地的麻栗坡、那柯里、茶庵塘茶马古道遗址,现今仍何留着石头、石条、石板,并经历了数百年风雨,现在石板上都长满了青苔、杂草等。茶马古道的石板上还保留着几厘米深的马蹄印,这就是历史的风证。茶马古道,是双向物资交流通道,马帮将普洱茶驮运道到国内外后,又将那里的工业品、土特产品驮运到云南普洱、思茅等地,互通有无,各得其利。山间铃响马帮来。蹄嗒蹄嗒的马蹄声和清脆悦耳的钤铛声,使边远的山寨、寂静的山林充满了生机。也让山里人充满了对外界的遐想。古道马帮一般由20—50人至百人以上组成,每人都要随身携带刀、枪等工具,浩浩荡荡。赶马人当中还要有人懂得沿途各少数民族语言、风俗和路线、天时地利、马帮宿营地点是否有草料等。在茶马古道上,马帮连接起来长达3—5公里。从一个山谷到另一个山谷,从一个村寨到另一个村寨,浩浩荡荡,甚为壮观。五条茶马古道主要线路是:北道:翠云至昆明,途经15个驿站。由于人马流量增大,道光三十六年(1850年),翠云至昆明的茶马古道由原来的土路改为石镶路,后来,此路延至六大茶山,这就是闻名中外的普洱茶马古道。西道又称后路马帮,经翠云、景谷、景东、弥渡等13个驿站入下关,然后再分两路:一路经保山入缅甸、印度;一路经丽江、中甸、德钦入西藏,此道是更为古老的银生茶马古道。南道分三线,即东出老挝、越南,南出缅甸、泰国,西出缅甸、印度。无论哪一条道,都均为思茅、版纳而出。因此,翠云区是各路茶马古道的源头
2023-09-12 00:13:244

茶马互市用骆驼还是马

马。根据查询相关资料得知茶马互市中用于交换的是马。茶马互市湟源县西邻藏地,是古代汉地西面最边缘的地区,这个地理位置使它自古以来就是汉藏通商的“口岸”。茶马互市是古代中原地区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商业贸易的主要形式。
2023-09-12 00:14:561

“茶马古道”主要促进了哪些地域的贸易往来

茶马古道“是云南、四川与西藏之间的古代贸易通道,由于是用川、滇的茶叶与西藏的马匹、药材交易,以马帮运输,故称”茶马古道“。”茶马古道“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抵达西亚、西非红海岸。根据现有的古文物及历史文献资料,早在汉唐时,这条以马帮运茶为主要特征的古道就发挥作用了。抗日战争中,当沿海沦陷和滇缅公路被日寇截断之后,”茶马古道“成为中国当时唯一的陆路国际通道。 茶马古道“是中国西南大地上一条进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传播中国古代文明的国际通道。 滇藏道 从云南普洱茶的产地(今西双版纳、思茅等地)出发,经下关(大理)、丽江、中甸(今香格里拉)、迪庆、德钦,到西藏的芒康、昌都、波密、拉萨,而后再经藏南的泽当,后藏的江孜、亚东然后出境。 川藏道 它是由四川的打箭炉(雅安)出发。经卢定、康定、巴塘、昌都至拉萨,再经后藏日喀则出境到尼泊尔、缅甸、印度。 “茶马古道”起源于古代的“茶马互市”,可以说是先有“互市”,后有“古道”。“茶马互市”是我国西部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内容的贸易往来。宋代在四川名山等地还设置了专门管理茶马贸易的政府机构“茶马司”。茶马贸易繁荣了古代西部地区的经济文化,同时也造就了茶马古道这条传播的路径。 茶马古道是世界上通行里程最长的古代商路。总行程在万里以上。自古以来,很少有人能够走完全程。沿途的每站都可以作为终点或者是起点。而当时最大的贸易中转站便要属四川的康定了。 康定过去叫做“打箭炉”,西来的马帮到达康定,就要在这里转换运输工具或者就地进行茶马贸易。1696年康熙帝批准了在康定进行茶马互市贸易的请求,使康定成为了内地与西藏地区之间主要的商业中心。国内的丝绸、茶叶等商品经过康定运往西方,而南亚、欧洲、美洲的商品也从这里销往中国内地。 怒江河畔的古道 茶马古道是壮阔的,而对于当年行走在古道上的马帮来说,那却是一条充满了艰险的征途。西南地区山高水急,水上交通不可想象。而山道的险峻曲折,又根本无法行驶车辆。在这样的条件下,马帮成为了唯一适用的运输方式,它形成了茶马古道上一道独特的风景。可以说茶马古道是一条用人力和马的脚力踩踏出来的道路。 从一个山谷到又一个山谷,从一个村寨到又一个村寨,马帮们踏出了一条沟通各地的生命道路,成为了大西南地区的联系纽带。这些马帮曾经驻足停留,进行商品集散的驿站,成为了后来的的城镇。今天的丽江古城就是迄今为止茶马古道上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被誉为是“活着的茶马重镇”。 传说中的马帮 随着现代化交通手段的日益发达,茶马古道已被214、317、318国道所代替,默默地沉寂于无声。然而在人们的心中永远有着一条可以与丝绸之路相媲美的,亚洲大陆历史上最为庞大和复杂的古代商路。 不管这个世界在发生着什么,由于不可思议的僻远艰险,茶马古道上有三样东西似乎还在坚韧地存在着:一个是沿途的苍茫大地、山川湖泊、蓝天白云;一个是与藏民生命生活融为一体的宗教;一个是藏民的善良、纯朴和美好。我觉得,藏民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强烈的宗教感情似乎就来自藏区的大自然本身,相辅相成,那样的宗教感情又成全了他们的善良、纯朴和美好。 千年古道 在茶马古道沿途,有着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壮丽最动人的山水。那是一种惊心动魄的苍茫和旷世的沉寂。有时世界静得出奇,周围的大山全都沉默不语。它们以一毛不生而令人震惊。那种苍凉的美、严酷的美轻易就把人带入史前时代。夏季的雨水汪洋恣肆,冬季的雪水清碧如玉。它们从无数大山上奔泻而下,那水流漫漫涣涣,迅速汇聚成溪流,又很快流淌到无数的大江和河流中。远山显露出它们强劲而优美的山脊,它们是那么峻秀,又充满了张力。蓝蓝的山岚,使它们显得英姿勃发,十分年轻。如果说山脉架起了西藏的骨骼,那这些江河就是西藏的血脉,它们奔涌流动,为高原注入了生命的活力,为高原带来了蓬勃的生机。 除却大山大川,茶马古道沿途有的是极富灵性的石头和无比奇妙的云,以及超凡脱俗的天光。那些历尽沧桑的石头,那亿万年来不老的蓝天,那一逝不再、永不重复的云,那似乎来自极地或外太空的光芒,它们组合成的色彩令人激动不已。而如果在晴天的晨曦中和晚霞里走过西藏的大地,你一定会为那种剔透明朗的光泽所震慑。只要看到一眼,只要沐浴一次,人生便因之而生辉。 在茶马古道一路,我们经常目睹前往圣城拉萨的虔诚的朝圣者,他们在崎岖蜿蜒的山道上踽踽而行,有的更将全身匍匐在地,磕着等身长头前往心目中具有极神圣意义的拉萨,他们磕得四肢溃烂,面额鲜血淋漓,但眼睛的虹彩中却充溢着宁和而确凿的信仰之光。 在茶马古道沿途,同时也是转经朝圣道路的沿途,一些民间艺术家们于过去漫长的时日中,在路边的岩石上、玛尼堆上绘制和雕刻了无数的经文咒语、佛陀、菩萨和许多高僧的形象,还有一些神灵的动物形象,如鱼、蛇、猫等等,当然也有一些被视为神异物的形象,如海螺、日月星辰。
2023-09-12 00:15:051

