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宇宙诞生

2023-06-09 10:33:01
共15条回复
okok云

我们现在观察到的宇宙,其边界大约有100多亿光年。它由众多的星系所组成。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普通行星,而太阳系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恒星。我们所观察到恒星、行星、慧星、星系等是怎么产生的呢?

宇宙学说认为,我们所观察到的宇宙,在其孕育的初期,集中于一个很小、温度极高、密度极大的原始火球。在150亿年到200亿年前,原始火球发生大爆炸,从此开始了我们所在的宇宙的诞生史。

宇宙原始大爆炸后0.01秒,宇宙的温度大约为1000亿度。物质存在的主要形式是电子、光子、中微子。以后,物质迅速扩散,温度迅速降低。大爆炸后1秒钟,下降到100亿度。大爆炸后14秒,温度约30亿度。35秒后,为3亿度,化学元素开始形成。温度不断下降,原子不断形成。宇宙间弥漫着气体云。他们在引力的作用下,形成恒星系统,恒星系统又经过漫长的演化,成为今天的宇宙。

物质现象的总和。广义上指无限多样、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狭义上指一定时代观测所及的最大天体系统。后者往往称作可观测宇宙、我们的宇宙,现在相当于天文学中的“总星系”。

2003年2月份,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曾向全世界公布他们有关宇宙年龄的研究成果。根据其公布的资料显示,宇宙年龄应该为137亿岁。2003年11月份,国际天体物理学研究小组宣称,宇宙的确切年龄应该是141亿岁。地球的形成大约是距今45亿年。

词源考察 在中国古籍中最早使用宇宙这个词的是《庄子·齐物论》。“宇”的含义包括各个方向,如东西南北的一切地点。“宙”包括过去、现在、白天、黑夜,即一切不同的具体时间。战国末期的尸佼说:“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宇”指空间,“宙”指时间,“宇宙”就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后来“宇宙”一词便被用来指整个客观实在世界。与宇宙相当的概念有“天地”、“乾坤”、“六合”等,但这些概念仅指宇宙的空间方面。《管子》的“宙合”一词,“宙”指时间,“合”(即“六合”)指空间,与“宇宙”概念最接近。

在西方,宇宙这个词在英语中叫cosmos,在俄语中叫кocMoc ,在德语中叫kosmos ,在法语中叫cosmos。它们都源自希腊语的κoσμoζ,古希腊人认为宇宙的创生乃是从浑沌中产生出秩序来,κoσμoζ其原意就是秩序。但在英语中更经常用来表示“宇宙”的词是universe。此词与universitas有关。在中世纪,人们把沿着同一方向朝同一目标共同行动的一群人称为universitas。在最广泛的意义上,universitas 又指一切现成的东西所构成的统一整体,那就是universe,即宇宙。universe和cosmos常常表示相同的意义,所不同的是,前者强调的是物质现象的总和,而后者则强调整体宇宙的结构或构造。

宇宙观念的发展 宇宙结构观念的发展 远古时代,人们对宇宙结构的认识处于十分幼稚的状态,他们通常按照自己的生活环境对宇宙的构造作了幼稚的推测。在中国西周时期,生活在华夏大地上的人们提出的早期盖天说认为,天穹像一口锅,倒扣在平坦的大地上;后来又发展为后期盖天说,认为大地的形状也是拱形的。公元前7世纪 ,巴比伦人认为,天和地都是拱形的,大地被海洋所环绕,而其中央则是高山。古埃及人把宇宙想象成以天为盒盖、大地为盒底的大盒子,大地的中央则是尼罗河。古印度人想象圆盘形的大地负在几只大象上,而象则站在巨大的龟背上,公元前7世纪末,古希腊的泰勒斯认为,大地是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圆盘,上面笼罩着拱形的天穹。

最早认识到大地是球形的是古希腊人。公元前6世纪,毕达哥拉斯从美学观念出发,认为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主张天体和我们所居住的大地都是球形的。这一观念为后来许多古希腊学者所继承,但直到1519~1522年,葡萄牙的F.麦哲伦率领探险队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行后 ,地球是球形的观念才最终证实。

公元2世纪,C.托勒密提出了一个完整的地心说。这一学说认为地球在宇宙的中央安然不动,月亮、太阳和诸行星以及最外层的恒星天都在以不同速度绕着地球旋转。为了说明行星视运动的不均匀性,他还认为行星在本轮上绕其中心转动,而本轮中心则沿均轮绕地球转动。地心说曾在欧洲流传了1000多年。1543年,N.哥白尼提出科学的日心说,认为太阳位于宇宙中心,而地球则是一颗沿圆轨道绕太阳公转的普通行星。1609年,J.开普勒揭示了地球和诸行星都在椭圆轨道上绕太阳公转,发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同年,G.伽利略则率先用望远镜观测天空,用大量观测事实证实了日心说的正确性。1687年,I.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深刻揭示了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力学原因,使日心说有了牢固的力学基础。在这以后,人们逐渐建立起了科学的太阳系概念。

在哥白尼的宇宙图像中,恒星只是位于最外层恒星天上的光点。1584年,G.布鲁诺大胆取消了这层恒星天,认为恒星都是遥远的太阳。18世纪上半叶,由于E.哈雷对恒星自行的发展和J.布拉得雷对恒星遥远距离的科学估计,布鲁诺的推测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赞同。18世纪中叶,T.赖特、I.康德和J.H.朗伯推测说,布满全天的恒星和银河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天体系统。F.W.赫歇尔首创用取样统计的方法,用望远镜数出了天空中大量选定区域的星数以及亮星与暗星的比例,1785年首先获得了一幅扁而平、轮廓参差、太阳居中的银河系结构图,从而奠定了银河系概念的基础。在此后一个半世纪中,H.沙普利发现了太阳不在银河系中心、J.H.奥尔特发现了银河系的自转和旋臂,以及许多人对银河系直径、厚度的测定,科学的银河系概念才最终确立。

18世纪中叶,康德等人还提出,在整个宇宙中,存在着无数像我们的天体系统(指银河系)那样的天体系统。而当时看去呈云雾状的“星云”很可能正是这样的天体系统。此后经历了长达170年的曲折的探索历程,直到1924年,才由E.P.哈勃用造父视差法测仙女座大星云等的距离确认了河外星系的存在。

近半个世纪,人们通过对河外星系的研究,不仅已发现了星系团、超星系团等更高层次的天体系统,而且已使我们的视野扩展到远达200亿光年的宇宙深处。

宇宙演化观念的发展 在中国,早在西汉时期,《淮南子·俶真训》指出:“有始者,有未始有有始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有始者”,认为世界有它的开辟之时,有它的开辟以前的时期,也有它的开辟以前的以前的时期。《淮南子·天文训》中还具体勾画了世界从无形的物质状态到浑沌状态再到天地万物生成演变的过程。在古希腊,也存在着类似的见解。例如留基伯就提出,由于原子在空虚的空间中作旋涡运动,结果轻的物质逃逸到外部的虚空,而其余的物质则构成了球形的天体,从而形成了我们的世界。

太阳系概念确立以后,人们开始从科学的角度来探讨太阳系的起源。1644年,R.笛卡尔提出了太阳系起源的旋涡说;1745年,G.L.L.布丰提出了一个因大彗星与太阳掠碰导致形成行星系统的太阳系起源说;1755年和1796年,康德和拉普拉斯则各自提出了太阳系起源的星云说。现代探讨太阳系起源z的新星云说正是在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1911年,E.赫茨普龙建立了第一幅银河星团的颜色星等图;1913年,H.N.罗素则绘出了恒星的光谱-光度图,即赫罗图。罗素在获得此图后便提出了一个恒星从红巨星开始,先收缩进入主序,后沿主序下滑,最终成为红矮星的恒星演化学说。1924年 ,A.S.爱丁顿提出了恒星的质光关系;1937~1939年,C.F.魏茨泽克和贝特揭示了恒星的能源来自于氢聚变为氦的原子核反应。这两个发现导致了罗素理论被否定,并导致了科学的恒星演化理论的诞生。对于星系起源的研究,起步较迟,目前普遍认为,它是我们的宇宙开始形成的后期由原星系演化而来的。

1917年,A.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运用他刚创立的广义相对论建立了一个“静态、有限、无界”的宇宙模型,奠定了现代宇宙学的基础。1922年,G.D.弗里德曼发现,根据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场方程,宇宙不一定是静态的,它可以是膨胀的,也可以是振荡的。前者对应于开放的宇宙,后者对应于闭合的宇宙。1927年,G.勒梅特也提出了一个膨胀宇宙模型.1929年 哈勃发现了星系红移与它的距离成正比,建立了著名的哈勃定律。这一发现是对膨胀宇宙模型的有力支持。20世纪中叶,G.伽莫夫等人提出了热大爆炸宇宙模型,他们还预言,根据这一模型,应能观测到宇宙空间目前残存着温度很低的背景辐射。1965年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证实了伽莫夫等人的预言。从此,许多人把大爆炸宇宙模型看成标准宇宙模型。1980年,美国的古斯在热大爆炸宇宙模型的 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出了暴涨宇宙模型。这一模型可以解释目前已知的大多数重要观测事实。

宇宙图景 当代天文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宇宙是有层次结构的、物质形态多样的、不断运动发展的天体系统。

层次结构 行星是最基本的天体系统。太阳系中共有九大行星: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和冥王星。除水星和金星外,其他行星都有卫星绕其运转,地球有一个卫星 月球,土星的卫星最多,已确认的有17颗。行星 小行星 彗星和流星体都围绕中心天体太阳运转,构成太阳系。太阳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其直径约140万千米,最大的行星木星的直径约14万千米。太阳系的大小约120亿千米。有证据表明,太阳系外也存在其他行星系统。2500亿颗类似太阳的恒星和星际物质构成更巨大的天体系统——银河系。银河系中大部分恒星和星际物质集中在一个扁球状的空间内,从侧面看很像一个“铁饼”,正面看去 则呈旋涡状。银河系的直径约10万光年,太阳位于银河系的一个旋臂中,距银心约3万光年。银河系外还有许多类似的天体系统,称为河外星系,常简称星系。现已观测到大约有10亿个。星系也聚集成大大小小的集团,叫星系团。平均而言,每个星系团约有百余个星系,直径达上千万光年。现已发现上万个星系团。包括银河系在内约40个星系构成的一个小星系团叫本星系群。若干星系团集聚在一起构成更大、更高一层次的天体系统叫超星系团。超星系团往往具有扁长的外形,其长径可达数亿光年。通常超星系团内只含有几个星系团,只有少数超星系团拥有几十个星系团。本星系群和其附近的约50个星系团构成的超星系团叫做本超星系团。目前天文观测范围已经扩展到200亿光年的广阔空间,它称为总星系。

多样性 天体千差万别,宇宙物质千姿百态。太阳系天体中,水星、金星表面温度约达700K,遥远的冥王星向日面的温度最高时也只有50K;金星表面笼罩着浓密的二氧化碳大气和硫酸云雾,气压约50个大气压,水星、火星表面大气却极其稀薄,水星的大气压甚至小于2×10-9毫巴;类地行星(水星、金星、火星)都有一个固体表面,类木行星却是一个流体行星;土星的平均密度为0.70克/厘米3,比水的密度还小,木星、天王星、海王星的平均密 度略大于水的密度,而水星、金星、地球等的密度则达到水的密度的5倍以上;多数行星都是顺向自转,而金星是逆向自转;地球表面生机盎然,其他行星则是空寂荒凉的世界。

太阳在恒星世界中是颗普遍而又典型的恒星。已经发现,有些红巨星的直径为太阳直径的几千倍。中子星直径只有太阳的几万分之一;超巨星的光度高达太阳光度的数百万倍,白矮星光度却不到太阳的几十万分之一。红超巨星的物质密度小到只有水的密度的百万分之一,而白矮星、中子星的密度分别可高达水的密度的十万倍和百万亿倍。太阳的表面温度约为6000K,O型星表面温度达30000K,而红外星的表面温度只有约600K。太阳的普遍磁场强度平均为1×10-4特斯拉,有些磁白矮星的磁场通常为几千、几万高斯(1高斯=10-4特斯拉),而脉冲星的磁场强度可高达十万亿高斯。有些恒星光度基本不变,有些恒星光度在不断变化,称变星。有的变星光度变化是有周期的,周期从1小时到几百天不等。有些变星的光度变化是突发性的,其中变化最剧烈的是新星和超新星,在几天内,其光度可增加几万倍甚至上亿倍。

恒星在空间常常聚集成双星或三五成群的聚星,它们可能占恒星总数的1/3。也有由几十、几百乃至几十万个恒星聚在一起的星团。宇宙物质除了以密集形式形成恒星、行星等之外,还以弥漫的形式形成星际物质。星际物质包括星际气体和尘埃,平均每立方厘米只有一个原子,其中高度密集的地方形成形状各异的各种星云。宇宙中除发出可见光的恒星、星云等天体外,还存在紫外天体、红外天体、X射线源、γ射线源以及射电源。

星系按形态可分为椭圆星系、旋涡星系、棒旋星系、透镜星系和不规则星系等类型。60年代又发现许多正在经历着爆炸过程或正在抛射巨量物质的河外天体,统称为活动星系,其中包括各种射电星系、塞佛特星系、N型星系、马卡良星系、蝎虎座BL型天体,以及类星体等等。许多星系核有规模巨大的活动:速度达几千千米/秒的气流,总能量达1055焦耳的能量输出,规模巨大的物质和粒子抛射,强烈的光变等等。在宇宙中有种种极端物理状态:超高温、超高压、超高密、超真空、超强磁场、超高速运动、超高速自转、超大尺度时间和空间、超流、超导等。为我们认识客观物质世界提供了理想的实验环境。

运动和发展 宇宙天体处于永恒的运动和发展之中,天体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例如自转、各自的空间运动(本动)、绕系统中心的公转以及参与整个天体系统的运动等。月球一方面自转一方面围绕地球运转,同时又跟随地球一起围绕太阳运转。太阳一方面自转,一方面又向着武仙座方向以20千米/秒的速度运动,同时又带着整个太阳系以250千米/秒的速度绕银河系中心运转,运转一周约需2.2亿年。银河系也在自转,同时也有相对于邻近的星系的运动。本超星系团也可能在膨胀和自转。总星系也在膨胀。

现代天文学已经揭示了天体的起源和演化的历程。当代关于太阳系起源学说认为,太阳系很可能是50亿年前银河系中的一团尘埃气体云(原始太阳星云)由于引力收缩而逐渐形成的(见太阳系起源)。恒星是由星云产生的,它的一生经历了引力收缩阶段、主序阶段、红巨星阶段、晚期阶段和临终阶段。星系的起源和宇宙起源密切相关,流行的看法是:在宇宙发生热大爆炸后40万年,温度降到4000K,宇宙从辐射为主时期转化为物质为主时期,这时或由于密度涨落形成的引力不稳定性,或由于宇宙湍流的作用而逐步形成原星系,然后再演化为星系团和星系。热大爆炸宇宙模型描绘了我们的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史:我们的宇宙起源于20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当时温度极高、密度极大。随着宇宙的膨胀,它经历了从热到冷、从密到稀、从辐射为主时期到物质为主时期的演变过程,直至10~20亿年前,才进入大规模形成星系的阶段,此后逐渐形成了我们当今看到的宇宙。1980年提出的暴涨宇宙模型则是热大爆炸宇宙模型的补充。它认为在宇宙极早期,在我们的宇宙诞生后约10-36秒的时候,它曾经历了一个暴涨阶段。

哲学分析 宇宙概念 有些宇宙学家认为,我们的宇宙是唯一的宇宙;大爆炸不是在宇宙空间的哪一点爆炸,而是整个宇宙自身的爆炸。但是,新提出的暴涨模型表明,我们的宇宙仅是整个暴涨区域的非常小的一部分,暴涨后的区域尺度要大于1026厘米,而那时我们的宇宙只有10厘米。还有可能这个暴涨区域是一个更大的始于无规则混沌状态的物质体系的一部分。这种情况恰如科学史上人类的认识从太阳系宇宙扩展到星系宇宙,再扩展到大尺度宇宙那样,今天的科学又正在努力把人类的认识进一步向某种探索中的“暴涨宇宙”、“无规则的混沌宇宙”推移。我们的宇宙不是唯一的宇宙,而是某种更大的物质体系的一部分,大爆炸不是整个宇宙自身的爆炸,而是那个更大物质体系的一部分的爆炸。因此,有必要区分哲学和自然科学两个不同层次的宇宙概念。哲学宇宙概念所反映的是无限多样、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自然科学宇宙概念所涉及的则是人类在一定时代观测所及的最大天体系统。两种宇宙概念之间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随着自然科学宇宙概念的发展,人们将逐步深化和接近对无限宇宙的认识。弄清两种宇宙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宇宙无限论,反对宇宙有限论、神创论、机械论、不可知论、哲学代替论和取消论,都有积极意义。

宇宙的创生 有些宇宙学家认为,暴涨模型最彻底的改革也许是观测宇宙中所有的物质和能量从无中产生的观点,这种观点之所以在以前不能为人们接受,是因为存在着许多守恒定律,特别是重子数守恒和能量守恒。但随着大统一理论的发展,重子数有可能是不守恒的,而宇宙中的引力能可粗略地说是负的,并精确地抵消非引力能,总能量为零。因此就不存在已知的守恒律阻止观测宇宙从无中演化出来的问题。这种“无中生有”的观点在哲学上包括两个方面:①本体论方面。如果认为“无”是绝对的虚无,则是错误的。这不仅违反了人类已知的科学实践,而且也违反了暴涨模型本身。按照该模型,我们所研究的观测宇宙仅仅是整个暴涨区域的很小的一部分,在观测宇宙之外并不是绝对的“无”。现在观测宇宙的物质是从假真空状态释放出来的能量转化而来的,这种真空能恰恰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和能量形式,并不是创生于绝对的“无”。如果进一步说这种真空能起源于“无”,因而整个观测宇宙归根到底起源于“无”,那么这个“无”也只能是一种未知的物质和能量形式。②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暴涨模型所涉及的宇宙概念是自然科学的宇宙概念。这个宇宙不论多么巨大,作为一个有限的物质体系 ,也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暴涨模型把传统的大爆炸宇宙学与大统一理论结合起来,认为观测宇宙中的物质与能量形式不是永恒的,应研究它们的起源。它把“无”作为一种未知的物质和能量形式,把“无”和“有”作为一对逻辑范畴,探讨我们的宇宙如何从“无”——未知的物质和能量形式,转化为“有”——已知的物质和能量形式,这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有一定意义。

时空起源 有些人认为,时间和空间不是永恒的,而是从没有时间和没有空间的状态产生的。根据现有的物理理论,在小于10-43秒和10-33厘米的范围内,就没有一个“钟”和一把“尺子”能加以测量,因此时间和空间概念失效了,是一个没有时间和空间的物理世界。这种观点提出已知的时空形式有其适用的界限是完全正确的。正像历史上的牛顿时空观发展到相对论时空观那样,今天随着科学实践的发展也必然要求建立新的时空观。由于在大爆炸后10-43秒以内,广义相对论失效,必须考虑引力的量子效应,因此有些人试图通过时空的量子化的途径来探讨已知的时空形式的起源。这些工作都是有益的,但我们决不能因为人类时空观念的发展或者在现有的科学技术水平上无法度量新的时空形式,而否定作为物质存在形式的时间、空间的客观存在。

人和宇宙 从本世纪60年代开始,由于人择原理的提出和讨论,出现了人类存在和宇宙产生的关系问题。人择原理认为 ,可能存在许多具有不同物理参数和初始条件的宇宙,但只有物理参数和初始条件取特定值的宇宙才能演化出人类,因此我们只能看到一种允许人类存在的宇宙。人择原理用人类的存在去约束过去可能有的初始条件和物理定律,减少它们的任意性,使一些宇宙学现象得到解释,这在科学方法论上有一定的意义。但有人提出,宇宙的产生依赖于作为观测者的人类的存在。这种观点值得商榷。现在根据暴涨模型,那些被传统大爆炸模型作为初始条件的状态,有可能从极早期宇宙的演化中产生出来,而且宇宙的演化几乎变得与初始条件的一些细节无关。这样就使上述那种利用初始条件的困难来否定宇宙客观实在性的观点失去了基础。但有些人认为,由于暴涨引起的巨大距离尺度,使得从整体上去观测宇宙的结构成为不可能。这种担心有其理由,但如果暴涨模型正确的话,随着科学实践的发展,一定有可能突破人类认识上的困难。

可乐

宇宙的诞生

我们现在观察到的宇宙,其边界大约有100多亿光年。它由众多的星系所组成。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普通行星,而太阳系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恒星。我们所观察到恒星、行星、慧星、星系等是怎么产生的呢?

