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增长速度和增长率有何联系和区别?

2023-05-20 06:31:13
TAG: 区别
共1条回复
S笔记

增长速度=(A1-A0)/A0=A1/A0-1

增速和增长率的涵义一样。

增速,就是增长速度,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增长程度的相对指标,它是报告期增长量与基期发展水平之比。增长速度与发展速度一样,由于采用的基期不同,分为环比增长速度与定基增长速度。

增长速度与发展速度一样,由于采用的基期不同,分为环比增长速度与定基增长速度。

环比增长速度是逐期增长量与前期发展水平之比,表明社会经济现象逐期增长的程度。

定基增长速度是累积增长量与最初(基期)发展水平之比,表明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增长的总速度。其计算公式分别为:

环比增长速度=A1/A0-1,A2/A1-1,…,An/A(n-1)-1

定基增长速度=A1/A0-1,A2/A0-1,…,An/A0-1

相关推荐

定基增长速度怎么算?

问题一:定基增长量怎么算 举例就清楚了:比如有三年产量,第二年、第三年与第一年产量的差值分别比第一年产量就是定基比,环比是第二年与第一年产量差值比第一年产量,第三年与第二年的差值比第二年 问题二:增长速度的计算公式 增长速度=(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基期水平计算结果若是正值,则叫增长速度,也可叫增长率;若是负值,则叫降低速度,也可叫降低率。如某地固定资产投资1994年比1993年的增长速度为:(366-328)÷328=0.12,用百分数表示则为12%。增长速度分为定基增长速度和环比增长速度。定基增长速度是累积增长量与最初发展水平之比;环比增长速度是逐期增长量与前期发展水平之比。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不等于定基增长速度。如果由环比增长速度求定基增长速度,须先将各个环比增长速度换算为环比发展速度后再加以连乘,将所得结果再减1即得定基增长速度。平均增长速度是反映某种现象在一个较长时期中逐期递增的平均速度;平均发展速度是反映现象逐期发展的平均速度。计算公式为:平均增长速度= 平均发展速度-1计算某年到某年的平均增长速度的年份,均不包括基期年在内。如1991年至1996年平均每年增长速度,是以1990年为基期,1996年为报告期,年份从1991年算起,共6年,表示为1991-1996年平均每年增长多少。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或100%)。则:若发展速度是百分数表示的,发展速度减去100%即为增长速度,如上例的发展速度112%中减去100%得出增长速度为12%;若发展速度是用倍数表示的,发展速度减去1即为增长速度。同样,某一时期增长速度加1(或100%)则为这一时期的发展速度了。与历史同时期比较,例如2005年7月份与2004年7月份相比称其为同比;与上一统计段比较,例如2005年7月份与2005年6月份相比较称其为环比。环比有环比增长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两种方法。环比即与上期的数量作比较。环比增长速度=(本期数-上期数)/上期数*100%反映本期比上期增长了多少环比发展速度=本期数/上期数*100%反映本期比上期增长多少如:本期销售额为500万,上期销售额为350万环比增长速度=(500-350)/350*100%=42.86%环比发展速度=500/350*100%=142.86% 问题三: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怎么算 (2)环比发展速度:以上期为基期计算的动态相对数,如以发展速度表示的,则叫环比发展速度。计算公式为:环比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上年同期水平 如果计算一年内各月与前一个月对比,即2月比1月,3月比2月,4月比3月……12月比11月,说明逐月的发展程度。 (3)定基发展速度:以特定时期为基期计算的动态相对数,以发展速度表示的,即为定基发展速度。计算公式为:定基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上一期水平 问题四: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与定基增长速度之间可以进行直接的推算吗?为什么 同比发展速度是报告期与上年同期水平之比,比如说今年九月与去年九月的经济发展速度之比.环比发展速度是报告期水平同前一期水平之比,如9月同八月之比.定基发展速度是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一般为最初水平)之比.哈哈.这样应该能理解吧,. 问题五:数学题 不会做 关于算定基和环比的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 10分 好难的样子 问题六:统计基础知识,看下对不对,如果对的话定基发展速度怎么计算 各年的利润都除以500 问题七:一道统计学问题!有关环比增长速度和定基增长速度! 补充:某企业2009-2013年产量增长数据如下表,把表中空缺的数据填上 年份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环比增长速度%. 15 , 空 , 25, 8 , 空 定基增长速度% . 空, 45 , 空, 空, 130
2023-04-05 01:56:441

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相应各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

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相应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加上100%等于平均发展速度
2023-04-05 01:56:523

增长速度怎么计算?

增长速度=(A1-A0)/A0=A1/A0-1增速和增长率的涵义一样。增速,就是增长速度,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增长程度的相对指标,它是报告期增长量与基期发展水平之比。增长速度与发展速度一样,由于采用的基期不同,分为环比增长速度与定基增长速度。增长速度与发展速度一样,由于采用的基期不同,分为环比增长速度与定基增长速度。环比增长速度是逐期增长量与前期发展水平之比,表明社会经济现象逐期增长的程度。定基增长速度是累积增长量与最初(基期)发展水平之比,表明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增长的总速度。其计算公式分别为:环比增长速度=A1/A0-1,A2/A1-1,…,An/A(n-1)-1定基增长速度=A1/A0-1,A2/A0-1,…,An/A0-1
2023-04-05 01:57:101

环比发展速度、定基发展速度

环比发展速度为a1/a0,a2/a1,a3/a2……所以此题环比发展速度为:485/437=110.98550/485=113.40693/550=126.00762/693=109.96定基发展速度为:a1/a0,a2/a0,a3/a0,a4/a0……所以此题定基发展速度为:485/437=110.98550/437=125.86693/437=158.58762/437=174.37对于增长速度,由于对比基期不同,所以有环比增长速度与定基增长速度。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环比增长速度=环比发展速度-1定基增长速度=定基发展速度-1所以,你可以自己计算增长速度,因为前面的数字已经很全了。
2023-04-05 01:57:411

怎样计算增长速度?

增长速度=(A1-A0)/A0=(A1/A0)-1 增长率(增速、增幅)=增长量/基期量(其中A1为现期,A0为基期)从公式可以看出,增长速度等于发展速度减1。种类增长速度与发展速度一样,由于采用的基期不同,分为环比增长速度与定基增长速度。环比增长速度是逐期增长量与前期发展水平之比,表明社会经济现象逐期增长的程度。定基增长速度是累积增长量与最初(基期)发展水平之比,表明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增长的总速度。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不等于定基增长速度。如果由环比增长速度求定基增长速度,须先将各个环比增长速度换算为环比发展速度后再加以连乘,将所得结果再减1即得定基增长速度。增长速度指标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变动的情况与趋势,应用比较广泛。速度指标与水平指标相结合速度指标与水平指标相结合,指的是两方面的结合,一方面是速度指标要与增长百分之一的水平值相结合。有时对比两个事物的发展速度,如果只看速度指标,就说一个快了,一个慢了,可能会得出错误的结论,所以必须结合增长百分之一水平值,具体分析现象的发展情况。另一方面是定基增长量与定基增长速度、环比增长量与环比增长速度相结合,互相补充。
2023-04-05 01:57:481

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与定基增长速度之间可以进行直接推算吗?为什么?

可以!定基增长速度等于各期环比增长速度相乘。因为定基环比增长速度是以之前某一年作为基点的增长速度,各期环比速度是以上一年作为基点的增长速度,所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是各期增长速度的乘积。
2023-04-05 01:58:162

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与定基增长速度之间可以进行直接推算吗,为什么?

在 统计学 中,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与定基增长速度之间不能直接进行推算,想要由环比增长速度推算定基增长速度,必须先将其还原为增长速度,在根据两种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式,推算出定基发展速度后减1或百分之百,才能求得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到目前这是最标准的答案
2023-04-05 01:58:232

统计学原理题目

1、增长量指标可以是_正,表示现象增加的水平 。也可以是_负,表示_现象减少的水平。2、增长速度与发展速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数量关系,即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 ,当发展速度大于1时,增长速度为 正 值,表示现象呈 逐期递增的 ,当发展速度小于1时,增长速度为 负 值,表示现象呈 逐期递减的 。3、当季节比率大于100%时,说明现象的发展处于 旺 季;小于100%时,说明现象的发展处于 淡 季。4、某高校在校学生2006年比2005年增加8%,2007年比2006年增加12%,2008年比2007年增加10%,则这三年共增加学生 1.08*1.12*1.1-1=33.056%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 错 )1、动态数列中的发展水平都是总量指标。( 对 )2、定基增长速度等于各期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 对 )3、用水平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只取决于最初发展水平和最末发展水平,与中间各期发展水平无关。( 对 )4、呈直线趋势的时间数列,各环比发展速度大致相同。( 对 )5、平均发展速度是环比发展速度的平均数,也是一种序时平均数。三、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某单位的营业收入为:200,220,250,300,320万元,则平均增长量为( B ) A. 24 B. 30 C. 1.1 D. 1.12 2、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为2%、5%、8%和7%,则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的计算为( A ) A. (102%×105%×108%×107%)-100% B. 102%×105%×108%×107% C. 2%×5%×8%×7% D. (2%×5%×8%×7%)-100% 3、某单位四年管理费用的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3%,5%,8%,13%,则平均发展速度( C ) A. 6.28% B. 5.28% C. 107.18% D. 7.18% 4、下列是时点数列的有( D ) A.各月产量 B.各月人均利润 C.各月平均工资 D.各月储蓄余额 5、假定某产品产量2009年比2004年增加了35%,则2004—2009年的平均发展速度为( B ) A. 0.81 B. 1.062 C.0.84 D.1.05四计算题1、2、3、4、题目没看懂!!5、某企业某种产品生产总成本2009年为12.9万元,比2008年多9000元,单位产品成本比2008年降低3%,试确定:(15分))生产总成本指数。(5分)12.9/12 *100%=101.05%()产品产量指数。(5分)101.05% / (1-3%)=104.18%(3)由于单位成本而节约的绝对额。267(元)6、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需求量y与该商品的价格x有关,现对给定时期的价格和需求量进行观察,得到下表所示的数据。价格(元) 10 6 8 9 12 11 9 10 12 7需求量(吨) 60 72 拟合需求量对价格的直线回归方程。(公式省略)y=89.74-3.12x当价格为15时,需求量的估计值。x=15,y=51.94吨
2023-04-05 01:58:301

