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名词解释专访

2023-10-09 09:18:08
共1条回复
nicehost
专访是记者请新闻人物就专门性的问题进行解答的一种方式,是记者带着目的对有关人士进行专门的采访,经常是一种以特别强调的方式获取独家新闻的手段。是以记者同人物的谈话为主取得直接材料并穿插背景材料而成的一种特殊通讯。它比一般报道要详细而生动。专访中少不了采访对象、记者两个因素。专访的特点在一个"专"字,重点是一个访。
补充
类别:人物专访、事件专访、问题专访、风貌专访。
三要素:人物,现场,记者
叙述:主要以第一人称写作
人物专访既强调新闻性、政治性又要强调其可读性。相对于其它新闻形式,人物专访可读性具有亲和力。因此,为受众所喜闻乐见。
人物专访难写在于人们对其要求和关注程度高。人物专访难写在于如何不流于平淡、所写人物有鲜明特点。如果读者看完后能记住这个人物,并与其他人物区分开来,这就可以说是一篇成功的人物专访。而鲜明的人物、典型的事例,生动的细节都取决于采访的成功与否。记者与被采访者的交谈沟通是最重要的一个途径。采得好采得细,对人物就有较为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就能够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发现人物的闪光点和与众不同之处,才能更加准确地提炼主题,让读者想看、爱看,觉得可信、可亲、可学。采访失败,就是再精心运作,也写不好。采访的好坏,记者提问的技巧尤为重要,问题提得好、提得准有助于打开采访对象的话匣子。

相关推荐

如何做人物专访

一、搜集人物背景资料 采访前做好准备工作,如果你的采访对象是某知名人士,你首先要从网上或期刊杂志上阅读有关他的报道,从中捕捉信息,别人写过的内容就不要重复去采访,而是另辟话题; 二、电话预约,确定采访时间及地点 对采访对象有了大致了解后,你就要开始电话预约,道明自己的身份和采访目的,并询问对方何时有空; 三、列好采访提纲 尽可能多地罗列采访提纲,将罗列好的提纲分门别类,使问题与问题之间产生严密的逻辑性; 四、做好采访记录 准备一支录音笔,可以让你成为一个认真的聆听者,全程采访中,你只需三言两语记下关键词; 五、拟好写作提纲 根据采访内容,列出写作提纲,如果有某些内容还需展开,可再次打电话,向对方询问; 六、将采访稿发给采访对象过目 定稿之前,一定要将采访稿发给采访对象过目,这体现了你对采访对象的尊重; 七、将刊载物赠与采访对象 文章刊载后,要赠与采访对象几本,以便其阅读、收藏。
2023-09-14 01:17:331

优秀大学生人物专访

优秀大学生人物专访范文   优秀大学生人物专访范文,知识就是力量,我们平时在阅读中能学到很多日常生活中难以接触到的知识,一些人物专访的文章能让我们从他人身上学到很多东西。下面我就为大家推荐优秀大学生人物专访范文。   优秀大学生人物专访1    谢秉瑞:做自己喜欢的事   人物档案:谢秉瑞,中共党员,2007届省级优秀毕业生。曾任学院学生会主席、学院科技创新中心主任、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名誉顾问等职务,多次获得校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和“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等荣誉称号,曾获“校庆50周年海报设计大赛金奖”。   “十佳大学生”谢秉瑞,是个自信阳光的大男生。头顶着各种荣誉的光环,谢秉瑞笑言自己其实更享受评比的过程,因为那是一个能够让你在竞争中不断进步、完善自我的好机会,一个收获友谊的好机会。而这些,正是他喜欢的。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谢秉瑞一直坚持一个原则:做自己喜欢的事。   谢秉瑞选择做学生工作,是出于对学生工作的喜爱,因为他觉得学生工作不仅可以服务他人,也可以锻炼自己。凭着一颗热爱的心,两年多的时间,谢秉瑞做出了许多成绩,也获得了很多荣誉。对于自己的成功,谢秉瑞坦言,仅仅喜欢是远远不够的,更要本着一颗负责任的心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工作中谢秉瑞很注重观察和思考,不断地探索更合适的工作方法。他常把自己比作是一个向心力,他说他要做的就是找好自己的那个中心位置,然后把团队的力量由中心向四周发散开去,呈较大的辐射状。他认为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合作与信任,这样的团队办事才会有率。当团队内部产生矛盾时,他总是先反省自己,主动与大家沟通。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使他获得了团队的尊重与信任。   做自己喜欢的事,谢秉瑞不仅在自己的大学生涯中身体力行之,毕业选工作也是如此。他放弃了一份令许多人羡慕不已的事业单位的稳定工作,选择了到一家的电视广告公司做制片人。他说,他喜欢挑战自己,“征服”不同的人,这样才有成就感。他以后还想自己创业,一份属于自己的.精彩。    回顾和总结自己的大学生活,谢秉瑞提到的比较多的一个词汇是“负责”。   短短三年的大学生涯,只是忙于学习已经让人觉得时间的紧迫,还要应付那么多的学生工作。对此,谢秉瑞却处理得游刃有余,不仅学生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学习上也多次获得校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说起自己的秘诀,谢秉瑞笑称:无它,负责而已。负责任地学习,负责任地工作。因为有了一颗负责任的心,学习的时候就能心无旁骛认真学习,工作的时候就能用心努力工作,这样效率自然也就大大提高了。   成功的人生是需要规划的,谢秉瑞却说,大学三年他并没有刻意进行过规划,如果一定要说出点什么的话,那还是“负责”。谢秉瑞深知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所以他要求自己每天都要做好准备,每天都要对自己负责,充实地过好每一天,这样在机会来临的时候就能从容地把握机会。   本着一颗负责任的心去做自己喜欢的事,这是谢秉瑞的原则和坚持;怀着一颗平常心去做自信的自己,这是谢秉瑞的希望和追求。谢秉瑞相信,自己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就一定能够做到。   优秀大学生人物专访2   初见鹏飞,给人的感觉除了阳光帅气,更多的是言谈举止之间的淡定与从容。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希望做一个有情怀的材料科学学子,立志用所学做一个对人类、对社会有担当的普通人。“国有难而当仁不让,在陋巷而不改其志!”是他的座右铭。    人物名片   张鹏飞,2016级材料类全英创新班学生,大一参加SRP,研究锂电池体系。后来做过关于自愈合弹性体体系的合成研究。大三上学期参加了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期访学项目。专业方向高分子(polymer),立志出国读PhD。    科研志向:立志从事高分子环保方面的研究 做一个有理想的年轻科学家   谈到自己的专业、自己的人生志向,他禁不住神采飞扬。“我想以后从事的专业方向是高分子(polymer),说到高分子,最常见的是塑料,橡胶,纤维,当然最大的问题是环保问题。”   鹏飞曾经看过一些关于人与自然的纪录片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如今的志向也是源自于此。现在的海洋垃圾几乎都是在自然界中难以降解的塑料制品,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搁浅而死的鲸鱼,在其肚子里发现有近半吨的塑料袋;窒息而死的海豹的头上死死地套着塑料袋等....此类事件每天都在海洋里上演。我们在提升人类自身生活水平的同时万万不可忘了同处于一个生态圈下的海洋生物,他们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部分。开发并且商业化能够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在鹏飞看来是一件神圣的事情,如果连科研人员都不去关注自然,爱护地球,即便是发再多的顶刊又有何用。   “我自己想发展的方向是可生物降解的材料,包括自修复材料,因为这可以极大提高材料的寿命,从而减少垃圾的产生。”   张鹏飞追求的不仅仅是做一个有理想的科学家,还是一个有责任感的改革家。   在材料的功能上,张鹏飞更偏向于柔性电子材料以及可穿戴式设备(如电子皮肤(e-skin),纳米摩擦发电机(TENG)的研究和探索。这是当前的科研热点,也源于他的个人兴趣以及对未来数十年的判断。    专业认知:源于挚爱 源于一如既往的坚持   在介绍自己的专业时鹏飞颇有些骄傲:“我很喜欢自己的专业,材料学院-先进材料国际化示范学院2016级材料类全英创新班,是不是很长、很酷的感觉,其实就是简称16材创”。   他对材料的热爱由来已久,高考择校选专业的时候都是奔着材料去的,“当初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六个志愿前四个都是跟材料相关的,但选专业前其实没什么太多的了解,主要还是高中的时候化学学得还可以,市一模的时候化学考过全市第一,化学竞赛也是小奖不断,最后自然而然地选择了化学相关专业。而且华工材料又那么强,于是就选择材创为第一志愿第一专业,最后也顺理成章地被录取到了华工材院。”张鹏飞在入学前深入做过一些对专业和学院的调查,“当时查到华工材院一共9名院士(含双聘),师资力量非常强大,而且我们是第一届全英材创,属于示范学院,倍有成就感和自豪感。”鹏飞在入学之后对于示范学院的教学模式也有很大的感触“示范学院和其他专业班级最大的表面区别肯定就是全英授课,而且大量采用外教教学。后来去Berkeley交流的时候才发现,示范学院和国外的教育方式非常接近,在国内也体验到这种教育相当不容易。然后创新班还有很多福利,如奖学金、科研实习和出国机会等。”    永远的文艺青年:情怀与担当 初心不改   鹏飞对材料学科的热爱和执着并不妨碍他发展多种才艺和爱好。他能弹得一手好吉他,虽然很久没练了,但是只要一拿起吉他,弹出来的曲调依然是那么流畅,那么动听。   在进入大学后,他就沉浸在大学的校园氛围里,大一大二时经常参与艺术分团和校史队,但在大二竞选上了班长之后,参加社团活动的次数就逐渐减少了。   除了爱好音乐、热衷于社团活动,鹏飞在学术上也涉猎广泛,比如管理学、金融学,最近还在学习关于CS的一些知识,如数据分析、金融建模以及数据可视化等。   鹏飞还热衷参加各类比赛,“曾经参加了一次物理学术竞赛拿了全校第三。后来有个全国物理学术竞赛,当时挺想去的,但暑假留校做实验没参加。再后来参加了全美数学建模大赛,很菜,体验一下就不提了。”   对于过去的两年,张鹏飞总结道,“大一当过学习委员;大二当过班长。学习第一,其他的都先靠边站”。    海外游学经历 加深人生理想信念   谈起去美国加州大学做交流生的经历,张鹏飞说“真是收获颇多”。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是加州大学系统的第一所学校,也是唯一一所可以自称Cal的学校,是北美首屈一指的公立大学。体验了北美名校的本科生教育,体验了一把留学生活,也在美国看了几场电影,看了歌剧,买菜做饭,自驾旅游,通宵学习等。鹏飞不仅收获了知识和友情,也收获了生活技能和语言技能。   “伯克利的短短4、5个月,是我人生浓墨重彩的一笔。”他说,“这几年的大学生活感觉自己长大了不少,成熟了不少。有自己的思考,懂得取舍。有所爱,有所不爱。建立了一套科学的思维。也见识到了不少不一样的人。对专业的思考更深刻了一些,对物质和感情的认识也有不一样的收获。懂得了情怀和社会责任在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性,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今后的人生打算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多走出去看看,多见识一些人,多接触一些没做过的事”是鹏飞坚持的人生理念。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树立舍我其谁的自信心,不断地总结过去和积累经验。凡事做到未雨绸缪,做好人生规划,树立目标,积极做好自己未来一年,三年,毕业后,乃至10年之后的大规划。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当下“如临深渊,如履薄冰。Stay foolish, stay hungry.”他在谈到自己的人生规划时,眼睛里闪烁的是熠熠光彩。
2023-09-14 01:17:421

人物专访稿范文

人物专访稿范文   人物专访稿范文,生活中或者是职场上的时候,很经常都是需要写文章的,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下面看看人物专访稿范文。   人物专访稿范文1   授人玫瑰,手留余香。姚富渝同学,这个刚满二十岁的年轻小伙,怀抱着对社会的一片热枕,在年轻的岁月里,毅然决然的投身于应用心理学专业,这一选择就是一段又一段峥嵘的记忆。   无数次参加莞城心理志愿者活动,为幼儿园的小朋友带去欢乐,为养老院的老人送去温暖,为路上的行人习来暖暖的春风。   这就是他,一个在心理专业不被理解的时候仍然无悔于自己选择的青年人。在今年新春到来之际,我们有幸采访到了姚富渝同学。   记者(以下简称记):首先,我十分感谢姚富渝同学可以在喜迎新春之际,仍然抽出时间,来接受我们的采访。据我们了解,心理学专业在国内还很年轻,我们很好奇,是什么原因导致您选择学习这个专业呢?   姚富渝同学(以下简称姚):我从小就想要帮到很多人,我觉得能够把自己回报给社会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而且,现代社会压力很大,由于工作繁忙的缘故,老年人被迫住进了养老院,小朋友也只得每天呆在托儿所里,终日工作的中年人还有青年人,生活的压力使得他们有很多的心理问题,揭开困惑,帮助各个阶层的人使得我更加开心,活在幸福当中,给我带来满足感。   记:您经过努力考上了理想的专业,在这一年多的学习过程中,您认为心理学和你最开始设想的有什么偏差?   姚:我在参加专业课程的学习之前,对于心理学更多的是觉得自己仍然是很迷茫,觉得心理学的操作基本上是全凭经验的,以胡子长短论英雄,接触的案例多了,自然就会熟络的多,因此一度觉得心理压力很大,觉得责任重大。   但在一年多之后,才逐渐觉得,我以前的想法是不对的,起码是不准确的,心理学是建立在成熟而健全的科学体系上的,它讲求着科学的一般规律性和客观严谨性。心理学甚至有很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早期思想哲学,有一部分还沿用至今。   后面还出现了许多富有科学性的心理学思想,如冯特的实验心理学,强调了心理学的科学性,引发了心理学的革命,还有格式塔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等。这些内容的学习都丰富了我的眼界,开拓了我的视野,让我更加坚定了要在这条道路上走下去的信心。   记:听了您讲了这么多有关心理学的具体内容,我也觉得很有兴趣,我很想问您的是,您对以后的心理学人生是如何规划的?   姚:我觉得心理学是是我感兴趣的学科,我想要在今后的几年里趁年轻静下心来做与心理学有关的事情,这也意味着我人生的完满。首先要做的就是准备参加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考试的相关工作,稳打稳扎几年,以便更多的了解这个学科,   其次我还要通过国家心理咨询师的等级考试。我想要成为一名出色的心理咨询师,实现我最开始的人生理想,有爱,也有快乐。   采访结束了,但姚富渝同学那坚定的信念和对理想的执着还深深的印刻在我的脑海当中,回想起他在采访过程中时而执着的声音,不需要更多的话语,我想我已理解了他对梦想的诠释,愿姚富渝同学可以在新的一年里,人生的道路越走越宽,成为他梦想中的想要成为的人。   人物专访稿范文2    微笑“医”路心灵羁绊———09级临床医学李燕良访谈实录   活跃在临床医学,微笑着应对一切。她不仅仅在感情上收获了满满的幸福,也在学生会历练了不一样的成长,更是在学习上取得了傲人的成绩。从不以名次为目的的她,成绩却持续年年专业最高的记录,在人才辈出的临床医学,她是如何做到如此,你,难道就不好奇么?    “情”伴一生——“生活的笑声来至于他们的鼓励和陪伴”   第一次见到李燕良的时候,就被她脸上那个灿烂的笑容所深深地感染了,临床专业的学习很累很辛苦,但是她却能笑着应对这一切的压力,这一切都被她归结于自己身边的“情”。当我们问道她在临床专业有没有感觉自己在哪方面比较有优势的时候,   李燕良很自然地脱口而出,“我有一个好男朋友啊!而且还有我那几个闺蜜呢!”她回忆起自己在刚刚转入这一临床专业的时候,心里对繁重的课业还是有一点抵触情绪的,再加上临床专业知识的不断深入,   李燕良也和班上的同学一样慢慢地在心底里感到很压抑,最后在一天,积压了许久的情绪爆发了。“那天晚上感觉整个人都快不行了,郁闷到快哭的感觉,然后就打了电话给导师。”果然,作为医学学者的过来人,   老师很能理解这种感受,推荐她休个假,出去放松一下。于是她就和男朋友出去玩了两天:喝喝早茶,放下风筝,到海岸城看下电影李燕良告诉我们:“休息了两天之后,感觉课业比别人落下一些,   顿时有了学习的动力,郁闷的情绪也一扫而空。”就这样,完美的感情和亲密无间的友情,就像给她的生活打了一针强心针似的,就算再迷茫也找得到出口,就算再累心里也能笑开了花。在场的我们,也都深深地被她这种用心的心态所感动    制胜的秘诀——“正确的方法与合理的时间安排”   感情的羁绊给了李燕良许多精神上的鼓励,让她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来应对生活。但是,成长的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尤其是在学业压力极大的临床医学专业,单有一个好的心态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又向李燕良请教起她学习的秘诀。“做个计划和合理安排时间,这个是王道!”她这样说道,“当然,正确的学习方法也很重要。”   从物理学院转过来的李燕良,十分擅长理解记忆,但临床专业却有超多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对此,她找到了自己应对的方法,“我会把他们编成顺口溜,方便自己记忆。”李燕良告诉我们,学习不就应以名次为目的,觉得自己努力了才是最好最开心的。   她并没有因为学业的压力就把所有时间都拿来泡在图书馆,李燕良觉得忙与不忙,都是取决于自己的安排。“比如我有一天的时间学习,我就能够稍微放松一点,不必追得太紧,如果我只有两个小时学习,就要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她这样举例到。而李燕良每学期都年级第一的成绩也证明了,这种想真正为自己而努力的心态,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与李燕良聊起这些的时候,她总是传递给我们这样一条信息:学习虽然没有捷径,但是如果找到正确的"方法,并能合理地安排时间,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小志—大志”的目标——“被需要的感觉是我无悔的选取!”   在谈到为什么选取读医学的时候,李燕良很深情地和我们提起她自己的一段经历:一次在医院见习,看到病人生病的时候,那双忧郁的眼睛充满了对医生的信任,当时整个人都被震撼了。她说:“那是一种无条件的肯定,那是一种被需要的感觉,相信医生会为自己除去病痛,就是这种感觉坚定了我要成为一个医学者的信念和职责。”   另外一次,在慰问器官捐献者的家属的时候,她也深深地被家属那种无私回报社会的精神所打动,她激动地对我们说:“他们把自己挚爱的亲人献给了医学,期望的医学者能很好地回报社会,这是人间多么伟大的情意啊!”“除人类之病痛是万万个医学者的神圣的职责,也是我毕生的追求。”   在谈论到她自己的人生目标时,李燕良笑着对我们说:“虽然学医很辛苦很累,慢慢医学路也很长恨长,但是我没有后悔过自己选取了读医学这条道路。”她表示自己本科结业后会选取继续读研,毕业以后打算先在医院里当几年的医生,如果无法继续从事医务工作还可能选取考公务员和当教师。一切会随着时间,状况的不同而做出相应的调整。   在整个采访的过程中,李燕良总是持续着面带微笑,其实看似传说般的李燕良也是很平凡的,也有过对前路的迷茫,但所不同的是,她教会了我们无论是在什么时候,什么状况都要微笑着应对生活,学会感恩身边的朋友,还有学会调节情绪。   生活的轨道源之于个人的选取与追求,我们没必要全程copy别人的意见和生活习惯,但我们就应学会了解别人并且学习其优点。给生活一点阳光,给自己一个微笑,或许下一秒你就是命运的宠儿!   人物专访稿范文3   丹桂飘香,荷花满塘,又是一年迎新时。9月7日上午7时,学校迎新工作正式启动。一张张热情的笑脸,一句句亲切的问候,一项项贴心的服务,欢迎着来自祖国各地的莘莘学子。   在火车站、汽车站设立的接待点,每一趟车一到站,新生和家长一下车,众多的迎新志愿者马上微笑着迎上去:“你好”,“欢迎来到学校”,并“抢”下新生和家长手中沉重的行李。李新华书记早早的到达火车站安排工作,亲力亲为的工作态度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迎新工作如火如荼,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校团委学生会的学长学姐们给不厌其烦地新生、家长回答着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不少校团委学生会的学长学姐主动帮着拎行李,一路谈笑风生。新生细声地叫着“学长学姐”,老生们也开心地介绍这介绍那。人头攒动,秩序井然。   校团委学生会的学长学姐们的热情周到的服务很快消除了新生们初来乍到的陌生感。一位办理完报到手续的新生说:“从一下火车站,热心的学长学姐就陪着我搬行李、领物品,给了我一种从未有过的亲切感。” 一位北方的家长表示,一开始担心小孩适应不了南方的生活,但是优美的环境、学姐们那热情的服务打消了顾虑,对小孩以后的大学学习生活充满期待。   今天上午整个的迎新工作总体情况较好,出现了新生集中报到的一个小高潮。省内新生报到率比较高,新生和家长对迎新工作普遍感到满意。
2023-09-14 01:17:501

人物专访地点一般在哪

专访地点通常会安排在企业办公点。一般专访的地点应该选择比较私密、安静、整洁、舒适的地方,同时要交通方便,不要过于偏远。
2023-09-14 01:17:582

人物专访稿子怎么写

人物专访稿子怎么写方法如下:专访,顾问思义,就是专题采访,是记者公开出场,对群众最关心、最感兴趣的新闻人物或新闻事件,进行专题访问的一种报道形式,常见的有人物专访、问题专访、事件专访等,属通讯范围畴的一种新闻文体。专访的写作要求主题突出,立场鲜明。有现场气氛和感情色彩。同时还要注意;写好场景人物。新闻专访都要涉及到场景和人物。描写场景或人物,都要紧紧围绕主题进行,要恰到好处地取舍,浓谈得体地着墨,不要把那些缺乏典型性和缺乏个性的素材塞进专访中去。专访意义记者要尽力把受众带入现场,和记者一起感受领略访问对象和现场氛围。这样,会使人感到更亲切、更逼真、更生动、更具可读性。中访人物专访属于记叙文范围,是一种类似小报告文学的新闻形式。近几年来,报刊上经常刊登这类文章,很受读者的喜爱。不仅是记者,许多文学爱好者也常把写人物专访作为社会实践和练笔的机会。专访时间要精确到几月几日几时几分,需要注意的是最好不要选择一天之中过早或过晚的时间段。专访的地点应该选择比较私密、安静、整洁、舒适的地方,同时要交通方便,不要过于偏远。
2023-09-14 01:18:071

人物专访是专门写一个人吗?

一般是的。要提前查到有关他的背景资料,越详细越好,对他有个具体的了解,有条件的话,找认识他的人了解一下。采访时有针对性地提问题,不要完泛,最好基于他的重大经历和特殊故事。写的时候可以写成人物对话的形式,也可以写成专门的稿子,分成一个个小标题比较清晰。
2023-09-14 01:18:292

怎样进行人物专访(所要采访的问题,注意事项,原则和技巧分别是什么)

人物专访的提问技巧- -人物专访,是记者请新闻人物就专门性的问题进行解答的一种方式,是记者带着目的对有关人士进行专门的采访。是以记者同人物的谈话为主取得直接材料并穿插背景材料而成的一种特殊通讯。它比一般报道要详细而生动。专访中少不了采访对象、记者两个因素。专访的特点在一个"专"字,重点是一个访。人物专访既强调新闻性、政治性又要强调其可读性。相对于其它新闻形式,人物专访可读性具有亲和力。因此,为受众所喜闻乐见。人物专访难写在于人们对其要求和关注程度高。人物专访难写在于如何不流于平淡、所写人物有鲜明特点。如果读者看完后能记住这个人物,并与其他人物区分开来,这就可以说是一篇成功的人物专访。而鲜明的人物、典型的事例,生动的细节都取决于采访的成功与否。记者与被采访者的交谈沟通是最重要的一个途径。采得好采得细,对人物就有较为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就能够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发现人物的闪光点和与众不同之处,才能更加准确地提炼主题,让读者想看、爱看,觉得可信、可亲、可学。采访失败,就是再精心运作,也写不好。采访的好坏,记者提问的技巧尤为重要,问题提得好、提得准有助于打开采访对象的话匣子。笔者认为目前记者在提问中容易出现以下几点不足:一是提问过大过空,让被采访者不知如何回答。一些记者采访还是喜欢"你有什么感想"等"老三问"套话。二是记者口头表达能力差,提问不能简明扼要。问话让采访对象不得要领,一些记者轻问重写,提问辞不达意,他们往往笔头功夫过硬,嘴上功夫不行,在认识上还有偏见:认为注重口才是讲花架子,不务实。笔者经常能看到一些记者提问,说了好多话绕不到主题上,如问一个农民企业家,下一步的打算,是否有意于资助农村教育。说来说去,不仅把被采访者说糊涂了,连记者自己也不明白说了什么。三是记者的采访态度不端正,也有学识有限。有的记者提问时信口开河,对对方回答不理解,使对方在心理上产生反感,从而与记者拉开了心理距离。这些都在无形中影响了采访对象的谈话情趣。被采访对象容易出现下面几种情况:一、主观上是配合采访的,但却由于紧张或激动总是开不了口。来自基层的农牧民、工人容易出现这种现象。二、消极应付采访。虽然开了口,却总是偏离主题,或有意识地回避记者某些敏感问题。三是采访对象牵引着记者跑,被采访者信马由缰,一泻千里地讲下去,记者不能控制局面,采访费了不少时间,看似记了一大堆,要用的却不多,既费时又费力。针对以上一些不足和问题,笔者依据自己肤浅的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同行探讨。 一、事先围绕主题设计一些重要问题。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要确立主题,围绕主题事先精心设计几个问题。一些问题可以现场发挥,但关键的问题一定要做准备。记者在采访前主题明确既可保证采访有的放矢,也能减少时间浪费。记者必须要有几个直奔主题的问题,事先要有充分的估计,不打无准备之战。有些口才不太好的记者,用这种方法,效果更好。一是可以做到心中有底,临阵不会慌乱。二是也可以事先练习问话。几个问题其实也就是采访的大纲和思路。有助于记者控制局面,把采访者引到主题上来。笔者在采访一个商界女强人时,这个女企业家见多识广,表现欲望很强,话很多却总跑题。笔者事先设计的几个问题就用上了,一跑题,就用一个问题把她问回来。二、用内行话提问。行家伸伸手,就知有没有。记者张嘴一问,被采访者就能听出来,你对他的事情了解不了解,你对他的工作认识程度有多高。记者问外行话,很难获得被采访者的认同,也就无从深谈,记者也就难以探寻到被采访者的内心世界。记者要与采访对象交朋友,触及他最敏感的神经,探索其心灵。最容易找的共同语言就是采访对象的行业话题。这对于采访性格内向、腼腆、有胆怯心理、不易开口的采访对象有效果。记者可以提问一些他所熟悉的话题来引导他开口,最简单就是和农民谈他的庄稼施了什么肥;和牧民谈产了几只冬羔;和司机谈车的型号性能。当然千万不能不懂装懂,冒充内行。如记者采访下岗再就业典型,采访对象是做针织品的。笔者以前曾长期采访纺织行业,对针织较为了解,采访时顺口说出氨纶、细螺纹针、圆形织机等专业用词,让采访对象很惊喜。她认为对她的行业很看重,无形中缩小了心理距离。这次的采访用了8个小时,采访对象把想说的不想说的都说了出来,情况掌握得细、全,通讯写出来就真、有感染力。三、提问轻松话题,安定采访对象情绪。对一些由于激动或紧张不能很快进入状态的采访对象,为了让他们情绪安定下来,记者可以先谈与主题无关而又轻松的话题。通过轻松话题让对方放松情绪,尽快缩短两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一盆花、一段经历,对一个问题的看法,或对方的兴趣爱好都可以成为提问的话题。笔者在采访中常采用这种方法。有次采访一位英勇牺牲的警察妻子,警嫂心情总平静不下来,笔者就问有关他们女儿的事情,从年龄问到女儿对父亲的死如何说的、如何想的。然后就引到了采访的主线上来。在采访残疾音乐家方放(国际大奖获得者)时,他因为反感采访,加之紧张,采访无法进行。笔者就问古典吉它与民谣吉它的不同等他所熟悉的问题,使他放松。四、对回避采访的,以提问对方感兴趣的问题,诱导其配合采访。用老话说,采访也是功夫在诗外。丰富的知识的确有助于采访。笔者在采访一个锐意改革的全国先进法院院长时,院长怕宣传自己影响不好,笔者事先了解被采访者古文造诣很深,对法家思想和军事很有研究,就问他对韩非子、荀子、商鞅和《吕氏春秋》的评价,通过对商鞅"轻罪重判重罪不将至也"的看法,自然而然他就谈到了他进行的改革。采访进行下去了,并改变了采访对象的态度。原只限半个小时的采访时间,不知不觉延长到五个小时。五、在提问时兼顾双方,问受众想知道的问题。记者在采访人物之前总要认真思考。要站在读者的角度想,想读者想知道这个人物的什么,会对他的哪些感兴趣。只有心中想着读者,读者才会喜欢看你写的文章。同样,也要站在采访对象角度考虑:他想要告诉读者些什么,他有什么好的经验和闪光的东西对读者有启迪。只有两方面都想到了,记者提的问题才会让双方都感兴趣。还要注意保护采访对象的隐私,不要问粗俗、猎奇与主题无关的问题。六、记者提问态度要真诚、客观、不带个人倾向。不要提有提示作用的问题,以免诱导或限制对方的回答。提问多用探讨式、商量式而不要用生硬的、审判的口气。提问方式根据不同对象采用正问、反问、引导、激将等。记者与采访对象打交道要时刻记着贫贱不欺、富贵不媚,提问语气要平和,话语要真诚,不能有训斥、嘲笑的成分。七、提问要开门见山,提问语要简明扼要,易听易懂。提问语要用开放式的,多用怎么样、什么、如何等字眼,给对方以广阔的回答空间。不要像法官审判一样问:"是,还是不是。"提问语要注意具体,可把大问题分成几个小问题。比如问一个农民:"你知道怎样维护消费者利益吗?"就可以分成:"你周围的人买过假冒伪劣的东西吗?""买了怎么办的?到哪去找?找谁?"八、提问语要注意"五不用":不用长句、不用倒装句、不用否定语气提问、不用有歧义的话提问,在提问时不要生造词语、任意改用专用名词。学会多用口语,长句分成短句来问。九、适当使用些激将法。充分发挥激将的作用。用有分量的尖锐提问使一些回避主题的采访者不得不直面回答。成功的采访,所提问题不能人云亦云,也不要提一般性的问题,有意突出其尖锐的一面。有分量问题是记者水平的一个体现。名记者法拉奇就是以提问尖锐近乎挑衅而闻名的。笔者在采访一致力于改变的某单位领导时,提出:"你用这种强制性的手段来推行改革,群众会告你专制强权,也许以后会影响你的政治前途,你有可能会成为牺牲品,你对此怎么看?"这个问题一下就引起了该领导的重视和兴趣。采访完后,他说:"本来想应付一下,念念材料就完了,可你的问题不得不让我说话了。"而在采访一位有争议的企业家时,笔者直言不讳地问:"人们对你的评价是毁誉参半,你对此怎么看,你对自己如何评价。"这个问题打开了采访对象的话匣子,也撕开了他的防护衣。后来采访对象说:"你是第一个涉及到这一问题的,我一下就觉得你对我很了解,而且是公正平等地对待我。"写一篇有血有肉、鲜活的人物专访是采写者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做好提问是关键。问题问好了,第一步就走好了,离目标也就近了。
2023-09-14 01:18:382

人物采访稿怎么写?

