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路遥的人生经典语录

2023-10-06 08:17:51
共1条回复
小教板

在最平常的事情中都可以显示出一个人人格的伟大来。以下是我准备的路遥的路遥的人生经典语录大全,快一起来看看吧!

路遥的人生经典语录1

1.你知道,幸福不仅仅是吃饱穿暖,而是勇敢地去战胜困难…… 、少平想起他做活的那家人对他的情义们第一次深深地感受到,人和人之间的友爱,并不在于是否是亲戚。是的,小时候,我们常常把亲戚这两个字看得多么美好和重要。一旦长大成人,开始独立生活,我们便很快知道,亲戚关系常常是庸俗的;互相设法沾光,沾不上光就翻白眼;甚至你生活中最大的困难也常常是亲戚们造成的;生活同样会告诉你,亲戚往往不如朋友对你真诚。 --路遥 《平凡的世界》

2.有了希望,人就会产生激情,并可以义无反顾地为之而付出代价;在这样的过程中,才能真正体会到人生的意义。什么是人生?人生就是永无休止的奋斗!只有决定了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 --路遥 《平凡的世界》

3.忘掉!忘掉温暖,忘掉温柔,忘掉一切享乐,而把饥饿、寒冷、受辱、受苦当做自己的正常生活······ --路遥 《平凡的世界》

4.在这个维特式的骚动不安的年龄里,异性之间任何一个微小的情感,都可能在一个少年心里掀起狂风巨浪! --路遥 《平凡的世界》

5.你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 --路遥 《平凡的世界》

6.成长的过程是一个破茧成蝶的过程。年少的轻狂、白日放歌、纵意,随着尝遍世间毒草而克制、温润、收敛。不再向似水流年索取,而是向光阴贡献渐次低温的心。那些稍纵即逝的美都被记得,那些暴烈的邪恶渐次被遗忘。与生活化干戈为玉帛,任意东西,风烟俱净,不问因果。 --路遥

7.劳动永远是医治精神创伤的良药。 --路遥 《平凡的世界》

8.人处在一种默默奋斗的状态,精神就会从琐碎生活中得到升华。 --路遥 《平凡的世界》

9.多少美好的东西消失和毁灭了,世界还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是的,生活在继续着。可是,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却在不断地失去自己最珍贵的东西。 --路遥 《平凡的世界》

10.随着光阴荏苒,每个人都在变化 --路遥 《平凡的世界》

11.往昔的回忆使我们激动, 我们重新踏上旧日的路, 一切过去日子的感情 又逐渐活在我们的心里; 使我们在次心紧的是 曾经熟悉的震颤; 为了回忆中的忧伤, 真想吐出一声长叹…… --路遥 《平凡的世界》

12.从古到今,人世间有过多少这样的阴差阳错!这类生活悲剧的演出,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一个人的命运,而常常是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所造成的。 --路遥 《平凡的世界》

13.如果一个人是按自然法则寿终正寝,就生命而言,死者没有什么遗憾,活着的人也不必过分的伤痛。最令人痛心和难以接受的是,当生命的花朵正蓬勃怒放的时候却猝然间凋谢了。 --路遥 《平凡的世界》

14.我不啼哭,不哀叹,不悔恨,金黄的落叶堆满心间,我已不再是青春少年 --路遥 《平凡的世界》

15.没有爱情,人的生活就不堪设想。爱情啊!它使荒芜变为繁荣,平庸变为伟大;使死去的复活,活着的闪闪发光。 --路遥 《平凡的世界》

16.对大多数人来说,生活的变化是缓慢的。今天和昨天似乎没有什么不同;明天也可能和今天一样。也许人一生仅仅有那么一两个辉煌的瞬间,甚至一生都可能在平淡无奇中度过。 --路遥 《平凡的世界》

17.刹那间我真想令时光停住,好让我回顾自己,回顾失去的年华,缅怀那个穿一身短小的连衣裙和瘦窄的短衫的小女孩……让我追悔少年时代我心灵的愚钝无知,它轻易地错过了我一生中本来可以获得的欢乐和幸福! --路遥 《平凡的世界》

18.“我死不了,她就活着!她一辈子揣在我心里……” --路遥 《人生》

19.人活着,就得随时准备经受磨难。他已经看过一些书,知道不论是普通人还是了不起的人,都要在自己的一生中经历许多磨难。 磨难使人坚强。 --路遥 《平凡的世界》

20.通过一段血火般的洗礼,他相信,自己历尽千辛万苦而酿造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轻而易举拿来的更有滋味! --路遥 《平凡的世界》

21.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路遥 《人生》

22.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有可能成就某种事业。 --路遥 《早晨从中午开始》

23.即使有一天我要远走他乡,但愿我还能在梦中再回到这里来… --路遥 《平凡的世界》

24.美丽的花朵凋谢了也是美丽的。 --路遥 《平凡的世界》

25.如果为微小的收获而沾沾自喜,本身就是一种无价值的表现。最渺小的人常关注着成绩和荣耀,最伟大的人常沉浸于创造和劳动。 --路遥 《早晨从中午开始》

26.尽管创造的过程无比艰辛而成功的结果无比荣耀;尽管一切艰辛都是为了成功,但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也许在于创造的过程,而不在于那个结果 --路遥 《早晨从中午开始》

27.锁链能锁住门窗,能锁住手脚,但是不能锁住人心。 --路遥 《平凡的世界》

路遥的人生经典语录2

1、距离使两颗心靠得更近。

Distance makes the hearts grow fonder.

2、假如每次想起你我都会得到一朵鲜花,那么我将永远在花丛中徜徉。

If I had a single flower for every time I think about you,I could walk forever in my garden.

3、幸福,不是长生不老,不是大鱼大肉,不是权倾朝野。幸福是每一个微小的生活愿望达成。当你想吃的时候有得吃,想被爱的时候有人来爱你。

Happiness is not about being immortal nor having food or rights inone"s hand.It"s about having each tiny wish come true,or havingsomething to eat when you are hungry or having someone"s love when youneed love.

4、举得起放得下的叫举重,举得起放不下的叫负重。可惜,大多数人的爱情,都是负重的。

If you can hold something up and put it down,it is calledweight-lifting; if you can hold something up but can never put it down,it"s called burden-bearing.Pitifully,most of people are bearing heavyburdens when they are in love.

5、没有人值得你流泪,值得让你这么做的人不会让你哭泣。

No man or woman is worth your tears,and the one who is,won"t make you cry.

6、每一个沐浴在爱河中的人都是诗人。

At the touch of love everyone becomes a poet.

7、爱情是灯,友情是影子,当灯灭了,你会发现你的周围都是影子。朋友,是在最后可以给你力量的人。

Love is a lamp,while friendship is the shadow.When the lamp is off,you will find the shadow everywhere.Friend is who can give youstrength at last.

8、爱情,要么让人成熟,要么让人堕落。

Love makes man grow up or sink down.

9、我爱你,不是因为你是一个怎样的人,而是因为我喜欢与你在一起时的感觉。

I love you not because of who you are,but because of who I am when I am with you.

10、我需要他,正如我需要呼吸空气。

Look into my eyes —— you will see what you mean to me.

11、有了你,我迷失了自我。失去你,我多么希望自己再度迷失。

Within you I lose myself,without you I find myself wanting to be lost again.

12、我爱你不是因为你是谁,而是我在你面前可以是谁。

I love you not for who you are,but for who I am in your heart.

路遥的人生经典语录3

1.钱当然很重要,这我不是不知道;我一天何尝不为钱而受熬苦!可是,我又觉得,人活这一辈子,还应该有些另外的"什么才对

2.一个平凡而普通的人,时时都会感到被生活的波涛巨浪所淹没。你会被淹没吗?除非你甘心就此而沉沦!

3.一个中学生要养成每天看报的习惯,这样才能开阔眼界;一个有文化的人不知道国家和世界发生了些什么事情,这是可悲的!

4.人们宁愿去关心一个蹩脚电影演员的吃喝拉撒和鸡毛蒜皮,而不愿了解一个普通人波涛汹涌的内心世界......

5.生活中有那么一种人,你藐视甚至侮辱他,他不仅视为正常,还对你挺佩服;你要是在人格上对他平等相待,他反而小看你!

6.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他绝不会是我完全屈服。

7.只有自己诚心待人,别人才有可能对自己以诚相待。

8.当我的巴特农神庙建立起来的时候,我从这遥远的地方也能感受到他的辉煌。

9.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与奋斗!

10.连伟人的一生都充满了那么大的艰辛,一个平凡的人吃点苦又算得了什么呢?

11.人的痛苦只能在生活和劳动中慢慢消磨掉,但朋友,没有什么灵丹妙药比得上劳动更能医治人的精神创伤。

12.命运总是不如人愿。但往往是在无数的痛苦中,在重重的矛盾和艰辛中,才是人成熟起来

13.人只能按照自己的条件去寻找终生伴侣。

14.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合理的和美好的都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存在或实现。

15.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16.权威是用力量和智慧竖立起来的!

17.你能痛苦,说明你对生活还抱有希望!

18.他们往往带着一种悲壮的激情,在一条最为艰难的道路上进行人生的搏斗。他们顾不上高谈阔论或愤世嫉俗的忧患人类的命运。他们首先要改变自己的生存条件,同时也放弃最主要的精神追求;他们既不鄙视普通人的世俗生活,但又竭力使自己对生活的认识达到更深的层次!

19.男子汉应该是一种内在的品质,而不是靠化妆和表演就能显现出来的!

20.生活!你为什么总是这样令人费解?令人难以想象?

21.即使没有月亮,心中也是一片皎洁

22.一个人的命运不是自己想改变就能改变了的,至于理想,只不过是职业好坏的代名词罢了

23.在最平常的事情中都可以显示出一个人人格的伟大来。

24.你难道一辈子就这样生活下去吗?你最后的归宿在哪里?!

25.人的生命力,是在痛苦的煎熬中强大起来的。

26.你曾打开窗户,让我向外面的世界张望;你还用生硬的手拍打掉我从乡里带来的一身黄土,把你充满碳烟味的标志印烙在我的身上,老实说,你也没有能拍打净我身上的黄土;但我的身上确是烙下了你的印记!

27.黑色是美丽的,他原来是血一般鲜红,蕴含着无穷的炽热,耀眼的光明(煤炭是黑色的,工人的鲜血是鲜红的,所以说黑色是美丽的,对煤炭工人的赞扬,很喜欢)

28.既不懈的追求生活,又不敢奢望生活过多的报酬和宠爱,而是理智而清醒的面对着现实。

29.只有努力工作,才能叫人尊重。

30.通过一段血火般的洗礼,他相信,自己历尽千辛万苦而酿造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轻而易举哪来的更有滋味!

31.人和人之间的友爱,并不在于是否是亲戚。

相关推荐

来梳理一下路遥的《人生》吧

《人生》是当代作家路遥所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于1982年在《收获》杂志发表,是他的成名作,曾入选“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有影响力小说”。 小说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空背景,讲述了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叙述了他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的人生变化过程,展现了一个时代背景下艰难选择的悲剧。创作特点 在路遥的笔下,生存环境的悲苦不仅仅是生计问题,更有发展空间的种种限制。路遥作品中的主人公,其坚毅品格更是在不断追求发展的奋斗过程中日臻完美的。写苦难是为了写苦难中的人。苦难越深重,战胜苦难的人及其品行就越是难能可贵和令人敬佩。路遥通过进城故事寄托了对城乡关系的思考。许多研究者都指出,路遥的小说是一个二元对立的文学世界,其中,城市与乡村的对立是核心的,在这一基础的核心对立之下,衍生了诸多二元对立的因子。在路遥笔下,城市与乡村的对立,不仅是地理空间的对立,而且是文化空间的对立,城市是在与乡村的对比中存在的,而乡村也在城市的阴影中展开。实际上,路遥进城故事书写是早期乡土文学的审乡情结的再现;以城里人的眼光,围观乡村的“恶”,以此来反思和反省乡村。城市是进城乡下人的欲望对象,毫无疑问的是,乡村空间指向的是历史和记忆,城市空间肯定指向的是未来。路遥在其进城故事中运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真实记录了改革初期农村青年的人生奋斗历程。作为八十年代新一代的农村青年最先感受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种种变动和冲击的,他们开始对自己生活的乡村世界产生不满与怀疑,而对具有现代文明诱惑的都市产生强烈的向往。一贯秉承现实主义创作理念的作家路遥用文字真实地记录了八十年代的农村青年的进城历程和人生奋斗足迹。路遥创作在思想方面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深刻的哲理性。在路遥的许多作品中将哲理和作品对生活本质的揭示融合一起,成为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的结果。特别是路遥中篇的结构,也可以称之为哲理性结构。生活在这些中篇里成为一个相对的封闭体系,生活的过程构成了一个个人生的大轮回。作者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哲学思考,就从这大轮回中衍化出来。高加林怀着一颗勃勃雄心,进入了城市,在城市生活的舞台上,威武雄壮地表演了一番,最后又被迫回到自己最不愿呆的农村。但是这种轮回并不是原地踏步,而是人物在经过了生活的历练与艰辛之后的一种重新出发。主要讲了高加林的民办教师一-职被大队书记高明楼的儿子三星顶替,无奈回到高家村务农。马店村马拴三番五次向高家村刘巧珍求婚,刘巧珍却暗恋着高加林。加林回农村后,给巧珍的爱情带来了希望。她不顾父亲刘立本的反对,在赶集卖蒸馍、给凉水井撒漂白粉和进县城拉茅粪的过程中,对加林产生了真挚的感情。高加林的二爸复员后分配到地区劳动局当局长,县劳动局副局长马占胜私下调整招工指标,把加林安排到县委通讯组工作。县广播站播音员黄亚萍报道抗洪救灾通讯稿时,得知自己的同学高加林来县城工作,俩人情真意切、志同道合,-起讨论能源问题、国际问题,感情愈加深厚。巧珍到县城看望加林,由于双方学识差异,加林提出分手。不久巧珍赌气嫁给了马拴。黄亚萍也和恋人张克南分手,跟高加林热恋起来。张克南的母亲认为这些矛盾都是高加林带来的,为给儿子出气,向地区纪检委反映,安排高加林到县城工作属不正之委反映,应予以纠正。地区纪检委核实情况后,作出严肃处理,将高加林清退回农村。高加林只好离开了黄亚萍,回到了的熟悉而又陌生的农村。高加林渴望离开贫穷落后的农村,到更广阔的城市天地去生活。期盼从乡村走出去,走进城市,由简单的劳作走向层次较高的精神价值创造。实际上体现了一种平等、民主的生存观念。他身上有一股强烈的力量,那就是富于理想,锐意进取,向往现代文明生活。当高加林从黄土高原上那个闭塞的村子里考进县城高中以后.新的现实、新的生活、新的知识诱惑着他,使他不满父辈们的那种为生活而生活的简单生活方式,他抛弃了农民固有的那种传统的狭隘观念,开始了对自身和社会的重新认知。在眼花缭乱的社会生活面前憧憬着自己无数美好的梦想。他积极进取,不断地探索与付出,也获得了些许成功。农村中像高加林这种类型的人物尽管有时带有好胜虚荣的个人动机,并不是一种完人,但他们却是特定时代对农村落后惰性的一种冲击力量,是能推动这个时代变革的一个因子。正是都市文明和乡村的落后、愚昧对立中产生的矛盾才造就了高加林这样的边缘人物。巧珍美丽善良,爱情真诚。她对高加林爱的深沉,愿意为其付出一切。她不顾旁人的反对,为了爱,主动向加林表明心迹,之后又选择默然离开,而离开后还在帮助加林……巧珍失去了爱情,选择了婚姻。但庄稼人马栓对她就如同她对加林一般。只是希望巧珍能够走出爱情,投入到与马栓的亲情中去,幸福的生活。路遥在《人生》中写道,“生活总是这样,不能叫人处处都满意。但我们还要热情地活下去。”写作《人生》初稿,路遥只用了二十一天,但他对这部作品的构思,从几年前就已经开始。路遥说:“我的最大追求就是在作品中表现我的真诚。”他的每部作品,都基于他对社会深刻的观察与反思。《人生》的气韵是哀而不伤的,它叙写的,不仅是个人的经历与情感,也是一个时代。高加林是幸运的,在人生的路上失败后,他可以回到故乡。故乡的土地和在那里生活着的可亲可爱的人可以接纳他,承载他的全部。而如今,整个社会都在飞速地前进,许多人迫不及待地出发,跌倒后才发现自己早已失去了归处。或许这也是路遥借《人生》提出的追问:我们的归宿在哪里?我们要到哪里去?在路遥笔下,人生是庄严的,值得每个人去认真地耕耘与审视;人生也是宽广的,可以容纳一切泪水、苦难、幸福与不幸。路遥说:“只要是青年,不管他们生活在什么样的时代和什么样的国度,在他们最初选择生活道路的时候,往往不会一帆风顺。……我完全理解那些遭受痛苦与挫折而仍然顽强地追求生活的青年。我永远怀着巨大的同情心关注他们的命运。”《人生》蕴含着路遥对年轻人的处境与命运深切的理解、关注与同情。它不是励志,更不是成功学,而是一种力量——带着赤诚的心,去热烈拥抱大地与生活。
2023-09-12 10:14:341

路遥作品人生

《人生》是作家路遥创作的小说,也是其成名作。原载《收获》1982年第三期,获1981——1982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2018年9月27日,路遥的《人生》 入选“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有影响力小说”。小说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空背景,描写了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构成了其故事构架。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也正是体现那种艰难选择的悲剧。高加林是作者着力塑造的复杂的人物。他身上既体现了现代青年那种不断向命运挑战,自信坚毅的品质,又同时具有辛勤、朴实的传统美德。《人生》内容:主人公是高加林,他高中毕业回到村里后当上了民办小学的教师,很满足这个既能体现他的才能而又对他充满希望的职业,但是好景不长,他就被有权有势的大队书记高明楼的儿子顶替了,他重新回到了土地。正当他失意无奈,甚至有些绝望的时候,善良美丽的农村姑娘刘巧珍闯进了他的生活,刘巧珍虽然没有文化,但是却真心真意地爱上了高加林这个“文化人”,她的爱质朴纯真,她以她的那种充满激情而又实际的做法表白了她的炽烈的爱。而实际上她所得到的爱从一开始就是不平等,高加林在她的眼中是完美的,而她对于高加林来说只是在他失意时找到了精神上的慰藉。当机遇再次降临到了高加林身上,他终于抓住了这次机会,重新回到了城市。
2023-09-12 10:14:431

关于路遥《人生》中的故事的主要内容介绍?谢谢。

jdjudidjdsV
2023-09-12 10:15:0210

路遥《人生》主要内容概括

路遥《人生》主要内容概括如下:路遥的《人生》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空背景,描述了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的故事结构。农村女孩高加林、刘巧珍与城市女孩黄亚萍之间的情感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也正是这种悲剧折射出了艰难的抉择。高加林是作者塑造的一个复杂的人物,他既体现了现代青年不断挑战命运的品质、自信和毅力,又具有艰苦朴素的传统美德。他热爱生活,胸怀大志,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关注国际问题,对打篮球感兴趣,并融入时代潮流。艺术特色《人生》中饱含的浓郁情感和对传统美学的赞美也是其艺术魅力的另一所在。文学作品的神力不仅在于晓之以理的理智,而且动之以情,掀起人们心灵中的震撼和激情。路遥作品中对城乡交叉地带的细致描写使其作品洋溢着浓厚的黄土气息,作者对困苦中的情与爱的感受和表现完全遵循民族传统的道德观念,劳动人民的人格美、人物身上潜在的传统关系感人肺腑。使读者产生了“情感上的深深共鸣,达到了动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2023-09-12 10:15:571

求路遥的长篇小说《人生》简介?