互市有哪些别称?

互市贸易是历代中原王朝与边疆民族进行经济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所谓“互市”,也称“关市”,即中原王朝在缘边地区开辟交易市场,保护官府或私人与边疆民族进行互通有无的交换活动,尤其是让边疆民族以买卖、交换的方式获得所需的生活、生产必需品,以减少其对边境地区的袭扰。与边疆民族进行互市贸易的主张最早是由汉朝的贾谊提出的。贾谊认为,可以利用匈奴“乐关市,嗜汉财物”的心理,通过贸易交流,互通有无,从而以汉族高度发达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去感召和影响匈奴。这一主张得到朝廷的重视。汉文帝时,开始出现了由政府主办的互市制度,内地人员可以在指定地点与匈奴进行以物易物的贸易。因为这—制度满足了双方的需要,结果汉、匈双方的关市贸易发展很快,同时,“匈奴自单于以下皆亲汉,往来长城下”,长久以来边境的紧张状态也得以缓和。于是,汉朝又将这一制度推行于其他边疆地区,如汉朝对割据岭南的赵佗政权以及西域各国,都采取了允许互市的政策。汉代以后,历代中原王朝基本上都将互市贸易作为安定边疆的一个有效手段,而且商业贸易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如隋炀帝时,隋朝政府就对西域各国采取了积极的通商政策。前来朝贡、经商的大致有30余国。宋朝时,除在河北等地设“榷场”供宋、辽两国百姓交易之外,还在西北、西南边疆地区设立“市易务”——官营经商机构,“置坊列肆,使蕃汉官私两利”。当然,在发展互市贸易方面,最为著名、影响最大的还要算唐宋以后实施近700年的“茶马贸易”,以及明代的“马市”。历史上,我国北方、西北和西南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食肉饮酪”,对中原王朝的茶叶和粮食需求极大,有所谓“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之说。当然,需求是双向的,施惠与受益成正比。对中原王朝来说,边疆地区的马匹也必不可少。即使日常生活可以没有畜产品,但军队却不能没有战马,因为在冷兵器时代,战场的主要突击力量是骑兵,所谓“国家大事在戎,戎之大事在马”,而多数产马区恰恰就在边疆地区。因此,以茶叶和粮食来交换边疆民族地区战马的“茶马交易”,就成为双方互市贸易的主要内容。据历史记载,唐肃宗时,唐朝政府曾出于笼络边疆民族以及军事需要,开始与回纥族进行以茶易马的贸易,从而开“茶马贸易”之先河。宋神宗熙宁六年(公元1074年),宋朝政府采纳大臣王韶的建议,正式设立“提举茶马司”,负责茶叶的收购和买马的工作,并在陕、甘、川多处设置“卖茶场”和“买马场”。虽然宋朝用茶换来的马,绝大多数都是短小瘦弱的马,难以用于战争。但“茶马贸易”的实施,增加了边民的收入,对稳定边疆还是起到了一定作用。此后明、清两朝,“茶马贸易”或称“茶马互市”绵延不绝。明朝的“马市”则是中原王朝与边疆进行互市贸易的另一种重要形式。据《明史·食货志》载:“明初,东有马市,西有茶市,皆以驿边省戍守费。”陈设立开原南关马市、开原城东五里马市、广宁马市、大同马市等大的交易市场外,明朝还在甘州、凉州、兰州、宁夏等处开设了不定期的“马市”。“马市”中最为著名的是大同马市。明朝为了缓和与大漠南北的蒙古族的矛盾,于正统三年(公元1438年)在大同正式开设“马市”,允许军民用公平的价格购买蒙古的马、骡、驼、羊等。当时的“马市”又分为“官市”和“民市”两种。在“官市”里,蒙古族送来的马匹,由明朝政府出资收购,“官市”完毕后,也允许前来贸易者用剩余物品进行民间交易。“民市”则允许双方军民百姓自由交易,换取各种生产、生活必需品。对历代中原王朝来说,互市贸易的开展和长期存在,首先是出于稳定边疆的政治需要。互市贸易核心在于运用中原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对边疆民族进行“笼络”和影响,这就在军事征伐之外又找到了一种安定边疆的办法,有利于建立起和谐的中央和边疆的政治关系。如宋朝通过“茶马贸易”使得西蕃接受了宋王朝的统治,并与宋朝联手共同对抗西夏进犯。在宋与西夏对峙时,因“茶马互市”中断,西夏人民曾一度迫使其首领与宋朝议和。明朝实行“马市贸易”后,蒙古“诸酋感德日深,赴市日众,市马日多”。就深层原因论,历史上,因为自然和社会的原因,边疆民族一般来说经济结构单一,也比较脆弱。在这种情况下,边疆民族迫切需要加强与中原的贸易关系,以换取各种生活、生产必需品,而中原人民也需要边疆地区的各种畜产品,军队打仗所需的战马更要依赖边疆。因此,满足各民族进行经济交流的需要,开展互惠互利、互通有无的经济贸易,毫无疑问是适应经济规律的。互市贸易的开展,对中国历代的边疆经营起到了至为重要的作用,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频繁的经济贸易,加强了内地和边疆各阶层人民的交往。比如,大同属明代九个边防重镇之一,是拱卫首都北京的军事重镇,“马市”开设前,市场两边的各族人民因为军事原因被强制性地分隔,而“马市”开设后,原来战马嘶鸣、刀光剑影、硝烟弥漫的沙场,成了贡使络绎于道、商队接踵而至的蒙汉各族物资贸易的中心。尤其是,历朝历代前来内地贸易的,既有官员、僧侣,也有平民百姓,他们通过与内地各阶层人士的长期广泛接触与交往,加深了了解,增进了友谊、信任和团结,从而加深了民族之间的感情,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稳定。另一方面,开展互市贸易也促进了边疆地区经济的繁荣,丰富了各族人民的生活。物资的交流产生的巨大利润,推动着畜牧业和农业生产的发展,经贸活动的开展还带动了边疆地区城镇和交通的发展,而内地先进工具和手工业技术的传播,更对边疆的开发有着深入影响。在这一过程中,边疆地区的经济不断繁荣,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边疆各民族与中原的联系更加紧密。
2023-09-12 00:15:261

茶马互市是怎样产生的?

