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除了代数,圆周率,还有哪些是关于数学的?

2023-05-20 02:23:07
共2条回复
snjk

边 差 长 乘 除 底 点 度 分 高 勾 股 行 和 弧

环 集 加 减 积 角 解 宽 棱 列 面 秒 幂 模 球

式 势 商 体 项 象 线 弦 腰 圆

十位 个位 几何 子集 大圆 小圆 元素 下标 下凸 下凹

百位 千位 万位 分子 分母 中点 约分 加数 减数 数位

通分 除数 商数 奇数 偶数 质数 合数 乘数 算式 进率

因式 因数 单价 数量 约数 正数 负数 整数 分数 倒数

乘方 开方 底数 指数 平方 立方 数轴 原点 同号 异号

余数 除式 商式 余式 整式 系数 次数 速度 距离 时间

方程 等式 左边 右边 变号 相等 解集 分式 实数 根式

对数 真数 底数 首数 尾数 坐标 横轴 纵轴 函数 常显

变量 截距 正弦 余弦 正切 余切 正割 余割 坡度 坡比

频数 频率 集合 数集 点集 空集 原象 交集 并集 差集

映射 对角 数列 等式 基数 正角 负角 零角 弧度 密位

函数 端点 全集 补集 值域 周期 相位 初相 首项 通项

公比 公差 复数 虚数 实数 实部 虚部 实轴 虚轴 向量

辐角 排列 组合 通项 概率 直线 公理 定义 概念 射线

线段 顶点 始边 终边 圆角 平角 锐角 纯角 直角 余角

补角 垂线 垂足 斜线 斜足 命题 定理 条件 题设 结论

证明 内角 外角 推论 斜边 曲线 弧线 周长 对边 距离

矩形 菱形 邻边 梯形 面积 比例 合比 等比 分比 垂心

重心 内心 外心 旁心 射影 圆心 半径 直径 定点 定长

圆弧 优弧 劣弧 等圆 等弧 弓形 相离 相切 切点 切线

相交 割线 外离 外切 内切 内径 外径 中心 弧长 扇形

轨迹 误差 视图 交点 椭圆 焦点 焦距 长袖 短轴 准线

法线 移轴 转轴 斜率 夹角 曲线 参数 摆线 基圆 极轴

极角 平面 棱柱 底面 侧面 侧棱 楔体 球缺 棱锥 斜高

棱台 圆柱 圆锥 圆台 母线 球面 球体 体积 环体 环面

球冠 极限 导数 微分 微商 驻点 拐点 积分 切面 面角

极值

被减数 被乘数 被除数 假分数 代分数 质因数 小数点

多位数 百分数 单名数 复名数 统计表 统计图 比例尺

循环节 近似数 准确数 圆周率 百分位 十分位 千分位

万分位 自然数 正整数 负整数 相反数 绝对值 正分数

负分数 有理数 正方向 负方向 正因数 负因数 正约数

运算律 交换律 结合律 分配律 最大数 最小数 逆运算

奇次幂 偶次幂 平方表 立方表 平方数 立方数 被除式

代数式 平方和 平方差 立方和 立方差 单项式 多项式

二项式 三项式 常数项 一次项 二次项 同类项 填空题

选择题 判断题 证明题 未知数 大于号 小于号 等于号

恒等号 不等号 公分母 不等式 方程组 代入法 加减法

公因式 有理式 繁分式 换元法 平方根 立方式 根指数

小数点 无理数 公式法 判别式 零指数 对数式 幂指数

对数表 横坐标 纵坐标 自变量 因变量 函数值 解析法

解析式 列表法 图象法 指点法 截距式 正弦表 余弦表

正切表 余切表 平均数 有限集 描述法 列举法 图示法

真子集 欧拉图 非空集 逆映射 自反性 对称性 传递性

可数集 可数势 维恩图 反函数 幂函数 角度制 弧度制

密位制 定义城 函数值 开区间 闭区间 增函数 减函数

单调性 奇函数 偶函数 奇偶性 五点法 公因子 对逆性

比较法 综合法 分析法 最大值 最小值 递推式 归纳法

复平面 纯虚数 零向量 长方体 正方体 正方形 相交线

延长线 中垂线 对预角 同位角 内错角 无限极 长方形

平行线 真命题 假命题 三角形 内角和 辅助线 直角边

全等形 对应边 对应角 原命题 逆命解 原定理 逆定理

对称点 对称轴 多边形 对角线 四边形 五边形 三角形

否命题 中位线 相似形 比例尺 内分点 外分点 平面图

同心圆 内切圆 外接圆 弦心距 圆心角 圆周角 弓形角

内对角 连心线 公切线 公共弦 中心角 圆周长 圆面积

反证法 主视图 俯视图 二视图 三视图 虚实线 左视图

离心率 双曲线 渐近线 抛物线 倾斜角 点斜式 斜截式

两点式 一般式 参变数 渐开线 旋轮线 极坐标 公垂线

斜线段 半平面 二面角 斜棱柱 直棱柱 正梭柱 直观图

正棱锥 上底面 下底面 多面体 旋转体 旋转面 旋转轴

拟柱体 圆柱面 圆锥面 多面角 变化率 左极限 右极限

隐函数 显函数 导函数 左导教 右导数 极大值 极小值

极大点 极小点 极值点 原函数 积分号 被积式 定积分

无穷小 无穷大 连分数 近似数 弦切角

混合运算 乘法口诀 循环小数 无限小数 有限小数 简易方程

四舍五人 单位长度 加法法则 减法法则 乘法法则 除法法则

数量关系 升幂排列 降幂排列 分解因式 完全平方 完全立方

同解方程 连续整数 连续奇数 连续偶数 同题原理 最简方程

最简分式 字母系数 公式变形 公式方程 整式方程 二次方根

三次方根 被开方数 平方根表 立方根表 二次根式 几次方根

求根公式 韦达定理 高次方程 分式方程 有理方程 无理方程

分数指数 同次根式 异次根式 最简根式 同类根式 常用对数

换底公式 反对数表 坐标平面 坐标原点 比例系数 一次函数

二次函数 三角函数 正弦定理 余弦定理 样本方差 集合相交

等价集合 可数集合 对应法则 指数函数 对数函数 自然对数

指数方程 对数方程 单值对应 单调区间 单调函数 诱导公式

周期函数 周期交换 振幅变换 相位变换 正弦曲线 余弦曲线

正切曲线 余切曲线 倍角公式 半角公式 积化和差 和差化积

三角方程 线性方程 主对角线 副对角钱 零多项式 余数定理

因式定理 通项公式 有穷数列 无穷数列 等比数列 总和符号

特殊数列 不定方程 系数矩阵 增广炬阵 初等变换 虚数单位

共轭复数 共轭虚数 辐角主值 三角形式 代数形式 加法原理

乘法原理 几何图形 平面图形 等量代换 度量单位 角平分线

互为余角 互为补角 同旁内角 平行公理 性质定理 判定定理

斜三角形 对应顶点 尺规作图 基本作图 互逆命题 互逆定理

凸多边形 平行线段 逆否命题 对称中心 等腰梯形 等分线段

比例线段 勾股定理 黑金分割 比例外项 比例内项 比例中项

比例定理 相似系数 位似图形 位似中心 内公切线 外公切线

正多边形 扇形面积 互否命题 互逆命题 等价命题 尺寸注法

标准方程 平移公式 旋转公式 有向线段 定比分点 有向直线

经验公式 有心曲线 无心曲线 参数方程 普通方程 极坐标系

等速螺线 异面直线 直二面角 凸多面体 祖恒原理 体积单位

球面距离 凸多面角 直三角面 正多面体 欧拉定理 连续函数

复合函数 中间变量 瞬间速度 瞬时功率 二阶导数 近似计算

辅助函数 不定积分 被积函数 积分变量 积分常数 凑微分法

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 带余除法 微分方程 初等变换 立体几何

平面几何 解析几何 初等函数 等差数列

四舍五入法 纯循环小数 一次二项式 二次三项式 最大公约数

最小公倍数 代入消元法 加减消元法 平方差公式 立方差公式

立方和公式 提公因式法 分组分解法 十字相乘法 最简公分母

算数平方根 完全平方数 几次算数根 因式分解法 双二次方程

负整数指数 科学记数法 有序实数对 两点间距离 解析表达式

正比例函数 反比例函数 三角函数表 样本标准差 样本分布表

总体平均数 样本平均数 集合不相交 基本恒等式 最小正周期

两角和公式 两角差公式 反三角函数 反正弦函数 反余弦函数

反正切函数 反余切函数 第一象限角 第二象限角 第三象限角

第四象限角 线性方程组 二阶行列式 三阶行列式 四阶行列式

对角钱法则 系数行列式 代数余子式 降阶展开法 绝对不等式

条件不等式 矛盾不等式 克莱姆法则 算术平均数 几何平均数

一元多项武 乘法单调性 加法单调性 最小正周期 零次多项式

待定系数法 辗转相除法 二项式定法 二项展开式 二项式系数

数学归纳法 同解不等式 垂直平分线 互为邻补角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

边角边公理 角边角公理 边边边定理 轴对称图形 第四比例项

外角平分线 相似多边形 内接四边形 相似三角形 内接三角形

内接多边形 内接五边形 外切三角形 外切多边形 共轭双曲线

斜二测画法 三垂线定理 平行六面体 直接积分法 换元积分法

第二积分法 分部积分法 混循环小数 第一积分法 同类二次根

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 完全平方公式 最简二次根式

直接开平方法 半开半闭区间 万能置换公式 绝对值不等式

实系数多项式 复系数多项式 整系数多项式 不等边三角形

中心对称图形 基本初等函数 基本积分公式 分部积分公式

二元一次方程 三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元二次不等式 二元一次方程组

三元一次方程组 二元二次方程组 平面直角坐标系

等腰直角三角形 二元一次不等式 二元线性方程组

三元线性方程组 四元线性方程组 多项式恒等定律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三元一次不定方程

