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

阅读 / 问答 / 标签

杜牧十首必背诗

杜牧十首必背诗如下:1、《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2、《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3、《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4、《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5、《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6、《江南春绝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7、《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青山隐隐水遥遥,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8、《秋夕》杜牧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9、《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10、《遣怀》杜牧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过华清宫杜牧翻译

1、译文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绿树环绕的新丰一带不时可见黄尘四起,那是前往渔阳的探使返回。他们谎报军情,唐玄宗和杨贵妃仍旧沉溺于歌舞,直至安禄山起兵,中原残破。全国上下沉浸在一片歌舞升平之中,骊山上宫殿楼阁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分明。安禄山拖着肥胖的身体翩翩作胡旋舞,引发了杨贵妃的笑声随风飘扬越过层层山峰。2、原文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求杜牧的过华清宫的写作背景

这首诗选取为贵妃飞骑送荔枝这一件事,形象地揭露了统治者为满足一己口腹之欲,竟不惜兴师动众,劳民伤财,有力地鞭挞了唐玄宗与扬贵妃的骄奢淫侈。诗歌前两句为背景铺垫,后两句推出描写的主体,提示诗歌主旨。“一骑红尘”和“妃子笑”两个具体形象的并列推出,启人思索,留有悬念。“无人知”虽三字,却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写作背景:当时处于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指安禄山(也指安庆绪),史指史思明(也指史朝义),安史之乱是指他们起兵反对唐王朝的一次叛乱。安史之乱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至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结束,前后达八年之久。这次历史事件,是当时社会各种矛盾所促成的,对唐朝后期的影响尤其巨大。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诗词赏析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唐代: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译文   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   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注释   华清宫:《元和郡县志》:“华清宫在骊山上,开元十一年初置温泉宫。天宝六年改为华清宫。又造长生殿,名为集灵台,以祀神也。”   绣成堆:骊山右侧有东绣岭,左侧有西绣岭。唐玄宗在岭上广种林木花卉,郁郁葱葱。   千门:形容山顶宫殿壮丽,门户众多。次第:依次。   红尘:这里指飞扬的尘土。妃子:指杨贵妃。乐史《杨太真外传》: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新唐书·李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唐国史补》:“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然方暑而熟,经宿则败,后人皆不知之。”按:此诗或为写意之作,意在讽刺玄宗宠妃之事,不可一一求诸史实。在唐代,岭南荔枝无法运到长安一带,故自苏轼即言“此时荔枝自涪州致之,非岭南也”(《通鉴唐纪》注)。而荔枝成熟的季节,玄宗和贵妃必不在骊山。玄宗每年冬十月进驻华清宫,次年春即回长安。《程氏考古编》亦辨其谬,近人陈寅恪亦复考证之。   知是:一作“知道”。    赏析   此诗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逸的生活,有着以微见著的艺术效果,精妙绝伦,脍炙人口。   起句描写华清宫所在地骊山的景色。诗人从长安“回望”的角度来写,犹如电影摄影师,在观众面前先展现一个广阔深远的骊山全景:林木葱茏,花草繁茂,宫殿楼阁耸立其间,宛如团团锦绣。“绣成堆”,既指骊山两旁的东绣岭、西绣岭,又是形容骊山的美不胜收,语意双关。   接着,场景向前推进,展现出山顶上那座雄伟壮观的行宫。平日紧闭的宫门忽然一道接着一道缓缓地打开了。接下来,又是两个特写镜头:宫外,一名专使骑着驿马风驰电掣般疾奔而来,身后扬起一团团红尘;宫内,妃子嫣然而笑了。几个镜头貌似互不相关,却都包蕴着诗人精心安排的悬念:“千门”因何而开?“一骑”为何而来?“妃子”又因何而笑?诗人故意不忙说出,直至紧张而神秘的气氛憋得读者非想知道不可时,才含蓄委婉地揭示谜底:“无人知是荔枝来。”“荔枝”两字,透出事情的原委。《新唐书·杨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明于此,那么前面的悬念顿然而释,那几个镜头便自然而然地联成一体了。   吴乔《围炉诗话》说:“诗贵有含蓄不尽之意,尤以不著意见声色故事议论者为最上。”杜牧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含蓄、精深,诗不明白说出玄宗的荒*好色,贵妃的恃宠而骄,而形象地用“一骑红尘”与“妃子笑”构成鲜明的对比,就收到了比直抒己见强烈得多的艺术效果。“妃子笑”三字颇有深意。春秋时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点燃烽火,导致国破身亡。读到这里时,读者是很容易联想到这个尽人皆知的故事。“无人知”三字也发人深思。其实“荔枝来”并非绝无人知,至少“妃子”知,“一骑”知,还有一个诗中没有点出的皇帝更是知道的。这样写,意在说明此事重大紧急,外人无由得知,这就不仅揭露了皇帝为讨宠妃欢心无所不为的荒唐,也与前面渲染的不寻常的气氛相呼应。全诗不用难字,不使典故,不事雕琢,朴素自然,寓意精深,含蓄有力,是唐人咏史绝句中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三首诗是杜牧经过骊山华清宫时有感而作。华清宫是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年)修建的行宫,唐玄宗和杨贵妃曾在那里寻欢作乐。后代有许多诗人写过以华清宫为题的咏史诗,而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是其中的名作。   

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赏析。

杜牧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赏析其一此诗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有着以微见著的艺术效果,精妙绝伦,脍炙人口。起句描写华清宫所在地骊山的景色。诗人从长安“回望”的角度来写,犹如电影摄影师,在观众面前先展现一个广阔深远的骊山全景:林木葱茏,花草繁茂,宫殿楼阁耸立其间,宛如团团锦绣。“绣成堆”,既指骊山两旁的东绣岭、西绣岭,又是形容骊山的美不胜收,语意双关。接着,场景向前推进,展现出山顶上那座雄伟壮观的行宫。平日紧闭的宫门忽然一道接着一道缓缓地打开了。接下来,又是两个特写镜头:宫外,一名专使骑着驿马风驰电掣般疾奔而来,身后扬起一团团红尘;宫内,妃子嫣然而笑了。几个镜头貌似互不相关,却都包蕴着诗人精心安排的悬念:“千门”因何而开?“一骑”为何而来?“妃子”又因何而笑?诗人故意不忙说出,直至紧张而神秘的气氛憋得读者非想知道不可时,才含蓄委婉地揭示谜底:“无人知是荔枝来。”“荔枝”两字,透出事情的原委。《新唐书·杨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明于此,那么前面的悬念顿然而释,那几个镜头便自然而然地联成一体了。吴乔《围炉诗话》说:“诗贵有含蓄不尽之意,尤以不著意见声色故事议论者为最上。”杜牧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含蓄、精深,诗不明白说出玄宗的荒淫好色,贵妃的恃宠而骄,而形象地用“一骑红尘”与“妃子笑”构成鲜明的对比,就收到了比直抒己见强烈得多的艺术效果。“妃子笑”三字颇有深意。春秋时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点燃烽火,导致国破身亡。读到这里时,读者是很容易联想到这个尽人皆知的故事。“无人知”三字也发人深思。其实“荔枝来”并非绝无人知,至少“妃子”知,“一骑”知,还有一个诗中没有点出的皇帝更是知道的。这样写,意在说明此事重大紧急,外人无由得知,这就不仅揭露了皇帝为讨宠妃欢心无所不为的荒唐,也与前面渲染的不寻常的气氛相呼应。全诗不用难字,不使典故,不事雕琢,朴素自然,寓意精深,含蓄有力,是唐人咏史绝句中的佳作。其二唐玄宗时,安禄山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后伺机谋反,玄宗却对他十分宠信。皇太子和宰相杨国忠屡屡启奏,方派中使辅璆琳以赐柑为名去探听虚实。璆琳受安禄山厚赂,回来后盛赞他的忠心。玄宗轻信谎言,自此更加高枕无忧,恣情享乐了。“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正是描写探使从渔阳经由新丰飞马转回长安的情景。这探使身后扬起的滚滚黄尘,是迷人眼目的的烟幕,又象征着叛乱即将爆发的战争风云。诗人从“安史之乱”的纷繁复杂的史事中,只摄取了“渔阳探使回”的一个场景,是颇具匠心的。它既揭露了安禄山的狡黠,又暴露了玄宗的糊涂,有“一石二鸟”的妙用。如果说诗的前两句是表现了空间的转换,那么后两句“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则表现了时间的变化。前后四句所表现的内容本来是互相独立的,但经过诗人巧妙的剪接便使之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暗示了两件事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从全篇来看,从“渔阳探使回”到“霓裳千峰上”,是以华清宫来联结,衔接得很自然。这样写,不仅以极俭省的笔墨概括了一场重大的历史事变,更重要的是揭示出事变发生的原因,诗人的构思是很精巧的。将强烈的讽刺意义以含蓄出之,尤其是“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两句,不着一字议论,便将玄宗的耽于享乐、执迷不悟刻画得淋漓尽致。说一曲霓裳可达“千峰”之上,而且竟能“舞破中原”,显然这是极度的夸张,是不可能的事,但这样写却并非不合情理。因为轻歌曼舞纵不能直接“破中原”,中原之破却实实在在是由统治者无尽无休的沉醉于歌舞造成。而且,非这样写不足以形容歌舞之盛,非如此夸张不能表现统治者醉生梦死的程度以及由此产生的国破家亡的严重后果。此外,这两句诗中“千峰上”同“下来”所构成的鲜明对照,力重千钧的“始”字的运用,都无不显示出诗人在遣词造句方面的深厚功力,有力地烘托了主题。正是深刻的思想内容与完美的表现手法,使之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全诗到此戛然而止,更显得余味无穷。其三这是三绝句中的最后一首,也是一首讽喻诗。“万国笙歌醉太平”,此言唐玄宗整日与杨贵妃在骊山游乐,不理朝政,举国上下也沉浸在一片歌舞升平之中。“倚天楼殿月分明”,此言骊山上宫殿楼阁高耸挺拔,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分明。“云中乱拍禄山舞”,此句语带讥刺地说:想当年安禄山在骊山上觐见唐玄宗和杨贵妃时,在大殿中拖着肥胖的身体翩翩作胡旋舞,竟引发了杨贵妃爽朗的笑声。“风过重峦下笑声”,此言那笑声随风飘扬越过层层峰峦,在山间久久回荡。据载:杨贵妃见安禄山作胡旋舞,心花怒放,竟收安禄山做自己的干儿子,唐玄宗也非常高兴,对安禄山分外器重,委任他为三镇节度使。但恰恰是他们的这位干儿子对他们举起了反叛的大旗。大唐帝国也从此滑向衰亡的深渊。此诗含蓄委婉,笔调看似轻快,实则对亡国之君的荒淫误国给予了辛辣无情的嘲讽。

求杜牧的过华清宫的写作背景

这首诗选取为贵妃飞骑送荔枝这一件事,形象地揭露了统治者为满足一己口腹之欲,竟不惜兴师动众,劳民伤财,有力地鞭挞了唐玄宗与扬贵妃的骄奢淫侈。诗歌前两句为背景铺垫,后两句推出描写的主体,提示诗歌主旨。“一骑红尘”和“妃子笑”两个具体形象的并列推出,启人思索,留有悬念。“无人知”虽三字,却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写作背景:当时处于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指安禄山(也指安庆绪),史指史思明(也指史朝义),安史之乱是指他们起兵反对唐王朝的一次叛乱。安史之乱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至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结束,前后达八年之久。这次历史事件,是当时社会各种矛盾所促成的,对唐朝后期的影响尤其巨大。

杜牧《过华清宫》翻译

我不知道呀呀,丫丫呀呀。

《过华清宫》是杜甫还是杜牧写的?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组诗作品。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其二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其三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过华清宫(唐)杜牧

