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苏轼有几个孩子?

2023-10-09 16:34:08
TAG: 苏轼
共5条回复
gitcloud

苏轼有四个孩子。分别是苏迈、苏迨、苏过、苏遁。

一、苏迈(1065-1119年),字维康,尝为酸枣尉(《苏轼文集》卷六八《书迈诗》)。1113年(政和三年),55岁苏迈在苏家湖,常携于孙到岳父吕陶隐居处萧县居住,至1119年(宋徵宗宣和元年)三月十五日,苏迈卒于萧县皇藏峪龙岗泉。

二、苏迨(1070——1126年),苏轼次子。初名叔寄、竺僧,字仲豫,著有《正蒙序》、《洛阳论议》。

三、 苏过(1072-1123年),北宋文学家。苏轼第三子。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曾应礼部试,未第。绍圣元年(1094),轼谪惠州,四年,复谪儋州,皆随行。元符三年(1100),随父北归。徽宗政和二年(1112),监太原税。五年,知郾城。宣和五年,通判定州,卒。苏过逝后葬于河南郏县。

四、苏遁(1083—1084年),小名干儿,苏轼第四子。孙汝听《苏颍滨年表》云:“(元丰)七年甲子(即1084年),…三月癸卯,有《次韵子瞻特来高安相别却寄迈迨过遁》诗…七月乙丑,轼幼子遁卒。有《勉子瞻失干子诗二首》。”

扩展资料:

一、苏过书、画之胜,克肖其先人。善作怪石丛筱,咄咄逼人。轼有观过所作木石竹三绝,把他的画与文可的画相提并论,以为“老可能为竹写真,小坡解与竹传神”。又时出新意作山水,远水多纹,依岩多屋木,皆人迹绝处,并以焦墨为之,此出奇也。

二、苏迨跟随张载最久,被秦之士大夫称之为“门人之秀”。张载晚年将他的重要著作“正蒙”授于他说:“此书于历年致思所得,而吾将有等于学者,正如老禾之株枝别故乡,所少者润泽华叶尔。”他不负重望,于元祐二年(1087),效仿论语、孟子体例,编为十七篇而传后。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苏过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苏迨

可乐

  苏轼有4个儿子,分别是苏迈(妻王弗所生)、苏迨(妻王闰之所生)、苏过(妻王闰之所生)、苏遁(妾朝云所生,未满周岁而卒)。

  苏迈,北宋人,字维康,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公元1065年(治平二年),苏轼长子,尝为酸枣尉(《苏轼文集》卷六八《书迈诗》)。1113年(政和三年),55岁苏迈在苏家湖,常携于孙到岳父吕陶隐居处萧县居住,至1119年(宋徵宗宣和元年)三月十五日,苏迈卒于萧县皇藏峪龙岗泉。

  苏迨(1070——1126年),苏轼次子。初名叔寄、竺僧,字仲豫,著有《正蒙序》、《洛阳论议》。

  苏过(1072-1123),北宋文学家。字叔党,号斜川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市)人。苏轼第三子,时称为小坡。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曾应礼部试,未第。绍圣元年(1094),轼谪惠州,四年,复谪儋州,皆随行。元符三年(1100),随父北归。轼卒后,依叔父苏辙居颍昌(今河南许昌),营湖阴地数亩,名为小斜川。徽宗政和二年(1112),监太原税。五年,知郾城。宣和五年,通判定州,卒。苏过逝后葬于河南郏县。

  苏遁(1083—1084),小名干儿,苏轼第四子,王朝云生。孙汝听《苏颍滨年表》云:“(元丰)七年甲子(即1084年),…三月癸卯,有《次韵子瞻特来高安相别却寄迈迨过遁》诗…七月乙丑,轼幼子遁卒。有《勉子瞻失干子诗二首》。”

我不懂运营

苏轼有三子:长子苏迈、次子苏迨、幼子苏过。无女。

苏迈,字伯达,东坡先生前妻王弗1057年生。1077年十八岁娶妻石氏(石昌言之孙)。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在湖州被捕入狱,苏迈随父入京照顾。苏轼出狱后,苏迈随父居黄州。元丰六年(1083年)被命为江西饶州德兴尉(苏轼《石钟山记》)。1091年,被命为房州军事推官知河间事。绍圣四年(1097年)苏迈被任命为韶州仁化令。苏轼被贬澹州后,苏迈留居惠州白鹤峰新居。苏轼在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苏迈扶其父灵柩至河南汝州郏城(今河南郏县),后随苏辙居颖昌。

苏迨,字仲豫,东坡先生后妻王闰之1070年生。娶欧阳修孙女、欧阳叔弼之女为妻。幼时体弱多病,聪颖异常,颇好诗词。平素不喜欢入仕做官,后承父恩授承务郎。1126年卒,死时五十六岁。

苏过,字叔党,东坡后妻王润之1072年生于杭州。政和二年(1112年)出监太原税,政和五年(1115年)知偃城县,宣和五年(1123年)权(代理)通判中山府,卒于镇阳行道中,年五十二。苏过能文,著有《斜川集》,亦善画。

苏萦

苏轼有四个孩子。分别是苏迈、苏迨、苏过、苏遁。

一、苏迈(1065-1119年),字维康,尝为酸枣尉(《苏轼文集》卷六八《书迈诗》)。1113年(政和三年),55岁苏迈在苏家湖,常携于孙到岳父吕陶隐居处萧县居住,至1119年(宋徵宗宣和元年)三月十五日,苏迈卒于萧县皇藏峪龙岗泉。

二、苏迨(1070——1126年),苏轼次子。初名叔寄、竺僧,字仲豫,著有《正蒙序》、《洛阳论议》。

三、 苏过(1072-1123年),北宋文学家。苏轼第三子。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曾应礼部试,未第。绍圣元年(1094),轼谪惠州,四年,复谪儋州,皆随行。元符三年(1100),随父北归。徽宗政和二年(1112),监太原税。五年,知郾城。宣和五年,通判定州,卒。苏过逝后葬于河南郏县。

四、苏遁(1083—1084年),小名干儿,苏轼第四子。孙汝听《苏颍滨年表》云:“(元丰)七年甲子(即1084年),…三月癸卯,有《次韵子瞻特来高安相别却寄迈迨过遁》诗…七月乙丑,轼幼子遁卒。有《勉子瞻失干子诗二首》。”

南yi

苏轼儿子:长子苏迈、次子苏迨、幼子苏过。

相关推荐

东坡七集详细资料大全

苏轼的诗文集110卷。包括《东坡集》40卷,《东坡后集》20卷,《东坡奏议》15卷,《东坡外制集》3卷附乐语,《东坡内制集》10卷,《东坡应诏集》10卷,《东坡续集》12卷附校记。从文学的角度看,价值较高的在前,后续三集,基本上包括了他的诗,词,散文,书简,序论等。前后两集编定时间较早,比较可靠。今存较早的七集本,是明成化四年(1468)江西吉安府程宗刻本·清光绪年间,有缪荃孙校刊本·民国年间有《四部备要》本。 基本介绍 中文名 :东坡七集 作者 :苏轼 卷数 :一百一十卷 版本 :明成化吉州刻、缪荃孙批校本 作者简介,各类校本,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諡号“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父亲苏洵的长子,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1066)、弟弟苏辙(1039~1112)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他还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在政治上属旧党。 苏轼 各类校本 一百一十卷 苏轼撰 明成化吉州刻、缪荃孙批校本 苏轼生平及文集编刻情况见前。苏轼文集在宋代有所谓‘七集"之编,由于宋刻无全本传世,其内容只有通过目录考知。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十九:‘苏子瞻《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奏议》十五卷、《内制》十卷、《外制》三卷、《和陶诗》四卷、《应诏集》十卷。"共一百二卷。此本亦为七集,为成化年间江西吉州府知府程宗所刊,与《读书志》所录略同,惟《内制集》附《乐语》,无《和陶诗》,而有《续集》十二卷。书前有《宋赠苏文公太师制》、成化四年春二月李绍《重刊苏文忠公全集序》、《宋孝宗御制文忠苏轼文集赞并序》、《宋史》本传、王宗稷《东坡先生年谱》、苏辙《东坡先生墓志铭》等。据李绍序:明仁宗洪熙时,尝命令刊刻欧阳修、苏轼文集,欧集刻成以赐二三大臣,苏集则刻未毕工而仁宗崩,故在明代欲寻苏集已是不易。及至成化四年,程宗自刑部侍郎守吉州,‘谓欧吉人,吉学古文者以之为宗师也,尝求欧公大全集刻之郡黉,以幸教吉之人矣。既以文忠苏公学于欧者,又其全集世所未有,复遍求之,得宋时曹训所刻旧本及仁庙所刻未完新本,重加校阅。仍依旧本卷帙。旧本无而新本有者,则为《续集》并刻之,以与欧集并传于世。"是亦‘七集"。皆各自立目,单独成书,共一百一十卷。无宋本所谓《和陶诗》四卷,而于《续集》卷三收录《和陶诗》一百二十首。 此本曾经缪荃孙收藏,缪氏曾用嘉靖本校勘,后有校记一卷。文内有异同即作眉批,卷末间注校阅时间。傅增湘亦有收藏,其《藏园群书经眼录》卷十三有此版着录,谓‘此书镌梓精良,字型古逸,宛有松雪之风,肆估多撤去李绍序,以冒元刊。"傅氏先时所藏即无李序。后得此缪氏藏本,始获全帙。然说‘此七集之名所由始也",则殊非事实。盖‘七集"之编自宋已有,此集特易其《和陶诗》为《续集》耳。然‘七集"之完整传世者,以此为早,不得宋本,得此明刻亦可矣。尤其是《续集》广收南行诗、东坡书柬等《前》、《后集》未收之诗文,内容远比宋世‘七集"广泛,虽其间多有与《前》、《后集》内容重复者,仍不失为保留苏氏诗文之善本,故为后世苏集翻刻、编刊所本。此编《东坡内制集》卷七等末有‘双流刘咸炘鉴泉藏书印",是其书又经四川著名学者‘推十"主人刘咸炘所藏,历经名家,洵为文物。明成化吉州刻、缪荃孙批校本。
2023-09-14 09:38:351

苏轼文集出处苏轼文集出自哪本书?

出自《宋史·苏轼传》,原句为“轼与弟辙,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翻译:苏轼和弟弟苏辙,随父亲苏洵学习文章,后来得力于天赋。即使是嬉笑怒骂的言语,也都能写成文章诵读。他的文章博大丰富,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从文章产生以来,(这种情况)大概也是很少见的。扩展资料:元祐元年,苏轼以七品官身份入朝,在延和殿侍奉皇帝,皇帝赐给他银印红绶,升他为中书舍人。元祐三年,暂时掌管礼部贡举之事。正逢大雪严寒,士子们坐在庭院中,颤抖地不能说话。苏轼放宽他们的禁约,使他们能尽量发挥。巡视考场的宦官常侮辱应试士人,而且抓住意义模糊不清的个别词语,诬陷为罪状,苏轼把这些宦官都奏请驱逐。元祐四年,因积累了一些议论政事的话,被当权的人怨恨。苏轼怕不被他们容忍,请求调到外地,任龙图阁学士、杭州知州。
2023-09-14 09:38:531

苏轼文集和东坡志林是同一本书吗?

不是同一本书吧
2023-09-14 09:39:132

苏轼文集诗集作品有哪些???

