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

阅读 / 问答 / 标签

送东阳马生序的全文读音

yu余 you幼 shi时 ji即 shi嗜 xue学 。jia家 pin贫 ,wu无 cong从 zhi致 shu书 yi以 guan观 ,mei每 jia假 jie借 yu于 cang藏 shu书 zhi之 jia家 ,shou手 zi自 bi笔 lu录 ,ji计 ri日 yi以 huan还 。tian天 da大 han寒 ,yan砚 bing冰 jian坚 ,shou手 zhi指 bu不 ke可 qu屈 shen伸 ,fu弗 zhi之 dai怠 。lu录 bi毕 ,zou走 song送 zhi之 ,bu不 gan敢 shao稍 yu逾 yue约 。yi以 shi是 ren人 duo多 yi以 shu书 jia假 yu余 ,yu余 yin因 de得 bian遍 guan观 qun群 shu书 。ji既 jia加 guan冠 ,yi益 mu慕 sheng圣 xian贤 zhi之 dao道 ,you又 huan患 wu无 yan砚 shi师 、ming名 ren人 yu与 you游 ,chang尝 qu趋 bai百 li里 wai外 ,cong从 xiang乡 zhi之 xian先 da达 zhi执 jing经 叩wen问 。xian先 da达 de德 long隆 wang望 zun尊 ,men门 ren人 di弟 zi子 tian填 qi其 shi室 ,wei未 chang尝 shao稍 jiang降 ci辞 se色 。yu余 li立 shi侍 zuo左 you右 ,yuan援 yi疑 zhi质 li理 ,fu俯 shen身 qing倾 er耳 yi以 qing请 ;huo或 yu遇 qi其 叱咄,se色 yu愈 gong恭 ,li礼 yu愈 zhi至 ,bu不 gan敢 chu出 yi一 yan言 yi以 fu复 ;俟qi其 xin欣 yue悦 ,ze则 you又 qing请 yan焉 。gu故 yu余 sui虽 yu愚 ,zu卒 huo获 you有 suo所 wen闻 。 dang当 yu余 zhi之 cong从 shi师 ye也 ,fu负 箧ye曳 屣,xing行 shen深 shan山 ju巨 gu谷 zhong中 ,qiong穷 dong冬 lie烈 feng风 ,da大 xue雪 shen深 shu数 chi尺 ,zu足 fu肤 皲lie裂 er而 bu不 zhi知 。zhi至 she舍 ,si四 zhi肢 jiang僵 jin劲 bu不 neng能 dong动 ,媵ren人 chi持 tang汤 wo沃 guan灌 ,yi以 衾yong拥 fu覆 ,jiu久 er而 nai乃 he和 。yu寓 ni逆 lv旅 zhu主 ren人 ,ri日 zai再 shi食 ,wu无 xian鲜 fei肥 zi滋 wei味 zhi之 xiang享 。tong同 she舍 sheng生 jie皆 bei被 绮xiu绣 ,dai戴 zhu珠 ying缨 bao宝 shi饰 zhi之 mao帽 ,yao腰 bai白 yu玉 zhi之 huan环 ,zuo左 pei佩 dao刀 ,you右 bei备 rong容 chou臭 ,煜ran然 ruo若 shen神 ren人 ;yu余 ze则 kui缊 pao袍 bi敝 yi衣 chu处 qi其 jian间 ,lue略 wu无 mu慕 yan艳 yi意 。yi以 zhong中 you有 zu足 le乐 zhe者 ,bu不 zhi知 kou口 ti体 zhi之 feng奉 bu不 ruo若 ren人 ye也 。gai盖 yu余 zhi之 qin勤 qie且 jian艰 ruo若 ci此 。jin今 sui虽 耄lao老 ,wei未 you有 suo所 cheng成 ,you犹 xing幸 yu预 jun君 zi子 zhi之 lie列 ,er而 cheng承 tian天 zi子 zhi之 chong宠 guang光 ,zhui缀 gong公 qing卿 zhi之 hou后 ,ri日 shi侍 zuo坐 bei备 gu顾 wen问 ,si四 hai海 yi亦 miu谬 cheng称 qi其 shi氏 ming名 ,kuang况 cai才 zhi之 guo过 yu于 yu余 zhe者 hu乎 ? jin今 zhu诸 sheng生 xue学 yu于 tai太 xue学 ,xian县 guan官 ri日 you有 廪shao稍 zhi之 gong供 ,fu父 mu母 sui岁 you有 裘ge葛 zhi之 yi遗 ,wu无 dong冻 nei馁 zhi之 huan患 yi矣 ;zuo坐 da大 xia厦 zhi之 xia下 er而 song诵 shi诗 shu书 ,wu无 ben奔 zou走 zhi之 lao劳 yi矣 ;you有 si司 ye业 、bo博 shi士 wei为 zhi之 shi师 ,wei未 you有 wen问 er而 bu不 gao告 ,qiu求 er而 bu不 de得 zhe者 ye也 ;fan凡 suo所 yi宜 you有 zhi之 shu书 ,jie皆 ji集 yu于 ci此 ,bu不 bi必 ruo若 yu余 zhi之 shou手 lu录 ,jia假 zhu诸 ren人 er而 hou后 jian见 ye也 。qi其 ye业 you有 bu不 jing精 ,de德 you有 bu不 cheng成 zhe者 ,fei非 tian天 zhi质 zhi之 bei卑 ,ze则 xin心 bu不 ruo若 yu余 zhi之 zhuan专 er耳 ,qi岂 ta他 ren人 zhi之 guo过 zai哉 ! dong东 yang阳 ma马 sheng生 jun君 ze则 ,zai在 tai太 xue学 yi已 er二 nian年 ,liu流 bei辈 shen甚 cheng称 qi其 xian贤 。yu余 chao朝 jing京 shi师 ,sheng生 yi以 xiang乡 ren人 zi子 谒yu余 ,zhu撰 chang长 shu书 yi以 wei为 贽,ci辞 shen甚 chang畅 da达 ,yu与 zhi之 lun论 bian辩 ,yan言 he和 er而 se色 yi夷 。zi自 wei谓 shao少 shi时 yong用 xin心 yu于 xue学 shen甚 lao劳 ,shi是 ke可 wei谓 shan善 xue学 zhe者 yi矣 !qi其 jiang将 gui归 jian见 qi其 qin亲 ye也 ,yu余 gu故 dao道 wei为 xue学 zhi之 nan难 yi以 gao告 zhi之 。wei谓 yu余 mian勉 xiang乡 ren人 yi以 xue学 zhe者 ,yu余 zhi之 zhi志 ye也 ;诋wo我 kua夸 ji际 yu遇 zhi之 sheng盛 er而 jiao骄 xiang乡 ren人 zhe者 ,qi岂 zhi知 yu余 zhe者 zai哉 !

