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Sina是什么意思?

2023-06-16 01:51:53
共6条回复
大鱼炖火锅

一、引言

近来,部分人士为“sina”究竟是不是日语“支那”的罗马字注音、新浪网究竟要不要更改其域名“sina”一事争论得异常激烈。一部分人认为:日语“支那”原本来自于西语的“China”、“Sino”,且均为古代中国的自称“秦”的音译,因此大可不必对其过于敏感,更不能为此搞“文字内战”,否则将会影响中国网络工业的发展[1]。另一部分人认为:“支那”乃少数日本人对中国的蔑称,“sina”乃其罗马字注音,故新浪网不应使用“sina”来作为自己的域名,否则将会使多数旅日华人感到非常难堪[2]。新浪公司的解释则是∶虽然在日本“sina”可能带有某种特殊涵义,但在古印度和古希腊它却是对中国的敬称,问题的关键在于新浪网域名“sina”乃是“Sino”和“China”的合拼,同日语“支那”没有丝毫关联,故新浪网没有必要更名[3]。

笔者认为上述三种说词均存在欠妥之处,其共通的瑕玷是争论各方对日语“支那”的把握都不够准确、全面。基本事实没有厘清的争论,即使精彩,也没有意义;即使结论正确,也难以令人信服。因此,本文拟先考察一下日语“支那”的语音、词性、罗马字注音等基本问题,然后再就新浪网域名的是与非问题谈些粗浅看法。

二、现代日语“支那”的语音起源于西语“China”、或“Sion”吗?

虽然梵文“Cinasthana”中的“cina”和“Mahachinasthana”中的“china”起源于秦国的“秦”的语音之说论据较为有力,但学界仍未就此达成共识[4]。不过,“Cinasthana”、“Mahachinasthana”皆为古印度对中国的称谓之说则早已成了定论,而且汉语中的“支那”和葡萄牙语、荷兰语、德语、英语中的“China”以及法语中的“Chine”等皆起源于梵语“Cinasthana”、或“Mahachinasthana”之说也早已获得了公认4。

据考证,唐玄装等僧侣在其著作中叙述赴印度取经的情形时,曾将古印度对中国的呼称“Mahachinasthana”音译成了“摩诃脂那国”、“摩诃至那国”、“摩诃震旦”等。梵文“Mahachinasthana”中的“Maha”乃“大”的意思;“sthana”读作“斯坦”,乃“国境”的意思;“china”则为“秦”的语音。因此“Mahachinasthana”的意译应为“大秦国”。不过唐朝僧侣并没有意译它,而是对它进行了音译,于是汉语典籍中便开始出现了一组同义音译词:“脂那”、“至那”、“震旦”、“支那”等[5]。此后,这些音译词在汉语典籍中虽然不时露面,但总的来说出现的频率不高;且即使出现了,也大都作为历代中国的统称而被使用[6]。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在不少特定情况下,譬如说在汇编各朝代中国人的佛教著作时,只署记某一朝代的名称显然不合情理,故人们不得不使用跨越多个朝代的统称。当时,人们虽然有选择其他统称的自由,但对佛门弟子来讲,无疑没有哪个统称比源于梵文的译语“支那”更能体现自己的虔诚和博学的了,因此“支那”比较多见于佛教经典。

“支那”一词由中国传入日本可以上溯到九世纪初。日本著名僧侣空海大师著述时曾多次使用“支那”一词[7]。由于空海曾于八○四至八○六年随遣唐使赴唐学习过佛经,因此可以推断他书中的“支那”乃是从大唐僧侣或汉译经典那里学来的。总的来说,在东西文化发生大规模碰撞之前,除少数佛教界人士为显示博学、虔诚模仿先哲使用“支那”一词称呼中国之外,一般日本人很少使用“支那”一词称呼中国。这一时期,日本著作中常见的中国称谓乃是“汉·汉土”、“唐·唐土”、“中土”、“中国”以及相应朝代的名称,如明、清等[8]。虽然中国的朝代时常发生变化,但是近代以前的日本人一直喜欢使用含有“汉”、或“唐”字的名称来统称中国或中国人8。

西学东渐后,日本开始与西方发生直接接触,这样西语“China”传入日本便成了迟早之事。一七一三年,儒者新井白石在译介荷兰语地理书籍时首次将“China”与“支那”相连,不过他给“支那”加的注音假名的读音并非是“希呐”,而是“契呐”[9]。一七八三年,兰学者大槻玄泽在著述《兰学阶梯》时,虽然也采用了“支那”这个译语,但他给这个译语加的注音也只不过是“希依呐”[10]。洋学兴起之后,受西语“China”的影响、将中国称为“支那”的洋学者与日俱增,但这些洋学者在著作中将“支那”的语音标注为“希呐”的为数非常有限[11]。翻阅一下明治初期的教科书,我们不难发现:这一时期,既有按英语“China”的发音“恰依呐”为“支那”加注假名的[12];又有按传统的中国称谓“唐”的发音“卡拉”、“唐土”的发音“毛姥烤希”为其标注假名的[13]。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由文部省组织发行的两本地理教科书均将“支那”的语音标记成了“恰依呐”[14],似乎有意提倡按英文“China”的语音来训读“支那”一词。

“支那”演变成为中国的常见称谓、其语音统一为“希呐”,事实上是甲午战争之后的事[15]。为什么甲午战争之后“支那”的语音统一成了“希呐”,而没有统一成英语语音“China”、或日本早期对中国的称呼“卡拉”、“毛姥烤希”呢?这是一个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的问题。民国初期的一位留日学生认为这是由于“支那”的语音“希呐”与日语中的木偶、物品、将死同音、或谐音之故[16]。我们虽然很难断言“支那”的语音演变成“希呐”一定与这些词的谐音有关,但是不论日本人使用“支那”称谓时是否寓含着这些谐音语之意,听者在轻视中国的社会环境中容易朝这方面联想却是事实。对这种容易产生误解的语音,日本社会本来应该加以回避,而实际情况却恰恰想反。倘若甲午战争后日本人仍坚持明治初期文部省所提示的方向,把“支那”读成英语的“China”,那么问题至少不会复杂到旅日华人会按“希呐”的语音把“支那”理解成木偶、物品之意的程度。

由上观之,一些人所持的现代日语“支那”的语音来自于西语“China”的观点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如果日语“支那”的语音真的是由“China”演变而成,那么它的注音应为“恰依呐”,而不是“希呐”。日语的音素虽然不多,但不至于区分不了这两个音。

至于日语“支那”的语音“希呐”来源于西语“Sino”之说,那更不值得一驳。诚然,西方社会有时也使用“Sino-”来表示“中国(的)”的意思,如使用“Sino-US Relations”来表示“中美关系”、使用“Sinology”来表示中国学(汉学)等,但是这些地方的“Sino”均为连接词,并非单独用来表示“中国”之语。而且,“Sino”在十八世纪以前的西方著作中并不多见,它成为常见用语乃是“中国学(法语:Sinologie,英语:Sinology)”十八世纪在法国兴起、十九世纪在欧洲开始盛行之后的事[17]。受西方中国学的影响,二十世纪初日本京都的一群学者结成了一个叫作“支那学会”的研究组织,一九二○年又开始发行了一份名为《支那学》的学术刊物[18]。这里的“支那学”虽是“Sinologie”和“Sinology”的对应语,但是其中的“支那”并非“Sino”的音译,而是它的意译。初通日语的人都知道,“na”和“no”的注音假名完全不同,若要音译“Sino”,那就应该译成“希恼”,而不是“希呐”。

值得指出的是∶日本至今仍有部分右翼分子主张按先前的习惯将中国称作“支那”,他们的托词之一就是日语“支那”的语音“希呐”来自于西语“China”,中国既然允许欧美人称其为“China”,为何不许日本人呼其为“希呐”[19]?这伙人为赢得社会的同情与支持,只得这样误导舆论,但是如果我们也信以为真、甚至以讹传讹,那就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了。

三、中国的网站宜使用日语“支那”的注音作为自己的域名吗?

新浪公司公关部认为:任何一个企业取名时都不可能查阅所有国家的语言,因此新浪取名“sina”时没有考虑日语“支那”的特殊涵义很正常;既然新浪网的域名“sina”与日语“支那”发音相同纯属巧合,那么新浪公司当然就没有必要改动已使用多年并有着广泛影响的名字[20]。显然,这种解释同只要主观动机没有问题,即使客观上对他人造成了伤害也不用负责的论法没什么两样。笔者认为如果新浪网的域名“sina”确实是日语“支那”的标准注音,那么新浪网就有必要考虑如何妥善处理因自己的域名给众多旅日华人造成的困惑问题。

为什么旅人华人对日语“支那”如此敏感呢?难道仅仅是因为日本人嘴中的“支那”同木偶、物品谐音之故吗?不!大多数中国人之所以强烈反对日本人使用“支那”称呼中国,是因为中日两国之间曾发生过令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深受其辱的“国号事件”。

一九一二年中华民国成立,日本出于自身的利益要求,没有当即正式承认中华民国。在正式承认之前,如何称呼中国呢?当时的驻华公使提议先使用与“清国”、“中国”无关的“支那”来称呼中国[21]。一九一三年七月日本政府根据驻华公使的提议商定:今后,不论中国国号如何变化,日本均以“支那”呼称中国21。

一九一三年十月,日本政府趁袁世凯就任大总统之际宣布正式承认中华民国。在给中方的中文文本中虽然使用了“中华民国”的称谓,但在递交给日本天皇的奏文中却使用了“支那共和国”的称谓。北洋政府发现日本对中称呼不统一这一情况后,马上指示驻日代理公使同日本外务省进行交涉。可是,交涉过程中,日本外务省自始至终坚持不肯放弃在日文文本中使用“支那共和国”称呼中国的既定政策,只肯承诺在中文文本中使用“中华民国”称谓、不使用“支那共和国”字样[22]。

当中国人经过艰苦奋斗终于结束封建统治、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并拥有了一个崭新的国号时,作为近邻的日本却不立即予以承认,甚至单方面给中国取了一个“支那共和国”的汉字国号。对中国人来讲,简直没有什么事比这更令人难堪的了。因此,一些有识之士一开始就对日本使用“支那”称呼中国的作法表示了关切,甚至进行了抵制[23]。但因民国初期政局动荡不安,关心“支那”称谓问题的人非常有限。

一九一九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中国人的反日情绪空前高涨。这种情绪当然也折射到“支那”称谓这个问题上来了。

一九一九年十一月留日学生在国内出版的《东游挥汗录》中对日本称中国为“支那”一事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书中写道:“假扮(Japan)虽继承了中国体统,读汉文、朗佛经,却朝野上下不把‘中华民国"四字、甚至‘中国"二字当成回事;并且蔑视我国,连‘摩诃震旦"也不照用,只称切掉前面二字后剩下来的语音支那。报纸、着述、讲演都只称支那。在政府公文中抛弃‘中华民国"四字,特意使用‘支那共和国"五字。不仅不符合国际礼仪,而且简直不把我国看成国家。中华民国成立已经八年了,倭人至今还不承认。”[24]

先后留学日本的郁达夫、陈独秀等人也在文章中对“支那”称谓进行了鞭挞[25]。

在留日学生纷纷表示不堪忍受被日本人称作“支那”的耻辱之时,中国国内反对日本称中国为“支那”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尤其是北伐成功、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中国之后,这种呼声可谓达到了顶点。一九三○年五月南京国民政府委员会文书局长杨熙绩在讲演时公开对“支那”称呼进行了谴责[26]。稍后国民政府训示外交部∶今后凡载有“支那”二字的日本公文一律拒收[27]。六月下旬《上海民国日报》》(二十三、二十四日)、《武汉日报》(二十六日)、《广东民国日报》(三十日)等报社也跟着发起了反对使用“支那”的倡议活动。

面对中国民间以及官方的反对声浪,一九三○年十月日本外务省提请内阁讨论将中国的日文正式称谓改为“中华民国”。日本内阁会议虽然通过了外务省的这一提议,但没有议定中国的简称问题[28]。因此,这次阁议之后,日本政府公文中虽然不再出现“支那共和国”的称谓了,但是日本社会中使用“支那”简称中国的现象并未减少,甚至连外务大臣在国会答辩这种正式场合仍然使用“支那”称呼中国[29]。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外务省开始明确反对使用“支那”简称中国。当然,其动机并非出于尊重中国国民的感情需要,而是因为伪“满洲国”成立后,作为国家概念的“支那”和作为地理概念的“支那”在空间上已经不再重叠了,此时若继续简称中华民国为“支那”很容易使人产生误解,以为作为国家的“支那(国)”同地理上的“支那”包含满洲一样包含“满洲(国)”。是故,日本外务省一九三二年十月决定:今后不再简称中华民国为“支那(国)”以免发生不必要的混乱;若要称呼中国,则一律使用全称“(大)中华民国”[30]。

日本外务省的上述决定,并没有获得日本社会的广泛认同。一些学者纷纷撰文说:地理上的“支那”指中国本土,并不包括长城外的满洲、蒙古等地[31]。既然满洲在地理上本来就不属于“支那”,那么继续简称“中华民国”为“支那”当然就谈不上产生什么混淆。受这种舆论的影响,民间以及日本政府的其他部门并没有紧跟外务省行事,而是继续称中国为“支那(国)”。几年后,日本军部全面挑起侵华战争。结果,日本外务省也一改往日的作法,开始追随军部使用“支那”称呼中国,称“芦沟桥事变”为“支那事变”。

日本战败后,中国以战胜国身份派遣代表团进驻东京。应中国代表团的要求,盟国最高司令部政治顾问团对“支那”称谓进行了调查,并确认“支那”称谓含有蔑意,故于一九四六年六月责令日本外务省不要再使用“支那”称呼中国[32]。根据这一指示,日本外务省迅速向各主要报社以及政府各省、各都道府县等发送了题为《关于回避使用支那称呼之事宜》的文件[33]。其后,文部省次官又将这一文件转发给了各大专院校[34]。于是,“支那”称谓开始从日本政府的公文里、学校教科书中、报纸、杂志、广播中消失了[35]。

今天,除极少数右翼分子仍在使用“支那”称呼中国,不断刺激中国人的心灵创伤之外,正直的日本人都拒绝使用此词,有关部门甚至坚持将载入教科书的战时作品中的“支那”一律改为“中国”[36]。此时,如果中国的网站公然使用“支那”的注音作为自己的域名,而且也不给人一个满意的解释,那么生活在日本的华人以及了解中日关系那段历史的海内外同胞将会作何感想呢?

四、现代日语“支那”的罗马字注音是“sina”吗?

《东京新闻》刊登过一篇题为“支那不是蔑称”的报道。该报道的第一段这样写道:“经营着中国最大门户网站‘希呐(sina)网"的新浪网公司二十一日针对本报的采访表明了下述方针:拒绝由一部分认为‘希呐(支那)是对中国的蔑称"的学者等提出的改名要求。其理由是:‘希呐起源于英语的China,其自身并不含有侮辱的意思。"”[37]显然,在这则报道中,记者将“sina”音译成了“希呐(支那)”。换言之,对日本人来说,“sina”的读音与“支那”的发音“希呐”没什么不同。

我们说在日本新浪网域名“sina”的读音就是“希呐”、与现代日语“支那”的语音完全相同,但是反过来是否可以说现代日语“支那”的罗马字注音就是“sina”、或“SINA”呢?为回答这个问题,让我们来考察一下现行日语罗马字拼写法的形成过程及其主要内容。

众所周知,最早同日本进行接触的西方国家是葡萄牙。随葡萄牙商船赴日的耶稣会士们为便于传教,曾日译了一批天主教教义、祈祷书之类的传教材料。由于当时传教士们大多不识日文汉字,故这些翻译材料都不是直接用日文写成的,而是用罗马字拼写成的。在这些译文材料中,日语音节“希”被拼写成了“xi”[38]。耶稣会士们建立的这套拼写规则后因日本禁教锁国而被束之高阁,所以对后世并没有产生什么影响。

禁教锁国期间,同日本继续保持经常性接触的西方国家只剩下荷兰。在同荷兰人交往过程中,日本国内涌现出了一批精通荷兰语的兰学者。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在著书介绍荷兰语的音韵特征时,曾尝试着用日语假名来标注荷兰语的语音,从而在日语假名与罗马字之间建立了一种对应关系。例如,藤林淳道一八一○年就曾制订过一张假名与罗马字音韵对照表。在这张表中,假名“希”对应的罗马字拼写是“si”和“xi”[39]。

开国以后,美、英、法、德的势力在日本急剧扩张,随之英语式、法语式、德语式罗马字拼写法应运而生,但竞争的结果是美国传教士、医师平文(James Curtis Hepburn, 1815-1911)创立的英语式罗马字拼写法于一八八五年获得日本学界承认。此一罗马字拼写法中的假名“希”被拼写成了“shi”[40]。今日通行的“修正平文式”、即“标准式”拼写法就是在这一基础上形成的。

由于平文的拼写法主要是为了满足西方人学习日语的需要而制定的,故一八八五年日本著名学者田中馆爱橘又在兰学者早年研究的基础上,以日本人为本位,制定出了一套后来被称作为“日本式”的罗马字拼写法[41]。尽管在西方主要语种中“si”的发音有异于假名“希”,但是“日本式”的主张者们仍坚持用它来表示日语音节“希”。因为只有这样规定“si”等罗马字音节的读音,才能使五十音图的罗马字拼写显得比较工整[42]。