宇宙学说认为,我们所观察到的宇宙,在其孕育的初期,集中于一个很小、温度极高、密度极大的奇点。在150亿年到200亿年前,奇点发生大爆炸,从此开始了我们所在的宇宙的诞生史。

宇宙原始大爆炸后0.01秒,宇宙的温度大约为1000亿度。物质存在的主要形式是电子、光子、中微子。以后,物质迅速扩散,温度迅速降低。大爆炸后1秒钟,下降到100亿度。大爆炸后14秒,温度约30亿度。35秒后,为3亿度,化学元素开始形成。温度不断下降,原子不断形成。宇宙间弥漫着气体云。他们在引力的作用下,形成恒星系统,恒星系统又经过漫长的演化,成为今天的宇宙。

物质现象的总和。广义上指无限多样、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狭义上指一定时代观测所及的最大天体系统。后者往往称作可观测宇宙、我们的宇宙,现在相当于天文学中的“总星系”。

2003年2月份,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曾向全世界公布他们有关宇宙年龄的研究成果。根据其公布的资料显示,宇宙年龄应该为137亿岁。2003年11月份,国际天体物理学研究小组宣称,宇宙的确切年龄应该是141亿岁。地球的形成大约是距今45亿年。

词源考察 在中国古籍中最早使用宇宙这个词的是《庄子·齐物论》。“宇”的含义包括各个方向,如东西南北的一切地点。“宙”包括过去、现在、白天、黑夜,即一切不同的具体时间。战国末期的尸佼说:“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宇”指空间,“宙”指时间,“宇宙”就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后来“宇宙”一词便被用来指整个客观实在世界。与宇宙相当的概念有“天地”、“乾坤”、“六合”等,但这些概念仅指宇宙的空间方面。《管子》的“宙合”一词,“宙”指时间,“合”(即“六合”)指空间,与“宇宙”概念最接近。

在西方,宇宙这个词在英语中叫cosmos,在俄语中叫кocMoc ,在德语中叫kosmos ,在法语中叫cosmos。它们都源自希腊语的κoσμoζ,古希腊人认为宇宙的创生乃是从浑沌中产生出秩序来,κoσμoζ其原意就是秩序。但在英语中更经常用来表示“宇宙”的词是universe。此词与universitas有关。在中世纪,人们把沿着同一方向朝同一目标共同行动的一群人称为universitas。在最广泛的意义上,universitas 又指一切现成的东西所构成的统一整体,那就是universe,即宇宙。universe和cosmos常常表示相同的意义,所不同的是,前者强调的是物质现象的总和,而后者则强调整体宇宙的结构或构造。

宇宙观念的发展 宇宙结构观念的发展 远古时代,人们对宇宙结构的认识处于十分幼稚的状态,他们通常按照自己的生活环境对宇宙的构造作了幼稚的推测。在中国西周时期,生活在华夏大地上的人们提出的早期盖天说认为,天穹像一口锅,倒扣在平坦的大地上;后来又发展为后期盖天说,认为大地的形状也是拱形的。公元前7世纪 ,巴比伦人认为,天和地都是拱形的,大地被海洋所环绕,而其中央则是高山。古埃及人把宇宙想象成以天为盒盖、大地为盒底的大盒子,大地的中央则是尼罗河。古印度人想象圆盘形的大地负在几只大象上,而象则站在巨大的龟背上,公元前7世纪末,古希腊的泰勒斯认为,大地是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圆盘,上面笼罩着拱形的天穹。

最早认识到大地是球形的是古希腊人。公元前6世纪,毕达哥拉斯从美学观念出发,认为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主张天体和我们所居住的大地都是球形的。这一观念为后来许多古希腊学者所继承,但直到1519~1522年,葡萄牙的F.麦哲伦率领探险队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行后 ,地球是球形的观念才最终证实。

公元2世纪,C.托勒密提出了一个完整的地心说。这一学说认为地球在宇宙的中央安然不动,月亮、太阳和诸行星以及最外层的恒星天都在以不同速度绕着地球旋转。为了说明行星视运动的不均匀性,他还认为行星在本轮上绕其中心转动,而本轮中心则沿均轮绕地球转动。地心说曾在欧洲流传了1000多年。1543年,N.哥白尼提出科学的日心说,认为太阳位于宇宙中心,而地球则是一颗沿圆轨道绕太阳公转的普通行星。1609年,J.开普勒揭示了地球和诸行星都在椭圆轨道上绕太阳公转,发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同年,伽利略·伽利雷则率先用望远镜观测天空,用大量观测事实证实了日心说的正确性。1687年,I.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深刻揭示了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力学原因,使日心说有了牢固的力学基础。在这以后,人们逐渐建立起了科学的太阳系概念。

在哥白尼的宇宙图像中,恒星只是位于最外层恒星天上的光点。1584年,乔尔丹诺·布鲁诺大胆取消了这层恒星天,认为恒星都是遥远的太阳。18世纪上半叶,由于E.哈雷对恒星自行的发展和J.布拉得雷对恒星遥远距离的科学估计,布鲁诺的推测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赞同。18世纪中叶,T.赖特、I.康德和J.H.朗伯推测说,布满全天的恒星和银河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天体系统。弗里德里希·威廉·赫歇尔首创用取样统计的方法,用望远镜数出了天空中大量选定区域的星数以及亮星与暗星的比例,1785年首先获得了一幅扁而平、轮廓参差、太阳居中的银河系结构图,从而奠定了银河系概念的基础。在此后一个半世纪中,H.沙普利发现了太阳不在银河系中心、J.H.奥尔特发现了银河系的自转和旋臂,以及许多人对银河系直径、厚度的测定,科学的银河系概念才最终确立。

18世纪中叶,康德等人还提出,在整个宇宙中,存在着无数像我们的天体系统(指银河系)那样的天体系统。而当时看去呈云雾状的“星云”很可能正是这样的天体系统。此后经历了长达170年的曲折的探索历程,直到1924年,才由E.P.哈勃用造父视差法测仙女座大星云等的距离确认了河外星系的存在。

近半个世纪,人们通过对河外星系的研究,不仅已发现了星系团、超星系团等更高层次的天体系统,而且已使我们的视野扩展到远达200亿光年的宇宙深处。

宇宙演化观念的发展 在中国,早在西汉时期,《淮南子·俶真训》指出:“有始者,有未始有有始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有始者”,认为世界有它的开辟之时,有它的开辟以前的时期,也有它的开辟以前的以前的时期。《淮南子·天文训》中还具体勾画了世界从无形的物质状态到浑沌状态再到天地万物生成演变的过程。在古希腊,也存在着类似的见解。例如留基伯就提出,由于原子在空虚的空间中作旋涡运动,结果轻的物质逃逸到外部的虚空,而其余的物质则构成了球形的天体,从而形成了我们的世界。

太阳系概念确立以后,人们开始从科学的角度来探讨太阳系的起源。1644年,R.笛卡尔提出了太阳系起源的旋涡说;1745年,G.L.L.布丰提出了一个因大彗星与太阳掠碰导致形成行星系统的太阳系起源说;1755年和1796年,康德和拉普拉斯则各自提出了太阳系起源的星云说。现代探讨太阳系起源z的新星云说正是在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1911年,E.赫茨普龙建立了第一幅银河星团的颜色星等图;1913年,伯特兰u2022阿瑟u2022威廉u2022罗素则绘出了恒星的光谱-光度图,即赫罗图。罗素在获得此图后便提出了一个恒星从红巨星开始,先收缩进入主序,后沿主序下滑,最终成为红矮星的恒星演化学说。1924年 ,亚瑟·斯坦利·爱丁顿提出了恒星的质光关系;1937~1939年,C.F.魏茨泽克和贝特揭示了恒星的能源来自于氢聚变为氦的原子核反应。这两个发现导致了罗素理论被否定,并导致了科学的恒星演化理论的诞生。对于星系起源的研究,起步较迟,目前普遍认为,它是我们的宇宙开始形成的后期由原星系演化而来的。

1917年,A.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运用他刚创立的广义相对论建立了一个“静态、有限、无界”的宇宙模型,奠定了现代宇宙学的基础。1922年,G.D.弗里德曼发现,根据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场方程,宇宙不一定是静态的,它可以是膨胀的,也可以是振荡的。前者对应于开放的宇宙,后者对应于闭合的宇宙。1927年,G.勒梅特也提出了一个膨胀宇宙模型.1929年 哈勃发现了星系红移与它的距离成正比,建立了著名的哈勃定律。这一发现是对膨胀宇宙模型的有力支持。20世纪中叶,G.伽莫夫等人提出了热大爆炸宇宙模型,他们还预言,根据这一模型,应能观测到宇宙空间目前残存着温度很低的背景辐射。1965年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证实了伽莫夫等人的预言。从此,许多人把大爆炸宇宙模型看成标准宇宙模型。1980年,美国的古斯在热大爆炸宇宙模型的 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出了暴涨宇宙模型。这一模型可以解释目前已知的大多数重要观测事实。

宇宙图景 当代天文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宇宙是有层次结构的、物质形态多样的、不断运动发展的天体系统。

层次结构 行星是最基本的天体系统。太阳系中共有八大行星: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除水星和金星外,其他行星都有卫星绕其运转,地球有一个卫星 月球,土星的卫星最多,已确认的有17颗。行星 小行星 彗星和流星体都围绕中心天体太阳运转,构成太阳系。太阳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其直径约140万千米,最大的行星木星的直径约14万千米。太阳系的大小约120亿千米。有证据表明,太阳系外也存在其他行星系统。2500亿颗类似太阳的恒星和星际物质构成更巨大的天体系统——银河系。银河系中大部分恒星和星际物质集中在一个扁球状的空间内,从侧面看很像一个“铁饼”,正面看去则呈旋涡状。银河系的直径约10万光年,太阳位于银河系的一个旋臂中,距银心约3万光年。银河系外还有许多类似的天体系统,称为河外星系,常简称星系。现已观测到大约有10亿个。星系也聚集成大大小小的集团,叫星系团。平均而言,每个星系团约有百余个星系,直径达上千万光年。现已发现上万个星系团。包括银河系在内约40个星系构成的一个小星系团叫本星系群。若干星系团集聚在一起构成更大、更高一层次的天体系统叫超星系团。超星系团往往具有扁长的外形,其长径可达数亿光年。通常超星系团内只含有几个星系团,只有少数超星系团拥有几十个星系团。本星系群和其附近的约50个星系团构成的超星系团叫做本超星系团。目前天文观测范围已经扩展到200亿光年的广阔空间,它称为总星系。

多样性 天体千差万别,宇宙物质千姿百态。太阳系天体中,水星、金星表面温度约达700K,遥远的冥王星向日面的温度最高时也只有50K;金星表面笼罩着浓密的二氧化碳大气和硫酸云雾,气压约50个大气压,水星、火星表面大气却极其稀薄,水星的大气压甚至小于2×10-9毫巴;类地行星(水星、金星、火星)都有一个固体表面,类木行星却是一个流体行星;土星的平均密度为0.70克/厘米3,比水的密度还小,木星、天王星、海王星的平均密 度略大于水的密度,而水星、金星、地球等的密度则达到水的密度的5倍以上;多数行星都是顺向自转,而金星是逆向自转;地球表面生机盎然,其他行星则是空寂荒凉的世界。

太阳在恒星世界中是颗普遍而又典型的恒星。已经发现,有些红巨星的直径为太阳直径的几千倍。中子星直径只有太阳的几万分之一;超巨星的光度高达太阳光度的数百万倍,白矮星光度却不到太阳的几十万分之一。红超巨星的物质密度小到只有水的密度的百万分之一,而白矮星、中子星的密度分别可高达水的密度的十万倍和百万亿倍。太阳的表面温度约为6000K,O型星表面温度达30000K,而红外星的表面温度只有约600K。太阳的普遍磁场强度平均为1×10-4特斯拉,有些磁白矮星的磁场通常为几千、几万高斯(1高斯=10-4特斯拉),而脉冲星的磁场强度可高达十万亿高斯。有些恒星光度基本不变,有些恒星光度在不断变化,称变星。有的变星光度变化是有周期的,周期从1小时到几百天不等。有些变星的光度变化是突发性的,其中变化最剧烈的是新星和超新星,在几天内,其光度可增加几万倍甚至上亿倍。

恒星在空间常常聚集成双星或三五成群的聚星,它们可能占恒星总数的1/3。也有由几十、几百乃至几十万个恒星聚在一起的星团。宇宙物质除了以密集形式形成恒星、行星等之外,还以弥漫的形式形成星际物质。星际物质包括星际气体和尘埃,平均每立方厘米只有一个原子,其中高度密集的地方形成形状各异的各种星云。宇宙中除发出可见光的恒星、星云等天体外,还存在紫外天体、红外天体、X射线源、γ射线源以及射电源。

星系按形态可分为椭圆星系、旋涡星系、棒旋星系、透镜星系和不规则星系等类型。60年代又发现许多正在经历着爆炸过程或正在抛射巨量物质的河外天体,统称为活动星系,其中包括各种射电星系、塞佛特星系、N型星系、马卡良星系、蝎虎座BL型天体,以及类星体等等。许多星系核有规模巨大的活动:速度达几千千米/秒的气流,总能量达1055焦耳的能量输出,规模巨大的物质和粒子抛射,强烈的光变等等。在宇宙中有种种极端物理状态:超高温、超高压、超高密、超真空、超强磁场、超高速运动、超高速自转、超大尺度时间和空间、超流、超导等。为我们认识客观物质世界提供了理想的实验环境。

运动和发展 宇宙天体处于永恒的运动和发展之中,天体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例如自转、各自的空间运动(本动)、绕系统中心的公转以及参与整个天体系统的运动等。月球一方面自转一方面围绕地球运转,同时又跟随地球一起围绕太阳运转。太阳一方面自转,一方面又向着武仙座方向以20千米/秒的速度运动,同时又带着整个太阳系以250千米/秒的速度绕银河系中心运转,运转一周约需2.2亿年。银河系也在自转,同时也有相对于邻近的星系的运动。本超星系团也可能在膨胀和自转。总星系也在膨胀。

现代天文学已经揭示了天体的起源和演化的历程。当代关于太阳系起源学说认为,太阳系很可能是50亿年前银河系中的一团尘埃气体云(原始太阳星云)由于引力收缩而逐渐形成的(见太阳系起源)。恒星是由星云产生的,它的一生经历了引力收缩阶段、主序阶段、红巨星阶段、晚期阶段和临终阶段。星系的起源和宇宙起源密切相关,流行的看法是:在宇宙发生热大爆炸后40万年,温度降到4000K,宇宙从辐射为主时期转化为物质为主时期,这时或由于密度涨落形成的引力不稳定性,或由于宇宙湍流的作用而逐步形成原星系,然后再演化为星系团和星系。热大爆炸宇宙模型描绘了我们的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史:我们的宇宙起源于20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当时温度极高、密度极大。随着宇宙的膨胀,它经历了从热到冷、从密到稀、从辐射为主时期到物质为主时期的演变过程,直至10~20亿年前,才进入大规模形成星系的阶段,此后逐渐形成了我们当今看到的宇宙。1980年提出的暴涨宇宙模型则是热大爆炸宇宙模型的补充。它认为在宇宙极早期,在我们的宇宙诞生后约10-36秒的时候,它曾经历了一个暴涨阶段。

哲学分析 宇宙概念 有些宇宙学家认为,我们的宇宙是唯一的宇宙;大爆炸不是在宇宙空间的哪一点爆炸,而是整个宇宙自身的爆炸。但是,新提出的暴涨模型表明,我们的宇宙仅是整个暴涨区域的非常小的一部分,暴涨后的区域尺度要大于1026厘米,而那时我们的宇宙只有10厘米。还有可能这个暴涨区域是一个更大的始于无规则混沌状态的物质体系的一部分。这种情况恰如科学史上人类的认识从太阳系宇宙扩展到星系宇宙,再扩展到大尺度宇宙那样,今天的科学又正在努力把人类的认识进一步向某种探索中的“暴涨宇宙”、“无规则的混沌宇宙”推移。我们的宇宙不是唯一的宇宙,而是某种更大的物质体系的一部分,大爆炸不是整个宇宙自身的爆炸,而是那个更大物质体系的一部分的爆炸。因此,有必要区分哲学和自然科学两个不同层次的宇宙概念。哲学宇宙概念所反映的是无限多样、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自然科学宇宙概念所涉及的则是人类在一定时代观测所及的最大天体系统。两种宇宙概念之间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随着自然科学宇宙概念的发展,人们将逐步深化和接近对无限宇宙的认识。弄清两种宇宙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宇宙无限论,反对宇宙有限论、神创论、机械论、不可知论、哲学代替论和取消论,都有积极意义。