【年代】:宋【作者】:苏轼【作品】:水调歌头【内容】: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卒后追谥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水调歌头》赏析:赏月诗词往往清逸孤寒,东坡这首词直如缥缈于云端,掩映于清辉之间。抒酒问月,有李太白酒仙遗风,一片奇趣横生。明月皎皎照彻天上人间,天上是孤寒一片,人间是相思无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圆缺,此事古难全”,已是豁达,但“但愿人长久,千里其婵娟”更至乐观诚挚,种种感情交融于月光之下,顿成千古绝唱。胡仔评道:“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出,余词尽废。” 您正浏览的文章《苏轼篇——《水调歌头》》由第一范文网(www.DiYiFanWen.com)整理,访问地址为: http://www.diyifanwen.com/sicijianshang/songdai/sushishici/0673004200715744.htm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不。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鬃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您正浏览的文章《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由第一范文网(www.DiYiFanWen.com)整理,访问地址为: http://www.diyifanwen.com/sicijianshang/songdai/sushishici/0673004200664887.htm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鬃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您正浏览的文章《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由第一范文网(www.DiYiFanWen.com)整理,访问地址为: http://www.diyifanwen.com/sicijianshang/songdai/sushishici/0673004200627976.htm 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村绿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瞧盱。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归家说与采桑姑。您正浏览的文章《苏轼——《浣溪沙》》由第一范文网(www.DiYiFanWen.com)整理,访问地址为: http://www.diyifanwen.com/sicijianshang/songdai/sushishici/0673004200636584.htm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您正浏览的文章《苏轼——《定风坡》》由第一范文网(www.DiYiFanWen.com)整理,访问地址为: http://www.diyifanwen.com/sicijianshang/songdai/sushishici/0673004200647467.htm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您正浏览的文章《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由第一范文网(www.DiYiFanWen.com)整理,访问地址为: http://www.diyifanwen.com/sicijianshang/songdai/sushishici/0673004200696006.htm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旁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朗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您正浏览的文章《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行质夫杨花词》》由第一范文网(www.DiYiFanWen.com)整理,访问地址为: http://www.diyifanwen.com/sicijianshang/songdai/sushishici/067300420063198.htm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 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 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您正浏览的文章《苏轼——《蝶恋花》》由第一范文网(www.DiYiFanWen.com)整理,访问地址为: http://www.diyifanwen.com/sicijianshang/songdai/sushishici/0673004200657540.htm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人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您正浏览的文章《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醉书》(其二)》由第一范文网(www.DiYiFanWen.com)整理,访问地址为: http://www.diyifanwen.com/sicijianshang/songdai/sushishici/0673004200667272.htm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暧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您正浏览的文章《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其一)》由第一范文网(www.DiYiFanWen.com)整理,访问地址为: http://www.diyifanwen.com/sicijianshang/songdai/sushishici/0673004200648623.htm 余生欲老南海村,帝遣巫阳召我魂。杳杳天低鹊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您正浏览的文章《苏轼——《澄迈驿通潮阁二首》之一》由第一范文网(www.DiYiFanWen.com)整理,访问地址为: http://www.diyifanwen.com/sicijianshang/songdai/sushishici/0673004200611043.htm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沈烟。棋声惊昼眠。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您正浏览的文章《苏轼——《阮郎归》》由第一范文网(www.DiYiFanWen.com)整理,访问地址为: http://www.diyifanwen.com/sicijianshang/songdai/sushishici/0673004200646878.htm 为米折腰,因酒弃家,口体交相累。 归去来,谁不遣君归? 觉从前皆非今是。 露未晞,征夫指予归路,门前笑语喧童稚。嗟旧菊都荒,新松暗老,吾年今已如此! 但小窗容膝闭柴扉,策杖看孤云暮鸿飞. 云出无心,鸟倦知返,本非有意。  噫! 归去来兮, 我今忘我兼忘世。 亲戚无浪语,琴书中有真味。 步翠麓崎岖,泛溪窈窕,涓涓暗谷流春水。 观草木欣荣,幽人自感,吾生行且休矣! 念寓形宇内复几时? 不自觉皇皇欲何之? 委吾心、去留谁计? 神仙知在何处?富贵非吾志。 但知临水登山啸咏,自引壶觞自醉。 此生天命更何疑? 且乘流、遇坎还止。 您正浏览的文章《苏轼——《哨遍》》由第一范文网(www.DiYiFanWen.com)整理,访问地址为: http://www.diyifanwen.com/sicijianshang/songdai/sushishici/0673004200649229.htm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1]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您正浏览的文章《苏轼——《行香子》》由第一范文网(www.DiYiFanWen.com)整理,访问地址为: http://www.diyifanwen.com/sicijianshang/songdai/sushishici/0673004200623657.htm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天涯倦容,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您正浏览的文章《苏轼——《永遇东》》由第一范文网(www.DiYiFanWen.com)整理,访问地址为: http://www.diyifanwen.com/sicijianshang/songdai/sushishici/0673004200655106.htm 【年代】:宋【作者】:苏轼——《洞仙歌》【内容】: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敧枕钗横鬓乱。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度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您正浏览的文章《苏轼——《洞仙歌》》由第一范文网(www.DiYiFanWen.com)整理,访问地址为: http://www.diyifanwen.com/sicijianshang/songdai/sushishici/0673004200658633.htm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您正浏览的文章《苏轼——《卜算子》》由第一范文网(www.DiYiFanWen.com)整理,访问地址为: http://www.diyifanwen.com/sicijianshang/songdai/sushishici/0673004200619182.htm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您正浏览的文章《苏轼——《永遇乐》》由第一范文网(www.DiYiFanWen.com)整理,访问地址为: http://www.diyifanwen.com/sicijianshang/songdai/sushishici/0673004200684596.htm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倚枕钗横鬓乱。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您正浏览的文章《苏轼——《洞仙歌》》由第一范文网(www.DiYiFanWen.com)整理,访问地址为: http://www.diyifanwen.com/sicijianshang/songdai/sushishici/0673004200660148.htm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您正浏览的文章《苏轼——《卜算子》》由第一范文网(www.DiYiFanWen.com)整理,访问地址为: http://www.diyifanwen.com/sicijianshang/songdai/sushishici/0673004200629736.htm 三年枕上吴中路,谴黄犬,随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鸳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辋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作个归期天已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会湿西湖雨。您正浏览的文章《苏轼——《青玉案》》由第一范文网(www.DiYiFanWen.com)整理,访问地址为: http://www.diyifanwen.com/sicijianshang/songdai/sushishici/0673004200634387.htm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已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帐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您正浏览的文章《苏轼——《临江仙》》由第一范文网(www.DiYiFanWen.com)整理,访问地址为: http://www.diyifanwen.com/sicijianshang/songdai/sushishici/067300420069484.htm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1]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您正浏览的文章《苏轼——《江城子》》由第一范文网(www.DiYiFanWen.com)整理,访问地址为: http://www.diyifanwen.com/sicijianshang/songdai/sushishici/0673004200654359.htm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 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 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 又恐被、秋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您正浏览的文章《苏轼——《贺新郎》》由第一范文网(www.DiYiFanWen.com)整理,访问地址为: http://www.diyifanwen.com/sicijianshang/songdai/sushishici/0673004200619074.htm
2023-09-14 09:39:411

中华书局苏轼诗集与上古苏轼诗集今的合集有什么不同

《苏轼诗集》中华书局出版,全八册。(王文诰,孔凡礼)《苏轼诗集合注》上海古籍出版,全六册。(黄任轲、朱怀春、 冯应榴)【苏轼文集】《苏轼文集》内容简介来自资料大全2018年最新推荐。《苏轼文集》收录了苏轼一生的鸿篇巨著,是苏学研究者和广大古文学爱好者的一套很具价值的参考书。《苏轼文集》内容简介
2023-09-14 09:39:492

苏东坡文集的电子书地址链接全网在线阅读

《苏东坡文集》百度网盘txt 最新全集下载: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IuE12wMhqDfd_yOLs2bvmQ 提取码:mpwt《苏轼文集》是2000年8月1日岳麓书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苏轼(宋)。本书是苏学研究者和广大古文学爱好者的一套很具价值的参考书。
2023-09-14 09:40:381

苏轼文集的介绍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以词著称,文章写的也非常好。《苏轼文集》收录了苏轼一生的鸿篇巨著。以明末茅维《苏文忠公全集》七十五卷本为底本,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是苏学研究者和广大古文学爱好者的一套很具价值的参考书。
2023-09-14 09:41:081

苏轼文集的图书目录

策论说评文正统论省试刑赏忠厚之至论御试重巽以申命论进策策总叙策略一策略二策略三策略四策略五策别课百官一策别课百官二策别课百官三策别课百官四策别课百官五策别课百官六策别安万民一策别安万民二策别安万民三策别安万民四策别安万民五策别安万民六策别厚货财一策别厚货财二策别厚货财三策别训兵旅一策别训兵旅二策别训兵旅三策断一策断二策断三进论中庸论上中庸论中中庸论下大臣论上大臣论下秦始皇帝论汉高祖论魏武帝论伊尹论周公论管仲论孙武论上孙武论下子思论孟子论乐毅论荀卿论韩非论留侯论贾谊论晁错论霍光论扬雄论诸葛亮论……游记状物文酬答书启文序跋送别文(此起下册)
2023-09-14 09:41:231

苏轼文集和苏轼诗集哪个值得买

都值得买。我觉得两个都非常值得买,如果你的资金充足,你可以两个都买回来,慢慢看,可以提高你很多的文化素养。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优秀传统的重要载体,今天人们要学习传统文化,恐怕就是直接阅读古典名著了,但是文言文全本,或者竖版诗词原本,无注释,无翻译,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有很大的难度,要想普及也有困难。
2023-09-14 09:41:371

臣窃度之的度是什么意思苏轼文集

度(dù)释义是:1.计量长短:度量衡。2.表明物质的有关性质所达到的程度,如硬度、热度、浓度、湿度等。3.计量单位名称。a)弧或角,把圆周分为360等份所成的弧叫1度弧。1度弧所对的圆心角叫1度角。1度等于60分。b)经度或纬度,如北纬38度。c)电量,1度即1千瓦小时。d)眼镜焦度的单位,1度等于0.01米-1。4.程度:极度。知名度。透明度。高度的责任感。5.限度:劳累过度。以能熔化为度。6.章程;行为准则:法度。制度。7.哲学上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在这个界限内,量的增减不改变事物的质,超过这个界限,就要引起质变。8.对人对事宽容的程度:度量。气度。9.人的气质或姿态:风度。态度。10.姓。度(duó)释义是:推测;估计:揣度。测度。度德量力。
2023-09-14 09:41:452

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其他虽吾亦不能知也.翻译下.《苏轼文集》卷六十六

“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虽吾亦不能知也.” 我的文采就像有一万斛水的泉源一样,(随时)随地都会涌出.(如果)在平地上,文思不断如汩汩流水,即使一天流淌千里也不算难.等到它随着山势石型弯曲,随着(遇到的)事物变换形式,却不能知晓.能够知晓的,通常是(在我的文思)应该继续的时候继续,(在我的文思)不能够停止的时候停止,就是这样罢了!别人,即使是像我一样(有文采)却不能像我这样了解自己啊. 你是需要翻译成英文吗?
2023-09-14 09:41:551

苏轼文集。翻译 赵康靖那篇

赵公名字叫既,字叔平。七岁的时候死了父亲,专心好学尽心尽力。十七岁的时候考中进士。当时的有名望的人刘筠、戚纶、黄宗旦都认为他的文章必定会在当世显扬,而他的器量见识宏大深远,(他们)都自认为比不上他。天圣五年,提升他为进士中的第三名,授予他将作监丞的官职,到海州做通判。赵公回到家乡看望父老乡亲朋友,戴着头巾,徒步行走,人人都可以到他家里来(看望他)。皇帝征召他到学士院考试,到地方做涟水知州。赵公还是进士的时候,邓馀庆做涟水的太守,聘请赵公在官舍里做老师来教他的孩子。邓馀庆做了许多不守法纪的事情,赵公就辞职离开了。过了几个月,邓馀庆因为受贿被罢官。等到赵公做涟水太守,将要到达时,有人在他当年教书的地方挂上匾额上书“豹隐堂”,有三十多人为之写赋。有一年出现饥荒,赵公规劝诱导富有的百姓,筹得了一万石米,救活的人数不过来。到地方做洪州知州,属下有两名小吏叫郑陶、饶奭,他们把持着郡里的事务,肆意做一些不守法纪的事情,前任知州不能管制他们。洪州有归顺兵,都是原来做盗贼或者被发配流放然后被选中充任的人。饶奭和洪州郡人胡顺之一起制造流言来扰乱赵公,说:“归顺兵领得的军粮都是些陈旧劣质的米,他们都有埋怨的话,不给他们更换好米,将要发生兵变。”赵公笑笑不回答。恰逢有一个从容州戍守的地方逃回来违禁夜行的归顺兵,赵公立即将他斩首并且对众宣示,逮捕郑陶送进监狱,查获他收受的赃物,并且上奏朝廷将饶奭流放到歙州,全郡的人都很害怕。担任滁州知州,山东的大盗李小二路过滁州,对人说:“我是山东人。赵公曾经做过山东青州的知州,山东人像爱父母一样爱戴他,我不忍心进犯他。”于是进犯了庐州、寿州,他的手下也没有一个人进入滁州。李参做河北转运使,本职工作完成得很好,进升两级官阶,并且让他的一个儿子当了官。郭申锡当谏官,争辩说:“李参所做的事情就是他的本职工作应当做的,没有什么功劳,不应该赏赐。”皇上发怒,将要治郭申锡的罪。赵公说:“陛下当初当面告诉郭申锡,不要当面放过陛下的过错。现在要罢免他,陛下拿什么来给天下人示范呢?”皇上才停止。英宗皇帝即位,赵公升迁做户部侍郎,又调任为吏部侍郎。熙宁初年,升迁为左丞,当时赵公已七十岁了,要求辞去官职,朝廷没有答应。赵公多次上奏章要求,就让他担任观文殿学士、吏部尚书、徐州知州。于是赵公不停地请求辞官归养,以太子少师的身份退休。(元丰)六年正月十五日去世,终年八十八岁。赵公为人和睦快乐、平易近人,城府很深,气度雄伟不同凡人。一生跟人交往,确实没有怨恨恼怒过谁,不只是不在脸色上表现出来罢了。专心致力于宣扬别人的好处,讳言别人的过错,用恩惠去回报别人的仇怨,这些都是发自内心最真诚的心意,不是勉强做的。天下的人都称赞他,至于那些推崇友情,安葬死者抚养孤儿(的事),大概数都数不过来。
2023-09-14 09:42:072