1、抓住核心问题,开门见山,切中要害。这种方法是一开始就提出硬性的、紧扣主题的问题,然后扩展为比较笼统的问题。它适用于采访那些善于言辞、敏于思考、感觉自信的对象。开门见山会让对方觉得你坦率有效率,切中要害可以使对方觉得你懂行,值得交谈。2、由浅入深,追问问题,发掘未知的细节。深度报道的提问有许多尖锐的问题,有时难免让记者碰壁,采访对象要么 拘谨不安,支支吾吾,谈不到要害,要么有心拒绝,闪烁其辞,加以敷衍。这就要求记者具备追问的毅力和技巧。可以先用一些宽泛的话题缓解气氛,逐渐引入正题;或旁敲侧击,追本溯源,引出未知的细节。3、诱导性的提问,引出生动活泼、论点鲜明的谈话。在诱导性提问中,采访对象得有较好的敏感性,并肯于争辩,而记者则需要掌握好谈话的时机,运用语气、声调或措辞来引诱对方作肯定性回答。诱导性提问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取决于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建立融洽关系的程度。因为诱导性提问容易使谈话达到互不相让的地步,但只要融洽关系得以保持,便可能引出意想不到的真话。4、适度的沉默。沉默也是深度报道采访提问中的一个重要的技巧,因为深度报道的提问多是要点性、针对性、独家类的提问,需要给采访对象留出思考和阐述问题的时间。聪明的记者一般不会打断采访对象的话,这样可能得到直接询问得不到的情况。故意地不露声色,有时同样有效。美国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迈克·华莱士说:“我发现,在电视采访中最有趣的做法就是问一个漂亮的问题,等对方回答完毕你再沉默三、四秒钟,仿佛你还在期待着他更多的回答。你知道会怎样吗?对方会感到有点窘促而向你谈出更多的东西。”范文:时间:1999年8月21 日地点:北京大学季羡林家季羡林:苗苗,现在你是采访者,我是被采访者,你问我答,好吗?苗苗:好。季羡林:那你就随便问吧。苗苗:爷爷,您在《我的童年》里说,您小时候,最感兴趣的是看闲书,您喜欢看《三国演义》,还能将《水浒传》里的绿林好汉的名字背得滚瓜烂熟。爷爷,我跟您太像了,我也最喜欢看闲书。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爸爸知道这件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儿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季羡林:(笑)我小时候父母不在跟前,叔父不大管我,可是他不让看闲书。怎么办呢?我放学以后不回家,偷偷藏在一个地方看闲书。我看的闲书可多了,《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我都看。我是主张看闲书的,为什么呢?苗苗你说说,文章怎样才能写好呢?苗苗:我觉得,应该写真事。季羡林:是这样。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舞一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笑)苗苗:爷爷,我喜欢语文,数学不行,偏科。季羡林:喜欢语文当然好,但语文要好,数学也要好。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所以,不管你喜不喜欢,一定要学好数学。最近清华大学办了一个班,选的是高才生,提出要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的人才。我看,有这两个贯通还不行,还应该加一个文理贯通。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苗苗: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我记住了。爷爷,有人让我妈妈赶快给我找一个好外语老师,说过了12岁再学外语就永远也说不冷了。爷爷,您会那么多种外语,您说,他们说得对吗?季羡林:倒不一定是12岁,当然早学比晚学好。学外语的发音跟母语有很大的关系,有些地方的人口音太重,学起来就困难。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马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最近出了一本书,鼓励小孩背诗。我提个建议,应该再出一本散文集,从《古文观止》里选,加点儿注。小时候背的,忘不了。苗苗: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呀!季羡林:(笑)可不是让你一天背下来哟。
2023-09-14 01:18:493

人物专访 | 王玉博士: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人物介绍 王玉 情感智能领导力专家 工商管理博士 Genos 正念领导力力中国首席讲师 宝马集团全球认证讲师、宝马学院长期合作领导力讲师 华为大学情商领导力培训讲师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国际MBA领导力特聘讲师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EDP领导力特聘讲师 “锦鲤”君子 这是我们第二次见王博士了,第一次见是在博促会的新春团拜会上。 王博士举手投足间都透着知性和优雅——精致的妆容、合身的西服还有标志性的温暖笑容在她身上搭配的恰到好处。倘若问到一个五十岁的职业女性应该是什么样,我想,应该就是这样。 在王博士看来,自己是个十分幸运的人: 二十岁时,和自己少女时期的“男神”升华了革命友谊,直到现在依然十分恩爱; 三十岁时,想要一双儿女,上天便赐给自己一对龙凤胎,凑齐了一个“好”字; 四十岁时,找到自己真正喜欢并愿意为之付出一切的领域,并在其中开拓了一片天地。 …… 我们笑称她是“博士圈里的人间锦鲤”,王博士也不否认,只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定期对人生进行思考 王博士的职业经历了多次转折—— 1984年从华南理工大学无线电系毕业后顺利进入中国银行,成为一名电脑工程师; 1987年,在重新思考人生后,毅然选择远赴澳洲攻读法律硕士学位,并因为过硬的专业素质获得了澳洲绿卡; 1995年,完成MBA学业,被Monash Mt Eliza商学院聘请出任中国首席代表,由此转入培训与发展行业; 2009年,初次接触Genos EI,同年创办LPA CHINA,并将Genos EI课程引入中国。 用网友们的话来总结,那就是:不精通法律的理工女不是一个好的情商导师。 我们忍不住问她,明明每个阶段都有很好的职业发展,为什么要做这么重大的改变呢? 王博士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 在自己学生时代盛行一句话,叫“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在父母眼里,读理科才是真正的读大学,所以她毫无悬念地选择了华工当时最为热门的无线电专业。 但在做计算机工程师期间,她发现自己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保证不掉队。 这是王博士第一次决定改变发展方向,“如果这个专业需要你拼尽全力才和别人并驾齐驱,那么你就需要审视一下自己的天分是不是真的在这里了。”王博士说道, “在我们那个时代,很多东西都不是自己能决定的,我也不是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的天分所在,所以我那个时候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哪个行业最具有挑战性、优秀的人最多我就去尝试它,就这样一次一次试出来的。” 用“纪律”安排人生 1996年,王博士的培训生涯刚起步,同年,还迎来了一对龙凤胎的降临。 “这两个孩子见证了我培训事业的发展。”聊到孩子,王博士眼里仿佛有光。 我们忍不住问她,该如何平衡家庭和事业呢? 王博士提到了一个词,叫“纪律”。 “所谓纪律,就是合理的安排家庭时间和工作时间——那个时候我把工作时间都压缩在单月,然后双月就飞到澳大利亚陪家人,而和家庭时间冲突的工作能不接就不接。”王博士解释说。 换言之,对王博士而言,平衡家庭和事业其实是意味着这两方都要进行让步,而“纪律”则是她维持这个平衡点的关键。 说到家庭和孩子,王博士告诉我们,哥哥Jonathan和妹妹Rachael虽然仅差三分钟,却有着截然相反的性格,哥哥天生比较内向、随遇而安,而妹妹则具有领导天分、对自己要求严格。如果以我们惯有的“成绩决定一切”的观念来给这对兄妹打分,妹妹无疑是100分,而哥哥却只能在及格线上徘徊。 对于孩子们的这个差异,王博士也曾十分焦虑——同样的起点,哥哥为什么就不能向妹妹一样优秀? “直到现在,这个念头还是会有些影子在我脑海里徘徊,但必须认清的是,两个孩子的性格并没有优劣之分,因为性格产生的这个差异是孩子们自己的选择,不那么“优秀的哥哥自然能在别的地方展现自己的才能。”王博士说道。 寄语后辈 迷茫是如今大部分年轻人的状态,对此,王博士和我们说: “当下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最高峰,可选择机会非常多,所以现在的孩子们是有条件、有机遇去追求理想的。 所以当你们觉得纠结、觉得迷茫的时候,静下来问问自己的内心:我最想做的是什么?我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我最愿意做的是什么?什么对我来说是特别有意义的? 你们还需要像剥洋葱一样地了解自己,从外到内地认识自己——你的外在表现是什么、你的学历、人生经历、你的性格、你的优势劣势、你的价值观、你的信仰以及天分等等。 一旦你对自己有了清楚地认知了,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那就去努力、去用信念坚持、去突破困难!困难一定会有的,只要你坚持下来了、你突破了它,那么就意味着你可以再往前走一步了。” 写在后面 :2009年,经导师介绍认识 Dr. Ben Palmer,因此接触到了Genos EI(简称“情商课”),并开始把Genos EI 引进中国,让千万国人提升情商改变职场命运。 2019年,王玉博士在LPA中国基础上成立了情感智能发展中心(Emotional Intelligence Development Center,以下简称EIDC), EIDC设计、发展以及实施各类情感智能及领导力高度客户化的培训项目,面向众多大型跨国公司及高速发展的民营企业提供中高层管理人员提供企业内训服务,同时面向职场个人开设情感智能国际讲师认证课、情感智能实践家课程以及正念领导力课程。
2023-09-14 01:19:311

人物专访的步骤

采访人物,我们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来操作: 1、硬件准备:DV、相机(最好是数码相机,可以照相和摄像),录音设备,笔记本。做好这些准备工作后,你就可以出发了,当然采访前要与你的采访对象先沟通好,约好时间、见面地点等。2、软件准备:对采访对象需要一个初步地了解。比如:如果对方是一个养鸽者,则要介绍对方的背景资料、个人爱好、鸽棚情况等,如什么时候开始与鸽子结缘,鸽舍的主打品系,采访对象的养鸽现况、鸽舍风貌、成绩状况,获奖鸽品系、获奖因素、获奖心情、养鸽管理、成功经验谈等等。这样便于在采访中更容易进行交流,也显示出对被采访者的尊重。这个可以通过网上、他人的口述等方式收集。 专访人物名性别:荣誉:事件(文章)索引 随意发挥,总结专访。
2023-09-14 01:19:411

怎样评价一篇优秀的人物专访

评价一篇优秀的人物专访,应当注重以下要素,专访中少不了采访对象、记者两个因素。专访的特点在一个"专"字,重点是一个访。人物专访既强调新闻性、政治性又要强调其可读性。相对于其它新闻形式,人物专访可读性具有亲和力。因此,为受众所喜闻乐见。
2023-09-14 01:19:582

如何去做好一个人物专访

如何写好人物专访? 人物专访,是新闻的一种通讯稿形式。是新闻,就必须符合新闻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原则。而如何写好人物专访呢?这里就如何写好人物专访提些建议,希望能引导大家写好人物专访。 俗话说“七分采,三分写”,写好人物专访的关键是采访。要写好人物专访,首先必须是采访好人物。在采访人物的过程中,作者要把采访看作是排演一台戏,要有意识地把自己当成导演,要有意识地把采访对象当成主角,要有意识地把采访对象身边的人当成配角。作者要采用语言和行动这两种方式去引导主角和配角,并用笔“摄下”主角、配角的肖像、言行及当时的场景。此外,在后期加工的成文过程中,还要注意综合运用描写、叙述、抒情、议论等表达方法。如果基本上能做到这些,一定能写出读者爱看的人物专访。 采访人物,我们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来操作: 一、确定人物采访的对象 写好人物专访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先设定好采访对象。要做到这一点就得收集可靠的原始材料,而且被采访者身上要能找出某种有价值,鸽友关注并且能学习到的东西,要值得采访,否则采访就失去了意义,如有名望的鸽友、赛季得奖鸽主以及信鸽赛事的组织者等都可以作为你的采访对象。还要设想好将要完成的采访稿,我们能从中看到什么?能学到什么?总之就是确定采访的方向。如中信网人物专访中的《赛鸽实战心得——大龙家族龙书华》,作者选择了业内较有名望的大龙家族龙书华,并把祝贺对方获奖和吸取实战经验设为采访主题。 当然,你不仅可以把他人作为采访对象,还可以把自己当作采访对象来描述,可以设计一个场景做自我采访。 二、选择采访方式 确定了采访对象后,最好先熟悉一下对方的情况,有助于更好地找到采访的切入点。接下来你就要考虑采访的方式了。有以下几种方式可以选择: ⑴、现场当面采访是首选,这种方式更加直观,可以拍摄照片,可以录音、摄像等,有助于采访稿件地出色完成。 ⑵、如果见面不是十分方便的话,也可以采用电话采访的方式。通过电话的交流,提出你的问题,同时做好电话笔记。如《赛鸽实战心得——大龙家族龙书华》一文就是电话采访稿。 ⑶、网络语音视频采访也是一种便捷有效的方式,你可以和对方下载使用中信网的鸽友通来进行视频语音或者文字采访。 三、人物专访前的准备工作 1、硬件准备:DV、相机(最好是数码相机,可以照相和摄像),录音设备,笔记本。做好这些准备工作后,你就可以出发了,当然采访前要与你的采访对象先沟通好,约好时间、见面地点等。 2、软件准备:对采访对象需要一个初步地了解。比如:对方的背景资料、个人爱好、鸽棚情况等,如什么时候开始与鸽子结缘,鸽舍的主打品系,采访对象的养鸽现况、鸽舍风貌、成绩状况,获奖鸽品系、获奖因素、获奖心情、养鸽管理、成功经验谈等等。这样便于在采访中更容易进行交流,也显示出对被采访者的尊重。这个可以通过网上、他人的口述等方式收集。 四、如何采访人物? 确定主题,采访要始终围绕主题进行,不能偏离大的方向。假如采访的是得奖鸽主,对方的获奖鸽品系、获奖因素、获奖心情、成功经验谈、养鸽现况、鸽舍风貌等,都是大家想知道的信息,很有吸引力。可以把这些问题细分开来,如: ⑴、从什么时候开始起棚养鸽?有多少年的实战经验?有哪些主打品系及特点?取得过多少成绩?日常如何管理自己的鸽舍? ⑵、请你的采访对象谈谈如何让信鸽在比赛时发挥出最佳水平,自己在日常的育种、配对、饲养、参赛、训放等管理中是如何做到的?有哪些实战经验可以拿出来与大伙分享? ⑶、认为目前哪些品系的鸽子最值得推荐?你的采访对象是怎么引进自己需要的品系?又是怎样看待和分析这些品系的鸽子? ⑷、了解被采访者鸽舍的现况,除了听被采访者的介绍,你还要注意去观察…… ⑸、在积极参与赛鸽活动时,又是怎样合理安排自己花在工作、家庭上的时间,如何协调养鸽与家庭的关系……等等! 在采访 赛事组织者 的过程中,通过对组织者的采访,了解当地信鸽活动,体现秋季比赛活动总结、典型赛事活动介绍、组织者心得付出、对信鸽活动的展望等等。如可以提出这些问题: ⑴、从某一场比赛着手,了解协会、俱乐部或公棚的组织者如何进行赛事各个方面的安排,如集鸽的手续是如何防止有作弊的现象、根据什么样的要求选择司放地点、时间等等! ⑵、就全国的赛鸽情况,组织者对当地的赛鸽运动有什么看法?如何去定位赛鸽组织者的角色?对以后的工作做什么样的改进?组织者对当前赛事、赛程的看法,有什么建设性的好建议? ⑶、就时下赛鸽运动出现的问题(如赛事归巢率低、天气对赛鸽运动的影响等),组织者做出什么样的反应,以及会有什么样的有效措施对付这样的危机事件等等。 充分准备了才能在采访中做到有的放矢,不出现遗漏。此后,采访时还要善于引导对方的谈话主题,从中得到你想要的信息,大的方向和细节都要兼顾。 五、访谈稿件的整理 通过采访得到了第一手资料,下一步就要对文稿进行后期的加工,根据做好的笔记、录音、照片,甚至DV摄像等资料,确立文章标题,给文章润色,使主题明确,内容完整、生动,更具吸引力。采访文稿一定要保证内容的健康、新颖、可读性强,挑那些大家感兴趣的话题,以能引起观众的共鸣为佳。 六、访谈稿件在中信网的发布形式 如果人物专访稿采用的是视频形式要做到声色并茂,在后期的制作上会有一定的难度。你可以使用Premiere Pro 7.0、After Effects5.0进行编辑。在制作的过程中,可以享受到乐趣。给视频配上片头标题、给话语配上文字,甚至还可以主持人的方式给视频配上合适的讲解,再来上一段你喜欢的音乐、歌曲等等。 以文稿形式的最好能图文相搭配,每张图片必须有文字解说,采访的图片最好不少于3张。当然,纯文字稿也不妨。不过好的文字配上精彩的图片,图文并茂就更能吸引众人眼球了。文字可以详尽描述,但图片更能秀出采访对象的风采,如对方的照片,鸽棚的内外观、组织者的工作环境等图片,真实地展现出被采访人的现状。如果是广播就得讲求声文并茂,在配音和背景音乐上下功夫。 人物专访的稿件你可以发布到中信网的各地鸽舍、专题图库、赛鸽日记、作家专栏、在线投稿等栏目。我们的管理员会对优秀的文章进行审核和给以积分奖励,并推荐到中信网首页,以及各栏目。 查看人物专访范例:点击进入中信网《鸽坛荟萃——人物专访》专题 例如: 半路出家可成高手 龙腾盛世 鸽越千里——访江汉油田赛鸽高手李重金先生 鄂南鸽坛常青树——拜访七旬鸽友张大兴老先生纪要 从医务工作者到世界冠军──采访贾成刚 视频: 天津画家鸽友马翰章
2023-09-14 01:20:311

校园人物采访稿

校园人物采访稿范文 校园人物采访稿范文,在准备进行采访之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例如采访对象是谁,想要了解的问题等,下面大家就跟随我一起来看看校园人物采访稿范文的相关内容吧,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校园人物采访稿1 篇一 防疫战“疫”,白衣飞扬。在该市医疗系统,一份份滚烫的请战书让市民泪奔,一面面鲜艳的党旗,飘扬在救治一线。 “我自愿加入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一线工作,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绝不后退┅┅” 1月26日,该市中医院的一封医生的“请战书”刷爆朋友圈,医师寇明瑛等11名医护人员佩戴上党徽,在这封请战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党旗飘扬处,奔涌争先潮。”党员争先奔赴抗击一线的精神,也感染了全市医护人员:“这是很光荣的事。” “说话基 本靠吼,茶水基本不喝。”该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都带三层口罩,穿隔离衣,带面屏┅┅然而,他们无怨无悔。 白衣天使,更是白衣战士。市妇幼保健院6名医护人员说:“穿上这一袭白衣,就担负着救死扶伤的使命,是该我们上了!” “若有战,召必回!”该市涴市镇卫生院医生刘晓莉,家住五峰山区,除夕之夜接到医院紧急通知,初一顶着雨雪,奔赴抗疫一线。护士严飞群,初一早上从贵州省印江县千里奔袭,赶回松滋…… 该市卫健局严格落实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防控第一责任人,规范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市疾控中心、市人民医院等单位成立相应技术指导专家组,负责本辖区内医疗机构不明原因肺炎的防控工作技术指导工作。确定该市人民医院、华泰医院为定点医院,根据疫情启用南海镇卫生院为后备留观场所,精心安排床位、物资、医护人员,保证随到随治;加强医护人员协调,选调最强业务力量参与救治工作;高度关心关爱一线医护人员,尽力做好后勤保障;加强密接人员管理,各地根据市指挥部交办的密接人员名单逐一排查,安排居家或者集中隔离观测。 1月30日,中共松滋市委组织部发出《致全市共产党员的一封信》,号召该市全体共产党员迅速行动起来,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措施,确保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截至目前,该市已有476个基层党组织、9352名党员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全市147名乡镇(街道)领导干部到村、社区指导疫情防控工作,215名社区干部、133名网格员、2258名机关在职党员投入到防控一线。25名第一书记、75名驻村干部回村参与所驻村的疫情防控工作。 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 篇二 防控战“疫”,舆论先行。该市宣传部门建立领导在岗带班制度,加强值班值守,全媒平台开设“抗击疫情,众志成城”专栏,汇聚攻坚制胜的强大力量。 迄今,该市融媒体中心全媒发布防疫信息210余条。“松滋23岁北大在读学子,火线增援家乡”“松滋白衣天使令人刷屏的"请战书”“除夕,松滋白衣战士让人泪奔的团圆”等一系列展现松滋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感人故事,引发全市共鸣,多篇新闻达到10万+关注度。同时,电视每天播出疫情防控游动字幕2条22次,2个频道播出疫情防控公益宣传片4个35次,播出防疫公告35次;各地抢在在第一时间对故障广播进行维护确保必须响、村村响,全市235个村和39个社区利用农村广播全天播发防疫指挥部公告、防疫知识等内容。 “渔鼓敲两敲,各位新年好。冠状病毒起狂飙,危害真不小┅┅”1月30日,松滋“山歌大王”宁远俊父女原创土家渔鼓“给您拜个特别年”。土家山寨,唱响战“疫”好声音。 村村响广播,组组挂横幅,户户有传单。“标语上墙,喇叭上车,家家到,户户落,保证宣传无死角。”该市宣传部门负责人介绍,全市各村(居)村组干部全力开展入户宣传,发放宣传资,在各村居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公路沿线、主要路口、人口集中地张贴宣传横幅、标语,村居、镇直单位电子显示屏持续播放疫情防控知识,各村居、镇直各单位在所有工作群高频次转发官方渠道发布的疫情防控知识,并提醒群众带口罩、不出门、不聚会;市内所有幼儿园、中小学校向每个年级家长微信群转发告知书,确保每个学生家长回复及知晓。 校园人物采访稿2 校园人物专访1 防控战“疫”,“严”字为要。1月24日开始,松滋市市场监管局黄少锋每天都在市场巡查。黄少峰介绍,该局已取消休假,全力投入疫情防控。 严管市场。截至目前,该局共出动执法人员905人次,张贴市新型肺炎防控指挥部通告1674份,检查农贸市场194个次,餐饮服务单位294户次,督促6家网吧、3家公众健身场所,2家娱乐场所、1个景区、2个教育培训、22个活禽市场停止营业,取消宾馆宴席178起、农村集体聚餐1360起,督促812部电梯进行了消杀,处理投诉举报35起,依法查处哄抬物价案件3件。 严控人员。1月28日0时起,该市实行最严厉、最全面的通行管制,在镇村路口设卡劝阻不必要的车辆和人员流动,主要路口设立应急通道,安排专人值守。该市交通部门、公安部门组织强大力量,配齐专班队伍,24小时值勤值守。 严格排查。该市各乡镇(街道)、村(居)持续对返乡人员,尤其是武 汉返乡人员逐一进行体温监测、健康登记,并要求其一律居家观察、不得外出;严格实行一日一回访、一日一报制度,摸排登记情况由乡镇(街道)汇总后报市指挥部,有异常反应者由村(居)干部督促到定点医院接受诊疗;各乡镇卫生院发热门诊严格执行预检分诊和首诊负责制,做好有发热等症状人员的初步筛查。 严明纪律。该市充分发挥各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各单位落实业务责任和行业管理责任、各乡镇(街道)严格落实属地责任。由市纪监委牵头,采取“六看六查”方式,加大对疫情防控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督促各级各部门切实履行疫情防控的主体责任。 校园人物专访采访2 1月26日,居然之家博览城向松滋红十字会捐款10万元。 正在筹建中的武 汉松滋商会负责人海克洪,代表商会捐款10万余元。 1月28日,广东身所集团公司首批价值14万元的医用防护服、口罩等用品,运抵松滋。 1月29日,深圳市宝安区建筑业协会一笔51.6万元的爱心款汇入松滋市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专用账户┅┅ 新型肺炎疫情牵动着众人的心。截至1月30日14时10分,该市红十字会先后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捐款7041416.66元。 该市为扎实做好物资保障,在对紧缺医护物资品类拓宽采购渠道,积极争取上级调配倾斜的同时,广泛发动老乡和爱心人士捐赠。 该市新型肺炎防控指挥部表示,对主要医护物资做到统一调配,优先供应一线医护人员和防疫工作人员。与此同时,该市将着力强化市场监管,加强对商场、超市、农贸市场、药店等必须正常营业的场所管控,督促业主和管理者每日消毒,所有经营者和消毒者佩戴口罩,帮助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提前做好安排,保证正常经营。其他门店原则上暂不对外营业。 目前该市市场物资供应基本稳定,群众生活秩序正常。 新闻稿:XX镇齐心协力合力战“疫” “父老乡亲们,外出记得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没事不要瞎转悠,宅在家里过大年......”连日来,区弥市镇弥市村疫情防控宣传小喇叭向往常一样,响彻全村大街小巷。像这样的疫情防控宣传小喇叭,弥市全镇有40多个。 疫情防控,人人有责。自全区新型冠状病毒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弥市镇广泛宣传,全员参与,合力战“疫”。 严把疫情防控关 实时做好全镇2156名武 汉返乡群众的身体状况监测工作,全面落实密切接触者“三包一”责任包保,劝导老百姓防控期间不聚餐、不串门。狠刹人情风,全镇停办、简办红白喜事225家。 充分利用公式公告栏、宣传横幅、电子显示屏、农村小喇叭、“村村响”等宣传平台全天不间断宣传,让老百姓待在家也能第一时间了解镇村疫情,做好防控。 严格交通管制,分村分段设置交通检测站和劝导站28个,最大限度避免人员不必要流动。开展超市、卫生院等重点场所消杀工作,消除感染隐患。 口头训诫、依法查处聚众赌博和造谣传谣等违法行为5起。同时镇纪委牵头做好纪律巡查,严肃问责工作不力的责任单位和负责人。 应急保障惠民生 动态监测生活物资和医护用具价格波动,严肃查处不法销售行为。按照“一断三不断”的原则,积极协调上级防控部门和公安县埠河镇,打通物资运输通道。安排专车接送全镇近30名透析和放化疗病人往返江北重点医院就诊,畅通了老百姓看病就医的生命通道。常态化开展环卫保洁工作,排解万难保障全镇垃圾及时清运处理,确保环境整洁卫生,消除病菌病毒寄生载体。 捐款捐物助战“疫” “防控疫情是全体老百姓共同的责任,虽然没在抗疫第一线,但能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提供后勤保障”梅氏实业总经理梅运丰向镇卫生院捐款2万元用于购买医护用具时说道。 截止目前,全镇共接收到市工商联、湖北仁盛木业、俊杰商贸、兴旺生物质能源、五丰园合作社、虎渡生态合作社等单位、企业和市场主体的捐款捐物。同时,还有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正积极同政府沟通接洽,主动参与疫情防控,捐献爱心,献计出力,形成了全面共同抗击疫情的浓厚氛围。 下一步,弥市镇将按照中省市区疫情防控工作部署,继续做好责任落实、基础完善、交通管控、排查监测、医院管理、应急保障、宣传引导、环境整治、治安维稳、督查督导十个方面的工作。
2023-09-14 01:20:411

