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沁园春长沙的下片中的“领”字是什么意思?

2023-05-20 00:18:23
共1条回复
wio

“恰”字是下片领字,“忆”是由上片的眼前景的描写转入对往事的回忆

1.    一般地,分上下两片的词,其下片首句又称过片,在词中起承接过渡作用。词的上下片写法上也有分工,常常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因此填词时非常注重过片,既不能明粘,又不能全脱。本词上片写独立寒秋,故地重游而看到的景色,自然而然想到以前与“同学”一起来游的情景,于是过渡到对往昔生活及“同学少年”的回忆中,过渡自然,衔接巧妙。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写同学们的精神面貌:青春年少,热情澎湃,坚忍不拔,才华出众。“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写同学们的活动和志趣:他们激昂慷慨,奋笔疾书,为着革命理想,讥时弊、褒先进,评论国事,宣传趔,向军阀官僚、帝国主义展开了英勇斗争。

2. 《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诗词,作于1925年。形象地指出主宰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是用马列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作此词时作者时年32岁。当时,革命形势高涨,群众运动风起云涌。上阙写景,下阙抒情,“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正是作者当时要大展抱负,对未来充满信心的真实写照。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一号。同时刊载的还有《七律·长征》《沁园春·雪》等17首。

相关推荐

古诗词中的“领字”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就是在句子前有统领作用的字。它的作用就是引起其后的一些自对距的铺排,有桥梁纽带,增加色彩的作用
2023-01-13 03:45:324

领的意思

“领”(拼音:lǐng),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据已有古文字材料,此字始见于战国文字,产生时代可能更早。古字形从页令声。领本义指脖子,脖子的位置与衣服的衣领位置一致,因此“领”引申表示衣领。由本义又可引申出“重要、首要、带领”的含义,由带领引申指接受,又引申为为人表率的人。文字源流:“领”字在甲骨文、金文中未见记录。最早的古文字材料是战国时期的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的文字,它是由小篆演变而来的。小篆的“领”是形声字,左部是声旁“令”,指示读音;右部是形旁“页”,“页”表意,表示人头。“领”字虽不见于西周金文和战国早期文字,但见于《诗经》。如《小雅·桑扈》:“交交桑扈,有莺其领。”《小雅》最早为西周晚期至东周初年的作品,说明当时已经有领字。汉隶、楷书文字均由小篆演变而来,字形变化不大。领的本义是指脖子,所以“领”从“页”。“引领而望”即伸长了脖子观望。脖子的位置正好与衣服的衣领位置一致,因此“领”引申表示衣领。这个意义现代也很常用。脖子在人体中很重要,有桥梁的作用,而且位置靠前,和人的脑袋直接相连,“领”从而引申出“重要”“首要”“在前面”的含义。例如有:“领袖”、“领头”、“领路”等说法。被领的人或事物是接受领袖者的意愿的,因此引申出“接受”的含义,例如:“领会”、“心领”、“领教”等。再进一步引申就有了“管辖”、“领土”、“统率”的意思,于是就有了“统领”、“领空”、“领域”等等说法。
2023-01-13 03:46:361

领怎么写

领的写法是撇,点,点,横撇/横钩,点,横,撇,竖,横折,撇,点。领的拼音是lǐng,领的意思是颈,脖子;衣服上围绕脖子的部分;事物的纲要;带,引;治理的,管辖的;接受,取得;了解,明白;量词,用于衣服、席、箔等。部首:页,笔画:11,笔顺:ノ  丶  丶  ㇇  丶  一  ノ  丨 
2023-01-13 03:46:391

领字的笔顺

领的笔顺:撇、点、点、横撇/横钩、点、横、撇、竖、横折、撇、点领的拼音:【lǐng】领的部首:页领的结构:左右结构领字的详细结构:1、动词(1) 统领,居上领导指挥(2) 又如:领盘(主持定婚仪式);领家的(妓院老鸨);领护(统治);领御(统率支配);领衔;领袖(3) 带领;引导(4) 又如:领道(在前引路);领首(带头);领工(带领从事劳动)(5) 兼任(6) 治理(7) 又如:领牧(治理,管辖);领理(治理);领职(守职,治理政事);领料(管理、照料)(8) 理解, 懂得(9) 又如: 领悟; 领略;领解;领会;领览(领会,理解);领握(领会掌握);领悟(明白,理解)(10) 接受, 受取(11) 又如:领命(照指示办);领诺(答应,领命);领纸(向公家领取钱物的收据)2、名词(1) (形声。从页(xié),令声。从“页”,表示与头有关。本义:脖子)(2) 同本义(3) 又如:领门儿(衣领;领口);领鬃(鬃毛);领颚(下巴);领腰(脖子与腰部);领圈(项圈)(4) 领子,衣领(5) 要领 。如:提纲挈领(6) 山道,山坡。后作“岭”3、形容词通“令”。美好量词表示数量,通常用于地席、草席、席 。如:一领席
2023-01-13 03:46:521

领的笔顺

撇、点、点、横撇/横钩、点、横、撇、竖、横折、撇、点领字的意思和含义1.颈,脖子:引~而望。2.衣服上围绕脖子的部分:衣~。~口。~结。~带。~章。3.事物的纲要:~袖。要~。提纲挈~。4.带,引,率(shuài):带~。率(shuài)~。~头。~衔。5.治理的,管辖的:~海。~空。~土。~域。占~。6.接受,取得:~奖。~命。~款。~教(jiào)。招~。7.了解,明白:~悟。~略。心~神会。8.量词,用于衣服、席、箔等:一~席。9.古同“岭”,山岭。扩展资料:相关组词:1、领地[lǐng dì]指中世纪封建领主受国王或上一级封建主封赐的土地。2、领先[lǐng xiān]共同前进时走在最前面:他迈开大步,领先登上了山顶。3、本领[běn lǐng]技能;能力:有本领。本领高强。4、带领[dài lǐng]在前带头使后面的人跟随着:老同学带领新同学去见老师。5、率领[shuài lǐng]带领(队伍或集体):率领队伍。他率领着一个访问团出国了。
2023-01-13 03:47:071

领字怎么写

领字书写方法:领 lǐng:左右结构,左收右展。左部“令”字斜势抗肩,不要写宽。首撇起笔向右下方落笔,然后转锋向左下行笔,注意角度,稍直,稍长;右捺写成小点,靠上,以避让右部;里面小点注意位置。角度稍平,轻灵;横撇起笔要左探,横画写成提笔,大抗肩,到位后顿笔写撇,勿重;最后竖点虚接起笔,向下稍右斜,渐重,稍长。右部“页”旁形痩长,诸横抗肩。 首横露锋起笔,与左部相对位置,向右抗肩,渐重,略呈俯势,注意长短;第二笔小撇起笔位置偏左,稍立,不要长;左竖起笔挡住撇尖,向下稍左斜,略弯,注意长度;横折实接起笔,横画不要重。抗肩,略呈俯势,到位后向右下方顿笔、略内擫写竖,稍重、稍长;中间两小横虚接起笔,抗肩,勿重,注意长度和间距;底横实接起笔,抗肩与上横协调;下面“八”字勿重,撇笔起笔靠左,勿重;末点稍低沉,凝重厚实,支撑住右竖。相关词组:本领[běn lǐng]:才能、能力。领地[lǐng dì] :古时领主所占有的土地。领先:[lǐng xiān] 共同前进过程中走在最前面;在某一方面居第一位或在最前面。带领[dài lǐng] :引导;领导;指挥。率领[shuài lǐng] :带领。领悟[lǐng wù] :体会,解悟。
2023-01-13 03:47:141

领字是左窄又宽还是左宽又窄

实际应是左宽
2023-01-13 03:47:272

领字的笔画

“领” 字共有 11 画,笔画顺序为: 撇、点、点、横撇/横钩、点、横、撇、竖、横折、撇、点“领”,初见于秦系简牍时代,形声字。页表意,页本与首同义指人的头,表示领是连接头的那部分;令表声,令有使义,表示脖子能使头转动自如,形旁简化,本义是脖子,后来又在《说文》中发现,“领”字简体版的楷书从《说文》演变而来。造句1、春天好像个健壮的青年,领着我们向前去。2、领食物的长蛇阵从有些院子里蜿蜒到街道上。3、我好心好意帮他,他居然毫不领请。4、领了工资后,我们到餐厅去大块朵颐。5、洪山梅领着工人们,在虎头峰,上安营扎寨。6、开学第一天,校领导向同学们提出了新的要求。7、这里米珠薪桂,领着这么点钱,怎么熬到月末呢?8、老师先领我们复习学过的知识,然后再讲新课。9、她是化学(领域)的新手。10、他们正策划让她当选领导。11、他非常信赖他自己的本领。12、服务员把客人领进宴会厅。13、他是厂里改革的领军人物。14、今天领导找他谈话了。
2023-01-13 03:47:331

领字的读音是什么?

ling 读第三声啊!你好,希望可以帮到你呀。
2023-01-13 03:47:587

领字的偏旁是什么

应该是页吧
2023-01-13 03:48:076

领字笔顺

领字笔顺1. ノ(撇)、2. 丶(点)、3. 丶(点)、4. 乛(横撇/横钩)、5. 丶(点)、6. 一(横)、7. ノ(撇)、8. 丨(竖)、9. ㄱ(横折)、10. ノ(撇)、11. 丶(点)。“领”,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lǐng,最早见于秦系简牍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领”的基本含义为颈,脖子,如引领而望;引申含义为衣服上围绕脖子的部分,如衣领、领口。在日常使用中,“领”也常做名词,表示要领,如提纲挈领。
2023-01-13 03:48:161

领字的组词有哪些?