三元齐次线性方程组

okok云

平面和立体几何

相关推荐

数学名词都有什么?里面含有数字的

边 差 长 乘 除 底 点 度 分 高 勾 股 行 和 弧   环 集 加 减 积 角 解 宽 棱 列 面 秒 幂 模 球   式 势 商 体 项 象 线 弦 腰 圆   十位 个位 几何 子集 大圆 小圆 元素 下标 下凸 下凹   百位 千位 万位 分子 分母 中点 约分 加数 减数 数位   通分 除数 商数 奇数 偶数 质数 合数 乘数 算式 进率   因式 因数 单价 数量 约数 正数 负数 整数 分数 倒数   乘方 开方 底数 指数 平方 立方 数轴 原点 同号 异号   余数 除式 商式 余式 整式 系数 次数 速度 距离 时间   方程 等式 左边 右边 变号 相等 解集 分式 实数 根式   对数 真数 底数 首数 尾数 坐标 横轴 纵轴 函数 常显   变量 截距 正弦 余弦 正切 余切 正割 余割 坡度 坡比   频数 频率 集合 数集 点集 空集 原象 交集 并集 差集   映射 对角 数列 等式 基数 正角 负角 零角 弧度 密位   函数 端点 全集 补集 值域 周期 相位 初相 首项 通项   公比 公差 复数 虚数 实数 实部 虚部 实轴 虚轴 向量   辐角 排列 组合 通项 概率 直线 公理 定义 概念 射线   线段 顶点 始边 终边 圆角 平角 锐角 纯角 直角 余角   补角 垂线 垂足 斜线 斜足 命题 定理 条件 题设 结论   证明 内角 外角 推论 斜边 曲线 弧线 周长 对边 距离   矩形 菱形 邻边 梯形 面积 比例 合比 等比 分比 垂心   重心 内心 外心 旁心 射影 圆心 半径 直径 定点 定长   圆弧 优弧 劣弧 等圆 等弧 弓形 相离 相切 切点 切线   相交 割线 外离 外切 内切 内径 外径 中心 弧长 扇形   轨迹 误差 视图 交点 椭圆 焦点 焦距 长袖 短轴 准线   法线 移轴 转轴 斜率 夹角 曲线 参数 摆线 基圆 极轴   极角 平面 棱柱 底面 侧面 侧棱 楔体 球缺 棱锥 斜高   棱台 圆柱 圆锥 圆台 母线 球面 球体 体积 环体 环面   球冠 极限 导数 微分 微商 驻点 拐点 积分 切面 面角   极值   被减数 被乘数 被除数 假分数 代分数 质因数 小数点   多位数 百分数 单名数 复名数 统计表 统计图 比例尺   循环节 近似数 准确数 圆周率 百分位 十分位 千分位   万分位 自然数 正整数 负整数 相反数 绝对值 正分数   负分数 有理数 正方向 负方向 正因数 负因数 正约数   运算律 交换律 结合律 分配律 最大数 最小数 逆运算   奇次幂 偶次幂 平方表 立方表 平方数 立方数 被除式   代数式 平方和 平方差 立方和 立方差 单项式 多项式   二项式 三项式 常数项 一次项 二次项 同类项 填空题   选择题 判断题 证明题 未知数 大于号 小于号 等于号   恒等号 不等号 公分母 不等式 方程组 代入法 加减法   公因式 有理式 繁分式 换元法 平方根 立方式 根指数   小数点 无理数 公式法 判别式 零指数 对数式 幂指数   对数表 横坐标 纵坐标 自变量 因变量 函数值 解析法   解析式 列表法 图象法 指点法 截距式 正弦表 余弦表   正切表 余切表 平均数 有限集 描述法 列举法 图示法   真子集 欧拉图 非空集 逆映射 自反性 对称性 传递性   可数集 可数势 维恩图 反函数 幂函数 角度制 弧度制   密位制 定义城 函数值 开区间 闭区间 增函数 减函数   单调性 奇函数 偶函数 奇偶性 五点法 公因子 对逆性   比较法 综合法 分析法 最大值 最小值 递推式 归纳法   复平面 纯虚数 零向量 长方体 正方体 正方形 相交线   延长线 中垂线 对预角 同位角 内错角 无限极 长方形   平行线 真命题 假命题 三角形 内角和 辅助线 直角边   全等形 对应边 对应角 原命题 逆命解 原定理 逆定理   对称点 对称轴 多边形 对角线 四边形 五边形 三角形   否命题 中位线 相似形 比例尺 内分点 外分点 平面图   同心圆 内切圆 外接圆 弦心距 圆心角 圆周角 弓形角   内对角 连心线 公切线 公共弦 中心角 圆周长 圆面积   反证法 主视图 俯视图 二视图 三视图 虚实线 左视图   离心率 双曲线 渐近线 抛物线 倾斜角 点斜式 斜截式   两点式 一般式 参变数 渐开线 旋轮线 极坐标 公垂线   斜线段 半平面 二面角 斜棱柱 直棱柱 正梭柱 直观图   正棱锥 上底面 下底面 多面体 旋转体 旋转面 旋转轴   拟柱体 圆柱面 圆锥面 多面角 变化率 左极限 右极限   隐函数 显函数 导函数 左导教 右导数 极大值 极小值   极大点 极小点 极值点 原函数 积分号 被积式 定积分   无穷小 无穷大 连分数 近似数 弦切角   混合运算 乘法口诀 循环小数 无限小数 有限小数 简易方程   四舍五人 单位长度 加法法则 减法法则 乘法法则 除法法则   数量关系 升幂排列 降幂排列 分解因式 完全平方 完全立方   同解方程 连续整数 连续奇数 连续偶数 同题原理 最简方程   最简分式 字母系数 公式变形 公式方程 整式方程 二次方根   三次方根 被开方数 平方根表 立方根表 二次根式 几次方根   求根公式 韦达定理 高次方程 分式方程 有理方程 无理方程   微分方程 分数指数 同次根式 异次根式 最简根式 同类根式   换底公式 反对数表 坐标平面 坐标原点 比例系数 一次函数   二次函数 三角函数 正弦定理 余弦定理 样本方差 集合相交   等价集合 可数集合 对应法则 指数函数 对数函数 自然对数   指数方程 对数方程 单值对应 单调区间 单调函数 诱导公式   周期函数 周期交换 振幅变换 相位变换 正弦曲线 余弦曲线   正切曲线 余切曲线 倍角公式 半角公式 积化和差 和差化积   三角方程 线性方程 主对角线 副对角钱 零多项式 余数定理   因式定理 通项公式 有穷数列 无穷数列 等比数列 总和符号   特殊数列 不定方程 系数矩阵 增广炬阵 初等变换 虚数单位   共轭复数 共轭虚数 辐角主值 三角形式 代数形式 加法原理   乘法原理 几何图形 平面图形 等量代换 度量单位 角平分线   互为余角 互为补角 同旁内角 平行公理 性质定理 判定定理   斜三角形 对应顶点 尺规作图 基本作图 互逆命题 互逆定理   凸多边形 平行线段 逆否命题 对称中心 等腰梯形 等分线段   比例线段 勾股定理 黑金分割 比例外项 比例内项 比例中项   比例定理 相似系数 位似图形 位似中心 内公切线 外公切线   正多边形 扇形面积 互否命题 互逆命题 等价命题 尺寸注法   标准方程 平移公式 旋转公式 有向线段 定比分点 有向直线   经验公式 有心曲线 无心曲线 参数方程 普通方程 极坐标系   等速螺线 异面直线 直二面角 凸多面体 祖恒原理 体积单位   球面距离 凸多面角 直三角面 正多面体 欧拉定理 连续函数   复合函数 中间变量 瞬间速度 瞬时功率 二阶导数 近似计算   辅助函数 不定积分 被积函数 积分变量 积分常数 凑微分法   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 带余除法 微分方程 初等变换 立体几何   平面几何 解析几何 初等函数 等差数列 常用对数  四舍五入法 纯循环小数 一次二项式 二次三项式 最大公约数   最小公倍数 代入消元法 加减消元法 平方差公式 立方差公式   立方和公式 提公因式法 分组分解法 十字相乘法 最简公分母   算数平方根 完全平方数 几次算数根 因式分解法 双二次方程   负整数指数 科学记数法 有序实数对 两点间距离 解析表达式   正比例函数 反比例函数 三角函数表 样本标准差 样本分布表   总体平均数 样本平均数 集合不相交 基本恒等式 最小正周期   两角和公式 两角差公式 反三角函数 反正弦函数 反余弦函数   反正切函数 反余切函数 第一象限角 第二象限角 第三象限角   第四象限角 线性方程组 二阶行列式 三阶行列式 四阶行列式   对角钱法则 系数行列式 代数余子式 降阶展开法 绝对不等式   条件不等式 矛盾不等式 克莱姆法则 算术平均数 几何平均数   一元多项武 乘法单调性 加法单调性 最小正周期 零次多项式   待定系数法 辗转相除法 二项式定法 二项展开式 二项式系数   数学归纳法 同解不等式 垂直平分线 互为邻补角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   边角边公理 角边角公理 边边边定理 轴对称图形 第四比例项   外角平分线 相似多边形 内接四边形 相似三角形 内接三角形   内接多边形 内接五边形 外切三角形 外切多边形 共轭双曲线   斜二测画法 三垂线定理 平行六面体 直接积分法 换元积分法   第二积分法 分部积分法 混循环小数 第一积分法 同类二次根   偏微分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 完全平方公式 最简二次根式   直接开平方法 半开半闭区间 万能置换公式 绝对值不等式   实系数多项式 复系数多项式 整系数多项式 不等边三角形   中心对称图形 基本初等函数 基本积分公式 分部积分公式   二元一次方程 三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元二次不等式 二元一次方程组   三元一次方程组 二元二次方程组 平面直角坐标系   等腰直角三角形 二元一次不等式 二元线性方程组   三元线性方程组 四元线性方程组 多项式恒等定律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三元一次不定方程   三元齐次线性方程组
2023-01-13 23:51:306

