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大全

2023-05-20 03:55:03
共1条回复
马老四
* 回复内容中包含的链接未经审核,可能存在风险,暂不予完整展示!

物理学习,首先要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基本 方法 、基本定律、基本实验等各项内容都要落实,且要落实到位。这次我给大家整理了 高一物理 必修二知识点 总结 ,供大家阅读参考。

目录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二期末知识点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1.万有引力定律:引力常量G=6.67×N?m2/kg2

2.适用条件:可作质点的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若是两个均匀的球体,r应是两球心间距.(物体的尺寸比两物体的距离r小得多时,可以看成质点)

3.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中心天体质量M,天体半径R,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g)

(1)万有引力=向心力(一个天体绕另一个天体作圆周运动时)

(2)重力=万有引力

地面物体的重力加速度:mg=Gg=G≈9.8m/s2

高空物体的重力加速度:mg=Gg=G<9.8m/s2

4.第一宇宙速度----在地球表面附近(轨道半径可视为地球半径)绕地球作圆周运动的卫星的线速度,在所有圆周运动的卫星中线速度是最大的。

由mg=mv2/R或由==7.9km/s

5.开普勒三大定律

6.利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质量

7.通过万有引力定律和向心力公式计算环绕速度

8.大于环绕速度的两个特殊发射速度:第二宇宙速度、第三宇宙速度(含义)

<<<

高一物理必修二期末知识点

质点的运动----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

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S-=

Vot 4.竖直方向位移(Sy)=gt^2/2

5.运动时间t=(2Sy/g)1/2

(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 tgβ=Vy/V-=gt/Vo

7.合位移S=(S-^2+

Sy^2)1/2 ,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 tgα=Sy/S-=gt/2Vo

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S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2π/T)^2-R

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

(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

弧长(S):米(m) 角度(Φ):弧度(rad) 频率(f):赫(Hz)

周期(T):秒(s) 转速(n):r/s 半径(R):米(m) 线速度(V):m/s

角速度(ω):rad/s 向心加速度:m/s2

注:(1)向心力可以由具体某个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2)做匀速度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但动量不断改变。

3)万有引力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

R:轨道半径 T :周期 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

g=GM/R^2 R:天体半径(m)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

V=(GM/R)1/2 ω=(GM/R^3)1/2 T=2π(R^3/GM)1/2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7.9Km/s

V2=11.2Km/s V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h)^2=m-4π^2(R+h)/T^2

h≈3.6 km 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

注:(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心=F万。(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5)地球卫星的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

曲线运动

1.在曲线运动中,质点在某一时刻(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是在曲线上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2.物体做直线或曲线运动的条件:

(已知当物体受到合外力F作用下,在F方向上便产生加速度a)

(1)若F(或a)的方向与物体速度v的方向相同,则物体做直线运动;

(2)若F(或a)的方向与物体速度v的方向不同,则物体做曲线运动。

3.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合外力的方向总是指向轨迹的凹的一边。

4.平抛运动:将物体用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计空气阻力,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

分运动:

(1)在水平方向上由于不受力,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2)在竖直方向上物体的初速度为零,且只受到重力作用,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

5.以抛点为坐标原点,水平方向为x轴(正方向和初速度的方向相同),竖直方向为y轴,正方向向下.

6.①水平分速度:②竖直分速度:③t秒末的合速度

④任意时刻的运动方向可用该点速度方向与x轴的正方向的夹角表示

7.匀速圆周运动:质点沿圆周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长度相同。

8.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线速度v:质点通过的弧长和通过该弧长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s/t,单位m/s;属于瞬时速度,既有大小,也有方向。方向为在圆周各点的切线方向上

9.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非匀速曲线运动,因而线速度的方向在时刻改变

(2)角速度:ω=φ/t(φ指转过的角度,转一圈φ为),单位rad/s或1/s;对某一确定的匀速圆周运动而言,角速度是恒定的

(3)周期T,频率:f=1/T

(4)线速度、角速度及周期之间的关系:

10.向心力:向心力就是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一个指向圆心的合力,向心力只改变运动物体的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

11.向心加速度:描述线速度变化快慢,方向与向心力的方向相同,

12.注意:

(1)由于方向时刻在变,所以匀速圆周运动是瞬时加速度的方向不断改变的变加速运动。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向心力方向总指向圆心,是一个变力。

(3)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就是向心力。

13.离心运动: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所受的合力突然消失或者不足以提供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的情况下,就做逐渐远离圆心的运动。

<<<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大全相关 文章 :

★ 高一学年物理必修二的总知识点

★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期末必备)

★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公式篇)

★ 高一必修二物理知识点小结

★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

★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2)

★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万有引力)

★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 高一物理必修2圆周运动知识点归纳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com/hm.js?8a6b92a28ca051cd1a9f6beca8dce12e";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相关推荐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有哪些?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如下:1、质点: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而言影响不大或没有影响时,为研究问题方便,可忽略其大小和形状,把物体看做一个有质量的点,这个点叫做质点。2、质点没有大小和形状因为它仅仅是一个点,但是质点一定有质量,因为它代表了一个物体,是一个实际物体的理想化的模型。质点的质量就是它所代表的物体的质量。3、时刻的定义:时刻是指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相对于位置、瞬时速度、等状态量,一般说的“2秒末”,“速度2m/s”都是指时刻。4、平均速率: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时间之比。平均速率是标量。5、电火花计时器的构造如图所示。主要由脉冲输出开关,正负脉冲输出插座、墨粉纸盘、纸盘轴等构成。
2023-02-15 10:54:591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归纳有哪些?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归纳有如下:一、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二、探究摩擦力。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当于另一个物体滑动的时候,要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三、参考系。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的另外的物体,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假定它是静止的,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但选择时要使运动的描述尽量的简单。四、速度。1、平均速度:是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其定义式为,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平均速度对变速运动只能作粗略的描述。2、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简称速度,它可以精确变速运动,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它是一个标量。五、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学过物理学的人都会知道牛顿第三定律,此定律主要说明了作用力和反作用的关系。在对一个物体用力的时候同时会受到另一个物体的反作用力,这对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保持在一条直线上。
2023-02-15 10:55:401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有哪些?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如下:1、当物体的加速度保持大小和方向不变时,物体就做匀变速运动。如自由落体运动,平抛运动等;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就做直线运动。2、加速度可由速度的变化和时间来计算,但决定加速度的因素是物体所受合力F和物体的质量M。3、加速度与速度无必然联系,加速度很大时,速度可以很小;速度很大时,加速度也可以很小。例如:炮弹在发射的瞬间,速度为0,加速度非常大;以高速直线匀速行驶的赛车,速度很大,但是由于是匀速行驶,速度的变化量是零,因此它的加速度为零。4、加速度为零时,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相对于同一参考系)。任何复杂的运动都可以看作是无数的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加速运动的合成。5、加速度因参考系(参照物)选取的不同而不同,一般取地面为参考系。6、当运动的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90°时,即做加速运动,加速度是正数;反之则为负数。特别地,当运动的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之间的夹角恰好等于90°时,物体既不加速也不减速,而是匀速率的运动。如匀速圆周运动。7、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物体受到外力的作用就产生加速度,或者说力是物体速度变化的原因。说明当物体做加速运动(如自由落体运动)时,加速度为正值;当物体做减速运动(如竖直上抛运动)时,加速度为负值。
2023-02-15 10:56:221

物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有哪些?

高一上册物理分为四章: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主要知识点为质点,参考系,时间,矢量和标量,位移,位移与时间图像,速度,速率,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率,速度与时间图像,速度变化量,加速度等。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主要知识点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自由落体,竖直上抛等第三章:相互作用-力主要知识点为重力,弹力,胡克定律,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牛顿第三定律,受力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共点力平衡等。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主要知识点为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力学单位制,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等。
2023-02-15 10:57:042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大家的 高一物理 学的怎么样了?物理必修一里的知识点难的并不是十分的多,但是却是高中物理的基础。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 总结 有哪些?一起来看看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欢迎查阅!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 章力 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理解要点: (1)力具有物质性: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 说明:①对某一物体而言,可能有一个或多个施力物体。 ②并非先有施力物体,后有受力物体 (2)力具有相互性:一个力总是关联着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说明:①相互作用的物体可以直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 ②力的大小用测力计测量。 (3)力具有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也有方向。 (4)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5)力的种类: ①根据力的性质命名: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等。 ②根据效果命名:如压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说明: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以相同;同一名称的力,性质可以不同。 重力 定义: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说明:①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 ②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 ③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④在两极时重力等于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在 其它 位置时不相等。 (1)重力的大小:G=mg 说明:①在地球表面上不同的地方同一物体的重力大小不同的,纬度越高,同一物体的重力越大,因而同一物体在两极比在赤道重力大。 ②一个物体的重力不受运动状态的影响,与是否还受其它力也无关系。 ③在处理物理问题时,一般认为在地球附近的任何地方重力的大小不变。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 说明:①在两极与在赤道上的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 ②重力的方向不受其它作用力的影响,与运动状态也没有关系。 (3)重心: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 重心的确定:①质量分布均匀。物体的重心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几何中心上。 ②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有关。 ③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说明:①物体的重心可在物体上,也可在物体外。 ②重心的位置与物体所处的位置及放置状态和运动状态无关。 ③引入重心概念后,研究具体物体时,就可以把整个物体各部分的重力用作用于重心的一个力来表示,于是原来的物体就可以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o):m/s 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 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 2)自由落体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 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g=9、8≈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Vo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Sx=Vot4、竖直方向位移(Sy)=gt^2/2 5、运动时间t=(2S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o 7、合位移S=(Sx^2+S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Sy/Sx=gt/2Vo 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S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πR/T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4、向心力F心=Mv^2/R=mω^2_R=m(2π/T)^2_R 5、周期与频率T=1/f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 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 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注:(1)向心力可以由具体某个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2)做匀速度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但动量不断改变。 3)万有引力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R:天体半径(m)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h)^2=m_4π^2(R+h)/T^2h≈3、6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 注:(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心=F万。(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四、机械能 1、功 (1)做功的两个条件: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物体在里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大小:W=Fscosa功是标量功的单位:焦耳(J) 1J=1N_m 当0<=a<派/2w>0F做正功F是动力 当a=派/2w=0(cos派/2=0)F不作功 当派/2<=a<派W<0F做负功F是阻力 (3)总功的求法: W总=W1+W2+W3……Wn W总=F合Scosa 2、功率 (1)定义:功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 P=W/t功率是标量功率单位:瓦特(w) 此公式求的是平均功率 1w=1J/s1000w=1kw (2)功率的另一个表达式:P=Fvcosa 当F与v方向相同时,P=Fv。(此时cos0度=1) 此公式即可求平均功率,也可求瞬时功率 1)平均功率:当v为平均速度时 2)瞬时功率:当v为t时刻的瞬时速度 (3)额定功率:指机器正常工作时最大输出功率 实际功率:指机器在实际工作中的输出功率 正常工作时:实际功率≤额定功率 (4)机车运动问题(前提:阻力f恒定) P=FvF=ma+f(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汽车启动有两种模式 1)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a在减小,一直到0) P恒定v在增加F在减小尤F=ma+f 当F减小=f时v此时有最大值 2)汽车以恒定加速度前进(a开始恒定,在逐渐减小到0) a恒定F不变(F=ma+f)V在增加P实逐渐增加最大 此时的P为额定功率即P一定 P恒定v在增加F在减小尤F=ma+f 当F减小=f时v此时有最大值 3、功和能 (1)功和能的关系: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2)功和能的区别:能是物体运动状态决定的物理量,即过程量 功是物体状态变化过程有关的物理量,即状态量 这是功和能的根本区别。 4、动能。动能定理 (1)动能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用Ek表示 表达式Ek=1/2mv^2能是标量也是过程量 单位:焦耳(J)1kg_m^2/s^2=1J (2)动能定理内容: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表达式W合=ΔEk=1/2mv^2-1/2mv0^2 适用范围:恒力做功,变力做功,分段做功,全程做功 5、重力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用Ep表示 表达式Ep=mgh是标量单位:焦耳(J) (2)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关系 W重=-ΔEp 重力势能的变化由重力做功来量度 (3)重力做功的特点:只和初末位置有关,跟物体运动路径无关 重力势能是相对性的,和参考平面有关,一般以地面为参考平面 重力势能的变化是绝对的,和参考平面无关 (4)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弹性势能存在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中,跟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性势能的变化由弹力做功来量度 6、机械能守恒定律 (1)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总称 总机械能:E=Ek+Ep是标量也具有相对性 机械能的变化,等于非重力做功(比如阻力做的功) ΔE=W非重 机械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2)机械能守恒定律: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 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保持不变 表达式:Ek1+Ep1=Ek2+Ep2成立条件:只有重力做功 高中物理必修一所有知识点公式 匀变速直线运动 1、速度Vt=Vo+at 2.位移s=Vot+at?/2=V平t= Vt/2t 3.有用推论Vt?-Vo?=2as 4.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5.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6.中间位置速度Vs/2=√[(Vo?+Vt?)/2]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 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力 1.重力G=mg (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F=μF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 4.静摩擦力0≤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 注:(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决定; (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 (3)其它相关内容:静摩擦力(大小、方向); 2)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 反向:F=F1-F2 (F1>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 F1⊥F2时: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 注:(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动力学(运动和力)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 {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 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 注: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或者是匀速转动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相关 文章 : ★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梳理 ★ 高一物理必修1知识点 ★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笔记 ★ 高一物理必修一教案及知识点总结 ★ 高一物理必修一重点知识(必背) ★ 高一物理必修一必背知识点 ★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总结2020 ★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总结梳理
2023-02-15 10:57:461

高一必修1物理知识点归纳

高一必修1物理知识点归纳1   A.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知道外力迫使它改变之中状态为止。   2.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特性。   3.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需要外力。   4.惯性的定义:物体的这种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5.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   6.惯性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都具有惯性。   B.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大小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   2.表达式:F=ma   (1)定律的表达式虽写成F=ma,但不能认为物体所受外力大小与加速度大小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正比。   (2)式中的F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个力?当然如果F是某一个力或某一方向的分量,其加速度也是该力单独产生的或者是在某一方向上产生的   3.注意   (1)如果合外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则加速度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这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2)如果合外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则加速度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这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3)如果合外力不变(恒定),则加速度也不变(恒定),这时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4)如果合外力为零,则加速度也为零,这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或处于静止状态。   C.牛顿第三定律   1.两个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我们把其中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另一个力就叫做反作用力。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   (1)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2)具有同种性质   (3)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4)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 高一必修1物理知识点归纳2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1、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基本解题思路是:   ①根据受力情况,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②根据题意,选择恰当的运动学公式求解相关的速度、位移等.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推断或求出物体所受的未知力.基本解题思路是:①根据运动情况,利用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确定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从而求出未知力.   (3)注意点:   ①运用牛顿定律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对物体进行受力情况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要善于画出物体受力图和运动草图.不论是哪类问题,都应抓住力与运动的关系是通过加速度这座桥梁联系起来的这一关键.   ②对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力情况发生变化,要分段进行分析,每一段根据其初速度和合外力来确定其运动情况;某一个力变化后,有时会影响其他力,如弹力变化后,滑动摩擦力也随之变化.   2、关于超重和失重:   在平衡状态时,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当物体在竖直方向上有加速度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就不等于物体的重力.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上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大于物体的重力,这种现象叫超重现象.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下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小于物体的重力,这种现象叫失重现象.对其理解应注意以下三点:   (1)当物体处于超重和失重状态时,物体的重力并没有变化.   (2)物体是否处于超重状态或失重状态,不在于物体向上运动还是向下运动,即不取决于速度方向,而是取决于加速度方向.   (3)当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a=g)时,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单摆停摆、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液体柱不再产生向下的压强等.   易错现象:   (1)当外力发生变化时,若引起两物体间的弹力变化,则两物体间的滑动摩擦力一定发生变化,往往有些同学解题时仍误认为滑动摩擦力不变。   (2)些同学在解比较复杂的问题时不认真审清题意,不注意题目条件的变化,不能正确分析物理过程,导致解题错误。   (3)些同学对超重、失重的概念理解不清,误认为超重就是物体的重力增加啦,失重就是物体的重力减少啦。 高一必修1物理知识点归纳3   向心加速度   向心加速度(匀速圆周运动中的加速度)的计算公式:   a=rω^2=v^2/r   说明:a就是向心加速度,推导过程并不简单,但可以说仍在高   科里奥利加速度   科里奥利加速度   中生理解范围内,这里略去了。r是圆周运动的半径,v是速度(特指线速度)。ω(就是欧姆的小写)是角速度。   这里有:v=ωr.   1.匀速圆周运动并不是真正的匀速运动,因为它的速度方向在不断的变化,所以说匀速圆周运动只是匀速率运动的一种。至于说为什么叫他匀速圆周运动呢?可能是大家说惯了不愿意换了吧。   2.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总是指向圆心,即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只是不断地改变着速度的方向。 高一必修1物理知识点归纳4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沿着直线运动,而且保持加速度不变,这种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分类: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   实验小车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由此可知,无论Δt取何值,无论在什么时间阶段,Δt对应的`速度变化Δv都相同,即Δv/Δt不变,则物体的加速度不变。所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在数学函数图象中,Δv/Δt叫做图象的斜率,故v-t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 高一必修1物理知识点归纳5   线速度V=s/t=2πR/T2.角速度ω=Φ/t=2π/T=2πf   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4.向心力F心=Mv^2/R=mω^2_=m(2π/T)^2_   周期与频率T=1/f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   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   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注:(1)向心力可以由具体某个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   (2)做匀速度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但动量不断改变。 高一必修1物理知识点归纳6    一、基本概念   1、质点   2、 参考系   3、坐标系   4、时刻和时间间隔   5、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6、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动。可用从起点到末点的有向线段来表示,是矢量。位移的大小小于或等于路程。   7、速度: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程度。   分类平均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瞬时速度:   与速率的区别和联系速度是矢量,而速率是标量   平均速度=位移/时间,平均速率=路程/时间   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瞬时速率   8、加速度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   定义:(即等于速度的变化率)   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不确定。(或与合力的方向相同)    二、运动图象(只研究直线运动)   1、x—t图象(即位移图象)   (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始位置。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静止,曲线表示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   (3)、斜率表示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2、v—t图象(速度图象)   (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速度。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表示物体作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发生变化)。   (3)、纵坐标表示速度。纵坐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纵坐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4)、斜率表示加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5)、面积表示位移。横轴上方的面积表示正位移,横轴下方的面积表示负位移。    三、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1、两种打点即使器的异同点   2、纸带分析;   (1)、从纸带上可直接判断时间间隔,用刻度尺可以测量位移。   (2)、可计算出经过某点的瞬时速度   (3)、可计算出加速度
2023-02-15 10:58:291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大全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及物质运动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它是一门严格的、精密的基础课学。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大全有哪些你知道吗?一起来看看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大全,欢迎查阅!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1、参考系: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的另外的物体。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 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假定它是静止的。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但选择时要使运动的描述尽量的简单。 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 ①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②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且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物体可被看做质点的几种情况: (1)平动的物体通常可视为质点. (2)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 (3)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忽略时,不能把物体看做质点,反之,则可以. 注(1)不能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为标准来判断物体是否可以看做质点,关键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视为质点. (2)质点并不是质量很小的点,要区别于几何学中的“点”. 3、时间和时刻: 时刻是指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 位移用来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是质点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5、速度: 用来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是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其定义式为 ,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平均速度对变速运动只能作粗略的描述。 (2)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简称速度,它可以精确变速运动。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它是一个标量。 6、加速度:用量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的物理量。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变化量方向相同(注意与速度的方向没有关系),大小由两个因素决定。 易错现象 1、忽略位移、速度、加速度的矢量性,只考虑大小,不注意方向。 2、混淆速度、速度的增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高中物理必修一动力学知识点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 {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 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见第一册P67〕 注: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或者是匀速转动。 物理必修一匀速圆周 运动知识 点 1.线速度的大小等于弧长除以时间:v=s/t,线速度方向就是该点的切线方向; 2.角速度的大小等于质点转过的角度除以所用时间:ω=Φ/t 3.角速度、线速度、周期、频率间的关系: (1)v=2πr/T; (2) ω=2π/T; (3)V=ωr; (4)f=1/T; 4.向心力: (1)定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沿半径指向圆心的力,这个力叫向心力。 (2)方向:总是指向圆心,与速度方向垂直。 (3)特点:①只改变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 ②是根据作用效果命名的。 (4)计算公式:F向=mv2/r=mω2r 5.向心加速度:a向= v2/r=ω2r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大全相关 文章 : ★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 最新高一物理必修1知识点汇总 ★ 高二物理必修一必学必背知识点总结 ★ 高一物理必修一必背知识点 ★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必修一 ★ 高一物理必修一重点知识(必背)
2023-02-15 10:58:501

高一物理必修一课程目录?

