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在我感冒头脑不清楚的情况下说的话办的事,算法律证据吗?

2023-10-08 22:06:33
共4条回复
tt白

算法律证据。

依据最高院2001年12月6日颁发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规定,

第六十四条 审判人员应当依照法定程序ue584全面、客观地审核证据,依据法律的规定,遵循法官职业道德,运用逻辑推理和日常生活经验,对证据有无证明力和证明力大小独立进行判断,并公开判断的理由和结果。

第六十五条 审判人员对单一证据可以从下列方面进行审核认定

(一)证据是否原件、原物复印件、复制品与原件、原物是否相符;

(二)证据与本案事实是否相关;

(三)证据的形式、来源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四)证据的内容是否真实;

(五)证人或者提供证据的人与当事人有无利害关系。

第六十六条 审判人员对案件的全部证据,应当从各证据与案件事实的关联程度、各证据之间的联系等方面进行综合审查判断。

第六十八条 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北有云溪

必须证明你在说的话的时候是在你头脑不清楚情况下 必须有医学相关证明证明是在你头脑不清楚情况下说出来的 如果可以证明 那是不会成为法律证据

小菜G

当然算 这跟精神病中的精神失常是两回事 你这是短暂失常

左迁

你不说出来,别人很难证明你头脑不清楚

相关推荐

法官职业道德指什么

法律分析:1、法官职业道德是指法官在司法裁判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的总和。2、法官职业道德具有示范性、规范性和约束性三个主要特征。3、法官职业道德的核心是公正、廉洁、为民。基本要求是忠诚司法事业、保证司法公正、确保司法廉洁、坚持司法为民、维护司法形象。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第一条 为加强法官职业道德建设,保证法官正确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和其他相关规定,制定本准则。第二条 法官职业道德的核心是公正、廉洁、为民。基本要求是忠诚司法事业、保证司法公正、确保司法廉洁、坚持司法为民、维护司法形象。
2023-09-13 14:36:381

法官职业道德

法官职业道德   法官职业道德,成为一名法官,需要考校一个人方方面面的能力,而职业道德素养尤为重要,一个没有职业道德的法官是非常可怕的,这意味着徇私枉法,意味着法律体系的腐烂与崩坏,所以,我们必须牢牢看管法官的职业道德素养。   法官职业道德1    忠诚坚定   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基本政策以及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言行。    公正司法   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平等对待各方当事人,确保实体公正、程序公正和形象公正,努力实现办案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不得滥用职权、枉法裁判。    高效办案   树立效率意识,科学合理安排工作,在法定期限内及时履行职责,努力提高办案效率,不得无故拖延、贻误工作、浪费司法资源。    清正廉洁   遵守各项廉政规定,不得利用法官职务和身份谋取不正当利益,不得为当事人介绍代理人、辩护人以及中介机构,不得为律师、其他人员介绍案源或者给予其他不当协助。    一心为民   落实司法为民的各项规定和要求,做到听民声、察民情、知民意,坚持能动司法,树立服务意识,做好诉讼指导、风险提示、法律释明等便民服务,避免“冷硬横推”等不良作风。    严守纪律   遵守各项纪律规定,不得泄露在审判工作中获取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不得过问、干预和影响他人正在审理的案件,不得随意发表有损生效裁判严肃性和权威性的言论。    敬业奉献   热爱人民司法事业,增强职业使命感和荣誉感,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司法能力,恪尽职守,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不得麻痹懈怠、玩忽职守。    加强修养   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遵守司法礼仪,执行着装规定,言语文明,举止得体,不得浓妆艳抹,不得佩带与法官身份不相称的饰物,不得参加有损司法职业形象的活动。   法官职业道德2    法官职业道德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法官职业道德的主体是法官   法官职业道德是法律职业道德体系中的一个分支。它以法官为约束对象,由于法官的中立地位、裁判职责和其他一些特殊要求,因而它与检察官职业道德、律师职业道德有明显的不同。    第二,法官职业道德规范的对象主要是法官履行司法职务的行为   法官的`基本职责是审判案件.因此法官职业道德约束的范围主要是法官的审判活动。同时,由于法官的一些非职业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法官的形象,因此一些与法官的职业形象直接相关的非职业活动,也应受到法官职业道德的约束。    第三,除职业道德的具体规范外,法官的职业道德观念也是其职业道德的重要部分   法官职业的本质特征在法官的职业道德中得到了体现,其中一些可以直接表现为行为准则、规范,而一些观念性的要求则难以具体化,例如审判独立、司法公正等,虽然一些具体的规范可以保障司法的独立与公正,但对于法官来说,更重要的是牢固树立独立与公正的司法理念,并时刻以此约束自己的行为。
2023-09-13 14:36:481

法官职业道德介绍

1、法官职业道德,是法官在行使审判权、履行审判职能的过程中或者从事与之相关的活动时,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的总称。法官职业道德是调节法官职业内部法官之间的关系以及法官与社会各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是评价法官职业行为的善恶,荣辱的标准,对法官具有特殊的约束力,法官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对于确保司法公正,维护国家法治尊严至关重要。2、法官职业道德的依据是1995年2月2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根据2001年6月30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关于修改的决定》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2001年10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
2023-09-13 14:36:561

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

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   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法官应怀有仁爱之心,从群众利益出发,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让人民群众在每一案件中都感受到司法关怀,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什么是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   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    一、保障司法公正   第一条 法官在履行职责时,应当切实做到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并通过自己在法庭内外的言行体现出公正,避免公众对司法公正产生合理的怀疑。   第二条 法官在履行职责时,应当忠实于宪法和法律,坚持和维护审判独立的原则,不受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不受来自法律规定之外的影响。   第三条 法官在审判活动中,除了应当自觉遵守法定回避制度外,如果认为自己审理某案件时可能引起公众对该案件公正裁判产生合理怀疑的,应当提出不宜审理该案件的请求。   第四条 法官应当抵制当事人及其代理人、辩护人或者案外人利用各种社会关系的说情,并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第五条 法官不得违背当事人的意愿,以不正当的手段迫使当事人撤诉或者接受调解。   第六条 法官应当公开并且客观地审理案件,自觉接受公众监督。但是,法律规定不公开或者可以不公开审理的除外。   第七条 法官在审判活动中,应当独立思考、自主判断,敢于坚持正确的意见。   第八条 法官在审判活动中,不得私自单独会见一方当事人及其代理人。   第九条 法官在审判活动中,应当避免主观偏见、滥用职权和忽视法律等情形的发生。   第十条 法官在履行职责时,应当平等对待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不得以其言语和行为表现出任何歧视,并有义务制止和纠正诉讼参与人和其他人员的任何歧视性言行。   法官应当充分注意到由于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健康状况和居住地等因素而可能产生的差别,保障诉讼各方平等、充分地行使诉讼权利和实体权利。   第十一条 法官审理案件应当保持中立。   法官在宣判前,不得通过言语、表情或者行为流露自己对裁判结果的观点或者态度。   法官调解案件应当依法进行,并注意言行审慎,避免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对其公正性产生合理的怀疑。   第十二条 法官对与当事人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有关的措施和裁判应当依法说明理由,避免主观、片面地作出结论或者采取措施。   第十三条 法官应当尊重其他法官对审判职权的独立行使,并做到:   (一)除非基于履行审判职责或者通过适当的程序,不得对其他法官正在审理的案件发表评论,不得对与自己有利害关系的案件提出处理建议和意见;   (二)不得擅自过问或者干预下级人民法院正在审理的案件;   (三)不得向上级人民法院就二审案件提出个人的处理建议和意见。   第十四条 法官除履行审判职责或者管理职责外,不得探询其他法官承办案件的审理情况和有关信息。   法官不得向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辩护人泄露或者提供有关案件的审理情况、承办案件法官的联系方式和其他有关信息;不得为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辩护人联系和介绍承办案件的法官。   第十五条 法官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应当避免受到新闻媒体和公众舆论的不当影响。   第十六条 法官在公众场合和新闻媒体上,不得发表有损生效裁判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的评论。如果认为生效裁判或者审判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可以向本院院长报告或者向有关法院反映。   第十七条 法官根据获得的情况确信,其他法官有可能或已经违反法官职业道德,或者其他法律工作者有可能或已违反职业道德,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采取适当的措施向有关部门或者有关机关反映。    二、提高司法效率   第十八条 法官应当勤勉敬业,全身心地致力于履行职责,不得因个人的事务、日程安排或者其他行为影响职责的正常履行。   第十九条 法官应当遵守法律规定的诉讼期限,在法定期限内尽快地立案、审理、判决。   第二十条 法官必须杜绝粗心大意、无故拖延、贻误工作的行为,认真、及时、有效地完成本职工作,并做到:   (一)合理安排各项审判事务,提高诉讼效率;   (二)对于各项司法职责的"履行都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所承办的案件都给予同样审慎的关注,并且投入合理的、足够的时间;   (三)在保证审判质量的前提下,注意节省当事人及其代理人、辩护人的时间,注重与其他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共事的有效性。   第二十一条 法官在审判活动中应当监督当事人遵守诉讼程序和各种时限规定,避免因诉讼参与人的原因导致不合理或者不必要的延误。   第二十二条 法官在执行生效法律文书时,应当依法采取有效措施,尽快予以执结。    三、保持清正廉洁   第二十三条 法官在履行职责时,不得直接或者间接地利用职务和地位谋取任何不当利益。   第二十四条 法官不得接受当事人及其代理人、辩护人的款待、财物和其他利益。   第二十五条 法官不得参与可能导致公众对其廉洁形象产生不信任感的商业活动或者其他经济活动。   第二十六条 法官应当妥善处理个人事务,不得为了获得特殊照顾而有意披露自己的法官身份;不得利用法官的声誉和影响为自己、亲属或者他人谋取私人利益。   第二十七条 法官及其家庭成员的生活方式和水准,应当与他们的职位和收入相符。   第二十八条 法官不得兼任律师、企事业单位或者个人的法律顾问等职务;不得就未决案件给当事人及其代理人、辩护人提供咨询意见和法律意见。   第二十九条 法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如实申报财产。   第三十条 法官必须向其家庭成员告知法官行为守则和职业道德的要求,并督促其家庭成员不得违反有关规定。    四、遵守司法礼仪   第三十一条 法官应当严格遵守各项司法礼仪,保持良好的仪表和文明的举止,维护人民法院的尊严和法官的良好形象。   第三十二条 法官应当尊重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人格尊严,并做到:   (一)认真、耐心地听取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发表意见;除非因维护法庭秩序和庭审的需要,开庭时不得随意打断或者制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发言;   (二)使用规范、准确、文明的语言,不得对当事人或其他诉讼参与人有任何不公的训诫和不恰当的言辞。   第三十三条 法官开庭时应当遵守法庭规则,并监督法庭内所有人员遵守法庭规则,保持法庭的庄严,并做到:   (一)按照有关规定穿着法官袍或者法官制服、佩带徽章,并保持整洁;   (二)准时出庭,不缺席、迟到、早退,不随意出进;   (三)集中精力,专注庭审,不做与审判活动无关的事。    五、加强自身修养   第三十四条 法官应当加强修养,具备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良好的品行,忠实地执行宪法和法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三十五条 法官应当具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理解。   法官应当具备忠于职守、秉公办案、刚正不阿、不徇私情的理念,惩恶扬善、弘扬正义的良知,正直善良、谦虚谨慎的品格,享有良好的个人声誉。   第三十六条 法官有权利并有义务接受教育培训,树立良好的学风,精研法理,汲取新知识,提高驾驭庭审、判断证据、制作裁判文书等各项司法技能,具备审判工作所必需的知识和专业能力。   第三十七条 法官在日常生活中,应当严格自律,行为检点,培养高尚的道德操守,成为遵守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的楷模。    六、约束业外活动   第三十八条 法官从事各种职务外活动,应当避免使公众对法官的公正司法和清正廉洁产生合理怀疑,避免影响法官职责的正常履行,避免对人民法院的公信力产生不良影响。   第三十九条 法官必须杜绝与公共利益、公共秩序、社会公德和良好习惯相违背的,可能影响法官形象和公正履行职责的不良嗜好和行为。   第四十条 法官应当谨慎出入社交场合,谨慎交友,慎重对待与当事人、律师以及可能影响法官形象的人员的接触和交往,以免给公众造成不公正或者不廉洁的印象,并避免在履行职责时可能产生的困扰和尴尬。   第四十一条 法官不得参加带有邪教性质的组织。   第四十二条 法官在职务外活动中,不得披露或者使用非公开的审判信息和在审判过程中获得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以及其他非公开的信息。   第四十三条 法官不得参加营利性社团组织或者可能借法官影响力营利的社团组织。   第四十四条 法官可以参加有助于法制建设和司法改革的学术研究和其他社会活动。但是,这些活动应当以符合法律规定、不妨碍公正司法和维护司法权威、不影响审判工作为前提。   第四十五条 法官发表文章或者接受媒体采访时,应当保持谨慎的态度,不得针对具体案件和当事人进行不适当的评论,避免因言语不当使公众对司法公正产生合理的怀疑。   第四十六条 法官退休后应当继续保持自身的良好形象,避免因其不当言行而使公众对司法公正产生合理的怀疑。   附 则   第四十七条 各级人民法院指导、监督本院法官遵守本准则。   第四十八条 人民陪审员依法履行审判职责期间,应当遵守本准则。人民法院的行政人员和法警,参照执行本准则的有关规定。   第四十九条 本准则由最高人民法院负责解释。   第五十条 本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计算机职业道德规范    1、 有关知识产权   1990年9月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把计算机软件列为享有著作权保护的作品;1991年6月,颁布了《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规定计算机软件是个人或者团体的智力产品,同专利、著作一样受法律的保护任何未经授权的使用、复制都是非法的,按规定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人们在使用计算机软件或数据时,应遵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尊重其作品的版权,这是使用计算机的基本道德规范。,建议人们养成良好的道德规范,具体是: 应该使用正版软件,坚决抵制盗版,尊重软件作者的知识产权; 不对软件进行非法复制; 不要为了保护自己的软件资源而制造病毒保护程序; 不要擅自纂改他人计算机内的系统信息资源;    2、 有关计算机安全   计算机安全是指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计算机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及其相关的和配套的设备、设施(包括网络)构成的,为维护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防止病毒的入侵,我们应该注意: 不要蓄意破坏和损伤他人的计算机系统设备及资源; 不要制造病毒程序,不要使用带病毒的软件,更不要有意传播病毒给其他计算机系统(传播带有病毒的软件); 要采取预防措施,在计算机内安装防病毒软件;要定期检查计算机系统内文件是否有病毒,如发现病毒,应及时用杀毒软件清除; 维护计算机的正常运行,保护计算机系统数据的安全; 被授权者对自己享用的资源负有保护责任,口令密码不得泄露给外人;    3、有关网络行为规范   计算机网络正在改变着人们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乃至社会结构,它对于信息资源的共享起到了无与伦比的巨大作用,并且蕴藏着无尽的潜能。但是网络的作用不是单一的,在它广泛的积极作用背后,也有使人堕落的陷阱,这些陷阱产生着巨大的反作用。其主要表现在:网络文化的误导,传播暴力、色情内容;网络诱发着不道德和犯罪行为;网络的神秘性"培养"了计算机"黑客",如此等等。 各个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以约束人们使用计算机以及在计算机网络上的行为。例如,我国公安部公布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中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国际互联网制作、复制、查阅和传播下列信息: 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 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 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 煽动民族仇恨、破坏国家统一的; 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宣言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教唆犯罪的; 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损害国家机关信誉的; 其他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的。   但是,仅仅靠制定一项法律来制约人们的所有行为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实用的。相反,社会依靠道德来规定人们普遍认可的行为规范。在使用计算机时应该抱着诚实的态度、无恶意的行为,并要求自身在智力和道德意识方面取得进步。   不能利用电子邮件作广播型的宣传,这种强加与人的做法会造成别人的信箱充斥无用的信息而影响正常工作; 不应该使用他人的计算机资源,除非你得到了准许或者作出了补偿; 不应该利用计算机去伤害别人; 不能私自阅读他人的通讯文件(如电子邮件),不得私自拷贝不属于自己的软件资源; 不应该到他人的计算机里去窥探,不得蓄意破译别人口令。
2023-09-13 14:37:051

