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什么物理公式最浪漫?

2024-04-22 11:37:55
TAG: 浪漫
共1条回复
瑞瑞爱吃桃

世界上最浪漫的物理公式为:质能方程、引力场方程、普朗克公式、薛定谔方程、麦克斯韦方程组、牛顿定律等。

1.质能方程

这个公式是从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中推导出来的,证明了质量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也揭露了小小物质中蕴含的巨大能量。

2.引力场方程

这个方程揭示了物质与时空的关系,有句话是这么解释这个方程的:物质告诉时空如何弯曲,时空告诉物质该如何运动!

3.普朗克公式

这个公式虽然很简洁,却是整个量子力学的根基,也正是这个公式,打开了整个量子世界的大门。

4.薛定谔方程

它将物质波的概念和波动方程相结合,描述了微观粒子的状态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它是量子力学最基本的方程之一,在量子力学中的地位与牛顿方程在经典力学中的地位相当。

5.麦克斯韦方程组

薛定谔定律

这个方程组统一了电磁学,被人们认为是只有上帝才能创造的完美公式,爱因斯坦正是感受到了这个公式的完美而从中得到了启发,才提出了狭义相对论。

6.牛顿定律

这两个公式是经典力学的核心,它支配着大到星体,小到石头的运转,也是它将月亮和苹果联系起来,共同臣服于牛顿定律之下。

相关推荐

薛定谔定律什么

薛定谔定律描述了微观粒子(如电子、光子等)的行为和演化方式。薛定谔定律(Schrodinger"s Law),也被称为薛定谔方程(Schrodinger"s Equation),是量子力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薛定谔定律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埃尔温·薛定谔于1925年提出。薛定谔定律是什么意思,薛定谔定律是描述微观领域中粒子行为的一项基本原理。薛定谔定律什么,该定律主要涉及到微观粒子,如电子、光子等,在观测和测量时的性质。根据该定律,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可以通过薛定谔方程来描述和预测,这个方程是一个偏微分方程。薛定谔方程表达了微观粒子的波函数随时间的演化规律。波函数是一种数学函数,包含了对粒子位置、动量和其他属性的统计描述。通过求解薛定谔方程,人们可以得到波函数的形式,从而进一步推断粒子在空间中的概率分布和性质。薛定谔定律引入了量子力学的波粒二象性概念,即微观粒子既可以表现出粒子性质,又可以表现出波动性质。根据波函数的特点,薛定谔定律还提供了诸如叠加原理、不确定性原理等重要概念,揭示了微观世界的奇特性质。总的来说,薛定谔定律是量子力学中描述微观粒子行为的基本定律,这个定律在解释和预测微观世界的物理现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薛定谔定律的应用薛定谔定律是将物质波的概念和波动方程相结合建立的二阶偏微分方程,可描述微观粒子的运动,每个微观系统都有一个相应的薛定谔方程式,通过解方程可得到波函数的具体形式以及对应的能量,从而了解微观系统的性质。薛定谔方程表明量子力学中,粒子以概率的方式出现,具有不确定性,宏观尺度下失效可忽略不计。薛定谔定律广泛地用于原子物理、核物理和固体物理,对于原子、分子、核、固体等一系列问题中求解的结果都与实际符合得很好。薛定谔定律仅适用于速度不太大的非相对论粒子,其中也没有包含关于粒子自旋的描述。当计及相对论效应时,薛定谔定律由相对论量子力学方程所取代,其中自然包含了粒子的自旋。
2023-11-18 03:33:071

想知道薛定谔定律什么?

薛定谔定理如下:就是在量子力学之中,体系的状态是不可以直接使用力学量值来进行确定的,而是需要使用的力学的函数,波函数,这样才能够确定,所以这个波函数就成为了量子力学所需要研究的主要对象了。薛定谔定律可以说是量子力学方面的一个基本方程式。该定律最早是在1926年提出的,是由奥地利的著名物理学家薛定谔最早提出。主要就是描述了微观粒子的状态,是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呈现出来的规律,这种状态是需要使用波函数来进行相应的表示的,薛定谔定律也就是波函数方面的微分方程。薛定谔的猫是奥地利著名物理学家薛定谔提出的一个思想实验,是指将一只猫关在装有少量镭和氰化物的密闭容器里。镭的衰变存在几率,如果镭发生衰变,会触发机关打碎装有氰化物的瓶子,猫就会死;如果镭不发生衰变,猫就存活。根据量子力学理论,由于放射性的镭处于衰变和没有衰变两种状态的叠加,猫就理应处于死猫和活猫的叠加状态。这只既死又活的猫就是所谓的“薛定谔猫”。但是,不可能存在既死又活的猫,则必须在打开容器后才知道结果。该实验试图从宏观尺度阐述微观尺度的量子叠加原理的问题,巧妙地把微观物质在观测后是粒子还是波的存在形式和宏观的猫联系起来,以此求证观测介入时量子的存在形式。随着量子物理学的发展,薛定谔的猫还延伸出了平行宇宙等物理问题和哲学争议。
2023-11-18 03:34:291

薛定谔定律什么梗(薛定谔的梗)

1、薛定谔定律什么梗。 2、什么叫薛定谔定律。 3、薛谔定律是啥。 4、把薛定谔放进去是什么梗。1.薛定谔定律就是薛定谔的猫,是薛定谔设计的一个思想实验,目的是对人类意识具有特殊的独特地位说法进行的嘲讽。 2.划重点,嘲讽,或者说反讽。 3.它的意思是:如果哥本哈根派物理学家们认为人类意识具有特殊地位,那么按照薛定谔的实验操作,就会制造一只即死又活的猫,而即死又活的猫显然是荒谬的。 4.从而,薛定谔暗示,人类意识决定波函数坍缩,这个观点是荒谬的,爱因斯坦也这么认为。 5.薛定谔猫的定律是一个不确定的实验,而且这项实验还很著名。 6.这项实验讲的是薛定谔把猫放在了黑暗的盒子中,过了很久也不知道猫是死是活。 7.所以必须要看一眼盒子里面的情况,才能下结论。 8.这就出现了猫的生死就取决于看了一眼之后,才能决定的,这说起来有点绕,还让人捉摸不透。 9.所以也就容易产生误解,理解错意思的。
2023-11-18 03:34:591

薛定谔是什么意思哦

薛定谔是一个物理学家,其最知名的论断就是薛定谔定律。薛定谔定律主要描述了微观粒子(如电子、光子等)在量子力学中的行为。根据薛定谔定律,微观粒子的状态不是确定的,而是以一种概率的方式存在。具体来说,一个微观粒子在任何给定的时刻,它的状态可以同时是多个可能性的叠加态,直到被观测或测量为止。薛定谔定律的数学表达方式是通过薛定谔方程来描述微观粒子的演化和态函数的变化。这个方程描述了微观粒子在不同条件下的波函数随时间的演化规律。薛定谔定律的重要性在于它揭示了微观世界的奇特性质,挑战了经典物理学的观念。它使得我们无法准确预测微观粒子的具体状态,只能通过概率的方式来描述其可能的状态。薛定谔定律的作用薛定谔定律在量子力学的研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提供了一种描述微观粒子行为的数学框架,使得人们可以预测和解释实验结果。薛定谔定律被广泛应用于原子物理、分子物理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为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和性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此外,薛定谔定律也在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量子计算利用量子叠加和量子纠缠等特性,可以在某些情况下实现更高效的计算。薛定谔定律为量子计算的理论基础提供了指导。
2023-11-18 03:35:081

《薛定谔的猫》是什么定律?

根据量子力学理论,由于放射性的镭处于衰变和没有衰变两种状态的叠加,猫就理应处于死猫和活猫的叠加状态。这只既死又活的猫就是所谓的“薛定谔猫”。但是是不可能存在即死又活的猫,则必须在打开箱子后才知道结果。薛定谔的猫试图从宏观尺度阐述微观尺度的量子叠加原理的问题,巧妙地把微观物质在观测后是粒子还是波的存在形式和宏观的猫联系起来,以此求证观测介入时量子的存在形式。薛定谔简介:1920年移居耶拿,担任M.维恩的物理实验室的助手。1924年,L.V.德布罗意提出了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即不仅具有粒子性,同时也具有波动性。在此基础上,1926年薛定谔提出用波动方程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状态的理论,后称薛定谔方程,奠定了波动力学的基础,因而与P.A.M.狄拉克共获193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023-11-18 03:35:231

薛定谔的爱情是什么梗

薛定谔的爱情,指不确定的爱情,也可以叫备胎的爱情奋斗史、舔狗的爱情、鱼塘之恋。两人的爱情处于一种既活又死、既有又无的状态。 薛定谔的爱情由薛定谔的猫衍生而来,薛定谔的猫是一个实验,讲的是薛定谔,把一个猫装在箱子里面,然后用盖子蒙住,所以不知道里面猫的情况。但是在这个箱子里面装了一个放射性物质镭,镭它会有两个状态衰变和不衰变,而如果镭衰变的话这个猫就会死,如果镭不衰变的话这个猫就会活,所以在打开箱子之前没有人能够确定这个猫是死还是活,因为镭的衰变和不衰变的两种状态是叠加的,只看哪一种状态更强势一点。所以这就变成了既死又活的猫。而薛定谔式的爱情也是这样的,因为大家都没有说结果,所以两个人像谈恋爱又像没有谈恋爱一样,所以这就是一种不确定的爱情。 薛定谔定律是指一种量子物理学说中很多是违反常识的现象,他们不确定的,无法准确测量的,所以一切不确定的或者玄学东西都叫薛定谔的XX。 薛定谔的爱情也就是我会不会得到爱情呢? 感情从来没有对错,爱情从来也不分输赢。当一切要交付给婚姻的时候,薛定谔的猫才到了开箱验证的时刻。
2023-11-18 03:36:081