人物专访的作文怎么写

怎样写人物专访人物专访属于记叙文范围,是一种类似小报告文学的新闻形式。近几年来,报刊上经常刊登这类文章,很受读者的喜爱,不但记者写,中学生文学爱好者也常把写人物专访作为社会实践和练笔的机会。那么,怎样写好人物专访呢?第一,在确定专访对象时,必须熟悉访问对象的大体经历和主要成就。这样,交谈时也就有了话题,便于提出问题,写作时也有助于文章的充实。例如,有一篇题为《漳州飞来的小鸟——记八次叩响获奖大门的胡晓梦》的专访,作者在采访之前,仔细了解了胡晓梦同学是如何攀登文学殿堂的(从十四岁到十六岁,八次叩响获奖大门),并且认真阅读了胡晓梦的作品,于是,作者满怀澡情地写道:“果然不负众望。晓梦用她的一双纯真的眼睛,深情地注视着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用她的全副的心灵去感知生活,从江上那来去匆匆的帆船上,看到那腰间拴着绳子的孩子的寂寞孤独,以深切的同情写成了散文诗般的《白帆之歌》:从‘花市"的热闹景象中,发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以优美的文笔写成了《买花》;从热闹的家宴中,发现冯科长的贪婪无耻,写了《客人》给以无情的鞭挞和揭露;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姑娘小翠的不幸的婚姻中,发现那几千年来不合理的封建积习,至今还吞噬着可怜的农村少女的青春和生命,写出了感情深沉而有震撼力的《小河,小河》,发表后,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这段文字,不仅使这篇专访的内容更加丰富、充实,而且也使读者对晓梦的作品有了概貌的了解。第二,要善于发掘专访对象生活中的有趣的故事或独特的兴趣爱好,以便从多方面展现人物丰富的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例如,山西省平陆县西街中学初一学生程若明发明了“多面黑板”和“果核刀”,荣获科技发明三等奖,被人们誉为“小小发明家”。《中国少年报》的记者在访问他的时候,兴致勃勃地追踪他的发明之路,从程若明同学决心为山区的老师减轻负担(一位老师要在同一间教室里,给两三个年级上课。一块黑板常常不够用,老师擦了写,写了擦,又累又不卫生),到他从书上及日常生活中得到启示——建楼房是为了减少占地面积,增加居住面积,书上的话顾第三,要注意突出重点,勾画出访问对象的举止、神态和性格特点。前些时候,《中国青年报》“人物剪影”专栏里有一篇《文坛一怪》的文章,文中写道:“他四十多岁了,高了兴就一个人在屋里又唱又跳,从床上跳到桌上,再跳下来;和朋友聊天,没有正形儿,常说出比小学生还幼稚的话,问出莫名其妙的问题来;在老学者们座上,他又俨然是个“小老夫子”,说话文诌诌;早饭吃什么,他记不住,常把帽子、车钥匙丢落,却能在诗歌讨论会上,不用讲稿侃侃而谈,大背《论语》、《人间词话》、佛经、苏珊·朗格和科林伍德的美学——甚至某页第几段都说出来,令听者目瞪口呆。”文字不多,却活脱脱地勾画出当代文坛“怪人”——深通中国古典文、史、哲,能书、能画、能篆刻、能谱曲,熟悉戏曲的中年作家钱世明的形象。凡是熟悉这位“文坛怪人”的朋友门,读了这段文字,都说:“像极了!”又如,华东师范大学二附中的李劲同学荣获我国青少年程序设计一等奖,将应美国的苹果电脑公司的邀请赴美参观访问,按常理,写人物专访应该着重写李劲同学在程序设计方面的成就,然而,《中学生报》的中学生记者却从少年科学家谈语文这个角度进行了专访,重点突出,构思独特,善于取舍。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人物专访,内容一定要真实,引述采访对象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必须是原意,作者不能随意改动或发挥,无根据的拔高和添枝加叶是不允许的。所以,在专访时,要细心倾听,掌握尽可能多的第一手材料,时间、地点、人物,作品和数字等要当场问清楚并记下来,以免张冠李戴。文章写完以后,最好送采访对象过目,听取本人意见,以免文章发表以后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2023-09-14 01:21:041

主持人专访的概念

专访是记者请新闻人物就专门性的问题进行解答的一种方式,是记者带着目的对有关人士进行专门的采访,经常是一种以特别强调的方式获取独家新闻的手段。是以记者同人物的谈话为主取得直接材料并穿插背景材料而成的一种特殊通讯。它比一般报道要详细而生动。专访中少不了采访对象、记者两个因素。专访的特点在一个"专"字,重点是一个访。人物专访既强调新闻性、政治性又要强调其可读性。相对于其它新闻形式,人物专访可读性具有亲和力。因此,为受众所喜闻乐见。   人物专访难写在于人们对其要求和关注程度高。人物专访难写在于如何不流于平淡、所写人物有鲜明特点。如果读者看完后能记住这个人物,并与其他人物区分开来,这就可以说是一篇成功的人物专访。而鲜明的人物、典型的事例,生动的细节都取决于采访的成功与否。记者与被采访者的交谈沟通是最重要的一个途径。采得好采得细,对人物就有较为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就能够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发现人物的闪光点和与众不同之处,才能更加准确地提炼主题,让读者想看、爱看,觉得可信、可亲、可学。采访失败,就是再精心运作,也写不好。采访的好坏,记者提问的技巧尤为重要,问题提得好、提得准有助于打开采访对象的话匣子。
2023-09-14 01:21:141

如何写人物专访

人物专访要写出现场感人物专访是作者怀着比较明确的目的去访问有关人士并集中说明某一主题的新闻体裁。 以访问记的形式写的人物通讯或答记者问,不是我们所说的人物专访。人物专访虽以人物谈话见长,但又必须有生动的现场描写,而且比人物通讯有更强的新闻性和针对性。 采写人物专访,首先要选准采访对象。一般来说,先进人物,社会名流,风云人物,有创造发明的模,各条战线上涌现的新秀,在平凡的劳动岗位上闪烁着新的思想光辉的劳动者,某些事件的关键人物和知情人,都可以作为人物专访的采访对象。我们采写一篇专访时,应该根据当前人们所普遍关注的某个问题的需要,选择那个所见新闻所论更有权威性、更有说明力的人物去采访。同时,要选准报道时机,迅速地作出报道。如果失去了最佳报道时机,往往会使一篇人物专访的新闻价值大打折扣,甚至失去新闻价值。 采写人物专访,还要注意再现采访对象的谈话风格。人物专访中的人物谈话是很重要的报道内容。因此,写好人物谈话成了专访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人物谈话往往因为各自的条件和环境而呈现出明显的差别,表现出各自的特点和风格:有的旁征博引,有的深入浅出;有的庄重严肃,有的风趣幽默;有的善于形容,有的长于比喻;有的激昂慷慨,有的柔情似水……在写报道时,无论是直接引语还是间接引语,都应该选择充溢着个性特点的语言。如果能再现出人物谈话的个性特点和风格,就可能使读者对专访的人物留下深刻的印象。否则,如果专访人物的谈话,全是用作者自己的话来代替,那就可能使读者失去新鲜感,甚至感到索然无味。 采写人物专访,写好人物谈话虽然重要,但仅仅写好人物谈话还缺少立体感,没有感染力。一些善于采写人物专访的记者总是善于用精练的文字展现专访现场的情景和气氛。著名记者柏生曾说过:“专访中,记者可以出面,作为见证人,把读者带到现场,结识人物,了解事件;可以在文章中勾画人物外貌、神态、衣饰、动作,描写人物对话,以及周围的环境;也可以写自己的思想、感情、见解,写得情景交融,使人一路读来,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中国新闻社著名记者郭瑞琴于1981年9月写过一篇人物专访《梁漱溟忆旧谈新》,其中有一段关于书房的描述:“他的书房宽敞明亮。有书,但不算很多。书橱里大多是《柳文指要》、《诸子集成》、《儒家思想》之类。墙壁上挂了一幅年历,室内除了沙发、茶几、藤椅等必备的家具外,没有什么特别的摆设。最引人瞩目的要算靠西墙的那张古旧的中国式写字台,它抽屉多,式样古拙,是梁先生终日伏案工作的地方。”这段现场和环境描写,不仅很好地说明了梁先生的工作环境,更重要的是,它为介绍梁漱溟先生的志趣、学问、修养,都起到很好的烘托作用,从而加深了读者对梁先生这位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的认识。 这段成功的现场描写告诉我们,人物专访中展现现场、勾勒人物形象,应该准确、简练、传神,确能在突出主题上起到重要作用。眼下,在一些人物专访中的现场描写,往往显得不够高明。有的不是从揭示报道的主题出发去抓住传神之处去描述,而是为描写而描写,对无关宏旨的场景却不惜笔墨,大加渲染,对毫无动人之处的情节却无病呻吟,大发慨叹。结果,不但不能使专访生辉添彩,反而成了画蛇添足,成了文章的“赘瘤”。这是值得新闻工作者特别是初涉新闻工作的年轻朋友应该注意的。人物专访“一台戏”这里所说的“一台戏”,是指人物专访的作者要像导演一样去引导作为主角的采访对象及作为配角的采访对象身边人的全过程。然而,目前媒体上的有些人物专访,虽然在标题上标有“访×××”的字样,或者在文章上打出了“人物专访”栏目的字样,但通读全文就会发现,文章没有或缺乏人物专访的味道,根本称不上人物专访,只能说是“挂牌”的专访。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作者没有引导好采访对象,或者说作者缺乏引导采访对象的艺术。具体表现在,有的作者只在文章的开头露面,而且还是很程式化地表现自己,一般为“×月×日,笔者在×××采访了×××”。除此之外,文章的其余部分就再也见不到作者了。很显然,作者只把自己当成了一个由头,而没有把自己当成导演,更谈不上引导艺术了。因而写出的文章像是人物简介。有的作者在文章中露面次数又偏多,有喧宾夺主之嫌,且引导得生硬,这种引导模式一般为:作者问,采访对象答。因而文章通篇是对话,平淡泛味。
2023-09-14 01:21:231

人物专访丨她在最美的年华回到了大山村,一呆就是6年

她辞去了工作,回到了陌生的大山村,一呆就是6年。她是山村第一个留下来的年轻人,她说:我们不必仰望别人的生活,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精彩。我希望每一天过的都是充实的,在我老了之后,回首往事,无愧于心。本期人物:陈孜 人物介绍: 陈孜,江苏徐州邳州人,现居南京高淳。环境艺术设计系,旅游管理专业,爱好绘画。2010年辞职会乡创业,成为政府首批帮扶的农家乐示范户。2012年3月当选蓝溪村村委委员,国际慢城农家乐协会秘书长,高淳区巾帼农家乐联谊会会长,高淳区慢淳农家乐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先后荣获“南京市最美家庭”、“南京市最美青奥志愿者”、“江苏省巾帼农家乐示范基地”、“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等众多荣誉。 图文|蓝音久儿 我与陈孜的相识颇具有戏剧性。她是桠溪镇上一家理发店的常客,而这家理发店就是我的哥哥嫂子开的,通过聊天,哥哥知道其老家也是徐州人,也是辞去了工作回到了乡村,觉得我俩有很多相似之处,于是就把陈孜的微信号给了我。而通过她的朋友圈,意外的发现,我们竟然听过同一个老师的培训课,于是交流从这里开始了。 接触越久,越觉得在她的身上值得学习的闪光点有很多。既有苏北姑娘的勤劳朴实和热情,又有着女孩子那份专属的细腻。 (陈孜正在接待来慢城考察的团队) 六年前,26岁的陈孜辞去了在常州的工作,回到了老公的家乡南京市高淳区桠溪镇大山村,从一无所有到开办农家乐,成立慢淳农家乐专业合作社,经历了6年的时间。我们的采访地点也就定在了合作社的活动会议室。 采访开始前,她说,这个屋里的每一个角落,从进门到室内屋顶布艺的设计都是我的心血,就像我的孩子一样,看它一点点成为现在的样子。 陈孜出生于徐州市邳州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和大多数农民父母的想法一样,只有让孩子好好读书才能够真正的走出农村,才能扎根大城市。于是,从小喜欢画画的陈孜在高中时候通过美术特长考上了一所普通的院校,环境艺术设计系,学习旅游管理,并通过大学继续学习了水粉、国画和速写。 2008年毕业后,和众多农村出来的孩子一样,抱着对大城市的好奇,和身上农村丫头的一股闯进,她只身一人去了上海实习。第一份工作就是室内设计师(总监助理),但其实什么都做,打电话、跑腿、量房,与客人沟通,最初的实习底薪只有1600元。为了省钱,她租住在郊区的一户农村人家的地下室,地方很小,只能放下一张床,每月房租550元,每天要做一个半少时的地铁才能到公司。她说,一个女孩子,到大城市里闯荡的确很辛苦,有时候因为疲惫会在地铁里睡着,有一次竟然在上海地铁2号线绕了两圈。但所有的困难都没有难倒这位从农村走出来的姑娘。 经过努力,刚毕业不久的陈孜,接到了第一个大单子,一栋400平米的别墅需要公司设计,她也很快拿到了第一份“高工资”4000元。那个月,陈孜回到了家里,分别给父母、哥哥、侄子买了很多礼品,把所有的钱都花在了家里。这个孝顺、倔强而又懂事的姑娘,希望自己所挣到的钱都回报给家庭,从此不在向家里要一份钱。采访中,谈起在上海那么多辛苦的经历,她都没有哭,却在谈到家庭的那一刻,泪光闪闪,声音哽塞。内心深处的她,发现自己还是喜欢和家人在一起,家才是最终的归宿。也正因为这次回家的经历,在2009年末,陈孜决定离开上海,去往常州,因为比自己大三岁的哥哥就在常州创业。 在常州的陈孜,依旧是在装饰公司从事室内设计,从跑工地到对接客户、量房、跟踪,每一样她依然认真对待。在常州的一次聚会中,陈孜偶然认识了现在的老公芮先生,开始了人生中又一次转折——走进婚姻的殿堂。和大多数在城市打拼的人们一样,他们俩也开始了自己的小规划,贷款买了属于自己的房子。 2010年的元旦,陈孜第一次来到了老公芮先生的家乡大山村,虽然那个时候的大山村是泥巴路,寒风凛冽,但是它的美丽依旧让陈孜感到震撼,这是大山村第一次与陈孜结缘。后来的三月,因为准备婚礼,陈孜再一次来到了大山村,这个时候的大山村野花遍野,与苏北的粗犷相比,这个南方的山里村庄在陈孜的眼里多了几分细腻。 有一首老歌叫做《春天的故事》,而2010年的这个春天也让很多事情发生了转变。2010年的阳春三月,陈孜的公公告诉她一个消息,政府在申请国际慢城的称号,准备开发大山村,首批将鼓励和扶持6家农家乐。在陈孜刚嫁到大山村的时候,芮先生的家境并不好,公公早些年股骨头坏死,置换了人工髋关节,这十多年来一直东奔西走看病,家里的大部分收入都用在了看病上。也正因为如此,在机会面前,在自己喜爱的大山村面前,陈孜和家人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辞职回来做农家乐。陈孜说,我知道我们的条件并不好,但是我们有一股拼劲和闯劲,不会向命运低头,我希望能够抓住这难得的机会,让家人既能够相聚在一起,又能够在一起为了未来而奋斗。就这样,辞职回来的陈孜在2010年的10月27日在大山村成立了“春牛农家乐”,成为了首批扶持的6家农家乐之一,而她也是唯一一个愿意留下来的年轻人。同年的11月,在苏格兰国际慢城会议上,南京高淳以桠溪“生态之旅”被世界慢城组织正式授予了“国际慢城”称号。这一年的陈孜也迎来了生命中的第一个宝宝,一切都看似顺利的发展着。 都说创业容易守业难,虽说政府鼓励和扶持开办农家乐创业,但未来的一切都还是未知数,谁也不知道这个曾经落后贫困的小山村会发展成什么样,谁会到这样一个地方旅游、吃饭。但既然做了那就要认真的对待,没有任何经营经验却又心思细腻的陈孜,在平日里依旧坚持学习,在与并不多的游客接触和政府培训的过程中,留心观察,也渐渐的学会了如何与游客交流与介绍,如何宣传这个美丽的第二家乡。在创业的前两年,她不仅要忙接待,所有的点心、冷菜都是自己做。不仅如此,细腻的陈孜在配菜等接待的细节上也尽力做到极致,在加上本身的学识,让机会又一次降临到陈孜的身上,她遇到了伯乐张部长,在经营农家乐的同时,又进入到大山观光公司工作,并于2013年选举进入村委,成为村委委员。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陈孜成为了大山村慢城农家乐示范户。提起张部长,陈孜非常感激,不管是在后来的村委工作中,还是在平常的生活学习中,他既是陈孜的领导也是朋友。 在谈及在经营农家乐遇到最困难的事情的时候,她陷入了沉思。她说,在2011年的时候赚了15万元,但那年公公手术就花费了13万,而之前在常州买的房子没有卖掉,每个月还要还房贷。那个时候的她,一边抱着出生不久的孩子,一边接待客人。但她一直坚信一个朴实的道理:勤劳能够致富,不求有多成功,但求无愧于心。也正是这样简单的道理,坚强的陈孜依旧用她饱满的热情去对待顾客,对待生命中每一个“路过”的人。农家乐的装修设计也是一年比一年好,每一年攒下来的钱,她都想着怎么能让农家乐更好的发展,让客人觉得更加舒适。从最初的破房子变成了现在的模样,从最初最多只能接待6桌到现在能接待几十桌,从最初的尝试到后来成为农家乐示范户,陈孜说,农家乐就像一个窗户,为我打开了另外一个世界,我从未想过,一个乡村可以发展成旅游景点,可以让众多游客在乡村流连忘返,享受这里的慢生活,像家人一样与自己相处,而我,也愿意为客人提供这样一个氛围。被认可,被尊重是一种幸福,它让我找到了存在的价值。谈到这儿,陈孜提到了一位从大学退休的老教授,在春牛农家乐住了两个月,这位老教授对陈孜的勤奋、热情和为村里用心的付出、对生活的热爱都特别的赞赏,就像对待自己的女儿一样,每天早上忙着打扫院子,抢着刷碗。 (春牛农家乐一角,陈孜所画) 喜欢一件事情,到哪里都会看到它的影子,从小喜欢画画的陈孜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爱好。在陈孜的农家乐,你随处可以看到它的影子,墙上亲手画的彩绘,屋里的画笔,慢城的DIY绘画活动,它已经融入了陈孜的生活。她说,久儿,这就像和你喜欢花草一样,无论在哪里,都会把它们带到身边。农家乐里每一个角落的设计、布置都有她用心的DIY,走廊花坛的木桩,餐厅墙上用来装饰的碟片和相框,她又把对生活的热爱和细腻的心思融进了农家乐里。 (绘画DIY酒瓶) (春牛农家乐一角) 当我提到为什么叫春牛农家乐这个名字,陈孜坦诚的说,其实这是我公公的名字,当时起的名字很简单,春牛二字朴实,她是乡村一种农耕生活的象征,也是对这些渐渐消失的传统农耕景象一种追忆。也正是因为这样,在春牛农家乐的墙上,你可以看到一幅消失已久的春耕图。 (春牛农家乐一角) 如今的陈孜,作为女性创业的代表,是高淳区巾帼农家乐联谊会会长,也是高淳区慢淳农家乐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作为国际慢城典型的大学生回乡创业带头人,在我们为她高兴的同时,她却这样说,时代不断的发展,不同的阶段会遇到不同的困难,其实传统农家乐的瓶颈期已经到来,我希望能有一种更好的方法去带动这片山村,让它们成为顾客真正流连忘返的地方。 在他人眼里已经很“成功”的陈孜,时刻有着忧患意识,她一直觉得自己需要学习的知识还有很多,需要不断给自己充电,才能跟上时代步伐。谈起下一步计划,她说,我希望自己能够继续进修管理方面MBA,同时也要更好的把绘画,桂花酒等融入生活。 采访最后,我问陈孜:“你理想中最好的生活应该是什么样子?”她说:"我们不必仰望别人的生活,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精彩。我希望每一天过的都是充实的,在我老了之后,回首往事,无愧于心。“ (春牛农家乐二楼风景) 备注: 特别感谢南京大学杨伊宁博士对此次采访的全程文字同步记录。
2023-09-14 01:21:311

中国比较优秀的人物专访节目有哪些?

中国比较优秀的专访节目:1、以名人明星为专访对像的:《鲁豫有约》、《夕阳红》2、以企业家为专访对话的:央视的《对话》|《聚焦品牌》栏目等
2023-09-14 01:21:419

【人物专访】走近有机匠人吴向明(一)一方小院,半世情怀

整理既往照片资料的时候,才发现不知不觉中认识吴向明老师已经九年了。镜头里的他最早出现在2013年,而此后他总是作为知名嘉宾出现在各种有机大会的台上、嘉宾席位上、展会中,除了每年春天收到他的“向明红茶”,以及在各种重大场合碰到后彼此礼貌地打个招呼外,生活中似乎并没有太多的交集。 虽然我也经常接触有机行业各种大咖人物,但是这个曾经为十几个有机农场服务过,又有着“南京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生态有机产业联盟技术中心主任、中国蔬菜流通协会农产品安全委员会副会长、北京华夏沃土有机农业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生态有机应用技术联盟发起人”等等一系列头衔的他,让人一直觉得他是个高高在上的“有机大咖”。 然而自去年开始自主创业以来,我走进了浙江,第一次走进了向明茶坊,近距离地接触向明老师后才真正了解到,我以为的他和实际的他却是大相径庭,我才真正了解了一个“接地气的”有机农业专家的种种。位于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岭下汤中村吴向明的庭院里,风车茉莉铺满了整个一堵墙,满园飘香。地面上、窗台上几百盆形态各异的花整齐地排列着,无不显示着勃勃生机,靠墙的水池内,一些美丽的锦鲤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池塘边迎春花肆意地宣告着春天的美丽,还有一数平方米的平台,或一起喝茶聊天或坐在石头上静思,皆是美事。 不愧是园艺系出身的人,一方小院,尽显他的半世情怀。坐在庭院中举头望去,云雾缭绕的远山,和那堵黄色的带圆拱门的墙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是岁月静好的感觉,让人流连忘返。吴向明从事农业三十多年,有机农业二十多年,他的农业理论自成一体,上可至高校、大会论坛讲课、与国际、国内农业政府部门领导交流,下可至田间地头亲力亲为,与农民打成一片。在他的庭院里,往往是门庭若市,尤其是每年三月底、四月初做茶季,慕名前来的拜访的人络绎不绝,“谈笑有鸿儒,往来有白丁”。在这个小院里,去年四月份一天最多接待过十波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忙得不亦乐乎。因为很多人知道,只有在这个季节才能见到他,其他时间的他大多都奔波在有机行业的路上。 也就是在这个小院和附近的田野里,他和朱安妮老师一起举办过四届有机农业技术培训。(未完待续)
2023-09-14 01:22:091

