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评价

阅读 / 问答 / 标签

生态风险评价

生态风险性评价是研究环境污染,包括农药污染,对生态系统的潜在危害。一般分为四个步骤(见图5-2): 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找出生态系统中的哪一部分处于化学品,包括农药,的风险中,例如使用农药后,益虫命运如何?促进肥料吸收的微生物种群命运如何?拣食粮食的鸟类命运如何等等。 暴露评价: 暴露评价是测定化学品,包括农药,在各种环境介质中的浓度。例如向农田使用农药,它可能挥发到大气中,可能下渗到地下水,可能残存积累在土壤内;可能通过根系为作物所吸收;可能通过径流进入溪流和河湖之中。因此,这个系统所含的环境介质应包括气,水,土和生物四个方面(见图5-3)。图5-3农田生态系统的单元世界 剂量效应: 效应评价是通过测定剂量效应曲线找出所使用的化学品,包括农药,的阈值浓度,低于此阈值浓度将对生态系统不会产生不良影响,典型的剂量效应曲线见图5-4。 图5-4剂量效应示意图(NEC-无影响浓度) 风险表征: 风险表征是根据暴露数据和效应数据对上述每一环境介质进行逐个生物种群进行比较和评价其风险大小,给出可能发生效应的概率。由于,实验数据和实际情况还有差别,因此结论必然带有不确定性。

什么叫生态风险评价?其程序如何?举例说明。

生态风险评价(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环境风险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受一个或多个胁迫因素影响后,对不利的生态后果出现的可能性进行的评估,生态风险的最终受体不仅为人类自己,而且包括生命系统的各个组建水平(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乃至景观)并且考虑了生物之间的互相作用以及不同组建水平的生态风险之间的相互关系(即风险级联)。目前主要引起原因可分为生态过程(转基因植物对人体的副作用),生态入侵(云南滇他的水葫芦爆发事件),人为活动(城镇化过程)等三类情况。

审计机关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评价准则的评价准则

对重要性水平的评估是审计人员的一种专业判断。审计人员在确定审计步骤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以及评价审计结果时,应当合理运用重要性原则。重要性水平的表现形式是金额额度。 审计人员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应当从金额和性质两个方面综合评估总体及总体各组成部分错弊的严重程度。相同性质的小金额错弊的累计可能会对总体或总体有关组成部分的重要性水平产生影响,审计人员对此应当予以关注。 审计人员在判断重要性水平时应当利用专业知识和经验并考虑下列因素的影响:(一)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二)审计目的;(三)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四)被审计单位的性质和业务规模;(五)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和业务风险水平;(六)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性质、金额、项目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变动趋势等。 审计机关应当根据本机关及所处环境等实际情况,制定有关确定重要性的判断基础和比率的标准。审计人员应当合理选用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和比率。判断基础通常可以采用预算收入或支出总额、投资总额、资产总额、净资产、费用总额、营业收入总额、净利润等指标。审计机关规定重要性比率的范围,审计人员在对审计项目进行分析判断后,在审计机关规定的范围内确定具体的比率。 审计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存在重大错弊而审计人员没有发现,作出不恰当审计结论的可能性。审计风险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构成。 评估审计风险的步骤是:(一)在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时确定可以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二)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调查了解评估固有风险水平;(三)通过对内部控制的测评评估控制风险水平;(四)利用风险模型计算检查风险水平,并据此确定审计测试的范围和工作量。 固有风险是假设在没有内部控制的情况下,被审计单位的业务和相应的会计处理发生差错的可能性。固有风险与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及其环境,以及该类会计事项或业务的性质有关。审计人员在评估固有风险时应当考虑下列因素:(一)被审计单位的管理水平,包括管理人员的诚信和能力;(二)管理人员和财会人员的异常变动情况;(三)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性质;(四)与被审计单位有关的法律法规的调整变化情况;(五)影响被审计单位所在部门或行业的环境因素;(六)会计人员进行会计处理时专业判断的幅度范围;(七)需要利用外部专家工作予以佐证的重要交易事项的复杂程度;(八)是否存在容易损失或被挪用的资产;(九)是否属于容易发生差错的业务领域;(十)在会计期间,特别是临近会计期末时,发生的异常或复杂的会计处理情况;(十一)以前年度审计的结果等。 控制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的业务和相应的会计处理发生差错不能被内部控制防止或纠正的可能性。审计人员在对内部控制进行初步测评后,应当对各主要业务和会计领域的控制风险作出初步评估。控制风险与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有关。评估控制风险应当考虑下列因素:(一)相关的内部控制是否建立;(二)经济业务以及相关控制手续的执行是否及时和有效;(三)经济业务及各控制环节是否由合格的人员执行;(四)业务活动的记录是否完整;(五)业务处理程序是否独立;(六)关键点控制是否存在;(七)控制目标是否满足;(八)控制系统是否有效地运行,各项控制是否充分发挥作用等。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审计人员应当将控制风险确定为高风险:(一)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薄弱;(二)审计人员无法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作出评价;(三)审计人员不准备进行符合性测试。 检查风险是指审计人员进行实质性测试不能发现被审计单位存在的差错的可能性。检查风险水平与实质性测试的工作量直接相关,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低,实质性测试的工作量越大。审计人员应当根据所评估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来确定检查风险,并以此决定实质性测试的数量。 本准则自2004年2月1日起施行。

审计机关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评价准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审计人员运用审计重要性、评估审计风险的行为,保证审计工作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第二条 本准则所称审计重要性(以下简称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相关会计信息错弊的严重程度,该错弊未被揭露足以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以及审计目标的实现。第三条 对重要性水平的评估是审计人员的一种专业判断。审计人员在确定审计步骤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以及评价审计结果时,应当合理运用重要性原则。 重要性水平的表现形式是金额额度。第四条 审计人员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应当从金额和性质两个方面综合评估总体及总体各组成部分错弊的严重程度。 相同性质的小金额错弊的累计可能会对总体或总体有关组成部分的重要性水平产生影响,审计人员对此应当予以关注。第五条 审计人员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应当充分考虑审计目的、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和其所关注的事项。第六条 审计人员在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时,应当确定审计项目中的重要性水平,以决定审计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在审计报告阶段,应当将审计发现的错弊及推断错弊金额与重要性水平进行比较,以评价审计结果,作出审计结论。第七条 审计人员在判断重要性水平时应当利用专业知识和经验并考虑下列因素的影响: (一)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二)审计目的; (三)信息使用者的要求; (四)被审计单位的性质和业务规模; (五)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和业务风险水平; (六)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性质、金额、项目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变动趋势等。第八条 重要性水平的高低会影响审计工作量。重要性水平越低,所需的审计证据越多,审计工作量也越大。审计人员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依照重要性水平来确定所应收集的审计证据的数量。第九条 审计机关应当根据本机关及所处环境等实际情况,制定有关确定重要性的判断基础和比率的标准。审计人员应当合理选用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和比率。 判断基础通常可以采用预算收入或支出总额、投资总额、资产总额、净资产、费用总额、营业收入总额、净利润等指标。 审计机关规定重要性比率的范围,审计人员在对审计项目进行分析判断后,在审计机关规定的范围内确定具体的比率。第十条 在评价审计结果时对重要性水平的考虑可能与制定审计实施方案时考虑的重要性水平不同。如果前者大大低于后者,审计人员应当重新评估所执行的审计测试是否充分。第十一条 在评价审计结果时,审计人员应当将已发现错弊及推断错弊金额与重要性水平进行比较,以决定是否扩大实质性测试范围或决定是否在审计报告中反映以及如何作出审计评价意见。第十二条 审计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存在重大错弊而审计人员没有发现,作出不恰当审计结论的可能性。 审计风险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构成。第十三条 审计人员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合理运用专业判断,对审计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审计测试措施,以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程度。第十四条 评估审计风险的步骤是: (一)在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时确定可以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 (二)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调查了解评估固有风险水平; (三)通过对内部控制的测评评估控制风险水平; (四)利用风险模型计算检查风险水平,并据此确定审计测试的范围和工作量。第十五条 固有风险是假设在没有内部控制的情况下,被审计单位的业务和相应的会计处理发生差错的可能性。 固有风险与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及其环境,以及该类会计事项或业务的性质有关。 审计人员在评估固有风险时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一)被审计单位的管理水平,包括管理人员的诚信和能力; (二)管理人员和财会人员的异常变动情况; (三)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性质; (四)与被审计单位有关的法律法规的调整变化情况; (五)影响被审计单位所在部门或行业的环境因素; (六)会计人员进行会计处理时专业判断的幅度范围; (七)需要利用外部专家工作予以佐证的重要交易事项的复杂程度; (八)是否存在容易损失或被挪用的资产; (九)是否属于容易发生差错的业务领域; (十)在会计期间,特别是临近会计期末时,发生的异常或复杂的会计处理情况; (十一)以前年度审计的结果等。