薛定谔是什么梗

问题一:薛定谔性质什么意思 让我来告诉你吧 薛定谔有名的是一只猫的故事:薛定谔有一只猫,他有一天把猫放在箱子里,箱子是密闭的,外面看不见里面发生了什么,他又在箱子里放置了一种毒药,这种毒药有瓶子盛放,猫有百分之五十的几率将瓶子打翻,也就是说猫有百分之五十的几率死,百分之五十的几率活,猫现在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 薛定谔的性质的男性,就是形容这个男性的性征不明显,说白了就是即像男的又像女的,男不男女不女,模棱两可,说是像女生也没有错,一半一半嘛。。。哈哈。。。 问题二:薛定谔的猫是什么意思 百度百科看不懂 “薛定谔的猫”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于1935年提出的有关猫既是死的又是活的著名思想实验的名字,它描述了量子力学的真相:粒子的某些特性无法确定,直到测量外力迫使它们选择。整个实验是这样进行的:在一个盒子里有一只猫,以及少量放射性物质。在一小时内,大约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质将会衰变并释放出毒气杀死这只猫,剩下50%的概率是放射性物质不会衰变而猫将活下来。 根据经典物理学,在盒子里必将发生这两个结果之一,而外部观测者只有打开盒子才能知道里面的结果 。但在量子力学的怪异世界里,猫到底是死是活都必须在盒子打开后,外部观测者“测量”具体情形才能知晓 。当盒子处于关闭状态,整个系统则一直保持不确定性的状态,猫既是死的也是活的。这项实验旨在论证怪异的量子力学,当它从粒子扩大宏观物体,诸如猫,听起来非常荒谬。 更多详情,参考百度百科:baike.baidu/view/29616 问题三:B站说薛定谔之猫是什么意思? 把一只猫放进一个不透明的盒子里,然后把这个盒子连接到一个包含一个放射性原子核和一个装有有毒气体的容器的实验装置。设想这个放射性原子核在一个小时内有50%的可能性发生衰变。如果发生衰变,它将会发射出一个粒子,而发射出的这个粒子将会触发这个实验装置,打开装有毒气的容器,从而杀死这只猫。 根据量子力学,未进行观察时,这个原子核处于已衰变和未衰变的叠加态,但是,如果在一个小时后把盒子打开,实验者只能看到“衰变的原子核和死猫”或者“未衰变的原子核和活猫”两种情况。薛定谔在1935年发表了一篇论文,题为《量子力学的现状》,在论文的第5节,薛定谔描述了那个常被视为恶梦的猫实验:哥本哈根派说,没有测量之前,一个粒子的状态模糊不清,处于各种可能性的混合叠加。 比如一个放射性原子,它何时衰变是完全概率性的。只要没有观察,它便处于衰变/不衰变的叠加状态中,只有确实地测量了,它才会随机的选择一种状态而出现。那么让我们把这个原子放在一个不透明的箱子中让它保持这种叠加状态。现在薛定谔想象了一种结构巧妙的精密装置,每当原子衰变而放出一个中子,它就激发一连串连锁反应,最终结果是打破箱子里的一个毒气瓶,而同时在箱子里的还有一只可怜的猫。事情很明显:如果原子衰变了,那么毒气瓶就被打破,猫就被毒死。要是原子没有衰变,那么猫就好好地活着。 这个理想实验的巧妙之处,在于通过“检测器-原子-毒药瓶”这条因果链,似乎将铀原子的“衰变-未衰变叠加态”与猫的“死-活叠加态”联系在一起,使量子力学的微观不确定性变为宏观不确定性;微观的混沌变为宏观的荒谬――猫要么死了,要么活着,两者必居其一,不可能同时既死又活!难怪英国著名科学家霍金听到薛定谔猫佯谬时说:“我去拿枪来把猫打死!” 我觉得猫肯定死了。 问题四:薛定谔是什么意思? 想知道薛定谔的胖次的解释的话到萌物百科哦,以下是地址:zh.moegirl/...%AC%A1 望采纳 问题五:薛定谔什么意思 埃尔温u30fb薛定谔(Erwin Schr?dinger,1887~1961),奥地利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发展了分子生物学。维也纳大学哲学博士。苏黎世大学、柏林大学和格拉茨大学教授。在都柏林高级研究所理论物理学研究组中工作17年。因发展了原子理论,和狄拉克(Paul Dirac)共获193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又于1937年荣获马克斯u30fb普朗克奖章。 物理学方面,在德布罗意物质波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波动力学。由他所建立的薛定谔方程是量子力学中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状态的基本定律,它在量子力学中的地位大致相似于牛顿运动定律在经典力学中的地位。[1]提出薛定谔猫思想实验,试图证明量子力学在宏观条件下的不完备性。亦研究有关热学的统计理论问题。在哲学上,确信主体与客体是不可分割的。主要著作有《波动力学四讲》、《统计热力学》、《生命是什么?――活细胞的物理面貌》(1946)等。 ~亲,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请点击【采纳为满意回答】按钮~ ~手机提问的朋友在客户端上评价点【满意】即可。 ~你的采纳是我前进的动力~~ O(∩_∩)O,互相帮助,祝共同进步! 问题六:谁能告诉我 ”薛定谔的狗“是什么意思..... 晕是薛定谔的猫 薛定谔的猫 物理学 周飞 王玲丽 猫的诞生 薛定谔对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解释经常提出质疑. 1935 年.薛定谔对量子力学哥本哈根学派提出了又一次挑战.他设想一种理想实验: 一只猫关在一个钢盒内,盒中有下述极残忍的装置(必须保证此装置不受猫的直接干扰):在盖革计数器中有一小块辐射物质,它非常小,或许在1 小时内只有一个原子衰变.在相同的几率下或许没有一个原子衰变.如果发生衰变,计数管便放电,并通过继电器释放一锤,击碎 一个小的氢氰酸瓶.如果人们使这整个系统自己存在1 个小时, 那么人们会说,如果在期间没有原子衰变,这猫就是活的.而第一次原子衰变必定会毒杀了猫. 猫的照片 我们心中的猫 根据量子力学,盒内整个系统处于两种态的叠加 之中,其中第一分量意味着死猫与原子嬗变态|e>的关联;第二分量意味着活猫与原子稳态|g>的关联.这样的关联状态就是所谓的量子纠缠态. 我们看猫 那么,在这个箱子里的猫究竟是死的还是活的呢 按照以玻尔为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的解释,放射性原子的衰变可以用波函数来描述.在没有打开箱子时,放射性原子进入了衰变与不衰变的迭加态,这时猫就成了一只处于迭加态的猫,即一只又死又活,半死半活的猫.只有当实验者打开箱子的时候,波函数突然坍缩,我们才能知道猫的确定态:死,或者活. 然而,猫却不这样认为 是死是活, 我心里明白 理论上讲, 猫自己还是知道自己是活还是死的. 但根据量子测量假说,处在这种怪态上,猫的生死是打开盒子前的客观存在,但又决定于打开盒子后的观察.看上去这个推论是不合理的,因而称之为薛定谔猫佯谬. 如果盒子还有一个人,猫的生死他是知道的,他是否会得到与盒外观察者一样的结果呢 多宇宙解释 当你掷骰子,它看起会随机得到一个特定的结果.然而量子力学指出,那一瞬间你实际上掷出了每一个状态,骰子在不同的宇宙 中停在不同的点数.其中一个宇宙里,你掷出了1,另一个宇宙里你掷出了2…….然而我们仅能看到全部真实的一小部分--其中一个宇宙. 多宇宙解释中的猫 多宇宙认为猫并未叠加,而是分裂成了两只,一死一活,必定有一只活猫!只不过它们存在于两个平行的世界中. 多宇宙理论中的问题――量子永生 现在假如有一位勇于为科学献身的仁人义士,他自告奋勇地去代替那只倒霉的猫.根据多宇宙,必定有一个你看到瓶子碎掉,另一个你在另一个世界里看到瓶子仍然完整.但问题是,看到瓶碎的那位随即就死掉了,什么感觉都没有了,这个世界对你来说就已经没有意义了.对你来说,唯一有意义的世界就是你活着的那个世界. 所以,从人择原理的角度上来讲,对你唯一有意义的存在就是那些你活着的世界.你永远只会看到瓶子完好无损而继续活着!因为多宇宙和哥本哈根不同,永远都会有一个你活在某个世界! 如果多宇宙理论是正确的,那么我们得到的推论是:一旦一个意识开始存在,从它自身的角度来看,它就必定永生! 寻找新的解释 既然量子论是正确的,那么叠加性必然是一种普遍现象.可是,为什么火星有着一条确定的轨道,而不是从轨道上向外散开去呢 自然,答案在哥本哈根叮的锦囊中是唾手可得:火星之所以不散开去,是因为有人在观察它,或者说有人在看着它.每看一次,它的波函数就坍缩了.但无论费米还是盖尔曼,都觉得这......>> 问题七:薛定谔结局是什么意思 来源应该是薛定谔的猫 那是一个物理科学猜想实验 猜想猫介于死与不死的一种状态 所为薛定谔结局大概就是 半死不活? 问题八:有人的网名叫薛定谔的狗,是什么意思 原版是薛定谔的猫,是解决量子叠加理论的。这网友单纯为了好玩吧 问题九:薛定谔的猫是什么意思?我看了一遍介绍还是没看懂 因为箱子在薛定谔手穿。 好了,开过玩笑,回头说正事。 薛定谔猫要解决的是量子理论中的问题,量子的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但又不能精确计算。 打开箱子之前,猫可能是死的也可能是活的,但是我们知道,在某时间段内它将会死去。 比如今天,它一定会死,但是中午十二点的时候是死的还是活的?在没有打开箱子之前,一切都是可能,或者是活的,或者是死的,我们打开箱子,看到了一种结果,也可以说是选择了一种结果。另一种结果的演变到此为止。 问题十:薛定谔的猫到底是什么意思 体现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即是对于一个物理量,你不测的话你就永远不知道它的状态。 猫就像是一个粒子,死或者活两个状态表示该粒子的两种本征态,由于两种态都是有一定几率出现的,我们在测量前只能估算这个几率的大小,就和不能估测猫的生死一样。 然后只要进行测量,就像是打开盒子,就可以确定粒子的状态(看见猫的生死),这里就伴随了波函数的坍塌,因此量子力学物理量实际上只有测量的时候才能真正确定体系的状态,测量之前只能得到几率的分布情况。 这就是薛定谔的猫的本质。
2023-11-18 03:36:181

薛定谔的猫定律是什么意思

薛定谔实验的主要内容是将一只猫放在一个密闭的容器内,在容器内放入一些镭和氢化物等放射性元素。随着实验的推进,会有一半的放射性元素发生衰变,演变成一种能够杀害猫的毒气。另外的一半放射性元素则不发生衰变,不会对猫的生命产生任何威胁。 通常情况下我们都会认为,这只猫只有两种结局,一是活着,二是死亡。但是我们并没有办法预测放射性元素发生衰变的时间,所以我们并没有办法得知什么时候发生衰变的放射性元素会对这只猫产生危害,也就没有办法知道这只猫到底是死了还是活着。按照量子力学的观点,因为没有办法预测放射性元素发生衰变的具体时间段,所以这只猫是处于一种可死可活的叠加状态。很显然,这种可死可活的叠加状态是跟我们平常人的认知有所出入的,我们是没有办法接受这种说法的。但是按照理论上的观点,确实是有猫的生死叠加的说法。 从量子论的观点中出发,如果我们没有亲自打开这个封闭的箱子,对这只猫进行观察,那么这只猫永远只会处于理论中的可死可活的叠加状态。要是我们亲自打开了箱子,就能够知道猫是死是活了。因此,薛定谔想要通过这个实验证明,在没有进行观察之前,任何的预测都具有不确定性,只有当你设身处地进行了观察才具有确定性。客观规律是不会根据我们的主观意志发生转移的,所以猫是否存活还是需要我们进行观察后才能够决定。
2023-11-18 03:36:331

薛定谔方程是怎样提出的?

E.薛定谔提出的量子力学基本方程 。建立于 1926年。它是一个非相对论的波动方程。它反映了描述微观粒子的状态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它在量子力学中的地位相当于牛顿定律对于经典力学一样,是量子力学的基本假设之一。设描述微观粒子状态的波函数为Ψ(r,t),质量为m的微观粒子在势场U(r,t)中运动的薛定谔方程为。在给定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以及波函数所满足的单值、有限、连续的条件下,可解出波函数Ψ(r,t)。由此可计算粒子的分布概率和任何可能实验的平均值(期望值)。当势函数U不依赖于时间t时,粒子具有确定的能量,粒子的状态称为定态。定态时的波函数可写成式中Ψ(r)称为定态波函数,满足定态薛定谔方程,这一方程在数学上称为本征方程,式中E为本征值,是定态能量,Ψ(r)又称为属于本征值E的本征函数。 量子力学中求解粒子问题常归结为解薛定谔方程或定态薛定谔方程。薛定谔方程广泛地用于原子物理、核物理和固体物理,对于原子、分子、核、固体等一系列问题中求解的结果都与实际符合得很好。 薛定谔方程仅适用于速度不太大的非相对论粒子,其中也没有包含关于粒子自旋的描述。当计及相对论效应时,薛定谔方程由相对论量子力学方程所取代,其中自然包含了粒子的自
2023-11-18 03:37:311

“薛定谔方程”是什么?又是谁发现了这一定律?

薛定谔方程是量子物理的一个概念,用算符化方法建立起来的,当然不是数学的逻辑地推导出来的 微观世界,需要动量 角动量 机械能守恒的知识 方程的解——波函数的性质清华大学有大学物理公开课 安宇陈信义主讲 觉得讲的非常好 可惜我没机会大科学家了
2023-11-18 03:37:422

如何理解薛定谔方程?

我尝试写一个说人话版本的解释吧,力争高中生水平可以理解,杜绝公式…以下仅是一个科普程度的,既啰嗦又低配的解释首先一定要明确一个科学立场,即理论是为了解释并预测现实而服务的,不是为了自high的。实验结果是根本,如果理论和实际不符合,你需要改理论,而不是改实验数据。改数据,这叫学术作假…这很重要,请牢记在心。薛定谔方程,其实就是描述微观粒子的行为的一个定律,就这么简单。那么薛定谔大佬为什么要拍脑袋,拍出这么一个看了就晕头转向的方程来?直接原因,是因为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不能用牛顿力学来描述。回忆下牛顿力学三定律,第一定律讲的是,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非常遗憾,微观粒子表示不服。实验表明,电子和光子不受力时,既不静止,也不匀速直线运动。更进一步,牛顿第二定律描述的是,物体受力时,力和加速度的关系。非常遗憾,电子和光子还是不遵守。这就很尴尬了。这就说明牛顿力学是不完备的,是有bug的。哪怕牛顿大大再权威,解释了再多物理事实,预测了再多现象,这也改变不了牛顿力学只适用于宏观物体的局限性。人们想要理解微观世界,利用微观世界,就必须掌握微观世界的规律。最直接的,化学反应的本质就是电子重新排布的过程。要理解电子光谱,化学键,就必须理解原子轨道和分子轨道,就必须要有描述微观粒子的规律的定律才行。说薛定谔方程是化学的理论基石也不为过。正如牛顿力学是工程学的基础一样。好了,现在你手里,已经有了大量微观粒子运动的数据,这些粒子运动都不符合牛顿力学,你需要提出一个全新的理论,来解释这些实验事实。你怎么做?猜呗。薛定谔方程最早就是猜的。当然,不能乱猜,有技巧有套路的。很多种猜法都很精彩,详细参见其它答案或者教科书。下面以不含时薛定谔方程为例进行说明。不含时薛定谔方程,简单来说,就是讲了一件事情"粒子的动能加势能等于其总能量,且守恒"。看到这里你心理可能忍不住会说一句mmp,这不是废话么?牛顿早讲了!没错,薛定谔大大就是这么觉得的,并由此出发开始猜的。宏观物体又是由微观粒子组成的,虽然运动规律不符合,但是能量规律也许符合呀。假设动能加势能守恒的规律在微观世界也存在,按照德布罗意,波粒二象性的想法,把粒子写成复平面波函数,再对比经典力学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形式上引入动量算符和势能算符。这就是你们看到的薛定谔方程了…当然,猜不是本事,最重要的是,从这个方程出发,所有那些不符合牛顿力学的微观粒子的行为,都可以得到圆满解释了。那当然要被广泛运用啦。薛定谔方程的局限性是什么?最直接的一点是,他没有考虑速度。而很多微观粒子都是在接近光速运动,相对论效应不可以忽视。但是这些都是后话了。
2023-11-18 03:39:181

薛定谔的爱情是什么意思

  薛定谔的爱情,是指不确定的爱情。   薛定谔的爱情,也可以叫备胎的爱情奋斗史、舔狗的爱情、鱼塘之恋。   薛定谔定律是指一种量子物理学说中很多是违反常识的现象,他们不确定的,无法准确测量的,所以一切不确定的或者玄学东西都叫薛定谔的XX。   薛定谔的爱情也就是我会不会得到爱情呢?我可以得到爱情吗?我的生命里有爱情吗?
2023-11-18 03:39:571

“薛定谔的猫”是一条物理定律,都有哪些类似这样名字和含义相去甚远的定律?