法官职业道德核心

法律分析:法官职业道德的核心是公正、廉洁、为民。基本要求是忠诚司法事业、保证司法公正、确保司法廉洁、坚持司法为民、维护司法形象。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 第二条 法官职业道德的核心是公正、廉洁、为民。基本要求是忠诚司法事业、保证司法公正、确保司法廉洁、坚持司法为民、维护司法形象。
2023-09-13 14:37:141

法官职业道德适用的对象包括下列哪些人员?

包括以下人员:1、法官:法官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保持公正、廉洁、勤勉等职业操守,不得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等。2、人民陪审员:人民陪审员作为参与审判工作的公民,也需要遵守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行使审判权时要秉持公正、客观、独立的态度。3、法院工作人员:法院工作人员包括书记员、执行员、调查员等,他们在协助法官履行职责的同时,也需要维护法律尊严、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4、律师:律师作为司法辅助人员,需要在代理当事人案件时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如保守律师与当事人之间的秘密、不向对方当事人施加压力等。5、诉讼代理人:诉讼代理人包括涉及知识产权、商标、专利申请等案件中的代理人,他们需要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以保障当事人利益。
2023-09-13 14:37:241

法官的职业道德

法官的职业道德   法官是指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产生,在司法机关(一般指法院)中依法行使国家审判权的审判人员,是司法权的执行者。在不同法系的国家中法官的角色不尽相同,但要求都是不偏不倚、不受他人影响或制肘、刚正无私地根据法律判案。下面就跟我一起了解一下法官的职业道德有哪些吧!   法官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是正义的化身。法官是社会矛盾纠纷的终局裁判者,在保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过程中起着最后一道屏障作用,法官职业道德的好坏关系到国家的司法职能能否正常发挥。什么是法官职业道德?顾名思义,法官职业道德是指从事审判工作的人员在履行其职责活动中应当具备的与该职业的职能、性质相适应的基本素质和应当遵循的社会道德规范及行为准则。它是法官履行职责所必须具备的业务素质、思想情操、品行修养、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的总和,包括政治上的高标准,思想上的高境界,廉政上的高风尚,业务上的高水平以及工作上的高效率等等。结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和审判实践活动,笔者认为法官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   1、政治素质高。具体体现是爱党、爱祖国、爱人民,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制度、国家体制等都有比较清楚的理解,在职业中处处以党和国家以及人民的利益的大局出发,站在一定的政治高度去处理问题。政治素质是政治知识和政治思想二者的有机结合,缺乏政治知识、政治素质就没有基础,政治思想不过硬,政治素质就没有灵魂。换句话说,政治知识是知识素质、政治思想是思想素质。因此,每一位法官都应当不断地深入学习政治知识,不断地强化自己的政治思想,也就是说,在这两方面不断地加强修养,政治素质才能不断提高,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政治素质的高低直接表现法官职业道德修养水准,也影响着上文提到的各种“形象”和“社会效果”。   2、业务素质高。具体体现是熟悉、理解国家各种法律、法规。当然,能够达到精通的程度更好。因为执法是法官的根本任务。同时,还应当具有一定的哲学、文学、经济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相关各种科学的知识面,知识应当广泛些。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法官职业的能力和水平以及职业的效果。法官的业务素质也存在着一个不断学习和加强修养的问题。实践中,业务素质较高的法官处理的案件,案件的质量就好,当事人对该法官以及所在的法院就信任,容易息诉胜判,进一步说,当事人对法律以及国家的信任程度就增加。这不但树立了法官和法院的良好形象,而且党和国家的形象在当事人心目中增辉,法律也增加了威严,方方面面都有好处。反之,方方面面都受到损害。可见,法官业务素质问题不可小觑。   3、爱憎分明,疾恶如仇。从司法实践看,这驱动着法官如何把握自由裁量权的问题。“法有限,情无穷”。法律不管怎么细,它都授予法官一定的自由裁量权,职业道德决定着法官如何把握自由裁量权,这也是法官除了法律和良心之外,别无其他上司的原因。   4、公正不偏,刚正不阿。司法公正是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是执法活动内在的价值追求,好的法律制度能否实现,关键在于执法人。古代人们敬仰的铁面无私的包公,虽然是人们的"一种希望和要求,但这正是人们的一种期望,人们所要求的法官职业道德。人们要求法官从其自身职业活动的特殊性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中凝聚足够的力量,树立足够的权威,不畏权势,顶住来自社会各方面的不当干预,确保司法公正。   5、忠于事实,执法如山。这是法官职业道德的核心。要说不唯权,不唯上,那么法官只能唯法,就是宪法、法律、法规,包括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可以参照的规章,除此以外都不能作为一种准绳。不能作为法官职业道德的依据。因为法律是共产党领导下制订的,反映党和人民的利益,忠于事实、忠于法律,就是忠于党的表现,两者是一致的。当然这里的“事实”是指以依法查证属实的证据为根据的法律事实,而非抽象的客观事实。   6、克己奉公,清正廉洁。“公生明,廉生威”,尤其在当前执法环境、社会环境不尽人意的情况下,法官要以强烈的职业使命感来抵制和克服“相对剥夺感”。所谓“相对剥夺感”是指人们认为自己本应获得的利益没有得到,而被他人或社会 “剥夺”了。这是一种主观心理感受,是自认为没有得到公平待遇的不满与埋怨的结合,总觉得自己的所得与贡献比,获得太少了。如果有了这种“相对剥夺感”,心理就会失衡,无疑肩上的天平就会失去平衡,就会导致不良的后果。   西方有位哲人这样要求法官:“如果社会上追求完人的话,那么法官就应该是完人。”我国公众也呼吁:法官不是大众化的职业,而应当是社会的精英。人民法官站起来就是一把伞,为人民群众遮风挡雨;俯下去是一头牛,为人民群众辛勤耕耘。无知者不能当法官,无能者不能当法官,无德者同样不能当法官。法官不仅应该是一个精通法律者,而且应该是一个德高望重者。 ;
2023-09-13 14:37:321

法院的工作人员要有哪些职业道德

遵守宪法和法律就可以了!
2023-09-13 14:37:492

律师,法官检察官职业伦理道德的核心要求的区别

法官职业道德 法官是法律执业中最具典型和代表的职业,由于法官担负着维护社会公 正与公平的职责, 因此法官的职业道德尤为重要。法官的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在 司法审判领域的具体体现,可以说法官的职业道德形成的基础寓于审判工作之 中,法官职业道德形成的基础在于审判实践,离开审判实践说法官的职业道德, 势必成为无源之水。 可见, 法官职业道德是调节职业集团内部的法官之间的关系 以及法官于社会各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 使评价法官职业行为善恶, 荣辱的标准, 对法官哟特殊的约束力。 我们之所以强调法官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乃是由于 法官所行使的司法权力属性所决定的。因此,法官职业道德应遵循以下几条基本 原则:维护法制统一原则,维护司法公正原则,维护法官清正廉洁的原则,维护 人民利益的原则, 维护当事人权力的原则。 2、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维护委托人的合法利益。 3、严守国家秘密,保守委托人的商业秘密以及委托人的隐私。 4、敬业勤业,尽职尽责。 5、公平竞争、铜业互勋。 6、注重学习,提高素质。 律师职业道德的内容在不同的诉讼关系、 诉讼程序和委托关系中有不同的 体现。律师职道德是法律职业道德的有机组成部分,而立职业道德,他最根本的 载体市律师的行为, 是对于律师行为优劣的判断。因此律师伦理时期待个人的自 律行为的指标。 作为良好社会地位的有效保证。法治社会中的法律职业是一个享 有很高社会地位的社会精英团体,而作为这种地位的一个重要保证,则是其职业 道德。一个职业的社会地位的高低,取决于其是否拥有、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拥有 社会公信和社会尊重,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社会对它的道德评价。 法律职业道德不仅使法律职业具有足够的职业道德内涵, 而且还因为这种职业道 德所贯穿的服务于社会的精神, 而使它同时具有充分的社会道德内涵。
2023-09-13 14:37:581

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解读

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解读   法官要有自己的道德底线,下面我为大家精心搜集了关于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的解读,欢迎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以下简称《准则》),是人民法院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强法院作风建设和队伍建设,保障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的重大举措。这里我谈一下有关《准则》的几个问题。   一、关于制定《准则》的必要性和目的   最高人民法院经过深入调查研究,认识到为中国的法官建立一套科学、完整、严格的职业道德准则对于人民法院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对于进一步加强法官队伍建设,对于确保司法公正、维护国家法治尊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制定《准则》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关于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既是新时期党的建设和各项工作的行动纲领,又是人民法院各项工作的总的指导思想,更是每一个法官衡量自己是否合格的基本标准。人民法院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人民法院的法官由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任命选举或任命。人民法院和法官肩负着保护人民、打击罪犯、维护正义、保障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的重任;从“三个代表”的角度讲,就是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提供司法保障,用法律手段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合法权益。这就要求法官在履行职责时,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坚定地站在国家利益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努力做到公正司法、勤勉敬业、廉洁奉公等。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到,开展法官职业道德教育和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就是贯彻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二)制定《准则》是规范和完善法官职业道德标准的需要。从各国的实践来看,约束法官的基本方式不外乎三种:一是刑事责任,二是纪律责任,三是职业道德责任。我国现行法律和有关规定对法官的刑事责任、纪律责任已有比较明确的规定,肆但对职业道德责任的规定相对较弱。根据我们对国外的情况了解,世界上已有不少国家已经制定了法官的职业道德准则,即使没有制定成文的职业道德准则的国家也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形成了严密的职业道德约束机制。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法制建设的发展,党和人民对人民法院和法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些要求不少集中表现在司法职业道德方面。因此,制定统一、系统的《准则》,对于规范和完善法官职业道德标准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制定《准则》是加强法官队伍建设和作风建设、维护人民法院的公信力和法官良好形象的需要。法官队伍建设的两项重要内容是作风与素质问题。法官的作风在司法实践中主要体现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等方面,而法官的素质主要体现在政治素质、业务素质、道德素质等方面。在法官的素质结构中,政治素质是核心,业务素质是保障,道德素质是基础。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近年来,人民群众通过各种途径对法官队伍的作风与素质有不少反映,认为法官队伍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其中不少集中在法官的职业道德问题上。实践证明,法官是否具备优良的品行、高尚的道德情操,对于确保公正司法意义重大。因此,制定《准则》,加强法官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法官队伍的整体素质,维护人民法院和法官的良好形象,是十分必要的。   二、关于制定《准则》的指导思想   在制定《准则》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下指导思想:   首先,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在《准则》的制定过程中,我们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遵循社会主义法治原则,体现现代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理念,分析法官队伍的现状,总结经验教训,将司法职业道德规范和机制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在《准则》制定工作即将结束的时候,适逢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召开。起草小组认真学习了六中全会文件,并以六中全会文件作为标准,对以往的起草工作进行了检查,并对《准则》作了进一步修改。从整体上看我们的起草工作所坚持的基本指导思想与六中全会精神是一致的。   其次,坚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在《准则》的制定过程中,我们首先对我国的司法职业道德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评价,认真研究了人民群众对法官队伍的要求和期望,对制定《准则》中存在的难点问题也进行了研讨,确定了我国的法官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的基本落脚点。同时,我们还认真研究、借鉴了各国的有关规定,包括关于公正、独立、平等、司法效率、司法外活动约束等问题的职业道德规范。凡有利于提高法官素质和有利于实现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的,就合理地予以吸收。必须指出,由于我国与其他国家在政治制度、历史传统、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差异,法官职业道德方面也有不同。应当说,从中国实际出发和借鉴国外经验始终都是《准则》起草工作的重要指导原则。   再次,充分考虑和体现法官职业的特点。在《法官法》实施》前的`几十年中,从事审判工作的司法人员一直是作为国家干部整体的一部分,在选任、管理等各方面,都与一般公务员相同。因此,对法官在法律方面和职业道德方面的约束也没有注意体现出区别于其他国家工作人员的特点。《法官法》实施后,特别是随着近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法治建设的深入发展,法官职业逐步建立和成熟起来,法官职业的特点为社会所认识和承认,对法官的职业道德要求也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之一。中国的法官职业最重要的特点表现在其根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审判权,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居中对诉讼案件作出裁判,确保司法公正。为指导、监督法官忠实地履行其司法职责,并充分发挥法官职业的特有作用,我们在充分注意和体现我国法官职业的特点的基础上,制定了严格的职业道德标准。   三、关于学习和贯彻《准则》的要求   制定《准则》,是肖扬院长今年三月在全国人大会议上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最高人民法院今年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但是,完成《准则》的制定只是完成了法官职业道德教育和作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我们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抓好这项工作。《准则》发布后,全国法院要认真组织学习、宣传、贯彻和落实。《准则》是指导人民法院作风建设和队伍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是党和人民、国家和社会对法官的期望和要求的集中体现。而把这些要求落实在行动上,使之成为法官自觉约束其行为的标准,将是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和所有法官长时期的重要任务。与法律规范不同,职业道德规范是自律性规范,其贯彻落实主要靠法官个人自律和法官职业整体的自律,包括法院的管理。下面,我代表最高人民法院对如何学习、贯彻《准则》提出几点要求。   (一)认真学习和理解《准则》的精神。今年以来,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开展了“一教育三整顿”CE作,有些法院这项工作已经基本结束,有些法院还正在进行。全国法院要结合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和“一教育三整顿”CE作,组织全体法官和法院其他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准则》,全面理解《准则》中所提出的各项要求,把学习、贯彻《准则》提高到人民法院作风建设、队伍建设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高度上来。   (二)对照《准则》查找差距。在学习的基础上,各级人民法院要组织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从思想上、工作上对照《准则》找在职业道德方面的问题和差距,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整改计划和措施。除个人查找差距外,还应当以庭、室为单位,找出本单位抓职业道德建设方面的差距并制定整改措施。   (三)加强职业道德实施机制建设,建立健全职业道德考核制度。根据《准则》的规定,各级人民法院负责指导、监督本法院法官遵守职业道德准则。这是《准则》实施的基本机制,是《准则》得以贯彻实施的重要保证。各级人民法院要大力加强制度建设,使《准则》真正发挥作用。同时,各级人民法院要在法官考核内容中增加“职业道德”的项目,并把这一内容放在重要位置,使之制度化、经常化,从而建立全面、系统的法官职业道德的考核机制。对法官违反职业道德的投诉,要认真地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是人民法院今后很长时期内队伍建设和作风建设的重要的纲领性文件,是人民法院贯彻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具体措施。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法官职业道德水平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体法官的努力,更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监督。 ;
2023-09-13 14:38:201