宇宙的创生 有些宇宙学家认为,暴涨模型最彻底的改革也许是观测宇宙中所有的物质和能量从无中产生的观点,这种观点之所以在以前不能为人们接受,是因为存在着许多守恒定律,特别是重子数守恒和能量守恒。但随着大统一理论的发展,重子数有可能是不守恒的,而宇宙中的引力能可粗略地说是负的,并精确地抵消非引力能,总能量为零。因此就不存在已知的守恒律阻止观测宇宙从无中演化出来的问题。这种“无中生有”的观点在哲学上包括两个方面:①本体论方面。如果认为“无”是绝对的虚无,则是错误的。这不仅违反了人类已知的科学实践,而且也违反了暴涨模型本身。按照该模型,我们所研究的观测宇宙仅仅是整个暴涨区域的很小的一部分,在观测宇宙之外并不是绝对的“无”。现在观测宇宙的物质是从假真空状态释放出来的能量转化而来的,这种真空能恰恰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和能量形式,并不是创生于绝对的“无”。如果进一步说这种真空能起源于“无”,因而整个观测宇宙归根到底起源于“无”,那么这个“无”也只能是一种未知的物质和能量形式。②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暴涨模型所涉及的宇宙概念是自然科学的宇宙概念。这个宇宙不论多么巨大,作为一个有限的物质体系 ,也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暴涨模型把传统的大爆炸宇宙学与大统一理论结合起来,认为观测宇宙中的物质与能量形式不是永恒的,应研究它们的起源。它把“无”作为一种未知的物质和能量形式,把“无”和“有”作为一对逻辑范畴,探讨我们的宇宙如何从“无”——未知的物质和能量形式,转化为“有”——已知的物质和能量形式,这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有一定意义。

时空起源 有些人认为,时间和空间不是永恒的,而是从没有时间和没有空间的状态产生的。根据现有的物理理论,在小于10-43秒和10-33厘米的范围内,就没有一个“钟”和一把“尺子”能加以测量,因此时间和空间概念失效了,是一个没有时间和空间的物理世界。这种观点提出已知的时空形式有其适用的界限是完全正确的。正像历史上的牛顿时空观发展到相对论时空观那样,今天随着科学实践的发展也必然要求建立新的时空观。由于在大爆炸后10-43秒以内,广义相对论失效,必须考虑引力的量子效应,因此有些人试图通过时空的量子化的途径来探讨已知的时空形式的起源。这些工作都是有益的,但我们决不能因为人类时空观念的发展或者在现有的科学技术水平上无法度量新的时空形式,而否定作为物质存在形式的时间、空间的客观存在。

人和宇宙 从本世纪60年代开始,由于人择原理的提出和讨论,出现了人类存在和宇宙产生的关系问题。人择原理认为 ,可能存在许多具有不同物理参数和初始条件的宇宙,但只有物理参数和初始条件取特定值的宇宙才能演化出人类,因此我们只能看到一种允许人类存在的宇宙。人择原理用人类的存在去约束过去可能有的初始条件和物理定律,减少它们的任意性,使一些宇宙学现象得到解释,这在科学方法论上有一定的意义。但有人提出,宇宙的产生依赖于作为观测者的人类的存在。这种观点值得商榷。现在根据暴涨模型,那些被传统大爆炸模型作为初始条件的状态,有可能从极早期宇宙的演化中产生出来,而且宇宙的演化几乎变得与初始条件的一些细节无关。这样就使上述那种利用初始条件的困难来否定宇宙客观实在性的观点失去了基础。但有些人认为,由于暴涨引起的巨大距离尺度,使得从整体上去观测宇宙的结构成为不可能。这种担心有其理由,但如果暴涨模型正确的话,随着科学实践的发展,一定有可能突破人类认识上的困难。

宇宙

宇宙,是我们所在的空间,“宇”字的本义就是指“上下四方”。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

而地球仅是太阳系的第三颗行星;

而太阳系又仅仅定居于银河系巨大旋臂的一侧;

而银河系,在宇宙所有星系中,也许很不起眼……

这一切,组成了我们的宇宙:

宇宙,是所有天体共同的家园。

宇宙,又是我们所在的时间,“宙”的本意就是指“古往今来”。

因为,我们的宇宙不是从来就有的,它也有着诞生和成长的过程。现代科学发现,我们的宇宙大概形成于二百亿年以前。在一次无比壮观的大爆炸中,我们的宇宙诞生了!(这就是著名的“大爆炸”理论。)

宇宙一经形成,就在不停地运动着。科学家发现,宇宙正在膨胀着,星体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

宇宙没有开始,没有结束,没有边界,更没有诞生与毁灭,只有一个个阶段的结束与开始,我们现阶段的宇宙大概形成于二百亿年以前。在一次无比壮观的大爆炸中,这阶段的宇宙开始了!最新研究表明,大爆炸孕育于黑洞中,黑洞将所有物质,包括光子在内压到一个点,这时连电子,中子,质子等都已不存在(究竟是什么物质比电子还小呢?当代科技无法解释,暂称为夸克),这时发生了比核聚变更高等级的爆炸,这种爆炸的范围至少波及数十亿光年,又一个新的宇宙纪元就诞生了.题名]:宇宙

[英文缩写]:

[英文]:universe;cosmos

[解释]:

物质现象的总和。广义上指无限多样、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狭义上指一定时代观测所及的最大天体系统。后者往往称作可观测宇宙、我们的宇宙,现在相当于天文学中的“总星系”。

词源考察 在中国古籍中最早使用宇宙这个词的是《庄子·齐物论》。“宇”的含义包括各个方向,如东西南北的一切地点。“宙”包括过去、现在、白天、黑夜,即一切不同的具体时间。战国末期的尸佼说:“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宇”指空间,“宙”指时间,“宇宙”就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后来“宇宙”一词便被用来指整个客观实在世界。与宇宙相当的概念有“天地”、“乾坤”、“六合”等,但这些概念仅指宇宙的空间方面。《管子》的“宙合”一词,“宙”指时间,“合”(即“六合”)指空间,与“宇宙”概念最接近。

在西方,宇宙这个词在英语中叫cosmos,在俄语中叫кocMoc ,在德语中叫kosmos ,在法语中叫cosmos。它们都源自希腊语的κoσμoζ,古希腊人认为宇宙的创生乃是从浑沌中产生出秩序来,κoσμoζ其原意就是秩序。但在英语中更经常用来表示“宇宙”的词是universe。此词与universitas有关。在中世纪,人们把沿着同一方向朝同一目标共同行动的一群人称为universitas。在最广泛的意义上,universitas 又指一切现成的东西所构成的统一整体,那就是universe,即宇宙。universe和cosmos常常表示相同的意义,所不同的是,前者强调的是物质现象的总和,而后者则强调整体宇宙的结构或构造。

宇宙观念的发展 宇宙结构观念的发展 远古时代,人们对宇宙结构的认识处于十分幼稚的状态,他们通常按照自己的生活环境对宇宙的构造作了幼稚的推测。在中国西周时期,生活在华夏大地上的人们提出的早期盖天说认为,天穹像一口锅,倒扣在平坦的大地上;后来又发展为后期盖天说,认为大地的形状也是拱形的。公元前7世纪 ,巴比伦人认为,天和地都是拱形的,大地被海洋所环绕,而其中央则是高山。古埃及人把宇宙想象成以天为盒盖、大地为盒底的大盒子,大地的中央则是尼罗河。古印度人想象圆盘形的大地负在几只大象上,而象则站在巨大的龟背上,公元前7世纪末,古希腊的泰勒斯认为,大地是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圆盘,上面笼罩着拱形的天穹。

最早认识到大地是球形的是古希腊人。公元前6世纪,毕达哥拉斯从美学观念出发,认为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主张天体和我们所居住的大地都是球形的。这一观念为后来许多古希腊学者所继承,但直到1519~1522年,葡萄牙的F.麦哲伦率领探险队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行后 ,地球是球形的观念才最终证实。

公元2世纪,C.托勒密提出了一个完整的地心说。这一学说认为地球在宇宙的中央安然不动,月亮、太阳和诸行星以及最外层的恒星天都在以不同速度绕着地球旋转。为了说明行星视运动的不均匀性,他还认为行星在本轮上绕其中心转动,而本轮中心则沿均轮绕地球转动。地心说曾在欧洲流传了1000多年。1543年,N.哥白尼提出科学的日心说,认为太阳位于宇宙中心,而地球则是一颗沿圆轨道绕太阳公转的普通行星。1609年,J.开普勒揭示了地球和诸行星都在椭圆轨道上绕太阳公转,发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同年,G. 伽利略 则率先用望远镜观测天空,用大量观测事实证实了日心说的正确性。1687年,I. 牛顿 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深刻揭示了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力学原因,使日心说有了牢固的力学基础。在这以后,人们逐渐建立起了科学的太阳系概念。

在哥白尼的宇宙图像中,恒星只是位于最外层恒星天上的光点。1584年,G.布鲁诺大胆取消了这层恒星天,认为恒星都是遥远的太阳。18世纪上半叶,由于E.哈雷对恒星自行的发展和J.布拉得雷对恒星遥远距离的科学估计,布鲁诺的推测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赞同。18世纪中叶,T.赖特、I. 康德 和J.H.朗伯推测说,布满全天的恒星和银河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天体系统。F.W.赫歇尔首创用取样统计的方法,用望远镜数出了天空中大量选定区域的星数以及亮星与暗星的比例,1785年首先获得了一幅扁而平、轮廓参差、太阳居中的银河系结构图,从而奠定了银河系概念的基础。在此后一个半世纪中,H.沙普利发现了太阳不在银

小教板

“宇宙到底是什么样子?”目前尚无定论。值得一提的是史蒂芬·霍金的观点比较让人容易接受:宇宙有限而无界,只不过比地球多了几维。比如,我们的地球就是有限而无界的。在地球上,无论从南极走到北极,还是从北极走到南极,你始终不可能找到地球的边界,但你不能由此认为地球是无限的。实际上,我们都知道地球是有限的。地球如此,宇宙亦是如此。

怎么理解宇宙比地球多了几维呢?举个例子:一个小球沿地面滚动并掉进了一个小洞中,在我们看来,小球是存在的,它还在洞里面,因为我们人类是“三维”的;而对于一个动物来说,它得出的结论就会是:小球已经不存在了!它消失了。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呢?因为它生活在“二维”世界里,对“三维”事件是无法清楚理解的。同样的道理,我们人类生活在“三维”世界里,对于比我们多几维的宇宙,也是很难理解清楚的。这也正是对于“宇宙是什么样子”这个问题无法解释清楚的原因。

1、均匀的宇宙

长期以来,人们相信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哥白尼把这个观点颠倒了过来,他认为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围绕着太阳转动,恒星则镶嵌在天球的最外层上。布鲁诺进一步认为,宇宙没有中心,恒星都是遥远的太阳。

无论是托勒密的地心说还是哥白尼的日心说,都认为宇宙是有限的。教会支持宇宙有限的论点。但是,布鲁诺居然敢说宇宙.是无限的,从而挑起了宇宙究竟有限还是无限的长期论战。这场论战并没有因为教会烧死布鲁诺而停止下来。主张宇宙有限的人说:“宇宙怎么可能是无限的呢?”这个问题确实不容易说清楚。主张宇宙无限的人则反问:“宇宙怎么可能是有限的呢?”这个问题同样也不好回答。

随着天文观测技术的发展,人们看到,确实像布鲁诺所说的那样,恒星是遥远的太阳。人们还进一步认识到,银河是由无数个太阳系组成的大星系,我们的太阳系处在银河系的边缘,围绕着银河系的中心旋转,转速大约每秒250千米,围绕银心转一圈约需2.5亿年。太阳系的直径充其量约1光年,而银河系的直径则高达10万光年。银河系由1000多亿颗恒星组成,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地位,真像一粒砂子处在北京城中。后来又发现,我们的银河系还与其他银河系组成更大的星系团,星系团的直径约为107光年(1000万光年)。目前,望远镜观测距离已达100亿光年以上,在所见的范围内,有无数的星系团存在,这些星系团不再组成更大的团,而是均匀各向同性地分布着。这就是说,在10的7次方光年的尺度以下,物质是成团分布的。卫星绕着行星转动,行星、彗星则绕着恒星转动,形成一个个太阳系。这些太阳系分别由一个、两个、三个或更多个太阳以及它们的行星组成。有两个太阳的称为双星系,有三个以上太阳的称为聚星系。成千亿个太阳系聚集在一起,形成银河系,组成银河系的恒星(太阳系)都围绕着共同的重心——银心转动。无数的银河系组成星系团,团中的各银河系同样也围绕它们共同的重心转动。但是,星系团之间,不再有成团结构。各个星系团均匀地分布着,无规则地运动着。从我们地球上往四面八方看,情况都差不多。粗略地说,星系固有点像容器中的气体分子,均匀分布着,做着无规则运动。这就是说,在10的8次方光年(一亿光年)的尺度以上,宇宙中物质的分布不再是成团的,而是均匀分布的。由于光的传播需要时间,我们看到的距离我们一亿光年的星系,实际上是那个星系一亿年以前的样子。所以,我们用望远镜看到的,不仅是空间距离遥远的星系,而且是它们的过去。从望远镜看来,不管多远距离的星系团,都均匀各向同性地分布着。

因而我们可以认为,宇观尺度上(10的5次方光年以上)物质分布的均匀状态,不是现在才有的,而是早已如此。

于是,天体物理学家提出一条规律,即所谓宇宙学原理。这条原理说,在宇观尺度上,三维空间在任何时刻都是均匀各向同性的。现在看来,宇宙学原理是对的。所有的星系都差不多,都有相似的演化历程。因此我们用望远镜看到的遥远星系,既是它们过去的形象,也是我们星系过去的形象。望远镜不仅在看空间,而且在看时间,在看我们的历史。

2、有限而无边的宇宙

爱因斯坦发表广义相对论后,考虑到万有引力比电磁力弱得多,不可能在分子、原子、原子核等研究中产生重要的影响,因而他把注意力放在了天体物理上。他认为,宇宙才是广义相对论大有用武之地的领域。

爱因斯坦1915年发表广义相对论,1917年就提出一个建立在广义相对论基础上的宇宙模型。这是一个人们完全意想不到的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宇宙的三维空间是有限无边的,而且不随时间变化。以往人们认为,有限就是有边,无限就是无边。爱因斯坦把有限和有边这两个概念区分开来。

一个长方形的桌面,有确定的长和宽,也有确定的面积,因而大小是有限的。同时它有明显的四条边,因此是有边的。如果有一个小甲虫在它上面爬,无论朝哪个方向爬,都会很快到达桌面的边缘。所以桌面是有限有边的二维空间。如果桌面向四面八方无限伸展,成为欧氏几何中的平面,那么,这个欧氏平面是无限无边的二维空间。

我们再看一个篮球的表面,如果篮球的半径为r,那么球面的面积是4πr的2次方,大小是有限的。但是,这个二维球面是无边的。假如有一个小甲虫在它上面爬,永远也不会走到尽头。所以,篮球面是一个有限无边的二维空间。

按照宇宙学原理,在宇观尺度上,三维空间是均匀各向同性的。爱因斯坦认为,这样的三维空间必定是常曲率空间,也就是说空间各点的弯曲程度应该相同,即应该有相同的曲率。由于有物质存在,四维时空应该是弯曲的。三维空间也应是弯的而不应是平的。爱因斯坦觉得,这样的宇宙很可能是三维超球面。三维超球面不是通常的球体,而是二维球面的推广。通常的球体是有限有边的,体积是4/3πr的3次方,它的边就是二维球面。三维超球面是有限无边的,生活在其中的三维生物(例如我们人类就是有长、宽、高的三维生物),无论朝哪个方向前进均碰不到边。假如它一直朝北走,最终会从南边走回来。

宇宙学原理还认为,三维空间的均匀各向同性是在任何时刻都保持的。爱因斯坦觉得其中最简单阶情况就是静态宇宙,也就是说,不随时间变化的宇宙。这样的宇宙只要在某一时刻均匀各向同性,就永远保持均匀各向同性。

爱因斯坦试图在三维空间均匀各向同性、且不随时间变化的假定下,救解广义相对论的场方程。场方程非常复杂,而且需要知道初始条件(宇宙最初的情况)和边界条件(宇宙边缘处的情况)才能求解。本来,解这样的方程是十分困难的事情,但是爱因斯坦非常聪明,他设想宇宙是有限无边的,没有边自然就不需要边界条件。他又设想宇宙是静态的,现在和过去都一样,初始条件也就不需要了。再加上对称性的限制(要求三维空间均匀各向同性),场方程就变得好解多了。但还是得不出结果。反复思考后,爱因斯坦终于明白了求不出解的原因:广义相对论可以看作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广,只包含“吸引效应”不包含“排斥效应”。而维持一个不随时间变化的宇宙,必须有排斥效应与吸引效应相平衡才行。这就是说,从广义相对论场方程不可能得出“静态”宇宙。要想得出静态宇宙,必须修改场方程。于是他在方程中增加了一个“排斥项”,叫做宇宙项。这样,爱因斯坦终于计算出了一个静态的、均匀各向同性的、有限无边的宇宙模型。一时间大家非常兴奋,科学终于告诉我们,宇宙是不随时间变化的、是有限无边的。看来,关于宇宙有限还是无限的争论似乎可以画上一个句号了。

3、膨胀或脉动的宇宙

几年之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前苏联数学家弗利德曼,应用不加宇宙项的场方程,得到一个膨胀的、或脉动的宇宙模型。弗利德曼宇宙在三维空间上也是均匀、各向同性的,但是,它不是静态的。这个宇宙模型随时间变化,分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三维空间的曲率是负的;第二种情况,三维空间的曲率为零,也就是说,三维空间是平直的;第三种情况,三维空间的曲率是正的。前两种情况,宇宙不停地膨胀;第三种情况,宇宙先膨胀,达到一个极大值后开始收缩,然后再膨胀,再收缩……因此第三种宇宙是脉动的。弗利德曼的宇宙最初发表在一个不太著名的杂志上。后来,西欧一些数学家物理学家得到类似的宇宙模型。爱因斯坦得知这类膨胀或脉动的宇宙模型后,十分兴奋。他认为自己的模型不好,应该放弃,弗利德曼模型才是正确的宇宙模型。

同时,爱因斯坦宣称,自己在广义相对论的场方程上加宇宙项是错误的,场方程不应该含有宇宙项,而应该是原来的老样子。但是,宇宙项就像“天方夜谭”中从瓶子里放出的魔鬼,再也收不回去了。后人没有理睬爱因斯坦的意见,继续讨论宇宙项的意义。今天,广义相对论的场方程有两种,一种不含宇宙项,另一种含宇宙项,都在专家们的应用和研究中。