若对照一下“日本式”与“标准式”,不难发现,两者之间确实存在着一些明显差异。例如,“日本式”的声母只使用一个罗马字母,而“标准式”既使用单字母的声母,又使用双字母的声母;“日本式”不仅要求句头字母大写,而且还要求所有名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而“标准式”则只要求句头字母必须大写。关于这两个拼写法的是与非,学者之间曾产生过广泛激烈的争论[43]。结果,在国粹主义情绪日益高涨的一九三七年,日本内阁推出了一套被称作为“训令式”的罗马字拼写法。这套拼写法除对“da”行假名做了简化处理外,其余几乎可以说是“日本式”的翻版[44]。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九月三日,即在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后的第二天,盟军最高司令部发布了对日第二号命令,明令日本政府在街道、乡村、车站等处设置罗马字地名标记时一律采用“修正平文式”、即“标准式”拼写法[45]。这样,遭禁多年的“标准式”在美军的干预下又开始复活了。

战后,一直将“训令式”视作为军国主义产物的“标准式”支持者们强烈要求日本政府废止“训令式”拼写法。“训令式”支持者们则以盟军并没有行文否定“训令式”为据,主张对内继续执行一九三七年通过的“训令式”拼写法[46]。两大派系争执的结果是∶日本内阁于一九五四年底以告示的形式公布了《日语罗马字拼写法》。

告示《日语罗马字拼写法》中有两张表,第一表与一九三七年公布的“训令式”内容完全相同,第二表则是“标准式”、“日本式”与“训令式”不同部分的罗列。告示在《前言》第一、二条中规定:一般情况下应使用第一表所列拼写法,但在涉及国际关系、或过去惯例很难更改的场合下,可以使用第二表所列拼写法;第六条规定:“句子的开头以及专有名词的词头用大写字母书写,专有名词以外的名词的词头不妨用大写字母书写。”[47]

显然,告示乃妥协折衷的产物,它既肯定了“标准式”,又肯定了“训令式”和“日本式”。这样一来,日本便出现了多套合法的日语罗马字拼写系统。之后,由于英语的影响力急剧膨胀,英语式罗马字拼写法,即“标准式”拼写法越来越受到日本社会的欢迎[48]。现在,岂止是街道、车站的罗马字标记清一色按“标准式”拼写,连日本人以及公司的译名都几乎毫不例外地采用了“标准式”拼写法。例如,人们熟悉的“三菱(日语读音:弥茨毕希)”的译名乃“Mitsuibishi”,而不是“Mitubisi”;“东芝(日语读音:涛希巴)”的译名是“Toshiba”,而不是“Tosiba”。

由上可知,今日的日语“支那”的罗马字拼写法理论上应该有两种:一是“Sina”,此乃“训令式”拼写,它与“日本式”拼写完全相同;另一个是“Shina”,此乃“标准式”拼写。然而,无论依据哪种方式拼写,专有名词“支那”的罗马字注音的词头字母均须大写,因为五四年的日本内阁告示曾对此做出过明确的规定。所以,严格地讲,“sina”和“SINA”都不是日语“支那”的罗马字拼写、或曰英译。

虽然理论上现代日语“支那”既可以拼写为“Sina”,又可拼写为“Shina”,但是实际上,人们总是按英语的发音方式将“支那”拼写成“Shina”。例如,加利佛尼亚大学的弗格尔(Joshua A. Fogel)教授在《中日研究》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就将日语“支那”拼写成了“Shina”[49];又譬如,盟军司令部政治顾问团在一份关于“支那”的调查报告中,同样将“支那”拼写成了“Shina”[50]。今天,坚持依据影响力越来越小的“日本式”、或“训令式”拼写规则,将“支那”拼写为“Sina”虽不能说不可,但已不合时尚。

五、小结

通过上述考察,我们可以看出:一些人所持的“‘希呐(支那)"起源于英语的China,其本身并不含有侮辱的意思”[51]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支那”一词早在九世纪初就由中国传入日本,而日本与西方发生的最初接触却是一六世纪的事,怎么能说日语“支那”起源于西语China呢?!而且“支那”的语音“希呐”和“China”之间也没有什么直接的关联。“China”早期传入日本时,确实被译成“支那”,但是译者新井白石给其加注的假名的语音是“契呐”、不是“希呐”。幕末维新初期,日本和西方的接触急剧增加,随之用“支那”称呼中国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即便在这一时期,“支那”的语音仍没有统一为“希呐”。“支那”真正成为日本称呼中国的常用用语乃甲午战争以后的事,其语音统一为“希呐”也是这一时期的事。因此,人们完全可以合理怀疑“支那(希呐)”演变成中国的主要称谓在某种程度上带有战胜者对于失败者的轻侮情感和心理。

诚然,从字面上看“支那”一词并不带有什么不良的意思,但是考察一个词的含义、性质不能只看文字符号,还要看它的语音以及它被使用的语境。关于这一点,维特根斯坦说得再也透彻不过了。“一个词的意义就是它在语言中的用法”[52]。“脱离具体的语言游戏、脱离具体的生活形式去了解语言;按照指称关系来理解词的意义;……如此等等,都属于对语言的用法迷惑不解,错误理解语言用法的范围,都会产生哲学混乱或哲学问题。”[53]一些人在考察词语的意义时,只看到文字符号的要素,很少考虑语音这个要素,更没有想到语境也是考察语义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他们看来,只要“支那”这两个文字符号本身不含有贬义,那就不必对此过于在意。如果是这样的话,人们不禁要问:难道“支那”的含义不是在语言活动过程中被人们逐渐赋予的吗?

辛亥革命后,作为同文国的日本政府傲慢无礼,无视中国民众以及政府的要求,抛弃中国人自主选择的汉字国名不用,单方面将易引起误解的“支那(希呐)”规定为中国的正式称谓。这便彻底地改变了“支那(希呐)”一词的原有性质,“支那(希呐)”由此便演变成了日本蔑视中国的一个典型象征。中国经过长期的浴血奋战,终于以战胜国的身分出现在日本,并通过战胜国组织责令日本不要再使用这一称谓,从而伸张了正义、实现了无数先烈梦寐以求的愿望。今天,作为他们的后人,我们当然不同意少数日本右翼分子翻案、再次使用“支那(希呐)”称呼中国;我们当然不赞成国内的商业机构(包括网站)使用“支那”、或其注音作为自己的商号名称。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使用“支那(希呐)”作为中国的国号和使用其同音词作为商号毕竟是两回事;再说在日本,新浪公司的英文名称“SINA”及其网上域名“sina”终竟只是现代日语“支那”的同音词,并非是“支那”的罗马字注音、或曰英译;更何况即使是“Sina”,也并非是日语“支那”的常见罗马字注音。因此,我们不能因为日语“支那(希呐)”曾是一个含有轻视、侮辱中国之意的称谓,就一定要新浪网更改其使用已久的域名“sina”。抹煞用“支那”称呼中国和用“sina”作为网站域名的区别,混淆日语“支那”的同音词和其法定罗马字注音的差异,到头来受伤害的还是我们自己的民族尊严。

新浪网域名风波再次证明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文社会科学“平台”的支撑。如果新浪公司当初取名时对“sina”与日语“支那”的同音问题有所考虑,那就不大会引发后来的争论;倘若他们对日语“支那”的语音、词性、注音等问题做过比较深入的考察,那就更不会在危机发生时作出那样的解释。当前,我们在大力宣传科技兴国、致力推动高新技术的发展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不能忽视人文社会科学的教育与研究。实践已经反覆证明,忽视人文社会科学,必定会给科技创新、经济增长、乃至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造成严重的伤害,而且这种伤害决不是短期能够治愈的。

近日,有热情而富有正义感的记者和网友指出:对于新浪网“sina”的域名,“在日语罗马字里,‘sina"就是‘支那",是部分日本人对中国带有侮辱性的称呼。这个词,主要是右翼分子在使用,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

“支那”(Shina)一词,实为英、法等国语言中“中国”一词的音译(China,Chine)。日本侵华战争期间,为了培养大和民族的优越感而抛弃了延用千百年的称呼(Chugoku),日本一律改用“支那”。现在,日本右翼顽固分子也常称中国为“支那”。

到底sina是不是“支那”的意思呢?这显然是问题的关键。有必要对此进行一番深入的考察。

先查询了有关的英文词典,在英文中,Shina的正式意思是an Indo-Aryan language spoken in Gilgit in northern Kashmir,即一种北克什米尔地区的一种方言。

西柚不是西游

新浪是由四通利方和华渊资讯网合并而成。sina一词源于拉丁文的中国sino,在拉丁语系中,Sino是 “中国”之意,而在古印度语中,Cina也是中国的意思,与英语China (中国)合拼,取名sina,意为“中国”。sina的中文名称新浪是当时的总裁王志东起的。

马老四

sina近似于德语Chinesisch(中国)的读音(西那),英语没有sina这个词,其它语言也没有sina这个词,所以根据推断,sina应该是德语Chinesisch“音译”成英语。

余辉

拉丁文中国

snjk

sina网络语指的是 新浪;

日本人对的称的是“支那”,而这称呼源于印度对秦国的称呼“cina”,佛经里面至今还是用(梵文“cina”)“支那”称呼中国,隋唐时期佛教由中国传入日本,“支那”一词也随之传入,日本民间就有了称中国为“支那”习惯;

随着东西文化的交流,各国对中国称呼和日本印度对中国的称呼也相差无几,通过英译,古罗马称之“Sinoa”,英文“China”,法文“Chine”,现在英语中Chino或Sino的词头代表中国,比如Sino-JapaneseWar表

示“中日战争”,Sinology意思是“中国学、汉学”。

皮皮

新浪是由四通利方和华渊资讯网合并而成。sina一词源于拉丁文的中国sino,在拉丁语系中,Sino是 “中国”之意,而在古印度语中,Cina也是中国的意思,与英语China (中国)合拼,取名sina,意为“中国”。sina的中文名称新浪是当时的总裁王志东起的。

相关推荐

国外china有没有写cina

cina是拉丁文,希腊文,古罗马文,以及古波斯文,cina确实是“瓷器”但是最新结合梵文和各种东西方的解释,其实是秦朝的音译,cida“契丹”,古代印度称震旦,丝绸“赛里斯”古波斯泛阿拉伯语,英文的China也是cina,CIDA的英译China,China确实是瓷器的意思,可能英国人理解中中国就是瓷器之国
2023-06-15 22:53:532

日语cina什么意思

"cina"是一个日语外来词,起源于中文(中文:中国)。这个词在日语中通常被用来表示中国或中国人。虽然它在现代日语中被广泛使用,但这个词最早可能是在17世纪从葡萄牙语或荷兰语中借用而来的。在日本历史上,葡萄牙人和荷兰人对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荷兰人,他们在17世纪曾与日本建立了紧密的贸易关系。葡萄牙人和荷兰人在日本传播了许多新的知识和技术,其中就包括了对"cina"的使用。在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7年),葡萄牙商人和传教士在日本沿海城市进行贸易和传教。他们的语言被日本人称为"南蛮话",其中葡萄牙语被称为"南蛮言",荷兰语则被称为"和蛮言"。在这个过程中,日本人逐渐理解了"cina"的概念,并开始将它与中国联系起来。值得注意的是,"cina"在现代日语中已经成为一个常见词汇,被广泛用于描述中国或中国人。然而,这个词在日本的古语中并不存在。它的使用反映了日本对中国文化和语言的尊重,同时也反映了日本与欧洲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总的来说,"cina"是一个独特的日语外来词,源于中文(中文:中国),并已成为现代日语中的一个通用词汇。这个词体现了日本与中国以及其他欧洲国家之间的历史联系,并反映了日本在吸收外来文化方面的独特性。
2023-06-15 22:54:001

cina为什么会有贬义

这里面主要是政客反复的骚操作,之前是没有贬义的。目前华人也是普遍认可cina这个说法,只要不用cina猪之类的词语连用,一般就没有贬义的主观意愿
2023-06-15 22:54:332

cina为什么会有贬义

这里面主要是政客反复的骚操作,之前是没有贬义的。目前华人也是普遍认可cina这个说法,只要不用cina猪之类的词语连用,一般就没有贬义的主观意愿
2023-06-15 22:54:401

cina 是马来语?

cina=华人 babi=猪 加起来不用我讲你也知道意思吧!
2023-06-15 22:54:561

谷歌翻译 印尼语还是把中国叫cina,这是歧视呀!

有道翻译词典也是把中国叫cina,这是怎么回事呢?
2023-06-15 22:55:033

上海话cina是什么意思?

触乃。是「触乃娘咯b」的简称。
2023-06-15 22:55:201

中国的别名

祖国母亲
2023-06-15 22:55:296

为什么英语称中国China,意大利语为Cina,北

意大利语是意大利语就像为什么中国叫自己中国,英语叫China意大利语与英语有些关联和相似的地方,但是他们的每个字母发音有所不同。
2023-06-15 22:55:461

cina是什么意思

是不是china中国,或者瓷器新浪是sina
2023-06-15 22:55:553

中国的英文为什么是china?

大致有七种说法:1.秦朝说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统一六国之后的秦朝,在当时的中国西部乃至亚洲西部,都有很大影响力,所以老外取秦字的发音,将中国称为China。2.晋国说春秋战国时期,晋国也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大国,China来源于晋字的发音。3.丝绸说中国古代的丝绸远销世界各国,深受外国人欢迎,古代波斯人将中国称为“丝国”,这个发音慢慢演变为China。4.瓷器说China,在现在除了代表中国,还有瓷器的含义。而中国的瓷器之都景德镇,在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之前,都叫作昌南。从唐朝开始,昌南的瓷器就畅销海外,而昌南的谐音,就是China。5.契丹说契丹族建立的辽朝,在中国历史上长达200 多年,他们在北方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力,因为契丹人曾经西进中亚、西亚,所以当时很多亚欧大陆国家,只知道契丹而不知道偏安江南的宋朝,他们把契丹当成了中国。意大利人马可u2022波罗在他的《马可u2022波罗游记》里,就将元朝误称为“契丹”。俄语里中国这个单词Китай,音译就是“契丹”。所以,China这个英文词,来自契丹的音译。6.戎狄说古代北方有个少数在民族叫作戎狄,他们以狼为图腾,经常打着狼旗远征中亚和西亚。戎狄人的语言和现在蒙古语有点像,狼发“赤那”的音,所以西方国家将戎狄人称为Cina, 然后演变成China。7.梵语说从大约公元前5世纪开始,印度的一些经典书籍,包括《政事论》、《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等,已经出现了Cina的说法,用来指代中国。这个时候,中国处于东周时期,秦朝还没成立,丝绸之路还没建立,瓷器还没有出境,契丹还没建国呢。印度梵文随着宗教和文化传播,影响了全世界,从Cina这个词,逐渐衍生出英语的China,还有拉丁文(Sina)、法文(Chine)、德文(China)、意大利文(Cina)等类似的单词。这种梵语起源说,历史年代最古老,也是目前最让人信服的理论。中国被称为China,大概率是从梵文来的。
2023-06-15 22:56:231

“中国”英文cH1NA的由来

china的意思是瓷器
2023-06-15 22:56:572

i come from 丅ianjin,cina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我来自中国,天津请采纳谢谢
2023-06-15 22:57:052

中国的英文为什么叫CHINA

你这就好比数字1的英文为什么是one
2023-06-15 22:57:144

满语elhei amgacina啥意思

elhe(好)i(的)amga(睡觉)cina(吧)!睡个好觉吧!这个cina在这儿可以理解为“吧”。是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的说法!
2023-06-15 22:57:282