黄庭坚说:“一日不读书,则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出自哪一本书

《苏轼文集》
2023-09-14 09:42:182

苏轼文集序 翻译

我的朋友苏子美死后四年,我才在太子太傅杜衍老先生的家中发现了他一生中文章的遗稿。于是将它编辑整理成十卷。子美是杜老的女婿。我便把编好的苏氏文集归还给杜家,并对杜老先生说:“这些文章真是金和玉一般啊,即使把它遗弃在污泥之中,也不会消磨腐蚀。它尽管在某一时期被人遗弃。但一定有被后人收藏起来当作珍宝的时候。虽然,它还埋没着没有问世,但它的精神与奇特的光辉,已经常常表现和进发出来。外物都不能掩盖住它。所以,正当作者遭到排挤摧残,流浪在外,生活穷困的时候.他的文章已经自然地风行天下,即使他的冤家仇人,以及曾经能出力排挤打击致他于死地的人,对他的文章,也不能稍加诋毁和掩盖。人们的感情,大抵轻视近代的而重视古代的,苏子美生活在今天又屈居下位,他的文章尚且如此受人重视,可以想象,他在后世将会受到人们怎样的喜爱敬重呢!您老不必遗憾。” 我曾经考察了前代文章与政治兴盛衰败的一些情况。唐太宗治理天下接近三代圣王,可是文章不能革除齐梁等朝代浮靡文风的残余习气。对此,我感到很奇怪。一百多年以后,韩愈、李翱一辈人物出现,因而元和时代的文章才恢复了古文的传统。唐代衰亡后,战乱不止,又过了一百多年建立了宋朝。天下统一,安然无事。又几乎过了上百年,直到今天古文才开始兴盛。自古以来,平安的时代少,混乱的时代多。幸而如今时代承平了.但文章或不能纯正精粹,或过了很久还赶不上时代的步伐。为什么像这样困难呢?难道是很难得到能得以振兴文风的人才吗?如果一旦有了这样的人,又幸运地出现在平安的时代,世上难道就可以不重视、不爱惜他吗?哎!我的好友苏子美,却因为一顿酒饭的小过失被诬陷,以至削职为民,流落在外地死去。这可真正值得叹息流泪,并使人替那些担当要职应该为国家培育人才的仁人君子们感到可惜啊! 苏子美的年龄比我小,可我学习古文反在他之后。天圣年间,我在礼部参加进士考试,发现当时学习文章的人,一心追求声调对偶,摘取割裂古人的文句,称之为“时文”,还以此来彼此互相夸耀。但是,唯独子美跟他哥哥苏才翁,参军穆伯长,创作古体诗歌和杂文。当时的人都非难讥笑他们,可子美不理会这一切。后来,皇上担忧“时文”的影响不好,发下诏书,开导勉励学习文章的人要学习古文的时候,那股风气才慢慢消失,学写文章的人逐步趋向写古文了。独有苏子美,在全社会都不写古文的时候写古文,从始至终地守定自己的志向.不被世俗的爱好牵着走,可以称得上是不寻常的有独立见解的人啊。
2023-09-14 09:42:322

想学习苏轼的作品,《苏轼文集》和《苏东坡全集》哪个更好

都好。热心网友以下是全部作品: 《赤壁赋》   《后赤壁赋》  《石钟山记》  《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  《春宵》  《海棠》  《和子由渑池怀旧》   《和子由踏青》   《花影》   《惠崇春江晚景》 (此诗为作者苏轼观看惠崇所画《春江晚景》而作)  《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三月二十九日》   《上元侍宴》   《石苍舒醉墨堂》   《书李世南所画秋景》   《题金山寺》  《题西林壁》  《望海楼晚景》  《雪后北台书壁》  《饮湖上初晴后雨》  《有美堂暴雨》   《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  《赠刘景文》  《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女王城东禅庄院》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蝶恋花(记得画屏初会遇)》  《蝶恋花(密州上元)》  《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洞仙歌(冰肌玉骨)》  《洞仙歌(江南腊尽)》  《贺新郎(乳燕飞华屋)》  《浣溪沙(覆块青青麦未苏)》  《浣溪沙(画隼横江喜再游)》  《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党学官)》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小寒)》  《浣溪沙(寓意)》  《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  《减字木兰花(春月)》  《减字木兰花(空床响琢)》  《江城子(翠娥羞黛怯人看)》  《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  《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江城子(天涯流落思无穷)》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满江红(江汉西来)》  《满江红(清颍东流)》  《满庭芳(三十三年)》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南歌子(雨暗初疑夜)》  《南乡子(寒雀满疏篱)》  《南乡子(凉簟碧纱厨)》  《南乡子(霜降水痕收)》   《南乡子(送述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   《沁园春(孤馆灯青)》  《沁园春(情若连环)》  《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  《阮郎归(初夏)》  《少年游(去年相送)》  《哨遍(为米折腰)》   《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记承天寺夜游》   《范增论》  《贾谊论》
2023-09-14 09:42:401

宋代诗人苏轼资料

在线咨询等产品及?在家了?在家了?在家了?在家了?这
2023-09-14 09:43:036

苏轼文集里,有一句“窃谓岳镇之重.....”是什么意思?

我私底下认为岳阳是个重要的城镇,隶属于它的(市镇)很多,在他们中间有非常富饶的地方,是因为有大公无私的人惩办奸恶之人,所以连神仙都不敢到哪里放肆,而你们竟然要让我这个平民小卒到那里去使他们愤怒,虽然没有什么不可以的,但我毕竟是一个小官,一个人犯了错么整件事都办不成了,希望你们饶恕我可好?并不是我愚蠢直接,料想神仙不会听见这番言论的。
2023-09-14 09:43:311

求高手翻译《苏轼文集》《策别》中的古文。

现在根据人来办事,根据事件来制定法规,事例是没有穷尽的而法规每天都增加,这样唐朝的律令,就偏离了他的本意。更何况礼和春秋里的儒家论点呢他的心习惯善良,而不习惯做不义的事,所以有不做的事想让民众讲信誉,莫过于朝廷落实许诺的政策,想要老百姓知道道义,莫过于官员不去贪污。对内没有聚集的费用,对外没有迁徙劳累之苦
2023-09-14 09:43:411

天下将兴 其积必有源 什么意思

天下兴旺,能有这样的结果必定是有来源(原因)的。
2023-09-14 09:43:512

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其他虽吾亦不能知也。翻译下。《苏轼文集》卷六十六

我才高八斗,文如泉涌,随时随地都能发挥出来,象水一样可以淘涛的流,即使行一千里也没什么难的.但是,如果遇到了一些需要灵活变换的情形,我却不知所措了.却不知道了.我所知道的,都是我应该知道的,对于该明白的,却真的不知道了.真是的啊.其他也还有一些我也不明白其道理.
2023-09-14 09:44:161

苏轼文集有收录诗词吗

文集收录是全是文 ,全集有些版本全有,有些版本没有词但有诗,
2023-09-14 09:44:241

代腾甫辩谤乞郡书 苏轼文集 文言文翻译

这个要手动翻译的。网上没找到译文。如果确实需要的话,我可以试试,先请确认下是不是下面这篇,注意中间两段——因为还有一篇类似的文章存在,容易混淆。代滕甫辨谤乞郡状】 臣闻人情不问贤愚,莫不畏天而严父。然而疾痛则呼父。穷窘则号天,盖情发于中,言无所择。岂以号呼之故,谓无严畏之心。今臣之所患,不止于疾痛,而所忧有甚于穷窘,若不号呼于君父,更将趋赴于何人。伏望圣慈,少加怜察。中谢。 臣本无学术,亦无材能,惟有忠义之心,生而自许。昔季孙有言:“见有礼于其君者,事之,如孝子之养父母也。见无礼于其君者,诛之,如鹰鹯之逐鸟雀也。”臣虽不肖,允蹈斯言。但信道直前,谓人如己。既蒙深知于圣主,肯复借交于众人!任其蠢愚,积成仇怨。一自离去左右,十有二年,浸润之言,何所不有。至谓臣阴党反者,故纵罪人,若快斯言,死未塞责。 窃伏思宣帝,汉之英主也。以片言而诛杨恽。太宗,唐之兴王也。以单词而杀刘洎。自古忠臣烈士,遭时得君而免于祸者,何可胜数。而臣独蒙皇帝陛下始终照察,爱惜保全,则陛下圣度已过于宣帝、太宗,而臣之遭逢,亦古人所未有。 日月在上,更何忧虞。但念世之憎臣者多,而臣之赋命至薄,积毁消骨,巧言铄金,市虎成于三人,投杼起于屡至,倘因疑似,复至人言,至时虽欲自明,陛下亦难屡赦。是以及今无事之日,少陈危苦之词。 晋王导,乃王敦之弟也,而不害其为元臣。崔造,源休之甥也,而不废其为宰相。臣与反者,义同路人。独于宽大之朝,为臣终身之累,亦同悲矣。凡今游宦之士,稍与贵近之人有葭莩之亲,半面之旧,则所至便蒙异待,人亦不敢交攻。况臣受知于陛下中兴之初,效力于众人未遇之日,而乃毁訾不忌,践踏无严,臣何足言,有辱天眷。此臣所以涕泣而自伤者也。 今臣既安善地,又忝清班,非敢别有侥求,更思录用。但患难之后,积忧伤心,风波之间,怖畏成疾。敢望陛下悯余生之无几,究前日之异恩。或乞移臣淮浙间一小郡,稍近坟墓,渐谋归休。异日复得以枯朽之余,仰瞻天日之表,然后退伏田野,自称老臣,追叙始终之遭逢,以诧乡邻之父老,区区志愿,永毕于斯。 伏愿陛下怜其志、察其愚而赦其罪,臣无任感恩知罪激切屏营之至。
2023-09-14 09:44:431