什么是定基增长速度?什么是环比增长速度

定基增长速度是相对于某一固定的基期而言的;环比增长指相对于上一周期的同一时间点而言的。
2023-04-05 01:58:361

统计学题目

第一章 绪论一、判断题: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 2、统计调查过程中采用的大量观察法,是指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调查。(×) 3、 总体的同质性是指总体中的各个单位在所有标志上都相同。 (×)4、个人的工资水平和全部职工的工资水平,都可以称为统计指标。(×)5、对某市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普查,该市工程技术人员的工资收入水平是数量标志。(×)6、某一职工的文化程度在标志的分类上属于品质标志,职工的平均工资在指标的分类上属于质量指标。( √)7、总体和总体单位是固定不变的。 (×)8、质量指标是反映总体质的特征,因此可以用文字来表述。 (×)9、指标与标志一样,都是由名称和数值两部分组成的。 (×)10、数量指标由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质量指标由品质标志值汇总而来。(× )11、一个统计总体可以有多个指标。 (√ )二、单选题:1、属于统计总体的是(B ) A、某县的粮食总产量 B、某地区的全部企业 C、某商店的全部商品销售额 D、某单位的全部职工人数 2、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 D)。 A、调查单位 B、标志值 C、品质标志 D、总体单位3、对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进行普查,总体单位是(B )。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D、每一个工业企业4、工业企业的设备台数、产品产值是(D )。 A、连续变量 B、离散变量 C.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 D、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5、在全国人口普查中(B )。 A、男性是品质标志 B、人的年龄是变量 C、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 D、全国人口是统计指标6、总体的变异性是指(B )。 A.总体之间有差异 B、总体单位之间在某一标志表现上有差异 C.总体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D、总体单位之间有差异7、几位学生的某门课成绩分别是67分、78分、88分、89分、96分,“学生成绩”是(B )。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标志值 D、数量指标8、某年级学生四门功课的最高考分分别是98分、86分、88分和95,这四个数字是( D ) A.指标 B.标志 C.变量 D.标志值9、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是(B )。 A、社会总产值 B、产品合格率 C、产品总成本 D、人口总数10、下列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D ) A.产品的产量 B.产品的出口额 C.产品的合格品数量 D.产品的评价11、下列属于离散型变量的是( D ) A.职工的工资 B.商品的价格 C.粮食的亩产量 D.汽车的产量12、标志的具体表现是指( A ) A.标志名称之后所列示的属性或数值 B.如性别 C.标志名称之后所列示的属性 D.标志名称之后所列示的数值三、多选题:1、统计一词的含义是( CDE ) A.统计设计 B.统计调查 C.统计工作 D.统计学 E.统计资料2、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 ACDE ) A.大量观察法 B.重点调查法 C.统计分组法 D.归纳推断法 E.综合指标法3、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的区别是( AD ) A.数量标志可以用数值表示 B.品质标志可以用数值表示 C.数量标志不可以用数值表示 D.品质标志不可以用数值表示 E.两者都可以用数值来表示 4、在全国人口普查中(BCE ) A、全国人口总数是统计总体 B、男性是品质标志表现 C、人的年龄是变量 D、每一户是总体单位 E、人口的平均年龄是统计指标5、在工业普查中( BCE) A、工业企业总数是统计总体 B、每一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C、固定资产总额是统计指标 D、机器台数是连续变量 E、职工人数是离散变量6、下列属于数量标志的有( CE ) A.性别 B.所有制形式 C.收入 D.民族 E.工龄7、下列统计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BDE ) A、工资总额 B、单位产品成本 C、出勤人数 D、人口密度 E、合格品率第二章 统计数据搜集一、判断题:1、对某市下岗职工生活状况进行调查,要求在一个月内报送调查结果。所规定的一个月时间是调查时间。(×)2、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区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主要粮食作物生长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是重点调查。( √)3、我国人口普查的总体单位和调查单位都是每一个人,而填报单位是户。(√ )4、采用重点调查搜集资料时,选择的调查单位是标志值较大的单位。( ×)5、对调查资料进行准确性检查,既要检查调查资料的登记性误差,也要检查资料的代表性误差。(× ) 6、重点调查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样本进行的一种全面调查。 (√ )7、多种调查方式结合运用,会造成重复劳动,不应该提倡。 (×)8、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是以调查组织规模的大小来划分的。 ( ×)9、在统计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有时是不一致的。 ( √)二、单选题:1、调查几个重要铁路枢纽,就可以了解我国铁路货运量的基本情况和问题,这种调查属于( B)。 A、普查 B、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抽样调查2、某市工业企业2010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11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 B)。 A、一日 B、一个月 C、一年 D、一年零一个月3、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D )。 A、企业设备调查 B、人口普查 C、农村耕地调查 D、工业企业现状调查4、对一批商品进行质量检验,最适宜采用的方法是(B )。 A、全面调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 D、重点调查5、调查时间是指(A )。 A、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B、进行调查的时间 C、调查工作的期限 D、调查资料报送的时间6、有意识地选择三个农村点调查农民收入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A)。 A、典型调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7、通过调查大庆、胜利、辽河等几大油田,了解我国石油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方式是( B )。A.典型调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8、人口普查是( C )。A.重点调查 B.典型调查 C.一次性调查 D.经常性调查9、人口普查规定标准时间是为了( C )。A.确定调查时限 B.确定调查单位 C.避免登记重复和遗漏 D.确定调查对象10、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是指( A )。A.标志值在总体中占有很大比重的单位 B.具有典型意义或代表性的单位C.那些具有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品质标志的单位 D.能用以推算总体标志总量的单位三、多选题:1、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的共同点是(AB ) A、两者都是非全面调查 B、两者选取单位都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C、两者都按随机原则选取单位 D、两者都按非随机原则选取单位 E、两者都可以用来推断总体指标2、普查是一种( ABE) A、专门组织的调查 B、一次性调查 C、经常性调查 D、非全面调查 E、全面调查3、在工业企业设备普查中(BDE ) A、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 B、工业企业的全部设备是调查对象 C、每台设备是填报单位 D、每台设备是调查单位 E、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4、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是1990年7月1日零时, 下列情况应统计人口数的有 (BDE ) A、1990年7月2日出生的婴儿 B、1990年6月29日出生的婴儿 C、1990年6月29日晚死亡的人 D、1990年7月1日1时死亡的人 E、1990年6月26出生,7月1日6时死亡的的婴儿5、下列调查属于非全面调查的有( BCD) A.普查 B.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抽样调查 E.统计报表6、对某地区高校进行办学质量评估,则该地区每一所高校属于(BC) A.调查对象 B.调查单位 C.填报单位 D.典型单位 E.重点单位第三章 数据整理和描述数据整理一、判断题:1、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 )2、某企业职工按文化程度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是一个单项式分布数列。( ×)3、连续型变量和离散型变量在进行组距式分组时,均可采用相邻组组距重叠的方法确定组限。(√ )4、对资料进行组距式分组,是假定变量值在各组内部的分布是均匀的,所以这种分组会使资料的真实性受到损害。(√ )5、统计分组以后,掩盖了各组内部各单位的差异,而突出了各组之间单位的差异。(√ )6、离散型变量既可以编制单项变量数列,也可以编制组距变量数列;连续型变量只能编制组距变量数列,且相邻组的组限必须重叠。( √)7、按品质标志分组所形成的次数分布数列就是变量数列。( ×)二、单选题:1、在组距分组时,对于连续型变量,相邻两组的组限( A)。 A、必须是重叠的  B、必须是间断的 C、可以是重叠的,也可以是间断的 D、必须取整数2、有一个学生考试成绩为70分,在统计分组中,这个变量值应归入( B)。  A、60---70分这一组 B、70---80分这一组 C、60-70或70-80两组都可以 D、作为上限的那一组3、 某主管局将下属企业先按轻、重工业分类,再按企业规模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B )。 A、简单分组 B、复合分组 C、分析分组 D、结构分组4、 划分连续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组的组限必须(A )。  A、重叠 B、相近 C、不等 D、间断5、在等距数列中,组距的大小与组数的多少成(C )。A、正比 B、等比 C、反比 D、不成比例6、有12名工人分别看管机器台数资料如下:2、5、4、4、3、4、3、4、4、2、2、4,按以上资料编制变量数列,应采用( A)。A、单项式分组 B、等距分组 C、不等距分组 D、以上几种分组均可三、多选题:1.统计分组( ACD)。A、是一种统计方法 B、对总体而言是“合” C、对总体而言是“分”D、对个体而言是“合” E、对个体而言是“分”2、在组距数列中,组中值(ABE ) A、上限和下限之间的中点数值 B、用来代表各组标志值的平均水平 C、在开放式分组中无法确定 D、就是组平均数 E、在开放式分组中,可以参照相邻组的组距来确定3、分布数列的两个组成要素为(CD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各组名称 D、次数 E、分组标志。4、根据分组标志性质不同,分布数列可分为(CD )。A、等距数列 B、异距数列 C、品质数列 D、变量数列 E、次数与频率。5、下列数列属于(BCDE )按生产计划完成程度分组(%) 企业数(个)80─90 1590─100 30100─110 5合计 50A、品质分布数列 B、变量分布数列 C、组距式变量分布数列 D、等距变量分布数列 E、次数分布数列数据描述——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一、判断题:1、统计资料显示,× ×年全国净增加人口1320万人,这是时点指标。( × )2、我国耕地面积占世界的7%,养活占世界人口总数22%的人口,这两个指标都是结构相对指标。(√ )3、全国粮食总产量与全国人口对比计算的人均粮食产量是平均指标。( ×)4、某年甲、乙两地社会商品零售额之比为1:3,这是一个比例相对指标。( ×)5、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的单位成本,计划在上年的基础上降低2%,实际降低了3%,则该企业差一个百分点,没有完成计划任务。(× )6、同一总体的一部分数值与另一部分数值对比得到的相对指标是比较相对指标。(× )二、单选题:1、一工厂2004年10月份产值30万元,10月底半成品库存额25万元,这两个指标( C)。 A、均为时期指标 B、均为时点指标 C、前者为时期指标,后者为时点指标 D、前者为时点指标,后者为时期指标2、某厂1996年完成产值2000万元,1997年计划增长10%,实际完成2310万元,超额完成计划(B )。 A、5.5% B、5% C、115.5% D、15.5%3、反映不同总体中同类指标对比的相对指标是(B )。 A、结构相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 C、强度相对指标 D、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4、下列相对数中,属于不同时期对比的指标有( B)。 A、结构相对数 B、动态相对数 C、比较相对数 D、强度相对数5、总量指标按照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分为(A )A.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B.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C.实物指标、价值指标和劳动量指标 D.平均指标和相对指标6、下列指标中,属于相对数的是(C )A.某企业的工人劳动生产率 B.某种商品的平均价格C.某地区的人均粮食产量 D.某公司职工的平均工资三、多选题:1、下列统计指标属于时点指标的有( ACE) A、某地区人口数 B、某地区人口死亡数 C、某城市在校学生数 D、某农场每年拖拉机台数 E、某工厂月末在册职工人数2、下列属于时期指标的有(BCD ) A.职工人数 B.大学生毕业人数 C.婴儿出生数 D.固定资产折旧额3、相对指标中,分子和分母有可能互换的有(BCE ) A.计划完成百分比 B.比例相对数 C.强度相对数 D.比较相对数4、下列指标中的结构相对指标是(ACD ) A、国有制企业职工占总数的比重 B、某工业产品产量比上年增长的百分比 C、大学生占全部学生的比重 D、中间投入占总产出的比重 E、某年人均消费额5、下列指标属于相对指标的是( BDE) A、某地区平均每人生活费245元 B、某地区人口出生率14.3% C、某地区粮食总产量4000万吨 D、某产品产量计划完成程度为113% E、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11.5‰数据描述——平均指标和变异指标一、单选题:1、某公司下属五个企业,共有2000名工人。已知每个企业某月产值计划完成百分比和实际产值,要计算该公司月平均产值计划完成程度,采用加权调和平均数的方法计算,其权数是(B )。 A、计划产值 B、实际产值 C、工人数 D、企业数 2、 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公式 的权数是(C )。 A、f  B、∑f C、f/∑f D、X3、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实质上取决于(A )。 A、作为权数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比重的大小 B、各组标志值占总体标志总量比重的大小 C、标志值本身的大小 D、标志值数量的多少4、比较两个不同水平数列总体标志的变异程度,必须利用(B )。 A、标准差 B、标志变动系数 C、平均差 D、全距5、用标准差比较分析两个同类总体平均指标的代表性的前提条件是(B )。 A、两个总体的标准差应相等 B、两个总体的平均数应相等 C、两个总体的单位数应相等 D、两个总体的离差之和应相等6、甲、乙两数列的平均数分别为100和14.5,它们的标准差为12.8和3.7,则(A )。 A、甲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高于乙数列 B、乙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高于甲数列 A、两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相同 B、两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无法比较7、若某一变量数列中,有变量值为零,则不适宜计算的平均指标是(B) A.算数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中位数 D.众数二、多选题:1、平均数的种类有(ABCDE )  A、算术平均数  B、众数  C、中位数  D、调和平均数  E、几何平均数2、影响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因素有( AB) A、各组频率或频数 B、各组标志值的大小 C、各组组距的大小 D、各组组数的多少 E、各组组限的大小 3、在下列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ADE) A、各组次数相等   B、各组变量值不等     C、变量数列为组距数列 D、各组次数都为1   E、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相等4、可以衡量变量离散程度的指标有( ABCD) A.全距 B.平均差 C.标准差 D.标准差系数5、位置平均数有(CD ) A.算数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中位数 D.众数6、受极端值影响较大的平均指标有(ABC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众数第五至七章 抽样推断一、判断题:1、抽样推断是利用样本资料对总体的数量特征进行估计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因此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误差,这种误差的大小是不能进行控制的。(×)2、从全部总体单位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组成样本,只可能组成一个样本。(×)3、在抽样推断中,作为推断的总体和作为观察对象的样本都是确定的、唯一的。(×)4、抽样估计置信度就是表明抽样指标和总体指标的误差不超过一定范围的概率保证程度。(√)5、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抽样估计的可靠程度,可以提高抽样估计的精确度。(×)6、抽样平均误差反映抽样的可能误差范围,实际上每次的抽样误差可能大于抽样平均误差,也可能小于抽样平均误差。(×)二、单选题:1、抽样误差是指( C)。A.在调查过程中由于观察、测量等差错所引起的误差B.在调查中违反随机原则出现的系统误差C.随机抽样而产生的代表性误差D.人为原因所造成的误差2、在一定的抽样平均误差条件下( A )。A.扩大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B.扩大极限误差范围,会降低推断的可靠程度C.缩小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D.缩小极限误差范围,不改变推断的可靠程度3、反映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平均误差程度的指标是(C )。A.抽样误差系数 B.概率度C.抽样平均误差 D.抽样极限误差4、抽样平均误差是( C )。A.全及总体的标准差 B.样本的标准差C.抽样指标的标准差 D.抽样误差的平均差5、抽样平均误差说明抽样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 B )。A.实际误差 B.平均误差 C.实际误差的平方 D.允许误差6、总体均值和样本均值之间的关系是( A )。A.总体均值是确定值,样本均值是随机变量 B.总体均值是随机变量,样本均值是确定值C.两者都是随机变量 D.两者都是确定值7、所谓大样本是指样本单位数( B )。A.30个 B.大于等于30个C.大于等于50个 D.50个8、样本容量是指( B )。A.样本的个数 B.样本中所包含的单位数C.样本的大小 D.总体单位数第八章 相关与回归分析一、判断题:1、正相关是指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方向都是上升的趋势,而负相关是指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方向都是下降的趋势。(×)2、函数关系是一种完全的相关关系。(√) 3、已知两变量直线回归方程为:Y^=-45.25+1.61x,则可断定这两个变量之间一定存在正相关关系。(√)4、相关系数的数值越大,说明相关程度越高;同理,相关系数的数值越小,说明相关程度越低。(×)5、不具有因果关系的两个变量之间,一定不存在相关关系。(×)二、单选题:1、当相关系数r=O时,说明(C )。  A、现象之间相关程度较小 B、现象之间完全相关 C、现象之间无直线相关 D、现象之间完全无关2、 若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是高的,则计算出的相关系数应接近( C )  A、 0  B、 0.5 C、 -1或+1 D、 25、下列各组列出为同一个问题的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哪一组肯定是错误的(C) A、y=50+0.3x,r=0.8; B、y=-75+13x, r=0.91; C、y=5-2.6x, r=0.78; D、y=-130+3.5x, r=0.966、下列现象中,相关密切程度高的是(D )A、 商品销售量与商品销售额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0B、商品销售额与商业利润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60C、商品销售额与流通费用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5D、商业利润率与流通费用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57、回归方程 ^Y=a+bx 中的回归系数 b 说明自变量变动一个单位时, 因变量( B) A、变动b个单位 B、平均变动b个单位C、变动a+b个单位 D、变动1/b个单位第九章 时间序列分析一、判断题:1、发展水平就是动态数列中的每一项具体指标数值,它只能表现为绝对数。(×)2、若将1990-1995年末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净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此种动态数列称为时点数列。(√)3、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所以定基增长速度也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4、发展速度是以相对数形式表示的速度分析指标,增长量是以绝对数形式表示的速度分析指标。(×)5、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是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积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6、平均增长速度不是根据各个增长速度直接来求得,而是根据平均发展速度计算的。(√)二、单选题:3、某企业的职工工资水平比上年提高5%,职工人数增加2%,则企业工资总额增长(B )。A. 10% B. 7.1% C. 7% D. 11%解释:工资总额指数=工资水平指数*职工人数指数 所以,工资总额指数=(1+5%)*(1+2%)=107.1%4、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D )。A.几何平均法 B.加权算术平均法 C.简单算术平均法 D.首末折半法5、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的关系是( A )。A.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B.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差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C.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和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D.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积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6、下列数列中哪一个属于动态数列(D )。A.学生按学习成绩分组形成的数列B.工业企业按地区分组形成的数列C.职工按工资水平高低排列形成的数列D.出口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数列7、说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发展的总速度的指标是( C )。A.环比发展速度 B.平均发展速度 C.定基发展速度 D.定基增长速度8、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为2%、5%、8%和7%,则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为( A )。A.(102%×105%×108%×107%)-100%B. 102%×105%×108%×107%C. 2%×5%×8%×7%D.(2%×5%×8%×7%)-100%9、平均发展速度是( C )。A.定基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B.环比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C.环比发展速度的几何平均数 D.增长速度加上100%10、以1960年为基期,1993年为报告期,计算某现象的平均发展速度应开(A )。A. 33次方 B. 32次方 C. 31次方 D. 30次方11、假定某产品产量2009年比2001年增加28%,那2001年-2009年的平均发展速度为(D )。A. B. C. D. 三、多选题:4、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的关系是( ABD )。A.两者都属于速度指标B.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C.定基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环比发展速度D.相邻两个定基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E.相邻两个环比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定基发展速度5、累积增长量与逐期增长量( ABD )。A.前者基期水平不变,后者基期水平总在变动B.二者存在关系式:逐期增长量之和=累积增长量C.相邻的两个逐期增长量之差等于相应的累积增长量D.根据这两个增长量都可以计算较长时期内的平均每期增长量E.这两个增长量都属于速度分析指标6、下列哪些属于序时平均数( ABDE )。A.一季度平均每月的职工人数 B.某产品产量某年各月的平均增长量C某企业职工第四季度人均产值 D.某商场职工某年月平均人均销售额E.某地区进几年出口商品贸易额平均增长速度第十章 统计指数一、单选题:2、销售价格综合指数 表示( C )。A.综合反映多种商品销售量变动程度 B.综合反映多种商品销售额变动程度C.报告期销售的商品,其价格综合变动的程度D.基期销售的商品,其价格综合变动程度3、编制数量指标指数,用(C)作为同度量因素。A.基期的数量指标 B.报告期的数量指标C.基期的质量指标 D.报告期的质量指标二、多选题:1、下列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是( CDE )。 A.商品零售量指数 B.商品零售额指数 C.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D.职工劳动生产率指数 E.销售商品计划完成程度指数2、下列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有( ACD )。 A.工业总产值指数 B.劳动生产率指数 C.职工人数指数 D.产品总成本指数 E.产品单位成本指数
2023-04-05 01:58:431