内地,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但供不应求,恰恰藏区和川、滇边地则产良马。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和马的交易即“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
2023-09-12 00:15:341

历史上茶叶是如何在茶马互市中成为奢侈品的?

我感觉应该是首先茶叶,这个东西特别少外地人的欢迎,还有就是这个东西产量比较少。
2023-09-12 00:15:4611

茶的历史.传说.茶源.茶马古道.茶树.种植.采摘.加工是咋的?

(一)茶马古道简介 “茶马古道”起源于古代的“茶马互市”,可以说是先有“互市”,后有“古道”。“茶马互市”是我国西部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内容的贸易往来。宋代在四川名山等地还设置了专门管理茶马贸易的政府机构“茶马司”。茶马贸易繁荣了古代西部地区的经济文化,同时也造就了茶马古道这条传播的路径。 茶马古道是“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斯里兰卡、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抵达西亚、西非红海岸”的古代贸易通道。形成于汉藏民族“茶马互市”的贸易往来,积淀着唐代以来近2000年的历史。 一般所说的茶马古道有两条,一条是由云南普洱经大理、中甸、德钦等地到西藏,另一条线路是从成都经理塘、巴塘到西藏。一般的旅游者和考察者,目光多聚于此。实际上,还有一条线,就是走怒江大峡谷。这条世界上最美丽、最险峻、最跌宕起伏的道路是“驴友”们的滇藏探险新宠。 有人说,看完怒江大峡谷和沿线丰富的民族人文景观,其他的探险之旅就显得平淡了。 第三条茶马古道——怒江大峡谷,从大理、六库、福贡、丙中落、五里进藏,这里交通不便、人迹罕至,旅游者极少,民风淳朴,尤其是在蒙蒙的细雨中,一个人行走在怒江大峡谷边,远山青翠、怒江潺潺,偶尔你还可以看到国外真正的“生驴”(驴友的最高境界),一人骑着自行车或从马帮租来的马匹。 茶马古道是世界上通行里程最长的古代商路。总行程在万里以上。自古以来,很少有人能够走完全程。沿途的每站都可以作为终点或者是起点。而当时最大的贸易中转站便要属四川的康定了。 康定过去叫做“打箭炉”,西来的马帮到达康定,就要在这里转换运输工具或者就地进行茶马贸易。1696年康熙帝批准了在康定进行茶马互市贸易的请求,使康定成为了内地与西藏地区之间主要的商业中心。国内的丝绸、茶叶等商品经过康定运往西方,而南亚、欧洲、美洲的商品也从这里销往中国内地。 古代交通路线。茶马贸易,是以中原地区的“茶”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马”为载体所开展的贸易活动。作为内地汉族地区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往来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沟通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方面发挥了十分巨大的作用。国家旅游局魏小安司长曾就“茶马古道”的旅游开发作过专题论述,指出:“茶马古道”是滇西北至藏东南历史上茶马互市所形成的一条驿道,在这条古道上,集中了中国最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经过适度开发,完全可以成为世界级的旅游绝品。茶马古道旅游开发也作为区域联动开发战略的内容之一写入了全国“十五”旅游发展规划中。 从遥远的、开放的唐代,直到19世纪五六十年代滇藏、川藏公路修通,一直存在着一条鲜为人知的道路,它由中国大西南横断山脉东侧的云南和四川的茶叶产地出发,以人背马驮这种最原始的运载方式,穿越横断山脉以及金沙江、澜沧江、怒江、雅砻江等大江大河向西延伸,蛛网般覆盖了中国最大的两个高原,最后通向喜马拉雅山南部的南亚次大陆。随着茶文化和藏传佛教的兴起和传播,随着茶马互市的开展,这条道路便成了名副其实的茶马古道。 1000多年来,茶马古道将云南、四川的茶叶输送到藏区,又将雪域的山货特产运到内地,抗日战争期间它更成为中国惟一的对外交通道路。就在民间运输的同时,这条遥远而无比艰险的道路更成为宗教文化以及沿途20多个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交流的走廊。它不仅是连接汉藏等多民族的经济文化纽带,也成了人类为生存所激发的非凡勇气和所作出的超常努力的象征。 (二)茶马古道的历史文化价值 ★昌都地区蕴藏着三江并流、高山峡谷、神山圣水、地热温泉,野花遍地的牧场、炊烟袅袅的帐篷,以及古老的本教仪轨、藏传佛教寺庙塔林、年代久远的摩崖石刻、古色古香的巨型壁画,还有色彩斑斓的风土民情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 ★茶马古道是昌都地区自然与人文旅游的一条重要线索,自然界奇观、人类文化遗产、古代民族风俗痕迹和数不清、道不尽的缠绵悱侧的故事大多流散在茶马古道上。它是历史的积淀,蕴藏着人们千百年来的活动痕迹和执着的向往。 ★茶马古道穿过川、滇、甘、青和西藏之间的民族走廊地带,是多民族生养藩息的地方,更是多民族演绎历史悲喜剧的大舞台,存在着永远发掘不尽的文化宝藏,值得人们追思和体味。 ★ 茶马古道上的旅游是口归自然之旅,是人和自然和谐之旅,是都市人精神之旅,也是探险和发现之旅。 ★茶马古道旅游开发是全方位的,首先要搞好基础设施建设,诸如交通和运输设施、满足食宿需要的宾馆饭店建设、用电用水和安全保障等,同时大力开发旅游产品,从而带动各项事业的发展,使昌都地方的经济活起来。(三)茶马古道的社会经济价值 ☆茶马古道——昌都地区最特殊的地域名称 ☆茶马古道——昌都地区的陆上交通大动脉 ☆茶马古道——昌都地区对外开放的金钥匙 ☆茶马古道——昌都地区大开发的重要基石 ☆茶马古道——昌都地区经济大繁荣的命脉 ☆茶马古道——昌都地区旅游发展的着力点(四)茶马古道旅游开发的机遇 ☆国内外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大趋势 ☆我国加入WTO为昌都旅游业发展带来难得的机会 ☆西部大开发为昌都旅游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五)现代茶马古道 ☆公里干线的修筑,替代了过去“茶马古道”的功能。 ☆“两横一纵”的交通格局,基本形成“干”字形的现代“茶马古道”。 在专家学者眼中,茶马古道是云南、四川与西藏之间的古代贸易通道,通过马帮的运输,川、滇的茶叶得以与西藏的马匹、药材交易。它是中国历史上对外交流的第五条通道,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地位。 然而,在专家眼中与“丝绸之路”同等重要的茶马古道,却在时光的荏苒中沉寂过许多年。随着现代化交通手段的日益发达,茶马古道早已被214、317、318国道所代替。 “ 在丝绸之路受到世界关注,被学者、专家们争相研究,并引发旅游热潮的时候;在丝绸之路已名满天下时,茶马古道却倍受冷落,默默地在深山密林之中。”专门研究茶马古道的专家木霁弘说,茶马古道的沉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它的僻远艰险也是衰落的重要原因。虽然沉寂多年,但今日茶马古道“热”起来并不是没有它的理由。 “茶马古道是中华民族一笔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对旅游爱好者有很大的吸引力。”木霁弘分析说,“古道本身的历史、文化韵味且不说,光是沿途村寨的地域、风光、民俗、文化差异,就能吸引不少人。” “以茶文化为主要特点,茶马古道成为了一道文化风景线。”北京大学学者陈保亚告诉记者,茶马古道不仅是一条交通要道,更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如伴随茶马古道而生的马帮文化、藏茶文化、商贸文化,因茶马古道得以相互交融的民族文化……“现在,茶马古道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六)滇藏道 从云南普洱茶的产地(今西双版纳、思茅等地)出发,经下关(大理)、丽江、中甸(今香格里拉)、迪庆、德钦,到西藏的芒康、昌都、波密、拉萨,而后再经藏南的泽当,后藏的江孜、亚东然后出境。 (七)滇藏道 它是由四川的雅安出发。经泸定、康定、巴塘、昌都至拉萨,再经后藏日喀则出境到尼泊尔、缅甸、印度。 ----------------------------片 名:《茶马古道》类 型:纪录片片 长:110分钟导 演:田壮壮总顾问:阿 城摄影师:王 昱、吴 樵出 品:北京数字印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昆明大通道影视策划有限公司影片分析 本纪录片的拍摄重点将位于云南、四川、西藏境内的横断山脉。它将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连接在一起,平均海拔为二千五百米以上,其中高黎贡山、碧罗雪山、梅里雪山三大山系形成三个峡谷,而且山巅终年积雪……解读导演 《德拉姆》导演田壮壮,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现任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研究生导师。主要电影作品有《九月》、《盗马贼》、《蓝风筝》、《小城之春》等……
2023-09-12 00:16:321