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原文翻译注释与鉴赏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故申、吕自岳降,傅说为列星,古今所传,不可诬也。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辩。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 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故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而不得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之暴,而不能弭皇甫镈、李逢吉之谤;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盖公之所能者天也,其所不能者人也。 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信乎孔子之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前太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元佑五年,朝散郎王君涤来守是邦。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成。 或曰:“公去国万里,而谪于潮,不能一岁而归。没而有知,其不眷恋于潮也,审矣。”轼曰:“不然!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无所往而不在也。而潮人独信之深,思之至,焄蒿凄怆,若或见之。譬如凿井得泉,而曰水专在是,岂理也哉?”元丰七年,诏拜公昌黎伯,故榜曰:“昌黎伯韩文公之庙。”潮人请书其事于石,因作诗以遗之,使歌以祀公。其辞曰:“公昔骑龙白云乡,手抉云汉分天章,天孙为织云锦裳。飘然乘风来帝旁,下与浊世扫秕糠。西游咸池略扶桑,草木衣被昭回光。追逐李、杜参翱翔,汗流籍、湜走且僵,灭没倒影不能望。作书抵佛讥君王,要观南海窥衡湘,历舜九嶷吊英、皇。祝融先驱海若藏,约束蛟鳄如驱羊。钧天无人帝悲伤,讴吟下招遣巫阳。犦牲鸡卜羞我觞,於粲荔丹与蕉黄。公不少留我涕滂,翩然被发下大荒。” 〔注〕 ①“匹夫”句:《孟子·尽心下》:“圣人,百世之师也。” ②“一言”句:《礼记·中庸》:君子“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 ③参天地之化:赞助天地的化育之功。《礼记·中庸》:“可以赞天地之化育。” ④“申、吕”句:申说“生也有自来”。申、吕,周宣王、穆王时大臣申侯、吕侯(亦称甫侯),传说他们诞生时,有山岳降神的吉兆。见《诗·大雅·崧高》:“维岳降神,生甫及申。” ⑤“傅说”句:申说“逝也有所为”。傅说(狔狌è悦),殷高宗武丁宰相,传说他死后升天为星宿。《庄子·大宗师》:傅说“乘东维,骑箕尾,而比于列星”。 ⑥“我善养”四句:语出《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⑦晋、楚:春秋时两个强国。《孟子·公孙丑下》:“曾子曰:‘晋、楚之富,不可及也。"” ⑧良、平:张良、陈平,汉初功臣,以足智多谋见称。 ⑨贲、育:孟贲、夏育,古代的大力士。 ⑩仪、秦:张仪、苏秦,战国纵横家,以能言善辩著称。 幽:指幽冥之处。《礼记·乐记》:“幽则有鬼神。” 房、杜:房玄龄、杜如晦,唐太宗时宰相。姚、宋:姚崇、宋璟,唐玄宗前期宰相。 八代:指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  “忠犯”句:唐宪宗李纯崇佛,遣使迎佛骨入宫禁,韩愈上表极谏,触犯宪宗,宪宗要处死韩愈,经群臣营救,贬为潮州刺史。事见《新唐书·韩愈传》。 “勇夺”句:唐穆宗时,镇州(治所在今河北正定)发生兵乱,镇将王廷凑杀田弘正自立,韩愈奉旨前去宣抚,至镇州,王廷凑甲士陈廷,严兵以待,韩愈侃侃而谈,说服了将士,平息了变乱。事见《新唐书·韩愈传》。 “能开”句:韩愈遭贬路经湖南衡山,正逢天气阴晦。他暗中祝祷,忽然云散天晴,得以饱览山景。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诗说:“潜心默祷若有应,岂非正直能感通。” “能驯”句:韩愈初到潮州,问民疾苦,都说恶溪有鳄鱼扰民,韩愈写了《鳄鱼文》,令鳄鱼迁走。据说当晚暴风雷电,鳄鱼果然离去,从此潮州无鳄鱼患。事见《新唐书·韩愈传》。 “而不能”句:事见《新唐书·韩愈传》。 皇甫镈:唐宪宗时宰相。宪宗看到韩愈的贬潮州谢表后,想再重用他,皇甫镈疾忌韩愈耿直,说他狂疏,只改派韩愈为袁州刺史。李逢吉:唐穆宗时宰相。曾故意制造韩愈与李绅的矛盾,从而借口两人不和,罢去韩愈的兵部侍郎职务。 信:取信。南海:潮州属南海郡。 “不能”句:韩愈自袁州后,仕途大体平顺,东坡此语,不过借他人酒杯自浇块垒之意。 “公命”句:韩愈在潮州曾上《潮州请置乡校牒》说:“赵德秀才,沉雅专静,颇通经,有文章,能知先王之道,论说且排异端,而宗孔氏,可以为师矣。请摄海阳县尉,为衙推官,专勾当州学,以督生徒,兴恺悌之风。”进士,与韩文所说“秀才”义同。《国史补》:“进士为时所尚久矣,是故俊乂实集其中,通称谓之秀才。” “君子”二句:语出《论语·阳货》,体现儒家倡导礼乐教化以辅政的政治观。 “焄蒿”句:语出《礼记·祭义》,借以形容潮州人真诚凄怆地礼祭韩愈。焄(狓ū状薰)蒿,祭品香气蒸发。 云汉:天河。天章:天宇的文彩。《诗·大雅·棫朴》:“倬彼云汉,为章于天。” 天孙:织女星。《史记·天官书》:“织女,天女孙也。” 秕糠:代指邪说异端等。 “西游”句:化用屈原《离骚》:“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这里是以屈原远游求索光明,比喻韩愈到处奔走宣扬儒道。咸池,神话中太阳沐浴的水池。略,行经。扶桑,太阳初升处的神木。 衣被:蒙受。昭回:犹言遍照。《诗·大雅·云汉》:“倬彼云汉,昭回于天。” “追逐”句:是说韩愈可以赶上李白、杜甫而与他们并驾齐驱。韩愈《调张籍》:“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参翱翔,并翼齐飞。 “汗流”句:是说使张籍、皇甫湜汗水流尽、两腿走僵也望尘莫及。《新唐书·韩愈传》:“至其徒李翱、李汉、皇甫湜从而效之,遽不及远甚。” “灭没”句:是说韩愈的成就光辉夺目,不可逼视,张籍、皇甫湜像水中倒影一样消失。景,同“影”。 “历舜”句:是说经过九疑山时凭吊娥皇女英。传说舜之妃娥皇、女英,从舜南巡,死于江湘之间。韩愈有《祭湘君夫人文》。 “祝融”句:祝融,传说中的火神。海若,传说中的海神。祝融、海若逃走潜藏,说明火灾消失,海水驯服。 钧天:天宫。《吕氏春秋·有始》:“中央曰钧天。”帝:指天帝。 “讴吟”句:是说上帝派遣巫阳(神巫名)到下界唱着神曲来招韩愈的魂。 犦牲:牦牛,庙中供品。鸡卜:以鸡骨占卜,迷信习俗。羞我觞:献酒。 於(狑ū乌)粲:形容色彩鲜明。 大荒:神话中的山名,这里代指仙境。韩愈《杂诗》有“翩然下大荒,被发骑麒麟”句。 文章鉴赏 哲宗元祐七年(1092),潮州(治所在今广东潮安县)知州王涤于重修潮州韩愈庙后,将潮州韩文公(韩愈死后的谥号)庙图寄给苏轼,请他撰写庙碑文。不久,苏轼手书碑样寄往潮州。《苏轼文集》中有《与潮守王朝请涤》书札二篇,《与吴子野书》一篇,均谈及此事。在这篇碑文中,作者评述了韩愈在儒学和文学上的贡献,颂扬了他在潮州的政绩,讨论了他生平的得失和遭遇。虽然措词不免有夸大之处,但文章写得议论风生,气势充沛,句式整饬而活泼,既结合一些重要事件反映了韩愈的一生,又在行文中渗透了作者的身世之感,因而与一般呆板的碑文不同,在艺术上是很有特色的。洪迈《容斋随笔》卷八说:“刘梦得、李习之、皇甫持正、李汉,皆称诵韩公之文,各极其挚。……及东坡之碑一出,而后众说尽废。”足见推许之高。 劈头以“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两句领起,论一代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巨大作用,下语精警,醒人心目。相传他撰写此文,“不能得一起头,起行百十遭,忽得‘匹夫"两句,下面只如此扫去”(《苏长公合作》卷七引朱熹语)。足见起笔非凡。参天地、关盛衰、生有因、死有为数句,继续申说伟人具有撼天动地之力,笔势益发宏伟。举申侯、吕侯生有嵩山降神之兆,傅说死为天上星宿,文思神奇,足证其说之凿然可信。但伟人之所以具有撼天动地之力,皆因秉受其天地浩然之气,故在引证孟轲之语后,便从多种角度铺陈,极力形容浩气之无所不在,无所不能,变化无穷,威力无比:王公之贵、晋楚之富、张良陈平之智、孟贲夏育之勇、张仪苏秦之辩不足敌,形、力不必待,生、死不能限,天、地、幽、明无不在。想象何等超绝,摹写何等奇伟!三组排比句,如万丈洪峰倾天而下,一往无前,更使文势酣畅。而在后两组排句之间又以“是孰使之然哉”散句提顿,使排涌直前的文势得一缓冲,更显得跌宕有致。 上段描述伟人浩气,是暗写,实则处处观照韩公;次段由凌空高论,落到实地,绾合到传主自身,赞颂其在儒学和文学上的历史功绩。由东汉以来的历史演变下笔,为陈述韩公的贡献布下宏阔背景,再以贞观、开元盛世和房玄龄、杜如晦、姚崇、宋璟等贤相不能救反衬一笔,遂即转入正面写韩公。“起布衣”五句,描画出韩公镇定自若的风采,力挽狂澜的气魄和挥斥异端承继儒学的成效,大笔勾勒,极有气度。“文起”、“道济”、“忠犯”、“勇夺”四句,以骈句铺陈,对仗精切,用语典重,概括了韩公的一生勋业。再以反诘句挽合首段,使议论和叙述契合无间。 “盖尝论天人之辨”一段,由上文述其业绩进而论其遭遇,赞颂他正直精诚的品德和无所畏惧的精神。先说天不容伪,人事难期,以为张本;而后举出韩公所能者三事,所不能者三事,两两对照,以见出韩愈合于天道而乖于人事的平生大节。“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之于朝廷之上”,既是感叹韩愈,又是作者的自我写照。苏轼宦海浮沉,大起大落,始终未能安立朝堂,就在写这篇碑文前后,曾连续遭到官僚的弹劾诬陷,不得不多次乞请外郡,内心的郁愤便借此宣出。思潮如江涛翻滚,文势澎湃跌宕,感慨弥深,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身世之感。 自“始潮人未知学”起,写韩愈在潮州兴办文化教育事业、教化齐民百姓,因而使潮州长治久安的政绩;由于政绩之大,遗泽之远,引起潮人敬爱之深,故民众乐于重修韩庙,州府命令一出,“民欢趋之”。顺次写来,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或曰”以下借设问再振波澜,进一步说明潮州人对韩愈“信之深,思之至”。人或以为韩公离京万里,远贬潮州,不到一年即移袁州,倘死后有灵,必不眷恋此荒服僻境。这一设问把文思引向深入,作者问得有理,答得极妙:“如水之在地中,无所往而不在”,从正面形容韩愈影响深入人心;“譬如凿井得泉,而曰水专在是”,从反面说明伟人的精神威力不受局囿。两个比喻,既通俗易懂,又新奇形象,极生动地写出了韩愈饮誉之广,遗泽之深。 文末交待韩愈被诏封的时间,点明庙额的由来,并缀以歌词礼赞庙主。歌词既吟叹其生前的事功,又想象其身后的灵异,且赞赏其文学功业,把韩愈渲染得出神入化,色彩斑斓,文笔瑰奇,蹈厉发越,与碑文风调吻合一致。 这篇碑文历叙韩愈一生的文章功业,归本于养浩然之气,喟叹其不遇,赞赏其遗泽,行文排宕闳伟,纵横挥洒,光彩四溢。其磅礴澎湃之处,与昌黎文略近,可谓力摹韩愈之文以写其为人,人才文格并肖而兼美。“自始至末,无一字懈怠,佳言格论,层见叠出。”(《唐宋文醇》卷四十九引王世贞语)黄震云:“《韩文公庙碑》,非东坡不能为此,非韩公不足以当此,千古奇观也。”(《三苏文范》卷十五引)可谓传世之评,精当之论。
2023-09-14 09:44:511

苏轼写的游记有哪些?

