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看门狗cots塔怎么进去?

2023-06-09 09:24:09
TAG: cots
共1条回复
北境漫步

一般进塔,就是靠监视器切换来切换去找开门的电子锁,如果实在找不到可以找附近的配电箱,只要破坏掉就可以了。

相关推荐

COTS是什么意思

COTS(Commercial-Off-The-Shelf)是一种“是集成通信技术”。 在各种现场总线的竞争中,以Ethernet为代表的COTS(Commercial-Off-The-Shelf)通信技术正成为现场总线发展中新的亮点. 在解决以太网,无线局域网等商用领域的COTS(Commercial-Off-The-Shelf)通信技术应用工业现场设备间通信时的实时性,确定性,可靠性,互可操作性,总线供电,本质安全等关键技术的同时,还需要以太网+TCP/IP之上,制定适用于工业控制系统,工业现场设备间实时通信的应用层和用户层协议.
2023-06-09 02:12:513

cots怎么读?

"cots" 的读音是 [kɑts],发音类似于英文单词 "cotts" 的读音。
2023-06-09 02:13:091

cots函数是什么意思?

cot中文是余切。cot=cos/sin。sec是叫正割。csc是叫余割。sec=1/cos。csc=1/sin。一、cot(余切函数)1、cot是三角函数里的余切三角函数符号,此符号在以前写作ctg。2、cot坐标系表示:cotθ=x/y,在三角函数中cotθ=cosθ/sinθ,当θ≠kπ,k∈Z时cotθ=1/tanθ (当θ=kπ,k∈Z时,cotθ不存在)。二、sec(正割)1、正割(Secant,sec)是三角函数的一种。2、它的定义域不是整个实数集,值域是绝对值大于等于一的实数,它是周期函数,其最小正周期为2π。3、正割是三角函数的正函数(正弦、正切、正割、正矢)之一,所以在2kπ到2kπ+π/2的区间之间,函数是递增的,另外正割函数和余弦函数互为倒数。三、csc1、直角三角形斜边与某锐角对边的比,叫做该锐角的余割,用 csc(角)表示 。2、一个角的顶点和该角终边上另一任意点间的距离除以后一个点的非零纵坐标所得之商,这个角的顶点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重合,而其始边则与正X轴重合。3、记作cscx.它与正弦比值表达式互为倒数,余割的函数图像为奇函数,且为周期函数。
2023-06-09 02:13:301

y=cots 怎样求导

y=cotx=cosx/sinx y"=[(cosx)"sinx-cosx(sinx)"]/(sinx)^2 =[-sin(x)^2-cos(x)^2]/(sinx)^2 =-1/(sinx)^2
2023-06-09 02:13:361

防静电指套是什么材质啊?

材质:粉红色防静电指套(ESDFingercots)由防静电胶和乳胶混合制成,不含硅油,氨化物。技术参数:表面电阻10^10Ω详细情况,请浏览:蚂蚁防静电商城
2023-06-09 02:13:432

为什么在0-π/4cot>cos>sin?

在(0,pai/4),cox为减函数,值域为(二分之根号2,1),sinx为增函数,值域为(0,二分之根号二),所以cox>sinx,又cots=coax/sinx,值域内(1,+∞),所以为cotx>cosx>sinx
2023-06-09 02:13:581

检测设备 英文怎么说?

inspection equipmentTesting EquipmentDetection equipment checkout test setCOTSdiagnostic equipmentprecision equipmentcheck-out facilityexamine equipment
2023-06-09 02:14:054

四川中青旅官网到底是哪个哟?网上到处都是,怎么区分

http://www.cdcyts.cn/这个是四川总部的,很多分社有自己的网站,也是青旅的。
2023-06-09 02:14:243

coatis能缩写吗?

"Coatis" 这个单词可以缩写为 "COTS" 是因为它可以根据单词中的几个字母来缩写。其中,"C" 代表着 "coatis" 中的“coa”部分,"O" 代表着 "o" 部分,"T" 则为 "ti" 的缩写形式,"S" 则是为了制成一个简记词而添加的字母。通常情况下,缩写词要使用单词原形的第一个字母或者首字母来作为缩写,此外也可以使用中间的一个或多个字母作为代表。常常使用的缩写词有诸如 VIP(Very Important Person)、USA(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等
2023-06-09 02:14:321

战斗机航电系统是什么?

航空电子系统的简称比如:电传操作系统、综合红外对抗系统”SIIRCM、光电传感器等等火控系统、敌我识别系统、红外探测系统航电系统全称“综合航空电子系统”,是现代化战斗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战斗机的作战性能与航空电子系统密切相关。可以说,没有高性能的航电系统,就不可能有高效能作战的战斗机。
2023-06-09 02:14:402

战斗机的航电系统是干什么的?

航电系统目录简介航电系统全称“综合航空电子系统”,是现代化战斗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战斗机的作战性能与航空电子系统密切相关。可以说,没有高性能的航电系统,就不可能有高效能作战的战斗机。目录航电系统的发展综合航电系统在需求牵引和技术推动下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特别是近十来年,取得了引人注目的进展,促进了飞机作战效能的进一步提高。然而,目前综合航电系统在使用过程中暴露出不少不足之处,亟待加以改进和完善;同时,21世纪的作战策略和方式的发展也对综合航电系统提出了更具挑战性的要求。因此,未来的十年,在解决经济上可承受性问题的同时,综合航电系统仍将向着更加综合化、信息化、技术化、模块化及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并且综合航电系统的功能、性能以及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和综合效能也将出现突破性的飞跃。可以预见,航空电子综合化水平将得到不断提高,航空电子综合技术将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得到不断完善。航电系统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航空电子系统的发展历程业已证明,综合化是航空电子发展的灵魂和核心。综合化能压缩航空电子系统的体积和重量,减轻飞行员的工作负担,提高系统可靠性,降低全寿命周期费用等。 于本世纪初服役的美国第四代战机F-22按常规需要60多根天线,工作波段不同的多种接收机、发射机都处于各自分立状态,现在已经综合成十几根天线,下一步还要继续综合。正在执行的综合传感器系统(ISS)计划,天线孔径、射频、信号处理、数字处理等都将采用共用概念。“综合孔径传感器系统”(IASS)用一个480×680像素的红外焦平面阵完成前视红外、红外搜索跟踪、电视摄像等功能;“分布孔径红外系统”(DAIRS)把导弹逼近告警装置、红外搜索跟踪和前视红外等功能综合成一个系统;“综合射频对抗系统”(SIRFC)、“综合红外对抗系统”(SIIRCM)将定向红外对抗和紫外线导弹告警结合起来。F-22、EF-2000飞机对机电系统实施统一的控制和管理,这就是所谓公共设备管理系统,并纳入综合航电系统统一管理和控制。下一步将朝着功能和能量的综合方向发展,由一个整体的综合系统完成目前由各机电系统完成的全部功能。 综合已不限于单机之内,最大限度地利用机外信息资源将是今后一个显著特点。通过数据链在编队飞机之间或电子战飞机和攻击机之间进行实时数据传输,例如美国海军提出的“协同作战能力”(CEC)概念。此外,预计到2020年,有人驾驶飞机与无人驾驶飞机混合编队作战将成为现实,飞机上的综合航电系统将成为海、陆、空、天综合立体网上的一个节点。开放式航电系统结构的研究与应用开放式系统结构是由开放系统接口标准定义的一个结构框架,它的优点是:便于构成分布式系统;便于不同厂家生产的、不同型号的计算机或其他硬件之间的互连、互通和互操作;也便于硬件、软件的移植;便于系统功能的增强和扩充。此外,开放式系统结构还支持系统可变规模,有利于缩短研制开发周期。在计划开发、采购、维修及更新时能降低成本。其原因是它增加了可重新使用机会,更有可能使用商用货架产品(COTS)技术,还能快速建立系统模型。采用该结构后,就能较好地解决系统的功能扩充、修改,及元器件的更新换代。 美国空军把应用军用技术和商用技术实现系统从传统的封闭式结构向经济上可承受的、灵活的开放式结构转变视为当前一项挑战。这是因为开放式系统结构由民用向军用推广存在着争论,主要是由于标准和最佳性能不能兼顾,一些领域还不能完全满足军事上的需要,这就要求制订和贯彻各种标准接口,使不同的产品研制、生产单位都要遵循公开一致的标准和规范。此外,开放式系统结构不仅涉及硬件,也涉及软件。软件开放系统、软件可重复使用、软件可变规模与硬件的开放性同样重要,也是降低系统寿命周期费用、缩短研制开发周期的重要措施。因此,新一代综合航电系统的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应用程序、数据库、网络、人机界面等应遵循统一的系列标准、规范研制开发,软件的可重用、标准化、智能化、可移植性、质量、可靠性等都应列入表征软件技术的特征参数之中。 因此,今后十年,开放式工业标准向军用过渡趋势会更加明显,开放式系统结构向军事上应用的转移不可逆转。广泛采用COTS技术未来十年,COTS技术的应用研究将进一步加强。 为了实现经济上可承受、性能、可改进性和重新使用能力的四大指标,在新一代综合航电系统中将会更加强调采用COTS技术。COTS技术具有如下特点:显著减少专用器件、专用组件或模块、专用软件等的数量,从而降低科研生产成本;采用通用的、开放的技术标准,兼容性好;技术先进,符合技术发展潮流;具有良好的技术支持,便于扩充和升级,产品更新换代快;可以直接在商品货架上采购,供货渠道有保障;采购费用低廉;研制、生产周期短;产品维修和后勤保障较为方便,维修保障费用低;无须投入专项科研经费等。 在综合航电系统结构中采用COTS技术的主要目的还是降低成本。如JSF的综合核心处理机(ICP)将广泛采用COTS互连装置。预计处理机的能力要比F—22的高一个数量级,但成本只有后者的几分之一。此外,在开放式系统结构支持下,更新周期很短的商用产品,采用公开一致的民用标准,使其易于更新、易于发展、易于采用新技术。实现高度的模块化解决综合航电系统采用开放式系统结构既要节省费用又要提高作战任务性能的矛盾,方法之一是模块化。 模块化是综合航电系统发展的又一重要特征。模块化是实现结构简化和综合化的基础,也是实现系统重构的基础。集成电路和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已经能够使各种完整的功能“浓缩”于一个标准电子模块之中。 模块化航电系统的主要特征是结构分层。系统结构分层和综合化的关键,也是影响资源利用率的重要因素,在顶层设计时必须要折衷和权衡系统结构层次。模块化是为了系统重构、扩张、修改和维护,可大幅度地提高可用性,保证飞机随时处于可以起飞作战状态;通用化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模块、部件、元件以减少品种降低成本。 标准模块(SEM)是模块化的基础。采用集成机柜、标准模块后,取消了外场可更换单元(LRU),全面采用通用的、标准的外场可更换模块(LRM);整个航电系统由三级维修变成二级维修,简化了航空电子维修,减少维修人员和地面维修设备,实现延期的维修或定期维修,从而大大减少了后勤保障费用。由于模块的标准是公开发布的,这对成本竞争和元器件的过时更改非常有利。每一个标准模块用若干个多芯片模块(MCM)或微波单片集成电路(MMIC)构成,而每个MCM或MMIC至少又有几十个VHSIC和ASIC芯片组成。利用通用模块可开发系统或子系统,即利用通用模块组合构成任一功能的航电子系统。战斗机传感器进一步综合化先进战斗机传感器的综合化趋势发展极为迅速。从本世纪初服役的F—22和JSF等第四代战斗机传感器来看,机上传感器实现全部综合化已近在咫尺。 由于新一代航电系统传感器的种类、数量、复杂性及数据量的增加,超出了驾驶员有效使用和管理传感器的能力,从而使传感器的综合成为一个突出的课题。多传感器综合(MSI)的目标是:改变目前各种传感器分立的状态,实现互为补充、互为备份、扬长避短、综合使用各传感器提供的信息;对多传感器实现综合的控制和管理,在现有的硬件和软件水平上获得比任何单独的传感器性能更高的传感器系统。 美国空军F-
2023-06-09 02:14:494

开关矩阵的开关主要参数

目前COTS的开关产品的典型性能参数如下所示。类型 开关速度 热漂移 3dB带宽 额定电流 最大电压通用开关 3~15 ms 3~7μV 10 MHz 1~5 A 125~300 V矩阵开关 3~7 ms 3~7μV 10 MHz 1~2 A 200~300 V射频开关 3~7 ms 6μV 0.3~3GHz 0.5~1A 24~42 V微波开关 15~30ms NA 18~20GHz NA NA
2023-06-09 02:21:001

stk什么缩写

stk是英语Satellite Tool Kit的缩写。它是由Analytical Graphics公司所开发的一款在航天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商业分析软件。它支持航天任务周期的全过程,包括概念、需求、设计、制造、测试、发射、运行和应用等。STK是先进的商用现货(COTS)分析和可视化工具,它可以支援航天、防御和情报任务。利用它可以快速方便地分析复杂任务,获得易于理解的图表和文本形式的分析结果,以确定最佳解决方案。
2023-06-09 02:21:131

日晷怎么用?

日晷分为很多种,每种用法各有不同,具体用法如下:假设地理纬度为φ,指时针的高度为H,要刻划的时间与正午的差值为T;时间线与指时针的夹角为A,距离为D,则各形日晷的计算式为:1、地平式日晷:tanA=tanT*sinφ2、赤道式日晷:等分圆盘,每小时相当与十五度,正午线垂直朝下。3、极地晷:D=H*tan(15T)4、南向垂直日晷:tanA=tanT*cosφ5、东或西向垂直式:D=H*tan[15(6-T)]6、侧向垂直式:(1)θ为日晷墙面的斜角,tanA=sinO*tan(R+15T)(2)指时针与墙面垂线的夹角W,tanW=sinθ*cotφ(3)指时针高出于墙面的夹角O,sinO=sinθ*cosφ(4)指时针与正午线的时间线夹角R,cotR=cotθ*sinφ(5)6点与12点时间线的夹角S,cotS=sinθ*tanφ7、投影日晷:(1)时间点在长轴方向上的值:D=sin(15T)(2)时间点在短轴方向上的值:V=sinφ*cotφ(3)椭圆长轴与短轴的比:sinφ(4)竖竿(人立足)的位置:D=tandel*cosφ,其中del为太阳的赤纬扩展资料:使用日晷注意事项1、使用日晷,无论是何种形式都有一根指时针(Gnomon),这根指时针与地平面的夹角必须与当地的地理纬度相同,并且正确的指向北极星,也就是都有一根与地球自转轴平行的指针。观察这根指针在指定区域内的投影,就能确定时间。2、由于日晷必须依赖日照,不能用于阴天和黑夜。因此,单用日晷来计时是不够的,还需要其他种类的计时器,如水钟,来与之相配。3、春分到秋分期间,太阳总是在天赤道的北侧运行,晷针的影子投向晷面上方;从秋分到春分期间,太阳在天赤道的南侧运行,晷针的影子投向晷面的下方。所以在春分以后看晷盘的上面;秋分以后看晷盘的下面。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日晷
2023-06-09 02:21:211

率土之滨强力武将灵帝详解评测

战斗开始后第3回合起,以无法恢复兵力为代价,使自身攻击距离+1,并进入分兵状态,攻击后对目标附近的敌军造成伤害(伤害率35%-70%),同时使敌军群体处于恐慌中,每回合损失一定兵力(伤害率29%-59%,受谋略影响),持续直到战斗结束。 技能分析: 灵帝的技能作为一个后手的技能,注定了要打满8回合,前3回合输出能力低下,3回合后输出能力攀升。技能的属性非常不错,相当于3个技能组成,即【远攻强化】+【分兵】+【恐慌】。 看似技能输出数值低下,但其实由于其多样性的组合,及稳定性的发挥(100%发动),所以能让灵帝持续不断的暴力输出。 技能效果介绍: 1、攻击距离+1,可以让灵帝站在大营的位置直接攻击到对方大营(既打全场)。 2、分兵技能的触发,是由普通攻击触发,普通攻击次数越多,分兵次数也越多。由于灵帝攻击距离为5,所以该效果从一个普通的群攻技能,上升到了一个全场复数的输出技能。 3、恐慌效果则是在每个回合的准备阶段,直接对敌军全体造成稳定的伤害输出,虽然攻击加成上看似较低,但是因为受到谋略影响,所以输出随着等级的提升也能得到不少的伤害提升。但是由于释放为每回合的战前准备阶段,所以主动单回合的技能(如:犒劳、激昂)加成无法叠加在该效果上。 技能组合: 推荐1-攻击型 灵帝:【帝临回光】+【温酒斩将】+【激昂(或越战越勇)】队友:【穷追猛打】 搭配解说:优点,爆发高,平民技能。缺点,看脸发动。 在武将技能都稍微有条件的情况下,把连击效果退让给队友,灵帝装备【温酒斩将】追击技能,【激昂】的80%伤害加成或【愈战愈勇】30%稳定加成,让灵帝的连环攻击得到最大的输出。最佳输出更是达到了怪物级别的16倍! 推荐2-攻击型 灵帝:【帝临回光】+【连战】+【追击】 搭配解说:优点,技能容易获得。缺点,整体输出没有得到发挥。 灵帝攻击型的技能组合主要是围绕着分兵来进行搭配,在前期技能研究不充裕的时候建议使用【推荐2-攻击型】的技能搭配,其中连击为触发分兵效果的核心技能,追击技能则可以再每次发动普通攻击后都进行一定几率的追击触发。 推荐3-谋略型 灵帝:【帝临回光】+【楚歌四起】+【焰焚箕轸】队友:【穷追猛打】 技能解说:优点:稳定输出。 谋略型只推荐使用这种高级技能搭配。原因是低级技能【火箭】【火辎】【狼烟】在加成上数值较低,远不如攻击型的低级技能实际搭配效果好。 推荐技能获取方式: 【温酒斩将】拆解孙坚·4星、蒋钦·4星 【激昂】拆解颜良·4星、文丑·4星 【连战】拆解乐进·3星、雷铜·3星 【追击】侯成·3星、张曼成·3星、李肃·3星 【愈战愈勇】拆解马云禄·5星、汉·吕布·5星 【穷追猛打】拆解严氏4星·杜氏·4星 【楚歌四起】拆解李儒·4星、张宝·4星 【焰焚箕轸】拆解陆逊·4星、皇甫嵩·4星 武将搭配 以灵帝的武将搭配思维:能够进行持久战斗,保证灵帝的最大输出,有足够的回血及防御能力。 由于灵帝的C值比较高,所以搭配低C值的将必然会造成属性低下,伤亡惨重的情况,所以在技能方面尽可能选择群体控制类型的武将。前排肉盾为了减少消耗必带【青囊之术】,然后可以给中间控制武将装备【穷追猛打】,其他的根据情况需要增加回血、控制技能。 搭配公式:灵帝(主力输出)+控制回血+肉盾回血 【7.5C推荐1】灵帝+小乔/李儒+刘封/陈群/诸葛瑾 前锋做肉,怎么都会死,选一个带有自保能力的来提高一下存活几率。 【7.5C推荐2】灵帝+何太后+孙瑜 由于灵帝COTS值高,在前期搭配中档COTS值的太后,COTS值几乎就满了所以我们直接找来2星卡,通过进阶来弥补一下属性。 【8C推荐1】灵帝+小乔/李儒+何太后 这个是我使用最久的一个组合,灵帝跟小乔都觉醒了,由于没有适合的加血技能,所以小乔3技能只能带攻击型技能。如果想降低消耗,小乔的3技能可以带上【援军秘策】【包扎】【增员】等回血技能。 【8C推荐2】灵帝+献帝+王美人(称号加成每人增加20点防御力) 防御属性相对稳定的一套组合,不仅仅有防御加成,而且双技能回血。能够很好的撑到灵帝爆发,加上双4星卡,相信各位屌丝也能很轻松的觉醒她们。 【8.5C推荐1】灵帝+小乔+赵云(4星)/卢植/袁绍/ 这套组合差不多已经算是目前灵帝最实用的组合了,灵帝高爆发,小乔强力控,加上前排各种超级护盾,打野相信已经不会有多少伤兵了。 升级加点及数值对比 灵帝属性:20级、进阶3次、3000兵力 以下数值均来战报,具体数值仅供参考(激昂级温酒技能数值皆为直接计算结果) 帝临回光(恐慌):127、115、120 物理攻击:278、265、252 帝临回光(分兵):216、204、194 焰焚箕轸:287、261 基础输出:【帝临回光-恐慌】+【普通攻击】+【帝临回光-分兵】 (127+115+120)+(265+204+204)=1035 攻击+50单回合模拟测试-攻击对象3人 灵帝技能:【帝临回光】+【温酒斩将】+【激昂】队友技能:【穷追不舍】 模拟测试技能-攻击+50攻击对象3人 帝临回光(恐慌):139、149、145 物理攻击:398 帝临回光(分兵):309 温酒斩将:800 基础输出(+50攻击):【帝临回光-恐慌】+【普通攻击】+【帝临回光-分兵】 (139+149+145)+(398)+(309+309)=1449 最佳输出组合公式:【帝临回光(恐慌)】+【激昂】+【普通攻击】+【帝临回光(分兵)】+【温酒斩将】+【普通攻击】+【帝临回光(分兵)】+【温酒斩将】 最佳伤害值:(139+149+145)+1.8*[((398+309+309)+(800)+(398+309+309)+(800)]=6414 普通攻击伤害:398最佳伤害输出:6414最佳伤害输出已经超过普通攻击16倍! 谋略+50单回合模拟测试-攻击对象3人 灵帝技能:【帝临回光】+【楚歌四起】+【焰焚箕轸】队友技能:【穷追猛打】 模拟测试技能-谋略+50攻击对象3人 输出伤害 帝临回光(恐慌):211、240、225 物理攻击:310 帝临回光(分兵):251、251 焰焚箕轸:509、450、480 楚歌四起:397、454、425 基础输出(+50谋略):【帝临回光-恐慌】+【普通攻击】+【帝临回光-分兵】 (211+240+225)+(310)+(251+251)=1488 最佳输出组合公式:【帝临回光(恐慌)】+【楚歌四起】+【焰焚箕轸】+【普
2023-06-09 02:21:341

构件化的软件开发方法是什么

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Component-Based Software Development, CBSD,有时也称为基于构件的软件工程CBSE)是一种基于分布对象技术、强调通过可复用构件设计与构造软件系统的软件复用途径。基于构件的软件系统中的构件可以是COTS(Commercial-Off-the-Shelf)构件,也可以是通过其它途径获得的构件(如自行开发)。CBSD体现了“购买而不是重新构造”的哲学,将软件开发的重点从程序编写转移到了基于已有构件的组装,以更快地构造系统,减轻用来支持和升级大型系统所需要的维护负担 ,从而降低软件开发的费用。 开发基于构件的软件系统受到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影响:1)COTS构件质量的提高和种类的增加;2)要求降低系统开发和维护成本的经济压力;3)构件集成技术的出现;4)软件开发组织内可以用于新系统开发的已有软件制品的数量增加。 CBSD整个过程从需求开始,由开发团队使用传统的需求获取技术建立系统的需求规约。在完成体系结构设计后,并不立即开始详细设计,而是确定哪些部分可由构件组装而成。此时开发人员面临的设计决策包括“是否存在满足某种需求的COTS 构件”,“是否存在满足某种需求的内部开发的可复用构件”,“这些可用构件的接口与体系结构的设计是否匹配”等。对于那些无法通过已有构件满足的需求,就只能采用传统的或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方法开发新构件。对于那些满足需求的可用构件,开发人员通常需要进行如下活动: 构件鉴定(qualification):通过接口以及其它约束判断COTS 构件是否可在新系统中复用。构件鉴定分为发现和评估两个阶段。发现阶段需要确定COTS 构件的各种属性,如构件接口的功能性(构件能够提供什么服务)及其附加属性(如,是否遵循某种标准)、构件的质量属性(如,可靠性)等。构件发现难度较大,因为构件的属性往往难以获取、无法量化。评估阶段根据COTS 构件属性以及新系统的需求判断构件是否可在系统中复用。评估方法常常涉及分析构件文档、与构件已有用户交流经验、甚至开发系统原型。构件鉴定有时还需要考虑非技术因素,如构件提供商的市场占有率、构件开发商的过程成熟度等级等。 构件适配(adaptation):独立开发的可复用构件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并对运行上下文做出了某些假设。系统的软件体系结构定义了系统中所有构件的设计规则、连接模式和交互模式。如果被复用的构件不符合目标系统的软件体系结构就可能导致该构件无法正常工作,甚至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这种情形称为失配(mismatch)。调整构件使之满足体系结构要求的行为就是构件适配。构件适配可通过白盒、灰盒或黑盒的方式对构件进行修改或配置。白盒方式允许直接修改构件源代码;灰盒方式不允许直接修改构件源代码,但提供了可修改构件行为的扩展语言或编程接口;黑盒方式是指调整那些只有可执行代码且没有任何扩展机制的构件。如果构件无法适配,就不得不寻找其它适合的构件。 构件组装(composition):构件必须通过某些良好定义的基础设施才能组装成目标系统。体系风格决定了构件之间连接或协调的机制,是构件组装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典型的体系风格包括黑板、消息总线、对象请求代理等。 构件更新(update):基于构件的系统演化往往表现为构件的替换或增加,其关键在于如何充分测试新构件以保证其正确工作且不对其它构件的运行产生副面影响,对于由COTS 构件组装而成的系统,其更新的工作往往由提供COTS 构件的第三方完成。
2023-06-09 02:21:411