增长速度等于( )。

选C。因为定基发展速度的公式是(定基发展速度=A1/A0,A2/A0,。。。。。An/A0);定基增长速度的公式是(定基增长速度=A1/A0—1,A2/A0—1。。。。An/A0—1)。注释:A0表示基期发展水平,An表示报告期发展水平,n表示项数。
2023-04-05 01:58:501

统计学中:环比发展速度与定基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 1、相邻若干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相应的定基发展速度. 2、相邻两个定基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2023-04-05 01:58:561

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这句话怎么理解,能举个例吗?

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所以定基增长速度也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积
2023-04-05 01:59:172

求统计学问题

表格填写如下图1.理解题干和相应关系。此题以2011年为基期,定基发展速度指某年与基期总量比值,定基增长速度=定基发展速度-1;环比发展速度为某年与其前一年总量比值,环比增长速度=环比发展速度-1。2.首先补全2011、2012、2013、2015年定基增长速度和定基发展速度,如表中所示。3.根据2014年环比增长速度,可得2014年定基发展速度=112.00%*1.07=119.84%。4.逐项计算2012、2013、2015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105.00%/100.00%、112.00%/105.00%、128.83%/119.84%,填入相应表格。5.计算平均发展速度。此题中平均发展速度=4次根号下1.05*1.12*1.1984*1.2883,为106.54%,则平均增长速度=6.54%。
2023-04-05 01:59:341

什么是环比发展速度?什么是定基发展速度?它们的关系如何?如何由环比增长速度推算定基增长速度?

这是个统计学的问题哦``定基发展速度是报告期发展水平(an)与某一固定基期发展水平(通常是最初水平a0)之比。环比发展速度是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前期发展水平之比。这两种速度指标之间存在一定关系,而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由各期环比增长速度求第N期的定基增长速度,先将各期环比增长速度加1,还原成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然后将其连乘后得出第N期定基发展速度,再用所得结果加减去1,就可得到定基增长速度了!
2023-04-05 01:59:543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

(1)甲:(20+40+60+70+80+100+120+70)/8=70 乙:(67+68+69+70+71+72+73+70)/8=70(2)全距——W甲:120-20=100 W乙:73-67=6
2023-04-05 02:00:352

统计学的答案二、三有没,考个电大还需杨兄帮助啊

是不是找错人了?我不是杨兄。不明白什么答案二、三。
2023-04-05 02:00:442

北京语言大学2010秋《统计学》第四次作业

10秋《统计学》第四次作业答案100分,详细信息:题号:1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内容:报告期总量加权的平均指数在计算形式主义采取()。A、综合指数形式B、算术平均形式C、调和平均形式D、固定构成指数形式标准答案:C题号:2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内容:定基增长速度与环比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是()。A、定基增长速度等于各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B、定基增长速度等于各环比增长速度之和C、各环比增长速度加1后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增长速度加1D、各环比增长速度加1后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增长速度标准答案:C完整答案你可以到百度搜索zyda8作业答案吧到那里找答案。题号:3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内容:某地区农民家庭的年平均收入1995年为1500元,1996年增长了8%,那么1996年与1995年相比之下,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增加的收入额为()。A、7元B、8元C、15元D、40元标准答案:C题号:4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内容:根据各年的季度资料计算的季节指数之和等于()。A、100%B、120%C、400%D、1200%标准答案:C
2023-04-05 02:01:351

