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邹忌讽齐王纳谏虚词

2023-10-10 17:13:31
共2条回复
max笔记

(一)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邹忌讽齐王纳谏(讽: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劝告或指责。 谏:臣子向国君提出的意见。)

能谤讥于市朝 (公开指出。谤,公开地指责,没有贬义;讥,微言讽刺。注意区别:诽,背地里议论、嘀咕)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指责)

上书谏寡人者(信函,亦泛指文书、文件。这里指奏章)

期年之后(期,一周年叫期年;一整月叫期月)

(二)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 (朝,名词作状语;服,名词作动词)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名词作状语)

4、闻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使动用法)

(三)一词多义

1、修

a.乃重修岳阳楼(兴建,建造)

b.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整治)

c.雨村便急忙修书(撰写)

d.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

2、朝

a.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上朝

b.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朝拜

c.于是入朝见威王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朝廷

d.朝服衣冠《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早晨 (zhāo)

3、孰

a.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代词,谁

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同“熟”,仔细。

4、诚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的确)

b.帝感其诚 《列子•愚公移山》 诚心、诚意

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诸葛亮:《出师表》 确实、的确

d.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曹军必矣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表假设,如果、果真

(四)古今异义

1、今齐地方千里 (土地方圆)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国君旁边的近臣)

3、明日,徐公来。(古义,第二天。 今义,今天的下一天。)

(五)句式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判断句)

2、忌不自信 (宾语前置)

3、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省略句)

4、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介词结构后置句)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判断句,兼介词结构后置)

6、王之蔽甚矣 (被动句)

CarieVinne

之:臣之妾畏臣(助词。 )

闻寡人之耳者(助词 )

齐国之美丽者也( 的)

吾妻之美我者(助词 )

王之蔽甚矣(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的 )

燕、赵、韩、魏闻之( 代词, )

孰视之( 指城北徐公。)

暮寝而思之(代词,指妻、妾、客“美我”一事。)

四境之内(的 )

能面刺寡人之过 (的 )

相关推荐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全文是什么?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023-09-14 16:46:013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及注释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整理的:《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及注释,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及注释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两汉:刘向 撰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谤讥 一作:谤议)   译文   邹忌身长五十四·寸左右,而且形象外貌光艳美丽。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了一下镜子,对他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比,谁更美呢?”他的妻子说:“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最美的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而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呢?”妾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他:“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呢?”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 又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着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照着镜子里的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傍晚,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赞美我漂亮,是偏爱我;我的妾赞美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赞美我美,是有事情要求于我。”   在这种情况下,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范围内的百姓没有一个不有事想求助于大王。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战胜了敌国。   注释   邹忌:战国时的齐国人,曾任相国。   讽: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的规劝。   齐王:即齐威王,威王。   纳谏:接受规劝。纳,接受,接纳   修:长,这里指身高。   八尺:战国时一尺约合今天的七寸左右。   昳丽:光艳美丽。   朝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服,名词作动词活用,意为穿戴,在句中作状语。)   窥镜:照镜子。   孰:谁,什么。   与:和……比。   及:比得上   旦日:明天。这里指第二天。   明日:即上文“旦日”的后一天。   若:如。   孰视之,孰:通“熟”,仔细。之:代城北徐公。   弗如远甚:远不如。弗:不。   又:更。   寝:躺着。   美我者:赞美/认为……美   私:动词,偏爱。   诚知:确实知道。   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以”的后边省去了“我”。以:认为。于:比。   地:土地,疆域。   方:方圆。   宫妇:宫里的姬妾。   左右:身边的近臣。   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的人)。   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蔽:形容词用作动词,指受蒙蔽。   善:好。   乃:于是,就。   面刺:当面指责。面,当面,名词作状语。   受上赏:给予,付予。通“授”   谤讥于市朝:在公众场所议论(君王的过失)。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讥,讽喻。谤讥,在这里指“指责,议论”,没有贬意。市朝,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   闻: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使动用法。   时时而间(jiàn)进:有时候偶然进谏。间进:偶然有人进谏。间,间或,偶然,有时候。   期(jī)年:满一年。期,满。   朝于齐:到齐国来朝见(齐王)。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战胜了敌国。   而形貌昳(yì)丽:而,表并列关系。   赏析   本文着重写齐相邹忌以自身生活中的小事设喻,劝说齐王必须以广泛听取人民的意见作为施政依据的故事。   全文可以分三部分。   从开始到“欲有求于我也”是第一部分,写邹忌从妻、妾、客三人都谬赞自己比城北徐公还美这件事悟出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一段的第一层,写邹忌之美。先说明邹忌是个高大美丽的男子,再通过三问三答,从妻、妾、客三个人异口同声的回答中印证了邹忌的美丽,而且比齐国的美男子徐公更美。然后在这一段的第二层,记叙邹忌和徐公实地比较的情况。邹忌深信:“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因此在比美中颇有自知之明,他怀疑妻、妾、客同声肯定他比徐公美是一种阿谀。他要从客观现实中找到正确的答案。通过“孰视”“窥镜”,终于发现自己远远不如徐公,于是引起他的深思。夜深人静,独自思忖,最后悟出妻、妾、门客阿谀自己的原因:凡对自己有偏私,有所畏惧,或者有所企求的人,在自己面前只会说些献媚讨好的假话,不会指出自己的缺点。这一段文字虽然不多,但用了铺陈和对比的手法,最后点明道理,是一则情节非常生动的故事。   从“于是入朝”到“王曰:‘善"”是第二部分,写邹忌“因小见大,自容貌之微,推及于朝廷大事”。(见《郑堂札记》卷四)   邹忌从比美的生活经验中深刻认识到一个统治者听到真话之不易。在齐国地位最高、权力最大的齐威王,处在许多人对他有所偏私、有所畏惧、有所企求的环境中,必然是个耳不聪、目不明的受蒙蔽者。于是他把切身体会告诉了齐威王,揭示了这个发人深思的问题,并以此来讽喻齐威王纳谏去蔽。为了使齐王能接受谏言,先述说自己的生活体验,指出妻、妾、客的三种回答是出于不同的动机,先给齐王一个清晰的印象,然后再以齐王所处的生活环境和自己的经历作比较,指出齐王受蒙蔽的严重。这样现身说法确实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从“乃下令”到结束是第三部分,写齐威王听取邹忌的规劝下令求谏和群臣在一年中进谏的情况。齐威王欣然接受了邹忌的劝告,下令奖励臣民向他进谏。齐威王纳谏结果是提高了齐国的威望,赢得了很多诸侯的尊敬。   在这一部分记述中,有几点值得注意:1.文章没有写群臣受赏的情况,也没有写威王对待意见的情况。但是,从越来越没有人提意见和越来越提不出意见的情况就暗示了齐威王不仅听取意见,而且虚心接受意见改革了政治。2.齐王下令号召“群臣吏民”都来提意见,可是踊跃进谏者只写到群臣而没提到吏民。可见地位低下的吏和民,实际上是不可能参与政治发表看法的。文章不提吏民只写群臣,真实地反映了这一政治活动的阶级局限性;同时,我们不能只从“虽欲言,无可进者”,就认为威王的统治十分清明。3.文章只写“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未及秦楚。燕、赵、韩、魏是战国时期齐国北方和西方的邻国,国力和齐国相若,后来都比齐国弱小。秦、楚则是齐国西方和南方的大国,文章没提秦楚,还是比较符合当时实际形势的。4.最后一句“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点出全文的主旨。说明只要去蔽纳谏,修明内政,就能“战胜于朝廷”。   本文篇幅不长,但完整地记叙了邹忌与徐公比美和威王纳谏强齐两则故事,而且包含了深刻而明白的寓意,容量是很大的。文章之所以写到这样,在技巧上有几点值得我们注意:1.用设喻的方法讲述道理。邹忌劝说齐王广开言路,不是像一般人那样正面讲道理,而是用一段具体的家庭琐事为譬喻来阐明“纳谏”的必要性和迫切性。2.具体形象地刻画人物。如写邹忌,先是“朝服衣冠,窥镜”,然后是问妻、问妾、问客;见到徐公,先是“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再是“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最后是“暮寝而思之”;人物的动作心理,无不刻画入微。有了这一段有声有色的描写,才使下文的进谏入情合理。3.语言简练生动。一篇三百多字的短文,从家事说到国事。写人物,声貌毕肖;叙事实,曲折引人;用语言,简洁生动:如“于是入朝见威王曰:……”几个字就交代了朝见的过程,省去了进谏的“导语”,开门见山地直陈其事。齐王听了谏辞以后,只用了一个“善”字就写出了齐王纳谏的决心。威王下令纳谏以后,只三十来字就交代清楚了“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三个阶段的具体情况,说明了纳谏后发生的巨大变化;纳谏的效果,只写邻国的动态,而略去国内的情况。这些都称得上简洁有力。再看语言的生动:邹忌与妻、妾、客的三问三答,意思基本一样,句法却各不相同,文字错综,毫不呆板。妻、妾、客的答话并不雷同,反映各自的心理十分切合人物身份。   文章内容未必尽合历史事实,但所表达的思想有积极意义,并且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2023-09-14 16:46:301

《邹忌讽齐王纳谏》翻译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翻译: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身材容貌光艳美丽。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呢?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丽,于是又问他的小妾说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邹忌讽齐王纳谏》赏析文章的主题思想是明确的,即要求统治者能听取不同意见,而一个人之所以能听取不同意见,又在于他有自知之明。这是文章的重点。至于齐威王的政绩,齐国大治的情况,以及战胜于朝廷的具体经过,虽属文中应有之义,却并非作者命意的焦点所在,故仅仅一表而过。此外,这篇文章在叙事进程中对语言和句式的安排也很见匠心。有的叙述,对话有重复有排比,有的变化就大一些,邹忌与妻、妾、客的三问三答,有详有略,有重复处,也有小小变化处。总而言之,变中有不变,不变中又小有变化。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邹忌讽齐王纳谏》
2023-09-14 16:46:411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

