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网络语2是什么意思?

2023-05-20 16:37:07

我不值道。

共1条回复
FinCloud
2表示很傻的意思,带有无奈的味道。
“2”在中国互联网里有着很简单,很特殊的应用。即“2”代表“否”“不可以” “不赞同”“不要” “没有准备好”。我们经常在网络游戏 论坛 即时聊天平台中可以看到网友们打出的 “11111”“ 22222”。对于网络新手来讲,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与“2”相反的“1”我们可以理解为“是”“可以”“顶”“赞同”“准备完毕”。 用“1”“2”来表示“赞同”“不赞同”,这要追溯到早期网络游戏“传奇”“魔力宝贝”。特别是在魔力宝贝中,玩家们已经习惯了使用“1”“2”来表示“可以” “不可以”。 到后来由于简单 快速 方便的表示自己想法,迅速在网络普及。 “1”“2”如同“PK”一样,是具有中国互联网特色的网络语言! 2 还是表示一个人智商的高低与否的用词

相关推荐

2是什么意思?

你特别2的意思就是你 你2!
2023-05-20 11:49:103

二有几种写法

二 贰 弍 2 ② Ⅱ 贰
2023-05-20 11:49:303

2代表的数字含义是什么?

2代表的数字含义是一个自然数,同时也是1和3之间的正整数,也是偶数。如果一个整数能被2整除,就是偶数,反之则是奇数。2是最小的质数(也叫素数),也是唯一的偶质数,只有1、2两个因数,是一个有理数。2也是黑格纳数。数字2的暗示意义是为:两仪之数,顾名思义,就是代表平衡的数字。2的数学性质如果一个整数能被2整除,就叫做偶数。对于用偶数进制书写的整数,例如10进制和16进制,要判断它是否为偶数,只需判断最后一位是否为偶数,而2进位则只需判断最后一位是否为0。2是最小的也是第一个质数(也称素数),而且是唯一的偶质数。下一个质数是3。因为有不止一个因子,所以也是一个高度合成数,下一个高度合成数是4。2是第3个斐波那契数。2是唯一的一个素普洛尼克数。2是最小的可以分解成两个非零完全平方之和的数。
2023-05-20 11:49:371

✔2是无理数吗

根号2是无理数如果√2是有理数,必有√2=p/q(p、q为互质的正整数)两边平方:2=p^/q^p^=2q^显然p为偶数,设p=2k(k为正整数)有:4k^=2q^,q^=2k^显然q业为偶数,与p、q互质矛盾∴假设不成立,√2是无理数
2023-05-20 11:50:341

“2”的由来

在网络上用2表示一个人很“傻”,最初是出现在各种论坛中。在论坛中有一个盖楼回复,当一个人的评论被其他人评论的时候就会出现1楼、2楼、3楼、4楼…但这并没有什么奇怪,奇怪的是在很多时候2楼的评论通常都不像一个正常人的思维说出来的话,有各种脏话和带侮辱的语言。 慢慢的大家也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这种人了,传说中的“2楼定律”就出现了。这个2一开始出来的时候是个纯贬义词。各地方言也有很多,就是傻的意思
2023-05-20 11:51:151

“二”字有哪些组词?

小二、二小、二中、第二、二爷、二心二进宫、二重唱、二锅头、二极管、二把刀、店小二、二维码、二手房、二拇指、二人台、二王庙、二人转、二混子、二茬罪、二郎腿、二轮车、二毛子、二赖子、二郎神“二”基本信息:大写:贰阿拉伯数字:2汉语普通话:èr 1.二是1与3之间的自然数,2是唯一的双数质数 (偶素数)。2.二是数量词“2”可以有以下多种意思:数目2,2年,前2年,指某些人做事很傻、呆
2023-05-20 11:51:222

貮和贰到底哪个正确?

贰正确。拼音èr,部首贝部,部外笔画5画,总笔画9画。五笔86AFMI,五笔98AFMY,仓颉IPMMO。郑码HSBL,四角43800,结构右上包围,电码6310。区位2301,统一码8D30。释义:1、“二”的大写。2、变节,背叛:贰臣。
2023-05-20 11:51:312

2的所有数字写法和文字写法有哪些?

中文名贰、二外文名two笔画数1ASC编码50拼    音èr古罗马数字:Ⅱ阿拉伯数字:2文字形式:二,贰其他符号:Ⅱ,ii,⑵,2),②中文名贰、二外文名two笔画数1ASC编码50拼    音èr数目字二俄    文второй 德    文Zweite阿拉伯文ثانيا 葡萄牙文Segundo韩    文두属    性阿拉伯数字法    文deux日    文に(ni)俄    文два西班牙文dos军事术语读音两
2023-05-20 11:52:041

2是什么意思?

说明你很2问的问题很无聊或者你傻子2是褒义词也是贬义词
2023-05-20 11:52:437

2的近义词

2
2023-05-20 11:52:594

请问什么叫2?

一般性质: 阿拉伯数字∶2 读音:èr 方言:nì 小写:二或2 大写:贰 特殊符号:②⑵二⒉Ⅱ 英语:two(偶数词:二) second(序数词,第二),twice(两次) 计数符号: 罗马数字:Ⅱ 二进制 :10 十六进制 :2 2在数学中: 2有很多数学性质。如果一个整数能被2整除,就叫做偶数。对于用偶数进制书写的整数,例如10进制和16进制,要判断它是否为偶数,只需判断最后一位是否为偶数,而2进位则只需判断最后一位是否为0。 2是最小的也是第一个质数(也称素数),而且是唯一的偶质数。下一个质数是3。因为有不止一个因子,所以也是一个高度合成数,下一个高度合成数是4。 2是第3个斐波那契数(Fibonacci数),在Fibonacci数列中是第1个正素数。 2是唯一的一个素普洛尼克数。 2是最小的可以分解成两个非零完全平方之和的数:2=1+1。 最简单的非平凡群的阶数是2--也就是2的剩余类群。 二次函数:y=ax^2+bx+c(a≠0,a,b,c都是常数)叫x的二次函数。 二次曲线:也称圆锥曲线,是除了直线以外,历史上被研究的最透彻的一类曲线。 二次方程:具有通解公式的最低次数、非线性方程。 二面体群:最简单的有限生成非交换群。 二律背反:两个命题如果相互矛盾, 那么必有一个是错的。 二次互反律:古典数论中最深刻的定理之一, 由高斯发现。 对于任意数p: p+p=2p 加法变成乘法 。 p×p=p^2 乘法变成了幂 。 pp = p↑↑2 幂变成了Tetration 。 最小的体有两个元素。 2的算术平方根是最早被发现的无理数。 在科学中编辑本段氦的原子序数 。 二力合成: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求这两个力的合力就叫做力的合成 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定律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在其它领域中: 在DVD区域中表示欧洲、南非、中东和日本。 年份:2年,公元前2年,1902年。 成语:一心不可二用。 哲学:二元论、二分法。 生物:二倍体,即体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例如人。 自然界中: 要数2这个数字最活跃了。它时时刻刻都出现在我们所研究的自然科学,以及我们的生活中。 化学式:地球上很多单质气体,化学式都是X2。 即由两个X 原子组成。O2,N2,H2,Cl2,F2.....很多很多。 我们人身上有好多东西也是成对出现的。从上到下,你也能找到很多: 大脑:左脑VS右脑。 眼睛:左眼VS右眼。 手: 左手PK右手。 耳朵,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总结起来,2是一个平衡性很强的数字!如果没有左右的对立,恐怕人连站都站不稳。 2还是对称的。一张对折的纸,呈现给我们的是两个完全相同的世界,无论是昆虫还是哺乳动物,腿的数目必须是2的倍数,不然他们如何生存?镜子也给我们展示了两个全等的世界。 英语里面的某些语法体现了2的某些特殊含义。比如说,我已经有了两个苹果,我想要第三个苹果,就得用second 所以,2还代表了另外一层意思:多出来的,其他的。 2是从单数到复数的栅栏其他意思: 2有时用来形容一个人头脑简单,行动愚蠢。 如:晓贝真2. 就是说晓贝这个人行动愚蠢。 当然有时候也可以说明一个人比较独特有风格,很可爱有一种说法叫“很2很光芒”。 2有两个含义,一个是褒义,一个是贬义,褒义就是说这个人憨憨的,很可爱,贬义就是 说这个人好白痴啊,傻傻的,贬义的还有一个意思是" 250"的缩写。 2是英语中的网络语言,作用等于two、too、to. EG Nice 2 meet u 还有表示2进制数. 例:1000110101 在人群中: 2的意思是双刀,也就是所谓的双性恋。
2023-05-20 11:53:201

2⅓

a=2^(-1/3)∈(0,1), b=log(1/3)1, ∴c>a>b,选C.
2023-05-20 11:53:271

二可以组什么词

  “二”可以组的词有;   1、二重唱:为音乐名词,是同等重要的二人唱,不论有无伴奏,都称为二重唱;   2、二重性:指事物本事所固有的互相矛盾的两种属性。   3、不二法门:原为佛家语,意为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后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4、说一不二:说怎么样就怎么样。形容说话算数。   5、接二连三:一个接着一个,接连不断。
2023-05-20 11:53:341

2是什么意思?

二是两个数字,2也可以说是一个人,很2就意思说这个人真的很傻或者真的很缺心眼,才会说这个人啊,就是比喻痴呆的意思。
2023-05-20 11:53:531

2怎么拼音

2的拼音:èr。2的意思是:是一个自然数,同时也是1和3之间的正整数,也是偶数。如果一个整数能被2整除,就是偶数,反之则是奇数。2是最小的质数(也叫素数),也是唯一的偶质数 [1]  ,只有1、2两个因数,是一个有理数。2也是黑格纳数。2的相关造句如下:伏波山它孤峰突起,海拔213米,半枕陆地,半插漓江。银河历2133年12月11日21时,辛苦整备完毕的第7舰队直属第1突击分舰队突入呐尔玛泰星系。公元2132年,因为人类的过度破坏,地球已经破烂不堪,奄奄一息。耶律直鲁吉在郁抑悲意中生活了两年,于1213年死去。40分钟后到达杭锦后旗,拐上S213省道,又走了50分钟后到达乌拉特后旗。今天是12月12日,所有幸福的人们,听着!当你走到“1212要爱要爱”站时,请接受甜蜜的祝福,因为你马上就会经过“1213要爱一生”站,最终抵达“1214要爱一世”目的地,愿你好好享受浪漫的旅程,等待甜蜜的终点哦!南天竹形态标记和ISSR标记聚类结果之间的相关性不高,相关系数仅为0.213。
2023-05-20 11:54:001

25ml等于多少平方米?