王宪榕的人物专访

  做有远大理想的企业——专访建发集团董事长王宪榕     她,心怀梦想,攀登一个又一个事业高峰而乐此不疲;她,信念坚定,下乡女知青、会计、集团掌舵者,每一个角色都演绎得如此精彩。在她的带领下,建发集团从小到大,并成为福建省最大的国有企业集团。她,就是厦门建发集团董事长王宪榕,一个令人尊敬的成功女企业家。适逢建发集团30周年庆,王宪榕接受了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愉快畅谈建发30年成长之路以及未来发展。当她推开门走进来时,记者眼前的她,依然是一头齐整的短发,一套黑色的西装,脸上依然是阳光般的微笑。  谈30年经营之道记者:首先祝贺建发,今年是建发成立30周年,都说"三十而立",建发走过的三十年,取得非常卓越的成就,回望过去的30年,您此刻是什么样的心情?王宪榕:总的来说比较欣慰,30年坎坎坷坷走来,现在企业状况不错,各方面都比较健康,发展前景也不错,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特别是这5年感觉最欣慰——发展比较快,也比较健康,进入到新的阶段。公司刚刚完成了新的五年规划,为建发发展描绘了新的蓝图,对未来我们充满信心。记者:很多企业都在向建发取经,您能否跟我们分享一下建发的成功之道,或者说建发最核心的竞争力是什么?王宪榕:如果说成功之道,从大的方面来看,首先要感谢改革开放,没有改革开放,人再有本事也做不了什么。建发成立于1980年,跟着厦门特区一起成长。有人说,建发其实是特区建设的一个缩影。从建发身上可以看到改革开放怎么发展、怎么繁荣,看到特区的发展道路。第二,应该感谢历届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建发的信任、帮助和扶持,这一路走来,给了建发很多市场化的政策,不像管理老国企那样管理建发。大家说建发的机制非常好,可以按市场机制制定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建发也曾遇到波折,在困难的时候,政府都帮助建发渡过难关。没有这些支持,建发可能就夭折了。所以,建发发展好了,就一直想着回馈厦门。比如,我们赞助马拉松,建这么漂亮的会议厅和音乐厅。这些项目从投资的角度可能没什么利润,但是看到厦门有这么高品位的会议中心和音乐厅,感觉很值得。第三,建发历届的班子都很团结,大家都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们班子中,很多人是20多岁进入建发,一辈子在这个企业,现在50多岁了,把一生的精华都奉献给了建发。建发的核心骨干很稳定,这对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这一大帮人把建发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在做,把建发当作自己的家,多苦都愿留在这里奋斗。有一次,政府部门来调研,我们的一位干部说,"我认为工作是美丽的",当时对方听了十分诧异。事实确实如此,很多建发人认为,在建发工作尽管压力很大,但工作是美丽的,是快乐的。  谈新的理想抱负记者:您刚刚提到建发刚完成未来五年规划的制定。早期在建发发展时,您说过"让建发人过上好日子",后来,您又说"让更多人过上更有品质的生活",未来五年,建发有什么规划、愿景?王宪榕:"让建发人过上好日子",那是在建发生存期说的。那时建发非常困难,我担任总经理,当时我跟大家讲:"什么是使命?使命跟责任感不一样,责任感是这份工作我把它兢兢业业地做好,使命感是在把事情做好的基础上还有理想",我希望我当总经理的时候,我能够带领建发人奋斗,让所有的建发人过上好日子。在那种生存期说的这句话,给建发人的印象深刻,后来,我们经过几年的奋斗后度过了生存期,那时建发人不能说富裕,但是基本温饱没问题。但是现在的建发不同了。我们在讨论五年规划的时候,我跟大家讲,我们要有一个使命,一个有远大理想的企业,不是仅仅为了赚钱,赚钱是所有企业发展的特性,企业要养活自己,要发展自己,都需要钱。但是作为今天的建发,如果说仅仅是为了赚点钱,解决员工的收入,报答股东,狭隘了点。今天的建发要有更远大的志向。如何激发大家更远大的抱负?这个使命我们想了很久,后来我提出今后建发的使命应该是:开拓新价值,让更多人过上更有品质的生活!以此作为我们的理想和抱负。记者:让更多人过上更有品质的生活,怎么来理解?王宪榕:建发涵盖的行业范围很多,但有一个特点:基本上都是服务行业和第三产业,而且多数业务是高端的,我们追求的是越来越好的产品和越来越好的服务。让更多人过上更有品质的生活,当然员工是其中之一。当年的建发只有一、两千人,今天的建发已经一万多人了,很快就会到两、三万人,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员工跟着建发都能过上好日子,过上有品质的生活。第二个更多的人,指的是合作伙伴。我们有很多的合作伙伴,他们跟我们共同开发业务,我们希望合作的同时,他们也能成功过上有品质的生活。第三,我们为很多的客户提供各种的产品,包括服务、房地产,希望更多的客户能够享受到建发提供的更有品质的产品和服务。第四个更多的人,是指建发在赚钱之后应该回馈社会,要帮助更多人,努力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过上好的生活。当然我们不是慈善机构,我们的钱不是天上掉下来,必须要依靠努力赚来的,不是"享受"有品质的生活,而是"过上"有品质的生活,强调要靠自己的奋斗。怎么奋斗,就是要开拓新价值。我们要跟所有的员工、合作伙伴一起,不断去发现新价值,开拓新价值,以更高的水平来创造产品和服务。  谈新的愿景目标记者:听您说这些,我们觉得特别振奋,作为福建省最大的企业集团,建发又有了更远大的理想、目标。王宪榕:对,这5年规划,让建发这个大家庭找到了共同的使命,把各行各业凝聚在一起,而且有一个更高的理想、目标去奋斗,这也让我感到特别高兴。并且,我们为建发建立了新的愿景和目标。现在建发温饱问题解决了,发展也可以,一年赚10亿元以上也不是太大的问题。但是,什么样的目标更能激起大家去创业?以前我们想成为厦门和福建的好企业。新一轮规划,我们希望能以中国优秀的企业来要求自己,这样大家有了更高的目标。比如说,建发集团的目标是能够成为中国优秀的大型实业投资集团;建发股份集中力量做供应链运营,希望成为具有国际竞争性的领先的供应链企业;建发的房地产企业,可能规模不算太大,但都以中国优秀的房地产企业来要求;旅游也一样,我们希望成为中国优秀的旅游企业……这些目标,尽管可能很远,但我们要朝着这些目标去努力。我们的愿景,落到具体的目标,就是每个行业的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在未来5年都要翻一番,不是某一个指标,而是几个主要经济指标,都要翻一番,这就体现了优秀不是某一方面的,它是整体的,健康的。未来五年规划,建发的使命、愿景、目标、方向非常明确,怎么做大家也都非常明确,相信未来五年建发会有更大的发展。今年建发营业收入会超过500亿元,5年后力争成为千亿企业。  谈挑战竞争记者:您认为未来五年宏观经济形势是什么样的?更有利于企业发展吗?王宪榕:未来5年,我们觉得机会和压力都有。世界宏观形势一变,格局一变,给企业的机会就很多,抓住机遇就会发展得快些。未来五年绝对是多变的,不确定因素非常多。如果说压力的话,那就是,在变化当中,很多企业进步非常快,现在建发面临来自央企的压力,来自民企的压力都非常大,跟以前不太一样。央企这几年调整后,竞争力有了很大飞跃,以前我们感觉央企大是大,但灵活度差,但是这几年央企的机制、灵活度已大大提升;还有民企,过去很弱小,现在很多民企资金实力强,管理也上水平,所以这两头夹击,我们在这中间生存,感到压力非常大。当然这也是好事,逼得企业不能满足于现状,你得去努力。  谈人才记者:很多人觉得建发员工的人际关系是一种很宽松、很单纯的氛围,您也说过,建发最宝贵的财富是人才。这30年,建发靠什么做到这一点,让大家觉得在建发工作很愉快,很享受,是很美丽的?王宪榕:在建发,我想造就一个平台,让大家在这个平台上愉快和积极的工作,你不需要考虑对我怎么样,而是应该考虑怎么为公司创造最好的业绩。在企业小的时候,我能做到在企业造一种氛围,造一种平台,造一种精神。现在建发很大了,不可能一个人深入到每个企业,接触每一个员工,你的圈圈只能到一定程度。大了以后,必须靠你影响的这些人不断传递出去,或者不断用一些精神的、特质的东西来体现。当然,不同行业、不同领导会形成不同的企业文化特色,我们强调的是,核心的东西不能丢。记者:能否具体谈谈。王宪榕:建发核心的东西,第一是团结,个性不同没关系,有意见也可以讨论,但是应该是在建发利益这个共同目标下去讨论问题,我们希望建发集团每个企业都有这个团结的氛围,特别是领导不能勾心斗角,不能搞帮派,不要弄得底下人很难受。我很讨厌这些,从上到下大家慢慢就形成了氛围。第二是敬业,你在什么岗位上,做什么工作,就要主动去做、兢兢业业去做,不能持一种雇佣的观点,要有主人翁的心态。第三是诚信,不管哪个企业,对客户和合作伙伴要讲诚信。第四是进取,建发一直比较进取,不满足现状,不满足自己取得的小小成绩。  谈人生感悟记者:您是1984年到建发,跟建发一起走过了26年。在建发您个人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有什么人生感悟?王宪榕:我觉得我最大的幸福,是我可以把自己的理想、抱负在这个企业中实践,这不是所有人能够得到的,有的人有很多抱负和理想,但没有机会去实施。我在企业中实践我的理想,不断摸索,这很难得,也得到很多锻炼。如果没有给我这个舞台的话,我不可能有这个机会的。记者:这确实很受启发。王宪榕:选择很重要,你要选择自己的优势,要做自己喜欢的事。
2023-09-14 01:22:181

人物专访 | 钟晓青博士:生态科学必须给物态科学戴上生态文明的紧箍咒

人物介绍 钟晓青 中国首位生态经济学博士。现任中山大学园林及生态经济规划设计研究所所长,当选广州市第十届政协委员,兼任广州建工设计院副院长、香港景观规划设计院副院长 果敢君子 步入中大校园,古朴雅致的建筑映入眼帘,西南方的测试大楼中,钟博士在办公室里泡上一壶清茶,接受了我们的采访。环顾钟博士的办公室,书架上、桌子上甚至地上都放满了书籍,我觉得,用“书山有路”来形容这间办公室也不为过吧! 钟博士出生于湖南湘西,是个地地道道的土家族人,因此他的性格充满了果敢执着、强悍豁达。果敢的性格是钟博士对自己认定的事坚持到底的源动力,回忆起25年前答辩在中山大学“斗胆”开始“生态经济学”博士研究生学位方向选题的情景时,钟博士仍旧难掩激动:“我被视为另类,受到理科背景的生态学和文科背景的经济学双方面权威的质疑。” 最终,在导师的坚持和鼓励之下,在学术界“敢于吃螃蟹”的钟博士凭着一股子狠劲,顺利拿下学位,并成为中国第一个生态经济学博士,开创了在这个领域的一系列研究纪录。 也是凭借着这份果敢执着,钟博士学贯文理工三科,在(生态)经济学、生态学、园林设计三大领域都颇有建树。横跨三科做学问虽然能够博取众长,评职称时却异常困难,但钟博士从未想过改变研究方向,只是笑着自侃道: “我们这个专业现在就像田埂边缘的稻苗,兼具了边缘优势和边缘劣势。” 观点超前,坚守立场 在学术上,钟博士一直是个观点超前、特立独行的人。 1994年,北京路与上下九尚未封闭车行道,当时它们的拥堵程度简直能与如今春运的高速路不相上下。有关部门召集专家商讨解决方案,有人说拓宽道路,有人说加强交通管制……钟博士则提出“封路”的观点,要求车辆禁止通行。钟博士的观点一经提出,便受到大量质疑——解决拥堵不应该和“大禹治水”一样吗,哪有直接封路的?钟博士舌战群儒,最终这个提议得到采纳,北京路和上下九也成为了国内最早的步行街。 1998年,广州南部的一片森林果园因带来的收入过低,被迫荒废,当地居民提出化农用土地为商用,增加当地收入。地方政府召集大量专家学者研讨解决方案,钟博士作为生态经济学领域的专家参与了研讨,并提出“生态效益经济化”的观点,建议政府将果园建设成生态公园,为当地果农带来收益的同时使其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这座生态公园正是今天被称为广州“南肺”的瀛洲生态公园。 在钟博士的学术生涯中,类似的经历还有很多,而他一直坚守自己的观点,面对质疑不卑不亢,或许这份坚守要几年才能看到结果,但只要知道自己的努力能让社会发展得更好,这份坚持就不是徒劳。 寂静的春天 “生态经济经过中国千年的孕育,却诞生在美国《寂静的春天》里,美国人并不养育它,而华夏文明的沃土使之发展壮大。”谈到对生态经济学的解读,钟博士说了这样一句话。 钟博士将科学分为了“物态科学”和“生态科学”两大类,与之对应的便是“物态文明”和“生态文明”。钟教授告诉我们,所谓“物态文明”,就是现代的物理化学科学文明,即物质利益至上、拆分世界,“视生为物”的物质化世界的近现代文明,而“生态文明”则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 从关系上来看,生态科学注重“天人关系”,物态科学则更倾向于利用物质创造价值。“工厂产生的废料怎么处理、能不能转换成另一个产业的原料是生态学常常面对的问题。”钟博士说道。 大多数环境污染无法通过治理恢复到污染前的状态,而“天人关系”的破坏往往是不可逆的,此外,环境污染治理的脚步想要跟上物态科学的脚步也十分困难,对于这个现状,钟博士说道:“生态科学必须给物态科学戴上生态文明的紧箍咒。” 谈谈教育 今年两会教育部长再次提出小学生减负问题,从2009年教育部发文提出“小学生在校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至今,我国连续十年将“减负”作为主要教育思路。 作为众多在教育这条路“走到黑”的博士教授的一员,钟博士对于“减负”提案持反对的观点:“中国走出了最艰难的时刻,想要尝试实行‘快乐教育",但是‘快乐教育"在国外行得通就能在中国行得通吗?其实不然,说到底我们的国情并不适合这种方式,这可以参考日本宽松世代时期。 我母亲过去说的一句话对我影响很深,她说, 怕辛苦的人辛苦一辈子,不怕辛苦的人辛苦半辈子 。我们的教育不应该是让孩子从小就不吃苦,而应该让孩子们学会以苦为乐,学习不应该被当成吃苦。”
2023-09-14 01:22:321

人物专访要怎么写?

中国式教育 我似乎已经是一件成品了 ……
2023-09-14 01:22:563

关于金婚的人物专访稿提哪些问题恰当?

不是 我的专业还真不知道 ~!
2023-09-14 01:23:054

刘振堂的人物专访

刘振堂大使1972年进入外交部,先后在中国驻黎巴嫩、叙利亚、苏丹、埃及、约旦、伊朗使馆任职。1999年至2007年曾先后任中国驻黎巴嫩大使、中国驻伊朗大使。现任上海世博会中国政府副总代表、世博会礼仪大使、前外交官联谊会副会长等。近日,本刊在上海专访了刘振堂大使,在侃侃而谈之中,我们领略了一名外交官的风华岁月。刘振堂大使1972年进入外交部,先后在中国驻黎巴嫩、叙利亚、苏丹、埃及、约旦、伊朗使馆任职。1999年至2007年曾先后任中国驻黎巴嫩大使、中国驻伊朗大使。现任上海世博会中国政府副总代表、世博会礼仪大使、前外交官联谊会副会长等。最近他撰写的《波斯风情:伊朗》、《七千年古韵:埃及》列入由上海故事会文化传媒推出的“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丛书并已出版。刘振堂大使从事外交事业30多年,在中东地区工作了25年。近日,本刊在上海专访了刘振堂大使,在侃侃而谈之中,我们领略了一名外交官的风华岁月,听他说着多年海外生活的奇趣经历和不凡见闻,我们逐渐了解外交官这个神秘的职业。听他说着在中东生活那些过往岁月的点滴,独特的人文历史、和外国领导人之间有趣的小故事,会恍惚觉得时光交错,自己也曾那么走了一遭。从中国到伊朗、黎巴嫩,从外交部到家庭,或许,只有一个行走着的人,才会对生命和时光的路途有着如此深沉的观察和提炼。走近刘振堂大使,让我们透过外交大使的眼睛,找出同处地球家园的我们患难与共、和谐共存的瞬间,记录那些超越语言、超越民族、超越国界的人类的共同情感。一颗很热的心,一对很冷的眼,两条很忙的腿自1969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毕业,1972年进入外交部,刘振堂大使就一直从事着外交事业。从科员到副司长再到大使,他的足迹遍及黎巴嫩、叙利亚、苏丹、埃及、约旦、伊朗,细心体味着社会人情和自然风物。“相互了解、彼此欣赏才是加深双边关系的前提”,这是刘大使多年来的工作信条。当我们问及如何看待外交大使这个职业时,刘大使深情地表示:“外交大使,一定要有一颗很热的心,有一对很冷的眼和两条很忙的腿。”他说外交大使的工作复杂却有意思,细微到着装谈吐的每一个细节,宏观到两个国家之间的邦交友谊。“人们常常不了解外交大使究竟是干什么的。其实我们的职业和古代的使节工作性质是非常相像的。这些工作有的是必须要做的,而有的却是可做可不做的。比如保护侨民、办理签证这些工作就是我们职责范围之内的。而了解一个国家、促进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就是弹性颇大的一块工作内容。应该说大使的这份工作,知识面要求是非常全面的。我曾经就为了工作恶补过伊朗史。还有语言问题也是非常关键的因素。我中学时代学的是俄语,大学学的是阿拉伯语,毕业后自学了英文,到了伊朗又开始自学波斯文。每天都是在一天的工作后逼着自己,再累再忙也一定要抽出时间自学波斯文,所以那段时间再加上后来自己的努力,我现在大概已经累积了起码上一、两千个单词了。其实选择外交官这条道路,你就是选择了一条奉献之路,为国家、为民族作贡献。你代表的就不再是你自己了,你肩上是承担着使命的。那就是,千方百计要让其他的国家认识中国,了解中国,让我们的国家能够结交到更多的朋友,可以为我们中国在国际事务上处理任何问题、发挥任何作用扫清障碍、铺平道路。也有人会问,在中东这么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有没有危险,我可以这样说,黎巴嫩内战的时候,我曾经亲眼看见有人被打死,亲眼看着一座大楼、一个使馆就这样在我眼前被炸毁。战乱、飞机失事、遭遇突发事件,这些词在我们看来都不足以构成内心的恐惧。为什么?因为我们不是个体的一个人,我们是代表着国家,我们是一群肩负国家重担的人。”在国外多年的工作经历,刘大使的好人缘也令他受到了许多国外领袖人物的亲近,和他们成为非常要好的朋友:“在国外工作时间久了,就会有一个很深刻的体悟。虽然每个国家的文化背景都不尽相同,但是我们整个地球人类所秉持的基本理念是大体相近的。比如中国传统文化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样的理念,其实国外也有这种理念。整个世界其实是处在一种共存互利的态势下的。我们同处一个地球家园,大家的关系应是互相同情互相包容的。因为工作的关系我有机会接触到一些外国的领导人,他们的出身背景不同,脾气秉性也不尽相同。有的比较幽默,有的就比较持重,具备不同的个人魅力。比如有的市长没有专职司机,而是自己开车。有的总统竟然会自己带盒饭,外出公干也不喜欢住五星级的酒店。他们中不少人所遵循的为官之道和我们中国勤政廉政的传统文化大体是一致的。”让世博会接待工作能够更加平顺本届世博会在上海举行,刘振堂现任上海世博会中国政府副总代表、世博会礼仪大使。到底什么是“礼仪大使”?他们的工作都包括哪些内容?刘大使一一诠释:“首先我感到非常自豪的是,在这次世博会的申办过程中我也尽了自己的绵薄之力,当时我们使馆配合国内为祖国争取到了黎巴嫩和伊朗两票。而现在的礼仪大使其实也是和我先前的外交大使工作相关联的一份责任。我们的工作主要包括两大部分,第一,是协助上海方面做好外国政要的接待工作,负责好机场的迎送;第二,是以中国政府代表的身份出席有关国家‘国家馆日"及国际组织‘荣誉日"活动。我们要同外宾进行良好的沟通,要主动介绍中国和世博的相关情况,回答外方的提问。因为我们在那些国家生活工作过这么多年,对那些国家比较地熟悉和了解。所以,我们对外可以对有关的国家领导人作介绍、多关照,对内也可以为我们相关负责人提供信息、提出建议,使这次世博会的接待工作能够进行得更加平顺。”俗话说:老将出马,一个顶俩。但刘大使却认为身上的担子并不轻松:“世博会是一个浩大的综合工程,任何一个环节协调不当都会影响全局,所以要凝聚各方力量,协调各方面人力资源。在接受这个任务之前我们都经过培训。之前我也不断熟悉材料,认真‘备课"。这次任务还考验了个人体能。这么炎热的夏天,各国官员到达上海的时间又都不同,有的深夜到,有的凌晨走,如果是承担接机工作,就需要有良好的体能,充沛的精力,否则是难以胜任的。”对家庭有无法弥补的遗憾采访中,刘振堂大使谈得最多的字眼是“国家”、“责任”、“民族”等。而说起家庭,大使的眼中也流露出真男儿的如许深情:“自从事外交事业开始我就一直以‘奉献"二字要求自己。而我也非常幸运得到家庭和妻子孩子的支持。为官,我讲求‘清",所以妻子和孩子在物质生活上并没有因为我的职业而得到丝毫优惠。我的孩子因为我工作的原因幼儿园就换了不下10多个。我的父亲、母亲去世,我何尝不期望能够赶回家为老人送最后一程,可是由于工作,实在赶不回来。孩子的成长有很多重要的时刻我是缺席的,这也是我这辈子都无法弥补的遗憾。为人夫、为人父,不想家,怎么可能。有可能你会问我怎么不打个电话回家,可是我们刚工作那个时候,国家还很穷,外交人员的待遇还比较低,网络远没有现在那么发达,5分钟的电话就相当于我们当时1个月的生活补贴了。有时想得难受就拿出相片看看,感觉她们就像待在我身边一样,其实我们的大使馆当时就像一座‘和尚庙"(笑),除了大使夫人等个别女士外,绝大多数馆员是从事外交工作的男士。”如刘振堂大使这样的人群并不常存在于我们的身边,他们职业特殊,身份不凡,他们漂洋过海,经历诸多,但他们心里却有着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执著以及岳飞报国坚贞忠勇的不屈。他们是国家民族和人类美好情感的纽带桥梁,在他们个体生命的漫漫光阴中,我们始终能够领略到一种未曾被间断的善与信、忠与贞的遵循。胡绳睴;杨瑛 (画外音)1969年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1972年进入外交部,他一直从事着外交事业,从科员到副司长,再到大使。他的足迹遍及黎巴嫩、叙利亚、苏丹、埃及、约旦、伊朗,用心体会着社会人情和自然风物,他便是刘振堂。本期《都市在线》带您一起走进大使视角,感悟外交人生。(片花)(画外音)曾奔走于很多国家之间的刘振堂说,在他呆过的国家里,不管是伊朗还是中东其它国家,“中国脸”就是通行证。不夸张地说,在伊朗城市生活,吃穿住行基本上都少不了中国元素。中国的铁路修到哪里,中国商品也就延伸到哪里。刘振堂:不但在伊朗,在整个中东,在我所到的所有的国家几乎都是这样。这是得益于我们国家从建国以来就确定了和平友好的外交政策。我们对所有国家都平等相待,一视同仁,互利共赢。所以我们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下,我们把所有的国家和人民都当作自己的朋友。因为我们以诚相待,所以别人对我们也是投桃报李。另外一方面,也是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家、领导人,一直到现在的领导人,以及我们所有的对外的工作者,当然也包括我们的老百姓,我们的人民长期努力的结果,一步一步走到今天。他们对中国更加了解,更加信任,更加真诚。所以只要你长一张中国脸,他们就对你特别友好,他们认为中国是友善的,中国对他们不但没有恶意,而且充满了善意。(画外音)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伊朗是世界第二石油储存国,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可以说,伊朗丰富的能源支援了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中国的技术和商品也帮助了伊朗的经济发展。刘振堂:我们中国人和伊朗,彼此都离不开彼此,彼此相互需要。比如说伊朗,每年卖给我们两千多万吨石油,我们现在每天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石油。因为石油和石油产品,不但是能源,也是很重要的资源。它可以派生出几千种产品,包括你们的摄像机,我们穿的胶鞋,我们桌上涂的油漆,我们手机外壳都是离不开石油产品。伊朗同样也离不开中国,因为我们在伊朗开拓市场,伊朗应该是我们走出去战略最先施行的地方。伊朗的交通、通讯、能源各个方面都有中国的工程项目,包括德黑兰所有的地铁和交铁都是中国建设的。德黑兰,还有伊朗其它地方的发电站,我们建了很多,也就是伊朗几乎是十分之一的电都是中国建的电厂发的电。伊朗有三十个省几乎每个省都有中国的通信公司给他们建立交换站、通信设备,所以他们的通讯也离不开我们。至于说我们的服装,我们的玩具,几乎充斥了伊朗的市场。应该说我们和伊朗相互需要,谁也离不开谁。(画外音)中伊建交39年,在这39年中,伊朗由王国变为伊斯兰共和国,由亲美变为反美,经历了两伊战争和外交孤立。国际风云变幻,中国也经历了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国力和国际地位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始终不变的是双边的友好关系。刘振堂说,在国家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伊朗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地方。刘振堂:因为我们比起世界的好多国家的好多方面还有差距,即使是小国、中等国家。我在伊朗工作的五年期间,我竟然看到吐痰的不超过三个人,而且我在公园里几乎见不到一块废纸。这就是他们在整洁方面,在市容市貌方面,在个人形象方面,他们已经有很高的档次,所以在这方面特别值得我们国人学习。我认为我们在这方面无论是大国小国,甚至有一些很小的国家,他们都有长处。咱们中国俗话说得好,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如果我们能把全世界,哪怕是最小的国家,像巴林,中东不到七百平方公里国家的小国,他们的长处学到手,那我们中国就是第一流,那样我们中国才是真正的一个文明大国。下节预告:原伊朗大使刘振堂,究竟有着怎样的外交人生,是穷家小子的历练,还是力求上进的决心,本期《都市在线》正在播出……(画外音)1945年,刘振堂出生于辽宁省凤城市。四十多年前,为了摆脱贫困的生活,他一边上山砍柴挣钱,一边刻苦学习,最终考上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在艰苦生活条件下,刘大使始终坚持认真学习外语。刘振堂:我们国家从建国以来发生了很多变化,我们有顺利的时候,有挫折的时候。比如说,我们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那就是我们巨大的一个挫折。但是在那种环境下,我们也应该正确地对待。我们参加劳动,我们到干校去,我们劳动也是很认真,我们经过劳动使身体更加健康,更加强壮。同时我们也真正体会到,占我们国家70%(人口)的农民兄弟是多么不容易。他们付出了很多,但是他们得到的很少,他们的生活还处在很低级的水平,我们当时的情况下。我们将来工作了,也要努力地去回报他们,正是他们吃苦才培养了我们,使我们能够不断得到更多的知识。(画外音)当时农村很贫困,父母还让自己上大学,刘振堂虽然没力量去改变那种环境,但是小时候的艰苦,读书的艰辛却是自己最大的财富。刘大使认为大学是人生的转折点,大学的学习对人生今后的发展具有关键性、基础性的意义。他说,“环境不会以意志为转移,我们应该自己做一些改变。”刘振堂:因为小的时候很贫困。我们现在生活条件这么好,我们小的时候就盼着过年,过年可以吃到饺子,可以穿一双新鞋。而我们现在每天都可以吃到饺子,每天想买新鞋就可以买到新鞋。所以现在的生活对我来说是过年的感觉,而过年的感觉显然是不同一般的。为什么我有这个感觉?和你们一样生活,可能我们很多年轻人没有这个感觉,因为他们没有受过这个苦,所以苦对于我来说也是一个财富。另外一个,我们当时在使馆的环境和条件也不像我们现在驻外使领馆那样的环境条件,因为当时我们国家还是很贫困的。我们在外面,每个月发给我们的生活费也就是17美元。17美元可以买到什么呢?买不了什么东西。但是当时我们国家的环境条件不是你想改变就可以改变,所以你要适应那种环境。尽管我们两年回来不了一次,不能和妻子家人团聚,但是另外一方面,你有充足的业余时间。我就利用这个业余时间学第二外语,学更多的国际法知识、外交常识,还有熟悉当地的情况。这样对我自身的提高就大大加强了,后来的外交工作就更有底气、有基础。所以当时的环境也造就了我后来的发展和提高。(画外音)刘振堂说,最开始的动力是为了改善家里的贫穷状况。但是上学后,慢慢懂得只有国家富了,自己穷家的面貌才能改变。在不断积累知识的过程中,他产生了更为深刻的动力,就是为了祖国的富强。刘振堂:这个目标是不断实现的,这也是我一个新的动力。这种动力就是我在外交上处处想到,如何能提升我们国家的地位和能力。所以就千方百计地不遗余力,有的时候可以说,一天从早晨六点可以工作到夜里十二点以后,最多的一天有八场活动。为什么有这样的动力呢?就是为了改变我们国家长期受西方列强欺负,就是为了改变我们长期处于贫困状态。而要改变这种状态,必须每一个人,每一个外交官,要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这样一步一步地,才能使我们国家成为一个繁荣发达的真正的强国。(画外音)跑了六十多个国家,常驻黎巴嫩、伊朗等六国,在外奔波二十五年,作为一名国家大使,刘振堂用了这么一句话来形容自己:“一颗很热的心,一对很冷的眼,两条很忙的腿。”刘振堂:很热的心,就是对国家、对人民、对我们的外交事业要有赤子之心,永远保持积极、热情、真诚这种心态,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因为我们的利益现在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特别我们的侨民,我们的游客遍布全世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搞外交,不但要加强双边关系、多边关系,同时有一个任务就是保护我们的侨民。所以我在伊朗工作,每当有一个飞机失事或者每当出现一个车祸,首先我要去了解有没有我们中国人,有没有中国人受伤。我必须热心地为中国,为我们的祖国,为我们的人民去服务,这个火热的心一刻也不能凉。冷静的眼睛,就是世间的事物是很复杂的,特别是中东的局势瞬息万变,你必须冷眼冷静地观察,不能头脑发热。这样你才能够了解到真正的情况,这样你才能判断准确,这样才能给我们国内,给我们的政府,提出正确的、准确的报告和方案,使我们采取正确的政策。至于说一条勤快的腿,这是每个外交官必备的。因为你搞外交,外交就是对外交往,所以你必须走出去。因为外交的第一任务就是交朋友,朋友越多越好,档次越高越好,交得越深对我们越有利,我们在国际上的软实力就越提高,我们的形象就越多,就越好。这样才使我们在国际上有更好的地位,才能使我们得到更多的利益。(片花)(画外音)2010年10月12日,刘振堂回到了母校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他对母校的学子们提出了四个字“做人做事”。丰富的学习工作经历让刘大使对人生产生了更深刻的体会,做事是最初步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做人。学会做人,才能知道谦让,懂得规矩,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在他人生中,这四个字都是不可或缺的,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刘振堂:对外交来说,做人做事这两者都不可或缺。因为做人,你必须忠诚于自己的祖国,忠诚于自己的人民。无论在什么条件下,都要看自己的利益是不是符合国家利益,把自己的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下,而不是相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父母、对自己的妻子、对自己的孩子往往照顾不到。可是世界上事情没有两全,不可能十全十美,所以我们只能舍小家顾大家,做出一些个人的牺牲。如果你的知识很贫乏,你的外交技能水平很低,你再想着为国家服务,你有再高的道德和觉悟,你也不可能做一个优秀的外交官,更好地、更娴熟地掌握我们外交政策,从而为我们国家更好地服务。(画外音)从中国到伊朗、黎巴嫩,从外交部到家庭,或许只有一个行走着的人才会对生命和时光的路途有着如此深沉的观察和提炼。那么,现在退休的刘振堂又朝着怎样的目标继续规划自己的人生呢?刘振堂:我认为退休是人生一个新的开始,因为我们没退休的时候,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国家行为,国家赋予我们的行为,承担一定的责任。我们退休了以后,我们就没有这个责任,我们可以自由自在。而且我们现在六十多岁的人和五十年前六十多岁(的人)已经不是同类的人,因为我们的心理状态和身体的状况都远远超于五十年前那样一代的老人。所以我认为我现在的心理年龄还不到十八岁,因为我发现很多十八岁的年轻人都没有我这样的精神面貌。因为我有动力,我其中有一个动力就是我小的时候许下的愿。我读了很多书,我对那些作家都很崇拜。我小的时候喜欢当作家,可是由于学了外语,进入了外交领域,没有机会当作家,所以我退休以后第一件事就是写书。(画外音)刘大使在伊朗任5年大使期间走遍伊朗26个省份,亲眼目睹和近距离地接触了伊朗社会的各个层面,回国后他以中国人的视角写下了《伊朗零距离》、《波斯风情:伊朗》等书,直接、客观、全面地将伊朗介绍给国人。刘振堂:我们成千上万的国民到埃及和伊朗旅游的时候,他们不用从ABC开始了解,不用自己亲自去查网,他们可以从我在那工作的五年得到的心得体会,得到直观的感觉。我告诉他们,所以他们去旅游的时候,就不会光看那些表面的景点,而是要了解这景点背后的故事、历史典故和轶闻奇事,这样就增加了他们的知识和兴趣,能够达到旅游的全方位收获的目的。下节预告:刘振堂现身《羊城学堂》,为广州发展出言献策,提出广州要练好内功与外功,加速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本期《都市在线》正在播出……(画外音)2010年10月16日,刘振堂大使亲临广州市羊城学堂,为市民们带来一场生动的中东及伊朗的异国风情讲座。他说,每到一个国家或城市,自己会从两个方面去感受这个地方。刘振堂:我判断就是两个方面,一个是硬件,一个是软件。硬件就是市容市貌,软件就是当地的市民对我们这些外国的客人,他们是怎么对待我们,是和气友好,还是非常冷漠生硬。(画外音)这是刘振堂第三次来广州,最后一次是十年前,看到眼前的广州,他不由感触良多。刘振堂:有一样,有不一样。一样就是广州依然充满活力、开放、发展快速、人民友好热情。不一样的就是广州比十年前更加漂亮、靓丽、秩序更好。我走过好多国家,包括我们的香港、澳门,我发现我们现在主要的街道,甚至一些小巷,不比香港和澳门差。非常整洁,非常干净,人们也很有秩序,特别是很繁华。(画外音)刘振堂指出,广州有着优越的地理优势,占据发展的有利时机,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然而,广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更是为广州带来无限的机遇。刘振堂:改革开放以后,我认为广州对我们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为你们是一个窗口,你们是前沿。现在要在广州举办亚运会,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这个契机就可以使我们广州全方位地提高我们的档次,提高我们的水平,提高我们的形象。无论是从经济方面,从市民的修养方面,无论是整个的基础建设,还是老百姓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状况都会大大地提高和改善。我认为广州充分地利用这个契机,全方位地发展自己。我前天到这的第一印象,就是广州市大气、整洁、有序、靓丽,这是我最深刻的印象。(画外音)1974年,中国代表团首度亮相伊朗首都德黑兰,参加第七届亚洲夏季运动会。2010年,第16届亚洲运动会在广州成功举办。曾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广州再度扬帆起航,借助亚运东风,加速国际大都市的建设。在经济、文化、社会服务等各方面不断发展完善,城市竞争力与影响力大大增强。刘振堂大使结合世界优秀国家和城市的经验也为广州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那就是既要练好内功,又要练好外功。刘振堂:所谓练好内功就是广东的精神文明建设,广东的文化建设要特别加强。我这次就接受广州图书馆的邀请到这里来搞讲座,我来了以后发现,广东省,广州市对文化、对传统、对教育特别重视,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因为无论一个国家经济多么繁荣,发展速度多么快,如果没有文化积淀和根基,它也长久不了。我们祖先留下那些美好的传统,我们广州每个市民都要坚守,都要发扬,都要传承下去。这样才能使我们广州的发展有底气、有内功,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建设能够持续发展下去。第二,也要有外功。我认为形式和内容、外表和内在要有机地结合起来。我现在看到广州比十年前大大地进步,市容市貌大大地改善。借亚运会的东风,我希望广州在现有的基础上,广东在现有的基础上,把内功、外功做得更好,你们永远起带头羊的作用,也同时造福于广州人民,使你们这个城市不单在全国是一个最美的城市,最富裕的城市,我认为在整个东南亚,甚至在全世界都是可圈可点。我认为你们应该向这个目标看齐,这样,你们的档次就会更高,你们努力的动力就会更大,标准就会更高一个档次,发展就会更好。(画外音)如刘振堂大使这样的人群并不常存在于我们的身边,他们职业特殊、身份非凡,他们漂洋过海、经历诸多。走近刘振堂,让我们透过外交大使的眼睛看到了他奋发前行的外交生涯,找到了地球人类患难与共、和谐共存的瞬间,记录了那超越语言、超越民族、超越国界的共同情感。
2023-09-14 01:23:131