  此高一物理必修一目录是依照人教新课版编写的,此处内容与教材完全一致,不过更加的简练,仅保留了各节中的核心考点。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一物理必修1目录,欢迎查阅!   高一物理必修1目录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1 质点 参考系和座标系   2 时间和位移   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5 自由落体运动   6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第三章 相互作用   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2 弹力   3 摩擦力   4 力的合成   5 力的分解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1 牛顿第一定律   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3 牛顿第二定律   4 力学单位制   5 牛顿第三定律   6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7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 看过"高一物理必修1目录  "的还:
2023-02-15 11:00:141

高一物理必背知识点总结

总结 就是把一个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它可以给我们下一阶段的学习和工作生活做指导,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呢?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 高一物理 必背知识点总结,以供大家参考! 高一物理必背知识点总结 (1)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当于另一个物体滑动的时候,要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说明:①摩擦力的产生是由于物体表面不光滑造成的。 ②摩擦力具有相互性。 ⅰ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A.两个物体相互接触;B.两物体发生形变;C.两物体发生了相对滑动;D.接触面不光滑。 ⅱ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 面相 切,并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说明:①“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滑动摩擦力可能起动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 ⅲ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μFN 说明:①FN两物体表面间的压力,性质上属于弹力,不是重力。应具体分析。 ②μ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无单位。 ③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 ⅳ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但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ⅴ滚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要小得多。 (2)静摩擦力:两相对静止的相接触的物体间,由于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而产生的摩擦力。 说明:静摩擦力的作用具有相互性。 ⅰ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A.两物体相接触;B.相接触面不光滑;C.两物体有形变;D.两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 ⅱ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总跟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说明:①运动的物体可以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 ②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可以相反,还可以成任一夹角θ。 ③静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 ⅲ静摩擦力的大小:两物体间的静摩擦力的取值范围0 说明:①静摩擦力是被动力,其作用是与使物体产生运动趋势的力相平衡,在取值范围内是根据物体的“需要”取值,所以与正压力无关。 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 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_x=V_o2.竖直方向速度V_y=gt 3.水平方向位移S_x=V_ot4.竖直方向位移S_y=gt2/2 5.运动时间t=(2S_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_t=(V_x2+V_y2)1/2=[V_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_y/V_x=gt/V_o 7.合位移S=(S_x2+S_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S_y/S_x=gt/(2V_o) 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S_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πR/T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4.向心力F心=mV2/R=mω2R=m(2π/T)2R 5.周期与频率T=1/f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 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 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注:(1)向心力可以由具体某个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2)做匀速度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但动量不断改变。 3)万有引力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 2.万有引力定律F=Gm_1m_2/r2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R:天体半径(m)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 ω=(GM/R3)1/2T=2π(R3/GM)1/2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_1=(g地 r地)1/2=7.9Km/sV_2=11.2Km/sV_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h)2=m4π2(R+h)/T2 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 注:(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心=F万。(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5)地球卫星的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一、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 弹性形变(撤去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后能恢复原来形状的物体的形变) 范性形变(撤去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物体的形变) 弹性限度:若物体形变过大,超过一定限度,撤去外力后,无法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弹性限度。 二、探究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当于另一个物体滑动的时候,要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说明:摩擦力的产生是由于物体表面不光滑造成的。 三、力的合成与分解 (1)若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仅受两个力作用,这两个力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即二力平衡 (2)若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三个力作用,则这三个力中的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一定与另一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3)若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力的作用,则宜用正交分解法处理,此时的平衡方程可写成 ①确定研究对象; ②分析受力情况; ③建立适当坐标; ④列出平衡方程 四、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1.共点力:物体受到的各力的作用线或作用线的延长线能相交于一点的力 2.平衡状态:在共点力的作用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说明:这里的静止需要二个条件,一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二是物体的速度为零,仅速度为零时物体不一定处于静止状态,如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达到点时刻,物体速度为零,但物体不是处于静止状态,因为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 3.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合力为零,即0 说明; ①三力汇交原理:当物体受到三个非平行的共点力作用而平衡时,这三个力必交于一点; ②物体受到N个共点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时,取出其中的一个力,则这个力必与剩下的(N—1)个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③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平衡问题,则其平衡条件为:FX合=0,FY合=0; ④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的平衡条件 五、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学过物理学的人都会知道牛顿第三定律,此定律主要说明了作用力和反作用的关系。在对一个物体用力的时候同时会受到另一个物体的反作用力,这对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保持在一条直线上。 高一物理必背知识点总结相关 文章 : ★ 高一物理必修一必背知识点总结 ★ 高一物理必背必考知识点 ★ 高一物理必修必考知识点总结 ★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 高一物理必修一必背知识点 ★ 高一物理必修一重点知识(必背) ★ 高中物理必背知识点知识归纳 ★ 物理高一必修一必考知识点总结 ★ 关于高一物理的必学必背知识点 ★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2023-02-15 11:00:361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1   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都相等的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1)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   (2)某段时间内时间中点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4、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2)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几个重要结论   ①1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之比为:   v1∶v2∶v3∶……∶vn=1∶2∶3∶……∶n   ②1T内,2T内,3T内……位移之比为:   x1∶x2∶x3∶……∶xn=1∶3∶5∶……∶(2n-1)   ③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第n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   xⅠ∶xⅡ∶xⅢ∶……∶xN=1∶4∶9∶……∶n2   ④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   易错现象:   1、在一系列的公式中,不注意的v、a正、负。   2、纸带的处理,是这部分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易错问题。   3、滥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殊公式。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2   一、曲线运动   (1)曲线运动的条件: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跟其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曲线运动的特点:在曲线运动中,运动质点在某一点的瞬时速度方向,就是通过这一点的曲线的切线方向。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这是因为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不断变化的。做曲线运动的质点,其所受的合外力一定不为零,一定具有加速度。   (3)曲线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方向和速度方向不在一直线上,且一定指向曲线的凹侧。   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深刻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物体的实际运动往往是由几个独立的分运动合成的,由已知的分运动求跟它们等效的合运动叫做运动的合成;由已知的合运动求跟它等效的分运动叫做运动的分解。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基本关系:   1分运动的独立性;   2运动的等效性(合运动和分运动是等效替代关系,不能并存);   3运动的`等时性;   4运动的矢量性(加速度、速度、位移都是矢量,其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互成角度的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的判断   合运动的情况取决于两分运动的速度的合速度与两分运动的加速度的合加速度,两者是否在同一直线上,在同一直线上作直线运动,不在同一直线上将作曲线运动。   ①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速直线运动。   ②一个匀速直线运动和一个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是曲线运动。   ③两个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④两个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能是直线运动也可能是曲线运动。当两个分运动的初速度的合速度的方向与这两个分运动的合加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时,合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否则是曲线运动。   2、怎样确定合运动和分运动   ①合运动一定是物体的实际运动   ②如果选择运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则参照物的运动和物体相对参照物的运动是分运动,物体相对地面的运动是合运动。   ③进行运动的分解时,在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前提下,类似力的分解,要按照实际效果进行分解。   3、绳端速度的分解   此类有绳索的问题,对速度分解通常有两个原则①按效果正交分解物体运动的实际速度②沿绳方向一个分量,另一个分量垂直于绳。(效果:沿绳方向的收缩速度,垂直于绳方向的转动速度)   4、小船渡河问题   (1)L、Vc一定时,t随sinθ增大而减小;当θ=900时,sinθ=1,所以,当船头与河岸垂直时,渡河时间最短,   (2)渡河的最小位移即河的宽度。为了使渡河位移等于L,必须使船的合速度V的方向与河岸垂直。这是船头应指向河的上游,并与河岸成一定的角度θ。根据三角函数关系有:Vccosθ─Vs=0.   所以θ=arccosVs/Vc,因为0≤cosθ≤1,所以只有在Vc>Vs时,船才有可能垂直于河岸横渡。   (3)如果水流速度大于船上在静水中的航行速度,则不论船的航向如何,总是被水冲向下游。怎样才能使漂下的距离最短呢?设船头Vc与河岸成θ角,合速度V与河岸成α角。可以看出:α角越大,船漂下的距离x越短,那么,在什么条件下α角呢?以Vs的矢尖为圆心,以Vc为半径画圆,当V与圆相切时,α角,根据cosθ=Vc/Vs,船头与河岸的夹角应为:θ=arccosVc/Vs.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3   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   1.物体的加速度等于物体速度变化(vt—v0)与完成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a=(vt—v0)/t   2.a不由△v、t决定,而是由F、m决定。   3.变化量=末态量值—初态量值……表示变化的大小或多少   4.变化率=变化量/时间……表示变化快慢   5.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且其速度均匀变化,该物体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随时间改变)。   6.速度是状态量,加速度是性质量,速度改变量(速度改变大小程度)是过程量。   第六节用图象描述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   1.s-t图象是描述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的曲线。(不反映物体运动的轨迹)   2.物理中,斜率k≠tanα(2坐标轴单位、物理意义不同)   3.图象中两图线的交点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相遇。   匀变速   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   1.v-t图象是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岁时间变化关系的图线。(不反映物体运动轨迹)   2.图象与时间轴的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在t轴上方位移为正,下方为负,整个过程中位移为各段位移之和,即各面积的代数和。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4   1、力:   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力必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用一条有向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   按照力命名的依据不同,可以把力分为   ①按性质命名的力(例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   ②按效果命名的力(例如: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   力的作用效果:   ①形变;②改变运动状态.   2、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叫物体的重心;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形状有关。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处。薄板类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注意: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在两极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由于重力远大于向心力,一般情况下近似认为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3、弹力:   (1)内容: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跟它接触的且使其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2)条件:①接触;②形变。但物体的形变不能超过弹性限度。   (3)弹力的方向和产生弹力的那个形变方向相反。(平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曲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过研究点的曲面的切面;点面接触处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面、绳子产生的弹力的方向沿绳子所在的直线。)   (4)大小:   ①弹簧的弹力大小由F=kx计算,   ②一般情况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同时所受的其他力及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应结合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确定.   4、摩擦力:   (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接触面粗糙、有弹力作用、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三者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跟接触面相切,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但注意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运动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还可能成任意角度.   (3)摩擦力的大小:   说明:a、F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   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FN无关。   ②静摩擦: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0   (fm为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静摩擦力的具体数值可用以下方法来计算:一是根据平衡条件,二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合力,然后通过受力分析确定.   (4)注意事项:   a、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易错现象:   1.不会确定系统的重心位置   2.没有掌握弹力、摩擦力有无的判定方法   3.静摩擦力方向的确定错误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5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 (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 –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 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 +Vt^2)/2]1/2 6.位移S= V平t=Vot + 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o):m/s   加速度(a):m/s^2 末速度(Vt):m/s   时间(t):秒(s) 位移(S):米(m) 路程:米 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   2) 自由落体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 m/s^2≈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 竖直上抛   1.位移S=Vot- gt^2/2 2.末速度Vt= Vo- gt (g=9.8≈10m/s2 )   3.有用推论Vt^2 –Vo^2=-2gS 4.上升高度Hm=Vo^2/2g (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   (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6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一、基本关系式   v=v0+at   x=v0t+1/2at2   v2-vo2=2ax   v=x/t=(v0+v)/2   二、推论   1、vt/2=v=(v0+v)/2   2、vx/2=   3、△x=at2{xm-xn=(m-n)at2}   4、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   应用基本关系式和推论时注意:   (1)、确定研究对象在哪个运动过程,并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   (2)、求解运动学问题时一般都有多种解法,并探求最佳解法.   三、两种运动特例   (1)、自由落体运动:v0=0a=gv=gth=1/2gt2v2=2gh   (2)、竖直上抛运动;v0=0a=-g   四、关于追及与相遇问题   1、寻找三个关系:时间关系,速度关系,位移关系.两物体速度相等是两物体有最大或最小距离的临界条件.   2、处理方法:物理法,数学法,图象法.   五、理解伽俐略科学研究过程的基本要素.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7   追及和相遇问题   1.追及、相遇的特征:   追及的主要条件是:   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两物体恰能相遇的临界条件是两物体处在同一位置时,两物体的速度恰好相同。   2.解追及、相遇问题的思路:   (1)根据对两物体的运动过程分析,画出物体运动示意图。   (2)根据两物体的运动性质,分别列出两个物体的位移方程,注意要将两物体的运动时间的关系反映在方程中。   (3)由运动示意图找出两物体位移间的关联方程。   (4)联立方程求解。   3.分析追及、相遇问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1)抓住一个条件:是两物体的速度满足的临界条件。如两物体距离最大、最小,恰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等;两个关系:是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   (2)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注意在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   4.解决追及、相遇问题的方法:   (1)数学方法:列出方程,利用二次函数求极值的方法求解。   (2)物理方法:即通过对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的分析,找到临界状态和临界条件,然后列出方程求解。   纸带问题   1.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   (1)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特点x=vt,若纸带上各相邻的点的间隔相等,则可判断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2)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x=aT?,若所打的纸带上在任意两个相邻且相等的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之差相等,则说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加速度   (1)逐差法:a=[(x6+x5+x4)-(x3+x2+x1)]/9T?   (2)v—t图象法: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的推论,求出各点的瞬时速度,建立直角坐标系(v—t图象),然后进行描点连线,求出图线的斜率k=a。   如何学好高一物理知识   一定要将书上的基本概念、公式和定理先弄明白   一定要多思考,不一定要使用题海战术,但一定要勤于思考,物理对逻辑思维要求较高,多思考可以逐渐训练逻辑思维能力   二级结论以及模型,建议少记,如果记忆,一定要牢记对应的条件,不过更建议一切从基础出发去分析,这是以不变应万变的最好方法。   如果你比较努力,很多基础的知识点记忆的要比较好,但是解题没有思路,成绩提不上来,我们可以多沟通一下,找出原因,予以解决。
2023-02-15 11:00:571

