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本人初一,六年级数学北师大版的分数混合运算题和百分数运用题和顺逆时针不会,跪求帮助!!!

2023-05-20 02:07:52
共3条回复
meira

分数混合运算:

1、先乘除后加减

2、分数加减法要先通分,把两个分式的分母换成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因为分数上下同乘除一个数是相等的

3、乘法分子和分母要约掉公因数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4、除法要先将两个分式中的一个分式倒过来,分母变分子分子变分母,然后将除号变成乘号再进行运算

百分数运用:算概率就是将该事件“发生的次数”除以“总次数”,“总次数”=发生次数+不发生次数,然后得到一个分数,再将该分数的分母变成100,就是百分数了。或者给你一个百分数让你算,若概率为x%那就是100分之x,直接当成分数运算。

顺逆时针:钟表12点在正上方,1点在12点右边,11点在12点左边,所以12→1是顺时针,12→11是逆时针,或者向右转是顺时针,向左转是逆时针。

慧慧

就拿钟来说吧

钟表转动的方向为顺时针,与其相反的是逆时针方向

你看钟表,从12点到1点到2点到3点到4点的那个方向就是顺时针方向

从4点到3点到2点到1点的方向是逆时针方向

一、分数混合运算

1、分数混合运算与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

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同一级运算,应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2、整数的运算率在分数中同样适用:

加法交换率、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分配律。

3、在分数连乘中,可以同事进行约分(所有的分子可以和所有的分母约分)。

4、分数乘除法混合运算,现将里面的除法改成乘法(除号改成乘号,除号后面的

数改成它的倒数),在进行约分、计算。

百分数运用题方法:首先要细心,看清题目:1)题目提供的数据信息;2)题目的问题.

然后动脑,想想问题需要的答案怎么弄出来,已知的数据哪些可用,哪条路可以走得通.

最后动手,将数据记录下来,有分数的先转为分数(百分数的话按比例转换,还是细心:经常有骗你转换错误的时候)

总之:百分数问题比较简单,一般思路都没错,考的是细心

例子 1.最简单的例子:陈叔叔上月收入2400元,超过1600元以上的部分按5%缴纳个人所得税,陈叔叔上个月缴纳多少钱? 1)提供数据:2400,1600,5% 2)问题:缴纳多少钱 3)动脑:需缴纳的钱为“超过1600元以上的部分”的5% 4)动笔:(2400-1600)X 5%=40 2.需要转一下的例子:有甲乙两袋水泥,甲袋重96千克。从甲袋取出它的1/3,从乙袋取出它20% ,这时甲乙两袋余下的水泥重两之比是4 :3,乙袋原有水泥多少千克? 1)已知数据:甲重96,取出1/3;乙取出20%;(1-1/3)甲:(1-20%)乙=4:3 2)问题:乙袋水泥原来多重 3)解决办法:乙的重量不能直接拿到,却跟甲有比例关联,而甲的重量是已知的;可以先通过比例得出甲拿来比的2/3部分的重量,知道乙的80%的重量,从而知道乙的原来全部重量。 4)动笔:【(1-1/3)X96X3】/(1-20%)=60(千克) ……要注意一下单位有无变化

再也不做稀饭了

用洋葱数学

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册分数乘法计算题100道,快

夕次盱眙县(韦应物)
2023-01-13 21:50:2715

求50道初二分式计算题

因式分解:1.提取公因式 12x平方-12x平方y-3x平方y平方2.平方差公式 3ax四次方-3ay四次方3.完全平方公式 25m平方+64-80m4.分组分解 3xy-2x-12y+85.十字相乘法 x四次方-7x平方y平方+6y四次方分式:加减 5x/(x+y)+y/(x+y)乘除 b/(a平方-9)*(a+3)/(b平方-b)混合 大括号a/(a-b)+b/(b-a)大括号*ab/(a-b)
2023-01-13 21:50:411

3x2×2分之1这是什么题?

3×2×1/2=6×1/2=3
2023-01-13 21:50:469

初二分式加减乘除运算100道

你是2B,初三上册都有
2023-01-13 21:50:528

分式的乘除计算要完整的过程3y/10x ÷6y²/2x²

3y/10x÷6y²/2x²=3y/10x×2x²/6y²=10x/y很高兴为您解答,祝你学习进步!【学习宝典】团队为您答题。有不明白的可以追问!如果您认可我的回答。请点击下面的【选为满意回答】按钮。如果有其他问题请另发或点击向我求助,答题不易,请谅解,谢谢!
2023-01-13 21:51:051

求分数乘法计算题和解方程

  传个文档给你,小学六年级的,应该不止60道题。  解方程的不多:贴几个在这里:  如:题1、x/(x+1)=2x/(3x+3)+1  两边乘3(x+1)3x=2x+(3x+3)3x=5x+3;2x=-3;x=-3/2。  分式方程要检验经检验,x=-3/2是方程的解  题2:2/(x-1)=4/(x^2-1)  两边同乘以(x^2-1)  (x+1)(x-1)×2×(x+1)=4;2x+2=4;2x=2;x=1  检验把x=1带入原方程,使分母为0,是增根。  所以原方程2/x-1=4/x^2-1无解。  题3:5/8-3/16x=3/8  解法:选移项合并,然后方程两边同乘以16x  5/8-3/8=3/16x;  1/4=3/16x;  4x=3,解之得x=3/4。  将x代入原方程检验,方程左式=3/8=右式,所以x=3/4是原方程的解。  题4:2/3x÷(1/8)=15  解法:先将除数化为乘数计算:  2/3x×8=15  16/3x=15  方程两边同乘以3x:  16=45x  x=16/45.  将x代入原方程检验,方程左式=15=右式,所以x=16/45是原方程的解。很抱歉,回答者上传的附件已失效
2023-01-13 21:51:071

在学习了分式的乘除法以后,老师给出了这样一道题目:计算(a+1/a)(a^2+1/a^2)(a^4+1/a^4)(a^8+1/a^8)(a^2

体育赛事谁知道?我知道
2023-01-13 21:51:103

初二分式计算题~~~~~

(a+b/a-b)^2 * (2a-2b)/(3a+3b) - [a^2/(a^2-b^2)] / (a/b)= (a+b)/(a-b) * 2/3 - a/(a+b)(a-b) * b= 2(a+b)/3(a-b) - ab/(a+b)(a-b)= [2(a+b)^2 - 3ab]/3(a+b)(a-b)= (2a^2+ab+2b^2)/(3a^2-3b^2)
2023-01-13 21:51:133

五年级分数解方程计算题

mini5你洗洗您1间11李1路1米自我吼吼吼行一级英语1莫过于1行自己咯1米哦1名
2023-01-13 21:51:169

一题当中全部都是带分数有乘法又有除法应该怎么算

都化为假分数再计算。
2023-01-13 21:51:253

求八年级下册数学计算题,要有解答过程

你太有才了
2023-01-13 21:51:312

15/24×7/24等于多少分式解法?

=5/8 × 7/24=35/192
2023-01-13 21:51:394

给我十个一元一次不等式 十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十个分式化简 十个分式加减 十个分式乘除

2x-19<7x+31..3x-2(9-x)>3(7+2x)-(11-6x)..2(3x-1)-3(4x+5)≤x-4(x-7)..2(x-1)-x>3(x-1)-3x-5..3[y-2(y-7)]≤4y.15-(7+5x)≤2x+(5-3x). 18569.25x+523(x-9y)+63(x+z+36y)
2023-01-13 21:51:426

24/35×1/6×7/8怎么算

24/35x1/6x7/8=24/210x7/8=168/1680=0.1答:所以24/35x1/6x7/8等于0.1
2023-01-13 21:51:4715

初二乘法公式计算题20道

1. x2+y2=25,x+y=7,且x大于y,求x-y的值2. 已知x2+y2-6x+10y+34=0,求x+y的值3.(3x-5)平方-(2x+7)平方 4.(x+y+1)(x+x-1)5.(2x-y-3)平方6.[(x+2)(x-2)]平方
2023-01-13 21:51:552

求五道初二先化简再求值的题

2023-01-13 21:52:072

请问一下:分数的乘法和除法怎么算?