群字的拼音 和组词
2023-01-13 03:48:292

领字是什么偏旁

领偏旁:页拼音:[lǐng]释义:1.颈,脖子:引~而望。2. 衣服上围绕脖子的部分:衣~。~口。~结。~带。~章。
2023-01-13 03:48:323

领怎么组词

领导
2023-01-13 03:48:358

领的含义文言文

1. 领字古文是什么意思 lǐng ①脖子;脖颈。《促织》:“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敌领。” ②衣领。《荀子·劝学》:“若挈裘领。” ③率领;带领。《群英蒋干中计》:“吾自领军以来,滴酒不饮。” ④领取;领受。《失街亭》:“汝以全家之命,领此重任。” ⑤领导;倡导。《图画》:“而标新领异之才亦时出于其间焉。” ⑥件;张。《窦娥冤》:“要一领净席。” 【领会】⒈遭遇。⒉理解;体会。 【领解】科举考试中,乡试录取。 2. 文言文中 领和戍 意思相同吗 1. 首先说明,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字。 2. 从词性来说,“领”有名词、动词、形容词三种词性,面“戍”只有动词和名词两种词性。 3. 在作为名词用的时候,这两个字的各自意思毫不相干:“领”的本义是“脖子”,,经典出处——“领,项也。——《广雅·释亲》”、“领如蝤蛴。——《诗·卫风·硕人》”、“缅然引领南望。——《国语·楚语上》”、“及君之嗣也,我君景公引领西望曰:“庶抚我乎!”——《左传》”;而“戍”的意思是“守边的士兵”,经典出处——“乃归诸侯之戍。——《左传·定公元年》”。 4. 在作为动词用的时候:“领”的主要意思是“引导,带动”,经典出处——“各领万人,与备俱进。——《三国志·吴主传》”、“识以领之,方能中鹄。——清·袁枚《续诗品》”,第二个意思是“兼任”,经典出处“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第三个意思是“治理”,经典出处“领恶而全好者欤。——《礼记·仲尼燕居》”,第四个意思是“正解,懂得”,经典出处“领父子君臣之节。——《礼记·乐记》”,还有一个意思是“接受”,经典出处“李典领命,自去典兵埋伏。——《三国演义》”;“戍”的主要意思是“守边”,经典出处——“武王立重泉之戍。——《管子·地数》”、“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诗·王风·扬之水》”、“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史记·陈涉世家》”,引申义为“驻守”,经典出处“三男邺城戍。——杜甫《石壕吏》”、“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5. 因为“戍”没有更多的词性,所以不用再接着往下论说了,仅就两个字共有的两个词性来说,“领”和“戍”在作为动词使用的时候都有"任职"的含义,但“领”是 *** ,而“戍”是专业武职,两者意义并不相通,除此而外,更是完全不相干的两个字,两者没有任何的共通之处。 3. 文言文中的暑,兼,领,行,守,分别是什么意思 你说的这些词语都是文言文学习中古代官场的术语,现在就此范围内的词语的意思分别解释如下: 1、署:署理;暂任、代理或试充某一官职。如《明史·宋礼传》:“成祖即位,命暑礼部事。” 2、兼:同时具有或涉及几种事务或若干方面。如兼署,即官吏除本职外又兼理其他职务。如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丞相兼枢密使。” 3、领:担任,特指兼任。如《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顷之,又领益州牧。” 4、行:(1)巡行;巡视。如《后汉书·冯异传》:“异间出行属县。”(2)兼代(官职)。唐宋官制,小官兼代大官之事叫守某官,大官兼管小官之事叫行某官。如《三国志·魏志·武帝操传》:“太祖行奋武将军。”如欧阳修《泷冈阡表》:“观文殿学士特进行兵部尚书。” 5、守:(1)主管;管理。如《左传·昭公二十年》:“山林之木,衡鹿守之。”(2)摄;暂时代理某一较高职务,即小官兼大官。如《新唐书·百官志》:“至于检校、兼、守、判、知之类,皆非本制。” 4. “得”在古文中的意思 详细字义 〈动〉 1. (会意。 金文字形,右边是“贝”(财货)加“手”,左边是“彳”,表示行有所得。手里拿着财货,自然是有所得。 本义:得到,获得) 2. 同本义(本来没有而争取得来成为己有) [get;obtain;gain] 得,行有所得也。——东汉·许慎《说文》 三人行必得我师焉。 ——《论语》。释文:“本或作必有。” 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孟子·梁惠王上》 佳婿难得。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 卖炭得钱何所营。——唐· 白居易《卖炭翁》 工之侨得良桐焉。 —— 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3. 又如:得人心;各得其所;得肆(得志,肆意);得闲儿(有空闲时间;得空);得胜回头(宋元说书人在开讲正书前先说一段小故事作引子,叫得胜回头);得职(获得官职);得情报;得钱;得奖 4. 找到 [discover;obtain;find out] 知得而不知丧。——《易·文言》 虑而后后能得。 ——《礼记·大学》。注:“谓得事之宜也。” 至德不得。——《庄子·秋水》 既而得其尸于井。 ——《聊斋志异·促织》 5. 得知 [hear of;learn about] 故无术者得于不用。——《韩非子》 礼得其报则乐。 ——《礼记·乐记》。注:“谓晓其义。” 武王得之矣。——《吕氏春秋·义赏》。 注:“犹知也。” 6. 捕获 [catch]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7. 亦指被捕获;被逮捕。又如:得俊(俘获敌方的勇猛将士) 8. 成功;完成 [succeed] 已经传人画图样去了。 明日就得。——《红楼梦》 9. 又如:得算(计谋成功);得策(谋略得当) 10. 适,合 [fit;befit;suit] 傲啸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陶渊明《饮酒》 11. 具备 [have;possess]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荀子·劝学》 12. 同“德”,恩惠,感恩 [be grateful;feel grateful]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孟子·告子上》 地广而不得者国危,兵强而凌敌者身亡。——《盐铁论·击之》 13. 助动词。 能,能够 [can]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论语·微子》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进退不得,为之奈何?——《吴子·应变》 沛公军 霸上,未得与 项羽相见。——《史记·项羽本纪》 14. 得意,满足 [be proud of;revel in] 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史记·管晏列传》 常使两情皆得,彼此俱畅。——《世说新语·文学》 15. 又如:洋洋得意 16. 看到 [see]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17.通“中”字。《周礼·师氏》:“掌国中失之事。” 杜子春说:“中当为得。”古音中、得同音义通。 故古书中“中意”亦通“得意”。"——黄现璠《古书解读初探》 〈名〉 1. 收获,心得 [what one has learned]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开郑有得,便欣然忘食。——《南史·陶潜传》 2. 德,道德,有德之人 [virtue] 尚得推贤不失序。 ——《荀子》 〈副〉 1. 必须,应该 [must]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 〈形〉 1. 合适;正确 [suitable;right] 于彼计则得。 ——马中锡《中山狼传》 历古今之得失。——《汉书》。 5. “得”在文言文中是什么意思 文言文中一般读作dé 一、作动词1. 得到,获得2. 找到3. 得知4. 捕获5. 成功;完成 6. 适,合7. 具备8. 同“德”,恩惠,感恩9. 助动词。 能,能够10. 得意,满足 11. 看到 二、作名词1. 收获,心得 2. 德,道德,有德之人 三、作副词 必须,应该 四、作形容词 合适;正确 得 dé 一、【动】 (会意。金文字形,右边是“贝”(财货)加“手”,左边是“彳”,表示行有所得。 手里拿着财货,自然是有所得。本义:得到,获得) 1. 同本义(本来没有而争取得来成为己有) 得,行有所得也。 ——《说文》三人行必得我师焉。——《论语》。 释文:“本或作必有。” 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 ——《孟子·梁惠王上》佳婿难得。——《世说新语·假谲》卖炭得钱何所营。 ——唐·白居易《卖炭翁》工之侨得良桐焉。——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又如:得人心;各得其所;得肆(得志,肆意);得闲儿(有空闲时间;得空);得胜回头(宋元说书人在开讲正书前先说一段小故事作引子,叫得胜回头);得职(获得官职);得情报;得钱;得奖 2. 找到 知得而不知丧。 ——《易·文言》虑而后后能得。——《礼记·大学》。 注:“谓得事之宜也。” 至德不得。 ——《庄子·秋水》既而得其尸于井。——《聊斋志异·促织》3. 得知 故无术者得于不用。 ——《韩非子》礼得其报则乐。——《礼记·乐记》。 注:“谓晓其义。” 武王得之矣。 ——《吕氏春秋·义赏》。注:“犹知也。” 4. 捕获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亦指被捕获;被逮捕。 又如:得俊(俘获敌方的勇猛将士)5. 成功;完成 已经传人画图样去了。明日就得。 ——《红楼梦》又如:得算(计谋成功);得策(谋略得当)6. 适,合 傲啸东轩下,聊复得此生。——陶渊明《饮酒》7. 具备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荀子·劝学》8. 同“德”,恩惠,感恩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孟子·告子上》地广而不得者国危,兵强而凌敌者身亡。 ——《盐铁论·击之》9. 助动词。能,能够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 ——《论语·微子》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进退不得,为之奈何?——《吴子·应变》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史记·项羽本纪》10. 得意,满足 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史记·管晏列传》常使两情皆得,彼此俱畅。 ——《世说新语·文学》又如:洋洋得意11. 看到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二、【名】1.收获,心得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开郑有得,便欣然忘食。——《南史·陶潜传》 2.德,道德,有德之人 尚得推贤不失序。 ——《荀子》三、【副】 必须,应该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四、【形】 合适;正确 于彼计则得。 ——马中锡《中山狼传》 历古今之得失。——《汉书》五、【叹】 1.用在口语中表示同意或禁止。 如:得,就这么办;得了,别说了;得也么(算了吧;又作答应之词) 2.用在口语中,瞧。在情况变坏时表示无可奈何。 如:得,又搞错了;得,全完了。
2023-01-13 03:48:441

车牌带“领”字的是什么意思?