  读一篇古文,去感受古人的智慧,而邹忌讽齐王纳谏就是一篇好文章。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   邹忌修八尺有(yòu)余,而形貌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窥(kuī)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bàng)讥于市朝(cháo),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jiàn)进;期(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翻译   邹忌身长五十四寸左右,而且形象外貌光艳美丽。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了一下镜子,对他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比,谁更美呢?”他的妻子说:“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最美的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而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呢?”妾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他:“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呢?”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又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着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照着镜子里的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傍晚,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赞美我漂亮,是偏爱我;我的妾赞美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赞美我美,是有事情要求于我。”   在这种情况下,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范围内的百姓没有一个不有事想求助于大王。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战胜了敌国。   邹忌讽齐王纳谏注释   邹忌(zōujì):战国时齐人,善鼓琴,有辩才,曾任齐相。   讽:指下级对上级以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行规劝。   齐王:即齐威王。   纳谏:接受规劝。纳,接受,接纳。   修:长,这里指身高。   八尺:战国时一尺约合今天的七寸左右。   昳丽:光艳美丽。   朝(zhāo)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服,穿戴。朝,早晨。   窥镜:照镜子。   孰:谁,哪一个。   与:和……比。   及:比得上。   旦日:明日,第二天。   孰视之:孰,同“熟”,仔细。之,代指城北徐公。   弗(fú)如远甚:远远地不如。弗:不。   寝:躺,卧。   美我者:以我为美。   私:偏爱,动词。   诚知:确实知道。   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以:以为,认为。于:比。   地:土地,疆域。   方:方圆纵横。   宫妇:宫中的姬妾。   左右:国君身边的近臣。   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的人。   之:音节助词,不译。   蔽:蒙蔽,这里指受蒙蔽。   善:好。   乃:于是,就。   面刺:当面指责。面,当面。刺,指责,议论。   受:给予,付予。   谤讥于市朝(cháo):在公众场所议论君王的过失。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讥,讽刺。谤讥,指责,议论。市朝,公共场合。   闻: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属于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时时而间(jiàn)进:有时候有人偶然进谏。间进:偶然有人进谏。间:间或,偶尔,有时候。进:进谏。   期(jī)年:满一年。期:满。   战胜于朝廷:在朝廷上战胜(别国)。意思是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邹忌讽齐王纳谏赏析   标题:本文选自《战国策·齐策一》原是没有小标题的,本文的题目为编者所加。题目用“讽”齐王纳谏。而不用“劝”,一个“讽”字抓住了这篇文章的主要特点。讽,就是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劝告或指责。讽谏,不同于直谏或劝谏,关键在于不直指其事,而用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谏,去启发、开导被谏者。良药而不苦口,便于对方接受。邹忌正是以自身的生活体悟,委婉地劝谏齐威王广开言路,改革弊政,整顿吏治,从而收到很好的效果。本文以“孰美”的问答开篇,继写邹忌暮寝自思,寻找妻、妾、客人赞美自己的原因,并因小悟大,将生活小事与国家大事有机地联系起来。由自己的“蔽”,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婉讽“王之蔽甚”,充分显示了邹忌巧妙的讽谏艺术与娴熟的从政谋略。   内容:本文通过齐人邹忌劝齐威王纳谏的故事,说明只有虚心听取他人意见,做到纳谏除弊,才能把事情做好。邹忌劝谏的对象是齐威王,目的是让齐王听纳忠言,振兴齐国。但是文章却以很大的篇幅写邹忌与徐公的比美,以及他从中所受到的启发。邹忌用自己的例子和体会劝说齐威王,看来似与主题游离,实则邹忌是以自己的切身感受为喻,从自己的私事说起,随后用来比国事,让齐威王从两事的类比中受到启发,明白其中道理。文章的思路是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这种写法委婉动听,浅显易懂,能使读者受到启发和教育。   人物刻画:本文作者极善于刻画人物,其表现手法,不重于形体的描绘,而着墨于对人物的举止细节的摹画和对话的细微差别。例如邹忌“朝服衣冠,窥镜”,“窥镜而自视”。两处都用“窥”而不用“对”,“窥”不能解作“偷看”而应释为“暗自”,将人物私下品评自己容貌的内心世界传神地表现出来。“孰视”,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端详徐公,内心里反反复复地做着比较,这些细节都惟妙惟肖。再如,第一段的三问三答,句式相同而略有变化,尤其是三答,虽然异口同声地说“你比徐公美”,但是各自答话的微小差别,却显示了人物关系的亲疏与各自的心态。妻的回答是不假思索的为之骄傲的,妾的回答却多少有些迟疑、紧张而谨慎,客的回答虽然斩钉截铁挺干脆,但敷衍应酬也是显而易见的。   道理:本文通过齐人邹忌劝说齐威王纳谏的故事,说明只有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纳谏除弊,方能把事情做好。文章不是直抒其意,而是先从自己的切身体会谈感受,强调蒙弊的害处。再说私事,层层设喻,进而谈论到君王执政这间国家大事,让齐威王从类比中受到启迪,感到察纳众言的必要。文章思路清晰,由远及近,由小到大,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层层深入。这种写法委婉生动,浅近易懂,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修法律而督奸吏。邹忌接受相印后,淳于髡前去会见他,向他提出五点建议。其中一条是"大车不经过校正,就不能托载规定的重量;琴瑟不经过校正,就不能成就五音"。意即一个国家的政治,就像大车运转、琴瑟弹奏和弦一样,要有一定的制度约束,使百官协调一致。邹忌回答说:"谨受令,请谨修法律而督奸吏。"即颁布法律,督责不法官吏,不使为非。这样就树立起正气,打击官场中阿邑大夫之徒的歪风邪气。
2023-09-14 16:46:571

邹忌讽齐王纳谏齐王是怎样纳谏的

邹忌“入朝见威王”是如何“讽”齐王的? 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齐王进谏,而是将比美这件生活小事讲给齐王听,谈自己的体会,然后同国家大事进行类比,将妻、妾、客与齐王的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类比,委婉地进谏,得出一个结论:“蔽甚”。原文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yòu)余,而形貌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窥(kuī)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bàng)讥于市朝(cháo),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jiàn)进;期(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023-09-14 16:47:051

绉忌讽齐王纳谏原文+翻译

【原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译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翻译 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一天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谁漂亮?”他的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漂亮,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漂亮?”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邹忌同他坐着闲聊,邹忌又问他:“我同徐公比,谁漂亮?”客人说:“徐公不如您漂亮。”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漂亮;再照镜子看看自己,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漂亮。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妾认为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漂亮,是想有求于我。”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近臣没有谁不偏爱您,朝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您,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您: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齐威王说:“好!”就下了命令:“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书面劝谏我的,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内人多得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然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所谓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2023-09-14 16:47:281

邹忌讽齐王纳谏白话文

白话释义:公元前356年,齐桓公死后,儿子齐威王即位。齐威王迷恋弹琴,经常独自在后宫内抚琴自娱,不理朝政。一晃九年过去了,国家日趋衰败。周边国家看到齐威王如此荒唐,接连起兵进犯,齐国连吃败仗。一天,有个名叫邹忌的齐国人,自称是高明的琴师,走进王宫,对侍臣说:“听说大王爱弹琴,我特地前来拜见,为大王抚琴”。侍臣禀报齐威王,齐威王一听很高兴,立即召见邹忌。邹忌走进内宫聆听齐威王弹琴。听完后,他连声称赞道:“好琴艺呀!好琴艺……”齐威王不等邹忌称赞声落音,连忙问道:“我的琴艺好在哪里?”邹忌躬身一拜道:“我听大王那大弦弹出来的声音十分庄重,就像一位名君的形象;我听大王从那小弦弹出来的声音是那么清晰明朗,就像一位贤相的形象。大王运用的指法十分精湛纯熟,弹出来的个个音符都十分和谐动听,该深沉的深沉,该舒展的舒展,既灵活多变,又相互协调,就像一个国家明智的政令一样。听到这悦耳的琴声,怎么不令我叫好呢!”邹忌接着说道:“弹琴和治理国家一样,必须专心致志。七根琴弦,好似君臣之道,大弦音似春风浩荡,犹如君也;小弦音如山涧溪水,像似臣也。应弹哪根弦就认真地去弹,不应该弹的弦就不要弹,这如同国家政令一样,七弦配合协调,才能弹奏出美妙的乐曲,这正如君臣各尽其责,才能国富民强、政通人和。弹琴和治国的道理一样呀!”齐威王说:“先生,你的乐理是说到我的心坎里,但是光知道弹琴的道理还不够,必须审知琴音才行,请先生试弹一曲吧。”邹忌于是离开琴位,两手轻轻舞动,只摆出弹琴的架势,却并没真的去弹。齐威王见邹忌如此这般,恼怒地指责道:“你为何只摆空架子不去真弹琴呢?难道你欺君不成?”邹忌答道:“臣以弹琴为生业,当然要悉心研究弹琴的技法。大王以治理国家为要务,怎么可以不好好研究治国的大计呢?这就和我抚琴不弹,摆空架子一样。抚琴不弹,就没有办法使您心情舒畅;您有国家不治理,也就没有办法使百姓心满意足。这个道理大王要三思。”齐威王说:说得好!原文:邹忌子以鼓琴见威王,威王说而舍之右室。须臾,王鼓琴,邹忌子推户入曰:“善哉鼓琴!”王勃然不说,去琴按剑曰:“夫子见容未察,何以知其善也?”邹忌曰:“夫大弦浊以春温者,君也;小弦廉折以清者,相也;攫之深,醳之愉者,政令也;钧谐以鸣,大小相益,回邪而不相害者,四时也:吾是以知其善也。”王曰:“善语音。”邹忌子曰:“何独语音,夫治国家而弭人民皆在其中。”王又勃然不说曰:“若夫语五音之纪,信未有如夫子者也。若夫治国家而弭人民,又何为乎丝桐之间?”邹忌子曰:“夫大弦浊以春温者,君也;小弦廉折以清者,相也;攫之深而舍之愉者,政令也;钧谐以鸣,大小相益,回邪而不相害者,四时也。夫复而不乱者,所以治昌也;连而径者,所以存亡也:故曰琴音调而天下治。夫治国家而弭人民者,无若乎五音者。”王曰:“善。”此文出自西汉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扩展资料写作背景:东周时期王道废弛,秦朝毁弃古代文化典籍,以致明堂、石室的珍贵图书典籍散失错乱。汉朝建立后,萧何修订法律,韩信申明军法,张苍制立章程,叔孙通确定礼仪,品学兼优的文学之士逐渐进用,《诗》《书》等被毁弃的古书亦不断在各地被爱好文学的人士搜寻并献出。文章赏析:齐国虽然在春秋前期和春秋中期,曾经称霸诸侯,显赫一时。然而由于姜齐后期几代国君腐败的统治所致,齐国从春秋末期到战国前期的一段时间里,却已积贫积弱,从昔日的霸主地位上一落千丈了。田氏代齐之后,虽然也采取了一些改良的政策措施,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仍然无明显起色,未能从根本上扭转长期积弱的局面。威王即位伊始,荒于酒色,不问政事,齐国的统治已如履薄冰了。据史载:“威王初即位以来,不治,委政卿大夫,九年之间,诸侯并伐,国人不治”(《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齐威王之时……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沈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史记·滑稽列传》)。九年间,比较大的侵齐战争就有:“齐威王元年,三晋因齐丧来伐我灵丘。……六年,鲁伐我,入阳关。晋伐我,至博陵。七年,卫伐我,取薛陵。九年,越伐我,取甄”(《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这几段古老的文字,为人们描绘了一幅上荒下嬉,内乱外患,国将不国的破败图。
2023-09-14 16:47:491