2022年浙江金华东阳市各级机关单位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

【 #公务员考试# 导语】2022年浙江金华东阳市各级机关单位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已公布,为了方便广大考生的查阅,下面 考 网公务员频道为您实时做出的更新。   为满足全市各级机关单位补充公务员(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下同)需要,根据公务员法和《浙江省公务员录用实施办法》有关规定,东阳市公务员局将组织实施2022年全市各级机关单位考试录用一级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级层次公务员工作。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招录计划   2022年东阳市各级机关单位计划招考公务员109名。具体的招考单位、职位、人数和报考资格条件可登录下列网站查询:   浙江省公务员考试录用网(gwy.zjks.gov.cn)   东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www.dongyang.gov.cn)   东阳人才网(www.dyrcsc.cn)   二、招考的范围、对象和条件   (一)招考的范围和对象   1、东阳市各级机关单位招考公务员(不含面向优秀村干部职位和专职人民武装干部职位)的范围和对象为: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部分职位要求取得相应学位)。其中,东阳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队“基层执法5”职位面向普通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招考。   招考计划中部分职位对生源地和户籍有特殊要求的,按招考计划执行。生源地是指经高考,被高校录取时户口所在地。户籍以2021年11月10日的户口所在地为准。   2、乡镇机关招考专职人民武装干部的范围和对象为:金华市生源且具有浙江省常住户口的普通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和人民武装学院毕业学员。   普通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是指:普通高校大专以上毕业后参军入伍,现已退役的人员;被普通高校录取或就读期间到部队服役,退役后继续学习并取得大专以上毕业证书的人员。   3、乡镇机关面向优秀村干部招考范围和对象为:东阳市行政区域内,经选举产生的现任村党组织、村委会(以下简称村“两委”)正职连续任职满2年或现任村“两委”委员以上连续任职满3年的人员(符合省招考公告中明确的乡镇机关面向服务基层项目人员招考范围和对象的,不能报考优秀村干部职位)。在本轮村级组织换届前已经担任村“两委”正职,在换届实行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后,改任村党组织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的人员,其换届后担任村“两委”副职的时间可纳入连续担任村“两委”正职时间计算。在普通高校脱产就读期间担任村干部的,不计入任职时间。   (二)招考条件   报考人员除应具备公务员法、公务员录用规定要求的基本条件、报考职位要求的资格条件以及符合上述招考范围和对象规定外,还需符合以下条件:   1、年龄18至35周岁(1985年11月10日至2003年11月10日期间出生,下同),2022年普通高校硕士以上应届毕业生(非在职)年龄18至40周岁(1980年11月10日至2003年11月10日期间出生,下同)。   2、报考乡镇机关面向优秀村干部职位,现任村“两委”正职的,年龄18至40周岁,具有国家承认的中专或高中以上学历。其他人员要求年龄18至35周岁,具有国家承认的大专以上学历。   3、报考乡镇机关专职人民武装干部的,要求年龄18至30周岁(1990年11月10日至2003年11月10日期间出生,下同)。   4、报考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的,要求年龄18至30周岁,2022年普通高校硕士以上应届毕业生(非在职)报考人民警察职位的,年龄18至35周岁。   5、报考法院、检察院机关法律类职位的,应具有普通高校本科以上学历、学位。报考法官助理、检察官助理职位的,须通过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或国家司法考试,并取得法律职业资格A类证书;参加2021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客观题成绩已达到合格分数线的,可以先行报考。   通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人高等教育学历考试的人员,须在2022年2月底前取得毕业证书(学位证书)。   2020年、2021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可报考身份要求为2022年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的职位,但2020年、2021年普通高校硕士以上毕业生不能享受2022年普通高校应届硕士以上毕业生(非在职人员)放宽年龄政策。   三、招考程序   报名、资格初审和缴费通过网络方式进行。   (一)报名和资格初审   报名时间:2021年11月10日9时—11月14日17时。   资格初审时间:2021年11月10日9时—11月16日17时。   网址:浙江省公务员考试录用网(gwy.zjks.gov.cn)。   报考人员要仔细阅读诚信书,按职位要求和报名网站提示,如实、准确、完整地填写有关信息,上传使用官方网站提供的“照片审核处理工具”处理后的本人近期照片。   11月12日17时前,报考人员可在浙江省公务员考试录用网查询报考比例不足1:8或超过1:80的职位。每人只能报考一个职位。报考人员报名后,由招录机关对其是否符合资格条件进行资格初审。   通过资格初审的不能再报考其他职位;未通过的可在报名时间内再次报名并接受资格初审。   (二)缴费确认   时间:2021年11月17日9时—11月19日17时。   通过资格初审的人员登录浙江省公务员考试录用网进行网上缴费确认并查询是否完成。未按时缴费确认的,视为放弃报名。   (三)下载并打印准考证   时间:2021年12月7日9时—12月12日17时。已完成缴费确认的人员登录浙江省公务员考试录用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   (四)笔试时间和科目   公共科目笔试时间为2021年12月12日。每个科目满分均为100分。具体为:   1、报考县级以上机关单位职位(不含行政执法类)的,考试类别为综合类,时间和科目为:   上午:9:00—11:00《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卷)   下午:14:00—16:30《申论》(A卷)   2、报考乡镇街道机关职位(不含优秀村干部职位)的,考试类别为基层类,时间和科目为:   上午:9:00—11:00《行政职业能力测验》(B卷)   下午:14:00—16:30《申论》(B卷)   3、报考公安机关执法勤务类、综合执法、市场、文化、农业、生态环境、应急管理部门一线执法职位的,考试类别为行政执法类,时间和科目为:   上午:9:00—11:00《行政职业能力测验》(C卷)   下午:14:00—16:30《申论》(C卷)   4、报考乡镇机关面向优秀村干部职位的,考试类别为优秀村干部类,时间和科目为:   上午:9:00—11:00u2003《行政职业能力测验》(D卷)   下午:14:00—16:30u2003《综合应用能力》u2003   报考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除参加公共科目笔试外,还须参加《心理测评》,时间为2021年12月11日下午14:00—14:50。测评结果不折合分数,不计入笔试成绩,仅判定达标与否,未达标者不能进入后续环节。   报考公安机关执法勤务类职位的,还须参加公安专业科目笔试,试卷总分为100分。笔试时间为2021年12月11日下午15:30—17:30。   具体考试时间、科目及地点详见准考证。报考人员必须同时携带准考证和第二代身份证参加考试。   本次考试范围以《2022年浙江省各级机关单位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考试大纲》和《2022年度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专业科目笔试考试大纲》为准。考试大纲可在浙江省公务员考试录用网查询下载。   (五)加分并划定笔试成绩合格分数线   笔试总成绩为两科原始成绩相加(考试成绩均精确到小数点后2位)。报考公安机关执法勤务类职位的按照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公安专业科目考试成绩各占40%、30%、30%的比例合成笔试总成绩。对现任村“两委”正职(以报名时的任职为准)报考乡镇机关面向优秀村干部职位的,笔试总成绩加10分。   笔试公共科目按规定作雷同卷甄别后,由省公务员局统一划定各类职位的公共科目笔试成绩合格分数线。公安执法勤务类职位按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和公安专业科目合成后的笔试总成绩划定合格分数线。   (六)确定体能测评、面试对象   招录机关根据各招考职位的笔试总成绩,在合格人员中按规定比例从高分到低分确定体能测评和面试对象。   乡镇机关面向优秀村干部的职位,按1:3确定面试对象。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行政执法类职位中的综合执法职位按1:4确定体能测评对象(其中招考计划3名以上的职位按1:3确定)。测评对象放弃或不按规定时间、地点参加的,不再递补。体能测评结束后,招录机关在合格人员中从高分到低分按1:3确定面试对象(其中招考计划3名以上的职位按1:2确定)。   乡镇机关招考专职人民武装干部职位,参照上述人民警察职位比例和办法确定军事体能测评对象和面试对象。   其他职位按1:3确定面试对象(其中招考计划3名以上的职位按1:2确定)。   以上职位中出现不足规定比例的,按实际人数确定。   (七)资格复审   面试或体能测评前,由东阳市公务员主管部门组织招录单位具体开展资格复审。资格复审合格者,参加体能测评或面试。   资格复审时,2022年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应提供学校核发的就业推荐表、教育部学生司制发的《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省外高校可持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发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户口簿(或印有本人户口信息的户口簿页面)、身份证以及报考职位所需的其他证件(证明)原件及复印件;社会人员(含2020年、2021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应提供本人身份证、户口簿(或印有本人户口信息的户口簿页面)、毕业证书、学位证书以及报考职位所需的其他证件(证明)原件及复印件。2022年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因学校原因或单位签约盖章等原因无法提供就业协议书的,由本人提供书面说明。   除按上述要求外,以下人员还要求提供相关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留学人员应提供教育部中国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报考乡镇机关专职人民武装干部等职位的普通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应提供《退役士兵证》;   参加2021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人员,须提供市级司法行政部门出具或从司法部网站下载打印的2021年度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主观题成绩通知单。   资格复审开始前48小时以内,报考人员确认不参加资格复审的,相关职位不再递补。   未按规定时间、地点参加资格复审或资格复审不合格的,不能参加面试(体能测评),相关职位不再递补。   (八)体能测评   报考人民警察和行政执法类职位中的综合执法职位须开展体能测评。其中人民警察职位要求10米×4往返跑、纵跳摸高、男子1000米跑(女子800米跑)三个项目均达标。行政执法类职位中的综合执法职位体能测评的项目和标准参照人民警察职位执行。   体能测评工作由市级公务员主管部门组织,东阳市公务员主管部门会同招录机关实施。   军事体能测评工作由省军区组织实施。军事体能测评项目及评分标准按《浙江省乡镇(街道)机关录用专职人武干部军事体能测评项目成绩标准(暂行)》执行,要求三个项目均达标。   (九)面试   面试由市级公务员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入围面试人员放弃面试资格的,相关职位不再递补。面试成绩满分为100分,合格分数为60分。面试不合格者,不能列入体检、考察对象。   (十)确定体检、考察对象   面试结束后,将笔试总成绩、面试成绩分别折合成百分制,并按笔试分数占40%、面试分数占60%合成总成绩。总成绩的计算公式为:   总成绩=笔试分数(百分制)′40%+面试分数(百分制)′60%。   根据总成绩(若总成绩相等,以笔试总成绩高的排位在前;笔试总成绩再相等的,以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成绩高的排位在前,下同)从高分到低分按1:2确定体检对象,其中招考计划3名以上的职位,按1:1.5确定(有小数的四舍五入)。体检结束后,在体检合格人员中从高分到低分按照1:1确定考察对象。不足规定比例的按实际人数确定。   (十一)体检、考察   体检工作由市级公务员主管部门组织,东阳市公务员主管部门会同招录机关实施。体检工作按《关于修订〈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及〈公务员录用体检操作手册(试行)〉有关内容的通知》(人社部发〔2016〕140号)、《关于印发〈公务员录用体检特殊标准(试行)〉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82号)和《关于进一步做好公务员考试录用体检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12〕65号)等文件规定执行。报考人员不按规定的时间、地点参加体检的,视为放弃体检。   考察按《公务员录用考察办法(试行)》(中组发〔2021〕11号)执行,对报考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的人员,还须按《公安机关录用人民警察政治考察工作办法》(公通字〔2020〕11号)执行。   考察期一般不超过60天,自考察对象名单公示之日起计算。考察结论分为“合格”或“不宜录用为公务员”。入围考察名单公示后至办理录用报到手续前,相关人员放弃资格的,记入浙江省公务员考试诚信档案库。   考察结果仅作为本次招考是否录用的依据。   (十二)公示、录用   招录机关根据考试成绩、体检结果和考察情况,确定拟录用人员名单并在浙江省公务员考试录用网公示5个工作日。乡镇机关面向优秀村干部招考的职位,由我市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在拟录用人员所在乡镇(街道)、村(社区)公示5个工作日。   公示期满后,没有反映或反映有问题经查实不影响录用的,由招录机关办理录用报批手续。对反映有影响录用问题并查有实据的,不予录用;对反映的问题一时难以查实的,可暂缓录用,待查清后再决定是否录用。执法单位因“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撤并的,以整合后单位名义办理公务员录用手续。   2022年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不能在2022年9月30日前向招录机关提供报考所需的学历、学位证书等相关证明文件及其他材料的,原则上取消录用资格。   报考人员放弃体检或体检不合格的,不予递补;放弃考察、考察结论为不宜录用为公务员、不能在规定时间提供报考所需相关证明文件及其他材料、在办理录用手续前放弃录用资格的,由招录机关在相应职位体检合格人员中按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递补。   递补须在录用审批手续办理前完成,招考职位人员录用审批文件下发后,不再递补。在次年浙江省公务员招考公告发布时,尚未进行递补公示的,不再递补。   确定参加体能测评、面试、体检、考察及递补人员的名单均在浙江省公务员考试录用网公布。   录用审批材料上报后,拟录用人员放弃或无正当理由逾期不报到的,取消录用资格,并在2年内不得报考浙江省公务员。   四、注意事项   (一)法官助理、检察官助理的考录工作按照中共浙江省委组织部、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关于招录人民法院法官助理、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助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浙组〔2016〕33号)执行。   (二)截止到2021年11月10日户口尚在迁移中的人员,不得报考对户籍有限制的职位。请报考人员注册报名时确认本人落户情况并如实填写。   (三)报考人员报名前须先进行注册,完成注册后进行报名。报考人员须用第二代身份证号码注册报名。参加笔试时,必须同时携带准考证和第二代居民身份证。   (四)报考人员在初审、复审等过程中提交的所有注册信息和材料应当真实、准确、有效。凡提供虚假信息和材料获取报考资格的,或有意隐瞒本人真实情况的,一经查实,即取消报考或录用资格。   (五)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人员和城市低保人员,于2021年11月18日17时前将本人身份证及所在县级民政(扶贫)部门出具的特困证明或低保证通过传真或电子邮件报浙江省人事考试院(电话:0571-88396765,传真:0571-88396652,邮箱:zjks01@126.com),经审核后免除其考试费。   (六)缴费确认人数不足招考计划数3倍的职位,将按比例核减或取消招考计划,此类计划将在浙江省公务员考试录用网公布。招考职位取消的,考生自接到通知起24小时内可改报其他职位。因考生自身原因,无法正常联络或接到通知后逾期未改报的,视作放弃改报权,退还考试费。   (七)根据人社部、公安部、国家公务员局《关于印发公安机关录用人民警察体能测评项目和标准(暂行)的通知》(人社部发〔2011〕48号),体能测评三个项目中有一项不达标的,视为体能测评不合格。测评中,纵跳摸高不超过3次,10米×4往返跑不超过2次,1000米(800米)只测试1次。   (八)考试违规违纪行为的认定和处理,按照中组部、人社部《公务员录用违规违纪行为处理办法》(中组发〔2021〕12号)执行。   (九)报考人员对在浙江省公务员考试录用网公布、公示的相关内容有异议的,可在公布、公示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东阳市公务员主管部门或招录机关反映。   (十)根据省人力社保厅下发的《关于将人事考试中违纪违规考生信息纳入人事考试信用体系的通知》,公务员录用考试中涉及以下行为的:故意损毁试卷、答题纸、答题卡,或者将试卷、答题纸、答题卡带出考场;抄袭、协助抄袭;持假证件参加考试;使用禁止自带的通讯设备或者具有计算、存储功能的电子设备;串通作弊或者有组织作弊;由他人*或者冒名顶替他人参加考试等,将在浙江信用网上予以公布。   (十一)招考公告中规定的体能测评、军事体能测评、体检、考察及违规违纪处理等政策文件,可在浙江省公务员考试录用网的“招考政策”专栏中查询。各招录机关的招考人数、具体职位、考试类别、资格条件、咨询电话等详见《2022年东阳市各级机关单位公务员招考计划一览表》。报考者对招考职位的专业、学历、学位、工作经历等资格条件有疑问需要咨询时,可直接与招录机关联系,咨询电话可在招考计划一览表中查询,也可与我市公务员主管部门联系,咨询电话:0579-86091418。   (十二)资格审查工作由招录机关负责。报名期间,招录机关根据报考资格条件对报考申请进行集中审查,确认报考者是否具有报考资格。资格审查贯穿录用工作全过程,在各环节发现报考者存在不得报考的情形或不符合报考资格条件的,招录机关均可以取消其报考资格或录用资格。   (十三)在招考过程中如出现部分空缺职位,省公务员局将视情确定是否组织补充录用。确定进行补充录用的,补充录用公告、职位及相关事宜等,将在浙江省公务员考试录用网等网站发布。   (十四)在招考组织实施过程中,将按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有关要求,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必要时将对有关工作安排进行适当调整,请广大报考者理解、支持和配合。   (十五)有关报考政策等事宜,详见《2022年浙江省各级机关单位考试录用公务员报考指南》。   附件: 2022年东阳市各级机关单位公务员招考计划一览表(不含特警)

2022年广东阳江会计继续教育登录入口:广东省财政厅

【 #会计继续教育# 导语】 从广东省财政厅发布的“ 关于2022年度广东省会计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专业科目学习事项的通知 ”了解到,具有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或不具有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但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均应参加参加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阳江会计人员可通过登录广东省财政厅,进行2022年度会计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公需科目和专业科目学习。详细内容如下: 1.会计继续教育时间及学分要求   2022年广东阳江会计人员应完成不少于90学分的继续教育学习,其中公需科目学分不少于30学分,需按照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发布2022年我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课学习指南的通知》要求完成;专业科目学分不少于60学分。2022年广东阳江会计人员公需科目及专业科目继续教育学分确认 截止时间为2023年4月30日 ,过期不办理补学补登。   参加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承认的中专以上会计类学位学历教育的人员,如在校学习期间取得初级会计专业职称证书,在校学习期间无需进行继续教育;毕业当年可上传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确认毕业当年继续教育学分。 2.专业科目学习内容   2022年广东阳江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专业科目培训内容如下:   (一)《广东省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及相关内容;   (二)《会计法》《会计人员管理办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及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等相关法律法规;   (三)企业会计准则、解释及应用指南相关内容;   (四)政府会计准则制度、解释及相关内容;   (五)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相关内容;   (六)小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等相关内容;   (七)管理会计相关内容;   (八)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相关内容;   (九)可拓展商业语言及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基础知识;   (十)会计信息化相关内容;   (十一)各县级以上财政部门认定的其他内容。   会计专业技术人员可根据自身需要自行选择学习相关内容。 3.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实行属地管理原则   会计人员按照单位(居住)所在地财政部门政策要求完成继续教育。各地市财政部门按规定制定本地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政策,督促会计人员尽快完成信息采集工作,督促本辖区施教机构与平台实现数据对接,及时办理继续教育学分登记,确保本地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顺利开展。   深圳市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学习及学分登记政策,由深圳市财政局另行规定。 4.省属单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学习形式及学分登记管理   省属单位应督促本单位会计人员在“广东省会计信息服务平台”(https://kj.czt.gd.gov.cn,以下简称服务平台)进行信息采集并按时间完成继续教育。会计人员在服务平台上完成信息采集后(如以前年度已经完成信息采集,请做好相关信息更新),在服务平台上开展2022年度继续教育学习或申请学分折抵。会计人员开展继续教育学习的具体操作方式如下:   (一)公需科目学习。省属单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学习形式为远程在线学习。会计人员登录“服务平台—业务办理—继续教育—会计人员”模块,在该模块中,点击“继续教育—学习资源—公需课”进行在线学习,会计人员需完成相关课程学习并进行考试后方可获得公需课学分。   (二)专业科目学习。省属单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专业科目学习形式可采用参加培训、发表论文、通过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等多种方式完成,有关事项补充如下:   1.通过参加远程在线学习完成继续教育,学习时间不少于24小时。会计人员登录“服务平台—业务办理—继续教育—会计人员”模块,在该模块中,点击“继续教育—学习资源—专业课”选择远程培训机构完成年度专业课培训。(远程培训机构名单经财政部门备案通过后将在广东省会计信息服务平台中公布)   2.通过面授方式完成继续教育,面授学习时间不少于3天。由省属单位自行选择符合资质的面授培训机构开展培训,并由单位自行录入本单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记录。如委托高等院校、省级以上会计类行业协会等机构采取面授方式进行继续教育的,由高等院校、省级以上会计类行业协会进行面授机构备案后录入学分。继续教育管理相关事项仅需在线提交电子版材料,无需另行提交纸质材料。   3.通过申请学分折抵的方式完成继续教育,需在线提交相关材料。需由会计人员自行申请,财政部门确认的事项,会计人员登录“服务平台—业务办理—继续教育—会计人员”模块,在该模块中,点击“继续教育—折算学分申请”选择相应的申请学分事项进行申请。相关材料仅需在线提交电子版,无需另行提交纸质材料。 5.会计继续教育登录入口

东阳的介绍,中英文对照,只要简单一点,几句即可!