早在1910年前后,天文学家就发现大多数星系的光谱有红移现象,个别星系的光谱还有紫移现象。这些现象可以用多谱勒效应来解释。远离我们而去的光源发出的光,我们收到时会感到其频率降低,波长变长,并出现光谱线红移的现象,即光谱线向长波方向移动的现象。反之,向着我们迎面而来的光源,光谱线会向短波方向移动,出现紫移现象。这种现象与声音的多普勒效应相似。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感受:迎面而来的火车其鸣叫声特别尖锐刺耳,远离我们而去的火车其鸣叫声则明显迟钝。这就是声波的多普勒效应,迎面而来的声源发出的声波,我们感到其频率升高,远离我们而去的声源发出的声波,我们则感到其频率降低。

如果认为星系的红移、紫移是多普勒效应,那么大多数星系都在远离我们,只有个别星系向我们靠近。随之进行的研究发现,那些个别向我们靠近的紫移星系,都在我们自己的本星系团中(我们银河系所在的星系团称本星系团)。本星系团中的星系,多数红移,少数紫移;而其他星系团中的星系就全是红移了。

1929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总结了当时的一些观测数据,提出一条经验规律,河外星系(即我们银河系之外的其他银河系)的红移大小正比于它们离开我们银河系中心的距离。由于多普勒效应的红移量与光源的速度成正比,所以,上述定律又表述为:河外星系的退行速度与它们离我们的距离成正比:

V=HD

式中V是河外星系的退行速度,D是它们到我们银河系中心的距离。这个定律称为哈勃定律,比例常数H称为哈勃常数。按照哈勃定律,所有的河外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且,离我们越远的河外星系,逃离得越快。

哈勃定律反映的规律与宇宙膨胀理论正好相符。个别星系的紫移可以这样解释,本星系团内部各星系要围绕它们的共同重心转动,因此总会有少数星系在一定时间内向我们的银河系靠近。这种紫移现象与整体的宇宙膨胀无关。

哈勃定律大大支持了弗利德曼的宇宙模型。不过,如果查看一下当年哈勃得出定律时所用的数据图,人们会感到惊讶。在距离与红移量的关系图中,哈勃标出的点并不集中在一条直线附近,而是比较分散的。哈勃怎么敢于断定这些点应该描绘成一条直线呢?一个可能的答案是,哈勃抓住了规律的本质,抛开了细节。另一个可能是,哈勃已经知道当时的宇宙膨胀理论,所以大胆认为自己的观测与该理论一致。以后的观测数据越来越精,数据图中的点也越来越集中在直线附近,哈勃定律终于被大量实验观测所确认。

4、宇宙有限还是无限

现在,我们又回到前面的话题,宇宙到底有限还是无限?有边还是无边?对此,我们从广义相对论、大爆炸宇宙模型和天文观测的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

满足宇宙学原理(三维空间均匀各向同性)的宇宙,肯定是无边的。但是否有限,却要分三种情况来讨论。

如果三维空间的曲率是正的,那么宇宙将是有限无边的。不过,它不同于爱因斯坦的有限无边的静态宇宙,这个宇宙是动态的,将随时间变化,不断地脉动,不可能静止。这个宇宙从空间体积无限小的奇点开始爆炸、膨胀。此奇点的物质密度无限大、温度无限高、空间曲率无限大、四维时空曲率也无限大。在膨胀过程中宇宙的温度逐渐降低,物质密度、空间曲率和时空曲率都逐渐减小。体积膨胀到一个最大值后,将转为收缩。在收缩过程中,温度重新升高、物质密度、空间曲率和时空曲率逐渐增大,最后到达一个新奇点。许多人认为,这个宇宙在到达新奇点之后将重新开始膨胀。显然,这个宇宙的体积是有限的,这是一个脉动的、有限无边的宇宙。

如果三维空间的曲率为零,也就是说,三维空间是平直的(宇宙中有物质存在,四维时空是弯曲的),那么这个宇宙一开始就具有无限大的三维体积,这个初始的无限大三维体积是奇异的(即“无穷大”的奇点)。大爆炸就从这个“无穷大”奇点开始,爆炸不是发生在初始三维空间中的某一点,而是发生在初始三维空间的每一点。即大爆炸发生在整个“无穷大”奇点上。这个“无穷大”奇点。温度无限高、密度无限大、时空曲率也无限大(三维空间曲率为零)。爆炸发生后,整个“奇点”开始膨胀,成为正常的非奇异时空,温度、密度和时空曲率都逐渐降低。这个过程将永远地进行下去。这是一种不大容易理解的图像:一个无穷大的体积在不断地膨胀。显然,这种宇宙是无限的,它是一个无限无边的宇宙。

三维空间曲率为负的情况与三维空间曲率为零的情况比较相似。宇宙一开始就有无穷大的三维体积,这个初始体积也是奇异的,即三维“无穷大”奇点。它的温度、密度无限高,三维、四维曲率都无限大。大爆炸发生在整个“奇点”上,爆炸后,无限大的三维体积将永远膨胀下去,温度、密度和曲率都将逐渐降下来。这也是一个无限的宇宙,确切地说是无限无边的宇宙。

那么,我们的宇宙到底属于上述三种情况的哪一种呢?我们宇宙的空间曲率到底为正,为负,还是为零呢?这个问题要由观测来决定。

广义相对论的研究表明,宇宙中的物质存在一个临界密度ρc,大约是每立方米三个核子(质子或中子)。如果我们宇宙中物质的密度ρ大于ρc,则三维空间曲率为正,宇宙是有限无边的;如果ρ小于ρc,则三维空间曲率为负,宇宙也是无限无边的。因此,观测宇宙中物质的平均密度,可以判定我们的宇宙究竟属于哪一种,究竞有限还是无限。

此外,还有另一个判据,那就是减速因子。河外星系的红移,反映的膨胀是减速膨胀,也就是说,河外星系远离我们的速度在不断减小。从减速的快慢,也可以判定宇宙的类型。如果减速因子q大于1/2,三维空间曲率将是正的,宇宙膨胀到一定程度将收缩;如果q等于1/2,三维空间曲率为零,宇宙将永远膨胀下去;如果q小于1/2,三维空间曲率将是负的,宇宙也将永远膨胀下去。

表3列出了有关的情况:

表3

宇宙中物质密度 红移的减速因子 三维空间曲率 宇宙类型 膨胀特点

ρ>ρc q>1/2 正 有限无边 脉动

ρ=ρc q=1/2 零 无限无边 永远膨胀

ρ<ρc q<1/2 负 无限无边 永远膨胀

我们有了两个判据,可以决定我们的宇宙究竟属于哪一种了。观测结果表明,ρ<ρc,我们宇宙的空间曲率为负,是无限无边的宇宙,将永远膨胀下去!不幸的是,减速因子观测给出了相反的结果,q>1/2,这表明我们宇宙的空间曲率为正,宇宙是有限无边的,脉动的,膨胀到一定程度会收缩回来。哪一种结论正确呢?有些人倾向于认为减速因子的观测更可靠,推测宇宙中可能有某些暗物质被忽略了,如果找到这些暗物质,就会发现ρ实际上是大于ρc的。另一些人则持相反的看法。还有一些人认为,两种观测方式虽然结论相反,但得到的空间曲率都与零相差不大,可能宇宙的空间曲率就是零。然而,要统一大家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观测和理论推敲。今天,我们仍然肯定不了宇宙究竟有限还是无限,只能肯定宇宙无边,而且现在正在膨胀!此外,还知道膨胀大约开始于100亿-200亿年以前,这就是说,我们的宇宙大约起源于100亿-200亿年之前。

5、爱因斯坦宇宙模型

根据物理理论,在一定的假设前提下提出的关于宇宙的设想与推测,称为宇宙模型。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于1915年建立了广义相对论的物理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宇宙中没有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无论是空间和时间都不能与物质隔开来,空间和时间均受物质影响;引力是空间弯曲的效应,而空间弯曲是由物质存在决定的。爱因斯坦将他的理论应用于宇宙研究,1917年发表了《根据广义相对论的宇宙学考察》的论文,他将广义相对论的引力场方程用于整个宇宙,建立起一种宇宙模型。

当时科学家普遍认为宇宙是静止的,不随时间变化的。虽然在几年前,美国天文学家斯里弗已发现了河外星系的谱线红移(显然这是对静止宇宙的挑战),但由于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消息并没有传到欧洲。因此,爱因斯坦也和大多数科学家一样,认为宇宙是静态的。爱因斯坦想从引力场方程着手,得出一个宇宙是静态的、均匀的、各向同性的答案。但他得到的解是不稳定的,表明全间和距离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随时变化的。为了得到一个空间是稳定的解,爱因斯坦人为地在引力场方程中引入一个叫做“宇宙常数”的项,让它起斥力的作用。爱因斯坦得出一个有限无边的静态宇宙模型,称为爱因斯坦宇宙模型。为了便于理解,可把它比喻为三维空间中的一个二维球面:球面的面积是有限的、但沿着球面没有边界,也无中心,球面保持静态状态。几年以后,爱因斯坦得知河外星系退行,宇宙是膨胀的消息后,非常后悔在自己的模型中加了一个宇宙常数项,称这是他一生中犯的最大错误。

最新发现:银河系奇异恒星的伴星现身

科学家利用NASA的远紫外谱仪探索卫星首次探测到船底座伊塔星(Eta Carinae)的伴星。船底座伊塔星是银河系中最重最奇异的星体,座落在离地球7500光年船底座,在南半球用肉眼就可以清楚的看到。科学家认为船底座伊塔星是一个正迅速走向衰亡的不稳定恒星。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就推断它应该存在着一颗伴星,但是一直得不到直接的证据。间接的证据来自其亮度呈现的规则变化。科学家发现船底座伊塔星在可见光,X-射线,射电波和红外线波段的亮度都呈现规则的重覆模式,因此推测它可能是一个双星系统。最有力的证据是每过5年半,船底座伊塔星系统发出的X-射线就会消失约三个月时间。科学家认为船底座伊塔星温度太低,本身并不能发出X-射线,但是它以每秒300英里的速度向外喷发气体粒子,这些气体粒子和伴星发出的粒子相互碰撞后发出X-射线。科学家认为X-射线消失的原因是船底座伊塔星每隔5年半就挡住了这些X-射线。最近一次X-射线消失开始于2003年6月29日。

科学家推断船底座伊塔星和其伴星的距离是地球到太阳之间的距离的10倍,因为它们距离太近,离地球又太远,无法用望远镜直接将它们区分开。另外一种方法就是直接观测伴星所发出的光。但是船底座伊塔星的伴星比其本身要暗的多,以前科学家曾经试图用地面望远镜和哈勃望远镜观测,但都没有成功。

美国天主教大学的科学家罗辛纳. 而平(Rosina Iping)及其合作者利用远紫外谱仪卫星来观测这颗伴星,因为它比哈勃望远镜能观测到波长更短的紫外线。它们在6月10日,17日观测到了远紫外线,但是在6月27日,也就是在X-射线消失前的两天远紫外线消失了。观测到的远紫外线来自船底座伊塔星的伴星,因为船底座伊塔星温度太低,本身不会发出远紫外线。这意味着船底座伊塔星挡住了X-射线的同时也挡住了伴星。这是科学家首次观测到船底座伊塔星的伴星发出的光,从而证实了这颗伴星的存在。

有三个太阳的恒星

据新华社14日电 据14日出版的《自然》杂志报道,美国天文学家在距离地球149光年的地方发现了一个具有三颗恒星的奇特星系,在这个星系内的行星上,能看到天空中有三个太阳。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天文学家在该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发现天鹅星座中的HD188753星系中有3颗恒星。处于该星系中心的一颗恒星与太阳系中的太阳类似,它旁边的行星体积至少比木星大14%。该行星与中心恒星的距离大约为800万公里,是太阳和地球之间距离的二十分之一。而星系的另外两颗恒星处于外围,它们彼此相距不远,也围绕中心恒星公转。

银河系中的星系多为单星系或双星系,具有三颗以上恒星的星系被称为聚星系,不太多见。

恒星并不是平均分布在宇宙之中,多数的恒星会受彼此的引力影响,形成聚星系统,如双星、三恒星,甚至形成星团,及星系等由数以亿计的恒星组成的恒星集团。

天文学家发现宇宙中生命诞生是普遍的现象

近日美国宇航局寻找地球以外生命物质存在证据的科研小组研究发现,某些在实际生命化学反应中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有机化学物质,普遍存在于我们地球以外的浩瀚宇宙中。研究结果表明,在宇宙深处存在生命物质、或者有孕育生命物质的化学反应发生,这在浩瀚的宇宙中是一种普遍现象。

上述研究来自“美国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NASA Ames Research Center)”的一个外空生物科研小组。在该小组工作的科学家道格拉斯-希金斯介绍时称:“根据科研小组最新的研究结果显示,一类在生物生命化学中起至关重要作用的化合物,在广袤的宇宙空间中广泛而且大量地存在着。” 作为该外空生物学研究小组的主要成员之一,道格拉斯-希金斯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撰文发表在10月10日出版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上。

希金斯在描述其研究结果时介绍:“利用美国宇航局斯皮策太空望远镜(Spitzer Space Telescope)最近的观测结果,天文学家在我们所居住的银河系内,到处都发现了一种复杂有机物‘多环芳烃"(PAHs)存在的证据。但是这项发现一开始只得到天文学家的重视,并没有引起对外空生物进行研究的天体生物学家们的兴趣。因为对于生物学而言,普通的多环芳烃物质存在并不能说明什么实质问题。但是,我们的研究小组在最近一项分析结果中却惊喜的发现,宇宙中看到的这些多环芳烃物质,其分子结构中含有‘氮"元素(N)的成分,这一意外发现使我们的研究发生了戏剧性改变。”

该研究小组的另一成员,来自美国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的天体生物学家路易斯-埃兰曼德拉说:“包括DNA分子在内,对于大多数构成生命的化学物质而言,含氮的有机分子参与是必须的条件。举一个含氮有机物质在生命物质意义上最典型的例子,象我们所熟悉的叶绿素,其对于植物的光合作用起着关键作用,而叶绿素分子中富含这种含氮多环芳烃(PANHs)成分。”

据介绍,在科研小组的研究工作中,除了利用来自斯皮策望远镜得到的观测数据外,科研人员还使用了欧洲宇航局太空红外天文观测卫星的观测数据。在美国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的实验室中,研究人员对这类特殊的多环芳烃,利用红外光谱化学鉴定技术对其分子结构和化学成分进行了全面分析,找到其中氮元素存在的证据。同时科学家利用计算机技术对这些宇宙中普遍存在的含氮多环芳烃,进行了红外射线光谱模拟分析。

路易斯-埃兰曼德拉同时还表示:“除去上述分析结论以外,更加富有戏剧性的发现是,在斯皮策太空望远镜的观测中还显示出,在宇宙中一些即将死亡的恒星天体周围,环绕其外的众多星际物质中,都大量蕴藏着这种特殊的含氮多环芳烃成分。这一发现从某种意义上似乎也告诉我们,在浩瀚的宇宙星空中,即使在死亡来临的时候,同时也孕育着新生命开始的火种。”

本年度最大科学突破:宇宙正膨胀 发现暗能量

通过分析星系团(图中左侧的点),斯隆数字天空观测计划天文学家确定,暗能量正在驱动着宇宙不断地膨胀。

据英国《卫报》报道,证实宇宙正在膨胀是本年度最重大的科学突破。

报道说,近73%的宇宙由神秘的暗能量组成,它是一种反重力。在19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上,暗能量的发现被评为本年度最重大的科学突破。通过望远镜,人类在宇宙中已经发现近2000亿个星系,每一个星系中又有约2000亿颗星球。但所有这些加起来仅占整个宇宙的4%。

现在,在新的太空探索基础上,以及通过对100万个星系进行仔细研究,天文学家们至少已经弄清了部分情况。约23%的宇宙物质是“暗物质”。没有人知道它们究竟是什么,因为它们无法被检测到,但它们的质量大大超过了可见宇宙的总和。而近73%的宇宙是最新发现的暗能量。这种奇特的力量似乎正在使宇宙加速膨胀。英国皇家天文学家马丁·里斯爵士将这一发现称为“最重要的发现”。

这一发现是绕轨道运行的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WMAP)和斯隆数字天文台(SDSS)的成果。它解决了关于宇宙的年龄、膨胀的速度及组成宇宙的成分等一系列问题的长期争论。天文学家现在相信宇宙的年龄是137亿年

苏萦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者,无也。 —老子《道德经》

宇宙诞生之前,没有时间,没有空间,也没有物质和能量。大约150亿年前,在这四大皆空的“无”中,一个体积无限小的点爆炸了。时空从这一刻开始,物质和能量也由此产生,这就是宇宙创生的大爆炸。

刚刚诞生的宇宙是炽热、致密的,随着宇宙的迅速膨胀,其温度迅速下降。最初的1秒钟过后,宇宙的温度降到约100亿度,这时的宇宙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形成的一锅基本粒子汤。随着这锅汤继续变冷,核反应开始发生,生成各种元素。这些物质的微粒相互吸引、融合,形成越来越大的团块,并逐渐演化成星系、恒星和行星,在个别天体上还出现了生命现象。然后,能够认识宇宙的人类终于诞生了。

这幅大爆炸图景,是目前关于宇宙起源最可能的一种解释,被称为“大爆炸模型”。大爆炸理论诞生于20年代,在40年代由伽莫夫等人进行补充和发展,但一直寂寂无闻。直到50年代,人们才开始广泛注意这个理论,不过也只是觉得它很好玩,并不信服。人们更愿意认为,宇宙是稳定的、永恒的。

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大爆炸模型在科学上有强大的说服力。我们不得不相信,宇宙有一个开始,也将有一个终结。它产生于“无”,也终将回归于“无”。

宇宙:可有始,可有终?

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期,有关创世的问题,一向是留给神去解决的。宇宙起源于何处?终点又在哪里?生命如何产生?人类怎样出现?对这些疑问,许多宗教都能给出一份体系完备的答案。至于上帝从哪里来,这种问题是不该问的。

直到最近几个世纪,人们才开始学着把神撇开,以超越宗教的角度,去思考世界的本源。这样一来,就有一个重大的原则性问题需要解决:宇宙是永恒存在的,还是有起始的?

这两种说法长久以来一直困扰着科学家、哲学家和神学家,对于普通人来说,更是难以理解。假设宇宙在时间上没有起源,即过去一直存在,那么宇宙的年龄就是无穷大了。无穷大这个概念,一听就让人头昏脑胀:既然是已经过去了无穷久的时间,我们的“现在”又是什么呢?而如果说宇宙是有起始的,那么它就是从“无”中突然产生的了,这最初的一刹那,又是怎样呢?

