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陶

阅读 / 问答 / 标签

陇西行 唐·陈陶带拼音

陇西行唐王维带拼音:shí lǐ yī zǒu mǎ , wǔ lǐ yī yáng biān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dū hù jūn shū zhì , xiōng nú wéi jiǔ quán 。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guān shān zhèng fēi xuě , fēng huǒ duàn wú yān 。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告急的军使跃马扬鞭,飞驰而来,一走马便是十里,一扬鞭便是五里,漫长的路程风驰电掣般一闪而过。这是西北都护府的军使,他传来了加急的军书,报告匈奴的军队已经包围了我大唐的西域重镇酒泉。在接到军书之后,举目西望,却只见漫天飞雪,一片迷茫,望断关山,不见烽烟的痕迹,原来军中的烽火联系已经中断了。写告急途中,军使跃马扬鞭,飞驰而来,一下子就把读者的注意力紧紧吸引住了。一、二句形容在“一走马”“一扬鞭”的瞬息之间,“十里”“五里”的路程便风驰电掣般地一闪而过,以夸张的语言渲染了十万火急的紧张气氛,给人以极其鲜明而飞动的形象感受。

陇西行陈陶古诗注音及翻译

陇西行陈陶古诗注音hàn zhǔ dōng fēng bào tài píng , wú rén jīn què yì biān bīng 。汉主东封报太平,无人金阙议边兵。zòng ráo duó dé lín hú sài , qì dì sāng má zhòng bù shēng 。纵饶夺得林胡塞,碛地桑麻种不生。shì sǎo xiōng nú bù gù shēn , wǔ qiān diāo jǐn sàng hú chén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kě lián wú dìng hé biān gǔ , yóu shì chūn guī mèng lǐ rén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lǒng shù sān kàn sài cǎo qīng , lóu fán xīn tì hù qiāng bīng 。陇戍三看塞草青,楼烦新替护羌兵。tóng lái sǐ zhě shāng lí bié , yī yè gū hún kū jiù yíng 。同来死者伤离别,一夜孤魂哭旧营。xiá lǔ shēng qín wèi yǒu yá , hēi shān yíng zhèn shí lóng shé 。黠虏生擒未有涯,黑山营阵识龙蛇。zì cóng guì zhǔ hé qīn hòu , yī bàn hú fēng sì hàn jiā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译文汉朝君主夺回了东边的封地,于是报告平安。没有人在宫殿议论在边疆的士兵。就算侥幸夺得了林胡地区,这些地方也是寸草不生。誓死要横扫匈奴个个都奋不顾身,五千身穿锦袍的精兵战死在胡尘。真怜那无定河边暴弃的粼粼白骨,还是少妇们春闺里思念的梦中人。在陇地多次看到边塞的青草,善骑射的将士替换下了原本的羌族士兵。一起来的人有的去世了,充满了离别之情,夜晚孤魂的哭声响彻旧的营帐。被匈奴掳走的人没有止境,黑山营地辨认龙蛇。自从两国君主和亲之后,胡风习俗有一半与汉族相似。

陈陶《陇西行》写作背景是啥?

应该是控诉安史之乱的吧

陇西行 唐·陈陶拼音版

陇西行 唐·陈陶拼音版如下:其一:hàn zhǔ dōng fēng bào tài píng , wú rén jīn què yì biān bīng 。汉主东封报太平,无人金阙议边兵。zòng ráo duó dé lín hú sài , qì dì sāng má zhòng bù shēng 。纵饶夺得林胡塞,碛地桑麻种不生。其二:shì sǎo xiōng nú bù gù shēn , wǔ qiān diāo jǐn sàng hú chén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kě lián wú dìng hé biān gǔ , yóu shì chūn guī mèng lǐ rén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其三:lǒng shù sān kàn sài cǎo qīng , lóu fán xīn tì hù qiāng bīng 。陇戍三看塞草青,楼烦新替护羌兵。tóng lái sǐ zhě shāng lí bié , yī yè gū hún kū jiù yíng 。同来死者伤离别,一夜孤魂哭旧营。其四:xiá lǔ shēng qín wèi yǒu yá , hēi shān yíng zhèn shí lóng shé 。黠虏生擒未有涯,黑山营阵识龙蛇。zì cóng guì zhǔ hé qīn hòu , yī bàn hú fēng sì hàn jiā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陈陶《陇西行》的诗意

