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关于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原文和翻译

2023-10-09 05:54:07
共1条回复
西柚不是西游

1、原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译文: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3、这是一首送别诗。孟浩然从湖北到广陵去,李白在黄鹤楼给他送行,作了这首诗时间应当在李白出蜀漫游以后。李白从27岁到35岁的将近十年之间,虽然也到处漫游,但却比较固定的居住在今湖北安陆境外,这时,他认识了当时著名的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比他大11岁,本是襄阳(今属湖北省)人,隐居鹿山门,常在吴、越、湘、闽等地漫游。这时他正想出游吴、越一带,两位大诗人在黄鹤楼分别,留下著名诗篇。诗题中“之广陵”的“之”就是至的意思。

相关推荐

《送孟浩然之广陵》作者: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注解】:1、黄鹤楼:建在湖北武昌西边的黄鹤矶上,下面就是长江。2、烟花:指暮春浓艳的景色。3、碧空尽:指船消失在水与蓝天相接的地方。【韵译】:老朋友孟浩然,辞别西楚的黄鹤楼;阳春三月烟花如海,他去游历扬州。一叶孤舟,远远地消失在碧空尽头;只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际奔流!
2023-09-13 22:18:461

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什么古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今译] 老朋友将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春天离开黄鹤楼,前往扬州去了。他的船在碧空中渐渐消失,只见滔滔长江水在天边奔流。 [注释] 黄鹤楼:原址在今湖北省武昌西边的黄鹤矶上。广陵,即今江苏省扬州市。 西辞:黄鹤楼在广陵的西边,孟浩然由西往东去,故曰“西辞”。烟花,花柳如烟的繁花春景。 天际流:流向天边。 广陵:郡名。即今江苏扬州市。 故人:老朋友,此指孟浩然。 烟花:春暖花开。 李白十分敬爱孟浩然,此番送别,情自依依。然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陆游《入蜀记》卷五:"盖帆樯映远山,尤可观,非江行久,不能知也"。《唐诗解》:""黄鹤"分别之地,"扬州"所往之乡,"烟花"叙别之景,"三月"纪别之时。帆影尽,则目力已极;江水长,则离思无涯。怅别之情,俱在言外。"
2023-09-13 22:19:161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古诗有什么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友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游和飘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迹遍布中原内外,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李白东游归来,至湖北安陆,年已二十七岁。他在安陆住了有十年之久,不过很多时候都是以诗酒会友,在外游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酒隐安陆,蹉跎十年”。也就是寓居安陆期间,李白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孟浩然对李白非常赞赏,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开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相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023-09-13 22:19:231

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的意思 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内容及翻译

1、《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意思: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李白【朝代】唐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023-09-13 22:19:311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500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古诗意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全诗的意思: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全诗如下: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全诗赏析:“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广陵,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三月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正是烟花之地。“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李白渴望去扬州之情溢于言表。“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诗的后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怅望依依深情无限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灿若群星的盛唐诗坛上,诗人李白对孟浩然怀有特殊的感情。他在《赠孟浩然》诗中盛赞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次揖清芬。孟浩然的高风亮节深为李白所敬仰,因此,两人的友谊至深,可谓是神交。友谊至此,一当睽离分手,不能不顿生依恋之情。孟浩然要到扬州去,李白在黄鹤楼上为他送行。情深意眷,依依不舍。何不把离别的惆怅化作力量。于是诗人即由起兴,即景运笔,衷心祝愿友人一路顺风。诗中,诗人不写自己送客,而是特意置换主客位置,写客“辞”己,并以“下”字紧承“辞”字,宛曲有致地传达出客人的愉快风发神情。“烟花三月下扬州”写出日暖花繁、岸柳如烟的盛景,暗含诗人对友人此行的艳慕,就写出了分别之际的欢愉情景。虽是挚友离别,却没有寻常的离愁别绪,这番情景很是别致。但是两人毕竟情谊至深,此地一别,后会无期,因而依恋之情在所难免。“孤帆远影碧空尽”借景写情,不仅写出了友人所乘船孑然远逝的情景,而且写出诗人凭栏目送的情景,此刻,诗人伫立在黄鹤楼上,久久地注视着那渐行渐远,以致于消失在茫茫水天相接之处的一片孤帆,他的心早已随船而去了。寄寓了诗人多少惜别之情啊!“唯见长江天际流”紧承上句,写出诗人在帆影消失后的感受。友人毕竟离去了,因此,望着浩渺的江水,诗人心中怅然若失,“唯见”一词把这种感受刻划的淋漓尽致。固然,“流”字的传情之笔,更是写出诗人的主观感觉,他此刻心驰神往,追随友人而去了。若非友谊至深,能有此依依难舍的心态么?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及赏析原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译文友人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注释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_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孟浩然:李白的朋友。之:往、到达。广陵:即扬州。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辞:辞别。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下:顺流向下而行。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尽:尽头,消失了。碧空:一作“碧山”。唯见:只看见。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孟浩然从湖北到广陵去,李白在黄鹤楼给他送行,作了这首诗时间应当在李白出蜀漫游以后。李白从27岁到35岁的将近十年之间,虽然也到处漫游,但却比较固定的居住在今湖北安陆境外,这时,他认识了当时著名的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比他大11岁,本是襄阳人,隐居鹿山门,常在吴、越、湘、闽等地漫游。这时他正想出游吴、越一带,两位大诗人在黄鹤楼分别,留下著名诗篇。诗题中“之广陵”的“之”就是至的意思。诗中的第一句“故人西辞黄鹤楼”意思是老朋友要告别黄鹤楼向东远行了。因为黄鹤楼在广陵之西,所以说西辞那么去的地方也就必然是在东面了,接着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扬州既广陵,由武汉乘船到扬州是由长江下行所以说“下扬州”。这句说孟浩然在阳春三月的时节去,那景如烟花的扬州。扬州本来就以风景美丽而著称,特别是春天花木繁盛,景色艳丽,所以李白用烟花来形容孟浩然即将去到的地方,也多少透露了孟浩然对此行的羡慕之意。以上两句写送别情况,还没有写离别之情。第三四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留。“,写作者送走了好友,独自在黄鹤楼遥望风帆远去的`情景,江面上一只载着过人东去的船,渐行渐远,终于在水天相接的碧空中消失,能够看到的只剩下滔滔不绝的长江流水作者的感情随着视线远去,直望到船儿都已经在碧空中消失。他还伫立着凝望天边的长江流水,可见他对好友的惜别之情了。这种离别之情,倘不是在文字知音之间,是不会如此深刻的。而写离别之情的手法,也只取离别之地的眼前的景物。把感情藏在景物之中;并不直接抒写感情,却越发使人体会到真味情切。着首诗中的第三句,在宋朝人编的《万首唐人绝句》中写成“孤帆远影碧山尽”,在陆游的《入蜀记》中,则写成“孤帆远映碧山尽”,并且竭力称赞他描写入微。此后不同的版本往往就出现不同的写法,不过无论是何者,都不失为绝佳诗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诗文解释】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在三月份烟雾迷漫、繁花似锦的春天去扬州。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词语解释】【诗文赏析】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诗人送友人远行,对老朋友要去繁华的扬州充满了羡慕,诗中洋溢着欢快的情绪。诗人在江边极目远送,可见两人友情的深厚。全诗自然清丽、境界开阔、形象传神。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意友人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赏析诗的第一句不仅起到了点题的作用,还给作者构成了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第二句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诗的后两句看似写景,实际是通过景物表现出作者对朋友的一片深情,诗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滚滚东去的一江春水。整首诗表现出了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多了点诗意,少了份伤感。关于离别的诗词1、《送柴侍御》唐·王昌龄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2、《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_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解释阳春三月,到处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各色的小蝴蝶翩翩起舞,把大地点缀得更加美丽。在这个柳如烟、花似锦的三月里,老朋友——孟浩然却要离开,到花团锦簇、锦户珍帘的名都——扬州去了。好友李白约孟浩然去长江边上的黄鹤楼,为孟浩然送行。当时才六时,天边泛着微红的朝霞,李白随手从小木盒里拿了一瓶酒。他说:“孟兄将离开黄鹤矶,这陈年佳酿就送给你。你在这美好的时节,去胜地——扬州,我好生羡慕,又万分不舍,你将东下,不知何时归”孟浩然打断了李白的话:“李兄不用不舍,小弟只是去扬州,离这不远,要是李兄想我念我了,就来扬州与我聚聚,咱们再喝个一醉方休”“孟浩然,启程了,快上船吧!”船家在下面吆喝。“李兄,告辞了!”说着孟浩然握紧了李白的手。“后会有期,多多珍重!”李白道。孟浩然匆匆下楼,登上了船。孟浩然的船启航了,李白站在黄鹤楼上依依不舍地向老朋友招手。他看着那孤舟扬帆,把老朋友越带越远,终于消失在蓝天的尽头。这时,只有汹涌的波浪,奔向碧空尽头,仿佛是去追赶老朋友似的。李白站在那里地眺望着远方,久久沉思。这一切在李白脑海里萦绕,于是他就提起笔来写下了《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2023-09-13 22:19:391

