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开普勒三大定律?

2024-04-21 16:16:11
TAG: 定律
共3条回复
meira

椭圆定律(开普勒第一定律)

开普勒第一定律,也称椭圆定律:每一个行星都沿各自的椭圆轨道环绕太阳,而太阳则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中。

面积定律(开普勒第二定律)

开普勒第二定律,也称面积定律:在相等时间内,太阳和运动着的行星的连线所扫过的面积都是相等的。 这一定律实际揭示了行星绕太阳公转的角动量守恒。

调和定律(开普勒第三定律)

开普勒第三定律,也称调和定律:各个行星绕太阳公转周期的平方和它们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立方成正比。 由这一定律不难导出:行星与太阳之间的引力与半径的平方成反比。这是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的一个重要基础。

okok云

你好

开普勒第一定律,也称椭圆定律:每一个行星都沿各自的椭圆轨道环绕太阳,而太阳则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中。

开普勒第二定律,也称面积定律:在相等时间内,太阳和运动着的行星的连线所扫过的面积都是相等的。

开普勒第三定律,也称调和定律:各个行星绕太阳公转周期的平方和它们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立方成正比。

希望能帮到你

ardim

椭圆定律(开普勒第一定律)

开普勒第一定律,也称椭圆定律:每一个行星都沿各自的椭圆轨道环绕太阳,而太阳则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中。

面积定律(开普勒第二定律)

开普勒第二定律,也称面积定律:在相等时间内,太阳和运动着的行星的连线所扫过的面积都是相等的。 这一定律实际揭示了行星绕太阳公转的角动量守恒。

调和定律(开普勒第三定律)

开普勒第三定律,也称调和定律:各个行星绕太阳公转周期的平方和它们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立方成正比。 由这一定律不难导出:行星与太阳之间的引力与半径的平方成反比。这是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的一个重要基础。

相关推荐

开普勒三大定律是什么?

开普勒三大定律:1、椭圆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2、面积定律:行星和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扫过的面积相等。3、调和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一周的恒星时间(Ti)的平方与它们轨道半长轴(ai)的立方成比例,即:(T1)^2/(T2)^2=(a1)^2/(a2)^2。扩展资料:开普勒定律为开普勒发现的关于行星运动的定律。他于1609年在他出版的《新天文学》上发表了关于行星运动的两条定律,又于1618年,发现了第三条定律。开普勒定律在科学思想上表现出无比勇敢的创造精神。远在哥白尼创立日心宇宙体系之前,许多学者对于天动地静的观念就提出过不同见解。但对天体遵循完美的均匀圆周运动这一观念,从未有人敢怀疑。开普勒却毅然否定了它。这是个非常大胆的创见。开普勒定律描述的是行星围绕太阳的运动,牛顿定律可以更广义地描述几个粒子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而形成的运动。在建立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概念与数学架构上,开普勒第三定律是牛顿依据的重要线索之一。开普勒定律使用几何语言将行星的坐标及时间跟轨道参数相连结。牛顿第二定律是一个微分方程。开普勒定律的推导涉及一些解析微分方程的技巧。在推导开普勒第一定律之前,必须先推导出开普勒第二定律,因为开普勒第一定律需要用到开普勒第二定律里的一些计算结果。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开普勒定律
2023-11-17 11:20:581

开普勒三定律是什么?

开普勒三定律是:1、椭圆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2、面积定律:行星和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扫过的面积相等。3、调和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一周的恒星时间的平方与它们轨道半长轴(ai)的立方成比例。适用范围:开普勒定律是一个普适定律,适用于一切二体问题。开普勒定律不仅适用于太阳系,他对具有中心天体的引力系统和双星系统都成立。围绕同一个中心天体运动的几个天体,它们轨道半径三次方与周期的平方的比值都相等,为,为中心天体质量。这个比值是一个与行星无关的常量,只与中心体质量有关,那么M相同是这个比值相同。
2023-11-17 11:21:131

开普勒的三大定律是什么?

开普勒三大定律内容及公式如下: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每一行星沿一个椭圆轨道环绕太阳,而太阳则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中。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从太阳到行星所联接的直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同等的面积。用公式表示为:SAB=SCD=SEK。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各个行星绕太阳公转周期的平方和它们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立方成正比。公式:(R^3)/(T^2)=k(其中k=GM/(4π^2))。详细内容介绍:开普勒在1609年发表了关于行星运动的两条定律,一条是开普勒第一定律,也叫轨道定律,内容是所有的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的,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开普勒第二定律,也叫面积定律,对于任何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扫过相等的面积。用公式表示为:SAB=SCD=SEK。到了1619年时,开普勒又发现了第三条定律,也就是开普勒第三定律,也称为周期定律,内容为所有的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开普勒定律
2023-11-17 11:22:181

开普勒三大定律

开普勒三大定律分别是轨道定律、面积定律、周期定律。1、轨道定律轨道定律是开普勒第一定律,每一行星沿一个椭圆轨道环绕太阳,而太阳则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中。2、面积定律面积定律是开普勒第二定律,从太阳到行星所联接的直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同等的面积。用公式表示为:SAB=SCD=SEK。3、周期定律周期定律是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的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用公式表示为:a^3/T^2=K;a=行星公转轨道半长轴;T=行星公转周期;K=常数=GM/4π^2。开普勒定律的发现背景1600年,开普勒来到捷克西部山城布拉格,成为第谷·布拉赫的助手。第谷将毕生观测数据交予开普勒,希望他继续编制世界上最精确的行星运行表。第二年第谷与世长辞。开普勒于1609年在他出版的《新天文学》上发表了关于行星运动的两条定律,又于1618年,发现了第三条定律。1605年,根据布拉赫的行星位置资料,沿用哥白尼的匀速圆周运动理论,通过4年的计算发现第谷观测到的数据与计算有8秒的误差,开普勒坚信第谷的数据是正确的,从而他对“完美”的神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发起质疑,经过近6年的大量计算,开普勒得出了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又经过10年的大量计算,得出了第三定律。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开普勒定律
2023-11-17 11:22:381