25ml表示体积,25ml=25cm³=25×10^-6m³=2.5×10^-5m³,答:25ml等于2.5×10^-5立方米。
2023-05-20 11:54:341

25ml等于多少毫升填最简分数?

二十五ml,也是25毫升。
2023-05-20 11:54:413

25ml等于多少25g?

如果是水的话25ml就是25克。25ml=25g
2023-05-20 11:54:482

25ml等于多少两

25ml水等于0.5两。水的密度为1g/立方厘米,即1克水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那么25克水的体积为25立方厘米。而25立方厘米=25毫升=25克。所以25毫升水等于0.5两。水是包括无机化合、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地球有71%的表面被水覆盖。水在空气中含量虽少,但却是空气的重要组分。纯水导电性十分微弱,属于极弱的电解质。日常生活中的水由于溶解了其他电解质而有较多的阴阳离子,才有较为明显的导电性。
2023-05-20 11:54:551

面霜25ml等于多少克

面霜25ml等于28克。解:因为面霜的密度一般为1.12g/ml。则25ml面霜质量为25mlx1.12g/ml=28g。即面霜25ml等于28克。要计算面霜的质量,需要知道面霜的体积和密度,就可以通过质量公式来进行计算。物质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质量=体积x密度。已知某一物质的体积即可求出该物质的质量。体积=质量÷密度。已知某一物质的质量即可求出该物质的体积。质量单位换算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质量
2023-05-20 11:55:031

25毫升是几两

25ml的白酒等于0.625两。 根据题意,酒的体积为25ml,即25立方厘米=25cm3, 已知酒的密度为0.8g/cm3, 根据公式,质量=体积*密度 那么25ml酒的重量=25cm3*0.8g/cm3=31.25g 31.25g=0.03125kg 1kg=2斤 那么0.03125kg=0.0625斤 1斤=10两 那么0.0625斤=0.625两 所以25ml的白酒等于0.625两
2023-05-20 11:55:251

25ml的白酒等于多少两?

500ml=1斤=10两,25ml=半两
2023-05-20 11:55:363

25ml的白酒等于多少两?25

白酒度数不同,比重也不相同,度数越高重量起轻。常用的56度白酒,25ml重量约23克,等于0.46两。
2023-05-20 11:56:021

想问一下25l是多少升?

25l是25升。升,容积单位,升在国际单位制中表示为L,其次级单位为毫升(mL),1L就是1升。1L=1000mL=0.001立方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升:升的符号原先为l,因其易与阿拉伯数字1混淆,1979年第16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了用L作升的符号。在国际标准中升的符号为”l,L“;科技界倾向于用L,我国以及部分国家(如美国)均推荐采用L(标准中表示为”L,(l)“)。加词头后不宜改为小写,如mL不宜为ml。另外在科学技术不够发达、标准度量衡不够大众化的时代,民间普遍以“升、斗”等容量单位来测量粮食的分量,这是时代的印记。有很多文学作品中揭露了地主放高利贷采取了小升(斗)出,大升(斗)进的手段欺诈农民,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剥削制度。
2023-05-20 11:56:091

25ml等于多少两

mL是体积单位,两是重量单位,它们之间要通过某种密度才能换算,不同的物质密度也是不同的。所以单独要问25mL等于多少两是无法回答的。
2023-05-20 11:56:362

25毫升是几两

25毫升有大约是一个蛋黄点量!以水为例说明,1市斤水等于500毫升,1市斤等于10两,1两等于50毫升,那么25毫升就等于半两,所以25毫升的杯子能装下半两水。25毫升的水大摡有一两重。25毫升就是25克,半两,100毫升是100克,2两。25ml大概是手心大小的一瓶,属于小样的级别,但是比一般的小样要大一点的。
2023-05-20 11:57:211

25ml的水体积为多少?

ml和立方厘米相对应,都是水的体积的单位。
2023-05-20 11:57:296

25ml等于几分之几升?

因为1升=1000毫升,所以25毫升=25/1000升=1/40升,即25mL=(1/40)L。
2023-05-20 11:57:441

25ml用国际单位的应该是多少

毫升应该就是国际单位了吧
2023-05-20 11:57:525

25ml是多少厘米

毫升是立方厘米,不是厘米,毫升是体积单位来的,不是长度单位
2023-05-20 11:58:184

25ML食用油换算成克数是多少克?

25*0.92你算一下得多少就是多少了。质量等于密度乘以体积,以后直接搜索密度就好了。
2023-05-20 11:58:417

25毫升酒是多少克

25ml的白酒等于0.625两。根据题意,酒的体积为25ml,即25立方厘米=25cm³,已知酒的密度为0.8g/cm³,根据公式,质量=体积*密度那么25ml酒的重量=25cm³*0.8g/cm³=31.25g白酒具有畅通血脉、散淤活血、祛风散寒、健脾暖胃的作用,适量饮用有兴奋神经的作用,使大脑抑制功能减弱,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强,有解除疲劳、兴奋精神、增加食欲、促进消化吸收作用。(*˘︶˘*).。.:*♡✧*。٩(ˊωˋ*)و✧*。...........................
2023-05-20 11:58:594

沙拉酱25ml等于多少克

沙拉酱25ml在15.77克左右。一瓶200g的沙拉酱体积约为5.5 x 10.5 x 5.5 cm≈0.317L,密度约为630.9g/L。所以25ml沙拉酱约有15.77g。沙拉酱的口味非常多,主要分为两大类,咸鲜味、香甜味两种,所以甜的沙拉酱和咸的沙拉酱都是存在的,在吃的时候根据自己喜欢的口味来选择就可以了。
2023-05-20 11:59:201

