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身工

阅读 / 问答 / 标签

语文高中必修一《包身工》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高中必修一《包身工》教学设计   《包身工》,中国现代作家 夏衍所著的 报告文学作品,写于1935年。今天我就给大家带来人教版语文高中必修一《包身工》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参考。   【教学目的】   1、理清文章脉络,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   2、理解文中有关语句的概括作用。   3、认识包身工制度的残酷野蛮的反人道本质,接受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   本文的表达方式和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典型场面、人物描写和抒情议论片段所表达的深层意思,语言特色。   【教学方法】   讲读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   《谁是最可爱的人》的文章体裁:报告文学。   《包身工》属于报告文学,中国最早的报告文学的代表作。   报告文学,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散文的一类,是文艺通讯、速写、特写、采访报告等的总称,是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问题。因为它是“报告”,就要求所反映的是真人真事;又因为它是“文学”,就要求反映出来的真人真事是有典型性的,允许一定的艺术加工。其特点:新闻性、文学性、真实性。   二、介绍作家及作品   夏衍:原名沈乃熙,号端先,浙江杭县人。著名剧作家、电影艺术家、社会活动家。早年留学日本,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太阳社,是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人之一。抗日战争时期,主编《救亡日报》和重庆《新华日报》副刊。解放后,任全国文联常务委员、文化部副部长等。曾写过许多作品,代表作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考验》等话剧剧本,并把小说《祝福》《林家铺子》等改编为电影文学剧本。   三、文章的结构把握   (段落、记叙、说明、议论。)   1~8:(1~5)起床的情景。   (6~8)包身工的来源和身份。   9~17:(9~11)早餐的情景。   (12~17)分析包身工发展的原因。   18~25:(18~23)上工的情景。   (24~25)在中国的纱厂因剥削包身工而飞跃膨大的趋势。   26~33:总结全文。概述包身工的悲惨命运,指出包身工制度必然灭亡。   四、在了解课文结构的基础上,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细读描写包身工一天活动的段落, 感受她们所受的非人待遇,并概括包身工的悲惨遭遇   1、分别朗读1~4段,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⑴ 这一场面描写按什么顺序着笔,下边的分析哪一项不符合原文:   A、先写打杂再写包身工。   B、先写地下再写楼上。   C、先写群体再写个人。   D、先写环境再写人的活动。   答案:D   ⑵ 试用一个词概括穿拷绸衫裤的男子的形象。(凶恶)   ⑶ 用扼要的词语概括一下这几段中所描写的包身工住宿的环境的特点。(地方窄,空气浊)   ⑷ 分析描写楼下包身工起床情况的这句话:“打呵欠u2026u2026小便。”   ① 试用一个词语概括句中所描写的情况。(乱哄哄。)   ② 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情况?(住的地方太狭窄。)   ③ 这句话用了7个短语,这些短语按什么顺序排列?产生怎样的表达效果?(按起床时动作先后的顺序排列,这一连串动作的记叙与描写具体表现了骚乱的情况 。)   ⑸ 分析描写楼上的包身工起床下楼的句子“蓬头、赤脚u2026u2026”   ① 用一个短语概括这句子描写的情况。(狼狈不堪。)   ② 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是什么?(穿拷绸衫的男子的威迫。)   ③ “冲”这一动作表现了包身工当时怎样的心态?(害怕。)   ④ 这句子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   (这句话把描写包身工起床后赶忙下来的短语放到主语前边,突出了她们当时的狼狈相,更深刻地表现了她们被奴役,被威迫的可怜。)   ⑹ 第二段最后两句写包身工女性害羞感觉的迟钝,是一种怎样的心态表现?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态的出现?   (表现了包身工长期受非人的折磨而变得麻木的心态。)   ⑺ 1~4段和第5段都写到包身工住的条件的恶劣,两者运用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1~5段写包身工清晨起身的情景,介绍恶劣的住宿条件,这是群像的描写,写的是“面”,作者还写了群体中的个体即“点”。“点”写的是谁?   (前面用叙述、描写方式通过写起床情况表现了住地的狭窄,空气的污浊,后者用说明方式直接作介绍。前者形象、具体,使人有如临其境的感觉;后者准确,使人有全面的了解。两者结合给人较完整的认识。这样写法显示了作者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技巧的熟练 。)   (十五六岁,没有名字,手脚瘦得像芦柴棒,被人叫作“芦柴崐棒”的人。)   2、文章的第二部分、第三部分也有“点”的描写。请同学朗读13~15段、21~23段,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⑴ 作者在这里写“芦柴棒”受虐待是为了说明什么?   (目的"在说明包身工没能做或不做的自由,表现她们受残酷的压迫。)   ⑵ 场面描写着笔有轻有重,表现有主有次,14、15段的场面描写重点是“芦柴棒”的惨,打杂的“凶”,还是老板娘的奸?   (打杂的凶。)   ⑶ 分析打杂的怎样给“芦柴棒”“医”病的,把15段第一句、第二句、第五句中描写打杂的虐待 “芦柴棒”的主要动词找出来,体会它们的作用。   (摔、踢、泼三个词表现了打杂的“凶”。)   小结:这一段场面描写用词准确,文字紧凑,主次配合得很好。摔、踢、泼三个动作,一个凶似一个。“芦柴棒”的“跳”使这个场面描写达到了高潮,寒风的冷,“芦柴棒”突然的跳,衬托了打杂的“凶”,突出了“芦柴棒”受虐待的惨,最后老板娘的笑和她的话既与上文“假病!老子给你医!”相照应,又表现了她的残酷,无人性,更显出了“芦柴棒”遭遇的悲惨,短短的一段文字使人发指。这一段“点”的描写与“面”的描写相配合,大大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深刻地表现了主题。   ⑷ 选材要有典型性的材料,21~23段是“点”的描写,写“小福子”受惩罚,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材料很有典型性,大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讨论:   小福子为什么受惩罚?小福子受到什么惩罚?小福子受到哪些人的惩罚?小福子受惩罚的时间有多长?   小结:包身工是“人人得而欺之”的,这话很能体现出她们悲惨的处境。文章对小福子受罚的叙述与描写正体现了这一点。她只因为整好了烂纱没有装起这一点小事就遭打,“拿摩温”打她,东洋婆罚她头顶皮带盘心子,向着墙壁站立,罚了两个小时,赶不出一天的活,带工老板又打她。此外还会被饿饭、吊起、关黑房子等惩罚。小福子受罚的描写表现了包身工受罚的随意性、残酷性、多样性和时间长等特点,典型地表现了她们受压迫的惨重。具体形象的面上的材料使课文的内容充分,典型突出的点上的材料使课文内容深刻鲜明。点面结合,相得益彰,增强了课文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

高中语文必修一《包身工》教案设计

玩法规则1、游戏中常见的鱼共有35种,每种鱼分数不同。[6]2、调整炮弹倍数,点击屏幕进行开炮,被攻击的鱼有几率被捕获,捕获后,会获得金币,金币的多少取决于子弹倍数和目标鱼分数[7] 。[8]3、1000倍以上的炮在300倍[9] 房捕获黄金鱼有机会获得水晶,水晶可以用来锻造万倍炮。[0]4、如果玩家金币为0时,则宣 布破产,破产后,系统将发放补偿金,每天可发放5次,也可直接在商店中购买金币[1] 。[2]5、捕获黄金鱼可增加奖池,奖池累计一定数量时可以免费抽奖,有机会抽到激光道具[3] 、话费、钻石金币等。[4]6、激光可以用来射鱼(黄金鱼和小鱼)[5] ,如果对自己的手法不放心,也可在仓库中直接出售。[6]7、游戏内的大多数道具可以赠送给好朋友[7]

高一语文《包身工》教案