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意是什么

《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老朋友孟浩然向我频频挥手,一起在那告别了黄鹤楼,他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将去扬州远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着天边奔流。  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广陵即扬州。  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轻的李白从四川出峡,在湖北安陆住了十年,认识了隐居在襄阳鹿门山的孟浩然。孟浩然是李白非常称赏的诗界名士,曾有“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的增诗称誉之,故诗中称之为“故人”。
2023-09-13 22:19:481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古诗的的意思

词句注释⑴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孟浩然:李白的朋友。之:往、到达。广陵:即扬州。⑵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辞:辞别。⑶烟花:形容春天薄雾霭霭、柳絮如烟、鲜花掩映的景物,指艳丽的春景。下:顺流向下而行。⑷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尽:尽头,消失了。碧空:一作“碧山”。⑸唯见:只看见。天际流:流向天边 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白话译文旧友告别了黄鹤楼向东而去,在烟花如织的三月漂向扬州。帆影渐消失于水天相连之处,只见滚滚长江水在天边奔流。
2023-09-13 22:20:091

李白的古诗巜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怎么写的

历史背景: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乘船从四川沿长江东下,一路游览了不少地方。在襄阳(今湖北襄樊),他听说前辈诗人孟浩然隐居在城东南的鹿门山中,特地去拜访他。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诗,大加称赞,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孟浩然热情地款待李白,并留他住了10多天。 公元730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相会。这天,他们在江夏的黄鹤楼愉快地重逢,各诉思念之情 。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船开走了,李白伫立江岸,望着那孤帆渐渐远去 ,惆怅之情油然而生,便挥就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首句点明送别之地是黄鹤楼,次句点明送别的时间是花开似锦的暮春三月,也暗示了这烟花美景将伴随友人一路直到扬州。扬州当时是繁华之都,这时节肯定也是花团锦簇,春光烂漫。后两句传情达意,诗人将离别之情寄托在碧空与江水之间,言虽尽而意未尽,令人回味无穷,堪称送别佳作。
2023-09-13 22:20:171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的意思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古歌的意思是:我在黄鹤楼上向即将西去的友人告别,在这春光明媚的三月,他将要去往扬州。一艘孤独的帆船渐行渐远,最终慢慢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见那滚滚的长江往天际奔流而去。2、古诗全文如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作者: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023-09-13 22:20:251

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意是什么意思 这里有完整的解释

1、译文: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 在三月份烟雾迷漫、繁花似锦的春天去扬州。 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 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原文: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2023-09-13 22:20:351

古诗词:(甲)谢亭送别 (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第一种是深厚友谊,第二种是依依惜别之情
2023-09-13 22:20:475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古诗

故 人 西 辞 黄 鹤 楼 ,烟 花 三 月 下 扬 州 。孤 帆 远 影 碧 空 尽 ,唯 见 长 江 天 际 流 。
2023-09-13 22:21:074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改篇)

意思家
2023-09-13 22:21:313

李白写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古诗之中有画,你看到了什么呢?

读了李白的这首诗,我仿佛看到了:老朋友孟浩然向李白频频挥手,一起在那告别了黄鹤楼,他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将去扬州远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着天边奔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朝代:唐代作者:李白原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023-09-13 22:21:581

《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两首古诗的 时间.地点.人物分别是?

时间不是烟花三月吗?地点自然是黄鹤楼,人物李白,孟浩然
2023-09-13 22:22:074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因为朋友孟浩然的离去而依依不舍,表达了作者的依依惜别之情及深深的眷恋.同时也体现出两人深厚的友情
2023-09-13 22:22:185

《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注解1、黄鹤楼:建在湖北武昌西边的黄鹤矶上,下面就是长江。2、烟花:指暮春浓艳的景色。3、碧空尽:指船消失在水与蓝天相接的地方。译文老朋友孟浩然,辞别西楚的黄鹤楼;阳春三月烟花如海,他去游历扬州。一叶孤舟,远远地消失在碧空尽头;只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际奔流!赏析这是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黄鹤楼;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诗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烟花三月下扬州”,蘅塘退士评曰:“千古丽句”。在理。
2023-09-13 22:22:581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023-09-13 22:23:282

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黄鹤楼;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诗作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 意思: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在三月份烟雾迷漫、繁花似锦的春天去扬州.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 感谢你参看我的答案!即使你不采纳.
2023-09-13 22:23:441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古诗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023-09-13 22:24:015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解释。。。古诗

我查下
2023-09-13 22:24:502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古诗

李白 唐代 诗仙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023-09-13 22:25:039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作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作者是李白。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诗作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作者的相关古诗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2、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二首·其二》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5、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6、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月歌》7、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登金陵凤凰台》8、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上三峡》
2023-09-13 22:25:271

友情古诗词:《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代: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唯通:惟)   【译文】   友人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   【注释】   黄鹤楼:中国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孟浩然:李白的朋友。之:往、到达。广陵:即扬州。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尽:尽头,消失了。碧空:一作“碧山”。   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   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赏析】   这首诗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而是表现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多了点诗意,少了份伤感。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他当年轻快意的时候,所以眼里所看到的无不是美好惬意。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顺着长江而下,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地区,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广陵,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三月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正是烟花之地。“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李白渴望去扬州之情溢于言表。   诗的后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最后一句是眼前景象,但又不单纯是写景。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诗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滚滚东去的一江春水。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将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将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   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李白寓居安陆期间,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并很快成了挚友。公元730年(开元十八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2023-09-13 22:25:541