【原诗】 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注释】  1、华清宫: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县骊山,是唐明皇与杨贵妃游乐之地。   2、绣成堆:指花草林木和建筑物像一堆堆锦绣。   3、次第:按顺序。   4、一骑:指一人一马。   5、妃子:指贵妃杨玉环。   译文   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二:从长安回望骊山,如锦绣成堆,山顶上,重重宫门正一道道地打开。   三:从长安回望骊山的景色如锦绣一般,山顶上,华清宫的门一扇接一扇地打开。一位骑手飞奔而来,赢得杨贵妃嫣然一笑,没有人知道这是从很远的南方运来的鲜荔枝。   【题解】   本诗揭露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穷奢极欲的生活。据说杨贵妃喜欢吃荔枝,唐玄宗命人用快马从四川,广州给她运来。这首诗就是根据这件事写成的。   【作者】   杜牧,字牧之,晚唐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祖居长安南郊樊川,因称杜樊川。工诗、赋、古文。诗学杜甫而有独创,骨气豪宕,风神俊朗,尤擅七律七绝,为晚唐大家。也擅长创作咏史绝句。《过华清宫》便是他脍炙人口的代表作之一。(《过华清宫》同题作品共有三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与同时代的李商隐齐名,并称为“小李杜”。有《樊川文集》,《全唐诗》存诗八卷。   【品评】   首句“长安回望”四字极为重要。长安是当时的京城,明皇应在京城日理万机,妃子自应留在京城,因而飞送荔枝者直奔长安,而皇帝、贵妃却在骊山行乐!这就出现了“长安回望绣成堆”的镜头。唐明皇时,骊山遍植花木如绵绣,故称绣岭。用“绣成堆”写“一骑”遥望中的骊山总貌,很传神。次句承 “绣成堆” 写骊山华清宫的建筑群。这时候,“一骑”已近骊山,望见“山顶千门次第开”;山上人也早已望见“红尘”飞扬,“一骑”将到,因而将“山顶千门”次第打开。紧接着,便出现了“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戏剧性场景。一方面,是以卷起“红尘”的高速日夜奔驰,送来荔枝的“一骑”,挥汗如雨,苦不堪言;另一方面,则是得到新鲜荔枝的贵妃,嫣然一笑,乐不可支。两相对照,蕴含着对骄奢淫逸生活的无言谴责。前三句诗根本不提荔枝,压根儿不知道为什么要从长安回望骊山,不知道“山顶千门”为什么要一重接一重地打开,更不知道“一骑红尘”是干什么的、“妃子”为什么要“笑”,给读者留下一连串悬念。最后一句,应该是解释悬念了,可又出人意料地用了一个否定句:“无人知是荔枝来。”的确,卷风扬尘,“一骑”急驰华清宫千门,从山下到山顶一重重为他敞开,谁都会认为那是飞送关于军国大事的紧急情报,怎能设想那是为贵妃送荔枝!“无人知”三字画龙点睛,蕴含深广,把全诗的思想境界提升到惊人的高度。   周幽王的烽火台也在骊山顶上。作者让杨贵妃在骊山“山顶”望见“一骑红尘”,并且特意用“妃子笑”三字,是有意使读者产生联想,想起“褒妃一笑倾周”的历史教训的。   此诗以“一骑红尘”与“妃子笑”之间的戏剧性冲突为中心组织全诗,构思、布局之妙,令人叹服。   【赏析】   这首诗选取为贵妃飞骑送荔枝这一件事,形象地揭露了统治者为满足一己口腹之欲,竟不惜兴师动众,劳民伤财,有力地鞭挞了唐玄宗与扬贵妃的骄奢淫侈。诗歌前两句为背景铺垫,后两句推出描写的主体,提示诗歌主旨。“一骑红尘”和“妃子笑”两个具体形象的并列推出,启人思索,留有悬念。“无人知”虽三字,却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这首咏史诗是杜牧路经华清宫抵达长安时,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荒淫误国而作的。华清宫曾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游乐之所,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因此,许多差官累死、驿马倒毙于四川至长安的路上。《过华清宫绝句》截取了这一历史事实,抨击了封建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昏庸无道,以史讽今,警戒世君。   “长安回望绣成堆”,叙写诗人在长安回首南望华清宫时所见的景色,“回望”二字既是实写,又启下。诗人在京城眺望骊山,佳木葱茏,花繁叶茂,无数层叠有致、富丽堂皇的建筑掩映其间,宛如一堆锦绣。蓦地升腾起一种回顾历史、反省历史的"责任感,由景而发历史之感慨。正是“山顶千门次第开”以下三句,承上而来,是回顾历史。骊山“山顶千门”洞开写出唐玄宗、杨贵妃当年生活的奢华,并给读者设下疑窦:“山顶千门”为何要“次第”大开?末两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是答案。原来这都是杨贵妃使然。当她看见“一骑红尘”奔驰而至,知是供口腹享受的荔枝到了,故欣然而“笑”。   而其他人却以为这是来传送紧急公文,谁想道马上所载的是来自涪洲的鲜荔枝呢!诗的结句既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揭示“安史之乱”的祸根。   咏叹天宝轶事,旨在警醒后来的君主,不要因贪图享乐而延误国事。但是,诗人既未写“安史”乱起、玄宗仓惶出逃、马嵬坡演出悲剧的惨状,也没有罗列玄宗游乐疏政、骄奢淫逸的生活现象,而是把千里送荔枝博取贵妃一笑这样一件“小事”突现出来。   于细微处发现历史问题。“一骑红尘妃子笑”,把骑马飞奔,千辛万苦赶送鲜荔枝的差官,同贵妃嫣然一笑进行了绝妙的对比,把如此严肃的历史主题在一个“笑”字中形象表现出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典型性。   全诗以“回望”起笔,层层设置悬念,最后以“无人知”揭示谜底。这不仅揭露了唐明皇为讨好宠妃的欢心而无所不为的荒唐,同时以前面渲染的不寻常气氛相呼应,全诗无一难字,不事雕琢,清丽俊俏,活泼自然,而又寓意精深,含蓄有力,确是唐人绝句中的上乘之作。 【赏析】   本题共三首,是杜牧经过骊山华清宫时有感而作。华清宫是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修建的行宫,玄宗和杨贵妃曾在那里寻欢作乐。后代有许多诗人写过以华清宫为题的咏史诗,而杜牧的这首绝句尤为精妙绝伦,脍炙人口。此诗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有着以微见著的艺术效果。  起句描写华清宫所在地骊山的景色。诗人从长安“回望”的角度来写,犹如电影摄影师,在观众面前先展现一个广阔深远的骊山全景:林木葱茏,花草繁茂,宫殿楼阁耸立其间,宛如团团锦绣。“绣成堆”,既指骊山两旁的东绣岭、西绣岭,又是形容骊山的美不胜收,语意双关。  接着,镜头向前推进,展现出山顶上那座雄伟壮观的行宫。平日紧闭的宫门忽然一道接着一道缓缓地打开了。接下来,又是两个特写镜头:宫外,一名专使骑着驿马风驰电掣般疾奔而来,身后扬起一团团红尘;宫内,妃子嫣然而笑了。几个镜头貌似互不相关,却都包蕴着诗人精心安排的悬念。“千门”因何而开?“一骑”为何而来?“妃子”又因何而笑?诗人故意不忙说出,直至紧张而神秘的气氛憋得读者非想知道不可时,才含蓄委婉地揭示谜底:“无人知是荔枝来。”“荔枝”两字,透出事情的原委。《新唐书·杨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明于此,那么前面的悬念顿然而释,那几个镜头便自然而然地联成一体了。  吴乔《围炉诗话》说:“诗贵有含蓄不尽之意,尤以不著意见声色故事议论者为最上。”杜牧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含蓄、精深,诗不明白说出玄宗的荒淫好色,贵妃的恃宠而骄,而形象地用“一骑红尘”与“妃子笑”构成鲜明的对比,就收到了比直抒己见强烈得多的艺术效果。“妃子笑”三字颇有深意。春秋时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点燃烽火,导致国破身亡。当我们读到这里时,不是很容易联想到这个尽人皆知的故事吗?“无人知”三字也发人深思。其实“荔枝来”并非绝无人知,至少“妃子”知,“一骑”知,还有一个诗中没有点出的皇帝更是知道的。这样写,意在说明此事重大紧急,外人无由得知,这就不仅揭露了皇帝为讨宠妃欢心无所不为的荒唐,也与前面渲染的不寻常的气氛相呼应。全诗不用难字,不使典故,不事雕琢,朴素自然,寓意精深,含蓄有力。

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其二)》 诗句翻译

不知你需要的是哪一首。你自己选吧。过华清宫 开放分类: 唐诗、杜牧 过华清宫 杜 牧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二新丰绿树起黄埃, 数骑渔阳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 舞破中原始下来。【注释】①华清宫: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县骊山,是唐明皇与杨贵妃游乐之地。【作者】字牧之,排行十三,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祖居长安南郊樊川,因称杜樊川。工诗、赋、古文。诗学杜甫而有独创,骨气豪宕,风神俊朗,尤擅七律七绝,为晚唐大家。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有《樊川文集》,《全唐诗》存诗八卷。 此诗以“一骑红尘”与“妃子笑”之间的戏剧性冲突为中心组织全诗,构思、布局之妙,令人叹服。【品评】 首句“长安回望”四字极为重要。长安是当时的京城,明皇应在京城日理万机,妃子自应留在京城,因而飞送荔枝者直奔长安,而皇帝、贵妃却在骊山行乐!这就出现了“长安回望绣成堆”的镜头。唐明皇时,骊山遍植花木如绵绣,故称绣岭。用“绣成堆”写“一骑”遥望中的骊山总貌,很传神。次句承 “绣成堆” 写骊山华清宫的建筑群。这时候,“一骑”已近骊山,望见“山顶千门次第开”;山上人也早已望见“红尘”飞扬,“一骑”将到,因而将“山顶千门”次第打开。紧接着,便出现了“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戏剧性场景。一方面,是以卷起“红尘”的高速日夜奔驰,送来荔枝的“一骑”,挥汗如雨,苦不堪言;另一方面,则是得到新鲜荔枝的贵妃,嫣然一笑,乐不可支。两相对照,蕴含着对骄奢淫逸生活的无言谴责。前三句诗根本不提荔枝,压根儿不知道为什么要从长安回望骊山,不知道“山顶千门”为什么要一重接一重地打开,更不知道“一骑红尘”是干什么的、“妃子”为什么要“笑”,给读者留下一连患悬念。最后一句,应该是解释悬念了,可又出人意料地用了一个否定句:“无人知是荔枝来。”的确,卷风扬尘,“一骑”急驰华清宫千门,从山下到山顶一重重为他敞开,谁都会认为那是飞送关于军国大事的紧急情报,怎能设想那是为贵妃送荔枝!“无人知”三字画龙点睛,蕴含深广,把全诗的思想境界提升到惊人的高度。 周幽王的烽火台也在骊山顶上。作者让杨贵妃在骊山“山顶”望见“一骑红尘”,并且特意用“妃子笑”三字,是有意使读者产生联想,想起“褒妃一笑倾周”的历史教训的。《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注释: 华清宫:故址在陕西临潼县骊山上,是唐玄宗、杨贵妃的游乐之地。回望:回头远望。绣成堆:形容骊山突兀而奇秀的景色。千门:华清宫的宫门。次第:一个接一个地。一骑(jì):一人一马的合称。红尘:指策马疾驰时飞扬起来的尘土。妃子:指扬贵妃。【赏析】 杜牧,晚唐著名诗人,与同时代的李商隐齐名,并称为“小李杜”。杜牧擅长创作咏史绝句。《过华清宫》便是他脍炙人口的代表作之一。《过华清宫》同题作品共有三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这首诗选取为贵妃飞骑送荔枝这一件事,形象地揭露了统治者为满足一己口腹之欲,竟不惜兴师动众,劳民伤财,有力地鞭挞了唐玄宗与扬贵妃的骄奢淫侈。诗歌前两句为背景铺垫,后两句推出描写的主体,提示诗歌主旨。“一骑红尘”和“妃子笑”两个具体形象的并列推出,启人思索,留有悬念。“无人知”虽三字,却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这首咏史诗是杜牧路经华清宫抵达长安时,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荒淫误国而作的。华清宫曾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游乐之所,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因此,许多差官累死、驿马倒毙于四川至长安的路上。《过华清宫绝句》截取了这一历史事实,抨击了封建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昏庸无道,以史讽今,警戒世君。 “长安回望绣成堆”,叙写诗人在长安回首南望华清宫时所见的景色,“回望”二字既是实写,又启下。诗人在京城眺望骊山,佳木葱茏,花繁叶茂,无数层叠有致、富丽堂皇的建筑掩映其间,宛如一堆锦绣。蓦地升腾起一种回顾历史、反省历史的责任感,由景而发历史之感慨。正是“山顶千门次第开”以下三句,承上而来,是回顾历史。骊山“山顶千门”洞开写出唐玄宗、杨贵妃当年生活的奢华,并给读者设下疑窦:“山顶千门”为何要“次第”大开?末两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是答案。原来这都是杨贵妃使然。当她看见“一骑红尘”奔驰而至,知是供口腹享受的荔枝到了,故欣然而“笑”。 而其他人却以为这是来传送紧急公文,谁想道马上所载的是来自涪洲的鲜荔枝呢!诗的结句既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揭示“安史之乱”的祸根。 咏叹天宝轶事,旨在警醒后来的君主,不要因贪图享乐而延误国事。但是,诗人既未写“安史”乱起、玄宗仓惶出逃、马嵬坡演出悲剧的惨状,也没有罗列玄宗游乐疏政、骄奢淫逸的生活现象,而是把千里送荔枝博取贵妃一笑这样一件“小事”突现出来,·4220·《唐诗鉴赏大典》 于细微处发现历史问题。“一骑红尘妃子笑”,把骑马飞奔,千辛万苦赶送鲜荔枝的差官,同贵妃嫣然一笑进行了绝妙的对比,把如此严肃的历史主题在一个“笑”字中形象表现出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典型性。 全诗以“回望”起笔,层层设置悬念,最后以“无人知”揭示谜底。这不仅揭露了唐明皇为讨好宠妃的欢心而无所不为的荒唐,同时以前面渲染的不寻常气氛相呼应,全诗无一难字,不事雕琢,清丽俊俏,活泼自然,而又寓意精深,含蓄有力,确是唐人绝句中的上乘之作。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赏析〕君主追求淫逸,将国计民生的大事看得很轻。结果,兵变作乱,帝后升天,惟有千年长生树仍直直地长在那里。

杜牧 过华清宫讲了一件什么事。“长安回望绣成堆”那首。

ma ren

杜牧的诗句

杜牧的诗句如下:1、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一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2、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一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3、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一杜牧 《题齐安城楼》4、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一杜牧 《早雁》5、天外凤凰谁得髓?无人解合续弦胶。一杜牧 《读韩杜集》6、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一杜牧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7、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一杜牧 《题乌江亭》8、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杜牧《长安秋望》9、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一杜牧 《遣怀》诗人简介:杜牧(803年—852年),唐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字牧之。杜佑之孙。唐代文学家、大和进士。历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监察御史、宣州团练判官、殿中侍御史、内供奉、左补阙、史馆编撰、司勋员外郎以及黄、池、睦、湖等州刺史。晚年长居樊川别业,世称杜樊川。性刚直,不拘小节,不屑逢迎。自负经略之才,诗、文均有盛名。文以《阿房宫赋》为最著,诗作明丽隽永,绝句诗尤受人称赞,世称小杜。与李商隐齐名,合称“小李杜”。代表作《泊秦淮》、《江南春》、《赤壁》、《题乌江亭》等,脍炙人口。年轻时即好读兵书,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又著《罪言》、《战论》、《守论》、《原十六卫》等文论当代兵事。会昌三年(843年),昭义军乱,上书李德裕论用兵之法,为德裕采纳。著有《樊川文集》。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樊川诗集注》、《樊川文集》。

