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自治是什么意思

2023-10-09 05:55:57
TAG: 自治
共1条回复
苏州马小云

自治的意思是自己管理自己。

从字义上理解,自治就是自己管理自己。它应该是官治的反面,也就是说,自治就是自己处理自己的事务,而毋庸他人过问与管理。但在现实生活中,自治是有条件的,有限度的,就如同自由是有条件的、有限度的一样。任何国家的自治都是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自治。

自治

一般来说,自治组织的自治权,每个国家的宪法或法律都作了比较明确的规定和限制。自治的主要目的,在于由地方居民自己决定,以自己的意思,以自己的职权,利用自己的资源,建立自己的组织,依法办理群众自己的事务,促进本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关于自我管理的句子

1、扒拉一个人的灵魂,需要思维频率,更需要自己的管理态度,不同的对赌,出现不等的人,人的语言,人的心态,人的表达方式,都是需要时间来计算的,当时间勾画不一样的世界,总能找到属于你的答案。

2、伤害一个人的命运,只需要重复语言伤害,加上无奈的枷锁,锁住这个人的时间,让这个人无能为力,卡住一个人的变通方式,不让这个人具备修缮能力,就能管住这个人的灵魂。

3、在一定的运营思维里,认识自己很重要,分析别人更重要,但是这些条件,都是建立在阅历和资质上,有一定的个人基础,有一定的思维分析,分化一定的拷贝能力,选择自己的心,定位自己的表达。

相关推荐

什么叫自治?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宪法第四条第三款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都是民族自治地方。根据宪法第一百一十六条的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都是地方立法行为,条例的法律地位相当于地方性法规,属于地区性和局部性法规,其法律效力仅限于自治权管辖的范
2023-09-13 22:26:043

什么是自治

自行管理或处理。《史记·陈涉世家》:“诸将徇地,至,令之不是者,系而罪之,以苛察为忠,其所不善者,弗下吏,辄自治之。”《汉书·南粤传》:“服领以南,王自治之。”《新唐书·北狄传·黑水靺鞨》:“离为数十部,酋各自治。” 宋 李纲 《上道君太上皇帝》:“ 杜牧 所谓上策莫如自治,而以浪战为最下策者,诚为知言。”修养自身的德性。宋 程颐 《辞免西京国子监教授表》:“伏念臣才识迂疏,学术肤浅,自治不足,焉能教人。” 明 高启 《白田耕舍记》:“取圣贤之书而读之,求所以自治之道。” 清 洪榜 《戴先生行状》:“君子之自治也,情与欲,使一於道义。”自然安治。《尹文子·大道上》:“法用则反道,道用则无为而自治。”《淮南子·诠言训》:“君子脩行而使善无名,布施而使仁无章,故士行善而不知善之所由来,民澹利而不知利之所由出。故无为而自治。”《朱子语类》卷七二:“但能内君子而外小人,天下自治,何必深治之哉!”犹自营。《汉书·张禹传》:“ 禹 年老,自治冢茔,起祠室。”民族、团体、地区等除了受所隶属的国家、政府或上级单位领导外,对自己的事务行使一定的权力。如:自治区;民族区域自治。
2023-09-13 22:26:495

自治与共治的区别

共治指的是共同进行治理的行为,也就是说由多方或者是双方共同一起进行治理的行为。共治一般来讲,需要双方和多方之间进行很好的配合于相应的合作。自治指的是自己单独进行治理的行为,也就是说完全靠自己来进行治理的行为。自治一般来讲,必须要有很强的治理能力。
2023-09-13 22:27:032

自制与自治区别

区别:一、自制与自治词义不同1、自制:指自行制订、自己制造、克制自己。2、自治:指国家对少数民族进行自治区域的一种民族行政自治管理模式,自治行政管理法规的相关条文不得超越国家大法的法律权限约束,实施民族自治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二、“制”与“治”字义不同1、制:基本字义(1)、规定:例如:因地~宜。~定。~式。~宪。(2)、限定,约束,管束:例如:~止。~裁。专~。~约。抵~。节~。~动。~海权。(3)、法规,制度:例如:民主集中~。公有~。(4)、依照规定的标准做的:例如:~钱(中国明、清两代称本朝的铜钱)。~服。(5)、古代帝王的命令:例如:~诰。(6)、造,作:例如:~造。~做。~品。~图。~革。~版。如法炮~。2、治:基本字义(1)、管理,处理:例如:~理。~家。~丧。~标。~本。~国安邦。自~。统~(2)、整理:例如:~河。~水。(3)、惩办:例如:~罪。处~。(4)、医疗:例如:~病。~疗。医~。三、“制”与“治”常用词组不同1、制(1)制裁:用强力管束并处罚。(2)、制定:定章程、计划、法规等。(3)、制度:①、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规章或准则。②、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体系。③、式样,规格。(4)、制约: 一事物的存在、变化是另一事物存在、变化的先决条件,则前者制约后者。(5)、制造:①、把原材料加工成适用的产品。②、、制侧重于操作制造,对象是一般器物;造侧重于从无到有,对象可以是较大的器物。③、、造成某种气氛或局面。2、治:(1)、治安:治理,使社会安定。(2)、治本:从根本上解决问题。(3)、治标:仅仅在于减轻病症,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仅对表面的毛病或细枝末节加以处理。(4)、治国:治理国家政务,使强盛安定。(5)、治家:建立和保持一个健康的家庭环境。(6)、治理:整治调理(7)、治疗:医治疗养。(8)、治权:指统治权,即政府执行政务的权力,包括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监察权。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自制百度百科-自治百度百科-自百度百科-治
2023-09-13 22:27:161

