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管理

阅读 / 问答 / 标签

如何加强基层国土资源所的规范化管理

硬件上,要不断完善办公设施  为进一步提高所务工作质量,各基层国土资源所不断强化硬件建设。硬件设施要达到“七个一”的标准:一处独立的办公场所(包括“五有”:有办公室、有会议室、有便民服务窗口、有档案室、有学习阅览室)、一辆专用巡查车、一部传真机、一台微机、一部照相机、一套测量设备、每人一套办公桌椅及通信、摄影等执法器材。同时,办公楼等硬件建设要科学合理安排,因地制宜,注重实用性。在建设和配置基本办公设施和交通通讯工具的基础上,逐步改善职工的学习、生活条件,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大力推进电子政务,逐步实现我县21个基层国土资源所与我局、县委县政府、县其它直属部门、其它周边县的资源互通,实现网上信息共享。  软件上,要不断加强队伍建设  首先,在软件配置上要求达到“个人有四本,标志有四牌,记录有九簿,公开十上墙”。  要开展业务培训考核,制定业务培训计划,严格培训考勤,形成有效机制。把土地调控的重大政策、 最新的法律法规和国土资源业务要求等作为培训重点,针对国土资源所工作特点,多开展农村宅基地权属纠纷处理,涉地信访问题处理等实用性的业务培训,全面提高国土资源所人员业务操作能力。在培训机制上,我县可以仿照财政系统培训考核机制,每年对国土资源所工作人员规定学习内容,提出学习要求,年底组织全员进行统考,考核的成绩将作为提拔重用、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对成绩不合格者进行待岗再学习、再培训。通过严格培训考核,真正把广大国土所工作人员培养成通法律、精业务、会干事的优秀队伍 。   制度上,要不断健全与细化  几年来,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如何在严格保证上级有关国土资源方针、政策落实到位的前提下,努力做好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工作是新的时期摆在我县基层国土资源建设所面前的一个崭新的课题,这也为如何进一步加强基层所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我局专门分析了本单位的工作性质和工作重点,以及单位所处地域的社会环境及单位内外关系等。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我们认识到,必须进一步加强自身的规范化建设,不断地建立和完善一整套相对稳定和切合我局实际的制度,让规范的制度来管人管事,以制度立所。一是要健全日常管理制度。因为国土资源所属县局派出机构,针对基层国土资源所这种“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的状况,为避免出现管理真空和失控的现象,需要制定一套严格的、可操作性的日常管理制度,可采用经济约束的方式,以此强化组织纪律,增强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日常管理制度包括《所长职责》、《日常学习培训制度》、《卫生分区保洁制度》、《用膳制度》、《考勤制度》、《请销假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廉政建设制度》、《聘请国土资源信息员制度》、《信访制度》等;二是要健全目标考核制度。各基层国土资源所也应按照市局、县委县政府要求,做到年初有目标,年中有检查,年终有考核,实行工作周有计划,月有考评。国土资源所要针对地域特点,划分包干管理片块,将用地监管、纠纷 调处、变更登记、矿山巡查、地灾防治等工作量化目标,落实到人,并层层签订责任状,局纪检组、办公室、人事教育股分月、季、半年或年度对各基层所进行考核,与工资福利挂钩兑现奖惩,真正做到奖优罚劣,奖勤罚懒;三是实行国土资源所例会制度、集体会审制度等。为不断强化基层所干部、职工的作风建设,强化内部民主议事氛围,各国土资源所应实行每周例会制度,由各片向所集中汇报本周的工作情况, 此例会制度不仅能使所员更好地掌握和了解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而且还能促进干部、职工在工作中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对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决,更有效、更全面的撑握土地信息及纠纷矛盾。四是实行国土资源所行政许可工作制度,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备案,违法行为案情专报等。  业务上,要实行“阳光操作”  一是在规范办事流程上,应在公开栏上细化建设用地报批流程、村(居)民住宅建设用地审批流程、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流程、临时用地审批流程、采矿权转让流程、信访工作规范流程、违法案件查处流程等8个流程。与此同时,还要对建设用地项目审批、个人建房审批、土地发证、信访、执法巡查、违法案件查处、汛期值班记录等进行及时健全、更新,卫片执法监察巡查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要做到依法行政;二是应严格按照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系统为民服务十项措施》,出台用地报批承诺、地籍业务办理承诺、地政监察线承诺。为更好地方便群众办事,各基层国土资源所还应该在窗口设立规划用地、地籍矿产、地政监察、信访等4个窗口,在方式上力求便民;并将所内人员的形象照公布上墙,公开栏要有工作人员外出工作登记、所工作人员具体去向,何时返回等方便群众办事的内容。制订了窗口服务标准,设立便民服务设施,在行动上力求亲民;同时还要制定AB岗工作制度、首问责任制度、一次性告知制度等,在措施上力求利民。做到接待热心,解释耐心,办事细心,接受意见虚心。特别针对老弱病残群众,应开通了绿色通道服务和上门服务,做到特事特办、急事急办、难事巧办、职能交叉的事协办;三是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制度,全面落实工作人员十大禁令,把效能建设同勤政廉洁建设进行有机结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所务公开栏、宣传窗向社会各界公开行政许可的有关事项,包括设定依据、实施权限、受理范围、申请条件、审批程序、办理时限、收费项目及标准等,方便申请人查询。