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经济危机周期都有 哪几个阶段

2023-05-22 13:49:55
共6条回复
皮皮

经济危机周期包括四个阶段 :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

卡尔·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市场经济无法消除产生经济危机的根源,因而经济危机周期地爆发。经济危机的这种周期性使资本主义再生产也表现出周期性,这种周期包括四个阶段 :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

危机往往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繁荣时爆发,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这时达到最尖锐的程度。危机首先在商品流通的某一环节出现,然后迅速波及各个部门,最后导致整个社会经济活动严重混乱。

危机是经济周期的决定性阶段,是上一个经济周期的终点,也是下一个经济周期的起点。危机之后是萧条阶段。

在萧条阶段,商品供给超过有支付能力需求的现象有所缓和,生产不再继续下降,失业人数也不再增加 ,但过剩商品还未完全销售出去,社会购买力仍然十分低下,社会经济呈停滞状态。

萧条阶段之后,市场情况有所好转,生产开始逐步回升,经济逐渐摆脱停滞局面,于是,萧条阶段过渡到复苏阶段。

在复苏阶段,由于市场的扩大,价格开始上升,利润渐有回升,从而刺激着资本家增加投资、扩大生产。随着生产的不断扩大,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逐渐加快,社会生产超过危机前的最高点,进入经济周期的高涨阶段。

在高涨阶段,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但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只是暂时的,繁荣包含了新的危机的先兆。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扩大,资本主义经济的各种矛盾发展到尖锐程度时,危机必将再次爆发。资本主义经济进入了下一个周期。

扩展资料:

经济危机的后果是:

1、社会动乱;

2、国民经济调节和经济恢复;

3、政变。

经济危机爆发,加剧了社会各种矛盾的深化。

主要表现在:

1、经济危机造成了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对社会生产力造成严重的破坏。

2、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3、经济危机进一步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

4、经济危机加剧了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

经济危机表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存在矛盾。经济危机是矛盾激化的产物,反过来它又促进经济在起伏波动中继续向前发展。

在当代,经济危机加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转嫁危机与反转嫁危机的矛盾;加剧了国家相互之间的争夺商品市场和输出危机的矛盾。总之,经济危机加剧了世界的各种矛盾,它是世界动乱的重要经济根源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经济危机

左迁

根据西方经济学理论,经济危机主要分为4个阶段:

复苏----繁荣-----衰退---萧条----复苏----繁荣---衰退---萧条……周而复始。循环反复。

各阶段特征如下:

1、复苏阶段:经济缓慢增长,通胀平稳。投资较之萧条阶段,开始逐步增多。就业人口增加,失业人口减少:利息率较低。

2、繁荣阶段:经济高速增长,通胀抬头,增长迅速。投资旺盛,就业人口增加更多,工资上涨,失业减少,利息率上涨。

3、衰退阶段:由于利息率上涨过快,工资上涨过快,企业投资成本提高,投资意愿降低,经济放缓,通胀下降。

4、萧条阶段:企业倒闭,利息率下降,工资下降,失业增加,消费力下降,企业投资意愿降低,经济增速下降迅速,通胀下降。

经济危机四周期产生的原因是:生产--流通---消费---生产---流通---消费……这个循环出现了问题。无法进行通胀进行循环导致经济活动无法正常进行,就称作经济危机。

gitcloud

经济周期的划分一种办法是根据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关系划分的。

其主要分为4个阶段:

1. 衰退:经济增速下降,通胀下降

2. 复苏:经济增速上升,通胀下降

3. 过热:经济增速上升,通胀上升

4. 滞涨:经济增速下降,通胀下降

这是较为简单也较为科学的区分方法,一般经济增速在中国的情况可以用工业增加值或wind经济一致指标表示,他们是经济的高频数据比GDP更加好用,而通常上升或者下降最好是要连续两个月以上的,这样可以去除一部分噪音的影响。

黑桃云

经济周期的划分一种办法是根据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关系划分的. 其主要分为4个阶段: 1.衰退:经济增速下降,通胀下降 2.复苏:经济增速上升,通胀下降 3.过热:经济增速上升,通胀上升 4.滞涨:经济增速下降,通胀下降 这是较为简单也较为科学的区分方法,一般经济增速在中国的情况可以用工业增加值或wind经济一致指标表示,他们是经济的高频数据比GDP更加好用,而通常上升或者下降最好是要连续两个月以上的,这样可以去除一部分噪音的影响.

瑞瑞爱吃桃

潜伏期,爆发期,,结束期。潜伏期时间长短不定,一旦爆发就不断恶性循环,不知道何时才能结束。

里论外几

经济危机周期都有哪几个阶段 经济危机分为三个阶段 经济匮乏 经济断缺经济 无力

相关推荐

经济危机一般多长时间一次啊?

美国是这样的一个国度,其金融实力远远超过他的生产能力,其GDP占全球的比重为35%,而美国资本市场市值占全球资本市场的54%。美元占全球外汇储备的72%,占全球贸易结算的58%。显然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撼动其霸主地位。  现在正在爆发的金融危机,与29年的崩盘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无非是信用被无节制的可以说是恶意的放大,金融危机导致信用危机,进一步是信心崩溃,市场会走到非常不理性的程度。这不是一次局部的危机,其影响之深,时间之长会超越任何一次。  当今的世界与过往不同,难以用战争手段直接促成一个帝国的快速崩溃,相信这次美国依然会走出危机。因为这是一个特别善于在危机中发财的国家,正是一战和二战的爆发,快速导致了美国的强大。其中发财的一个秘诀是:华尔街虚拟资本泡沫破裂,实物资产留在了美国,这次也会一样,美国会是最后的赢家。要知道资本根本属性是逐利的,这是这次其他国家考虑本次危机采取措施时候不能忘记的一个根本出发点。  至今我们从一个细节可以看见,在如此恶劣危机的情况下,还解除了放空禁令,导致10月9日进一步大跌,29年大股灾解救危机时候,还是在科立芝执政时,首先开始的就是针对集合基金卖空交易大规模进行调查,这种情况下还允许卖空,危害极大,这只能说明,一些利益集团还在极力维系原有的秩序,还在打肿脸充胖子,在我看来这跟AIG公司高管破产后去度假的性质没什么不同,后来才成立了美国证交会。可见维系旧有秩序的力量依然强大,如今美国依然在以老大的姿态想重建一个新秩序,但从这次危机中走出来恐怕要等到2014年年底了。其中从2011年12月到2014年11月要走三年的实实在在的大熊市。  目前的崩溃才算刚刚开始。29年的时候快速下跌后也曾有过反弹50%的历史,因此不要以为这次美国股市狂跌后第一次持续的反弹,就可以乐观地预计危机已经结束。这次下跌是对美国多年牛市的一次总的调整。因此战略上不是去忙于抄底,而是寻找恰当的机会去做空才是大思路。
2023-05-22 10:56:533

历史上的经济危机出现过几次?都持续了多长时间?

世界性的、大的、经济金融危机主要有四次。1:最初的1857年和1920-1922的金融危机只发生在一两个国家(英国和意大利)。2:1929-1933“大萧条”持续4年时间,1973年的资本主义“滞胀”在资本主义国家持续了十年。3: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1997-1998年两年,波及范围扩展到整个亚洲。4: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次贷危机”),规模是空前的,直到现在还未停止。
2023-05-22 10:56:591

金融危机的周期大约是多少年一次?

11年1次经济危机
2023-05-22 10:57:084

为什么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爆发?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 经济危机,又称“经 济恐慌”。通常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社会经济的大混 乱。生产相对过剩是这种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就生活资料来说,是相对 于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的。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是资本 主义社会所特有的现象。在资本主义以前的各个社会里,由于各种原因, 也曾出现过社会经济的极大恐慌和混乱,但那是一种生产严重不足的危 机,而不是生产过剩的危机。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早在简单商品生产中就 已经存在了。但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以后,危机的可能性才变 成了现实性。从1825年英国发生第一次经济危机以来,差不多每隔10年 左右,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就发生一次经济危机,故称作周期性的经济危 机。后来,还发生过几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其中,1929—1933年的经济 危机,席卷了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制度 本身,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 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有两种表现形式直接 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表现为“个别工厂中的生产 的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的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马克思恩格斯 选集》第3卷第313页)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社会化的大生产使各企业、各 生产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空前地加强了,整个社会生产结成一个统一的 有机体。这种社会化的大生产要求按照社会的需要而由社会统一管理生 产。但是,由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占有形式的存在,生产过程由资本家私 人管理,这就把整个社会生产的联系割裂开来,各个企业生产什么,生产 多少,由一个企业的资本家决定。整个社会生产处于无计划、无政府状态。 个别企业生产是有计划有组织的。上述情况使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比例关 系失调,特别是生产和需要的比例关系失调,这种比例失调以尖锐的形式 爆发出来,就表现为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还表现 为资本主义生产能力的巨大增长和千百万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 对缩小之间的矛盾。资本家为了追逐高额利润,不断改进技术和扩大生产 规模,产品越来越多。但由于资本家的残酷剥削,工人的购买力相对缩小。 这一矛盾是产生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马克思指出:“一切真 正的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的有限的消费,资 本主义生产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5卷第548页)。经济危机造成社会生产力的巨大破坏,表明资本主义生 产关系同社会化的生产力之间存在着对抗性的矛盾。危机的加深和日益 频繁,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愈来愈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2023-05-22 10:57:222

为什么经济危机会具有周期性?