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抒情的句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作品译文在黄鹤楼下老朋友孟浩然向我告辞,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他要去扬州远游。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着天边奔流。作品注释⑴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中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孟浩然:李白的朋友。之:往、到达。广陵:江苏省扬州市。⑵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辞:辞别。⑶烟花:指暮春浓艳的景色。下:顺流向下而行。⑷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尽:指帆影消失。碧空:一座“碧山”。⑸唯见:只看见。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2-4](6)广陵:即扬州。(7)天际:天边。⑻西辞:孟浩然由武昌去扬州,是由西往东,所以说“西辞”。辞:告别。
2023-09-13 22:26:162

古诗送孟浩然之广陵全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2023-09-13 22:26:261

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代李白作。黄鹤楼,在今湖北武汉。广陵,即今江苏扬州。全文为:“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前两句轻快流畅,意境优美。后两句情景交融,显示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意。是千古传唱的名作。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gù rén xī cí huáng hè lóu  故 人 西 辞 黄 鹤 楼 ,  yān huā sān yuè xià yáng zhōu  烟 花 三 月 下 扬 州 。  gū fān yuǎn yǐng bì kōng jìn  孤 帆 远 影 碧 空 尽 ,  wéi jiàn cháng jiāng tiān jì liú  唯 见 长 江 天 际 流 。  【释义】  1、黄鹤楼:旧址在今湖北武昌黄鹄矶,背靠蛇山,俯临长江。  2、之:往,去。  3、广陵:扬州的旧名。  4、故人:老朋友。  5、西辞:黄鹤楼在广陵的西面,在黄鹤楼辞别去广陵,所以说“西辞”。  6、烟花:指柳如烟、花似锦的明媚春光。  7、下:沿江顺流而下。  8、尽:消失。  9、惟:只。  10、天际:天边。  译文  老朋友离开西边黄鹤楼,在明媚的春天里去往扬州。孤帆远去在水天尽头,只见长江向天边奔流。  【赏析】  名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这两句叙述友人顺江东下扬州的情形,“烟花”两字点染出柳如烟、花似锦的一派春光,诗人送别朋友时的惆怅情绪淡淡寺流露了出来。后两句着意描写友人“西辞”,一片孤帆,伴着诗人的朋友漂向水天相连的远方,直至帆影消失在碧空尽头,诗人却仍伫立楼头,凝眸远望,不愿离去。诗中没一个字说到离愁别思,但字里行间却分明流露出朋友远去的惆怅与留恋。在诗人笔下,深厚的感情寓于动人的景物描绘之中,情与景达到了高度完美的融合。  孟浩然是李白非常称赏的诗界名士,曾有“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的赠诗称誉之。漫游天下名山名城,本是性格开放的盛唐文人的风尚,寓居湖北安陆的青年李白,早就有一番“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的旅游经历。因此他在武昌名楼——黄鹤楼,送别诗界名士——孟浩然,去游历江左名城——扬州(古时称为广陵),面对着把名楼、名士、名城联系在一起的“三名兼备”的旅游盛事,他诗情勃发,对世界的感觉是色彩明丽的,浑无丝毫感伤。开头两句本是交待送别的时间、地点、目的地,但这种交待被“烟花三月”这个鲜丽的意象感觉化了。李白不是有过一个“梦笔生花”的故事吗?想不到作为他的天才之象征的做梦中笔头生花,竟生成了送别时的三月烟花,赢得前人称此句为“千古丽句”。天空也被明丽的世界感觉所感动了,它变得一碧如洗的空明,在它底下顺流行进的“孤帆远影”,何尝有一丝孤独感和苍凉感?它牵引着的是海阔天空的生命向往。生命如流水,别情如流水,无限关注依恋的眼光追随着消失在视野之外的孤帆远影,也就化作水天与共,千古长存的长江巨流了。名楼送名士赴名城的一瞬而永恒的情景,便成了盛唐诗人的旅游豪兴的诗化象征。
2023-09-13 22:26:391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古诗是什么意思

反馈3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黄鹤楼;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诗作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
2023-09-13 22:26:562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名字简写

没有简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唯通:惟)译文及注释译文友人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注释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孟浩然:李白的朋友。之:往、到达。广陵:即扬州。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辞:辞别。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下:顺流向下而行。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尽:尽头,消失了。碧空:一作“碧山”。唯见:只看见。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2023-09-13 22:27:141

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意是什么意思

  1、译文: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   在三月份烟雾迷漫、繁花似锦的春天去扬州。   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   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原文: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2023-09-13 22:27:371

李白写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古诗之中有画,你看到了什么呢?

读了李白的这首诗,我仿佛看到了:老朋友孟浩然向李白频频挥手,一起在那告别了黄鹤楼,他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将去扬州远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着天边奔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朝代:唐代作者:李白原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023-09-13 22:27:451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古诗赏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古诗赏析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翻译   在黄鹤楼下老朋友孟浩然向我告辞,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他要去扬州远游。   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着天边奔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注释   1.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中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孟浩然:李白的朋友。之:往、到达。广陵:江苏省扬州市。   2.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3.辞:辞别。   4.烟花:指暮春浓艳的景色。下:顺流向下而行。   5.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尽:指帆影消失。碧空:一座“碧山”。   6.唯见:只看见。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7.广陵:即扬州。   8.天际:天边。   9.西辞:孟浩然由武昌去扬州,是由西往东,所以说“西辞”。辞:告别。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一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诗作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725年(唐玄宗开元十三年),李白乘船从四川沿长江东下,一路游览了不少地方。在襄阳(今湖北襄樊),他听说前辈诗人孟浩然隐居在城东南的鹿门山中,特地去拜访他。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诗,大加称赞,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孟浩然热情地款待李白,并留他住了10多天。730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相会。这天,他们在江夏的黄鹤楼愉快地重逢,各诉思念之情。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船开走了,李白伫立江岸,望着那孤帆渐渐远去,惆怅之情油然而生,便挥就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赏析二   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游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足迹几乎遍及整个中国,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历来传颂的名篇,这首诗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写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诗的起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紧扣题旨,点明送行的地点及自己与被送者的关系。“故人”一词说明了两位诗人的深厚情谊。“黄鹤楼”是天下名胜,是诗人墨客流连聚会之所,又是传说中仙人乘鹤升天之处。而今两位潇洒飘逸的诗人在此道别,更带有诗意和浪漫色彩。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紧承首句,写送行的时令与被送者要去的地方。“扬州”是东南都会,自古繁华,而“三月”又正是春光明媚,百花争艳的季节。诗人用“烟花”修饰“三月”,不仅传神地写出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阳春特色,也使人联想到处在开元盛世的扬州,那花团锦簇、绣户珠帘,繁荣而又太平的景象。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真是好地方,时间也选择得恰当。李白对友人的这次旅游自然十分欣羡。“烟花三月下扬州”这清丽明快的诗句,正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快与向往。但李白又是富于感情的诗人,当友人扬帆远去的时候,惜别之情油然而生。从《李太白集》里,我们可以看到李白、孟浩然之间有着不少赠答诗。在《赠孟浩然》中,李白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可见李白对孟浩然是多么敬佩,两人的情谊是多么深厚。   诗的第三、四句正是写李白送别诗友时的惜别深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面看来这两句诗全是写景,其实却有着诗人鲜明的形象。“孤帆”绝不是说浩瀚的长江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写诗人的全部注意力和感情只集中在友人乘坐的`那一只帆船上。诗人在黄鹤楼边送行,看着友人乘坐的船挂起风帆,渐去渐远,越去越小,越去越模糊了,只剩下一点影子了,最后终于消失在水天相接之处,而诗人仍然久久伫立,目送流向天际的江水,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随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这两句诗表达了多么深挚的友情,然而在诗句中却找不到“友情”这个字眼。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另外在诗歌的用韵上,诗人也颇具匠心地选择了“楼”“州”“流”三个声调悠扬的韵脚,吟诵起来余音袅袅。这与孤帆远去、江流天际的景象以及诗人目送神驰、情意绵绵的神态十分吻合。再加上语言清丽自然,意境雄浑开阔,这首诗真是令人越读越爱,百读不厌,无怪乎千古传颂。   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品评李太白七绝的艺术特色时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李太白的七绝在诗坛上的确是独步了。   这首送别诗有它自己特殊的情味。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可以说是表现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象黄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再说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到扬州,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而扬州呢?更是当时整个东南地区最繁华的都会。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乃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呢?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扬州,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者,烟雾迷蒙,繁花似锦也。给人的感觉决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三月,固然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何尝不是烟花之地呢?“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的后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唯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景象,可是谁又能说是单纯写景呢?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不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吗?诗人的心潮起伏,不正象浩浩东去的一江春水吗?   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用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用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
2023-09-13 22:27:531