诸葛亮命绝五丈原

轰轰烈烈的诸葛亮北伐中原,就以此悲剧落下帷幕,留下一段“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典故。 从秦岭返回宝鸡之后,已经时近中午。我们在城里稍做停留,驱车沿着G30东去。我们驰骋于关中腹地,一路上左边是连接宝鸡和西安的高铁轨道,右边是奔腾渭水,更远处是巍峨秦岭。 这条高铁是新修的,从宝鸡到西安只要一个小时,非常方便。我发了微博,有网友感慨道:“现在到西安只要一个小时,可诸葛丞相却走了一辈子,还没走到。” 我在车里读出了这句话,一时间大家都沉默了,莫名的伤感情绪在车内弥漫。 事实上,我们在宝鸡出发时,这种伤感就一直缭绕在左右。越是向东,越是强烈,大家敛容不语,我们再没了之前旅行时的兴奋和惊喜,因为接下来要去的目的地,是本次重走北伐路的终点,同时也是诸葛亮人生的终点——五丈原。 五丈原这个地方,名气很大,可每个人提到这个名字,都会不自觉地压低声音,收起笑容,仿佛怕会惊扰到什么。这里是一个传奇人生的终结,是一个史诗故事的悲壮结尾。 我们向东开了约莫一个小时,从蔡家坡立交下了高速,向南转去。这条南北大道叫作孔明大道,开过渭水之后,即进入五丈原镇的范围。 今日天气晴好,阳光醇媚,肃穆而温暖,是个扫墓的好天气。镇子不大,远处可以看到秦岭青山耸峙。镇子南边有一座高大的黄色土塬,背靠群山,颇有气势。我摇下车窗远目而望,心想:“丞相,我们终于来了。” 时间飞速倒转,回到了建兴十二年。此时距离上一次祁山大战已经过了三年,诸葛亮再一次率兵北上,开始了他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北伐。 这一次他的选择出乎意料,没有继续进攻陇西,而是选择了走褒斜道,就是赵云在第一次北伐时佯攻的地方。 之前的汉中篇里我们分析过,褒斜道是一条相对不错的进攻路线。它的南端离南郑和沔阳很近,道中虽然需要修筑大量栈道廊阁,但有褒水和斜水可资利用;而它的北端箕谷、斜谷出口,位于陈仓和长安之间的渭河盆地,东距长安不过两百里,北向岐山不过几十里路,又有渭水连通。 如果能在这里站稳脚跟,将会对曹魏防线造成巨大威胁。所以当赵云从这里出兵时,曹真才会误判成主攻方向。 可是,为什么呢?诸葛亮从第一次北伐开始,一直孜孜不倦地进行着陇西攻略。为什么这次他放弃了先前的辛苦经营,决定直入关中呢? 我觉得原因是多方面的。也许他觉得上一次蜀军的表现优良,已经具备了对敌正面作战的信心,不需要再搞迂回战略;也许他对自己的命运有所预感,时不待我,必须要抓紧时间。抑或两种心态兼有吧。 也许,最大的原因,是他一生的宿敌司马懿。 自从上次祁山大战后,司马懿也没闲着。他在关中向西扩建了成国渠,筑了临晋陂,还从冀州调遣了大量农民去上邽屯田,还在京兆、天水、南安等地监冶—冶是冶炼,等于建起了兵工厂。 有了水渠就有了粮草,有了兵工就有了战力。这三年来,陇西变得愈加坚不可摧。诸葛亮绝望地看到,在这里他不太可能再占到便宜了。他别无选择,只好老老实实地把目光投向关中。 司马懿对诸葛亮的.心态,有十分敏锐的了解。他曾经评论道:“纵其后出,不复攻城,当求野战,必在陇东,不在西也。”他早料到了诸葛亮下一步不会去撞陇西的南墙,只能走陇东,寻求主力决战,以争取胜机。 更可怕的是,司马懿甚至连时间都推算出来了,诸葛亮要积聚三年的粮草,才能出兵一次。从建兴九年到建兴十二年,正好三年。 所以这次北伐出兵的路线,与其说是诸葛亮的选择,不如说是司马懿逼他做出的决定。这和个人才智无关,完全是国力之间的差距所决定的。 不过战略上的胜势,并不等于稳赢。毕竟诸葛亮手里还握有一把锋利的刀,这把刀曾经在卤城收割了无数魏军战士的生命,至今仍未锈钝。 建兴十二年春,蜀汉军团踏过褒斜道,穿过斜谷,进入关中腹地。早有准备的魏军并没有立刻围上去,而是在看,在看蜀汉军的动向。 司马懿在这时候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东,若西上五丈原,则诸军无事矣。”诸葛亮要是胆子够大,就沿着秦岭走武功县东进;如果他西上五丈原,咱们就可以彻底放心了。司马懿这句名言被罗贯中写进了《三国演义》,但没解释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很重要,可以说直接决定了第五次北伐的成败。它蕴藏的意义,只有当我登上五丈原俯瞰周围形势时,才一目了然。 其实五丈原应该写作五丈塬。塬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山体四周被沟谷冲刷切割成垂直峭壁,顶部平坦如台,远望如一个个巨大桌子。五丈原就是这么一个地貌,它位于渭水南侧的棋盘山北麓,整个山体三面都是垂直悬崖,只有南面略缓,从北面开车过来的话,需要盘山而上。 俯瞰五丈原,形状就像一具琵琶,北宽南细。最宽处是个大平台,即岐山武侯祠,武侯祠往南八九公里左右,在五丈原南端最狭窄处,还有一座豁落城遗址,据说是诸葛亮中军帐所在。 我们盘山而上,抵达五丈原顶。原顶修建着五丈原武侯祠,祠前有一片开阔平地,可以观看到北方的地理大势:最醒目的是原下的渭水,渭水北岸的蔡家坡也尽收眼底,再往北望,还能看到岐山县城和祁山北边的千山。 说实话,我原来可没想到,关中平原在这一带的南北距离居然这么短。我站在最南端的五丈原,居然可以一眼望到最北端的千山。 这个距离,就是司马懿那句话背后所隐藏的原因了。 五丈原背靠秦岭,它的东边是武功县,西边是陈仓,北边是岐山。而武功县在五丈原更东边的位置,西邻扶风、北接乾县,南临周至,距离西安只有区区一百四十里地。苏武墓和隋炀帝陵都在这里。 如果诸葛亮出斜谷后东进,贴着秦岭和渭水一路杀至武功,那么蜀汉兵锋将会直指长安。这在政治上会造成非常大的压力。司马懿将被迫放弃死守策略,与诸葛亮决战。到时候狭路相逢勇者胜,正中了诸葛亮急于主力决战的下怀——这就是为什么司马懿说如果是勇者就东进武功。 但如果诸葛亮出了斜谷向西,驻扎在五丈原,那就是另外一种打法了。 正如我站在原上观察的那样,五丈原过了渭水,北边是岐山县,岐山以北是千山山脉,俗称北山。关中平原在这一带的南北宽度,只有二十多公里。诸葛亮以五丈原为基地,只要北上攻取岐山,就等于把关中盆地拦腰截断。无论是关陇道还是陈仓狭道,都没用了,曹魏的西北防线会被切成陇西、陈仓和关中东部三块。届时诸葛亮可以切断分割,从容消化。 魏军的另外一位大将郭淮预料到了,他分析说:“若亮跨渭登原,连兵北山,隔绝陇道,摇荡民、夷,此非国之利也。” 这个打法对曹魏来说是很危险,但至少不用急着决战了——这正中司马懿的下怀。司马懿不怕对峙,就怕决战。所以当他听说诸葛亮去了五丈原后,高兴得像个孩子一样。 打仗这种事,就是要做让敌人难受的事。现在敌人这么开心,那么难受的就只能是自己。 蜀军兵出斜谷,驻扎在五丈原。诸葛亮又占领了附近的良田兰坑,从一开始就摆出了要打持久战的准备。 司马懿呢,没动,以不变应万变。 诸葛亮准备停当之后,发兵去渡河攻取北山。早有准备的司马懿派了郭淮、胡遵等人死死堵在阳遂、积石两地。诸葛亮北上不得,没奈何,退回五丈原。接下来,魏军从东、西和北三个方向包围了诸葛亮,却没动手。 诸葛亮也不急,索性在五丈原附近摆下阵势,种地屯田。至今在五丈原附近,还有诸葛田、魏延城之类的遗迹,真假就不知道了。不过这个所谓屯田,也不见得多舒服。五丈原这个地方,水资源很贫乏,当地有民谣:“有女不嫁五丈原,吃水还比吃油难。”可见地理位置之差。 但诸葛亮仍旧没动摇,他在等,在等一个消息。 这次他没失望。到了五月份,南方传来了战报:孙权、陆逊、孙韶三路大军十几万人,分攻合肥、襄阳、广陵三处要害。 这次东吴没掉链子,无论动员规模还是出击时间,配合都刚刚好,确实是动真格的了。 这就解释了诸葛亮为何不急于东进。每个人都有算盘,司马懿以为两军对峙正中下怀,诸葛亮其实也在等曹魏无暇西顾的时机。 魏明帝也是骨头硬,咬着牙不让司马懿退,坚守岗位。自己带人南下救援,结果孙权这个废物七月在合肥城下大败而归,三路伐魏草草收场。 诸葛亮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一口血喷出来。这样的局面,都能被东吴的人搞砸,实在是太气人了。诸葛亮后来的意外去世,和孙权这次失利的刺激有很大关系。 最后的希望,就这么消失了。 不,还没消失。魏明帝还没回军,只要在这之前干掉司马懿,蜀军还是会有胜机。 于是诸葛亮开始挑衅,堂堂一国丞相,连送女人衣服这招都用出来,他真是急了。 若换了别的将领,可能早按捺不住愤怒。可司马懿可是李宗吾《厚黑学》里的典型模范,任凭你怎么折腾,我就是不出战。不光我不出,麾下诸将谁也不许去。为此魏明帝还特意派了辛毗持节来坚定避战之意。 接下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不久之后,诸葛亮积劳成疾,在五丈原溘然去世。蜀军悻悻退兵,临走前还发生了一出分裂的闹剧。从此之后,关中、秦岭再也看不到任何一片蜀汉的旗号。 轰轰烈烈的诸葛亮北伐中原,就以此悲剧落下帷幕,留下一段“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典故。老三国里《秋风五丈原》那一段,我的印象极深,每看必哭。 对于诸葛亮之死,种种典籍都纷纷予以大版面的报道,比如《晋阳秋》里曾如此报道:“有星赤而芒角,自东北西南流,投于亮营,三投再还,往大还小。俄而亮卒。”《汉晋春秋》还绘声绘色地讲了一个“死诸葛走活仲达”的传奇故事。可见在那个时代,大家对诸葛亮已经有了神化的趋势,后来这些桥段全被吸收进了《三国演义》。 连另外一位当事人司马懿,都特意去考察了一下诸葛亮留下的营垒,发出“天下奇才”的赞叹。当然,我个人认为不排除他在变相称赞自己:天下奇才被我耗死了,那我岂不是天下超奇才了么? 诸葛亮的第五次北伐,坦率来说表现很差,至少比第四次北伐时的挥洒自如差很多。他用兵谨慎呆板,毫无灵动,从始至终要么被司马懿牵着鼻子走,要么等着孙权来配合,自己的命运被完全交付于他们之手。 我宁愿把这种失常表现,理解为他那时已经身患重病。《魏氏春秋》记载了一件耐人寻味的事。诸葛亮的使者去见司马懿。司马懿询问诸葛亮的作息工作规律,使者回答:“诸葛公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揽焉;所啖食不至数升。”司马懿听了,只说了四个字:“亮将死矣。” 再出色的棋手,如果同时承受了病痛和繁重工作,也很难下出妙手。 归根到底,还是诸葛亮谨慎和举轻若重的性格使然。倘若他能毅然东进,未必不能打开局面。如果他能多关心一下自己的身体,未必不能扭转大势。这些年的战事让他迅速成长,但终究未能改变其秉性。而性格决定了命运,从递上《出师表》的那一刻开始,诸葛丞相就已经注定要倒在五丈原上。
2023-05-20 11:48:361

四丈乘十五丈是九分地吗?