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其二)》 诗句翻译

“ 数骑渔阳探使回”这句话暗示了安禄山的狡黠,又暴露了玄宗的糊涂,有“一石二鸟”的妙用。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原文及翻译赏析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原文: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翻译及注释 翻译 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绿树环绕的新丰一带不时可见黄尘四起,那是前往渔阳的探使返回。他们谎报军情,唐玄宗和杨贵妃仍旧沉溺于歌舞,直至安禄山起兵,中原残破。 全国上下沉浸在一片歌舞升平之中,骊山上宫殿楼阁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分明。安禄山拖着肥胖的身体翩翩作胡旋舞,引发了杨贵妃的笑声随风飘扬越过层层山峰。 注释 1华清宫:《元和郡县志》:「华清宫在骊山上,开元十一年初置温泉宫。天宝六年改为华清宫。又造长生殿,名为集灵台,以祀神也。」2绣成堆:骊山右侧有东绣岭,左侧有西绣岭。唐玄宗在岭上广种林木花卉,郁郁葱葱。3千门:形容山顶宫殿壮丽,门户众多。次第:依次。4红尘:这里指飞扬的尘土。妃子:指杨贵妃。乐史《杨太真外传》: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新唐书·李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唐国史补》:「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然方暑而熟,经宿则败,后人皆不知之。」按:此诗或为写意之作,意在讽刺玄宗宠妃之事,不可一一求诸史实。在 唐代 ,岭南荔枝无法运到长安一带,故自苏轼即言「此时荔枝自涪州致之,非岭南也」(《通鉴唐纪》注)。而荔枝成熟的季节,玄宗和贵妃必不在骊山。玄宗每年冬十月进驻华清宫,次年春即回长安。《程氏考古编》亦辨其谬,近人陈寅恪亦复考证之。5知是:一作「知道」。6新丰:唐设新丰县,在陕西临潼县东北,离华清宫不远。黄埃:马队奔驰踏起的尘土。7渔阳探使:《全 唐诗 》此句下注:「帝使中使辅璆琳探禄山反否,璆琳受禄山金,言禄山不反。」8霓裳(nichang):《霓裳羽衣曲》,当时的宫廷舞曲,是唐玄宗根据西凉节度使杨敬述进献的印度《婆罗门》舞曲十二遍亲自改编而成的。千峰:指骊山的众多山峰。9舞破中原:指唐玄宗耽于享乐而误国,导致安史之乱。十万国:指全国。⑾倚天:形容骊山宫殿的雄伟壮观。⑿云中两句:《旧唐书·安禄山传》载:禄山体肥,重三百三十斤,但却能在唐玄宗面前表演胡旋舞,其疾如风。旁边的宫人拍掌击节,因为舞得太快,节拍都乱了。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赏析 其一   此诗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有着以微见着的艺术效果,精妙绝伦,脍炙人口。   起句描写华清宫所在地骊山的景色。诗人从长安「回望」的角度来写,犹如电影摄影师,在观众面前先展现一个广阔深远的骊山全景:林木葱茏,花草繁茂,宫殿楼阁耸立其间,宛如团团锦绣。「绣成堆」,既指骊山两旁的东绣岭、西绣岭,又是形容骊山的美不胜收,语意双关。   接着,场景向前推进,展现出山顶上那座雄伟壮观的行宫。平日紧闭的宫门忽然一道接着一道缓缓地打开了。接下来,又是两个特写镜头:宫外,一名专使骑着驿马风驰电掣般疾奔而来,身后扬起一团团红尘;宫内,妃子嫣然而笑了。几个镜头貌似互不相关,却都包蕴著诗人精心安排的悬念:「千门」因何而开?「一骑」为何而来?「妃子」又因何而笑?诗人故意不忙说出,直至紧张而神秘的气氛憋得读者非想知道不可时,才含蓄委婉地揭示谜底:「无人知是荔枝来。」「荔枝」两字,透出事情的原委。《新唐书·杨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明于此,那么前面的悬念顿然而释,那几个镜头便自然而然地联成一体了。   吴乔《围炉诗话》说:「诗贵有含蓄不尽之意,尤以不著意见声色故事议论者为最上。」杜牧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含蓄、精深,诗不明白说出玄宗的荒淫好色,贵妃的恃宠而骄,而形象地用「一骑红尘」与「妃子笑」构成鲜明的对比,就收到了比直抒己见强烈得多的艺术效果。「妃子笑」三字颇有深意。春秋时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点燃烽火,导致国破身亡。读到这里时,读者是很容易联想到这个尽人皆知的故事。「无人知」三字也发人深思。其实「荔枝来」并非绝无人知,至少「妃子」知,「一骑」知,还有一个诗中没有点出的皇帝更是知道的。这样写,意在说明此事重大紧急,外人无由得知,这就不仅揭露了皇帝为讨宠妃欢心无所不为的荒唐,也与前面渲染的不寻常的气氛相呼应。全诗不用难字,不使典故,不事雕琢,朴素自然,寓意精深,含蓄有力,是唐人咏史绝句中的佳作。 其二   唐玄宗时,安禄山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后伺机谋反,玄宗却对他十分宠信。皇太子和宰相杨国忠屡屡启奏,方派中使辅璆琳以赐柑为名去探听虚实。璆琳受安禄山厚赂,回来后盛赞他的忠心。玄宗轻信谎言,自此更加高枕无忧,恣情享乐了。「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正是描写探使从渔阳经由新丰飞马转回长安的情景。这探使身后扬起的滚滚黄尘,是迷人眼目的的烟幕,又像征著叛乱即将爆发的战争风云。   诗人从「安史之乱」的纷繁复杂的史事中,只摄取了「渔阳探使回」的一个场景,是颇具匠心的。它既揭露了安禄山的狡黠,又暴露了玄宗的糊涂,有「一石二鸟」的妙用。   如果说诗的前两句是表现了空间的转换,那么后两句「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则表现了时间的变化。前后四句所表现的内容本来是互相独立的,但经过诗人巧妙的剪接便使之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暗示了两件事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从全篇来看,从「渔阳探使回」到「霓裳千峰上」,是以华清宫来联结,衔接得很自然。这样写,不仅以极俭省的笔墨概括了一场重大的历史事变,更重要的是揭示出事变发生的原因,诗人的构思是很精巧的。   将强烈的讽刺意义以含蓄出之,尤其是「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两句,不著一字议论,便将玄宗的耽于享乐、执迷不悟刻画得淋漓尽致。说一曲霓裳可达「千峰」之上,而且竟能「舞破中原」,显然这是极度的夸张,是不可能的事,但这样写却并非不合情理。因为轻歌曼舞纵不能直接「破中原」,中原之破却实实在在是由统治者无尽无休的沉醉于歌舞造成。而且,非这样写不足以形容歌舞之盛,非如此夸张不能表现统治者醉生梦死的程度以及由此产生的国破家亡的严重后果。此外,这两句诗中「千峰上」同「下来」所构成的鲜明对照,力重千钧的「始」字的运用,都无不显示出诗人在遣词造句方面的深厚功力,有力地烘托了主题。正是深刻的思想内容与完美的表现手法,使之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全诗到此戛然而止,更显得余味无穷。 其三   这是三绝句中的最后一首,也是一首讽喻诗。   「万国笙歌醉太平」,此言唐玄宗整日与杨贵妃在骊山游乐,不理朝政,举国上下也沉浸在一片歌舞升平之中。「倚天楼殿月分明」,此言骊山上宫殿楼阁高耸挺拔,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分明。「云中乱拍禄山舞」,此句语带讥刺地说:想当年安禄山在骊山上觐见唐玄宗和杨贵妃时,在大殿中拖着肥胖的身体翩翩作胡旋舞,竟引发了杨贵妃爽朗的笑声。「风过重峦下笑声」,此言那笑声随风飘扬越过层层峰峦,在山间久久回荡。   据载:杨贵妃见安禄山作胡旋舞,心花怒放,竟收安禄山做自己的干儿子,唐玄宗也非常高兴,对安禄山分外器重,委任他为三镇节度使。但恰恰是他们的这位干儿子对他们举起了反叛的大旗。大唐帝国也从此滑向衰亡的深渊。   此诗含蓄委婉,笔调看似轻快,实则对亡国之君的荒淫误国给予了辛辣无情的嘲讽。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创作背景   这三首诗是杜牧经过骊山华清宫时有感而作。华清宫是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年)修建的行宫,唐玄宗和杨贵妃曾在那里寻欢作乐。后代有许多诗人写过以华清宫为题的咏史诗,而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是其中的名作。 诗词作品: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诗词作者:【 唐代 】 杜牧 诗词归类: 【咏史怀古】、【讽刺】、【组诗】

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

《过华清宫绝句》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全诗如下:其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其二: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其三: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全诗译文:其一: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其二:绿树环绕的新丰一带不时可见黄尘四起,那是前往渔阳的探使返回。他们谎报军情,唐玄宗和杨贵妃仍旧沉溺于歌舞,直至安禄山起兵,中原残破。其三:全国上下沉浸在一片歌舞升平之中,骊山上宫殿楼阁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分明。安禄山拖着肥胖的身体翩翩作胡旋舞,引发了杨贵妃的笑声随风飘扬越过层层山峰。

杜牧的《过华清宫》表达了什么情感?

《过华清宫》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朝廷奢靡生活的深恶痛绝和不满,深刻地揭露了唐玄宗与杨贵妃奢侈淫逸的生活。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名句

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二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三 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是最出名的一句

杜牧的人物形象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家族中排行十三,因此根据唐人的习惯,被称为“杜十三”。杜牧政治才华出众,杜牧十几岁的时候,正值唐宪宗讨伐藩镇,振作国事。开成二年(838年),杜牧入宣徽观察使崔郸的幕下,被召为宣州团练判官。开成四年(839年),年底杜牧离开宣州,去长安任左补阙、史馆修撰。开成五年,杜牧升官为膳部员外郎。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得宰柏周墀的帮助,入为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转吏部员外郎。宣宗大中六年(852年),冬天病重逝世。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身趁名家,喜老庄道学。杜牧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扩展资料:杜牧文学创作介绍:1、《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组诗作品,讲唐玄宗不惜劳民伤财为杨贵妃供应荔枝、唐玄宗轻信谎言而长期醉生梦死、安禄山为唐玄宗和杨贵妃作胡旋舞等典型事件、场景,加以艺术概括,深刻地讽喻了现实,表达了诗人对最高统治者的穷奢极欲、荒淫误国的无比愤慨之情。2、《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绘秋天景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表现了作者的高怀逸兴和豪荡思致。作者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3、《寄扬州韩绰判官》是唐代诗人杜牧离开扬州以后怀念昔日同僚韩绰判官而作。此诗着意刻画深秋的扬州依然绿水青山、草木葱茏,二十四桥月夜仍然乐声悠扬,调侃友人生活的闲逸,表达了作者对过往扬州生活的深情怀念。全诗意境优美,清丽俊爽,情趣盎然。4、《长安秋望》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写作者登上高楼鸟瞰整个长安,眺望终南山,描写长安周边秋高气爽的景色,表现了诗人高蹈绝俗、明净开阔的襟怀。5、《清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广为传诵。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第二句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第四句写答话带行动,是整篇的精彩所在。

杜牧的《过华清宫三绝》分别是那几首?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新丰绿树起黄埃, 数骑渔阳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 舞破中原始下来。 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杜牧名句

十句杜牧名句:1、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绝句》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4、借问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5、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绝句》6、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销二乔。——杜牧《赤壁》7、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8、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杜牧《遣怀》9、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杜牧《中秋》10、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过华清宫绝句其一杜牧

  唐代诗人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其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全诗翻译: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求!杜牧 赏析《过华清宫绝句(其一)》

破解咯胡咯碎觉碎觉

《过华清宫》杜牧拼音版

《过华清宫》杜牧拼音版如下:过 guò 华 huá 清 qīng 宫 gōng 绝 jué 句 jù 三 sān 首 shǒu(唐táng) 杜 dù 牧 mù长 cháng 安 ān 回 huí 望 wàng 绣 xiù 成 chéng 堆 duī,山 shān 顶 dǐng 千 qiān 门 mén 次 cì 第 dì 开 kāi。一 yī 骑 qí 红 hóng 尘 chén 妃 fēi 子 zǐ 笑 xiào,无 wú 人 rén 知 zhī 是 shì 荔 lì 枝 zhī 来 lái。新 xīn 丰 fēng 绿 lǜ 树 shù 起 qǐ 黄 huáng 埃 āi,数 shù 骑 qí 渔 yú 阳 yáng 探 tàn 使 shǐ 回 huí。霓 ní 裳 cháng 一 yī 曲 qǔ 千 qiān 峰 fēng 上 shàng,舞 wǔ 破 pò 中 zhōng 原 yuán 始 shǐ 下 xià 来 lái。万 wàn 国 guó 笙 shēng 歌 gē 醉 zuì 太 tài 平 píng,倚 yǐ 天 tiān 楼 lóu 殿 diàn 月 yuè 分 fēn 明 míng。云 yún 中 zhōng 乱 luàn 拍 pāi 禄 lù 山 shān 舞 wǔ,风 fēng 过 guò 重 zhòng 峦 luán 下 xià 笑 xiào 声 shēng。

杜牧《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作者: 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 注释: 华清宫:宫殿名,建在骊山陕西(陕西临潼)上,系明皇和杨贵妃游乐之处。 赏析: 以微见著,因小见大,是本诗的特色。它通过送鲜荔枝这一事件 的描写,讽刺了唐明皇、杨贵妃的极欲穷奢。

求!杜牧 赏析《过华清宫绝句(其一)》

分类: 文化/艺术 >> 文学 >> 小说 解析: 过华清宫绝句(其一)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赏析】 华清官故址在今陕西临潼的骊山上,是唐代的行宫。这里有温泉,风景幽美,冬暖夏凉,李隆基和杨玉环常来游乐。相传杨玉环喜欢吃鲜荔枝,李隆基每年都命令从四川、广东一带飞马运送到长安,为此跑死了许多人马。《过华清宫绝句》共三首,这是第一首。这首诗通过运送鲜荔枝这一典型事件,形象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帝王的荒淫腐朽生活。 这首咏史诗是杜牧路经华清宫抵达长安时,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荒淫误国而作的。华清宫曾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游乐之所,据《新唐书u2022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因此,许多差官累死、驿马倒毙于四川至长安的路上。《过华清宫绝句》截取了这一历史事实,抨击了封建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昏庸无道,以史讽今,警戒世君。 诗咏华清宫,却以“长安回望”领起,由望中景色的展开,导引读者渐入深境。首句叙写诗人在长安回首南望华清宫时所见的华清全景,“回望”二字既是实写,又启下。“绣成堆”语意双关,既点明骊山被两旁的东绣岭和西绣岭所簇拥,佳木葱茏,花繁叶茂,又是描绘有无数层叠有致、富丽堂皇的建筑掩映其间,宛如一堆锦绣,暗隐开元繁华如花团锦簇。由此,诗人蓦地升腾起一种回顾历史、反省历史的责任感,由景而发历史之感慨。正是“山顶千门次第开”以下三句,承上而来,回顾历史。第二句将镜头推进集中于“绣堆”的顶端,露出了那深宫重苑,从中可见唐玄宗、杨贵妃当年生活的奢华,并给读者设下疑窦:殿门森重,那“山顶千门”为何要“次第”大开?第三句前四字“一骑红尘”犹如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又将读者的视点移向了山路:黄土飞扬,一骑如飞。人们不禁因这两幅跳跃的景象再生悬念:禁门连开,快马驿传,难道有什么军国大事?然而“妃子笑”三字忽作转折,使人虽然松了口气,却越加不解,甚至因神秘的气氛憋得非要马上知道结果,诗人这才含蓄委婉地揭示谜底:“无人知是荔枝来”。原来这都是杨贵妃使然。当她看见“一骑红尘”奔驰而至,知是供口腹享受的荔枝到了,故欣然而“笑”。其他人以为这是来传送紧急公文,谁想道马上所载的是来自涪洲的鲜荔枝呢!诗的结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揭示了“安史之乱”的祸根:这繁华世界的奢侈,已到了人们难以想象的地步!让人不禁联想到当年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不惜烽火戏诸侯,而导致了西周的败亡。诗人咏叹天宝轶事,旨在警醒后来的君主,不要因贪图享乐而延误国事。但是,诗人既未写“安史”乱起、玄宗仓惶出逃、马嵬坡演出悲剧的惨状,也没有罗列玄宗游乐疏政、骄奢淫逸的生活现象,而是把千里送荔枝博取贵妃一笑这样一件“小事”突现出来,于细微处发现历史问题。“一骑红尘妃子笑”,把骑马飞奔,千辛万苦赶送鲜荔枝的差官,同贵妃嫣然一笑进行了绝妙的对比,把如此严肃的历史主题在一个“笑”字中形象表现出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典型性。

杜牧《过华清宫》翻译

过华清宫 第一首(长安回望绣成堆) 杜 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译文:从长安回望骊山,只见林木、花卉、建筑、宛如一堆锦绣,山顶上一道道宫门逐层地开着.驿马奔驰神速,看不清所载何物,惟有杨贵妃在山上远望,知道是最心爱的荔枝被运来,欣然而笑. 过华清宫第二首(新丰绿树起黄埃) 杜牧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译文:唐玄宗派的探使从渔阳经由新丰飞马转回长安,身后扬起滚滚黄尘.一曲霓裳飘到“千峰”之上,等到“舞破中原”时才归于平静下来. 过华清宫第三首(万国笙歌醉太平) 杜牧 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这首诗三段讽刺揭露了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有些诗词翻译出来就变味了,已经说的很直接了,描写手法运用的相当好,还是不要翻译了吧.

