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总分式结构”用英语怎么说

2023-05-20 01:37:20
共1条回复
我不懂运营

你好!

总分式结构

Total fractional structure

相关推荐

总分结构是什么?

总分式结构是表示总叙和分述的关系的结构方式。总分结构指的是阅读和写作过程中的解析文章的一种结构方式。
2023-01-13 17:20:282

什么是总分结构?

总分式结构是表示总叙和分述的关系的结构方式。总分结构指的是阅读和写作过程中的解析文章的一种结构方式,是自然段中有一句话上对全段内容的总结说明,其它几句分别从不同方面展开。总分关系构成的自然段,在形式上可以是先总说,后分说;也可以是先分说,再总说;还可以是先总说、再分说,最后小结。总分和总分总属于文章的结构方式,其他的文章结构方式有:1、并列式: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轻重之分。例如培根的《轮读书》,三个部分分别谈到了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方法、读书的好处,就是采用并列的结构。2、对照式:文中两部分内容或进行对比,或用这部分内容烘托另一部分内容。例如鲁迅先生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前一部分反面批驳了敌论中的论据不能证明论点,即中国人失掉的是“他信力”,发展的是“自欺力”,而不是“自信力”直接批驳了敌论;后一部分从正面列举事实,提出正确的论点,我们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间接地批驳了敌论。3、递进式:文章几部分内容逐层深入。例如《不求甚解》一文,先从“不求甚解”一词的来历谈起,分析了陶渊明的读书方法,首先要“好读书”,二是主张读书要会意。再从正反两个方面举例说明,读书应当重在读懂书本的精神实质,而不是寻章摘句。最后进一步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了读书“不求甚解”的重要性。
2023-01-13 17:20:491

记叙文常见的四种结构

记叙文常见的四种结构:总分式结构、对照式结构、并列式结构、分论点结构一、总分式结构无论是写人还是叙事,我们都需要围绕一个中心展开,这中心便是记叙文要展现的核心,将核心内容放到记叙文的开头,开门见山点明文章的中心,是总起;而放到写人叙事的结尾处加以强调,是总括.总分式便所以能够分为三种:总分、分总、总分总。二、并列式结构无论是记叙一件事的多个侧面,还是根据几件不同的事来展现一个共同的主题,经常需要从多重内容和多个角度来写人叙事,表现人物和主题,这多重内容和多个角度之间构成并列关系,使文章有了层次感和厚重感,这便是比较常见的并列式结构.假如是写一个人物,我们应该围绕人物的性格选择细节.人物性格是繁杂的,往往有着多个侧面,那么,要展现一个人繁杂的性格,就应该从两个或者两个上述的侧面去展现,以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而立体.假如记叙文写作中需要围绕一个主题去叙述事实,我们依然能够利用这一章法,即用两个或两个上述不同方面的实例加以表现,根据小和大,名人和普通人,文艺界和体育界,物质和精神等等不同的方面的人物或事例,展现相同的主题或者主题的不同深度。三、对照式结构记叙文的对照式结构实际上能够看作是并列结构的一种特例,只由于并列的事例内容上是真与假、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公与私等对立的两方作对比,故称为对照式结构.这几种技法,既是分别独立的,又能够融为一体,如总分中,分的内容能够是并列式,也能够是对照式,而无论是并列还是对照,在一篇文章中都只能围绕一个中心展开.因此不要能够追求形式,还是要集中展现人物性格以及文章主旨。四、分论点结构1、论点: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总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论点应该正确、鲜明、概括,是一个完整的判断句,绝不可模棱两可。2、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选用事实论据要注意:必须具有典型性,表述要准确、叙述要概括,能证明论点。3、论证:论证时使用论据证明论点过程。论证基本类型:立论、驳论。 
2023-01-13 17:21:001

写作结构有哪几种

写作结构共有6种,分别为总分式、并列式、对照式、递进式、分述式、纵横式。一、总分式结构文章层次之间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有三种基本形式:1、先总后分。2、先分后总。3、先总后分再总。二、并列式结构是从若干方面入笔,不分主次、并列平行地叙述事件、说明事物,或以几个并列的层次论证中心论点的结构方式。其特点是将事件、事物或论题分成几个方面来叙写、说明和议论,每个部分都是独立完整的部分,与其他部分是并列平行关系。运用并列式结构注意点:1、并列的几个内容各自独立,又紧紧围绕一个中心。2、并列的各个部分必须是平行的,要防止各个方面交叉或从属。小标题式结构也属于其中的一种,在高考中常有佳作。三、对照式结构通过真假、善恶、美丑等两类材料的对照,使事物的形象更加鲜明,同时使渗透在描述的字里行间的褒贬感情更加强烈。如郭沫若的《杜鹃》,通过可怜、哀惋,纯洁、至诚与狡诈、专横、残忍的一正一反两种形象的对照,显出杜鹃的可僧可恨,然后点出题旨:过去和现在都有无数的人面杜鹃被人哺育着。形象鲜明,意旨显豁。四、递进式结构其特点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不断深化,富于逻辑效果,适应读者接受习惯。其具体方式是:1、从现象到本质的渐次深化.2、从因到果的逐层递进。3、从一般到特殊或从部分到整体等发展规律及关系渐进推演。五、纵横式结构1、纵式结构:是指文章的层次以事物的纵向发展、延伸进行安排的一种结构形式。一般用来表现事物的历史过程,又称纵贯式结构、演进式结构、或垂直结构,与横式结构相对。2、横式结构:横式结构就是把一组属于不同类别,但有内在联系的事物或景象,按照差不多相同的句子结构排列在一起,来共同表达一个主题。文章都是由中心意思、材料、结构三个要素组成的,中心意思是文章的灵魂,要明确无误;材料是血肉要丰富,并能集中地反映中心;结构则是文章的骨架,是谋篇布局的手段,是运用材料反映中心思想的方法。
2023-01-13 17:21:151

作文结构有哪几种类型

  常见的作文结构类型有总分式结构、并列式结构、分论点列述式、对照式,其中总分式有三种基本形式,分别是先总后分、先分后总和总分总。   一、总分式结构   文章层次之间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这种关系,有三种基本形式:   1、先总后分;   2、先分后总;   3、先总说,后分说,再总说。   无论哪种形式,都应注意分总之间必须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分述部分要围绕总述的中心进行,总述部分应是分述的总纲或水到渠成的总结。   二、并列式结构   这种结构从若干方面入笔,不分主次、并列平行地叙述事件、说明事物,或以几个并列的层次论证中心论点的结构方式。其特点是将事件、事物或论题分成几个方面来叙写、说明和议论,每个部分都是独立完整的部分,与其他部分是并列平行关系。   三、分论点列述式   分论点列述式结构是议论文常见的一种结构模式,文章往往在开头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以分论点的形式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论证中心论点。这种结构式条理清晰、眉目分明。   四、对照式   结构形式上是一正一反,一阴一阳、一实一虚,在内容上是真与假、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或用其它对立的两方作对比来发议论、抒感情、记人叙事的结构形式。
2023-01-13 17:21:451

语文中有哪些常见的结构形式

一、总分式结构文章层次之间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这种关系,有三种基本形式:1.先总后分,文章开头部分总括提出所要叙述事件的整体面貌、基本特征或中心观点;以下分别从若千方面列举事例具体详细地加以描写或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分论点具体加以阐述。2.先分后总;3.先总说,后分说,再总说。无论使用哪一种形式,都应注意,分总之间必须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分述部分要围绕总述的中心进行,总述部分应是分述的总纲或水到渠成的总结。二,运用并列式结构注意点:1.并列的几个内容各自独立,又紧紧围绕一个中心。2.并列的各个部分必须是平行的,要防止各个方面交叉或从属。小标题式结构也属于其中的一种,在高考中常有佳作。三,对照式:文中两部分内容或进行对比,或用这部分内容烘托另一部分内容.四,递进式:文章几部分内容逐层深入.
2023-01-13 17:21:486

写作的结构方式有哪些

写作结构有四种方法,常见的作文结构类型有总分式结构、并列式结构、分论点列述式、对照式,其中总分式有三种基本形式,分别是先总后分、先分后总和总分总。一、总分式结构文章层次之间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这种关系,有三种基本形式:1、先总后分;2、先分后总;3、先总说,后分说,再总说。无论哪种形式,都应注意分总之间必须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分述部分要围绕总述的中心进行,总述部分应是分述的总纲或水到渠成的总结。二、并列式结构这种结构从若干方面入笔,不分主次、并列平行地叙述事件、说明事物,或以几个并列的层次论证中心论点的结构方式。其特点是将事件、事物或论题分成几个方面来叙写、说明和议论,每个部分都是独立完整的部分,与其他部分是并列平行关系。三、分论点列述式分论点列述式结构是议论文常见的一种结构模式,文章往往在开头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以分论点的形式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论证中心论点。这种结构式条理清晰、眉目分明。四、对照式结构形式上是一正一反,一阴一阳、一实一虚,在内容上是真与假、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或用其它对立的两方作对比来发议论、抒感情、记人叙事的结构形式。
2023-01-13 17:22:161

写作结构有哪些

写作结构有:总分式结构、并列式结构、分论点结构、对照式结构、递进式结构。总分式是先总述,再分说;并列式是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轻重之分;转合逻辑主要是从正反两方面来加强对总论点的论述。 写作结构有哪些 一、总分式结构 文章层次之间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有三种基本形式,1、先总后分,2、先分后总,3、先总后分再总。 二、并列式结构 并列逻辑是最基本的分布结构,表现为几个分论点之间属于平行并列分布,没有必然的从属或递进等关系。如:总论点提出要“弘扬传统美德”。 分论点可以有如下排列 1、弘扬传统美德,要弘扬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精神; 2、弘扬传统美德,要弘扬知恩图报,投桃报李的精神; 3、弘扬传统美德,要弘扬宽容大度,和谐进取的精神。 三、转合式结构 转合逻辑主要是从正反两方面来加强对总论点的论述。如:总论点为“保护环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可以通过以下正反两方面来展开论述“(正面)加强环境的保护,有利于控制污染,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有利于提高我们的生存质量,保护人类健康,造福子孙后代。 (反面)如果一味的破坏开发,而不注重保护,必然会受到自然的惩罚,干涸的河流、绝迹的物种,最终导致人类自身的灭亡。” 四、对照式结构 结构形式上是一正一反,一阴一阳、一实一虚,在内容上是真与假、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或用其它对立的两方作对比来发议论、抒感情、记人叙事的结构形式。 五、递进式结构 递进逻辑是分论点之间属于层层递进的关系,对总论点有着更加显著的加强作用。如:总论点提出要“努力实现中国梦,构建“大同"社会”,分论点采取递进关系可以表述为: 1、中国梦是属于个人的,它是实现个人理想的指路明灯; 2、中国梦是属于中国的,它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之匙; 3、中国梦又是属于世界的,它是构建和谐世界的必经之路”,可见,从个人到国家再到世界,更突显了中国梦的内涵。
2023-01-13 17:22:221

问下作文结构总分总的三种格式分类可以混搭着写吗

作文的常见结构类型有哪些一、总分式结构文章层次之间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这种关系,有三种基本形式:1.先总后分,文章开头部分总括提出所要叙述事件的整体面貌、基本特征或中心观点;以下分别从若干方面列举事例具体详细地加以描写或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分论点具体加以阐述.2.先分后总;3.先总说,后分说,再总说.无论使用哪一种形式,都应注意,分总之间必须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分述部分要围绕总述的中心进行,总述部分应是分述的总纲或水到渠成的总结.二、并列式结构是从若干方面入笔,不分主次、并列平行地叙述事件、说明事物,或以几个并列的层次论证中心论点的结构方式.其特点是将事件、事物或论题分成几个方面来叙写、说明和议论,每个部分都是独立完整的部分,与其他部分是并列平行关系.运用并列式结构注意点:1.并列的几个内容各自独立,又紧紧围绕一个中心.2.并列的各个部分必须是平行的,要防止各个方面交叉或从属.小标题式结构也属于其中的一种,在高考中常有佳作.三、分论点列述式分论点列述式结构是议论文常见的一种结构模式.文章往往在开头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以分论点的形式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论证中心论点.这种结构式,条理清晰、眉目分明.四、对照式结构形式上是一正一反,一阴一阳、一实一虚,在内容上是真与假、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或用其它对立的两方作对比来发议论、抒感情、记人叙事的结构形式.
2023-01-13 17:22:311

常见文章的结构可分为几种?

