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化

阅读 / 问答 / 标签

如何将独特的地方文化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软件化与程序化的过程转换为流

您指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的转型。非物质文化遗产曾经是农耕社会人类的重要生产生活方式,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满足着人们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需求。但是进入现代社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化与全球化的冲击下,遭遇了巨大的“土壤流失”的威胁,其生存和传承面临着巨大的困境。人类学家认为,“为了生存,文化必须满足依赖其规则生存的那些人的需要,为它自己的持续存在做准备,而且为其社会成员提供有秩序的生存方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再占据满足人们需求的“核心位置”并不断边缘化,其原生的功能也逐渐被消解账号跨系统转移功能对账号有所限制,玩家账号必须达到30级且已注册一个月,同时只支持跨系统,并不支持跨平台,即可QQ区不能转移至微信区。账号转移之后,一些影响游戏进度的数据可以同步过来(包括艾琳),但点券、好友等非重要信息会被清零,其次如果角色名称被系统重置,可免费获得一张改名卡。和弱化。以我国列入世界级非遗名录的传统桑香丝织技艺为例。

导游知识地方文化:台湾文化根在河洛

台湾文化根在河洛——这是海峡两岸学者专家在“河洛文化与台湾研讨会”上所达成的共识。与会学者在对台湾文化的各个层面进行深入研究和考证后指出,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从河洛发端、孕育,并形成了融汇四方,辐射四方的文化特性。台湾文化源于河洛文化的传播、继承和发展,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河南省博物馆学会顾问许顺湛认为,中国文明史连绵不断的原因是因为有一些文化纽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海内外华人引以自豪的民族文化标志--汉字,是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最早产生和规范化是在河洛文化圈内。还有中国人“阴阳对立统一”的宇宙观,“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等,早在《河图》、《洛书》及创始于河洛的《易经》中都有反映。河洛文化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与周边地区的文化相互交融、优势互补,最后普及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其精髓渗透在亿万华人的心中。 来自台湾的学者指出,台湾同胞是从中原各地直接、间接迁来的中华民族的裔嗣,共同领受了中华文化所固有的伦理与道德,保有中华民族纯粹的血统。其语言是河洛的古辞古音,其风俗是中原的古礼古仪,其心志是受教于河洛父老的忠厚与仁义,其行为是师法中原祖辈的朴实与坚毅。这一切都证明了:台湾文化与河洛文化实为一体,永远不能分离。 台湾“中华博远文化经济协会”理事长卢博文指出,正是这种兼容并包、舍短取长的文化特性,使中华文化既有一统的根基,又有个性的展现,同中有异,异中归同。 台湾居民,其祖先大多从河洛南迁闽粤,然后渡海来台,因此台湾人自称“河洛郎”。《台湾省通志》中就明确地指出:“本省人,系行政上之一种名词。其实均为明清以来大陆闽粤移民即河洛与客家之苗裔。” 两岸的专家学者在研讨会上指出,台湾的先住民是6000年以前,作为中华民族主要族源之一的古越人渡海到台。早在新石器时代,这些先住民就与福建有经济文化交流。从唐代开始,中原人民通过闽粤地区移民来台,并于明末清初,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迁徙,至今在台湾各家族谱上和故人的墓碑上,都可以看到泗水、垅西、颍川等中原地名。学者们一致得出结论:台湾同胞的祖根500年前在福建,1300年前在河南。 卢博文说,先民筚路蓝缕,胼手胝足,来台垦殖开发,代代相传,以迄于今,台湾始有今日的繁荣。饮水思源,当崇功报德。 台湾“河南运台古物监护委员会”委员杨祥麟认为,大批移民迁入台湾,也把河洛地区的生产方式和河洛文化带到台湾。目前台湾人的衣食住行均与大陆相同,婚丧喜庆不废古礼,年节庆典均沿袭河洛之传统礼俗,宗教信仰也源于河洛。他指出,无论从生活物资、社会活动,还是从精神文明等各个层面来看台湾文化与河洛文化的联系,都是千丝万缕,血肉相连,台湾文化根源在河洛。 台湾有句俗语:人同根,语同根。河洛文化的基因、民族的血脉,在台湾根深蒂固。卢博文说,河洛文化为中华文化之根源,在台湾尤其保存完整,如今日台湾的“歌仔戏”,即为当年河洛戏;台湾人所讲的“闽南语”,尚能保有河洛语八音中的七音。 卢博文认为,无文化即无历史,无历史即无生命,正所谓“亡人之国者,先亡人之史”。世界上古今中外,任何一个国家民族,若抛弃其历史文化,必将招致亡国灭种之后果。 台湾“中华综合发展研究院”所长王月镜指出,千百年祖先遗留下来的文化传统,绝不能让某些人只为贪图一时的短暂利益,随意胡乱割舍。目前有一些人为了自身小集团的政治利益,时有一些否定历史、断章取义的谬论误导视听,我们一定要揭穿这种企图分化中华民族和文化的邪说,使人们知道孰是孰非,更使一些近乎数典忘祖、不知伦常礼仪的人,能早日觉醒。 与会学者指出,两岸同胞应当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凝聚全体中国人的智能精神和思想感情,来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并进一步为世界文化做出贡献,为万世开太平。 台湾“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协会理事长”席瑜说,台湾同胞与大陆同胞不仅同文同种,而且是同祖同乡,希望同族同乡心手相连,民族团结中华万年。 杨祥麟希望,我们既承祖先开创中华之盛誉,更当知继往开来之责任,应当发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增进民族团结,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使中华文化光芒万丈。