经济危机周期性的具体表现。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经济危机每隔若干年就爆发一次,是一种周期重演的经济现象。从一次经济危机开始到另一次经济危机开始,构成资本主义再生产的一个周期。资本主义再生产循着危机—萧条—复苏—高涨这样几个阶段周而复始地不断运动,叫做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两极世界理论分析认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内部变革和对外扩张两个阶段的经济危机表面看都是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的。但是有效需求不足产生的原因不同,内部变革时期的有效需求不足是因为人们相对太穷,对外扩张时期的有效需求不足是因为资本相对太富,前者是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外应力性质的,后者是国际有效需求不足、内应力性质的。 扩展资料:经济危机主要特征:经济危机所暴露的生产过剩,并不是生产出来的商品真正超过实际需要。要使现有的人口都能够富裕地生活,充分满足他们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生活资料并不是生产得太多了,而是生产得太少了。但是,相对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言,又的确是生产得太多了。就生产资料来说,要使有劳动能力的人口都能够充分就业,促进生产的迅速发展,各生产部门还要进行大量的设备投资。生产资料同样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但是,要使生产资料按一定的利润率起作用,现有的生产资料又的确是周期地生产得太多了。生产过剩并不是绝对的过剩,而是相对的过剩。在市场经济社会以前的各个社会形态里,由于战争、瘟疫、天灾等各种原因,以及上层社会的荒淫腐朽,也会在一个或长或短的时期内使生产和社会生活陷于严重的苦难和危机之中。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经济危机
2023-05-22 10:57:421

经济危机周期的四个阶段是什么

经济危机周期的四个阶段 :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经济危机周期
2023-05-22 10:57:491

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为什么会周期性的出现?

经济危机的本质是相对过剩。原因是生产与销售的矛盾造成的,生产资料私有制下,自由竞争,盲目生产,造成产品的过剩而出现危机现象。 政府采取各项措施全面干预经济,有效地避免了盲目生产造成的过剩,也就有效地弱化了危机。
2023-05-22 10:57:563

经济危机一共有几次?

经济危机第一次于1825年发生在英国,而后每过十年基本上有一次经济危机,属于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主要有四次:1929~1933年、1973~1975年、1980~1982年、2008年。1929年-1933年是资本主义经济史上最持久、最深刻、最严重的周期性世界经济危机。首先爆发于美国,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票市场价格在一天之内下跌12.8%,大危机由此开始。紧接着就是银行倒闭、生产下降、工厂破产、工人失业。大危机从美国迅速蔓延到整个欧洲和除苏联以外的全世界,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遭遇的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影响最深刻的经济危机。1973—1975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二战后第四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由第一次石油危机引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的原因1、经济结构失调:即所谓结构性危机。其中,产业结构失调是集中表现,可以直接造成就业结构产品结构矛盾,造成经济混乱和危机爆发。对经济结构的大规模调整,如果处理得不好,也有可能引起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2、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尤其是重要生产资料长时间积压严重过剩,一旦蔓延到其他领域,有可能触发危机;3、政府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失误引起的:政府用以宏观调控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如处理不当,也会引起经济危机;4、当全球经济不太好或者某一个国家某一个领域发生严重问题,可能引发地区性的经济危机乃至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2023-05-22 10:58:111

分析论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根本原因及周期性特点

别听老师的大不了不及格,都不及格就没人读他们的学校,到时候学校收不到学生看他们怎么办
2023-05-22 10:58:319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的爆发为什么具有周期性

由于经济危机是重复出现的,具有周规性,所以资本主义再生产也具有周期性.资本主义再生产每一个周期包括四个阶段:危机、停滞(萧条)、恢复和繁荣(高涨).所以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过程,必然是从危机到高涨,又从高涨到危机的过程.   危机周期性的原因,同时也是危机爆发的原因,都根源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这是因为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表现,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发展到对抗程度的表现.同时又是这一矛盾的暂时的和强制的解决.经济危机时期生产力的破坏和生产的缩减,使生产和消费的矛盾缓和了,资本主义经济才得以恢复和发展.但危机并没有消除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因此随着生产的发展,矛盾又会重新激化,又会爆发新的危机.而固定资本的社会规模的更新,不过是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
2023-05-22 10:59:071

