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能详细说明一下:光端机、光纤收发器、光电转换器、光猫、ONU、交换机、路由器、协转、OLT、NGN、PCM吗?

2023-05-28 14:28:45

能详细说明一下这些设备的区别和作用吗?拜谢

TAG: on cm pcm ngn
共2条回复
苏萦

你这个问题太多,简单来说:光端机就是把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 进行远距离传输。光纤收发器、光电转换器、光猫、ONU就是进行光电转换的部件。交换机是一种二层转发设备,路由器是一种网络交换设备。协转就是协议转换器的简称。OLT就是光线路终端,是用于连接光纤干线的终端设备。NGN就是下一代网络。PCM就是脉码调制,它把模拟信号调制从数字信号。

仅供参考~

nicehost

别人说的是对的,这个要详细说明你去学校上课都要几个月才可以给你解决。在这里一下没办法说的,说了你也搞不清楚。你说的这些东西就是运营商用在现在宽带工程上面的设备。这个是一个系统的,要了解你需要慢慢来的

相关推荐

ngn是什么意思

NGN是NextGenerationNetwork的缩写,意思是下一代网络。下一代网络是指以软交换为代表,IMS为核心框架,能够为公众灵活提供大规模视讯话音数据等多种通信业务,以分组交换为业务统一承载平台,传输层适应数据业务特征及带宽需求,与通信运营商相关,可运营、维护、管理的通信网络。扩展资料一、 NGN的特征:1、 开放的网络体系结构,符合ISO开放系统互连的体系结构。2、NGN的核心技术是基于分组化的。3、 NGN是业务驱动的,业务独立与网络;业务与呼叫控制分离,呼叫与承载网络分离。二、NGN的网络模型:1、 边缘接入层将各种不同的网络(通过网关)及用户/终端设备接入;其构件包括信令网关SG、中继网关TG、接入网关AG、无线接入网关WAG等。2、核心交换层负责建立和管理承载连接,并对这些连接进行交换和路由,用以响应控制层的控制命令;传送网络是采用分组交换技术的包交换网络,主要由路由器及ATM交换机构成;3、网络控制层负责呼叫/业务逻辑,并指示核心交换层建立合适的承载连接;主要完成呼叫和业务的控制、连接、计费、认证、业务提供等功能;其核心构件为处理语音和多媒体呼叫的软交换(Soft Switch);软交换独立于物理介质,与网络和底层媒体无关。4、业务层主要面向用户提供各种应用和服务,采用开放、综合的业务接入平台提供增值业务、多媒体业务和第三方业务,还具有业务生成和维护环境;其构件由智能网服务器SCP、业务生成环境SCE以及网管系统,支持Parlay等业务结构的服务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NGN网络
2023-05-28 08:11:451

NGN与PSTN的区别

1. PSTN 的组网形式与业务是不透明的,PSTN 业务随物理网络逐段传送,PSTN在业务上和物理上都按分级组网方式构造;由于Internet是一个虚拟网,网络上的任何两点间都可以实现端到端的通信,因此IP 网上的业务的开展与网络的物理构造是透明的,NGN是IP 网上的一种应用,所以NGN是一个虚拟的无级网;2. PSTN 的交换机是结合接入、控制和传输等功能的综合设备,设备构造复杂,价格高昂;NGN的网络设备实现了接入、控制和传输等功能的分离;首先NGN 的传输由IP 基础网承担;其次,由于IP 的基础网,设备间通信的技术和组网的复杂性都被降低,使得用户的接入和控制相分离成为可能;与PSTN 的CO 局的集中性相比,控制从接入设备的分离可以使一个控制点控制更大规模的网络,有利于业务的提供和集中管理;在NGN 中控制功能由SS(Soft Switch)完成;3. PSTN以CO局的集中方式接入用户,CO局方式一是可以形成规模经营,交换资源和用户数之间形成一定的集中比,二是可以减少PSTN 网的层次数,三是可以简化管理,集中地、统一地(在一个交换局内)向用户提供优质服务;NGN 的网络设备实现了接入、控制和传输功能的分离,接入设备的构造更灵活、功能更丰富,接入向更靠近用户、分散的方式转变。
2023-05-28 08:12:003

ngn是什么?

NGN是以软交换为核心,能够提供话音、视频、数据等多媒体综合业务,采用开放、标准体系结构,能够提供丰富业务的下一代网络。 基于分组的网络,能够提供电信业务;利用多种宽带能力和QoS保证的传送技术;其业务相关功能与其传送技术相独立。NGN使用户可以自由接入到不同的业务提供商;NGN支持通用移动性。 它是电信史一块里程碑,标志着新一代电信网络时代的到来。 概述  NGN是指下一代网络。所谓下一代网络,从字面上理解,应该是以当前网络为基点的下一代网络。它是电信史一块里程碑,标志着新一代电信网络时代的到来。   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即下一代通信网络。它是以软交换为核心的,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视频和多媒体业务的基于分组技术的综合开放的网络架构,代表了通信网络发展的方向。NGN具有分组传送、控制功能从承载、呼叫/会话、应用/业务中分离、业务提供与网络分离、提供开放接口、利用各基本的业务组成模块、提供广泛的业务和应用、端到端QoS和透明的传输能力通过开放的接口规范与传统网络实现互通、通用移动性、允许用户自由地接入不同业务提供商、支持多样标志体系,融合固定与移动业务等等特征。 意义  从意义上讲,NGN是基于TDM的PSTN语音网络和基于IP/ATM的分组网络融合的产物,它使得在新一代网络上语音、视频、数据等综合业务成为了可能。是可以同时提供话音、数据、多媒体等多种业务的综合性的、全开放的宽频网络平台体系,至少可实现千兆光纤到户。NGN能在目前的网络基础上提供包括话音、数据、多媒体等多种服务,还能把现在用于长途电话的低资费IP电话引入本地市话,有望大大降低本地通话费的成本和价格。 发展角度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NGN是在传统的以电路交换为主的PSTN网络中逐渐迈出了向以分组交换为主的步伐的,它承载了原有PSTN网络的所有业务,同时把大量的数据传输卸载到IP网络中以减轻PSTN网络的重荷,又以IP技术的新特性增加和增强了许多新老业务。   NGI的术语由互联网研究部门和标准化实体(例如IETF)所提出,两者从不同的源点(对电话优化的网络和对数据优化的网络)出发朝着几乎相同的目标发展。   在ETSI中,对NGN有这样的定义:NGN是一种规范和部署网络的概念,即通过采用分层、分布和开放业务接口的方式,为业务提供者和运营者提供一种能够通过逐步演进的策略,实现一个具有快速生成、提供、部署和管理新业务的平台。   ITU-T将NGN应具有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以下几点:多业务(话音与数据、固定与移动、点到点与广播的会聚)、宽带化(具有端到端透明性)、分组化、开放性(控制功能与承载能力分离,业务功能与传送功能分离,用户接入与业务提供分离)、移动性、兼容性(与现有网的互通)。除此之外,安全性和可管理性(包括 QoS的保证)是电信运营公司和用户所普遍关心的,也是NGN与目前的互联网的主要区别。   NGN是传统电信技术发展和演进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从网络特征和网络发展上看,它源于传统智能网的业务和呼叫控制相分离的基本理念,并将承载网络分组化、用户接入多样化等网络技术思路在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下实现。因此,准确地说NGN并不是一场技术革命,而是一种网络体系的革命。它继承了现有电信技术的优势,以软交换为控制核心、以分组交换网络为传输平台、结合多种接入方式(包括固定网、移动网等)的网络体系。NGN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网络功能  从网络功能层次上看,NGN在垂直方向从上往下依次包括业务层、控制层、媒体传输层和接入层,在水平方向应覆盖核心网和接入网乃至用户驻地网。网络业务层负责在呼叫建立的基础上提供各种增值业务和管理功能,网管和智能网是该层的一部分;控制层负责完成各种呼叫控制和相应业务处理信息的传送;媒体层负责将用户侧送来的信息转换为能够在网上传递的格式并将信息选路送至目的地,该层包含各种网关并负责网络边缘和核心的交换/选路;接入层负责将用户连至网络,集中其业务量并将业务传送至目的地,包括各种接入手段和接入节点。NGN的网络层次分层可以归结为一句话:NGN不仅实现了业务提供与呼叫控制的分离,而且还实现了呼叫控制与承载传输的分离。 业务能力  从业务能力上看,NGN将支持话音、数据和多媒体等多种业务,具有开放的业务API接口以及对业务灵活的配置和客户化能力。 设备  从设备上看,软交换的众多设备是通过功能分离从传统网络中演化而来的,软交换体系可以由多个设备提供商来提供基于开放标准的产品,使得运营商能够灵活地选择最合适的产品去建设网络,而且开放的标准也能促进发展和节约成本。 网络管理  从网络管理上看,由于NGN中呼叫控制与媒体层和业务层分离,对业务和媒体层的管理边界将更加清晰,而各层的管理也将更加集中灵活。
2023-05-28 08:12:141

NGN的含义是什么?

NGN(下一代网络)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焦点。对这样一个与现有网络对比而产生的新名词,业界一直众说纷纭。因此直到2004年上半年国际电联才给出了NGN的正式定义。但所幸的是,这个迟到的定义并没有影响业界在NGN领域的积极实践:对NGN的建设早就已经开始,2004年底统计显示,全球软交换网络的数量已经超过250个。 在中国,NGN也悄然完成了从试验、试商用阶段到商用阶段的转化。特别是在2004年年底,几大运营商突然发力,明显加快了NGN部署的进程:中国移动与华为签署协议开始联合建设全球最大的NGN;中国电信广东软交换商用网也突破了10万用户的规模;国内一批专家经过深入研究后宣布,软交换商用化条件已经完全成熟,等等。这一切均表明,NGN规模部署的序幕已经拉开。 NGN的商用化进程对于通信业的发展到底会产生哪些影响、我国厂商在NGN领域的竞争实力如何等问题一直为广大读者所关注。为此记者专门采访了华为公司副总裁郭海卫先生。 2004年下半年的一份调查报告表明,2004年上半年,华为U-SYSNGN系统持续保持全球出货量第一。截至2004年年底,作为NGN领域全球领先的解决方案提供商,华为U-SYS已为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个运营商部署了100多个NGN商用网络。华为公司副总裁郭海卫先生认为,NGN并不是突然出现的,它是在现有技术基础上的融合,更多地体现在应用的创新、组网的创新,NGN的成熟性主要有三个方面,即业务创新、建网成本和速度、产业标准化。华为公司凭借在NGN领域的长期重点投入和大规模商用建设的实践,为NGN的规模商用做好了准备,迎接多彩的NGN时代的到来。
2023-05-28 08:12:211

NGN网络的主要特征

NGN的主要特点是能够为公众灵活、大规模地提供以视讯业务为代表,包含话音业务、互联网业务在内的各种丰富业务。当前所谓的电信网是为电话业务设计的,实质上是为电话网服务的。要适应NGN多业务、灵活开展业务的特征,必须要有新的网络结构来支持。一般来说,NGN主要有如下特征。1.NGN是业务独立于承载的网络 传统电话网的业务网就是承载网,结果就是新业务很难开展。NGN允许业务和网络分别提供和独立发展,提供灵活有效的业务创建、业务应用和业务管理功能,支持不同带宽的、实时的或非实时的各种多媒体业务使用,使业务和应用的提供有较大的灵活性,从而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对新业务的需求,也使得网络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竞争力。2.NGN采用分组交换作为统一的业务承载方式 传统的电话网采用电路(时隙)方式承载话音,虽然能有效传输话音,但是不能有效承载数据。NGN的网络结构对话音和数据采用基于分组的传输模式,采用统一的协议。NGN把传统的交换机的功能模块分离成为独立的网络部件,它们通过标准的开放接口进行互联,使原有的电信网络逐步走向开放,运营商可以根据业务的需要,自由组合各部分的功能产品来组建新网络。部件间协议接口的标准化可以实现各种异构网的互通。 3.NGN能够与现有网络如PSTN、ISDN和GSM等互通现有电信网规模庞大,NGN可以通过网关等设备与现有网络互联互通,保护现有投资。同时NGN也支持现有终端和IP智能终端,包括模拟电话、传真机、ISDN终端、移动电话、GPRS终端、SIP终端、H248终端、MGCP终端、通过PC的以太网电话、线缆调制解调器等。4.NGN是安全的、支持服务质量的网络传统的电话网基于时隙交换,为每一对用户都准备了双向64kbit/s的虚电路,传输网络提供的都是点对点专线,很少出现服务质量问题。NGN基于分组交换组建,则必须考虑安全以及服务质量问题。当前采用IPv4协议的互联网只提供尽力而为的服务,NGN要提供包括视频在内的多种服务则必须保证一定程度的安全和服务质量。5.NGN是提供多媒体流媒体业务的多业务网络当前电信网业务主要关注话音业务。数据业务虽然已超过话音,但是在盈利方面还有待提高。大规模并发流媒体以及互动多媒体业务是当前宽带业务的代表,因此仍然以话音和传统互联网数据业务为主的NGN是没有意义的。NGN必须在服务质量以及安全等保障下提供多媒体流媒体业务。
2023-05-28 08:12:291