开普勒三大定律周期是什么 开普勒三大定律是什么

1、首先,开普勒有三大天文定律(都是针对行星绕太阳运动的) 行星运动第一定律(椭圆定律): 所有行星绕太阳的运动轨道是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焦点上,行星运动第二定律(面积定律): 联接行星和太阳的直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行星运动第三定律(调和定律)。 2、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公转周期的平方与它们的轨道半长径的立方成正比,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是在调和定律的基础上提出的假设,并且被科学观测所验证。万有引力的内容用公式表示就是: F=G*M1*M2/(R*R) 开普勒的调和定律认为: T*T/(R*R*R)=常数 如果我们考虑两个做星体运动的星体,以一个质量为M1的星体做参考系,那么可以看成质量为M2的星体绕M1做圆周运动,而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了它们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3、M2*(W*W)*R=G*M1*M2/(R*R) 而W=2*3.14/T带入上面的式子就可以得到T平方比上R的三次方是定制,也就是开普勒定律所阐述的内容,这样就证明了牛顿引力定律. 其实科学的讲,这不叫证明,因为牛顿定律是牛顿想出来的,再通过一系列科学的观测数据来核实的,并不能从根源来证明,开普勒也是实验天文学家,他是通过对天文资料的长期观测总结猜想出他的三大定律的,物理学的发现往往就是通过猜想的,答案补充 G,是万有引力系数,是常数,是规定死的,=6.67乘以10的负11次方,牛米方除以千克方答案补充 牛顿知道有个引力常数,但是他没测试出来,测试出来的是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通过铅球试验测试出G的数值答案补充 假定维持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力与使得苹果下落的力真的是同一种力的话,同样遵从平方反比的规律,那么,由于月球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60倍,所以月球轨道上一个物体受到的引力,比它在地面附近时受到的引力要小,前者只有后者的60的平方分之一.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在月球轨道上运动时的加速度,也就是月球公转的向心加速度,也就应该是它在地面附近下落时的加速度的60的平方分之一答案补充 知道月球与地球的距离,月球公转的周期,从而能够算出月球运动的向心加速度.答案补充 数据表明,地面物体所受地球的引力,月球受到地球的引力,以及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是遵从同样的规律,所以,证明了万有引力的存在答案补充 m括号2派除以T括号的平方乘以R=mg,化简得4派方R除以T方=a。
2023-11-17 11:23:101

开普勒三大定律

开普勒三大定律是椭圆定律、面积定律和调和定律。一、椭圆定律:1、定律内容:开普勒在《宇宙和谐论》发表的表述:每一个行星都沿各自的椭圆轨道环绕太阳,而太阳则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中。2、定律的提出和发展:椭圆定律是由德国天文学家约翰尼斯·开普勒提出的,他于1609年在他出版的《新天文学》科学杂志上发表了关于行星运动的两条定律,又于1618年,发现了第三条定律。在此定律以前,人们认为天体的运行轨道是:“完美的圆形”。在天文学与物理学上,开普勒的定律给予亚里士多德派与托勒密派极大的挑战。开普勒主张地球是不断地移动的;行星轨道不是圆形的,而是椭圆形的;行星公转的速度不等恒。这些论点,大大地动摇了当时的天文学与物理学。二、面积定律:1、定律定义:约翰内斯·开普勒在《新天文学》中的原始表述:在相等时间内,太阳和运动着的行星的连线所扫过的面积都是相等的。2、定律说明:开普勒第二定律不只适用于引力环境下,对一切的有心力场二体问题都适用中的常数值对于不同的天体系统一般不同;对于不同的天体,地值一般不同。在二体问题中,两个天体环绕共同的质心运动。若将其中一个天体视为静止时,可以使用约化质量。三、调和定律:调和定律也叫行星运动定律、开普勒第三定律。开普勒第三定律的常见表述是:绕以太阳为焦点的椭圆轨道运行的所有行星,其各自椭圆轨道半长轴的立方与周期的平方之比是一个常量。1619年,开普勒(Kepler)出版了《宇宙的和谐》一书,在书中介绍了第三定律。其中的K只与中心天体有关,与围绕其运动的行星无任何关系。简言之,围绕同一天体运行的行星所计算出来的K相等。
2023-11-17 11:23:192

开普勒三定律

开普勒(Johannes Kepler,1571~1630)德国天文学家、光学家。1571年12月27日生于德国魏尔,父亲早年弃家出走,母亲脾气极坏。他是七个月的早产儿,从小体弱多病,四岁时的天花在脸上留下疤痕,猩红热使眼睛睛受损,高度近视,一只手半残,又瘦又矮。但他勤奋努力,智力过人,一直靠奖学金求学。1587年进人蒂宾根大学学习神学与数学。他是热心宣传哥白尼学说的天文学教授M。麦斯特林的得意门生,1591年取得硕士学位。1594年,应奥地利南部格拉兹的路德派高校之聘讲授数学。1600年被聘请到布拉格近郊的邦拉基堡天文台,任第谷的助手。1601年第谷去世后,开普勒继承了宫廷数学家的职位和第谷未完成的工作。1612年移居到奥地利的林茨,继续研究天文学。晚年生活极度贫困,1630年11月15日,年近花甲的他在索薪途中病逝于雷根斯堡。 开普勒在大学学习时就对托勒密和哥白尼体系进行了深人的对比研究,并力求进一步找出宇宙中当时已知的六大行星与太阳之间可以体现“数的和谐”的规律。1596年他的处女作《宇宙的神秘》出版,书中他利用正四面体、正方体、正八面体、正十二面体(12个五边形)、正二十面体(20个三角形)及六个球体嵌套起来,解释各行星的哥白尼轨道,其误差不超过5%。这一纯粹几何型的宇宙构想虽然没有实际意义,但他的数学才能和丰富的想象力,引起了第谷和伽利略的赞许。 开普勒对第谷交办的编制鲁道夫星表的任务,并不是机械地完成它,他自己在视力不强的条件下又做了不少观测工作,如1604年9月30日发现超新星爆发,并做了长达17个月的观测,他把这次观测结果写人了1606年发表的《蛇夫足下的新星》一文中.1607年观测到彗星即后来的哈雷彗星等,他将伽利略望远镜中的凹透镜目镜改为小凸透镜,后人称它为开普勒望远镜。1611年出版《屈光学》一书阐述望远镜理论,还清晰地引人了光线概念,研究了大气折射,提出了在小角度情况下折射角与入射角成正比,提出了光的照度定律、视觉理论等等,这些不仅有利于积累与核实观测资料,也是光学发展的重要收获,笛卡儿曾说:“开普勒是我主要的光学老师,胜过所有他人”。 他在天文学研究中面对着如何从大量观测资料中确定行星的准确几何轨道并找出用数学描述行星运动规律的问题。为此,首先要确定地球的真实运动轨道。他从太阳、地球、火星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刻开始,经过687天火星绕日运行一周回到原处时,根据从地球上看到的太阳和火星的方向(相对于恒星这是可以知道的),就可以确定地球轨道上的一点。处理几组每隔687天测得的数据,就可以准确地确定地球轨道的形状。 在继续找寻火星的轨道时,他在一年半时间里经过70多次艰巨的思索、计算,按照“匀速圆周运动”的传统思路反复比较了托勒密、哥白尼、第谷的理论路径与第谷的实测数据,提出各种偏心圆形轨道的设想方案,但是最好的结果误差仍达8角分之多。而第谷的最大观测误差只有2角分。他把这次艰苦的计算愉快地比喻为“征服与战胜火星的战斗”,他说“这个诡计多端的敌人出乎意料地扯断了我用方程式制成的锁链”,使“我那些物理因素编成的部队倍受创伤”,它却“逃之夭夭。”这8角分之差便导致了天文学的革新。开普勒忠于实测数据,一丝不苟,以不屈不挠的精神,去找寻新的道路:只有放弃“圆形”“匀速”的传统观念,才能符合行星近日时快、远日时慢的观测事实。醒悟到这一点对开普勒是很不容易的,他用下面的话表达了他把数学定律引入物理学、天文学的艰辛过程: “考虑和计算这件事差不多弄得我发疯。我实在不能明白为什么竟是椭圆?真是荒谬绝伦!难道解决直径的矛盾问题非得通过椭圆这条路不可吗?……通过推理得出的物理原则必须和经验相吻合,除了承认行星的轨道是完全椭圆之外别无它途。”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开普勒于1609年在《新天文学>一书中发表了他的第一、第二行星定律(椭圆轨道定律与等面积定律)。但他仍不满足于此而继续寻求各行星之间轨道参数的规律性,经过无数的试验——失败——再试验,在1619年出版的《宇宙的和谐》中他终于发现了第三定律(周期定律)。这样,简明的数学结论终于代替了过去的复杂体系模型,使哥白尼日心说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开普勒通过数学规律和“鲁道夫星表”使宇宙体系获得了一个有序的图景。他还进一步寻求行星绕日体系的形成原因,提出磁力说。他在《哥白尼天文学概论》(1618~1621)一书中根据吉伯的地球是大磁体的观点,提出了自己的设想来解释行星绕日椭圆形轨道的物理原因:从太阳的“运动精灵”处发出轮辐式力线,由于太阳绕其轴自转,这些直的力线对各行星施加一种“推力”。每个行星犹如一块大磁体,其磁轴在空中运行时始终不变,即太阳排斥其中一极而又吸引另一极。他认为“重力是趋于结合或合并的同类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类似于磁。”这些对于万有引力与重力的物理性质的早期思考,推动了万有引力的研究。 开普勒的一生迭遭病魔、贫穷、宗教冲突和战争的困扰。他是在苦难坎坷中努力奋斗终获成功的。开普勒奋斗的动力是他对天文学真实规律的执著追求和坚韧不拔克服种种困难的献身精神。第谷遗留给他的准确丰富的观测资料和他自己从无数次的失败中找到的正确方法给他提供了成功的条件。
2023-11-17 11:23:294