《人生》作者:路遥路遥,陕西省清涧县人,1949年出生于陕北山区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7岁时因为家里困难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文革开始后受影响直到69年底才回到家里务农。这段时间里他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并在农村一小学中教过一年书。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其间开始文学创作。大学毕业后,任《陕西文艺》(今为《延河》)编辑。1992年积劳成疾,英年早逝。1980年发表《惊人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人生》、《在困难的日子里》也相继获奖。1991年完成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获得第三届矛盾文学奖,他的作品《人生》被改编成电影后,引起巨大的轰动。读后浅浅有感 作者:未知《人生》没有《平凡的世界》篇幅长,矛盾冲突更加激烈,唯一觉得遗憾的是,路遥对于高加林在巧珍和黄亚萍之间选择的挣扎刻画的不够,他也许本来并不想让读者斥责痛恨高加林的,但是我的确对于他的见异思迁和爱慕虚荣感到有点愤怒。不过人生也的确是矛盾的,换做是其他任何人处在高加林当时的位置,也难免不做出相同的选择。如果不是后来的变故也许高加林和亚萍之间也的确比和他和巧珍能够更加和谐。巧珍很善良,有金子般的心,可是同样是金子,在乞丐面前绝对比在国王面前更耀眼,关键是看获得金子的人是贫穷还是富贵。抛开感情不谈,真正值得敬佩的是巧珍的坚强和豁达,即使在遭遇情感变故的时候并没有像一般女性一样任由自己软弱消沉,觅死觅活,反而是高加林在最后埋怨活着没有意思。巧珍没有文化而高加林是村里的才子,但是这种优劣的对比却在需要坚韧的意志力时候颠倒了,也许正是因为巧珍的没有文化,从小在乡野山间长大才让她对于世事无常的得意失意没有过多计较和苛求,往往是一些自命不凡,自负清高的文化人才对于生活百般挑剔。对于繁华未知的大城市,高加林的憧憬和向往是可以理解,无可指责的,实际上他缺乏的是自己对于自己选择负责的勇气,放弃巧珍的同时是告别粗俗底下的农民生活,接受亚萍意味着对于事业和未来的开阔前景,我们并不应该苛责哪个是正确哪个是错误。而要看一个人自身的个性会让他作出怎么样的选择,高加林如果留下和巧珍一同生活也绝对不是他躁动的个性所能安于接受的。他只是缺乏了对于突如其来的变故的应变能力和敢于承担后果的决心。人生,其实无非是矛盾与选择的综合体,无关对错,仅仅在于我们能否有勇气在矛盾中作出选择并勇敢承担一切后果。路遥的这个故事没有时间空间的局限性,他仅仅是纷繁复杂的人生游戏在某个人某个地方的缩影。我认为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我已经能够完全领会了。
2023-09-12 10:16:151

路遥的《人生》讲的是什么?

  《人生》发表于1982年,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构成了它的时空背景。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构成了其故事构架。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也正是体现那种艰难选择的悲剧。  高加林正是作者着力塑造的复杂的人物。他身上既体现了现代青年那种不断向命运挑战,自信坚毅的品质,又同时具有辛勤、朴实的传统美德。他热爱生活,心性极高,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关心国际问题,爱好打篮球,并融入时代的潮流。他不像他的父亲那样忍气吞声、安守本分,而是有更高的精神追求,但是他的现实与他心中的理想总是相差极远,正是这样反差构成了他的复杂的性格特征。当他高中毕业回到村里后当上了民办小学的教师时,他很满足这个既能体现他的才能而又对他充满希望的职业,但是好景不长,他就被有权有势的大队书记高明楼的儿子顶替了,他重新回到了土地。正当他失意无奈,甚至有些绝望的时候,善良美丽的农村姑娘刘巧珍闯进了他的生活,刘巧珍虽然没有文化,但是却真心真意地爱上了高加林这个“文化人”,她的爱质朴纯真,她以她的那种充满激情而又实际的作法表白了她的炽烈的爱。而实际上她所得到的爱从一开始就是不平等,高加林在她的眼中是完美的,而她对于高加林来说只是在他失意时找到了精神上的慰籍。当机遇再次降临到了高加林身上,他终于抓住了这次机会,重新回到了城市。  城市生活给了高加林大显身手的机会,又让他重新遇到了他的同学黄亚萍。与巧珍相比,黄亚萍无疑是位现代女性,她开朗活泼,却又任性专横,她对高加林的爱炽烈大胆又有一种征服欲。高加林的确与她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他们有相同的知识背景,又有许多感兴趣的话题,当他们俩口若悬河、侃侃而谈时,高加林已经进入了一种艰难的选择之中。当高加林隐隐地有了这种想法时,他的念头很快便被另一种感情压下去了,他想起了巧珍那亲切可爱的脸庞,想起了巧珍那种无私而温柔的爱。当巧珍带着狗皮褥子来看他时,他的那种难以言说的复杂的感情一下子表现了出来。在经过反复考虑后,他接受了黄亚萍的爱,可同时意味着这种选择会无情地伤害巧珍,当他委婉地对巧珍表达了他的这种选择后,巧珍含泪接受了,但她却并没有过多地责怪高加林,反而更担心高加林以后的生活,劝他到外地多操心。但是泪水却在脸上刷刷地淌着。  但是好梦难圆,高加林进城这件事终于被人告发了,他要面对的是重新回到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他的所有的理想和抱负如同过眼云烟难以挽留了。他难以承受这份打击更难以面对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他减少了狂热而又冷静的反省,接受了德顺爷爷的一番话,而后一下子扑倒在黄土地上。  路遥在《人生》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段话: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这段话的确可以作为《人生》这篇小说的一个注解。
2023-09-12 10:16:336

路遥的人生简介

  《人生》——路遥成名作  《人生》发表于1982年,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构成了它的时空背景。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构成了其故事构架。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也正是体现那种艰难选择的悲剧。  高加林正是作者着力塑造的复杂的人物。他身上既体现了现代青年那种不断向命运挑战,自信坚毅的品质,又同时具有辛勤、朴实的传统美德。他热爱生活,心性极高,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关心国际问题,爱好打篮球,并融入时代的潮流。他不像他的父亲那样忍气吞声、安守本分,而是有更高的精神追求,但是他的现实与他心中的理想总是相差极远,正是这样反差构成了他的复杂的性格特征。当他高中毕业回到村里后当上了民办小学的教师时,他很满足这个既能体现他的才能而又对他充满希望的职业,但是好景不长,他就被有权有势的大队书记高明楼的儿子顶替了,他重新回到了土地。正当他失意无奈,甚至有些绝望的时候,善良美丽的农村姑娘刘巧珍闯进了他的生活,刘巧珍虽然没有文化,但是却真心真意地爱上了高加林这个“文化人”,她的爱质朴纯真,她以她的那种充满激情而又实际的作法表白了她的炽烈的爱。而实际上她所得到的爱从一开始就是不平等,高加林在她的眼中是完美的,而她对于高加林来说只是在他失意时找到了精神上的慰籍。当机遇再次降临到了高加林身上,他终于抓住了这次机会,重新回到了城市。  城市生活给了高加林大显身手的机会,又让他重新遇到了他的同学黄亚萍。与巧珍相比,黄亚萍无疑是位现代女性,她开朗活泼,却又任性专横,她对高加林的爱炽烈大胆又有一种征服欲。高加林的确与她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他们有相同的知识背景,又有许多感兴趣的话题,当他们俩口若悬河、侃侃而谈时,高加林已经进入了一种艰难的选择之中。当高加林隐隐地有了这种想法时,他的念头很快便被另一种感情压下去了,他想起了巧珍那亲切可爱的脸庞,想起了巧珍那种无私而温柔的爱。当巧珍带着狗皮褥子来看他时,他的那种难以言说的复杂的感情一下子表现了出来。在经过反复考虑后,他接受了黄亚萍的爱,可同时意味着这种选择会无情地伤害巧珍,当他委婉地对巧珍表达了他的这种选择后,巧珍含泪接受了,但她却并没有过多地责怪高加林,反而更担心高加林以后的生活,劝他到外地多操心。但是泪水却在脸上刷刷地淌着。  但是好梦难圆,高加林进城这件事终于被人告发了,他要面对的是重新回到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他的所有的理想和抱负如同过眼云烟难以挽留了。他难以承受这份打击更难以面对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他减少了狂热而又冷静的反省,接受了德顺爷爷的一番话,而后一下子扑倒在黄土地上。  路遥在《人生》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段话: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这段话的确可以作为《人生》这篇小说的一个注解。
2023-09-12 10:17:032

路遥《人生》:给每一个年轻人的礼物

路遥是我国上世纪著名的作家,他最为人熟知的作品要数《平凡的世界》。小说《人生》是路遥的成名作,小说的主人公高加林二十四岁。《人生》给我们展现了高加林二十多岁的跌宕起伏。虽然其以上世纪七十年代为背景,但小说蕴含的力量和启示一直都在,它是路遥给每一个年轻人的一份礼物。 1遭遇逆境不放弃,苦难是必需品 农民的儿子高加林,从小没吃过苦,嫩皮细肉的。父母供他上学,他也很努力,读完了高中。 没有考上大学,高加林受了大的精神创伤,但还好他得到了民办教师的岗位。不用参加体力劳动,高加林就可以挣到全工分,相当于一个壮劳力出全勤得到的工分。因此,在高加林当老师的三年里,家里日子过得还可以。 不仅如此,因为不用参加体力劳动,高加林有大量时间进行学习和钻研。通过时间的苦熬,高加林在地区报上发表过好几篇诗歌和散文呢,未来充满了希望。 可好日子不长,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日子,高加林接到了和当时的天气一样坏的消息。他民办教师资格被下了。 村里的书记高明楼,通过活动让他高中刚毕业的儿子三星把高加林的位置顶替了。 这个消息对高加林一家如晴天霹雳。高加林一家本以为儿子可以不再像父亲一样一辈子在土里刨吃食,可现在一切都完了。 更可气的时,当年轻气盛的加林想找高明楼闹腾的时候,父母因惧怕高明楼利用公权力给他们一家穿小鞋,不但要求加林以后对高明楼态度要好,加林父亲还吩咐母亲把自家种的茄子给高明楼送一一些。 失去民办教师资格还不能伸张正义的高加林犹如被霜打了的菜苗一样,一连好几天待在家里,不出去也不好好吃饭。愁得父母也不知如何才好。 但还好,加林没有就这样一直消沉。人总是得面对现实,开始走出消沉的时候,去县城兜售馍馍的加林因放不下虚荣而窘迫过,在地里干活因过度使大力气而伤害过自己的身体。 但慢慢的,一切都习惯以后,高加林也可以适应农民的角色,他和别人一样正常劳动,吃饭睡觉。换了个身份也没有什么,生活照样可以继续。 日子过得去,但和以前当老师比较,心里的痛快却大不一样。高加林以前关注的是国家大事、文学作品,工作是教书育人,现在是整天刨土疙瘩,落差很大。甚至为了一点大粪,和两个壮汉大打出手,弄的满身都是屎尿污秽,这若放在以前当老师的高加林看来是不可想象的。 即使因掏粪遭受曾经老同学母亲侮辱后,高加林内心的种子还在,他不想浪费自己一身的本事。当他看着城市的灯火时他告诉自己:我非要到这里来不可!我有文化,有知识,我比这里生活的年轻人哪一点差? 2机遇可以抓,但捷径不可走 在因掏粪受辱之后,机会终于眷顾了这个郁郁不得志的青年人。高加林的在新疆工作的副师级的叔叔要调回当地就任地区劳动局长了。 在叔叔衣锦归乡的那一天,是高加林家窑洞最热闹的一天。村里的老人、青年、妇女和小孩都来参观这位村里出的最大的干部,就连狗啊、猫啊等也来凑热闹。 在一家人给去世的老人上完坟之后,高加林的父亲给当大官的弟弟提要求了,希望可以给高加林找份正式的工作。但深受党和人民信任的弟弟拒绝了哥哥的要求。 虽然叔叔没有同意帮高加林找工作,但曾经使他失去民办教师资格的高明楼和当前身居县劳动局长的马占胜心里有鬼,主动替高加林谋了份好差事。 在高加林叔叔回来半个月后,农民身份的高加林就正式成了国家干部。通过马占胜的运作,他从农民变成了县委通讯社的干事。 高加林自己基本什么都没干,他只填了一张表,然后去煤矿报个到,接着就去县委大院上班了。 高加林的人生又一次来到了县城,上一次来县城还是上高中时,那时候作为农村的孩子来城里上学只算外来者,还没有站稳脚跟的本事。 但这次不一样,他真正成了国家干部,可以在县城立住了。这比他之前的民办教师要强很多。高加林非常高兴,他第一次感受到走“后门”的威力。 他的叔叔不愿意帮他,但是有人替他办好了一切。作为当时的高中毕业生,还经历了民办教师资格被顶替,高加林心里很明白,他走了捷径,而这并不是正路。 遭受不公的高加林看似重新抓到了人生的“机遇”,但是他自己清楚,他是通过邪路才能进城的,而日后他将为此付出代价。 3人生得意时,初心不能忘 高加林到了县委通讯社,终于有机会施展他的才华了。不久,县城的南边遭遇浑水,老百姓生命财产受损严重。通讯社的老员工身体不适,新干事高加林有机会到现场跟踪报道。 年轻的高加林来到受灾的村社,看到了灾况的严重性,但也亲眼目睹了当地干部为了群众的利益冒着危险到处奔走。为此,他深受感动。当地干部的形象和他熟知的高明楼、马占胜等的作风形成了鲜明对比。 既能吃苦又有文采的高加林,从灾难现场发回通讯社很多感人的报道,他的名字通过广播给大众的印象越来越深。 而在广播站播报的播音员正是他的高中同学黄亚萍。得知高加林到了县里工作,黄亚萍被曾经这个她爱恋的有才气的男人又一次吸引了。 连续在灾区报道很多天的高加林回到城里后有了一些名气,随着他不断的在县里和地区杂志和报刊上发表优秀的报道,高加林的人气越来越高。 除了在工作上的顺意,当年高中篮球队主力的高加林同时也成为县委篮球队的头号人物。高加林俨然成了当地写作明星加体育明星。期刊报纸和县城体育场成了他的舞台。 事业上的如意,使高加林忘记了曾经满身尘土的农民生活。在感情上也发生了变化。 在高加林被下了民办教师的那段时间,农民刘巧珍给了他无微不至的关怀。他们建立了恋爱关系,巧珍为了他遭父亲反对,村人嘲笑却一点不在乎。加林在那段时间虽然身体上辛苦,但在感情上却很丰富,他和巧珍的恋爱关系不断加深。 然而现在,他觉得巧珍离他越来越远,巧珍大字不识一个。他们如果结合,肯定很少有共同话题。 曾经互相爱恋但没道破的黄亚萍向高加林表达了爱情。亚萍有文化,能和他谈论文学、讨论国际新闻和世界能源结构等等许多他感兴趣的话题,而巧珍只能告诉他关于土地和畜禽这些他早已熟悉的东西。 在经过思想上的挣扎之后,高加林决定断绝和巧珍的爱情关系。而黄亚萍也决定和现在的恋人,她和加林共同的同学张克南结束恋爱关系。 两对恋人破散开来,其中两人组成新的恋爱关系。四个人之中的两个人有了新的甜蜜,而另外两人承受了深深的苦痛。 曾经互相爱慕的高中同学终于走到了一起。黄亚萍的父亲要调回南京工作,也谋划着给女儿在南京找份工作。高加林期待着和亚萍一起去大城市。以为将要离开本地的两人开始无所顾忌,用极其现代的方式进行着恋爱生活。 黄亚萍给高加林置办各种吃的、用的,而他们在公众场合大胆而新式的行为方式既让旁人羡慕,也让他们嫉妒。但他们根本不在乎,因为他们认为就要离开这个县城了。 高加林在感情上正大胆而刺激的享受着,而在工作上也得到了宝贵的到省城参加短期新闻培训的机会。他走的那天,穿上了亚萍给他置办的行头,正装、皮鞋、手表等等。 张克南接到亚萍的分手信后一连好多天抑郁消沉,把他的母亲给急坏了。他母亲恨死了高加林,经过调查掌握了高加林走后门的情况,把高加林给举报了。 从省城回来的高加林本来信心满满,希望将来大干一场。谁知人生就是如此的戏剧,县里将他的工作罢免了,他的叔叔也给县委打电话要求坚决辞退高加林。 一切都完了,像一场梦一样。高加林知道他和黄亚萍不会有结果了,主动提了分手。 当他冷静下来之后,他想起了巧珍,他知道他对巧珍的感情是真真实实的,而他对黄亚萍的爱慕虽也不假,但多少夹杂了新鲜刺激和希望通过亚萍使他能到更大的地方去的希望。 可一切都晚了,他刚回县城的时候碰上三星,得知巧珍已经结婚了。 在他和巧珍刚分手时,父亲和村里的德顺爷爷来劝他,告诉加林他的根在土地上,在农村里,不应该抛弃巧珍而走的太快,他没有听进去。现在,他明白了。
2023-09-12 10:17:181

路遥的《人生》讲了什么样人生感悟?是在什么时代背景下的故事?