张立新的人物专访

我的轮椅在追风——第29届北京奥运会官方会刊专访“我天生就喜欢速度的感觉,那种在奔跑中让风从耳边掠过的快感……”虽然不幸因病截去了一条腿,但与轮椅为伴的张立新,终于在北京残奥会上实现了他从小就怀有的追风梦想。14日晚6点半,“鸟巢”。男子4×400米T53-54级轮椅竞速接力赛中,中国四员“飞车虎将”张立新、崔彦锋、赵骥、李虎召以3分5秒67夺得冠军,并且刷新了由他们在上午刚刚创造的世界纪录。当最后一棒的张立新像风一样冲过终点时,他已经超出第二名足足有四十米远。这已经是张立新第四次出现在国家体育馆的最高领奖台上,注视着国旗从眼前升起。在所参加的集体和单人共4个项目的比赛中,他全部获得了金牌!“他太让人难以置信了,在赛场上他简直就是‘野兽"。”在男子200米T54级决赛后,和他同场竞技的前残奥会冠军、芬兰名将泰赫蒂这样评价张立新。能取得今天的骄人成绩,张立新在赛后最想感谢的人除了妈妈,就是他的恩师——前国家轮椅竞速队总教练田海江。“这个月30号是田导去世一周年的日子,他生前最大的愿望就是在北京奥运会上带领我们夺取金牌。”带着恩师未实现的心愿,在本届残奥会上,张立新接连在男子4×100米接力T53-54级、400米T54级、200米T54级以及4×400米接力T53-54级项目上获得金牌,一次次地带给大家惊喜。“原来想拿到一块金牌就很高兴了,没想到越战越勇。”就连张立新自己也没想到这一次的残奥之旅能这么完美。身高1米80,长得阳光帅气的张立新从小喜欢运动,在学校时是校足球队的主力前锋。后来,因为骨肉瘤不得不截去一条腿,但这并没有毁掉张立新的体育之路。此后,他打过一段时间的轮椅篮球,但当他第一次看到轮椅竞速比赛时,场上风驰电掣的场面再次点燃了他心中的追风梦想。轮椅竞速训练枯燥而艰苦,张立新介绍说,对轮椅的操控主要来自双手的快速摩擦,就算是戴着皮手套,同样会带来损伤。同时,运动员比赛时所用的轮椅并不好控制。“我们的重心都在后面,控制不好就会侧翻,尤其是在下雨的时候。”他曾在一次训练中因为侧翻而摔成脑震荡。虽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张立新成长的道路也并非一帆风顺。从雅典残奥会的第六名到北京残奥会获得四枚金牌,张立新付出了太多的努力。日复一日的苦练,让他逐渐跻身世界顶级选手的行列。他和队友一起,获得了世锦赛、亚运会的冠军,但那时他最希望的,还是能在北京夺冠。现在,张立新已经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而下一个目标则瞄准在了四年后的伦敦。
2023-09-14 01:23:261

人物采访稿的标准格式是什么?

人物专访格式由导语、背景和访谈三部分组成。导语是个头,不必多说。接着是介绍专访的背景、必要性以及专访对象的基本情况。最后是专访的重点——访谈内容和访谈过程、环境。专访的格式就是专访的写法的基本框架。人物采访稿将访问记、通讯、特写三者融为一体,要求具备人物、现场、记者三个基本的要素,需要采访者不拘形式和手法,灵活写作。人物采访注意事项做足前课,要对专访对象专访人物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摸底做足准备工作。比如采访一名学者,你应该你应该把他的研究课题,方向,贡献和学术成果,人生经历学习经历甚至家庭情况,性格喜好等,都有一定的把握才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另外,最好事先拟定访谈提纲,采访话题甚至每个要提问的话题,注意所设计的问题,应该是读者急迫想知道的重要问题要专,要注意做到采访对象要专一,采访事件要专一,采访主题要专一。重访,专访的侧重是访谈,不能让背景压过访谈,而且要在访谈上多下功夫。注意串词,不能让访谈对象的话一谈到底,记者应该适时给予适当的穿插,话题变换时更要加上一些串联词句。
2023-09-14 01:23:451

保险行业的年轻人人物专访

随着社会和行业的深入发展,保险业传统的“推销”模式正在改善,行业正向大金融及专业财务规划方向转型。在这样的环境下,新金融工具不断涌现,保险产品本身越来越多样化,消费者需求也逐步复杂化,因此,保险行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ufeffufeff而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保险业也在新的环境中不断升级和发展,保险业对于营销员年轻化、专业化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团队应该招收合适的年轻人做保险,从而提升团队的活力和成长性,为团队的发展注入新的力量。ufeffufeff最为现实的价值是:年轻人与年轻人才能同频共振。团队中有了年轻人,才会有更多的年轻客户。ufeffufeffufeff【强烈提议:不要再跟年轻人或者年轻人的父母这样去表达-你/你家小孩如果找不到工作,就来找我做保险。保险工作是二等工作吗?】ufeffufeffufeff年轻人的工作观ufeff:1.兴趣和职业趋向多元化。ufeff85、90后年轻人对于感兴趣的事情,会全身心投入。同时,由于成长环境的多样纷繁和选择机会的不断增多,年轻人的思想和观念相当多元。因而职业理想也表现得比较多元化。ufeffufeff2.重视收入与物质生活。ufeff85、90后年轻人对于物质和消费的需求比较大,年轻人渴望得到认同,同时也渴望通过提高收入来提升生活的品质,因此对收入的多少也看得比较重。ufeffufeffufeff3.喜欢宽松和谐的环境。ufeff85、90后年轻人喜欢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我们不太喜欢等级森严的制度,我们要一种很自由、很宽松、很自我的工作,希望自己愿意表达什么就是什么,随性而为是基本特征。ufeffufeff4.接受挑战环境,能者多得。ufeff以85、90后为代表的新一代年轻人从小面临的是一个竞争的环境,而且这种竞争的环境面越来越广泛,由于从小便在具有挑战性的环境下长大,因此,更愿意接受挑战,更愿意接受公平、公正的竞争。ufeff年轻人做保险的若干优势ufeffufeff优势一:年轻、富有朝气、成长性强。ufeffufeff年轻人正处于职业生涯的起步阶段,对工作和生活充满激情,对于未来充满憧憬。以85、90后为代表的新一代年轻人,他们对于实现人生梦想有强烈的愿望,希望提升自己的社会价值,而保险业不需要太多成本即可自主创业,时间自主、决策自主、收入没有限制,发展没有限制等特点,给予了新一代年轻人广阔的发展空间。此外,年轻人最大的财富是时间,我们拥有至少30~40年的职业生涯,这对于提倡终身事业、提倡永续经营的保险业来说,年轻人有更多的时间为客户提供长期的服务。ufeffufeff(长期服务这一点很重要!)ufeff优势二: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敢想敢做。ufeffufeff相较于我们的长辈,以85、90后为代表的新一代年轻人的生长环境更多变且纷繁。因此,我们的思想和观念更多元,较少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同时,我们的自我意识比较强,不会被别人的看法和感受所左右。因此,当我们想要实施某些事情时,我们会坚持自己的想法,敢想敢做。ufeffufeffufeff优势三:学习力强,可塑性强,易接受新事物。ufeffufeff年轻人基本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接受能力强,能快速掌握知识,且对保险业的专业性也更容易理解。ufeffufeff随着保险理财时代的到来,金融资讯、金融工具、保险理财等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将是保险营销员能否在金融保险业立足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相较而言,年轻人对这些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有着先天的优势,更符合保险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ufeffufeff优势四:渴望改变现状。ufeffufeff以80后为代表的年轻人,大多成长于物质条件相对比较丰富的环境中,我们乐于消费,追求时尚,对物质条件的需求大;然而,随着物价上涨等因素的影响,人们(特别是居住在大城市的人)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同时也随着我们步入结婚生子的阶段,我们对于物质上的不满则更为突出。ufeffufeff因此,不少年轻人渴望寻求更好的职业发展,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现状,提高生活品质。而寿险营销付出与收入成正比、收入无上限的特点与年轻人的这类诉求非常吻合。ufeffufeffufeff优势五:有想法,思维活跃,能够不断创新。ufeffufeff年轻人的自我意识比较强,我们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我们思维活跃,面对问题时会想出各种各样的方式和办法来解决,创新意识比较强。ufeffufeff现阶段,保险业快速发展,无论是个人行销还是团队管理,都需要保险从业人员有创新的想法和灵活解决问题的方法。ufeffufeff所以希望更多的高素质,高学历人才加入这个行业!一起为中国保险事业增光添热!ufeff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2023-09-14 01:24:001

人物专访 | 儿童设计思维教育专家欣雨: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欣雨 哆啦梦画儿童设计学院联合创始人 家庭亲子关系辅导师 工商管理、刑事侦查双学士 从一名女特警,到一个为前夫背债600多万的单亲妈妈,再到创办哆啦梦画儿童设计学院,欣雨一路风风雨雨走了过来。 01 为爱放弃女特警职业生涯,却换来了老公的婚后出轨 欣雨是家里的独生女,从政法大学毕业后,顺利地当上了一名中国女特警,曾和战友一起执过勤,扛过枪。在特警大队的那些日子,欣雨曾见识过有人为了吸毒搞得家破人亡,也曾在汶川大地震的救援中,亲眼目睹战友牺牲的惨痛情景。 后来,欣雨交往了一个男朋友,在和当时的男友交往了四个月后,就决定和他结婚了,并且放弃了特警生涯,同时也放弃了原有的一切生活,孤身一人追随着男友来到了深圳。 为爱奔走,放弃原有的一切稳定生活,这让家人和朋友不理解欣雨的决定和选择。为了证明给家人朋友看,也为了能让自己尽快在深圳立足,欣雨一边学习,一边经营着一家电子厂。 婚后不久,欣雨就怀孕了。生了女儿后,她当了全职妈妈,过着相夫教子的生活。 本以为日子会一直这样幸福平和的过下去,谁曾想,在欣雨还怀着二胎的时候,她老公却出轨了。 在欣雨怀二胎的时候,老公就开始每天不回家了。即使是在二胎快要临盆的时候,老公都不在自己身边,是她一个人开了近一个小时的车到医院,然后挂了产科号,在产床上待了不到5分钟就生下儿子。欣雨说,她到现在还清晰记得当时在产床上放声大哭的情景。 这件事让她彻底死心了,为了能尽快离婚,欣雨宁愿选择净身出户,唯一的要求就是要拿到儿子和女儿的抚养权。 当初为爱奔赴深圳的欣雨,6年后,变成了独自抚养2个孩子的单亲妈妈。 02 离婚后,才发现自己“被”背负了巨额贷款 本以为拿到一双儿女的抚养权后,可以开启新的生活。可往往,生活会给你一重又一重的暴击。 欣雨的前夫,在他们婚姻存续期间,以她的名义办理了2笔贷款,不仅如此,前夫还曾谎骗欣雨的父亲,让其在另一份贷款协议上面签了字,成为了贷款的担保人。 这三笔贷款,让欣雨莫名背负了600多万的债务。而彼时还蒙在鼓里的欣雨,直到法院和银行的人找上门来,才发现事情的真相。 离婚后,前夫连一双儿女的抚养费一次都没有付过,贷款的事情出来后更是撇得一干二净。前夫就像老赖一样,消失的无影无踪。 明明是前夫的一波骚操作,欣雨却成了那个为前夫买单的人。但银行可才不管你事情的前因,他们只认定款是你贷的,字是你签的,钱,自然也是由你来还。 为了还贷款,无奈之下,欣雨把深圳的房子卖了,带着儿子和女儿一直在外面租房子住。 深圳的房子卖了400多万,现在欣雨身上依然还背负着200多万的债务。 03 为治愈女儿的神经焦虑症,走上了儿童绘画心理学教育之路 婚姻的变故,巨额贷款的背负,无形中影响到了当时5岁的女儿。欣雨的女儿开始变得胆小、神经紧张。每次乘电梯时,都是走到电梯的角落,背对着所有人,捂着耳朵,浑身发抖。经医生诊断,欣雨的女儿患上了神经焦虑症。 婚姻的变故并没有让欣雨崩溃,但是女儿的焦虑症却让欣雨自责不已,并失声痛哭。为了让女儿重拾自信和笑容,欣雨在儿童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阅读和研究,尤其是在设计思维和绘画心理学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 欣雨的女儿很喜欢画画,但是女儿的画想要表达什么,欣雨却看不懂。于是她就引导女儿讲出自己的绘画故事,就这样,欣雨慢慢发现绘画是一种可以表达情绪的方式。 观察的时间长了,欣雨发现女儿在画画的时候,特别喜欢在一张A4纸的左下角画。一开始,她认为这是错误的画画习惯,于是就试图引导女儿在纸的中间画,把图案画的大一些,但发现这个引导过程很难。 为了弄明白女儿的这个行为,欣雨开始搜索相关的知识。慢慢接触并研究了绘画心理学和绘画疗愈法。 通过绘画心理学,欣雨不仅治好了女儿的神经焦虑症,还解决了身边很多朋友的儿童教育问题。 04 创办儿童设计学院,开启人生新征程 通过绘画心理学,治愈了女儿的焦虑症,这给了欣雨很大的信心和鼓舞。一个想法在欣雨的心中慢慢浮现,并日渐清晰:我想通过自己的力量帮助更多的孩子和家庭。 想到就去做。欣雨拿出了当年做女特警时的那股冲锋陷阵的精神,联手儿童设计思维领域内的专家,一同创办了少儿设计思维的教育培训机构一一哆啦梦画儿童设计学院。 哆啦梦画儿童设计学院从一开始的四间教室起步,凭着创新的教学方式和精心雕琢的课程,2个月就收到了200多个学生。一年后,扩展了3个校区。 欣雨说哆啦梦画不同于市场上的其它教育培训机构,它是回归“心”的设计教育。通过绘画语言,引导家长看到孩子们的爱,让家庭之间爱的能量流动起来。 因此哆啦梦画获得了非常好的口碑,不仅入围了2017年深圳教育好口碑艺术行业八强,还被评为深圳市教育培训行业协会的会员和行业自律委员会的会员单位。 2年时间里, 哆啦梦画设计学院服务了800多组家庭,用设计思维的方法,帮助了1000多名孩子,真正改变了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方法。 05 创业容易守业难 虽然哆啦梦画儿童设计学院,在短时间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和扩大了规模,但是创业的路不是一帆风顺的。 扩张风险、合伙人突然抽资彻股、被供应商骗、遭同行嫉妒投诉等问题,一度让设计学院陷入危机。 在关了扩张的3家校区后,欣雨一直坚挺着大本营的良好运营。虽然经常整宿整宿的失眠,也曾在深夜掩面痛哭过,但是看着那么多可爱的孩子,那么多支持哆啦梦画的家长,欣雨咬紧牙关挺了过来。 没有在长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在聊天的过程中,欣雨有些激动地对我说:“我很热爱我的事业,教育这份事业是值得我做一辈子的事情!所以现在的我每一天都无比自信,因为我干了一件很牛逼的事业。同时,我每一步都走很踏实,很努力!我始终坚信教育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影响,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的触动,这就是我创办多啦梦画儿童设计学院的意义所在。” 06 开创线上课程,让孩子练就“超强大脑” 今年12月月初,欣雨携团队打磨出了一款线上课程。为了开拓6-12岁孩子的设计思维,哆啦梦画推出了制作手抄报的手偶剧视频课程。 课程采用了美国斯坦福大学设计思维方法论,通过科学、有趣、易懂的方式,让孩子们快速学会如何突出主题、如何选图、如何排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孩子们的兴趣会越来越浓烈,越来越自信,同时还能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你知道我在等你吗) 编者的话: 欣雨姐每天都忙于家访和给团队梳理工作,我和她的沟通聊天,几乎都是在晚上十点以后了。欣雨姐身上的那份韧劲和冲劲,让我深感动容。 婚姻给了她一刀,女儿生病给了她一刀,合伙人和同行又给了她一刀又一刀。这一刀刀的刺下去,让她在一片血肉模糊中杀出了自己的一片天。 泰戈尔的《飞鸟集》里有这样一句诗:The world has kissed my soul with its pain, asking for its return in songs.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欣雨姐做到了。 如果说人生是一场狗血,欣雨姐则将这场狗血剧情进行了逆风翻转,并踏出了属于自己的风情。 还有一个好消息告诉大家,欣雨姐已经开始着手起诉她前夫了。贱男自有天收,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 微信号:Huan4053 你从远处聆听我 我的声音却无法触及你 让我们彼此陪以静默吧
2023-09-14 01:24:081

罗燕的人物专访

大乐小学的罗燕老师
2023-09-14 01:24:182

哪个网站能提供专门的职业人物访谈的机会

文化人物网。人物专访属于记叙文范围,是一种类似小报告文学的新闻形式。近几年来,报刊上经常刊登这类文章,很受读者的喜爱。不仅是记者,许多文学爱好者也常把写人物专访作为社会实践和练笔的机会。写好人物专访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先设定好采访对象。要做到这一点就得收集可靠的原始材料,而且被采访者身上要能找出某种有价值,鸽友关注并且能学习到的东西,要值得采访,否则采访就失去了意义。还要设想好将要完成的采访稿,我们能从中看到什么?能学到什么?总之就是确定采访的方向。当然,你不仅可以把他人作为采访对象,还可以把自己当作采访对象来描述,可以设计一个场景做自我采访。
2023-09-14 01:24:461