什么是自治?

拥有自主管辖权
2023-09-13 22:27:284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是什么的自治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体现了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的统一。
2023-09-13 22:27:351

什么是自治,自治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自行管理。什么是自治根据定义是自行管理。自治以及公私法划分奠定了理论基础。基础是指建筑物地面以下的承重结构,如基坑、承台、框架柱、地梁等。
2023-09-13 22:27:591

自治区是怎么回事?什么叫自治?

我过有5个自治区 西藏 新疆 内蒙 宁夏 广西下设30个自制洲 119个自制县
2023-09-13 22:28:092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是什么的自治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统一是自治的前提。从中国历史的发展演变可以看出,统一始终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和光荣传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从形成到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从自在走向自觉,各民族具有的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统一是各民族共同生存的基础,是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可靠保障,也是维护各民族共同尊严的前提。历史和现实充分表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中华多元一体的大家庭中,一体是主线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动力。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准确把握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了区域自治,设立了自治机关,充分保证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这既维护了国家的团结统一,又使各民族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增进了解,凝聚共识,获得充分发展的机遇。
2023-09-13 22:28:281

自治条例是什么意思

自治条例是中国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宪法赋予的权力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制定,通常规定有关本地区实行的区域自治的基本组织原则、机构设置、自治机关的职权、工作制度及其他重大问题。是民族自治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综合性的基本依据和活动准则。自治区的自治条例,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报省、自治区或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生效。
2023-09-13 22:28:43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内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里,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1)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各民族自治机关都是中央政府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都必须服从中央统一领导。因此,民族区域自治必须以国家统一、领土完整为前提。(2)民族区域自治必须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是民族自治和区域自治的结合。(3)民族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机关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保证民族区域地方的自主性,实行特殊的政策,自主地管理本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保障本地方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里,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四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行使宪法第三章第五节规定的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同时依照宪法和本法以及其他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根据本地方的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政策。
2023-09-13 22:28:511

自治权由谁行使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除了可以行使和它同级的一般国家机关的职权之外,还可以行使自治权。在我国,民族自治机关是国家的一级地方政权,因此,要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同时,依照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自治机关享有自治权。其主要内容如下:(1)行使立法权利。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生效。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或者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生效,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2)拥有对国家有关法律的变通执行权利。对于那些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等,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上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3)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执行职务的时候,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的规定,使用当地一种或者几种语言文字;同时使用几种通用的语言文字执行职务的,可以以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语言文字为主。(4)培养干部的权利。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根据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采取各种措施从当地民族中大量培养各级干部、各种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等专业人才和技术工人,并且要注意在少数民族妇女中培养各级干部和各种专业技术人才。(5)组建公安部队的权利。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照国家的军事制度和当地的实际需要,经国务院批准,可以组织本地方维护社会治安的公安部队。(6)自主发展经济的权利。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国家的指导下,自主地安排和管理地方性的经济建设事业;根据本地方的特点和需要,制定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和计划;合理地调整生产关系,改革经济管理体制;确定本地方内草场和森林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等等。(7)进行贸易活动的权利。民族自治地方依照国家规定,可以开展对外经济贸易活动,经国务院批准,可以开辟对外贸易口岸;与外国接壤的民族自治地方经国务院批准,开展边境贸易。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在有些方面享受国家的优待。(8)管理财政的权利。凡是依照国家财政体制属于民族自治地方的财政收入,都应当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自主地安排使用。国家在财政上对民族自治地方给予照顾性安排,过去曾经规定:财政收入多于支出的,定额上缴,上缴数额可以一定几年不变,增收部分自主安排;收入不敷支出的,由上级财政机关补助;在财政预算支出方面,民族自治地方设立的机动资金、预备费在预算中所占比例高于一般地区;在执行财政预算过程中,自行安排使用收入的超收和支出的结余资金等,现在虽已有变化,但仍体现优惠性;在执行国家税法的时候,对属于地方财政收入的某些需要从税收上加以照顾和鼓励的,可以实行减税或者免税。(9)自主发展文化教育的权利。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可以自主地发展民族教育,扫除文盲,举办各类学校,决定本地方的教育规划、学校的设置、学制、办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用语和招生办法;可以为少数民族牧区和经济困难、居住分散的少数民族山区,设立寄宿为主和助学金为主的公办民族小学和民族中学。同时,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应该自主地发展具有民族形式和民族特点的文化艺术,积极推进本地方的科学、卫生、体育等事业的发展。此外,民族自治地方可以同其他地方,包括国外,开展教育、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卫生、体育等方面的交流和协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自治法》第四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行使宪法第三章第五节规定的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同时依照宪法和本法以及其他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根据本地方的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政策。
2023-09-13 22:28:581