开普勒三大定律 开普勒三大定律是什么

1、开普勒定律是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的关于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第一和第二定律发表于1609年,是开普勒从天文学家第谷观测火星位置所得资料中总结出来的;第三定律发表于1619年。这三大定律又分别称为椭圆定律、面积定律和调和定律。 2、开普勒定律适用于宇宙中一切绕心的天体运动。在宏观低速天体运动领域具有普遍意义。对于高速的天体运动,开普勒定律提供了其回归低速状态的方程。 也就是说,开普勒第二定律及其引出的推论,不仅适用绕太阳运转的所有行星,也适用于以行星为中心的卫星,还适用于单颗行星或卫星沿椭圆轨道运行的情况。 仅适用于宏观低速运动的天体。提出的时候并没有给出严格的证明,但是为后来许多定律的证明奠定了基础。
2023-11-17 11:23:451

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大定律

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大定律,第一定律是所有行星绕太阳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第二定律是行星和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扫过的面积相等,第三定律是所有行星绕太阳一周的恒星时间的平方与它们轨道半长轴的立方成比例。开普勒定律是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的关于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第一和第二定律发表于1609年,是开普勒从天文学家第谷观测火星位置所得资料中总结出来的。第三定律发表于1619年,这三大定律又分别称为椭圆定律、面积定律和调和定律。数学推导开普勒定律是关于行星环绕太阳的运动,而牛顿定律更广义的是关于几个粒子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而产生的运动。在只有两个粒子,其中一个粒子超轻于另外一个粒子,这些特别状况下,轻的粒子会环绕重的粒子移动,就好似行星根据开普勒定律环绕太阳的移动。然而牛顿定律还容许其它解答,行星轨道可以呈抛物线运动或双曲线运动,这是开普勒定律无法预测到的。在一个粒子并不超轻于另外一个粒子的状况下,依照广义二体问题的解答,每一个粒子环绕它们的共同质心移动,这也是开普勒定律无法预测到的。开普勒定律,或者是用几何语言,或者是用方程,将行星的坐标及时间跟轨道参数相连结。牛顿第二定律是一个微分方程,开普勒定律的导引涉及解微分方程的艺术。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开普勒定律
2023-11-17 11:23:531

开普勒三大定律是啥~记不得了

自己百度啊
2023-11-17 11:24:463

开普勒三大定律是什么?

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开普勒第二定律:也称面积定律,在相等时间内,太阳和运动着的行星的连线所扫过的面积都是相等的。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2023-11-17 11:25:262

开普勒行星三定律

开普勒是德国天文学家,因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赢得了“天空立法者”的美名。为哥白尼的日心说提供了最可靠的证据,同时对光学、数学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第一定律也叫环绕定律:“行星轨道为椭圆,太阳在其任一焦点上”;第二定律也被称为面积定律:“行星的向径(行星与太阳 的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第三定律也叫周期定律:“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正比于轨道半长轴的立方"。 开普勒1587年进入大学,在校中遇到秘密宣传哥白尼学说的天文学教授麦斯特林,在他的影响下,很快成为哥白尼学说的忠实维护者。他于1591年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后来想当牧师而学神学。毕业后去高中任数学教师,开始研究天文学。1596年出版《宇宙的神秘》一书受到第谷的赏识,应邀到布拉格附近的天文台做研究工作。1600年,到布拉格成为第谷的助手。次年第谷去世,开普勒成为第谷事业的继承人。曾有人说:贝多芬的交响乐、莎士比亚的戏剧、开普勒三定律、西斯廷教堂的天顶,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西方先进思想的杰出成就,分别是哪些方面的成就呢?前面三方面大家可能都熟悉,代表的是“音乐、 文学、科学”,那“西斯廷教堂的天顶”有什么?大家不妨去了解一下。
2023-11-17 11:25:411

开普勒三大定律是什么?