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作者】杜牧 【朝代】唐代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标签:地名 咏史 高中古诗 诗 其他 目的译文 注释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过华清官绝句唐杜牧

关于过华清官绝句唐杜牧如下:《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组诗作品。这三首诗借古讽今,选取了唐玄宗不惜劳民伤财为杨贵妃供应荔枝、唐玄宗轻信谎言而长期醉生梦死、安禄山为唐玄宗和杨贵妃作胡旋舞等典型事件、场景,加以艺术概括,既巧妙地总结了历史,又深刻地讽喻了现实,表达了诗人对最高统治者的穷奢极欲、荒淫误国的无比愤慨之情。全诗含蓄委婉,寓意精神,意味悠长。作品原文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其二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其三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华清宫:《元和郡县志》:“华清宫在骊山上,开元十一年初置温泉宫。天宝六年改为华清宫。又造长生殿,名为集灵台,以祀神也。”绣成堆:骊山右侧有东绣岭,左侧有西绣岭。唐玄宗在岭上广种林木花卉,郁郁葱葱。千门:形容山顶宫殿壮丽,门户众多。次第:依次。红尘:这里指飞扬的尘土。妃子:指杨贵妃。《唐国史补》:“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然方暑而熟,经宿则败,后人皆不知之。”按:此诗或为写意之作,意在讽刺玄宗宠妃之事,不可一一求诸史实。在唐代,岭南荔枝无法运到长安一带,故自苏轼即言“此时荔枝自涪州致之,非岭南也”(《通鉴唐纪》注)。而荔枝成熟的季节,玄宗和贵妃必不在骊山。玄宗每年冬十月进驻华清宫,次年春即回长安。《程氏考古编》亦辨其谬,近人陈寅恪亦复考证之。知是:一作“知道”。新丰:唐设新丰县,在陕西临潼县东北,离华清宫不远。黄埃:马队奔驰踏起的尘土。渔阳探使:《全唐诗》此句下注:“帝使中使辅璆琳探禄山反否,璆琳受禄山金,言禄山不反。”霓(ní)裳(cháng):指《霓裳羽衣曲》。当时的宫廷舞曲,是唐玄宗根据西凉节度使杨敬述进献的印度《婆罗门》舞曲十二遍亲自改编而成的。千峰:指骊山的众多山峰。舞破中原:指唐玄宗耽于享乐而误国,导致安史之乱。万国:指全国。倚天:形容骊山宫殿的雄伟壮观。“云中”句:《旧唐书·安禄山传》载:禄山体肥,重三百三十斤,但却能在唐玄宗面前表演胡旋舞,其疾如风。旁边的宫人拍掌击节,因为舞得太快,节拍都乱了。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杜牧》原文与赏析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本题这三首诗讽刺唐玄宗的骄奢淫逸,居安忘危。用七绝咏史是杜牧的特长。华清宫在骊山(今陕西临潼东南)上面,原称温泉宫,天宝六年(747),改名华清宫。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导致天宝十四载(755)的安史之乱。而他的旧闻逸事,成为盛行于当时和后来的话题以及文学创作的题材。 先看第一首。 首句看似平直,却耐人寻味。诗人路经华清宫到长安,触景生情,浮想联翩。从长安回头望骊山,景色美不胜收。骊山右是东绣岭,左为西绣岭,因为唐玄宗时栽上林木花卉,宛如锦绣而得名。这一“绣”字,语意双关。其中有对骊山景色的赞美,也蕴涵着对玄宗骄奢的指责。后面“成堆”二字,既说明骊山到长安距离不近,偌大的两座山岭在回望中居然成了两堆锦绣。这句诗也表明诗人一路上思潮翻腾,在思想上掀开了历史的一页。 后三句集中在传送荔枝一点上做文章,构思精巧,匠心独具,充分体现杜牧择取史料进行艺术加工的能力。第二句来得突然,一下子造成一种悬念。骊山上面平时紧闭严防的一道道宫门突然依次打开。究竟为了什么呢?使人神秘莫测,疑窦横生。第三句更叫人迷惑不解,只见远处一骑奔突而来,快马加鞭,飞尘滚滚。是有了敌情或发生了重大事故,来向皇帝告急吗?可杨贵妃却在会心地笑,是怎么回事呢?末一句道出了秘密所在,原来是为杨贵妃送来了荔枝。杨贵妃爱吃鲜荔枝。荔枝夏天成熟,容易变质,唐玄宗为使杨贵妃能吃到新鲜荔枝,特命人从四川、广东远程飞驰传送。苏轼在《荔枝叹》中大有感慨地写道: “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这种穷奢极欲的享受太不得人心。“无人知”除唐玄宗、杨贵妃等人外,谁都不知道。这三字深刻而又含蓄。这是杜牧胜人一筹之处。 杜牧 再看第二首。 安禄山受唐玄宗的极度宠信,天宝十载(751),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重兵在握,更增强了他叛唐的野心。皇太子、杨国忠等人屡次指出安禄山要反,玄宗不信。后来,玄宗以赏赐大柑为名,派遣中官辅球琳去窥探虚实。安禄山厚赂辅球琳,蒙蔽了玄宗。玄宗深信安禄山“必无异志”,仍沉溺在声色享乐之中。 本诗前二句写辅球琳从安禄山那里回华清宫。“新丰”,县名,就在临潼东北,骊山附近。从华清宫鸟瞰,新丰一带的树木挡住视线,只能看到绿树中间飞扬起来的尘埃,所以说“绿树起黄埃”。人马一近,才辨认出奔驰而来的不是别人,正是辅球琳等人从渔阳回来。“渔阳”,郡名,治所在今河北蓟县,是安禄山的根据地。“探使”,即指辅球琳。其实,玄宗派出“探使”,并不是真的对安禄山有所怀疑,而是为了证实自己重用安禄山的正确。安禄山正是利用玄宗的盲目自信,反过来愚弄了他。这首诗用的是嘲讽的笔调,弹的是弦外之音。 第三句与前二句之间,诗人着意在内在联系上下功夫,精心剪裁,略去冗笔,留给读者思索的余地。“霓裳”,即《霓裳羽衣舞》,属于商调,始创于开元,盛行在天宝年间。后人指它为亡国之音。“千峰上”,指骊山上的华清宫。这一句表明,刚愎自用的玄宗见了辅球琳,更得意忘形,在欣赏杨贵妃迷人的表演的同时,似乎庆幸着安禄山对自己的忠心。后一句辛辣地讥刺了这个昏君。直到安史之乱爆发,他才罢歌止舞,狼狈地从骊山上下来。联系到第二年长安失守,玄宗出逃,在马嵬坡缢杀作为替罪羊的杨贵妃,这是多大的讽刺。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说: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尽管杜牧反对白居易和他的《长恨歌》,但本诗无疑地也受了《长恨歌》的影响。 第三首。 杨国忠屡次上奏安禄山必反,又断言召见他,必定不会来。狡诈的安禄山摸透了唐玄宗的心思,在安史之乱前一年,特意到华清宫去接受召见。玄宗任用他为左仆射。唐代因太宗做过尚书令,以后就不设此职,以左、右仆射为尚书省的长官。安禄山上骊山谒见玄宗,时在天宝十三载(754)正月。诗中的“月分明”告诉我们,那天约是正月十五日。 第一句的“万国”,指全国各地。“笙歌”,泛指奏乐歌唱。开元、天宝是唐的鼎盛时期,又适值正月十五这一佳节,因此到处可听到欢庆的乐歌。“醉太平”三字,颇具深意。第二句写明月之下华清宫的壮观景象。在骊山上面高耸入云的楼阁殿台上,抬头望月亮也格外清楚。“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崔液《夜游诗》)这种为人们所陶醉的太平盛世的现象,掩盖了一场酝酿多年而即将爆发的危机。 后二句进而写华清宫里醉生梦死的欢乐。第三句“云中”二字与前面“倚天”二字相照应,烘托出华清宫的高峻,也暗讽玄宗昏愦,象生活在天空中,只知寻欢作乐,而对隐藏着的现实危机毫未觉察。安禄山长得肥胖,行动很不方便。可为了在玄宗面前献殷勤,表“忠心”,跳起舞来迅疾如风。“拍”,指节拍。“舞”,指《胡旋舞》。胖子跳快舞,力不从心,乱了节拍,并不奇怪。深一层看,他包藏祸心,逢场作戏,强颜欢笑,“乱拍”反映他内心的紧张。末一句是对“禄山舞”来说的。安禄山卖劲的表演、滑稽的舞姿,博得唐玄宗、杨贵妃他们一片笑声。风吹过重叠的峰峦把它带到人间。“下”,在这里当动词用。欢乐的背后是一场特殊的斗争。安禄山又一次骗取了玄宗的信任。第二年,他起兵反叛,决心夺取唐的天下。 以上三首诗,杜牧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大体按时间先后,选择送荔枝、派辅球琳、醉度元宵三件小事,从不同的侧面,嘲讽了唐玄宗,说明了安史之乱的不可避免,写得深刻、精炼、含蓄。这组诗也反映了诗人对晚唐政治的不满。他曾语重心长地说: “君王若悟治安论,安史何人敢弄兵!”(《咏歌圣德,远怀天宝,因题关亭长句四韵》) 明皇天宝间,涪州贡荔枝,到长安,色香不变,贵妃乃喜。州县以邮传疾走称上意,人马僵毙,相望于道。“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形容传走之神速如飞,人不见其何物也。又见明皇致远物以悦妇人,穷人之力,绝人之命,有所不顾,如之何不亡? (谢枋得《唐诗绝句注解》) 《过华清宫绝句》“新丰绿树起尘埃” “舞破中原始下来”,造句惊人,奇绝痛绝! (黄叔灿《唐诗笺注》) 首二句赋本题,宫在骊山之上,楼台花木,布满一山,亦称绣岭,故首句言“绣成堆”也。后二句言回想当年滚尘一骑西来,但见贵妃欢笑相迎,初不料为驰送荔支,历数千里 *** 蚕丛,供美人之一粲也。唐人之过华清宫者,辄生感喟,不过写盛衰之感;此诗以“华清”为题,而有褒姬烽火一笑倾周之慨。(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原文及翻译赏析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原文: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翻译及注释 翻译 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注释 1华清宫:《元和郡县志》:「华清宫在骊山上,开元十一年初置温泉宫。天宝六年改为华清宫。又造长生殿,名为集灵台,以祀神也。」2绣成堆:骊山右侧有东绣岭,左侧有西绣岭。唐玄宗在岭上广种林木花卉,郁郁葱葱。3千门:形容山顶宫殿壮丽,门户众多。次第:依次。4红尘:这里指飞扬的尘土。妃子:指杨贵妃。乐史《杨太真外传》: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新唐书·李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唐国史补》:「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然方暑而熟,经宿则败,后人皆不知之。」按:此诗或为写意之作,意在讽刺玄宗宠妃之事,不可一一求诸史实。在 唐代 ,岭南荔枝无法运到长安一带,故自苏轼即言「此时荔枝自涪州致之,非岭南也」(《通鉴唐纪》注)。而荔枝成熟的季节,玄宗和贵妃必不在骊山。玄宗每年冬十月进驻华清宫,次年春即回长安。《程氏考古编》亦辨其谬,近人陈寅恪亦复考证之。5知是:一作「知道」。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赏析   此诗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有着以微见着的艺术效果,精妙绝伦,脍炙人口。   起句描写华清宫所在地骊山的景色。诗人从长安「回望」的角度来写,犹如电影摄影师,在观众面前先展现一个广阔深远的骊山全景:林木葱茏,花草繁茂,宫殿楼阁耸立其间,宛如团团锦绣。「绣成堆」,既指骊山两旁的东绣岭、西绣岭,又是形容骊山的美不胜收,语意双关。   接着,场景向前推进,展现出山顶上那座雄伟壮观的行宫。平日紧闭的宫门忽然一道接着一道缓缓地打开了。接下来,又是两个特写镜头:宫外,一名专使骑着驿马风驰电掣般疾奔而来,身后扬起一团团红尘;宫内,妃子嫣然而笑了。几个镜头貌似互不相关,却都包蕴著诗人精心安排的悬念:「千门」因何而开?「一骑」为何而来?「妃子」又因何而笑?诗人故意不忙说出,直至紧张而神秘的气氛憋得读者非想知道不可时,才含蓄委婉地揭示谜底:「无人知是荔枝来。」「荔枝」两字,透出事情的原委。《新唐书·杨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明于此,那么前面的悬念顿然而释,那几个镜头便自然而然地联成一体了。   吴乔《围炉诗话》说:「诗贵有含蓄不尽之意,尤以不著意见声色故事议论者为最上。」杜牧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含蓄、精深,诗不明白说出玄宗的荒淫好色,贵妃的恃宠而骄,而形象地用「一骑红尘」与「妃子笑」构成鲜明的对比,就收到了比直抒己见强烈得多的艺术效果。「妃子笑」三字颇有深意。春秋时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点燃烽火,导致国破身亡。读到这里时,读者是很容易联想到这个尽人皆知的故事。「无人知」三字也发人深思。其实「荔枝来」并非绝无人知,至少「妃子」知,「一骑」知,还有一个诗中没有点出的皇帝更是知道的。这样写,意在说明此事重大紧急,外人无由得知,这就不仅揭露了皇帝为讨宠妃欢心无所不为的荒唐,也与前面渲染的不寻常的气氛相呼应。全诗不用难字,不使典故,不事雕琢,朴素自然,寓意精深,含蓄有力,是唐人咏史绝句中的佳作。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创作背景   这三首诗是杜牧经过骊山华清宫时有感而作。华清宫是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年)修建的行宫,唐玄宗和杨贵妃曾在那里寻欢作乐。后代有许多诗人写过以华清宫为题的咏史诗,而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是其中的名作。 诗词作品: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诗词作者:【 唐代 】 杜牧 诗词归类: 【高中古诗】、【地名】、【咏史】

杜牧的《过华清宫》全诗是什么?

《过华清宫》有三首。全诗如下:第一首: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第二首: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第三首: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译文:第一首:在长安回头望向骊山,骊山就像一堆堆锦绣一样,山顶上的华清宫按顺序顺序打开。一人一马飞来,引起了烟尘滚滚,这时妃子欢心一笑,但是没有人知道这是因为南方送来了荔枝鲜果。第二首:新丰一带绿树环绕,在这经常可以看见黄尘四起,这是前往渔阳的探使回来了,并送来了消息。探使谎报了军情,唐玄宗和杨贵妃也依然沉溺于歌舞,直到安禄山起兵,中原变成一个残破的地方。第三首:全国上下依然沉浸在一片歌舞升平之中,骊山上的宫殿楼阁在月光下显得格外的鲜明。安禄山拖着肥胖的身体在那里翩翩旋舞,杨贵妃的笑声随着风的飘扬越过了层层的山峰。扩展资料:这三首诗是杜牧经过骊山华清宫时有感而作的。华清宫是唐玄宗于开元十一年(723年)修建的行宫,供唐玄宗和杨贵妃在那里寻欢作乐。后代也有许多诗人写过以华清宫为题的咏史诗,而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是其中的名作。本诗揭露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穷奢极欲的生活。据说杨贵妃喜欢吃荔枝,唐玄宗命人用快马从四川,广州给她运来。这首诗就是根据这件事写成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借古讽今,选取唐玄宗不惜劳民伤财为杨贵妃供应荔枝、安禄山为唐玄宗和杨贵妃作胡旋舞、唐玄宗轻信谎言而长期醉生梦死等典故,不仅巧妙地总结了历史,而且深刻地讽刺了现实,表达了诗人对最高统治者的穷奢极欲、荒淫误国的无比愤慨之情。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唐诗鉴赏辞典 七言绝句 杜牧》(杜牧)全文翻译注释赏析