常见的且比较简单有效的记叙文结构方式有如下三种:总分式、并列式和对照式. 一、总分式结构无论是写人还是叙事,我们都需要围绕一个中心展开,这中心就是记叙文要展现的核心,将核心内容放在记叙文的开头,开门见山点明文章的中心,是总起;而放在写人叙事的结尾处加以强调,是总括.总分式便因此可以分为三种:总分、分总、总分总二、并列式结构无论是记叙一件事的多个侧面,还是通过几件不同的事来展现一个共同的主题,常常需要从多重内容和多个角度来写人叙事,表现人物和主题,这多重内容和多个角度之间构成并列关系,使文章有了层次感和厚重感,这就是最常见的并列式结构.如果是写一个人物,我们应该围绕人物的性格选择细节.人物性格是复杂的,往往有着多个侧面,那么,要展现一个人复杂的性格,就应该从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侧面去展现,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而立体.如果记叙文写作中需要围绕一个主题去叙述事实,我们依然可以采用这一章法,即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方面的实例加以表现,通过小和大,名人和普通人,文艺界和体育界,物质和精神等等不同的方面的人物或事例,展现相同的主题或者主题的不同深度.三、对照式结构记叙文的对照式结构其实可以看作是并列结构的一种特例,只因为并列的事例内容上是真与假、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公与私等对立的两方作对比,故称为对照式结构.这几种技法,既是分别独立的,又可以融为一体,如总分中,分的内容可以是并列式,也可以是对照式,而无论是并列还是对照,在一篇文章中都只能围绕一个中心展开.所以不要可以追求形式,还是要集中展现人物性格以及文章主旨. 考场作文几种常见文体的结构模式 (一) 记叙文常见结构模式 纵式:以时间为线索组织材料进行记叙 纵式结构优点:突出时间,能给读者清晰的印象,使记叙条理清楚、明了. 横式:以地点的变化为依据组织材料(适用于游记性文章)或以观点(感情)为线索组织材料.横式结构优点:容易使中心集中、突出. 纵横交叉式:以时间为经,以地点为纬组织材料(适用于写复杂记叙文).纵横交叉式优点:反映出的社会生活更广泛、更深刻. (二) 议论文常见结构模式 回评式:概括(选择可论或可感的角度,确立论点)——回评(条分缕析,证明论点)——归纳(开掘深化,升华结论) 联想式:概括(略述材料,确定论点)——联想(相关的另一类感性材料)——析理(深入剖析,阐释揭示,得出结论) 列据式:立论(简单引述,提出论点)——列据(列出得力精当的论据)——析理(集中剖释,挖掘深意,明辨是非,确证论点) (三) 散文常见构思模式 怀念式:睹眼前景——思从前景(详写部分)——抒怀念情 参游式:参游起因——参游见闻(详写,移步换景,虚实相间,适当联想)——参游收获 静赏式:景点概述——景点静赏(多角度,或并列、或层进充分描写)——景点联想 象征式:引出所托之物——展示“物”的描写——扣住相似点,转入写人——综合抒情言志 情索式:情的缘起——情的积蓄——由情到人、到理——情的归结 话题作文常见结构模式片段组合式:将几个有共同特点的片段组合到一起.以三个片段为宜.这三个片段之间必须有一定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就是文章的主题. 注意点: 片段的选择——既要求同,又要求异.求同指的是选择的片段材料之间应该有一种内在的联系,应该是围绕着同一个主题来进行的.求异指的是片段与片段之间应该有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向.片段的陈述——应该简明扼要,一般来说大都采用白描勾勒的方式,不采用大段的描述刻画文字,陈述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主题,所以要围绕着主题来陈述材料.片段的组合——片段与片段之间可采用一根或明或暗的线索串联.片段的主题提炼——可以通过片段的小标题或者在文章的最后一段,来揭示片段的主题. 感悟咏怀式:由一件事、一个物体、一种自然现象产生感想,从而领悟了一个道理或一种人生哲理.注意点: 对事物、现象的描写陈述是手段,是铺垫,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引出自己的感悟. 所感悟的道理和所陈述描写的事物之间应该有一定的联系,不能截然分开. 所引发的道理必须是自己的真实感受或感悟,不能虚假拔高,搞“假大空”. 纵横联想式:有一根清晰的线索,不能杂乱无章;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切忌零零碎碎,什么都想谈,到头来什么都没谈透;有丰富的材料,体现深厚的文化底蕴. 故事新编式:选取古代事例,用自己的语言和立意来描绘陈述的编故事型的写作模式. 取材多在文学名著、史书记载,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阿Q正传》《史记》《安徒生童话》等. 立意多在讽古喻今,多是有感于现实社会中某种现象,对此现象,人们多已熟悉,并都有同感,根据人们的这种认识,让古代名人来表演,借古人之口来评说,因而取得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语言有特殊之处,既要体现故事中人物原先所处的时代的语言,又要适合所编的“新”的生活环境.形式体现自己的创新精神.
2023-01-13 17:22:341

文章的结构有哪些

一、文章的结构有哪些 文章的结构是文章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部形式的统一,大体分为6种,分别为总分式结构、并列式结构、分论点列述式、对照式、递进式、总分总式。 1、总分式结构 文章层次之间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这种关系,有三种基本形式: ①先总后分,文章开头部分总括提出所要叙述事件的整体面貌、基本特征或中心观点,以下分别从若干方面列举事例具体详细地加以描写或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分论点具体加以阐述。 ②先分后总; ③先总说,后分说,再总说。 2、并列式结构 是从若干方面入笔,不分主次、并列平行地叙述事件、说明事物,或以几个并列的层次论证中心论点的结构方式。其特点是将事件、事物或论题分成几个方面来叙写、说明和议论,每个部分都是独立完整的部分,与其他部分是并列平行关系。 3、分论点列述式 分论点列述式结构是议论文常见的一种结构模式。文章往往在开头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以分论点的形式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论证中心论点。这种结构式,条理清晰、眉目分明。 4、对照式 结构形式上是一正一反,一阴一阳、一实一虚,在内容上是真与假、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或用其它对立的两方作对比来发议论、抒感情、记人叙事的结构形式。 5、递进式 在阐述中心论点时,各层次、段落之间的关系是环环相扣、逐层深入的关系。前一部分论述是后一部分论述的基础,最后推导出文章的结论。 6、总分总式 是阅读和写作过程中的解析文章的一种结构方式。开头提出论点(开门见山),中间若干分论点,结尾总括论点(或重申论点,或总结引申),而几个分论点之间可以是并列关系、层递关系、对比关系等等,但不能是包含关系或交叉关系。 二、文章的结构有哪些特点 文章体式具有规范性、流变性、综合性的特点。 规范性是文章体式的本质特点,在长期的写作实践中根据经验的现实而建立的一种被普遍遵从的规范,对于写作实践句有预见和推断的作用。 文章体式具有流变性,是具有历史性的。它根据社会文化背景的产生发展而变化,和人们生活表达需求相适应。 文章体式还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不同的文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文章体制、结构和格式互相配合,共同作用,各文体之间往往相互通融。都体现了文章体式的综合性特点。 三、文章的结构的作用 开头: 1,开篇点题。 2 ,设置悬念 。 3,引起下文;。 4,总领全文 ,为下文做铺垫。 中间: 1,承上启下。 2, 照应开头 。 3,做铺垫。 4,埋伏笔。 5,对比。 结尾: 1,照应题目。 2,首尾呼应。 3,是文章结构更严谨完整。 4,照应前文。 5,总领全文。 ;
2023-01-13 17:22:381

什么是总分总的作文结构方式

总分总结构就是这篇作文大致由总起、分论和总结这样三个部分构成,从而谋篇布局的。首先明确你要写什么,然后开头结尾两段相呼应,这两段要对你所写的内容有一个总的概括。其他部分自由发挥,注意不要离题。 总分总结构内容 分论部分:分成几个部分,来对总起部分提及的这个现象、问题或者观点从不同层面和角度进行论述,提出各个部分的分论点,然后分别寻找论据进行论证和论述。而在各个分论之间呢,一般也都是有着内在逻辑关系的,步步为营、不断深入,服从服务于作文核心议题。 总结部分:从内容上看,它的目的是呼应作文开篇时的总起的同时,对分论部分所形成的分论点进行概括和总结,呈现研究结论;从形式上看,总结既可以是列出一个标题来进行总结,也可以只是一两个段落。然后作文也就随之结束。 总:就是中心意思.想表达的一层意思 分:分层叙述 总体来说就是表示总叙和分述的关系的结构方式。 开头提出论点,中间若干分论点,结尾总括论点(或重申论点,或总结引申),而几个分论点之间可以是并列关系、层递关系、对比关系等等,但不能是包含关系或交叉关系。总分总是议论文常用的结构方式,这种结构还有总分、分总、分总分等几种变式。
2023-01-13 17:22:401

记叙文的基本结构

总分式结构  无论是写人还是叙事,我们都需要围绕一个中心展开,这中心就是记叙文要展现的核心,将核心内容放在记叙文的开头,开门见山点明文章的中心,是总起;而放在写人叙事的结尾处加以强调,是总括。总分式便因此可以分为三种:总分、分总、总分总。无论使用哪一种形式,都应注意,分总之间必须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分述部分要围绕总述的中心(人物性格和主题)进行,总述部分应是分述的总纲或水到渠成的总结。  并列式结构  无论是记叙一件事的多个侧面,还是通过几件不同的事来展现一个共同的主题,常常需要从多重内容和多个角度来写人叙事,表现人物和主题,这多重内容和多个角度之间构成并列关系,使文章有了层次感和厚重感,这就是最常见的并列式结构。  如果是写一个人物,我们应该围绕人物的性格选择细节。人物性格是复杂的,往往有着多个侧面,那么,要展现一个人复杂的性格,就应该从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侧面去展现,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而立体。运用并列式结构需要注意:并列的几个内容应各自独立,但又紧紧围绕着一个中心(人物性格或主旨);并列的各个部分必须是平行的,注意不要出现交叉或从属。
2023-01-13 17:22:471

总分结构有没有结尾

文章都有结尾的 总分只是一种文章的表现形式 先是整体的描述 再是细节描述
2023-01-13 17:22:502

写作结构有哪几种方法

写作的结构方式有:总分式结构、并列式结构、分论点结构、对照式结构、递进式结构。总分式是先总述,再分说;并列式是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轻重之分;转合逻辑主要是从正反两方面来加强对总论点的论述。 写作结构有哪些 一、总分式结构 文章层次之间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有三种基本形式,1、先总后分,2、先分后总,3、先总后分再总。 二、并列式结构 并列逻辑是最基本的分布结构,表现为几个分论点之间属于平行并列分布,没有必然的从属或递进等关系。如:总论点提出要“弘扬传统美德”。 分论点可以有如下排列 1、弘扬传统美德,要弘扬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精神; 2、弘扬传统美德,要弘扬知恩图报,投桃报李的精神; 3、弘扬传统美德,要弘扬宽容大度,和谐进取的精神。 三、转合式结构 转合逻辑主要是从正反两方面来加强对总论点的论述。如:总论点为“保护环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可以通过以下正反两方面来展开论述“(正面)加强环境的保护,有利于控制污染,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有利于提高我们的生存质量,保护人类健康,造福子孙后代。 (反面)如果一味的破坏开发,而不注重保护,必然会受到自然的惩罚,干涸的河流、绝迹的物种,最终导致人类自身的灭亡。” 四、对照式结构 结构形式上是一正一反,一阴一阳、一实一虚,在内容上是真与假、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或用其它对立的两方作对比来发议论、抒感情、记人叙事的结构形式。 五、递进式结构 递进逻辑是分论点之间属于层层递进的关系,对总论点有着更加显著的加强作用。如:总论点提出要“努力实现中国梦,构建“大同"社会”,分论点采取递进关系可以表述为: 1、中国梦是属于个人的,它是实现个人理想的指路明灯; 2、中国梦是属于中国的,它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之匙; 3、中国梦又是属于世界的,它是构建和谐世界的必经之路”,可见,从个人到国家再到世界,更突显了中国梦的内涵。
2023-01-13 17:22:531

议论文总分式结构与并列式结构的区别

在论证思路中,或者是把分论点并列起来,或是把论据并列起来,这就是并列式。论证的层次之间,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就是总分式的论证结构。
2023-01-13 17:23:001

议论文总分式结构与并列式结构的区别?