什么是互市的主要作用呢?

互市也是古代中国内地与边疆经贸往来的重要渠道,这是政府控制之下的贸易。这种贸易上起秦汉,下至明清,既发生在中原王朝或政权与边疆民族政权之间,也存在于边疆地区的部族、政权之间,一般由双方议定在辖区交界地点设立市场,宋代称这种市场为榷场,由双方派官吏管理。中原王朝、政权与边疆政权、部族进行互市时,往往具有政治和经济的双重目的,首先具有政治上的意图,力图通过互市强化与边疆民族、政权的联系,开通互市以显示“中原天子”的“恩德”,停止互市以表明对不“忠顺”的首领的制裁;同时,经济上则希望互通有无、繁荣内地经济,内地商人、边疆地方官、百姓更看重这一层的作用,因为互市有利于边疆的发展,商人可以赚钱、官员可以出政绩、百姓可以交换物品,一旦实行制裁就往往与对抗、战争相伴,更是商人、百姓所不愿看到的。汉朝与边疆民族、政权的互市长期进行,特别是与南越、匈奴之间。岭南地区在秦代设置郡县,与内地的经济往来比以前要频繁得多,秦末赵佗建南越,与内地的互市仍然存在,公元前196年汉朝授予赵佗玺绶,赵佗称臣,双方又划定边界,交界地区的贸易也有所发展,双方主要进行金器、铁器、农具、马、牛、羊的交易。公元前183年,汉廷下令禁止与南越的贸易,又有传言讲赵佗在北方的祖坟被挖、兄弟被抓,赵佗便称帝反汉,汉廷则增兵岭南。文帝即位后改对抗为安抚,赵佗自去帝号向汉称臣,交界地区的贸易又恢复正常。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发兵灭南越,岭南之地回到汉朝直接统治之下,与内地的经贸往来更加密切。汉朝与匈奴的贸易在两汉时期持续进行,即使汉初双方战争不断,但匈奴贵族觉得汉朝“奉”上的物品并不够用,仍希望双方开展边境贸易,以得到更多的汉地物品。汉朝也想通过互市加强联系、牵制匈奴,便在边界地点开展贸易。后来,匈奴分为南、北两部,北匈奴被东汉击败远迁,仍希望与汉朝贸易,84年(汉元和元年)还派人赶着1万多头牛马到东汉的边境,要求进行贸易。在双方的贸易中,汉地从匈奴输入了牛、羊、马和毛皮等,匈奴则从汉地得到铁器、铜器、陶器、金银、粮食等,既满足了双方的需要,有利于北部边疆的发展,又增强了双方经济的互补性,形成了你需要我、我离不开你的局面。这也是促成西汉时呼韩邪单于归汉、东汉时南匈奴归附的重要因素。隋唐以后,互市依然是内地与边疆经贸往来的重要渠道,如隋朝初年曾与突厥长期战争,这对内地与边疆的经济往来产生了不利影响,等到隋军击败沙钵可汗的攻势,突厥各部先后对隋称臣,594年他们献上大量的马、牛、羊,隋朝才答应在沿边地区恢复互市。元、明、清时期,内地与边疆的互市有了更大的发展,而且在官方控制的“官市”结束后,允许民间进行“私市”。比如明朝时期,准许土默特鄂尔多斯等部与中原交界的地区每月在适当地点开设月市;又在辽宁义州(今辽宁义县)开设木市,用内地的粮食、生活用品换取蒙古地区的木材。“茶马贸易”在明朝时尤其突出。从明朝初年起,由于藏族聚居区需要从内地输入大量茶叶,而明朝又需要从那里购买大量的马匹,就采取了政府垄断的方式开展“茶马”贸易。明朝在陕西、四川地区收贮汉中茶、巴茶,后来又从湖广收贮茶叶,专门用于“茶马贸易”。明朝在今天甘肃、四川、青海的天水、临夏、临潭、雅安、松藩、西宁等地设立茶市,设茶马司统一管理与藏族的茶马互市。为确保购买到足够的马匹,明朝禁止贩运私茶,严禁内地商人到藏族地区收购马匹,也禁止藏族商人到内地购买茶叶,如发现汉地商人贩运私茶出境者和关隘失职者,一律凌迟处死。在互市时,马以上、中、下和年齿论价,茶叶则分为上、中等,并禁止劣质茶叶输出,以免影响马匹的输入。茶与马的比价由明朝规定,各时期、各地方的比价有所差异,主要随供需形势而定,比如明朝初年,雅州(今四川雅安)的茶多马少,就规定1匹马给1800斤茶叶,而河州(今甘肃临夏)等地的茶少马多,就规定上马40斤、中马30斤、下马20斤。“土木之变”后,明朝战马损失很大,由于急需马匹,就提高了比价,规定上马100斤、中马80斤。另外,明朝还曾用盐、绢、布、牛、银等换马,并规定了比价。