自治权主要包括

法律分析:1、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2、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有不适合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自治机关报经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可以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3、自治机关在执行职务时,可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语言文字。4、自行培养各级干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等专业人才。5、经国务院批准,可以组织本地方维护社会治安的公安部队。6、自主安排和管理地方性的经济建设事业;制定本地方的经济建设方针、政策和计划。7、合理调整生产关系,改革经济管理体制。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第七十五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衍生问题:自治权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在我国,民族自治机关是国家的一级地方政权,因此,要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同时,依照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自治机关享有自治权。民族自治地方要在国家统一领导下,行使法律赋予的自治权,保证宪法和法律在本行政区域内贯彻落实。
2023-09-13 22:29:061

什么是自治?

什么是民族自治地方? 是根据宪法规定,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建立的构成一级国家行政单位的自治单位。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行政单位分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各民族自治地方按民族组成大体有三种类型:或以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或以一个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并包括一些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建立;或以两个或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区联合建立。有些少数民族,可团聚居地区的不同,建立几个自治地方。由于中国少数民族分布特点是大分散、小聚居,所以每个民族自治地方,都包含了一些汉族居民。民族自治地方的名称,一般由民族名冠以地方名称组成。 到目前为止,我国共有民族自治地方155个,其中自治区5个,自治州30个,自治县(旗)120个。
2023-09-13 22:29:182

什么是自治区,自治区与一般省市的权利有什么不同,国

不同在于以下方面:1、首先自治区有财政自治权,不必向中央缴纳赋税,财政可以在中央监督下自由支配。2、自治区具备变通权,中央政策可以变通执行,以适合本地情况;情况特殊的,可以拒绝执行,只要向中央报备即可。3、自治区具备完整的地方立法权,不像其他省份受限制,在许多方面的立法上可以不受规章条例限制,只要符合根本大法和基本性法律,不违背一般法律即可。自治区,是中国行政区划之一,行政区划级别与省、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相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设立的省级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其地方政府在内部事务方面,会拥有比其他省级行政区来得高的自主空间。扩展资料:自治区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由少数民族人民自己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地方事务.民族自治区享有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规定的民族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自治区的设置是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行使主权的地方行政区域,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受中央人民政府管辖,与国家的关系是地方与中央的关系,不具有独立主权的性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自治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省
2023-09-13 22:29:291

自治权由谁行使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机关依照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执行职务的时候,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的规定。扩展资料:自治权主要包括什么:1、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2、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有不适合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自治机关报经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可以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3、自治机关在执行职务时,可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语言文字。4、自行培养各级干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等专业人才。5、经国务院批准,可以组织本地方维护社会治安的公安部队。6、自主安排和管理地方性的经济建设事业;制定本地方的经济建设方针、政策和计划。7、合理调整生产关系,改革经济管理体制。8、对可以由本地方开发的自然资源,优先合理开发使用。法律依据: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 第三条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机关除行使本法规定的职权外,同时依照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9、自主安排本地方基本建设项目,管理隶属于本地方的企业、事业单位。10、经国务院批准,可以开辟对外贸易口岸,开放边境贸易,在外汇留成等方面享受国家优待。11、自主安排地方财政收支,确定各项开支标准。12、实行减税或免税。13、决定本地方教育规则、学校设置、办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用语和招生办法。14、自主发展民族教育和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现代医药和民族传统医药,开展民族体育活动等。15、企业、事业单位要优先招收少数民族人员。
2023-09-13 22:29:501

中国的四个自治区

截止到2007年底,中国共计有5个自治区。名称 行政中心 设立时间  内蒙古自治区 呼和浩特 1947-5-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乌鲁木齐 1955-10-1  广西壮族自治区 南宁 1958-3-5  宁夏回族自治区 银川 1958-10-25  西藏自治区 拉萨 1965-9-1
2023-09-13 22:30:122

中国有几个自治区?