东阳历史悠久,公元195年(东汉献帝兴平二年)建县制,迄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素有“婺之望县”、“歌山画水”之美称,被誉为著名的教育之乡、建筑之乡、工艺美术之乡和中国恐龙之乡。属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域,是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城市和浙江中部的历史文化名城。东阳人文荟萃,英才辈出,孕育了北伐名将金佛庄、新闻先驱邵飘萍、科学泰斗严济慈、植物学家蔡希陶等一大批仁人志士。 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撤东阳县设东阳市。东阳市位于浙江省中部,面积1739平方公里,地形以丘陵和盆地为主,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空气湿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7°C,年平均日照2002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351毫米。东阳江、东阳南江横贯全境。2006年末,全市总人口801994人,其中:男性人口407020人,女性人口394974人。下辖11个镇,1个乡,6个街道办事处。

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翻译

2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译文 我小时就爱好读书。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天气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冰,手指不能屈伸,也不敢放松。抄写完毕,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与大师、名人交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屋子,他从不把言辞和表情放温和些。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有时遇到他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也不敢多说;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深冬季节,刮着猛烈的寒风,踏着几尺深的积雪,脚上的皮肤冻裂了还不知道。到了客舍,四肢僵硬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洗脚,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客舍里,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红缨装饰成的缀着珠宝的帽子,腰上系着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浑身光彩照耀,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棉袄,旧衣衫,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

送东阳马生序是什么文体

《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序”是一种文体,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序”有书序和赠序两种。书序比较早,多为叙述著作者的意趣、写作缘起等,如《易序》《太史公自序》等;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它始于唐朝,一般是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文体,内容多为勉励、称许、推重之辞,如韩愈的《送孟东野序》,柳宗元的《送薛存义序》等。宋濂在京城建康(今南京市)做官,他的同乡、浙江东阳县青年马君则也在京城,就读于“太学”。马生回乡探亲,宋濂写了这篇文章,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道为学之难”,以身作则,勉励马生刻苦学习。这篇赠序不是板着面孔说教,也非轻施谀词以恭维对方,而是现身说法,针对时弊以加针砭,因而写得事信、情真、理足,文辞流畅,其中所讲道理对我们今天也很有启发意义。

送东阳马生序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讲述自己的求学之难的

1、幼时抄书之艰 2、成年叩问之难 3、求师奔走之劳 4、住读生活之苦 5、总括:勤且艰自身经历对比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日再食,无鲜肥滋 味之享无奔走之劳无从致书以观…不 敢稍违约.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 通过对比,作者说明了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效果没有决定性的影响.成功的重要因素是求学者的态度:要“勤且艰”,要勤奋,要舍得吃苦,要有恒心.更多详情请点击:http://www.tcjtw.com/580.html

送东阳马生序是什么意思?

原文  余幼时即嗜(shì)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fú)之怠(dài)。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 jiǎ )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guàn),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qū)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jàng)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chì)咄(duō),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sì)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qiè)曳(yè)屣(xǐ)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jūn)裂而不知。至舍(shè),四支僵劲(jìng,多音字)不能动,媵(yìng)人持汤沃灌,以衾(qīn)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sì),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shè)生皆被(pī)绮(qǐ)绣,戴朱缨(yīng)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xiù),烨(yè)然若神人;余则缊(yùn)袍敝(bì)衣处(chǔ)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mào)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送东阳马生序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lǐn)稍(shāo)之供(gòng),父母岁有裘葛之遗(wèi),无冻馁(něi)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yè)余,撰(zhuàn)长书以为贽(zhì),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hé)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选自《宋学士文集》译文  我小时候就爱好读书。家里穷,没办法得到书来看,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借,亲自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天气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冰,手指不能屈伸,也不放松抄书。抄写完毕,跑着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与学问渊博的老师、名人交往,(我)曾经跑到百里之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屋子,他从不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遇到他训斥、呵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也不敢多说;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隆冬季节,刮着猛烈的寒风,踏着几尺深的积雪,脚上的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还不知道。到了学舍,四肢僵硬不能动弹,女仆拿来热水(给我)浇洗手脚,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店里,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用红缨帽带缀着珠宝的帽子,腰佩着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光彩照人,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苦的情况大概就是这样。    现在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那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现在在太学里学习的各个学生,朝廷每天有米粮供给,父母送来冬夏服装,(这就)没有受冻挨饿的忧虑了;坐在宽敞的厅堂里面诵读《诗》《书》,(这就)没有东奔西走的劳累了;还有司业、博士做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得不到解答、探求学问而得不到收获的情况了;凡是应有的书都集中在这儿,不必像我那样亲手抄写,向别人借来后才能看到。他们学业如果有不精通的地方,品德有没有养成的地方,不是天资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专一罢了,难道是别人的过失吗?   东阳马君则在太学中读书已两年了,同辈人很称赞他的贤能。我到京师朝见皇帝时,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表示敬意的见面礼物,文辞很流畅通达,同他辩论问题,言语温和而脸色平和。他自己说少年时对于学习很用心、刻苦,这可以称作善于学习的人吧。他将要回家探望他的父母,因此我将自己求学的艰难告诉他。如果说我勉励同乡努力学习,则是我的志意;如果诋毁我夸耀自己遭遇之好而在同乡前骄傲,难道是了解我吗!

送东阳马生序 译文简短点儿 谢谢

送 东边的夕阳

送东阳马生序古今异义词我要完整版,少一个都不行,要正确的。

古今异义:1、余幼时即嗜学(余:古义为我,今义为剩下,余下)2、走送之(走:古义为跑,今义为行走,走路)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是:古义:因此今义:判断动词,是;假:古义借,今义与真相对)4、益慕圣贤之道(益:古义:更加今义:好处)5、尝趋百里外(趋:古义为奔赴,今义为趋势)6、门人弟子填其室(填:古义:挤满今义:填满 填充)8、未尝稍降辞色(色:古义:脸色今义:颜色)9、余立侍左右(左右:古义:身边 今义:大约)10、或遇其叱咄(或:古义:有时今义:或者)11、卒获有所闻(卒:古义:终于今义: 小兵)12、穷冬烈风(穷:古义为深,今义为贫穷,穷尽)13、寓逆旅(逆:古义为迎,今义为逆向,相反方向)14、媵人持汤沃灌 (汤:古义为热水;今义指汤水)15、日再食(再:古义为两次,今义为又)16、右备容臭(xiù) (臭:古义:香气今今义:(chòu)臭气,气味难闻)17、以中有足乐者(中:古义:心中今义:表界限)18、有司业、博士为之师(博士:古义:大儒,博学之士今义:硕士后的学位)

送东阳马生序的背景

自从明代开国文臣宋濂于明洪武十一年(1378)写下《送东阳马生序》后,文中主人公马生闻名于海内外。世代学子以马生精神,刻苦学习,勤奋上进。 600多年以来,浙江东阳马生真名叫什么,是哪村人,有什么事迹,是一直为大家所关心的历史之谜。笔者查阅目前所存的各种东阳茂陵马氏宗谱,多方面论证、核查,认为马生君则(马君则)即为马大同公十八世孙马从政。 马从政先祖马大同为东阳茂陵马氏始祖(844-915),字逢吉,唐越州(今绍兴人)人。在唐代咸通五年(864)任东阳县令,任期满后居东阳松山(疑为今东阳市千祥镇后马至三联镇甘棠一带)。大同公十世孙乔岳公(安恬始祖,1084-1160,字山甫),从东阳松山迁居东阳兜鍪山(今东阳市南马镇上安恬村之双山)前。至大同公十世孙赞公(1206-1261,字光受),从西宅(浙江省东阳县后街村,在南马针安恬一带,今不存在)迁居上宅(上安恬村)。赞公为上安恬始祖。 大同公十八世孙(乔岳公五世孙)马君则真名和事迹见于谱载:“裕七,讳从政,字均济,号日济。赋性明敏,立品刚方。元授武义尉兼署义乌龙祈巡检司、金华府移文掌本县事。大明混一之初,圣天子崇文重儒,授正九品将仕郎、开封知事。赞政有方,升正义品承事郎、东昌棠邑令。考绩恩赐荣归,以乐绿野堂,名秩显然。” 在谱中(入谱人名按排行字母排列)马从政前二名顺序记载为:“良二,讳廷珍,字崇重……生于元统甲戌(1334年)十月十三日,卒于洪武乙丑(1385年)七月初八日。”接下来为:“裕大,讳如翁,安均璋。”如翁公无生卒日期记载。马从政之后的人物记载为:“裕十,讳锦,字舜。生于至正癸末(1343年)五月十七日。” 先谈谈宋濂与马生君则的关系。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原籍浙江金华潜溪,25岁时去浙江省浦江县义门郑氏聘为塾师,遂为浦江人。明朝初年尊为文臣之首。任《元史》总裁官、授翰林学士,礼部主事,赞善大夫等职。有《宋学士文集》传世。 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一文写道:“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宋朝京师,生以乡人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余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这盛而骄乡人者,岂在余省哉?” 上述评价马君则与马从政一生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人品、学品等方面都是相符的。 据上面谱文中记载,马廷珍(大同公十八世孙)生于1334年,马锦(大同公十八世孙)生于1343年,则马从政出生于1334-1343年之间。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一文写于1378年,与马从政的年龄相符。 宗谱中为什么无马从政生卒日期?笔者查阅东阳境内(包括磐安)之大量宗谱,发现其他宗谱中也有类似情况。原因很多,或相隔修谱年代较长(一般三四十年修纂一次)、或兵燹散失、或保存不好而散失等等。马从政出生在1334年至1343年之间,据上安恬村谱记载,最近一次修谱时间为元至正七年(1347)。下一次修谱时间为明弘治十二年(1499)。两次修谱相隔了152年。也许修谱年代长而保存不好(独缺几行字)的原因,就没有把马从政生卒日期写进谱中。《安恬马氏宗谱》首次修纂时间为南宋隆兴元年(1163),是东阳地区修纂比较早的宗谱之一,也是可信的史料。 马从政在历代东阳县志、地方文献中无记载,原因为东阳在宋元以来人物济济,例如任县令以上职官者达1086人(至清代止)。马从政官职只有七品县令,要本无资格列入名册之中,所以600多年以来,无人知晓马君则就是马从政。 马从政,字均济,号日济。宋濂文中马君则与均济在读音上相近。“均”原意为平均,这里批同心。“均济”可以理解为人人同心,都要勤奋学习,在学业上要去奋斗。“日济”可以理解为第天都要用于勤奋学习,在学业上继续奋斗。马从政字号之含义与马君则“自谓少时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意蕴相近。 从《送东阳马生序》可以看出马君则(即马从政)在少年时用功苦读,学习精神与大文豪宋濂少时经历相似,与宋濂可算忘年之交。宋濂鼓励他更加努力勤学,他看来也没辜负宋濂的苦心,至后来任职时期颇有政绩,受到天子恩赐。而其名则借宋濂传至四海

送东阳马生序意思

送东阳马生序意思:明初宋濂送给他的同乡浙江东阳县青年马君则的文章。《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文学家宋濂创作的一篇赠序。在这篇赠序里,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以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全文结构严谨,详略有致,用对比说理,在叙事中穿插细节描绘,读来生动感人。《送东阳马生序》是明初宋濂送给他的同乡浙江东阳县青年马君则的文章。《送东阳马生序》原文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送东阳马生序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赠序

送东阳马生序的意思

送东阳马生序的解释散文篇名。明代宋濂作。马生,是作者家乡的太学生。文中 回顾 了作者 少年 求学的艰辛,勉励后学者 珍惜 良好的学习环境, 勤奋 攻读。当时作者已身居高官、功成名就,但 文章 语言平易 亲切 ,循循善诱。 《送东阳马生序》全文如下: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 假借 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 不敢 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 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未尝 稍降辞色。余立侍 左右 ,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 欣悦 ,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 有所 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 深山 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 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 逆旅 ,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 烨然 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 君子 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 顾问 ,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 有司 业、 博士 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 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 京师 ,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 少时 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 际遇 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禀销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译文: 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读书。家里贫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亲书抄写,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天很冷时,砚池里的水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因此停止。抄写完了,赶快送还借书,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阅读很多书。到了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和名人相交往(请教),曾经跑到百里以外向同乡有名望的前辈拿着书请教。前辈道德、声望高,高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从来没有把语言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我恭敬地站在他旁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遇到他人斥责人,(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不敢回答;等到他高兴了,就又请教。所以我虽很笨,终于获得多教益。 当我去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籍,拖着鞋子,在深山大谷中奔走,深冬刮着凛冽的寒风,大雪有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冻裂了不知道。等走到旅舍,四肢冻僵了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暖脚,拿被子(给我)盖上,过很久才暖和过来。在旅馆里,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鲜美的食物可以享受,一起住在旅馆的同学们,都穿着华美的衣服戴着红缨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上佩带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闪光耀眼好像仙人。而我却穿着破棉祆旧衣衫生活在他们中间,毫无羡慕的心思。因为我心中有自己的乐趣,不感到吃穿的享受不如别人了。我求学时的勤恳艰辛情况大体如此。 现在这些学生在大学里学习,政府天天供给膳食,父母年年送来冬服夏装,(这就)没有挨冻挨饿的忧虑啦;坐在高大宽敞的房屋之下读着《诗》《书》,这就)没有东奔西走的劳累啦;有司业、博士做他们的老师,没有问而不告诉,求知而得不到的啦;一切应有的书都集中在这里,(这就)不必象我那样亲手抄写,向别人借来然后才能看到啦。(要是)他们学业(还)不精通,德行(还)有不具备的,(那就)不是(他的)智力低下,而是(他的)思想不象我那样专注罢了,难道是别人的过失吗?马生君在大学学习已经两年了,同辈的人称赞他贤能。去官之后进京朝见皇帝,他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篇长信做见面礼,言辞很流畅通达。同论的文相比,语言委婉、神色和悦。自称小时候学习用功、刻苦。是可以称得上爱好学习的人。他将要回家乡探视他的双亲,我特意告诉了他求学的艰难。

送东阳马生序翻译注释

送东阳马生序翻译注释如下:1、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读书。弗,不。之,指代抄书。2、加冠:古代男子到二十岁时,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成年。3、圣贤之道:指孔孟儒家的道统。宋濂是一个主张仁义道德的理学家,所以十分推崇它。4、乡之先达:当地在道德学问上有名望的前辈。这里指浦江的柳贯、义乌的黄溍等古文家。5、被绮绣:穿着华丽的绸缎衣服。被,同“披”。绮,有花纹的丝织品。6、幸预:有幸参与。君子,指有道德学问的读书人,另译指有官位的人。7、耄老:耄(mào),年老。八九十岁的人称耄。宋濂此时已六十九岁。8、谬称:不恰当地赞许。这是作者的谦词。9、太学:明代中央政府设立的教育士人的学校,称作太学或国子监。10、朝:旧时臣下朝见君主。宋濂写此文时,正值他从家乡到京城应天(南京)见朱元璋。赏析:《送东阳马生序》是明初宋濂送给他的同乡浙江东阳县青年马君则的文章。在这篇赠言里,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文中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这种认识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此篇赠序是宋濂写给他的同乡晚生马君则的。作者赠他这篇文章,是以勉励他勤奋学习,但意思却不直接说出,而是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中引申而出,婉转含蓄,平易亲切,字里行间充满了一个硕德长者对晚生后辈的殷切期望,读来令人感动。