聊城高中数学必修一前两章概念公式定理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一、集合有关概念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1.元素的确定性; 2.元素的互异性; 3.元素的无序性说明:(1)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任何一个对象或者是或者不是这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2)任何一个给定的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相同的对象归入一个集合时,仅算一个元素。(3)集合中的元素是平等的,没有先后顺序,因此判定两个集合是否一样,仅需比较它们的元素是否一样,不需考查排列顺序是否一样。(4)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使集合本身具有了确定性和整体性。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1.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注意啊: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关于“属于”的概念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 记作 a∈A ,相反,a不属于集合A 记作 a?A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然后用一个大括号括上。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方法。①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②数学式子描述法:例: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R| x-3>2}或{x| x-3>2}4、集合的分类:1.有限集 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2.无限集 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3.空集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例:{x|x2=-5}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包含”关系—子集注意: 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 B或B A2.“相等”关系(5≥5,且5≤5,则5=5)实例:设 A={x|x2-1=0} B={-1,1} “元素相同”结论: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时,集合B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等于集合B,即:A=B①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íA②真子集:如果AíB,且A1 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或B A)③如果 AíB, BíC ,那么 AíC④ 如果AíB 同时 BíA 那么A=B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三、集合的运算1.交集的定义:一般地,由所有属于A且属于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即A∩B={x|x∈A,且x∈B}.2、并集的定义: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即A∪B={x|x∈A,或x∈B}.3、交集与并集的性质:A∩A = A, A∩φ= φ, A∩B = B∩A,A∪A = A,A∪φ= A ,A∪B = B∪A.4、全集与补集(1)补集:设S是一个集合,A是S的一个子集(即 ),由S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S中子集A的补集(或余集)记作: CSA 即 CSA ={x | x?S且 x?A}SCsAA(2)全集:如果集合S含有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这个集合就可以看作一个全集。通常用U来表示。(3)性质:⑴CU(C UA)=A ⑵(C UA)∩A=Φ ⑶(CUA)∪A=U二、函数的有关概念1.函数的概念: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 y=f(x),x∈A.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 x∈A }叫做函数的值域.注意:2如果只给出解析式y=f(x),而没有指明它的定义域,则函数的定义域即是指能使这个式子有意义的实数的集合;3 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要写成集合或区间的形式.定义域补充能使函数式有意义的实数x的集合称为函数的定义域,求函数的定义域时列不等式组的主要依据是:(1)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 (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小于零; (3)对数式的真数必须大于零;(4)指数、对数式的底必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 (5)如果函数是由一些基本函数通过四则运算结合而成的.那么,它的定义域是使各部分都有意义的x的值组成的集合.(6)指数为零底不可以等于零 (6)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定义域还要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又注意: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即为函数的定义域。)构成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再注意:(1)构成函数三个要素是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由于值域是由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决定的,所以,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即称这两个函数相等(或为同一函数)(2)两个函数相等当且仅当它们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①表达式相同;②定义域一致 (两点必须同时具备)(见课本21页相关例2)值域补充(1)、函数的值域取决于定义域和对应法则,不论采取什么方法求函数的值域都应先考虑其定义域. (2).应熟悉掌握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对数函数及各三角函数的值域,它是求解复杂函数值域的基础。3. 函数图象知识归纳(1)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函数 y=f(x) , (x∈A)中的x为横坐标,函数值y为纵坐标的点P(x,y)的集合C,叫做函数 y=f(x),(x ∈A)的图象.C上每一点的坐标(x,y)均满足函数关系y=f(x),反过来,以满足y=f(x)的每一组有序实数对x、y为坐标的点(x,y),均在C上 . 即记为C={ P(x,y) | y= f(x) , x∈A }图象C一般的是一条光滑的连续曲线(或直线),也可能是由与任意平行与Y轴的直线最多只有一个交点的若干条曲线或离散点组成。(2) 画法A、描点法:根据函数解析式和定义域,求出x,y的一些对应值并列表,以(x,y)为坐标在坐标系内描出相应的点P(x, y),最后用平滑的曲线将这些点连接起来.B、图象变换法(请参考必修4三角函数)常用变换方法有三种,即平移变换、伸缩变换和对称变换(3)作用:1、直观的看出函数的性质;2、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分析解题的思路。提高解题的速度。发现解题中的错误。4.快去了解区间的概念(1)区间的分类: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2)无穷区间;(3)区间的数轴表示.5.什么叫做映射一般地,设A、B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法则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 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记作“f:A B”给定一个集合A到B的映射,如果a∈A,b∈B.且元素a和元素b对应,那么,我们把元素b叫做元素a的象,元素a叫做元素b的原象说明:函数是一种特殊的映射,映射是一种特殊的对应,①集合A、B及对应法则f是确定的;②对应法则有“方向性”,即强调从集合A到集合B的对应,它与从B到A的对应关系一般是不同的;③对于映射f:A→B来说,则应满足:(Ⅰ)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象,并且象是唯一的;(Ⅱ)集合A中不同的元素,在集合B中对应的象可以是同一个;(Ⅲ)不要求集合B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A中都有原象。常用的函数表示法及各自的优点:1 函数图象既可以是连续的曲线,也可以是直线、折线、离散的点等等,注意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函数图象的依据;2 解析法:必须注明函数的定义域;3 图象法:描点法作图要注意: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化简函数的解析式;观察函数的特征;4 列表法:选取的自变量要有代表性,应能反映定义域的特征.注意啊:解析法:便于算出函数值。列表法:便于查出函数值。图象法:便于量出函数值补充一:分段函数 (参见课本P24-25)在定义域的不同部分上有不同的解析表达式的函数。在不同的范围里求函数值时必须把自变量代入相应的表达式。分段函数的解析式不能写成几个不同的方程,而就写函数值几种不同的表达式并用一个左大括号括起来,并分别注明各部分的自变量的取值情况.(1)分段函数是一个函数,不要把它误认为是几个函数;(2)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各段定义域的并集,值域是各段值域的并集.补充二:复合函数如果y=f(u),(u∈M),u=g(x),(x∈A),则 y=f[g(x)]=F(x),(x∈A) 称为f、g的复合函数。例如: y=2sinX y=2cos(X2+1)7.函数单调性(1).增函数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对于定义域I内的某个区间D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1,x2,当x1<x2时,都有f(x1)<f(x2),那么就说f(x)在区间D上是增函数。区间D称为y=f(x)的单调增区间(睇清楚课本单调区间的概念)如果对于区间D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1,x2,当x1<x2 时,都有f(x1)>f(x2),那么就说f(x)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区间D称为y=f(x)的单调减区间.注意:1 函数的单调性是在定义域内的某个区间上的性质,是函数的局部性质;2 必须是对于区间D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1,x2;当x1<x2时,总有f(x1)<f(x2) 。(2) 图象的特点如果函数y=f(x)在某个区间是增函数或减函数,那么说函数y=f(x)在这一区间上具有(严格的)单调性,在单调区间上增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是上升的,减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是下降的.(3).函数单调区间与单调性的判定方法(A) 定义法:1 任取x1,x2∈D,且x1<x2;2 作差f(x1)-f(x2);3 变形(通常是因式分解和配方);4 定号(即判断差f(x1)-f(x2)的正负);5 下结论(指出函数f(x)在给定的区间D上的单调性).(B)图象法(从图象上看升降)_(C)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复合函数f[g(x)]的单调性与构成它的函数u=g(x),y=f(u)的单调性密切相关,其规律如下:函数 单调性u=g(x) 增 增 减 减y=f(u) 增 减 增 减y=f[g(x)] 增 减 减 增注意:1、函数的单调区间只能是其定义域的子区间 ,不能把单调性相同的区间和在一起写成其并集. 2、还记得我们在选修里学习简单易行的导数法判定单调性吗?8.函数的奇偶性(1)偶函数一般地,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就叫做偶函数.(2).奇函数一般地,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就叫做奇函数.注意:1 函数是奇函数或是偶函数称为函数的奇偶性,函数的奇偶性是函数的整体性质;函数可能没有奇偶性,也可能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2 由函数的奇偶性定义可知,函数具有奇偶性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则-x也一定是定义域内的一个自变量(即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3)具有奇偶性的函数的图象的特征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总结:利用定义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格式步骤:1 首先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并判断其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2 确定f(-x)与f(x)的关系;3 作出相应结论:若f(-x) = f(x) 或 f(-x)-f(x) = 0,则f(x)是偶函数;若f(-x) =-f(x) 或 f(-x)+f(x) = 0,则f(x)是奇函数.注意啊:函数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必要条件.首先看函数的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若不对称则函数是非奇非偶函数.若对称,(1)再根据定义判定; (2)有时判定f(-x)=±f(x)比较困难,可考虑根据是否有f(-x)±f(x)=0或f(x)/f(-x)=±1来判定; (3)利用定理,或借助函数的图象判定 .9、函数的解析表达式(1).函数的解析式是函数的一种表示方法,要求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时,一是要求出它们之间的对应法则,二是要求出函数的定义域.(2).求函数的解析式的主要方法有:待定系数法、换元法、消参法等,如果已知函数解析式的构造时,可用待定系数法;已知复合函数f[g(x)]的表达式时,可用换元法,这时要注意元的取值范围;当已知表达式较简单时,也可用凑配法;若已知抽象函数表达式,则常用解方程组消参的方法求出f(x)10.函数最大(小)值(定义见课本p36页)1 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配方法)求函数的最大(小)值2 利用图象求函数的最大(小)值3 利用函数单调性的判断函数的最大(小)值: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单调递增,在区间[b,c]上单调递减则函数y=f(x)在x=b处有最大值f(b);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单调递减,在区间[b,c]上单调递增则函数y=f(x)在x=b处有最小值f(b);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一、指数函数(一)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1.根式的概念:一般地,如果 ,那么 叫做 的 次方根(n th root),其中 >1,且 ∈ *.当 是奇数时,正数的 次方根是一个正数,负数的 次方根是一个负数.此时, 的 次方根用符号 表示.式子 叫做根式(radical),这里 叫做根指数(radical exponent), 叫做被开方数(radicand).当 是偶数时,正数的 次方根有两个,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此时,正数 的正的 次方根用符号 表示,负的 次方根用符号- 表示.正的 次方根与负的 次方根可以合并成± ( >0).由此可得:负数没有偶次方根;0的任何次方根都是0,记作 。注意:当 是奇数时, ,当 是偶数时, 2.分数指数幂正数的分数指数幂的意义,规定:, 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0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指出:规定了分数指数幂的意义后,指数的概念就从整数指数推广到了有理数指数,那么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也同样可以推广到有理数指数幂.3.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1) · ;(2) ;(3) .(二)指数函数及其性质1、指数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函数 叫做指数函数(exponential ),其中x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为R.注意:指数函数的底数的取值范围,底数不能是负数、零和1.2、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a>1 0<a<1图象特征 函数性质向x、y轴正负方向无限延伸 函数的定义域为R图象关于原点和y轴不对称 非奇非偶函数函数图象都在x轴上方 函数的值域为R+函数图象都过定点(0,1)自左向右看,图象逐渐上升 自左向右看,图象逐渐下降 增函数 减函数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纵坐标都大于1 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纵坐标都小于1在第二象限内的图象纵坐标都小于1 在第二象限内的图象纵坐标都大于1图象上升趋势是越来越陡 图象上升趋势是越来越缓 函数值开始增长较慢,到了某一值后增长速度极快; 函数值开始减小极快,到了某一值后减小速度较慢;注意:利用函数的单调性,结合图象还可以看出:(1)在[a,b]上, 值域是 或 ;(2)若 ,则 ; 取遍所有正数当且仅当 ;(3)对于指数函数 ,总有 ;(4)当 时,若 ,则 ;二、对数函数(一)对数1.对数的概念:一般地,如果 ,那么数 叫做以 为底 的对数,记作: ( — 底数, — 真数, — 对数式)说明:1 注意底数的限制 ,且 ;2 ;3 注意对数的书写格式.两个重要对数:1 常用对数:以10为底的对数 ;2 自然对数:以无理数 为底的对数的对数 .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对数式 指数式对数底数 ← → 幂底数对数 ← → 指数真数 ← → 幂(二)对数的运算性质如果 ,且 , , ,那么:1 · + ;2 - ;3 .注意:换底公式 ( ,且 ; ,且 ; ).利用换底公式推导下面的结论(1) ;(2) .(二)对数函数1、对数函数的概念:函数 ,且 叫做对数函数,其中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0,+∞).注意:1 对数函数的定义与指数函数类似,都是形式定义,注意辨别。如: , 都不是对数函数,而只能称其为对数型函数.2 对数函数对底数的限制: ,且 .2、对数函数的性质:a>1 0<a<1图象特征 函数性质函数图象都在y轴右侧 函数的定义域为(0,+∞)图象关于原点和y轴不对称 非奇非偶函数向y轴正负方向无限延伸 函数的值域为R函数图象都过定点(1,0)自左向右看,图象逐渐上升 自左向右看,图象逐渐下降 增函数 减函数第一象限的图象纵坐标都大于0 第一象限的图象纵坐标都大于0第二象限的图象纵坐标都小于0 第二象限的图象纵坐标都小于0(三)幂函数1、幂函数定义:一般地,形如 的函数称为幂函数,其中 为常数.2、幂函数性质归纳.(1)所有的幂函数在(0,+∞)都有定义,并且图象都过点(1,1);(2) 时,幂函数的图象通过原点,并且在区间 上是增函数.特别地,当 时,幂函数的图象下凸;当 时,幂函数的图象上凸;(3) 时,幂函数的图象在区间 上是减函数.在第一象限内,当 从右边趋向原点时,图象在 轴右方无限地逼近 轴正半轴,当 趋于 时,图象在 轴上方无限地逼近 轴正半轴.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一、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1、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 ,把使 成立的实数 叫做函数 的零点。2、函数零点的意义:函数 的零点就是方程 实数根,亦即函数 的图象与 轴交点的横坐标。即:方程 有实数根 函数 的图象与 轴有交点 函数 有零点.3、函数零点的求法:求函数 的零点:1 (代数法)求方程 的实数根;2 (几何法)对于不能用求根公式的方程,可以将它与函数 的图象联系起来,并利用函数的性质找出零点.4、二次函数的零点:二次函数 .1)△>0,方程 有两不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 轴有两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两个零点.2)△=0,方程 有两相等实根(二重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 轴有一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一个二重零点或二阶零点.3)△<0,方程 无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 轴无交点,二次函数无零点.
2023-01-13 23:51:361

幂函数大小问题,求4^55与5^44的大小。详细解释下。谢谢!

loga(b)表示以a为底的b的对数。有换底公式loga(b)=logn(b)/logn(a)比较4^55与5^44的大小可以先求他们的以10为底的对数(因为单调性不变)lg4^55与lg5^44作商lg4^55/lg5^44=(55/44)*lg4/lg5=(5/4)*lg5(4)=lg5(4)^(1+1/4)=lg5(4*4^1/4)=lg5(4*√2)=lg5(5.6)>1所以lg4^55>lg5^44所以4^55>5^44
2023-01-13 23:52:111