一丈等于10尺,1米等于3尺3,也就是说一丈约等于3米。12×45=540平方米。一亩地是666.67平方米。540/666.67=0.81亩地,就是8.1分地。
2023-05-20 11:48:282

五丈原战中司马懿说诸葛亮出武功依山而东,则我等皆危矣的凭据是什么

当时蜀军在上方谷战役后,已经掌握了整个战场的主动权,诸葛孔明采取的步步进逼的方法,兵进五丈原.即是和司马懿面对面的决战,想通过大兵团的决战来一点一点击溃魏军,在一般情况下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但是蜀军劳师远征,千里决战,补给困难.还要时时提防魏军分兵出汉中,总之,蜀军是不合适打持久站的.而魏军战线短,补给便利,而且已经无路可退,在往后退就是长安了.魏军不是不出,而是不敢出,不能出.,蜀军西进五丈原等于把血战得来的主动权白白让给了魏军,(又变成了持久站,这是诸葛亮最不愿见到的).其后的结果正印证了司马懿的话 若出渭南,西止五丈原.结果失败了.出武功,依山而东.实际上就是一场包围战,蜀军东进,进行大迂回的包围战.从而切断司马军团与长安的联系,切断司马军团的补给线,从而使司马军团坚守不下去,(对付坚守的部队.最佳的方法就是把他包围,这是常识).他不动也让他动,自己出来与蜀军作战,从而达到一举歼灭司马军团的目的.问题是...蜀军东进虽然能切断司马军团的与长安的联系,但自己薄弱的补给线也会暴漏在魏军的攻击下
2023-05-20 11:48:211

诸葛亮命绝五丈原

轰轰烈烈的诸葛亮北伐中原,就以此悲剧落下帷幕,留下一段“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典故。 从秦岭返回宝鸡之后,已经时近中午。我们在城里稍做停留,驱车沿着G30东去。我们驰骋于关中腹地,一路上左边是连接宝鸡和西安的高铁轨道,右边是奔腾渭水,更远处是巍峨秦岭。 这条高铁是新修的,从宝鸡到西安只要一个小时,非常方便。我发了微博,有网友感慨道:“现在到西安只要一个小时,可诸葛丞相却走了一辈子,还没走到。” 我在车里读出了这句话,一时间大家都沉默了,莫名的伤感情绪在车内弥漫。 事实上,我们在宝鸡出发时,这种伤感就一直缭绕在左右。越是向东,越是强烈,大家敛容不语,我们再没了之前旅行时的兴奋和惊喜,因为接下来要去的目的地,是本次重走北伐路的终点,同时也是诸葛亮人生的终点——五丈原。 五丈原这个地方,名气很大,可每个人提到这个名字,都会不自觉地压低声音,收起笑容,仿佛怕会惊扰到什么。这里是一个传奇人生的终结,是一个史诗故事的悲壮结尾。 我们向东开了约莫一个小时,从蔡家坡立交下了高速,向南转去。这条南北大道叫作孔明大道,开过渭水之后,即进入五丈原镇的范围。 今日天气晴好,阳光醇媚,肃穆而温暖,是个扫墓的好天气。镇子不大,远处可以看到秦岭青山耸峙。镇子南边有一座高大的黄色土塬,背靠群山,颇有气势。我摇下车窗远目而望,心想:“丞相,我们终于来了。” 时间飞速倒转,回到了建兴十二年。此时距离上一次祁山大战已经过了三年,诸葛亮再一次率兵北上,开始了他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北伐。 这一次他的选择出乎意料,没有继续进攻陇西,而是选择了走褒斜道,就是赵云在第一次北伐时佯攻的地方。 之前的汉中篇里我们分析过,褒斜道是一条相对不错的进攻路线。它的南端离南郑和沔阳很近,道中虽然需要修筑大量栈道廊阁,但有褒水和斜水可资利用;而它的北端箕谷、斜谷出口,位于陈仓和长安之间的渭河盆地,东距长安不过两百里,北向岐山不过几十里路,又有渭水连通。 如果能在这里站稳脚跟,将会对曹魏防线造成巨大威胁。所以当赵云从这里出兵时,曹真才会误判成主攻方向。 可是,为什么呢?诸葛亮从第一次北伐开始,一直孜孜不倦地进行着陇西攻略。为什么这次他放弃了先前的辛苦经营,决定直入关中呢? 我觉得原因是多方面的。也许他觉得上一次蜀军的表现优良,已经具备了对敌正面作战的信心,不需要再搞迂回战略;也许他对自己的命运有所预感,时不待我,必须要抓紧时间。抑或两种心态兼有吧。 也许,最大的原因,是他一生的宿敌司马懿。 自从上次祁山大战后,司马懿也没闲着。他在关中向西扩建了成国渠,筑了临晋陂,还从冀州调遣了大量农民去上邽屯田,还在京兆、天水、南安等地监冶—冶是冶炼,等于建起了兵工厂。 有了水渠就有了粮草,有了兵工就有了战力。这三年来,陇西变得愈加坚不可摧。诸葛亮绝望地看到,在这里他不太可能再占到便宜了。他别无选择,只好老老实实地把目光投向关中。 司马懿对诸葛亮的心态,有十分敏锐的了解。他曾经评论道:“纵其后出,不复攻城,当求野战,必在陇东,不在西也。”他早料到了诸葛亮下一步不会去撞陇西的南墙,只能走陇东,寻求主力决战,以争取胜机。 更可怕的是,司马懿甚至连时间都推算出来了,诸葛亮要积聚三年的粮草,才能出兵一次。从建兴九年到建兴十二年,正好三年。 所以这次北伐出兵的路线,与其说是诸葛亮的选择,不如说是司马懿逼他做出的决定。这和个人才智无关,完全是国力之间的差距所决定的。 不过战略上的胜势,并不等于稳赢。毕竟诸葛亮手里还握有一把锋利的刀,这把刀曾经在卤城收割了无数魏军战士的生命,至今仍未锈钝。 建兴十二年春,蜀汉军团踏过褒斜道,穿过斜谷,进入关中腹地。早有准备的魏军并没有立刻围上去,而是在看,在看蜀汉军的动向。 司马懿在这时候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东,若西上五丈原,则诸军无事矣。”诸葛亮要是胆子够大,就沿着秦岭走武功县东进;如果他西上五丈原,咱们就可以彻底放心了。司马懿这句名言被罗贯中写进了《三国演义》,但没解释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很重要,可以说直接决定了第五次北伐的成败。它蕴藏的意义,只有当我登上五丈原俯瞰周围形势时,才一目了然。 其实五丈原应该写作五丈塬。塬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山体四周被沟谷冲刷切割成垂直峭壁,顶部平坦如台,远望如一个个巨大桌子。五丈原就是这么一个地貌,它位于渭水南侧的棋盘山北麓,整个山体三面都是垂直悬崖,只有南面略缓,从北面开车过来的话,需要盘山而上。 俯瞰五丈原,形状就像一具琵琶,北宽南细。最宽处是个大平台,即岐山武侯祠,武侯祠往南八九公里左右,在五丈原南端最狭窄处,还有一座豁落城遗址,据说是诸葛亮中军帐所在。 我们盘山而上,抵达五丈原顶。原顶修建着五丈原武侯祠,祠前有一片开阔平地,可以观看到北方的地理大势:最醒目的是原下的渭水,渭水北岸的蔡家坡也尽收眼底,再往北望,还能看到岐山县城和祁山北边的千山。 说实话,我原来可没想到,关中平原在这一带的南北距离居然这么短。我站在最南端的五丈原,居然可以一眼望到最北端的千山。 这个距离,就是司马懿那句话背后所隐藏的原因了。 五丈原背靠秦岭,它的东边是武功县,西边是陈仓,北边是岐山。而武功县在五丈原更东边的位置,西邻扶风、北接乾县,南临周至,距离西安只有区区一百四十里地。苏武墓和隋炀帝陵都在这里。 如果诸葛亮出斜谷后东进,贴着秦岭和渭水一路杀至武功,那么蜀汉兵锋将会直指长安。这在政治上会造成非常大的压力。司马懿将被迫放弃死守策略,与诸葛亮决战。到时候狭路相逢勇者胜,正中了诸葛亮急于主力决战的下怀——这就是为什么司马懿说如果是勇者就东进武功。 但如果诸葛亮出了斜谷向西,驻扎在五丈原,那就是另外一种打法了。 正如我站在原上观察的那样,五丈原过了渭水,北边是岐山县,岐山以北是千山山脉,俗称北山。关中平原在这一带的南北宽度,只有二十多公里。诸葛亮以五丈原为基地,只要北上攻取岐山,就等于把关中盆地拦腰截断。无论是关陇道还是陈仓狭道,都没用了,曹魏的西北防线会被切成陇西、陈仓和关中东部三块。届时诸葛亮可以切断分割,从容消化。 魏军的另外一位大将郭淮预料到了,他分析说:“若亮跨渭登原,连兵北山,隔绝陇道,摇荡民、夷,此非国之利也。” 这个打法对曹魏来说是很危险,但至少不用急着决战了——这正中司马懿的下怀。司马懿不怕对峙,就怕决战。所以当他听说诸葛亮去了五丈原后,高兴得像个孩子一样。 打仗这种事,就是要做让敌人难受的事。现在敌人这么开心,那么难受的就只能是自己。 蜀军兵出斜谷,驻扎在五丈原。诸葛亮又占领了附近的良田兰坑,从一开始就摆出了要打持久战的准备。 司马懿呢,没动,以不变应万变。 诸葛亮准备停当之后,发兵去渡河攻取北山。早有准备的司马懿派了郭淮、胡遵等人死死堵在阳遂、积石两地。诸葛亮北上不得,没奈何,退回五丈原。接下来,魏军从东、西和北三个方向包围了诸葛亮,却没动手。 诸葛亮也不急,索性在五丈原附近摆下阵势,种地屯田。至今在五丈原附近,还有诸葛田、魏延城之类的遗迹,真假就不知道了。不过这个所谓屯田,也不见得多舒服。五丈原这个地方,水资源很贫乏,当地有民谣:“有女不嫁五丈原,吃水还比吃油难。”可见地理位置之差。 但诸葛亮仍旧没动摇,他在等,在等一个消息。 这次他没失望。到了五月份,南方传来了战报:孙权、陆逊、孙韶三路大军十几万人,分攻合肥、襄阳、广陵三处要害。 这次东吴没掉链子,无论动员规模还是出击时间,配合都刚刚好,确实是动真格的了。 这就解释了诸葛亮为何不急于东进。每个人都有算盘,司马懿以为两军对峙正中下怀,诸葛亮其实也在等曹魏无暇西顾的时机。 魏明帝也是骨头硬,咬着牙不让司马懿退,坚守岗位。自己带人南下救援,结果孙权这个废物七月在合肥城下大败而归,三路伐魏草草收场。 诸葛亮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一口血喷出来。这样的局面,都能被东吴的人搞砸,实在是太气人了。诸葛亮后来的意外去世,和孙权这次失利的刺激有很大关系。 最后的希望,就这么消失了。 不,还没消失。魏明帝还没回军,只要在这之前干掉司马懿,蜀军还是会有胜机。 于是诸葛亮开始挑衅,堂堂一国丞相,连送女人衣服这招都用出来,他真是急了。 若换了别的将领,可能早按捺不住愤怒。可司马懿可是李宗吾《厚黑学》里的典型模范,任凭你怎么折腾,我就是不出战。不光我不出,麾下诸将谁也不许去。为此魏明帝还特意派了辛毗持节来坚定避战之意。 接下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不久之后,诸葛亮积劳成疾,在五丈原溘然去世。蜀军悻悻退兵,临走前还发生了一出分裂的闹剧。从此之后,关中、秦岭再也看不到任何一片蜀汉的旗号。 轰轰烈烈的诸葛亮北伐中原,就以此悲剧落下帷幕,留下一段“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典故。老三国里《秋风五丈原》那一段,我的印象极深,每看必哭。 对于诸葛亮之死,种种典籍都纷纷予以大版面的报道,比如《晋阳秋》里曾如此报道:“有星赤而芒角,自东北西南流,投于亮营,三投再还,往大还小。俄而亮卒。”《汉晋春秋》还绘声绘色地讲了一个“死诸葛走活仲达”的传奇故事。可见在那个时代,大家对诸葛亮已经有了神化的趋势,后来这些桥段全被吸收进了《三国演义》。 连另外一位当事人司马懿,都特意去考察了一下诸葛亮留下的营垒,发出“天下奇才”的赞叹。当然,我个人认为不排除他在变相称赞自己:天下奇才被我耗死了,那我岂不是天下超奇才了么? 诸葛亮的第五次北伐,坦率来说表现很差,至少比第四次北伐时的挥洒自如差很多。他用兵谨慎呆板,毫无灵动,从始至终要么被司马懿牵着鼻子走,要么等着孙权来配合,自己的命运被完全交付于他们之手。 我宁愿把这种失常表现,理解为他那时已经身患重病。《魏氏春秋》记载了一件耐人寻味的事。诸葛亮的使者去见司马懿。司马懿询问诸葛亮的作息工作规律,使者回答:“诸葛公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揽焉;所啖食不至数升。”司马懿听了,只说了四个字:“亮将死矣。” 再出色的棋手,如果同时承受了病痛和繁重工作,也很难下出妙手。 归根到底,还是诸葛亮谨慎和举轻若重的性格使然。倘若他能毅然东进,未必不能打开局面。如果他能多关心一下自己的身体,未必不能扭转大势。这些年的战事让他迅速成长,但终究未能改变其秉性。而性格决定了命运,从递上《出师表》的那一刻开始,诸葛丞相就已经注定要倒在五丈原上。
2023-05-20 11:48:141