开普勒第一定律,也称椭圆定律;也称轨道定律:每一个行星都沿各自的椭圆轨道环绕太阳,而太阳则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中。开普勒第二定律,也称面积定律:在相等时间内,太阳和运动中的行星的连线(向量半径)所扫过的面积都是相等的。 这一定律实际揭示了行星绕太阳公转的角动量守恒。开普勒第三定律,也称调和定律,也称周期定律:是指绕以太阳为焦点的椭圆轨道运行的所有行星,其椭圆轨道半长轴的立方与周期的平方之比是一个常量。a^3/T^2=K,这里a是行星公转轨道半长轴,T是行星公转周期,K是常数,其大小只与中心天体的质量有关。常用于椭圆轨道的计算。即: 。其中, ,M为中心天体的质量。
2023-11-17 11:25:511

开普勒三大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每一行星沿一个椭圆轨道环绕太阳,而太阳则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中。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从太阳到行星所联接的直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同等的面积。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各个行星绕太阳公转周期的平方和它们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立方成正比。 开普勒三大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开普勒在1609年发表了关于行星运动的两条定律,一条是开普勒第一定律,也叫轨道定律,内容是所有的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的,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开普勒第二定律,也叫面积定律,对于任何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扫过相等的面积。 用公式表示为:SAB=SCD=SEK 到了1619年时,开普勒又发现了第三条定律,也就是开普勒第三定律,也称为周期定律,内容为所有的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开普勒不仅为哥白尼的日心说找到了数量关系,更找到了物理上的依存关系,使天文学假说更加的符合自然界本身的真实。行星运动三大定律的发现为经典天文学奠定了基石,并导致数十年后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 开普勒全名约翰尼斯开普勒,出生于1571年,死于1630年,开普勒是德国近代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哲学家。开普勒以数学的和谐性探索宇宙,在天文学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开普勒是继哥白尼之后第一个站出来捍卫太阳中心说,并在天文学方面有突破性的成就的人物,被后世的科学家称为天上的立法者。
2023-11-17 11:25:591

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大定律

开普勒定律,也叫“行星运动定律”,是行星绕太阳运动的三定律;具体内容为:1、行星沿椭圆轨道运动,而太阳则位于椭圆轨道的二个焦点之一。2、在相同时间内,半径向量所扫过的面积是相等的。3、二个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的周期时间平方之比等于二个轨道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的立方之比。这三定律在天文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是自然界的基本定律之一。
2023-11-17 11:26:071

开普勒三大定律的意义

首先,开普勒定律在科学思想上表现出无比勇敢的创造精神。远在哥白尼创立日心宇宙体系之前,许多学者对于天动地静的观念就提出过不同见解。但对天体遵循完美的均匀圆周运动这一观念,从未有人敢怀疑。开普勒却毅然否定了它。这是个非常大胆的创见。哥白尼知道几个圆合并起来就可以产生椭圆,但他从来没有用椭圆来描述过天体的轨道。正如开普勒所说,“哥白尼没有觉察到他伸手可得的财富”。 其次,开普勒定律彻底摧毁了托勒密的本轮系,把哥白尼体系从本轮的桎梏下解放出来,为它带来充分的完整和严谨。哥白尼抛弃古希腊人的一个先入之见,即天与地的本质差别,获得一个简单得多的体系。但它仍须用八十几个圆周来解释天体的表观运动。开普勒却找到最简单的世界体系,只用七个椭圆说就全部解决了。从此,不须再借助任何本轮和偏心圆就能简单而精确地推算行星的运动。 第三,开普勒定律使人们对行星运动的认识得到明晰概念。它证明行星世界是一个匀称的(即开普勒所说的“和谐”)系统。这个系统的中心天体是太阳,受来自太阳的某种统一力量所支配。太阳位于每个行星轨道的焦点之一。行星公转周期决定于各个行星与太阳的距离,与质量无关。而在哥白尼体系中,太阳虽然居于宇宙“中心”,却并不扮演这个角色,因为没有一个行星的轨道中心是同太阳相重合的。 由于利用前人进行的科学实验和记录下来的数据而作出科学发现,在科学史上是不少的。但像行星运动定律的发现那样,从第谷的20余年辛勤观测到开普勒长期的精心推算,道路如此艰难,成果如此辉煌的科学合作,则是罕见的。这一切都是在没有望远镜的条件下得到的!
2023-11-17 11:26:161

开普勒三大定律的意义及发现过程

对火星轨道的研究是开普勒重新研究天体运动的起点。在第谷遗留下来的数据资料中,火星的资料是最丰富的,而哥白尼的理论在火星轨道上的偏离也是最大的。开始,开普勒用正圆编制火星的运行表,发现火星老是出轨。他便将正圆改为偏心圆。在进行了无数次的试验后,他找到了与事实较为符合的方案。可是,依照这个方法来预测卫星的位置,却跟第谷的数据不符,产生了8分的误差。这8分的误差相当于秒针0.02秒瞬间转过的角度。开普勒知道第谷的实验数据是可信的,那错误出在什么地方呢?正是这个不容忽略的8分使开普勒走上了天文学改革的道路。他敏感的意识到火星的轨道并不是一个圆周。随后,在进行了多次实验后,开普勒将火星轨道确定为椭圆,并用三角定点法测出地球的轨道也是椭圆,断定它运动的线速度跟它与太阳的距离有关。经过长期繁复的计算和无数次失败,他终于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条定律:1. 所有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2. 行星的向径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图4-8)。3. 所有行星轨道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即 行星运动三定律的发现为经典天文学奠定了基石,并导致数十年后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
2023-11-17 11:26:261

开普勒第三定律咋推

行星绕太阳一周时间的平方根,跟轨道(平均)半径的立方成正比。致使离太阳越远的行星公转周期越长。
2023-11-17 11:26:461

开普勒发现的三大行星定律是()。

开普勒发现的三大行星定律是()。 A.轨道定律 B.周期定律 C.面积定律 D.自由落体定律 E.机会成本 正确答案:ABC
2023-11-17 11:27:061

开普勒三大定律怎么联系起来理解 还有万有引力公式怎么理解啊?

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每一行星沿一个椭圆轨道环绕太阳,而太阳则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中。 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从太阳到行星所联接的直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同等的面积。 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所有的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2023-11-17 11:27:164

开普勒三大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普勒第一定律,也称椭圆定律;也称轨道定律:每一个行星都沿各自的椭圆轨道环绕太阳,而太阳则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开普勒第二定律,也称面积定律:在相等时间内,太阳和运动中的行星的连线(向量半径)所扫过的面积都是相等的。 这一定律实际揭示了行星绕太阳公转的角动量守恒。用公式表示为:。开普勒第三定律,也称调和定律,也称周期定律:是指绕以太阳为焦点的椭圆轨道运行的所有行星,其椭圆轨道半长轴的立方与周期的平方之比是一个常量。这里,a是行星公转轨道半长轴,T是行星公转周期,K是常数,其大小只与中心天体的质量有关。常用于椭圆轨道的计算。即:。其中,,M为中心天体的质量。有帮助请记得好评,新问题请重新发帖提问,谢谢!!!(*^__^*) ……
2023-11-17 11:27:241

是谁提出了三大行星运动定律?