总分式是议论文运用最多的一种论证结构,其基本模式是“提出论点→用论据证实论点→作出结论”。并列式:将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平行的、并列的分论点,或是把论据并列起来,论证的几个层次或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以上,回答不易,望采纳,谢谢~
2023-01-13 17:23:031

说明文结构形式分为哪两种

说明结构说明文的结构一般有两种:1、总分式:(事物说明文常用的结构形式)(1)总--分,如《苏州园林》(2)总--分--总,如《故宫博物院》2、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常用的结构形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各层之间的关系是递进的。如《向沙漠进军》。递进结构的主要形式有:①现象--本质;②特点--用途;③原因--结果;④整体--部分;⑤主要--次要;⑥概括--具体。分析说明文结构的方法:理清段与段、部分与部分之间关系。认清段与段、部分与部分是怎样组合的,是并列关系还是递进关系?如果是并列,要分清是总分关系,还是分总关系?如果是递进,要分析各层意思是怎样逐步深入的?是从现象到本质?是特点到用途?是原因到结果?是整体到部分?是主要到次要?是概括具体?(供你参考。)
2023-01-13 17:23:062

小练笔介绍一种事物,用上总分结构修饰说明方法?

总分法:小妹妹长得十分可爱,苹果似的脸蛋;柳叶般的眉毛;高高的鼻梁;樱桃般的小嘴儿;两个酒窝儿挂在腮边,真是人见人爱。请采纳谢谢!
2023-01-13 17:23:092

我们奇妙的世界采用什么的结构方式

总分总结构,第一是分写,2到17自然段分写,18。自然段是总写
2023-01-13 17:23:213

文章的结构有哪些种类

文章的结构布局就是文章的段落和结构层次的安排,是文章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部形式的统一,常见的文章结构方式有四种。总分式结构,并列式结构,分论点结构,对照式结构。 文章主要的四种结构 1、总分式结构 文章层次之间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有三种基本形式,1先总后分,2先分后总,3先总后分再 总。无论使用哪一种形式,都应注意,分总之间必须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分述部分要围绕总述的中心进行,总述部分应是分述的总纲或水到渠成的总结. 2、并列式结构 文章的各部分内容没有主次轻重之分,是从若干方面入笔,不分主次、并列平行地叙述事件、说明事物,或以几个并列的层次论证中 心论点的结构方式。其特点是将事件、事物或论题分成几个方面来叙写、说明和议论,每个部分 都是独立完整的部分,与其他部分是并列平行关系。 3、分论点结构 文章往往在开头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以分论点的形式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论证中心论点。这种 结构式条理清晰、眉目分明。 4、对照式结构 文章两部分内容或进行对比,或用这部分内容烘托另一部分内容。结构形式上是一正一反,一阴一阳、一实一虚,在内容上是真与假、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或用其它对立的两方作对比来发议论、抒感情、记人叙事的结构形式。
2023-01-13 17:23:241

文章结构安排—总分式

      总分式是文章结构形态之一,先总述,再分说,这种关系还可以演变为“分——总”或“总一分一总”的结构方式。分别表述与总结表述相结合而构成系统的结构方式。多用于论说文,说明文和应用文等文种。它讲究条分缕析,逻辑鲜明。部分与部分关系平列,分述与总述则有层次辈分之别。其方式有先分后总式、先总后分式和先总后分再总式。先分后总,是把所要表述的对象或主题分成若干部分或侧面,从不同角度渐次展开阐说或论述,最后在此基础.上作出结论或归纳全文。先总后分与之相反,是先提纲挈领,从总体述说,然后再划分若干层次或侧面,分别阐说或论述,从不同侧面贯彻总论总述。先总后分再总是先总论,然后分而论之述之,最后再总括,更上一层楼,使文章逻辑严密,条理分明,中心突出,论说文常取此种方式。     总分式结构——要反映说明对象整体与部分、全面与局部、概括与具体“属”与“种”的关系。   “总”:是指总括说明某对象的整体,综合的性质、特征或某事物的一个大类;   “分”:指从几个方面、部分或分枝,分别进行说明.       在具体安排上呈现为三种情况: (1)、先总说,后分说的“总分”式; (2)、先总说,后分说,再总说的“总分总”式; (3)、先分说,后总说“分总”式.       一段话总有一个主要意思。为了强调这个主要意思,作者常常在这段话的开头或结尾处,写一个能高度概括主要意思的句子,我们把这种句子叫中心句。写在段的开头的中心句又叫首括句,写在段尾的中心又叫总结句。总分式的段落分为两层,总述句一层,分述部分一层,总述句直接做段意。总分段落的结构:  总领式、总结式、总分总式 。                例如《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一文采用的就是‘  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先总说“格物  致知”  就是指现代学术的基础,即实地的探察,  也就是现在所谓的实验。然后先儒家对“格物 ”“ 致知”意义的曲解和对“格物  致知”  精神的埋没;再阐述科学发展为什么需要“格物  致知”的精神。最后从正反两个方面总结“格物  致知”  精神的重要性。       这种结构是总领和总结的复合形式,即段首部分总起;中间部分进行分点论述,段尾再进行总结。例如,丁香花已经开了不少了。丁香花的叶子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红红的小桃子,紫丁香在这些小桃子之间露出了头。有的才露出两三朵小花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绽开了笑脸,有的还是含苞未放,看起来像一根根玉米棒子,这么多的丁香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起来真像一副活的画啊!         就像《琐忆》中(总)鲁迅先生有两句诗: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的写照,也是他作为一个伟大作家的全部人格的体现。 (分)俯首甘为孺子.....故事[1、2] (过度)如果把这句话看作是他对“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理解,那么“横眉冷对千夫指”呢? (分)横眉冷对千夫指....故事[1、2]                                     语教二班邹颖                                     21930601032
2023-01-13 17:23:271

讲话稿的常用结构形式有哪几种

讲话稿的常用结构形式有哪几种?讲话稿常用的结构形式有三种:第一种是纵式结构,即各层意思之间是递进关系,步步深入地把要说的话说清楚;第二种是横式结构,即各层意思之间是并列关系,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表述内容;第三种是总分式结构,即先总述内容,然后再分层表述。
2023-01-13 17:23:301

作文结构技巧

2023-01-13 17:23:333

什么是总分式结构

【总分式结构】文章结构形态之一,分别表述与总结表述相结合而构成系统的结构方式。多用于论说文,说明文和应用文等文种。它讲究条分缕析,逻辑鲜明。部分与部分关系平列,分述与总述则有层次辈分之别。其方式有先分后总式、先总后分式和先总后分再总式。先分后总,是把所要表述的对象或主题分成若干部分或侧面,从不同角度渐次展开阐说或论述,最后在此基础上作出结论或归纳全文。先总后分与之相反,是先提纲挈领,从总体述说,然后再划分若干层次或侧面,分别阐说或论述,从不同侧面贯彻总论总述。先总后分再总是先总论,然后分而论之述之,最后再总括,更上一层楼,使文章逻辑严密,条理分明,中心突出。内容复杂的论说文常取此种方式。
2023-01-13 17:24:181

总分式结构

        总分式结构是文章结构形态之一,分别表述与总结表述相结合而构成系统的结构方式。多用于论说文,说明文和应用文等文种。它讲究条分缕析,逻辑鲜明。部分与部分关系平列,分述与总述则有层次辈分之别。其方式有先分后总式、先总后分式和先总后分再总式。先分后总,是把所要表述的对象或主题分成若干部分或侧面,从不同角度渐次展开阐说或论述,最后在此基础上作出结论或归纳全文。先总后分与之相反,是先提纲挈领,从总体述说,然后再划分若干层次或侧面,分别阐说或论述,从不同侧面贯彻总论总述。先总后分再总是先总论,然后分而论之述之,最后再总括,更上一层楼,使文章逻辑严密,条理分明,中心突出。内容复杂的论说文常取此种方式。                                                                                        总分式结构文章的写作要点有三点如下 :            第一,认真设置好分论点,注意处理好分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第二,提出分论点之后要有与之相扣合的论据材料和比较充分的分析论证。                  第三,要注意论据及论证方式的多样化,切忌方式单调。                                                    举例说明《六国论》中第一段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交代了六国破灭的原因是文章的基本论点也就是是什么。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文章第二段说了六国贿赂的情况和结果也是个分论点 。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文章第三段也是分论点说明不贿赂的情况和结果。文章的分论点主要是为了解释总论点。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内容高度概括,而且在议论中包含着极大的感情分量。话说得十分含蓄婉转,同时问题又揭示得十分明确尖锐。从全文的布局来看,也收结得沉着有力。是文章的总述具有明确意义。                                                          总分式这种文章结构形式的层次之间是“总”和“分”的关系,有三种类型:①先总后分式,又叫首括式。先总的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分几个层次论述;②先分后总式。即先一层一层地论述,然后作出结论;③总分总式,又叫首尾括式。即先总提,然后分论,最后作结论。是前两种方式的结合。2.说明文谋篇技巧之一。又称总分式序列。先对事物的全貌作总体说明,然后再分项逐一说明。分说之后,往往要再回到总说上来,这样,不仅让读者在分说的基础上再对整体有进一步的认识,还能起到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的作用。                                                语教三班陆双          219306011052                                                                                                      
2023-01-13 17:24:231

什么是总分结构?

总分结构就是没有结尾
2023-01-13 17:24:274

总分结构是什么意思?