陇西行作者: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译文唐军将士誓死横扫匈奴奋不顾身;五千身穿锦袍的精兵战死在胡尘。真可怜呵那无定河边成堆的白骨,还是少妇们梦中相依相伴的恋人。赏析《陇西行》共四首,这是第二首。首二句写将士忠勇,丧亡甚众;末二句写牺牲者是春闺少妇日夜盼望归来团聚的情人。全反映了唐代长期征战带给人民的痛苦和灾难,表达了非战情绪。三、四两句,以“无定河边骨”与“春闺梦里人”比照,虚实相对,宛若电影中的蒙太奇,用意工妙。诗情凄楚,吟来潸然泪下。

陈陶《陇西行四首》原文及翻译赏析

陇西行四首原文: 汉主东封报太平,无人金阙议边兵。纵饶夺得林胡塞,碛地桑麻种不生。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陇戍三看塞草青,楼烦新替护羌兵。同来死者伤离别,一夜孤魂哭旧营。 黠虏生擒未有涯,黑山营阵识龙蛇。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陇西行四首翻译及注释 其二翻译 誓死要横扫匈奴个个都奋不顾身,五千身穿锦袍的精兵战死在胡尘。真怜那无定河边暴弃的粼粼白骨,还是 *** 们春闺里思念的梦中人。 其二注释 1匈奴:指西北边境部族。2貂锦:这里指战士,指装备精良的精锐之师。3无定河:黄河中游支流,在陕西北部。4春闺:这里指战死者的妻子。 陇西行四首赏析   《陇西行》是乐府《相和歌·瑟调曲》旧题,内容写边塞战争。陇西,即今甘肃宁夏陇山以西的地方。这首《陇西行》诗反映了 唐代 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虚实相对,宛若电影中的蒙太奇,用意工妙。诗情凄楚,吟来潸然泪下。诗人共写了《陇西行四首》,此处赏析第二首。   首二句以精炼概括的语言,叙述了一个慷慨悲壮的激战场面。唐军誓死杀敌,奋不顾身,但结果五千将士全部丧身「胡尘」。「誓扫」、「不顾」,表现了唐军将士忠勇敢战的气概和献身精神。汉代羽林军穿锦衣貂裘,这里借指精锐部队。部队如此精良,战死者达五千之众,足见战斗之激烈和伤亡之惨重。   接着,笔锋一转,逼出正意:「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这里没有直写战争带来的悲惨景象,也没有渲染家人的悲伤情绪,而是匠心独运,把「河边骨」和「春闺梦」联系起来,写闺中妻子不知征人战死,仍然在梦中想见已成白骨的丈夫,使全诗产生震撼心灵的悲剧力量。知道亲人死去,固然会引起悲伤,但确知亲人的下落,毕竟是一种告慰。而这里,长年音讯杳然,征人早已变成无定河边的枯骨,妻子却还在梦境之中盼他早日归来团聚。灾难和不幸降临到身上,不但毫不觉察,反而满怀着热切美好的希望,这才是真正的悲剧。    明代 杨慎《升庵诗话》认为,此诗化用了汉代贾捐之《议罢珠崖疏》「父战死于前,子斗伤于后,女子乘亭鄣,孤儿号于道,老母、寡妻饮泣巷哭,遥设虚祭,想魂乎万里之外」的文意,称它「一变而妙,真夺胎换骨矣」。贾文着力渲染孤儿寡母遥祭追魂,痛哭于道的悲哀气氛,写得沉痛而富有情致。文中写家人「设祭」、「想魂」,已知征人战死。而陈陶诗中的 *** 则深信丈夫还活着,丝毫不疑其已经死去,几番梦中相逢。诗意更深挚,情景更凄惨,因而也更能使人一洒同情之泪。   这诗的跌宕处全在三、四两句。「可怜」句紧承前句,为题中之义;「犹是」句荡开一笔,另辟新境。「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一个「可怜」,一个「犹是」,包含着多么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赞赏此诗后二句「用意工妙」,但指责前二句「筋骨毕露」,后二句为其所累。其实,首句写唐军将士奋不顾身「誓扫匈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次句写五千精良之兵,一旦之间丧身于「胡尘」,确实令人痛惜。征人战死得悲壮, *** 的命运就更值得同情。所以这些描写正是为后二句表现 *** 思念征人张本。可以说,若无前二句明白畅达的叙述描写作铺垫,想亦难见后二句「用意」之「工妙」。 诗词作品: 陇西行四首 诗词作者:【 唐代 】 陈陶 诗词归类: 【边塞】、【战争】

陇西行(陈陶) 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此诗反映了唐代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诗人赞美了将士们英勇无畏的行为,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对深闺中妻子们的遭遇深表同情.全诗含义深刻,感人至深.