高一物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一新生要作好充分思想准备,以自信、宽容的心态,尽快融入集体,适应新同学、适应新校园环境、适应与初中迥异的纪律制度。记住:是你主动地适应环境,而不是环境适应你。因为你走向社会参加工作也得适应社会。以下内容是我为你整理的《 高一物理 必修三知识点归纳》,希望你不负时光,努力向前,加油! 高一物理必修三知识点 总结 时间与时刻 1.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 △t=t2—t1 2.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常见单位还有min,h。 3.通常以问题中的初始时刻为零点。 路程和位移 1.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但不能完全确定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标量。 2.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重点的有向线段称为位移,是矢量。 3.物理学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称为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 4.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是,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两者运算法则不同。 高一物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1、运动的合成:从已知的分运动来求合运动,叫做运动的合成,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合成,由于它们都是矢量,所以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运动合成重点是判断合运动和分运动,一般地,物体的实际运动就是合运动。 2、运动的分解:求一个已知运动的分运动,叫运动的分解,解题时应按实际“效果”分解,或正交分解。 3、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 ⑴运动的等效性(合运动和分运动是等效替代关系,不能并存); ⑵等时性:合运动所需时间和对应的每个分运动时间相等 ⑶独立性:一个物体可以同时参与几个不同的分运动,物体在任何一个方向的运动,都按其本身的规律进行,不会因为 其它 方向的运动是否存在而受到影响。 ⑷运动的矢量性(加速度、速度、位移都是矢量,其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4、运动的性质和轨迹 ⑴物体运动的性质由加速度决定(加速度为零时物体静止或做匀速运动;加速度恒定时物体做匀变速运动;加速度变化时物体做变加速运动)。 ⑵物体运动的轨迹(直线还是曲线)则由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关系决定(速度与加速度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时物体做直线运动;速度和加速度方向成角度时物体做曲线运动)。常见的类型有: (1)a=0: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2)a恒定:性质为匀变速运动,分为: ①v、a同向,匀加速直线运动; ②v、a反向,匀减速直线运动; ③v、a成角度,匀变速曲线运动(轨迹在v、a之间,和速度v的方向相切,方向逐渐向a的方向接近,但不可能达到。) (3)a变化:性质为变加速运动。如简谐运动,加速度大小、方向都随时间变化。具体如: ①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②一个匀速直线运动和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变速运动,当两者共线时为匀变速直线运动,不共线时为匀变速曲线运动。 ③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匀变速运动,若合初速度方向与合加速度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则是直线运动,若合初速度方向与合加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则是曲线运动。 高一物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形式。 2.参考系: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系。 对同一物体的运动,若所选的参考系不同,对其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 3.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它是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为使问题简化,而引入的理想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视为质点的依据,如:公转的地球可视为质点,而比赛中旋转的 乒乓球 则不能视为质点。" 物体可视为质点主要是以下三种情形: (1)物体平动时; (2)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限度时; (3)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 4.时刻和时间 (1)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对应于位置、瞬时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通常说的“2秒末”,“速度达2m/s时”都是指时刻。 (2)时间是两时刻的间隔,是时间轴上的一段。对应位移、路程、冲量、功等过程量.通常说的“几秒内”“第几秒内”均是指时间。 高一物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相关 文章 : ★ 高一物理必修三知识点 ★ 高一物理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 高中物理选修3-1知识点整理 ★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复习手册 ★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笔记 ★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 高一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2023-02-15 11:01:181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速度Vt=Vo+at 2.位移s=Vot+at²/2=V平t= Vt/2t 3.有用推论Vt²-Vo²=2as 4.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5.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6.中间位置速度Vs/2=√[(Vo²+Vt²)/2]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²{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 (1)常见的力 1.重力G=mg (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F=μF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 4.静摩擦力0≤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 5.万有引力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6.静电力F=kQ1Q2/r2 (k=9.0×109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7.电场力F=Eq (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 8.安培力F=BILsinθ (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B//L时:F=0) 9.洛仑兹力f=qVBsinθ (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0)注:(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决定; (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 (3)fm略大于μFN,一般视为fm≈μFN; (4)其它相关内容:静摩擦力(大小、方向); (5)物理量符号及单位B:磁感强度(T),L:有效长度(m),I:电流强度(A),V:带电粒子速度(m/s),q: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 (6)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 2)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 反向:F=F1-F2 (F1>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 F1⊥F2时: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 注:(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三、动力学(运动和力)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 {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G {加速度方向向下,均失重,加速度方向向上,均超重} 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 注: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或者是匀速转动。
2023-02-15 11:01:406

高一物理必修三知识点梳理

高一新生要作好充分思想准备,以自信、宽容的心态,尽快融入集体,适应新同学、适应新校园环境、适应与初中迥异的纪律制度。记住:是你主动地适应环境,而不是环境适应你。因为你走向社会参加工作也得适应社会。以下内容是我为你整理的《 高一物理 必修三重要知识点》,希望你不负时光,努力向前,加油! 高一物理必修三知识点梳理 1.做功两要素: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 2.功:功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但有正功和负功之分,单位为焦耳(J) 3.物体做正功负功问题(将α理解为F与V所成的角,更为简单) (1)当α=90度时,W=0.这表示力F的方向跟位移的方向垂直时,力F不做功, 如小球在水平桌面上滚动,桌面对球的支持力不做功。 (2)当α<90度时,cosα>0,W>0.这表示力F对物体做正功。 如人用力推车前进时,人的推力F对车做正功。 (3)当α大于90度小于等于180度时,cosα<0,W<0.这表示力F对物体做负功。 如人用力阻碍车前进时,人的推力F对车做负功。 一个力对物体做负功,经常说成物体克服这个力做功(取绝对值)。 例如,竖直向上抛出的球,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重力对球做了-6J的功,可以说成球克服重力做了6J的功。说了“克服”,就不能再说做了负功 4.动能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表达式 5.重力势能是标量,表达式 (1)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是相对于选取的参考面而言的。因此在计算重力势能时,应该明确选取零势面。 (2)重力势能可正可负,在零势面上方重力势能为正值,在零势面下方重力势能为负值。 6.动能定理: W为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m为物体质量,v为末速度,为初速度 高一物理必修三知识点梳理 1、参考系: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的另外的物体。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 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假定它是静止的。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但选择时要使运动的描述尽量的简单。 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 ①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②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且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物体可被看做质点的几种情况: (1)平动的物体通常可视为质点. (2)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 (3)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忽略时,不能把物体看做质点,反之,则可以. 注(1)不能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为标准来判断物体是否可以看做质点,关键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视为质点. (2)质点并不是质量很小的点,要区别于几何学中的“点”. 3、时间和时刻: 时刻是指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 位移用来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是质点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5、速度: 用来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是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其定义式为,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平均速度对变速运动只能作粗略的描述。 (2)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简称速度,它可以精确变速运动。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它是一个标量。 6、加速度:用量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的物理量。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变化量方向相同(注意与速度的方向没有关系),大小由两个因素决定。 易错现象 1、忽略位移、速度、加速度的矢量性,只考虑大小,不注意方向。 2、混淆速度、速度的增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高一物理必修三知识点梳理 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功=力距离) 3.功的公式:W=Fs;单位:WF牛顿;s米。(1焦=1牛米). 4.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5.斜面:FL=Gh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螺丝、盘山公路也是斜面) 6.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计算公式:P有/W= 7.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计算公式:。单位:P瓦特;Wt秒。(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 高一物理必修三知识点梳理相关 文章 : ★ 高一物理必修三知识点 ★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梳理 ★ 高中物理选修3-1知识点整理 ★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梳理归纳 ★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笔记 ★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复习手册 ★ 高中生物必修三常见知识点归纳 ★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总结梳理 ★ 高一物理必修一必背知识点
2023-02-15 11:02:221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主学习,掌握自学的 方法 ,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预习有助了解下一节要学习的知识点、难点,为上课扫除部分知识障碍,通过补缺,建立新旧知识间联系,从而有利于知识系统化;我整理了 高一物理 必修二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帮助到你!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1 一、运动的描述 1.物体模型用质点,忽略形状和大小;地球公转当质点,地球自转要大小。物体位置的变化,准确描述用位移,运动快慢S比t,a用Δv与t比。 2.运用一般公式法,平均速度是简法,中间时刻速度法,初速度零比例法,再加几何图像法,求解运动好方法。自由落体是实例,初速为零a等g.竖直上抛知初速,上升心有数,飞行时间上下回,整个过程匀减速。中心时刻的速度,平均速度相等数;求加速度有好方,ΔS等aT平方。 3.速度决定物体动,速度加速度方向中,同向加速反向减,垂直拐弯莫前冲。 二、力 1.解力学题堡垒坚,受力分析是关键;分析受力性质力,根据效果来处理。 2.分析受力要仔细,定量计算七种力;重力有无看提示,根据状态定弹力;先有弹力后摩擦,相对运动是依据;万有引力在万物,电场力存在定无疑;洛仑兹力安培力,二者实质是统一;相互垂直力,平行无力要切记。 3.同一直线定方向,计算结果只是“量”,某量方向若未定,计算结果给指明;两力合力小和大,两个力成q角夹,平行四边形定法;合力大小随q变,只在最小间,多力合力合另边。 多力问题状态揭,正交分解来解决,三角函数能化解。 4.力学问题方法多,整体隔离和假设;整体只需看外力,求解内力隔离做;状态相同用整体,否则隔离用得多;即使状态不相同,整体牛二也可做;假设某力有或无,根据计算来定夺;极限法抓临界态,程序法按顺序做;正交分解选坐标,轴上矢量尽量多。 三、牛顿运动定律 1.F等ma,牛顿二定律,产生加速度,原因就是力。 合力与a同方向,速度变量定a向,a变小则u可大,只要a与u同向。 2.N、T等力是视重,mg乘积是实重;超重失重视视重,其中不变是实重;加速上升是超重,减速下降也超重;失重由加降减升定,完全失重视重零 四、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运动轨迹为曲线,向心力存在是条件,曲线运动速度变,方向就是该点切线。 2.圆周运动向心力,供需关系在心里,径向合力提供足,需mu平方比R,mrw平方也需,供求平衡不心离。 3.万有引力因质量生,存在于世界万物中,皆因天体质量大,万有引力显神通。卫星绕着天体行,快慢运动的卫星,均由距离来决定,距离越近它越快,距离越远越慢行,同步卫星速度定,定点赤道上空行。 五、机械能与能量 1.确定状态找动能,分析过程找力功,正功负功加一起,动能增量与它同。 2.明确两态机械能,再看过程力做功,“重力”之外功为零,初态末态能量同。 3.确定状态找量能,再看过程力做功。有功就有能转变,初态末态能量同。 六、热力学定律 1.第一定律热力学,能量守恒好感觉。内能变化等多少,热量做功不能少。 正负符号要准确,收入支出来理解。对内做功和吸热,内能增加皆正值;对外做功和放热,内能减少皆负值。 2.热力学第二定律,热传递是不可逆,功转热和热转功,具有方向性不逆。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2 知识构建: 考试的要求: Ⅰ、对所学知识要知道其含义,并能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并直接运用,相当于课程标准中的“了解”和“认识”。 Ⅱ、能够理解所学知识的确切含义以及和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解释,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加以运用,相当于课程标准的“理解”,“应用”。 要求Ⅰ:质点、参考系、坐标系。 要求Ⅱ:位移、速度、加速度。 一、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物体与质点 1、质点: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而言影响不大或没有影响时,为研究问题方便,可忽略其大小和形状,把物体看做一个有质量的点,这个点叫做质点。 2、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条件 条件:①研究的物体上个点的运动情况完全一致。 ②物体的线度必须远远的大于它通过的距离。 (1)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物体上各部分运动的差异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就可以把物体当作质点 (2)平动的物体可以视为质点 平动的物体上各个点的运动情况都完全相同的物体,这样,物体上任一点的运动情况与整个物体的运动情况相同,可用一个质点来代替整个物体。 小贴士:质点没有大小和形状因为它仅仅是一个点,但是质点一定有质量,因为它代表了一个物体,是一个实际物体的理想化的模型。质点的质量就是它所代表的物体的质量。 ●参考系 1、参考系的定义:描述物体的运动时,用来做参考的另外的物体。 2、对参考系的理解: (1)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都是相对于参考系而言的,例如,肩并肩一起走的两个人,彼此就是相对静止的,而相对于路边的建筑物,他们却是运动的。 (2)同一运动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结果可能不同。例如司机开着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以车为参考系,司机是静止的,以路面为参考系,司机是运动的。 (3)比较物体的运动,应该选择同一参考系。 (4)参考系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 小贴士:只有选择了参考系,说某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物体怎样运动才变得有意义参考系的选择是研究运动的前提是一项基本技能。 ●坐标系 1、坐标系物理意义: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从而,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 2、坐标系分类: (1)一维坐标系(直线坐标系):适用于描述质点做直线运动,研究沿一条直线运动的物体时,要沿着运动直线建立直线坐标系,即以物体运动所沿的直线为x轴,在直线上规定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例如,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其位置可用离车站(坐标原点)的距离(坐标)来确定。 (2)二维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适用于质点在平面内做曲线运动。例如,运动员推 铅球 以铅球离手时的位置为坐标原点,沿铅球初速方向建立x轴,竖直向下建立y轴,铅球的坐标为铅球离开手后的水平距离和竖直距离。 (3)三维坐标系(空间直角坐标系):适用于物体在三维空间的运动。例如, 篮球 在空中的运动。 归纳整理: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是运动学乃至整个力学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质点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引入的理想化模型。质点的运动是相对的。为了描述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物体为参考系。坐标系则是参考系中各个点的定量表示。本节重点内容是对质点概念的理解以及研究问题时如何选取参考系。 二、时间和位移 ●时间和时刻: ①时刻的定义:时刻是指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相对于位置、瞬时速度、等状态量,一般说的“2秒末”,“速度2m/s”都是指时刻。 ②时间的定义:时间是指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是时间轴上的一段,通常说的“几秒内”,“第几秒”都是指的时间。 ●位移和路程: ①位移的定义:位移表示质点在空间的位置变化,是矢量。位移用又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又向线段的长度,位移的方向由初始位置指向末位置。 ②路程的定义:路程是物体在空间运动轨迹的长度,是一个标量。在确定的两点间路程不是确定的,它与物体的具体运动过程有关。 ●位移与路程的关系:位移和路程是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是过程量,两者都和参考系的选取有关系。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并不等于路程的大小。只有当物体做单方向的直线运动是两者才相等。 三、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速度的定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瞬时速度、平均速率与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运动的物体经过某一位置或是某一时刻的速度,其大小叫速率。 平均速度:物体在某段时间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能够粗略的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是矢量,平均速度的大小和物体运动的阶段有关系。定义式:v=s/t适用于所有的运动形式。 平均速率: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时间之比。平均速率是标量。定义式:v=s/t. 注意: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往往是不相等的,只有物体做无往复的直线运动时两者才相等。 归纳整理:物体的运动有快慢之分。不同的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可以用速度来描述。本节重点围绕与速度相关的平均速度、平均速率、瞬时速度、瞬时速率等概念及相关的公式和应用。 四、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打点计时器的分类: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 1、电磁打点计时器: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记录运动物体在一定时间间隔内位移的仪器。它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在10V以下,当电源的频率为50Hz时,它每隔0.02S打一个点。 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如图所示。 2、电火花计时器:电火花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是220V. 电火花计时器的构造如图所示。主要由脉冲输出开关,正负脉冲输出插座、墨粉纸盘、纸盘轴等构成。 3、计时原理: 电火花计时装置中有一将正弦式交变电流转化为脉冲式交变电流的装置当计时器接通220V交流电源时,按下脉冲输出开关,计时器发出的脉冲电流经接正极的放电针和接负极的墨粉纸盘轴产生火花放电。利用火花放电在纸带上打出点迹,当电源的频率为50Hz时,它每隔0.02S打一个点。 ●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 处理这类问题可采用两种方法:一是与某点相邻的点间距离所对应的时间很短。只有0.02S,故只要测出某点与其相邻点间的距离x,再利用v=x/t求出平均速度,就可用这个平均速度来代表某点的瞬时速度;二是利用某点左侧的位移与时间(0.02S)的比值求出速度v1,再利用某点右侧的一段位移与时间(0.02S)的比值求出速度v2,利用Va=(v1+v2)/2就可得出a点更准确的瞬时速度。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3 1.“绳模型”如上图所示,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过点情况。 (注意:绳对小球只能产生拉力) (1)小球能过点的临界条件:绳子和轨道对小球刚好没有力的作用 (2)小球能过点条件:v≥(当v>时,绳对球产生拉力,轨道对球产生压力) (3)不能过点条件:v<(实际上球还没有到点时,就脱离了轨道) 2.“杆模型”,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过点情况 (注意:轻杆和细线不同,轻杆对小球既能产生拉力,又能产生推力。) (1)小球能过点的临界条件:v=0,F=mg(F为支持力) (2)当0F>0(F为支持力) (3)当v=时,F=0 (4)当v>时,F随v增大而增大,且F>0(F为拉力)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相关 文章 : ★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公式篇) ★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期末必备) ★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整理 ★ 高中物理必修二的知识点 ★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 高一物理必修2圆周运动知识点归纳 ★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 高中物理必修2知识点 ★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万有引力) ★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
2023-02-15 11:03:251

高中物理必修一有几章,各章内容是什么?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1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2 时间和位移    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5 自由落体运动    6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第三章 相互作用    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2 弹力    3 摩擦力    4 力的合成    5 力的分解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1 牛顿第一定律    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3 牛顿第二定律    4 力学单位制    5 牛顿第三定律    6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7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学生实验
2023-02-15 11:04:292

高一上学期物理必修一复习重点

其实学习物理一定要把常数物理量的字母符号记住,那就成功了一半。就象化学记住化学元素表也就成功了一半。
2023-02-15 11:05:402

物理高一必修一公式有哪些?

高一物理必修一公式:1.速度Vt=Vo+at 2.位移s=Vot+at²/2=V平t= Vt/2t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3.有用推论Vt²-Vo²=2as4.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5.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6.中间位置速度Vs/2=√[(Vo²+Vt²)/2]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F2)
2023-02-15 11:06:011

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总结

物理靠背公式是永远学不好的
2023-02-15 11:06:433

高一人教版物理必修一推导公式或者推论。急...!!!!!!!!!!!!!!