拉普拉斯兽听到这个名字,你根本就不知道是一个定律,感觉不可思议吧。
2023-11-18 03:40:1810

“薛定谔的猫”与量子力学的关系是什么?你怎么看?

薛定谔认为量子力学的观点十分荒谬,所以提出“薛定谔的猫”这一假说讽刺量子力学,事实上量子力学的观点可以作用于微观世界但不适用于宏观世界。
2023-11-18 03:41:325

科学大战:20世纪初的科学与玄学之论,究竟探讨出什么结果?

二十世纪初,科学与玄学之间经历了一场大争论。科学派以丁文江为代表,而玄学派则以张君劢为代表。结果,最终以张君劢为代表的玄学派的失败而告终。其背景和深层原因是,中国经历了太长时间玄学的统治,玄学排斥科学,这是中国近代落后于世界最主要的原因。所以,作为当时的中国来说,实在太需要科学的发展了。然而,具有戏剧意义的是,西方在经历了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科学长期的、大规模的发展之后,反倒向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玻尔、海森伯等的量子论为代表的旋(玄)学方向发展。 当然,人们要问:相对论和量子论怎么能是旋(玄)学呢?我说,科学与旋(玄)学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有确定性。有确定性的学问就是科学,反之,具有不确定性的学问就是旋(玄)学。科学实验具有可重复性,就是说下一次的实验与上一次的实验结果完全相同。而旋(玄)学的实验具有不可重复性,就是说下一次的实验与上一次的实验结果有可能完全相同,但也可能完全不相同。因为,它会出现熵,要消耗原有的能量。所以,科学的物理学定律是牛顿定律,而旋(玄)学的物理学定律是薛定谔定律。 科学的牛顿定律认为时间是绝对的、不变的,而旋(玄)学的薛定谔定律认为时间是相对的、可变的。而且,应当看到只有科学和旋(玄)学的互补、统一,才能真正形成人类 社会 完整的知识体系。由此可见,承认旋(玄)学的真理性,并在相对论和量子论及薛定谔的波动方程以及中医、气功学、易学、预测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建立完整的旋(玄)学体系,不仅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而且对整个人类 社会 的知识体系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至少可以避免像爱因斯坦和玻尔那样为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是否具有真理性而争论四十年之久。
2023-11-18 03:42:131

薛定谔的贡献?

波动力学
2023-11-18 03:42:274

动漫中不可逆转的定律有哪些?

动漫中许多设定有着共同点,而这些共同点或许成为了动漫一个独特的标签,今天小伍就带大家回顾动漫中这些不变的设定!一、嘴炮总是こうかばつぐん(效果拨群)こうかばつぐん(效果拨群)是神奇宝贝中的神翻译,当使用的技能或者道具,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就会弹出“效果拨群”的提示,这也算是神奇宝贝汉化的神来之笔!而嘴炮几乎是日本动漫主角必备的一项技能,尤其是在“王道”动漫中极为常见。如果将这些主角放在三国时期,那么想必也能充当半个诸葛亮了--三寸不烂之舌!开个玩笑……不过嘴炮确实成为了日本动漫的一个独特标签,一旦主角开始“长篇大论”,看客们就知道反派要绳之以法了。说道日本动漫的嘴炮,那么不得不提到擅长“嘴遁”之术的“漩涡鸣人”。在《火影忍者》中,漩涡鸣人对战大小BOSS总是免不了一番“长篇大论”,反派人物在受到“嘴遁”攻击之后,要不就洗心革面,要不就是自投罗网。其中最为经典的就是鸣人对阵我爱罗的情节了(碎碎念……)。不过!调侃归调侃,吐槽归吐槽,为什么动漫中经常出现“嘴炮”呢?众所周知,青春、信念、热血向来是日本动漫中的主要元素(部分猎奇动画除外),而这些元素通过单纯的打斗是无法展现出来的,有关主角自己的内心信念,必须主角自己将其表达出来,所以虽然看客们知道动漫又要出现一如既往的嘴炮套路,但是每次还是会被主角的一番话语所打动。主角嘴炮的穿透力甚至透过次元壁,直接传递给了屏幕后面的我们,这也是日本动漫角色有血有肉的有力证明!二、眯眯眼!眯眯眼都是怪物,千万不要惹眯眯眼。这句话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眯眯眼”这一外形设定,通常意味着“隐形的高手”,这类角色在一般情况下处于不动声色的状态,但是在关键时候都是抱着微笑解决敌人,甚至爆发出强大的实力。市丸银是《死神》中的重要角色,在动漫中扮演了一个双面间谍的角色。眯眯眼为什么总是眯着眼睛呢?因为眯着眼睛看他人有一种审视猎物的感觉,这也是动漫中内心强大、心思缜密的角色才有的表现。不二周助,《网球王子》中的一个特殊角色,或许腹黑这个属性在当今动漫中已经让看客们司空见惯,但是在十年前,不二周助温柔的特征,和“开眼”时爆发出来的实力都是让人眼前一亮的设定。三、主角总是在追随某人的身影旋涡鸣人在追随父亲的脚步,在追随自来也的脚步,路飞在追随前任海贼王的脚步。前人的事迹几乎是日本动漫角色的主要动力,也是日本动漫刻画一个努力、刻苦动漫形象的重要“象征”。动漫中人物的刻画,总是多方面的,一个个能够让看客们又哭又笑的动漫角色,必定要有饱满的精神元素作为支撑,主角的各种行为也必然要合理,通过刻画“偶像”的形式,来侧面反映主角的行为活动不失为一个良好的选择。不得不说,这些“偶像”的事迹,也是我们在观看时所憧憬的事物,这些配角同样也在打动我们的内心,这就提高了动漫的--代入感!如果仅仅是一个平铺直叙的成长故事,想来肯定是枯燥乏味的。这在一些长篇动漫中就有所体现。日本经典王道动漫《龙珠》,到了后期就不得不陷入“血统论”的怪圈,因为主角后期缺少了明确的理想,没有一个可向往的目标。《龙珠》作者鸟山明,不止一次公开表示有过想要完结《龙珠》的想法,但是市场需求只能让他继续连载下去,而龙珠中角色后期在看客们的印象中,就成为了一个不变的模板。其实动漫中不变的定律并非是动漫的劣势,反而这些标签成为了动漫所衍生的特有文化,这些独特的烙印不仅仅体现在动漫中,同时也体现在我们的意识中。一些优秀动漫中的嘴炮、眯眯眼,虽然是老套的设定,但是依然能够打动人心。或许这也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记号,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定律”也会一同和我们的回忆汇入时间长河中。
2023-11-18 03:42:4515

薛定谔的在比喻什么

薛定谔,是奥地利物理学家,常被用于形容不确定的事情。比如薛定谔的春节。薛定谔的猫,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于1935年提出的有关猫生死叠加的著名思想实验,是把微观领域的量子行为扩展到宏观世界的推演。薛定谔的猫,比喻一件事如果你不去做,它就可能有两个结果,而一旦你去做了,最后结果就只能有一个,你的参与也直接干预了结果。
2023-11-18 03:44:091

量子物理中如何理解薛定谔方程

我个人以为:薛定谔方程是一个根据实验统计数据得出的验证方程。他的物理地位相当于牛顿的第二定律。物理世界里,有很多这样那样的假设,而我们采用的这个或者那个方程,并不是因为他是被推导或者定律定理如何如何,而在于他是实用和适用的。这才是物理的关键。如果公式和定律不符合现实,那么所有的一切公式都只是胡说八道。薛定谔方程是在非相对论情况下适用的。他的特解与通解是对于粒子概率的各种特性描述。而并非代表粒子本身的物理状态。
2023-11-18 03:44:244

著名物理学家薛定谔,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呢?

薛定谔受到父亲的影响,从小就对自然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没上过小学,在父亲和家庭教师的教导下,能流畅使用多个国家的语言。薛定谔成名后,遇到了世界大战,希特勒的一些行为让他不满,薛定谔离开了德国。后来薛定谔在物理学界逐渐出名。1961年薛定谔病逝维也纳,死后葬于阿尔卑包赫村,墓碑上刻着“薛定谔方程”,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2023-11-18 03:44:335

薛定谔比喻什么意思

薛定谔常被拿来形容一个人或者事物的状态,既可是不确定状态,也可以是既定状态。1、从物理学角度分析,薛定谔比喻的是量子力学的测量问题。量子力学中,粒子的位置和动量并不是绝对的,而是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不是因为我们缺乏知识,而是因为物理规律的固有性质。当我们观察一个粒子时,我们的观察本身会改变粒子的状态,而这个改变是不可避免的。这就是著名的“观察者效应”。2、从哲学角度分析,薛定谔比喻的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局限性。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于根据我们的观察来判断事物的性质和状态。我们相信我们的感官可以直接感知现实世界,但是薛定谔猫的例子告诉我们,我们的观察并不是绝对可靠的。我们的认知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我们对现实世界的认知产生偏差。3、从生活角度分析,薛定谔比喻的是人类行为的影响。我们的行为和决策可能会对我们周围的环境产生影响,这些影响可能是不可预测的。例如,我们的消费行为可能会对全球经济产生影响,我们的投票行为可能会对国家政治产生影响。这些影响可能会导致我们所处的环境发生变化,而这些变化又可能会对我们产生影响。“薛定谔的猫”出处和实验说明1、出处这个梗来源于量子物理学中的“薛定谔猫”实验,它是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于1935年提出的一种思想实验,用于描述量子力学中“量子叠加态”的概念。2、实验说明这个实验将一只猫置于一个密闭的箱子中,箱子内有一个装置,该装置有50%的概率会释放一种致命毒气,而有50%的概率不会释放。在箱子未打开之前,根据量子力学的理论,猫既处于“死亡”状态,也处于“存活”状态的叠加态。只有当观察者打开箱子,才会让量子态“坍缩”,猫才会处于确定的状态,即死亡或存活。这个实验的特殊性质引发了人们对于不确定性、观察者效应等哲学问题的思考。因此,"薛定”常被用来比喻个人或者事物处于不确定状态中,直到被观察或者完成某个事件之后,才能确定其状态。
2023-11-18 03:45:401

薛定谔定律是什么

薛定谔定律是薛定谔提出的量子力学基本方程,建立于1926年。它是一个非相对论的波动方程。它反映了描述微观粒子的状态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它在量子力学中的地位相当于牛顿定律对于经典力学一样,是量子力学的基本假设之一。它是将物质波的概念和波动方程相结合建立的二阶偏微分方程,可描述微观粒子的运动,每个微观系统都有一个相应的薛定谔方程式,通过解方程可得到波函数的具体形式以及对应的能量,从而了解微观系统的性质。薛定谔方程表明量子力学中,粒子以概率的方式出现,具有不确定性,宏观尺度下失效可忽略不计。薛定谔定律广泛地用于原子物理、核物理和固体物理,对于原子、分子、核、固体等一系列问题中求解的结果都与实际符合得很好。薛定谔定律仅适用于速度不太大的非相对论粒子,其中也没有包含关于粒子自旋的描述。当计及相对论效应时,薛定谔定律由相对论量子力学方程所取代,其中自然包含了粒子的自旋。
2023-11-18 03:47:091