是最后一个红色的领字吗?是的话一般是外国驻中国领事馆的车牌,享有一定外交豁免权。
2023-01-13 03:48:483

领字的部首

领的部首是页
2023-01-13 03:48:502

黑牌“领”字代表什么?

你好,黑牌“领”字代表的是领事馆车牌不过按照《GA36-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号牌》,正式的领事馆车牌应该是领字在右边,左边第一个字代表的是所在省、直辖市简称,所以不排除你看到的是假领事馆车牌。
2023-01-13 03:48:571

与领字谐音的有什么字

顶戴花翎的翎算吗
2023-01-13 03:49:144

诗词格律中的"领"是什么意思

领格字,简称"领字",是词句中的某个单独使用不能构成实意,必须带动下文才能组成完整意义的词,多为单字词。用于古典词作中的特殊句式,一些词牌格律中有此要求。领格字以第一个词领本句中其他词组或兼领下一句或几句,是词句中的某个单独使用不能构成实意,必须带动下文才能组成完整意义的词,多为单字词。领格字大多为虚词,常出现于词意转折处,起连结过渡作用。领格字有改变句式结构的作用。以传统诗歌中常见的五字、七字句举例,通常的断句为二三断和二二三断间或以二二一或二二二一的方式,符合一般诗歌的音律结构。但领格字往往会打破此结构,形成一二二、三四等断句形式,形成特别的音律结构。这在律诗中是不合适的,但在词作中却得到了发展。除了因为吟诵风格而导致的词牌格律的多样,也不无词作者身份背景广阔的原因。自诗歌创作由集体创作进入个人创作后,诗歌逐渐演变为士大夫专享的文体,普通民众少有创作的机会。而词诞生之后,作为"诗余"的歧视使得它足以在底层民众中广为流传,同时出现一大批的民间创作者。这些身份背景不同的词作者在其各自不同的音乐习俗背景下创作,于是出现了音律各异结构不同的词牌。
2023-01-13 03:49:174

诗词中起领起作用的词

  所谓“领字”,就是位于句子的最前头,用来带领句子的。这个领字与“之乎者也”的虚字不同,他包括多种词类,而且多为仄声,尤以去声为多,在字数上,他可以是单字、双字、三字;在效果上,除了可以提掇全词,使全词在铺扬上更具耸动的效果,而且它还可以在同列式词句之中反覆增强,使词情达到高潮,更重要的,它可以冒起直叙,使词采音韵上均有生动的表现。周济宋四家词选云:“柳词总以平叙见长,或发端,或结尾,或换韵,以一二语勾勒提掇,有千钧之力。”这“一二语勾勒提掇”一语,说的便是“领字”的作用。  --------------------------------------------例如下边括弧中的就是领字--------------------------------------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2023-01-13 03:49:201

领字笔顺

撇、点、点、横撇/横钩、点、横、撇、竖、横折、撇、点
2023-01-13 03:49:522

“领”字黑牌车是什么人的?

你好,黑牌“领”字代表的是领事馆车牌不过按照《GA36-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号牌》,正式的领事馆车牌应该是领字在右边,左边第一个字代表的是所在省、直辖市简称,所以不排除你看到的是假领事馆车牌。
2023-01-13 03:49:551

也来谈谈古诗词中的领格字

填过词的人都知道,有些词牌明文规定是需要领字的。如《扬州慢》《行香子》、《八声甘州》、《临江仙慢》、《浪淘沙慢》、《金人捧露盘》、《八六子》、《忆旧游》、《夜飞鹤》、《沁园春》、《卜算子慢》、《忆少年》、《木兰花慢》、《酷相思》、《洞仙歌》、《黄莺儿》、《暗香》、《双双燕》、《桂枝香》、《翠楼吟》、《水龙吟》、《齐天乐》、《眉妩》、《二郎神》、《望远行》、《摸鱼儿》、《兰陵王》、《六丑》、《莺啼序》、《戚氏》、《宝鼎现》等。。。就文学语言方面而言,领字在词中有提携下文或承上启下的功能。 领字起源于词乐声腔的需要,是依声填词的产物。《左庵词话》曰:“词最忌板,须用虚字转折方活”。这个我深有体会,反观自己之前填的词,实词堆砌、生硬拗口。别人也说读着不舒服,更有人打比方说感觉像装在套子里的人,浑身别扭。说不出哪里不好,就是感觉少了一分词的神色和意蕴。后来和几位词学老师交流了一下,问题就出在这里,词的转折处没有领字的使用,导致整首词呆板而不流畅。当然其他方面也欠缺很多,今天就不一一在这里罗列。 朱承平在《诗词格律教程》中说:“领字”是词中的一个特别概念。 领字多用于长调、中调较少、小令很少用。 所谓领字,即句中出现的某一个字或词,单独使用不能构成意义,必须带动下文,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领格字以第一个字领本字后面的几个字构成一个词组或句子,或兼领以下一句或几句。这一字的领格字一般称“一字豆”,照前人的解释,整句为句,半句为读,“读”音“豆”,故借用“豆”字。读时梢作停顿。这些领字,多为虚字,也有动词。领字多用于慢词长调,在短调小令中很少见但也有。它们大多出现在词中意思转折处,使上下文自然结合,起过渡或者联系的作用,一般多用去声字担任。领字有一个字的,叫“一字领”或“一字豆”。常见的有:看、望、听、想、读、览、喜、溯、怅、怕、任、待、问、凭、叹、嗟、念、试、应、将、须、对、莫、正、乍、总、奈、但、料、似、算、更、真、并、怎、方、尽、况、渐、倘、虽、彼、又、甚、都、笑、爱、信、便、旋、登、记、见、恨、是、且、把、被、道、好、自、引、共、要、羡、忆、纵、早、快、步、幸、放、竟、唤、当、解、认、愿、觉、观、今、欠、以、丰、立、列、合、因、曳、如、免、弄、怪、昔、泛、映、洗、为、致、若、重、借、恐、岂、恁、动、带、惜、这、透、傍、寻、敢、渡、咏、趁、愁、会、遍、漫、疑、堕、庆、拥、荡、戏、绕、缵。如李清照《行香子》领字是两个字的叫“二字领”或“二字豆”。常见的有:亦将、却将、只将、莫非、何须、只须、还须、须知、须念、即此、如此、居然、自然、但看、但闻、但有、但见、但觉、但得、但愿、记得、不忘、不妨、不觉、不堪、何不、何况、恍如、也算、看来、切莫、岂料、总合、更兼、只要、只是、只期、只余、若是、已是、不是、便是、又是、况是、云呈、哪怕、哪堪、此日、当年、尚待、依旧、自思、自愧、且把、莫把、未省、休说、无怪、休辞、岂惟、没道、未必、何必、何况、安得、纵使、试问、试看、敢向、犹觉、却忆、未闻、更有、空余。如周邦彦《瑞龙游·大石春景》三个字的叫“三字领”或“三字豆”。常见的有:偏又是、毕竟是、最难忘、最可怜、最无端、最堪怜、最妙处、最好是、只赢得、只落得、只留得、写不尽、流不尽、看不尽、赏不尽、望不断、禁不住、全不念、君不见、只不过、倒不如、哪管他、休论他、谁管他、且任我、才领得、怎识得、犹记得、又添得、好领取、莫辜负、都付与、且探寻、且看那、请看那、看破那、回溯那、放眼看、犹想见、犹剩得、再休提、再休说、再休管、无怪乎、又还是、又谁料、又谁知、又添得、又何妨、又何必、又奚必、更能消、更何须、更有些、无非是、皆因是、消受得、况更有、应有些、正有待、待他年、看今日、更忆及、快几番、听几番、怎脱去、怎抛却、怎识得、便怎地、岂徒览、切莫要、说什么、可直作、还须要、未曾闻、唯此地、都幻作、尽收归、焉能免、要争个、安排着、才觉出、有多少、休忘却、谁别识、犹怀想、好领取、忽虚掉、已渐近、到此者、坐定后、也该留、谁识得、吞不尽、怕莫是、想当年、到如今、尚落得等。。。如刘辰翁《宝鼎现·春月》了解了领格,就千万不能把它忽略了,我们填词,不是简单地按照词牌的格律用同样的平仄字填上去,而是要认真地研究这词牌的格律,在某个句式中要用领格字的,就一定要用!这样才会使整首词,承接自然、富于韵律的流动美。有兴趣者可以参考《词源·虚字》、《乐府指米·向上虚字》、《诗词格律教程》、《左庵词话》、《论词随笔》等相关文献。 注: 此文谨献给诗词界的朋友,希望对诗词初学者有所帮助。
2023-01-13 03:50:011

领属于什么造字法?