陇西行 陈陶 古诗的意思是什么?

猫奴v与还不把哈哈哈

陇西行(陈陶)

誓扫匈奴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怜定河边骨犹春闺梦诗反映唐代期边塞战争给民带痛苦灾难诗赞美士英勇畏行揭示战争给民带灾难深闺妻遭遇深表同情全诗含义深刻至深

求陈陶《陇西行》全四首?

陇西行四首作者:陈陶 汉主东封报太平,无人金阙议边兵。纵饶夺得林胡塞,碛地桑麻种不生。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陇戍三看塞草青,楼烦新替护羌兵。同来死者伤离别,一夜孤魂哭旧营。黠虏生擒未有涯,黑山营阵识龙蛇。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陇西行 陈陶中犹如的意思

 《陇西行》又作《步出夏门行》,是乐府旧题,内容主要写边塞战争.陇西就是现在的甘肃陇山以西,是汉唐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陈陶一共写了四首《陇西行》,这是其中的第二首,也是他175首存诗中最为人称道的一首.诗人虽然不是晚唐时代的大家,但凭这首晚唐边塞诗的佳作,人们记住了他的名字.  诗人写道:出征的勇士在战前发誓,要奋不顾身消灭敌人;一场激战,头戴貂皮帽、身穿锦袍的五千将士全都战死沙场.可怜啊!这些无定河边的尸骨,他们还都是妻子日思梦想的、活生生的夫郎呢.  这首诗最大的特色是采用了以少胜多、用有限写无限的技巧,使一首仅仅28字的绝句有了令人惊叹的博大内涵.  前两句写征夫:诗人先写征夫战前宣誓的场面,“誓扫”“不顾”体现出了边塞将士无畏的气概和为国献身的决心.继而写行动,诗人没有正面写两军对垒的厮杀场面,而是描绘了一幅激战之后的惨象,“五千”说明人数之多;“貂锦”是边塞将士的服饰,这里是指将士,也有朝廷天军的意味;如此惨重的伤亡,我们很自然就会想象出战争的激烈程度,眼前也仿佛出现了英勇的将士刀劈剑刺、血肉横飞的拼死相搏的画面.战争的残酷,就在这种避实就虚的艺术处理之下让读者具体感受到了.以少胜多,言简而意无穷.  后两句写征妇:诗人先用“可怜”一词来兼发抒情、议论并实现场面的过渡和转换,由征夫捐躯沙场到了征妇梦里思归,联系紧密而又过渡自然;“无定河边骨”承接上句的“丧胡尘”,又呼应第一句的“不顾身”,更增加了历史的厚重感:尸已成骨,可见荒凉塞外半涸的无定河畔,已经经历了多少次惨烈的拼杀,已经有多少边塞的将士做了战争的牺牲品.更加突出了边战不断的残酷和灾难.“犹是”一词,堪称神来之笔,别有新意:丈夫已经成为了河边的一堆白骨,妻子却全然不知,还在朝思暮想,连做梦都盼着丈夫回来团聚.这种空想白等,比写知道丈夫已死的悲伤更富有悲剧色彩,更有震撼力,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也更让人怵目惊心.诗人还巧妙地使用了对比:“无定河边”与“春闺梦里”是现实场景与虚幻梦境的对比,前者荒凉凄惨使人悚然、泫然,后者温馨美好使人怡然、欣然,并且两者还拉开了空间的距离,给人不可企及的遥远感.“骨”和“人”也是对比,累累白骨和英勇征夫是虚实相间、荣枯迥异的对比;枯骨的惨白与春梦的艳红是色彩的对比;抛尸永诀和重逢团聚是生死哀乐的对比.这些鲜明、尖锐而又不可调和的对比,都由“犹是”而得以出现和成立.使诗意更深挚,情景更凄惨,反对战争的主旨更鲜明.  和盛唐边塞诗着力描写雄阔的场景、表达豪迈的情感不同,晚唐边塞诗更多的是表现战争的残酷和对深受战争之苦的人民的同情,主要表达对战争的反思和反战的情绪.这首《陇西行》就很有代表性,它词藻精妙,手法新颖,意境深远,有摧人肺腑的悲剧性效果.难怪明朝三大才子之一的杨慎会称赞它“得脱胎换骨之妙”了.诗贵创新,敢于独辟蹊径,不依傍前人的艺术追求,永远是诗作成功的法宝.毫无疑问,陈陶是成功的!