凭着人类在短暂的生命中获得的常识,实在是很难想明白这些东西。不过,我们可以从科学上寻求一些佐证。大爆炸模型的一个基本假设是宇宙的年龄有限,这个说法令人信服的直接理由,来自物理学中一条最基本的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这条科学史上最令人伤心绝望的定律,冥冥中早已规定了宇宙的命运。

简而言之,第二定律认为热量从热的地方流向冷的地方。对任何物理系统,这都是众所周知并且显而易见的特性,毫无神秘之处:开水变凉,冰淇淋化成糖水。要想把这些过程倒过来,就非得额外消耗能量不可。就最广泛的意义而言,第二定律认为宇宙的“嫡”(无序程度)与日俱增。例如,机械手表的发条总是越来越松;你可以把它上紧,但这就要消耗一点能量;这些能量来自于你吃掉的一块面包;麦子在生长的过程中需要吸收阳光的能量;太阳为了提供这些能量,需要消耗它的氢来进行核反应。总之宇宙中每个局部的嫡减少,都须以其它地方的嫡增加为代价。

在一个封闭的系统里,嫡总是增大的,一直大到不能再大的程度。这时,系统内部达到一种完全均匀的热动平衡状态,不会再发生任何变化,除非外界对系统提供新的能量。对宇宙来说,是不存在“外界”的,因此宇宙一旦到达热动平衡状态,就完全死亡,万劫不复。这种情景称为“热寂”。

宇宙正在缓慢地、但坚定不移地走向这无法抗拒的命运,几代智者为此怀疑人类的存在是否有意义。暂且撇开这种沮丧的情绪,作一个简单的推理,我们就可以发现,宇宙不可能有无限的过去。很简单,如果宇宙无限老,那它早就已经死了。以有限速率演变的东西,是不可能永远维持下去的。换句话说,宇宙必然是在某个有限的时间之前诞生的。

大爆炸:有推论有根据

第二定律明示了宇宙有起始,但这个重要推论竟然被19世纪的科学家忽略了,它只是在后来成为大爆炸模型的佐证。该模型的提出,是基于20世纪初的天文观测。

20年代,天文学家埃德温·哈勃注意到,不同距离的星系发出的光,颜色上稍稍有些差别。远星系的光要比近星系红一些,即波长要长一些,这种现象被称为“哈勃红移”。它说明,各星系正以很高的速度彼此飞离。一列火车快速驶远时,它的汽笛声听来会沉闷很多,因为声波相对于我们的频率变低、波长变长了,这就是多普勒效应。把声波换成光,产生的效果就是红移。哈勃对众多星系的光谱进行研究后确认,红移是一种普遍现象,这表明宇宙正在膨胀。 这一发现,奠定了现代宇宙学的基础。

如果宇宙正在膨胀,那它过去必定比较小。如果能把宇宙史这部影片倒过来放,我们势必会发现,在过去的某个时刻,所有的星辰都是聚合在一起的。这个时间大概是100多亿年前,要准确推断它比较困难。

另外,宇宙膨胀的速度会随时间发生变化,这与引力有关。万有引力作用于字宙中一切物质与能量之间,起到刹车的作用,阻止星系往外跑,从而使膨胀速度越来越慢。在诞生初期,宇宙从高密度状态迅速膨胀,随着时间的推移,体积越来越大,膨胀速度越来越小。将这个过程向回追溯到宇宙创生的那一刻,可以发现当时宇宙体积为零,而膨胀速度为无限大。这就是大爆炸。

大爆炸是空间、时间、物质与能量的起源。这些概念都不能外推到大爆炸之前。大爆炸之前发生了什么、是什么引起了大爆炸,这些问题在逻辑上就是没有意义的。那以前所有的,只是“无”。

以上所述仅是旁证,似不足以令大多数人信服。如果150亿年前发生了一场大爆炸,如此惊天动地的力量是否在今天的宇宙结构上留下了某种印迹?于是,有一阵子,科研人员热衷于寻找宇宙创生的遗迹,劲头赛过当年的宗教考古学家寻找伊甸园。亚当和夏娃的文物是一样也没发现,原初宇宙最重要的遗迹倒真给找出来了,这就是微波背景辐射。

按照大爆炸理论,最初的几分钟里,宇宙是一个炽热的火球,到处充满温度高达几十亿度的光辐射。由于此时的宇宙处于热动平衡中,这种辐射具有独特的光谱特征,称为“黑体谱”。1965年,贝尔电话公司的两位物理学家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偶然发现,宇宙确实浸润在一种热辐射之中。这种辐射以相同的强度从空间各个方向射向地球,其温度约为3K,谱线具有完美的黑体谱特征。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是对大爆炸模型最有力的支持。

知道了今天宇宙背景辐射的温度,就很容易推算出,宇宙诞生后约1秒钟各处的温度约为100亿度。在如此高温下,不仅我们熟悉的物质无法存在,连原子核也会被撕得粉碎。宇宙只能是一锅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等构成的基本粒子汤。

随着这锅汤变冷,核反应发生了。中子和质子很容易聚合在一起,产生由两个质子、两个中子组成的氦核。计算表明,氦核形成的过程持续了大约3分钟,形成的氦约占宇宙物质总质量的四分之一。这个过程用完了所有的中子,余下的质子就成了氢原子核。

因此,大爆炸模型预言宇宙应当由大约25%的氦和75%的氢组成,这与天文测量结果极为符合。最初三分钟里形成的氢与氦,构成了宇宙中99%以上的物质。形成行星和生命的丰富多彩的重元素,只占宇宙总质量的不到l%,它们大部分是在恒星内部形成的。

根据推断,宇宙的形成距今约100~200亿年。

生命:既永恒又无恒

天文观测表明,各种天体的年龄均小于200亿年,这与大爆炸理论契合得非常好。我们的地球大概是50亿年前形成的,人类出现的时间更短得不值一提。宇宙现在还算得上年轻,担忧末日的来临,对单个人来说是十分无聊的事。然而,为全人类的命运想一想这个问题,还是有必要的。

按照大爆炸模型,宇宙在诞生后不断膨胀,与此同时,物质间的万有引力对膨胀过程进行牵制。如果宇宙的总质量大于某一特定数值,那么总有一天宇宙将在自身引力的作用下收缩,造成与大爆炸相反的“大坍塌”。如果宇宙总质量小于这一数值,则引力不足以阻止膨胀,宇宙就将永远膨胀下去。

在非常遥远的将来,比如1亿亿亿年以后,所有的恒星都燃烧完毕,茫茫黑暗中,潜伏着一些黑洞、中子星等天体。宇宙的尺度已经膨胀到如今的1亿亿倍,而且还在扩张下去。在这个系统里,引力虽不足以使膨胀停止,但会不露声色地消耗着系统的能量,使宇宙缓慢地走向衰亡。黑洞在霍金效应的作用下释放出微弱的辐射,最终全都以热和光的形式蒸发掉。足够长的时间之后,连质子这样稳定的基本粒子也衰变、消亡了,宇宙最终变成一锅稀得难以置信的汤,其中有光子、中微子,越来越少的电子和正电子。所有这些粒子都在缓慢地运动,彼此越来越远,不会再有任何基本物理过程出现。

这是寒冷、黑暗、荒凉而又空虚的宇宙,它已经走完了自己的历程,面对的是永恒的生命,抑或永恒的死亡。这种情景,差不多就是“热寂”了。

如果引力足够强大,宇宙终有一天开始收缩,又将如何呢?在大尺度上,收缩过程与大爆炸后的膨胀是对称的,像一场倒放的电影。收缩的过程起初很缓慢,随后越来越快。在转折点过后,宇宙的体积开始缩小,背景辐射温度上升。漆黑寒冷的宇宙变成一个越来越热的熔炉,生命无处可逃,全都被煮熟烤焦。最后,行星、恒星也毁灭了,分布在如今浩瀚空间中的物质被挤进一个很小的体积内,最后三分钟来临了。

温度变得如此之高,连原子核也被撕毁,宇宙又成了一锅基本粒子汤。然而这种状态也只能生存几秒钟的时间。随后,质子和中子也无法区分,挤成一堆由夸克构成的等离子体。在最后的时刻,引力成为占绝对优势的作用力,它毫不留情地把物质和空间碾得粉碎。在这场与大爆炸的“暴胀”相对的“暴缩”中,所有的物质都因挤压不复存在,一切有形的东西,包括空间和时间本身,都被消灭。

这就是末日。它是一切事物的末日。大爆炸中诞生于无的宇宙,此刻也归于无。无数亿年的辉煌灿烂,连一丝回忆也不会留下。

陶小凡

宇宙将像现在这样一直膨胀下去,还是逐渐停止膨胀开始收缩?宇宙结构是弯曲的,还是平坦的?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科学家。27日天文学家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宣布,根据最新观测,宇宙结构是平坦的,而且将永远膨胀下去。这一发现有助于科学家进一步揭示宇宙诞生和演化之谜。

根据现代宇宙学中最有影响的大爆炸学说,我们的宇宙是大约150亿年前由一个非常小的点爆炸产生的,目前宇宙仍在膨胀。这一学说得到大量天文观测的证实。

这一学说认为,宇宙诞生初期,温度非常高,随着宇宙的膨胀,温度开始降低,中子、质子、电子产生了。此后,这些基本粒子就形成了各种元素,这些物质微粒相互吸引、融合,形成越来越大的团块,这些团块又逐渐演化成星系、恒星、行星,在个别的天体上还出现了生命现象,能够认识宇宙的人类最终诞生了。

关于宇宙的结构和未来,这一学说认为,如果宇宙总质量大于某一临界质量,那么宇宙的结构是球形的,并且总有一天会在引力作用下收缩;如果宇宙总质量小于临界质量,那么宇宙的结构是马鞍形的,宇宙内部的引力无法抵消宇宙膨胀的速度而使宇宙一直膨胀下去;如果宇宙总质量恰好等于临界质量,那么宇宙的结构是平坦的,宇宙也将像现在这样一直膨胀下去。

宇宙的结构实际上是时间和空间的结构,普通人很难想像。不过科学家提出一个衡量宇宙结构的标准:如果两束平行光线越来越近,那么宇宙结构是球形的;如果两束平行光线越来越远,那么宇宙结构是马鞍型的;如果两束平行光线永远平行下去,那么宇宙结构则是平坦的。平坦宇宙的结构可以用欧几里德几何解释。

宇宙结构是平坦的这一结论是参加“银河系外毫米波辐射和地球物理气球观测项目”的多国科学家得出的。这一项目的目的是研究宇宙背景辐射的详细情况。科学家在1998年底将一些射电天文望远镜放置在氦气球顶部,随氦气球上升到距地面约40公里的高空,在那里对特定宇宙区域进行了11天的观测,获得了迄今关于宇宙早期辐射最详实的数据。

经过研究,科学家发现,在大尺度上,宇宙最初发出的光线并没有发生弯曲现象,也就是说当初的两束平行光线一直保持平行状态,这说明宇宙结构是平坦的,也就是说宇宙总质量恰好等于临界质量,宇宙将像现在这样一直膨胀下去。

早在1965年,科学家就已探测到宇宙空间中均匀分布着的宇宙背景辐射,其温度为零下270摄氏度。大爆炸学说认为,这种辐射是宇宙大爆炸后的“余烬”。 从这些“余烬”中,科学家可以推测大爆炸初期的情景。1991年,美国宇宙背景探测卫星发现,宇宙背景辐射中存在着微小温度波动,如同在“余烬”中闪动着的微弱“火光”,这表明那时宇宙内已存在密度非常小的物质云团。正是这些云团逐渐收缩形成了后来的星系。“银河系外毫米波辐射和地球物理气球观测项目”是在该卫星发现的基础上进行观测的。

此外,分别于1990年4月和1991年4月进入太空的“哈勃”天文望远镜和伽马射线探测器以及其他一些观测仪器也对宇宙的结构和演化进行了观测,取得了大量成果。这些成果较为一致地认为宇宙将一直膨胀下去。

人类对宇宙诞生和演化的观测研究刚刚起步,关于宇宙结构和未来的推测也仅仅是初步结论。未来几年,科学家计划发射两颗卫星更精确地观测宇宙早期辐射的情况,此外,科学家还将采取其他多种手段观测宇宙,宇宙诞生和结构之谜将被进一步揭开。

cloudcone

宇宙的诞生

我们现在观察到的宇宙,其边界大约有100多亿光年。它由众多的星系所组成。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普通行星,而太阳系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恒星。我们所观察到恒星、行星、慧星、星系等是怎么产生的呢?

宇宙学说认为,我们所观察到的宇宙,在其孕育的初期,集中于一个很小、温度极高、密度极大的奇点。在150亿年到200亿年前,奇点发生大爆炸,从此开始了我们所在的宇宙的诞生史。

宇宙原始大爆炸后0.01秒,宇宙的温度大约为1000亿度。物质存在的主要形式是电子、光子、中微子。以后,物质迅速扩散,温度迅速降低。大爆炸后1秒钟,下降到100亿度。大爆炸后14秒,温度约30亿度。35秒后,为3亿度,化学元素开始形成。温度不断下降,原子不断形成。宇宙间弥漫着气体云。他们在引力的作用下,形成恒星系统,恒星系统又经过漫长的演化,成为今天的宇宙。

里论外几

宇宙的诞生简史

我们现在观察到的宇宙,是以前的宇宙,其边界大约有100多亿光年。它由众多的星系所组成。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普通行星,而太阳系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恒星。我们所观察到恒星、行星、慧星、星系等是怎么产生的呢?

宇宙学说认为,我们所观察到的宇宙,在其孕育的初期,集中于一个很小、温度极高、密度极大的奇点。在150亿年到200亿年前,奇点发生大爆炸,从此开始了我们所在的宇宙的诞生史。

宇宙原始大爆炸后0.01秒,宇宙的温度大约为1000亿度。物质存在的主要形式是电子、光子、中微子。以后,物质迅速扩散,温度迅速降低。大爆炸后1秒钟,下降到100亿度。大爆炸后14秒,温度约30亿度。35秒后,为3亿度,化学元素开始形成。温度不断下降,原子不断形成。宇宙间弥漫着气体云。他们在引力的作用下,形成恒星系统,恒星系统又经过漫长的演化,成为今天的宇宙。

另:可参考暴涨宇宙论

Thanks

北境漫步

据现代宇宙学中最有影响的大爆炸学说,我们的宇宙是大约150亿年前由一个非常小的点爆炸产生的,目前宇宙仍在膨胀。这一学说得到大量天文观测的证实。

这一学说认为,宇宙诞生初期,温度非常高,随着宇宙的膨胀,温度开始降低,中子、质子、电子产生了。此后,这些基本粒子就形成了各种元素,这些物质微粒相互吸引、融合,形成越来越大的团块,这些团块又逐渐演化成星系、恒星、行星,在个别的天体上还出现了生命现象,能够认识宇宙的人类最终诞生了。

snjk

宇宙年龄是哈勃常数的倒数,哈勃常数可以根据测量遥远天体的距离和红移测定。根据这个方法测算的宇宙年龄为130亿-110亿年。但是事实上宇宙年龄不可能小于130亿年,因为有些球状星团的年龄就达到了这个数值,而宇宙在诞生10年后才开始形成第一代恒星。

事实上是尚无定论。个人倾向于150-200亿年。

如同西瓜里含有西瓜种子那样,大宇宙空间含有小宇宙(例如银河系、仙女座大星云一类的天体,专家称为“银河”),并且像焰火那样不断扩大。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

如果追溯宇宙运动的过去,那么大宇宙中所有的一切,在大约150亿年以前都是汇集在一点上的。

有一位叫作加莫夫的学者,把这种宇宙初始时的庞大的爆炸命名为“巨型燃烧”。

这位学者还进一步一点一点向前推测:“大宇宙诞生后一秒时的情况、百分之一秒时的情况……”推测到极接近宇宙诞生时的情况,但是还计算不出零秒时瞬间的情况。

在那种情况下,大宇宙的物质还不是处于可称为“物质”的状态,而是一种超超高温、超超高密度的大块。

ardim

现在存在的宇宙起源的说法,从总体上来分不过两种—大爆炸说和上帝说.对于现在的人类来说,这两种说法都有一些无法解释的问题.所以人们也是各首一派.

从现在基督教的宏大,也可以看出上帝的存在并不是毫无依据.

基督教中有物理学家,化学家,生物学家等等一切代表科学的职业.

……

所以,你可以认为,宇宙是上帝的作品.

max笔记
* 回复内容中包含的链接未经审核,可能存在风险,暂不予完整展示!
给你几个网站:
http://tech.c***.com/zh_cn/science/universe/inside/002.html
中国科技在线网
科学园地网
网易科学屏到
金亮电子
神秘现象博物馆...
自己慢慢看吧
meira

目前的科技一切都是猜测,就连蛋生鸡还是鸡生蛋都搞不清楚,还谈什么宇宙诞生。这个问题还是不要讨论了。留给n代以后的科学家们慢慢探索吧。

cloud123

现今的宇宙年龄锁定为137亿光年前

阿啵呲嘚

空间爆炸

wio

你什么意思?

相关推荐

cosmos是什么意思?

cosmos n. (被视作和谐体系的)宇宙 名词复数 cosmos, cosmoses universe n. 宇宙,万物,世界 (1)n.宇宙 the whole system of suns,planets.etc.existing in their places Do you know Einstein"s theory about the universe? 你知道爱因斯坦关于宇宙的理论吗? No one knows for universe extension. 谁也不知道宇宙的范围有多大。 (2)n.宇宙万物 the whole system of created things viewed as a whole (3)n.全世界 the world在西方,宇宙这个词在英语中叫cosmos,在俄语中叫кocMoc ,在德语中叫kosmos ,在法语中叫cosmos。它们都源自希腊语的κoσμoζ,古希腊人认为宇宙的创生乃是从浑沌中产生出秩序来,κoσμoζ其原意就是秩序。但在英语中更经常用来表示“宇宙”的词是universe。此词与universitas有关。在中世纪,人们把沿着同一方向朝同一目标共同行动的一群人称为universitas。在最广泛的意义上,universitas 又指一切现成的东西所构成的统一整体,那就是universe,即宇宙。universe和cosmos常常表示相同的意义,所不同的是,前者强调的是物质现象的总和,而后者则强调整体宇宙的结构或构造。
2023-06-09 07:43:051

cosmos是什么牌子

COSMOS是2015年创立的中国台湾美妆品牌,品牌下分别有纸膜、超强力假睫毛胶水、旋转遮瑕笔等商品。台湾化妆品是指中国台湾地区本土企业或与国外企业合作研制、生产的化妆品。台湾化妆品以“我的美丽日记”、“澎澎”、“牛尔”、“丹堤”、“宠爱之名”、“自然美”、“蓓米缇亚”等品牌较为大陆消费者所熟知与喜爱。化妆品是指以涂抹、喷洒或者其他类似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的任何部位,如皮肤、毛发、指趾甲、唇齿等,以达到清洁、保养、美容、修饰和改变外观,或者修正人体气味,保持良好状态为目的的化学工业品或精细化工产品。发展历程在原始社会,一些部落在祭祀活动时,会把动物油脂涂抹在皮肤上,使自己的肤色看起来健康而有光泽,这也算是最早的护肤行为了。由此可见,化妆品的历史几乎可以推算到自人类的存在开始。在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7世纪期间,各国有不少关于制作和使用化妆品的传说和记载,如古埃及人用粘土卷曲头发,古埃及皇后用铜绿描画眼圈,用驴乳浴身,古希腊美人亚斯巴齐用鱼胶掩盖皱纹等等,还出现了许多化妆用具。中国古代也喜好用胭脂抹腮,用头油滋润头发,衬托容颜的美丽和魅力。
2023-06-09 07:43:121

cosmos是什么车

cosmos是长安欧尚cosmos,欧尚cosmos是长安汽车集团推出的七座MPV,在外观上追求年轻时尚感,进气格栅使用点阵式设计样式,车前采用圆润的LED大灯设计,进气口两侧配置了较大的雾灯区,车顶配置了全景天窗,周边使用了切割式的线条来进行设计,充满大气感。欧尚cosmos搭载了1.5T发动机,匹配6AT变速箱,最大功率可达156马力,峰值扭矩为225Nm,充分满足了日常生活的需求。
2023-06-09 07:43:321

“宇宙”英语怎么写的?

space
2023-06-09 07:43:405

“宇宙”的英文cosmos和universe有何区别?