地下水污染健康风险评价

12.6.2.1 评估方法本文采用韩冰和何江涛等提出的计算公式,但是在此对四氯化碳的自然衰减作用未考虑在内,仅考虑了经处理后四氯化碳的残留比TF。饮水途径的单位体重日均暴露剂量CDI可按式(12.11)、(12.12)、(12.13)、(12.14)进行计算:CDI水=TCRe+TCRb (12.11)式中:CDI水为饮用水途径的日均暴露量,mg/(kg·d);TCRe为饮水途径的日均暴露量,mg/(kg·d);TCRb为洗漱皮肤接触途径的日均暴露量,mg/(kg·d)。饮水途径暴露计算:变环境条件下的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式中各项因子意义见表12.39。皮肤接触途径暴露计算:变环境条件下的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式中各项因子意义见表12.39。变环境条件下的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式中各项因子意义见表12.38。表12.38 地下水污染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参数表暴露周期指特定土地利用方式下人体可能暴露于土壤特征污染物的时间。参考美国和加拿大国家环境保护部门制定的相关参考标注值,定义居住用地方式下的暴露周期为70a;暴露频率指一年内人体暴露于土壤特征污染物的天数,定义工业和居住用地方式下的暴露频率为365d/a;对于工业和居住用地方式,应保证终生(70a)暴露于土壤特征污染物无显著健康风险。考虑到儿童和成人行为模式的不同,可能导致对污染土壤的不同暴露情况,故分别计算儿童暴露周期(1~6a)和成人暴露周期(7~70a)内的暴露量。儿童和成人的每日土壤口腔摄入量参照了美国环保总署及有关州的默认数值(USEPA, 1996;NMED,2004)。由于人体暴露于土壤特征污染物的致癌效应为终生累加效应,故将一定暴露周期内的暴露剂量在寿命期内进行平均,定义平均寿命时间为70a(25550 d)。根据国内已有的研究和数据资料,我国0~6岁儿童的平均体重为13.6kg,平均身高为93cm;成人的平均体重为60kg,平均身高为163cm。12.6.2.2 评估因子本次工作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因子的选取,参考《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报批稿)中附录A污染场地风险评估的启动值中规定并在本次工作有检出的因子,分别为甲基叔丁基醚、苯、甲苯、乙苯、间对二甲苯、邻二甲苯、萘、苊、芴、菲、蒽、荧蒽、芘和苊烯共计14项。12.6.2.3 评估结果分析将关键参数值输入mmSOILS模型中,计算得到场地的地下水污染的健康风险值(表12.39、表12.40)。表12.39 调查区深层地下水污染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表12.40 调查区浅层地下水污染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1)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结果分析由上表可知,调查区不同监测点地下水对该地区产生的健康总风险值在0~3.17×10-4之间,大于美国环境保护署人体健康风险建议值10-6,也大于美国环境保护署对污染场地修复时认为所能承受风险水平10-4的上限。因此,调查区内部分区域的地下水需立即开展地下水环境修复治理工作。同时深入分析可知,调查区深层地下水对该地区产生的健康总风险值在0~1.03×10-7之间,小于美国环境保护署人体健康风险建议值10-6。因此,调查区内深层地下水无须开展地下水环境修复治理工作。调查区浅层地下水对该地区产生的健康总风险值在8.21×10-10~3.17×10-4之间。其中大于美国环境保护署人体健康风险建议值(10-6)的点位为QS-1和QS-2点,其全部位于加油站站区内。另外大于美国环境保护署对污染场地修复时认为所能承受风险水平10-4的上限的点位为QS-3点,也位于加油站站区内。加油站场地以外各点均小于美国环境保护署人体健康风险建议值(10-6)。综上所述,调查区内的加油站站区内的浅层地下水亟待开展地下水环境修复治理工作。(2)地下水污染风险特征分析综合分析加油站场地内3个监测点所取的5个水样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结果(图12.55~图12.59),可知加油站厂区内地下水污染风险可分为两种特征:图12.55 加油站QS-1监测孔地下水污染风险结构饼图(SYQS-010水样)图12.56 加油站QS-2监测孔地下水污染风险结构饼图(SYQS-009水样)第一种为以QS-1和QS-2点为代表,其主要污染风险特征便现在,地下水的污染风险主要表现在甲基叔丁基醚(污染风险占标率为25.2%~48.6%)和苯系物(污染风险占标率为51.4%~74.8%),其多环芳烃类的污染风险为零。第二种为以QS-3点为代表,其主要污染风险特征便现在,地下水的污染风险主要表现在甲基叔丁基醚(污染风险占标率为37.6%~42.9%)、苯系物(污染风险占标率为12.4%~24.5%)和多环芳烃类(污染风险占标率为37.9%~44.7%)的污染风险为主。图12.57 加油站QS-2监测孔地下水污染风险结构饼图(SYQS-019水样)图12.58 加油站QS-3监测孔地下水污染风险结构饼图(SYQS-008水样)图12.59 加油站QS-3监测孔地下水污染风险结构饼图(SYQS-018水样)

环境污染的健康风险评价方法

环境污染的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如下:一是由于环境风险问题的复杂性、不确定性,环境问题越来越难以通过客观、科学的方式预测;二是对于概率发生的环境问题,环境法缺乏合适的规制手段。因此,解决这种主要矛盾的关键点在于建立科学、客观的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机制,以及增加环境法对概率发生环境健康问题的规制手段。