已知某时期的环比增长率,求其中某年的定基增长率

统计学这些扯犊子玩意又在绞杀学子的脑细胞了
2023-04-05 02:01:422

统计学原理 题目

c/b/a/b/d/b/cf/c
2023-04-05 02:02:131

要提高抽样推断的精确度,可采用哪些方法

第一章绪论一、判断题: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2、统计调查过程中采用的大量观察法,是指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调查。(×)3、总体的同质性是指总体中的各个单位在所有标志上都相同。(×)4、个人的工资水平和全部职工的工资水平,都可以称为统计指标。(×)5、对某市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普查,该市工程技术人员的工资收入水平是数量标志。(×)6、某一职工的文化程度在标志的分类上属于品质标志,职工的平均工资在指标的分类上属于质量指标。(√)7、总体和总体单位是固定不变的。(×)8、质量指标是反映总体质的特征,因此可以用文字来表述。(×)9、指标与标志一样,都是由名称和数值两部分组成的。(×)10、数量指标由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质量指标由品质标志值汇总而来。(×)11、一个统计总体可以有多个指标。(√)二、单选题:1、属于统计总体的是(B)A、某县的粮食总产量B、某地区的全部企业C、某商店的全部商品销售额D、某单位的全部职工人数2、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D)。A、调查单位B、标志值C、品质标志D、总体单位3、对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进行普查,总体单位是(B)。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D、每一个工业企业4、工业企业的设备台数、产品产值是(D)。A、连续变量B、离散变量C.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D、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5、在全国人口普查中(B)。A、男性是品质标志B、人的年龄是变量C、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D、全国人口是统计指标6、总体的变异性是指(B)。A.总体之间有差异B、总体单位之间在某一标志表现上有差异C.总体随时间变化而变化D、总体单位之间有差异7、几位学生的某门课成绩分别是67分、78分、88分、89分、96分,“学生成绩”是(B)。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C、标志值D、数量指标8、某年级学生四门功课的最高考分分别是98分、86分、88分和95,这四个数字是(D)A.指标B.标志C.变量D.标志值9、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是(B)。A、社会总产值B、产品合格率C、产品总成本D、人口总数10、下列属于质量指标的是(D)A.产品的产量B.产品的出口额C.产品的合格品数量D.产品的评价11、下列属于离散型变量的是(D)A.职工的工资B.商品的价格C.粮食的亩产量D.汽车的产量12、标志的具体表现是指(A)A.标志名称之后所列示的属性或数值B.如性别C.标志名称之后所列示的属性D.标志名称之后所列示的数值三、多选题:1、统计一词的含义是(CDE)A.统计设计B.统计调查C.统计工作D.统计学E.统计资料2、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ACDE)A.大量观察法B.重点调查法C.统计分组法D.归纳推断法E.综合指标法3、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的区别是(AD)A.数量标志可以用数值表示B.品质标志可以用数值表示C.数量标志不可以用数值表示D.品质标志不可以用数值表示E.两者都可以用数值来表示4、在全国人口普查中(BCE)A、全国人口总数是统计总体B、男性是品质标志表现C、人的年龄是变量D、每一户是总体单位E、人口的平均年龄是统计指标5、在工业普查中(BCE)A、工业企业总数是统计总体B、每一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C、固定资产总额是统计指标D、机器台数是连续变量E、职工人数是离散变量6、下列属于数量标志的有(CE)A.性别B.所有制形式C.收入D.民族E.工龄7、下列统计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BDE)A、工资总额B、单位产品成本C、出勤人数D、人口密度E、合格品率第二章统计数据搜集一、判断题:1、对某市下岗职工生活状况进行调查,要求在一个月内报送调查结果。所规定的一个月时间是调查时间。(×)2、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区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主要粮食作物生长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是重点调查。(√)3、我国人口普查的总体单位和调查单位都是每一个人,而填报单位是户。(√)4、采用重点调查搜集资料时,选择的调查单位是标志值较大的单位。(×)5、对调查资料进行准确性检查,既要检查调查资料的登记性误差,也要检查资料的代表性误差。(×)6、重点调查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样本进行的一种全面调查。(√)7、多种调查方式结合运用,会造成重复劳动,不应该提倡。(×)8、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是以调查组织规模的大小来划分的。(×)9、在统计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有时是不一致的。(√)二、单选题:1、调查几个重要铁路枢纽,就可以了解我国铁路货运量的基本情况和问题,这种调查属于(B)。A、普查B、重点调查C、典型调查D、抽样调查2、某市工业企业2010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11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B)。A、一日B、一个月C、一年D、一年零一个月3、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D)。A、企业设备调查B、人口普查C、农村耕地调查D、工业企业现状调查4、对一批商品进行质量检验,最适宜采用的方法是(B)。A、全面调查B、抽样调查C、典型调查D、重点调查5、调查时间是指(A)。A、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B、进行调查的时间C、调查工作的期限D、调查资料报送的时间6、有意识地选择三个农村点调查农民收入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A)。A、典型调查B、重点调查C、抽样调查D、普查7、通过调查大庆、胜利、辽河等几大油田,了解我国石油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方式是(B)。A.典型调查B.重点调查C.抽样调查D.普查8、人口普查是(C)。A.重点调查B.典型调查C.一次性调查D.经常性调查9、人口普查规定标准时间是为了(C)。A.确定调查时限B.确定调查单位C.避免登记重复和遗漏D.确定调查对象10、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是指(A)。A.标志值在总体中占有很大比重的单位B.具有典型意义或代表性的单位C.那些具有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品质标志的单位D.能用以推算总体标志总量的单位三、多选题:1、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的共同点是(AB)A、两者都是非全面调查B、两者选取单位都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C、两者都按随机原则选取单位D、两者都按非随机原则选取单位E、两者都可以用来推断总体指标2、普查是一种(ABE)A、专门组织的调查B、一次性调查C、经常性调查D、非全面调查E、全面调查3、在工业企业设备普查中(BDE)A、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B、工业企业的全部设备是调查对象C、每台设备是填报单位D、每台设备是调查单位E、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4、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是1990年7月1日零时,下列情况应统计人口数的有(BDE)A、1990年7月2日出生的婴儿B、1990年6月29日出生的婴儿C、1990年6月29日晚死亡的人D、1990年7月1日1时死亡的人E、1990年6月26出生,7月1日6时死亡的的婴儿5、下列调查属于非全面调查的有(BCD)A.普查B.重点调查C.典型调查D.抽样调查E.统计报表6、对某地区高校进行学质量评估,则该地区每一所高校属于(BC)A.调查对象B.调查单位C.填报单位D.典型单位E.重点单位第三章数据整理和描述数据整理一、判断题:1、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2、某企业职工按文化程度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是一个单项式分布数列。(×)3、连续型变量和离散型变量在进行组距式分组时,均可采用相邻组组距重叠的方法确定组限。(√)4、对资料进行组距式分组,是假定变量值在各组内部的分布是均匀的,所以这种分组会使资料的真实性受到损害。(√)5、统计分组以后,掩盖了各组内部各单位的差异,而突出了各组之间单位的差异。(√)6、离散型变量既可以编制单项变量数列,也可以编制组距变量数列;连续型变量只能编制组距变量数列,且相邻组的组限必须重叠。(√)7、按品质标志分组所形成的次数分布数列就是变量数列。(×)二、单选题:1、在组距分组时,对于连续型变量,相邻两组的组限(A)。A、必须是重叠的 B、必须是间断的C、可以是重叠的,也可以是间断的 D、必须取整数2、有一个学生考试成绩为70分,在统计分组中,这个变量值应归入(B)。 A、60---70分这一组B、70---80分这一组C、60-70或70-80两组都可以D、作为上限的那一组3、某主管局将下属企业先按轻、重工业分类,再按企业规模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B)。A、简单分组B、复合分组C、分析分组D、结构分组4、划分连续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组的组限必须(A)。 A、重叠B、相近C、不等D、间断5、在等距数列中,组距的大小与组数的多少成(C)。A、正比B、等比C、反比D、不成比例6、有12名工人分别看管机器台数资料如下:2、5、4、4、3、4、3、4、4、2、2、4,按以上资料编制变量数列,应采用(A)。A、单项式分组B、等距分组C、不等距分组D、以上几种分组均可三、多选题:1.统计分组(ACD)。A、是一种统计方法B、对总体而言是“合”C、对总体而言是“分”D、对个体而言是“合”E、对个体而言是“分”2、在组距数列中,组中值(ABE)A、上限和下限之间的中点数值B、用来代表各组标志值的平均水平C、在开放式分组中无法确定D、就是组平均数E、在开放式分组中,可以参照相邻组的组距来确定3、分布数列的两个组成要素为(CD)。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C、各组名称D、次数E、分组标志。4、根据分组标志性质不同,分布数列可分为(CD)。A、等距数列B、异距数列C、品质数列D、变量数列E、次数与频率。5、下列数列属于(BCDE)按生产计划完成程度分组(%)企业数(个)80─901590─10030100─1105合计50A、品质分布数列B、变量分布数列C、组距式变量分布数列D、等距变量分布数列E、次数分布数列数据描述——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一、判断题:1、统计资料显示,××年全国净增加人口1320万人,这是时点指标。(×)2、我国耕地面积占世界的7%,养活占世界人口总数22%的人口,这两个指标都是结构相对指标。(√)3、全国粮食总产量与全国人口对比计算的人均粮食产量是平均指标。(×)4、某年甲、乙两地社会商品零售额之比为1:3,这是一个比例相对指标。(×)5、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的单位成本,计划在上年的基础上降低2%,实际降低了3%,则该企业差一个百分点,没有完成计划任务。(×)6、同一总体的一部分数值与另一部分数值对比得到的相对指标是比较相对指标。(×)二、单选题:1、一工厂2004年10月份产值30万元,10月底半成品库存额25万元,这两个指标(C)。A、均为时期指标B、均为时点指标C、前者为时期指标,后者为时点指标D、前者为时点指标,后者为时期指标2、某厂1996年完成产值2000万元,1997年计划增长10%,实际完成2310万元,超额完成计划(B)。A、5.5%B、5%C、115.5%D、15.5%3、反映不同总体中同类指标对比的相对指标是(B)。A、结构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强度相对指标D、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4、下列相对数中,属于不同时期对比的指标有(B)。A、结构相对数B、动态相对数C、比较相对数D、强度相对数5、总量指标按照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分为(A)A.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B.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C.实物指标、价值指标和劳动量指标D.平均指标和相对指标6、下列指标中,属于相对数的是(C)A.某企业的工人劳动生产率B.某种商品的平均价格C.某地区的人均粮食产量D.某公司职工的平均工资三、多选题:1、下列统计指标属于时点指标的有(ACE)A、某地区人口数B、某地区人口死亡数C、某城市在校学生数D、某农场每年拖拉机台数E、某工厂月末在册职工人数2、下列属于时期指标的有(BCD)A.职工人数B.大学生毕业人数C.婴儿出生数D.固定资产折旧额3、相对指标中,分子和分母有可能互换的有(BCE)A.计划完成百分比B.比例相对数C.强度相对数D.比较相对数4、下列指标中的结构相对指标是(ACD)A、国有制企业职工占总数的比重B、某工业产品产量比上年增长的百分比C、大学生占全部学生的比重D、中间投入占总产出的比重E、某年人均消费额5、下列指标属于相对指标的是(BDE)A、某地区平均每人生活费245元B、某地区人口出生率14.3%C、某地区粮食总产量4000万吨D、某产品产量计划完成程度为113%E、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11.5‰数据描述——平均指标和变异指标一、单选题:1、某公司下属五个企业,共有2000名工人。已知每个企业某月产值计划完成百分比和实际产值,要计算该公司月平均产值计划完成程度,采用加权调和平均数的方法计算,其权数是(B)。A、计划产值B、实际产值C、工人数D、企业数2、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公式的权数是(C)。A、f B、∑fC、f/∑fD、X3、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实质上取决于(A)。A、作为权数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比重的大小B、各组标志值占总体标志总量比重的大小C、标志值本身的大小D、标志值数量的多少4、比较两个不同水平数列总体标志的变异程度,必须利用(B)。A、标准差B、标志变动系数C、平均差D、全距5、用标准差比较分析两个同类总体平均指标的代表性的前提条件是(B)。A、两个总体的标准差应相等B、两个总体的平均数应相等C、两个总体的单位数应相等D、两个总体的离差之和应相等6、甲、乙两数列的平均数分别为100和14.5,它们的标准差为12.8和3.7,则(A)。A、甲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高于乙数列B、乙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高于甲数列A、两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相同B、两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无法比较7、若某一变量数列中,有变量值为零,则不适宜计算的平均指标是(B)A.算数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中位数D.众数二、多选题:1、平均数的种类有(ABCDE)  A、算术平均数 B、众数 C、中位数  D、调和平均数 E、几何平均数2、影响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因素有(AB)A、各组频率或频数B、各组标志值的大小C、各组组距的大小D、各组组数的多少E、各组组限的大小3、在下列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ADE)A、各组次数相等  B、各组变量值不等   C、变量数列为组距数列D、各组次数都为1  E、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相等4、可以衡量变量离散程度的指标有(ABCD)A.全距B.平均差C.标准差D.标准差系数5、位置平均数有(CD)A.算数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中位数D.众数6、受极端值影响较大的平均指标有(ABC)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众数第五至七章抽样推断一、判断题:1、抽样推断是利用样本资料对总体的数量特征进行估计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因此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误差,这种误差的大小是不能进行控制的。(×)2、从全部总体单位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组成样本,只可能组成一个样本。(×)3、在抽样推断中,作为推断的总体和作为观察对象的样本都是确定的、唯一的。(×)4、抽样估计置信度就是表明抽样指标和总体指标的误差不超过一定范围的概率保证程度。(√)5、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抽样估计的可靠程度,可以提高抽样估计的精确度。(×)6、抽样平均误差反映抽样的可能误差范围,实际上每次的抽样误差可能大于抽样平均误差,也可能小于抽样平均误差。(×)二、单选题:1、抽样误差是指(C)。A.在调查过程中由于观察、测量等差错所引起的误差B.在调查中违反随机原则出现的系统误差C.随机抽样而产生的代表性误差D.人为原因所造成的误差2、在一定的抽样平均误差条件下(A)。A.扩大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B.扩大极限误差范围,会降低推断的可靠程度C.缩小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D.缩小极限误差范围,不改变推断的可靠程度3、反映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平均误差程度的指标是(C)。A.抽样误差系数B.概率度C.抽样平均误差D.抽样极限误差4、抽样平均误差是(C)。A.全及总体的标准差B.样本的标准差C.抽样指标的标准差D.抽样误差的平均差5、抽样平均误差说明抽样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B)。A.实际误差B.平均误差C.实际误差的平方D.允许误差6、总体均值和样本均值之间的关系是(A)。A.总体均值是确定值,样本均值是随机变量B.总体均值是随机变量,样本均值是确定值C.两者都是随机变量D.两者都是确定值7、所谓大样本是指样本单位数(B)。A.30个B.大于等于30个C.大于等于50个D.50个8、样本容量是指(B)。A.样本的个数B.样本中所包含的单位数C.样本的大小D.总体单位数第八章相关与回归分析一、判断题:1、正相关是指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方向都是上升的趋势,而负相关是指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方向都是下降的趋势。(×)2、函数关系是一种完全的相关关系。(√)3、已知两变量直线回归方程为:Y^=-45.25+1.61x,则可断定这两个变量之间一定存在正相关关系。(√)4、相关系数的数值越大,说明相关程度越高;同理,相关系数的数值越小,说明相关程度越低。(×)5、不具有因果关系的两个变量之间,一定不存在相关关系。(×)二、单选题:1、当相关系数r=O时,说明(C)。 A、现象之间相关程度较小 B、现象之间完全相关 C、现象之间无直线相关 D、现象之间完全无关2、若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是高的,则计算出的相关系数应接近(C)  A、0 B、0.5 C、-1或+1 D、25、下列各组列出为同一个问题的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哪一组肯定是错误的(C) A、y=50+0.3x,r=0.8; B、y=-75+13x,r=0.91; C、y=5-2.6x,r=0.78; D、y=-130+3.5x,r=0.966、下列现象中,相关密切程度高的是(D)A、商品销售量与商品销售额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0B、商品销售额与商业利润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60C、商品销售额与流通费用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5D、商业利润率与流通费用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57、回归方程^Y=a+bx中的回归系数b说明自变量变动一个单位时, 因变量(B)A、变动b个单位B、平均变动b个单位C、变动a+b个单位D、变动1/b个单位第九章时间序列分析一、判断题:1、发展水平就是动态数列中的每一项具体指标数值,它只能表现为绝对数。(×)2、若将1990-1995年末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净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此种动态数列称为时点数列。(√)3、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所以定基增长速度也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4、发展速度是以相对数形式表示的速度分析指标,增长量是以绝对数形式表示的速度分析指标。(×)5、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是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积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6、平均增长速度不是根据各个增长速度直接来求得,而是根据平均发展速度计算的。(√)二、单选题:3、某企业的职工工资水平比上年提高5%,职工人数增加2%,则企业工资总额增长(B)。A.10%B.7.1%C.7%D.11%解释:工资总额指数=工资水平指数*职工人数指数所以,工资总额指数=(1+5%)*(1+2%)=107.1%4、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D)。A.几何平均法B.加权算术平均法C.简单算术平均法D.首末折半法5、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的关系是(A)。A.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B.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差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C.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和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D.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积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6、下列数列中哪一个属于动态数列(D)。A.学生按学习成绩分组形成的数列B.工业企业按地区分组形成的数列C.职工按工资水平高低排列形成的数列D.出口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数列7、说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发展的总速度的指标是(C)。A.环比发展速度B.平均发展速度C.定基发展速度D.定基增长速度8、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为2%、5%、8%和7%,则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为(A)。A.(102%×105%×108%×107%)-100%B.102%×105%×108%×107%C.2%×5%×8%×7%D.(2%×5%×8%×7%)-100%9、平均发展速度是(C)。A.定基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B.环比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C.环比发展速度的几何平均数D.增长速度加上100%10、以1960年为基期,1993年为报告期,计算某现象的平均发展速度应开(A)。A.33次方B.32次方C.31次方D.30次方11、假定某产品产量2009年比2001年增加28%,那2001年-2009年的平均发展速度为(D)。A.B.C.D.三、多选题:4、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的关系是(ABD)。A.两者都属于速度指标B.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C.定基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环比发展速度D.相邻两个定基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E.相邻两个环比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定基发展速度5、累积增长量与逐期增长量(ABD)。A.前者基期水平不变,后者基期水平总在变动B.二者存在关系式:逐期增长量之和=累积增长量C.相邻的两个逐期增长量之差等于相应的累积增长量D.根据这两个增长量都可以计算较长时期内的平均每期增长量E.这两个增长量都属于速度分析指标6、下列哪些属于序时平均数(ABDE)。A.一季度平均每月的职工人数 B.某产品产量某年各月的平均增长量C某企业职工第四季度人均产值 D.某商场职工某年月平均人均销售额E.某地区进几年出口商品贸易额平均增长速度第十章统计指数一、单选题:2、销售价格综合指数表示(C)。A.综合反映多种商品销售量变动程度B.综合反映多种商品销售额变动程度C.报告期销售的商品,其价格综合变动的程度D.基期销售的商品,其价格综合变动程度3、编制数量指标指数,用(C)作为同度量因素。A.基期的数量指标B.报告期的数量指标C.基期的质量指标D.报告期的质量指标二、多选题:1、下列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是(CDE)。A.商品零售量指数B.商品零售额指数C.商品零售价格指数D.职工劳动生产率指数E.销售商品计划完成程度指数2、下列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有(ACD)。A.工业总产值指数B.劳动生产率指数C.职工人数指数D.产品总成本指数E.产品单位成本指数是否可以解决您的问题?
2023-04-05 02:02:201