为什么美国可以击败中国:SpaceX公司费用的事实

  近日,美国航天私企SpaceX总裁发布信件称由于公司成本控制出色,SpaceX已能在价格竞争中轻松击败中国。这的确是一个事实,而且实际上它在火箭技术方面同样也已经领先中国!那么SpaceX公司是一个怎样的企业?它的成本控制为何如此卓越?   >5月4日Elon Musk在公司官网上发布的“为什么美国可以击败中国:SpaceX公司费用的事实”信件截图。   美国此前发展的低成本EELV火箭在开发费用上也难以与SpaceX公司猎鹰9号火箭相比。   "猎鹰"9的LEO已经超过包括长征2F在内的中国现役所有火箭(左图)。未来"猎鹰"9HLV的LEO还将超过中国的长征5号   5月4日SpaceX公司首席执行官Elon Musk在公司网站的更新页面发表了一封信件,题为“为什么美国可以击败中国:SpaceX公司费用的事实”。在这篇文章中,Elon Musk十分自豪的提到了在《航空周刊》报道中,中国长城公司承认他们无法与SpaceX公司在价格上竞争,并认为这是美国创新战胜了更廉价的海外劳工的典型事例。  比中国还要低的火箭发射费用   在信中Elon Musk一一列举了SpaceX公司在成本控制上的突出成绩,这些成绩足以让全世界的航天业界汗颜:猎鹰9号火箭的标准发射费用为5400万美元,目前已经在政府和商业市场都获得了订单,Musk很自信的认为由于SpaceX公司设计生产中进行了高度的垂直集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价格还将进一步下降;龙式飞船赢得了美国空天局(NASA)的国际空间站货运合同,单次费用为1.33亿美元。这是2008年签订的固定价格合同,美国空天局授予SpaceX公司16亿美元的合同,购买12次货运发射。虽然由于通货膨胀等因素当年的1.33亿美元只相当于今天的1.15亿美元,但固定价格合同意味着通货膨胀报价也不会增加,这令人不得不佩服他们对成本控制的自信。   这里我们可以列举一个简单的事实:美国当前垄断大中型载荷发射市场的联合发射联盟(ULA),2012财年发射费用大幅度上涨30%,4次发射报价17.4亿美元,平均每次发射4.35亿美元。欧洲的阿里安公司和美俄联合的国际发射服务公司的报价也不低,而且他们在海射公司申请破产保护都不约而同的提高了发射费用。即使是廉价的中国长城公司的长征三号乙火箭,发射费用也到了6000万美元以上。   研发费用更拉开与竞争对手距离   如果说火箭和飞船的发射报价令人很难与其竞争,那么研发费用上SpaceX公司更是远远拉开了和其他国家的政府航天机构或是商业航天公司的距离。猎鹰9号重型运载火箭从绘图板上到首次发射,用了4年半时间,研发费用仅仅略大于3亿美元。从零开始的龙式飞船从绘图板到首次发射用了4年时间,研发费用约3亿美元。SpaceX公司自2002年创立以来截止2010财年,总支出略少于8亿美元,公司自2007年度以来连续4年盈利。这些冰冷的数字对于关注航天工业的爱好者来说实在太过震撼。   至于开发费用,美国的EELV火箭花费了35亿美元,阿里安5火箭的研制费用更高,猎鹰9号火箭3亿美元的研制费用降低了一个数量级。在飞船开发上,中国20世纪90年代开发的神舟飞船花费30亿人民币,日本1997年开始研制的HTV货运飞船花费了680亿日元/8.5亿美元,欧洲自1995年以来ATV货运飞船研制花费了19亿美元,这些对比无不显示出SpaceX公司在成本控制上的成功。  SpaceX公司航天技术超越中国   SpaceX公司在成本上相当成功,但这并不是使用老旧成熟技术的缘故,他们在技术上同样很出色。猎鹰9号火箭的灰背隼液氧煤油发动机的推力虽然不高,但在开式循环液氧煤油发动机中是比冲最高的,尤其是上面级的改进型灰背隼的比冲更是达到了空前的345秒。在箭体结构和材料上,猎鹰9号是世界上第一种全面应用高强度的2195铝锂合金的火箭,结构质量很低,第二级箭体都仅有3吨。   在剩余燃料管理上猎鹰9号火箭同样出色,这些技术使猎鹰9号火箭在使用比冲一般的开式循环液氧煤油发动机的情况下,运载系数和全面使用高压补燃循环液氧煤油发动机的天顶2号火箭不相上下。在运载能力上,猎鹰9号火箭的地球低轨道(LEO)的运输能力,高于中国现有任何一种LEO轨道运载火箭。今年4月1日宣布的重型猎鹰火箭,LEO运载能力更是达到了空前的45吨,如果增加推进剂交叉输送技术的话,还可以进一步增加到53吨,这个运载能力远远高于各国现有运载火箭的运力,是美国航天飞机和中国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2倍。用首席执行官Elon Musk的话来说,这是美国创新的成功。   2008年10月30日,长征三号乙火箭将委内瑞拉通信卫星送入轨道。中国以前的低价优势让中国拥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现在却遭受到了SpaceX公司的强力挑战。   中国拥有明显的人力成本优势  由于Elon Musk的公开信标题就明确提到了中国,同时SpaceX公司在过去数年里的成绩让人不得为之不瞩目,这封信在中国的论坛上同样引起了很大反响。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认为中国有更廉价的劳动力,即使在后发的高科技领域无法与欧美强国竞争,但在相对成熟的领域理应在成本上具有优势。这是意味内中国有远高于美国的工程师数量和廉价的人力成本,所以我们肯定可以逐步进入高科技领域,以价格优势挤压发达国家的市场份额,而且在航天领域,历史记录也支持我们的价格优势。   中国商业发射报价曾在全球最低   美国的商业发射报价自中国进入国际市场以来就一直高于长城公司,即使是为了降低成本而开发的渐进一次性运载火箭(EELV)的价格也远远高于长城公司长征三号乙火箭的报价。美国联合发射联盟(ULA)的发射费用不仅高于中国,也高于俄罗斯甚至欧空局。美国工业似乎在高端领域也开始衰落了,很多咨询公司和经济学家预测,中国的工业产值将在2011年超过美国,这将是110年来历史性的一幕。   SpaceX公司在航天领域突然崛起   现在2011年还没走过一半,很多人突然发现在航天领域,一家美国私营公司的发射费用和火箭飞船研发费用远低于中国,技术也超过我们倾国之力发展的航天工业的水平,这不能不让人大吃一惊,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对过度乐观者的当头一棒。在震惊于SpaceX公司成功业绩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思考,到底这家公司的竞争力来源于何处呢。对于这个疑问, SpaceX公司的发展史是最好的解释。  Elon Musk和发射前的"猎鹰"9火箭。Elon Musk雄心勃勃,他的终极目标是开展火星殖民,并采用灵活的研发机制和推动火箭复用技术的各项研究。   创建目标:打破藩篱殖民火星   “地球太危险了,你还是回火星去吧”,这句《少林足球》里的台词经常被用来讽刺我们认为的“火星人”。有趣的是,SpaceX公司的创建其实与“地球太危险”的想法有着直接的关系。Elon Musk认为在天灾和自我毁灭(如核战)的威胁下,移民其他星球是我们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唯一方法。   Elon Musk还认为现有各国航天机构深受官僚主义繁文缛节的束缚,造成航天发射费用居高不下。他认为更灵活的商业公司开展航天活动,可以大幅度降低航天发射费用。在出售了Paypal的股份后,2002年Elon Musk创立SpaceX公司,并亲自担任首席执行官和技术总监,他的目标是将发射费用降低到当时商业航天发射市场的1/10,并计划在未来研制超巨型火箭用于星际殖民。   正在逐步应用的火箭复用技术   正是基于这样的雄心壮志,猎鹰1号和猎鹰9号火箭在初始设计中都考虑了重复使用问题,以达成发射费用降低一个数量级的目标。SpaceX公司当前的成功,Elon Musk个人的梦想与进取居功甚伟。没有这样胸怀大志的企业家,不可能造就SpaceX这样富有进取精神的公司,也不会出现如此成功的成本控制和由此产生的低廉发射费用。由于火箭复用的技术难度,猎鹰火箭尚未完成第一级的复用,当前猎鹰火箭的报价也没有考虑复用因素,在未来完成复用后,现有报价还将进一步大幅度降低。  火箭的可重复使用并非SpaceX的空口虚言,2010年6月猎鹰9号火箭的首次发射第一级空中解体,但几个月后的第2次发射中第一级虽然没有完整回收,但成功接收到遥测信号,距离成功又近了一步,以后猎鹰9号火箭的发射都将试验回收技术,不出意外的话几年后我们就有希望看到猎鹰9号重复使用的消息。   民间市场上出售的搅拌摩擦焊机。SpaceX公司在研发上大量采用各种成熟技术和成熟设备。   SpaceX公司并非完全白手起家   和很多人想象的不同,SpaceX公司并不是美国空天局或是某家航天巨头的私生子,也没有得到直接的技术转让,但这并不意味着SpaceX公司是完全的白手起家。得益于美国空天局和美国空军过去数十年时间里对航天工业的巨额投资,美国航天工业具有世界上最高的技术水平和最完善的产业链,还有数量众多经验丰富的工程人员。   大量使用成熟技术和成熟设备  SpaceX公司目前的主力发动机灰背隼1至关重要的喷注器来自于阿波罗计划登月舱下降段发动机,发动机整体设计也源自TRW公司,SpaceX公司推进部门副总裁就是TRW公司的核心设计师之一。SpaceX的2195铝锂合金以及搅拌摩擦焊的使用,并不需要像其他国家航天机构那样独立研发工艺,2195铝锂合金早已在航天飞机外置燃料箱上使用,搅拌摩擦焊更是大路货,只需要直接购买相关设备即可,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火箭的开发费用。在美国强大的装备制造业和航天工业的支持下,SpaceX公司没有联合发射联盟等公司沉重的历史负担,加上更灵活的机制,天然的比其他国家的竞争对手更有优势。   奥巴马总统接见SpaceX公司人员,表达了政府对商业航天公司的支持态度。注意图中最右者为SpaceX首席执行官Elon Musk。   NASA推动商业轨道运输服务   Elon Musk的成功可以说是时势造英雄,SpaceX公司的发展美国政府机构的支持功不可没。初期的SpaceX公司缺乏收入,如果外部环境一直如此,或许它也会像早期那些壮志未酬的商业航天公司一样随风飘逝,对SpaceX公司帮助最大的是美国空天局的转变。2004年美国总统小布什连任后推出星座计划,按计划美国空天局将退出地球轨道的发射任务,全面转向深空,地球轨道运输转交商业公司,商业轨道运输服务(COTS)应运而生。   SpaceX公司陆续获得可观订单  SpaceX公司参与了COTS的竞争,2006年赢得了COTS第一阶段价值2.78亿美元的合同。2008年4月22日美国空天局授予SpaceX公司一项发射服务合同,价值2亿到10亿美元,将使用猎鹰火箭在2010年6月30日到2012年12月之间进行一系列发射,根据发射任务和次数确定最后的合同金额,同一天SpaceX公司宣布手握14份商业发射订单。2008年12月SpaceX公司还获得了美国空天局正式的商业补给服务(CRS)合同,这项固定价格合同价值16亿美元包含12次货运服务发射。这些合同不仅带来了资金,也增强了潜在商业客户对公司的信心。2010年6月SpaceX公司获得最大的一笔商业合同,将使用数枚猎鹰9号火箭发射下一代铱星,总价值价值4.92亿美元。2011年4月SpaceX公司又得到商业客运开发第二阶段的7500万美元合同。   NASA的巨大支持作用不可忽略   虽然SpaceX公司获得了不少商业合同,但迄今为止SpaceX公司只是使用猎鹰1号火箭进行过1次商业发射,靠已有商业合同的的定金无法实现自2007年以来连续4年盈利,美国空天局商业轨道运输服务等项目的支持对于SpaceX公司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其实SpaceX公司并非孤例,二战后波音公司的波音707客机远销五洲四海,但还少有人知道作为波音707的原型,美国军方采购C-135运输机数量更多。这种来自政府的大力支持,使美国航空工业具有更强的竞争力,SpaceX公司获得的政府合同,不过是这一幕的重演,这也让SpaceX公司对其他国家的航天服务商具备更大的成本优势。   美国政府推迟了商业客运项目,以让更多公司能与SpaceX公司的龙式飞船进行竞争。   虽然Elon Musk致力于发射费用的降低,但执行官的个人意愿并不一定能变成现实。对SpaceX公司来说,竞争压力也是成本控制成功的重要因素。  不同于垄断市场的联合发射联盟,SpaceX公司作为新兴的小公司,既缺乏人脉关系也没有充足的历史发射业绩,在COTS项目的竞争中更有历史悠久的轨道科学公司这种对手。   COTS的两轮竞争中他们不得不降低成本来尽力加分。SpaceX公司开发了原始设计就具备载人能力的龙式飞船,在商业客运服务的竞争中已经占尽先机,如果当前竞标必然垄断市场。   美国空天局专门推进了商业客运开发项目,数年后多种载人飞船将应运而生,在众多竞争对手的压力下,SpaceX公司也没有店大欺客坐地提价的本钱。   与美国一样,中国航天也同样或多或少存在举国体制的弊病。这对日后创新形成了很大的阻碍。   标准化和通用化的火箭部件生产  美国虽然具有发达的航天工业,但长期以来坐吃政府合同不思进取,外加官僚主义风气日益暮气沉沉,从子系统到火箭飞船的成本都严重虚高。SpaceX公司为了控制成本别出心裁,很大成本上仿效了早期的福特公司。通过缩短供应链,尽力做到在火箭飞船的子系统自己设计生产,以高度的纵向整合降低了成本。在工程设计上,SpaceX公司的猎鹰9号和重型猎鹰都将使用灰背隼1型发动机,在箭体设计和导航控制等方面都将尽力通用,通过火箭部件的标准化和通用化,以批量生产降低分摊的设计费用并降低生产成本,这也是他们降低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   举国体制下易致航天成本虚高   对比之下无论是美国波音公司Delta IV火箭并不通用的箭体,还是中国长征火箭系出同源等仍然各自有别的箭体,都不得不甘拜下风。Elon Musk认为官僚主义是发射费用虚高的最关键因素,看到SpaceX公司的实践,我们也不得不认同他的看法。突破这些多余的官僚主义,类似SpaceX这样新兴商业公司的涌现是必不可少的,期待僵化的巨型企业和官僚机构自我反省更新,只能出现联合发射联盟那样屡次大幅度涨价的闹剧。   雄心勃勃的创建者,发达的工业基础,来自政府的大力支持,充分竞争的市场和先进有效的管理,这些众多优势的组合,使SpaceX公司具备了空前的发射成本优势,甚至压倒了人力费用极为低廉中国和印度,它的发展史堪称传奇。   在传奇故事背后,我们可以发现同时具备这些有利因素的,迄今为止也只有美国。Elon Musk在公开信中写道:中国是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但美国的自由企业制度保证了美国仍然具有最强的创新能力。在各方面成本日益提高,急需产业升级的形势下,如何仿效这样的创新,特别是能否对“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进行突破,对中国来说也是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作者:松鼠)
2023-06-09 02:22:001

电子测量仪器的发展趋势

现代电子测量仪器的发展趋势,用于驱动 ADS 高级设计仿真软件进行部件及系统级仿真;并且,ADS 高级设计仿真软件的仿真结果可送入 Agilent 公司的 ESG/PSG 矢量信号源产生出信号通过 VSA 矢量信号分析仪的捕获和分析,反过来可进行产品设计与真实产品之间的数据验证,即实现设计、仿真、测量和验证的有机结合。以AgilentADS 高级设计仿真软件为代表的 EDA 软件,通过与 Agilent 公司测试仪器(包括:频谱分析仪,网络分析仪,信号源,示波器,逻辑分析仪等)的动态链接,从而实现了测量域与仿真域的有机结合,在设计、仿真和验证之间架起了桥梁,从而加速设计,提高设计质量,完善系统及部件的半实物仿真手段,达到迅速拓展满足需要的测量解决方案的目的。 自动测试系统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随着测量仪器功能的不断提高和完善,与其相关的自动测试系统(特别是军用 ATS 测试系统)的组建与发展也经历了从台式仪器 ATS 系统到卡式仪器 ATS 系统,从卡式仪器 ATS 系统到卡式仪器与台式仪器混合的 ATS 系统的发展过程。到目前为止,VXI 结构的仪器(主要对于大通道数的数字信号测量)与 GPIB 标准的台式仪器(主要对于性能要求严格的射频/微波信号测量)相结合组建 ATS 测试系统已成为军用 ATS 测试系统普遍遵从的主流原则和典范。这与以美国为代表的军工用户在 90 年代提倡的采用 COTS(CommercialOff-the-Shelf)流行商用仪器来构建军用 ATS 测试系统有很大关系,它可以极大地降低整个测试系统的组建、开发、维护、替换和升级的成本。 但是,由于军工行业系统研制周期和认证周期相对较长,系统维护和需要支持的周期通常在10 年至 20 年,而民用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流行商用仪器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一些 COTS 产品在军工行业被大规模全面使用之前就已废型和停产,对于已定型的测试系统的维护和支持成为军工客户面临的最大问题,特别是那些
2023-06-09 02:22:102

世界上最先进的驱逐舰是哪国的,什么型号?

美国DDG1000
2023-06-09 02:22:195

世界上最先进的驱逐舰是?

当然是美国海军的阿利伯克IIA级驱逐舰了。
2023-06-09 02:22:357

plsql 执行计划 cost 什么意思

Oracle给出的衡量执行计划的单位一般Cost越低 证明执行计划越合理
2023-06-09 02:22:572

猫起答鼓

  ROM:只读存储器 BIOS:基本输入输出设备  CD-ROM:只读光盘 RAM:随机存储器  LCD:液晶显示器 AI:人工智能  VLSI:超大规模集成 CPU:中央处理器  SQL:结构化查询语言 COTS:现成商用的  DBA:数据库管理员 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  IC:集成电路 LSI:大规模集成  ERM:实体关系模型 CRT:阴极射线管  P2P:对等的 RDBMS: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OOP:面向对象编程 IP:因特尔协议  CBSE:基于组件的软件工程 ENIAC: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  DSL:数字用户线路 DARPA: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  DNS:域名系统 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  ISP:因特网服务提供商 TLD:顶级域名  optical computer : 光计算机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人工智能  neural network : 神经网络  dot-matrix printer : 针式/点阵式打印机  flatbed scanner : 平板扫描仪  program statement :程序语句  source code : 源代码  debugging program : 调试程序  software life cycle : 软件生命周期  bus topology network : 总线拓扑结构网络  digital computer/television : 数字计算机/电视  database admimistrator : 数据库管理员  on-screen pointer : 屏幕上的指针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无线通信  analog transmission : 模拟传输  radio telephone : 无线电话  protocol suite : 协议组  utility package : 实用软件包  serial connection : 串行连接  array : 数组,一系列  expression : 表达式  variable : 变量  二.选择题(25分)  1. Digital computer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major categories on the basis of cost and performance. They are microcomputers,workstations,__B____ and mainframes.  A. PCs B. minicomputers C. captops D. Palmtops  2. A __C__ is a pointing device designed to be gripped by one hand.  A. pointer B. Light pen C. mouse D. Joystick  3. High-level languages are commonly classified as procedure-opiented,___A___ ,object-oriented, and logic languages.  A. functional B. artificial C. natural D. assembly  4. A(n)___C___transtates all the source code of a program written in a high-level language into object code.  A. interpreter B. assembler C. compiler D.editor  5. A DBMS is a combination of five compents hardware,software,data,user and C____.  A. terminals B. workstations C. procedures D. end users  6.E-mail is A___message delivering system that allows information such as typed messages and  Multimedia to be sent to individual computer users  A.Text-based B.File-based C.Audio D.data  7.The peer-to-peer model usually involves two processes that execute on a B___ basis  A.Permanent B.Temporary C.Dial-up D.Equal  8.The terminals hard disk maincomputer,and A___are considered pant of the hardware in a DBMS  A.Workstations B.Printers C.Screens D.scanners  三.完形填空(20分)  四.翻译(20分)  1.A modem is a device that converts between analog and digital signals.(P35题四第一句)  译:调制解调器是在模拟和数字信号之间进行转换的设备。  2.In software,a bug is an error in coding or logic that causes a program to malfunction or to produce incorrect results.(P82翻译题第一句)  译:在软件中,错误是指导致程序发生故障或产生不正确结果的编码或逻辑错误。  3.A software process is a set of activities that leads to the production of a software product.(P100 I部分第一句)  译:一个软件过程是生产出软件产品的一系列活动。  4.A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defines,creates and maintains a database.(P124 II部分第一句)  译: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定义、创建和维护数据库。  5.A computer is an electronic device that can receive a set of instructions or program,and then carry out this porgram by performing calculations on numerical data or by manipulating other forms of information.(P1 I部分第一段)  译:计算机是一种电子设备,它能接收一套指令或一个程序,然后通过对数字数据进行运算或对其他形式的信息进行处理来执行该程序。  6.A program is a sequence of instructions that tells the hardware of a computer what operations to perform on data.(P7 IV部分第一句)  译:一个程序就是告诉计算机硬件对数据执行什么样的操作的一系列指令。  7.The function of these components is typically divided into three main categories:input,output and storage.(P34第一题)  译:这些部件功能一般分为三个主要类型:输入、输出和存储。  8.Displays commonly take two forms:a vedio screen with a cathode ray tube or a vedio screen with liquid crystal display.(P31 III部分下第四行)  译:显示器一般有两种形式:阴极射线管视频屏幕和液晶显示视频屏幕。  9.Device drivers are system routines that are added to an operating system to allow the computer to communicate with a new device,such as a scanner,modem or printer。(P77倒数第七行)  译:设备驱动程序是一种系统例程,它们加到操作系统中,以使计算机能够与扫描仪、调制解调器或打印机等新设备通信。
2023-06-09 02:23:101

高考英语语法:高中英语语法-09届高三英语单元检测1

《高中英语语法-09届高三英语单元检测1》由英语我整理,更多请访问:https://www.liuxue86.com/english/。本内容整理时间为05月12日,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 09届高三英语单元检测1 单项填空 1. The boy didn"t have any _______ but to do as his father had told him. A. idea B. way C. chance D. choice 2. The owner of the shop came up to see _____. A. what was the matter B. what the matter was C. what is the matter D. what the matter is 3. -Can I help you, madam? -_________. A. Yes, you can B. No, I don"t need anything C. Of course, if you like D. No, thanks, I"m being served 4. The foreign minister refused to ________ on the rumor that he had planned to resign. A. explain B. speak C. comment D. talk 5. The children should be _____ not to play tricks ______ the disabled. A. educated; on B. trained; to C. educated; with D. trained; on 6. The salesman said the car was in good condition, and I was foolish enough to ______ it. A. fall into B. fall for C. fall over D. fall down 7. ―I thought you and Peter were going for a bike ride. ―________, but the front wheel of my bike is bent and I haven"t had it fixed. A. We intended to B. I"m sorry C. Well, we went D. She was, and I won"t 8. Children are fed up with their studies because they are _______ to do far better than they can. A. hoped B. promised C. expected D. suggested 9. I"m sure you did wrong to him. You know, he did _____ help and _____ no harm. A. meant to; meant B. meant; mean C. mean to; meant D. to mean; mean 10. I"ve found that many people are still in _____ habit of writing silly things in _____ public places. A. the; the B. /; / C. the; / D. /; the 11. When she _____ a tall dark figure watching her, she ran into the house immediately. A. was aware from B. was aware of C. is aware of D. is aware from 12. ―This idea of studying abroad really _____ me. ―But I don"t think so. A. appeals to B. appeals against C. appeal for D. appeal to 13. ―How shall we go to that airport? ―Well, I recommend _____ a taxi. A. to take B. taking C. to taking D. take 14. ―It is surprising to see Fredric playing golf. The doctor said he would never get up. ― No secret to me. Chinese acupuncture has cured him _______ his disease. A. off B. from C. away from D. of 15. Another ad campaign is being organized by the NEC to get a bigger ____ of the world market. A. part B. place C. share D. partner 完形填空 On a cold December morning, my mother and I were walking home from a pizza store. We were dressed warmly and equipped 16 the video we had been dying to watch. I was feeling a little 17 , as I was carrying our shopping bags of snacks and the video. They were so heavy that I decided to 18 some things. So I started to walk towards the garbage can when I 19 a poor man walking his bike out of the restaurant in front of us. He held a paper bag with his dirty hand. He 20 over to another nearby garbage can and started 21 it. I suddenly felt very 22 . I knew this man would take all he could get, 23 I walked up to him and 24 the drink and some snacks over to him. The man, with lines on his face and wrinkles on his forehead, looked up in 25 and took what I gave him. A huge smile 26 across his face and this caused me to feel indescribable 27 . I felt like I couldn"t be 28 with myself, but then he said: "Wow, first someone gives me this sandwich, then this drink, and now some 29 food; this is my daughter"s 30 day!" He thanked me 31 and started off on his bike. I even heard him whistling a song as he rode away. I now 32 what is meant by the saying "giving is getting". Everyone in the world needs help, everyone can 33 help and everyone will be helped by showing 34 . The image of that man"s happiness caused by my small gift appears in my mind every time I have the 35 to do something nice. 16. A. for B. of C. with D. about 17. A. excited B. puzzled C. tired D. satisfied 18. A. pick out B. eat up C. put down D. throw away 19. A. heard B. noticed C. felt D. watched 20. A. headed B. rode C. ran D. fled 21. A. breaking into B. looking through C. staring at D. searching for 22. A. cold B. afraid C. guilty D. content 23. A. but B. because C. so D. if 24. A. turned B. thought C. took D. handed 25. A. surprise B. detail C. case D. return 26. A. disappeared B. paused C. existed D. spread 27. A. disappointment B. shame C. satisfaction D. victory 28. A. sadder B. angrier C. happier D. crazier 29. A. cheap B. tasty C. clean D. useful 30. A. lucky B. busy C. interesting D. quiet 31. A. carefully B. happily C. calmly D. fortunately 32. A. remember B. understand C. appreciate D. recognize 33. A. refuse B. receive C. offer D. find 34. A. kindness B. eagerness C. willingness D. braveness 35. A. chance B. desire C. purpose D. feeling 阅读理解 (A) Raised in France by her country physician grandfather, Petaluman Laura Reiehek will be recognized for her work helping the homeless, immigrants and elders and she received the Rev. James E. Coffee Human Rights Awards for 2006. Her grandfather devoted his whole life to making life better for others and was killed by Nazi soldiers in 1944. She was there when the soldiers took her grandfather"s life: "I hid under a pile of leaves. But, you know, I heard it." She straggled to work through her anger and hate, but it was necessary for her own survival and serf-respect. After the war, she married Jesse Reichek, an American soldier in France, and they eventually settled in the Bay Area, where he grew to become an artist. They came to Petaluma from Berkeley when he needed more room to paint. They built their own home and treasured their time together. Reichek"s years of volunteer work began with caring for an old lady in Sonoma County, which made her sensitive to the fact that many older people were living in bad places. So Reichek created Petaluma"s first senior center. Then she noticed homeless people. With Mary Isaac, she co-founded COTS 15 years ago. These days, she is busier than ever, helping Latino immigrant families and visiting seniors in nursing homes. "Our goal is to promote and educate people in understanding and tolerance (忍受). We must learn to understand and celebrate our differences", said event chairman Harry Troutt, who serves on the commission. 36. The Rev. James E. Coffee Human Rights Awards may be given to _________. A. the students who study well B. the workers who work very hard C. the volunteers who do a lot to others D. the scientists who do scientific research 37. The underlined word "it" (in paragraph 2) refers to ________. A. Reichek"s grandfather was killed B. Reichek"s grandfather had a hard life C. Reichek received an award in 2006 D. Reichek survived at last 38.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COTS should be an organization that __________. A. offers help to the senior people B. helps the hopeless people C. teaches people painting D. arranges volunteers" work 39. Jesse Reichek moved to Petaluma from Berkeley because he _________. A. needed more place to paint B. wanted to be an artist C. wanted to help the homeless people D. lost his job in Berkeley (B) Scientists recently discovered that pictures on cave walls at Creswell Crags are the oldest known in Great Britain. But they didn"t find out in the usual way. Archaeologists often date cave art with a process called radiocarbon dating. The technique can measure the age of carbon found in charcoal (木炭) drawings or painted pictures. Carbon is an element found in many things, including charcoal and even people. But in this case, there was no paint or charcoal to test. People carved the pictures of animals and figures into the rock using stone tools. The scientists had an "aha!" moment when they noticed small rocks stuck to the top of the drawings. The small rocks must have formed after the drawings were made. "It is rare to be able to scientifically date rock art," said Alistair Pike, an archaeological scientist at Britain"s University of Bristol. "We were very fortunate that some of the engravings were covered by stalagmites(石笋). When a test proved that the stalagmites formed 12,800 years ago, the scientists knew the art underneath them had to be at least that old. And some of the animals shown, like the European bison, are now extinct--another tip-off that the art is quite old. The artists came to Creswell Crags, This place is one of the farthest points north reached by our ancient ancestors during the Ice Age. At that time, much of the North Sea was dry, so people could move about more easily. Some tools and bones found there are 13,000 to 15,000 years old. They show that the travelers hunted horses, reindeer, and arctic hare. Their artwork is similar to art in France and Germany. It tells scientists that the Creswell Crags artists must have had a close connection to peoples several thousand kilometers away-another important clue to understanding how humans spread out across the world. 40.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be used as the best title of the passage? A. Cave Art About Animals Is Most Beautiful B. Cave Art Found in an Unusual Way C. Cave Art Turns Out to Be Britain"s Oldest D. Cave Art in Britain 41. The underlined word "archaeologists" in this passage probably means people ________. A. who study things left behind by people in the past B. who have rich experience in painting C. who are interested in wild animals D. who are good at using stone tools 42. Why do scientists say the art is quite old? A. The art was carved into stone with stone tools. B. The animals carved in the stone are beautiful. C. The cave is one of the farthest point in the world. D. Some pictures were covered by stalagmites more than 10,000 years old. 43. By studying the cave art, scientists know something about _________. A. how ancient people crossed the North Sea B. why some of the animals have died out C. how humans spread out across the world D. what kind of animals people hunt at that time 对话填空 (A and B are workmates) A: Hi! It"s (44) f ________ cold today and the wind is howling! My hands numb. B: It always (45) g_______ cold after a snowfall. A: I (46) m_______ the weather forecast this morning. Did you hear it? B: Yes. It (47) s_____ it would be partly coldly today, with a strong wind from the northwest. The highest (48) t_________ during the day would be five below zero. A: What about tonight? B: Still colder. The temperature will (49) d____ to eighteen below. A: Looks as if we"re in a spell of cold weather when we start the digging work. B: So what? Think of the oil workers in Daqing. They battle with wind and snow and (50) b____ cold weather for months every year. A: Quite right. And they (51) s________ in opening up a great oil-field. They"re really an example (52) t______ us. B: That"s the spirit! A cold spell like this is nothing (53) c________ to the cold up there. A: Right. Come on, let"s start our work. (44)________ (45) ________ (46) ________ (47) ________ (48) ________ (49) ________ (50) ________ (51) ________ (52) ________ (53) ________ 书面表达 校刊 "英语园地"为配合学校创建 "绿色学校"的工作,开展了"创建绿色学校英语征文活动",请根据下列提示用英文写一篇征文稿,内容要求如下: 存在问题 1.浪费水、电 2.乱扔可回收的饮料瓶、旧书本等 3.u2026u2026 个人看法和建议 1.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从关灯、回收废物等小事做起 3.u2026u2026 注意: 1.词数:80~120词左右。 2.可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3.文章的第一段已给出,但不计入总词数。 The Green School Project has become part of th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our school.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a lot of problems in the schoo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6-09 02:23:171

美国民营火箭公司有哪几个

1、SpaceX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即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是一家由PayPal早期投资人埃隆·马斯克(Elon Musk)2002年6月建立的美国太空运输公司。它开发了可部分重复使用的猎鹰1号和猎鹰9号运载火箭。SpaceX同时开发Dragon系列的航天器以通过猎鹰9号发射到轨道。SpaceX主要设计、测试和制造内部的部件,如Merlin、Kestrel和Draco火箭发动机。2、蓝色起源蓝色起源(Blue Origin)是亚马逊CEO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旗下的一家商业太空公司,2000年成立,已经拥有了近600名员工。2016年3月9日,蓝色起源CEO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宣布,将在2017年对可重复使用亚轨道航天器New Shepard进行载人测试飞行,预计将在2018年搭载付费乘客飞行。SpaceX国际业务2012年10月7日,SpaceX公司货运飞船首次正式承担向国际太空站运货的任务,NASA局长表示,本次发射标志着美国公司正式启动商业补给任务。“龙”太空舱运回货物的能力对于支持太空站科学研究而言至关重要。本次飞行首要任务是运回样品,这将极大惠及太空站研究界。本项目属于商业轨道运输服务(COTS)计划。NASA与工业界合作实施了商业轨道运输服务,轨道科学公司的“安塔瑞斯”火箭(Antares)也是该计划的一部分。Antares将接受一系列试验,预计2012年底发射“天鹅座”模拟航天器。NASA与工业界还合作实施了与商业乘员计划。此外,NASA自己研发了“猎户座”航天器和太空发射系统(SLS)。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蓝色起源
2023-06-09 02:23:251

ARM与RISC-V:谁将赢得这次的处理器大战?