领字属于形声造字法。一、领的释义1、颈,脖子。2、衣服上围绕脖子的部分。3、事物的纲要。4、带,引,率。二、组词领带、领先、本领、领地、带领等。扩展资料:一、领带 [ lǐng dài ] 系在衬衫领子上而悬在胸前的带子。二、领先 [ lǐng xiān ] 1、共同前进时走在最前面。2、比喻水平、成绩等处于最前列。三、本领 [ běn lǐng ] 技能;能力。四、领地 [ lǐng dì ] 1、指中世纪封建领主受国王或上一级封建主封赐的土地。领主在对上级服兵役、纳贡税和尽其他义务的条件下,可以世袭领地,但不能转让。2、领土。五、带领 [ dài lǐng ] 1、在前带头使后面的人跟随着。2、领导或指挥(一群人进行集体活动)。
2023-01-13 03:50:461

领字怎么写好看

领字书写方法:领 lǐng:左右结构,左收右展。左部“令”字斜势抗肩,不要写宽。首撇起笔向右下方落笔,然后转锋向左下行笔,注意角度,稍直,稍长;右捺写成小点,靠上,以避让右部;里面小点注意位置,角度稍平,轻灵;横撇起笔要左探,横画写成提笔,大抗肩,到位后顿笔写撇,勿重;最后竖点虚接起笔,向下稍右斜,渐重,稍长。右部“页”旁形痩长,诸横抗肩。 首横露锋起笔,与左部相对位置,向右抗肩,渐重,略呈俯势,注意长短;第二笔小撇起笔位置偏左,稍立,不要长;左竖起笔挡住撇尖,向下稍左斜,略弯,注意长度;横折实接起笔,横画不要重,抗肩,略呈俯势,到位后向右下方顿笔、略内擫写竖,稍重、稍长;中间两小横虚接起笔,抗肩,勿重,注意长度和间距;底横实接起笔,抗肩与上横协调;下面“八”字勿重,撇笔起笔靠左,勿重;末点稍低沉,凝重厚实,支撑住右竖。
2023-01-13 03:50:521

领字笔顺

领字笔是撇、点、点、横撇/横钩、点、横、撇、竖、横折、撇、点。领(拼音:lǐng),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据已有古文字材料,此字始见于战国文字,产生时代可能更早。古字形从页令声。领本义指脖子,脖子的位置与衣服的衣领位置一致,因此“领”引申表示衣领。由本义又可引申出“重要、首要、带领”的含义,由带领引申指接受,又引申为为人表率的人。“领”字在甲骨文、金文中未见记录。最早的古文字材料是战国时期的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的文字(图2),它是由图1的小篆演变而来的。小篆的“领”是形声字,左部是声旁“令”,指示读音;右部是形旁“页”,“页”表意,表示人头。“领”字虽不见于西周金文和战国早期文字,但见于《诗经》。如《小雅·桑扈》:“交交桑扈,有莺其领。”《小雅》最早为西周晚期至东周初年的作品,说明当时已经有领字。汉隶、楷书文字均由小篆演变而来,字形变化不大。领的本义是指脖子,所以“领”从“页”。“引领而望”即伸长了脖子观望。脖子的位置正好与衣服的衣领位置一致,因此“领”引申表示衣领。这个意义现代也很常用。脖子在人体中很重要,有桥梁的作用,而且位置靠前,和人的脑袋直接相连,“领”从而引申出“重要”“首要”“在前面”的含义。例如有“领袖”“领头”“领路”等说法。被领的人或事物是接受领袖者的意愿的,因此引申出“接受”的含义,例如“领会”“心领”“领教”等。再进一步引申就有了“管辖”“领土”“统率”的意思,于是就有了“统领”“领空”“领域”等等说法。
2023-01-13 03:51:011

“领”字的偏旁是什么?

“领”字的偏旁是【页】字旁。领字读音是:【lǐng】领字的基本释义:颈,脖子:引~而望。衣服上围绕脖子的部分:衣~。~口。~结。~带。~章。事物的纲要:~袖。要~。提纲挈~。带,引,率(shuài):带~。率(shuài)~。~头。~衔。治理的,管辖的:~海。~空。~土。~域。占~。接受,取得:~奖。~命。~款。~教(jiào)。招~。了解,明白:~悟。~略。心~神会。量词,用于衣服、席、箔等:一~席。古同“岭”,山岭。领的详细释义:作为名词:(形声。从页( xié),令声。从“页”,表示与头有关。本义:脖子)同本义,如:领,项也。——《说文》领子,衣领,如:若挈裘领。——《荀子·劝学》。要领,如:提纲挈领山道,山坡。后作“岭”,如:舆轿而逾领。——《汉书·严助传》作为动词:统领,居上领导指挥,如:各领万人,与备俱进。——《三国志·吴主传》带领;引导,如:识以领之,方能中鹄。——清· 袁枚《续诗品》兼任,如: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治理,如:领恶而全好者欤。——《礼记·仲尼燕居》理解, 懂得,如:领父子君臣之节。——《礼记·乐记》接受, 受取,如:李典领命,自去典兵埋伏。——《三国演义》作为形容词:通“令”。美好,如:君子纯终领闻。——《汉书·扬雄传》作为量词:表示数量,通常用于地席、草席、席 。领字组词:招领、首领、领受、领唱。领字组词造句:招领:去年交到俄勒冈州波特兰国际机场失物招领处的失物有15936件,其中大多数来自运输安全署检查站,机场发言人史蒂文.约翰逊说。首领:耶和华说,他们一切的恶事都在吉甲,我在那里憎恶他们,因他们所行的恶,我必从我地上赶出他们去,不再怜爱他们,他们的首领都是悖逆的。领受:从第一个基督徒领受圣灵的内住,传扬出来,成为所有信主之人的榜样。他们向神的信心也都传开了。领唱:ChrisJeub(背着吉他的人)正为家人与朋友在他位于科罗拉多州Monument区的房子里唱着歌,如同他正在周六早晨的礼拜上领唱一般。
2023-01-13 03:51:151

领的部首是什么偏旁 领字的介绍

1、领的部首是页字旁。 2、“领”作名词时可以指代领袖,作动词时可以表示带领。 3、领是形声字。字从页(xié),从令,令亦声。“页”指人头。“令”意 为“支配”、“役使”。“页”与“令”联合起来表示“人头通过脖子支配身体”。本义:脖子。转义:衣领。引申义:带头、引导。 4、如今以“蓝领”、“白领”、“金领”划分和区别人的工种或职业。
2023-01-13 03:51:211

领字是不是简体字?

顶、领、是简化字,主要简化了部首“页”。两字部首都是“页”,表示与人的头部有关。[ 顶 ] dǐng〈名〉1、形声。从页( xié),丁声。从“页”,表示与人头有关。本义:人头的最上端。2、同本义顶颠也。——《说文》过涉灭顶。——《易·大过》[ 领 ] lǐng〈名〉1、形声。从页( xié),令声。从“页”,表示与头有关。本义:脖子。2、同本义领,项也。——《说文》领如蝤蛴。——《诗·卫风·硕人》
2023-01-13 03:51:241

领字组词有哪些

领地、 领带、 领先、 本领、 带领、 将领、 领悟、 率领、 领域、 领略、 领属、 翻领、 领口、 领衔、 领娶 领巾、 首领、 领导、 衬领
2023-01-13 03:51:272

古代文化常识领字是啥意思u

(形声。字从页(xié),从令,令亦声。“页”指人头。“令”意为“支配”、“役使”。“页”与“令”联合起来表示“人头通过脖子支配身体”。本义:脖子。转义:衣领。引申义:带头、引导。说明:1.人在听到叫唤的声音后,会循声转头望去,见到那人点手儿说:“叫的就是你”,于是身体也转过去,然后朝那人走去。在这一响应过程中,头先转向,然后身子跟着转向,就好像头对身体发出了命令,让后者跟着自己转向。又由于头是通过脖子传达“命令”的,所以“领”字本义是指脖子。2.“领”从“脖子”转义为“衣领”,这是由于衣领与脖子关系密切,也由于古代仆人的分工体现在领子的式样和颜色上。比如来访的客人根据衣领的式样和颜色就能知道谁是迎宾员。因此,“衣领”的“领”,亦可从衣从令,此字电脑打不出来,但可见于《汉语大字典》袖珍本第1334页。如今以“蓝领”、“白领”、“金领”划分和区别人的工种或职业,应该来源于古代的做法)同本义 [neck]领,项也。从页,令声。——《说文》领,项也。——《广雅·释亲》领如蝤蛴。——《诗·卫风·硕人》缅然引领南望。——《国语·楚语上》及君之嗣也,我君景公引领西望曰:“庶抚我乎!”——《左传》又如:领门儿(衣领;领口);领鬃(鬃毛);领颚(下巴);领腰(脖子与腰部);领圈(项圈)领子,衣领,领带; [collar;neckband]若挈裘领。——《荀子·劝学》。又如:领抹(领系、领戏。外衣领上的系巾);领口;领盘儿(托领);领章;领结要领 [outline;main point]。如:提纲挈领山道,山坡。后作“岭” [mountain ridge; slope]舆轿而逾领。——《汉书·严助传》领lǐng统领,居上领导指挥 [lead]各领万人,与备俱进。——《三国志·吴主传》又如:领盘(主持定婚仪式);领家的(妓院老鸨);领护(统治);领御(统率支配);领衔;领袖。带领;引导,引领 [lead;guide]识以领之,方能中鹄。——清·袁枚《续诗品》又如:领道(在前引路);领首(带头);领工(带领从事劳动)兼任 [hold concurrent posts]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治理 [administer]领恶而全好者欤。——《礼记·仲尼燕居》又如:领牧(治理,管辖);领理(治理);领职(守职,治理政事);领料(管理、照料)理解,懂得 [understand]领父子君臣之节。——《礼记·乐记》又如: 领悟; 领略;领解;领会;领览(领会,理解);领握(领会掌握);领悟(明白,理解)。接受,受取 [receive]李典领命,自去典兵埋伏。——《三国演义》又如:领命(照指示办);领诺(答应,领命);领纸(向公家领取钱物的收据)。领lǐng通“令”。美好 [fine;good;desirable]君子纯终领闻。——《汉书·扬雄传》领lǐng表示数量,通常用于地席、草席、席 [a mat]。如:一领席
2023-01-13 03:51:331

领的笔画顺序怎么写啊

领的笔画顺序笔画:11,笔顺:撇、点、点、横撇/横钩、点、横、撇、竖、横折、撇、点
2023-01-13 03:51:363

领字五行属什么

领字五行属土。领(领)lǐng。颈,脖子:引领而望。衣服上围绕脖子的部分:衣领。领口。领结。领带。领章。事物的纲要:领袖。要领。提纲挈领。带,引,率(shu刬 ):带领。率(shu刬 )领。领头。领衔。治理的,管辖的:领海。领空。领土。领域。占领。接受,取得:领奖。领命。领款。领教(ji刼 )。招领。了解,明白:领悟。领略。心领神会。量词,用于衣服、席、箔等:一领席。古同“岭”,山岭。一般指事物的要领,纲要,如提纲挈领。也指明白,了解,领悟,如心领神会。
2023-01-13 03:51:421

领字的笔顺怎么写?