行星运动定律是由约翰尼斯·开普勒提出的。公元1571年,开普勒在德国的威尔德斯达特镇出生,这时候恰好是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发表的第二十八年。当时大多数科学家都不能接受哥白尼的日心说,但是开普勒看到哥白尼对日心学说所做的阐述后,认为这一说法很合乎逻辑,并很快就相信了这一学说。于是开普勒开始投身于天文学,并对先前科学家们对星体进行观察所做的大量记载做了深入的研究。开始他跟之前所有的天文学家一样,都认为行星轨道是由圆或复合圆组成的。但是实际上行星轨道并不是圆形而是椭圆形。1609年,开普勒发表了他的伟大著作《新天文学》,书中记录了他的前2个行星运动定律:①行星运动第一定律认为每个行星都在围绕着太阳沿着一个椭圆形的轨道运转,而太阳位于这个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②行星运动第二定律认为行星运行离太阳越近则运行就越快,行星的速度以这样的方式变化,行星与太阳之间的连线在等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10年后他又发表了他的行星运动第三定律:行星距离太阳越远,它的运转周期越长;运转周期的平方与它和太阳之间距离的立方成正比。开普勒对行星绕太阳运动做了一个非常完整的描述,而且这个描述基本正确,解决了天文学的一个基本问题。开普勒的创新精神给人类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对天文学的贡献更是天文学的一大飞跃,他的功绩几乎可以和哥白尼相媲美。
2023-11-17 11:27:341

开普勒三大定律的实际意义

首先,开普勒定律在科学思想上表现出无比勇敢的创造精神。远在哥白尼创立日心宇宙体系之前,许多学者对于天动地静的观念就提出过不同见解。但对天体遵循完美的均匀圆周运动这一观念,从未有人敢怀疑。开普勒却毅然否定了它。这是个非常大胆的创见。哥白尼知道几个圆合并起来就可以产生椭圆,但他从来没有用椭圆来描述过天体的轨道。正如开普勒所说,“哥白尼没有觉察到他伸手可得的财富”。 其次,开普勒定律彻底摧毁了托勒密的本轮系,把哥白尼体系从本轮的桎梏下解放出来,为它带来充分的完整和严谨。哥白尼抛弃古希腊人的一个先入之见,即天与地的本质差别,获得一个简单得多的体系。但它仍须用八十几个圆周来解释天体的表观运动。开普勒却找到最简单的世界体系,只用七个椭圆说就全部解决了。从此,不须再借助任何本轮和偏心圆就能简单而精确地推算行星的运动。 第三,开普勒定律使人们对行星运动的认识得到明晰概念。它证明行星世界是一个匀称的(即开普勒所说的“和谐”)系统。这个系统的中心天体是太阳,受来自太阳的某种统一力量所支配。太阳位于每个行星轨道的焦点之一。行星公转周期决定于各个行星与太阳的距离,与质量无关。而在哥白尼体系中,太阳虽然居于宇宙“中心”,却并不扮演这个角色,因为没有一个行星的轨道中心是同太阳相重合的。 由于利用前人进行的科学实验和记录下来的数据而作出科学发现,在科学史上是不少的。但像行星运动定律的发现那样,从第谷的20余年辛勤观测到开普勒长期的精心推算,道路如此艰难,成果如此辉煌的科学合作,则是罕见的。这一切都是在没有望远镜的条件下得到的! 本条信息来源于: http://hi.baidu.com/xxame/blog/item/bf733102c17ce105738b65c7.html
2023-11-17 11:27:431

谁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

开普勒.开普勒(1571-1630)是德国著名的天体物理学家、数学家、哲学家.他首先把力学的概念引进天文学,他还是现代光学的奠基人,制作了著名的开普勒望远镜.他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为哥白尼创立的“太阳中心说”提供了最为有力的证据.他被后世誉为“天空的立法者”.
2023-11-17 11:27:533

开普勒三定律是什么?

1.开普勒定律:第一定律(又叫椭圆定律):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第二定律(又叫面积定律):对每一个行星而言,太阳和行星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相同的面积。第三定律(又叫周期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R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T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表达式为:uf03dK(Kuf03dGM)k只与中心天体质量有关的223T4uf070定值与行星无关
2023-11-17 11:28:041

什么是开普勒定律的公式表达

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每一行星沿一个椭圆轨道环绕太阳,而太阳则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中. 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从太阳到行星所联接的直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同等的面积. 用公式表示为:SAB=SCD=SEK 简短证明:以太阳为转动轴,由于引力的切向分力为0,所以对行星的力矩为0,所以行星角动量为一恒值,而角动量又等于行星质量乘以速度和与太阳的距离,即L=mvr,其中m也是常数,故vr就是一个不变的量,而在一短时间△t内,r扫过的面积又大约等于vr△t/2,即只与时间有关,这就说明了开普勒第二定律. 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所有的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用公式表示为:R^3/T^2=k 其中,R是行星公转轨道半长轴,T是行星公转周期,k=GM/4π^2=常数 关于行星运动规律的开普勒三大定律是: ①所有的行星分别在不同的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运动,太阳处在这些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②对每个行星而言,行星和太阳的连线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都相等("面积速度"不变). ③所有行星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2023-11-17 11:28:261

开普勒三大定律分别是什么?

椭圆定律(开普勒第一定律)开普勒第一定律,也称椭圆定律:每一个行星都沿各自的椭圆轨道环绕太阳,而太阳则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中。面积定律(开普勒第二定律)开普勒第二定律,也称面积定律:在相等时间内,太阳和运动着的行星的连线所扫过的面积都是相等的。 这一定律实际揭示了行星绕太阳公转的角动量守恒。调和定律(开普勒第三定律)开普勒第三定律,也称调和定律:各个行星绕太阳公转周期的平方和它们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立方成正比。 由这一定律不难导出:行星与太阳之间的引力与半径的平方成反比。这是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的一个重要基础。
2023-11-17 11:28:493

开普勒三大定律是什么?开普勒究竟有多伟大?

轨道定律,面积定律,周期定律。三大定律又称为行星运动定律,开普勒的这三大定律完善了人们对行星运动发展的认识,推动了天文学等的发展。
2023-11-17 11:29:096

开普勒定律是怎么发现的?

首先,开普勒有三大天文定律(都是针对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行星运动第一定律(椭圆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的运动轨道是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焦点上。行星运动第二定律(面积定律):联接行星和太阳的直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行星运动第三定律(调和定律):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公转周期的平方与它们的轨道半长径的立方成正比。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是在调和定律的基础上提出的假设,并且被科学观测所验证。万有引力的内容用公式表示就是:f=g*m1*m2/(r*r)开普勒的调和定律认为:t*t/(r*r*r)=常数如果我们考虑两个做星体运动的星体,以一个质量为m1的星体做参考系,那么可以看成质量为m2的星体绕m1做圆周运动,而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了它们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即:m2*(w*w)*r=g*m1*m2/(r*r)而w=2*3.14/t带入上面的式子就可以得到t平方比上r的三次方是定制,也就是开普勒定律所阐述的内容,这样就证明了牛顿引力定律。其实科学的讲,这不叫证明,因为牛顿定律是牛顿想出来的,再通过一系列科学的观测数据来核实的,并不能从根源来证明,开普勒也是实验天文学家,他是通过对天文资料的长期观测总结猜想出他的三大定律的,物理学的发现往往就是通过猜想的.
2023-11-17 11:31:231