《送东阳马生序》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送东阳马生序》作者以自己青少年时期在艰难条件下刻苦学习的亲身经历,劝勉当时的太学生不要辜负良好条件,要刻苦读书,最终学有所成。《送东阳马生序》主要运用的写作手法是对比(或反衬)。体现在:1、用老师的严厉(未尝少降辞色)反衬作者求师的诚恳和恭敬(俯身倾耳以请:色愈恭礼愈至),也突出他求师的艰难,用以勉励马生。2、用同舍生的锦衣玉食(烨然若神人)与自己的贫穷清苦(蕴袍敝衣)作对比,表现作者求学的端正态度和读书带给他精神上的愉悦,也表现他求学生活的艰苦,信念的坚定,并依此勉励马生不怕清苦,勤奋读书。3、用太学生条件的优越和自己求学的艰苦作对比,表现自己不畏艰难、刻苦求学的精神,勉励马生不怕清苦,刻苦读书。《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文学家宋濂创作的一篇赠序。在这篇赠序里,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以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全文结构严谨,详略有致,用对比说理,在叙事中穿插细节描绘,读来生动感人。

送东阳马生序作者简介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道士,浙江省浦江县人。汉族,元末明初文学家、史学家。方孝孺之师,曾任翰林,修《元史》,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宋濂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病死于夔州。他的代表作品有《送东阳马生序》、《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等。送东阳马生序  〔明〕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选自《四部备要》本《宋文宪公全集》    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懈怠。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得以看遍许多书籍。到了成年时,愈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担心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游,曾往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道德高,名望大,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覆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冻僵了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旅馆主人处,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穿有珠穗、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则穿着破旧的衣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念头。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就是这样。现在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现在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  夏天的葛衣,没有冻饿的忧虑了;坐在大厦之下诵读经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不告诉,求教而无所收获的了;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这样用手抄录,从别人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中已学习二年了,同辈人很称赞他的德行。我到京师朝见皇帝时,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文辞很顺畅通达,同他论辩,言语温和而态度谦恭。他自己说少年时对于学习很用心、刻苦,这可以称作善于学习者吧!他将要回家拜见父母双亲,我特地将自己治  学的艰难告诉他。如果说我勉励同乡努力学习,则是我的志意;如果诋毁我夸耀自己遭遇之好而在同乡前骄傲,难道是了解我吗!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翻译

一、《送东阳马生序》原文:明-宋濂。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二、译文: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u2f46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u2f3f抄录,约定u2f47期送还。天u2f53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u2f3f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抄书。抄写完后,赶快送还u2f08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u2f7d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u2f1c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u2f7c师和名u2f08交往,曾快步u2f9b到百u2fa5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德u2fbc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u2f94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u2f9d侧u2f7f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序更为周到,不敢答复u2f00句话;等到他u2fbc兴时,就u2f1c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把鞋后帮踩在脚后跟下,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u2f24雪深达几尺,脚和u2f6a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u2f26围盖u2f9d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u2f90服,戴着有红u2f8a帽带、饰有珍宝的帽u2f26,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u2fb9囊,光彩鲜明,如同神u2f08。我却穿着旧棉袍、破u2f90服处于他们之间,毫u2f46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u2fbc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u2f08家。我的勤劳和艰u2f9fu2f24概就是这样。如今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u2f9d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如今的学u2f63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u2fb7,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u2f6au2f90和夏天的葛u2f90,没有冻饿的忧虑了;坐在高大的屋u2f26u2fa5u2faf诵读经书,没有奔u2f9b的劳苦了;有司业和博u2f20当他们的u2f7c师,没有询问u2f7d不告诉,求教u2f7du2f46所收获的了。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u2fa5,不必再像我这样u2f64u2f3f抄录,从别u2f08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u2f00,难道可以说是别u2f08的过错吗!东阳的年轻u2f08马君则,在太学中已学习u2f06年了,同辈u2f08很称赞他的德u2f8f。我到京师朝见皇帝时,马生以同乡晚辈的u2f9d份拜见我,写了u2f00封长信作为礼物,u2f42辞很顺畅通达,同他论辩,u2f94语温和u2f7d态度谦恭。他自己说少年时对于学习很用心、刻苦,这可以称作善于学习者吧!他将要回家拜见u2f57母双亲,我特地将自己治学的艰难告诉他。如果说我勉励同乡努力学习,则是我的志意;如果诋毁我夸耀自己遭遇之好u2f7d在同乡前骄傲,难道是了解我吗?《送东阳马生序》赏析:在这篇赠序里,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以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全文结构严谨,详略有致,用对比说理,在叙事中穿插细节描绘,读来生动感人。

读了送东阳马生序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见自己的课本

送东阳马生序文章表达了怎样的主旨

写年轻时求学的困难和刻苦学习的精力,以此勉励马生珍惜珍惜现有的学习条件,勤奋学习,德业双修,有所成就

送东阳马生序的翻译

《送东阳马生序》翻译:我小时候就爱好读书。(因为)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来读,(于是)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日子按期归还。(冬天)天气十分寒冷,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冰,手指不能够弯曲、伸直,仍然不敢放松(抄书)。抄写完毕,跑着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为这样,许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当我)成年时,(就)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后来担心没有大师、名人与我交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道德高声望高,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他的书房,他(却)从不稍微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遇到他斥责,(我的)态度愈加恭顺,礼数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来还言;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深冬季节刮着猛烈的寒风,积雪有好几尺厚,脚和皮肤冻裂了还不知道。到了书舍,四肢僵硬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暖脚,用被子给我围裹盖上,很久才暖和过来。(我)住在旅店里,我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味道好的东西可以享受。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有红缨装饰的缀着珠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光彩照人的样子仿佛神仙一般;而我虽然穿着破旧的衣衫生活在他们当中,(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吃的穿的不如别人。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如今我虽已年老,没有成就什么事业,还有幸在朝中做官,承蒙天子恩宠的光泽,追随在公卿大人们的身后,每天在旁边陪坐,准备回答众人的咨询,即使公卿的姓氏名字很尊贵,四海之内也有人把他们称呼错了的时候,况且他们的才能远远地胜过我了呢?现在诸位学生在太学学习,每天都享用朝廷供给的伙食,每年都享用到父母供给的皮衣和布衣,再也没有受冻挨饿的忧患了;坐在高大的房子下面诵读诗书,再也没有到处奔走求学的辛苦了;有太学里的教官给你们当老师,再也不会有提问而不告诉,求解答却没有结果的情况了。凡是你们应该有的书,全都集中在这里,再也不必像我那样亲自动手抄录,要向众人借取,才能看到书的情况了。太学的学生中,如果有学业不精进,道德修养不好的人,那就不是天资低下不如人,而是不如我那么专心致志地学习罢了,哪里是别人的过错呢!东阳的马生君则,在太学已经学习二年,同辈的人十分称赞他德才兼备。我在京都去上朝时,马生以同乡人之子的名义拜谒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初次拜见长者的礼物,言辞极为畅达;和马生讨论分辩问题时,马生说话的神态谦和,脸色平易近人。马生说自己年少时,在学习上用心很辛苦,这样的学生才称得上是好学生啊!马生即将回乡去见自己的亲人了,我因此把求学的艰难写下来并告诉给晚辈。说我勉励同乡人刻苦学习,就正合我的一番心意;如果歪曲我的本意,夸耀自己的运气好,而在同乡人面前自高自大的话,哪里是明白我的心意所在呢。明代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原文: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诗词赏析此篇赠序是宋濂写给他的同乡晚生马君则的。作者赠他这篇文章,是以勉励他勤奋学习,但意思却不直接说出,而是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中引申而出,婉转含蓄,平易亲切,字里行间充满了一个硕德长者对晚生后辈的殷切期望,读来令人感动。作者写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情形,着意突出其“勤且艰”的好学精神。内中又分四个层次。第一层从借书之难写自己学习条件的艰苦。因家贫无书,只好借书、抄书,尽管天大寒,砚结冰,手指冻僵,也不敢稍有懈怠。第二层从求师之难,写虚心好学的必要。百里求师,恭谨小心。虽遇叱咄,终有所获。第三层从生活条件之难,写自己安于清贫,不慕富贵,因学有所得,故只觉其乐而不觉其苦,强调只要精神充实,生活条件的艰苦是微不足道的。第四层是这一段的总结。由于自己不怕各种艰难,勤苦学习,所以终于学有所成。虽然作者谦虚地说自己“未有所成”,但一代大儒的事实,是不待自言而人都明白的。最后“况才之过于余者乎”的反诘句承前启后,内容十分丰富。首先作者用反诘的语气强调了天分稍高的人若能像自己这样勤奋,必能取得越自己的卓绝成就。同时言外之意是说自己并不是天才,所以能取得现在的成绩,都是勤奋苦学的结果。推而言之,人若不是天资过分低下,学无所成,就只怪自己刻苦努力不够了。从下文知道,马生是一个勤奋好学的青年,他只要坚持下去,其前途也是不可限量的。所以这一句话虽寥寥数字,但含义深厚,作用大,既照应了上文,又关联了下文,扣紧了赠序的主题,把自己对马生的劝诫、勉励和期望,诚恳而又不失含蓄地从容道出,表现出“雍容浑穆”的大家风度。

送东阳马生序什么意思

送东阳马生序的解释散文篇名。明代宋濂作。马生,是作者家乡的太学生。文中 回顾 了作者 少年 求学的艰辛,勉励后学者 珍惜 良好的学习环境, 勤奋 攻读。当时作者已身居高官、功成名就,但 文章 语言平易 亲切 ,循循善诱。 《送东阳马生序》全文如下: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 假借 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 不敢 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 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未尝 稍降辞色。余立侍 左右 ,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 欣悦 ,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 有所 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 深山 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 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 逆旅 ,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 烨然 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 君子 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 顾问 ,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 有司 业、 博士 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 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 京师 ,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 少时 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 际遇 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送东阳马生序是什么序

《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序”是一种文体,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序”有书序和赠序两种.书序比较早,多为叙述著作者的意趣、写作缘起等,如《易序》《太史公自序》等;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它始于唐朝,一般是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文体,内容多为勉励、称许、推重之辞,如韩愈的《送孟东野序》,柳宗元的《送薛存义序》等.。

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及译文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禀销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译文】   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读书。家里贫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亲手抄写,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天很冷时,砚池里的水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因此停止。抄写完了,赶快送还借书,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阅读很多书。到了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和名人相交往(请教),曾经跑到百里以外向同乡有名望的前辈拿着书请教。前辈道德、声望高,高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从来没有把语言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我恭敬地站在他旁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遇到他人斥责人,(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不敢回答;等到他高兴了,就又请教。所以我虽很笨,终于获得多教益。   当我去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籍,拖着鞋子,在深山大谷中奔走,深冬刮着凛冽的寒风,大雪有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冻裂了不知道。等走到旅舍,四肢冻僵了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暖脚,拿被子(给我)盖上,过很久才暖和过来。在旅馆里,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鲜美的食物可以享受,一起住在旅馆的同学们,都穿着华美的衣服戴着红缨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上佩带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闪光耀眼好像仙人。而我却穿着破棉祆旧衣衫生活在他们中间,毫无羡慕的心思。因为我心中有自己的乐趣,不感到吃穿的享受不如别人了。我求学时的勤恳艰辛情况大体如此。   现在这些学生在大学里学习,政府天天供给膳食,父母年年送来冬服夏装,(这就)没有挨冻挨饿的忧虑啦;坐在高大宽敞的房屋之下读着《诗》《书》,这就)没有东奔西走的劳累啦;有司业、博士做他们的老师,没有问而不告诉,求知而得不到的啦;一切应有的书都集中在这里,(这就)不必象我那样亲手抄写,向别人借来然后才能看到啦。(要是)他们学业(还)不精通,德行(还)有不具备的,(那就)不是(他的)智力低下,而是(他的)思想不象我那样专注罢了,难道是别人的过失吗?   马生君在大学学习已经两年了,同辈的人称赞他贤能。去官之后进京朝见皇帝,他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篇长信做见面礼,言辞很流畅通达。同论的文相比,语言委婉、神色和悦。自称小时候学习用功、刻苦。是可以称得上爱好学习的人。他将要回家乡探视他的双亲,我特意告诉了他求学的艰难。   【作者简介】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现在浙江义乌)人。他家境贫寒,但自幼好学,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等。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元朝末年,元顺帝曾召他为翰林院编修,他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修道著书。   在我国古代文学,宋濂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以继承儒家封建道统为己任,为文主张“宗经”“师古”,取法唐宋,著作甚丰。他的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散文或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著有《宋学士文集》。

送东阳马生序主要内容

主治:作者在这篇赠言里,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文学家宋濂创作的一篇赠序。在这篇赠序里,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送东阳马生序》整体赏析此篇赠序是宋濂写给他的同乡晚生马君则的。作者赠他这篇文章,是以勉励他勤奋学习,但意思却不直接说出,而是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中引申而出,婉转含蓄,平易亲切,字里行间充满了一个硕德长者对晚生后辈的殷切期望,读来令人感动。全文分三大段。第一段写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情形,着意突出其“勤且艰”的好学精神。内中又分四个层次。第一层从借书之难写自己学习条件的艰苦。因家贫无书,只好借书、抄书,尽管天大寒,砚结冰,手指冻僵,也不敢稍有懈怠。第二层从求师之难,写虚心好学的必要。百里求师,恭谨小心。