导游考试地方文化:京腔京韵-京剧

一、京剧形成的前后   京剧形成之前,北京地区流行的戏曲很多,有产生在江苏昆山的昆曲,有起源于江西弋阳的弋阳腔等等。其中昆曲倍受统治阶级的青睐而登上了大雅之堂。由于该剧只向高雅发展,成了宫廷垄断的剧种,渐渐地脱离了广大民众。乾隆中叶以后,弋阳腔(又名京腔、高腔)跃居昆曲之上,很受大众的喜爱,形成了强大的力量,在通俗、易懂、易学等方面极为突出,是昆曲所不及的。后来(约在1779年)由演员魏长生从四川把流行于西北地区的秦腔带进京来,因其表演活泼、细腻、唱词通俗、唱腔优美而一鸣惊人。秦腔红盛了几年之后,由于清政府的禁止,迫使魏长生远走扬州。   乾隆五十五年(1790),流行于安徽一带的徽戏剧团,由高朗亭率领三庆班来京。该剧的主要唱腔是二黄,兼有昆腔、四平调、高腔、吹腔、秦腔等。唱腔相当丰富更兼高朗亭善于博采众长,在北京演出时又大量融进了北京语汇,使该剧表现力愈加丰富。此时徽班在北京曲剧界占了首位。随后又有徽剧的四喜、和春、春台三班来京,称之"四大徽班"。   道光八年(1828),流行于苏、淅、皖、赣等省的楚腔(亦称汉调)由名演员米应先、李六、王洪贵、余三胜、谭志道等人先后携班来京。该剧主腔是西皮调,与徽剧的二黄通力协作,同台演出,形成了西皮、二黄大联唱的局面,于是出现了皮黄戏。此时可以说京剧已具雏形。到了谭鑫培时期,有了京调的称谓。京调即是京剧的前身。   概括地说,从乾隆五十五年(1790)徽班进京到嘉庆十五年(1810),徽班与其他戏班融汇贯通是京剧的孕育时期。从1810年至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楚腔来京,与徽班合作,形成皮黄戏(后称京腔)是京剧的形成时期。 1845年至1894年,是京剧从雏形到完美提高的时期。这时出现了许多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演员。清代画家沈蓉甫,根据当时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13位演员,绘了一幅《同光名伶十三绝》图。这13个人是张长胜、刘赶三、程长庚、时小福、卢胜奎、谭鑫培、郝兰田、梅巧伶、余紫云、徐小香、杨鸣玉、朱莲芬、杨月楼。他们代表了当时的各种角色,是京剧艺术的奠基人。   二、京剧行当   每个剧种都根据剧中人物分出门类,即"行当"。京剧行当的发展亦是随着京剧的历史而发展的。京剧形成初期,由于受着多种戏曲的影响,行当划分较细,有"十门角色"之称,即生、旦、末、外、净、丑、杂、上手、下手和流行。后来遂步归属互相融化,简化成生、旦、净、丑四大行。   (一)生行   生行是京剧中重要的一行,包括须生、红生、小生、武生等。   1 老生   老生即中年以上的剧中人,都戴"髯口",即胡子。由于性格和身份的不同,又分安工老生或称唱工老生(扮演文人、皇帝、官僚等)、靠把老生(扮演武将)、衰派老生或称做工老生(扮演穷困潦倒或精神受刺激者)。   2 红生   红生是勾红脸的须生。京剧中红生戏一般仅指关羽、赵匡胤的戏。最初京剧中关羽戏并不多,演起来与老生无大区别。但王鸿寿(三麻子)改革了对关羽的演法之后,使红生戏红极一时,他大力编排新戏,几乎把"三国"中的关羽情节全搬上了京剧舞台。   3 小生   小生是剧中的青年人,有翎子生(带雉翎的大将、王侯等)、纱帽生(官生)、扇子生(书生)、究生(落魄文人)等。   4 武生   武生是戏中武打的角色,分墩子武生(穿厚底靴子者),亦叫长靠武生,撇子武生(穿薄底靴子者)亦叫短打武生。   (二)旦行   旦行亦叫占行,分青衣、花衫、武旦、刀马旦、老旦等。   1 青衣   青衣亦叫正旦,是贤妻良母一类的角色,以唱为主。   2 花衫   花衫亦叫花旦,以衣服花艳而不同于青衣。剧中人的身份比较复杂,可包括皇后、公主、女将、村姑、小贩等。一般地说,青衣扮演的人物年龄较大,而花衫扮演的则岁数较小。再细分还有闺门旦、玩笑旦等。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多为少女,后者多为少妇。还有一种不拘形迹的泼辣旦。   3 武旦、刀马旦   二者均以武功见长,分工已不明显。   4 老旦   老旦即剧中老年妇女,用本嗓演唱,与一般旦角所用的细嗓演唱不同。老旦虽用本嗓,又不同于老生,因为在旋律上较细腻,富于变化,仍能表现出女性的特征。   (三)净行   净亦叫花脸,分为几种:铜锤花脸,以唱为主;黑头花脸,亦以唱为主;架子花脸,以工架为主。剧中人的身份较复杂,有大将、绿林好汉、和尚等。还有武花脸和摔打花脸。武花脸以长靠为主,摔打花脸是下手。   (四)丑行   京剧中的丑行因为亦勾脸,但比较简单,又称三花脸。   1 文丑   文丑中又分方巾丑(文人、儒生)、苏丑(念苏州白者)、袍带丑(官丑、茶衣丑〔蓝布短衣〕)等。   2 武丑   三、京剧造型   (一)衣   衣,衣的种类特别多,分官衣、太监衣、宫衣、茶衣等,是京剧中主要的服装。还有一部分衣在武戏箱中。   第二箱亦叫二衣箱,主要是武戏用的男女服装,包括:靠,即铠甲,武将所穿,有硬靠和软靠之分。有背部插旗者为硬靠。   箭衣,是小领、大襟、紧腰、窄袖、袖口像马蹄者,有花、素、龙三种。   马褂:短上衣、对襟、开气、有花素之分。 白布腰裙、英雄衣等,亦在该箱。   第三箱是靴包箱。   第四箱是装盔头和髯口的箱子。   第五、六两箱,是装道具的,即砌末等零星物件。   这些箱都有专人管理,叫"箱上的",他们都懂戏。上场前负责给演员"扮"戏,下场后负责收回、整理、装箱,有条不紊。京剧中有"宁穿破、不穿错"之说可见各箱物件有严格的区别,不能混乱。   (二)化妆造型   京剧的化妆独树一帜。生旦的面部虽不勾脸,但化妆也不简单。男女皆须吊眉,然后生角抹彩包网巾、甩发、带髯口;旦角拍粉、晕脂、画眉眼、包头、贴片子、带头饰等等。花脸则须特别化妆,有大花脸(净)、二花脸(副净)和三花脸(小花脸、丑)之分,最复杂的脸谱是大花脸。   脸谱流源,据说可追溯到北齐兰陵王的"代面"。后来舞台上出现假面。假面影响表演,逐渐改为勾脸。京剧中的脸谱是肤色、眉、眼、鼻、口各部分的夸张,突出骨骼、肌肉之纹理,从而达到"寓褒贬别善恶"的效果。总之,净角勾脸是剧中人性格的代表。   京剧脸谱中常用的颜色有红(代表忠义)、粉(表示秉正、年迈)、紫(表示持重、稳练)、黑(表示刚毅、耿直)、白(表示狡诈、多谋)、黄(表示干练、凶狠)、蓝(表示勇猛、骄横)、绿(表示倔强、残暴)等等。从形式上分有"三块瓦"或"三块窝"脸(上额和两颊)。"花三块瓦"是在三块瓦的基础上增加些象征纹理的图案。老三块瓦是表示老年英雄的脸谱。"六分脸"是代表老年的脸谱,上额占十分之四,脸占十分之六而得名。"十字门脸"是从三块瓦的形式脱胎而来,以眼窝与通天鼻柱成十字形而得名。此外还有"喜鹊眼"脸、"蝴蝶"脸、"花碎皱"脸、"无双"脸、"象形"脸等等。   各种脸谱,配以适当的服装和道具,任何一个角色都是一个美的造型。   (三)伴奏   京剧伴奏是全剧演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自始至终联系剧情的纽带,在剧中起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掌握节奏的作用。为京剧伴奏的乐队称为"场面",有文场和武场之分。   1 武场   武场的乐器主要是"打击乐",不仅武戏用,文戏也用。   乐器有   单皮: 是单面蒙皮的鼓,打鼓人称鼓佬,是整个场面指挥,快慢节奏全由他掌握。   大锣: 根据音色、音调分为"三光(虎音锣)"、"二光(奉锣)"和"大光(苏锣)"。还有低音雄厚的大筛锣。   小锣: 与大锣的音调对比极为鲜明。大、小锣交替打击可得出较强的节奏效果。小锣单打则有安闲、恬静之感。   铙钹: 是夹在锣之间的乐器,与大小锣配合起来表现各种情绪和气氛的作用。   大铙: 音低沉,衬托大将的威风气度。   唐鼓: 也叫堂鼓,两军交锋时使用,加强战斗气氛,也是军队和人马的象征。   其他还有声如沉雷的大鼓、表现欢乐的堂锣、齐钹、云锣、及特殊环境时用的木鱼、碰钟等等。 上述打击乐器的演奏程式,有一套锣鼓经,常用的固定打法约60多种,如急急风、四击头、冲头、丝边……以及配合唱腔板式的倒板头、哭头、反长锤等等。   2 文场   文场即"管弦乐"。京剧最初形成时伴奏乐器很简单,仅有京胡、月琴等三大件。随着艺术日趋完美,才逐渐丰富起来。   京胡: 这是京剧文场中的主要乐器,从西域传入中原,音色清脆,表现力极强。   京二胡: 用二胡为京剧伴奏,始自梅兰芳排演《西施》的1923年,丰富了低音区。   月 琴: 这是为老生伴奏的主要乐器之一,节奏明快,补充了中音区。   三弦: 在未突出月琴之前,三弦很重要,是文场的三大件之一。 笛子:是管乐中的主要乐器。有些昆曲剧目专用笛子伴奏。   唢呐、海笛: 由于二者的音质和音色不同,唢呐一般用于伴唱,海笛一般用于乐曲。京剧中的鸡鸣、鸟叫、马嘶之声都用这二种乐器摹仿。 新中国成立后京剧改革,乐队中加进大阮、中阮等,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   (四)唱腔和念白   场面是为表演服务的,表演中的念白和唱腔就是音乐和语言的结晶。   1 唱腔   京剧中的唱占首要地位。过去的演员叫"唱戏的",京剧中的唱腔主要是西皮和二黄。一般说来,西皮善于表现活泼、欢乐,而二黄则以表现悲哀咏叹为主。二种唱调都有许多板式,构成优美的唱腔。 西皮:在胡琴上,外弦基调是"3",内弦基调是"6"。有倒板、摇板、散板、慢板、三眼、原板、二六、流水、快板等。 二黄:胡琴的外弦基调是"2",内弦基调是"5"。除有上述西皮的各板式外,还有四平调等。 其他:除西皮、二黄外,还有高拨子、南梆子、唢呐腔、吹腔等等,用于规定的剧目之中。 京剧的唱词都有韵脚,句型长短不一,有三言、五言、七言、十言等等。京剧的唱词较为考究,经过长期的锤炼而固定下来。但也由于演员囿于规矩、恪守师训,有一些不太合理的唱词也一脉相承沿袭下来,不敢改动。   2 念白   京剧中念白的地位亦相当重要。有人比喻念白的重要时说"千斤念白四两唱"。言下之意是念白比唱更难学难演,唱腔有乐器伴奏,而念白时则全凭演员自己的口舌之功。京剧中有许多精采念白的场面,如《十道本》的奏本,《四进士》公堂上的辩词,《法门寺》的读状等等。 京剧念白讲究"尖"、"团"分明,四声准确,说起来朗朗上口,掌握气口、节奏,抑扬顿挫恰到好处,切忌"一道汤"和"一边顺"。 京剧念白有京白、韵白和方言白之分。京白说普通话,清脆悦耳,不可含糊不清。韵白一种是近格律吟颂,如引子、定场诗、下场对等;另一种是有身份人物的讲话。韵白中常带有湖广音和中州音,这是受徽、汉剧影响的痕迹。方言白在京剧舞台上常见有山东、山西、河南、江苏、四川等地方话,如用得当,增加喜剧气氛。 京剧的语言是极精练的,有时几个字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和诗词警句的功能。   (五)不受时间和空间约束的舞台   京剧的表演艺术和运用舞台空间的方式极为完美,这是汲取前辈们长期创造的结果。在有限的舞台上,可以表现出无限的时间和空间。这种表现方法,受到外国艺术家们的赞许。   1 动作夸张源于生活   区区舞台,可表现上下数千年,纵横几万里。通过演员源于生活又提炼加工的动作,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出来。如《打渔杀家》,舞台上一边是江河,一边是陆地,岸边柳荫之下,泊放着一只渔舟。这一环境都是通过演员的表演使观众感觉到的。剧中人上船、下船、船头饮酒、划船行舟等,观众如临其境,其实舞台上什么也没有。通过演员手、眼、身、法、步的表演,观众可领略到剧中人上楼、下楼、开门、进屋、上山、过河、行路、过涧、趟马、放鸡鸭、挖菜、刺绣、缝衣等等。有些动作经过艺术加工,虽然有悖于生活真实,如一人斩杀千军万马等,但观众并不觉得不合情理。   2 舞蹈与武术相结合的武打   京剧的表演讲究唱、念、做、打,可见武打在京剧舞台上的地位了。京剧中有许多剧目是属于武戏范畴的。 京剧中的武打有一定的套数和规程,如枪法中有小五套、小快枪、枪架子、对枪等;刀法有搬花、背花、勾刀、对刀、夺刀等。其他还有拳、棍、鞭、锤等特种兵器的表演法。 京剧中的武打既不是武术,也不是舞蹈,而是二者相结合的产物,在某些技巧上还有杂技的功夫。   四、京剧剧目   京剧剧目的数量是随着京剧艺术的发展而递增的。据记载,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时皮黄戏演出剧目有87个,到同治三年(1864)新增加130个,光绪二年(1876)增加8个,光绪六年(1880)增加1个,共226个。   这些剧目是从演出的戏单上抄来的,肯定不完全。有人做过京剧剧目的统计工作,能找到名字的剧目共有1700多个。根据内容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宣扬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的剧目,如《金沙滩》、《破洪州》、《挑滑车》、《战太平》、《文天祥》、《岳母刺字》等等。   (二)以反封建、废除旧礼教为主旨的京剧剧目有《秦香莲》、《穆柯寨》、《拾玉镯》、《思凡》、《秋江》、《英台抗婚》等等。   (三)歌颂纯真爱情的剧目有《柳荫记》、《人面桃花》、《西厢记》等等。   (四)歌颂起义造反,除暴安良的剧目,如《生辰纲》、《快活林》、《三打祝家庄》、《三岔口》、《通天犀》、《英杰烈》等等。   (五)反映历史题材的剧目,如《完璧归赵》、《将相和》、《失空斩》、《屠赵仇》等等。 (六)美丽的神话传说,如《西游记》、《天河配》、《后羿嫦娥》等等。 京剧剧目如此繁多,水平不一,受封建社会影响,剧目精华与糟粕并存。正如卓别林所作的评价:"旧京剧是珠玉和泥沙混在一起的。"因而有些剧目不易分类,似是荒诞神怪戏,又可能是神话戏。有人说是"鬼"戏的,也有人说是具有反抗精神的进步戏……这类有争论的戏很多,如《红梅阁》、《探阴山》、《活捉三郎》、《四郎探母》等等。   五、京剧流派   一个剧种中出现不同的流派是艺术发展的必然产物。演员出于不同的导师,自然传授和演出方法就各有不同,久之,凡是同行公认、观众赞许的就会形成流派。   (一)多种流派的形成是艺术昌盛的反映   一种戏剧学习的人多,演出过程中,为了争取观众,会各自施展各自的绝招,久之,就会形成同一剧目的不同演法。各种不同的演法之中各有千秋,并存于舞台上,于是形成了流派。流派愈多,愈说明从事这项艺术的人才愈多,愈说明这项艺术的繁荣昌盛。   流派和艺术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流派的形成有助于艺术的发展。以京剧的流派为例,生、旦、净、丑各行之中,有一行的流派形成,势必影响到其他行当,尽管行当不同,但通过同台演出就需要在艺术上融会贯通了。   一百多年的京剧历史,各个行当都出现了不少流派,如老生行中有谭(鑫培)派,汪(桂芬)派,余(叔岩)派,高(庆奎)派,马(连良)派,言(菊朋)派,麒(麟童)派,杨(宝森)派等等。旦角中有梅(兰芳)派,程(砚秋)派,尚(小云)派,荀(慧生)派等等。净行中有金(少山)派,裘(盛戎)派等等。丑行中尽管流派的形成受条件限制而不太明显,但是文丑中的萧(长华)派,武丑中的叶(盛章)派亦是观众所公认的。   就流派来看,京剧艺术在历是相当瑰丽的。后来有人对流派产生了一些不同的看法,认为演员要有自己特色,不可一味效仿别人;或说不可囿于流派而妨碍艺术发展等等。这些看法不尽全面。   (二)继承流派是为了更好地开拓未来   一个演员必须先当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按照老师的路子学,还要学得像,学成之后,再博采众长,进一步钻研才有可能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为艺术增添自己的理解和创造,同时这也是艺术的再创造和再提高的过程。艺术就是如此流传而丰富发展的,流派的发展趋势也是如此。提倡学习流派,决不是用流派束缚自己。实际上,任何一个流派传人其艺术真谛并不是老师模式的复制,而是再创造的结果。可见,继承流派正是为艺术的发展繁荣而奠定基础的。只有这样,才不辜负这一流派的鼻祖当初的辛勤劳动。换句话说,只有虚心向别人学习,才能为京剧的艺术发展做出贡献。近来的京昆幼儿汇演,不仅显示了京昆各种流派的传人大有人在,而且为京昆事业展示了光明的未来。   京剧脸谱色彩十分讲究,看来五颜六色的脸谱品来却巨细有因,决非仅仅为了好看。不同含义的色彩绘制在不同图案轮廓里,人物就被性格化了。   脸谱的通用色彩含义为:   红色: 一般:忠勇侠义,多为正面角色。   其他: 有讽刺意义,表示假好人。   特例: 老人显示年轻红光犹在; 坏人做了点好事。   黑色: 一般:直爽刚毅,勇猛而智慧。   其他: 表示阴阳中的阴,用于鬼魂。 肤色较黑或面貌丑陋。   白色: 一般:阴险*诈;刚愎自用。   其他: 和尙,太监脸谱;表示老人年迈,   紫色: 一般:刚正威武,不媚权贵。   其他: 面色不好,丑陋。   黄色: 勇猛而爆躁。   金色: 一般:神仙高人。   其他: 猛将。   银色: 神仙,妖怪。   绿色: 一般:勇猛,莽撞。   其他: 绿林好汉。   蓝色: 刚强阴险   生、旦、净、丑"生、旦、净、丑"是什么?其实不过是角色分类。"生"是男性正面角色,"旦"是女性正面角色,"净"是性格鲜明的男性配角,"丑"是幽默滑稽或反面角色。   每种角色又有表明身份的脸谱、扮相等,只要演员一上场,你一望便知。在"京剧"的"票友"中有许多大名鼎鼎的人物,其中包括清朝的光绪皇帝载恬,他不但会唱戏,还能司鼓,并且是京、昆、腔的多面能手。   的慈禧太后则是一个大戏迷,在今日颐和园内还保留一座中国的戏楼,该戏楼高21米,共有三层,可见她在京剧上花了不少的功夫。   脸谱图案非常丰富,大体上分为额头图,眉型图,眼眶图,鼻窝图, 嘴叉图,嘴下图。   每个部位的图案变化多端,有规律而无定论,如:包拯黑额头有一白月牙,表示清正廉洁;孟良额头有一红葫芦,示意此人爱好喝酒;闻仲,杨戬画有三眼,来源于古典传说;巨灵,煞神,金钱豹有多张脸,突出其神鬼妖特色;杨七朗额头有一繁体“虎”字,显示其勇猛无敌;赵匡胤的龙眉表示为真龙天子;雷公脸谱中有一雷电纹;姜维额头画有阴阳图,表示神机妙算;夏侯惇眼眶受过箭伤,故画上红点表示;窦尔墩,典威等人的脸谱上有其最擅长的兵器图案;王延章头画蛤蟆,表示是水兽转世;赵公明面画金钱,表示自己是财神爷;北斗星君画七星图于额上。

福建漳州华安的地方文化是什么

  一、二宜楼  二宜楼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为“乡饮大宾”蒋氏十四世蒋士熊所建,占地面积9300平方米,坐东南朝西北,外环高4层、通高16米,外墙厚达2.53米,外径73.4米。整座楼为双环圆形土楼,分成16单元,共有房间213间。二宜楼文化内涵丰富,楼内共存有壁画593平方米、226幅,彩绘99平方米、228幅,木雕349件,楹联163副,在福建众多土楼中是独有的,在中国古民居中亦属罕见,堪称民间艺术珍品。在3、6、10单元的墙上、天花板上张贴许多1931年美国《纽约时报》、1932年美国《纽约晚报》,墙面上还绘有西洋钟、西洋美女,并标注译文的壁画,为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其建筑平面与空间布局独具特色,防卫系统构思独创,构造处理与众不同,建筑装饰精巧华丽,堪称“圆土楼之王”、“神州第一圆楼”,为福建省两大民系——客家民系、福佬民系之福佬民系地区单元式土楼的代表。1996年11月,二宜楼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宜楼位于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是第一座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圆楼,是福建土楼的优秀代表作,曾被台湾《联合报》和《汉声》杂志称之为“圆楼之宝”。  二宜楼楼门朝西,门额石匾镌刻着各40厘米见方的“二宜楼”三字,近赵体而无柔媚之态,类瘦金体又稍逊劲拔,自成一格。“二宜”两字,寓有宜山宜水、宜家宜室、宜内宜外、宜兄宜弟、宜子宜孙、宜文宜武之意。此匾已收入《中华名匾》一书中。  二宜楼依山傍水,楼背后层峦叠嶂,近处山丘绵延逶迤,宛如蜈蚣缓缓爬行;山前地势平缓开阔,两条清澈的小溪于楼前交汇后直奔西南而去,小桥、楼阁、翠竹、村舍点缀其间,风光秀丽,青山绿水与大楼黄墙黑瓦交相辉映,浑然一体,故称“宜山宜水”。  二宜楼建于清乾隆三十四年(1770年),开基祖为蒋仕熊。他在家中排行第二,膂力超人,开荒种田是能手,在安溪、漳平等处开垦荒田几百亩,聚攒了些财富。  后娶妻生子,便想为子孙后代建立万代基业。他请了一位勘舆家为他选择了这块风水宝地,不惜巨资,经营了12年才建成这座大楼。楼的平面直径为73.4米,外环楼高四层,内环一层,它均匀、平等地分成12个单元,除门、厅、梯道而外共192间。  二、华安玉 又名九龙璧玉石,古又称茶烘石、梅花石、华安玉,分布在福建漳州市一九龙江流域。系距今2.48亿年古生代二叠纪的海相沉积岩,经距今1.63亿年中生代侏罗纪陆相火山喷发变质而成条带状钙硅角质岩,硬度在7.2至7.8度之间。经鉴定被权威的地质部命名为“九龙璧玉石”。其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硬玉类的透辉石、软玉类的透闪石、阳起石等,经硅化重新结晶而成。结构致密、质地细腻。九龙璧玉石因河段而异,七色俱全,有藕红、褐黑、藏青、碧蓝、嫩绿、金黄、米黄等。  九龙璧质地坚贞浑厚,肌理褶皱的变化大,风格迥异,色调雄奇高古,造型精妙独特,图案纹理富有国画意境。由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使九龙璧产生特殊的肌理:一是地壳运动导致条带状硅钙质角岩产生强烈的扭曲,表现出一种有序的张力美、地质美;二是经亿万年的激流冲刷,将质地较软的钙质等部分掏去,而将质地较坚硬的硅质留下,便形成了凹凸明显,沟壑纵横的肌理。这些肌理的存在,便有如国画中使用了“皴法”,艺术味道很浓,视觉效果很好。  唐宋年间被誉为珍宝进贡朝廷,现北京故宫博物院仍有珍藏。此石真正大规模采集,作为民间普及石玩,却已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了。如今,九龙璧玉石已名扬海内外。九龙璧玉石作为一种珍贵的石种,现已受到海内外藏石家的青睐。尤其是大型的山形九龙璧玉石,山峦起伏、意境深远,颇有收藏价值。  九龙江畔青山绿水、落差大、水流急、水质好,江水长年累月清澈见底,两岸四季常青。九龙璧玉石历经漫长岁月,受急流的冲刷、拍击、磨洗、滚动,自然造就千姿百态,斑驳、离奇,集柔美、秀美、壮美、雄美于一身。  九龙璧质地细腻坚硬,色彩斑斓、纹理清晰、形态各异,自古有“绿云”、“红玛瑙”之称,主要矿物成分多是长条状颗粒平行层理分布,故呈现紫红色、淡黄色、黑色、翠绿色及墨绿色条带状弯曲结构纹理,每件产品表面都是一幅天然的抽象画。  经地矿部鉴测,九龙璧的物理性能为:容量2.72,抗压强度2414kg/cm2,抗折强度122kg/cm2,抗拉强度111kg/cm2,抗剪强度316kg/cm2,硬度为摩氏7度~7.5度,耐摩度为0.92,吸水率为0.06%,孔隙率为0.12%,光泽度为100(法)。可见,九龙璧观赏石肌理缜密,质素细腻,光洁度极高,温润感极强,叩之声如金玉,观之泽似油脂,且耐磨耐腐蚀,抗压、抗拉、抗剪、抗渗透强度高,在十大名石中保存性最高,还比灵璧石略胜一筹。  九龙璧且含有锌、钼等20多种有益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硬度为摩氏7.0—7.8度,抛光后亮度达100度以上,经国家权威机构验证:放射性元素达标,其产品使用范围不受限制。  专家们认为,九龙璧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意韵丰富,蕴涵深刻,其质美,美在坚贞雄浑;色美,美在五彩斑斓;纹美,美在构图逼真;形美,美在造型奇巧;意美,美在意味深长。其中蕴含的天地灵气、日月精华,无比奥妙神奇,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因九龙璧硬度、密度高,吸水率几乎为零,故产品遇水后不变色、不易附着污物,使用中不易产生划痕,这是一般花岗岩不能比拟的。九龙璧石,似石非石,犹如硅质碧玉,五彩斑斓,嵯峨万象,其自然美和沧桑感是其它岩石类无法比拟的,是石中一绝。是我国十大奇石之一。1999年被选为十大候选石之一,2000年被中国宝玉石协会定为“中国四大名玉”之一。  三、仙字潭 在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沙建镇许田村,九龙江支流的汰溪下游,距漳州市区34公里。这里两山夹峙,溪流弯曲成潭,北岸峭壁林立,岩壁上散布着几组古怪苍老、似字又有别于传统观念上的文字,似话又过于抽象变形的文化符号,由于年代久远,深奥难懂,讹传为神仙所书,故名“仙字潭”。  仙字潭摩崖石刻共有6处,自东往西长30多米。除一处汉字“营头至九龙山南安县界”外,其他5处共36个符号,最大的长0.74米、宽0.35米,最小的长0.13米、宽0.1米。既象图画,又象文字,有的如王者坐地,有的仿武士争斗,有的若舞女蹁跹,有的如兽面狰狞,有的象俘虏被执,有的似人首落地,千奇百怪,其意难以索解。  据初步考证,对这些摩崖石刻有不同解释,一种意见认为,是类似甲骨文或商周青铜器铭文,并试释读其中一些文字;另一种意见认为,是古代土著民族活动的记事岩画,内容大致为描写部落酋长庆功宴乐的场面,记录战绩,以示武勇。这些石刻究竟属于那个民族的文化遗存也有争论。一种认为是古代“七闽”部落的遗迹,一种认为是古代番族、吴族、越族之间一次战争的记功石刻,一种认为是畲族先民遗下的文字。这些石刻吸引了古今许多名人学者。《漳州府志》载,唐朝就有人持其拓本到洛阳求教于韩愈。此外,华安境内还散布着蛇形、动物、蹄印、星宿等多种岩画。  仙字潭摩崖石刻是福建省首批公布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里也是旅游胜地,河道曲折,云雾缭绕,草木苍郁,潭水清澈可鉴,卵石游鱼历历可数。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答案