路遥的《人生》发生的年代要比《平凡的世界》要晚一些,人们基本上都不为吃饭发愁了,但是却徒增了更多的烦恼,其实就跟现在的我们很像。 看着别人活出了不一样的精彩,看到越来越多的诱惑,没有看清自己的本质,就想不择手段的去争取,可惜到头来,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变得一无所有。书中的主要故事情节其实非常简单,几句话就可以概括: 故事的主人公高加林本是农民,却很有才华,高中毕业后就在村里教书。本来日子还算平静,但是好景不长,他的职位突然就被有权有势的大队书记的儿子顶替了。 这下高加林非常郁闷了,他有知识,有文化不想当农民,但是此时的他却无可奈何。 村子里有一个非常美丽,善良的姑娘叫巧珍,她非常喜欢高加林,就在高加林这段落魄时间里,给予了高加林非常积极的鼓励,帮助。 高加林很感激她,于是就和她确定了恋爱关系。后来,随着自己的叔叔转业回到地方当了大官之后,高加林的生活突然发生了逆转。 叔叔的手下为了讨好高加林,通过不正当的手段私自将高加林的关系转到了城里,让高加林转眼间就从农民变为了干部。 做了干部的高加林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再加上自己本身就具有非常优秀的才能,于是在工作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而在生活上,他又遇到了高中同学黄亚萍,在读书时他们之间就互相爱慕着。可惜的是黄亚萍是干部子女,而高加林是农民,所以也就不了了之了。 这再一次的相聚,身份障碍没有了,再加上黄亚萍主动的追求,两人就很迅速的确定了男女朋友的关系。 高加林就这样抛弃了巧珍,选择了黄亚萍。可是好景又不长了,黄亚萍原来的男朋友张克南的母亲知道了,就去上告,这下就把高加林违规的事情揭发出来了。 高加林就被免去了干部身份,而黄亚萍也离高加林而去。 村里的巧珍也因为伤心而嫁人了,最后高加林变得一无所有的回到了农村,继续种地。这就是故事的主要内容,路遥写这样的结果是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高加林的例子就在这里,一味的去追求好日子这不是错。但是如果犯了错,那必将会受到应有的惩罚。 路遥也说:人生的路很漫长,但是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年轻人一定要特别注意,选择好自己的方向。 这就是人生给我的启迪。 路遥的《人生》真是文如其题,道理和感悟对于发展和变化的人们一直都有意义,我从读者角度分享故事梗概和感悟,希望喜欢路遥作品的人和我交流: 首先故事的时代背景和梗概 故事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的陕北黄土高原,在这个时代国家实行了生产责任制,农民的生活也有了更多的可能和变化。人们的思想在也不像以前那样安分,忍耐,接受。 故事讲述了,主人公高加林的命运变换,由一个民办老师被人顶替变成农村社员,巧遇高加林二爸(叔叔)的转业回乡,被狗腿的劳动局长安排了县宣传干事的工作,改变了命运的高加林对于感情的选择也发生了变化。当初那个爱他为他好的巧珍依然比不上了在线广播站工作的同学黄亚萍,巧珍不识字,黄亚萍和自己谈天说地,聊国际形势......二人产生了感情。彼此都打算凭着一份好感,放弃以前的感情,事实证明冲动的选择无论如何艰难决定都是错的。高加林因为被举报走后门,打回原形,继续农民,此时爱他的巧珍已经嫁人,黄亚萍也不能跟自己相伴农村,放弃一切,此时的高价林后悔莫及,但巧珍还在为他着想。无比痛苦的人生抉择。 小说的启迪 这告诉人们,头脑多么发热,也不要忘了根在哪,对乡土的守望和对城市的渴望,对爱情的选择和理想的碰撞非常矛盾,为了自己利益的黄亚萍,为了爱情放弃一切的巧珍,在矛盾中动摇的高加林等等,冲破愚昧和世俗的眼神,是一个必将要解决的矛盾问题。真是一个人生的问题。 只要还存在贫富差距、城乡有别、地位高下、《人生》就不会过时。 八十年代的人心人性,数千年来的人心人性,几无分别。 农家子弟挣破束缚到城市打拼,几乎都要面对这种割舍、抉择、痛楚、煎熬。只能更多寄望于内心深处的自己,是否还能最后救赎自己。大背景是改革开放刚刚开始,原有的经济体制还未打破,而那些在原有体制下备受压抑的觉醒的青年希望脱离土地,过上令人羡慕的都市生活。但何其难也。而高家林正好有一个机会,于是他便为了 新生活抛弃了恋人巧珍。但后来东窗事发,他又回到了农村。但巧珍已经嫁人。人生啊,不要为了自己便不顾一切,丧失了作人的道德底线。 细看平凡世界章节中有人生的影子,但人生结尾高加林坐上牛车的描写是平凡世界达不到的 现在的导演演员拍不出这样的片子来 他自身的经历,城乡差距,市俗人理,表现的很透彻!
2023-09-12 10:17:251

路遥人生简介

  1、路遥(1949年12月2日[1]—1992年11月17日),男,本名王卫国,出生于陕北榆林清涧县,中国当代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人生》等。曾任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党组成员、副主席。   2、路遥1949年12月2日出生于陕西陕北山区清涧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7岁时因为家里困难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曾在延川县立中学学习,1969年回乡务农。这段时间里他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并在农村一小学中教过一年书。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其间开始文学创作。大学毕业后,任《陕西文艺》(今为《延河》)编辑。1980年发表《惊心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后被改编为电影。1991年完成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该小说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还未完成即在中央人民电台广播。路遥因此而获得茅盾文学奖。1992年11月17日上午,路遥因肝硬化腹水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年仅42岁。   3、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路遥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鼓舞亿万农村青年投身改革开放的优秀作家。2019年9月23日,《平凡的世界》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2019年9月25日,路遥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
2023-09-12 10:17:461

路遥的《人生》 写了什么——故事梗概

书的封面上写着这样一段话: 人生的道理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那么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这句话击中了我的心脏,带来思考,也带来不安。年轻的岁月,稍纵即逝。 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有高峰也有低谷。故事背景:改革开放前后,陕北黄土地上。当时的中国封建思想与势力还没有消失干净。城市和农村是两个鲜明对立的阶级,似乎连通婚都是大逆不道、不可能存在的事情。城里人是知识、富贵、高档、光鲜的代名词,农村人只能在很远的地方、很卑微的尘埃里仰望。 小说主要写了农村人高加林从黄土地到大城市再回到黄土地的故事。故事的过程迭荡起伏、曲折离奇,但是在那样的社会环境现实里,一切都发生得合情合理。 高加林在城里念了高中,并且学习成绩特别好。因为户口在农村,毕业后回乡去。幸福的是他可以在村里公社当民办教师。他喜欢把知识传授给孩子的教师生活,自己就如船长,带着几十个人在知识海洋里徜徉。但是好景不长,让他引以为傲的教师岗位被同村的高三星走父亲关系顶替了。高加林只得回到黄土地上做个地道的农民。 苦闷难受的高加林下地干活了。他倔强地、发泄式地劳动,锄地将双手磨出血。被分配掏粪的轻松活又拉不下面子,自尊心支离破碎。他不想留在农村,觉得这样的日子没有盼头。于是写信给新疆当干部的叔叔。 在农村也不是只有痛苦与黑暗。高加林恋爱了。村里最美丽的姑娘刘巧珍一直喜欢他,百般追求他。无疑,爱情就是高加林黑暗世界里一道光。但高加林一直渴望着离开农村。 叔叔调任回乡但明言不能带头走关系,高加林工作的事情落空。就在他无奈绝望之际。有人为了攀关系给高加林弄到了县委通讯干事一工作。 高加林进城了,他开心极了。在城里,他和高中同学黄亚萍再次相遇并相处。黄亚萍追求他,其实在高中时就喜欢他,只是因为毕业后高加林回了农村。但此时的黄亚萍与同班同学柯南谈了几年对象。但爱情的欲火按捺不住,黄亚萍与柯南分手要跟高加林在一起并说结婚后能让父亲给他在南京城里找个好工作。 高加林为了与黄亚萍在一起,去跟无条件爱她的巧珍说分手。柯南的妈妈知道儿子分手的原因后怒不可遏,揭发了高加林走关系做上通讯员的事。一夜之间,高加林又只能回到农村。 一场高峰低谷的连续起伏,聪明的高加林反省过来。他满怀着对巧珍的抱歉与后悔,又因为自己重回农村而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自己拼尽了全部力气也没有达到目标,无论再怎么努力也脱离不了这个时代。只是特别可惜,特别后悔自己到最后才听懂自己的心声——自己内心深爱的还是巧珍。虽然巧珍没文化,但她单纯、善良、淳朴,就跟生他养他的黄土地那样让人安心。 可是巧珍在被分手之后嫁人了。 这是一个悲剧。悲剧的意义很多。明天将逐一剥丝抽茧。
2023-09-12 10:18:021

路遥《人生》|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

01 路遥的小说《人生》扉页上有着这么一句话: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 这句话出自作家柳青的《创业史》,它的原文是:“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要紧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人生。” 这让我想起了韩剧《未生》里,韩锡律在公司大楼屋顶对张格莱说: “你认为生活是什么呢?将做选择的瞬间加起来就是生活。” 陶杰也在《杀鹌鹑的少女》里写道:“当你老了,回顾一生,就会发觉:什么时候出国读书,什么时候决定做第一份职业、何时选定了对象而恋爱、什么时候结婚,其实都是命运的巨变。 只是当时站在三岔路口,眼见风云千樯,你作出选择的那一日,在日记上,相当沉闷和平凡,当时还以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 这些话似乎都在说明一个道理: 选择决定了你的人生。 站在生活的岔路口上,你所做的每一个选择,你踏出的每一步,都是命运的巨变。它们可以影响你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你的整个人生。 02 在《人生》里,出生农村的高加林,是那个时代优秀青年的代表。他勤奋,坚韧,心性极高,有着远大的报复和理想,并敢于向命运提出挑战。他渴望离开贫瘠落后的农村,到大城市里去一展抱负,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身份。可是,命运却似乎并不怎么眷顾他。 高中毕业后,高加林没考上大学,只好回到农村教书。本来没考上大学,就意味着自己离理想又远了不少,但起码还可以教书,不必下农田。他还是个体面的知识分子,还可以为理想而奋斗。 结果,好景不长,他的教师职位被有钱有势的大队书记高明楼给顶替了,他只能重新当回农民。可想而知当时他的内心有多么的痛苦和煎熬,他感觉自己要一辈子被这黄土地给困住了。 而就在这个时候,美丽善良的农村姑娘巧珍闯入了他的生活。这个热情又大胆的农村女孩,她对高加林的炽热的爱意,点燃了高加林心中几近枯萎的火苗,让刚被生活无情践踏的他重新拾起了对生活的热情。 巧珍虽然不识一个字,但她对爱情的追求却是如今的我们都比不上的。在那个封建保守的年代,从未上过一天学的她却可以为了爱情做到: 向心上人大胆地示爱,不顾世俗的看法半夜和心爱之人幽会,为了心爱之人不在意村民的围观开始每天刷牙,也不管村里的闲言碎语公然和心爱之人走在一块…… 这个对高加林怀着满腔爱意的农村姑娘,就像照进高加林黑暗生活里的一道光,成了他失意时的精神慰藉,让他重新振作,重拾生活的热情。 但,这样的爱情能够长久吗?一时的失意并不代表一辈子失意,他们的爱情在一开始就是不平等的。巧珍一心一意爱着高加林,但高加林却只是把她当做失意时的精神慰藉。当时的他是个被困在土地里的农民,但他会甘心就这样困在农村吗? 别忘了,他可是个怀着远大抱负的人。他渴望到大城市里去一展抱负,而不是像祖辈父辈那样做个忍气吞声的农民。 所以,当机遇来临时,他终于抓住机会回到了大城市。 城市给了他大显身手的机会,他大放异彩,并吸引了高中同学黄亚萍。黄亚萍是个典型的现代女性,有着优越的家庭背景,是一名广播站播音员。他们有着相同的知识背景,又有许多感兴趣的话题,他俩在一起有着说不完的话。 相比之下,巧珍大字不识一个的缺点便愈加凸显出来了。他想到,和黄亚萍在一起时海阔天空的讨论多有意思!而和巧珍在一起时,却只能说些家常里短的令人感到乏味的话。高加林发现自己对巧珍的爱意已经没有当时那么浓了。 于是,在反复思考后,高加林决定接受黄亚萍的爱,和巧珍狠心说分手。 他也不是没有过犹豫,没有过挣扎。毕竟巧珍的温柔,巧珍的善良,巧珍在他最失意的时候陪在他身边,给了他鼓励和支持,这些情义都不是一夕之间就可以抹掉的! 但是! 于是,这段从一开始就不平的恋爱关系,终于在另一个女人出现时迎来了终结。 而选择和巧珍断绝关系,和黄亚萍在一起,在当时的高加林看来就是决定自己一生命运的转折。在这个人生岔道口上,他迈出的那一步,影响了他今后的一生。 那么,他便从此过上了理想中飞黄腾达幸福美满的生活了么? 并没有。就在这时,命运又毫不留情地甩给他一个大嘴巴子。高加林通过关系获得城内的工作的事被人告发了,他的一切报复与理想也随之烟消云散了,他又要回到那个贫瘠落后的小山村做回农民了! 命运就是这么一个强大到让人觉得无可奈何的东西。高加林不断地挑战命运,最终却还是没能逃出它的摆布。 等他回到农村时,一切都变了,再也没有了迎接他的美丽善良的巧珍了。她已经嫁人了。高加林趴在热情的乡土上,泣不成声。 03 正是应了那句: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 高加林的一生,从回到土地到离开土地,最终又回到土地,他在人生的几大转折处迈出的脚步,决定了他之后的一段时期甚至整个人生。 对于高加林最后决定和巧珍断绝关系而和黄亚萍远走高飞,很多人都激烈地谴责他为忘恩负义贪慕虚荣的“陈世美”,而正是那个决定使得他最后不但所有的抱负与理想都幻灭,还丢失了珍贵的巧珍,因此那些人都大呼“活该!报应!” 但我并不这样认为。 高加林并不是忘恩负义,也不是贪慕虚荣,他只是在追求一段理想的爱情。他和黄亚萍相处时,他们拥有相同的知识背景,有着相同的价值观,因此他们可以天南地北海阔天空地谈话。他们之间是平等的。 他选择和黄亚萍在一起,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他们的精神世界能够完美的契合。而爱情除了相濡以沫外,精神上的契合也无比重要。 但他和巧珍相处时,因为知识背景不对等,他们之间只能谈论一些家长里短例如“老母猪又生了几只猪仔”这种令高加林感到乏味的事情。试想一下,就算高加林最终没有抛弃巧珍,那他们的婚姻会是圆满的吗?两个人连一场谈话都无法继续下去,精神上无法产生共鸣,这样的婚姻最终也会成为悲剧。 只能说,高加林和巧珍的爱情悲剧从一开始就是注定的。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村姑娘刘巧珍,和有着远大抱负的知识分子高加林,他们两个在一起,就像两座围城。你没法进入我的世界,我也进不去你的世界。 他选择和黄亚萍在一起,也是因为多重考虑下认为那才是自己理想的爱人,并不是为了自己的前途或是别的什么。 对于高加林令人唏嘘不已的结局,我想,那就是人生。 人生的路有很多条,人生的不同选项只是代表不同的方向,它没有标准的答案。当我们站在人生的岔路口时,面对不同的选择,我们必须做出决定。当我们决定踏上其中的某一条路时,即使踏上去后才知道它并没有我们之前想的那般美好灿烂,但我们也必须走下去。我们无法回头,只能坚定地走下去。 在《人生》里,二十多岁的高加林又回到了农村,故事到这里结束。但高加林的人生却并没有随着故事的结束而结束。他还有他的人生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谁说他会就此便永远困在农村了呢? 而对于我们而言,在面临命运的转折点时,选择走哪条路,就坚定地走下去吧!我们只需要把选择的那条路过成最正确的选择就行。
2023-09-12 10:18:101

路遥的《人生》故事梗概

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的故事梗概:高加林的民办教师一职被大队书记高明楼的儿子三星顶替,无奈回到高家村务农。马店村马拴三番五次向高家村刘巧珍求婚,刘巧珍却暗恋着高加林。加林回农村后,给巧珍的爱情带来了希望。她不顾父亲刘立本的反对,在赶集卖蒸馍、给凉水井撒漂白粉和进县城拉茅粪的过程中,对加林产生了真挚的感情。高加林的二爸复员后分配到地区劳动局当局长,县劳动局副局长马占胜私下调整招工指标,把加林安排到县委通讯组工作。县广播站播音员黄亚萍报道抗洪救灾通讯稿时,得知自己的同学高加林来县城工作,俩人情真意切、志同道合,一起讨论能源问题、国际问题,感情愈加深厚。巧珍到县城看望加林,由于双方学识差异,加林提出分手。不久巧珍赌气嫁给了马拴。黄亚萍也和恋人张克南分手,跟高加林热恋起来。张克南的母亲认为这些矛盾都是高加林带来的,为给儿子出气,向地区纪检委反映,安排高加林到县城工作属不正之风,应予以纠正。地区纪检委核实情况后,作出严肃处理,将高加林清退回农村。高加林只好离开了黄亚萍,回到了的熟悉而又陌生的农村。
2023-09-12 10:18:181

路遥的《人生》这部作品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

《人生》凝结着路遥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启迪了无数国人。告诉我们高加林的人生,是路遥本人奋斗史的浓缩。《人生》里有句话:“生活总是这样,不能叫人处处都满意。但我们还要热情地活下去。人活一生,值得爱的东西很多,不要因为一个不满意,就灰心。”高加林的故事,发生在80年代,但其实,这个故事可以发生在任何时代、任何人身上。今天,无数青年漂泊在北上广深,希望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改变命运,他们不正是当代的“高加林”吗?《人生》能感动读者,关键就在于,它朴实无华,寓意深刻。高加林的坎坷人生,本身就是对自身命运的抗争。在他身上,有底层奋斗者的身影。这正是小说能引发读者强烈共鸣的根本原因。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梦想而奋斗。而追求梦想,是路遥所有作品的主题。怀抱梦想的人,从不惧怕命运的打击。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路遥的和他的《人生》,是我们前行路上的“加油站”。人生匆匆几十载,只要努力过、奋斗过,无论结局如何,都不负韶华,不枉此生。
2023-09-12 10:18:2813

《人生》路遥的主要内容,100字左右

农村姑娘刘巧珍善良、美丽。虽然没有文化,但是却真心真意地爱上了高加林这个“文化人”,高加林在她的眼中是完美的,而她对于高加林来说只是在他失意时找到了精神上的慰籍。当机遇再次降临到了高加林身上,他重新回到了城市。 他重新遇到了他的同学黄亚萍。与巧珍相比,黄亚萍无疑是位现代女性,她开朗活泼,却又任性专横,她对高加林的爱炽烈大胆又有一种征服欲。当他们俩口若悬河、侃侃而谈时,高加林已经进入了一种艰难的选择之中。当巧珍带着狗皮褥子来看他时,他的那种难以言说的复杂的感情一下子表现了出来。在经过反复考虑后,他接受了黄亚萍的爱,可同时意味着这种选择会无情地伤害巧珍,当他委婉地对巧珍表达了他的这种选择后,巧珍含泪接受了,但她却并没有过多地责怪高加林,反而更担心高加林以后的生活,劝他到外地多操心。但是泪水却在脸上刷刷地淌着。 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也正是体现那种艰难选择的悲剧。
2023-09-12 10:18:552

《人生》小说的故事梗概是什么???