环境风险评价方法

环境风险评价属于环境影响评价的一项专题内容,规划或建设项目必须进行环评,通过现状调查、工程分析、影响预测等工作对项目建成后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得出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和范围的结论,以此作为环境保护部门审批该项目时的技术和法律依据。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规定,环境风险评价首先要确定评价CO2地质储存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评价流程包括风险识别、源项分析、后果计算、风险计算和评价、风险管理五项。风险是指生命与财产损失或损伤的可能性。比较通用与严格的定义如下:风险R是事故发生概率P与事故造成的环境(或健康)后果C的乘积,即: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技术方法概论对于地下工程而言,可以将风险定义为在以工程项目正常施工为目标的行动过程中,如果某项活动或客观存在足以导致承险体系发生各类直接或间接损失的可能性,那么就称这个项目存在风险(池秀文等,2010)。风险评价是对不良结果或不期望事件发生的几率进行描述及定量的系统过程。或者说,风险评价是对一特定期间内安全、健康、生态等受到损害的可能性及可能的程度作出评估的系统过程。(一)评价定级我国《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据物质危险性,即剧毒危险性物质、一般毒性物质、可燃易燃危险性物质和爆炸性危险物质,以及功能单元,即重大危险源、非重大危险源和环境敏感区,将环境风险评价等级确定为一级和二级。CO2是CO2地质储存的主要物质,但它既不是《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界定的毒性物质,也不是可燃易燃物质和爆炸性物质,目前尚无法恰当确定其评价等级。作为旨在减少CO2排放的减排技术之一,经综合考虑,建议将CO2地质储存的环境风险评价确定为一级。即要求对事故影响进行定量预测、说明影响范围和程度,提出防范、减缓和应急措施。《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要求根据化学品按其伤害阈和工业场所所有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及敏感区位置,确定影响评价范围。建议评价范围依据CO2运移最大半径确定。鉴于目前毒理学研究资料的局限性,CO2泄漏风险值计算对急性死亡、非急性死亡的致伤、致残、致畸、致癌等慢性损害后果目前尚不计入。(二)风险识别风险识别包括生产设施风险识别、物质风险识别以及风险类别识别。对于CO2地质储存而言,基于环境影响机理与风险分析可知,具有风险的设施包括废弃井,灌注井和监测井井茼的完整性、井口装置、泵室,阀室等工程单元以及地质因素的各类泄漏通道;具有风险的物质仅为CO2;风险事故为泄漏(刁玉杰等,2012)。国际风险管理委员会2008年报告指出,一般来说,泄漏风险随着CO2灌注的开始会逐渐增大,随灌注结束泄漏风险达到最大;场地封闭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泄漏的风险将逐渐减少(图11-22)。图11-22 CO2地质储存过程中的风险变化图(据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等,2012)充分掌握CO2地质储存场地储盖层地质特征及其他方面的信息有助于分析泄漏风险的大小,而监管工作的重点是CO2地质储存工程风险的最高处(Benson,2005)。风险状况对于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各不相同,局部风险(环境、人体健康和财产权利问题)的管理完全不同于全球风险的管理。CO2从井孔或断层处的突然泄漏,对CO2地质储存场地附近的居民的健康及安全具有最高风险;此外,风险状况不是一成不变的,均可以通过工程措施进行最大可能的有效防范与管理。尽管如此,日本福岛1号核电站事故给全人类的教训说明,没有经受过巨大灾害的考验,风险对策或风险场景的策定,从根本上讲可能段有多少真实的意义。(三)源项分析源项分析包括最大可信事故概率分析和有害物质泄漏量计算两个方面。最大可信事故是指在所有预测的概率不为零的事故中,对环境(或健康)危害最严重的重大事故。可利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最大可信事故的发生概率和CO2的泄漏量。1.最大可信事故筛选最大可信事故是指具有一定发生概率,危害程度大且其风险值为最大的事故。建议采用层次分析法对CO2地质储存可能产生的9种风险事件进行最大可信事故筛选,确定灌注井、监测井CO2泄漏风险事故为最大可信事故,如表11-13为例所示。表11-13 CO2地质储存环境风险最大可信事故筛选示例2.最大可信事故分析在确定最大可信事故后,通过对本章第一节中各种风险评价方法的分析比较,根据CO2地质储存工程实际来选择相应的环境风险评价方法。(四)后果计算1.源强估计假设典型CO2泄漏是井口装置输送管道连接处的泄漏,设定泄漏孔径为10mm,在3min内泄漏得到控制,且当气体流速在音速范围(临界流),CO2泄漏速度可按式(11-16)计算。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技术方法概论式中:P为容器内介质压力.Pa;P0为环境压力.Pa;K为气体的绝热指数(热容比),取1.29。假定气体的特性是理想气体,CO2泄漏速度可按式(11-17)计算。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技术方法概论式中:QG为气体泄漏速度,kg/s;P为容器压力,Pa;Cd为气体泄漏系数,圆形裂口取1.0;A为裂口面积,m2,泄漏孔径10mm;M 为物质分子量;R为气体常数,8.314J/(mol.K);T0为气体温度,298K;Y为流出系数,临界流取1.0。据此可计算进入大气环境的CO2泄漏量。2.泄漏事故预测依据上述CO2泄漏途径的复杂性以及在大气中的扩散,按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的要求,可采用重气体扩散模式计算。(1)预测模式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建议采用重气体扩散模式计算。按一年气象资料逐时滑移或按天气规范取样,计算各网格点和关心点浓度值,然后对浓度值由小到大排序,取其累积概率水平为95%的值,作为各网格点和关心点的浓度代表值进行评价。重气体扩散采用Cox和Carpenter稠密气体扩散模式,计算稳定连续释放和瞬时释放后不同时间时的气团扩散。气团在重力作用下扩散按式(11-18)~式(11-20)计算: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技术方法概论在空气的夹卷作用下扩散: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技术方法概论式中:Qe为从烟雾的四周夹卷作用下的扩散;Ue为从烟雾的顶部夹卷作用下的扩散;R为瞬间泄漏的烟云形成半径;h为圆柱体的高;γ为边缘夹卷系数,取0.6;α为顶部夹卷系数,取0.1;μ1为风速,m/s;K为试验值,一般取1;R.为Richardon数,由式(11-21)得出: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技术方法概论其中,α为经验常数,取0.1;U1为轴向紊流速度;L为紊流长度。(2)预测内容在假定天气条件下,预测事故对关心点及一定范围内的影响。(3)参考标准国标《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2002),规定CO2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为18000mg/m 3,以及国标《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02),规定室内CO2日平均值为0.1%。(五)风险计算和评价1.风险计算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利用式(11-15)对CO2地质储存工程的环境风险进行计算。2.风险评价可接受风险标准是根据统计数据推断出来作为衡量系统风险大小的准则,是进行重大危险源选址规划决策的重要依据。(1)个人风险可接受标准个人风险可接受标准表明危险源附近的目标人群是否可暴露于某一风险水平以上,通常给上限值和下限值。即使CO2泄漏速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但CO2的泄漏量或泄漏浓度不能到达人类及动物健康、农业、水资源等可接受的标准。Rice认为,在CO2浓度≤1%范围内不会对健康的人类个体造成影响,但可能会对婴幼儿、人群造成健康影响;加拿大卫生部建议室内CO2浓度应该≤0.35%。依据卫生标准和人体毒性反应资料,并(GBZ2-2002)、《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全书》、原《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等资料,选用半致死浓度(LC50)、立即威胁允许生命和健康浓度(IDLH)浓度和车间最高浓度(MAC)作为各危险物质的评价标准(或影响阈值)见表11-14。表1-14 评价标准表  单位:mg/m3表11-15给出了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在研究、总结国外权威部门制定的人群个人风险标准的基础上,适合中国的个人风险标准。表1l-15 受危险源影响的对象类型划分和可接受风险标准(2)社会风险可接受标准社会风险可接受标准用于降低社会公众面临的事故风险,常用F-N 曲线图中的两条标准直线表示,分别代表上限值和下限值。F-N曲线通常被划分成了3个区域:可接受区、不可接受区和ALARP区(尽可能降低)。在CO2地质储存工程选址工作过程中,若CO2地下储存库的实际F-N曲线落入可接受区,场地选址可接受;落入不可接受区,选址不可接受,表明CO2地下储存库周边受影响的人员密度较大;若落入ALARP区,则应有步骤采取措施,直至风险可接受。图11-23给出了荷兰、英国、中国香港等地区的社会风险推荐标准。图11-23 部分国家和地区权威部门制定的人群社会风险标准

环境风险评价的定义

  通常,环境风险评价是针对建设项目在建设和运行期间发生的可预测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或突发事件产生的新的有毒有害物质,所造成的对人身安全与环境的影响和损害所进行得风险评估,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   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n向和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

环境风险评价的定义

通常,环境风险评价是针对建设项目在建设和运行期间发生的可预测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或突发事件产生的新的有毒有害物质,所造成的对人身安全与环境的影响和损害所进行得风险评估,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 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n向和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

环境风险评估和环境风险评价有何区别

环境风险评估和环境风险评价没区别。1.环境风险评价的含义:通常环境风险评价是针对建设项目在建设和运行期间发生的可预测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或突发事件产生的新的有毒有害物质,所造成的对人身安全与环境的影响和损害,进行评估,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2.评价的基本内容包括:风险识别、源项分析、后果计算、风险计算和评价、风险管理。

风险评价的定量方法有()

1、风险因素分析法。风险因素分析法是指对可能导致风险发生的因素进行评价分析,从而确定风险发生概率大小的风险评估方法。其一般思路是:调查风险源→识别风险转化条件→确定转化条件是否具备→估计风险发生的后果→风险评价。2、模糊综合评价法。3、内部控制评价法。内部控制评价法是指通过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结构的评价而确定审计风险的一种方法。4、分析性复核法。分析性复核法是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主要比率或趋势进行分析,包括调查异常变动以及这些重要比率或趋势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以推测会计报表是否存在重要错报或漏报可能性。5、定性风险评价法。定性风险评价法是指那些通过观察、调查与分析,并借助注册会计师的经验、专业标准和判断等能对审计风险进行定性评估的方法。6、风险率风险评价法。风险率风险评价法是定量风险评价法中的一种。

风险评价的定量方法有()

风险评价的定量方法有:1、风险因素分析法风险因素分析法是指对可能导致风险发生的因素进行评价分析,从而确定风险发生概率大小的风险评估方法。其一般思路是:调查风险源→识别风险转化条件→确定转化条件是否具备→估计风险发生的后果→风险评价。2、模糊综合评价法3、内部控制评价法内部控制评价法是指通过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结构的评价而确定审计风险的一种方法。由于内部控制结构与控制风险直接相关,因而这种方法主要在控制风险的评估中使用。注册会计师对于企业内部控制所做出的研究和评价可分为三个步骤:4、分析性复核法分析性复核法是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主要比率或趋势进行分析,包括调查异常变动以及这些重要比率或趋势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以推测会计报表是否存在重要错报或漏报可能性。常用的方法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三种。5、定性风险评价法定性风险评价法是指那些通过观察、调查与分析,并借助注册会计师的经验、专业标准和判断等能对审计风险进行定性评估的方法。它具有便捷、有效的优点,适合评估各种审计风险。主要方法有:观察法、调查了解法、逻辑分析法、类似估计法。6、风险率风险评价法风险率风险评价法是定量风险评价法中的一种。它的基本思路是:先计算出风险率,然后把风险率与风险安全指标相比较,若风险率大于风险安全指标,则系统处于风险状态,两数据相差越大,风险越大。风险率等于风险发生的频率乘以风险发生的平均损失,风险损失包括无形损失,无形损失可以按一定标准折换或按金额进行计算。风险安全指标则是在大量经验积累及统计运算的基础上,考虑到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社会经济情况、法律因素以及人们的心理因素等确定的普遍能够接受的最低风险率。风险率风险评价法可在会计师事务所以及注册会计师行业风险管理中使用。

几种常用定量风险评价方法的比较

定量风险评价的方法很多,并且在评价某一具体目标时,很多种方法是可以交叉应用的,如何选用一种有效、简便易行的评价方法很重要。在众多的定量风险评价方法中,对应用广泛并且适合我国实际的评价方法作出比较很有必要。1定量风险评价方法的分类风险评价是以实现系统安全为目的,运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对系统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判断系统发生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从而为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定量风险评价(QRA)[2]是基于大量的实验结果和广泛的事故资料统计分析获得的指标或规律(数学模型),对生产系统的工艺、设备、设施、环境、人员和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定量的计算,评价结果是一些定量的指标,如事故发生的概率、事故的伤害(或破坏)范围、定量的危险性、事故致因因素的事故关联度或重要度等。

机械安全风险评价方法?