新兴的物联网(IoT)行业是产品和服务相互补充的集合体,其可实现多个行业的效率和成本优化。虽然它没有垂直定向的价值链,但其横跨了多个行业和市场,如工业自动化、 汽车 、医疗、环境监测等等,在这些行业中的用例也非常多样化。在应用程序的前端也就是终端节点或传感器,它们监视环境条件并将数据传递到链中。这些终端节点将分散在各个行业中。设计处理器的架构基本上是arm等主流独占市场,RISC-V的份额非常少,因此在正常情况下,市场很少去分析相关领域概况。但由于华为事件不断延烧之下,中美贸易战和全球国际环境大变革已经开始, 科技 届已经开始重新审视这两者的关系了。 定制处理器的崛起 记得很早之前有过讨论:未来处理器的战争,COTS(商用现成品或技术)处理器不适合构建这些终端节点,因为后者是特定于应用程序的。而公司一般倾向于定制处理器,因为它可以提供仅组装所需部件的灵活性。这些部件包括模拟传感器,DSP或专有IP等。此外,定制处理器可以显著降低BoM成本和芯片尺寸,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功耗。它还有有助于公司将其产品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区分开来。总的来说,物联网行业的低入门成本和普遍性将鼓励许多初创公司和小公司为冷门应用程序构建产品。另外,通过定制处理器,这些公司也可以进一步优化成本。 错误的摩尔法则 物联网设备的激增除了可以给定制处理器带来巨大推动之外,另一个影响因素是摩尔定律的可疑存在。五十多年来,摩尔定律一直都是一种自我应验的预言。无论市场是否需要高性能处理器,半导体公司都在努力使这项法则成为事实。所以,始终都有创新者和早期采用者迫切希望使用基于领先流程节点的产品。然而,大众市场需要时间才能对准这些新产品。摩尔法则凭借高性能,低功耗和降低成本来确保技术发挥主导作用。 然而,目前这项法则保证的经济平衡正在失败。 领先的工艺节点设计变得复杂,商业化的前置时间很长,因此成本的平衡并不能成立。对成本优化的追求迫使行业寻找替代方案,因为缩小的节点不再具有经济效益。其实,定制处理器就是答案,因为它可以显着降低BoM成本。数十亿个终端节点不需要领先进程节点,有成熟节点上的自定义处理器就足够了。 ARM的对策 ARM是智能手机处理器市场的垄断者。 在嵌入式和物联网领域,目前并没有主导架构,ARM已经准备好填补这一空白,因为它拥有强大的CPU和IP,可以提供各种功能,性能和价格选择。借助独特的授权商业模式,特别是在Cortex-M0的DesignStart许可,ARM以低成本实现了定制处理器设计,风险更低。该计划对初创公司和小公司非常有用,因为他们可以以低许可成本获得经过验证的架构和IP,并与广泛的IP生态系统,软件支持和硅合作伙伴相结合,可以大大缩短产品推向市场的时间。 那我们如何进一步优化定制处理器的成本呢? RISC-V 开源软件(OSS)在软件行业的民主化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OSS中最受欢迎的一个例子是一个Linux操作系统。OSS以较低的应用成本实现创新和差异化。这使得小公司和初创企业可以基于OSS(如Linux)构建产品。大型开发人员社区支持软件开发,因此不存在供应商锁定或专有技术过时的风险。社区的集体努力确保了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同时使所有用户受益。Linux已经在嵌入式,PC等各种应用程序中获得了巨大的影响力。随着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使用Linux,添加了更多功能和实用程序,网络效应也可以得到很好的利用。 RISC-V将开源运动扩展到CPU ISA。它是一个开源的ISA,免许可证和免版税。也正是由于RISC-V没有任何许可,因此ISA可用于构建定制处理器,且许可成本为零。RISC-V正在逐步建立一个生态系统。在2017年嵌入式电子与工业电脑应用展中,RISC-V通过FPGA解决方案,安全IP,调试基础设施等展示了其庞大的生态系统。 很少有ARM客户已经开始使用RISC-V来设计自定义处理器。现在,SoC设计公司可以以较低成本开发定制处理器,而无需支付许可费用。通过一些NRE投资,这些公司可以开发SoC并在晶圆厂制造。因此,处理器的价格也将低于基于ARM IP的价格。从表面上看,一个理想的候选者很有可能会成为物联网行业的主导ISA。凭借着定制处理器和零许可成本,RISC-V就很像是那个胜利者。 关于RISC-V “免费” 的探讨 Linux在数十亿的产品部署方面非常成功。虽然,在将Linux用于商业产品方面需要相当大的努力和专业知识,但这些好处会远远超过工时。Linux可以提供非常好的灵活性,同时庞大的社区为操作系统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系统,并为周边设备、第三方软件等提供了广泛的支持。 然而,由于软件和硬件之间的基本差异,开源概念与芯片设计还是有很大的差别。 与需要时间和精力来开发的软件不同,硬件涉及有形组件,需要有人来付费;其次,在测试完硬件、仿真器之后,你还可以多次对软件进行返工。花费相当少的成本,就可以减少时间和精力。但是,硬件中的错误也可能会让你损失一百万美元!处理器的多次迭代可以大幅度地降低成本。总的来说,硬件设计比软件开发更复杂。 让我们来考虑一下开源RISC-V的情况。在SoC中,CPU IP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还需要许多其他物理IP和周边设备。因此,围绕CPU IP需要庞大的IP和EDA生态系统。但你只能在没有许可凭证的情况下获得CPU IP;可是周围的生态系统已经消失了。IP供应商应该看到一个可行的商业案例,以在其产品组合中添加对RISC-V的支持。假设有一个强大的社区支持RISC-V,它提供了构建SoC所需的所有IP和工具。但问题仍然是建立自定义SoC的公司是否会冒使用社区支持的ISA的风险?一旦失败可能导致多个流片,这会增加巨大的成本。总的来说,设计SoC很复杂,需要在实施、物理设计、包装等多个领域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 使用ARM ISA,上面提到的大多数问题都得到了缓解。你可以访问经过验证的IP,强大的生态系统(软件,云服务,安全解决方案,芯片供应商,晶圆厂)和承诺支持,而不是开源ISA提供的社区支持。这样就会大大降低设计复杂性,不过还是需要一些专业的SoC设计来构建定制处理器。 谁将构建基于RISC-V的SoC? 开源的想法具有扰乱性质,因为它为预算有限的公司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可以与大公司竞争。尽管开源ISA的概念具有革命性,但它可能不会对芯片设计的民主化产生破坏性影响。 在我看来,小型公司和初创公司不太可能在物联网领域寻求一些利基应用,并投入时间,精力和资金来建立基于社区支持的ISA的定制处理器,因为他们必须验证整个系统是否符合他们的规格。相反,使用获得许可的ISA是一个安全的选择,因为他们可以获得经过验证的系统,并辅以强大的生态系统。SoC的多个流片可能会增加大量成本。成熟的ISA具有一些初始成本,这是一个很好的起点,但这不是一个自由的成熟ISA。SoC设计不是他们的核心内容,因此聘请多元化的芯片设计团队可能不是一个务实的决定。由于ARM在整个行业中的广泛应用,设计部分可以外包给一些小公司,这些公司专门从事基于ARM的SoC设计。 EDA工具和晶圆厂成本很高。EDA供应商和晶圆厂已经支持基于ARM的IP;他们应该也看到了增加对RISC-V的支持的经济效益。在RISC-V达到临界大规模应用之前,它就像一个鸡与蛋的情况。多宿主增加了任何公司的成本,无论是晶圆厂,EDA供应商,设计公司还是应用开发商。低产量业务可以吸引更高的租金。所以在构建基于RISC-V的SoC时,必须考虑所有这些成本开销。 SoC设计中的市场领导者肯定会开发基于RISC-V的SoC,因为它可以通过替代ARM来增加购买力。但是,我相信这些公司不会有兴趣与需要定制处理器的小批量客户合作。由于其巨大的开销,使得销售数百万标准化SoC具有很大的商业意义。 综上所述,在我看来,RISC-V在目前的状态下,不能显著破坏半导体市场结构。 与许可实体相比,开源运动的关键优势之一是通过提供足够好的基础,最大限度地减少进入市场的准入门槛。尽管RISC-V将以低成本提供构建定制SoC的灵活性,但生态系统尚未准备好接受它。整个半导体行业需要同步进行才能使RISC-V成功。 结论 在这种国际大环境下,相信RISC-V会足够聪明,可以预见以上的问题并抓住这个风口,而且许多问题本来已经在内部得到解决。在我看来,RISC-V应该专注于一个部分,如物联网终端节点或其他东西,然后为这个细分市场提供一个引人注目的完整解决方案,以及整体生态系统,而不是专注于整个物联网和嵌入式行业。一旦他们在一个细分市场中实现大规模应用,就更容易传播到其他细分市场,因为新用户有一个很好的案例研究或案例可供选择。 ARM还需要做什么才能被视为嵌入式和物联网领域的领导者?我对此没有任何答案,因为从外部角度来看,ARM现在看起来相当不错,具有庞大的安装基础,未来也有很好的上升趋势。不过将DesignStart许可证扩展到其他Cortex-M IP将是进一步应用的不错选择。然而,主要的核心应该还是OS支持,云服务,安全性,IP,调试工具链,EDA,硅合作伙伴等强大的生态系统。所有这些都在以低成本构建基于定制处理器的产品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低成本和定制通常是互斥的。任何针对这两端的ISA都将在物联网行业中发挥主导作用。当然,随着RISC-V基金会成立,已有不少企业与研究机构的加入RISC-V 阵营,探寻未来RISC-V 的可行性。目前参与的企业有IBM、NXP、Western Digita、辉达、高通、三星、Google、特斯拉、华为、阿里巴巴等200 多家,而中美 科技 战也许就是这种模式崛起的催化剂,很多年以后来看, 科技 史上给这个时刻记下重重的一笔。
2023-06-09 02:24:071

睡着用英语怎么写?

asleep
2023-06-09 02:24:1513

和CPU、GPU“三足鼎立”,DPU真有如此大的潜力吗?

作者 | 赵广立 近年来摩尔定律“失速”,使得中央处理器(CPU)的性能增长边际成本急剧上升。有研究数据表明,现在CPU的性能年化增长率(面积归一化之后)仅有3%左右。然而,人们对计算的需求依然爆发性增长。 在此背景下,包括人工智能(AI)芯片在内的专用计算芯片陆续登上 历史 舞台,绽放光芒。眼下,以数据为中心的专用处理器“DPU”正成为专用计算芯片的“新贵”。美国芯片巨头英伟达公司甚至将其定位为数据中心继CPU和图形处理器(GPU)之后的“第三颗主力芯片”,掀起了行业热潮。 和CPU、GPU“三足鼎立”,DPU真有如此大的潜力吗?它的应用场景有哪些?我国能抓住DPU发展机遇吗?近日,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计算所)主编,中科驭数(北京) 科技 有限公司、中国计算机学会集成电路设计专业组、计算机体系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编写的行业首部《专用数据处理器(DPU)技术白皮书》(以下简称《DPU技术白皮书》)发布。结合上述问题,《中国科学报》联系采访了主要编写人员一探究竟。“DPU最直接的作用是作为CPU的卸载(offload)引擎,其效果是给CPU‘减负"。”《DPU技术白皮书》主编、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鄢贵海告诉《中国科学报》,作一形象比喻,DPU提供了数据中心一把“杀鸡”的工具,节省的是CPU这把“牛刀”,以释放CPU算力,留给更需要它的业务负载。 接管CPU的网络协议处理任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鄢贵海说,比如在数据中心仅线速处理10G的网络,大概就需要一个8核高端CPU一半的的算力,而如果是40G、100G甚至更高速的网络,性能开销更大。 云计算巨头亚马逊云服务(AWS)形象地称之为“数据中心税”——还未运行业务程序,接入网络数据就要占去许多计算资源。 “DPU诞生的使命就是承载网络虚拟化、硬件资源池化等基础设施层服务,以释放CPU的算力到上层应用。”《DPU技术白皮书》编委会成员、中科驭数高级副总裁张宇解释说,将“CPU处理效率低下、GPU处理不了”的负载卸载到专用的DPU,就能实现对“数据中心税”的抵消,从而有助于提升整个计算系统的效率、降低整体系统的总体拥有成本。 张宇介绍称,DPU主要处理网络数据和输入输出(IO)数据,并提供带宽压缩、安全加密、网络功能虚拟化等功能。“这些可以说是离我们普通用户每天感知到的各种应用最远的功能了。而这些基础功能是实现日常应用更高效、更安全、更实时的保障。” 业界对DPU中的“D”有三种说法,因此DPU就有三个中文名。 一种是“Data”,DPU被称为“数据处理器”;一种是“Datacenter”,DPU译作“数据中心处理器”;一种是“Data-centric”,相应的,DPU可叫作“以数据为中心的处理器”。 “以上三种关于DPU的说法,从不同角度反映DPU的特征,都有一定的可取之处,我们认为可以作为不同的三个维度来理解DPU的内涵。”李晓维说。 “随着‘软件硬件化"成为常态,异构计算的潜能将因各种DPU的普及而彻底发挥出来。”《DPU技术白皮书》编委会成员、中科驭数联合创始人兼CTO卢文岩认为,新一代的DPU不仅可以作为运算的加速引擎,还具备“控制平面”(即追求数据处理功能的覆盖面)的功能,能更高效地完成网络虚拟化、IO虚拟化、存储虚拟化等任务,彻底将CPU的算力释放给应用程序。 “可以说,DPU的出现将让各行各业的业务层数字化应用更全面、更流畅、更绿色。”卢文岩说。 从市场规模角度来看,根据Fungible公司和英伟达公司的预测,用于数据中心的DPU量级将达到和数据中心服务器等量的级别。 “服务器每年新增大约千万量级,一台服务器可能没有GPU,但一定会有一颗或者多颗DPU,好比每台服务器都必须配网卡一样。”鄢贵海说,服务器每年新增大约1500万台,每颗DPU以1万元计算,这将是千亿量级的市场规模。 在这个千亿量级市场中,国际传统芯片巨头如英伟达、英特尔、Marwell、博通等厂商,都在积极布局DPU产品研发。 这些芯片巨头的布局并不意外,他们或有智能网卡研发基础(如博通)继续延伸技术触角,或通过并购专用加速芯片公司(如英伟达、英特尔)补充其在DPU领域的技术能力。相比它们,更值得一提的是,亚马逊旗下的AWS和阿里云两大云计算巨头,早已注意到数据中心开销问题,并已有了良好实践。 据《DPU技术白皮书》显示,2013年,AWS研发了Nitro产品,将为虚拟机提供远程资源、加密解密、故障跟踪、安全策略等服务程序的资源开销,全部放到专用加速器上执行,“轻量化管理程序+定制化硬件”的上场一举节省30%CPU资源。几乎在同期,阿里云也着手研发“神龙架构”(X-Dragon系统),以硬件化的MOC卡统一支持网络、IO、存储和外设的虚拟化,如今“神龙架构”已经更迭到了第4代。 “可见,DPU其实在行业内已经孕育已久,从早期的网络协议处理卸载,到后续的网络、存储、虚拟化卸载,其带来的作用非常显著,只不过在此之前DPU‘有实无名",现在是时候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了。”鄢贵海表示。 可喜的是,国内一些围绕DPU技术的创业公司也逐渐崭露头角。除了参与编写《DPU技术白皮书》的中科驭数之外,还有云豹智能、星云智联、芯启源、云脉芯联等新近成立的 科技 创业公司,展现出良好势头。 以中科驭数为例,这家创始团队来自中科院计算所的初创企业,在DPU理论基础、数据中心架构方面有着深刻理解,工程实现经验也因一些来自亚马逊、赛灵思、华为等核心骨干的加入,得到了很好的积累。2019年,中科驭数完成第一代DPU芯片的流片,预计将于2022年推出第二代DPU芯片“K2”。 “我们认为DPU的潜力确实是巨大的。”在鄢贵海看来,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DPU的出现有一定的必然性——上层应用对于算力的需求在过去5年急剧增长,使得DPU的应用场景很多,它将广泛分布在5G、云计算、大数据、数据中心和边缘计算等领域。 而从工业和信息化部今年发布的《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中,鄢贵海更是看到了新型算力芯片难得的 历史 发展机遇。 该计划明确提出要加快提升算力算效水平,“推动CPU、GPU等异构算力提升,逐步提高自主研发算力的部署比例”“加强专用服务器等核心技术研发”“树立基于5G和工业互联网等重点应用场景的边缘数据中心应用标杆”等要求和措施。 “虽然国内厂商在芯片产品化的环节相比国外一线厂商还有差距,但是在DPU架构的理解上是有独到的见解的,而且我国目前在数据中心这个领域,无论是市场规模、增速还是用户数量,相较于国外都有巨大的优势。”鄢贵海认为,国内厂商有望充分利用这一“应用势能”,加快发展步伐,在DPU这个赛道与国外厂商“逐鹿中原”。 不过,挑战与机遇并存。 “目前要解决DPU标准化应用,还存在一定挑战。”鄢贵海解释道,由于数据中心本身的复杂性,各大厂商一方面采用商用现货组件(即COTS)来构建系统,追求低成本,一方面又设法分层服务化,打造面向不用类型客户的标准化产品,但除此之外的所有技术实现几乎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如AWS有Nitro,阿里云有MOC。
2023-06-09 02:24:461