各次世界经济危机时间事件具体原因影响

第一个经济危机周期(1958-1968) 1958-1960年,危机发生。政府财政赤字1958年约为60亿,1960年达到100亿,占当年收入的比例从5.6%增长到14.3%,三年赤字总额达到200亿元,而当时的财政收入最高才600亿左右,高额赤字挤占了财政用于扩大再生产,增加就业机会的开支。1960年以后,由于财政投资能力下降,就业严重不足,政府不得不动员大约2千万城市人到农村去生产自救,以解决城市的失业问题。 1960-1962年,经济萧条。国家财政年收入进一步由572.3亿下降到313.6亿。从1982年重新修订并公开出版的六十年代政府统计数据可以看出, 1960-1962这三年的人口增长曲线呈下降趋势,"未增加人口"大约为2千万人,这其中大部分可认为死于饥饿。人们称之为"三年自然灾害"。 1962-1963年,经济复苏。由于政府在全面危机压迫下改革"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统治经济为"队为基础"的村落经济,放松了政府对农村基层的全面控制,允许农民搞"三自一包(这种以放为特征的经济改革15年后再次重演,只是改名叫大包干或者叫联产承包责任制了)",因此,农业生产全面恢复,农产品供给连年增长,农业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例也由8%上升到22%,财政形势有所好转。 此时,由于中央领导人之间在经济政策上的分歧和在政治上的路线斗争越来越明显;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又无法解决基层阶级斗争问题,因此"文化大革命"正处在蕴育阶段。 1963-1966年,高涨期。国家在经济形势初步好转后,增加了对工业的投资,使得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但紧接着财政赤字再次出现……随后,1968-1972年数百万的城市"知识青年"奔赴农村,其真正原因仍在于城市无法解决的高失业率。 此后即是文化大革命这个特殊历史阶段。尽管非经济因素作用在这个阶段上明显大于经济因素的作用,也仅仅只是把危机期的阵痛延长而已。1.04 第二次经济危机周期(1978-1986年) 1978-1979年,危机发生。国家财政赤字自1974年突破百亿大关后,连年亏损,到1978-1979年,赤字进一步增加到每年约为200亿,占收入的比例高达20%左右,比上一次危机爆发时的比例还高5%。其中的原因不仅仅只是"文化大革命"对经济的影响,还有"洋跃进"--大规模举债用于基础工业投资;以及中越边境战争造成约50亿的直接非预算开支等等。 1980-1981年,经济萧条使得政府再次采取"放"的政策,逐步解除了对农村地区的控制,降低农业税收,提高农产品价格,允许农民承包土地、分户经营,开放集市贸易。这就是农村改革的第一步。也是上一次为缓解危机而采取的"三自一包"政策的翻版。 与上一次经济危机相同的是,在城市采取"关、停、并、转",压缩基建投资,使几百万基建职工"停工待料",几千万城市人口"待业";不同的是,毛泽东时代自1976 "四五"事件之后即告结束,后集权主义体制(Post Totalistarian System)缺乏准军事化的国家动员机制, 无法再象60年代初一样迫使城市人去农村来解决失业问题,因此,犯罪率增高,全国开展"两打"运动,监狱暴满。 1982-1983年,复苏阶段。由于全国范围对农村土地的再分配和农产品自由市场的开放,粮食产量每年创历史记录地增加20%,1982-1984三年的总增加量约为75亿吨。中国农民第一次用自己的力量解决了吃饭问题,同时,农业产值也提高到工农业生产总值的40%。 1984-1986年,高涨阶段。工业产值增长幅度加快,同期财政赤字增加到每年大约100亿元。其中较重要的原因即是1982 "利改税"之后形成的国有资产 "单位所有制"作用。由于国家垄断金融的低利率政策和政府财政投资的无偿,相对于较高的物价水平而言,任何单位获得投资本身即是意味着吃进利差;又由于单位内部"利益同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一般有40-50%会以各种渠道转化为消费基金。因此,自1983年以后,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大幅度增加。在投资和消费双重膨胀压力下,供需矛盾和由赤字转化的超发货币量终于引发出全面通货膨胀危机。1.05 第三次经济危机周期(1988-1994年) 1988-1989年,危机爆发。以1988年夏季大抢购为表象的全国范围的通货膨胀危机和1989年的社会政治危机相继发生, 如果可以不考虑意识形态的影响来分析政府决策, 则可以看到从1986-1988年在使用传统的行政手段强行压减投资消费双膨胀未能奏效的情况下,政府于1988年末开始连续大幅度调高利率,以此吸纳社会即期货币,减轻通胀压力,存款利率跳跃式地升高70-80%。而同时货款利率又在行政强制下不得提高,于是造成银行多年出现400多亿政策性亏损,最终冲入财政变成赤字。然后,高额赤字压迫政府改变决策行为,相应调高货款利率,危机又恶性循环转嫁给企业。这种流量资本调节的极端性措施是在不触动存量资本的情况下运作的,必然由于企业产权虚置而造成极端性后果,即:银行高利率造成企业资金成本大幅度提高---使用流动资金贷款最多的商业企业被迫减少资金占用,改购进为代销,向生产企业转嫁成本负担---生产企业如法炮制,缓付原材料款向原材料企业转嫁产品成本占压资金负担---连锁负债迅速波及全社会。 对1988年通货膨胀缺乏经验和规律的认识,在经济调节和行政控制上都反应过度,是第三次经济危机造成重大损失的主观原因。不仅货币政策过度调整是连锁负债的内在原因,而且市场政策的过度调整也是当时"市场疲软"的内在原因。 中国在进入九十年代之前只有"两极化的市场":既无资本、技术、劳务、物资等要素市场,也无住房、保险、医疗、旅游、教育等社会消费市场。十亿民众可以进入的只是一极高档大件消费品, 另一极基本生活消费品这样的"翘翘板"形的"两极"消费品市场。为了抑制通胀发生时本属短暂的对高档商品的抢购,政府在大幅度调整存款利率的同时还大幅度调高以彩电为代表的大件消费品价格,另加高档消费税,使等量货币的市场购买力大幅度下降,几乎一瞬间就人为地关闭了两极市场的一极。翘翘板一头空了,而另一头,据测算早在1986年大多数农业主产品即已受到"市场需求制约",于是,1989年初城市消费品市场开始呈现疲软之态。 1990-1991年,经济萧条阶段。政府采取向国营大中型企业倾斜政策,投入1500亿贷款,但此时的连锁负债已达2000亿之巨,同期国营企业库存产品占压资金也已超过1000亿元。另据统计,国营企业亏损面已达74%,遂不得不将"全面倾斜"改为"点贷解扣"。 国营企业连年亏损,造成以国企税收为主要来源的政府财政连年赤字。先是1989年秋冬之交试图财政、外贸收权不果;接着以财政解困为目标,政府"甩包袱"式的改革政策便相继出台。其效果之一,即萧条阶段财政取消农产品购销补贴后的农村市场也走向全面疲软:以往国营流通部门凭借财政补贴,垄断性地占有农业主产品商品量的一半以上,当1990年取消购补,销补暗转明之后,国营流通部门的直接反应是立即大幅度减少购进和库存,同时挪用银行专项资金用于高利润经营。这一行为的直接作用是基本生活消费品市场不再有"蓄水池调节",导致各种欺行霸市和价格波动无序化并且随时诱发社会动荡,经济矛盾日益社会化,"菜蓝子"等与是否稳定相关的问题渐渐成为各级政府分外重视的主要矛盾。其间接作用,一是二亿多小农户无法适应原有的国营大买主市场份额迅速下降到20%以下的新局面,"农产品卖难"再次普遍发生,农民收入随之连续三年下降,占有基本生活消费品市场60%以上的消费额并且一向稳定的农村,随之出现全面市场疲软。二是农业比较收益过低的老问题在农产品"卖难"和农民收入连年下降的作用下陡然突出起来,逼使农民背井离乡,"民工潮"大范围涌流。 1992年前后,中国经济渐渐复苏,并随即转入高涨。刺激经济复苏的兴奋剂有两支: 一是1988-1989年的高利率政策失败之后,政府又把利率连续调低到甚至低于原来水平,高利率时期大量吸收的存款必须贷出,因此资金环境暂时相对宽松,同时资本市场初步开放,低利率政策又使货币持有者转向风险大但收益率高的股票、证券市场和其他投资市场。 二是八十年代中期以来中央财政连年赤字,半数以上县级财政长期亏损,政府利益在财政分配难以满足的情况下,仍然每年以集团消费递增25-30%的速度迅速膨胀。在第三次危机已经吃空了可以行政占有的流量资本的逼迫下,政府及所属部门的利益之手伸向能够即占即盈的房地产投机。全国性的开发区圈地热和房地产、股票、期货三大投机一齐上的存量资本瓜分浪潮忽然间似狂飙拔地而起,的确在暴富了一批投机于权钱交易的食利者的同时,在病态的经济背后又击一猛掌! 1993-1994年, 经济高涨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1992年的7600亿,跃增至1993年的1.3万亿,1994年又在上年增长70%的高比例上再增40%。任何对存量资本的重新分配都会促进经济成长!尽管九十年代初以圈地运动和泡沫经济为表象的中国经济发展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但其实质不过是周期规律作用和对国家资本的又一次再分配。 之所以说是"又一次再分配",是因为八十年代初那次农民曾对人民公社土地和主要生产资料做过一次再分配,并迅即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增长。所不同的是,那次分配是农民凭借社区成员的天赋权利和农业文明的均平传统所做的社会化占有;而这次分配是食利者凭借政府权利或以"寻租行为"赎买到的法权关系所做的特权占有。 无论如何,相隔十年的两次国家资本再分配尽管都与当时的意识形态主流相左因而不尽如人意,但却都形成了经济发展最起码的基础--利益目标明确的活跃的经济主体--因而促使经济高速增长,所以可以从历史角度肯定其进步意义。 1994-1995年,第四次危机发生。与前三次滞涨型危机不同的是,这是一次信用过度膨胀导致的通涨型危机,现象过程如下:上次滞涨型危机过程中,政府财政甩包袱只部分减少了亏损,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其税收主源国营企业效益低下的问题,企业亏损面一直在50%上下徘徊。到1992年自然赤字额已高达近500亿,1993年不计入债务的亏空进一步上升至800亿左右。此时,连续8年的财政向银行透支,已吃掉了国有银行全部自有资本金,使金融系统100%负债。尽管1993年末政府宣布不再向银行透支,发行1200亿国债抵补财政亏损,但银行部门仍不得不掏口袋购买其总额的70%。对银行而言,这意味着用债务(社会存款)来买债,亦即寅吃卯粮了;而对政府而言,这意味着用公众存款充填政府消费,显然是政府信用危机! 又由于上次危机中失败的利率政策使企业连锁债务一直未能根本解决,向国营企业倾斜和"花钱买大好形势"、"贷款发工资"等保稳定的政治任务又进一步迫使银行贷出资金的40%逾期难以回收。实际上即是用60%的可贷出资金产生的利润来支付100%的存款利息!人民银行资深研究人员指出:如果不是以国家为名,银行早该破产了! 金融部门如此困境之中既然不能破产,其解困行为只有两条路:一是投入高利润领域,提高贷款利率,以高盈利来抵补以往亏损;二是转向国际资本市场吸收其过剩、低息资金来缓解中长期投资需求压力,防止进一步亏损。 尽管国家现行政策限制使之无法公开走第一条路,但暗中违纪拆借或利用自办公司参与金融投机仍屡禁不止,使得国内资金市场利率一直在月息二分左右,高利贷由此横行全国;而第二条路--大规模举借外债(对外扩张信用),则显然正在发生作用。1994年上半年中国外债总额从上年800多亿元激增近半,达到1200亿,即是明显例证。同时, 由于40%的逾期贷款包袱越背越重,银行也不得不眼光向内扩张信用。1994年上半年各项存款大幅度上升也是明显例证。 进一步分析则可以看到,金融体改要转换机制、实现"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因全行业统算竟无自有资本金并且超额负债而势难成立,唯有在划分职能之际将逾期贷款和亏损重负甩给政策性银行由国家财政背起来,才可能做到让银行有正常经营利润。但甩给财政的包袱势必恶化财政亏损局面,转而演化为新增内债,仍会扩张长期信用。 一般而言,当信用膨胀到临界点,必然发生信用崩溃。上一轮"三角债"的恶梦淫威犹在,新一轮连锁负债重又发生,这即是信用崩溃的表现之一。 本次经济危机与政府对应之策的其他性状特征与上次类似。例如高涨期的投资消费双膨胀与危机期的紧缩银根,控制物价等。只是此次压缩基建会相对影响几千万进城民工的就业,社会犯罪问题必然日益突出,且由于基数巨大而防不胜防。1.06 正如七十年代末的危机导致了第一步农村改革一样,八十年代后期和九十年代中期的危机也促进了城市改革。农村改革中人民公社解体使农村发育出各种独立的经济主体并成为商品经济的基础,农村社会恢复了自治形态。从而,以人民公社体制做组织保障的统购统销制度难于运作,农业投入品和产出品市场于是渐次开放,真正具有革命性的商品经济新体制于是在农村形成。同理,城市改革从八十年代中期日益触及产权,城市企业产权主体多元化和股份化使政府部门垄断和计划控制相对弱化,工业投入品和产出品市场也渐次放开。因此,假如没有新的战争把现在的中国"平民政府"再一次造就成"英雄政府",则中国的市场取向的改革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2023-05-22 10:59:251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是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是固定资产更新。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既使资本主义经济走出萧条,步入复苏,又为下次危机的到来准备了物质条件。所以,固定资本的更新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物质基础,包括两个方面的意义:(1)为资本主义经济摆脱危机提供了物质条件;(2)为下一次危机的到来创造了物质前提。不过固定资本的周期更新仅仅是造成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物质条件,而并非根本原因。扩展资料资本主义再生产的一个周期通常包括四个阶段: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作用。1、危机:是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基本阶段。当危机持续一段时间以后,生产下降达到“谷底”,商品生产同有支付能力需求的矛盾缓和下来,危机阶段便转入萧条阶段。2、萧条: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中的停滞阶段。整个社会经济呈现一片萧条景象,而当社会生产开始回升时,萧条阶段便转入复苏阶段。3、复苏: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中的经济恢复阶段。生产逐渐回升,就业人数逐渐增多,社会购买力开始提高,市场容量开始扩大,当社会生产达到危机前的最高点时,复苏阶段便转入高涨阶段。4、高涨: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中新的危机的准备阶段。社会经济呈现出繁荣景象,但只要某些重要部门的商品流通发生梗塞,就会成为新经济危机突然爆发的导火线。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四个阶段是互相联系的,每个阶段都从前一个阶段中孕育而来,又都为后一个阶段准备了条件。其中,危机阶段是周期的决定性阶段,不经过危机阶段,资本主义再生产就无法继续进行,它是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基础。萧条阶段实质上是危机的延长,复苏阶段和高涨阶段不过是新的危机的准备阶段。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
2023-05-22 10:59:331

请问历年来世界总共爆发过几次经济危机?一般会持续多长时间?

1974-75年:全球性金融危机。起源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国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石油危机导致欧洲美元市场暴涨。崩盘的主要部门是股票、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商业地产。 1979-82年:全球性金融危机。起源于美国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石油美元滚滚流入第三世界国家。崩盘的主要国家包括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灾难波及世界众多国家。 1985-87年:美国金融危机。起源于强势美元政策诱使投机资金流回美国,触发美国房地产和股市疯涨。崩盘的主要领域自然是房地产、股市和金融体系,以1987年10月19日的股市暴跌为标志。 1990-92年:日本金融危机。起源于1985年《广场协议》,美国强迫日元持续大幅度升值,导致日本经济体系的惊天大泡沫。崩盘的主要领域是股市和房地产,股市跌幅超过70%,房地产跌幅超过50%,灾难很快蔓延至银行金融和整个经济体系,日本经济陷入长期衰退。 1992-93年:欧洲汇率机制(ERM)危机。起源于浮动汇率动荡和美元相对欧洲各国货币以及英镑的持续弱势。国际投机热钱(主要是对冲基金)肆意攻击英镑和欧洲货币,导致英镑和里拉汇率崩溃,被迫推出欧洲汇率机制。 1994-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且迅速波及全球。起源于墨西哥盲目的金融市场自由化(依照“华盛顿共识”的指示办事),大量热钱流入墨西哥和其他发展中国家,造成投机资产价格泡沫。 1997-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俄罗斯债务危机。起源于亚洲各国盲目金融市场自由化、放松资本帐户管理、弱势美元诱发投机热钱大量流入亚洲和俄罗斯。1996年起,弱势美元政策结束,投机热钱迅速流出亚洲各国,资产价格泡沫破灭。 2000-02年:全球互联网泡沫破灭导致信用市场急剧萎缩。起源于1996年开始的强势美元周期,导致大量国际资金流回美国参与股市和其他资产投机。 2007年:美国次级债务危机和全球信用市场动荡。起源于2002年开始的弱势美元周期,美联储持续降息诱发房地产市场毫无顾忌的信贷扩张
2023-05-22 10:59:401

全球金融危机是哪一年

      全球金融危机共爆发过几次,分别是1930年经济大萧条、1973年石油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1982年拉丁美洲债务危机、1990年日本泡沫经济崩溃、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全球金融危机是哪一年      全球金融危机,又叫做世界金融危机、次贷危机、信用危机,指的是全球金融资产或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的危机,表现为金融资产价格下跌、股市暴跌、金融机构濒临倒闭等。      1930年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史上最持久、最深刻、最严重的周期性世界经济危机,首先爆发于美国,从美国迅速蔓延到整个欧洲和除苏联以外的全世界。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也称次级房贷危机、次债危机,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一开始席卷美国、欧盟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最终引发了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
2023-05-22 10:59:472

全球性经济危机表现出怎样的特点正确答案?