物理定理、定律、公式表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 (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o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 7.合位移:s=(x2+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注: (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 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注: (1)向心力可以由某个具体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指向圆心;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向心力不做功,但动量不断改变。 3)万有引力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 {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M:中心天体质量}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π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径} 注: (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 (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三、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 1)常见的力 1.重力G=mg (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F=μF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 4.静摩擦力0≤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 5.万有引力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6.静电力F=kQ1Q2/r2 (k=9.0×109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7.电场力F=Eq (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 8.安培力F=BILsinθ (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B//L时:F=0) 9.洛仑兹力f=qVBsinθ (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0) 注: (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决定; (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 (3)fm略大于μFN,一般视为fm≈μFN; (4)其它相关内容:静摩擦力(大小、方向)〔见第一册P8〕; (5)物理量符号及单位B:磁感强度(T),L:有效长度(m),I:电流强度(A),V:带电粒子速度(m/s),q: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 (6)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 2)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 反向:F=F1-F2 (F1>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 F1⊥F2时: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 注: (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四、动力学(运动和力)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 {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G {加速度方向向下,均失重,加速度方向向上,均超重}
2023-02-15 11:08:081

高一必修3物理公式

物理定理、定律、公式表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 (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2023-02-15 11:08:511

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百度文库有。
2023-02-15 11:09:124

高一物理必修1知识点归纳

高一物理必修1知识点归纳1   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以下推论也成立   (1)设T为单位时间,则有   ●瞬时速度与运动时间成正比,   ●位移与运动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比   (2)设S为单位位移,则有   ●瞬时速度与位移的平方根成正比,   ●运动时间与位移的平方根成正比,   ●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需的时间之比。 高一物理必修1知识点归纳2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沿着直线运动,而且保持加速度不变,这种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分类: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   实验小车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由此可知,无论Δt取何值,无论在什么时间阶段,Δt对应的速度变化Δv都相同,即Δv/Δt不变,则物体的 加速度不变。所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在数学函数图象中,Δv/Δt叫做图象的斜率,故v-t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的加速度的大小。 高一物理必修1知识点归纳3   1、图象:   图像在中学物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优点是可以形象直观地反映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位移和速度都是时间的函数,在描述运动规律时,常用x—t图象和v—t图象.   (1)x—t图象   ①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②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②图线斜率的意义   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   ②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方向.   ③两种特殊的x-t图象   (1)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2)若x-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则表示物体处   于静止状态   (2)v—t图象   ①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   的规律.   ②图线斜率的意义   a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   b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③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   a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数值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的大小。   b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正方向;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负方向.   ③常见的两种图象形式   (1)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与横轴平行的直线.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2、相遇和追及问题:   这类问题的关键是两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关系和位移关系,要注意寻找问题中隐含的临界条件。   1、混淆x—t图象和v-t图象,不能区分它们的物理意义   2、不能正确计算图线的斜率、面积   3、在处理汽车刹车、飞机降落等实际问题时注意,汽车、飞机停止后不会后退 高一物理必修1知识点归纳4   力的合成和分解   1、标量和矢量:   (1)将物理量区分为矢量和标量体现了用分类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2)矢量和标量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遵从不同的运算法则:标量用代数法;矢量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3)同一直线上矢量的合成可转为代数法,即规定某一方向为正方向,与正方向相同的物理量用正号代人,相反的用负号代人,然后求代数和,最后结果的正、负体现了方向,但有些物理量虽也有正负之分,运算法则也一样,但不能认为是矢量,最后结果的正负也不表示方向,如:功、重力势能、电势能、电势等.   2、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2)共点力的合成:   1、共点力   几个力如果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上,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叫共点力。   2、力的合成方法   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①若和在同一条直线上   a.同向:合力方向与、的方向一致   b.反向:合力,方向与、这两个力中较大的那个力向。   ②互成θ角——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3、平行四边形定则:   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它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及方向,这是矢量合成的普遍法则。   注意:(1)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3)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分力成直角时,用勾股定理或三角函数。   注意事项:   (1)力的合成与分解,体现了用等效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2)合成与分解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引入的一种方法,用合力来代替几个力时必须把合力与各分力脱钩,即考虑合力则不能考虑分力,同理在力的分解时只考虑分力,而不能同时考虑合力.   (3)共点的两个力合力的大小范围是   |F1-F2|≤F合≤Fl+F2.   (4)共点的三个力合力的值为三个力的大小之和,最小值可能为零.   (5)力的分解时要认准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实际效果,按实际效果来分解.   (6)力的正交分解法是把作用在物体上的所有力分解到两个互相垂直的坐标轴上,分解最终往往是为了求合力(某一方向的合力或总的合力).   易错现象:   1.对含静摩擦力的合成问题没有掌握其可变特性   2.不能按力的作用效果正确分解力   3.没有掌握正交分解的基本方法 高一物理必修1知识点归纳5   参考系   1.任何运动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这个参照物称为参考系。   2.参考系的选取是自由的。   1)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用同一参考系。   2)参照物不一定静止,但被认为是静止的。   质点   1.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是,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2.质点条件:   1)物体中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物体做平动)   2)物体的大小(线度)<它通过的距离   3.质点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   4.理想化模型: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为便于研究而建立的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 高一物理必修1知识点归纳6   线速度V=s/t=2πR/T2.角速度ω=Φ/t=2π/T=2πf   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4.向心力F心=Mv^2/R=mω^2_=m(2π/T)^2_   周期与频率T=1/f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   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   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注:(1)向心力可以由具体某个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   (2)做匀速度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但动量不断改变。
2023-02-15 11:09:331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前三章物理公式

高一物理公式总结-------------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部分公式:(初速度Vo、末速度V、加速度a、时间t、位移X,五个物理中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另外两个)求末速度:①V=Vo+at②V=(2X/t)-Vo----------X=[(V+Vo)/2]*t③V=(X/t)+(at/2)---------X=Vt-½at²④V=√(Vo²+2aX)---------V²-Vo²=2aX求初速度:①Vo=V-at----------------V=Vo+at②Vo=(2X/t)-V----------X=[(V+Vo)/2]*t③Vo=(X/t)-(at/2)---------X=Vot+½at²④Vo=√(V²-2aX)---------V²-Vo²=2aX求加速度:①a=(V-Vo)/t---------------定义②a=(V²-Vo²)/(2X)---------V²-Vo²=2aX③a=2(X-Vot)/t²---------X=Vot+½at²④a=2(Vt-X)/t²---------X=Vt-½at²求位移:①X=[(V+Vo)/2]*t---------平均速度乘以时间②X=Vot+½at²-------------已知初速度③X=Vt-½at²--------------已知末速度④X=(V²-Vo²)/(2a)---------V²-Vo²=2aX求时间:①t=(V-Vo)/a-----------a=(V-Vo)/t②t=2X/(V+Vo)----------X=[(V+Vo)/2]*t应该就是这些叻、
2023-02-15 11:09:541

高一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

高一新生要根据自己的条件,以及高中阶段学科知识交叉多、综合性强,以及考查的知识和思维触点广的特点,找寻一套行之有效的 学习 方法 。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 高一物理 必考知识点 总结 ,以供大家参考! 高一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 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力必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用一条有向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 按照力命名的依据不同,可以把力分为: ①按性质命名的力(例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 ②按效果命名的力(例如: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 力的作用效果: ①形变; ②改变运动状态. 高一物理必修1知识点归纳总结 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_x=V_o2.竖直方向速度V_y=gt 3.水平方向位移S_x=V_ot4.竖直方向位移S_y=gt2/2 5.运动时间t=(2S_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_t=(V_x2+V_y2)1/2=[V_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_y/V_x=gt/V_o 7.合位移S=(S_x2+S_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S_y/S_x=gt/(2V_o) 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S_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πR/T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4.向心力F心=mV2/R=mω2R=m(2π/T)2R 5.周期与频率T=1/f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 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 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注:(1)向心力可以由具体某个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2)做匀速度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但动量不断改变。 3)万有引力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 2.万有引力定律F=Gm_1m_2/r2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R:天体半径(m)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 ω=(GM/R3)1/2T=2π(R3/GM)1/2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_1=(g地 r地)1/2=7.9Km/sV_2=11.2Km/sV_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h)2=m4π2(R+h)/T2 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 注:(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心=F万。(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5)地球卫星的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高一物理知识点:加速度 1.定义:速度的变化量Δv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Δt的比值。 2.公式:a=Δv/Δt 3.单位:m/s^2(米每二次方秒) 4.加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加速度的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ΔV方向始终相同。特别,在直线运动中,如果速度增加,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相同;如果速度减小,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相反。 5.物理意义:表示质点速度变化的快慢的物理量。 举例:假如两辆汽车开始静止,均匀地加速后,达到10m/s的速度,A车花了10s,而B车只用了5s。它们的速度都从0m/s变为10m/s,速度改变了10m/s。所以它们的速度变化量是一样的。但是很明显,B车变化得更快一样。我们用加速度来描述这个现象:B车的加速度(a=Δv/t,其中的Δv是速度变化量)> 加速度计构造的类型 A车的加速度。 显然,当速度变化量一样的时候,花时间较少的B车,加速度更大。也就说B车的启动性能相对A车好一些。因此,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的物理量。 注意: 1.当物体的加速度保持大小和方向不变时,物体就做匀变速运动。如自由落体运动,平抛运动等。 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就做直线运动。如竖直上抛运动。 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就做直线运 2.加速度可由速度的变化和时间来计算,但决定加速度的因素是物体所受合力F 和物体的质量M。 3.加速度与速度无必然联系,加速度很大时,速度可以很小;速度很大时,加速度也可以很小。例如:炮弹在发射的瞬间,速度为0,加速度非常大;以高速直线匀速行驶的 赛车 ,速度很大,但是由于是匀速行驶,速度的变化量是零,因此它的加速度为零。 4.加速度为零时,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相对于同一参考系)。任何复杂的运动都可以看作是无数的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加速运动的合成。 5.加速度因参考系(参照物)选取的不同而不同,一般取地面为参考系。 6.当运动的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90°时,即做加速运动,加速度是正数;反之则为负数。 特别地,当运动的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之间的夹角恰好等于90°时,物体既不加速也不减速,而是匀速率的运动。如匀速圆周运动。 7.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物体受到外力的作用就产生加速度,或者说力是物体速度变化的原因。说明 当物体做加速运动(如自由落体运动)时,加速度为正值;当物体做减速运动(如竖直上抛运动)时,加速度为负值。 8.加速度的大小比较只比较其绝对值。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向心加速度 向心加速度(匀速圆周运动中的加速度)的计算公式: a=rω^2=v^2/r 说明:a就是向心加速度,推导过程并不简单,但可以说仍在高 科里奥利加速度 科里奥利加速度 中生理解范围内,这里略去了。r是圆周运动的半径,v是速度(特指线速度)。ω(就是欧姆的小写)是角速度。 这里有:v=ωr. 1.匀速圆周运动并不是真正的匀速运动,因为它的速度方向在不断的变化,所以说匀速圆周运动只是匀速率运动的一种。至于说为什么叫他匀速圆周运动呢?可能是大家说惯了不愿意换了吧。 2.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总是指向圆心,即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只是不断地改变着速度的方向。 重力加速度 地球表面附近的物体因受重力产生的加速度叫做重力加速度,也叫自由落体加速度,用g表示。 重力加速度g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在同一地区的同一高度,任何物体的重力加速度都是相同的。重力加速度的数值随海拔高度增大而减小。当物体距地面高度远远小于地球半径时,g变化不大。而离地面高度较大时,重力加速度g数值显着减小,此时不能认为g为常数 距离面同一高度的重力加速度,也会随着纬度的升高而变大。由于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万有引力的另一个分力提供了物体绕地轴作圆周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物体所处的地理位置纬度越高,圆周运动轨道半径越小,需要的向心力也越小,重力将随之增大,重力加速度也变大。地理南北两极处的圆周运动轨道半径为0,需要的向心力也为0,重力等于万有引力,此时的重力加速度也达到。 由于g随纬度变化不大,因此国际上将在纬度45°的海平面精确测得物体的重力加速度g=9.80665m/s^2;作为重力加速度的标准值。在解决地球表面附近的问题中,通常将g作为常数,在一般计算中可以取g=9.80m/s^2。理论分析及精确实验都表明,随纬度增大,重力加速度g的数值逐渐增大。如: 赤道g=9.780m/s^2 广州g=9.788m/s^2 武汉g=9.794m/s^2 上海g=9.794m/s^2 东京g=9.798m/s^2 北京g=9.801m/s^2 纽约g=9.803m/s^2 莫斯科g=9.816m/s^2 北极地区g=9.832m/s^2 注:月球面的重力加速度约为1.62m/s^2,约为地球重力的六分之一。 匀加速直线动动的公式 1.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s=V0t+(at^2)/2=(vt^2-v0^2)/2a=(v0+vt)t/2 2.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vt=v0+at 3.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也是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v=(v0+vt)/2 其中v0为初速度,vt为t时刻的速度,又称末速度。 4.匀加速度直线运动的几个重要推论: (1)V末^2-V初^2=2as(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匀加速直线运动,a取正值;匀减速直线运动,a取负值。) (2)AB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 Vt/2=(v初+v末)/2 (3)AB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 Vs/2=[(v末^2+v初^2)/2]^(1/2) (4)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1s,2s,3s……ns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n^2; (5)在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第ns内的位移之比为1:3:5……:(2n-1); (6)在第1米内,第2米内,第3米内……第n米内的时间之比为1:2^(1/2):3^(1/2):……:n^(1/n) (7)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s=aT^2(a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T一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8)竖直上抛运动:上升过程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过程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全过程是初速度为VO,加速度为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加速运动与减速运动 物体运动时,如果加速度不为零,则处于加速状态。若加速度大于零,则为正加速;若加速度小于零,则为负加速(即速度减至0后反向加速)。(提示:物理中的符号不同于数学中的符号,在+、-号只代表是的标量,在物理中+、-号部分代表单纯的标量,还有部分还代表的像方向啦什么的矢量) V=v末—v初 加速度公式:a=△V/△t 加速度-曲线加速运动 在加速度保持不变的时候,物体也有可能做曲线运动。比如,当你把一个物体沿水平方向用力抛出时,你会发现,这个物体离开桌面以后,在空中划过一条曲线,落在了地上。 物体在出手以后,受到的只有竖直向下的重力,因此加速度的方向和大小都不改变。但是物体由于惯性还在水平方向上以出手速度运动。这时,物体的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就不在同一直线上了。物体就会往力的方向偏转,划过一条往地面方向偏转的曲线。 但是这个时候,由于重力大小不变,因此加速度大小也不变。物体仍然做的是匀加速运动,但不过是匀加速曲线运动。 加速度-小问题——加速度单位的来历 根据我们高中的课本描述,有加速度a=(Δv)/(Δt)=(v1-v2)/t,因为速度(v)的单位是m/s,时间(t)的单位是s,于是将m/s与s相除,得到的就是它的单位:m/s^2. 高一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相关 文章 : ★ 高一物理必修必考知识点总结 ★ 物理高一必修一必考知识点总结 ★ 高一学期物理必考知识点 ★ 高一物理必修一必背知识点总结 ★ 高一物理笔记整理 ★ 高一物理必修一必背知识点 ★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最新归纳 ★ 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大全 ★ 高一物理知识点整理归纳
2023-02-15 11:10:151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有哪些