《包身工》这篇课文的教学要让同学们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本质,激发学生憎恨旧社会,热爱新社会,热爱美好生活。那么《包身工》好的教案怎么写?以下仅供参考! 一、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在复杂记叙的过程中穿插说明、议论和抒情,既以问题为中心,又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线索来组织材料的写法 2.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本质,激发学生憎恨旧社会,热爱新社会,热爱美好生活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本文的线索──包身工一天的生活情景 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为组织材料的主线,以包身工制度的发展、趋向为副线;重点人物:芦柴棒、小福子 2.难点:本文的表达方式和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3.安排三课时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语: 同学们,今天咱们要讲一个故事,一个真实的故事看看这人能坏到什么程度,心能黑到什么程度,被欺负的人能惨到什么程度上节课,同学们和薛老师一起学习了《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奥斯维辛集中营那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一幕,人间地狱,杀人工厂今天咱们要回顾的这段往事,那也是被称为人间地狱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残酷最野蛮的剥削制度70多年前,在中国上海的一些工厂里,有着这样一些中国女工,他们没有基本的人权,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对于工作他们根本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包身工 (板书):包身工 二、作者及时代背景简介: 夏衍,1900年生,浙江杭州人,原名沈端先,现代剧作家,革命戏剧和电影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主要作品有《夏衍剧作集》等早年留学日本,1927年回国后从事文艺工作曾参加太阳社,是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人之一抗日战争时期,主编《救亡日报》和重庆《新华日报》副刊解放后,任全国文联常务委员、文化部副部长曾写过许多作品,著名的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考验》等话剧剧本,并把小说《祝福》《林家铺子》等改编为电影文学剧本 参看夏衍《从“包身工”引起的回忆》 【写作背景】 :本文是作者于1935年,经过几个月的调查研究、实际考察之后写出来的1936年春发表在《光明》(左联机关刊物、沈起予主编)的创刊号上它所反映的是“一二·八”以后到抗日战争以前这一个时期国统区的黑暗那时中国农村在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日益破产,加上地主的剥削,农民生活极为痛苦靠近上海的苏北地区,每年有大批无法生活的农家妇女被诱骗到上海做包身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步步深入,我国人民的抗日情绪不断高涨,上海工人运动十分活跃日本资本家为了避免罢工的威胁,就更大量的雇用包身工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这篇文章针对帝国主义这种残暴掠夺进行了有力地揭发和严厉的抨击,它对于动员人民起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起了一定的作用 三、【体裁:关于报告文学】: 《包身工》属于报告文学(同类题材有初中的《地质之光》、《谁是最可爱的人》) 报告文学,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散文的一类,是文艺通讯、速写、特写的总称,是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它是一种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经过适当的艺术加工,迅速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品种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问题因为它是“报告”,就要求所反映的真人真事;又因为它是“文学”,就要求反映出来的真人真事是有典型性的,允许一定的艺术加工 “报告文学”的特点:新闻性、文学性、政论性 四、感知文章内容,划分文章结构 (一)字词正音、词语补释: 蠕动(rú) 拎着(līng) 弄堂(lòng) 猡luó 赚(zhuàn) 抹(mā) 嘈(cáo) 执拗(niù) 簿子(bù) 籼米(xiān) 莴苣(wō jù) 揩地板(kāi) 搽粉(chá) 蹒跚(pán shān) 皮辊(gǔn) 谄媚(chǎn) 骷髅(kū lóu) 噩梦(è) 怔住(zhèng) 