汉字:领笔画数:11笔画名称:撇、点、点、横撇/横钩、点、横、撇、竖、横折、撇、点、
2023-01-13 03:51:511

领字的部首是什么偏旁

领拼 音 lǐng  部 首 页笔 画 11五 行 火繁 体 领五 笔 WYCM生词本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1.颈,脖子:引~而望。2.衣服上围绕脖子的部分:衣~。~口。~结。~带。~章。3.事物的纲要:~袖。要~。提纲挈~。4.带,引,率(shuài):带~。率(shuài)~。~头。~衔。5.治理的,管辖的:~海。~空。~土。~域。占~。6.接受,取得:~奖。~命。~款。~教(jiào)。招~。7.了解,明白:~悟。~略。心~神会。8.量词,用于衣服、席、箔等:一~席。9.古同“岭”,山岭。相关组词本领[běn lǐng] 技能;能力:有~。~高强。领先[lǐng xiān] 1.共同前进时走在最前面:他迈开大步,~登上了山顶。领地[lǐng dì] 1.指中世纪封建领主受国王或上一级封建主封赐的土地。领主在对上级服兵役、纳贡税和尽其他义务的条件下,可以世袭领地,但不能转让。带领[dài lǐng] 1.在前带头使后面的人跟随着:老同学~新同学去见老师。领悟[lǐng wù] 领会;理解:我说的那些话,他好像还没~过来。率领[shuài lǐng] 带领(队伍或集体):~队伍。他~着一个访问团出国了。
2023-01-13 03:51:583

领文言文是什么意思

1. 领字古文是什么意思 lǐng ①脖子;脖颈。《促织》:“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敌领。” ②衣领。《荀子·劝学》:“若挈裘领。” ③率领;带领。《群英蒋干中计》:“吾自领军以来,滴酒不饮。” ④领取;领受。《失街亭》:“汝以全家之命,领此重任。” ⑤领导;倡导。《图画》:“而标新领异之才亦时出于其间焉。” ⑥件;张。《窦娥冤》:“要一领净席。” 【领会】⒈遭遇。⒉理解;体会。 【领解】科举考试中,乡试录取。 2. 文言文中 领和戍 意思相同吗 1. 首先说明,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字。 2. 从词性来说,“领”有名词、动词、形容词三种词性,面“戍”只有动词和名词两种词性。 3. 在作为名词用的时候,这两个字的各自意思毫不相干:“领”的本义是“脖子”,,经典出处——“领,项也。——《广雅·释亲》”、“领如蝤蛴。——《诗·卫风·硕人》”、“缅然引领南望。——《国语·楚语上》”、“及君之嗣也,我君景公引领西望曰:“庶抚我乎!”——《左传》”;而“戍”的意思是“守边的士兵”,经典出处——“乃归诸侯之戍。——《左传·定公元年》”。 4. 在作为动词用的时候:“领”的主要意思是“引导,带动”,经典出处——“各领万人,与备俱进。——《三国志·吴主传》”、“识以领之,方能中鹄。——清·袁枚《续诗品》”,第二个意思是“兼任”,经典出处“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第三个意思是“治理”,经典出处“领恶而全好者欤。——《礼记·仲尼燕居》”,第四个意思是“正解,懂得”,经典出处“领父子君臣之节。——《礼记·乐记》”,还有一个意思是“接受”,经典出处“李典领命,自去典兵埋伏。——《三国演义》”;“戍”的主要意思是“守边”,经典出处——“武王立重泉之戍。——《管子·地数》”、“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诗·王风·扬之水》”、“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史记·陈涉世家》”,引申义为“驻守”,经典出处“三男邺城戍。——杜甫《石壕吏》”、“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5. 因为“戍”没有更多的词性,所以不用再接着往下论说了,仅就两个字共有的两个词性来说,“领”和“戍”在作为动词使用的时候都有"任职"的含义,但“领”是 *** ,而“戍”是专业武职,两者意义并不相通,除此而外,更是完全不相干的两个字,两者没有任何的共通之处。 3. 文言文中的暑,兼,领,行,守,分别是什么意思 你说的这些词语都是文言文学习中古代官场的术语,现在就此范围内的词语的意思分别解释如下: 1、署:署理;暂任、代理或试充某一官职。如《明史·宋礼传》:“成祖即位,命暑礼部事。” 2、兼:同时具有或涉及几种事务或若干方面。如兼署,即官吏除本职外又兼理其他职务。如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丞相兼枢密使。” 3、领:担任,特指兼任。如《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顷之,又领益州牧。” 4、行:(1)巡行;巡视。如《后汉书·冯异传》:“异间出行属县。”(2)兼代(官职)。唐宋官制,小官兼代大官之事叫守某官,大官兼管小官之事叫行某官。如《三国志·魏志·武帝操传》:“太祖行奋武将军。”如欧阳修《泷冈阡表》:“观文殿学士特进行兵部尚书。” 5、守:(1)主管;管理。如《左传·昭公二十年》:“山林之木,衡鹿守之。”(2)摄;暂时代理某一较高职务,即小官兼大官。如《新唐书·百官志》:“至于检校、兼、守、判、知之类,皆非本制。” 4. 文言文中的“暑”,“兼”,“领”,“行”,“守”分别是什么意思 暑:炎热,炎热的季节。 兼:兼任,合并,双倍,二,而。领:脖子,衣领,领取,件。 行:行走,道路,运动,列行。守:防守,遵守,守候,官名。 详细解释如下 一、【暑】音:shŭ 部首:日部首笔画:4,总笔画:12笔顺:竖折横横横竖横撇竖折横横 详细释义 ① 炎热。《芙蕖》:“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② 炎热的季节;盛夏。《卖柑者言》:“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 二、【兼】jiān部首:丷 部首笔画:2 总笔画:10笔顺:捺撇横折横横竖竖撇捺 详细释义 ① 同时占有几样东西或进行几件事情。《鱼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② *** ;兼任。《 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③ 兼并;合并。《过秦论》:“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 ④ 加倍的;双倍的。《汉书·韩信传》:“受辱于跨下,无兼人之勇,不足畏也。” ⑤ 两;二。《狱中杂记》:“一人倍之,伤肤,兼旬愈。” ⑥ 加上;加之。《孔雀东南飞》:“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⑦ 并且;而且。《赤壁之战》:“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 三、【领】lĭng部首:页 部首笔画:6 总笔画:11 笔顺:撇捺捺折捺横撇竖折撇捺 详细释义 ① 脖子;脖颈。《促织》:“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敌领。” ② 衣领。《荀子·劝学》:“若挈裘领。” ③ 率领;带领。《群英蒋干中计》:“吾自领军以来,滴酒不饮。” ④ 领取;领受。《失街亭》:“汝以全家之命,领此重任。” ⑤ 领导;倡导。《图画》:“而标新领异之才亦时出于其间焉。” ⑥ 件;张。《窦娥冤》:“要一领净席。” 【领会】⒈遭遇。⒉理解;体会。 【领解】科举考试中,乡试录取。四、【行】拼音:xíng, háng,hàng, xìng, héng部首:行 部首笔画:6 总笔画:6 笔顺:撇撇竖横横竖 详细释义 ① 行走。 《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② 出行。 《肴之战》:“为吾子之将行也。” ③ 运行。 《刻舟求剑》:“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④ 传布。 《原毁》:“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行,难已。” ⑤ 实行;做。 《训俭示康》:“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 ⑥ 动作;行动;举动。 《鸿门宴》:“大行不顾细谨。” ⑦ 品行。 《屈原列传》:“其志洁,其行廉。” ⑧ 将;即将。 《归去来兮辞》:“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⑨ 遍;次。 《训俭示康》:“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 háng ① 道路。 《诗经·七月》:“遵彼微行。” ② 行列;队伍。 《国殇》:“凌余阵兮躐余行。” ③ 辈;辈分。 《苏武传》:“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④ 指成行的事物。 《孔雀东南飞》:“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行宫】皇帝外出临时居住的地方。 【行将】即将。【行李】⒈使者。 ⒉行装。【行人】⒈出使的人。 ⒉行路人。⒊出征的人。 【行者】⒈行路人。⒉出征的人。 ⒊出家而受大的佛教徒;去游四方乞食的为生的僧人。【行装】出门携带的衣物。 五、【守】shŏu部首:宀 部首笔画:3 总笔画:6 笔顺:捺捺折横竖捺 详细释义 ① 防守;守卫。《过秦论》:“乃使蒙田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② 守候;看守。《五蠹》:“守株,冀复得兔。” ③ 守住;保持。《谏太宗十思疏》:“岂取之易守之难乎?” ④ 遵守;奉行。 《察今》:“守法而弗变则悖。” ⑤ 在不利的情况下坚持按自己的理想道德处世。 《芋老人传》:“村南有夫妇守贫者。” ⑥ 操守;节操。 《易·系辞》:“失其守者辞守屈。” ⑦ 官名,也称太守,秦朝郡的最高长官。 后代称州郡一级的长官。《雁荡山》:“谢灵运为永嘉守。 5. 将在文言文中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拼 音 jiāng jiàng qiāng 部 首 丬 笔 画 9 五 行 火 繁 体 将 五 笔 UQFY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jiāng ] 1.快要:~要。~至。~来。即~。 2.带领,扶助:~雏。扶~。~军。 3.拿,持:~心比心。 4.把:~门关好。 5.下象棋时攻击对方的“将”或“帅”。 6.用言语 *** :你别~他的火儿了。 7.保养:~养。~息。 8.兽类生子:~驹。~小猪。 9.顺从:~就(迁就,凑合)。~计就计。 10.又,且:~信~疑。 11.助词,用在动词和“出来”、“起来”、“上去”等中间:走~出来。 12.刚,刚刚:~~。~才。 13.姓。 [ jiàng ] 1.军衔的一级,在校以上,泛指高级军官:~领。 2.统率,指挥:~百万之众。 [ qiāng ] 愿,请:~进酒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1. 将 [jiàng]2. 将 [jiāng]3. 将 [qiāng] 将 [jiàng] 〈名〉 (形声。从寸,酱省声。本义:将领,带兵的人) 同本义 〈动〉 统率;率领 另见 jiāng;qiāng 将 [jiāng] 〈动〉 (形声。从寸,酱省声。从“寸”,表示与手有关。( jiàng)本义:将领,带兵的人) 扶持,扶助 〈副〉 就要;将要 必,必定 〈介〉 相当于“拿”、“取” 相当于“把”、“用” 〈助〉 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或进行。在现代汉语里见于方言 另见 jiàng;qiāng 将 [qiāng] 〈动〉 愿;请求。用来表示礼貌上的尊敬 另见 jiāng;jiàng 6. 文言文的会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会 动词义: 1、会意字。古文从合从彡。按彡亦众多意。本义:会合。 会,合也。——《说文》 会,聚也。——《广雅·释诂三》 会同有绛。——《诗·小雅·车攻》 会言近止。——《诗·唐风·杕杜》 会朝清明。——《诗·大雅·大明》 会诸其币。——《仪礼·聘礼》 以会天地之藏。——《礼记·月令·季秋》 然后天下会于一。——柳宗元《封建论》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范仲淹《岳阳楼记》 2、晤见;会见。 时见曰会。——《周礼·太宗伯》 相见于却地曰会。——《礼记·曲礼》 会者何,期辞也。——《公羊传·桓公十年》 留待作遗施,于今天会因。——《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与燕王会境上。——《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使协调一致;符合。 音韵清畅,又深会女心。——梁·吴均《续齐谐记》 4、(多指在饭馆、茶楼中)付(款)。如会钞、会钱。 5、领悟;领会。 6、应当;应须。如会须:当须;应当。会应:该当。 名词义: 1、器物的盖子。 《礼经》:器之盖曰会,为其上下相合也。——《说文·会·段注》 敦启会。——《仪礼·士丧礼》 命佐食启会。——《仪礼·士虞礼》 2、业务、社交或其他性质的集会。 会论虞常。——《汉书·李广苏建传》 来会计事。——《史记·陈涉世家》 乃罢会。——《资治通鉴》 3、时机。如适逢其会。 4、人物荟萃的地方;主要城市——通常指行政中心。如会垣:省城;都市。 5、为一定的目的而成立的团体或团体组织。如帮会、会同馆:明代接待各国使者的地方。 6、灾厄;厄运。 百六有会,《过》、《剥》成灾。——《后汉书·董卓传赞》 7、民间一种小规模经济互助形式。一般由发起人约集若干人,按期等量交款,首次由发起人使用,以后按议定或拈阄决定的顺序轮流使用。 正在各书店里约了一个会,每店三两。——《儒林外史》 8、中医经络穴位名。 扁鹊乃使弟子子阳厉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9、古代中国历法所用的单位,等于10800年。 三十年为一世;十二世计三百六十年,为一运;三十运计一万八百年,为一会;十二会计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为一元。——邵雍《皇极经世书》 副词义: 1、必然;一定。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古乐府《孔雀东南飞》 长风破浪会有时。——唐·李白《行路难》 2、恰巧;正好。 会天大雨。——《史记·陈涉世家》 会其怒。——《史记·项羽本纪》 会幸苑中。——宋·王谠《唐语林·雅量》 会雨大作,因留寺。——《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会宾客大宴。——《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表示范围。相当于“皆”“都”。 弦、匏、笙、簧,会守拊鼓。——《礼记》 连词义: 1、相当于“与”“同”“和”。 上遣侍郎马尔泰会查郎河按治,于义坐夺官。——《清史稿·刘于义传》 会:kuài 动词义: 1、会意字。本义:计算;总计。本指年终结账。后泛指算账。 会,合也。——《说文》 会,岁计也。——《玉篇》 会,大计也。然则零性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孟子·万章下》正义 凡场务、仓库出纳在官之物,皆月计,季考,岁会。——《日知录》卷二十四 岁终,则会,唯王及后之服不会。——《周礼·天官》 听出入以要会。——《周礼·小宰》。注:“月计曰要,岁计为会。” 7. 从事古文是什么意思 从事 1.行事;办事。 《诗‧小雅‧十月之交》:“黾勉从事,不敢告劳。” 汉班彪《北征赋》:“达人从事,有仪则兮。” 宋苏轼《应诏论四事状》:“伏见熙宁中,天下以新法从事。”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五章第二节:“章宗以仆散揆领行省於南京(开封),便宜从事。” 2.参与做(某种事情);致力於(某种事情)。 《论语‧泰伯》:“昔者吾友尝从事於斯矣。” 《国语‧齐语》:“时雨既至,挟其枪、刈、耨、鎛,以旦暮从事於田野。” 清钱泳《履园丛话‧梦幻‧注苏诗》:“告养回籍,从事苏诗,罗百氏之说,以证王、施、查三家之讹。” 老舍《我怎样写》:“在学校开课的时候,我便专心教书,等到学校放寒暑假,我才从事写作。” 3.指任职。 唐韩愈《张中丞传后序》:“愈尝从事於汴徐二府,屡道於两州间。” 4.处置;处理。 《左传‧哀公十一年》:“﹝子胥﹞谏曰:‘越在我,心腹之疾也,壤地同,而有欲於我。夫其柔服,求济其欲也,不如早从事焉。"” 《汉书‧王莽传中》:“敢有趋讙犯法,辄以军法从事。” 晋葛洪《抱朴子‧审举》:“又诸居职,其犯公法者,以法律从事。”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招情相同,即以军法从事,立时枭首。” 5.追随,奉事。 唐牛僧孺《玄怪录‧张佐》:“向慕先生高躅,愿从事左右耳。” 《英烈传》第十九回:“﹝章溢﹞后来长成,便从事叶公。” 6.犹周旋。 唐韩愈《鳄鱼文》:“刺史则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以与鳄鱼从事,必尽杀乃止。其无悔!” 《金史‧外国传下‧高丽》:“或来侵略,则整尔行列,与之从事。” 明徐渭《白母传》:“假令母与翊之妻不为妇人,在今日得提数万之众,以与闽、越、东夷之寇相从事。” 清魏源《圣武记》卷七:“遂募丁壮子弟数千,以与匪苗从事,来痛击,去修边。” 7.官名。 汉以后三公及州郡长官皆自辟僚属,多以从事为称。 《汉书‧丙吉传》:“坐法失官,归为州从事。” 清侯方域《陈将军二鹤记》:“其从事刘子曰:‘……若移其所以养鹤者养士,庶吾军其振乎。"” 8.赤眉农民起义军将领称号。 《后汉书‧刘盆子传》:“乃分万人为一营,凡三十营,营置三老、从事各一人。” 《资治通鉴‧汉光武帝建武元年》:“﹝樊崇等﹞於郑北设坛场,祠城阳景王,诸三老、从事皆大会。” 胡三省注:“赤眉诸帅最尊者号三老,次从事。” --汉语大辞典
2023-01-13 03:52:041