各所应制定《用地业务补充规定》,对供地流程、农用地转用、用地预审、具体项目报批、个人建房用地报批、单位用地原地拆迁扩建管理、应拆老屋土地证管理、宅基地调剂等作出详细规定。在个人建房用地报批中,还应具体到报件的装订顺序和具体经办人审批意见的格式等等。同时。各基层国土资源所还应公开违法监察举报电话,设立意见箱、意见本,聘请社会行风监督员,以强化社会监督,增加工作透明度。  作风上,要遵循廉洁从政的原则  一是加强学习,学理论,学业务,树标兵,做到内增素质,外树形象,彻底杜绝渎职侵权案件行为的发生。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干部职工的廉洁自律意识。职务犯罪分子十有八九都是因价值观念错误,从而导致行为选择的错误,往往也成为犯罪的动机。所以,要加强对土管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廉政法制教育以及以案说法的警示教育,增强干部的宗旨观念,帮助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构筑牢固的思想道德防线,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从源头上有效地预防犯罪的发生;二是以“文明单位”、“文明行业”、“人民满意国土所”创建活动为抓手,转变工作方式,提高服务质量,为广大服务对象提供一流服务。定期、不定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争主动抓苗头,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三是在审批农民宅基地时,必须做到“三到场”,严格把关,签名盖章。明确分工,各项工作责任到人,实行精细化管理,所有工作任务深刻细化,规范程序,办件人员实行终身负责制;四是明确分工,各项工作责任到人,实行精细化管理,所有工作任务深刻细化,规范程序,办件人员实行终身负责制。严格执行政务公开各项规定,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惠民,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五是坚持集体会办制,各项工作,特别是审批、审核、处理土地违法案件时,实行集体决策会办,会议记录上参加人员签名留存,以备后查。

如何加强基层国土资源所的规范化管理

  硬件上,要不断完善办公设施  为进一步提高所务工作质量,各基层国土资源所不断强化硬件建设。硬件设施要达到“七个一”的标准:一处独立的办公场所(包括“五有”:有办公室、有会议室、有便民服务窗口、有档案室、有学习阅览室)、一辆专用巡查车、一部传真机、一台微机、一部照相机、一套测量设备、每人一套办公桌椅及通信、摄影等执法器材。同时,办公楼等硬件建设要科学合理安排,因地制宜,注重实用性。在建设和配置基本办公设施和交通通讯工具的基础上,逐步改善职工的学习、生活条件,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大力推进电子政务,逐步实现我县21个基层国土资源所与我局、县委县政府、县其它直属部门、其它周边县的资源互通,实现网上信息共享。  软件上,要不断加强队伍建设  首先,在软件配置上要求达到“个人有四本,标志有四牌,记录有九簿,公开十上墙”。  要开展业务培训考核,制定业务培训计划,严格培训考勤,形成有效机制。把土地调控的重大政策、 最新的法律法规和国土资源业务要求等作为培训重点,针对国土资源所工作特点,多开展农村宅基地权属纠纷处理,涉地信访问题处理等实用性的业务培训,全面提高国土资源所人员业务操作能力。在培训机制上,我县可以仿照财政系统培训考核机制,每年对国土资源所工作人员规定学习内容,提出学习要求,年底组织全员进行统考,考核的成绩将作为提拔重用、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对成绩不合格者进行待岗再学习、再培训。通过严格培训考核,真正把广大国土所工作人员培养成通法律、精业务、会干事的优秀队伍 。   制度上,要不断健全与细化  几年来,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如何在严格保证上级有关国土资源方针、政策落实到位的前提下,努力做好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工作是新的时期摆在我县基层国土资源建设所面前的一个崭新的课题,这也为如何进一步加强基层所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我局专门分析了本单位的工作性质和工作重点,以及单位所处地域的社会环境及单位内外关系等。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我们认识到,必须进一步加强自身的规范化建设,不断地建立和完善一整套相对稳定和切合我局实际的制度,让规范的制度来管人管事,以制度立所。一是要健全日常管理制度。因为国土资源所属县局派出机构,针对基层国土资源所这种“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的状况,为避免出现管理真空和失控的现象,需要制定一套严格的、可操作性的日常管理制度,可采用经济约束的方式,以此强化组织纪律,增强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日常管理制度包括《所长职责》、《日常学习培训制度》、《卫生分区保洁制度》、《用膳制度》、《考勤制度》、《请销假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廉政建设制度》、《聘请国土资源信息员制度》、《信访制度》等;二是要健全目标考核制度。各基层国土资源所也应按照市局、县委县政府要求,做到年初有目标,年中有检查,年终有考核,实行工作周有计划,月有考评。国土资源所要针对地域特点,划分包干管理片块,将用地监管、纠纷 调处、变更登记、矿山巡查、地灾防治等工作量化目标,落实到人,并层层签订责任状,局纪检组、办公室、人事教育股分月、季、半年或年度对各基层所进行考核,与工资福利挂钩兑现奖惩,真正做到奖优罚劣,奖勤罚懒;三是实行国土资源所例会制度、集体会审制度等。为不断强化基层所干部、职工的作风建设,强化内部民主议事氛围,各国土资源所应实行每周例会制度,由各片向所集中汇报本周的工作情况, 此例会制度不仅能使所员更好地掌握和了解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而且还能促进干部、职工在工作中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对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决,更有效、更全面的撑握土地信息及纠纷矛盾。