这些名词均含“宇宙,太空”之意。space:指大气层或太阳系之外的极高的天空,即太空之意。universe:指包括地球及其他天体的广大空间。cosmos:源于希腊语,指和谐的有秩序的宇宙,与chaos(天地开辟前的浑沌状态)相对。niverse/cosmos都是宇宙的意思,但cosmos不常用,space泛指太空。universen.宇宙;天地万物;经验领域复数:universesspacen.空间,太空;空白,间隔;空隙;片刻vt.把…分隔开,留间隔于…之间vi.以一定间隔排列复数:spaces过去式:spaced过去分词:spaced现在分词:spacing第三人称单数:spaces派生词:spacercosmosn.宇宙;一个有序的整体;大波斯菊复数:cosmosescosmo=world,表示"世界,宇宙"
2023-06-09 07:43:562

cosmos和universe的区别

2023-06-09 07:44:201

cosmos是什么意思

n. 宇宙;和谐;秩序;大波斯菊
2023-06-09 07:44:351

“宇宙”的别名是什么?

宇宙的别名有cosmos,universe,space,кocMoc、kosmos,cosmos,κoσμo、universe、九天,太虚,星空,天外等等。在西方,宇宙这个词在英语中叫cosmos,universe,space,在俄语中叫кocMoc,在德语中叫kosmos ,在法语中叫cosmos,它们都源自希腊语的κoσμoζ,古希腊人认为宇宙的创生乃是从浑沌中产生出秩序来,κoσμoζ,其原意就是秩序。但在英语中更经常用来表示“宇宙”的词是universe.此词与universitas有关.在中世纪,人们把沿着同一方向朝同一目标共同行动的一群人称为universitas,在最广泛的意义上,universitas 又指一切现成的东西所构成的统一整体,那就是universe。即宇宙,universe和cosmos常常表示相同的意义,所不同的是,前者强调的是物质现象的总和,而后者则强调整体宇宙的结构或构造。在汉语中,宇宙有九天,太虚,星空,天外等等称呼。宇宙“宇”代表上下四方,即所有的空间,“宙”代表古往今来,即所有的时间,所以“宇宙”这个词有“所有的时间和空间”的意思.把“宇宙”的概念与时间和空间联系在一起,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宇宙是万物的总称,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宇宙是物质世界,不依赖于人的意志而客观存在,并处于不断运动和发展中,在时间上没有开始没有结束,在空间上没有边界没有尽头。宇宙是多样又统一的;多样在物质表现状态的多样性;统一在于其物质性。宇宙是由空间、时间、物质和能量,所构成的统一体。宇宙另一种解释:它只是人类视觉和触觉下的产物,更根本的是种思维世界,它不是物质世界,只依赖人的意志而客观存在,它没有时间和空间,没有任何真理能证明它的存在。
2023-06-09 07:44:431

cosmos精英版与普通版区别

cosmos精英版与普通版区别在于它们的款式和配置不一样的。整体来说Cosmos精英套装要精致一些。造型很别致,大气,整体看着相当上档次。这个升级款比普通的好多了,增加了内置耳机、双麦克风和双前置摄像头,屏幕分辩率也做了升级,对于戴眼镜的人也非常友好。cosmos精英版介绍Cosmos精英版头显的两侧各配有一个摄像头,其左侧摄像头下方是电源键及提示灯,其右侧摄像头下方则是瞳距调节钮。头显与头环通过一个可调节的轴体相连,用户可以通过这个轴体将头显上翻,这样的设计显然是为了让用户使用更加方便。一方面用户可以更快速舒适的佩戴头显,另一方面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随时上翻头显,从而快速切换回现实世界。Cosmos精英版头显的顶部及底部均配有散热条,方便头显在运行中保持通风与散热。同时,头显舱体空间足够大,而且面托非常柔软,像我这样戴眼镜的大脸用户再也不担心使用时卡脸了。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头显自带的一对立体声耳机,它们可以在多个轴向上进行调节,不同头型的用户都可以找到最合适的位置及角度。
2023-06-09 07:45:091

岚的《Cosmos》 歌词

歌曲名:Cosmos歌手:岚专辑:PopcornCosmos岚作词:pause,eltvo,樱井翔作曲:ErikLidbomWowwowwowwowwow...君の小さな希望に砂漠の少年が手を叩く立ち上がる街の若者は升りゆく太阳にウインクしたWowwowwowwowwow...风を切って云を抜けて虹を越えてそれぞれの想い胸に世界を繋げ响けWo-oh-ohWo-oh-ohWo-oh-oh心は今深く澄んだ青に染まるWe"regoin"Wo-oh-ohWo-oh-ohWo-oh-oh君がいれば何も怖くはない人は谁も爱されて生まれるWe"regoin"Wo-oh-ohWo-oh-ohWo-oh-ohいつかこの声が世界を包む日まで朝阳あびて目覚めた少女の梦が聴こえる地球(ほし)のどこにいたってみんなの笑颜感じてる耳を澄まして手を伸ばして気持ち揃えてそれぞれの想い胸にココロを开け届けWo-oh-ohWo-oh-ohWo-oh-oh心は今热く燃える赤に染まるWe"regoin"Wo-oh-ohWo-oh-ohWo-oh-oh君を守るそのために生きてる人は谁も信じて强くなるWe"regoin"Wo-oh-ohWo-oh-ohWo-oh-ohいつかこの声が未来に続くように时间(とき)のバトンを繋いで夜明けはやってくるからひとりひとりの想いを抱いて目覚める阳が升りゆく仆らどこに行(ゆ)く澄み渡る海渡る大地を踏み鸣らす乌(カラス)阳が升りゆく仆らどこに行(ゆ)く澄み渡る海渡る大地を踏み鸣らす乌(カラス)响けWo-oh-ohWo-oh-ohWo-oh-oh心は今深く澄んだ青に染まるWe"regoin"Wo-oh-ohWo-oh-ohWo-oh-oh君がいれば何も怖くはない人は谁も爱されて生まれるWe"regoin"Wo-oh-ohWo-oh-ohWo-oh-ohいつかこの声が世界を包む日まで君へ赠ろうhttp://music.baidu.com/song/53035459
2023-06-09 07:45:231

Cosmos 是什么意思?

宇宙
2023-06-09 07:45:324

cosmos影响因子是什么意思

是一个相对统计量。cosmos影响因子现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它不仅是一种测度期刊有用性和显示度的指标,而且也是测度期刊的学术水平,乃至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
2023-06-09 07:45:461

Cosmos是那国家的牌子?

Cosmos软件是美国SRAC(Structure Research and Analysis Corporation )公司的产品,它具有计算速度快、解题时占用磁盘空间少、使用方便、分析功能全面、与其他CAD/CAE软件集成性好等优点,
2023-06-09 07:45:551

什么是宇宙?

对于人类来说,是这个世界。通俗来说,就是各种各样天体的集合。对于中国人来说,乾坤似乎能够代表宇宙。
2023-06-09 07:46:068

菅野よう子的《Cosmos》 歌词

歌曲名:Cosmos歌手:菅野よう子专辑:COWBOY BEBOP O.S.T.1Cosmos作:pause, eltvo, 井 翔作曲:Erik LidbomWow wow wow wow wow...君の小さな希望に砂漠の少年が手を叩く立ち上がる街の若者はりゆく太にウインクしたWow wow wow wow wow...を切って をけて 虹を越えてそれぞれの想い胸に 世界をげけ Wo-oh-oh Wo-oh-oh Wo-oh-oh心は今 深く澄んだ青に染まるWe"re goin" Wo-oh-oh Wo-oh-oh Wo-oh-oh君がいれば 何も怖くはない人はも されて生まれるWe"re goin" Wo-oh-oh Wo-oh-oh Wo-oh-ohいつか この声が世界を包む日まで朝あびて目めた少女のがこえる地球(ほし)のどこにいたってみんなの笑感じてる耳を澄まして 手を伸ばして 持ちえてそれぞれの想い胸に ココロをけ届け Wo-oh-oh Wo-oh-oh Wo-oh-oh心は今 く燃える赤に染まるWe"re goin" Wo-oh-oh Wo-oh-oh Wo-oh-oh君を守る そのために生きてる人はも 信じてくなるWe"re goin" Wo-oh-oh Wo-oh-oh Wo-oh-ohいつか この声が未来にくように(とき)のバトンをいで夜明けはやってくるからひとりひとりの想いを抱いて 目めるがりゆく らどこに行(ゆ)く澄み渡る 海渡る 大地を踏みらす(カラス)がりゆく らどこに行(ゆ)く澄み渡る 海渡る 大地を踏みらす(カラス)け Wo-oh-oh Wo-oh-oh Wo-oh-oh心は今 深く澄んだ青に染まるWe"re goin" Wo-oh-oh Wo-oh-oh Wo-oh-oh君がいれば 何も怖くはない人はも されて生まれるWe"re goin" Wo-oh-oh Wo-oh-oh Wo-oh-ohいつか この声が世界を包む日まで君へろうhttp://music.baidu.com/song/55911182
2023-06-09 07:46:321

Cosmos (Outer Space) 歌词

Cosmos(Outer Space)演唱:t.A.T.u.t.A.T.u.-Cosmos(Outer Space)Games we don"t want to playSame winner everydayKill for the second bestFeel no more, feel no lessWe have our minutes cutWe lose our feelings butThat"s what the movies showThis is where stories goStars we don"t want to reachScars we don"t want to stitchGo where we haven"t beenFly away, time machineCloud we will chase him outCrowds, we will face them downThis is our secret placeOuter space, outer spaceOur home forever is outer spaceBlack stars and endless seas, outer spaceYou hold your destinies, outer spaceForever we"ll be inOuter space, outer spacet.A.T.u.-Cosmos(Outer Space)Ground we don"t want to feelFound what they didn"t stealTime, we were really lostBridges burnt, fingers crossedWe, shall we ever be freeWith no guaranteeLife on another planeSame before, same againGo where you want to goSo no one ever knowsOnly what we decideIs it gone Has it diedDry every tear in my eyeYou can tell me whyThis is our secret placeOuter space, outer spaceOur home forever is, outer spaceBlack stars and endless seas, outer spaceYou hold your destinies, outer spaceForever we"ll be inOuter Space, outer spaceOuter space is where we get togetherAnd this place we"re meant to beStars are dancing and the time is fadingDead forever,You and me, You and meRacing stars and common moons are planetsIn the cosmos, we are freeThere"s no atmosphere And no obsessionsIt"ll always beIt"ll always beOur home forever is, outer spaceBlack stars and endless seas, outer spaceYou hold your destinies, outer spaceForever we"ll be inOuter Space, outer spaceOur home forever is, outer spaceBlack stars and endless seas, outer spaceYou hold your destinies, outer spaceForever we"ll be inOuter Space, outer spacet.A.T.u.-Cosmos(Outer Space)http://music.baidu.com/song/10302326
2023-06-09 07:46:521

Sun Ra的《Cosmos》 歌词

歌曲名:Cosmos歌手:Sun Ra专辑:CosmosCosmos作:pause, eltvo, 井 翔作曲:Erik LidbomWow wow wow wow wow...君の小さな希望に砂漠の少年が手を叩く立ち上がる街の若者はりゆく太にウインクしたWow wow wow wow wow...を切って をけて 虹を越えてそれぞれの想い胸に 世界をげけ Wo-oh-oh Wo-oh-oh Wo-oh-oh心は今 深く澄んだ青に染まるWe"re goin" Wo-oh-oh Wo-oh-oh Wo-oh-oh君がいれば 何も怖くはない人はも されて生まれるWe"re goin" Wo-oh-oh Wo-oh-oh Wo-oh-ohいつか この声が世界を包む日まで朝あびて目めた少女のがこえる地球(ほし)のどこにいたってみんなの笑感じてる耳を澄まして 手を伸ばして 持ちえてそれぞれの想い胸に ココロをけ届け Wo-oh-oh Wo-oh-oh Wo-oh-oh心は今 く燃える赤に染まるWe"re goin" Wo-oh-oh Wo-oh-oh Wo-oh-oh君を守る そのために生きてる人はも 信じてくなるWe"re goin" Wo-oh-oh Wo-oh-oh Wo-oh-ohいつか この声が未来にくように(とき)のバトンをいで夜明けはやってくるからひとりひとりの想いを抱いて 目めるがりゆく らどこに行(ゆ)く澄み渡る 海渡る 大地を踏みらす(カラス)がりゆく らどこに行(ゆ)く澄み渡る 海渡る 大地を踏みらす(カラス)け Wo-oh-oh Wo-oh-oh Wo-oh-oh心は今 深く澄んだ青に染まるWe"re goin" Wo-oh-oh Wo-oh-oh Wo-oh-oh君がいれば 何も怖くはない人はも されて生まれるWe"re goin" Wo-oh-oh Wo-oh-oh Wo-oh-ohいつか この声が世界を包む日まで君へろうhttp://music.baidu.com/song/58562256
2023-06-09 07:47:111

介绍宇宙

太长,自己点进去看:http://baike.baidu.com/view/2496.htm
2023-06-09 07:47:223

关于宇宙的英文单词

只要是有关宇宙的英语单词都可以吗?这范围也太广了吧==+
2023-06-09 07:47:414

宇宙这个词是如何产生的?

在西方,宇宙这个词在英语中叫cosmos,universe;在俄语中叫кocMoc,在德语中叫kosmos,在法语中叫cosmos。它们都源自希腊语的κoσμoζ,古希腊人认为宇宙的创生乃是从浑沌中产生出秩序来,κoσμoζ其原意就是秩序。但在英语中更经常用来表示“宇宙”的词是universe。此词与universitas有关。在中世纪,人们把沿着同一方向朝同一目标共同行动的一群人称为universitas。在最广泛的意义上,universitas又指一切现成的东西所构成的统一整体,那就是universe,即宇宙。universe和cosmos常常表示相同的意义,所不同的是,前者强调的是物质现象的总和,而后者则强调整体宇宙的结构或构造。而在汉语中,宇代表了所有的空间,宙代表了所有的时间,所以“宇宙”这个词有“所有的时间和空间”的意思。因此,宇宙只会叫宇宙
2023-06-09 07:47:482

cosmos是什么牌子的自行车外胎?