总分式结构是表示总叙和分述的关系的结构方式。总分结构指的是阅读和写作过程中的解析文章的一种结构方式。是指自然段中有一句话上对全段内容的总结说明,其它几句分别从不同方面展开。总分关系构成的自然段,在形式上可以是先总说,后分说;也可以是先分说,再总说;还可以是先总说、再分说,最后小结。总分结构的分类:总分结构又分为3种:并列、对比、层进。(以坚强为例)A并列:有4种:(1)坚强是××(2)坚强能够××(3)我们坚强,是因为××(4)要做到坚强,我们应该××B对比:先正后反。先说坚强有什么好处,然后中间过渡(然而……),再说不坚强有什么坏处,最后总结C层进(这种比较讨好,既有话写,又显得思想比较有深度):坚强是什么——为什么要坚强——要坚强就要怎么做——对现实生活有什么意义。
2023-01-13 17:24:311

什么是总分结构

总分式结构是文章结构形态之一,表示总叙和分述的关系的结构方式,是阅读和写作过程中解析文章的一种结构方式。多用于论说文,说明文和应用文等文种。它讲究条分缕析,逻辑鲜明。部分与部分关系平列,分述与总述则有层次辈分之别。其方式有先分后总式、先总后分式和先总后分再总式:先分后总,是把所要表述的对象或主题分成若干部分或侧面,从不同角度渐次展开阐说或论述,最后在此基础上作出结论或归纳全文。先总后分,是先提纲挈领,从总体述说,然后再划分若干层次或侧面,分别阐说或论述,从不同侧面贯彻总论总述。先总后分再总,是先总论然后分而论之述之,最后再总括,更上一层楼,使文章逻辑严密,条理分明,中心突出。内容复杂的论说文常取此种方式。
2023-01-13 17:24:381

总分结构什么意思

总分式结构是表示总叙和分述的关系的结构方式。总分结构指的是阅读和写作过程中的解析文章的一种结构方式。是指自然段中有一句话上对全段内容的总结说明,其它几句分别从不同方面展开。 总分结构的分类 总分结构又分为3种:并列、对比、层进。(以坚强为例)A并列:有4种:(1)坚强是××(2)坚强能够××(3)我们坚强,是因为××(4)要做到坚强,我们应该××B对比:先正后反。 先说坚强有什么好处,然后中间过渡(然而……),再说不坚强有什么坏处,最后总结C层进(这种比较讨好,既有话写,又显得思想比较有深度):坚强是什么——为什么要坚强——要坚强就要怎么做——对现实生活有什么意义。
2023-01-13 17:24:481

总分结构是什么意思 总分结构含义介绍

1、总分式结构是表示总叙和分述的关系的结构方式。 2、总分结构指的是阅读和写作过程中的解析文章的一种结构方式。是指自然段中有一句话上对全段内容的总结说明,其它几句分别从不同方面展开。 3、总分关系构成的自然段,在形式上可以是先总说,后分说;也可以是先分说,再总说;还可以是先总说、再分说,最后小结。
2023-01-13 17:24:511

语文中的“结构”都有哪些,比如总分总结构

左右节构
2023-01-13 17:24:543

这是什么写作结构?

写作结构分为:总分式结构、并列式结构、分论点结构、对照式结构、递进式结构。
2023-01-13 17:24:584

写作结构有哪几种方法

写作结构有四种方法,常见的作文结构类型有总分式结构、并列式结构、分论点列述式、对照式,其中总分式有三种基本形式,分别是先总后分、先分后总和总分总。一、总分式结构文章层次之间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这种关系,有三种基本形式:1、先总后分;2、先分后总;3、先总说,后分说,再总说。无论哪种形式,都应注意分总之间必须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分述部分要围绕总述的中心进行,总述部分应是分述的总纲或水到渠成的总结。二、并列式结构这种结构从若干方面入笔,不分主次、并列平行地叙述事件、说明事物,或以几个并列的层次论证中心论点的结构方式。其特点是将事件、事物或论题分成几个方面来叙写、说明和议论,每个部分都是独立完整的部分,与其他部分是并列平行关系。三、分论点列述式分论点列述式结构是议论文常见的一种结构模式,文章往往在开头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以分论点的形式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论证中心论点。这种结构式条理清晰、眉目分明。四、对照式结构形式上是一正一反,一阴一阳、一实一虚,在内容上是真与假、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或用其它对立的两方作对比来发议论、抒感情、记人叙事的结构形式。
2023-01-13 17:25:051

文章的结构方式一般有哪几种

六种:一、总分式结构文章层次之间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这种关系,有三种基本形式:1、先总后分,文章开头部分总括提出所要叙述事件的整体面貌、基本特征或中心观点;以下分别从若干方面列举事例具体详细地加以描写或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分论点具体加以阐述。2、先分后总。3、先总说,后分说,再总说。无论使用哪一种形式,都应注意,分总之间必须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分述部分要围绕总述的中心进行,总述部分应是分述的总纲或水到渠成的总结。二、并列式结构是从若干方面入笔,不分主次、并列平行地叙述事件、说明事物,或以几个并列的层次论证中心论点的结构方式。其特点是将事件、事物或论题分成几个方面来叙写、说明和议论,每个部分都是独立完整的部分,与其他部分是并列平行关系。三、对照式文中两部分内容或进行对比,或用这部分内容烘托另一部分内容。例如鲁迅先生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前一部分反面批驳了敌论中的论据不能证明论点,即中国人失掉的是“他信力”,发展的是“自欺力”,而不是“自信力”直接批驳了敌论;后一部分从正面列举事实,提出正确的论点,我们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间接地批驳了敌论。四、递进式文章几部分内容逐层深入。例如《不求甚解》一文,先从“不求甚解”一词的来历谈起,分析了陶渊明的读书方法,首先要“好读书”,二是主张读书要会意。再从正反两个方面举例说明,读书应当重在读懂书本的精神实质,而不是寻章摘句。五、纵式即文章层次主要以纵向形式展开。1、以时间为序。1、以作者情感发展脉络为序。3、以逐层深入的论证为序。六、横式即文章层次主要以横向形式展开。1、以空间为序。2、以材料性质的分类划分层次。
2023-01-13 17:25:091

作文结构有哪几种类型

常见的作文结构类型有总分式结构、并列式结构、分论点列述式、对照式,其中总分式有三种基本形式,分别是先总后分、先分后总和总分总。一、总分式结构文章层次之间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这种关系,有三种基本形式:1、先总后分;2、先分后总;3、先总说,后分说,再总说。无论哪种形式,都应注意分总之间必须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分述部分要围绕总述的中心进行,总述部分应是分述的总纲或水到渠成的总结。二、并列式结构这种结构从若干方面入笔,不分主次、并列平行地叙述事件、说明事物,或以几个并列的层次论证中心论点的结构方式。其特点是将事件、事物或论题分成几个方面来叙写、说明和议论,每个部分都是独立完整的部分,与其他部分是并列平行关系。三、分论点列述式分论点列述式结构是议论文常见的一种结构模式,文章往往在开头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以分论点的形式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论证中心论点。这种结构式条理清晰、眉目分明。四、对照式结构形式上是一正一反,一阴一阳、一实一虚,在内容上是真与假、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或用其它对立的两方作对比来发议论、抒感情、记人叙事的结构形式。
2023-01-13 17:25:161