改写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华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jiàn)行。  黄鹤楼俯临长江,飞檐凌空。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说道:“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李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了脍(kuài)炙(zhì)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2023-09-13 22:28:053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

1、原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2、诗意: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友人的孤船帆影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2023-09-13 22:28:271

李白在长江边“送别孟浩然”的诗句是什么?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作者:李白
2023-09-13 22:28:378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古诗原句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作者: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023-09-13 22:29:081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什么样的诗?

黄鹤楼送孟浩人之广陵是首什么诗?
2023-09-13 22:29:376

古诗的主题意思是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老朋友将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春天离开黄鹤楼,前往扬州去了。他的船在碧空中渐渐消失,只见滔滔长江水在天边奔流。
2023-09-13 22:29:552

关于巴赫《G弦上的咏叹调》的故事

原曲创作于一七二七年至一七三六年之间。十九世纪德国的著名的小提琴家威廉密(August Wilhelmj,1845—1908)将这段主题改编为钢琴伴奏的小提琴独奏曲,由于主奏小提琴必须在G弦(小提琴四根弦中最粗的一根弦)上演奏全部旋律,故此得名。巴赫的原曲没有表情与速度记号,编曲者则指定“甚慢,极有表情”。类似低音弦的拨奏伴奏下,小提琴奏出悠长而庄重的旋律(片段1)。全曲后半段出现的新旋律产生了更丰富的变化,最后在静似祈祷般的气氛中结束。   在巴赫的《乐队组曲第三号》诞生百余年后,十九世纪德国著名小提琴家威廉密(August Wilhelmj)对这首作品的第二乐章作了改编,将第一小提琴声部的曲调由D大调改为C大调,乐器上以小提琴独奏为主,辅以大健琴伴奏,同时又将旋律全部移至小提琴G弦上演奏,由此命名为《G弦上的咏叹调》。   此曲一经上演便广受大众欢迎,成为流传广泛的不朽经典。然而追根溯源之后,人们才知道这原是巴赫的杰作。百余年来,这首《G弦上的咏叹调》以其纯朴典雅的旋律加上G弦特有的浑厚、丰满音色,使之倍受小提琴演奏家以及爱好者们钟爱的曲目。有意思的是,听过《G弦上的咏叹调》的听众远要比知道《巴赫乐队组曲第三号》的人多;而在如今大多数的唱片封面上,《G弦上的咏叹调》的作者栏上并没有“August Wilhelmj”,而肯定是“J.S.BACH”。   传说在宫廷舞会上,巴赫的大提琴被做了手脚,除了G弦之外,所有的弦都断裂了。当大家准备看巴赫出糗的时候,巴赫,仅仅只用了一根G弦,就即兴演奏了一首《咏叹调》,该曲子就是今天所说的《G弦上的咏叹调》(《G弦之歌》)。此乐曲在巴赫死后100年后才大为流行。   1830年,当门德尔松在钢琴上把《G弦之歌》演奏给歌德听时,歌德说:“开头是这样的华丽庄严,使人可以想象到一大群显要人物沿着长长的楼梯鱼贯而下。”歌德不愧是与魔鬼交换了灵魂的人,这音乐具有的“迤逦”和“沉着的华丽”使任何人都不能漠视它的存在。   也许歌德最清楚:“G弦上的咏叹调就如永恒的和谐自身的对话,就如同上帝创造世界之前,思想在心中的流动。就好像没有了耳、更没有了眼、没有了其他感官,而且我不需要用它们,因为我的内心这有一股律动,源源而出。”
2023-09-13 22:24:281

旅行的意义

岁月流转,斗转星移,时光悄然划过,日积月累,走过的地方也不少,那些记忆多多少少留在心底。 对于旅行,年轻的时候,出差的机会很少,偶尔去一趟,感觉特别的爽,什么都好奇,什么都新鲜。随着年龄的增长,去过的地方越来越多,有时旅行成了一种负担,特别是去已经去过多少次的城市,更是觉得索然无味。 工作这么久,去过的地方挺多的。国内的城市去的不少,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杭州大连青岛成都重庆西安兰州,从南到北,从西到东,一座城市一种风格一种心情一种经历。那些建筑,那些庙宇,那些民居,那些博物馆,那些高山,那些湖泊,那些风土人情,都让我长了不少见识。 旅行的意义在于看景点,解风情,尝 美食 ,悟人生。赏建筑,看宫殿、庙宇、教堂、宗祠、古民居,不同地方的建筑特色是不同的,不同用途的建筑的构造也是不同的。观地理,看名山、湖泊、河流、海洋、瀑布、峡谷、地貌,感觉到大自然的力量,那些景色美不胜收,鬼斧神工,非常震撼,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看 历史 ,名人故居博物馆古战场纪念碑,金戈铁马,刀光剑影,音容笑貌,言行举止,仿佛历历在目。品生活,尝尝 美食 ,看看服饰,融入人流,挑挑商品,细细品位当地生活。聊见识,到了外地,和同行、亲戚、同学、朋友相聚甚欢,多年未见的老同学,老朋友,喝点小酒,海阔天空,他乡遇故知,确实是人生一大快事。 旅行是一种体验,同样的景色,同样的建筑,同样的 历史 ,每个人的感受是不同的。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正是有诸多不同,世界才如此多姿,让我们流连忘返。
2023-09-13 22:24:281