五丈原之战带来的历史影响是什么

五丈原之战带来的历史影响是什么五丈原之战是晋室夸耀先祖功业的事件之一,诸葛亮病死,司马懿大获成功,后把持政局,凌驾曹氏后人之上,间接种下后来三国归晋的基础。青龙二年(234年)二月,蜀相诸葛亮率军十万出斜谷伐魏。四月,诸葛亮至郿县(位于今陕西宝鸡),进驻渭水之南。司马懿率军渡渭水,背水筑垒阻击。诸将想在渭北与诸葛亮隔水相持,司马懿说:“百姓积聚的粮秣财物都在渭南,这是必争之地。”遂渡渭水背水扎营。当时,司马懿屯兵渭南,郭淮估计诸葛亮一定会争夺北原,主张先去占领北原,郭淮说:“如果诸葛亮跨过渭水登上北原,就可以连兵北山,断绝陇道,震慑我朝臣民和胡人,此乃国家安危之大患。”很多人不以为然,但司马懿认为如此,让郭淮屯兵北原。不久,诸葛亮率大军西行,诸将都认为诸葛亮想攻西围。郭淮则认为,诸葛亮虚张声势是要让魏军大举回应,而他的目标是阳遂。夜里,蜀军果然进攻阳遂,因城中早有防备,诸葛亮没能成功。五月,十万吴军攻魏,配合蜀军作战,被满宠所拒。七月,魏明帝曹叡率兵亲征,吴军撤兵。群臣认为司马懿正还在西边和诸葛亮重兵对峙,车驾可西幸长安,魏明帝则说:“孙权大军已经撤回,诸葛亮孤军无援、难成气候,大将军司马懿足以抵挡,我没有什么忧虑了。”诸葛亮东进的道路受阻于司马懿,从渭水前进,又有郭淮阻挡,于是移军攻取大散关、陇城等地,回师进攻司马懿。八月,司马懿以“坚壁拒守,以逸待劳”的指示,与诸葛亮相持百余日。诸葛亮数次挑战,司马懿均坚壁不出,以待其变。诸葛亮便派人给司马懿送去妇人的服装,欲激司马懿出战,司马懿仍不出战。为平息部属不满情绪,司马懿故意装怒,上表请战。曹叡不许,并派骨鲠之臣辛毗杖节来做司马懿的军师,以节制他的行动。不久,诸葛亮遣使求战,司马懿不谈军事,问使者:“诸葛公起居饮食如何,一顿能吃多少米?”使者说:“三四升。”然后对问政事,使者说:“打二十军棍以上的处罚,都是诸葛公自己阅批。”经过一番不经意的询问,司马懿对人说:“诸葛亮将要死了。”果然,诸葛亮于当月病故于五丈原军中。蜀将秘不发丧,整军后退。当地百姓跑来报告,司马懿派兵追击,蜀将杨仪返旗鸣鼓,做出回击的样子,司马懿以穷寇莫追收军退回。当时有人传:“死诸葛走生仲达”,司马懿听到笑说:“这是因为我长于预测活人的事,不长于预测人的生死啊。”第二天,司马懿到诸葛亮营垒巡视,并赞诸葛亮“天下奇才也”。青龙二年(234年)八月,诸葛亮病故于五丈原(宝鸡岐山境内),享年五十四岁。历时七年的诸葛亮北伐至此结束。蜀汉将领杨仪、魏延在撤军后争权,杨仪杀死魏延。司马懿想乘机攻蜀,魏明帝未准,作罢。撤退后的蜀军,魏延因不愿撤兵,并企图统率蜀军继续作战,即率所部抢先南行,占据斜谷南口,挡住杨仪归路。杨仪遣马岱将其击杀,然后退回汉中。历时七年的诸葛亮攻魏之战至此结束。此后,杨仪与蒋琬、费祎掌握了蜀军的实权。蒋琬曾计划继续北伐,但为其他重臣反对而未有实行。在抵抗过蜀军的侵攻后,司马懿于238年(曹魏景初元年)讨伐辽东的公孙渊,灭公孙渊。自此,曹魏东西外患除去,司马懿亦因为取得大功,确立其在曹魏朝廷内的地位。239年(曹魏景初二年),年轻的曹叡驾崩,其养子曹芳尚年幼,令司马懿有机会把持政局,凌驾曹氏后人的地位,间接种下后来三国归晋的基础。
2023-05-20 11:45:471

诸葛亮与世长辞的五丈原,是现在的哪个地方?

现位于我国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附近。当年诸葛亮北伐时在此驻扎军队,后因劳累过度,因病去世。并且后人还在此修建寺庙纪念诸葛亮。
2023-05-20 11:45:114

五丈原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位于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五丈原,位于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为秦岭北麓黄土台原的一部分,海拔约750米,原上地势平坦,面积南北长约4公里,东西宽约1.8公里。南靠秦岭,北临渭水,东西皆深沟,形势险要。五丈原为三国时诸葛亮北伐曹魏、屯兵用武、死而后已的古战场。三国时期,诸葛亮屯兵五丈原与司马懿隔渭河对阵,后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五丈原由此闻名于世。扩展资料:五丈原所在的岐山县地处内陆,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四季冷暖干湿分明。春季大地回暖,降水增多,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日较差大,易出现寒潮、大风、霜冻和春旱天气;夏季气温最高,降水量最大,光照充足,但因地形和热力作用的差异,降水分布不均,夏初和伏天多旱,后期常有大风、暴雨、冰雹出现;秋季,初秋阴雨连绵,气温缓降,湿度较大,光照减少,后期秋高气爽,气温猛降,干旱少雨,季风显著,大陆性强。冬季气候寒冷,干燥少雨。
2023-05-20 11:44:571

五丈原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诸葛亮伐魏已经是第六次了。前几次蜀军虽然占了一些地盘,总是因为粮草不足,坚持不了多久,只好退兵回去。这回他想出了一个长远的办法:把军队屯在五丈原(在陕西省岐山县南),然后分出一部分士兵到渭河南去开荒种地,收打粮食。士兵跟当地的老百姓杂居在一起,按照诸葛亮的命令,不侵扰百姓,不拿人家的东西,跟农民相处得很不错。诸葛亮又和木匠一起设计了“木牛流马”。有了这种双轮车和独轮车,从蜀地往前方送粮食,走那些又窄又陡的山间小路,就容易多了。诸葛亮准备了充足的粮草,下决心跟魏军长期作战,北伐不成功,决不罢休。
2023-05-20 11:44:285