1、主要表现在通货膨胀、商店倒闭、银行破产、工人失业、生产锐减等。2、经济危机是指经济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爆发的生产过剩的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现象。3、经济危机的特点包括世界危机的同期性。4、指的是因为冷战之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空前发展,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趋势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由于某些地区和某些国家的经济关系特别密切并有共同利害关系,战后形成了一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地区性联盟,如欧洲经济共同体等,导致全球经济危机趋向于一致性,在同期性的世界经济危机时,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陷于危机之中,谁也救不了谁,而且还互相转嫁危机,加剧了相互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并使危机的时间拖长。5、经济危机的另一个特点是危机频繁,周期短。6、马克思资本论讲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大约是十年或者十一年,而且这个数字是可变的,并且周期将会逐渐缩短。7、经济危机的第三个特点是,危机期间物价上涨,每当经济危机爆发时,资本主义国家就增加政府开支,降低贴现率和存款准备率,结果使货币供应量不断增加,酿成严重的通货膨胀。8、通货膨胀改变了货币供应量的周期波动,使之不再象战前那样在危机期间大量收缩,而是继续增长,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推动物价上涨的力量。9、解决经济危机的方法是国家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清除破产的坏帐,由国家来吸收.2.银行降低利息.3.国家发行国债,由国家经营,投入重点扶持的行业.4.启动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社会需求.5.启动环境治理工程,给社会增加就业机会.6.发放补贴,刺激消费能力.7.制定起动内需发展方案,应该靠内需来发展经济为主,而不是靠出口创汇来发展经济.8.有针对性的降低部分行业或企业的税收.
2023-05-22 11:00:074

美国经历过多少次经济危机?

从20世纪至今,美国经历了10次大的经济危机。      一、1929-1933年:美国经济大萧条1929年至1933年,美国爆发大规模经济危机。当时"市场不干预主义"占垄断地位,美联储面对股灾袖手旁观,造成了股市崩溃和大萧条。罗斯福1933年3月4日上台后,着手实施"新政",建立一整套以法律为基础的监管构架。这些措施包括政府直接注资、提供银行担保、降息等,开辟了政府干预市场的新路。这是历史上最大一次政府干预股市行为。 二、1948-1949年:战后第一次经济危机1948年8月至1949年10月,美国发生了战后第一次经济危机。这次危机是美国经过了战后短暂繁荣后的突然爆发。形成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形成的高速生产惯性,和战后重建时国际国内市场需求暂时萎缩,两者形成了尖锐的矛盾。美国经济进入衰退。为了缓和危机,1948年,杜鲁门政府出台了著名的"马歇尔计划"(MarshallPlan),其实质是美国对欧洲进行援助的计划,也称为"欧洲复兴计划",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成功缓解了美国这次持续15个月的经济危机。 三、1953-1954年:战后第二次经济危机1953年7月,上台未久的艾森豪威尔结束了朝鲜战争。受战争失败的拖累,美国经济在战争中形成的高涨过程被打断,陷入经济危机,工业生产的幅度下降9.1%,失业率达6.2%.衰退时间持续了将近1年,直到1954年4月才结束。为了应付危机,艾森豪威尔不得不用减税、削减联邦政府开支的办法。联邦储备当局改变紧缩通货政策,实行放松银根政策,这种作法导致了通货膨胀。  四、1957-1958年:战后第三次经济危机(世界第一次经济危机)  1957年3月起至1958年4月,美国经济战后第三次陷入衰退,这次危机时间虽比较短,但较前两次危机严重得多,出现了经济危机和通货膨胀同时并存的新情况。美国工业生产骤然下降13.5%,失业率高达7.5%.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上涨了4.2%,生产者价格指数上涨了2.2%.美国的出口竞争力也被进一步削弱。美联储采取提高利率的紧缩政策,又诱发了1960年的经济危机。  五、1960-1961年:第四次经济衰退美元危机首次出现1960年2月到1961年2月,美国发生了战后的第四次经济衰退。工业生产下降8.6%,失业率为7%左右。美元危机首次出现,美元大幅贬值,美国经济出现周期性的不景气,并不断膨胀。  这次危机一定程度上是1957-1958年危机的余震,也是美国国际竞争力进一步下降的体现,严重地打击了美国经济的"三大支柱"——钢铁业、汽车业和建筑业,钢铁和汽车等部门的生产量下降一半以上,农业危机也正在深化。危机期间,还爆发了战后第一次美元危机(1960-1973年先后发生了十次美元危机)。因此,肯尼迪政府面临两难处境:若要保卫美元,缓和美元危机,就必须提高利息率,收缩通货,这势必使生产过剩危机恶化;相反,若要缓和生产过剩危机,则必须降低利率,扩张信用,膨胀通货,这势必又使美元危机恶化。为此,美联储制定了既保卫美元又实现经济增长的货币政策,即采用双重利率措施,对短期贷款提高利率,对长期贷款降低利率,从而起了抑制黄金外流和克服危机、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 六、1969-1970年:战后第五次经济衰退1969年10月到1970年11月,由于尼克松采取紧缩性政策,并开始分期从越南撤军,美国发生了战后第五次经济衰退。工业生产下降8.1%,失业率达7%以上,而且带有长期性和结构性,1972年经济进入新的高涨阶段后,失业率仍停留在5%的水平上。此次危机还伴随着严重的财政货币危机,通货膨胀加速发展,美元危机频仍。1970年,美国财政赤字和国债猛增,国际收支逆差进一步扩大,黄金储备急剧减少,对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经济产生强烈的负面影响。 七、1973-1975年:战后最严重经济危机(世界第二次经济危机)七十年代开始,由于巨额财政赤字和信用的扩张,加速通货膨胀的飞跃发展,滞胀成为困扰美国经济、政治的最严重的问题。1973年10月,在能源危机的冲击下,美国爆发了战后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在危机发生一年之后的1974年12月,美国汽车工业下降幅度高达32%,道琼斯股票价格平均指数比危机前的最高点下跌近一半,1975年,美国的失业率高达9.2%.此外,美元的贬值和此次危机的产生也不无关系。1971年,为防止美国黄金储备的严重枯竭,尼克松政府宣布暂停按布雷顿森林体系所规定的以每盎司黄金换35美元的价格向美国兑换黄金;当年12月,美元正式贬值7.8%;1973年1月,新的美元危机再度爆发,2月2日美元再度贬值10%.至此,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宣告瓦解,经济危机呼之欲出。1974年8月9日尼克松因水门事件下台后,福特政府主张用高利率控制通货膨胀,反对增加联邦政府开支,曾多次运用总统否决权反对减税。1975年第一季度,美国通货膨胀率达到12%,国民生产总值下降达10%以上,失业率达到8.3%,经济形势恶化,直到1976年才缓慢回升。 八、1980-1982年:战后第七次经济危机(世界第三次经济危机)美国经济从1977年1月到1980年1月为高涨阶段,但37个月时间里工业生产仅增长15.4%,折合年均约4.8%,比以往各次高涨都低。旧账未清,新账又至。1979年下半年起,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石油价格猛涨,严重打击美国经济,加剧美国外贸逆差,加深滞胀趋势。美国经济三年内几经起伏,工业生产指数呈现下降-回升-下降的W型曲线。企业倒闭数急剧增加,相当于1933年的水平。失业率高达10.8%,刷新上一次的记录。危机期间,物价普遍大幅度上涨,1980年美国通货膨胀率高达13.4%.对外贸易逆差也创下364亿美元的新记录,出口值从1981年第二季度到1983年第二季度下降19.8%.直到1981年,里根成为美国总统后,运用减税、减规、减开支和节制通货流量等"里根经济学",才使得美国经济逐渐走出"滞胀",出现巨大的回升。  九、1990-1991年:战后第八次经济危机里根政府留给1989年上台的布什的是沉重的负担——高赤字和高国债。1990年10月至1991年3月,美国陷入战后第八次经济危机。布什以多次降低利率和发动海湾战争刺激经济,但也难以摆脱衰退。此次危机持续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危机过后,美国经济却保持长期萧条,复苏缓慢乏力。以"重振美国经济"的政纲当选总统的克林顿上台后,即针对里根-布什政府遗留的两大难题——巨大的财政赤字和沉重的联邦债务,提出增税节支、削减财政赤字的具体办法,即对富人增税、对中产阶级减税、精简机构、削减政府开支,进行福利制度改革等等。直到1994年,美国经济开始回升较快,持续增长约4%,通货膨胀被控制在3%以下。  十、2007年至今:美国次贷危机2007年3月爆发的次贷危机,一直呈现蔓延并深化的趋势。楼市暴跌沉重打击了美国和全球的金融市场。在愈演愈烈的次贷风波中,众多对冲基金沦陷,许多欧美知名大投行相继中箭落马,金融机构股票狂跌,资金链濒于断裂,资本泡沫随之席卷而来,逐渐发展为一场系统性金融危机风暴,也是美国金融市场20年来最严重的一场危机,其规模之大、影响之远仅次于30年代大萧条。
2023-05-22 11:00:231

全球金融危机是哪一年

全球金融危机共爆发过几次,分别是1930年经济大萧条、1973年石油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1982年拉丁美洲债务危机、1990年日本泡沫经济崩溃、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 全球金融危机是哪一年 全球金融危机,又叫做世界金融危机、次贷危机、信用危机,指的是全球金融资产或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的危机,表现为金融资产价格下跌、股市暴跌、金融机构濒临倒闭等。 1930年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史上最持久、最深刻、最严重的周期性世界经济危机,首先爆发于美国,从美国迅速蔓延到整个欧洲和除苏联以外的全世界。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也称次级房贷危机、次债危机,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一开始席卷美国、欧盟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最终引发了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
2023-05-22 11:00:301

1929~1933经济危机的周期一般多长时间?