在北方,明朝还在指定地点开设马市,与蒙古各部和女真进行以马为主要商品的互市。每年开市一两次,按品种、等级定出牲畜的价格,明朝或者用银、钞收购马匹,或者用绸缎、布匹、铁器、茶叶和其他生活用品折价换马。这种马市称为官市,明朝派官员进行管理,驻军维持秩序,各部的首领也派人到市场上监督、管理自己的部属和商品。如果互市顺利,明朝官员就在结束后设宴招待边疆各部的主管头领,以明朝朝廷的名义给予“赏赐”——市赏。如果对方在互市时有敌对行动,或者扰乱市场,明朝就用不发市赏甚至是停止马市的手段加以制裁。明朝将互市中得到的骟马送到边关用于作战,或者发往各都司卫所进行训练,而母马、马驹和尚未调拨走的都送到苑马寺饲养。明朝设了许多养马的处所,如陕西和甘肃都有苑马寺、行太仆寺。应当说,茶马贸易不仅仅使明朝获得了大量的战马,而且达到了双赢的效果,边疆的蒙古、女真、藏族等地区获得所需的盐、茶叶、铁器等物资,促进了内地与边疆的农牧业、副业等的共同发展,对边疆开发更具有积极意义。在统一王朝时期,互市促进了内地与边疆经贸往来,有利于边疆的发展,在多个政权分立对峙时期也是如此。这在宋辽夏金时期颇为突出。为开展互市,宋、辽在交界地区设立榷场,辽的榷场设在涿州(治今河北涿州市)、朔州(今山西朔州市)等地,宋设在雄州、霸州、安肃军(今河北徐水县)、广信军(今河北徐水县境内)等地。宋从辽输入银钱、布匹、马、羊、骆驼等,而向辽输出缯、帛、漆器、粮食等,不仅在互通有无中便利了百姓的衣食住行,还使两国政府从中获得大量的税收。不仅如此,辽朝还在境内的北部地区设立榷场,与女真等民族进行贸易,其中最重要的榷场设在宁江州(治所混同县,在今吉林松原市境内),女真人的主要交易物品为金、布、蜜腊、药材等。宋朝在与西夏交界地区也设有榷场,西夏从内地输入丝绸、粮食、布匹、香药、瓷器和其他日用品,向内地输出骆驼、马、羊、毡毯、蜜蜡以及柴胡、麝香、红花等各种药材。双方在互市中形成了互补,特别是西夏对内地生活用品的需要量很大,因此当关系恶化时,宋朝就用停止“岁赐”、互市的办法进行制裁。1039年~1042年间,双方战争不断,元昊在战场上不断获胜,却在经济上打了败仗,因为宋朝为此停止了“岁赐”,关闭了榷场,这对宋朝影响不大,西夏境内则出现了粮食、布匹及其他日用品短缺,引起物价上涨。元昊的对宋战争政策让官民颇为不满,于是转向了议和。宋朝与辽、金、西夏的战争不断,十分需要战马,为此在西北的熙州(治今甘肃临洮县)、河州(治所今甘肃临夏市)和西南的雅州(今四川雅安市)、南部的邕州都设立榷场,以内地出产的茶叶和其他土特产换取吐蕃各部、大理的马匹,这种贸易历史上称为“茶马贸易”。这就使吐蕃、大理与内地的经济往来更加密切,有利于西南边疆的发展,而宋朝因此获得了大量的战马,据记载绍圣年间(1094年~1098年)每年购买的马多达2万匹。南宋与金朝1142年议和之后,在交界地区广设榷场,但此后双方时和时战,榷场也时开时闭。尽管如此,双方互市的品种、数量都相当可观,南宋从金朝输入貂皮、珠宝、人参、甘草、绢、松子等等,向金朝输出茶叶、生姜、陈皮、牛、米、象牙、犀角、檀香、丝织品等等。茶叶是双方贸易中的大宗商品,1223年(金元光二年),仅河南、陕西的50个郡从南宋购买的茶叶,总值就高达30万两白银。互市促进了南北经贸往来,金、宋政府也从中获得了大量的赋税,比如1196年(金承安元年)金政府就从秦州(治所在今甘肃天水市)榷场获得了122099贯的税收,而南宋从输入金朝一个榷场的税额也达到了43000贯。金与西夏之间设有榷场,但规模较小,时断时续。经过西夏多次要求,1141年(金皇统元年)金朝才答应互市,双方在保安(治所在今陕西志丹县)、兰州、绥德(治所在今陕西绥德县)、环州(今甘肃环县)等地设置了榷场。西夏以珠宝、玉石交换金朝的丝帛,金世宗认为这是“拿无用之物换我们的有用物品”,1172年(金大定十二年)停止了保安、兰州两个榷场;1181年恢复了绥德榷场,10年后恢复了所有旧有榷场,但1193年(金明昌四年)又全部关闭;以后一度恢复兰州、保安榷场,但又因双方战争而关闭。
2023-09-12 00:16:581