法官职业道德的核心

法官职业道德的核心是公正,廉洁,为民。确保司法公正,必须平等地对待双方当事人,不能偏袒一方,歧另一方,公平公正地审判。
2023-09-13 14:38:361

为什么要加强法官职业道德

是确保司法公正,维护国家法治尊严的关键。法官职业道德,影响法院的整体形象,法官职业道德的提高,是确保司法公正,维护国家法治尊严的关键。法官是指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产生,在司法机关(一般指法院)中依法行使国家审判权的审判人员,是司法权的执行者。
2023-09-13 14:38:451

法官职业道德的责任

法官职业责任,是指法官违反法律、职业道德和审判、执行纪律所应当承担的责任,包括法官执行职务中违纪行为的责任和法官执行职务中犯罪的刑事责任两类。一、法官执行职务中违纪行为的责任 法官执行职务中违纪行为的责任,是指法官违反法律、职业道德准则和工作纪律应当承受的纪律处分。法官法、《人民法院审判人员违法审判责任追究办法(试行)》、《人民法院审判纪律处分办法(试行)》和《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纪律处分办法(试行)》对法官纪律责任的内容、形式、适用及追究作了全面具体的规定。根据我国法官法第32条、第33条的规定,法官不得有下列行为,否则应当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散布有损国家声誉的言论,参加非法组织,参加旨在反对国家的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参加罢工;(2)贪污受贿;(3)徇私枉法;(4)刑讯逼供;(5)隐瞒证据或者伪造证据;(6)泄露国家秘密或者审判工作秘密;(7)滥用职权,侵犯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8)玩忽职守,造成错案或者给当事人造成严重损失;(9)拖延办案,贻误工作;(10)利用职权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私利;(11)从事营利性的经营活动;(12)私自会见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接受当事人及其代理人的请客送礼;(13)其他违法乱纪的行为。(一)法官执行职务中违纪行为责任的内容审判人员违反与审判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职业道德准则和工作纪律,影响审判工作的正常进行,损害司法公正与司法权威,侵犯诉讼参与人或其他人员的合法权益的行为,均应当严格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纪律处分应当坚持实事求是、纪律面前人人平等、罚当其过、处分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违反审判纪律的审判人员,应当根据其错误事实、错误性质、主观过错、情节轻重、危害大小情况分别作出处理。1、从重、加重处分的情况。法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加重处分:(1)犯错误两次以上,且受纪律处分未满3年;(2)拒不交代,或者阻挠他人检举、揭发、交代,或者抗拒组织查处;(3)打击报复检举揭发人;(4)拒不退出非法所得;(5)推卸、转嫁责任,或者包庇同案人;(6)篡改、伪造、损毁证据;(7)明显错误,仍不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致使损失扩大。2、从轻、减轻处分的情况。法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减轻处分;(1)主动退出全部非法所得;(2)主动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损失;(3)检举他人违法违纪行为属实或者有立功表现。3、不予或免予纪律处分的情况。法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应当给予纪律处分:(1)因法律、法规没有规定或者法律、法规规定不明确,在认识上产生偏差的;(2)法律、法规虽有规定,但在适用法律时对法律、法规在理解和认识上产生偏差的;(3)在案件事实和证据的认定上产生认识上的偏差的。法官错误情节较轻,未造成不良后果,且认错态度好,能积极改正错误的,可免予纪律处分。(二)法官纪律责任的形式根据法官法的规定,处分分为以下六种:1、警告,即对犯错误者提出告诫。这是最轻的一种纪律处分,适用于违法、违纪行为轻微的情况。2、记过,即记载过失。这是较警告严厉的一种纪律处分。3、记大过.即记载大的过失。这种处分适用于违法违纪比较严重的情况。4、降级,即降低工资级别和职务等级。这种处分适用于比记大过处分更为严重的违法违纪情形。5、撤职,即撤销现任职务。这种处分适用于因违法违纪而无法担任现任职务的情形。6、开除,即把不适合担任法官职务而且不适合在人民法院继续任职的人清除出法官队伍。这是纪律处分中最严重的处分。(三)法官执行职务中违纪行为责任的适用1、对违反司法公正的行为的纪律处分(1)违反法律规定,擅自对应当受理的案件不予受理,或者对不应当受理的案件违法受理,给予警告至记大过处分。私自受理案件的,给予记大过至撤职处分。因过失致使依法应当受理的案件未予受理,或者对不应当受理的案件违法受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警告至记大过处分。(2)除法律规定的情形外,为所承办案件的当事人推荐、介绍律师、代理人,或者为律师或其他人员介绍代理案件,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警告至记大过处分。从中谋取利益的,给予记过至开除处分。(3)明知具有法定回避情形,故意不依法自行回避,或者对符合法定回避条件的申请,故意不作出回避决定,影响案件公正审理的,给予警告至记大过处分。(4)私自会见所承办案件的当事人及其代理人,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警告至记大过处分。(5)擅自干涉下级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给予警告至记大过处分。2、对违反提高司法效率要求的行为的纪律处分。为谋私利故意拖延办案的,给予警告至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至开除处分。法官过失延误办案,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警告至记大过处分。3、对违反清正廉洁要求的行为的纪律处分(1)接受当事人及其委托人的财物,或者要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报销应当由自己支付的费用的,给予警告至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至开除处分。(2)接受当事人及其委托人的宴请,或者参加由其支付费用的娱乐活动,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警告至记大过处分。(3)向当事人及其委托人借钱、借用交通工具、通讯工具以及其他物品供个人使用,或者接受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在购买商品、装修住房以及其他方面提供优惠的,给予警告至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至开除处分。(4)违反人民法院诉讼费收费办法的有关规定,擅自增加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或者擅自对当事人减收、免收、缓收诉讼费用,或者要求、接受当事人向法院赞助,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警告至记大过处分。(6)私分,侵吞、挪用诉讼费、罚没款、案件暂存款、赃款赃物及其擎息的,给予警告至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至开除处分。4、对违反审判程序的行为的纪律处分:(1)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影响案件主要事实认定的证据,请求人民法院调查收集,有关人员故意不予收集,导致裁判错误的,给予警告至撤职处分。依职权应当对影响案件主要事实认定的证据进行鉴定、勘验、查询、核对,或者应当采取证据保全措施而故意不进行,导致裁判错误的,给予警告至记大过处分。涂改、隐匿、伪造、偷换或者故意损毁证据材料的,给予记大过至开除处分。丢失或者因过失损毁证据材料,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警告至记大过处分。指使、支持、授意他人作伪证的,给予降级至开除处分;以威胁、利诱方式收集证据的,给予警告至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至开除处分。(2)胁迫、诱使当事人撤诉的,给予警告至记大过处分。(3)篡改、伪造或者故意损毁庭审笔录的,给予警告至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至开除处分。(4)向合议庭、审判委员会报告案情故意隐瞒主要证据、重要情节,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的,给予警告至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至开除处分。遗漏主要证据、重要情节导致裁判错误,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警告至记大过处分。(5)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出错误裁判的,给予警告至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至开除处分。因过失导致裁判错误,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警告至记大过处分。(6)篡改、伪造或者故意损毁合议庭评议记录、审判委员会讨论记录的,给予记大过至开除处分。拒不执行审判委员会决定,或者拒不执行上级人民法院裁判的,给予警告至记大过处分。泄露合议庭评议、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的具体内容或者其他审判秘密的,给予警告至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至开除处分。(7)私自制作诉讼文书,或者制作诉讼文书时,故意违背合议庭评议结果、审判委员会决定的,给予警告至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至开除处分。因过失导致诉讼文书内容错误,造成严重后果的,给干警告至记大过处分不依法送达诉讼文书.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警告至记大过处分。5、对违反执行工作纪律的行为的处分(1)故意违反法律规定采取或者解除财产保全措施,造成当事人财产损失的,给予警告至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至撤职处分。采取财产保全措施有过失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警告至记大过处分。(2)先于执行错误,造成当事人或者案外人的财产损失的,给予警告至记大过处分。故意违法执行第三人或者案外人财产,造成财产损失的,给予警告至记大过处分 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至撤职处分。(3)故意超标的查封、扣押、冻结,变卖被执行财产,造成当事人财产损失的,给予警告至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至撤职处分。故意重复查封、扣押、冻结被执行财产.造成当事人财产损失的,给予警告至记大过处分。故意违反法律规定暂缓执行、中止执行、终结执行.造成当事人财产损失的,给予警告至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至撤职处分。(4)挪用、截留、私分、侵吞被执行财产的,给予警告至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至开除处分。向被执行人通风报信,使其转移、隐匿、变卖被执行财产,逃避执行的,给予警告至记大过处分。(5)无正当理由,对外地人民法院依法委托的事项不依法协助,情节严重的.给予警告至记大过处分。阻挠、干扰外地人民法院依法到本地调查取证或者采取财产保全措施、执行措施、强制措施,情节严重的,给予警告至记大过处分。(6)故意违反法律规定采取强制措施的,给予警告至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至开除处分,,采取强制措施有过失行为,致人重伤或者死亡的,给予降级至开除处分。私自办理执行案件、追讨债款、提审犯罪嫌疑人的,给予警告至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至开除处分。6、对违反司法管理的行为的纪律处分(1)提审、押解犯罪嫌疑人时由于看管不严,造成犯罪嫌疑人脱逃的,给予记大过至开除处分。(2)故意损毁案卷或者其他诉讼材料,影响审判工作正常进行的.给予警告至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至开除处分。丢失案卷或者擅自将案卷或其他诉讼材料借给他人,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警告至记大过处分。(3)不按规定使用枪支、弹药,造成丢失以及其他严重后果的,给予警告至开除处分。不按规定使用和保管警(戒)具,造成丢失或其他严重后果的,给予警告至记大过处分。造成人身伤亡的,给予撤职至开除处分。(4)执行公务时酗酒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警告至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至撤职处分。(5)打骂、侮辱、猥亵诉讼参与人及其亲属的,给予警告至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职至开除处分。(6)与所承办案件的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亲属发生两性关系的,给予警告至记大过处分。(7)负有直接监督、管理职责的审判人员对工作中出现的违法违纪问题不纠正、不报告的,给予警告至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至开除处分。(四)法官执行职务中违纪行为的责任追究和救济对于违反纪律、应当给予纪律处分的法官,由各级人民法院的纪检监察部门负责处理。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决定是否错误,应当由人民法院审判组织确认。法院的纪检监察部门负责违法审判线索的收集、对违法审判责任进行调查以及对责任人员依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纪检监察部门应当从二审、审判监督中发现审判人员违法审判的线索。人民法院各审判组织和审判人员应当配合纪检监察部门的工作,及时将在审判工作中发现的违法审判线索通知监察部门,并提供有关材料。对涉及上级人民法院纪检监察部门监察对象违法审判的线索,纪检监察部门应当将有关材料报送上级人民法院纪检监察部门处理。上级人民法院纪检监察部门认为下级人民法院应当追究有关审判人员责任而没有追究的,报告院长决定,责令下级人民法院追究责任,必要时可以直接调查处理。(1)对责任人的追究,应当根据违法行为的具体情况确定:(2)情节轻微的,责令有关责任人作出检查或者通报批评。情节较重,应当给予纪律处分的,依照《人民议院审判纪律处分办法(试行)》、《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纪律处分办法(试行)》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3)有犯罪嫌疑的,移送有关司法部门依法处理。法官对人民法院给予本人的处分不服的,自收到处分决定之日起30日内可以向原处分机关申请复议,井有权向原处分机关的上级机关申诉。受理申诉的机关必须按照规定作出处理。复议和申诉期间,不停止对法官处分决定的执行。二、法官执行职务中犯罪行为的刑事责任法官因职务行为构成犯罪的,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8章(贪污贿赂罪)、第9章(渎职罪)的有关规定,法官的职务行为违反刑法规定的,可能构成以下犯罪:1、贪污罪。刑法第382条、第382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对犯贪污罪的,根据情节轻重,分别按照相应规定处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并处没收财产。2、受贿罪。刑法第385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以受贿罪论处。第386条规定.对犯受贿罪的,根据受贿所得数额及情节,依照刑法第383条的规定处罚。索贿的从重处罚。3、挪用公款罪。刑法第384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4、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刑法第395条第1款规定,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或者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差额巨大的,可以责令说明来源。本人不能说明来源是合法的,差额部分以非法所得论,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财产的差额部分予以追缴。5、隐瞒境外存款罪。刑法第395条第2款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在境外的存款.应当依照国家规定申报。数额较大、隐瞒不报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较轻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酌情给予行政处分。6、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刑法第397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7、泄露国家秘密罪。刑法第398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故意或者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依照前款的规定酌情处罚。8、徇私枉法罪、枉法裁判罪。刑法第399条规定,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在民事、行政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9、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罪。刑法第401条规定,司法工作人员徇私舞弊,对不符合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罪犯,予以减刑、假释或者暂予监外执行的,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3-09-13 14:38:551