石钟山记 是和长子迈一起去的
2023-09-14 09:46:414

河豚发怒文言文翻译

1. 河豚发怒 译文 原文 河之鱼,有豚其名者,游于桥间,而触其柱,不知远去。怒其柱之触己 也,则张颊植鬣①,怒腹而浮于水②,久之莫动。飞鸢过而攫之③,磔其腹 而食之④。 译文 有一种鱼叫河豚,小脑袋,大肚子,喜欢在木桥的柱子之间游来游去。 一天,风和日丽,河豚边唱歌边游泳,不小心,一头撞在桥柱子上。河 豚顿时怒气冲冲,无论如何也不肯游开。它怨恨桥柱子为什么要碰撞自己。 它的两腮 (sāi)张开了,身上的髻(qí)也竖起来了,肚子气得鼓鼓的,浮 在水面上,瞪着血红的眼睛要跟桥柱子算帐。这时候,有只老鹰飞来,伸出 利爪,一把抓住圆鼓鼓的河豚,撕裂了它的肚皮,把它吃掉了。 提示 遇到不痛快的事情,心胸要开阔,态度要冷静,要分析原因,从中得出 必要的教训和启示。如果象河豚那样,一味怨天尤人,意气用事,那么,事 情只会越来越糟。 注解 [注释] ①植——竖立。■ (liè)— — 某些兽类颈上的长毛。这里指鱼颔(hàn) 旁的髻 (qí)毛。 ②怒腹而浮于水——因生气腹部鼓起而漂浮在水面上。 ③鸢 (yuān)——老鹰。攫(jué)— — 抓取。 ④磔 (zhé)— — 分裂肢体。 2. 河豚发怒 译文 原文 河之鱼,有豚其名者,游于桥间,而触其柱,不知远去。 怒其柱之触己 也,则张颊植鬣①,怒腹而浮于水②,久之莫动。飞鸢过而攫之③,磔其腹 而食之④。 译文有一种鱼叫河豚,小脑袋,大肚子,喜欢在木桥的柱子之间游来游去。 一天,风和日丽,河豚边唱歌边游泳,不小心,一头撞在桥柱子上。 河 豚顿时怒气冲冲,无论如何也不肯游开。它怨恨桥柱子为什么要碰撞自己。 它的两腮 (sāi)张开了,身上的髻(qí)也竖起来了,肚子气得鼓鼓的,浮 在水面上,瞪着血红的眼睛要跟桥柱子算帐。这时候,有只老鹰飞来,伸出 利爪,一把抓住圆鼓鼓的河豚,撕裂了它的肚皮,把它吃掉了。 提示 遇到不痛快的事情,心胸要开阔,态度要冷静,要分析原因,从中得出 必要的教训和启示。如果象河豚那样,一味怨天尤人,意气用事,那么,事 情只会越来越糟。 3. 文言文翻译句子:河之鱼,有豚其名者,游于桥间,而触其柱,不知远 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一种鱼叫河豚,小脑袋,大肚子,喜欢在木桥的柱子之间游来游去。河豚不小心,一头撞在桥柱子上。它很怨恨柱子为什么要撞自己,两腮张开了,身上的鳍也竖起来了,鼓起肚子,浮在水面上,很久没有游开。 出自苏轼《苏轼文集》河豚发怒,创作年代北宋。 植:竖立。鬣:某些兽类颈上的长毛。这里指鱼颔旁的髻毛。怒腹而浮于水:因生气腹部鼓起而漂浮在水面上。鸢:老鹰。攫:抓住。磔 :撕裂。 扩展资料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河豚发怒 4. 河豚之死的古文及翻译 一、原文:宋 苏轼《河豚之死》河之鱼,有豚其名者,游于桥间,而触其柱,不知远去。 怒其柱之触己也,则张颊竖鳍。鼓腹而浮于水,久之莫动。 飞鸢过而攫之,磔其腹而食之。好游而不知止,因游而触物,不知罪己,妄肆其忿,至于磔腹而死,可悲也夫!二、译文:河豚是河里的一种鱼,喜欢在桥墩之间游动,撞到桥的柱子,不知道离开桥远点。 河豚恼怒那柱子撞了自己,张开鱼鳃立起鱼鳍,因恼怒而鼓起肚子浮在水面上,很久不动。老鹰飞过抓住了它,撕裂它的鱼腹把它吃了。 喜欢游却不知道停止,因为游行而碰到东西,不知道反省自己的过错,胡乱发泄它的怒气,导致被撕裂肚腹而死,多么可悲啊!扩展资料一、寓意人们在受到打击之后,不能自暴自弃,将错怪在他人身上。二、启示失败后不能自暴自弃一蹶不振,要善于总结失败的原因。 三、作者介绍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5. 河豚之死的古文及翻译 河豚之死 河之鱼,有豚其名者,游于桥间,而触其柱,不知远去。怒其柱之触己也,则张颊植(直立。)鬣(指鱼的鳍。),怒腹而浮于水,久之莫动。飞鸢(读音yuān。老鹰。)过而攫之,磔(读音zhé 。裂。)其腹而食之。好游而不知止,因游而触物,不知罪己,妄肆其忿,至于磔腹而死,可悲也夫! 翻译:河里有一种鱼,它的名字叫豚,在桥墩之间游动,撞到桥的柱子,不知道离开桥远点。恼怒那柱子撞了自己,张开面颊立起鱼鳍,(因恼怒而)吸了一肚子的气浮在水面上,很久不动。非过的老鹰抓住了它,撕裂鱼腹把它吃了。喜欢游却不知道停,因为游而碰到东西,不知道自己的过错,错误地发泄自己的愤怒,以至于被撕裂肚腹而死,多么可悲啊! 6. 河豚之死的古文及翻译 一、原文:宋 苏轼《河豚之死》 河之鱼,有豚其名者,游于桥间,而触其柱,不知远去。怒其柱之触己也,则张颊竖鳍。鼓腹而浮于水,久之莫动。飞鸢过而攫之,磔其腹而食之。好游而不知止,因游而触物,不知罪己,妄肆其忿,至于磔腹而死,可悲也夫! 二、译文: 河豚是河里的一种鱼,喜欢在桥墩之间游动,撞到桥的柱子,不知道离开桥远点。河豚恼怒那柱子撞了自己,张开鱼鳃立起鱼鳍,因恼怒而鼓起肚子浮在水面上,很久不动。 老鹰飞过抓住了它,撕裂它的鱼腹把它吃了。喜欢游却不知道停止,因为游行而碰到东西,不知道反省自己的过错,胡乱发泄它的怒气,导致被撕裂肚腹而死,多么可悲啊! 扩展资料 一、寓意 人们在受到打击之后,不能自暴自弃,将错怪在他人身上。 二、启示 失败后不能自暴自弃一蹶不振,要善于总结失败的原因。 三、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7. 食河豚者文言文阅读答案 供参考: 《五杂俎u2027食河豚者》:“有客于吴者,吴人招食河豚。将行,其妻孥尼之,曰:‘万一中毒,奈何?"曰:‘主人厚意,不可却;且闻其味美也。假不幸中毒,便用粪汁及溺吐之,何害?"既及席,而市者以夜风,不能得河豚也。徒饮至夜,大醉。归,不知人;问之,瞠目不答。妻孥怖曰:‘是河豚毒矣!"急绞粪汁灌之。良久酒醒,见家人皇皇,问所以,具对,始知误矣。” 短文大意说:有位作客到吴地的人,主人盛情地请他吃河豚。主人厚意不可却,他又担心会中毒,夫妻俩便给自己安排了起死回生之术:“假不幸中毒,便用粪汁及溺吐之。”后来因为“而市者以夜风,不能得河豚”,只好喝酒到深夜。大醉回到家里,以为中了河豚毒,结果他自己是白白地灌了一肚子粪尿。这篇短文很有趣,情节也很生动,最具深意的就是对故事人物为品尝河豚胆战心惊而做出了周详稳妥安排,结果反而被意外所累。 很多事情犹如这位吃河豚的老兄,总被“意外”给倒霉了。若非这位吃河豚的老兄因夜风不能得河豚,徒饮大醉,问之瞠目不答,其妻也非“急绞粪汁灌之”。自己从事教育工作多年了,见多了家长们称赞自己的孩子聪明,不见家长说自己孩子愚蠢的。是故天下谁都不会承认自己愚蠢,看似愚蠢的事情也不见得是愚蠢的人而为之,聪明的人做出来的结果不一定聪明,高明的人经常做却着不高明的事情。
2023-09-14 09:46:581

《记岭南竹》苏轼赏析

http://www.gushibaike.cn/wenyan/6065.html
2023-09-14 09:47:094

别人怎么评价苏东坡的信仰?

苏东坡是个非常复杂的人或者说是生活的起伏让他的思想也随之变动就是那种忧国忧民的心思在世间的磨砺中不断感悟,个人感觉这是个过程:早年激情澎湃,写赤壁的周郎大气,胸怀壮志。中年屡遭坎坷,几次被贬,尤其是在黄州的“心如死灰吹不起”,一种黯然。但另一方面在实际生活中他却应该一直是乐观激进的,他在杭州修的苏堤成就了西湖,让他成为和白居易齐名。苏堤的工程是非常复杂科学的--西湖的水采用活水,又有那些美景。
2023-09-14 09:47:224

苏轼文集 赵康靖篇 翻译

原文:  公讳既,字叔平。七岁而孤,笃学自力。年十七举进士。当时闻人刘筠、戚纶、黄宗旦皆称其文词必显于时,而其器识宏远,皆自以为不及。天圣五年,擢进士第三人,授将作监丞,通判海州。归见父老故人,幅巾徒步,人人至其家。召试学士院,出知涟水。  公为进士时,邓馀庆守涟水,馆公于官舍,以教其子。馀庆所为多不法,公谢去。数月,馀庆以赃败。及公为守,将至,或榜其所馆曰豹隐堂,赋者三十余人。岁饥,公劝诱富民,得米万石,所活不可胜数。  出知洪州,属吏有郑陶、饶奭者,挟持郡事,肆为不法,前守莫能制。州有归化兵,皆故盗贼配流已而选充者。奭与郡人胡顺之共造飞语以动公,曰:“归化兵得廪米陈恶,有怨言,不更给善米,且有变。”公笑不答。会归化卒有自容州戍所逃还犯夜者,公即斩以徇,收陶下狱,得其奸赃,且奏徙奭歙州,一郡股栗。  知滁州,山东大贼李小二过境上,告人曰:“我东人也。公尝为青州,东人爱之如父母,我不忍犯。”遂寇庐、寿,犬牙不入境。李参为河北转运使,职事办治,进秩二等,且官其一子。郭申锡为谏官,争之曰:“参职事所当办,无功,不可赏。”上怒,欲罪申锡。公言:“陛下始面谕申锡,毋面从吾过。今黜之,何以示天下?”乃止。  英宗即位,迁户部侍郎,又迁吏部。熙宁初,迁左丞,公年七十矣,求去位,不许。章数上,乃以为观文殿学士、吏部尚书、知徐州。遂请老不已,以太子少师致仕。六年正月十五日薨,享年八十八。  公为人乐易深中注,恢然伟人也。平生与人,实无所怨怒,非特不形于色而已。专务扬善掩恶,以德报怨,出于至诚,非勉强者。天下称之,至于敦尚契旧,葬死养孤,盖不可胜数。(选自《苏轼文集》,有删改)  注释 :  乐,和睦快乐;易,平易近人;深中,城府深。  译文 :  赵公名字叫既,字叔平。七岁的时候死了父亲,专心好学尽心尽力。十七岁的时候考中进士。当时的有名望的人刘筠、戚纶、黄宗旦都认为他的文章必定会在当世显扬,而他的器量见识宏大深远,(他们)都自认为比不上他。天圣五年,提升他为进士中的第三名,授予他将作监丞的官职,到海州做通判。赵公回到家乡看望父老乡亲朋友,戴着头巾,徒步行走,人人都可以到他家里来(看望他)。皇帝征召他到学士院考试,到地方做涟水知州。  赵公还是进士的时候,邓馀庆做涟水的太守,聘请赵公在官舍里做老师来教他的孩子。邓馀庆做了许多不守法纪的事情,赵公就辞职离开了。过了几个月,邓馀庆因为受贿被罢官。等到赵公做涟水太守,将要到达时,有人在他当年教书的地方挂上匾额上书“豹隐堂”,有三十多人为之写赋。有一年出现饥荒,赵公规劝诱导富有的百姓,筹得了一万石米,救活的人数不过来。  到地方做洪州知州,属下有两名小吏叫郑陶、饶奭,他们把持着郡里的事务,肆意做一些不守法纪的事情,前任知州不能管制他们。洪州有归顺兵,都是原来做盗贼或者被发配流放然后被选中充任的人。饶奭和洪州郡人胡顺之一起制造流言来扰乱赵公,说:“归顺兵领得的军粮都是些陈旧劣质的米,他们都有埋怨的话,不给他们更换好米,将要发生兵变。”赵公笑笑不回答。恰逢有一个从容州戍守的地方逃回来违禁夜行的归顺兵,赵公立即将他斩首并且对众宣示,逮捕郑陶送进监狱,查获他收受的赃物,并且上奏朝廷将饶奭流放到歙州,全郡的人都很害怕。  担任滁州知州,山东的大盗李小二路过滁州,对人说:“我是山东人。赵公曾经做过山东青州的知州,山东人像爱父母一样爱戴他,我不忍心进犯他。”于是进犯了庐州、寿州,他的手下也没有一个人进入滁州。李参做河北转运使,本职工作完成得很好,进升两级官阶,并且让他的一个儿子当了官。郭申锡当谏官,争辩说:“李参所做的事情就是他的本职工作应当做的,没有什么功劳,不应该赏赐。”皇上发怒,将要治郭申锡的罪。赵公说:“陛下当初当面告诉郭申锡,不要当面放过陛下的过错。现在要罢免他,陛下拿什么来给天下人示范呢?”皇上才停止。  英宗皇帝即位,赵公升迁做户部侍郎,又调任为吏部侍郎。熙宁初年,升迁为左丞,当时赵公已七十岁了,要求辞去官职,朝廷没有答应。赵公多次上奏章要求,就让他担任观文殿学士、吏部尚书、徐州知州。于是赵公不停地请求辞官归养,以太子少师的身份退休。(元丰)六年正月十五日去世,终年八十八岁。  赵公为人和睦快乐、平易近人,城府很深,气度雄伟不同凡人。一生跟人交往,确实没有怨恨恼怒过谁,不只是不在脸色上表现出来罢了。专心致力于宣扬别人的好处,讳言别人的过错,用恩惠去回报别人的仇怨,这些都是发自内心最真诚的心意,不是勉强做的。天下的人都称赞他,至于那些推崇友情,安葬死者抚养孤儿(的事),大概数都数不过来。
2023-09-14 09:48:121