人生小说的故事是讲了一个人一辈子的事情。想看这个故事的人可以在网上多找一找。
2023-09-12 10:19:144

人生是路遥的自传吗

小说《人生》是路遥的自传。《人生》原载《收获》1982年第三期,获1981-1982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人生》是路遥创作的第一部经典中篇小说,它的发表标志着路遥的文学之路开始步入巅峰,也奠定了他在当代文学史的地位。小说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空背景,描写了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构成了其故事构架。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也正是体现那种艰难选择的悲剧。《人生》创作背景当路遥年轻时不停地奔波在城市与乡村时,他最为熟悉的生活即是“城市交叉地带”,充满生气和机遇的城市生活对于像他那样的身处封闭而又贫困的农村知识青年构成了一种双重的刺激,不论在物质还是在精神上。路遥思考并理解了这一现象,在城市化的浪潮汹涌而来的种种冲击中,他提出了农村知识青年该如何做出选择。早在大学读书时,路遥阅读了大量的经典名著,并对新中国的文学成就进行了一翻巡视。他发现以前的小说带有某种脸谱化的倾向,正如儿童眼中将电影中的人物形象简单分为“好人”和“坏蛋”,而人的思想是复杂的、多变的,绝对不能将复杂的人性这样简单的划分,这种思考体现在《人生》的主人公高加林身上。
2023-09-12 10:19:281

路遥为什么要写《人生》这本书呢?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商品经济的活跃打破了农村的僵持与保守,具有现代文明的城市开始对一直困守在土地的农民产生强烈的诱惑。特别是在青年心中引起巨大的骚动,开始对自己的生活及周围的世界产生怀疑与不满。当路遥年轻时不停地奔波在城市与乡村时,最为熟悉的生活即是“城市交叉地带”,充满生气和机遇的城市生活对于那样的身处封闭而又贫困的农村知识青年构成了一种双重的刺激,不论在物质还是在精神上。路遥思考并理解了这一现象,在城市化的浪潮汹涌而来的种种冲击中提出了农村知识青年该如何做出选择。早在大学读书时,路遥阅读了大量的经典名著,并对新中国的文学成就进行了一翻巡视。发现以前的小说带有某种脸谱化的倾向,正如儿童眼中将电影中的人物形象简单分为“好人”和“坏蛋“,而人的思想是复杂的、多变的,绝对不能将复杂的人性这样简单的划分,这种思考体现在《人生》的主人公高加林身上。扩展资料:路遥简介:路遥1949年12月3日出生于陕西陕北山区清涧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7岁时因为家里困难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曾在延川县立中学学习,1969年回乡务农。这段时间里他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并在农村一小学中教过一年书。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其间开始文学创作。大学毕业后,任《陕西文艺》(今为《延河》)编辑。1980年发表《惊人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后被改编为电影。1991年完成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还未完成即在中央人民电台广播。路遥因此而荣获茅盾文学奖。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生百度百科-路遥
2023-09-12 10:20:291

路遥《人生》经典语句

路遥《人生》经典语句有:1、他们一辈子不相信别的,只相信命运;他们认为人在命运面前是没什么可说的。2、你不竭斯底里精疲力尽!怎么才能破茧成蝶磐涅重生?3、一切将会怎样发展?什么时候闪电?什么时候吼雷?什么时候卷起狂风暴雨?4、他虽然从来也没鄙视过任何一个农民,但他自己从来都没有当农民的精神准备!5、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个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为他生活的那个世界而奋斗。6、命运总是不如人愿。但往往是在无数的痛苦中,在重重的矛盾和艰辛中,才使人成熟起来。7、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2023-09-12 10:20:441

路遥的《人生》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路遥的《人生》这部作品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我认为是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永远好过投机取巧的捷径。做人,还是要踏踏实实的,一步一步往前走。那些看似能助你一臂之力的捷径,不过是你给未来的自己挖的坑,要相信茨威格说的那句:那些命运馈赠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上了价格。高加林以为娶了黄亚萍就会万事大吉,殊不知有多少危险在盯着自己,只是他平常得罪的人就足以把他拉下水。毕竟他并不清白,他所处的位置也是靠走后门得到的。如果他靠自己的实力站到所处的位置上,即便别人想害他,也找不到机会。反之亦然,如果自己本身就有问题,可能风一吹就倒了。年轻时总想着投机取巧,活到一定年龄就会发现,踏踏实实地做事,老老实实地做人,本身就是人生的捷径。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不同于获得茅盾文学奖的百万字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其篇幅很短,故事简单,但它给人的启迪却很大,所以又被人称为迷你版的《平凡的世界》,两者的故事设定是一样的,只是反面例子高加林,更令人警醒。如果你也曾在生活中受过挫,走过弯路,不妨看看高加林的人生。他的选择出了错,导致走上不同的道路,如果我们能学会做选择,或许人生不会如此艰难。
2023-09-12 10:21:001

路遥《人生》的好句及赏析是什么?

《人生》中的好句赏析:1、生活总是这样,不能叫人处处都满意。但我们还要热情地活下去。人活一生,值得爱的东西很多,不要因为一个不满意,就灰心。2、人生,其实无非是矛盾与选择的综合体,无关对错,仅仅在于我们能否有勇气在矛盾中作出选择并勇敢承担一切后果。3、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4、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5、“我死不了,她就活着!她一辈子揣在我心里……”6、是的,现实是不能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谁如果要离开自己的现实,就等于离开地球。一个人应该有理想,甚至应该有幻想,但他千万不能抛开现实生活,去盲目追求实际上还不能得到的东西。尤其对于刚踏入生活道路的年轻人来说,这应该是一个最重要的认识。7、一个人应该有理想,甚至应该有幻想,但他千万不能抛开现实生活,去盲目追求实际上还不能得到的东西。尤其是对于刚踏入生活道路的年轻人来说,这应该是一个最重要的认识。8、大地的胸怀是无比宽阔的,它能容纳人世间的所有痛苦。9、生活啊,生活!有时候它把现实变成了梦想,有时候它又把梦想变成了现实!10、对待社会,我们常说要向前看,对一个人来说,也要向前看。生活总是这样,不能叫人处处都满意。但我们还要热情地活下去。人活一生,值得爱的东西很多,不要因为一个方面不满意,就灰心。比如说我吧,梦里都想上大学,但没考上,我就不活人了吗?我现在就好好教书,让村里的其他娃娃将来多考几个大学生!11、他虽然出身寒门,但他没本事的父亲用劳动换来的钱供养他上学,已经把他身上的泥土味冲洗得差不多了。
2023-09-12 10:21:071

关于路遥的《人生》

人生,好像一片海,时而波涛汹涌,叫嚣着仿佛要吞噬整个世界;时而又平静死板,似乎星球毁灭也打不破它的安宁。也许有时,平静的海面下却暗暗蕴藏了凶猛的海啸;也许有时,狂暴的风雨却预示着和平的讯息…… 当高加林的民办教师工作被村里一把手明楼的儿子三星给无理的顶了,他对人生啊只有怨恨:三年前的高考落榜如果说是挨了一巴掌的话,那下岗无疑是一闷棍了。然而,落榜了起码还当上个民办教师,也算是生活补偿自己一个甜枣,心里不至于太绝望。况且这两年自己一边认真教学,一边刻苦学习,既赢得了学生娃的尊敬和全村老少的爱戴,又给自己继续上进打下了坚实的铺垫。一切都蒸蒸日上的时候,偏出了这么一挡子事儿,心里能不难受么!可是生活好像永远会追求一种“中和”,不让苦命的人太悲惨。于是,村口路上,善良的姑娘巧珍的深情表白终于给了这受伤的心灵一块灵异的膏药,况且这膏药的愈合作用真好,好到可以让高加林放弃曾经的理想,甘愿作一个农民。在此时,生活似乎又归到了平静,却想不到,又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高加林的叔叔回乡当了领导,村里干部为了巴结他,走后门给加林谋了个城里记者的职位。高加林曾经的已经变灰色的梦想,又鲜活的闪在眼前了!这先抑后扬的手段用的真好,高加林对生活感恩戴德了,并且拼尽全力,很快闯出了一番事业,成了小镇的明星人物。生活的泡沫很容易迷失一些人的眼睛,让他们在缥缈的梦境中忘了自我,开始追求空中的楼阁。加林不就是这样吗?经历一番挣扎,他最终辜负了对巧珍的只跟她一人好的誓言,跟城里姑娘黄亚萍在一起了。一切似乎都异常的圆满,然而,正如前面提到的:“生活追求一种“中和”,不让苦命的人太悲惨”,它也决不让幸运的人太圆满。一纸状子,剥夺了高加林到手的一切,然生活转了一个圈子后,又回到了农村。好像黄粱一梦,虚幻一场,然而不同的是,物是人非,他已经失去了巧珍,那最可爱的姑娘,拥有金子般心灵的姑娘。 生活好会开玩笑,好像猫捉到老鼠,便玩弄它,玩够了再吃掉。究竟是多么强大的对手,在生活那头操纵这一切变局?难道人,永远只能作被动的承受者?抑或物极必反,中庸之美本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永恒的规律。聪明的人,知道适可而止,不过分贪图,不过分软弱,终于赢得美好而长久的幸福生活。无奈生活中总有一些不懂得知足的人,拥有了一些,便觊觎着更多。贪婪的心,就算倾尽太平洋的海水都填不满。总是盯着自己的空缺,却不注意自己的丰满,这样,即使很富足了都不会快乐,而且往往到头来,追求的东西到不了手,连已经拥有的都保不住! 你见过在在记忆里保持永恒美丽的昙花吗?她拥有一瞬间的精彩,而无法获得平凡的安宁。你见过路旁默默无闻的野花吗?她失去了娇媚的身影,却赢得了可贵的自由。你见过山间奔腾的小溪吗?她时刻繁忙不停息,却怀着奔入大海的理想和勃勃不息的活力啊!人,不是神,没有超越一切的不可凌驾的力量,就不该有过分奢侈的理想和贪得无厌的心灵。拥有一些,注定要失去一些,不同的只是如何取舍。当数量无法改变时,质量便是唯一值得去追求的东西。 人生,无非短短几十年。静心冥想,百分之几的生命赢得了快乐与精彩,百分之几的生命耗费在患得患失的恐惧中?生活是充实的感恩,还是不满的惶恐?
2023-09-12 10:22:041

《路遥的人生》读后感

  《路遥的人生》读后感(一)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要紧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人生》中的男主人公高加林在他刚刚参加工作不久,就遇到了他事业上和感情上的岔道口,他的人生也随着他人的介入与自己的选择,经历了大起大落。高加林事业上形成悲剧的原因,如果说的宿命一点就是他是权力的、是那个时代的必然的牺牲品。   高加林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的儿子,他的父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勤耕作供养他读书上学,在他的青少年时期,他接受了完整的学校教育和现代文明的洗礼。尽管他没有考上大学,但民办教师的职业不仅可以给他的家庭带来一个全劳力的工分、一个月几块钱的津贴,还使他彻底摆脱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命运,他是一位具有现代意识的知识青年。如果不是村支书利用手中的权利,让他的儿子顶替高加林的工作,他也许会做一辈子的教师。但是,事实如此,高加林成了一个真真正正的农民。这对于一个曾经感受过山外面的无限精彩的、充满诱惑力的世界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高加林变了,他不再对生活抱有希望,他变得颓废和苦闷。现代文明对于他的熏陶已经使他与农村贫瘠的精神世界和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格格不入,但是,天意弄人,留给高加林的只有悲哀的接受。   高加林用一种近乎于自虐的方式接受了命运的安排,他不惜用自己的鲜血染红锄头,用疯狂的体力劳动宣泄自己在精神世界的失败,同时,也是在一种严酷的方式在向权贵们宣战。然而,就在高加林认命的时候,权利又一次使他的命运发生了改变。   他的叔叔转业回到了县城,并成了劳动局的局长。这个可谓是从天而降的转机,再一次给了高加林改变命运的机会。当年把高加林从民办教师的职位是换下来的公社文教助理,现在的劳动局的副局长马占胜,主动献媚,暗中一手操办,高加林摇身一变成了县城里的风光无限的通讯干事。命运的突然改变,唤起了高加林久违了的热情,他凭借着他的努力、他的才气、他的献身精神实现着他自己的价值,他受到了领导的青睐,同事的羡慕,少女的爱慕。就在他春风得意之时,他在一次被命运捉弄。他靠走后门进入县城的方式被人告发,他不得不又一次回到农村。现实的残酷在一次扼杀了理想的美好,他所有的努力、所有的成绩都被视而不见,纵使他才高八斗,他也没有与人平等竞争的机会,因为他的来历是不合法的。这不仅是高加林的悲剧,而是当时整个处在社会转型期与高加林有着同样理想的知识青年的悲剧,是传统文明在向现代文明的转换中所必须付出的惨重的牺牲。   高加林情感上的岔道口与两位截然不同的女孩有关刘巧珍和黄亚萍。一个是善解人意、漂亮温柔、但是不识字的农村女孩;一个是受过教育,养尊处优的官家大小姐。高加林情感的悲剧的形成与他的理想的破灭辉煌破灭,有直接的关系。   刘巧珍可以说是高加林的初恋,她爱加林,但是在加林还是民办教师的时候,她总是悄悄的躲在远处观望,因为她自卑,因为她的加林哥是读书人。当高加林遭受了事业上的第一次打击之后,巧珍大胆的向加林表明了心迹。这位美丽姑娘的善良与温柔、执着与真诚,成了高加林心灵创伤的最好的缝合剂。他们的感情不但给了高加林心灵上的慰籍,还平息了高加林对山外面的世界的向往与骚动。但是,在热恋慢慢退却之后,高加林的心头又有了丝丝惆怅,他开始后悔对巧珍的冲动,他敏感的意识到,他匆忙的和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姑娘发生这样的事,简直是一种堕落和消沉的表现,他恐惧的意识到一旦和巧珍结合在一起,就无疑要拴在土地上了。所以,文化背景有着很大的差异、并在一开始就有着精神世界的明显差距的他们,分手成了他们必然的结局。   高加林与黄亚萍的恋爱完全是在情理之中的,在高中时代,他们就是最谈得来的好朋友,在他们的心灵里就埋下了情感的萌芽。只是因为,毕业后的命运不同才没有走到一起。当高加林的事业达到辉煌的顶点的时候,他需要的不再是清风细雨似的温柔抚慰,而是需要一个有着共同语言的伴侣,于是,选择黄亚萍,对于高加林来说是在情理中的事情。   当高加林又一次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时,他说出了自己的心声,他爱巧珍,但我不相信。如果说在高加林与巧珍的恋爱中,巧珍是悲剧的,因为她为这段使她心灰意冷的感情付出了一生的代价;那么,高加林与黄亚萍的感情更是悲剧中的悲剧,因为,在精神世界平等的基础上建立起的美好爱情却被冷酷的现实击的片甲不留。   对于高加林所遭受到的一切,与当时的社会语境有很大关系,对路遥的处理也有不认同的地方。例如,在中国这样一个裙带关系存在十分普遍的社会,走后门怎么会被退回来呢?我不相信。我喜欢高加林,也很欣赏他,更同情他的遭遇。不过,我相信,他一定会走出黄土地,他一定会成功。   《路遥的人生》读后感(二)   读罢路遥成名小说《人生》,感悟良多。   一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中国西北年轻农民,受困于农村传统观念,以及自身的自卑心理,怀才不遇、渴望实现自我价值。故事的环境背景是西北农村,与我生活的环境有很大差异,然而那种小人物的奋斗故事却可以很快抓住我的心,不仅是因为它和我喜爱的另一部路遥着名小说《平凡的世界》有几分相似,更因为它与大多数读者(比如说我)的心理体验相贴近。   没有人的人生路是笔直、顺利的,从小到大,我们的生理与智力都由弱变强,没有人刚刚降生时就强悍,面对周围的世界和自己的生活,没有人有绝对的自信。一句话,我们都曾经是弱者,都是经过无数的努力,才成为现在的自己。于是,在高加林身上,我们无一例外地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们能够体会他被人顶替了民办教师职位后的愤恨,能够体会有知识有抱负的`他,面对自己重新成为农民这一现实时的苦闷,甚至当他获得巧珍的爱情时,作为读者的我,内心也浸润着清凉的感动,对加林在不幸中的幸福感同身受。   文学作品的神奇之处在于,它在制造距离的同时,也制造了关联性,让你在别人身上看到了自己,让你与作品中的人物不自觉地产生同感。   小说的上半部分并不十分精彩,却为下半部的跌宕铺垫着情节与情绪的背景。命运的不公与不幸、逆境中的爱情、冰冷中的温暖、不屈不挠的自我奋斗上半部以加林的自我实现为小结,然而所谓的自我实现,却又来的让人摸不着头脑:一个几十年不见的叔叔转业回乡在县里任局长,被人轻视的家庭因此而扬眉吐气,加林也因此被叔叔身边的溜须拍马者顺理成章地安排了有前途的职业,摆脱了他的农民身份。   然而,为他高兴之余,内心总有些许不安。下半部分故事的发展一波三折,来到县城的高加林果然一展他的才能,事业平步青云,而他也收获了新的爱情。在感情的两难抉择中,他衡量的标准不再是内心的感受,而是现实的利益。为了事业的发展,为了从县城到真正的大城市,他用缺少共同语言这样冠冕堂皇的理由欺骗了自己,放弃为他付出一切的淳朴的农家女巧珍。他成为了另一个人,不再是那个为我所熟悉、同情的小人物高加林,而是一个看不清自己、为眼前利益放弃生活原则的迷途青年。   此时,读者和看着加林长大的德顺爷爷一样伤心,为了加林的迷失自我而感到惋惜和痛心。   可是,在我们满以为出卖原则的人将和新欢奔赴幸福新生活,而故事将成为淳朴善良的巧珍孤苦一生的悲剧时,作者又借命运之力和所有人开了个玩笑:受伤的小人捅了背后一刀,踢爆了加林借后门获得职位的秘密,刚正不阿的叔叔没有袒护亲属,春风得意的青年即将再次面临成为农民的命运。急转直下的故事进展不仅惊得主人公半天回不过神儿,连对他由同情、赞许到愤恨、不齿的读者,也无法不感到错愕。   路遥并非故意玩弄情节,事实上,人生本也如此。有人说,人生无常,然而作者在此就是在探讨,无常的人生中,冥冥中亦有定数。这听上去像是封建迷信思想,不妨打个比方:   人们常说足球是圆的,但这定律常常只能局限于一场球赛,偶然因素几乎可以主宰比赛、决定最终的胜负,而如果将探讨的范围扩大到一整个赛事,甚至某队或某国多年的足球事业发展,我们看到的就不再是足球是圆的,我们看到的是性格决定命运,这就是偶然中的必然。就像黄亚萍父亲说的,生活永远都是公正的。而用时兴的话说,就是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于是,一切回到原点,加林重新回到农村老家,成为农民,只是他身边已不再有大小姐黄亚萍那高雅的爱,更可悲的是,他把自己最珍贵的宝贝给弄丢了痴情淳朴的巧珍已嫁做他人妇。   加林就是我们每个人,他和我们一样,有信念、敢追求,但也有我们都有的弱点。很多人不也和他一样,为了达到目标,有时甚至出卖原则。德顺爷爷对加林爱得深切,由爱而生恨,但恨是以爱为基础,恨其不坚持,却并不一棒子打死。因为每个人的人生,都会走弯路,跌倒了敢爬起来,人生还要继续。   回过头来看,巧珍的美是美到极致的。那不仅是因为小说中的她是农村远近闻名的俊女子、身体像白杨树般苗条,更是因为她的纯粹。她爱得纯粹,没有半点虚假,也不掺杂半点个人利益。加林的需要,她总是最懂,就连分手后她对自己婚事的决定,也是为了他她知道加林仍然在内心中爱着她,为了禁绝他对自己的留恋,让他勇敢地追寻自己的幸福,她在悲痛中很快地把自己嫁掉了。就像德顺爷爷所说,巧珍的心像金子一样。她虽然斗大的字不识一升,但她勇于追求,更重要的是,她一直坚持自己的生活信念和原则,从未改变。   这个时代的大多数读者,依然会被朴实、美丽的巧珍感动,会为她的善良以及为爱甘愿奉献一切的纯真而赞叹不已,但已经很少有人愿意以她为榜样,只求付出不问回报了。追求结果而忽略过程,在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原本应有的微妙平衡之间,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大悲哀。
2023-09-12 10:22:271

路遥的人生

虽然我不知道路遥的人生,但是作出这样作品的人不一定就能看出他的品格。不同的环境下作出不同的作品,不同的心境下作出不同的作品,不能代表这个人的品格,所以不好说
2023-09-12 10:22:362