锭子(dìng) 烘①hōng象声词,形容许多人大笑声或喧哗声;许多人同时发出声音(哄动、哄传) ②hǒng哄骗、哄逗 ③hòng吵闹、开玩笑(起哄、一哄而散) 说①shuō用话来表达意思(说话) ②shuì用话劝说使人听从自己的意见(游说) 生杀予夺:指反动统治者掌握了生死、赏罚大权(生:让活;杀:叫人死;予:给;夺:掠夺) 横七竖八:有横有竖,杂乱无章 三差两错:指意外可能发生的错误(差、错:错误) 【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二)结合文章内容解题,什么是包身工 ,对课文的811段和35段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筛选 问题1:包身工的来历怎样,或者说包身工原来的身份是什么? 明确:来历:贫困农家女(贫穷困苦,无路可走) 问题2:他们是怎么直接沦为包身工的? 明确:直接原因:骗订包身契(供给住食,介绍工作) 问题3:包身工的实质是什么? 明确:实质:赚钱机器(失去自由,劳无所得) 问题4.包身工的命运怎样? 明确:命运:极其悲惨 (副板书):时 间:20世纪30年代 地 点:上海东洋纱厂 来 历:贫困农家女 直接原因:骗订包身契 实 质:赚钱机器 命 运:极其悲惨 通过对以上信息的总结:包身工是指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上海的东洋纱厂等外国工厂里为外国人做事的一些女工他们原本是一些贫穷困苦、无路可走的农村女孩,因为被诱骗而签订了包身契,失去自由,劳无所得,沦为赚钱的机器,命运极其悲惨 (三)感知文章内容,划分文章结构 (1)先讨论:哪些段落是记叙部分?记叙部分写了几个生活场景? 明确:(1-5自然段)写包身上清晨起身的情景,并说明恶劣的住宿条件 (9-11自然段)写包身工早餐的情景 (18-23自然段)写包身工劳动的情景 (26-30自然段)以“芦柴棒”为例概述包身工的悲惨遭遇 (2)接着讨论:课文哪些段落是说明和议论部分?这些部分写了哪些具体内容? 明确:(6-8自然段)是说明部分,补述包身工的来历、身份 (12-17自然段)是说明、议论部分,插述日本厂家之所以特别愿意大量雇佣包身工的原因 (24-25自然段)是说明部分,插叙日本大财阀三井系三十年资本迅速膨大的事实和日本纱厂雇佣包身工的数量 (31-33自然段)是议论部分,揭示包身工制度的必然结局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全文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为主线,以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向为副线,两条线索交互结合,脉络分明 【文章结构划分为】: 第一部分(1─8):记叙包身工悲惨的日常生活和包身工制度形成的社会原因 第二部分(917):记叙包身工早餐的情景,并论及包身工制度的发展 第三部分(18─25):记叙包身工上工的情景,揭露帝国主义工厂对工人阶级的残酷剥削 第四部分(26─33):沉痛概述包身工的悲惨遭遇,愤怒控诉野蛮的吃人制度,并指出黎明即将到来──全文的总结 五、课文内容具体分析 (一)、全班同学朗读1-4段 (1)这一场面描写按什么顺序着笔?从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什么信息? 明确: 先写打杂再写包身工; 先写地下再写楼上;先写羣体再写个人 (2)试用一个词概括穿拷绸衫裤的男子的形象——(凶恶) (3)用扼要的词语概括一下这几段中所描写的包身工住宿的环境的特点 ——地方狭窄、空气污浊 (4)从那里可以看到这种特点? 提示:楼下包身工起牀情况的这句话:“打呵欠,叹气,叫喊,找衣服,穿错了别人的鞋子,胡乱地踏在别人身上,在离开别人头部不到一尺的马桶上很响地小便” a 试用一个词语概括句中所描写的情况(乱哄哄) b 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情况?(住的地方太狭窄) c 这句话用了7个短语,这些短语按什么顺序排列?产生怎样的表达效果? (按起牀时动作先后的顺序排列,这一连串动作的记叙与描写具体表现了骚乱的情况) (5)分析描写楼上的包身工起牀后下楼的句子:“蓬头,赤脚,一边扣着钮扣,几个还没睡醒的‘懒虫"从楼上冲下来了” a 用一个短语概括这句子描写的情况(狼狈不堪) b 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是什么?(穿拷绸衫裤男子的威迫) c “冲”这一动作表现了包身工当时怎样的心态? ——提示:兴奋?害怕?冲动?还是鲁莽?正确答案应是:害怕 d 这句子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 ——这句话把描写包身工起牀后赶忙下来的短语放到主语前边,突出了她们当时的狼狈相,更深刻地表现了她们被奴役,被威迫的可怜 (6)第2段最后两句写包身工女性害羞感觉的迟钝,是一种怎样的心态表现? 