1、参考系: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的另外的物体。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假定它是静止的。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但选择时要使运动的描述尽量的简单。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2、质点: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且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物体可被看做质点的几种情况:(1)平动的物体通常可视为质点。(2)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3)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忽略时,不能把物体看做质点,反之,则可以。注(1)不能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为标准来判断物体是否可以看做质点,关键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视为质点。(2)质点并不是质量很小的点,要区别于几何学中的“点”。3、时间和时刻:时刻是指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4、位移和路程:位移用来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是质点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5、速度:用来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1)平均速度:是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其定义式为,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平均速度对变速运动只能作粗略的描述。(2)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简称速度,它可以精确变速运动。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它是一个标量。6、加速度:用量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的物理量。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变化量方向相同(注意与速度的方向没有关系),大小由两个因素决定。
2023-02-15 11:11:171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详细归纳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详细归纳 1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都相等的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1)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   (2)某段时间内时间中点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3、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   (1)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几个重要结论   ①1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之比为:   v1∶v2∶v3∶……∶vn=1∶2∶3∶……∶n   ②1T内,2T内,3T内……位移之比为:   x1∶x2∶x3∶……∶xn=1∶3∶5∶……∶(2n—1)   ③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第n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   xⅠ∶xⅡ∶xⅢ∶……∶xN=1∶4∶9∶……∶n2   ④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   易错现象:   1、在一系列的公式中,不注意的v、a正、负。   2、纸带的处理,是这部分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易错问题。   3、滥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殊公式。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详细归纳 2   1、自由落体运动: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的下落运动,因为忽略了空气的阻力,所以是一种理想的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3、竖直上抛运动:   可以看作是初速度为v0,加速度方向与v0方向相反,大小等于的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以把它分为向上和向下两个过程来处理。   (2)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   物体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A、B为途中的任意两点,C为点,则:   (1)时间对称性   物体上升过程中从A→C所用时间tAC和下降过程中从C→A所用时间tCA相等,同理tAB=tBA。   (2)速度对称性   物体上升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与下降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大小相等。   [关键一点]   在竖直上抛运动中,当物体经过抛出点上方某一位置时,可能处于上升阶段,也可能处于下降阶段,因此这类问题可能造成时间多解或者速度多解。   易错现象   1、忽略自由落体运动必须同时具备仅受重力和初速度为零   2、忽略竖直上抛运动中的多解   3、小球或杆过某一位置或圆筒的问题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运动的图象运动的相遇和追及问题   1、图象:   图像在中学物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优点是可以形象直观地反映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位移和速度都是时间的函数,在描述运动规律时,常用x—t图象和v—t图象。   (1)x—t图象   ①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②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②图线斜率的意义   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   ②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方向。   ③两种特殊的x—t图象   (1)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2)若x—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则表示物体处   于静止状态   (2)v—t图象   ①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②图线斜率的意义   a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   b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③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   a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数值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的大小。   b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正方向;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负方向。   ③常见的两种图象形式   (1)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与横轴平行的直线。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2、相遇和追及问题:   这类问题的关键是两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关系和位移关系,要注意寻找问题中隐含的临界条件。   1、混淆x—t图象和v—t图象,不能区分它们的物理意义   2、不能正确计算图线的斜率、面积   3、在处理汽车刹车、飞机降落等实际问题时注意,汽车、飞机停止后不会后退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详细归纳 3   一、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   弹性形变(撤去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后能恢复原来形状的物体的形变)范性形变(撤去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物体的形变)   弹性限度:若物体形变过大,超过一定限度,撤去外力后,无法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弹性限度。   二、探究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当于另一个物体滑动的时候,要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说明:摩擦力的产生是由于物体表面不光滑造成的。   三、力的合成与分解   (1)若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仅受两个力作用,这两个力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即二力平衡   (2)若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三个力作用,则这三个力中的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一定与另一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3)若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力的作用,则宜用正交分解法处理,此时的平衡方程可写成   ①确定研究对象;   ②分析受力情况;   ③建立适当坐标;   ④列出平衡方程   四、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1、共点力:物体受到的各力的作用线或作用线的延长线能相交于一点的力   2、平衡状态:在共点力的作用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说明:这里的静止需要二个条件,一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二是物体的速度为零,仅速度为零时物体不一定处于静止状态,如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达到点时刻,物体速度为零,但物体不是处于静止状态,因为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   3、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合力为零,即0   说明;   ①三力汇交原理:当物体受到三个非平行的共点力作用而平衡时,这三个力必交于一点;   ②物体受到N个共点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时,取出其中的一个力,则这个力必与剩下的(N—1)个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③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平衡问题,则其平衡条件为:FX合=0,FY合=0;   ④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的平衡条件   五、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学过物理学的人都会知道牛顿第三定律,此定律主要说明了作用力和反作用的关系。在对一个物体用力的时候同时会受到另一个物体的反作用力,这对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保持在一条直线上。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详细归纳 4   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   从静止出发,只在重力作用下而降落的运动模式,叫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是最典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地球表面附近的上空可看作是恒定的重力场。如不考虑大气阻力,在该区域内的自由落体运动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并非指向地心),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只有在赤道上或者两极上,自由落体运动的方向(也就是重力的方向)才是指向地球中心的。   g≈9.8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公式   (1)Vt=gt   (2)h=1/2gt^2   (3)Vt^2=2gh   这里的h与x同样都是指位移,一般在自由落体中用h表示数值方向的位移量。   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先驱者   对自由落体最先研究的是古希腊的科学家亚里士多德,他提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物体本身的重量决定的,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反之,则下落得越慢。   亚里士多德,前384年4月23日-前322年3月7日,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   他的著作包含许多学科,包括了物理学、形而上学、诗歌(包括戏剧)、生物学、动物学、逻辑学、政治、政府、以及_学。和柏拉图、苏格拉底(柏拉图的老师)一起被誉为西方哲学的奠基者。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是西方哲学的第一个广泛系统,包含道德、美学、逻辑和科学、政治和玄学。   伽利略是意大利天文学家,也是世界物理学家。他于1564年诞生在意大利北部的"比萨市,1642年1月8日去世,终年78岁。他毕生致力于科学事业,不仅为我们留下了时钟、望远镜和众多的科学专著,而且还为破除宗教迷信、科学偏见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伽利略在1638年写的《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指出: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论断,一块大石头的下落速度要比一块小石头的下落速度大。假定大石头的下落速度为8,小石头的下落速度为4,当我们把两块石头拴在一起时,下落快的会被下落慢的拖着而减慢,下落慢的会被下落快的拖着而加快,结果整个系统的下落速度应该小于8。但是两块石头拴在一起,加起来比大石头还要重,因此重物体比轻物体的下落速度要小。这样,就从重物体比轻物体下落得快的假设,推出了重物体比轻物体下落得慢的结论。亚里士多德的理论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境地。伽利略由此推断重物体不会比轻物体下落得快。伽利略的假设推导法,对物理思维方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伽利略曾在的比萨斜塔做了的自由落体试验,让两个体积相同,质量不同的球从塔顶同时下落,结果两球同时落地,以实践驳倒了亚里士多德的结论。但是后来经过历史的严格考证,伽利略并没有在比萨斜塔做实验,人们却还是把比萨斜塔当作对伽利略的纪念碑。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详细归纳 5   1、定义:把某个特定的物体在某个特定的物理环境中所受到的力一个不漏,一个不重地找出来,并画出定性的受力示意图。对物体进行正确地受力分析,是解决好力学问题的关键。   2、相对合理的顺序:先找场力(电场力、磁场力、重力),再找接触力(弹力、摩擦力),最后分析其它力。   3、为了在受力分析时不多分析力,也不漏力,一般情况下按下面的步骤进行:   (1)确定研究对象—可以是某个物体也可以是整体。   (2)按顺序画力   ①先画重力: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方向竖直向下。   ②次画已知力   ③再画接触力—(弹力和摩擦力):看研究对象跟周围其他物体有几个接触点(面),先对某个接触点(面)分析,若有挤压,则画出弹力,若还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则再画出摩擦力。分析完一个接触点(面)后,再依次分析其他的接触点(面)。   ④再画其他场力:看是否有电、磁场力作用,如有则画出。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详细归纳 6   1、功   (1)功的概念: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如果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一段位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力和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是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2)功的计算式: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的大小,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的夹角的余弦三者的乘积:W=Fscosα。   (3)功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1J就是1N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lm位移所做的功。   2、功的计算   ⑴恒力的功:根据公式W=Fscosα,当00≤a<900时,cosα>0,W>0,表示力对物体做正功;当α=900时,cosα=0,W=0,表示力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垂直,力不做功;当900<α<1800时,cosα<0,W<0,表示力对物体做负功,或者说物体克服力做了功。   (2)合外力的功:等于各个力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即:W合=W1+W2+W3+……   (3)用动能定理W=ΔEk或功能关系求功。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做功过程一定伴随能量的转化,并且做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转化。   3、功和冲量的比较   (1)功和冲量都是过程量,功表示力在空间上的积累效果,冲量表示力在时间上的积累效果。   (2)功是标量,其正、负表示是动力对物体做功还是物体克服阻力做功。冲量是矢量,其正、负号表示方向,计算冲量时要先规定正方向。   (3)做功的多少由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及力和位移的夹角三个因素决定。冲量的大小只由力的大小和时间两个因素决定。力作用在物体上一段时间,力的冲量不为零,但力对物体做的功可能为零。   4、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做功的特点   ⑴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段时间内做的总功可能为正、可能为负、也可能为零。   ⑵一对互为作用反作用的摩擦力做的总功可能为零(静摩擦力)、可能为负(滑动摩擦力),但不可能为正。
2023-02-15 11:11:381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有哪些?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一、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二、探究摩擦力。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当于另一个物体滑动的时候,要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三、参考系。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的另外的物体,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假定它是静止的,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但选择时要使运动的描述尽量的简单。四、速度。(1)平均速度:是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其定义式为,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平均速度对变速运动只能作粗略的描述。(2)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简称速度,它可以精确变速运动,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它是一个标量。五、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学过物理学的人都会知道牛顿第三定律,此定律主要说明了作用力和反作用的关系。在对一个物体用力的时候同时会受到另一个物体的反作用力,这对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保持在一条直线上。
2023-02-15 11:11:591

高一必修1物理知识点归纳

高一必修1物理知识点归纳1   线速度V=s/t=2πR/T2.角速度ω=Φ/t=2π/T=2πf   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4.向心力F心=Mv^2/R=mω^2_=m(2π/T)^2_   周期与频率T=1/f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   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   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注:(1)向心力可以由具体某个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   (2)做匀速度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但动量不断改变。 高一必修1物理知识点归纳2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1、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基本解题思路是:   ①根据受力情况,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②根据题意,选择恰当的运动学公式求解相关的速度、位移等.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推断或求出物体所受的未知力.基本解题思路是:①根据运动情况,利用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确定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从而求出未知力.   (3)注意点:   ①运用牛顿定律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对物体进行受力情况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要善于画出物体受力图和运动草图.不论是哪类问题,都应抓住力与运动的关系是通过加速度这座桥梁联系起来的这一关键.   ②对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力情况发生变化,要分段进行分析,每一段根据其初速度和合外力来确定其运动情况;某一个力变化后,有时会影响其他力,如弹力变化后,滑动摩擦力也随之变化.   2、关于超重和失重:   在平衡状态时,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当物体在竖直方向上有加速度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就不等于物体的重力.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上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大于物体的重力,这种现象叫超重现象.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下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小于物体的重力,这种现象叫失重现象.对其理解应注意以下三点:   (1)当物体处于超重和失重状态时,物体的重力并没有变化.   (2)物体是否处于超重状态或失重状态,不在于物体向上运动还是向下运动,即不取决于速度方向,而是取决于加速度方向.   (3)当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a=g)时,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单摆停摆、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液体柱不再产生向下的.压强等.   易错现象:   (1)当外力发生变化时,若引起两物体间的弹力变化,则两物体间的滑动摩擦力一定发生变化,往往有些同学解题时仍误认为滑动摩擦力不变。   (2)些同学在解比较复杂的问题时不认真审清题意,不注意题目条件的变化,不能正确分析物理过程,导致解题错误。   (3)些同学对超重、失重的概念理解不清,误认为超重就是物体的重力增加啦,失重就是物体的重力减少啦。 高一必修1物理知识点归纳3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沿着直线运动,而且保持加速度不变,这种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分类: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   实验小车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由此可知,无论Δt取何值,无论在什么时间阶段,Δt对应的速度变化Δv都相同,即Δv/Δt不变,则物体的加速度不变。所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在数学函数图象中,Δv/Δt叫做图象的斜率,故v-t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 高一必修1物理知识点归纳4   向心加速度   向心加速度(匀速圆周运动中的加速度)的计算公式:   a=rω^2=v^2/r   说明:a就是向心加速度,推导过程并不简单,但可以说仍在高   科里奥利加速度   科里奥利加速度   中生理解范围内,这里略去了。r是圆周运动的半径,v是速度(特指线速度)。ω(就是欧姆的小写)是角速度。   这里有:v=ωr.   1.匀速圆周运动并不是真正的匀速运动,因为它的速度方向在不断的变化,所以说匀速圆周运动只是匀速率运动的一种。至于说为什么叫他匀速圆周运动呢?可能是大家说惯了不愿意换了吧。   2.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总是指向圆心,即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只是不断地改变着速度的方向。 高一必修1物理知识点归纳5    一、基本概念   1、质点   2、 参考系   3、坐标系   4、时刻和时间间隔   5、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6、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动。可用从起点到末点的有向线段来表示,是矢量。位移的大小小于或等于路程。   7、速度: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程度。   分类平均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瞬时速度:   与速率的区别和联系速度是矢量,而速率是标量   平均速度=位移/时间,平均速率=路程/时间   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瞬时速率   8、加速度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   定义:(即等于速度的变化率)   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不确定。(或与合力的方向相同)    二、运动图象(只研究直线运动)   1、x—t图象(即位移图象)   (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始位置。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静止,曲线表示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   (3)、斜率表示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2、v—t图象(速度图象)   (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速度。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表示物体作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发生变化)。   (3)、纵坐标表示速度。纵坐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纵坐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4)、斜率表示加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5)、面积表示位移。横轴上方的面积表示正位移,横轴下方的面积表示负位移。    三、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1、两种打点即使器的异同点   2、纸带分析;   (1)、从纸带上可直接判断时间间隔,用刻度尺可以测量位移。   (2)、可计算出经过某点的瞬时速度   (3)、可计算出加速度 高一必修1物理知识点归纳6   A.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知道外力迫使它改变之中状态为止。   2.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特性。   3.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需要外力。   4.惯性的定义:物体的这种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5.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   6.惯性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都具有惯性。   B.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大小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   2.表达式:F=ma   (1)定律的表达式虽写成F=ma,但不能认为物体所受外力大小与加速度大小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正比。   (2)式中的F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个力?当然如果F是某一个力或某一方向的分量,其加速度也是该力单独产生的或者是在某一方向上产生的   3.注意   (1)如果合外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则加速度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这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2)如果合外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则加速度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这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3)如果合外力不变(恒定),则加速度也不变(恒定),这时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4)如果合外力为零,则加速度也为零,这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或处于静止状态。   C.牛顿第三定律   1.两个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我们把其中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另一个力就叫做反作用力。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   (1)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2)具有同种性质   (3)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4)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
2023-02-15 11:12:411

物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有哪些?

物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有:1、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2、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3、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忽略时,不能把物体看做质点,反之,则可以。4、不能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为标准来判断物体是否可以看做质点,关键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5、时刻是指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
2023-02-15 11:13:231

高一学期物理必考知识点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学习。但每个人的 学习态度 的层次都有所不同,对于学习,我们不仅仅要做到“好之”,还需对学习怀有满腔热忱,这样,学习效果会大大提升,才能使流淌着的使知识河流永不干涸。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一学期物理必考知识点,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一学期物理必考知识点1 1、自由落体运动: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的下落运动,因为忽略了空气的阻力,所以是一种理想的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3、竖直上抛运动: 可以看作是初速度为v0,加速度方向与v0方向相反,大小等于的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以把它分为向上和向下两个过程来处理。 (2)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 物体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A、B为途中的任意两点,C为点,则: (1)时间对称性 物体上升过程中从A→C所用时间tAC和下降过程中从C→A所用时间tCA相等,同理tAB=tBA. (2)速度对称性 物体上升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与下降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大小相等. [关键一点] 在竖直上抛运动中,当物体经过抛出点上方某一位置时,可能处于上升阶段,也可能处于下降阶段,因此这类问题可能造成时间多解或者速度多解. 易错现象 1、忽略自由落体运动必须同时具备仅受重力和初速度为零 2、忽略竖直上抛运动中的多解 3、小球或杆过某一位置或圆筒的问题 高一学期物理必考知识点2 一、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 弹性形变(撤去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后能恢复原来形状的物体的形变)范性形变(撤去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物体的形变)3、弹性限度:若物体形变过大,超过一定限度,撤去外力后,无法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弹性限度。 二、探究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当于另一个物体滑动的时候,要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说明:摩擦力的产生是由于物体表面不光滑造成的。 三、力的合成与分解 (1)若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仅受两个力作用,这两个力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即二力平衡 (2)若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三个力作用,则这三个力中的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一定与另一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3)若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力的作用,则宜用正交分解法处理,此时的平衡方程可写成 ①确定研究对象; ②分析受力情况; ③建立适当坐标; ④列出平衡方程 四、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1.共点力:物体受到的各力的作用线或作用线的延长线能相交于一点的力 2.平衡状态:在共点力的作用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说明:这里的静止需要二个条件,一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二是物体的速度为零,仅速度为零时物体不一定处于静止状态,如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达到点时刻,物体速度为零,但物体不是处于静止状态,因为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 3.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合力为零,即0 说明; ①三力汇交原理:当物体受到三个非平行的共点力作用而平衡时,这三个力必交于一点; ②物体受到N个共点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时,取出其中的一个力,则这个力必与剩下的(N-1)个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③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平衡问题,则其平衡条件为:FX合=0,FY合=0; ④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的平衡条件 五、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学过物理学的人都会知道牛顿第三定律,此定律主要说明了作用力和反作用的关系。在对一个物体用力的时候同时会受到另一个物体的反作用力,这对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保持在一条直线上。 高一学期物理必考知识点3 一、曲线运动 (1)曲线运动的条件: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跟其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曲线运动的特点:在曲线运动中,运动质点在某一点的瞬时速度方向,就是通过这一点的曲线的切线方向。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这是因为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不断变化的。做曲线运动的质点,其所受的合外力一定不为零,一定具有加速度。 (3)曲线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方向和速度方向不在一直线上,且一定指向曲线的凹侧。 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深刻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物体的实际运动往往是由几个独立的分运动合成的,由已知的分运动求跟它们等效的合运动叫做运动的合成;由已知的合运动求跟它等效的分运动叫做运动的分解。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基本关系: 1分运动的独立性; 2运动的等效性(合运动和分运动是等效替代关系,不能并存); 3运动的等时性; 4运动的矢量性(加速度、速度、位移都是矢量,其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互成角度的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的判断 合运动的情况取决于两分运动的速度的合速度与两分运动的加速度的合加速度,两者是否在同一直线上,在同一直线上作直线运动,不在同一直线上将作曲线运动。 ①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速直线运动。 ②一个匀速直线运动和一个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是曲线运动。 ③两个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④两个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能是直线运动也可能是曲线运动。当两个分运动的初速度的合速度的方向与这两个分运动的合加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时,合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否则是曲线运动。 2、怎样确定合运动和分运动 ①合运动一定是物体的实际运动 ②如果选择运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则参照物的运动和物体相对参照物的运动是分运动,物体相对地面的运动是合运动。 ③进行运动的分解时,在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前提下,类似力的分解,要按照实际效果进行分解。 3、绳端速度的分解 此类有绳索的问题,对速度分解通常有两个原则①按效果正交分解物体运动的实际速度②沿绳方向一个分量,另一个分量垂直于绳。(效果:沿绳方向的收缩速度,垂直于绳方向的转动速度) 4、小船渡河问题 (1)L、Vc一定时,t随sinθ增大而减小;当θ=900时,sinθ=1,所以,当船头与河岸垂直时,渡河时间最短, (2)渡河的最小位移即河的宽度。为了使渡河位移等于L,必须使船的合速度V的方向与河岸垂直。这是船头应指向河的上游,并与河岸成一定的角度θ。根据三角函数关系有:Vccosθ─Vs=0. 所以θ=arccosVs/Vc,因为0≤cosθ≤1,所以只有在Vc>Vs时,船才有可能垂直于河岸横渡。 (3)如果水流速度大于船上在静水中的航行速度,则不论船的航向如何,总是被水冲向下游。怎样才能使漂下的距离最短呢?设船头Vc与河岸成θ角,合速度V与河岸成α角。可以看出:α角越大,船漂下的距离x越短,那么,在什么条件下α角呢?以Vs的矢尖为圆心,以Vc为半径画圆,当V与圆相切时,α角,根据cosθ=Vc/Vs,船头与河岸的夹角应为:θ=arccosVc/Vs. 高一学期物理必考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高一物理必修一必背知识点 ★ 高一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总结 ★ 高一第一学期物理课本知识点 ★ 高一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 高中物理必背知识点知识归纳 ★ 高中物理常考知识点归纳 ★ 高中物理必背的知识点 ★ 高一物理必修一考点(期末必备) ★ 高一物理考试知识点梳理 ★ 高一物理知识点整理大全
2023-02-15 11:14:271