高端的物理定律

科学定律常常可以被精简成数学表达式,比如伟大的E=mc2。这类公式是基于大量实验数据上的一种特定表述,并且一般只有在某些特定条件存在时才能成立。然而这些定律或理论,一般人很难理解。这篇文章就让我们可以像看“十万个为什么”一样,轻松踏上一条通往基础科学的最佳捷径。10条内容将采取便于理解,也符合发展规律的倒述形式,从宇宙大爆炸这阶段开始,理解行星、描述引力,再到生命进化起步,最后一头钻进量子物理学,去会一会那世上最让人头晕的玩意。10、众理论的敲砖石:大爆炸理论标准释义:大爆炸是描述宇宙诞生初始条件及其后续演化的宇宙学模型,其得到了当今科学研究和观测最广泛且最精确的支持。目前一般所指的大爆炸观点为:宇宙是在过去有限的时间之前,由一个密度极大且温度极高的太初状态演变而来的(根据2010年所得到的最佳观测结果,这些初始状态大约存在于133亿年至139亿年前),并经过不断的膨胀到达今天的状态。当有谁想要试着触碰一下深奥的科学理论,那么,从宇宙下手就对了,而解释宇宙如何发展至今的大爆炸理论就是最好选择。这条理论的基础架构在埃德温·哈勃、乔治斯·勒梅特、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以及许多其他人士的研究之上,该理论说白了,就是假设宇宙开始于几乎140亿年前的一次重量级的爆炸。当时的宇宙局限于一个奇点,包含了宇宙中的所有物质,宇宙原始的运动:保持向外扩张,在今天仍在进行着。大爆炸理论能得到如此广泛的支持,离不开阿诺·彭齐亚斯和罗伯特·威尔逊的功劳。他们架设的一台喇叭形状的天线,接收到了一种怎么都消除不掉的噪声信号,那就是宇宙的电磁辐射,即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正是最初的大爆炸使得现在整个宇宙都充满了这种可以检测到的微弱辐射,对应温度大约为3K。9、推算出宇宙年龄:哈勃定律标准释义:来自遥远星系光线的红移与它们的距离成正比。该定律由哈勃和米尔顿·修默生在将近十年的观测之后,于1929年首先公式化,Vf=Hc×D(远离速率=哈勃常数×相对地球的距离),其在今天经常被援引作为支持大爆炸的一个重要证据,并成为宇宙膨胀理论的基础。这里涉及一个前文提到的人,埃德温·哈勃。此人对宇宙学的贡献值得让人来回溯下他的事迹:在20世纪20年代呼啸掠过、大萧条蹒跚而至的岁月里,哈勃却演绎了突破性的天文研究。他不仅证明,除了银河系外还有其他星系的存在,还发现了那些星系正以远离银河系的方向运动,而他公式中的远离速率就是星系后退的速度。哈勃常数指的是宇宙膨胀速率的参数,而相对地球的距离主体也是这些星系。但据说,被尊为星系天文学创始人的哈勃本人却非常不喜欢“星系”一词,坚称其为“河外星云”。随着时间流逝,斗转星移,哈勃常数值也发生着变化,但这并没很大关系。重要的是,正是该定律帮助量化了宇宙各星系的运动,推算遥远星系的距离。而“宇宙是由许多星系组成”的概念的提出,以及发现这些星系的运动可以追溯至大爆炸,它们都使哈勃定律就像同样以此人命名的天文望远镜般著名。
2023-11-17 11:31:332

开普勒三大定律是什麼

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对于任何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扫过的面积相等。 用公式表示为:SAB=SCD=SEK 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所有的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用公式表示为:R^3/T^2=k 其中,R是行星公转轨道半长轴,T是行星公转周期,k=GM/4π^2=常数
2023-11-17 11:31:421

开普勒定律的证明 帮帮忙,请分别证明开普勒三大定律.

楼主什么知识水平?开普勒三大定律用中学知识是证不出来的. 第一定律椭圆定律,用牛顿力学写出运动的常微分方程,然后求解几个首次积分,可以证明.这个定律的数学证明是最复杂的. 第二定律面积定律,由角动量守恒直接得到.(角动量守恒是中学纲外内容.) 第三定律调和定律,这个也要用到较多的微积分知识,推导比较长.但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以做出圆轨道的特殊情形. 下证明第三定律的特殊情形. 力 F = G Mm/r^2 F = m v^2 / r 周长 C = 2 π r 周期 T = C / v 从而容易解出 T^2 与 r^3 成正比.
2023-11-17 11:32:251

开普勒三定律是什么

开普勒第三定律(Kepler"s third law of planetary motion)是指绕以太阳为焦点的椭圆轨道运行的所有行星,其椭圆轨道半长轴的立方与周期的平方之比是一个常量。若用R代表椭圆轨道的半长轴,T代表公转周期,则   (R^3)/(T^2)=k=GM/(4π^2)(M为中心天体质量)   比值k是一个与行星无关的常量,只与中心体质量有关, M相同则K值相同.   R1:R2=(T1:T2)^2/3   T1:T2=(R1:R2)^3/2 third law a为是行星公转轨道半长轴,T是行星公转周期,K既是比例常数。
2023-11-17 11:32:351

如何理解开普勒第三定律?

开普勒第三定律开普勒第三定律(行星运动定律),是指绕以太阳为焦点的椭圆轨道运行的所有行星,其各自椭圆轨道半长轴的立方与周期的平方之比是一个常量。
2023-11-17 11:32:462

开普勒三定律是什么?

轨道丶面积和周期定律
2023-11-17 11:33:174

开普勒定律是哪三大定律?

开普勒三大定律内容及公式如下: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每一行星沿一个椭圆轨道环绕太阳,而太阳则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中。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从太阳到行星所联接的直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同等的面积。用公式表示为:SAB=SCD=SEK。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各个行星绕太阳公转周期的平方和它们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立方成正比。公式:(R^3)/(T^2)=k(其中k=GM/(4π^2))。详细内容介绍:开普勒在1609年发表了关于行星运动的两条定律,一条是开普勒第一定律,也叫轨道定律,内容是所有的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的,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开普勒第二定律,也叫面积定律,对于任何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扫过相等的面积。用公式表示为:SAB=SCD=SEK。到了1619年时,开普勒又发现了第三条定律,也就是开普勒第三定律,也称为周期定律,内容为所有的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开普勒定律
2023-11-17 11:36:391

开普勒三大定律内容 开普勒三大定律具体内容总结

1、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每一行星沿一个椭圆轨道环绕太阳,而太阳则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中。 2、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从太阳到行星所联接的直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同等的面积。用公式表示为:SAB=SCD=SEK。 3、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所有的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用公式表示为:a^3/T^2=K ,a=行星公转轨道半长轴 ,T=行星公转周期 ,K=常数 =GM/4π^2。
2023-11-17 11:36:591