初中代数是使学生在小学数学的基础上,把数的范围从非负有理数扩充到有理数、实数;通过用字母表示数,学习代数式、方程和不等式、函数等,学习一些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算表或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发展对于数量关系的认识和抽象概括的思维,提高运算能力。 初中代数的教学要求①是: 1.使学生了解有理数、实数的有关概念,熟练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法则,灵活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会查平方表、立方表、平方根表、立方根表或用计算器代替算表。 2.使学生了解有关代数式、整式、分式和二次根式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性质和运算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整式、分式和二次根式的运算以及多项式的因式分解。 3.使学生了解有关方程、方程组的概念;灵活运用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解方程和方程组,掌握分式方程和简单的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能够分析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或方程组解应用题。 使学生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并把它们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4.使学生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了解函数的意义,理解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会根据性质画出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图象,会用描点法画出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图象。 5.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思想,掌握一些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能够用统计的初步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使学生掌握消元、降次、配方、换元等常用的数学方法,解决某些数学问题,理解“特殊——一般——特殊”、“未知——已知”、用字母表示数、数形结合和把复杂问题转化成简单问题等基本的思想方法。 7.使学生通过各种运算和对代数式、方程、不等式的变形以及重要公式的推导,通过用概念、法则、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8.使学生了解已知与未知、特殊与一般、正与负、等与不等、常量与变量等辩证关系,以及反映在函数概念中的运动变化观点。了解反映在数与式的运算和求方程解的过程中的矛盾转化的观点。同时,利用有关的代数史料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对学生进 行思想教育。 教学内容①和具体要求如下。 (一)有理数 l·有理数的概念 有理数。数轴。相反数。数的绝对值。有理数大小的比较。 具体要求: (1)了解有理数的意义,会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以及按要求把给出的有理数归类。 (2)了解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和数轴的画法,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整数或分数(以刻度尺为工具),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 (3)掌握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法则,会用不等号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有理数。 2。有理数的运算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代数和。加法运算律。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倒数。乘法运算律。有理数的乘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科学记数法。近似数与有效数字。平方表与立方表。 具体要求: (1)理解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意义,熟练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运算律、运算顺序以及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灵活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2)了解倒数概念,会求有理数的倒数。 (3)掌握大于10的有理数的科学记数法。 (4)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会根据指定的精确度或有效数字的个数,用四舍五人法求有理数的近似数;会查平方表与立方表。 (5)了解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可以相互转化。 (二)整式的加减 代数式。代数式的值。整式。 单项式。多项式。合并同类项。 去括号与添括号。数与整式相乘。整式的加减法。 具体要求: (1)掌握用字母表示有理数,了解用字母表示数是数学的一 大进步。 (2)了解代数式、代数式的值的概念,会列出代数式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会求代数式的值。 (3)了解整式、单项式及其系数与次数、多项式次数、项与项数的概念,会把一个多项式接某个字母降幂排列或升幂排列。 (4)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去括号、添括号的法则,熟练掌握数与整式相乘的运算以及整式的加减运算。 (5)通过用字母表示数、列代数式和求代数式的值、整式的加减,了解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和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三)一元一次方程 等式。等式的基本性质。方程和方程的解。解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具体要求: (1)了解等式和方程的有关概念,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某个一元方程的解。 (2)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灵活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和移项法则解一元一次方程,会对方程的解进行检验。 (3)能够找出简单应用题中的未知量和已知量,分析各量之间的关系,并能够寻找等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会根据应用题的实际意义,检查求得的结果是否合理。 (4)通过解方程的教学,了解“未知”可以转化为“已知”的思想方法。 (四)二元一次方程组 二元一次方程及其解集。方程组和它的解。解方程组。 用代人(消元)法、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三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举例。 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具体要求: (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会把二元一次方程化为用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会检查一对数值是不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2)了解方程组和它的解、解方程组等概念;会检验一对数值是不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个解。 (3)灵活运用代人法、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并会解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 (4)能够列出二元、三元一次方程组解简单的应用题。 (5)通过解方程组,了解把“三元”转化为“二元”,把“二元”转化为“一元”的消元的思想方法,从而初步理解把“未知”转化为“已知”和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思想方法。 (五)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I·一元一次不等式 不等式。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的解集。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具体要求: (l)了解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理解它们与等式基本性质的异同。 (2)了解不等式的解和解集概念,理解它们与方程的解的区别,会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3)会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移项法则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法。 具体要求: (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集的概念,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区别和联系。 (2)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会用数轴确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六)整式的乘除 l·整式的乘法 同底数幂的乘法。单项式的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多项式的乘法。乘法公式: (a十b)(a一b)=a2-b2 (a±b)2=a2±2ab+b2 (a±b)(a2±ab+ b2)=a3±b3 具体要求: (1)掌握正整数幂的运算性质(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会用它们熟练地进行运算。 (2)掌握单项式与单项式、单项式与多项式、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会用它们进行运算。 (3)灵活运用五个乘法公式进行运算(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三次)。 (4)通过从幂运算到多项式的乘法,再到乘法公式的教学,初步理解“特殊———一般——一特殊”的认识规律。 2·整式的除法 同底数幂的除法。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具体要求: (1)掌握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性质,会用它熟练地进行运算。 (2)掌握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会用它们进行运算。 (3)会进行整式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较简单的混合运算,灵活运用运算律与乘法公式使运算简便。 (七)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运用(乘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多项式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 具体要求: (1)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及其与整式乘法的区别和联系,了 解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 (2)掌握提公因式法(字母的指数是数字)、运用公式法(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两次)、分组分解法(分组后能直接提公因式或运用公式的多项式,无需拆项或添项)和十字相乘法(二次项系数与常数项的积为绝对值不大于60的整系数二次三项式)这四种分解因式的基本方法,会用这些方法进行团式分解。 (八)分式 1.分式 分式。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分。最简分式。 分式的乘除法。分式的乘方。 同分母的分式加减法。通分。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 具体要求: (l)了解分式、有理式、最简分式、最简公分母的概念,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会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掌握分式的加、减与乘、除、乘方的运算法则,会进行简单的分式运算。 2.零指数与负整数指数 零指数。负整数指数。整数指数幂的运算。 具体要求: (l)了解零指数和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了解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可以推广到整数指数幂,掌握整数指数幂的运算。 (2)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 (九)可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公式方程 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公式变形。 分式方程。增根。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与 应用。 具体要求: (1)掌握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简单的公式变形。 (2)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掌握用两边同乘最简公分母的方法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方程中的分式不超过三个);了解增根的概念,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分式方程的增根。 (3)能够列出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 (十)数的开方 1.平方根与立方根 平方根。算术平方根。平方根表。 立方根。立方根表。 具体要求: (1)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以及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算术平方根和立方根。 (2)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用立方运算求某些数的立方根。 (3)会查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有条件的学校可使用计算器)。 2.实数 无理数。实数。 具体要求: ( 1)了解无理数与实数的概念,会把给出的实数按要求进行归类;了解实数的相反数、绝对值的意义,以及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对应。 (2)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在实数运算中同样适用;会按结果所要求的精确度用近似的有限小数代替无理数进行实数的四则运算。 (3)结合我国古代数学家对。的研究,激励学生科学探求的精神和爱国主义的精神。 (十一)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积与商的方根的运算性质。 二次根式的性质。 最简二次根式。同类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的乘法。二次根式的除法。分母有理化。 具体要求: (1)了解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会辨别最简二次根式和同类二次根式。 (2)掌握积与商的方根的运算性质 会根据这两个性质熟练地化简二次根式(如无特别说明,根号内所有的字母都表示正数,并且不需要讨论). (3)掌握二次根式(不含双重根号)的加、减、乘、除的运算法则,会用它们进行运算。 (4)会将分母中含有一个或两个二次根式的式于进行分母有理化。 *(5)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 会利用它化简二次根式 (十二)一元二次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 *①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公式法)。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具体要求: (1)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会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 (x-a)2=b(b≥0)的方程,用配方法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会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会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灵活运用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求方程的根。 (2)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会根据根的判别式判断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 *(3)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式,会用它们由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求出另一个根与未知系数,会求一元二次方程两个根的倒数和与平方和。 (4)了解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与解方程的关系,会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在实数范围内将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 (5)能够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 (6)结合教学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2.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方程 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 可化为一元一次、一元二次方程的无理方程。 具体要求: (1)掌握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方程中的分式不超过三个)的解法,会用去分母或换元法求分式方程的解,并会验根。 (2)能够列出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3)了解无理方程的概念,掌握可化为一元一次、一元一二次方程的无理方程(方程中含有未知数的二次根式不超过两个)的解法,会用两边平方或换元法求无理方程的解,并会验根。 (4)通过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无理方程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获得对事物可以转化的认识。 3.简单的二元二次方程组 二元二次方程。二元二次方程组。 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的解法。 * 由一个二元二次方程和一个可以分解为两个二元一次方程 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的解法。 具体要求: (l)了解二元二次方程、二元二次方程组的概念,掌握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的解法,会用代人法求方程组的解。 *(2)掌握由一个二元二次方程和一个可以分解为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的解法。 (3)通过解简单的二元二次方程组,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消元”、“降次”的数学方法,获得对事物可以转化的进一步认识。 (十三)函数及其图象 1·函数 平面直角坐标系。常量。变量。函数及其表示法。 具体要求: (l)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并会正确地画出直角坐标系;理解平面内点的坐标的意义,会根据坐标确定点和由点求得坐标。了解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一对应。 (2)了解常量、变量、函数的意义,会举出函数的实例,以及分辨常量与变量、自变量与函数。 (3)理解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和函数值的意义,对解析式为只含有一个自变量的简单的整式、分式、二次根式的函数,会确定它们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和求它们的函数值。 (4)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法,会用描点法画出函数的图象。 (5)通过函数的教学,使学生体会事物是互相联系和有规律地变化着的,并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2·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 正比例函数及其图象。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 具体要求: (1)理解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够根据问题中的条件确定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理解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会画出它们的图象,以及根据图象指出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增加或减小而变化的情况。 (3)理解待定系数法。会用待定系数法求正、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3.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一次函数。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 具体要求: (1)理解一次函数的概念,能够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 定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理解一次函数的性质,会画出它的图象。 △(3)会用图象法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 (4)会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4·二次函数的图象 二次函数。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和开口方向。 西一元二次方程的图象解法。 具体要求: (l)理解二次函数和抛物线的有关概念,会用描点法画出二 次函数的图象,会用公式(。配方法)确定抛物线的顶点和对称 轴。 △(2)会用图象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3)会用待定系数法由已知图象上三个点的坐标求二次函 数的解析式。 (十四)统计初步 总体和样本。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方差与标准差。方差的简化计算。频率分布。 实习作业。 具体要求: (1)了解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等概念,能够指出研究对象的总体、个体和样本。 (2)理解众数、中位数的意义,掌握它们的求法。 (3)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了解总体平均数和样本平均数的意义,掌握平均数的计算公式;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概念,掌握它的计算公式;会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 (4)了解样本方差、总体方差、样本标准差的意义,会计算(可使用计算器)样本方差和样本标准差,会根据同类问题的两组样本数据的方差或样本标准差比较这两组样本数据的波动情况。 (5)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了解频率分布的意义和作用,掌握整理数据的步骤和方法,会对数据进行合理的分组,列出样本频率分布表,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 △(6)会用科学计算器求样本平均数与标准差。 (7)通过实习作业,使学生初步掌握搜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8)通过统计初步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数理统计的基本思想,并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踏实细致的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初中几何是在小学数学中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进 一步学习基本的平面几何图形知识,向他们直观地介绍一些空间 几何图形知识。初中几何将逻辑性与直观性相结合,通过各种图 形的概念、性质、作(画)图及运算等方面的教学,发展学生的 逻辑思维能力、空间观念和运算能力,并使他们初步获得研究几 何图形的基本方法。 几 何 初中几何的教学要求是: 1.使学生理解有关相交线、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圆,以及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掌握用这些概念和性质对简单图形进行论证和计算的方法。了解关于轴对称、中心对称的概念和性质。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意义,会用锐角三角函数和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 2.使学生会用直尺、圆规、刻度尺、三角尺、量角器等工具作和画几何图形。 3.使学生通过具体模型,了解空间的直线、平面的平行与垂直关系,并会用展开图和面积公式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4·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逐步使学生掌握简单的推理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5.通过辨认图形、画图和论证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6.通过揭示几何知识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关系,以及几何概念、性质之间的联系和图形的运动、变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利用有关的几何史料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通过论证与画图的教学,逐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并使他们获得美的感受。 教学内容和具体要求如下: (一)线段、角 1·几何图形 几何体。几何图形。点。直线。平面。 具体要求: (1)通过具体模型(如长方体)了解从物体外形抽象出来的几何体、平面、直线和点等。 (2)了解几何图形的有关概念。了解几何的研究对象。 (3)通过几何史料的介绍,对学生进行几何知识来源于实践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了解学习几何的必要性,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几何的热情。 2.线段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相交线。 线段。射线。线段大小的比较。线段的和与差。线段的中点。 具体要求: (1)掌握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性质。了解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交点。 (2)了解直线、线段和射线等概念的区别。 (3)理解线段的和与差及线段的中点等概念,会比较线段的大小。 (4)理解两点间的距离的概念,会度量两点间的距离。 3.角 角。角的度量。角的平分线。 小于平角的角的分类。 具体要求: (1)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概念,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2)掌握度、分、秒的换算。会计算角度的和、差、倍、分。 (3)理解周角、平角、直角、锐角、钝角的概念,并会进行有关的计算。 (4)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概念。会画角的平分线。 (5)掌握几何图形的符号表示法。会根据几何语句准确、整洁地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几何语句描述简单的几何图形。 (二)相交、平行 l·相交线 对顶角。邻角、补角。 垂线。点到直线的距离。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具体要求: (1)理解对顶角的概念。理解对顶角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会用它进行推理和计算。 (2)理解补角、邻补角的概念,理解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会用它进行推理和计算。 (3)掌握垂线、垂线段等概念;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了解斜线、斜线段等概念,了解垂线段最短的性质。 (4)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5)会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 2.平行线 平行线。 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 具体要求: (1)了解平行线的概念及平行线的基本性质。会用平行的传递性进行推理。 (2)会用一直线截两平行直线所得的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等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会用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 (3)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4)理解学过的描述图形形状和位置关系的语句,并会用这些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和根据语句画图。 3.空间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具体要求: 通过长方体的棱、对角线和各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了解直线与直线的平行、相交、异面的关系,以及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平行、垂直关系。 4.命题、定义、公理、定理 命题。定义。公理。定理。 定理的证明。 具体要求: (1)了解命题的概念,会区分命题的条件(题设)和结论(题断),会把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2)了解定义、公理、定理的概念。 (3)了解证明的必要性和推理过程中要步步有据,了解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三)三角形 1.三角形 三角形。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三角形三边间的不等关系。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分类。 具体要求: (1)理解三角形,三角形的顶点、边、内角、外角、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等概念,会画出任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 (2)理解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会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 (3)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内角的和,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的性质。 (4)会按角的大小和边长的关系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2.全等三角形 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其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具体要求: (1)了解全等形、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能够辨认全等 形中的对应元素。 (2)能够灵活运用“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边、边、边”等来判定三角形全等;会证明“角、角、边”定理。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3)会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来证明简单的有关问题,并会进行有关的计算。
2023-01-13 21:52:136

计算,(x^2-xy)/(xy^2)·y/(y-x) 分式的 乘法,要过程

(x^2-xy)/(xy^2)·y/(y-x)=x(x-y)/(xy^2)·y/(y-x)= (x-y)/(y^2)·y/(y-x)=-1/y
2023-01-13 21:52:181

3/2×6-3的竖式计算?