唐诗鉴赏辞典 七言绝句 杜牧 杜牧 系列:唐诗鉴赏辞典 唐诗鉴赏辞典 七言绝句 杜牧 赤壁1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2,自将磨洗认前朝3。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4。 【注释】 1赤壁:在今湖北嘉鱼县东北长江南岸。东汉末年,孙权和刘备联军,曾在此大败曹操的军队。2折戟:折断的戟。戟:古代的一种兵器。3自将:亲自拿起。认前朝:认出是前朝的遗物。4铜雀:铜雀台,故址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曹操的姬妾歌伎居住之处。二乔:大乔和小乔,东吴美女。大乔是孙权兄孙策之妻,小乔是周瑜之妻。 【译文】 有人发现了一把埋在沉沙中的断戟,它的铁刃还未被蚀消,我将它拿来磨洗一番,认得这遗物属于三国朝。假如不是东南风给了周郎战场上的方便,高高的铜雀台就会锁住二乔。 【赏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咏史诗。以假设东吴失败,二乔就会被锁在曹操的铜雀台来揭示严重的政治后果,意味着东吴的灭亡,这是以小见大。杜牧认为周瑜不过是侥幸取胜,大有阮籍凭吊广武楚汉战场而慨叹「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的意味,也正是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 泊 秦 淮1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2,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3,隔江犹唱《 *** 花》4。 【注释】 1秦淮:秦淮河,源出江苏溧水县,流经南京市入长江。2笼:笼罩。3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伎。4 *** 花:《玉树 *** 花》的简称。南朝陈后主在金陵荒淫腐化,曾作此曲,后终亡国。 【译文】 轻淡的烟雾、朦胧的月色笼罩着寒水寒沙,我在夜晚将小船停在秦淮河边靠近酒家。岸边酒楼上的歌女不懂得国破家亡的遗恨,隔江高唱着那一曲亡国之音《玉树 *** 花》。 【赏析】 秦淮河两岸是六朝时的繁华之地,是权贵富豪、墨客骚人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场所。唐代商业繁荣,此地也如六朝一样繁华。诗人夜泊秦淮,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不禁触景生情,写下这首诗。诗的前二句写景也是抒情,两个「笼」字,写出凄迷的烟月,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哀愁。后两句表面上谴责商女,实际上是借南朝陈后主纵情声色,终至亡国的史实。影射当时身负天下兴亡之责而又全无「亡国」之忧的达官贵人,讽刺他们面对唐王朝已经衰败、藩镇割据、外敌侵扰、政治上已出现严重危机的局面,却仍在尽情地享乐,过著醉生梦死的生活。表达了诗人感时忧国的沉重心情。全诗用语含蓄,文字平近而寓意深远,情景交融。 寄扬州韩绰判官1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2,玉人何处教吹箫3? 【注释】 1韩绰:生平不详。判官:观察使、节度使下面的僚属。2二十四桥:说法不一。沈括《梦溪笔谈·补笑谈》一说唐时,扬州城内有二十四座桥。一说在扬州旧城,为隋时所置。3玉人:比喻美貌的人,多指美女。 【译文】 远望青山隐在蓝天,绿水多么遥迢,江南的秋色即将退尽,花草木叶也将枯凋。二十四桥在这明月照耀的秋夜,美人啊,你在何处教人吹箫。 【赏析】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杜牧与韩绰曾在扬州节度使府共过事,来往当很密切,作者离开扬州后,对他很想念。想像友人在远方的秋景,表达思其地也思其人的心情。化用二十四桥美人吹箫的典故,探问友人近况如何。在怀人诗中,这种写法别开生面,故为后代词家不断引用。 遣怀1 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2,楚腰纤细掌中轻3。 十年一觉扬州梦4,赢得青楼薄幸名5。 【注释】 1遣怀:抒怀。2落魄:穷困失意。3楚腰纤细:春秋时楚灵王好细腰,故以「楚腰」称美人之腰。掌中轻:相传汉成帝皇后赵飞燕身轻,能为掌上舞。4扬州梦:杜牧在扬州时曾流连于声色歌舞。5青楼:华美精致的楼房,这里指妓院。薄幸:薄情。 【译文】 穷困潦倒在江湖间,总伴酒而行,平日所来往的都是腰细体轻的歌伎 *** 。回首扬州十年,生活如同一场梦,只落得个青楼中薄情郎的名声。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追忆在扬州当幕僚时那段生活的抒情之作。诗中充满了感叹和悔恨,除了青楼女子责备薄情,真恍若一梦。其实,诗人的「扬州梦」生活,是与他仕途失意有关,因此,语虽轻淡而谐婉,有一股抑郁不平之气,可见诗人的兀傲性格。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1,轻罗小扇扑流萤2。 天街夜色凉如水3,坐看牵牛织女星。 【注释】 1银烛:白色的蜡烛。2轻罗小扇:用轻薄的丝织品制成的团扇。3天街:京城中的街道。 【译文】 秋夜里银烛照着清冷的画屏,她挥着轻巧的团扇扑捉流萤。天阶的夜色冰凉冷如水,久卧难寐遥看牛女双星。 【赏析】 这是一首宫中秋怨诗。《唐诗评注读本》云:「自初夜写至深夜,层层绘出,宛然为宫人作一幅幽怨图。」蘅塘退士评曰:「层层布景,是一幅人物画,只坐看二字,逗出情思,便通身灵动。」这两段评语都指出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人屏下扑萤图。前一评语指出图中含有宫人的幽怨,后一段评语指出「坐看」二字含有情思,这情思除含有幽怨之外,当然还含有宫人对爱情的向往。 赠别二首 杜牧 其一 娉娉袅袅十三余1,豆蔻梢头二月初2。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3。 【注释】 1娉(pīnɡ)娉:姿态美好。袅(niǎo)袅:柔弱轻盈的样子。2豆蔻:多年生草本植物,初夏开花,二月初尚含苞未放,故常用以比少女。梢头:枝头,枝头的花先含苞。3「卷上」句:意思是卷上珠帘后见到的女子,都不及赠别者美。 【译文】 容貌娇艳、体态轻盈只在十三年华,就如早春二月豆蔻枝头含苞的胎花。趁著春风走遍繁华的十里扬州,卷起所有的珠帘也见不到一个美人比得上她。 【赏析】 杜牧在私生活方面,是一个不拘小节的人。他在扬州淮南节度使府掌书记期间,经常流连青楼妓院,这两首诗都是赠扬州一位 *** 的。这里的第一首赞美这位 *** 年少貌美。诗的第一句写她的容貌、体态和年龄,第二句以豆蔻作比,赞她的娇美和才华初绽的魅力。后二句以繁华的扬州城所有的 *** 与她相比,没有一个比得上她,极赞她是第一美人。这首诗虽够不上爱情诗的品位,但它不断被后人引用,其主要原因在于它在艺术上的特色:其一是用了很贴切而新颖的比喻。其二是将她的美艳与带有时令特征的景物紧密相连,渲染了美的气氛。其三是夸张中带有感情的色彩。 其二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1。 蜡烛有心还惜别2,替人垂泪到天明。 【注释】 1樽前:指话别的酒宴上。樽:酒杯。2心:「芯」的谐音,既指烛芯,又用以喻人。 【译文】 欢聚时是那么多情,而今分别似乎无情,只觉得面对离别宴前的酒杯,欲笑不成。蜡烛有心珍惜离别,替人流泪直到天明。 【赏析】 这一首抒写别夜离筵的惆怅情怀。回想欢聚时,感觉非常多情,而今却要分别,不能长相厮守,感到又太薄情,含有对不起情人的歉意,因而面对酒杯,想如同以前那样纵情欢笑,已不可能,表现出一种难分难舍之情。诗的后二句以蜡烛垂泪象征别情,令人联想到这一对情侣,珍惜良宵,流着眼泪,绵绵话别,彻夜无眠,直到天明。这首诗的前半以无情衬托多情,表达出一腔深情。诗的后半以烛为喻,语意新鲜而又巧妙,所以一直为人传诵。

李白,杜牧,白居易的代表作有哪些

李白代表作品:《蜀道难》《行路难》《望庐山瀑布》《梦游天姥吟留别》等杜甫代表作品:《杜工部集》白居易代表作品:《白氏长庆集》,《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

“杜牧”的号是什么?

杜牧(公元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现在陕西省西安市)人。晚年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之“杜紫微”、“杜樊川”。 祖父杜佑,曾官至宰相。西晋杜预,是他的十六世祖。 他从十五六岁起,博读经史,关心时政。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黄州、 池州、睦州等地刺使,以及司勋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 杜牧有政治理想,但由于秉性刚直,屡受 排挤,一生仕途不得志,因而晚年纵情声色,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 杜牧的诗、赋、古文都负盛名,而以诗的成就最大,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其诗 风格俊爽清丽,独树一帜。尤其长于七言律诗和绝句。

杜牧什么朝代

杜牧是唐朝代的。一、作者简介1、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2、历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监察御史、宣州团练判官、殿中侍御史、内供奉、左补阙、史馆编撰、司勋员外郎以及黄、池、睦、湖等州刺史。晚年尝居樊川别业,世称杜樊川。二、杜牧的写作特点1、杜牧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2、在诗歌创作上,杜牧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比如七律《早雁》用比兴托物的手法,对遭受回纥侵扰而流离失所的北方边塞人民表示怀念,婉曲而有余味。3、杜牧的作品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比如他的《九日齐山登高》以豪放的笔调写自己旷达的胸怀,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晚唐诗歌的总的趋向。

杜牧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唐代

刘禹锡和杜牧的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 ,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汉族,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代表作品有《陋室铭》、《乌衣巷》、《石头城》、《蜀先主庙》等。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是宰相杜佑之孙,晚唐时期人。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七绝尤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工行、草书。《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谓其书”大有六朝风韵”。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旧唐书》卷百四十七、《新唐书》卷百六十六皆有传。《张好好诗》,行草墨迹,杜牧太和八年(834)所书,此时年32岁。帖为麻笺,纵28.2厘米,横162厘米,46行,总322字。从整幅诗卷中可以看出,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笔酣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题签、题跋印章。曾经宋直和分府、贾似道、明项子京张孝思、清梁清标、乾隆、嘉庆、宣统内府及张伯驹收藏。曾著录于《宣和书谱》、《容台集》、《平生壮观》、《大观录》等。杜牧由于以诗称著,故其书名为诗名所掩盖。此书刻入《秋碧堂法帖》。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

杜牧怎么读 杜牧的简介

1、杜牧拼音:[dù mù] 2、杜牧(803年—852年),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字牧之。曾任监察御史等职,还出任过黄州、湖州等地刺史,晚年任中书舍人。他的诗、赋和古文都极负盛名,其中以诗的成就最高。诗风俊爽,借古讽今,暴露现 实社会的黑暗,表达了忧国忧民的心情。著有《泊秦淮》《阿房宫赋》等。有《樊川文集》。

杜牧是什么样的诗人?

http://baike.baidu.com/view/9559.html

杜牧的《泊秦淮》是什么意思?

意思:烟雾的水汽笼罩在秦淮河上,月光映照着江边的沙岸。宁静的夜里,船停在岸边,靠在船家。歌女不知道亡国的遗恨,在秦淮河对岸的酒店还唱着《玉树后庭花》。释义:秦淮:即秦淮河,源出江苏溧水县东北,流经南京地区,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准河。笼:笼罩。商女:一说商女即歌女,在酒楼或船舫中以卖唱为生的女子原诗: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寓意:此诗写秦淮月夜,朴朔迷离,酒家夜市繁荣,弦歌处处,而世风日下,花天酒地歌舞沉迷已成风气,商女只知清讴娱客,岂知前朝亡国之鉴?诗之警策之处在"不知"与"犹唱"的对比。诗人以冷眼看时事,以醒目观醉者,以历史讽现实:多少王朝的衰败,就是这样在人们醉生梦死、无忧无虑的享乐声中不知不觉地酿成的。作者简介:杜牧(公元803-公元852年),字牧之,他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号樊川居士,晚唐杰出诗人、散文家,尤以七言绝句著称,后人称为“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唐文宗大和二年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居中书舍人。著有《江南春》《泊秦淮》《过华清宫》《阿房宫赋》等,其中《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杜牧的【秋夕】的解释

秋夕 (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今译] 秋夜,白色的烛光映着冷清的画屏;我手执绫罗小扇,轻盈地扑打流萤。天街上的夜色,有如井水般清凉;卧榻仰望星空,牵牛星正对织女星。 [解说] 这是写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首句写秋景,用“冷”字,暗示寒秋气氛,又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凄。二句写借扑萤以打发时光,排遣愁绪。三句写夜深仍不能眠,以待临幸,以天街如水,暗喻君情如冰。末句借羡慕牵牛织女,抒发心中悲苦。蘅塘退士评曰:“层层布景,是一幅着色人物画。只‘卧看"两字,逗出情思,便通身灵动。” 诗词赏析[编辑本段]诗词赏析一:此诗写失意宫女孤独的生活和凄凉的心境。"冷"和"凉"既是深秋的季节感觉,又是人物的生活感受。她生活在一个非人的环境里,没有人气,没有朋友和亲人,当然也没有爱的温暖生活的乐趣。但他似乎满有兴致,在凄凉的秋夜里,时而独自扑打流萤,时而痴痴地凝望着夜空中的牵牛和织女星。诗中的三个意象值得注意。小扇,因其秋来而不用,所以常被古代诗人用来象征被冷落遗弃的女子。流萤,古人认为腐草化萤,萤总是生于荒凉之地。而宫女居住的地方竟有流萤,可见她被冷落很久了。牵牛织女星:象征爱情也象征离别。但那是有团聚期望的离别。这位宫女被冷落已久,或许她早已没有得到恩宠的希望了,但她却仍然苦苦地期待着。因为这期待是她生命的唯一意义。诗人不动声色地写出了深宫怨女寂寞岁月中无限凄凉的生命况味。诗词赏析二:这是写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首句写秋景,用一“冷”字,暗示寒秋气氛,又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凄。二句写借扑萤以打发时光,排遣愁绪。三句写夜深仍不能眠,以待临幸,以天街如水,暗喻君情如冰。末句借羡慕牵牛织女,抒发心中悲苦。蘅塘退士评曰:“层层布景,是一幅着色人物画。只‘卧看"两字,逗出情思,便通身灵动。”〔作者简介〕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有《樊川集》。(公元803-853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人谓之小杜,以别于少陵。七绝龙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人号“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工行草书。《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谓其书”大有六朝风韵”。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旧唐书》卷百四十七、《新唐书》卷百六十六皆有传。《张好好诗》,行草墨迹,杜牧太和八年(834)所书,此时年32岁。帖为麻笺,纵28.2厘米,横162厘米,46行,总322字。从整幅诗卷中可以看出,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笔酣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题签、题跋印章。曾经宋直和分府、贾似道、明项子京张孝思、清梁清标、乾隆、嘉庆、宣统内府及张伯驹收藏。曾著录于《宣和书谱》、《容台集》、《平生壮观》、《大观录》等。杜牧由于以诗称著,故其书名为诗名所掩盖。此书刻入《秋碧堂法帖》。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杜牧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他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在诗歌创作上,杜牧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七律《早雁》用比兴托物的手法,对遭受回纥侵扰而流离失所的北方边塞人民表示怀念,婉曲而有余味。《九日齐山登高》却是以豪放的笔调写自己旷达的胸怀,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晚唐诗歌的总的趋向是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

杜牧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杜牧是唐朝诗人

杜牧是哪个朝代的?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士族。晚唐著名诗人和古文家。擅长长篇五言古诗和七律。曾任中书舍人(中书省别名紫微省),人称杜紫微。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时人称为(小杜),以别于杜甫;又与李商隐齐名,人称(小李杜)。

苏轼,杜牧的简介

苏杜很厉害

杜牧资料大全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历任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编辑于 2019-09-18查看全部4个回答杜甫全诗_第一次去杜甫必看攻略傅山历代名家书法经典繁体字帖杜甫诗卷草书孟浩然诗草书千字¥21.3 元诗词行楷临摹练字帖共4本复古竖版辛弃疾杜甫李白苏轼诗词练字帖¥23 元傅山草书临习技法精解傅山书法名品丹枫阁记杜甫诗卷草书孟浩然诗¥15 元拼多多广告杜甫草堂,省钱攻略大全,你想要的这里都有!根据文中提到的杜甫为您推荐杜甫草堂 省钱攻略大全,必玩景点大全,去成都玩5天左右下来大概需要多少钱?花1000能不能玩几天,如何更省钱+开心!北京中通国际旅游有..广告更多专家杜牧资料大全专家1对1在线解答问题5分钟内响应 | 万名专业答主马上提问最美的花火 咨询一个三农问题,并发表了好评lanqiuwangzi 咨询一个三农问题,并发表了好评garlic 咨询一个三农问题,并发表了好评188****8493 咨询一个三农问题,并发表了好评篮球大图 咨询一个三农问题,并发表了好评动物乐园 咨询一个三农问题,并发表了好评AKA 咨询一个三农问题,并发表了好评3条评论fushanedu2017(回答者)1中文名:杜牧别名:杜牧之籍贯:中国陕西出生地: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性别:男民族:汉族国籍:中国查看全部3条评论—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沧州出售,2-8月龄杜宾犬幼犬价格199元/条 血统纯正 包邮大型猛犬繁育基地出售2-8月龄杜宾犬幼犬价格,血统纯正。附带血统证明,视频选犬 满意付款全国送到家,送狗粮 狗笼 牵引绳 闪电发货!广告2021-09-14杜牧的名人简介有哪些?杜牧(3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著名诗

杜牧 资料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关于杜牧的文学常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唐代诗人,汉族,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七绝龙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诗人杜牧的简介,以及有哪些代表作?