不一定,现在是国家干预经济,不太可能发生这样的经济的萧条
2023-05-22 11:00:452

什么是周期性的政治经济危机

那也叫盛世危机,经济发展到顶峰无处发展了,就出现各种矛盾危机,简单来说就是盛世危机
2023-05-22 11:01:052

全球几次经济危机

全球有九次经济危机,分别是1637年郁金香狂热、1720年南海泡沫、1837年恐慌、1907年银行危机、1929年大崩溃、1987年黑色星期一、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9月美国次贷风暴。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在生产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生产过剩的危机;这种生产过剩不是绝对过剩而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和资本价值增值的需要而言的过剩。更多关于全球几次经济危机,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e3ebd41616096310.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2023-05-22 11:01:121

上次经济危机发生在哪年?经过多久度过的危机?

是1997年开始的,什么时候结束,我不知道,我还太小!- -
2023-05-22 11:01:214

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生产相对过剩。⑴经济危机通常指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社会经济的大混乱。⑵经济危机的表现是: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商店、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⑶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⑷在简单商品经济时期就已经存在经济危机的可能,但这仅仅一种可能,经济危机并没有变为现实。⑸再生产的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再生产的循环进行,使经济危机的过程具有周期性。典型的再生产周期,包括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危机是上一个周期的终点,又是下一个周期的起点。在萧条阶段,生产处于停滞状态,同时为复苏阶段做准备。在复苏阶段,生产和消费的矛盾进一步缓和,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并进一步发展,使经济出现繁荣景象,形成高涨。高涨又使经济各种矛盾加以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又爆发新一轮经济危机。再生产周期性的物质基础,是固定资产更新。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更新,会扩张生产能力,引起生产高涨,为下一次生产过剩危机奠定物质基础。
2023-05-22 11:01:281

什么叫经济危机和经济萧条?

经济危机(Economic Crisis)指的是一个或多个国民经济或整个世界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负的经济增长率)。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爆发的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也是经济周期中的决定性阶段。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爆发普遍的经济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经济从未摆脱过经济危机的冲击。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体制的必然结果。由于资本主义的特性,其爆发也是存在一定的规律。 长时期的高失业率、低产出、低投资、企业信心降低、价格下跌和企业普遍破产。工商业低落的一个温和的形式是衰退(recession),它同萧条有许多共同点,但在程度上较弱。今天,衰退的精确定义是实际国民生产总值至少连续两个季度下降。任何经济衰退期,真实国内生产总值下降超过10%,就可视为“经济萧条”。而“经济衰退”中的经济下跌却不会那么严重。 
2023-05-22 11:02:003

经济危机的本质是什么?

1、本质特征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社会经济的大混乱。2、根本原因产能过剩是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相对过剩是指相对于消费者有效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消费者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3、周期性特点再生产的循环进行,使经济危机的过程具有周期性。典型的再生产周期,包括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危机是上一个周期的终点,又是下一个周期的起点。在萧条阶段,生产处于停滞状态,同时为复苏阶段做准备。在复苏阶段,生产和消费的矛盾进一步缓和,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并进一步发展,使经济出现繁荣景象,形成高涨。高涨又使经济各种矛盾加以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又爆发新一轮经济危机。再生产周期性的物质基础,是固定资产更新。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更新,会扩张生产能力,引起生产高涨,为下一次生产过剩危机奠定物质基础。扩展资料经济危机的表现是: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商店、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在简单商品经济时期就已经存在经济危机的可能,但这仅仅一种可能,经济危机并没有变为现实。只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经济基本矛盾即社会化生产与财产私有之间的矛盾才使这种可能变为现实。市场经济的基本矛盾直接表现为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有计划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表现为厂商生产有无限扩大的趋势与消费者有效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即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这两个矛盾激化,必然引起经济危机爆发。原因:1、产能过剩是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相对过剩是指相对于消费者有效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消费者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2、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是由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引起的。3、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是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基本矛盾,具体表现:一是:厂商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消费者有效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二是: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4、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这是由市场经济基本矛盾运动的阶段性决定的。5、经济危机使企业倒闭,生产下降,供求矛盾得到缓解,随着经济的恢复和高涨,矛盾又重新激化,这必然再一次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6、社会资本再生产呈现出周期性特点,一般包括四个阶段: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经济危机与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加剧了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的深化,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局限性和历史过渡性。主要表现在:①经济危机造成了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造成严重的破坏。②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③经济危机进一步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④经济危机加剧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表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从而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只有按照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要求,变资本主义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也才能从根本上消灭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2023-05-22 11:02:071

为什么经济危机的周期越来越短?

消费支出减少,导致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卖不出去,工人处于亏损状态,工厂发不出工资或裁员,失业增加。失业增加,收入减少,又导致消费支出减少,形成一恶性循环。所以在经济繁荣时,失业率降低,产品丰富,价格便宜,大家都有钱去消费。由于产品极大丰富,工厂的产品会供大于求,就会降低价格,有些就会减少产量。但是需求还在增加,最后慢慢的随着库存量减少,价格开始上涨。人们手上的钱慢慢减少,有些开始,借债消费,价格开始上涨,消费支出又开始减少了。经济进入衰退,经过一段时间萧条后,又开始扩张,慢慢又繁荣起来,经济就这样经过四个周期,复苏,繁荣,衰退,萧条,就好比春夏秋冬,这样不断地轮回往复,周而复始。一个有的消费支出是另一个人的收入,消费支出减少,就会使一部分人收入减少,收入减少,又形成消费减少。最后导致生产萎缩或生产出来的商品挤压,卖不出去。现代经济一般都是用信贷透支消费来增动内需,如果适度,有利于经济发展,然而,过度透支消费,对经济是有害的。因为信贷有周期,我们拿一个家庭消费来说,如果一个家庭开始没有钱消费了,银行给十万额度,他在一年以前消费完这十万元,第二第三年,他为了还这个债务,不再过度的去消费。由于工厂看到第一年消费增加,觉得有市场,会增加产量,但是第二,第三年,工厂生产出来的商品很多,由于人们没有钱消费了,也不能通过借贷消费了,收入都是拿来还债。所以导致生产过剩。这种产品是相对过剩,有些产品是供不应求,比如日用品,食品。所以为什么经济危机时候,超市里的食品,蔬菜被抢购,就是这个道理了。也许汽车,或一些中高端的商品,卖不出去。工厂会倒闭,
2023-05-22 11:02:201