路遥的《人生》这部作品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

文章中有这么句话,生活总是这样,不能叫人处处都满意。但我们还要热情地活下去。人活一生,值得爱的东西很多,不要因为一个不满意,就灰心。上帝给里面的主人公都开了一个玩笑。每个人都本想追求更好的,却连最初的都找不回了。人越成熟,就会越客观的看待事情。以前会觉得,高加林和黄亚萍的负心让人厌恶,为了自己更好的生活而背叛深爱自己的人伤害他们。以一种单纯的也绝对的眼光去看人看事。这个人好,就是全好,而坏,就是全坏。但是,到了二十几岁就能对于他们的心理感同身受,人心很复杂,这里的复杂不是指很多人性负面的因素。以前会经常纠结,我做一件事的动机,是不是纯粹的好的,也不容许自己的心灵有杂质,就像得了洁癖似的。常常为难自己。这就是成长的思考。现在读了《人生》,客观的说,高加林是一个有梦想的年轻人,他的梦想寄托于外面的世界,可是现实常常拖着他,但是他总是尽可能的在自己的生活环境里成为最好的那一个,无论是回到农村后和巧珍在一起,或者回到城市后当一个优秀的记者,还有当了记者之后和亚萍在一起选择去南京,他有点虚荣于自己的前程和未来,其实现实中我们都是这样的。而她对巧珍的负心,也算不得什么,因为那时候的心境,他已经不甘于和一个精神世界不在同一个水平的农村女孩在一起了,他想到这是以后的生活常态,这是应该得到我们的理解的。他也看重感情和宽容善良,在克难家对他造成伤害时,他明辨也不迁怒于他。爱是什么,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描写了更多类型的爱情,也不会有人说的清楚。最简单的,就是巧珍的爱,她思想淳朴,对爱情真挚又热烈。就像一直盛开的向日葵,张扬又炙热。其实,人生,最重要的就是选择。
2023-09-12 10:22:461

作家路遥的生平简历及作品

作家路遥(1949年12月3日~1992年11月17日),原名王卫国,汉族, 中国当代作家。1949年12月3日生于陕西榆林市清涧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7岁时因为家里困难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曾在延川县立中学学习,1969年回乡务农。这段时间里他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并在农村一小学中教过一年书。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其间开始文学创作。大学毕业后,任《陕西文艺》(今为《延河》)编辑。1980年发表《惊心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描写一个农村知识青年的人生追求和曲折经历,引起很大反响,获全国第二届优秀中篇小说奖,改编成同名电影后,获第八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轰动全国。《在困难的日子里》获1982年《当代》文学中长篇小说奖并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1988年完成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册。作者在近十年间的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划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这部小说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路遥因此而荣获茅盾文学奖。还未完成即在中央人民电台广播。1992年11月17日上午8时20分,路遥因肝硬化腹水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年仅42岁。   路遥作品  路遥的小说多为农村题材,描写农村和城市之间发生的人和事。作品有中篇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1980年,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人生》(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并被改编成同名电影),短篇小说《姐姐》、《风雪腊梅》等,以及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1991年,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其全部作品收集在《路遥文集》五卷。  【长篇小说】  平凡的世界   人生   在困难的日子里  我和五叔的六次相遇   黄叶在秋风中飘落   惊心动魄的一幕   【短篇小说】   月夜静悄悄   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  夏   姐姐   风雪腊梅   青松与小红花  匆匆过客   痛苦   【杂文集】  早晨从中午开始   路遥小说选自序  关于《人生》的对话   土地的寻觅   作家的劳动   柳青的遗产   无声的汹涌   生活咏叹调   生活的大树万古长青   《人生》法文版序   这束淡弱的折光   艺术批评的根基
2023-09-12 10:23:131

《人生路遥》txt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 回复内容中包含的链接未经审核,可能存在风险,暂不予完整展示!《人生路遥》百度网盘txt最新全集下载:链接:https://pan.b***.com/s/1naWA_lxbMjvvriXJgrAgfQ?pwd=o5na 提取码:o5na简介: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2023-09-12 10:23:211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是出自那部书?

路遥的小说《人生》扉页上有着这么一句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 这句话出自作家柳青的《创业史》。它的原文是:“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要紧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人生。”理解:人生的路有很多条,人生的不同选项只是代表不同的方向,它没有标准的答案。当站在人生的岔路口时,面对不同的选择,必须做出决定。当决定踏上其中的某一条路时,即使踏上去后才知道它并没有之前想的那般美好灿烂,但也必须走下去。无法回头,只能坚定地走下去。扩展资料:句子出处《人生》的主要内容和启发《人生》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空背景,描写了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构成了其故事构架。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也正是体现了那种艰难选择的悲剧。路遥的《人生》这本小说,所讲述的故事看似很简单,但其实在简单的故事背后,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它教导要懂得某些时候是要放下面子,才可以突破自己。不管做什么,都尽可能地要去珍惜眼前拥有的事物,懂得知足。即使命运不公平,只要有信念,有力量,有追求,可以被打倒,但绝不可以被打败,终究会成为命运中的强者。
2023-09-12 10:23:351

人生的路遥歌词

《人生之路》的主题曲《人生路遥》歌词如下:水流都会转弯,麦子都会低头。老人说过的话,人长大才会懂,人生中的路口,左和右去或留,不管怎么选尘土都飞扬,我们都在途中迷着路、空着手,有过爱便有憾,接过痛亦有勇。人挽起了灯火,也错过了星河,都圆也都缺,都对也都错,都已是最好的,笑和泪都值得。不管苦与乐都是我要的,比如爱过你,被梦高高地抛起,现实摔我一身泥,可这依然是我落子无悔选择的人生,让我尽兴地和滚烫地归去。年少时逃离的,年长后又回眸,原来爱最简单,是人心不自由。可如果你和我不遗失、不纠葛,又怎会知道最渴望什么,都已是最好的亲手选的生活。《人生路遥》的歌曲介绍这是雷佳演唱的一首歌曲,发行于2023年3月24日。收录于同名专辑《人生路遥》中。而这首歌曲的曲调和曲风也十分上进,耐人寻味。作为《人生之路》的主题曲也十分出名。《人生之路》是由阎建钢执导,陈晓、李沁领衔主演,张嘉倪、王天辰、唐曾、刘威、李光复主演,林永健特别出演的年代情感剧。曲调和画风完美融合,从富于几何美感的苍茫高原,到流淌无言的涓涓河水;从天地间一角山边的性情男女,到黄土圆拱门洞下墨守成规的芸芸众生,都无一不让人感受到创作者对这片华夏文明发源地寄予的无限情感。
2023-09-12 10:23:541

路遥《人生》的缩写或简介,200字以内.......

路遥《人生》的缩写或简介,200字以内....... 人生》——成名作 真正奠定路遥创作基础的作品是《人生》。 农村姑娘刘巧珍善良、美丽。刘巧珍虽然没有文化,但是却真心真意地爱上了高加林这个“文化人”,她的爱质朴纯真,她以她的那种充满 *** 而又实际的作法表白了她的炽烈的爱。高加林在她的眼中是完美的,而她对于高加林来说只是在他失意时找到了精神上的慰籍。当机遇再次降临到了高加林身上,他重新回到了城市。 他重新遇到了他的同学黄亚萍。与巧珍相比,黄亚萍无疑是位现代女性,她开朗活泼,却又任性专横,她对高加林的爱炽烈大胆又有一种征服欲。高加林的确与她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他们有相同的知识背景,又有许多感兴趣的话题,当他们俩口若悬河、侃侃而谈时,高加林已经进入了一种艰难的选择之中。当高加林隐隐地有了这种想法时,他的念头很快便被另一种感情压下去了,他想起了巧珍那亲切可爱的脸庞,想起了巧珍那种无私而温柔的爱。当巧珍带着狗皮褥子来看他时,他的那种难以言说的复杂的感情一下子表现了出来。在经过反复考虑后,他接受了黄亚萍的爱,可同时意味着这种选择会无情地伤害巧珍,当他委婉地对巧珍表达了他的这种选择后,巧珍含泪接受了,但她却并没有过多地责怪高加林,反而更担心高加林以后的生活,劝他到外地多操心。但是泪水却在脸上刷刷地淌著。 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也正是体现那种艰难选择的悲剧。 求路遥《在困难的日子里》一文的缩写或简介,紧急! :fanwen./ 急求鲁迅文章 《药》 的缩写 200字以内 华老栓是市镇市民,夫妻辛勤操持着一个小茶馆,是普通的劳动人民。他的儿子华小栓患有严重的痨病,他不去求医,却相信别人说人血馒头可以治病,于是千方百计去找人血,他拼命积攒铜钱,只想着尽快把人血馒头取到手,好医治儿子的痨病,至于流血的是谁?为什么被杀?他不用也根本没有想这些问题,什么“革命”“造反”就更没有关心的必要了。为了医治儿子的病,他糊里糊涂地与杀害革命者的刽子手交易。 路遥的人生简介 《人生》——路遥成名作 《人生》发表于1982年,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构成了它的时空背景。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构成了其故事构架。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也正是体现那种艰难选择的悲剧。 高加林正是作者着力塑造的复杂的人物。他身上既体现了现代青年那种不断向命运挑战,自信坚毅的品质,又同时具有辛勤、朴实的传统美德。他热爱生活,心性极高,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关心国际问题,爱好打篮球,并融入时代的潮流。他不像他的父亲那样忍气吞声、安守本分,而是有更高的精神追求,但是他的现实与他心中的理想总是相差极远,正是这样反差构成了他的复杂的性格特征。当他高中毕业回到村里后当上了民办小学的教师时,他很满足这个既能体现他的才能而又对他充满希望的职业,但是好景不长,他就被有权有势的大队书记高明楼的儿子顶替了,他重新回到了土地。正当他失意无奈,甚至有些绝望的时候,善良美丽的农村姑娘刘巧珍闯进了他的生活,刘巧珍虽然没有文化,但是却真心真意地爱上了高加林这个“文化人”,她的爱质朴纯真,她以她的那种充满 *** 而又实际的作法表白了她的炽烈的爱。而实际上她所得到的爱从一开始就是不平等,高加林在她的眼中是完美的,而她对于高加林来说只是在他失意时找到了精神上的慰籍。当机遇再次降临到了高加林身上,他终于抓住了这次机会,重新回到了城市。 城市生活给了高加林大显身手的机会,又让他重新遇到了他的同学黄亚萍。与巧珍相比,黄亚萍无疑是位现代女性,她开朗活泼,却又任性专横,她对高加林的爱炽烈大胆又有一种征服欲。高加林的确与她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他们有相同的知识背景,又有许多感兴趣的话题,当他们俩口若悬河、侃侃而谈时,高加林已经进入了一种艰难的选择之中。当高加林隐隐地有了这种想法时,他的念头很快便被另一种感情压下去了,他想起了巧珍那亲切可爱的脸庞,想起了巧珍那种无私而温柔的爱。当巧珍带着狗皮褥子来看他时,他的那种难以言说的复杂的感情一下子表现了出来。在经过反复考虑后,他接受了黄亚萍的爱,可同时意味着这种选择会无情地伤害巧珍,当他委婉地对巧珍表达了他的这种选择后,巧珍含泪接受了,但她却并没有过多地责怪高加林,反而更担心高加林以后的生活,劝他到外地多操心。但是泪水却在脸上刷刷地淌著。 但是好梦难圆,高加林进城这件事终于被人告发了,他要面对的是重新回到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他的所有的理想和抱负如同过眼云烟难以挽留了。他难以承受这份打击更难以面对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他减少了狂热而又冷静的反省,接受了德顺爷爷的一番话,而后一下子扑倒在黄土地上。 路遥在《人生》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段话: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这段话的确可以作为《人生》这篇小说的一个注解。 草船借箭的缩写400字以内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嫉妒。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好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延迟,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排程。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鲁肃问∶“哪里去取?”诸葛亮说∶“不用问,去了就知道。”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线起来,朝北岸开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功,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二十多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白雪公主的缩写(400字以内) 从前,皇宫里有一个公主她如雪一样白,单纯又乖巧因此大家都叫她"白雪公主",她生下来后,她的母---亲皇后便去世了. 于是皇上就娶了一位国色天仙的皇后,可那位皇后却有着一副蛇蝎心肠,她不允许世界上有比她更美丽的人,她有一面镜子,她可以从它---镜子那儿知道谁最美丽,而它-----镜子总会说她----皇后 直到白雪公主长大变得美丽后,她--皇后从镜子那儿得知白雪公主是世上最美丽的,便找猎人去杀公主,猎人不忍心便把公主放了. 白雪公主逃进了森林,迷路了被七个小矮收留,皇后知道白雪公主没死,便变成一个小姑娘,就在小矮人出门后将白雪公主骗了出来,把她勒死.小矮人回来后将她救活了. 过了几天镜子又告诉她白雪公主没死,这次皇后做了一个有毒的梳子,把白雪公主头发一梳,她就沉沉的睡去了,可又被小矮人救活了,小矮人叮嘱她不要让陌生人靠近. 皇后又得知白雪公主没死,变成了一个老太婆将一个苹果送给白雪公主吃.俗话说 的好:事不过三,这次白雪公主真的没再醒来,于是小矮人就将她抬入一个冰窖. 几年后,一个英俊的王子路过,被她的美貌吸引,吻了她一下,奇迹出现了,白雪公主苏醒了.在王子的真情感动嫁给了他. 皇后知道后,活活的被气死了. 三顾茅庐的缩写,400字以内。急~~~~·快 刘备很仰慕诸葛亮的才干,想请他帮助自己统一国家。一天,三人来到隆中,但孔明不在,他们只好失望而归。 回到新野,刘备听说诸葛亮回来了,叫人立即备马.到了草屋,书童说诸葛亮被人请走了。三人怏怏而回。 时间过得很快,刘备打算三访孔明。三人第三次来到隆中,离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便下马步行。这时,诸葛亮在午睡,为了不打扰他,刘备恭敬地在台阶下等候。张飞见了,很生气,想放火,但没有。孔明醒来,谈论起国家大事.诸葛亮见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便答应与刘备共图大业. 《草船借箭》的缩写 400以内 周瑜很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处处想陷害他。 有一次,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设下圈套:想让诸葛亮在三天之内好十万支箭。诸葛亮,并立下军令状。 周瑜派鲁肃探听讯息。诸葛亮要求鲁肃借二十条船。两边排上一千多个草把子,并用青布幔子遮起来。且说不要告诉周瑜。 第一天,他们没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动静;第三天四更。大雾漫天时,诸葛亮请鲁肃到船上取箭。他叫人用绳索把二十条船连起来,朝北岸开去。靠近曹军水寨时,他又下令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军士们边擂鼓,边呐喊。因江面上曹军不敢出兵,叫六千名弓弩手射箭。诸葛亮又下令调头受箭。等箭射满了,曹操知道上当了,但已来不及了。 天亮时分,周瑜派士兵来搬箭并自叹不如! 三国演义中的三顾草庐的缩写 (200字以内) 备得凤雏言,甚欣,翌日遂访卧龙,不见.备悻,再访仍不见,甚悻,然不馁,三访,于隆中相见,亮献隆中对.甚欣,遂驱驰 求路遥的长篇小说《人生》简介? 《人生》作者:路遥 路遥,陕西省清涧县人,1949年出生于陕北山区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7岁时因为家里困难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文革开始后受影响直到69年底才回到家里务农。这段时间里他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并在农村一小学中教过一年书。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其间开始文学创作。大学毕业后,任《陕西文艺》(今为《延河》)编辑。1992年积劳成疾,英年早逝。1980年发表《惊人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人生》、《在困难的日子里》也相继获奖。1991年完成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获得第三届矛盾文学奖,他的作品《人生》被改编成电影后,引起巨大的轰动。 读后浅浅有感 作者:未知 《人生》没有《平凡的世界》篇幅长,矛盾冲突更加激烈,唯一觉得遗憾的是,路遥对于高加林在巧珍和黄亚萍之间选择的挣扎刻画的不够,他也许本来并不想让读者斥责痛恨高加林的,但是我的确对于他的见异思迁和爱慕虚荣感到有点愤怒。 不过人生也的确是矛盾的,换做是其他任何人处在高加林当时的位置,也难免不做出相同的选择。如果不是后来的变故也许高加林和亚萍之间也的确比和他和巧珍能够更加和谐。 巧珍很善良,有金子般的心,可是同样是金子,在乞丐面前绝对比在国王面前更耀眼,关键是看获得金子的人是贫穷还是富贵。 抛开感情不谈,真正值得敬佩的是巧珍的坚强和豁达,即使在遭遇情感变故的时候并没有像一般女性一样任由自己软弱消沉,觅死觅活,反而是高加林在最后埋怨活着没有意思。 巧珍没有文化而高加林是村里的才子,但是这种优劣的对比却在需要坚韧的意志力时候颠倒了,也许正是因为巧珍的没有文化,从小在乡野山间长大才让她对于世事无常的得意失意没有过多计较和苛求,往往是一些自命不凡,自负清高的文化人才对于生活百般挑剔。 对于繁华未知的大城市,高加林的憧憬和向往是可以理解,无可指责的,实际上他缺乏的是自己对于自己选择负责的勇气,放弃巧珍的同时是告别粗俗底下的农民生活,接受亚萍意味着对于事业和未来的开阔前景,我们并不应该苛责哪个是正确哪个是错误。而要看一个人自身的个性会让他作出怎么样的选择,高加林如果留下和巧珍一同生活也绝对不是他躁动的个性所能安于接受的。他只是缺乏了对于突如其来的变故的应变能力和敢于承担后果的决心。 人生,其实无非是矛盾与选择的综合体,无关对错,仅仅在于我们能否有勇气在矛盾中作出选择并勇敢承担一切后果。路遥的这个故事没有时间空间的局限性,他仅仅是纷繁复杂的人生游戏在某个人某个地方的缩影。我认为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我已经能够完全领会了。
2023-09-12 10:24:071

为什么说《人生》体现了路遥的苦难意识和悲剧意识

期待看到有用的回答!
2023-09-12 10:24:152

路遥人生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思想是什么?