为什么瓷器的英文叫"china

来自知乎由于在英文中,中国和陶瓷都是同一个词汇(china),因此,很多人认为“中国”这个词就是来源于“陶瓷”。这种说法很普遍,几乎成为不假思索的定论。我搜索了下,现摘录几种说法。1. 现在英文中的“china”一词,产生很晚。由于英文是从拉丁文演化出来的,因此,英文“china”这个词源头应该是“sina”,而非英文自己的创造词汇。严格来说,“支那”这个称呼早于陶瓷的出现,先有“支那”,后有陶瓷,因此,如果说这两个词后来变成同一个词,那也是“陶瓷”靠向了“支那”,而非“支那”因陶瓷而得名。“支那”这个名字更合适的解释,应该是来自丝绸。2. 起源于印度古梵文“支那”。这个支那又作脂那、至那。文僧苏曼殊(1884-1918)通英、法、日、梵诸文,曾撰有《梵文典》。他认为China起源于古梵文“支那”,初作Cina。他研读三千年前的古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发现支那一词最早见于这两部著作,其原义为“智巧”。他认为,这是三千四百年前印度婆罗多王朝时彼邦人士对黄河流域商朝所治国度的美称。“智巧”与慧苑所说之“思维”内涵略有不同,想系词义因时代而演变所致。从时间上来看,景德镇的陶瓷出现于东汉,秦朝建立于公元前221年。从专家们提供的资料看,“Cina”一词在印度梵文中的出现的最迟时间也在公元前5世纪,中国茶叶的出口也要晚于这一时期。由此可见,印度梵文中的“Cina”和中国的“茶”、景德镇的“瓷”及中国秦国的“秦”并无关系。关于赛里斯国的丝绸在西方的许多文献中有许多记载,如在《希腊拉丁作家远东古文献辑录》一书中,囊括了从公元前四世纪到公元十四世纪期间九十多部希腊文和拉丁文著作中关于塞里斯国的记述。希腊史学家克特西亚斯(Ctesias)在公元前四世纪就提到的赛里斯国(Serica)。专家们认为,由Serica演化出来英语的锡尔克(silk)、俄语的旭尔克,均来源于中国“丝”字的谐音,是这些国家对丝绸的称呼。但在印度梵文中记录中国的名称是“Cina”,而由此衍生出的英文是 “China”,波斯文是“Chin”,阿拉伯文是“Sina”,拉丁文是“Sinae,” 法文是“Chine”,德文是 “China”,意大利文是“Cina”。俄文的“中国”名称是根据公元九世纪的辽国“契丹”(KITAN ,kitai)的音译得来的。很明显,在许多历史文献的记述里,那个生产丝绸和贩卖丝绸的赛里斯国(Serica)和古印度梵文中的“Cina”,代表的并不是同一个概念,所指的并不是同一个国家或地区,也就是说,“Cina”与“丝”并无关系。3. 西方瓷器原本是从中国输入的。明朝的时候,大批的中国瓷器产品就开始输往西方世界。波斯人称中国的瓷器为chini,欧洲商人在波斯购买中国瓷器也同时把一词带回了西方。后来,他们又把chini改为china,并且把生产china的中国也一并称为China。欧美人谈到China的时候,往往联想到China(中国)是china(瓷器)之乡。4. 和秦朝有关。《美国遗产大词典》的解释是,“China”一词与公元前三世纪的秦朝有关,“China”是秦国的“秦”的译音,这一观点首先是罗马传教士卫匡国(Martini,Martin)在1655年最早提出来的。5. 在公元前五世纪,东方的丝绸已成为希腊上层社会喜爱的衣料,因此,有学者认为“Cina”一词由来于丝绸的“丝”,其依据是希腊史学家克特西亚斯(Ctesias)在他的著作中提到了赛里斯人(Serica),由此认为“赛里斯”是由“Cina”转变而来。持这一观点的学者是成都理工大学刘兴诗教授和上海东华大学教授周启澄先生。刘兴诗教授曾在论文《CHINA释义新探》中不仅提出, “China”一词源于丝绸,还认为:古时西土各国认定的“Cina”所在正是古蜀国,即今天的成都地区。“丝国”并非指今日中国的全境。
2023-06-15 22:57:511

chine为什么是中国?

chine是法语,是中国的意思。Chine是法语,法语是联合国的官方工作语言之一,而且法语在世界上被认为是最精确且没有歧义的语言,所以在那之后,法语就成为了外交语言。法语也比英语要严谨的多,所以联合国内选择法语作为书面语言。如果是在英语国家开会,中国则是CHINA,如果是非英语国家开会,中国就是CHINE。扩展资料:加拿大蒙特利尔西南20公里有一个小镇叫Lachine,翻译成中文的名字叫“中国”。一直以来西方就以china来称呼中国,与“瓷器”的英文单词是同一个。但是在加拿大,英语和法语同为官方语言,法文中的“Lachine”一词并没有机械地翻译成“The China”,即人们通常认识的英文的“中国”,而是保留了原来的Lachine的用法。所以Lachine在这里就是一个专有名词,专指“中国”。
2023-06-15 22:58:023

古印度为什么把中国叫做振旦?

  据考证,“震旦”原是“Cina”[ due13cinue135]的音译,是古代印度对古代中国的称呼,最早出现在梵文佛经中。梵文Cina进入不同的语言中,其读音变化不大,译音是“China”、“*****”、“脂那”、“至那”或“震旦”。根据对Cina的来源的不同看法,其原始含意也不相同。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有四种:1.认为Cina在梵文中表示中国“丝”。古代印度人、波斯人、古希腊人,都用中国丝(梵文Cina)指称中国;2.认为Cina是秦国的“秦”的梵文译音,Cina的梵文含义是“秦国”,是古代印度人对秦汉时期的中国的称呼;3.认为Cina在梵文中有“偏僻遥远”的意思;4.认为Cina指羌族。  梵文Cina在印度出现后,向西方传播,经由中亚到欧洲,进入英语,逐步演变为今天英语中的“China”。罗马传教士卫匡国在1655年最早提出China是秦国的“秦”的译音。在China一词出现前,欧洲对中国的称呼基本上都来自Cina[ due13cinue135]的读音,只是根据不同的语言稍有差异。梵文Cina向东方传播,进入中国和日本,译音为“*****”、“脂那”、“震旦”等。梵文Cina进入古代中国后,古代一般把梵文Cina音译为“震旦”,但Cina(震旦)是外国人(最初是印度人)对古代中国的称呼,中国人一般不这样使用。  两种解释:1. 东方属震,是日出之方,故云震旦。  2. 震 为 秦 的音译转变,旦 则为 斯坦 的意思
2023-06-15 22:59:031

西方首次叫中国“China”是什么时候?

我记得好像是因为陶瓷!!!我可不是来赚分的!!!!但是时间确实记不得了!!
2023-06-15 22:59:135

意大利语mi chiamo marnia sono Cina 什么意思啊

I AM MALIYA I AM 看不懂
2023-06-15 22:59:2913

sino为什么指中国

SINO就是中国,多用于组合词的前缀,如表达中美,中日等场合:sino-US,sino-japan,中欧关系:Sino-Euro。  SINO是一个前缀,权威词典的解释:1986年出版的《新英汉词典》中,对sino一词的解释为“构词成分可表示中国的”。相当多的西方语言称中国为China(英语)、Chine(法语)、Sino或其变体,据认为是来自「秦」的音译。Sino 和Chinese 都表示「中国的」的意思。  SINO的含义是“东方”、“东方的”,是和“CHINA”类似的含义,并发展出“sinology”,即“东方学”。  SINO是希腊语中表示中国的称谓,法语里Chine和德语里China前头都发类似于“西”的音,它们的共同语源应当是梵语中的cinah,后者来自Qin(秦)。  还有一个希腊语过来的表示中国的形容词,就是Sinaean,这是一个非常褒义的词,词根除表中国外,尚有“神居住的地方”之意,但是肯定和Sinai西奈山或西奈半岛没有联系。以英语为例(其他西文情况类似),目前所得到一般认可的考证为:古印度语梵文cina和chinas-希腊语Sinai/Serica-古拉丁语Sinae-后期拉丁语Sinology,但古印度人为何使用cina目前没有定论。 疑为古印度人对东方国家的称呼,目前有多数学者认为指西周的秦国,(1655,Martini.Martin),但也有学者认为指古蒙古部落戎狄,sino为赤那之地的音译,意思是狼。 古印度典籍最早提到cina是公元前10世纪(有的学者提出是公元前5世纪和公元前15世纪)的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2023-06-15 22:59:501

为什么中国的英文和陶瓷的英文一样

外国最先了解中国,是通过瓷器开始的,所以他们认为精美的瓷器是中国的代表.
2023-06-15 22:59:594

关于"china"一词是否含有歧视性语义的问 题,学术界有一些争议 英语

摘 要] 文章(1)用构词方法分析了由“China”派生出“Chinese”违背了英语的构词规则;(2)从统计角度指出了“中国人”的英语表达形式 “Chinese”的歧视性语义;(3)建议根据英语的正常构词规则,将由“China”派生出的“Chinese”改为“Chinan”,使之用 “Chinan”作为“中国人”的英语表达形式,从而清除以“Chinese”表达“中国人”的歧视性语义。[关键词] 语言歧视;中国人;Chinan;Chinese;China英语是目前的国际通用语言之一。由于历史的原因和文化的偏见,在英语中存在着歧视问题。例如,“中国人”的英语表达形式“Chinese”就是一个具有歧视性质的词。本文对这种表达形式的歧视性涵义进行分析,并建议将“中国人”的英语表达形式“Chinese”改为“Chinan”。一、由“China”派生出“Chinese”违背了英语的构词规则讨论“Chinese”的歧视性语义,首先要介绍一下“China”作为“中国”的英语名称的来源。关于“China”的词源,大约有三类说法:其一是来源于印度梵语“Cina”,“Cina”的梵文含义是“秦国”,是古代印度人对秦汉时期的中国的称呼[1]。其二是源于印度梵语“Cina”的“思维”或 “文物国”之意[2]。其三是来源于中国特产物品“丝”(梵文Cina)或瓷器(china)的英语名称。关于“China”一词是否含有歧视性语义的问题,学术界有一些争议,本文对此不予以讨论。但是由其所派生出来的“Chinese”却明显地包含歧视性语义。(一)在英语中表示“……国家、地区的人”的基本方式在英语中,表示“……国家、地区的人”基本上有三种构词方式[3]:1、以元音结尾的词,直接在其后加“-n”、“-an”或“-ian”。这种词形变化在英语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如 “America+n→American”。2、以辅音结尾的词,直接在其后加“-i”,如“Pakistan+i→Pakistani”。3、在词尾直接加“-ese”,或将词尾变形后加“-ese”,如“Japan+ese→Japanese”。(二)由“China”派生出“Chinese”违背了英语构词规则“China”是以元音a结尾的单词,按照上面的构词规则,由它派生出表示“中国人、中国的”词时,本应该在其词尾直接加“-n”或“-ian”,可是在现有英语中表示“中国人、中国的”的单词“Chinese”却是将“China”作出变形后再添加“-ese”而来的,明显违反了英语的词形变化规则。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违反规则的词形变化呢?实际上是要表达一种歧视,“Chinese”实际上是一个种族蔑称。(三)“Chinese”在构词方法上包含歧视性语义“-ese”后缀在英语中有“微小的”、“小的”、“不重要的”,甚至“低等的”、“劣等的”、“微不足道的”、“弱小的”、“怪异的”、“带有疾病的” 种族的涵义。将以“-ese”结尾的单词作为代表一个国家的人民和语言的名词,无疑为这个国家打上了严重的文化歧视烙印。因此,违反英语的构词规则,将 “China”变形后再添加“-ese”构成“Chinese”,用其表示“中国人”,导致了歧视性语义的产生。“Chinese”的这种歧视性语义,在非英语语境中接收英语教育的人,是很难意识和体会到其歧视性涵义的。而在英语语境中生活一段时间之后,就会逐渐意识到和体会到其深刻的歧视性涵义。称呼中国人为“Chinese”,与称呼一个黑种人为“Nigger”(黑鬼)一样,其中包含着深刻的种族蔑视和侮辱。与之相反,英语中对该文化所认为“优等” 的种族和人的称呼,其后缀则多为“-an”。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f1f3e280100ubts.html
2023-06-15 23:00:121

瓷器为什么跟我们国家英文一样?

欧洲一些国家称中国为“China”、“Chine”是源于 “秦”(Chin)。英文“瓷器”(china)一词则是由 “China”一词派生来的,而不是“China”是从“c hina”派生的。说Chinese是“瓷人”完全是无中生 有,挑拨离间。随便问问你身边的美国人或英国人就会得出答案。 Chinese硬译是“秦人”。就像早先的华人自称“唐人”, 绝不会有人说这其实是蔑称“糖人”。欧洲从罗马帝国时就知道 中国,那时中国是“大秦”。俄国知道中国比较晚,那时已经是 北宋。但和他们更临近的是辽。所以他们称中国“契丹”。把自 己称作“瓷人”的中国人是自取其辱,把中国人称作“瓷人”的 外国人是别有用心。问问任何一个说英语的人就知道,“瓷人” 在英语里叫“china dolls”。真正骂人的话是“C hina-man”。听见别人这么称你再抗议不迟。至于称我 们“秦人”,虽然使巫婆、任丁他们显得更“正宗”,但没什么 不好。秦帝国毕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皇朝,当时世 界上最强盛国家。如果欧洲也是和俄国人一样到了北宋才知道有 个中国,管咱们叫“宋人”,那才真叫人气得肝儿疼。 至于字尾,加州人、德州人这些“外来户”倒是“an”结尾了, 也不知为什么当年参与美利坚立国的“Marylander”、 “New Yorker”、“New Englander” 就楞把好名都留给他们了。就连当年最被歧视非洲人,也得了“ African”的好名字,实在是颠倒了耶! 词语作为表达思想的载体,常常被打上时代的烙印、留有 历史变迁的痕迹,“支那”一词的称呼也是一样。据考证,“ 支那”原是“Cina”〔d?in?〕的音译,是古代印度对古代中 国的称呼,最早出现在梵文佛经中。梵文Cina进入不同的语言 中,其读音变化不大,译音是“China”、“支那”、“脂那”、 “至那”或“震旦”。根据对Cina的来源的不同看法,其原始 含意也不相同。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有四种:1.认为Cina在梵 文中表示中国“丝”。古代印度人、波斯人、古希腊人,都用 中国丝(梵文Cina)指称中国;2.认为Cina是秦国的“秦”的 梵文译音,Cina的梵文含义是“秦国”,是古代印度人对秦汉 时期的中国的称呼;3.认为Cina在梵文中有“偏僻遥远”的意 思;4.认为Cina指羌族。 梵文Cina在印度出现后,向西方传播,经由中亚到欧洲, 进入英语,逐步演变为今天英语中的“China”。罗马传教士卫 匡国在1655年最早提出China是秦国的“秦”的译音。在China 一词出现前,欧洲对中国的称呼基本上都来自Cina〔d?in?〕 的读音,只是根据不同的语言稍有差异。梵文Cina向东方传播, 进入中国和日本,译音为“支那”、“脂那”、“震旦”等。 梵文Cina进入古代中国后,古代一般把梵文Cina音译为“震旦 ”,但Cina(震旦)是外国人(最初是印度人)对古代中国的 称呼,中国人一般不这样使用。
2023-06-15 23:00:281

中国的英文名字的来历?

近看到《全球通史》,L·S·斯塔夫里阿诺斯著,说道中国的西方名字(China)由秦(Ch"in)而来,不知道是否是孤陋寡闻,第一次听说,原来一直以为china来源于瓷器(china)一词。 要我来判断的话,我觉得China一词来源于秦更为可信,基于以下几点: 1、东西方瓷器的交流直到唐朝才兴旺发达,以常识来看,在一个语言环境中,某一具体事物被另一具体事物替代说明的时候,一定是替代品非常常见,唐朝时期中国瓷器才在西方比较普遍,但唐以前已经出现了China的叫法了; 2、从直觉上来讲,china源于秦的汉语发音更为可信; 说法一: 早在东汉时期,古人就在昌南(现在的景德镇)建造窑坊,烧制陶瓷。到了唐朝,由于昌南土质好,先人们又吸收了南方青瓷和北方白瓷的优点创制出一种青白瓷。青白瓷晶莹滋润,有假玉器的美称,因而远近闻名,并大量出口欧洲。 十八世纪以前,欧洲人还不会制造瓷器,因此中国特别是昌南镇的精美瓷器很受欢迎。在欧洲,昌南镇瓷器是十分受人珍爱的贵重物品,人们以能获得一件昌南镇瓷器为荣。就这样欧洲人就以“昌南”作为瓷器(china)和生产瓷器的“中国”(China)的代称,久而久之,欧洲人就把昌南的本意忘却了,只记得它是“瓷器”,即“中国”了。 西方瓷器原本是从中国输入的。明朝的时候,大批的中国瓷器产品就开始输往西方世界。波斯人称中国的瓷器为chini,欧洲商人在波斯购买中国瓷器也同时把一词带回了西方。后来,他们又把chini改为china,并且把生产china的中国也一并称为China。欧美人谈到China的时候,往往联想到China(中国)是china(瓷器)之乡。 说法二:与瓷器无关——中国为什么叫China? 新民晚报2004年8月3日16版介绍景德镇瓷文化。其文说,宋元两代景德镇的制瓷技术已经传到朝鲜、日本、越南。又说,明清两代瓷器大量出口,经阿拉伯传到欧洲。这些史实,我无异议。唯可疑者,其说china由来,文云:“民间历来有几种说法。一种说法是china系根据秦字读音转化而来。但在景德镇最为流行的说法是china是汉语昌南(原景德镇名)的音译。随着景德镇精白瓷大量流传到海外,才使得瓷(china)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说china最初是昌南地名译音,我觉得很新鲜。景德镇原名昌南镇,在宋真宗景德年间(1004年起)改名景德镇。此时所制瓷器已负盛名,特供御用。按照“景德镇最为流行的说法”推论,其后本镇瓷器外销朝鲜、日本、越南,又其后经阿拉伯远销到欧洲,皆以产地昌南作为商品名称。昌南两音,口碑远播,写成法文便是chine,写成英文便是china。china又回译成汉文瓷器。瓷器名声响遍全球,欧洲人就把中国也叫作瓷器,而大写其字头,成了China。这个推论亦能自圆其说。 然有极大障碍,景德镇人难以克服。就是至今无人能够否认英文China起源于印度古梵文“支那”。这个支那又作脂那、至那,三千年前就出现了。想想三千年前是什么意思吧。那就是说,什么昌南,什么瓷器,还得在娘胎里静待两千多年,方能一朝分娩出世。资格太嫩了,昌南瓷器争什么。三千年前,不但焚书坑儒的秦朝,就连春秋五霸的秦国,都还不存在,China怎么能是秦的译音呢?论资格,支那之名比周朝还要老,怎轮得上替暴秦争面子呢? 请容详说支那由来。唐代义净法师《南海寄归内法传》云:“西国名大唐为支那者,直是其名,更无别义。”他显然不同意China与昌南瓷器或与秦朝挂钩。隋代慧苑法师《华严经音义》云:“支那,翻为思维。以其国人多所思虑,多所制作,故以为名。”他则直探古梵文“支那”的原义。两位僧人生在隋唐,那时昌南尚名新平,所制瓷器亦未颖出。 二十世纪之初,China一词起源问题,学界曾经讨论,众说纷纭,未定一是。文僧苏曼殊(1884-1918)通英、法、日、梵诸文,曾撰有《梵文典》。他认为China起源于古梵文“支那”,初作Cina,用来指我华夏。他研读三千年前的古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发现支那一词最早见于这两部著作,其原义为“智巧”。他认为,这是三千四百年前印度婆罗多王朝时彼邦人士对黄河流域商朝所治国度的美称。“智巧”与慧苑所说之“思维”内涵略有不同,想系词义因时代而演变所致。 外邦对我华夏称呼,最早曰支那Cina,其后曰拓跋Tabac,最后曰契丹Kitai。今之China即支那,先是国名。明代中期葡萄牙人贩瓷器到欧洲,称其商品名曰Chinaware,若汉译应该是“支那瓦”。陶瓷产品,古称瓦器。此处ware应是瓦之译音。支那瓦者,中国瓷也。China放在ware之前,可知China国名,初无瓷器一义。后来省掉ware,简称为China,才小写其字头,获得瓷器之义。这已经是晚近的事了。 景德镇人不必失望。你们不是还有浮梁县的高岭村吗?没人替它争取,它却进入洋文。在英文里,Kaolin义为瓷土。景德镇瓷器最初用高岭村出产的粳米白泥作原料,称高岭土。Kaolin乃高岭之译音也。后来欧洲人制瓷器,凡是瓷土,不管哪里产的,皆以高岭称之。贵村之名于焉“走向世界”,不亦壮哉。
2023-06-15 23:00:491

日语“Sina”的语音来源于西语“China”吗?