一个法官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法官法》 第九条 担任法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年满二十三岁;   (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四)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良好的品行;   (五)身体健康; (六)高等院校法律专业本科毕业。 这是法定条件。 目前需要有司法资格 素质需要为人公正、清正廉洁,这属于职业操守。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规定,结合社会实践,法官应具有的素质,归纳 起来,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良好的政治素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以下简称《准则》)第34条规定:“法官应当加强修养,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良好的品行、忠实地执行宪法和法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本条明确要求法官要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 素质,就是一个人学习修养达到的程度。 政治素质无疑是指一个人政治修养所达到的程度。 良好的政治素质的基本要求就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马克思主义、 *** 思想、 *** 理论、 ***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审判工作,牢固树立“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严格依法办案、办求做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最佳统一”。 一个法官如果没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没有大局观念,仅凭法律知识,就案办案,就会偏离政治方向、就会导致办案的法律效果说的过去,社会效果不好的被动局面。 这是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相悖的,对我们的审判事业十分有害。 作为人民法官必须明确:“人生存不是为了打官司,打官司却是为了生存”。 二、良好的业务素质 《准则》第34条明确要求法官要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 良好的业务素质要求法官具有较高的法学理论和法律知识水平,具有较高的审判技能、技巧,熟练地法言法语运用水平,高超的庭审驾驭能力,较高的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较为丰富的审判实践经验,较高的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精湛的裁判文书制作水平等。 三、良好的品质 品质,是指人的道德、品行。 品质影响着行为。 作为一个法官如果没有良好的品质,就不能准确把握案件的是与非。 在“权与法”、“情与法”、“钱与法”、“色与法”之间就会选择错误,就会导致错案发生。 从而损害当事人权益、损害国家法律的尊严。 因此,作为一个法官应当加强道德修养,模范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养成良好的品行,为公正审判储备高质量的人格。 只有这样,才能使公众不怀疑法官的司法活动。 四、良好的文体素质 文,是指文学艺术;体,是指健康的身体。 并非让法官成为文艺人才,也不是让法官成为运动员。 作为一个法官,写作裁判文书是经常的事,如果没有良好的文艺修养,就不会写出精彩的裁判文书来。 多一些文艺修养,不仅提高法官的写作水平,而且提高法官的品行,品味。 我们一贯强调“德、智、体”全面发展,作为一个法官,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整天躺在病床上或者一副病态损害法官形象且不说,就算具有再高的水平,也难以施展。 所以,一个法官应当加强体育锻炼,保持健康身体,才能更出色地完成各项审判任务。 五、较丰富的社会经验 法官审案与社会各界都会直接接触,公开开庭更是法官与公众接触的主要途径。 从这一方面说,法官也是公众人物。 作为一个法官,如果不了解所服务地域的风土民情,就很难做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最佳统一。 所以,一个法官就应当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熟知当地的民俗文化。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同人民群众交流,才能把案件审的更好。 现在从小学到大学都在搞素质教育。 原因在于现在的学生、尤其是大学生、只顾学习专业、什么历史、民俗全然不顾,这不懂那不懂成了时尚。 那么,我们不仅要问:这样的学生如何在社会上生活呢?什么都懂,不要求什么都精,我想这大概就是“知识渊博”的涵义。 一个知识渊博的法官,面对案件、面对当事人、面对社会,就会潇洒自如,就会做到“快乐审判”。
2023-09-13 14:39:121

法官违反职业道德的经典案例

法律分析:第一,法官职业道德的主体是法官。法官职业道德是法律职业道德体系中的一个分支。它以法官为约束对象,由于法官的中立地位、裁判职责和其他一些特殊要求,因而它与检察官职业道德、律师职业道德有明显的不同。第二,法官职业道德规范的对象主要是法官履行司法职务的行为。法官的基本职责是审判案件.因此法官职业道德约束的范围主要是法官的审判活动。同时,由于法官的一些非职业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法官的形象,因此一些与法官的职业形象直接相关的非职业活动,也应受到法官职业道德的约束。第三,除职业道德的具体规范外,法官的职业道德观念也是其职业道德的重要部分。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 第十条 法官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 (二)秉公办案,不得徇私枉法; (三)依法保障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 (四)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维护个人和组织的合法权益; (五)保守国家秘密和审判工作秘密,对履行职责中知悉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予以保密; (六)依法接受法律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 (七)通过依法办理案件以案释法,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八)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
2023-09-13 14:39:211

法官的职业道德内容

全面公正司法,抵制关系、人情案例,公开审判、以理服人,保持中立地位,维护司法独立,履行监督义务。
2023-09-13 14:39:312

依据法官职业道德规范,关于法官行为。下列哪些评论是正确的?

【答案】:A, B, D[考点]法官职业道德规范[解析]A项考查法官是否遵守司法礼仪。《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第32条规定:“法官应当尊重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人格尊严,并做到:(一)认真、耐心地听取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发表意见;除非因维护法庭秩序和庭审的需要,开庭时不得随意打断或者制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发言;(--)使用规范、准确、文明的语言,不得对当事人或其他诉讼参与人有任何不公的训诫和不恰当的言辞。”选项A中徐法官的行为不符合司法礼仪,评论正确,故人选。B项考查法官是否遵守司法礼仪。同法第33条规定:“法官开庭时应当遵守法庭规则,并监督法庭内所有人员遵守法庭规则,保持法庭的庄严。并做到(一)按照有关规定穿着法官袍或者法官制服、佩带徽章,并保持整洁……”故蓝法官在开庭时身着便装是错误的,8评论正确,故人选。C项考查法官是否保持清正廉洁。同法第26条规定;“法官应当妥善处理个人事务,不得为了获得特殊照顾而有意披露自己的法官身份;不得利用法官的声誉和影响为自己、亲属或者他人谋取私人利益。”周法官在出席同学公司开业典礼并以法官身份登台致贺辞没有谋取利益,因此也就没有违反不得以职业、身份、声誉谋取利益的义务。C评论是错误的,不选。D项考查法官是否保持清正廉洁。同法第30条规定:“法官必须向其家庭成员告知法官行为守则和职业道德的要求,并督促其家庭成员不得违反有关规定。”谢法官对其配偶与案件被告合作一事未置一词,违反了约束家庭成员的义务,D评论正确,故入选。
2023-09-13 14:39:401

法官职业道德的依据

法官职业道德的依据是1995年2月2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根据2001年6月30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的决定》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2001年10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以下简称《基本准则》)。我国法官法第3条规定,法官必须忠实执行宪法和法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法官法第7条规定,法官应当履行下列义务:(1)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2)审判案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秉公办案,不得徇私枉法;(3)依法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4)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维护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5)清正廉明,忠于职守,遵守纪律,惜守职业道德;(6)保守国家秘密和审判工作秘密;(7)接受法律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这些义务都与法官职业道德有关。《基本准则》除序言和附则外,分为保障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保持清正廉洁、遵守司法礼仪、加强自身修养、约束业外活动六个部分,共50条,对法官的职业道德作了全面具体的规定。
2023-09-13 14:39:501

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适用对象包括?

(1)各级法官;(2)人民法院的行政人员;(3)人民法院的法警;(4)退休的法官。
2023-09-13 14:40:081

关于法官职业道德,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答案】:C① A 项错误,法官不得就未决案件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评论;B 项错误,法官不得本人独资或与他人合资、合股经办商业或者其他企业;D 项错误,王法官此种行为违反法官职业道德,故ABD 不当选。②法官应当保持中立地位,始终处于中立裁判的地位,不偏向任何一方当事人,故C选项正确。
2023-09-13 14:40:291

法官职业道德的核心是公证、廉洁、为民。以下情形中哪一项未被法律禁止?( )

【答案】:D根据《关于人民法院落实廉政准则防止利益冲突的若干规定》第4、7条,不得为他人的经济活动提供担保,法官不得在其他经济实体中兼职;《法官法》第17条规定,法官离任后立不得在原任职法院担任诉讼代理人或辩护人;故ABC项错误,D项正确。
2023-09-13 14:40:381

齐法官的下列行为中,违反《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的是:(  )

【答案】:B根据《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第11条的规定,严格遵守法定办案时限,提高审判执行效率,及时化解纠纷,注重节约司法资源,杜绝玩忽职守、拖延办案等行为。ACD选项的行为都不违反法《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的规定。根据《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第12条的规定,认真贯彻司法公开原则,尊重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自觉接受法律监督和社会监督,同时避免司法审判受到外界的不当影响。B选项中齐法官的行为受到了外界的不当影响,违反法官职业道德准则。
2023-09-13 14:40:471

下列哪些属于法官张某违反法官职业道德规定的情形?

【答案】:A,C[考点]法官职业道德[解析]我国《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第5条规定:“法官不得违背当事人的意愿,以不正当的手段迫使当事人撤诉或者接受调解。”因此年底前法官以会影响全年结案率为由要求当事人撤诉违背了当事人的意愿,属于违反法官职业道德的行为。故A项入选。根据本条规定,法官私下以败诉要挟当事人接受调解也违反了职业道德。C项入选。《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第26条规定:“法官应当妥善处理个人事务,不得为了获得特殊照顾而有意披露自己的法官身份;不得利用法官的声誉和影响为自己、亲属或者他人谋取私人利益。”上述规定没有限制法官的亲属从事律师职业,而是限制谋取利益这种行为,故B项不应选。<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第8条规定:“法官在审判活动中,不得私自单独会见一方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法官与对方当事人同时出现在某研讨会上并不是法官单独会见一方当事人,法官不因此违反职业道德。D项不应选。
2023-09-13 14:40:561

根据法官职业道德的要求,下列哪一或哪些行为是法官禁止从事的活动?( )

【答案】:A、B、C、D《关于人民法院落实廉政准则防止利益冲突的若干规定》第3条规定,人民法院工作人员不得从事下列营利性活动:(1)本人独资或者与他人合资、合股经办商业或者其他企业:(2)以他人名义入股经办企业;(3)以承包、租赁、受聘等方式从事经营活动;(4)违反规定拥有非上市公司(企业)的股份或者证券;(5)本人或者与他人合伙在国(境)外注册公司或者投资入股;(6)以本人或者他人名义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民间借贷活动:(7)以本人或者他人名义从事可能与公共利益发生冲突的其他营利性活动。
2023-09-13 14:41:051

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是一样的

这是不一样的,法官检察官是要查明案件真相,是为受害者伸张正义的,而律师是为委托人服务,为委托人洗脱罪名的,即使委托人是有罪的
2023-09-13 14:41:172

在我国,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法官职业道德规范所禁止的不当行为?

【答案】:D2010年新修订的《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第14条规定尊重其他法官对审判职权的依法行 使,除履行工作职责或者通过正当程序外,不过问、不干预、不评论其他法官正在审理的案件。”2010年新修订 的《法官行为规范》第6条规定严守纪律。遵守各项纪律规定,不得泄露在审判工作中获取的国家秘密、商 业秘密、个人隐私等,不得过问、干预和影响他人正在审理的案件,不得随意发表有损生效裁判严肃性和权威 性的言论。”2011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审判工作中防止法院内部人员干扰办案 的若干规定》第2条规定:“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及退休人员不得违反规定为案件当事人及其亲属、代理人、辩 护人或者其他关系人转递涉案材料;不得违反规定打听正在办理的案件情况;不得以任何理由为案件当事人 说情打招呼。”第3条规定:“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及退休人员在职责范围之外收到案件当事人及其亲属、代理 人、辩护人或者其他关系人转交、邮寄的涉案材料,应当送交本院立案信访部门处理;不得直接转交案件承办 法院、案件承办部门及相关审判组织或者审判人员,也不得在涉案材料上签批任何意见。”可见,本题应选 D项。
2023-09-13 14:41:291

法官、检察官的职业伦理要求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法律职业伦理是指法律人在其职业实践中必须遵守的特殊道德规范。它是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主要用于各种伦理冲突时的一种指导或者技术规范,是按照道德要求对法律执业行为规范的一种技术性处理(1)法官、检察官职业化建设包括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有:加强思想政治与职业道德建设,严格纪律作风要求,培养法官、检察官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严格法官、检察宫的职业准入、选择标准与程序,建立健全员额退出机制;规范权责配置、完善司法权运行机制,运用科技手段提升职业化水平,健全司法绩效考核制度,实行法官、检察官惩戒制度;强化法官、检察官的职业意识,提高法官、检察官的职业技能;加强法官、检察官的职业保障和履职保障等等。(2)就培养法官、检察官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而言,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爱岗、敬业、尽责是最基本的职业精神。在司法领域,爱岗就是热爱人民司法事业,把维护社会公平当作最伟大的工作,把法官、检察官职业当作最神圣、最有价值的职业。敬业是对爱岗的升华。尽责就是要用心工作、尽职尽责,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事情,并通过自己的尽职尽责彰显法治精神②追求真理、迫求公平。对于法官、检察官来说,追求真理就是坚持以事实为根据。追求公平是对法官、检察官的底线要求,公平正义是法官、检察官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灵魂。忠实于法律,保证法律的有效实施。法官、检察官是宪法法律的执行者,也是宪法法律的守护者和捍卫者,必须始终忠实于宪法法律,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尊严、统一和权威;必须严格遵守法定程序,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做到法必严、违法必究。
2023-09-13 14:41:381

法官违反职业道德准则谁来管?