什么是NGN

下一代网络是可以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和多媒体等各种业务在内的综合开放的网络构架,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基于分组传输;控制功能从承载、呼叫/会话、应用/业务中分离;业务提供与网络分离,提供开放接口;利用各基本的业务组成模块,提供广泛的业务和应用(包括实时、流媒体、非实时和多媒体业务);具有端到端QoS和透明的传输能力;通过开放接口与传统网络互通;具有通用移动性;允许用户自由地接入不同业务提供商;支持多样标识体系,并能将其解析为IP地址以用于IP网络路由;同一业务具有统一的业务特性;融合固定与移动业务;业务功能独立于底层传输技术;适应所有管理要求,如应急通信、安全性和私密性等要求。 NGN是“下一代网络(Next Generation Network)”或“新一代网络(New Generation Network)”的缩写。NGN是以软交换为核心,能够提供话音、视频、数据等多媒体综合业务,采用开放、标准体系结构,能够提供丰富业务的下一代网络。基于分组的网络,能够提供电信业务;利用多种宽带能力和QoS保证的传送技术;其业务相关功能与其传送技术相独立。NGN使用户可以自由接入到不同的业务提供商;NGN支持通用移动性。 NGN的基本特征分组传送;控制功能从承载、呼叫/会话、应用/业务中分离;业务提供与网络分离,提供开放接口;利用各基本的业务组成模块,提供广泛的业务和应用(包括实时、流、非实时和多媒体业务);具有端到端QoS和透明的传输能力;通过开放接口与传统网络互通;具有通用移动性;允许用户自由地接入不同业务提供商;支持多样标志体系,并能将其解析为IP地址以用于IP网络路由;同一业务具有统一的业务特性;融合固定与移动业务;业务功能独立于底层传送技术;适应所有管理要求,如应急通信、安全性和私密性等要求。
2023-05-28 08:12:421

在电信领域,ngn的含义是

NGN是NextGenerationNetwork的缩写,字面意思是下一代网络。当前所谓的下一代网络是一个很松散的概念,不同的领域对下一代网络有不同的看法。一般来说,所谓下一代网络应当是基于“这一代”网络而言,在“这一代”网络基础上有突破性或者革命性进步才能称为下一代网络。
2023-05-28 08:12:491

通讯技术下一代网络(NGN)的概念及特征?

下一代网络(NGN)是一个分组网络。 NGN泛指一个不同于现有网络。下一代网络包括以下内容:a、 下一代交换网(如软交换);b、 下一代传送网(如MSTP和职能光网络);c、 下一代数据网(如NGI和IPv6);d、 下一代接入网(如DSL、PON、以太网和WLAN);e、 下一代移动网(如3G和4G);
2023-05-28 08:12:561

NGN是什么

NGN 是下一代网络(Next Generation Network)或新一代网络(New Generation Network)的缩写
2023-05-28 08:13:043

NGN是啥意思?

Next Generation Network---下一代网络,一个泛指
2023-05-28 08:13:113

NGI 和 NGN 有啥不同?

NGI 下一代互联网 NGN下一代网络,NGN包含软交换等技术,而NGI只是单指互联网。
2023-05-28 08:13:302

什么是宽带NGN电话?

广西宽带NGN电话是采取专用的终端,利用互联网宽带接入的电话业务,未来通过终端和业务升级还可以提供可视电话、信息服务等多媒体服务。
2023-05-28 08:13:461

NGN和NGI有什么区别啊?

NGI只能是IPv6,NGN都可以NGI没有明确定义,NGN在国际标准组织有明确定义其实区别还是很大的
2023-05-28 08:13:552

NGN网络的发展策略

1、网络建设模式从目前网络向NGN网络的过度,可采用分布建设策略。  SoftSwitch是一种发展中的新技术,从标准到体系结构都在发展中逐步成熟。国际上已有运营商使用SoftSwitch技术和体系结构建设端到端电话网,国内运营商在2002年也开始进行NGN技术实验,预测2002下半年将开始小规模商用试验网建设。大部分运营商在NGN的发展策略上采取了分步建设方式,降低网络风险,积累网络运营经验。建设初期先建立一个小规模商用实验网,采用单域组网结构,总容量在5-10万端口左右。使用少量软交换设备和分布式网关在全网或部分地区开展小规模实验运营,进行网络业务验证,积累网络运营经验。软交换设备对各城市进行逻辑划分成不同的域,支持所有城市的终端接入,域内IP电话的网内呼叫,由交换机完成呼叫处理,在网内完成一次呼叫的建立、通话、拆线全过程。当需要与PSTN实现互通时,则每个城市的有关中继网关必须与本地PSTN网互联。第二步在商用实验网的基础上,采用分域处理话务呼叫控制方法,将全国分成多个域,每个域内设立软交换设备和分布式网关,分地域全网开展规模运营,每个区域有一套或多套软交换设备提供网络业务,负责维护域内路由数据。第三步在前两个阶段网络运营取得成功的基础上,结合软交换技术,充分利用运营商网络资源,实现基于软交换技术的NGN网络规模建设,最终形成NGN网络。2、网络互通方式在NGN的建设过程中,实现与原有网络的互通方式包括:(1)NGN与PSTN/ISDN/GSM/CDMA的互通NGN与PSTN电路交换网以及与核心网为电路交换的移动通信网(GSM、CDMA)的互通,均可通过中继网关TMG完成。(2)NGN与七号信令网的互通NGN与七号信令网的互通通过信令网关SG完成。(3)软交换网络与现有智能网的互通当软交换网络内的用户使用智能网业务时,如卡号业务,必须实现与智能网的互通,关键在于卡号数据;而对于800号业务,则必须实现PSTN/ISDN用户与软交换网络用户统一使用。 实现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TMG中继媒体网关与PSTN进行话路互通,在PSTN接入智能网,对软交换系统没有要求;另一种是软交换设备直接接入智能网,这种方式对软交换系统提出较高要求,但在网络资源占用、时延等方面具有优势。3、NGN网络建设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NGN是一种全新的网络,其建设必须关注以下环节。NGN属于开放式标准网络,依赖于统一实用的标准、规范来指导产品的开发与运营,充分发挥开放网络的优势。基于软交换技术的NGN网络必须实现多运营商NGN网络之间的互通,实现与现有网络之间的互通,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跨网跨运营商的互通。因此,网络的互联互通需要相互协商和统一考虑。作为分组网面临的一些技术问题:如IP地址分配、分组话音QoS全程保证、网络安全等,都必须逐一解决。此外,NGN网络与现有网络的运营模式也有很大区别,这一点非常重要。
2023-05-28 08:14:131

NGN和三网融合

NGN是以软交换为核心,能够提供话音、视频、数据等多媒体综合业务,采用开放、标准体系结构,能够提供丰富业务的下一代网络。更注重软件层面。而三网融合是包括软件,硬件,服务等多方位的融合。个人理解。
2023-05-28 08:14:262

宽带NGN电话有什么优势?

广西宽带NGN电话是宽带语音的最佳组合:〖1〗可以让您上网,也可以通电话;〖2〗搬家不移机,号码随身行;〖3〗全区漫游一个价,宽带电话可以在全区内漫游使用,跨地市资费按安装地资费计费收取。(例如:您在南宁本地办理了宽带电话,如果移机到桂林,拨打南宁的电话,仍然按照南宁本地市话费用收取,拨打桂林电话按照长途资费计费)
2023-05-28 08:14:331

安全知识:下一代网络(NGN)安全纵横

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已经使信息技术逐渐成为主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当今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应对信息化的挑战和机遇。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正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一场新的技术、产业和社会革命。要发展信息化,就必须高度重视信息安全问题,它绝不仅仅是IT行业问题,更多的是一个社会问题以及包括多学科系统安全工程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因此,有人呼吁我国要像重视两弹一星那样去重视信息安全问题。   Internet的高速发展推动了整个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的进程,掀起了一场网络热潮,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因此而改变。但是,作为第一代互联网,Internet在设计之初没能充分考虑信息安全问题,从而导致现在全世界不得不成天忙于“打补丁”来应对与日俱增的安全问题。   肆虐网络的病毒、无孔不入的间谍软件、居心叵测的木马、以及嚣张猖獗的黑客攻击,已经成为困扰第一代互联网用户的严重问题。由于安全问题给用户带来的不可靠感,基于第一代互联网的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受到了阻碍。   如今,由于IP地址资源的紧张和信息安全问题等,人们终于下决心开始研制并推广下一代网络(NGN),并以NGN作为未来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从信息安全角度看,NGN既是机会又是挑战,我们绝不能再犯忽视安全问题的错误了,必须将信息安全作为NGN的一个有机整体,而不是一个附属品来对待。信息安全必须作为NGN研究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下一代网络是什么?   下一代网络(Next Generation Network,简称NGN),是在当今电信网络基础上演变、融合而来的。理想中的NGN可以实现各种网络的互通,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多种方式,享受网络提供的各种服务。NGN是一个集数据、语音、视频等各种多媒体功能于一体的网络。试想一下,在不久的将来,用户可以在电话机上和朋友“面对面”地视频聊天;可以在手机上与远方的好友分享好听的音乐;可以和异国他乡的亲友尽情交谈,却只需不多的话费。这无疑是令人憧憬的生活方式。但事务总是具有两面性,NGN为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加严峻的安全隐患。   NGN的安全隐患在哪里?   网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无论是网络硬件开发、协议设计、还是网络应用软件开发,都是复杂的工程。这就不可避免地会有设计不完善的地方,人们无法在设计阶段就考虑到所有情况,打造一个十全十美的网络。隐患是必然存在的,NGN也不会例外,它的主要安全隐患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物理设备的隐患   ■设备故障   网络上的设备一般都是常年不间断地运行,难免会出现硬件故障,这些故障可以造成数据的丢失,通信的中断,从而对用户服务造成损害。如果是某些核心的设备出现故障,则有可能导致整个网络的瘫痪。   ■电磁辐射   电子设备都具有电磁辐射,一方面电磁的泄露让窃听者在一定距离内使用先进的接收设备,可以盗取到正在传送的信息和数据,从而严重威胁用户的隐私;另一方面电磁辐射可以破坏另外一些设备中的通信数据。   ■线路窃听   在无线通讯中,信号是在空中传播,无法采用物理的方式保护,这就使得有些攻击者可以使用一些设备对通讯数据进行窃听,甚至更改。在有线通讯中,攻击者甚至可以通过物理直接搭线的方式窃听相关信息。   ■火灾、水灾与盗窃   这些问题是由于人为的不注意或者其他原因造成的,一旦发生,一般都是毁灭性的。   2、软件系统的隐患   如果说物理设备是网络的“躯体”的话,那么软件系统就是网络的“灵魂”。但是软件系统不可避免地会有许多设计缺陷,而这些缺陷在设计阶段是难以发现的。一旦攻击者掌握了这些缺陷,就可以利用它们进行非法的攻击行为。   ■操作系统的隐患   操作系统是网络应用的软件基础,它是网络设备的“神经中枢”,负责掌控硬件的运行与应用软件的调度,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目前网络上应用比较普遍的有linux、Unix、Windows、以及嵌入式Vxworks等。没有任何一种操作系统敢宣称自己是完全安全的,正如Windows操作系统大量安全漏洞的存在造成了目前互联网严峻的安全形式,操作系统的隐患也将使得网络系统本身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操作系统隐患的产生大致有三个原因,具体如下所述:   编程人员的人为因素,在程序编写过程,为实现不可告人的目的,在程序代码的隐蔽处保留后门。   受编程人员的能力、经验和当时安全技术所限,在程序中难免会有不足之处,轻则影响程序效率,重则导致非授权用户的权限提升。   由于硬件原因,使编程人员无法弥补硬件的缺陷,从而使硬件的问题通过软件表现。   许多攻击就是利用操作系统存在的漏洞。现在受攻击最多的是Windows操作系统,因为它是现在个人用得最多的一种操作系统。其次是Linux, Solaris, OS/2等操作系统。黑客的攻击手法主要是使用一些现有的黑客工具或自己编制一些程序进行攻击
2023-05-28 08:14:411

NGN下一代网和4G网的区别是什么?