高分悬赏:航空电子技术的发展史

l2 f2一fl7 \/航空电-Y-技术2000年第3期(总IOO期) \J ≥综合航空电子技术发展展望霍曼\/.7f [摘要】从军用航空电子在21世纪将面临的挑战问题出发.详细论述了有关开放系统、COTS 技术等在未来航空电子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问题.并论厦欧洲各国的情况厦航空电子在信息战中的作用,指出综台化仍是未来军用航空电子系统的发展方向,向着高度综合、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关键词】开放系统;COTS;JSF;信息战【中图分类号】V243;V4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41X(2000)03--0012--06 1 引言耳同鹞空屯}设备当我们跨人21世纪之际,追溯2O世纪军用航空电子技术的发展历程,展望21世纪军用航空电子技术的发展将对未来综合航空电子技术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综合航空电子技术发展至今近半个世纪,基本上经历了分散、联合、综合到高度综合四个阶段;航空电子系统结构亦是如此,同样经历了分立式、集中式、集中分布式和资源共享式四个阶段.在这几十年中,从事航空电子技术研究和系统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都在致力于为未来的军用飞机开发和研制“理想的”综合航空电子系统工作,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综合航空电子技术发展的漫长过程中,美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并有着巨大的技术储备.20世纪70年代初的数字式航空电子信息系统(DAIS)计划、80年代中期的“宝石柱”计划和9O年代初的“宝石台"宗合航空电子系统计划是三项著名的计划,并被同行们视为航空电子发展史中的里程碑.这些计划所研究和开发的系统及技术成果均不同程度地用于新型军用飞机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美国空军的F-22战斗机.F-22战斗机的综合航空电子系统采用了“宝石柱”计划的设计思想及研究成果,通过硬件和软件的多重应用实现了系统的通用化;通过把硬件划分成小型的易于替换的基本硬件实现了系统的模块化;通过资源共享、互连和信息融合实现了系统的综合化.F-22的综合航空电子系统代表了世界军用航空电子研制的最高水平.随着航空电子技术综合程度的不断提高,强大的航空电子系统为作战飞机实现多功能——全无候的探测能力、武器投放能力和电子对抗能力提供了保证,已成为现代军用飞机提高作战性能的重要手段.与此同时,航空电子系统在飞机上的比重越来越大,其费用也相应增加,例如:F_4飞机的每千克成本是330美元,F_15飞机每千克成本是638美元,而F-22飞机每千克成本高达5435美元.由于在军用飞机特别是先进飞机的成本构成中,航空电子成本已占整个成本的30%一50%,因此导致飞机寿命周期费用大幅度增加,由此*在未来的军用飞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 综合航空电子技术发展展望霍曼机研制计划例如美国的联合攻击机OsF)计划中首次把“经济上可负担得起(afordability),即经济可承受性”作为飞机必须考虑的重要特性之一。除此之外,由于数字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烧航空电子系统可以实现信息的综合传输、综合处理、综合控制和显示,为航空电子系统综合化提供了基础,由此,推动了军用航空电子技术的发展.但是,在整个电子技术领域中军用航空电子技术所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他们的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纯军用航空电子市场正在萎缩.据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统计,1975年美国军方在半导体集成电路上花费7亿美元,约占美国总市场额的六分之一.而1995年五角大楼在半导体芯片上付出l1亿美元,但是美国的总市场额已高达1500亿美元,也就是说五角大楼所占份额不足1%.激烈的市场竞争、有限的利润以及军用相关特殊要求都使芯片制造商把注意力投向其他更高利润的领域.其二是军用飞机的航空电子元器件过时问题.目前,F-22飞机就面临着此问题的困扰,飞机投人服役还需6年时间,可是系统中所采用的INTEL公司生产的1-9000芯片,已不再生产,原因是INTEL公司撤掉了它的军用生产线.据F 2研制办公室统计,F-22飞机投人使用时大约400个元器件有可能不再生产.这类同题还将随着防务预算的减少、军机市场的萎缩以及研制和生产时间延长而变得更加严峻。军用航空电子只有顺应潮流才有出路.对此,各国军方和研究人员都在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美、英、法、德等国军方特别是美国空军已认识到,使军用和商用航空电子系统既能经济上可承受又能应付迅速发展变化的技术和系统需求,采用模块化、开放式综合系统结构是关键.美国率先提出军用航空电子采用开放式系统结构(OSA),尽可能采用民用标准和商用成品(COTS)的战路思想.目的之一是降低飞机的成本,之二是迎接未来军用电子市场更大的挑战.美国90年代中后期开始研制的JSF飞机综合航空电子系统则是采用开放式系统结构和商用成品的范例.JSF飞机的综合航空电子系统以F-22飞机的综合航空电子系统结构为起点.不仅对数据的处理,而且对传感器的信号处理和射频口径也能进行更为深度的综合.它利用“宝石台”计划的成果,采用开放式系统结构和商用成品,利用联合式航空电子系统的最有用特征以及“即插即用”的软件模块,在解决了最大的经济可承受性问题的同时,其综合程度比F-22飞机又前进了一大步.2 开放式系统结构“开放式系统”本是计算机学科术语,系指遵循公开标准的计算机系统.美国国防部防务采办术语和缩略语1997年版中定义:“开放式系统是执行接口、服务及支持格式的开放和公开一致处理所坚持的规范,从而使正确设计的单元以尽可能少的更改就能在较广泛的系统范围内利用,与本地和远程系统的其它单元相互操作并以易于移植的方式与用户交互作用的系统.”由此可见,开放的前提是遵循公开一致的标准和规范。美国空军已把应用军用专用技术和商用技术实现系统从传统的“封闭式结构”向经济上可承受的、灵活的“开放式结构”转变视为当前一项挑战.1997年9月JSF办公室经过3年系统方案定义和演示,公布了2.0版“JSF航空电子系统结构定义(JAAD)”.JAAD仅是一份初稿,希望在2001年以前通过JSF航空电子系统方案演示阶段积累的数据使JAAD 有实质性的发展./AAD的主要内容如下:(1)总层次划分.总层次划分为6层,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 l4 航空电子技术2000年第3期(总100期) 第1层即最顶层为超系统(由空中、海上和陆上多系统构成的系统);第2层为JSF武器系统:第3层为航空电子各分系统:第4 层为综合核心处理等功能区;第5层为硬/软件模块;第6层即最底层为硬做件元件.JAAD的重点在第3、4层.(2)航盏缱油骋煌*络(UAN).采用~个以民用标准为基础的统一的数字式航空电子系统网络.据JSF开放式系统结构综合产品小组(OSA IPT)对9种可供选择的UAN 高速总线分析和评审,实时可扩相干接口(SCVRT)和航空电子环境光纤通道(F(1_A E) 最优.由于光纤带宽较宽,因此能够以较少费用实现重量增容.这是控制综合航空电子系统费用,简化综合、试验和改进的一大进步.(3)综合核心处理.JAAD要求把数字信号处理、数据处理以及其他计算性要求的任务例如座舱显示发生等都集中到共享、窑错和高性能的综合核心处理(ICP)N内,但并不排除在其他功能区嵌入处理机。(4)座舱人机接口.JSF座舱将使用显示高分辨率彩色字符和图象的多功能显示器,其它正在考虑的显示器包括平视显示器和头盔显示器.JAAD 中选用彩色液晶显示器和头盔显示器作为未来战斗机人机接口的基础,与F-22飞机相比前进了一步.(5)综合射频撵铡和综合电光探测.JAAD对综合撵测功能区未作详细说明,因为这项技术成熟而且其开放式系统原理应用少.由于射频和电光/红外探测系统占飞机出厂航空电子成本的60%,综合产品小组自然重视,为此制定若干“技术成熟”计划,集中演示那些对经济可承受性、保障性、生存性和杀伤力有重大作用的技术.其中主要有多功能综仙淦迪低?MIRFS)计划和综合探测器系统(iss卅划.前者的最大优点就是减少了天线和光或红~F(IR)D径的数量;后者是由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和JSF计划联合资助的一项3400万美元的技术风险减缩研究计划.该计划由洛克希德-马丁和渡音公司(以前的麦道公司)领导的两个小组在四年内完成.目的在于采用相对少量的模块类型构成一个综合的、可重构的射频处理结构.ISS是低成本、低重量、小空间、低功率和低冷却的射频支援电子设备.两个小组的专家认为,ISS是研制工作不是由技术推动,而是由经济可承受性推动,他们只需要重新组合现有的功能,来达到尺寸、重量、体积和费用降低一半的目标.波音公司小组估计在以资源共享为特征的ISS 结构中,采用1998年的技术可以花费相当于F-22飞机的50%--60%的费用,而达到与F 2飞机相同的射频功能.虽然,经济可承受性是进行ISS 研制的主要推动力,但是,通过故障重构增强任务的可靠性,通过信号及发射装置的综合控制获得较好的电磁兼容性也是非常重要的.(6)机械和电气接口.JAAD 要求包装、热管理、电源和连接器起到支持高本征可靠性、客错、长期增长和优良保障性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JAAD决定着机架、电缆敷设、发电、环境控制及其他飞机结构设备的特征.一旦进入详细设计和生产阶段,更改很难,花费也大.因此,此决策需要非常的谨慎,而且需要进行验证.可以看出,JAAD 充分注意到机电元器件对系统可靠性、维修性和经济可承受性的深远影响.(7)软件.预计JAAD提出的软件“建筑法则”将具有可移植性、发展性、维修性、保密性、完整性以及高性能.软件主要建筑法规是选择编程语言.据JSF开放式系统结构综合产品小组对Ada95、c”和Java语言的评审,在移植性、发展性、保密性、重用性及性能评比上,Ada95得分最高.虽然,C 是受到广泛支持的通用语言,而且在当今的商用航空系统中多选c”语言,但是考虑到JSF飞机的某些特点,如功能可以被划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 综合航空电子技术发展展望霉曼分,并可以被保护,所以,最好采用Ada95 语言,另外,JSF某些单独保密的功能上使用Ada95可能更好.因此,Ada95是开放式系统结构可选择的最佳编程语言.航空电子系统采用开放式系统结构的重要意义表现在:(】)实现长期性能,并且达到经济可承受性的目的.开放式系统结构有助于用最低的寿命周期费用达到所要求的性能和保障性.Cz)正确划分系统结构可有效减缓航空电子元件过时的问题.(3)由于开放式系统结构具有故障检测、隔离和修复功能,因此减少和缩短了停机时间,保证了飞机具有较高的出勤率,从而提高系统的可用性.从JAAD的要点中使我们了解了JSF飞机综合航空电子系统的水平,它所采用的开放式综合航空电子系统结构不仅顺应了军用航空电子系统的发展趋势,而且是满足多国多军兵种不同要求的必然结果.另外,JSF航空电子综合产品小组的任务是使JSF 飞机航空电子系统方案和系统结构在费用和性能上尽可能地达到平衡,希望JSF飞机总的寿命周期费用比F-22飞机降低17%.3 COTS技术的应用美国国防部把COTS定义为市场上销售的产品,并在制造商的产品目录中以确定的价格出现,而且可直接从制造商或通过制造商的销售网提供给任何公司或个人使用.1994 年美国国防部就制订了有关政策,为了达到军用设备能够早日采用经济上可承受的前沿电子技术产品的目的,鼓励在军用设备中采用最好的商用元器件.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航空电子与计算机领域,COTS技术已很有市场,突出表现在大量军用飞机的航空电子设备改进工作中,如:F-14、F-16、F,A—l8和AV一8B 飞机的任务计算机等的改进都采用了COTS 技术.特是在JSF飞机的航空电子系统的研制过程中,美国军方为了实现经济上可承受、性能、可改进性和重新使用能力四大指标,极力强调采用COTS技术.JSF的研究人员曾把两种民用干线飞机和支线飞机的显示系统与F.16飞机的显示系统作为研究依据,虽然,这三种飞机采用的液晶显示技术是不同的,但是,相对于产品开发的成本而言是可比的.在F-16飞机和两种民用飞机之间,单个显示系统的生产费用差别大概是30~50%.其中,部件成本的差别可能在15%--25%之间;质量保证和测试费用的差别可能在13%-24%之间.通过研究得到以下结论:采用民用部件和运作方式,单机生产费用最高可以节省50%.其中,部件采购占26-45%,如果扩大使用民用部件的范围的话,这项成本还有可能降低15-25%.但是,如果军用飞机系统需要根据设计规范设计,需要采用有限的生产线生产,并且采用特定的设计—成本原理的话,这个军用系统的成本还将增加10-20%.可见,军用飞机采用商用部件在节省费用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因此,采用COTS技术具有很好的前景.JSF项目的管理者和航空电子系统结构的研究人员将在各方面尽最大可能采用COTS技术,包括处理和网络结构.当然,在航空电子系统结构中采用COTS技术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成本,另外,为了使应用软件和某些硬件可以移植到其它飞机上,将在罔络,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接口方面采用开放式系统标准.那么,在航空电子系统结构中采用COTS技术和开放式系统标准的主要目的是增加软*的寿命,使系统不受硬件技术过时的影响,而且容易改进.另外,采用COTS 技术还有一个潜在的优点就是允许在研制周期的晚些时候决定处理机和网络的选型,这样可以有更多的机会采用最新的技术,而且将更有效地达到降低寿命周期费用的目的.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 l6 航空电子技术2000年第3期(总100期) 由于美国综合航空电子技术的领先发展,给各国军方和研究人员很大启示,先后纷纷开展了综合航空电子技术的研究工作,特别是英、法、德和俄等国,有些技术已经用于改进现役飞机或在研飞机中,不过,这些国家的军用飞机计划也遇到了与美国同样的问题,他们还制定相应的计划予以解决,倒如英国的先进航空电子系统结构封装(A P)计划等.目前,这些计划还面临着标准化问题,为此,北约组织(NATO)为了解决其内部的航空电子系统非标准化问题,成立了标准航空电子系统结构联合委员会(ASAAC),目的是制订模块化航空电子系统标准.ASAAC的官员们认为:解决军用航空电子采用开放式系统结构既要节省费用又要提高作战任务性能的矛盾,方法之一是模块化.搞出一组通用模块,还必须在系统内和北约各国飞机之间可互换.这样,欧洲各国就能从减少物资清单和备件持有量获得巨大的好处.因为,模块适用的平台范围广,使采购费用降低,支持费用也会大量的削减,外场可更换模块也将使可用性提高.90年代初,英国、法国和德国开展了一项三国通用系统的可行性研究计划.这是一项五年计划,分两个阶段进行,并由ASSAC 管理.计划的第一阶段,将制定严格稳定的硬件、软件和网络接口标准.计划的第二阶段于I997年I1月开始,在第一个阶段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为满足开放式系统的需要,建立一个基本的、灵活的航空电子系统结构,这个系统结构能够适用于2000年以后的大多数平台.简言之,这项计划的目的是建立一套完整的军用核心航空电子系统标准,不但能够满足在2015年时间范围内出现的新的欧洲战斗机计划的需要;而且能够满足2002年前后改进现有装备计划的需要.为了支持该项计划,还进行了若干的技术和方案演示.这套军用核心航空电子标准将尽可能地采用民用标准,并将覆盖系统结构、软件、阿络和封装等方面,并且定义了通用功能模块(CFM)的范围,使这种CFM 既适用于新的欧洲战斗机,也适用于像“阵风”和EF2000 那样的飞机.21世纪把人类带人了信息化社会.国防装备电子信息化建设如同经济信息化一样逐渐加强.通过军事电子综合信息系统可以把各种信.息化武器平台连成一个大系统,在技术上实现大系统的对抗.现代高科技战争是世界技术革命和军事革命向纵深发展形势下的战争,是体系对体系的战争.其最大特点就是信息技术在指挥决策、武器控制、信息对抗和作战行动中的广泛应用,逐步形成信息化部队、信息化武器、信息化战场和信息化战争.未来战争将以信息战为基础,而航空电子将成为信息战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信息战是对敌方的信息、以信息为基础的各种过程和信息系统施加影响,同时保护已方的信息、以信息为基础的各种过程和信息系统,最终取得“制信息权”的一切可能的行为.信息战所涉及的范围很广,一切与信息有关的事物都可能被纳入信息战范畴.广义的信息战要延伸到和平时期,即政治、军事、经济和科学等多方位,为争夺信息优势进行对抗;战争时期的信息战是和平时期信息战的延续和能量的激增.但是,信息战的核心还是战争,争夺“制信息权”的目的是夺取战争的胜利.原来的通信、控制、计算机和情报(c I) 概念已经发展成为指挥与控制战(c w),并定义为:在情报的相互支援下,综合运用作战保密、军事欺骗、心理战和实体摧毁,阻止敌方获得信息,影响、削弱或摧毁敌方指挥与控制能力,同时保护已方指挥与控制能力免受同类行动的影响.指挥控制战是信息战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将信息战应用到战场上去的一个战略过蹋*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 综合航空电子技术发展展望霍曼”无论在无人侦寨机有人侦察机,硬警机、战斗机及其它飞机上,航空电子即是获得信息情报的重要媒介,也是战术应用中实施作战战术、完成实俸攻击和摧毁的必要手段.航空电子是指挥控制战与信息战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是未来战争中克敌制胜。取得垒面胜利的关键手段之一.现代高科技战争的焦点是争夺信息优势.从科索沃战争来看,现代战争已构成“海陆空天电(tit)”五维一体的作战模式.2l世纪的战场将要求飞机和武器控制系统高度综合化,要求火/飞茁控制.推力矢量控制及武器发射控制的自动化和综合化,使驾驶员能集中精力作出高层次的管理决定,并且与支援部队进行协同作战.从而提高空战效率和生存率.2l世纪的军机对航空电子系统的功能和性能都有极高的要求,若满足这些要求,就必须采用集通用模块,人工智能、巨型计算机Ada语言、效据融合、高速效据总线等先进技术为一身的新一代航空电子系统.4 结束语综合的航空电子系统的发展主要受需求和技术发展的制约,从需求上讲,未来的军用飞机不但要求其综合程度更高,而且还要求经济上的可承受性:从技术发展而言,采用更先进的效字技术、搬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会使航空电子系统的综合程度更高,采用民用标准和COTS可以大大地降低成本,基本上满足经济可承受性的要求.因此,若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加强关键技术的研究工作,如:模块化技术效据传输技术,软件技术,传感器效据融合技术航空电子智能化技术,COTS技术、综合射频技术和综合传感器技术等.毋庸置疑,综合航空电子技术是现代军用飞机航空电子系统的发展方向,并且将朝着更加综合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在航空电子综合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大力发展我国的综合航空电子技术.为早日研制出具有我国特色的综合航空电子系统作好关键技术预研工作和技术储备.在加速新机研制的同时,加速更新大批老机种的设备,尽快使我国军机更新换代.特别是在新机的研制过程中要有所创新、有所创造和有所借鉴,走一条平稳而快速的发展道路.{收稿日期2000-08-22) (上接第11页) 【1】Lt Col Chuck Pinnc./,JAST Avionics Lead.Joint Advanced Strike Technology Program Avionics ^rchitc吐II咒Definitlon.V,e~ on 1.0.1994.8.9 【2】中国航空工业第615研究所蝙.新一代航空电子系统文集1994年I收稿日期2000-08-18) 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
2023-06-09 02:24:551

多图领略SpaceX的发家史

周一 · 知古通今 | 周二 · 牧夫 专栏 周三 · 太空 探索 | 周四 · 观测指南 周五 · 深空 探索 | 周六 · 茶余星话 | 周日 · 视频天象 “ 尽管现在的SpaceX已成为私营公司造火箭的代名词,但背后的艰辛我们历历在目。 Credit:SpaceX 1 关于SpaceX SpaceX成立于2002年,总部位于加州霍桑,其创始人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在当时迈出了“ 探索 火星”的第一步。SpaceX掌握了许多航空核心 科技 ,这家商业公司利用自主开发的可重复使用火箭(猎鹰火箭)和“龙”飞船向国际空间站运送货物,并且不久将为美国宇航局运送宇航员(目前依靠俄罗斯联盟号飞船)。2018年,SpaceX成功发射了重型猎鹰运载火箭(Falcon Heavy),并计划发射一枚更大的“超重型宇宙飞船”(Starship Super Heavy)前往火星。 2 猎鹰1号运载火箭 猎鹰 一号 发射 Credit:SpaceX 猎鹰1号(Falcon 1)是SpaceX公司制造的第一枚火箭,名称源于《星球大战》中的千年隼号(the Millennium Falcon ship)。它能携带670公斤的货物到近地轨道,并在2006年至2009年间进行多次发射任务。在经历三次发射失败后,猎鹰1号于2008年9月29日修成正果。它的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发射是在2009年7月14日,同时将马来西亚的对地观测卫星“RazakSAT”送入轨道。 3 猎鹰9号的研发 研发中的猎鹰9号 Credit:SpaceX 继猎鹰1号成功后,小有成就的SpaceX很快就受到甲方爸爸们的 关注 。但甲方们都在寻求负载更大的火箭,于是SpaceX暂停了猎鹰5号中型火箭的研发,直接着手于猎鹰9号的研发工作。这枚二级火箭可以将重达13150公斤的货物送到近地轨道。SpaceX在2005年正式宣布了猎鹰9号的计划,并于2010年6月7日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进行首次发射。 4 神奇的龙 “龙”宇宙飞船 Credit:SpaceX 2006年3月,SpaceX在提交了“美国宇航局商业轨道运输服务(COTS)示范项目的提案”后,正式将“龙”飞船(Dragon)公之于众。其最终目标是开发一艘能将货物甚至宇航员运送到国际空间站的商业飞船。功夫不负有心人,在Spacex取得了几项里程碑式进展后,美国宇航局在2008年12月选择SpaceX的“龙”飞船作为空间站再补给的飞船之一。同时马斯克也高兴地称它为“神奇的龙”(Puff the Magic Dragon)。 准备发射的“龙”飞船 Credit:SpaceX 2010年12月8日,“龙”飞船在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成功进行了首飞。2012年5月22日,“龙”飞船进行了一次重要的测试——试图与国际空间站对接,并于5月25日安全抵达空间站,尽管它的激光系统出现了一些问题,但这一里程碑式的对接得到了全世界的一致好评,这是商业飞船首次与空间站对接。此后,SpaceX将“龙”飞船进行了升级,使其至少可重复使用两次。 5 蚱蜢火箭 蚱蜢火箭 Credit:SpaceX/Chris Thompson 蚱蜢火箭(Grasshopper)是SpaceX在德克萨斯州麦格雷戈基地(McGregor)的火箭原型机,该项目也给SpaceX提供了大量火箭垂直着陆的经验。虽然蚱蜢不像SpaceX的其他项目那样受到媒体的 关注 ,但它是猎鹰9号一级火箭回收的关键。蚱蜢火箭在2012年至 2013 年间进行了8次试飞,最后一次试飞中,蚱蜢的飞行高度达到了744米。之后蚂蚱计划就告一段落了,SpaceX要把更多的资源集中在猎鹰9号的研发上。 6 猎鹰9号助推火箭 猎鹰9号一级助推火箭 Credit:SpaceX SpaceX在2012年宣布了“猎鹰9号可重复使用的一级火箭”。2014年4月至8月,SpaceX在麦格雷戈基地对该火箭进行了5次试飞,最高飞行高度超过1000米。 7 可重复使用的火箭 测试中的助推火箭 Credit:SpaceX 从猎鹰9号开始,SpaceX致力于发展重复利用助推火箭以节省发射成本。然而,早期的着陆试验并不成功。猎鹰9号的第一次、第二次和第六次发射,助推火箭都坠入大海,没能成功回收。直到2014年4月18日,猎鹰9号的第九次发射中(第四次尝试回收一级助推火箭),终于实现了助推火箭的海面着陆。这是通向最终可重复使用火箭的重要一步。 8 地面着陆 猎鹰9号在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的1号着陆区 Credit:SpaceX 猎鹰9号助推火箭成功着陆 Credit:SpaceX SpaceX的可重复使用式火箭实验屡战屡败,但屡败屡战。终于在2015年12月21日,猎鹰9号助推火箭首次成功降落在1号着陆区,这次发射是人类可重复使用火箭的里程碑。 9 遥控船舶着陆平台 助推火箭着陆于“当然我仍着爱你”号上 Credit:SpaceX 2016年4月8日,马斯克和他的团队的坚持终于得到了回报,猎鹰9号的助推火箭在大西洋成功降落在一艘名为“当然我仍爱着你”(Of Course I Still Love You)的遥控船舶上。SpaceX还有第二艘遥控船舶,名为“阅读说明”(Just Read the Instructions),在太平洋回收助推火箭。这两艘船都是以伊恩·m·班克斯(Iain M. Banks)科幻小说中的虚构星际飞船命名的。 在2016年4月的发射后,SpaceX的助推火箭着陆成功率大幅提高,尽管一些助推火箭仍然会时不时偏离目标(例如18年12月5日的发射)。之后猎鹰9号搭载的“龙”飞船也进行了一次里程碑式的飞行,向国际空间站运送了一个充气式模块——毕格罗可扩展活动模块。 10 猎鹰重型 重型猎鹰火箭发射准备中 Credit:SpaceX 继猎鹰9号之后,重型猎鹰火箭(FalconHeavy)是SpaceX自人类登月以来建造的最强大的火箭,2018年2月7日,它成功将一辆樱桃红色的特斯拉Roadster跑车送入太空。马斯克希望在猎鹰重型火箭发射成功后,通过它搭载“龙”号飞船,以此实现载人环游月球轨道并安全返回地球的计划。 (月面之旅很美好 所以这就是SpaceX频频出现在四六级新闻听力里的原因?小声) 源自 www. space .com , 作者:Elizabeth Howell 编写:周寅军| 校对:校对组 后台:库特莉亚芙卡 李子琦 专栏 打赏 『天文湿刻』 牧夫出品 微信 公众号 :astronomycn 等待发射的重型猎鹰火箭 Credit: SpaceX 谢谢阅读
2023-06-09 02:25:081

濒海战斗舰有几种

http://bbs.tiexue.net/post2_3548816_1.html去这个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2670d950100a1j9.html lcs1、lcs3是自由级lcs2、lcs4是独立级2、濒海战斗舰 (LCS)美海军濒海战斗舰自由号概述:濒海战斗舰是美国海军舰艇中全新的舰种,具有适应濒海或沿岸任务的多用途的战斗能力。作战经验和分析显示,潜在敌手将使用不对称手段阻止美国及其盟国力量进入关键沿海区域,包括战略阻塞点和重要经济海洋航道。濒海战斗舰就是专门设计用来击败这种“反介入”威胁的,包括敌方的快速水面舰艇、安静的柴电潜艇和各种水雷。该舰的主要设计构想是向作战指挥官提供所需要的战斗力和灵活性,以确保海上优势和推动无阻碍联合远征部队作战。尽管对海军更大型水面舰艇的主要任务而言只是补充性的,濒海战斗舰也将具有先进的网络能力,与其它海军飞机、舰船、潜艇和联合部队共享战术信息。濒海战斗舰的舰身将装备可配置载荷,称为任务包,可以快速转换。任务包由更小型的任务模块以及传感器、有人和无人载具组成。任务包将受到特种分队的支援,它部署有人和无人载具和传感器以对付水雷、水下和水面威胁。濒海战斗舰也将执行自我防卫、高速运输、海上遮断作战,进行情报、监视与侦察以及反恐和部队保护任务,同时还根据需要支援特种作战和国土防卫。2004年,海军授权两大工业巨头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通用动力公司来研发最终的系统,设计一种快速、灵敏和网络化的水面作战舰只。LCS1“自由”号的龙骨于2005年铺设。“自由”号于2006年9月下水,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团队将于2007年6月将其交付美国海军。LCS2“独立”号的龙骨于2006年1月铺设,通用动力公司计划于2008财年交付。自由级排水量:约3100公吨舰长:115.3 米舰宽: 17.5 米航速: 40节动力装置: 2 台燃气涡轮发动机,2台柴油机舰载机:1架MH-60R/S直升机, 3架 MQ-8垂直起降无人机以及安装任务包武备: 1座Mk110 57毫米舰炮,1部“拉姆”导弹发射装置舰员: 40人核心舰员,停泊地75人建造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工业团队;威斯康星州马里内特的马里内特船舶公司;路易斯安那州锁港的柏林格尔船厂 美国海军第二艘濒海战斗舰“独立”号(LCS2)7月2日开始进行建造商海试。按计划,该三体濒海战斗舰将于今秋服役。  濒海战斗舰尺寸小于美军的下一代水面战舰,具有在近海浅水水域快速作战的能力,可执行多种反恐任务。该舰不仅可用于传统的作战模式,还将具备对付敌方“非对称作战”的能力,是美军未来的“全能战舰”。  这艘快船最与众不同的就是舰身的布局,其舰首极为纤细,船身后部又极为宽大,俯瞰之下像一枚“大头针”,而棱角分明的舰体说明其拥有优异的隐身性能。这是美国海军从未拥有过的一艘“怪船”,该船由通用公司建造。。 承载四大使命 根据美国海军提出的设计要求,濒海战斗舰主要用于全球沿海水域作战,是一种快速、机动、吃水浅的水面舰艇。其舰体结构采用可重新组合的开放式结构,能根据任务需要组装、搭配不同的武器模块系统并实现“即插即用”。这种“可配置使命模块”使其在反潜艇、反水雷和反水面作战的技战术性能方面有质的提升,对面临的各种威胁做出反应。主要承担反潜战、反水面战、水雷战和协助特种作战四大使命。 反潜战模块以切断潜艇接近的途径为主。其配置包括一架配备声呐、声呐浮标和鱼雷的MH-60R反潜型直升机和配备了改进型鱼雷系统反潜型无人机、回声测距系统、可携带传感器和发射武器的RQ-8型“火力侦察兵”无人机和安装了雷达潜望镜探测系统的垂直起降无人机,用于探测潜艇潜望镜。 反水面战模块能攻击和躲避水面舰艇特别是高速密集小艇。其配置包括一架安装有光电/红外传感器和“狱火”导弹、机枪、火箭弹的MH-60R直升机。舰上搭载的垂直起降无人机和无人水面航行器也将配备光电/红外传感器和武器。电磁轨道炮是美国军方“重要的超远程火炮科学技术项目”的核心项目,将为美军濒海战斗舰提供主要火力构成。 水雷战模块可避开水雷从容地进行反水雷作战。其配置包括一架“黑鹰”直升机、无人水面航行器(USV)、WLD-1遥控猎雷系统(RMS)、战区预备自动水下航行器(BPAUV)和REMUS无人水下航行器(UUV)。水雷战濒海战斗舰也同样将搭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VTUAV),为反水雷的爆炸处理小组提供支持。 “非对称作战”能力濒海战斗舰具有极强的隐身能力,装备有先进的传感器系统和电子设备,能在近海浅滩航行,具有敏捷、灵活的操纵性能,能秘密行驶至敌方海岸线附近协助“海豹”特种部队登陆或其他的海陆装备突击队型部队执行秘密任务。此外,濒海战斗舰还可以广泛地应用到非军事领域,用于打击走私、缉毒等任务。 未来海战先锋 美国海军大力发展高速“濒海战斗舰”,将是美国军事力量网络化和全球化作战的重要组成。即把海洋、陆地、天空、太空和计算机网络空间,以前所未有的程度综合到一起。“濒海战斗舰”是美国海军军事战略由远洋走向近海的重要标志,是美国旨在统治世界近岸水域的重要海上力量,堪称是革命性的新一代海军舰艇。 目前,世界各国目前都在积极发展下一代海上舰艇,一些国家正在发展的濒海战斗舰将会利用新一代船体线型,使濒海战斗舰能够有效地在沿海地区防御和作战,包括应付水雷、快速的群集小艇和潜艇等诸多威胁。有关专家认为,随着近海战舰技术的不断进步,濒海战斗舰在军事领域将大有作为。
2023-06-09 02:25:471

spacex上市了吗

还没有上市。1、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即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是一家由PayPal早期投资人埃隆·马斯克(ElonMusk)2002年6月建立的美国太空运输公司。它开发了可部分重复使用的猎鹰1号和猎鹰9号运载火箭。SpaceX同时开发Dragon系列的航天器以通过猎鹰9号发射到轨道。SpaceX主要设计、测试和制造内部的部件,如Merlin、Kestrel和Draco火箭发动机。2、2008年SpaceX获得NASA正式合同。2012年10月,SpaceX龙飞船将货物送到国际空间站,开启私营航天的新时代。截止2013年12月,SpaceX已经做了八次试验,可以做到升空1000米后回落原地。不过这项技术正式应用仍尚需时日。原来的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ElSegundo,后来迁至同州的霍桑。3、2020年5月30日下午3时22分,美国宇航局商业载人航空计划的首次载人试航发射成功。8月2日,美国“龙”飞船载两名宇航员返回地球。11月15日晚,SpaceX公司成功使用一枚“猎鹰9号”火箭将名为“Resilience”的载人龙飞船送入轨道。当地时间12月9日,SpaceX在得州南部发射星舟SN8。SN8在成功升空后约6分钟坠落,并发生爆炸。1、SpaceX在瓜加林环礁有25个员工及6个任务控制员。这样少的人数,是由埃隆·马斯克设计的以降低成本。他认为,高价格的太空发射服务,其部分原因是不必要的官僚架构。他的目标是由十个因素降低成本和提高太空服务的可靠性。2、2009年6月26日,SpaceX宣布新增宇航员安全和任务保证部。它聘请了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宇航员肯内斯·鲍威索克斯作为该部门的主管及公司的副总裁。3、2012年10月7日,SpaceX公司货运飞船首次正式承担向国际太空站运货的任务,NASA局长表示,本次发射标志着美国公司正式启动商业补给任务。“龙”太空舱运回货物的能力对于支持太空站科学研究而言至关重要。本次飞行首要任务是运回样品,这将极大惠及太空站研究界。4、本项目属于商业轨道运输服务(COTS)计划。NASA与工业界合作实施了商业轨道运输服务,轨道科学公司的“安塔瑞斯”火箭(Antares)也是该计划的一部分。Antares将接受一系列试验,预计2012年底发射“天鹅座”模拟航天器。NASA与工业界还合作实施了与商业乘员计划。此外,NASA自己研发了“猎户座”航天器和太空发射系统(SLS)。
2023-06-09 02:25:541

商业载人航天的典范——美国载人“龙”飞船的设计有何非凡之处?