有谁知道六次世界经济危机

  前五次规模都比较小  第六次就是最著名的大危机http://www.ltyz.net.cn/shpl/Article/Class1/Class7/Class10/200504/855.html  关于第一次世界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工业从1825年英国爆发普遍生产过剩危机后,开始了其现代生活的周期循环。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行产业革命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国家。而美国产业革命的起点始於19世纪20年代,较英国晚了半个多世纪。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废除了奴隶制,扫除了阻碍其资本主义发展的各种障碍,经济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并於19世纪70年代赶上了英国。因此,若从历史的角度对美国经济周期发展的进程来进行系统的研究和考察,不仅能揭示出美国经济周期本身的特点,也能展现出美国经济周期运动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周期发展的总进程中所占的地位。  美国自1783年取得了对英国独立战争胜利后,先后分别於1825年、1837年、1847年、1857年、1866年、1873年、1882年、1890年、1900年、1907年、1920-21年、1929-33年、1937-38年、1948-49年、1957-58年、1969-70年、1974-75年、1980-82年、1990-91年多次发生过经济危机。通过对上述历次美国经济周期以及世界经济周期进行研究,我们发现,1857年和1929-33年美国也是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是世界上历次经济危机中最重要的,它们对分析和预测未来的经济周期和经济危机帮助很大。  1、1857年经济危机  1857年经济危机在资本主义历史上是第一次具有世界性特点的普遍生产过剩危机。这次危机也是第一次在美国、而不是在英国开始的危机。由於英国对美国铁路建设进行了大量的投资,故美国铁路投机的破产对英国也造成了很大的震动。1847年经济危机结束后,从1850年开始的周期性高涨的最重要的特点是世界贸易急剧的扩大,19世纪50年代世界贸易的年平均增长额比前20年提高了2倍。机器工业的发展,运输业的革命,新兴国家和新兴部门卷入国际商品流通,以及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金矿的发现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迅速扩大。  1848年至1858年,美国建成的铁路约达33,000公里,超过了其他国家所建铁路的总和。而英国在40年代的建设热潮中,所铺设的铁路却只有8,000公里。美国铁路事业的蓬勃发展,按道理应会带动其冶金业的大发展,然而,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而且,这一时期,美国生铁产量长期停滞不前,棉纺织业的增长速度也不快。与此同时,铁轨、生铁、机车、棉布和其他英国制成品的进口却增长得十分迅速,英国产品充斥美国市场阻碍了美国冶金业和棉纺织业等当时的重要工业部门发展。  随著危机的爆发,美国的银行、金融公司和工业企业大量倒闭。仅1857年一年,就有近5000家企业破产。粮食生产过剩,粮价和粮食出口下降,加上英国工业品的剧烈竞争,促使了美国经济危机的加深。反过来,英国的经济发展也受到美国危机的打击。由英国向之提供资金的美国银行、铁路、商业公司纷纷破产,也使英国的投资者持有的有价证券急剧贬值。  1857年秋季,美国还爆发了货币危机,整个银行系统瘫痪了,美国的货币危机在10月中旬达到了顶点,当时纽约63家银行中有62家停止了支付,贴现率竟然超过了60%,股票市场行市则下跌了20-50%,许多铁路公司的股票跌幅达到80%以上。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蔓延到英国和欧洲大陆,引发了一阵又一阵的破产浪潮。  1857年经济危机波及面很广,之后,爆发了美国的『南北战争』。其后,奴隶制的消灭、宅地法的实施、重工业的发展,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加速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2、1929-1933年经济危机  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浩劫。欧洲是这次战争的主战场,英、德、法、俄等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霸权互相拼死厮杀,元气大伤,唯独美国在战争中增强了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就连当时头号投资大国英国也欠美国41亿美元的债款。美国已由战前的债务国变成资本主义世界的主要债权国和国际金融中心,同时,美国也从战前的工业大国之一跃为资本主义世界名列首位的经济大国。  1920-1921年的经济危机以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其中尤以美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最引人瞩目。美国的经济高涨虽然在1924年和1927年被局部的中间性危机中断过,但到了1929年,美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已比1920年提高了53%,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平均每年提高了3.8%,工人的实际工资也有所增长。这一时期,共和党政府执行的经济政策对垄断资本家十分有利,工商企业的税负很轻,对垄断组织的发展不加限制,反托拉斯法实际上已不执行。这些政策,刺激了技术发明和新兴工业的发展。20年代是美国汽车工业大发展的时期,1919年美国的汽车产量已达150多万辆,到1929年猛增到将近540万辆,平均每六人就有一辆汽车,汽车制造业已成为美国最大的工业部门,它的发展也推动了钢铁、橡胶、石油和玻璃等行业的发展,当时的钢和生铁的产量分别达到5700万吨和4300万吨,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其他如电气业、建筑业、化学工业和公用事业等部门也发展得十分迅速。家用电气产品总值在1921年还只有1060万美元,到1929年已增至4.16亿美元。在战争期间,民用建筑几乎停止,住房十分紧张,房租高昂;战后大兴土木,每年建筑费用均超过70亿美元,1926年的建筑费用甚至高达110亿美元。从1919至1929年,汽油产量也从8600万桶激增至4.39亿桶。美国工业的迅猛发展,使其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1913年的38%提高到1929年的48.5%,其国民收入也由1921年的594亿美元增为1929年的878亿美元。1929年,美国拥有50亿美元的黄金储备,占当时世界黄金储备总额90亿美元的一半以上。  生产的高涨刺激了其信用的膨胀。从1923-1929年,美国有价证券的发行额达490亿美元,仅在1928和1929年间,就发行有价证券180亿美元。证券交易所疯狂的、规模空前的投资使证券价格不断上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证券平均价格1923年初不过98美元,1929年初涨到306美元,1929年9月达到了最高峰,涨到365美元。  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指数1900-1934年的市场表现  当时购买证券只需要支付10%的保证金,参与证券投机的人都靠借款来购买大量的证券,2∕3的证券交易是靠银行贷款进行的。证券市场投机犹如一股潮流,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和报纸上的议论资料。证券的投机狂热助长了繁荣的幻景。  在投机活动上,堪与证券市场等量齐观的还有狂热的房地产投机活动。在这种活动的刺激下,房屋的建造量不断增加,这对於钢铁、木材、采矿等基本建设有关的工业部门也起到了刺激作用。  在这狂热的年代里,舆论大肆宣扬『永久繁荣』和『美国例外论』,似乎美国已超越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运行规律之外,再也不会发生以生产过剩为特征的经济危机了。就连美国总统胡佛在其1929年4月的就职演说中,也高唱要消灭贫困。  工业的『合理化』运动和汽车、奢侈品等新工业的扩张,还使得整个『繁荣』时期中资本积聚和集中的趋势加强,中小企业和独立的小生产者、小商人普遍遭到被淘汰和被兼并的命运。在1927年,美国全国公司中的千分之二的公司占有全国公司总收益的近70%,其馀99.8%的公司只分得剩下的一部分利润。  由此可见,美国以至於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犹如被吹得过大的气球,随时有一触即爆的危险。1929年10月,资本主义世界一场规模空前的大危机终於爆发了。  危机首先在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国家——美国爆发。美国工业生产在1929年6月达到最高峰,10月间工业生产指数开始迅速下降,市面也逐渐衰落下去。10月20日纽约证券交易所破产,特别是23日、28日和29日连续发生大破产,有价证券的行市狂跌不已。在惊恐不定的几天内,第一流有价证券的行市竟下跌了40-60%。不少证券持有人迅即破产,茅盾在其小说《子夜》中所描述的资本家跳楼自杀的事情在美国频频发生。  证券交易所破产的浪涛波及到一切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德国、法国等国的交易所也相继破产。1929年秋季证券交易所的破产是其生产过剩危机加深的信号。此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都持续下降,商业继续萎缩,失业不断增加。直到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才开始从危机转为萧条。  1929-1933年危机是资本主义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危机。工业生产下降的幅度是之前历次危机所从未有过的,国际贸易额的实际贸易量也出现历史上第一次的下降。不仅生产下降的幅度惊人,而且,其延续时间也异常持久。在以前的危机中,生产下降的延续时间不过几个月,而这次却是几十个月。以美国为例,由危机时的最低点恢复到危机前水平所需的时间,煤、生铁、钢等都长达四十多个月。因此,1929-1933年危机成为资本主义历史上时间最长的世界经济危机。  1929-1933年危机的极度深刻性和其空前持久性结合在一起,使这一次危机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它使资本主义工商业大幅倒退,使整整几十年生产力的发展成就付之东流。『一战』前的各次危机通常使生产水平倒退一二年,倒退四年或四年以上的情况极少。而1929-1933年的危机却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水平大约后退到1908-1909年。其中美国退到1905-1906年,德国退到1896年,英国退到1897年。  这次危机不仅限於生产和商业范围,而且也扩展到银行信用系统,以及外汇和债务等领域。生产过剩危机中商品价格下跌,使工业资本家、手工业者、农民等债务人难以支持,从而使许多公司和企业主遭到破产。美国、德国和法国有几万个股份公司因此倒闭。不仅资本家破产,而且实际上某些资产阶级国家也破产了。  1931年9月,英国被迫放弃金本位制,宣布英镑贬值,震动了世界各国。英联邦以及许多同英镑联系的欧洲国家的金本位制都跟著垮台了。1933年3月间,资本主义世界信用、货币制度崩溃的浪潮袭击了美国。美国银行倒闭之风更加剧烈。到1933年,美国银行共倒闭11730家,企业倒闭252000家。1933年3月4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其就职之日,不得不宣布银行『休假』,随即关闭纽约金融中心,并放弃了金本位制。  1929-1933年空前深刻和空前剧烈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宣告了主张『放任主义』的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失灵。危机表明,资本主义单靠本身内在的力量已经不容易从危机中爬出来了。於是,鼓吹通过加强『国家乾预』来刺激经济和保持『充分就业』的凯恩斯主义便应运而生。凯恩斯主义企图利用加强『国家乾预』经济的人为措施来克服危机,消除失业和防止革命。
2023-05-22 11:02:271

经济危机是哪一年?

经济危机第一次爆发是1825年。自1847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以后,1857年、1866年、1873年、1882年、1890年、1900年、1907年、1920年、1929年、1937年爆发的经济危机,欧美各国都一齐卷入,都是世界同期性的经济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只有1957~1958年、1973~1975年、1980~1982年的危机是世界同期性的经济危机,其他各次危机则是非同期性的或部分同期性的经济危机。危机周期从一次危机爆发到下次危机开始之间的这个期间,构成再生产的一个周期,或称经济周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每一个周期都包括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不同的阶段。战后的周期虽然发生了某些形态变化,但四个阶段的交替仍然是周期的基础。关于经济危机的周期性,有两个问题需要研究。一个是周期性的原因,一个是周期长短的原因。
2023-05-22 11:02:451

什么是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Economic Crisis)指的是一个或多个国民经济或整个世界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负的经济增长率)。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爆发的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也是经济周期中的决定性阶段。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爆发普遍的经济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经济从未摆脱过经济危机的冲击。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体制的必然结果。由于资本主义的特性,其爆发也是存在一定的规律。主要特征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所暴露的生产过剩,并不是生产出来的商品真正超过了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要使现有的人口都能够富裕地生活,充分满足他们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生活资料并不是生产得太多了,而是生产得太少了。但是,相对于人民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言,又的确是生产得太多了。就生产资料来说,要使有劳动能力的人口都能够充分就业,促进生产的迅速发展,各生产部门还要进行大量的设备投资。生产资料同样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但是,要使生产资料按一定的利润率作为剥削工人的手段而起作用,现有的生产资料又的确是周期地生产得太多了。由此可见,资本主义的生产过剩并不是绝对的过剩,而是相对的过剩。在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各个社会形态里,由于战争、瘟疫、天灾等各种原因,以及剥削阶级的横征暴敛,也会在一个或长或短的时期内使生产和社会生活陷于严重的苦难和危机之中。但这种危机的特征是生产严重不足,而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则是生产过剩。
2023-05-22 11:03:171