高一必修1物理知识点归纳

  高一必修1物理知识点归纳 篇1   向心加速度   向心加速度(匀速圆周运动中的加速度)的计算公式:   a=rω^2=v^2/r   说明:a就是向心加速度,推导过程并不简单,但可以说仍在高   科里奥利加速度   中生理解范围内,这里略去了。r是圆周运动的半径,v是速度(特指线速度)。ω(就是欧姆的小写)是角速度。   这里有:v=ωr.   1.匀速圆周运动并不是真正的匀速运动,因为它的速度方向在不断的变化,所以说匀速圆周运动只是匀速率运动的一种。至于说为什么叫他匀速圆周运动呢?可能是大家说惯了不愿意换了吧。   2.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总是指向圆心,即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只是不断地改变着速度的方向。   高一必修1物理知识点归纳 篇2   一、基本概念   1、质点   2、 参考系   3、坐标系   4、时刻和时间间隔   5、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6、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动。可用从起点到末点的有向线段来表示,是矢量。位移的大小小于或等于路程。   7、速度: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程度。   分类平均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瞬时速度:   与速率的区别和联系速度是矢量,而速率是标量   平均速度=位移/时间,平均速率=路程/时间   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瞬时速率   8、加速度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   定义:(即等于速度的变化率)   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不确定。(或与合力的方向相同)   二、运动图象(只研究直线运动)   1、x—t图象(即位移图象)   (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始位置。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静止,曲线表示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   (3)、斜率表示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2、v—t图象(速度图象)   (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速度。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表示物体作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发生变化)。   (3)、纵坐标表示速度。纵坐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纵坐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4)、斜率表示加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5)、面积表示位移。横轴上方的面积表示正位移,横轴下方的面积表示负位移。   三、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1、两种打点即使器的异同点   2、纸带分析;   (1)、从纸带上可直接判断时间间隔,用刻度尺可以测量位移。   (2)、可计算出经过某点的瞬时速度   (3)、可计算出加速度   高一必修1物理知识点归纳 篇3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沿着直线运动,而且保持加速度不变,这种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分类: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   实验小车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由此可知,无论Δt取何值,无论在什么时间阶段,Δt对应的速度变化Δv都相同,即Δv/Δt不变,则物体的加速度不变。所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在数学函数图象中,Δv/Δt叫做图象的斜率,故v-t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   高一必修1物理知识点归纳 篇4   A.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知道外力迫使它改变之中状态为止。   2.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特性。   3.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需要外力。   4.惯性的定义:物体的这种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5.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   6.惯性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都具有惯性。   B.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大小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   2.表达式:F=ma   (1)定律的表达式虽写成F=ma,但不能认为物体所受外力大小与加速度大小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正比。   (2)式中的F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个力?当然如果F是某一个力或某一方向的分量,其加速度也是该力单独产生的或者是在某一方向上产生的   3.注意   (1)如果合外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则加速度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这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2)如果合外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则加速度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这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3)如果合外力不变(恒定),则加速度也不变(恒定),这时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4)如果合外力为零,则加速度也为零,这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或处于静止状态。   C.牛顿第三定律   1.两个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我们把其中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另一个力就叫做反作用力。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   (1)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2)具有同种性质   (3)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4)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   高一必修1物理知识点归纳 篇5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1、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基本解题思路是:   ①根据受力情况,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②根据题意,选择恰当的运动学公式求解相关的速度、位移等.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推断或求出物体所受的未知力.基本解题思路是:①根据运动情况,利用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确定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从而求出未知力.   (3)注意点:   ①运用牛顿定律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对物体进行受力情况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要善于画出物体受力图和运动草图.不论是哪类问题,都应抓住力与运动的关系是通过加速度这座桥梁联系起来的这一关键.   ②对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力情况发生变化,要分段进行分析,每一段根据其初速度和合外力来确定其运动情况;某一个力变化后,有时会影响其他力,如弹力变化后,滑动摩擦力也随之变化.   2、关于超重和失重:   在平衡状态时,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当物体在竖直方向上有加速度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就不等于物体的重力.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上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大于物体的重力,这种现象叫超重现象.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下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小于物体的重力,这种现象叫失重现象.对其理解应注意以下三点:   (1)当物体处于超重和失重状态时,物体的重力并没有变化.   (2)物体是否处于超重状态或失重状态,不在于物体向上运动还是向下运动,即不取决于速度方向,而是取决于加速度方向.   (3)当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a=g)时,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单摆停摆、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液体柱不再产生向下的压强等.   易错现象:   (1)当外力发生变化时,若引起两物体间的弹力变化,则两物体间的滑动摩擦力一定发生变化,往往有些同学解题时仍误认为滑动摩擦力不变。   (2)些同学在解比较复杂的问题时不认真审清题意,不注意题目条件的变化,不能正确分析物理过程,导致解题错误。   (3)些同学对超重、失重的概念理解不清,误认为超重就是物体的重力增加啦,失重就是物体的重力减少啦。   高一必修1物理知识点归纳 篇6   线速度V=s/t=2πR/T2.角速度ω=Φ/t=2π/T=2πf   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4.向心力F心=Mv^2/R=mω^2_=m(2π/T)^2_   周期与频率T=1/f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   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   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注:   (1)向心力可以由具体某个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   (2)做匀速度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但动量不断改变。   高一必修1物理知识点归纳 篇7   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记录自由落体运动轨迹   1.物体仅在中立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理想化模型)。在空气中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是下落过程中空气阻力的影响,与物体重量无关。   2.伽利略的科学方法:观察→提出假设→运用逻辑得出结论→通过实验对推论进行检验→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常量,称为重力加速度(g)。g=9.8m/s?   重力加速度g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其大小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vt?=2gs   竖直上抛运动   1.处理方法:分段法(上升过程a=-g,下降过程为自由落体),整体法(a=-g,注意矢量性)   1.速度公式:vt=v0—gt位移公式:h=v0t—gt?/2   2.上升到最高点时间t=v0/g,上升到最高点所用时间与回落到抛出点所用时间相等   3.上升的最大高度:s=v0?/2g   高一必修1物理知识点归纳 篇8   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   打点记时器:通过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来记录物体运动信息的仪器。(电火花打点记时器 火花打点,电磁打点记时器电磁打点);一般打出两个相邻的点的时间间隔是0.02s。   第四节物体运动的速度   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平均速度(与位移、时间间隔相对应)   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v是物体的位移s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其方向与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同。单位是m/s。   v=s/t   瞬时速度(与位置时刻相对应)   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时刻前后无穷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其方向是物体在运动轨迹上过该点的.切线方向。瞬时速率(简称速率)即瞬时速度的大小。   速率≥速度   高一必修1物理知识点归纳 篇9   机械能   1.功   (1)做功的两个条件: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物体在里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大小: W=Fscosa功是标量功的单位:焦耳(J)   1J=1N_   当0<= a <派2="" w="">0 F做正功F是动力   当a=派/2 w=0 (cos派/2=0) F不作功   当派/2<= a <派W<0 F做负功F是阻力   (3)总功的求法:   W总=W1+W2+W3……Wn   W总=F合Scosa   2.功率   (1)定义:功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   P=W/t功率是标量功率单位:瓦特(w)   此公式求的是平均功率   1w=1J/s 1000w=1kw   (2)功率的另一个表达式: P=Fvcosa   当F与v方向相同时, P=Fv. (此时cos0度=1)   此公式即可求平均功率,也可求瞬时功率   1)平均功率:当v为平均速度时   2)瞬时功率:当v为t时刻的瞬时速度   (3)额定功率:指机器正常工作时输出功率   实际功率:指机器在实际工作中的输出功率   正常工作时:实际功率≤额定功率   (4)机车运动问题(前提:阻力f恒定)   P=Fv F=ma+f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汽车启动有两种模式   1)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a在减小,一直到0)   P恒定v在增加F在减小尤F=ma+f   当F减小=f时v此时有值   2)汽车以恒定加速度前进(a开始恒定,在逐渐减小到0)   a恒定F不变(F=ma+f) V在增加P实逐渐增加   此时的P为额定功率即P一定   P恒定v在增加F在减小尤F=ma+f   当F减小=f时v此时有值   3.功和能   (1)功和能的关系: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2)功和能的区别:能是物体运动状态决定的物理量,即过程量   功是物体状态变化过程有关的物理量,即状态量   这是功和能的根本区别.   4.动能.动能定理   (1)动能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用Ek表示   表达式Ek=1/2mv^2能是标量也是过程量   单位:焦耳(J) 1kg_^2/s^2 = 1J   (2)动能定理内容: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表达式W合=ΔEk=1/2mv^2-1/2mv0^2   适用范围:恒力做功,变力做功,分段做功,全程做功   5.重力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用Ep表示   表达式Ep=mgh是标量单位:焦耳(J)   (2)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关系   W重=-ΔEp   重力势能的变化由重力做功来量度   (3)重力做功的特点:只和初末位置有关,跟物体运动路径无关   重力势能是相对性的,和参考平面有关,一般以地面为参考平面   重力势能的变化是绝对的,和参考平面无关   (4)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弹性势能存在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中,跟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性势能的变化由弹力做功来量度   6.机械能守恒定律   (1)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总称   总机械能:E=Ek+Ep是标量也具有相对性   机械能的变化,等于非重力做功(比如阻力做的功)   ΔE=W非重   机械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2)机械能守恒定律: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   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保持不变   表达式: Ek1+Ep1=Ek2+Ep2成立条件:只有重力做功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高一必修1物理知识点归纳 篇10   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以下推论也成立   (1) 设T为单位时间,则有   ●瞬时速度与运动时间成正比,   ●位移与运动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比 (2)设S为单位位移,则有   ●瞬时速度与位移的平方根成正比,   ●运动时间与位移的平方根成正比,   ●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需的时间之比。   高一必修1物理知识点归纳 篇11   1、力:   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力必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用一条有向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   按照力命名的依据不同,可以把力分为   ①按性质命名的力(例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   ②按效果命名的力(例如: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   力的作用效果:   ①形变;②改变运动状态.   2、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叫物体的重心;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形状有关。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处。薄板类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注意: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在两极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由于重力远大于向心力,一般情况下近似认为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3、弹力:   (1)内容: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跟它接触的且使其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2)条件:①接触;②形变。但物体的形变不能超过弹性限度。   (3)弹力的方向和产生弹力的那个形变方向相反。(平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曲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过研究点的曲面的切面;点面接触处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面、绳子产生的弹力的方向沿绳子所在的直线。)   (4)大小:   ①弹簧的弹力大小由F=kx计算,   ②一般情况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同时所受的其他力及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应结合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确定.   4、摩擦力:   (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接触面粗糙、有弹力作用、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三者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跟接触面相切,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但注意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运动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还可能成任意角度.   (3)摩擦力的大小:   说明:   a、F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   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FN无关。   ②静摩擦: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0   (fm为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静摩擦力的具体数值可用以下方法来计算:一是根据平衡条件,二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合力,然后通过受力分析确定.   (4)注意事项:   a、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高一必修1物理知识点归纳 篇12   重力G(N)G=mg;m:质量;g:9.8N/kg或者10N/kg   密度ρ(kg/m3)ρ=m/Vm:质量;V:体积   合力F合(N)方向相同:F合=F1+F2[6]   方向相反:F合=F1-F2方向相反时,F1>F2   浮力F浮(N)F浮=G物-G视;G视:物体在液体的视重(测量值)   浮力F浮(N)F浮=G物;此公式只适用物体漂浮或悬浮   浮力F浮(N)F浮=G排=m排g=ρ液gV排;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ρ液:液体的密度,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F1:动力,L1:动力臂,F2:阻力,L2:阻力臂   定滑轮F=G物,S=h,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G物:物体的重力,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h:物体升高的距离   动滑轮F=(G物+G轮)/2,S=2h,G物:物体的重力,G轮:动滑轮的重力   滑轮组F=(G物+G轮)/n,S=nh,n:承担物重的段数   机械功W(J)W=FsF:力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有用功:W有,总功:W总,W有=G物h,W总=Fs,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机械效率η=W有/W总×100%   功W=Fs=Pt;1J=1N·m=1W·s   功率P=W/t=Fv(匀速直线)1kW=103W,1MW=103kW   有用功W有用=Gh=W总–W额=ηW总   额外功W额=W总–W有=G动h(忽略轮轴间摩擦)=fL(斜面)   总功W总=W有用+W额=Fs=W有用/η   机械效率η=G/(nF)=G物/(G物+G动)定义式适用于动滑轮、滑轮组   功率P(w)P=W/t;W:功;t:时间   压强p(Pa)P=F/SF:压力/S: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p(Pa)P=ρghP:液体的密度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   热量Q(J)Q=cm△tc:物质的比热容m:质量,△t:温度的变化值   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Q(J)Q=mq;m:质量,q:热值
2023-02-15 11:15:291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_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1)平抛运动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3.水平方向位移:x=Vo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7.合位移:s=(x2+y2)1/2,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注:
2023-02-15 11:16:573

高一物理必修1公式有哪些?

高中物理公式0一、力学1、胡克定律:f=kx(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2、重力:G=mg(g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g极>g赤,g低纬>g高纬)3、求F1、F2的合力的公式:cos2212221FFFFF合两个分力垂直时:2221FFF合注意:(1)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2)两个力的合力范围:F1-F2FF1+F2(3)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4、物体平衡条件:F合=0或Fx合=0Fy合=0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5、摩擦力的公式:(1)滑动摩擦力:f=N(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说明:①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②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无关。(2)静摩擦力: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大小范围:0f静fm(fm为最大静摩擦力)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6、万有引力:(1)公式:F=G221rmm(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G为万有引力恒量:G=6.67×10-11N·m2/kg2(2)在天文上的应用:(M:天体质量;R:天体半径;g: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r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a、万有引力=向心力F万=F向即"422222mgmarTmrmrvmrMmG由此可得:①天体的质量:,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2023-02-15 11:18:472

高一物理必修一重点总结

高一物理第一章 力 1. 重力:G = mg 2. 摩擦力: (1) 滑动摩擦力:f = μFN 即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 (2) 静摩擦力:①对一般静摩擦力的计算应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切记不要乱用 f =μFN;②对最大静摩擦力的计算有公式:f = μFN (注意:这里的μ与滑动摩擦定律中的μ的区别,但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是一样的) 3. 力的合成与分解: (1) 力的合成与分解都应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 具体计算就是解三角形,并以直角三角形为主。 第二章 直线运动 1. 速度公式: vt = v0 + at ① 2. 位移公式: s = v0t + at2 ② 3. 速度位移关系式: - = 2as ③ 4. 平均速度公式: = ④ = (v0 + vt) ⑤ = ⑥ 5. 位移差公式 : △s = aT2 ⑦ 公式说明:(1) 以上公式除④式之外,其它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2)公式⑥指的是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之值恰好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速度,这样就在平均速度与速度之间建立了一个联系。 6.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下列规律成立: (1). 1T秒末、2T秒末、3T秒末…nT秒末的速度之比为: 1 : 2 : 3 : … : n. (2). 1T秒内、2T秒内、3T秒内…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2 : 22 : 32 : … : n2. (3). 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 : 3 : 5 : … : (2 n-1). (4). 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1 : 3 : 5 : … : (2 n-1).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1. 牛顿第二定律: F合= ma 注意: (1)同一性: 公式中的三个量必须是同一个物体的. (2)同时性: F合与a必须是同一时刻的. (3)瞬时性: 上一公式反映的是F合与a的瞬时关系. (4)局限性: 只成立于惯性系中, 受制于宏观低速. 2. 整体法与隔离法: 整体法不须考虑整体(系统)内的内力作用, 用此法解题较为简单, 用于加速度和外力的计算. 隔离法要考虑内力作用, 一般比较繁琐, 但在求内力时必须用此法, 在选哪一个物体进行隔离时有讲究, 应选取受力较少的进行隔离研究. 3. 超重与失重: 当物体在竖直方向存在加速度时, 便会产生超重与失重现象. 超重与失重的本质是重力的实际大小与表现出的大小不相符所致, 并不是实际重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只是表现出的重力发生了变化. 第四章 物体平衡 1. 物体平衡条件: F合 = 0 2. 处理物体平衡问题常用方法有: (1). 在物体只受三个力时, 用合成及分解的方法是比较好的. 合成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合成转化成两个平衡力来处理; 分解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分解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 (2). 在物体受四个力(含四个力)以上时, 就应该用正交分解的方法了. 正交分解的方法就是先分解而后再合成以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的思想. 第五章 匀速圆周运动 1.对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 ①. 线速度的定义式: v = (s指弧长或路程,不是位移 ②. 角速度的定义式: = ③. 线速度与周期的关系:v = ④. 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 ⑤. 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v = r ⑥. 向心加速度:a = 或 a = 2. (1)向心力公式:F = ma = m = m (2) 向心力就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合外力,在计算向心力时一定要取指向圆心的方向做为正方向。向心力的作用就是改变运动的方向,不改变运动的快慢。向心力总是不做功的,因此它是不能改变物体动能的,但它能改变物体的动量。 第六章 万有引力 1.万有引力存在于万物之间,大至宇宙中的星体,小到微观的分子、原子等。但一般物体间的万有引力非常之小,小到我们无法察觉到它的存在。因此,我们只需要考虑物体与星体或星体与星体之间的万有引力。 2.万有引力定律:F = (即两质点间的万有引力大小跟这两个质点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说明:① 该定律只适用于质点或均匀球体;② G称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N·m2/kg2. 3. 重力、向心力与万有引力的关系: (1). 地球表面上的物体: 重力和向心力是万有引力的两个分力(如图所示, 图中F示万有引力, G示重力, F向示向心力), 这里的向心力源于地球的自转. 但由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很小, 致使向心力相比万有引力很小, 因此有下列关系成立: F≈G>>F向 因此, 重力加速度与向心加速度便是加速度的两个分量, 同样有: a≈g>>a向 切记: 地球表面上的物体所受万有引力与重力并不是一回事. (2). 脱离地球表面而成了卫星的物体: 重力、向心力和万有引力是一回事, 只是不同的说法而已.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说到卫星就会马上写出下列方程的原因: = m = m 4. 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和半径之间的关系: (1). v= 即: 半径越大, 速度越小. (2). = 即: 半径越大, 角速度越小. (3). T =2 即: 半径越大, 周期越大. (4). a= 即: 半径越大, 向心加速度越小. 说明: 对于v、 、T、a和r 这五个量, 只要其中任意一个被确定, 其它四个量就被唯一地确定下来. 以上定量结论不要求记忆, 但必须记住定性结论. 第七章 动量 1. 冲量: I = Ft 冲量是矢量,方向同作用力的方向. 2. 动量: p = mv 动量也是矢量,方向同运动方向. 3. 动量定律: F合 = mvt – mv0 第八章 机械能 1. 功: (1) W = Fs cos (只能用于恒力, 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情况下) (2) W = pt (此处的“p”必须是平均功率) (3) W总 = △Ek (动能定律) 2. 功率: (1) p = W/t (只能用来算平均功率) (2) p = Fv (既可算平均功率,也可算瞬时功率) 3. 动能: Ek = mv2 动能为标量. 4. 重力势能: Ep = mgh 重力势能也为标量, 式中的“h”指的是物体重心到参考平面的竖直距离. 5. 动能定理: F合s = mv - mv 6. 机械能守恒定律: mv + mgh1 = mv + mgh2
2023-02-15 11:21:581