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与定基增长速度之间可以进行直接的推算吗

(2)环比发展速度:以上期为基期计算的动态相对数,如以发展速度表示的,则叫环比发展速度。计算公式为:环比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上年同期水平如果计算一年内各月与前一个月对比,即2月比1月,3月比2月,4月比3月……12月比11月,说明逐月的发展程度。(3)定基发展速度:以特定时期为基期计算的动态相对数,以发展速度表示的,即为定基发展速度。计算公式为:定基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上一期水平
2023-04-05 02:02:281

统计学题目

2、ADE 3、4、ABCE5、ABD6、D4、错 5、错 6、对 7、错 8、错6、A 7、A
2023-04-05 02:02:351

主营业务增长速度计算公式

一、增长速度的基本计算公式为:增长速度=增减量/基期水平=(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基期水平=发展速度-1 环比增长率,一般是指和上期相比较的增长率。二、环比增长率=(本期的某个指标的值-上一期这个指标的值)/上一期这个指标的值  比如,2008年5月与2008年四月的 环比增长是指总是以上一期为基期求的增长量(或率),一般会列 一个表,把若干年的环比增长多列出来,进行分析比较。  如:98年净利环比增长量=98年净利-97年净利  98年净利环比增长率=(98年净利/97年净利)-1=(98年净利-97年净利)/97年净利 三、定基增长速度=累计增长量/最初水平=定基发展速度-1四、主营业务增长速度和主营业务增长率应该是一个意思,二种表达方法。
2023-04-05 02:02:422

大大们 帮忙做一下统计学判断题。。。。。谢谢:-D

1.正确。属于非全面调查中的重点调查。2.错误。前句话正确,后句话错误,定基增长速度是定基发展速度减去1得到,故定基增长速度不能用环比增长速度连乘得到,只能用定基发展速度减1得到。3.错误。调查时间是调查资料反映的时间,例如,资料是1月份的,调查时间就是1.1-1.31。4.错误。没说清楚。大多数是强度指标,如人均钢产量,但也有一些是平均指标,如果分母不是全部人口的话。5.正确。6.正确。7.错误。通俗说,是根据样本与总体的关系来区分的,若是样本数与总体数一致,就是全面调查,否则不是。8.正确。同质性。9.错误。前半句正确,后半句错误,频数大,频率也大,所以两句话本身说的是一个问题,所以后半句结论说反了。10.正确。
2023-04-05 02:02:491