领的笔画顺序怎么写

领字的笔顺写法如下:释义:1、颈,脖子:引领而望。2、衣服上围绕脖子的部分:衣领、领口。。3、事物的纲要:领袖、要领。4、带,引,率:带领、率领。5、治理的,管辖的:领海、领空、领土。扩展资料:相关组词:一、领域 [ lǐng yù ] 释义:1、一个国家行使主权的区域。2、学术思想或社会活动的范围:思想领域。二、领袖 [ lǐng xiù ] 释义:国家、政治团体、群众组织等的领导人。三、领悟 [ lǐng wù ] 释义:领会;理解:我说的那些话,他好像还没领悟过来。四、率领 [ shuài lǐng ] 释义:带领(队伍或集体):率领队伍、他率领着一个访问团出国了。五、翻领 [ fān lǐng ] 释义:衣领的一种样式,领子上部翻转向外,或全部翻转向外,领口敞开,翻领衬衫。
2023-01-13 03:52:072

领字部首是什么

[ 领 ]   部首“页”6画,部外笔画5画,总笔画11画。左右结构。领是简化字。繁体字基本区unicode:9818 部首“页”(繁体)9画,部外笔画5画,总笔画14画。左右结构。
2023-01-13 03:52:131

代表领字的符号有哪些

1.颈,脖子:引~而望。2.衣服上围绕脖子的部分:衣~。~口。~结。~带。~章。3.事物的纲要:~袖。要~。提纲挈~。4.带,引,率(shuài):带~。率(shuài)~。~头。~衔。5.治理的,管辖的:~海。~空。~土。~域。占~。6.接受,取得:~奖。~命。~款。~教(jiào)。招~。7.了解,明白:~悟。~略。心~神会。8.量词,用于衣服、席、箔等:一~席。9.古同“岭”,山岭
2023-01-13 03:52:181

领属于什么造字法?