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态的出现? ——这一细节让人内心震撼,这些女工大都是年轻的姑娘,爱美、自尊这都是天性,然而就在包身工制度的控制下,她们根本无法维持自身的生命,她们每日在死亡的边界上挣扎,性命难保,又何谈自尊、自爱,她们在这种非人的摧残下,也被扼杀了人性这表现了包身工长久受非人的折磨而变得麻木的心态起牀时间:四点一刻(早);居住坏境:挤、差、脏、乱;工人状态:精神麻木 可归纳为:恶劣的居住条件 (7)1-4段和第5段都写到包身工住的条件的恶劣,两者运用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前面用叙述、描写方式通过写起牀情况表现了住地的狭窄,空气的污浊,后者用说明方式直接作介绍前者形象、具体,使人有如临其境的感觉;后者准确,使人有全面的了解两者结合给人较完整的认识这样写法显示了作者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技巧的熟练) 第二课时 (一) 导语 可以结合大家吃饭的情景或打工吃饭的情景导入上节课我们感知了文章内容,并分析了文章第一部分,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它们生存环境的恶劣,那么为给自己带来利润,带工老板们又会给她们什么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二、具体分析文章第二部分 请一个同学朗读13-15段,大家一齐思考讨论下边的问题: 思考问题1、包身工们吃的是什么,这又说明了什么? ——见课文,这说明她不仅居住环境差,而且饮食质量差、数量少,环境差可归纳为:饮食恶劣 问题2:如何理解“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是呀,与那些用锅巴、猪食冲上冷水作为早饭的带工老板们比起来,这些肯到市场收集菜叶,给包身工们吃菜的老板真可算是“慈祥”的非同一般了这“慈祥”一词将包身工所受的非人的待遇尽言到极点 “慈祥”这 个褒义词,在这句中转为贬义了,这说明有的老板提供“粥菜”,看起来好像是为了改善包身工生活,实质上却是心怀鬼胎,为了从包身工身上榨取更多的利润“佳肴”本是褒义词,指美味可口的鱼肉等荤菜从菜场上收集来的菜叶当然算不上什么佳肴,作者故意称为“佳肴”,变褒为贬,反衬出包身工粥菜之难得及质量之粗,暗含讽刺的意味 问题3、如此生存条件,那么如果生病了又会怎么办呢?在此作者是如何写的? ——在此作者在这里借写“芦柴棒”受虐待来写,有一位包身工,咱们不知道她的真实姓名,只知道她十五六岁,有一个外号叫“芦柴棒”,她为什么会叫 “芦柴棒”,那是因为她瘦得像芦棒梗一样就是这样一位女孩,当她生病时,会得到怎样的“医治”? (1) 场面描写着笔有轻重,表现有主次,14、15段的场面描写表达的重点是“芦柴棒”的惨,“打杂的”凶,还是老板娘的奸? ——“打杂的”凶 (2) 分析打杂的怎样给“芦柴棒”“医”病,把15段第一句、第二句、第五句中描写打杂的虐待“芦柴棒”的主要动词找出来,体会它们的作用 ——抓、摔、踢、泼表现了“打杂的”凶狠 (3) 有一个动词是描写“芦柴棒”的,是哪一个? 明确:跳 身体没力,却能跳起来强烈的对比使这个场面描写达到了 *** ,寒风的冷,突然的跳,衬托了打杂的“凶”,突出了“芦柴棒”受虐待的惨,据说那是因为“芦柴棒”那突出的腿骨,碰痛了他的脚趾这是含着眼泪在控诉! 作者用“画外音”的方式,点出了芦柴棒遭遇的普遍性和包身工的可怜最后老板娘的笑和她的话既与上文“假病!老子给你医!”相照应,又表现了她的残酷,无人性,更显出了“芦柴棒”遭遇的悲惨短短的一段文字读来催人泪下,使人发指这一段“点”的描写与“面”的描写相配合,大大丰富文章的内容,深刻地表现了主题 (4) 同学们想想这些吃人的家伙为什么要这样给她“医”病? 明确:她们每天的工资就是老板的利润,所以即使在生病的时候,老板也会很可靠地替厂家服务,用拳头、棍棒或者冷水来强制她们去做工作 短短的一段文字把资本家及其走狗惨无人道的剥削制度揭露得淋漓尽致作者带着强烈愤慨的心情向人世间揭露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芦柴棒‘露骨"的突出的腿骨”,碰痛了他的足趾这是作者含着眼泪在控诉!“这样的情况每个包身工都会遭遇到”“这只是常有例子的一个”:点出了芦柴棒遭遇的普遍性和包身工的可怜 5作者在这里写“芦柴棒”受虐待是为了说明什么? ——目的在说明包身工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表现她们受残酷的压迫 三、具体分析第三部分 1、任何时候都要工作,那么在工作时又会遇到什么情况如果说上面是借芦柴棒的事来反映的,那么这里是借谁来反映的——写“小福子”受惩罚,大家可从下面几个方面去思考、讨论: 问题1:小福子为什么受惩罚? ——明确:整好的烂纱没有装起 问题2:小福子受到什么惩罚?