中国有五个自治区,分别是:1、西藏自治区:西藏,简称“藏”,首府拉萨市,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地区,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西藏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面积122.84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8,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仅次于新疆。2、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地处中国北部,东北部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交界,南部与山西、陕西、宁夏相邻,西南部与甘肃毗连,北部与俄罗斯、蒙古接壤,属于四大地理区划的西北地区。3、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首府南宁市,位于中国华南地区,东界广东,南临北部湾并与海南隔海相望,西与云南毗邻,东北接湖南,西北靠贵州,西南与越南接壤,广西陆地面积23.76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约4万平方千米。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首府乌鲁木齐市,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面积166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占中国国土总面积六分之一。5、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首府银川。位于中国西北内陆地区,东邻陕西,西、北接内蒙古,南连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区总面积6.64万平方公里,位于四大地理区划的西北地区。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西藏自治区、百度百科—内蒙古自治区、百度百科—广西壮族自治区、百度百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百度百科—宁夏回族自治区
2023-09-13 22:30:402

民族自治权有哪些

法律分析:根据我国宪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享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自治权:1、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2、自治机关有管理地方财政的自治权。3、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自主地安排和管理地方性的经济建设事业。4、自主地管理本地方的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保护和整理民族的文化遗产,发展和繁荣民族文化。5、依照国家的军事制度和当地的实际需要,经国务院批准,可以组织本地方维护社会治安的公安部队。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百一十六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或者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第一百一十七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有管理地方财政的自治权。凡是依照国家财政体制属于民族自治地方的财政收入,都应当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自主地安排使用。第一百一十八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自主地安排和管理地方性的经济建设事业。 国家在民族自治地方开发资源、建设企业的时候,应当照顾民族自治地方的利益。第一百一十九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自主地管理本地方的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保护和整理民族的文化遗产,发展和繁荣民族文化。第一百二十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照国家的军事制度和当地的实际需要,经国务院批准,可以组织本地方维护社会治安的公安部队。第一百二十一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执行职务的时候,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的规定,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语言文字。
2023-09-13 22:31:301

自治区是什么意思

自治区是指我国的一种行政区划。在我国成立初期对民族自治地方统称为自治区;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分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自治旗)三级。自治区的行政地位相当于省,为中国最高一级行政区-省级行政区。自治区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设立的省级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区的地方单位在执行内部事务方面,会比其他省级行政区有更多的自主空间。在我国,现有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五个自治区。这种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单位,行使自治权,由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的地方事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首府乌鲁木齐,位于中国西北部。除东南部连接甘肃、青海,南部与西藏自治区相邻外,其余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等八国接壤。面积166万平方千米,约占中国土地面积的1/6,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区。国界线长5000多千米,约占全国陆地国界线总长的1/4,是中国国界线最长的省区。其中山地面积(包括丘陵和高原)约80万平方千米,平原面积(包括盆地和山间盆地)约80万平方千米,全自治区辖4个地级市、5个地区、5个自治州和10个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
2023-09-13 22:31:401

自治机关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

自治机关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是指一个或多个少数民族在其聚居地方依法实行区域自治的行政区域。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指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一、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的构成要件: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民族平等。我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情节严重的行为;3、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4、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且以激起民族仇恨、民族歧视为目的。二、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民族特色有哪些:1、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当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主任或者副主任;2、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中,除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代表外,其他居住在本行政区内的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也应有适当名额的代表,而且对人口较少的民族的代表名额和比例分配将依法给予适当的照顾;3、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的组成人员以及政府所属工作机构中,要尽量配备少数民族的干部,对基本符合条件的少数民族干部要优先配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人口占本地区总人口1/2或以上的,其干部构成应当与本民族人口比例大体相当;少于1/2或者更少的,一般应高于本民族人口比例。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一百一十二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第一百一十三条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中,除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代表外,其他居住在本行政区域内的民族也应当有适当名额的代表。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应当有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主任或者副主任。
2023-09-13 22:32:251

自治区真的有自治权吗

法律分析:自治区享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权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第四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行使宪法第三章第五节规定的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同时依照宪法和本法以及其他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根据本地方的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政策。自治州的自治机关行使下设区、县的市的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同时行使自治权。
2023-09-13 22:32:471

自治区是什么意思?