领字属于形声字的造字法,《说文解字》项也。从页令声。
2023-01-13 03:52:216

领字是左窄右宽还是宽窄相等

领子是左转又宽还是做宽又仔一般情况下是左转又宽。
2023-01-13 03:52:403

领字字义跟什么有关

领拼 音 lǐng  部 首 页笔 画 11五 行 火繁 体 领五 笔 WYCM生词本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1.颈,脖子:引~而望。2.衣服上围绕脖子的部分:衣~。~口。~结。~带。~章。3.事物的纲要:~袖。要~。提纲挈~。4.带,引,率(shuài):带~。率(shuài)~。~头。~衔。5.治理的,管辖的:~海。~空。~土。~域。占~。6.接受,取得:~奖。~命。~款。~教(jiào)。招~。7.了解,明白:~悟。~略。心~神会。8.量词,用于衣服、席、箔等:一~席。9.古同“岭”,山岭。
2023-01-13 03:52:431

关于领字的诗句

1.一首古诗中领字的具体作用 清初诗人赵翼的《论诗·其二》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论诗提倡创新,反对机械模拟,此诗就体现了这一点。为了说明诗风代变的道理,诗人举出了诗歌史上的两位大家,唐代的李白与杜甫为例。以为即使是李、杜这样的大诗人,他们的诗作因流传千年,播于众口,已经不再给人以新鲜感了。以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各个时代都有其标领风骚的人物,不必惟古人是从。“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是广为传诵的名句。 指的是每个时代都会有一些人才出现,这些人才将引领时代前进的步伐。 PS: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你~~~~请采纳是我对我的信任和肯定。 2.古诗 领字 怎样答 领字是对下面的内容起到统领作用 举个例子吧: 湖州歌(其六) 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回答:1.简析“望”在诗中的作用。 2.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破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分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1.望”字起到对全诗景物描写的统领作用 2.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 苏轼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在的感慨,侧重怀古 3.诗词中起领起作用的词 所谓“领字”,就是位于句子的最前头,用来带领句子的。这个领字与“之乎者也”的虚字不同,他包括多种词类,而且多为仄声,尤以去声为多,在字数上,他可以是单字、双字、三字;在效果上,除了可以提掇全词,使全词在铺扬上更具耸动的效果,而且它还可以在同列式词句之中反覆增强,使词情达到高潮,更重要的,它可以冒起直叙,使词采音韵上均有生动的表现。周济宋四家词选云:“柳词总以平叙见长,或发端,或结尾,或换韵,以一二语勾勒提掇,有千钧之力。”这“一二语勾勒提掇”一语,说的便是“领字”的作用。 --------------------------------------------例如下边括弧中的就是领字--------------------------------------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2023-01-13 03:52:461

领字多少画

领笔画:11领[拼音] [lǐng] [释义] 1.颈,脖子。 2.衣服上围绕脖子的部分。 3.事物的纲要。 4.带,引,率(shuài)。 5.治理的,管辖的。 6.接受,取得。 7.了解,明白。 8.量词,用于衣服、席、箔等。 9.古同“岭”,山岭
2023-01-13 03:52:491

红领巾的领怎么写

领字的笔顺:撇,点,点,横撇/横钩,点,横,撇,竖,横折,撇,点。1、颈,脖子 引~而望。2、衣服上围绕脖子的部分 衣~。~口。~结。~带。~章。3、事物的纲要 ~袖。要~。提纲挈~。4、带,引,率(shuài) 带~。率(shuài)~。~头。~衔。5、治理的,管辖的 ~海。~空。~土。~域。占~。6、接受,取得 ~奖。~命。~款。~教(jiào)。招~。7、了解,明白 ~悟。~略。心~神会。8、量词,用于衣服、席、箔等 一~席。9、古同“岭”,山岭。领,项也。——《说文》。 领,项也。——《广雅·释亲》。 领如蝤蛴。——《诗·卫风·硕人》。缅然引领南望。——《国语·楚语上》。及君之嗣也,我君景公引领西望曰:“庶抚我乎!”——《左传》又如:领门儿(衣领;领口);领鬃(鬃);领颚(下巴);领腰(脖子与腰部);领圈(项圈)。统领,居上领导指挥。 各领万人,与备俱进。——《三国志·吴主传》,又如:领盘(主持定婚仪式);领护(统治);领御(统率支配);领衔;领袖。
2023-01-13 03:52:521

领字是左窄右宽还是左宽右窄?

领字是左右相等的字。领拼音lǐng1、颈,脖子。2、衣服上围绕脖子的部分:衣领。3、事物的纲要:领袖。4、带,引,率(shuài):带领。扩展资料汉字笔画:相关组词:1、领催[lǐng cuī] 司佐领内的文书俸饷。2、领解[lǐng jiě] 辩难;辩正。3、领款[lǐng kuǎn] 领取钱款。4、领工[lǐng gōng] 带领从事劳动。5、关领[guān lǐng] 领取。
2023-01-13 03:53:031

领字的音节是什么

字的音节是什么?字:[zì][释义]1.用来记录语言的符号:文~。汉~。~符。~母。~典。~句。~里行(háng)间。~斟句酌。2.文字的不同形式,书法的派别:草~。篆~。颜~。柳~。欧~。赵~。3.书法的作品:~画。~幅。4.字的音:~正腔圆。5.人的别名,亦称“表~”,现多称“号”;商店的名称,亦称“~号”。6.合同,契约:~据。7.旧时称女子出嫁:待~闺中。8.生子,乳,爱:~乳(生育)。~孕(怀孕)。
2023-01-13 03:53:092

车牌后面有个领字牛吗?

黑色牌照后面有个领字是外国大使馆和领事馆的车享有外交豁免权。以下是对牌照相关介绍:1、分类:汽车普通牌照(蓝色)农用车与工程车(黄)市区专用车(绿)军车或公安(白)涉外车辆:大使、领事馆外资企业(黑)。2、解释:车牌指车辆号牌是两面分别悬挂在车子前后的板材通常使用的材质是铝、塑料或贴纸在板上会显示有关车子的登记号码、登记地区或其他的基本资料。车牌是对各车的编号其主要作用是通过车牌可以知道车所属省、市、县车管所根据车牌可以查到车的主人。
2023-01-13 03:53:121