法院的纪检部门管。
2023-09-13 14:41:472

法官、检察官、仲裁员职业道德的区别

  一、法院--法官:法院是国家审判机关,所有的民事、刑事、行政案件都在法院审判。检察院和公安机关不能对案件进行审判。最终被告或者嫌疑人是否侵权或犯罪都由法院决定;  二、检察院--检察官: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1 、对于叛国案、分裂国家案以及严重破坏国家的政策、法律、政令统一实施的重大犯罪案件,行使检察权。  2 、对于直接受理的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犯罪案件,进行侦查。  3 、对于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等侦查机关侦查的案件进行审查,决定是否逮捕、起诉或者不起诉。并对侦查机关的侦查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4 、对于刑事案件提起公诉,支持公诉;对于人民法院的刑事判决、裁定是否正确和审判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5 、对于监狱、看守所等执行机关执行刑罚的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6 、对于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依法提出抗诉。  7 、对于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依法提出抗诉。  三、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并结合实际情况聘任仲裁员;依法对违法的仲裁员予以除名;依法决定是否受理案件;根据当事人的委托或者依法指定仲裁员;以及其他有关仲裁的管理和事务性工作。一旦仲裁庭组成直至作出仲裁裁决,仲裁委员不再介入仲裁审理和裁决的实质性工作,对案件的审理和裁决完全有仲裁庭独立进行。  根据行业不同,有不同的仲裁委员会。
2023-09-13 14:41:591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党员法官

我们知道,法官也是一种职业,是国家法律的执行者,代表着国家的形象,被公众视为社会正义的守护神,社会正义的化身。法官的职业道德是指法官在依法履行审判权的过程中,应当遵守的与其职业相符的各种行为规范的总和。由于法官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对法官职业道德的要求较其他职业更高、更严格。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法官职业道德基本标准》,要求法官保障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保持公正廉洁、遵守司法礼仪、加强自身修养、约束业外活动。“准则”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官道德自律体系。法官职业道德最核心的是公正,最关键的是廉洁。公正是审判的灵魂和生命,是审判工作全部价值所在,是司法的最终和最高目标。不公正就不能体现审判的特点,不能体现审判的主题。如果法院时常发生案件久拖不决、久执不决、法官索取好处、甚至枉法裁判的现象,就会损害法律的权威,动摇人民对法律的信仰。所以,法官维护司法权威和树立人民对法律的信仰,就要体现在公正的司法实践上。也就是说,要实现司法公正,首先法官必须是公正的。如果只有公正的法律,没有公正的法官,司法公正就成了一句空话。公正是对法官最起码的要求,也是法官最高的精神境界。廉洁是围绕公正这个核心的外在表现,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前提和保证。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倘若一个法官心浮气躁、见利心动,那他势必在法律天平面前左右摇摆,甚至让“天平”倾斜。法官只有有过人的自律意识,才能抵制诱惑、刚正不阿、不偏不倚、秉公执法。一般来说,不廉洁,办案就不能公正;即使判决结果“正确”,也是法官对法律的亵渎,因为此时法官裁判不是出于对法律的忠诚,而是以权谋私。称职的法官应该集公正的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深厚的法学修养于一身。
2023-09-13 14:42:271

如何成为一名法官?

法学专业毕业,通过国家司法考试,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然后就可以了。法官不同于公务员,需要筛选两次和专业性很强,所以地位和待遇比公务员都要好
2023-09-13 14:42:3910

法官、检察官和律师职业道德之异同

相同处。都是为了捍卫法律的尊严。不同处。法官、检察官应当公正;律师应当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023-09-13 14:43:221

法律职业伦理是理论课还是实践课

法律职业伦理是理论课。法学教育是法律职业发展的基本前提,也是法治社会实现的基础要件之一。法治的理论预设往往以人性恶为起点,但良好的法学教育必须要培养德法兼备的法律人,这一方面有助于提高法律人的职业形象,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高社会对法治本身的认同。法官职业道德具有以下特征:(1)法官职业道德适用的主体具有广泛性。其适用的主体包括法官、人民陪审员、法院行政人员和法警。根据法官法第2条的规定。法官是指依法行使国家审判权的审判人员,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军事法院等专门人民法院的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审判员和助理审判员。(2)法官职业道德的调整时间具有后续性。《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第46条规定,法官退休后应当继续保持自身的良好形象,避免因其不当言行而使公众对司法公正产生合理的怀疑。因此,法官职业道德在法官退休前后都应当适用。(3)法官职业道德的调整空间具有广泛性。《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不仅适用于法官的业内行为,也适用于法官的业外行为。
2023-09-13 14:43:401

司法职业道德建设重要性,及其意义

参见《。。。辅导用书》第。。。。页
2023-09-13 14:43:592

司法考试法律职业道德历年试题解析一2

48.下列关于法官应当遵守的职业道德准则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法官在审判过程中可以用适当方式向双方当事人表明自己对案件审理结果的观点或态度 B.法官对与当事人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有关的措施和裁判应当依法说明理由 C.法官不得向上级人民法院就二审案件提出个人的处理建议和意见 D.法官不得擅自过问下级人民法院正在审理的案件 答案及解析: A A 项表述违背了法官审理案件应当保持中立的职业道德准则要求。法官审理案件应当保持中立。法官在宣判前,不得通过言语、表情或者行为流露自己对裁判结果的观点或者态度。 50.下列关于律师执业行为规范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律师可以根据案件的进展情况,适时就某一案件的判决结果向委托人作出 B.律师依法辩护、代理案件提出的预先分析意见没有实现,可以认定律师的意见是虚假 C.律师接受委托时必须与委托人明确规定包括程序法和实体法两方面的委托权限。委托权限不明确的,视为全权委托 D.律师可以公开委托人授权同意披露的信息 答案及解析: D 《律师执业行为规范》第62 条规定:“律师接受委托时必须与委托人明确规定包括程序法和实体法两方面的委托权限。委托权限不明确的,律师应主动提示。”另根据《 民诉》关于诉讼代理人的相关规定,也可知D项在委托权限不明确的情况下,不得视为全权委托。 二、多项选择题: (2002年) 74.法律职业责任是法律职业人员违反有关法律职业人员的法律和道德规范所应承担的责任。这一责任的范围包括哪些方面? A.刑事责任 B.民事责任 C.行政责任 D.纪律处分 答案及解析:ABCD 2002年司法考试大纲规定:法律职业责任的范围包括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纪律处分。据此,ABCD皆入选。 75.下列有关法官行为的论述中,哪些体现了审判独立的原则? A.法官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应当避免受到新闻媒体和公众舆论的不当影响 B.法官应当尊重其他法官对审判职权的独立行使 C.法官在履行职责时,应当忠实于宪法和法律,不受任何行政机关、的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不受来自法律规定之外的影响 D.法官在审判活动中,应当独立思考、的自主判断,敢于坚持正确的意见 答案及解析:ABCD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第15条规定:“法官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应当避免受到新闻媒体和公众舆论的不当影响。”A入选。该《准则》第13条规定:“法官应当尊重其他法官对审判职权的独立行使。”B入选。该《准则》第2条规定:“法官在履行职责时,应当忠实于宪法和法律,坚持和维护审判独立的原则,不受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不受来自法律规定之外的影响。”C入选。该《准则》第7条规定:“法官在审判活动中,应当独立思考、自主判断,敢于坚持正确的意见。”D入选
2023-09-13 14:44:071

司法礼仪规范

人民法院司法礼仪规范,第一条为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树立法官职业形象,提高司法公信力,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法官行为规范(试行)》、《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和《关于严格执行〈法官法〉有关惩戒制度的若干规定》,结合我省法院实际,制定本规范。第二条司法礼仪是法官在司法活动中应当遵守的礼节、仪式等。
2023-09-13 14:44:151

法官职业道德的核心是什么?

公正、廉洁、为民
2023-09-13 14:44:374

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简介

1、简介: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清正廉洁、品德高尚的法官队伍,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条件,是人民法院履行宪法和法律职责的重要保障。2、法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对于确保司法公正、维护国家法治尊严至关重要。为规范和完善法官职业道德标准,提高法官职业道德素质,维护法官和人民法院的良好形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制定本准则。
2023-09-13 14:44:461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

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  为了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清正廉洁、品德高尚的法官队伍,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条件,是人民法院履行宪法和法律职责的重要保障。法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对于确保司法公正、维护国家法治尊严至关重要。为规范和完善法官职业道德标准,提高法官职业道德素质,维护法官和人民法院的良好形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制定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  法官职业道德的核心是公正、廉洁、为民。基本要求是忠诚司法事业、保证司法公正、确保司法廉洁、坚持司法为民、维护司法形象。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捍卫者。  坚持和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认真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尊崇和信仰法律,模范遵守法律,严格执行法律,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二、职业道德与法律书籍介绍  而职业道德与法律也是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课教材,《职业道德与法律》在编写过程中坚持贯彻素质教育精神,具有明确的德育功能。全书始终以突出能力培养为宗旨,力求贴近社会、贴近职业、贴近学生,为培养新时期学生的职业能力奠定必要的基础。《职业道德与法律》共分为五个单元,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充分考虑中职学生的特点,在论述的同时穿插“相关链接”、“互动在线”、“名家风采”、“知识卡片”、“做一做”等栏目,图文并茂、趣味横生。在学习中职业道德总结是很重要的。  本书详细记载了在日常生活中职业的局限性与法律冲突的问题,很好的为广大民众提供了教育典例,也可以用来参考,是非常实用的一本书。
2023-09-13 14:44:531