四是实行国土资源所行政许可工作制度,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备案,违法行为案情专报等。  业务上,要实行“阳光操作”  一是在规范办事流程上,应在公开栏上细化建设用地报批流程、村(居)民住宅建设用地审批流程、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流程、临时用地审批流程、采矿权转让流程、信访工作规范流程、违法案件查处流程等8个流程。与此同时,还要对建设用地项目审批、个人建房审批、土地发证、信访、执法巡查、违法案件查处、汛期值班记录等进行及时健全、更新,卫片执法监察巡查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要做到依法行政;二是应严格按照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系统为民服务十项措施》,出台用地报批承诺、地籍业务办理承诺、地政监察线承诺。为更好地方便群众办事,各基层国土资源所还应该在窗口设立规划用地、地籍矿产、地政监察、信访等4个窗口,在方式上力求便民;并将所内人员的形象照公布上墙,公开栏要有工作人员外出工作登记、所工作人员具体去向,何时返回等方便群众办事的内容。制订了窗口服务标准,设立便民服务设施,在行动上力求亲民;同时还要制定AB岗工作制度、首问责任制度、一次性告知制度等,在措施上力求利民。做到接待热心,解释耐心,办事细心,接受意见虚心。特别针对老弱病残群众,应开通了绿色通道服务和上门服务,做到特事特办、急事急办、难事巧办、职能交叉的事协办;三是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制度,全面落实工作人员十大禁令,把效能建设同勤政廉洁建设进行有机结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所务公开栏、宣传窗向社会各界公开行政许可的有关事项,包括设定依据、实施权限、受理范围、申请条件、审批程序、办理时限、收费项目及标准等,方便申请人查询。各所应制定《用地业务补充规定》,对供地流程、农用地转用、用地预审、具体项目报批、个人建房用地报批、单位用地原地拆迁扩建管理、应拆老屋土地证管理、宅基地调剂等作出详细规定。在个人建房用地报批中,还应具体到报件的装订顺序和具体经办人审批意见的格式等等。同时。各基层国土资源所还应公开违法监察举报电话,设立意见箱、意见本,聘请社会行风监督员,以强化社会监督,增加工作透明度。  作风上,要遵循廉洁从政的原则  一是加强学习,学理论,学业务,树标兵,做到内增素质,外树形象,彻底杜绝渎职侵权案件行为的发生。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干部职工的廉洁自律意识。职务犯罪分子十有八九都是因价值观念错误,从而导致行为选择的错误,往往也成为犯罪的动机。所以,要加强对土管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廉政法制教育以及以案说法的警示教育,增强干部的宗旨观念,帮助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构筑牢固的思想道德防线,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从源头上有效地预防犯罪的发生;二是以“文明单位”、“文明行业”、“人民满意国土所”创建活动为抓手,转变工作方式,提高服务质量,为广大服务对象提供一流服务。定期、不定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争主动抓苗头,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三是在审批农民宅基地时,必须做到“三到场”,严格把关,签名盖章。明确分工,各项工作责任到人,实行精细化管理,所有工作任务深刻细化,规范程序,办件人员实行终身负责制;四是明确分工,各项工作责任到人,实行精细化管理,所有工作任务深刻细化,规范程序,办件人员实行终身负责制。严格执行政务公开各项规定,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惠民,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五是坚持集体会办制,各项工作,特别是审批、审核、处理土地违法案件时,实行集体决策会办,会议记录上参加人员签名留存,以备后查。

如何加强党建工作规范化管理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市把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推进新的伟大工程的重中之重来抓,在三年整顿的基础上,勇于探索,大胆实践,提出并实施了乡村两级党建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初步探索出一条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路子。   1996年初,在农村基层党组织整顿中,我市采取边整顿边调研的办法,围绕“如何巩固整顿成果”等课题,组织力量,深入农村进行了广泛细致的调查,发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责任不清、目标不明、决策不民主、程序不规范、办事不公开、制度不健全、干部作风不扎实等。市委对此进行了分析,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加快农村小康建设步伐的高度,提出了农村党建工作要上新水平,就必须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建立一套新的工作运行机制,对乡村党建工作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工作思路。   