领在文言文的意思

1. 领字古文是什么意思 lǐng ①脖子;脖颈。《促织》:“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敌领。” ②衣领。《荀子·劝学》:“若挈裘领。” ③率领;带领。《群英蒋干中计》:“吾自领军以来,滴酒不饮。” ④领取;领受。《失街亭》:“汝以全家之命,领此重任。” ⑤领导;倡导。《图画》:“而标新领异之才亦时出于其间焉。” ⑥件;张。《窦娥冤》:“要一领净席。” 【领会】⒈遭遇。⒉理解;体会。 【领解】科举考试中,乡试录取。 2. 文言文中 领和戍 意思相同吗 1. 首先说明,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字。 2. 从词性来说,“领”有名词、动词、形容词三种词性,面“戍”只有动词和名词两种词性。 3. 在作为名词用的时候,这两个字的各自意思毫不相干:“领”的本义是“脖子”,,经典出处——“领,项也。——《广雅·释亲》”、“领如蝤蛴。——《诗·卫风·硕人》”、“缅然引领南望。——《国语·楚语上》”、“及君之嗣也,我君景公引领西望曰:“庶抚我乎!”——《左传》”;而“戍”的意思是“守边的士兵”,经典出处——“乃归诸侯之戍。——《左传·定公元年》”。 4. 在作为动词用的时候:“领”的主要意思是“引导,带动”,经典出处——“各领万人,与备俱进。——《三国志·吴主传》”、“识以领之,方能中鹄。——清·袁枚《续诗品》”,第二个意思是“兼任”,经典出处“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第三个意思是“治理”,经典出处“领恶而全好者欤。——《礼记·仲尼燕居》”,第四个意思是“正解,懂得”,经典出处“领父子君臣之节。——《礼记·乐记》”,还有一个意思是“接受”,经典出处“李典领命,自去典兵埋伏。——《三国演义》”;“戍”的主要意思是“守边”,经典出处——“武王立重泉之戍。——《管子·地数》”、“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诗·王风·扬之水》”、“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史记·陈涉世家》”,引申义为“驻守”,经典出处“三男邺城戍。——杜甫《石壕吏》”、“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5. 因为“戍”没有更多的词性,所以不用再接着往下论说了,仅就两个字共有的两个词性来说,“领”和“戍”在作为动词使用的时候都有"任职"的含义,但“领”是 *** ,而“戍”是专业武职,两者意义并不相通,除此而外,更是完全不相干的两个字,两者没有任何的共通之处。 3. 之在文言文的意思,知道吗 在文言文中,“之”的应用比较广泛,即可充当实词,又可充当虚词。其所在语义环境不同,意思也不相同。 一、“之”充当实词 1、可以充当动词,其不同意思如下: 1) 本义:出,生出,滋长。例如:《说文》:之,出也。象艹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又如:《礼记》:如语焉而未之然。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2)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例如:《广雅》:之,适也。又如:《诗·卫风·伯兮》:自伯之东。再如:《史记·项羽本纪》:之沛公军。 2、可以充当代词,其不同意思如下: 1) 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例如:《韩非子·内储说上》:宣王说之。(之:指南郭处士来吹竽。)又如:唐·柳宗元《三戒》:虎因喜,计之曰。(之:这,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 2) 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例如:《左传·僖公三十二年》: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 3) 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这种用法出现在汉代以后。《武王伐纣平话》: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 4)在称代人时,“之”除了可以表示他称之外,有时还可以表示自称,偶尔表示对称。例如: ○《国语·晋语八》:宣子再拜稽首焉,曰:“起也将亡,赖子存之。” (宣子再拜稽首,说:“我韩起将要灭亡了,仰赖您的教导才保存了我。”) 本例中他称代词“之”称代“宣子”,表自称。 ○《左传·宣公二年》:(赵盾)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赵盾)打算进去劝谏,士季说:“如果劝谏而不被采纳,就没有谁能接替您再继续劝谏了。”) 本例中他称代词“之”称代“赵盾”,表对称。 5)在充当定语时,“之”常表示近指,也可以表示远指。例如: ○《庄子·庚桑楚》:之数物者,不足以厚民。 (这数种的作法,不能够给人民带来好处。) 本例中他称代词“之”做体词性词语“数物”的定语,表近指,可译为:这。 ○《庄子·逍遥游》:之二虫又何知? (那两个小动物又懂得些什么?) 本例中他称代词“之”做体词性词语“二虫”的定语,表远指,可译为:那。 二、“之”充当虚词 可以充当助词,其不同意思如下: 1) 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可译为:的。例如:《孟子·尽心下》:禹之声,尚文王之声。又如:吕氏春秋·不侵》:今孟尝君之地方百里,而因欲以难寡人犹可乎?再如: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 2) 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例如:《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吾见师之出。又如:《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贾大夫曰:“才之不可以已!我不能射,女遂不言不笑。”再如:《左传·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4. 兼,领在文言文中指官职被什么 你说的这些词语都是文言文学习中官场的术语,现在就此范围内的意思分别解释如下: 1、暑:动词,署理;暂任、代理或试充某一官职。 如《明史宋礼传》:“成祖即位,命暑礼部事。” 2、兼:同时具有或涉及几种事务或若干方面。 如兼署,即官吏除本职外又兼理其他职务。如宋文天祥《 后序》:“丞相兼枢密使。” 3、领缉发光菏叱孤癸酞含喀:担任,特指兼任。如《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顷之,又领益州牧。 “ 4、行:(1)巡行;巡视。如《后汉书冯异传》:“异间出行属县。” (2)兼代(官职)。如《三国志魏志武帝操传》:“太祖行奋武将军。” 唐宋官制,小官兼代大官之事叫守某官,大官兼管小官之事叫行某官。如欧阳修《泷冈阡表》:”观文殿学士特进行兵部尚书。 “ 5、守:(1)主管;管理。如《左传昭公二十年》:“山林之木,衡鹿守之。” (2摄;暂时代理某一较高职务,即小官兼大官)。如《新唐书百官志》:“至于检校、兼、守、判、知之类,皆非本制。” 5. “将”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基本解释: 将 (将) jiāng 快要:将要。 将至。将来。 即将。 带领,扶助:将雏。 扶将。将军。 拿,持:将心比心。 把:将门关好。 下象棋时攻击对方的“将”或“帅”。 用言语 *** :你别将他的火儿了。 保养:将养。将息。 兽类生子:将驹。将小猪。 顺从:将就(迁就,凑合)。将计就计。 又,且:将信将疑。 助词,用在动词和“出来”、“起来”、“上去”等中间:走将出来。 刚,刚刚:将将。将才。 姓。 将 (将) jiàng 军衔的一级,在校以上,泛指高级军官:将领。 统率,指挥:将百万之众。 笔画数:9; 部首:寸; 笔顺编号:412354124 详细解释: 将 将 jiāng 【动】 (形声。 从寸,酱省声。从“寸”,表示与手有关。 (jiàng)本义:将领,带兵的人) 扶持,扶助〖support〗 将,扶也。——《广雅》 无将大车。 ——《诗·小雅·无将大车》 天不我将。——《诗·大雅·桑柔》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乐府诗集·木兰诗》 为人将车。——《史记·田叔传》。 索隐:“犹御车也。” 吏谨将之。 ——《荀子·成相》。注:“持也。” 又如:将美(助成好事);将引(扶助收纳);将扶(扶持;搀扶);将助(扶助;支持) 奉行,秉承〖follow〗 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元结《贼退示官吏》 又如:将明(大臣的辅佐赞助。将:奉行;明:辨明);将命(奉命) 送行〖send〗 耒者弗迎,去者弗将。 ——《淮南子·诠言》 又如:将意(致意);将迎(送往迎来);将送(送行;遣送) 携带〖bring〗 将家就鱼麦,归 *** 湖边。——元结《贼退示官吏》 又如:将雏(携带幼禽);将带(携带);将领(携带) 带领〖lead;guide〗 将胡骏马而旧。 ——《淮南子·人间训》 又如:将领(带着;率领);将御(统帅领导);将家(带领家人);将引(引导,带领) 顺从;随从〖beobedientto;submitto〗 备物以将形。——《庄子·庚桑楚》 将自何所至。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又如:将顺(顺着趋势推动以加速其成功) 供养;奉养〖providefor〗 不遑将父。——《诗·小雅·四牡》 不遑将母。 又如:将父(奉养父亲);将帮(奉养) 调养;保养〖recuperate;rest;maintain〗。如:将理(休养,调理);将爱(保养爱护);将护(调养护理) 传达;表达〖express〗。 如:将诚(表达诚意);将意(表达心意);将命(传命) [方言]∶兽类生仔〖bear〗。如:钱放着也没有用,又不能将羔 下象棋时攻击对方的将或帅〖check〗。 如:当头炮一将 行,进〖advance;go〗 日就月将。——《诗·敬之》 进用,吃〖eat〗。 如:将食 使用〖use〗 菩萨将甚兵器?——《西游记》 将 将 jiāng 【副】 就要;将要〖will;begoingto〗 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六年》 天将降大任。——《孟子·告子下》 将以实笾豆。 ——明·刘基《卖柑者言》 将炫外。 将恐深。 ——《韩非子·喻老》 将益深。 将以有为也。 (这是唐朝名将南霁云的话,见于韩愈《张中丞传后序》。文天祥引用此语,说明自己想忍辱留生,以图大举。)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柳条将舒。——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将自此始。 又如:将引(将要;即将;带领);将然(指将要发生的事);将欲(将要;打算) 必,必定〖certainly〗 将拜君赐。——《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将有所不可。 ——宋·苏轼《教战守》 民将不安。 又如:把一切朋友都得罪了,其结果将使我们自陷于孤立 才;乃;刚刚;正〖just〗。 如:将在(刚刚) 将近〖nearly〗 将五十里也。——《孟子·滕文公》 岂;难道〖Doesitmean…?〗 若无然,民将能登天乎?——《国语·楚语》 将 将 jiāng 【介】 相当于“拿”、“取”〖by;bymeansof〗 将雌剑往。 ——晋·干宝《搜神记》 将子头来。 又如:将着(拿着;带着);将天就地(谓以高就低);将本求利(用本钱谋求利润);将李代桃(喻代人受罪或彼此顶替) 相当于“把”、“用” 将身后托汝。 ——清·袁枚《祭妹文》 又如:将革命进行到底 在;于〖at;in〗。如:誓将死里求生路 将 将 jiāng 【连】 连接意思平等的词或词组,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又”,“且”〖also〗。 例如:将信将疑 如果;假若〖if〗 吾将再病。——清·袁枚《祭妹文》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孙子》 或;抑〖or〗 将有人主张之乎?将无人主张之乎?——孟郊《上常州卢使君书》 将 将 jiāng 【助】 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或进行。在现代汉语里见于方言 宫使驱将惜不得。 ——唐·白居易《卖炭翁》 大虫去了一盏茶时,方才扒将起来。——《水浒传》 又如:走将出来;叫将起来;赶将上去 另见jiàng;qiāng 将才 jiāngcái 〖justnow〗刚刚 他将才走,还追得上 将次 jiāngcì 〖begoingto〗将要;就要 斜阳将次西沉 将错就错 jiāngcuò-jiùcuò 〖leaveamistakeuncorrectedandmakethebestofit;makethebestofamistake〗办事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干脆按照错误曲就而成 将功补过 jiānggōng-bǔguò 〖makeamendsforone"sfault *** ygooddeeds;redeemsinbymeritorousservice;atoneforacrimebygoodservice;expiateone"scrimebygoodservice〗加倍。 6. 播在 文言文里的意思 bō ①播种,下种。《汉书·艺文志》:“播百谷,劝耕桑,以足衣食。” ②分布。《尚书·禹贡》:“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 ③传播,传扬。《后汉书·承宫传》:“朝臣惮其节,名播匈奴。” ④表现。《国语·晋语三》:“夫人美于中,必播于外。” ⑤迁徙;流亡。《宦者传》:“一身既毙,而妻子远播。” ⑥背弃;舍弃。《楚辞·九叹·思古》:“播规榘以背度兮。” ⑦放纵;放。《国语·周语下》:“播其淫心,称遂共工之过。” bǒ 通“簸”,摇;扬。《庄子·人间世》:“鼓荚播精,足以食十人。” 【播荡】流亡,流离失所。 【播骨】骨骼散置。 【播越】流亡。《后汉书·袁绍传》:“今朝廷播,宗庙残毁。” 7. 会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huì ①<;动>;会合;聚集。《陈涉世家》:“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岳阳楼记》:“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②<;动>;会盟;宴会。《廉颇蔺相如列传》:“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 【又】会见;见面。《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闻,不肯与会。”《孔雀东南飞》:“于今无会因。” ③<;名>;机会;时机。《<;指南录>;后序》:“中兴机会,庶几在此。” ④<;名>;节奏。《庖丁解牛》:“乃中《经首》之会。” ⑤<;动>;领会;理解。《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⑥<;副>;适逢;恰巧遇上。《陈涉世家》:“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⑦<;动>;能。《林黛玉进贾府》:“我自来是如此,从会饮食时便吃药。” ⑧<;副>;当然;必定。《孔雀东南飞》:“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 ⑨<;副>;将要。《江城子·密州出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kuài ①<;动>;算帐;结帐。《冯谖客孟尝君》:“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 ②<;名>;帽子上缀结采玉的缝隙叫会,作朝及蔽膝的领缝也叫会。 【会圣】有超人本领。 【会子】⒈宋代发行的一种纸币。⒉约会的帖子。
2023-01-13 03:53: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