自治区,是中国行政区划之一,行政区划级别与省、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相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设立的省级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其地方政府在内部事务方面,会拥有比其他省级行政区来得高的自主空间。在我国现有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五个自治区。扩展资料:自治区的特点自治区的设置是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行使主权的地方行政区域,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受中央人民政府管辖。与国家的关系是地方与中央的关系,不具有独立主权的性质,它们的实施都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祖国和平统一,有利于巩固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截止到2013年,中国共计有5个自治区。这种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由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的地方事务。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自治区
2023-09-13 22:32:572

民族区域自治是不是完全自治啊 O(∩_∩)O谢谢

应该说是高度自治吧!!
2023-09-13 22:33:336

怎样区分“高度自治权”与“民族自治权”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区基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规定,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民族自治区行使自治权.特别行政区和民族自治区在国家行政区域设置中都属于省级,但两者的自治权是有区别的.相同点:特别行政区和民族自治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地方行政区域,所以它们所享有的自治权都是一种地方权力.不同点:(1)实行的社会制度不同.特别行政区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经济上实行私有制,政治上实行资产阶级专政;民族自治区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经济上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政治上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权限的范围和程度不同.特别行政区所享有的一些权力是民族自治区所没有的,例如,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自行处理某些涉外事务等.有些权力虽然民族自治区也享有,但自治程度没有特别行政区那么高.具体地说,在立法权方面:民族自治区虽然可以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但不能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等基本法律;而特别行政区的立法权大、范围广泛,可以制定包括刑.
2023-09-13 22:34:061

自治区可以自己立法吗

法律分析:自治区可以有自己的法律,因为自治区的情况和我们普通省级行政单位的情况不同。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一百一十六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或者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2023-09-13 22:34:161

基层群众自治的方式有几种?简答题

uff0c
2023-09-13 22:34:273

什么是自治权

第一百一十五条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机关行使宪法第三章第五节规定的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同时依照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政策。 第一百一十六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或者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第一百一十七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有管理地方财政的自治权。凡是依照国家财政体制属于民族自治地方的财政收入,都应当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自主地安排使用。 第一百一十八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自主地安排和管理地方性的经济建设事业。 国家在民族自治地方开发资源、建设企业的时候,应当照顾民族自治地方的利益。 第一百一十九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自主地管理本地方的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保护和整理民族的文化遗产,发展和繁荣民族文化。 第一百二十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照国家的军事制度和当地的实际需要,经国务院批准,可以组织本地方维护社会治安的公安部队。 第一百二十一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执行职务的时候,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的规定,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语言文字。 第一百二十二条 国家从财政、物资、技术等方面帮助各少数民族加速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事业。 国家帮助民族自治地方从当地民族中大量培养各级干部、各种专业人才和技术工人。
2023-09-13 22:34:401

自治区享有高度自治权吗?

一定的自治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 《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国家的一级地方权力机关和一级地方国家行政机关(见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行使宪法规定的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同时依照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 特别行政区实行特殊的社会制度,即不采用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政治制度,也不搞社会主义的公有制、按劳分配和计划经济的经济制度。它也不同于经济特区。其高度自治权,无论在权力的内容和行使权力的范围上,都超过省、直辖市、自治区,构成了特别行政区的主要特色。在立法权方面,特别行政区可以按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制定法律,既不受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的限制,也不受刑法、民法范围的限制。在行政权方面,享有其他行政区所没有的财政、经济贸易、货币金融、海运、航空、文化教育和治安等方面的管理权。在司法权方面,享有司法终审权,无须上诉到国家最高法院解决。在涉外事务方面,中央人民政府负责管理与特别行政区有关的外交事务,同时又可授权特别行政区依法处理有关的对外事务,如可以作为国家代表团成员参加中央人民政府进行的与特别行政区有关的外交谈判,参加与特别行政区有关的适当领域的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
2023-09-13 22:34:491

自治机关的自治权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中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有自主地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照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除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外,还可以根据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行使自治权。主要包括行使立法权利。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拥有对国家有关法律的变通执行权利;在国家计划指导下,自主地安排和管理地方性的经济建设事业和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保护和整理民族文化遗产,发展和繁荣民族文化的权利;管理地方财政的权利;依照国家的军事制度和当地的实际需要,经国务院批准,可以组织本地方维护社会治安的公安部队的权利;培养民族干部的权利;进行贸易的权利;自治机关在执行职务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几种语言文字的权利等。
2023-09-13 22:35:031

自制与自治区别

阿哦,制是指控制的制,治是治理的治,自己体会吧
2023-09-13 22:35:303

自治权主要包括

自治权的主要内容有:1、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2、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有不适合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自治机关报经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可以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3、自治机关在执行职务时,可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语言文字。4、自行培养各级干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等专业人才。5、经国务院批准,可以组织本地方维护社会治安的公安部队。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十九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宪法》第一百一十五条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机关行使宪法第三章第五节规定的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同时依照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政策。
2023-09-13 22:35:381