规范化管理的指导思想是,围绕建设高标准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和高素质的乡村干部队伍,解决农村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的问题,实现村党支部“五个好”、乡镇党委“六个好”的目标,把乡村两级工作逐步纳入制度化、程序化、科学化、法制化轨道,进一步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提高全市农村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整个管理体系由管理对象、管理内容和管理系统组成。管理对象是乡村两级组织和主要干部。管理内容主要包括组织设置、职责界定、职数配备、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制度约束、干部行为规范等。管理系统主要由五个子系统构成,分别是:   职责系统。根据乡村两级组织的职能和乡村干部的岗位确定其责任和目标。在定机构、定编制、定职数、定岗位的基础上,对一些界定不够清晰的职责进行了调整,对一些重叠交叉的职责进行了重新划分。   制度系统。针对过去农村基层组织制度建设中零散、繁杂的问题,以“管用、实在、简便、可行”为原则,全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建立了统一的制度体系。乡镇党委紧紧围绕“六个好”目标,建立健全了中心组学习制度、党委民主决策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乡镇干部岗位责任制度、乡镇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度和年度考评制度、党委抓村级组织建设的责任制度、廉洁自律和财务管理制度、审计制度、党委推荐和任免干部制度、党委协调各组织制度、党建工作例会制度、乡村干部培训学习制度等。农村党支部紧紧围绕“五个好”目标,建立健全支部定期报告工作、廉政建设、目标管理、联户扶贫、财务管理等项制度。乡村两级制度体系,上下衔接,互相制约,协调运行,为规范化管理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程序系统。在健全制度的同时,市委对乡村两级一些原则性强、容易产生偏差的工作从程序上进行了规范。主要包括重大问题决策、推荐和任免干部、民主评议干部、民主生活会、换届选举、发展党员等事项,并制定了工作程序图。   考评系统。采取全方位监督管理法,建立了一套完备的考评体系,实施了“上考下评”制,即上对下考核,下对上评议。上对下的考核主要是县对乡、乡对村、组织对个人的考核。具体办法是根据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分级分类确定考核标准和细则,建立乡村组织和干部考核卡、实绩档案,采取定期考核和日常考核相结合,领导考核和部门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办法,逐层对乡村两级组织及其成员进行考核。下对上的评议主要是群众和党员分别对村干部、村支部评议,村支部对乡镇党委及乡镇干部进行评议。评议前,有关乡村领导干部要进行述职。   奖惩系统。考评结果与乡村两级干部的工资、奖金、评模受奖、提拔使用紧密挂钩,有奖有惩、赏罚分明。对被考评为“差”的乡镇党委、村党支部,要追究领导人的责任,视其具体情况给予诫勉、降职、免职等处理。   为了把规范化管理工作推行下去,落到实处,我们采取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领导的措施。市委专门下发了《关于实施乡村两级党建工作规范化管理的意见》,对推行规范化管理工作提出具体要求,特别强调各县区委书记要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县区五套班子成员实行抓好一个片、包好一个乡、蹲好一个村、树好一个典型的包乡蹲村责任制,并以市县乡三级书记党建责任状的形式落实到每个书记的头上,年终考核奖惩。各乡镇党委都相应地成立了组织机构,普遍建立了“一把手”责任制,制定了具体实施细则。   在落实规范化管理的过程中,市委重点在“严”、“实”、“活”上下功夫、做文章,努力增强管理效果。严,即对农村基层组织和干部严格管理,重点是严格控制编制职数,严格制定目标、制度,严格执行工作程序,严格兑现考核奖惩,力求把乡村两级组织和干部管住、管好,不再出现软弱涣散现象。实,即管理内容力求实际、实用,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如对村级干部的管理,各县区针对大、中、小村和贫困、富裕村的不同情况,从干部职数、职责、待遇等方面都作出符合当地实际的规定,使之既能被干部群众接受,又便于统一执行。活,即管严管实而不管死,充分调动乡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使其工作由被动为主动,由消沉为活跃。如农村党支部普遍推行的“两议三公开”(党员代表、村民代表议事会,村务、政务、财务公开),既调动和发挥了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的工作积极性,又激发了村干部向村民负责的责任感和为村民办实事的工作热情,改善了干群关系,增强了农村工作的活力。   我市农村实行规范化管理工作,虽然时间不长,但初步形成了一套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较好地解决了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的问题,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如何加强党建工作规范化管理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市把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推进新的伟大工程的重中之重来抓,在三年整顿的基础上,勇于探索,大胆实践,提出并实施了乡村两级党建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初步探索出一条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路子。  1996年初,在农村基层党组织整顿中,我市采取边整顿边调研的办法,围绕“如何巩固整顿成果”等课题,组织力量,深入农村进行了广泛细致的调查,发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责任不清、目标不明、决策不民主、程序不规范、办事不公开、制度不健全、干部作风不扎实等。