总结高一数学必修函数的所有知识

函数的有关概念 1.函数的概念: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 y=f(x),x∈A.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 x∈A }叫做函数的值域. 注意:○2如果只给出解析式y=f(x),而没有指明它的定义域,则函数的定义域即是指能使这个式子有意义的实数的集合;○3 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要写成集合或区间的形式. 定义域补充 能使函数式有意义的实数x的集合称为函数的定义域,求函数的定义域时列不等式组的主要依据是:(1)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 (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小于零; (3)对数式的真数必须大于零;(4)指数、对数式的底必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 (5)如果函数是由一些基本函数通过四则运算结合而成的.那么,它的定义域是使各部分都有意义的x的值组成的集合.(6)指数为零底不可以等于零 (6)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定义域还要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 (又注意: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即为函数的定义域。) 2. 构成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 再注意:(1)构成函数三个要素是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由于值域是由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决定的,所以,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即称这两个函数相等(或为同一函数)(2)两个函数相等当且仅当它们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①表达式相同;②定义域一致 (两点必须同时具备) (见课本21页相关例2) 值域补充 (1)、函数的值域取决于定义域和对应法则,不论采取什么方法求函数的值域都应先考虑其定义域. (2).应熟悉掌握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对数函数及各三角函数的值域,它是求解复杂函数值域的基础。 3. 函数图象知识归纳 (1)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函数 y=f(x) , (x∈A)中的x为横坐标,函数值y为纵坐标的点P(x,y)的集合C,叫做函数 y=f(x),(x ∈A)的图象. C上每一点的坐标(x,y)均满足函数关系y=f(x),反过来,以满足y=f(x)的每一组有序实数对x、y为坐标的点(x,y),均在C上 . 即记为C={ P(x,y) | y= f(x) , x∈A } 图象C一般的是一条光滑的连续曲线(或直线),也可能是由与任意平行与Y轴的直线最多只有一个交点的若干条曲线或离散点组成。 (2) 画法 A、描点法:根据函数解析式和定义域,求出x,y的一些对应值并列表,以(x,y)为坐标在坐标系内描出相应的点P(x, y),最后用平滑的曲线将这些点连接起来. B、图象变换法(请参考必修4三角函数) 常用变换方法有三种,即平移变换、伸缩变换和对称变换 (3)作用: 1、直观的看出函数的性质;2、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分析解题的思路。提高解题的速度。 发现解题中的错误。 4.快去了解区间的概念 (1)区间的分类: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2)无穷区间;(3)区间的数轴表示. 5.什么叫做映射 一般地,设A、B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法则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 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记作“f:A B” 给定一个集合A到B的映射,如果a∈A,b∈B.且元素a和元素b对应,那么,我们把元素b叫做元素a的象,元素a叫做元素b的原象 说明:函数是一种特殊的映射,映射是一种特殊的对应,①集合A、B及对应法则f是确定的;②对应法则有“方向性”,即强调从集合A到集合B的对应,它与从B到A的对应关系一般是不同的;③对于映射f:A→B来说,则应满足:(Ⅰ)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象,并且象是唯一的;(Ⅱ)集合A中不同的元素,在集合B中对应的象可以是同一个;(Ⅲ)不要求集合B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A中都有原象。 6. 常用的函数表示法及各自的优点: ○1 函数图象既可以是连续的曲线,也可以是直线、折线、离散的点等等,注意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函数图象的依据;○2 解析法:必须注明函数的定义域;○3 图象法:描点法作图要注意: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化简函数的解析式;观察函数的特征;○4 列表法:选取的自变量要有代表性,应能反映定义域的特征. 注意啊:解析法:便于算出函数值。列表法:便于查出函数值。图象法:便于量出函数值 补充一:分段函数 (参见课本P24-25) 在定义域的不同部分上有不同的解析表达式的函数。在不同的范围里求函数值时必须把自变量代入相应的表达式。分段函数的解析式不能写成几个不同的方程,而就写函数值几种不同的表达式并用一个左大括号括起来,并分别注明各部分的自变量的取值情况.(1)分段函数是一个函数,不要把它误认为是几个函数;(2)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各段定义域的并集,值域是各段值域的并集. 补充二:复合函数 如果y=f(u),(u∈M),u=g(x),(x∈A),则 y=f[g(x)]=F(x),(x∈A) 称为f、g的复合函数。 例如: y=2sinX y=2cos(X2+1) 7.函数单调性 (1).增函数 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对于定义域I内的某个区间D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1,x2,当x1<x2时,都有f(x1)<f(x2),那么就说f(x)在区间D上是增函数。区间D称为y=f(x)的单调增区间 (睇清楚课本单调区间的概念) 如果对于区间D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1,x2,当x1<x2 时,都有f(x1)>f(x2),那么就说f(x)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区间D称为y=f(x)的单调减区间. 注意:○1 函数的单调性是在定义域内的某个区间上的性质,是函数的局部性质; ○2 必须是对于区间D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1,x2;当x1<x2时,总有f(x1)<f(x2) 。 (2) 图象的特点 如果函数y=f(x)在某个区间是增函数或减函数,那么说函数y=f(x)在这一区间上具有(严格的)单调性,在单调区间上增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是上升的,减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是下降的. (3).函数单调区间与单调性的判定方法 (A) 定义法: ○1 任取x1,x2∈D,且x1<x2;○2 作差f(x1)-f(x2);○3 变形(通常是因式分解和配方);○4 定号(即判断差f(x1)-f(x2)的正负);○5 下结论(指出函数f(x)在给定的区间D上的单调性). (B)图象法(从图象上看升降)_ (C)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复合函数f[g(x)]的单调性与构成它的函数u=g(x),y=f(u)的单调性密切相关,其规律如下: 函数 单调性 u=g(x) 增 增 减 减 y=f(u) 增 减 增 减 y=f[g(x)] 增 减 减 增 注意:1、函数的单调区间只能是其定义域的子区间 ,不能把单调性相同的区间和在一起写成其并集. 2、还记得我们在选修里学习简单易行的导数法判定单调性吗? 8.函数的奇偶性 (1)偶函数 一般地,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就叫做偶函数. (2).奇函数 一般地,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就叫做奇函数. 注意:○1 函数是奇函数或是偶函数称为函数的奇偶性,函数的奇偶性是函数的整体性质;函数可能没有奇偶性,也可能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2 由函数的奇偶性定义可知,函数具有奇偶性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则-x也一定是定义域内的一个自变量(即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3)具有奇偶性的函数的图象的特征 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总结:利用定义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格式步骤:○1 首先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并判断其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2 确定f(-x)与f(x)的关系;○3 作出相应结论:若f(-x) = f(x) 或 f(-x)-f(x) = 0,则f(x)是偶函数;若f(-x) =-f(x) 或 f(-x)+f(x) = 0,则f(x)是奇函数. 注意啊:函数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必要条件.首先看函数的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若不对称则函数是非奇非偶函数.若对称,(1)再根据定义判定; (2)有时判定f(-x)=±f(x)比较困难,可考虑根据是否有f(-x)±f(x)=0或f(x)/f(-x)=±1来判定; (3)利用定理,或借助函数的图象判定 . 9、函数的解析表达式 (1).函数的解析式是函数的一种表示方法,要求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时,一是要求出它们之间的对应法则,二是要求出函数的定义域. (2).求函数的解析式的主要方法有:待定系数法、换元法、消参法等,如果已知函数解析式的构造时,可用待定系数法;已知复合函数f[g(x)]的表达式时,可用换元法,这时要注意元的取值范围;当已知表达式较简单时,也可用凑配法;若已知抽象函数表达式,则常用解方程组消参的方法求出f(x) 10.函数最大(小)值(定义见课本p36页) ○1 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配方法)求函数的最大(小)值○2 利用图象求函数的最大(小)值○3 利用函数单调性的判断函数的最大(小)值: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单调递增,在区间[b,c]上单调递减则函数y=f(x)在x=b处有最大值f(b);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单调递减,在区间[b,c]上单调递增则函数y=f(x)在x=b处有最小值f(b);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 一、指数函数 (一)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1.根式的概念:一般地,如果 ,那么 叫做 的 次方根(n th root),其中 >1,且 ∈ *. 当 是奇数时,正数的 次方根是一个正数,负数的 次方根是一个负数.此时, 的 次方根用符号 表示.式子 叫做根式(radical),这里 叫做根指数(radical exponent), 叫做被开方数(radicand). 当 是偶数时,正数的 次方根有两个,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此时,正数 的正的 次方根用符号 表示,负的 次方根用符号- 表示.正的 次方根与负的 次方根可以合并成± ( >0).由此可得:负数没有偶次方根;0的任何次方根都是0,记作 。 注意:当 是奇数时, ,当 是偶数时, 2.分数指数幂 正数的分数指数幂的意义,规定: , 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0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 指出:规定了分数指数幂的意义后,指数的概念就从整数指数推广到了有理数指数,那么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也同样可以推广到有理数指数幂. 3.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1) ? ; (2) ; (3) . (二)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1、指数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函数 叫做指数函数(exponential function),其中x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为R. 注意:指数函数的底数的取值范围,底数不能是负数、零和1. 2、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a>1 0<a<1 图象特征 函数性质 向x、y轴正负方向无限延伸 函数的定义域为R 图象关于原点和y轴不对称 非奇非偶函数 函数图象都在x轴上方 函数的值域为R+ 函数图象都过定点(0,1) 自左向右看, 图象逐渐上升 自左向右看, 图象逐渐下降 增函数 减函数 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纵坐标都大于1 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纵坐标都小于1 在第二象限内的图象纵坐标都小于1 在第二象限内的图象纵坐标都大于1 图象上升趋势是越来越陡 图象上升趋势是越来越缓 函数值开始增长较慢,到了某一值后增长速度极快; 函数值开始减小极快,到了某一值后减小速度较慢; 注意:利用函数的单调性,结合图象还可以看出: (1)在[a,b]上, 值域是 或 ; (2)若 ,则 ; 取遍所有正数当且仅当 ; (3)对于指数函数 ,总有 ; (4)当 时,若 ,则 ; 二、对数函数 (一)对数 1.对数的概念:一般地,如果 ,那么数 叫做以 为底 的对数,记作: ( — 底数, — 真数, — 对数式) 说明:○1 注意底数的限制 ,且 ; ○2 ; ○3 注意对数的书写格式. 两个重要对数: ○1 常用对数:以10为底的对数 ; ○2 自然对数:以无理数 为底的对数的对数 . 2、 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对数式 指数式 对数底数 ← → 幂底数 对数 ← → 指数 真数 ← → 幂 (二)对数的运算性质 如果 ,且 , , ,那么: ○1 ? + ; ○2 - ; ○3 . 注意:换底公式 ( ,且 ; ,且 ; ). 利用换底公式推导下面的结论(1) ;(2) . (二)对数函数 1、对数函数的概念:函数 ,且 叫做对数函数,其中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0,+∞). 注意:○1 对数函数的定义与指数函数类似,都是形式定义,注意辨别。 如: , 都不是对数函数,而只能称其为对数型函数. ○2 对数函数对底数的限制: ,且 . 2、对数函数的性质: a>1 0<a<1 图象特征 函数性质 函数图象都在y轴右侧 函数的定义域为(0,+∞) 图象关于原点和y轴不对称 非奇非偶函数 向y轴正负方向无限延伸 函数的值域为R 函数图象都过定点(1,0) 自左向右看, 图象逐渐上升 自左向右看, 图象逐渐下降 增函数 减函数 第一象限的图象纵坐标都大于0 第一象限的图象纵坐标都大于0 第二象限的图象纵坐标都小于0 第二象限的图象纵坐标都小于0 (三)幂函数 1、幂函数定义:一般地,形如 的函数称为幂函数,其中 为常数. 2、幂函数性质归纳. (1)所有的幂函数在(0,+∞)都有定义,并且图象都过点(1,1); (2) 时,幂函数的图象通过原点,并且在区间 上是增函数.特别地,当 时,幂函数的图象下凸;当 时,幂函数的图象上凸; (3) 时,幂函数的图象在区间 上是减函数.在第一象限内,当 从右边趋向原点时,图象在 轴右方无限地逼近 轴正半轴,当 趋于 时,图象在 轴上方无限地逼近 轴正半轴. 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 一、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1、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 ,把使 成立的实数 叫做函数 的零点。 2、函数零点的意义:函数 的零点就是方程 实数根,亦即函数 的图象与 轴交点的横坐标。即: 方程 有实数根 函数 的图象与 轴有交点 函数 有零点. 3、函数零点的求法: 求函数 的零点: ○1 (代数法)求方程 的实数根; ○2 (几何法)对于不能用求根公式的方程,可以将它与函数 的图象联系起来,并利用函数的性质找出零点. 4、二次函数的零点: 二次函数 . 1)△>0,方程 有两不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 轴有两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两个零点. 2)△=0,方程 有两相等实根(二重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 轴有一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一个二重零点或二阶零点. 3)△<0,方程 无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 轴无交点,二次函数无零点.
2023-01-13 23:52:143