统计学题目

第一章 绪论一、判断题: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 2、统计调查过程中采用的大量观察法,是指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调查。(×) 3、 总体的同质性是指总体中的各个单位在所有标志上都相同。 (×)4、个人的工资水平和全部职工的工资水平,都可以称为统计指标。(×)5、对某市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普查,该市工程技术人员的工资收入水平是数量标志。(×)6、某一职工的文化程度在标志的分类上属于品质标志,职工的平均工资在指标的分类上属于质量指标。( √)7、总体和总体单位是固定不变的。 (×)8、质量指标是反映总体质的特征,因此可以用文字来表述。 (×)9、指标与标志一样,都是由名称和数值两部分组成的。 (×)10、数量指标由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质量指标由品质标志值汇总而来。(× )11、一个统计总体可以有多个指标。 (√ )二、单选题:1、属于统计总体的是(B ) A、某县的粮食总产量 B、某地区的全部企业 C、某商店的全部商品销售额 D、某单位的全部职工人数 2、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 D)。 A、调查单位 B、标志值 C、品质标志 D、总体单位3、对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进行普查,总体单位是(B )。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D、每一个工业企业4、工业企业的设备台数、产品产值是(D )。 A、连续变量 B、离散变量 C.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 D、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5、在全国人口普查中(B )。 A、男性是品质标志 B、人的年龄是变量 C、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 D、全国人口是统计指标6、总体的变异性是指(B )。 A.总体之间有差异 B、总体单位之间在某一标志表现上有差异 C.总体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D、总体单位之间有差异7、几位学生的某门课成绩分别是67分、78分、88分、89分、96分,“学生成绩”是(B )。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标志值 D、数量指标8、某年级学生四门功课的最高考分分别是98分、86分、88分和95,这四个数字是( D ) A.指标 B.标志 C.变量 D.标志值9、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是(B )。 A、社会总产值 B、产品合格率 C、产品总成本 D、人口总数10、下列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D ) A.产品的产量 B.产品的出口额 C.产品的合格品数量 D.产品的评价11、下列属于离散型变量的是( D ) A.职工的工资 B.商品的价格 C.粮食的亩产量 D.汽车的产量12、标志的具体表现是指( A ) A.标志名称之后所列示的属性或数值 B.如性别 C.标志名称之后所列示的属性 D.标志名称之后所列示的数值三、多选题:1、统计一词的含义是( CDE ) A.统计设计 B.统计调查 C.统计工作 D.统计学 E.统计资料2、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 ACDE ) A.大量观察法 B.重点调查法 C.统计分组法 D.归纳推断法 E.综合指标法3、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的区别是( AD ) A.数量标志可以用数值表示 B.品质标志可以用数值表示 C.数量标志不可以用数值表示 D.品质标志不可以用数值表示 E.两者都可以用数值来表示 4、在全国人口普查中(BCE ) A、全国人口总数是统计总体 B、男性是品质标志表现 C、人的年龄是变量 D、每一户是总体单位 E、人口的平均年龄是统计指标5、在工业普查中( BCE) A、工业企业总数是统计总体 B、每一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C、固定资产总额是统计指标 D、机器台数是连续变量 E、职工人数是离散变量6、下列属于数量标志的有( CE ) A.性别 B.所有制形式 C.收入 D.民族 E.工龄7、下列统计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BDE ) A、工资总额 B、单位产品成本 C、出勤人数 D、人口密度 E、合格品率第二章 统计数据搜集一、判断题:1、对某市下岗职工生活状况进行调查,要求在一个月内报送调查结果。所规定的一个月时间是调查时间。(×)2、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区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主要粮食作物生长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是重点调查。( √)3、我国人口普查的总体单位和调查单位都是每一个人,而填报单位是户。(√ )4、采用重点调查搜集资料时,选择的调查单位是标志值较大的单位。( ×)5、对调查资料进行准确性检查,既要检查调查资料的登记性误差,也要检查资料的代表性误差。(× ) 6、重点调查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样本进行的一种全面调查。 (√ )7、多种调查方式结合运用,会造成重复劳动,不应该提倡。 (×)8、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是以调查组织规模的大小来划分的。 ( ×)9、在统计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有时是不一致的。 ( √)二、单选题:1、调查几个重要铁路枢纽,就可以了解我国铁路货运量的基本情况和问题,这种调查属于( B)。 A、普查 B、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抽样调查2、某市工业企业2010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11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 B)。 A、一日 B、一个月 C、一年 D、一年零一个月3、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D )。 A、企业设备调查 B、人口普查 C、农村耕地调查 D、工业企业现状调查4、对一批商品进行质量检验,最适宜采用的方法是(B )。 A、全面调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 D、重点调查5、调查时间是指(A )。 A、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B、进行调查的时间 C、调查工作的期限 D、调查资料报送的时间6、有意识地选择三个农村点调查农民收入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A)。 A、典型调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7、通过调查大庆、胜利、辽河等几大油田,了解我国石油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方式是( B )。A.典型调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8、人口普查是( C )。A.重点调查 B.典型调查 C.一次性调查 D.经常性调查9、人口普查规定标准时间是为了( C )。A.确定调查时限 B.确定调查单位 C.避免登记重复和遗漏 D.确定调查对象10、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是指( A )。A.标志值在总体中占有很大比重的单位 B.具有典型意义或代表性的单位C.那些具有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品质标志的单位 D.能用以推算总体标志总量的单位三、多选题:1、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的共同点是(AB ) A、两者都是非全面调查 B、两者选取单位都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C、两者都按随机原则选取单位 D、两者都按非随机原则选取单位 E、两者都可以用来推断总体指标2、普查是一种( ABE) A、专门组织的调查 B、一次性调查 C、经常性调查 D、非全面调查 E、全面调查3、在工业企业设备普查中(BDE ) A、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 B、工业企业的全部设备是调查对象 C、每台设备是填报单位 D、每台设备是调查单位 E、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4、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是1990年7月1日零时, 下列情况应统计人口数的有 (BDE ) A、1990年7月2日出生的婴儿 B、1990年6月29日出生的婴儿 C、1990年6月29日晚死亡的人 D、1990年7月1日1时死亡的人 E、1990年6月26出生,7月1日6时死亡的的婴儿5、下列调查属于非全面调查的有( BCD) A.普查 B.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抽样调查 E.统计报表6、对某地区高校进行办学质量评估,则该地区每一所高校属于(BC) A.调查对象 B.调查单位 C.填报单位 D.典型单位 E.重点单位第三章 数据整理和描述数据整理一、判断题:1、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 )2、某企业职工按文化程度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是一个单项式分布数列。( ×)3、连续型变量和离散型变量在进行组距式分组时,均可采用相邻组组距重叠的方法确定组限。(√ )4、对资料进行组距式分组,是假定变量值在各组内部的分布是均匀的,所以这种分组会使资料的真实性受到损害。(√ )5、统计分组以后,掩盖了各组内部各单位的差异,而突出了各组之间单位的差异。(√ )6、离散型变量既可以编制单项变量数列,也可以编制组距变量数列;连续型变量只能编制组距变量数列,且相邻组的组限必须重叠。( √)7、按品质标志分组所形成的次数分布数列就是变量数列。( ×)二、单选题:1、在组距分组时,对于连续型变量,相邻两组的组限( A)。 A、必须是重叠的  B、必须是间断的 C、可以是重叠的,也可以是间断的 D、必须取整数2、有一个学生考试成绩为70分,在统计分组中,这个变量值应归入( B)。  A、60---70分这一组 B、70---80分这一组 C、60-70或70-80两组都可以 D、作为上限的那一组3、 某主管局将下属企业先按轻、重工业分类,再按企业规模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B )。 A、简单分组 B、复合分组 C、分析分组 D、结构分组4、 划分连续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组的组限必须(A )。  A、重叠 B、相近 C、不等 D、间断5、在等距数列中,组距的大小与组数的多少成(C )。A、正比 B、等比 C、反比 D、不成比例6、有12名工人分别看管机器台数资料如下:2、5、4、4、3、4、3、4、4、2、2、4,按以上资料编制变量数列,应采用( A)。A、单项式分组 B、等距分组 C、不等距分组 D、以上几种分组均可三、多选题:1.统计分组( ACD)。A、是一种统计方法 B、对总体而言是“合” C、对总体而言是“分”D、对个体而言是“合” E、对个体而言是“分”2、在组距数列中,组中值(ABE ) A、上限和下限之间的中点数值 B、用来代表各组标志值的平均水平 C、在开放式分组中无法确定 D、就是组平均数 E、在开放式分组中,可以参照相邻组的组距来确定3、分布数列的两个组成要素为(CD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各组名称 D、次数 E、分组标志。4、根据分组标志性质不同,分布数列可分为(CD )。A、等距数列 B、异距数列 C、品质数列 D、变量数列 E、次数与频率。5、下列数列属于(BCDE )按生产计划完成程度分组(%) 企业数(个)80─90 1590─100 30100─110 5合计 50A、品质分布数列 B、变量分布数列 C、组距式变量分布数列 D、等距变量分布数列 E、次数分布数列数据描述——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一、判断题:1、统计资料显示,× ×年全国净增加人口1320万人,这是时点指标。( × )2、我国耕地面积占世界的7%,养活占世界人口总数22%的人口,这两个指标都是结构相对指标。(√ )3、全国粮食总产量与全国人口对比计算的人均粮食产量是平均指标。( ×)4、某年甲、乙两地社会商品零售额之比为1:3,这是一个比例相对指标。( ×)5、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的单位成本,计划在上年的基础上降低2%,实际降低了3%,则该企业差一个百分点,没有完成计划任务。(× )6、同一总体的一部分数值与另一部分数值对比得到的相对指标是比较相对指标。(× )二、单选题:1、一工厂2004年10月份产值30万元,10月底半成品库存额25万元,这两个指标( C)。 A、均为时期指标 B、均为时点指标 C、前者为时期指标,后者为时点指标 D、前者为时点指标,后者为时期指标2、某厂1996年完成产值2000万元,1997年计划增长10%,实际完成2310万元,超额完成计划(B )。 A、5.5% B、5% C、115.5% D、15.5%3、反映不同总体中同类指标对比的相对指标是(B )。 A、结构相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 C、强度相对指标 D、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4、下列相对数中,属于不同时期对比的指标有( B)。 A、结构相对数 B、动态相对数 C、比较相对数 D、强度相对数5、总量指标按照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分为(A )A.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B.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C.实物指标、价值指标和劳动量指标 D.平均指标和相对指标6、下列指标中,属于相对数的是(C )A.某企业的工人劳动生产率 B.某种商品的平均价格C.某地区的人均粮食产量 D.某公司职工的平均工资三、多选题:1、下列统计指标属于时点指标的有( ACE) A、某地区人口数 B、某地区人口死亡数 C、某城市在校学生数 D、某农场每年拖拉机台数 E、某工厂月末在册职工人数2、下列属于时期指标的有(BCD ) A.职工人数 B.大学生毕业人数 C.婴儿出生数 D.固定资产折旧额3、相对指标中,分子和分母有可能互换的有(BCE ) A.计划完成百分比 B.比例相对数 C.强度相对数 D.比较相对数4、下列指标中的结构相对指标是(ACD ) A、国有制企业职工占总数的比重 B、某工业产品产量比上年增长的百分比 C、大学生占全部学生的比重 D、中间投入占总产出的比重 E、某年人均消费额5、下列指标属于相对指标的是( BDE) A、某地区平均每人生活费245元 B、某地区人口出生率14.3% C、某地区粮食总产量4000万吨 D、某产品产量计划完成程度为113% E、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11.5‰数据描述——平均指标和变异指标一、单选题:1、某公司下属五个企业,共有2000名工人。已知每个企业某月产值计划完成百分比和实际产值,要计算该公司月平均产值计划完成程度,采用加权调和平均数的方法计算,其权数是(B )。 A、计划产值 B、实际产值 C、工人数 D、企业数 2、 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公式 的权数是(C )。 A、f  B、∑f C、f/∑f D、X3、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实质上取决于(A )。 A、作为权数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比重的大小 B、各组标志值占总体标志总量比重的大小 C、标志值本身的大小 D、标志值数量的多少4、比较两个不同水平数列总体标志的变异程度,必须利用(B )。 A、标准差 B、标志变动系数 C、平均差 D、全距5、用标准差比较分析两个同类总体平均指标的代表性的前提条件是(B )。 A、两个总体的标准差应相等 B、两个总体的平均数应相等 C、两个总体的单位数应相等 D、两个总体的离差之和应相等6、甲、乙两数列的平均数分别为100和14.5,它们的标准差为12.8和3.7,则(A )。 A、甲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高于乙数列 B、乙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高于甲数列 A、两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相同 B、两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无法比较7、若某一变量数列中,有变量值为零,则不适宜计算的平均指标是(B) A.算数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中位数 D.众数二、多选题:1、平均数的种类有(ABCDE )  A、算术平均数  B、众数  C、中位数  D、调和平均数  E、几何平均数2、影响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因素有( AB) A、各组频率或频数 B、各组标志值的大小 C、各组组距的大小 D、各组组数的多少 E、各组组限的大小 3、在下列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ADE) A、各组次数相等   B、各组变量值不等     C、变量数列为组距数列 D、各组次数都为1   E、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相等4、可以衡量变量离散程度的指标有( ABCD) A.全距 B.平均差 C.标准差 D.标准差系数5、位置平均数有(CD ) A.算数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中位数 D.众数6、受极端值影响较大的平均指标有(ABC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众数第五至七章 抽样推断一、判断题:1、抽样推断是利用样本资料对总体的数量特征进行估计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因此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误差,这种误差的大小是不能进行控制的。(×)2、从全部总体单位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组成样本,只可能组成一个样本。(×)3、在抽样推断中,作为推断的总体和作为观察对象的样本都是确定的、唯一的。(×)4、抽样估计置信度就是表明抽样指标和总体指标的误差不超过一定范围的概率保证程度。(√)5、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抽样估计的可靠程度,可以提高抽样估计的精确度。(×)6、抽样平均误差反映抽样的可能误差范围,实际上每次的抽样误差可能大于抽样平均误差,也可能小于抽样平均误差。(×)二、单选题:1、抽样误差是指( C)。A.在调查过程中由于观察、测量等差错所引起的误差B.在调查中违反随机原则出现的系统误差C.随机抽样而产生的代表性误差D.人为原因所造成的误差2、在一定的抽样平均误差条件下( A )。A.扩大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B.扩大极限误差范围,会降低推断的可靠程度C.缩小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D.缩小极限误差范围,不改变推断的可靠程度3、反映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平均误差程度的指标是(C )。A.抽样误差系数 B.概率度C.抽样平均误差 D.抽样极限误差4、抽样平均误差是( C )。A.全及总体的标准差 B.样本的标准差C.抽样指标的标准差 D.抽样误差的平均差5、抽样平均误差说明抽样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 B )。A.实际误差 B.平均误差 C.实际误差的平方 D.允许误差6、总体均值和样本均值之间的关系是( A )。A.总体均值是确定值,样本均值是随机变量 B.总体均值是随机变量,样本均值是确定值C.两者都是随机变量 D.两者都是确定值7、所谓大样本是指样本单位数( B )。A.30个 B.大于等于30个C.大于等于50个 D.50个8、样本容量是指( B )。A.样本的个数 B.样本中所包含的单位数C.样本的大小 D.总体单位数第八章 相关与回归分析一、判断题:1、正相关是指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方向都是上升的趋势,而负相关是指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方向都是下降的趋势。(×)2、函数关系是一种完全的相关关系。(√) 3、已知两变量直线回归方程为:Y^=-45.25+1.61x,则可断定这两个变量之间一定存在正相关关系。(√)4、相关系数的数值越大,说明相关程度越高;同理,相关系数的数值越小,说明相关程度越低。(×)5、不具有因果关系的两个变量之间,一定不存在相关关系。(×)二、单选题:1、当相关系数r=O时,说明(C )。  A、现象之间相关程度较小 B、现象之间完全相关 C、现象之间无直线相关 D、现象之间完全无关2、 若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是高的,则计算出的相关系数应接近( C )  A、 0  B、 0.5 C、 -1或+1 D、 25、下列各组列出为同一个问题的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哪一组肯定是错误的(C) A、y=50+0.3x,r=0.8; B、y=-75+13x, r=0.91; C、y=5-2.6x, r=0.78; D、y=-130+3.5x, r=0.966、下列现象中,相关密切程度高的是(D )A、 商品销售量与商品销售额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0B、商品销售额与商业利润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60C、商品销售额与流通费用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5D、商业利润率与流通费用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57、回归方程 ^Y=a+bx 中的回归系数 b 说明自变量变动一个单位时, 因变量( B) A、变动b个单位 B、平均变动b个单位C、变动a+b个单位 D、变动1/b个单位第九章 时间序列分析一、判断题:1、发展水平就是动态数列中的每一项具体指标数值,它只能表现为绝对数。(×)2、若将1990-1995年末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净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此种动态数列称为时点数列。(√)3、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所以定基增长速度也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4、发展速度是以相对数形式表示的速度分析指标,增长量是以绝对数形式表示的速度分析指标。(×)5、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是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积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6、平均增长速度不是根据各个增长速度直接来求得,而是根据平均发展速度计算的。(√)二、单选题:3、某企业的职工工资水平比上年提高5%,职工人数增加2%,则企业工资总额增长(B )。A. 10% B. 7.1% C. 7% D. 11%解释:工资总额指数=工资水平指数*职工人数指数 所以,工资总额指数=(1+5%)*(1+2%)=107.1%4、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D )。A.几何平均法 B.加权算术平均法 C.简单算术平均法 D.首末折半法5、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的关系是( A )。A.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B.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差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C.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和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D.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积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6、下列数列中哪一个属于动态数列(D )。A.学生按学习成绩分组形成的数列B.工业企业按地区分组形成的数列C.职工按工资水平高低排列形成的数列D.出口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数列7、说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发展的总速度的指标是( C )。A.环比发展速度 B.平均发展速度 C.定基发展速度 D.定基增长速度8、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为2%、5%、8%和7%,则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为( A )。A.(102%×105%×108%×107%)-100%B. 102%×105%×108%×107%C. 2%×5%×8%×7%D.(2%×5%×8%×7%)-100%9、平均发展速度是( C )。A.定基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B.环比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C.环比发展速度的几何平均数 D.增长速度加上100%10、以1960年为基期,1993年为报告期,计算某现象的平均发展速度应开(A )。A. 33次方 B. 32次方 C. 31次方 D. 30次方11、假定某产品产量2009年比2001年增加28%,那2001年-2009年的平均发展速度为(D )。A. B. C. D. 三、多选题:4、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的关系是( ABD )。A.两者都属于速度指标B.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C.定基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环比发展速度D.相邻两个定基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E.相邻两个环比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定基发展速度5、累积增长量与逐期增长量( ABD )。A.前者基期水平不变,后者基期水平总在变动B.二者存在关系式:逐期增长量之和=累积增长量C.相邻的两个逐期增长量之差等于相应的累积增长量D.根据这两个增长量都可以计算较长时期内的平均每期增长量E.这两个增长量都属于速度分析指标6、下列哪些属于序时平均数( ABDE )。A.一季度平均每月的职工人数 B.某产品产量某年各月的平均增长量C某企业职工第四季度人均产值 D.某商场职工某年月平均人均销售额E.某地区进几年出口商品贸易额平均增长速度第十章 统计指数一、单选题:2、销售价格综合指数 表示( C )。A.综合反映多种商品销售量变动程度 B.综合反映多种商品销售额变动程度C.报告期销售的商品,其价格综合变动的程度D.基期销售的商品,其价格综合变动程度3、编制数量指标指数,用(C)作为同度量因素。A.基期的数量指标 B.报告期的数量指标C.基期的质量指标 D.报告期的质量指标二、多选题:1、下列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是( CDE )。 A.商品零售量指数 B.商品零售额指数 C.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D.职工劳动生产率指数 E.销售商品计划完成程度指数2、下列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有( ACD )。 A.工业总产值指数 B.劳动生产率指数 C.职工人数指数 D.产品总成本指数 E.产品单位成本指数
2023-04-05 02:02:572

增长速度的定义

增长速度是说明事物增长快慢程度的动态相对数。它是报告期比基期的增长量与基期水平之比,表示报告期水平比基期水平增长了百分之几或多少倍。增长速度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正数表示增长,负数表示降低。增长速度由于采用的基期不同,可分为环比增长速度和定基增长速度。 环比增长速度与定基增长速度无直接关系,即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不等于定基增长速度。但增长速度与发展速度却有一定关系,即发展速度减1或100%等于增长速度年距增长速度与年距发展速度,亦存在同样的关系,因此年距增长速度=年距发展速度-1(或100%) 平均发展速度是动态数列中各期环比发展速度或各期定基发展速度中的环比发展速度的序时平均数。它说明在一定时期内发展速度的一般水平。根据这一定义,那么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方法有几何法和方程法。现从理论动态数列和实际动态数列的关系,说明这两种计算方法。1.几何法平均发展速度实际动态数列各期环比发展速度连乘积等于理论动态数列中各期平均发展速度的连乘积2.方程法平均发展速度 方程法平均发展速度的特点是实际动态数列各项之和等于理论动态数列各项之和,所以称为“累计法”
2023-04-05 02:03:051

跪求统计学原理作业(判断题)!!!