薛定谔定律

薛定谔定理是什么?是薛定谔方程E.薛定谔提出的量子力学基本方程。建立于1926年。它是一个非相对论的波动方程。它反映了描述微观粒子的状态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它在量子力学中的地位相当于牛顿定律对于经典力学一样,是量子力学的基本假设之一。设描述微观粒子状态的波函数为Ψ,质量为m的微观粒子在势场U中运动的薛定谔方程为。在给定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以及波函数所满足的单值、有限、连续的条件下,可解出波函数Ψ。由此可计算粒子的分布概率和任何可能实验的平均值。当势函数U不依赖于时间t时,粒子具有确定的能量,粒子的状态称为定态。定态时的波函数可写成式中Ψ称为定态波函数,满足定态薛定谔方程,这一方程在数学上称为本征方程,式中E为本征值,是定态能量,Ψ又称为属于本征值E的本征函数。量子力学中求解粒子问题常归结为解薛定谔方程或定态薛定谔方程。薛定谔方程广泛地用于原子物理、核物理和固体物理,对于原子、分子、核、固体等一系列问题中求解的结果都与实际符合得很好。薛定谔方程仅适用于速度不太大的非相对论粒子,其中也没有包含什么是薛定谔定律薛定谔方程又称薛定谔波动方程,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提出的量子力学中的一个基本方程,也是量子力学的一个基本假定。它是将物质波的概念和波动方程相结合建立的二阶偏微分方程,可描述微观粒子的运动,每个微观系统都有一个相应的薛定谔方程式,通过解方程可得到波函数的具体形式以及对应的能量,从而了解微观系统的性质。薛定谔方程表明量子力学中,粒子以概率的方式出现,具有不确定性,宏观尺度下失效可忽略不计。扩展资料:在1925年,瑞士苏黎世每两周会举办一场物理学术研讨会。有一次,主办者彼得·德拜邀请薛定谔讲述德拜指出,既然粒子具有波动性,应该有一种能够正确描述这种量子性质的波动方程。他的意见给予薛定谔极大的启发与鼓舞,他开始寻找这波动方程。检试此方程最简单与基本的方法就是,用此方程来描述氢原子内部束缚电子的物理行为,而必能复制出玻尔模型的理论结果,另外,这方程还必须能解释索末菲模型给出的精细结构。很快,薛定谔就通过德布罗意论文的相对论性理论,推导出一个相对论性波动方程,他将这方程应用于氢原子,计算出束缚电子的波函数。但很可惜。因为薛定谔没有将电子的自旋纳入考量,所以从这方程推导出的精细结构公式不符合索末菲模型。他只好将这方程加以修改,除去相对论性部分,并用剩下的非相对论性方程来计算氢原子的谱线。解析这微分方程的工作相当困难,在其好朋友数学家赫尔曼·外尔鼎力相助下,他复制出了与玻尔模型完全相同的答案。因此,他决定暂且不发表相对论性部分,只把非相对论性波动方程与氢原子光谱分析结果,写为一篇论文。1926年,他正式发表了这论文。这篇论文迅速在量子学术界引起震撼。普朗克表示“他已阅读完毕整篇论文,就像被一个迷语困惑多时,渴慕知道答案的孩童,现在终于听到了解答”。爱因斯坦称赞,这著作的灵感如同泉水般源自一位真正的天才。爱因斯坦觉得,薛定谔已做出决定性贡献。由于薛定谔所创建的波动力学涉及到众所熟悉的波动概念与数学,而不是矩阵力学中既抽象又陌生的矩阵代数,量子学者都很乐意地开始学习与应用波动力学。自旋的发现者乔治·乌伦贝克惊叹,“薛定谔方程给我们带来极大的解救!”沃尔夫冈·泡利认为,这论文应可算是近期最重要的著作。薛定谔给出的薛定谔方程能够正确地描述波函数的量子行为。在那时,物理学者尚不清楚如何诠释波函数,薛定谔试图以电荷密度来诠释波函数的绝对值平方,但并不成功。1926年,玻恩提出概率幅的概念,成功地诠释了波函数的物理意义。但是薛定谔与爱因斯坦观点相同,都不赞同这种统计或概率方法,以及它所伴随的非连续性波函数坍缩。爱因斯坦主张,量子力学是个决定性理论的统计近似。在薛定谔有生的最后一年,写给玻恩的一封信中,他清楚地表示他不接受哥本哈根诠释。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薛定谔方程想知道薛定谔定律什么?薛定谔定理如下:就是在量子力学之中,体系的状态是不可以直接使用力学量值来进行确定的,而是需要使用的力学的函数,波函数,这样才能够确定,所以这个波函数就成为了量子力学所需要研究的主要对象了。薛定谔定律可以说是量子力学方面的一个基本方程式。该定律最早是在1926年提出的,是由奥地利的著名物理学家薛定谔最早提出。主要就是描述了微观粒子的状态,是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呈现出来的规律,这种状态是需要使用波函数来进行相应的表示的,薛定谔定律也就是波函数方面的微分方程。薛定谔的猫是奥地利著名物理学家薛定谔提出的一个思想实验,是指将一只猫关在装有少量镭和氰化物的密闭容器里。镭的衰变存在几率,如果镭发生衰变,会触发机关打碎装有氰化物的瓶子,猫就会死;如果镭不发生衰变,猫就存活。根据量子力学理论,由于放射性的镭处于衰变和没有衰变两种状态的叠加,猫就理应处于死猫和活猫的叠加状态。这只既死又活的猫就是所谓的“薛定谔猫”。但是,不可能存在既死又活的猫,则必须在打开容器后才知道结果。该实验试图从宏观尺度阐述微观尺度的量子叠加原理的问题,巧妙地把微观物质在观测后是粒子还是波的存在形式和宏观的猫联系起来,以此求证观测介入时量子的存在形式。随着量子物理学的发展,薛定谔的猫还延伸出了平行宇宙等物理问题和哲学争议。薛定谔定律是什么薛定谔提出的量子力学基本方程。建立于1926年。它是一个非相对论的波动方程。它反映了描述微观粒子的状态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它在量子力学中的地位相当于牛顿定律对于经典力学一样,是量子力学的基本假设之一。设描述微观粒子状态的波函数为Ψ,质量为m的微观粒子在势场U中运动的薛定谔方程为。在给定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以及波函数所满足的单值、有限、连续的条件下,可解出波函数Ψ。由此可计算粒子的分布概率和任何可能实验的平均值。当势函数U不依赖于时间t时,粒子具有确定的能量,粒子的状态称为定态。定态时的波函数可写成式中Ψ称为定态波函数,满足定态薛定谔方程,这一方程在数学上称为本征方程,式中E为本征值,是定态能量,Ψ又称为属于本征值E的本征函数。量子力学中求解粒子问题常归结为解薛定谔方程或定态薛定谔方程。薛定谔方程广泛地用于原子物理、核物理和固体物理,对于原子、分子、核、固体等一系列问题中求解的结果都与实际符合得很好。薛定谔方程仅适用于速度不太大的非相对论粒子,其中也没有包含薛定谔定律是什么定义?应用?“薛定谔方程又称薛定谔波动方程在量子力学中,体系的状态不能用力学量的值来确定,而是要用力学量的函数Ψ,即波函数来确定,因此波函数成为量子力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力学量取值的概率分布如何,这个分布随时间如何变化,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求解波函数的薛定谔方程得到解答。这个方程是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于1926年提出的,它是量子力学最基本的方程之一,在量子力学中的地位与牛顿方程在经典力学中的地位相当。薛定谔方程是量子力学最基本的方程,亦是量子力学的一个基本假定,其正确性只能靠实验来确定。”---引自百度百科。主要应用于微观物理学,如果楼主不是研究量子物理的,这些方程几乎完全应用不到实践中。但某些现实的情况无法用经典力学的概念去阐释,例如,运动物体的电磁过程与牛顿力学所遵从的相对性原理不一致,爱因斯坦发现并解决了这个问题,但“天才”耗费了后半生,试图将“统一场论”的概念将宏观与微观的物理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最终以失败告终。这个理论也被认为是“世间万物变化的最根本原理。”而人类想要探索这个原理,光靠几个“天才”是远远不够的。方程在表述中,将时间和空间完整的分割,从而可以由定态方程转变为动态,最终可以完整表达出离子的波动函数。薛定谔正如他的猫所表述的那样,量子的叠加态这个过程是不能被确定的,我们只能观测到结果。就好比:我在家中何处是不确定的,你看我一眼,我就突然现身于某处——客厅、餐厅、厨房、书房或卧室都有可能,而在你看我之前,我像云雾般隐身在家中,穿墙透壁到处游荡。在你意识到“需要看到我”,我便“应声出现”。薛定谔为了解释这样一种不确定性,从而用一个二阶偏微分方程来阐释他所认为的微观世界,即“不能确定离子出现的位置,直到他被我们观测到,并且通过方程来表达出现在这一位置的概率。”薛定谔定律什么梗薛定谔定律就是薛定谔的猫,是薛定谔设计的一个思想实验,目的是对人类意识具有特殊的独特地位说法进行的嘲讽。划重点,嘲讽,或者说反讽。它的意思是:如果哥本哈根派物理学家们认为人类意识具有特殊地位,那么按照薛定谔的实验操作,就会制造一只即死又活的猫,而即死又活的猫显然是荒谬的。从而,薛定谔暗示,人类意识决定波函数坍缩,这个观点是荒谬的,爱因斯坦也这么认为。薛定谔猫的定律是一个不确定的实验,而且这项实验还很著名。这项实验讲的是薛定谔把猫放在了黑暗的盒子中,过了很久也不知道猫是死是活。所以必须要看一眼盒子里面的情况,才能下结论。这就出现了猫的生死就取决于看了一眼之后,才能决定的,这说起来有点绕,还让人捉摸不透。所以也就容易产生误解,理解错意思的。
2023-11-18 03:47:461

薛定谔定律是什么

薛定谔提出的量子力学基本方程。建立于1926年。它是一个非相对论的波动方程。它反映了描述微观粒子的状态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它在量子力学中的地位相当于牛顿定律对于经典力学一样,是量子力学的基本假设之一。设描述微观粒子状态的波函数为Ψ(r,t),质量为m的微观粒子在势场U(r,t)中运动的薛定谔方程为。在给定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以及波函数所满足的单值、有限、连续的条件下,可解出波函数Ψ(r,t)。由此可计算粒子的分布概率和任何可能实验的平均值(期望值)。当势函数U不依赖于时间t时,粒子具有确定的能量,粒子的状态称为定态。定态时的波函数可写成式中Ψ(r)称为定态波函数,满足定态薛定谔方程,这一方程在数学上称为本征方程,式中E为本征值,是定态能量,Ψ(r)又称为属于本征值E的本征函数。量子力学中求解粒子问题常归结为解薛定谔方程或定态薛定谔方程。薛定谔方程广泛地用于原子物理、核物理和固体物理,对于原子、分子、核、固体等一系列问题中求解的结果都与实际符合得很好。薛定谔方程仅适用于速度不太大的非相对论粒子,其中也没有包含关于粒子自旋的描述。当计及相对论效应时,薛定谔方程由相对论量子力学方程所取代,其中自然包含了粒子的自旋
2023-11-18 03:47:561

薛定谔定律什么梗

“薛定谔定律”是物理学中的概念,用于描述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和性质。在互联网上,常出现“薛定谔定律”各种梗,比如:谁说我不知道薛定谔定律,我把它都给分裂了;薛定谔定律:我眼看着它没了,但它突然又出现在我的口袋里;猫咪薛定谔定律,当你看它的时候它就在;当你不看它的时候它就不在。这些“薛定谔定律”梗通常用于逗比式的幽默。以下是一些经典的“薛定谔定律”梗的例子:1. 谁说我不知道薛定谔定律,我把它都给分裂了。2. 薛定谔定律:我眼看着它没了,但它突然又出现在我的口袋里。3. 猫咪薛定谔定律,当你看它的时候它就在;当你不看它的时候它就不在。4. 那个谁,你今天怎么这么皮,我刚刚看到你在长时间观察猫,你是不是又再一次验证薛定谔的猫应用了?5. 当我打开冰箱的时候,薛定谔定律告诉我里面要么有饭,要么没饭。6. 薛定谔定律告诉我,如果你眼不见为净,可能你演技真的很好。这些梗常常利用薛定谔定律的“观察者效应”和微观粒子的奇特性质进行幽默的玩弄,带有一定的荒诞和戏谑的意味。
2023-11-18 03:48:225