写作文章的结构方式有哪些

1. 写作的结构方式有哪些 写作的结构方式有:总分式结构、并列式结构、分论点结构、对照式结构、递进式结构。 一、总分式结构 文章层次之间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有三种基本形式,1先总后分,2先分后总,3先总后分再总。 二、并列式结构 并列逻辑是最基本的分布结构,表现为几个分论点之间属于平行并列分布,没有必然的从属或递进等关系。如:总论点提出要“弘扬传统美德”。 分论点可以有如下排列: 1、弘扬传统美德,要弘扬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精神; 2、弘扬传统美德,要弘扬知恩图报,投桃报李的精神; 3、弘扬传统美德,要弘扬宽容大度,和谐进取的精神。 三、转合式结构 转合逻辑主要是从正反两方面来加强对总论点的论述。 如:总论点为“保护环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可以通过以下正反两方面来展开论述“(正面)加强环境的保护,有利于控制污染,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有利于提高我们的生存质量,保护人类健康,造福子孙后代。 (反面)如果一味的破坏开发,而不注重保护,必然会受到自然的惩罚,干涸的河流、绝迹的物种,最终导致人类自身的灭亡。” 四、对照式结构 结构形式上是一正一反,一阴一阳、一实一虚,在内容上是真与假、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或用其它对立的两方作对比来发议论、抒感情、记人叙事的结构形式。 五、递进式结构 递进逻辑是分论点之间属于层层递进的关系,对总论点有着更加显著的加强作用。 如:总论点提出要“努力实现中国梦,构建“大同"社会”,分论点采取递进关系可以表述为 1、中国梦是属于个人的,它是实现个人理想的指路明灯; 2、中国梦是属于中国的,它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之匙; 3、中国梦又是属于世界的,它是构建和谐世界的必经之路”,可见,从个人到国家再到世界,更突显了中国梦的内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结构方式。 2. 写作的结构方式有哪些 作文的常见结构类型有哪些 一、总分式结构 文章层次之间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这种关系,有三种基本形式: 1.先总后分,文章开头部分总括提出所要叙述事件的整体面貌、基本特征或中心观点;以下分别从若干方面列举事例具体详细地加以描写或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分论点具体加以阐述. 2.先分后总; 3.先总说,后分说,再总说. 无论使用哪一种形式,都应注意,分总之间必须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分述部分要围绕总述的中心进行,总述部分应是分述的总纲或水到渠成的总结. 二、并列式结构 是从若干方面入笔,不分主次、并列平行地叙述事件、说明事物,或以几个并列的层次论证中心论点的结构方式.其特点是将事件、事物或论题分成几个方面来叙写、说明和议论,每个部分都是独立完整的部分,与其他部分是并列平行关系. 运用并列式结构注意点: 1.并列的几个内容各自独立,又紧紧围绕一个中心. 2.并列的各个部分必须是平行的,要防止各个方面交叉或从属. 小标题式结构也属于其中的一种,在高考中常有佳作. 三、分论点列述式 分论点列述式结构是议论文常见的一种结构模式.文章往往在开头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以分论点的形式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论证中心论点.这种结构式,条理清晰、眉目分明. 四、对照式 结构形式上是一正一反,一阴一阳、一实一虚,在内容上是真与假、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或用其它对立的两方作对比来发议论、抒感情、记人叙事的结构形式. 3. 一篇作文的结构形式有哪些 一、顺叙,是指按照事件发展过程的先后次序进行的叙述。 这是一种最常用、最基本的叙事方法,它能起止清晰、层次分明,事件人物交代明白,前因后果变化自然。事件脉络清楚,令读者一目了然。 顺叙多以时间先后为序,即按事件发生、发展、结局的先后来写,多件事的叙述中,则先出现先发生的事先写,后出现后发生的事后写,一切按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为线索。 二、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精彩片断提到文章的开头写,然后再按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写,这种方法称为倒叙。 倒叙可以造成悬念,使行文跌宕起伏,牵动读者去寻根溯源,产生阅读的强大吸引力。 三、分叙,又称平叙,就是平行叙述或交叉叙述,指叙述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两件或多件事,也即通俗小说中所常说的“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方法,分叙可以使纷繁的事表现得头绪清楚、气氛突出,造成文章的多线交错却脉络分明 ,具有立体效果。 四、插叙,是指因特殊要求,中断原来的叙述,插入与中心事件或与主旨相关的内容,结束后再续原来的叙述,插叙的方法很多,有所谓“追叙”,如对过去事件片断的回忆;有所谓“补叙”,如对有关人或事作必要的补充、解释;有所谓“逆叙”,如对有关内容进行由今及古、由近而远的追根溯源。 话题作文要有所创新,就应调用多种叙述方法。 除以上叙事方式外,还可把文章分为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和意识流顺序。但无论使用何种叙述方法,其主要目的在于叙事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能将所选用的材料连缀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考场作文要想出奇制胜,新人耳目,就必须要打破传统的材料组织形式,以新奇灵动的形式吸引阅卷者。别具一格的表现形式,能使精心包装的中考作文充满灵气和魅力。 纵观近几年的中考满分作文,它给我们的作文提供了许多清新自然的结构形式: 1、故事新编续写式。如:06年河南卷,一位考生以《上帝的测验》为题,采用神话故事的文体形式行文,充分发挥神话故事的文体优势,超越时空的限制,展开丰富的联想,拍打着想象的翅膀在天庭和人世间自由飞翔,巧妙借助人与神的答卷和阅卷点评,表达小作者自己的思想。 还有04年山西卷以“承诺”为话题,一位考生以《八戒、悟空经商记》为题,在《西游记》故事基础上大胆演绎,新颖别致。还有江西考生以《差不多先生后传》为题,在胡适的《差不多先生》基础上编述故事进行续写,耐人寻味。 2、各种报告式。04年广东卷以“声音”为话题,一考生就以《关于笑声的实验报告》为题,全文按实验时间、实验仪器、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后的药品处理的结构安排或用体裁表现出作者较好的构思才华。 满分作文《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全文巧用谐音双关拟姓,从望诊、把脉、透视、血样采集四个方面来描摹“无诚心”的种种表现和特点等,完全用医生就诊报告形式写的。还有调查报告式、学习报告式、求职报告式等形式。 3、几何解题式。04年陕西满分作文《承诺是金》从数学解题中得到了启示,创新的运用了“证明几何题”的结构形式,采用了“已知”“求证”“证明”“结论”的格式来写作,巧妙地将数学证明与作文结合,结 构新奇脱俗,让人耳目一新。 4、日记体式。围绕一个主题,用清晰的时间概念展示出事件的全过程。 日记是一个人心灵的真实反映,所以这种文体,既能吸引读者,增强真实感,写法上还避免了单纯的记叙形式。06年河南满分作文《我养成了一个好习惯》,全文由五篇日记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记叙自己由讨厌记日记到喜爱记日记并养成了记日记的好习惯的全过程。 5、片断串联式。如同电影拍摄手法,将围绕主题的文章材料进行多方位甚至是随意的抓拍几个镜头,使整个事件由孤立到联系,从片面到全面,形成一个整体。 各个镜头用小标题或者序号标列,能给人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感觉,又能避免单调的过渡。06年长沙一考生以《爱的传递——来自“感动中国”的记忆》,开头用题记主体把目光聚焦在田世国、丛飞、洪战辉三个个人的身上,用分节的形式组合了他们的镜头,从中可窥见小作者的创新能力。 还有山西一满分作文,分别以“百花争艳——春”“绿草如茵——夏”“果实累累——秋”“银装素裹——冬”为小标题,按四季的顺序,写我分别从中学到了竞争、心存希望、只有付出才有回报、不忘历史珍惜现在,首尾呼应,结构严谨。类似这种形式还有散点式、小标题式、镜头组合式等形式。 6、书信交流式。06年益阳卷以“感恩”为话题,一考生以《“爱心天使”的感谢信》为题,用书信的形式,通过两件平凡的小事来写我的感动,情真意切。 04年杭州一考生以《还别人心理自白》,以两地书信(学生小李给马老师的信、马老师给学生小李回信)的形式,体例新颖,结构巧妙。这种形式便于抒情,显得亲切真实,易于打动读者。 7诗文组合式。诗文组合式就是在文章前或者后加上行数不要太多的诗歌,行成一种诗与文的完美结合的文章。 这种形式的注意点是:诗的行数不要太多,最好是十行以内的。另外,诗的内容要与文章的内容统一,要为文章表。 4. 文章的结构有哪些结构 文章的结构,是文章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部形式的统一。文章都是由中心意思、材料、结构三个要素组成的。中心意思是文章的“灵魂”,要明确无误;材料是“血肉”,要丰富,并能集中地反映中心;结构则是文章的“骨架”,是谋篇布局的手段,是运用材料反映中心思想的方法。 常见的文章结构方式有四种。 1、并列式: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轻重之分。例如培根的《轮读书》,三个部分分别谈到了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方法、读书的好处,就是采用并列的结构。 2、总分式:先总述,再分说。这种关系还可以演变为“分—总”或“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例如《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一文采用的就是“总—分—总”的结构:先总说“格物”“致知”就是指现代学术的基础,即实地的探察,也就是现在所谓的实验。然后先儒家对“格物”“致知”意义的曲解和对“格物”“致知”精神的埋没;再阐述科学发展为什么需要“格物”“致知”的精神。最后从正反两个方面总结“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 3、对照式:文中两部分内容或进行对比,或用这部分内容烘托另一部分内容。例如鲁迅先生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前一部分反面批驳了敌论中的论据不能证明论点,即中国人失掉的是“他信力”,发展的是“自欺力”,而不是“自信力”直接批驳了敌论;后一部分从正面列举事实,提出正确的论点,我们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间接地批驳了敌论。 4、递进式:文章几部分内容逐层深入。例如《不求甚解》一文,先从“不求甚解”一词的来历谈起,分析了陶渊明的读书方法,首先要“好读书”,二是主张读书要会意。再从正反两个方面举例说明,读书应当重在读懂书本的精神实质,而不是寻章摘句。最后进一步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了读书“不求甚解”的重要性。 5. 【常见文章的结构可分为几种 常见的且比较简单有效的记叙文结构方式有如下三种:总分式、并列式和对照式. 一、总分式结构无论是写人还是叙事,我们都需要围绕一个中心展开,这中心就是记叙文要展现的核心,将核心内容放在记叙文的开头,开门见山点明文章的中心,是总起;而放在写人叙事的结尾处加以强调,是总括.总分式便因此可以分为三种:总分、分总、总分总二、并列式结构无论是记叙一件事的多个侧面,还是通过几件不同的事来展现一个共同的主题,常常需要从多重内容和多个角度来写人叙事,表现人物和主题,这多重内容和多个角度之间构成并列关系,使文章有了层次感和厚重感,这就是最常见的并列式结构.如果是写一个人物,我们应该围绕人物的性格选择细节.人物性格是复杂的,往往有着多个侧面,那么,要展现一个人复杂的性格,就应该从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侧面去展现,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而立体.如果记叙文写作中需要围绕一个主题去叙述事实,我们依然可以采用这一章法,即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方面的实例加以表现,通过小和大,名人和普通人,文艺界和体育界,物质和精神等等不同的方面的人物或事例,展现相同的主题或者主题的不同深度.三、对照式结构记叙文的对照式结构其实可以看作是并列结构的一种特例,只因为并列的事例内容上是真与假、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公与私等对立的两方作对比,故称为对照式结构.这几种技法,既是分别独立的,又可以融为一体,如总分中,分的内容可以是并列式,也可以是对照式,而无论是并列还是对照,在一篇文章中都只能围绕一个中心展开.所以不要可以追求形式,还是要集中展现人物性格以及文章主旨. 考场作文几种常见文体的结构模式 (一) 记叙文常见结构模式 纵式:以时间为线索组织材料进行记叙 纵式结构优点:突出时间,能给读者清晰的印象,使记叙条理清楚、明了. 横式:以地点的变化为依据组织材料(适用于游记性文章)或以观点(感情)为线索组织材料.横式结构优点:容易使中心集中、突出. 纵横交叉式:以时间为经,以地点为纬组织材料(适用于写复杂记叙文).纵横交叉式优点:反映出的社会生活更广泛、更深刻. (二) 议论文常见结构模式 回评式:概括(选择可论或可感的角度,确立论点)——回评(条分缕析,证明论点)——归纳(开掘深化,升华结论) 联想式:概括(略述材料,确定论点)——联想(相关的另一类感性材料)——析理(深入剖析,阐释揭示,得出结论) 列据式:立论(简单引述,提出论点)——列据(列出得力精当的论据)——析理(集中剖释,挖掘深意,明辨是非,确证论点) (三) 散文常见构思模式 怀念式:睹眼前景——思从前景(详写部分)——抒怀念情 参游式:参游起因——参游见闻(详写,移步换景,虚实相间,适当联想)——参游收获 静赏式:景点概述——景点静赏(多角度,或并列、或层进充分描写)——景点联想 象征式:引出所托之物——展示“物”的描写——扣住相似点,转入写人——综合抒情言志 情索式:情的缘起——情的积蓄——由情到人、到理——情的归结 话题作文常见结构模式片段组合式:将几个有共同特点的片段组合到一起.以三个片段为宜.这三个片段之间必须有一定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就是文章的主题. 注意点: 片段的选择——既要求同,又要求异.求同指的是选择的片段材料之间应该有一种内在的联系,应该是围绕着同一个主题来进行的.求异指的是片段与片段之间应该有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向.片段的陈述——应该简明扼要,一般来说大都采用白描勾勒的方式,不采用大段的描述刻画文字,陈述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主题,所以要围绕着主题来陈述材料.片段的组合——片段与片段之间可采用一根或明或暗的线索串联.片段的主题提炼——可以通过片段的小标题或者在文章的最后一段,来揭示片段的主题. 感悟咏怀式:由一件事、一个物体、一种自然现象产生感想,从而领悟了一个道理或一种人生哲理.注意点: 对事物、现象的描写陈述是手段,是铺垫,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引出自己的感悟. 所感悟的道理和所陈述描写的事物之间应该有一定的联系,不能截然分开. 所引发的道理必须是自己的真实感受或感悟,不能虚假拔高,搞“假大空”. 纵横联想式:有一根清晰的线索,不能杂乱无章;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切忌零零碎碎,什么都想谈,到头来什么都没谈透;有丰富的材料,体现深厚的文化底蕴. 故事新编式:选取古代事例,用自己的语言和立意来描绘陈述的编故事型的写作模式. 取材多在文学名著、史书记载,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阿Q正传》《史记》《安徒生童话》等. 立意多在讽古喻今,多是有感于现实社会中某种现象,对此现象,人们多已熟悉,并都有同感,根据人们的这种认识,让古代名人来表演,借古人之口来评说,因而取得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语言有特殊之处,既要体现故事中人物原先所处的时代的语言,又要适合所编的“新”的生活环境.形式体现自己的创新精神.。 6. 写作的结构方法有哪些 一、顺叙,是指按照事件发展过程的先后次序进行的叙述。 这是一种最常用、最基本的叙事方法,它能起止清晰、层次分明,事件人物交代明白,前因后果变化自然。事件脉络清楚,令读者一目了然。 顺叙多以时间先后为序,即按事件发生、发展、结局的先后来写,多件事的叙述中,则先出现先发生的事先写,后出现后发生的事后写,一切按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为线索。 二、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精彩片断提到文章的开头写,然后再按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写,这种方法称为倒叙。 倒叙可以造成悬念,使行文跌宕起伏,牵动读者去寻根溯源,产生阅读的强大吸引力。 三、分叙,又称平叙,就是平行叙述或交叉叙述,指叙述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两件或多件事,也即通俗小说中所常说的“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方法,分叙可以使纷繁的事表现得头绪清楚、气氛突出,造成文章的多线交错却脉络分明 ,具有立体效果。 四、插叙,是指因特殊要求,中断原来的叙述,插入与中心事件或与主旨相关的内容,结束后再续原来的叙述,插叙的方法很多,有所谓“追叙”,如对过去事件片断的回忆;有所谓“补叙”,如对有关人或事作必要的补充、解释;有所谓“逆叙”,如对有关内容进行由今及古、由近而远的追根溯源。 话题作文要有所创新,就应调用多种叙述方法。 除以上叙事方式外,还可把文章分为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和意识流顺序。但无论使用何种叙述方法,其主要目的在于叙事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能将所选用的材料连缀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2023-01-13 17:25:201

总分总指的是什么意思

“总分总”在语文课堂上经常会听到老师提及,那么总分总到底指的是什么意思?下面我为大家详细盘点一下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 “总分总”的含义 “总分总”是一种文章的写法,分三段,第一段是总结性的开头,总写先来的内容;第二大段是分写,详细描述的;第三段又是总括,总结这篇文章。简称:总,分,总。 在写文章过程中运用“总分总”,需要开头提出论点(开门见山),中间若干分论点,结尾总括论点(或重申论点,或总结引申),而几个分论点之间可以是并列关系、层递关系、对比关系等等,但不能是包含关系或交叉关系。 文章的结构方式有哪些 1、总分式结构 文章层次之间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这种关系,有三种基本形式: ①先总后分,文章开头部分总括提出所要叙述事件的整体面貌、基本特征或中心观点,以下分别从若干方面列举事例具体详细地加以描写或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分论点具体加以阐述。 ②先分后总; ③先总说,后分说,再总说。 2、并列式结构 是从若干方面入笔,不分主次、并列平行地叙述事件、说明事物,或以几个并列的层次论证中心论点的结构方式。其特点是将事件、事物或论题分成几个方面来叙写、说明和议论,每个部分都是独立完整的部分,与其他部分是并列平行关系。 3、分论点列述式 分论点列述式结构是议论文常见的一种结构模式。文章往往在开头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以分论点的形式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论证中心论点。这种结构式,条理清晰、眉目分明。 4、对照式 结构形式上是一正一反,一阴一阳、一实一虚,在内容上是真与假、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或用其它对立的两方作对比来发议论、抒感情、记人叙事的结构形式。 5、递进式 在阐述中心论点时,各层次、段落之间的关系是环环相扣、逐层深入的关系。前一部分论述是后一部分论述的基础,最后推导出文章的结论。 6、总分总式 是阅读和写作过程中的解析文章的一种结构方式。开头提出论点(开门见山),中间若干分论点,结尾总括论点(或重申论点,或总结引申),而几个分论点之间可以是并列关系、层递关系、对比关系等等,但不能是包含关系或交叉关系。
2023-01-13 17:25:231