  1、简介  杜牧(公元803-公元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2、代表作  著名著作有《江南春》、《泊秦淮》、《过华清宫》、《感怀诗》、《《赤壁》、《山行》等。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3、评价  刘熙载:其诗“雄姿英发”。细读杜牧,人如其诗,个性张扬,如鹤舞长空,俊朗飘逸。  胡震亨:杜牧之门第既高,神颖复隽,感慨时事,条画率中机宜,居然具宰相作略。  董其昌: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

杜牧简介50字

我喜欢孙悟空作文

杜牧的生平简介及文学成就

杜牧生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年),月日无考。其祖父杜佑正于该年开始任宰相。杜牧在家族中排行十三,因此根据唐人的习惯,被称为“杜十三”。虽然杜牧是宰相之孙,但是由于10岁左右父亲就去世,家中并不宽裕,杜牧自己曾说“某幼孤贫”。杜牧十几岁的时候,正值唐宪宗讨伐藩镇,振作国事。他在读书之余,关心军事,后来曾注解《孙子兵法》十三篇。少年时期的杜牧已经开始展现他的文学才华和政治抱负。唐敬宗时写下了著名的讽刺时事的作品《阿房宫赋》。而在写给幽州节度使刘悟的《上昭义刘司徒书》中更是劝刘悟讨伐河朔三镇,以效忠朝廷,而不要居功自傲。25岁时,杜牧又写下了长篇五言古诗《感怀诗》,表达他对藩镇问题的见解。此时的杜牧已经很有名气,作品流传。大和二年(828年),杜牧参加了进士考试。由于他出身名门,是宰相子弟,因此朝廷中不下二十人推举他。其中吴武陵尤其出力。结果杜牧以第五名的成绩考取进士举。依据唐朝制度,考取进士后,还要到吏部去应关试,才能得到官职。杜牧到长安后,又赶上皇帝主持的制举考试,杜牧应考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结果被录取。杜牧制策登科后,授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半年后,随外放江西观察使的沈传师做幕僚。根据唐朝惯例,带京衔大理评事任团练巡官。大和九年(835年),杜牧被朝廷征为监察御史,赴长安任职。开成二年(837年),由于弟弟在扬州病重,于是请假去看弟弟。由于弟弟眼疾沉重,为了照顾弟弟,杜牧辞去了官职。开成四年春,杜牧将弟弟安顿在江州堂兄处后,赴长安就任新职。至开成五年,杜牧升官为膳部员外郎。会昌元年(841年)调任比部员外郎,二年春天,外放黄州刺史。会昌四年(844年),杜牧迁池州刺史。会昌六年(846年),杜牧迁睦州刺史。杜牧任司勋员外郎不到一年,就因为京官俸禄低,而难以养家请求外放杭州刺史,但是没有批准。大中四年(850年),他被升为吏部员外郎。一年后,他又被内升为考功郎中、知制诰。到长安第二年,迁中书舍人。这段时期,杜牧重新整修了祖上的樊川别墅,并且闲暇之时经常在这里以文会友。大中六年(852年)冬天病重逝世。晚唐文人大多喜作律诗、绝句,不擅长于长篇五言古诗;但这正是杜牧最擅长的,他的长篇五言古诗气骨遒劲。晚唐的张为在《诗人主客图序》中将杜牧的诗归为“高古奥逸”类。杜牧也擅长七律,是晚唐时期最擅长七律的诗人之一。扩展资料:杜牧自小喜好论兵。做过多篇文章谈论军事。《罪言》、《战论》、《守论》、《原十六卫》几篇阐述了藩镇问题和用兵方略,司马光撰写《资治通鉴》时多采录。《阿房宫赋》千古绝响。杜牧的诗文都收录在《樊川文集》。樊川是杜牧家族在长安南别墅旁小河的名字,杜牧一生都非常喜欢这个地方:不仅自己的诗文集叫做《樊川文集》,其号也是“樊川”。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杜牧

杜牧最擅长写哪个题材的诗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杜牧的古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善于将叙事、议论、抒情三者融为一体,气格紧健,造句瘦劲,如《感怀诗》、《杜秋娘诗》、《张好好诗》、《李甘诗》、《郡斋独酌》、《雪中书怀》、《落中送冀处士东游》、《题池州弄水停》等,都是典型的例子。   杜牧简介   杜牧(公元803-公元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杜牧是哪个朝代的人

晚唐的诗人赤壁泊秦淮(高中学过)

杜牧简介资料 杜牧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杜牧的诗有哪些

杜牧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绝句代表作品《过华清宫绝句》 《清明》 《赤壁》 《泊秦淮》 《山行》 《秋夕》 《江南春》 《题乌江亭》 《寄扬州韩绰判官》 《赠别(其一)》 《遣怀》 《过勤政楼》 《念昔游三首(其一)》 《念昔游三首(其二)》 《念昔游三首(其三)》 《沈下贤》 《长安秋望》 《齐安郡后池》 《题齐安城楼》 《初冬夜饮》 《屏风》 《屏风绝句》 《秋浦途中》 《题桃花夫人庙》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题木兰庙》 《读韩杜集》  《兵部尚书席上作》  《送隐者一绝》 《南陵道中》 《叹花》 《金谷园》 《有感》 《怅别》 《紫薇花》 《七夕》 《登乐游原》 《鹭鸶》 《书怀》 《叹花》

杜牧杜甫是什么关系

杜牧杜甫的关系如下:杜牧和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们既不是亲戚,也不是同一朝代的人。因为姓氏相同,所以常常被人混淆。他们有相似的文学风格和诗歌创作方式,但也有独特的特点及各自的代表作品。可以说,两人之间没有任何家族或亲缘关系,只是以姓氏相同而被并称为杜甫、杜牧二大家。杜甫简介: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杜牧简介:杜牧(803年—852年),唐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字牧之。杜佑之孙。唐代文学家、大和进士。历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监察御史、宣州团练判官、殿中侍御史、内供奉、左补阙、史馆编撰、司勋员外郎以及黄、池、睦、湖等州刺史。晚年长居樊川别业,世称杜樊川。

杜牧的资料

我觉得这样的问题自己直接在百度上搜就可以了,没必要浪费积分!

杜牧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哪个朝代的人】:杜牧是唐朝的诗人。   作者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作品精选:   赠别   多情却是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赤壁   折戟沈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销二乔.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赠别   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旅宿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中秋   暮云收尽溢清寒,   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   明月明年何处看.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成就: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身趁名家,喜老庄道学。杜牧主张凡为文以意为   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杜牧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杜牧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七律《早雁》用比兴托物的手法,对遭受回纥侵扰而流离失所的北方边塞人民表示怀念,婉曲而有余味。《九日齐山登高》却是以豪放的笔调写自己旷达的胸怀,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晚唐诗歌的总的趋向是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4]   诗歌成就   林建略《晚唐诗人杜牧之》认为,杜牧的诗可分为两大类:一是豪迈的,一是香艳的,前者“或为遣愁,或为吊古,或为感怀之作,多是用一种拗峭的笔调写成,立意奇特”;后者“大半是用一种清新的笔调来轻描淡写的,所以便不至满纸都脂粉气了”。王叔箱《诗人杜牧》认为,杜牧的“文是那样的陈厚奇变,诗又是那样的英姿雄发”,“他的诗辞旖旎动人,拗峭过甚,正以如此,有时也就流入纤巧了。不过要知道,元镇、白居易、李商隐、温庭筠等都是与他上下同时,他既不愿效风行一时的元白所创作的元和体,又不愿效温李的晦涩;不得不自成一色,力矫时弊,立意必在奇辟。”缪钱《杜牧诗简论》认为,杜牧诗中俊爽的风格,能在峭健之中而又有风华流美之致,在晚唐是杰出的,在整个唐代诗坛中是独创的。这是杜牧平生忧国忧民的壮怀伟抱与伤春伤别的绮思柔情交织在一起而以艺术天才表现出来的特征。葛晓音《杜牧和他的诗歌》认为,“渴望为国立功的理想给杜牧的诗歌带来了丰富的想象和豪放的气概,但他的务实精神又使他的想象和比喻从不带有神仙世界的险怪色彩。”又由于杜牧在“以直达的语言表现对生活美的敏锐感觉”方面特具的天赋,“他总是能从日常的景色中发现独特的美,并找到某一种与意境最相和谐的情调,通过画面的巧妙组织表现出来。”王西平、张田《杜牧诗歌艺术美浅析》`认为,杜牧诗歌的艺术美在于具有“豪爽健朗的形象美”,“强烈坦荡的诗情美”、“清新明洁的意境美”。王西平《杜牧创作个性与艺术风格综论》指出,杜牧在表现上多用率真直赋;寓理于诗;用拗折法,而反说(翻案法)和设问则是杜牧拗变的主要手段,从而形成了豪爽俊健的风格。吴在庆《杜牧诗歌表现手法初探》认为,“他的诗歌之所以形象鲜明,富有感染力,这与他采用比喻、拟人、寓情于景、以景表情、对比等手法有更密切的关系。而翻案法、掉尾一波、设问深入、应用典故等表现手法对于开拓他诗歌的新意境,深化思想内涵,也不无作用。”“直抒胸臆、语法句式的倒置改变,这对于他古诗的豪爽劲健,惆搅不羁的风格有直接影响”,“而含蓄婉转、掉尾一波、寓情于景,以景表情、设问深入等更明显地有助于他绝句的远韵远神、流情婉转风格特色的形成。”   古诗   杜牧的古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善于将叙事、议论、抒情三者融为一体,气格紧健,造句瘦劲,如《感怀诗》、《杜秋娘诗》、《张好好诗》、《李甘诗》、《郡斋独酌》、《雪中书怀》、《落中送冀处士东游》、《送沈处士赴苏州李中压招以诗赠行》、《池州送孟迟先辈》、《题池州弄水停》等,都是典型的例子。其中更常见的则是散文似的夹叙夹议。杜牧的古诗受韩愈的影响好发议论。但有时他用比喻、形象的语言进行议论,富有抒情胜。杜牧的古诗往往别有境界,写得古朴纯厚,雄豪健朗,如《池州送孟迟先辈》。晚唐诗风,气格卑弱,多是律诗、绝句,很少有人能作长篇古诗,杜牧的古诗在中晚唐诗坛上也是出类拔萃的,他的这一类诗作,和以“俊爽”见称的律、绝佳作,构成了他诗歌创作的三个主要方面。[5]   绝句   杜牧的绝句数量与律诗相当,亦有很高成就,一向享有盛誉。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序例》云:“杜紫微天才横逸,有太白之风,而时出入于梦得。七言绝句一体,殆尤专长。”`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云:“杜紫微诗,惟绝句最多风调,味永趣长,有明月孤映,高霞独举之象,余诗则不能尔。”“沈德潜认为杜牧绝句“托兴幽微”,可称盛唐绝之“嗣响”,把其特色概括为“远韵远神”。他的七绝成就最高,意境幽美、议论警拔、韵味隽永。咏史绝句,立意出奇,史识高绝。杜牧的写景抒情绝句,意境幽美,韵味隽永,于盛唐七绝之外,别开妙境。杜牧善于捕捉自然景物中美的形象,用绝句体小诗加以描写,含蓄精炼,情景交融,在短短的四句中,写出一个完整而幽美的景象,宛如一幅图画,如《江南春绝句》。[5]   律诗   杜牧的律诗,其数量相当可观,在《樊川文集》中约有一百余首,加上《樊川外集》与《别集》,约为一百六七十首。他的律诗在全部诗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艺术成就也很高,尤其是七律。杜牧诗歌俊爽峭健、雄姿英发的风格在律诗中最为突出。后代诗评家都曾指出,“拗峭”是杜牧律诗的特点。宋代刘克庄《后村诗话》云:“杜牧、许浑同时,然各为体。牧于唐律中,常寓少拗峭以矫时弊。”明代杨慎云:“律诗至晚唐,李义山而下,惟杜牧之为最。宋人评其诗豪而艳,宕而丽,于律诗中特寓拗峭,以矫时弊,信然。”杜牧在律诗中之所以“寓少拗峭”或“特寓拗峭”的原因就在于如清人赵翼所说的:“自中唐以后,律诗盛行,竞讲声病,故多音节和谐,风调圆美。杜牧之恐流于弱,特创豪宕波峭一派,以力矫其弊。”拗峭,一方面是指用不依律体格律而加以变化的诗句所造成的陡直峻拔的气势;另一方面是指在律诗中所表现出来的与古体诗有某种相似的豪宕雄浑的意境。杜牧在律体中故作拗句,或出以古意,表现出一种劲直峻峭、气力健举的气势,以力矫诗坛平弱圆熟之风。杜牧的七律有较强的现实性,此外,杜牧的律诗时用古调,豪宕缠绵中别有一种古朴潇洒的风韵。。[6] [6-11]   散文成就   王西平、张田《略论杜牧的"文和赋》较全面地论述了《樊川文集》中杜牧的文和赋,认为其主要特点是:一、笔锋犀利,寓意深刻;二、旁征博引,条分缕析,说理充分;三、议论和抒情相结合,议论中带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四、善于形象地描写、叙述,鲜明生动,富于真切感。文章又指出,可以从两方面看出他的文章从唐向宋过渡的印迹:一是开宋文明白晓畅之先河,二是奠定了骄散结合的文赋基础。寇养厚((论杜牧的散文》5指出杜牧的散文在思想内容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政论谈兵的长篇政论文中,他们的艺术热点是:纵横设辩,文势充沛。结构严谨,推理周密。巧用偶句,散骄相辉。而他的一些记人叙事抒情状物的文章在艺术上也别开生面,独具匠心。文章最后说,“杜牧在继承韩愈所领导的古文运动优良传统的同时,又能独辟蹊径,自成一家。”吴在庆《杜牧与韩愈古文运动》认为,从杜牧的创作主张及创作实践看,他与韩柳、特别是韩愈的渊源关系是明显的。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在对待文章的意、气、辞的关系上,杜牧继承了韩柳的观点,又有所发展。二、杜牧提出的文以气辅的主张,也与韩愈所说的“气”的概念大体相同。三、在对待文章的词采章句、文体的形式上,也可看出杜牧对韩柳的继承和发展关系。文章最后指出,在晚唐时代,骄文随着文风的浮艳有所发展的情况下,杜牧却能反浮艳,坚持散体文的方向,力避用骄,实在比韩愈彻底。[5]   杜牧评价:   李商隐《杜司勋》:高楼风雨感斯文,刻意伤春复伤别,短翼差池不及群。人间惟有杜司勋。   《唐才子传》:后人评牧诗,如铜丸走坂,骏马注坡,谓圆快奋争也。   《宣和书谱》: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   刘熙载:其诗“雄姿英发”。细读杜牧,人如其诗,个性张扬,如鹤舞长空,俊朗飘逸。[12]   胡震亨:杜牧之门第既高,神颖复隽,感慨时事,条画率中机宜,居然具宰相作略。[13]   董其昌: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14]   叶奕苞:牧之书蒲洒流逸,深得六朝人风韵,宗伯(董其昌)云:颜、柳以后,若温飞卿,杜牧之,亦名家也。[15]   刘克庄云:“牧于律中常寓少拗峭,以矫时弊。”(《后村诗话》)   杨慎:(杜牧)诗豪而艳、宕而丽,于律诗中特寓拗峭,以矫时弊。[5]   赵翼《欧北诗话》说:自中唐以后,律诗盛行,竞讲声病,故多音节和谐,风调圆美。杜牧之恐流于弱,特创豪宕波峭一派,以力矫其弊。山谷因之,亦务为峭拔,不肯随俗为波靡,此其一生命意所在也。   陆游:勋业文章意已阑,暮年不足是看山。江南寺寺楼堪倚,安得身如杜牧闲。   杨万里:不应李杜翻鲸海,更羡夔龙集凤池。道是樊川轻薄杀,犹将万户比千诗。   姜夔《扬州慢》:杜郎俊赏、豆范词工,和《琵琶仙》:十里扬州,三生杜牧,以及《鹤鸽天.十六夜出》:东风历历红楼下,谁识三生杜牧之。[5]

杜牧的诗人简介20字?