薛定谔定律什么梗

薛定谔定律就是薛定谔的猫,是薛定谔设计的一个思想实验,目的是对人类意识具有特殊的独特地位说法进行的嘲讽。划重点,嘲讽,或者说反讽。它的意思是:如果哥本哈根派物理学家们认为人类意识具有特殊地位,那么按照薛定谔的实验操作,就会制造一只即死又活的猫,而即死又活的猫显然是荒谬的。从而,薛定谔暗示,人类意识决定波函数坍缩,这个观点是荒谬的,爱因斯坦也这么认为。薛定谔猫的定律是一个不确定的实验,而且这项实验还很著名。这项实验讲的是薛定谔把猫放在了黑暗的盒子中,过了很久也不知道猫是死是活。所以必须要看一眼盒子里面的情况,才能下结论。这就出现了猫的生死就取决于看了一眼之后,才能决定的,这说起来有点绕,还让人捉摸不透。所以也就容易产生误解,理解错意思的。
2023-11-18 03:49:252

薛定谔定律是什么

薛定谔提出的量子力学基本方程 。建立于 1926年。它是一个非相对论的波动方程。它反映了描述微观粒子的状态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它在量子力学中的地位相当于牛顿定律对于经典力学一样,是量子力学的基本假设之一。设描述微观粒子状态的波函数为Ψ(r,t),质量为m的微观粒子在势场U(r,t)中运动的薛定谔方程为。在给定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以及波函数所满足的单值、有限、连续的条件下,可解出波函数Ψ(r,t)。由此可计算粒子的分布概率和任何可能实验的平均值(期望值)。当势函数U不依赖于时间t时,粒子具有确定的能量,粒子的状态称为定态。定态时的波函数可写成式中Ψ(r)称为定态波函数,满足定态薛定谔方程,这一方程在数学上称为本征方程,式中E为本征值,是定态能量,Ψ(r)又称为属于本征值E的本征函数。 量子力学中求解粒子问题常归结为解薛定谔方程或定态薛定谔方程。薛定谔方程广泛地用于原子物理、核物理和固体物理,对于原子、分子、核、固体等一系列问题中求解的结果都与实际符合得很好。 薛定谔方程仅适用于速度不太大的非相对论粒子,其中也没有包含关于粒子自旋的描述。当计及相对论效应时,薛定谔方程由相对论量子力学方程所取代,其中自然包含了粒子的自旋
2023-11-18 03:49:451

薛定谔的猫是什么定律?

根据量子力学理论,由于放射性的镭处于衰变和没有衰变两种状态的叠加,猫就理应处于死猫和活猫的叠加状态。这只既死又活的猫就是所谓的“薛定谔猫”。但是是不可能存在即死又活的猫,则必须在打开箱子后才知道结果。薛定谔的猫试图从宏观尺度阐述微观尺度的量子叠加原理的问题,巧妙地把微观物质在观测后是粒子还是波的存在形式和宏观的猫联系起来,以此求证观测介入时量子的存在形式。扩展资料:犹如伽俐略强调“速度取决于观察者参考系”,爱因斯坦强调“时空间隔取决于观察者速度”,关于薛定谔的猫,物理学又一次强调了观测者的地位,认为因果与观察者有一定关联。认识是认知系统与客观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没有一种认知能脱离主体而获得一种客观和全面的认识这也就是说,人们无法精确地描述这世界。或者说在大多数情况下,逻辑思维引导人们到达某一点之后就丢下人们不管了。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薛定谔的猫
2023-11-18 03:50:361

薛鄂猫定理 是什么

半死不活
2023-11-18 03:50:533

薛定谔是什么意思?

问题一:薛定谔性质什么意思 让我来告诉你吧 薛定谔有名的是一只猫的故事:薛定谔有一只猫,他有一天把猫放在箱子里,箱子是密闭的,外面看不见里面发生了什么,他又在箱子里放置了一种毒药,这种毒药有瓶子盛放,猫有百分之五十的几率将瓶子打翻,也就是说猫有百分之五十的几率死,百分之五十的几率活,猫现在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 薛定谔的性质的男性,就是形容这个男性的性征不明显,说白了就是即像男的又像女的,男不男女不女,模棱两可,说是像女生也没有错,一半一半嘛。。。哈哈。。。 问题二:薛定谔是什么意思? 想知道薛定谔的胖次的解释的话到萌物百科哦,以下是地址:zh.moegirl/...%AC%A1 望采纳 问题三:薛定谔的猫是什么意思 百度百科看不懂 “薛定谔的猫”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于1935年提出的有关猫既是死的又是活的著名思想实验的名字,它描述了量子力学的真相:粒子的某些特性无法确定,直到测量外力迫使它们选择。整个实验是这样进行的:在一个盒子里有一只猫,以及少量放射性物质。在一小时内,大约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质将会衰变并释放出毒气杀死这只猫,剩下50%的概率是放射性物质不会衰变而猫将活下来。 根据经典物理学,在盒子里必将发生这两个结果之一,而外部观测者只有打开盒子才能知道里面的结果 。但在量子力学的怪异世界里,猫到底是死是活都必须在盒子打开后,外部观测者“测量”具体情形才能知晓 。当盒子处于关闭状态,整个系统则一直保持不确定性的状态,猫既是死的也是活的。这项实验旨在论证怪异的量子力学,当它从粒子扩大宏观物体,诸如猫,听起来非常荒谬。 更多详情,参考百度百科:baike.baidu/view/29616 问题四:什么是薛定谔定律 粒子以概率的方式出现,具有不确定性,宏观尺度下失效可忽略不计。 问题五:什么叫薛定谔的友谊薛定谔的py薛定谔的男友 你说的是薛定谔的猫 那是一个假设 通俗一点讲的话就是一件事物在没有去真正了解他的时候有无数种可能性 而你真正看到她的时候那种可能性才被确定 问题六:B站说薛定谔之猫是什么意思? 把一只猫放进一个不透明的盒子里,然后把这个盒子连接到一个包含一个放射性原子核和一个装有有毒气体的容器的实验装置。设想这个放射性原子核在一个小时内有50%的可能性发生衰变。如果发生衰变,它将会发射出一个粒子,而发射出的这个粒子将会触发这个实验装置,打开装有毒气的容器,从而杀死这只猫。 根据量子力学,未进行观察时,这个原子核处于已衰变和未衰变的叠加态,但是,如果在一个小时后把盒子打开,实验者只能看到“衰变的原子核和死猫”或者“未衰变的原子核和活猫”两种情况。薛定谔在1935年发表了一篇论文,题为《量子力学的现状》,在论文的第5节,薛定谔描述了那个常被视为恶梦的猫实验:哥本哈根派说,没有测量之前,一个粒子的状态模糊不清,处于各种可能性的混合叠加。 比如一个放射性原子,它何时衰变是完全概率性的。只要没有观察,它便处于衰变/不衰变的叠加状态中,只有确实地测量了,它才会随机的选择一种状态而出现。那么让我们把这个原子放在一个不透明的箱子中让它保持这种叠加状态。现在薛定谔想象了一种结构巧妙的精密装置,每当原子衰变而放出一个中子,它就激发一连串连锁反应,最终结果是打破箱子里的一个毒气瓶,而同时在箱子里的还有一只可怜的猫。事情很明显:如果原子衰变了,那么毒气瓶就被打破,猫就被毒死。要是原子没有衰变,那么猫就好好地活着。 这个理想实验的巧妙之处,在于通过“检测器-原子-毒药瓶”这条因果链,似乎将铀原子的“衰变-未衰变叠加态”与猫的“死-活叠加态”联系在一起,使量子力学的微观不确定性变为宏观不确定性;微观的混沌变为宏观的荒谬――猫要么死了,要么活着,两者必居其一,不可能同时既死又活!难怪英国著名科学家霍金听到薛定谔猫佯谬时说:“我去拿枪来把猫打死!” 我觉得猫肯定死了。 问题七:谁能告诉我 ”薛定谔的狗“是什么意思..... 晕是薛定谔的猫 薛定谔的猫 物理学 周飞 王玲丽 猫的诞生 薛定谔对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解释经常提出质疑. 1935 年.薛定谔对量子力学哥本哈根学派提出了又一次挑战.他设想一种理想实验: 一只猫关在一个钢盒内,盒中有下述极残忍的装置(必须保证此装置不受猫的直接干扰):在盖革计数器中有一小块辐射物质,它非常小,或许在1 小时内只有一个原子衰变.在相同的几率下或许没有一个原子衰变.如果发生衰变,计数管便放电,并通过继电器释放一锤,击碎 一个小的氢氰酸瓶.如果人们使这整个系统自己存在1 个小时, 那么人们会说,如果在期间没有原子衰变,这猫就是活的.而第一次原子衰变必定会毒杀了猫. 猫的照片 我们心中的猫 根据量子力学,盒内整个系统处于两种态的叠加 之中,其中第一分量意味着死猫与原子嬗变态|e>的关联;第二分量意味着活猫与原子稳态|g>的关联.这样的关联状态就是所谓的量子纠缠态. 我们看猫 那么,在这个箱子里的猫究竟是死的还是活的呢 按照以玻尔为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的解释,放射性原子的衰变可以用波函数来描述.在没有打开箱子时,放射性原子进入了衰变与不衰变的迭加态,这时猫就成了一只处于迭加态的猫,即一只又死又活,半死半活的猫.只有当实验者打开箱子的时候,波函数突然坍缩,我们才能知道猫的确定态:死,或者活. 然而,猫却不这样认为 是死是活, 我心里明白 理论上讲, 猫自己还是知道自己是活还是死的. 但根据量子测量假说,处在这种怪态上,猫的生死是打开盒子前的客观存在,但又决定于打开盒子后的观察.看上去这个推论是不合理的,因而称之为薛定谔猫佯谬. 如果盒子还有一个人,猫的生死他是知道的,他是否会得到与盒外观察者一样的结果呢 多宇宙解释 当你掷骰子,它看起会随机得到一个特定的结果.然而量子力学指出,那一瞬间你实际上掷出了每一个状态,骰子在不同的宇宙 中停在不同的点数.其中一个宇宙里,你掷出了1,另一个宇宙里你掷出了2…….然而我们仅能看到全部真实的一小部分--其中一个宇宙. 多宇宙解释中的猫 多宇宙认为猫并未叠加,而是分裂成了两只,一死一活,必定有一只活猫!只不过它们存在于两个平行的世界中. 多宇宙理论中的问题――量子永生 现在假如有一位勇于为科学献身的仁人义士,他自告奋勇地去代替那只倒霉的猫.根据多宇宙,必定有一个你看到瓶子碎掉,另一个你在另一个世界里看到瓶子仍然完整.但问题是,看到瓶碎的那位随即就死掉了,什么感觉都没有了,这个世界对你来说就已经没有意义了.对你来说,唯一有意义的世界就是你活着的那个世界. 所以,从人择原理的角度上来讲,对你唯一有意义的存在就是那些你活着的世界.你永远只会看到瓶子完好无损而继续活着!因为多宇宙和哥本哈根不同,永远都会有一个你活在某个世界! 如果多宇宙理论是正确的,那么我们得到的推论是:一旦一个意识开始存在,从它自身的角度来看,它就必定永生! 寻找新的解释 既然量子论是正确的,那么叠加性必然是一种普遍现象.可是,为什么火星有着一条确定的轨道,而不是从轨道上向外散开去呢 自然,答案在哥本哈根叮的锦囊中是唾手可得:火星之所以不散开去,是因为有人在观察它,或者说有人在看着它.每看一次,它的波函数就坍缩了.但无论费米还是盖尔曼,都觉得这......>> 问题八:薛定谔之猫,是什么意思 简而言之,就是平行空间的理论 起源如同一楼所说 你无法知道这只猫是活的还是死的 所以在某个平行空间中,猫是活着的。而在另一个平行空间中,猫是死的 薛定谔的猫是平行空间的代名词。
2023-11-18 03:51:091

薛定谔是什么意思?

薛定谔是一个著名的物理学家,其提出的薛定谔的猫理论,是最著名的量子力学理论。埃尔温·薛定谔(1887—1961),奥地利著名物理学家,波动力学的创立者,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他的父亲大学学的是化学,后来继承了一家中小企业,拥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外公是一位化学学者,外婆是一位英国人。薛定谔是独生子女,受到了家庭以及他的姨妈们的关爱。扩展资料:20世纪30年代,奥地利物理学家埃尔温·薛定谔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思考实验——盒子里的一只猫。根据量子力学的理论,薛定谔的猫可以既是活的,又是死的。在薛定谔的思想实验中,一只猫被放在一个密封的盒子里,这个盒子里有一个存在一半几率会杀死猫的随机量子事件。盒子里的这只猫既是死的又是活的,直到盒子被打开并被观察到。换句话说,在被观察到之前,猫是以(有多种可能性的)波函数的形式存在的。当它被观察到时,它才变成了一个确定的对象。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薛定谔的彩色人生
2023-11-18 03:51:191

薛定谔方程推导过程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96%9B%E5%AE%9A%E8%B0%94%E6%96%B9%E7%A8%8B 这是维基百科上的,有较全的推导。上大物时老师讲的时候我也比较迷糊,呵呵
2023-11-18 03:51:533

薛定谔性质什么意思

薛定谔方程是量子力学中描述微观粒子在运动速率远小于光速时的运动状态的基本定律,在量子力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2023-11-18 03:52:325

为什么量子力学中要用薛定谔方程来描述粒子的运动?