答案是6,这道题明显考查数学加减乘除的运算顺序和分式的计算
2023-01-13 21:52:211

小步子,低台阶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内容——第十六章有关分式的学习,分式的运算、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应用等新知识,学生们的学习再次进入一个新的“分水岭”,也是我教学过程中难跨的“一道坎”。如果学生能顺利跨越,后期的学习会越来越轻松。相反,如果跨不过这道“坎”,我的教学会越来越吃力,中途掉队的学生会更多。 为此,这段时间的教学一直都遵循“低台阶,小步子”的节奏,慢慢地走。 鲁班由小茅草割破手指发明了锯,华佗由为醉汉做手术,发明了麻沸散。有此可见,类比法的学习妙用。同时,类比思想也一直数学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思想方法。 学习分式时,我先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台阶”。通过引导学生回忆了分数的概念、基本性质、运算方法,猜想,验证。将分式与分数进行类比,得出分式的新知识,运算方法等。必要时,我还会列举一些分数约分、通分、加减乘除的运算,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依据,然后变式为分式的新知识,再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方法或依据,这样经过反反复复的练习,有关分式新知识的生成就自然顺利得多了。有关分式的学习,前期的数学基础很重要,尤其因式分解是分式学习的基础,因此,课前的知识铺垫也很重要。课前我先选举了几个比较有代表的练习题,带领学生复习因式分解的两种方法进行知识铺垫。适时地垫一垫学习的台阶,学生才会走得平稳。 在新知识的应用过程中,许多不期而遇的问题频繁出现,瞬息万变的课堂更是让人措手不及。分式的乘除法当成了加减法去算,该约分的没有约分,不能约分的却是“硬邦邦”的约分了,一系列的问题不断出现。 只能放慢了脚步,低台阶,小步子,慢慢地走。虽然教学进度慢了点,但看着学生的计算方法却越来越熟练,出错率也明显减少了,还是由衷的欣慰。慢慢地走,不急不缓,方能走得平稳,走得更远。
2023-01-13 21:52:301

求初中所有计算题的公式,如:二次函式:y=ax2+bx+c(a.b.c是常数,a不等于0) 注:我要关于计算题的...

要分类:函数类 计算类 方程类 函数有: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 计算类:有理数加减乘除法法则,科学计数法,幂的运算(乘法公式),因式分解,分式运算,解三角形,不等式 方程类: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分式方程等
2023-01-13 21:52:423

在分式计算题算完结果的分母中需不需要化为最简的多项式

在分式计算题算完结果的分母中需不需要化为最简的多项式解答:在分式计算中首先需要对分式进行因式分解在计算完毕后所得的分式结果应该是最简分式如果不是,那就说明约分进行的不彻底参照分数乘除法答
2023-01-13 21:52:451

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因式分解。乘法公式题目及答案各60道。必有重谢。(计算题)

悬赏太低了,⊙﹏⊙b汗
2023-01-13 21:52:482

分数乘法如何计算

分数的乘法
2023-01-13 21:52:577

谁能给我一些初三数学计算题?越全越好!