人物专访写作文章形式问答第三方

1. 人物专访的作文怎么写 怎样写人物专访 人物专访属于记叙文范围,是一种类似小报告文学的新闻形式。近几年来,报刊上经常刊登这类文章,很受读者的喜爱,不但记者写,中学生文学爱好者也常把写人物专访作为社会实践和练笔的机会。 那么,怎样写好人物专访呢? 第一,在确定专访对象时,必须熟悉访问对象的大体经历和主要成就。这样,交谈时也就有了话题,便于提出问题,写作时也有助于文章的充实。例如,有一篇题为《漳州飞来的小鸟——记八次叩响获奖大门的胡晓梦》的专访,作者在采访之前,仔细了解了胡晓梦同学是如何攀登文学殿堂的(从十四岁到十六岁,八次叩响获奖大门),并且认真阅读了胡晓梦的作品,于是,作者满怀澡情地写道: “果然不负众望。晓梦用她的一双纯真的眼睛,深情地注视着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用她的全副的心灵去感知生活,从江上那来去匆匆的帆船上,看到那腰间拴着绳子的孩子的寂寞孤独,以深切的同情写成了散文诗般的《白帆之歌》:从‘花市"的热闹景象中,发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以优美的文笔写成了《买花》;从热闹的家宴中,发现冯科长的贪婪 *** ,写了《客人》给以无情的鞭挞和揭露;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姑娘小翠的不幸的婚姻中,发现那几千年来不合理的封建积习,至今还吞噬着可怜的农村少女的青春和生命,写出了感情深沉而有震撼力的《小河,小河》,发表后,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 这段文字,不仅使这篇专访的内容更加丰富、充实,而且也使读者对晓梦的作品有了概貌的了解。 第二,要善于发掘专访对象生活中的有趣的故事或独特的兴趣爱好,以便从多方面展现人物丰富的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例如,山西省平陆县西街中学初一学生程若明发明了“多面黑板”和“果核刀”,荣获科技发明三等奖,被人们誉为“小小发明家”。《中国少年报》的记者在访问他的时候,兴致勃勃地追踪他的发明之路,从程若明同学决心为山区的老师减轻负担(一位老师要在同一间教室里,给两三个年级上课。一块黑板常常不够用,老师擦了写,写了擦,又累又不卫生),到他从书上及日常生活中得到启示——建楼房是为了减少占地面积,增加居住面积,书上的话顾 第三,要注意突出重点,勾画出访问对象的举止、神态和性格特点。前些时候,《中国青年报》“人物剪影”专栏里有一篇《文坛一怪》的文章,文中写道: “他四十多岁了,高了兴就一个人在屋里又唱又跳,从床上跳到桌上,再跳下来;和朋友聊天,没有正形儿,常说出比小学生还幼稚的话,问出莫名其妙的问题来;在老学者们座上,他又俨然是个“小老夫子”,说话文诌诌;早饭吃什么,他记不住,常把帽子、车钥匙丢落,却能在诗歌讨论会上,不用讲稿侃侃而谈,大背《论语》、《人间词话》、佛经、苏珊·朗格和科林伍德的美学——甚至某页第几段都说出来,令听者目瞪口呆。” 文字不多,却活脱脱地勾画出当代文坛“怪人”——深通中国古典文、史、哲,能书、能画、能篆刻、能谱曲,熟悉戏曲的中年作家钱世明的形象。凡是熟悉这位“文坛怪人”的朋友门,读了这段文字,都说:“像极了!” 又如,华东师范大学二附中的李劲同学荣获我国青少年程序设计一等奖,将应美国的苹果电脑公司的邀请赴美参观访问,按常理,写人物专访应该着重写李劲同学在程序设计方面的成就,然而,《中学生报》的中学生记者却从少年科学家谈语文这个角度进行了专访,重点突出,构思独特,善于取舍。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人物专访,内容一定要真实,引述采访对象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必须是原意,作者不能随意改动或发挥,无根据的拔高和添枝加叶是不允许的。所以,在专访时,要细心倾听,掌握尽可能多的第一手材料,时间、地点、人物,作品和数字等要当场问清楚并记下来,以免张冠李戴。文章写完以后,最好送采访对象过目,听取本人意见,以免文章发表以后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2. 找篇采访成功人士的作文,对话形式 人一生下来就有一种意识就是渴望成功,可是,成功又是什么呢?丘吉尔说:"成功,是一种从一个失败走到另一个失败,却能够始终不丧失信心的能力…因此不要害怕错误和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没有失败,你不可能成功。那些不成功的人是永远没有失败的人。"正如,在考场上如果他人只要参加一次高考就能圆了自己的梦想,而你却参加第二次第三次高考甚至更多.那么,在时间上你就是一个失败人士. 要成为一名成功人士做到对自己的信念,让行动带领你迈近成功,用态度证明你的成就,以坚持就是胜利的精神来陪伴你走向成功的每一步. 信念 只有对自己有信念的人才会去拼搏去奋斗,这是走向成功的起点.只要自己不断的努力,我想铁棒也会磨成针的.可是有时候真的缺少那种意志力,很多时候真的想放弃自己的梦想,可是更多的时候觉得不甘心,为什么别人能做的事情,为什么自己就不能做到,为什么MARY KEY 能够成就自己的事业,为什么自己就不行呢?对自己要有信念自己的努力一定能成功,相信自己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天空. 只要心中存在梦想,只要心中还有梦,我想总会有一天,会实现自己的梦想的。 3. 高中生作文 以采访问答为主体形式 时间: 地点: 采访者: 被采访者: 采访者:爸爸妈妈,现在我是采访者,你们是被采访者,我问你们答,可以吗? 父母:可以。 采访者:爸爸,我想请问一下,您最近的工作情况怎样呢? 爸爸:现在还可以,不过09年的金融风暴还是有挺大影响的,现在正在慢慢恢复。 采访者:妈妈,我想请问一下,您对子女教育的有什么观点或看法呢? 妈妈:现在许多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只知道如何使自己的孩子过得舒服,玩得开心,而忽视了对孩子的培养,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孩子的依赖心理和厌恶劳动的思想。 采访者:爸爸,请问您有什么教育孩子的方法呢? 爸爸:我觉得应该让保持一种积极向上、乐观、的心态。尊重的是孩子作为一个人而拥有的对于快乐、温暖、安全、生存、爱、自由、交往、尊重、自我实现等等的需要。 采访者:妈妈,现在很多家长为孩子请家教,请问您是怎么看的? 妈妈:我觉得其实没有什么意义,最重要的是在课堂上认真听课,多思考,多做习题。不然请家教也是提高不了成绩的。 采访者:这次的采访完毕,谢谢! 4. 人物专访的新闻稿开头和结尾怎么写 一、人物通讯的开头,要略微讲究一些文采,充分利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方法,在写作方法上,可以描写,可以抒情。从写作角度上,可以写某一个侧面,然后引起读者兴趣。当然,也可以开门见山。人物专访的写作方法,是一个技巧问题。一般说来,人物专访(或者叫人物通讯),要高度而准确的概括一个人的最主要的亮点。然后引出正文。 二、关于人物通讯的结尾,可以是对某某人物的感叹类的语言、赞美类语言,或者寄托希望类的语言等等。 人物专访属于记叙文范围,是一种类似小报告文学的新闻形式。 近几年来,报刊上经常刊登这类文章,很受读者的喜爱,不但记者写,中学生文学爱好者也常把写人物专访作为社会实践和练笔的机会。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人物专访,内容一定要真实!引述采访对象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必须是原意,作者不能随意改动或发挥,无根据的拔高和添枝加叶是不允许的。所以,在专访时,要细心倾听,掌握尽可能多的第一手材料,时间、地点、人物,作品和数字等要当场问清楚并记下来,以免张冠李戴。文章写完以后,最好送采访对象过目,听取本人意见,以免文章发表以后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5. 如何写好一个人物专访 根据你那半句不太详细的描述,可以得知你要写的是简略版的人物通讯,而且不止为同一个人写。 事实上,大多数人物通讯除了人物本身之外,还有另一个主题。 举例,你要写这个奶茶店老板老刘,老刘的出生地、家庭环境、受教育经历、恋爱情况之类,都可以一笔带过,但是老刘如何创业,经营时的一些值得提的经历,这些就可以详细来写。于是你的这篇通讯是围绕着“老刘、创业”来写的。 然后这时,你可以把文章分三部分,老刘的个人介绍、老刘开奶茶店、奶茶店的经营。 根据上面,你要列一个采访提纲了。 理论上来讲,采访提纲是包括“采访目的”“采访时间”“采访地点”“采访问题”之类的乱七八糟内容的,但是你可以像一个老司机一样在采访提纲里只写采访问题。 采访问题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写一堆问老刘的私人问题,啥时候出生,幼儿园在哪里上的,之类。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也根据你计划的每段主要内容来拟问题。 有两个比较重要的是: 1尽量多让他讲故事,讲他的故事,少谈感想。读者对故事比较感兴趣。 2问的每个问题都想好,他的回答你要怎么写,怎么和其他内容关联。 6. 身边优秀人物的专访作文 让我感动的人物在生活中,令我敬佩的人物有很多很多,但令我有深刻印象的是——张海迪姐姐。 张海迪,1955年的秋天在济南出生。5岁就患脊髓病,胸部以下全部瘫痪。 这她使无法上学,但她没有放弃学习,便在家自学完成了中小学课程。1983年,张海迪开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万字的英语小说,并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户》`《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优秀书籍。 这些优秀的作品,对于一个身体不是的人是多么不容易的事啊!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姐姐在轮椅上创作和翻译的作品竟然超过了100万字。因为,虽然她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但她至少有勇气去面对生活,至少她有对生命的追求与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精神。 在这残酷的命运的挑战面前,张海迪姐姐依然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的信念与疾病作斗争,经受了生命的考验。她始终对人生充满信心与勇气,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 张海迪姐姐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去学习。我们应该珍惜自己身边的每一滴时间,好好的努力学习,天天向上!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2023-09-14 01:24:541

做人物采访应该注意哪些?

分类: 文化/艺术 问题描述: 大家提些建议啊~~谢啦 解析: 人物专访的提问技巧- - 人物专访,是记者请新闻人物就专门性的问题进行解答的一种方式,是记者带着目的对有关人士进行专门的采访。是以记者同人物的谈话为主取得直接材料并穿插背景材料而成的一种特殊通讯。它比一般报道要详细而生动。专访中少不了采访对象、记者两个因素。专访的特点在一个"专"字,重点是一个访。人物专访既强调新闻性、政治性又要强调其可读性。相对于其它新闻形式,人物专访可读性具有亲和力。因此,为受众所喜闻乐见。 人物专访难写在于人们对其要求和关注程度高。人物专访难写在于如何不流于平淡、所写人物有鲜明特点。如果读者看完后能记住这个人物,并与其他人物区分开来,这就可以说是一篇成功的人物专访。而鲜明的人物、典型的事例,生动的细节都取决于采访的成功与否。记者与被采访者的交谈沟通是最重要的一个途径。采得好采得细,对人物就有较为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就能够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发现人物的闪光点和与众不同之处,才能更加准确地提炼主题,让读者想看、爱看,觉得可信、可亲、可学。采访失败,就是再精心运作,也写不好。采访的好坏,记者提问的技巧尤为重要,问题提得好、提得准有助于打开采访对象的话匣子。 笔者认为目前记者在提问中容易出现以下几点不足:一是提问过大过空,让被采访者不知如何回答。一些记者采访还是喜欢"你有什么感想"等"老三问"套话。二是记者口头表达能力差,提问不能简明扼要。问话让采访对象不得要领,一些记者轻问重写,提问辞不达意,他们往往笔头功夫过硬,嘴上功夫不行,在认识上还有偏见:认为注重口才是讲花架子,不务实。笔者经常能看到一些记者提问,说了好多话绕不到主题上,如问一个农民企业家,下一步的打算,是否有意于资助农村教育。说来说去,不仅把被采访者说糊涂了,连记者自己也不明白说了什么。三是记者的采访态度不端正,也有学识有限。有的记者提问时信口开河,对对方回答不理解,使对方在心理上产生反感,从而与记者拉开了心理距离。这些都在无形中影响了采访对象的谈话情趣。 被采访对象容易出现下面几种情况:一、主观上是配合采访的,但却由于紧张或激动总是开不了口。来自基层的农牧民、工人容易出现这种现象。二、消极应付采访。虽然开了口,却总是偏离主题,或有意识地回避记者某些敏感问题。三是采访对象牵引着记者跑,被采访者信马由缰,一泻千里地讲下去,记者不能控制局面,采访费了不少时间,看似记了一大堆,要用的却不多,既费时又费力。 针对以上一些不足和问题,笔者依据自己肤浅的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同行探讨。 一、事先围绕主题设计一些重要问题。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要确立主题,围绕主题事先精心设计几个问题。一些问题可以现场发挥,但关键的问题一定要做准备。记者在采访前主题明确既可保证采访有的放矢,也能减少时间浪费。记者必须要有几个直奔主题的问题,事先要有充分的估计,不打无准备之战。有些口才不太好的记者,用这种方法,效果更好。一是可以做到心中有底,临阵不会慌乱。二是也可以事先练习问话。几个问题其实也就是采访的大纲和思路。有助于记者控制局面,把采访者引到主题上来。笔者在采访一个商界女强人时,这个女企业家见多识广,表现欲望很强,话很多却总跑题。笔者事先设计的几个问题就用上了,一跑题,就用一个问题把她问回来。 二、用内行话提问。行家伸伸手,就知有没有。记者张嘴一问,被采访者就能听出来,你对他的事情了解不了解,你对他的工作认识程度有多高。记者问外行话,很难获得被采访者的认同,也就无从深谈,记者也就难以探寻到被采访者的内心世界。记者要与采访对象交朋友,触及他最敏感的神经,探索其心灵。最容易找的共同语言就是采访对象的行业话题。这对于采访性格内向、腼腆、有胆怯心理、不易开口的采访对象有效果。记者可以提问一些他所熟悉的话题来引导他开口,最简单就是和农民谈他的庄稼施了什么肥;和牧民谈产了几只冬羔;和司机谈车的型号性能。当然千万不能不懂装懂,冒充内行。如记者采访下岗再就业典型,采访对象是做针织品的。笔者以前曾长期采访纺织行业,对针织较为了解,采访时顺口说出氨纶、细螺纹针、圆形织机等专业用词,让采访对象很惊喜。她认为对她的行业很看重,无形中缩小了心理距离。这次的采访用了8个小时,采访对象把想说的不想说的都说了出来,情况掌握得细、全,通讯写出来就真、有感染力。 三、提问轻松话题,安定采访对象情绪。对一些由于激动或紧张不能很快进入状态的采访对象,为了让他们情绪安定下来,记者可以先谈与主题无关而又轻松的话题。通过轻松话题让对方放松情绪,尽快缩短两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一盆花、一段经历,对一个问题的看法,或对方的兴趣爱好都可以成为提问的话题。笔者在采访中常采用这种方法。有次采访一位英勇牺牲的警察妻子,警嫂心情总平静不下来,笔者就问有关他们女儿的事情,从年龄问到女儿对父亲的死如何说的、如何想的。然后就引到了采访的主线上来。在采访残疾音乐家方放(国际大奖获得者)时,他因为反感采访,加之紧张,采访无法进行。笔者就问古典吉它与民谣吉它的不同等他所熟悉的问题,使他放松。 四、对回避采访的,以提问对方感兴趣的问题,诱导其配合采访。用老话说,采访也是功夫在诗外。丰富的知识的确有助于采访。笔者在采访一个锐意改革的全国先进法院院长时,院长怕宣传自己影响不好,笔者事先了解被采访者古文造诣很深,对法家思想和军事很有研究,就问他对韩非子、荀子、商鞅和《吕氏春秋》的评价,通过对商鞅"轻罪重判重罪不将至也"的看法,自然而然他就谈到了他进行的改革。采访进行下去了,并改变了采访对象的态度。原只限半个小时的采访时间,不知不觉延长到五个小时。 五、在提问时兼顾双方,问受众想知道的问题。记者在采访人物之前总要认真思考。要站在读者的角度想,想读者想知道这个人物的什么,会对他的哪些感兴趣。只有心中想着读者,读者才会喜欢看你写的文章。同样,也要站在采访对象角度考虑:他想要告诉读者些什么,他有什么好的经验和闪光的东西对读者有启迪。只有两方面都想到了,记者提的问题才会让双方都感兴趣。还要注意保护采访对象的隐私,不要问粗俗、猎奇与主题无关的问题。 六、记者提问态度要真诚、客观、不带个人倾向。不要提有提示作用的问题,以免诱导或限制对方的回答。提问多用探讨式、商量式而不要用生硬的、审判的口气。提问方式根据不同对象采用正问、反问、引导、激将等。记者与采访对象打交道要时刻记着贫贱不欺、富贵不媚,提问语气要平和,话语要真诚,不能有训斥、嘲笑的成分。 七、提问要开门见山,提问语要简明扼要,易听易懂。提问语要用开放式的,多用怎么样、什么、如何等字眼,给对方以广阔的回答空间。不要像法官审判一样问:"是,还是不是。"提问语要注意具体,可把大问题分成几个小问题。比如问一个农民:"你知道怎样维护消费者利益吗?"就可以分成:"你周围的人买过假冒伪劣的东西吗?""买了怎么办的?到哪去找?找谁?" 八、提问语要注意"五不用":不用长句、不用倒装句、不用否定语气提问、不用有歧义的话提问,在提问时不要生造词语、任意改用专用名词。学会多用口语,长句分成短句来问。 九、适当使用些激将法。充分发挥激将的作用。用有分量的尖锐提问使一些回避主题的采访者不得不直面回答。成功的采访,所提问题不能人云亦云,也不要提一般性的问题,有意突出其尖锐的一面。有分量问题是记者水平的一个体现。名记者法拉奇就是以提问尖锐近乎挑衅而闻名的。笔者在采访一致力于改变的某单位领导时,提出:"你用这种强制性的手段来推行改革,群众会告你专制强权,也许以后会影响你的政治前途,你有可能会成为牺牲品,你对此怎么看?"这个问题一下就引起了该领导的重视和兴趣。采访完后,他说:"本来想应付一下,念念材料就完了,可你的问题不得不让我说话了。"而在采访一位有争议的企业家时,笔者直言不讳地问:"人们对你的评价是毁誉参半,你对此怎么看,你对自己如何评价。"这个问题打开了采访对象的话匣子,也撕开了他的防护衣。后来采访对象说:"你是第一个涉及到这一问题的,我一下就觉得你对我很了解,而且是公正平等地对待我。" 写一篇有血有肉、鲜活的人物专访是采写者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做好提问是关键。问题问好了,第一步就走好了,离目标也就近了。
2023-09-14 01:25:081

人物专访的新闻稿怎么写?

人物专访属于记叙文范围,是一种类似小报告文学的新闻形式。近几年来,报刊上经常刊登这类文章,很受读者的喜爱,不但记者写,中学生文学爱好者也常把写人物专访作为社会实践和练笔的机会。 那么,怎样写好人物专访呢? 第一,在确定专访对象时,必须熟悉访问对象的大体经历和主要成就。这样,交谈时也就有了话题,便于提出问题,写作时也有助于文章的充实。例如,有一篇题为《漳州飞来的小鸟——记八次叩响获奖大门的胡晓梦》的专访,作者在采访之前,仔细了解了胡晓梦同学是如何攀登文学殿堂的(从十四岁到十六岁,八次叩响获奖大门),并且认真阅读了胡晓梦的作品,于是,作者满怀澡情地写道: “果然不负众望。晓梦用她的一双纯真的眼睛,深情地注视着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用她的全副的心灵去感知生活,从江上那来去匆匆的帆船上,看到那腰间拴着绳子的孩子的寂寞孤独,以深切的同情写成了散文诗般的《白帆之歌》:从‘花市"的热闹景象中,发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以优美的文笔写成了《买花》;从热闹的家宴中,发现冯科长的贪婪无耻,写了《客人》给以无情的鞭挞和揭露;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姑娘小翠的不幸的婚姻中,发现那几千年来不合理的封建积习,至今还吞噬着可怜的农村少女的青春和生命,写出了感情深沉而有震撼力的《小河,小河》,发表后,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 这段文字,不仅使这篇专访的内容更加丰富、充实,而且也使读者对晓梦的作品有了概貌的了解。 第二,要善于发掘专访对象生活中的有趣的故事或独特的兴趣爱好,以便从多方面展现人物丰富的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例如,山西省平陆县西街中学初一学生程若明发明了“多面黑板”和“果核刀”,荣获科技发明三等奖,被人们誉为“小小发明家”。《中国少年报》的记者在访问他的时候,兴致勃勃地追踪他的发明之路,从程若明同学决心为山区的老师减轻负担(一位老师要在同一间教室里,给两三个年级上课。 第三,要注意突出重点,勾画出访问对象的举止、神态和性格特点。前些时候,《中国青年报》“人物剪影”专栏里有一篇《文坛一怪》的文章,文中写道: “他四十多岁了,高了兴就一个人在屋里又唱又跳,从床上跳到桌上,再跳下来;和朋友聊天,没有正形儿,常说出比小学生还幼稚的话,问出莫名其妙的问题来;在老学者们座上,他又俨然是个“小老夫子”,说话文诌诌;早饭吃什么,他记不住,常把帽子、车钥匙丢落,却能在诗歌讨论会上,不用讲稿侃侃而谈,大背《论语》、《人间词话》、佛经、苏珊61朗格和科林伍德的美学——甚至某页第几段都说出来,令听者目瞪口呆。” 文字不多,却活脱脱地勾画出当代文坛“怪人”——深通中国古典文、史、哲,能书、能画、能篆刻、能谱曲,熟悉戏曲的中年作家钱世明的形象。凡是熟悉这位“文坛怪人”的朋友门,读了这段文字,都说:“像极了!” 又如,华东师范大学二附中的李劲同学荣获我国青少年程序设计一等奖,将应美国的苹果电脑公司的邀请赴美参观访问,按常理,写人物专访应该着重写李劲同学在程序设计方面的成就,然而,《中学生报》的中学生记者却从少年科学家谈语文这个角度进行了专访,重点突出,构思独特,善于取舍。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人物专访,内容一定要真实,引述采访对象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必须是原意,作者不能随意改动或发挥,无根据的拔高和添枝加叶是不允许的。所以,在专访时,要细心倾听,掌握尽可能多的第一手材料,时间、地点、人物,作品和数字等要当场问清楚并记下来,以免张冠李戴。文章写完以后,最好送采访对象过目,听取本人意见,以免文章发表以后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2023-09-14 01:25:191

专访的内容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u200du200du200du200d确定采访对象,写好人物专访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先设定好采访对象。要做到这一点就得收集可靠的原始材料,而且被采访者身上要能找出某种有价值,关注并且能学习到的东西,要值得采访,否则采访就失去了意义。还要设想好将要完成的采访稿,我们能从中看到什么?能学到什么?总之就是确定采访的方向。当然,你不仅可以把他人作为采访对象,还可以把自己当作采访对象来描述,可以设计一个场景做自我采访。选择采访方式:硬件准备:DV、相机(最好是数码相机,可以照相和摄像),录音设备,笔记本。做好这些准备工作后,你就可以出发了,当然采访前要与你的采访对象先沟通好,约好时间、见面地点等。软件准备:对采访对象需要一个初步地了解。比如:如果对方是一个养鸽者,则要介绍对方的背景资料、个人爱好、鸽棚情况等,如什么时候开始与鸽子结缘,鸽舍的主打品系,采访对象的养鸽现况、鸽舍风貌、成绩状况,获奖鸽品系、获奖因素、获奖心情、养鸽管理、成功经验谈等等。这样便于在采访中更容易进行交流,也显示出对被采访者的尊重。这个可以通过网上、他人的口述等方式收集。确定采访主题:确定主题,采访要始终围绕主题进行,不能偏离大的方向。要采访大家想知道的信息,才很有吸引力。可以把这些问题细分开来。访谈稿件整理:通过采访得到了第一手资料,下一步就要对文稿进行后期的加工,根据做好的笔记、录音、照片,甚至DV摄像等资料,确立文章标题,给文章润色,使主题明确,内容完整、生动,更具吸引力。采访文稿一定要保证内容的健康、新颖、可读性强,挑那些大家感兴趣的话题,以能引起观众的共鸣为佳。u200du200du200du200d
2023-09-14 01:25:273

人物专访的新闻稿怎么写?

人物专访属于记叙文范围,是一种类似小报告文学的新闻形式。近几年来,报刊上经常刊登这类文章,很受读者的喜爱,不但记者写,中学生文学爱好者也常把写人物专访作为社会实践和练笔的机会。 那么,怎样写好人物专访呢? 第一,在确定专访对象时,必须熟悉访问对象的大体经历和主要成就。这样,交谈时也就有了话题,便于提出问题,写作时也有助于文章的充实。 第二,要善于发掘专访对象生活中的有趣的故事或独特的兴趣爱好,以便从多方面展现人物丰富的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例如,山西省平陆县西街中学初一学生程若明发明了“多面黑板”和“果核刀”,荣获科技发明三等奖,被人们誉为“小小发明家”。《中国少年报》的记者在访问他的时候,兴致勃勃地追踪他的发明之路,从程若明同学决心为山区的老师减轻负担(一位老师要在同一间教室里,给两三个年级上课。 第三,要注意突出重点,勾画出访问对象的举止、神态和性格特点。前些时候,《中国青年报》“人物剪影”专栏里有一篇《文坛一怪》的文章,文中写道: “他四十多岁了,高了兴就一个人在屋里又唱又跳,从床上跳到桌上,再跳下来;和朋友聊天,没有正形儿,常说出比小学生还幼稚的话,问出莫名其妙的问题来;在老学者们座上,他又俨然是个“小老夫子”,说话文诌诌;早饭吃什么,他记不住,常把帽子、车钥匙丢落,却能在诗歌讨论会上,不用讲稿侃侃而谈,大背《论语》、《人间词话》、佛经、苏珊??朗格和科林伍德的美学——甚至某页第几段都说出来,令听者目瞪口呆。” 文字不多,却活脱脱地勾画出当代文坛“怪人”——深通中国古典文、史、哲,能书、能画、能篆刻、能谱曲,熟悉戏曲的中年作家钱世明的形象。凡是熟悉这位“文坛怪人”的朋友门,读了这段文字,都说:“像极了!” 又如,华东师范大学二附中的李劲同学荣获我国青少年程序设计一等奖,将应美国的苹果电脑公司的邀请赴美参观访问,按常理,写人物专访应该着重写李劲同学在程序设计方面的成就,然而,《中学生报》的中学生记者却从少年科学家谈语文这个角度进行了专访,重点突出,构思独特,善于取舍。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人物专访,内容一定要真实,引述采访对象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必须是原意,作者不能随意改动或发挥,无根据的拔高和添枝加叶是不允许的。所以,在专访时,要细心倾听,掌握尽可能多的第一手材料,时间、地点、人物,作品和数字等要当场问清楚并记下来,以免张冠李戴。文章写完以后,最好送采访对象过目,听取本人意见,以免文章发表以后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2023-09-14 01:26:001

人物专访的作业 请问如何在室内拍摄人物专访?机位,灯光,背景如何布置? 如果有懂行的人。希望能上图

人物专访在室内拍摄至少得两台摄像机。一台正面,对着被采访的人,一台侧面。灯光尽量柔和,但必须清晰,特别是特写镜头。背景可以根据被采访的人和采访内容而定。不能千遍一律。图例多的是,你只要多看电视就有。中央电视台水均益采访各国政要的画面不胜枚举。自己去看。
2023-09-14 01:26:211

人物专访范文 3000字 谢谢

怎样写人物专访人物专访属于记叙文范围,是一种类似小报告文学的新闻形式。近几年来,报刊上经常刊登这类文章,很受读者的喜爱,不但记者写,中学生文学爱好者也常把写人物专访作为社会实践和练笔的机会。那么,怎样写好人物专访呢?第一,在确定专访对象时,必须熟悉访问对象的大体经历和主要成就。这样,交谈时也就有了话题,便于提出问题,写作时也有助于文章的充实。例如,有一篇题为《漳州飞来的小鸟——记八次叩响获奖大门的胡晓梦》的专访,作者在采访之前,仔细了解了胡晓梦同学是如何攀登文学殿堂的(从十四岁到十六岁,八次叩响获奖大门),并且认真阅读了胡晓梦的作品,于是,作者满怀澡情地写道:“果然不负众望。晓梦用她的一双纯真的眼睛,深情地注视着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用她的全副的心灵去感知生活,从江上那来去匆匆的帆船上,看到那腰间拴着绳子的孩子的寂寞孤独,以深切的同情写成了散文诗般的《白帆之歌》:从‘花市"的热闹景象中,发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以优美的文笔写成了《买花》;从热闹的家宴中,发现冯科长的贪婪无耻,写了《客人》给以无情的鞭挞和揭露;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姑娘小翠的不幸的婚姻中,发现那几千年来不合理的封建积习,至今还吞噬着可怜的农村少女的青春和生命,写出了感情深沉而有震撼力的《小河,小河》,发表后,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这段文字,不仅使这篇专访的内容更加丰富、充实,而且也使读者对晓梦的作品有了概貌的了解。第二,要善于发掘专访对象生活中的有趣的故事或独特的兴趣爱好,以便从多方面展现人物丰富的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例如,山西省平陆县西街中学初一学生程若明发明了“多面黑板”和“果核刀”,荣获科技发明三等奖,被人们誉为“小小发明家”。《中国少年报》的记者在访问他的时候,兴致勃勃地追踪他的发明之路,从程若明同学决心为山区的老师减轻负担(一位老师要在同一间教室里,给两三个年级上课。一块黑板常常不够用,老师擦了写,写了擦,又累又不卫生),到他从书上及日常生活中得到启示——建楼房是为了减少占地面积,增加居住面积,书上的话顾第三,要注意突出重点,勾画出访问对象的举止、神态和性格特点。前些时候,《中国青年报》“人物剪影”专栏里有一篇《文坛一怪》的文章,文中写道:“他四十多岁了,高了兴就一个人在屋里又唱又跳,从床上跳到桌上,再跳下来;和朋友聊天,没有正形儿,常说出比小学生还幼稚的话,问出莫名其妙的问题来;在老学者们座上,他又俨然是个“小老夫子”,说话文诌诌;早饭吃什么,他记不住,常把帽子、车钥匙丢落,却能在诗歌讨论会上,不用讲稿侃侃而谈,大背《论语》、《人间词话》、佛经、苏珊·朗格和科林伍德的美学——甚至某页第几段都说出来,令听者目瞪口呆。”文字不多,却活脱脱地勾画出当代文坛“怪人”——深通中国古典文、史、哲,能书、能画、能篆刻、能谱曲,熟悉戏曲的中年作家钱世明的形象。凡是熟悉这位“文坛怪人”的朋友门,读了这段文字,都说:“像极了!”又如,华东师范大学二附中的李劲同学荣获我国青少年程序设计一等奖,将应美国的苹果电脑公司的邀请赴美参观访问,按常理,写人物专访应该着重写李劲同学在程序设计方面的成就,然而,《中学生报》的中学生记者却从少年科学家谈语文这个角度进行了专访,重点突出,构思独特,善于取舍。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人物专访,内容一定要真实,引述采访对象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必须是原意,作者不能随意改动或发挥,无根据的拔高和添枝加叶是不允许的。所以,在专访时,要细心倾听,掌握尽可能多的第一手材料,时间、地点、人物,作品和数字等要当场问清楚并记下来,以免张冠李戴。文章写完以后,最好送采访对象过目,听取本人意见,以免文章发表以后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2023-09-14 01:26:351

采访先进人物该问些什么?