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内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里,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后,就非常重视民族问题。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日益成熟,对中国国情认识的不断深化,逐步明确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1947年5月1日,党领导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内蒙古自治区。解放后,我国先后建立了5个省级自治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达到44个。1954年宪法以将其制度写入宪法,成为我国基本政治制度之一。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培养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关键,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是实质。建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利,实质就是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
2023-09-13 22:35:461

自治机关的自治权主要包括

法律分析:1、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2、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有不适合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自治机关报经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可以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3、自治机关在执行职务时,可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语言文字。4、自行培养各级干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等专业人才。5、经国务院批准,可以组织本地方维护社会治安的公安部队。6、自主安排和管理地方性的经济建设事业;制定本地方的经济建设方针、政策和计划。7、合理调整生产关系,改革经济管理体制。8、对可以由本地方开发的自然资源,优先合理开发使用。9、自主安排本地方基本建设项目,管理隶属于本地方的企业、事业单位。10、经国务院批准,可以开辟对外贸易口岸,开放边境贸易,在外汇留成等方面享受国家优待。11、自主安排地方财政收支,确定各项开支标准。12、实行减税或免税。13、决定本地方教育规则、学校设置、办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用语和招生办法。14、自主发展民族教育和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现代医药和民族传统医药,开展民族体育活动等。15、企业、事业单位要优先招收少数民族人员。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第十九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
2023-09-13 22:36:071

自治权包括哪些权利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除了可以行使和它同级的一般国家机关的职权之外,还可以行使自治权。其主要内容如下:(1)行使立法权利。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生效。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或者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生效,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2)拥有对国家有关法律的变通执行权利。对于那些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等,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上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3)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执行职务的时候,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的规定,使用当地一种或者几种语言文字;同时使用几种通用的语言文字执行职务的,可以以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语言文字为主。(4)培养干部的权利。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根据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采取各种措施从当地民族中大量培养各级干部、各种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等专业人才和技术工人,并且要注意在少数民族妇女中培养各级干部和各种专业技术人才。(5)组建公安部队的权利。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照国家的军事制度和当地的实际需要,经国务院批准,可以组织本地方维护社会治安的公安部队。(6)自主发展经济的权利。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国家的指导下,自主地安排和管理地方性的经济建设事业;根据本地方的特点和需要,制定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和计划;合理地调整生产关系,改革经济管理体制;确定本地方内草场和森林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等等。(7)进行贸易活动的权利。民族自治地方依照国家规定,可以开展对外经济贸易活动,经国务院批准,可以开辟对外贸易口岸;与外国接壤的民族自治地方经国务院批准,开展边境贸易。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在有些方面享受国家的优待。(8)管理财政的权利。凡是依照国家财政体制属于民族自治地方的财政收入,都应当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自主地安排使用。国家在财政上对民族自治地方给予照顾性安排,过去曾经规定:财政收入多于支出的,定额上缴,上缴数额可以一定几年不变,增收部分自主安排;收入不敷支出的,由上级财政机关补助;在财政预算支出方面,民族自治地方设立的机动资金、预备费在预算中所占比例高于一般地区;在执行财政预算过程中,自行安排使用收入的超收和支出的结余资金等,现在虽已有变化,但仍体现优惠性;在执行国家税法的时候,对属于地方财政收入的某些需要从税收上加以照顾和鼓励的,可以实行减税或者免税。(9)自主发展文化教育的权利。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可以自主地发展民族教育,扫除文盲,举办各类学校,决定本地方的教育规划、学校的设置、学制、办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用语和招生办法;可以为少数民族牧区和经济困难、居住分散的少数民族山区,设立寄宿为主和助学金为主的公办民族小学和民族中学。同时,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应该自主地发展具有民族形式和民族特点的文化艺术,积极推进本地方的科学、卫生、体育等事业的发展。此外,民族自治地方可以同其他地方,包括国外,开展教育、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卫生、体育等方面的交流和协作。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十九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第二十一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执行职务的时候,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的规定,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语言文字;同时使用几种通用的语言文字执行职务的,可以以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语言文字为主。第二十四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照国家的军事制度和当地的实际需要,经国务院批准,可以组织本地方维护社会治安的公安部队。第二十六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坚持社会主义原则的前提下,根据法律规定和本地方经济发展的特点,合理调整生产关系和经济结构,努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鼓励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2023-09-13 22:36:151

为什么要设立自治区?