初中数学计算题(几百道)102×(-4.5)-(-3)×(-5) ÷2 7.8×6.9+2.2×6.9 (-2)+2-(-52)×(-1) ×5+87÷(-3)×(-1) 5.6×0.258×(20-1.25) (-7.1) ×〔(-3)×(-5)〕÷2 -2.5×(-4.8)×(0.09)÷(-0.27) 127+352+73+44×(-2) 89×276+(-135)-33 25×71+75÷29 -88÷(-2) 243+89+111+57 9405-2940÷28×21 920-1680÷40÷7 690+47×52-398 148+3328÷64-75 360×24÷32+730 2100-94+48×54 51+(2304-2042)×23 4215+(4361-716)÷81 (247+18)×27÷25 36-720÷(360÷18) 1080÷(63-54)×80 (528+912)×5-6178 8528÷41×38-904 264+318-8280÷69 (174+209)×26- (9000^0) 814-(278+322)÷15 1406+735×9÷45 3168-7828÷38+504 796-5040÷(630÷7) 285+(3000-372)÷36 1+5/6-19/12 3x(-9)+7x(-9) (-54)x1/6x(-1/3) 1.18.1+(3-0.299÷0.23)×1 2.(6.8-6.8×0.55)÷8.5 3.0.12× 4.8÷0.12×4.84 3.2×1.5+2.5÷(-1.6) (-2)×3.2×(1.5+2.5)÷1.6 5.6-1.6÷4+(6.8-9) 5.38+7.85-5.37÷89 6.7.2÷0.8-1.2×5 6-1.19×3-0.43 7.6.5×(4.8-1.2×4) 0.68×1.9+0.32×1.9 8.10.15-10.75×0.4-5.7 9.5.8×(3.87-0.13) (-8.01)+4.2×3.74 10.32.52-(6+9.728÷3.2)×2.5 11.[(7.1-5.6)×0.9-1.15] ÷2.5 12.5.4÷[2.6×(3.7-2.9)+0.62] 13.12×6÷(12-7.2)-6 14.12×6÷7.2-6 15.33.02-(148.4-90.85)÷2.5 (-5)-252×(-78) (-6) ×(-2)+3÷(5+50) 7-7+3-6-(-90) (-8)(-3)×(-8)×25 (7+13) ÷(-616)÷(-28) (8+14-100-27)÷4 (-15) ÷(-1)-101÷10 16÷0.21×(-8) ×(4.1+5.9) (-10) ×(-2) ×4÷{-9÷[6+(-5.67)]} (-18)(-4)2×[8.01×(-3.14) 9-32{-890-[79+8.1] ×9} (-20)-23+(-9) ×9.42 (-24)3.4×104÷(-5) ×200.96 [-|98|+76+(-87)]*23[56+(-75)-(7)]-(8+4+3) 5+21*8/2-6-59 68/21-8-11*8+61 -2/9-7/9-56 4.6-(-3/4+1.6-4-3/4) 1/2+3+5/6-7/12 [2/3-4-1/4*(-0.4)]/1/3+2 22+(-4)+(-2)+4*3 -2*8-8*1/2+8/1/8 (2/3+1/2)/(-1/12)*(-12) (-28)/(-6+4)+(-1) +√9 2/(-2)+0/7-(-8)*(-2) (1/4-5/6+1/3+2/3)/1/2 18-6/(-3)*(-2) ×2^7 (5+3/8*8/30/(-2)- √36 (-84)/2*(-3)/(-6) 1/2*(-4/15)/2/3 1+2+3+4+......+100000 1/1+1/2+1/3+......1/50 1+1/2+1/4+1/8+1/16+......1/512 3+9+27+81+243+......9999 1+1/2+1/6+1/12+1/20+1/30+1/42+1/56+1/72+1/90 8-2×32-(-2×3)2 –12 × (-3)2-(-1/2)2003×(-2)2002÷2/9 (0.5-3/2)÷3/1×[-2-(-3)3]-∣1/8-0.52∣ [-38-(-1)7+(-3)8]×-53 a^3-2b^3+ab(2a-b)-√a-b^2 15*(-8)+2b^2+ (x^2+y^2)^2-4y(x^2+y^2)+4y^2 6-3a^8-(-5^2-6) (x^2+2x)^2+3(x^2+2x)+x^2+2x+3 (a+1)(a+2)+(2a+1)(a-2)-12 x^2(y+z)^2-2xy(x-z)(y+z)+y^2(x-z)^2 3(a+2)^2+28(a+2)-20 (a+b)^2-(b-c)^2+a^2-c^2 8x(x+1)(x^2+x-1)-2 x^2(x-1)^2-3(x^2-x)-56 14a(a-b)+(a-b)^2 11.-ab(a-b)^+a(b-a)^2 12.3(x+2)-2x=5-4x 13.5(x+2a)-a=2(b-2x)+4a 3.14*3.42 (2)972*3.14*1/4 [-|98|+76+(-87)]*23[56+(-75)-(7)]-(8+4+3) 5+21*8/2-√121-59 68/21-8-11*8+61 -2/9-7/9-56 4.6-(-3/4+1.6-4-3/4) 1/2+3+5/6-7/12 [2/3-4-1/4*(-0.4)]/1/3+2 22+(-4)+(-2)+4*3 -2*8-8*1/2+8/1/8 (2/3+1/2)/(-1/12)*(-12) (-28)/(-6+4)+(-1) 2/(-2)+0/7-(-8)*(|-2|-5^4) (1/3+2/3)/1/2-|-9+(-5)| 18-6/(-3)*(-2)-|-9| (5+3/8*8/30/(-2)-3 (-84)/2*(-3)/(-6) 1/2*(-4/15)/2/3 |-3x+2y-5x-7y|-|-9x+2y| -5+21*8/2-6-59 68/21-8-11*8+61 -2/9-7/9-56 4.6-(-3/4+1.6-4-3/4) 1/2+3+5/6-7/12 [2/3-4-1/4*(-0.4)]/1/3+2 22+(-4)+(-2)+4*3-√64-5^2 -2*8-8*1/2+8/1/8 (2/3+1/2)/(-1/12)*(-12) (-28)/(-6+4)+(-1) 2/(-2)+0/7-(-8)*(-2) (1/4-5/6+1/3+2/3)/1/2 18-6/(-3)*(-2) (5+3/8*8/30/(-2)-3 (-84)/2*(-3)/(-6) 1/2*(-4/15)/2/3+√9 -3x+2y-5x-7y+ -5+21*8/2-6-59 68/21-8-11*8+61 -2/9-7/9-56 4.6-(-3/4+1.6-4-3/4) 1/2+3+5/6-7/12 [2/3-4-1/4*(-0.4)]/1/3+2 22+(-4)+(-2)+4*3 -2*8-8*1/2+8/1/8 (2/3+1/2)/(-1/12)*(-12) (-28)/(-6+4)+(-1) 2/(-2)+0/7-(-8)*(-2) (1/4-5/6+1/3+2/3)/1/2 18-6/(-3)*(-2) (5+3/8*8/30/(-2)-3 (-84)/2*(-3)/(-6) 1/2*(-4/15)/2/3 -3x+2y-5x-7y-(-3^2+5^7) -1+2-3+4-5+6-7+√9 -50-28+(-24)-(-22) -19.8-(-20.3)-(+20.2)-10.8; 0.25- +(-1 )-(+3 ). -1-23.33-(+76.76) 1-2*2*2*2-5^2+(6^2-5^2) (-6-24.3)-(-12+9.1)+(0-2.1) -1+8-7+5^7-(-5+√9) 125*3+125*5+25*3+25 9999*3+101*11*(101-92) (23/4-3/4)*(3*6+2) 3/7 × 49/9 - 4/3 8/9 × 15/36 + 1/27 12x*5/6y–2/9y*|3x-2y| 8×5/4+1/4*|-7-8| 6÷ 3/8 – 3/8 ÷6 4/7 × 5/9 + 3/7 × 5/9 5/2 -( 3/2 + 4/5 ) 7/8 + ( 1/8 + 1/9 ) 9 × 5/6 + 5/6 3/4 × 8/9 - 1/3 7 × 5/49 + 3/14 6 ×( 1/2 + 2/3 ) 8 × 4/5 + 8 × 11/5 31 × 5/6 – 5/6 9/7 - ( 2/7 – 10/21 ) 5/9 × 18 – 14 × 2/7 4/5 × 25/16 + 2/3 × 3/4 14 × 8/7 – 5/6 × 12/15 17/32 – 3/4 × 9/24 3^45 × 2/9 + 1/3 5/7 × 3/25 + 3/7 3/14 ×2/3 + 1/6 1/5 × 2/3 + 5/6 5/3 × 11/5 + 4/3 9/22+1/11÷1/2-√169 45^8 × 2/3 + 1/3 × 15 7/19 + 12/19 × 5/6 1/4 + 3/4 ÷ 2/3 8/7 × 21/16 + 1/2 101^4×(-1/5–1/5×21) 50+√160÷40^5 120-144÷18+35 347+45×2-4160÷52 37^2(58+37)÷(64-9×5) 95÷(64-45) 178-145÷5×6+42 812-700÷(9+31×11) 85+14×(14+208÷26) 120-36×4÷18+35 (58+37)÷(64-9×5) (6.8-6.8×0.55)÷8.5 0.12× 4.8÷0.12×4.8 (3.2×1.5+2.5)÷1.6 6-1.6÷4= 5.38+7.85-5.37= 7.2÷0.8-1.2×5= 6-1.19×3-0.43= 6.5×(4.8-1.2×4)= 5.8×(3.87-0.13)+4.2×3.74 32.52-(6+9.728÷3.2)×2.5 [(7.1-5.6)×0.9-1.15] ÷2.5 5.4÷[2.6×(3.7-2.9)+0.62] 12×6÷(12-7.2)-6 12×6÷7.2-6 0.68×1.9+0.32×1.9 58+370)÷(64-45) 420+580-64×21÷28 136+6×(65-345÷23) 15-10.75×0.4-5.7 18.1+(3-0.299÷0.23)×1 (6.8-6.8×0.55)÷8.5 0.12× 4.8÷0.12×4.8 (3.2×1.5+2.5)÷1.6 3.2×6+(1.5+2.5)÷1.6 0.68×1.9+0.32×1.9 10.15-10.75×0.4-5.7 5.8×(3.87-0.13)+4.2×3.74 32.52-(6+9.728÷3.2)×2.5 [(7.1-5.6)×0.9-1.15] ÷2.5 5.4÷[2.6×(3.7-2.9)+0.62] 12×6÷(12-7.2)-6 12×6÷7.2-6 33.02-(148.4-90.85)÷2.5 76.(25%-695%-12%)*36 7/4*3/5+3/4*2/5 1-1/4+8/9/7/9 7+1/6/3/24+2/21 8/15*3/5 3/4/9/10-1/6 8/3+1/2)/5/6-1/3]/1/7 9/5+3/5/2+3/4 8^6(2-2/3/1/2)]*2/5 8+5268.32-2569 3+456-52*8 87.5%+6325 8/2+1/3+1/4 89+456-78 5%+. 3/7 × 49/9 - 4/3 9 × 15/36 + 1/27 2× 5/6 – 2/9 ×3 3× 5/4 + 1/4 94÷ 3/8 – 3/8 ÷6 95/7 × 5/9 + 3/7 × 5/9 6/2 -( 3/2 + 4/5 ) 8 + ( 1/8 + 1/9 ) 8 × 5/6 + 5/6 1/4 × 8/9 - 1/3 10× 5/49 + 3/14 1.5 ×( 1/2 + 2/3 ) 2/9 × 4/5 + 8 × 11/5 3.1 × 5/6 – 5/6 4/7 - ( 2/7 – 10/21 ) 19 × 18 – 14 × 2/7 5 × 25/16 + 2/3 × 3/4 4 × 8/7 – 5/6 × 12/15 7/32 – 3/4 × 9/24 2/3÷1/2-1/4×2/5 2-6/13÷9/26-2/3 2/9+1/2÷4/5+3/8 10÷5/9+1/6×4 1/2×2/5+9/10÷9/20 5/9×3/10+2/7÷2/51/2+1/4×4/5-1/8 3/4×5/7×4/3-1/2 23-8/9×1/27÷1/27 18×5/6+2/5÷4 11/2+3/4×5/12×4/5 8/9×3/4-3/8÷3/4 5/8÷5/4+3/23÷9/11 1.2×2.5+0.8×2.5 8.9×1.25-0.9×1.25 12.5×7.4×0.8 9.9×6.4-(2.5+0.24) 6.5×9.5+6.5×0.5 0.35×1.6+0.35×3.4 0.25×8.6×4 6.72-3.28-1.72 0.45+6.37+4.55 5.4+6.9×3-(25-2.5) 2×41846-620-380 4.8×46+4.8×54 0.8+0.8×2.5 1.25×3.6×8×2.5-12.5×2.4 28×12.5-12.5×20 23.65-(3.07+3.65) (4+0.4×0.25)8×7×1.25 1.65×99+1.65 27.85-(7.85+3.4) 48×1.25+50×1.25×0.2×8 7.8×9.9+0.78 (1010+309+4+681+6)×12 3×9146×782×6×854 5.15×7/8+6.1-0.60625 3/7 × 49/9 - 4/3 8/9 × 15/36 + 1/27 12× 5/6 – 2/9 ×3 8× 5/4 + 1/4 6÷ 3/8 – 3/8 ÷6 4/7 × 5/9 + 3/7 × 5/9 5/2 -( 3/2 + 4/5 ) 7/8 + ( 1/8 + 1/9 ) 9 × 5/6 + 5/6 3/4 × 8/9 - 1/3 7 × 5/49 + 3/14 6 ×( 1/2 + 2/3 ) 8 × 4/5 + 8 × 11/5 31 × 5/6 – 5/6 9/7 - ( 2/7 – 10/21 ) 5/9 × 18 – 14 × 2/7 4/5 × 25/16 + 2/3 × 3/4 14 × 8/7 – 5/6 × 12/15 17/32 – 3/4 × 9/24 3 × 2/9 + 1/3 5/7 × 3/25 + 3/7 3/14 × 2/3 + 1/6 1/5 × 2/3 + 5/6 9/22 + 1/11 ÷ 1/2 5/3 × 11/5 + 4/3 45 × 2/3 + 1/3 × 15 7/19 + 12/19 × 5/6 1/4 + 3/4 ÷ 2/3 8/7 × 21/16 + 1/2 101 × 1/5 – 1/5 × 21 50+160÷40 (58+370)÷(64-45) 120-144÷18+35 347+45×2-4160÷52 (58+37)÷(64-9×5) 95÷(64-45) 178-145÷5×6+42 420+580-64×21÷28 812-700÷(9+31×11) (136+64)×(65-345÷23) 85+14×(14+208÷26) (284+16)×(512-8208÷18) 120-36×4÷18+35 (58+37)÷(64-9×5) (6.8-6.8×0.55)÷8.5 0.12× 4.8÷0.12×4.8 (3.2×1.5+2.5)÷1.6 3.2×(1.5+2.5)÷1.6 6-1.6÷4= 5.38+7.85-5.37= 7.2÷0.8-1.2×5= 6-1.19×3-0.43= 6.5×(4.8-1.2×4)= 0.68×1.9+0.32×1.9 10.15-10.75×0.4-5.7 5.8×(3.87-0.13)+4.2×3.74 32.52-(6+9.728÷3.2)×2.5 [(7.1-5.6)×0.9-1.15] ÷2.5 5.4÷[2.6×(3.7-2.9)+0.62] 12×6÷(12-7.2)-6 (4)12×6÷7.2-6 102^2×4.5+8^5-√529 7.8×6.9+2.2×6.9 5.6×0.25 8×(20-1.25) 127+352+73+44 89+276+135+33 25+71+75+29 +88 243+89+111+57 9405-2940÷28×21 920-1680÷40÷7 690+47×52-398 148+3328÷64-75 360×24÷32+730 2100-94+48×54 51+(2304-2042)×23 4215+(4361-716)÷81 (247+18)×27÷25 36-720÷(360÷18) 1080÷(63-54)×80 (528+912)×5-6178 8528÷41×38-904 264+318-8280÷69 (174+209)×26- 9000 814-(278+322)÷15 1406+735×9÷45 3168-7828÷38+504 796-5040÷(630÷7) 285+(3000-372)÷36 1+5/6-19/12 3x(-9)+7x(-9 (-54)x1/6x(-1/3) 18.1+(3-0.299÷0.23)×1 (6.8-6.8×0.55)÷8.5 0.12× 4.8÷0.12×4.8 (3.2×1.5+2.5)÷1.6 3.2×(1.5+2.5)÷1.6 5.6-1.6÷4 5.38+7.85-5.37 7.2÷0.8-1.2×5 6-1.19×3-0.43 6.5×(4.8-1.2×4) 0.68×1.9+0.32×1.9 115-10.75×0.4-5.7 5.8×(3.87-0.13)+4.2×3.74 32.52-(6+9.728÷3.2)×2.5 [(7.1-5.6)×0.9-1.15] ÷2.5 5.4÷[2.6×(3.7-2.9)+0.62] 12×6÷(12-7.2)-6 12×6÷7.2-6 33.02-(148.4-90.85)÷2.5 二.解方程 2x=7(x-5) 8(3x+3)=240 4.74+4x-2.5x=8.1 (2.81+x)÷2.81=1 15x-30=16(x-2) (-3)^3-3^3 (-1)^2-5.6 2^2+3^3-4^4 (2^4-3^2)^3-5^5 [(1.6^2-2^3)-2.1]^2 (5.66×2)^2-15^2 (-15)^x=225,x=? [(-4)^2-4^2]×2^2 [(-5.6)^2+3]^2 [5.6^2+(-5.6)^2]×(-1)^2 3x+28-x=56 1.5x+6=3.75 2(3.6x+2.8)=-1.6 9.5x+9.5=19 18(x-35)=-36 x+7-(-36+8^2)/2=8+7^4/3 a-7-98+7a=3.2*5a 89/2+35/6x=3*9+2^3/5+7x 3X+189/3=521/2 4Y+119*^3=22/11 3X*189=5*4^5/3 8Z/6=458/5 3X+77=59 4Y-6985=81 87X*13=5 7Z/93=41 15X+863-65X=54 58Y*55=27489 7(2x-1)-3(4x-1)=4(3x+2)-1 (5y+1)+ (1-y)= (9y+1)+ (1-3y) [-6(-7^4*8)-4]=x+2 20%+(1-20%)(320-x)=320×40% 2(x-2)+2=x+1 2(x-2)-3(4x-1)=9(1-x) 11x+64-2x=100-9x 15-(8-5x)=7x+(4-3x) 3(x-7)-2[9-4(2-x)]=22 3/2[2/3(1/4x-1)-2]-x=2 2x+7^2=157太多了没办法帮你解答你自己用计算器解答,对正确答案
2023-01-13 21:53:226

分数乘除是几年级?

分数乘法是六年级学的人教版
2023-01-13 21:53:316

在计算分式的乘法时,最终得数可以带括号吗?

都可以的,可以参考课本上的例题,以课本为主!
2023-01-13 21:53:373

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A. B. C. D

D 试题分析:根据绝对值的计算,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分式的乘除法,合并同类项运算法则逐一计算作出判断:A、当a>0时,|a|=a,原式=1;当a<1时,|a|=﹣1,原式=﹣1,本选项错误;B、 ,本选项错误;C、 ,本选项错误;D、 ,本选项正确。故选D。 
2023-01-13 21:53:491

五年级异分母分数脱式计算题(有答案)

劝你还是表找答案了,分式计算最简单了,偶小学的时候数学每次都100,不过你要找的答案也没说清楚扼..最好别找了,自己动脑筋
2023-01-13 21:54:016

60÷15×2=?为什么先除后乘和先乘后除的结果不一样??乘除法到底先除还是先乘??