一部分人认为日语中的“Sina”来自于西语“Sino”和“China”,且均为古代中国的自称“秦”的音译,因此大可不必对其过于在意,更不能为此搞内斗,否则将会影响中国网络工业的发展。另一部分人则强调中国在甲午战争中败北后,日语中的“支那”便急速地演变成了含有轻视和侮辱中国之意的蔑称,故新浪网不应使用有辱国格的“支那”的罗马字注音“Sina”来作为自己的域名,否则将会给多数旅日华人造成极其难堪的局面,且有可能助长日本社会使用“支那”称呼中国之风。新浪网的说法则是∶“Sina是一个造出来的词。是由Sino和China两字合并而来,目标是一个代表中国的商标名称。当然也有一些解释说在古印度语和古希腊语中,Sina代表着东方的一个神圣国土——中国。”也就是讲,新浪网取名“Sina”和日语“支那"毫无关联,新浪虽曾注意到了古印度语和古希腊语中的中国称谓“Sina”的词性,但并没有留意日语中的中国称谓"Sina"的词性。笔者认为上述三种说词均存在欠妥之处,其根源在于各方都没有真正弄明白日语“支那”的语源、语音、语义等基本问题。由于今年上半年笔者在《日本学》(北京大学日本研究中心编)第十辑上发表的题为《“支那”一词在日本的使用情况考察》的长文中,已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较为仔细的探讨,故本文只想紧扣上述三种说词,略去举证材料,探讨以下三个问题∶一,二,日语“支那”的罗马字标准注音是“Sina”吗?三,新浪网对自己的域名所作的解释、所采取的态度妥当吗?一,“支那”与“シナ(si-na)”虽然梵文中的地名“Cina”和“Mahachinasthana”中的“china”起源于秦国的“秦”的语音之说,论据较为有力;但学界仍未就此达成共识。不过,“Cina”、“Mahachinasthana”皆为古代印度(含巴基斯坦)对古代中国的称谓之说则早已成了定论;而且葡萄牙语、荷兰语、德语、英语中的“China”、法语中的“Chine”等,皆起源于古代印度对中国的称谓“Cina”或“Mahachinasthana”之说似乎也无争议。据考证,唐朝僧侣在译介梵文佛经时,首次将古代印度对中国的称呼“Mahachinasthana”音译成了“摩诃脂那”、 “摩诃至那”、“ 摩诃震旦”等。梵文“Mahachinasthana”中的“Maha”乃“大”的意思,例如“Maharajah”,“大王”也;“sthana”乃“国境”的意思,它与巴基斯坦的尾音“斯坦”的拼写相同;“china”则为“秦”的语音。因此 “Mahachinasthana” 的意译应为“大秦国”。但是唐朝僧侣并没有意译它,而是对它进行了音译,于是汉语典籍中开始出现了一组同义音译词∶“脂那”、“至那”、“震旦”以及“支那”。此后,这些音译词在汉语典籍中虽然不时露面,但总的来说出现的频率不高,且即使出现了,也大都作为历代中国的统称而被使用。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在不少特定情况下,例如在汇编各朝代中国人的佛教著述时,署记某一朝代的国号不太妥当,必须使用跨越多个朝代的统称;当时人们虽然有选择其他统称的自由,但对佛门弟子来讲,无疑没有哪个统称比源于梵文佛典的译语“支那”更能体现自己的虔诚、博学了。 “支那”一词由中国传入日本至少可以上溯到九世纪初。曾赴唐朝留过学的日本著名僧侣空海大师(七七四~八三五年)在其著作中多次使用了“支那”称谓。可以断言此“支那”乃是空海从汉译佛经或大唐僧侣那里学来的。总的说来,在东西文化发生大规模碰撞之前,除少数佛教界人士,为显示博学、虔诚,模仿先哲使用“支那”一词称呼中国之外,一般日本人很少使用“支那”一词。这一时期,日本著作中常见的中国称谓乃是“汉·汉土”、“唐·唐土”、“中华”、“中土”、“中国”以及相应朝代的名称,如明、清等。虽然中国的朝代时常发生变化,但是古代日本人一直喜欢使用含有“汉”、或“唐”字的名称来统称中国或中国人。这也许是因为当时大多数日本人认为只有使用这些象征着拥有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称谓才能表达自己对中国的尊敬之情的缘故吧?!西学东渐后不久,日本与西方发生了直接接触,这样本来也起源于梵语的西方称谓“China”便自然而然地传入了日本。1713年,儒者新井白石首次将荷兰语“China”译成了片假名“チィナ(音为chi-na)”,并在旁边加注上了两个汉字“支那 ”。显然,象今日这样将“支那”读成“シナ(si-na)”并不十分符合新井白石的本意。随着荷兰学的兴起,接触到洋人、洋书的日本人不断增多,于是受西方语言“China”的影响将中国称为“支那”的洋学者与日俱增,结果洋学者著作中的 “支那”出现频率也随之上升。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将“支那”的语音注为“シナ(si-na)”的事例极为罕见。岂止如此,明治维新初期,这样标注“支那”语音的仍为数不多。当时的教科书中,既有将“支那”的语音标记成“チャイナ(cha-i-na)”的; 又有标记成“唐”的发音“から(ka-ra)”的;还有标记成“唐土”的发音“もろこし(mo-no-ko-si)”的。特别值得强调的是,主管文教事业的文部省在自己直接组织编写的两本地理教科书中,均统一将“支那”语音用片假名标为“チャイナ”,似乎有意提倡按英文“China”的语音来训读“支那”一词。由上观之,旅美华人米阿伦先生的断言——现代日语“支那”的语音“シナ(si-na)”来自于西语“China”和“Sino”,是站不住脚的。如果日语“支那”的语音真的是由“China”演变而成的话,那么它的日语读音应标记为“チャイナ”,而不是“シナ”。日语的音素虽然不多,但不至于区分不了这两个音。“支那”的语音统一读为“シナ(si-na)”,事实上是中日甲午战争之后的事。为什么甲午战争之后“支那”的语音演化成了“si-na”,而没有统一成英语语音“china(チャイナ)”、或日本早期对中国的称呼“ka-ra”、“mo-ro-ko-si”?这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民国初期,留日学生净生指出∶“支那”的语音“si-na”与日语中的将死、物件、木偶谐音。今天,虽然不能断言“支那”的语音演变成“si-na”与这些谐音有关,但是,不论日本人使用“支那”时是否带有这些谐音语之意,听者在轻视中国的社会环境中容易朝这方面联想却是事实。对这种容易产生误解的语音,日本本来理应加以回避;而实际情况却恰恰想反。倘若甲午战争后日本人仍坚持明治初期文部省所提示的方向,把“支那”读成“china”,那么问题至少不会复杂到中国人按“si-na”的谐音把“支那”理解成将死、物件、或木偶之意的程度。有必要指出的是,至今仍有部分日本右翼分子主张按二战前的习惯将中国称为“支那”,他们的托词之一就是现代日语“支那”的语音“si-na”来自于西语“China”,中国既然允许欧美人称其为“China”,那就没有理由不许日本人呼其为“si-na”。但是他们从未提示过足以证明“支那”的语音“si-na”来自于西语“China”的有力凭据。其实这些人心里很清楚,只有这样宣称,他们才能赢得更多人的理解与支持。对此,国人必须有所警惕,千万不要成了他们的代言人。(第一部分完,第二、第三部分待续。)
2023-06-15 23:01:541

穴口喷人是什么意思

支那和震旦差不多,都是古代天竺(印度)对中国的音译。 “支那”原是“Cina”的音译,是古代印度对古代中国的称呼,最早出现在梵文佛经中。梵文Cina进入不同的语言中,其读音变化不大,译音是“China”、“支那”、“脂那”、 “至那”或“震旦”。
2023-06-15 23:02:023

禹甸是什么意思

问题一:(称禹甸)是什麽意思 本谓禹所垦辟之地,后因称中国之地为禹甸。 一般都用在对联中的,比如说:春色无边称禹甸 世风有道胜尧天 问题二:驱驰禹甸是什么意思 禹甸的意思: 【词语】: 禹甸 【解释】: 1.《诗.小雅.信南山》:信彼南山,维禹甸之。ss原隰,曾孙田之。毛传:甸,治也。朱熹集传:言信乎此南山者,本禹之所治,故其原隰垦辟,而我得田之。本谓禹所垦辟之地。后因称中国之地为禹甸。 问题三:有哪些称呼是指中国? 华夏、赤县神州 、禹域、禹城、禹迹、禹甸、九州 、海内 中国有许多别的称谓: 1、赤县神州 在中国的古书《史记u30fb孟子苟卿列传》中提到战国时齐国有个叫验衍的人,他说:“中国名为赤县神州。”后来人们就称中国为“赤县神州”。但更多的是分开来用,或称赤县,或称神州。 2、华 古代时候这个字的意思和“花”一样,引申为美丽而有光彩。对华的解释,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古代中原地区的人们,认为自己居住在衣冠整齐而华丽的文明地区,所以自称为华。 第二种说法是:“华”含有红色的意思。古代的周朝人喜欢红颜色,把红颜色看作吉祥的象征,所以就自称为华。 第三种说法是:华是由中国的古称“华夏”省略而来。“华”作为中国的简称,历史悠久。 3、中华 秦朝以前,华夏族称自己的祖国为中国,秦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又有“中华民族”的说法。“中”是中国,“华”是华夏族的指称。中华民族是中国各民族的总称。 4、夏 在古代有“大”的含义。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大禹建立的夏王朝,后来人们就常用“夏”来称呼中国。 5、华夏 中国古代,居住在中原地区的华夏族和南方、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都向当时的商朝称臣。华夏族是当时的主要民族,后来人们就把华夏作为中国的代称。 6、 禹城u30fb禹迹u30fb禹甸 相传古代洪水滔天,一个叫大禹的人去组织大家治理水灾。据说,禹治水后,按山川形势划定九州,所以后来世代相传下来称中国为:禹城、禹迹(大禹治水,足迹遍全国)、禹甸(“甸”在这里是治理的意思)。 7、九州 相传夏(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7世纪)禹治水后,分中国为九州:冀、兖、青、荆、扬、梁、雍、徐、豫。古书《淮南子u30fb地形》又记:中国古代设置九个州:神州、次州、戎州、自州、冀州、台州、济州、薄州、阳州。后来,九州就泛指中国。以九州的意思还派生演化出九域、九有、九土、九区等许多名字。 8、海内 古代的中国人以为中国周围都是海,所以把中国叫做海内,把外国叫做海外。 记得采纳啊 问题四:有关"中国"的9种称呼 华夏,神州,中华,诸夏,诸华,九州,海内,九野,九域 外国对中国的称呼:震旦,塞里斯,China,清国人 问题五:叫什么名字? 中国的又名,可从中外两方面来看: 一、中国的其它称呼: 中华、华夏、神州、赤县、(诸)华、(诸)夏、中夏、区夏、方夏、函夏、海内、禹城、禹迹、禹甸、九州、九牧、九区、九域、八州、九囿、九土、九野等等。 二、外语中的“中国” 相当多的西方语言称中国为China(英语)、Chine(法语)、Kina(瑞典语)、Sina或其变体。这个名称的由来有多种说法,其中最常见的说法是“秦”、“契丹”、“丝”、“赤那”等,以往也被称为“茶”和“昌南”,但这两种说法已经被否定。 有历史学家考证后认为为China、Chine、Kina、Sina等词汇来自“秦”的音译。这里的秦不仅指秦朝,而且也指西周和东周时期的秦国。在丝绸之路出现之前,秦人通过当时的玉石之路来与西方人进行贸易往来。 俄语称中国为Китай,这是源于“契丹”一名;由于辽朝和西辽自9世纪至13世纪长期是中亚的霸主,所以在此期间兴起的斯拉夫语族和突厥语族诸民族均以契丹为辽朝及其以南的宋朝等中原政权的代名词。现在仍有十几个国家将中国称为“契丹”:斯拉夫语国家(俄罗斯、乌克兰、保加利亚等)称中国为“Khistankia”;突厥语国家(中亚各国)称中国为“Kaitay”、“Kathay”、“Hatay”、“Katay”;西亚国家(伊朗、阿富汗、伊拉克等)称中国为“Katay”、“Khatay”。 另有看法认为China等名称是来源于“契丹”这个名字,因为宋朝时的欧洲与中国的贸易都是通过中国北方的契丹民族而转手,欧洲人因此而把“契丹”和契丹人所经营的货物的来源地相混同;但China一词的出现远早于宋朝,拉丁语词汇“Cathay”则来自奥斯曼土耳其语的“Kathay”一词。 据说,中国在古印度语梵文是cina、chinas,在希腊语是Sinai、Serica,在古拉丁语是Sinae。但古印度人和希腊罗马人的“cina”等词究竟何指,目前没有定论。古印度典籍最早提到“cina”是公元前10世纪(有的学者提出是公元前5世纪和公元前15世纪)的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有学者认为“cina”是指西周的秦国,(1655,Martini.Martin),但也有学者认为指古蒙古部落戎狄,sino为赤那之地的音译(意思是狼)。“cina”更可能为古印度人对东方国家的称呼而不是特指中国。 古代中国在中亚另有一别名“桃花石”Tabgach,据研究,可能出自长期统治中国的鲜卑拓拔部的名字。 问题六:韩奕 的 u30fbu30fbu30fbu30fbu30fb奕奕梁山,维禹甸之 是什么意思?谁翻译一下u30fb 梁山巍峨高大,大禹曾治理过它。 问题七:对我国的称呼有哪些? 中国的其它称呼 中华、华夏、神州、赤县、华、诸华、夏、诸夏、中夏u30fb方夏u30fb函夏、禹城u30fb禹迹u30fb禹甸、九州、九牧、九区、九域、八州、九囿、九土、九野、海内等。 外语中的“中国” 相当多的西方语言称中国为China(英语)、Chine(法语)、Sina或其变体。这个名称的由来有多种说法,其中最常见的说法是“秦”、“契丹”、“丝”、“赤那”、“茶”和“昌南”。 有历史学家考证后认为为China(英语)、Chine(法语)、Sina等词汇来自“秦”的音译。这里的秦不仅指秦朝,而且也指西周和东周时期的秦国。在丝绸之路出现之前,秦人通过当时的玉石之路来与西方人进行贸易往来。 俄语称中国为Китай,这是源于“契丹”一名,由于辽朝和西辽自9世纪至13世纪长期是中亚的霸主,所以在此期间兴起的斯拉夫语族和突厥语族诸民族均以契丹为辽朝及其以南的宋朝等中原政权的代名词。现在仍有十几个国家将中国称为“契丹”:斯拉夫叮国家(俄罗斯、乌克兰、保加利亚等)称中国为Khistankia;突厥语国家(中亚各国)称中国为Kaitay, Kathay, Hatay, Katay;西亚国家(伊朗、阿富汗、伊拉克等)称中国为Katay, Khatay。另有看法认为China等名称是来源于“契丹”这个名字,因为宋朝时的欧洲与中国的贸易都是通过中国北方的契丹民族而转手,欧洲人因此而把“契丹”和契丹人所经营的货物的来源地相混同。但China一词的出现远早于宋朝。拉丁语词汇Cathay则来自奥斯曼土耳其的Kathay一词。 据说,中国在古印度语梵文是cina和chinas,在希腊语是Sinai/Serica,在古拉丁语是Sinae。但古印度人和希腊罗马人的“cina”等词究竟何指,目前没有定论。古印度典籍最早提到“cina”是公元前10世纪(有的学者提出是公元前5世纪和公元前15世纪)的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有学者认为“cina”是指西周的秦国,(1655,Martini.Martin),但也有学者认为指古蒙古部落戎狄,sino为赤那之地的音译(意思是狼)。“cina”更可能为古印度人对东方国家的称呼而不是特指中国。 古代中国在中亚另有一别名“桃花石” Tabgach,据研究,可能出自长期统治中国的鲜卑拓拔部的名字。 还有观点认为英文中的“China”是来自瓷器china,而瓷器一名又是得自“昌南”,即中国古代瓷器的主要产地之一。但更可能的是,China一词来源于“秦”,China首先指代的是一个东方国家,用china来指代瓷器则是晚近的用法。 “China”一词在今日西方人的日常使用中通常泛指中国地区,不一定特指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或澳门,对某些人来说可能还不包括 *** 。国际厂商和品牌一般使用在列表前标示“国家和地区”等方法来弹性解决这个问题。 在日语中,原来很少称中国为“中国”而直呼各朝代名。从10世纪开始,日本本州西部山阳、山阴地区也叫做“中国地方”,当时日本分为“近国”、“中国”和“远国”。日本自明治维新起,借用佛教经典中的称呼“支那(Sina)”来指称中国。这种称呼逐渐带有贬义。二战结束后,盟军颁布法令禁止日本使用“支那”一词称呼中国,而「支那海」等在现在的日本已经演变称日文名词,改用片假名拼写。不过因为同样使用汉字,一部分日本人认为“中国”或“中华”这些称呼是在刻意赞美。 此外,自古有些文化优秀的民族,每视其本国为世界之中心,故自称“中国”,对他国则称“边国”。在印度,中国原本是指位於恒河中游的地带,古称为......>> 问题八:“禹甸长驰”是什么意思? “甸”的本义是王田,引申为治理。 “禹甸”就是指大禹开垦治理的土地,后指称中国之地。语出《诗经u30fb小雅u30fb信南山》:“信彼南山,维禹甸之。”意思是,那终南山绵亘千里,是大禹所辟之地。 “禹甸长驰”是一个表意不清晰的短语,应该加上宾语(长驰什么?),大概意思是,在大禹所辟之地或者中国,长久地奔驰着。 问题九:宇是什么意思 你好。 《淮南子 齐俗训》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 《说文》:“宇屋也。” 《易 系辞》上栋下宇,以避风雨。 《玉篇》:方也,四方上下也。……天地四方曰宇。
2023-06-15 23:02:111