美国东部时间2020年5月30日15时22分(北京时间2020年5月31日3时22分),美国太空 探索 技术公司(SpaceX)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39号A发射台(LC-39A)利用猎鹰9号(Falcon 9)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奋进”(Endeavour)号载人龙飞船(Crew Dragon),开始执行其首次载人飞行测试(CFT),也即SpaceX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商业载人项目(CCP)下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试飞——“二号验证任务”(Demo-2)。 在其成功与国际空间站“和谐”(Harmony)号节点舱自动对接后,载人龙飞船上的两名NASA宇航员Doug Hurley和Bob Behnken进入国际空间站,标志着美国自2011年航天飞机退役以来再次拥有独立的本土载人航天能力。 载人龙飞船多向视图 载人龙飞船(Crew Dragon),原称“龙骑士”(DragonRider),是美国太空 探索 技术公司(Space Exploration Technologies Corp.,SpaceX)提出并设计制造的二代龙(Dragon V2/Dragon 2)飞船,于2014年5月29日正式发布。 载人龙飞船采用两舱式布局——加压乘员与货物舱(capsule)和非加压货舱(trunk),但两舱不相通。根据功能和设计划分,载人龙飞船分为鼻锥(nosecone)、加压段(Prssure section)、非加压段等三大段。 两代龙飞船分段示意图(图源:SpaceX) 加压乘员和货物舱(capsule)容纳乘员和加压货物,包括一个加压段、一个非加压服务段和一个鼻锥,其他主要结构包括焊接铝压力容器、主隔热支撑结构和后壳热保护系统支撑结构,同时还有包括发动机、推进剂罐、加压罐、降落伞系统和必要的航电设备等的二级结构。其中: 非加压货舱支持载人龙飞船的太阳能电池阵列和散热系统,并在紧急中止时提供空气动力学稳定性。 图表:载人龙飞船性能 载人龙飞船在诸多结构和功能方面与一代龙飞船拥有端到端的共性,包括发射、导航与控制、热防护、热控制、电力系统、航电、软件、再入制导与回收等。接下来,根据公开信息整理载人龙飞船的设计细节,以供参考。 两代龙飞船结构对比图(载人龙飞船着陆腿已取消) 一、加压乘员与货物舱 载人龙飞船模型 载人龙飞船加压乘员与货物舱外侧壁及鼻锥部采用SpaceX专有烧蚀材料(SpaceX Proprietary Ablative Material,SPAM),底部采用第三代酚醛浸渍碳烧蚀材料(the Phenolic Impregnated Carbon Ablator,PICA)——PICA-X。 载人龙飞船加压乘员与货物舱设计最大载客7人,布局为“上四下三”或“上四下货”。但NASA要求载客4人,所以现阶段执行NASA任务的载人龙飞船采用的是四座椅设计。乘员座椅的设计采用了先进的乘员保护措施,借鉴了“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事故的经验教训和最新的 汽车 乘员保护技术,并采用高规格碳纤维和欧缔兰(Alcantara)材料。 载人龙飞船乘员舱内部座椅“上四下三”配置 载人龙飞船的环境控制与生命支持系统(Environmental Control and Life Support Systems,ECLSS)为乘员提供新鲜空气,并清除二氧化碳,同时控制舱内湿度和压力。其安全性达到即使乘员舱舱体上出现直径高达0.25in.(6.35mm)的孔洞并伴随着舱内气体和压力泄漏时,载人龙飞船依然可以凭借其携带足够乘员呼吸的气体储备量而安全返回地球。 SpaceX洁净室内的载人龙飞船加压段 作为额外的保护措施,乘员穿上SpaceX量身定制的舱内宇航服,以保护其免受紧急情况下的乘员舱减压伤害。载人龙飞船配套的舱内宇航服采用连体式设计,类似潜水服,还配有可用来控制屏幕的导电皮手套。该舱内宇航服在维持安全性水平的前提下进行了轻量化设计,本身采用阻燃外层材料,鞋部增设了与座椅脚蹬的固定结构,同时选用了定制化的3D打印头盔。 所有航天服与飞船的环控生保和通信连接集成在单根线缆上,还增设了额外的听力保护装置。为了适应触控界面,舱内宇航服手套手掌内侧设有触控层,兼顾触屏操控。头盔面罩内置衍射显示器,可以显示关键参数,关节过渡段经过特殊设计,不仅可以灵活转动,在舱内失压情况下可密闭并充气保压,以保证航天员生命安全。 其火情监测和灭火系统也将在紧急情况下保护乘员。如有需要,SpaceX还可为乘员舱配置食物准备和废物处理设施。 载人龙飞船舱内航天服整体及局部细节图 载人龙飞船的控制系统非常现代化,包括一个由3块大尺寸触摸屏、2排(38个)按钮和开关组成的控制面板(Control Panel),以及乘员用手持平板电脑,为乘员提供了解飞船实时状态的界面和发送关键命令的能力。3块大尺寸触摸屏所显示内容可自由切换,因此3块屏幕在受损情况下可互为备份。当乘员在触摸屏上选择命令后,就可以通过2排按钮进行操作。虽然载人龙飞船被设计为自动飞行与对接,但乘员可选择手动驾驶飞船和控制推进系统来进行小的航向修正以及在紧急情况下接管飞船。即使该控制系统发生两次故障,舱内乘员仍可手动驾驶飞船。 载人龙飞船控制面板 此外,加压乘员与货物舱上安装有载人龙飞船的整体式抗辐射的三冗余航电系统。 二、非加压货舱 载人龙飞船取消一代龙飞船上可折叠伸缩的太阳能帆板,改为由240块贴在非加压货舱(trunk)外壁上的太阳能电池片组成的太阳能阵列,虽然效率有所降低,但保证了气动特性。不配备太阳翼,避免太阳翼展开、对准等过程,能够提升系统可靠性;简洁、一体化的设计,可支持飞船直接从运载火箭上发射,而不需要使用整流罩。太阳能阵列对面一侧则是飞船散热系统,用于在轨热控制。 非加压货舱(trunk)外壁上新增的4个尾翼在紧急分离情况下可提供气动稳定性。 执行Demo-1的载人龙飞船太阳能电池片 三、推进系统 载人龙飞船推进系统包括反作用控制系统(reaction control system,RCS)和发射中止系统(launch abort system,LAS)等两大部分。载人龙飞船上拥有16台天龙座(Draco)RCS发动机(4台一组,共4组)和8台超级天龙座(SuperDraco)LAS发动机(2台一组,共4组),均采用四氧化二氮(NTO)和单甲基肼(MMH)。 载人龙飞船推进系统分布(着陆腿已取消) 推进系统采用冗余设计而分为4个独立模块,每个模块配有独立的推进剂罐组。二代龙飞船可携带高达4885lb.(2.2t)的推进剂,其中包括3004lb.(1.36t)四氧化二氮(NTO)和1881lb.(0.85t)单甲基肼(MMH)。使用气态氦的加压子系统将氧化剂和燃料分离,以防止推进剂迁移反应。龙飞船推进剂储存装置被设计成保留残余推进剂,防止在溅落大海时泄漏到海洋中。 由于四氧化二氮(NTO)和单甲基肼(MMH)的推进剂组合的长时间储存特性,载人龙飞船可在国际空间站停靠长达200天(设计210天,实际180天),同时可作为国际空间站的紧急逃生舱。 1.天龙座发动机 天龙座(Draco)发动机是SpaceX自研的自燃式液体发动机,单台真空推力400N(90lbf),主要用于远地点/近地点机动、轨道调整和姿态控制,继承自一代龙飞船。 已执行过飞行任务的天龙座(Draco)发动机 2.超级天龙座发动机 位于机架上的一组超级天龙座(SuperDraco)发动机 SuperDraco发动机是Draco发动机的衍生型号,同样安装在载人龙飞船侧壁上。SuperDraco具备深度节流和多次点火能力,推力可在20~100%范围内调节,可实现精确控制,可重复使用。SuperDraco喷嘴出口直径20cm(8in.),全推力为73kN(16400lbf),可在全推力状态下工作5s,可在100ms内完成从启动到全推力状态。 每对SuperDraco发动机(共8台)安装在加压乘员和货物舱上一个铝制整体支架上,其通过三个支架、以最少约束方式连接到压力容器上。二代龙飞船上8台SuperDraco同时工作的总推力为545kN(122600lbf),单台发动机工作推力为68kN(15325lbf),允许LAS在单台发动机失效情况下仍能完成发射/飞行中止程序。 3D打印SuperDraco再生冷却推力室 2012年2月1日,SpaceX宣布顺利完成SuperDraco原型发动机的全工作周期和全推力点火测试。 2013年9月5日,SpaceX宣布成功使用直接激光金属烧结(direct metal laser sintered,DMLS)技术取代传统铸造技术制造出SuperDraco的再生冷却推力室并整机点火测试成功,该推力室采用耐高温的铬镍铁合金(Inconel),制造时间相比传统铸造缩短了一个数量级——仅需三个多月便完成从概念设计到点火测试。 2014年5月27日,SpaceX宣布顺利完成SuperDraco的认证测试,包括多次点火、延长点火时间和极端环境点火等。 SuperDraco点火测试 2015年5月6日,SpaceX成功进行了载人龙飞船的发射台中止试验(Pad Abort Test),飞船在SuperDraco发动机点火后99秒安全降落在发射台以东海洋中。 2020年1月19日,SpaceX成功进行了载人龙飞船的飞行中止(In-Flight Abort,IFA)试验,载人龙飞船利用SuperDraco发动机推离火箭,并安全降落到指定海域。在此次IFA试验前,SuperDraco已进行了超过700次测试。 四、热防护系统 载人龙飞船加压乘员与货物舱(capsule)用于再入大气层的热防护系统/隔热罩采用SpaceX改进设计的第三代酚醛浸渍碳烧蚀材料(Phenolic Impregnated Carbon Ablator,PICA),又称“PICA-X”。 图表:PICA与PICA-X对比 “龙飞船酚醛浸渍碳烧蚀材料隔热层”是NASA商业载人与货运项目办公室(Commercial Crew and Cargo Program Office,C3PO)和SpaceX基于“商业轨道运输服务”(Commercial Orbital Transportation Services,COTS)协议开展的合作项目,主要是为“龙”飞船开发再入大气层时的隔热罩。 PICA与PICA-X对比 酚醛浸渍碳烧蚀材料是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NASA-ARC)材料团队为众多星际 探索 项目开发的轻质、耐烧蚀新型材料,其对浸渍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最终实现了通过控制浸渍工艺参数来调节材料密度并保证酚醛树脂均匀分布的技术,并为此申请了专利。PICA首次应用在“星尘”(Stardust)号彗星探测器返回舱的底部热防护系统,用于保护该返回舱再入地球大气层。PICA还用于火星科学实验室(Mars Science Laboratory)——“好奇”(Curiosity)号火星探测器着陆器底部热防护系统。 一代龙飞船发射前与回收后隔热罩对比(左)与整船烧蚀程度(右) NASA-ARC为该项目提供知识、专家和设施支持,SpaceX承担直径3.6m的PICA隔热罩设计和制造。SpaceX花了约4年时间完成PICA-X设计。PICA-X隔热罩在2010年12月8日成功试飞的一代龙飞船——“龙”货运试验飞船上验证了实际能力,并在其后的一代货运龙飞船的任务间不断改进设计。 据称,PICA-X可承受再入大气层时高达2000℃(一说1600℃)的高温,并可多次重复使用,不仅允许龙飞船从近地轨道返回,甚至可以从月球或火星轨道返回,而其成本仅为PICA的10%。 工作人员在首艘一代龙飞船的碳基复材底座上铺设PICA-X隔热瓦/片(图源:SpaceX) 五、降落伞系统 载人龙飞船降落伞系统由2个稳定减速伞和4个主伞组成。减速伞均为锥套式降落伞,直径19ft(5.8m),有72ft(21.9m)长的立管/悬架(risers/suspension),由可变孔隙率的锥形带制成。主伞由凯夫拉和尼龙制成,直径116ft(35.4m),有147ft(44.8m)长的立管/悬架。 减速伞是在再入过程中首先展开,以保证在较大和较厚的主伞展开之前控制飞船将速度降至无法破坏主伞。减速伞通常降落在距离龙飞船溅落位置1~2km的地方。减速伞部署后不久将从飞船上分离,主伞将接替部署。减速伞和主伞都被设计成可在海面上漂浮。 Demo-1回收时的载人龙飞船主伞 SpaceX降落伞系统因多次测试出现问题而不断改进设计,其最新的Mark 3版本进行了约100次测试,拥有了在四主伞中的单个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仍能安全溅落海面。 总结 载人龙飞船首次载人发射任务目前进展顺利,不仅仅标志着美国自2011年后重获载人航天能力,还标志着SpaceX首次执行商业载人航天发射任务。虽然该任务还属于飞行试验,且并未完成再入回收,但并不影响其在航天领域的重要地位。SpaceX看似激进科幻、实则有规可循的飞船设计与技术发展理念,值得借鉴:
2023-06-09 02:26:001

这个是什么战斗机啊?

10th AD/8th TFS Grün 的F/A-18C
2023-06-09 02:26:096

Commercial-Of-The-Shelf怎么译

商用现货(柜台下的商务)
2023-06-09 02:27:033

软件工程(原书第9版)的目录

《软件工程(原书第9版)》出版者的话译者序前言第一部分软件工程导论第1章概述1.1专业化软件开发1.1.1软件工程1.1.2软件工程的多样性1.1.3软件工程和web1.2软件工程人员的职业道德1.3案例研究1.3.1胰岛素泵控制系统1.3.2用于心理健康治疗的患者信息系统1.3.3野外气象站要点进一步阅读材料练习参考书目第2章软件过程.2.1软件过程模型2.1.1瀑布模型2.1.2增量式开发2.1.3面向复用的软件工程2.2过程活动2.2.1软件描述2.2.2软件设计和实现2.2.3软件有效性验证2.2.4软件进化2.3应对变更2.3.1原型构造2.3.2增量式交付2.3.3boehm的螺旋模型2.4rational统一过程要点进一步阅读材料练习参考书目第3章敏捷软件开发3.1敏捷方法3.2计划驱动开发和敏捷开发3.3极限编程3.3.1极限编程中的测试3.3.2结对编程3.4敏捷项目管理3.5可扩展的敏捷方法要点进一步阅读材料练习参考书目第4章需求工程4.1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4.1.1功能需求4.1.2非功能需求4.2软件需求文档4.3需求描述4.3.1自然语言描述4.3.2结构化描述4.4需求工程过程4.5需求导出和分析4.5.1需求发现4.5.2采访4.5.3脚本4.5.4用例4.5.5深入实际4.6需求有效性验证4.7需求管理4.7.1需求管理规划4.7.2需求变更管理要点进一步阅读材料练习参考书目第5章系统建模5.1上下文模型5.2交互模型5.2.1用例建模5.2.2时序图5.3结构模型5.3.1类图5.3.2泛化5.3.3聚合5.4行为模型5.4.1数据驱动的建模5.4.2事件驱动模型5.5模型驱动工程5.5.1模型驱动体系结构5.5.2可执行uml要点进一步阅读材料练习参考书目第6章体系结构设计6.1体系结构设计决策6.2体系结构视图6.3体系结构模式6.3.1分层体系结构6.3.2容器体系结构6.3.3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6.3.4管道和过滤器体系结构6.4应用体系结构6.4.1事务处理系统6.4.2信息系统6.4.3语言处理系统要点进一步阅读材料练习参考书目第7章设计与实现7.1利用uml进行面向对象设计7.1.1系统上下文与交互7.1.2体系结构的设计7.1.3对象类识别7.1.4设计模型7.1.5接口描述7.2设计模式7.3实现问题7.3.1复用7.3.2配置管理7.3.3宿主机-目标机开发7.4开源开发要点进一步阅读材料练习参考书目第8章软件测试8.1开发测试8.1.1单元测试8.1.2选择单元测试案例8.1.3组件测试8.1.4系统测试8.2测试驱动开发8.3发布测试8.3.1基于需求的测试8.3.2情景测试8.3.3性能测试8.4用户测试要点进一步阅读材料练习参考书目第9章软件进化9.1进化过程9.2程序进化的动态特性9.3软件维护9.3.1维护预测9.3.2软件再工程9.3.3通过重构进行预防性维护9.4遗留系统管理要点进一步阅读材料练习参考书目第二部分可依赖性和信息安全性第10章社会技术系统10.1复杂系统10.1.1系统总体特性10.1.2系统非确定性10.1.3成功标准10.2系统工程10.3系统采购10.4系统开发10.5系统运行10.5.1人为错误10.5.2系统进化要点进一步阅读材料练习参考书目第11章可依赖性与信息安全性11.1可依赖性特征11.2可用性和可靠性11.3安全性11.4信息安全性要点进一步阅读材料练习参考书目第12章可依赖性与信息安全性描述12.1风险驱动的需求描述12.2安全性描述12.2.1危险识别12.2.2危险评估12.2.3危险分析12.2.4风险降低12.3可靠性描述12.3.1可靠性度量12.3.2非功能性的可靠性需求12.3.3功能可靠性描述12.4信息安全性描述12.5形式化描述要点进一步阅读材料练习参考书目第13章可依赖性工程13.1冗余性和多样性13.2可依赖的过程13.3可依赖的系统体系结构13.3.1保护性系统13.3.2自监控系统体系结构13.3.3n-版本编程13.3.4软件多样性13.4可依赖的编程要点进一步阅读材料练习参考书目第14章信息安全工程14.1信息安全风险管理14.1.1生存期风险评估14.1.2运行风险评估14.2面向信息安全的设计14.2.1体系结构设计14.2.2设计准则14.2.3部署设计14.3系统生存能力要点进一步阅读材料练习参考书目第15章可依赖性与信息安全保证15.1静态分析15.1.1检验和形式化方法15.1.2模型检测15.1.3自动静态分析15.2可靠性测试15.3信息安全性测试15.4过程保证15.5安全性和可依赖性案例15.5.1结构化论证15.5.2结构化的安全性论证要点进一步阅读材料练习参考书目第三部分高级软件工程第16章软件复用16.1复用概览16.2应用框架16.3软件产品线16.4cots产品的复用16.4.1cots解决方案系统16.4.2cots集成系统要点进一步阅读材料练习参考书目第17章基于组件的软件工程17.1组件和组件模型17.2cbse过程17.2.1面向复用的cbse17.2.2基于复用的cbse17.3组件合成要点进一步阅读材料练习参考书目第18章分布式软件工程18.1分布式系统的问题18.1.1交互模型18.1.2中间件18.2客户机-服务器计算18.3分布式系统的体系结构模式18.3.1主从体系结构18.3.2两层客户机-服务器结构18.3.3多层客户机-服务器结构18.3.4分布式组件体系结构18.3.5对等体系结构18.4软件作为服务要点进一步阅读材料练习参考书目第19章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19.1服务作为可复用的组件19.2服务工程19.2.1可选服务的识别19.2.2服务接口设计19.2.3服务实现和部署19.2.4遗留系统服务19.3使用服务的软件开发19.3.1工作流设计和实现19.3.2服务测试要点进一步阅读材料练习参考书目第20章嵌入式软件20.1嵌入式系统设计20.1.1实时系统建模20.1.2实时编程20.2体系结构模式20.2.1观察和反应20.2.2环境控制20.2.3处理管道20.3时序分析20.4实时操作系统要点进一步阅读材料练习参考书目第21章面向方面的软件工程21.1关注点分离21.2方面、连接点和切入点21.3采用方面的软件工程21.3.1面向关注点的需求工程21.3.2面向方面的设计和编程21.3.3检验和有效性验证要点进一步阅读材料练习参考书目第四部分软 件 管 理第22章项目管理22.1风险管理22.1.1风险识别22.1.2风险分析22.1.3风险规划22.1.4风险监控22.2人员管理22.3团队协作22.3.1成员挑选22.3.2小组的结构22.3.3小组的沟通要点进一步阅读材料练习参考书目第23章项目规划23.1软件报价23.2计划驱动的开发23.2.1项目计划23.2.2规划过程23.3项目进度安排23.4敏捷规划23.5估算技术23.5.1算法成本建模23.5.2cocomo Ⅱ模型23.5.3项目的工期和人员配备要点进一步阅读材料练习参考书目第24章质量管理24.1软件质量24.2软件标准24.3复查与审查24.3.1复查过程24.3.2程序审查24.4软件度量和量度24.4.1产品量度24.4.2软件组件分析24.4.3度量歧义要点进一步阅读材料练习参考书目第25章配置管理25.1变更管理25.2版本管理25.3系统构建25.4发布版本管理要点进一步阅读材料练习参考书目第26章过程改善26.1过程改善过程26.2过程度量26.3过程分析26.4过程变更26.5cmmi过程改善框架26.5.1分阶段的cmmi模型26software engineering,9e出版者的话译者序前言第一部分软件工程导论第1章概述1.1专业化软件开发1.1.1软件工程1.1.2软件工程的多样性1.1.3软件工程和web1.2软件工程人员的职业道德1.3案例研究1.3.1胰岛素泵控制系统1.3.2用于心理健康治疗的患者信息系统1.3.3野外气象站要点进一步阅读材料练习参考书目第2章软件过程2.1软件过程模型2.1.1瀑布模型2.1.2增量式开发2.1.3面向复用的软件工程2.2过程活动2.2.1软件描述2.2.2软件设计和实现2.2.3软件有效性验证2.2.4软件进化2.3应对变更2.3.1原型构造2.3.2增量式交付2.3.3boehm的螺旋模型2.4rational统一过程要点进一步阅读材料练习参考书目第3章敏捷软件开发3.1敏捷方法3.2计划驱动开发和敏捷开发3.3极限编程3.3.1极限编程中的测试3.3.2结对编程3.4敏捷项目管理3.5可扩展的敏捷方法要点进一步阅读材料练习参考书目第4章需求工程4.1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4.1.1功能需求4.1.2非功能需求4.2软件需求文档4.3需求描述4.3.1自然语言描述4.3.2结构化描述4.4需求工程过程4.5需求导出和分析4.5.1需求发现4.5.2采访4.5.3脚本4.5.4用例4.5.5深入实际4.6需求有效性验证4.7需求管理4.7.1需求管理规划4.7.2需求变更管理要点进一步阅读材料练习参考书目第5章系统建模5.1上下文模型5.2交互模型5.2.1用例建模5.2.2时序图5.3结构模型5.3.1类图5.3.2泛化5.3.3聚合5.4行为模型5.4.1数据驱动的建模5.4.2事件驱动模型5.5模型驱动工程5.5.1模型驱动体系结构5.5.2可执行uml要点进一步阅读材料练习参考书目第6章体系结构设计6.1体系结构设计决策6.2体系结构视图6.3体系结构模式6.3.1分层体系结构6.3.2容器体系结构6.3.3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6.3.4管道和过滤器体系结构6.4应用体系结构6.4.1事务处理系统6.4.2信息系统6.4.3语言处理系统要点进一步阅读材料练习参考书目第7章设计与实现7.1利用uml进行面向对象设计7.1.1系统上下文与交互7.1.2体系结构的设计7.1.3对象类识别7.1.4设计模型7.1.5接口描述7.2设计模式7.3实现问题7.3.1复用7.3.2配置管理7.3.3宿主机-目标机开发7.4开源开发要点进一步阅读材料练习参考书目第8章软件测试8.1开发测试8.1.1单元测试8.1.2选择单元测试案例8.1.3组件测试8.1.4系统测试8.2测试驱动开发8.3发布测试8.3.1基于需求的测试8.3.2情景测试8.3.3性能测试8.4用户测试要点进一步阅读材料练习参考书目第9章软件进化9.1进化过程9.2程序进化的动态特性9.3软件维护9.3.1维护预测9.3.2软件再工程9.3.3通过重构进行预防性维护9.4遗留系统管理要点进一步阅读材料练习参考书目第二部分可依赖性和信息安全性第10章社会技术系统10.1复杂系统10.1.1系统总体特性10.1.2系统非确定性10.1.3成功标准10.2系统工程10.3系统采购10.4系统开发10.5系统运行10.5.1人为错误10.5.2系统进化要点进一步阅读材料练习参考书目第11章可依赖性与信息安全性11.1可依赖性特征11.2可用性和可靠性11.3安全性11.4信息安全性要点进一步阅读材料练习参考书目第12章可依赖性与信息安全性描述12.1风险驱动的需求描述12.2安全性描述12.2.1危险识别12.2.2危险评估12.2.3危险分析12.2.4风险降低12.3可靠性描述12.3.1可靠性度量12.3.2非功能性的可靠性需求12.3.3功能可靠性描述12.4信息安全性描述12.5形式化描述要点进一步阅读材料练习参考书目第13章可依赖性工程13.1冗余性和多样性13.2可依赖的过程13.3可依赖的系统体系结构13.3.1保护性系统13.3.2自监控系统体系结构13.3.3n-版本编程13.3.4软件多样性13.4可依赖的编程要点进一步阅读材料练习参考书目第14章信息安全工程14.1信息安全风险管理14.1.1生存期风险评估14.1.2运行风险评估14.2面向信息安全的设计14.2.1体系结构设计14.2.2设计准则14.2.3部署设计14.3系统生存能力要点进一步阅读材料练习参考书目第15章可依赖性与信息安全保证15.1静态分析15.1.1检验和形式化方法15.1.2模型检测15.1.3自动静态分析15.2可靠性测试15.3信息安全性测试15.4过程保证15.5安全性和可依赖性案例15.5.1结构化论证15.5.2结构化的安全性论证要点进一步阅读材料练习参考书目第三部分高级软件工程第16章软件复用16.1复用概览16.2应用框架16.3软件产品线16.4cots产品的复用16.4.1cots解决方案系统16.4.2cots集成系统要点进一步阅读材料练习参考书目第17章基于组件的软件工程17.1组件和组件模型17.2cbse过程17.2.1面向复用的cbse17.2.2基于复用的cbse17.3组件合成要点进一步阅读材料练习参考书目第18章分布式软件工程18.1分布式系统的问题18.1.1交互模型18.1.2中间件18.2客户机-服务器计算18.3分布式系统的体系结构模式18.3.1主从体系结构18.3.2两层客户机-服务器结构18.3.3多层客户机-服务器结构18.3.4分布式组件体系结构18.3.5对等体系结构18.4软件作为服务要点进一步阅读材料练习参考书目第19章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19.1服务作为可复用的组件19.2服务工程19.2.1可选服务的识别19.2.2服务接口设计19.2.3服务实现和部署19.2.4遗留系统服务19.3使用服务的软件开发19.3.1工作流设计和实现19.3.2服务测试要点进一步阅读材料练习参考书目第20章嵌入式软件20.1嵌入式系统设计20.1.1实时系统建模20.1.2实时编程20.2体系结构模式20.2.1观察和反应20.2.2环境控制20.2.3处理管道20.3时序分析20.4实时操作系统要点进一步阅读材料练习参考书目第21章面向方面的软件工程21.1关注点分离21.2方面、连接点和切入点21.3采用方面的软件工程21.3.1面向关注点的需求工程21.3.2面向方面的设计和编程21.3.3检验和有效性验证要点进一步阅读材料练习参考书目第四部分软 件 管 理第22章项目管理22.1风险管理22.1.1风险识别22.1.2风险分析22.1.3风险规划22.1.4风险监控22.2人员管理22.3团队协作22.3.1成员挑选22.3.2小组的结构22.3.3小组的沟通要点进一步阅读材料练习参考书目第23章项目规划23.1软件报价23.2计划驱动的开发23.2.1项目计划23.2.2规划过程23.3项目进度安排23.4敏捷规划23.5估算技术23.5.1算法成本建模23.5.2cocomo Ⅱ模型23.5.3项目的工期和人员配备要点进一步阅读材料练习参考书目第24章质量管理24.1软件质量24.2软件标准24.3复查与审查24.3.1复查过程24.3.2程序审查24.4软件度量和量度24.4.1产品量度24.4.2软件组件分析24.4.3度量歧义要点进一步阅读材料练习参考书目第25章配置管理25.1变更管理25.2版本管理25.3系统构建25.4发布版本管理要点进一步阅读材料练习参考书目第26章过程改善26.1过程改善过程26.2过程度量26.3过程分析26.4过程变更26.5cmmi过程改善框架26.5.1分阶段的cmmi模型26.5.2连续cmmi模型要点进一步阅读材料练习参考书目术语表5.2连续cmmi模型要点进一步阅读材料练习参考书目术语表
2023-06-09 02:27:111

日晷怎么用?

日晷,本义是指太阳的影子。现代的“日晷”指的是人类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又称“日规”。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通常由晷针(表)和晷面(带刻度的表座)组成。利用日晷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被人类沿用达几千年之久。中文名日晷外文名sundial汉语拼音rì guǐ组成部分晷针,晷面
2023-06-09 02:27:273

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的构件适配

(adaptation):独立开发的可复用构件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并对运行上下文做出了某些假设。系统的软件体系结构定义了系统中所有构件的设计规则、连接模式和交互模式。如果被复用的构件不符合目标系统的软件体系结构就可能导致该构件无法正常工作,甚至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这种情形称为失配(mismatch)。调整构件使之满足体系结构要求的行为就是构件适配。构件适配可通过白盒、灰盒或黑盒的方式对构件进行修改或配置。白盒方式允许直接修改构件源代码;灰盒方式不允许直接修改构件源代码,但提供了可修改构件行为的扩展语言或编程接口;黑盒方式是指调整那些只有可执行代码且没有任何扩展机制的构件。如果构件无法适配,就不得不寻找其它适合的构件。构件组装(composition):构件必须通过某些良好定义的基础设施才能组装成目标系统。体系风格决定了构件之间连接或协调的机制,是构件组装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典型的体系风格包括黑板、消息总线、对象请求代理等。构件更新(update):基于构件的系统演化往往表现为构件的替换或增加,其关键在于如何充分测试新构件以保证其正确工作且不对其它构件的运行产生负面影响,对于由COTS 构件组装而成的系统,其更新的工作往往由提供COTS 构件的第三方完成。
2023-06-09 02:27:531

我见大多数美国大兵上头盔上总有像摄像头的东西那个到底是什么?为什

夜视镜 护目镜
2023-06-09 02:28:215

PCB行业是做什么的

是做线路板的
2023-06-09 02:28:563

DAC和ADC的实现各有哪些方法?