进行风险评定,需要选择所使用风险评定的工具或评定方法。评定方法的选择和确定是核心问题。目前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有十多种,ISO/TR14121-2中列举了4种。了解这些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才能正确地使用这些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尽管与评价的过程相比,方法选择的重要性并非在其之上,但是随意选用方法可能会造成人力、物力的大量浪费,收效甚微。首先这些方法必须具备科学性。其次这些方法必须具备针对性。需要风险评价的机械的限制千差万别,涉及到预期使用、误用、使用者、空间、时间等各个方面,不可能有一种方法能适合所有的机械。例如不同类型的机械,产生的危险有的大不相同,就需要不同的方法进行评价。所以采用的评价方法应该是专门针对这一方面的,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这些方法还必须具备适用性。一切方法都要适用于应用、便于应用,方法要简单、结论要明确、效果要显著,这样人们才能乐于接受。一些设定的参数值过多,计算复杂,貌似艰深而难于理解应用的方法是不可取的。目前应用于机械设计风险评价方法主要有风险矩阵法、风险图法、评分法、定量风险评价等。这些方法既可以对危险的风险水平进行排序,确定最严重的危险,也可以通过减少风险的多少去评估采取的措施,从中选择出最有效的解决措施。一、风险矩阵法风险矩阵法是一个简单有效的风险评价方法,最早应用于项目管理过程中识别风险重要性。它将决定危险事件风险的两种因素即所有种类的伤害严重度和引起伤害的概率,按其特点划分为相对的等级,形成风险矩阵,即多维表格,来定性地衡量风险大小。根据确定风险要素,一般选择严重度和伤害发生的概率两个要素。严重度的等级通常可分为灾难的、严重的、中等的、轻微的:伤害发生的概率的等级可以是数字值,如从10到1表示从高到低的级别,也可以按发生的可能性分级,如非常可能、可能、不太可能、不可能。风险矩阵方法为获得危险的风险水平提供了一个简单、快速和有效的方法。风险矩阵的方法是主观的,它依靠人评价风险良好的判断力。因此,用这个方法工作最好具备一组在任务和机械的评估具有经验和知识的人。在使用上风险矩阵方法比较简单和快速。然而,由于方法受人的主观性影响,它不能为风险水平提供高的精确度或重复性,高精度的结果需要更多的时间研究、总结。二、风险图法风险图以决策树为基础发展而来。用决策树方法形成风险图时,先确定每个节点和路径的规则。从要分析的风险开始,风险图中的每个节点代表一个风险参数,如:一个节点是严重度,另一个节点是发生概率;从这些节点分出的每个分枝代表一类参数的规则,如针对“严重度”这个节点,其分枝可能是“轻微的”、或“严重的”;依次最后确定出风险指标,画出相应的风险图。风险图法的特点是使所评价的危险形象化。能清晰、直观地显示出分析过程的各个不同阶段,把各种可能、可能出现的状态、可能性的大小以及产生的后果,简明地绘制在图纸上,便于比较,也有利于人们对方案进行集体对比讨论,充分交换意见,在讨论研究中,还可以对风险参数树随时进行补充和修正,从而选出具有最高优先权的消除或减小风险风险指标。如果图中大多数节点的分枝超过两个,或其参数超过两个,风险图会变得非常复杂和混乱。三、评分法和定量风险评价评分法是在风险评价中给风险要素打分,然后通过数学运算确定危险状态的风险指标。评分通常使用的参数大于两个,不受大多数方法如风险矩阵和风险图等由于分析参数的数量增加而带来的限制。应用方法即为,根据实际情况定出取值范围,在此基础上给各个参数打分,然后根据一定的运算规则(如相乘、相加或混合运算)求出总分值,作为各个危险状态的风险指标。评分法一般使用数字代表从最低到最高的风险水平。定量风险评估是用纯数学的方法处理风险要素参数的数字值,求得对应风险的水平,即计算出指定危险状态的风险指标。定量风险需要一系列详细反映因果关系的逻辑模型,以及基本“因”或“果”的数值数据如装备的故障或人的过失的概率。用属于定量评价的故障树分析法来说明,首先建立某个危险状态的故障树,然后根据找出各基本事件的发生概率,计算出顶事件即相应危险发生概率。数控磨床砂轮破碎伤人是一个必须避免的危险。在用故障树分析中,应将该危险作为顶事件。然后找出产生数控磨床砂轮破碎伤人的危险的原因,当砂轮高速旋转破碎和防护装置失效同时发生,才能产生破碎伤人的危险。而引起砂轮高速旋转破碎的原因又可细分为:砂轮有缺陷、砂轮安装有缺陷、操作使用不当三个主要原因,而且这三个原因中任一个发生,都会造成砂轮破碎。然后逐个分析这三个原因,对于操作使用不当,是由进给量过大、进给速度过快、超过额定转速运转、工件装夹不当四个原因引起,因为不能再次细分了,所以作为基本事件通称底事件,并用或门联接;对于砂轮有缺陷,只有当砂轮本身有缺陷和对新砂轮检查不利同时发生时,才能产生缺陷,用与门联接,而只要砂轮质量不合格、保管中严重受潮、砂轮有裂纹三个条件具备一个,就会导致砂轮本身有缺陷,砂轮有裂纹可能在保管或搬运中产生,这也是基本事件:对于砂轮安装的缺陷,可能由于安装压力过大、砂轮规格型号选择不当、砂轮附件选用装配不当三个原因中的一个造成,用或门联接,而砂轮附件选用装配不当可能是由于法兰盘太小、砂轮孔和轴间隙过大、砂轮工作面选择错误三个基本事件中之一造成的,用或门联接。分析的结果最后,形成“砂轮破碎伤人”的故障树。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风险评价4种方法

一般来说,评估项目风险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首先是“专家调查法”,这是一种最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对于确定型风险和不确定型风险都适用。它是基于专家的知识、经验和直觉,通过发函、开会或其他形式进行调查,发现项目的潜在风险,对项目风险及其程度进行评定,将多位专家的经验集中起来形成分析结论的一种风险评价方法,它适用于风险分析的全过程。专家调查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风险识别调查表、风险对照检查表和风险评价表是最常用的几种。采用专家调查法时,所聘请的专家应该熟悉该行业和所评估的风险因素,并能做到客观公正。很多时候,项目的特点、规划难度等都难以用完全精确的数据加以描述,但可以用历史经验或专家知识,用语言生动地描述出它们的性质及其可能的结果。第二种方法是“风险解析法”,这也是风险识别的主要方法之一。它是把一个复杂系统分解为市场供求、、竞争力、价格偏差三类风险,对于市场供求总量的偏差,首先将其分为供方市场和需方市场,然后各自进一步分解为国内和国外,其风险可能来自区域因素、替代品的出现以及经济环境对购买力的影响等。市场竞争力风险因素又可以细分为品种质量、生产成本以及竞争对手因素等;价格偏差因素可分解为诸多影响国内和国际价格的因素,根据项目和产品的不同可能有很大差别。第三种比较常用的方是“蒙塔卡罗模拟法”,是依据统计理论,利用计算机来研究风险发生概率或风险损失值的计算方法。这是一种高层次的风险分析方法,其实质是一种统一实验方法,主要用于评估多个非确定性的风险因素对项目总体目标所造成的影响。蒙塔卡罗模拟法的基本原理是将被实验的目标变量用一种数学模型来表示,该数学模型又称为模拟模型。模拟模型中每个风险变量的分析结果及其相对应的多方概率值用具体分布概率来描述,然后利用随机数发生器来产生随机数,再根据这一随机数在各风险变量的分布中取值。当各风险变量的取值确定后,风险总体效果就可以根据所建立的模拟模型计算得出。在目前的工程项目分析中,这是一种应用广泛而且相对精确的方法。最后还有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叫做“模糊数学法”,因为工程项目风险很大很一部分难以用精确的数据加以描述。现在绝大多数的风险分析模型都是基于需要数字的定量技术,而与风险分析相关的大部分信息虽然很难用数字表示,却很容易用文字或句子来描述,项目风险的这种性质决定了其适合采用模糊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模糊数学法处理非数字化、模糊的变量有其独到之处,并且能提供合理的数学规则去解决变量问题,而这种方法得出的数学结果又能通过一定的方法转化为描述性语言。这一特性使得“模糊数学法”极其适合解决工程项目中普遍存在的潜在风险,因为潜在风险大多是模糊的,难以准确定义而且很难用语言描述