写作结构有哪几种

写作结构有总分式结构、并列式结构、分论点结构、对照式结构、递进式结构。一、总分式结构文章层次之间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这种关系,有三种基本形式:1、先总后分;2、先分后总;3、先总说,后分说,再总说。无论哪种形式,都应注意分总之间必须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分述部分要围绕总述的中心进行,总述部分应是分述的总纲或水到渠成的总结。二、并列式结构这种结构从若干方面入笔,不分主次、并列平行地叙述事件、说明事物,或以几个并列的层次论证中心论点的结构方式。其特点是将事件、事物或论题分成几个方面来叙写、说明和议论,每个部分都是独立完整的部分,与其他部分是并列平行关系。三、分论点列述式分论点列述式结构是议论文常见的一种结构模式,文章往往在开头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以分论点的形式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论证中心论点。这种结构式条理清晰、眉目分明。四、对照式结构形式上是一正一反,一阴一阳、一实一虚,在内容上是真与假、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或用其它对立的两方作对比来发议论、抒感情、记人叙事的结构形式。
2023-01-13 17:25:261

结构特点有哪些

文章结构方式有:总分式结构、并列式结构、分论点列述式、对照式、递进式等。1、总分式结构文章层次之间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这种关系,有三种基本形式:①先总后分,文章开头部分总括提出所要叙述事件的整体面貌、基本特征或中心观点,以下分别从若干方面列举事例具体详细地加以描写或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分论点具体加以阐述。②先分后总。③先总说,后分说,再总说。无论使用哪一种形式,都应注意,分总之间必须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分述部分要围绕总述的中心进行,总述部分应是分述的总纲或水到渠成的总结。2、并列式结构是从若干方面入笔,不分主次、并列平行地叙述事件、说明事物,或以几个并列的层次论证中心论点的结构方式。其特点是将事件、事物或论题分成几个方面来叙写、说明和议论,每个部分都是独立完整的部分,与其他部分是并列平行关系。3、分论点列述式分论点列述式结构是议论文常见的一种结构模式。文章往往在开头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以分论点的形式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论证中心论点。这种结构式,条理清晰、眉目分明。4、对照式结构形式上是一正一反,一阴一阳、一实一虚,在内容上是真与假、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或用其它对立的两方作对比来发议论、抒感情、记人叙事的结构形式。5、递进式在阐述中心论点时,各层次、段落之间的关系是环环相扣、逐层深入的关系。前一部分论述是后一部分论述的基础,最后推导出文章的结论。
2023-01-13 17:25:381

写作结构的基本类型

写作结构的基本类型 写作结构的基本类型,在生活中的时候,每一个人都是有写作过的,而且写作结构的基本类型是有很多的,我为大家整理好了写作结构的基本类型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写作结构的基本类型1 一、总分式结构 文章层次之间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有三种基本形式,1先总后分,2先分后总,3先总后分再总。 二、并列式结构 并列逻辑是最基本的分布结构,表现为几个分论点之间属于平行并列分布,没有必然的从属或递进等关系。如:总论点提出要“弘扬传统美德”。 分论点可以有如下排列: 1、弘扬传统美德,要弘扬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精神; 2、弘扬传统美德,要弘扬知恩图报,投桃报李的精神; 3、弘扬传统美德,要弘扬宽容大度,和谐进取的精神。 三、转合式结构 转合逻辑主要是从正反两方面来加强对总论点的论述。如:总论点为“保护环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可以通过以下正反两方面来展开论述“(正面)加强环境的保护,有利于控制污染,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有利于提高我们的生存质量,保护人类健康,造福子孙后代。 (反面)如果一味的破坏开发,而不注重保护,必然会受到自然的惩罚,干涸的河流、绝迹的物种,最终导致人类自身的灭亡。” 四、对照式结构 结构形式上是一正一反,一阴一阳、一实一虚,在内容上是真与假、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或用其它对立的两方作对比来发议论、抒感情、记人叙事的结构形式。 五、递进式结构 递进逻辑是分论点之间属于层层递进的关系,对总论点有着更加显著的加强作用。如:总论点提出要“努力实现中国梦,构建“大同"社会”,分论点采取递进关系可以表述为 1、中国梦是属于个人的,它是实现个人理想的指路明灯; 2、中国梦是属于中国的,它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之匙; 3、中国梦又是属于世界的,它是构建和谐世界的必经之路”,可见,从个人到国家再到世界,更突显了中国梦的内涵。 写作结构的基本类型2 1、总分式结构:文章层次之间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有三种基本形式,1先总后分,2先分后总,3先总后分再总。 2、并列式结构:是从若干方面入笔,不分主次、并列平行地叙述事件、说明事物,或以几个并列的层次论证中心论点的结构方式。 3、分论点结构:文章往往在开头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以分论点的形式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论证中心论点。这种结构式条理清晰、眉目分明。 4、对照式结构:结构形式上是一正一反,一阴一阳、一实一虚,在内容上是真与假、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或用其它对立的两方作对比来发议论、抒感情、记人叙事的结构形式。 扩展资料: 写作手法中的叙事方法: 1、顺叙法 顺叙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事情,这就跟事情发生发展的实际情况相一致,所以易于把文章写得条理清楚,脉络分明。运用顺叙,要注意剪裁得当,重点突出。 2、倒叙法 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顺叙的方法。 3、插叙法 插叙是为了表达文章中心的需要。有时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故事情节的追叙。 4、补叙法 补叙主要用于对上文的叙述补充说明,一般是片断性的、简要的,不具备完整的事件,也可以把解释或说明的文字放在前面,以引起下文。补叙的作用,一般不发展情节、事件,只对原来的叙述起丰富、补充作用。 5、分叙法 分叙的作用是把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情,写得眉目清楚,有条不紊。分叙可以先叙一件,再叙另一件,也可以几件事情进行交叉地叙述。 写作结构的基本类型3 一是总分式结构。所谓总分式结构,就是指总论点下设若干个分论点,每一个分论点都作为总论点的论据,从各自不同的方面证明总论点的结构形式。具体地说,文章的结构层次之间,是“总”与“分”的关系。这样的结构层次,有三种形式:一是“先总后分”式,即文章开头部分先进行总的概括,提出总论点,然后从几个不同的方面或不同的角度提出分论点,并具体加以阐述或论证。二是“先分后总”式,即先从几个不同的方面或不同的角度提出分论点,并具体加以阐述或论证,若干个分论点都是证明总论点的论据,最后总结归纳出总论点。三是“总-分-总”式,即先进行总的概括,提出总论点,然后围绕总论点设若干分论点进行阐述和论证,最后进行总结归纳扣题,再次揭示或强调总论点。 在总分式结构中,无论使用哪一种形式,都必须注意“分”与“总”之间不可分搳的内在联系,“分”要围绕“总”这个中心进行,是对“总”的扩展,是文章内容的具体展开。“总”是“分”的纲或统帅,一般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出现,是对“分”或文章内容的总体概括。 二是递进式结构。所谓递进式结构,就是指写作中采取逐步深入、逐层分析的方法对论题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层层递进的论证结构方式。在这种结构中,每一层分析论述都是建立在上一层分析论述的基础之上的,它既是上一层意思的完善和补充,又是上一层意思的不断深化。通过这种逐层递进分析,帮助人们不断认清论题所论事物或问题的实质。因此,我们说,这种结构不但反映了考生写作思维的渐进过程,而且也体现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 运用层递式结构,要注意论题或论点的意义、地位、作用等的轻重主次之分或顺序上的差别,准确把握各个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对论证论点主次大小不等的作用,合理地安排结构层次。 三是并列式结构。所谓并列式结构,就是指把文章分成若干个部分,每一个部分都相对独立,共同构成文章中心论点的结构方式。具体地说,就是从不同的若干个方面入手,不分先后主次,采取并列平行的方式阐述事件、说明事物或论证中心论点。这种结构的重要特点,是以横向展开为主,就是将事件、事物或论题分成几个不同的方面来阐述、说明和议论,每一个方面都是一个独立完整的部分,相互之间并列平行。这种结构,对于内涵复杂的事物或问题,更有助于情节的展开和论证的周密。 运用并列式结构,要注意把握,并列的几部分内容既要独立,又要紧紧围绕一个中心进行。并列的几部分必须平行,不要出现相互交叉或从属。 四是归纳式结构。所谓归纳式结构,就是先分论后结论,从材料到观点的一种结构方式。具体地说,就是在文章的开头引出论题,然后围绕论题,一层一层展开,逐层运用理论或事实材料证明论点,最后归纳出总论点。这种结构方式,按照人们通常的思维活动的逻辑顺序进行,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过程,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把握。 五是演绎式结构。所谓演绎式结构,就是先结论后分析,从观点到材料的一种结构方式。也就是说,开明宗义,在文章的开头先把结论,即文章的论点抛出,然后以相应的理论或事实材料为论据证明论点。这种结构方式符合人们日常的说理习惯,对强调文章主旨、突出中心论点都非常明显,也是人们常用的一种结构。
2023-01-13 17:25:451