在ETSI中,对NGN有这样的定义:“NGN是一种规范和部署网络的概念,即通过采用分层、分布和开放业务接口的... 下一代移动网,使IPv6成为3G必须遵循的标准。包括4G在内的后3G系统将定位于宽带多媒体业务,使用更高的频...
2023-05-28 08:14:493

NGN国际社区的为什么要做NGN

理由一,经济学家预言,将来的富翁一定是电子商务领域出现的最多,尤其是直销与电子商务结合的模式,其累积财富的速度让人目瞪口呆,关键是要选择一个或多个好的产品——NGN国际社区是当互联网上独一无二的趋势化产品——你拥有了这一产品的代理权就是拥有了财富!理由二,香港富商李嘉诚曾说过:“每个商务时代,都煅造一批富翁。而每批富翁的煅造,都是当人们不明白时,他明白自己在做什么;当人们不理解时,他理解自己在做什么。所以,当人们明白时,他已经成功了;当人们理解时,他已经富有了。” ——NGN社区的创建从中国大陆开始,现在99%多的人还没看懂,在别人还不大明白的时候,你理解了,你明白了、你抓住了,你就能成功!理由三、据官方数据统计,中国网民已达2.98个亿,而且还在不断增长,国外的网民更不计其数!如果有其中的百万分之一、千万分之一成为你推荐链下的会员,你将收获多少?理由四、个人的朋友是有限的,朋友的朋友是无限的,你推广NGN社区就是利用你有限的人脉,去拓展你无限的人脉。利用你无限的人脉,去为你创造无限的财富。——如果你的人脉能为你带来巨大财富,您会浪费吗?理由五,也就是最重要的一个理由:据未来学家预测:人类现有的绝大多数职业再过20年将会在这个地球上永远的消失。失业和破产将成为二十一世纪最时髦的名词之一。各位朋友,如果你有梦想,你就不需要这个理由,但如果你没梦想,对生活已心满意足,那么,看到这个预言,想想这段时间金融风暴括起后,多少人失业破产!你是不是也应该想一想十年以后你会在哪里,你现在所从事的事业能保证你受用一辈子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你有没有想过?汽车长途行使都需要一个备胎,你在人生这么漫长的征途中,就不需要一个备胎吗?如果你需要备胎的话,那么,你为什么不从现在就开始行动呢?!
2023-05-28 08:14:551

NGB,NGN,NGI分别指什么?

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NGN下一代网络(Next Generation Network)英文缩写;NGI是Next-Generation Internet的缩写,这个由美国克林顿政府支持开发的项目,目标是将连接速率提高至今天Internet速率的100倍到1000倍。突破网络瓶颈的限制,解决交换机、路由器和局域网络之间的兼容问题。
2023-05-28 08:15:091

电子商务安全威胁及防范措施分别是什么?

一、NGN安全问题的引出 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信息技术逐渐主导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应对信息化的挑战和机遇。信息化、网络化正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一场新的技术、产业和社会革命。要发展信息化,就必须重视信息网络安全,它绝不仅是IT行业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以及包括多学科系统安全工程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因此,知名安全专家沈昌祥院士呼吁要像重视两弹一星那样去重视信息安全问题。NGN作为下一代通信网络,是未来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网络安全事关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国防,因此在NGN研究中安全将是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1.NGN安全相关经济领域:随着我国网上银行的建设、电子商务的发展,无数财富将以比特的形式在网络上传输。 2.NGN安全相关文化领域:当前网上聊天已成为一种重要沟通手段,生存在网络中的虚拟社会已成为人们的第二生活方式,网络已成为继报刊杂志、广播和电影电视后的重要媒体。 3.NGN安全相关政府职能:当前我国正在大量建设电子政务网,也就是政府职能上网,在网上建立一个虚拟的政府,实现政府的部分职能性工作。 4.NGN安全相关国防:随着军事国防信息化的进展,信息对抗已成为战争的一部分。大量的信息都可能在网络上传输。除泄密可能外,网络安全问题还可能导致指挥系统的瘫痪。 5.NGN安全相关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大多数国家重要基础设施都依赖网络。网络瘫痪可能造成电网故障、机场封闭、铁路停运等问题,进而引发更多更严重的问题。 二、NGN面临的安全威胁 就目前通信网络现状而言,NGN可能面临如下安全威胁。 1.电磁安全:随着侦听技术的发展以及计算机处理能力的增强,电磁辐射可能引发安全问题。 2.设备安全:当前设备容量越来越大,技术越来越复杂,复杂的技术和设备更容易发生安全问题。 3.链路安全:通信光缆电缆敷设规范性有所下降。在长江、黄河、淮河等几条大江大河上布放光缆时,基本都敷设并集中在铁路桥(或公路桥)上,可能出现“桥毁缆断”通信中断的严重局面。 4.通信基础设施过于集中:国内几个主要运营商在省会城市的长途通信局(站)采用综合楼方式,在发生地震火灾等突发事件时,极易产生通信大规模中断的局面。 5.信令网安全:传统电话网络的信令网曾经是一个封闭的网络,相对安全。然而随着软交换等技术的引入,信令网逐渐走向开放,增加了安全隐患。 6.同步外安全:同步网络是当前SDH传输网络以及CDMA网络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当前大量网络包括CDMA等主要依赖GPS系统。如GPS系统出现问题将对现有网络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7.网络遭受战争、自然灾害:在网络遭受战争或自然灾害时,网络节点可能会遭受毁灭性打击,导致链路大量中断。 8.网络被流量冲击:当网络受到流量冲击时,可能产生雪崩效应,网络性能急剧下降甚至停止服务。网络流量冲击可能因突发事件引起,也可能是受到恶意攻击。 9.终端安全:典型的多业务终端是一个计算机,与传统的专用傻终端例如电话相比,智能终端故障率以及配置难度都大大提高。 10.网络业务安全:多业务网络很少基于物理端口或者线路区分用户,因此业务被窃取时容易产生纠纷。 11.网络资源安全:多业务网络中,用户恶意或无意(感染病毒)滥用资源(例如带宽资源)会严重威胁网络正常运行。 12.通信内容安全:网络传输的内容可能被非法窃取或被非法使用。 13.有害信息扩散:传统电信网不负责信息内容是否违法。随着新业务的开展,对于有害信息通过网络扩散传播的问题应引起NGN的高度重视。 三、NGN安全问题分析 1.网络多业务影响网络安全 网络提供的多业务以及随之而来的终端智能化为网络带来了更多安全隐患。 在传统电信网络上,大多数网络捆绑单一业务:电话网提供电话业务以及部分补充业务;DDN网络提供点到点数据专线业务;帧中继网络提供数据专线以及虚拟专用网业务;同步网提供网络同步服务;信令网为电话网提供信令服务;即使是号称多媒体网络的ATM也基本用作数据专线以及虚拟专用网。大多数用户终端智能性较低并且与网络信令隔离,因此一般不会影响网络安全。 随着新业务的出现,新兴运营商已不满足于每个业务建一张网的思路:网络不但需要承载多种业务,还必须在用户使用同一个接入线路的条件下提供多种业务。为此,网络为识别统一接入线路上的多种业务,不可避免地将部分智能性转移到终端,IP网络成为承载多业务网络的重要选择。IP网络是典型的“智能终端傻网络”:网络只负责转发数据,不参与具体业务流程。IP网络的终端主要是计算机系统,因此用户设备需要参与到业务流程中。恶意用户可以使用计算机系统干扰业务流程,甚至发起黑客攻击使网络瘫痪,这样的模式严重影响了IP网络安全。由于当前分组语音的大量使用,IP网络需要与传统电话网络互通,IP网络的安全隐患进而会影响传统电话网络的安全。 2.多运营商竞争影响网络安全 多运营商竞争在开拓通信市场以及增加网络备份的同时也带来新的安全隐患。我国通信网络历经了一个从单运营商走向多运营商的过程。在原有邮电部领导中国电信建立通信网络时,网络承载单一业务,支撑网统一设计,业务普遍开展,缆线敷设统一规划,服务质量全程全网统一设计,电信业务与网络安全性基本满足当时需求。在当前多运营商竞争环境下,我国网络规模有了极大增长,适应了国民经济对通信网络的需求,但是也引入了一些对安全不利的因素:由于快速建设的压力以及缺少网络建设经验,部分运营商网络建设缺乏技术体制的总体指导,而没有技术体制指导的网络缺乏全程全网统一考虑,不利于网络安全;出于对投入成本与利润产出率的考虑,部分运营商在降价吸引客户以及快速大规模网络建设中忽略网络安全设施与投入;新兴运营商运营在建设初期缺乏长期电信运营的经验与理念,在网络安全方面缺乏重视。虽然六大运营商网络资源总量大于原中国电信,但是当前任何一个运营商都不能像原中国电信那样拥有如此丰富的资源;六大运营商网络互连互通,但是安全策略、安全管理力度以及安全设施各不相同,容易出现安全隐患;由于恶性竞争的存在,运营商互连互通时还可能造成人为的安全事故。 3.网络规模和设备容量的扩大影响网络安全 网络规模和容量的不断增加在带来效益的同时也引起设备的复杂化以及管理的复杂化,随之而来的便是为网络带来更多安全隐患。 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通信需求不断扩大。我国电信网络已发展成全球最大固网和移动网络之一,运维如此一个巨大网络没有先例也没有参照对象,极有可能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安全问题。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以及设备容量的扩大,设备越来越复杂,不可控因素随之增加。在一个规模空前的网络上因网管操作失误、用户恶意攻击、故障的不恰当处理等原因引起大量用户无法正常使用业务则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而且最新型、大容量的新设备大多是引进产品,至少使用的芯片大多数是国外产品,引进产品、芯片的安全性无法评估,因此也使通信网络安全隐患难以预测。 4.管理比技术更影响网络安全 先进的安全技术和设备会因管理不善而崩溃,完善的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技术落后带来的不利因素。因此就网络安全而言,管理比技术更重要。这里所说的管理并不局限于一般所说的TNM电信网管或者互联网的简单网管,还包括管理制度、应急体系、运维规章、人员培训、密钥分发、保密制度等方方面面。 在很多情况下通过管理可以轻易解决的问题如果使用纯技术方案解决,可能需要付出十倍甚至百倍的努力和成本。例如电话网络号码资源统一分配,再大规模的程控交换机也只需要近百个局向就可以解决电话选路;而在IP地址随意分配的互联网络上,骨干路由器需要保留十万个以上的路由表条目才能保证IP包的正常选路,由此带来的协议和设备的复杂性为网络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而网络完善的管理机制便可以更有效地保障网络安全。 网络内部的安全审计与对网络外部内容的过滤一样重要。内部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一点也不亚于使用复杂昂贵的防火墙设备。此外任何安全技术最终都会落实到人,再安全的操作系统也会需要管理人员来实现;再复杂的安全设备也需要人来维护;[WL2]再精密的加密算法和加密机制也不能防范密钥泄漏或设置简单密码。 5.新技术新业务新运营模式影响网络安全 新技术、新业务带来新的运营模式,在建立新的价值链的同时也带来新的安全隐患。 随着IP网络的普遍应用,信息机密性、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成为网络安全的重要内容;随着分组语音业务的开展,电信运营商必须关注来自IP网络的来源追查;随着软终端的出现,运营商必须从基于端口认证与计费扩展到基于用户标识认证和计费;随着短信业务的爆炸性发展,移动运营商必须关注恶意发送以及短信诈骗;随着电子邮件业务的开展,运营商必须关注垃圾邮件;随着BBS的广泛使用以及巨大的影响力,BBS的管理与监管已迫在眉睫。因此新技术新业务和新运营模式在为运营商带来增长点的同时,也为网络带来了安全上的不确定性。 6.IP技术的使用影响网络安全 IP技术的使用一方面为产业带来新业务、新活力,另一方面为网络带来新的安全隐患。当前IP技术应用广泛,但IP并不是一个完美的网络层技术,也存在服务质量、安全、运营模式等问题,其中安全问题一直是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IP网络的安全问题部分是因为计算机网络设计理念与电信网络设计理念有差异:计算机网络中不是问题的问题在电信网络中却成为严重问题;另一方面是因为IP网络在电信中使用缺乏运维管理的经验和手段。由于IP网络不能有效地对源地址进行检验,用户终端可以伪造源地址对网络发起流量冲击进而影响控制层面。 四、NGN安全威胁应对原则 面对上述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未知的安全威胁,首先应明确如下应对原则: 1.安全不是绝对的,安全威胁永远存在。 安全不是一种稳定的状态,永远不能认为采用了怎样的安全措施就能到达安全状态。首先,付出资源、管理代价可以增加安全性,但是无论多少代价也不能达到永远、绝对的安全。其次,安全是一个不稳定的状态,随着新技术的出现以及时间的推移,原本相对安全的措施和技术也会变得相对不安全。第三,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是有针对性、有范围的,通常只对已知或所假想的安全威胁有效。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措施不确保对未知或未预想的安全威胁生效。 2.安全应作为基础研究,需要长期努力。 NGN安全研究范围广泛,包括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管理措施、网络规划、网络设计、设备可靠性、业务特性、商业模式、缆线埋放、加密强度、加密算法、有害信息定义等大量领域。因此安全研究不是一蹴而就,需要长期努力。安全投入本身不能产生直接效益,只能防止和减少因不安全因素而造成的损失。安全研究应当作为一项基础研究,由国家、运营商和相关企业长期投入,共同努力。 3.安全需要付出代价,安全要求应当适度。 NGN安全是所有人都希望的,但不是所有人都能意识到为达到一定的安全标准所需要付出的代价。为安全付出的代价可能是人力、物力、财力,也可能是降低效率。因此安全要求应当适度,为机密性付出的代价大于因泄密可能受到的损失时该安全要求便意义不大。在日常通话中能保证机密性当然理想,但是如需要增加几倍的通话费用来增加机密性(机密性通常只能增加,无法绝对确保),相信大多数用户都无法接受。 4.安全隐患有大有小,应分轻重缓急。 当前NGN上存在大量已知和未知的安全隐患。对于众多的安全隐患,应当视可能造成的危害以及需要付出的成本,分轻重缓急分别解决。一般来说可能大面积影响网络业务提供的安全隐患应当优先解决,例如影响同步网安全、网络路由协议正常运行的安全隐患等。对于不影响业务正常开展,或者只以较小可能影响少量用户同时需要资金人员较多的安全隐患例如无线接口用户数据未加密等可以稍稍延后解决。 5.安全不仅是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管理。 绝大多数安全隐患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但是安全更重要的是管理。当前技术条件下任何安全技术都是需要人来参与。完善的管理机制能最大程度上防止管理人员有意或无意的增加安全隐患的行为。通常这样的管理机制是以日志和审计作后盾,以降低效率作代价。因此没有完善管理机制的网络不可能是安全的网络。此外一些通过管理可以轻易解决的问题可能需要极其复杂的技术手段才能解决。 6.安全问题有范围,不是包罗万象的。 NGN安全有自身的范围界定,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会影响NGN和信息安全。随意扩展安全研究范围,将大量与安全无关的课题归结到NGN与信息安全研究中,可能会失去重点,不利于安全研究与安全隐患的解决。例如传输网络设计指标范围内的误码与安全问题无关;同样IP网络上设计范围内的丢包率、电话网上掉线率范围内的掉线等都与NGN安全无关,用户丢失密码造成的损失也与网络安全无关。 7.网络安全不仅仅是定性的,还应当定量评估。 当前计算机系统有安全登机评估标准,可以定量评估。长期以来,通信网络主要提供话音服务,对话音自身的信息安全以及内容是否合法并不关心。因此主要采用业务可用性以及设备可靠性来体现网络安全。但是当前通信网络支撑着国家重要安全设施的正常运行,因此网络安全有必要定量评估并划分等级。不同的网络应用应当有最低安全等级要求。对所有通信都提供最高安全等级固然很好,但是为此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成本显然不是公众和运营商所期望的。 8.不同网络上关注的安全问题应当各有侧重。 传统电信网络主要提供专线型的数据传输以及点到点的话音业务。因此传统电信网主要关注的是网络自身的安全以及网络服务的安全。而互联网是为教育科研网络设计,服务可控性较差,并缺乏有效的商业模式,且其所具有的可大量传递数据信息并开展BBS以及点到多点、匿名发送等业务的特性也决定了互联网应更关注服务可控性以及网络上的信息安全。
2023-05-28 08:15:315