索斯摩斯牌。
2023-06-09 07:47:561

游戏发烧友的高阶玩具 HTC VIVE Cosmos评测

  或许每个游戏宅都渴望拥有一台VR设备,可以自由地沉浸在虚拟世界中,在各类游戏及内容中切换穿梭,Get那些现实中无法企及的刺激点。的确,戴上VR头盔的那一刻,你能尝到脱离键盘鼠标操控界面的新鲜滋味,能获得子弹从脸颊划过、海底与巨鲸邂逅的非凡体验。  稍微了解一点VR市场的网友应该都清楚,HTC VIVE是当下VR行业的佼佼者,产品覆盖齐全,功能完善,在玩家群体中也拥有良好的口碑。其最新推出的PC VR头显——VIVE Cosmos更是经过了全新设计,从视觉效果到舒适度再到内容体验都有了一定升级或改善。  可VR行业发展至今,我们见到了太多“看上去很美”的产品。整个行业经历蓝海向红海的转折,再趋于平静,给绝大多数消费者留下印象并非那么美好,要么是放在角落吃灰的VR眼镜,要么就是商场中几十块钱让孩子爽一把的“高阶玩具”。即使是那些游戏发烧友,在选购VR设备时也会犯怵,现在买了会不会很快就被淘汰?显示效果怎么样,还有没有眩晕感?游戏或其它内容够不够丰富?本篇评测,我们就借助VIVE Cosmos这款时下颇具代表性的产品,来解答这些问题。  无束缚的沉浸体验  记得几年前我初次体验HTC VIVE时,把整个设备连接好的过程着实复杂,即使是公司里的DIY大神也得捣鼓大半天,而且玩起来脚下也留着一堆线材,一不留神就容易绊到自己,心里提心吊胆自然也降低了VR本身的代入感。  这些年伴随技术的迭代,VIVE在线材的简化上花了不少功夫。如今Cosmos从头显上仅会引出一根与普通HDMI线粗细相仿的线材,这根线从用户后脑勺的位置垂下,并有大致有4-5米的长度,可以保证用户脚下最多只会踩到一根线,而一般正常使用时,没有频繁走动的话,是完全不会碰到这根线的。  引出的这根线材与串流盒相连接,另一面则分别连接电源、主机USB接口和显卡接口。连续所需的线材包括串流盒都属于VIVE Cosmos的标配,用户无需单独购买。值得一提的是,HTC VIVE后续还会推出无线升级套件,把这最后一根线也给“剪掉”了。  Cosmos最大的升级是采用了HTC VIVE的Inside-Out追踪技术。它借助头显上的多个摄像头来采集周围环境的空间数据,再通过算法将其转化为即时的3D场景信息,接着利用SLAM追踪算法及光线追踪技术捕捉手柄上发出的光,从而实现对手柄的定位。也就是说,你无需借助定位器也能在虚拟现实中自由的控制双手,同时也省去了用户设置定位器的麻烦,大大降低了普通用户的使用门槛,便携性也随之提升。  不过Inside-Out也并非尽善尽美,它对周围环境的要求较为苛刻。由于Cosmos是通过摄像头追踪手柄的光圈以及环境信息实现的追踪,因此你如果处在强光照射下(白天的阳台)或是暗光环境(晚上不开灯的卧室)下,那么追踪的精度将会大打折扣。当然,HTC VIVE也为发烧友准备了更专业的外置追踪模组,提供了更精准的追踪以及更大的自由度,这将在后续推出。  Cosmos的另一个设计亮点是采用了创新的翻盖设计,以快速实现虚拟世界与现实的切换。虽然我们都希望在玩游戏时不受打扰,但也常会遇到有电话打进来或是帮人开个门这样的场景,这不会终止你打游戏,但会打断一下,所以无需卸下头显,翻盖设计就为了应对这样的需求。  你还可以通过一个更酷的方式在戴着头显的同时看到现实环境,就是按下头显上的按钮,可瞬间切换到摄像头所拍摄的影像中,虽然画质较差,但也足以做到临时应急了。从这项功能,我甚至看到了HTC VIVE未来的演进方向,AR/VR终有一天会融为一体的。  Cosmos的手柄设计的相当酷炫,灯带有特殊的纹理设计,点亮以后会给你一种“这是来自未来的手柄吧!”这样的感叹。手柄上的尺寸和重量上控制的也比较出色,长时间拿在手里玩游戏也不会有负担。按键设计也相当丰富,每个手柄有两个扳机键、一个抓取键、两枚控制键、一个菜单键以及一个摇杆。  令我意外的是,手柄是通过两节5号电池来供电的,而不是内置可充电的锂电池。要知道手柄在使用时是需要全程开启灯带的,这显然不会太省电,家里常备一些5号电池肯定是必须得了。当然,HTC VIVE或许是考虑到可更换电池有即插即用的便利,并且也能省去玩家的用电焦虑,但多少有点不太环保。  轻松自由易上手  PC VR以往给我的印象是装配复杂,没有一点DIY基础的话很难上手,不过这次的Cosmos给了我很大改观。我是一个对DIY几乎一窍不通,最多能帮妹子装个系统的人,即使是这样也能在不求助他人的情况下独立完整装配。我简单总结了一下,原因主要有两个:  1、安装程序高度自动化,并会实时给出图示并验证是否连接是否正确;  2、接口独立不易混淆,而且只需连接四对接口就能正常使用。  化繁为简的设计思路配合详实的引导教程,HTC VIVE正在着力解决PC VR的使用门槛,试图让小白用户也能感受到顶级VR带来的魅力。  不过在连接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小问题。我起初试图用惠普的暗夜精灵5配合Cosmos使用,但连接过程中发现暗夜精灵5并没有配备显卡插口,只有HDMI接口,我也尝试了各种类型的转接线,但最终都无功而返,不得不改用台式机。  笔记本行业普遍再往轻薄化、一体化的方向在努力,接口的种类也是越来越少,暗夜精灵5页并非是个例,目前行业中万元以下的大众游戏本鲜有支持显卡接口的产品。这让我觉得HTC VIVE是否应该在接口的选择上寻找更加大众化的方案,比如雷电3,而不是选择高门槛的显卡接口。  设备连接过程中还需要下载一些驱动程序,这个视各家的网速而定,大致需要6GB左右的硬盘空间。初次使用Cosmos系统会自动弹出上手教程,包括引导用户划出虚拟墙、设定高度、教你如何使用手柄等等,个人觉得还是至少需要一个5㎡以上的空间才能保证良好的体验。  VR行业仍是在由硬件带动内容  尽管VR对于我们来说早已不再陌生,但相比PC和手机来说,VR仍旧是一个小众的硬件平台。放眼全球的互联网巨头,谁家没有VR设备?但仔细回想,这几年又有什么让你记忆深刻的VR内容诞生么?有大导演专门针对VR设备拍摄长篇电影了么?VR设备上有几款媲美PC的3A大作?其实都没有,眼下的VR行业仍旧处于硬件厂商补贴开发者及内容创造者的阶段,市场的大门还未被彻底撬开。  可即便如此,HTC VIVE作为行业的引领者仍旧为开发者和用户搭建了目前功能最完备、内容最丰富的内容商店VIVEPORT。在这里,用户可以玩到时下最热门的主流VR内容,开发者及内容创造者也能通过玩家的付费获取利润。  VIVEPORT提供了无线会员服务,会员每月仅需花费58元就能体验商店内绝大多数的付费内容,对于喜欢不断尝试VR的用户来说还是非常超值的,因为这些游戏单独购买的价格往往都需要50元以上甚至上百元。当然,钟情于Steam的用户也不必担心,Cosmos也同样支持Steam平台,只要你在开发者提供的兼容列表中找到Cosmos,那么就能下载游玩。  不过Cosmos的上市时间还不算长,还需要给开发者多一些时间做适配,如果你购买Cosmos主要为了玩某一款游戏,那么一定要提前在开发者的更新日志中确认它的兼容性。  在评测Cosmos的过程中,我主要体验了三款游戏,分别是《雇佣兵2》、《fujii》和《Audio Trip》。《雇佣兵2》就不用多说了,HTC VIVE平台的当家之作,可能是目前在VR上最好玩的射击类游戏了,游戏不但画面精美,背景配乐和人物配音也应用得恰到好处,能给我带来极佳的代入感。枪战过程中,面对敌方的子弹,系统还提供了高光时刻躲避子弹的新颖玩法,让你在射击的过程中身体也不断地闪转腾挪,甚至蹲下寻求掩体,不论是给沉浸与游戏世界的你还是周围看你玩游戏的朋友,都能带来不少趣味。  《fujii》则可以理解成VR版的《纪念碑谷》,它是一款治愈类的解谜型游戏。进入游戏后,我仿佛是置身于童话故事当中,推动摇杆在环境中寻找关键物品,扣动按钮拾取,再一环接一环地逐步打开梦幻世界的大门。借住VR的沉浸式体验,能让我心无旁骛地专注思考,完成解谜的一刻也能收获更多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Audio Trip》被我看作是一款伪装成音乐游戏的健身游戏。一首曲子短则6、7分钟,长能达到10分钟,你需要伴随音乐的节奏根据画面给出的指示,不断挥动双手去碰撞音符,迎合旋律。看上去简单,实则十分考验体力,快节奏旋律刺激着我的大脑皮层,令人不由自主的跟着挥舞双手,舞动身体,每打两把就要摘下头显,擦去汗水才能继续。  和同事一起用Cosmos玩了一下午游戏以后,它并没有让我产生眩晕或是引起任何的生理上的不适,反而又让我重回了大学时的时光,几个人相互争抢手柄,对一款游戏可以注入一整天的激情。可当我过了几天冷静下来以后,我又会发现,这些游戏并一款能像《塞尔达荒野之息》那样给我留下一些羁绊,让忍不住再次打开它,重温那个世界。只会觉得,等下次有朋友来找我,我再打开它吧。  出现这一问题的本质还是内容的缺失,如果有一天出现了能够撬动VR销量的大作,那才真是到了VR行业的元年。  游戏发烧友的进阶玩具  Cosmos的官方售价是5899元,这个价格贵吗?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肯定是贵的,因为同样的价格我都能换一台最新的iPhone 11了;可对于游戏发烧友来说贵吗?他们愿意花上万元去买一块显卡,难道不舍得再花5000多块钱充分发挥这块显卡的性能吗?  所以你如果是一个像我一样,喜欢游戏,但只有和朋友在一起开黑才能激发热情的人,我劝你就算钱包充裕也不要买了,因为它大概率会留在某个角落里吃灰;但你如果是条“独狼”,喜欢探索新鲜的游戏体验,试图脱离鼠标键盘,找到一个无束缚的游戏空间,那么Cosmos非常适合你,因为无论是它的佩戴体验还是内容数量都是当下一流的。
2023-06-09 07:48:031

游戏体验全面进化 HTC VIVE Cosmos精英套装体验

  现在说起VR设备,大多数玩家第一个想到的肯定会是HTC VIVE系列,作为高端VR的代表,在整个虚拟现实领域都有着相当不错的口碑。作为当下VR行业的佼佼者,HTC的VR产品覆盖齐全,而且功能完善,配合上完整的HTC Viveport生态,对VR的内容进行整合,让用户能够第一时间接触到优质的VR内容。  之前HTC新推出了一款PC VR头显——VIVE Cosmos,在一些体验和设计上都进行了升级和改变,而在Cosmos的产品线中,除了原本的标准版外,通过更换头显的面板,还衍生增加了VIVE Cosmos精英套装、VIVE Cosmos XR版和VIVE Cosmos基础版这三个不同版本。其中精英套装提供单独出售版本,其头显可直接兼容旧版的定位基站和手柄,接下来我就为大家送上这款产品的体验评测。  外观介绍:  对于接触过HTC VIVE系列的VR产品的用户来讲,那一定对整个系列的包装不会陌生。此次HTC VIVE Cosmos精英套装版延续了这个该系列的包装设计风格。  打开外包是VR连接教程,因为VIVE Cosmos精英套装在设计上是可以兼容旧版手柄和定位器的,随意在内包装中除了包含VR头盔以及连接线等设备外,还搭配了一副游戏手柄和两台定位追踪器。  关注HTC VR头戴产品的朋友肯定都清楚,在标准版的Cosmos中是支持Inside-Out的定位技术的,这种通过摄像头追踪手柄的光圈以及环境信息实现的追踪,对于环境光的要求比较苛刻,如果处在强光照射下(白天的阳台)或是暗光环境(晚上不开灯的卧室)下,那么追踪的精度将会大打折扣。  Cosmos精英套装将此前VIVE上使用的定位器又添加了回来,相比头显上集成的摄像头方式进行定位,使用定位器可以为玩家提供更加精准、自由的外部追踪,提供动作体验更加快速流畅,非常适合经常玩游戏的用户。  经过技术迭代更新,HTC对于VR定位器的使用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在游戏的过程中可以实现精准追踪,满足用户对于VR体验苛刻的交互需求,VIVE Cosmos精英套装借助定位器实现了准确的追踪和反馈也让诸多的VR精品游戏体交互体验更加流畅。比如音乐游戏《OHShape》就能很好的捕捉到动作细节,在快速的节奏中流畅的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  这次推出的Cosmos精英套装因为不需要通过摄像头定位手柄的光带,除了兼容定位器之外,也兼容VIVE老款的游戏手柄,相比去年新推出的全新设计的手柄来说,老款手柄虽然在交互逻辑上稍有一些逊色,不过拿在手里的重量和手感还是很不错的,对于之前习惯使用老款手柄的用户也能实现无缝切换,完全不用学习适应就能直接上手。加上支持充电的设计还是很符合重度游戏用户的使用需求。  因为是Cosmos的衍生版本,当然翻盖式面罩设计在精英套装上就得到了保留,在游戏过程中可以将头显向上翻起,实现用户在虚拟与现实世界中自由切换,即便是佩戴眼镜的用户也能够很简单的翻起使用。虽然我们都希望在玩游戏时不受打扰,但也常会遇到有电话打进来或是帮人开个门这样的场景,这不会终止你打游戏,但会打断一下,所以无需卸下头显,翻盖设计就为了应对这样的需求。  头盔的顶部和底部分布着散热孔,以保证VR在运行时的散热。头显的舱体空间也比较大,与皮肤接触的面托质地非常柔软,并不会存在压迫感,舒适程度还是很不错的。不过毕竟要接触性的佩戴,时间长了难免会出现透气性差出汗的情况,尤其是现在这种比较闷热的夏天,长时间佩戴还是会有一些不舒服的感觉。  这些年伴随技术的迭代,VIVE在线材的简化上花了不少功夫。如今VIVE Cosmos精英套装从头显上仅会引出一根线材,有大致有4-5米的长度,引出的这根线材与串流盒相连接,另一面则分别连接电源、主机USB接口和显卡DP接口。连接所需的线材包括串流盒都属于VIVE Cosmos精英套装的标配,用户无需单独购买。  延续了Cosmos系列此前的耳机设计,精英套装也不需要额外再连接耳机,透过直接将高品质音频集成在贴耳式耳机中,左右的让用户能够感受高质量的声音和舒适度。  我本人对于HTC的各款VR产品或多或少都有过使用体验,这款VIVE Cosmos 精英套装在设计上汲取了各代产品的优势特点,并针对喜爱游戏的玩家提供了定位器的辅助选择,更大程度的完善了游戏体验,而且相比之前的VIVE产品,一根线材外连电脑的设计也省心了不少。  连接体验:  接下来就是实际的体验了,在VR头戴刚刚推出的时候,人们对于PC VR的印象往往都是装配复杂,没有一点DIY基础的话很难上手,各种从头戴上引出的连线总是搞得我们手忙脚乱,不过这次的VIVE Cosmos精英套装彻底改变了这种刻板印象。  在安装过程中,安装程序都是高度自动化,连接电脑之后会实时给出图示并验证是否连接是否正确;对于线材接口而言,一个USB一个DP接口完全不会接错,头显上仅外接出单根线材更是避免了使用时踩到连线的问题。过程中定位器的调整也算简单,只要使用三脚架稳定稳定就可以了,化繁为简的设计思路配合详实的引导教程,HTC VIVE很好的解决了PC VR的使用门槛,即便是非极客用户也能轻松安装,感受到顶级VR带来的魅力。  不过在连接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尤其是使用游戏本的朋友,DP接口并不是所有笔记本都有配置,可能需要一些转接口才能实现连接。  电脑上下载Viveport及Steam还可以寄进行关联,即便是Steam上的独占游戏,经过操作同样可以在Viveport系统下顺利找到入口。当环境搭建完毕,软件关联成功,游戏下载完毕等等操作就绪之后,我们就可以进入Viveport开始感受VR带来的沉浸式体验了。  如果你想体验更优秀的VR 3A级大作,可以进入Steam的VR专区进行下载,我在这里推荐《Half-Life:Alyx》这款游戏,如果你是一个喜欢恐怖游戏的玩家,并且非常喜欢这种游戏带来的紧张刺激的感觉,VR游戏中的神作《Half-Life:Alyx》是非常值得体验的。  而且Steam平台上的《Half-Life:Alyx》还为HTC VIVE Cosmos进行了专门的优化,画面效果全开之后细节表现非常清晰,手柄的配合以及定位也非常精准,而在战斗中也没有出现任何延迟和漂移的情况。  除此之外,如果你喜欢休闲小游戏,《OhShape》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是一款音乐节奏VR游戏,玩家通过摆出画面中显示出的姿势,并跟随节奏运动,将音乐和视觉效果以及动作整合在了一个游戏当中。伴随着欢快的音乐节奏摆出不同的动作,在现在这个特殊时期,更是非常适合玩家宅在家中进行锻炼。  总结:  VR行业发展至今,整个行业经历蓝海向红海的转折,再趋于平静,给绝大多数消费者留下印象并非那么美好。即使是一些喜爱尝鲜的极客,在选购VR设备时也会考虑再三。虽然说依旧有佩戴久了出汗的问题,以及定位器的加入,还需要考虑下家里是否有足够的空间来进行游戏的问题。不过HTC VIVE Cosmos精英套装依旧代表了当今VR产品的巅峰。  发展到现在VR头戴设备已经不再是一个尝鲜的新玩具这么简单了,内容端的不断丰富和设备的成熟,让喜欢探索新鲜的游戏体验,试图脱离鼠标键盘,找到一个无束缚的游戏空间成为了可能,体验过这些VR新作之后更加让我确信VR产品的游戏体验带给游戏玩家的不仅仅是更加真实的交互,更是未来游戏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如果你有足够的预算并且是游戏的重度发烧友,不妨购买这款HTC VIVE Cosmos精英套装来尝试一些前所未有的游戏体验。
2023-06-09 07:48:281

cosmos可以做英文名吗?我知道它不是英文名,像alice什么的…但是可不可以呢?

不不不不不千万不要尝试这种诡异的名字。就如同如果你姓朱,你起名不会用朱肉一样(?这种有意义(?)的词没人会作为名字的。所以,不可以。(这是真的。很严肃。)
2023-06-09 07:50:141

cosmos和solidwork是一个软件吗?我想用cosmos进行计算,如何使用?

cosmos属于solidworks的一个插件,有限元分析部分,分析受力变形。可先将插件装上,cosmos项会出现在菜单栏选项中,选择下拉菜单,选择计算项目即可。最好找本书看看,网上下一些视频看一下会更好……
2023-06-09 07:50:221

美国人的宇宙是universe还是cosmos? 谢

作为一个词单独来使用的话,那么是universe.那个cosmos源自于拉丁语,现在很少用,一般是作为词语前缀而使用的. 百度词典里的解释: cosmo-的中文翻译 前缀 pref. 1.表示"宇宙","太空"
2023-06-09 07:50:411

高斯奥特曼剧场版1,2,3,4简介

《日月第一击》说的是高斯奥特曼在于巴尔坦星人战斗中受了重伤,后被年幼的武藏所救,为了保护武藏和人们,高斯变身成日冕型击败了巴尔坦星人,但它最终自爆死亡。《蓝色星球》斯科皮斯作为圣德罗斯的手下袭击了不少星球,武藏受到危险时,变身为宇宙日冕的高斯瞬间杀死了斯科皮斯,之后在地球上变成日蚀型大战圣德罗斯,并与一同赶来的正义战士杰斯堤斯一同杀死了圣德罗斯。《蓝色星球少年篇》与《蓝色星球》情节基本一致,主角改为了武藏13岁。《高斯VS杰斯堤斯 最后的战斗》高斯为了保护火箭不受机器人破坏而变成日蚀型战斗,却意外遭到了杰斯堤斯的重创,杰斯堤斯击倒高斯后宣布人类即将被消除,但在一位善良女孩的感化下,杰斯堤斯明白了生命的重要性,变成了碎击型迎战宇宙正义机器人,但还是寡不敌众,最终被变成未来型的高斯所救,两人一同打倒了机器人后变拼死保护人类,最终合为一体成为雷杰多,终于拯救了所有人类。
2023-06-09 07:50:496

universe、cosmos和space这三个单词有什么区别呢?