法律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

文 号:法发〔2010〕53号 发布日期:2010-12-6执行日期:2010-12-6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重新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最高人民法院二○一○年十二月六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10月18日发布,2010年12月6日修订后重新发布)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加强法官职业道德建设,保证法官正确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和其他相关规定,制定本准则。第二条 法官职业道德的核心是公正、廉洁、为民。基本要求是忠诚司法事业、保证司法公正、确保司法廉洁、坚持司法为民、维护司法形象。第三条 法官应当自觉遵守法官职业道德,在本职工作和业外活动中严格要求自己,维护人民法院形象和司法公信力。第二章 忠诚司法事业第四条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捍卫者。第五条 坚持和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认真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尊崇和信仰法律,模范遵守法律,严格执行法律,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第六条 热爱司法事业,珍惜法官荣誉,坚持职业操守,恪守法官良知,牢固树立司法核心价值观,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己任,认真履行法官职责。第七条 维护国家利益,遵守政治纪律,保守国家秘密和审判工作秘密,不从事或参与有损国家利益和司法权威的活动,不发表有损国家利益和司法权威的言论。第三章 保证司法公正第八条 坚持和维护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原则,客观公正审理案件,在审判活动中独立思考、自主判断,敢于坚持原则,不受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不受权势、人情等因素的影响。第九条 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努力查明案件事实,准确把握法律精神,正确适用法律,合理行使裁量权,避免主观臆断、超越职权、滥用职权,确保案件裁判结果公平公正。第十条 牢固树立程序意识,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执法办案,充分保障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避免执法办案中的随意行为。第十一条 严格遵守法定办案时限,提高审判执行效率,及时化解纠纷,注重节约司法资源,杜绝玩忽职守、拖延办案等行为。第十二条 认真贯彻司法公开原则,尊重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自觉接受法律监督和社会监督,同时避免司法审判受到外界的不当影响。第十三条 自觉遵守司法回避制度,审理案件保持中立公正的立场,平等对待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不偏袒或歧视任何一方当事人,不私自单独会见当事人及其代理人、辩护人。第十四条 尊重其他法官对审判职权的依法行使,除履行工作职责或者通过正当程序外,不过问、不干预、不评论其他法官正在审理的案件。第四章 确保司法廉洁第十五条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坚守廉洁底线,依法正确行使审判权、执行权,杜绝以权谋私、贪赃枉法行为。第十六条 严格遵守廉洁司法规定,不接受案件当事人及相关人员的请客送礼,不利用职务便利或者法官身份谋取不正当利益,不违反规定与当事人或者其他诉讼参与人进行不正当交往,不在执法办案中徇私舞弊。第十七条 不从事或者参与营利性的经营活动,不在企业及其他营利性组织中兼任法律顾问等职务,不就未决案件或者再审案件给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提供咨询意见。第十八条 妥善处理个人和家庭事务,不利用法官身份寻求特殊利益。按规定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教育督促家庭成员不利用法官的职权、地位谋取不正当利益。第五章 坚持司法为民第十九条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司法为民的理念,强化群众观念,重视群众诉求,关注群众感受,自觉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第二十条 注重发挥司法的能动作用,积极寻求有利于案结事了的纠纷解决办法,努力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第二十一条 认真执行司法便民规定,努力为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提供必要的诉讼便利,尽可能降低其诉讼成本。第二十二条 尊重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人格尊严,避免盛气凌人、“冷硬横推”等不良作风;尊重律师,依法保障律师参与诉讼活动的权利。第六章 维护司法形象第二十三条 坚持学习,精研业务,忠于职守,秉公办案,惩恶扬善,弘扬正义,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和良好的职业操守。第二十四条 坚持文明司法,遵守司法礼仪,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行为规范、着装得体、语言文明、态度平和,保持良好的职业修养和司法作风。第二十五条 加强自身修养,培育高尚道德操守和健康生活情趣,杜绝与法官职业形象不相称、与法官职业道德相违背的不良嗜好和行为,遵守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维护良好的个人声誉。第二十六条 法官退休后应当遵守国家相关规定,不利用自己的原有身份和便利条件过问、干预执法办案,避免因个人不当言行对法官职业形象造成不良影响。第七章 附 则第二十七条 人民陪审员依法履行审判职责期间,应当遵守本准则。人民法院其他工作人员参照执行本准则。第二十八条 各级人民法院负责督促实施本准则,对于违反本准则的行为,视情节后果予以诫勉谈话、批评通报;情节严重构成违纪违法的,依照相关纪律和法律规定予以严肃处理。第二十九条 本准则由最高人民法院负责解释。第三十条 本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10月18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同时废止。 一:法官职业道德的概念和特征 法官职业道德,是指法官等从事审判职业的人员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的总和。中国现行法官职业道德的规范基础是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10月发布的《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这一准则对于规范和完善法官职业道德标准,提高法官职业道德素质,维护法官和人民法院的良好形象具有重要意义。法官职业道德具有以下特征:(1)法官职业道德适用的主体具有广泛性。其适用的主体包括法官、人民陪审员、法院行政人员和法警。根据法官法第2条的规定,法官是指依法行使国家审判权的审判人员,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军事法院等专门人民法院的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审判员和助理审判员。《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第48条规定,人民陪审员依法履行审判职责期间,应当遵守本准则。人民法院的行政人员和法警,参照执行本准则的有关规定。因此,法官职业道德适用的主体并不限于法官。(2)法官职业道德的调整时间具有后续性。《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第46条规定,法官退休后应当继续保持自身的良好形象,避免因其不当言行而使公众对司法公正产生合理的怀疑。因此,法官职业道德在法官退休前后都应当适用。(3)法官职业道德的调整空间具有广泛性。《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不仅适用于法官的业内行为,也适用于法官的业外行为。二:法官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根据《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的规定,法官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有六个方面,即保障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保持清正廉洁、遵守司法礼仪、加强自身修养和约束业外活动六个方面。三:保障司法公正的主要要求法官在履行职责时,应当切实做到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并通过自己在法庭内外的言行体现出公正,避免公众对司法公正产生合理的怀疑。在保障司法公正方面法官应当遵循的道德原则主要有:1.司法独立原则。(1)法官在履行职责时,应当忠实于宪法和法律,坚持和维护审判独立的原则,不受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不受来自法律规定之外的影响。(2)法官在审判活动中,应当独立思考、自主判断,敢于坚持正确的意见。(3)法官应当尊重其他法官对审判职权的独立行使,并做到:a.除非基于履行审判职责或者通过适当的程序,不得对其他法官正在审理的案件发表评论,不得对与自己有利害关系的案件提出处理建议和意见;b.不得擅自过问或者干预下级人民法院正在审理的案件;c.不得向上级人民法院就二审案件提出个人的处理建议和意见。(4)法官除履行审判职责或者管理职责外,不得探询其他法官承办案件的审理情况和有关信息。(5)法官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应当避免受到新闻媒体和公众舆论的不当影响。2.中立原则。(1)法官在审判活动中,除了应当自觉遵守法定回避制度外,如果认为自己审理某案件时可能引起公众对该案件公正裁判产生合理怀疑的,应当提出不宜审理该案件的请求。(2)法官应当抵制当事人及其代理人、辩护人或者案外人利用各种社会关系的说情,并按照有关规定处理。(3)法官不得违背当事人的意愿,以不正当的手段迫使当事人撤诉或者接受调解。(4)法官在审判活动中,不得私自单独会见一方当事人及其代理人。(5)法官在履行职责时,应当平等对待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不得以其言语和行为表现出任何歧视,并有义务制止和纠正诉讼参与人和其他人员的任何歧视性言行。3.避免偏见原则。(1)法官在审判活动中,应当避免主观偏见、滥用职权和忽视法律等情形的发生。法官应当充分注意到由于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健康状况和居住地等因素而可能产生的差别,保障诉讼各方平等、充分地行使诉讼权利和实体权利。(2)法官在宣判前,不得通过言语、表情或者行为流露自己对裁判结果的观点或者态度。(3)法官调解案件应当依法进行,并注意言行审慎,避免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对其公正性产生合理的怀疑。4.职业廉正原则。(1)法官在公众场合和新闻媒体上,不得发表有损生效裁判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的评论。如果认为生效裁判或者审判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可以向本院院长报告或者向有关法院反映。(2)法官不得向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辩护人泄露或者提供有关案件的审理情况、承办案件法官的联系方式和其他有关信息;不得为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辩护人联系和介绍承办案件的法官。(3)法官根据获得的情况确信,其他法官有可能或已经违反法官职业道德,或者其他法律工作者有可能或已违反职业道德,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采取适当的措施向有关部门或者有关机关反映。四:提高司法效率的主要要求法官应当勤勉敬业,全身心地致力于履行职责,不得因个人的事务、日程安排或者其他行为影响职责的正常履行。在提高司法效率方面法官应当遵循的道德要求主要有:1.遵守时限。(1)法官应当遵守法律规定的诉讼期限,在法定期限内尽快地立案、审理、判决。(2)法官必须杜绝粗心大意、无故拖延、贻误工作的行为,认真、及时、有效地完成本职工作,并做到:a、合理安排各项审判事务,提高诉讼效率;b、对于各项司法职责的履行都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所承办的案件都给予同样审慎的关注,并且投入合理的、足够的时间;c、在保证审判质量的前提下,注意节省当事人及其代理人、辩护人的时间,注重与其他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共事的有效性。2.勤勉管理。(1)法官在审判活动中应当监督当事人遵守诉讼程序和各种时限规定,避免因诉讼参与人的原因导致不合理或者不必要的延误。(2)法官在执行生效法律文书时,应当依法采取有效措施,尽快予以执结。五:保持清正廉洁的主要要求在保持清正廉洁方面对法官的道德要求主要有:1.不滥用法官身份。(1)法官在履行职责时,不得直接或者间接地利用职务和地位谋取任何不当利益。(2)法官应当妥善处理个人事务,不得为了获得特殊照顾而有意披露自己的法官身份;不得利用法官的声誉和影响为自己、亲属或者他人谋取私人利益。2.清正廉洁。(1)法官不得接受当事人及其代理人、辩护人的款待、财物和其它利益。(2)法官不得参与可能导致公众对其廉洁形象产生不信任感的商业活动或者其他经济活动。2.管理个人及家庭经济事务。(1)法官及其家庭成员的生活方式和水准,应当与他们的职位和收入相符。(2)法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如实申报财产。(3)法官必须向其家庭成员告知法官行为守则和职业道德的要求,并督促其家庭成员不得违反有关规定。3.不得执业。法官不得兼任律师、企事业单位或者个人的法律顾问等职务;不得就未决案件给当事人及其代理人、辩护人提供咨询意见和法律意见。六:遵守司法礼仪的主要要求法官应当严格遵守各项司法礼仪,保持良好的仪表和文明的举止,维护人民法院的尊严和法官的良好形象。在遵守司法礼仪方面对法官的道德要求主要有:1.尊重他人人格。法官应当尊重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人格尊严,并做到:a、认真、耐心地听取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发表意见;除非因维护法庭秩序和庭审的需要,开庭时不得随意打断或者制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发言;b、使用规范、准确、文明的语言,不得对当事人或其他诉讼参与人有任何不公的训诫和不恰当的言辞。2.遵守法庭规则和司法礼仪。法官开庭时应当遵守法庭规则,并监督法庭内所有人员遵守法庭规则,保持法庭的庄严,并做到:a、按照有关规定穿着法官袍或者法官制服、佩带徽章,并保持整洁;b、准时出庭,不缺席、迟到、早退,不随意出进;c、集中精力,专注庭审,不做与审判活动无关的事。七:加强自身修养的主要要求法官应当加强修养,具备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良好的品行,忠实地执行宪法和法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这方面对法官的道德要求主要有:1.法官应当具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理解。法官应当具备忠于职守、秉公办案、刚正不阿、不徇私情的理念,惩恶扬善、弘扬正义的良知,正直善良、谦虚谨慎的品格,享有良好的个人声誉。2.法官有权利并有义务接受教育培训,树立良好的学风,精研法理,汲取新知识,提高驾驭庭审、判断证据、制作裁判文书等各项司法技能,具备审判工作所必需的知识和专业能力。3.法官在日常生活中,应当严格自律,行为检点,培养高尚的道德操守,成为遵守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的楷模。八:约束业外活动的主要要求法官从事各种职务外活动,应当避免使公众对法官的公正司法和清正廉洁产生合理怀疑,避免影响法官职责的正常履行,避免对人民法院的公信力产生不良影响。在业外活动方面对法官的道德要求主要有:1.避免不当行为。(1)法官必须杜绝与公共利益、公共秩序、社会公德和良好习惯相违背的,可能影响法官形象和公正履行职责的不良嗜好和行为。(2)法官应当谨慎出入社交场合,谨慎交友,慎重对待与当事人、律师以及可能影响法官形象的人员的接触和交往,以免给公众造成不公正或者不廉洁的印象,并避免在履行职责时可能产生的困扰和尴尬。(3)法官不得参加带有邪教性质的组织。(4)法官可以参加有助于法制建设和司法改革的学术研究和其他社会活动。但是,这些活动应当以符合法律规定、不妨碍公正司法和维护司法权威、不影响审判工作为前提。2.保守审判工作秘密。法官在职务外活动中,不得披露或者使用非公开的审判信息和在审判过程中获得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以及其他非公开的信息。3.法官不得参加营利性社团组织或者可能借法官影响力营利的社团组织。4.言论自由的限制。法官发表文章或者接受媒体采访时,应当保持谨慎的态度,不得针对具体案件和当事人进行不适当的评论,避免因言语不当使公众对司法公正产生合理的怀疑。九:法官的职业责任的概念和种类法官的职业责任,是指法官违反法律、法规和法官职业道德所应当承担的责任。考生应当重点掌握《法官法》所规定的纪律处分。1.纪律处分的种类。《法官法》第33条规定,法官有该法第32条所列行为之一的,应当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法官法》第34条规定,对法官的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受撤职处分的,同时降低工资和等级。2.应受纪律处分的行为。《法官法》第32条规定,法官不得有下列行为:(1)散布有损国家声誉的言论,参加非法组织,参加旨在反对国家的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参加罢工;(2)贪污受贿;(3)徇私枉法;(4)刑讯逼供;(5)隐瞒证据或者伪造证据;(6)泄露国家秘密或者审判工作秘密;(7)滥用职权,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8)玩忽职守,造成错案或者给当事人造成严重损失;(9)故意拖延办案,贻误工作;(10)利用职权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私利;(11)从事营利性的经营活动;(12)私自会见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接受当事人及其代理人的请客送礼;(13)其他违法乱纪的行为。十:检察官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为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全面提高检察队伍的职业道德素养,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02年3月出台了《检察官职业道德规范》,确立了“忠诚、公正、清廉、严明”的八字职业道德标准。1.忠诚。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事实和法律,忠于人民检察事业,恪尽职守,乐于奉献。2.公正。崇尚法治,客观求实,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自觉维护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3.清廉。模范遵守法纪,保持清正廉洁,淡泊名利,不徇私情,自尊自重,接受监督。4.严明。严格执法,文明办案,刚正不阿,敢于监督,勇于纠错,捍卫宪法和法律尊严。十一:检察官的职业责任检察官的职业责任中重点掌握纪律处分。《检察官法》第35条规定:检察官不得有下列行为:(一)散布有损国家声誉的言论,参加非法组织,参加旨在反对国家的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参加罢工;(二)贪污受贿;(三)徇私枉法;(四)刑讯逼供;(五)隐瞒证据或者伪造证据;(六)泄露国家秘密或者检察工作秘密;(七)滥用职权,侵犯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八)玩忽职守,造成错案或者给当事人造成严重损失;(九)拖延办案,贻误工作;(十)利用职权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私利;(十一)从事营利性的经营活动;(十二)私自会见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接受当事人及其代理人的请客送礼;(十三)其他违法乱纪的行为。《检察官法》第36条规定:检察官有本法第35条所列行为之一的,应当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37条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受撤职处分的,同时降低工资和等级。十二:法官和检察官的回避制度《法官法》第16条规定,法官之间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不得同时担任下列职务:(一)同一人民法院的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二)同一人民法院的院长、副院长和审判员、助理审判员;(三)同一审判庭的庭长、副庭长、审判员、助理审判员;(四)上下相邻两级人民法院的院长、副院长。第17条规定,法官从人民法院离任后二年内,不得以律师身份担任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法官从人民法院离任后,不得担任原任职法院办理案件的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法官的配偶、子女不得担任该法官所任职法院办理案件的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检察官法》第19条规定检察官之间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不得同时担任下列职务:(一)同一人民检察院的检察长、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二)同一人民检察院的检察长、副检察长和检察员、助理检察员;(三)同一业务部门的检察员、助理检察员;(四)上下相邻两级人民检察院的检察长、副检察长。第20条规定,检察官从人民检察院离任后二年内,不得以律师身份担任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检察官从人民检察院离任后,不得担任原任职检察院办理案件的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检察官的配偶、子女不得担任该检察官所任职检察院办理案件的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 法律职业道德具有以下原则:1.坚持社会主义法制,实现社会正义。2.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忠于事实和法律。3.严明纪律,保守秘密。4.互相尊重,互相配合。5.恪尽职守,勤勉尽责。6.清正廉洁,遵纪守法。7.为人表率,注重修养。法律职业责任的种类法律职业责任包括纪律处分、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法官、检察官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
2023-09-13 14:45:051

律师职业伦理和律师执业行为规则的区别

法律职业道德是指法官、检察官、律师等从事法律职业的人员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的总和。职业伦理是从社会伦理学的视角,指职业活动中的伦理关系及其调节原则。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第一条 为加强法官职业道德建设,保证法官正确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和其他相关规定,制定本准则。第二条 法官职业道德的核心是公正、廉洁、为民。基本要求是忠诚司法事业、保证司法公正、确保司法廉洁、坚持司法为民、维护司法形象。
2023-09-13 14:45:192