英语:NGN,SIP,ADSL,PSTN的英语全拼是什么?

NGN:NextGenerationNetwork(下一代网络)的缩写。SIP:SessionInitiationProtocol(会话起始协议)的缩写。ADSL:AsymmetricDigitalSubscriberLine(非对称数字用户线)的缩写。PSTN:PublicSwitchedTelephoneNetwork(公共交换电话网)的缩写。难道楼主也是从事网络通信行业的?
2023-05-28 08:16:101

软交换是什么意思

软交换是一种功能实体,为下一代网络NGN提供具有实时性要求的业务的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是下一代网络呼叫与控制的核心。 简单地看,软交换是实现传统程控交换机的“呼叫控制”功能的实体,但传统的“呼叫控制”功能是和业务结合在一起的,不同的业务所需要的呼叫控制功能不同,而软交换是与业务无关的,这要求软交换提供的呼叫控制功能是各种业务的基本呼叫控制。软交换技术是NGN网络的核心技术,为下一代网络(NGN)具有实时性要求的业务提供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软交换技术独立于传送网络,主要完成呼叫控制、资源分配、协议处理、路由、认证、计费等主要功能,同时可以向用户提供现有电路交换机所能提供的所有业务,并向第三方提供可编程能力。扩展资料:VOIP和软交换关系:VOIP,VoiceoverInternetProtocol,俗称IP电话、VOIP网络电话或者网络IP电话,是利用互联网实现语音通信的一种先进通信手段,我们利用Internet廉价的上网费用和全世界无处不通的特点来传输语音。  而软交换就是对应的服务器,比如你有一台电话,你的电话号码以及你要打给别人的号码都要到对应的软交换上进行登记注册。这样你就可以通过软交换来进行通话。  常用的信令协议有sip和h248以及mgcp,其中媒体流一般通过rtp来进行传输。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软交换
2023-05-28 08:16:191

移动手机接入点ims是什么意思?

IMS是IP多媒体系统,是一种全新的多媒体业务形式,它能够满足现在的终端客户更新颖、更多样化多媒体业务的需求。IMS被认为是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技术,也是解决移动与固网融合,引入语音、数据、视频三重融合等差异化业务的重要方式。目前全球IMS网络多数处于初级阶段,应用方式也处于业界探讨当中。
2023-05-28 08:16:342

物联网是三网合一ngn么

你说三个名词,各自都是独立概率,物联网是指对外围设备互联,比如对车辆,家电,远程监控联网叫物联网,三网合一是电信,电视,互联网三网合一,NGN是电信交换通信通过软件实现
2023-05-28 08:16:432

NGN与 CDMA 区别

NGN是下一代网络,说白了就是固定电话和网络方面的事,里面包含了很多东西而CDMA是一种移动通信标准,是因为采用码分多址技术才叫CDMA~~
2023-05-28 08:16:501

ITU-T中研究NGN的研究组是

单选选BSG13,如果多选B、C、EITU-T中的NGN研究工作由SG13工作组主导,成立了NGN全球标准行动举措(NGN-GSI)工作组以协调SG13、SG11、SG16等工作组之间的NGN标准化工作。
2023-05-28 08:16:571

软交换技术的软交换究竟是什么

什么是软交换?在询问这样的问题时,我们经常会得到一系列特征的描述:它是NGN的核心,它具有开放的架构,它能够实现呼叫控制与媒体传输分离……思科系统亚太区NGN/VoIP首席技术顾问殷康认为,尽管“软交换”是目前NGN讨论的热点,但是人们对它的概念仍然有些似是而非。他说:“‘软交换"这个术语可以说是从Softswitch翻译而得。Softswitch这一术语借用了传统电信领域PSTN网中的‘硬"交换机‘switch"的概念,所不同的是强调其基于分组网上呼叫控制与媒体传输承载相分离的含义。国内一开始有人将Softswitch译为‘软交换"。但是‘软交换"这个翻译术语含义不够十分明晰,单从字面上看很难使人理解它究竟是设备系统概念还是体系概念。”殷康指出,我国电信业历来将名词属性的、设备概念范畴的switch译为“交换机”,而将动名词属性的switching 译为“交换”。X25 switch译为X25交换机,ATM switch译为ATM交换机,L2/L3 switch 译为二层/三层交换机。因此他建议,为学术研讨的严肃性,应该将softswitch更为确切地译为“软交换机”。这只是翻译概念上的问题。不过从某一方面来说,对于软交换概念的模糊,也反映了产业界对于软交换认识上在某些方面依旧存在偏差,存在着过分强调某一方面的能力,或者是过分夸大了软交换功能的情况。甚至可以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软交换被人为地“神话”了,它被认为是一种代表着通信行业的未来,似乎无所不能的技术。软交换是一种正在发展的概念,包含许多功能。其核心是一个采用标准化协议和应用编程接口(API)的开放体系结构。这就为第三方开发新应用和新业务敞开了大门。软交换体系结构的其它重要特性还包括应用分离(de-couplingof applications)、呼叫控制和承载控制。软交换是一种功能实体,为下一代网络NGN提供具有实时性要求的业务的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是下一代网络呼叫与控制的核心。简单地看,软交换是实现传统程控交换机的“呼叫控制”功能的实体,但传统的“呼叫控制”功能是和业务结合在一起的,不同的业务所需要的呼叫控制功能不同,而软交换是与业务无关的,这要求软交换提供的呼叫控制功能是各种业务的基本呼叫控制。 软交换技术区别于其它技术的最显著特征,也是其核心思想的三个基本要素是:1)开放的业务生成接口。软交换提供业务的主要方式是通过API与“应用服务器”配合以提供新的综合网络业务。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兼顾现有通信网络,它还能够通过INAP与IN中已有的SCP配合以提供传统的智能业务。2)综合的设备接入能力。软交换可以支持众多的协议,以便对各种各样的接入设备进行控制,最大限度地保护用户投资并充分发挥现有通信网络的作用。3)基于策略的运行支持系统。软交换采用了一种与传统OAM系统完全不同的、基于策略(Policy-based)的实现方式来完成运行支持系统的功能,按照一定的策略对网络特性进行实时、智能、集中式的调整和干预,以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作为分组交换网络与传统PSTN网络融合的全新解决方案,软交换将PSTN的可靠性和数据网的灵活性很好地结合起来,是新兴运营商进入话音市场的新的技术手段,也是传统话音网络向分组话音演进的方式。目前在国际上,软交换作为下一代网络(NGN)的核心组件,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运营商所接受和采用。 目前比较普遍的看法认为,软交换系统主要应由下列设备组成:1)软交换控制设备(Softswitch Control Device)这是网络中的核心控制设备(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软交换)。它完成呼叫处理控制功能、接入协议适配功能、业务接口提供功能、互连互通功能、应用支持系统功能等。2)业务平台(Service Platform)完成新业务生成和提供功能,主要包括SCP和应用服务器。3)信令网关(Signaling Gateway)目前主要指七号信令网关设备。传统的七号信令系统是基于电路交换的,所有应用部分都是由MTP承载的,在软交换体系中则需要由IP来承载。4)媒体网关(Media Gateway)完成媒体流的转换处理功能。按照其所在位置和所处理媒体流的不同可分为:中继网关(Trunking Gateway)、接入网关(Access Gateway)、多媒体网关(Multimedia Service Access Gateway)、无线网关(Wireless Access Gateway)等。5)IP终端(IP Terminal)目前主要指H.323终端和SIP终端两种,如IP PBX、IP Phone、PC等。6)其它支撑设备。如AAA服务器、大容量分布式数据库、策略服务器(Policy Server)等,它们为软交换系统的运行提供必要的支持。 软交换的技术定义可以描述为:· 它是一种提供了呼叫控制功能的软件实体;·它支持所有现有的电话功能及新型会话式多媒体业务;·它采用标准协议(如SIP、H.323、MGCP、MEGACO/H.248、SIGTRAN以及各种其它的数据及ITU协议);·它提供了不同厂商的设备之间的互操作能力·它与下列一种或多种组件配套使用·媒体网关·信令网关·特性服务器(例如提供CLASS业务)·应用服务器(例如提供多媒体业务)·媒体服务器(如提供数据流媒体、会议和广告等业务)·管理、供应和收费/计费接口。也许从业务角度来看,可以给出一个更形象的定义:软交换是一种针对与传统电话业务和新型多媒体业务相关的网络和业务问题的解决方案。它能够减少资本和运营支出,提高收入。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总工程师韦乐平指出,泛义的NGN包容了所有新一代网络技术,狭义的NGN就是指软交换。在国内,人们往往把NGN与软交换联系在一起,甚至将它们等同起来。实际上,由国际上有关NGN的研究与行动可以看出,NGN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1996年,美国政府与大学分别牵头提出下一代Internet行动计划(NGI)与Internet2。另外,国际上还有很多政府部门、行业团体、标准化组织等机构参与的NGN行动计划,如IETF的下一代IP、3GPP与UMTS论坛的下一代移动通信、加拿大的CANET3、欧盟的NGN行动计划等。这些NGN计划与行动很多与软交换没有什么关系,它们有的是专门研究本领域的网络技术发展(例如IETF的“下一代IP”研究的是如何从IPv4向IPv6过渡),有的则是包容了多种网络技术与应用的综合研究项目。当然,国际上也有一些专门研究针对话音网的下一代组网技术,例如Telcordia(原Bellcore)提出的基于软交换的NGN方案。但是说NGN就是软交换,无疑是很值得商榷的。根据国内目前所提出的NGN解决方案,作为其最重要的特征之一,软交换平台的开放性可以为运营商提供一个灵活快捷的新业务开发模式,让NGN真正成为业务驱动的网络。“但是软交换并不就是NGN,甚至可以说,软交换不一定就是NGN的核心技术。”国家IP与多媒体标准研究组主席蒋林涛指出。他认为:“NGN涉及的核心技术存在两个层次:一个是承载网层面,备选的核心技术有TDM、ATM、IP等,软交换并不在其中;一个是业务网层面,软交换技术将发挥核心的作用。”未来VoIP的核心技术将是软交换。软交换是NGN中语音部分,即下一代电话业务网(包括固定网、移动网)中的核心技术,但是NGN所要承载的业务模式今天还不是很清楚,我们很难断定VoIP就是未来NGN的核心通信业务。因此有业内人士认为,不能简单地断定,软交换就是NGN的核心技术。 那么认为NGN就是软交换,或是NGN寄希望于单一的“软交换”综合性设备,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殷康认为,这势必会造成NGN解决方案缺乏可行的整体系统网络效益和目标,使得NGN的思考和讨论局限于单一类别设备以及相关技术的局部结构体系和范畴。更严重的是,“软交换”的设备特征和技术特征自身只能提供非常有限的“网络”概念和功能,这很可能造成NGN的组网方式和其总体网络体系结构成为无解之惑。有资料指出,目前美国的Bell Atlantic、Level3、英国电信、英国大东、德国电信、日本NTT等很多运营商都开展了NGN试验,也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由于软交换本身的成熟性,它们的试验绝大部分限于软交换的汇接功能,能够提供一些简单的多媒体业务,但大部分都是单域的小规模的网路。UT 斯达康首席科学家杨景认为,NGN的核心应该体现在跨网络业务上,而不是开放业务接口。他说:“与其说NGN是一个交换网,还不如说它是一个基于IP基础设施的业务网。”目前,中国电信软交换试验网的技术也要求在 CLASS4(长途链路)以及 CLASS5( 接入层)都实现软交换机制。“软交换机体现的是通过媒体控制协议MGCP/H248技术来实现呼叫控制与媒体传输相分离的思想,软交换机概念的提出使NGN的语音业务功能和与传统PSTN网的交换机功能可以完全透明地兼容,从根本上确保了IP电话技术能够完全替代PSTN网络中的交换机,” 殷康说,“软交换机是NGN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更多的是关注在IP网中呼叫控制功能的设备和系统,其本身并不能构成特别的整体组网技术机制和网络体系构架。完全围绕软交换机为核心进行相互联接的组网方式没有太大试验和探讨价值。它限定了NGN只能是软交换机静态配置的、互为联接的,也即是所谓全平面网的‘无网模式"。”殷康认为,‘无网模式"的NGN体系结构只能支持一个或几个软交换机,没有可扩展性也没有灵活性,是不适合规模运营的。软交换机必须具有与“网络”相联的能力。这个“网络”就是NGN的多媒体信令网。他说:“软交换机之间通过NGN多媒体信令不仅可以保障无限的可扩展性,选路结构的动态和灵活性,还真正实现了‘网络就是交换机"的目标。”“下一代网的组网是采用分层的多媒体信令网和平坦的媒体流结构,多媒体信令网通过多媒体信令协议体系和多媒体信令传送点网元来实现。由于多媒体信令网的主要功能不涉及媒体控制,所以,一般不由软交换机组成,而是由专门的多媒体信令服务器来构成。” 殷康说,“真正意义的下一代网既需要智能端点业务的创新繁荣,又需要其系统可规模经营管理。就目前的技术成熟和发展来看,ITU-H323协议、IETF-SIP协议和MGCP/H248协议为特征的软交换机等三种技术都是IP电话通信和下一代网的实现手段。这三种技术各有区别和特长需要相辅相成,只有采用融合三种技术的网络架构体系和实现手段,才为上策。”许多学者很早以前就指出,软交换机也可以看成是在H323和SIP体系下,智能网关分解的结果。它在下一代网中承担着区域或端局系统平台的重任,肩负着同时控制网络接入话务和控制PSTN网络边缘互联话务的功能。但是,软交换机仍然需要其他关键技术和设备来协同工作以确保可行的QoS和网络安全方案。软交换机提供现有电路交换机的各种语音业务,并支持语音、数据、视频融合的多媒体端点新业务和多样化的第三方业务(包括视频电话,视频电话会议,PC-Phone),但软交换机并不应看成是通用的数据、视频业务和应用的控制平台。因此,只有对软交换机在NGN中给予适当的定位,使其担当恰如其分的角色,才是发挥其在NGN中重要和关键的功能的正确方法。 降低成本今天的大多数网络运营商最为关注的是保证其现有业务的安全。在近期内,话音和拨号业务仍是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且流量还会继续增长。虽然宽带接入正在增长,但在大多数市场中仍然非常有限。与此同时,解除管制和竞争导致价格下降并侵蚀了运营商的利润。这些因素,再加上资金有限,迫使运营商不得不降低运营和资本开支(OPEX和CAPEX)。然而在实现这些节约的过程中,运营商投资于未来技术显然比利用现有技术优化网络更好一些,虽然许多情况下后者也能够实现类似的节约。这一决策主要是从商业而非技术方面考虑的。新的收入只降低成本还远远不够。虽然通过提供传统业务来降低成本可以带来保护运营商的利润,但是创造和部署能够产生收入的新业务才是固定电话业务提供商得以生存的关键。从图1中的图表可以看出,固定电话收入正在“缩水”。基本业务(如添加/取消媒体、演示、消息传递、以及媒体组合等)将被整合,从而为最终用户提供可以任何接入形式访问的会话式多媒体业务。这些业务可能包括视频会议、可视电话、话音增强式游戏以及由用户控制的呼叫处理等。一种改良方法目前的普遍观点认为:网络运营商的发展方向将是基于分组交换的多业务网络环境,由软交换提供呼叫和会话控制。然而,在目前的商业形势下,向软交换环境融合存在着巨大的挑战。如果现有基础设施不能有效满足其目标应用和客户的需求,它根本不可能存在。任何替代技术都必须能够与现有解决方案一样、或更出色地处理某一应用--在功能和/或价格方面更具优势。另外,新的业务模式必须证明能够满足对现有技术所支持业务的需求。但是,由于电话仍然是运营商的主要收入来源,所以不能提供全套PSTN业务和电信级服务质量(QoS)的PSTN替代解决方案不能获得采用。运营商们不能拿自己的电话客户和收入去冒险。通信服务提供商需要采取渐进式发展方法,把软交换技术作为经济高效的宽带多业务网络的一部分进行部署。
2023-05-28 08:17:061