世界金融危机的周期是多少年

兄弟,你是做什么的?要问这么深的问题,呵呵,我就自己的理解帮你回答一下吧:应该是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我们伟大的“马导”马克思就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和方法,详细地跟踪分析和研究了1857年、1866年、1873年、1882年世界经济危机,随后1899年美国的农业产能增长导致的钢铁金融危机、1901年美国金融交易危机、1907年美国的金融交易危机、1929年的大萧条、1948年的美国工业危机、1973年的中东战争导致的石油危机、80年代频发的债务危机、1987年的金融危机、1997年的亚欧金融危机、再到最近的次贷危机。当然马克思只研究了前几次金融危机,但从马克思已经完成的文献来看,其危机理论中最为关键的结论应当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产阶级经济的一切矛盾的表现,是资本主义各种矛盾充分展开后的结果,是资产阶级经济关系一切矛盾的现实综合和强制平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一种经济关系的对立和统一的运动。经济的正常运转意味着它的内在要素处于统一的状态,一旦这些要素彼此分离和彼此独立,其发展的趋势就是使这些已经彼此分离和彼此独立的因素趋于统一,而这种统一的过程就是危机。 我们单以美国为例子分析:自1783年取得了对英国独立战争胜利后,先后分别于1825年、1837年、1847年、1857年、1866年、1873年、1882年、1890年、1900年、1907年、1920-21年、1929-33年、1937-38年、1948-49年、1957-58年、1969-70年、1974-75年、1980-82年、1990-91、1997年—99年、2007年8月份的次贷危机。可以看出美国多次发生过经济危机。通过对上述历次美国经济周期以及世界经济周期进行观察,我们发现,时间间隔以10年左右为一个周期规律,而影响金融危机的因素又很多,但我个人断定:金融危机的产生最根本的问题在于金融流通的无序性,金融危机就是自由经济的产物。它附着于同期表现活跃的大的经济体随经战争、政治、外交、投资、消费信心等等每次又呈现出不同的变化特点。解决之道应该在于计划经济!有点讽刺的意味,呵呵!自由经济与计划经济的结合调控才是解决金融危机的最佳途径,以中国为例,改革开发基本上就是承袭了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基本运作模式,但残留的计划经济调控体质又在我们30年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了不起的作用,保障了我们的顺利发展,没有出现大的因过热的经济活动引起连锁金融反应的问题。 写着写着就烦了,牙痛!呵呵,先说这些吧。有机会好好交流 QQ85877419 。往好的地方看金融危机好似人体的感冒,是个痛的过程但也是人体自己加温杀毒的自我疗伤过程。过热、无序、虚假等这些问题扩大之后就会导致相应产业的连锁影响,最终形成危机。金融危机的产生从根本上节制了这种状况的继续扩大,让人们重新选择。
2023-05-22 11:03:251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现出周期性的原因在于

B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 属于资本主义的特点 C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周期性 回答过于片面 资本主义矛盾不止周期性 还伴随这其他的特点
2023-05-22 11:03:335

经济危机是哪一年?

经济危机是1825年、1907年、1914年、1921年、1929~1933年和1937~1938年。自1825年英国开始出现第一次周期性普遍的生产过剩危机以来,每隔一定期间就要发生一次。除了上面谈到的19世纪发生的几次危机以外,进入20世纪,在1900年危机之后,又发生了1907年、1914年、1921年、1929~1933年和1937~1938年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影响1、经济危机造成了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对社会生产力造成严重的破坏。2、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3、经济危机进一步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4、经济危机加剧了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
2023-05-22 11:03:491

2022年金融危机会来吗

      由于各国的疫情还没有完全结束,全球经济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各种物资以及其他资源都出现紧缺,尤其是一些落后的国家,但是大多数国家的疫情基本得到控制,所以整体经济都在慢慢恢复之中,大概率是不会发生金融经济危机的。      2022年会出现金融危机吗      暂时不确定。      疫情基本得到控制,经济将有较快增长。这是衰退转变为萧条之前的最后一次繁荣。可以预测,这一次,货币扩张可能取决于投资和库存补充周期。投资主要是基础设施,库存补充主要是上游周期性产品。周期性产品需要由需求驱动。稍后,我们应该看到,世界将启动新一轮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      2021年与2007年相似。说到2007年,你一定会想到上证6124指数的历史峰值和当时商品的疯狂。从周期角度看,2019年至2021年底也是基钦周期的扩张期,与股市中的超级牛市相对应。2022年初,上证指数将创历史新高,a股疯狂的影响将超过历史上任何时候。      后来,上证指数又涨又跌,金融危机开始了。没有疯狂就没有危机。只有在大疯狂之后才有大危机。那是天堂之路。      2022年会出现经济危机吗      目前还不确定,需要进一步观察。      首先,全球经济周期基本上是一个10年周期。自2008年以来,这个周期已经持续了13年。这一周期应该结束。拖延的时间越长,后果就越严重。      第二个原因是艾滋病造成的全球经济停滞。2020年的疫情导致除中国以外的全球制造业崩溃,导致太多人失去收入。这些人靠储蓄生活。现在已经持续了一年多,很多人的储蓄几乎被消费掉了,大部分人的收入在两年内就被消费掉了。      第三,去年以来的经济复苏是通过印钞实现的。这种印钞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欧洲和美国等世界各国争相印钞。然而,印钞不会带来新的资源。使用这种兴奋剂后的结果是猝死。      金融经济危机的前兆      1.经济过热      据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经济过热的主要表现是股市暴涨。无论是最近2008年的金融危机还是1929年的大萧条,股市在大危机前都在狂飙,危机前越是如此,经济过热就越严重。穿越热带的风险一释放,危机就发生了。      2.房地产市场飙升      特别是在主要经济体,一旦房地产过热,无法化解风险,必然会出现危机。日本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出售东京可以买到一个美国的“笑话”,这确实存在。      3.金融空洞化      坦率地说,经济正在从现实走向虚拟。没有钱进入实体经济。相反,它不断地猜测估值过高的价值,并将其出售给下一个买家。银行也无意向企业贷款。他们整天想着拿钱来增加杠杆,从事外包和炒房。所有在金融危机中表现不佳、应对能力较弱的国家都是经济空洞化严重的国家。因此,国家一再下令严格控制金融是为了未雨绸缪。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但过度使用也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2023-05-22 11:04:081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现出周期性的原因在于

因为资本主义的周期性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阶级性决定的。当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达到尖锐化程度时,社会生产结构严重失调,引发经济危机。而经济危机使企业
2023-05-22 11:04:164

经济危机大概持续多长时间

你这样问,等于白问。经济学家也只是预测而已。未来难预测啊
2023-05-22 11:04:256

经济危机的定义

实际上就是出现了金融通货膨胀导致金融贬值的一种行为。
2023-05-22 11:04:404

经济危机是否有周期?

经济危机的根源是社会基本矛盾,因此经济危机必然是周期性发生的。不会一直处于危机之机,也不会一直经济繁荣。
2023-05-22 11:05:332

经济危机周期都有哪几个阶段

经济危机周期包括四个阶段: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卡尔·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市场经济无法消除产生经济危机的根源,因而经济危机周期地爆发。经济危机的这种周期性使资本主义再生产也表现出周期性,这种周期包括四个阶段: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危机往往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繁荣时爆发,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这时达到最尖锐的程度。危机首先在商品流通的某一环节出现,然后迅速波及各个部门,最后导致整个社会经济活动严重混乱。危机是经济周期的决定性阶段,是上一个经济周期的终点,也是下一个经济周期的起点。危机之后是萧条阶段。在萧条阶段,商品供给超过有支付能力需求的现象有所缓和,生产不再继续下降,失业人数也不再增加,但过剩商品还未完全销售出去,社会购买力仍然十分低下,社会经济呈停滞状态。萧条阶段之后,市场情况有所好转,生产开始逐步回升,经济逐渐摆脱停滞局面,于是,萧条阶段过渡到复苏阶段。在复苏阶段,由于市场的扩大,价格开始上升,利润渐有回升,从而刺激着资本家增加投资、扩大生产。随着生产的不断扩大,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逐渐加快,社会生产超过危机前的最高点,进入经济周期的高涨阶段。在高涨阶段,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但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只是暂时的,繁荣包含了新的危机的先兆。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扩大,资本主义经济的各种矛盾发展到尖锐程度时,危机必将再次爆发。资本主义经济进入了下一个周期。扩展资料:经济危机的后果是:1、社会动乱;2、国民经济调节和经济恢复;3、政变。经济危机爆发,加剧了社会各种矛盾的深化。主要表现在:1、经济危机造成了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对社会生产力造成严重的破坏。2、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3、经济危机进一步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4、经济危机加剧了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经济危机表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存在矛盾。经济危机是矛盾激化的产物,反过来它又促进经济在起伏波动中继续向前发展。在当代,经济危机加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转嫁危机与反转嫁危机的矛盾;加剧了国家相互之间的争夺商品市场和输出危机的矛盾。总之,经济危机加剧了世界的各种矛盾,它是世界动乱的重要经济根源之一。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经济危机
2023-05-22 11:05:401

经济危机的四个阶段

经济危机是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和扩大,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爆发的生产过剩的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现象,也是资本主义经济周期中的决定性阶段。下面一起来看看它都有哪四个阶段。经济危机的四个阶段经济危机周期的四个阶段包括: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1】危机危机往往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繁荣时爆发;【2】萧条在萧条阶段,商品供给超过有支付能力需求的现象有所缓和;【3】复苏萧条阶段之后,市场情况有所好转,生产开始逐步回升,萧条阶段过渡到复苏阶段。【4】高涨由于市场的扩大,价格开始上升,利润渐有回升,从而刺激着资本家增加投资扩大生产,进入高涨阶段。以上就是经济危机四阶段的介绍,而一般来说,资本主义经济每十年就会爆发一次经济危机。
2023-05-22 11:05:483

为什么经济危机会具有周期性?

经济危机周期性的具体表现。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经济危机每隔若干年就爆发一次,是一种周期重演的经济现象。从一次经济危机开始到另一次经济危机开始,构成资本主义再生产的一个周期。资本主义再生产循着危机—萧条—复苏—高涨这样几个阶段周而复始地不断运动,叫做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两极世界理论分析认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内部变革和对外扩张两个阶段的经济危机表面看都是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的。但是有效需求不足产生的原因不同,内部变革时期的有效需求不足是因为人们相对太穷,对外扩张时期的有效需求不足是因为资本相对太富,前者是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外应力性质的,后者是国际有效需求不足、内应力性质的。
2023-05-22 11:05:581

为什么经济危机会具有周期性?