邹忌讽齐王纳谏

选自《战国策》 -----原文------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曰,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体形容貌美丽。有一天早上,他穿好衣服,戴上帽子,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跟城北的徐公谁漂亮?”他的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你呀!”原来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自己信不过,就又问他的妾说:“我跟徐公谁漂亮?”妾说:“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位客人从外边来,邹忌跟他坐着聊天,问他道:“我和徐公谁漂亮?”客人说:“徐公不如你漂亮啊。”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认为不如他漂亮;再照着镜子看自己,更觉得相差太远。晚上躺在床上反复考虑这件事,终于明白了:“我的妻子赞美我,是因为偏爱我;妾赞美我,是因为害怕我;客人赞美我,是想要向我求点什么。” 于是,邹忌上朝廷去见威王,说:“我确实知道我不如徐公漂亮。可是,的我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求我,都说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齐国的国土方圆一千多里,城池有一百二十座,王后、王妃和左右的待从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上的臣子没有不害怕大王的,全国的人没有不想求得大王的(恩遇)的:由此看来,您受的蒙蔽一定非常厉害的。” 威王说:“好!”于是就下了一道命令:“各级大小官员和老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得头等奖赏;书面规劝我的,得二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评论(我的过错)让我听到的,得三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言规劝,官门口和院子里象个闹市;几个月后,偶尔才有人进言规劝;一年以后,有人即使想规劝,也没有什么说的了。 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拜。这就是人们说的“在朝廷上征服了别国。” 《邹忌讽齐王纳谏》写的是战国初期齐威王接受其相邹忌的劝谏而采纳群言,终于使齐国大治的故事。文章的主题思想是明确的,即要求统治者能听取不同意见,而一个人之所以能听取不同意见,又在于他有自知之明。这是文章的重点。至于齐威王的政绩,齐国大治的情况,以及“战胜于朝廷”的具体经过,虽属文中应有之义,却并非作者命意的焦点所在,故仅仅一表而过。这一主题思想显然是《战国策》的作者总结了封建社会初期统治阶级在政权的得失方面的经验教训而得出的结论。从文章的思想性看,值得肯定的地方正在于此。但更值得注意的是作者用以表达这一主题思想的艺术手法。过去有人认为这篇文章的写作方法是现实主义的,我不大同意。我以为,毋宁说它近于浪漫主义还更为确切些。因为文章本身固然对齐威王君臣不无美化之处,但也反映了作者对新兴的封建统治阶级寄以希望,这才用齐威王和邹忌作为纳谏和敢言的典型人物,并把他们理想化了。这就是文章之所以用浪漫主义表现方法的思想基础。这种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可以用过去评论家的套语予以概括,即前一半是“虚处实写”,后一半是“实处虚写”。齐威王从不理朝政到励精图治,终于奠定了七雄之一的齐国在东方的强大地位,是史实。他的接纳忠言和改恶从善,也是有历史依据的。邹忌对齐威王敢于直言进谏,当然也在情理之中。但邹忌本身,是否对他作为一个美男子果真如此沾沾自喜,而最后又如此之虚怀若谷,从妻、妾、客的重重谄媚阿谀的包围圈里钻了出来,并且敢于现身说法去规劝齐威王,则值得研究考虑。我以为,邹忌的窥镜自视,与城北徐公比美,以及妻、妾、客等向他献媚,这种种细节都是虚构的,不是《战国策》的作者就是邹忌本人编造出来的。它的性质与《战国策》中的“狐假虎威”、“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等故事基本一样,是寓言。所不同者,那些寓言是以童话或民间故事为题材;而邹忌则是以自己为主人公,对齐威王现身说法,使人读了更觉亲切有感染力,如此而已。如果按照正规的文章结构,这篇作品一开头应该这样写:邹忌为齐威王相,入朝见威王,曰:“臣尝朝服衣冠而窥镜……”接着把他的故事叙述完毕,然后接下去再说“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那一段。但果真如此写,便索然寡味,毫无艺术特色。照目前的这种写法,是作者故弄狡狯,把虚构的情节提到文章的开头来叙述,俨然煞有介事。然后在叙述以后骤接“于是入朝见威王”那一段,把正面意思交代清楚,既活泼生动又水到渠成,这就是所谓的“虚处实写”。这是文学作品的艺术夸张,而非历史的忠实记录。如果我们了解《战国策》的性质,知道它并非全部历史实录而羼有不少虚构成分,就比较容易体会出这篇文章的构思,也能接受我的这个设想了。文章的后一半写齐威王的纳谏经过,应该实有其事,或者至少是有一定的事实作为依据的。但作者却把它过分夸大了。因为齐威王的为人即使再差劲,一开始也不能全无是处,以致意见堆成山,使提出批评的人“门庭若市”。而在一周年以后,即使他改恶迁善,也不能一下子就达到圣贤的地步,使人们“虽欲言无可进者”。可见这不过是作者用高度概括和极度夸张的手法,肯定纳谏改过的好处无穷,让封建统治者意识到这样做的优越性和有效后果,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理想化了的君主应该是个什么样子。至于齐威王的政绩,作者并不想从正面详加描述;只要把一个统治者从谏如流的态度和方式淋漓尽致地写出,这就已经达到了塑造理想人物和理想事件的目的,即使写得让人有点不相信也无妨。这就是所谓的“实处虚写”。这样,文章前后两段做到了虚实相生,前面似实而实虚,后面似虚而有实,从而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这篇文章的结构层次也很别致,从头至尾一直用三层排比的手法来写。妻、妾、客是三层;“私我”、“畏我”、“有求于我”是三层;“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的百姓,又是三层。上、中、下赏,是三层;“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又是三层。这些都是比较容易识别的。再看,邹忌自以为美于徐公这一事件的发展在时间上是三层:“朝”、“旦日”、“明日”是也。邹忌的思想转变过程也是三层:“孰视之自以为不如”是第一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是第二层,然后到“暮寝而思之”是第三层,找出了矛盾的焦点。全部事态的发展也是三层:邹忌现身说法进行讽谏是第一层;齐威王“下令”广泛征求意见是第二层,最后使邻近的诸侯国都来入朝,“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是第三层。当然,作者这样的写法不见得全部都是有意的,但我们却可以从中得到启发。总之,文章的结构层次很重要,没有层次不行,层次太多也不行。一般地说,总要注意到结构层次的对称美,排比作用和递进(即一层比一层深入)作用。本篇在这方面确有值得后人借鉴的地方。此外,这篇文章在叙事进程中对语言和句式的安排也很见匠心。有的叙述,对话有重复有排比,有的变化就大一些,邹忌与妻、妾、客的三问三答,有详有略,有重复处,也有小小变化处。总而言之,变中有不变,不变中又小有变化。一味求变,变得无头绪可寻,不合乎我们写文章的民族传统;但如果自始至终毫无变化,也会令人乏味。而本篇则恰到好处,既有变化,又令人有轨迹可寻。文章的技巧,就是靠这种地方的斟酌推敲。倘能对此加以变化运用,对提高写作水平是大有裨益的。最后再重复一次:如果有人认为邹忌真是自以为美而一天到晚总照镜子,从而悟出了大道理,那的确是太天真了!《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只有三百四十三个字的短文。然而,它的语言却很有特色,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语言朴实,没有华丽词藻的堆砌,是其特色之一。这篇文章记叙了邹忌用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事情设喻,来劝告齐威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写得十分生动。作者没有用什么华丽的词藻,更没有堆砌什么形容词,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作者为了表现邹忌这样一个人物形象,使用了十分朴实的叙述和描写。文章一开头,作者用“修八尺有余,而形貌丽”十个字把邹忌的形貌作了一个简括的介绍,接下去就写他三问谁美的事实经过。这三问,作者用了几句简洁明了的话,写出邹忌每一问时的不同心情,合情合理,真实可信。一问其妻,是在“朝服衣冠,窥镜”之后。夫妻之间,问一问自己与别人到底谁漂亮这一类话,原是十分自然的事。所以这一问并无惊人之处,作者也无惊人之笔。再问其妾之前,添上了“不自信”三个字。这三个字添得极好,把邹忌这个人颇有些“不偏听偏信”的味道写出来了。正由于这个“不自信”,才有了再问。所以这再问也非常自然,作者亦写得自然。三问其客,特别交待了“客从外来,与坐谈”。这一交待,说明了客人与其妻、其妾的区别:妻妾朝夕与共,客者,“外来”者也。这一交待就写出了邹忌为人论事的“认真”,进一步证明了邹忌的“不自信”。后面写了邹忌再一次“窥镜”而思其缘故,终于大悟,并以所悟劝诫威王的情况。按一般写法,到齐威王接受意见这里,文章是可以有几句赞美的话的。然而作者仅仅用了威王说的一个字:“善。”接下去,就写威王采取的行动及其效果,全用朴朴实实的记叙来表达,毫无哗众取宠之意,却收到了发人深省的效果。这种朴实的文风,从我们今天的情况来看,着实是可取的。语言形象,对话动作栩栩如生,是其特色之二。朴实的语言,能不能做到生动形象呢?这篇短文给了我们肯定的答复。这里试对妻、妾、客的三句答话略加剖析,来说明这个问题。邹忌提问之后,他们分别作了回答。他们的回答,话不多,意思也差不多,却十分合乎人物的身份特点。他的妻子回答的是:“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他的妾回答时就没有“君美甚”这三个字,仅仅剩下了“徐公何能及君也”这半句。而客人却换了个说法,回答说:“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三个人的回答各不相同,作者就抓住了这些细微的区别,来刻画人物的形象。妻说话较为随便,只要丈夫高兴,怎么说都可以。妾不敢不当妻的应声虫,还要尽量少说。而客毕竟是“外来”者,说话就较为谨慎,又要让邹忌高兴,又要不让人看出是阿谀奉承。妻偏爱他,妾有点儿怕他,客有求于他,这样就决定了这三个人说的话总与事实偏颇;但由于三个人的地位、环境等因素的不同,这三者的偏颇又各不相同。三答三不同,三答三个人,这不正是作者语言的魔力吗!文章剪裁巧妙,当详处以十当一,当略处以一当十,是其特色之三。全文三百四十三个字,作者用了二百四十八个字来写邹忌三问谁美和向王进谏这么两件大事,占了百分之七十的篇幅,可算是写得详详细细。从“服衣冠,窥镜,谓其妻”开始,到“复问其妾”、与客“坐谈”并“问之”、“孰视”徐公、再“窥镜”;到“暮寝而思之”,悟出道理,最后入朝进谏,一共写了邹忌的十个动作。这一连串的动作使人觉得邹忌所以要进谏以及陈说的道理都比较可信。此后,作者用了不足一百字的篇幅来写齐威王的反映及效果,与前相较,这一段是简略的。然而这简略的一段之中,却仍有详略。作者写齐威王的态度很简括,只用了一个字;接着却详详细细地写出了齐威王发布的命令的内容,不厌其烦地列出了“上赏、中赏、下赏”三等奖的评选标准,并且写出了“群臣进谏”、修明政治带来的燕、赵、韩、魏“皆朝于齐”的结果。这一略一详,实在恰到好处。写了后者,前面齐威王说的那一个“善”字就抵得了一大段描写。可见这一详一略,实在是详得具体生动,略得余味无穷。【注 释】 (1)邹忌:《史记》作驺忌,齐人。齐桓公时就任大臣,威王时为相,封于下邳(今江苏邳县西南),号成侯。后又事宣王。修:长。八尺:战国时各国尺度不一,从出土文物推算,每尺约相当于今18到23公分左右不一。 (2)昳:通“佚”,美。 (3)朝(zhāo)服衣冠:早上穿戴衣帽。 (4)旦日:明日。 (5)孰:通“熟”。孰视:注目细看。 (6)威王:齐威王婴齐(?前320),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之子。在位三十七年,知人善任,改革政治,是个较有作为的国君。 (7)市朝:指人众会集的地方。 (8)期(jī基)年:一整年。
2023-09-14 16:48:064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及翻译