1.湖南地方文化常识历史结业考试题目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 (上册) 一、湖南境内的重大考古发现 1.识记:彭头山遗址、城头山遗址的重要发现 解读sP21页:彭头山遗址距今约8000年,这里出土的1万多粒稻谷和大米,说明长江中游地区是世界水稻栽培最早的地区之一。 城头山遗址距今5500年左右,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城址,号称“中国第一城”。城头山城址的东墙下发现有6500年以前的稻田及配套灌溉设施遗存,这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古老的水稻田。 2.识记:龙山县里耶出土大量秦简 解读sP26页:2002年6月,在湖南龙山县里耶出土了3.6万余片秦简,数量超过目前国内所出秦简的总和。 3.识记:四羊方尊的发现地及图 解读sP25页:湖南宁乡出土的商代青铜器,其中有著名的四羊方尊,它是现在最大的青铜酒尊。方尊的腹部以四只羊的前身为饰,造型奇特。 二、资产阶级改良与革命道路的探索 1.识记:浏阳人谭嗣同为变法献身 解读sP31页:1889年维新变法失败后,谭嗣同与杨深秀等六人被杀害于北京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子”。 被捕前,他慷慨地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临刑时他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2.识记:邵阳人蔡锷被孙中山称为“再造民国第一人” 解读sP36页:1915年12月,袁世凯称帝,蔡锷宣布云南独立,发动反袁护国战争。蔡锷在护国战争中功勋卓著,被誉为“再造民国第一人”。 2.谁有湖南地方文化常识地理部分的复习资料 世界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面积是4400万km2,该洲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2. 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和“坐在矿车上的国家”。3.日本的国土面积是37.8万km2,人口有1.27亿(2000),首都是东京,经济:由于该国缺乏矿产资源,因此需要大量进口工业原料、燃料,大量出口工业制成品,发展成了加工贸易型的经济。 4.日本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居民主要是大和族。 通用日语。5.欧洲西部的三大地形区是:北部是以斯堪的纳维亚山为主的山地,中部是西欧平原和波德平原为主的平原区,南部是阿尔卑斯山系为主的山地延伸到三大半岛。 6. 巴西的传统节日是狂欢节,节日期间人们载歌载舞,通宵达旦。7.东南亚的气候主要有两种: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分; 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 8.美国共有50个州和一个首都所在的哥伦比亚特区,其中的两个海外州是阿拉斯加和夏威夷州。人口有2.82亿(2000), 面积是937万km2 。 世界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9.世界上著名的工业密集地带是自英国向东到波兰境内,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向南到意大利。 10. 巴西有世界现已建成最大的水电站是伊泰普水电站,是由巴西和巴拉圭两国合建的。11. 澳大利亚大陆地势低平,平均海拔仅300米,是世界上地势起伏最和缓的大陆。 分为三大地形区,东部:大分水岭为主的山地;中部:澳大利亚大盆地为主的平原;西部:宽广平坦的高原。12.俄罗斯的交通以铁路运输为主。 北美国家通用的语言是英语。拉丁美洲的人种以混血人种为主。 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是贝加尔湖。属于(淡、咸)淡水湖。 13.南极特有的鸟类是企鹅。个体数量最多的生物是磷虾。 北极的主要动物有北极熊。俄罗斯的气候主要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凉爽。 北冰洋沿岸是终年严寒的极地气候,太平洋沿岸是温带季风气候。其中欧洲部分铁路网非常稠密,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主要承担内河航运的河流是伏尔加河。 14. 美国农业的特点是实现了农业地区专门化和农业生产专门化。15. 世界最大的盆地是刚果盆地。 该盆地所在的大洲号称“高原大陆”“热带大陆”。该盆地内部的气候类型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俄罗斯管道运输的主要对象是石油和天然气。16.巴西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其中东南沿海最为稠密。 人口有 1.70亿(2000年)。巴西的城市化水平是70%以上。 17.东南亚的主要物产:稻米:缅(甸)、越(南)、泰(国)。橡(胶)油(棕):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椰子: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18.南亚有两条河流,位于印度境内的是恒河,另一条是印度河,位于巴基斯坦国境内。 南亚的气候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三季:3~5月为热季,西南季风尚未来临,高温少雨;6~10月为雨季,西南季风带来大量降水,占全年降水总量的80%~90%,湿热多雨;从11月~次年2月为凉季,盛行干燥的东北季风,气候凉爽宜人。19.世界上的第二人口大国是印度,2000年人口已达到10亿。 南亚的三大宗教是佛教、印度教、 *** 教。印度80%的人信仰印度教,巴基斯坦把 *** 教定为国教,97%以上的人口为 *** 。 20. 世界最大的内陆国是哈萨克斯坦。被誉为“白金之国”的国家是乌兹别克斯坦。 21. 马来西亚的锡矿产量居世界首位。被称为“花园城市”的国家是新加坡。 22. 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是中东地区。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沿岸地区。 中东地区是世界著名的三大宗教 *** 教、犹太教、基督教的发源地,三大宗教的“圣城”是耶路撒冷。23. 东南亚最大的平原是湄公河三角洲。 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东南亚的范围由两部分组成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24.欧洲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性河流是多瑙河,欧洲最长的河流是伏尔加河。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干燥、严寒、烈风。 拉美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是巴西。该国的首都是巴西利亚。 世界最小的大洲是大洋州。澳大利亚的特有动物有鸸鹋、袋鼠、鸭嘴兽、树袋熊、针鼹。 26.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骑在羊背上”和“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是澳大利亚。 世界上最大的湖泊是里海。27.南极的主人是企鹅。 南极地区素有“冰雪高原”之称,大部分地区覆盖着很厚的冰层,冰层的厚度多1720米。南极洲面积1400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50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一个大洲。 28.南极科学考察的最好时间是南极的暖季,即每年11月~次年3月。这时正是南极的极昼(极昼、极夜)。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面积是1708万km2 。29.被誉为“美洲大陆的地中海”的是“五大湖”,世界最大的淡水湖是苏必利尔湖。 北美五大湖的成因是冰川作用。北美的气候主要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30.印度尼西亚的首都是雅加达。世界最大的半岛是 *** 半岛。 世界最大的群岛是马来群岛。31. 巴西是世界上著名的热带面积最广大的国家。 巴西有三种热带经济作物的产 量居世界首位,是咖啡、剑麻、香蕉、蔗糖。32. 日本的工业。 3.湖南地方文化常识(10分) 2012年,湖南高速公路建设成就辉煌,全 小题1:B小题2:C小题3:二广高建(G55或永蓝高速) ④小题4:长沙:岳麓书院、世界之窗、马王堆汉墓等株洲:炎帝陵、方特欢乐世界、石峰公园等南岳:南岳大庙、祝融峰、水帘洞等永州:舜帝陵、浯溪碑林、柳子庙等小题5:农村建房占地;城市化;交通建设用地;耕地撂荒等(任答2点即可)小题1:根据图示:湖南境内与永州接壤的市有邵阳、衡阳、株洲共计3个。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小题2:图中山脉①为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位于湖南省的为雪峰山。 幕阜山是湖南、江西、湖北三省交界处山脉;南岭为东西走向山脉;武陵山位于湖南的西北角。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3:途经永州、邵阳、常德,连接广州和二连浩特的高速公路②是永蓝高速;贯穿湖南南北,连接京港、澳的高速公路有京珠高速和岳临高速,③、④中代表京珠高速的是④。小题4:长沙的旅游景点有岳麓书院、世界之窗、马王堆汉墓等,株洲的旅游景点有炎帝陵、方特欢乐世界、石峰公园等;南岳的旅游景点有南岳大庙、祝融峰、水帘洞等;永州的旅游景点有舜帝陵、浯溪碑林、柳子庙等。 小题5:耕地减少的原因应该从人口增多,建筑用地增加;工业化和城市化占用大量耕地;生态退耕等方面分析。【考点】本题考查乡土地理。

西周的分封制度为什么有利于各个地方文化的整合与交流?

首先周天子为中央,各地诸侯肯定是以周天子为参考标准指定礼数法度。第二诸侯需要定期朝贡,朝贡实质上也会产生各地朝贡队伍的文化交流。更重要的是,古代通信不畅,各地诸侯有如周天子的代表,在各地执行周天子的礼法,而诸侯面积相对较小也便于管理。

隆都镇的地方文化

民间文体活动活跃。1998年被评为广东省体育先进镇。全镇现有农民篮球队近30支,村村设有篮球场;樟籍村民自发组织的农民门球队,多次应邀参加全国和省、市赛事,2000年获全国门球赛第5名,2005年获广东省中华文化杯门球赛第4名。木偶戏、写灯笼、木雕、竹制品、阉猪、南金等潮汕特色传统技艺流传至今。