人物专访的提问技巧- - 人物专访,是记者请新闻人物就专门性的问题进行解答的一种方式,是记者带着目的对有关人士进行专门的采访。是以记者同人物的谈话为主取得直接材料并穿插背景材料而成的一种特殊通讯。它比一般报道要详细而生动。专访中少不了采访对象、记者两个因素。专访的特点在一个"专"字,重点是一个访。人物专访既强调新闻性、政治性又要强调其可读性。相对于其它新闻形式,人物专访可读性具有亲和力。因此,为受众所喜闻乐见。 人物专访难写在于人们对其要求和关注程度高。人物专访难写在于如何不流于平淡、所写人物有鲜明特点。如果读者看完后能记住这个人物,并与其他人物区分开来,这就可以说是一篇成功的人物专访。而鲜明的人物、典型的事例,生动的细节都取决于采访的成功与否。记者与被采访者的交谈沟通是最重要的一个途径。采得好采得细,对人物就有较为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就能够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发现人物的闪光点和与众不同之处,才能更加准确地提炼主题,让读者想看、爱看,觉得可信、可亲、可学。采访失败,就是再精心运作,也写不好。采访的好坏,记者提问的技巧尤为重要,问题提得好、提得准有助于打开采访对象的话匣子。 笔者认为目前记者在提问中容易出现以下几点不足:一是提问过大过空,让被采访者不知如何回答。一些记者采访还是喜欢"你有什么感想"等"老三问"套话。二是记者口头表达能力差,提问不能简明扼要。问话让采访对象不得要领,一些记者轻问重写,提问辞不达意,他们往往笔头功夫过硬,嘴上功夫不行,在认识上还有偏见:认为注重口才是讲花架子,不务实。笔者经常能看到一些记者提问,说了好多话绕不到主题上,如问一个农民企业家,下一步的打算,是否有意于资助农村教育。说来说去,不仅把被采访者说糊涂了,连记者自己也不明白说了什么。三是记者的采访态度不端正,也有学识有限。有的记者提问时信口开河,对对方回答不理解,使对方在心理上产生反感,从而与记者拉开了心理距离。这些都在无形中影响了采访对象的谈话情趣。 被采访对象容易出现下面几种情况:一、主观上是配合采访的,但却由于紧张或激动总是开不了口。来自基层的农牧民、工人容易出现这种现象。二、消极应付采访。虽然开了口,却总是偏离主题,或有意识地回避记者某些敏感问题。三是采访对象牵引着记者跑,被采访者信马由缰,一泻千里地讲下去,记者不能控制局面,采访费了不少时间,看似记了一大堆,要用的却不多,既费时又费力。 针对以上一些不足和问题,笔者依据自己肤浅的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同行探讨。 一、事先围绕主题设计一些重要问题。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要确立主题,围绕主题事先精心设计几个问题。一些问题可以现场发挥,但关键的问题一定要做准备。记者在采访前主题明确既可保证采访有的放矢,也能减少时间浪费。记者必须要有几个直奔主题的问题,事先要有充分的估计,不打无准备之战。有些口才不太好的记者,用这种方法,效果更好。一是可以做到心中有底,临阵不会慌乱。二是也可以事先练习问话。几个问题其实也就是采访的大纲和思路。有助于记者控制局面,把采访者引到主题上来。笔者在采访一个商界女强人时,这个女企业家见多识广,表现欲望很强,话很多却总跑题。笔者事先设计的几个问题就用上了,一跑题,就用一个问题把她问回来。 二、用内行话提问。行家伸伸手,就知有没有。记者张嘴一问,被采访者就能听出来,你对他的事情了解不了解,你对他的工作认识程度有多高。记者问外行话,很难获得被采访者的认同,也就无从深谈,记者也就难以探寻到被采访者的内心世界。记者要与采访对象交朋友,触及他最敏感的神经,探索其心灵。最容易找的共同语言就是采访对象的行业话题。这对于采访性格内向、腼腆、有胆怯心理、不易开口的采访对象有效果。记者可以提问一些他所熟悉的话题来引导他开口,最简单就是和农民谈他的庄稼施了什么肥;和牧民谈产了几只冬羔;和司机谈车的型号性能。当然千万不能不懂装懂,冒充内行。如记者采访下岗再就业典型,采访对象是做针织品的。笔者以前曾长期采访纺织行业,对针织较为了解,采访时顺口说出氨纶、细螺纹针、圆形织机等专业用词,让采访对象很惊喜。她认为对她的行业很看重,无形中缩小了心理距离。这次的采访用了8个小时,采访对象把想说的不想说的都说了出来,情况掌握得细、全,通讯写出来就真、有感染力。 三、提问轻松话题,安定采访对象情绪。对一些由于激动或紧张不能很快进入状态的采访对象,为了让他们情绪安定下来,记者可以先谈与主题无关而又轻松的话题。通过轻松话题让对方放松情绪,尽快缩短两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一盆花、一段经历,对一个问题的看法,或对方的兴趣爱好都可以成为提问的话题。笔者在采访中常采用这种方法。有次采访一位英勇牺牲的警察妻子,警嫂心情总平静不下来,笔者就问有关他们女儿的事情,从年龄问到女儿对父亲的死如何说的、如何想的。然后就引到了采访的主线上来。在采访残疾音乐家方放(国际大奖获得者)时,他因为反感采访,加之紧张,采访无法进行。笔者就问古典吉它与民谣吉它的不同等他所熟悉的问题,使他放松。 四、对回避采访的,以提问对方感兴趣的问题,诱导其配合采访。用老话说,采访也是功夫在诗外。丰富的知识的确有助于采访。笔者在采访一个锐意改革的全国先进法院院长时,院长怕宣传自己影响不好,笔者事先了解被采访者古文造诣很深,对法家思想和军事很有研究,就问他对韩非子、荀子、商鞅和《吕氏春秋》的评价,通过对商鞅"轻罪重判重罪不将至也"的看法,自然而然他就谈到了他进行的改革。采访进行下去了,并改变了采访对象的态度。原只限半个小时的采访时间,不知不觉延长到五个小时。 五、在提问时兼顾双方,问受众想知道的问题。记者在采访人物之前总要认真思考。要站在读者的角度想,想读者想知道这个人物的什么,会对他的哪些感兴趣。只有心中想着读者,读者才会喜欢看你写的文章。同样,也要站在采访对象角度考虑:他想要告诉读者些什么,他有什么好的经验和闪光的东西对读者有启迪。只有两方面都想到了,记者提的问题才会让双方都感兴趣。还要注意保护采访对象的隐私,不要问粗俗、猎奇与主题无关的问题。 六、记者提问态度要真诚、客观、不带个人倾向。不要提有提示作用的问题,以免诱导或限制对方的回答。提问多用探讨式、商量式而不要用生硬的、审判的口气。提问方式根据不同对象采用正问、反问、引导、激将等。记者与采访对象打交道要时刻记着贫贱不欺、富贵不媚,提问语气要平和,话语要真诚,不能有训斥、嘲笑的成分。 七、提问要开门见山,提问语要简明扼要,易听易懂。提问语要用开放式的,多用怎么样、什么、如何等字眼,给对方以广阔的回答空间。不要像法官审判一样问:"是,还是不是。"提问语要注意具体,可把大问题分成几个小问题。比如问一个农民:"你知道怎样维护消费者利益吗?"就可以分成:"你周围的人买过假冒伪劣的东西吗?""买了怎么办的?到哪去找?找谁?" 八、提问语要注意"五不用":不用长句、不用倒装句、不用否定语气提问、不用有歧义的话提问,在提问时不要生造词语、任意改用专用名词。学会多用口语,长句分成短句来问。 九、适当使用些激将法。充分发挥激将的作用。用有分量的尖锐提问使一些回避主题的采访者不得不直面回答。成功的采访,所提问题不能人云亦云,也不要提一般性的问题,有意突出其尖锐的一面。有分量问题是记者水平的一个体现。名记者法拉奇就是以提问尖锐近乎挑衅而闻名的。笔者在采访一致力于改变的某单位领导时,提出:"你用这种强制性的手段来推行改革,群众会告你专制强权,也许以后会影响你的政治前途,你有可能会成为牺牲品,你对此怎么看?"这个问题一下就引起了该领导的重视和兴趣。采访完后,他说:"本来想应付一下,念念材料就完了,可你的问题不得不让我说话了。"而在采访一位有争议的企业家时,笔者直言不讳地问:"人们对你的评价是毁誉参半,你对此怎么看,你对自己如何评价。"这个问题打开了采访对象的话匣子,也撕开了他的防护衣。后来采访对象说:"你是第一个涉及到这一问题的,我一下就觉得你对我很了解,而且是公正平等地对待我。" 写一篇有血有肉、鲜活的人物专访是采写者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做好提问是关键。问题问好了,第一步就走好了,离目标也就近了。 参考资料:华人英才网
2023-09-14 01:26:451

要做一个青春与时间的采访节目,要问些什么呢?

你眼中的青春是什么?你对于时间是怎么认为的?你认为两者之间存在一个什么关系?等等
2023-09-14 01:26:532

哪些人物的专访很值得一看?

邹韬奋(1895.11.5~1944.7.24),著名的三联书店创始人。http://baike.baidu.com/view/43740.htm#5白岩松(不废话了)胡舒立(原《财经》主编,现在是《新世纪周刊》主编)陈香梅(飞虎大队陈纳德夫人)柴静(面对面)王小丫张泉灵芮成钢战地玫瑰闾丘露薇,战地记者顾玉龙,卧底记者石野,足球之夜著名记者冉雄飞,马德兴,王克勤刘畅大食(南方人物周刊的摄影记者)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2023-09-14 01:27:121

什么是专访的定义?日本知名媒体来华采访股神江林属于专访吗?

专访是记者就某一个专题对有关人士进行的采访报道. 采访是搜集寻访。也专指新闻采访,即记者为取得新闻材料而进行的观察、调查、访问、记录、摄影、录音、录像等活动。你说的这些都属于人物专访的范畴,日本知名媒体采访股神江林明显属于人物专访,以下是有关人物专访的有关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人物专访,是记者请新闻人物就专门性的问题进行解答的一种方式,是记者带着目的对有关人士进行专门的采访。是以记者同人物的谈话为主取得直接材料并穿插背景材料而成的一种特殊通讯。它比一般报道要详细而生动。专访中少不了采访对象、记者两个因素。专访的特点在一个"专"字,重点是一个访。人物专访既强调新闻性、政治性又要强调其可读性。相对于其它新闻形式,人物专访可读性具有亲和力。因此,为受众所喜闻乐见。 人物专访难写在于人们对其要求和关注程度高。人物专访难写在于如何不流于平淡、所写人物有鲜明特点。如果读者看完后能记住这个人物,并与其他人物区分开来,这就可以说是一篇成功的人物专访。而鲜明的人物、典型的事例,生动的细节都取决于采访的成功与否。记者与被采访者的交谈沟通是最重要的一个途径。采得好采得细,对人物就有较为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就能够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发现人物的闪光点和与众不同之处,才能更加准确地提炼主题,让读者想看、爱看,觉得可信、可亲、可学。采访失败,就是再精心运作,也写不好。采访的好坏,记者提问的技巧尤为重要,问题提得好、提得准有助于打开采访对象的话匣子。 被采访对象容易出现下面几种情况:一、主观上是配合采访的,但却由于紧张或激动总是开不了口。来自基层的农牧民、工人容易出现这种现象。二、消极应付采访。虽然开了口,却总是偏离主题,或有意识地回避记者某些敏感问题。三是采访对象牵引着记者跑,被采访者信马由缰,一泻千里地讲下去,记者不能控制局面,采访费了不少时间,看似记了一大堆,要用的却不多,既费时又费力。针对以上一些不足和问题,笔者依据自己肤浅的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同行探讨。 一、事先围绕主题设计一些重要问题。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要确立主题,围绕主题事先精心设计几个问题。一些问题可以现场发挥,但关键的问题一定要做准备。记者在采访前主题明确既可保证采访有的放矢,也能减少时间浪费。记者必须要有几个直奔主题的问题,事先要有充分的估计,不打无准备之战。有些口才不太好的记者,用这种方法,效果更好。一是可以做到心中有底,临阵不会慌乱。二是也可以事先练习问话。几个问题其实也就是采访的大纲和思路。有助于记者控制局面,把采访者引到主题上来。笔者在采访一个商界女强人时,这个女企业家见多识广,表现欲望很强,话很多却总跑题。笔者事先设计的几个问题就用上了,一跑题,就用一个问题把她问回来。 二、用内行话提问。行家伸伸手,就知有没有。记者张嘴一问,被采访者就能听出来,你对他的事情了解不了解,你对他的工作认识程度有多高。记者问外行话,很难获得被采访者的认同,也就无从深谈,记者也就难以探寻到被采访者的内心世界。记者要与采访对象交朋友,触及他最敏感的神经,探索其心灵。最容易找的共同语言就是采访对象的行业话题。这对于采访性格内向、腼腆、有胆怯心理、不易开口的采访对象有效果。记者可以提问一些他所熟悉的话题来引导他开口,最简单就是和农民谈他的庄稼施了什么肥;和牧民谈产了几只冬羔;和司机谈车的型号性能。当然千万不能不懂装懂,冒充内行。如记者采访下岗再就业典型,采访对象是做针织品的。笔者以前曾长期采访纺织行业,对针织较为了解,采访时顺口说出氨纶、细螺纹针、圆形织机等专业用词,让采访对象很惊喜。她认为对她的行业很看重,无形中缩小了心理距离。这次的采访用了8个小时,采访对象把想说的不想说的都说了出来,情况掌握得细、全,通讯写出来就真、有感染力。 三、提问轻松话题,安定采访对象情绪。对一些由于激动或紧张不能很快进入状态的采访对象,为了让他们情绪安定下来,记者可以先谈与主题无关而又轻松的话题。通过轻松话题让对方放松情绪,尽快缩短两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一盆花、一段经历,对一个问题的看法,或对方的兴趣爱好都可以成为提问的话题。笔者在采访中常采用这种方法。有次采访一位英勇牺牲的警察妻子,警嫂心情总平静不下来,笔者就问有关他们女儿的事情,从年龄问到女儿对父亲的死如何说的、如何想的。然后就引到了采访的主线上来。在采访残疾音乐家方放(国际大奖获得者)时,他因为反感采访,加之紧张,采访无法进行。笔者就问古典吉它与民谣吉它的不同等他所熟悉的问题,使他放松。 四、对回避采访的,以提问对方感兴趣的问题,诱导其配合采访。用老话说,采访也是功夫在诗外。丰富的知识的确有助于采访。笔者在采访一个锐意改革的全国先进法院院长时,院长怕宣传自己影响不好,笔者事先了解被采访者古文造诣很深,对法家思想和军事很有研究,就问他对韩非子、荀子、商鞅和《吕氏春秋》的评价,通过对商鞅"轻罪重判重罪不将至也"的看法,自然而然他就谈到了他进行的改革。采访进行下去了,并改变了采访对象的态度。原只限半个小时的采访时间,不知不觉延长到五个小时。 五、在提问时兼顾双方,问受众想知道的问题。记者在采访人物之前总要认真思考。要站在读者的角度想,想读者想知道这个人物的什么,会对他的哪些感兴趣。只有心中想着读者,读者才会喜欢看你写的文章。同样,也要站在采访对象角度考虑:他想要告诉读者些什么,他有什么好的经验和闪光的东西对读者有启迪。只有两方面都想到了,记者提的问题才会让双方都感兴趣。还要注意保护采访对象的隐私,不要问粗俗、猎奇与主题无关的问题。 六、记者提问态度要真诚、客观、不带个人倾向。不要提有提示作用的问题,以免诱导或限制对方的回答。提问多用探讨式、商量式而不要用生硬的、审判的口气。提问方式根据不同对象采用正问、反问、引导、激将等。记者与采访对象打交道要时刻记着贫贱不欺、富贵不媚,提问语气要平和,话语要真诚,不能有训斥、嘲笑的成分。 七、提问要开门见山,提问语要简明扼要,易听易懂。提问语要用开放式的,多用怎么样、什么、如何等字眼,给对方以广阔的回答空间。不要像法官审判一样问:"是,还是不是。"提问语要注意具体,可把大问题分成几个小问题。比如问一个农民:"你知道怎样维护消费者利益吗?"就可以分成:"你周围的人买过假冒伪劣的东西吗?""买了怎么办的?到哪去找?找谁?" 八、提问语要注意"五不用":不用长句、不用倒装句、不用否定语气提问、不用有歧义的话提问,在提问时不要生造词语、任意改用专用名词。学会多用口语,长句分成短句来问。 九、适当使用些激将法。充分发挥激将的作用。用有分量的尖锐提问使一些回避主题的采访者不得不直面回答。成功的采访,所提问题不能人云亦云,也不要提一般性的问题,有意突出其尖锐的一面。有分量问题是记者水平的一个体现。名记者法拉奇就是以提问尖锐近乎挑衅而闻名的。笔者在采访一致力于改变的某单位领导时,提出:"你用这种强制性的手段来推行改革,群众会告你专制强权,也许以后会影响你的政治前途,你有可能会成为牺牲品,你对此怎么看?"这个问题一下就引起了该领导的重视和兴趣。采访完后,他说:"本来想应付一下,念念材料就完了,可你的问题不得不让我说话了。"而在采访一位有争议的企业家时,笔者直言不讳地问:"人们对你的评价是毁誉参半,你对此怎么看,你对自己如何评价。"这个问题打开了采访对象的话匣子,也撕开了他的防护衣。后来采访对象说:"你是第一个涉及到这一问题的,我一下就觉得你对我很了解,而且是公正平等地对待我。" 写一篇有血有肉、鲜活的人物专访是采写者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做好提问是关键。问题问好了,第一步就走好了,离目标也就近了。 【词语】:采访 【注音】:cǎi fǎng 【释义】:搜集寻访。也专指新闻采访,即记者为取得新闻材料而进行的观察、调查、访问、记录、摄影、录音、录像等活动。 专访是站们拜访的意思。比采访隆重。专访:某人为了某事专门拜访另外的一个人,是指专程拜访! 采访主要是用在新闻上,指记者为了获得材料和信息的一种活动。 专访要比采访显得正式或对事情的重视!
2023-09-14 01:27:215

郁红阳的人物专访

2012年4月6日,中国驻伊朗大使郁红阳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中国南京远洋公司所属巴拿马籍“祥华门”号货轮在被劫持12小时内迅速获救,全体中国船员安然无恙,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外交为民”的执政理念。郁红阳首先向新华社记者介绍了“祥华门”号货轮被索马里海盗劫持的经过及各方随后展开的营救行动。他说,这艘货轮从上海出发,经停新加坡卸下部分货物后,前往伊朗南部的霍梅尼港。当地时间6日9时30分左右,当货轮行驶至阿曼湾距伊朗南部恰赫巴哈尔港20海里处时,被9名索马里海盗劫持。郁红阳说:“当时这伙凶残的海盗乘坐数艘快艇,手持AK47步枪,对货轮展开围攻并向货轮开火,情况十分危急。海盗最终使用随身携带的梯子爬上货轮,把28名中国船员扣为人质。”中国驻伊朗使馆在接到南京远洋公司伊朗代理商的紧急通报后,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召开紧急会议,并迅速与伊朗外交部和军方取得联系。同时,使馆致电南京远洋公司,在第一时间获得遭劫持的中国船员名单。伊朗海军在接到中方通报后,迅速派出军舰展开营救,并在当天下午发现被劫持货轮的踪迹。伊朗海军在确定货轮方位后派出两艘军舰尾随跟踪。货轮被劫持后,被迫驶向索马里海域。郁红阳说:“途中,船上的中国船员非常机智、勇敢,趁海盗不备,破坏了‘祥华门"货轮的动力系统,货轮失去动力后在海上随波漂流。”“在伊朗海军的压力下,9名海盗最后缴械投降,把武器扔进海里。”郁红阳兴奋地说:“在中伊两国政府共同努力下,‘祥华门"号货轮于当地时间6日18时30分左右成功获救,船上28名中国船员全部安然无恙。”郁红阳透露,获救的中国船员仍在货轮上抢修被破坏的动力系统,待货轮恢复动力后驶往伊朗南部阿巴斯港。郁红阳强调,这次营救行动中充分体现了党中央“以人为本,外交为民”的执政理念。事件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立即指示外交部把中国船员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在确保人质安全的情况下,全力营救被劫持的中国船员。使馆根据国内指示精神,迅速启动应急机制,与伊朗外交部和军方密切联系,紧密配合,积极展开营救工作。中方要求伊方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全力营救船只,确保人员及船只安全。郁红阳说:“这次劫持事件突发性强,地域遥远,为我营救工作带来很大困难。但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之所以能够迅速、妥善解决,一是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二是外交部和有关部门正确指导,三是中国驻伊朗使馆迅速启动应急机制,反应及时,措施得当。”郁红阳大使已于当晚与“祥华门”号船长何锋取得联系,转达了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问候,祝贺他们平安获救。何锋船长代表全体船员对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表示由衷感谢,感谢党和政府在危难时刻大力相救,使船员能够平安脱险。他们深深感到,党和祖国始终是他们坚强的后盾。 郁红阳于7日上午乘坐伊朗航空公司飞机前往阿巴斯港,看望获救的28名中国船员。
2023-09-14 01:28:081

陈香美的人物专访

中国中央电视台:[科技人生]一切为了伤员——陈香美(2008.06.21)陈香美院士在CCTV直播现场简介:陈香美,中国工程院院士,解放军301医院著名肾脏内科专家。作为解放军301医院第一支抗震救灾医疗队的专家,2008年5月15日凌晨抵达成都军区总医院,开始救治地震危重病人工作,每天的睡眠时间不足4个小时。在医治伤员的间隙,她会悄悄地躲在一旁,匆忙吃上几口面包或喝上几口牛奶,以此来抵御低血糖症给她带来的眩晕,然后又出现在为重伤员身边。她第一次动用院士的影响力,用三天时间在一线建起了CRRT重症监护病房,达到三级甲等医院的水平,让危重病人得到及时救治。在抢救被困196小时的伤员时,57岁的陈香美院士一时间变成了抢险战士,加入了抬担架的队伍。在她的悉心指导下,大批重症伤员得到了及时、正确的治疗,保住了生命和肢体。
2023-09-14 01:28:251

人物采访注意事项及要求

人物专访针对记者的要求很高,记者可以先整理问题并发送至被采访者了解,避免直访时尴尬的景象。 下面针对自己采访时的经验列出几条要点分享:一是提问问题让被采访者无从回答; 二是提问啰嗦,不能简明扼要地突出主题; 三是过分提问被采访者的私人生活,引起反感; 四是记者资料整理不足,话不对题、词不达意等。 故此,记者要加强本身采访的专业知识,尽量做到贴合被采访者。当然被采访者也会出现同样的问题,比如: 一、愿意接受采访,但是本身表达能力不强或者对于问题理解不够透彻; 二、不积极参与访谈,总是不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从而消耗彼此时间; 三、被采访者回答不突出重点,针对别的话题滔滔不绝。 采访基本都会面对上面出现的情况,临场怎么发挥主要还是看个人,下面针对以上一些现象,我分享一下自己的几点建议,大家有想法可以留言探讨。 一 、找准主题:采访之前,记者针对被采访人准备好采访主题和了解相关资料。明确自己的目的,牵引被采访者思维,多备几个问题以防被采访者自己滔滔不绝时可将其拉回主题; 二、采用专业术语提问:先了解被采访者,针对其涉及的行业、性格、生活等,设计出适合它本人回答的问题,语气符合被采访者身份; 三、保持气氛轻松活跃:可以先和被采访者私下沟通了解,达到一定的相知度,通过轻松的话题缓解气氛,带动现场的氛围。可以针对被采访者的兴趣爱好聊聊平时生活精彩的事情; 四、提问被采访者感兴趣的问题:如果被采访者对话题不感兴趣的话,我们可以诱导其配合采访。从另外一个问题引申出我们需要的答案,这里就需要提前备好可能出现的问题; 五、换位思考:在提问时要感受对方是否愿意回答这个问题,问题是否真的有利于我们的需求,了解读者是否在乎关心。只有考虑到被采访者及读者,写出来的文稿才更有说服力。 六、记者态度认真:工作态度真诚和蔼,让被采访者信任,避免出现嘲笑、不服等负面情绪。沉稳乐观地面对突发事项,用缓和语气沟通交流,针对不同对象采用正问、反问、引导、激将等不同方式提问。 七、语言简单直了:针对主题,提问时开门见山、简明扼要地表达。给对方一定的可回答范围,让对方有话说; 八、注意"五不要":不要用长句、难句、倒装句、否定句、歧义句等,问题通俗易懂,不要用生词难词考验对方的回答水平。另附上采访可以提问问题:(仅作参考) 1、请简单说下您创业前的人生经历,简单谈谈您当时自主创业的想法?2、实际创业与自己的创业初衷最大区别在哪里? 3、您开创了XX网,当时您是怎么分析它的前景的呢? 4、到目前为止,您觉得您从创业中得到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5、在创业期,您是打算如何更好地控制风险与解决问题的呢? 6、XX网主要有什么产品,产品优势最大在于什么呢? 7、在开创XX网的时候,您认为XX网的产品主要可以为用户带来什么更好服务? 8、在人员分工方面您是怎么针对团队做到更好分配呢? 9、公司发布的都是小巧美观的小产品,在产品这方面您是怎么做到更好地挑选呢? 10、针对公司产品的设计,您方便介绍一两款公司产品的功能吗? 11、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渠道了解公司产品呢? 12、目前XX网物流服务怎么样,支付方式有哪些呢? 13、XX网的产品是否和图片相符合? 14、您是怎么看待公司的发展规划与目标呢? 以上是本人针对采访进行整理的经验之谈,希望对你有帮助!
2023-09-14 01:28:481

浅谈如何写好一篇人物专访

  写一篇有吸引力的人物专访是有技巧的   首先当然是标题了,标题有多重要呢?答案是很重要,假如标题都没人愿意看,又有谁会去读内文呢。你的目的就是要让读者看了标题就有种很想读下去的冲动。   野猪成灾后的财富发现(野猪成灾后为何还有财富发现?)   当你看了这个标题是不是有种想读下去的欲望呢?每个人都是有好奇心的,所以在想标题之前就要围绕着人们的好奇心去写。   其次开头,设置悬念   比如下面这段:   第三故事要有起伏,不能太平淡   故事太平淡,就像一杯白开水,索然无味。每个人的人生不可能全是一帆风顺的,你要懂得去挖掘他背后不同寻常的故事,再通过写作手法来描述给读者。比如主人公在做某件事时碰到很多困难,你就可以这样写他也开始动摇,然而就在这时,一次外出改变了这一切。这一句激起了读者的好奇心,毫不费力接着读下面的内容。   还有像这几句也不错:   他在房间里不停的来回走着,看的出来,他有些不安,可走着走着,顿时让他兴奋起来   就在他出事的第二年,他做了一个决定,然而就是这个决定给一家人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总之,就是要让读者的情绪高低起伏,这样才能让他们对主人公的故事印象更加深刻。   最后结尾总结,要给人启发   可以根据故事中主人公的经历写一段总结,或是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   值的注意的是,写作过程当中一定要紧密围绕主题,不要让读者把文章读到最后,还没找到答案。
2023-09-14 01:28:591

如何掌握采访技巧以及认识采访对象??