凤落五丈原的谜底是数字几

5
2023-05-20 11:44:194

五丈原在现代是什么地方

五丈原位于八百里秦川西端,太白山北麓的宝鸡岐山县五丈原镇,是三国时代诸葛亮屯兵用武、劳竭命陨的古战场,胜迹累累,远近闻名。  五丈原为何名为“五丈”,其说法有三:一说此原前阔后狭,最狭处仅五丈;二说秦二世西巡至此时,原头曾刮起五丈尘柱大风;三说原高五十余丈,原称五十丈原,口口相传,简成了五丈原。五丈原主要胜迹是诸葛庙(武侯祠),庙内有匾额、题词、碑记、碑刻、壁画、塑像等。庙外有遗迹如“豁落城”、“诸葛锅”、“棋盘山”、“诸葛泉”、“诸葛田”、“盘盘道”、“魏延城”、“古葫芦峪遗址”石碑等。  位置:位于岐山县城南约20公里,南靠秦岭,北临渭水,东临石头河,西靠平原  五丈原位于宝鸡岐山县境内,东距西安130公里,西距宝鸡56公里,北距蔡家坡站5公里。高20余米,面积约12平方公里,五丈原南依棋盘山,北临渭河,东西两面为河流冲的深沟,形势险要。三国时期,诸葛亮屯兵五丈原与司马懿对阵,后因积劳成疾病死五丈原,五丈原由此闻名于世。是三国时诸葛亮最后一个战场。  公元234年,诸葛亮率兵由汉中出发,穿过秦岭,进驻五丈原。初来乍到,粮草不济,先屯田练兵,待机伐魏。魏将司马懿深知诸葛亮神机妙算,在渭河北岸固守,不敢贸然出兵。双方在五丈原相持百天不战,诸葛亮不得不引诱魏兵入葫芦沟作战,并放火烧断谷口,欲大败魏将司马懿,未料一场大雨,魏军死里逃生。同年秋天,诸葛亮病死军中,蜀军败退。当司马懿进兵诸葛亮指挥作战的地方时,看到蜀军阵地之险要,惊叹道:“天下奇才也。”后人为了纪念诸葛亮,在这里修建了寺庙。   据当地民间传说,诸葛亮去世时,一颗明星从天而降,所以才起这个名字。当年诸葛亮屯田的地方,人称“诸葛田”。当年诸葛亮设军帐指挥作战的地方还留有半米高的城墙残迹,南北长约250米、东西宽近100米。当地群众给这个小城堡起名“豁落城”。在豁落城南边的秦岭山坡,有一块平展的石头,上面似有棋盘线条。据说当年诸葛亮在这里下过棋,所以这座山得名“棋盘山”。在五丈原的土中,已找出不少“诸葛锅”,铁锅上铸有汉代隶书文字。五大原如今是一片农田,游客来这里总想找一找古战场的遗迹和传闻。在农田的中间有一道河湾,当地叫落星湾,湾中的村子叫落星堡。  五丈原北端有诸葛亮祠,创建于元初年,明清曾重修。祠内献殿内两侧墙壁上有一幅幅三国故事画,如古城会、空城计、三战吕布等。壁画下镶嵌着40块青石,石刻岳飞手书《出师表》,字迹苍劲有力。石前有明太祖朱元璋赞颂岳飞的石刻:“纯正不曲,文如其人”。(一说是襄阳隆中,也说是南阳,难定论?)武侯庙现今庙门上是“五丈原诸葛亮庙”竖匾,门廊两侧是“一诗二表三分鼎,万古千秋五丈原”对联。由山门而入进到第一座院子,东西两侧耸立着钟、鼓楼,左右对称,相互呼应。由此往里,步入宽敞典雅的献殿。献殿左右墙壁上,保留着清代的彩色壁画,分别绘着草船借箭、空城计等内容,形象逼真,神采飞扬,不失为我国传统壁画中的上乘。东墙壁下,镶嵌着0.7米见方的青石40块,上刻岳飞所书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龙飞凤舞,气势磅礴,与诸葛之文一起被称为“两绝碑”。“两绝碑”使人一进门就感受到一股凛烈之气。正殿3间,左右各有1间陪殿。正殿中间安放着诸葛孔明的泥塑彩色坐像,纶巾羽扇,仪态端庄,犹如仍在此处运筹帷幄。两边是姜维、杨仪、关兴、张苞、王平、廖化塑像。庙内有诸葛亮衣冠冢,冢旁有一落星亭,亭内有一石,青褐色,表面凹凸不平,相传是诸葛亮逝世时天上陨落的将星。五丈原东麓至今有落星湾、星落坡地名,据传此石即从彼处移来。  今天的五丈原除历史遗迹外,还因建设而形成了一些新的景致,其中最为游客称道的是斜峪关水库的“亚洲第一土石高坝”。此坝高114米,人望之不禁目弦,汽车也需多次盘折才能上去。登上坝顶,俯视着脚下这片古战场和万顷碧水,你一定会惊叹这里的沧桑巨变,深感这里是一个游览的佳境。  西宝公路或西宝高速公路蔡家坡站向南5公里可达  公元229年四月,吴王孙权正式即位称帝。蜀汉大臣大多数认为孙权称帝是僭号,要求跟东吴断绝盟好关系。诸葛亮却认为,蜀汉眼前主要对手是魏国。他坚持和东吴保持联盟,继续准备北伐。   公元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出兵祁山。魏国派了一个大将司马懿和张郃等一起率领人马赶往祁山。诸葛亮把一部分将士留在祁山,自己率领主力拦击司马懿。  司马懿知道诸葛亮的战略。他认为诸葛亮孤军深入,带的军粮不多,所以在险要的地方筑好营垒,叫将士只守不战。  魏军将领以为司马懿害怕诸葛亮,一再请战,说:“您怕蜀军像害怕老虎一样,难道不怕天下人笑话吗?”  司马懿硬着头皮,带兵赶上去跟诸葛亮大战一场,结果被蜀军杀得一败涂地。但是蜀军由于后方的运粮官员失职,粮草供应不上,只好主动撤兵。大将张郃带兵紧紧追赶,赶到木门一带山谷地带,被诸葛亮预先布置好的伏兵用乱箭射杀了。  诸葛亮几次出兵,往往因为粮食供应不上退兵。他接受这个教训,设计了两种运输工具,叫做“木牛”、“流马”(两种经过改革的小车),用它们把粮食运到斜谷口(在今陕西眉县西南)囤积起来。  公元234年,诸葛亮作好充分准备,发动十万大军进行最后一次北伐。他派使者到东吴,约孙权同时发起攻势,南北策应,使魏国两面受敌。  诸葛亮大军出了斜谷口,到了渭水南岸的五丈原。为了作长期打算,他派一部分兵士构筑营垒,准备作战;另派一部分兵士在五丈原屯田,跟当地老百姓夹杂在一起耕种。蜀军纪律严明,百姓和兵士相处得很好。  魏明帝派司马懿率领魏军渡过渭水,也筑起营垒防守,和蜀军对峙着。  孙权接到诸葛亮的信,马上三路出兵进攻魏国。魏明帝也厉害,他一面亲自率领大军到南面抵挡东吴的进攻;一面通知司马懿在五丈原坚持,只守不战。  诸葛亮等待东吴方面的消息,但是结果使他很失望:孙权的进攻失败了。他想跟魏军决战,但是司马懿始终稳守营垒,诸葛亮几次三番向他挑战没有用。双方在那里相持了一百多天。  要使魏军出来打,只有想法子激怒司马懿。诸葛亮利用当时轻视妇女的风俗,派人给司马懿送去一套妇女的服饰。意思就是司马懿这样胆小怕战,还是回去做个“闺房小姐”吧。  魏军将士看到主将受到嘲弄,气恼得嚷着要跟蜀军拼。司马懿知道这是诸葛亮的激将法,并不发火。他安慰将士说:“好,我向皇上上个奏章,请求准许我们跟蜀军决战一场。”  过了几天,魏明帝派了一个大臣赶到魏营,传达命令,不许出战。  蜀军将士听到消息,感到失望。只有诸葛亮懂得司马懿的用意,说:“司马懿上奏章请求打仗,这是做给将士们看的。要不然,大将率领军队在外,哪有千里迢迢去请战的道理。”  诸葛亮料到司马懿的心理,司马懿也在探听诸葛亮的情况。有一次,诸葛亮派使者到魏营去挑战,司马懿挺有礼貌地接待使者,跟使者聊天,说:“你们丞相公事一定很忙吧。近来身体可好?胃口怎么样?”  使者觉得司马懿问的都是些客套话,也就老实回答说:“丞相的确很忙,军营里大小事情都要亲自抓。他起得早,睡得很晚。只是近来胃口不好,吃得很少。”  使者走了以后,司马懿就跟左右将士说:“你们看,诸葛孔明吃得少,事务又那么繁重,能支撑得长久吗?”  不出司马懿所料,诸葛亮由于过度辛劳,终于在军营里病倒了。  后主刘禅得到诸葛亮生病的消息,赶快派大臣李福到五丈原来慰问。李福跟诸葛亮谈了一些军国大事,就走了。  过了几天,李福返了回来。他看到诸葛亮病势转重,哭了起来。诸葛亮睁开眼睛,对李福说:“我懂得您回来想问些什么。您所要问的人,我看就是蒋琬吧。”  李福说:“丞相说的是。皇上正要我问丞相万一身子不好,由谁来继任您的工作。那么请问蒋琬之后,谁可以继任呢?”  诸葛亮说:“可以由费祎(音yī)接替。”  李福还想再问下去,诸葛亮闭上眼睛不回答了。没几天,这个年纪才五十四岁的丞相终于在军营里去世。  按照诸葛亮生前的嘱咐,蜀军将领没有把他去世的消息透露出去。他们把尸体裹着放在车里,布置各路人马有秩序地撤退。  魏营的探子听到诸葛亮病死的风声,报告司马懿。司马懿立刻带领魏军追赶上去,刚过  五丈原,忽然蜀军的旗帜转了方向,一阵战鼓响,兵士们转身掩杀过来。  司马懿大吃一惊,赶快拨转马头,下命令撤退。  蜀军将领等魏军离得远了,不慌不忙地把全部人马安全撤出五丈原。  这件事传到老百姓耳朵里,百姓编个歌谣嘲笑司马懿,说:“死诸葛吓走了活仲达(仲达是司马懿的字)!”  司马懿听了也不生气,说:“我只能料到活的诸葛,怎么能料到死的呢!”后来,他又亲自跑到蜀军原来扎营的地方,观察了诸葛亮布置的阵势,赞叹说:“诸葛孔明真是天下奇才啊!”  五丈原位于岐山县南20公里处,高20余米,面积约12平方公里,是三国时诸葛亮最后一个战场。   五丈原南依棋盘山,北临渭河,东西两面为河流冲的深沟,形势险要。公元234年,诸葛亮率兵由汉中出发,取道褒斜道,穿过秦岭,进驻五丈原。初来乍到,粮草不济,先屯田练兵,待机伐魏。魏将司马懿深知诸葛亮神机妙算,在渭河北岸固守,不敢贸然出兵。双方在五丈原相持百天不战,诸葛亮不得不引诱魏兵入葫芦沟作战,并放火烧断谷口,欲大败魏将司马懿未料一场大雨,魏军死里逃生。诸葛亮不禁仰天长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同年秋天,诸葛亮病死军中,蜀军败退。当司马懿进兵诸葛亮指挥作战的地方时,看到蜀军阵地之险要,惊叹道:“天下奇才也。”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一代英才,在这里修建了寺庙。 唐代诗人温庭筠过五丈原时,怀古寄情道: 铁马云雕共绝尘,柳营高压汉宫春。 天清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 下国卧龙空寐主,中原得鹿不由人。 象床宝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   五大原如今是一片农田,游客来这里总想找一找古战场的遗迹和传闻。在农田的中间有一道河湾,当地叫落星湾,湾中的村子叫落星堡。据当地民间传说,诸葛亮去世时,一颗明星从天而降,所以才起这个名字。当年诸葛亮屯田的地方,人称“诸葛田”。当年诸葛亮设军帐指挥作战的地方还留有半米高的城墙残迹,南北长约250米、东西宽近100米。当地群众给这个小城堡起名“豁落城”。在豁落城南边的秦岭山坡,有一块平展的石头,上面似有棋盘线条。据说当年诸葛亮在这里下过棋,所以这座山得名“棋盘山”。在五丈原的土中,已找出不少“诸葛锅”,铁锅上铸有汉代隶书文字。   诗词:   经五丈原  温庭筠  铁马云雕共绝尘,柳营高压汉宫春。  天清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  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  象床宝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  这是一首咏史诗。诗题表明诗人是路过五丈原时因怀念诸葛亮而作。五丈原在今陕西岐山县南斜谷口西侧。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蜀后主建兴十二年(234)春,诸葛亮率兵伐魏,在此屯兵,与魏军相持于渭水南岸达一百多天,八月,遂病死军中。一代名相,壮志未酬,常引起后人的无穷感慨。杜甫曾为此写道:“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温庭筠也出于这种惋惜的心情,写了这首诗。
2023-05-20 11:44:101