市委对此进行了分析,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加快农村小康建设步伐的高度,提出了农村党建工作要上新水平,就必须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建立一套新的工作运行机制,对乡村党建工作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工作思路。  规范化管理的指导思想是,围绕建设高标准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和高素质的乡村干部队伍,解决农村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的问题,实现村党支部“五个好”、乡镇党委“六个好”的目标,把乡村两级工作逐步纳入制度化、程序化、科学化、法制化轨道,进一步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提高全市农村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整个管理体系由管理对象、管理内容和管理系统组成。管理对象是乡村两级组织和主要干部。管理内容主要包括组织设置、职责界定、职数配备、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制度约束、干部行为规范等。管理系统主要由五个子系统构成,分别是:  职责系统。根据乡村两级组织的职能和乡村干部的岗位确定其责任和目标。在定机构、定编制、定职数、定岗位的基础上,对一些界定不够清晰的职责进行了调整,对一些重叠交叉的职责进行了重新划分。  制度系统。针对过去农村基层组织制度建设中零散、繁杂的问题,以“管用、实在、简便、可行”为原则,全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建立了统一的制度体系。乡镇党委紧紧围绕“六个好”目标,建立健全了中心组学习制度、党委民主决策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乡镇干部岗位责任制度、乡镇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度和年度考评制度、党委抓村级组织建设的责任制度、廉洁自律和财务管理制度、审计制度、党委推荐和任免干部制度、党委协调各组织制度、党建工作例会制度、乡村干部培训学习制度等。农村党支部紧紧围绕“五个好”目标,建立健全支部定期报告工作、廉政建设、目标管理、联户扶贫、财务管理等项制度。乡村两级制度体系,上下衔接,互相制约,协调运行,为规范化管理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程序系统。在健全制度的同时,市委对乡村两级一些原则性强、容易产生偏差的工作从程序上进行了规范。主要包括重大问题决策、推荐和任免干部、民主评议干部、民主生活会、换届选举、发展党员等事项,并制定了工作程序图。  考评系统。采取全方位监督管理法,建立了一套完备的考评体系,实施了“上考下评”制,即上对下考核,下对上评议。上对下的考核主要是县对乡、乡对村、组织对个人的考核。具体办法是根据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分级分类确定考核标准和细则,建立乡村组织和干部考核卡、实绩档案,采取定期考核和日常考核相结合,领导考核和部门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办法,逐层对乡村两级组织及其成员进行考核。下对上的评议主要是群众和党员分别对村干部、村支部评议,村支部对乡镇党委及乡镇干部进行评议。评议前,有关乡村领导干部要进行述职。  奖惩系统。考评结果与乡村两级干部的工资、奖金、评模受奖、提拔使用紧密挂钩,有奖有惩、赏罚分明。对被考评为“差”的乡镇党委、村党支部,要追究领导人的责任,视其具体情况给予诫勉、降职、免职等处理。  为了把规范化管理工作推行下去,落到实处,我们采取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领导的措施。市委专门下发了《关于实施乡村两级党建工作规范化管理的意见》,对推行规范化管理工作提出具体要求,特别强调各县区委书记要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县区五套班子成员实行抓好一个片、包好一个乡、蹲好一个村、树好一个典型的包乡蹲村责任制,并以市县乡三级书记党建责任状的形式落实到每个书记的头上,年终考核奖惩。各乡镇党委都相应地成立了组织机构,普遍建立了“一把手”责任制,制定了具体实施细则。  在落实规范化管理的过程中,市委重点在“严”、“实”、“活”上下功夫、做文章,努力增强管理效果。严,即对农村基层组织和干部严格管理,重点是严格控制编制职数,严格制定目标、制度,严格执行工作程序,严格兑现考核奖惩,力求把乡村两级组织和干部管住、管好,不再出现软弱涣散现象。实,即管理内容力求实际、实用,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如对村级干部的管理,各县区针对大、中、小村和贫困、富裕村的不同情况,从干部职数、职责、待遇等方面都作出符合当地实际的规定,使之既能被干部群众接受,又便于统一执行。活,即管严管实而不管死,充分调动乡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使其工作由被动为主动,由消沉为活跃。如农村党支部普遍推行的“两议三公开”(党员代表、村民代表议事会,村务、政务、财务公开),既调动和发挥了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的工作积极性,又激发了村干部向村民负责的责任感和为村民办实事的工作热情,改善了干群关系,增强了农村工作的活力。  我市农村实行规范化管理工作,虽然时间不长,但初步形成了一套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较好地解决了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的问题,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如何加强党建工作规范化管理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市把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推进新的伟大工程的重中之重来抓,在三年整顿的基础上,勇于探索,大胆实践,提出并实施了乡村两级党建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初步探索出一条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路子。  