泾源县的地方文化

新中国成立后,20世纪70年代中期,李跃进的小说《牛虎大伯》、胡大雷的散文《在赛场上》首次在《宁夏文艺》、《宁夏日报》发表。20世纪80年代以后,有多人业余从事文学创作,有多篇作品发表于区、市报刊。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区内外各种文学刊物上发表了大量的小说、散文、诗歌作品,部分作者陆续出版了个人专著专集。拜学英、兰煜被固原地区文联评为“双十星”作家和诗人。王文清创作的戏剧小品《人活一口气》等连续获2000、2001、2003年“中国曹禺戏剧文学奖·小品小戏奖”,宁夏“五个一工程”奖,固原市第四届文学艺术作品评奖一等奖。大型眉户现代戏《走出大山》在中国第三届秦腔艺术节中获“优秀剧目奖”,现代小戏《夜深人不静》在2005年获第四届中国戏剧文学奖二等奖。 泾源县个人作品专集列表 名称作者体裁出版时间出版社六盘雾中行拜学英散文1996年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叶子的低语禹红霞散文1999年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世纪末的行动拜学英报告文学2000年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青山绿水话泾源拜学英  2001年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别了,故土杨友桐著中短篇小说2002年中国文学出版社出版王文清选集王文清剧本2003年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泾源文学作品选马文清、王凤笙文学2003年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窗外的蝴蝶禹广生小说散文诗歌2004年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相约六盘杨友桐、马玲、马平、拜晓玲报告文学2005年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绿旗兰煜诗歌2005年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绿岛拾翠王凤笙诗歌2005年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禹广生书法作品集禹广生书法2005年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 歌舞泾源回族民间音乐的主要形式是民歌“花儿”。乐器有“口弦”、“泥哇呜”、“咪啦子”以及用杏核、树皮、马兰花、燕麦杆、箭竹制作的各种吹奏乐器等。汉民村内还有板胡、三弦、唢呐、笛子等演奏乐器。以文化馆专职演员为主体的演出队伍创作表演了一批优秀音乐舞蹈节目。马景西、张滢、李红、温彩云、吴勇、禹淑君、马占昌等一批歌手演唱的歌曲《山里人都会把花儿唱》、《人说泾源好地方》、《六盘山下的庄稼汉》、《粗嗓门唱不够对你的爱恋》,和马玉芬、马红芳、宋彬编排的回族舞蹈《汤瓶舞》、《回乡风情》、《黑眼睛·白盖头》在固原市、中国全国演出比赛中屡屡获奖。 “踏脚”流行于泾源县园子村一带,是回族传统体育运动。1988年,由当地文艺工作者整理改编为“踏脚舞”。1989年,被选入中央电视台摄制的专题片《西部之舞》中。1989年7月,参加宁夏第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获表演金奖。以后连续参加宁夏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均获表演金奖。1991年至2007年代表宁夏连续五届参加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均获表演金奖、银奖;1996年参加全国农民运动会,获表演银奖。2005年,“泾源踏脚”被文化部确定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第二批试点项目。为保护这种独有的伊斯兰舞蹈文化艺术,泾源县组建了以当地文化骨干为主、区内外专家教授为成员的专家指导组,制定出台了《回族踏脚舞保护工程实施方案》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保护与挖掘回族踏脚。2007年底,确定泾源县一中、职中、园子小学为踏脚体育项目试点学校,全县中小学将全面开设踏脚舞课程。 以“花儿”为主的泾源歌谣,表达了回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美满婚姻的追求和对丑恶现象的鞭笞。经收集整理的“花儿”300首,民歌300首,小曲小调170首。主要有《夯歌》、《拉长工》、《割韭菜》、《吆骡子》、《马家拉兵》、《樱桃》、《咱俩说个悄悄话》、《伊玛尼颂歌》、《十二复生》、《婚礼歌》等。泾源民间谚语内容丰富、朴实,富有生活哲理,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是研究泾源历史民俗文化的宝贵资料。搜集整理有2000多条。 剪纸回族剪纸是泾源地方民间文化的一个亮点。1956年10月,县文化馆首次举办全县妇女绣花剪纸工艺美术展览。2000年,文化馆举办首届书画暨民间工艺品展,展出了由农村妇女创作的一批剪纸作品。 口头文学泾源回族群众在长期的生活、生产活动中,产生并流传着许多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民间神话传说故事。主要有《魏征梦斩泾河老龙》、《柳毅传书》、《白马泉的故事》、《曼苏尔》、《堡子山的传说》、《秋千架的传说》、《米岗山的传说》等。经文艺工作者搜集的民间故事有1500余篇,整理出版100篇。 清真寺清真寺是回族群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回族凡重大宗教节日等活动都在清真寺举行。最早建成的清真寺是香水镇园子村的北伍家清真寺,修建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有120余年历史。左宗棠特意题写了“敬长爱亲自求多福,型仁讲让同我太平”的楹联。全县已有清真寺200余座。 宗教教派泾源县回族伊斯兰教有四大教派,即“格底目”、“哲赫忍耶”、“依赫瓦尼、“虎夫耶”。四大派在宗教仪式方面修持有别,礼俗有异。“格底目”教派俗称“老教”,是泾源回族信教人数最多的一派,分布在全县各乡镇;“哲赫忍耶”教派亦称“高念派”,是中国回族伊斯兰教现有门宦制度的苏菲派,主要分布在黄花乡的庙湾、华兴、店堡、平凉庄、红土、向阳、上胭、下胭和泾河源镇的河北、白面、南庄、西沟等村庄;“依赫瓦尼教派亦称“新兴教”,主要分布在香水镇的大园子、小园子、陈昌、水沟、大庄、太阳沟及黄花乡的沙塘等村庄;“虎夫耶”教派又称“低念派”,主要分布在泾河源镇的龙潭、兰大庄村。 节日风俗泾源回族伊斯兰教传统节日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三大节日,另外还有阿舒拉节和法图麦节。 生活习俗回族招待客人的最高礼遇是以蒸鸡为主菜肴的“九碗”菜、炸馓子、煎油香和盖碗茶。心灵手巧的回族妇女善于粗粮细作,还能用洋芋、玉米以及荞麦、莜麦等杂粮野菜,风味小吃有洋芋碎末、洋芋斓糕、洋芋鱼子、洋芋丸子、荞面油圈等。回族建房不信风水阴阳方位之类,在破土动工之前和房屋修成后,请来阿訇、亲戚、邻居过平安“乜贴”。  泾源回族孩子出生后,除了“官名”、“小名”外,还要请阿訇起“经名”。“经名”往往是伊斯兰教经典中的先贤圣人,男孩的经名一般有“尔撒”、“努哈”、“尤素夫”、“曼苏尔”、“大吾子”、“穆萨”、“尔里”、“伊斯玛仪”、“伊斯哈”等。女孩的经名一般有“阿依舍”、“海撤”、“索菲燕”、“法图麦”、“赛里卖”等。或者伊斯兰教历的出生日如“来麦丹”、“盖得儿”、“主麻”等。 禁忌泾源回族的禁忌习俗与整个回族习俗一样,主要表现在①饮食方面,禁食猪、狗、驴、骡、马及一切凶猛禽兽,自死的牲畜、动物,一切动物与飞禽、家禽的血。②禁止抽烟、喝酒。③可以食用的牛、羊、骆驼、鹿、鸡、鸭、鹅、鸽、兔、鱼等,要请阿訇或懂得宰牲规戒的穆斯林来宰(鱼类吃时不屠宰)。④禁止用滚水烫皮、烫毛。⑤在信仰方面,禁止崇拜偶像等。⑥在社会行为方面,禁止放高利贷、玩赌等。

廿八都镇的地方文化

金家基本上是耕读之家,以收租读书为主,不是特别富裕,旧时枫溪街又叫“金半街”,因为靠西边山脚下过去都是金姓,金家祖上在康熙年间出过一个武举人,叫金三枪,曾做过三品带刀御前侍卫。后来家道中落,房子卖给了丁家,成了“丁家大院”。那个院子,整个建筑风格有点宫殿式,只是缺乏宫殿的宏大、气派和幽深。曹家是地主,广有田地,大面积的土地主要集中在福建浦城一带,也开有南货店、布店,留下的房子不多,戴笠的姐姐戴春凤就嫁在曹家,丈夫叫曹世明。曹家在枫溪桥对面留下了一片房子,其中有曹遇卿的房子,他毕业于厦门大学, 1949年后去了台湾,当过“省政府”的人事处长,因为当时的“省主席”严家淦曾当过厦门大学校长,他也算是严氏门生。

写一篇介绍地方文化特色的文章

  青海省省会西宁取“西陲安宁”之意,是青藏高原的东方门户,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古有“西海锁钥”之称。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中心,主要工业基地。位于省境东部,湟水中游河谷盆地  西宁古称“湟中”,是一座具有2100多年历史的高原古城。西宁曾是西汉将军赵充国屯田的基地,是丝绸之路青海道的通衢、沟通中原与西部边地的重要城镇,也是历史上“唐蕃古道”必经之地。今天的西宁市为兰青铁路终点、青藏铁路和青藏公路起点,依然是通往青藏高原腹地的交通要冲。  西宁历史悠久。商周秦汉时期,河湟地区是古羌人聚居的中心地带。 西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将军在此设西平亭。东汉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设西海郡。唐初(公元619年)建鄯州,成为青藏高原与中原的交通中转站。五代北宋时称青唐城,是吐蕃唃厮啰的国都,成为东西商贸交通的都会,兴盛一时。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宋军进入青唐城, 改称西宁州(取名西方安宁之意),建陇右都护府。清雍正三年(1725年)改置西宁府.1914年裁西宁府,设西宁道。1926年,撤销道,改为西宁行政区,设西宁行政长官。1946年西宁改县为市,成为青海省省会。1949年9月5日西宁解放,仍作省会。  西宁是典型的移民城市,多民族聚集、多宗教并存。西宁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农业区与牧业区、汉文化与藏文化的三大结合部,是青藏高原人口唯一超过百万的中心城市,移民人口达100万之多,有汉、回、藏、土、蒙古、撒拉等34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54.36万人,占总人口25.55%。佛教、伊斯兰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五大宗教并存,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影响尤为深远,塔尔寺是我国六大藏传佛教寺院之一,东关清真大寺是西北四大清真寺之一。各民族团结奋斗,相濡以沫,谱写了灿烂的发展史,创造了辉煌的成就,赋予了串富的人文精神,使西宁显现出包容,勤劳、开放。创新的城市文化特点 西宁是古“丝绸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自古就是西北交通要道和军事重镇,素有“海藏咽喉”之称。随着西部大开发和现代交通建设步伐的加快, 以西宁为中心辐射全省的交通网络已形成,315、109国道贯穿全境,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四通八达,铁路向四周延伸,总铺轨里程1300余公里。青藏铁路建成通车使西宁成为青藏高原铁路中心枢纽。 西宁机场以每年客运吞吐量以45%的速度递增, 已通航全国各主要城市。“兰一西一拉”(兰州一—西宁一拉萨)通讯光缆工程,使电话通讯联接全国各地及世界数十个国家。  西宁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连续几年被评为中国十大避暑城市,中国十大安静城市(社会噪音),中国十大最美丽城市及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十大最向往的旅游目的地等。目前西宁正在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及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在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和省委、省政府提出把青海建设成旅游名省的机遇下,不断挖掘和开发旅游资源,积极扩大“天路起点, 中国夏都,健康之旅”旅游品牌。形成了以西宁为中心的两小时车程半径旅游圈,利用已开辟或正在开辟的环青海湖旅游线、黄河源旅游线、唐蕃古道旅游线、宗教朝圣旅游线、世界屋脊旅游线、青藏铁路旅游线等十条精品旅游线路,充分展示塔尔寺、青海湖、原子城、日月山等著名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富有青藏高原魅力的民族风俗文化。根据海拔高度分类,2000—2500米的中等海拔高度,对人体有强化体魄,增进健康的功能。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增强人体耐力;二是有利于减肥、降低体重而又不伤身;三是增加体内微血管能量;四是促进心肺活力。据统计,西宁地区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急性心肌梗塞发病率,死亡率以及肺气肿,关节炎、妇女湿症等发病率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受低氧低温低湿以及大气中紫红外线的影响,使许多细菌、病菌等生存繁殖和传播力度相对减弱,并因低氧刺激红细胞代谢有利于机体氧的交换。国家体育总局在西宁湟中县修建了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王丽萍、王军霞、孙英杰等体育名将均在此进行过赛前集训。  西宁是国务院确定的内陆开放城市,先后与国内外许多城市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协作和文化交流关系。每年在西宁举办的“中国郁金香节”、“青洽会”,“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节庆活动,进一步扩大了 “中国夏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西宁背靠青海丰富的高原动植物资源,天然矿产资源和水电资源,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方向,立足于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链延伸,培育和发展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相互协作的产业集群。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抓投资环境建设,抓项目建设,抓招商引资,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谈谈民间传说与地方文化的关系问题。

民间传说与地方文化是内涵外延的关系,民间传说包含在地方文化之中。地方文化,包含的很多,他的外延很广,如经济文化,民俗文化等等,民间传说只是地方文化的一种。不知道我说明白没有,给个小红旗吧。

地方文化对旅游业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积极的带动作用

方言对地方文化的影响

方言是文化的载体,方言是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的基本载体和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是一个特定族群情感认同的精神纽带。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各个地方都拥有其独特的文化,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记载文化的事物都已消失或损毁,唯独方言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发展不断完善,时至今日仍然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能彰显地方的文化。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一定地理范围内常用的交流沟通语言媒介,对地域的影响力也不言而喻。

甪直镇的地方文化

佩戴未成年的孩童佩长命锁、项圈、手镯、脚镯等银饰品,也有在手镯上挂金木鱼、石猴等,脚镯上装响铃等。帽子有“和尚帽”、“狗头帽”、“乌兜帽”等,上有银质寿星、罗汉、百吉、银字等帽饰。60年代起,由绒线帽、绸帽、方巾代替,帽饰逐渐消失。女孩子有穿戴耳环之习。梳发髻的妇女饰品有发簪、如意、压发、银梳、银挖耳、绢花、绒花、鲜花等。发髻上横插一簪,名叫“压发”,又称“如意”。压发有金压发、银压发、珠压发之别,区别贫富贵贱。玉制的也比较多,俗称“碧玉簪”。新中国成立后,妇女留短发梳辫子,饰品主要有夹钗、绢花、耳环等。80年代后,女子还有胸饰、项链等,男子有领带别针等。时尚的戴戒指、手表。90年代中期,腰佩BB机成为时尚。2000年后,随着手机的普及,佩戴手表的人群逐渐减少。饮食●主食以米饭为主,参以米、面制品。旧时,绅士、商业及富裕之户为一粥二饭。一般人家早晚吃粥(或泡饭),中午吃饭。农忙时,早餐粥中常加面疙瘩(俗称“面老鼠”)、糕团等米面制品,晚餐半饭半粥。此外,菜饭、蛋炒饭亦为家常主食。米饭与青菜煮成菜饭,拌以猪油,香糯可口,若杂以黄豆、咸肉等辅料则尤佳;米饭与鸡蛋合炒则成“蛋炒饭”,大人小孩都喜欢吃。面食以面条、馄饨为多。上世纪90年代后,一般以一粥二饭为主。●点心春季有紧酵馒头、春卷、酒酿饼、酒酿圆子、烧卖、青团子、各色猪油糕等。夏季有油酥饼、双馅团子、各色粽子、冷拌面、油煎面、油煎馄饨、薄荷绿豆糕。秋季有巧果、方糕、蜜糕、玫瑰猪油糕、月饼、肉月饺、重阳糕等。冬季有汤包、五色汤团、汤水饺、南瓜糕、各式年糕等。山芋与南瓜等杂粮,制作亦精美,山芋常制作成“糖山芋”、“焐山芋”、“烘山芋”等。南瓜切成大块,不去皮,加水煮酥,添糖而食;或去皮,切成小块,加水煮烂后,再加入糯米或米粉浆煮成“南瓜粥”或“南瓜烊粉粥”。●小吃春季有五香茶叶蛋、喜蛋、糖切藕、酒酿。夏季有绿豆汤、凉冰水、油氽臭豆腐干、海蛳。秋季有糖芋艿、熟菱、生炒白果、糖炒栗子。冬季有水豆腐花、羊肚汤、赤豆汤、鸡鸭血汤等。 造房主要有看风水、开木凳、上大梁、烧路头等传统步骤。造船  打造一般小农船礼仪较为简单,仅新船下水时备三牲“斋路头”。打造大农船或甲罟帮打新船较为隆重。造船前请阴阳先生占卜,择日开工。在船基上祭船神,木匠锯一段木头用红纸包好,船主请船匠,发喜钱,置“开工酒”,又称“开木凳酒”。上船梁前由船匠和船主长子用墨斗在船底弹出中心线,称“定圆”,在船底“斋利市”,上船梁后办“定星酒”。上腊闸板时喝“上腊闸酒”。船造好后即将下水时最为隆重,要请客设宴。船主在新船头钉上红绿绸飘带,贴上对联,选吉日良辰,备三牲“斋路头”,鞭炮齐鸣,新船由众人推扶徐徐下水。有人在船艄向新船泼水以示顺风顺水、生意兴隆、如意生财。是日,亲朋前来送礼祝贺,船主设“完工酒”宴客。造桥造桥先丈量计算出用料,到开石山处订购石料,待石料毛坯运至造桥处,择吉日破土动工。下桩前祭祀土神,忌克属生肖者观看,以篱阻行,打桥桩时用打死的狗或纸剪的人像丢下水去压邪。造桥时石匠再把毛坯石料当场加工堆砌而成,建桥期间,小孩佩戴红布或桃树牌,上写“石桥石和尚,自造自身当,速速回家转,自去抱桥桩”字句,大人不让小孩去看造桥,特别是打桩更不让去看,意为避邪。 民谣农民在田间唱的叫山歌,有的称田歌,渔民唱的叫渔歌。民国末期,唱的大多是情歌,少数反映阶级斗争的内容。新中国成立后,民歌有了新内容,如《六样机》、《逛新城》等。1998年起,古镇荡湖船上的船娘,边摇橹边唱吴歌。宣卷宣卷是由唐代僧侣的“俗讲”、宋代的“说经”及后代的鼓子调、诸宫调、戏文、杂剧影响发展而来的,到了明朝正德年间(1506—1521),始用“宣卷”称谓,刊本行世。清道光咸丰年间,宣卷流传至甪直。甪直宣卷分木鱼宣卷和丝弦宣卷两种。宣卷又称挂轴子说书,是宣扬佛法的歌曲,里边的故事总是劝人积德修寿做善事。民间“做寿”、“小孩剃头”、“念佛”、“缴血污”等民俗活动中,往往请宣卷人。一般是两人宣卷,用木鱼、铜磬伴奏,根据“宝卷”脚本,有说有唱;少数有多人宣卷,分角色说唱,近似堂名形式。改革开放后,民间宣卷复活,出现一批年轻农民宣卷艺人。舞蹈民国时期,甪直庙会,出会、出灯等民间习俗活动中,有踏高翘、舞龙灯、蚌舞、莲花落(即打连厢)、荡湖船、挑花篮等民间舞蹈。新中国成立后,游行集会活动中,出现了打腰鼓、洋鼓队、扭秧歌、红军舞等形式。改革开放后,民间盛行健美操、健身操、养生功。1998 年起,甪直水乡文化艺术团演出的打连厢、挑花篮、水乡服饰表演成了品牌节目。2008 年初,甪直镇兴起了广场舞,成为甪直妇女的健身舞蹈。

北京和上海地方文化差异?