超声波清洗用什么清洗剂

这个要看你用来洗什么东西,一般用清水、洗洁精都可以,有特殊的要求可以加清洗剂
2023-09-13 22:24:293

教师党员承诺一句话

党员教师承诺一句话:1、老实做人,勤奋做事。树形象,严以律己;创新意,凸显特色。2、尽职尽责尽心尽力。3、努力工作,誓做人民的好公仆。4、认认真真学习,老老实实为人,勤勤恳恳工作,为学校和社会多做贡献。5、拥护党章,认真工作,团结同事。6、认真学习,老实做人,干净做事。7、全心全意做好本职工作,真心实意办好群众事情。8、诚实做人,认真做事。9、踏实做事,真诚待人。10、努力学习,踏实工作,务实求真,兢兢业业,克己自律,创先争优。11、行胜于言少说多干。12、真情服务,从我做起。13、坦诚置身群众之下,做好人民公仆,服务到位。14、清正廉洁干事,尽心尽力履行。15、立足岗位,服务基层。16、踏实做人,认真做事。17、学习先进努力工作,让领导放心群众满意。18、诚实待人,踏实待事。尽心尽力,力求更好。19、真正做一名共产党员,不搞形式虚假。20、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023-09-13 22:24:301

怎样才能拥有自制力?

前几天有学生问我关于自制力的问题,我想这也是很多同学关心的问题,换句话说,很多孩子如果不是自制力差的话,可能学习成绩会好很多。一、什么是自制力?最浅显的解释也可以说是最直接的解释就是:自我控制能力,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情绪和思想。这种自我控制能力是一个人能够不为外界所惑,不被外界因素轻易打乱原定计划的的重要条件。比如在你想学习的时候有同学过来叫你打游戏,在你应该休息的时候却不舍得放下心爱的手机。如果你不能坚定的说“不”,那么你会去打游戏并且打的昏天暗地,忘了时间;如果你不能坚定地说“不”,那么你会从原本计划十点睡觉延迟到十二点、一点,甚至更晚。因此可以毫不客气的说,没有这种自我控制能力,自己会被牵着鼻子走,我们不是我们自己的主人,而成为外在因素的附庸。因为在很大程度上,没有自我控制能力也就意味着没有拒绝的能力,总是容易被说服。中国儒家传统所崇尚的“君子慎独”“内圣外王”,以及它所提出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路径,都对个人自我控制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也是传统知识分子自我成长的修身准则。虽然时代急剧发展变化,但是儒家的主张还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用马克思的话讲,就是“外因是事物改变的条件,内因是事物改变的根本”。说白了,这种能力是一种自身和外界产生矛盾时能够使问题得到解决的重要能力。一个人要走向自己想去的目的地,可以有很多条路,但是每条路上都有许多支路,虽然即使走上支路最终也可能到达终点,但是这或许不是最近的最经济的方式。我们毕竟时间有限,生命短暂,要想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目标就得找准方向和路径。二、怎样培养自制力?在一个充满诱惑的现实世界中,要想走得快要想走得稳,我们必须培养起自己的自制力,不说达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境界,最起码能够做到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八小时之内谋生存,八小时之外谋发展”。八小时之外的时间怎么度过是造成人和人之间巨大差别的原因。有人利用下班时间充电学习,提升自己,有人沉迷于虚拟游戏,打发所谓的无聊,日复一日。正是那些微不足道的毫不起眼的微小的积累造就了一个人灿烂耀眼的成就。从小事做起。俗话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小事做好,大事才能做好,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要从什么样的小事做起呢?应该从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难度出发,比如早上早起半个小时,晚上少玩一个小时手机,多读一个小时的书。提高效率。“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效率高的人清清爽爽,绝不会拖拖踏踏。慵懒是没有心劲的表现。走路走得快一点都是一种提高效率做更多的事的方式。提高效率,忙碌起来,就会少一些想入非非的时间,而胡思乱想最费时间,当思维在胡思乱想的时候就要果断制止,把注意力转移到应做的事情上来。事实证明,如果上厕所不玩手机,可以节省很多时间。不要一个人。我们喜欢一个人的清净,但是一个人的时候又很容易导致无法控制自己放纵的心。去人多但是安静的地方,因为这时候我们会感觉有很多双眼睛看着我们,比如图书馆。和同伴互相监督。人类为什么需要监督的存在?就是因为个人容易失控。找一个小伙伴一起相互监督相互鼓励,“比、学、赶、帮、超”,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和上进的人接触久了也会被熏陶,和颓废的人接触久了也会变得堕落。记得前段时间有这样一张照片,一对大学生情侣通过视频互相监督学习。积极地自我暗示。人是可以接受暗示的动物。小孩都可以由大人的面部表情感受到其喜怒哀乐。所以我们可以利用积极地自我暗示,不断告诫自己,要求自己去做某些方面的事。这也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讲的意识的能动作用。也可以多读一些名人传记,树立一个榜样,事实证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2023-09-13 22:24:311

给排水施工及验收规范?

给排水施工及验收也是有一定的标准的,为此也是出台了对应的规范,那么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1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97(以下简称原“规范”)颁布执行已有11年之久.对我国给排水管道工程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近些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和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的提高,施工机械与设备的更新,管材品种及结构的发展:原“规范”的内容已不能满足当前给排水管道工程建设与施工的需要。为了规范施工技术,统一施工质量检验、验收标准,确保工程质量;特对原“规范”进行修订,并将《市政排水管渠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 3内容纳入《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修订后的《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以下简称本规范)定位于指导全国各地区进行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与验收工作的通用性标准,需要明确施工(含技术、质量、安全)要求,对检验与验收的工程项目划分、检验与验收合格标准及组织程序做出具体规定。2、本规范适用于房屋建筑外部的给排水管道工程,其主要针对城镇和工业区常用的开槽施工的管道,不开槽施工的管道、桥管、沉管管道及附属构筑物等工程的施工要求及验收标准进行规定。3、本条为强制性条文。给排水管道工程所使用的管材、管道附件及其他材料的品种类型较多、产品规格不统一,产品质量会直接影响工程结构安全使用功能及环境保护。为此,管材、管件及其他材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的产品标准。为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供应生活饮用水管道的。卫生性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GB/T 17219规定。本规范推倡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严禁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用的产品。4、绐排水管道工程建设与施工必须遵守国家的法令法规。当工程有具体要求而本规范又无规定时,应执行国家相关规范、标准,或由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有关方面协商解决。本规范所引用的国家有关规范、规程、标准均为现行且有效的,条文中给出编号,以便于使用时查找。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2023-09-13 22:24:331