送东阳马生序第一段原文

珊瑚门诊在哪里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及翻译

原文送东阳马生序作者:宋濂  〔明〕宋濂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选自《四部备要》本《宋文宪公全集》译文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懈怠。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得以看遍许多书籍。到了成年时,愈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担心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游,曾往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道德高,名望大,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覆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冻僵了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旅馆主人处,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穿有珠穗、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则穿着破旧的衣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念头。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就是这样。现在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现在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没有冻饿的忧虑了;坐在大厦之下诵读经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不告诉,求教而无所收获的了;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这样用手抄录,从别人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中已学习二年了,同辈人很称赞他的德行。我到京师朝见皇帝时,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文辞很顺畅通达,同他论辩,言语温和而态度谦恭。他自己说少年时对于学习很用心、刻苦,这可以称作善于学习者吧!他将要回家拜见父母双亲,我特地将自己治学的艰难告诉他。如果说我勉励同乡努力学习,则是我的志意;如果诋毁我夸耀自己遭遇之好而在同乡前骄傲,难道是了解我吗!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翻译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翻译如下:作品原文: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白话译文: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抄书。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序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把鞋后帮踩在脚后跟下,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上的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如今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如今的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没有冻饿的忧虑了,坐在高大的屋子里面诵读经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不告诉,求教而无所收获的了,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这样用手抄录,从别人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东阳的年轻人马君则,在太学中已学习二年了,同辈人很称赞他的德行。我到京师朝见皇帝时,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文辞很顺畅通达,同他论辩,言语温和而态度谦恭。他自己说少年时对于学习很用心、刻苦,这可以称作善于学习者吧,他将要回家拜见父母双亲,我特地将自己治学的艰难告诉他。如果说我勉励同乡努力学习,则是我的志意,如果诋毁我夸耀自己遭遇之好而在同乡前骄傲,难道是了解我。作品简介《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文学家宋濂创作的一篇赠序,在这篇赠序里,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以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全文结构严谨,详略有致,用对比说理,在叙事中穿插细节描绘,读来生动感人。明洪武十一年,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从家乡浦江到应天府去朝见,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写下了此篇赠序,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以勉励他人勤奋。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翻译及注释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翻译及注释如下:原文翻译: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家里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都结了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录书。抄写完毕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经赶到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驳;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不少教益。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回到客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服侍的人拿着热水为我洗浴,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寄居在旅店里,旅店老板每天供应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客舍的人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囊,光彩鲜明,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我求学的辛勤和艰苦就是像这个样子。如今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如今的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没有冻饿的忧虑了;坐在大厦之下诵读诗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不告诉,求教而无所收获的了;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这样用手抄录,从别人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不是天赋、资质低下,而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东阳马君则,在太学中已学习二年了,同辈人很称赞他的德行。我到京师朝见皇帝时,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文辞很顺畅通达,同他论辩,言语温和而态度谦恭。他自己说少年时对于学习很用心、刻苦,这可以称作善于学习者吧!他将要回家拜见父母双亲,我特地将自己治学的艰难告诉他。如果说我勉励同乡努力学习,则是我的志意;如果诋毁我夸耀自己际遇之好而在同乡前骄傲,难道是了解我的人吗?注释:1、东阳:今浙江东阳市,当时与潜溪同属金华府。马生:姓马的太学生,即文中的马君则。2、序:文体名,有书序、赠序二种,本篇为赠序。3、余:我。嗜(shì)学:爱好读书。4、致:得到。5、假借:借。6、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读书。弗,不。之,指代抄书。7、走:跑,这里意为“赶快”。8、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9、既:已经,到了。加冠:古代男子到二十岁时,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成年。10、圣贤之道:指孔孟儒家的道统。宋濂是一个主张仁义道德的理学家,所以十分推崇它。11、硕(shuò)师:学问渊博的老师。游:交游。12、尝:曾。13、趋:快步走。14、乡之先达:当地在道德学问上有名望的前辈。这里指浦江的柳贯、义乌的黄溍等古文家。15、执经叩问:携带经书去请教。16、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辞色,言辞和脸色。17、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18、叱(chì)(咄duō):训斥,呵责。19、俟(sì):等待。欣(xīn):同“忻”。20、卒:终于。21、箧(qiè):箱子。曳屣(yèxǐ):拖着鞋子。22、穷冬:隆冬。23、皲(jūn)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24、僵劲:僵硬。25、媵人:陪嫁的女子。这里指女仆。持汤沃灌:指拿热水喝或拿热水浸洗。汤:热水。26、灌:浇水洗。27、衾(qīn):被子。28、逆旅:旅店。29、日再食:每日两餐。30、被(pī)绮绣:穿着华丽的绸缎衣服。被,同“披”。绮,有花纹的丝织品。31、朱缨宝饰:红穗子上穿有珠子等装饰品。32、腰白玉之环:腰间悬着白玉圈。33、容臭:香袋子。臭(xiù):气味,这里指香气。34、烨(yè页)然:光采照人的样子。35、缊(yùn)袍:粗麻絮制作的袍子。敝衣:破衣。36、耄(mào)老:年老。八九十岁的人称耄。宋濂此时已六十九岁。37、幸预:有幸参与。君子指有道德学问的读书人,另译指有官位的人。38、缀:这里意为“跟随”。39、谬称:不恰当地赞许。这是作者的谦词。40、诸生:指太学生。太学:明代中央政府设立的教育士人的学校,称作太学或国子监。41、县官:这里指朝廷。42、廪(lǐn)稍:当时政府免费供给的俸粮称“廪”或“稍”。43、裘(qiú):皮衣。葛:夏布衣服。44、遗(wèi):赠,这里指接济。45、司业、博士:分别为太学的次长官和教授。46、非天质之卑:不是由于天资太低下。47、流辈:同辈。48、朝:旧时臣下朝见君主。宋濂写此文时,正值他从家乡到京城应天(南京)见朱元璋。49、以乡人子:以同乡之子的身份。谒(yè):拜见。50、撰(zhuàn):写。长书:长信。贽(zhì):古时晚辈初次拜长辈时所赠的礼物。51、夷:平易。52、归见:回家探望。53、“谓余”二句:认为我是在勉励同乡人努力学习,这是说到了我的本意。54、诋(dǐ):毁谤。55、际遇之盛:际遇的得意,指得到皇帝的赏识重用。56、骄乡人:对同乡骄傲。

送东阳马生序的原文及意思

送东阳马生序的原文: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白话释义: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读书。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跑)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趿拉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如今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如今的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没有冻饿的忧虑了;坐在大厦之下诵读经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不告诉,求教而无所收获的了。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中已学习二年了,同辈人很称赞他的德行。我到京师朝见皇帝时,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文辞很顺畅通达,同他论辩,言语温和而态度谦恭。他自己说少年时对于学习很用心、刻苦,这可以称作善于学习者吧!他将要回家拜见父母双亲,我特地将自己治学的艰难告诉他。如果说我勉励同乡努力学习,则是我的志意;如果诋毁我夸耀自己遭遇之好而在同乡前骄傲,难道是了解我吗?扩展资料写作背景:明洪武十一年,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从家乡浦江(浙江省浦江县)到应天(今江苏南京)去朝见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写了这篇序,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勉励他人勤奋学习,成为朱元璋时,正在太学读书的同德才兼备的人。宋濂对年轻后生,并不避讳自己早年家贫、求学历尽千辛万苦的往事。文章中,他以现身说法,坦诚而具体地叙说了自己从幼年到成年的艰苦求学历程,用以勉励后生勤奋学习。其中,种种艰辛,令人慨叹;刻苦、勤奋的精神、虚心的学习态度,令人肃然起敬。文章简介:《送东阳马生序》的劝勉之意是力透纸背的。全文对学之意义只字未提,仅在“非苦学无以成”上大做文章,这是因为,学习的重要,是妇孺皆知的道理,“学有所成”也是众人追求的目标。作者抓住怎样实现“学有所成”这一点,现身说法,语重心长,借褒扬同乡马君则,以教化太学诸生。文中有求学时自己与同学的对比,从另一个侧面强调,不仅要矢志不移、不畏生活的艰难困苦,更要追求精神的充实;文中还以如今太学生求学条件之优越与自己当初求学之艰苦,从衣、食、住、学等方面进行鲜明对比,着重强调,学业是否有成,关键在于自身是否专心致志。作者简介:宋濂自幼多病,且家境贫寒,但他聪敏好学,号称“神童”。曾受业于闻人梦吉、吴莱、柳贯、黄溍等人。元末辞朝廷征命,修道著书。明初时受朱元璋礼聘,被尊为“五经”师,为太子朱标讲经。洪武二年(1369年),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时朝廷礼仪多为其制定。洪武十年(1377年)以年老辞官还乡,后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于夔州病逝,年七十二。明武宗时追谥“文宪”,故称“宋文宪”。宋濂与刘基均以散文创作闻名,并称为“一代之宗”。其散文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他推崇台阁文学,文风淳厚飘逸,为其后“台阁体”作家的文学创作提供范本。其作品大部分被合刻为《宋学士全集》七十五卷。宋濂因身居显位,又逢明初开国盛世,其文风淳厚飘逸 ,文章中较多颂扬封建统治、宣传封建道德的内容。有些文章如《阅江楼记》,虽情景畅达,但颇为粉饰之辞所累。宋濂此类文章,为其后“台阁体”作家的文学创作提供范本。此外,宋濂因受佛、道影响,部分作品亦有消沉、感伤情绪。他的文名远播国外,洪武年间,高丽、日本、安南等国使节曾出双倍价收购宋濂文集。宋濂有史才,曾主持编纂《元史》二百一十卷,王祎将其与司马迁相比 ,四方学者称其为太史公。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掩盖了史学成就,据说他青年学习《春秋三传》时,就擅长记忆历史年代;成年后,也喜欢创作人物传记、行状墓志。他在《洪武圣政记》中,改变之前“以古为鉴”来劝谏君主的方法,创造了“以今为鉴”的劝谏方法,他是“以今为鉴”的“资鉴派”,《洪武圣政记》及他的另一部著作《浦阳人物记》,对于有明一代的史学颇有影响。宋濂坚持散文要明道致用、宗经师古,强调“辞达”,注意“通变”,要求“因事感触”而为文,所以他的散文内容比较充实,且有一定的艺术功力。 有明一代,开私家藏书风气者,首推宋濂。他以继承儒家封建道统为己任,为文主张“宗经”“师古”,取法唐宋,著作甚丰。他的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散文或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明朝立国,朝廷礼乐制度多为宋濂所制定,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宋濂面对财物非常廉洁,曾经在门上写了大字:“宁愿忍受饥饿而死,不能贪利而活着。”君子把这句话当成名言。权贵如果是宋濂不喜欢的那个人,即使拿一满袋子黄金,只要谈论中有一点矛盾,即使把钱送给宋濂,他也不接受。日本使臣奉旨向宋濂求文章,把一百两黄金送给他,宋濂推辞而不接受。朱元璋问他这件事,宋濂回答说:“天朝的侍臣却接受蛮夷小国的金钱,不是维护国体的做法。”

《送东阳马生序》 原文及翻译

一、原文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二、译文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u2f46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u2f08家求借,亲u2f3f抄录,约定u2f47期送还。天u2f53酷寒时,砚池中的u2f54冻成了坚冰,u2f3f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抄书。抄写完后,赶快送还u2f08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u2f08们u2f24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u2f7d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u2f1c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u2f7c师和名u2f08交往,曾快步u2f9b到百u2fa5之外,u2f3f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德u2fbc望重,门u2f08学u2f63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u2f94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u2f9d侧u2f7f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序更为周到,不敢答复u2f00句话;等到他u2fbc兴时,就u2f1c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把鞋后帮踩在脚后跟下,u2f8fu2f9b在深u2f2du2f24u2f95之中,严冬寒风凛冽,u2f24雪深达u2f0f尺,脚和u2f6a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u2f08给我灌下热u2f54,u2f64被u2f26围盖u2f9d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u2f90服,戴着有红u2f8a帽带、饰有珍宝的帽u2f26,腰间挂着u2f69u2f5f环,左边佩戴着u2f11,右边备有u2fb9囊,光彩鲜明,如同神u2f08;我却穿着旧棉袍、破u2f90服处于他们之间,毫u2f46羡慕的意思。因为u2f3c中有u2f9c以使u2f83u2f30u2fbc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u2f08家。我的勤劳和艰u2f9fu2f24概就是这样。如今我虽已年u2f7c,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u2f9d于君u2f26的u2f8f列中,承受着天u2f26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u2f83u2f30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u2f08呢?如今的学u2f63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u2fb7,u2f57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u2f6au2f90和夏天的葛u2f90,没有冻饿的忧虑了;坐在u2fbcu2f24的屋u2f26u2fa5u2faf诵读经书,没有奔u2f9b的劳苦了;有司业和博u2f20当他们的u2f7c师,没有询问u2f7d不告诉,求教u2f7du2f46所收获的了;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u2fa5,不必再像我这样u2f64u2f3f抄录,从别u2f08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就是u2f64u2f3c不如我这样专u2f00,难道可以说是别u2f08的过错吗!东阳的年轻u2f08马君则,在太学中已学习u2f06年了,同辈u2f08很称赞他的德u2f8f。我到京师朝见皇帝时,马u2f63以同乡晚辈的u2f9d份拜见我,写了u2f00封长信作为礼物,u2f42辞很顺畅通达,同他论辩,u2f94语温和u2f7d态度谦恭。他u2f83u2f30说少年时对于学习很u2f64u2f3c、刻苦,这可以称作善于学习者吧!他将要回家拜见u2f57母双亲,我特地将u2f83u2f30治学的艰难告诉他。如果说我勉励同乡努u2f12学习,则是我的志意;如果诋毁我夸耀u2f83u2f30遭遇之好u2f7d在同乡前骄傲,难道是了解我吗?《送东阳马生序》 赏析作者在这篇赠言里,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文中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作者的这种认识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但他所说的学习目的与内容,则不足取。文章层次分明,描摹细致,情意恳切,词畅理达。文中有求学时自己与同学的对比,从另一个侧面强调,不仅要矢志不移、不畏生活的艰难困苦,更要追求精神的充实;文中还以如今太学生求学条件之优越与自己当初求学之艰苦,从衣、食、住、学等方面进行鲜明对比,着重强调,学业是否有成,关键在于自身是否专心致志。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译文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和译文如下:一、原文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二、译文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懈怠。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得以看遍许多书籍。到了成年时,愈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担心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游,曾往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道德高,名望大,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覆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冻僵了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旅馆主人处,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穿有珠穗、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则穿着破旧的衣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念头。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就是这样。现在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现在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没有冻饿的忧虑了;坐在大厦之下诵读经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不告诉,求教而无所收获的了;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这样用手抄录,从别人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中已学习二年了,同辈人很称赞他的德行。我到京师朝见皇帝时,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文辞很顺畅通达,同他论辩,言语温和而态度谦恭。他自己说少年时对于学习很用心、刻苦,这可以称作善于学习者吧!他将要回家拜见父母双亲,我特地将自己治学的艰难告诉他。如果说我勉励同乡努力学习,则是我的志意;如果诋毁我夸耀自己遭遇之好而在同乡前骄傲,难道是了解我吗!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赏析