1、对 2、错 3、错 4、对 5、错 6、对 7、错 8、错 9、对 10、对 11、错12、错 13、对 14、错 15、错 16、错 17、错 18、对 19、错 20、对
2023-04-05 02:03:182

增长速度的计算公式

增长速度=(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基期水平。计算结果若是正值,则叫增长速度,也可叫增长率,若是负值,则叫降低速度,也可叫降低率。如某地固定资产投资1994年比1993年的增长速度为:(366-328)÷328=0.12,用百分数表示则为12%。增长速度分为定基增长速度和环比增长速度。定基增长速度是累积增长量与最初发展水平之比,环比增长速度是逐期增长量与前期发展水平之比。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不等于定基增长速度。如果由环比增长速度求定基增长速度,须先将各个环比增长速度换算为环比发展速度后再加以连乘,将所得结果再减1即得定基增长速度。平均增长速度是反映某种现象在一个较长时期中逐期递增的平均速度,平均发展速度是反映现象逐期发展的平均速度。计算公式为: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2023-04-05 02:04:021

定基增长速度等于( )

正确答案:A,C,D解析:由于对比基期不同,增长速度也有环比增长速度和定基增长速度之分,其中,定而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相应的定基发展速度,因此又有定基增长速度=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减1(或100%)。
2023-04-05 02:04:102

经济增长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增长速度=(A1-A0)/A0=A1/A0-1增速和增长率的涵义一样。增速,就是增长速度,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增长程度的相对指标,它是报告期增长量与基期发展水平之比。增长速度与发展速度一样,由于采用的基期不同,分为环比增长速度与定基增长速度。增长速度与发展速度一样,由于采用的基期不同,分为环比增长速度与定基增长速度。环比增长速度是逐期增长量与前期发展水平之比,表明社会经济现象逐期增长的程度。定基增长速度是累积增长量与最初(基期)发展水平之比,表明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增长的总速度。其计算公式分别为:环比增长速度=A1/A0-1,A2/A1-1,…,An/A(n-1)-1定基增长速度=A1/A0-1,A2/A0-1,…,An/A0-1
2023-04-05 02:05:271

增速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增长速度=(A1-A0)/A0=(A1/A0)-1。从公式可以看出,增长速度等于发展速度减1。增长速度与发展速度一样,由于采用的基期不同,分为环比增长速度与定基增长速度。增长速度与发展速度一样,由于采用的基期不同,分为环比增长速度与定基增长速度。环比增长速度是逐期增长量与前期发展水平之比,表明社会经济现象逐期增长的程度。定基增长速度是累积增长量与最初(基期)发展水平之比,表明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增长的总速度。增长率根据统计采用的基期不同,分为同比增长率、环比增长率以及定基增长率,计算公式如下:1、同比增长率=(本期统计周期数据-去年同期统计周期数据)÷去年同期统计周期数据×100%。2、环比增长率=(本期统计周期数据-上期统计周期数据)÷上期统计周期数据×100%。3、定基增长率=(本期统计周期数据-基期统计周期数据)÷基期统计周期数据×100%。同比指的是本期统计数据与去年同期统计数据相比较;环比指的是本期统计数据与上期统计数据相比较;定基比是在观察的若干个时期的数据时,将每个时期的数据均与同一个基期数据进行对比。
2023-04-05 02:05:581

增速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增速也就是增长率,一般是用百分率表示,增长率=(本期数量-上期数量)÷上期数量×100%。
2023-04-05 02:06:134

增速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增速的计算公式是增长速度=(A1-A0)/A0=A1/A0-1。从公式可以看出,增长速度等于发展速度减1。增速,就是增长速度,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增长程度的相对指标,它是报告期增长量与基期发展水平之比。增长速度与发展速度一样,由于采用的基期不同,分为环比增长速度与定基增长速度。速度指标与水平指标相结合:速度指标与水平指标相结合,指的是两方面的结合,一方面是速度指标要与增长百分之一的水平值相结合。有时对比两个事物的发展速度,如果只看速度指标,就说一个快了,一个慢了,可能会得出错误的结论,所以必须结合增长百分之一水平值,具体分析现象的发展情况。
2023-04-05 02:06:301

什么是定基增长速度?什么是环比增长速度

增长速度与发展速度一样,由于采用的基期不同,分为环比增长速度与定基增长速度。环比增长速度是逐期增长量与前期发展水平之比,表明社会经济现象逐期增长的程度。定基增长速度是累积增长量与最初(基期)发展水平之比,表明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增长的总速度。
2023-04-05 02:06:451

增长速度是什么?

增长速度=(A1-A0)/A0=(A1/A0)-1 增长率(增速、增幅)=增长量/基期量(其中A1为现期,A0为基期)从公式可以看出,增长速度等于发展速度减1。种类增长速度与发展速度一样,由于采用的基期不同,分为环比增长速度与定基增长速度。环比增长速度是逐期增长量与前期发展水平之比,表明社会经济现象逐期增长的程度。定基增长速度是累积增长量与最初(基期)发展水平之比,表明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增长的总速度。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不等于定基增长速度。如果由环比增长速度求定基增长速度,须先将各个环比增长速度换算为环比发展速度后再加以连乘,将所得结果再减1即得定基增长速度。增长速度指标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变动的情况与趋势,应用比较广泛。速度指标与水平指标相结合速度指标与水平指标相结合,指的是两方面的结合,一方面是速度指标要与增长百分之一的水平值相结合。有时对比两个事物的发展速度,如果只看速度指标,就说一个快了,一个慢了,可能会得出错误的结论,所以必须结合增长百分之一水平值,具体分析现象的发展情况。另一方面是定基增长量与定基增长速度、环比增长量与环比增长速度相结合,互相补充。
2023-04-05 02:06:581

环比增长速度与定基增长速度有没有直接关系?

定基增长速度是报告期的累计增长量与某一固定基期之比,表明某种现象在一段时期内总的增长速度。环比增长速度是逐期增长量与前期发展水平之比,表明社会经济现象逐期增长的程度。定基增长速度是累积增长量与最初(基期)发展水平之比,表明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增长的总速度。增长速度分为定基增长速度和环比增长速度。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不等于定基增长速度。如果由环比增长速度求定基增长速度,须先将各个环比增长速度换算为环比发展速度后再加以连乘,将所得结果再减1即得定基增长速度。
2023-04-05 02:07:263

如何理解增长速度的定义?

增长速度=(A1-A0)/A0=(A1/A0)-1 增长率(增速、增幅)=增长量/基期量(其中A1为现期,A0为基期)从公式可以看出,增长速度等于发展速度减1。种类增长速度与发展速度一样,由于采用的基期不同,分为环比增长速度与定基增长速度。环比增长速度是逐期增长量与前期发展水平之比,表明社会经济现象逐期增长的程度。定基增长速度是累积增长量与最初(基期)发展水平之比,表明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增长的总速度。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不等于定基增长速度。如果由环比增长速度求定基增长速度,须先将各个环比增长速度换算为环比发展速度后再加以连乘,将所得结果再减1即得定基增长速度。增长速度指标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变动的情况与趋势,应用比较广泛。速度指标与水平指标相结合速度指标与水平指标相结合,指的是两方面的结合,一方面是速度指标要与增长百分之一的水平值相结合。有时对比两个事物的发展速度,如果只看速度指标,就说一个快了,一个慢了,可能会得出错误的结论,所以必须结合增长百分之一水平值,具体分析现象的发展情况。另一方面是定基增长量与定基增长速度、环比增长量与环比增长速度相结合,互相补充。
2023-04-05 02:07:521

怎么看增长速度?

增长速度=(A1-A0)/A0=(A1/A0)-1 增长率(增速、增幅)=增长量/基期量(其中A1为现期,A0为基期)从公式可以看出,增长速度等于发展速度减1。种类增长速度与发展速度一样,由于采用的基期不同,分为环比增长速度与定基增长速度。环比增长速度是逐期增长量与前期发展水平之比,表明社会经济现象逐期增长的程度。定基增长速度是累积增长量与最初(基期)发展水平之比,表明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增长的总速度。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不等于定基增长速度。如果由环比增长速度求定基增长速度,须先将各个环比增长速度换算为环比发展速度后再加以连乘,将所得结果再减1即得定基增长速度。增长速度指标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变动的情况与趋势,应用比较广泛。速度指标与水平指标相结合速度指标与水平指标相结合,指的是两方面的结合,一方面是速度指标要与增长百分之一的水平值相结合。有时对比两个事物的发展速度,如果只看速度指标,就说一个快了,一个慢了,可能会得出错误的结论,所以必须结合增长百分之一水平值,具体分析现象的发展情况。另一方面是定基增长量与定基增长速度、环比增长量与环比增长速度相结合,互相补充。
2023-04-05 02:08:191

增长速度的相关指标

增长量是指某一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增长或减少的绝对量。它是报告期发展水平减基期发展水平之差。这个差数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正数表示增加,负数表示减少。计算增长量,由于采用的基期不同,可分为:逐期增长量和累积增长量。⒈逐期增长量是报告期发展水平减前一期发展水平之差,说明报告期发展水平比前一期发展水平增加(或减少)的绝对量。⒉累积增长量是报告期发展水平减固定基期发展水平之差,说明报告期发展水平比固定基期发展水平增加(或减少)的绝对量。逐期增长量之和等于累积增长量。 发展速度是说明事物发展快慢程度的动态相对数。它等于报告期水平对基期水平之比。表示报告期为基期水平的百分之几或多少倍。发展速度大于100%(或1)表示上升;小于100%(或1)表示下降。由于基期水平可以是最初水平,也可以是前一期水平,所以发展速度有两种,即:环比发展速度和定基发展速度。⒈环比发展速度是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前一期发展水平之比,说明报告期发展水平为前一期发展水平的百分之几或多少倍。⒉定基发展速度是报告期水平与固定基期水平之比,说明报告期水平为固定期水平的百分之几或多少倍。 序时平均数是将动态数列中各时期或时点上的指标加以平均而得的平均数。这种平均数是将某种事物在时间上变动的差异平均化,用以说明一段时期内的一般水平。序时平均数(又称动态平均数)是与一般平均数(又称静态平均数)不相同的又一种类型的平均数。两者的差别如下:⑴一般平均数是根据同一时期的标志总量与总体总量计算的; 而序时平均数是根据不同时期的总量指标计算的。⑵一般平均数所平均的是总体内各单位某一标志值的差别; 而序时平均数所平均的是总体的某一总量指标在时间上的变动差别。⑶一般平均数通常是由变量数列计算的而序时平均数是由动态数列计算的。可见序时平均数不论从性质上或计算上都与一般平均数不相同。下面说明动态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的方法。序时平均数可根据绝对数动态数列计算,也可根据相对数动态数列或平均数动态数列计算。但根据绝对数动态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是最基本的方法。后两者动态数列的序时平均数的计算,可分别计算分子和分母数列的序时平均数,然后以之对比,即可求得。下面主要说明根据绝对数动态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的方法。由于绝对数动态数列有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之分,其计算序时平均数的方法也不一样,故分别加以说明:⑴由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由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只需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法,以时期项数除时期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之和即可⑵由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时点数是瞬间数, 一般是期初数或期末数, 在间隔相等的情况下,假定研究现象在时点间隔间变动是均匀的,因而先将两个相邻时点数相加后除以2, 即得这两个时点间的序时平均数,然后再用简单平均法,求出整个时间的序时平均数。 ⑴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指标, 也是属于统计平均数的范畴。前面在谈统计平均数的计算时,曾强调计算平均数时,要注意平均数的同质性,否则所计算的平均数便是虚构的,没有什么意义的数字游戏。那么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也同样遵循同质性的原则。不过这里指的同质性是另一种意义的同质性,即发展方向的同一性。如果被研究对象在一定时期内发展方向不一致,那就缺乏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的基本条件了,所计算出来的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也就缺乏代表性了。⑵如果事物在发展过程中, 出现剧烈波动、大起大落现象,从平均的观点看,这种现象的离散程度很大,所计算的平均速度指标,代表性也就很低。在具体运用速度指标时, 必须结合剧烈波动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⑶平均发展速度是根据基期和计算期的水平指标计算的。所以选择基期显得特别重要。必须注意选择正常的时间,亦即未受影响的时间和有意义的时间作为基期。⑷速度指标与水平指标相结合。速度指标与水平指标相结合,指的是两方面的结合,一方面是速度指标要与增长百分之一的水平值相结合。有时对比两个事物的发展速度,如果只看速度指标,就说一个快了,一个慢了,可能会得出错误的结论,所以必须结合增长百分之一水平值,具体分析现象的发展情况。另一方面是定基增长量与定基增长速度、环比增长量与环比增长速度相结合,互相补充。⑸总平均速度指标要与分期速度、分段速度指标相结合。总平均发展速度,一般反映一段长时间事物发展的情况,但往往掩盖各期发展的情况,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既反映事物发展的情况又能发现事物发展的实现过程。有时事物发展呈阶段性,各阶段发展不是很平衡,需要分阶段计算平均发展速度,这时就要将总平均发展速度与分阶段平均发展速度结合起来,才能很好地反映事物的具体发展状况。⑹将有联系的几个不同事物的发展速度进行观察, 更能分析事物的发展规律。例如,将产量、职工人数和劳动生产率的发展速度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三者之间发展速度的关系。若产量的速度虽然快,但主要是由职工人数发展更快造成的,那劳动生产率的发展速度反而受到影响,不符合产量正常发展的规律。⑺若发展水平出现负的基数时, 则不能计算速度指标。例如,某企业由于改善了经营管理,由亏转盈。负债和盈利是两个性质相反的指标,用符号表示为一负一正。在统计界曾就此问题进行过探索,提出过不少的计算方法,但都很难成立,以致不了了之。⑻若将速度与图形结合起来, 将生动地描述发展的情况,观察鲜明,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2023-04-05 02:08:521

发展速度、增长量、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等指标的关系如何??