写作文的结构方法有哪些

1. 写作的结构方式有哪些 写作的结构方式有:总分式结构、并列式结构、分论点结构、对照式结构。 1、总分式结构:文章层次之间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431343064有三种基本形式,1先总后分,2先分后总,3先总后分再总。 2、并列式结构:是从若干方面入笔,不分主次、并列平行地叙述事件、说明事物,或以几个并列的层次论证中心论点的结构方式。其特点是将事件、事物或论题分成几个方面来叙写、说明和议论,每个部分都是独立完整的部分,与其他部分是并列平行关系。 3、分论点结构:文章往往在开头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以分论点的形式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论证中心论点。这种结构式条理清晰、眉目分明。 4、对照式结构:结构形式上是一正一反,一阴一阳、一实一虚,在内容上是真与假、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或用其它对立的两方作对比来发议论、抒感情、记人叙事的结构形式。扩展资料:写作技法虽然在形式上对写作提供了一定的写作形式以及手法,作者更多的应该是结合写作这样一种方式来对生活、情感等真实的场景进行个人的语言组织以及扩展发散,对个人以及读者都有一种升华的过程,这也是写作的一贯宗旨。 拘于形式,而又跳出形式,这是广大写 *** 好者追求的最高境界。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 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顺叙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事情,这就跟事情发生发展的实际情况相一致,所以易于把文章写得条理清楚,脉络分明。运用顺叙,要注意剪裁得当,重点突出。 否则,就会容易出现罗列现象,犯平铺直叙的毛病,像一本流水帐,使人读了索然无味。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写作技法。 2. 写作的结构方法有哪些 一、顺叙,是指按照事件发展过程的先后次序进行的叙述。 这是一种最常用、最基本的叙事方法,它能起止清晰、层次分明,事件人物交代明白,前因后果变化自然。事件脉络清楚,令读者一目了然。 顺叙多以时间先后为序,即按事件发生、发展、结局的先后来写,多件事的叙述中,则先出现先发生的事先写,后出现后发生的事后写,一切按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为线索。 二、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精彩片断提到文章的开头写,然后再按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写,这种方法称为倒叙。 倒叙可以造成悬念,使行文跌宕起伏,牵动读者去寻根溯源,产生阅读的强大吸引力。 三、分叙,又称平叙,就是平行叙述或交叉叙述,指叙述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两件或多件事,也即通俗小说中所常说的“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方法,分叙可以使纷繁的事表现得头绪清楚、气氛突出,造成文章的多线交错却脉络分明 ,具有立体效果。 四、插叙,是指因特殊要求,中断原来的叙述,插入与中心事件或与主旨相关的内容,结束后再续原来的叙述,插叙的方法很多,有所谓“追叙”,如对过去事件片断的回忆;有所谓“补叙”,如对有关人或事作必要的补充、解释;有所谓“逆叙”,如对有关内容进行由今及古、由近而远的追根溯源。 话题作文要有所创新,就应调用多种叙述方法。 除以上叙事方式外,还可把文章分为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和意识流顺序。但无论使用何种叙述方法,其主要目的在于叙事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能将所选用的材料连缀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3. 文章的结构方式有哪些 并列式: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轻重之分。例如培根的《轮读书》,三个部分分别谈到了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方法、读书的好处,就是采用并列的结构。 2、总分式;先总述,再分说。这种关系还可以演变为“分—总”或“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例如《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一文采用的就是“总—分—总”的结构:先总说“格物”“致知”就是指现代学术的基础,即实地的探察,也就是现在所谓的实验。然后先儒家对“格物”“致知”意义的曲解和对“格物”“致知”精神的埋没;再阐述科学发展为什么需要“格物”“致知”的精神。最后从正反两个方面总结“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 3、对照式:文中两部分内容或进行对比,或用这部分内容烘托另一部分内容。例如鲁迅先生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前一部分反面批驳了敌论中的论据不能证明论点,即中国人失掉的是“他信力”,发展的是“自欺力”,而不是“自信力”直接批驳了敌论;后一部分从正面列举事实,提出正确的论点,我们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间接地批驳了敌论。 4、递进式:文章几部分内容逐层深入。例如《不求甚解》一文,先从“不求甚解”一词的来历谈起,分析了陶渊明的读书方法,首先要“好读书”,二是主张读书要会意。再从正反两个方面举例说明,读书应当重在读懂书本的精神实质,而不是寻章摘句。最后进一步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了读书“不求甚解”的重要性。 4. 作文的常见结构类型有哪些 作文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361323534的常见结构类型有哪些 一、总分式结构 文章层次之间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这种关系,有三种基本形式: 1.先总后分,文章开头部分总括提出所要叙述事件的整体面貌、基本特征或中心观点;以下分别从若干方面列举事例具体详细地加以描写或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分论点具体加以阐述. 2.先分后总; 3.先总说,后分说,再总说. 无论使用哪一种形式,都应注意,分总之间必须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分述部分要围绕总述的中心进行,总述部分应是分述的总纲或水到渠成的总结. 二、并列式结构 是从若干方面入笔,不分主次、并列平行地叙述事件、说明事物,或以几个并列的层次论证中心论点的结构方式.其特点是将事件、事物或论题分成几个方面来叙写、说明和议论,每个部分都是独立完整的部分,与其他部分是并列平行关系. 运用并列式结构注意点: 1.并列的几个内容各自独立,又紧紧围绕一个中心. 2.并列的各个部分必须是平行的,要防止各个方面交叉或从属. 小标题式结构也属于其中的一种,在高考中常有佳作. 三、分论点列述式 分论点列述式结构是议论文常见的一种结构模式.文章往往在开头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以分论点的形式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论证中心论点.这种结构式,条理清晰、眉目分明. 四、对照式 结构形式上是一正一反,一阴一阳、一实一虚,在内容上是真与假、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或用其它对立的两方作对比来发议论、抒感情、记人叙事的结构形式. 5. 作文结构有哪些 一、顺叙,是指按照事件发展过程的先后次序进行的叙述。这是一种最常用、最基本的叙事方法,它能起止清晰、层次分明,事件人物交代明白,前因后果变化自然。事件脉络清楚,令读者一目了然。顺叙多以时间先后为序,即按事件发生、发展、结局的先后来写,多件事的叙述中,则先出现先发生的事先写,后出现后发生的事后写,一切按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为线索。 二、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精彩片断提到文章的开头写,然后再按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写,这种方法称为倒叙。倒叙可以造成悬念,使行文跌宕起伏,牵动读者去寻根溯源,产生阅读的强大吸引力。 三、分叙,又称平叙,就是平行叙述或交叉叙述,指叙述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两件或多件事,也即通俗小说中所常说的“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方法,分叙可以使纷繁的事表现得头绪清楚、气氛突出,造成文章的多线交错却脉络分明 ,具有立体效果。 四、插叙,是指因特殊要求,中断原来的叙述,插入与中心事件或与主旨相关的内容,结束后再续原来的叙述,插叙的方法很多,有所谓“追叙”,如对过去事件片断的回忆;有所谓“补叙”,如对有关人或事作必要的补充、解释;有所谓“逆叙”,如对有关内容进行由今及古、由近而远的追根溯源。 话题作文要有所创新,就应调用多种叙述方法。除以上叙事方式外,还可把文章分为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和意识流顺序。但无论使用何种叙述方法,其主要目的在于叙事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能将所选用的材料连缀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6. 说明文的结构方式有哪些 说明文的一般结构和思路 说明文一般结构形式为:先对说明的对象作总的概括介绍,然后导入具体说明。 一、概括介绍的方式 1.概述式 开头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事物的概况,给人以总体形象。如《故宫博物院》是这样开头的: 在北京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现在人们叫它故宫,也叫故宫博物院。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五百多年了。 开头介绍了故宫博物院的地理位置、名称、性质和年代。通过概述的介绍,我们可以大致了解故宫博物院的概况。 2.描述式 开头描写事物的特征或状态,让读者有一个直观的总体认识。如《中国石拱桥》开头是这样描述的: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 开头描述石拱桥的重要部位“桥洞”的状态特征,然后用神话传说和诗人对石拱桥的描述补充说明这一特征。 3.设问式 开头设问,能激发读者了解知识的欲望和兴趣,急切了解事物或事理。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第一段。由描述红花的鲜艳和美丽,自然提出“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问题,让人们随作者的具体解说了解其原因,探寻其知识。 4.定义式 开始对事物下定义,提示事物内涵(本质特征)和外延(包含的范围),让人了解事物的本质。如《统筹方法》开篇是这样定义事物的:“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它的实用范围极其广泛。” 二、具体说明的结构思路 说明文的结构由事物的性质确定,一般来说,确定它的结构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1.按说明对象的自身条理性来安排结构 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条理规律,把握了这种规律并据此安排结构,能使说明的内容井然有序,条理清楚。一般来说,运动、变化、发展的事物,它的条理性表现在时序上,不同时间有不同的形态,说明时可按时间顺序安排结构。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就是按时间顺序安排结构的,先写文字产生和出现书籍的雏形,再写正式的书籍,最后写现代的书籍,从而说明了书籍演变发展的过程。 处于静止状态的事物,如建筑群、名胜古迹、物品等,常常从空间位置上体现它的条理形。说明这类事物,宜按空间顺序,先表后里、先外后内进行说明。如《故宫博物院》说明一个古代建筑群,这个建筑群处在一定的空间方位上,排列有序,内部建筑有主有次。文章按照空间位置,先写外部城门,后写城内建筑,写内时先写主,后写次。整篇文章层次井然有序。 2.按人们对说明对象的认识规律安排结构 对读者陌生以及读者难以理解的说明对象,说明时常常由具体到抽象,由表面现象到内在事理。由个别推及一般。在具体说明中,宜先写状态,后写功用或成因,最后揭示性质特征。如《死海不死》是一篇事理性说明文,具体说明部分先说一种现象:传说约两千年前,罗马统帅狄杜把俘虏的奴隶投在死海里,但奴隶却安然无恙。然后解释原因,这是因为死海海水的咸度很高。接着进一步解说死海的成因,说明时先叙事,后说它是自然界变化的结果。这样说明,读者易于理解。 对读者并不陌生的事物或事理,说明时可先说一般,再叙说个别现象。这种写法宜先写性质特征,后写状态,人们可先获得事物或事理的总体认识,然后具体理解。如《苏州园林》,一般读者都知园林这一事物,但苏州园林与其他园林有所不同,因此,写作时宜先说出它与其它园林不同的性质特征,然后具体说它的形态。这种结构安排有利于读者尽快地认识事物。 说明文的结尾一般是自然结束,说明清楚了,文章就结束了。有的说明文最后再次归结特征,有利于读者区别事物。如《故宫博物院》最后写道:“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而井然有序。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令人不能不惊叹。”结尾直接点出了故宫建筑群的特征:宏伟、和谐、统一。有的说明文,结尾作一些补充性的说明,或开拓读者的视野,或增强说明的准确、严密程度。如《看云识天气》结尾是这样写的:“在某些情况下,看云识天气往往要受到限制,因而,还是要依靠天气预报。”这一补充,比较全面地说明了“看云识天气”的作用,增强了说明的科学性。 7. 文章结构有哪几种 1、并列式: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轻重之分。例如培根的《轮读书》,三个部分分别谈到了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方法、读书的好处,就是采用并列的结构。 2、总分式:先总述,再分说。部分与部分关系平列,分述与总述则有层次辈分之别。其方式有先分后总式、先总后分式和先总后分再总式。先分后总,是把所要表述的对象或主题分成若干部分或侧面,从不同角度渐次展开阐说或论述,最后在此基础上作出结论或归纳全文。 先总后分与之相反,是先提纲挈领,从总体述说,然后再划分若干层次或侧面,分别阐说或论述,从不同侧面贯彻总论总述。先总后分再总是先总论,然后分而论之述之,最后再总括,更上一层楼,使文章逻辑严密,条理分明,中心突出。内容复杂的论说文常取此种方式。 3、对照式:文中两部分内容或进行对比,或用这部分内容烘托另一部分内容。例如鲁迅先生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前一部分反面批驳了敌论中的论据不能证明论点,即中国人失掉的是“他信力”,发展的是“自欺力”,而不是“自信力”直接批驳了敌论; 后一部分从正面列举事实,提出正确的论点,我们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间接地批驳了敌论。 4、递进式:文章几部分内容逐层深入。例如《不求甚解》一文,先从“不求甚解”一词的来历谈起,分析了陶渊明的读书方法,首先要“好读书”,二是主张读书要会意。 再从正反两个方面举例说明,读书应当重在读懂书本的精神实质,而不是寻章摘句。最后进一步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了读书“不求甚解”的重要性。 5、分论点列述式:分论点列述式结构是议论文常见的一种结构模式。文章往往在开头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以分论点的形式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论证中心论点。这种结构式,条理清晰、眉目分明。
2023-01-13 17:25:591

常见文章的结构可分为几种?