将输入电阻和反馈电阻的比值设为1:10基本上DAC有电流和方法,即用2R,2R的T网络作输入,R作输出接在运放上,ADC的方法就多了,并行法,天平法,Sigma-Delta嵌入式实时系统开发的正确选择随着嵌入式实时系统复杂度的提高,设计工程师在定义和分析系统初始要求时必须认真考虑软硬件的协同关系。通常设计工程师还必须权衡系统的灵活性、速度、成本、计划和可用工具之间的关系。本文打算描述嵌入式系统和实时系统的关键特性,并探讨在选择或开发硬件和软件组件的基础上开发高效嵌入式系统的解决方案,同时详细说明嵌入式系统和实时系统开发所特有的关键工艺技术。 嵌入式系统通常是一个包含微处理器的特殊计算机系统,是一个较大系统或设备的组成部分,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设备的功能特性。许多具备数字接口的设备如微波设备、录像机(VCR)和汽车等都会用到嵌入式系统。有些嵌入式系统需要使用操作系统,有些则用单个程序实现整个逻辑,但所有嵌入式系统提供的功能都要比通用计算系统更专业些。嵌入式系统功能包括: 1. 监视环境-从输入传感器读取数据,然后处理数据并显示结果。 2. 控制环境-产生并向激励器发送命令。 3. 转换信息-转换并处理收集到的数据。 虽然通过传感器和激励器完成与外部世界的交互是嵌入式系统的重要特点,但这些嵌入式系统还提供适合它们所在设备的特殊功能。嵌入式系统一般用来执行控制程序、有限状态机和信号处理算法。这些系统还必须检测内部计算环境和周围电磁系统中发生的故障并对此做出响应。 嵌入式系统特性 嵌入式系统的设计挑战是使嵌入式系统的独特性能与设备的特殊约束条件相一致。以下是一些嵌入式系统的重要特性: 1. 特殊应用系统-嵌入式系统不同于通用处理器,它针对特殊应用进行了优化。 2. 反应性系统-反应性计算的意思是系统(主要是软件部分)根据传感器信息对环境作出响应,并利用激励器控制环境,同时系统速度能与环境速度同步。 3. 分布式-嵌入式系统的一般特征是多个通信进程在多个通过通信链路链接的CPU或ASIC上运行。 4. 异类性-不同的嵌入式系统一般具有不同的结构,以便在处理严格设计约束的嵌入式系统时能够提供更好的设计便利性。 5. 苛刻环境-许多嵌入式系统并不工作在受控的环境中,因此它们必须能够经受过热、振动、冲击、电源波动和其它恶劣的物理环境条件的考验。 6. 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由于嵌入式系统复杂度和运算量的不断增长,需要更多地考虑系统安全因素。 7. 小型化、重量轻-为了达到便携目的,许多嵌入式系统的重量必须设计得很轻。 8. 成本敏感性-不同的嵌入式系统对成本的敏感性有很大的不同。 实时系统的特性 实时系统要求在外部环境指定的时间间隔内对来自环境的激励信号作出响应(包括物理时间的过渡)。从输入时间到输出时间的延迟必须足够小,以满足可以接受的时间值。通常实时系统需要对环境作出连续及时的响应。 计算的正确性不仅依赖于结果,而且取决于输出发生的时间。一个实时系统必须满足有限响应时间约束条件,否则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如果后果是性能的劣化而不是故障,那么这种系统可以看作是一个软实时系统。如果后果是系统发生故障,那么这种系统就是一种硬实时系统。 实时系统有反应式和嵌入式两种类型。反应式实时系统会与环境发生连续的互作用,而嵌入式实时系统主要用于控制大型系统中安装的特殊硬件。 嵌入式系统开发生命周期 许多系统设计工程师都会经历硬件/软件协同设计的过程(图1),此过程中硬件与软件将同时进行开发。理解硬件与软件功能相互之间的关系及界限有助于确保设计要求得到完整正确的理解和实现。 早在设计要求的定义与分析阶段,系统开发人员就必须与设计工程师协同分配硬件或/和软件方面的要求。这种分配的依据是早期系统仿真、原型设计和行为建模结果、工程师自己的经验以及上文提及的各种因素权衡结果(图2)。一旦分配结束,就可以立即着手具体的设计和实现。实时系统开发中软硬件的并行设计会使用到各种分析技术,包括: 1. 硬件与软件仿真; 2. 硬件/软件协同仿真; 3. 可调度的建模技术,如速率恒定分析; 4. 原型设计和渐进式开发。 可以在各种抽象层次使用的仿真技术主要用于开展早期的性能评估。低层仿真可以用来为总线宽度和数据流程建模,这对性能评估是非常有用的。高层仿真可以满足功能的交互,并促成硬件/软件权衡研究及有效性设计。利用仿真可以将一个复杂的系统向下抽象成基础组件和行为。仿真还助于解决功能性问题(数据与算法)、行为(进程排序)或性能问题(资源利用、吞吐量和时序)。 理解设计要求 在作执行任何类型的处理器评估时,首先要详细理解用户的功能和非功能性要求。功能性要求通常比较容易获得,而非功能性要求较难定量测量。但对于实时系统来说,定义响应时间这样的要求是非常重要的。实时要求可以有以下几种: 1. 激励-激励(S-S):到系统去的两个激励之间的实时关系; 2. 激励-响应(S-R):一个激励与来自系统的一个后序响应之间的实时关系; 3. 响应-激励(R-S):一个响应与到系统去的一个后序激励之间的实时关系; 4. 响应-响应(R-R):来自系统的两个响应之间的实时关系。 S-R和R-R关系定义了对指定系统的时序要求。这种情况下所实现的功能必须足够快(或足够慢)才能满足时序要求。S-S和R-S约束暗示系统必须能够从环境(可能是一个用户或另外一个系统)中检测出特定时序约束的破坏。这些约束与功能的快慢没有关系,相反它们能够检测出某些遭到破坏的时序约束并采取必要的措施。 因此要从最初系统要求设计时就很好地理解这一点,因为S-R和R-R约束可以引导设计工程师进行代码优化,而S-S和R-S约束需要用额外的软件来检测和响应时序冲突。 处理器选择 嵌入式实时系统比较适合用于系统优化。由于这些系统主要用来解决范围相对较窄的问题,因此硬件和软件能够得到最佳优化,并很好地应用于单一设备。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在软硬件最佳折衷状态下开展系统设计。影响这一阶段设计的主要因素是处理器的选择、软硬件的分割和总体系统集成。 在为嵌入式实时系统选择处理器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性能:处理器必须有足够的性能执行任务和支持产品生命周期。 2. 实现:根据具体应用情况,处理器可能需要被高度集成。在DSP应用中可以有好几种选择,专用集成电路(ASIC)就是其中的一种。这些器件可以被用作DSP协处理器,但对于许多通用信号处理来说显得不够灵活。另外可以选择精简指令集计算机(RISC)处理器。这些处理器的时钟速度特别快,但可扩展性不是很强,而且会发生其它实时(可预测性)问题。现场可编程阵列(FPGA)是一种快速器件,能够快速高效地完成某些DSP功能,但与DSP相比开发难度比较大,因为在DSP中一个简单的程序就能完成相同的功能。如果是主信号处理应用,则最好采用性能强大功耗也较大的通用处理器。如果需要快速升级信号处理应用,采用DSP等可编程器件比定制的硬件方案要更好些。 3. 工具支持:支持软件创建、调试、系统集成、代码调整和优化工具对整体项目成功与否非常关键。 4. 操作系统支持:嵌入式系统应用需要使用有帮助的抽象来减少其复杂性。针对处理器系列产品作过优化的商用操作系统(OS)能够缩短设备开发周期和上市时间。 5. 过去的经验:拥有处理器或处理器系列产品的开发经验可以减少可观的学习新处理器、工具和技术的时间。 6. 仿真支持:循环精确仿真对某些类型的应用来说非常重要,特别是数字信号处理应用中许多功能正确性验证都是采用仿真技术完成的。嵌入式系统的软硬件协同设计模型也促使处理器仿真器成为开发流程中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 7. 应用支持:应用支持有多种方式,从通过热线或网站取得的应用专家支持,到预打包的软件和应用框架,甚至完好的测试平台。一些DSP处理器能够提供外围器件的驱动器、板级支持包和其它“启动帮助组件”。有了这些软件组件后,应用开发师就无需再编写器件驱动器等“无附加值”的软件,相反,他们可以把精力放在具有附加值的功能开发上,使他们的产品能独树一帜。 8. 成本:嵌入式应用对成本特别敏感,而产品成本的稍许差别都可能导致市场的失败。 9. 功耗:市场上有许多依靠电池工作的便携嵌入式实时系统,此时电池寿命将成为系统的重要参数。这种情况下应该考虑使用针对便携式应用优化的低功耗器件。 10. 传统代码:如果选中的处理器需要设计人员编写与现存代码的接口,将会导致整个设计流程的严重滞后。因此需要选择一款代码兼容的器件来避免或减少这一步骤造成的影响。 11. 算法复杂性:某些处理器能够非常高效地处理某类算法,因此最好选择能够与应用最佳匹配的处理器。例如,具有许多控制代码的有限状态机应用应该映射为类似ARM处理器的RISC器件。编码、解码和回波抵消等信号处理应用应该映射为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具有信号处理加速器的某种器件。 12. 上市时间:项目的完成时间会加快处理器的选择过程,这一过程与先前讲述的几个关键事项密切相关,如OS的可用性、其它软件组件以及便携性问题。 设计还是购买? 是自己设计还是购买成品呢?如果有可能不重新设计,价格也比较合理的话,购买要比自己开发更有利。由于嵌入式系统预算的缩减、实时操作系统(RTOS)和TCP/IP堆栈等商用技术的改进、嵌入式系统要求的扩展,采用商业性现成(COTS)技术正变得越来越普遍。采用COTS技术能够缩短开发周期中编码、调试、单元测试和代码检查阶段的时间。 然而,作出购买而非设计的决定会改变一个组织的基础开发流程。一个组织希望实现的新业务有:供应商调研和评估、产品评估以及实时的供应商交流与关系建立。产品开发的其它活动不会取消,但会作出一些改变。这些变化包括更关注如何将系统硬件与软件更好地组合在一起,而不再把重点放在模块自己内部的运作上。另外必须更侧重于兼容性、可配置性和可集成性等结构上的问题。 必须很好的理解和高效地管理由于决定采用“购买”而非“设计创建”方式所导致的结果。首先,自然是对供应商提出产品要求、产品可靠性、计划和产品文档等依赖请求。这种情况下产品要求中的灵活性会打些折扣。购买商用产品意味着接受现有的产品要求,但这种要求也许不能完美地匹配自身产品的要求,这就需要设计人员把这种缺点与COTS技术提供的成本与上市时间优势作一个理智的权衡。 因此重要的是最终用户与技术人员必须参与COTS供应商的选择,考虑的重点要放在业务需求上而非技术本身。性价比分析所要考虑的因素应包括易学性、易用性、供应商名声和长期稳定性、许可方式和培训。所有与性能有关的声明必须尽可能采用内部或外部基准或演示来到得有效性认证。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偏差,评估标准应该在收到供应商建议前就制定好。选择供应商的主要工作包括研究和理解技术标准和相当的文件、采用类似建议请求(RFP)的标准模式征求供应商的建议、对供应商建议进行评估和排序、选择供应商并签署合同。 除了评估技术外,还应对供应商本身进行评审。要充分了解供应商开业时间的长短、供应商的背景和名声、供应商的其它用户对它的评价和意见、供应商人力资源的投入和对你的计划或项目的支持情况,以及供应商对你业务和要求的理解程度,甚至对未来项目的承诺。以前软件团队认为软件开发方案遵循类似于创建架构的特定模式。提供符合一般模式的抽象方法能够使软件团队定制符合他们特殊要求的方案,同时遵循被前人证明是高效和正确的模式。 嵌入式系统供应商已经认识到需要通过提供软件组件和类似于设计模式的框架来加快软件开发进程。在DSP领域,供应商向DSP设计工程师提供包括参考框架(RF)在内的上百个以DSP为核心的软件组件用于产品和系统开发。设计完好的参考框架能够在设备开发的早期阶段让设计人员快速入门。RF内含方便易用并且适合多种应用的源代码。由此可以取消许多早期的低层设计决策,使开发人员能有更多的时间用在真正显示产品特色的代码开发上。设计人员可以选择能够最大程度满足他们系统需要的专业RF,然后集成适配的算法(可以是其它供应商出售的DSP COTS算法,或供应商自己的算法)生成适合各种终端设备的特殊应用,如宽带、语音、视频图像、生物测量和无线设施。这些RF提供百分之百的C语言源码,并且没有版税要求。RF源代码可以从<a href="http://www.ti.com/downloadrfnow" target="_blank">www.ti.com/downloadrfnow</a>网站下载。 软件性能工程 许多嵌入式实时系统必须满足一系列性能目标。一般来讲,性能是一个软件系统或组件对时间要求满足程度的一种指示。这里的时间指标可以用响应时间和吞吐量来衡量,该时间值是指响应某种要求所需的时间,而吞吐量用以指示系统在特定时间间隔内能够处理的请求数量。可扩展性是嵌入式实时系统的另外一个重要指标,可以用它来衡量系统要求提高时系统能够继续满足响应时间或吞吐量要求的能力。 如果在整个开发生命周期内得不到正确的性能管理,那么即使选择了正确的处理器和软件也是徒劳的。性能故障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它可能损伤与客户的关系,造成收入下降,甚至导致整个项目失败。因此在整个生命周期内需要随时关注性能问题。性能管理可以被动或主动完成。被动方式需要采用一个较大的处理器解决性能问题,它只在系统完成构架、设计和实现后处理性能问题,在解决问题前一直处于等待状态,直到实际需要测量的事件发生。主动方式是指整个生命周期内一直在跟踪和交流性能问题,同时开发用以识别性能劣化的进程,并在性能处理中培养团队成员。 本文小结 显然开发嵌入式实时系统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本文旨在启发设计人员在分析初始要求时如何权衡硬件与软件之间的关系,要时刻在系统灵活性、速度、成本、计划和可用工具之间作出权衡,并充分考虑各个供应商提供长期可靠支持的可能性。
2023-06-09 02:29:141

电子测量技术的测量误差分类

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进行一系列的观测,若误差的数值和符号没有任何明显的规律性,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如估读误差、照准误差等。例如在水平角测量中照准目标时,可能稍偏左,也可能稍偏右,偏差的大小也不一;又如水准测量或钢尺量距中估读毫米数时,可能偏大,也可能偏小,其大小不一,这些都属于偶然误差。产生偶然误差的原因很多,主要是由于人的感觉器官能力的限制以及环境中不能控制的因素所造成。偶然误差既无法把它找出后加以改正,也不能把它完全消除,但采用重复多次的观测可减少它的影响。偶然误差是测量中不可避免的误差,它的大小和符号也无法预知,纯属偶然性质。但是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重复观测所出现的大量偶然误差,却存在着一定的规律。这就是表面上看来毫无规律的一组偶然误差,其内部却隐藏着一种必然的规律。从下面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到这种规律。一次实验中,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观测了162个三角形的全部内角。由于观测值中都带有偶然误差,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都不等于三角形内角和的理论值180度。设三角形内角和的真值为X,三角形内角和的观测值为△,则三角形内角和的真误差△i为:△i=X-Li (6-1)这里所述的真误差是指真值与观测值的差,而真值在大部分的场合实际上就是理论上的值,对于三角形的真值就是理论值180度,即X=180度。确定真误差是将观测值与真值相减,比如使用仪器观测了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后相加为179°59′55″,则这个三角形一次观测值的真误差为5″。电子测量概论,基本测量理论与测量数据处理,电流、电压与功率测量,电子元器件与集成电路测量,测量用信号发生器,频率与时间测量,波形显示与测量,频域测量技术,数据域分析测试技术,智能仪器与自动测量技术,电子测量技术的综合运用等 功能测试涉及模拟、数字、存储器、RF和电源电路,通常要用不同的测试策略。测试包括大量实际重要功能通路及结构验证(确定没有硬件错误),以弥补前面测试过程遗漏的部分。这需要将大量模拟/数字激励不断加到被测单元(UUT)上,同时监测同样多数量的模拟/数字响应,并完全控制其执行过程。功能测试可在产品制造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实施,首先是工程开发阶段,在系统生产验证前确认新产品功能;然后在生产中也是必须的,作为整个流程的一部分,通过昂贵的系统测试降低缺陷发现成本(遗漏成本);最后,在发货付运阶段也是不可缺少的,它可以减少在应用现场维修的费用,保证功能正常而不会被送回来。如果你经常坐飞机,而且也知道现代飞机里装有多少电子设备,那么你一定会感谢这最后工作所作的一切。功能测试是在最终系统测试或集成测试之前,可用于线路板或模块。如今高集成电子设备已将这些概念混淆,线路板和模块又都放在一个可更换模组中。虽然很多测试仪结构类似,但测试程序以及线路板和模块的运送过程却大不相同,而且测试地点也有很大影响,是在应用现场测试维修(前向测试),还是在维修中心,或送回工厂是完全不同的。功能测试有多种形式,这些形式在成本、时间、效果和维护性方面各有优缺点,我们将其分为下面四种基本类型,分别分析其特性。1.模型测试系统2.测试台3.专用测试设备(STE)4.自动测试设备(ATE) 从理论上说检验一个设备(线路板或模块)功能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它放在和真的环境一样的模型系统或子系统中,然后看它工作是否正常。如果正常,我们可以有很大把握认为它是好的,如果不正常,技术人员将进行检测希望找出失效的原因以指导维修。但实际上,这种插入上电方式有很多缺点而且很少有效,虽然它有时可作为其它测试方案的补充。首先,子系统的成本通常比传统测试平台要高,尤其是后者是通用设备可用于多种场合的时候。此外,模型环境下的子系统维护非常复杂、耗时且成本高。集中式维修中心很快就会被不断出现的模型子系统填满,而每个都需要特定的文件和培训、操作指导与维护。同时,仅仅将被测设备插在系统中还不够,还必须执行一系列正确的操作步骤以保证其工作正常,或检查它为什么不能正常工作。这些专门的测试步骤成本和复杂性都非常高,而且很耗时,在操作中还需要熟练的技术人员来执行。最后,即使进行了专门的改造,在系统上进行单元调试也很麻烦且不实际,操作流程控制上的局限性以及缺乏诊断工具很快使这种方法在经济上变得不可接受。 从理论上专用测试设备就是使测试台操作自动化的系统,系统的心脏通常是一台电脑,通过专用总线(采用IEEE、VXI、PXI或PCI标准)和一些可编程仪器进行控制。速度、性能、适用情况、成本及其它因素影响着仪器总线和结构的选择。各种仪器和通用设备堆叠在一个或多个垂直机箱里(基本型STE通常称为机架系统),然后再连到被测设备上。连线与接通一般完全自动进行并由软件控制,不过这会使接收器的内部连接非常复杂,数字资源(信道)通常在一个专用机架上,然后由另外一个单独机架包含开关阵列对模拟仪器进行连接及分配。如果需要模拟/数字信道,夹具可以提供跳线,为使成本、空间和灵活性达到最优,通常还要专门针对具体的项目或程序进行设置,因此新的项目要设计新的STE。幸好有了自动化处理,设置时间、测试时间以及整体操作都比手工测试台更加快速而容易。生成测试程序虽然不会太简单,但所需文件将大大减少,STE可以扩展为满足多种性能需要,通常用于生产或维修中心。STE也有缺点,最明显的是总体成本:设备投资成本、操作成本以及程序开发成本。设备投资成本包括平台的开发、材料、制造、测试、文件系统以及折旧,操作成本包括夹具成本、维护与备件成本、工具、间接材料与易耗品、人工以及管理开销,最后对每类设备测试程序开发与调试费用也要算在一起。除非要重复制作大量STE,否则系统开发与文件制作的非经常性工程(NRE)费用将是成本主要部分。硬件结构必须适应产品标准,而这样对灵活性、体积、信号连通与接口都有不利的影响。打开STE的前盖你就会对系统信号源及接收器之间的线路数量与复杂性感到惊奇,夹具也非常复杂,如果是包括数十个模块用于整个项目的夹具其成本会迅速占到主要部分。有些STE需要的测试源可能很难在市面上找到,一方面可能很少另外也可能太贵,例如在需要大量数字激励/响应信道时就会出现这种情况。在可接受成本范围内(每通道10到100欧元)性能和灵活性方面的选择可能非常少,性能也有能达到要求的但成本要1,000欧元每通道。如果在硬件上进行折衷,成本将转向软件开发,测试工程师必须面对STE在性能上的局限。测试开发成本不仅因为STE性能不够而增加,由于缺乏用于测试的语言(在测试仪上用C编程可不是一件有趣的事)、用户接口以及调试工具受限等等,简单软件结构对测试开发时间和成本都有不利的影响。不过STE很常见,尤其是对特定程序如模块测试,但也应该仔细研究ATE带来的其它方案,尤其是那些具有开放架构优点可能改变这一趋势的系统,内部测试资源更应该专用于生成测试方案,和设计专门测试平台相比这些资源具有更为独特的技能与知识。 通用自动测试设备(GPATE,或简称为ATE)是一种非常先进灵活的方案,可以满足多种产品与程序测试要求,从最初出现迄今已有三十多年历史。当微型计算机控制的仪器出现以后,ATE的结构设计为直接针对测试需要,系统集成、信号连通灵活性、增值软硬件、面向测试的语言、图形用户界面等是ATE,比如SEICA的VALID S40功能测试平台,和STE之间的主要区别。泰瑞达公司创始人Alex d"Arbeloff在2002年10月国际测试大会的主题演讲中,对广泛采用开放架构趋势提出批评,认为它只是简单将不同模块加在一起然后用于所有测试提供商的标准机架上。他说:这种方法对ATE业界没有什么好处,测试设备用户所得到的只是来自于ATE供应商提供的系统集成,否则用户就得自己做或者要另外付费。实际上,基于专用技术硬软件架构同时也通过向第三方仪器供应商与标准开放,这种满足开放架构的优点将很可能成为厂商最佳选择。 让我们仔细看一看现代ATE的架构并探讨其优点。功能测试ATE是一种商用系统,有很多公司都提供这类设备,虽然它和普通设备如在线测试仪或MDA不一样。功能测试更为复杂,需要有实力的供应商的经验和认真投入。可以在市场上购买(有时又称为COTS)有很多优点,它使ATE能充分利用供应商多年的经验以及NRE投资,这对于ATE供应商提供创新新技术同时又保持现有特性特别有意义。它对军事/航空产品非常重要,因为这类产品具有较长生命周期,且有很多新旧产品并存同时都要不断进行测试,比如ATE经过改进可以为低电平器件进行可重复测试,但同时旧的CMOS电平测试仍然需要提供。另一个例子与用于诊断的指引探测技术有关,该技术几乎不能用于某些新封装技术,但你是否会买一个不带这种功能的测试仪呢?用于并行测试的数字通道是ATE主要部分之一,通常使用专用结构,因为它专门设计用于满足各种测试要求,速度、控制性能、数据深度、整个时序范围灵活性、宽电压幅值等等都是需要了解的特性,以便知道它如何方便地使系统满足每个人的测试需求。串行数字测试带有大量协议,通常由集成到系统内部的专门仪器提供,IEEE 1194.2或JTAG/边界扫描测试技术也是同样情况,可以完整集成到综合测试环境中。与STE结构类似,ATE系统结构中集成了很多商用仪器以提供模拟测试功能。这里需要澄清什么叫集成。驱动仪器最简单的方法是通过在计算机与仪器之间建立一个双向通信很容易地实现,使用户可以与其进行交流,但这并不是集成,只是一个简单的接口。这种方式下通过交换字符串或调用C程序对仪器编程,使得任务冗长而复杂,同时程序文件编制、程序改变或调试操作都需要技巧与耐心,此外如果仪器已经陈旧需要更换,那么所有程序都需要纠正,通常STE上用户使用仪器就是采用这种方式。 仪器集成还包括仪器层之间的通信,但用更高层指令保护编程与调试,以避免上面的所有问题,例如对任意DMM编程进行电压测量可用如下简单语句:MEASURE V at PIN ACK1TEST (4.9V MIN, 5.1V MAX);软件驱动器可以给ATE提供仪器与附加接口层,语言则保证仪器集成的有效性,系统控制管理DMM和UUT上ACK1引脚之间的连接。如果因为仪器陈旧改变DMM,只需要一个新的驱动软件和协议层,所有测试程序均保持不变。除了仪器全面集成带来的优点之外,ATE还能为信号路由和连接提供更好方案。ATE专用背板大多数情况下包括一个模拟总线,可以让仪器直接连到任何引脚,而不会使内外引线变得复杂。这种灵活性通常可扩展到将模拟和数字通道合在一起(混合通道),使用户在任何时候连接数字或模拟激励,并测量接收器任意引脚。其结果是不仅使成本大大简化降低,同时测试程序也更易于实现。ATE的模块化设计可使其通用特性在不同项目间完全得到表现,即相同的系统、相同的软件、相同的培训与文件系统,以及相同的操作。不管是开发、生产还是运送测试,ATE都可以作为整个流程的一部分,其本身也有一个结构化流程以便达到最佳使用效果。测试程序编制还包括链接到CAE数据库,程序编制不管是人工还是用模拟驱动,通常都有很好的结构可连接到外部程序资源、并行测试生成部分、图形编程、无缝修正、文件自生成以及和调试等的全面链接。调试与运行功能包括失效停止、循环、条件分支、实时改变、模拟与数字内部探测,及所有可以简化程序员与操作员工作的功能。简而言之,ATE和所有其它系统一样,并不仅仅是部件的简单相加。
2023-06-09 02:29:231