薛定谔定律是薛定谔提出的量子力学基本方程,建立于1926年。它是一个非相对论的波动方程。它反映了描述微观粒子的状态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它在量子力学中的地位相当于牛顿定律对于经典力学一样,是量子力学的基本假设之一。它是将物质波的概念和波动方程相结合建立的二阶偏微分方程,可描述微观粒子的运动,每个微观系统都有一个相应的薛定谔方程式,通过解方程可得到波函数的具体形式以及对应的能量,从而了解微观系统的性质。薛定谔方程表明量子力学中,粒子以概率的方式出现,具有不确定性,宏观尺度下失效可忽略不计。薛定谔定律广泛地用于原子物理、核物理和固体物理,对于原子、分子、核、固体等一系列问题中求解的结果都与实际符合得很好。薛定谔定律仅适用于速度不太大的非相对论粒子,其中也没有包含关于粒子自旋的描述。当计及相对论效应时,薛定谔定律由相对论量子力学方程所取代,其中自然包含了粒子的自旋。
2023-11-18 03:52:542

什么是薛定谔式的爱情?

意思是那种不稳定的爱情,让人没有什么安全感,每天患得患失。
2023-11-18 03:53:284

薛定谔的猫是什么意思?

薛定谔的猫(Schr_dinger"sCat)是关于量子理论的一个思想实验。尽管量子论的诞生已经过了一个世纪,其辉煌鼎盛与繁荣也过了半个世纪。量子理论曾经引起的困惑直到21世纪仍困惑着人们。正如玻尔的名言:“谁要是第一次听到量子理论时没有发火,那他一定没听懂。”薛定谔的猫是诸多量子困惑中有代表性的一个。薛定谔尝试着用一个思想实验来检验量子理论隐含的不确定之处。设想在一个封闭的匣子里,有一只活猫及一瓶毒药。当衰变发生时,药瓶被打破,猫将被毒死。按照常识,猫可能死了也可能还活着。毒药瓶上有一个锤子,锤子由一个电子开关控制,电子开关由放射性原子控制。如果原子核衰变,则放出阿尔法粒子,触动电子开关,锤子落下,砸碎毒药瓶,释放出里面的氰化物气体,猫必死无疑。原子核的衰变是随机事件,物理学家所能精确知道的只是半衰期——衰变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如果一种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一天,则过一天,该元素就少了一半,再过一天,就少了剩下的一半。物理学家却无法知道,它在什么时候衰变,是上午还是下午。当然,物理学家知道它在上午或下午衰变的几率——也就是猫在上午或者下午死亡的几率。如果人们不揭开密室的盖子,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可以认定猫或者死,或者活。这是它的两种本征态。如果用薛定谔方程来描述薛定谔猫,则只能说,它处于一种活与不活的叠加态。人们只有在揭开盖子的一瞬间,才能确切地知道猫是死是活。此时,猫构成的波函数由叠加态立即收缩到某一个本征态。量子理论认为:如果没有揭开盖子进行观察,人们永远也不知道猫是死是活,它将永远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可这使微观不确定原理变成了宏观不确定原理,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猫既活又死违背了逻辑思维。
2023-11-18 03:54:031

薛定谔的爱情是什么梗

薛定谔的爱情指的是**不确定的爱情**,也可以称为斗争史的爱情、舔狗的爱情、鱼塘之恋。
2023-11-18 03:54:532

薛定谔方程推导过程

薛定谔方程推导过程如下:设描述微观粒子状态的波函数为Ψ(r,t),质量为m的微观粒子在势场V(r,t)中运动的薛定谔方程。在给定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以及波函数所满足的单值、有限、连续的条件下,可解出波函数Ψ(r,t)。由此可计算粒子的分布概率和任何可能实验的平均值(期望值)。当势函数V不依赖于时间t时,粒子具有确定的能量,粒子的状态称为定态。定态时的波函数可写成式中Ψ(r)称为定态波函数,满足定态薛定谔方程,这一方程在数学上称为本征方程,式中E为本征值,它是定态能量,Ψ(r)又称为属于本征值E的本征函数。薛定谔方程是量子力学的基本方程,它揭示了微观物理世界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如牛顿定律在经典力学中所起的作用一样,它是原子物理学中处理一切非相对论问题的有力工具,在原子、分子、固体物理、核物理、化学等领域中被广泛应用。扩展资料:薛定谔方程(Schrodinger equation)在量子力学中,体系的状态不能用力学量(例如x)的值来确定,而是要用力学量的函数Ψ(x,t),即波函数(又称概率幅,态函数)来确定,因此波函数成为量子力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力学量取值的概率分布如何,这个分布随时间如何变化,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求解波函数的薛定谔方程得到解答。这个方程是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于1926年提出的,它是量子力学最基本的方程之一,在量子力学中的地位与牛顿方程在经典力学中的地位相当,超弦理论试图统一两种理论。
2023-11-18 03:55:031

我们应该怎样理解薛定谔方程?

薛定谔方程实际上是量子力学的一个基本假定,其正确性只能靠实验来检验。薛定谔方程是将物质波的概念和波动方程相结合建立的二阶偏微分方程,可描述微观粒子的运动,每个微观系统都有一个相应的薛定谔方程式,通过解方程可得到波函数的具体形式以及对应的能量,从而了解微观系统的性质。它对于原子、分子、核、固体等一系列问题中求解的结果都与实际符合得很好。就像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来直接验证或由演绎推导得出。 这与麦克斯韦方程也有类似之处——都是假定,但都能与实验结果很好的相符
2023-11-18 03:55:362

谁能通俗解释一下守恒定律,波粒二象性,薛定谔的猫,混沌数学,光子、量子、粒子和分子的区别

波粒二象性(wave-particleduality)是指某物质同时具备波的特质及粒子的特质。波粒二象性是量子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量子力学里,微观粒子有时会显示出波动性(这时粒子性较不显著),有时又会显示出粒子性(这时波动性较不显著),在不同条件下分别表现出波动或粒子的性质。这种量子行为称为波粒二象性,是微观粒子的基本属性之一。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光电效应的光量子解释,人们开始意识到光波同时具有波和粒子的双重性质。1924年,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假说,认为和光一样,一切物质都具有波粒二象性。根据这一假说,电子也会具有干涉和衍射等波动现象,这被后来的电子衍射试验所证实。电子做稳恒的运动,具有完全确定的能量。这种稳恒的运动状态称为量子态。量子态是由一组量子数表征,这组量子数的数目等于粒子的自由度数。
2023-11-18 03:55:451

“薛定谔的猫”和“上帝不会掷骰子”有何关系?

无论是爱因斯坦的观点,还是薛定谔的猫,都为认识宇宙提供了崭新的思辨思路。上帝不会掷骰子是爱因斯坦说过的话,观点意味着宇宙中是按照定规律去发展,随机性并不会太多,只有掌握了宇宙规律,才能去客观探索。而薛定谔的猫是一个著名实验,其实验理念属于公开叫板爱因斯坦观点。实验通过盒子里放置一只猫和放射性物质,去猜测猫的生死。结论是:在盒子没开前,猫除了生死之外,还可能又生死叠加态,三种状态肱骨长你。这也说明,在人类意识没有参与前,一切都是未知,只有盒子打开后,猫状态才能被确定,那么宇宙也可能是因为人类意识而出现了改变。
2023-11-18 03:55:544

什么是“墨菲法则”、“薛定谔猫猜想”

“墨菲法则”、“派金森定理”和“彼德原理”并称为二十世纪西方文化中最杰出的三大发现。它源于1949年,一名叫墨菲的美国空军上尉工程师,发现:假定你把一片干面包掉在地毯上,这片面包的两面均可能着地。但假定你把一片一面涂有一层果酱的面包掉在地毯上,常常是带有果酱的一面落在地毯上(麻烦)。换一种说法:如果某件事有可能变坏的话,这种可能就会成为现实。这就是墨菲法则。它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它揭示的了一种独特的社会及自然现象。
2023-11-18 04:02:021

薛定谔的猫为什么恐怖?

是后人对于这个理论的衍生讨论:有人提出是否可以将猫换成人。猫是不会说话的,那么即使经历了生死叠加态它也不会表达。但人不一样,人如果感受过叠加态,是可以表达出来的。那么,将人关进盒子,打开后,如果人还活着,这个人是否会说出自己生死叠加的状态。遗憾的是,一来人们没有进行这么残酷的实验,二来即使真的进行了这样的实验,也不会存在叠加态。将人关进盒子时,被关的人的意识已经参与了实验,他的意识同样会造成粒子状态的坍缩,所以当他意识到这个问题时,他就决定了自己的生死。如果他没有意识到,仍然难逃厄运,因为关他的人的意识会和他纠缠进而造成粒子态的坍缩,而猫没有这个问题。因为猫,“似乎”没有“意识”。一、《薛定谔的猫》理论:将一只猫关在装有少量镭和氰化物的密闭容器里。镭的衰变存在几率,如果镭发生衰变,会触发机关打碎装有氰化物的瓶子,猫就会死;如果镭不发生衰变,猫就存活。根据量子力学理论,由于放射性的镭处于衰变和没有衰变两种状态的叠加,猫就理应处于死猫和活猫的叠加状态。这只既死又活的猫就是所谓的“薛定谔猫”。但是,不可能存在既死又活的猫,则必须在打开容器后才知道结果。该实验试图从宏观尺度阐述微观尺度的量子叠加原理的问题,巧妙地把微观物质在观测后是粒子还是波的存在形式和宏观的猫联系起来,以此求证观测介入时量子的存在形式。随着量子物理学的发展,薛定谔的猫还延伸出了平行宇宙等物理问题和哲学争议。二、截止2021年2月22日的结论:根据量子力学,微观粒子总是处于多种状态的叠加态。在最早人们开展光子和电子的双缝干涉实验时,会发现单个光子或电子总会莫名其妙地同时通过两条缝,也就是说单个光子或电子在过双缝时,处于同时经过左缝和右缝的叠加状态。而当人们试图观测到底是怎样一种叠加状态时,光子或电子会瞬间退化为单个粒子状态。总之,让人无法观测。更多的研究最终引出了哥本哈根学派对量子力学的主流解释,即微观粒子(包括宏观物体)总是处于多种状态的叠加态,而当人的意识一旦参与观测,粒子随即以一定概率坍缩为某个确定状态。由此,确立了“意识”在主流量子力学学派中的崇高地位,同时,也宣布了叠加态的不可观察性。
2023-11-18 04:02:395