债券投资的风险评价有哪些

1、信用风险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发行债券的借款人不能按时支付债券利息或偿还本金,而给债券投资者带来损失的风险。在所有债券之中,财政部发行的国债,由于有政府作担保,往往被市场认为是金边债券,所以没有违约风险。但除中央政府以外的地方政府和公司发行的债券则或多或少地有违约风险。因此,信用评级机构要对债券进行评价,以反映其违约风险。一般来说,如果市场认为一种债券的违约风险相对较高,那么就会要求债券的收益率要较高,从而弥补可能承受的损失。规避方法违约风险一般是由于发行债券的公司或主体经营状况不佳或信誉不高带来的风险,所以,避免违约风险的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不买质量差的债券。在选择债券时,一定要仔细了解公司的情况,包括公司的经营状况和公司的以往债券支付情况,尽量避免投资经营状况不佳或信誉不好的公司债券,在持有债券期间,应尽可能对公司经营状况进行了解,以便及时作出卖出债券的抉择。同时,由于国债的投资风险较低,保守的投资者应尽量选择投资风险低的国债。2、利率风险债券的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利率变动而使投资者遭受损失的风险。毫无疑问,利率是影响债券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利率提高时,债券的价格就降低;当利率降低时,债券的价格就会上升。由于债券价格会随利率变动,所以即便是没有违约风险的国债也会存在利率风险。规避方法应采取的防范措施是分散债券的期限,长短期配合,如果利率上升,短期投资可以迅速的找到高收益投资机会,若利率下降,长期债券却能保持高收益。总之,一句老话: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3、通货膨胀风险通货膨胀风险又称购买力风险,是指由于通货膨胀而使货币购买力下降的风险。通货膨胀期间,投资者实际利率应该是票面利率扣除通货膨胀率。若债券利率为10%,通货膨胀率为8%,则实际的收益率只有2%,购买力风险是债券投资中最常出现的一种风险。实际上,在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于国民经济一直处于高通(微博)货膨胀的状态,我国发行的国债销路并不好。规避方法对于购买力风险,最好的规避方法就是分散投资,以分散风险,使购买力下降带来的风险能为某些收益较高的投资收益所弥补。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将一部分资金投资于收益较高的投资方式上,如股票、期货等,但带来的风险也随之增加。4、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即变现能力风险,是指投资者在短期内无法以合理的价格卖掉债券的风险。如果投资者遇到一个更好的投资机会,他想出售现有债券,但短期内找不到愿意出合理价格的买主,要把价格降到很低或者很长时间才能找到买主,那么,他不是遭受降低损失,就是丧失新的投资机会。规避方法针对变现能力风险,投资者应尽量选择交易活跃的债券,如国债等,便于得到其它人的认同,冷门债券最好不要购买。在投资债券之前也应考虑清楚,应准备一定的现金以备不时之需,毕竟债券的中途转让不会给持有债券人带来好的回报。5、再投资风险再投资风险是指投资者以定期收到的利息或到期偿还的本金进行再投资时市场利率变化使得再投资收益率低于初始投资收益率的风险。规避方法对于再投资风险,应采取的防范措施是分散债券的期限,长短期配合,如果利率上升,短期投资可迅速找到高收益投资机会,若利率下降,长期债券却能保持高收益。也就是说,要分散投资,以分散风险,并使一些风险能够相互抵消。6、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指发行债券的单位管理与决策人员在其经营管理过程中发生失误,导致资产减少而使债券投资者遭受损失。规避方法为了防范经营风险,选择债券时一定要对公司进行调查,通过对其报表进行分析,了解其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信誉等。由于国债的投资风险极小,而公司债券的利率较高但投资风险较大,所以,需要在收益和风险之间做出权衡。

投资风险评价方法有

很多的

投资风险评价的方法有哪些

投资风险评价的方法有风险度评价法以及检查表评价法。投资时应当考虑目标公司的经营情况。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投资风险最大的是股票,最小的是银行存储。【法律依据】《公司法》第十四条公司可以设立分公司。设立分公司,应当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资格,其民事责任由公司承担。公司可以设立子公司,子公司具有法人资格,依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第十五条公司可以向其他企业投资;但是,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不得成为对所投资企业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出资人。

投资风险评价的方法有哪些

法律分析:1、风险度评价法。风险度评价法是对投资风险事故造成损失的频率或者损害的严重程度进行的综合评估。2、检查表评价法。3、德尔菲法。大致流程是:在对所要预测的问题征得专家的意见之后,进行整理、归纳、统计,再匿名反馈给各专家,再次征求意见,再集中,再反馈,直到得到稳定的意见。4、决策树法。决策树法是利用树枝形状的图像模型来表述投资风险评价问题,投资风险的评价可直接在决策树上进行。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十五条 公司可以向其他企业投资;但是,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不得成为对所投资企业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出资人。

试述控制风险评价结果对实质性程序有什么影响

控制风险评价结果对实质性程序的影响: 一是影响实质性程序的管理目标,根据控制风险评价结果,可能需要修改原来的管理目标值; 二是影响实质性程序的程序步骤,根据控制风险评价结果,要调整原来实质性程序步骤,可能是增加、减少、或者修改; 三是影响实质性程序每个步骤的工作责任承担者(也叫每步骤的实施责任主体),根据控制风险评价结果,原来的工作责任承担者被认为不能够胜任对应风险管理的,可能要调整原来的工作责任承担者; 四是影响实质性程序每个步骤要做的工作任务,根据控制风险评价结果,可能要增加、减少、或者修改原来的工作任务了; 五是影响实质性程序每个步骤要做的工作任务的工作标准,根据控制风险评价结果,可能要提高、降低、或者修改原来的工作标准了; 六是影响实质性程序每个步骤要做的工作任务的工作方法,根据控制风险评价结果,可能要增加、减少、或者修改原来的工作方法了; 七是影响实质性程序每个步骤要做的工作任务的工作记录,根据控制风险评价结果,对于不能够清楚反映工作任务完成状态的工作记录格式,可能要修改原来的工作记录格式了。 还有什么影响,一时想不起其他了。供参考。

风险评价方法及其解释

  在了解 风险评估的三个要素是什么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什么叫做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又称安全评估,是指在风险识别和估计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失幅度以及其他因素,得出系统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及其程度,并与公认的安全标准进行比较,确定风险等级,由此决定是否需要采取控制措施,以及控制到什么程度。由此可见,风险评估很有必要。 风险评估的三个要素  风险评估的三个要素:问题的提出、问题分析和风险表征。  如何做好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包括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三个步骤。  1.风险辨识。风险辨识是指查找企业各业务单元、各项重要经营活动及其重要业务流程中有无风险,有哪些风险。  2.风险分析。风险分析是对辨识出的风险及其特征进行明确的定义描述,分析和描述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低、风险发生的条件。  3. 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评估风险对企业实现目标的影响程度、风险的价值等。  风险评估很重要,因为总会有些事情是不能控制的,风险总是存在的。做为管理者会采取各种措施减小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或者把可能的损失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避免在风险事件发生时带来的难以承担的损失。