人生》讲述了一个年轻人面临爱情与事业,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艰难选择,具有巨大的共情力量。主人公高家林为了逃离祖辈这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一直刻苦读书,终于考上了高中,在毕业后,被分到村子当临时代课老师。三年后,被人顶替。高家林开始整日郁郁寡欢。他最低谷时,刘巧珍出现了,这位美丽善良的好姑娘,非但不嫌弃他,还给他很多心灵慰藉。两个人也建立了很深刻的“患难与共”的感情。可高家林从小被父母溺爱,娇生惯养,几乎从没干过农活也,再加上骨子里天生不安分,他完全不满足自己一辈子当个农民。当一个偶然机会降临,高家林有幸到城里做记者,他终于过上了向往已久生活。有了一份体面工作的高加林,今非昔比。而刘巧珍却依旧是目不识丁的农民。曾经的海誓山盟,随着高加林进城,早已被抛之脑后。二人的差距,肉眼可见,越拉越大,分开早晚是必然的。这正如:许多农村孩子辛苦考上大学,一旦接触周围的环境,就容易变得嫌贫爱富,甚至开始嫌弃自己的农村身份,这便是人性使然。何况,此时他身边还有一位红颜知己黄亚楠,二人既是同学,又都是记者,自然有很多共同语言,而且黄亚楠是地道的城里人。通过对比,高加林更嫌弃巧珍了。而且每每跟巧珍聊天,她不是说地里的土豆好不好,就是说玉米长多高了。可见,巧珍只是一个安于现状的农民,二人的价值观差异很大,自然没什么共同语言。高加林虽然辜负了巧珍,却好过他最后娶了巧珍,却从心底一直嫌弃她。但马栓对巧珍却是真心的,在巧珍被抛弃,最落魄时,是马栓不计前嫌的娶了她。巧珍最后嫁给马栓,会比嫁给高加林更幸福。本质上,高家林既不爱刘巧珍也不爱黄亚楠,他只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利己主义者,一个没有责任感及担当的男人。当人被欲望充斥着,人性中的自私自利的一面就显现出来了。因此,永远不要高估人性。不过,无巧不成书,最后高家林因自身作风问题,被解雇了。兜兜转转他又回到了农村当起了农民,但刘巧珍早已嫁人,此时他悔不当初,十分绝望。最后,这本书告诉我们请一定要珍惜在你最低谷时,陪伴你,给予你帮助的爱人与朋友,他们才是你生命中的金子与贵人。本书的另一层意思是,读书可以给你创造更多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2023-09-12 10:24:255

路遥的人生简介

《人生》——路遥成名作 《人生》发表于1982年,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构成了它的时空背景。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构成了其故事构架。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也正是体现那种艰难选择的悲剧。 高加林正是作者着力塑造的复杂的人物。他身上既体现了现代青年那种不断向命运挑战,自信坚毅的品质,又同时具有辛勤、朴实的传统美德。他热爱生活,心性极高,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关心国际问题,爱好打篮球路遥简介,并融入时代的潮流。他不像他的父亲那样忍气吞声、安守本分,而是有更高的精神追求,但是他的现实与他心中的理想总是相差极远,正是这样反差构成了他的复杂的性格特征。当他高中毕业回到村里后当上了民办小学的教师时,他很满足这个既能体现他的才能而又对他充满希望的职业,但是好景不长,他就被有权有势的大队书记高明楼的儿子顶替了,他重新回到了土地。正当他失意无奈,甚至有些绝望的时候,善良美丽的农村姑娘刘巧珍闯进了他的生活,刘巧珍虽然没有文化,但是却真心真意地爱上了高加林这个“文化人”,她的爱质朴纯真,她以她的那种充满 *** 而又实际的作法表白了她的炽烈的爱。而实际上她所得到的爱从一开始就是不平等,高加林在她的眼中是完美的,而她对于高加林来说只是在他失意时找到了精神上的慰籍。当机遇再次降临到了高加林身上,他终于抓住了这次机会,重新回到了城市。 城市生活给了高加林大显身手的机会,又让他重新遇到了他的同学黄亚萍。与巧珍相比,黄亚萍无疑是位现代女性,她开朗活泼,却又任性专横,她对高加林的爱炽烈大胆又有一种征服欲。高加林的确与她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他们有相同的知识背景,又有许多感兴趣的话题,当他们俩口若悬河、侃侃而谈时,高加林已经进入了一种艰难的选择之中。当高加林隐隐地有了这种想法时,他的念头很快便被另一种感情压下去了路遥简介,他想起了巧珍那亲切可爱的脸庞,想起了巧珍那种无私而温柔的爱。当巧珍带着狗皮褥子来看他时,他的那种难以言说的复杂的感情一下子表现了出来。在经过反复考虑后,他接受了黄亚萍的爱,可同时意味着这种选择会无情地伤害巧珍,当他委婉地对巧珍表达了他的这种选择后,巧珍含泪接受了,但她却并没有过多地责怪高加林,反而更担心高加林以后的生活,劝他到外地多操心。但是泪水却在脸上刷刷地淌着。 但是好梦难圆,高加林进城这件事终于被人告发了,他要面对的是重新回到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他的所有的理想和抱负如同过眼云烟难以挽留了。他难以承受这份打击更难以面对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他减少了狂热而又冷静的反省,接受了德顺爷爷的一番话,而后一下子扑倒在黄土地上。 路遥在《人生》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段话: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这段话的确可以作为《人生》这篇小说的一个注解。
2023-09-12 10:24:521

路遥《人生》解读

《人生》是作家路遥创作的小说,也是其成名作。原载《收获》1982年第三期,获1981——1982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小说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空背景,描写了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构成了其故事构架。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也正是体现那种艰难选择的悲剧。 内容简介 回到土地 主人公是高加林,他高中毕业回到村里后当上了民办小学的教师,很满足这个既能体现他的才能而又对他充满希望的职业,但是好景不长,他就被有权有势的大队书记高明楼的儿子顶替了,他重新回到了土地。正当他失意无奈,甚至有些绝望的时候,善良美丽的农村姑娘刘巧珍闯进了他的生活,刘巧珍虽然没有文化,但是却真心真意地爱上了高加林这个“文化人”,她的爱质朴纯真,她以她的那种充满激情而又实际的做法表白了她的炽烈的爱。而实际上她所得到的爱从一开始就是不平等,高加林在她的眼中是完美的,而她对于高加林来说只是在他失意时找到了精神上的慰藉。当机遇再次降临到了高加林身上,他终于抓住了这次机会,重新回到了城市。 离开土地 城市生活给了高加林大显身手的机会,又让他重新遇到了他的同学黄亚萍。与巧珍相比,黄亚萍无疑是位现代女性,她开朗活泼,却又任性专横,她对高加林的爱炽烈大胆又有一种征服欲。高加林的确与她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他们有相同的知识背景,又有许多感兴趣的话题,当他们俩口若悬河、侃侃而谈时,高加林已经进入了一种艰难的选择之中。当高加林隐隐地有了这种想法时,他的念头很快便被另一种感情压下去了,他想起了巧珍那亲切可爱的脸庞,想起了巧珍那种无私而温柔的爱。当巧珍带着狗皮褥子来看他时,巧珍去县城看了好几次加林,加林都有事下乡采访了,终于有一次他俩有机会见面了,加林看到日思夜想的巧珍,心情很是激动,巧珍看他的被褥那么单薄,就说下次去给他带去她自己铺的狗皮褥子,高加林一下子不高兴了,因为城里人没有人用狗皮褥子,而且那狗皮褥子跟他生活的环境一点都不相称,他怕被别人笑话,而当巧珍给他讲的都是些家长里短的小事的时候,他一下子觉得很失落,他跟黄亚萍谈论的都是时事政治、国家大事!那才是他想要的,他的远大抱负。这种反差让高加林很是纠结。他的那种难以言说的复杂的感情一下子表现了出来。在经过反复考虑后,他接受了黄亚萍的爱,可同时意味着这种选择会无情地伤害巧珍,当他委婉地对巧珍表达了他的这种选择后,巧珍含泪接受了,但她却并没有过多地责怪高加林,反而更担心高加林以后的生活,劝他到外地多操心。但是泪水却在她脸上刷刷地淌着。 回到土地 但是好梦难圆,高加林通过关系得到城内工作这件事终于被人告发了,他要面对的是重新回到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他所有的理想和抱负如同过眼云烟难以挽留了。难以承受的是这份打击更难以面对的是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他本以为村里人都等着看他的笑话呢!可他万万没想到,当他灰头土脸地出现在家乡人面前的时候,家乡人给他的是各种安慰的话语,他感动的不知说什么了,只是拿出他随身带着的烟散给乡亲们。而此时他也得知巧珍已嫁作他人妇,即便如此,她依然去求她姐姐的公公、村支书——高明楼,求他给高加林安排去教学,因为据说家乡的那所学校因为学生增多要新添一个老师。德顺爷爷感慨地说道:“多好的娃娃啊!”此时的高加林已经泣不成声,趴在热情的乡土上大声痛哭......)他褪去了骄傲,认清了现实,接受了德顺爷爷的一番话,而后懊悔的扑倒在了地上。 人物形象 高加林高加林是作者着力塑造的复杂的人物。他身上既体现了现代青年那种不断向命运挑战,自信坚毅的品质,又同时具有辛勤、朴实的传统美德。他热爱生活,心性极高,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关心国际问题,爱好打篮球,并融入时代的潮流。他不像他的父亲那样忍气吞声、安守本分,而是有更高的精神追求,但是他的现实与他心中的理想总是相差极远,正是这样反差构成了他的复杂的性格特征。 高加林渴望离开贫穷落后的农村,到更广阔的城市天地去生活。期盼从乡村走出去,走进城市,由简单的劳作走向层次较高的精神价值创造。实际上体现了一种平等、民主的生存观念。任何人不管其家庭出身、社会地位和人生起点如何,都应该同等地具有人生追求和实现自身价值的权力。他身上有一股强烈的力量,那就是富于理想,锐意进取,向往现代文明生活。当高加林从黄土高原上那个闭塞的村子里考进县城高中以后.新的现实、新的生活、新的知识诱惑着他,使他不满父辈们的那种为生活而生活的简单生活方式,他抛弃了农民固有的那种传统的狭隘观念,开始了对自身和社会的重新认知。在眼花缭乱的社会生活面前憧憬着自己无数美好的梦想。他积极进取,不断地探索与付出,也获得了些许成功。农村中像高加林这种类型的人物尽管有时带有好胜虚荣的个人动机,并不是一种完人,但他们却是特定时代对农村落后惰性的一种冲击力量,是能推动这个时代变革的一个因子。正是都市文明和乡村的落后、愚昧对立中产生的矛盾才造就了高加林这样的边缘人物。 刘巧珍 巧珍美丽善良,爱情真诚。但她把自己置于高加林的附属地位,理想之光幻灭后,她以无爱的婚姻表示对命运的抗争,恰恰重陷传统道德观念的桎梏。 作品主题 事实上,高加林对土地逃离与回归的人生历程,正揭示出路遥对乡土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个体生命的两难抉择。在守望土地、生命接近自然性存有野性美的同时,也要承受来自恶劣自然环境、封建陈规陋习和城市人高傲所带来的深重痛苦和屈辱。悲苦不仅来自物质层面,更主要来自个性压抑、理想受阻和精神苦闷。寄身城市,固然生活环境大为改善,为实现个人理想提供了广阔天地,但也根容易滋生克南妈式的小市民心理、黄亚萍式的极端利已主义、张克南式的人格萎缩,让人倍感精神家园的双重失落。当巧珍第一次到县城去见高加林,“一进加林的办公室,巧珍就向加林的怀里扑来。加林赶忙把她推开,说:‘这不是在庄稼地里,我的领导就在隔壁……你先坐椅子上,我给你倒一杯水。"他说着就去取水杯”。这里所揭示的城市环境对个体生命的压抑扭曲,既是高加林的个人心理感受,也代表城市人作为群体,时时遭受生存环境和文明制度对个体生命的异化和弱化。 真正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必然是贯彻着作家的审美理想的。《人生》的审美理想并不在于为当代农村青年指出一条铺满鲜花的人生坦途,灿烂前景,或展示出人生荆棘丛生的坎坷之路。《人生》的审美理想主要表现在,作者通过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爱情悲剧,给人一种痛惜感,充送着一种对于变革现实的热烈的期待和深情呼唤——要避免像高加林和刘巧珍那样的生活悲剧重演,要在文明与愚昧的冲突中正视民族文化心理的衍变。高加林所具备的,正是刘巧珍所没有的:刘巧珍所有的,又正是高加林所不具备的。这是一个合理与不合理紧密交织在一起的矛盾,一个现在还无法解决但将来必然要解决的矛盾。这是一场极其复杂的令人思绪纷坛的人生悲剧,但在复杂的悲剧表象下却隐约地透出生活的某种确定性。悲剧所具有的审美属性,正是《人生》具有持久艺术魅力的原因之一
2023-09-12 10:25:001

路遥《人生》 思想主题和文化底蕴

  《人生》发表于1982年,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构成了它的时空背景。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构成了其故事构架。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也正是体现那种艰难选择的悲剧。  高加林正是作者着力塑造的复杂的人物。他身上既体现了现代青年那种不断向命运挑战,自信坚毅的品质,又同时具有辛勤、朴实的传统美德。他热爱生活,心性极高,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关心国际问题,爱好打篮球,并融入时代的潮流。他不像他的父亲那样忍气吞声、安守本分,而是有更高的精神追求,但是他的现实与他心中的理想总是相差极远,正是这样反差构成了他的复杂的性格特征。当他高中毕业回到村里后当上了民办小学的教师时,他很满足这个既能体现他的才能而又对他充满希望的职业,但是好景不长,他就被有权有势的大队书记高明楼的儿子顶替了,他重新回到了土地。正当他失意无奈,甚至有些绝望的时候,善良美丽的农村姑娘刘巧珍闯进了他的生活,刘巧珍虽然没有文化,但是却真心真意地爱上了高加林这个“文化人”,她的爱质朴纯真,她以她的那种充满激情而又实际的作法表白了她的炽烈的爱。而实际上她所得到的爱从一开始就是不平等,高加林在她的眼中是完美的,而她对于高加林来说只是在他失意时找到了精神上的慰籍。当机遇再次降临到了高加林身上,他终于抓住了这次机会,重新回到了城市。  城市生活给了高加林大显身手的机会,又让他重新遇到了他的同学黄亚萍。与巧珍相比,黄亚萍无疑是位现代女性,她开朗活泼,却又任性专横,她对高加林的爱炽烈大胆又有一种征服欲。高加林的确与她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他们有相同的知识背景,又有许多感兴趣的话题,当他们俩口若悬河、侃侃而谈时,高加林已经进入了一种艰难的选择之中。当高加林隐隐地有了这种想法时,他的念头很快便被另一种感情压下去了,他想起了巧珍那亲切可爱的脸庞,想起了巧珍那种无私而温柔的爱。当巧珍带着狗皮褥子来看他时,他的那种难以言说的复杂的感情一下子表现了出来。在经过反复考虑后,他接受了黄亚萍的爱,可同时意味着这种选择会无情地伤害巧珍,当他委婉地对巧珍表达了他的这种选择后,巧珍含泪接受了,但她却并没有过多地责怪高加林,反而更担心高加林以后的生活,劝他到外地多操心。但是泪水却在脸上刷刷地淌着。  但是好梦难圆,高加林进城这件事终于被人告发了,他要面对的是重新回到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他的所有的理想和抱负如同过眼云烟难以挽留了。他难以承受这份打击更难以面对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他减少了狂热而又冷静的反省,接受了德顺爷爷的一翻话,而后一下子扑倒在黄土地上。  路遥在《人生》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段话:  人生的道路虽然慢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虽然人生的结局是一如既往的悲伤与现实,但我却没有以往那么愤然,我渐渐体会到了什么是生活,特别是现实世界里的生活的样子.  生活有时能把现实变成梦想,有时也可能把梦想变成现实,有时会把社会中的各个角色调换,有时会把好事弄巧成拙,关键看我们怎么去走这条人生的道路.  我们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丢掉自己的原则,无论你此刻正高兴万分或痛苦万分,都不能丢掉自己的原则,人一旦丢掉原则就会走入人生的岔路口里.就像人生里的主人公高加林一样,他优秀聪明心劲高对生活充满了激情同时又懂得利用机会,这点是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具备的,然而他就是因为一时的迷茫放弃了原则,结果失去了一份也许可以称之为世界上最纯真的爱情,最真的女人,最爱他的人。女主角巧珍带着对他的爱嫁作他人妇,没有任何怨言,然后在他失意又从回农村时还为他求情,求大队书记让他重新当老师。其实在他失意之前他就意识到自己其实真正爱的人是农村姑娘巧珍,然而就是因为一时的迷茫,选错了路口,放弃了原则,结果失去了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  其实我们都在走这条人生路,在这条人生路上也会遇到很多岔路口,我们在选择之前也会迷茫失措,也许也会和主人公犯同样的错误,说白了这就是人生!唯一和主人公不同的是我们在选择之前看到了《人生》这本书,它会让我们在选择的时侯,三思而后行!  就像柳青说的话:  人生的道路虽然慢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2023-09-12 10:25:123

路遥的作品《人生》的主旨思想是什么?

《人生》向我们展现的是一个年青的农村小伙子高加林一年的人生经历,高中毕业后回到农村当起了小学教师,他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满足地生活着,可是因为村长的儿子高中毕业没事做取代了他的位置,他回到农村当农民,在痛苦煎熬的时刻,村里最漂亮但没有文化的女孩巧珍走进他的生活。内心由彷徨转为宁静。这一切因为叔叔的调回使他返回城里。同原来同学亚萍相见。亚萍与原男朋友分手而不顾一切追求,在都市生活中,加林与巧珍差距越来越大。最后放弃了巧珍,与亚萍好上了。加林走后门被揭发。加林又不得不回到农村,但巧珍已成为人家的新娘。但一切都悔这晚矣。   看了这本小说我感慨万千,路,本来就是有所未有、有所未无的,只要我们自己努力一切都会变的更好!我不是一个怕输的人... 人生的道路是坎坷的,更是崎岖的,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不是那么完美的、更预料不到会出现什么样的事,很矛盾,也许这就是生活。有的时候自己觉得生活就像是一场戏,不论你扮演的是什么样的角色,也不管你是否愿意,都要把戏中的那个艰难的角色继续演下去,因为我们毕定还得活着不是? 从来就没有对生活失去过希望,不管它是以什么样的面孔来对待我,但我只觉得只有细细留心、细细体味之后,那所有伤感的都可以静静转 化;从来都没有机会把所有的心事向别人倾吐,因为我发现身边有很多人和我一样,匆匆茫茫的赶路,匆匆茫茫的生活,匆匆茫茫的工作;不过,当我读了路遥的《人生》后的时候就知道,每个人都应该知道,如何用自己的能力、双手,还有知己细致入微的感觉去理解、诠释属于自己的生活;从来都没有机会完完整整的唱响属于自己的那首歌,但我就知道,只要心灵感激,一切都会变的更好,当我觉得外面的世界非凡复杂或者是觉得辛苦劳累的时候,我总是在想,能否让自己像别人一 样,让内心就在现在靠港,就在现在平静下来,当我用心倾听周围声音的时候才发现所有的一切都在改变。 每个人在路上都可求自己能多得到一些,而少失去一些,其实,人生的道路当我们意识到开始的时候最美好的一段已经失去了,就在现在的时候,每一次我觉得辛苦或者工作繁忙的时候,我常常静下心来,找一个没人打扰的地方,那这个地方可能看不清景也听不见很多杂乱的声音只有一个人静静地回想,想一想小时侯,那小时侯呢?由于自己的粗心,常常会丢失自己心爱的小玩具, 然后在天黑或是在天还没亮之前就走出家门,仔细地去找昨天走过的路, 最 后还是妈妈把我叫回来说: “傻孩子,丢了的东西是很难再找回来的。”当时我不懂是为什么? 那后来呢我就知道了, 人努力去做好好的去珍惜才是最重要的!而当你努力之后,你没有珍惜之后,那所有的一切都是很难再找回来了。事物是这样,感情更是如此!所以当我刚刚走向社会就知道:“珍惜比获得更重要!” 因为很多东西得到了在失去可能就是双重损失!除了对努力的否定之外,还有呢就是心灵的一种最残酷的侵略吧!朋友也好、为情也罢!总认为人和人之间的这种计算在迷蒙当中有一种缘份,我觉得人和人之间的这种计算固然不可缺少人为的力量,但 更不能左右我们的还是看不见的缘份,对不对? 不是有人把时间当作转机吗?也有人把时间当作是一次世代的气息吗?不管是你还是我,还是每一种、每一类的人都应该有一点奋斗的精神,这就是要求我们从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反省自己,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只要我们还在这个社会上,总不想让自己总生活在很忐忑很迷茫当中吧!无论工作多少,也不管奖金厚薄,不管自己的房间大小,也不管自己的家庭是不是象别人那样能否获得更多的温暖和快乐!都应该保持一片清新自然的亮色,这 点亮色,在平时的生活当中还是非常需要的,知道吗?人活着就是与人共存。当我们有一天告诉自己,告诉身边所有的人,我们来不及快乐!那就是有光亮的地方,我相信,你和我一样,你和我一样在获得平凡人的那种简单的快乐和幸福,和我一样在用目光洗刷着每一个崭新的清晨,我们在努力、在付出,一切在我们这种努力和付出之后都会有新的起色,不去怨尤生命从今天看一看…… “…得与失,我曾经怀疑,也许没有结局,就在刹那间…这一切其实我早该看透,哦…从不曾伤害你,把所有痛苦埋藏心底,不肯回首就不要在相聚,平平但但也是结局,宁愿伤心只不 愿伤害你,我相信世上还有天理,问心无愧就值得走下去,狂风暴雨依然挺立,我愿意…”每一次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总会有一总特殊的感动吧!!!那这首歌的名字叫《我本善良》在生活的过程当中,真的能做到问心无愧这已经是很难得的了。 我们千里迢迢而来,带着对幸福的迷恋,热情和那种不卷的追求,带着汗水和一路的风尘,还有沧桑,我们还没有洗澡,眼泪还没有擦干,粘满泥面的双足,时间而止让你望着绝非梦想中幸福的舒然,滚烫的心也许在瞬间冷却、失望会在刹那间笼罩我们全身,但我想真正追求幸福的人决不会说,收回我们透明的手吧!   岁月更替悲欢交织,命运跌打早就让我懂的什么是生命当中最值得珍惜的宝贝,幸福比金子还珍贵,这是生活教会我的真理,所以,只要幸福在里面,不管是怎样简陋的一扇门,我都挥毫不犹豫地叩响它,虽然我刚走出校门,才迈进社会的大门,但只要我心中的梦不灭,只要我青春的血液还在奔流,我将不会被广阔的大海搁浅,我一定会达到成功的彼岸!
2023-09-12 10:25:301

路遥人生简介 关于路遥的简介

1、路遥(1949年12月2日[1]—1992年11月17日),男,本名王卫国,出生于陕北榆林清涧县,中国当代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人生》等。曾任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党组成员、副主席。 2、路遥1949年12月2日出生于陕西陕北山区清涧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7岁时因为家里困难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曾在延川县立中学学习,1969年回乡务农。这段时间里他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并在农村一小学中教过一年书。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其间开始文学创作。大学毕业后,任《陕西文艺》(今为《延河》)编辑。1980年发表《惊心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后被改编为电影。1991年完成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该小说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还未完成即在中央人民电台广播。路遥因此而获得茅盾文学奖。1992年11月17日上午,路遥因肝硬化腹水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年仅42岁。 3、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路遥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鼓舞亿万农村青年投身改革开放的优秀作家。2019年9月23日,《平凡的世界》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2019年9月25日,路遥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
2023-09-12 10:25:381

路遥《人生》的续集是什么?