《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文学家宋濂创作的一篇赠序。原文如下: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全文赏析:此篇赠序是宋濂写给他的同乡晚生马君则的。作者赠他这篇文章,是以勉励他勤奋学习,但意思却不直接说出,而是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中引申而出,婉转含蓄,平易亲切,字里行间充满了一个硕德长者对晚生后辈的殷切期望,读来令人感动。全文分三大段。第一段写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情形,着意突出其“勤且艰”的好学精神。内中又分四个层次。第一层从借书之难写自己学习条件的艰苦。因家贫无书,只好借书、抄书,尽管天大寒,砚结冰,手指冻僵,也不敢稍有懈怠。第二层从求师之难,写虚心好学的必要。百里求师,恭谨小心。虽遇叱咄,终有所获。第三层从生活条件之难,写自己安于清贫,不慕富贵,因学有所得,故只觉其乐而不觉其苦,强调只要精神充实,生活条件的艰苦是微不足道的。第四层是这一段的总结。由于自己不怕各种艰难,勤苦学习,所以终于学有所成。虽然作者谦虚地说自己“未有所成”,但一代大儒的事实,是不待自言而人都明白的。最后“况才之过于余者乎”的反诘句承前启后,内容十分丰富。首先作者用反诘的语气强调了天分稍高的人若能像自己这样勤奋,必能取得越自己的卓绝成就。同时言外之意是说自己并不是天才,所以能取得现在的成绩,都是勤奋苦学的结果。推而言之,人若不是天资过分低下,学无所成,就只怪自己刻苦努力不够了。从下文知道,马生是一个勤奋好学的青年,他只要坚持下去,其前途也是不可限量的。所以这一句话虽寥寥数字,但含义深厚,作用大,既照应了上文,又关联了下文,扣紧了赠序的主题,把自己对马生的劝诫、勉励和期望,诚恳而又不失含蓄地从容道出,表现出“雍容浑穆”的大家风度。第二段紧承第一段,写当代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与作者青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形成鲜明的对照,从反面强调了勤苦学习的必要性。“日有廪稍之供”云云是与上文生活条件之苦对比,“有司业、博士为之师”云云是与上文求师之难对比,“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云云,与上文借书之难对比。通过对比,人们很清楚地看出当今太学生在读书、求师、生活等几个方面,都比作者当年的求学条件优越得多,但却业有未精,德有未成。最后用一个选择句式又加一个反诘句式,强调指出:关键就在于这些太学生既不勤奋又不刻苦。这又是对上段第四层的照应。以上两段从正反两个方面强调了勤苦学习的重要性,虽未明言是对马生的劝励,而劝励之意自明。然而文章毕竟是为马生而作的,所以至第三段便明确地写到马生,点明写序的目的,这就是“道为学之难”,“勉乡人以学者”。因为劝励的内容在上两段中已经写足,所以这里便只讲些推奖褒美的话,但是殷切款诚之意,马生是不难心领神会的。宋濂为人宽厚诚谨,谦恭下人。此文也是一如其人,写得情辞婉转,平易亲切。其实按他的声望、地位,他完全可以摆出长者的架子,正面说理大发议论,把这个青年教训一通的。然而他却不这样做。他绝口不说你们青年应当怎样怎样,而只是说“我”曾经怎样怎样,自己放在与对方平等的地位上,用自己亲身的经历和切身的体会去和人谈心。不仅从道理上,而且从形象上、情感上去启发影响读者,使人感到在文章深处有一种崇高的人格感召力量,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会在不知不觉中缩短了与作者思想上的距离,赞同他的意见,并乐于照着他的意见去做。写文章要能达到这一步,决非只是一个文章技巧问题,这是需要有深厚的思想修养作基础的。其次,作者在说理上,也不是凭空论道,而是善于让思想、道理从事实的叙述中自然地流露出来。而在事实的叙述中,又善于将概括的述说与典型的细节描绘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使文章具体实在,不仅在行文上简练生动,而且还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例如在说到读书之难时,作者在概括地叙述了自己因家贫无书,不得不借书、抄书,计日以还的情形后说:“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通过这样一个典型的细节描写,就使人对作者当初读书的勤奋及学习条件的艰苦,有了一个生动形象的具体感受。理在事中,而事颇感人。这也是此文使人乐于赞同并接受作者意见的又一个内在的原因。而且,文章浑然天成,内在结构却十分严密而紧凑。本来文章所赠送的对象是一篇之主体。然而文章却偏把主体抛在一边,先从自己谈起,从容道来,由己及人,至最后才谈及赠送的对象。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匠心独运。在文章的深层结构中,主宾之间有一种紧密的内在联系,时时针对着主,处处照应到主,而却避免了一般赠序文章直露生硬的缺点,使文章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在写作中又成功地运用了对比映衬的手法,使左右有对比,前后有照应,文章于宽闲中显示严整,“鱼鱼雅雅,自中节度”。这一点给人的印象也是十分深刻的。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

送东阳马生序的原文: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白话释义: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读书。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跑)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趿拉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如今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如今的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没有冻饿的忧虑了;坐在大厦之下诵读经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不告诉,求教而无所收获的了。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中已学习二年了,同辈人很称赞他的德行。我到京师朝见皇帝时,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文辞很顺畅通达,同他论辩,言语温和而态度谦恭。他自己说少年时对于学习很用心、刻苦,这可以称作善于学习者吧!他将要回家拜见父母双亲,我特地将自己治学的艰难告诉他。如果说我勉励同乡努力学习,则是我的志意;如果诋毁我夸耀自己遭遇之好而在同乡前骄傲,难道是了解我吗?扩展资料写作背景:明洪武十一年,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从家乡浦江(浙江省浦江县)到应天(今江苏南京)去朝见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写了这篇序,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勉励他人勤奋学习,成为朱元璋时,正在太学读书的同德才兼备的人。宋濂对年轻后生,并不避讳自己早年家贫、求学历尽千辛万苦的往事。文章中,他以现身说法,坦诚而具体地叙说了自己从幼年到成年的艰苦求学历程,用以勉励后生勤奋学习。其中,种种艰辛,令人慨叹;刻苦、勤奋的精神、虚心的学习态度,令人肃然起敬。文章简介:《送东阳马生序》的劝勉之意是力透纸背的。全文对学之意义只字未提,仅在“非苦学无以成”上大做文章,这是因为,学习的重要,是妇孺皆知的道理,“学有所成”也是众人追求的目标。作者抓住怎样实现“学有所成”这一点,现身说法,语重心长,借褒扬同乡马君则,以教化太学诸生。文中有求学时自己与同学的对比,从另一个侧面强调,不仅要矢志不移、不畏生活的艰难困苦,更要追求精神的充实;文中还以如今太学生求学条件之优越与自己当初求学之艰苦,从衣、食、住、学等方面进行鲜明对比,着重强调,学业是否有成,关键在于自身是否专心致志。作者简介:宋濂自幼多病,且家境贫寒,但他聪敏好学,号称“神童”。曾受业于闻人梦吉、吴莱、柳贯、黄溍等人。元末辞朝廷征命,修道著书。明初时受朱元璋礼聘,被尊为“五经”师,为太子朱标讲经。洪武二年(1369年),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时朝廷礼仪多为其制定。洪武十年(1377年)以年老辞官还乡,后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于夔州病逝,年七十二。明武宗时追谥“文宪”,故称“宋文宪”。宋濂与刘基均以散文创作闻名,并称为“一代之宗”。其散文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他推崇台阁文学,文风淳厚飘逸,为其后“台阁体”作家的文学创作提供范本。其作品大部分被合刻为《宋学士全集》七十五卷。宋濂因身居显位,又逢明初开国盛世,其文风淳厚飘逸 ,文章中较多颂扬封建统治、宣传封建道德的内容。有些文章如《阅江楼记》,虽情景畅达,但颇为粉饰之辞所累。宋濂此类文章,为其后“台阁体”作家的文学创作提供范本。此外,宋濂因受佛、道影响,部分作品亦有消沉、感伤情绪。他的文名远播国外,洪武年间,高丽、日本、安南等国使节曾出双倍价收购宋濂文集。宋濂有史才,曾主持编纂《元史》二百一十卷,王祎将其与司马迁相比 ,四方学者称其为太史公。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掩盖了史学成就,据说他青年学习《春秋三传》时,就擅长记忆历史年代;成年后,也喜欢创作人物传记、行状墓志。他在《洪武圣政记》中,改变之前“以古为鉴”来劝谏君主的方法,创造了“以今为鉴”的劝谏方法,他是“以今为鉴”的“资鉴派”,《洪武圣政记》及他的另一部著作《浦阳人物记》,对于有明一代的史学颇有影响。宋濂坚持散文要明道致用、宗经师古,强调“辞达”,注意“通变”,要求“因事感触”而为文,所以他的散文内容比较充实,且有一定的艺术功力。 有明一代,开私家藏书风气者,首推宋濂。他以继承儒家封建道统为己任,为文主张“宗经”“师古”,取法唐宋,著作甚丰。他的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散文或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明朝立国,朝廷礼乐制度多为宋濂所制定,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宋濂面对财物非常廉洁,曾经在门上写了大字:“宁愿忍受饥饿而死,不能贪利而活着。”君子把这句话当成名言。权贵如果是宋濂不喜欢的那个人,即使拿一满袋子黄金,只要谈论中有一点矛盾,即使把钱送给宋濂,他也不接受。日本使臣奉旨向宋濂求文章,把一百两黄金送给他,宋濂推辞而不接受。朱元璋问他这件事,宋濂回答说:“天朝的侍臣却接受蛮夷小国的金钱,不是维护国体的做法。”

送马东阳序原文及翻译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和翻译如下:1、《送东阳马生序》原文: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2、《送东阳马生序》翻译:我年幼时就很好学。家里穷,无法买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特别冷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抄录。抄写完后,赶紧快步跑去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把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读遍各类书籍。(我)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才学渊博的老师和名士交往,曾跑到百里之外的地方,手拿着经书向有德行和学问的前辈求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从不稍微把言辞说得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倾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节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拉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季节,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上的皮肤冻裂了却不知道。到了学舍,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人拿来热水给我浇洗浸泡,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店里,店主每天只给我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食物可以享受。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红缨、宝石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挂着香囊,光彩鲜亮,如同神仙;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毫无羡慕之意,因为心中有使自己高兴的事,不觉得吃穿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如今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列入君子的行列中,受到天子的恩宠,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如今各位太学生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送来冬衣夏装,没有冻饿的忧虑了;坐在宽敞的书斋之中诵读经书,没有奔波劳顿的辛苦了;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有问必答,有求必应。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汇集在这里,不必再像我那样用手抄录,去向别人借书然后才能阅读。要是还有学业不精通、道德没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资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是别人的过错吗?东阳县的马君则,到太学来已有两年,同辈人很称赞他的德行。我到京师朝见皇帝时,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文辞很顺畅通达。同他一起交流讨论,言语温和而神色谦逊。他自己说少年时对于学习很用心、刻苦,这可以称作好学者吧。他将要回家拜见父母双亲,我特地将自己治学的艰难告诉他。如果认为我是在勉励同乡努力学习,那确是我的意愿;如果诋毁我夸耀自己优裕境遇而在同乡前骄傲炫耀,那又怎么能知道我的用心呢?《送东阳马生序》创作背景: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从家乡浦江(浙江省浦江县)到应天(今江苏南京)去朝见,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写下了此篇赠序,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以勉励他人勤奋。

送东阳马生序是什么序

“序”是一种文体,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序”有书序和赠序两种.书序比较早,多为叙述著作者的意趣、写作缘起等,如《易序》《太史公自序》等;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它始于唐朝,一般是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文体,内容多为勉励、称许、推重之辞,如韩愈的《送孟东野序》,柳宗元的《送薛存义序》等.

《送东阳马生序》中“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中的于是什么意思啊

语气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送东阳马生序中"马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以二年,流辈甚称其贤。自慰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为善学者矣。”

送东阳马生序 翻译

《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文学家宋濂创作的一篇赠序。序文部分: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譔书以遗之。翻译部分: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读书。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得以遍读群书。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无处与大师、名人交往,我常往百里之外的先进前辈那里请教。前辈道德高、声望大,前往求教的人众多,门前拥挤,不曾得到他的一点儿接待和应酬,我站在他旁边恭候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驳;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不少教益。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深有好几尺,脚上的皮肤都冻裂却不知道。回到旅店,四肢冻僵得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热水给我浇灌,用被子给我盖上,过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店里的人一天供给两顿饭食,没有新鲜肥美食物可以享受。同住的人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带着佩刀,右边挂着香袋,光彩亮丽像神仙;我则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我求学时的辛勤和艰苦就是如此。现在太学生们在太学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有皮衣和布衣穿,没有挨饿受冻的忧虑;坐在高大的房屋下面诵读经书,没有奔走的劳苦;有官吏和学者做他们的老师,没有提问而不告诉、去求却

送东阳马生序的送是什么意思

就是赠送的意思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及答案有哪些

翻译句子

送东阳马生序的序是什么意思

《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序”是一种文体。“序”有书序和赠序两种。书序比较早,多为叙述著作者的意趣、写作缘起等,如《易序》《太史公自序》等。惜别赠言的文字,叫作“赠序”,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

送东阳马生序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写于晚年的一篇劝学之作.马生,马君则,国子监太学生.序,也称作“叙”或称作“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出版意图、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的前面,也有列在后面的,如《史记·太史公自序》,列于书后面的称为“跋”或“后序”.赠序,古代送别以诗文相赠,写在诗文前的文字称为赠序.赠序多为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本文即属此类. 明洪武十一年(1378),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入朝晋见.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写了这篇序,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勉励他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本课只节选了序文的前半部分.在这部分中,作者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地位和长者身份,就板起面孔说教,而是现身说法,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作者对马生的殷切期望,寓于其中. 问题研究 1.作者是怎样写自己的求学经历的? 作者写自己年轻时学习上的艰苦情景,主要写了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开篇即点出学习上难以解决的矛盾:“家贫”和“嗜学”,由此引出了求学的艰难:常借书于人,手自笔录,天大寒而弗之怠,走送之,因此得以遍观群书.苦无名师引导,趋百里外,从师叩问.经过作者的主观努力,顽强拼搏,在付出了无数辛勤的劳动,经历了无数辛酸后,终于克服了学习上“无书”和“无师”的困难,获得了知识,成为饱学之士.作者特别渲染了从师求学的艰难:穷冬时节,穿行在深山大谷中,“足肤皲裂而不知”,“四肢僵劲不能动”.生活上艰苦异常,粗茶淡饭一日也只有两顿,穿的是破衣旧袍.但这些都未动摇作者求学的意志.在艰苦的学习生活中,作者怡然自乐,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艳羡.精神上的富足,战胜了物质上的贫困.知识的积累,精神的充实,是学子读书的必备条件.作者最后以“勤且艰”小结自己的学习生涯,想必马生能从中受到启发. 2.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经历的目的何在? 是为了鼓励马生勤奋学习.因为课文只是节选,参照后文叙太学的优越学习条件,以及对马生语重心长的鼓励和期望,作者的意图非常明显.同时,文章由自己的经历写起,读来也更亲切平易.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的翻译

我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毫,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飒飒上辛往往就是这样。不如人

1、宋濂写《送东阳马生序》的缘由是什么?