人物专访的提问技巧- - 人物专访,是记者请新闻人物就专门性的问题进行解答的一种方式,是记者带着目的对有关人士进行专门的采访。是以记者同人物的谈话为主取得直接材料并穿插背景材料而成的一种特殊通讯。它比一般报道要详细而生动。专访中少不了采访对象、记者两个因素。专访的特点在一个"专"字,重点是一个访。人物专访既强调新闻性、政治性又要强调其可读性。相对于其它新闻形式,人物专访可读性具有亲和力。因此,为受众所喜闻乐见。 人物专访难写在于人们对其要求和关注程度高。人物专访难写在于如何不流于平淡、所写人物有鲜明特点。如果读者看完后能记住这个人物,并与其他人物区分开来,这就可以说是一篇成功的人物专访。而鲜明的人物、典型的事例,生动的细节都取决于采访的成功与否。记者与被采访者的交谈沟通是最重要的一个途径。采得好采得细,对人物就有较为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就能够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发现人物的闪光点和与众不同之处,才能更加准确地提炼主题,让读者想看、爱看,觉得可信、可亲、可学。采访失败,就是再精心运作,也写不好。采访的好坏,记者提问的技巧尤为重要,问题提得好、提得准有助于打开采访对象的话匣子。 笔者认为目前记者在提问中容易出现以下几点不足:一是提问过大过空,让被采访者不知如何回答。一些记者采访还是喜欢"你有什么感想"等"老三问"套话。二是记者口头表达能力差,提问不能简明扼要。问话让采访对象不得要领,一些记者轻问重写,提问辞不达意,他们往往笔头功夫过硬,嘴上功夫不行,在认识上还有偏见:认为注重口才是讲花架子,不务实。笔者经常能看到一些记者提问,说了好多话绕不到主题上,如问一个农民企业家,下一步的打算,是否有意于资助农村教育。说来说去,不仅把被采访者说糊涂了,连记者自己也不明白说了什么。三是记者的采访态度不端正,也有学识有限。有的记者提问时信口开河,对对方回答不理解,使对方在心理上产生反感,从而与记者拉开了心理距离。这些都在无形中影响了采访对象的谈话情趣。 被采访对象容易出现下面几种情况:一、主观上是配合采访的,但却由于紧张或激动总是开不了口。来自基层的农牧民、工人容易出现这种现象。二、消极应付采访。虽然开了口,却总是偏离主题,或有意识地回避记者某些敏感问题。三是采访对象牵引着记者跑,被采访者信马由缰,一泻千里地讲下去,记者不能控制局面,采访费了不少时间,看似记了一大堆,要用的却不多,既费时又费力。 针对以上一些不足和问题,笔者依据自己肤浅的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同行探讨。 一、事先围绕主题设计一些重要问题。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要确立主题,围绕主题事先精心设计几个问题。一些问题可以现场发挥,但关键的问题一定要做准备。记者在采访前主题明确既可保证采访有的放矢,也能减少时间浪费。记者必须要有几个直奔主题的问题,事先要有充分的估计,不打无准备之战。有些口才不太好的记者,用这种方法,效果更好。一是可以做到心中有底,临阵不会慌乱。二是也可以事先练习问话。几个问题其实也就是采访的大纲和思路。有助于记者控制局面,把采访者引到主题上来。笔者在采访一个商界女强人时,这个女企业家见多识广,表现欲望很强,话很多却总跑题。笔者事先设计的几个问题就用上了,一跑题,就用一个问题把她问回来。 二、用内行话提问。行家伸伸手,就知有没有。记者张嘴一问,被采访者就能听出来,你对他的事情了解不了解,你对他的工作认识程度有多高。记者问外行话,很难获得被采访者的认同,也就无从深谈,记者也就难以探寻到被采访者的内心世界。记者要与采访对象交朋友,触及他最敏感的神经,探索其心灵。最容易找的共同语言就是采访对象的行业话题。这对于采访性格内向、腼腆、有胆怯心理、不易开口的采访对象有效果。记者可以提问一些他所熟悉的话题来引导他开口,最简单就是和农民谈他的庄稼施了什么肥;和牧民谈产了几只冬羔;和司机谈车的型号性能。当然千万不能不懂装懂,冒充内行。如记者采访下岗再就业典型,采访对象是做针织品的。笔者以前曾长期采访纺织行业,对针织较为了解,采访时顺口说出氨纶、细螺纹针、圆形织机等专业用词,让采访对象很惊喜。她认为对她的行业很看重,无形中缩小了心理距离。这次的采访用了8个小时,采访对象把想说的不想说的都说了出来,情况掌握得细、全,通讯写出来就真、有感染力。 三、提问轻松话题,安定采访对象情绪。对一些由于激动或紧张不能很快进入状态的采访对象,为了让他们情绪安定下来,记者可以先谈与主题无关而又轻松的话题。通过轻松话题让对方放松情绪,尽快缩短两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一盆花、一段经历,对一个问题的看法,或对方的兴趣爱好都可以成为提问的话题。笔者在采访中常采用这种方法。有次采访一位英勇牺牲的警察妻子,警嫂心情总平静不下来,笔者就问有关他们女儿的事情,从年龄问到女儿对父亲的死如何说的、如何想的。然后就引到了采访的主线上来。在采访残疾音乐家方放(国际大奖获得者)时,他因为反感采访,加之紧张,采访无法进行。笔者就问古典吉它与民谣吉它的不同等他所熟悉的问题,使他放松。 四、对回避采访的,以提问对方感兴趣的问题,诱导其配合采访。用老话说,采访也是功夫在诗外。丰富的知识的确有助于采访。笔者在采访一个锐意改革的全国先进法院院长时,院长怕宣传自己影响不好,笔者事先了解被采访者古文造诣很深,对法家思想和军事很有研究,就问他对韩非子、荀子、商鞅和《吕氏春秋》的评价,通过对商鞅"轻罪重判重罪不将至也"的看法,自然而然他就谈到了他进行的改革。采访进行下去了,并改变了采访对象的态度。原只限半个小时的采访时间,不知不觉延长到五个小时。 五、在提问时兼顾双方,问受众想知道的问题。记者在采访人物之前总要认真思考。要站在读者的角度想,想读者想知道这个人物的什么,会对他的哪些感兴趣。只有心中想着读者,读者才会喜欢看你写的文章。同样,也要站在采访对象角度考虑:他想要告诉读者些什么,他有什么好的经验和闪光的东西对读者有启迪。只有两方面都想到了,记者提的问题才会让双方都感兴趣。还要注意保护采访对象的隐私,不要问粗俗、猎奇与主题无关的问题。 六、记者提问态度要真诚、客观、不带个人倾向。不要提有提示作用的问题,以免诱导或限制对方的回答。提问多用探讨式、商量式而不要用生硬的、审判的口气。提问方式根据不同对象采用正问、反问、引导、激将等。记者与采访对象打交道要时刻记着贫贱不欺、富贵不媚,提问语气要平和,话语要真诚,不能有训斥、嘲笑的成分。 七、提问要开门见山,提问语要简明扼要,易听易懂。提问语要用开放式的,多用怎么样、什么、如何等字眼,给对方以广阔的回答空间。不要像法官审判一样问:"是,还是不是。"提问语要注意具体,可把大问题分成几个小问题。比如问一个农民:"你知道怎样维护消费者利益吗?"就可以分成:"你周围的人买过假冒伪劣的东西吗?""买了怎么办的?到哪去找?找谁?" 八、提问语要注意"五不用":不用长句、不用倒装句、不用否定语气提问、不用有歧义的话提问,在提问时不要生造词语、任意改用专用名词。学会多用口语,长句分成短句来问。 九、适当使用些激将法。充分发挥激将的作用。用有分量的尖锐提问使一些回避主题的采访者不得不直面回答。成功的采访,所提问题不能人云亦云,也不要提一般性的问题,有意突出其尖锐的一面。有分量问题是记者水平的一个体现。名记者法拉奇就是以提问尖锐近乎挑衅而闻名的。笔者在采访一致力于改变的某单位领导时,提出:"你用这种强制性的手段来推行改革,群众会告你专制强权,也许以后会影响你的政治前途,你有可能会成为牺牲品,你对此怎么看?"这个问题一下就引起了该领导的重视和兴趣。采访完后,他说:"本来想应付一下,念念材料就完了,可你的问题不得不让我说话了。"而在采访一位有争议的企业家时,笔者直言不讳地问:"人们对你的评价是毁誉参半,你对此怎么看,你对自己如何评价。"这个问题打开了采访对象的话匣子,也撕开了他的防护衣。后来采访对象说:"你是第一个涉及到这一问题的,我一下就觉得你对我很了解,而且是公正平等地对待我。" 写一篇有血有肉、鲜活的人物专访是采写者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做好提问是关键。问题问好了,第一步就走好了,离目标也就近了。
2023-09-14 01:29:131

徐新的人物专访

娃娃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她就是徐新。正是这个女人,用独到的眼光和敏锐的判断,让十多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一飞冲天。其中三位创业者还进入了福布斯富豪榜前一百名。29岁的丁磊执着于互联网,徐新交给他500万美元,于是有了三大门户网站之一的网易。类似的案例还有永和豆浆、中华英才网。没有她的慧眼,就没有这些熟悉的名字。但在闪光灯频频对准他们时,她已经悄然离开,来到下一个渴望资金的创业者面前。这周一,她作为央视和《每日经济新闻》“赢在中国”创业大赛的特别评委,专程来到上海。凭借丰富的经验,爽朗的性格,很快与一群梦想创业的“愣头青”打成一片。活动结束后,她接受了本报《新财经周刊》的独家专访。凭直觉千金一掷风险投资这个圈子,是男人的天下。入行11年,徐新越发自信,放言要创中国第一VC品牌。身为今日资本集团的总裁,她掌控着2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这些资金大多来自欧美政府和企业,可老外们却全权交给她打理,这在风险投资界颇为罕见。一问原因:外国投资者相信,这个中国女人有一双慧眼。和同行相比,徐新常常是“温柔一刀”,笑傲投资场。女人的直觉,就是她与生俱来的杀手锏。“选人是门艺术,这么多创业者,这么多项目,动辄需要几百万上千万的资金,投给谁,除了做调研看数据,还离不开直觉。女性的直觉特准,所以我总能投对人”,说完,自己乐了。回顾起来,她1995年参与了对娃哈哈的投资,当时中国还没人喝瓶装水。直觉告诉她,这个行业肯定有戏,所以她和团队决定投资。4年后,她遇到丁磊,问他网易在行业里怎么样,丁磊脱口而出:第一。其实当时网易排名第三,但就是这股自信,深深吸引了她。加上丁磊对商业的敏感和专注,于是徐新“下注”500万美元。这两家企业的市值先后超过了10亿美元。再后来,就是中华英才网,最初不过五个员工,再加上一份歪歪扭扭的商业计划书,当时毫无业绩可言。看到互联网招聘的巨大前景,徐新破天荒投资了,2014年这个公司身价超过12亿人民币,网站的日浏览量达到1500万。“几年以后,中华英才网也将是超过10亿美元的企业”,她的信心满满的。有了这么多经典案例,徐新的名气不胫而走。每个礼拜,都有各式各样的人,带着千奇百怪的创业想法找到她。可投是不投,还得判断。有人豪情万丈地对她说:你投钱给我,我保证3个月后成为中国首富!徐新快言快语:“你的可信度也太差了。”还有人紧握双拳,喊着:相信我,要是公司业绩不翻一番,我马上从楼上跳下去!徐新一盆冷水浇过去:我们并不喜欢暴涨,持续成长更重要……她的性格就是直来直去。毕竟激情不等于一切。她向笔者透露了选人的独门秘技:第一,看创业者的头脑,有没有对生意的直觉。比如丁磊,他第一个进入短信业务,第一个开发网络游戏。别人看不到的商机他能看到,别人放弃了他能坚持,别人都跟进他能退出。第二,业绩,徐新一般只投行业前五名,中国竞争这么激烈,能做到前五名,肯定有独到之处。她会问他们:你做过什么重大决策?你怎么做决定?第三,带队伍的能力,创业者会不会管人。很多公司规模到了100人,就管理不下去,创业者反倒成了瓶颈。为了考察这一点,徐新喜欢观察他的副手,如果副手能力很强,而且跟随他很多年,说明这个人的领导力不错。第四,激情不能少,具有永不放弃的性格;第五,创业者的品格应该是公开、透明、诚实可靠,这一点不能忽略,毕竟这么多钱交给他呀,能不考虑吗?为赚钱而创业易败徐新“创业非常艰辛,失败是必然的,成功是偶然的。在美国硅谷,100万个创业想法,只有6个能成功上市。”徐新如是说。根据她的经验,不少人选择创业,可能是一时冲动,可能想赚钱改善生活。但成功的人,往往都非常热爱他的事业,一心想把事业做大。??事业心,创业者很难坚持,也难以感染团队。她一针见血地说:“你想想,如果老板只想着赚点钱,团队也是短期考虑,赚一票就走。他们的行为方式就变了,不会有长期发展的胸怀,可能连游戏规则也不遵守了。所以单纯为赚钱,趁早打消创业念头,还不如去炒房产、卖保险。”不过,现实却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想创业。有人甚至预测说,中国有1亿人想创业。不过,站在徐新面前的,不外乎3类人。跨国公司中国区的CEO、总经理,可能会自立门户出来创业。从简历看,他们都是顶呱呱的,善于建立公司制度和文化,拥有专业精神,而且很会融资。但他们缺点也很明显,过去是海外公司的中国总经理,拿着30万到50万美元的年薪。出来创业,他们依然给自己开高工资,比如30万美元。可这样一来,就为公司设立了标尺,于是首席财务官的年薪20万美元,销售总监18万美元……于是,公司的成本高得不得了,毫无竞争优势。另一方面,这些CEO是走格子的人,而不是画格子的人。他们被训练去执行总部的战略,却不习惯自己寻找商机。“我拒绝过一个创业者,他带领一大批人辞职创业,给自己配了秘书和法律顾问,还设立一个收购兼并部,请个老外做总裁。我心想你们公司一分钱没有,还想兼并谁啊!他们先建好了巨轮,才发现没有方向。而聪明的创业者是扔掉包袱,划着小舢板出海,能活下来,再慢慢壮大。所以,对第一次创业的CEO,我们总让别的投资者去投,先交点学费。”在连珠炮一样的语速下,徐新的机敏和幽默扑面而来。还有一类是“海归”派,成功者不少。他们把美国的模式复制到中国,进行创业。由于华尔街的投资者喜欢会说英语的人,这些“海归”深得青睐。在互联网行业,谁拿到融资,就能养活自己,大打广告,名气就出来了,成功就不远了。但他们的劣势同样明显,太年轻,管理经验不足,而且喜欢见好就收———“在外国待过,见识过上层生活。别人出好价钱,他们就把公司卖了,然后去享受生活”。第三类是本土派,数量最多,对市场的直觉好,而且非常勤俭节约,生命力强。可惜不会讲英语,不会与董事会打交道,而且特别喜欢多元化,不够专注。但徐新关注的恰恰是本土企业家,“中国有那么多中小企业,上市太小,从银行又借不到钱,发展又很迅速,这就是我们的投资对象。今天的小企业,很可能就 是明天的大公司”。不过,最让她放心不下的,就是多元化的问题。她感叹:“这些企业家喜欢同时做很多件事,横跨多个领域,可能是觉得每年30%的成长速度不过瘾,要100%的增长才过瘾”,但她坚信,不管你多么聪明多么能干,同时做三件事,不可能都做到第一。于是,为了避免创业者多元化,她想了一些办法,“比如,投资者必须把50%的身家财产放在这一个公司里,让他只有一个儿子,他就没理由不努力。而且只能投入一个行业,让他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2023-09-14 01:29:351

身边优秀人物的专访作文

  让我感动的人物在生活中,令我敬佩的人物有很多很多,但令我有深刻印象的是——张海迪姐姐。张海迪,1955年的秋天在济南出生。5岁就患脊髓病,胸部以下全部瘫痪。这她使无法上学,但她没有放弃学习,便在家自学完成了中小学课程。1983年,张海迪开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万字的英语小说,并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户》`《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优秀书籍。这些优秀的作品,对于一个身体不是的人是多么不容易的事啊!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姐姐在轮椅上创作和翻译的作品竟然超过了100万字。因为,虽然她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但她至少有勇气去面对生活,至少她有对生命的追求与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精神。在这残酷的命运的挑战面前,张海迪姐姐依然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的信念与疾病作斗争,经受了生命的考验。她始终对人生充满信心与勇气,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张海迪姐姐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去学习。我们应该珍惜自己身边的每一滴时间,好好的努力学习,天天向上!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2023-09-14 01:29:501

人物专访45岁失足女,很多客人竟比她儿子还小?

什么叫失足,,,
2023-09-14 01:30:019

路云飞的人物专访

Q:最初拍这个电影是出于什么样的初衷?我们这一代是在摇滚乐陪伴下长大的一代,从当初一些著名的摇滚乐手、乐团,如崔健、黑豹、唐朝等一直到今天大大小小、各种风格摇滚乐队的成立,一些振奋人心的音乐盒这些音乐本身所具有的力量,激励了一代人。也使喜欢摇滚乐,了解摇滚乐的群体越来越庞大。电影《果》的出品人石占宇先生,制片人胡楠先生都曾经是用这个群体中的一员,组建过自己的乐队。拍摄此类题材的电影也是他们长久以来的想法。在岗开始策划这个电影时,我们对关于中国摇滚业界的文字、影像等大量资料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和探讨,最后决定以摇滚乐手身边的女孩子为主题,从这样一个侧面辩证地讲述这个圈子的生活,描写人性的善与恶,背离与回归。Q:你怎么看待这些被称为“果儿?”的女孩?其实我非常不愿意用“果儿”来称呼她们,因为我觉得这个词是贬义的,观众可能会注意到,这个电影的片名用的是《果》而不是《果儿》,也就是说我不愿意把这个片民当作一个称呼,而是把片名作为一个我要表现的群体。“果儿”这个词来源于北京方言,从相声界而起。原指“女孩子”,后来摇滚乐传到中国,与之相关的很多派生事物也相继而人,在英词中称呼追随于乐手身边的女孩子为“GROUPIE”,在台湾等地区被形象地音译为“骨肉皮”,这时“果儿”一词又被重新捡起,用于这些女孩子身上。在刚接触到她们的时候,我觉得这些女孩子及其张扬、虚荣、内心空白,一味使自己看起来与众不同。并且很难走入她们的内心,她们对摇滚圈外那些试图了她们生活和内心的人有敏锐的抗拒。或装傻充愣,或言词尖酸,或行为极端来极力掩饰自己。这更激起了我勒戒她们的强烈愿望。我告诉这些女孩子,我是很真诚的去了解她们,并不是想阴暗的地窥视她们的生活世界。这样她们的戒心开始慢慢的松懈,我才开始真正地走近她们,分享她们内心的世界。让我吃惊的是,她们在及其张扬、反叛的外表下却往往有一颗非常脆弱的心。她们在整个摇滚乐圈子中充当着一个悲剧角色,她们恐慌、无助、迷茫......用烟草和酒精等来麻痹自己,用音乐和性来填充自己,用张扬而坚硬的外表来保护自己......柔弱的让人心疼。她们在本质上和所有其他的女孩子都是一样的,只是她们喜欢并选择了这样的生活,使她们成为了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果儿”。我希望通过这部电影,让步了解她们的观众从客观的角度去了解这些个性、率性而又不失天真可爱的女孩子们。Q:电影大概什么时候发行?您预测会引起怎么样的社会反响?电影《果》预计八月初全片制作完成,先会在国内做一些小范围的放映、研讨,然后参加国外的一些电影节和影展。同时在国内也会做相应的发行和放映。另外就电影本身而言,几乎所有的电影都是虚构的,《果》也一样,是用几个虚构的人物去讲述一个阴冷复杂的故事。我希望观众不要去生搬硬套,用平和客观的心态去观看这部电影。当然任何一部电影在放映后都会毁誉参半,只不过是比例问题而已。但我认为只要认真的去对待思考一部电影,无论这部电影会引起什么样的社会反映,都是值得一看的。Q:电影有没有涉及到一些老北京的俚语,如果有,那么在上映的时候外地的一些观众能否理解,这些问题考虑过吗?在中国,北京是摇滚乐发展最发达,摇滚乐从事群体最庞大的城市,所以电影《果》选择了用北京来做为本影片的背景城市,电影台词全部用北京方言来表现,老北京俚语当然会有一些。但我们在前期剧本台词推敲的时候就弱化了一些方言词,在不影响剧情也不影响电影区域特色的前提下,尽量的少用过于方言化得台词,这也是基于对外地观众的考虑。所以能否听懂这个问题应该不存在,本身北京方言同普通话的差别就不是很大,影片中有少量的俚语词在当中,只要有连贯的语言环境和规定情境,外地观众都可以理解。另外,在字幕制作上,我们也考虑在个别特殊的台词旁作简单注释,也会辅助外地观众对台词理解,保证影片观赏的流畅。Q:随便说点什么吧,关于北京,关于北京的电影。北京是一所艺术的殿堂,音乐、绘画、舞蹈、雕塑、建筑、电影等各门类的艺术从业人员在这里汇集、交流、淬炼。她像一位长者用博大和宽容接纳我们,也用严厉和冷静来鞭策我们。这座城市承载了人们太多的梦想,也给予了人们太多的现实。 (路:导演路云飞,烫:记者 陈溪 Cee Chan)烫:《果》早在2006年已经开始策划、筹备以及演员的初选,应该是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工作了。怎样想到去拍这样一部关于摇滚的影片?又是怎样定位这部片子的?路:我们这一代是在摇滚乐陪伴下长大的一代,一些振奋人心的音乐和这些音乐本身所具有的力量,激励了一代人。电影《果》的出品人石占宇先生,制片人胡楠先生都曾经是摇滚业界中的一员,组建过自己的乐队。拍摄此类题材的电影也是他们长久以来的想法。我们把主题定位在人性两个极端的战线上,不是单纯的讲述一个发生在摇滚圈中的故事,而是借用剧情,从哲学意义上辩证地展现人性的善与恶,背离与回归。唤醒现代人群对生活状态以及人生态度的重新思考。烫:片子是比较真实地在反映北京摇滚圈的状态吗?路:决定拍摄这个电影后,我们主创人员在策划阶段对中国摇滚业界的大量文字、影像资料进行了深入的勒戒和探讨。因此我觉得电影《果》中涉及到的一些关于北京摇滚圈的状态比较真实的,不过可能会更偏向地下摇滚人一些,因为我认为他们更能真实的代表北京的摇滚业界。烫:大多数中国人对摇滚并非持肯定的态度,而《果》又是以重金属音乐为依托,你认为《果》能否被广大观众接受呢?路:对,在中国这个相对保守的国家里摇滚乐是不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人们对摇滚乐手的看法通常是放荡不羁、疯狂糜乱。其实并不是这样,实际上他们中的一部分是非常有思想,也非常有才华的热血青年,只是有些愤怒而已,只是希望用这样的音乐来宣泄自己的愤怒。随着摇滚乐在中国的发展,喜欢和从事摇滚的人群越来越庞大,尤其是众多的年轻人。所以我觉得能否接受这不是问题,我也希望那些曾经不累计额、不理解他们的观众能从这个电影中了解和理解他们。烫:有网友在看了《果》的幕后花絮后,质疑电影中的摇滚形象总是负面扭曲的,希望有积极向上的反映中国摇滚的影片。对此有什么看法呢?路:我曾经说过一句话:我不想贬低什么,也不愿去抬高什么,不要把你的主观意愿强加到观众身上。事实上怎样,我就把原样摆在观众面前,让观众自己去体会。就是这样,我平静地去讲述一个故事,去展现一个群体的生存状态,至于负面也好,积极向上也好,见仁见智而已。烫:演员的挑选上有什么特别之处?男主角大伟由军械所主唱应鹏饰演。从歌手“转行”演员,应鹏表演如何?路:没有什么特别,我对演员是否是职业的或者是否有丰富的表演经验要求不高。我注重演员来自内心的东西。这个电影业一样,这次的主要演员几乎都没有太多影视表演的经历,有的在影视表演上甚至是空白,但他们每一个都是在上千的见组演员中一下就敲定的,并且他们在影片中的表演非常好,可圈可点。 路云飞路云飞并没有受到做英语老师的妈妈熏陶从事英语行业,而是大学毕业后在学校旁边开了一间很有个性的酒吧,从装修到风格的定位都是自己设计的,深受周围大学生们的喜爱。路云飞并没有因为酒吧做的完美而满足,为了成就儿时的梦想,他放弃了自己亲自创办并很成功的酒吧,只身来到了北京寻求他的电影梦。这期间,他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然而电影梦没有那么容易实现,初到北京时还有卖掉酒吧的钱可以生活,到了后来最困难的时候几个大小伙子只能围着一盘土豆丝下饭,但这些困境并没有击退这个有梦想的年轻人,反而让他多了些自信和感悟。他一直十分乐观,当年正是因为一部香港电影《旺角卡门》得知了王家卫导演,路云飞开始思考原来电影还可以这样的拍摄,从此便毅然决然的开始了他的电影梦。和很多北漂青年比,他是很幸运的,来北京的这几年遇到了许多帮助他的老师和朋友,对他专业上的提高有极大帮助,刚刚拍摄完成的关于一部写北京摇滚界姑娘的电影《果》已经被一些海外公司所关注,并打算参加国外的一些影展。这是路云飞第一次独立参加编剧、拍摄和导演的一部电影,在他的电影路上仅仅是个开始,他不断告诉自己要继续努力,用最真实的态度对待生活、对待自己的事业。8月,他又将节拍自己的新戏,并且已经做好了2010情人节上映的计划,这将是对他导演之路的再一次考验,我们期待,这位有着梦想的年轻导演又会带给我们一部怎样的故事呢?
2023-09-14 01:3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