您好!univers 指宇宙,和 cosmos做为宇宙之意讲时,差别不大。cosmos 还有其他意思(和谐;秩序;大波斯菊)而 space 指太空望您采纳,谢谢您的支持!
2023-06-09 07:51:131

人类一败涂地Cosmos宇宙地图全关卡通关攻略

人类一败涂地创意工坊中的Cosmos宇宙地图可玩性很高,那么这个地图该怎么过呢?相信部分玩家还没有通关,下面一起来看人类一败涂地Cosmos宇宙地图全关卡通关攻略。人类一败涂地Cosmos宇宙地图攻略开篇将左边墙角石堆内的零件送至右边集成室安装,出门旋转地面圆形管盘确保接通所有铺设管道,进入左边遥测实验室,直走到最后一间操控室,登上台阶并拉动望远镜摇杆看到完整星球,到楼下按按钮,得到门禁卡,出门右转进入穿梭机房,拉动操控台拉杆并进入穿梭机。来到破碎群岛(每台望远镜都可以上转看到太空舱),第一岛屿先拿炸药下地道安装,再拉动控制杆,从爆破堆中取得能源桶并乘坐电梯至地面放置。第二岛屿用宿舍内剪刀剪断左边木房内模型球、爬上中间环状树藤抽掉两层四根木棍(抽尖端)使模型球下落、登上右边小冰山推下模型球,将三个模型球全数放入中央气洞,取得能源桶到入口放置。第三岛屿过桥解开华容道取出能源桶到研究室内放置并启动小飞行器出发。第四岛屿到树木残枝后方,拉开桌子抽屉,取得能源桶到危楼后方乘坐电梯上楼顶放置。第五岛屿拿坍塌楼房一旁的石锤敲碎棕绿石块,并将能源五桶放置到对应颜色的隔间,拿上小生物球进太空舱乘坐电梯并启动绿色按钮进入飞船。飞船落地,走出飞船,过桥之中一步一步让路面显示出来,最终到达通关点。
2023-06-09 07:51:211

萌新刚入cosmos,感觉画面有点模糊,锯齿有点多,要换什么显卡才能好点?

RTX2080、RTX2080 Super
2023-06-09 07:51:303

这是什么花?

哦?原来这就是格桑花啊!呵,还蛮漂亮的嘛!!
2023-06-09 07:51:476

有知道头号藏品的COSMOS星际熊藏品吗?

知道呀,COSMOS星际熊是新一代原创潮玩IP的佼佼者,头号藏品就有基于潮玩收藏属性以及蕴含的文化张力,利用 NFT 智能合约技术,为COSMOS星际熊进行价值上链,保证其唯一且不可分割等特性,并为其所承载的IP文化找到新的链接点,我还收藏了这个数藏呢。 百度也有很多相关资料。
2023-06-09 07:52:081

什么是宇宙?

宇宙的起源是由于宇宙大爆炸,很久以前宇宙是由一次大爆炸开始的,而且爆炸以及爆炸后产生的膨胀一直到现在。很久以前宇宙是一个高质量高密度的奇点,奇点突然爆炸,仅用10秒-36秒的瞬间,奇点几十个数量级的膨胀,生为一个1厘米规模的宇宙。其后宇宙就一直继续膨胀。所以宇宙是一个有规模的大物体,只是太大了,人类还没寻找到它的边界。
2023-06-09 07:52:1815

cosmos星际熊怎么用

可以充当展示品或者用作手机支架和ipad支架扩展资料COSMOS星际熊作为新一代原创潮玩Ip的佼佼者,致力于畅想无界,玩潮有道,成为年轻一代的新国潮,更为商业地产行业带来不一样的盈利新模式。玩潮有道,年轻一代新国潮星际熊是广州永骏星际熊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旗下的代表性卡通人物形象,他是来自外太空的神秘使者,秉承用“心”看世界的初心面世,以“探索、包容、无限”的核心理念,跨界与各行顶尖资源联合呈现。星际熊将探索无界的调性融入各行各业,短短数年便收获了大批熊粉。被当下潮流玩家们追捧为当下生活和时尚的IDOL,不断超越局限,探求各种可能性,实现原创国潮与流行艺术快速传播化。cosmos星际熊产品「水墨金鲤」系列和「甲骨文」系列黄月与星际熊的《西池烟花》系列「招财进宝」国风系列
2023-06-09 07:52:441

长安cosmos多少钱

MPV——长安自主品牌欧尚汽车全新7座MPVCOSMOS正式上市。其官方指导价为9.68-12.98万元,共有燃油版和混动版五种车型。长安宇宙(尚可)外观年轻时尚。它的正面配有大尺寸点阵中网,视觉效果突出。其家族式设计特色明显,定位于家用和商用MPV车型。中网上部设置欧尚全新“云鹰LOGO”标识,两侧线条锐利的大灯与中网相连,呈现出开口较低的横向前围;尾部造型风格趋于简洁大方,贯穿式尾灯是当下潮流的设计;车身尺寸方面,新车长宽高分别为4840/1860/1890mm,轴距为2820mm。长安COSMOS的内饰遵循品牌家族设计理念。采用2+2+3座椅布局,中控台简洁大气,中间亮黑色面板质感好,嵌入式中控触摸屏和全液晶仪表是目前主流的“装备”。技术配置方面,长安欧尚COSMOS搭载智能车联网系统、一键启动·智能钥匙、蓝牙/车载电话、10英寸中控大屏等。,并支持高德导航等功能。安全配置方面,除了车身电子稳定系统等必要的安全配置外,该车还配备了360°全景影像、换挡提醒、驻车雷达辅助、自动驻车、上坡辅助、起步辅助、车身电子稳定系统等更加实用的配置。长安COSMOS搭载1.5T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115kW(156PS),最大扭矩2015N.m,传动系统方面,匹配6速手动变速箱。百万购车补贴
2023-06-09 07:52:511

cosmos什么意思?

cosmos n. (被视作和谐体系的)宇宙 名词复数 cosmos, cosmoses universe n. 宇宙,万物,世界 (1)n.宇宙 the whole system of suns,planets.etc.existing in their places Do you know Einstein"s theory about the universe? 你知道爱因斯坦关于宇宙的理论吗? No one knows for universe extension. 谁也不知道宇宙的范围有多大。 (2)n.宇宙万物 the whole system of created things viewed as a whole (3)n.全世界 the world在西方,宇宙这个词在英语中叫cosmos,在俄语中叫кocMoc ,在德语中叫kosmos ,在法语中叫cosmos。它们都源自希腊语的κoσμoζ,古希腊人认为宇宙的创生乃是从浑沌中产生出秩序来,κoσμoζ其原意就是秩序。但在英语中更经常用来表示“宇宙”的词是universe。此词与universitas有关。在中世纪,人们把沿着同一方向朝同一目标共同行动的一群人称为universitas。在最广泛的意义上,universitas 又指一切现成的东西所构成的统一整体,那就是universe,即宇宙。universe和cosmos常常表示相同的意义,所不同的是,前者强调的是物质现象的总和,而后者则强调整体宇宙的结构或构造。
2023-06-09 07:53:351

COSMOS是什么软件

Cosmos软件是美国SRAC(Structure Research and Analysis Corporation )公司的产品,它具有计算速度快、解题时占用磁盘空间少、使用方便、分析功能全面、与其他CAD/CAE软件集成性好等优点,下面简要介绍一下这些特点。
2023-06-09 07:53:421

“宇宙”的英文cosmos和universe有何区别?

universe 倾向与表示 全世界,全人类,而COSMOS更倾向与表示宇宙,强调整体和谐
2023-06-09 07:53:522

宇宙是什么意思

在西方,宇宙这个词在英语中叫cosmos,universe,space;在俄语中叫кocMoc,在德语中叫kosmos,在法语中叫cosmos。它们都源自希腊语的κoσμoζ,古希腊人认为宇宙的创生乃是从浑沌中产生出秩序来,κoσμoζ其原意就是秩序。但在英语中更经常用来表示“宇宙”的词是universe。此词与universitas有关。在中世纪,人们把沿着同一方向朝同一目标共同行动的一群人称为universitas。在最广泛的意义上,universitas又指一切现成的东西所构成的统一整体,那就是universe,即宇宙。universe和cosmos常常表示相同的意义,所不同的是,前者强调的是物质现象的总和,而后者则强调整体宇宙的结构或构造。在汉语中,“宇”代表上下四方,即所有的空间,“宙”代表古往今来,即所有的时间,所以“宇宙”这个词有“所有的时间和空间”的意思。把“宇宙”的概念与时间和空间联系在一起,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
2023-06-09 07:54:001

cosmos是什么颜色?

【大波斯菊】,不是颜色。
2023-06-09 07:54:212

universe和cosmos的区别

cosmos n. (被视作和谐体系的)宇宙 名词复数 cosmos, cosmoses universe n. 宇宙,万物,世界 (1)n.宇宙 the whole system of suns,planets.etc.existing in their places Do you know Einstein"s theory about the universe? 你知道爱因斯坦关于宇宙的理论吗? No one knows for universe extension. 谁也不知道宇宙的范围有多大。 (2)n.宇宙万物 the whole system of created things viewed as a whole (3)n.全世界 the world在西方,宇宙这个词在英语中叫cosmos,在俄语中叫кocMoc ,在德语中叫kosmos ,在法语中叫cosmos。它们都源自希腊语的κoσμoζ,古希腊人认为宇宙的创生乃是从浑沌中产生出秩序来,κoσμoζ其原意就是秩序。但在英语中更经常用来表示“宇宙”的词是universe。此词与universitas有关。在中世纪,人们把沿着同一方向朝同一目标共同行动的一群人称为universitas。在最广泛的意义上,universitas 又指一切现成的东西所构成的统一整体,那就是universe,即宇宙。universe和cosmos常常表示相同的意义,所不同的是,前者强调的是物质现象的总和,而后者则强调整体宇宙的结构或构造。
2023-06-09 07:54:281

求t.A.T.u. Cosmos歌词

找到了楼主,t.A.T.u. Cosmos歌词是:曲名:Cosmos (Outer Space) 歌手:t.A.T.u cosmos(outer space)演唱:t.a.t.u.t.a.t.u.-cosmos(outer space)games we don"t want to playsame winner everydaykill for the second bestfeel no more, feel no lesswe have our minutes cutwe lose our feelings butthat"s what the movies showthis is where stories gostars we don"t want to reachscars we don"t want to stitchgo where we haven"t beenfly away, time machinecloud we will chase him outcrowds, we will face them downthis is our secret placeouter space, outer spaceour home forever is outer spaceblack stars and endless seas, outer spaceyou hold your destinies, outer spaceforever we"ll be inground we don"t want to feelfound what they didn"t stealtime, we were really lostbridges burnt, fingers crossedwe, shall we ever be freewith no guaranteelife on another planesame before, same againgo where you want to goso no one ever knowsonly what we decideis it gone has it dieddry every tear in my eyeyou can tell me whyour home forever is, outer spaceouter space, outer spaceouter space is where we get togetherand this place we"re meant to bestars are dancing and the time is fadingdead forever,you and me, you and meracing stars and common moons are planetsin the cosmos, we are freethere"s no atmosphere and no obsessionsit"ll always be
2023-06-09 07:54:352

universe,cosmos和space这三个单词有什么区别

应该没有三个单词吧,这应该是两个单词。cosmos ["ku0252zmu0252s] n. 宇宙;和谐;秩序;大波斯菊例句:Our world is but a small part of the cosmos. 我们的世界仅仅是宇宙的一小部分而已。space [speu026as] n. 空间;太空;距离 vt. 隔开 vi. 留间隔例句:If you upend the box it will take less space. 如果你将盒子竖起来,它就可以少占些空间。
2023-06-09 07:54:552

"宇宙"是cosmos,还是universe?

universecosmos有些偏重于“完整的体系”
2023-06-09 07:55:033

宇宙英文怎么写?

cosmos n. (被视作和谐体系的)宇宙 名词复数 cosmos, cosmoses universe n. 宇宙,万物,世界 (1)n.宇宙 the whole system of suns,planets.etc.existing in their places Do you know Einstein"s theory about the universe? 你知道爱因斯坦关于宇宙的理论吗? No one knows for universe extension. 谁也不知道宇宙的范围有多大。 (2)n.宇宙万物 the whole system of created things viewed as a whole (3)n.全世界 the world在西方,宇宙这个词在英语中叫cosmos,在俄语中叫кocMoc ,在德语中叫kosmos ,在法语中叫cosmos。它们都源自希腊语的κoσμoζ,古希腊人认为宇宙的创生乃是从浑沌中产生出秩序来,κoσμoζ其原意就是秩序。但在英语中更经常用来表示“宇宙”的词是universe。此词与universitas有关。在中世纪,人们把沿着同一方向朝同一目标共同行动的一群人称为universitas。在最广泛的意义上,universitas 又指一切现成的东西所构成的统一整体,那就是universe,即宇宙。universe和cosmos常常表示相同的意义,所不同的是,前者强调的是物质现象的总和,而后者则强调整体宇宙的结构或构造。
2023-06-09 07:55:091

宇宙生命之谜

10*宇宙生命之谜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4966 更新时间:2005-6-18 10月26日至27日,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窦桂梅、靳家彦、盛新凤等专家在浙江温岭剧院为台州的老师们上了精彩的教学观摩课。我有幸参加此次活动,不敢将观摩所得独自深藏,同时也是受米奇版主所托,所以四个小时旅途奔波后,连夜整理了以下课堂实录,供大家欣赏! [课文] 10*宇宙生命之谜 张申培 赵晓梅 古时候,科学不发达,人们一直向往着“天上人间”和“天堂”。于是,有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嫦娥奔月,仙女下凡,玉皇大帝,王母娘娘……。现在,科学发达了,人们知道那都是古人编出来的神话。但是,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极吸引人的问题。 从理论上说,宇宙是无限的。地球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而太阳系只是银河系中一个极小的部分。整个银河系中,大约有 1500亿颗恒星,类似太阳系这样的星球系为数不少,其中与地球类似的行星肯定是存在的。可以猜测,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但是,人类至今尚未找到另外一颗具有生命的星球。 哪些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这个天体又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我们了解了生命起源的过程之后,认为至少应有这样几个条件:一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一般应在-50uf0b0;C~+5Ouf0b0;C之间;二是必要的水分,生命物质诸如蛋白质、核酸和酶的活力都和水紧密相关,没有了水,也就没有了生命;三是适当成分的大气,虽然已发现少数厌氧菌能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生存,但氧气和二氧化碳对于生命的存在是极为重要的;四是要有足够的光和热,为生命体系提供能源。 根据这些条件,科学家首先对太阳系除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进行了分析:水星离太阳最近,向阳时表面温度可以达到300~400uf0b0;C,不可能存在生命;金星是一颗高温、缺氧、缺水、有着强烈阳光辐射的行星,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离太阳很远,它们的表面温度低,一般都在-140uf0b0;C以下,环绕它们的大气成分主要是氢气,其次是甲烷和氨,因此,在这几颗行星上,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太阳系中唯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关于火星上是否存在着生命的问题, 已经争论了100多年,随着航天技术的迅速发展,这个谜目前已经揭开了。 火星与地球有不少相似之处:地球自转一圈是23小时56分,火星自转一圈是24小时37分;地球自转轴与轨道平面有23度27分的倾角,而火星的倾角是24度,所以火星和地球一样有昼夜,有四季,火星的两极也和地球一样,被冰雪封冻着。更有趣的是,1879年,意大利的一位天文学家观察到火星表面有很多纵横的黑色线条,人们猜测这是火星人开挖的运河。人们还观察到火星表面的颜色随着季节而变化,有人认为这是火星表面植物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了颜色。 由于空间技术的迅猛发展,科学家们决定利用宇宙飞船对火星作近距离的观测,以揭开火星神秘的面纱。 1971年,美国发射的“水手9号”宇宙飞船进入了环绕火星飞行的轨道,给火星拍摄了大量的照片。这些照片表明,意大利天文学家观察到的所谓“运河”,原来是一连串的暗环形山和暗的斑点。通过近距离观测还发现,以前观察到的火星表面上所谓颜色的四季变化,并不是由于植物的生长和枯萎所造成的,而是由于风把火星表面上的尘土吹来吹去,才造成了颜色明暗的变化。 宇宙飞船还发现,火星是一个非常干燥的星球,在它的大气中虽然找到了水汽,但含量极少,只有地球上沙漠地区的百分之一;火星的大气层非常稀薄,百分之九十六是二氧化碳,氧气含量极少;火星表面温度很低;火星上没有磁场,它的大气层中又没有臭氧层,因而不能抵御紫外线和各种宇宙线的照射,所有这些因素都说明,在火星上生命难以生存。 为了对火星作进一步的考察,1976年,美国又发射了两艘名叫“海盗号”的宇宙飞船。这两艘飞船在火星表面着陆,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和测试,其中有两项重要的结果,一是在火星的土壤中未能检测到有机分子,二是在火星表面取样的培养中,未发现微生物的存在。这两项结果直接证明了,在飞船着陆的地区,火星表面上没有生命存在。此时,又有科学家提出,生命物质是否会存在于火星的岩层之中呢?这还有待进一步地进行研究。 人们至今尚未能在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但科学家仍然相信那里存在着生命。近年来,通过对落在地球上的一些陨石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外空中有有机分子的存在。1976年我国东北吉林省下了场陨石雨,经对其中最大陨石块进行取样分析,也找到了有机分子。 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的存在,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生命之谜。
2023-06-09 07:55:184

宇宙2字的含义

在汉语中,“宇”代表上下四方,即所有的空间,“宙”代表古往今来,即所有的时间,所以“宇宙”这个词有“所有的时间和空间”的意思。 把“宇宙”的概念与时间和空间联系在一起,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
2023-06-09 07:55:262

cosmos和space这三个单词有什么区别

应该没有三个单词吧,这应该是两个单词。cosmos ["ku0252zmu0252s] n. 宇宙;和谐;秩序;大波斯菊例句:Our world is but a small part of the cosmos. 我们的世界仅仅是宇宙的一小部分而已。space [speu026as] n. 空间;太空;距离 vt. 隔开 vi. 留间隔例句:If you upend the box it will take less space. 如果你将盒子竖起来,它就可以少占些空间。
2023-06-09 07:55:581

“宇宙”是谁命名的? 是谁命名的呀? 为什么不叫其它的什么呢?

在西方,宇宙这个词在英语中叫cosmos,universe,space;在俄语中叫кocMoc ,在德语中叫kosmos ,在法语中叫cosmos.它们都源自希腊语的κoσμoζ,古希腊人认为宇宙的创生乃是从浑沌中产生出秩序来,κoσμoζ其原意就是秩序.但在英语中更经常用来表示“宇宙”的词是universe.此词与universitas有关.在中世纪,人们把沿着同一方向朝同一目标共同行动的一群人称为universitas.在最广泛的意义上,universitas 又指一切现成的东西所构成的统一整体,那就是universe,即宇宙.universe和cosmos常常表示相同的意义,所不同的是,前者强调的是物质现象的总和,而后者则强调整体宇宙的结构或构造. 在汉语中,“宇”代表上下四方,即所有的空间,“宙”代表古往今来,即所有的时间,所以“宇宙”这个词有“所有的时间和空间”的意思.把“宇宙”的概念与时间和空间联系在一起,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
2023-06-09 07:56:051

cosmos前要加the吗?

n.宇宙;大波斯菊;体系例句如图,要使用the
2023-06-09 07:56: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