五丈灌韭的文体是什么 五丈灌韭文言文内容及翻译

1、《五丈灌韭》的文体是文言文。 2、原文: 卫有五丈夫,俱负缶而入进灌韭,终日一区。邓析过,下车,为教之曰:“为机,重其后,轻其前,命曰桥,终日灌韭百区不倦。”五丈夫曰:“吾师言曰:‘有机知之巧,必有机知之败。"我非不知也,不欲为也。子其往矣,我一心溉之,不知改已。” 3、翻译:卫国有五个男子,都背着瓦罐从井里汲水浇灌韭菜园子,从早到晚,一天辛劳,只能浇一畦.郑国大夫邓析路经这里,看到他们笨重的劳动,便下了车,教他们说:“你们可以做一种机械,后端重,前端轻,名叫桔槔.使用它来浇地,一天可浇百畦而不觉累。”这五个人齐声说:“我们的老师说过:‘有使用机器的好处,一定就有使用机器的坏处.我们并非不懂,而是不愿制作使用。你走你的路,我们一心使用瓦罐浇灌,决不更改!”
2023-05-20 11:43:451

五丈原是现在的哪里(五丈原是什么地方)

1.五丈原位于现在的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 2.是秦岭北麓黄土台原的一部分,海拔约750米,地势平坦,面积南北长约4公里,东西宽约8公里。 3.在关中平原西部,三国时期归相邻的郿县(现在的宝鸡眉县)管辖。
2023-05-20 11:43:391

诸葛亮死于五丈原,这里的五丈原是什么?