送东阳马生序关于文题: “生”是对晚辈的称呼,也有亲密的意思。 序,是一种文体,分书序和赠序两种。书序多为叙述著作者的意趣、写作缘起等;赠序用于临别赠言,多为赞颂、勉励、祝愿、惜别之辞。 本文的重点是叙述自己的力学苦学的情况,以激励对方努力学习为目的。是赠序。 马生君在大学学习已经两年了,同辈的人称赞他贤能。做官之后进京朝见,他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篇长信做见面礼,言辞很流畅通达。同论的文相比,语言委婉、神色和悦。自称小时候学习用功、刻苦。是可以称得上爱好学习的人。他将要回家乡探视他的双亲,我特意告诉了他求学的艰难。此文摘自《百度文库》

送东阳马生序中有多少字啊?

《送 sòng 东 dōng 阳 yáng 马 mǎ 生 shēng 序 xù》(明míng代dài) 宋 sòng 濂 lián余 yú 幼 yòu 时 shí 即 jí 嗜 shì 学 xué。 家 jiā 贫 pín, 无 wú 从 cóng 致 zhì 书 shū 以 yǐ 观 guān, 每 měi 假 jiǎ 借 jiè 于 yú 藏 cáng 书 shū 之 zhī 家 jiā, 手 shǒu 自 zì 笔 bǐ 录 lù, 计 jì 日 rì 以 yǐ 还 huán。 天 tiān 大 dà 寒 hán, 砚 yàn 冰 bīng 坚 jiān, 手 shǒu 指 zhǐ 不 bù 可 kě 屈 qū 伸 shēn, 弗 fú 之 zhī 怠 dài。 录 lù 毕 bì, 走 zǒu 送 sòng 之 zhī, 不 bù 敢 gǎn 稍 shāo 逾 yú 约 yuē。 以 yǐ 是 shì 人 rén 多 duō 以 yǐ 书 shū 假 jiǎ 余 yú, 余 yú 因 yīn 得 dé 遍 biàn 观 guān 群 qún 书 shū。 既 jì 加 jiā 冠 guàn, 益 yì 慕 mù 圣 shèng 贤 xián 之 zhī 道 dào, 又 yòu 患 huàn 无 wú 硕 shuò 师 shī、 名 míng 人 rén 与 yǔ 游 yóu, 尝 cháng 趋 qū 百 bǎi 里 lǐ 外 wài, 从 cóng 乡 xiāng 之 zhī 先 xiān 达 dá 执 zhí 经 jīng 叩 kòu 问 wèn。 先 xiān 达 dá 德 dé 隆 lóng 望 wàng 尊 zūn, 门 mén 人 rén 弟 dì 子 zǐ 填 tián 其 qí 室 shì, 未 wèi 尝 cháng 稍 shāo 降 jiàng 辞 cí 色 sè。 余 yú 立 lì 侍 shì 左 zuǒ 右 yòu, 援 yuán 疑 yí 质 zhì 理 lǐ, 俯 fǔ 身 shēn 倾 qīng 耳 ěr 以 yǐ 请 qǐng; 或 huò 遇 yù 其 qí 叱 chì 咄 duō, 色 sè 愈 yù 恭 gōng, 礼 lǐ 愈 yù 至 zhì, 不 bù 敢 gǎn 出 chū 一 yī 言 yán 以 yǐ 复 fù; 俟 sì 其 qí 欣 xīn 悦 yuè, 则 zé 又 yòu 请 qǐng 焉 yān。 故 gù 余 yú 虽 suī 愚 yú, 卒 zú 获 huò 有 yǒu 所 suǒ 闻 wén。当 dāng 余 yú 之 zhī 从 cóng 师 shī 也 yě, 负 fù 箧 qiè 曳 yè 屣 xǐ, 行 xíng 深 shēn 山 shān 巨 jù 谷 gǔ 中 zhōng, 穷 qióng 冬 dōng 烈 liè 风 fēng, 大 dà 雪 xuě 深 shēn 数 shù 尺 chǐ, 足 zú 肤 fū 皲 jūn 裂 liè 而 ér 不 bù 知 zhī。 至 zhì 舍 shè, 四 sì 支 zhī 僵 jiāng 劲 jìn 不 bù 能 néng 动 dòng, 媵 yìng 人 rén 持 chí 汤 tāng 沃 wò 灌 guàn, 以 yǐ 衾 qīn 拥 yōng 覆 fù, 久 jiǔ 而 ér 乃 nǎi 和 hé。 寓 yù 逆 nì 旅 lǚ, 主 zhǔ 人 rén 日 rì 再 zài 食 sì, 无 wú 鲜 xiān 肥 féi 滋 zī 味 wèi 之 zhī 享 xiǎng。 同 tóng 舍 shè 生 shēng 皆 jiē 被 pī 绮 qǐ 绣 xiù, 戴 dài 朱 zhū 缨 yīng 宝 bǎo 饰 shì 之 zhī 帽 mào, 腰 yāo 白 bái 玉 yù 之 zhī 环 huán, 左 zuǒ 佩 pèi 刀 dāo, 右 yòu 备 bèi 容 róng 臭 xiù, 烨 yè 然 rán 若 ruò 神 shén 人 rén; 余 yú 则 zé 缊 yùn 袍 páo 敝 bì 衣 yī 处 chǔ 其 qí 间 jiān, 略 lüè 无 wú 慕 mù 艳 yàn 意 yì , 以 yǐ 中 zhōng 有 yǒu 足 zú 乐 lè 者 zhě, 不 bù 知 zhī 口 kǒu 体 tǐ 之 zhī 奉 fèng 不 bù 若 ruò 人 rén 也 yě。 盖 gài 余 yú 之 zhī 勤 qín 且 qiě 艰 jiān 若 ruò 此 cǐ。 今 jīn 虽 suī 耄 mào 老 lǎo, 未 wèi 有 yǒu 所 suǒ 成 chéng, 犹 yóu 幸 xìng 预 yù 君 jūn 子 zi 之 zhī 列 liè, 而 ér 承 chéng 天 tiān 子 zǐ 之 zhī 宠 chǒng 光 guāng, 缀 zhuì 公 gōng 卿 qīng 之 zhī 后 hòu, 日 rì 侍 shì 坐 zuò 备 bèi 顾 gù 问 wèn, 四 sì 海 hǎi 亦 yì 谬 miù 称 chēng 其 qí 氏 shì 名 míng, 况 kuàng 才 cái 之 zhī 过 guò 于 yú 余 yú 者 zhě 乎 hū?今 jīn 诸 zhū 生 shēng 学 xué 于 yú 太 tài 学 xué, 县 xiàn 官 guān 日 rì 有 yǒu 廪 lǐn 稍 shāo 之 zhī 供 gōng, 父 fù 母 mǔ 岁 suì 有 yǒu 裘 qiú 葛 gé 之 zhī 遗 wèi, 无 wú 冻 dòng 馁 něi 之 zhī 患 huàn 矣 yǐ; 坐 zuò 大 dà 厦 shà 之 zhī 下 xià 而 ér 诵 sòng 《 诗 shī 》 《 书 shū 》 , 无 wú 奔 bēn 走 zǒu 之 zhī 劳 láo 矣 yǐ; 有 yǒu 司 sī 业 yè、 博 bó 士 shì 为 wéi 之 zhī 师 shī, 未 wèi 有 yǒu 问 wèn 而 ér 不 bù 告 gào, 求 qiú 而 ér 不 bù 得 dé 者 zhě 也 yě; 凡 fán 所 suǒ 宜 yí 有 yǒu 之 zhī 书 shū, 皆 jiē 集 jí 于 yú 此 cǐ, 不 bù 必 bì 若 ruò 余 yú 之 zhī 手 shǒu 录 lù, 假 jiǎ 诸 zhū 人 rén 而 ér 后 hòu 见 jiàn 也 yě。 其 qí 业 yè 有 yǒu 不 bù 精 jīng, 德 dé 有 yǒu 不 bù 成 chéng 者 zhě, 非 fēi 天 tiān 质 zhì 之 zhī 卑 bēi, 则 zé 心 xīn 不 bù 若 ruò 余 yú 之 zhī 专 zhuān 耳 ěr, 岂 qǐ 他 tā 人 rén 之 zhī 过 guò 哉 zāi!东 dōng 阳 yáng 马 mǎ 生 shēng 君 jūn 则 zé, 在 zài 太 tài 学 xué 已 yǐ 二 èr 年 nián, 流 liú 辈 bèi 甚 shèn 称 chēng 其 qí 贤 xián。 余 yú 朝 cháo 京 jīng 师 shī, 生 shēng 以 yǐ 乡 xiāng 人 rén 子 zǐ 谒 yè 余 yú, 撰 zhuàn 长 cháng 书 shū 以 yǐ 为 wéi 贽 zhì, 辞 cí 甚 shèn 畅 chàng 达 dá, 与 yǔ 之 zhī 论 lùn 辩 biàn, 言 yán 和 hé 而 ér 色 sè 夷 yí。 自 zì 谓 wèi 少 shào 时 shí 用 yòng 心 xīn 于 yú 学 xué 甚 shèn 劳 láo, 是 shì 可 kě 谓 wèi 善 shàn 学 xué 者 zhě 矣 yǐ! 其 qí 将 jiāng 归 guī 见 jiàn 其 qí 亲 qīn 也 yě, 余 yú 故 gù 道 dào 为 wéi 学 xué 之 zhī 难 nán 以 yǐ 告 gào 之 zhī。 谓 wèi 余 yú 勉 miǎn 乡 xiāng 人 rén 以 yǐ 学 xué 者 zhě, 余 yú 之 zhī 志 zhì 也 yě; 诋 dǐ 我 wǒ 夸 kuā 际 jì 遇 yù 之 zhī 盛 shèng 而 ér 骄 jiāo 乡 xiāng人 rén 者 zhě,岂 qǐ 知 zhī 予 yǔ 者 zhě 哉 zāi?

送东阳马生序翻译

《送东阳马生序》的翻译: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家里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都结了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录书。抄写完毕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经赶到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驳;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不少教益。《送东阳马生序》的原文: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如何评价《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作者以自己青少年时期在艰难条件下刻苦学习的亲身经历,劝勉当时的太学生不要辜负良好条件,要刻苦读书,最终学有所成。《送东阳马生序》主要运用的写作手法是对比(或反衬)。体现在:1、用老师的严厉(未尝少降辞色)反衬作者求师的诚恳和恭敬(俯身倾耳以请:色愈恭礼愈至),也突出他求师的艰难,用以勉励马生。2、用同舍生的锦衣玉食(烨然若神人)与自己的贫穷清苦(蕴袍敝衣)作对比,表现作者求学的端正态度和读书带给他精神上的愉悦,也表现他求学生活的艰苦,信念的坚定,并依此勉励马生不怕清苦,勤奋读书。3、用太学生条件的优越和自己求学的艰苦作对比,表现自己不畏艰难、刻苦求学的精神,勉励马生不怕清苦,刻苦读书。《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文学家宋濂创作的一篇赠序。在这篇赠序里,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以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全文结构严谨,详略有致,用对比说理,在叙事中穿插细节描绘,读来生动感人。

《送东阳马生序》表达怎样的主旨?

主旨:作者在这篇赠言里,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文中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作者的这种认识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作品鉴赏:文章浑然天成,内在结构却十分严密而紧凑。本来文章所赠送的对象是一篇之主体。然而文章却偏把主体抛在一边,先从自己谈起,从容道来,由己及人,至最后才谈及赠送的对象。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匠心独运。在文章的深层结构中,主宾之间有一种紧密的内在联系,时时针对着主,处处照应到主,而却避免了一般赠序文章直露生硬的缺点,使文章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在写作中又成功地运用了对比映衬的手法,使左右有对比,前后有照应,文章于宽闲中显示严整,“鱼鱼雅雅,自中节度”。这一点给人的印象也是十分深刻的。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讲的什么故事 送东阳马生序的简介

1、《送东阳马生序》的主要内容:作者宋濂先介绍了自己早年求学的艰难以及勤奋学习的经历,后介绍了今日学生在太学中学习拥有的优越条件,两者的鲜明对比凸显出勤苦学习的必要性,最后真挚地勉励同乡马君努力学习,寄托了诗人对马生的殷切期望。 2、创作背景:明洪武十一年(1378),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从家乡浦江(浙江省浦江县)到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去朝见,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写下了此篇赠序,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以勉励他人勤奋。 3、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谥号文宪。浦江(今浙江浦江)人,汉族。明初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因其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全家流放茂州。其散文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他推崇台阁文学,文风淳厚飘逸,为其后“台阁体”作家的文学创作提供范本。其作品大部分被合刻为《宋学士全集》七十五卷。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及翻译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我小时候就喜欢读书。家里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亲手抄写,计算着日子按期归还。天大寒,砚冰坚,冬天天气十分寒冷,砚台(里的墨汁)结成的冰很坚硬,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手指冻得不能弯曲伸展,也不敢懈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抄写完毕,跑着去送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因此人们大多(肯)把书借给我,我因此能够广泛阅读各种书籍。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到了成年,更加羡慕圣人贤人所讲的道理。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和有名望的人与自己交往。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曾跑到百里外,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拿着经书请教。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前辈德高望重,学生徒弟挤满了他的屋子,不曾稍微缓和一下言辞与脸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我站在他的左右伺候,提出疑难,探究义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倾听。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有时遇到他的训斥,(我的)神色更加恭敬,礼节更加周到。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不敢说一句话来答复;等到他高兴了,就再去请教。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得到一些学问。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当我从师求学时,(经常)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上的皮肤冻裂了也不知道。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到了客舍,四肢僵硬得不能动弹,伙计但来热水泡洗,用被裹盖,久而乃和。很久才暖和过来。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住在旅店,主人一天管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滋味的享受。住在旅店,主人一天管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滋味的享受。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同屋的人都穿着绮罗锦绣,戴着红缨宝石装饰的帽子。