常见的且比较简单有效的记叙文结构方式有如下三种:总分式、并列式和对照式. 一、总分式结构无论是写人还是叙事,我们都需要围绕一个中心展开,这中心就是记叙文要展现的核心,将核心内容放在记叙文的开头,开门见山点明文章的中心,是总起;而放在写人叙事的结尾处加以强调,是总括.总分式便因此可以分为三种:总分、分总、总分总二、并列式结构无论是记叙一件事的多个侧面,还是通过几件不同的事来展现一个共同的主题,常常需要从多重内容和多个角度来写人叙事,表现人物和主题,这多重内容和多个角度之间构成并列关系,使文章有了层次感和厚重感,这就是最常见的并列式结构.如果是写一个人物,我们应该围绕人物的性格选择细节.人物性格是复杂的,往往有着多个侧面,那么,要展现一个人复杂的性格,就应该从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侧面去展现,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而立体.如果记叙文写作中需要围绕一个主题去叙述事实,我们依然可以采用这一章法,即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方面的实例加以表现,通过小和大,名人和普通人,文艺界和体育界,物质和精神等等不同的方面的人物或事例,展现相同的主题或者主题的不同深度.三、对照式结构记叙文的对照式结构其实可以看作是并列结构的一种特例,只因为并列的事例内容上是真与假、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公与私等对立的两方作对比,故称为对照式结构.这几种技法,既是分别独立的,又可以融为一体,如总分中,分的内容可以是并列式,也可以是对照式,而无论是并列还是对照,在一篇文章中都只能围绕一个中心展开.所以不要可以追求形式,还是要集中展现人物性格以及文章主旨. 考场作文几种常见文体的结构模式 (一) 记叙文常见结构模式 纵式:以时间为线索组织材料进行记叙 纵式结构优点:突出时间,能给读者清晰的印象,使记叙条理清楚、明了. 横式:以地点的变化为依据组织材料(适用于游记性文章)或以观点(感情)为线索组织材料.横式结构优点:容易使中心集中、突出. 纵横交叉式:以时间为经,以地点为纬组织材料(适用于写复杂记叙文).纵横交叉式优点:反映出的社会生活更广泛、更深刻. (二) 议论文常见结构模式 回评式:概括(选择可论或可感的角度,确立论点)——回评(条分缕析,证明论点)——归纳(开掘深化,升华结论) 联想式:概括(略述材料,确定论点)——联想(相关的另一类感性材料)——析理(深入剖析,阐释揭示,得出结论) 列据式:立论(简单引述,提出论点)——列据(列出得力精当的论据)——析理(集中剖释,挖掘深意,明辨是非,确证论点) (三) 散文常见构思模式 怀念式:睹眼前景——思从前景(详写部分)——抒怀念情 参游式:参游起因——参游见闻(详写,移步换景,虚实相间,适当联想)——参游收获 静赏式:景点概述——景点静赏(多角度,或并列、或层进充分描写)——景点联想 象征式:引出所托之物——展示“物”的描写——扣住相似点,转入写人——综合抒情言志 情索式:情的缘起——情的积蓄——由情到人、到理——情的归结 话题作文常见结构模式片段组合式:将几个有共同特点的片段组合到一起.以三个片段为宜.这三个片段之间必须有一定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就是文章的主题. 注意点: 片段的选择——既要求同,又要求异.求同指的是选择的片段材料之间应该有一种内在的联系,应该是围绕着同一个主题来进行的.求异指的是片段与片段之间应该有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向.片段的陈述——应该简明扼要,一般来说大都采用白描勾勒的方式,不采用大段的描述刻画文字,陈述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主题,所以要围绕着主题来陈述材料.片段的组合——片段与片段之间可采用一根或明或暗的线索串联.片段的主题提炼——可以通过片段的小标题或者在文章的最后一段,来揭示片段的主题. 感悟咏怀式:由一件事、一个物体、一种自然现象产生感想,从而领悟了一个道理或一种人生哲理.注意点: 对事物、现象的描写陈述是手段,是铺垫,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引出自己的感悟. 所感悟的道理和所陈述描写的事物之间应该有一定的联系,不能截然分开. 所引发的道理必须是自己的真实感受或感悟,不能虚假拔高,搞“假大空”. 纵横联想式:有一根清晰的线索,不能杂乱无章;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切忌零零碎碎,什么都想谈,到头来什么都没谈透;有丰富的材料,体现深厚的文化底蕴. 故事新编式:选取古代事例,用自己的语言和立意来描绘陈述的编故事型的写作模式. 取材多在文学名著、史书记载,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阿Q正传》《史记》《安徒生童话》等. 立意多在讽古喻今,多是有感于现实社会中某种现象,对此现象,人们多已熟悉,并都有同感,根据人们的这种认识,让古代名人来表演,借古人之口来评说,因而取得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语言有特殊之处,既要体现故事中人物原先所处的时代的语言,又要适合所编的“新”的生活环境.形式体现自己的创新精神.
2023-01-13 17:26:071

文章结构方式有哪几种

一、常用的文章结构方式有哪几种 1、并列式 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轻重之分。例如培根的《轮读书》,三个部分分别谈到了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方法、读书的好处,就是采用并列的结构。 2、总分式 先总述,再分说.这种关系还可以演变为“分—总”或“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例如《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一文采用的就是“总—分—总”的结构:先总说“格物”“致知”就是指现代学术的基础,即实地的探察,也就是现在所谓的实验.然后先儒家对“格物”“致知”意义的曲解和对“格物”“致知”精神的埋没;再阐述科学发展为什么需要“格物”“致知”的精神.最后从正反两个方面总结“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 3、对照式 结构形式上是一正一反,一阴一阳、一实一虚,在内容上是真与假、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或用其它对立的两方作对比来发议论、抒感情、记人叙事的结构形式。 4、设问式 开头设问,能激发读者了解知识的欲望和兴趣,急切了解事物或事理。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第一段.由描述红花的鲜艳和美丽,自然提出“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问题,让人们随作者的具体解说了解其原因,探寻其知识。 5、定义式 开始对事物下定义,提示事物内涵(本质特征)和外延(包含的范围),让人了解事物的本质.如《统筹方法》开篇是这样定义事物的:“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它的实用范围极其广泛。” 二、什么是结构方式 结构方式是总体中的分体结合构成总体的方式。主要有文字的结构方式、段落的结构方式和文章的结构方式。文字结构方式,就是文字组成的方式。 汉字的结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层:分为独体字、合体字。第二层:合体字分为: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内外结构;半包围结构。 三、小学语文常见文章结构 一、总分式结构 文章层次之间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 这种关系,有三种基本形式: 1、先总后分,文章开头部分总括提出所要叙述事件的整体面貌、基本特征或中心观点; 2、先分后总; 3、先总说,后分说,再总说。 二、运用并列式结构 1.并列的几个内容各自独立,又紧紧围绕一个中心。 2.并列的各个部分必须是平行的,要防止各个方面交叉或从属。 三、对照式结构:文中两部分内容或进行对比,或用这部分内容烘托另一部分内容. 四、递进式结构:文章几部分内容逐层深入. ;
2023-01-13 17:26:111

文章的结构方式一般有哪几种

顺序倒叙插叙
2023-01-13 17:26:493

长篇文档的结构一般包括哪五个部分

1、总分式结构,2、对比式结构,3、并列式结构,4、递进式结构,5、故事型结构。
2023-01-13 17:26:521

总一分的形式句是什么?

你说的是总-分结构吧,解释如下:、【总分式结构】文章结构形态之一,分别表述与总结表述相结合而构成系统的结构方式。它讲究条分缕析,逻辑鲜明。部分与部分关系平列,分述与总述则有层次辈分之别。其方式有先分后总式、先总后分式和先总后分再总式。先分后总,是把所要表述的对象或主题分成若干部分或侧面,从不同角度渐次展开阐说或论述,最后在此基础上作出结论或归纳全文。先总后分与之相反,是先提纲挈领,从总体述说,然后再划分若干层次或侧面,分别阐说或论述,从不同侧面贯彻总论总述。先总后分再总是先总论,然后分而论之述之,最后再总括,更上一层楼,使文章逻辑严密,条理分明,中心突出。内容复杂的论说文常取此种方式。例句:早晨雾气弥漫,但在这白茫茫的雾中,许多的生机已经开始迸发向上了。(总)你瞧,一簇簇的花儿在互相争宠,黄的迎春花,白的梨花,粉红的桃花都开始炫耀自己的美丽。(分1)伴着泥土的清香,小草开始发芽,柳树开始生长,一只只鸟儿在枝头唱歌,青蛙也在跳踢踏舞,活泼的松鼠跳上枝头,开始寻找早餐了。(分2)希望能帮到你,满意请采纳,谢谢!!!
2023-01-13 17:26:561

文章的结构分为几种。

文章结构的基本形式1.纵式,即文章层次主要以纵向形式展开。①以时间为序②以作者情感发展脉络为序③以逐层深入的论证为序2.横式,即文章层次主要以横向形式展开。①以空间为序②以材料性质的分类划分层次3.合式,即纵横式,指文章层次以纵向和横向相结合的形式展开四、结构处理的巨大限制力与张力
2023-01-13 17:28:111

文章的结构特点有哪几种

文章的结构具有规范性、流变性、综合性的特点。是文章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部形式的统一,大体分为6种,分别为总分式结构、并列式结构、分论点列述式、对照式、递进式、总分总式。 1、总分式结构 文章层次之间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这种关系,有三种基本形式: ①先总后分,文章开头部分总括提出所要叙述事件的整体面貌、基本特征或中心观点,以下分别从若干方面列举事例具体详细地加以描写或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分论点具体加以阐述。 ②先分后总; ③先总说,后分说,再总说。 2、并列式结构 是从若干方面入笔,不分主次、并列平行地叙述事件、说明事物,或以几个并列的层次论证中心论点的结构方式。其特点是将事件、事物或论题分成几个方面来叙写、说明和议论,每个部分都是独立完整的部分,与其他部分是并列平行关系。 3、分论点列述式 分论点列述式结构是议论文常见的一种结构模式。文章往往在开头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以分论点的形式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论证中心论点。这种结构式,条理清晰、眉目分明。 4、对照式 结构形式上是一正一反,一阴一阳、一实一虚,在内容上是真与假、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或用其它对立的两方作对比来发议论、抒感情、记人叙事的结构形式。 5、递进式 在阐述中心论点时,各层次、段落之间的关系是环环相扣、逐层深入的关系。前一部分论述是后一部分论述的基础,最后推导出文章的结论。 6、总分总式 是阅读和写作过程中的解析文章的一种结构方式。开头提出论点(开门见山),中间若干分论点,结尾总括论点(或重申论点,或总结引申),而几个分论点之间可以是并列关系、层递关系、对比关系等等,但不能是包含关系或交叉关系。
2023-01-13 17:28:151

文章的结构特色怎么答?

文章的结构,是文章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部形式的统一 文章都是由中心意思、材料、结构三个要素组成的。中心意思是文章的“灵魂”,要明确无误;材料是“血肉”,要丰富,并能集中地反映中心;结构则是文章的“骨架”,是谋篇布局的手段,是运用材料反映中心思想的方法。 常见的文章结构方式有四种。 1、并列式: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轻重之分。例如培根的《轮读书》,三个部分分别谈到了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方法、读书的好处,就是采用并列的结构。 2、总分式;先总述,再分说。这种关系还可以演变为“分—总”或“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例如《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一文采用的就是“总—分—总”的结构:先总说“格物”“致知”就是指现代学术的基础,即实地的探察,也就是现在所谓的实验。然后先儒家对“格物”“致知”意义的曲解和对“格物”“致知”精神的埋没;再阐述科学发展为什么需要“格物”“致知”的精神。最后从正反两个方面总结“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 3、对照式:文中两部分内容或进行对比,或用这部分内容烘托另一部分内容。例如鲁迅先生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前一部分反面批驳了敌论中的论据不能证明论点,即中国人失掉的是“他信力”,发展的是“自欺力”,而不是“自信力”直接批驳了敌论;后一部分从正面列举事实,提出正确的论点,我们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间接地批驳了敌论。 4、递进式:文章几部分内容逐层深入。例如《不求甚解》一文,先从“不求甚解”一词的来历谈起,分析了陶渊明的读书方法,首先要“好读书”,二是主张读书要会意。再从正反两个方面举例说明,读书应当重在读懂书本的精神实质,而不是寻章摘句。最后进一步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了读书“不求甚解”的重要性。
2023-01-13 17:2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