为什么古代禁止茶马互易

只是暂时的,为了消弱云贵少数民族,就像中原和北方游牧民族关系紧张时会禁止榷市一样
2023-09-12 00:17:083

宋代设立“茶马互市”,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茶马比价:这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比价是否公平合理,关系到事业的成败。宋政府确定“随市增减,价例不定”的原则,是符合商品交换和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是深谋熟虑的结果。元丰间,马源充裕,一百斤茶可换一匹马。后以茶价格下滑,要二百五十斤茶才能换一匹马。崇宁年间,“马价分为九等(良马三等,纲马六等).良马上等者每匹折茶250斤,中等者220斤,下等者200斤。纲马六等,每匹分别折茶176斤、169斤、164斤、154斤、149 斤、132斤”。南宋时,马源锐减,马价上涨十多倍,要千斤茶才能换一匹马。可以看出,茶马比价是按照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和马质优劣来确定的,可说是既公平又合理。为了鼓励吐蕃以马易茶,宋政府还规定易马的茶价低于专卖的价格,这种削价政策,既刺激了战马的来源,又“马来既众,则售茶亦多”,薄利多销,同样获得厚刊。同时又规定好茶专用易马,不得商卖,雅州名山茶是川茶中的上等茶,“蕃戎性嗜名山茶,日不可阙”,用名山茶易马,最受少数民族欢迎。宋代买马分两种,其一曰良马,用于战争,主要来自今甘肃,青海地区的吐著等少数民族,其二曰“羁縻马,产于西南诸蛮,短小不及格,今黎、叙等五州所产是也。”买这种马的意图有二,一是从羁縻马中挑选一部份良健的为战马,以补充战马来源的不足。二是安抚西南少数民族,使他们不致反抗宋政府。在当时政治、经济中产上了很大的影响。
2023-09-12 00:17:231

茶马古道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茶马古道分陕甘、陕康藏、滇藏大概路,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抵达西亚、西非红海海岸。茶马古道是我国历史上内地农业地区和边疆游牧业地区进行茶马贸易所形成的古代交通路线,分川藏、滇藏两路。历史沿革:据史料记载,中国茶叶最早向海外传播,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当时中国商人通过以茶易物的方式,向土耳其输出茶叶。隋唐时期,随着边贸市场的发展壮大,加之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国茶叶以茶马交易的方式,经回纥及西域等地向西亚、北亚和阿拉伯等国输送,中途辗转西伯利亚,最终抵达俄国及欧洲各国。从唐代开始,历代统治者都积极采取控制茶马交易的手段。唐肃宗至德元年(公元756年)至乾元元年,在蒙古的回纥地区驱马茶市,开创了茶马交易的先河。北宋时代,茶马交易主要在陕甘地区,易马的茶叶就地取于川蜀,并在成都、秦州(今甘肃天水)各置榷茶和买马司。元代时,官府废止了宋代实行的茶马治边政策。到了明代,又恢复了茶马政策,而且变本加厉,把这项政策作为统治西北地区各族人民的重要手段。明太祖洪武年间,上等马一匹最多换茶叶120斤。明万历年间,则定上等马一匹换茶三十篦,中等二十,下等十五。明代文学家汤显祖在《茶马》诗中这样写道:“黑茶一何美,羌马一何殊。”“羌马与黄茶,胡马求金珠。”足见当时茶马交易市场的兴旺与繁荣。至清代,茶马治边政策有所松弛,私茶商人较多,在茶马交易中则费茶多而获马少。清朝雍正十三年,官营茶马交易制度终止。茶马交易治边制度从隋唐始,至清代止。茶马古道的线路主要有两条:一条从四川雅安出发,经泸定、康定、巴塘、昌都到西藏拉萨,再到尼泊尔、印度,国内路线全长3100多公里;另一条路线从云南普洱茶原产地(今西双版纳、思茅等地)出发,经大理、丽江、中甸、德钦,到西藏邦达、察隅或昌都、洛隆、工布江达、拉萨,然后再经江孜、亚东,分别到缅甸、尼泊尔、印度,国内路线全长3800多公里。
2023-09-12 00:17:333

川西茶马互市的道路有哪些?

川西茶马互市的市场从黎州西移至岩州,即泸定县岚安乡。该道在历史上俗称为“小路”,沿此道运往打箭炉的茶称“小路茶”。打箭炉即康定。由此,川藏道进入康定起,就分成南、北两条支线:北线是从康定向北抵达昌都,再由昌都通往西藏地区;南线则是从康定向南,经雅江、理塘、巴塘、芒康、左贡至昌都,再由昌都通向西藏地区。
2023-09-12 00:18:031

茶马互市位置在哪里

青海省湟源县西邻藏地,是古代汉地西面最边缘的地区,这个地理位置使它自古以来就是汉藏通商的“口岸”,是一处著名的“茶马互市”故地。茶马互市是古代中原地区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商业贸易的主要形式,实际上是朝廷在西部游牧民族中尚不具备征税条件的地区实行的一种财政措施。茶马互市雏形大约起源于公元5世纪,南北朝时期。唐代时逐渐形成了规则,宋朝时进一步完善,甚至设置了“检举茶监司”这样的专门管理茶马交易的机构,明朝基本上沿袭了宋朝的做法,在交易的地方设置“茶马司”。
2023-09-12 00:18:521

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的哪里

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的西北地区,主要为陕西、甘肃、青海等地。茶马古道是我国历史上内地和边疆地区进行茶马贸易所形成的古代交通路线,分川藏、滇藏两路。茶马古道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茶马古道分陕甘、陕康藏、滇藏大概路,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抵达西亚、东非红海海岸。
2023-09-12 00:19:001

历史上的绢马互市,茶马互市指的是什么

  绢马互市、茶马互市指的是古代中原的绢,茶叶和以及铁器等中原物品和边疆游牧民族的马匹,皮毛等物品进行物物相互交易,各取所需,满足彼此的需求.绢马和茶马互市主要还是在中原和北部游牧民族边界地区,中原换取马匹也是为了加强军事的需要,而游牧民族用马主要是为了换取生活必需品,如绢,丝绸,铁锅,茶叶,咸盐等物品。
2023-09-12 00:19:113

从历史的角度说说“茶马互市”的故事

中国古代以官茶换取青海、甘肃、四川、西藏等地少数民族马匹的政策和贸易制度。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行茶马法,于成都置都大提举茶马司主其政。明洪武四年(1371),户部确定以陕西、四川茶叶易番马,于是在各产茶地设置茶课司,定有课额。又特设茶马司于秦州(今甘肃天水)、洮州(今甘肃临潭)、河州(今甘肃临夏)、雅州(今四川雅安)等地,专门管理茶马贸易事宜。明代的茶马政策有着明显的政治目的。由于茶是边疆少数民族生活的必需品,因此明统治者严格控制茶叶的生产和运销,并严禁私贩。以茶易马,在满足国家军事需求的同时,也以此作为加强控制少数民族的重要手段和巩固边防、安定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策略。后来随着内地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交流的发展,民间往往突破明朝政府的禁令进行贸易。后茶马贸易制度崩坏日甚,虽时下禁私茶之令,但民间茶马贸易愈益兴盛。
2023-09-12 00:19:303

茶马互市盛于明清的什么之路?