乘法和除法就是看先后顺序的问题
2023-01-13 21:54:0814

奥数1,2,3,4,5,6,7,8,9,加减法等于100的方法

叫做分式的分母.若一个分式分母的值为零,则分式无意义.当分式的分子的值为零而分母的值不为零时,分式的值为零.这里要注:分式的定义是形式定义,不应有(B≠0)这一条件,但后面分式的各种变形、计算都是在分式有意义的前提下进行的,所以要求分母中的字母取值不能使分母值为零.2.有理式——整式和分式统称有理式.3.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注:(1)分式的基本性质是各种分式变形的理论依据,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变换分式形式的过程,是一个恒等变形的过程.变换前后的分式只是形式不同,其本质是完全一样的.(2)分式的基本性质要求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是因为零乘以任何数还得零,所以当分子和分母同乘以一个值为零的整式时,分母则为零,此时分式无意义.由分式的基本性质可以推得分式的符号法则:分子、分母、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即注:在最后结果中,习惯上只保留一个符号,写在分数线的前面.4.分式的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约分根据的是分式的基本性质,对一个分式进行约分是对分式进行恒等变形的一个手段,约分前后的分式值是不变的.约分的关键是确立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分的方法:(1)如果分式的分子与分母是单项式或因式积的形式时,直接约去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2)如果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含多项式时,首先进行分解因式,把多项式转化成因式乘积的形式,然后再约去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5.最简分式——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时,叫做最简分式.注:一个分式的最后形式必须是最简分式.6.分式的通分——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化成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同约分一样,分式的通分也是对一个分式进行恒等变形的手段,约分前后的分式值是不变的.约分的关键是确立几个分式的最简公分母.一般地,取各分母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与各字母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为公分母,这样的公分母叫做最简公分母.7.分式的运算(1)加减法: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再加减.(2)乘法: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积做积的分子,分母的积做积的分母.(3)除法: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4)乘方:分式的乘方是把分子、分母分别乘方. 答案补充 例如: 下列各分式,当x取何值时,分式有意义?当x取何值时,分式的值为零?令x-2=0,得x=2又当x=2时,3x+5≠0(2)令x2-1=0,得x1=1,x2=-1令x2-x-2=0,得x1=2,x2=-1又当x=2时,x2-1≠0,当x=-1时,x2-1=0注:(1)分式的有无意义取决于分母中字母的取值,所以只需讨论分母中字母的取值情况,讨论分式的值必须在分式有意义的前提下进行,因此在讨论何时分式的值为零时须同时考虑以下两点:①字母取值使得分子值为零;②字母取值使得分母值不为零.(2)求分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时,切不可将原分式的分子,分母进行约分,否则字母的取值范围可能会被扩大.如s:当x取何值时,分式
2023-01-13 21:54:205

近年来遵义中考数学考到因式分解吗?

初中数学考试当然会考因式分解了,这是初中较为重要的一章内容,中考必考无疑。因式分解的整式部分主要考查幂的性质、整式的有关计算、乘法公式的运用,多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而因式分解是中考必考内容,题型多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也常常渗透在一元二次方程和分式的化简中进行考查。2020中考数学因式分解的九种方法  一、运用公式法我们知道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互为逆变形。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把多项式分解因式。于是有: a^2-b^2=(a+b)(a-b) a^2+2ab+b^2=(a+b)^2 a^2-2ab+b^2=(a-b)^2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可以用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运用公式法。   二、平方差公式  1、式子:a^2-b^2=(a+b)(a-b) 2、语言:两个数的平方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这个公式就是平方差公式。  三、因式分解  1.因式分解时,各项如果有公因式应先提公因式,再进一步分解。  2.因式分解,必须进行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不能再分解为止。  四、完全平方公式  1、把乘法公式(a+b)^2=a^2+2ab+b^2 和 (a-b)^2=a^2-2ab+b^2反过来,就可以得到:a^2+2ab+b^2=(a+b)^2 和 a^2-2ab+b^2=(a-b)^2,这两个公式叫完全平方公式。这就是说,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者减去)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者差)的平方。把a^2+2ab+b^2和a^2-2ab+b^2这样的式子叫完全平方式。 2、完全平方式的形式和特点:①项数:三项;②有两项是两个数的的平方和,这两项的符号相同;③有一项是这两个数的积的两倍。  3、当多项式中有公因式时,应该先提出公因式,再用公式分解。4、完全平方公式中的a、b可表示单项式,也可以表示多项式。这里只要将多项式看成一个整体就可以了。  5、分解因式,必须分解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  五、分组分解法我们看多项式am+an+bm+bn,这四项中没有公因式,所以不能用提取公因式法,再看它又不能用公式法分解因式。如果我们把它分成两组(am+an)和(bm+bn),这两组能分别用提取公因式的方法分别分解因式。  原式=(am+an)+(bm+bn)=a(m+n)+b(m+n)做到这一步不叫把多项式分解因式,因为它不符合因式分解的意义。但不难看出这两项还有公因式(m+n),因此还能继续分解,所以:原式=(am+an)+(bm+bn)=a(m+n)+b(m+n)=(m+n)×(a+b).这种利用分组来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分组分解法.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如果把一个多项式的项分组并提取公因式后它们的另一个因式正好相同,那么这个多项式就可以用分组分解法来分解因式。   六、提公因式法 1、在运用提取公因式法把一个多项式因式分解时,首先观察多项式的结构特点,确定多项式的公因式.当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是一个多项式时,可以用设辅助元的方法把它转化为单项式,也可以把这个多项式因式看作一个整体,直接提取公因式;当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是隐含的时候,要把多项式进行适当的变形,或改变符号,直到可确定多项式的公因式.  2、运用公式x^2 +(p+q)x+pq=(x+q)×(x+p)进行因式分解要注意:  (1)必须先将常数项分解成两个因数的积,且这两个因数的代数和等于一次项的系数。  (2)将常数项分解成满足要求的两个因数积的多次尝试,一般步骤: ① 列出常数项分解成两个因数的积各种可能情况; ②尝试其中的哪两个因数的和恰好等于一次项系数。  3、将原多项式分解成(x+q)(x+p)的形式。  七、分式的乘除法  1、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 2、分式进行约分的目的是要把这个分式化为最简分式。 3、如果分式的分子或分母是多项式,可先考虑把它分别分解因式,得到因式乘积形式,再约去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如果分子或分母中的多项式不能分解因式,此时就不能把分子、分母中的某些项单独约分。 4、分式约分中注意正确运用乘方的符号法则,如x-y=-(y-x),(x-y)^2=(y-x)^2, (xy)^3=-(y-x)^3。 5.分式的分子或分母带符号的n次方,可按分式符号法则,变成整个分式的符号,然后再按-1的偶次方为正、奇次方为负来处理.当然,简单的分式之分子分母可直接乘方.  6.注意混合运算中应先算括号,再算乘方,然后乘除,最后算加减.  八、分数的加减法 1、通分与约分虽都是针对分式而言,但却是两种相反的变形。约分是针对一个分式而言,而通分是针对多个分式而言;约分是把分式化简,而通分是把分式化繁,从而把各分式的分母统一起来。  2、通分和约分都是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变形,其共同点是保持分式的值不变。 3、一般地,通分结果中,分母不展开而写成连乘积的形式,分子则乘出来写成多项式,为进一步运算作准备。  4、通分的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 5、通分的关键:确定几个分式的公分母。通常取各分母的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公分母,这样的公分母叫做最简公分母。 6、类比分数的通分得到分式的通分: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  7、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的法则是: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同分母的分式加减运算,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这就是把分式的运算转化为整式运算。8、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法则: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再加减。9、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只须将分子作加减运算,但注意每个分子是个整体,要适时添上括号。2022/4/11 2020中考数学因式分解的九种方法 10、对于整式和分式之间的加减运算,则把整式看成一个整体,即看成是分母为1的分式,以便通分。11、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首先观察每个公式是否最简分式,能约分的先约分,使分式简化,然后再通分,这样可使运算简化。  12、作为最后结果,如果是分式则应该是最简分式。  九、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引例:一数的a倍(a≠0)等于b,求这个数。用x表示这个数,根据题意,可得方程ax=b(a≠0)在这个方程中,x是未知数,a和b是用字母表示的已知数。对x来说,字母a是x的系数,b是常数项。这个方程就是一个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的解法与以前学过的只含有数字系数的方程的解法相同,但必须特别注意: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去乘或除方程的两边,这个式子的值不能等于零。
2023-01-13 21:54:251