法律的英文格言

1、有二种和平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 There are o kinds of peaceful violence: law and etiquette. 2、言论自由是一切权利之母。 Freedom of speech is the mother of all rights. 3、坐堂审案切记法官为国为民本,伸手贪杯莫忘执法惩恶除害时。 In sitting in court, we must remember that judges are the foundation of the country and the people, and we should never fet to punish and eliminate the evils by enforcing the law. 4、慎言慎行一身正气明是非,勤思善断两袖清风判纠纷。 Prudential words and prudent deeds are full of righteousness and righteousness, diligent thinking and good judgement of disputes. 5、陛下虽在万人之上,却在上帝和法律之下。 His Majesty is above all men, but under God and the law. 6、公正是司法的灵魂,廉洁是公正的卫士。 Justice is the soul of justice and honesty is the guard of justice. 7、王子不在法律之上,而法律却在王子之上。 The Prince is not above the law, but the law is above the prince. 8、清廉常自勉,公正息纷争。 Clean and honest people often encourage themselves to settle disputes fairly. 9、 *** 必须不仅仅关心和尊重人民,而且必须平等地关心和尊重人民。 The government must not only care about and respect the people, but also care about and respect them equally. 10、有多少罪孽就会有多少法律。 There are as many crimes as there are laws. 11、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法律。 Customs can make or abolish laws. 12、法发展的重心不在立法不在法学,也不在司法判决,而在社会本身。 The focus of the development of law is not on legislation, nor on judicial decisions, but on society itself. 13、法律有时入睡,但决不死亡。 The law sometimes falls asleep, but never dies. 14、智者以法护身,愚者以身试法。 A wise man protects himself by law, a fool tries law by example. 15、法律在你之上,你切不可愈越。 The law is above you, you must not get over it. 16、让守法者如沐春风,使违法者如履薄冰。 Let the law-abiding person be like spring breeze, and the law-breaker walk on thin ice. 17、法令既行,纪律自正。 The law is in effect and discipline is self-righteous. 18、法律总是要遇到立法者的感情和成见的。 The law always encounters the feelings and opinions of legislators. 19、法律是人类为了共同利益,由人类智慧遵循人类经验所做出的最后成果。 Law is the final result of human being"s following human experience by human wisdom for mon interests. 20、法律,要把它看作是实现社会目标的工具,而不是社会目标本身。 Law should regard it as a tool to achieve social goals, not social goals themselves. 21、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 God brings law and justice together, but man takes it apart. 22、律者,因此定分止争也。 Lawyers, therefore, must stop disputes. 23、规外求圆,无圆矣;法外求平,无平矣。 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seeking a circle outside the rules, and 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seeking peace outside the law. 24、在法律的天平上宁可粉身碎骨,正义也要得到伸张。 In the balance of law, it is better to crush the bones, and justice should be done. 25、法不是针对个别人的,而是为所有人普遍创设的。 Law is not directed at individuals, but is generally created for all. 26、一旦法律丧失了力量,一切就都告绝望了。 Once the law loses its power, everything is desperate. 27、法律解释者都期望在法律中寻获其时代问题的答案。 Legal interpreters all expect to find answers to the questions of their times in the law. 28、意志如果是国家的意志,就应该表现为政权机关所制定的法律。 If the will is the will of the state, it should be manifested in the laws formulated by the ans of power. 29、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时。 The day when the rules were abandoned was the time when tyranny rose. 30、法令者,因此抑暴扶弱,欲其难犯而易避也。 Legislators, therefore, restrain violence and support weakness, so they can easily avoid it if they want to be difficult to mit crimes. 31、刑罚可以防止一般邪恶的许多后果,但是刑罚不能铲除邪恶本身。 Penalty can prevent many consequences of general evil, but it cannot eradicate evil itself. 32、社会的天平上少了法律的砝码,就会失去稳定的平衡。 Without the weight of law in the balance of society, we will lose the stable balance. 33、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Law i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social habits and ideas. 34、法律和制度务必跟上人类思想进步。 Law and system must keep up with the progress of human thought. 35、战鼓一响,法律无声。 When the drum sounds, the law is silent. 36、法律是使人类行为服从于规则之治的事业。 Law is the cause of subordinating human behavior to the rule of law. 37、拿法律不当回事,等于拿生命当儿戏。 To take law seriously is to take life as a joke. 38、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公众知晓,在于实施。 The vitality of law lies in public awareness and implementation. 39、病症不同,救治方法也不同;有多少病症,就有多少药方。 There are different treatments for different diseases and prescriptions for as many diseases as there are. 40、法律不是保护崇高,而是保护一般。 Law does not protect sublime, but general. 41、以法治权权生威,以德修心心养廉。 The rule of law gives birth to authority and cultivates integrity by virtue. 42、法律的基本原则是:为人诚实,不损害他人,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 The basic principle of law is to be honest, not to harm others, and to give everyone what he deserves. 43、恪守法官职业道德,献身司法神圣使命。 We should abide by the professional ethics of judges and devote ourselves to the sacred mission of justice.
2023-09-13 14:45:271

法官职业伦理与检察官职业伦理的区别

职业伦理属于精神层面的范畴,法律职业共同体职业伦理如果能够充分渗透到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的执业行为中,为其执业行为提供规范化指引,尤其是在刑事诉讼中,将有助于协调法官、检察官和律师三者之间的关系,共同保障程序公正的实现。当前,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过程中,对于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的职业伦理建设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比如,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制定的《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规范》,应该说,这些规范性文件对于规范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的执业行为起到重要而又积极的作用。但是,就法律职业共同体而言,这些规范又像是散落一地的“珍珠”,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一条“项链”,需要明确、统一的制度将之“串联”完善,使之成为一体化的规范。【拓展资料】  而要实现法律职业共同体职业伦理规范一体化,法律职业共同体之间需要各自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认识和思考问题,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有这样,法官、检察官和律师才能真正明确对方的诉讼关切和诉讼要求,才能对自己的行为指引有着清晰的认识,也才能更加理性地实施自己的执业行为。因此,这就要求建立健全法律职业共同体职业身份转换制度,畅通法律职业共同体之间的职业转换渠道,使法律各分层之间的流动顺畅、充分,法官可以从优秀的律师之中选任出来,检察官也可以转为法官。这种职业身份转换制度,可以为法律职业共同体的行为规范提供重要保障,使得法律职业共同体能够在各自执业行为选择中都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给予彼此应有的尊重和必要的关照,从而在共同的诉讼场域内实现平等和理性对话,达到定分止争的诉讼目的。尤其是在刑事诉讼的推进中,这种身份转换制度的实施更能使得法官、检察官和律师对于自己的诉讼行为予以全面、充分和客观的审视,在“和而不同”的环境下,保障程序正义目标的实现。
2023-09-13 14:45:351

甲、乙都是某法院的法官,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

【答案】:A,B,C,D根据《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第14条的规定,尊重其他法官对审判职权的依法行使,除履行工作职责或者通过正当程序外,不过问、不干预、不评论其他法官正在审理的案件。可知A、B、D选项中法官的行为违反了该条的规定。根据《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第8条的规定,坚持和维护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原则,客观公正审理案件,在审判活动中独立思考、自主判断,敢于坚持原则,不受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不受权势、人情等因素的影响。可知,C选项中乙法官的行为没有坚持独立思考、自主判断,受到了人情的影响,是不正确的。
2023-09-13 14:45:431

2009年1月8日,最高法院向社会公布了“五个严禁”的规定,法官的下列哪些行为属于该规定严禁之列?

【答案】:A, B, D[考点]法官职业道德[解析]本题考查最高人民法院“五个严禁”的规定。这“五个严禁”规定的内容是:“严禁接受案件当事人及相关人员的请客送礼;严禁违反规定与律师进行不正当交往;严禁插手过问他人办理的案件;严禁在委托评估、拍卖等活动中徇私舞弊;严禁泄露审判工作秘密。”田法官给承办自己老家小学工程质量纠纷案的某基层法院孔法官打电话,希望尽快审理该案,属于插手过问他人办理的案件,在禁止之列。A项当选。许法官收下被告赠送的5斤土豆,属于接受案件当事人的送礼,在严禁之列。B项当选。周法官指定由环球拍卖公司主持拍卖涉案的五套房屋,涉嫌在委托评估、拍卖等活动中徇私舞弊,属于禁止之列,D项当选。包法官隐瞒正在办理的伤害案被告人是其同父异母兄弟的实情,继续审案属于回避问题,虽然违反了法官回避制度,但是不属于“五个严禁”禁止之列,C项不符合题意,不当选。
2023-09-13 14:46:031

12月31日张海伦法官授课的主要内容

第一单元 综合知识课程(5月10日至5月16日)(一)课堂授课1、人民法院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录像)张建南 最高人民法院纪检组组长2、司法原理郝银钟 国家法院学院副院长、教授3、司法政治国情分析施新洲 国家法官学院副教授4、法官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王 立 国家法官学院教授5、如何从初任法官成长为专家法官冯 刚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民五庭审判长6、法官裁判思维与律师代理思维之差异金 杰 京都律师事务所律师7、法律适用方法李纬华 国家法官学院教师、博士8、基层法官心理压力现状分析和缓解对策研究董晓军 北京延庆县人民法院纪检组长、政治部主任(二)学员论坛主题:1、对司法国情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认识和体会 2、法官素养及其养成(三)专题讨论主题:初任法官如何适应角色转换(四)班会及拓展活动第二单元 行政审判业务(5月17日至5月20日)(一)课堂授课行政诉讼理论与实务问题 1、行政诉讼与行政执法中的若干问题王振清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副院长2、司法审查与利益衡量甘 雯 最高人民法院立案一庭审判长3、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审查谭 红 国家法官学院副教授4、国家赔偿的若干问题王雅琴 国家法官学院教授行政诉讼程序5、一审行政案件的审理流程朱军巍 朝阳区法院行政审判庭庭长6、行政案件上诉审实务与行政裁判文书写作娄宇红 北京市一中院行政审判庭庭长7、民事、行政交叉若干案件的审理问题马永欣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审判长(二)模拟审判选择真实典型案例,在法官和辅导教师的组织下,由学员组成一审审判庭,模拟审理,并由法官进行点评。(三)案例教学选择典型案例,提出问题,学员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形成小组意见,然后集中,各组代表陈述意见,并由辅导教师点评。第三单元 刑事审判业务(5月23日至5月31日)(一)课堂授课刑事审判理论与实务部分1、刑事案件法律适用方法袁登明 国家法官学院副教授 2、刑事证据的审查与判断李睿懿 最高人民法院刑三庭副庭长3、刑事诉讼中的证据评价问题——兼谈刑事诉讼法再修改郑未媚 国家法官学院讲师、法学博士 4、量刑程序与量刑规范化改革李玉萍 最高法院应用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5、刑事程序性裁判梁 欣 国家法官学院副教授刑事审判技能部分6、刑事庭审驾驭能力及技巧齐 素 最高法院审监庭审判长7、刑事裁判文书制作规范及技巧周 军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刑一庭副庭长 8、刑事审判中的调解技巧周 军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刑一庭副庭长 (二)案例教学与专题讨论根据学员提交的疑难问题,并结合典型疑难案例整理教学材料,组织学员开展教学活动,共举办2次。具体形式为,先分组讨论,然后集中,由各小组代表发言,最后由辅导教师点评。(三)现场教学(名案审理与感悟)选择名案,由主审法官介绍案件审理情况与感悟,并由学员提问,进行教学互动。第四单元 民商事审判业务(6月1日至6月10日)(一)课堂授课民商事审判理念、审判思维和审判方法 1、法律人的常识——民法主体曹士兵 国家法官学院副院长2、从外部视角看民商事审判的几个问题段立红 北京洪范广住律师事务所律师3、诉讼模式论与民商事审判方法徐继军 国家法官学院副教授民商事法律适用热点问题研究4、知识产权案件审理实务张晓津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民五庭庭长5、民事执行中若干实务问题侍东波 国家法官学院副教授民商事程序与审判技能6、民事纠纷的要件审理方法邹碧华 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院长7、民事案件的调解艺术李红星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民二庭副庭长8、民事庭审的驾驭于雪艳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法官9、民商事裁判文书的制作规范何 波 北京高院民二庭审判长(二)案例教学及讨论案例分析——彭宇案的法律解释胡 岩 国家法官学院副教授(三)现场教学选择典型庭审录像,进行观摩并记录;之后由教师组织学员针对录像中的司法礼仪、庭审技能、实体法的适用、诉讼程序等方面进行评析和讨论,最后由辅导教师作总结点评。(四)辩论式教学选择辩论题目,学员分成正反两方,针对命题进行辩论。并由辅导教师进行点评。安排在模拟法庭训练期间进行。第五单元 德国案例分析法讲座(6月13日至6月17日)由德国法官授课。第六单元 刑事审判、民商事审判模拟法庭训练(6月20日至6月28日刑事模拟法庭训练与民事模拟法庭训练共8天,协调穿插进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角色分工扮演,综合训练庭审驾驭和裁判文书写作等技能。模拟审判结束后,分别由学员、法官、律师、辅导教师对模拟庭审的程序、庭审过程的驾驭、审理结论等进行点评。同时,在本单元安排裁判文书写作训练及点评。并安排1天选修课。
2023-09-13 14:46:111

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申请书怎么写?