北京和上海地方文化差异很大。上海精细,北京粗放。

将地方文化融入高校艺术教育论文

将地方文化融入高校艺术教育论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将地方文化融入高校艺术教育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随着时代的更迭,高等教育日益普及,学生的思维在这个全媒体时代表现得极度灵活。既定的国家课程只能满足学生的基础性知识需求,高等教育的创新需要一线教师结合自身研究领域,在实践中发挥自身所长开设具有一定特色的校本课程。徐州是汉文化的发源地,将汉文化融入徐州高校的艺术教育具有非常大的实践意义。课程从理论构思到实践,可以弘扬徐州悠久的历史文化,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古代文化,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学习热情,使高校艺术教育更具有地方特色。   近年来,高考参考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高校招生计划不降反升,使得高考录取率升高。也就是常言说的考大学越来越容易。越来越多的人可以接受高等教育是一个民族整体文化水平得以提升的前提,是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标志。同时,因为我国幅员辽阔,地域文化丰富多彩,高校的生存与建设特色也在融合地方文化过程中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而这些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教育,多是以校本课程的形式存在的。   一方面,国家课程内容作为基础性教育是每个高校学子必须掌握的。另一方面,各地文化存在差异,这样富有地方特色的课程只能在当地施行。学生通过对特色课的学习,可以加深对国家课程内容的理解与记忆,能更牢固地掌握国家课程内容。开发新课程也可以丰富学校教学形式,实现课程的创新创优,体现出现代教育中以学生为主体的特点。   但是,在诸多利好情况下,我们不能忽视一些实际存在的问题。现在高校中专心致力于教育教学的教师有变少的趋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高。究其原因,当下高校教师各级职称的评定多是以教师在特定时间段内所产出的科研成果等级、数量作为评价杠杆,这使得本应以教书育人为主要职责的教师转变为科研达人,轻视甚至是忽视教育教学。不仅如此,高校教学中学生优劣等级由执教教师主导评定,即这一门课的教学、考试、阅卷、给分等都是本课教师掌握。这也使得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   由此,我们能不能想象大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兴趣会出自何方?学生缺乏有教育热情的教师,缺乏引导他们学习的一种兴趣。当然,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全依赖于教师,但是教师有引导的职责。所以,基于特定地域文化圈内的高校,可以发掘本地区的文化特色,将之融进学校教育之中。   考虑到新教材编订需要耗费教师的人力、学校的物力财力,学生购置新书有一定的经济负担。还有校本课程的灵活多变性,即新教材使用的年限不定。所以,与校本课程对应的教材并非完全要重新编订。将地方文化融入高校艺术教育,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两种形式:一者,将教学内容穿插在国家教程之中,以国家课程、教材作为基石,地方文化的引入是为了加深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知识穿透力;二者,设计新课程,限于课程形式的创新,通过新形式,把握地方文化,提升学生对特定文化的感悟力,使其泛化到他们的学习过程中去。   本文以徐州的汉文化为例。徐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汉文化的发源地。徐州城市的建设选用汉文化作为主题,还有专门的汉文化景区,聚焦于两汉文化,展现“汉代三绝”:汉墓、汉兵马俑、汉画像石。此外,在徐州博物馆中还有金缕玉衣、银缕玉衣展示。徐州沛县文化馆保存着著名的“大风歌碑”。徐州高校的艺术教育可以与徐州的汉文化紧密结合。   一、立足教材,更新教法   在讲解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需要立足于书本,因为这是教学之本。但是我们可以更新教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特定艺术课程中的内容的理解。例如,在由彭吉象主编的《中国艺术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上编的第二章“秦汉气魄”中,讲到汉代的社会文化背景、汉代的建筑特色、汉代的雕像特点、汉画像石、汉画像砖、汉赋等。在第四节“汉画像——一体古今”中提到汉画像的典型意义:“汉代画像基本都是这种从上到下的神话、历史、现实的画面结构,都是由神话人物、历史人物故事和现实生活的事件构成三大系统   ①中编第三章“中国传统艺术门类论”中的第三节“中国传统雕塑”中提到:“明器的种类在汉代有了较大的发展,武士俑、文臣俑、舞俑、乐俑、侍从俑、庖厨俑、说唱俑、杂耍俑等现实生活中各种角色的人物几乎都能在汉墓中找到。动物俑同样包罗万象,家畜家禽中的猪、羊、鸡、狗、马、牛、鸭、鹅等造型无所不有。此外还有许多的建筑模型、器具模型。”   ②这本《中国艺术学》是很多高校考研用的参考书目,书本上的知识是比较单一化的,完全用文字符号叙述。学生没有见过真实的艺术品,很难通过抽象思维构建大脑中的汉画形象框架。   徐州有着这样的文化景区,教师可以在教法上实现创新。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实物图片、放映纪录片等灵活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视听积极性,拓展学生的视野范围,使得教学具象化,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中的汉文化知识。其次,“写生”作为艺术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可以打破学生对于书本知识的禁锢,发挥自身的特长、特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外出进行以“汉文化”为主题的写生活动。   二、创新创优,开发新课程   俄国的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指出艺术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中,生活是艺术的来源,艺术从生活中来,其本身又是高于生活的。他的观点可以理解为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基于生活的筛选与再创造。唯美主义经典的艺术理论大师,奥斯卡·王尔德讲艺术与生活之间则理解为相反的关系,他主张生活史模仿艺术而进行的。王尔德认为艺术作品是杰出的艺术家创作的典型,大多数人只是通过模仿艺术来生活。这样看来,虽然对于究竟艺术与生活何者为第一性这一问题我们给不出标准答案,毕竟一千个读者心里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但是,生活与艺术是紧密相关联的。教材对于知识的整合性决定了读者需要通过“神思想象”的过程领悟其中意蕴。   徐州有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汉文化资源突出,汉文化通过汉代古迹实物展示出来。徐州高校的艺术教育中完全有条件将这些资源渗入其中。我们可以安排学生走进汉文化,“神与物游”,通过一定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亲近汉文化,感受汉文化。在新课程的开发中,我们可以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开设摄影课、艺术品设计课、拓片制作课等,在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弘扬汉文化。在新课程的设计环节须得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校本课程以选修课形式出现,学生个体爱好不同,可以创新多种形式的课程供学生选择。尊重学生的主体意愿,学生带着对课的热忱学习才能达到学习的效果。但是为了课程的教学质量,要控制好受课学生数量。其次,课程进行过程中,涉及户外活动,这就需要教师做好预设工作,安排学生有组织、有纪律地进行活动。再次,对于学生课后成绩的评定,教师可以基于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采用划分等级的方式。   (一)基于汉文化主题的摄影课   21世纪是视觉图像的时代,文字表述繁冗且不能突破各国语言障碍。在一些公共空间中,例如:机场、会展、旅游热门地等,都出现用图像符号指示会意的现象。徐冰的《地书》超越了地域语言障碍,凸显了视觉图像的优越性。摄影课在高校艺术类的课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也有一定的历史。但是,以汉文化为主题的摄影课是一个创新。在基础性摄影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可以创设同艺术写生类似的实地采风课。我们可以将课程的设计侧重于光线把握、近远景对照、虚实对照等具体训练。在摄影教学过程中,传播汉文化。   (二)汉文化主题艺术品制作教学   材料的积累是创作艺术品的"第一起点,选择这门创新课的学生是具备一定艺术学识和理想的,他们缺乏的是游历和创作的灵感,即材料的积累和灵感的触发。   在徐州的高校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观汉文化主题景区。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主题,拓展学生视野。使学生在艺术设计过程中渗透进汉文化元素,例如:汉兵马俑、汉画像中的诸多谱系图等。学生有了想法才有付诸实践的行动指南。   艺术生的毕业设计展展示的是他们在所学所知基础上的创新实践。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达种类丰富的艺术形式,学生依据爱好进行创作,展示它们的作品。例如:包装、手工艺品、装饰品、书法艺术等。   (三)汉画像石拓片制作教学   学生通过实地参观学习,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在课程后期,可以加入拓片教学环节。第一,具体讲解拓片的作用:临摹汉画像石,使得图像显示更加清晰可认,有利于研究者阅读图像;汉画像石是宝贵的文物,石块巨大不易搬运,制作拓片有利于图像的传播。第二,讲解拓片制作的准备材料和拓片制作过程的注意事项,材料有:拓纸、棕毛刷、拓版、拓包等。拓片制作的这个过程十分漫长,教师可以做好准备工作,直接讲解拓的主要步骤。最后可以组织学生分小组制作拓片。让学生通过亲手实践感受汉画像石的美,体会汉文化。   三、重视与学生就业环节的衔接   高校教育在当下不应当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生产出标准规格的大学毕业生。社会竞争压力直接作用于即将走出校门的毕业生,所以,在日常课程的教学中,我们不能局限在既定的教材中,而要在教法上有所突破。高校还有必要也有条件开设一批对学生的就业有促进作用的课程。以上列举的三种创新教育是一些实例,学生在有趣味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掌握更多知识,在今后的就业方面有更大的选择空间,所以说高校的艺术教育需要更多的创新。   拓展:   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论文   一、高校艺术教育的意义   1、艺术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优秀的艺术作品往往也是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它们能够加深受教育者对祖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受教育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从而生动、深刻、有效地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进步的音乐最能激发群众的革命热情和爱国主义情怀,艺术教育是对大学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方式之一音乐可以调节心理"使学生身心愉悦精神振奋。例如听贝多芬的音乐能使人找到一种向上的力量"欣赏民族风格的音乐作品"如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更能起到催人奋进"升华情感的作用。   2、艺术教育可以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实践证明"艺术可以使人的心态产生变化可以升华思维和理智产生激情,这种超越语言和文学层次的理性认识不仅可以开阔知识视野而且可以使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相结合,促进左脑和右脑的互补作用。   这也体现了艺术对智能的渗透作用和特殊功能。   3、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审美力   艺术的美可使学生很快建立学习的兴趣"使其主动学习"也就是所谓的志趣"这样逐渐深入思想生活等等"也就有了相应的情感表现!久而久之"使心理上磨练出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热情积极从容不迫的优良气质。   二、当前我国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的现状   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教育体制、社会环境以及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影响,我国目前的艺术教育基础还是比较薄弱的,尤其是学生的艺术素养普遍较低。这里所说的高等艺术教育,不能狭隘地理解为培养专门艺术人才的专业教育,它泛指对所有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的艺术教育。当前高校艺术专业教育存在的如下问题:   1、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课程设置直接反映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核心环节。目前大多数院校在课程设置、师资培养和引导方向上基本沿用的是培养专职演员的教学模式,这在某种程度上把即将毕业的学生导向了两个方面:自以为本人在某专业上很优越而不愿从教,于是改行到了其他演职单位;到了中小学从教后才发现,由于原来在高校学得太专一,故无法胜任中小学多元化的音乐教学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2、课程设置单一,缺少与相关学科的衔接   艺术教学不仅要弘扬我国民族音乐艺术文化,还要关注世界多元文化;不仅要提高专业素质,还要加强相关学科的综合学习,要与文学、历史、民族、宗教、民俗等紧密联系,使音乐艺术的人文内涵更加丰富和鲜明。目前,音乐艺术教育培养目标实际上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随着当今社会各学科相互渗透、相互接入的发展趋势。未来的学生只有具备包括科学文化在内的综合素质才有可能成为合格的“音乐艺术人”。   3、教材选用繁杂   高等院校音乐艺术教材的选用没有一定的标准"基本上由教师根据自己的爱好选用相应的教材"另外在教材的建设上"与基础教育中音乐教材建设相比"数量极其匮乏"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都相去甚远并且质量也令人担忧。   4、所开设的课程大部分重技不重艺,缺少开发学生创新创作能力的课程   艺术教育不应只重技术,应更加注重人文内涵。艺术教育首先是对美的感受和理解,要在循序渐进中获得自身修养的提高,而不应带有功利色彩。一定要注重其人文内涵,要使人感受到人生的美,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这才是美育的灵魂。如果没有这个灵魂,单纯地学技术,这样的培养就不是艺术教育,更不是美育。艺术是一门研究性学科,更是一门开发学生创新创作能力的学科。艺术的学习确需一定的天赋,更需要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创造是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而目前艺术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中缺乏能开发学生创新创作能力的课程。   三、高校艺术教育的改革对策   1、深化艺术教育体系改革   高校艺术教育具有很强的自主性,现代高校艺术教育的任务是在艺术教育课程和课外文化活动中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为实现教育目标,高校应积极开展各种文化教育活动,根据学生的需求开展不同的选修课程。广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深化艺术教育体制改革高校首先应在国家相关法律的指导下进行课程设置和完善,使艺术课程与时代发展以及学生的兴趣接轨。其次,高校应因地制宜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课程,使学生充分感受本地区优秀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再次学校应实现课内外的结合为学生创设一个整体的综合的艺术学习氛围"。   2、建立合理的教学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普通高校音乐艺术专业课程与专业音乐艺术学院的课程是不同的,专业音乐学院的培养目标是专业音乐人才,普通高校培养的是综合型人才,培养高校学生全面发展。普通高校应该建立合理的、科学的、完善的音乐艺术专业教学体制,加强学生的音乐艺术综合应用能力。教师的教学质量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生的发展,要想提高普通高校音乐艺术教学质量,必须加强音乐艺术教师的专业性,提高教师的素养,提高教师理论专业知识水平以及专业技能。   3、学习教材应和谐统一   在课堂中要选择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教材在教材的建设上应注重与其他学科教材在知识内容"逻辑体系上的衔接。同时还要体现对当代大学生的全方位技能教育为目的,教材中应充分考虑到各类大学生的特点,多选择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教学内容,以学生音乐艺术审美能力审美素质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兴趣爱好,使学生学会鉴赏音乐艺术体验音乐艺术。涉及的内容尽可能的全面丰富尽可能的满足各类高职大学生的需求。   4、拓宽专业渠道,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   在音乐艺术学专业下设置合理的专业方向,建立相应的课程体系,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流,拓宽人才培养的模式,使之更符合社会需求。课程设置及教学应该围绕培养高素质、全面型、应用性进行改革,使学生能学以致用,能赖以生存。综上所述,我国对于艺术专业课程设置及专业技能课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探究还处在相对不成熟的阶段,亟须大量的实践探索,更需要理论上的系统研究。普通高校应该建立科学的、合理的、健全的音乐艺术课程教学体系,完善音乐艺术教学设施,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加强音乐艺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推进普通高校艺术专业教育的发展。 ;

什么叫地方文化传承

即是将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民风这些活动以及文化延续传承下去。

你知道哪些奇葩的地方文化?