送东阳马生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送东阳马生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以自己的求学之路困难而劝诫马生在优越的条件下更应好好学习,表达了作者对东阳马生殷切的期望与无限关怀之情. 送东阳马生序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希望马生在好的条件下好好学习 送东阳马生序的思想感情问题 在学习中我们要有苦中作乐,以苦为乐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应该要好好珍惜我们现有的优越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送东阳马生序》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送东阳马生序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以自己的求学之路困难而劝诫马生在优越的条件下更应好好学习,表达了作者对东阳马生殷切的期望与无限关怀之情。 望采纳 送东阳马生序表达了怎样的主旨 本文作者以自己青少年时期在艰难条件下刻苦学习的亲身经历,劝勉当时的马生不要辜负良好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成。 送东阳马生序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境界 艰苦学习,尊敬师长, 送东阳马生序文章表达了怎样的主旨 主旨是:本文通过作者自叙青年时代求学的困难和刻苦学习的经历,并与今天大学生求学之易进行对比,得出业有不精,德有不成,主要是因为用心不专,不知勤苦求学之理的结论,并劝勉马生及大学生在优越的学习环境中更应勤奋,专心致志地学习。 有不明白的地方再问哟,祝你学习进步,更上一层楼! (*^__^*) 送东阳马生序表达了作者什么意思? 宋濂写了这篇序,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勉励他人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作者现身说法,叙述自己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作者对马君则的殷切期望,寓于其中。 送东阳马生序 手录 表达作者怎样心情 送东阳马生序》写了作者宋濂青少年时代求学的千种辛苦万般困苦,并拿后来太学中的条件与之作比,以告诫劝勉“马生”刻苦读书;文章都让人强烈地感到,我们必须珍惜优越的条件,好好学习,然而给予我最大震撼的东西并不是这一点--是宋濂的执著。 送东阳马生序的表达方式 本文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有些地方适当的加以渲染和描绘,给文章增添了文采,使文章更加具体生动。例如,写到趋百里之外向硕师名人求教的情景,写了周围的环境:“门人弟子填其室”;写了“先达”的表现:“未尝稍障辞色”,“遇其叱咄”,“俟其欣悦”,把对“先达”庄重、严肃的态度写得很有声色;写自己求教时的谦虚、恭谨:“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写出人物的神态。 本文还采用了细节描写的方法,如写同舍诸生的服饰华贵。写了穿的衣服,戴的帽子,挂的玉环,腰间的佩刀和容臭,使同舍诸生“烨然若神人”。这样更衬托出作者“缊袍敝衣”的朴素。 叙述和描绘的同时还适当穿插议论,突出了文章的思想。在对比自己同那些被绵绣、沃甘肥的同舍生之后,点出了甘于敝农、粗粝的原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这里的“足乐者”就是进德修业。这简要的议论表现了人物的志趣。文章讲述了太学生的优越学习条件后,进而推论出:“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苦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这就是通过今昔对比揭示出的道理。

送东阳马生序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第一部分是第一段,作者记述自己青少年时期求学的经历,分为两层。第一层写少年时代读书的刻苦勤奋。文章一开始就揭示了“嗜学”和“家贫”的尖锐矛盾。“嗜学”就是喜欢读书,家境贫寒却又无法买书来看,只好向别人借书,“手自笔录”,自己亲手抄写,这就成了解决矛盾的办法。第二层一开始,用“既加冠”的“既”字承接上文,这一层讲的是求师艰难。写的是“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的情景。所谓“乡之先达”,是指当地有学问的前辈。“执经叩问”,就是带着经书去请教。“百里”,是说路程远,显示了求师欲望的迫切和坚决。2,第二部分是第二段,主要写求学的艰苦情况,分为三层。第一层作者选取了一个特定情景加以描写。“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明穷苦;“深山巨谷”,表明路途险恶。穷冬、烈风、大雪,分别从季节、环境、气候的特点上着眼。“足肤皲裂而不知”,“四肢僵劲不能动”,这些又反衬了天气的严寒和行路的凄苦。第二层对比,写那些住在同一旅舍里的富家子弟,作者连用“被”“戴”“腰”“佩”“备”,着力写出富家子弟服饰的华美,勾勒出他们的形象,“烨然若神人”,像神那样光彩艳丽。这是个比喻,这一个比喻越是突出,下面的对比就越鲜明。“余则袍敝衣处其间”,一边是服装鲜艳,一边是破衣烂袄。这就进一步突出了作者的寒酸相。第三层写对精神境界的揭示, 在经过这样的对比后,作者的笔墨开始转折,“略无慕艳意”表明他一点也不羡慕,不自惭形秽。因为“中有足乐者”,内心有精神安慰和思想寄托,所以他就不会在吃、穿上和别人比较了。接下来作者用“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结束这一层,说明这只是一个例子,是一种特定情景,从而用特定来说明一般,概括了许多类似情形。扩展资料创作背景:《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自《宋学士文集》.明洪武十一年(1378),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从家乡浦江到应天(今江苏南京)去朝见朱元璋时,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写了这篇序,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勉励他人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这篇文章中心意思明确,但作者不是板着面孔空讲道理,而是用夹叙夹议的方法。而这种夹叙夹议手法的运用,又是通过现身说法的途径,包含着自己亲身的经历和感受,因而显得情意恳切,语重心长,使人感到亲切。文章从叙述入手,表面上看似乎离题,实际上内在的勾连很紧。写年轻时读书、从师、求学的经历,选取的是跟题旨有关的事情,因而在叙述中隐隐地有着议论的意图。写自己的艰苦经历是正面教育,写富家子弟求学的情形是提供反面的教训。这一切又无不是为着勉励马生。因而,全文的结构紧密,最后推出题旨就显得水到渠成。本文的另一个重要的写作特色是善于运用对比手法。比较明显的是富家子弟的豪华和作者自己的贫寒的对比。本章的结论便是从这些对比中引出的,因而很鲜明,很有说服力。

送东阳马生序作者是谁

宋濂。。。

古诗送东阳马生序全篇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送东阳马生序表达了怎样的主旨

本文作者以自己青少年时期在艰难条件下刻苦学习的亲身经历,劝勉当时的马生不要辜负良好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成。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及翻译

  你读过《送东阳马生序》这篇文章吗?下面是的我为大家整理的“《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及翻译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禀销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译文】   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读书。家里贫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亲手抄写,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天很冷时,砚池里的水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因此停止。抄写完了,赶快送还借书,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阅读很多书。到了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和名人相交往(请教),曾经跑到百里以外向同乡有名望的前辈拿着书请教。前辈道德、声望高,高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从来没有把语言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我恭敬地站在他旁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遇到他人斥责人,(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不敢回答;等到他高兴了,就又请教。所以我虽很笨,终于获得多教益。   当我去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籍,拖着鞋子,在深山大谷中奔走,深冬刮着凛冽的寒风,大雪有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冻裂了不知道。等走到旅舍,四肢冻僵了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暖脚,拿被子(给我)盖上,过很久才暖和过来。在旅馆里,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鲜美的食物可以享受,一起住在旅馆的同学们,都穿着华美的衣服戴着红缨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上佩带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闪光耀眼好像仙人。而我却穿着破棉祆旧衣衫生活在他们中间,毫无羡慕的心思。因为我心中有自己的乐趣,不感到吃穿的享受不如别人了。我求学时的勤恳艰辛情况大体如此。   现在这些学生在大学里学习,政府天天供给膳食,父母年年送来冬服夏装,(这就)没有挨冻挨饿的忧虑啦;坐在高大宽敞的房屋之下读着《诗》《书》,这就)没有东奔西走的劳累啦;有司业、博士做他们的老师,没有问而不告诉,求知而得不到的啦;一切应有的书都集中在这里,(这就)不必象我那样亲手抄写,向别人借来然后才能看到啦。(要是)他们学业(还)不精通,德行(还)有不具备的,(那就)不是(他的)智力低下,而是(他的)思想不象我那样专注罢了,难道是别人的过失吗?   马生君在大学学习已经两年了,同辈的人称赞他贤能。去官之后进京朝见皇帝,他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篇长信做见面礼,言辞很流畅通达。同论的文相比,语言委婉、神色和悦。自称小时候学习用功、刻苦。是可以称得上爱好学习的人。他将要回家乡探视他的双亲,我特意告诉了他求学的艰难。   【作者简介】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现在浙江义乌)人。他家境贫寒,但自幼好学,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等。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元朝末年,元顺帝曾召他为翰林院编修,他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修道著书。   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宋濂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以继承儒家封建道统为己任,为文主张“宗经”“师古”,取法唐宋,著作甚丰。他的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散文或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著有《宋学士文集》。

送东阳马生序古诗

作者: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明〕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选自《四部备要》本《宋文宪公全集》    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懈怠。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得以看遍许多书籍。到了成年时,愈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担心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游,曾往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道德高,名望大,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覆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冻僵了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旅馆主人处,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穿有珠穗、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则穿着破旧的衣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念头。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就是这样。现在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现在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  夏天的葛衣,没有冻饿的忧虑了;坐在大厦之下诵读经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不告诉,求教而无所收获的了;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这样用手抄录,从别人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中已学习二年了,同辈人很称赞他的德行。我到京师朝见皇帝时,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文辞很顺畅通达,同他论辩,言语温和而态度谦恭。他自己说少年时对于学习很用心、刻苦,这可以称作善于学习者吧!他将要回家拜见父母双亲,我特地将自己治  学的艰难告诉他。如果说我勉励同乡努力学习,则是我的志意;如果诋毁我夸耀自己遭遇之好而在同乡前骄傲,难道是了解我吗!

浙江东阳离浙江音乐学院有多远

从浙江东阳市到浙江音乐学院途径义东高速和沪昆高速,里程大约148公里,有15个红绿灯。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翻译古诗文网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u2f46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u2f08家求借,亲u2f3f抄录,约定u2f47期送还。天u2f53酷寒时,砚池中的u2f54冻成了坚冰,u2f3f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抄书。抄写完后,赶快送还u2f08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u2f08们u2f24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u2f7d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u2f1c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u2f7c师和名u2f08交往,曾快步u2f9b到百u2fa5之外,u2f3f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德u2fbc望重,门u2f08学u2f63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u2f94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u2f9d侧u2f7f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序更为周到,不敢答复u2f00句话;等到他u2fbc兴时,就u2f1c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把鞋后帮踩在脚后跟下,u2f8fu2f9b在深u2f2du2f24u2f95之中,严冬寒风凛冽,u2f24雪深达u2f0f尺,脚和u2f6a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u2f08给我灌下热u2f54,u2f64被u2f26围盖u2f9d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u2f90服,戴着有红u2f8a帽带、饰有珍宝的帽u2f26,腰间挂着u2f69u2f5f环,左边佩戴着u2f11,右边备有u2fb9囊,光彩鲜明,如同神u2f08;我却穿着旧棉袍、破u2f90服处于他们之间,毫u2f46羡慕的意思。因为u2f3c中有u2f9c以使u2f83u2f30u2fbc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u2f08家。我的勤劳和艰u2f9fu2f24概就是这样。  如今我虽已年u2f7c,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u2f9d于君u2f26的u2f8f列中,承受着天u2f26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u2f83u2f30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u2f08呢?  如今的学u2f63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u2fb7,u2f57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u2f6au2f90和夏天的葛u2f90,没有冻饿的忧虑了;坐在u2fbcu2f24的屋u2f26u2fa5u2faf诵读经书,没有奔u2f9b的劳苦了;有司业和博u2f20当他们的u2f7c师,没有询问u2f7d不告诉,求教u2f7du2f46所收获的了;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u2fa5,不必再像我这样u2f64u2f3f抄录,从别u2f08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就是u2f64u2f3c不如我这样专u2f00,难道可以说是别u2f08的过错吗!  东阳的年轻u2f08马君则,在太学中已学习u2f06年了,同辈u2f08很称赞他的德u2f8f。我到京师朝见皇帝时,马u2f63以同乡晚辈的u2f9d份拜见我,写了u2f00封长信作为礼物,u2f42辞很顺畅通达,同他论辩,u2f94语温和u2f7d态度谦恭。他u2f83u2f30说少年时对于学习很u2f64u2f3c、刻苦,这可以称作善于学习者吧!他将要回家拜见u2f57母双亲,我特地将u2f83u2f30治学的艰难告诉他。如果说我勉励同乡努u2f12学习,则是我的志意;如果诋毁我夸耀u2f83u2f30遭遇之好u2f7d在同乡前骄傲,难道是了解我吗?

广东阳山温泉哪家好

广东第一峰温泉度假村好。通过度假网查询得知广东阳山温泉广东第一峰温泉度假村好,广东第一峰天泉度假村是按国际“三星级”的标准投资兴建的一家度假性酒店,地处广东省阳山县称架瑶族自治乡南岭原始森林国家自然保护区。度假村管理完善,配套设施齐全,拥有多种客房、别墅共计200间;白天,这里有富含瑶族风情和当地地方特色的美味佳肴,装修色调明快,格调高雅,一次性可容纳300多人用餐的天泉中餐厅,在绿草翠树的掩映中,显得异常雍贵典雅;夜晚,洋溢着瑶族民族气息的木楼——瑶味阁,是专业供客人夜晚吃夜宵、休憩、赏月、畅谈的最佳场所,畅想吧,几个人悠闲地围在桌边,在柔和别致的灯光下,一边吃着佳肴,一边呷上一回美酒,时儿倾听蛙唱蝉吟,小桥流水,真是别有一番诗情画意。另外,还有夜总会、桑拿、沐足、按摩、篝火晚会、天泉温泉、广东第一峰漂流、飞渡、溯溪、峡谷运动、乒乓球室等等,无论是旅游观光,健康疗养、休闲度假,还是商务洽谈,这里都是下榻的理想之地。度假村开业时间2001年11月13日,2010年9月1日局部装修,主楼高5层,附楼高3层,客房总数200间(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