高一数学必修1知识点

高一数学必修1各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一、集合有关概念1. 集合的含义2. 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1) 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最高的山(2) 元素的互异性如: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Y}(3) 元素的无序性: 如:{a,b,c}和{a,c,b}是表示同一个集合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1)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2)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 记作:N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1) 列举法:{a,b,c……}2) 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xR| x-3>2} ,{x| x-3>2}3) 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4) Venn图:4、集合的分类:(1) 有限集 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2) 无限集 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3) 空集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例:{x|x2=-5}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包含”关系—子集注意: 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 B或B A2.“相等”关系:A=B (5≥5,且5≤5,则5=5)实例:设 A={x|x2-1=0} B={-1,1} “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即:①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②真子集:如果AB,且A 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或B A)③如果 AB, BC ,那么 AC④ 如果AB 同时 BA 那么A=B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有n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三、集合的运算运算类型 交 集 并 集 补 集定 义 由所有属于A且属于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记作A B(读作‘A交B"),即A B={x|x A,且x B}.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并集.记作:A B(读作‘A并B"),即A B ={x|x A,或x B}).设S是一个集合,A是S的一个子集,由S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S中子集A的补集(或余集)记作 ,即CSA= 韦恩图示 性 质 A A=A A Φ=ΦA B=B AA B A A B BA A=AA Φ=AA B=B AA B AA B B(CuA) (CuB)= Cu (A B)(CuA) (CuB)= Cu(A B)A (CuA)=UA (CuA)= Φ.例题:1.下列四组对象,能构成集合的是 ( )A某班所有高个子的学生 B著名的艺术家 C一切很大的书 D 倒数等于它自身的实数2.集合{a,b,c }的真子集共有 个 3.若集合M={y|y=x2-2x+1,x R},N={x|x≥0},则M与N的关系是 .4.设集合A= ,B= ,若A B,则 的取值范围是 5.50名学生做的物理、化学两种实验,已知物理实验做得正确得有40人,化学实验做得正确得有31人,两种实验都做错得有4人,则这两种实验都做对的有 人。6. 用描述法表示图中阴影部分的点(含边界上的点)组成的集合M= .7.已知集合A={x| x2+2x-8=0}, B={x| x2-5x+6=0}, C={x| x2-mx+m2-19=0}, 若B∩C≠Φ,A∩C=Φ,求m的值二、函数的有关概念1.函数的概念: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 y=f(x),x∈A.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 x∈A }叫做函数的值域.注意:1.定义域:能使函数式有意义的实数x的集合称为函数的定义域。求函数的定义域时列不等式组的主要依据是:(1)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 (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小于零; (3)对数式的真数必须大于零;(4)指数、对数式的底必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 (5)如果函数是由一些基本函数通过四则运算结合而成的.那么,它的定义域是使各部分都有意义的x的值组成的集合.(6)指数为零底不可以等于零, (7)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定义域还要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 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①表达式相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②定义域一致 (两点必须同时具备)(见课本21页相关例2)2.值域 : 先考虑其定义域(1)观察法 (2)配方法(3)代换法3. 函数图象知识归纳(1)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函数 y=f(x) , (x∈A)中的x为横坐标,函数值y为纵坐标的点P(x,y)的集合C,叫做函数 y=f(x),(x ∈A)的图象.C上每一点的坐标(x,y)均满足函数关系y=f(x),反过来,以满足y=f(x)的每一组有序实数对x、y为坐标的点(x,y),均在C上 . (2) 画法A、 描点法:B、 图象变换法常用变换方法有三种1) 平移变换2) 伸缩变换3) 对称变换4.区间的概念(1)区间的分类: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2)无穷区间(3)区间的数轴表示.5.映射一般地,设A、B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法则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 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记作“f(对应关系):A(原象) B(象)”对于映射f:A→B来说,则应满足:(1)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象,并且象是唯一的;(2)集合A中不同的元素,在集合B中对应的象可以是同一个;(3)不要求集合B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A中都有原象。6.分段函数 (1)在定义域的不同部分上有不同的解析表达式的函数。(2)各部分的自变量的取值情况.(3)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各段定义域的交集,值域是各段值域的并集.补充:复合函数如果y=f(u)(u∈M),u=g(x)(x∈A),则 y=f[g(x)]=F(x)(x∈A) 称为f、g的复合函数。二.函数的性质1.函数的单调性(局部性质)(1)增函数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对于定义域I内的某个区间D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1,x2,当x1<x2时,都有f(x1)<f(x2),那么就说f(x)在区间D上是增函数.区间D称为y=f(x)的单调增区间.如果对于区间D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1,x2,当x1<x2 时,都有f(x1)>f(x2),那么就说f(x)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区间D称为y=f(x)的单调减区间.注意:函数的单调性是函数的局部性质;(2) 图象的特点如果函数y=f(x)在某个区间是增函数或减函数,那么说函数y=f(x)在这一区间上具有(严格的)单调性,在单调区间上增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是上升的,减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是下降的.(3).函数单调区间与单调性的判定方法(A) 定义法:○1 任取x1,x2∈D,且x1<x2;○2 作差f(x1)-f(x2);○3 变形(通常是因式分解和配方);○4 定号(即判断差f(x1)-f(x2)的正负);○5 下结论(指出函数f(x)在给定的区间D上的单调性).(B)图象法(从图象上看升降)(C)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复合函数f[g(x)]的单调性与构成它的函数u=g(x),y=f(u)的单调性密切相关,其规律:“同增异减”注意:函数的单调区间只能是其定义域的子区间 ,不能把单调性相同的区间和在一起写成其并集. 8.函数的奇偶性(整体性质)(1)偶函数一般地,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就叫做偶函数.(2).奇函数一般地,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就叫做奇函数.(3)具有奇偶性的函数的图象的特征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利用定义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步骤:○1首先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并判断其是否关于原点对称;○2确定f(-x)与f(x)的关系;○3作出相应结论:若f(-x) = f(x) 或 f(-x)-f(x) = 0,则f(x)是偶函数;若f(-x) =-f(x) 或 f(-x)+f(x) = 0,则f(x)是奇函数.注意:函数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必要条件.首先看函数的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若不对称则函数是非奇非偶函数.若对称,(1)再根据定义判定; (2)由 f(-x)±f(x)=0或f(x)/f(-x)=±1来判定; (3)利用定理,或借助函数的图象判定 .9、函数的解析表达式(1).函数的解析式是函数的一种表示方法,要求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时,一是要求出它们之间的对应法则,二是要求出函数的定义域.(2)求函数的解析式的主要方法有:1) 凑配法2) 待定系数法3) 换元法4) 消参法10.函数最大(小)值(定义见课本p36页)○1 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配方法)求函数的最大(小)值○2 利用图象求函数的最大(小)值○3 利用函数单调性的判断函数的最大(小)值: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单调递增,在区间[b,c]上单调递减则函数y=f(x)在x=b处有最大值f(b);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单调递减,在区间[b,c]上单调递增则函数y=f(x)在x=b处有最小值f(b);例题: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⑴ ⑵ 2.设函数 的定义域为 ,则函数 的定义域为_ _ 3.若函数 的定义域为 ,则函数 的定义域是 4.函数 ,若 ,则 = 5.求下列函数的值域:⑴ ⑵ (3) (4) 6.已知函数 ,求函数 , 的解析式7.已知函数 满足 ,则 = 。8.设 是R上的奇函数,且当 时, ,则当 时 = 在R上的解析式为 9.求下列函数的单调区间: ⑴ ⑵ ⑶ 10.判断函数 的单调性并证明你的结论.11.设函数 判断它的奇偶性并且求证: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一、指数函数(一)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1.根式的概念:一般地,如果 ,那么 叫做 的 次方根,其中 >1,且 ∈ *. 负数没有偶次方根;0的任何次方根都是0,记作 。当 是奇数时, ,当 是偶数时, 2.分数指数幂正数的分数指数幂的意义,规定: ,  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0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3.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1) • ;(2) ;(3) .(二)指数函数及其性质1、指数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函数 叫做指数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为R.注意:指数函数的底数的取值范围,底数不能是负数、零和1.2、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a>1 0<a<1定义域 R 定义域 R值域y>0 值域y>0在R上单调递增 在R上单调递减非奇非偶函数 非奇非偶函数函数图象都过定点(0,1) 函数图象都过定点(0,1)注意:利用函数的单调性,结合图象还可以看出:(1)在[a,b]上, 值域是 或 ;(2)若 ,则 ; 取遍所有正数当且仅当 ;(3)对于指数函数 ,总有 ;二、对数函数(一)对数1.对数的概念:一般地,如果 ,那么数 叫做以 为底 的对数,记作: ( — 底数, — 真数, — 对数式)说明:○1 注意底数的限制 ,且 ;○2 ;○3 注意对数的书写格式.两个重要对数:○1 常用对数:以10为底的对数 ;○2 自然对数:以无理数 为底的对数的对数 . 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幂值 真数 = N = b 底数 指数 对数(二)对数的运算性质如果 ,且 , , ,那么:○1 • + ;○2 - ;○3 .注意:换底公式 ( ,且 ; ,且 ; ).利用换底公式推导下面的结论(1) ;(2) .(二)对数函数1、对数函数的概念:函数 ,且 叫做对数函数,其中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0,+∞).注意:○1 对数函数的定义与指数函数类似,都是形式定义,注意辨别。如: , 都不是对数函数,而只能称其为对数型函数.○2 对数函数对底数的限制: ,且 .2、对数函数的性质:a>1 0<a<1定义域x>0 定义域x>0值域为R 值域为R在R上递增 在R上递减函数图象都过定点(1,0) 函数图象都过定点(1,0)(三)幂函数1、幂函数定义:一般地,形如 的函数称为幂函数,其中 为常数.2、幂函数性质归纳.(1)所有的幂函数在(0,+∞)都有定义并且图象都过点(1,1);(2) 时,幂函数的图象通过原点,并且在区间 上是增函数.特别地,当 时,幂函数的图象下凸;当 时,幂函数的图象上凸;(3) 时,幂函数的图象在区间 上是减函数.在第一象限内,当 从右边趋向原点时,图象在 轴右方无限地逼近 轴正半轴,当 趋于 时,图象在 轴上方无限地逼近 轴正半轴.例题:1. 已知a>0,a 0,函数y=ax与y=loga(-x)的图象只能是       (  )        2.计算: ① ;② = ; = ;③ = 3.函数y=log (2x2-3x+1)的递减区间为 4.若函数 在区间 上的最大值是最小值的3倍,则a= 5.已知 ,(1)求 的定义域(2)求使 的 的取值范围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一、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1、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 ,把使 成立的实数 叫做函数 的零点。2、函数零点的意义:函数 的零点就是方程 实数根,亦即函数 的图象与 轴交点的横坐标。即:方程 有实数根 函数 的图象与 轴有交点 函数 有零点.3、函数零点的求法:○1 (代数法)求方程 的实数根;○2 (几何法)对于不能用求根公式的方程,可以将它与函数 的图象联系起来,并利用函数的性质找出零点.4、二次函数的零点:二次函数 .(1)△>0,方程 有两不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 轴有两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两个零点.(2)△=0,方程 有两相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 轴有一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一个二重零点或二阶零点.(3)△<0,方程 无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 轴无交点,二次函数无零点.5.函数的模型
2023-01-13 23:52:182