什么是NGN?与VOIP有什么区别,哪个更有优势?

未来5年IT产业及网络市场发展趋势分析发布时间: 2006-03-03 10:46 作者: 出处: 中国教育在线 看一看未来5年的热点领域,几乎每一个都和网络密切相关。可以说,网络已经成为IT产业的灵魂,网络前进的脚步带动了整个IT产业的进步。 在IT产业里,惟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过去的5年中,IT产业经历了低潮和复苏;在未来的5年,IT产业将迎来一个美好的春天。 计世资讯的报告指出,2005~2009年将是高速成长并且痛苦的5年。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可以看到: ● IT和电信融合速度加快; ● 3C融合性产品推陈出新; ● PC等传统IT产品增长趋缓; ● 软件服务化,服务多样化; ● 用户需求更加个性化; ● 竞争压力下IT厂商更加集中。 2005~2009年信息产业融合的8个热点领域是: ● 数字电视市场开始启动; ● 运营商推动IPTV一争高低; ● 企业级VoIP高速增长; ● NGN进入规模商用; ● 基于3G的行业移动应用; ● 智能化、具有通信功能的消费电子产品; ● 支持融合应用的服务器; ● 捆绑通信功能、基于Internet的应用软件。 发展预测 IT投入用户结构 在不断变革前进的洪流中,中国信息和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市场在融合中将迎来黄金的5年。市场总值将从2004年的12956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09年的23718亿元人民币。 行业市场依然是中国IT市场的主动力,行业市场占中国IT总支出的80%,消费市场占20%。在行业市场中,商业市场占59%,政府占14%,教育占8%。根据计世资讯的预测,到2009年,中国的IT投入将达到6308亿元人民币。其中中小企业占40.2%,大型企业占21.6%,消费用户占19.8%,政府占12.7%,教育占5.7%。从2004年到2009年,中小企业的CAGR(复合年增长率)达到21.8%,大型企业的CAGR达到14.9%。 看一看未来5年的热点领域,几乎每一个都和网络密切相关。可以说,网络已经成为IT产业的灵魂,网络前进的脚步带动了IT产业的进步。 循着网络发展的脉络,我们已经可以清晰地看到未来网络的重要趋势。 以太网焕发新生机 作为企业网的标准,以太网已经经历了30多年的稳健发展,并开始进入城域网和广域网。据Infonetics的最新报告,2004~2008年全球城域以太网设备收入将翻一番多,从31亿美元增长到76亿美元,五年市场总值近260亿美元,端口出货量将翻两番。据Infonetics的另一份报告,这些设备的采购正在推动以太网服务市场,2005~2009年以太网服务市场将增长276%,达222亿美元。SBC、BellSouth、Verizon、TWTelecom、英国电信、法国电信、韩国电信、NTT和AT&T等公司都在降低以太网业务价格,这有助于刺激全球各地区对以太网业务的需求。 报告还提到,2004年全球运营商级以太网交换机和路由器收入达1.83亿美元,2008年将增长到26亿美元,占城域以太网设备市场的34%。 对于以太网未来的发展方向,在网络世界大会2005暨第四届以太网世界大会上,城域以太网论坛(MEF)总裁陈子首次在中国宣布了城域网论坛寻找到的答案—Carrier Ethernet(运营以太网服务)。Carrier Ethernet的目标,就是用以太网技术做Internet。 据推算,全世界运营商服务以太网的收入到2007年将会达190亿美元;而就家庭应用来讲,到2009年全世界有3亿用户是宽带用户,随之将带来的是每月150亿美元的收入,超越企业网范畴。商业价值将使以太网拥有更长久的生命力和创新力量。 Carrier Ethernet是未来以太网的发展方向,MEF正在制订运营以太网标准,国内的优秀网络企业,有机会参与到这一进程中,显示中国网络的力量。 10G以太网实现飞跃 Dell"Oro集团以太网交换机研究主管Seamus Crehan说:“目前即将发生重大转变的最新细分市场之一是10G以太网。”在2004年10G网络市场终于起飞,思科、Extreme、Foundry、Force10、InfiniCon、Voltaire、Topspin等公司已经开始推广10G的产品。根据美国市场调查公司CIR的一份新报告,10Gbps端口在接下来的5年中将有巨大的飞跃,CIR预计2005年该市场为5.7亿美元,到2009年,10G网络市场将达到33亿美元。 由于目前10G以太网端口平均价格已不到OC-192路由器端口价格的1/50,因而导致用户对SONET/SDH技术的兴趣大减。尽管如此,运营商还是在超过10公里的MAN和WAN传输中坚持用SONET/SDH,并且OC-192/STM-64端口将持续平稳地增长,到2009年增长到4.6亿美元。 千兆端口快速增长 在Dell"Oro集团发表的报告中,提出了一个向功能更丰富、速度更快的以太网转变的趋势。Dell"Oro集团预测以太网交换机市场收入将从2004年的136亿美元增长到2009年的178亿美元。 报告指出了一些主要的转变趋势,包括中小企业广泛部署千兆以太网、10G以太网在大企业强劲增长、以太网交换机市场的所有细分市场采用更智能化的交换机等。 另据IDC报告,未来五年中国交换机市场将保持年均复合增长率11.2%的稳定增长,2009年市场规模有望增长到15.1亿美元。千兆端口的增长仍将是未来交换机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 尽管千兆端口的价格和用户实际需求或多或少会阻碍百兆向千兆过渡的进程,但随着千兆与百兆端口价格差距进一步缩小,以及10G端口在网络核心的应用,IDC预测,千兆端口的销售额将在2006年首次超过百兆端口。 路由器竞争加剧 今后三年由于企业网向10G核心迁移,10G以太网交换机市场的跨越式增长将带动全球路由器市场的销售收入,到2009年将达到100亿美元。IDC中国电信研究部高级分析师相斌斌介绍说, IDC预测在未来五年,随着行业用户对高速数据传输需求的增长,越来越多的行业用户将采用千兆以上路由器交换机来搭建企业网络,而在中低端路由器市场,集成多业务产品的出现,将进一步拓展企业用户的业务领域,刺激用户需求,为设备提供商及其合作伙伴带来新的商机。 VoIP看上去很美 IDC预测今年年底将有300万美国消费者使用VoIP,到2009年这个数字将增加到2800万。据Infonetics资讯公司发表的一份报告中称,预计到2009年,北美地区VoIP服务的销售收入将达到199亿美元。 据In-Stat的报告,亚洲VoIP业务市场继续强劲增长,总收入有望从2004年的近55亿美元增长到2009年的超过100亿美元。目前,长途电话(从传统PSTN终端或全IP本地环路打出经由IP骨干进入受话方本地网络)构成亚洲VoIP业务的大部分。 中国的VoIP市场也正在蓬勃发展着,VoIP市场的巨大发展空间以及良好的盈利前景吸引着众多的市场竞争者,无论是传统运营商、互联网服务提供商,还是虚拟运营商和驻地网运营商,都希望在市场的启动阶段涉足VoIP业务运营。 易观国际在近期出版的《VoIP专题研究报告2005》中指出,2003年,中国VoIP业务市场处于技术萌芽阶段,市场规模较小;2004年,市场经历了初步发展,增长率达到了171%;2005年,由于管制政策的阶段性调整和限制,市场规模增长出现了小幅回落,但是整体仍然保持了高速的增长;2006年,市场处于积蓄力量的阶段,增长率稳步上升;2007年,由于明确政策的出台,会导致市场爆发性的增长;2008年以后,市场进入进一步调整和稳步发展阶段,增长率保持在70%左右;2009年中国VoIP市场规模将达到9950亿分钟。在未来的VoIP业务中,除了单纯话音业务外,一些增值业务的份额也将逐步增加,例如,数据传真、视频会议、IP800业务、IP呼叫中心、远程监控等方面,其中视频会议将成为VoIP最具代表的优势体现。 计世资讯的数据显示,中国企业级VoIP市场正在高速增长。未来5年企业级VoIP设备支出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8%,2009年设备支出预期为42亿元人民币。 目前中国VoIP业务的规模还不大,还没有为服务提供商创造出可观的收益。并且,相关的政策还在考虑制定当中,没有为业务的发展事先创造一个先决条件。同时,市场的参与者比较杂乱,没有形成明确的市场竞争格局,价值链还不成熟,有待进一步完善。用户的认知度不高,还需要进一步对用户进行教育和培养。 尽管对VoIP将进入主流市场已经几乎没有怀疑,但VoIP还有大量的问题需要解决,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安全。 网格潜力巨大 随着网格体系和技术标准的出现,未来几年网格应用将会更快地涌现出来,据Global Information公司预测,全球在网格领域的花费将从2003年的2.5亿美元发展到2008年的49亿美元。另据IDC分析,网格计算市场即将踏入飞速增长阶段,在高性能计算技术市场与商业企业的相互作用下,到2007年,世界网格计算市场的预期收益将超过120亿美元。IDC认为,安全相关问题和公司文化是阻碍网格应用的主要绊脚石。 中国政府也十分重视网格技术的发展,国家通过863计划网格专项建立了中国国家网格(China National Grid);教育部设立了中国教育科研网格(ChinaGrid)专项;上海市政府启动Shanghai Grid计划,全力支持网格的研究与应用。目前,国内外对于网格的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如何建立网格环境,开发网格软件等方面。对于如何基于网格环境提供针对社会大众的业务则没有成熟的研究成果。正是因为这样的限制,目前已有的试验网格还只是局限于科研、大容量计算等专业领域。 3G长期看好 2005年,3G在全球已逐步进入规模发展阶段,长期影响3G发展的终端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整个产业在网络建设和运营中也逐步探索和积累了经验,形成了一些成功的盈利模式。尽管如此,3G发展还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还有大量的研发和推进工作要做。 据IDC预计,到2009年亚太地区(除日本外)的3G用户数将从2004年的1050万增长到1.426亿。 根据计世资讯的资料,从2005年到2009年,中国对于3G的直接投资将达到1.1万亿元人民币。到2009年,中国的3G用户数量将达到1.8亿,运营收入达到2500亿元人民币。 一个值得注意的方面是WiMax与3G的竞争。从市场层面看,无论就未来发展还是竞争关系而言,WiMax与3G必然共存。我们已经看到,政府在规划3G建设的同时,也已决定到2008年可以在中国开展WiMax的商用,WiMax频段的分配也已在制定中。看起来,至少在中国,WiMax和3G的启动步调应该是差不多同步的。
2023-05-28 08:22:112