生涯人物访谈报告模板

生涯人物访谈模板具体如下:一、被访人基本情况姓名:;性别:毕业学校:;所学专业:现工作单位:;联系方式:二、访谈内容1、您是如何找到这份工作的?这份工作的主要职责是什么?2、对于这份工作,您最喜欢的是什么?最不喜欢的又是什么?对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3、在这份工作中,您通常每天都做些什么?4、这种职业需要什么样的技能和其他能力?有什么样的要求?5、目前这一行业同类岗位的薪酬水平如何?6、您目前的职位是什么,是如何获得这个职位的?7、您通过什么渠道提升自己?至今为止,您参加过哪些培训和继续教育?8、您对你现在所在的行业有些什么看法?9、您在从事这一工作之前,在哪些单位、干过哪些工作?10、我现在可以通过一些什么样的方式提高哪些技能或素质,以便日后能进入这一行业呢?11、就您知道的情况而言,我所学的专业可以进入哪些领域工作?12、您对目前的工作是否满意?生涯是什么生涯指从事某种活动或职业的生活,也指生命、人生。
2023-09-13 22:24:251

政府顾问的政治表现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和公职律师公司律师制度的意见》是指导政府法律顾问工作的重要政策文件,其中的第二部分“建立健全党政机关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制度”对政府法律顾问人员的任职条件、职能权限、权利、义务、产生程序、纪律约束,以及政府法律顾问工作的组织实施等都做了详细具体的规定。我个人认为,您首先应该认真学习和研究这些规定,并围绕这些内容,将这份文件的精神与相关政府的实际需要、法律顾问人员的自身特点相结合,提高政府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水平,促进依法办事,切实发挥法律顾问制度的作用,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法治保障。以上是我的建议,仅供参考。同时将相关政策文件的相关内容附后,供您学习和研究。《关于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和公职律师公司律师制度的意见》二、建立健全党政机关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制度(四)积极推行党政机关法律顾问制度,建立以党内法规工作机构、政府法制机构人员为主体,吸收法学专家和律师参加的法律顾问队伍。党政机关内部专门从事法律事务的工作人员和机关外聘的法学专家、律师,可以担任法律顾问。党内法规工作机构、政府法制机构以集体名义发挥法律顾问作用。(五)在党政机关已担任法律顾问但未取得法律职业资格或者律师资格的人员,可以继续履行法律顾问职责。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制度实施后,党政机关拟担任法律顾问的人员应当具有法律职业资格或者律师资格。(六)县级以上地方党委和政府以及法律事务较多的工作部门应当配备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的专职人员担任法律顾问;法律事务较少的县级以上地方党委和政府工作部门可以配备兼职人员履行法律顾问职责。乡镇党委和政府可以根据工作需要,配备专职或者兼职人员履行法律顾问职责。(七)党政机关法律顾问履行下列职责:1.为重大决策、重大行政行为提供法律意见;2.参与法律法规规章草案、党内法规草案和规范性文件送审稿的起草、论证;3.参与合作项目的洽谈,协助起草、修改重要的法律文书或者以党政机关为一方当事人的重大合同;4.为处置涉法涉诉案件、信访案件和重大突发事件等提供法律服务;5.参与处理行政复议、诉讼、仲裁等法律事务;6.所在党政机关规定的其他职责。(八)外聘法律顾问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政治素质高,拥护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一般应当是中国共产党党员;2.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3.在所从事的法学教学、法学研究、法律实践等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和经验的法学专家,或者具有5年以上执业经验、专业能力较强的律师;4.严格遵纪守法,未受过刑事处罚,受聘担任法律顾问的律师还应当未受过司法行政部门的行政处罚或者律师协会的行业处分;5.聘任机关规定的其他条件。(九)外聘法律顾问应当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方式遴选。被聘为法律顾问的,由聘任机关发放聘书。(十)外聘法律顾问在履行法律顾问职责期间享有下列权利:1.依据事实和法律,提出法律意见;2.获得与履行职责相关的信息资料、文件和其他必需的工作条件;3.获得约定的工作报酬和待遇;4.与聘任机关约定的其他权利。(十一)外聘法律顾问在履行法律顾问职责期间承担下列义务:1.遵守保密制度,不得泄漏党和国家的秘密、工作秘密、商业秘密以及其他不应公开的信息,不得擅自对外透露所承担的工作内容;2.不得利用在工作期间获得的非公开信息或者便利条件,为本人及所在单位或者他人牟取利益;3.不得以法律顾问的身份从事商业活动以及与法律顾问职责无关的活动;4.不得接受其他当事人委托,办理与聘任单位有利益冲突的法律事务,法律顾问与所承办的业务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履行职责的,应当回避;5.与聘任机关约定的其他义务。(十二)市、县、乡同级党委和政府可以联合外聘法律顾问,为党政机关提供服务;党委和政府可以分别统一外聘法律顾问,为党委和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提供服务。(十三)各级党政机关根据本意见设立公职律师。公职律师是依照本意见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规定取得公职律师证书的党政机关公职人员。(十四)公职律师履行党政机关法律顾问承担的职责,可以受所在单位委托,代表所在单位从事律师法律服务。公职律师在执业活动中享有律师法等规定的会见、阅卷、调查取证和发问、质证、辩论等方面的律师执业权利,以及律师法规定的其他权利。(十五)公职律师不得从事有偿法律服务,不得在律师事务所等法律服务机构兼职,不得以律师身份办理所在单位以外的诉讼或者非诉讼法律事务。(十六)党政机关法律顾问、公职律师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依纪处理;属于外聘法律顾问的,予以解聘,并记入法律顾问工作档案和个人诚信档案,通报律师协会或者所在单位,依法追究责任。
2023-09-13 22:24:231