自治区的设置是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行使主权的地方行政区域,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受中央人民政府管辖。与国家的关系是地方与中央的关系,不具有独立主权的性质,它们的实施都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祖国和平统一,有利于巩固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这种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由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的地方事务。民族自治区享有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规定的民族自治权,这种制度被称之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民族团结的基石。扩展资料:我国的自治区1、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大草原的自然区域也并非仅限于内蒙古自治区内。从自然区域来看,内蒙古大草原在中国北方的延伸很广,就如同蒙古族的分布一样。内蒙古大草原,鲜碧如画,一望无际,尤其是以北部海拉尔为中心的大兴安岭西麓林缘草甸草场,更是中国最佳的天然牧场之一。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位于中国西北部。东部、南部与甘肃省、青海省、西藏自治区相邻,西南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等国接壤。面积166万平方千米。约占中国土地面积的1/6,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区。3、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年建立自治区,至1965年名称定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自治区,首府南宁市。其位于华南地区西部,南濒北部湾,与越南接壤。广西有全中国最多的少数民族人口,语言使用粤语、桂柳话、壮语、客家语、平话等及各种本地少数民族语言。4、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夏全称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是我国五大自治区之一。首府银川。处在中国西部的黄河上游地区。宁夏东邻陕西省,西部、北部接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与甘肃省相连。自古以来就是内接中原,西通西域,北连大漠,各民族南来北往频繁的地区。5、西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南方向,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环境优美。有许多名胜古迹坐落在此。
2023-09-13 22:36:251

自治区是怎么自治的?

自治,就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由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地方事务.民族自治区享有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规定的民族自治权,这种制度称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自治区是一种行政区划名称。在我国成立初期对民族自治地方统称为自治区;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分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自治旗)三级。自治区的行政地位相当于省,为中国最高一级行政区——省级行政区。截止到2007年底,中国共计有5个自治区。 自治区的设置是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行使主权的地方行政区域,是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受中央人民政府管辖,与国家的关系是地方与中央的关系,不具有独立主权的性质,它们的实施都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祖国和平统一,有利于巩固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2023-09-13 22:36:441

自治权由谁行使

法律分析: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机关依照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执行职务的时候,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的规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 第三条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机关除行使本法规定的职权外,同时依照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第二十一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执行职务的时候,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的规定,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语言文字;同时使用几种通用的语言文字执行职务的,可以以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语言文字为主。
2023-09-13 22:36:521

中国有哪五个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就这些,行吗/
2023-09-13 22:37:1413

居民自治的内容是什么

社区居民自治,是社区居民在社区内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现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按照社区居民“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情”、“大家的事情大家办”的原则,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共同解决社区内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方面的问题,共同创造美好幸福生活。居民自治是城市基层管理中很重要的环节。可以说,只有居民主动参与并管理好自己的事情,作为城市管理重要平台的社区才有可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这里面,要澄清一个概念,就是有一种提法叫“社区自治”,从严格意义上讲,称作社区居民自治是比较规范的。社区作为一个小社会,构成的要素是多元的,除了居民之外,还有商店、学校、国有企业乃至机关等各种单位。很显然,社区包含的要素远远大于居民的范围。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第二条 居民委员会的任务如下:(一)办理有关居民的公共福利事项;(二)向当地人民委员会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反映居民的意见和要求;(三)动员居民响应政府号召并遵守法律;(四)领导群众性的治安保卫工作;(五)调解居民间的纠纷。第七条 市、市辖区的人民委员会的工作部门和其他机关,如果必须向居民委员会或者它的工作委员会布置任务,应当经市、市辖区的人民委员会批准统一布置。市、市辖区的人民委员会的工作部门,可以对居民委员会有关的工作委员会进行业务指导。第五条 机关、学校和较大的企业等单位,一般地不参加居民委员会,但应当派代表参加居民委员会所召集的与它们有关的会议,并且遵守居民委员会有关居民公共利益的决议和公约。企业职工集中居住的职工住宅区和较大的集体宿舍,应当在市辖区、不设区的市的人民委员会或者它的派出机关的统一指导下设立居民委员会,或者由工会组织的职工家属委员会兼任居民委员会的工作。
2023-09-13 22:39:231

有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例子

隋唐时期完成了新的大一统局面,鉴于前朝的经验,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就更加严格了。羁縻制度在这个时期才真正算得上是作为一个制度而存在。《册府元龟》中记载:“画野分疆,山川限其内外,遐荒绝域,刑政殊于函夏。是以昔王御宇,怀柔远人,义在羁縻,无取臣属,朕祇应宝图,抚临四极,悦近来远,追革前弊,要荒蕃服,宜与和亲。”说明这个时期对某些疆域的治理依然不同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形式,碍于当地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特征。可以实施不一样的刑罚制度,并且通过和亲的方式来增进民族之间的联系。羁縻制度下的少数民族聚居之地被称为羁縻州、羁縻县、羁縻峒等,还是由原来的贵族进行直接的区域管理,并且定期朝贡。扩展资料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的组成和工作,根据宪法和法律,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或者单行条例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都是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的国家行政机关,都服从国务院。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实行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负责制,分别主持本级人民政府的工作。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023-09-13 22:39:331

民族自决权与民族区域自治地区的自治权的区别主要是什么?