经济危机周期性的具体表现。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经济危机每隔若干年就爆发一次,是一种周期重演的经济现象。从一次经济危机开始到另一次经济危机开始,构成资本主义再生产的一个周期。资本主义再生产循着危机—萧条—复苏—高涨这样几个阶段周而复始地不断运动,叫做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这个基本矛盾是始终存在的,但资本主义经济并不是每时每刻都处于危机之中。只有当各种矛盾积累到十分尖锐的程度,才会爆发经济危机。危机只是现存矛盾暂时的强制的解决,危机过后,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原有的矛盾又会激化起来,必然导致下一次经济危机的爆发,从而使资本主义再生产具有从危机到危机的周期性特点。F.恩格斯说:“市场的扩张赶不上生产的扩张。冲突成为不可避免的了,而且,因为它在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炸毁以前不能使矛盾得到解决,所以它就成为周期性的了。祝你愉快!
2023-05-22 11:06:062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周期是多少年

大的经济危机有1873-1893年和1929-1941年和20世纪70年代三次全球性经济危机小的经济危机不断,周期性总是在不断变化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地发生,使资本主义再生产具有周期性。典型的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包括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危机是上一个周期的终点,又是下一个周期的起点。在萧条阶段,生产处于停滞状态,同时为复苏阶段做准备。在复苏阶段,生产和消费的矛盾进一步缓和,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并进一步发展,使经济出现繁荣景象,形成高涨。高涨又使资本主义经济各种矛盾加以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又爆发新一轮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性的物质基础,是固定资本更新。大规模的固定资本更新,会扩张生产能力,引起生产高涨,为下一次生产过剩危机奠定物质基础。
2023-05-22 11:06:202

历史上的经济危机出现过几次?都持续了多长时间?

世界性的、大的、经济金融危机主要有四次。1: 最初的1857年和1920-1922的金融危机只发生在一两个国家(英国和意大利)。2: 1929-1933“大萧条” 持续4年时间 , 1973年的资本主义“滞胀” 在资本主义国家持续了十年。3: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1997-1998年 两年,波及范围扩展到整个亚洲。4: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次贷危机”),规模是空前的, 直到现在还未停止。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经济危机是周期地重演的,危机与危机之间的间隔表现了一定的规律性。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发生普遍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以来,随后发生危机的年份是1836年、1847年、1857年、1866年、1873年、1882年、1890年和1900年。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以及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时期,差不多每隔十年左右就要发生一次这样的经济危机。进入20世纪,在1900年危机之后,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又发生了 1907年、1914年、1921年、1929~1933年、1937~1938年的经济危机,差不多每隔七八年就发生一次危机。战后的周期虽然发生了某些形态变化,但四个阶段的交替仍然是周期的基础。   关于经济危机的周期性,有两个问题需要研究。一个是周期性的原因,一个是周期长短的原因。 关于周期长短的原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当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还没有占统治地位的时候,主要是由固定资本更新的周期决定的。不但在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中,没有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就是在资本主义的早期,其经济危机也是不规则的。当时,由于资本主义大工业还不够发达,固定资本的再生产还没有能够成为影响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尽管当时的英国频繁出现过1788年、 1793年、1797年、1803年、1810年、1815年和1819年的经济危机,但它们的出现和交替是没有规则的,而且从整个社会来看,危机还是一种局部性的或地方性的。固定资本的更新固然是经济周期的物质基础,对危机间隔时间的长短有重大影响,但也不能把这一点绝对化了。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时期,情况却发生了变化。决定周期长短的因素,除了固定资本的更新以外,还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加强干预经济的政策和措施。这些政策和措施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延缓或加速经济危机的爆发,情况是错综复杂的,在当代,不能只用固定资本更新这样一个因素去解释经济周期的长短。自1825年英国开始出现第一次周期性普遍的生产过剩危机以来,每隔一定期间就要发生一次。除了上面谈到的19世纪发生的几次危机以外,进入20世纪,在1900年危机之后,又发生了1907年、1914年、1921年、1929~1933年和 1937~1938年的经济危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又发生了次数不等的经济危机。到目前为止,就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看,发生经济危机的次数是:   美国7次(1948~1949、1953~1954、1957~1958、1960~1961、1969~1970、1973~1975、 1980~1982)   日本7次(1954、1957~1958、1962、1965、1970~1971、1973~1975、1981)   联邦德国7次(1952、1958、1961、1966~1967、1971、1974~1975、1980~1982)   法国5次(1952~1953、1958~1959、1964~1965、1974~1975、1980~1982)   英国7次(1951~1952、 1957~1958、1961~1962、1966、1971~1972、1973~1975、1979~1982)   (2008年爆发的目前仍处于金融危机阶段)
2023-05-22 11:06:271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的爆发为什么具有周期性

上世纪七十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大批外国资本进入中国,一方面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另一方面外国资本也获得了巨额利润,再一方面这些资本有了赚钱的地方,不再在本国投资,使得资本主义国家不再发生剩余产品,从而使资本主义国家三十年没有发生经济危机.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外国资本得到的利润越来越多,在攫取更高的利润的驱动下,大批资本盯上了金融衍生产品,进行了大量的投资,使得金融衍生产品生产过剩,导致了这场金融风暴,其实质就是资本主义的周期性经济危机.
2023-05-22 11:06:425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现出周期性的原因

C
2023-05-22 11:07:075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的爆发为什么具有周期性

由于经济危机是重复出现的,具有周规性,所以资本主义再生产也具有周期性。资本主义再生产每一个周期包括四个阶段:危机、停滞(萧条)、恢复和繁荣(高涨)。所以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过程,必然是从危机到高涨,又从高涨到危机的过程。  危机周期性的原因,同时也是危机爆发的原因,都根源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这是因为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表现,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发展到对抗程度的表现。同时又是这一矛盾的暂时的和强制的解决。经济危机时期生产力的破坏和生产的缩减,使生产和消费的矛盾缓和了,资本主义经济才得以恢复和发展。但危机并没有消除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因此随着生产的发展,矛盾又会重新激化,又会爆发新的危机。而固定资本的社会规模的更新,不过是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
2023-05-22 11:07:331

历史上经济危机的年份

当代的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是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中产生的,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危机就是不可避免的。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看,自1825年英国开始出现第一次周期性普遍的生产过剩危机以来,每隔一定期间就要发生一次。除了上面谈到的19世纪发生的几次危机以外,进入20世纪,在1900年危机之后,又发生了1907年、1914年、1921年、1929~1933年和 1937~1938年的经济危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又发生了次数不等的经济危机。到目前为止,就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看,发生经济危机的次数是: 美国7次(1948~1949、1953~1954、1957~1958、1960~1961、1969~1970、1973~1975、 1980~1982) 日本7次(1954、1957~1958、1962、1965、1970~1971、1973~1975、1981) 联邦德国7次(1952、1958、1961、1966~1967、1971、1974~1975、1980~1982) 法国5次(1952~1953、1958~1959、1964~1965、1974~1975、1980~1982) 英国7次(1951~1952、 1957~1958、1961~1962、1966、1971~1972、1973~1975、1979~1982) (2008年爆发的目前仍处于金融危机阶段)
2023-05-22 11:07:412

金融危机为什么会周期性爆发呢?

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爆发经济危机以后,在整个19世纪,大约每隔10年周期地爆发一次经济危机;进入20世纪以后,经济危机缩短到大约每隔7~8年爆发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的周期时间已缩短到大约每隔5年左右爆发一次.扩展资料:金融危机的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较大幅度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幅度的缩减,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的现象,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有时候甚至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金融危机有周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在哲学理论中,事物总是向前发展的,正所谓繁荣昌盛之后就会面临衰退,衰退过后又会带来经济的回温,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必定有金融危机的情况出现,打破原本积极向好的一面,迫使事物向反方向发展。金融周期与经济发展本身就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金融危机有周期的原因1、经济发展与信贷相互影响:现代社会,在资本驱动的发展下,金融周期和经济周期是重合又分离的,换言之,信用的扩张收紧和经济的繁荣衰退,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举例子来说,企业在发展初期都需要从银行、私人等各种渠道筹集启动资金,但随着市场发展,企业所需的资金越来越大,投资者东拼西凑的钱不够企业未来发展了,向金融系统融资迫在眉睫。在这种情况下,以银行为代表的现代金融信贷市场,就应运而生,构成了现代工业社会经济增长的基础设施;2、信贷市场的脆弱不稳定性:信贷市场波动起伏大,当市场行情一片向好时,股民们大量买入,以为能赚取一波高收益,却忽视了股市的高风险、高回报性的本质。信贷市场的脆弱性,很容易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
2023-05-22 11:07:481

经济危机之后的下一个周期是什么周期?

危机是经济周期的决定性阶段,是上一个经济周期的终点,也是下一个经济周期的起点。危机之后是萧条阶段。在萧条阶段,商品供给超过有支付能力需求的现象有所缓和,生产不再继续下降,失业人数也不再增加 ,但过剩商品还未完全销售出去,社会购买力仍然十分低下,社会经济呈停滞状态。萧条阶段之后,市场情况有所好转,生产开始逐步回升,经济逐渐摆脱停滞局面,于是,萧条阶段过渡到复苏阶段。在复苏阶段,由于市场的扩大,价格开始上升,利润渐有回升,从而刺激着资本家增加投资、扩大生产。随着生产的不断扩大,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逐渐加快,社会生产超过危机前的最高点,进入经济周期的高涨阶段。在高涨阶段,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但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只是暂时的,繁荣包含了新的危机的先兆。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扩大,资本主义经济的各种矛盾发展到尖锐程度时,危机必将再次爆发。资本主义经济进入了下一个周期。
2023-05-22 11:07:551

经济危机有多少次?

经济危机第一次于1825年发生在英国,而后每过十年基本上有一次经济危机,属于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主要有四次:1929~1933年、1973~1975年、1980~1982年、2008年。1929年-1933年是资本主义经济史上最持久、最深刻、最严重的周期性世界经济危机。首先爆发于美国,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票市场价格在一天之内下跌12.8%,大危机由此开始。紧接着就是银行倒闭、生产下降、工厂破产、工人失业。大危机从美国迅速蔓延到整个欧洲和除苏联以外的全世界,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遭遇的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影响最深刻的经济危机。1973—1975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二战后第四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由第一次石油危机引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的原因1、经济结构失调:即所谓结构性危机。其中,产业结构失调是集中表现,可以直接造成就业结构产品结构矛盾,造成经济混乱和危机爆发。对经济结构的大规模调整,如果处理得不好,也有可能引起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2、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尤其是重要生产资料长时间积压严重过剩,一旦蔓延到其他领域,有可能触发危机;3、政府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失误引起的:政府用以宏观调控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如处理不当,也会引起经济危机;4、当全球经济不太好或者某一个国家某一个领域发生严重问题,可能引发地区性的经济危机乃至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2023-05-22 11:08:031

世界上出现了几次经济危机啊!

一战,二战好像就是全球经济萧条时期
2023-05-22 11:08: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