法律职业资格申请程序:1、先从网上申请,登录司法部的网站;2、填报申请授予法律职业资格的相关信息,在居住地或者是工作的地方申请职业资格。3、在法律教育的申请地里的司法行政机关提交一下材料,办理资格和信息核验;4、需要准备身份证、高等学校的毕业证书原件、和四张两寸的免冠彩色照片。申请完就可以颁发证书。【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的通知》第一条,为加强法官职业道德建设,保证法官正确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和其他相关规定,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法官职业道德的核心是公正、廉洁、为民。基本要求是忠诚司法事业、保证司法公正、确保司法廉洁、坚持司法为民、维护司法形象。
2023-09-13 14:46:191

司法正义的定义是什么

司法正义的基本要求有:(1)目的与功能要求。包括维护法律权威、保护正当权益、制裁违法犯罪、公平解决纠纷、强化规则指引等方面的要求。(2)实现途径与方式要求。包括审判中立、程式正当、关心需求、公开透明、真相恢复、规范适用等方面的要求。(3)成本与效率要求。包括诉讼经济、合理收费、合理的公共成本、合理的办案速度等方面的要求。(4)结果与效率要求。包括客观公正、易于了解、裁判救济、社会效果、裁判确定性等方面的要求。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第六条热爱司法事业,珍惜法官荣誉,坚持职业操守,恪守法官良知,牢固树立司法核心价值观,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己任,认真履行法官职责。
2023-09-13 14:46:281

论述法律职业道德规范形式的渊源

由于道德的内部结构非常的复杂,包括行为、意识、规则等,因此道德的表现形式也非常的复杂。从规范形式看,法律职业道德的渊源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法律法律规范必然吸收伦理道德规范这是法律与道德的天然关系的结果。伦理道德规范中的核心内容往往被法律所吸收,上升为法律规范。 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第三条规定:“法官必须忠实执行宪法和法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法官在司法实践中应当遵守的一些伦理规范被纳入到法官的法律义务规范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中也有类似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在总则部分规定:“律师执业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恪守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2、司法解释这方面主要涉及法官、检察官的职业道德,当然很多方面也包括了律师、警察等其他法律职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比如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都有关于适用《刑事诉讼法》的司法解释,其中的许多内容也涉及法官、检察官、律师的职业道德。3 、行政法规这一类主要集中在行政管理部门。像国务院颁布的《法律援助条理》中有关律师的法律职业道德规范。4、部门规章比如司法部、公安部等部门发布的有关法律职业道德规章的内容。比如司法部制定的关于《律师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等。5、行业规范目前主要的法律职业者大都有自己的行为道德规范,如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检察官职业道德规范》,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发布的《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这些行业规范反映了法律职业道德的伦理规范。学习和研究法律职业道德主要依靠这些行业规范。6、国际公约这方面主要集中在联合国国际人权公约,特别是有关刑事法律方面的法律文件中,比如《执法人员行为守则》,《关于司法机关独立的基本原则》,《有关检察官作用的基本准则》《关于律师作用的基本准则》等。这些文件就有大量的涉及的法律职业包括法官、检察官、律师、警察等法律职业人员的伦理要求和规范。7、道德规范职业道德规范的渊源除了,法律和有关法律职业的伦理规范外还包括一般的社会伦理道德。 职业道德是社会伦理的升华。在这方面的规范包括国家制定的有关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其中重要的有,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以及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纲要》。
2023-09-13 14:46:391

怎样当好审判长

  《人民法院组织法》第10条规定:“合议庭由院长或者庭长指定审判员一人担任审判长。院长或者庭长参加审判案件的时候,自己担任审判长。”《刑事诉讼法)第147条第六款、《民事诉讼法》第42条也作出与《人民法院组织法》相同的规定。这就说明审判长不是一个固定的职称,而是根据审判案件的需要在组成合议庭时由院长或庭长临时指定其中一名审判人员担任的职务。因此,审判长是相对于合议庭而存在,它是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审判案件时负责组织庭前、庭审和案件评议等活动的审判人员。根据我国三大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审判长的主要职责是:   一是组织合议庭成员做好庭前的准备工作,如庭前交换证据、确定并告知当事人合议庭组成人员名单、确定开庭日期、张帖开庭公告等项。   二是在审理案件过程中,负责核对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是否到庭和核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宣布案由,告知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义务、宣布合议庭组成人员、书记员、公诉人、辩护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名单,询问当事人对合议庭组成人员是否提出申请回避、告知被告人享有辩护权等项。   三是在庭审中,引导当事人在法庭调查阶段进行举证、质证、主持合议庭成员对当事人所举出的证据和对公诉机关指控刑事诉讼的被告人有罪的证据进行认证,依法传唤有关证人、鉴定入、勘验人出庭作证,出示法院依职权收集的证据和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主持法庭辩论、法庭调解和法庭宣判,宣布休庭、闭庭等项。   四是主持合议庭成员对案件的裁判结果进行评议。   五是审核并签发有关裁判文书。   从此可以看出,审判长是法院审判组织一一合议庭的中心人物,是审理案件质量的把关者,同时,又是司法公正的带头人,于是,这个问题对于审判工作来讲就显得相当重要,不仅确保案件审理质量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法院树立公正司法形象也极为重要。尤其在当前推进司法改革、促进司法公正的形势下,这个问题就更为突出。笔者从亲身的审判实践中认为,当好一个合格称职的审判长,应具备如下方面的素质与能力:   一、必须具备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正派、组织严谨等方面的素质   由于审判长是审判活动的组织者,是合议庭的召集人,因此,担任审判长,首先必须具备上述素质。其中:政治坚定,就是指审判长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包括政治立场、思想作风和道德品质与正义感。法院是国家审判机关,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决定了法院的工作必须围绕并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公正司法,这就要求审判长必须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过硬的思想作风,公平、正义的意识与观念,开拓进取的精神,从而在审判工作中自觉做到为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服务的目的。业务精通,就是要求审判长必须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包括法律专业知识水平、丰富的审判实践经验能够运用所掌握的法律知识解决审判工作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必须具备扎实的法学理论功底,不断更新自己法律理论水平,以达到增强理解法律、适用法律和弥补法律缺陷的能力。作风正派,就是指审判长要具有优良的审判作风。文明执法,秉公办案,清正廉洁,是人民法官应有本份与素素质,也是良好审判作风的基本要求,每个审判长在工作中都不可轻视,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人民法院的整体形象。组织严谨,就是指审判长在审判活动中要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与应变能力。合议庭是一级审判组织,它的正常、高效运作,都离不开审判长的组织协调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发挥得好,不仅有效地抓住庭审的主线和主要矛盾,充分调动各方面诉讼活动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合议庭其他法官的才智运用与发挥,从而提高审判工作效率与办案质量。   二、必须培养和树立唯法是尊的法官人格   法官唯法是尊本应是一种常识和职责,但在审判权受制于行政权的体制仍存在的条件之下,法官(尤其是担任审判长的法官)培养和树立这种唯法是尊的法官人格就显得更加重要和可贵。法官人格实际上就是法官的独立人格,这种独立人格源于国家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与授权。我国《宪法》第126条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人民法院组织法》第4条、《刑事诉讼法》第5条、《民事诉讼法》第6条、《行政诉讼法》第3条也对人民法院独立审判原则作出与《宪法》相同的规定。《法官法》第3条规定:“法官必须忠实地执行宪法和法律,全律全意为人民服务。”这说明,宪法和法律所确立的法院独立审判的原则是通过法官的独立审判来实现的。马克思在谈到法官的职位时就特别指出“法官除了法律就没有别的上司。”其意就是强调法官只服从国家宪法与法律,不服从任何领导的意旨。依照《人民法院审判长选任办法》(试行)第2条关于审判长配备的规定,审判长是合议庭的组织与主持者,是案件的承办人。因此,审判长培养和树立这种唯法是尊的法官人格是很有必要与很有意义的:一者可以捍卫宪法与法律尊严的原则;二者可以公主执法、秉公办案;三者可以影响和促进其他法官奉法为国,执法为民;四者可以弘扬法治精神,即不论是司法内外的指使和干涉都不能影响与支配法官服从法律的信念与意志。   三、必须培养与确立平等待人,公平正直的人文主义思想和品德   法官的职责是以法律意义上的公平和正义,使各种受到损害的社会关系得到救济和恢复,这就意味着并决定了法官面对诉讼当事人(包括刑事诉讼的被告人)时都必须平等相待,依法公正裁判、秉公办案,不存在任何偏见和歧视一方的思想与心理。所谓肩担天平,己装正义、不为钱贵、但为法律,就是强调法官只能站在公正及超然的地位之上居中裁判,主持公道与正义。在法治时代,公平、正义的原则与信条是法官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人文主义思想提倡的是自由、平等、博爱,它是近现代民主政治法律及司法制度的基础性思想。如《1789年人权宣言》所宣称的“法律对于所有的人,无论施行保护或惩罚都是一样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这个司法原则无不是司法审判工作中的灵魂。我国的诉讼制度及司法原则同样也贯彻其内容和原则。如《刑事诉讼法》第6条规定:“对于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在法律面前,不允许有任何特权”;《民事诉讼法》第8条规定:“对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法官法》强调法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及最高法院肖扬院长要求“人民法院的司法活动,是保护人民权利,实现社会正义的最后屏障”。这些法律规定与要求无不体现了法官尊重人权,尊重诉讼主体的权利与地位的重要性。一个法官尤其是作为一个审判长的法官,如果心高气傲,鄙视弱者,动辄训责,以势凌人,则是难于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公正司法的。因此,审判长培养和确立这种人文主义思想与品德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一是可以做到兼听则明,防止偏听则暗的不良结果;二是可以以法官这种特有的平等待人的人格和主持正义的品德,带动与促进国家法律的实现与适用,并在审判实践中收到当事人对案件处理时达到心服口服的社会效果。因为,法律的正确有效地实施是通过法官、律师的作用体现出来的,法官的人格和行为良好了,自然就会良性地影响到当事人对法律价值的认同与服从,社会公众对于法官也会产生尊重和信任;三是可以有效地维护司法公正和人民法院的权威,防止司法腐败现象的产生。一般来讲,一个具有平等公正心理的法官是不会轻而易举地接受当事人尤其是那些败诉的当事人之贿赂的。人格在人的自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它是人的自律中最可贵也是最可靠的因素,这是许多实践所证明了的。法官具有平等、公正、正直的人文主义思想与品德,并不妨碍和影响法官依法惩罚犯罪,制裁违法行为,恰恰相反,对违法犯罪行为的制裁与打击正好体现了法官的平等、公正、正直的人生价值。   四、必须培养与掌握驾驭庭审活动的指挥能力   审判长是驾驭庭审的指挥者。庭审就如上课,审判长就如一位教师,庭审开得好不好,成功与否,就看审判长的组织指挥、驾驭庭审的能力强不强,尤如教师组织教学、主持课堂好不好一样。庭审中,法庭调查是核心,它的主要职责是审查、核对各种证据,以查清案情、准确地认定事实。法庭辩论是重点,它是组织当事人对法庭调查的事实、证据,提出自己的看法,陈述自己的意见与主张,以达到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目的。法庭评议是关键,它是合议庭成员在审判长的主持下根据案件事实,正确适用法律,对诉讼中的争议做出公正的裁判。那么,作为一名称职的审判长,如何在庭审中把握好各个环节,抓住诉讼的双方当事人对案件争议的事实、刑事诉讼的被告人是否构成犯罪及适用的法律问题,以及审查当事人提供的各种证据之间内在的辩证关系,并从认定证据、事实和适用法律之间找出科学、正确的处理意见,则是每个审判长所必须具备的业务能力与素质。笔者从亲身的审判工作实践中体会到,一个审判长在庭审中必须做到:第一,严格区别法庭调查与法庭辩论的界限。法庭调查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对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犯罪的事实与各种证据、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及其所提供的各种证据进行审查,通过庭审中的质证后,合议庭便对所提供的各种证据的效力作出科学的认证;法庭辩论所要解决的问题是让诉讼的双方当事人(包括刑事诉讼的被告人)即所争议的事实是非简述自己的意见并进行辩解、论证和说理,促使法官更加明了案件的性质。因此,法庭调查与辩论它们两者的功能与作用是有明显区别的。第二,必须抓住法庭调查的重点与案件争议的主要问题。一个庭审的效果如何,驾驶庭审有没有水平和技巧,关键在于审判长能否抓住案件的争议焦点并引导当事人(包括公诉机关)进行举证和质证,从而达到弄清案情是非曲直之目的,不要被与案情无关的证据问题弄得庭审主次不分、争议的焦点不突出的现象。第三,必须认真地审查核对证据、科学地质证和认证。庭审中的质证与认证,是法庭调查的重点与核心,它关系到整个案情事实是否查清属实的问题。一般来说,对当事人在庭审举出的证据,或公诉机关在庭审中出示被告人犯罪的证据,审判长通常是采取“一事一证,一证一质,一质一认”的做法,如民事诉讼的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举出的证据未提出异议,审判长在认证时应征求合议庭其他成员的意见后,应及时作出“该证据做为定案的依据”,而一方当事人如果对另一方当事人举出证据有异议,则审判长应引导提出异议的当事人进行举证或限期举证,否则,审判长应做出提出异议不成立的认定。但目前有许多审判长对另一方当事人对对方举出证据有异议,通常的做法是待查后再认证,这种做法是有损于庭审的功能与作用。不论是在庭审中还是在庭外,审判长都必须根据案情的事实与证据之间的内在联系,即证据本身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证明力的大小及证明对象之间的关系等及时作出正确的判断与认证。应当指出:审判长对于当庭确认的证据作为定案的依据,应当当庭讲明理由、说明其依据,这样,才能做到科学地认证,而适时、适当地充分说理,可以促使当事人心服口服。   五、必须做到科学地认定事实,准确地适用法律   我国司法原则强调的是“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并强调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如我国《民事诉讼法》第64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行政诉讼法》第32条规定“被告(行政机关)对作出的具体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刑事诉讼法》第157条规定“公诉人、辩护人应向法庭出示物证、让当事人辩认。”我们知道,在案件审理过程中,证据并非全是事实,因为证据有真伪之分,而事实是包括证据在内的反映案情的客观存在。在庭审中查明核对的是案件事实、认定的是案件证据。因此,科学地认定事实就必须在庭审所认定的证据的基础上,查清各种证据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找出证据与事实之间的必然关系,这样,才能找出作为定案的事实证据,事实认定准确了,就能够正确地适用法律条文来对案件进行裁判。但法律的适用同样也讲究其科学性、准确性。法律与法律之间、法律与法规之间一样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可是不论怎样复杂,其适用的原则是:根本法的效力大于普通法,法律的效力大于行政法规,但专门、部门性的法律、法规在不违反根本法的前提下优先适用。因此,经典作家培根在《论司法》中指出:“为法官者应当记住,他们的职权是解释法律而不是创建法律”,其意就是强调法官只能准确地适用法律。不论是认定事实,还是适用法律,审判长都必须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即针对诉讼的双方当事人争议的焦点和刑事诉讼的被告人是否构成犯罪的证据提出设问,并引导合议庭其他成员对案件事实认定及适用法律问题充分发表见解,然后在民主评议的基础上提出有理有据有法的处理意见与主张,使案件的裁判结果真正建立在认定事实清楚、定性准确、适用法律妥当的基础上,并经得起时间与事实的检验。
2023-09-13 14:46: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