不管不顾别人的实际情况,只说着“感情深,一口闷”,“你不喝就是不给我面子”,喝到酒精中毒、酒驾车祸家破人亡、冬天喝醉在外过夜被直接冻死,惨剧一个接一个的发生。入此局者深受其害,但又难以脱身。据中国青年报调查,中国有84%的青年直言反感当下的酒桌文化。大家明明知道喝酒伤身,但是如果朋友摆酒不请自己,又感觉不被重视;自己不敬别人酒,担心显得不尊重别人;不接受别人敬酒,害怕驳了对方面子。这进一步导致了酒桌文化的不良化。

中堂镇的地方文化

龙舟文化节中堂镇是“中国龙舟之乡”,龙舟竞渡活动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中堂龙舟文化节是一项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群众基础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每两年举行一次。 2008年,中堂的龙舟制作技艺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4年中堂镇龙舟民俗文化节以“龙舟之乡,活力中堂”为主题,于6月10日在中堂龙舟广场拉开序幕。参加巡游展演的龙舟队有来自全镇村(社区)男子、女子队共38支。参照龙舟竞渡方式,分组进行巡游展演,每组巡游过程中可自由进行短程竞渡,而且巡游过程中,每支巡游龙舟队展演不同风格的传统龙舟民俗文化,如:造型各异的龙舟,色彩鲜艳的旗幡、角旗等。 造纸博物馆中堂镇为“广东省造纸环保基地”,是中国重要的造纸中心,有着深厚的造纸文化传统。2010年,中堂镇按照国家级博物馆的标准建设中国首个大型综合性造纸博物馆。中堂造纸博物馆位于中堂镇潢涌村,总建设面积约3000平方米,一期工程主要建设有中国造纸史展厅、近现代造纸坊、报告厅、现代纸品展示厅、纸品交易市场摊位等。其中中国造纸史展厅主要是用图片、文字、实物和模型等展示中国古代造纸术起源、发明、发展和外传的历史过程;近现代造纸坊则主要用展板和实物介绍近代造纸术的传播交流以及中国民族造纸工业、造纸技术发展的过程,同时展出造纸工业中用作磨浆、漂白、蒸煮和抄纸的仪器设备;纸品展示馆主要展出一些特种纸的工艺流程和样品,比如钞票纸、玻璃纸、测温纸等。

3线城市的地方文化应该怎样推广?

地方文化是与特定区域相联系的文化。一般来说其范围有限,并可能与整个社会的主流文化不同或为其分支。比如吉安的庐陵文化,就是吉安江右人创造出来的区域性文化,亦是赣文化的重要支柱。吉安,古称庐陵,江西省地级市,位于江西省中部,赣江中游,面积2.53万平方公里,人口500余万。吉安是典型的三线城市,其庐陵文化却源于青铜文化,以“三千进士冠华夏,文章节义金庐陵”,“井冈山精神”而著称于世。这种极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如何推广呢?1.系统研究地方文化。地方文化的研究比较于中原文化的研究要困难得多,主要是资料缺乏,社会文化发展远不如中原文化系统完备。因此,地方政府能否高度重视地方文化的系统研究是推广地方文化的前提和关键。应把地方文化研究置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集全社会之力,按照文化的特征分为三个层次进行研究。一是社会的层次结构;二是文化体系的层次结构;三是学科的层次结构。研究成果要编辑成册并予以公开发表。2.广泛宣传地方文化。将地方文化纳入现有教育、宣传与推广体系。地方政府应当发挥统筹、引导的职能,以各级学校、文化宣传部门为主体,通过逐步建立起规范、长效的教育、宣传、推广机制,确立开放、多元、求变、进取的教育发展理念,构建起覆盖家庭、社区、学校以及全社会的地方文化宣讲网络。举办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确保不同年龄段的民众都能深入、全面地了解本地文化,对当地的地理、物产、历史、民俗风情等有全面而准确的掌握,逐步提高当地民众的文化自觉。具体讲,可通建立地方文化人文景观、博物馆、展览馆,拍摄地方文化宣传片等手段推广地方文化。要充分发挥全媒体的作用,全方位推广地方文化。地方文化的推广应当融入流行元素,增加受众面,让大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地方文化。3.人文旅游带动地方文化。地方文化的推广需要一定程度的产业化,以获得资金带动地方文化推广的延续与前进。要以地方文化产业化项目带动当地旅游,带动当地特色产品销售,带动当地的就业。简单说就是让游客住在当地,吃在当地,体验在当地,带走当地的特色产品。这是地方文化产业化的四个前提和方向。近年来,吉安在推广庐陵文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较大成效。随着吉安即将结束没有高铁的历史,出行的方便将带动吉安旅游。欢迎全国各地朋友都来吉安看看,来体验庐陵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

学生了解地方文化的好处

学生了解地方文化的好处就是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课堂知识的基础上对于外面的地方有一定的了解,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还有的好处就是地方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可以促进当地的经济,吸引游客从而促进当地的旅游业等等。文化,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有时又专指教育、科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与设施。人类传统观念认为,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由人类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人类社会与历史的积淀物。

地方文化特色对当地的旅游有什么样的影响

我啷个晓得什么意思

民族文化与地方文化的区别

民族文化是大范围大区域,被人民百姓接受的,它经过长时间文化沉淀.地方文化范围小,时间也可以很短,短致几年.

贵池地方文化有哪些?

1、傩戏 贵池傩戏,分布于东部的刘街、梅村、茅坦等乡镇。是传承远古时期驱鬼逐疫、祈求吉祥的民间戏曲。它的演出以宗族为单位,由族中男丁头戴木质面具扮演,无职业班社。演出时间均在每年正月。表演形式有傩仪、傩舞。傩仪,是傩信仰的关键,主要是请神、祭神,娱神,酬神、送神归位。剧目有《新年斋》、《问土地》、《鞭耕牛》等。傩舞,是演员头带傩面具进行表演,剧目有《开天辟地》、《舞回回》、《舞和合》、《条赤鸟》、《孟姜女》、《章文显》、《陈州放粮》、《刘文龙赶考》等。   2、罗城民歌 罗城,在贵池区墩上镇许桥,其地四周环山,形似稻箩而故名罗城。罗城民歌从哪朝哪代开始唱起,无处查考。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罗城民歌这一乡土文化从田间地头唱出了县城、省城,乃至京城,与凤阳花鼓灯相媲美,谓“南歌北舞”。有唱词道:“山歌本是古人留,留给后人解忧愁,一天要是不唱歌,三岁小孩急白头”。

有关 太原的地方文化

从人文环境来说,太原自古处于华夏民族与草原民族交往和冲突的中心地带。从夏商周直到宋元明清,先后有群狄、诸戎、匈奴、鲜卑、羯、氐、羌、突厥、回纥、女真、契丹、蒙古、满等民族在此与汉民族进行过激烈的冲突和斗争。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或缘于仿效,或缘于抵御外敌,保家立国,太原一带“人性劲悍,习于戎马”,如杜佑在《通典》中说的“并州近狄俗,尚武艺”,形成了尚武,强悍、侠义的民风。太原“乱世出英才”,“并州自古多英豪”。晋阳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太原人见多识广,对于战争极为熟悉。历朝历代统治者利用这一优势,在当地招募、组织素质精良,战斗力极强的军队。这是晋阳在历史上占据重要战略地位的人文因素。   卓尔不群的气质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文化。自然造化赋予太原这样一种独特的自然、人文环境;使得太原在文化层面上具有了极富个性、极具风采的特点。   包容性  由于自古地处汉民族与游牧民族的交错地带,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的过渡地带,因而太原必然在文化层面体现出包容的特性。  首先表现在政治上的包容。汉族、胡民族政权统治时,在国家大政方针上,常常照顾对方的利益,以缓和矛盾,加速民族融合,以维护巩固其统治。如周初,成王封其弟叔虞于唐地(今太原地区)时,就为其定下了“启以夏政,疆以戎索”的治国方略,在生活习俗上又照顾戎狄的传统习惯,从国家大政方针上兼顾戎狄的利益。  其次表现在民族上的包容。汉民族主导下的游牧民族内迁,使太原成为北方民族融合的中心,丰富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组成。东汉末年,政府在太原地区的汾阳、祁县、忻州、文水等地大规模安置内迁的匈奴部族,共计15万人,开中国大规模接受游牧民族的先河,此后,游牧民族内迁的趋势不断。李渊父子太原起兵时,就有胡人成员参与。胡人安禄山曾兼任河东节度使,驻守过太原。唐晚期,李光弼保护太原时,用的军队基本上都是以胡人为主的朔方军。到五代末期,太原地区的各民族大致已经完成的融合,汉胡之间的界限,特别是文化上的差距渐少,生活习性趋同。今天,曾分布在太原的部分少数民族已经不见了踪迹,显然已经融入了太原这块土地,成为太原人的一个组成部分了。因此太原人身体里流动的不仅仅是汉族的鲜血,更有匈奴、鲜卑等游牧民族的血缘基因。  第三,文化上的兼容并蓄。政治的包容与民族的融合,促进了文化上的兼收并蓄。在太原南郊出土的春秋赵卿墓,其中有不少青铜器物兼有中原和草原文化的特点。  开放性  不同民族间的反复冲突与交融,各种政权你来我往的攻伐征讨,促进了人员的频繁流动,必然带来文化上的开放性。太原早在原始社会就与周边地区有着密切的来往。考古资料表明,太原光社文化,其影响涉及内蒙、河套及陕西东北部。夏商周时期,太原盆地的诸戎群狄一直与中原地区有贸易往来,所谓“戎狄荐居,贵货易土,土可贾也”。春秋时期,大原盆地的汉族,就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周边的戎狄,与戎狄通婚,进行贸易。当时晋与活动厂太原西南的狐氏之戎交好,晋公室与其首领狐突的两女儿联姻,一位成为晋文公重耳的母亲,一位成为晋惠公夷吾的母亲。汉民族这种对外开放的态势一直沿续了下来。战国时期,赵国与周边进行经济贸易往来,在晋阳制造的货币流通于中原各国,甚至在今内蒙古的赤峰都发现过晋阳货币。南北朝时期,是古代民族大冲突大融合的黄金时代。从太原近几年的考古发现中可以看到,太原在北齐时,与周边的交流是非常活跃的。隋唐时,太原也是东西方交流的通道,甚至同远在万里之外的西域、波斯都有着相当的联系和交往。宋朝,太原地区是中原与契丹、辽、西夏进行互市贸易的重要枢纽。元时,太原与西方交往更频繁。著名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曾来过太原,并在其游记中,留下大量的记载。明清时期崛起的晋商,以太原为主要基地和商埠码头,与外省甚至外国贸易,以山西富有的盐、铁、麦、棉、皮、木材等特产,进行长途贩运,换取江南的丝绸、茶等,再转销西北、蒙、俄等地。清代中叶,山西商人不惧艰险,远涉重洋,在日本的东京、大阪、横滨、神户以及朝鲜的新义州等地,设立了票号海外分庄,从事国际汇兑业务,开创了我国金融机构向海外设庄的新纪元。其开放的意识在当时领中国风气之先。   多样性  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的交错与过渡的地理因素,汉胡融合杂处的人文环境,其在文化上必然体现出一种多样性的特点。首先是种族的多样性。我国古代几次大的民族融合,太原地区都是重要的场所。从古代最早的戎狄到后来的鲜卑、匈奴、羯、羌直到契丹、女真、蒙古、满族,都曾在晋阳大地历史舞台上演出一幕幕的历史活剧,至今,太原仍然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有26个少数民族分布在太原。其次是性格上的多样性。久受儒家文化教育的熏陶,太原人知义、尚信、讲求气节,务实纯朴。又因久居边塞和民族冲突与融合的要冲,频临战事,强化了太原人尚武的精神,使他们具有了粗犷豪放,坚韧刚烈、尚武侠义的性格。  完备性   太原最具特色的地方,是它表现在文化层面上所具有的完备性。  一是历史传承的完备性。2500多年的悠久的建城历史,使太原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的西周春秋时期。三家分晋,赵以太原为都城,在此拉开战国序幕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开端,并与封建社会共进退,经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在太原的履历表上得到了完整的体现。它也见证了中国所有朝代的兴衰更替。因此是当之无愧的历史文化古城;  二是社会环境上的完备性。易守难攻,可进可退的地理形势,丰饶的物产和发达的手工业,强悍的民风,再加上几个朝代苦心经营的坚固城池,这几种因素汇集起来,决定了太原具有一个自成一体,小而全的社会环境。在外敌来犯时,它可以据险自守,长期不依赖外界,自给自足,独立存在。又可以在条件具备时,主动出击,影响中原政权。谁占据了太原,谁就拥有了逐鹿中原的基础和资本。这种既能独善其身,又可兼济天下的战略优势,在历史上成就了许多政治家的宏伟抱负,或建一姓王朝,或成千古英名,推动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不断前进。但同时,恰恰正是因为这种自成一体的完备性,常常在国家动荡之时,给封建割据势力以支持,逆潮流而动,与历史前进的趋势相抗衡;  三是城市角色的完备性。太原可称得上是千面之城。它曾经是九个封建政权的都城,同是又是历朝历代重要的军事重镇。它既是古代重要的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基地,又是古代北方重要的贸易枢纽,特别是明清以后,随着晋商的崛起,又成为一个商业和金融业的都会。中国古代城市所应有的各种角色与功能,太原都经历过、扮演过,因此,是历经世事沧桑的集大成者。这种完备性,自古以来不断塑造着太原人自信进取、开拓创新、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风貌,另一方面,在天下太平、战事不兴时,也常常助长太原人万事不求人、肥水不落外人田的处世哲学。太原所表现出的这种完备性,在全国范围内绝无仅有,成为我国城市文明史上独特的文化现象。   太原文化是一种混杂了中原农耕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民风民气民俗民性的文化,是一种顽强进取、刚健有为、多元开放、勤俭务实的文化。太原也许没有江南那么的儒雅风流蕴藉,但更多的是铮铮铁骨、飒飒豪气、猎猎侠风以及金戈铁马和古道驼铃。