苏轼文集的内容简介

苏轼出身于一个富有文学气氛的地主家庭。嘉祐二年(1057年)与弟辙同榜进士。深受主考欧阳修赏识。嘉祐六年(1061年),除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宋神宗熙宁(1068-1077年)时期,因与王安石变法主张不合,请求外任,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在任职期间,由于作诗讽刺新法推行中的流弊,被新进官僚何正臣、舒亶、李定等人罗织罪状弹劾,于元丰二年(1079年)被捕入狱,勘问“谤讪朝廷”之罪。这就是北宋有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数月后侥幸获释,责贬黄州。元祐元年(1085年),旧党司马光执政,苏轼回京,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因不同意司马光全部废除新法,引起旧派疑忌。先后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召回京后,任端明殿学士,官至礼部尚书。元祐八年(1093年)九月出知定州。绍圣元年(1094年)哲宗亲政,新党得势,苏轼被贬至英州、惠州,远放儋州(今海南岛儋县)。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宋徽宗即位,遇赦北归,七月卒于常州,追谥文忠。著有《东坡七集》、《苏氏易传》、《书传》,《论语传》和《东坡志林》等。《宋史》、《宋史新编》、《东都事略》、《名臣碑传琬琰集》、《三朝名臣言行录》、《元祐党人传》及《乾道临安志》、《嘉泰吴兴志》、《咸淳毗陵志》等均有传。其弟苏辙撰有《东坡先生墓志铭》,宋人王宗稷有《东坡先生年谱》,均附载于《苏东坡集》,明人郑鄤有《考定苏文忠公年谱》,清人冯应榴有《苏文忠公年谱合注》。《东坡诗话》原书二卷,今本一卷,三十二条。旧题苏轼撰。然据《郡斋读书志》小说类称“轼杂书有及诗者,好事者因集成二卷”。可知实非苏轼自撰,但成书较早,至迟在南宋集成。因非苏轼自撰,故未附载于全集。除《郡斋读书志》著录外,《通志·艺文略》著录于诗评类。《诗话总龟》和《苕溪渔隐丛话》曾摘引其文。今所存仅有《说郛》本。日人近藤元粹即据以辑入《萤雪轩丛书》。元人陈秀明有《东坡诗话录》,清人辑入《学海类编》,则为别本。苏轼作品集,历代有不同的编法。大致说来,主要有诗集、文集和诗文合集三种编法。苏轼诗有王十朋《集注分类东坡诗》二十五卷,有黄善夫刊本、《四部丛刊》影元刊本。编年注本,即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四十二卷。有宋嘉泰刊本、景定补刊本,均已残。清有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五十卷,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五十卷,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中华书局《苏轼诗集》共五十卷,其中每——第四十六卷用王文诰本,第四十七——五十卷用冯应榴本。苏轼词较常见的是朱祖谋编年本《东坡乐府》三卷,有龙棆生《东坡乐府笺》本。苏轼文在宋代就有多种刊本,最早的选本是南宋邱晔的《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六十卷,有《四部丛刊》影宋刊本。明末茅维《苏文忠公全集》七十五卷本只有文和词,为中华书局《苏轼文集》七十三卷本所沿用(书后有点校者辑《苏轼佚文汇编》)。其诗文全刊本,宋代就有《东坡集》《东坡后集》等。明成化四年程宗刊《苏文忠公全集》(包括《东坡集》四十卷、《东坡后集》二十卷、《奏议集》十五卷、《内制集》十卷另附《乐语》一卷、《外制集》三卷、《应诏集》十卷、《东坡续集》十二卷及《年谱》一卷)一百一十二卷,有清末端方校印本、《四部备要》本。1036年1月8日(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生于眉州眉山(今属四川)。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苏洵发奋虽晚,但用功甚勤。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成就。 苏轼与其弟苏辙、父苏洵并称三苏,同列唐宋八大家。
2023-09-14 09:48:221

《苏轼文集》的颈足皆展的皆什么意思

《苏轼文集》的颈足皆展的皆什么意思:颈足皆展翻译为脖子和脚都是伸展开的。皆是全部、都的意思。
2023-09-14 09:48:381

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其他虽吾亦不能知也。翻译下。《苏轼文集》卷六十六

“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虽吾亦不能知也。”我的文采就像有一万斛水的泉源一样,(随时)随地都会涌出。(如果)在平地上,文思不断如汩汩流水,即使一天流淌千里也不算难。等到它随着山势石型弯曲,随着(遇到的)事物变换形式,却不能知晓。能够知晓的,通常是(在我的文思)应该继续的时候继续,(在我的文思)不能够停止的时候停止,就是这样罢了!别人,即使是像我一样(有文采)却不能像我这样了解自己啊。你是需要翻译成英文吗?
2023-09-14 09:48:531

求翻译,苏轼文集中的一段话。书李邦直《超然台赋》后。 世之所乐,吾亦乐之,子由其独能免乎?以为彻弦

世人都喜欢的,我也喜欢的,苏辙能免得了么?说的就是撤去弦再听琴,喝罢酒再品茶。
2023-09-14 09:49:021

有关苏轼生平的史料,可以到哪些地方去找?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你能到百度百科上去找
2023-09-14 09:49:132

陈公弼传文言文翻译

  陈公弼传,作者苏轼,讲述了陈公弼从中进士到从政为官的主要事迹,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陈公弼传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    陈公弼传   苏轼    原文   公讳希亮,字公弼。天圣八年进士第。始为长沙县。浮屠有海印国师者,交通权贵人,肆为奸利,人莫敢正视。公捕置诸法,一县大耸。去为雩都。老吏曾腆侮法粥狱,以公少年易之。公视事之日,首得其重罪,腆扣头出血,愿自新。公戒而舍之。巫觋岁敛民财祭鬼,谓之春斋,否则有火灾。公禁之,民不敢犯,火亦不作。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   盗起,知房州。州素无兵备,民凛凛欲亡去。公以牢城卒杂山河户得数百人,日夜部勒,声振山南。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而殿侍雷甲以兵百余人,逐盗至竹山,甲不能戟士,所至为暴。或告有大盗入境且及门,公自勒兵阻水拒之。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士皆植立如偶人,甲射之不动,乃下马拜,请死,曰:“初不知公官军也。”吏士请斩甲以徇。公不可,独治为暴者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黩。   淮南饥,安抚、转运使皆言寿春守王正民不任职,正民坐免。诏公乘传往代之。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凡十三万石,谓之折役米。米翔贵,民益饥。公至则除之,且表其事,又言正民无罪,职事办治。诏复以正民为鄂州。   徙知庐州。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而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士方自疑不安。一日,有窃入府舍将为不利者。公笑曰:“此必醉耳。”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   为京西转运使。石塘河役兵叛,其首周元,震动汝洛间。公闻之,即日轻骑出按。斩元以徇,其余悉遣赴役如初。致仕卒,享年六十四。其人仁慈,故严而不残。   (选自《苏轼文集》,有删节)    参考译文:   公名为希亮,字公弼,姓陈。起初为长沙县令。有个叫海印国师的僧人,他出入章献皇后家,与几个显贵的人(公卿大夫之类)来往,倚仗着他们的势力占据百姓的土地,人们没有谁敢正眼看他,陈希亮收捕惩治他,在法律上定他的罪,全县的人都很惊惧。后去职担任雩都县令。资深的官吏曾腆轻视法律,买卖官司。因为陈公年轻就轻视他。陈公就任的那天,首先查处他的重大罪责,曾腆叩头以至于出血,愿意改过自新。陈公警诫他,宽免了他。适逢陈公修建县学,曾腆把家财用来资助官府,让子弟都进入县学学习,最终他成为良吏,并且子弟中有考取了进士的。当地的巫师每年搜刮百姓的钱财祭鬼,把这叫作“春斋”,他们说,不这样做就会发生火灾。陈希亮禁止了这项活动,百姓不敢犯禁,火灾也没有发生。陈希亮毁掉的不合礼制的祠堂上百个,勒令巫师成为农民的有七十多家。   盗贼起事,陈公担任房州知州。房州平素没有军队守备,百姓很是恐惧想要逃亡离开这里。陈公率领几百名牢城的`士卒和民众,昼夜训练检阅,名声震荡山南。百姓依靠他们而得以安定,盗贼不敢进入房州境内。然而殿侍雷甲带领百余名兵士,追捕盗贼到竹山,雷甲不能辖制(管制)士兵,士兵所到之处做下残暴之事。有人上报有大盗入境将要到达城门,陈公亲自统帅士兵在水边阻止抵御盗贼。陈公身处于最前列,号令士兵将弓箭拉满但不射出。士兵都如同木头人人一样笔挺站立,雷甲向他们射箭:他们毫不动摇,雷甲于是下马拜服,请求处以死罪,说:“起初不知道是您的军队啊。”吏士请求斩杀雷甲来示众。陈公不答应,只处置了做下凶暴行为的十几人,劝告其余的人并使他们离开,让雷甲用捕捉盗贼的方式赎本身的罪。   屯驻在寿春的虎翼军士兵因为谋反被诛杀,迁移其余没有谋反的士兵数百人到庐州.士兵正惶惑不安.一天,有暗中进入公府房屋将要做不利之事的人.衬公笑着说:"这必定是喝醉酒而已."陈公宽恕了他,将他流放,把其余士兵全部交给公府左右使令,并且让他们把守仓库。   陈公作京西转运使。石塘河的役兵反叛,他们的首领周元,在汝州、洛州之间引起震动。陈公听说了这件事,当天率领轻骑出去巡视杀死了周元来示众,并流放了一个军校,其余都像当初一样派遣他们赶去做劳役。退休后逝世,享年六十四。他为人仁慈,所以严厉但不残酷。
2023-09-14 09:49:291

书戴嵩画牛用自己的话讲讲故事怎么讲?

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宝贝有数百件。其中有一幅戴嵩画的《斗牛图》,(他)尤其珍爱,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经常随身带着。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晾晒,有一个牧童看见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这幅画画的是斗牛啊。牛相斗,力气用在角上,尾巴抽缩在两腿之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摇着尾巴在斗,错了。"杜处士笑笑,认为他说得对。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情应当去问农民,织布的事情应当去问婢女。”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书戴嵩画牛》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篇散文,选自《苏轼文集》卷七十(中华书局1986年版)。该文运用了寓言的手法,通过记叙一位牧童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牛失误这样一个看似平常的故事,清楚地阐明了“实践出真知”的深刻道理。全文短小精悍,情趣盎然,语言流畅明快,颇为生动。此文章告诉我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要因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长。铺垫基础上突出一牧童拊掌大笑斗牛画的情景;最后以古语结束全篇,暗讥当政者不尊重现实而胡乱变法改制的错误行为。全文短小精悍,情趣盎然,语言流畅明快,颇为生动,阐明了绘画要讲求形似,寓含着艺术源于生活的深刻道理。扩展资料:赏析此文开篇一句点明了杜处士的喜爱及书画收藏的丰富,接着特意点出“戴嵩《牛》一轴”是杜处士特别珍爱的精品,并以“锦囊玉轴”四个字简洁形象地写出了这幅画在杜处士心目中的地位。然后才转入正题,写杜处士晾画时,一个牧童面对这样一幅珍品“拊掌大笑”,并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画的错误——“掉尾而斗”。以牧童特有的天真和对生活的熟悉,一方面说明错误的理由——“斗牛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另一方面则通过“此画斗牛耶?”一问和“谬矣”这一肯定的结论,在嘲讽中表现了全文的主题思想,让杜处士不得不“笑而然之”。
2023-09-14 09:49:382

苏轼的几个儿子分别是谁?

苏轼一共有三的儿子,分别是苏迈,苏迨,苏过。苏迈是长子,苏迨是次子,最小的儿子是苏过。
2023-09-14 09:50:004

研究苏轼的大家都有哪些

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 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 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 孔凡礼点校的《苏轼诗集》南宋邱晔编注的选本《经进东坡文集事略》 明末茅维的《东坡先生全集》,孔凡礼点校的《苏轼文集》苏轼: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2023-09-14 09:50:462

书戴嵩画牛这篇文章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书戴嵩画牛》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篇散文。用简单的手法叙述了一件事情,并讽刺了凭空想像的外行人。原文书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注释译文词句注释1.选自《苏轼文集》,卷七十(中华书局1986年版)。作者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人)。戴嵩(song),唐代画家。2.好:喜欢。3.宝:珍藏。4.锦囊玉轴:用锦作画囊,用玉作画轴。囊(náng):袋子。此处指画囊。5.曝:晒。6.拊(fǔ)掌:拍手。7.搐(chù):抽缩。8.股:大腿。9.掉尾:摆动尾巴。10.然:认为···是对的。11.云:说。12.奴:农民。13.婢(bì):织工。白话译文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得以百来计算。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斗牛图》,杜处士尤其珍爱,他用锦囊装起来用玉做了画轴,经常随身带着。有一天他将书画摊开晒,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这张画画的是斗牛啊?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抽缩在大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摆动着尾巴在斗,错了!”杜处士笑笑,认为他说得对。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织工。”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启示此文章告诉我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的想象,也不要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要因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长。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号称“雄视百代”,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2023-09-14 09:50:531

苏轼的《快哉此风赋并小序》怎么背?