.试论危机公关策划的思路

  众所周知,对危机事件的公关处理主要有两个方面:一积极预防,严防危机来临;二危机一旦发生,就立即采取有效措施,缓解危机,尽量避免重大损失。广义地讲,危机公关是指从公共关系角度对危机的预防、控制和处理。本文并不力求对危机公关的方方面面进行全面论述,而只是对危机事件发生后的公关处理进行探讨。本文试图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从逻辑上说明解决危机公关策划的基本思路。  本文所谈危机公关策划的基本思路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明确问题,包括问题的提出、阐释和分析;二解决问题,即如何紧紧围绕问题来策划,提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  一、明确问题  危机一旦发生,所谓的“问题”就来了。问题出现的形态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环境直接向组织提出问题,如案例一(“霞飞被暴光之后”)。二是由于问题的存在,致使某种事态发生,需要从危机事件中找出问题所在,如案例二(“大亚湾不是切尔诺贝利”)。无论是何种情况,问题往往不是危机事件发生本身。危机事件是各种信息相互交错的综合表现,它只是某种现象,并不会告诉你问题的实质是什么。问题的明确界定是人脑对来自危机事件的信息加工,面对同一事件,不同的人理解不同,发现的问题肯定也不一样。“问题”需要深刻地理解和清晰地表达。案例一、二的事实告诉我们,从危机事件本身到问题的明确化不是一个简单、直接、很容易的过程,而是一个复杂的、很伤脑筋的信息处理过程。另外,只有明确了问题,才能保证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否则,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下文将以案例一、二为事实依据,具体说明在明确问题方面存在的情况。  从案例一的材料来看,“霞飞”的问题是由新闻界直接提出来的。因为其部分产品的外包装上没有厂址、保质期、生产日期和批号,所以外包装不合格。因为产品外包装不合格,所以被管理部门判定为不合格产品。而这还不是问题的全部,因为产品不合格问题引发了另一个问题:组织形象问题——不利于“霞飞”的社会舆论正在扩散。所以说,“霞飞”的问题应完整地表述为:由于部分产品的外包装不合格而导致产品不合格,产品不合格导致企业被暴光,引发企业形象危机。问题的实质是企业形象危机,而其前沿问题是产品的外包装不合格。  由于问题是由外界提出来的,“霞飞”需要做的就是证实一下暴光的内容是否属实。如果情况属实,就针对问题采取解决办法。通过解决部分产品的外包装问题,解决企业形象危机。如果情况不属实,那么通过传播将问题澄清,即可挽救企业形象。看上去,问题并不复杂。可是由于对“不合格产品”的理解存在问题,“霞飞”不相信被暴光的事实,不愿意承认问题的存在,因而又请上海市技术监督部门突击抽查、检测,事实证明,多此一举。因为重新检测的结果与暴光的内容是一致的。至此,“霞飞”应该清楚其面对的问题了。可是厂方对问题的表述却出乎公众的意料:只强调其产品的内在质量是合格的,根本不把产品外包装不合格当问题来对待。外包装不合格的产品是否是合格产品呢?当然不是,即使内在质量合格。在产品外包装上没有厂址,谁能保证产品不是假冒的呢?无保质期、生产日期和批号,谁能保证产品不是过期的伪劣产品呢?化妆品作为与人的卫生健康息息相关的日用品,外包装无保质期、生产日期,将意味着什么?厂方将注意重心只放在产品内在质量的合格上,而对其存在的问题轻描淡写。难道消费者买的只是被包装起来的化妆品本身吗?产品的外包装承担着对消费者的法律责任。  “霞飞”按照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开展公关工作。首先沟通“上头”,寻求理解和支持。令人费解的是“霞飞”需要社会理解它什么,支持它什么。难道理解和支持它产品外包装不合格吗?中国化妆品协会为其呼吁,甚至高层领导为其批示,好象厂方是冤枉的。厂方真的被冤枉了吗?没有!中国公关协会也在厂方公关部经理的求援下出面说话了,该协会支持的中华国产精品推展会在《经济日报》声明,该化妆品不是伪劣产品。不是吗?外包装不合格如何证明产品的内在质量呢?  针对暴光事件,“霞飞”是这样向客户解释的:对化妆品的管理,轻工部和卫生部各有一套标准,两部的有些标准不尽一致。外包装不合格是因为执行了轻工部的标准,没有执行卫生部的标准。好象产品不合格不是因为厂方自己做得不够完善,而是管理机构的标准不一致造成的。这是不是推卸责任呢?按照材料所写,厂方的公关效果很好。果真如此吗?如果真是那样,就只能说明,中间商要么素质太差,对伪劣产品缺乏识别能力,要么缺乏对消费者负责的职业道德,明知外包装不合格还当作合格产品来采购。厂方自始至终回避产品外包装不合格的问题,当然也没有提出解决外包装问题的有效方案。厂方如此不敢正视问题,甚至是掩盖问题,推卸责任,实在让人感到公关工作任重而道远。  如果说厂方在努力寻找问题、分析问题的话,那么厂方把问题找偏了,对问题的分析也没有体现公关原则。厂方所理解的问题是社会舆论对其不利,所以厂方全部的解决办法都是为了遏制对其不利的舆论的进一步传播。无论是求助于行业管理机构、与首都新闻界沟通,还是面对客户的自我辩解,都是围绕着厂方所理解的问题而展开的。我们不仅要问,外包装不合格的问题呢?从材料本身来看,没有一个步骤是针对这个问题的。可见,这个问题对于厂家而言,是多么无足轻重!不解决外包装问题,能阻止对其不利的舆论进一步传播吗?新闻界提出的外包装问题没有解决,记者们会听信厂方的辩解吗?厂方以前曾经获得的历次大奖能抵消外包装不合格的影响吗?对于厂方而言,外包装问题才是其面对的最直接、最关键的问题。若这个问题解决了,影响企业形象和产品形象的舆论问题自然解决。在公众面前承认缺点、改正缺点比强词夺理的辩解更有利于企业形象的塑造与传播。由此可见,问题的提出、分析和理解不单单是个逻辑的、理智的问题,更是个情感的、心灵的问题。公关人员不仅需要发达的大脑,而且需要对公众负责的灵魂。  但是,公关问题的提出并不都象案例一那样直接、简单。对于某些案例而言,只有层层深入分析,才能把握问题的实质,才能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根本性的出发点。  从案例二的材料来看,大亚湾核电站建设面临的问题是百万香港人的反对。香港人为什么反对在大亚湾建核电站?是不是香港人在普遍的意义上反对人类和平利用核能?不是。香港人面临的问题是由于切尔诺贝利核泄漏造成的心理冲击而导致的对大亚湾核电站的安全不放心,即大亚湾核电站一旦发生事故会危及香港人的人身安全。笼统地看,这就是大亚湾核电站面对的问题。但是继续深入分析,才知道这还不是问题的实质和核心。核电站的事故原因,一般而言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设施本身的技术质量问题;二是人员操作的规范问题。那么,香港人反对建设大亚湾核电站的原因是什么呢?是设施本身的技术质量问题吗?可能有这方面的原因,那么它是不是问题的核心呢?不是。问题的核心是人员操作的规范问题。因为这个问题才是最让人不放心的问题。已有的美国三里岛和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都是由于人员操作不慎造成的。顺而推之,香港人关心核电站人员素质、操作水平、规范化等问题会远远胜过关心核电站的设施质量问题。所以说大亚湾核电站建设面对的问题核心是人员素质、操作规范化的问题。  案例二的材料关于问题的描述和分析是有道理的:一是我们对大亚湾核电站的建设缺乏宣传,致使香港公众不了解有关情况而产生了误解;二是客观上受到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冲击波的影响使人们产生了“核恐怖”心理。但是问题的分析过于笼统,这样不利于寻找更为确切、具体而又有效的解决办法。  由上述分析来看,问题的提出、确立需要明晰化、具体化,必须找到问题的实质和核心。对问题的理解、分析不够具体、透彻是不利于有效地策划、解决问题的。  二、解决问题  明确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是公关工作的目的所在。危机公关策划的有效性表现在解决问题上。公关不是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公关是为解决问题而存在的。如果公关工作不能解决组织面对的形象问题,那么公关工作就是无效的、多余的,是没有理由存在的。公关组织的形象主要取决于其工作的有效性,即解决问题的力度。  首先看案例一。从材料介绍的情况看,“霞飞”的公关工作是卓有成效的。可是令人疑惑的是,全部材料都没有显示出厂方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所以结论自然是,厂方自始至终没有解决产品的外包装问题,厂方也不可能解决由此引发的企业形象问题。也许有人会说,外包装的问题不应该由公关部来解决。实际的外包装问题不是由公关部来解决的,但是公关部必须敦促有关部门解决产品的外包装问题,并将问题解决的情况尽快向外界传播。所以说,外包装这个关键问题不解决,公关部的辩解是没有任何力量的。实际问题的解决往往是公关宣传工作的前提。可见,公关工作不只是宣传,它必须从塑造形象和信息传播角度介入实际问题的解决。如果我是厂方的公关部经理,会向厂方提出如下建议:①将厂方库存的化妆品所有外包装,按轻工部和卫生部双重标准处理好,保证再出厂的产品一定完全合格;②通过销售网络,将正在销售中的外包装不合格产品统统收回,按技术的严格操作,确定这些产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和批号等,重新包装,使之合乎标准;③通过销售网点告知消费者,其购买的本厂外包装不合格的化妆品以旧换新,厂方以内外都合格的产品换取外包装不合格的产品。收回的产品,视不同情况,加以妥善处理,以确保公众利益不受损失;④对于由于外包装不合格问题给顾客造成的损失,必须予以赔偿,令顾客满意;⑤召开记者招待会,通过新闻界向消费公众就暴光的问题表示诚恳的道歉和改正的决心,以求得公众的谅解。将以上前四个步骤执行的情况和结果,通过新闻界加以传播,以重新获得公众的信任。这样,随着外包装问题的解决及其广泛的传播,厂方产品不合格的形象就不攻自破,并且会给公众留下正视错误、勇于改错的良好印象。  其次从案例二的内容来看,也有同样的问题。由于决策者把问题理解为宣传不足,所以为了解决问题设计了六个方面的对策,都是围绕着宣传而展开的。好象只要宣传得好,就能扭转乾坤。不可否认,宣传的力量是巨大的。但是当我们没有解决公众面临的实际问题的时候,宣传就是空洞乏力的。宣传的力量在于提供真相,可是在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下,公告真相就是对已存在的问题作不必要的重复。既然“大亚湾不是切尔诺贝利”,即大亚湾不会出现由于人员操作不慎造成核泄漏,香港人没有必要杞人忧天,就必须解决人员操作的问题。可见问题的实质不是设施质量问题,而是技术操作问题。材料中的对策没有一项是针对人员操作问题的。所以说,公关人员将问题找偏了,当然也不会解决应该解决的问题。既然如此,应该在对策中加入第七项:加强员工技术培训,使之达到国际标准,并且通过严格的措施保证其操作规范化,接受国际原子能权威机构的监督。只有通过这第七项对策,大亚湾核电站才能在更高程度上保证杜绝核事故的发生,让香港人真正放心。  综上所述,危机公关策划是为了解决问题。可是解决问题的程度是有差别的。我们应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提高解决形象问题的力度。解决问题固然需要新颖的方式,但是,如果公关问题是由实际问题而引起的,那么新颖的方式必须围绕实际问题的解决这个中心来策划,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解决公关形象问题。不解决实际问题,只有花样繁多的宣传活动,就是徒有其表的公关策划。这种策划充其量只有艺术性,没有科学性。应该摈弃!不解决化妆品外包装问题,你能宣传自己的产品是合格的吗?不解决核电站的人员操作问题,你能宣传本核电站对香港人是安全的吗?  从公共关系角度解决问题的方式有两大步骤:一是信息落实;二是信息传播。所谓信息落实,就是使以信息方式存在的问题获得实际上的解决,即解决实际问题。所谓信息传播,就是将信息落实的情况向公众传达。信息落实是基础,信息传播是必要手段。如果你想更有效地解决组织面临的公关问题,必须遵循这个基本思路,步步落实,从而完善地解决问题。仅有信息传播或信息落实都是片面的,是不能彻底解决问题的。没有信息传播,社会组织难以在更大的范围里塑造形象;没有信息落实,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困境,达到塑造良好形象的目的。如果说信息传播是“务虚”,那么信息落实就是“务实”。正如西方公关专家所言,PR=DO GOOD +TELL THEM。公关人员必须懂得什么是最根本的,应该从根本处着手解决问题,因为那是最有效的。  危机公关策划要求,在问题与问题的解决方案之间建立起必然的、直接的、根本性的联系,而不是偶然的、间接的、表面的联系。必须从问题提出的信息分析入手,找到问题的实质,并在此基础上寻找解决实质问题的最有效手段和办法。  通过从根本上明确问题、解决问题,达到矫正形象、塑造形象的目的。这就是危机公关策划的基本思路。  注:  ①文中所提到的案例一、二皆为典型案例(见张利庠编选的《公共关系案例》人民中国出版社 1993年版),所以案例文本在此省略。  ②为了避免引起误解,对本文的观点特做两点说明:A本文对上文提到的两个案例的理解仅仅是对书面案例的分析,不是对案例涉及的公关事实的分析。案例分析是就案例的内容本身而言的,与没有写进案例的相关事实无关。我们可以断定,霞飞厂的外包装问题肯定解决了,否则它不会维持到现在。但是没有写进案例,故不在分析之列。所以说,上文的分析主要是从逻辑上对案例材料本身进行分析,而不是对案例涉及的全部事实进行分析。B据经历过霞飞事件的很多人说,当时霞飞的公关事实上是相当成功的。关于这一点,我也不想否认。但是从理论上看,霞飞的策划方案有明显的缺陷:在组织行为不完善的情况下,只是辩解,是难以说服公众的。此外,随着公众素质的提高,公关组织需要在解决问题的力度上下功夫。否则,好的公关效果不会重演。
2023-09-13 22:24:221