如何打造高性能大数据分析平台

1.大数据是什么?大数据是最近IT界最常用的术语之一。然而对大数据的定义也不尽相同,所有已知的论点例如结构化的和非结构化、大规模的数据等等都不够完整。大数据系统通常被认为具有数据的五个主要特征,通常称为数据的5 Vs。分别是大规模,多样性,高效性、准确性和价值性。据Gartner称,大规模可以被定义为“在本(地)机数据采集和处理技术能力不足以为用户带来商业价值。当现有的技术能够针对性的进行改造后来处理这种规模的数据就可以说是一个成功的大数据解决方案。这种大规模的数据没将不仅仅是来自于现有的数据源,同时也会来自于一些新兴的数据源,例如常规(手持、工业)设备,日志,汽车等,当然包括结构化的和非结构化的数据。据Gartner称,多样性可以定义如下:“高度变异的信息资产,在生产和消费时不进行严格定义的包括多种形式、类型和结构的组合。同时还包括以前的历史数据,由于技术的变革历史数据同样也成为多样性数据之一 “。高效性可以被定义为来自不同源的数据到达的速度。从各种设备,传感器和其他有组织和无组织的数据流都在不断进入IT系统。由此,实时分析和对于该数据的解释(展示)的能力也应该随之增加。根据Gartner,高效性可以被定义如下:“高速的数据流I/O(生产和消费),但主要聚焦在一个数据集内或多个数据集之间的数据生产的速率可变上”。准确性,或真实性或叫做精度是数据的另一个重要组成方面。要做出正确的商业决策,当务之急是在数据上进行的所有分析必须是正确和准确(精确)的。大数据系统可以提供巨大的商业价值。像电信,金融,电子商务,社交媒体等,已经认识到他们的数据是一个潜在的巨大的商机。他们可以预测用户行为,并推荐相关产品,提供危险交易预警服务,等等。与其他IT系统一样,性能是大数据系统获得成功的关键。本文的中心主旨是要说明如何让大数据系统保证其性能。2.大数据系统应包含的功能模块大数据系统应该包含的功能模块,首先是能够从多种数据源获取数据的功能,数据的预处理(例如,清洗,验证等),存储数据,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等(例如做预测分析,生成在线使用建议等等),最后呈现和可视化的总结、汇总结果。下图描述了大数据系统的这些高层次的组件:2.1各种各样的数据源当今的IT生态系统,需要对各种不同种类来源的数据进行分析。这些来源可能是从在线Web应用程序,批量上传或feed,流媒体直播数据,来自工业、手持、家居传感的任何东西等等。显然从不同数据源获取的数据具有不同的格式、使用不同的协议。例如,在线的Web应用程序可能会使用SOAP / XML格式通过HTTP发送数据,feed可能会来自于CSV文件,其他设备则可能使用MQTT通信协议。由于这些单独的系统的性能是不在大数据系统的控制范围之内,并且通常这些系统都是外部应用程序,由第三方供应商或团队提供并维护,所以本文将不会在深入到这些系统的性能分析中去。2.2数据采集第一步,获取数据。这个过程包括分析,验证,清洗,转换,去重,然后存到适合你们公司的一个持久化设备中(硬盘、存储、云等)。在下面的章节中,本文将重点介绍一些关于如何获取数据方面的非常重要的技巧。请注意,本文将不讨论各种数据采集技术的优缺点。2.3存储数据第二步,一旦数据进入大数据系统,清洗,并转化为所需格式时,这些过程都将在数据存储到一个合适的持久化层中进行。在下面的章节中,本文将介绍一些存储方面的最佳实践(包括逻辑上和物理上)。在本文结尾也会讨论一部分涉及数据安全方面的问题。2.4数据处理和分析第三步,在这一阶段中的一部分干净数据是去规范化的,包括对一些相关的数据集的数据进行一些排序,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进行数据结果归集,执行机器学习算法,预测分析等。在下面的章节中,本文将针对大数据系统性能优化介绍一些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最佳实践。2.5数据的可视化和数据展示最后一个步骤,展示经过各个不同分析算法处理过的数据结果。该步骤包括从预先计算汇总的结果(或其他类似数据集)中的读取和用一种友好界面或者表格(图表等等)的形式展示出来。这样便于对于数据分析结果的理解。3.数据采集中的性能技巧数据采集是各种来自不同数据源的数据进入大数据系统的第一步。这个步骤的性能将会直接决定在一个给定的时间段内大数据系统能够处理的数据量的能力。数据采集过程基于对该系统的个性化需求,但一些常用执行的步骤是 – 解析传入数据,做必要的验证,数据清晰,例如数据去重,转换格式,并将其存储到某种持久层。涉及数据采集过程的逻辑步骤示如下图所示:下面是一些性能方面的技巧:●来自不同数据源的传输应该是异步的。可以使用文件来传输、或者使用面向消息的(MoM)中间件来实现。由于数据异步传输,所以数据采集过程的吞吐量可以大大高于大数据系统的处理能力。 异步数据传输同样可以在大数据系统和不同的数据源之间进行解耦。大数据基础架构设计使得其很容易进行动态伸缩,数据采集的峰值流量对于大数据系统来说算是安全的。●如果数据是直接从一些外部数据库中抽取的,确保拉取数据是使用批量的方式。●如果数据是从feed file解析,请务必使用合适的解析器。例如,如果从一个XML文件中读取也有不同的解析器像JDOM,SAX,DOM等。类似地,对于CSV,JSON和其它这样的格式,多个解析器和API是可供选择。选择能够符合需求的性能最好的。●优先使用内置的验证解决方案。大多数解析/验证工作流程的通常运行在服务器环境(ESB /应用服务器)中。大部分的场景基本上都有现成的标准校验工具。在大多数的情况下,这些标准的现成的工具一般来说要比你自己开发的工具性能要好很多。●类似地,如果数据XML格式的,优先使用XML(XSD)用于验证。●即使解析器或者校等流程使用自定义的脚本来完成,例如使用java优先还是应该使用内置的函数库或者开发框架。在大多数的情况下通常会比你开发任何自定义代码快得多。●尽量提前滤掉无效数据,以便后续的处理流程都不用在无效数据上浪费过多的计算能力。●大多数系统处理无效数据的做法通常是存放在一个专门的表中,请在系统建设之初考虑这部分的数据库存储和其他额外的存储开销。●如果来自数据源的数据需要清洗,例如去掉一些不需要的信息,尽量保持所有数据源的抽取程序版本一致,确保一次处理的是一个大批量的数据,而不是一条记录一条记录的来处理。一般来说数据清洗需要进行表关联。数据清洗中需要用到的静态数据关联一次,并且一次处理一个很大的批量就能够大幅提高数据处理效率。●数据去重非常重要这个过程决定了主键的是由哪些字段构成。通常主键都是时间戳或者id等可以追加的类型。一般情况下,每条记录都可能根据主键进行索引来更新,所以最好能够让主键简单一些,以保证在更新的时候检索的性能。●来自多个源接收的数据可以是不同的格式。有时,需要进行数据移植,使接收到的数据从多种格式转化成一种或一组标准格式。●和解析过程一样,我们建议使用内置的工具,相比于你自己从零开发的工具性能会提高很多。●数据移植的过程一般是数据处理过程中最复杂、最紧急、消耗资源最多的一步。因此,确保在这一过程中尽可能多的使用并行计算。●一旦所有的数据采集的上述活动完成后,转换后的数据通常存储在某些持久层,以便以后分析处理,综述,聚合等使用。●多种技术解决方案的存在是为了处理这种持久(RDBMS,NoSQL的分布式文件系统,如Hadoop和等)。●谨慎选择一个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需求的解决方案。4.数据存储中的性能技巧一旦所有的数据采集步骤完成后,数据将进入持久层。在本节中将讨论一些与数据数据存储性能相关的技巧包括物理存储优化和逻辑存储结构(数据模型)。这些技巧适用于所有的数据处理过程,无论是一些解析函数生的或最终输出的数据还是预计算的汇总数据等。●首先选择数据范式。您对数据的建模方式对性能有直接的影响,例如像数据冗余,磁盘存储容量等方面。对于一些简单的文件导入数据库中的场景,你也许需要保持数据原始的格式,对于另外一些场景,如执行一些分析计算聚集等,你可能不需要将数据范式化。●大多数的大数据系统使用NoSQL数据库替代RDBMS处理数据。●不同的NoSQL数据库适用不同的场景,一部分在select时性能更好,有些是在插入或者更新性能更好。●数据库分为行存储和列存储。●具体的数据库选型依赖于你的具体需求(例如,你的应用程序的数据库读写比)。●同样每个数据库都会根据不同的配置从而控制这些数据库用于数据库复制备份或者严格保持数据一致性。●这些设置会直接影响数据库性能。在数据库技术选型前一定要注意。●压缩率、缓冲池、超时的大小,和缓存的对于不同的NoSQL数据库来说配置都是不同的,同时对数据库性能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数据Sharding和分区是这些数据库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数据Sharding的方式能够对系统的性能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在数据Sharding和分区时请谨慎选择。●并非所有的NoSQL数据库都内置了支持连接,排序,汇总,过滤器,索引等。●如果有需要还是建议使用内置的类似功能,因为自己开发的还是不灵。●NoSQLs内置了压缩、编解码器和数据移植工具。如果这些可以满足您的部分需求,那么优先选择使用这些内置的功能。这些工具可以执行各种各样的任务,如格式转换、压缩数据等,使用内置的工具不仅能够带来更好的性能还可以降低网络的使用率。●许多NoSQL数据库支持多种类型的文件系统。其中包括本地文件系统,分布式文件系统,甚至基于云的存储解决方案。●如果在交互式需求上有严格的要求,否则还是尽量尝试使用NoSQL本地(内置)文件系统(例如HBase 使用HDFS)。●这是因为,如果使用一些外部文件系统/格式,则需要对数据进行相应的编解码/数据移植。它将在整个读/写过程中增加原本不必要的冗余处理。●大数据系统的数据模型一般来说需要根据需求用例来综合设计。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RDMBS数据建模技术基本都是设计成为一个通用的模型,用外键和表之间的关系用来描述数据实体与现实世界之间的交互。●在硬件一级,本地RAID模式也许不太适用。请考虑使用SAN存储。5.数据处理分析中的性能技巧数据处理和分析是一个大数据系统的核心。像聚合,预测,聚集,和其它这样的逻辑操作都需要在这一步完成。本节讨论一些数据处理性能方面的技巧。需要注意的是大数据系统架构有两个组成部分,实时数据流处理和批量数据处理。本节涵盖数据处理的各个方面。●在细节评估和数据格式和模型后选择适当的数据处理框架。●其中一些框架适用于批量数据处理,而另外一些适用于实时数据处理。●同样一些框架使用内存模式,另外一些是基于磁盘io处理模式。●有些框架擅长高度并行计算,这样能够大大提高数据效率。●基于内存的框架性能明显优于基于磁盘io的框架,但是同时成本也可想而知。●概括地说,当务之急是选择一个能够满足需求的框架。否则就有可能既无法满足功能需求也无法满足非功能需求,当然也包括性能需求。●一些这些框架将数据划分成较小的块。这些小数据块由各个作业独立处理。协调器管理所有这些独立的子作业●在数据分块是需要当心。●该数据快越小,就会产生越多的作业,这样就会增加系统初始化作业和清理作业的负担。●如果数据快太大,数据传输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这也可能导致资源利用不均衡,长时间在一台服务器上运行一个大作业,而其他服务器就会等待。●不要忘了查看一个任务的作业总数。在必要时调整这个参数。●最好实时监控数据块的传输。在本机机型io的效率会更高,这么做也会带来一个副作用就是需要将数据块的冗余参数提高(一般hadoop默认是3份)这样又会反作用使得系统性能下降。●此外,实时数据流需要与批量数据处理的结果进行合并。设计系统时尽量减少对其他作业的影响。●大多数情况下同一数据集需要经过多次计算。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数据抓取等初始步骤就有报错,或者某些业务流程发生变化,值得一提的是旧数据也是如此。设计系统时需要注意这个地方的容错。●这意味着你可能需要存储原始数据的时间较长,因此需要更多的存储。●数据结果输出后应该保存成用户期望看到的格式。例如,如果最终的结果是用户要求按照每周的时间序列汇总输出,那么你就要将结果以周为单位进行汇总保存。●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大数据系统的数据库建模就要在满足用例的前提下进行。例如,大数据系统经常会输出一些结构化的数据表,这样在展示输出上就有很大的优势。●更常见的是,这可能会这将会让用户感觉到性能问题。例如用户只需要上周的数据汇总结果,如果在数据规模较大的时候按照每周来汇总数据,这样就会大大降低数据处理能力。●一些框架提供了大数据查询懒评价功能。在数据没有在其他地方被使用时效果不错。●实时监控系统的性能,这样能够帮助你预估作业的完成时间。6.数据可视化和展示中的性能技巧精心设计的高性能大数据系统通过对数据的深入分析,能够提供有价值战略指导。这就是可视化的用武之地。良好的可视化帮助用户获取数据的多维度透视视图。需要注意的是传统的BI和报告工具,或用于构建自定义报表系统无法大规模扩展满足大数据系统的可视化需求。同时,许多COTS可视化工具现已上市。本文将不会对这些个别工具如何进行调节,而是聚焦在一些通用的技术,帮助您能打造可视化层。●确保可视化层显示的数据都是从最后的汇总输出表中取得的数据。这些总结表可以根据时间短进行汇总,建议使用分类或者用例进行汇总。这么做可以避免直接从可视化层读取整个原始数据。●这不仅最大限度地减少数据传输,而且当用户在线查看在报告时还有助于避免性能卡顿问题。●重分利用大化可视化工具的缓存。缓存可以对可视化层的整体性能产生非常不错的影响。●物化视图是可以提高性能的另一个重要的技术。●大部分可视化工具允许通过增加线程数来提高请求响应的速度。如果资源足够、访问量较大那么这是提高系统性能的好办法。●尽量提前将数据进行预处理,如果一些数据必须在运行时计算请将运行时计算简化到最小。●可视化工具可以按照各种各样的展示方法对应不同的读取策略。其中一些是离线模式、提取模式或者在线连接模式。每种服务模式都是针对不同场景设计的。●同样,一些工具可以进行增量数据同步。这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数据传输,并将整个可视化过程固化下来。●保持像图形,图表等使用最小的尺寸。●大多数可视化框架和工具的使用可缩放矢量图形(SVG)。使用SVG复杂的布局可能会产生严重的性能影响。7.数据安全以及对于性能的影响像任何IT系统一样安全性要求也对大数据系统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在本节中,我们讨论一下安全对大数据平台性能的影响。– 首先确保所有的数据源都是经过认证的。即使所有的数据源都是安全的,并且没有针对安全方面的需求,那么你可以灵活设计一个安全模块来配置实现。– 数据进过一次认证,那么就不要进行二次认证。如果实在需要进行二次认证,那么使用一些类似于token的技术保存下来以便后续继续使用。这将节省数据一遍遍认证的开销。– 您可能需要支持其他的认证方式,例如基于PKI解决方案或Kerberos。每一个都有不同的性能指标,在最终方案确定前需要将其考虑进去。– 通常情况下数据压缩后进入大数据处理系统。这么做好处非常明显不细说。– 针对不同算法的效率、对cpu的使用量你需要进行比较来选出一个传输量、cpu使用量等方面均衡的压缩算法。– 同样,评估加密逻辑和算法,然后再选择。– 明智的做法是敏感信息始终进行限制。– 在审计跟踪表或登录时您可能需要维护记录或类似的访问,更新等不同的活动记录。这可能需要根据不同的监管策略和用户需求个性化的进行设计和修改。– 注意,这种需求不仅增加了数据处理的复杂度,但会增加存储成本。– 尽量使用下层提供的安全技术,例如操作系统、数据库等。这些安全解决方案会比你自己设计开发性能要好很多。8.总结本文介绍了各种性能方面的技巧,这些技术性的知道可以作为打造大数据分析平台的一般准则。大数据分析平台非常复杂,为了满足这种类型系统的性能需求,需要我们从开始建设的时候进行考量。本文介绍的技术准则可以用在大数据平台建设的各个不同阶段,包括安全如何影响大数据分析平台的性能。
2023-06-09 02:29:361

介绍一下F-18/E

具体见下地址:http://www.afwing.com/intro/f18.htm
2023-06-09 02:29:441

可畏级护卫舰的发展沿革

可畏级的满载排水量约3200吨,低于法国拉法耶特级,属于中型护卫舰。可畏级在2003年11月在新加坡海事防卫展首度公布的模型构型,与先前DCN为法国、台湾与沙特阿拉伯建造的拉法耶特系列类似,不过后来则有颇大的变动,定型后已经很难找到最初拉法耶特级的影子了。可畏级采用新世纪欧洲新型水面舰艇常见的平甲板、方形舰尾构造,船型为长舰首艛型,舰型剖面为深V字,舰体长宽比较低,舰首倾斜角度平直,舰首干舷较高(相对于整个舰型),整体的抗浪性与稳定性颇佳。首舰可畏号(RSS Formidable FFG-68)从法国完工航行至新加坡的路途中,在六级海况情况下,舰上只有少数几名人员发生晕船现象。 可畏级延续拉法耶特系列一贯重视的舰体强度与损管能力,舰体与船楼都采用高强度钢板制造,舰面甲板到水线之间采用双层船壳;面积达77平方米的战情室位于舰桥下方两层的甲板,而不是直接相邻,可降低在单一攻击中同时被破坏的机率;舰体结构可抵挡水雷震波,舰桥、战情室(CIC)、轮机舱、弹药库等重要舱室周围都安装100mm厚的钢板,减少武器破片杀伤的威力。此外,舰上的主机与传动系统分置于两个各自独立的主机舱(一前一后)中,同时受损进水的机率极低;舰上设有完善的自动化消防损管系统以及核生化加压滤净系统,全舰分隔为数个各自独立的核生化加压舱区。 可畏级使用沿袭自拉法耶特级的隐身设计,不过由于多年来累积的进步,可畏级的构型比十几年前设计的拉法耶特级更为简洁利落,采用封闭堡垒式上层结构并与船舷完全融合,上层船楼以10度的倾角向内收缩;舰面上各项装备大部分隐藏在舰体舷墙之内,此外采用封罩式桅杆技术,将主雷达天线封闭其中,大幅减少雷达反射信号。可畏级的烟囱结构与船楼尾段和后桅杆融合,除了降低雷达截面积之外,烟囱内部也设有冷却装置来降低热讯号。可畏级在外观上最大的特色就是舰桥极端低矮,除了可降低雷达截面积之外,也能降低舰体重心,进而增加稳定性与耐航能力。虽然低矮的舰桥将使舰桥内的航海人员水平目视距离降低,但由于舰上配备高度整合的舰桥控制系统与航行管理系统,可大幅增加船舰操作效率与安全性。可畏级的舰桥前方与两侧完全被方形玻璃窗户占满,可提供220度的宽广视野,在航运繁忙的马六甲海域特别实用;然而,顾虑到大面积的玻璃可能被雷达波穿透,在没有施予隐身外型的舰桥舱室内部形成较大的雷达反射,窗框的直角构型亦有可能构成不利的雷达反射角度,因此舰桥的玻璃窗和附近钢质窗框结构都采用可吸收雷达波的特殊涂料。可畏级的电磁波发射装置尽量予以减少及整合,并对舰上电缆进行屏蔽来改善电磁信号辐射量。综合以上,新加坡宣称可畏级在雷达屏幕上看起来,像一艘400吨级的渔船。 动力方面,可畏级采用拉法耶特系列一贯的复合柴油机与柴油机(CODAD)动力系统,主机为四具MTU20V8000M90柴油机,单机可输出12069匹轴马力(8950kw),带动双轴CPP可变距螺旋桨,最大航速超过25节(应达27节),巡航速度18节,续航力4000海里 ;四具柴油主机分置于两个各自独立的机舱,各结合一套传动轴系统;而本级舰的电力则由四套IFMV1708柴油机/AvK交流发电机组提供,单机发电功率800kw,以此总共能为船舰提供3.2MW的电力。为了降低噪音,四套柴油发电机组都安装在隔音机箱内。舰体两侧装有计算机控制的稳定鳍,可增加航行时的稳定性。 延续了拉法耶特系列的设计,可畏级的各种电子装备、武器系统、管路等装备都事先制作成标准规格的模块,故能在舰体建造期间同步制造与测试,最后直接安装在舰上预置插槽,可减少施工时间,而且服役生涯中利于快速进行维修保养或换装升级。为了增强存活能力,可畏级的战情中心设置在水线以下的位置,降低遭反舰导弹、炸弹等空中武器直接波及的机率。由于新加坡海军仅有4500名现役兵力,因此特别希望降低新型舰艇的人力需求;因此,可畏级拥有极高的自动化程度,仅需编制71名船员(含8名军官、9名准尉)以及15名直升机组员,而法国原装的拉法耶特级则需要150至160名乘员。 可畏级最重要的侦测装备为一组欧洲泰雷兹集团研发的武仙座型(Herakles,也译为力士)E/F(S)频多功能雷达(Multi-functionRadar,MFR)。武仙座型具有对空监视、平面监视、精确追踪与火控、被动搜寻敌方电磁波信号来源等功能,采用单面式旋转阵列天线,高峰输出功率约50KW,最大对空侦测距离超过250km,平面侦测距离最高可延伸到80km,最大侦测高度约20km,波束俯仰范围为0到70度,号称能同时侦测500个空中与水面目标,并对其中50个目标实施高精确度追踪。武仙座型能在200km外侦测战机、直升机大小的目标,在60km外侦测低雷达截面积的空中目标(如导弹),在20km外侦测到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在一般情况下,武仙座型雷达的情报由可畏级战情中心的整合显控台来显示与存取,此外还有一个独立显控台作为主系统故障时的备援。武仙座型的旋转阵列天线收容于舰桥上方一座具有隐身造型的塔状物内,可降低雷达截面积并避免雷达天线遭受外物损伤。根据可畏级首舰的试航结果,所有本级舰又在武仙座型雷达天线罩下方装了一圈防浪护盾。可畏级还配备两具丹麦托马电气(Terma Electronic)公司的Scanter-2001型I频平面搜索/导航雷达,分别位于主桅杆的后平台以及直升机库左上角;此雷达具有分辨率高的优点,能充分确认海平面目标的外型,对于海上巡逻、临检任务十分有用。可畏级还装有两具EADS的NAJIR2000光电火控仪,主要用于火炮火控,其光电感测塔采用低雷达截面积造型,整合有CCD摄影机、两个红外线热影像仪(波常分别为3~5microns与8~12microns)与激光测距仪,感测塔能360度水平旋转(水平旋转速率为每秒钟120度),俯仰范围-35至+85度。 电战自卫方面,可畏级配备以色列拉斐尔(Rafael)开发的舰载整合电战系统(SEWS),整合有电子支援装置(ESM)、多波束主动干扰器等,其VHF/UHF威胁定向(Direction Finding)天线整合在桅杆四周。舰上配备三组八联装新世代海蚋诱饵发射器(NGDS),口径130mm,其中两组分别位于B炮位垂直发射系统的左右两侧,第三组位于直升机库顶端,而这三组NGDS的安装位置都有舷墙予以包围隐蔽,降低雷达截面积。NGDS采用全自动化操作,与舰上的电子战系统整合,发现目标后便在计算机的指挥下于最短的时间将红外线诱饵或金属干扰丝投掷至定位。除了一般对付空中目标的雷达、红外线诱饵外,NGDS还可配合鱼雷对抗系统投掷水下声噪诱饵。可畏级并未装备舰首声纳,舰尾则设有美国EDO(2007年由IIT收购)研发的新型Model 980低频(2kHz)主/被动拖曳阵列声纳(ALOFTS),又名SQR-18(V)3, ALOFTS的基本架构分为主动发射与被动接收两部分,主动部分使用Odim新开发的轻型主动拖曳体,被动听音部分则以SQR-18被动式拖曳阵列声纳的接收单元重新整合,并大量应用新的商规组件(COTS),包括后端显示、操作与声纳信号处理等等,拖曳体收在舰尾舱门内,由ODIM Spectrum的自动发射/拖曳/回收系统(LTARS)收放。ALOFT的听音阵列本身长100米,尾部有一个长度60m、含鱼雷侦测功能的阵列(工作频率2KHz),而施放的缆绳长度为200米。 可畏级的舰首A炮位装有一门奥托·梅莱拉76mm舰炮超级快速型,射速达120发/分,并使用隐身炮塔壳,由前后各一的欧洲航天防卫集团(EADS)研发的Najir2000火炮火控系统导控。76mm舰炮后方的B炮位安装四组八联装Sylver垂直发射系统,装填32枚欧洲MBDA的紫菀防空导弹。最初新加坡只打算安装SylverA-43,搭配短程的Aster-15防空导弹,后来则改成发射槽更深的SylverA-50发射模块,可容纳Aster-15以及Aster-30区域防空导弹,使可畏级成为东南亚第一种具备真正区域防空能力的舰艇。Aster-15/30防空导弹中途引导所需的上链(uplink)资料传输由武仙座相控阵雷达负责,最多能同时引导16枚在空的Aster导弹,终端引导则依靠导弹本身的主动雷达寻标器。 整套Aster-15/30防空导弹、武仙座型雷达与防空火控系统的组合是PAAMS,从开机到正常运作战备只需20秒时间;在标准运作状态下,从雷达捕获目标、识别分析、火控运算到发射第一枚Aster防空导弹,仅需6秒钟的时间,而垂直发射系统更使Aster导弹能直接迎战任何方位的威胁,省去改变舰艇航向的时间。可畏级舰体中段舰桥与烟囱之间的甲板预留了安装反舰导弹发射器的空间,两侧由舷墙遮档,可避免让反舰导弹发射器直接暴露,从而降低雷达截面积;此一空间总共预留六个四联装反舰导弹发射架的基座,每个基座可装置一组四联装反舰导弹发射器,故可畏级在必要时,最多可容纳高达24枚反舰导弹;现可畏级配备两组双联装或四联装美制RGM-84D鱼叉Block1C反舰导弹发射器。 可畏级配备两组双联装B-515324mm鱼雷发射器,隐藏于舰体舱门内,装填欧洲Eurotorp公司的A-244/SMod3白头(Whitehead)轻型反潜鱼雷;A-224/SMod3于1998年推出,新家坡海军是其第一个客户。相较于早期型的A-224,A-224/SMod3经过不少改良,引进若干法/意合作的MU-90黑鲨反潜鱼雷的技术,最大航速38节(此时射程10km),平均航速36节,马达以低速模式运转的航速为30节(射程13.5km),操作深度介于水下30m(允许爬升的最低深度)至600m的深度,并能在深度10m的浅水域操作,鱼雷上配备一个重42kg的HBX-3战斗部。 为了因应2008年以后在非洲亚丁湾(GulfofAden)反海盗护航任务,可畏级又陆续加装两座以色列Rafael和英国BAESystem美国分公司生产的MK-38Mod2台风遥控武器站,安装在直升机库顶部两侧的舷墙内,主要用于低强度海面巡逻、临检;MK-38Mod2使用25mm机炮,并拥有整合式光电瞄准系统(包括热影像仪、激光测距仪)以及火控系统,由战情中心遥控操作,具备短程防空与反水面功能,此外还能结合法制西北风(Mistral)之类的短程红外线防空导弹一起运作。可畏级的MK-38Mod2外型还有经过隐身处理,避免增加雷达截面积。此外,舰上还可加装四挺12.7mm机枪。 可畏级舰尾设有一座直升机库,可操作一架SH-60B等级的中型反潜直升机,此机型能携带鱼雷或反舰导弹,担负反潜与反舰任务。新加坡总共采购六架S-70B,每艘可畏级各分得一架,在2009~2010年陆续交机;可畏级右舷舰桥下方设有一个收容小艇的舱区(平时由具备雷达隐身功能的帘幕遮起),可搭载RHIB突击艇。一开始可畏级尚未部署反舰导弹,因此头几艘在服役初期把小艇和负责收放的起重机设置在原本预定安装反舰导弹的甲板,后续舰才把小艇与起重装置移到右舷的快艇舱,并装上鱼叉反舰导弹发射器的支架。
2023-06-09 02:29:521