茶马古道。茶马互市盛于明清的西北地区,主要为陕西、甘肃、青海等地,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而茶马古道分川藏、滇藏两路,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西亚、西非红海海岸,茶马互市的兴盛对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相关历史:明朝还对茶马互市采取了一系列的新举措,以保障茶马互市的正常进行。一是在洪武十六年出台了“土赋”制度。二是实行金牌信符制度,即差发马制度。明洪武初相继在秦州、河州、洮州、庄浪、西宁、甘州设立茶马司,负责用四川、汉中等地出产的茶换取西宁卫、河州卫、甘州卫等地所产的马。洪武三十年间,对西北各“纳马之族”给发金牌,以为纳马凭证。
2023-09-12 00:19:381

互市的茶马互市

“茶马互市”起源于唐宋,是我国西部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中心内容的贸易往来。 湟源--茶马互市 湟源县西邻藏地,是古代汉地西面最边缘的地区,这个地理位置使它自古以来就是汉藏通商的“口岸”,是一处著名的“茶马互市”故地。茶马互市是古代中原地区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商业贸易的主要形式,实际上是朝廷在西部游牧民族中尚不具备征税条件的地区实行的一种财政措施。  茶马互市雏形大约起源于公元5世纪,南北朝时期。唐代时逐渐形成了规则,宋朝时进一步完善,甚至设置了“检举茶监司”这样的专门管理茶马交易的机构,明朝基本上沿袭了宋朝的做法,在交易的地方设置“茶马司”。  茶马交易,最早出现于唐代,但直到宋朝才成为定制。宋朝统治阶级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主要原因是为了维护宋朝的边疆安全。宋朝初年,内地用铜钱向边疆少数民族购买马匹,但是这些地区的牧民则将卖马的铜钱渐渐用来铸造兵器,这在某种程度上威胁到宋朝的边疆安全,因此,宋朝在太平兴国八年,正式禁止以铜钱买马,改用布帛、茶叶、药材等来进行物物交换,为了使边贸有序进行,还专门设立了茶马司,茶马司的职责是:“掌榷茶之利,以佐邦用;凡市马于四夷,率以茶易之。”这就是茶马互市的源起。而且,茶马互市也是制约藏族的一种重要方式。由于自然环境方面的原因,藏族对茶叶十分依赖,茶能解毒去病,可以解油腻、助消化,因此,控制了茶叶的供给,就等于控制了藏族人的生活,所以,茶叶自宋以来不但成为中原王朝与西北和西南地区的藏族之间的大宗经贸产品,而且也成为与藏族之间保持友好关系的物质手段。“茶马互市” 对维护了宋朝在西南地区的安全与稳定起到重要作用,是两宋王朝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的治边政策。其次,通过茶马贸易,还满足了封建王朝对战马的需要,又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的茶利收入解决军费之需。
2023-09-12 00:19:561

茶马互市的起源

“茶马互市”起源于唐宋,是中国西部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中心内容的贸易往来。茶马互市雏形大约起源于公元5世纪,南北朝时期。唐代时逐渐形成了规则,宋朝时进一步完善,甚至设置了“检举茶监司”这样的专门管理茶马交易的机构,明朝基本上沿袭了宋朝的做法,在交易的地方设置“茶马司”。湟源--茶马互市湟源县西邻藏地,是古代汉地西面最边缘的地区,这个地理位置使它自古以来就是汉藏通商的“口岸”,是一处著名的“茶马互市”故地。茶马互市是古代中原地区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商业贸易的主要形式,实际上是朝廷在西部游牧民族中尚不具备征税条件的地区实行的一种财政措施。
2023-09-12 00:20:141

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护士新余唐宋剩余明清的什么

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的茶马古道。资料扩展:茶马互市,或称茶马贸易,是中国西部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以官茶换取西藏等地少数民族马匹的政策和贸易制度。茶马互市是内地与边疆地区商业贸易的主要形式。茶马互市雏形大约起源于5世纪的南北朝时期。唐代时逐渐形成了规则,宋朝时进一步完善,甚至设置了“检举茶监司”的专门管理茶马交易的机构,明朝基本上沿袭了宋朝的做法,在交易的地方设置“茶马司”。湟源—茶马互市湟源县西邻藏地,是古代汉地西面最边缘的地区,这个地理位置使它自古以来就是汉藏通商的“口岸”,是一处著名的“茶马互市”故地。茶马互市是古代中原地区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商业贸易的主要形式。茶马交易,最早出现于唐代,但直到宋朝才成为定制。由于自然环境方面的原因,藏族对茶叶十分依赖,茶能解毒去病,可以解油腻、助消化,因此,控制了茶叶的供给,就等于控制了藏族人的生活,所以,茶叶自宋以来不但成为中原王朝与西北和西南地区的藏族之间的大宗经贸产品,而且也成为与藏族之间保持友好关系的物质手段。茶马互市对维护了宋朝在西南地区的安全与稳定起到重要作用,是两宋王朝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的治边政策。其次,通过茶马贸易,还满足了封建王朝对战马的需要,又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的茶利收入解决军费之需。茶古不闻食之,近晋、宋以降,吴人采其叶煮,是为茗粥。至开元天宝(713-756年)之间,稍稍有之,至德大历(756-779年)遂多,建中(780-783年)以后盛矣。
2023-09-12 00:20:291