陇西行 陈陶

唐·陈陶《陇西行》四首之一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年代:【唐】作者:【陈陶】体裁:【七绝】《陇西行》是乐府《相和歌·瑟调曲》旧题,内容写边塞战争。陇西,即今甘肃宁夏陇山以西的地方。陈陶的《陇西行》共四首,此其二。诗反映了唐代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陇西行》共四首,这是第二首。首二句写将士忠勇,丧亡甚众;末二句写牺牲者是春闺少妇日夜盼望归来团聚的情人。全诗反映了唐代长期征战带给人民的痛苦和灾难,表达了非战情绪。三、四两句,以“无定河边骨”与“春闺梦里人”比照,虚实相对,宛若电影中的蒙太奇,用意工妙。诗情凄楚,吟来潸然泪下。

陈陶《陇西行》唐诗赏析及意思翻译

陈陶《陇西行》唐诗赏析及意思翻译陇西行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词语解释】匈奴:指西北边地部族。无定河:黄河支流。①貂锦:这里指战士,指装备精良的精锐之师。②无定河:在陕西北部。③春闺:这里指战死者的妻子。④匈奴:指西北边境部族。【译文】唐军将士誓死横扫匈奴奋不顾身,五千身穿锦袍的精兵战死在胡尘。真可怜呵那无定河边成堆的白骨,还是少妇们梦中相依相伴的丈夫。 发誓要扫平匈奴不顾生死,五千将士在与胡人激战中丧生。可怜无定河边的白骨,还是春闺中妻子们的梦中亲人。

陈陶《陇西行》全文及赏析

  《陇西行》其二是晚唐陈陶著七言绝句诗七言绝句;《陇西行》是乐府《相和歌·瑟调曲》旧题,内容写边塞战争。   《陇西行》   作者: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注解】:   1、陇西行:古代歌曲名。   2、貂锦:这里指战士。   3、无定河:在陕西北部。   4、深闺:这里指战死者的妻子。   【韵译】:   唐军将士誓死横扫匈奴奋不顾身;   五千身穿锦袍的精兵战死在胡尘。   真可怜呵那无定河边成堆的白骨,   还是少妇们梦中相依相伴的恋人。   【评析】:   ue771ue771《陇西行》共四首,这是第二首。首二句写将士忠勇,丧亡甚众;末二句写牺牲   者是春闺少妇日夜盼望归来团聚的情人。全诗反映了唐代长期征战带给人民的痛苦和   灾难,表达了非战情绪。三、四两句,以“无定河边骨”与“春闺梦里人”比照,虚   实相对,宛若电影中的蒙太奇,用意工妙。诗情凄楚,吟来潸然泪下。 更多相关热门文章推荐阅读: 1. 杜甫《哀王孙》全文及赏析 2. 王维《老将行》全文及赏析 3.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全文及赏析 4. 王昌龄《春宫曲》全文及赏析 5. 常建《宿王昌龄隐居》全文及赏析 6. 崔颢《行经华阴》全文及赏析 7. 王维《桃源行》全文及赏析 8. 卢纶《晚次鄂州》全文及赏析 9. 柳中庸《征人怨》全文及赏析 陈陶《陇西行》全文及赏析