无人机避免相撞技术解析

无人机避免相撞技术解析   无人机可能引发的危害主要包括空中相撞和地面撞击,其中无人机与有人机之间的空中相撞是首要关注对象,为保障飞行安全目前各国对无人机的运行管理普遍采用将无人机限制在特定的空域内与有人机隔离运行。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无人机避免相撞技术解析,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无人机防止碰撞技术分析   1 、现状与挑战   无人机可能引发的危害主要包括空中相撞和地面撞击,其中无人机与有人机之间的空中相撞是首要关注对象,为保障飞行安全目前各国对无人机的运行管理普遍采用将无人机限制在特定的空域内与有人机隔离运行。但随着无人机在侦查、搜救、运输、军事等多个领域的广泛使用,其飞行活动量的不断增加对空域环境内的其他飞行器以及地面第三方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在未来隔离运行方式将难以满足无人机日益增长的应用需求,无人机与有人机共享空域飞行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因而防撞问题也成为制约无人机发展的关键挑战之一。美国国家空域系统(National AirspaceSystem, NAS)的下一代空域系统计划指出“下一代空域将着眼于利用卫星使得航管员、飞行员、乘客、无人飞行器以及其它相关者能够实时地共享空域。”美国国防部也制定了空域集成计划中,计划逐步将无人机融入共享空域。   无人机的空域集成,即无人机进入非隔离空域飞行与有人机共享空域。针对不同类型的使用特点,美国定义了6类空域:A类,6000-20000m,严格按空管飞行;B类,主要机场周边,低于3000m;C类,次于B的繁忙机场,低于1200m;D类,有塔台的机场,低于800m;E类,地面开始,A-D 类外空间;G类,非管制空域。   2 、当前的检测技术   目标探测是规避的基础,无人机探测技术目前存在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案,根据感知探测方式可以分为合作型和非合作型两大类:合作,意味着所有飞行器可通过共同的通信链路共享信息。非合作,则表示在天空的飞行器彼此间不通信,因此,意味着只能采用主动检测的方法。合作型探测设备例如应答机TCAS 以及ADS-B 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系统能够获取目标飞机装载同类设备的飞机的直接精确全面的状态信息,但必须依靠通信链路且探测目标受限。非合作型探测设备,如雷达视觉EOIR 光电红外等非合作型传感器能够感知探测视场范围内的所有物体包括飞机以及地势、鸟类等非合作型目标。   3、合作型感知探测   空中交通告警和防撞系统(TCAS)和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ADS-B)属于合作型感知探测设备,能够直接精确全面的获取装载同类设备的目标飞机的状态信息,但必须依靠通信链路且探测目标受限。视觉和雷达等属于非合作型传感器,能够感知探测视场范围内的所有物体包括飞机、鸟类以及地形,但其探测性能受到无人机姿态影响而存在盲区。   3.1 空中交通告警和防撞系统(TCAS)   TCAS是为减少空-空碰撞的发生率,从而改善飞机飞行安全的系统。TCAS最初设计是用于载人飞行;然而,同样可用于无人飞行,不过,目前的价格(25,000-150,000美元)可能会妨碍TCAS在无人机领域的广泛采用。   3.2 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ADS-B)   ADS-B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技术,它为防撞提供了巨大潜力。ADS-B不仅限于空-空监视,它使用空对地通信并具有取代二次监视雷达的潜力。使用了类似于TCAS使用无线电信号发收发附近飞机的信息的方式,但ADS-B的一个重要且明显的区别在于其信息交换的类型。每架飞机应分享的信息包括三维位置、速度、航向、时间和意图。这些信息是对于防撞系统非常有价值。   4、非合作型感知探测   非合作型探测设备,如雷达视觉EOIR 光电红外等非合作型传感器能够感知探测视场范围内的所有物体包括飞机以及地势、鸟类等非合作型目标。   4.1 基于视觉的防撞探测   无源性以及对非合作目标的鲁棒性是光电传感器的关键优势,使它们成为规避应用中非常有吸引力的传感器类型。与此相反,在交通警报和防撞系统(TCAS)则更多依赖于其他合作飞机转发自身飞行信息的方法。   光电传感器的传感器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度,适合应用于无人机感知与规避应用。当前先进的光电传感器趋向于紧凑、低重量、低功率,使得它们能够应用于相对小的无人机平台。此外,目前很容易得到支持高速IEEE1394和IEEE802.3-2008(千兆以太网)通信接口的商用现货(COTS)产品,以此可以很容易地实现图像数据的实时采集和高分辨率传输解决方案。目前,可利用从相机到图像处理计算机或工作站传送数字视频信号所常用的总线标准:火线(IEEE1394)、USB2.0、千兆以太网和CameraLink。光电传感器所提供的信息不仅仅局限于用于图像平面内的目标检测与定位。由目标在图像平面中的位置所进一步推断出的相对航向信息可以用于评估碰撞危险(恒定的相对航向对应于高风险,而变化率大的相对航对对应于低风险)。此外,也可从中得到常用于控制目的距离信息并用于飞机机动。相关研究表明,以光电传感器为基础的感知和规避系统获得监管机构批准的可能性最大。但是,光电传感方法仍面临诸多问题。其中最显著的挑战源自于空中环境的不可预测和不断变化的性质。特别是,对于可见光光谱的光电传感器,检测算法必须能够处理各种图像的背景(从蓝色天空云到杂乱的地面)、各种照明条件,以及可能的图像伪影(例如镜头眩光)。光电传感方法的另一个问题是存在图像抖动噪声。由于受到不可预知的气动干扰和无人机的机动,加剧了相机传感器的图像抖动。对于图像平面的检测算法,图像抖动引入不希望的噪声分量,并对性能产生显著影响。基于飞机的状态信息和图象特征的抖动补偿技术已经提出,可以减少图像抖动效应,但仍不能完全消除。最后,实现光电传感器图像数据的实时处理也是一个挑战。然而,随着并行处理硬件的发展(例如图形处理单元(GPU)、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和专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此问题正在得到改善。在过去的十年里,政府、大学和商业研究小组已经展示了不同成熟度的基于光电传感器感知和规避技术。其中最成熟的基于光电传感器感知和规避技术方案已经由国防研究协会有限公司(DefenseResearchAssociates,Inc.(DRA))、空军研究实验室(AFRL)和航空系统中心(ASC)联合完成。AEROSTAR无人机也已验证能在距离大约7海里侦查并跟踪不合作的通用航空器的机载设备。该计划的目的是实现合作和不合作目标的防撞能力。澳大利亚的航空航天自动化研究中心(ARCAA)已承接用于民用无人机的成本效益高的感知与规避系统。已经进行了闭环飞行试验,展示了原型系统自动检测入侵飞机并命令载机自动驾驶仪进行回避动作的能力。在过去十年中,类似的研究加深了对光电传感器参数(如视野)与系统性能(如探测距离、检测概率和误报率)之间权衡的认识。例如,许多研究表明,在一般情况下,增大视野将减小探测距离,反之亦然。   4.2 基于雷达的防撞探测   雷达作为一项成熟的飞机防撞技术,其探测范围、扫描角速度、更新率和信号质量等均相对较高。Kwag等研究了适用于低空飞行无人机防撞雷达的关键设计参数。其主要的技术缺陷在于大小的限制。雷达的重量消耗大量的动力,并需要一个巨大的天线才可以发现较小的物体,天线越小,则精度越低,这样雷达就被限制在大型的无人平台上。在小型化方面,丹佛大学无人系统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可供无人机携带的相控阵雷达系统,重量只有12盎司,体积和人的手掌差不多。   5、结论   由于小型无人机受成本、重量、功耗等限制,无法采用有人机传统的防撞系统及传感器系统,如高精度惯导、雷达、光电吊舱等。因而实现小型无人机的感知与规避需能力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无人机感知技术避让分析   有人机上的飞行员可通过“看见-规避”的方式来判断当前态势,针对威胁做出决策并完成规避工作以保证飞行安全,对于无人机采用的则是“感知-避让”技术。感知避让过程可划分为环境态势感知、飞行冲突预测和飞行冲突解脱三个部分:无人机通过自身携带的传感器对当前空域内的环境进行探测,利用通信网将周围态势向合作目标进行传输,系统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飞行路线上是否存在飞行冲突,自动生成决策指令并执行规避动作以应对突发威胁,确保飞行安全。   一、无人机空中态势感知方法   不同的传感器可探测感知的目标不同,根据无人机所携带使用的传感器类别可将无人机态势感知方法分为合作型和非合作型两种。   合作型感知探测   合作是指无人机与周围的航空器同属一方,它们之间互相通信,能够通过共同的通信链路共享当前空域的态势信息。比如空中交通告警与防撞系统(TCAS)和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系统(ADS-B)等。TCAS主要由应答机、收发机、告警计算机和告警显示装置等组成,该设备昂贵,主要装载在有人机上;ADS-B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技术,该系统有信息源、信息传输通道和信息处理与显示设备组成,通过精确实时的信息交互可为无人机提供决策引导,实现感知避让。   非合作型感知探测   非合作表示无人机与周围的航空器或物体之间没有通信关系,无法共享各自的状态信息,需采取主动探测的方式。雷达和视觉传感器等是目前常用的非合作型探测设备。雷达是利用电磁波进行目标探测的电子设备,在防止航空器相撞上的研究应用已较为成熟,其探测范围和精度与雷达的天线大小有关,天线越大则范围越远、精度越高。光电传感器技术也比较成熟,且具有无缘性和鲁棒性等特点,与其他设备相比较有明显的优势。   二、无人机飞行冲突预测方法   无人机飞行冲突预测是在周围环境进行感知并获得当前态势的基础上采取某种预测方法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飞行状态作出推测,判断是否存在飞行冲突,是无人机感知避让的关键环节,目前,主要预测方法有概率分析法和几何分析法。   概率分析法   概率分析是通过建立概率性冲突预测模型来预测判断航空器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是否存在飞行冲突。Lygeros PJ 和Prandini M提出了短期预测和中期预测两种模型:短期预测模型是预测未来几秒到几分钟内的飞行情况,此时若存在飞行冲突,则必须通过执行相应规避动作;中期预测模型则是用来对未来数十分钟内的飞行情况进行预测,判断将来时间内有无飞行冲突,若存在飞行冲突则通过防撞算法进行机动以避免发生难以控制的短期冲突。由于概率分析法是采取数学计算的方法来求解飞行冲突可能发生的"概率,计算量较大,现有嵌入式计算机的处理速度尚不能完全满足实时计算的要求,因而概率性冲突预测法在实际中的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   几何分析法   几何分析法是指利用几何方法建立确定性冲突预测模型,通过划设保护区等方法判断航空器之间是否存在冲突威胁。李彬等人考虑了航空器飞行途中随机因素和探测设备误差的影响,通过选取椭球壮保护区模型建立了常速模型和冲突探测模型,运用卡尔曼滤波的方法对航空器的航迹进行预测,排除了不可能发生冲突的航空器进而减少了计算量。几何分析法简单直观,计算量小,可以满足实际需要。但目前对几何分析法的研究大多在水平范围或垂直方向上的二维空间,局限性较大。   三、无人机飞行冲突解脱方法   无人机感知避让的最终目的是化解飞行冲突,在无人机自主预测到飞行冲突前,必须立即依据解脱方法进行机动,保证无人机与其他航空器的飞行安全。目前冲突解脱方法主要有离散型解脱方法与连续解脱方法两种。   离散型解脱方法   离散型方法是指通过对计划航路点的调整,在尽可能保持原有航线的基础上得到最大可能的无冲突飞行路线。大部分研究者采用基于遗传算法或粒子群算法寻优,得到有利航线(求解速度快、省油等约束下)。使用离散型解脱方法可以满足无人机正常飞行队安全距离的要求,且能够很好地处理少量航空器间的飞行冲突,但在解决大量航空器间的飞行矛盾时显露弊端。   连续型解脱方法   目前连续型解脱方法的研究主要是针对二维情况下的合作型目标,包括势场法、路径规划法和几何方法等。势场法将生活中的吸引和排斥现象应用到航迹规划中,计划航路点对无人机是吸引作用,吸引无人机朝着目标方向飞行,同时,空域内的其他航空器或物体对无人机产生排斥的力,在引力和斥力的合力作用下,使无人机在尽可能保持原航线的基础上安全飞行。无人机路径规划法就是指依据人物要求和周围的环境信息等因素,事先规划出一条从起点到终点的最优无碰撞路线。碰撞锥方法(Collision Cone Approach,CCA)是典型几何算法的一种,CCA的基本原理是划设一个以入侵航空器为中心的球体保护区,无人机到保护区的所有切线构成碰撞锥,调整无人机的相对速度与球体保护区相切,此时可求解无人机的最优解脱路线。   目前,无人机的防撞能力与有人机相比还存在差距,感知避让技术还不够成熟,冲突预测和解脱算法大多局限在双击和二维空间,尚不能满足无人机在保证飞行安全的前提下与有人机共享空域的要求。今后的研究将向多数据融合、智能化、实时性的方向发展,增强无人机对周围环境的探测能力、态势感知能力、预测冲突和解决冲突的能力,发展机遇数据融合的多传感器组合方式进行探测,解决三维空间内多机间的冲突问题,大幅提高无人机的防撞能力和安全水平。同时,改进和完善无人机防撞制度和体系,将制度体系与防撞技术相融合是无人机防撞工作的又一发展趋势。 ;
2023-06-09 02:30:051

低代码开发对企业有什么用?

低代码开发技术在近几年逐渐被普及,帮助很大一部分开发者完成了复杂的工作。由于低代码开发方案入门门槛低且上手难度小,所以即使是非专业人士也可借助其便利性自主开发软件系统,整个开发过程几乎不需要专业程序员,节约企业的人力成本和业务成本。比如蓝凌低代码平台,就可通过简单“拖拉拽”轻松搭建业务应用,如:营销费用平台、巡店管理、合同管理、项目管理等,降低企业开发成本!
2023-06-09 02:30:146

宙斯盾作战系统的组成

首套宙斯盾作战系统于1983年1月在提康德罗加巡洋舰服役,在至今的20年间经过逐步的改良与升级后,该系统已经陆续衍生出7种型号的基本结构(Baseline 6),目前正在发展第8种(Baseline 7)。宙斯盾作战系统的核心由5大系统组成,SPY-1相控阵雷达系统、MK1指挥决策系统、MK1显示系统、MK1武器控制系统、MK1战备检测系统。此外还有MK29作战训练系统、AN/SRS-1战斗测向系统。最初版本含6部UYK-7和20部UYK-20计算机,18座显控台。1989年服役的Baseline 4以后各舰,用UYK-43一对一替代了UYK-7,并为MK-86、MK-29、C2P增加了三台UYK-43。以上是巡洋舰版本,驱逐舰版的核心部分包含5部UYK-43,其C&D直接接收SQQ-89声呐系统数据,MK86由主系统直接控制。连接各系统的数据总线则为USQ-82舰艇数据多重存取系统(SDMS)与SAFENET光纤总线。为降低成本,Baseline 5以后各舰逐步引入了使用商用技术(COTS)的计算机TAC-3和TAC-4,来取代旧的军用计算机。而Baseline 3以后又引入了新型的UYQ-70系列先进显示系统取代了UYQ-21显控台,UYQ-70拥有强大的图形处理能力。Baseline 3以后又纳入了Link16。
2023-06-09 02:31:131

T Y X 是什么意思

美国TYX公司是一家被评为世界500强软件商的公司,是提供面向ATLAS语言的测试程序集开发工具的主导开发商,是唯一能提供从示意图设计到执行测试的完整解决方案的开发商。PAWS(Professional ATLAS Workstation System)是TYX开发的一套用于自动测试系统(ATE)开发的软件平台。它是一个综合、完善、开放的开发和管理平台,采用先进的软件开发组织模式,自动分配资源,使自动测试系统的资源得到最好的配置和利用,减少软件的重复性开发,增强测试程序的移植性。通常在自动测试系统(ATE)中应用开发环境有Labwindows/CVI、LabView、HP VEE、Microsoft Visual Basic、Microsoft Visual C++等等,任何与微软视窗系统的32 位动态连接库(DLL)兼容的应用开发环境或者语言均可与WIN 框架下的软件模块一起工作。但是这些开发环境都是把测试和仪器的驱动集中在一起解决,重点在编辑解决方案的元素上,是一种面向解决方案的环境。在自动测试领域,标准化已经集中在高级语言,即面向测试的语言,测试工程师的工作重点在测试方法的描述。PAWS 开发平台就是这样的开发环境,它具有层次化的体系结构,用ATLAS语言开发测试程序(TP),向系统发出服务请求;设备库、开关库、接口适配器数据库为测试程序提供服务,完成仪器的驱动和连接;平台系统完成设备的自动分配;运行平台完成测试软件的执行。测试工程师把重点放在测试的描述上而不是设备驱动上,大大增加了软件移植性,缩短了开发周期。其开发平台与运行平台分离、开发平台中UUT 测试程序开发人员与ATE 集成开发人员分离等方式,获得了业界广泛的认可。产品:其开发的PAWS软件采用COTS(商业货架产品)测试软件平台,具有非常高的系统通用性和TPS可移植性。PAWS是专业ATLAS工作站Professional ATLAS Work Station的英文简称。作为优秀的ATE(自动测试设备)软件平台,PAWS具有windows COM(Component Object Model)接口,能保证封装的软件包不管由哪个厂家生产、在什么时候用什么语言开发、在什么环境下运行,都不影响组件的架构而做到即插即用。1、 TRD(Test Requirements Document)系统通过TRD格式屏、流程图生成工具和文档化格式,可以帮助用户开发和文档化测试策略和结构。其格式遵循当前最流行的军标,并可用户自定义。通过用户提供的TRD信息,它还提供了自动生成ATLAS测试程序的能力。TRD可以和测试诊断软件eXpress结合使用,通过第三方的CAD设计软件,输出的结果导入到eXpress 中,eXpress 的输出以DiagML的格式导入TYX的TRD系统,由TRD生成TRD 文档、测试策略流程图、故障分析报告、ATLAS 测试程序和ATML 测试描述。2、 PAWS软件主要包括测试程序集开发系统TPS、运行时系统RTS。PAWS/TPS是在windows环境下编译、修改、调试、记录ATLAS测试程序以及仿真ATLAS语言测试程序的工具,它为ATLAS TPS开发提供特制的可视化开发能力,支持全部通用的ATLAS子集(IEEE-416、IEEE-716、ARINC616、ARINC626等)。TPS的输出在RTS(Run Time System)上运行。PAWS/RTS是一个run-time测试执行系统,完成自动测试控制、人工测试控制功能,它接收并执行由ATLAS编译器产生的目标代码和数据文件,并对测试结果进行自动记录,可单独选择带有或没有DEBUG功能的该组件,构建无测试程序开发能力的测试执行系统。3、 Testbase是一个测试执行工具,它支持可视化开发、数据库存储和测试策略的运行时执行。Testbase可以结合第三方应用程序,比如:测试编成语言、文档视窗、报告产生器、数据库、配置管理系统和诊断工具。
2023-06-09 02:31:261

服务器到底是什么东西啊?什么叫高性能计算?说的通俗点,不能理解,谢谢

通俗点就是你用N+1个硬盘在加上N个处理器然后在加一个大型数据库你就制造一个服务器了然后在联上网就可以了你试试``
2023-06-09 02:31:543

请问嵌入式系统与模式识别哪个更好

嵌入式实时系统开发的正确选择 随着嵌入式实时系统复杂度的提高,设计工程师在定义和分析系统初始要求时必须认真考虑软硬件的协同关系。通常设计工程师还必须权衡系统的灵活性、速度、成本、计划和可用工具之间的关系。本文打算描述嵌入式系统和实时系统的关键特性,并探讨在选择或开发硬件和软件组件的基础上开发高效嵌入式系统的解决方案,同时详细说明嵌入式系统和实时系统开发所特有的关键工艺技术。 嵌入式系统通常是一个包含微处理器的特殊计算机系统,是一个较大系统或设备的组成部分,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设备的功能特性。许多具备数字接口的设备如微波设备、录像机(VCR)和汽车等都会用到嵌入式系统。有些嵌入式系统需要使用操作系统,有些则用单个程序实现整个逻辑,但所有嵌入式系统提供的功能都要比通用计算系统更专业些。嵌入式系统功能包括: 1. 监视环境-从输入传感器读取数据,然后处理数据并显示结果。 2. 控制环境-产生并向激励器发送命令。 3. 转换信息-转换并处理收集到的数据。 虽然通过传感器和激励器完成与外部世界的交互是嵌入式系统的重要特点,但这些嵌入式系统还提供适合它们所在设备的特殊功能。嵌入式系统一般用来执行控制程序、有限状态机和信号处理算法。这些系统还必须检测内部计算环境和周围电磁系统中发生的故障并对此做出响应。 嵌入式系统特性 嵌入式系统的设计挑战是使嵌入式系统的独特性能与设备的特殊约束条件相一致。以下是一些嵌入式系统的重要特性: 1. 特殊应用系统-嵌入式系统不同于通用处理器,它针对特殊应用进行了优化。 2. 反应性系统-反应性计算的意思是系统(主要是软件部分)根据传感器信息对环境作出响应,并利用激励器控制环境,同时系统速度能与环境速度同步。 3. 分布式-嵌入式系统的一般特征是多个通信进程在多个通过通信链路链接的CPU或ASIC上运行。 4. 异类性-不同的嵌入式系统一般具有不同的结构,以便在处理严格设计约束的嵌入式系统时能够提供更好的设计便利性。 5. 苛刻环境-许多嵌入式系统并不工作在受控的环境中,因此它们必须能够经受过热、振动、冲击、电源波动和其它恶劣的物理环境条件的考验。 6. 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由于嵌入式系统复杂度和运算量的不断增长,需要更多地考虑系统安全因素。 7. 小型化、重量轻-为了达到便携目的,许多嵌入式系统的重量必须设计得很轻。 8. 成本敏感性-不同的嵌入式系统对成本的敏感性有很大的不同。 实时系统的特性 实时系统要求在外部环境指定的时间间隔内对来自环境的激励信号作出响应(包括物理时间的过渡)。从输入时间到输出时间的延迟必须足够小,以满足可以接受的时间值。通常实时系统需要对环境作出连续及时的响应。 计算的正确性不仅依赖于结果,而且取决于输出发生的时间。一个实时系统必须满足有限响应时间约束条件,否则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如果后果是性能的劣化而不是故障,那么这种系统可以看作是一个软实时系统。如果后果是系统发生故障,那么这种系统就是一种硬实时系统。 实时系统有反应式和嵌入式两种类型。反应式实时系统会与环境发生连续的互作用,而嵌入式实时系统主要用于控制大型系统中安装的特殊硬件。 嵌入式系统开发生命周期 许多系统设计工程师都会经历硬件/软件协同设计的过程(图1),此过程中硬件与软件将同时进行开发。理解硬件与软件功能相互之间的关系及界限有助于确保设计要求得到完整正确的理解和实现。 早在设计要求的定义与分析阶段,系统开发人员就必须与设计工程师协同分配硬件或/和软件方面的要求。这种分配的依据是早期系统仿真、原型设计和行为建模结果、工程师自己的经验以及上文提及的各种因素权衡结果(图2)。一旦分配结束,就可以立即着手具体的设计和实现。实时系统开发中软硬件的并行设计会使用到各种分析技术,包括: 1. 硬件与软件仿真; 2. 硬件/软件协同仿真; 3. 可调度的建模技术,如速率恒定分析; 4. 原型设计和渐进式开发。 可以在各种抽象层次使用的仿真技术主要用于开展早期的性能评估。低层仿真可以用来为总线宽度和数据流程建模,这对性能评估是非常有用的。高层仿真可以满足功能的交互,并促成硬件/软件权衡研究及有效性设计。利用仿真可以将一个复杂的系统向下抽象成基础组件和行为。仿真还助于解决功能性问题(数据与算法)、行为(进程排序)或性能问题(资源利用、吞吐量和时序)。 理解设计要求 在作执行任何类型的处理器评估时,首先要详细理解用户的功能和非功能性要求。功能性要求通常比较容易获得,而非功能性要求较难定量测量。但对于实时系统来说,定义响应时间这样的要求是非常重要的。实时要求可以有以下几种: 1. 激励-激励(S-S):到系统去的两个激励之间的实时关系; 2. 激励-响应(S-R):一个激励与来自系统的一个后序响应之间的实时关系; 3. 响应-激励(R-S):一个响应与到系统去的一个后序激励之间的实时关系; 4. 响应-响应(R-R):来自系统的两个响应之间的实时关系。 S-R和R-R关系定义了对指定系统的时序要求。这种情况下所实现的功能必须足够快(或足够慢)才能满足时序要求。S-S和R-S约束暗示系统必须能够从环境(可能是一个用户或另外一个系统)中检测出特定时序约束的破坏。这些约束与功能的快慢没有关系,相反它们能够检测出某些遭到破坏的时序约束并采取必要的措施。 因此要从最初系统要求设计时就很好地理解这一点,因为S-R和R-R约束可以引导设计工程师进行代码优化,而S-S和R-S约束需要用额外的软件来检测和响应时序冲突。 处理器选择 嵌入式实时系统比较适合用于系统优化。由于这些系统主要用来解决范围相对较窄的问题,因此硬件和软件能够得到最佳优化,并很好地应用于单一设备。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在软硬件最佳折衷状态下开展系统设计。影响这一阶段设计的主要因素是处理器的选择、软硬件的分割和总体系统集成。 在为嵌入式实时系统选择处理器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性能:处理器必须有足够的性能执行任务和支持产品生命周期。 2. 实现:根据具体应用情况,处理器可能需要被高度集成。在DSP应用中可以有好几种选择,专用集成电路(ASIC)就是其中的一种。这些器件可以被用作DSP协处理器,但对于许多通用信号处理来说显得不够灵活。另外可以选择精简指令集计算机(RISC)处理器。这些处理器的时钟速度特别快,但可扩展性不是很强,而且会发生其它实时(可预测性)问题。现场可编程阵列(FPGA)是一种快速器件,能够快速高效地完成某些DSP功能,但与DSP相比开发难度比较大,因为在DSP中一个简单的程序就能完成相同的功能。如果是主信号处理应用,则最好采用性能强大功耗也较大的通用处理器。如果需要快速升级信号处理应用,采用DSP等可编程器件比定制的硬件方案要更好些。 3. 工具支持:支持软件创建、调试、系统集成、代码调整和优化工具对整体项目成功与否非常关键。 4. 操作系统支持:嵌入式系统应用需要使用有帮助的抽象来减少其复杂性。针对处理器系列产品作过优化的商用操作系统(OS)能够缩短设备开发周期和上市时间。 5. 过去的经验:拥有处理器或处理器系列产品的开发经验可以减少可观的学习新处理器、工具和技术的时间。 6. 仿真支持:循环精确仿真对某些类型的应用来说非常重要,特别是数字信号处理应用中许多功能正确性验证都是采用仿真技术完成的。嵌入式系统的软硬件协同设计模型也促使处理器仿真器成为开发流程中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 7. 应用支持:应用支持有多种方式,从通过热线或网站取得的应用专家支持,到预打包的软件和应用框架,甚至完好的测试平台。一些DSP处理器能够提供外围器件的驱动器、板级支持包和其它“启动帮助组件”。有了这些软件组件后,应用开发师就无需再编写器件驱动器等“无附加值”的软件,相反,他们可以把精力放在具有附加值的功能开发上,使他们的产品能独树一帜。 8. 成本:嵌入式应用对成本特别敏感,而产品成本的稍许差别都可能导致市场的失败。 9. 功耗:市场上有许多依靠电池工作的便携嵌入式实时系统,此时电池寿命将成为系统的重要参数。这种情况下应该考虑使用针对便携式应用优化的低功耗器件。 10. 传统代码:如果选中的处理器需要设计人员编写与现存代码的接口,将会导致整个设计流程的严重滞后。因此需要选择一款代码兼容的器件来避免或减少这一步骤造成的影响。 11. 算法复杂性:某些处理器能够非常高效地处理某类算法,因此最好选择能够与应用最佳匹配的处理器。例如,具有许多控制代码的有限状态机应用应该映射为类似ARM处理器的RISC器件。编码、解码和回波抵消等信号处理应用应该映射为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具有信号处理加速器的某种器件。 12. 上市时间:项目的完成时间会加快处理器的选择过程,这一过程与先前讲述的几个关键事项密切相关,如OS的可用性、其它软件组件以及便携性问题。 设计还是购买? 是自己设计还是购买成品呢?如果有可能不重新设计,价格也比较合理的话,购买要比自己开发更有利。由于嵌入式系统预算的缩减、实时操作系统(RTOS)和TCP/IP堆栈等商用技术的改进、嵌入式系统要求的扩展,采用商业性现成(COTS)技术正变得越来越普遍。采用COTS技术能够缩短开发周期中编码、调试、单元测试和代码检查阶段的时间。 然而,作出购买而非设计的决定会改变一个组织的基础开发流程。一个组织希望实现的新业务有:供应商调研和评估、产品评估以及实时的供应商交流与关系建立。产品开发的其它活动不会取消,但会作出一些改变。这些变化包括更关注如何将系统硬件与软件更好地组合在一起,而不再把重点放在模块自己内部的运作上。另外必须更侧重于兼容性、可配置性和可集成性等结构上的问题。 必须很好的理解和高效地管理由于决定采用“购买”而非“设计创建”方式所导致的结果。首先,自然是对供应商提出产品要求、产品可靠性、计划和产品文档等依赖请求。这种情况下产品要求中的灵活性会打些折扣。购买商用产品意味着接受现有的产品要求,但这种要求也许不能完美地匹配自身产品的要求,这就需要设计人员把这种缺点与COTS技术提供的成本与上市时间优势作一个理智的权衡。 因此重要的是最终用户与技术人员必须参与COTS供应商的选择,考虑的重点要放在业务需求上而非技术本身。性价比分析所要考虑的因素应包括易学性、易用性、供应商名声和长期稳定性、许可方式和培训。所有与性能有关的声明必须尽可能采用内部或外部基准或演示来到得有效性认证。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偏差,评估标准应该在收到供应商建议前就制定好。选择供应商的主要工作包括研究和理解技术标准和相当的文件、采用类似建议请求(RFP)的标准模式征求供应商的建议、对供应商建议进行评估和排序、选择供应商并签署合同。 除了评估技术外,还应对供应商本身进行评审。要充分了解供应商开业时间的长短、供应商的背景和名声、供应商的其它用户对它的评价和意见、供应商人力资源的投入和对你的计划或项目的支持情况,以及供应商对你业务和要求的理解程度,甚至对未来项目的承诺。以前软件团队认为软件开发方案遵循类似于创建架构的特定模式。提供符合一般模式的抽象方法能够使软件团队定制符合他们特殊要求的方案,同时遵循被前人证明是高效和正确的模式。 嵌入式系统供应商已经认识到需要通过提供软件组件和类似于设计模式的框架来加快软件开发进程。在DSP领域,供应商向DSP设计工程师提供包括参考框架(RF)在内的上百个以DSP为核心的软件组件用于产品和系统开发。设计完好的参考框架能够在设备开发的早期阶段让设计人员快速入门。RF内含方便易用并且适合多种应用的源代码。由此可以取消许多早期的低层设计决策,使开发人员能有更多的时间用在真正显示产品特色的代码开发上。设计人员可以选择能够最大程度满足他们系统需要的专业RF,然后集成适配的算法(可以是其它供应商出售的DSP COTS算法,或供应商自己的算法)生成适合各种终端设备的特殊应用,如宽带、语音、视频图像、生物测量和无线设施。这些RF提供百分之百的C语言源码,并且没有版税要求。RF源代码可以从www.ti.com/downloadrfnow网站下载。 软件性能工程 许多嵌入式实时系统必须满足一系列性能目标。一般来讲,性能是一个软件系统或组件对时间要求满足程度的一种指示。这里的时间指标可以用响应时间和吞吐量来衡量,该时间值是指响应某种要求所需的时间,而吞吐量用以指示系统在特定时间间隔内能够处理的请求数量。可扩展性是嵌入式实时系统的另外一个重要指标,可以用它来衡量系统要求提高时系统能够继续满足响应时间或吞吐量要求的能力。 如果在整个开发生命周期内得不到正确的性能管理,那么即使选择了正确的处理器和软件也是徒劳的。性能故障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它可能损伤与客户的关系,造成收入下降,甚至导致整个项目失败。因此在整个生命周期内需要随时关注性能问题。性能管理可以被动或主动完成。被动方式需要采用一个较大的处理器解决性能问题,它只在系统完成构架、设计和实现后处理性能问题,在解决问题前一直处于等待状态,直到实际需要测量的事件发生。主动方式是指整个生命周期内一直在跟踪和交流性能问题,同时开发用以识别性能劣化的进程,并在性能处理中培养团队成员。 本文小结 显然开发嵌入式实时系统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本文旨在启发设计人员在分析初始要求时如何权衡硬件与软件之间的关系,要时刻在系统灵活性、速度、成本、计划和可用工具之间作出权衡,并充分考虑各个供应商提供长期可靠支持的可能性。
2023-06-09 02:32: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