安全标准化风险评价报告怎么写

应该是风险评价记录吧,就是一套表格啊,具体要看你选用什么方法了,我们用的是LEC法,

全面风险管理包括: A.风险识别 B.风险评估 C.风险评价与决策 D.风险处理 请答题着说明理由。

这个题有说ABD的 有说ABCD的 我觉得问题在于风险决策 识别评估评价处理都没问题 个人觉得不选C比较合适

地质环境风险评价

一、垃圾填埋的地质环境风险评价发展简况地质环境风险评价属于环境风险评价的组成部分。环境风险评价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几个工业发达国家,尤以美国在这方面的研究独领风骚。在20多年中,就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发展而言,大体上经历了三个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风险评价处于萌芽阶段,风险评价内涵不甚明确,仅仅采取毒性鉴定的方法;20世纪80年代中,美国国家科学院(NAS)提出风险评价由四个部分组成,称为风险评价“四步法”即危害鉴别,剂量一效应关系评价,暴露评价和风险表征,由此,风险评价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从1989年起,风险评价的科学体系基本形成,并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阶段。目前国外环境风险评价主要包括人体健康风险评价和环境风险评价两方面。相对来说,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的方法基本定型,环境风险评价正处在总结、完善阶段。国外对垃圾填埋处置的地质环境风险评价已零星可见,但国内对城市垃圾填埋处置地质环境风险评价方法的研究成果,至今还没有见到。二、地质环境危险与风险(一)地质环境风险一般表达地质环境风险一般可表述为:地质环境风险是由不幸的地质环境事件发生的可能性P及其发生后将要造成的损害所组成的概念。不幸的地质环境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称为“风险概率”P(x),也称风险度,这个事件发生后所造成的损失或危害称为“风险后果”D(x),风险则可表征为:R(x)=P(x)·D(x)式中,x为一个具体的事件或事故。一般地,一个实际环境事故是由若干独立事件组合起来的,则这个环境事故的风险R(x)为:城市垃圾地质环境影响调查评价方法或城市垃圾地质环境影响调查评价方法由此,地质环境风险评价的任务就是:求出其R(x)(即P(x),D(x))。按照上面两式,分别计算出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P(x)、及其可能造成的危害或损失D(x),再计算风险R(x),这是比较经典的基础方法。这是地质环境风险评价的基本思路。(二)地质环境危险性地质环境危险性是指地质环境被污染或破坏的可能性,如果能定量表示,即是指上述地质环境风险表达式中的风险概率P(x)。地质环境风险包含了危险性评价。地质环境的危险性评价国内外研究很多,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地下水污染的危险性评价等。比较而言,地质环境风险评价工作开展晚,成果也不多。三、垃圾处置场地质环境风险评价垃圾处置场地质环境风险评价一般指垃圾场污染地质环境的事故发生的概率与其造成的损失之积。这里的地质环境一般指土壤、地下水。鉴于垃圾淋滤液在土壤中的运移缓慢,影响范围一般不大,造成的损失一般也不大,因此,这里进行的“垃圾处置场地质环境风险评价”重点是污染地下水的风险评价。四、地质环境风险评价内容与步骤进行地质环境风险评价内容和关键步骤如下:(1)危害识别:判断要出什么事故:对于广义的地质环境风险识别来讲,一个垃圾填埋场可能出的事故为填埋气体逃逸进入地层、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空气、地表水、地下水,传播疾病;垃圾淋滤液渗漏进入地层、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土壤、地下水、地表水等。危害识别就是要对这些事故进行逐项分析。(2)危险评估:分析和计算出事故的可能性有多大:即是对上述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可能发生的概率进行分析、计算或评估。(3)后果评估:评价如事故一旦发生将产生什么后果,即对上述可能发生的事故将造成的后果(环境污染、传播疾病等可能导致的经济损失、健康损失等)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估。(4)风险检验和分析:指出与风险相关的事有哪些。(5)风险评判:判断风险的可接受程度,根据各事故概率、其危害后果、人们或其他受体的承受能力进行综合判断,评估人们或其他受体对风险的接受程度。(6)风险降减:提出回避或降低风险的对策或措施。五、常用的环境风险评价方法风险因素因区域开发性质和类型、区域环保目标和标准、环保敏感目标的不同而异,所以各风险因素的评价和综合评价的方法有所不同。总的来说,目前区域环境风险评价的方法还是定性和半定量的,难以完全定量化。综合起来,可归纳为以下几种:(一)概率设计方案的优化该方法适用于几个备选方案的比较。把几个方案可能的后果的相对权值一一列出,根据具体要求和实际情况挑选其中一方案付诸实施,并对此方案作失败机率时的可能损失分析。(二)商值法商值法也称比率法,是生态风险评价最常用最普通的方法。它要求首先为保护受体设立参照浓度指标,然后与估测的环境浓度相比较。修正的商值法用有害指数Hi表示风险量。Hi≤1时,环境受害概率低;1<Hi<10时,环境可能受影响;Hi≥10时,环境受害概率较大,须做现场评价。(三)外推法外推法是健康风险评价中最常用的方法,它根据流行病学或动物毒理学研究资料,外推到环境水平的毒物暴露时生物体(或人体)所受的风险性。(四)逻辑分析法将层次分析方法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和故障树及事故树等逻辑分析方法用于区域环境风险评价中,分析事故源项,求取各风险因素的风险“相对大小”,即衡量对区域综合风险的“贡献”。(五)统计分析法收集历史上的有关数据,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求取类似事故发生的概率,即“依旧推新”,如事故时天气条件的计算、疾病发生率的估计等多用此方法。(六)公式评价法通过对事故的模拟分析,推导或实验得出经验公式,利用公式计算出风险的可能大小,通过进一步实验和观测,对公式逐步修正。如有毒气体的泄漏,利用在类似条件下的大气扩散模式;污染物在水中的泄漏,利用水体迁移扩散模式;人体健康风险也可采用暴露危害计算公式。(七)模糊数学法区域环境风险涉及复杂的因果关系,往往用精确的方法难以解决,风险在大与小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模糊数学恰恰能够表达这种差异的中间过渡性,较为客观地刻划出风险的大小,其研究和应用逐步深入。(八)图形叠加法单因素环境风险评价结果有时采用图形表示,特别是风险危害后果在用其他方法难以计算时采用图形表达,如有毒危险性气体的泄漏扩散一般绘制浓度等值线图。在风险综合评价时,将各个环境风险因素的分布图进行合理叠加,得到整个研究区域中不同功能区的风险相对大小。(九)事件树分析(ETA)事件树分析是从初因事件出发,按照事故发展的时序,分成阶段,对后继事件一步一步地进行分析,每一步都从成功和失败(可能与不可能)两种或多种可能的状态进行考虑(分支),最后直到用水平树状图表示其可能后果的一种分析方法,它可以定性、定量反映整个事故的动态变化过程及其各种状态的发生概率。针对所选择的不同故障事件作为初因事件,简单的污染源源强分析,可取其事故排放顶事件为事件树的初因事件。ETA可分析得出相应不同的事件链。事故排放故障树分析所确定的能导致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各种事件,由于其故障原因和所导致的污染物排放形态各异,使得事故排放的强度有所差别,因此,都应作为源强事件树分析的初因事故。应用ETA,我们可以分析出事故源强及其后继事件与最终结果的概率分布谱。也可用ETA分析污染源事故排放后通过环境介质造成受体安全风险的过程。(十)故障树评价方法前面已经介绍,这里不再重复。值得说明的是,区域内研究的环境风险因素很多,每一种风险都有各自的特点,所以评价时应针对具体的风险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十一)主观概率与客观概率法进行风险分析必须获得关于状态变量的概率分布信息。获得概率的信息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根据大量的试验进行统计计算;二是根据概率的古典定义,将事件集分解成基本事件,用分析的方法进行计算。由于上述两种估计是以客观存在的数据为基础。故称为概率的客观估计、按这种方法得到的概率、称为客观概率。在实际工作中,有时不能获得充分的信息计算客观概率,但在风险决策分析时,又必须对概率进行估计。此时,只好由决策者或分析人员对事件发生的概率作出主观估计。这种既没有大量的历史数据作依据,又未通过试验或精确计算,主要靠个人主观判断获得的概率称为主观概率。一般情况下,主观概率的定义可以描述为:根据对某事件是否发生及该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个人主观判断。用一个0~1之间的数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此数即为主观概率。主观概率的概率分布与客观概率分布一样,有离散型和连续型两种。对于连续型分布,常见的是正态分布相均匀分布。获取主观概率估计值除了依据分析者的主观判断外,可借助概率转盘法。概率转盘是一种具有黑、白两个扇形的圆盘。圆盘中心有一根可旋转的指针,该指针可任意旋转,可位于转盘内任意扇区内。不同颜色扇区面积大小可根据需要任意调节,如图10-1所示。图10-1 概率转盘示意图从上述评价内容和方法来看,垃圾处置场地质环境风险危害识别、风险检验与分析、风险评判、风险降减等相对于危害评估、后果评估来讲都要难。换句话说,处置场环境风险评价的关键在风险的危害、后果的分析与评估上,在相关计算和评估参数的准确求取上。下面主要通过叙述三个例子,来说明垃圾处置场地下水污染风险的评价。垃圾处置场污染地下水的风险评价,实际上可以分解为“填埋场垃圾淋滤液渗漏风险”和“淋滤液渗漏后可能穿过地层进入地下水的风险”两个大的方面来评价。下面第二节与第三节以两个实例分别讨论这两方面的内容。第四节则以石家庄滹沱河两侧建设垃圾处置场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为例,综合说明垃圾处置场污染地下水风险评价。

企业安全风险评价准则应包括( )的评价标准

企业安全风险评价准则应包括产业政策、行政法规的符合性准则、企业在制定风险评价准则的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主体责任的准则、风险可接受准则等。风险评价,又称安全评价,是指在风险识别和估计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失幅度以及其他因素。得出系统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及其程度,并与公认的安全标准进行比较,确定企业的风险等级,由此决定是否需要采取控制措施,以及控制到什么程度。风险识别和估计是风险评价的基础。只有在充分揭示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和风险因素的前提下,才可能作出较为精确的评价。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原来的风险因素可能会发生变化,同时又可能出现新的风险因素。风险等级的判定遵循从严从高的原则,按风险评价级别由高至低划分为:巨大风险、重大风险、显著风险、一般风险、低风险等五级,并用字母A、B、C、D、E表示。风险评价的方法:1 、风险因素分析法:风险因素分析法是指对可能会让风险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确定风险发生的概率的风险评估方法。2 、内控制度点评法:是指通过对被审核企业内部系统的点评而明确财务审计风险。3 、剖析性核查法:剖析性核查法是注册会计对被审核企业主要比例或发展趋势进行剖析,以推断财务会计报表是不是存有关键错报或少报概率。4 、判定风险点评法:判定风险点评法是指这些通过观查、调研与剖析,并依靠注册会计的经验、专业规范和分辨等能对财务审计风险进行判定评定的方式。5 、风险率风险点评法:风险率风险点评法是定量分析风险点评法之一。