高一数学函数有关公式

详情见网站百度文库!!!!
2023-01-13 23:52:203

高中必修一 初等函数问题

现在的数学书上没有了么?我们以前的书上总结篇上有啊,一起都列出来的。。这个问题怎么回答啊。
2023-01-13 23:52:272

给高一学生辅导数学~没经验啦~该讲点什么? 在线等

讲函数。你把这大纲打印出来,人家一看到就会觉得你非常非常认真,非常诚恳。二、函数的有关概念 1.函数的概念: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 y=f(x),x∈A.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 x∈A }叫做函数的值域. 注意:○2如果只给出解析式y=f(x),而没有指明它的定义域,则函数的定义域即是指能使这个式子有意义的实数的集合;○3 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要写成集合或区间的形式. 定义域补充 能使函数式有意义的实数x的集合称为函数的定义域,求函数的定义域时列不等式组的主要依据是:(1)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 (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小于零; (3)对数式的真数必须大于零;(4)指数、对数式的底必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 (5)如果函数是由一些基本函数通过四则运算结合而成的.那么,它的定义域是使各部分都有意义的x的值组成的集合.(6)指数为零底不可以等于零 (6)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定义域还要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 (又注意: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即为函数的定义域。) 2. 构成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 再注意:(1)构成函数三个要素是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由于值域是由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决定的,所以,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即称这两个函数相等(或为同一函数)(2)两个函数相等当且仅当它们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①表达式相同;②定义域一致 (两点必须同时具备) (见课本21页相关例2) 值域补充 (1)、函数的值域取决于定义域和对应法则,不论采取什么方法求函数的值域都应先考虑其定义域. (2).应熟悉掌握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对数函数及各三角函数的值域,它是求解复杂函数值域的基础。 3. 函数图象知识归纳 (1)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函数 y=f(x) , (x∈A)中的x为横坐标,函数值y为纵坐标的点P(x,y)的集合C,叫做函数 y=f(x),(x ∈A)的图象. C上每一点的坐标(x,y)均满足函数关系y=f(x),反过来,以满足y=f(x)的每一组有序实数对x、y为坐标的点(x,y),均在C上 . 即记为C={ P(x,y) | y= f(x) , x∈A } 图象C一般的是一条光滑的连续曲线(或直线),也可能是由与任意平行与Y轴的直线最多只有一个交点的若干条曲线或离散点组成。 (2) 画法 A、描点法:根据函数解析式和定义域,求出x,y的一些对应值并列表,以(x,y)为坐标在坐标系内描出相应的点P(x, y),最后用平滑的曲线将这些点连接起来. B、图象变换法(请参考必修4三角函数) 常用变换方法有三种,即平移变换、伸缩变换和对称变换 (3)作用: 1、直观的看出函数的性质;2、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分析解题的思路。提高解题的速度。 发现解题中的错误。 4.快去了解区间的概念 (1)区间的分类: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2)无穷区间;(3)区间的数轴表示. 5.什么叫做映射 一般地,设A、B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法则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 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记作“f:A B” 给定一个集合A到B的映射,如果a∈A,b∈B.且元素a和元素b对应,那么,我们把元素b叫做元素a的象,元素a叫做元素b的原象 说明:函数是一种特殊的映射,映射是一种特殊的对应,①集合A、B及对应法则f是确定的;②对应法则有“方向性”,即强调从集合A到集合B的对应,它与从B到A的对应关系一般是不同的;③对于映射f:A→B来说,则应满足:(Ⅰ)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象,并且象是唯一的;(Ⅱ)集合A中不同的元素,在集合B中对应的象可以是同一个;(Ⅲ)不要求集合B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A中都有原象。 6. 常用的函数表示法及各自的优点: ○1 函数图象既可以是连续的曲线,也可以是直线、折线、离散的点等等,注意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函数图象的依据;○2 解析法:必须注明函数的定义域;○3 图象法:描点法作图要注意: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化简函数的解析式;观察函数的特征;○4 列表法:选取的自变量要有代表性,应能反映定义域的特征. 注意啊:解析法:便于算出函数值。列表法:便于查出函数值。图象法:便于量出函数值 补充一:分段函数 (参见课本P24-25) 在定义域的不同部分上有不同的解析表达式的函数。在不同的范围里求函数值时必须把自变量代入相应的表达式。分段函数的解析式不能写成几个不同的方程,而就写函数值几种不同的表达式并用一个左大括号括起来,并分别注明各部分的自变量的取值情况.(1)分段函数是一个函数,不要把它误认为是几个函数;(2)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各段定义域的并集,值域是各段值域的并集. 补充二:复合函数 如果y=f(u),(u∈M),u=g(x),(x∈A),则 y=f[g(x)]=F(x),(x∈A) 称为f、g的复合函数。 例如: y=2sinX y=2cos(X2+1) 7.函数单调性 (1).增函数 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对于定义域I内的某个区间D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1,x2,当x1<x2时,都有f(x1)<f(x2),那么就说f(x)在区间D上是增函数。区间D称为y=f(x)的单调增区间 (睇清楚课本单调区间的概念) 如果对于区间D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1,x2,当x1<x2 时,都有f(x1)>f(x2),那么就说f(x)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区间D称为y=f(x)的单调减区间. 注意:○1 函数的单调性是在定义域内的某个区间上的性质,是函数的局部性质; ○2 必须是对于区间D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1,x2;当x1<x2时,总有f(x1)<f(x2) 。 (2) 图象的特点 如果函数y=f(x)在某个区间是增函数或减函数,那么说函数y=f(x)在这一区间上具有(严格的)单调性,在单调区间上增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是上升的,减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是下降的. (3).函数单调区间与单调性的判定方法 (A) 定义法: ○1 任取x1,x2∈D,且x1<x2;○2 作差f(x1)-f(x2);○3 变形(通常是因式分解和配方);○4 定号(即判断差f(x1)-f(x2)的正负);○5 下结论(指出函数f(x)在给定的区间D上的单调性). (B)图象法(从图象上看升降)_ (C)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复合函数f[g(x)]的单调性与构成它的函数u=g(x),y=f(u)的单调性密切相关,其规律如下: 函数 单调性 u=g(x) 增 增 减 减 y=f(u) 增 减 增 减 y=f[g(x)] 增 减 减 增 注意:1、函数的单调区间只能是其定义域的子区间 ,不能把单调性相同的区间和在一起写成其并集. 2、还记得我们在选修里学习简单易行的导数法判定单调性吗? 8.函数的奇偶性 (1)偶函数 一般地,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就叫做偶函数. (2).奇函数 一般地,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就叫做奇函数. 注意:○1 函数是奇函数或是偶函数称为函数的奇偶性,函数的奇偶性是函数的整体性质;函数可能没有奇偶性,也可能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2 由函数的奇偶性定义可知,函数具有奇偶性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则-x也一定是定义域内的一个自变量(即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3)具有奇偶性的函数的图象的特征 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总结:利用定义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格式步骤:○1 首先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并判断其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2 确定f(-x)与f(x)的关系;○3 作出相应结论:若f(-x) = f(x) 或 f(-x)-f(x) = 0,则f(x)是偶函数;若f(-x) =-f(x) 或 f(-x)+f(x) = 0,则f(x)是奇函数. 注意啊:函数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必要条件.首先看函数的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若不对称则函数是非奇非偶函数.若对称,(1)再根据定义判定; (2)有时判定f(-x)=±f(x)比较困难,可考虑根据是否有f(-x)±f(x)=0或f(x)/f(-x)=±1来判定; (3)利用定理,或借助函数的图象判定 . 9、函数的解析表达式 (1).函数的解析式是函数的一种表示方法,要求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时,一是要求出它们之间的对应法则,二是要求出函数的定义域. (2).求函数的解析式的主要方法有:待定系数法、换元法、消参法等,如果已知函数解析式的构造时,可用待定系数法;已知复合函数f[g(x)]的表达式时,可用换元法,这时要注意元的取值范围;当已知表达式较简单时,也可用凑配法;若已知抽象函数表达式,则常用解方程组消参的方法求出f(x) 10.函数最大(小)值(定义见课本p36页) ○1 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配方法)求函数的最大(小)值○2 利用图象求函数的最大(小)值○3 利用函数单调性的判断函数的最大(小)值: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单调递增,在区间[b,c]上单调递减则函数y=f(x)在x=b处有最大值f(b);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单调递减,在区间[b,c]上单调递增则函数y=f(x)在x=b处有最小值f(b);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 一、指数函数 (一)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1.根式的概念:一般地,如果 ,那么 叫做 的 次方根(n th root),其中 >1,且 ∈ *. 当 是奇数时,正数的 次方根是一个正数,负数的 次方根是一个负数.此时, 的 次方根用符号 表示.式子 叫做根式(radical),这里 叫做根指数(radical exponent), 叫做被开方数(radicand). 当 是偶数时,正数的 次方根有两个,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此时,正数 的正的 次方根用符号 表示,负的 次方根用符号- 表示.正的 次方根与负的 次方根可以合并成± ( >0).由此可得:负数没有偶次方根;0的任何次方根都是0,记作 。 注意:当 是奇数时, ,当 是偶数时, 2.分数指数幂 正数的分数指数幂的意义,规定: , 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0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 指出:规定了分数指数幂的意义后,指数的概念就从整数指数推广到了有理数指数,那么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也同样可以推广到有理数指数幂. 3.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1) ? ; (2) ; (3) . (二)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1、指数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函数 叫做指数函数(exponential function),其中x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为R. 注意:指数函数的底数的取值范围,底数不能是负数、零和1. 2、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a>1 0<a<1 图象特征 函数性质 向x、y轴正负方向无限延伸 函数的定义域为R 图象关于原点和y轴不对称 非奇非偶函数 函数图象都在x轴上方 函数的值域为R+ 函数图象都过定点(0,1) 自左向右看, 图象逐渐上升 自左向右看, 图象逐渐下降 增函数 减函数 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纵坐标都大于1 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纵坐标都小于1 在第二象限内的图象纵坐标都小于1 在第二象限内的图象纵坐标都大于1 图象上升趋势是越来越陡 图象上升趋势是越来越缓 函数值开始增长较慢,到了某一值后增长速度极快; 函数值开始减小极快,到了某一值后减小速度较慢; 注意:利用函数的单调性,结合图象还可以看出: (1)在[a,b]上, 值域是 或 ; (2)若 ,则 ; 取遍所有正数当且仅当 ; (3)对于指数函数 ,总有 ; (4)当 时,若 ,则 ; 二、对数函数 (一)对数 1.对数的概念:一般地,如果 ,那么数 叫做以 为底 的对数,记作: ( — 底数, — 真数, — 对数式) 说明:○1 注意底数的限制 ,且 ; ○2 ; ○3 注意对数的书写格式. 两个重要对数: ○1 常用对数:以10为底的对数 ; ○2 自然对数:以无理数 为底的对数的对数 . 2、 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对数式 指数式 对数底数 ← → 幂底数 对数 ← → 指数 真数 ← → 幂 (二)对数的运算性质 如果 ,且 , , ,那么: ○1 ? + ; ○2 - ; ○3 . 注意:换底公式 ( ,且 ; ,且 ; ). 利用换底公式推导下面的结论(1) ;(2) . (二)对数函数 1、对数函数的概念:函数 ,且 叫做对数函数,其中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0,+∞). 注意:○1 对数函数的定义与指数函数类似,都是形式定义,注意辨别。 如: , 都不是对数函数,而只能称其为对数型函数. ○2 对数函数对底数的限制: ,且 . 2、对数函数的性质: a>1 0<a<1 图象特征 函数性质 函数图象都在y轴右侧 函数的定义域为(0,+∞) 图象关于原点和y轴不对称 非奇非偶函数 向y轴正负方向无限延伸 函数的值域为R 函数图象都过定点(1,0) 自左向右看, 图象逐渐上升 自左向右看, 图象逐渐下降 增函数 减函数 第一象限的图象纵坐标都大于0 第一象限的图象纵坐标都大于0 第二象限的图象纵坐标都小于0 第二象限的图象纵坐标都小于0 (三)幂函数 1、幂函数定义:一般地,形如 的函数称为幂函数,其中 为常数. 2、幂函数性质归纳. (1)所有的幂函数在(0,+∞)都有定义,并且图象都过点(1,1); (2) 时,幂函数的图象通过原点,并且在区间 上是增函数.特别地,当 时,幂函数的图象下凸;当 时,幂函数的图象上凸; (3) 时,幂函数的图象在区间 上是减函数.在第一象限内,当 从右边趋向原点时,图象在 轴右方无限地逼近 轴正半轴,当 趋于 时,图象在 轴上方无限地逼近 轴正半轴. 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 一、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1、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 ,把使 成立的实数 叫做函数 的零点。 2、函数零点的意义:函数 的零点就是方程 实数根,亦即函数 的图象与 轴交点的横坐标。即: 方程 有实数根 函数 的图象与 轴有交点 函数 有零点. 3、函数零点的求法: 求函数 的零点: ○1 (代数法)求方程 的实数根; ○2 (几何法)对于不能用求根公式的方程,可以将它与函数 的图象联系起来,并利用函数的性质找出零点. 4、二次函数的零点: 二次函数 . 1)△>0,方程 有两不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 轴有两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两个零点. 2)△=0,方程 有两相等实根(二重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 轴有一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一个二重零点或二阶零点. 3)△<0,方程 无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 轴无交点,二次函数无零点.
2023-01-13 23:52:306