民族文化和地方文化的区别与联系

问题问大了一些。

莆仙文化的地方文化

要真正了解莆仙文化的特色,是离不开对莆仙方言、地方民俗、特产风味的认识。也许,这些内容有助于人们揭示莆仙文化的神秘面纱,探究出个中真谛。 莆仙方言属汉语方言系闽海方言群,因莆仙历史上同属于兴化军、兴化府,所以,莆仙方言也称为兴化话。莆仙方言的独特标志是:八音分明,保存着大量的唐以前中原古汉语,保留着边擦清音。莆仙方言流行区域,除原莆田县和仙游县全境外,还有周边的福清新厝、江阴、一都、东张、镜洋、音西的部分村落与惠安涂岭、惠北以东及永泰梧桐以南、嵩口以西等地区。莆田市旅外华侨及其后裔足迹所至的地方,习惯上仍操用莆仙方言。据统计,目前使用莆仙方言的人口约500多万。方言是一种传统文化表征,是经过千百年来逐渐形成不断发展而来的。莆仙方言是古代闽越族原住人和不断南迁的中原汉人产生文化交融的结果。历史上,大量中原汉人迁徙入闽。据史料记载,汉武帝时朱买臣率兵南征东越王余善,部分汉兵就在莆仙定居下来。当年留下的鸡子城和越王台遗迹就是佐证。晋代“永嘉之乱”时八姓入闽,很多人也迁入莆仙,现存的氏族谱有清楚的载述。五代时中原人士避乱入莆,是较大规模的中原士族进入莆仙。莆仙方言是以中原古语、闽越语音的结合体为主,并逐渐吸取现代语汇和一些外国语为辅的地方话。外地人刚接触莆仙方言时,只闻叽叽喳喳,不知所云,常常比喻为雀舌鸟语。其实,莆仙方言中保留着大量的上古汉语、中古汉语的语音特点。清代学者钱大昕提出的“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等著名论断,可在莆仙方言中找到大量例证。如“肥、飞、饭、蜂”等字,普通话读为唇音“f”,而这些中古汉语中为轻唇音的字,用莆仙方言念白时,其声母为p、ph。又如“中、直、虫、抽、除”等字,今普通话的声母为zh、ch,而兴化话念白时,其声母却是t、th。在莆田南山广化寺的宋代石经幢上,用中、梵文泐刻的《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咒》,梵文英译的“伽、迦、俱、揭”,读为k,kh,而“咤、侄、耻、胝”读为t、th一类,这与莆仙方言读音如出一辙。由于大量古音的存在,莆仙方言中的口语使用大量的古语词,如称“脚”为“骨交”,称“书”为“册”、称“绳”为“索”、称“晚”为“晏”、称“哭”为“吼”、称“蛋”为“卵”、称“立”为“企”、称“房”为“厝”、称“饭”与“糜”、称“藏”为“囥”,称“踩”为“蹂”、称“尝”为“味”等等。所以,莆仙方言和现行的普通话有很大的差异,外人确实会感到陌生。另一方面,莆仙方言带有古代原住人闽越族的语音遗留。学者研究表明,莆仙方言词汇中一些土语与古越后裔的壮侗语有惊人的类似。如莆田称鞋子、筷子的一只或一支为“戈”,这与壮族、布依族的(K"D")一致;又如北方称牲畜居处为“圈”,莆仙则称为“栏”,音义和壮族、水族、傣族相似。如莆仙方言的“坂”字,与壮侗语的(ban3)一样,意为村寨,多用于地名,莆仙带有“坂”字的地名有近百个,诸如“沙坂、林坂、蒲坂、郑坂、下坂、土坂、芳坂、南坂、坂洋、坂中、湖坂、后坂、龙坂、洋坂、”等等。在语法上,莆仙方言中的量词、动词、形容词、能愿动词都带有黏着状态,都可以得叠,这与古越语的黏着特征极为相近。经过千百年的交融同化,莆仙古代原住人闽越族群逐渐成为弱势群体,至今已无法寻觅其踪迹了,但在《闽都别记》中,记载着宋代莆田涵江还有古越族的后裔木客的存在。在原莆田县和仙游县境内,莆仙方言基本上相通,但仍存在十里不同音的现象。在语音上,莆田沿海一带一般都带有鼻化韵,俗称“界外腔”;莆田江口一带受福清话影响,俗称“江口腔”;仙游机亭和园庄一带,口音则挟杂“闽南泉州腔”;而游洋、石苍、钟山、象溪、庄边、新县、大洋等山区乡镇的口音,则有明显的“山里腔”。在词汇上,也存在一些差异。如莆田方言一般把“海蛎”称为“蚮”,枫亭却说成“蛾”,大概是指其形状如蛾虫;又如涵江常把“蜘蛛”称为“八大爷”,是源于一个蜘蛛织网迷敌,救了明正德皇帝大驾的传说。莆田方言称“儿子”为“囝”,仙游方言则叫“乃囝”等等,加上“乃”的称谓是古代人的习惯用法,如“乃父”“乃翁”等。 莆仙镜内的民俗保留中原古风,又独具地方特色。莆仙与中原一致的岁时节令有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重阳、冬至、除夕等等,诸如上元赏灯、踏青祭扫、龙舟赛会、中秋赏月、重阳登高、辞岁迎春等节俗活动,与中原古俗一脉相承。在婚俗、寿俗、葬俗、民俗、饰俗等方面也大都有中原古代文化的遗存,表现出和睦相亲、尊老敬贤、勤劳俭补、助人为乐的风尚。由于历史文化的积淀十分丰厚,传统的地方性文化艺术如莆仙戏、十音八乐等内容无不渗透于岁时节令、婚姻、寿诞等民俗活动之中。千百年来,莆仙人民传承着一种正义刚烈、不畏强暴的民族精神。在看似寻常的岁时令中,透出强烈的爱憎情感。如春节贴“白额春联”,以示对侵犯者杀戮无辜的抗争;正月初四“做大岁”,牢记倭寇入侵曾犯下的滔天罪行。有不少的民俗活动是为纪念历史上英勇反抗外敌而壮烈牺牲的英雄人物,如林居裔、陈文龙、陈瓒、魏升、林兰友等,都被尊奉为保境安民的神灵。在仙游枫亭,为纪念南宋抗元斗争英雄陆秀夫而每年举行的留春节更是值得宣扬:南宋末年,元军南下,宰相陆秀夫全家死于兵乱之中。他保护年幼的皇帝赵昺,转移到仙游枫亭,募兵抗元。当地的年轻姑娘蔡荔娘慕其气节高尚,嫁给陆秀夫。后来,陆秀夫兵败崖山,负帝投海尽节。噩耗传回,蔡荔娘和枫亭父亲老洒酒海涛,挥泪拜祭,唱起了令人荡气回肠的留春诗:“击战鼓兮唱留春,唱留春兮忠魂。崖山怒源空拍岸,蛙鼓数声谁与闻……”蔡荔娘那里正怀着陆秀夫的骨肉,生下的孩子便是长大后决不食元朝俸禄的陆文钊。这个悲壮的故事在民间形成了留春节的风俗,也铸就了莆仙人的民族气节,那便是在元朝和清代前期莆仙人大多不愿为官的缘故。在莆仙民俗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中,传承着许多传统的美德,也不可避免地渗透着不少落后迷信的消极因素。如畏天、敬神、事鬼的陋习和族权观念、歧视妇女等封建思想,形成了一定的危害。 莆仙地区人多地少。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有山海之利,物产丰富。海产品主要有带鱼、黄鱼、马鲛、鳓鱼、梭子蟹、蛏、蛤、螃蟹、海蛎、虾、海带、紫菜,淡水鱼有鲫、鲢、鲶、鳗、鲡、鳅等。山珍野味和豆蔬类品种繁多,几乎应有尽有。本地的茶叶、蚕豆、甘蔗和荔枝、龙眼、枇杷、文旦柚、红柿是著名的特产。宋人范正敏在《遁斋闲览》中称“今莆阳荔枝遂为天下第一”。黄庭坚也曾以“子鱼通印蚝破山,不但蕉黄荔子丹”的诗句,列举出一串莆田的特产。莆仙丰富的特产,加上人民群众的智慧和饮食习惯,便创造出许许多多的风味小吃。这些风味小吃,往往以独特的文化意蕴超越它原有的价值。不少风味小吃都有关于它的来历佳话,充满着趣味感。所以,当你品味着一种风味小吃,并了解它的来历时,便会感到那种趣味远远胜过任何美妙的滋味了。如关于兴化米粉的故事中,不仅有钱四娘倡建木兰陂的内容,还有明代才子柯潜应对的传说。明景泰年间,莆田阔口有个艳丽的才女,家里以加工米粉为业。她十分羡慕柯潜的才学。有一天,她得知柯潜要到阔口买米粉,便在阔口桥头出对,并说柯潜要是能对得出来,她就愿意嫁给柯潜。她的第一上对是:“地名阔口何无舌”柯潜应签:“山号壶公岂有须”。第二个上对是“八刀分米粉”;柯潜见到这个拆字对,想了半天也对不出来,只好先买了米粉回去。他走过阔口桥时,隐隐听到莆田梅峰寺的钟声,突然灵机一动,想出“千里重金钟”的下对。他急忙返身去找那女子,谁知已经来不及了,她见大才子柯潜也对不上,自己此生再也找不到意中人了,绝望之下纵身跃入阔口海波中自尽了。柯潜后来中了状元,官至少聊,仍忘不了那个做米粉的才女,以致于终身不娶。诸如此类的,还有关于春卷的传说、盘舍米龟的传说、光饼的传说、煎粿的传说等等,不一一列举。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莆仙民间的传统风味小吃既登大雅之堂,又入小康之家;在旅游文化中,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中华文化与地方文化的关系

中华文化乃地方文化的共融之结晶,中华文化吸收内部各区域的地方文化,方才形成其博大的表象;另外,中华文化为地方个性文化的繁荣提供了一个平台,使地方文化在共性中孕育

运城地方文化有哪些?

运城市是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十分丰富。现存古迹200余处,文物景点1600余个,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5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处,国家级森林公园2处,元代壁画宝库芮城永乐宫、《西厢记》故事发生地永济普救寺、中华四大名楼之一鹳雀楼、唐开元蒲津渡大铁牛、华北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历山原始森林及中华宰相第一村等。历史上“黄帝战蚩尤”、“嫘祖养蚕”、“后稷稼穑”、“舜耕历山”、“禹凿龙门”、以及曾显赫扬名一时的文臣武将名人关羽、柳宗元、王通、王勃、王维、司马光、薛仁贵、吕洞宾、杨贵妃、关汉卿等都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典故与传说。运城是中国古文化的摇篮,文化艺术光辉灿烂,源远流长。有多次出访国外引起轰动的绛州鼓乐:有上下飞舞,左旋右转的民间花鼓;有参加亚运会开幕式名扬海外的绛县飞龙;有爬高滚球的文武狮子舞;有奇罕惊险的高跷;有造型优美、巧夺天工的抬阁、背阁;有飞光流莹、壮观迷人的河津转灯;有多次赴京演出的山西“四大梆子”之一蒲州梆子和深受观众喜爱的眉户;有做工精巧、食色鲜艳的面塑“河东花馍”;有独具魅力、生动逼真的民间剪纸、刺绣;有在天寒地冻之时赤脚露背的永济长旺“背冰”等等,使游客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图册

1.湖南地方文化常识(1)湖南省有“三湘四水”之称.其中“四水”① (1)图中①是湘江,②是资水,③是沅江,④是澧水,其中沅江是湖南省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流,湖南省最大的水电站是五强溪;(2)⑥为洞庭湖平原,该地种植水稻的有利条件是地形平坦,水热资源充足.(3)⑦是世界自然遗产邵阳崀山;⑧处是有“世界锑都”之称的是冷水江锡矿山,湖南省有色金属矿丰富.(4)湖南工业主要集中在“一点一线”,“一点”指长株潭城市群,“一线”指京广线湖南段.(5)湖南建立了长沙、株洲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湖南省经济发达.故答案为:(1)沅江;五强溪;(2)地形平坦,水热资源充足;(3)崀山;冷水江锡矿山;(4)长株潭;京广;(5)长沙;株洲.。 2.谁有湖南地方文化常识地理部分的复习资料 世界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面积是4400万km2,该洲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2. 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和“坐在矿车上的国家”。3.日本的国土面积是37.8万km2,人口有1.27亿(2000),首都是东京,经济:由于该国缺乏矿产资源,因此需要大量进口工业原料、燃料,大量出口工业制成品,发展成了加工贸易型的经济。 4.日本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居民主要是大和族。通用日语。5.欧洲西部的三大地形区是:北部是以斯堪的纳维亚山为主的山地,中部是西欧平原和波德平原为主的平原区,南部是阿尔卑斯山系为主的山地延伸到三大半岛。 6. 巴西的传统节日是狂欢节,节日期间人们载歌载舞,通宵达旦。7.东南亚的气候主要有两种: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分; 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 8.美国共有50个州和一个首都所在的哥伦比亚特区,其中的两个海外州是阿拉斯加和夏威夷州。人口有2.82亿(2000), 面积是937万km2 。 世界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9.世界上著名的工业密集地带是自英国向东到波兰境内,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向南到意大利。 10. 巴西有世界现已建成最大的水电站是伊泰普水电站,是由巴西和巴拉圭两国合建的。11. 澳大利亚大陆地势低平,平均海拔仅300米,是世界上地势起伏最和缓的大陆。 分为三大地形区,东部:大分水岭为主的山地;中部:澳大利亚大盆地为主的平原;西部:宽广平坦的高原。12.俄罗斯的交通以铁路运输为主。 北美国家通用的语言是英语。拉丁美洲的人种以混血人种为主。 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是贝加尔湖。属于(淡、咸)淡水湖。 13.南极特有的鸟类是企鹅。个体数量最多的生物是磷虾。 北极的主要动物有北极熊。俄罗斯的气候主要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凉爽。 北冰洋沿岸是终年严寒的极地气候,太平洋沿岸是温带季风气候。其中欧洲部分铁路网非常稠密,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主要承担内河航运的河流是伏尔加河。 14. 美国农业的特点是实现了农业地区专门化和农业生产专门化。15. 世界最大的盆地是刚果盆地。 该盆地所在的大洲号称“高原大陆”“热带大陆”。该盆地内部的气候类型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俄罗斯管道运输的主要对象是石油和天然气。16.巴西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其中东南沿海最为稠密。 人口有 1.70亿(2000年)。巴西的城市化水平是70%以上。 17.东南亚的主要物产:稻米:缅(甸)、越(南)、泰(国)。橡(胶)油(棕):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椰子: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18.南亚有两条河流,位于印度境内的是恒河,另一条是印度河,位于巴基斯坦国境内。 南亚的气候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三季:3~5月为热季,西南季风尚未来临,高温少雨;6~10月为雨季,西南季风带来大量降水,占全年降水总量的80%~90%,湿热多雨;从11月~次年2月为凉季,盛行干燥的东北季风,气候凉爽宜人。19.世界上的第二人口大国是印度,2000年人口已达到10亿。 南亚的三大宗教是佛教、印度教、 *** 教。印度80%的人信仰印度教,巴基斯坦把 *** 教定为国教,97%以上的人口为 *** 。 20. 世界最大的内陆国是哈萨克斯坦。被誉为“白金之国”的国家是乌兹别克斯坦。 21. 马来西亚的锡矿产量居世界首位。被称为“花园城市”的国家是新加坡。 22. 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是中东地区。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沿岸地区。 中东地区是世界著名的三大宗教 *** 教、犹太教、基督教的发源地,三大宗教的“圣城”是耶路撒冷。23. 东南亚最大的平原是湄公河三角洲。 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东南亚的范围由两部分组成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24.欧洲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性河流是多瑙河,欧洲最长的河流是伏尔加河。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干燥、严寒、烈风。 拉美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是巴西。该国的首都是巴西利亚。 世界最小的大洲是大洋州。澳大利亚的特有动物有鸸鹋、袋鼠、鸭嘴兽、树袋熊、针鼹。 26.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骑在羊背上”和“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是澳大利亚。 世界上最大的湖泊是里海。27.南极的主人是企鹅。 南极地区素有“冰雪高原”之称,大部分地区覆盖着很厚的冰层,冰层的厚度多1720米。南极洲面积1400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50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一个大洲。 28.南极科学考察的最好时间是南极的暖季,即每年11月~次年3月。这时正是南极的极昼(极昼、极夜)。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面积是1708万km2 。29.被誉为“美洲大陆的地中海”的是“五大湖”,世界最大的淡水湖是苏必利尔湖。 北美五大湖的成因是冰川作用。北美的气候主要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30.印度尼西亚的首都是雅加达。世界最大的半岛是 *** 半岛。 世界最大的群岛是马来群岛。31. 巴西是世界上著名的热带面积最广大的国家。 巴西有三种热带经济作物的产 量居世界首位,是咖啡、剑麻、香蕉、蔗糖。32. 日本的工业。 3.谁有2009年湖南地方文化常识历史部分的复习资料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 (上册) 一、湖南境内的重大考古发现 1.识记:彭头山遗址、城头山遗址的重要发现 解读sP21页:彭头山遗址距今约8000年,这里出土的1万多粒稻谷和大米,说明长江中游地区是世界水稻栽培最早的地区之一。 城头山遗址距今5500年左右,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城址,号称“中国第一城”。城头山城址的东墙下发现有6500年以前的稻田及配套灌溉设施遗存,这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古老的水稻田。 2.识记:龙山县里耶出土大量秦简 解读sP26页:2002年6月,在湖南龙山县里耶出土了3.6万余片秦简,数量超过目前国内所出秦简的总和。 3.识记:四羊方尊的发现地及图 解读sP25页:湖南宁乡出土的商代青铜器,其中有著名的四羊方尊,它是现在最大的青铜酒尊。方尊的腹部以四只羊的前身为饰,造型奇特。 二、资产阶级改良与革命道路的探索 1.识记:浏阳人谭嗣同为变法献身 解读sP31页:1889年维新变法失败后,谭嗣同与杨深秀等六人被杀害于北京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子”。 被捕前,他慷慨地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临刑时他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2.识记:邵阳人蔡锷被孙中山称为“再造民国第一人” 解读sP36页:1915年12月,袁世凯称帝,蔡锷宣布云南独立,发动反袁护国战争。蔡锷在护国战争中功勋卓著,被誉为“再造民国第一人”。