运用乘法公式计算:199平方-1

(199+1)*(199-1)
2023-01-13 21:54:313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一、基本知识一、数与代数A、数与式:1、有理数有理数:①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②分数→正分数/负分数数轴:①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②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③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④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绝对值:①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②正数的绝对值是他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有理数的运算:加法: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②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③一个数与0相加不变。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乘法: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②任何数与0相乘得0。③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除法:①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②0不能作除数。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次数。混合顺序: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2、实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平方根: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②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③一个正数有2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根。④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立方根:①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②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③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实数:①实数分有理数和无理数。②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③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3、代数式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合并同类项:①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②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就叫做合并同类项。③在合并同类项时,我们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4、整式与分式整式:①数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单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②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③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整式运算: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幂的运算:AM+AN=A(M+N) (AM)N=AMN (A/B)N=AN/BN 除法一样。整式的乘法:①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他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他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②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律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③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外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公式两条: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整式的除法:①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后,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他的指数一起作为商的一个因式。②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分解因式: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化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方法:提公因式法、运用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分式:①整式A除以整式B,如果除式B中含有分母,那么这个就是分式,对于任何一个分式,分母不为0。②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分式的运算:乘法: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除法:除以一个分式等于乘以这个分式的倒数。加减法:①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②异分母的分式先通分,化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分式方程:①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分式方程。②使方程的分母为0的解称为原方程的增根。B、方程与不等式1、方程与方程组一元一次方程:①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②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或乘以或除以(不为0)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去分母,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系数化为1。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适合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一元二次方程:只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项的最高系数为2的方程1)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函数的关系大家已经学过二次函数(即抛物线)了,对他也有很深的了解,好像解法,在图象中表示等等,其实一元二次方程也可以用二次函数来表示,其实一元二次方程也是二次函数的一个特殊情况,就是当Y的0的时候就构成了一元二次方程了。那如果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出来,一元二次方程就是二次函数中,图象与X轴的交点。也就是该方程的解了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大家知道,二次函数有顶点式(-b/2a,4ac-b2/4a),这大家要记住,很重要,因为在上面已经说过了,一元二次方程也是二次函数的一部分,所以他也有自己的一个解法,利用他可以求出所有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1)配方法利用配方,使方程变为完全平方公式,在用直接开平方法去求出解(2)分解因式法提取公因式,套用公式法,和十字相乘法。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时候也一样,利用这点,把方程化为几个乘积的形式去解(3)公式法这方法也可以是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万能方法了,方程的根X1={-b+√[b2-4ac)]}/2a,X2={-b-√[b2-4ac)]}/2a3)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1)配方法的步骤:先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再把二次项的系数化为1,再同时加上1次项的系数的一半的平方,最后配成完全平方公式(2)分解因式法的步骤:把方程右边化为0,然后看看是否能用提取公因式,公式法(这里指的是分解因式中的公式法)或十字相乘,如果可以,就可以化为乘积的形式(3)公式法就把一元二次方程的各系数分别代入,这里二次项的系数为a,一次项的系数为b,常数项的系数为c4)韦达定理利用韦达定理去了解,韦达定理就是在一元二次方程中,二根之和=-b/a,二根之积=c/a也可以表示为x1+x2=-b/a,x1x2=c/a。利用韦达定理,可以求出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各系数,在题目中很常用5)一元一次方程根的情况利用根的判别式去了解,根的判别式可在书面上可以写为“△”,读作“diao ta”,而△=b2-4ac,这里可以分为3种情况:I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不相等的实数根;II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相同的实数根;III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在这里,学到高中就会知道,这里有2个虚数根)2、不等式与不等式组不等式:①用符号〉,=,〈号连接的式子叫不等式。②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③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者除以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④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相反。不等式的解集:①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②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③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组:①关于同一个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③求不等式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符号方向:在一元一次不等式中,不像等式那样,等号是不变的,他是随着你加或乘的运算改变。在不等式中,如果加上同一个数(或加上一个正数),不等式符号不改向;例如:A>B,A+C>B+C在不等式中,如果减去同一个数(或加上一个负数),不等式符号不改向;例如:A>B,A-C>B-C在不等式中,如果乘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不改向;例如:A>B,A*C>B*C(C>0)在不等式中,如果乘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改向;例如:A>B,A*C<B*C(C<0)如果不等式乘以0,那么不等号改为等号所以在题目中,要求出乘以的数,那么就要看看题中是否出现一元一次不等式,如果出现了,那么不等式乘以的数就不等为0,否则不等式不成立; 3、函数变量:因变量,自变量。在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自变量,用竖直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表示因变量。一次函数:①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B为常数,K不等于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②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图象:①把一个函数的自变量X与对应的因变量Y的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在直角坐标系内描出它的对应点,所有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叫做该函数的图象。②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③在一次函数中,当K〈0,B〈O,则经234象限;当K〈0,B〉0时,则经124象限;当K〉0,B〈0时,则经134象限;当K〉0,B〉0时,则经123象限。④当K〉0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当X〈0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少。二空间与图形A、图形的认识1、点,线,面点,线,面:①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②面与面相交得线,线与线相交得点。③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展开与折叠:①在棱柱中,任何相邻的两个面的交线叫做棱,侧棱是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棱柱的所有侧棱长相等,棱柱的上下底面的形状相同,侧面的形状都是长方体。②N棱柱就是底面图形有N条边的棱柱。截一个几何体: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图形,截出的面叫做截面。视图: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多边形:他们是由一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依次首尾相连组成的封闭图形。弧、扇形:①由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所组成的图形叫扇形。②圆可以分割成若干个扇形。2、角线:①线段有两个端点。②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射线。射线只有一个端点。③将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形成了直线。直线没有端点。④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比较长短:①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②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角的度量与表示:①角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是这个角的顶点。②一度的1/60是一分,一分的1/60是一秒。角的比较:①角也可以看成是由一条射线绕着他的端点旋转而成的。②一条射线绕着他的端点旋转,当终边和始边成一条直线时,所成的角叫做平角。始边继续旋转,当他又和始边重合时,所成的角叫做周角。③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平行:①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②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③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3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垂直:①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②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③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垂直平分线:垂直和平分一条线段的直线叫垂直平分线。垂直平分线垂直平分的一定是线段,不能是射线或直线,这根据射线和直线可以无限延长有关,再看后面的,垂直平分线是一条直线,所以在画垂直平分线的时候,确定了2点后(关于画法,后面会讲)一定要把线段穿出2点。垂直平分线定理:性质定理:在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该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判定定理:到线段2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角平分线:把一个角平分的射线叫该角的角平分线。定义中有几个要点要注意一下的,就是角的角平分线是一条射线,不是线段也不是直线,很多时,在题目中会出现直线,这是角平分线的对称轴才会用直线的,这也涉及到轨迹的问题,一个角个角平分线就是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该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判定定理: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该角的角平分线上正方形: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性质: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的一切性质判定:1、对角线相等的菱形2、邻边相等的矩形二、基本定理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6、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7、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5、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6、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1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18、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9、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0、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2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3、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 两个三角形全等24、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5、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6、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7、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8、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9、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3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31、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3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33、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35、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6、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7、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8、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39、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40、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42、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43、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45、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46、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8、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51、推论 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54、推论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 形是平行四边形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6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6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6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6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6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6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7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7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73、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 形是等腰梯形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79、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80、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81、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82、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L=(a+b)÷2 S=L×h83、(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 如果 ad=bc ,那么a:b=c:d84、(2)合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85、(3)等比性质:如果a/b=c/d=…=m/n(b+d+…+n≠0), 那么(a+c+…+m)/(b+d+…+n)=a/b86、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7、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8、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89、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 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90、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91、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92、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93、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94、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95、定理 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96、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97、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98、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99、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109、定理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110、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2023-01-13 21:54:352

帮忙找一些整式的乘法计算题

55xy+9y·5x=100xy
2023-01-13 21:54:473

一英尺等于多少平方米

请问11.5英尺面积等多少平方面积?
2023-01-13 21:52:294

800克是多少斤?

800克(g)=1.6斤。分析如下:500克等于1斤,300克等于300/500=0.6斤。所以800克等于1+0.6=1.6斤。千克是公制计量单位,一千克等于一公斤,合我国二市斤。1千克=1公斤,1千克=2斤,1千克=20两,1千克=1,000克。斤也作“觔”质量单位:市制一~为十两(旧制一斤为十六两),两斤等于一公斤。"觔"另见筋(觔)。中国和东南亚各国所用的各种重量单位中,均在600克左右;亦指中国在1929年规定的标准单位,等于1.1023磅或500克。扩展资料:现代的「斤」按照各地使用习惯,与公制有如下换算:中国大陆1斤等于500克(g)香港澳门1斤约等于605(g)台湾1斤等于600克(g)现时香港法律规定一斤等于一百分之一担或者十六两,即604.78982克(g) 台湾市集常用台制:1台斤=600克。但金门与马祖邻近福建省,不使用台斤,所谓的「斤」为1斤=500克。
2023-01-13 21:52:301

可以用忙字像这样造句吗?

可以的。妈妈忙的满头大汗!
2023-01-13 21:52:302

高一数学必修1知识点归纳有哪些?

高一数学必修1知识点如下:1、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2、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3、图象变换包括图象:平移变换、伸缩变换、对称变换、翻折变换。4、在多个单调区间之间不能用“或”和“”连接,只能用逗号隔开。5、如果函数是由一些基本函数通过四则运算结合而成的.那么,它的定义域是使各部分都有意义的x的值组成的集合。
2023-01-13 21:52:311

1.2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英寸 或 平方英尺

1英寸=25.4毫米 1平方英寸=645.16平方毫米1英尺=305毫米 1平方英尺=93025平方毫米 1平方米=10^6平方毫米 10^6/645.16=1550.0031平方英寸 所以1.2平方米=1550.0031*1.2=1860.0037平方英寸 10^6/93025=10.749...
2023-01-13 21:52:321

梯形的周长公式几年级学的

小学五年级学的。梯形的周长公式:上底+下底+腰+腰,用字母表示:L=a+b+c+d。等腰梯形的周长公式:上底+下底+2腰,用字母表示:a+c+2b。梯形(trapezium)是指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底边,较长的一条底边叫下底,较短的一条底边叫上底。另外两边叫腰;夹在两底之间的垂线段叫梯形的高。一腰垂直于底的梯形叫直角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叫等腰梯形(isosceles trapezium)。等腰梯形是一种特殊的梯形,其判定方法与等腰三角形判定方法类似。图形性质:①梯形的上下两底平行。②梯形的中位线(两腰中点相连的线叫做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上下底和的一半。③等腰梯形对角线相等。判定:1、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2、一组对边平行且不相等的四边形是梯形。
2023-01-13 21:52:331