《清明》是他写的

杜牧的资料简介 杜牧是什么朝代的人

1、杜牧(803年—852年),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字牧之。杜佑之孙。大和进士。历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监察御史、宣州团练判官、殿中侍御史、内供奉、左补阙、史馆编撰、司勋员外郎以及黄、池、睦、湖等州刺史。晚年尝居樊川别业,世称杜樊川。2、性刚直,不拘小节,不屑逢迎。自负经略之才,诗、文均有盛名。文以《阿房宫赋》为最著,诗作明丽隽永,绝句诗尤受人称赞,世称小杜。与李商隐齐名,合称“小李杜”。代表作《泊秦淮》《江南春》《赤壁》《题乌江亭》等,脍炙人口。年轻时即好读兵书,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又著《罪言》《战论》《守论》《原十六卫》等文论当代兵事。会昌三年(843年),昭义军乱,上书李德裕论用兵之法,为德裕采纳。著有《樊川文集》。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樊川诗集注》《樊川文集》。3、文学成就: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身趁名家。杜牧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杜牧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七律《早雁》用比兴托物的手法,对遭受回纥侵扰而流离失所的北方边塞人民表示怀念,婉曲而有余味。《九日齐山登高》却是以豪放的笔调写自己旷达的胸怀,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晚唐诗歌的总的趋向是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

杜牧的生平简介是怎样的?

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文宗太和三年进士,曾任侍御史、左补缺及黄州、池州、睦州、湖州刺史,官终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诗风清新俊拔,文章奇警纵横,诗文多针砭现实。有《樊川集》。

杜牧的简介资料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杜牧的简介资料,供大家参阅! 杜牧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杜牧人物生平 早期仕途 杜牧在家族中排行十三,因此根据唐人的习惯,被称为“杜十三”。杜牧政治才华出众,杜牧十几岁的时候,正值唐宪宗讨伐藩镇,振作国事。他在读书之余,关心军事,后来杜牧专门研究过孙子,写过十三篇《孙子》注解,也写过许多策论咨文。特别是有一次献计平虏,被宰相李德裕采用,大获成功。 长庆二年(822年),杜牧20岁时,博通经史,尤其专注于治乱与军事。杜牧23岁作出《阿房宫赋》。25岁时,杜牧又写下了长篇五言古诗《感怀诗》,表达他对藩镇问题的见解。此时的杜牧已经很有名气,作品流传。 大和二年(828年),杜牧26岁,进士及第。同年考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被授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 大和七年(833年),杜牧被淮南节度使牛僧孺授予推官一职,后转为掌书记,负责节度使府的公文往来。京衔是监察御史里行。这时杜牧居住在扬州,特别喜欢宴游。大和九年,杜牧被朝廷征为监察御史,赴长安任职,分司东都。八月在东都洛阳上任。因此逃过了十一月的甘露之变的险恶风波。在这里他遇到了宣州市的故人张好好,写下了著名的《张好好诗》。在洛阳期间,由于职务清闲,他四处凭吊古迹,写下了不少诗篇。 大和九年(835年),杜牧三十三岁,由扬州赴长安就任监察御史。 开成二年(838年),杜牧入宣徽观察使崔郸的幕下,被召为宣州团练判官。 开成四年(839年),年底杜牧离开宣州,去长安任左补阙、史馆修撰。开成五年,杜牧升官为膳部员外郎。 迁官外放 会昌元年(841年),杜牧调任比部员外郎。 会昌二年(842年),外放为黄州刺史。杜牧外放的原因史书上并无记载。杜牧自己认为是宰相李德裕的排挤。而李杜两家为世交,李德裕为何不喜欢杜牧,有人认为是杜牧为人倜傥,不拘小节,与李德裕的理念不合;而且牛李党争,杜牧与牛僧孺私交甚好,可能被李德裕认为是牛党。后杜牧任池州、睦州刺史。为政能兴利除弊,关心人民。 会昌四年九月(844年9月),杜牧迁池州刺史,这年四十二岁。池州治所秋浦县(今安徽贵池)。 会昌五年(845年),七月,武宗下诏禁毁佛教。杜牧对于这一措施是很赞同的,后来他在宣宗大中年间作《杭州新造南亭子记》,详细叙述武宗禁毁佛教事。 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得宰柏周墀的帮助,入为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转吏部员外郎。 人生暮年 宣宗大中三年(849年),就因为京官俸禄低,而难以养家请求外放杭州刺史,但是没有批准。 宣宗大大中四年(850年),他被升为吏部员外郎。但是杜牧仍然多次请求外放湖州刺史,连上三启,终于应允了他的要求。但是也有人认为,杜牧请求外放并不仅仅是经济原因,而是不满意朝政,认为自己无法在朝中有所作为。同年秋天,杜牧到任湖州刺史。他在湖州凭吊前贤,结识诗友,作了不少诗。一年后,他又被内升为考功郎中、知制诰。到长安第二年,迁中书舍人。这段时期,杜牧重新整修了祖上的樊川别墅,并且闲暇之时经常在这里以文会友。 宣宗大中六年(852年),冬天病重逝世。 杜牧文学成就 成就综述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身趁名家。杜牧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杜牧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杜牧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七律《早雁》用比兴托物的手法,对遭受回纥侵扰而流离失所的北方边塞人民表示怀念,婉曲而有余味。《九日齐山登高》却是以豪放的笔调写自己旷达的胸怀,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晚唐诗歌的总的趋向是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 诗歌成就 林建略《晚唐诗人杜牧之》认为,杜牧的诗可分为两大类:一是豪迈的,一是香艳的,前者“或为遣愁,或为吊古,或为感怀之作,多是用一种拗峭的笔调写成,立意奇特”;后者“大半是用一种清新的笔调来轻描淡写的,所以便不至满纸都脂粉气了”。王叔箱《诗人杜牧》认为,杜牧的“文是那样的陈厚奇变,诗又是那样的英姿雄发”,“他的诗辞旖旎动人,拗峭过甚,正以如此,有时也就流入纤巧了。不过要知道,元镇、白居易、李商隐、温庭筠等都是与他上下同时,他既不愿效风行一时的元白所创作的元和体,又不愿效温李的晦涩;不得不自成一色,力矫时弊,立意必在奇辟。”缪钱《杜牧诗简论》认为,杜牧诗中俊爽的风格,能在峭健之中而又有风华流美之致,在晚唐是杰出的,在整个唐代诗坛中是独创的。这是杜牧平生忧国忧民的壮怀伟抱与伤春伤别的绮思柔情交织在一起而以艺术天才表现出来的特征。葛晓音《杜牧和他的诗歌》认为,“渴望为国立功的理想给杜牧的诗歌带来了丰富的`想象和豪放的气概,但他的务实精神又使他的想象和比喻从不带有神仙世界的险怪色彩。”又由于杜牧在“以直达的语言表现对生活美的敏锐感觉”方面特具的天赋,“他总是能从日常的景色中发现独特的美,并找到某一种与意境最相和谐的情调,通过画面的巧妙组织表现出来。”王西平、张田《杜牧诗歌艺术美浅析》`认为,杜牧诗歌的艺术美在于具有“豪爽健朗的形象美”,“强烈坦荡的诗情美”、“清新明洁的意境美”。王西平《杜牧创作个性与艺术风格综论》指出,杜牧在表现上多用率真直赋;寓理于诗;用拗折法,而反说(翻案法)和设问则是杜牧拗变的主要手段,从而形成了豪爽俊健的风格。吴在庆《杜牧诗歌表现手法初探》认为,“他的诗歌之所以形象鲜明,富有感染力,这与他采用比喻、拟人、寓情于景、以景表情、对比等手法有更密切的关系。而翻案法、掉尾一波、设问深入、应用典故等表现手法对于开拓他诗歌的新意境,深化思想内涵,也不无作用。”“直抒胸臆、语法句式的倒置改变,这对于他古诗的豪爽劲健,惆搅不羁的风格有直接影响”,“而含蓄婉转、掉尾一波、寓情于景,以景表情、设问深入等更明显地有助于他绝句的远韵远神、流情婉转风格特色的形成。” 古诗 杜牧的古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善于将叙事、议论、抒情三者融为一体,气格紧健,造句瘦劲,如《感怀诗》、《杜秋娘诗》、《张好好诗》、《李甘诗》、《郡斋独酌》、《雪中书怀》、《落中送冀处士东游》、《送沈处士赴苏州李中压招以诗赠行》、《池州送孟迟先辈》、《题池州弄水停》等,都是典型的例子。其中更常见的则是散文似的夹叙夹议。杜牧的古诗受韩愈的影响好发议论。但有时他用比喻、形象的语言进行议论,富有抒情胜。杜牧的古诗往往别有境界,写得古朴纯厚,雄豪健朗,如《池州送孟迟先辈》。晚唐诗风,气格卑弱,多是律诗、绝句,很少有人能作长篇古诗,杜牧的古诗在中晚唐诗坛上也是出类拔萃的,他的这一类诗作,和以“俊爽”见称的律、绝佳作,构成了他诗歌创作的三个主要方面。 绝句 杜牧的绝句数量与律诗相当,亦有很高成就,一向享有盛誉。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序例》云:“杜紫微天才横逸,有太白之风,而时出入于梦得。七言绝句一体,殆尤专长。”`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云:“杜紫微诗,惟绝句最多风调,味永趣长,有明月孤映,高霞独举之象,余诗则不能尔。”“沈德潜认为杜牧绝句“托兴幽微”,可称盛唐绝之“嗣响”,把其特色概括为“远韵远神”。他的七绝成就最高,意境幽美、议论警拔、韵味隽永。咏史绝句,立意出奇,史识高绝。杜牧的写景抒情绝句,意境幽美,韵味隽永,于盛唐七绝之外,别开妙境。杜牧善于捕捉自然景物中美的形象,用绝句体小诗加以描写,含蓄精炼,情景交融,在短短的四句中,写出一个完整而幽美的景象,宛如一幅图画,如《江南春绝句》。 律诗 杜牧的律诗,其数量相当可观,在《樊川文集》中约有一百余首,加上《樊川外集》与《别集》,约为一百六七十首。他的律诗在全部诗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艺术成就也很高,尤其是七律。杜牧诗歌俊爽峭健、雄姿英发的风格在律诗中最为突出。后代诗评家都曾指出,“拗峭”是杜牧律诗的特点。宋代刘克庄《后村诗话》云:“杜牧、许浑同时,然各为体。牧于唐律中,常寓少拗峭以矫时弊。”明代杨慎云:“律诗至晚唐,李义山而下,惟杜牧之为最。宋人评其诗豪而艳,宕而丽,于律诗中特寓拗峭,以矫时弊,信然。”杜牧在律诗中之所以“寓少拗峭”或“特寓拗峭”的原因就在于如清人赵翼所说的:“自中唐以后,律诗盛行,竞讲声病,故多音节和谐,风调圆美。杜牧之恐流于弱,特创豪宕波峭一派,以力矫其弊。”拗峭,一方面是指用不依律体格律而加以变化的诗句所造成的陡直峻拔的气势;另一方面是指在律诗中所表现出来的与古体诗有某种相似的豪宕雄浑的意境。杜牧在律体中故作拗句,或出以古意,表现出一种劲直峻峭、气力健举的气势,以力矫诗坛平弱圆熟之风。杜牧的七律有较强的现实性,此外,杜牧的律诗时用古调,豪宕缠绵中别有一种古朴潇洒的风韵。。 散文成就 王西平、张田《略论杜牧的文和赋》较全面地论述了《樊川文集》中杜牧的文和赋,认为其主要特点是:一、笔锋犀利,寓意深刻;二、旁征博引,条分缕析,说理充分;三、议论和抒情相结合,议论中带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四、善于形象地描写、叙述,鲜明生动,富于真切感。文章又指出,可以从两方面看出他的文章从唐向宋过渡的印迹:一是开宋文明白晓畅之先河,二是奠定了骄散结合的文赋基础。寇养厚((论杜牧的散文》5指出杜牧的散文在思想内容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政论谈兵的长篇政论文中,他们的艺术热点是:纵横设辩,文势充沛。结构严谨,推理周密。巧用偶句,散骄相辉。而他的一些记人叙事抒情状物的文章在艺术上也别开生面,独具匠心。文章最后说,“杜牧在继承韩愈所领导的古文运动优良传统的同时,又能独辟蹊径,自成一家。”吴在庆《杜牧与韩愈古文运动》认为,从杜牧的创作主张及创作实践看,他与韩柳、特别是韩愈的渊源关系是明显的。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在对待文章的意、气、辞的关系上,杜牧继承了韩柳的观点,又有所发展。二、杜牧提出的文以气辅的主张,也与韩愈所说的“气”的概念大体相同。三、在对待文章的词采章句、文体的形式上,也可看出杜牧对韩柳的继承和发展关系。文章最后指出,在晚唐时代,骄文随着文风的浮艳有所发展的情况下,杜牧却能反浮艳,坚持散体文的方向,力避用骄,实在比韩愈彻底。

杜牧的生平简介及文学成就

生平:杜牧,字牧之,晚唐时期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 杜牧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他写杜牧画像雕像集萃(11张)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   《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其七绝尤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工行、草书。《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谓其书”大有六朝风韵”。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旧唐书》卷百四十七、《新唐书》卷百六十六皆有传。《张好好诗》,行草墨迹,系太和八年(834)32岁时所书。帖为麻笺,纵28.2厘米,横162厘米,46行,总322 字。从整幅诗卷中可以看出,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笔酣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题签、题跋印章。曾经宋直和分府、贾似道、明项子京张孝思、清梁清标、乾隆、嘉庆、宣统内府及张伯驹收藏。曾著录于《宣和书谱》、《容台集》、《平生壮观》、《大观录》等。杜牧由于以诗称著,故其书名为诗名所掩盖。此书刻入《秋碧堂法帖》。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文学成就: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堪称名家。他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在诗歌创作上,杜牧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七律《早雁》用比兴托物的手法,对遭受回纥侵扰而流离失所的北方边塞人民表示怀念,婉曲而有余味。《九日齐山登高》却是以豪放的笔调写自己旷达的胸怀,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晚唐诗歌的总的趋向是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

杜牧资料

公元(803至约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诗人

杜牧的简介 关于杜牧的简介

1、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2、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3、家族中排行十三,因此根据唐人的习惯,被称为“杜十三”。杜牧政治才华出众,杜牧十几岁的时候,正值唐宪宗讨伐藩镇,振作国事。 4、开成二年(838年),杜牧入宣徽观察使崔郸的幕下,被召为宣州团练判官。 5、开成四年(839年),年底杜牧离开宣州,去长安任左补阙、史馆修撰。开成五年,杜牧升官为膳部员外郎。 6、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得宰柏周墀的帮助,入为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转吏部员外郎。 7、宣宗大中六年(852年),冬天病重逝世。 8、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身趁名家,喜老庄道学。杜牧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

古代诗人杜牧的简介50字,急,急,急!