1.苏轼《快哉此风赋(并引)》时与吴彦律、舒尧文、郑彦能各赋两韵,子瞻作第一第五韵,占“风”字为韵。余皆不录。贤者之乐,快哉此风。虽庶民之不共,眷佳客以攸同。穆如其来,既偃小人之德;飒然而至,岂独大王之雄。若夫鹢退宋都之上,云飞泗水之湄。寥寥南郭,怒号于万窍;飒飒东海,鼓舞于四维。固以陋晋人一吷之小,笑玉川两腋之卑。野马相吹,搏羽毛于汗漫;应龙作处,作鳞甲以参差。2.译文:其时,我与吴彦律、舒尧文、郑彦能等人各用两种韵脚写赋。我用的是第一、第五两韵。有德之人的乐趣,在于那风带来的快乐。即使普通百姓享受不到,在座佳宾眷恋好风的心意都是相同的。她来得庄严而轻缓,却压倒了世上的邪气。飒飒作响,难道她只给大王带来好处吗?至于说历史上所提到的风有形形色色:春秋时代,令鸟儿退着飞过宋都的不祥之风;汉王饮酒泗水河边,引他高歌的狂风;南郭上空吹晌万千孔窍的吓人的风,东海之上没有准则的东西南北风;当然还有那被当作嘲笑对象的剑口的小风,和玉川子饮茶后腋下生出的卑下风,以及将灰尘、羽毛搅得满天飘舞的肮脏风,把振起鳞甲的飞龙送上天去的多事的风。【注释】1、“引”中三人之一的舒尧文,曾与苏轼有信件往来。现《苏轼文集》收有《答舒尧文二首》。一首是在湖州所写,信中有“虽未相识"之语,可见此赋不能作于此时。另一首在黄州,答覆他求教拜师之事。可见此赋有可能写于此时或稍后,即元丰三年(1 080)至元丰七年(1084)之间。又,元丰六年(1083)六月,黄州张偓佺曾为苏轼建有“快哉”一亭,苏轼曾作《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有“千里快哉风"之句。说不定苏轼与友人也曾在此亭为韵作赋。2、即“序"。为避祖父苏序的名讳,苏轼常以“叙”或“引”替代。3、赋两韵:用两种韵脚写赋。例如本赋即用二韵。4、庶民:百姓。此句用宋玉《风赋》典:“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宋玉对曰:‘此独大王之凤耳,庶人安得而共之?”此句用其意。5、眷佳客以攸同:佳客留恋这好凤的心情却是共同的。佳客:指限前的三位笔友。攸同:所相同的。6、穆如:清和,指风初起微而缓。7、偃:压倒。小人之德:指邪行之人的品德。此旬反衬来风很正。
2023-09-14 09:51:071

文豪苏轼回复爱用“呵呵”,还有哪些有趣的历史人物?

王绩也是一个非常出名的诗人,也留下了很多的诗句,但是这个人非常爱酒,他曾经做官就是为了能够喝酒。
2023-09-14 09:51:175

苏轼与王弗的爱情故事:苏轼妻子王弗是怎样的人

与中国封建社会其他时期、其他家族一样,眉山苏家的女人向来都是有姓无名的,苏洵十分钟爱自己的女儿,也不过取名八娘,显然在按排行顺序而定;而苏轼的母亲程夫人、祖母史夫人,甚至是苏辙的夫人史氏,全都有姓无名,至多被称为苏史氏、苏程氏。可是陪伴苏轼一生的三个女人全有名字:王弗、王闰之、王朝云,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而奇迹的出现,首先要从王弗开始。 王弗与苏轼结识之后,就成了终日不去的伴读。出身小户人家的王弗不仅知书达理,出乎苏轼意料之处的是,她对诗书非常熟悉,而且记性极佳,有时连苏轼都赶不上。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中说: 其始,未尝自言其知书也。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其后轼有所忘,君辄能记之。问其他书,则皆略知之。由是始知其敏而静也。 细心的读者应能看出,苏轼这里并没有说王弗陪他读书是在新婚之后。“其始”应为刚认识时,“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也不知是在苏家还是王家,抑或是在苏轼读书的山寺之中?小户人家的女儿,可没有那么多的讲究! 如果说伴读、提示在年轻的恩爱夫妻之间时常出现,那么苏轼为官之后,王弗的“相夫”之功早就超越了“贱内”的范畴。苏轼还记载: 从轼官于凤翔,轼有所为于外,君未尝不问知其详。曰:“子去亲远,不可以不慎。”日以先君之所以戒轼者相语也。轼与客言于外,君立屏间听之,退必反覆其言曰:“某人也,言辄持两端,惟子意之所向,子何用与是人言?”有来求与轼亲厚甚者,君曰:“恐不能久。其与人锐,其去人必速。”已而果然。将死之岁,其言多可听,类有识者。 苏轼性情率真,口无遮拦,满眼没有一个坏人,这一点是苏洵所最不放心的,也是王弗终日挂牵的。然而她对苏轼在外面所作所为,达到“未尝不问知其详”的地步,这显然有违“女戒”。王弗不仅为此,她还在屏幕之后“窃听”客人与苏轼的谈话,提醒苏轼要对那些首鼠两端、见风使舵之人要有所戒备。苏轼在这里无法指名道姓说那些人是谁,但像张、章惇两个后来对苏轼严加迫害的恶人,当初在凤翔都是与苏轼往来频繁的“朋友”。后来的事实证明,王弗确实有先见之明。可以看出,王弗对苏轼有劝诫,有时达到了可以针砭的地步。“有识”二字,乃是古代对读书人的莫高评价,苏轼用这两个字来形容自己的夫人,可见他对王弗是多么敬重。 王弗对苏轼的不良行为,经常予以制止。苏轼曾回忆道: 某官于岐下,所居大柳下,雪方尺不积;雪晴,地坟起数寸。轼疑是古人藏丹药处,欲发之。亡妻崇德君曰:“使吾先姑在,必不发也。”轼愧而止。 ——《苏轼文集》卷七十三《先夫人不发宿藏》 由于受到欧阳修编《集古录》和刘敞到处挖掘青铜器的影响,苏轼在凤翔时,有一阵子喜欢收藏文物,至于道人炼丹之事,更是自小迷恋。王弗借婆婆的话,劝戒夫君停止乱挖掘的行为,让苏轼十分惭愧。由此可见,王弗在苏轼心目中,不仅是个贤妻良母,有时还是自己行为的监督人。二人如果仅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生硬结合,依苏轼天马由缰似的个性,决不会容忍他所不爱的人干涉他的事务,更不会让人约束自己的行为。可是王弗对他的规劝,他不仅听从了,而且终生铭记在心。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二人之间的平等关系和两心相属之情。 这时我们再回到前面说过的苏轼与陈季常一起在正月二十日去“女王城”禅院“招魂”之事。也许苏轼在口头上会调笑陈季常,说他家中有个终日怒吼的“狮王”,可陈季常心里也明白,王弗在世之日,苏轼何尝不把她当“女王”看待?如今由王闰之和王朝云组成的港湾固然温暖,但王弗所能给苏轼的规劝乃至针砭却永远消失了。像苏轼这样“毛糙”的人,永远都需要好女人来“打磨”,也许这一点,才是他心灵上最大的失落。 定情之地:永生难忘短松冈 下边要重点谈谈“短松冈”了。从语义学的角度来看,如果“短松冈”指王弗的墓地,那它就与前面的“千里孤坟”相重复。这首词副题为“乙卯正月二十四日记梦”,梦中出现的主景是王弗再度出现在“小轩窗”里。前面已提孤坟,若是清明时节,或亡妻祭日,那以孤坟为主,后面再次照应,还有些道理。这首词既不是以凭吊“孤坟”为主,作者就没有必要在短短的六十八字中再次使用。 历来学者们都把“短松冈”说成王弗的墓地,依据是苏轼的《戏作种松》诗,那里有“我昔少年时,种松满东冈”之句(《朱靖华古典文学论集》第248页)。事实上苏轼回川安葬父亲、同时安葬王弗时,他已是三十二岁的鳏夫,哪里还是“少年时”? 苏轼少年时确曾跟随祖父耕田、放牧、种树,他的祖父苏序死于庆历七年(1047),当时苏轼十二岁,这才是“少年时”的确指。苏洵等人于“八年二月葬于眉山县修文乡安道里先茔之侧”(曾枣庄《苏洵评传》后附苏洵年谱),那里才是真正的“东冈”。而“二月”也是种松的大好季节。至于王弗的坟地,苏轼明言在“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里可龙里先君夫人墓之西北八步。”(《亡妻王氏墓志铭》)“眉之东北”,与他“少年种松”的东冈在年代、方位、植树时间上都不相符。 苏轼在著名的《东坡》诗中还说:“种枣期可剥,种松期可斫。事在十年外,吾计亦已悫。”稍稍留心,便可算出,从苏轼祖父苏序之死到在密州梦到王弗,时间已过了二十八年。苏轼少年时所种的松树二十八年后若还是“短松”,那他选的树种也太差了,或者说眉山的水土太糟了! 当然,苏轼诗里也曾载有“老翁山下玉渊回,手植青松三万栽”(《送贾讷倅眉》)。老翁泉才是苏洵与程夫人的墓地所在,王弗就葬在其侧不远,可那里水源十分丰富,按照苏轼“十年斫松”的理论,到这时也决不会是“短松冈”。 二十多年前,我去拜谒这两座墓时,发现老苏先生和程夫人的墓,周围全是香樟,王弗的墓在西北角,整个墓地之上,竟无一棵松树。 寻访山边老农,得到的回答是:祖祖辈辈人都在说,苏坟从来都种香樟,松树会生毛毛虫,有钱的人家哪会在墓地种松?香樟树从不生虫,而且名贵,乡里人都说,有了这些香樟,苏家子孙才芳名远扬的①! 也许有人会说,九百多年前当地情景不是这样,苏坟边的松树在“文革”期间被眉山愚公大肆造田时砍伐了。那么,让我们看看苏洵当初在给程夫人(也给自己)寻找墓地时,当地的情形是什么样子呢? 请看苏洵的《老翁井铭》: 丁酉岁,余卜葬亡妻,得武阳安镇之山。山之所从来甚高大壮伟,其末分而为两股,回转环抱,有泉坌然出于两山之间,而北附右股之下,畜为大井,可以日饮百余家。卜者曰吉,是在葬书为神之居。盖水之行常与山俱,山止而泉冽,则山之精气势力自远而至者,皆畜于此而不去,是以可葬无害。他日乃问泉旁之民,皆曰是为老翁井。问其所以为名之由,曰:往岁十年,山空月明,天地开霁,则常有老人苍颜白发,偃息于泉上,就之则隐而入于泉,莫可见。盖其相传以为如此者久矣。 “高大壮伟”之山,汩汩流出之泉,这是神仙居住场所,谁能看出“短松冈”的影子? 《万古风流苏东坡》第1卷《人望》问世之后,有关苏轼与王弗自主恋爱的描写在读者中引起强烈的反响。2002年夏,我赴河南郏县参加第十三届国际苏轼研究会,一位来自成都的记者找到我的房间(对不起这位记者,他当时没给我名片,因此忘记了他的大名),告诉我说,他就是眉山青神人,算作王弗同乡。他郑重其事地说,青神确实有个王家庄,在王家庄通往中岩山的途中,确实有个山冈,上面全是乱石,松树只能在石缝中生存,自古迄今,这些树一直只有数尺高,是个名符其实的“短松冈”。 三年之后,我到王弗老家青神县和苏轼读书的中岩寺之间,按照那位记者提供的线索再次寻访,发现许多地方都是短松林立的山冈,究竟与苏轼词中的“短松冈”是不是类似,读者看了便会自己做出结论。 那么好,在弄明白“明月夜”是男女欢爱意象、“短松冈”并非王弗墓地之后,我们进而探讨前面那句“料得年年肠断处”。 从语义学的角度分析,“年年”是每一年之意,却不是“时时刻刻”。这两个字连用,带有明显的周年、周期色彩。“朝朝暮暮落复开,岁岁年年红以翠”,这是卢照邻《同崔少监同作双槿树赋》的雅辞;“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是刘希夷《白头吟》中的名句;二者都是以花的荣枯作为周期。“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年年望月”的意象,更符合当时苏轼的心情。这里的“年年”,分明在描述一种周期性的纪念日。 王弗病逝那天是十年前的五月二十八,归葬眉山之日是九年前闰六月二十九,而苏轼这回是“正月二十日记梦”,与那两个日子毫无关系。那个令他们年年断肠的“明月夜”只能是他们定情之时,而“短松冈”分明是他们的定情之地。 如前所述,王方是小户人家,小户人家之女悄悄外出,那是常有的事。如果十七八岁的苏轼将王弗带到他六年前种的松树林里,或者去祖父坟前讲讲老人家当年如何砸菩萨、救灾民的义侠之举,那不是很正常的吗?松龄六年左右,不是“短松冈”又是什么? 那轮皎洁的明月,恰是青年男女情爱的见证。
2023-09-14 09:53:061

简述苏轼的一生是什么?