五丈原位于八百里秦川西端,太白山北麓的宝鸡歧山县五丈原镇,是三国时代诸葛亮屯兵用武、劳竭命陨的古战场,胜迹累累,远近闻名。x0dx0ax0dx0a五丈原为何名为“五丈”,其说法有三;一说此原前阔后狭,最狭处仅五丈;二说秦二世西巡至此时,原头曾刮起五丈尘柱大风;三说原高五十余丈,原称五十丈原,口口相传,简成了五丈原。五丈原主要胜迹是诸葛庙(武侯祠),庙内有匾额、题词、碑记、碑刻、壁画、塑像等。庙外有遗迹如“豁落城”、“诸葛锅”、“棋盘山”、“诸葛泉”、“诸葛田”、“盘盘道”、“魏延城”、“古葫芦峪遗址”石碑等。x0dx0ax0dx0a位置:位于岐山县城南约20公里,南靠秦岭,北临渭水,东西皆深沟x0dx0ax0dx0a五丈原位于宝鸡岐山县境内,东距西安130公里,西距宝鸡56公里,北距岐山县城25公里。高20余米,面积约12平方公里,五丈原南依棋盘山,北临渭河,东西两面为河流冲的深沟,形势险要。三国时期,诸葛亮屯兵五丈原与司马懿对阵,后因积劳成疾病死五丈原,五丈原由此闻名于世。是三国时诸葛亮最后一个战场。x0dx0ax0dx0a公元234年,诸葛亮率兵由汉中出发,穿过秦岭,进驻五丈原。初来乍到,粮草不济,先屯田练兵,待机伐魏。魏将司马懿深知诸葛亮神机妙算,在渭河北岸固守,不敢贸然出兵。双方在五丈原相持百天不战,诸葛亮不得不引诱魏兵入葫芦沟作战,并放火烧断谷口,欲大败魏将司马懿未料一场大雨,魏军死里逃生。同年秋天,诸葛亮病死军中,蜀军败退。当司马懿进兵诸葛亮指挥作战的地方时,看到蜀军阵地之险要,惊叹道:“天下奇才也。”后人为了纪念诸葛亮,在这里修建了寺庙。x0dx0ax0dx0a据当地民间传说,诸葛亮去世时,一颗明星从天而降,所以才起这个名字。当年诸葛亮屯田的地方,人称“诸葛田”。当年诸葛亮设军帐指挥作战的地方还留有半米高的城墙残迹,南北长约250米、东西宽近100米。当地群众给这个小城堡起名“豁落城”。在豁落城南边的秦岭山坡,有一块平展的石头,上面似有棋盘线条。据说当年诸葛亮在这里下过棋,所以这座山得名“棋盘山”。在五丈原的土中,已找出不少“诸葛锅”,铁锅上铸有汉代隶书文字。五大原如今是一片农田,游客来这里总想找一找古战场的遗迹和传闻。在农田的中间有一道河湾,当地叫落星湾,湾中的村子叫落星堡。x0dx0ax0dx0a五丈原北端有诸葛亮祠,创建于元初年,明清曾重修。祠内献殿内两侧墙壁上有一幅幅三国故事画,如古城会、空城计、三战吕布等。壁画下镶嵌着40块青石,石刻岳飞手书《出师表》,字迹苍劲有力。石前有明太祖朱元璋赞颂岳飞的石刻:“纯正不曲,文如其人”。(一说是襄阳隆中,也说是南阳,难定论?)武侯庙现今庙门上是“五丈原诸葛亮庙”竖匾,门廊两侧是“一诗二表三分鼎,万古千秋五丈原”对联。由山门而入进到第一座院子,东西两侧耸立着钟、鼓楼,左右对称,相互呼应。由此往里,步入宽敞典雅的献殿。献殿左右墙壁上,保留着清代的彩色壁画,分别绘着草船借箭、空城计等内容,形象逼真,神采飞扬,不失为我国传统壁画中的上乘。东墙壁下,镶嵌着0.7米见方的青石4O块,上刻岳飞所书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龙飞凤舞,气势磅礴,与诸葛之文一起被称为“两绝碑”。“两绝碑”使人一进门就感受到一股凛烈之气。正殿3间,左右各有1间陪殿。正殿中间安放着诸葛孔明的泥塑彩色坐像,纶巾羽扇,仪态端庄,犹如仍在此处运筹帷幄。两边是姜维、杨仪、关兴、张苞、王平、廖化塑像。庙内有诸葛亮衣冠冢,冢旁有一落星亭,亭内有一石,青褐色,表面凹凸不平,相传是诸葛亮逝世时天上陨落的将星。五丈原东麓至今有落星湾、星落坡地名,据传此石即从彼处移来。x0dx0ax0dx0a今天的五丈原除历史遗迹外,还因建设而形成了一些新的景致,其中最为游客称道的是斜峪关水库的“亚洲第一土石高坝”。此坝高114米,人望之不禁目弦,汽车也需多次盘折才能上去。登上坝顶,俯视着脚下这片古战场和万顷碧水,你一定会惊叹这里的沧桑巨变,深感这里是一个游览的佳境。x0dx0ax0dx0a西宝公路或西宝高速公路蔡家坡站向南5公里可达x0dx0ax0dx0a公元229年四月,吴王孙权正式即位称帝。蜀汉大臣大多数认为孙权称帝是僭号,要求跟东吴断绝盟好关系。诸葛亮却认为,蜀汉眼前主要对手是魏国。他坚持和东吴保持联盟,继续准备北伐。x0dx0a公元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出兵祁山。魏国派了一个大将司马懿和张_等一起率领人马赶往祁山。诸葛亮把一部分将士留在祁山,自己率领主力拦击司马懿。x0dx0ax0dx0a司马懿知道诸葛亮的战略。他认为诸葛亮孤军深入,带的军粮不多,所以在险要的地方筑好营垒,叫将士只守不战。x0dx0ax0dx0a魏军将领以为司马懿害怕诸葛亮,一再请战,说:“您怕蜀军像害怕老虎一样,难道不怕天下人笑话吗?”x0dx0ax0dx0a司马懿硬着头皮,带兵赶上去跟诸葛亮大战一场,结果被蜀军杀得一败涂地。但是蜀军由于后方的运粮官员失职,粮草供应不上,只好主动撤兵。大将张_带兵紧紧追赶,赶到木门一带山谷地带,被诸葛亮预先布置好的伏兵用乱箭射杀了。x0dx0ax0dx0a诸葛亮几次出兵,往往因为粮食供应不上退兵。他接受这个教训,设计了两种运输工具,叫做“木牛”、“流马”(两种经过改革的小车),用它们把粮食运到斜谷口(在今陕西眉县西南)囤积起来。x0dx0ax0dx0a公元234年,诸葛亮作好充分准备,发动十万大军进行最后一次北伐。他派使者到东吴,约孙权同时发起攻势,南北策应,使魏国两面受敌。x0dx0ax0dx0a诸葛亮大军出了斜谷口,到了渭水南岸的五丈原。为了作长期打算,他派一部分兵士构筑营垒,准备作战;另派一部分兵士在五丈原屯田,跟当地老百姓夹杂在一起耕种。蜀军纪律严明,百姓和兵士相处得很好。x0dx0ax0dx0a魏明帝派司马懿率领魏军渡过渭水,也筑起营垒防守,和蜀军对峙着。x0dx0ax0dx0a孙权接到诸葛亮的信,马上三路出兵进攻魏国。魏明帝也厉害,他一面亲自率领大军到南面抵挡东吴的进攻;一面通知司马懿在五丈原坚持,只守不战。x0dx0ax0dx0a诸葛亮等待东吴方面的消息,但是结果使他很失望:孙权的进攻失败了。他想跟魏军决战,但是司马懿始终稳守营垒,诸葛亮几次三番向他挑战没有用。双方在那里相持了一百多天。x0dx0ax0dx0a要使魏军出来打,只有想法子激怒司马懿。诸葛亮利用当时轻视妇女的风俗,派人给司马懿送去一套妇女的服饰。意思就是司马懿这样胆小怕战,还是回去做个“闺房小姐”吧。x0dx0ax0dx0a魏军将士看到主将受到嘲弄,气恼得嚷着要跟蜀军拼。司马懿知道这是诸葛亮的激将法,并不发火。他安慰将士说:“好,我向皇上上个奏章,请求准许我们跟蜀军决战一场。”x0dx0ax0dx0a过了几天,魏明帝派了一个大臣赶到魏营,传达命令,不许出战。x0dx0ax0dx0a蜀军将士听到消息,感到失望。只有诸葛亮懂得司马懿的用意,说:“司马懿上奏章请求打仗,这是做给将士们看的。要不然,大将率领军队在外,哪有千里迢迢去请战的道理。”x0dx0ax0dx0a诸葛亮料到司马懿的心理,司马懿也在探听诸葛亮的情况。有一次,诸葛亮派使者到魏营去挑战,司马懿挺有礼貌地接待使者,跟使者聊天,说:“你们丞相公事一定很忙吧。x0dx0ax0dx0a近来身体可好?胃口怎么样?”x0dx0ax0dx0a使者觉得司马懿问的都是些客套话,也就老实回答说:“丞相的确很忙,军营里大小事情都要亲自抓。他起得早,睡得很晚。只是近来胃口不好,吃得很少。”x0dx0ax0dx0a使者走了以后,司马懿就跟左右将士说:“你们看,诸葛孔明吃得少,事务又那么繁重,能支撑得长久吗?”x0dx0ax0dx0a不出司马懿所料,诸葛亮由于过度辛劳,终于在军营里病倒了。x0dx0ax0dx0a后主刘禅得到诸葛亮生病的消息,赶快派大臣李福到五丈原来慰问。李福跟诸葛亮谈了一些军国大事,就走了。x0dx0ax0dx0a过了几天,李福返了回来。他看到诸葛亮病势转重,哭了起来。诸葛亮睁开眼睛,对李福说:“我懂得您回来想问些什么。您所要问的人,我看就是蒋琬吧。”x0dx0ax0dx0a李福说:“丞相说的是。皇上正要我问丞相万一身子不好,由谁来继任您的工作。那末请问蒋琬之后,谁可以继任呢?”x0dx0ax0dx0a诸葛亮说:“可以由费_(音yī)接替。”x0dx0ax0dx0a李福还想再问下去,诸葛亮闭上眼睛不回答了。没几天,这个年纪才五十四岁的丞相终于在军营里去世。x0dx0ax0dx0a按照诸葛亮生前的嘱咐,蜀军将领没有把他去世的消息透露出去。他们把尸体裹着放在车里,布置各路人马有秩序地撤退。x0dx0ax0dx0a魏营的探子听到诸葛亮病死的风声,报告司马懿。司马懿立刻带领魏军追赶上去,刚过x0dx0a五丈原,忽然蜀军的旗帜转了方向,一阵战鼓响,兵士们转身掩杀过来。x0dx0ax0dx0a司马懿大吃一惊,赶快拨转马头,下命令撤退。x0dx0ax0dx0a蜀军将领等魏军离得远了,不慌不忙地把全部人马安全撤出五丈原。x0dx0ax0dx0a这件事传到老百姓耳朵里,百姓编个歌谣嘲笑司马懿,说:“死诸葛吓走了活仲达(仲达是司马懿的字)!”x0dx0ax0dx0a司马懿听了也不生气,说:“我只能料到活的诸葛,怎么能料到死的呢!”后来,他又亲自跑到蜀军原来扎营的地方,观察了诸葛亮布置的阵势,赞叹悦:“诸葛孔明真是天下奇才啊!”x0dx0ax0dx0a五丈原位于岐山县南20公里处,高20余米,面积约12平方公里,是三国时诸葛亮最后一个战场。x0dx0a五丈原南依棋盘山,北临渭河,东西两面为河流冲的深沟,形势险要。公元234年,诸葛亮率兵由汉中出发,取道褒斜道,穿过秦岭,进驻五丈原。初来乍到,粮草不济,先屯田练兵,待机伐魏。魏将司马懿深知诸葛亮神机妙算,在渭河北岸固守,不敢贸然出兵。双方在五丈原相持百天不战,诸葛亮不得不引诱魏兵入葫芦沟作战,并放火烧断谷口,欲大败魏将司马懿未料一场大雨,魏军死里逃生。诸葛亮不禁仰天长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x0dx0a同年秋天,诸葛亮病死军中,蜀军败退。当司马懿进兵诸葛亮指挥作战的地方时,看到蜀军阵地之险要,惊叹道:“天下奇才也。”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一代英才,在这里修建了寺庙。唐代诗人温庭筠过五丈原时,怀古寄情道:铁马云雕共绝尘,柳营高压汉宫春。天清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下国卧龙空寐主,中原得鹿不由人。象床宝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x0dx0a五大原如今是一片农田,游客来这里总想找一找古战场的遗迹和传闻。在农田的中间有一道河湾,当地叫落星湾,湾中的村子叫落星堡。据当地民间传说,诸葛亮去世时,一颗明星从天而降,所以才起这个名字。当年诸葛亮屯田的地方,人称“诸葛田”。当年诸葛亮设军帐指挥作战的地方还留有半米高的城墙残迹,南北长约250米、东西宽近100米。当地群众给这个小城堡起名“豁落城”。在豁落城南边的秦岭山坡,有一块平展的石头,上面似有棋盘线条。据说当年诸葛亮在这里下过棋,所以这座山得名“棋盘山”。在五丈原的土中,已找出不少“诸葛锅”,铁锅上铸有汉代隶书文字。
2023-05-20 11:43:321

大象伯伯说五丈儿松鼠叔叔说是五寸可是山羊阿姨说是五尺为什么大象和松鼠和山

因为大象和松鼠都是根据自己做衣服的尺寸来说的,那是他们的尺寸,而根据小猴的身高做衣服只需要5尺。
2023-05-20 11:43:251

五丈原战中司马懿说诸葛亮出武功依山而东,则我等皆危矣的凭据是什么?

即是和司马懿面对面的决战,想通过大兵团的决战来一点一点击溃魏军,在一般情况下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但是蜀军劳师远征,千里决战,补给困难.还要时时提防魏军分兵出汉中,总之,蜀军是不合适打持久站的.而魏军战线短,补给便利,而且已经无路可退,在往后退就是长安了。魏军不是不出,而是不敢出,不能出.,蜀军西进五丈原等于把血战得来的主动权白白让给了魏军,(又变成了持久站,这是诸葛亮最不愿见到的).其后的结果正印证了司马懿的话 若出渭南,西止五丈原.结果失败了.
2023-05-20 11:43:172

五丈原凭吊的谜底是数字几

8凤雏死在落凤坡卧龙陨在五丈原所以凤落五丈原是胡说八道,张冠李戴,所以是8
2023-05-20 11:43:091

五丈原头曰又曛是什么意思

五丈原的解释古地名。在今 陕西省 岐山县 南, 斜谷口 西侧, 渭水 南岸。相传 蜀汉 诸葛亮 六出 祁山 曾 在此 驻军。 公元 234年 诸葛亮 伐 魏 ,出 斜谷 ,驻 军屯 田,相持百馀日后,病卒于此。《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建兴 ﹞ 十二 年春, 亮 悉大众由 斜谷 出,以流马运,据 武功 五丈原 。” 唐 王维 《送崔五太守》诗:“ 黄花县 西 九折坂 , 玉树宫 南 五丈原 。” 古直 《吊赵伯先 先生 》:“ 出师 未捷身先死,一例声吞 五丈原 。”亦省作“ 五丈 ”。 明 杨慎 《升庵诗话·吕温题阳人城》:“ 孔明 屯 五丈 , 魏 人畏之如虎。” 柳亚子 《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秋风 五丈 ,悲 蜀 相之陨星。” 词语分解 五的解释 五 ǔ 数名,四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伍”代):五彩。五官。五谷。五金。五代( 中国 朝代名,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权的时期)。 五帝 (中国传说中的五个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
2023-05-20 11:43: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