开普勒三大定律

开普勒三大定律如下: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每一行星沿一个椭圆轨道环绕太阳,而太阳则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中。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从太阳到行星所联接的直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同等的面积。用公式表示为:SAB=SCD=SEK。这一定律实际揭示了行星绕太阳公转的角动量守恒。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各个行星绕太阳公转周期的平方和它们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立方成正比。由这一定律不难导出:行星与太阳之间的引力与半径的平方成反比。这是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的一个重要基础。用公式表示为:a^3/T^2=K,a=行星公转轨道半长轴。T=行星公转周期。K=常数=GM/4π^2。定律影响首先,开普勒定律在科学思想上表现出无比勇敢的创造精神。远在哥白尼创立日心宇宙体系之前,许多学者对于天动地静的观念就提出过不同见解。但对天体遵循完美的均匀圆周运动这一观念,从未有人敢怀疑。开普勒却毅然否定了它。这是个非常大胆的创见。哥白尼知道几个圆合并起来就可以产生椭圆,但他从来没有用椭圆来描述过天体的轨道。正如开普勒所说,“哥白尼没有觉察到他伸手可得的财富”。其次,开普勒定律彻底摧毁了托勒密的本轮系,把哥白尼体系从本轮的桎梏下解放出来,为它带来充分的完整和严谨。哥白尼抛弃古希腊人的一个先入之见,即天与地的本质差别,获得一个简单得多的体系。但它仍须用三十几个圆周来解释天体的表观运动。开普勒却找到最简单的世界体系,只用七个椭圆说就全部解决了。从此,不须再借助任何本轮和偏心圆就能简单而精确地推算行星的运动。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开普勒定律
2023-11-17 11:37:081

开普勒三大定律内容 开普勒三大定律具体内容总结

1、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每一行星沿一个椭圆轨道环绕太阳,而太阳则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中。 2、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从太阳到行星所联接的直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同等的面积。用公式表示为:SAB=SCD=SEK。 3、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所有的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用公式表示为:a^3/T^2=K ,a=行星公转轨道半长轴 ,T=行星公转周期 ,K=常数 =GM/4π^2。
2023-11-17 11:37:591

开普勒三大定律内容及公式

开普勒三大定律内容及公式如下:开普勒定律是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的关于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第一和第二定律发表于1609年,是开普勒从天文学家第谷观测火星位置所得资料中总结出来的;第三定律发表于1619年。这三大定律又分别称为椭圆定律、面积定律和调和定律。数学推导开普勒定律是关于行星环绕太阳的运动,而牛顿定律更广义的是关于几个粒子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而产生的运动。在只有两个粒子,其中一个粒子超轻于另外一个粒子,这些特别状况下,轻的粒子会环绕重的粒子移动,就好似行星根据开普勒定律环绕太阳的移动。然而牛顿定律还容许其它解答,行星轨道可以呈抛物线运动或双曲线运动。这是开普勒定律无法预测到的。在一个粒子并不超轻于另外一个粒子的状况下,依照广义二体问题的解答,每一个粒子环绕它们的共同质心移动。这也是开普勒定律无法预测到的。开普勒定律,或者是用几何语言,或者是用方程,将行星的坐标及时间跟轨道参数相连结。牛顿第二定律是一个微分方程。开普勒定律的导引涉及解微分方程的艺术。我们会先导引开普勒第二定律,因为开普勒第一定律的导引必须建立于开普勒第二定律。适用范围开普勒第二定律开普勒定律适用于宇宙中一切绕心的天体运动。在宏观低速天体运动领域具有普遍意义。对于高速的天体运动,开普勒定律提供了其回归低速状态的方程。也就是说,开普勒第二定律及其引出的推论,不仅适用绕太阳运转的所有行星,也适用于以行星为中心的卫星,还适用于单颗行星或卫星沿椭圆轨道运行的情况。仅适用于宏观低速运动的天体。提出的时候并没有给出严格的证明,但是为后来许多定律的证明奠定了基础。开普勒第三定律开普勒定律是一个普适定律,适用于一切二体问题。开普勒定律不仅适用于太阳系,他对具有中心天体的引力系统(如行星-卫星系统)和双星系统都成立。围绕同一个中心天体运动的几个天体,它们轨道半径三次方与周期的平方的比值(R^3/T^2)都相等,为(GM/4π^2),为中心天体质量。这个比值是一个与行星无关的常量,只与中心体质量有关,那么M相同是这个比值相同。
2023-11-17 11:38:071

开普勒三大定律周期是什么 开普勒三大定律是什么

1、首先,开普勒有三大天文定律(都是针对行星绕太阳运动的) 行星运动第一定律(椭圆定律): 所有行星绕太阳的运动轨道是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焦点上,行星运动第二定律(面积定律): 联接行星和太阳的直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行星运动第三定律(调和定律)。2、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公转周期的平方与它们的轨道半长径的立方成正比,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是在调和定律的基础上提出的假设,并且被科学观测所验证。万有引力的内容用公式表示就是: F=G*M1*M2/(R*R) 开普勒的调和定律认为: T*T/(R*R*R)=常数 如果我们考虑两个做星体运动的星体,以一个质量为M1的星体做参考系,那么可以看成质量为M2的星体绕M1做圆周运动,而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了它们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3、M2*(W*W)*R=G*M1*M2/(R*R) 而W=2*3.14/T带入上面的式子就可以得到T平方比上R的三次方是定制,也就是开普勒定律所阐述的内容,这样就证明了牛顿引力定律. 其实科学的讲,这不叫证明,因为牛顿定律是牛顿想出来的,再通过一系列科学的观测数据来核实的,并不能从根源来证明,开普勒也是实验天文学家,他是通过对天文资料的长期观测总结猜想出他的三大定律的,物理学的发现往往就是通过猜想的,答案补充 G,是万有引力系数,是常数,是规定死的,=6.67乘以10的负11次方,牛米方除以千克方答案补充 牛顿知道有个引力常数,但是他没测试出来,测试出来的是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通过铅球试验测试出G的数值答案补充 假定维持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力与使得苹果下落的力真的是同一种力的话,同样遵从平方反比的规律,那么,由于月球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60倍,所以月球轨道上一个物体受到的引力,比它在地面附近时受到的引力要小,前者只有后者的60的平方分之一.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在月球轨道上运动时的加速度,也就是月球公转的向心加速度,也就应该是它在地面附近下落时的加速度的60的平方分之一答案补充 知道月球与地球的距离,月球公转的周期,从而能够算出月球运动的向心加速度.答案补充 数据表明,地面物体所受地球的引力,月球受到地球的引力,以及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是遵从同样的规律,所以,证明了万有引力的存在答案补充 m括号2派除以T括号的平方乘以R=mg,化简得4派方R除以T方=a。
2023-11-17 11:38:321

开普勒三大定律内容及公式是什么?