定基发展速度是报告期发展水平(an)与某一固定基期发展水平(通常是最初水平a0)之比。环比发展速度是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前期发展水平之比。 这两种速度指标之间存在一定关系,而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由各期环比增长速度求第N期的定基增长速度,先将各期环比增长速度加1,还原成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然后将其连乘后得出第N期定基发展速度,再用所得结果加减去1,就可得到定基增长速度了!
2023-04-05 02:09:221

一、 单项选择题 1、在具有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的情况下,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 ) A. 总速度 B.

abcbcdabe
2023-04-05 02:09:312

统计学原理

C A C B B 错错对
2023-04-05 02:09:381

“动态分析指标”是什么意思

分类: 商业/理财 >> 企业管理 解析: 包括: 一、发展水平和增长量 (一)发展水平 发展水平是指某一经济现象在各个时期达到的实际水平。如本例各年工业总产值就是发展水平。它说明该厂工业总产值各年达到的水平。(二)增长量 增长量是指某一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增长或减少的绝对量。它是报告期发展水平减基期发展水平之差。这个差数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正数表示增加,负数表示减少。计算增长量,由于采用的基期不同,可分为:逐期增长量和累积增长量。 1.逐期增长量 是报告期发展水平减前一期发展水平之差,说明报告期发展水平比前一期发展水平增加(或减少)的绝对量。 2.累积增长量 是报告期发展水平减固定基期发展水平之差,说明报告期发展水平比固定基期发展水平增加(或减少)的绝对量。 逐期增长量之和等于累积增长量。 二、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 (一)发展速度 发展速度是说明事物发展快慢程度的动态相对数。它等于报告期水平对基期水平之比。表示报告期为基期水平的百分之几或多少倍。发展速度大于100%(或1)表示上升;小于100%(或1)表示下降。 由于基期水平可以是最初水平,也可以是前一期水平,所以发展速度有两种,即:环比发展速度和定基发展速度。 1.环比发展速度 是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前一期发展水平之比,说明报告期发展水平为前一期发展水平的百分之几或多少倍。 2.定基发展速度 是报告期水平与固定基期水平之比,说明报告期水平为固定期水平的百分之几或多少倍。 (二)增长速度 增长速度是说明事物增长快慢程度的动态相对数。它是报告期比基期的增长量与基期水平之比,表示报告期水平比基期水平增长了百分之几或多少倍。 增长速度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正数表示增长,负数表示降低。增长速度由于采用的基期不同,可分为环比增长速度和定基增长速度。 1.环比增长速度 是报告期比前一期的增长量与前一期水平之比,表明报告期比前一期水平增长了百分之几或多少倍。 2.定基增长速度 是报告期比固定基期的增长量,与固定基期水平之比,表明报告期水平比固定基期水平增长了的百分之几或多少倍。 环比增长速度与定基增长速度无直接关系,即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不等于定基增长速度。但增长速度与发展速度却有一定关系,即发展速度减1或100%等于增长速度 年距增长速度与年距发展速度,亦存在同样的关系,因此 年距增长速度=年距发展速度-1(或100%) 三、序时平均数和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翻番速度 (一)序时平均数 序时平均数是将动态数列中各时期或时点上的指标加以平均而得的平均数。这种平均数是将某种事物在时间上变动的差异平均化,用以说明一段时期内的一般水平。 序时平均数(又称动态平均数)是与一般平均数(又称静态平均数)不相同的又一种类型的平均数。两者的差别如下: (1)一般平均数是根据同一时期的标志总量与总体总量计算的; 而序时平均数是根据不同时期的总量指标计算的。 (2)一般平均数所平均的是总体内各单位某一标志值的差别; 而序时平均数所平均的是总体的某一总量指标在时间上的变动差别。 (3)一般平均数通常是由变量数列计算的而序时平均数是由动态数列计算的。 可见序时平均数不论从性质上或计算上都与一般平均数不相同。 下面说明动态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的方法。 序时平均数可根据绝对数动态数列计算,也可根据相对数动态数列或平均数动态数列计算。但根据绝对数动态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是最基本的方法。后两者动态数列的序时平均数的计算,可分别计算分子和分母数列的序时平均数,然后以之对比,即可求得。 下面主要说明根据绝对数动态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的方法。 由于绝对数动态数列有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之分,其计算序时平均数的方法也不一样,故分别加以说明: (1)由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由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只需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法,以时期项数除时期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之和即可 (2)由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时点数是瞬间数, 一般是期初数或期末数, 在间隔相等的情况下,假定研究现象在时点间隔间变动是均匀的,因而先将两个相邻时点数相加后除以2, 即得这两个时点间的序时平均数,然后再用简单平均法,求出整个时间的序时平均数。 (二)平均发展速度 平均发展速度是动态数列中各期环比发展速度或各期定基发展速度中的环比发展速度的序时平均数。它说明在一定时期内发展速度的一般水平。根据这一定义,那么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方法有几何法和方程法。现从理论动态数列和实际动态数列的关系,说明这两种计算方法。1.几何法平均发展速度 实际动态数列各期环比发展速度连乘积等于理论动态数列中各期平均发展速度的连乘积2.方程法平均发展速度 方程法平均发展速度的特点是实际动态数列各项之和等于理论动态数列各项之和,所以称为“累计法” (三)平均增长速度 因平均增长速度不等于全期各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故它不能根据各环比增长速度进行直接计算。但可以利用平均增长速度等于平均发展速度减1(或百分之百)进行间接计算。 (四)“翻番”速度指标及其计算 五)运用速度指标的几个问题 (1)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指标, 也是属于统计平均数的范畴。前面在谈统计平均数的计算时,曾强调计算平均数时,要注意平均数的同质性,否则所计算的平均数便是虚构的,没有什么意义的数字游戏。那么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也同样遵循同质性的原则。不过这里指的同质性是另一种意义的同质性,即发展方向的同一性。如果被研究对象在一定时期内发展方向不一致,那就缺乏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的基本条件了,所计算出来的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也就缺乏代表性了。 (2)如果事物在发展过程中, 出现剧烈波动、大起大落现象,从平均的观点看,这种现象的离散程度很大,所计算的平均速度指标,代表性也就很低。 在具体运用速度指标时, 必须结合剧烈波动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 (3)平均发展速度是根据基期和计算期的水平指标计算的。 所以选择基期显得特别重要。必须注意选择正常的时间,亦即未受影响的时间和有意义的时间作为基期。 (4)速度指标与水平指标相结合。 速度指标与水平指标相结合,指的是两方面的结合,一方面是速度指标要与增长百分之一的水平值相结合。有时对比两个事物的发展速度,如果只看速度指标,就说一个快了,一个慢了,可能会得出错误的结论,所以必须结合增长百分之一水平值,具体分析现象的发展情况。另一方面是定基增长量与定基增长速度、环比增长量与环比增长速度相结合,互相补充。 (5)总平均速度指标要与分期速度、分段速度指标相结合。 总平均发展速度,一般反映一段长时间事物发展的情况,但往往掩盖各期发展的情况,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既反映事物发展的情况又能发现事物发展的实现过程。 有时事物发展呈阶段性,各阶段发展不是很平衡,需要分阶段计算平均发展速度,这时就要将总平均发展速度与分阶段平均发展速度结合起来,才能很好地反映事物的具体发展状况。 (6)将有联系的几个不同事物的发展速度进行观察, 更能分析事物的发展规律。例如,将产量、职工人数和劳动生产率的发展速度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三者之间发展速度的关系。若产量的速度虽然快,但主要是由职工人数发展更快造成的,那劳动生产率的发展速度反而受到影响,不符合产量正常发展的规律。 (7)若发展水平出现负的基数时, 则不能计算速度指标。例如,某企业由于改善了经营管理,由亏转盈。负债和盈利是两个性质相反的指标,用符号表示为一负一正。在统计界曾就此问题进行过探索,提出过不少的计算方法,但都很难成立,以致不了了之。 (8)若将速度与图形结合起来, 将生动地描述发展的情况,观察鲜明,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2023-04-05 02:09:441

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为2%、5%、8%和7%,则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为( )。

环比增长速度减一等于环比发展速度,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定基发展速度再减一,就等于定基增长速度!
2023-04-05 02:09:531

时间序列中的发展水平

发展水平如下:一、发展速度:发展速度是以相对数形式表示的两个不同时期发展水平的比值,表明报告期水平已发展到基期水平的几分之几或若干倍.计算公式为:发展速度= 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 由于基期选择的不同,发展速度有定基与环比之分。1、定基发展速度:定基发展速度是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通常是最初水平)的比值. 定基发展速度= 最末水平最初水平它说明社会经济现象相对于某个基期水平,在一定时期内总的发展速度。2、环比发展速度:环比发展速度是报告期水平与其前一期水平的比值.它说明所研究现象相邻两个时期(逐期)发展变化的程度. 两者存在一定数量依存关系:第一,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时期内各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第二,两个相邻时期定基发展速度的比率等于相应时期的环比发展速度。3、年距发展速度:年距发展速度= 本期发展水平上年同期发展水平 它消除了季节变动的影响,表明本期水平相对于上年同期水平发展变化的方向和程度,是实际统计分析中经常应用的指标。二、增长速度:增长速度是报告期增长量与基期水平的比值,表明报告期水平比基期增长(或降低)了百分之几或若干倍. 增长速度= 报告增长量基期水平。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 三、增长1%的绝对值:增长1%绝对值= 逐期增长量环比增长速度 “环比增长速度”是相对数,一般用百分数表示.公式中分母指标乘以100,就将它还原为绝对数,才能与分子指标对比计算。
2023-04-05 02:09:591

环比增长速度怎么直接换算成定基增长速度?

2010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057.4亿美元,同比增长17.4%,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创历史最高水平,同时扭转了2009年下降2.6%的局面。问:2010年实际使用外资...
2023-04-05 02:11:192

什么是环比发展速度和定基发展速度

(1)环比发展速度:以上期为基期计算的动态相对数,如以发展速度表示的,则叫环比发展速度。计算公式为:环比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上年同期水平如果计算一年内各月与前一个月对比,即2月比1月,3月比2月,4月比3月……12月比11月,说明逐月的发展程度。(2)定基发展速度:以特定时期为基期计算的动态相对数,以发展速度表示的,即为定基发展速度。计算公式为:定基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上一期水平
2023-04-05 02:11:262

关于统计学的问题. 环比增长量和定基增长量的公式是怎么样的啊.

环比增长  与上一统计段比较,例如2005年7月份与2005年6月份相比较称其为环比.  环比有环比增长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两种方法.  环比即与上期的数量作比较.  环比增长速度=(本期数-上期数)÷上期数×100% ...
2023-04-05 02:11:581

统计学中:环比发展速度与定基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环比分析:就年报而言,就是将下半年业绩数据与上半年业绩数据作比较。当然,多个连续时期间的统计数据的比例也是环比,比如对于2005年的工业生产销售收入可以得到12月份对11月份的环比,11月份对10月份的环比..1月份对2004年12月份的环比。这也就引出了环比增长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的概念。环比增长速度=(本期数-上期数)/上期数x100%,它反映了本期相对上期增长了多少。环比发展速度=本期数/上期数x100%,它反映的是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之比,表明现象逐期的发展速度。3.定基比发展速度这里不能不提的一个概念,也叫总速度,是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之比,表明这种现象在较长时期内总的发展速度。总结一下,定基发展速度可以表示为a1/a0,a2/a0,...an-1/a0,an/a0,而环比发展速度可以表示为a1/a0,a2/a1,...an-1/an-2,an/an-1。因此,在考察发展速度时由于基期的不同可以划分出同比发展速度、环比发展速度和定基发展速度,它们都可以用百分比或倍数表示
2023-04-05 02:12: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