1996年初,在农村基层党组织整顿中,我市采取边整顿边调研的办法,围绕“如何巩固整顿成果”等课题,组织力量,深入农村进行了广泛细致的调查,发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责任不清、目标不明、决策不民主、程序不规范、办事不公开、制度不健全、干部作风不扎实等。市委对此进行了分析,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加快农村小康建设步伐的高度,提出了农村党建工作要上新水平,就必须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建立一套新的工作运行机制,对乡村党建工作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工作思路。  规范化管理的指导思想是,围绕建设高标准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和高素质的乡村干部队伍,解决农村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的问题,实现村党支部“五个好”、乡镇党委“六个好”的目标,把乡村两级工作逐步纳入制度化、程序化、科学化、法制化轨道,进一步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提高全市农村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整个管理体系由管理对象、管理内容和管理系统组成。管理对象是乡村两级组织和主要干部。管理内容主要包括组织设置、职责界定、职数配备、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制度约束、干部行为规范等。管理系统主要由五个子系统构成,分别是:  职责系统。根据乡村两级组织的职能和乡村干部的岗位确定其责任和目标。在定机构、定编制、定职数、定岗位的基础上,对一些界定不够清晰的职责进行了调整,对一些重叠交叉的职责进行了重新划分。  制度系统。针对过去农村基层组织制度建设中零散、繁杂的问题,以“管用、实在、简便、可行”为原则,全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建立了统一的制度体系。乡镇党委紧紧围绕“六个好”目标,建立健全了中心组学习制度、党委民主决策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乡镇干部岗位责任制度、乡镇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度和年度考评制度、党委抓村级组织建设的责任制度、廉洁自律和财务管理制度、审计制度、党委推荐和任免干部制度、党委协调各组织制度、党建工作例会制度、乡村干部培训学习制度等。农村党支部紧紧围绕“五个好”目标,建立健全支部定期报告工作、廉政建设、目标管理、联户扶贫、财务管理等项制度。乡村两级制度体系,上下衔接,互相制约,协调运行,为规范化管理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程序系统。在健全制度的同时,市委对乡村两级一些原则性强、容易产生偏差的工作从程序上进行了规范。主要包括重大问题决策、推荐和任免干部、民主评议干部、民主生活会、换届选举、发展党员等事项,并制定了工作程序图。  考评系统。采取全方位监督管理法,建立了一套完备的考评体系,实施了“上考下评”制,即上对下考核,下对上评议。上对下的考核主要是县对乡、乡对村、组织对个人的考核。具体办法是根据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分级分类确定考核标准和细则,建立乡村组织和干部考核卡、实绩档案,采取定期考核和日常考核相结合,领导考核和部门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办法,逐层对乡村两级组织及其成员进行考核。下对上的评议主要是群众和党员分别对村干部、村支部评议,村支部对乡镇党委及乡镇干部进行评议。评议前,有关乡村领导干部要进行述职。  奖惩系统。考评结果与乡村两级干部的工资、奖金、评模受奖、提拔使用紧密挂钩,有奖有惩、赏罚分明。对被考评为“差”的乡镇党委、村党支部,要追究领导人的责任,视其具体情况给予诫勉、降职、免职等处理。  为了把规范化管理工作推行下去,落到实处,我们采取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领导的措施。市委专门下发了《关于实施乡村两级党建工作规范化管理的意见》,对推行规范化管理工作提出具体要求,特别强调各县区委书记要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县区五套班子成员实行抓好一个片、包好一个乡、蹲好一个村、树好一个典型的包乡蹲村责任制,并以市县乡三级书记党建责任状的形式落实到每个书记的头上,年终考核奖惩。各乡镇党委都相应地成立了组织机构,普遍建立了“一把手”责任制,制定了具体实施细则。  在落实规范化管理的过程中,市委重点在“严”、“实”、“活”上下功夫、做文章,努力增强管理效果。严,即对农村基层组织和干部严格管理,重点是严格控制编制职数,严格制定目标、制度,严格执行工作程序,严格兑现考核奖惩,力求把乡村两级组织和干部管住、管好,不再出现软弱涣散现象。实,即管理内容力求实际、实用,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如对村级干部的管理,各县区针对大、中、小村和贫困、富裕村的不同情况,从干部职数、职责、待遇等方面都作出符合当地实际的规定,使之既能被干部群众接受,又便于统一执行。活,即管严管实而不管死,充分调动乡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使其工作由被动为主动,由消沉为活跃。如农村党支部普遍推行的“两议三公开”(党员代表、村民代表议事会,村务、政务、财务公开),既调动和发挥了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的工作积极性,又激发了村干部向村民负责的责任感和为村民办实事的工作热情,改善了干群关系,增强了农村工作的活力。  我市农村实行规范化管理工作,虽然时间不长,但初步形成了一套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较好地解决了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的问题,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如何加强公安装备的规范化管理