矿产投资环境风险评价计算

(1)基于AHP的矿业投资环境评价首先,根据表9.3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层次分析软件yaahp4.0中构建层次结构图(图9.9)。图9.9 层次结构图根据层次结构图,采用1~9标度法,表9.4判断矩阵表用专家打分法建立判断矩阵(表9.4)。表9.4 判断矩阵表用和积法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向量W 为W=(W1,W2,W3,W4)T=(0.6328,0.2421,0.0756,0.0494)T进一步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λmax=4.25212,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标为国外油气与矿产资源利用风险评价与决策支持技术因为C.R.=0.0845﹤0.10,所以判断矩阵具有可以接受的一致性。同理,可以求出各个子目标层相对目标层的各自权重及层次单排序(表9.5)。由于综合评价体系包含的指标很多,并且各个指标单位不同,而且有的数据差距较大,这样就要求在进行综合评价值计算之前,首先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否则无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的方法有很多种,本书利用SPSS16.0软件对原始收集的数据进行了标准化。表9.5 各项评价指标层次单排序在评价各个国家的综合矿业投资环境得分时,本书采用的模型是国外油气与矿产资源利用风险评价与决策支持技术式中:Z为各个国家各因素最后综合评价得分值;Wi为各个指标因素权重;ηij为标准化后的数据值。根据上述评价过程,得出我国周边主要国家的矿业投资环境指标综合得分(表9.6)。表9.6 层次分析法各指标因素得分及综合评价结果排序表续表根据表9.6绘制柱状图(图9.10)。图9.10 我国周边19个主要国家矿业投资环境综合评价排序图由上图可以看出,我国周边国家的矿业投资环境总体水平差异明显。矿业投资环境综合评价得分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蒙古,综合得分排在后3位的分别是越南、阿富汗和尼泊尔。综合评价得分最高的是俄罗斯,得分最低的是尼泊尔。另外,综合评价得分较高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中亚地区。东南亚地区综合评价得分水平一般,处在中等水平。综合评价得分较低的国家,主要是一些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国家,这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较为滞后,加上国内矿业资源的匮乏,矿业投资环境相对也较差。(2)矿业投资环境计算结果分析从上述综合评价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我国周边国家的矿业投资环境总体水平存在着较大差别。具体分析,在资源因素、政治政策环境、经济因素,以及基础设施因素上,我国周边国家的得分差异也较为明显。我国周边国家的资源要素得分总体差异较大(图9.11),这说明我国周边国家或地区的矿产资源分布并不均衡。资源因素得分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得分排在后5位的依次是伊朗、泰国、阿富汗、越南和尼泊尔。俄罗斯固体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铁矿、铜矿和铅锌矿的储量巨大,加上俄罗斯国内较为完善的地质勘探工作,使得俄罗斯的资源禀赋极具优势。而蒙古的锰矿、铜矿资源储量较为丰富。哈萨克斯坦铁矿的储量和产量都在中亚地区占有重要地位。伊朗的铜矿和锌矿储量丰富,伊朗铜矿储量占全球总储量的8%左右,排名世界第6位;但是伊朗铜产量却只有世界总产量的1%,主要原因是缺乏投资以及勘探的力度不够。伊朗非常注重和支持吸引国外资金,因而伊朗矿业投资存在着巨大的潜力。图9.11 资源因素评价得分排序图在政治政策环境上,得分最高的是乌兹别克斯坦,0.125;得分最低的是印度,-0.1694(图9.12)。得分排在前列的国家为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蒙古、马来西亚和吉尔吉斯斯坦,得分较低的是越南、印度尼西亚、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和印度。得分较高的主要是中亚地区的国家,而中东地区相应得分较低。这是由于近年来中亚国家政局逐渐稳定,而且为了鼓励国外资本进入本国共同开发矿业,中亚国家采取了很多优惠政策,对国外投资采取鼓励的措施。而中东地区的国家,比如阿富汗由于战乱不断,政策缺乏连续性,对国外资本的吸引力相对不足。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由于也是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工业化高速发展的阶段,国内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大,为优先保证本国供应,政策上严格限制国外投资矿业领域,因而外资进入存在着较大的政策障碍。在经济环境上,印度得分最高,整体经济环境较好(图9.13)。排在后面的依次是蒙古、越南、巴基斯坦、泰国和缅甸,其余国家的经济环境得分较低。得分排在前列的国家,主要是国内宏观经济在保持较高增长的同时,很好地控制了通货膨胀,使得经济取得稳定的发展。而其他国家,尤其是中亚一些国家,虽然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但是却伴随着较高的通货膨胀,经济发展出现了“两高”现象。比如塔吉克斯坦2008年保持了7.8%的增长速度,但是同期的通货膨胀率却达到了19.7%,这些都是经济发展中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另外失业率也居高不下,这些都对经济投资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图9.12 政治政策因素评价得分排序图图9.13 经济因素评价得分排序图在基础设施因素上,得分最高的依然是印度,其次是俄罗斯、越南、蒙古、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和菲律宾,其余国家得分较低(图9.14)。从基础设施要素中的详细评价指标可知,在铁路、公路覆盖率两项指标上,印度的得分都是最高的,因而印度矿业投资环境有着完善的硬件配套基础设施,同时印度的信息网络也较为发达,信息化程度较高,这些都是印度较其他国家优势明显的要素。而得分较低、排名靠后的,主要是中亚地区一些国家。这些国家的交通运输线路年久失修,损坏严重,不符合现代使用技术标准;而且有的矿区位于偏远地带,运输极为不方便,也增加了简介投资成本。基础设施的不完善,极大地制约着矿业的开发和勘探,也不利于吸引国外投资。图9.14 基础设施因素评价得分排序图总的来看,俄罗斯、中亚诸国、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其基础设施相对较好,其他周边国家相对较差。一些国家甚至连年战乱不断,地雷现在尚未排净,如柬埔寨、阿富汗、老挝等。这是在评价一个国家的矿业投资环境时所必须考虑的问题。(3)矿业投资环境的主成分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将评价指标体系中的17个评价指标原始数据输入SPSS 16.0软件中运算,方差解释的结果截图如下(图9.15)。图9.15 SPSS方差解释结果截图由图9.15可知,前6个变量的特征值累积贡献率为88.922%,该值大于85%,故取前6个变量作为主成分。进而根据因子荷载矩阵,建立如下的综合评价计量模型:F=F1×44.365%+F2×15.721%+F3×10.489%+F4×7.882%+F5×6.199%+F6×4.266%最后计算结果见表9.7。表9.7 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得分表(4)矿业投资环境风险分析1)层次分析法。根据对我国周边国家矿业投资环境的评价计算结果(表9.6),对得分加以聚类,绘制出雷达图。可以明显地看出我国周边国家矿业投资环境的不同聚类分布(图9.16)。从表9.6和图9.16可以看出,按照综合得分排序,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分列综合评价的前5名,而且俄罗斯的综合得分远远高于位于第2位的哈萨克斯坦,位居后3位的国家分别是越南、阿富汗和尼泊尔。从各个国家影响矿业投资环境的相关因素的得分及所处位次来看,综合得分居后的国家,在各评价因素上的得分也都比较靠后。而综合得分居前的5个国家,也相应的都存在一些弱项。例如乌兹别克斯坦的经济因素、塔吉克斯坦的基础设施因素得分分别为-0.0147,-0.0309,排在所有国家中较靠后的位置。而作为新兴发展中国家的菲律宾和印度,虽然资源因素得分较高(分别为0.0814和0.2058),但是由于矿业对外引资的政策限制,加上与我国存在较大的竞争性,因而综合得分并不靠前。由雷达图可以看出19个国家得分差距明显,呈现一定的分层。若以0.6分为基础单位,可以将19个国家分成4个档次,并根据得分区间将投资环境定义为优、良、一般、较差,及对各个国家的综合矿业投资环境加以分级(表9.8)。图9.16 我国周边国家矿业投资环境综合评价得分雷达图(AHP)表9.8 19个国家综合矿业投资环境评价分类2)主成分分析法。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的结果见表9.9,根据主成分分析法计算的结果也呈现出一定的分层和聚集(图9.17)。表9.9 19个国家综合矿业投资环境评价分类图9.17 我国周边国家矿业投资环境综合评价得分雷达图(PCA)同样,我们在这里以2.5分为基础单位,将19个国家分成4个档次,并根据得分区间将其综合矿业投资环境定义为优、良、一般、较差,及对各个国家的综合矿业投资环境加以分级(表9.9)。从表9.8和表9.9可以看出,虽然两种方法分析结果存在有某些差异,但是两种方法最后的结果整体比较接近。在运用AHP分析得出的矿业投资环境评价为优和良的11国家中,运用主成分法得出的是8个国家,结果相似度为72.7%。因而,可以认为,分析计算的结果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实际情况。(5)综合分析结果矿业是基础产业,矿业投资具有超前期、高风险、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一方面,矿业投资环境的改善需要各国政府进一步完善矿业投资环境,加强交通、通信、动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以便为投资者在当地投资提供便利;另一方面,投资环境情况不像矿产资源状况,前者是动态的,后者是相对静态的。目前我国周边国家大部分均在努力改善其矿业投资环境,吸引外国矿业投资,是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积极参与其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活动是当务之急。因此,对我国周边国家的矿业投资环境还需要进行连续的动态的分析,这样才能作出及时合理的决策。综合上述分析,同时考虑到文化背景、民族习惯、环境压力,以及人民感情等方面的因素,研究认为,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综合矿业投资环境为优,是我国矿业公司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理想投资目标国;蒙古、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老挝、缅甸、塔吉克斯坦等国的矿业投资环境总体处于良好水平,也可作为矿业投资的合作对象;印度尼西亚和塔吉克斯坦两国的资源及政策相对较好,从第三级调到第二级;而印度由于和中国同属矿产资源需求大国,政治关系竞争多于合作,故将其调为第三级;缅甸、阿富汗和尼泊尔综合矿业投资环境则较差,同时由于政局动荡、国内政策的不连续,以及配套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因而存在着较大的投资风险。总之,我国周边国家的矿业投资环境存在较大差异,投资环境好的国家,相应的矿业投资风险较小;而投资环境较差的国家,在进行矿业投资时存在着较高的风险(表9.10)。表9.10 19个国家综合矿业投资环境评价结果表