中国的英文翻译为什么是 China

历史解密:为什么中国被称为CHINA? 中国的瓷器以历史悠久、造型优美、质地精良、装饰俏丽新颖而享誉海内外.瓷器与中国的联系是那样的紧密,以至英文CHINA一词,就有“中国”和“瓷器”的双重意义. 在我们进一步了解英文“CHINA”一词的双重涵义之前,先来简略叙述一下瓷器的起源及在中国的发展. 中国瓷器的产生和发展 瓷器的前身是原始青瓷,它是由陶器向瓷器过渡阶段的产物.中国最早的原始青瓷,发现于山西夏县东下冯龙山文化遗址中,距今约4200年.器类有罐和钵.原始青瓷在中国分布较广,黄河领域、长江中下游及南方地区都有发现. 中国真正的瓷器出现是在东汉时期(公元23-220年).首先是在南方地区的浙江省开始出现的.浙江绍兴上虞县上浦小仙坛发现东汉晚期瓷窑址和青瓷等.瓷片质地细腻,釉面有光泽,胎釉结合紧密牢固.从显微照相可见,青瓷残片釉下已无残留石英.这种釉无论在外貌上,或是显微结构上,都已摆脱了原始青瓷的原始性.已符合真正的瓷器标准了. 东汉之后的三国两晋媳背?逼冢ü?20-581年)南方青瓷的生产,如浙江越窑等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在绍兴、余杭、吴兴等地也都设有窑场,形成独自的窑系.所谓窑系,是指某一著名窑场与附近或外省的一些窑场均生产某一种或几种相同类型的产品,这些窑场就构成一个窑系,以主要和最有影响的窑场命名.浙江是中国最早形成窑系的地区,其原因可能与这里是中国瓷器的发源地、制瓷业特别发达有关. 越窑生产青瓷与黑瓷,到西晋晚期也生产青釉褐斑瓷,即在器物的主要部位加上褐色点彩,以打破青瓷的单色格调. 三国时越窑的产品胎质坚硬细腻,呈浅灰色;釉汁纯净,以淡青色为主,黄或青黄色少见;器型有碗、碟、罐、壶、洗、盆、钵、盒、盘、耳杯、香炉唾壶、虎子、水盂、泡菜坛等日用瓷.西晋时又出现了了扁壶、鸡壶、烛台和辟邪等新产品.南朝时佛教盛行,瓷器上多以莲瓣或莲花作为装饰.从三国到隋统一前的数百年中,以越窑为代表的瓷器生产有了长足的发展.它的品种繁多,式样新颖,已深入到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人们不可须臾离开的用具. 此外,在南方当时还有婺州窑、湘阴窑和丰城窑等著名窑址. 北方瓷器的出现要晚于南方,大致是从北魏晚期到隋(公元581-618年)统一前的近百年中发展起来的.北朝青瓷的器型有碗、盘、杯、罐、壶、瓶、盒等,多为日常用品,陈设品较少.莲瓣罐是北朝典型产品.它有三系、四系、六系和方系、圆系、条系的区别,均从肩至腹堆塑成肥硕的莲瓣,有六瓣或八瓣不等,底有圈足.最能代表北方青瓷生产水平的器物,是河北景县封氏墓出土的4件莲花尊.其体积最大的一件高约70厘米,口至肩部有三周贴花,饰飞天纹、宝相花纹、兽面纹和蟠龙纹.肩有六系,其下有六层堆塑上覆下仰莲瓣纹. 北方瓷器生产虽晚于南方数百年,但它一旦掌握了青瓷生产之后,便迅速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工艺水平,并结合北方的人文特点,导致了白瓷的出现.白瓷是由青瓷发展而来的,两者的区别仅在于胎、釉中含铁量的不同.瓷土含铁量少则胎呈白色,含铁量多则胎色较暗,呈灰、浅灰或深灰色.就瓷器本身的发展而言,是从单釉瓷向彩瓷发展的,无论是褐绿彩、白地黑花、青花、釉里红,还是斗彩、五彩、粉彩或珐琅彩,都是以白色为衬托,来展现各种色彩的艳丽与美妙的.所以,白瓷的产生,对瓷器的发展有及深远的影响,至唐代已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 北齐武平六年(公元575年)范粹墓出土的10件白瓷器,是目前已知时代最早的白瓷器,有碗、杯、三系罐、四系罐、长颈瓶等. 唐代(公元618-917年)南方的青瓷、北方的白瓷、三彩瓷;以及湖南长沙窑的复彩瓷均有较大的发展. 其中,长沙窑的瓷器在亚非13个国家、73个地点都有出土,说明它的影响遍及国内外.从其产品中的胡人雕塑、椰枣、棕榈纹样及书写阿拉伯文等方面来看,可能出现了专门为外销而生产的瓷器. 宋代(公元960-1279年)在唐代的基础之上,出现了“定、汝、官、哥、均”五大名窑并称于世的现象. 元代(公元1279-1368年)是中国瓷器生产承前启后的转折时期,在很多方面都有创新和发展.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元帝国在江西景德镇设立了“浮梁瓷局“,为景德镇瓷业生产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并为其在明清两代成为全国制瓷业中心和饮誉世界的“瓷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元代景德镇在制瓷工艺上有了新的突破,最为突出的则是青花和釉里红的烧制. 青花瓷一般指的是由钴料作为呈色剂在胎上作画,然后罩以透明釉、经高温一次烧成,呈白地蓝花的釉下彩瓷.青花瓷充分体现了中国的民族特色,它一经在景德镇出现,就以极旺盛的生命力而迅速发展,成为生产的主流达数百年之久,并远销国内各地及亚、非诸国;釉里红是用铜红料作为呈色剂,在胎上绘以纹饰,在罩以透明釉,在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的呈釉下红彩的瓷器.釉里红的烧成难度大,成品率底,尤其是色纯正者少.釉里红呈色鲜艳,白地红花引人瞩目,极受人们的欢迎. 明(公元1368-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两代是中国瓷器生产最鼎盛时期,瓷器生产的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了高峰.景德镇作为“瓷都”的确立,使景德镇窑统治明清两代瓷坛长达数百年,直至今日.当时,各种颜色釉瓷和彩绘瓷是景德镇制瓷水平的突出代表. 陶瓷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 进入汉代,著名的“丝绸之路”沟通了中外文化间的交流,中国逐渐被誉为“丝国”;进入中世纪后,伴随着中国瓷器的外销,中国又开始以“瓷国”享誉于世.从8世纪末开始,中国陶瓷开始向外输出.经晚唐五代到宋初,达到了一个高潮.这一阶段输出的陶瓷品种有唐三彩、邢窑(包括定窑)白瓷、越窑青瓷、长沙窑彩绘瓷和橄榄釉青瓷(即广东近海一带的窑口生产的碗和作为储藏容器的罐).输出的地区与国别有:东北亚的朝鲜与日本;东南亚的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南亚的斯里兰卡、巴基斯坦和印度;西亚的伊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阿曼;北非的埃及;东非的肯尼亚和坦桑尼亚.此时海上交通路线主要有两条,一是从扬州或明州(今宁波)经朝鲜或直达日本的航线;二是从广州出发、到东南亚各国,或出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经斯里兰卡、印度、巴基斯坦到波斯湾的航线.当时有些船只继续沿阿拉伯半岛西航可达非洲.前述亚非各国中世纪遗迹出土晚唐五代宋初的瓷器,就是经过这两条航线而运输的. 宋元到明初是中国瓷输出的第二个阶段.这时向外国输出的瓷器品种主要是龙泉青瓷,景德镇青白瓷、青花瓷、釉里红瓷、釉下黑彩瓷,吉州窑瓷,赣州窑瓷,福建、两广一些窑所产青瓷,建窑黑瓷,浙江金华铁店窑仿钧釉瓷,磁州窑瓷,定窑瓷,耀州窑瓷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前述朝鲜新安海底沉船经11次发掘,出土陶瓷器2万余万件,除极个别的为朝鲜瓷和日本瓷外,均属中国所产,其中绝大多数已判明所属窑口.宋元外销瓷输往的国家较前大为增加,有东北亚、东南亚的全部国家,南亚和西亚的大部分国家,非洲东海岸各国及内陆的津巴布韦等国.宋、元、明初时期的航线,主要有航行到东北亚、东南亚诸国的航线及通往波斯湾等地的印度洋航线.这时期中国航海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印度洋航线上.一是可从波斯湾沿海岸向西行进而到达红海的吉达港,然后上岸陆行至麦加;也可以在苏丹边界的埃得哈布港上岸,驮行至尼罗河,再顺河而下到福斯塔特(古开罗);还可以从红海口越曼德海峡到东非诸国.二是开辟了从马尔代夫马累港直达非洲东海岸的横渡印度洋的航线. 明代中晚期至清初的200余年是中国瓷器外销的黄金时期.输出的瓷器主要是景德镇青花瓷、彩瓷、广东石湾瓷、福建德化白瓷和青花瓷、安溪青花瓷等.其中较精致的外销瓷多是国外定烧产品,其造型和装饰图案多属西方色彩,还有些在纹饰中绘有家族、公司、团体、城市等图案标志,称为纹章瓷.这时期的外销瓷数量很大,17世纪每年输出约20万件,18世纪最多时每年约达百万件.输出的国家有东亚的朝鲜半岛和日本、东南亚及欧美诸国.运输路线一条是从中国福建、广东沿海港口西行达非洲,继而绕过好望角,沿非洲西海岸航行达西欧诸国;另一条是从福建漳州、厦门诸港至菲律宾马尼拉,然后越太平洋东行至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港,上岸后陆行,经墨西哥城达大西洋岸港口韦腊克鲁斯港,再上船东行达西欧诸国.在17和18世纪,中国瓷器通过海路行销全世界,成为世界性的商品,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CHINA与中国 进入十七世纪,西欧皇室和宫廷开始兴起收藏中国瓷器之风.现藏德国卡赛尔(Keisel)郎德博物馆的一件青瓷碗,上有卡泽伦博格伯爵(1435-1455)的纹章图案,是现存欧洲最早有年代标识的明代瓷器,几百年来一直是黑森家族的传家宝.葡萄牙开辟新航路之后,瓷器也成欧洲社会最珍贵的礼物.瓦斯伽u2022达u2022伽马、阿尔曼达都曾以瓷器博取葡王曼纽埃尔一世的欢心.现存里斯本科特斯陈列馆(JoseCortes)中印有曼纽埃尔一世(1469-1521)纹章的青花执壶,是中国最早为西欧特殊订货制造的外外销瓷.正德、嘉靖年间,这类订货大多经葡萄牙贩往欧洲.1604年荷兰人洗劫了装载瓷器返回欧洲的葡萄牙大帆船圣u2022卡特林号(SantaCaterina),将这批中国瓷器取名Kraaksporeleint,运往阿姆斯特丹拍卖,法王亨利四世、英王詹姆斯一世也参与购买,于是中国陶瓷的影响在欧洲不胫而走. 发端于十七世纪末,延续至十八世纪末叶的欧洲罗科科(Rococo)艺术风格,以生动、优美、轻倩、自然为特色,其倡导的艺术作风与中国艺术风格中的精致、柔和纤巧和幽雅殊途同归.罗科科风格盛行于法国,法国人对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尤为偏爱.那时法国正是欧洲文艺、美术、戏剧、礼节、服饰、装潢仿效的中心,所以具有“中国风格”的物品流传整个欧洲社会. 瓷器初入欧洲,法国人用当时社会流行的小说《牧羊女爱丝坦莱》中的男主人公赛拉同(Celadon)来称呼青瓷.法王路易十四命令首相马扎兰创办中国公司,到广东订造标有法国甲胄纹章的瓷器,凡尔赛宫内列有专室收藏中国陶瓷;而十七世纪的英国人直接用“中国货”(Chinaware)指称来自中国的瓷器.英国女王玛丽二世也醉心华瓷,在宫内专门设置许多玻璃橱以陈列各式瓷器.于是英国社会以华瓷装饰和日用的风气便流行起来,瓷器渐成客厅和内室必不可少的陈设. China一词也随着中国瓷器在英国及欧洲大陆的广泛传播,转而成为瓷器的代名词,使得“中国”与“瓷器”成为密不可分的双关语. 另据《英汉词海 The English-Chinese Word-Ocean Dictionary》(王同亿主编译,国防工业出版社,1987年)China词条介绍,China做为瓷器的涵义,是源于波斯语chini(中国的或中国人),由于受到China表示中国这种表示法的影响,产生了元音音变,由chini变为china,成为瓷器的专有名词. 至于这种变化最终在何时最后确定下来尚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正是基于中国古代陶瓷的辉煌成就,以及由此而引发的陶瓷传播之路,使得这种独具中国特色的物品被世界人民所喜爱,将中国与瓷器永远地结合在了一起.
2023-06-15 23:02:219

华夏是什么意思

华:花也,华丽,华贵。夏:丝,丝绸,丝绸衣服。 华夏:穿着华丽丝绸的人,着华服之人。华夏大地,衣冠上国。 华,会意。从芔,从芌(xu016b)。“华”的本字,上面是“垂”字,象花叶下垂形。本义:花华,华丽夏, 会意。据小篆字形,从页,从臼,从攵。页,人头。臼,两手,攵,两足。合起来象人形。本义:古代汉民族自称夏, .Cina(支那国):梵文对中国的称呼,汉文古书中多音译为“支那”或者“脂那”。原意指“智慧”,印度古代著名的《摩奴法典》(Manusmrti)曾将Cina与希腊并列,同称为文明富强之国度。梵文中许多与丝有关的字如Cinapatta(成捆的丝)以及Cinamsuka(丝衣服)等,皆以Cina这个字做成组成的部分。 夏,Seres(丝国):也称塞里斯(或赛里斯),古希腊和罗马对中国及其居民的称呼,意思是“丝的”或者“丝来的地方”。长久以来,我国一直是世界上唯一能够造轻柔美丽丝绸的国家。汉代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向世界各国大量输出丝绸。有本西方史书记载,古罗马共和国末期的独裁者凯撒穿着中国丝绸袍子去看戏,引起了剧场的轰动,被认为是空前豪华的衣裳。 夏---xia,中国南方读作:sia,与外国人称呼中国 Cina,Seres读音惊人的一致,其实都是丝绸的意思。 华夏:穿着华丽丝绸的人,着华服之人。华夏大地,衣冠上国
2023-06-15 23:03:081

Cina这个单次的汉语意思是啥意思?

这个词是意大利语!Cina就是英语里的China 中国希望可以帮到你呀~
2023-06-15 23:03:271

她叫cina变成特殊疑问句?