苏轼的一生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苏轼的四个儿子1、苏迈苏迈(1059年—1119年4月26日),字维康,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长子,生母为苏轼的第一位妻子王弗。尝为酸枣尉(《苏轼文集》卷六八《书迈诗》)。2、苏迨苏迨[dài](1070——1126年),苏轼次子,初名叔寄、竺僧,字仲豫,曾任宋承务郎、饶州太常博士、进士、朝汉大夫、参广东省政、朝散郎、尚书驾部员外郎。苏迨著有《正蒙序》、《洛阳论议》。3、苏过苏过(1072-1123),北宋文学家。字叔党,号斜川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市)人。苏轼第三子,时称为小坡。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曾应礼部试,未第。绍圣元年(1094),轼谪惠州,四年,复谪儋州,皆随行。元符三年(1100),随父北归。轼卒后,依叔父苏辙居颍昌(今河南许昌),营湖阴地数亩,名为小斜川。徽宗政和二年(1112),监太原税。五年,知郾城。宣和五年,通判定州,卒。苏过逝后葬于河南郏县。
2023-09-14 09:53:181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023-09-14 09:53:3911

用一些好的词语形容苏轼!

率真的——苏轼在《与杨元素》里说:“昔之君子,惟荆是师;今之君子,惟温是随。所随不同,其为随一也。老弟与温相知至深,始终无间,然多不随耳。”(《苏轼文集》卷55)我们从“非随时上下”、“然多不随耳”可以看出,苏轼始终坚持维护自己的人格。而对外界强加于他的打击、压迫,苏轼都忍不住要在作品中发泄不满,“如食内有蝇,吐之乃已。”(《曲洧旧闻》)其性格真是率真得可爱。孤傲的——苏轼也终身保持真率孤傲的性格:“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咏梅》)苏轼《与李公择》:“吾侪虽老且穷,而道理贯心肝,忠义填骨髓,真须谈笑于死生之际。若见仆困穷便相于邑,则与不学道者大不相远矣。”(《苏轼文集》卷51)黄庭坚给苏轼的挽联说:“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豁达的,超脱的——他对待人生又有超旷达观的襟怀,认为"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王君宝绘堂记》)。能够超然"游于物之外",自可"无所往而不乐"(《超然台记》)。有理想,有报复的——他早年就"奋厉有当世志"(《东坡先生墓志铭》),很向往"朝廷清明而天下治平"(《策别》第八)的盛世,具有儒家辅君治国、经世济民的政治理想。他有志改革北宋的萎靡的积习,要求朝廷"涤荡振刷而卓然有所立";他主张"知命者必尽人事,然后理足而无憾",济时治国,"凡可以存存而救亡者无不为,至于不可奈何而后已"(《墨妙亭记》)。有政治见解的——苏轼则强调择吏任人,而反对"以立法更制为事"(《策略》第三);主张"节用以廉取",而不赞同"广求利之门"(《策别》十八);他还提出"欲速则不达","轻发则多败",在兴革步骤上力主稳健,因此,他连续上书反对变法。
2023-09-14 09:54:181

《放鹤亭》的译文

宋朝熙宁十年的秋天,徐州发大水。云龙山人张君的茅屋被大水淹没了半个门扉那么高。第二年春天,大水退去,张君把家搬到原来住处的东边,东山的山脚下。他登上高处四下张望,发现了一个奇异的地方,就在那上面建了一座亭子。徐州的山势,山岭连绵,在城四周围成了一个圈,隐隐约约像个大环一样,只在它的西面留了一个缺口,而山人所建之亭,就在那个缺口处。春夏之交,草木连天;秋冬时节,月光雪景,千里一色;风雨阴晴之间,放眼望去景色变化无穷。 张君有两只鹤,非常驯服而且善于飞翔;他早上就望西山的缺口处去放鹤,听任它自由飞翔,(鹤)有时站立在水田里,有时飞翔在云端;到了傍晚就沿着去东山的路回家,所以给他的亭子取名“放鹤亭”。
2023-09-14 09:54:303

苏轼为什么会选择王闰之?

苏轼跟第二任妻子合葬是因为爱。有文献为证:“昔通义君,没不待年;嗣为兄弟,莫如君贤。妇职既修,母仪甚敦。三子如一,爱出于天。(《苏轼文集》卷六十三)”闰之不仅给了苏轼温软的家庭,更是他在一生中痛苦记忆的陪同者。苏轼的一生经历了王安石变法这一重大事件,这又导致了他半生颠沛流离,吃尽苦头。从熙宁元年(1068年)到元祐八年(1093年),他们共计生活了25年。当时苏轼的年龄是33-58岁。这25年是苏轼颠沛流离的25年。苏轼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后来又反对司马光废除新法,被变法派从开封贬斥到很多地方,更惨的是,之后新法派再度执政,又被折腾了一番。闰之陪苏轼辗转于杭州一密州一徐州一湖州一黄州一汝州一常州一登州一开封一杭州一开封一颖州一扬州一开封,“身行万里半天下”。期间经历过饥寒交迫,体会到人生百态。经济最困难时,闰之和苏轼一起采摘野菜,赤脚耕田,变着法子给苏轼解闷。所以,苏轼才能体会到民间疾苦,才能写出震烁千古的文章和诗歌。这就是“实践出真理”。闰之在苏轼最艰难的日子里,陪伴着他,成为他的精神支柱之一。苏轼并不善于处理家庭事务,闰之则全权代理。当时闰之在开封所生的儿子苏迨尚不能走路,苏轼大伯父苏澹的长孙又病故于京城,侄子的遗孀及两个侄孙只好由他们抚养着,老奶妈年纪又大,十几口人的家务,全然交给闰之。操劳过度,这也可能是闰之不幸去世的最大原因。苏轼和王弗:金童玉女宛如初恋在宋朝,婚姻一般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比如苏轼的姐姐苏八娘并称父母之命,嫁给了她并不爱的表哥程之才,结果备受公婆和丈夫的虐待,最后惨死在月子之中。但苏轼是非常幸运的,因为他遇到了王弗。他们在最好的年华相遇,并经由老师兼未来老丈人王方请人做媒,将王弗许配苏轼。王弗,四川眉州青神人,年轻貌美,知书达礼,16岁嫁给苏轼,而苏轼19岁。可以说,王弗和苏轼是婚后的初恋。王弗性格“敏而谨,慧而谦”,而文化人苏轼自然是喜欢心思聪慧的王弗这样的贤内助的。
2023-09-14 09:55:091

大智若愚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编号 969 成语 大智若愚 注音 ㄉㄚˋ ㄓˋ ㄖㄨㄛˋ ㄩˊ 汉语拼音 dà zhì ruò yú 释义 指具有极高智慧的人,往往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愚笨。 语本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 「大巧若拙」、「大勇若怯」 典源 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据《苏轼文集.卷四七.启》引)伏惟致政观文少师。 全德难名,巨材不器。 事业三朝之望,文章百世之师。 功存社稷,而人不知。 躬履艰难,而节乃见。 纵使耄期笃老,犹当就见质疑。 而乃力辞于未及之年,退托以不能而止。 大勇若怯1>,大智如愚。 至贵无轩冕而荣,至仁不导引而寿。 〔注解〕(1)大勇若怯:指十分勇敢的人,往往表面看起来似乎怯懦。 见「大勇若怯」。 典故说明 「大智若愚」原作「大智如愚」,见于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 欧阳少师,指的是欧阳修,因为他当时任官太子少师,也就是太子的老师,所以苏轼才称他作欧阳少师。 欧阳修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不但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也是著名的史学家。 苏轼亦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但实为欧阳修的后辈,甫入京时,因受到欧阳修的大力提携,所以对他一直非常的钦服。 〈贺欧阳少师致仕启〉为欧阳修辞官获准后,苏轼写给他的信,文中用「大勇若怯,大智如愚」称颂他的勇气与智慧。 早在《老子》中就有「大巧若拙」这句话,意思是:真正灵巧的人,往往外表看起来似乎笨拙。 苏轼的这两句话明显脱胎于此,意指真正有勇气的人,反而不会去彰显他的勇敢;真正有智慧的人,反而不会去卖弄他的聪明。 后来「大智若愚」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被用来表示具有极高智慧的人,往往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愚笨。 出现「大智若愚」的书证如明.李贽《焚书.卷三.杂述.李中溪先生告文》:「盖众川合流,务欲以成其大;土石并砌,务欲以实其坚。 是故大智若愚焉耳。 公之向道,其笃也如此。」 书证 01.元.陈高〈如愚斋记〉:「《老子》有言『大智若愚』,若甯武子邦无道则愚,我夫子以为不可及。 若二子之所谓愚,其果愚也哉?」02.元.赵孟頫《松雪斋文集.卷一○.章佩丞黑黑封赠三伐制》:「朕闻明莫明于审势,爱莫爱于保民。 ……大智若愚,沉几先物。」 03.明.殷奎〈木斋说〉:「吾闻大智若愚,大辩若讷,讥悟聪察,厥内四逸。」 04.明.李贽《焚书.卷三.杂述.李中溪先生告文》:「盖众川合流,务欲以成其大;土石并砌,务欲以实其坚。 是故大智若愚焉耳。 公之向道,其笃也如此。」 05.清.高宗〈有所思〉诗:「我思虞廷,应无面从人,重华何事谆谆?大智若愚,大诈若忠,动云孤立,宁无暗同?」06.清.薛福成《庸庵笔记.卷二.史料.骆文忠公遗爱》:「或谓骆公生平,不以经济自命,其接人神气浑穆,人视之,固粥粥无能,而所至功成,所居民爱,在楚在蜀,自有诸贤拥护而效其长,岂其大智若愚耶?」 用法说明 【语义说明】表示具有极高智慧的人,往往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愚笨。 【使用类别】用在「深藏不露」的表述上。 【例  句】<01>这位长者的为人处世,令人有一种大智若愚的感觉。 <02>大智若愚,可以避灾免祸;锋芒毕露,往往遭嫉受害。 <03>老李是一个大智若愚、深藏不露的人,我们应该多向他请教。 <04>小慧看起来呆呆的,读起书来却过目不忘,难怪老师说她大智若愚。 <05>我看老王是大智若愚,不相关的事,他都糊里糊涂,属他份内的事,却一清二楚。 <06>妈妈说爸爸是大智若愚,因为他只听得见愿意听的话,其他的话,都装作听不见。 <07>表面上看起来他好像不太灵光,没想到这一连串的问题都是靠他来解决,真是大智若愚啊! 近义词: 大巧若拙,大勇若怯,外愚内智,深藏不露,深藏若虚 反义词: 锋芒毕露,露才扬己 辨识 请参考『辨识969』 参考语词 大智如愚
2023-09-14 09:55:261

关于谁没有耐心,谁就没有智慧。的故事 和推荐这句名言的理由

铁杵成针。女妪的行为太深刻了。
2023-09-14 09:55:384

下列有关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赤壁赋》选自《苏轼文集》,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谪居黄

D
2023-09-14 09:55:481

苏轼的诗句有关“关士大夫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的

  关于此段话,我以前也曾查过出处。先是于北京潘家园买的明人陈眉公(1558—1639)的《小窗幽记》卷十一第四十八条里见到了这样的记载:“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礼义不交,便觉面目可憎,语言无味。”原以为这是找到最早的出处了,后来又发现《小窗幽记》不是最早的,早于它的另一位明人戏曲理论家何良俊(1506—1573)在其《世说新语补·言语篇》中也有这样的话:“黄太史云:‘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礼义不交于胸中,便觉面目可憎,言语无味。"”文字虽略有改易,但话却是同一所本。书中所说“黄太史云”即宋人黄庭坚。  前些天又读陈眉公的《岩栖幽事》,发现这本书里也记了这段话:“黄山谷常云:士大夫三日不读书,自觉语言无味,对镜亦面目可憎。米元章亦云:一日不读书,便觉思涩。想古人未尝片时废书也。”想当年陈眉公也从黄庭坚著作中读到了这段话。  最近翻《苏轼文集》在《记黄鲁直语》中又见到了苏东坡的记载:“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可见黄氏的这段话在当时就颇为有名,以至他的好友苏东坡像摘抄名句一般记了下来。  至于黄庭坚这句话到底是在哪一篇文里说的,因我手上没有《黄庭坚文集》,所以未及细查。另外是否还有比黄氏更早的人说过这段话,也示可知。宏伟或哪位朋友有黄氏文集,可顺手查来,以成豹尾。
2023-09-14 09:55: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