用忙字写作文490

1. 以忙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红楼梦》中,探春起了雅兴要创诗社,于是大伙都寻思着要各起个别号,而宝钗给宝玉琢磨出这么个号来:“富贵闲人”。 不错,做个富贵闲人是很快乐的,可是如果没有凤姐在那头操持家务,忙得七荤八素的,贾家岂不是要败得更快?到那时,宝玉不忙着去做一个“禄蠹”便万幸了,哪儿还有闲? 可见,忙是闲的前提,正如生产是消费的前提。假如你想过上悠闲的生活,就必须先忙才行! 在民族处于危难之际,你要忙。 农民应当忙着种田,生产粮食;军人应当忙着战斗,打击敌人;文人应当忙着以笔为枪,扫灭文坛上的反动势力。近来很有些人,贬起鲁迅,而提倡林语堂、周作人的闲适幽默,我大以为不可。当是时也,日军大兵南下,国军一溃千里,正为志士效力为国之秋,而民族存亡之时也。林、周等人不知为国事而忙,反倒以闲自居,实为可耻。须知你今日不忙,它时沦为亡国奴,又如何闲适得起来?形成对比的是,鲁迅把别人用来喝咖啡、聊天的时间利用起来,废寝忘食地忙着写文章。 是的,我们有今日的生活,完全是当年像鲁迅这样的志士仁人忙出来的。如果那时都是些林、周之类的闲人,则后果难以想象。 也许有人会说,如今天下太平了,是否可以不那么忙了?我不同意。欧阳子云:“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如果有了面前这一点成绩我们便松懈了,以为“函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那最后忙就来不及了。 但我想补充一点:忙是生活手段,而非生活目的。忙不可过分,忙不代表放弃一切闲暇。在某些大城市,人们没日没夜地干,如日本东京,据统计,每人每天平均工作十几个小时(不包括下班后),但那是否就说明其生活水平就一定提高呢?恐未必。在那儿,忧郁症、精神疾病的发病率很高,所以,忙也必须适度。 请忙一些吧!做个“富贵闲人”是快活的,可若都是闲人,没人来忙着工作,怎么行呢?总之,危难之时,尤其要忙;太平岁月,也断不可懈怠放松。在不过度的情况下,还是该多忙一些,不是吗? 2. 以忙为话题的作文怎么写~ 忙,不亦乐乎 忙,是人生的一个步骤。每个人所忙的事务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不能碌碌无为地白忙,要忙就应当忙得精彩,忙得不亦乐乎。 忙是问号。忙,看似简单,其中却大有学问。怎样忙出精彩,忙得不亦乐乎,却并非简单。人生如同一张地图,我们一直在自己的地图上行走,时不时地眼前就出现一个十字路口,我们该走向哪儿?面对那纵轴横轴相交的十字路口,我们该怎样选择?不急,静下心来分析一下,选择适合自己的坐标轴才是 己的坐标轴才是最重要的。忙正是如此,选择自己该忙的,才能忙得有意义。忙是问号,这个问号一直提醒我们要忙得有意义,忙得不亦乐乎。 忙是省略号。四季有规律地冷暖交替,大自然就一直按照这样的规律不停地忙,人们亦如此。为自己找一个目标,为目标而不停地忙,让这种忙一直持续下去;当一个目标已经达成,那么再找另一个目标,继续这种忙,就像省略号一样,毫无休止地忙下去。翻开历史的长卷,我们看见牛顿在忙着他的实验;爱迪生在忙着思考;徐霞客在忙着游历;李时珍在忙着编写《本草纲目》;再看那位充满朝气与力量的文学泰斗鲁迅,他正以笔作为匕首、作为投枪,忙着不停地奋斗。忙是省略号,确定了一个目标,那么就一直忙下去吧!这样的忙,一定会忙出生命灵动的色彩。 忙是惊叹号。世界上的人都在忙着自己的事,大自然亦如此。小蜜蜂的忙,以蜂蜜为回报,那么人呢?居里夫人的忙,以放射性元素的发现而得到了圆满的休止符;爱因斯坦的忙,以相对论的问世而画上了惊叹号;李白的忙,以那豪放的传世诗歌而有了巨大的成功;张衡的忙,因为那地动仪的发明而让世人衷心仰慕。每个人都应该有效率地忙,而不是整天碌碌无为地白忙。人生是有限的、短暂的,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在有限的生命里忙出属于他的惊叹号,忙出自己精彩的人生篇章。 忙是万物、世界、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地球在日夜忙着转动,时间在日夜忙着流逝,而我们呢?作为这个世界上最高级的动物的我们,又在忙些什么呢?我们要忙得有意义,有价值,要忙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精彩。我们的忙不能仅仅是问号,更应该是省略号和感叹号。忙,就要忙得精彩,忙得不亦乐乎。 3. 我好想 天堂般的家,我在这里茁壮成长,白云曾是我的梦幻,微风曾是我的玩伴,雨滴和我捉迷藏,雪花曾寄托过我的思念.家,拥有如此这般魔力.它聆听思乡人的倾诉,同情失恋者的痛苦,推动畏缩的人前进,也会拌住急行者的步伐. 一个普通的小镇,有着一个普通的家,这个家对别人说是普通的.对我来说,却是珍贵的.这个家是温暖的大棉被,是充满爱的天堂. 家是我成长的摇篮,是我遮风避雨的港湾.今年寒假,我爸爸因为爷爷害大病所以要回到达县地区医院去照顾爷爷,等爷爷病好了,我爸爸他回到家里来.可是他回到家的那一天,我又要去报名读书,只相处了半天.虽是这样,可我就是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大概是与生具来的血肉亲情吧!好像爸爸每天都再我的身边一样.用这半天时间我就与爸爸酿造出了浓浓的、香醇的“爱酒”.今天,爸爸来到学校我兴奋不已.然而,一个打击我的事情来了,爸爸说:“孩子,我又要去广东挣钱了,你在学校一定要听老师的话,在家要帮奶奶多做些事情,你长大了.你一定要好好学习,自己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做.我明天早上就走.”我听后,忙说: “爸爸,您别忙走好吗?我还想和您多呆些日子,您走了,我的数学怎么办?您不是说好了要辅导我的数学吗?您走了,我和妹妹还有爷爷奶奶怎么办?您就忍心抛下我们吗?我真的很需要您.求您让我多享受一下父爱的滋味吧!我明天下午就要回家来了.”爸爸摇摇头,眼睛里闪着泪花说:“不是不想多呆一会儿,我又何尝不想在家里呢?可是,我在家,你读书的钱从哪里来?孩子,我答应你的事——帮你辅导数学.看来是办不到了.”我无可奈何,看着爸爸远去的身影,我多想留下他啊! 今天,我好想回家看看爸爸,哪怕是一眼.好想回家听一听那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声音,哪怕是一个字.我好想回家 …… 好想送送爸爸. 天堂般的家,我在这里茁壮成长,白云曾是我的梦幻,微风曾是我的玩伴,雨滴和我捉迷藏,雪花曾寄托过我的思念. 家,拥有如此这般魔力.它聆听思乡人的倾诉,同情失恋者的痛苦,推动畏缩的人前进,也会拌住急行者的步伐. 4. 我最喜爱的一个人490字作文大全 我想对妈妈说:伴随着您带有壮话的故事,您的身体让我进入甜甜的梦乡;伴随着您那带有壮话的歌谣,让我的烦恼都消失;伴随着我那摇摇晃晃的姿态,您牵着我一步一步地学会走路;伴随我歪歪扭扭的笔迹,您把着我一笔一划地学写字。。 您从小就轻轻地抚摩着我,我心里知道:只有妈妈的手才会有这种丝绸般的感觉。我渐渐地长大了,也很少得到您那丝绸般的抚摩了。 那天,我心爱的白衣服被同学弄脏了,我烦恼极了。一进家门,我就飞快地放下书包,然后脱下衣服就给您看。“妈,你看:我的衣服被同学弄脏了,快帮我洗,这是墨水,怕是洗不掉了。”您马上拿到桶里洗,一会儿,爷爷叫吃饭了,可我的衣服您还没洗好,您怕我生气,所以没来吃饭,还在洗衣服,一边洗一边瞧,努力洗去衣服上的每一点污迹。终于洗干净了,您马上叫我:“昱儿,你过来看,衣服洗干净了,虽然还有一点痕迹,但是我已经尽力了,晒干后人们就看不到了。”我看了,只见您脸上充满了笑容,但我心里知道您很累。当时我真想对您说:“妈妈。妈妈我爱您,就像老鼠爱大米。” 事至今日,我终于把那五个字:“妈妈,我爱您”写在字条上塞给妈妈,她看了之后很高兴,走过来抱着我,抚摩着我,吻着我的脸。我的脸不知不觉地红了起来。心里感到暖烘烘的。 我爱您,妈妈。 5. 作文490字左右随便什么篇 自信让我长大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小学的生活就要结束了,回想起难忘的小学生活,真有点怀念.在我的小学生活里,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情,它们就像一个个贝壳一样.有的光彩夺目,有的暗然发黑. 快要离开我那宽敞明亮的教室了;快要离开风景如画的校园了;快要离开那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们了,心中不免产生种种难忘的情绪.因为在这六年中,那人那事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回忆. 记得在五年级寒假去中山城旅游那件难忘的事来说吧.那一次,我们在没有父母老师的陪同下,跟着旅游团到香港玩一玩.本来我们是要高高兴兴地放松一下,可是,因为一件小事,我跟同学大打出手了.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刚开始,我们班的两个同学在吵架,接着呢我就和另一个同学去劝架,可是劝着劝着就变成我们两个在吵架了,接着我们两个因为一怒之下就开始打起来了,最后“两败俱伤、遍体鳞伤”,各自回到自己的房间,后来玩的那几天因为这件事影响着我们俩的心情,后来仔细想想何必呢,大家同学一场,为了这么点小事就打架真不值得,而且是我们同学间那份友谊使我们互相道歉认错. 我们因为一件小事而一时冲动吵起来,那是因为我们不成熟.而后来我们又和好如初,那是因为我们都有一颗宽容的心,能够包容对方的缺点.这事使我难忘,它教我如何与人相处,如何珍惜那份友谊. 6. 请以“真忙”为题,写一篇文章,450字 妈妈真忙 今天下午,我听见妈妈回家的脚步声,我连忙打开门。只见妈妈手里拿着好几本书和给我买的牛奶面包。 妈妈说:“这几本书要在两年内背熟。”我问妈妈:“这些书里的知识你都懂吗?”妈妈说:“当然不懂了,因为这些大部分我都没学过。”说着,妈妈把牛奶拿了出来,说:“你喝吧,我刚才给你买的。” 在我的记忆中,妈妈从来都很忙。她会做很多事情,有时还将单位上没做完的工作拿回家做,有很多次工作和学习到深夜2点过后才休息,妈妈经常给我们做可口的饭菜、穿漂亮整洁的衣服。空闲的时候,她就教我学电脑,检查我的学习情况,有时我很笨,她为了教会我做一道题,一讲就是几个小时,讲得她口都干了。她自己也在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她说:“人不学习要落后,应该活到老,学到老,知识多了,做事情效率才高。”她也爱玩,比如爱逛街,一逛就是一半天。爱上网、爱玩游戏,有一次我见她玩游戏玩了一晚上都不睡觉,那叫做忙着玩吧! 妈妈真忙啊!我有一个爱忙学习、忙工作也忙着生活的好妈妈。 7. 写清洁工的作文490字 清洁工 暑假的一天,烈日当空,骄阳似火,知了也热得在树上不停地叫着.我补好课回家,已经热得满头大汗,恨不得一下子就飞回家吃冰棍.我快步走在路上,突然,一阵恶臭向我袭来,我不由得捏起了鼻子,眼睛朝传来恶臭的地方看去. 我愣住了,只见一位穿着黄背心的女清洁工正打开阴沟上面的盖子,用手在臭阴沟里不停地掏着脏物.我开始敬佩起那位女清洁工,心想:大热天的,人人都想在家里吹吹空调里的冷风,在床上看看电视,吃吃西瓜,可这位女清洁工,她为了城市的清洁,竟然不顾大热天的干着活,掏着阴沟.掏完一个阴沟后,女清洁工又打开了第二个阴沟的盖子又开始用手使劲掏起来.很快,垃圾都被女清洁工掏了出来.可是,这些垃圾都堆积在了阴沟旁,女清洁工见了只是皱了皱眉头,就捧起了一堆垃圾箱一百米外的垃圾箱走去.这可是捧呀,捧的是又脏又臭的垃圾呀!走完第一趟后,他又开始了第二次的捧垃圾行动. 看着女清洁工人的背影,我想:自己不停地抱怨天气热,又要补课,可是女清洁工人却任劳任怨,没有一句埋怨的话,我应该向她学习. 掏完阴沟后,女清洁工人又拿起扫帚扫起了地,那“嗖嗖” 的扫地声我永远也不会忘记. 女清洁工她那件带着灰尘 垃圾和臭味的衣衫永远也遮盖不了她在我心中的伟大形象.尊敬的女清洁工,我要向你学习。 8. 感恩作文490字最好是自己写的, 感恩友谊感恩衡水 摘要: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在这方布满荆棘的沧桑大地上,有深刻有孤独的两行脚印为你证明你曾经在这篇天空下洒下多少泪和汗,在到达终点的那一瞬,有欢笑的泪水为你证明你一路走来所创造的灿烂与辉煌。这段举步维艰的道路让风雨告诉你:“孩子,你长大了,飞吧…… >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在这方布满荆棘的沧桑大地上,有深刻有孤独的两行脚印为你证明你曾经在这篇天空下洒下多少泪和汗,在到达终点的那一瞬,有欢笑的泪水为你证明你一路走来所创造的灿烂与辉煌。这段举步维艰的道路让风雨告诉你:“孩子,你长大了,飞吧。 从前的我是一个喜欢静静地坐在风起的夜晚独仰星空,从不与朋友聊天,也从不与父母谈心,是一个自闭的女孩,来到衡水学院分院后完全不同了。我开始了解友谊,留恋亲情------ 有人说:“友谊是雨后的彩虹,友谊是暖人的火炬,友谊是连结你我的桥梁,友谊是彼此终生的伴侣------“我终于体会到了。第一次过集体生活,像鱼缸里的鱼儿游入大海,快活地和同伴们一起觅食,游玩,更重要的是鱼儿渐渐学会了如何生存,于是我的新世界里有了一群亲密的朋友。我们在同一艘小舟上用力划桨,一齐鼓劲,朝远方奋进。宿舍里,姐姐妹妹其乐融融!晚上九点刚过,便得高度“瘫痪“的身体仍在床上,钻进被子,呼吸棉花清纯的味道。熄灯后,又唱着:“我闭上眼就是天黑,黑,黑,黑-----“失眠之际,又在楼道里借着微弱的灯光写下自认为能表达自己心声的文字,细细咀嚼完全属于自己的情感------- 在衡水学院分院,和蔼的老师和友善的同学,是你们照亮了我,是我生活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相识不如相知,相知不如相许,相许不如结缘,这大概便是“缘“之所在吧! 生活中难免有些痛苦和悲伤,当悲伤飘上天空化作白云,再作别水滴下落时,眼泪便从眼底流出-------是他们一句句温馨的话语,一个个甜蜜的微笑,将我从孤岛上唤回,就像春天般的太阳,温暖了我,多么的柔和,也多么的亮丽---------当我心烦意乱时,朋友们细心地开导我,安慰我;当我取得荣誉时,是她们的掌声使我有了勇气去挑战自己!我怎会退缩呢? 怀着一份感恩的心,我淡视一切荣誉,因为友情最重要。 从此,我的脸上再没有了哀愁的领土,心中再没有了烦闷的残影。 9. 我熟悉的一个人作文490字 我熟悉的一个人 我身边有许许多多的关心我的人,这一群人中我最熟悉的就是我的妈妈了。我的妈妈是位漂亮的妈妈。她一头长长的头发,一双不大不小的眼睛,总能看透我的心事。高高的鼻梁下面,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说起话来有条有理。由于妈妈长期为 *** 劳,眼角不知不觉地爬上了几条皱纹。 有一天,我放学回家,在校门口没看见妈妈,就和同学一起回家了,过了几分钟,妈妈来到学校了,发现我不在学校了,就到处来回找。过了好一会儿,我才看见妈妈急冲冲的从外面赶回来。一见我就说:“你怎么自己回家了呢!你知道妈妈没看见你多着急吗?你下次没看见妈妈,就在校门口等一会儿,知道吗?”我看着妈妈那一张满脸通红的脸,头上还滴着汗洙呢!我才深深体会到“儿子是妈妈的一切”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妈妈的爱是无私的,是伟大的,这句话一点都不假,每当我沉寂在妈妈给我幸福的爱时,我就会唱起“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 …… ” 10. 我得到了什么作文490字 在成长的故事中有许多,劳技老师曾说过,人的一生有许许多多的事要做,有大事、小事,事情是无所不能的,但凡事都需要自己去创造,去论那件事是悲伤还是快乐,无论是失望还是悲惨,在生命中总是会有挫折的,总是会有坎坷,就是看你这是怎样克服它、度过它的了。 每个人都会有童年,童年是孩子们的乐趣,自从我从小学跨入中学的那一刹那我便也从童年中释放出来,变成了那朝气蓬勃的少年,虽然现在的我已是少年,但童年的光辉到现在仍然记得如此清晰。 小时候,我是那么地爱美,看着那些漂亮的阿姨和妈妈,我的心里总期盼着有一天自己已经长大成人,穿着那时尚而又高雅的衣服在大街上一亮,会不会被别人认为我是从天而降的仙女?我一直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 终于,那一天“等到了”,妈妈出去了,那属于我的世界即将开幕了,我学着妈妈一样将粉饼涂在了脸上,我想,我的脸会不会是在蟠桃会上被孙悟空一闹腾而掉下来的蟠桃呢?作文 就在这时,妈妈回家哪一个文件,看见我花枝招展的,首先愣了一下,嘴角又慢慢吐露出把甜美的笑意,妈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女孩子嘛,爱美是件好事,但是你现在还没到这个时候,看看你现在,脸红得像个猴子 *** 似的,赶紧去洗掉!”虽然我的心中有些惭愧,但我还是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童年的天真,童年的快乐,童年的光辉在我的字典中稀稀疏疏的流露着,就像那璀璨的晶星,点缀着那片属于“我”的天空
2023-01-13 21:52:331