2020-10-18 芊芊说教育,专注解决教育问题关注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历任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杜牧简介及作品杜牧的作品有哪些

1、杜牧(803年—852年),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字牧之。杜佑之孙。大和进士。历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监察御史、宣州团练判官、殿中侍御史、内供奉、左补阙、史馆编撰、司勋员外郎以及黄、池、睦、湖等州刺史。晚年尝居樊川别业,世称杜樊川。2、性刚直,不拘小节,不屑逢迎。自负经略之才,诗、文均有盛名。文以《阿房宫赋》为最著,诗作明丽隽永,绝句诗尤受人称赞,世称小杜。与李商隐齐名,合称“小李杜”。3、代表作有《泊秦淮》《江南春》《赤壁》《题乌江亭》等,脍炙人口。年轻时即好读兵书,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又著《罪言》《战论》《守论》《原十六卫》等文论当代兵事。会昌三年(843年),昭义军乱,上书李德裕论用兵之法,为德裕采纳。著有《樊川文集》。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樊川诗集注》《樊川文集》。

杜牧的简介资料

  杜牧  杜牧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中文名: 杜牧  别名: 杜牧之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中国陕西  出生日期: 公元803年  逝世日期: 公元852年  职业: 文学 诗人  代表作品: 《阿房宫赋》;《遣怀》  代表作《阿房宫赋》 杜牧是宰相杜佑之孙,晚唐时期人。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 杜牧  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编辑本段想象中  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 杜牧半身像  [1]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七绝尤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工行、草书。《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谓其书”大有六朝风韵”。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旧唐书》卷百四十七、《新唐书》卷百六十六皆有传。《张好好诗》,行草墨迹,杜牧太和八年(834)所书,此时年32岁。帖为麻笺,纵28.2厘米,横162厘米,46行,总322 字。从整幅诗卷中可以看出,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笔酣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题签、题跋印章。曾经宋直和分府、贾似道、明项子京张孝思、清梁清标、乾隆、嘉庆、宣统内府及张伯驹收藏。曾著录于《宣和书谱》、《容台集》、《平生壮观》、《大观录》等。杜牧由于以诗称著,故其书名为诗名所掩盖。此书刻入《秋碧堂法帖》。延光室、日本《昭和法 帖大系》均有影印。  编辑本段文学成就  作品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堪称名家。他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在诗歌创作上,杜牧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七律《早雁》用比兴托物的手法,对遭受回纥侵扰而流离失所的北方边塞人民表示怀念,婉曲而有余味。《九日齐山登高》却是以豪放的笔调写自己旷达的胸怀,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晚唐诗歌的总的趋向是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  编辑本段作品一览  五律·旅宿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五律·题扬州禅智寺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五绝·长安秋望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天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七绝·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作品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七绝·登紫工山 垂钓池边见老翁,戏言与鹤赴紫工。 临峰之上知尧存,可怜秦皇梦如虹。 七绝·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七绝·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七绝·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七绝·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七绝·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七绝·登乐游原 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 七绝·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七绝·过勤政楼 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 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 七绝·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停车坐爱枫林晚》诗意画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七绝·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七绝·金谷园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七绝·鹭鸶 雪衣雪发青玉觜,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七绝·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七绝·书怀 满目青山未得过,镜中无那鬓丝何。 只言旋老转无事,欲到中年事更多。 七绝·叹花 自是寻春去较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七绝·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七绝·赠别 二首之一 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七绝·赠别 二首之二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七律·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借问酒家何处有》诗意画  [2]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日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七律·九日齐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七律·早雁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七律·河湟 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 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 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感怀诗一首 时沧州用兵 高文会隋季,提剑徇天意。扶持万代人,步骤三皇地。 圣云继之神,神仍用文治。德泽酌生灵,沉酣薰骨髓。 旄头骑箕尾,风尘蓟门起。胡兵杀汉兵,尸满咸阳市。 宣皇走豪杰,谈笑开中否。[肃宗也。]蟠联两河间,烬萌终不弥。 号为精兵处,齐蔡燕赵魏。合环千里疆,争为一家事。 逆子嫁虏孙,西邻聘东里。急热同手足,唱和如宫徵。 法制自作为,礼文争僭拟。压阶螭斗角,画屋龙交尾。 署纸日替名,分财赏称赐。刳隍欦万寻,缭垣叠千雉。 誓将付孱孙,血绝然方已。九庙仗神灵,四海为输委。 如何七十年,汗赩含羞耻?韩彭不再生,英卫皆为鬼。 凶门爪牙辈,穰穰如儿戏。累圣但日吁,阃外将谁寄? 屯田数十万,堤防常慑惴。急征赴军须,厚赋资凶器。 因隳画一法,且逐随时利。流品极蒙尨,网罗渐离弛。 夷狄日开张,黎元愈憔悴。邈矣远太平,萧然尽烦费。 至于贞元末,风流恣绮靡。艰极泰循来,元和圣天子。 元和圣天子,英明汤武上。茅茨覆宫殿,封章绽帷帐。 伍旅拔雄儿,梦卜庸真相。勃云走轰霆,河南一平荡。 继于长庆初,燕赵终舁强。携妻负子来,北阙争顿颡。 故老抚儿孙,尔生今有望。茹鲠喉尚隘,负重力未壮。 坐幄无奇兵,吞舟漏疏网。骨添蓟垣沙,血涨滹沱浪。 祗云徒有征,安能问无状。一日五诸侯,奔亡如鸟往。 取之难梯天,失之易反掌。苍然太行路,翦翦还榛莽。 关西贱男子,誓肉虏杯羹。请数击虏事,谁其为我听。 荡荡乾坤大,曈曈日月明。叱起文武业,可以豁洪溟。 安得封域内,长有扈苗征。七十里百里,彼亦何尝争。 往往念所至,得醉愁苏醒。韬舌辱壮心,叫阍无助声。 聊书感怀韵,焚之遗贾生。 赠杜秋娘诗并序 杜秋娘,金陵女也。年十五为李锜妾。后锜叛灭,籍之入宫,有宠于景陵。穆宗即位,命秋为皇子傅 姆,皇子壮,封漳王。郑注用事,诬丞相欲去己者,指王为根,王被罪废削,秋因赐归故乡。予过金陵,感其穷且老,为之赋诗。 京江水清滑,生女白如脂。其间杜秋者,不劳朱粉施。 老濞即山铸,后庭千双眉。秋持玉斝醉,与唱金缕衣。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李锜长唱此辞。] 濞即白首叛,秋亦红泪滋。吴江落日渡,灞岸绿杨垂。 联裾见天子,盼眄独依依。椒壁悬锦幕,镜奁蟠蛟螭。 低鬟认新宠,窈袅复融怡。月上白璧门,桂影凉参差。 金阶露新重,闲捻紫箫吹。[晋书:盗开凉州张骏冢,得紫玉箫。] 莓苔夹城路,南苑雁初飞。红粉羽林仗,独赐辟邪旗。 归来煮豹胎,餍饫不能饴。咸池升日庆,铜雀分香悲。 雷音后车远,事往落花时。燕禖得皇子,壮发绿緌緌。 画堂授傅姆,天人亲捧持。虎睛珠络褓,金盘犀镇帷。 长杨射熊罴,武帐弄哑咿。渐抛竹马剧,稍出舞鸡奇。 崭崭整冠佩,侍宴坐瑶池。眉宇俨图画,神秀射朝辉。 一尺桐偶人,江充知自欺。王幽茅土削,秋放故乡归。 觚棱拂斗极,回首尚迟迟。四朝三十载,似梦复疑非。 潼关识旧吏,吏发已如丝。却唤吴江渡,舟人那得知。 归来四邻改,茂苑草菲菲。清血洒不尽,仰天知问谁。 寒衣一匹素,夜借邻人机。我昨金陵过,闻之为嘘唏。

杜牧的资料简介 杜牧是什么朝代的人

1、杜牧(803年—852年),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字牧之。杜佑之孙。大和进士。历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监察御史、宣州团练判官、殿中侍御史、内供奉、左补阙、史馆编撰、司勋员外郎以及黄、池、睦、湖等州刺史。晚年尝居樊川别业,世称杜樊川。 2、性刚直,不拘小节,不屑逢迎。自负经略之才,诗、文均有盛名。文以《阿房宫赋》为最著,诗作明丽隽永,绝句诗尤受人称赞,世称小杜。与李商隐齐名,合称“小李杜”。代表作《泊秦淮》《江南春》《赤壁》《题乌江亭》等,脍炙人口。年轻时即好读兵书,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又著《罪言》《战论》《守论》《原十六卫》等文论当代兵事。会昌三年(843年),昭义军乱,上书李德裕论用兵之法,为德裕采纳。著有《樊川文集》。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樊川诗集注》《樊川文集》。 3、文学成就: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身趁名家。杜牧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杜牧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 七律《早雁》用比兴托物的手法,对遭受回纥侵扰而流离失所的北方边塞人民表示怀念,婉曲而有余味。《九日齐山登高》却是以豪放的笔调写自己旷达的胸怀,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晚唐诗歌的总的趋向是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

古代诗人杜牧生平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与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生平 杜牧,字牧之。是宰相杜佑之孙,晚唐时期人。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杜牧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七绝尤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工行、草书。《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谓其书大有六朝风韵。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旧唐书》卷百四十七、《新唐书》卷百六十六皆有传。《张好好诗》,行草墨迹,杜牧太和八年(834)所书,此时年32岁。帖为麻笺,纵28.2厘米,横162厘米,46行,总322 字。从整幅诗卷中可以看出,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笔酣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题签、题跋印章。曾经宋直和分府、贾似道、明项子京张孝思、清梁清标、、嘉庆、宣统内府及张伯驹收藏。曾著录于《宣和书谱》、《容台集》、《平生壮观》、《大观录》等。杜牧由于以诗称著,故其书名为诗名所掩盖。此书刻入《秋碧堂法帖》。延光室、日本《昭和法 帖大系》均有影印。 文学成就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都堪称名家。他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在诗歌创作上,杜牧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他的古体诗受杜甫、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七律《早雁》用比兴托物的手法,对遭受回纥侵扰而流离失所的北方边塞人民表示怀念,婉曲而有余味。《九日齐山登高》却是以豪放的`笔调写自己旷达的胸怀,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晚唐诗歌的总的趋向是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

杜牧简介

http://baike.baidu.com/view/9559.htm

杜牧简介

  1、杜牧(公元803-约853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号称杜紫薇。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诗人。(来源:中书省别名紫微省,因此人称其为“杜紫薇” )晚唐时期,唐代文学家,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阿(ē)房宫赋》亦颇有名。   2、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xiū zhuàn),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杜甫与李白区别开来,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唐代诗人杜牧简介

  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人谓之小杜,以别于少陵。七绝龙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人号“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工行草书。《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谓其书”大有六朝风韵”。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旧唐书》卷百四十七、《新唐书》卷百六十六皆有传。《张好好诗》,行草墨迹,杜牧太和八年(834)所书,此时年32岁。帖为麻笺,纵28.2厘米,横162厘米,46行,总322字。从整幅诗卷中可以看出,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笔酣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题签、题跋印章。曾经宋直和分府、贾似道、明项子京张孝思、清梁清标、乾隆、嘉庆、宣统内府及张伯驹收藏。曾著录于《宣和书谱》、《容台集》、《平生壮观》、《大观录》等。杜牧由于以诗称著,故其书名为诗名所掩盖。此书刻入《秋碧堂法帖》。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   杜牧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他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在诗歌创作上,杜牧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七律《早雁》用比兴托物的手法,对遭受回纥侵扰而流离失所的北方边塞人民表示怀念,婉曲而有余味。《九日齐山登高》却是以豪放的笔调写自己旷达的胸怀,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晚唐诗歌的总的趋向是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

杜牧的介绍

http://baike.baidu.com/view/9559.htm

杜牧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历任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本名杜牧别称杜牧之,后世称杜樊川字号字牧之号樊川所处时代唐朝民族族群汉族

杜牧简介

http://baike.baidu.com/view/9559.htm

杜牧的资料

他他是宋代的

王安石,王维,杜牧。的简介和写作背景?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开元十九年(731年),王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杜牧(公元803-公元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杜牧世称什么

杜牧世称“杜樊川”,因为他晚年居住在长安南樊川别墅,因此便有了“杜樊川”这个称号。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和散文家,擅长七言绝句,代表作有《清明》、《山行》、《江南春》等。杜牧简介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号称杜紫薇。杜牧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和散文家,后人为了区分他与杜甫,便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杜牧的诗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合称为“小李杜”。杜牧作品1、《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译文银烛的烛光映着冷清的画屏,手上拿着绫罗小扇扑打萤火虫。夜色里的石阶如冷水一般清凉,静静坐着凝视天河两旁的牛郎织女星。2、《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译文辽阔的江南到处都是莺歌燕舞,绿树与红花交相辉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南朝遗留下的许多座古寺,如今有多少都笼罩在这朦胧烟雨之中。3、《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译文迷离的月色下,轻烟笼罩寒水、白沙,夜晚船只停泊在秦淮边靠近岸上的酒家。卖唱的歌女好像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然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杜牧是哪里人

说起诗人,李白、杜甫、李商隐都是十分著名的诗人,也是广为人知的诗人。朝代不同,诗人的作诗风格也不一样,他们所作的诗会根据他们所处的环境和朝代发生变化。那么大家知道杜牧是哪个朝代的诗人吗?又是哪里人呢?杜牧简介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号“樊川居士”,号称杜紫薇。他是我国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和散文家,后人为了区分他与杜甫,便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杜牧的诗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合称为“小李杜”。杜牧作品1、《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2、《赠别二首》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3、《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经古行宫杜牧翻译是怎样的?

经古行宫杜牧翻译简介如下: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绿树环绕的新丰一带不时可见黄尘四起,那是前往渔阳的探使返回。他们谎报军情,唐玄宗和杨贵妃仍旧沉溺于歌舞,直至安禄山起兵,中原残破。全国上下沉浸在一片歌舞升平之中,骊山上宫殿楼阁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分明。安禄山拖着肥胖的身体翩翩作胡旋舞,引发了杨贵妃的笑声随风飘扬越过层层山峰。吴乔《围炉诗话》说:“诗贵有含蓄不尽之意,尤以不著意见声色故事议论者为最上。”杜牧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含蓄、精深,诗不明白说出玄宗的荒淫好色,贵妃的恃宠而骄,而形象地用“一骑红尘”与“妃子笑”构成鲜明的对比,就收到了比直抒己见强烈得多的艺术效果。“妃子笑”三字颇有深意。春秋时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点燃烽火,导致国破身亡。读到这里时,读者是很容易联想到这个尽人皆知的故事。“无人知”三字也发人深思。其实“荔枝来”并非绝无人知,至少“妃子”知,“一骑”知,还有一个诗中没有点出的皇帝更是知道的。这样写,意在说明此事重大紧急,外人无由得知,这就不仅揭露了皇帝为讨宠妃欢心无所不为的荒唐,也与前面渲染的不寻常的气氛相呼应。全诗不用难字,不使典故,不事雕琢,朴素自然,寓意精深,含蓄有力,是唐人咏史绝句中的佳作。作者杜牧简介:杜牧(公元803-公元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杜牧的简介及主要作品 杜牧个人简介及主要作品介绍

1、杜牧(803年—852年),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字牧之。杜佑之孙。大和进士。历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监察御史、宣州团练判官、殿中侍御史、内供奉、左补阙、史馆编撰、司勋员外郎以及黄、池、睦、湖等州刺史。晚年尝居樊川别业,世称杜樊川。 2、杜牧性刚直,不拘小节,不屑逢迎。自负经略之才,诗、文均有盛名。文以《阿房宫赋》为最著,诗作明丽隽永,绝句诗尤受人称赞,世称小杜。与李商隐齐名,合称“小李杜”。代表作《泊秦淮》《江南春》《赤壁》《题乌江亭》等,脍炙人口。年轻时即好读兵书,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又著《罪言》《战论》《守论》《原十六卫》等文论当代兵事。会昌三年(843年),昭义军乱,上书李德裕论用兵之法,为德裕采纳。著有《樊川文集》。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樊川诗集注》《樊川文集》。 3、《阿房宫赋》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创作的一篇赋。文章通过对阿房宫兴建及其毁灭的描写,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教训,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正直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全文运用了想像、比喻与夸张等手法以及描写、铺排与议论等方式,骈散结合,错落有致。文章语言精练,工整而不堆砌,富丽而不浮华,气势雄健,风格豪放。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绝。诗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这首诗四句均为景语,有众多意象和景物,有植物有动物,有声有色,景物也有远近之分,动静结合,各具特色。全诗以轻快的文字,极具概括性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丰富多彩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呈现出一种深邃幽美的意境,表达出一缕缕含蓄深蕴的情思,千百年来素负盛誉。 4、《赤壁》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