特殊疑问句是What"s her name?她的名字叫什么?答语是Her name is cina.她叫cina.
2023-06-15 23:03:341

为什么中国叫China

China一词源于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当时中国对外贸易主要出口瓷器和丝绸,以瓷器居多,因此后来外国人便习惯性地称中国为China,其实是瓷器的意思。“唐人街”也是相同的意思,因为中国在唐代开始海外贸易,因此外国人称呼中国人为“唐人”。中国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海洋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中国地形呈三级阶梯分布,第一阶梯青藏高原,第二阶梯黄土高原,第三阶梯华北平原。自然气候多种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中国历史悠久,从公元前2070年至今未曾中断过文化传播。首都:北京。总人口:约14亿。行政分布:直辖市4个,省级行政区23个,少数民族自治区5个,特别行政区2个。时区:东八区。主要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杭州,厦门,香港,澳门,珠海,成都,重庆,武汉,长沙,南京,南昌,呼和浩特,乌鲁木齐,哈尔滨,长春,沈阳等。货币:人民币。(特别行政区:港币,澳门币,新台币)主要旅游景点:北京故宫,长城,十三陵,天安门,天坛,秦始皇陵,高句丽皇城,西夏皇陵,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杭州西湖,厦门鼓浪屿,南京中山陵,井冈山,武夷山,黄山,庐山,长白山,湖南长沙马王堆,广西桂林,北部湾,海南三亚,广州上下九步行街,中山大学古建筑群。(中国由于景点太多无法逐一列出)著名高等院校: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湖南大学,厦门大学,暨南大学等。
2023-06-15 23:03:434

中国这个名字源于哪个时代?

中国使用“China”这个英文名称始于1912年,可是西方人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认知这个东亚国家的名称了。据有关专家经过多年的探索和考证,中国的英文名称“China”一词的词源,最早来源于公元前10世纪(有的学者提出是公元前5世纪和公元前15 世纪)的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中出现的“Cina”一词;在公元前4世纪的古印度乔胝厘耶的《政事论》中,也曾提到过“Cina”;公元前5到4世纪的波斯赞美弗尔瓦丁神的诗中也曾出现过“Cina”;《旧约全书》中也有关于“Sinoa ”的记述。 对于“China”这一名称的来源和词义,在学术界一直是众说纷纭、各执其词,目前所见到的几种说法是:“瓷”、“秦”、“茶”、“丝”、“粳”和“苗语”说。 有学者提出:“China”是汉语“昌南”(原景德镇名)的音译。随着景德镇精细白瓷大量流传到海外,才使得“瓷”(china)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美国遗产大词典》的解释是,“China”一词与公元前三世纪的秦朝有关,“China”是秦国的“秦”的译音,这一观点首先是罗马传教士卫匡国(Martini, Martin)在1655年最早提出来的。 据记载,在公元前五世纪,东方的丝绸已成为希腊上层社会喜爱的衣料,因此,有学者认为“Cina”一词由来于丝绸的“丝”,其依据是希腊史学家克特西亚斯(Ctesias)在他的著作中提到了赛里斯人(Serica),由此认为“赛里斯”是由“Cin a”转变而来。持这一观点的学者是成都理工大学刘兴诗教授和上海东华大学教授周启澄先生。刘兴诗教授曾在论文《CHINA释义新探》中不仅提出, “China”一词源于丝绸,还认为:古时西土各国认定的“Cina”所在正是古蜀国,即今天的成都地区。“丝 国”并非指今日中国的全境。 重庆师范大学黄中模教授对于“Cina”的考证认为,“支那”可能为古苗语。古印度通过南丝绸之路与三苗文化盛行的中国南方关系密切,史诗里的“支那” 也是泛指古中国,这也是三苗文化在异域的表现。他表示,现今流传在苗族中“吉那”、“子腊”不仅与“ 支那”同音,在含意里也有“水田之乡”之意。 文化人类学家、民俗学家林河先生认为,印度梵语中的Cina,指的就是中国南方的粳稻民族,是“粳”的译音。印度东部的阿萨姆邦等地区,住有中国南方的粳稻民族, 种粳稻的民族自称为Cina (粳),因此,阿萨姆邦等地区的粳民也自称为“粳”,印度人就是依照粳民族的语言称他们为Cina(粳)了。 从时间上来看,景德镇的陶瓷出现于东汉,秦朝建立于公元前221年。从专家们提供的资料看,“Cina”一词在印度梵文中的出现的最迟时间也在公元前5世纪,中国茶叶的出口也要晚于这一时期。由此可见,印度梵文中的“Cina”和中国的“茶”、景德镇的“瓷”及中国秦国的“秦”并无关系。 关于赛里斯国的丝绸在西方的许多文献中有许多记载,如在《希腊拉丁作家远东古文献辑录》 ([法]戈岱司编耿?译)一书中,囊括了从公元前四世纪到公元十四世纪期间九十多部希腊文和拉丁文著作中关于塞里斯国的记述。希腊史学家克特西亚斯(Ctesias)在公元前四世纪就提到的赛里斯国(Serica)。专家们认为,由Serica演化出来英语的锡尔克(si lk)、俄语的旭尔克,均来源于中国“丝”字的谐音,是这些国家对丝绸的称呼。但在印度梵文中记录中国的名称是“Cina”,而由此衍生出的英文是 “China”,波斯文是“Chin”,阿拉伯文是“Sina”,拉丁文是“Sinae,” 法文是“Chine”,德文是 “China”,意大利文是“Cina”,俄文的“中国”名称是根据公元九世纪的辽国“契丹”(KITAN ,kitai)的音译得来的。很明显,在许多历史文献的记述里,那个生产丝绸和贩卖丝绸的赛里斯国(Serica)和古印度梵文中的“Cina”,代表的并不是同一个概念,所指的并不是同一个国家或地区,也就是说,“Cina”与“丝”并无关系。 我们可以肯定地说,“Cina”指的是东方的一个国家或者是一个社会集团,但是这个名称在当时所指的具体是哪一个区域、哪一个人类族体、其含义究竟是什么,现有的各种学说都不足以令人信服。我认为,古代中国的商、周版图远没有今天中国的版图这么辽阔,商、周对西方的影响远没有今天的中国对世界的影响这样宏大,在东亚辽阔的土地上除商、周以外,那些被商、周称为“东夷”、“北狄”、“西戎”、“南蛮” (自《礼记曲礼》)的族体则占据着东亚更广袤的土地。因此,我们无论是在探讨“Cina”的来历还是其含 义的时候,不能把视线仅限于商、周的区域。 无论是“苗语”说还是“粳”说,一致的观点是,“Cina”指的是今天中国南方的农耕民族。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东亚北部的游牧民族,因为东亚北部的游牧民族同样是东亚民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同样存在着拥有“Cina”这一名称的可能性。 一、称呼一个国家或一个社会集团无非是自称或他称,自称必能自圆其说,他称也必会自有其理。“Cina”一词的确切含义,西方人不能解释,今天的汉语也不能作出解释。笔者恰恰在戎狄的语言中找到了“Cina”一词的答案。 戎狄是匈奴的前身。《吕氏春秋审为篇》说:“狄人、猃狁,今日匈奴。”《晋书北狄传》也以为“匈奴之类,总谓之北狄。……夏曰獯鬻,殷曰鬼方,周曰猃狁,汉曰匈奴。” 在《魏书蠕蠕匈奴徒何高车列传》中记述:“高车,盖古赤狄之余种也。初号为狄历,北方以为高车、丁零。其语略与匈奴同而时有小异。”《周书突厥传》云: “突厥,大抵与匈奴同俗。”《隋书铁勒传》云:“其俗大抵与突厥同。”马长寿著《北狄与匈奴》云:“匈奴语言上的通则与蒙古语言上的通则,不相违背。” “匈奴、突厥、铁勒之俗又与蒙古同。突厥语中蒙古语成分的比重相当大。近代学者一致承认柔然使用的语言是蒙古语。柔然的部族皆高车,蒙古又是铁勒中土拉河北的部族。这样,从狄历、丁零、铁勒、高车、柔然、突厥到蒙古,世代相接,世系相衔,是为一脉相联也( 《蒙古族族源考》苏日巴达拉哈)。“中国北方诸族之裔呈通古斯、蒙古、突厥三大语族并存的局面,是上古语言生态融合而成的较为简单的表象。以匈奴之庞大,其语言和血缘必然混杂;说它是一个多血缘多语言的部落联盟,或许更为恰当。……总的来看,它的人种和语言已经接近后世蒙古民族的形态;又由于通古斯部落是它的统治集团,其核心部落的语言可能更偏向于通古斯语。”(《奴的血缘和出逃路线》--朱学渊)这无疑证明了古代戎狄与匈奴、高车、蒙古之间的语言传承关系。因此,古代的戎狄或他的先人正是操着蒙古语,或大部分操着蒙古语的一个庞大的社会集团,因此, “Cina”一词的含义应该能够在今天的蒙古语中得到相应的解释。在蒙古语中,[ ]的读音可谓与“Cina”非常相象,读做“赤那”,意思为“狼”。 但是西方国家为什么称呼戎狄为“赤那”即“狼”呢?唯一的可能性是,戎狄以狼为图腾、打着狼旗东征西战。这种可能性可以在中国的史书对戎狄的后人们的记述中得到间接的证实。 在《蒙古秘史》的开篇第一章便说:“天命所生的苍色狼与惨白色鹿同渡腾吉思水来到斡难河源的不儿罕山前,产生了巴塔赤罕”。《国语·周语》记载着:“穆天子西狩犬戎,获其五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史学家翦伯赞考证:“白狼白鹿是当时的氏族”(翦伯赞《中国史纲》,三联书店,1950年版)。这是很明显的图腾崇拜,是两个以狼和鹿为图腾的姻族。 《魏书·蠕蠕匈奴徒何高车列传》中记述:“俗云:匈奴单于生二女,姿容甚美,国人皆以为神。单于曰:‘吾有此女,安可配人?将以与天。"乃于国北无人之地筑高台,置二女其上曰:‘请天自迎之。"经三年,其母欲迎之。单于曰:‘不可,未彻之间耳。"复一年,乃有一老狼,昼夜守台嗥呼,因穿台下为空穴,经时不去。其小女曰:‘吾父处我于此,欲以与天,而今狼来,或是神物,无使之然。"将下就之。其姊夫惊曰:‘此是畜生,无乃辱父母?"妹不从,下为狼妻而产子。后遂滋繁成国。故其人好引声长歌,又似狼嗥。” 这是一个典型的族源说的例子。 《魏书·列传第四十九》记载,“突厥之先,平凉杂胡也,姓阿史那氏。后魏太武灭沮渠氏,阿史那以五百家奔茹茹(“茹茹”也称为“柔然”),世居金山,工于铁作。金山状如兜鍪,俗呼兜鍪为‘突厥",因以为号。或云,其先国于西海之上,为邻国所灭,男女无少长尽杀之。至一?,不忍杀,刖足断臂,弃于大泽中。有一牝狼,每衔肉至其所,此?因食之,得以不死。其后遂与狼交,狼有孕焉。彼邻国者,复令人杀此,而狼在其侧。使者将杀之,其狼若为神所凭,?然至于海东,止于山上。其山在高昌西北,下有洞穴,狼入其中,遇得平壤茂草,地方二百余里。其后狼生十男,其一姓阿史那氏,最贤,遂为君长,故牙门建狼头纛,示不忘本也。”此记载中的“阿史那”就是“赤那”,“狼头纛”就是狼头旗。唐朝的王涯在其诗中就写到:“旌甲从军久,风云识阵难。今朝韩信计,日下斩成安。燕颔多奇相,狼头敢犯边。寄言班定远,正是立功年。”这里的“狼头”指的正是打着狼头徽号战旗的北方游牧民族。
2023-06-15 23:04:051

词产生于什么时候

问题一:词产生于什么时候? 词产生于唐,流行于五代,极盛于宋。 由于它渊源唐代的民间曲子词,和音乐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在声律上有其特殊的要求,每首词都有一个标志曲调的调名和固定的句数、字数、韵味、平仄。在创作过程中,由于感情需要不同,作家选用词调便有不同的倾向性,因此词作风格上也就存在差异,形成不同的风格流派。 问题二:词是什么时候产生的 起源于隋唐之际,大盛于大宋,随着金元北曲的盛行而衰亡。 词的分类:58字以内为小令;59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牌名,叫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规定。 问题三:词大约在什么时候产生,在什么时候流行起来 词大约在隋唐之际产生,是唐中期以后流行起来的。 问题四:中国革命这个词产生于什么时候中国文化概论 中国革命这个词产生什么时候 A.殷商 B.西周 C.东周 D.春秋 正确答案: B 西周(前1046年D前771年)是由周文王之子周武王灭商后所建立,至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申侯和犬戎所杀为止,共经历11代12王,大约历经275年。定都于镐京和丰京(今陕西西安市西南),成王五年营建东都成周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 问题五:电影这一名词最早出现在什么时间 来自百度百科 电影是1895年由卢米诶尔兄弟发明的,用强灯光把拍摄的形象连续放映在银幕上,看起来像实在活动的形象。 1911年意大利诗人和电影先驱者乔托u30fb卡努杜发表了一篇名为《第七艺术宣言》的论著,他在世界电影史上第一次宣称电影是一种表演艺术,从此,“第七艺术”就成为了电影艺术的同义词 形成 1872年的一天,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个酒店里,斯坦福与科恩发生了激烈的争执:马奔跑时蹄子是否都着地?斯坦福认为奔跑的马在跃起的瞬间四蹄是腾空的;科恩却认为,马奔跑时始终有一蹄着地。争执的结果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就采取了美国人惯用的方式打赌来解决。他们请来一位驯马好手来做裁决,然而,这位裁判员也难以断定谁是谁非。这很正常,因为单凭人的眼睛确实难以看清快速奔跑的马蹄是如何运动的。 裁判的好友――英国摄影师麦市里奇知道了这件事后,表示可由他来试一试。他在跑道的一边安置了24架照相机,排成一行,相机镜头都对准跑道。在跑道的另一边,他打了24个木桩,每根木桩上都系上一根细绳,这些细绳横穿跑道,分别系到对面每架照相机快门上。 一切准备就绪后,麦市里奇牵来了一匹漂亮的骏马,让它从跑道一端飞奔到另一端。当跑马经过这一区域时,依次把24极引线绊断,24架照相机的快门也就依次被拉动而拍下了24张照片。麦布里奇把这些照片按先后顺序剪接起来。每相邻的两张照片动作差别很小,它们组成了一条连贯的照片带。裁判根据这组照片,终于看出马在奔跑时,总有一蹄着地,不会四蹄腾空,从而判定科恩赢了。按理说,故事到此就应结束了,但这场打赌及其判定的奇特方法却引起了人们很大的兴趣。麦市里奇一次又一次地向人们出示那条录有奔马形象的照片带。一次,有人无意识地快速牵动那条照片带,结果眼前出现了一幕奇异的景象:各张照片中那些静止的马叠成一匹运动的马,它竟然“活”起来了! 过程 早在1829年,比利时著名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多发现:当一个物体在人的眼前 电影放映机(15张) 消失后,该物体的形象还会在人的视网膜上滞留一段时间。这一发现,被称之为“视象暂留原理”。普拉多根据此原理于1832年发明了“诡盘”。“诡盘”能使被描画在锯齿形的硬纸盘上的画片因运动而活动起来,而且能使视觉上产生的活动画面分解为各种不同的形象。“诡盘”的出现,标志着电影的发明进入到了科学实验阶段。1834年,美国人霍尔纳的“活动视盘”试验成功。1853年,奥地利的冯乌却梯奥斯将军在上述的发明基础上,运用幻灯,放映了原始的动画片 问题六:信息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5分 “信息”一词在英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中均是“information”,日文中为“情报”,我国台湾称之为“资讯”,我国古代用的是“消息”。作为科学术语最早出现在哈特莱(R.V.Hartley)于1928年撰写的《信息传输》一文中。20世纪40年代,信息的奠基人香农(C.E.Shannon)给出了信息的明确定义,此后许多研究者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出发,给出了不同的定义。 问题七:China这个词最早什么时候出现? 中国使用“China”这个英文名称始于1912年,可是西方人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认知这个东亚国家的名称了。据有关专家经过多年的探索和考证,中国的英文名称“China”一词的词源,最早来源于公元前10世纪(有的学者提出是公元前5世纪和公元前15世纪)的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中出现的“Cina”一词;在公元前4世纪的古印度乔胝厘耶的《政事论》中,也曾提到过“Cina”;公元前5到4世纪的波斯赞美弗尔瓦丁神的诗中也曾出现过“Cina”;《旧约全书》中也有关于“Sinoa”的记述。 对于“China”这一名称的来源和词义, 在学术界一直是众说纷纭、各执其词,目前所见到的几种说法是:“瓷”、“秦”、“茶”、“丝”、“粳”和“苗语”说。 有学者提出:“China”是汉语“昌南”(原景德镇名)的音译。随着景德镇精细白瓷大量流传到海外,才使得“瓷”(china)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美国遗产大词典》的解释是,“China”一词与公元前三世纪的秦朝有关,“China”是秦国的“秦”的译音,这一观点首先是罗马传教士卫匡国(Martini, Martin)在1655年最早提出来的。 据记载,在公元前五世纪,东方的丝绸已成为希腊上层社会喜爱的衣料,因此,有学者认为“Cina”一词由来于丝绸的“丝”,其依据是希腊史学家克特西亚斯(Ctesias)在他的著作中提到了赛里斯人(Serica),由此认为“赛里斯”是由“Cina”转变而来。持这一观点的学者是成都理工大学刘兴诗教授和上海东华大学教授周启澄先生。刘兴诗教授曾在论文《CHINA释义新探》中不仅提出,“China”一词源于丝绸,还认为:古时西土各国认定的“Cina”所在正是古蜀国,即今天的成都地区。“丝国”并非指今日中国的全境。 重庆师范大学黄中模教授对于“Cina”的考证认为,“支那”可能为古苗语。古印度通过南丝绸之路与三苗文化盛行的中国南方关系密切,史诗里的“支那”也是泛指古中国,这也是三苗文化在异域的表现。他表示,现今流传在苗族中“吉那”、“子腊”不仅与“支那”同音,在含意里也有“水田之乡”之意。 文化人类学家、民俗学家林河先生认为,印度梵语中的Cina,指的就是中国南方的粳稻民族,是“粳”的译音。印度东部的阿萨姆邦等地区,住有中国南方的粳稻民族, 种粳稻的民族自称为Cina (粳),因此,阿萨姆邦等地区的粳民也自称为“粳”,印度人就是依照粳民族的语言称他们为Cina(粳)了。 从时间上来看,景德镇的陶瓷出现于东汉,秦朝建立于公元前221年。从专家们提供的资料看,“Cina”一词在印度梵文中的出现的最迟时间也在公元前5世纪,中国茶叶的出口也要晚于这一时期。由此可见,印度梵文中的“Cina”和中国的“茶”、景德镇的“瓷”及中国秦国的“秦”并无关系。 关于赛里斯国的丝绸在西方的许多文献中有许多记载,如在《希腊拉丁作家远东古文献辑录》([法]戈岱司编 耿?译)一书中,囊括了从公元前四世纪到公元十四世纪期间九十多部希腊文和拉丁文著作中关于塞里斯国的记述。希腊史学家克特西亚斯(Ctesias)在公元前四世纪就提到的赛里斯国(Serica)。专家们认为,由Serica演化出来英语的锡尔克(silk)、俄语的旭尔克,均来源于中国“丝”字的谐音,是这些国家对丝绸的称呼。但在印度梵文中记录中国的名称是“Cina”,而由此衍生出的英文是“China”,波斯文是“Chin”, *** 文是“Sina”,拉丁文是“Sinae,” 法文是“Chine”,德文是 “China”,意大利文是“C......>> 问题八:什么时候出现工作一词 详细解释 1. 犹工程。 《后汉书u30fb皇后纪上u30fb和熹邓皇后》:“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 殇帝 康陵 方中秘藏,及诸工作,事事减约。” 宋 沉括 《梦溪笔谈u30fb官政一》:“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於是诸寺工作鼎兴。”《明史u30fb杨爵传》:“岁频旱,日夕建斋醮,修雷坛,屡兴工作。” 2. 制作。 北魏郦道元 《水经注u30fb谷水》:“圃中有古玉井,井悉以珉玉为之,以缁石为口,工作精密。”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五:“其面检文,与玺相合,大小不差毫发,篆文工作皆非近世所为。”许地山 《凶手》第一幕:“这(玉簪)原是 赵皇亲 家里底东西,工作很精巧。” 3. 操作;办事。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u30fb盗侠》:“店前老人方工作。” 宋 欧阳修 《准诏言事上书》:“诸路州军,分造器械,工作之际,已劳民力。” 郑观应 《盛世危言u30fb公法》:“禁止我国工商到彼贸易工作。”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六:“ 萧队长 黑价白日地工作。” 4. 善于效力劳作。 宋 黄庭坚 《同子瞻韵和赵伯充团练》:“家酿可供开口笑,侍儿工作捧心。” 5. 业务;任务。 郑观应 《盛世危言u30fb纺织》:“查纺织工作,共分三层。” 赵树理 《三里湾u30fb从旗杆院说起》:“县里接受了什么新的中心工作,常好先到 三里湾 来试验。” 6. 职业。 艾芜 《人生哲学的一课》三:“工作找不到手,食物找不到口。” 7. 从事各种手艺的人。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u30fb酒楼》:“东西两巷,谓之大小货行,皆工作伎巧所居。” 问题九:科学一词最早出现于什么时候 中国科学二字最早出现在民国时期。 英文中科学(science)一词来源于拉丁文scientia,意为“知识”、“学问”。 在中国,科学一词是外来词,以前译为格致,即格物致知,以格物而得的知识是科学。 在中华民国时期,通过中国科学社的科学传播活动,“科学”一词才取代“格致”。 问题十:“中国”这个词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的 历史上“中国”的范围,除了王朝之外,还应包括各民族建立的政权和部落。19世纪以来,“中国”则指我国的全部领土,与古代的不同。 “中国”一词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很早很早以前一个王朝──商朝。由于商朝的国都位于它的东、南、西、北各方诸侯之中,所以人们称这块土地为“中国”,即居住于中间的王国,它同时又是政治、经济中心。 在古代,“中国”没有作为正式的国名出现,因为那时的王朝或政权,只有国号,而没有国名。他们所说的“中国”,是指地域、文化上的概念。 真正以“中国”做为正式国名简称,是从一场近代十分有名的革命──辛亥革命以后,建立的中华民国开始的。从这时起,“中国”才成为具有国家意义的正式名称。今天,“中国”已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共同组成的国家了,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2023-06-15 23:04:121