IMS是什么? 在NGN的进程中,为什么IMS是核心问题,IMS到底是什么?

IMS是管理信息系统的英文缩写. IMS(IP多媒体子系统)是基于SIP的通用平台,可以同时支持固定和移动的多种接入方式,实现固定网与移动网的融合. “IMS定义了三层结构,控制层基于SUP—T协议,和上面的控制层和业务层之间具有开放的接口,允许运营商采用单一的核心网横跨移动网和固定网基于SIP的业务.”雷震洲说,“IMS符合NGN把呼叫控制与传送分离的要求,它是软交换的延伸,在软交换的基础上对控制功能做进一步分离,目的是形成一个更加高度灵活的通信平台,不仅可以实现人到内容的多媒体通信,而且还可以实现人到人的多媒体通信.”
2023-05-28 08:22:591

下代网络(NGN)中“业务、呼叫和承载的彻底分离”这句话的含义

软交换的主要设计思想是业务与控制分离、承载与接入分离的思想,把传统交换机功能实体离散分布在网络之中(如图1)。软交换技术是一种功能实体,为软交换网络提供具有实时性要求的业务的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
2023-05-28 08:23:072

NGN网络中的“业务与控制分离,信令与媒体分离”应该怎么理解?是否有比较形象的说法呢

一个大的通信网,背后一般有若干个支撑这个网络运行的网络,比如目前国内以电话通信为主的固网,背后一般有信令网、维护网、计费网、监控网。。。。。。它们依附在大网上,各自执行不同的功能,归纳为一句话:网上有网。“业务与控制分离”,就是讲要把承载具体业务的网与执行控制功能的网严格区分开,这样做的好处是方便一专多能,用一个功能通用的控制网处理不同的业务网络,提高人员效率;将业务部门和控制维护部门的执行功能严格区分开来,便于责权利的界定和管理,当然还有其它很多好处。“信令与媒体分离”,信令网因为是整个通信网的神经系统,安全性要求往往是最高的,信令网一瘫,那媒体网再好也是没用的,所以把信令网分离出来单独区分,便于提高网络安全,提高网络运行质量。
2023-05-28 08:23:141

下一代网络的背景

NGN 是“下一代网络(Next Generation Network)”或“新一代网络(New Generation Network)”的缩写。那它的“上一代”网络是什么?其实,上一代网络就是普通的电话网。自从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话机以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人们为之而兴奋。电话网,也就是以音声传导为目的的回线交换技术被使用至今。电话网的出现拉近了人们的距离,但在这个阶段,只能进行声音的传送。相信大家一定还记得当时装一部电话的费用非常高昂,打一个电话也得措辞得当,长话短说,否则电话费用将是一笔很大的账单。随着技术的进步,以数据通信为主要目的的基于因特网的分组交换通信也渐渐被使用。至2000年为止,第1代以声音为主的网络通信量尚占有优势。而现今,因为数据通信大量增加的原因,更加节省费用的并同样可以支持音声传送的分组交换传送通信网络渐渐被使用。音声通信与数据通信相结合的一元化信息传送的第2代网络被赋予运用。因特网与电话网相比,简单性与安全性是一个弱点。于是,集合了ip网络的长处的下一代通信网络NGN出现了。NGN是从传统的以电路交换为主的PSTN网络,逐渐迈向以分组交换为主的网络,它承载了原有PSTN网络的所有业务,把大量的数据传输卸载到IP网络中以减轻PSTN网络的重荷,又以IP技术的新特性增加和增强了许多新老业务。从某种意义上讲,NGN是基于TDM(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时分复用)的PSTN语音网络和基于IP/ATM的分组网络融合的产物,它使得在新一代网络上语音、视频、数据等综合业务成为了可能。如下图所示。 NGN的“诞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不是原有网络的简单延伸及叠加,也不是革命而是演进!人们称之为“电信史上的一块里程碑,标识着新一代电信网络时代的到来。”NGN网路除了以上说的电话网、IP网络以外,也包括播放网。以NGN为基础的流媒体服务和播放服务也在被标准化,融合了前两者网络的通信与播放的融合网络也正在被开发中。2009年,中国传感网标准体系已形成初步框架,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的多项标准提案被采纳。传感网标准化工作已经取得积极进展。传感网在国际上又称为物联网,这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等多个领域。这一技术将会发展成为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随着传感器、软件、网络等关键技术迅猛发展,传感网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应用领域广泛拓展,带来信息产业发展的新机遇。中国对物联网的发展也高度重视,并将此称为传感网。经过长期艰苦努力,中国相关机构和企业攻克了大量关键技术,取得了国际标准制定的重要话语权,传感网发展具备了一定产业基础,在电力、交通、安防等相关领域的应用也初见成效。《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和新一代宽带移动无线通信网重大专项中均将传感网列入重点研究领域。9月11日,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建了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标准工作组聚集了中国科学院、中国移动等国内传感网主要的技术研究和应用单位,将积极开展传感网标准制订工作,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旨在通过标准化为产业发展奠定坚实技术基础。
2023-05-28 08:23:211

接入网和固网有何区别?如通信电缆(XX对铜缆)、核心交换机、NGN软交换机、PBX交换机,怎么区分定义?

可以说,你把一个产品链条问了一下,对于接入,无非中国几大网络运营商,如中国电信,移动,联通,网通等,以形式接入分有线和无线。通信电缆就是有线的一种。核心交换机是代表一个数据系统中起到网络交换数据的中心设备。软交换一般形式上通过IP网络用软件的形式形成数据交换。PBX是传统的电话交换机设备。大中小企业组成集团电话为中心的核心设备。形成内部短号呼叫,转接,电话坐席等功能。现在有IPPBX,在原PBX功能的基础上,实现网络交换,应用空间和范围更广阔。
2023-05-28 08:23:373

NGN和IMS有什么区别

IMS是电话协议走的SIP,电话上联IMS网,NGN电话协议是H.248走软交换。
2023-05-28 08:23:451

如何实现 PSTN 网络与 NGN 网络的互通?

和PSTN的互通涉及到NGN的三个功能实体:中继网关(TG)、信令网关(SG)、媒体网关控制器(MGC)。 (1) 中继网关:实现NGN网络和PSTN网络媒体流的互通,主要是将PSTN过来的媒体数据打包后,把分组传递到IP网;同时将IP网收到的分组还原成到PSTN网上。 (2) 信令网关:信令网关作为七号信令网和NGN网络的一个信令接口,主要是对信令消息进行中继、翻译和终结处理,其主要目的是实现在IP网络中传送七号信令消息。一般SG包括No.7信令网接口、IP网络接口、协议处理单元三个功能实体。 (3)媒体网关控制器:负责对与媒体网关中的媒体通道的连接、对相关的呼叫状态进行控制。2. NGN和PSTN网互通的网络框架 在PSTN向NGN的演进过程中,网络的替换和互通点可以处在长途交换网、也可以处在本地交换网,下面以这两个典型的替换为例,进行说明。 (1) 当用软交换网来替换C2长途网时,就存在和C3本地网的互通。 PSTN的C3本地网通过和软交换的中继网关及信令网关协同工作,完成互通工作,由软交换完成对C2长途来去话务的汇接,具体互通结构视不同运营商的具体情况而定。 由中继网关完成和C3汇接局话路网的互通,信令的互通由LSTP和信令网关共同完成。 (2) 用软交换网来替换本地网中端局、汇接局时,就存在和PSTN C2长途网的互通。 互通结构,具体连接结构视各运营商的具体情况而定。其中软交换的用户网关用来完成各种用户的接入,替代原来C4端局功能,中继网关用来和长途汇接进行话路对接,完成原先的C3汇接局的功能,信令的互通则是通过信令网关和LSTP共同完成。 3. NGN和PSTN互通的协议分析 NGN和PSTN的互通包括话路网和信令网的互通,而话路网的互通,只涉及到在中继网关上进行2Mbit/s电路的对接,由中继网关完成2Mbit/s电路到IP分组的转换,或者相反方向完成IP分组到2Mbit/s电路的转换,相关的协议很少(一般涉及到MGCP、H.248等协议)。而信令互通则不同,涉及的协议和解决的方法较多,下面对NGN网和PSTN的No.7信令网的互通进行详细的协议分析。 SIGTRAN(Signaling transport)是下一代网络中一个重要的协议堆栈,用来实现在IP网中传递电路交换网的No.7信令,完成NGN和No.7信令网的协议互通。 SINGTRAN利用标准IP传送协议作为底层传输,通过增加自身功能来满足信令传送的要求。SINGTRAN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 (1)信令适配层:用于支持特定的原语和通用的信令传输协议,信令网关根据其实现的功能,No.7信令适配层可以采用消息传递部分第二级(MTP-2)用户适配层(M2UA)、消息传递部分第二(MTP-2)对等适配层(M2PA)、消息传递部分第三级(MTP-3)用户适配层(M3UA)、信令连接控制部分(SCCP)用户适配层(SUA)、事务处理能力应用部分(TCAP)用户适配层(TUA)。 (2)信令传输层:一种保证信令信息在IP网可靠传输的运输层协议,目前采用流控制传送协议(SCTP),由SCTP提供的偶连来保证在无连接的IP网传送可靠的PSTN信令消息。 (3)IP协议层:标准IP网络层协议。 No.7信令点与NGN中的接点(IP网中的接点)通过SG进行互通主要有两种方式: No.7信令网与基于IP的No.7信令网的互通,和No.7信令网与IP信令网的互通。第一种互通方式是把IP网中节点看作No.7信令网的一个节点,分配No.7信令点编码,只是No.7信令链路层与窄带No.7信令链路层不同,采用的是基于IP的链路层,这里的SG充当了STP及媒体转换功能;第二种互通方式是在IP网中传送信令不再采用No.7信令网的方式传递信令,而是在SG完成MTP-3与IP地址的对应关系,由IP和它的适配层完成对高层信令的传递,这里的SG充当了信令代理的功能。 下面以No.7信令网的节点通过SG和NGN网中的MGC的互通为例,结合上面谈到的几种信令适配层和互通方式来进行说明。 当使用M3UA进行信令适配时,此时的SG作为一个信令代理点,SG把接收到信令消息的地址信息与选路关键字进行比较,以便确定远端IP网上的MGC,这里的MGC已不具有MTP-3的功能,不需要分配一个No.7信令点编码。这种相当于上面说的第二种方式。当使用M2PA进行信令适配时,此时的SG作为一个No.7信令网的一个信令转接点,具有MTP3功能,只是两侧的信令链路不一样,一侧是64Kbit/s的电路,另一侧是IP的信令链路。这时的MGC需要一个No.7信令点编码。这种相当于上面说的第一种方式。 当使用M2UA进行信令适配时,此时的SG仅相当于一个媒体交叉设备,把一边的64kbit/s的信令信息转换成IP网上的信令信息,MGC保留七号信令系统MTP3/MTP2间的接口,所以MGC仍需一个No.7信令点编码。这种相当于上面说的第一种方式。 以上的三种信令互通协议体系结构均适合于NGN网络与本地网以及NGN网络与长途网的信令互通,但是相比较而言M2PA比M2UA具有更多的智能性(M2PA具有MTP-3层);但均不如M3UA灵活,因为使用M3UA,NGN中的节点不再需要分配No.7信令点的编码,同时NGN网中的节点也不需具有MTP3的功能,这样对NGN网中的节点协议栈不必进行太大的改动,减少了NGN节点的功能模块,PSTN和NGN相互独立,便于各自的管理。
2023-05-28 08:23:541