关于旅行的意义

1、在路上,不为旅行,不因某人,只为在未知的途中遇见未知的自我。2、所谓旅行,就是风尘仆仆地坐着摇摇晃晃的大巴,把自己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3、旅行最妙的事情,就是你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竟发现了一种久违的感动和熟悉。4、旅行的理由不需要阐述太多,一个字就可以概括全部:走。5、旅游和旅行是有本质上的不同的,旅游仅仅是用双脚与眼晴,而旅行还要带上灵魂和梦想。6、背着背包的路上,看过许多人,听过许多故事,见过旅行风景,就这样,慢慢学会了长大。7、旅行好像是一种溶剂,溶化了尘封的盖子,如烟的温情就升腾出来了。8、很多事情就像是旅行一样,当你决定要出发的时候,最困难的那部分其实就已经完成了。9、人生最好的旅行,就是你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发现一种久违的感动。10、要么读书要么旅游,灵魂和身体,必须有一个在路上。11、一辈子是场修行,短的是旅途,长的是人生。——《最好的时光在路上》12、一颗说走就走的心,一个会拍照的情侣,一段甜蜜的旅程。13、人生就是一场旅行,不在乎目的地,在乎的应当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境。
2023-09-13 22:24:192

手机厂超声波洗玻璃对人的危害

除了噪声大点,别的没啥危害
2023-09-13 22:24:182

党员突击队承诺誓词是什么

法律分析:我宣誓:我志愿加入青年突击队坚决做到:最艰苦的担子我们挑,最危险的地方我们去,最紧急的关头我们上,最困难的时刻我们到,遵守组织纪律,服从工作安排。吃苦在前,甘为企业献青春 。冲锋在先,勇为队旗添光彩。誓为xxx工程顺利建成贡献我们的青春和力量。法律依据:《中国共产党章程》 第六条 预备党员必须面向党旗进行入党宣誓。誓词如下: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2023-09-13 22:24: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