如何挖掘地方文化

1、政府建立地方文化博物馆2、组织人们群众开展文化活动3、政府部门要起到积极引导的作用

地方文化:婺源传统礼俗

【生辰】 婺源风俗,小孩出生后,女婿需向岳父母报喜。报喜礼品通常是:甜水酒(即糯米酒)一壶,鲜做麻果(用糯米饭舂成,又称麻糍)若干,活鸡一只。岳父母即须以糯米、鸡、鸡蛋、红糖及其他补品、婴儿衣服回赠;其中回赠的鸡是有规矩的,如女婿送来的是公鸡,回赠必须是母鸡,反之亦然,不可搞错。第三日,要请接生婆和亲友吃喜酒,称为"接三朝";这一天,接生婆要以紫苏、艾祈、葱白泡温水为新生婴儿沐浴,俗称"洗三朝";洗后,蒸饭蒸菜、买鱼买肉、燃香烧纸,敬献祖宗;家中还须舂麻果散给亲朋,亲朋亦须送鸡蛋、红糖、红枣等补品看望产妇。一个月后,要给婴儿剃胎头,接亲朋吃"满月酒";百日,再接亲朋喝"百岁酒",此时亲朋需备礼品送给婴儿,俗称"担百岁",祝愿婴儿健康成长,长命百岁。以后,从周岁开始,每十年的生辰日,均须接亲朋喝生日酒,亲朋亦须备礼以贺;五十岁以后,十年一庆,称为做寿,吃长寿面、喝寿宴酒,家中点红烛,寿者穿新衣,着新鞋,还需上坟祭献祖先。   【婚礼】  结婚是人生的喜事,男女双方当事人和家庭均十分慎重,依礼而行,生怕有所疏漏,落个不是,招人议论。婺源昔时婚嫁,重门当户对,轻聘礼,从订亲到结婚,有以下程序和礼仪:    踏家地 男方通过媒人到女方说亲,女方在初步答应亲事后,要择日上门对男方进行"考察",俗称"踏家地"。亲事成不成,要根据"考察"情况来定,所以,男女双方都很重视。踏家地那天,女方的父母、亲属等人,来到男方家中,对未来的女婿及其家庭经济、人口、男方父母性格为人等情况进行了解察看;男方不但要摆酒隆重款待,对每个前来察看的人还须赠送红包,不能丝毫怠慢。    下 定  即定亲。踏家地后,男女方还需将各自生辰"八字"请算命先生查看是否有冲撞。如无妨碍,女方又未提出反对意见,男方就可择日携带酒、烟、鱼、肉、糕点、鸡蛋等礼物,到女方家定亲,俗称"下定"。女方如收下礼物,亲事就讲定了;如不收,则作罢论。下定后,女方需请亲朋喝下定酒,亦即告之于众。    迎 娶  下定之后,男方选好结婚吉日良辰,写好结婚佳期贴送至女方征求意见;女方父母及有关亲属与男方送佳期贴之人(一般均为男方亲属)经过共同协商,议定并点红烛、用红纸书写婚期正单和礼单,交付男方。吉日前二天,男方按礼单将礼品送至女方家中,称为担桶;女方将礼品收下后,将嫁妆一一分杠捆扎,点鞭炮送出家门,每扛嫁妆放一次爆竹,由担桶之人抬回男方家中。吉日前一天下午,男方请亲朋三人来女方家中迎娶新娘。有趣的是,迎娶之人到女方家门口后,女方家大门关闭,迎亲之人,须边放爆竹,边将开门红包从门缝中送进去;女方一般由新娘的兄弟在门后接收红包,如对送进来的红包里的钱不满意,可将红包从门缝中送出,外面见红包送回后,打开加放钱,包好再从门缝中送进去,如还不满意,还可送出来,如此反复,直到满意后,才打开大门,让迎亲的人进屋。这期间,迎亲的爆竹需响个不停,这种礼俗,其意在于增加热闹气氛和情趣,不在加钱多少。女方家请亲朋来陪迎亲的人喝宴酒,筵席完后,到出嫁吉时,由伴娘带新娘向父母,长辈一一告辞,每位长辈须送给新娘"辞堂红包",而后由人背送新娘上轿。婺源习俗,称女伴娘为"鸡婆",背新娘上轿的男人为"鸡公",被请来做"鸡公"、"鸡婆"的人,必须是儿女双全,身体健康、家境良好的"好命人"。    哭 轿  婺源旧时礼俗,新人上轿时,母亲在家中房里哭送,新人边上轿边向父母、长辈、兄弟姐妹哭别,俗称哭轿。哭轿的哭,可是有名堂的。母亲的哭,要把平日里女儿的聪颖、孝顺,出嫁后对女儿的叮嘱、期望等等,通过"哭"表达出来;女儿的哭,要把父母、兄嫂、姐妹对自己的疼爱、关心、情谊,今后的祝福等等,一、一"哭诉"出来。整个"哭"词,细细听去,给人一种骨肉情深,母女难分,虽悲实喜,悲喜交集的强烈感染。不过,并不是每个当母亲和做女儿的都能这样哭的,要哭得好,哭得情真意切,哭得人人侧耳,行人驻足,不但平时要有深厚的感情基础,当时人有一定的文化,而且也要有一定的准备和构思。    拜 堂  喜轿抬到男方门前,须由男方选定的"好命人"背新娘出轿,送入洞房之中。当晚,男方家中大摆筵席,请送礼贺喜的亲朋陪新郎喝喜酒,俗称"请新郎"。散席之后,举行结婚仪式,旧称"拜堂"。由"好命人"引导新郎、新娘来到厅堂,一拜天,二拜地,三拜高堂,四是夫妻交拜,然后夫妻双双逐一拜见男方的舅、伯、叔、姨、姑、兄、弟、姐、妹等亲属,受拜的亲属,均要送给新郎、新娘每人一个红包,以示祝贺。拜毕,共饮合卺酒,送新郎、新娘入洞房。    请舅·回门  结婚的第二天,男方要宴请新娘的兄弟,谓之"请舅";第三天,女方家中来人,接女儿和新姑爷,称"接回门"。女婿来到岳父母家,先拜见女方家的长辈,而后在女方亲朋陪同下入席宴饮,饭后夫妻双双回到男方家中。至此,整个婚庆活动全部结束。

地方文化的起源和兴衰对自然环境有何作用

地方文化的起源和兴衰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首先,地形、气候、水文、地质、生物等自然因素是地方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其次,各种自然因素,常常成为地方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三,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居、服饰和饮食,由于深受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都有其独特的风格。

乡土地理和地方文化的差别

城市和农村都在进步,但是速度差别真的很大。当城市已经在追求生态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经济快速增长时。农村还在追求网络通畅,道路通畅。追求的内容不一样,能赶上时代的末流都不一定。坐标中原,河南西部,豫西山区卢氏县。由于地理,政策等原因我们这边是海拔平均最高,人口密度最小国家级贫困(河南内,可能2020要名义上脱贫。)

地方文学与地方文化的异同

不同点:1、定义不同。地方文学主要指在某一具体地方创作、表现、流传的文学作品,而地方文化则是指某一地方的文化特色、传统、历史等文化元素的总和。2、范围不同。地方文学的范围相对较窄,主要包括某一地方的文学作品,而地方文化的范围较广,包括某一地方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等多个方面。3、传承方式不同。地方文学主要是通过文学作品的传承来继承和发扬某一地方的文化,而地方文化则是通过口头、书面、节庆等多种方式进行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由那些地方文化组成?

齐鲁文化、三晋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藏文化、中原文化、岭南文化、徽文化、八闽文化、客家文化、赣文化、东北文化、京味文化等地方文化组成,不同时期各自文化的影响都不相同。每种地方文化的特点也不同,说细请看www.zhwh.com

地方文化和地域文化一样吗?

是不一样的。地方文化:与特定区域相联系的文化。一般来说其范围有限,并可能与整个社会的主流文化不同或为其分支。例如某一地的特殊婚礼习俗。地域文化:是指文化在一定的地域环境中与环境相融合打上了地域的烙印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具有独特性。例如陕北民歌。

什么叫地方文化?

方言和民风民俗。

什么是地方文化?

与特定区域相联系的文化

湖北天门有什么地方文化和特色?

  天门市素有“三乡宝地”的美誉,是闻名全国的内地侨乡、文化之乡和棉花之乡。还是茶圣故里、状元之乡、竟陵派文学发源地,连续多年进入全国中小城市投资潜力五十强之列。天门市位于湖北江汉平原。古称竟陵。天门概况  湖北天门市地处鄂中腹地江汉平原,地理位置优越,上通荆沙,下接武汉,南濒江汉黄金水道,北枕三峡过境铁路,紧衔107、318国道和宜黄高速公路。全市国土面积2622平方公里,人口173万;在长江,汉水经济开发带中,具有强大的接纳和辐射能力。  天门,古称竟陵,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更名天门。从秦置竟陵县算起,天门已有2000多年县制历史。1987年8月撤县建市,1994年10月批准为省直管市。   天门市是中国内地著名侨乡,湖北省的重点侨乡。天门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及港澳同胞有78,000多人,分布在世界五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市有归侨500多人,侨、港、澳眷属82,000多人。   天门华侨出国始于18世纪末,先后经历了北上(欧洲)时期、南下(东南亚)时期和新移民时期等几个阶段。   天门市是享有盛誉的文化之乡。世界文化名人“茶圣”陆羽、唐代诗人皮日休、明代竟陵派文学代表人物钟惺、谭元春和清代状元蒋立镛诞生于此。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天门共为国家输送大学生54000多人,被誉为全国的“状元之乡”。   名胜古迹遍天门。境内有迄今为止长江流域最大的原始社会村落遗址――石家河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有保存完好、气势宏伟,始建于南朝的著名佛寺――白龙寺,有纪念陆羽的陆羽亭、文学泉、古雁桥,有凭吊钟惺、谭元春的钟惺墓、谭元春墓,还有景色秀丽的东湖、西湖风景区……。 天门物产  资源丰富,除农作物和家畜家禽外,野生动植物约有1100余种,其中动物200余种,植物900余种。  农作物:  棉花、稻谷、小麦、大豆、大麦、蚕豆、荞麦、粟、玉米、薯类、花生、芝麻、苎麻、黄红麻、甘蔗、烟叶等。  动物:  兽类有黄鼬(黄鼠狼)、水獭、草兔、狗獾、狐、牙獐、貉、小麝鼠、豹猫、刺猬、家蝠、穿山甲、长吻松鼠计13种,其中,黄鼬、水獭是著名的毛皮兽,豹猫、穿山甲可入药。鸟类43种。鱼类64种,其中以鲤科鱼类为主,鳅科次之,有不少重要经济鱼类,如青、草、鲢、鲤、鲫、黄鳝、鳜、长江银鱼、红鱿、河豚等。软体动物15种,其中产于天门河的橄榄蛏蚌(俗名义河蚶)为名贵水产品,享誉全国;三角帆蚌和褶纹冠蚌,分布在张家大湖等湖泊,是培育珍珠的优良母体品种。两栖动物4种,其中蟾蜍可入药。爬行动物11种,其中龟、鳖为贵重滋补品。蠕动动物2种。节肢动物5种,其中虾、螃蟹、蜈蚣经济价值均较高。虫类14种,其中蜜蜂、蚕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其它30余种,不少是害虫天敌。  植物:  在900余种植物中,有药材9类152种,其中属国家收购的有20种,年收购量一般为31.8吨,其中野生半夏行销国内,有“荆半夏”之称,1976年采挖量达到155吨;枸杞远销江浙两广等地,1981年产量达到8吨;还有经济价值较高的水生植物,如藕、荸荠、菱菜等。全市蔬菜有12类,70多个品种。果树30余种,其中无花果树、银杏(白果)树等为珍贵树种。花卉有7类,188个品种。  主要土特产  有黄花菜,1985年栽植14754亩,总产2511.7吨,1979年以来,每年上调到省的商品黄花菜,约占全省上调数的45%,还有蓖麻、药材、大豆和茶叶等。

贵州的地方文化特色是什么?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第一部分 特色旅游  一、特色旅游景区  1、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  2、经典红色旅游景区、景点;  3、国家级、省级、市级自然保护区;  4、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国家级、省级,珍稀动植物森林公园;  6、历史古镇;  7、民族文化旅游村寨;  8、国家级地质公园;  9、修闲度假温泉;  10、定期举办的社会旅游文化节庆;  11、山涧河道漂流。  二、特色旅游商品  1、蜡染、刺绣、银器、雕刻、编织、装饰品、奇石,能工巧匠等民族民间工艺品;  2、天麻、杜仲、灵芝、石斛、吴茱萸等名贵药材;  3、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特色食品。  第二部分 特色文化  1、民族歌舞;  2、民族服饰;  3、民族民间文学文字;  4、贵州花灯;  5、地戏傩戏黔剧;  6、杂技、绝技、绝活等绝技绝活;  7、文物古迹;  8、少数民族风俗节日。  第三部分 特色饮食  1. 特色风味小吃;  2. 特色火锅;  3. 特色菜肴;  4. 特色副食品;  5. 特色条味品;  6. 特色肉制品。  第四部分 特色农产品  1. 特色粮油产品;  2. 特色蔬菜产品;  3. 特色水果产品;  4. 特色花卉产品;  5. 特色畜牧兽禽产品;  6. 特色经济林木产品。  第五部分 特色工业品  1. 特色矿产品及金属制品;  2. 水泥、大理石、地板、门窗、管材、涂料、建筑辅料工具等建材;  3. 化肥、橡胶、有机化工、化工原料、合成材料等化工产品;  4. 高新科技工业产品。  另外,贵州特色文化在贵州旅游宣传片里面全部都有体现,具体可以参考以下视频,更多视频你可以在百度上面搜索。  http://www.56.com/u46/v_MzcyMjM4MTI.html  http://video.sina.com.cn/v/b/52919822-1084093810.html

江西的地方文化有哪些特点

江西文化事业发展注重突出地区文化个性和特色,努力挖掘地域文化的独有内涵,形成了以红色文化为主旋律、地域文化特色鲜明的发展方向。弘扬红色文化主旋律方面,江西将革命传统的文化内容与时代发展完美结合,出现了一批体现红色文化主旋律的文化品牌,如红歌会、大型情景歌舞《井冈山》等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江西,简称赣,中国23个省之一,省会南昌。江西位于中国东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属于华东地区,界于东经113°34′36″-118°28′58″,北纬24°29′14″-30°04′41″之间,东邻浙江、福建;南连广东;西靠湖南;北毗湖北、安徽而共接长江。

北京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都包括什么

可以去北京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