开普勒三大定律内容及公式如下:1. 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每一行星沿一个椭圆轨道环绕太阳,而太阳则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中。2. 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从太阳到行星所联接的直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同等的面积。3. 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各个行星绕太阳公转周期的平方和它们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立方成正比。希望上述信息能帮助到您,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告诉我。
2023-11-17 11:38:402

克卜勒定律 开普勒定律

1、普勒定律是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的关于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第一和第二定律发表于1609年,是开普勒从天文学家第谷观测火星位置所得资料中总结出来的;第三定律发表于1619年。这三大定律又分别称为椭圆定律、面积定律和调和定律。 2、开普勒定律: ①椭圆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②面积定律行星和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③调和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一周的恒星时间( )的平方与它们轨道长半轴(ai)的立方成比例 。此后,学者们把第一定律修改成为:所有行星(和彗星)的轨道都属于圆锥曲线,而太阳则在它们的一个焦点上。第二定律只在行星质量比太阳质量小得多的情况下才是精确的。如果考虑到行星也吸引太阳,这便是一个二体问题。经过修正后的第三定律的精确公式为: (式中m1和m2为两个行星的质量;ma为太阳的质量)。
2023-11-17 11:39:111

开普敦原理

开普勒三大定律: 1、椭圆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面积定律:行星和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3、调和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一周的恒星时间(Ti)的平方与它们轨道半长轴(ai)的立方成比例,即:(T1)^2/(T2)^2=(a1)^2/(a2)^2。 扩展资料: 开普勒定律为开普勒发现的关于行星运动的定律。他于1609年在他出版的《新天文学》上发表了关于行星运动的两条定律,又于1618年,发现了第三条定律。 开普勒定律在科学思想上表现出无比勇敢的创造精神。远在哥白尼创立日心宇宙体系之前,许多学者对于天动地静的观念就提出过不同见解。但对天体遵循完美的均匀圆周运动这一观念,从未有人敢怀疑。开普勒却毅然否定了它。这是个非常大胆的创见。 开普勒定律描述的是行星围绕太阳的运动,牛顿定律可以更广义地描述几个粒子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而形成的运动。 在建立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概念与数学架构上,开普勒第三定律是牛顿依据的重要线索之一。 开普勒定律使用几何语言将行星的坐标及时间跟轨道参数相连结。牛顿第二定律是一个微分方程。开普勒定律的推导涉及一些解析微分方程的技巧。在推导开普勒第一定律之前,必须先推导出开普勒第二定律,因为开普勒第一定律需要用到开普勒第二定律里的一些计算结果。
2023-11-17 11:39:241

开普勒和他的三大定律是什么,他有多伟大呢

第一,太阳在随园的一个焦点中第二,在相等的时间内太阳和运动的行星所扫过的面积相等。第三,各个行的半长轴的三次方和他们周期的平方成正比。
2023-11-17 11:39:322

开普勒三大定律,怎么算运行周期

首先,开普勒有三大天文定律(都是针对行星绕太阳运动的) 行星运动第一定律(椭圆定律): 所有行星绕太阳的运动轨道是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焦点上. 行星运动第二定律(面积定律): 联接行星和太阳的直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行星运动第三定律(调和定律): 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公转周期的平方与它们的轨道半长径的立方成正比.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是在调和定律的基础上提出的假设,并且被科学观测所验证. 万有引力的内容用公式表示就是: F=G*M1*M2/(R*R) 开普勒的调和定律认为: T*T/(R*R*R)=常数 如果我们考虑两个做星体运动的星体,以一个质量为M1的星体做参考系,那么可以看成质量为M2的星体绕M1做圆周运动,而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了它们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即: M2*(W*W)*R=G*M1*M2/(R*R) 而W=2*3.14/T带入上面的式子就可以得到T平方比上R的三次方是定制,也就是开普勒定律所阐述的内容,这样就证明了牛顿引力定律. 其实科学的讲,这不叫证明,因为牛顿定律是牛顿想出来的,再通过一系列科学的观测数据来核实的,并不能从根源来证明,开普勒也是实验天文学家,他是通过对天文资料的长期观测总结猜想出他的三大定律的,物理学的发现往往就是通过猜想的.答案补充 G,是万有引力系数,是常数,是规定死的,=6.67乘以10的负11次方,牛米方除以千克方答案补充 牛顿知道有个引力常数,但是他没测试出来,测试出来的是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通过铅球试验测试出G的数值答案补充 假定维持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力与使得苹果下落的力真的是同一种力的话,同样遵从平方反比的规律,那么,由于月球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60倍,所以月球轨道上一个物体受到的引力,比它在地面附近时受到的引力要小,前者只有后者的60的平方分之一.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在月球轨道上运动时的加速度,也就是月球公转的向心加速度,也就应该是它在地面附近下落时的加速度的60的平方分之一答案补充 知道月球与地球的距离,月球公转的周期,从而能够算出月球运动的向心加速度.答案补充 数据表明,地面物体所受地球的引力,月球受到地球的引力,以及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是遵从同样的规律,所以,证明了万有引力的存在答案补充 m括号2派除以T括号的平方乘以R=mg,化简得4派方R除以T方=a
2023-11-17 11:40:161

开普勒三大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每一行星沿一个椭圆轨道环绕太阳,而太阳则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中。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从太阳到行星所联接的直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同等的面积。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各个行星绕太阳公转周期的平方和它们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立方成正比。 开普勒三大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开普勒在1609年发表了关于行星运动的两条定律,一条是开普勒第一定律,也叫轨道定律,内容是所有的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的,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开普勒第二定律,也叫面积定律,对于任何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扫过相等的面积。 用公式表示为:SAB=SCD=SEK 到了1619年时,开普勒又发现了第三条定律,也就是开普勒第三定律,也称为周期定律,内容为所有的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开普勒不仅为哥白尼的日心说找到了数量关系,更找到了物理上的依存关系,使天文学假说更加的符合自然界本身的真实。行星运动三大定律的发现为经典天文学奠定了基石,并导致数十年后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 开普勒全名约翰尼斯开普勒,出生于1571年,死于1630年,开普勒是德国近代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哲学家。开普勒以数学的和谐性探索宇宙,在天文学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开普勒是继哥白尼之后第一个站出来捍卫太阳中心说,并在天文学方面有突破性的成就的人物,被后世的科学家称为天上的立法者。
2023-11-17 11:40:251

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大定律

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每一行星沿一个椭圆轨道环绕太阳,而太阳则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中。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从太阳到行星所联接的直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同等的面积。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各个行星绕太阳公转周期的平方和它们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立方成正比。开普勒在1609年发表了关于行星运动的两条定律,一条是开普勒第一定律,也叫轨道定律,内容是所有的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的,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023-11-17 11:40:331

开普勒三大定律是大学学的吗

不是,是高一的物理必修课,第一定律:所有行星分别沿不同大小的椭圆轨道绕太阳运动,太阳处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第二定律:在行星运动时,联结行星和太阳的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永远扫过同样大小的面积。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平方的比值相等
2023-11-17 11:40:542

行星运动三大定律

第一定律:所有行星分别沿不同大小的椭圆轨道绕太阳运动,太阳处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第二定律:在行星运动时,联结行星和太阳的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永远扫过同样大小的面积。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平方的比值相等。
2023-11-17 11:4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