有哪些令人绝望的物理定律

最令人绝望物理定律“熵增原理”:生命以负熵为食,最终走向消亡,13世纪,一位叫亨内考的人提出了这样的一个疑问:轮子中央有一个转动轴,轮子边缘安装着12个可活动的短杆,每个短杆的一端装有一个铁球。右边的球比左边的球离轴远些,因此,右边的球产生的转动力矩要比左边的球产生的转动力矩大。这样轮子就会永无休止地沿着箭头所指的方向转动下去,并且带动机器转动。这个轮子名叫“亨内考魔轮”,它让科学家做起了“永动机”的梦,科学家们幻想。一旦永动机诞生,人类将产生源源不断的能源,所以,有很多的科学家一直试图复刻“亨内考魔轮”,却都惨遭失败,然而无数的失败却没有打消科学家们的热情,反而对永动机的探索愈加狂热。后来,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达·芬奇也造了一个类似的装置。他设计时认为,右边的重球比左边的重球离轮心更远些,在两边不均衡的作用下会使轮子沿箭头方向转动不息,但实验结果却是否定的。达·芬奇敏锐地由此得出结论:永动机是不可能实现的。事实上,由杠杆平衡原理可知,上面两个设计中。右边每个重物施加于轮子的旋转作用虽然较大,但是重物的个数却较少。精确的计算可以证明,总会有一个适当的位置,使左右两侧重物施加于轮子的相反方向的旋转作用(力矩)恰好相等,互相抵消,使轮子达到平衡而静止下来。尽管如此,科学家们一直没有放弃这个梦想,人们还提出过利用轮子的惯性,细管子的毛细作用,电磁力等获得有效动力的种种永动机设计方案,但都无一例外地失败了。1847年,德国科学家亥姆霍兹发表了著作《论力的守恒》。他提出一切自然现象都应该用中心力相互作用的质点的运动来解释,这个时候热力学第一定律也就是能量守恒定律已经有了一个模糊的雏形。1850年,克劳修斯发表了《论热的动力和能由此推出的关于热学本身的定律》的论文。他认为单一的原理即“在一切由热产生功的情况,有一个和产生功成正比的热量被消耗掉,反之,通过消耗同样数量的功也能产生这样数量的热。”加上一个原理即“没有任何力的消耗或其它变化的情况下,就把任意多的热量从一个冷体移到热体,这与热素的行为相矛盾”来论证。把热看成是一种状态量。由此克劳修斯最后得出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解析式:dQ=dU-dW,从1854年起,克劳修斯作了大量工作,努力寻找一种为人们容易接受的证明方法来解释这条原理。经过重重努力,1860年,能量守恒原理也就是热力学第一定律开始被人们普遍承认。能量守恒原理表述为一个系统的总能量的改变只能等于传入或者传出该系统的能量的多少。总能量为系统的机械能、热能及除热能以外的任何内能形式的总和。热力学第一定律宣告了永动机的破产,因为永动机违反了能量和质量的守恒定律,在任何的永动机设计中。我们总可以找出一个平衡位置来,在这个位置上,各个力恰好相互抵消掉,不再有任何推动力使它运动。所有永动机必然会在这个平衡位置上静止下来,变成不动机。热力学第一定律也促成了蒸汽机的诞生,直接导致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诞生。人类由此迈入了蒸汽时代,机械化生产时代开始到来。而能量守恒定律的提出还是没有打消科学家们的梦,他们梦想着制造另一种永动机,希望它不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而且既经济又方便。比如,这种热机可直接从海洋或大气中吸取热量使之完全变为机械功。由于海洋和大气的能量是取之不尽的,因而这种热机可永不停息地运转做功,也是一种永动机。简单来说,人们认识到能量是不能被凭空制造出来的,所以他们试图从海洋、大气乃至宇宙中吸取热能,并将这些热能作为驱动永动机转动和功输出的源头。从单一热源吸热使之完全变为有用功而不产生其它影响的热机这也被称为第二类永动机。科学家认为只要做到了只有单一的热源,它从这个单一热源吸收的热量,可以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第二类永动机就能够成功。在这个时候,随着科学的发展,牛顿经典力学的一些局限性也暴露了出来,比如牛顿经典力学认为力学过程是可逆的,可逆性是指时间反演,即过程按相反的顺序进行。在经典力学的运动方程中,把时间参量 t换成-t,就意味着过程按相反的顺序历经原来的一切状态,最后回到初始状态。而1850年克劳修斯在论文中提出了一条基本定律:“没有某种动力的消耗或其他变化,不可能使热从低温转移到高温。“这个定律被称为热力学第二定律。而热力学第二定律则与力学过程的可逆性相矛盾。所以克劳修斯在1854年的随笔《关于热的力学理论的第二基础定理的一个修正形式》提出了新的物理量来解释这种现象,,1865年正式命名为熵,以符号S表示。克劳修斯从热机的效率出发,认识到正转变(功转变成热量)可以自发进行。而负转变(热量转变成功)作为正转变的逆过程却不能自发进行。负转变的发生需要同时有一个正转变伴随发生,并且正转变的能量要大于负转变,这实际是意味着自然界中的正转变是无法复原的。由此克劳修斯提出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又一个表述方式,也被称为熵增原理。那就是:不可逆热力过程中熵的微增量总是大于零。在自然过程中,一个孤立系统的总混乱度(即“熵”)不会减小。简而言之就是孤立系统的熵永不自动减少,熵在可逆过程中不变,在不可逆过程中增加,可以说非常鲜明地指出了不可逆过程的进行方向。熵增原理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另外一种表述形式,却又拥有更加深刻的含义,它创造了“熵”这个概念。这个概念在后来被广泛应用,香农把熵的概念,引申到信道通信的过程中,从而开创了”信息论“这门学科,从而宣告了信息时代的到来。熵增原理表明,在绝热条件下,只可能发生dS≥0 的过程,其中dS = 0 表示可逆过程;dS>0表示不可逆过程,dS<0 过程是不可能发生的。但可逆过程毕竟是一个理想过程。因此,在绝热条件下,一切可能发生的实际过程都使系统的熵增大,直到达到平衡态。绝热过程是一个绝热体系的变化过程,即体系与环境之间无热量交换的过程。在绝热过程中,Q = 0 ,有ΔS(绝热)≥ 0(大于时候不可逆,等于时候可逆) 或 dS(绝热)≥0 (>0不可逆;=0可逆)熵增原理最大的意义就是从能量品质的角度规定了能量转换过程中的方向、条件和限度问题。熵增原理的出现表示经典力学的可逆性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它只在有普遍的力学原理做保证的情况下才准确,热运动就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同时也彻底宣告了永动力的灭亡。因为从海水吸收热量做功,就是从单一热源吸取热量使之完全变成有用功并且不产生其他影响是无法实现的。而薛定谔就则指出,熵增过程也必然体现在生命体系当中。也就是说,生命体系中的熵也应该是不断增大的,也只能是从有序向无序发展。但是从某种角度上而言,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具有抵抗自身熵增的能力,即具有熵减的能力,最典型的表现就是进食行为。我们从食物中汲取了“负熵”来维持生命的有序,即“新陈代谢的实质就是及时全部消除有机体无时无刻不产生的全部负熵”。这里的有序和无序是描述宏观态的。因此,机体是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成功地从周围环境中不断地吸收负熵。向周围环境释放其生命活动不得不产生的全部正的熵维持生存和进化的。总之,生命体是开放的不可逆的非热力学平衡体系。平衡态是无序的,而非平衡态则是有序的根源,这是与热力学第二定律一致的,也是符合熵增原理的。薛定谔生动地用“生命赖负熵为生”这一句名言概括。虽然如此,生命的减熵行为却起不到任何效果,毕竟在浩瀚无垠的宇宙当中,人类等生命简直是渺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熵增的必然性和不可逆性,注定了生命只能从有序发展为无序,并最终走向老化、死亡。所以熵增原理也被很多人称为:最令人绝望的物理定律。熵增原理适用于很多领域,包括与达尔文的进化论是否矛盾等。而科学家对于熵增原理最大的争论是宇宙是否是一个封闭系统,因为熵增作用发挥作用的条件必须是在孤立系统系统中,然后达到平衡熵最大。孤立系统是在热力学之中。与其他物体既没有物质交换也没有能量交换的系统称为孤立系统。任何能量或质量都不能进入或者离开一个孤立系统,只能在系统内移动。而地球就是一个开放系统,熵增原理可以适用于生命,自然也能适用于地球。所以地球上的生物通过从环境摄取低熵物质(有序高分子)向环境释放高熵物质(无序小分子)来维持自身处于低熵有序状态。而地球整体的负熵流来自于植物吸收太阳的光流(负熵流)产生低熵物质。使得地球上会出现生物这种有序化的结构。不至于使熵一直处于增大的状态,所以科学家就思考,宇宙是否是一个孤立系统,因为宇宙是不存在“外界”的,我们不断在消耗着能量,且不可逆,熵不断在增加正在走向它的最大值,因此宇宙一旦到达热动平衡状态,就完全死亡。这种情景称为“热寂”,这样的宇宙中再也没有任何可以维持运动或是生命的能量存在。而这引来部分科学家的反对,他们宣称熵增原理只能适用于由很大数目分子所构成的系统及有限范围内的宏观过程。而不适用于少量的微观体系,也不能把它推广到无限的宇宙。由于涉及到宇宙未来、人类命运等重大问题,因而它所波及和影响的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了科学界和哲学界,成了近代史上一桩最令人懊恼的疑案。但不管怎么样,熵增原理作为热力学四大定律之一,指导着热力学的研究,在物理学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2023-11-18 04:03:251

在爱情里,不要做那只薛定谔的猫。

薛定谔的猫。薛定谔的猫—— 是一个有趣的物理实验。盒子里装着一只猫,还装着一只可以放射毒气的罐 子,由于不知道毒气会不会放出来,放出来的话,猫就会死,不放出来,猫就不会死。所以猫到底死不死呢?没有人知道。 但是对于爱情来说,爱的薛定谔定律只需要两步,打开盒子,放出勇气,不管结局如何,我们都再无遗憾。 01 你猜,这张照片是谁拍的。 眼前的男生,露着白色的牙齿,怀里抱着那只猫咪。我想他们在一起了吧。《泡芙小姐第七季》第三集里,活捉到一只薛定谔的猫。 这只猫,是个男生的秘密。他和她是高中同学,那天,在路边捡到一只流浪猫,女生一脸爱心,眼睛直直地盯着盒子里的猫咪,赞叹道好可爱啊。 男孩子提议等等看,会不会有主人忘记了,兴许会回来取猫吧。后来,他们没有等到猫的主人,于是男孩再次提议,让女孩把猫咪带回家养着,女孩很为难,直言道,一个人住,又要到处飞,满脸担忧地样子,饱满着,对这份喜欢的可惜。 于是,男孩说,没事儿,你不在的时候,就放我这,我来养。 女孩说了句谢啦,请你吃饭。男孩一脸羞涩,抓抓头发,看着女孩跑开的方向,心动不已。 男孩会偶尔给女孩打电话,却从来都没人接。画面切到另一边,女孩在忽略了男孩的来电后,和男朋友聊得很开心,一脸甜蜜。 猫在两个人之间来回传递,但是却没有传递出一丝感情。 这一次,是男孩去送猫,夜晚天气很黑,还好女孩小区的灯光很足,女孩家的窗帘里,两个人的身影显得格外刺眼。 男孩看见女孩接了自己的电话,跑到楼下,就那样把猫带走了,顺便带走了男孩对女孩大部分的期望。 女孩和男朋友吵架了,男孩忍不住跑去安慰女孩。他们和好了,猫回到男孩怀里,一个人的夜晚,怀里的猫和周围的空气都异常安静,压抑。 泡芙陪男孩做了一场盒子人的游戏,头上戴着盒子的男孩,看了一场套子里的电影,吃了一次没有吃过的超辣火锅,走到和女孩一起捡猫的路灯底下,给女孩拨通了电话。 故事到这里就结局了。泡芙拿出手机,看见朋友圈里的男孩抱着猫咪,笑的阳光帅气。你猜这个照片,是谁拍的? 这是一个备胎的故事,做过备胎也没什么可耻的,似乎还有些浪漫。男孩说,他就像一只薛定谔的猫,不敢说出真相,大概怕失望,又怕失去。 也许是性格的原因吧,我看不得,那种倾心的付出,一日一日毫无痕迹又日日越来越失望的心情。不说,怕难过。 说了,怕错过。 可不管说不说,该错过的还是会错过。不如把档期提前一点,早一点领盒饭,这样下一场才有新的力气酣畅淋漓。 《阿甘正传》里,阿甘说过,生活就像巧克力,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的。 也正是因为这样啊,才应该勇敢一点儿,否则错过的就不只是一个人了,而是对日后美好生活里,某一部分的缺失性向往吧。 有一句话说,与其误会一场,也要不负前往。一辈子不长,不要等待,误了美好时光。 02 现实生活中的故事,会比电视里更狗血,生活总能比艺术更艺术。男生和女生是大学同班同学,刚认识的时候,男生对女生一见钟情,女孩和初恋打的火热。 也许故事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悲伤的结局。只是,这只薛定谔的猫,呆在盒子里太久了。 女孩失恋了,男孩不忍心,便忽然出现在她世界里,陪她看电影,她哭他便借肩膀给她靠。她笑,他也笑,可这一笑就是四年。 她的世界天气阳光明媚,他的世界就万里飘云,但是不伤心的时候,女孩不怎么联系他。qq聊天框安静的日子,他也失落,不安静的日子,他也跟着难过。 后来,女生又找了新的男朋友,毕业去了更远的地方。 这次,除了吐槽自己被男朋友欺负,还多加了每天工作的辛酸,和对初入社会的不满。 她从来没有发觉过,他的电话号码一直没换过,常年24小时开机,隔着很远的距离,每天听着这些秘密,他记下了女孩一点一滴的喜好。却从来不主动提起什么。 节假日,悄悄把礼物买好。如果女孩来他的城市就准时去接,不开心了,就陪她坐着公交车一站又一站走,带她吃小吃,带她去看风景,只要她开心。 只是,后来,她又失恋了,这次,她说自己心死了,无法再爱了。 男孩曾经对女孩说过一句话,“人心不会是冷的,即使是冷的,也总有一天会暖热。” 他说,“答应我,这次不要让自己再受委屈了,然后给我一次机会吧,这么多年了。 我没有阻止你作出选择,但是,再也不想看你难过、受伤了。” 女孩说,“我并不值得你这么做,因为我已经不像从前的我。你不是我的男闺蜜么?怎么......” 后来,女孩带着愧疚和不安,消失在了回忆里。但是,她留言跟我说,对一个人最残忍的做法,不是拒绝,而是明明做好要拒绝的决定,却抓着别人的未来不放。 到最后,两个人都不好过,一个人带着愧疚,一个人带着挂念,无法回头,也无法逗留,薛定谔的猫,死不死,总有个活法。 在爱情里,没有什么恶人,也没有好人。但坏就坏在,有的人不接受,也不拒绝,这是我见过最渣的行为。 如果,前面有块更大的肉,你经不住诱惑就往前走吧,别回头,也别怀念小窝的温暖,你有了肉就别想着回头喝粥。 如果,你喜欢喝粥,就留下吧,我们可以有个温暖的家。我去给你赚钱,买肉。 在爱情,听过很多故事,最悲伤的故事就是,死不死我们都不知道。所以一直等,等到心碎,也没等到结局。多残忍。 爱的薛定谔定律,第一步打开盒子,第二步,放出勇气,让勇敢说出的秘密,变成看得见的结局。 好在,故事无论好坏,因为勇气,他们都有了各自的归属。 文 | 核桃。
2023-11-18 04:04:201