如何加强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     近年来,公安机关通过不断完善办案机制、强化执法监督等有力举措,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显著提升,人民群众满意率不断提高。但是,人民群众对公安执法也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寄予了更大期望。  当前公安执法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一)执法效能尚不高;(二)执法程序还不够规范;(三)执法手段仍显简单;(四)裁定执行力度不强等问题,无形中降低了法律的权威性和公安机关公信力。  一、影响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主要因素分析:  (一)规章制度还不完善。随着改革开放进程不断加快,各类新情况、新问题、新任务不断涌现,公安执法工作面临的社会形势日趋复杂,一些法律法规的滞后性更加凸显。而且,由于不同规章制度出台的时间不同、背景不同,一些规定内容之间出现了不一致甚至相互冲突的现象,致使民警在执法时无所适从。  (二)民警素质有待提高。一些民警知识结构陈旧,对新修订、新出台的法律法规了解不深、掌握不及时。少数基层单位大局意识不强,过于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在执法过程中较少考虑特定的社会背景和具体情况,影响了执法的社会效果。  (三)监督体系不够健全。从监督过程上看,过程性监督体系还未完全形成,全程性动态执法监督平台仍在建设之中。从监督机制上看,执法监督机制还不健全,使得某些执法环节成为“监督空白”,容易导致权力失控。从监督手段上看,依然依赖案卷查阅、嫌疑人提审等传统手段,在线监督、远程监控等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尚不成熟,科技强警的优势作用有待进一步挖掘。  (四)执法保障仍需加强。当前公安法制专业人才还比较缺乏,优秀法律人才脱颖而出的上升通道还不够畅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的用人机制还不健全。执法装备与实战需要相比仍然相对滞后,经费不足依然是制约公安发展的重要瓶颈。  (五)执法环境有待改善。暴力抗法时有发生,给公安民警执法心理造成冲击,导致少数民警执法时缩手缩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执法办案质量。  二、有效推进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路径分析:  对症下药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要从完善规章制度、强化执法监督等方面入手,深入推进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法治保障。  (一)加强宣传教育,强化法治意识。持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培育公安民警的大局意识和民本理念,增强对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政治认同、感情认同、理论认识,使规范、文明、理性、平和执法成为广大公安民警的一种自觉行动和自发要求。加强公安机关法治文化建设,强化公安队伍的法律信念和法治精神,做到党在心中、人民在心中、法在心中、正义在心中,让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真正潜移默化地渗透进民警心底、融会于民警心灵、指导于民警行为,不断增强民警自觉抵制各种诱惑的能力,有效提升民警公正严格规范执法的水平。  (二)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执法环节。坚持从民警日常执法最急需的方面入手,加快执法标准细化工作,严密执法程序,规范执法环节,增强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可操作性,确保民警每个执法动作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接处警、现场取证、强制措施等每个执法环节上加以规范,切实为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制度保障。  (三)借助信息推力,加强执法监督。构建完善的执法监督体系,并以警务信息化建设为契机,尽快实现网上执法办案、执法监控、执法问题研判和执法质量考评一体化流程,为监督指导工作提供依据。尤其要加快推进执法信息的采集、存储、传递和办理,实现法律文书网上制作、网上传递、网上审批,积极推进执法监督系统建设,探索网上执法质量考评工作。健全执法考评机制,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对发现的突出问题狠抓督促整改,有力推进公安执法质量的不断提升。  (四)完善办案机制,强化执法保障。转变传统执法模式,彻底摆脱“重审轻查”、“重口供轻证据”等思想影响,彻底杜绝采用刑讯逼供、精神折磨等非法方法获取口供。强化办案保障,加大投入,为执勤民警配备执法必需设备,全面落实讯问犯罪嫌疑人全程录音录像制度,坚决确保执法安全。强化执法维权,依法严厉打击暴力抗法行为,坚决维护民警合法权益,遏制袭警案高发态势,消除恶劣社会影响,切实恢复民警公正严格执法的信心。  (五)加强教育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及时更新民警知识结构,不断提高队伍执勤执法能力。积极推行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全面推行执法资格等级管理制度,大力推行主办民警制,有效提高民警学法用法的积极性,督促民警主动开展法律学习,努力培养一批执法办案的行家能手。紧紧围绕公安实战,主动加强对法律法规适用问题的分析研究,特别是对群众反映强烈、基层感到困难、处理较为复杂的突出违法犯罪问题,适时为基层提供业务指导,提前介入指导办案。