截止到2019年5月《人生》没有续集。《人生》是作家路遥的成名作。原载《收获》1982年第三期,获1981——1982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小说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空背景,描写了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构成了其故事构架。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也正是体现那种艰难选择的悲剧。2018年9月27日,路遥的《人生》入选“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有影响力小说”。扩展资料《人生》内容简介:主人公是高加林,他高中毕业回到村里后当上了民办小学的教师,很满足这个既能体现他的才能而又对他充满希望的职业,但是好景不长,他就被有权有势的大队书记高明楼的儿子顶替了,他重新回到了土地。正当他失意无奈,甚至有些绝望的时候,善良美丽的农村姑娘刘巧珍闯进了他的生活,刘巧珍虽然没有文化,但是却真心真意地爱上了高加林这个“文化人”,她的爱质朴纯真,她以她的那种充满激情而又实际的作法表白了她的炽烈的爱。而实际上她所得到的爱从一开始就是不平等,高加林在她的眼中是完美的,而她对于高加林来说只是在他失意时找到了精神上的慰藉。当机遇再次降临到了高加林身上,他终于抓住了这次机会,重新回到了城市。
2023-09-12 10:25:461

路遥的作品《人生》的主人公是谁?

高加林《人生》,中篇小说,是著名作家路遥的成名作。原载《收获》1982年第三期,获1981——1982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小说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空背景,描写了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构成了其故事构架。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也正是体现那种艰难选择的悲剧。
2023-09-12 10:25:552

我看路遥的《人生》最后一章时上面说那并非结局。难道他有第二部吗?

希望第二部出品
2023-09-12 10:26:047

路遥的《人生》的写作意义有哪些?

  《人生》中饱含的浓郁情感和对传统美学的赞美也是其艺术魅力的另一所在。文学作品的神力不仅在于晓之以理的理智,而且动之以情,掀起人们心灵中的震撼和激情。路遥作品中对城乡交叉地带的细致描写使其作品洋溢着浓厚的黄土气息,作者对困苦中的情与爱的感受和表现完全遵循民族传统的道德观念,劳动人民的人格美、人物身上潜在的传统关系感人肺腑。使读者产生了“情感上的深深共鸣,达到了动人心魄的艺术魅力。表面上,路遥似乎在带领我们观察一座座陕北农村的现实村落和客观生活,实际上是在引导我们去体验隐藏在这些善良的普通民众身上的伟大情感和优良品德,肯定了传统美德为行为准则而不断进取的追求意识和奋斗精神。  《人生》是路遥创作的第一部经典长篇小说,它的发表标志着路遥的文学之路开始步入巅峰,也奠定了他在当代文学史的地位。这部作品一经发表,就引起了强烈的学术争议,不仅因为它是理想童话和现实悲剧的矛盾结合,它所描述的爱情悲剧也引发了人们对现实社会的思索。  《人生》问世不久即轰动全国,反响热烈。由著名导演吴天明拍摄为同名电影后,更是家喻户晓,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马云:路遥对我的影响最大。18岁时,我是蹬三轮车的零工,是《人生》改变了我的人生。  贾樟柯: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是个上中学的孩子。这么多年我看过很多作品,都对我的电影创作有很大的 影响,但是对我影响最大的反而是这本《人生》,它让我开始对社会有了新的认识,开始思考我的人生。
2023-09-12 10:26:401

路遥著作《人生》多少字

十几万字,属于中篇
2023-09-12 10:26:493

如何评价路遥的《人生》?

情节简介: 当路遥年轻时不停地奔波在城市与乡村时,他最为熟悉的生活即是“城乡交叉地带”,充满生气和机遇的城市生活对于象他那样的身处封闭而又贫困的农村知识青年构成了一种双重的刺激,不论在物质还是在精神上。路遥思考并理解了这一现象,在城市化的浪潮汹涌而来的种种冲击中,他提出了农村知识青年该如何作出选择。 早在大学读书时,路遥阅读了大量的经典名著,并对新中国的文学成就进行了一翻巡视,他发现以前的小说带有某种脸谱化的倾向,正如儿童眼中将电影中的人物形象简单分为“好人”和“坏蛋“,而人的思想是复杂的、多变的,绝对不能将复杂的人性这样简单的划分,这种思考体现在《人生》的主人公高加林身上。 《人生》发表于1982年,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构成了它的时空背景。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构成了其故事构架。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也正是体现那种艰难选择的悲剧。 高加林正是作者着力塑造的复杂的人物。他身上既体现了现代青年那种不断向命运挑战,自信坚毅的品质,又同时具有辛勤、朴实的传统美德。他热爱生活,心性极高,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关心国际问题,爱好打篮球,并融入时代的潮流。他不像他的父亲那样忍气吞声、安守本分,而是有更高的精神追求,但是他的现实与他心中的理想总是相差极远,正是这样反差构成了他的复杂的性格特征。当他高中毕业回到村里后当上了民办小学的教师时,他很满足这个既能体现他的才能而又对他充满希望的职业,但是好景不长,他就被有权有势的大队书记高明楼的儿子顶替了,他重新回到了土地。正当他失意无奈,甚至有些绝望的时候,善良美丽的农村姑娘刘巧珍闯进了他的生活,刘巧珍虽然没有文化,但是却真心真意地爱上了高加林这个“文化人”,她的爱质朴纯真,她以她的那种充满激情而又实际的作法表白了她的炽烈的爱。而实际上她所得到的爱从一开始就是不平等,高加林在她的眼中是完美的,而她对于高加林来说只是在他失意时找到了精神上的慰籍。当机遇再次降临到了高加林身上,他终于抓住了这次机会,重新回到了城市。 城市生活给了高加林大显身手的机会,又让他重新遇到了他的同学黄亚萍。与巧珍相比,黄亚萍无疑是位现代女性,她开朗活泼,却又任性专横,她对高加林的爱炽烈大胆又有一种征服欲。高加林的确与她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他们有相同的知识背景,又有许多感兴趣的话题,当他们俩口若悬河、侃侃而谈时,高加林已经进入了一种艰难的选择之中。当高加林隐隐地有了这种想法时,他的念头很快便被另一种感情压下去了,他想起了巧珍那亲切可爱的脸庞,想起了巧珍那种无私而温柔的爱。当巧珍带着狗皮褥子来看他时,他的那种难以言说的复杂的感情一下子表现了出来。在经过反复考虑后,他接受了黄亚萍的爱,可同时意味着这种选择会无情地伤害巧珍,当他委婉地对巧珍表达了他的这种选择后,巧珍含泪接受了,但她却并没有过多地责怪高加林,反而更担心高加林以后的生活,劝他到外地多操心。但是泪水却在脸上刷刷地淌着。 但是好梦难圆,高加林进城这件事终于被人告发了,他要面对的是重新回到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他的所有的理想和抱负如同过眼云烟难以挽留了。他难以承受这份打击更难以面对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他减少了狂热而又冷静的反省,接受了德顺爷爷的一番话,而后一下子扑倒在黄土地上。 路遥在《人生》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段话: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这段话的确可以作为《人生》这篇小说的一个注解。 ==================================================================== 评论: 王愚:《人生》发表后,引起了读者的重视,在文艺界也产生了比较大的反响,全国各 地报刊发表了不少评论文章。我读过你的三部中篇后,感到在反映生活的深度与广度上,每 一部都有不同程度的进展。你在构思《人生》时,窨有些什么具体设想? 路遥:这部作品,原来我写的时候,确实没有想到会有什么反响。我写农村题材,不是 一天两天的事了,也不是突然想起要写它,这部作品的雏形在我内心酝酿的时间比较长,大 概是一九七九年就想到写这个题材。但总觉得准备不充分,还有很多问题没有想通,几次动 笔都搁了下来。然而不写出来,总觉得那些人物冲击着我,一九八一年,下了狠心把它写出 来。我只想到把这段生活尽可能地表现出来。当作品发表了以后,得到了读者的热情支持, 收到了上千封来信。我自己实在不想说什么,主要是想听听评论家的意见。王愚:你写《人 生》,实际上就是在不断地探索“人生,搞评论的人谈起来,不免“隔靴搔痒”,也计只有 你自己更清楚这种探索的甘苦。 路遥:根据目前发表的评论文章看,评论家们还是敏锐的,对这个作品内涵的东西,都 基本上看到了,有些地方连我自己都还没有意识到。他们提出的作品中的不足之处,有些意 见秀有价值。即使那些反面意见,对我也很有帮助。王愚:你的《人生》,给我最突出的印 象,是对当前这个转折时期中划综复杂的生活矛盾的把握。面对当前整个文学创作的进展来 看,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当然也不仅是《人生》,你的三部中篇,在这个问题上都有 比较突出的表现,最初发表,后来又得了奖的《惊心动魄的一幕》,尽管有些地方不免精 疏,但对于十年浩劫时期那虔诚混合着狂热,惶惑交织着冲动的复杂状态的描绘,尤其是挖 掘主人公内在的精神力量,使他的性格发出闪光,内容是比较厚实的。你的《在困难的日子 里》也是这样,在那样一种困难的时刻,在那样一个年轻人身上,一种坚毅不屈、冰清玉洁 的性格力量,和周围严峻的生活矛盾,互相冲撞,回响着悲壮的基调。在《人生》中,对这 个转折时期的诸种矛盾,从人物的命运,从人物的内心活动中完整地展现出来,比前两部更 为深刻、广泛。你在好几次讨论会上的发言和你写的文章中都提到,要写交叉地带,胡采用 同志也谈过这个问题,我是很同意这个观点的。在当前这个除旧布新的转折时期,现实生活 的各个方面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互相渗透、互相交织,呈现出纵横交错的状态,作家要反 映这个时代,就要从这样一个视角考虑问题。以我个人的偏见,当前有些作品其所以单薄, 或者狭窄,或者肤浅,主要的恐怕是局限于狭小的生活范围,写农村就是农村,写城市就是 城市,待业青年就是待业青年,就呈论事。其中一些较好的作品,也有一定的生活实感,但 很难通过作品看到时代的风貌,常常是有生活而没有时代。当然,也有的作品,只有空喾的 时代特点,没有具体的生活实感,那也不行。你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我觉得你在反映矛盾冲 突问题上,有自己的思考。 路遥:这方面我是这样想的。生活往往表现出复杂的形态,有些现象,矛盾、冲突浮在 表面上,一眼就看得到,有些作家常常被这种表面的东西所吸引,所迷惑,不少作品就是描 写这些东西的。但生活中内在的矛盾冲突,有时不是一下子就能够看清楚的,而作家的工作 主要在于拨开生活中表面的东西,钻探到生活的深层中去,而不能满足于表现生活的表面现 象,这样,作品才能写得深一些。 王愚:你这个见解很深刻。不少作家到生活中去,一下子被生活的表面现象吸引住了, 抑制不住自己的热情,没有经过反复的思考、消化、酝酿,常常是描写有余,思考不足,就 很难深下去了。 路遥:像农村生产责任制,这是现行政策,在农村和农民中间有着很大的反中央委员, 从表面上看,农民富起来啦,有钱啦,有粮啦,要买东西。但作品仅仅停留在这一步描写 上,写他们有了钱,买电视机,飞翔高档商品,写他们昨样把钱拿到手,又花出去,这样写 当然不参说没有反映农村的新变化,但毕竟不足以反映新政策带来的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一 个作家,应该看到农村经济政策的改变,引起了农村整个生活的改变,这种改变,深刻表现 在人们精神上、心理上的变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的变化,而且旧的矛盾克服了,新的矛 盾又产生了,新的矛盾推动着体制的不断改革和人们精神世界的变化、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新 的调整。总之,整个农村生活经历着一种新的改变和组合,应该从这些方面去着眼。从表面 现象着眼,就容易写得肤浅、雷同。我自己原来也是这样,所以写的作品很表面。这样的作 品,引不起读者对生活更深刻地思考。因此,我觉得作家应向生活的纵深开掘,不能被生活 中表面的东西所迷惑,你刚才提到关于交叉地带的问题,就是我在现实生活感受到的一种新 的矛盾状态。我当时意识到的是城乡的交叉,现在看来,随着体制的改革,生活中各种矛盾 都表现着交叉状态。不仅仅是城乡之间,就是城市内部的各条战线之间,农村生活中人与人 之间,人的精神世界里面,矛盾冲突的交叉也是错综复杂的。各种思想的矛盾冲突,还有年 轻一代和老一代,旧的思想和新的思想之间矛盾的交叉也比较复杂。作家们应从广阔的范畴 里去认识它,拨开生活的表面现象,深入到生活的更深的底层和内部,在比较广阔的范围内 去考虑整个社会矛盾的交叉,不少青年作家的创作都是从这方面去考虑的,我的《人生》也 是从这方面考虑的,但还做得很不够。 王愚:就目前来看,《人生》展现的矛盾,是很不单纯的。 路遥:回过头来看,有些地方显得很不满足,这个作品就主题要求来说,还应该展现得 更广阔一点,现在还有一些局限。但就这部作品来说,再增加点什么已经很困难了,只有等 将来再补救。主要是还要更深一步的理解生活。 王愚:也计正因为这样,对《人生》的评价就有一些不同看法。我以为,你写《人生》 是要剥开生活的表象,探索生活内在的复杂矛盾,因此,《人生》的主题就是单纯一句话能 说清楚的。从作品的内涵看,你是探索转折时期各种矛盾交叉点上的青年一代,究竟应该走 什么样的人生道路的问题。高加林的理想和追求,具有当代青年的共同特征。但也有历史的 情性加给青年一代的负担,有十年浩劫加给青年一代的狂热、虚无的东西。这些都在高加林 的身上交织起来,因此,认为作品回答的问题就是高加林要不要改造,高加林的人和观是正 确的还是错误的,都嫌简单了些。《人生》的主题应该是交叉的,是从一个主线辐射开来反 映了时代生活的各个方面。 路遥:这方面的争议多半集中在高加林身上,这是很政党的。对高加林这个人物,老实 说我也正在研究他。正因为这样,我在作品中没有简单地回答这个人物是个什么样的人。谈 到作品的主题,过去把主题限定在狭小的范围内,总要使人一眼看穿,有点简单化了。当然 也不是说让读者什么也看不出来。我的意思是,作品的主题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因为生活 本身就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生活是一个复杂万端的综合体。作品是反映生活的,真实的反 映生活的作品,就不会是简单的概念的东西,应该像生活本身的矛盾冲突一样,带有一种复 合的色调。我在《人生》中就想在这个方面进行一些探索,主要表现在高加林身上。至于作 品的思想性,我觉得,作品的每一部分都渗透着思想,而不是只在作品的总体上有一个简单 的思想结论。作家对生活认识的深度,应该在作品的任何一个角落里都渗透着。 王愚:对!这个问题题得好。当读者读作品时,应该处处都能引起他的思考,而不是读 完作品才证明了某个结论的正确或谬误。 路遥:就是这样。像托尔斯泰的作品,处处都会引起读者的深思。《安娜·卡列尼娜》 开头的第一句话就引起人们的思索。优秀的作品,每一部分都反映了作家对生活认识的深 度,应该这样去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王愚:作品的主题思想是丰富的,作品的人物也不应该是单一的。像高加林这样的人 物,就不能够简单地去理解他。他的追求和理想,有这个时代青年人的特色。他想在当民办 教师的岗位上,想在改变农村落后风俗上,做出一些成绩,想取得一些施展才能的条件,恐 怕无可非议;但他身上也夹杂着一些个人的东西,追求个人成就、患得患失,碰到不顺心的 境遇灰心丧气,等等,这一切交织在他身上,引起了精神世界的矛盾冲突,使他处在一个发 展过程中,高加林是一个在人生道路上的艰苦跋涉者,而不是一个已经走完人生道路的单纯 的胜利者和失败者。他的内心深处的矛盾和发展变化,触发着青年朋友们的思索,究竟应该 怎样认识复杂的人生。总之,这是一个多侧面的性格,不是某些性格特点的平面堆砌。 路遥:我觉得,人物形象能不能站起来,关键是这个形象是否真正反映了生活中的矛盾 冲突,有些评论对人物的看法比较简单。往往把人物思想的先进与否和人物的艺术典型性混 一谈,似乎人物思想越先进,典型意义就越大,衡量一部作品里的人物是否塑得成功,主要 看它是否是一个艺术典型。至于根据生活发展的需要,提倡写什么典型,那是另外一个范畴 的问题,不应该把这两个问题混为一谈,这样的观点,在读者和初学写作者中间已经引起某 种程度的混乱。至于高加林这个形象,我写的是一个农村和城市交叉地带中,在生活里并不 应该指责他是一个落后分子或者是一个懦夫、坏蛋,这样去理解就太简单了。现在有些评论 家也看出来他身上的复杂性,认为不能一般地从好人坏人这个意义上去看待高加林,我是很 同意的。像高加林这样二十来岁的年轻人,生活经验不足,刚刚踏上生活的道路,不成熟是 不可避免的。不仅高加林是这样,任何一个刚走上生活道路的年轻人,也不会是一个成熟 的、完美无缺的人,更何况高加林处在当时那么一种情况下,对任何事情都能表现出正确的 认识是不可能的。但是在这个青年人的身上,绝不是一切都应该否定的。我自己当民这个人 物时,心理状态是这样的,我抱着一种兄长般的感情来写这个人物。因为我比高加林大几 岁,我比他走的路稍微长一点,对这个人物身上的一些优点,或者不好的东西,我都想完整 地描写出来。我希望这样的人物在我们这个社会里最终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青年,目前出现 在作品中的这个人物,还没有成熟到这一步。这并不是说我护短,在作品中可以看到,我对 他思想感情上一些不好的东西的批评是很尖锐的。对于作家的倾向性,咱们已经习惯于看他 怎样赤裸裸地去赞扬什么,批判什么。我认为,一个作家的倾向性应该包含在作品的整体构 中。我的倾向性,表现在《人生》的整体中,而不是在某个地方跳出来,同加林批评一顿。 王愚:这一点,有些评论文章没有讲得秀充分,我觉得你最后那样的结尾,或者辩不是 结尾的结尾,已经指出来,对于高加林这样的人物,实实在在的扎根在生活的土地上,才会 有一个新的开始。你对高加林是寄予厚望的。路遥:这里面充满了我自己对生活的一种审美 态度,这是很明确的。至于高加林下一步应该怎样走,他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某种程 度上应该由生活来回答,因为生活继续在发展,高加林也在继续生活下去。我相信,随着我 们整个社会的变化、前过,类似高加林这样的青年,最终是会走到人生正道上去的,但今后 的道路对他来说,也还是不平坦的。 王愚:对。他在以后的生活道路上还会遇到许多风风雨雨。 路遥:这是肯定的,因为我们的生活本身就是在矛盾中前进的。 王愚:你创造高加林这个形象时,是有原型呢,还是从很多青年人身上概括出来的呢? 路遥:我自己是农村出来的,然后到城市工作,我也是处在交叉地带的人。这样的青年 人我认识很多,对他们相当熟悉。他们的生活状况、精神状态,我都很清楚,这些人中包括 我的亲戚,我家里就有很多这样的人,我弟弟就是这样的人。我在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感 受,才概括出这样的人物形象。 王愚:高加林的形象,引起读者的广泛共鸣,恐怕主要是作者认认真真、老老实实从生 活出发,把握了生活中复杂的矛盾冲突,而又完整地表现了出来。这个人物不仅是农村青年 的写照,也是这个时代一些青年的缩影。 路遥:高加林作为一个当代青年,不仅是城市和农村交叉地带的产物,其他各种行业也 有高加林,城市里的高加林,大学里的高加林,工厂里的高加林,当然,更多的是农村中的 高加林。这样的青年,在我们社会中,并不少见,我当初的想法是,我有责任把这样一种人 物写出来,一方面是要引起社会对这种青年的重视,全社会应该翔他们,从各个方面去关怀 他们,使他们能健康地成长起来,作为我们整个的国家和未来事业是要指靠这一代人的,所 以我们必须要从现在开始,严肃地关注他们,重视这个问题;另一方面从青年自身来说,在 目前社会不能满足他们的生活要求时,他们应该正确地对待生活和对待人生,从某种意义上 来说,尤其是年轻时候,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永远有一个正确对待生活的问 题。 王愚:应该说,高加林的性格是多层次的,在他身上不仅仅是个人特点的堆砌,而是反 映了我们时代的诸种矛盾。另外一些人物也是这样,有些人物,在已发表的评论文章中还谈 的不多,像刘巧珍这个人物,是一个很美的形象,但也反映着农村女青年自身的一些矛盾, 还有高明楼这个形象,你没有把他简单化,他身上有多年来形成的一种优越感,甚至一种 “霸气”,但却有他顺应时代发憎爱分明的一面,有心计、有胆识,也有很多复杂的东西。 刘巧珍这个形象,你突出加以表现的,更是我们这个民族悠久的历史所赋予这一代青年的一 种美好素质,看来,你是很欣赏这个人物的。 路遥:刘巧珍、德顺爷爷这两个人物,有些评论家指出我过于钟爱他(她)们,这是有 原因的。我本身就是农民的儿子,我在农村里长大,所以我对农民,像刘巧珍,怀着这样一 种感情来写这两个人物的,实际上是通过这两个人物寄托了我对养育我的父老、兄弟、姊妹 的一种感情。这两个人物,表现了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一种传统的美德,一种在生活 中的牺牲精神。我觉得,不管社会前进到怎样的地步,这种东西对我们永远是宝贵的,如果 我们把这些东西简单地看作是带有封建色彩的,现在已经不需要了,那么人类还有什么希望 呢?不管发展到什么阶段,这样一种美好的品德,都是需要的,它是我们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最基本的保证。当然他们有他们的局限性,但这不是他们的责任,这是社会、历史各种原因 给他们造成的一种局限性。 王愚:我们的历史的惰性,限制着他们应该有所发展的东西不能发展。 路遥:正因为这样,他们在生活中,在人生道路上不免会有悲剧发生,像刘巧珍,她的 命运是那么悲惨,是悲剧必的命运。我对这个人物是抱着一种深深的同情态度的。 王愚:相形之下,我总觉得黄亚萍这个人物写得单薄了一点,我所谓“单薄”就是说黄 亚萍身上虚荣、肤浅的东西写出来了,这个人物内心里必然会有的矛盾冲突,她在人生道路 上的颠簸,似乎都写得不够深。这也许是我个人的偏见,不知你究竟怎样想,好些评论文间 也没有更多的提到这个人物。然而从这个人物和高加林的关系来看,应该是既有互相影响的 一面,也有互相矛盾的一面。刘巧珍美好的心灵体现了我们这个民族世代相传的美德,她在 困难的时候温暖了高加林的心,坚定了高加林在生活中支撑下去的信心。这是和高加林旗旗 鼓相当的一个形象。但高加林和黄亚萍之间,互相沟通、互相冲突的东西毕竟太少,似乎只 在于衬托出高加林的悲剧命运。 路遥:这个作品确实有不足的地方,我写较长的东西经验不是很丰富的,因为牵涉到的 人物比较多,有的人物就没有很好去展开,我对这些人物的关注也不够,和一个初次导演戏 的导演五样,常常手忙脚乱,有时候只能盯住内上主要角色,对一些次要的人物照顾不过 来。而一些有才能的、经验丰富的作家,就像一个胸奶全局的导演,使每一个角落都有戏, 我现在还是一个实习导演,只能关注主要人物。黄亚萍这个人物,我原来设想的要比现在的 规模更大一些,这个人物现在的表现还是个开始,她应该在以后的过程中有所发。现在作品 已经完成了,来不及弥补了。如果这部作品能够展开的话,可能比现在好一些,也不仅是黄 亚萍一个人,还有其他人物,像高明楼这样的人,如果作品再往前发展,说不定,他还会上 升到主要地位上去,我现在还只能关注到主要的部分。当然一个完整的作品是不应该有次要 部分的。 王愚:像戏剧演员常说的,在舞台上只有演员,没有小角色。 路遥:这就像盖一所房子,你关心的主要是横梁、立柱,而且想办法搞得独特一些,其 他部分就来不及精雕细刻了,有时候甚至是用一般的材料来填充。这样,有些地方显得很平 庸,我也是很不满足的。 王愚:艺术创作上要照顾到每一部分,确实是不容易的,不仅关系到作家的器识,也关 系到作家的经验和功力,不少大师们在结构上下功夫,确非偶然。在托尔斯泰笔下,像《安 娜·卡列尼娜》中的奥勃朗斯基这样的人物,应该说是次要的,但他在作品反映的生活范围 内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使得整个作品的结构显得那么熨贴和匀称。《人生》后面的两个情节 似乎和整个作品的结构贴得不是那么紧,一个是高加林从乡村到城市的地位的变化化,是由 于他叔父的偶然到来;而他从城市又回到乡村,却是碰到张克男的母亲那样一个女人,出于 妒忌而告密,都过于突然。这些地方不知你是怎样考虑的。 路遥:艺术作品高不开虚构。关键问题要看作品描写的矛盾冲突、人物的命运,以及冲 突的转化和发展,从历史生活本质的角度检验,是不是合情合理的。有些地方看起来,偶然 性太明显,主要还是作者没有写充分。后面两个情节,不能简单地说是偶然的,只能说我没 有写充分。 王愚:由此,我想到当前小说创作中的一些问题。我们常说现实主义要演化,结合《人 生0》的创作来看,这个“深”一方面是反映生活中矛盾冲突的深刻性,一方面是人物性格 的内在的丰富性,也就是更深刻的反映多侧面的性格。今年《延河》二期发表的陈涌同志的 文章,提出了一个很值得重视的问题,他认为文艺作品表现矛盾冲突,不光要表现人和周围 事物的矛盾冲突,而且要更进一步反映人物本身的矛盾冲突,即使新人形象也是这样。你的 《人生》,我觉得在这一点上表现得很突出。 路遥:实际上,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不是孤立的,是和整个社会密切相关 的,互皙射的。有些作品,尽可以编造许多动人的故事,但他们没有关注人物的精神世界, 人在作品只是一个道具,作品就不会深。欧洲有些作家,包括大仲马,为什么比巴尔扎克, 托尔斯泰低一筹,原因也在于此。 王愚:今天和你的谈话,使我受益不浅。作家要研究生活。研究人物;评论家就要研究 作家,研究作品,注意作家们在研究生活上、反映生活上有什么新的经验,新的思考。这 样,作家和评论家才能成为真正的朋友。 路遥:实际上,作家和评论家都应该研究生活。评论家研究生活,也研究作品;作家研 究生活,也重视评论。只有这样,评论家才能准确地评价作品,作家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 王愚:最近,听说《人生》和《在困难的日子里》都要改编成电影,你除了改编这两部 电影外,还有什么新的打算? 路遥:当前我们的国家正处在改革的洪流中,生活的矛盾冲突和变化比较剧烈,我不想 匆匆忙忙去表现这个变化。这种变化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新的课题,对作家说来尤其 如此。这个改革才开始,我们不可能一下子把所有的东西都看得清清楚楚,我想深入研究这 个改革的各种状态,以及人们的各种心理变化,暂时还不可能写出什么来。一个作家与出一 篇引起人们注的作品,好像爬上一座山坡一样,也许前面会有一片洼地,只有通过这片洼 地,他才有可能爬上另一座山坡。
2023-09-12 10:27:101