猫会变成植物猫吗

小脑萎缩症是一种脑部病变,初期一样有反射动作,但是慢慢开始会四肢不平衡,走路摇晃直至慢慢瘫痪,是一类遗传病,生病的猫咪会逐渐瘫痪成植物猫,直到去世不过短短3周。
2023-11-18 04:04:514

薛定谔猫和麦克斯韦妖怪是怎么回事

薛定谔的猫实验是这样的:在一个盒子里有一只猫,以及少量放射性物质。之后,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质将会衰变并释放出毒气杀死这只猫,同时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质不会衰变而猫将活下来。根据经典物理学,在盒子里必将发生这两个结果之一,而外部观测者只有打开盒子才能知道里面的结果 。在量子的世界里,当盒子处于关闭状态,整个系统则一直保持不确定性的波态,即猫生死叠加。猫到底是死是活必须在盒子打开后,外部观测者观测时,物质以粒子形式表现后才能确定。这项实验旨在论证量子力学对微观粒子世界超乎常理的认识和理解,可这使微观不确定原理变成了宏观不确定原理,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猫既活又死违背了逻辑思维。麦克斯韦妖(Maxwell"s demon),是在物理学中假想的妖,能探测并控制单个分子的运动,于1871年由英国物理学家詹姆斯·麦克斯韦为了说明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可能性而设想的。麦克斯韦妖可以简单的这样描述,一个绝热容器被分成相等的两格,中间是由“妖”控制的一扇小“门”,容器中的空气分子作无规则热运动时会向门上撞击,“门”可以选择性的将速度较快的分子放入一格,而较慢的分子放入另一格,这样,其中的一格就会比另外一格温度高,可以利用此温差,驱动热机做功。扩展资料:薛定谔的猫是奥地利著名物理学家薛定谔提出的一个思想实验,试图从宏观尺度阐述微观尺度的量子叠加原理的问题,巧妙地把微观物质在观测后是粒子还是波的存在形式和宏观的猫联系起来,以此求证观测介入时量子的存在形式。随着量子物理学的发展,薛定谔的猫还延伸出了平行宇宙等物理问题和哲学争议。麦克斯韦妖(Maxwell"s demon),是在物理学中假想的妖,能探测并控制单个分子的运动,于1871年由英国物理学家詹姆斯·麦克斯韦为了说明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可能性而设想的。当时麦克斯韦意识到自然界存在着与熵增加相拮抗的能量控制机制。但他无法清晰地说明这种机制。他只能诙谐地假定一种“妖”,能够按照某种秩序和规则把作随机热运动的微粒分配到一定的相格里。麦克斯韦妖是耗散结构的一个雏形。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科学史上最著名的猫,以及它令人意外的残忍隐喻
2023-11-18 04:04:591

墨菲定律

唯物主义说万物都由原子组成,且遵循一定的运动规则。 而若知晓某种物质某个时刻的状态,又知道其遵循的运动规则,就能预测其以后的状态了。换句话说,物质以后的状态早已被其之前的状态决定了。于是就有了决定论。 那么问题来了。 按决定论的思路,所有以后发生的事情都已被决定,都是百分之百发生。也即是说,一个人抛硬币的结果早已被决定,是一个100%确定的结果,没有其他情况。要么是正面,要么是反面。 但是!按概率论的思路,抛硬币的结果并不确定,两种情况都有50%可能。可能是正面,可能是反面。 两者从字面上看,好像是有点不可描述的矛盾。不得不说这是个有意思的问题,值得慢慢品尝回味。 这种矛盾的感觉让我想到了薛定谔的猫。薛定谔方程在量子界中的地位相当于牛顿定律在经典物理学中的地位。否定任何一方都会毁掉科学的半壁江山,但两者似乎出现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薛定谔将这种矛盾形象化到了一只可怕的猫上,一只即死又活、不死不活的猫。 假想一个与外界隔绝的箱子中,放射性物质单位时间内若衰变就会触发毒气装置,猫会死掉。反之放射性物质若没有衰变,毒气装置没有被触发,猫会活着。 放射性物质单位时间内50%会衰变,50%不会衰变。只有被观测时才能确定是否衰变,得到一个唯一结果。而在被观测前,其被认为是一种即衰变又不衰变的叠加状态、即是波又是粒子的叠加状态。而这只可怜的猫的死活状态又受放射性物质的状态影响,于是也成了即死又活的荒诞状态。这个装置就相当于连接了微观与宏观,将微观的混沌推理到宏观的荒谬。这也难怪霍金听说这只猫后说:“我去拿枪来把猫打死!” 微观与宏观这些年各行其是,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为社会做出了很多贡献。但那只生死不明的猫一直如噩梦一般让物理学家们不得安宁。 于是有人提出了多世界诠释。放射性物质即衰变了又没衰变。而当我们的观测参与其中时,其分裂成了两个平行空间。在一个平行空间里物质没有衰变,猫是活的。另一个平行空间里物质衰变,猫是死的。所以我们只能观测到一个结果,要么猫死了,要么猫活着。如此一来就调和了微观与宏观的矛盾。这就难怪有人说:"在科学史上,多世界诠释无疑是目前所提出的最大胆、最野心勃勃的理论。" 虽然讲了薛定谔的猫,但我并不打算用多世界诠释来调和决定论与概率论的矛盾。毕竟概率论也没有要求物质一定要处于某种叠加状态。 其实决定论和概率论都是自成一系的科学,两者都没有错。只是决定论是从逻辑的角度来看待结果,概率论是从统计的角度看待结果。同样抛出一个硬币。在你眼里是一个概率问题,因为你并不十分清楚发生了什么。但在一台精密电脑面前,硬币受力、角度、质地、引力、风向等等都能掌握,这就是一个决定论的问题了。 比如一头母牛产子,是会产出公幼崽,还是母幼崽呢?从概率论的角度来看,只需要统计之前同种母牛的产子情况,就可能得出“50%可能产下公幼崽,50%可能产下母幼崽”。而从决定论的角度来看,需要掌握母牛受精时的全过程,就要么得出“产下公幼崽”,要么得出“产下母幼崽”。 统计工作有人手,有时间,花点体力就差不多能够解决了。但是要掌握受精全过程谈何容易,这涉及众多科学领域,甚至未知的领域,还要收集各种信息,知晓各种影响。 也即是说想从决定论角度看待结果,就与科技水平息息相关。当我们科技水平不够时,也只有从概率论的角度来看待结果。 以前的农场主只能从概率论的角度分析可能结果,产下幼崽时确定唯一结果。 而后来,农场主只需要去照个B超,保证无外力影响下,根据B超结果就能在产下幼崽前得到生产后的唯一结果了;但B超的结果仍是一个概率问题。 再往后,科技水平再高点,根据XY染色体的受精结果就能确定B超的结果和生产后的结果了。但受精结果仍是一个概率问题。 甚至在理想科技水平下,公牛看见母牛的第一眼就能确定其后代性别的唯一结果了。但公牛会不会看见母牛又是一个概率问题。 不难发现,决定论每前进一步,概率论就后退一步。也不难发现在绝对的科技水平面前,就不存在概率问题了。但其实科学领域中未知远远大于已知。用概率论解决问题仍是我们重要倚仗。 与其说决定论与概率论相互矛盾,我更愿意说它们相互扶持。概率论为决定论指引方向,决定论使概率论更精确。它们就像一对好兄弟,他们永远站在科学的最前沿,哥哥概率论牵着弟弟决定论,一前一后闯荡在知识宇宙里。 墨菲定律,坏的情况早晚会发生。其实我更喜欢用数学公式来解释这个定律: ∑=np,只要p不等于0,n逐渐增大,∑早晚大于或等于1。熬成鸡汤就是:即使希望渺茫,但只要有希望,不断坚持,不断尝试,就会成功。熬成良药就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淹死的都是会水的。 从宇宙一开始,决定论就能确定人类会在银河系太阳系地球上如何存在。而概率论虽然做不到决定论那么详细,但概率论也能确定人类的存在。只因为宇宙足够大。我们不需要决定论的精密推算,也能肯定存在外星物种,因为宇宙足够大。所以其实概率论也可以讲因果,并非只有决定论讲因果。 在n无限大时,概率论似乎有了决定论的性质。明明每次抛硬币的结果间并无联系,最后统计结果却出现近似一半正面一半反面。也即在n足够大时,单次结果的概率能一定程度上决定这种结果出现的次数。 一个原子核单位时间内是否衰变被视为一次概率事件。而若有足够多的原子核在一起,我们就可以确定单位时间内会有一半原子核衰变。而要精确到哪一个原子核会衰变,那就是决定论的事情了。但很显然我们的科技水平还没有到那个地步,去弄明白到底还有什么因素影响原子核的衰变。但这并不代表我就一直认为原子核的衰变是一个概率问题,是一个随机事件,而放弃探索更深层次的影响因素了。 相反,从决定论的角度来说。我们只能说这些影响因素几乎对称,而使最终结果趋近于衰变一半,不衰变一半。如果我们弄不清某一时刻是决定衰变的因素强,还是决定不衰变的因素强,那我们最终感受到的就是结果的随机性了。 所以与其让我相信量子处于叠加状态;猫咪不死不活;然后随着我们的观测,世界被分裂成了两个世界;我是造物主,看一眼就能创造出无数个世界。 我更愿意相信量子处于一种单一状态,受一些未知因素影响,使其具有了另外的表现,而让我们误以为了它们还具备另外的状态。 谁说会表现得像衍射的就是一定波。无数速度相似、有质量梯度的小行星掠过地球。也会在地球后面排排站出“谱”来吧,这是衍射,这是波吗?某些表象是一样,本质就是一样吗? 我在干嘛?我又不是搞物理的……
2023-11-18 04:05:141

为什么它被爱因斯坦称为:科学界的第一定律?

为什么刷抖音很容易,而看书学习却很难? 为什么我们喜欢躺着,却不喜欢运动? 为什么人会越来越老?而不会越来越年轻?生活中的这些问题,看似好像没什么意义,却都蕴含着事物发展的底层规律——熵增定律。 爱因斯坦把熵增定律称为:“第一定律”一切符合熵增定律的事情,都是自然、容易和舒适的,比如刷抖音; 而一切对抗熵增定律的行为会让我们痛苦,所以我们不喜欢读书学习、不喜欢运动。那什么是熵增定律呢? 先来说一下,什么是熵: 熵(Entropy),最早在1865年由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提出,用以度量一个封闭系统“内在的混乱程度” 熵增定律,就是熵不断增加的过程。 这里有个前提是:没有外力作用。小到一个人,一家公司,大到一个国家、整个宇宙,都不例外。拿个人举例来说吧: 熵增会让我们不断追求轻松、懒散、无序, 生活饮食作息会越来越不规律、不收拾屋子就会越来越乱、不定时清理手机就会越来越卡 这是自然而然的。如果,我们就这样什么都不做,科学定律告诉我们,明天不会变得更好,只会变得越来越差。 比如友情会慢慢变淡、爱情会慢慢疏离,事业也会慢慢走向低谷; 甚至十年前你所困惑的事情,以后会更加困惑。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量子力学之父薛定谔说:人活着就是在对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负熵为生。 所谓负熵,就是减少熵,减少混乱。 如果我们想要提高生命的质量,变得更好一点,唯一的途径就要减少熵。 这个过程是痛苦的。 我们能做的:可以经常锻炼,身体会越来越好! 可以经常写作,文采会越来越棒! 可以多读书学习,认知会越来越高!这些,都是对抗熵增,不断进步的行为。 把混乱无序,变成有序有质。 也许,我们没有办法阻止生命最终消亡,但是我们可以让这个结局来的慢一点。 让我们开始行动,一起让明天更美好一点!
2023-11-18 04:05:231

爱因斯坦所有的定理理论

SF
2023-11-18 04:05: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