民族自决权:是指各民族有根据自己的选择确定本国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自由。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包括: 1、民族立法权; 2、变通执行权; 3、财政经济自主权; 4、文化、语言文字自主权; 5、组织公安部队权; 6、少数民族干部具有任用优先权。前者,属于选择;后者,属于管理。
2023-09-13 22:39:511

民族自治地方的基本形式有什么?

民族自治地方的基本形式有: (1)以一个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 (2)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民族自治地方:是建立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具有自治权利和地位的地方行政单位。主要有4种类型:以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为主建立的自治地方;以一个大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为主,并包括一个或几个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建立的自治地方;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的自治地方;在某些汉族人口占大多数的地方也可以以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为主建立自治地方。根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民族自治地方拥有广泛的自治权。一是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都有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主任或者副主任;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全部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二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并可以依照当地民族的特点,依法对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截至2011年8月底,民族自治地方共制定现行有效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780多部。三是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中华人民共和国55个少数民族中,53个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共使用72种语言;29个少数民族有本民族的文字。中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确立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中国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发展要求,保障各少数民族依法自主管理本民族事务,民主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平等享有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权利,维护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2023-09-13 22:40:004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包括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自治机关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是民族自治地方的国家权力机关。由本行政区域内的各族人民依法选举的代表组成。自治区、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出,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政府,是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是本级民族自治地方的地方国家行政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2023-09-13 22:40:551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是国家统一下的自治对吗

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含义及特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物。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一项政治制度,也是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里,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
2023-09-13 22:41:201

自治权主要包括

法律分析:1、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2、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有不适合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自治机关报经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可以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3、自治机关在执行职务时,可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语言文字。4、自行培养各级干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等专业人才。5、经国务院批准,可以组织本地方维护社会治安的公安部队。6、自主安排和管理地方性的经济建设事业;制定本地方的经济建设方针、政策和计划。7、合理调整生产关系,改革经济管理体制。8、对可以由本地方开发的自然资源,优先合理开发使用。9、自主安排本地方基本建设项目,管理隶属于本地方的企业、事业单位。10、经国务院批准,可以开辟对外贸易口岸,开放边境贸易,在外汇留成等方面享受国家优待。11、自主安排地方财政收支,确定各项开支标准。12、实行减税或免税。13、决定本地方教育规则、学校设置、办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用语和招生办法。14、自主发展民族教育和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现代医药和民族传统医药,开展民族体育活动等。15、企业、事业单位要优先招收少数民族人员。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第十九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
2023-09-13 22:42:031

民族自治地方有几个

截至2020年,民族自治地方有155个。截至2020年,中国共建立了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其中包括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在55个少数民族中,有44个建立了自治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1%。民族自治地方主要包括4种情形:1、以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为主建立的自治地方。2、以一个大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为主,并包括一个或几个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建立的自治地方。3、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的自治地方。4、在某些汉族人口占大多数的地方也可以以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为主建立自治地方。
2023-09-13 22:42:211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享有哪些自治权?

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享有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权力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 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 保持或者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 自主安排、管理、发展经济建设事业 自主发展教育、科技、文化等社会事业
2023-09-13 22:42:343

自治区有什么特权?

自治区享有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规定的民族自治权,这种制度称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自治区的设置是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行使主权的地方行政区域,是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受中央人民政府管辖,与国家的关系是地方与中央的关系,不具有独立主权的性质,它们的实施都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祖国和平统一,有利于巩固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简介: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由少数民族人民自己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地方事务.民族自治区享有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规定的民族自治权,这种制度称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自治区的设置是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行使主权的地方行政区域,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受中央人民政府管辖,与国家的关系是地方与中央的关系,不具有独立主权的性质,它们的实施都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祖国和平统一,有利于巩固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截止到2013年,中国共计有5个自治区。这种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由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的地方事务.民族自治区享有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规定的民族自治权,这种制度被称之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民族团结的基石。
2023-09-13 22:42:521

自治区是自己管理吗

自治区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由少数民族人民自己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地方事务。
2023-09-13 22:43: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