路遥的《人生》讲的是什么?

  《人生》发表于1982年,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构成了它的时空背景。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构成了其故事构架。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也正是体现那种艰难选择的悲剧。  高加林正是作者着力塑造的复杂的人物。他身上既体现了现代青年那种不断向命运挑战,自信坚毅的品质,又同时具有辛勤、朴实的传统美德。他热爱生活,心性极高,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关心国际问题,爱好打篮球,并融入时代的潮流。他不像他的父亲那样忍气吞声、安守本分,而是有更高的精神追求,但是他的现实与他心中的理想总是相差极远,正是这样反差构成了他的复杂的性格特征。当他高中毕业回到村里后当上了民办小学的教师时,他很满足这个既能体现他的才能而又对他充满希望的职业,但是好景不长,他就被有权有势的大队书记高明楼的儿子顶替了,他重新回到了土地。正当他失意无奈,甚至有些绝望的时候,善良美丽的农村姑娘刘巧珍闯进了他的生活,刘巧珍虽然没有文化,但是却真心真意地爱上了高加林这个“文化人”,她的爱质朴纯真,她以她的那种充满激情而又实际的作法表白了她的炽烈的爱。而实际上她所得到的爱从一开始就是不平等,高加林在她的眼中是完美的,而她对于高加林来说只是在他失意时找到了精神上的慰籍。当机遇再次降临到了高加林身上,他终于抓住了这次机会,重新回到了城市。  城市生活给了高加林大显身手的机会,又让他重新遇到了他的同学黄亚萍。与巧珍相比,黄亚萍无疑是位现代女性,她开朗活泼,却又任性专横,她对高加林的爱炽烈大胆又有一种征服欲。高加林的确与她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他们有相同的知识背景,又有许多感兴趣的话题,当他们俩口若悬河、侃侃而谈时,高加林已经进入了一种艰难的选择之中。当高加林隐隐地有了这种想法时,他的念头很快便被另一种感情压下去了,他想起了巧珍那亲切可爱的脸庞,想起了巧珍那种无私而温柔的爱。当巧珍带着狗皮褥子来看他时,他的那种难以言说的复杂的感情一下子表现了出来。在经过反复考虑后,他接受了黄亚萍的爱,可同时意味着这种选择会无情地伤害巧珍,当他委婉地对巧珍表达了他的这种选择后,巧珍含泪接受了,但她却并没有过多地责怪高加林,反而更担心高加林以后的生活,劝他到外地多操心。但是泪水却在脸上刷刷地淌着。  但是好梦难圆,高加林进城这件事终于被人告发了,他要面对的是重新回到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他的所有的理想和抱负如同过眼云烟难以挽留了。他难以承受这份打击更难以面对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他减少了狂热而又冷静的反省,接受了德顺爷爷的一番话,而后一下子扑倒在黄土地上。  路遥在《人生》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段话: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这段话的确可以作为《人生》这篇小说的一个注解。
2023-09-12 10:27:206

路遥《人生》精彩句段

1、一切将会怎样发展?什么时候闪电?什么时候吼雷?什么时候卷起狂风暴雨?2、如果有一个方面的坚定选择,她也就不会如此痛苦了:假若她不去爱高加林,那高加林就是下了地狱也与她无干;如果她为了爱情什么也不顾,那高加林就是下地狱她也会跟着下去!  3、人生,因为有竞争,人们才有动力;人生,因为有奋斗,人们才追求卓越。  4、 生活总是这样,不能叫人处处都满意。但我们还要热情地活下去。人活一生,值得爱的东西很多,不要因为一个不满意,就灰心。  5、喜欢一个人,总是管不住自己这颗心。明知道那是错的,还是做了。  6、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7 、生活永远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得那么糟,无论是好的,还是糟的时候都需要坚强!
2023-09-12 10:27:501

求路遥的人生这本好书的推荐理由,50-100字。

人生中高加林是文中的主人公,原本年轻气盛的他前途本应该一片光明,但是由于当时的社会背景,让他的求学旅途坎坷不平,他不仅是当时社会背景的一个孤影,而且代表着一群青年,然而,由一开始不甘心的他变成了随遇而安的沧桑之人
2023-09-12 10:28:065

路遥的《人生》讲的是什么?

高加林的民办教师一职被大队书记高明楼的儿子三星顶替,无奈回到高家村务农。马店村马拴三番五次向高家村刘巧珍求婚,刘巧珍却暗恋着高加林。加林回农村后,给巧珍的爱情带来了希望。她不顾父亲刘立本的反对,在赶集卖蒸馍、给凉水井撒漂白粉和进县城拉茅粪的过程中,对加林产生了真挚的感情。高加林的二爸复员后分配到地区劳动局当局长,县劳动局副局长马占胜私下调整招工指标,把加林安排到县委通讯组工作。县广播站播音员黄亚萍报道抗洪救灾通讯稿时,得知自己的同学高加林来县城工作,俩人情真意切、志同道合,一起讨论能源问题、国际问题,感情愈加深厚。巧珍到县城看望加林,由于双方学识差异,加林提出分手。不久巧珍赌气嫁给了马拴。黄亚萍也和恋人张克南分手,跟高加林热恋起来。张克南的母亲认为这些矛盾都是高加林带来的,为给儿子出气,向地区纪检委反映,安排高加林到县城工作属不正之风,应予以纠正。地区纪检委核实情况后,作出严肃处理,将高加林清退回农村。高加林只好离开了黄亚萍,回到了的熟悉而又陌生的农村。扩展资料:《人生》是作家路遥创作的小说,也是其成名作。原载《收获》1982年第三期,获1981——1982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创作背景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商品经济的活跃打破了农村的僵持与保守,具有现代文明的城市开始对一直困守在土地的农民产生强烈的诱惑。特别是在青年心中引起巨大的骚动,他们开始对自己的生活及周围的世界产生怀疑与不满。20世纪80年代,中国户籍制度清晰地将公民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在这种固态格式化的身份制度下,中国社会形成了独特的社会地理景观: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与这两种景观相对应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经济制度和生存方式、文化特征、价值观念。由此导致了中国社会最重要的社会差异;城乡差别。同时,国家还通过各种举措在主观上强化这种差异。臂如在劳动分配制度上,城市工作的工人、教师、职员每月有固定的工资收入,有相对完善的医疗制度、退休制度,同时还可以享受国家各种福利待遇。而在乡村,农民不仅要按时按量向国家交纳粮食,在很长的时期内只能有限度地支配自己的劳动产品。并且,农民还要完成国家规定的各种税费。参与无偿的劳作(例如大规模强制性的农田水利建设)。而国家采取的各种政策将农民强制性地限制在土地上。这些政策的实施直接导致了农民在整个社会发展中长时间处于相对贫困的状态中。因此,可以说在这种基本的身份差异之下,城市和乡村作为两个基本对立的概念被凸显了出来。这是一个作为卑贱农民和一个高贵知识分子的对立,普通百姓和达官显贵的对立。《人生》就是在城市的场景中展开,似乎一切都处于城市的控制下,甚至乡下人天生就应该在城里人面前低人一等。这种强烈的等级观念、城乡差异在小说中被强化。当路遥年轻时不停地奔波在城市与乡村时,他最为熟悉的生活即是“城市交叉地带”,充满生气和机遇的城市生活对于像他那样的身处封闭而又贫困的农村知识青年构成了一种双重的刺激,不论在物质还是在精神上。路遥思考并理解了这一现象,在城市化的浪潮汹涌而来的种种冲击中,他提出了农村知识青年该如何做出选择。早在大学读书时,路遥阅读了大量的经典名著,并对新中国的文学成就进行了一翻巡视。他发现以前的小说带有某种脸谱化的倾向,正如儿童眼中将电影中的人物形象简单分为“好人”和“坏蛋“,而人的思想是复杂的、多变的,绝对不能将复杂的人性这样简单的划分,这种思考体现在《人生》的主人公高加林身上。
2023-09-12 10:28:501

人生之路这本书的作者是谁?

《人生之路》原著是《人生》,《人生》这本书的作者是路遥。路遥,1949年12月2日出生于陕西陕北山区清涧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7岁时因为家里困难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曾在延川县立中学学习,1969年回乡务农。这段时间里他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并在农村一小学中教过一年书。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其间继续文学创作。1980年发表《惊心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后被改编为电影。1988年完成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该小说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风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1991年,路遥因此而获得“茅盾文学奖”。路遥的人物评价路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将文学创作融入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用心用情抒写改革开放故事。先后创作了《人生》、《惊心动魄的一幕》、《在困难的日子里》等作品。特别是他勇于改革文坛风气。创作了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展现了我国城乡社会生活和人民思想情感的巨大变化,颂扬了拼搏奋进、敢为人先的时代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向上向善、自强不息,积极投身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路遥的作品中那些人物及其命运,已远远超越了文学的范畴,他给一切卑微的人物以勇气与光亮,让他们知道自己能够走多远。
2023-09-12 10:29:051

路遥《人生》txt

http://vdisk.weibo.com/s/db97xX-sOQRHP
2023-09-12 10:29:221

路遥的《人生》总共有多少章?

买的书结尾也是这样、我刚看完那会也是感觉没写完、上网查了查 也没什么惊喜,所以肯定了这就是结局。
2023-09-12 10:29: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