《陇西行(其二)·陈陶》原文与赏析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陇西行》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的曲名。陈陶的《陇西行》共有四首,上面选录的是第二首。 全诗以一场悲壮的战争为背景,描写战争在夫妇之间造成的惨然的一幕,诉说了战争的残酷性,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非战的思想感情。 一二句以汉喻唐,暗用李陵与匈奴战斗、全军覆没的故事。汉武帝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秋天,贰师将军李广利率领三万骑兵至祁连山袭击匈奴右贤王,李陵奉命率领五千步兵至居延以北约一千里以分散匈奴兵力。在完成任务以后的回兵途中,受到八万匈奴兵的围击,连斗八日,杀伤匈奴万余人。后因粮尽援绝,全军覆没,被迫投降。对于李陵投降一事,历来评价不一。这两句诗并不直接涉及李陵的评价问题,而只是借用这一充满着悲剧色彩的战争故事作为具体描写的背景。首句以“誓扫匈奴”与“不顾身”的句中自对,表现了在大敌当前的情况下一往无前的英勇气概与义无反顾的誓死决心。次句反接,尽管从军将士如此英勇,但还是遭到全军覆没的厄运。“貂锦”,汉代羽林军穿锦衣貂裘,这里借指朝廷派出的精锐部队。“五千貂锦”都命丧沙场,无疑是一场悲剧。 三四句转写发生在一个家庭中的悲剧。“无定河边骨”,表明丈夫早已战死; “春闺梦里人”,是说做妻子的不知道丈夫已经战死,依然做着盼归团圆的好梦。“无定河边”,似隐指唐朝与奚、契丹之间不断在东北边地进行的战争,主要是写实;前两句所写,是汉与匈奴在西北边地的战争,在诗中只是作为一个比拟。写实的地点与比拟的地点同时在诗中出现,有沟通现实与历史的作用,令人想起今日的战争其实就是历史上的战争的继续。三四句采用十四字组成的流水对,以“可怜”(可惜)二字提起,两句一意,对偶整齐,对比鲜明,在具体的叙述描写之中寄寓了诗人的非战思想与对死难者及其家属的深深同情。唐代另一个诗人刘驾在《贾客词》中写到一个外出经商的“贾客”,在途中被寇盗所害,在家的妻子不知道噩耗,“ *** 当此日,对镜弄花枝”,正自怜自爱,盼望着丈夫的归来。所写虽然也是一个悲剧,但那毕竟只是“人为财死”,远不如“誓扫匈奴不顾身”的将士抛尸疆场而又仍是“春闺梦里人”那样慷慨悲壮而又令人感慨不尽。 从构思模式来说,此诗上承许浑的《塞下曲》: “夜战桑干北,秦兵半不归。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即在“一般”(总说的前两句)与“个别”(具体描述的后两句)的统一之中寄写爱憎鲜明的感情。唐末诗人沈彬的《吊边人》七绝(“杀声沉后野风悲,汉月高时望不归。白骨已枯沙上草,家人犹自寄寒衣”)基本上也承袭了《塞下曲》的构思模式。但陈陶诗的前两句悲而壮,而许浑、沈彬二诗的前两句仅止于悲凉。悲而壮,故开篇即足以惊心动魄,还由此衍出后两句的新意,遂使全篇跌宕起伏,精警动人。许、沈二诗开篇仅见悲凉,也就难以在豪迈悲壮与低回缠绵的强烈对比中收到惊听回视的艺术效果。陈陶虽受到过严沧浪极不公正的评价(《沧浪诗话·诗评》.“陈陶之诗,在晚唐人中,最无可观。”),但其《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依然得以口碑流传,具有深远的影响,当是与此诗在艺术上“青出于蓝而青于蓝”的成功表现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的。 李华《吊古战场文》: “其存其没,家莫闻知。人或有云,将信将疑。悁悁心目,寝寐见之。”陈陶则云: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盖工于前也。 (魏泰《临汉隐居诗话》) 世传陈陶诗数百首,间有佳语,如“中原不是无麟凤,自是皇家结网疏”;“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之类。人多传诵之。( 〔宋〕蔡启《蔡宽夫诗话》) 汉贾捐之议罢珠崖疏云: “父战死于前,子斗伤于后,女子乘亭鄣,孤儿号于道,老母寡妇饮泣巷哭,遥设虚祭,想魂乎万里之外。”《后汉·南匈奴传》,唐李华《吊古战场文》全用其语意,总不若陈陶诗……一变而妙,真夺胎换骨矣。(杨慎《升庵诗话》卷十二) 《隐居语录》曰“诗恶蹈袭古人之意,亦有袭而愈工,若出于己者。盖思之愈精,则造语愈深也。李华《吊古战场》曰: ‘其存其没,家莫闻知。人或有言,将信将疑。悁悁心目,寝寐见之。"陈陶则曰: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盖工于前也。”余以以文为诗,此谓之出处,何得为蹈袭?若如此苛责,则作诗者必字字杜撰耶? (贺裳《载酒园诗话》卷一) 作苦语无过于此者,然使王之涣、王昌龄为之,更有余蕴。此时代使然,作者亦不知其然而然也。(沈德潜《唐诗别裁》卷二十) 陈陶《陇西行》云“五千貂锦丧胡尘”,必为李陵事而作。……陶讥此事而但言闺情,唐诗所以深厚也。(吴乔《围炉诗话》卷三)

陈陶《陇西行》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陇西行诗画欣赏 【诗文解释】   发誓要扫平匈奴不顾生死,五千将士在与胡人激战中丧生。可怜无定河边的白骨,还是春闺中妻子们的梦中亲人。 【词语解释】 匈奴:指西北边地部族。 无定河:黄河支流。 【诗文赏析】   《陇西行》是乐府《相和歌·瑟调曲》旧题,内容写边塞战争。陇西,即今甘肃宁夏陇山以西的地方。陈陶的《陇西行》共四首,此其二。此诗反映了唐代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诗人赞美了将士们英勇无畏的行为,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对深闺中妻子们的遭遇深表同情。全诗含义深刻,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