高一物理必修3公式(总结)

哪个版的?人教版的可没有必修3...
2023-02-15 11:22:243

高一的物理必修1的公式有哪些,常用的

1、速度v=x/t2、速度与时间的关系:v=v。+at3、位移与时间的关系:x=v。t+(1/2)at^24、速度与位移的关系:v^2-v。^2=2ax5、中间位置速度:Vx/2=根号((v。^2+v^2)/2)6、重力:G=mg
2023-02-15 11:23:261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学习,是每个学生每天都在做的事情,学生们从学习中获得大量的知识,但是,如果问起他们为什么要学习?估计大多数学生都不知怎么回答,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 总结 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总结1 一、物体受力分析的基本思路和 方法 物体的受力情况不同,物体可处于不同的运动状态,要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是研究力学问题的关键,是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主要是根据力的概念,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其与周围物体的接触情况来考虑。具体的方法是: 1.确定研究对象,找出所有施力物体 确定所研究的物体,找出周围对它施力的物体,得出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 (1)如果所研究的物体为A,与A接触的物体有B、C、D……就应该找出“B对A”、“C对A”、“D对A”、的作用力等,不能把“A对B”、“A对C”等的作用力也作为A的受力; (2)不能把作用在 其它 物体上的力,错误的认为可通过“力的传递”而作用在研究的对象上; (3)物体受到的每个力的作用,都要找到施力物体; (4)分析出物体的受力情况后,要检查能否使研究对象处于题目所给出的运动状态(静止或加速等),否则会发生多力或漏力现象。 2.按步骤分析物体受力 为了防止出现多力或漏力现象,分析物体受力情况通常按如下步骤进行: (1)先分析物体受重力。 (2)其研究对象与周围物体有接触,则分析弹力或摩擦力,依次对每个接触面(点)分析,若有挤压则有弹力,若还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则有摩擦力。 (3)其它外力,如是否有牵引力、电场力、磁场力等。 3.画出物体力的示意图 (1)在作物体受力示意图时,物体所受的某个力和这个力的分力,不能重复的列为物体的受力,力的合成与分解过程是合力与分力的等效替代过程,合力和分力不能同时认为是物体所受的力。 (2)作物体是力的示意图时,要用字母代号标出物体所受的每一个力。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总结2 二、力的正交分解法 在处理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复杂问题上的一种简便的方法:正交分解法。 正交分解法:是把力沿着两个选定的互相垂直的方向分解,其目的是便于运用普通代数运算公式来解决矢量的运算。 力的正交分解法步骤如下: (1)正确选定直角坐标系。通常选共点力的作用点为坐标原点,坐标轴方向的选择则应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原则是使坐标轴与尽可能多的力重合,即是使需要向两坐标轴分解的力尽可能少。 (2)分别将各个力投影到坐标轴上。分别求x轴和y轴上各力的投影合力Fx和Fy,其中: Fx=F1x+F2x+F3x+…… ;Fy=F1y+F2y+F3y+…… 注意:如果F合=0,可推出Fx=0,Fy=0,这是处理多个作用下物体平衡物体的好办法,以后会常常用到。第2章的...高中物理‘加速度",一般都是指‘匀加速度",即,加速度是一个常量 1、加速度a与速度V的关系符合下式:V==at,t为时间变量, 我们有a==V/t 表明,加速度a,就是速度V在单位时间内的平均变化率。 2、V==at是一个直线方程,它相当于数学上的y=kx(V相当于y,t相当于x,a相当于k) 数学知识指出,k是特定直线y=kx的斜率, 直线斜率有如下性质: (1)不同直线(彼此不平行)的斜率,数值不等 (2)同一直线上斜率的数值,处处相等(与y和x的数值无关) (3)直线斜率的数值,可以通过y和x的数值来求算: k==y/x (4)虽然k==y/x,但是,y==0,x==0,k不为零。 仿此, (1)不同运动的加速度,数值不等 (2)同一运动的加速度数值,处处相等(与V和t的数值无关) (3)运动的加速度数值,可以通过V和t的数值来求算: ==V/t (4)虽然a==V/t,但是V==0(由静止开始云动),t==0,但a不为零。 .变加速运动中的物体加速度在减小而速度却在增大,以及加速度不为零的物体速度大小却可能不变.(这两句怎么理解啊??举几个例子? 变加速运动中加速度减小速度当然是增大了,只有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那么速度就是增加的,与加速度大小没有关系,例如从一个半圆形轨道上滑下的一个木块,它沿水平方向的加速度是减小的,但速度是增加的。 加速度在与速度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才改变速度的大小, 有加速度那么速度就得改变,如果想让速度大小不变,那么就得让它的方向改变,如匀速圆周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不变且不为0,速度方向不断改变但大小不变。 刹车方面应用题:汽车以15米每秒的速度行驶,司机发现前方有危险,在0.8s之后才能作出反应,马上制动,这个时间称为反应时间.若汽车刹车时能产生最大加速度为5米每二次方秒,从汽车司机发现前方有危险马上制动刹车到汽车完全停下来,汽车所通过的距离叫刹车距离.问该汽车的刹车距离为多少?(最好附些过程,谢谢) 15米/秒加速度是5米/二次方秒那么停止需要3秒钟 3秒通过的路程是s=15-3-1/2-5-3^2=22.5 反应时间是0.8秒 s=0.8-15=12 总的距离就是22.5+12=34.5 原先“直线运动”是放在“力”之后的,在力这一章先讲矢量及其算法,然后是利用矢量运算法则学习力的计算。现在倒过来了。建议你还是先学一下这这章内容。 要理解“加速度”,首先要理解“位移”和“速度”概念,位移就是物体运动前后位置的变化,即由开始位置指向结束位置的矢量。 速度就是物体位移(物体位置的变化量)与物体运动所用时间的比值,如果物体不是匀速运动(叫变速运动),速度就又有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之分,平均速度就是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或某段位移上),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瞬时速度就是物体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速度。 加速度就是物体速度的变化量与物体速度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如果物体不是匀加速运动(叫变加速运动),加速度就又有瞬时加速度和平均加速度之分,平均加速度就是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或某段位移上),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瞬时加速度就是物体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加速度。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总结3 运动的描述 1、参考系: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的另外的物体。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 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假定它是静止的。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但选择时要使运动的描述尽量的简单。 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 ① 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② 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且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物体可被看做质点的几种情况: (1)平动的物体通常可视为质点. (2)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 (3)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忽略时,不能把物体看做质点,反之,则可以. [关键一点] (1)不能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为标准来判断物体是否可以看做质点,关键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视为质点. (2)质点并不是质量很小的点,要区别于几何学中的“点”. 3、时间和时刻: 时刻是指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 位移用来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是质点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5、速度: 用来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是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其定义式为,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平均速度对变速运动只能作粗略的描述。 (2)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简称速度,它可以精确变速运动。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它是一个标量。 6、加速度:用量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的物理量,其定义式为。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变化量方向相同(注意与速度的方向没有关系),大小由两个因素决定。 易错现象 1、忽略位移、速度、加速度的矢量性,只考虑大小,不注意方向。 2、错误理解平均速度,随意使用。 3、混淆速度、速度的增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相关 文章 : ★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 高一物理知识点笔记汇总 ★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笔记 ★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必修一 ★ 高一物理必修1知识点 ★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梳理 ★ 高一物理必修一重点知识(必背) ★ 高一物理必修一教案及知识点总结
2023-02-15 11:23:471

高一必修一物理质点知识点

有智慧的人未必先天就很聪明,反而更多的是通过后天毕生的努力。现在,我们这些正在求学的学生,当中,有很多人是认为自己先天不足,没办法学好,因此悲观泄气,无心向学,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必修一物理质点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质点的概念.能明确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看作质点. (2)知道参考系的概念.知道选取参考系时,要考虑到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 (3)知道坐标系的概念.能够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和位置的变化. 2.过程与 方法 : (1)领悟质点概念的提出和分析、建立的过程 (2)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初步掌握科学抽象这种研究方法 (3)通过数形结合的学习,认识数学工具在物理学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体验,使学生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相互合作、共同探索的团队精神,并使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逐步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体验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科学抽象,养成正确处理问题的方法,学会在研究问题中突出主要矛盾的哲学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及其教学策略: 重点:质点概念的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坐标系的建立 教学策略: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和实例分析来加深理解。 2.教学难点及其教学策略: 难点:理想化模型——质点的建立,及相应的思想方法 教学策略:通过问题的讨论,在原有认知水平上进一步深化拓宽,达到认知的螺旋上升,攻克难点。 三、教学过程 一、质点 在地球绕太阳转动的图片中,地球在绕太阳公转,注意地球同时又在自转,所以地球的各部分离太阳的远近在不断变化,可见要准确地描述物体的运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分析:当我们讨论地球的公转时怎么看待地球?有什么巧妙的方法。 地球是一个庞然大物,直径约为12800km,与太阳相距1.5×108km,也就是说地球直径约是它与太阳距离的万分之一。 学生:因此,研究地球公转时,由于地球的大小而引起的地球各个部分的差异很小,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是说可以忽略地球的大小,把它视为一个点。 忽略地球的大小和形状把地球看作一个点时,能够忽略地球质量吗?(质量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刚才,同学们其实已经做了一件伟大的事,什么伟大的事呢,在研究某一问题时,对结果影响非常小的因素把它忽略掉,突出研究对象的主要方面,这是一种科学抽象,物理学中称之为物理模型。例如,刚才研究地球公转时把地球本身的大小、形状忽略不计,突出地球具有质量,而把地球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就是建立了物理模型,物理学中称这种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而突出物体具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于是,对实际物体运动的描述就转化为对质点运动的描述。 那么,如果研究地球自转,考查地球上各点的运动,还可以把地球看作质点吗?为什么?不能,因为地球上各点的运动情况不一样。 又如,研究火车在沿平直轨道运动时,可以把火车看作质点吗?研究火车过桥呢?研究火车车轮上各点的运动情况呢?这些情况下能把火车看作质点吗? 那么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质点又有哪些特征? 1.一个物体能否被看作质点,取决于它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不计,而跟自身体积的大小、质量的多少和运动速度的大小无关。 2.一个物体能否被看作质点,取决于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即使是同一个物体,在研究的问题不同时,有的情况下可以看作质点,而有的情况可能不可以看作质点。 3.质点是没有大小,没有形状,具有物体全部质量的点。 4.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 二、参考系 关于机械运动,同学们肯定有许多的看法,下面我们一起来围绕几个常见的场景进行讨论。(1)坐火车旅行图片(2)飞机投弹图片(3)地球绕太阳转动图片 请同学们设想一下,你和一位同伴正坐在这辆火车上,铁路边的人看到火车中的乘客是什么情景,而同伴认为你是怎样的。 地面上的人观察跳伞运动员运动是怎样的下落情况,而飞机驾驶员看跳伞运动员是怎样下落的。 地球在绕太阳转动,而我们却没感觉到这又是为什么。 虽然说物体的运动是永恒的,但在描述某一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却又总是相对于 其它 物体而言的,这便是运动的相对性。看来,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即位置随时间的变化,首先要选定“某个其它物体”做参考,然后再观察研究对象相对于这个选定物体的位置是否随时间变化以及怎样变化。象以上分析的,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思考:1.敦煌曲子词中有这样的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什么? 三、坐标系 如果一个可以看作质点的物体沿直线运动,怎样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呢? 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如果物体在一维空间运动,即沿一条直线运动,只需建立直线坐标系,就能准确表达物体的位置;如果物体在二维空间运动,即在同一平面运动,就需要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当物体在三维空间运动时,则需要建立三维坐标系。 其三要素是: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 对质点的直线运动,一般选质点运动轨迹为坐标轴,质点运动的方向为坐标轴正方向,选取质点经过坐标轴原点的时刻为时间的起点。 高一必修一物理质点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 高一物理必修1知识点 ★ 高一物理必修一重点知识(必背) ★ 高一物理必修1重要知识点总结 ★ 高一物理质点的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 ★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笔记 ★ 高一物理质点运动知识点 ★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 高一物理质点运动知识点(2) ★ 高一物理必修一必背知识点
2023-02-15 11:24:081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 第一章 力 1. 重力:G = mg 2. 摩擦力: (1) 滑动摩擦力:f = μFN 即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 (2) 静摩擦力:①对一般静摩擦力的计算应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切记不要乱用 f =μFN;②对最大静摩擦力的计算有公式:f = μFN (注意:这里的μ与滑动摩擦定律中的μ的区别,但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是一样的) 3. 力的合成与分 (1) 力的合成与分解都应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 具体计算就是解三角形,并以直角三角形为主. 第二章 直线运动 1. 速度公式: vt = v0 + at ① 2. 位移公式: s = v0t + at2 ② 3. 速度位移关系式: - = 2as ③ 4. 平均速度公式: = ④ = (v0 + vt) ⑤ = ⑥ 5. 位移差公式 : △s = aT2 ⑦ 公式说明:(1) 以上公式除④式之外,其它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2)公式⑥指的是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之值恰好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速度,这样就在平均速度与速度之间建立了一个联系. 6.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下列规律成立: (1). 1T秒末、2T秒末、3T秒末…nT秒末的速度之比为: 1 : 2 : 3 : … : n. (2). 1T秒内、2T秒内、3T秒内…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2 : 22 : 32 : … : n2. (3). 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 : 3 : 5 : … : (2 n-1). (4). 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1 : 3 : 5 : … : (2 n-1).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1. 牛顿第二定律: F合= ma 注意: (1)同一性: 公式中的三个量必须是同一个物体的. (2)同时性: F合与a必须是同一时刻的. (3)瞬时性: 上一公式反映的是F合与a的瞬时关系. (4)局限性: 只成立于惯性系中, 受制于宏观低速. 2. 整体法与隔离法: 整体法不须考虑整体(系统)内的内力作用, 用此法解题较为简单, 用于加速度和外力的计算. 隔离法要考虑内力作用, 一般比较繁琐, 但在求内力时必须用此法, 在选哪一个物体进行隔离时有讲究, 应选取受力较少的进行隔离研究. 3. 超重与失重: 当物体在竖直方向存在加速度时, 便会产生超重与失重现象. 超重与失重的本质是重力的实际大小与表现出的大小不相符所致, 并不是实际重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只是表现出的重力发生了变化. 第四章 物体平衡 1. 物体平衡条件: F合 = 0 2. 处理物体平衡问题常用方法有: (1). 在物体只受三个力时, 用合成及分解的方法是比较好的. 合成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合成转化成两个平衡力来处理; 分解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分解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 (2). 在物体受四个力(含四个力)以上时, 就应该用正交分解的方法了. 正交分解的方法就是先分解而后再合成以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的思想. 第五章 匀速圆周运动 1.对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 ①. 线速度的定义式: v = (s指弧长或路程,不是位移 ②. 角速度的定义式: = ③. 线速度与周期的关系:v = ④. 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 ⑤. 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v = r ⑥. 向心加速度:a = 或 a = 2. (1)向心力公式:F = ma = m = m (2) 向心力就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合外力,在计算向心力时一定要取指向圆心的方向做为正方向.向心力的作用就是改变运动的方向,不改变运动的快慢.向心力总是不做功的,因此它是不能改变物体动能的,但它能改变物体的动量. 第六章 万有引力 1.万有引力存在于万物之间,大至宇宙中的星体,小到微观的分子、原子等.但一般物体间的万有引力非常之小,小到我们无法察觉到它的存在.因此,我们只需要考虑物体与星体或星体与星体之间的万有引力. 2.万有引力定律:F = (即两质点间的万有引力大小跟这两个质点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说明:① 该定律只适用于质点或均匀球体;② G称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N·m2/kg2. 3. 重力、向心力与万有引力的关系: (1). 地球表面上的物体: 重力和向心力是万有引力的两个分力(如图所示, 图中F示万有引力, G示重力, F向示向心力), 这里的向心力源于地球的自转. 但由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很小, 致使向心力相比万有引力很小, 因此有下列关系成立: F≈G>>F向 因此, 重力加速度与向心加速度便是加速度的两个分量, 同样有: a≈g>>a向 切记: 地球表面上的物体所受万有引力与重力并不是一回事. (2). 脱离地球表面而成了卫星的物体: 重力、向心力和万有引力是一回事, 只是不同的说法而已.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说到卫星就会马上写出下列方程的原因: = m = m 4. 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和半径之间的关系: (1). v= 即: 半径越大, 速度越小. (2). = 即: 半径越大, 角速度越小. (3). T =2 即: 半径越大, 周期越大. (4). a= 即: 半径越大, 向心加速度越小. 说明: 对于v、 、T、a和r 这五个量, 只要其中任意一个被确定, 其它四个量就被唯一地确定下来. 以上定量结论不要求记忆, 但必须记住定性结论. 第七章 动量 1. 冲量: I = Ft 冲量是矢量,方向同作用力的方向. 2. 动量: p = mv 动量也是矢量,方向同运动方向. 3. 动量定律: F合 = mvt – mv0 第八章 机械能 1. 功: (1) W = Fs cos (只能用于恒力, 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情况下) (2) W = pt (此处的“p”必须是平均功率) (3) W总 = △Ek (动能定律) 2. 功率: (1) p = W/t (只能用来算平均功率) (2) p = Fv (既可算平均功率,也可算瞬时功率) 3. 动能: Ek = mv2 动能为标量. 4. 重力势能: Ep = mgh 重力势能也为标量, 式中的“h”指的是物体重心到参考平面的竖直距离. 5. 动能定理: F合s = mv - mv 6. 机械能守恒定律: mv + mgh1 = mv + mgh2
2023-02-15 11:24:291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一二章的所有公式

金源世纪城精锐一对一教育
2023-02-15 11:24:502

高一必修一物理。前两章的所有计算公式。。。还请大家帮帮忙,,物理要怎么学,才能学好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 (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o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 7.合位移:s=(x2+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注: (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 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注: (1)向心力可以由某个具体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指向圆心;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向心力不做功,但动量不断改变。 3)万有引力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 {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M:中心天体质量}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π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径} 注: (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 (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三、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 1)常见的力 1.重力G=mg (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F=μF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 4.静摩擦力0≤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 5.万有引力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6.静电力F=kQ1Q2/r2 (k=9.0×109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7.电场力F=Eq (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 8.安培力F=BILsinθ (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B//L时:F=0) 9.洛仑兹力f=qVBsinθ (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0) 注: (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决定; (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 (3)fm略大于μFN,一般视为fm≈μFN; (4)其它相关内容:静摩擦力(大小、方向)〔见第一册P8〕; (5)物理量符号及单位B:磁感强度(T),L:有效长度(m),I:电流强度(A),V:带电粒子速度(m/s),q: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 (6)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 2)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 反向:F=F1-F2 (F1>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 F1⊥F2时: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 注: (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四、动力学(运动和力)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 {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G {加速度方向向下,均失重,加速度方向向上,均超重} 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见第一册P67〕 注: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或者是匀速转动。 五、振动和波(机械振动与机械振动的传播) 1.简谐振动F=-kx {F:回复力,k:比例系数,x:位移,负号表示F的方向与x始终反向} 2.单摆周期T=2π(l/g)1/2 {l:摆长(m),g: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条件:摆角θ<100;l>>r} 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 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第一册P175〕 5.机械波、横波、纵波〔见第二册P2〕 6.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 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 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 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 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见第二册P21〕}
2023-02-15 11:25:366

求高一物理必修一书上所有公式?