皱忌讽齐王纳谏原文与翻译如下:《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如下: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翻译如下: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身材容貌光艳美丽。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呢?”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丽,于是又问他的小妾说:“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和他坐着谈话。邹忌问客人道:“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啊。”又过了一天,徐公前来拜访,(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他美丽;再照着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比不上人家。晚上,他躺在床上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小妾认为我美,是惧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要有求于我。”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丽。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和身边的近臣,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惧怕大王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厉害了。”齐威王说:“说得真好。”于是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奖赏。”政令刚一下达,所有大臣都来进言规劝,宫门庭院就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
2023-09-14 16:48:231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如下: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意义:本文通过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的故事,说明人如果有所“蔽”,偏听偏信,就会美丑不分。是非颠倒,把事情搞坏,只有除“蔽”“纳谏”,辨明是非,才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家国社稷。
2023-09-14 16:48:431

邹忌讽齐王纳谏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呢?

文章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的谋士邹忌用自己比美受到的启发来劝说君主广纳善谏,改良政治的故事。
2023-09-14 16:49:023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注释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注释如下:(1)邹忌:战国时的齐国人,曾任相国。(2)讽: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的规劝。(3)齐王:即齐威王,威王。(4)纳谏:接受规劝。纳,接受,接纳(5)修:长,这里指身高。(6)八尺:战国时一尺约合今天的七寸左右。(7)昳丽:光艳美丽。(8)朝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服,名词作动词活用,意为穿戴,在句中作状语。)(9)窥镜:照镜子。(10)孰:谁,什么。(11)与:和……比。(12)及:比得上(13)旦日:明天。这里指第二天。(14)明日:即上文“旦日”的后一天。(15)若:如。(16)孰视之,孰:通“熟”,仔细。之:代城北徐公。(17)弗如远甚:远不如。弗:不。(18)又:更。(19)寝:躺着。(20)美我者:赞美/认为……美。(21)私:动词,偏爱。(22)诚知:确实知道。(23)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以”的后边省去了“我”。以:认为。于:比。(24)地:土地,疆域。(25)方:方圆。(26)宫妇:宫里的姬妾。(27)左右:身边的近臣。(28)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的人)。(29)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0)蔽:形容词用作动词,指受蒙蔽。
2023-09-14 16:49:111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虚词,文言实词!!急!

额 我也在学这篇文章 老师好变态
2023-09-14 16:49:416

邹忌讽齐王纳谏古今异义

朝   zhāo 早晨(名词)   cháo 朝堂(名词)   cháo 朝见(动词)   私   私人,自己(代词)   私下,偷偷的(形容词)   偏爱(动词)   脩   通“修”,身长,长(形容词)   修建(动词)   整治(动词)   莫:不定代词,指人。译为“没有谁”。   孰   谁(代词)   仔细,周详(副词)   方   古义是两个词:土地方圆、地方   今义是一个名词
2023-09-14 16:50:105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翻译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翻译如下:邹忌身高八尺多,并且外形容貌光艳美丽。早晨穿戴好衣帽,照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他的妻子说:“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说:“我与徐公相比,哪一个美?”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边来,(邹忌)同他坐着谈话,问客人说:“我和徐公相比哪一个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端详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照镜子看看自己,又远远不如(徐公美)。(他)晚上睡觉时想这件事,说:“我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对我有求。”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的疆土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侍妾和身边的近侍没有谁不偏爱大王,朝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大王,全国范围内没有谁不对大王有所求。由此看来,大王所受的蒙蔽太严重了。”
2023-09-14 16:50:451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词多义?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词多义如下:一、之1、齐国之美丽者也(的)。2、问之(代词,他)。3、吾妻之美我者(取消句子独立性)。4、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取消句子独立性)。5、孰视之(代词,指徐公)。6、暮寝而思之(代指这件事)。7、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的)。8、由此观之(代词,指这件事)。9、臣之妻私臣(的)。10、王之蔽甚矣(不翻译)。1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的)。12、月之后(不译)。13、燕,赵,韩,魏闻之(代词,指上面这件事)。二、朝1、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朝见)。2、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3、朝服衣冠(早晨)。三、孰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代词,谁)。2、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通“熟”,仔细)。赏析文章以“孰美”的问答开篇,继写邹忌暮寝自思,寻找妻、妾、客人赞美自己的原因,并因小悟大,将生活小事与国大事有机地联系起来。由自己的“敝”,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婉讽“王之敝甚”,充分显示了邹忌巧妙的讽谏艺术与娴熟的从政谋略。邹忌正是以自身的生活体悟,委婉地劝谏齐威王广开言路,改革弊政,整顿吏治,从而收到很好的效果。
2023-09-14 16:51:111

邹忌讽齐王纳谏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启示和道理如下:邹忌讽齐王纳谏告诉人们的道理是居上者只有广开言路,采纳群言,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事物的。作为领导,更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偏听偏信,要广泛听取人们的批评意见,对于奉承话要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不犯或少犯错误。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有天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看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更俊美?”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就又间他的妾:“我和徐公比,谁更俊美?”妾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他:“我和徐公比,谁更俊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俊美。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打量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漂亮。邹忌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晚上睡觉时想起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偏爱我;我的妄妾认为我美,是因为害怕我;我的客人认为我美,是因为有事想要求于我。”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的土地方圆有一千多里,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侍卫近臣没有谁不偏爱您,朝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您,全国范围内的百姓没有谁不有求于您。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了!”齐威王说:“好!”于是就下了命令:“所有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给予上等奖赏;上书劝谏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议论我的缺点,并使我听到的人,给予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内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见齐威王。这就叫做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2023-09-14 16:51:281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这是语文题.....怎么问到数学来了....
2023-09-14 16:52:065

邹忌讽齐王纳谏50字?

文章塑造了邹忌这样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进谏的贤士形象。又表现了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明君形象,和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决心。
2023-09-14 16:52:221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原文

1.结论:王之蔽甚矣 2.本文写的是战国初期齐威王接受其相邹忌的劝谏而采纳群言,终于使齐国国势强盛,威震诸侯的故事,说明身处上位的人只有广开言路,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
2023-09-14 16:53:082

邹忌讽齐王纳谏 虚词

现在的中学生都没买参考书?有电脑能上网,居然参考书都没买一本?买本参考书,上面都有,很详细。
2023-09-14 16:53:182

邹忌讽齐王纳谏通假字

通假字:1 “孰”通“熟”:仔细.例如:徐公来,孰视之.2 “有”通“又”.例如:邹忌修八尺有余.词类活用:1 朝(服)衣冠:名词做动词 ,穿戴的意思 2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我美;“私”形容词做动词,偏私 偏爱.3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名词做状语,当面.4 (闻)寡人之耳者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寡人之耳闻.(一)词类活用:1、朝服衣冠 (朝,名词作状语)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名词作状语) 4、闻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使动用法) (二)古今异义 1、今齐地方千里 (土地方圆)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国君旁边的近臣) 3、邹忌讽齐王纳谏.(委婉劝说) 4、能谤讥于市朝 (公开指出) (三)句式 1、忌不自信 (宾语前置)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介词结构后置句)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判断句,兼介词结构后置) 4、王之蔽甚矣 (被动句)
2023-09-14 16:53:411

邹忌讽齐王纳谏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邹忌讽齐王纳谏》故事: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身长54寸左右,形象样貌光艳美丽。某天,邹忌照镜子后分别问过他的妻子、妾侍和客人,他与齐国最美的男子徐公相比谁更美,他们都回答邹忌比徐公美,但等到徐公来了,他发现自己其实不如徐公美。傍晚,他躺在床上回想起这件事,认为妻子赞他美是对他的偏爱;妾赞美他美是害怕;客人赞美他美是有事要求于他。这件事之后,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将整件事和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王,同时劝诫王要善于接受他人进谏而不是只听身边人的“好言”。于是齐威王下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都能够当面批评他的过错,上书直言规劝他,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他的过失。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百姓都来进献谏言,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战胜了敌国。《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国别体的历史著作《战国策》,讲述邹忌以妻子、妾侍、客人赞美他比徐公美的事情劝诫齐威王要善于听从他人谏言、批评,这样才能国盛民强。齐王:即齐威王,威王讽谏: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纳谏:接受规劝。纳,接受,接纳。部分原文:(邹忌)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023-09-14 16:53:511

战国策名篇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齐王是指

齐王指的是齐威王齐威王 齐威王(公元前378年―公元前320年),妫姓,田氏,名因齐,田齐桓公(与春秋五霸之首的姜齐桓公非同一人)田午之子,战国时期齐国(田齐)第四代国君,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20年在位,原为齐侯,齐威王二十三年(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齐威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20年),齐威王驾崩后葬于田齐王陵(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陵镇内),享年59岁。
2023-09-14 16:54:014

邹忌讽齐王纳谏主旨 邹忌讽齐王纳谏主旨是什么

1、邹忌讽齐王纳谏表达的主题是即要求统治者能听取不同意见,而一个人之所以能听取不同意见,又在于他有自知之明。这是文章的重点。至于齐威王的政绩,齐国大治的情况,以及“战胜于朝廷”的具体经过,虽属文中应有之义,却并非作者命意的焦点所在,故仅仅一表而过。 2、这一主题思想总结了封建社会初期统治阶级在政权的得失方面的经验教训而得出的结论;文章以“孰美”的问答开篇,继写邹忌暮寝自思,寻找妻、妾、客人赞美自己的原因; 3、并因小悟大,将生活小事与国大事有机地联系起来。由自己的“敝”,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婉讽“王之敝甚”,充分显示了邹忌巧妙的讽谏艺术与娴熟的从政谋略。
2023-09-14 16:54:351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形象特点是什么?