关于基金产品的风险评价,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答案】:DA项,基金产品风险评价应当至少依据以下四个因素:一是基金招募说明书所明示的投资方向、投资范围和投资比例,二是基金的历史规模和持仓比例,三是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基金净值的历史波动程度,四是基金成立以来有无违规行为发生。B项,基金销售机构所使用的基金产品风险评价方法及其说明,应当通过适当途径向基金投资人公开。C项,基金产品风险评价以基金产品的风险等级来具体反映,其产品至少分五个等级:R1、R2、R3、R4和R5。D项:基金产品风险评价的结果应当定期更新,过往的评价结果应当作为历史记录保存。(故D项说法正确)

关于基金产品的风险评价,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答案】:A对基金产品的风险评价,可以由基金销售机构的特定部门完成,也可以由第三方的基金评级与评价机构提供。B项说法错误根据基金业协会发布的《基金募集机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实施指引(试行)》,其产品至少分为五个等级:R1、R2、R3、R4和R5。C项说法错误基金产品风险评价结果应当作为基金销售机构向基金投资人推介基金产品的重要依据。D项说法错误

关于基金产品的风险评价,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答案】:B对基金产品的风险评价,可以由基金销售机构的特定部门完成,也可以由第三方的基金评级与评价机构提供。由基金评级与评价机构提供基金产品风险评价服务的,基金销售机构应当要求服务方提供基金产品风险评价方法及其说明。基产品风险评价结果应当作为基金销售机构向基金投资人推介基金产品的重要依据。由基金产品风险评价以基金产品的风险等级来具体反映,根据基金业协会发布《基金募集机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实施指引(试行)》,其产品至少分五个等级:Rl、R2、R3、R4和R5。

风险评价方法主要有哪些

介绍一下风险评估的五种方法,这些方法各有所长、各有所重,针对不同的风险识别对象,可灵活运用,或专取一种,或几种组合,主要应考虑其有效性和员工的接受性,最终的目的是准确地识别出所有可能的有价值的风险,为后续的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提供可靠的依据。1 现场观察法:通过对工作环境的现场观察,以查找现场隐患的方式发现存在的危险源,适应范围较广。优点:现场观察法适用各场所及作业环节;缺点:①从事现场观察的人员,要求具有安全技术知识和掌握了完善的职业健康安全法规、标准;②不适应于大面积的观察。2 安全检查表法SCL:它是由一些对工艺过程、机械设备和作业情况熟悉并富有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经验的人员,根据有关规范、标准、工艺、制度等事先对分析对象进行详尽分析和充分讨论,列出检查项目和检查要点等内容并编制成表。分析者依据现场观察、阅读系统文件、与操作人员交谈、以及个人的理解,通过回答安全检查表所列的问题,发现系统设计和操作等各个方面与标准、规定不符的地方,记下差异。优点:安全检查表是定性分析的结果,是建立在原有的安全检查基础之上,简单易学,容易掌握,尤其适用于岗位员工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对其起到很好的提示作用,便于全面辨识危害因素。缺点:检查表约束限制了人们主管能动性的发挥,对不在检查表中反映的问题,可能会被忽视,因此,采用该方法可能会漏掉以往未曾出现过的一些新的危害。应用范围:安全检查表一般适用于比较成熟(或传统)的行业,领域的危害因素辨识,且需要事先编制检查表,以对照进行辨识。安全检查表法尤其适用于一线岗位员工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如,作业活动开始前,或对设备设施的检查等等。只能对已经有的或传统的业务对象、活动进行检查,对新业务活动、新行业领域的危害因素辨识不适用此法。危害因素辨识所使用的检查表与安全检查时所使用的检查表并不完全一致,它们大致相同,但又各有侧重,因此,不应直接使用安全检查表所用的检查表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应在其基础上进行修改、补充,最好是重新编制。3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预先危险性分析又称初步危险性分析,是在进行某项工程活动(包括设计、施工、生产、维修等)之前,对系统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类别、分布)、出现条件和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宏观、概略分析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优点:在最初构思产品设计时,即可指出存在的主要危险,从一开始便可采取措施排除、降低和控制它们,避免由于考虑不周造成损失。在进行庞大、复杂系统危害因素辨识,可以首先通过预先危险性分析,分析判断系统主要危险所在,从而有针对性地对主要风险进行深入分析。缺点:易受分析人员主观因素影响。另外,预先危险性分析一般都是概略性分析,只能提供初步信息,且精准程度不高,复杂或高风险系统需在此基础上,借助其他方法再做进一步分析。PHA只能提供初步信息,不够全面,也无法提供有关风险及其最佳风险预防措施方面的详细信息。应用范围:预先危险性分析一般用于项目评价的初期,通过预先危险性分析过滤一些风险性低的环节、区域,同时,也为在其它风险性高的环节、区域,进一步采用其它方法进行深入的危害因素辨识创造了条件。适用于固有系统中采取新的方法,接触新的物料、设备的危险性评价。当只希望进行粗略的危险和潜在事故情况分析时,也可以用PHA对已建成的装置进行分析。4 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工作危害分析(JHA)又称工作安全分析(JSA)是目前欧美企业在安全管理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种作业。安全分析与控制的管理工具,是为了识别和控制操作危害的预防性工作流程。通过对工作过程的逐步分析,找出其多余的、有危险的工作步骤和工作设备/设施,制定控制和改进措施,以达到控制风险、减少和杜绝事故的目标。优点:该方法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尤其是目前已开发JSA/JHA方法标准,可操作性强,便于实施。使作业人员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作业过程的风险,使预防措施更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缺点:该方法在危害因素辨识方面并无太多优势,它并不是推荐用于危害因素辨识的专门方法,但由于其简单明了、可操作,一般用于非常规作业活动的风险管理。应用范围:工作危害分析一般应用于一些作业活动,如对新的作业、非常规(临时)的风险管理(当然,包括危害因素辨识),或者在评估现有的作业,改变现有的作业时,开展工作危害分析。工作危害分析不适用于对连续性工艺流程以及设备、设施等方面的危害因素辨识。5 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法FMEA: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就是在产品设计过程中,通过对产品各组成单元潜在的各种故障类型及其对产品功能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把每一个故障按它的严重程度予以分类,提出可以采取的预防、改进措施,以提高是将工作系统分别分割为子系统、设备或原件,逐个分析各自可能发生的故障类型及产生的影响,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提高系统的安全性。优点:系统化表述工具;创造了详细的可审核的危害因素辨识过程;适用性较广,广泛适用于人力、设备和系统失效模式,以及软硬件等。缺点:该方法只考虑了单个的失效情况,而无法把这些失效情况综合在一起去考虑;该方法需要依靠哪些对该系统、装置有着透彻了解的专业人士的参与;另外,该方法耗时费力,花费较高。应用范围: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广泛应用于制造行业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尤其适用于产品或工艺设计阶段的危害因素辨识。如果说要做好作业活动的危害因素辨识需要细化活动步骤,那么,设备、装置的危害因素辨识就要细化其功能单元,在此基础上,才能做好设备、装置的危害因素辨识,FMEA方法就是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