谈谈茶马互市在当时的社会意义 谁知道?是茶文化的题目

“茶马互市”起源于唐、宋时期,是中国西部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中心内容的贸易往来。茶马互市是古代中原地区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商业贸易的主要形式,实际上是朝廷在西部游牧民族中尚不具备征税条件的地区实行的一种财政措施。【历史意义】宋代茶马贸易政策已臻完善,各种举措也很有力。如易马数额与价格“随市增减,价例不定”;“马价分九等”,各等按马骏驾折茶不一;买马的茶价低于专卖的价格,“马来既众,财售茶亦多”有利多销;又规定品质好的雅州名山茶专用于博马,在博马任务没有完成之前,禁止商人贩运等等。所有这些规定都是符合商品交换原则和商品经济市场客观规律的,赢得了少数民族的欢迎和拥护,使茶马贸易得以持续开展,所以笔者认为茶马互市贸易是双方经济上的互相依赖,物资上的余缺调剂,是互惠互利的,是符合人民共同利益的。宋代与吐蕃等少数民族通过茶马互市贸易促进了经济的紧荣。首先扩大了茶和马的市场,推动了畜牧业和茶业的发展;同时带动了其他商品的交换,高寒草原地区的牛,羊、兽皮、药材和其他农副上特产大量流入汉族地区,而汉族地区的绢、布、陶瓷、食盐及其他手工业品和农副土特产也大量进入少数民族地区,不但促进了当地手工等产业的发展,同时频繁的经济贸易活动,也促进了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交流,对推动边疆地区的开发和社会进步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宋代茶马贸易在政治上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统一。吐蕃驱马来买茶,少则几百人,多则几千人,既有官员,也有百姓,与汉族各阶层人士进行广泛的联系和接触,这就有利于促进双方的沟通,增进理解与友谊。西北地区的吐蕃就是通过茶马交往而愿意接受宋王朝的统治,边疆地区也比较安宁,并共同抵抗西夏的进攻。西夏与宋对峙,茶无来源,也引起了人民的不满,迫使与宋一度议和,购进茶叶。而宋孝宗时,四川黎州青塘羌族就是因为宋朝一度中断茶马贸易而聚众扰边,要求恢复互市。所以茶马贸易对增强民族团结和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对宋王朝的巩固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2023-09-12 00:21:141

宋朝统治者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

A.与藏族等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同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衡。B.藏族非常喜欢饮茶,以马易茶可以满足他们对茶叶的需求。C.汉藏之间的贸易往来,有利于维护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茶马互市”除了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茶利收入补充军费之需外,更重要的是,既满足了国家战马的需要,又维护了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
2023-09-12 00:21:352

明代建立三大茶马司后,又向塞外部落颁发了什么凭证

唐代建立三大茶马司后,又向青海、甘肃等各族部落颁发“金牌信符”,确立了茶马征发制。“茶马互市”起源于唐宋,是我国西部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中心内容的贸易往来。湟源--茶马互市湟源县西邻藏地,是古代汉地西面最边缘的地区,这个地理位置使它自古以来就是汉藏通商的“口岸”,是一处著名的“茶马互市”故地。茶马互市是古代中原地区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商业贸易的主要形式,实际上是朝廷在西部游牧民族中尚不具备征税条件的地区实行的一种财政措施。
2023-09-12 00:21:431

茶马互市的理解及历史意义

(1) 在中土的东北方、正北方等自古以来,都是游牧民族,其对茶的需求,极为巨大 答案:偏偏这些极为广阔的地区,从来都不产茶。 而产茶的只有,西南、南方等地农区,这些地区又极其需要,牧区盛产的马匹。 于是,农牧区开始了茶马交易。 这就催生了西南、南方各地 的茶叶生产、制作等基地的长足发展。 进而,又形成了由这些茶区向牧区贩运茶叶的条条陆路、水路的茶道网络。 这种交易,多在边境要塞。 源于民间自发。 到唐季以降,便由官家管理。 从唐边塞开设“茶马互市”,一直到北宋。 都沿袭“以茶易马”之政。 唐季为“茶马互市”专设了“茶马司”,以署理茶马贸易。 (2)茶叶贸易之盛,体现于其贸易通道发达。 对外贸易有三大古商道——丝绸之路、晋商驼道、茶马古道;对内则有两大水陆两道,即京杭大运河与川陕古栈道。 “丝绸之路”,横贯欧亚陆路;晋商驼道,则为综合贸易之道,横贯农耕与游牧;“茶马古道”之“茶马”连用,并非源自运输方式,而源自有宋一朝开始的“以茶易马”政策。 而川陕古道之“茶马”,是完全以茶马交易、运输为其命名的。 此外,有滇缅、川康、滇藏等等诸多走向的“茶马古道”,其都是几千年的农牧交织的重要构成,此网承载了历史,更将走向未来。
2023-09-12 00:21:531

宋代设立“茶马互市”,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茶马比价:这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比价是否公平合理,关系到事业的成败。宋政府确定“随市增减,价例不定”的原则,是符合商品交换和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是深谋熟虑的结果。元丰间,马源充裕,一百斤茶可换一匹马。后以茶价格下滑,要二百五十斤茶才能换一匹马。崇宁年间,“马价分为九等(良马三等,纲马六等).良马上等者每匹折茶250斤,中等者220斤,下等者200斤。纲马六等,每匹分别折茶176斤、169斤、164斤、154斤、149 斤、132斤”。南宋时,马源锐减,马价上涨十多倍,要千斤茶才能换一匹马。可以看出,茶马比价是按照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和马质优劣来确定的,可说是既公平又合理。为了鼓励吐蕃以马易茶,宋政府还规定易马的茶价低于专卖的价格,这种削价政策,既刺激了战马的来源,又“马来既众,则售茶亦多”,薄利多销,同样获得厚刊。同时又规定好茶专用易马,不得商卖,雅州名山茶是川茶中的上等茶,“蕃戎性嗜名山茶,日不可阙”,用名山茶易马,最受少数民族欢迎。宋代买马分两种,其一曰良马,用于战争,主要来自今甘肃,青海地区的吐著等少数民族,其二曰“羁縻马,产于西南诸蛮,短小不及格,今黎、叙等五州所产是也。”买这种马的意图有二,一是从羁縻马中挑选一部份良健的为战马,以补充战马来源的不足。二是安抚西南少数民族,使他们不致反抗宋政府。在当时政治、经济中产上了很大的影响。
2023-09-12 00:22:022

历史上的绢马互市、茶马互市指的是什么?

绢马互市、茶马互市指的是古代中原的绢,茶叶和以及铁器等中原物品和边疆游牧民族的马匹,皮毛等物品进行物物相互交易,各取所需,满足彼此的需求.绢马和茶马互市主要还是在中原和北部游牧民族边界地区,中原换取马匹也是为了加强军事的需要,而游牧民族用马主要是为了换取生活必需品,如绢,丝绸,铁锅,茶叶,咸盐等物品.
2023-09-12 00:22:101

茶马互市起源于宋朝发展于唐朝衰落于明朝是否正确

错误茶马互市雏形大约起源于公元5世纪,南北朝时期。唐代时逐渐形成了规则,宋朝时进一步完善,甚至设置了“检举茶监司”这样的专门管理茶马交易的机构,明朝基本上沿袭了宋朝的做法,在交易的地方设置“茶马司”。
2023-09-12 00:22: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