邹忌:能在一片赞扬声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发现问题,进行分析思索,寻找原因,求得真理;同时作为齐国大夫,他有在政治上帮助威王除弊革新的责任感,敢于大胆地坚持真理,讽劝威王;有善于运用能启发人、使人容易接受的方式,摆事实,讲道理,说服对方。齐威王:是个开朗有作为的君主,他从谏如流,勇于听取不同的意见,邹忌当面提出意见,他不仅不生气,还马上付诸行动,兴利除弊,进行了大胆的政治改革,确实称得上是一个锐意进取的开明君主
2023-09-14 16:54:431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及注释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邹忌修八尺有(yòu)余,而形貌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窥(kuī)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bàng)讥于市朝(cháo),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jiàn)进;期(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注释:邹忌(zōu jì):战国时齐人,善鼓琴,有辩才,曾任齐相。讽:指下级对上级以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行规劝。齐王:即齐威王。纳谏:接受规劝。纳,接受,接纳。修:长,这里指身高。八尺:战国时一尺约合今天的七寸左右。昳丽:光艳美丽。朝(zhāo)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服,穿戴。朝,早晨。窥镜:照镜子。孰:谁,哪一个。与:和……比。及:比得上。旦日:明日,第二天。
2023-09-14 16:55:192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原文及翻译

原文: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翻译:邹忌身高八尺多,并且外形容貌光艳美丽。早晨穿戴好衣帽,照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他的妻子说:“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说:“我与徐公相比,哪一个美?”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边来,(邹忌)同他坐着谈话,问客人说:“我和徐公相比哪一个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端详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照镜子看看自己,又远远不如(徐公美)。(他)晚上睡觉时想这件事,说:“我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对我有求。”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的疆土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侍妾和身边的近侍没有谁不偏爱大王,朝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大王,全国范围内没有谁不对大王有所求。由此看来,大王所受的蒙蔽太严重了。”齐威王说:“好。”于是下了命令:“所有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寡人的过错的,(可以)得到上等奖赏;上书劝谏寡人的,(可以)得到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指责讥刺(寡人的)过失,使寡人听到的,(可以)得到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宫门口、庭院内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不时(有人)偶然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取得胜利。
2023-09-14 16:56:112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翻译|注释|赏析

[原 文] 邹忌修(1八)尺②有③余,而形貌昳④丽。朝服⑤衣冠,窥镜⑥,谓其妻曰“我孰与⑦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⑧,徐公何能及⑨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⑩,而复问其妾(11)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12),客从外来,与坐谈(13),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14),徐公来,孰(15)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16)弗如(17)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18)美我(19)者(20),私(21)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22)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23)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24)。今齐地方(25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26)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28)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29)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30)讥(31)于市朝(32),闻寡人之耳(33)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34)而间(35)进(36);期年(37)之后,虽(38)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39)齐。此所谓(40) “战胜于朝廷(41)。 [注 释] ①修:长,这里指身高。②尺:战国以前,一尺约合现在七寸左右。③有:同“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④昳:同“逸”,超群的。⑤服:动词,穿戴。⑥窥镜:窥是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察看。古时镜子很小,所以把照镜子称为窥镜。⑦孰与:比较两个人或两件事的高下、得失的复音虚词,相当于“与……相比,哪个(谁)…”。孰,谁,哪一个。⑧甚:极,很。⑨及:赶得上。⑩不自信:即“不信自”。否定句宾语为代词时,要放在动词之前。(11)妾:小妻,侧、室,偏房。(12)旦日:次日,第二天。(13)与坐谈:“邹忌与之坐谈”的省略。之,指“客”。(14)明日:第二天。(15)孰:通“熟”,仔细。(16)又:更。(17)弗(fú):不如。弗,不。(18)之:取消“妻美我”这一句子的独立性。(19)美我:以我为美,认为我美。美,形容词用如意动词,以……为美,认为……美。(20)者:结构助词,兼有语气提顿作用。用在先提出结果,而后解释其原因的因果复句的前一个分句末。可译为“……的原因”。(21)私:偏爱。(22)于:向。(23)诚:确实。(24)美于徐公:即“于徐公美”,状语后置。于,比。(25)方:纵横,方圆。(26)莫:没有谁。(27四)境之内:四方边境之内的人。借地代人是古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28)之:取消“王蔽”这个句子的独立性吏它充当全句的主语。蔽,受蒙蔽。(29)面刺:当面指摘过失。(30)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31)讥:委婉地批评。(32)市朝:人众聚集的地方。(33)闻寡人之耳:“闻于寡人之耳”的省略。闻,传。于,到。(34)时时:不时,有的时候。(35)间:偶然,间或。进:(36)进谏。(37)期(jī)年:周年,满一年。(38)虽:即使。(39)于:到。(40)所谓:通常所说的。(41)战胜于朝廷:在朝廷上战胜别国。意思是说:如果内政修明,不必用兵打仗,就能战胜敌国,使他们敬服。 [译 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体态容貌既漂亮又精神。(一天)早晨(他)穿好衣服,戴上帽子。照着镜子问他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谁美?”他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妾说:“我和徐公哪一个美?”妾说:“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一位)客人从外边来,(邹忌)和他坐着谈话,问他:“我和徐公谁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啊。”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以为不如(他美)。(再)照着镜子瞧自己,更觉得远远比不上。晚上,他躺下后琢磨这事,说:“我的妻子说我美的原因,是偏爱我呀;妾说我美的原因,是怕我呀;客人说我美的原因,是他(有事)求我呀!。” 因此,(他)上朝去见齐威王,说道:“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求我,(竟然)都说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的土地,纵横各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里的妇女,左右的侍臣,没有不偏爱大王您的;朝廷中的 臣子,投有不畏惧大王您的;全国的人,没有不有所求于大王您的。由此看来,您受蒙蔽太厉害了。” 齐威王说:“(说得)好。”于是就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大小官员、百姓,能当面指责我的过失的,受上等赏;(能)书面规劝我的,受中等赏;能在公共场所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官员来进言规劝,宫门口和院子里像闹市一样;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提意见的;一年以后,即使想提意见,也没有可提的了。 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这就叫做“战胜于朝廷”。 [鉴 赏] 这篇借题发挥的故事,条理清楚,结构精巧。文章的第一段是第二段的基础,第三段又是第二段发展的必然结果,环环相扣,衔接自然。在结构上,这三段从首至尾,都用的是“三叠法”。如第一段的三问三答,妻、妾、客对待邹忌的三种不同心理。第二段邹忌由妻、妾、客对自己的三种心理,推论出“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对齐威王的“私”、“畏”和“有求”,从而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第三段又写齐王设上、中、下三种“赏”及“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三个阶段进谏人数的变化,都是三三排比成组,并且前后呼应,上下勾连,既能使文章跌宕多姿,引人入胜,又有让人信服的逻辑力量。 本文的人物语言写得极为传神。同样是赞邹忌之美。妻子的话是:“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先用一个肯定句,而且在“美”之前用一个“甚”来加重这种肯定,接着还用了一个比肯定句更肯定的反问句,表示不容置疑。这是由于妻子对丈夫有偏私,俗话说:“情人眼里出西施”,就含有这种意思。妾的话是:“徐公何能及君也?”既然有“妻”说在前,自己不得不说,但同妻的话比起来,少了一个肯定句,显得有些勉强,这是因为她在家庭中的地位较低,对邹忌心存畏惧。至于客人的话:“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同前两人相比由感 *** 彩较强烈的反问句变成了陈述句,显然是一种违心的敷衍之词,这是因为他有求于邹忌,不得不如此这般。言为心声,这些对话无不反映了有关人物的身份、地位、与对话者的关系和他们的心理状态,可以说是传神之笔。
2023-09-14 16:56:201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及翻译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翻译: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比,谁更漂亮?”他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漂亮,就又问他的侍妾:“我与徐公谁更漂亮?”侍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第二天,有客人从外边来,邹忌坐着同他闲聊时,又问他:“我和徐公谁漂亮?”客人说:“徐公不如您漂亮。”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漂亮;再照镜子看看自己,觉得远不如徐公漂亮。晚上躺在床上想这件事,心里想:“我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侍妾认为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漂亮,是想要有求于我。” 于是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侍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要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嫔妃、近臣,没有不偏爱您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不害怕您的;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齐威王说:“好!”就下了命令:“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得上等奖赏;书面劝谏我的,受中等奖赏;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被我听到的, 受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那段时间,百姓、群臣都来进谏,皇宫内部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这就是所谓不用动兵,在朝廷上就战胜了敌国。
2023-09-14 16:56:482