——明确:殴打、顶皮带盘心子 问题3:小福子受到哪些人惩罚? ——明确:拿莫温、东洋婆、带工老板 问题4:小福子受惩罚的时间有多长? ——明确:两个小时以上 包身工是“人人得而欺之”的,这话很能表现出她们悲惨的处境文章对小福子受罚的叙述与描写正体现了这一点她只因为整好了的烂纱没有装起这一点小事就遭打,“拿摩温”打她,东洋婆罚她头顶皮带盘心子,向着墙壁站立,罚了两小时,赶不出一天的活,带工老板又打她此外还会被饿饭、吊起、关黑房间等惩罚小福子受罚的描写表现了包身工受罚的随意性、残酷性、多样性和时间长等特点,典型地表现了她们受压迫的惨重具体而又深刻地揭露了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相勾结,任意 *** 工人的罪行可以看出中外剥削者凶残的面目 2、总之包身工过的是什么样的日了呢?这里作者在第35节做了总结,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A)内容分析 ——“两粥一饭”指:——(恶劣的饮食);“十二小时工作”指:——(长时间的劳动);“劳动强化”指:——(沉重的工作);“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服役”指:——(超经济剥削);“猪一般的生活”指:——(生活条件恶劣);“泥土一般地被践踏”指:——(受压迫的惨重) (B)、这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起了什么表达作用? ——排比:加强了语势,增强了感 *** 彩反复:表达了作者深切的同情比喻: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使读者更形象地感受到包身工命运的悲惨 这段话,作者先从六个方面总结了包身工的悲惨遭遇,接着,连用两个“还是”指出她们不能不做工;通过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概述了包身工一天的工作情况,形象地说明了包身工苦役般的繁重劳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罪恶制度的愤慨和对包身工寄予的关切与同情,作者的情感灌注在字里行间 2、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这些人为什么要到这里来呢,实在不行我换场,行吗? 提示:包身工制度的产生 原因为:①、历史原因:在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农村破产,特别是灾荒后贫苦农民无法维持生活,只好让儿女到上海当包身工 ②、直接原因:带工老板用欺骗的方式让让那些无路可走的女孩签订包身契,从而沦为包身工③ 、一旦成为包身工,那就会被迫劳动,没有任何自由通过文中二个细节:搜身、写家信被打可以看出 问题2:这些东洋厂为什么会雇佣包身工?(1522段) 明确:历史原因: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步步深入,我国人民的抗日情绪不断高涨,上海工人运动十分活跃日本资本家为了避免罢工的威胁,就更大量的雇用包身工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 根本原因:三个原因:可靠(身体属于带工老板,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安全(罐装的劳动力,与外界隔绝,不受外界工潮的影响)、价廉(工资不及同类男工的三分之一) 总之,“有什么的需求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市场”这种需求又促进包身工制度的发展 3、这种制度给厂家带来了什么呢? 明确:由于吸收了廉价劳动力的滋养,在中国的东洋厂飞跃地庞大了通过1902年与1932年数据对比,来看日本纱厂的发展,日本大财阀三井系由一个厂,不到两万绽子,发展到有六个纱厂、五个布厂,25万个绽子,三千张布机,八千工人和一千二百万元的资本 4、由此,作者想到了美国的一位作家索洛曾在一本书上说过,美国铁路的每一根枕木下面,都横卧着一个爱尔兰工人的尸首那么,我也这样联想,日本纱厂的每一个绽子上面都附托着一个中国奴隶的冤魂! 如何理解这句话 含义是:资本家的利润,都是依靠残酷剥削工人得来的表达了作者极为悲愤的思想感情这一层从正面点明了包身工制度是帝国主义国家对生产落后国家一种最残酷、最野蛮的剥削,归结到本文的主题 四、结束语 今天,通过芦柴棒和小福子的故事,我们对包身工的悲惨命运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通过对包身工制度的分析,我们也了解了包身工产生、发展到庞大的过程包身工制度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温牀上,受到国民党 *** “特殊优惠”的保护,伴随中国农村经济衰败生长出来的一颗毒瘤对于这样一颗毒瘤,作者表达了极大的憎恨和愤怒的控拆,他是怎样诅咒这种罪恶制度的,包身工最后的命运会怎么样?