高一数学必修四 三角公式

推导公式:(a+b+c)/(sinA+sinB+sinC)=2R(其中,R为外接圆半径) 由正弦定理有 a/sinA=b/sinB=c/sinC=2R 所以 a=2R*sinA b=2R*sinB c=2R*sinC 加起来a+b+c=2R*(sinA+sinB+sinC)带入 (a+b+c)/(sinA+sinB+sinC)=2R*(sinA+sinB+sinC)/(sinA+sinB+sinC)=2R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cos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ot(A+B)=(cotAcotB-1)/(cotB+cotA) cot(A-B)=(cotAcotB+1)/(cotB-cotA) 倍角公式 Sin2A=2SinA?CosA对数的性质及推导 用^表示乘方,用log(a)(b)表示以a为底,b的对数 *表示乘号,/表示除号 定义式: 若a^n=b(a>0且a≠1) 则n=log(a)(b) 基本性质: 1.a^(log(a)(b))=b 2.log(a)(MN)=log(a)(M)+log(a)(N); 3.log(a)(M/N)=log(a)(M)-log(a)(N); 4.log(a)(M^n)=nlog(a)(M) 推导 1.这个就不用推了吧,直接由定义式可得(把定义式中的[n=log(a)(b)]带入a^n=b) 2. MN=M*N 由基本性质1(换掉M和N) a^[log(a)(MN)]=a^[log(a)(M)]*a^[log(a)(N)] 由指数的性质 a^[log(a)(MN)]=a^{[log(a)(M)]+[log(a)(N)]} 又因为指数函数是单调函数,所以 log(a)(MN)=log(a)(M)+log(a)(N) 3.与2类似处理 MN=M/N 由基本性质1(换掉M和N) a^[log(a)(M/N)]=a^[log(a)(M)]/a^[log(a)(N)] 由指数的性质 a^[log(a)(M/N)]=a^{[log(a)(M)]-[log(a)(N)]} 又因为指数函数是单调函数,所以 log(a)(M/N)=log(a)(M)-log(a)(N) 4.与2类似处理 M^n=M^n 由基本性质1(换掉M) a^[log(a)(M^n)]={a^[log(a)(M)]}^n 由指数的性质 a^[log(a)(M^n)]=a^{[log(a)(M)]*n} 又因为指数函数是单调函数,所以 log(a)(M^n)=nlog(a)(M) 其他性质: 性质一:换底公式 log(a)(N)=log(b)(N)/log(b)(a) 推导如下 N=a^[log(a)(N)] a=b^[log(b)(a)] 综合两式可得 N={b^[log(b)(a)]}^[log(a)(N)]=b^{[log(a)(N)]*[log(b)(a)]} 又因为N=b^[log(b)(N)] 所以 b^[log(b)(N)]=b^{[log(a)(N)]*[log(b)(a)]} 所以 log(b)(N)=[log(a)(N)]*[log(b)(a)]{这步不明白或有疑问看上面的} 所以log(a)(N)=log(b)(N)/log(b)(a) 性质二:(不知道什么名字) log(a^n)(b^m)=m/n*[log(a)(b)] 推导如下 由换底公式[lnx是log(e)(x),e称作自然对数的底] log(a^n)(b^m)=ln(a^n)/ln(b^n) 由基本性质4可得 log(a^n)(b^m)=[n*ln(a)]/[m*ln(b)]=(m/n)*{[ln(a)]/[ln(b)]} 再由换底公式 log(a^n)(b^m)=m/n*[log(a)(b)] --------------------------------------------(性质及推导完) 公式三: log(a)(b)=1/log(b)(a) 证明如下: 由换底公式log(a)(b)=log(b)(b)/log(b)(a)----取以b为底的对数,log(b)(b)=1 =1/log(b)(a) 还可变形得: log(a)(b)*log(b)(a)=1平方关系: sin^2(α)+cos^2(α)=1 tan^2(α)+1=sec^2(α) cot^2(α)+1=csc^2(α) ·商的关系: tanα=sinα/cosαcotα=cosα/sinα ·倒数关系: tanα·cotα=1 sinα·cscα=1 cosα·secα=1万能公式: sinα=2tan(α/2)/[1+tan^2(α/2)] cosα=[1-tan^2(α/2)]/[1+tan^2(α/2)] tanα=2tan(α/2)/[1-tan^2(α/2)]常用的诱导公式有以下几组: 公式一: 设α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 sin(2kπ+α)=sinα cos(2kπ+α)=cosα tan(2kπ+α)=tanα cot(2kπ+α)=cotα 公式二: 设α为任意角,π+α的三角函数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公式三: 任意角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α)=-sinα cos(-α)=cosα tan(-α)=-tanα cot(-α)=-cotα 公式四: 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公式五: 利用公式一和公式三可以得到2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2π-α)=-sinα cos(2π-α)=cosα tan(2π-α)=-tanα cot(2π-α)=-cotα 公式六: π/2±α及3π/2±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 cot(3π/2+α)=-tanα 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 cot(3π/2-α)=tanα (以上k∈Z) 一般的最常用公式有: Sin(A+B)=SinA*CosB+SinB*CosA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平方关系: sin^2(α)+cos^2(α)=1 tan^2(α)+1=sec^2(α) cot^2(α)+1=csc^2(α) ·积的关系: sinα=tanα*cosα cosα=cotα*sinα tanα=sinα*secα cotα=cosα*cscα secα=tanα*cscα cscα=secα*cotα ·倒数关系: tanα·cotα=1 sinα·cscα=1 cosα·secα=1 直角三角形ABC中, 角A的正弦值就等于角A的对边比斜边, 余弦等于角A的邻边比斜边 正切等于对边比邻边, 三角函数恒等变形公式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辅助角公式: Asinα+Bcosα=(A^2+B^2)^(1/2)sin(α+t),其中 sint=B/(A^2+B^2)^(1/2) cost=A/(A^2+B^2)^(1/2) ·倍角公式: sin(2α)=2sinα·cosα=2/(tanα+cotα) cos(2α)=cos^2(α)-sin^2(α)=2cos^2(α)-1=1-2sin^2(α) tan(2α)=2tanα/[1-tan^2(α)] ·三倍角公式: sin(3α)=3sinα-4sin^3(α) cos(3α)=4cos^3(α)-3cosα ·半角公式: sin(α/2)=±√((1-cosα)/2) cos(α/2)=±√((1+cosα)/2) tan(α/2)=±√((1-cosα)/(1+cosα))=sinα/(1+cosα)=(1-cosα)/sinα ·降幂公式 sin^2(α)=(1-cos(2α))/2=versin(2α)/2 cos^2(α)=(1+cos(2α))/2=vercos(2α)/2 tan^2(α)=(1-cos(2α))/(1+cos(2α)) ·万能公式: sinα=2tan(α/2)/[1+tan^2(α/2)] cosα=[1-tan^2(α/2)]/[1+tan^2(α/2)] tanα=2tan(α/2)/[1-tan^2(α/2)] ·积化和差公式: sinα·cosβ=(1/2)[sin(α+β)+sin(α-β)] cosα·sinβ=(1/2)[sin(α+β)-sin(α-β)] cosα·cosβ=(1/2)[cos(α+β)+cos(α-β)] sinα·sinβ=-(1/2)[cos(α+β)-cos(α-β)] ·和差化积公式: sinα+sinβ=2sin[(α+β)/2]cos[(α-β)/2] sinα-sinβ=2cos[(α+β)/2]sin[(α-β)/2] cosα+cosβ=2cos[(α+β)/2]cos[(α-β)/2] cosα-cosβ=-2sin[(α+β)/2]sin[(α-β)/2] ·其他: sinα+sin(α+2π/n)+sin(α+2π*2/n)+sin(α+2π*3/n)+……+sin[α+2π*(n-1)/n]=0 cosα+cos(α+2π/n)+cos(α+2π*2/n)+cos(α+2π*3/n)+……+cos[α+2π*(n-1)/n]=0以及 sin^2(α)+sin^2(α-2π/3)+sin^2(α+2π/3)=3/2 tanAtanBtan(A+B)+tanA+tanB-tan(A+B)=0 部分高等内容 ·高等代数中三角函数的指数表示(由泰勒级数易得): sinx=[e^(ix)-e^(-ix)]/(2i) cosx=[e^(ix)+e^(-ix)]/2 tanx=[e^(ix)-e^(-ix)]/[ie^(ix)+ie^(-ix)] 泰勒展开有无穷级数,e^z=exp(z)=1+z/1!+z^2/2!+z^3/3!+z^4/4!+…+z^n/n!+… 此时三角函数定义域已推广至整个复数集。 ·三角函数作为微分方程的解: 对于微分方程组y=-y"";y=y"""",有通解Q,可证明 Q=Asinx+Bcosx,因此也可以从此出发定义三角函数。 补充:由相应的指数表示我们可以定义一种类似的函数——双曲函数,其拥有很多与三角函数的类似的性质,二者相映成趣。 特殊三角函数值 a0`30`45`60`90` sina01/2√2/2√3/21 cosa1√3/2√2/21/20 tana0√3/31√3None cotaNone√31√3/30 三角函数的计算 幂级数 c0+c1x+c2x2+...+cnxn+...=∑cnxn(n=0..∞) c0+c1(x-a)+c2(x-a)2+...+cn(x-a)n+...=∑cn(x-a)n(n=0..∞) 它们的各项都是正整数幂的幂函数,其中c0,c1,c2,...cn...及a都是常数,这种级数称为幂级数. 泰勒展开式(幂级数展开法): f(x)=f(a)+f"(a)/1!*(x-a)+f""(a)/2!*(x-a)2+...f(n)(a)/n!*(x-a)n+... 实用幂级数: ex=1+x+x2/2!+x3/3!+...+xn/n!+... ln(1+x)=x-x2/3+x3/3-...(-1)k-1*xk/k+...(|x|<1) sinx=x-x3/3!+x5/5!-...(-1)k-1*x2k-1/(2k-1)!+...(-∞<x<∞) cosx=1-x2/2!+x4/4!-...(-1)k*x2k/(2k)!+...(-∞<x<∞) arcsinx=x+1/2*x3/3+1*3/(2*4)*x5/5+...(|x|<1) arccosx=π-(x+1/2*x3/3+1*3/(2*4)*x5/5+...)(|x|<1) arctanx=x-x^3/3+x^5/5-...(x≤1) sinhx=x+x3/3!+x5/5!+...(-1)k-1*x2k-1/(2k-1)!+...(-∞<x<∞) coshx=1+x2/2!+x4/4!+...(-1)k*x2k/(2k)!+...(-∞<x<∞) arcsinhx=x-1/2*x3/3+1*3/(2*4)*x5/5-...(|x|<1) arctanhx=x+x^3/3+x^5/5+...(|x|<1) -------------------------------------------------------------------------------- 傅立叶级数(三角级数) f(x)=a0/2+∑(n=0..∞)(ancosnx+bnsinnx) a0=1/π∫(π..-π)(f(x))dx an=1/π∫(π..-π)(f(x)cosnx)dx bn=1/π∫(π..-π)(f(x)sinnx)dx 注意:正切也可以表示为“Tg”如:TanA=TgA Sin2a=2SinaCosa Cos2a=Cosa^2-Sina^2 =1-2Sina^2 =2Cosa^2-1 Tan2a=2Tana/1-Tana^2
2023-01-13 23:53:021

必修一数学有哪些函数

1、指数函数 ( 且 ),其中 是自变量, 叫做底数,定义域是R2、若 ,则 叫做以 为底 的对数。记作: ( , )其中, 叫做对数的底数, 叫做对数的真数。注: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公式: 3、对数的性质(1)零和负数没有对数,即 中 ;(2)1的对数等于0,即 ;底数的对数等于1,即 4、常用对数 :以10为底的对数叫做常用对数,记为: 自然对数 :以e(e=2.71828…)为底的对数叫做自然对数,记为: 5、对数恒等式: 6、对数的运算性质(a>0,a≠1,M>0,N>0)(1) ; (2) ;(3) (注意公式的逆用)7、对数的换底公式 ( ,且 , ,且 , ).推论① 或 ; ② .8、对数函数 ( ,且 ):其中, 是自变量, 叫做底数,定义域是 图像性质 定义域:(0, ∞)值域:R过定点(1,0)增函数 减函数取值范围 0<x<1时,y<0x>1时,y>0 0<x<1时,y>0x>1时,y<09、指数函数 与对数函数 互为反函数;它们图象关于直线 对称.10、幂函数 ( ),其中 是自变量。要求掌握 这五种情况(如下图)11、幂函数 的性质及图象变化规律:(Ⅰ)所有幂函数在(0,+∞)都有定义,并且图象都过点(1,1);(Ⅱ)当 时,幂函数的图象都通过原点,并且在区间 上是增函数.(Ⅲ)当 时,幂函数的图象在区间 上是减函数.
2023-01-13 23:53:061

正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任意n边形内角和:180(n-2)n≥3且为自然数 正n边形各内角为180(n-2)÷nn≥3且为自然数 原因:因为任意n边形外角和总为为360度,一个内角和一个外角和为180度,n边形有n对内角外角,所以有任意n边形内角和:180(n-2)n≥3且为自然数
2023-01-13 23:51:431

不等于的符号怎么打

使用word,选择“插入”—“符号”,在“数学运算符”子集中即可找到“≠”。
2023-01-13 23:51:442

玉字的篆体字怎么写?

2023-01-13 23:51:452

一市斤等于多少克多少毫升

常温下水的比重是1,那么1升水就是1公斤,即1000克。而1升等于1000毫升,所以一毫升水等于1克。1斤等于0.5公斤,就是500克。希望能解决您的问题。
2023-01-13 23:51:461

求多边形外角和和内角和的计算公式.

多边形的外角和都为:360 多边形的外角为:360/n(n为n边形的边数) 内角和:180(n-2) 多边形的内角:180(n-2)/n
2023-01-13 23:51:471

一市斤是什么意思?