邹忌讽齐王纳谏全文翻译

文言文的学习最有趣的是,不知道译文,永远很难理解文章的真正额的大意,下面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及注释,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两汉:刘向 撰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谤讥 一作:谤议)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邹忌身长五十四·寸左右,而且形象外貌光艳美丽。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了一下镜子,对他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比,谁更美呢?”他的妻子说:“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最美的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而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呢?”妾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他:“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呢?”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 又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着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照着镜子里的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傍晚,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赞美我漂亮,是偏爱我;我的妾赞美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赞美我美,是有事情要求于我。” 在这种情况下,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范围内的百姓没有一个不有事想求助于大王。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战胜了敌国。 注释 邹忌:战国时的齐国人,曾任相国。 讽: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的规劝。 齐王:即齐威王,威王。 纳谏:接受规劝。纳,接受,接纳 修:长,这里指身高。 八尺:战国时一尺约合今天的七寸左右。 昳丽:光艳美丽。 朝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服,名词作动词活用,意为穿戴,在句中作状语。) 窥镜:照镜子。 孰:谁,什么。 与:和……比。 及:比得上 旦日:明天。这里指第二天。 明日:即上文“旦日”的后一天。 若:如。 孰视之,孰:通“熟”,仔细。之:代城北徐公。 弗如远甚:远不如。弗:不。 又:更。 寝:躺着。 美我者:赞美/认为……美 私:动词,偏爱。 诚知:确实知道。 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以”的后边省去了“我”。以:认为。于:比。 地:土地,疆域。 方:方圆。 宫妇:宫里的姬妾。 左右:身边的近臣。 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的人)。 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蔽:形容词用作动词,指受蒙蔽。 善:好。 乃:于是,就。 面刺:当面指责。面,当面,名词作状语。 受上赏:给予,付予。通“授” 谤讥于市朝:在公众场所议论(君王的过失)。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讥,讽喻。谤讥,在这里指“指责,议论”,没有贬意。市朝,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 闻: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使动用法。 时时而间(jiàn)进:有时候偶然进谏。间进:偶然有人进谏。间,间或,偶然,有时候。 期(jī)年:满一年。期,满。 朝于齐:到齐国来朝见(齐王)。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战胜了敌国。 而形貌昳(yì)丽:而,表并列关系。
2023-09-14 16:57:551

邹忌讽齐王纳谏白话文意思?

白话释义:公元前356年,齐桓公死后,儿子齐威王即位。齐威王迷恋弹琴,经常独自在后宫内抚琴自娱,不理朝政。一晃九年过去了,国家日趋衰败。周边国家看到齐威王如此荒唐,接连起兵进犯,齐国连吃败仗。一天,有个名叫邹忌的齐国人,自称是高明的琴师,走进王宫,对侍臣说:“听说大王爱弹琴,我特地前来拜见,为大王抚琴”。侍臣禀报齐威王,齐威王一听很高兴,立即召见邹忌。邹忌走进内宫聆听齐威王弹琴。听完后,他连声称赞道:“好琴艺呀!好琴艺……”齐威王不等邹忌称赞声落音,连忙问道:“我的琴艺好在哪里?”邹忌躬身一拜道:“我听大王那大弦弹出来的声音十分庄重,就像一位名君的形象;我听大王从那小弦弹出来的声音是那么清晰明朗,就像一位贤相的形象。大王运用的指法十分精湛纯熟,弹出来的个个音符都十分和谐动听,该深沉的深沉,该舒展的舒展,既灵活多变,又相互协调,就像一个国家明智的政令一样。听到这悦耳的琴声,怎么不令我叫好呢!”邹忌接着说道:“弹琴和治理国家一样,必须专心致志。七根琴弦,好似君臣之道,大弦音似春风浩荡,犹如君也;小弦音如山涧溪水,像似臣也。应弹哪根弦就认真地去弹,不应该弹的弦就不要弹,这如同国家政令一样,七弦配合协调,才能弹奏出美妙的乐曲,这正如君臣各尽其责,才能国富民强、政通人和。弹琴和治国的道理一样呀!”齐威王说:“先生,你的乐理是说到我的心坎里,但是光知道弹琴的道理还不够,必须审知琴音才行,请先生试弹一曲吧。”邹忌于是离开琴位,两手轻轻舞动,只摆出弹琴的架势,却并没真的去弹。齐威王见邹忌如此这般,恼怒地指责道:“你为何只摆空架子不去真弹琴呢?难道你欺君不成?”邹忌答道:“臣以弹琴为生业,当然要悉心研究弹琴的技法。大王以治理国家为要务,怎么可以不好好研究治国的大计呢?这就和我抚琴不弹,摆空架子一样。抚琴不弹,就没有办法使您心情舒畅;您有国家不治理,也就没有办法使百姓心满意足。这个道理大王要三思。”齐威王说:说得好!原文:邹忌子以鼓琴见威王,威王说而舍之右室。须臾,王鼓琴,邹忌子推户入曰:“善哉鼓琴!”王勃然不说,去琴按剑曰:“夫子见容未察,何以知其善也?”邹忌曰:“夫大弦浊以春温者,君也;小弦廉折以清者,相也;攫之深,醳之愉者,政令也;钧谐以鸣,大小相益,回邪而不相害者,四时也:吾是以知其善也。”王曰:“善语音。”邹忌子曰:“何独语音,夫治国家而弭人民皆在其中。”王又勃然不说曰:“若夫语五音之纪,信未有如夫子者也。若夫治国家而弭人民,又何为乎丝桐之间?”邹忌子曰:“夫大弦浊以春温者,君也;小弦廉折以清者,相也;攫之深而舍之愉者,政令也;钧谐以鸣,大小相益,回邪而不相害者,四时也。夫复而不乱者,所以治昌也;连而径者,所以存亡也:故曰琴音调而天下治。夫治国家而弭人民者,无若乎五音者。”王曰:“善。”此文出自西汉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扩展资料写作背景:东周时期王道废弛,秦朝毁弃古代文化典籍,以致明堂、石室的珍贵图书典籍散失错乱。汉朝建立后,萧何修订法律,韩信申明军法,张苍制立章程,叔孙通确定礼仪,品学兼优的文学之士逐渐进用,《诗》《书》等被毁弃的古书亦不断在各地被爱好文学的人士搜寻并献出。文章赏析:齐国虽然在春秋前期和春秋中期,曾经称霸诸侯,显赫一时。然而由于姜齐后期几代国君腐败的统治所致,齐国从春秋末期到战国前期的一段时间里,却已积贫积弱,从昔日的霸主地位上一落千丈了。田氏代齐之后,虽然也采取了一些改良的政策措施,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仍然无明显起色,未能从根本上扭转长期积弱的局面。威王即位伊始,荒于酒色,不问政事,齐国的统治已如履薄冰了。据史载:“威王初即位以来,不治,委政卿大夫,九年之间,诸侯并伐,国人不治”(《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齐威王之时……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沈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史记·滑稽列传》)。九年间,比较大的侵齐战争就有:“齐威王元年,三晋因齐丧来伐我灵丘。……六年,鲁伐我,入阳关。晋伐我,至博陵。七年,卫伐我,取薛陵。九年,越伐我,取甄”(《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这几段古老的文字,为人们描绘了一幅上荒下嬉,内乱外患,国将不国的破败图。
2023-09-14 16:59:041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哪里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 先秦·《战国策》原文是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注,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
2023-09-14 16:59:192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原文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023-09-14 16:59:483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句原文对应一句翻译

邹忌(zōu jì)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yì)丽。朝服衣冠,窥(kuī)镜,谓(wèi)其妻曰:“我孰(shú)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qiè)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fú)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li)民能面刺寡(guǎ)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bàng)讥于市朝(cháo),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jiàn)进;期(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cháo)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邹忌身高八尺多(今185cm多),并且形体容貌光艳美丽。(有天)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看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比,谁更俊美?”妾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他:“我和徐公比,谁更俊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俊美。” 第三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打量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漂亮;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晚上睡觉时想起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偏爱我;我的妾认为我美,是因为害怕我;我的客人认为我美,是因为有事想要求于我。”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纵横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侍卫近臣没有谁不偏爱您,朝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您,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您。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齐威王说:“好!”于是就下了命令:“所有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上书劝谏我的人,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议论我的缺点,并使我听到的人,受下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内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见齐威王。这就是修明内政,不必用兵就可以战胜其他国家的道理。
2023-09-14 17:00:004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讽和谏是什么意思

讽:讽喻,指下级对上级以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行规劝 谏(jiàn):劝说君王、尊长改正错误
2023-09-14 17:00:381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内容是什么?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内容概括:全文先写邹忌与徐公比美,分别问了妻、妾、客三个不同的对象;后写邹忌入朝见齐威王,以自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最后写齐王接受了邹忌的劝告,发布政令,悬赏求谏,从而使齐国国势强盛,威震诸侯。《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赏析《邹忌讽齐王纳谏》主题思想明确,结构层次也很别致,从头至尾用三层排比的手法来写,在结构层次上具有对称美。这篇文章在叙事进程中对语言和句式的安排也很见匠心,有详有略,恰到好处。《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全文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023-09-14 17:01:021

《古文观止-邹忌讽齐王纳谏》文章中邹忌是如何劝说齐王纳谏的?