“中国”的法语是什么?

“中国”在英文里是“China”,在法语里是“Chine”。法语是联合国的官方工作语言之一,而法语在世界上被认为是最精确且没有歧义的语言,所以在那之后,法语就成为了外交语言。法语也比英语要严谨的多,所以联合国内选择法语作为书面语言。假如联合国会议在英语国家开,标示的则是CHINA,假如是非英语国家,标示的就是CHINE。扩展资料:第一类观点认为,Cina 来自中国古代的某个国家或地区。比如先秦时代位于今云南东部的滇国,或者南方的楚国,或者西方的秦国,以及西汉时代位于今越南中部的日南郡。在当时中国与印度的交往中,这些国家或地区拥有重要的地位或者是最关键的中转站,所以成为印度人眼中的中国象征,印度也因此有了起源于这些国家名称或者地区名称的Cina 名称。第二类观点认为,Cina 来自中国古代的某个民族。比如藏北高原以及新疆西部、阿富汗东北部一带的古代民族,或者南方的苗族,或者西部高原的羌族。这种观点的论据是:印度古代典籍里称呼这些民族或者他们居住的地方为“Cina”。第三类观点认为,Cina 来自中国古代的某种特产。比如丝、缯,丝与缯都是古汉语中对丝织品的总称;或者绮,绮是丝织品中织法最为精致、花式非常繁复的一种织物;又或者瓷。
2023-06-15 23:04:191

cina is in college for one year错误的地方

你好,为你解答,正确答案为:时态不对,要用现在完成时:Cina has been in college for one year.不明白请及时追问,满意敬请采纳,O(∩_∩)O谢谢
2023-06-15 23:04:351

中国的英文简介

China is located in east Asia.中国坐落在东亚It is one of the oldest countries over the world.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It has many wonders of the world,such as The Great Wall,Terracotta Warriors and Horses.它有像长城、兵马俑这样的世界奇观The largest palace of the world the Forbidden City is located in Chinese capital Beijing.首都北京有着世界上最大的宫殿——故宫The 29th summer Olympic Games was just held in Beijing and other Chinese cities in 2008 August. 北京在2008年成功举办了奥运会The last hidden world 最后的隐世净土 中国 China For centuries, travellers to China have told tales of magical landscapes and surprising creatures. 数世纪来 旅人传诵着关于这片神奇土地 以及那些神奇生物的传说 Chinese civilization is the world"s oldest civilazation. 中国文明是世界最古老的文明 and today it"s largest 而如今是最宏博的 with well over a billion people 那数十亿的人民 It"s home to more than 50 distinct ethnic groups 现存超过五十个民族 and a wide range of traditional life styles 以及各式各样贴近自然的 often inclose partnership with nature 传统生活方式 We know that China faces immense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我们都知道中国面对着着众多社会 环境问题 but there is great beauty here too 但这里也存在着令人窒息的美丽
2023-06-15 23:04:431

为什么中国的英语单词是China?

中国银行的英语单词是china
2023-06-15 23:05:034

中国的英文名称为什么是China?

“中国”在英文里是“China”,在法语里是“Chine”。法语是联合国的官方工作语言之一,而法语在世界上被认为是最精确且没有歧义的语言,所以在那之后,法语就成为了外交语言。法语也比英语要严谨的多,所以联合国内选择法语作为书面语言。假如联合国会议在英语国家开,标示的则是CHINA,假如是非英语国家,标示的就是CHINE。扩展资料:第一类观点认为,Cina 来自中国古代的某个国家或地区。比如先秦时代位于今云南东部的滇国,或者南方的楚国,或者西方的秦国,以及西汉时代位于今越南中部的日南郡。在当时中国与印度的交往中,这些国家或地区拥有重要的地位或者是最关键的中转站,所以成为印度人眼中的中国象征,印度也因此有了起源于这些国家名称或者地区名称的Cina 名称。第二类观点认为,Cina 来自中国古代的某个民族。比如藏北高原以及新疆西部、阿富汗东北部一带的古代民族,或者南方的苗族,或者西部高原的羌族。这种观点的论据是:印度古代典籍里称呼这些民族或者他们居住的地方为“Cina”。第三类观点认为,Cina 来自中国古代的某种特产。比如丝、缯,丝与缯都是古汉语中对丝织品的总称;或者绮,绮是丝织品中织法最为精致、花式非常繁复的一种织物;又或者瓷。
2023-06-15 23:05:171

在古代我们的国家名称是什么

分类: 文化/艺术 >> 历史话题 问题描述: 看《大长今》最后一集的时候,有一个片段是大王要长今离开朝鲜去“明国”,那我猜想明国肯定就是我们的中国,是明朝的时候。我们的对历史的不同时期建立的国度,叫做朝代,可外国人叫我们的每个时期肯定也有不同的称呼。 清朝时,外国也叫我们“清国”吗?? 解析: 欧洲一些国家称中国为“China”、“Chine”是源于 “秦”(Chin)。英文“瓷器”(china)一词则是由“China”一词派生来的,而不是“China”是从“c hina”派生的。说Chinese是“瓷人”完全是无中生 有,挑拨离间。随便问问你身边的美国人或英国人就会得出答案。 Chinese硬译是“秦人”。就像早先的华人自称“唐人”, 绝不会有人说这其实是蔑称“糖人”。欧洲从罗马帝国时就知道 中国,那时中国是“大秦”。俄国知道中国比较晚,那时已经是 北宋。但和他们更临近的是辽。所以他们称中国“契丹”。把自 己称作“瓷人”的中国人是自取其辱,把中国人称作“瓷人”的 外国人是别有用心。问问任何一个说英语的人就知道,“瓷人” 在英语里叫“china dolls”。真正骂人的话是“C hina-man”。听见别人这么称你再 *** 不迟。至于称我 们“秦人”,虽然使巫婆、任丁他们显得更“正宗”,但没什么 不好。秦帝国毕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皇朝,当时世 界上最强盛国家。如果欧洲也是和俄国人一样到了北宋才知道有 个中国,管咱们叫“宋人”,那才真叫人气得肝儿疼。 至于字尾,加州人、德州人这些“外来户”倒是“an”结尾了, 也不知为什么当年参与美利坚立国的“Marylander”、 “New Yorker”、“New Englander” 就楞把好名都留给他们了。就连当年最被歧视非洲人,也得了“ African”的好名字,实在是颠倒了耶! 词语作为表达思想的载体,常常被打上时代的烙印、留有 历史变迁的痕迹,“支那”一词的称呼也是一样。据考证,“ 支那”原是“Cina”〔due13cinue135〕的音译,是古代印度对古代中 国的称呼,最早出现在梵文佛经中。梵文Cina进入不同的语言 中,其读音变化不大,译音是“China”、“支那”、“脂那”、 “至那”或“震旦”。根据对Cina的来源的不同看法,其原始 含意也不相同。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有四种:1.认为Cina在梵 文中表示中国“丝”。古代印度人、波斯人、古希腊人,都用 中国丝(梵文Cina)指称中国;2.认为Cina是秦国的“秦”的 梵文译音,Cina的梵文含义是“秦国”,是古代印度人对秦汉 时期的中国的称呼;3.认为Cina在梵文中有“偏僻遥远”的意 思;4.认为Cina指羌族。 梵文Cina在印度出现后,向西方传播,经由中亚到欧洲, 进入英语,逐步演变为今天英语中的“China”。罗马传教士卫 匡国在1655年最早提出China是秦国的“秦”的译音。在China 一词出现前,欧洲对中国的称呼基本上都来自Cina〔due13cinue135〕 的读音,只是根据不同的语言稍有差异。梵文Cina向东方传播, 进入中国和日本,译音为“支那”、“脂那”、“震旦”等。 梵文Cina进入古代中国后,古代一般把梵文Cina音译为“震旦 ”,但Cina(震旦)是外国人(最初是印度人)对古代中国的 称呼,中国人一般不这样使用。 作为一衣带水的近邻,日本与中国自古有密切交往,日本 人使用汉字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受以唐文化为代表的中国文化 影响极深,日本在中世之前随着中国王朝的更迭,对中国的称 呼主要有“唐国”、“大宋”、“大明”、“清国”等。 Cina进入日本后,大多数音译为“支那”。日本辞书《广 辞苑》解,“支那”,“外国人对中国的称呼(源于‘秦"的 转讹),初出现于印度佛典”。在日本,“从江户时代(公元 1603—1867年)中期以后曾使用过。”到19世纪中期之前,日 本人用“支那”指称中国与“唐国”、“清国”等无意义上的 差别,没有特别的政治含意。中日甲午战争前,日本在1888年 印刷的日军必读的《宇内混同秘策》一书中用“支那”指称中 国,并以轻蔑的态度对待中国人,但“支那”一词尚未直接与 对中国的歧视联系在一起。 日本社会开始用“支那”蔑称中国始于中日甲午战争中清 *** 失败,1895年清 *** 被迫与日本 *** 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 关条约,把近代中国的耻辱推向极点。长久以来一直把中国尊 为“上国”的日本人先是震惊,继而因胜利而陶醉,上街 *** , 狂呼“日本胜利!‘支那"败北!”从此,“支那”一词在日 本开始带上了战胜者对于失败者的轻蔑的情感和心理,“支那 ”逐渐由中性词演变为贬义词。甚至19世纪到第一次世界大战 前的荷兰字典中,对“支那”的解释是:“支那,即愚蠢的中 国人,精神有问题的中国人等。”西方其他字典对“支那”的 解释也大同小异。 日本等外国用“支那”蔑称中国,在海外的华侨中引起强 烈反感。有些留学生和华侨投书日本报纸,要求日本人不要再 用“支那”一词,改用“中国”,并引起了一场关于中国国号 称谓的争论。1908年,印尼华侨曾向统治印尼的荷兰殖民当局 提出 *** ,反对“支那”的侮辱性称呼。在中日签订二十一条、 巴黎和会和五四运动后,中国国内爆发了更为强烈的 *** “支 那”蔑称的运动。辛亥革命以后,中国 *** 曾向日本 *** 交涉, 要求不要把中国称为“支那”,但遭到日本的拒绝。到1930年, 当时的中华民国中央政治会议通过了一项决议,并由当时的中 国国民 *** 外交部照会日本 *** 。决议说,“中国 *** 中央政 治会议鉴于日本 *** 及其人民以‘支那"一词称呼中国,而日 本 *** 致中国 *** 的正式公文,亦称中国为‘大支那共和国", 认为‘支那"一词意义极不明显,与现在之中国毫无关系,故 敦促外交部须从速要求日本 *** ,今后称呼‘中国",英文须 写NationalRepubicofChina,中文须写大中华民国。倘若日方 公文使用“支那”之类的文字,中国外交部可断然拒绝接受。 ”从1930年底起,日本 *** 的公文都改“支那共和国”为“中 华民国”,但社会上一般书面语和口语,仍把中国蔑称为“支 那”,侵华日军被称为“支那派遣军”,中国人被叫成“支那 人”。直到二战结束后,中国以战胜国身份派代表团到东京, 1946年6月,以“命令”的方式通知日本的外务省,从此以后不 许再用“支那”这个名称。同年6月6日,日本外务次官向各报 社、出版社,日本文部次官7月3日向各大专院校校长,先后发 出避免使用“支那”名称的正式文件,文件写道:“查支那之 称呼素为中华民国所极度厌恶者。鉴于战后该国代表曾多次正 式及非正式要求停用该词,故今后不必细问根由,一律不得使 用该国所憎恶之名称。” 二战后,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支那”逐渐变成死词, 不再使用。但日本社会上,至今仍有极少数右翼分子仍故意称 中国为“支那”;极个别人把面条叫成“支那面”。日本出版 的一些地图上把中国东海叫成“东支那海”(只不过把“支那 ”二字改用平假名拼写),广大侨胞对此极为反感。有位在东 京开饭馆的侨胞为要求取消“支那”称呼,数十年如一日不懈 抗争,他在餐馆的火柴盒和筷套上悲愤写下敬白:“……如果 有人把中国叫‘支那",将使我们回忆起日本侵略中国,侮辱 中国人的那段历史……”有人愤怒地质问说:把中国叫成“支 那”,如同过去西方人把日本叫成“JAP”,东方人把日本称呼 “倭”,为什么不尊重中国人民的感情? 日本还有人以孙中山过去曾用过“支那”称呼为自己辩解。 孙中山在1899年、1903年等少数场合的确使用过“支那”一词, 原因之一是当时正处于“支那”向贬义词演变的初期。但从19 05年后,“支那”的贬义逐渐浓厚,从此,孙中山就不再用“ 支那”一词,而是用“中国”。另一个原因是,孙中山作为革 命者,他认为“支那”等同于清王朝,而“中国”则是他进行 革命所要建立的中华民国,在中华民国建立前称“支那”指清 王朝,辛亥革命后改称“中国”。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中,指京师、京都;后 来指汉族、华夏族居住地,当时中原汉族以外称为“四夷”, “东方一隅为中国,余皆夷狄”。汉族、华夏族居中,称“中 国”,即中央之国,是地理概念。大约到19世纪中叶,“中国 ”一词才作为国家概念出现,辛亥革命才正式把中国作为国号 固定下来,1911年10月11日,革命军在咨议局议定13条重要方 针,其中第二条即为:“称中国为中华民国。”1949年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 *** 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中国人 民从此站起来了!”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新中国的正式 称谓。
2023-06-15 23:05:351

联合国为什么用英文书写?