一斤,500克
2023-01-13 23:51:493

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n-2)·180°;n为内角数。
2023-01-13 23:51:493

30市斤等于多少公斤

30市斤等15公斤。1市斤=1斤,1公斤=2市斤。所以30市斤等15公斤。
2023-01-13 23:51:511

正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正多边形内角和公式是什么

1、n边形的内角和公式为(n - 2) ×180°(n大于等于3且n为整数)。任意正多边形的外角和=360°。正多边形任意两条相邻边连线所构成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多边形内角和定理证明:在n边形内任取一点O,连结O与各个顶点,把n边形分成n个三角形。因为这n个三角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180°,以O为公共顶点的n个角的和是360°。所以n边形的内角和是n·180°-2×180°= (n-2)·180°(n为边数)。即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 ×180°. (n为边数)。
2023-01-13 23:51:521

1市斤等于多少毫升

楼主你好:市斤是重量单位,毫升是容积单位,二者无法转化!求采纳。
2023-01-13 23:51:552

40道分数加减法能简便的简便

40道分数加减法能简便的简便简便计算:3/8+7/10+5/8=17/10 7/8-(1/8+3/4)=0 4/7+1/6-4/7=1/62-7/9-2/9=1 3/5+7/8+2/5=15/8 7/9-(1/9+1/3)=1/31/4+(2/5+3/4)=7/5 5/6-3/10+1/6-7/10=0 脱式计算:3/4+1/6-2/3=1/47/8-1/4+4/9=77/72 1-1/3+2/7=20/21 1/2+4/5-3/10=15/6-(2/3-1/9)=5/18 9/10-(3/4+1/8)=1/40 1/2+2/3-3/4=5/127/8-1/6+1/4=23/24 1-(3/4-2/9)=17/36 9/10-1/5-1/2=1/51/4+3/7+1/2=33/28 7/8-(2/3+1/6)=1/24 1-(1/3+3/5)=1/151/2+1/4+1/3=13/12 7/8+1/4+1/2=5/8 5/7-(4/7+1/9)=2/631-1/4-1/2=1/4 3/4-1/6-1/3=1/4 3/10+1/4+2/5=19/202/3+1/6+1/12=11/12 1-1/4-2/5=7/20 1/2+1/9+1/12=25/36
2023-01-13 23:51:551

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是什么

2023-01-13 23:51:564

玉字有什么组词

2023-01-13 23:51:566

1公斤等于多少市斤

2斤
2023-01-13 23:51:572

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多边形内角和=(n-2)×180º,n是多边形的边数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本题如还有不懂请追问,满意请记得右上角采纳哦
2023-01-13 23:51:591

求四年级分数加减题100道(计算题)

可以下一个作业帮,上面会有。
2023-01-13 23:51:592

100克等于多少市斤

1市斤=500克100克=0.2市斤
2023-01-13 23:52:005

f(x0=x的四次方求导 我知道是 4x的立方,但我是从一般式得到的,

f(x)=x^4, 所以f(x+a)=(x+a)^4, 由导数的定义可以知道, f "(x)=lim [ f(x+a)-f(x) ] / a a->0 将f(x+a)展开得到f(x+a)=x^4+4a*x^3 +6a^2*x^2 + 4a^3*x +a^4 所以 [ f(x+a)-f(x) ] / a =(4a*x^3 +6a^2*x^2 + 4a^3*x +a^4) /a =4x^3 +6a*x^2 + 4a^2*x +a^3 现在 a趋于0,所以6a*x^2 + 4a^2*x +a^3趋于0, 所以 f "(x)=lim [ f(x+a)-f(x) ] / a =4x^3 a->0 故f(x)=x^4的导数就是4x^3
2023-01-13 23:52:011

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怎样证明

按如下步骤进行证明:1、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作(n-3)条对角线,2、(n-3)条对角线把n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3、(n-2)个三角形所有内角和就是n边形的内角和,4、n边形内角和为(n-2)×180°。
2023-01-13 23:52:021

五年级上册分数加减法计算题(100道)

1) 2/10+4/10=3/5 2) 11/14-8/14=3/14 3) 3/8+1/8=1/24)1/4+1/5=9/205) 4/11+5/11=9/11 6) 4/15+2/15=2/5 7) 9/10-3/10=6/10 8) 7/13+5/13=12/13 9) 6/13+5/13=11/13 10) 2/8+3/8=5/8 11) 9/13-9/13=0 12) 9/13+3/13= 12/1313) 11/12-4/12=7/12 14) 14/15-3/15=11/15 15) 1/13+11/13=12/13 16) 2/15-2/15=017) 7/12+3/12=5/6 18) 12/15-9/15=1/5 19) 1/8+2/8=3/8 20) 6/7-6/7= 021) 10/13+2/13=12/13 22) 2/13+7/13=9/13 23) 1/11+8/11=9/1124) 3/4-1/4= 1/225) 4/15+10/15=14/15 26) 12/14-4/14=4/7 27) 7/13+2/13=9/13 28) 8/13-1/13=7/13 29) 12/14-12/14=0 30) 12/13-6/13=6/13 31) 3/7+3/7=6/7 32) 7/9+1/9=8/9 33) 8/14+2/14=5/7 34) 10/13-8/13=2/13 35) 3/14-3/14=036) 1/5+3/5=4/5 37) 1/12+6/12=7/12 38) 5/9+3/9=8/9 39) 7/11-2/11=5/11 40) 12/15-4/15=8/15 41) 1/14+5/14=3/7 42) 7/12-2/12=5/12 43) 2/9+5/9=7/9 44) 13/15-1/15=4/5 45) 6/13-6/13=0 46) 7/14+2/14=9/1447) 4/8-1/8=3/8 48) 6/8-4/8=1/4 49) 3/7-1/7=2/7 50) 7/10-6/10=1/10
2023-01-13 23:52:023

数学不等式符号有哪些

大于号:> 小于号:< 大于等于号:≥ 小于等于号:≤ 不等于号:≠
2023-01-13 23:51:411

市斤是什么意思

市斤是我国古代重量度,简称斤。自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到建国初期一直采用一斤十六两制。1959年6月2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统一计量制度的命令》,保留市制,“市制原定十六两为一斤,因为折算麻烦,应当一律改为十两为一斤。”中药计量仍袭旧制不变。1市斤=0.5公斤  1市斤=10两斤现在还是我国一般市场上通用的重量单位,一般说“几斤肉”、“几斤棉花”等。市斤以上有市担,以百进位;市斤以下有市两、市钱、市分、市厘、市毫、市丝等,以十进位。香港的计量单位是采英制、公制及中国(司马)制三种制度并行的英制所使用的重量单位为磅,每磅为 12 安士,即 454 克。公制则以千克(公斤)为单位。 中国(司马)制的计算单位为斤、两及钱,香港所使用的斤为一斤十六两,一两为十钱,一斤等于 600 克,每两为 37.8 克,每钱为 3.78 克。市场上大多使用斤或磅作为重量量度的单位,亦有使用公制,去香港旅游的消费者在购物时宜先查问清楚以何种重量单位为计算的准则。
2023-01-13 23:51:401

玉字笔画顺序怎么写

这个就难了,很多人学不会
2023-01-13 23:51:394

x四次方的微积分

4x^3........
2023-01-13 23:51:382

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怎样证明

多边形内角和定理证明证法一:在n边形内任取一点O,连结O与各个顶点,把n边形分成n个三角形.因为这n个三角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180°,以O为公共顶点的n个角的和是360°所以n边形的内角和是n·180°-2×180°=(n-2)·1...
2023-01-13 23:51:371

一市斤等于几两

10两呗
2023-01-13 23:51:357

正多边形内角度数公式是什么?

正多边形的内角的和公式:(n-2)×180°(n大于等于3且n为整数)。相关信息:1、正多边形各内角度数为:(n - 2)×180°÷n。多边形内角和定理的推导及运用方程的思想来解决多边形内、外角的计算。2、任意正多边形的外角和=360°,正多边形任意两条相邻边连线所构成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3、多边形边数公式:n边形的边=(内角和÷180°)+2。4、多边形角度公式:n边形外角和等于n·180°-(n-2)·180°=360°。多边形的每个内角与它相邻的外角是邻补角,所以n边形内角和加外角和等于n·180°。5、内角:正n边形的内角和度数为:(n-2)×180°;正n边形的一个内角是(n-2)×180°÷n。
2023-01-13 23:51:311

x^4 (x的四次方)的四次方根是多少? 是±x,还是x的绝对值 ?

是±x,因为如果是绝对值得出的结果是正数,而开根号得出的是有正负之分的
2023-01-13 23:51:301

玉字在田字格上怎么写

看我的图片
2023-01-13 23:51:302

多边形内角和公式是什么呀

(n-2)*180 n 是多边形的边数
2023-01-13 23:51:284

一市斤是多少斤啊!

准确的说,“市斤”即“斤”。因此:1市斤=1斤(0.5千克)
2023-01-13 23:51:2711

玉字同音有哪些?

钰,御,育,芋,吁,阈,域,蜮,郁,誉,昱,煜,遇,浴,欲,裕,峪,鹆,愈,喻,毓,燠,狱,饫,豫,预,蓣,鹬,聿,鬻,妪。
2023-01-13 23:51:274

一市斤等于多少斤

2023-01-13 23:51:244

多边形内角和有几种求法?

套公式:对角线条数为(n-3)×n/2∴(n-3)×n/2=9n=6内角和公式:(n-2)×180°∴(6-2)×180=720°满意请采纳
2023-01-13 23:51:242

玉字的同音字有哪些字

玉的同音字包括多音字、网页显示不出的汉字有300余字,只列出一些常见字育、欲、遇、域、预、愈、御、狱、誉、郁、豫、寓、吁、浴、裕、喻、谕、阈、驭、钰、妪、昱、毓、聿、煜、芋、峪、鬻、蜮、燠、
2023-01-13 23:51:231

玉字旁的汉字有哪些 玉字旁的汉字及解释

1、国 国家。 代表或象征国家的。 在一国内最好的。 组词:国外、国画、王国、法国、外国、国际、国家等。 2、莹 光洁像玉的石头。 光洁透明。 组词:晶莹、莹白、澄莹、清莹、坚莹、莹浄、冰莹等。 3、宝 珍贵的东西。 珍贵的。 旧时的一种赌具,方形,多用牛角制成,上有指示方向的记号。 组词:兰宝、热宝、球宝、宝珈、宝府、法宝、宝贝等。
2023-01-13 23:51:201

玉字旁的有什么字?

玉字旁的字有琼、璇、琅、瑭、玟、琊、琪、瑾、瑛、理、珙、珥、瑚、珊、顼、琦、珑、瑗、瑷、球、琢、玩、珈、珲、琏、瑟、琥、琶、瑶、珏、琴、环、璩、玮、珐、璨、珧、瑭等。偏旁是指对合体字进行切分后得到的某个部分。以前称合体字的左方为“偏”,右方为“旁”;把合体字的组成部分统称为“偏旁”。位于字的左边,叫“左偏旁”;位于字的右边,叫“右偏旁”。偏旁是从造字构形的角度定义的。
2023-01-13 23:51:181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幂函数的图象一定过原点 B.当α<0时,幂函数y=x α 是减函数 C

①中,当α=0时,0 0 无意义,幂函数y=x α 不可能过原点,不正确;②中,α<0时,幂函数y=x α 在(0,+∞)上为减函数,但不一定幂函数y=x α 在整个定义域上是减函数,错误.③中,α=2时,幂函数y=x α 在(-∞,0)上为减函数,错误;④中,函数y=x 2 既是二次函数,也是幂函数,正确.故选D.
2023-01-13 23:51:161

物理磁感应强度公式

磁应强度计算公式:B=Φ/(N×Ae)式:B磁应强度单位Wb/m^2;Φ应磁通(测量值)单位Wb;N应线圈匝数;Ae测试品效截面积单位m^2请采纳
2023-01-13 23:51:163

一市斤和一斤的区别是什么?

一市斤和一斤的区别是不同口语的说法。一市斤与一斤在重量上是相等的,1市斤=500克,1斤=500克。斤是市制质量单位,市制1斤等于10两,旧制一斤为十六两,两斤等于1公斤。中国大陆1斤等于500克,香港澳门1斤约等亍605克,西汉每斤等于258.24克,东汉每斤等于222.73克。不合地域不同时代每斤的数量数不同。斤的由来中国古代有个官职叫司马,司马主要掌管军事,其中因为粮秣管理需要秤重,于是司马就和重量单位扯上关系。中国自周代开始有重量单位,斤、两、钱、分。也称为司马斤、司马两等,计量的工具叫做司马秤,这一标准也叫司马平制标识。一司马斤等于十六司马两,半斤八两就是这么来的。从有斤这个概念开始,一直到民国结束,历朝历代的斤统统是16两。
2023-01-13 23:5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