  本文着重写齐相邹忌以自身生活中的小事设喻,劝说齐王必须以广泛听取人民的意见作为施政依据的故事。  全文可以分三部分。  从开始到“欲有求于我也”是第一部分,写邹忌从妻、妾、客三人都谬赞自己比城北徐公还美这件事悟出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一段的第一层,写邹忌之美。先说明邹忌是个高大美丽的男子,再通过三问三答,从妻、妾、客三个人异口同声的回答中印证了邹忌的美丽,而且比齐国的美男子徐公更美。然后在这一段的第二层,记叙邹忌和徐公实地比较的情况。邹忌深信:“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因此在比美中颇有自知之明,他怀疑妻、妾、客同声肯定他比徐公美是一种阿谀。他要从客观现实中找到正确的答案。通过“孰视”“窥镜”,终于发现自己远远不如徐公,于是引起他的深思。夜深人静,独自思忖,最后悟出妻、妾、门客阿谀自己的原因:凡对自己有偏私,有所畏惧,或者有所企求的人,在自己面前只会说些献媚讨好的假话,不会指出自己的缺点。这一段文字虽然不多,但用了铺陈和对比的手法,最后点明道理,是一则情节非常生动的故事。  从“于是入朝”到“王曰:‘善"”是第二部分,写邹忌“因小见大,自容貌之微,推及于朝廷大事”。(见《郑堂札记》卷四)  邹忌从比美的生活经验中深刻认识到一个统治者听到真话之不易。在齐国地位最高、权力最大的齐威王,处在许多人对他有所偏私、有所畏惧、有所企求的环境中,必然是个耳不聪、目不明的受蒙蔽者。于是他把切身体会告诉了齐威王,揭示了这个发人深思的问题,并以此来讽喻齐威王纳谏去蔽。为了使齐王能接受谏言,先述说自己的生活体验,指出妻、妾、客的三种回答是出于不同的动机,先给齐王一个清晰的印象,然后再以齐王所处的生活环境和自己的经历作比较,指出齐王受蒙蔽的严重。这样现身说法确实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从“乃下令”到结束是第三部分,写齐威王听取邹忌的规劝下令求谏和群臣在一年中进谏的情况。齐威王欣然接受了邹忌的劝告,下令奖励臣民向他进谏。齐威王纳谏结果是提高了齐国的威望,赢得了很多诸侯的尊敬。  在这一部分记述中,有几点值得注意:1.文章没有写群臣受赏的情况,也没有写威王对待意见的情况。但是,从越来越没有人提意见和越来越提不出意见的情况就暗示了齐威王不仅听取意见,而且虚心接受意见改革了政治。2.齐王下令号召“群臣吏民”都来提意见,可是踊跃进谏者只写到群臣而没提到吏民。可见地位低下的吏和民,实际上是不可能参与政治发表看法的。文章不提吏民只写群臣,真实地反映了这一政治活动的阶级局限性;同时,我们不能只从“虽欲言,无可进者”,就认为威王的统治十分清明。3.文章只写“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未及秦楚。燕、赵、韩、魏是战国时期齐国北方和西方的邻国,国力和齐国相若,后来都比齐国弱小。秦、楚则是齐国西方和南方的大国,文章没提秦楚,还是比较符合当时实际形势的。4.最后一句“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点出全文的主旨。说明只要去蔽纳谏,修明内政,就能“战胜于朝廷”。  本文篇幅不长,但完整地记叙了邹忌与徐公比美和威王纳谏强齐两则故事,而且包含了深刻而明白的寓意,容量是很大的。文章之所以写到这样,在技巧上有几点值得我们注意:1.用设喻的方法讲述道理。邹忌劝说齐王广开言路,不是像一般人那样正面讲道理,而是用一段具体的家庭琐事为譬喻来阐明“纳谏”的必要性和迫切性。2.具体形象地刻画人物。如写邹忌,先是“朝服衣冠,窥镜”,然后是问妻、问妾、问客;见到徐公,先是“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再是“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最后是“暮寝而思之”;人物的动作心理,无不刻画入微。有了这一段有声有色的描写,才使下文的进谏入情合理。3.语言简练生动。一篇三百多字的短文,从家事说到国事。写人物,声貌毕肖;叙事实,曲折引人;用语言,简洁生动:如“于是入朝见威王曰:……”几个字就交代了朝见的过程,省去了进谏的“导语”,开门见山地直陈其事。齐王听了谏辞以后,只用了一个“善”字就写出了齐王纳谏的决心。威王下令纳谏以后,只三十来字就交代清楚了“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三个阶段的具体情况,说明了纳谏后发生的巨大变化;纳谏的效果,只写邻国的动态,而略去国内的情况。这些都称得上简洁有力。再看语言的生动:邹忌与妻、妾、客的三问三答,意思基本一样,句法却各不相同,文字错综,毫不呆板。妻、妾、客的答话并不雷同,反映各自的心理十分切合人物身份。  文章内容未必尽合历史事实,但所表达的思想有积极意义,并且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2023-09-14 17:01:331

邹忌讽齐王纳谏 说明了什么

邹忌讽齐王纳谏告诉我们的道理:居上者只有广开言路,采纳群言,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文章塑造了邹忌这样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进谏的贤士形象。又表现了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明君形象,和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决心。
2023-09-14 17:02:132

邹忌讽齐王纳谏成功的方法

邹忌讽齐王纳谏成功的方法是用借事说理和以事明理的方式。邹忌讽齐王纳谏成功的原因如下:1、看准当时的政治需要,有极强的针对性。2、善于揣摩国君心理,使国君乐于接受。3、运用委婉的说法。
2023-09-14 17:02:321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翻译

一、古今异义:1、讽——邹忌讽齐王纳谏。释义:邹忌使用讽谏,规劝齐威王接受规劝。古:(对君主、尊长、朋友等)委婉地规劝,讽谏。今:诽谤,嘲讽2、窥——窥镜而自视。释义:照着镜子里的自己。古:照,看。今:偷看3、地——今齐地方千里。释义: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古:土地方圆。今:地点,处所4、刺——能面刺寡人之过。释义: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古:指责。今:用尖的物体进入或穿过5、谤——谤讥于市朝。释义: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今:诽谤。讥,古:谏;今:讽刺6、私——臣之妻私臣。释义: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古:偏爱。今:自私7、左右——宫妇左右莫不私王。释义: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古:国君身边的近臣。今:方位名词或表示范围的副词“大概”。8、莫——宫妇左右莫不私王。释义: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古:没有谁;没有什么。今:不,不要9、修——邹忌修八尺有余。释义:邹忌身长五十四·寸左右。古:长,原文指身高。今:改正10、明日——明日徐公来。释义:又过了一天,徐公前来拜访。古:第二天。今:明天,今天的下一天。11、衣——朝服衣冠。释义: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古:穿戴。今:衣服二、通假字:1、有:通“又”。2、孰:通“熟”,仔细。如“孰视之”(释义:仔细地端详他)。3、受:通“授”,给予、付予。原文(节选):《邹忌讽齐王纳谏》两汉:刘向 撰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释义:在这种情况下,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范围内的百姓没有一个不有事想求助于大王。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扩展资料:一、词类活用:1、朝服衣冠(朝:名词作状语,在早上)释义: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2、朝服衣冠(服:名词作动词,穿,戴)释义: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美)释义: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4、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名词作状语,当面)释义: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5、闻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释义: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6、私我也(私:形容词作动词,偏爱)释义:是偏爱我。7、王之蔽甚矣(蔽:形容词用作动词,受蒙蔽)释义: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二、特殊句式:1、判断句:城北徐公(者),齐国之美丽者也。(用“……者,……也”表示判断)释义:城北的徐公齐国的最美的男子2、倒装句:(1)忌不自信。(宾语“自”前置,正常语序为“忌不信自”)释义: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介词结构“与城北徐公”后置,正常语序为“我与城北徐公孰美”)释义: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呢?(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语句可调整为“此所谓于朝廷战胜”)释义: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战胜了敌国。(4)欲有求于我。(状语“于我”后置,正常语序为“欲于我有求”)释义:是有事情要求于我。(5)谤讥于市朝。(状语“于市朝”后置,正常语序为“于市朝谤讥”)释义: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3、省略句:与坐谈省略主语“邹忌”和介词“与”的宾语“之”(代客人),(邹忌)与(之)坐谈。与坐谈,介宾。之,代词宾语。释义:邹忌和他坐着谈话。4、被动句:王之蔽甚矣。(蔽,受蒙蔽)释义: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三、一字多义:1、之:(1)齐国之美丽者也(的)释义:城北的徐公齐国的最美的男子。(2)问之(代词,他)释义:邹忌问客人。(3)吾妻之美我者(取消句子独立性)释义:我的妻子认为我美(4)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取消句子独立性)释义:徐公不如您美丽啊。(5)孰视之(代词,指徐公)释义:仔细地端详他。(6)暮寝而思之(代指这件事)释义: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想这件事。(7)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的)释义: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8)由此观之(代词,指这件事)释义:由此看来。(9)臣之妻私臣(的)释义: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10)王之蔽甚矣(不翻译)释义: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1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的)释义:“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12)数月之后(不译)释义:几个月以后。(13)燕,赵,韩,魏闻之(代词,指上面这件事)释义: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说了这件事。2、朝:(1)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朝见释义: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2)于是入朝见威王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朝廷释义: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3)朝服衣冠《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早晨 (zhāo)释义: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2、孰:(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代词,谁)释义: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呢?(2)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通“熟”,仔细)释义:(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他美丽。3、于:(1)欲有求于我也;臣之客欲有求于臣(向)释义:是有事情要求于我。(2)能谤讥于市朝(在)释义: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3)皆以美于徐公(比)释义: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4、美:(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认为……美)释义:“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呢?(2)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漂亮,好看。这里的意思是俊美。)释义: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邹忌讽齐王纳谏
2023-09-14 17:02:411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bàng)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jiàn)进;期(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翻译: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早晨穿戴好衣帽,端详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哪一个更漂亮?”他妻子说:“您比徐公漂亮的多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我与徐公相比谁更漂亮?”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同他坐着谈话,又问他:“我和徐公相比谁更漂亮?”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的形象,自己觉得不如徐公俊秀;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自己(的美貌)远不如他的。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妻子说我漂亮,是因为偏爱我;我的小妾说我漂亮,是因为敬畏我;客人说我漂亮,是因为对我有所要求请求。” 邹忌于是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敬畏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他们都说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齐国土地方圆千里,一百二十座城池,宫里的妃嫔和身边的侍卫,没有不偏爱您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害怕您的;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不有求于您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蒙蔽很深啦!” 齐威王说:“好!”就下了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到上等奖赏;上书劝谏我的,可得到中等奖赏;在众人聚集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缺点,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人来人往;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到这种情况,都到齐国来朝见。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出兵,就战胜了敌国。
2023-09-14 17:02:561