“中国”在英文里是“China”,在法语里是“Chine”。法语是联合国的官方工作语言之一,而法语在世界上被认为是最精确且没有歧义的语言,所以在那之后,法语就成为了外交语言。法语也比英语要严谨的多,所以联合国内选择法语作为书面语言。假如联合国会议在英语国家开,标示的则是CHINA,假如是非英语国家,标示的就是CHINE。扩展资料:第一类观点认为,Cina 来自中国古代的某个国家或地区。比如先秦时代位于今云南东部的滇国,或者南方的楚国,或者西方的秦国,以及西汉时代位于今越南中部的日南郡。在当时中国与印度的交往中,这些国家或地区拥有重要的地位或者是最关键的中转站,所以成为印度人眼中的中国象征,印度也因此有了起源于这些国家名称或者地区名称的Cina 名称。第二类观点认为,Cina 来自中国古代的某个民族。比如藏北高原以及新疆西部、阿富汗东北部一带的古代民族,或者南方的苗族,或者西部高原的羌族。这种观点的论据是:印度古代典籍里称呼这些民族或者他们居住的地方为“Cina”。第三类观点认为,Cina 来自中国古代的某种特产。比如丝、缯,丝与缯都是古汉语中对丝织品的总称;或者绮,绮是丝织品中织法最为精致、花式非常繁复的一种织物;又或者瓷。
2023-06-15 23:05:411

为何 印尼 称 中国 用闽南语 TionKok,而不是 印尼语 cina这个称呼?

这是闽南话 中国的 音译
2023-06-15 23:06:001

“ China”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啊?

“中国”在英文里是“China”,在法语里是“Chine”。法语是联合国的官方工作语言之一,而法语在世界上被认为是最精确且没有歧义的语言,所以在那之后,法语就成为了外交语言。法语也比英语要严谨的多,所以联合国内选择法语作为书面语言。假如联合国会议在英语国家开,标示的则是CHINA,假如是非英语国家,标示的就是CHINE。扩展资料:第一类观点认为,Cina 来自中国古代的某个国家或地区。比如先秦时代位于今云南东部的滇国,或者南方的楚国,或者西方的秦国,以及西汉时代位于今越南中部的日南郡。在当时中国与印度的交往中,这些国家或地区拥有重要的地位或者是最关键的中转站,所以成为印度人眼中的中国象征,印度也因此有了起源于这些国家名称或者地区名称的Cina 名称。第二类观点认为,Cina 来自中国古代的某个民族。比如藏北高原以及新疆西部、阿富汗东北部一带的古代民族,或者南方的苗族,或者西部高原的羌族。这种观点的论据是:印度古代典籍里称呼这些民族或者他们居住的地方为“Cina”。第三类观点认为,Cina 来自中国古代的某种特产。比如丝、缯,丝与缯都是古汉语中对丝织品的总称;或者绮,绮是丝织品中织法最为精致、花式非常繁复的一种织物;又或者瓷。
2023-06-15 23:06:071

有没有人知道为什么中国的英文名叫china

说法一:早在东汉时期,古人就在昌南(现在的景德镇)建造窑坊,烧制陶瓷。到了唐朝,由于昌南土质好,先人们又吸收了南方青瓷和北方白瓷的优点创制出一种青白瓷。青白瓷晶莹滋润,有假玉器的美称,因而远近闻名,并大量出口欧洲。十八世纪以前,欧洲人还不会制造瓷器,因此中国特别是昌南镇的精美瓷器很受欢迎。在欧洲,昌南镇瓷器是十分受人珍爱的贵重物品,人们以能获得一件昌南镇瓷器为荣。就这样欧洲人就以“昌南”作为瓷器(china)和生产瓷器的“中国”(China)的代称,久而久之,欧洲人就把昌南的本意忘却了,只记得它是“瓷器”,即“中国”了。西方瓷器原本是从中国输入的。明朝的时候,大批的中国瓷器产品就开始输往西方世界。波斯人称中国的瓷器为chini,欧洲商人在波斯购买中国瓷器也同时把一词带回了西方。后来,他们又把chini改为china,并且把生产china的中国也一并称为China。欧美人谈到China的时候,往往联想到China(中国)是china(瓷器)之乡。说法二:与瓷器无关——中国为什么叫China?新民晚报2004年8月3日16版介绍景德镇瓷文化。其文说,宋元两代景德镇的制瓷技术已经传到朝鲜、日本、越南。又说,明清两代瓷器大量出口,经阿拉伯传到欧洲。这些史实,我无异议。唯可疑者,其说china由来,文云:“民间历来有几种说法。一种说法是china系根据秦字读音转化而来。但在景德镇最为流行的说法是china是汉语昌南(原景德镇名)的音译。随着景德镇精白瓷大量流传到海外,才使得瓷(china)成为中国的代名词。”说china最初是昌南地名译音,我觉得很新鲜。景德镇原名昌南镇,在宋真宗景德年间(1004年起)改名景德镇。此时所制瓷器已负盛名,特供御用。按照“景德镇最为流行的说法”推论,其后本镇瓷器外销朝鲜、日本、越南,又其后经阿拉伯远销到欧洲,皆以产地昌南作为商品名称。昌南两音,口碑远播,写成法文便是chine,写成英文便是china。china又回译成汉文瓷器。瓷器名声响遍全球,欧洲人就把中国也叫作瓷器,而大写其字头,成了 China。这个推论亦能自圆其说。然有极大障碍,景德镇人难以克服。就是至今无人能够否认英文China起源于印度古梵文“支那”。这个支那又作脂那、至那,三千年前就出现了。想想三千年前是什么意思吧。那就是说,什么昌南,什么瓷器,还得在娘胎里静待两千多年,方能一朝分娩出世。资格太嫩了,昌南瓷器争什么。三千年前,不但焚书坑儒的秦朝,就连春秋五霸的秦国,都还不存在,China怎么能是秦的译音呢?论资格,支那之名比周朝还要老,怎轮得上替暴秦争面子呢?请容详说支那由来。唐代义净法师《南海寄归内法传》云:“西国名大唐为支那者,直是其名,更无别义。”他显然不同意China与昌南瓷器或与秦朝挂钩。隋代慧苑法师《华严经音义》云:“支那,翻为思维。以其国人多所思虑,多所制作,故以为名。”他则直探古梵文“支那”的原义。两位僧人生在隋唐,那时昌南尚名新平,所制瓷器亦未颖出。二十世纪之初,China一词起源问题,学界曾经讨论,众说纷纭,未定一是。文僧苏曼殊(1884-1918)通英、法、日、梵诸文,曾撰有《梵文典》。他认为China起源于古梵文“支那”,初作Cina,用来指我华夏。他研读三千年前的古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发现支那一词最早见于这两部著作,其原义为“智巧”。他认为,这是三千四百年前印度婆罗多王朝时彼邦人士对黄河流域商朝所治国度的美称。“智巧”与慧苑所说之“思维”内涵略有不同,想系词义因时代而演变所致。外邦对我华夏称呼,最早曰支那Cina,其后曰拓跋Tabac,最后曰契丹Kitai。今之China即支那,先是国名。明代中期葡萄牙人贩瓷器到欧洲,称其商品名曰Chinaware,若汉译应该是“支那瓦”。陶瓷产品,古称瓦器。此处ware应是瓦之译音。支那瓦者,中国瓷也。China放在 ware之前,可知China国名,初无瓷器一义。后来省掉ware,简称为China,才小写其字头,获得瓷器之义。这已经是晚近的事了。景德镇人不必失望。你们不是还有浮梁县的高岭村吗?没人替它争取,它却进入洋文。在英文里,Kaolin义为瓷土。景德镇瓷器最初用高岭村出产的粳米白泥作原料,称高岭土。Kaolin乃高岭之译音也。后来欧洲人制瓷器,凡是瓷土,不管哪里产的,皆以高岭称之。贵村之名于焉“走向世界”,不亦壮哉。
2023-06-15 23:06:259

中国的英文为什么是china

中国的英文为什么是china如下:1.秦朝说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统一六国之后的秦朝,在当时的中国西部乃至亚洲西部,都有很大影响力,所以老外取秦字的发音,将中国称为China。2.晋国说春秋战国时期,晋国也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大国,China来源于晋字的发音。3.丝绸说中国古代的丝绸远销世界各国,深受外国人欢迎,古代波斯人将中国称为“丝国”,这个发音慢慢演变为China。4.瓷器说China,在现在除了代表中国,还有瓷器的含义。而中国的瓷器之都景德镇,在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之前,都叫作昌南。从唐朝开始,昌南的瓷器就畅销海外,而昌南的谐音,就是China。5.契丹说契丹族建立的辽朝,在中国历史上长达200 多年,他们在北方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力,因为契丹人曾经西进中亚、西亚,所以当时很多亚欧大陆国家,只知道契丹而不知道偏安江南的宋朝,他们把契丹当成了中国。意大利人马可u2022波罗在他的《马可u2022波罗游记》里,就将元朝误称为“契丹”。俄语里中国这个单词Китай,音译就是“契丹”。所以,China这个英文词,来自契丹的音译。6.戎狄说古代北方有个少数在民族叫作戎狄,他们以狼为图腾,经常打着狼旗远征中亚和西亚。戎狄人的语言和现在蒙古语有点像,狼发“赤那”的音,所以西方国家将戎狄人称为Cina, 然后演变成China。7.梵语说从大约公元前5世纪开始,印度的一些经典书籍,包括《政事论》、《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等,已经出现了Cina的说法,用来指代中国。
2023-06-15 23:06:591

中国的英文名字为什么叫china,是谁给中国起的这个名字的?

说法一: 早在东汉时期,古人就在昌南(现在的景德镇)建造窑坊,烧制陶瓷。到了唐朝,由于昌南土质好,先人们又吸收了南方青瓷和北方白瓷的优点创制出一种青白瓷。青白瓷晶莹滋润,有假玉器的美称,因而远近闻名,并大量出口欧洲。 十八世纪以前,欧洲人还不会制造瓷器,因此中国特别是昌南镇的精美瓷器很受欢迎。在欧洲,昌南镇瓷器是十分受人珍爱的贵重物品,人们以能获得一件昌南镇瓷器为荣。就这样欧洲人就以“昌南”作为瓷器(china)和生产瓷器的“中国”(China)的代称,久而久之,欧洲人就把昌南的本意忘却了,只记得它是“瓷器”,即“中国”了。 西方瓷器原本是从中国输入的。明朝的时候,大批的中国瓷器产品就开始输往西方世界。波斯人称中国的瓷器为chini,欧洲商人在波斯购买中国瓷器也同时把一词带回了西方。后来,他们又把chini改为china,并且把生产china的中国也一并称为China。欧美人谈到China的时候,往往联想到China(中国)是china(瓷器)之乡。 说法二:与瓷器无关——中国为什么叫China? 新民晚报2004年8月3日16版介绍景德镇瓷文化。其文说,宋元两代景德镇的制瓷技术已经传到朝鲜、日本、越南。又说,明清两代瓷器大量出口,经阿拉伯传到欧洲。这些史实,我无异议。唯可疑者,其说china由来,文云:“民间历来有几种说法。一种说法是china系根据秦字读音转化而来。但在景德镇最为流行的说法是china是汉语昌南(原景德镇名)的音译。随着景德镇精白瓷大量流传到海外,才使得瓷(china)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说china最初是昌南地名译音,我觉得很新鲜。景德镇原名昌南镇,在宋真宗景德年间(1004年起)改名景德镇。此时所制瓷器已负盛名,特供御用。按照“景德镇最为流行的说法”推论,其后本镇瓷器外销朝鲜、日本、越南,又其后经阿拉伯远销到欧洲,皆以产地昌南作为商品名称。昌南两音,口碑远播,写成法文便是chine,写成英文便是china。china又回译成汉文瓷器。瓷器名声响遍全球,欧洲人就把中国也叫作瓷器,而大写其字头,成了China。这个推论亦能自圆其说。 然有极大障碍,景德镇人难以克服。就是至今无人能够否认英文China起源于印度古梵文“支那”。这个支那又作脂那、至那,三千年前就出现了。想想三千年前是什么意思吧。那就是说,什么昌南,什么瓷器,还得在娘胎里静待两千多年,方能一朝分娩出世。资格太嫩了,昌南瓷器争什么。三千年前,不但焚书坑儒的秦朝,就连春秋五霸的秦国,都还不存在,China怎么能是秦的译音呢?论资格,支那之名比周朝还要老,怎轮得上替暴秦争面子呢? 请容详说支那由来。唐代义净法师《南海寄归内法传》云:“西国名大唐为支那者,直是其名,更无别义。”他显然不同意China与昌南瓷器或与秦朝挂钩。隋代慧苑法师《华严经音义》云:“支那,翻为思维。以其国人多所思虑,多所制作,故以为名。”他则直探古梵文“支那”的原义。两位僧人生在隋唐,那时昌南尚名新平,所制瓷器亦未颖出。 二十世纪之初,China一词起源问题,学界曾经讨论,众说纷纭,未定一是。文僧苏曼殊(1884-1918)通英、法、日、梵诸文,曾撰有《梵文典》。他认为China起源于古梵文“支那”,初作Cina,用来指我华夏。他研读三千年前的古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发现支那一词最早见于这两部著作,其原义为“智巧”。他认为,这是三千四百年前印度婆罗多王朝时彼邦人士对黄河流域商朝所治国度的美称。“智巧”与慧苑所说之“思维”内涵略有不同,想系词义因时代而演变所致。 外邦对我华夏称呼,最早曰支那Cina,其后曰拓跋Tabac,最后曰契丹Kitai。今之China即支那,先是国名。明代中期葡萄牙人贩瓷器到欧洲,称其商品名曰Chinaware,若汉译应该是“支那瓦”。陶瓷产品,古称瓦器。此处ware应是瓦之译音。支那瓦者,中国瓷也。China放在ware之前,可知China国名,初无瓷器一义。后来省掉ware,简称为China,才小写其字头,获得瓷器之义。这已经是晚近的事了。 景德镇人不必失望。你们不是还有浮梁县的高岭村吗?没人替它争取,它却进入洋文。在英文里,Kaolin义为瓷土。景德镇瓷器最初用高岭村出产的粳米白泥作原料,称高岭土。Kaolin乃高岭之译音也。后来欧洲人制瓷器,凡是瓷土,不管哪里产的,皆以高岭称之。贵村之名于焉“走向世界”,不亦壮哉。 参考资料:http://dynamic.sohu.com/template/news/print.jsp?ENTITYID=240088887&Dynamic=yes
2023-06-15 23:08:082

CHINA的解释?

一样的。
2023-06-15 23:08:185

为什么国企的英文都是sino开头的?

SINO就是中国,多用于组合词的前缀,如表达中美,中日等场合:sino-US,sino-japan,中欧关系:Sino-Euro.   SINO是一个前缀,权威词典的解释:1986年出版的《新英汉词典》中,对sino一词的解释为“构词成分可表示中国的”.相当多的西方语言称中国为China(英语)、Chine(法语)、Sino或其变体,据认为是来自「秦」的音译.Sino 和Chinese 都表示「中国的」的意思.   SINO的含义是“东方”、“东方的”,是和“CHINA”类似的含义,并发展出“sinology”,即“东方学”.   SINO是希腊语中表示中国的称谓,法语里Chine和德语里China前头都发类似于“西”的音,它们的共同语源应当是梵语中的cinah,后者来自Qin(秦). 还有一个希腊语过来的表示中国的形容词,就是Sinaean,这是一个非常褒义的词,词根除表中国外,尚有“神居住的地方”之意,但是肯定和Sinai西奈山或西奈半岛没有联系.以英语为例(其他西文情况类似),目前所得到一般认可的考证为:古印度语梵文cina和chinas-希腊语Sinai/Serica-古拉丁语Sinae-后期拉丁语Sinology,但古印度人为何使用cina目前没有定论.疑为古印度人对东方国家的称呼,目前有多数学者认为指西周的秦国,(1655,Martini.Martin),但也有学者认为指古蒙古部落戎狄,sino为赤那之地的音译,意思是狼.古印度典籍最早提到cina是公元前10世纪(有的学者提出是公元前5世纪和公元前15世纪)的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甲午战争:Sino-Japanese war   汉藏语言学:Sino-Tibetan Linguistics   中英联合声明:Sino-British Joint Declaration   中美共同防务条约:Sino-American Mutual Defense Treaty   sinopec:中国石化   sinotrans:中国外运   sinotruk:中国重汽   sinochem:中国中化   sinomach:国机集团(中国机械工业集团)   sinoces: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   sinosure:中国出口信用保险   SINO Certification Center:国际汉语教师联合会   SINOHYDRO:中国水电
2023-06-15 23:08:341

中国为什么被翻译为China?

唐代的时候中国的陶瓷很出名远销海外 老外叫陶瓷是 china 这个时候开始的
2023-06-15 23:08: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