NGN是这个牌子的轴承是那里生产的!质量怎么样呢?

日本NTN轴承、日本NACHI轴承等国际知名品牌进口轴承,价格很高的!!不如用skf的
2023-05-28 08:24:031

IMS的名词解释

IMS即IP是由朗讯(Lucent)提出的下一代通信网(NGN)实现大融合方案的网络架构, 贝尔实验室在IMS关键领域的创新——业务增强层的各种专利技术,决定了朗讯IMS融合解决方案的先进性。IMS解决方案相对于软交换的解决方案有着非常多的优势,在NGN市场正占据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截至2003年,国际权威标准组织普遍将IMS作为NGN网络融合以及业务和技术创新的核心标准。对于大规模商用部署而言,IMS从技术本身已足够成熟。IMS不仅可以实现最初的VoIP业务,更重要的是IMS将更有效地对网络资源、用户资源及应用资源进行管理,提高网络的智能,使用户可以跨越各种网络并使用多种终端,感受融合的通信体验。IMS作为一个通信架构,开创了全新的电信商业模式,拓展了整个信息产业的发展空间。在北美五大电信运营商中,迄今已有四家部署了朗讯的IMS技术,对于无线和有线融合有着极为重要的象征性意义,标志着IMS在全球的部署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当然此项技术系统生长依然将注意力放在基础运营服务上,实现全球的网络统一还有很多需要改变的地方。
2023-05-28 08:28:581

联通宽带用NGN(是一根网线入户,然后接到一个可以分离出固定电话的黑色盒子,再接电脑)后怎么使用无线宽

路由器里不需要拨号,不拨号怎么上网
2023-05-28 08:29:143

下一代网络的网络功能

从网络层次上来看,NGN在垂直方向从上往下依次包括业务层、控制层、媒体传输层和接入层,从网络功能层次上看,NGN在垂直方向从上往下依次包括业务层、控制层、媒体传输层和接入层,在水平方向应覆盖核心网和接入网乃至用户驻地网。 如果将NGN和人体结构做对比,那么各个层分别充当了如下的角色:l 业务层:业务层主要为网络提供各种应用和服务,提供面向客户的综合智能业务,提供业务的客户化定制。相当于人的脸,是用户最能直接感受到的部分。l 控制层:控制层负责完成各种呼叫控制和相应业务处理信息的传送。在这一层有一个重要的设备即软交换设备,它能完成呼叫的处理控制、接入协议适配、互连互通等综合控制处理功能,提供全网络应用支持平台。相当于人的大脑,指挥着整个身体的运作。l 媒体传输层:媒体传输层主要指由IP路由器等骨干传输设备组成的包交换网络,是软交换网络的承载基础。媒体传输层就好比人体的血管 ,媒体包相当于血液,正是有了血管作为承载,才能将血液传送到身体各个部位。l 接入层:接入层主要指与现有网络相关的各种接入网关和新型接入终端设备,完成与现有各种类型的通信网络的互通并提供各类通信终端(如模拟话机、SIP Phone、PC Phone可视终端、智能终端等)到IP核心层的接入。接入层就好比人的四肢,做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会将信号发送给大脑。从NGN的网络架构我们可以总结为一句话:NGN不仅实现了业务提供与呼叫控制的分离,而且还实现了呼叫控制与承载传输的分离。
2023-05-28 08:29:211

电信知识, ims和ngn哪个更好一些,有什么区别

是什么产品的代码吗?
2023-05-28 08:29:382

通信工程BTS督导

那些东西你公司会给你的啊 建议搞督导不要搞太长时间了 了解一下基站就可以了 还是往BSC 网优那方面专研吧....
2023-05-28 08:29:464

电子商务安全威胁及防范措施分别是什么?

一、NGN安全问题的引出 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信息技术逐渐主导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应对信息化的挑战和机遇。信息化、网络化正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一场新的技术、产业和社会革命。要发展信息化,就必须重视信息网络安全,它绝不仅是IT行业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以及包括多学科系统安全工程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因此,知名安全专家沈昌祥院士呼吁要像重视两弹一星那样去重视信息安全问题。NGN作为下一代通信网络,是未来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网络安全事关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国防,因此在NGN研究中安全将是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1.NGN安全相关经济领域:随着我国网上银行的建设、电子商务的发展,无数财富将以比特的形式在网络上传输。 2.NGN安全相关文化领域:当前网上聊天已成为一种重要沟通手段,生存在网络中的虚拟社会已成为人们的第二生活方式,网络已成为继报刊杂志、广播和电影电视后的重要媒体。 3.NGN安全相关政府职能:当前我国正在大量建设电子政务网,也就是政府职能上网,在网上建立一个虚拟的政府,实现政府的部分职能性工作。 4.NGN安全相关国防:随着军事国防信息化的进展,信息对抗已成为战争的一部分。大量的信息都可能在网络上传输。除泄密可能外,网络安全问题还可能导致指挥系统的瘫痪。 5.NGN安全相关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大多数国家重要基础设施都依赖网络。网络瘫痪可能造成电网故障、机场封闭、铁路停运等问题,进而引发更多更严重的问题。 二、NGN面临的安全威胁 就目前通信网络现状而言,NGN可能面临如下安全威胁。 1.电磁安全:随着侦听技术的发展以及计算机处理能力的增强,电磁辐射可能引发安全问题。 2.设备安全:当前设备容量越来越大,技术越来越复杂,复杂的技术和设备更容易发生安全问题。 3.链路安全:通信光缆电缆敷设规范性有所下降。在长江、黄河、淮河等几条大江大河上布放光缆时,基本都敷设并集中在铁路桥(或公路桥)上,可能出现“桥毁缆断”通信中断的严重局面。 4.通信基础设施过于集中:国内几个主要运营商在省会城市的长途通信局(站)采用综合楼方式,在发生地震火灾等突发事件时,极易产生通信大规模中断的局面。 5.信令网安全:传统电话网络的信令网曾经是一个封闭的网络,相对安全。然而随着软交换等技术的引入,信令网逐渐走向开放,增加了安全隐患。 6.同步外安全:同步网络是当前SDH传输网络以及CDMA网络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当前大量网络包括CDMA等主要依赖GPS系统。如GPS系统出现问题将对现有网络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7.网络遭受战争、自然灾害:在网络遭受战争或自然灾害时,网络节点可能会遭受毁灭性打击,导致链路大量中断。 8.网络被流量冲击:当网络受到流量冲击时,可能产生雪崩效应,网络性能急剧下降甚至停止服务。网络流量冲击可能因突发事件引起,也可能是受到恶意攻击。 9.终端安全:典型的多业务终端是一个计算机,与传统的专用傻终端例如电话相比,智能终端故障率以及配置难度都大大提高。 10.网络业务安全:多业务网络很少基于物理端口或者线路区分用户,因此业务被窃取时容易产生纠纷。 11.网络资源安全:多业务网络中,用户恶意或无意(感染病毒)滥用资源(例如带宽资源)会严重威胁网络正常运行。 12.通信内容安全:网络传输的内容可能被非法窃取或被非法使用。 13.有害信息扩散:传统电信网不负责信息内容是否违法。随着新业务的开展,对于有害信息通过网络扩散传播的问题应引起NGN的高度重视。 三、NGN安全问题分析 1.网络多业务影响网络安全 网络提供的多业务以及随之而来的终端智能化为网络带来了更多安全隐患。 在传统电信网络上,大多数网络捆绑单一业务:电话网提供电话业务以及部分补充业务;DDN网络提供点到点数据专线业务;帧中继网络提供数据专线以及虚拟专用网业务;同步网提供网络同步服务;信令网为电话网提供信令服务;即使是号称多媒体网络的ATM也基本用作数据专线以及虚拟专用网。大多数用户终端智能性较低并且与网络信令隔离,因此一般不会影响网络安全。 随着新业务的出现,新兴运营商已不满足于每个业务建一张网的思路:网络不但需要承载多种业务,还必须在用户使用同一个接入线路的条件下提供多种业务。为此,网络为识别统一接入线路上的多种业务,不可避免地将部分智能性转移到终端,IP网络成为承载多业务网络的重要选择。IP网络是典型的“智能终端傻网络”:网络只负责转发数据,不参与具体业务流程。IP网络的终端主要是计算机系统,因此用户设备需要参与到业务流程中。恶意用户可以使用计算机系统干扰业务流程,甚至发起黑客攻击使网络瘫痪,这样的模式严重影响了IP网络安全。由于当前分组语音的大量使用,IP网络需要与传统电话网络互通,IP网络的安全隐患进而会影响传统电话网络的安全。 2.多运营商竞争影响网络安全 多运营商竞争在开拓通信市场以及增加网络备份的同时也带来新的安全隐患。我国通信网络历经了一个从单运营商走向多运营商的过程。在原有邮电部领导中国电信建立通信网络时,网络承载单一业务,支撑网统一设计,业务普遍开展,缆线敷设统一规划,服务质量全程全网统一设计,电信业务与网络安全性基本满足当时需求。在当前多运营商竞争环境下,我国网络规模有了极大增长,适应了国民经济对通信网络的需求,但是也引入了一些对安全不利的因素:由于快速建设的压力以及缺少网络建设经验,部分运营商网络建设缺乏技术体制的总体指导,而没有技术体制指导的网络缺乏全程全网统一考虑,不利于网络安全;出于对投入成本与利润产出率的考虑,部分运营商在降价吸引客户以及快速大规模网络建设中忽略网络安全设施与投入;新兴运营商运营在建设初期缺乏长期电信运营的经验与理念,在网络安全方面缺乏重视。虽然六大运营商网络资源总量大于原中国电信,但是当前任何一个运营商都不能像原中国电信那样拥有如此丰富的资源;六大运营商网络互连互通,但是安全策略、安全管理力度以及安全设施各不相同,容易出现安全隐患;由于恶性竞争的存在,运营商互连互通时还可能造成人为的安全事故。 3.网络规模和设备容量的扩大影响网络安全 网络规模和容量的不断增加在带来效益的同时也引起设备的复杂化以及管理的复杂化,随之而来的便是为网络带来更多安全隐患。 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通信需求不断扩大。我国电信网络已发展成全球最大固网和移动网络之一,运维如此一个巨大网络没有先例也没有参照对象,极有可能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安全问题。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以及设备容量的扩大,设备越来越复杂,不可控因素随之增加。在一个规模空前的网络上因网管操作失误、用户恶意攻击、故障的不恰当处理等原因引起大量用户无法正常使用业务则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而且最新型、大容量的新设备大多是引进产品,至少使用的芯片大多数是国外产品,引进产品、芯片的安全性无法评估,因此也使通信网络安全隐患难以预测。 4.管理比技术更影响网络安全 先进的安全技术和设备会因管理不善而崩溃,完善的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技术落后带来的不利因素。因此就网络安全而言,管理比技术更重要。这里所说的管理并不局限于一般所说的TNM电信网管或者互联网的简单网管,还包括管理制度、应急体系、运维规章、人员培训、密钥分发、保密制度等方方面面。 在很多情况下通过管理可以轻易解决的问题如果使用纯技术方案解决,可能需要付出十倍甚至百倍的努力和成本。例如电话网络号码资源统一分配,再大规模的程控交换机也只需要近百个局向就可以解决电话选路;而在IP地址随意分配的互联网络上,骨干路由器需要保留十万个以上的路由表条目才能保证IP包的正常选路,由此带来的协议和设备的复杂性为网络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而网络完善的管理机制便可以更有效地保障网络安全。 网络内部的安全审计与对网络外部内容的过滤一样重要。内部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一点也不亚于使用复杂昂贵的防火墙设备。此外任何安全技术最终都会落实到人,再安全的操作系统也会需要管理人员来实现;再复杂的安全设备也需要人来维护;[WL2]再精密的加密算法和加密机制也不能防范密钥泄漏或设置简单密码。 5.新技术新业务新运营模式影响网络安全 新技术、新业务带来新的运营模式,在建立新的价值链的同时也带来新的安全隐患。 随着IP网络的普遍应用,信息机密性、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成为网络安全的重要内容;随着分组语音业务的开展,电信运营商必须关注来自IP网络的来源追查;随着软终端的出现,运营商必须从基于端口认证与计费扩展到基于用户标识认证和计费;随着短信业务的爆炸性发展,移动运营商必须关注恶意发送以及短信诈骗;随着电子邮件业务的开展,运营商必须关注垃圾邮件;随着BBS的广泛使用以及巨大的影响力,BBS的管理与监管已迫在眉睫。因此新技术新业务和新运营模式在为运营商带来增长点的同时,也为网络带来了安全上的不确定性。 6.IP技术的使用影响网络安全 IP技术的使用一方面为产业带来新业务、新活力,另一方面为网络带来新的安全隐患。当前IP技术应用广泛,但IP并不是一个完美的网络层技术,也存在服务质量、安全、运营模式等问题,其中安全问题一直是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IP网络的安全问题部分是因为计算机网络设计理念与电信网络设计理念有差异:计算机网络中不是问题的问题在电信网络中却成为严重问题;另一方面是因为IP网络在电信中使用缺乏运维管理的经验和手段。由于IP网络不能有效地对源地址进行检验,用户终端可以伪造源地址对网络发起流量冲击进而影响控制层面。 四、NGN安全威胁应对原则 面对上述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未知的安全威胁,首先应明确如下应对原则: 1.安全不是绝对的,安全威胁永远存在。 安全不是一种稳定的状态,永远不能认为采用了怎样的安全措施就能到达安全状态。首先,付出资源、管理代价可以增加安全性,但是无论多少代价也不能达到永远、绝对的安全。其次,安全是一个不稳定的状态,随着新技术的出现以及时间的推移,原本相对安全的措施和技术也会变得相对不安全。第三,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是有针对性、有范围的,通常只对已知或所假想的安全威胁有效。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措施不确保对未知或未预想的安全威胁生效。 2.安全应作为基础研究,需要长期努力。 NGN安全研究范围广泛,包括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管理措施、网络规划、网络设计、设备可靠性、业务特性、商业模式、缆线埋放、加密强度、加密算法、有害信息定义等大量领域。因此安全研究不是一蹴而就,需要长期努力。安全投入本身不能产生直接效益,只能防止和减少因不安全因素而造成的损失。安全研究应当作为一项基础研究,由国家、运营商和相关企业长期投入,共同努力。 3.安全需要付出代价,安全要求应当适度。 NGN安全是所有人都希望的,但不是所有人都能意识到为达到一定的安全标准所需要付出的代价。为安全付出的代价可能是人力、物力、财力,也可能是降低效率。因此安全要求应当适度,为机密性付出的代价大于因泄密可能受到的损失时该安全要求便意义不大。在日常通话中能保证机密性当然理想,但是如需要增加几倍的通话费用来增加机密性(机密性通常只能增加,无法绝对确保),相信大多数用户都无法接受。 4.安全隐患有大有小,应分轻重缓急。 当前NGN上存在大量已知和未知的安全隐患。对于众多的安全隐患,应当视可能造成的危害以及需要付出的成本,分轻重缓急分别解决。一般来说可能大面积影响网络业务提供的安全隐患应当优先解决,例如影响同步网安全、网络路由协议正常运行的安全隐患等。对于不影响业务正常开展,或者只以较小可能影响少量用户同时需要资金人员较多的安全隐患例如无线接口用户数据未加密等可以稍稍延后解决。 5.安全不仅是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管理。 绝大多数安全隐患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但是安全更重要的是管理。当前技术条件下任何安全技术都是需要人来参与。完善的管理机制能最大程度上防止管理人员有意或无意的增加安全隐患的行为。通常这样的管理机制是以日志和审计作后盾,以降低效率作代价。因此没有完善管理机制的网络不可能是安全的网络。此外一些通过管理可以轻易解决的问题可能需要极其复杂的技术手段才能解决。 6.安全问题有范围,不是包罗万象的。 NGN安全有自身的范围界定,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会影响NGN和信息安全。随意扩展安全研究范围,将大量与安全无关的课题归结到NGN与信息安全研究中,可能会失去重点,不利于安全研究与安全隐患的解决。例如传输网络设计指标范围内的误码与安全问题无关;同样IP网络上设计范围内的丢包率、电话网上掉线率范围内的掉线等都与NGN安全无关,用户丢失密码造成的损失也与网络安全无关。 7.网络安全不仅仅是定性的,还应当定量评估。 当前计算机系统有安全登机评估标准,可以定量评估。长期以来,通信网络主要提供话音服务,对话音自身的信息安全以及内容是否合法并不关心。因此主要采用业务可用性以及设备可靠性来体现网络安全。但是当前通信网络支撑着国家重要安全设施的正常运行,因此网络安全有必要定量评估并划分等级。不同的网络应用应当有最低安全等级要求。对所有通信都提供最高安全等级固然很好,但是为此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成本显然不是公众和运营商所期望的。 8.不同网络上关注的安全问题应当各有侧重。 传统电信网络主要提供专线型的数据传输以及点到点的话音业务。因此传统电信网主要关注的是网络自身的安全以及网络服务的安全。而互联网是为教育科研网络设计,服务可控性较差,并缺乏有效的商业模式,且其所具有的可大量传递数据信息并开展BBS以及点到多点、匿名发送等业务的特性也决定了互联网应更关注服务可控性以及网络上的信息安全。
2023-05-28 08:29:555