到空间的日志搜索里找,我现在也在找呢!
2023-02-15 11:26:183

高一物理公式,急必修一二

高一物理公式与定义式:F=k XF=μ*Fna=(V-V0) / tV=V0+a tS=V0*t+(a*t^2 / 2)V^2=V0^2+2a SV平=S / t F=m aV=2π r / Tω=2π / T=2π nF=mV^2 / r=m ω^2 *rF=G*m1*m2 / r^2Ek=m V^2 / 2Ep=mghW总=Ek末-Ek初F*t=P2-P1T=2π*根号(L / g)定义式:平均速度:V平=S / t加速度:a=ΔV / Δt线速度:V=S弧长 / t 角速度:ω=ΔΦ / Δt动能:Ek=m*V^2 / 2重力势能:Ep=mgh平均功率:P平=W / t动量:p=mV冲量:I=F t
2023-02-15 11:26:391

物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

1、质点介绍 (1)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物体运动 (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 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 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 ③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 3、路程和位移 (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图1-1中质点轨迹ACB的长度是路程,AB是位移S。 (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的确切位置。比如说某人从O点起走了50m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 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即v=s/t。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米/秒。 (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一个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如果在一段时间t内的位移为s, 则我们定义v=s/t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也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的方向。 (3)瞬时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从物理含义上看,瞬时速度指某一时刻附近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5、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质点的运动方向相同,质点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和路程相等。 (2)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和v-t图象。 (3)位移图象(x-t图象)就是以纵轴表示位移,以横轴表示时间而作出的反映物体 运动规律的数学图象,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线是通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 (4)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横轴(时间轴)的直线。 可以得到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如v1=20m/s,v2=-10m/s,表明一个质点沿正方向以20m/s的速度运动,另一个反方向以10m/s速度运动。 6、加速度 (1)加速度的定义: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的改变量跟发生这一改变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 (2)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是速度变化的方向 (3)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则质点做加速运动; 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则则质点做减速运动。
2023-02-15 11:27:001

物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有哪些?

1.定义:速度的变化量Ov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t的比值。2.公式:a=Ov/Ot。3.单位:m/s^ 2(米每二次方秒)。4.加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加速度的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Ov方向始终相同。特别,在直线运动中,如果速度增加,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相同;如果速度减小,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相反。5.物理意义:表示质点速度变化的快慢的物理量。举例:假如两辆汽车开始静止,均匀地加速后,达到10m/s的速度,A车花了10s,而B车只用了5s。它们的速度都从0m/s变为10m/s,速度改变了10m/s。所以它们的速度变化量是一样的。但是很明显,B车变化得更快一样。我们用加速度来描述这个现象:B车的加速度(a=Ov/t,其中的△v是速度变化量)。
2023-02-15 11:27:211

物理高一必修一全部运动学公式

一, 质点的运动(1)----- 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 / t (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 2 –V0 2=2as3.中间时刻速度 Vt / 2= V平=(V t + V o) / 24.末速度V=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 / 2=[(V_o2 + V_t2) / 2] 1/26.位移S= V平t=V o t + at2 / 2=V t / 2 t7.加速度a=(V_t - V_o) / t 以V_o为正方向,a与V_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_o):m/ s 加速度(a):m/ s2 末速度(Vt):m/ s时间(t):秒(s) 位移(S):米(m) 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 1m/ s=3.6Km/ h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_t - V_o)/ 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2) 自由落体1.初速度V_o =0 2.末速度V_t = g t3.下落高度h=gt2 / 2(从V_o 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 t2 = 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3) 竖直上抛1.位移S=V_o t – gt 2 / 2 2.末速度V_t = V_o – g t (g=9.8≈10 m / s2 )3.有用推论V_t 2 - V_o 2 = - 2 g S 4.上升最大高度H_max=V_o 2 / (2g) (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_o / 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平抛运动1.水平方向速度V_x= V_o 2.竖直方向速度V_y=gt3.水平方向位移S_x= V_o t 4.竖直方向位移S_y=gt2 / 25.运动时间t=(2S_y / g)1/2 (通常又表示为(2h/g) 1/2 )6.合速度V_t=(V_x2+V_y2) 1/2=[ V_o2 + (gt)2 ] 1/2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 tgβ=V_y / V_x = gt / V_o7.合位移S=(S_x2+ S_y2) 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 tgα=S_y / S_x=gt / (2V_o)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S_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2)匀速圆周运动1.线速度V=s / t=2πR / T 2.角速度ω=Φ / t = 2π / T= 2πf3.向心加速度a=V2 / R=ω2 R=(2π/T)2 R 4.向心力F心=mV2 / R=mω2 R=m(2π/ T)2 R5.周期与频率T=1 / 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 (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 弧长(S):米(m) 角度(Φ):弧度(rad) 频率(f):赫(Hz)周期(T):秒(s) 转速(n):r / s 半径(R):米(m) 线速度(V):m / s角速度(ω):rad / s 向心加速度:m / s2注:(1)向心力可以由具体某个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2)做匀速度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但动量不断改变。3)万有引力1.开普勒第三定律T2 / R3=K(4π2 / GM) R:轨道半径 T :周期 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2.万有引力定律F=Gm_1m_2 / r2 G=6.67×10-11N•m2 / 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 g=GM/R2 R:天体半径(m)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 V=(GM/R)1/2ω=(GM/R3)1/2 T=2π(R3/GM)1/2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_1=(g地r地)1/2=7.9Km/s V_2=11.2Km/s V_3=16.7Km/s6.地球同步卫星GMm / (R+h)2=m4π2 (R+h) / T2h≈36000 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注:(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心=F万。(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2023-02-15 11:28:451

高二物理必修一必学必背知识点总结

在学习过程中要养成定期复习 总结 的好习惯。复习不是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升华提高的过程。一是当天复习,这是高效省时的 学习 方法 之一。二是章末复习,明确每章知识的主干线,掌握其知识结构,使知识系统化。我给大家带来的 高二物理 必修一必学必背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你! 高二物理必修一必学必背知识点总结1 1、参考系: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的另外的物体。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 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假定它是静止的。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但选择时要使运动的描述尽量的简单。 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 ①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②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且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物体可被看做质点的几种情况: (1)平动的物体通常可视为质点. (2)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 (3)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忽略时,不能把物体看做质点,反之,则可以. 注(1)不能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为标准来判断物体是否可以看做质点,关键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视为质点. (2)质点并不是质量很小的点,要区别于几何学中的“点”. 3、时间和时刻: 时刻是指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 位移用来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是质点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5、速度: 用来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是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其定义式为 ,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平均速度对变速运动只能作粗略的描述。 (2)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简称速度,它可以精确变速运动。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它是一个标量。 6、加速度:用量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的物理量。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变化量方向相同(注意与速度的方向没有关系),大小由两个因素决定。 易错现象 1、忽略位移、速度、加速度的矢量性,只考虑大小,不注意方向。 2、混淆速度、速度的增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高二物理必修一必学必背知识点总结2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1、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基本解题思路是: ①根据受力情况,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②根据题意,选择恰当的运动学公式求解相关的速度、位移等.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推断或求出物体所受的未知力.基本解题思路是:①根据运动情况,利用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确定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从而求出未知力. (3)注意点: ①运用牛顿定律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对物体进行受力情况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要善于画出物体受力图和运动草图.不论是哪类问题,都应抓住力与运动的关系是通过加速度这座桥梁联系起来的这一关键. ②对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力情况发生变化,要分段进行分析,每一段根据其初速度和合外力来确定其运动情况;某一个力变化后,有时会影响其他力,如弹力变化后,滑动摩擦力也随之变化. 2、关于超重和失重: 在平衡状态时,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当物体在竖直方向上有加速度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就不等于物体的重力.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上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大于物体的重力,这种现象叫超重现象.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下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小于物体的重力,这种现象叫失重现象.对其理解应注意以下三点: (1)当物体处于超重和失重状态时,物体的重力并没有变化. (2)物体是否处于超重状态或失重状态,不在于物体向上运动还是向下运动,即不取决于速度方向,而是取决于加速度方向. (3)当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a=g)时,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单摆停摆、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液体柱不再产生向下的压强等. 易错现象: (1)当外力发生变化时,若引起两物体间的弹力变化,则两物体间的滑动摩擦力一定发生变化,往往有些同学解题时仍误认为滑动摩擦力不变。 (2)些同学在解比较复杂的问题时不认真审清题意,不注意题目条件的变化,不能正确分析物理过程,导致解题错误。 (3)些同学对超重、失重的概念理解不清,误认为超重就是物体的重力增加啦,失重就是物体的重力减少啦。 高二物理必修一必学必背知识点总结3 1、自由落体运动: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的下落运动,因为忽略了空气的阻力,所以是一种理想的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3、竖直上抛运动: 可以看作是初速度为v0,加速度方向与v0方向相反,大小等于的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以把它分为向上和向下两个过程来处理。 (2)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 物体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A、B为途中的任意两点,C为点,则: (1)时间对称性 物体上升过程中从A→C所用时间tAC和下降过程中从C→A所用时间tCA相等,同理tAB=tBA. (2)速度对称性 物体上升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与下降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大小相等. [关键一点] 在竖直上抛运动中,当物体经过抛出点上方某一位置时,可能处于上升阶段,也可能处于下降阶段,因此这类问题可能造成时间多解或者速度多解. 易错现象 1、忽略自由落体运动必须同时具备仅受重力和初速度为零 2、忽略竖直上抛运动中的多解 3、小球或杆过某一位置或圆筒的问题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归纳篇三 1、图象: 图像在中学物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优点是可以形象直观地反映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位移和速度都是时间的函数,在描述运动规律时,常用x—t图象和v—t图象. (1)x—t图象 ①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②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②图线斜率的意义 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 ②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方向. ③两种特殊的x-t图象 (1)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2)若x-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则表示物体处 于静止状态 (2)v—t图象 ①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 的规律. ②图线斜率的意义 a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 b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③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 a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数值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的大小。 b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正方向;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负方向. ③常见的两种图象形式 (1)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与横轴平行的直线.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2、相遇和追及问题: 这类问题的关键是两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关系和位移关系,要注意寻找问题中隐含的临界条件。 1、混淆x—t图象和v-t图象,不能区分它们的物理意义 2、不能正确计算图线的斜率、面积 3、在处理汽车刹车、飞机降落等实际问题时注意,汽车、飞机停止后不会后退 高二物理必修一必学必背知识点总结相关 文章 : ★ 高一物理必修一必背知识点 ★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期末必备) ★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 物理高一必修一必考知识点总结 ★ 高一物理必修一重点知识(必背) ★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必修一 ★ 高中物理必背知识点知识归纳 ★ 高中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总结 ★ 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2023-02-15 11:29:061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有哪些?

运动方面的内容,包括运动的概念,如质点、参考系、位移等,以及如何看运动相关的x—t和v—t图像,还会涉及到运动物体的计算问题,实验方面,学生们将会学习如何使用打点计时器来测物体的运动速度,通过位移的测量,再计算出瞬时速度,最后得出加速度。力的相互作用这一章节中,将会详细介绍力的概念,以及其的性质、效果与组成要素,学生会学习如何画出受力分析图,并且学习到处于不同分类下的力。最后在牛顿运动定律章节,学生们将会了解物理学上的牛顿第一、二、三定律,并练习如何进行计算。注意学习物理,首先最好可以培养起学生对物理这一学科的兴趣,培养起兴趣之后,之后的学习之路就会顺畅很多。物理学习要求学生们上课认真听讲,把知识点都弄清、听懂,并且记住书上的公式,在课后进行一定量的练习,以此熟能生巧。物理的学习还是需要学生们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所以同学们还是要专注于物理的学习。
2023-02-15 11:29:271

高一物理必修一笔记整理

  平时在上课时做好物理笔记,有助于加深知识点的理解。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关于高一物理必修一笔记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一物理必修一笔记   一、运动学的基本概念   1、参考系: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   (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2)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且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物体可被看做质点的几种情况:   ①平动的物体通常可视为质点。   ②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   ③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忽略时,不能把物体看做质点,反之,则可以。   【注】质点并不是质量很小的点,要区别于几何学中的“点”。   3、时间和时刻:   时刻是指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   位移用来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是质点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5、速度:   用来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是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其定义式为,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平均速度对变速运动只能作粗略的描述。   (2)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简称速度,它可以精确变速运动。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它是一个标量。   6、加速度:用量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的物理量,其定义式为。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变化量方向相同(注意与速度的方向没有关系),大小由两个因素决定。   补充: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   1、速度与加速度没有必然的关系,即:   (1)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也大;   (2)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也大;   (3)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也为零;   (4)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也为零。   2、当加速度a与速度V方向的关系确定时,则有:   (1)若a 与V方向相同时,不管a如何变化,V都增大。   (2)若a 与V方向相反时,不管a如何变化,V都减小。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都相等的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可由下面四个基本关系式表示:   (1)速度公式   (2)位移公式   (3)速度与位移式   (4)平均速度公式   3、几个常用的推论:   (1)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   △x=x2-x1=x3-x2=……=xn-xn-1=aT2   (2)某段时间内时间中点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3)一段位移内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v中与这段位移初速度v0和末速度vt的关系为。   4、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2)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几个重要结论:   ①1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之比为:   v1∶v2∶v3∶……∶vn=1∶2∶3∶……∶n   ②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第n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   x1∶x2∶x3∶……∶xn=1∶3∶5∶……∶(2n-1)   ③1T内,2T内,3T内……位移之比为:   xⅠ∶xⅡ∶xⅢ∶……∶xN=1∶4∶9∶……∶n2   ④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   t1∶t2∶t3∶……∶tn=   三、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   1、自由落体运动: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的下落运动,因为忽略了空气的阻力,所以是一种理想的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①速度公式:   ②位移公式:   ③速度—位移公式:   ④下落到地面所需时间:   3、竖直上抛运动:   可以看作是初速度为v0,加速度方向与v0方向相反,大小等于的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以把它分为向上和向下两个过程来处理。   (1)竖直上抛运动规律   ①速度公式:   ②位移公式:   ③速度—位移公式:   两个推论:   上升到最高点所用时间:   上升的最大高度:   (2)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   如下图,物体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 A、B为途中的任意两点,C为最高点,则:   (1)时间对称性   物体上升过程中从A→C所用时间tAC和下降过程中从C→A所用时间tCA相等,同理tAB=tBA。   (2)速度对称性   物体上升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与下降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大小相等。   【注】在竖直上抛运动中,当物体经过抛出点上方某一位置时,可能处于上升阶段,也可能处于下降阶段,因此这类问题可能造成时间多解或者速度多解。   四、运动的图象,运动的相遇和追及问题   1、图象:   (1)x—t图象   ①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②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③图线斜率的意义:   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   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方向。   ④两种特殊的x-t图象   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若x-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则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2)v—t图象   ①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②图线斜率的意义:   a. 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   b. 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③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   a. 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数值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的大小。   b. 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正方向;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负方向。   ③常见的两种图象形式:   a. 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与横轴平行的直线   b.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2、相遇和追及问题:   这类问题的关键是两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关系和位移关系,要注意寻找问题中隐含的临界条件,通常有两种情况:   (1)物体A追上物体B: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0,则A追上B时必有,且。   (2)物体A追赶物体B: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0,要使A与B不相撞,则有   易错现象:   1、混淆x—t图象和v-t图象,不能区分它们的物理意义   2、不能正确计算图线的斜率、面积   3、在处理汽车刹车、飞机降落等实际问题时注意,汽车、飞机停止后不会后退   五、力 重力 弹力 摩擦力   1、力:   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力必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用一条有向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   按照力命名的依据不同,可以把力分为:   ①按性质命名的力(例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   ②按效果命名的力(例如: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   力的作用效果:   ①形变;   ②改变运动状态.   2、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叫物体的重心;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形状有关。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处。薄板类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注意: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在两极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由于重力远大于向心力,一般情况下近似认为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3、弹力:   (1)内容: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跟它接触的且使其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2)条件:①接触;②形变。但物体的形变不能超过弹性限度。   (3)弹力的方向和产生弹力的那个形变方向相反。(平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曲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过研究点的曲面的切面;点面接触处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面、绳子产生的弹力的方向沿绳子所在的直线。)   (4)大小:   ①弹簧的弹力大小由F=kx计算   ②一般情况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同时所受的其他力及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应结合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确定   4、摩擦力:   (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接触面粗糙、有弹力作用、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三者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跟接触面相切,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但注意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运动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还可能成任意角度。   (3)摩擦力的大小:   ① 滑动摩擦力:   说明:   a. F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 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FN无关。   ② 静摩擦: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0   静摩擦力的具体数值可用以下方法来计算:一是根据平衡条件,二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合力,然后通过受力分析确定。   (4)注意事项:   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易错现象:   1. 不会确定系统的重心位置   2. 没有掌握弹力、摩擦力有无的判定方法
2023-02-15 11:30:081

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总结,要简单点,不要太多太复杂咯!

楼上整理得如此之精炼,我就不班门弄斧了。。
2023-02-15 11:3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