语文课文《包身工》教学设计案例

  导语:《包身工》是中国报告文学史上划时代的作品,作者以铁的事实、精确的数据、精辟的分析和评论,把劳动强度最重、地位最低、待遇最差、痛苦最深的奴隶一样做工的女孩子们的遭遇公诸于众。下面是儿童网我为您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包身工》是我国报告文学的开山之作,作者以铁的事实,精确的数据,精辟的分析和评论,把劳动强度最重,地位最低,待遇最差,痛苦最深的奴隶一样做工的女孩子们的遭遇公诸于世,愤怒控诉帝国主义和买办势力的残酷剥削和掠夺中国工人的罪行,让人们深刻认识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土壤上产生的包身工制度所带来的罪恶,文章篇幅较长,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课文虽是老文章,所反映的是上世纪初的事,和现如今我们的时代有很深的隔膜,但是文章所体现的时代意义和人文内涵却是相通的,为此,此次教学可以联系实际,让学生拓展思维,进行探究和交流,对文章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具体的教学目标可以包括:   1. 知识和技能   掌握报告文学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培养学生自觉学习和阅读的能力,并且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培养起思辨能力和判断能力。   2. 过程和方法   a) 理解课文如何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详略。   b) 学习《包身工》的写作手法:点面结合的手法;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在复杂记叙中有条理地穿插描写、议论和抒情的写法;运用对比、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   3. 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了解包身工的涵义和包身工制度,通过把握文章的时代意义和人文内涵,开拓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培养起学生的社会责任和人权意识。   [重点难点]   1. 在教学中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触发学生积极地思维。   2. 让学生从现实回到那个黑暗的时代去感受包身工制度的罪恶,再回到现实,联系现实,让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增强学生的思辨力和判断力。   [设计思想]   《包身工》可以算是中国最早的报告文学,它切取包身工生活中的一个横断面,从包身工二十四小时的遭际,折射出了包身工整个的悲惨命运。虽然这篇课文时代性离普通中学生稍微远一点,但它还是有它自己的生命力。唐代魏征曾经说过:“以史为鉴”。历史永远是一本最好的教科书。另外,《包身工》一文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强,但篇幅较长,容量较大,如果在教学中面面俱到,恐怕时间不够用,针对这些问题,我大致有以下几点设想:   1. 让学生将熟悉课文这一程序放到课前预习中完成,争取时间,长文短教。   2. 教师设计问题,给学生充分讨论的时间,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属于自己的独特感受。   3. 联系实际,让学生拓展思维,进行探究和交流,把握文章的时代意义和人文内涵,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增强社会责任和人权意识。   [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语   “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是无法抗拒的。索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同学们,知道这段话出自哪里吗?   生:夏衍的报告文学《包身工》。   师:在此文的结尾,作者夏衍以强烈的口吻控诉着不人道的制度,预言着黑暗终将过去,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夏衍的报告文学《包身工》。    二、相关资料介绍(利用这一环节,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师:下面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首先是作者夏衍,假设你就是夏衍,给大家做一个自我介绍吧。(这里适当变换一下认知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强化记忆。事后,教师可以适当归纳。)   夏衍,原名沈端先,优秀剧作家,戏剧运动的组织者、领导者,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主要进行话剧和电影创作,长期多方面从事创作实践。著名的电影剧作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并改编鲁迅《祝福》、矛盾的《林家铺子》为电影剧本。解放后任文化部副部长。   师:大家看过文章,觉得《包身工》是一部怎样的作品?   《包身工》是夏衍的重要作品之一,1936年发表。它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一篇报告文学作品。   