18000泰兰奈拉是多少人民币

18000 NGN尼日利亚奈拉 为 人民币 CNY— 344.68 人民币.今日汇率:尼日利亚奈拉 1000 NGN =19.15 CNY 人民币 18000 尼日利亚奈拉 (NGN) — 相对于 人民币 (CNY), 18000 尼日利亚奈拉 (NGN) 以 人民币 (CNY) : 星期日, 07/07/2019 最后更新汇率 Sun, 07 Jul 19 00:00:04 +0000.当然,反向: 人民币 (CNY) 为 尼日利亚奈拉 (NGN)货币转换器 18000 NGN 为 CNY. 多少钱 18000 尼日利亚奈拉 为 人民币? — 344.68 人民币.
2023-05-28 08:30:471

请问IMS什么意思?

IMS即IP是由朗讯(Lucent)提出的下一代通信网(NGN)实现大融合方案的网络架构, 贝尔实验室在IMS关键领域的创新——业务增强层的各种专利技术,决定了朗讯IMS融合解决方案的先进性。IMS解决方案相对于软交换的解决方案有着非常多的优势,在NGN市场正占据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截至2003年,国际权威标准组织普遍将IMS作为NGN网络融合以及业务和技术创新的核心标准。对于大规模商用部署而言,IMS从技术本身已足够成熟。IMS不仅可以实现最初的VoIP业务,更重要的是IMS将更有效地对网络资源、用户资源及应用资源进行管理,提高网络的智能,使用户可以跨越各种网络并使用多种终端,感受融合的通信体验。IMS作为一个通信架构,开创了全新的电信商业模式,拓展了整个信息产业的发展空间。在北美五大电信运营商中,迄今已有四家部署了朗讯的IMS技术,对于无线和有线融合有着极为重要的象征性意义,标志着IMS在全球的部署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当然此项技术系统生长依然将注意力放在基础运营服务上,实现全球的网络统一还有很多需要改变的地方。
2023-05-28 08:31:011

下一代网络的介绍

下一代网络(Next Generation Network),又称为次世代网络。主要思想是在一个统一的网络平台上以统一管理的方式提供多媒体业务,整合现有的市内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的基础上(统称FMC),增加多媒体数据服务及其他增值型服务。其中话音的交换将采用软交换技术,而平台的主要实现方式为IP技术,逐步实现统一通信其中voip将是下一代网络中的一个重点。为了强调IP技术的重要性,业界的主要公司之一思科公司(Cisco Systems)主张称为IP-NGN
2023-05-28 08:31:101

手机上的IMS是什么意思

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是IP多媒体系统,是一种全新的多媒体业务形式,它能够满足现在的终端客户更新颖、更多样化多媒体业务的需求。目前,IMS被认为是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技术,也是解决移动与固网融合,引入语音、数据、视频三重融合等差异化业务的重要方式。但是,目前全球IMS网络多数处于初级阶段,应用方式也处于业界探讨当中。
2023-05-28 08:31:313

NGN AG “双上行”有必要吗?

运营商提出此要求无非是为了预防现阶段软交换不成熟可能带来的AG中断的潜在风险,也不排除一些厂家宣传鼓噪的结果。 但仔细分析一下,就可以知道这种“双上行”保护的机制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首先,从资源利用角度来看,为了保证IP链路中断时,TDM上行能接替AG接入用户的通信,在PSTN侧需要预留大量的网络资源。这些资源包括上联交换机的中继电路,交换控制与系统资源,局数据等等,而且必须确保其时刻完好可用。鉴于这些预留资源在AG正常工作的绝大部分时间中是不发挥作用的,所以资源的利用效率相当低,保护成本很高。 其次,从组网角度来看,AG如果采用TDM和IP双上行,必将导致组网上的混乱。这样的AG设备到底是NGN的网元呢?还是PSTN的接入设备?或者两者皆是?看来一时很难明确回答。这种组网上的混乱延伸到设备的运维层面,就会使AG在IP上行发生故障时的及时切换得不到保障。设想,一旦AG的IP上行发生故障时,NGN网管需要更改AG的上行方式,同时必须马上告诉PSTN网管进行上行切换。而NGN网管和PSTN网管不是统一的网管,它们之间没有必要的互通机制。这将使这种切换在实际环境中历时相当长,或者变得不具实施的可能性。更何况一旦AG的IP上行恢复后,还要从TDM倒回来,切换的复杂度和时间消耗都相当大,对用户通信中断的影响是双倍的。 那么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保护AG IP上行的可靠性呢?答案是肯定的。 通过AG上联软交换的双归属,NGN承载网设备的冗余备份和迂回路由保护,以及AG设备本身主控板的冗余保护三个层面,基本可以消除AG IP上行的中断隐患。就算发生了中断,那么及时解决软交换、AG和承载网问题的时间想来应该比来回切换到PSTN要快得多。
2023-05-28 08:32:031

PE路由器CE路由器是什么意思,VPN又是什么!

VPN的英文全称是“Virtual Private Network”,翻译过来就是“虚拟专用网络”。顾名思义,虚拟专用网络可以把它理解成是虚拟出来的企业内部专线。 现在用的很广 企业远程管理用的多吧CE(Customer Edge)设备:是用户网络边缘设备,有接口直接与服务提供商相连,可以是路由器,也可以是交换机等。CE是感知不到VPN的存在的。 PE是运营商边缘路由器(Provider Edge)。 CE和PE的划分主要都是从运营商和用户的管理范围来划分的。这两者是范围的边界。
2023-05-28 08:32:192

H.248协议的应用

H.248协议(也称为Megaco协议)主要用于IP电话和语音传输领域。它定义了一种控制协议,允许在语音网关和多媒体终端之间传输信令和媒体。以下是H.248协议的应用:1. 语音网关:语音网关连接PSTN和IP电话网络,H.248协议可以用于控制声音的传输。2. ATCA:H.248协议广泛应用于ATCA(先进电信计算体系结构),它是一种用于移动、有线和定向通信的高性能计算平台。3. IP电话:H.248协议可以用于控制IP电话的呼叫连接和通信。4. 多媒体终端:H.248协议可用于控制多媒体终端,如视频会议终端和语音门禁系统。5. 无线网络:H.248协议可用于控制无线网络中的基站和用户终端。总之,H.248协议适合于需要在多个设备之间控制媒体和信令传输的应用程序。它可以提高网络的效率,使通信更加可靠。
2023-05-28 08:32: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