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英尺

1平方米,等于10.7639104167平方英尺。平方英尺是一个英制面积单位。
2023-01-13 21:52:353

成语玩命猜忙字中一个闲字是什么成语

忙里偷闲[ máng lǐ tōu xián ] 释义[ máng lǐ tōu xián ]在忙碌中抽出一点时间来做别的不关重要的事,或者消遣。详细释义【解释】:在忙碌中抽出一点时间来做别的不关重要的事,或者消遣。【出自】:宋·陈造《同陈宰黄簿游灵山八首》自注:“宰云:‘吾辈可谓忙里偷闲,苦中作乐。以八字为韵。"”【示例】:原来阿妹去看瀑布,可谓“~”了。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四十九回【语法】:偏正式;在谓语、定语;用于善于调剂时间出处宋·黄庭坚《和答赵令同前韵》诗:“人生政自无闲暇;忙里偷闲得几回。”
2023-01-13 21:52:271

梯形的周长公式是什么

梯形的周长公式:上底+下底+腰+腰,用字母表示:L=a+b+c+d;等腰梯形的周长公式:上底+下底+2腰,用字母表示:a+c+2b。 面积公式 1、梯形的面积公式:(上底+下底)×高÷2,用字母表示:S=(a+c)xh÷2 变形:h=2S÷(a+c);变形2:a=2s÷h-c;变形3:c=2s÷h-a。 2、梯形的面积公式:中位线×高,用字母表示:L·h。 3、对角线互相垂直的梯形面积为:对角线×对角线÷2。 高的计算方法 1、高的计算方式可以根据梯形的周长,面积,梯形的角度来计算。 2、在已知条件比较少的情况下,可以坐辅助线来帮助答题。比如画出辅助线形成特殊的形状(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之类) 3、或者直接根据奥数之类的特殊计算方式来计算高的数值。 梯形的高的平方=梯形母线的平方-(平行的上下底边差的二分之一)的平方。 注意如果是直角梯形,梯形的高的平方=梯形母线的平方-(平行的上下底边差)的平方。
2023-01-13 21:52:261

平方米变平方英尺如何计算?

1m^2=10.76391045ft^2 ( ft:英尺 ) 首先要知道米与英尺的关系:1m=3.2808399ft。1m^2=1m×1m,1ft^2=1ft×1ft。 那么1m×1m=3.2808399ft×3.2808399ft=10.76391045ft^2 1 foot 英尺(呎) = 0.00018939393939394miles(英里)=12 inches 英寸(吋) = 30.48 centimetres(厘米)=0.3048meters(米)。 英尺——在英语国家中,古代和现代各种以人脚长度为依据的长度计量单位。一般为25—34厘米。在许多其他西方语言中,脚和计量用的尺都用同一个词表示,虽然它所代表的长度各个地方、各个时期有所不同。例如德语言中的fuss,挪威和丹麦语中的fod等。在其他语言中,翻译成英语为foot,并表示类似长度单位的词,但并不与人脚的词相同,如日语和汉语中的尺。俄语中的fut看来只不过是英语foot的音译。在大多数国家里,英尺及其倍数和分数已分别被公制单位的米所取代。在少数几个国家里,仍沿用英尺,但还是用米来作注释,美国在1959年将英尺定为30.48厘米。
2023-01-13 21:52:236

求不定积分

不定积分 目的要求 1.理解原函数的定义,知道原函数的性质,会求简单函数的原函数。 2.理解不定积分的概念,掌握不定积分的线性性质,会用定义求简单函数的不定积分。 内容分析 1.不定积分是一元函数微积分学的基本内容,本章教材是在学生已掌握求导数方法的基础上,研究求原函数或不定积分的。故学好“导数与微分”是学好不定积分的前提,教学时,要与“导数与微分”一章的有关内容进行对照。 2.本节教学重点是原函数和不定积分的概念教学,难点是原函数的求法,突破难点的关键是紧紧扣住原函数的定义,逆用求导公式,实现认知结构的理顺,由于逆运算概念学生并不陌生,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思维定势的积极因素并引入教学。另外,本节切勿提高教学难度,因为随着后续学习的深入,积分方法多,无需直接用定义求不定积分。 3.本节教学要始终抓住一条主线:“求导数与求原函数或不定积分(在不计所加任意常数时)互为逆运算”。强调求不定积分时,不要漏写任意常数C;另外,要向学生说明:求一个函数的不定积分,允许结果在形式上不同,但结果的导数应相等。指出这点是有益的,一方面使学生会检查得到的不定积分是否正确,另一方面消除学生由于所得不定积分形式的不同而产生的疑问。 4.根据本节知识的抽象性,教学中应充分安排学生进行观察、联想、类比、讨论等课堂活动,使之参与到概念的发现过程,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本着这一原则,本节课宜采用引导发现法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引例(见解本章头)。 用多媒体显示引例图象,提出问题,激起学生求知欲望,揭示并板书课题。 (2)介绍微积分产生的时代背景,弘扬科学的学习态度和钻研精神。 2.尝试探索,建立新知 (1)提出问题:已知某个函数的导数,如何求这个函数? (2)尝试练习:求满足下列条件的函数F(x) ① ② (3)解决问题:上述练习是完成与求导数相反的逆运算。因此,解决问题的方法仍为求导数。 (4)形成定义:详见课本“原函数”的定义 对于原函数的定义,教师应强调下列三点: 第一,F(x)与f(x)是定义在同一区间I上,这里的区间I可以是闭区间或半闭区间或开区间。 第二,F(x)是f(x)的一个原函数,不是所有的原函数 第三,求原函数(在不计所加常数C的情况下)与求导数互为逆运算。 (5)简单应用: 例1 求下列函数的一个原函数 ① ② 小结解法:根据定义,求函数f(x)的原函数,就是要求一个函数F(x),使它的导数F"(x)等于f(x)。 (6)讨论问题:已知函数f(x)的一个原函数F(x),那么函数f(x)是否还有其他原函数?举例说明。(略) (7)归纳性质: 一般地,原函数有下面的性质: 设F(x)是函数f(x)在区间I上的一个原函数,对于任意常数C,F (x)+C也是f(x)的原函数,并且f(x)在区间I上任何一个原函数都可以表示成F(x)+C的形式。 教师强调:一个函数虽然有无穷多个原函数,但是我们只要求出其中的一个就行,其他的原函数都可以由这个原函数再加上一个常数得到,这样就给出了求已知函数的所有原函数的方法。 3.类比分析,拓广知识 根据原函数的性质,类比引入不定积分的概念 (1)讲解不定积分的有关概念:不定积分、积分号、被积函数、积分变量、被积式、积分常数等(详见课本) 对于不定积分的定义,教师说明如下: 第一,函数f(x)的不定积分 等于函数f(x)的所有原函数F (x)+C,常数C不要漏写,F(x)只能表示一个原函数,这也正是原函数和不定积分的区别;不定积分记号, 由积分记号“ ”和被积式“f(x)dx”构成,书写时不要漏掉dx.. 第二,在不定积分 中,积分变量是x;在不定积分 中,积分变量是x,被积分函数 是关于x的指数函数;在 中,积分变量是u,被积函数 是关于u的幂函数。 (2)推导不定积分的性质 性质1: 证明:设函数f(x)的一个原函数为F(x),即F"(x)= f(x) 由不定积分的定义得 ∴ ∴ 性质2: 证明(略) 上述两个性质表明:求导数与求不定积分(在不计所加的任意常数时)互为逆运算。因此,求不定积分时,常常利用导数与不定积分的这种互逆关系,验证所求的不定积分是否正确。 4.例题评价,反馈训练 例2 如果在区间(a,b)内,恒有f"(x) = g"(x),则一定有(B) A.f(x)=g(x) B.f(x)=g(x)+C C. D.f(x)=Cg(x) 例3 求下列不定积分 (1) (2) 小结解法: (1)求不定积分时,都要在结果上写上任意常数C。本章凡是没有特别说明时,所加的C均表示任意常数。 (2)求一个函数的不定积分,由于方法不同,它的结果在形式上往往也不同。这种形式上不同的结果,可以用求它们的导数的方法,看其导数是否相同,如果导数相同,就说明结果是正确的。 课堂练习:教科书练习第1、3、4题 例4 已知f(x)是二次函数,且 ,求f(x)的解析式 解:由不定积分的性质得 5.归纳总结,巩固提高 (1)一条主线:求导数与求不定积分(在不计所加任意常数时)互为逆运算。 (2)二组概念:原函数的定义和性质,不定积分的定义和性质。 (3)三个注意:一是注意一个函数的原函数有无穷多个,它们之间仅相差一个常数;二是注意求不定积分时,不要漏写任意常数C;三是注意求一个函数的不定积分,允许结果在形式上不同,但其结果的导数应相等。
2023-01-13 21:52:231

忙字如何组词

忙里偷闲、 不慌不忙、 忙忙碌碌、 手忙脚乱、 匆匆忙忙、 急急忙忙、 会者不忙、 会家不忙、 忙中有失、 忙三迭四、 不忙不暴、 汲汲忙忙、 忙中有错、 忙忙迭迭、 心忙意乱、 忙不择价、 慌手忙脚、 心忙意急、 忙手忙脚
2023-01-13 21:52:221

1呎等于多少平方米?

呎,是英美制长度单位,1英尺(呎) = 12 英寸(吋) = 30.48 厘米=0.3048米 .平方米是面积单位.这两者之间没有换算关系. 1平方呎=0.3048*0.3048=0.09290304平方米
2023-01-13 21:52:201

f(x)=(m²-m-1)x^(m²+m+3)是幂函数,且当x∈(0,正无穷)时,

wadz
2023-01-13 21:52: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