师:说到报告文学这种文体,谁能说一说它的特征?   报告文学是文学类文章体裁之一,是指速写、特写等文学式样的总称。它是一种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经过适当的艺术加工,迅速地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品种。    三、分析课文 (这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这一环节,旨在理解、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深刻认识文章的主题。)   1、师:《包身工》作于1935年,是夏衍经过长期的实地调查,在详细地占有了大量可靠材料的基础上写成的。他以铁的事实、精确的数据、精辟的分析和评论,把劳动强度最重、地位最低、待遇最差、痛苦最深的奴隶一样做工的女孩子们的遭遇公诸于世,具体地,作者是从几个方面再现了旧中国包身工的苦难生活的?   “吃”——一洋铅桶糨糊一般的薄粥、两粥一饭,中午的饭和晚上的粥,由老板差人给她们送进工厂里去。粥的成分并不和一般通用的意义一样,里面是较少的米、锅焦、碎米和较多的乡下人用来喂猪的豆腐渣,莴苣的菜叶就是难得的佳肴。   “穿”——没有例外地穿着短衣,上面是褪色和油脏了的湖绿乃至莲青的短衫,下面是玄色或者条纹的裤子,长头发,很多还梳着辫子,破脏的粗布鞋,缠着未放大的脚,走路也就有点蹒跚的样子。   “住”——蜂房般的格子,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七八个“猪猡”,在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的空气里面。长方形的,红砖墙严密地封锁着的工房区域,像鸽子笼一般地分得均匀,平均住着三十二三个“懒虫”和“猪猡”。   “行”(上工)——包身工没有自由,只能在严密监视下往来于工房和工厂之间,两点一线,终日面临着音响、尘埃和湿气三大威胁,“人人得而欺之”。   2、师:包身工们过着这种猪狗不如的生活,在她们的辛苦劳作之下,谁是最大的受益者?(带工老板、日本资本家)他们具体是如何从包身工的身上压榨血汗的呢?(这里我可以让学生举出文章中的典型事例,例如“芦柴棒”、“小福子”的故事,又或者引用文中的具体数据来加以论述。)   “芦柴棒”:两年来带工老板从“芦柴棒”身上实际已收入二百三十元钱了。第三年若按第二年末的日工钱三角八分计算,并且就算是“芦柴棒”一年仅干340天,带工老板三年从她身上的收入是359块,除去包身费二十块,带工老板从“芦柴棒”身上至少榨取纯利润339块。(其它例子、数据可另举)   3、师:像“芦柴棒”这样的女孩的遭遇的确很惨,那么,她们是如何沦落到这个地步的?   女孩们在家乡无法活命,又受骗签下了“包身契约”,所以“她们的身体包给了叫做‘带工"的老板”。在文章八至十节中,十分巧妙、自然地插叙了关于包身工的来历,指出包身工是被“带工”凭着“将一根稻草讲成金条的嘴巴”从农村骗来的,是“顺从地替带工赚钱的‘机器"”。(板书:插叙)   4、师:通过刚才的讨论,包身工悲惨生活的全貌已经呈现在我们的眼前,造成包身工悲惨遭遇的根源是什么?(双重压迫,中国的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的无耻勾结)对于“包身工”这一种现象,作者内心激荡的是怎样的情感?(朗读结尾三段)   控诉、义愤、同情、沉痛等   5、结合背景,归纳文章主题。   师:作品实际告诉我们:包身工这一罪恶制度存在的根源,在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反动统治。所以,作者以生动、真实的笔墨再现旧中国包身工的苦难生活,愤怒控诉了帝国主义和买办势力的残酷剥削和掠夺中国工人的罪行,并且预言黑暗终将过去,黎明必将到来。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一课,进行复习    二、 师:在上一课中,我们明确了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思想,今天,我们要讨论另一个问题是本文选材上的特点和语言上的特点。   1、师:作者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呢?(提示:为了准确而深刻地再现包身工制度的黑暗、残酷,作者精心选材,描写了包身工们一天的生活状况,具体在描写上有什么特点呢?)   它所用的手法是“点面结合”。所谓“面”,就是一般的、概括性的材料课文写包身工的起床、吃粥、像放鸡鸭一般地走进工厂、在工厂忍受各种威胁的情景,都是先作一下概括性的叙述,比如清早起床的场景,开场便是一个凶恶男人破口大骂,在这叫骂声中,包身工们出场了,穿衣、提鞋、小便、胡乱地踏在别人身上,半裸体地起来开门,拎着裤子争夺马桶……这里面,作者并没有具体刻画哪一个人物,而是速写式地描出人物的群像。包身工是一个群体,描写她们的生活,必须通过整体速写,才能得到全面的表现;所谓“点”,就是一些典型的人物、典型的事例和典型的细节,比如文中三次提到的“芦柴棒”这个人物。这两方面的材料是骨架和血肉的关系。“面”上的描述搭起了一个包身工悲惨生活的基本框架,“点”的刻画,则是填充其中的具体材料。   2、师:除了选材上的特点,文章语言也很有特色,接下来让我们找出文中你认为描写精彩的句子,朗读,然后对这些语句按某一种方式进行归类分析,   按修辞手法归类:对比、比喻、夸张、排比等。   按表达方式归类:记叙中穿插说明、议论和抒情。   三、课外延伸   师:《包身工》作于1935年,文章反映的是上世纪初的事情,那你是否觉得和我们的时代已有了很深的隔膜,毫无相通之处了呢?(这里我觉得可以放开让学生去自由发挥,畅所欲言。)   课文虽然是老文章,反映的也是上世纪初的事情,和我们的时代有些隔膜,但文章中表现出一种社会责任感、一种对于人的尊严和生存权利以及劳动权利的尊重,这些情感却是永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