邹忌讽齐王纳谏详细翻译

邹忌身高八尺多,体形容貌美丽。有一天早上,他穿好衣服,戴上帽子,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跟城北的徐公谁漂亮?”他的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你呀!”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自己信不过,就又问他的妾说:“我跟徐公谁漂亮?”妾说:“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位客人从外边来,邹忌跟他坐着聊天,问他道:“我和徐公谁漂亮?”客人说:“徐公不如你漂亮啊。”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认为不如他漂亮;再照着镜子看自己,更觉得相差太远。晚上躺在床上反复考虑这件事,终于明白了:“我的妻子赞美我,是因为偏爱我;妾赞美我,是因为害怕我;客人赞美我,是想要向我求点什么。” 于是,邹忌上朝廷去见威王,说:“我确实知道我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求我,都说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齐国的国土方圆一千多里,城池有一百二十座,王后、王妃和左右的待从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上的臣子没有不害怕大王的,全国的人没有不想求得大王的(恩遇)的:由此看来,您受的蒙蔽一定非常厉害的。” 威王说:“好!”于是就下了一道命令:“各级大小官员和老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得头等奖赏;书面规劝我的,得二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评论(我的过错)让我听到的,得三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言规劝,宫门口和院子里象个闹市;几个月后,偶尔才有人进言规劝;一年以后,有人即使想规劝,也没有什么说的了。 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拜。这就是人们说的“在朝廷上征服了别国。”延展 《邹忌讽齐王纳谏》写的是战国初期齐威王接受其相邹忌的劝谏而采纳群言,终于使齐国大治的故事。文章的主题思想是明确的,即要求统治者能听取不同意见,而一个人之所以能听取不同意见,又在于他有自知之明。这是文章的重点。至于齐威王的政绩,齐国大治的情况,以及“战胜于朝廷”的具体经过,虽属文中应有之义,却并非作者命意的焦点所在,故仅仅一表而过。 这一主题思想显然是《战国策》的作者总结了封建社会初期统治阶级在政权的得失方面的经验教训而得出的结论。从文章的思想性看,值得肯定的地方正在于此。但更值得注意的是作者用以表达这一主题思想的艺术手法。过去有人认为这篇文章的写作方法是现实主义的,我不大同意。我以为,毋宁说它近于浪漫主义还更为确切些。因为文章本身固然对齐威王君臣不无美化之处,但也反映了作者对新兴的封建统治阶级寄以希望,这才用齐威王和邹忌作为纳谏和敢言的典型人物,并把他们理想化了。这就是文章之所以用浪漫主义表现方法的思想基础。 这种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可以用过去评论家的套语予以概括,即前一半是“虚处实写”,后一半是“实处虚写”。齐威王从不理朝政到励精图治,终于奠定了七雄之一的齐国在东方的强大地位,是史实。他的接纳忠言和改恶从善,也是有历史依据的。邹忌对齐威王敢于直言进谏,当然也在情理之中。但邹忌本身,是否对他作为一个美男子果真如此沾沾自喜,而最后又如此之虚怀若谷,从妻、妾、客的重重谄媚阿谀的包围圈里钻了出来,并且敢于现身说法去规劝齐威王,则值得研究考虑。我以为,邹忌的窥镜自视,与城北徐公比美,以及妻、妾、客等向他献媚,这种种细节都是虚构的,不是《战国策》的作者就是邹忌本人编造出来的。它的性质与《战国策》中的“狐假虎威”、“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等故事基本一样,是寓言。所不同者,那些寓言是以童话或民间故事为题材;而邹忌则是以自己为主人公,对齐威王现身说法,使人读了更觉亲切有感染力,如此而已。 如果按照正规的文章结构,这篇作品一开头应该这样写:邹忌为齐威王相,入朝见威王,曰:“臣尝朝服衣冠而窥镜……”接着把他的故事叙述完毕,然后接下去再说“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那一段。但果真如此写,便索然寡味,毫无艺术特色。照目前的这种写法,是作者故弄狡狯,把虚构的情节提到文章的开头来叙述,俨然煞有介事。然后在叙述以后骤接“于是入朝见威王”那一段,把正面意思交代清楚,既活泼生动又水到渠成,这就是所谓的“虚处实写”。这是文学作品的艺术夸张,而非历史的忠实记录。如果我们了解《战国策》的性质,知道它并非全部历史实录而羼有不少虚构成分,就比较容易体会出这篇文章的构思,也能接受我的这个设想了。 文章的后一半写齐威王的纳谏经过,应该实有其事,或者至少是有一定的事实作为依据的。但作者却把它过分夸大了。因为齐威王的为人即使再差劲,一开始也不能全无是处,以致意见堆成山,使提出批评的人“门庭若市”。而在一周年以后,即使他改恶迁善,也不能一下子就达到圣贤的地步,使人们“虽欲言无可进者”。可见这不过是作者用高度概括和极度夸张的手法,肯定纳谏改过的好处无穷,让封建统治者意识到这样做的优越性和有效后果,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理想化了的君主应该是个什么样子。至于齐威王的政绩,作者并不想从正面详加描述;只要把一个统治者从谏如流的态度和方式淋漓尽致地写出,这就已经达到了塑造理想人物和理想事件的目的,即使写得让人有点不相信也无妨。这就是所谓的“实处虚写”。这样,文章前后两段做到了虚实相生,前面似实而实虚,后面似虚而有实,从而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这篇文章的结构层次也很别致,从头至尾一直用三层排比的手法来写。妻、妾、客是三层;“私我”、“畏我”、“有求于我”是三层;“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的百姓,又是三层。上、中、下赏,是三层;“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又是三层。这些都是比较容易识别的。再看,邹忌自以为美于徐公这一事件的发展在时间上是三层:“朝”、“旦日”、“明日”是也。邹忌的思想转变过程也是三层:“孰视之自以为不如”是第一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是第二层,然后到“暮寝而思之”是第三层,找出了矛盾的焦点。全部事态的发展也是三层:邹忌现身说法进行讽谏是第一层;齐威王“下令”广泛征求意见是第二层,最后使邻近的诸侯国都来入朝,“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是第三层。当然,作者这样的写法不见得全部都是有意的,但我们却可以从中得到启发。总之,文章的结构层次很重要,没有层次不行,层次太多也不行。一般地说,总要注意到结构层次的对称美,排比作用和递进(即一层比一层深入)作用。本篇在这方面确有值得后人借鉴的地方。 此外,这篇文章在叙事进程中对语言和句式的安排也很见匠心。有的叙述,对话有重复有排比,有的变化就大一些,邹忌与妻、妾、客的三问三答,有详有略,有重复处,也有小小变化处。总而言之,变中有不变,不变中又小有变化。一味求变,变得无头绪可寻,不合乎我们写文章的民族传统;但如果自始至终毫无变化,也会令人乏味。而本篇则恰到好处,既有变化,又令人有轨迹可寻。文章的技巧,就是靠这种地方的斟酌推敲。倘能对此加以变化运用,对提高写作水平是大有裨益的。 最后再重复一次:如果有人认为邹忌真是自以为美而一天到晚总照镜子,从而悟出了大道理,那的确是太天真了! 语言朴实,没有华丽词藻的堆砌,是其特色之一。这篇文章记叙了邹忌用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事情设喻,来劝告齐威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写得十分生动。作者没有用什么华丽的词藻,更没有堆砌什么形容词,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作者为了表现邹忌这样一个人物形象,使用了十分朴实的叙述和描写。文章一开头,作者用“修八尺有余,而形貌丽”十个字把邹忌的形貌作了一个简括的介绍,接下去就写他三问谁美的事实经过。这三问,作者用了几句简洁明了的话,写出邹忌每一问时的不同心情,合情合理,真实可信。一问其妻,是在“朝服衣冠,窥镜”之后。夫妻之间,问一问自己与别人到底谁漂亮这一类话,原是十分自然的事。所以这一问并无惊人之处,作者也无惊人之笔。再问其妾之前,添上了“不自信”三个字。这三个字添得极好,把邹忌这个人颇有些“不偏听偏信”的味道写出来了。正由于这个“不自信”,才有了再问。所以这再问也非常自然,作者亦写得自然。三问其客,特别交待了“客从外来,与坐谈”。这一交待,说明了客人与其妻、其妾的区别:妻妾朝夕与共,客者,“外来”者也。这一交待就写出了邹忌为人论事的“认真”,进一步证明了邹忌的“不自信”。后面写了邹忌再一次“窥镜”而思其缘故,终于大悟,并以所悟劝诫威王的情况。按一般写法,到齐威王接受意见这里,文章是可以有几句赞美的话的。然而作者仅仅用了威王说的一个字:“善。”接下去,就写威王采取的行动及其效果,全用朴朴实实的记叙来表达,毫无哗众取宠之意,却收到了发人深省的效果。这种朴实的文风,从我们今天的情况来看,着实是可取的。 语言形象,对话动作栩栩如生,是其特色之二。朴实的语言,能不能做到生动形象呢?这篇短文给了我们肯定的答复。这里试对妻、妾、客的三句答话略加剖析,来说明这个问题。邹忌提问之后,他们分别作了回答。他们的回答,话不多,意思也差不多,却十分合乎人物的身份特点。他的妻子回答的是:“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他的妾回答时就没有“君美甚”这三个字,仅仅剩下了“徐公何能及君也”这半句。而客人却换了个说法,回答说:“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三个人的回答各不相同,作者就抓住了这些细微的区别,来刻画人物的形象。妻说话较为随便,只要丈夫高兴,怎么说都可以。妾不敢不当妻的应声虫,还要尽量少说。而客毕竟是“外来”者,说话就较
2023-09-14 17:03:081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意思和其内的虚词

邹忌讽谏 齐王纳谏
2023-09-14 17:03:233

邹忌讽齐王纳谏主旨是什么?

邹忌讽齐王纳谏主旨是:通过邹忌借用自己家庭亲友间的事情和切身感受,讽劝齐王纳谏,意在说明国君必须虚心纳谏,才能使政治修明,国家才能得到治理。《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邹忌讽齐王纳谏创作背景:春秋战国之际,七雄并立,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以及民众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都异常尖锐激烈。在这激烈动荡的时代,“士”作为一种最活跃的阶层出现在政治舞台上。他们以自己的才能和学识,游说于各国之间,有的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所以,史称这些人为策士或纵横家。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为某些统治集团服务,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使诸侯采纳,施展着自己治国安邦的才干。各国统治者也认识到,人心的向背,是国家政权能否巩固的决定性因素。失去了民心,国家的统治就难以维持。所以,他们争相招揽人才,虚心纳谏,争取“士”的支持。
2023-09-14 17:03:541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目的是什么?

邹忌希望齐王可以多多解说别人的劝谏(齐王刚即位时是一个整天只知道吃喝玩乐的人,从来不管国家大事)
2023-09-14 17:04:122

邹忌讽齐王纳谏翻译

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一天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谁漂亮?”他的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漂亮,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漂亮?”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邹忌同他坐着闲聊,邹忌又问他:“我同徐公比,谁漂亮?”客人说:“徐公不如您漂亮。”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漂亮;再照镜子看看自己,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漂亮。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妾认为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漂亮,是想有求于我。”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近臣没有谁不偏爱您,朝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您,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您: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齐威王说:“好!”就下了命令:“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书面劝谏我的,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内人多得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然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2023-09-14 17:05:111

邹忌讽齐王纳谏

看看附件,附件中的这个课件,把这篇文章的考都进行了剖析啊。
2023-09-14 17:05:472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内容概括:全文先写邹忌与徐公比美,分别问了妻、妾、客三个不同的对象;后写邹忌入朝见齐威王,以自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最后写齐王接受了邹忌的劝告,发布政令,悬赏求谏,从而使齐国国势强盛,威震诸侯。《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赏析《邹忌讽齐王纳谏》主题思想明确,结构层次也很别致,从头至尾用三层排比的手法来写,在结构层次上具有对称美。这篇文章在叙事进程中对语言和句式的安排也很见匠心,有详有略,恰到好处。《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全文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023-09-14 17:06:031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讽是什么意思

讽委婉的规劝
2023-09-14 17:06: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