简论机械设备的规范化管理

简论机械设备的规范化管理    【摘 要】 随着工程机械现代化的实现,工程企业“向管理要效益”的理念不断深化,也认识到机械设备的管理、维护与保养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加强机械设备管理、实施设备管理制度,并探索新的管理模式,提高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从而大幅度降低企业经济成本。本文就企业机械设备管理中存在的理由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提高企业的机械设备管理水平。    【关键词】 机械设备;管理;措施   所谓机械设备管理就是根据生产经营的目标,利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对机械设备的运转状况进行的综合管理工作。机械设备管理的目的采取一系列措施对设备进行综合管理,保持设备完好;利用修理、改造和更新等手段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充分发挥设备效能,保证产品的产量、质量和设备的安全运转,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一直以来,机械设备都是企业生产中重要的物质基础。先进设备和新型工艺是提升作业效益、质量以及改善生产条件的决定性因素。而同时,机械设备管理中却存在着诸多理由,如管理机制不健全、机械设备管理与生产管理脱节、操作人员素质不高、管理层对设备管理重视不够、机械设备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等。针对上述理由,提升设备生产技术水平和设备管理水平,对企业生产系统的正常运转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作用。    1 机械设备管理中存在的理由   1.1 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当前,企业机械设备普遍存在的最大理由是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相当一部分的企业缺乏完整、严格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对实际工作中,往往忽视了设备管理制度的重要性,没有建立相关的工程机械设备台账、技术资料档案等。致使管理工作处于无章可循、管理无序的杂乱状态。还有一部分企业盲目精简机构,取消专设的设备管理岗位,由此导致管理层与操作层之间的脱节,在管理上缺乏系统性、科学性。此外,对机械设备了解停留在依靠说明书层次,只凭经验管理设备,设备使用没有明确的责任主体,这些都是造成机械设备管理工作混乱的主要理由之一。    1.2 缺乏相应的培训投入   企业工程技术设备逐步向于自动化生产,这对工程设备技术人员的要求也趋于科技化、专业化。虽然一些企业在内部设置了相应的岗位或人员,但其在岗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水平与技术标准还相差一定距离。由于机构、人员更迭较为频繁,设备管理及维修人员接受专业指导时间有限,在岗人员对设备管理的认识尚较模糊,技术管理水平较弱,在管理过程中,未能规范的开展设备管理工作。   而有些企业不重视对技术岗位人员的培训投入,只是花耗大量资金用于购买先进设备,导致设备管理人员技能与机械设备不匹配,难以适应机械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程度高的设备管理的需要。    1.3 机械设备使用与保养不协调   现在企业对于机械设备普遍存在重使用、轻保养的现象,大部分企业对机械的维修保养没有落实到位,虽然实行了“定人、定机”制度,固定了机械的操作人员,却忽略了“定人保养”制度,没有把机械维修、保养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落实到个人,分清责任,造成操作人员只“管用不管修”,机修人员也疲于应付,一旦机械发生故障,操作人员与机修人员互相推卸责任。   这种“重使用轻保养”的现象,不但会影响正常的运转生产、增加了机械的维修成本,而且会降低设备的使用年限。然而很多企业生产管理人员并未意识到这点,着重短期利益,短期行为严重。为赶工期抢进度、创业绩,不惜拼设备或超荷使用机械,造成机械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下工作,严重的还带故障作业,甚至违章操作,没有从大局的考虑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时间对机械进行检修和保养,只由操作人员随意进行“事后修理”进行补救。这就会导致,机械严重磨损老化,需投入大量的时间、人力和财力进行维修,这会对紧张的生产任务造成压力,同时也增加了维修成本,固定资产无形流失,还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2 加强企业机械设备管理的主要措施   2.1 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制度,实现标准化管理   健全的机械设备管理体制应该建立在完善的管理机构的"基础上,管理机构则通过细致的组织,实现相应管理责任的落实和具化。设备管理制度必须覆盖设备从选型、采购、使用、维修、管理和报废的全过程。必须明确各级管理的职能和权限,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并且具有全员参与的功能,做到随时或定期严格、认真检查管理机构的配置是否合理,运作是否正常,及时找出影响机管工作的不利因素且给予调整;做到灵活、科学地利用企业的人才资源,尽量保持管理人员工作岗位相对稳定,充分调动各级管理职能和各级管理人员的管理主观能动性及工作积极性。给提高企业机管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基础。    2.2 强化人才培训,提升专业技术水平   创建具有专业素质的设备管理队伍。定期对主管设备的管理人员、操作人员、技术人员、维修人员进行业务技术培训,通过培训,系统地学习相关设备的科学管理知识,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结合企业实际,切实抓好设备管理基础工作,运用先进的管理策略和先进的技术指导实际工作,采用新技术,提高设备完好率,准确迅速判定设备故障,及时进行维修排故。最终实现延长设备寿命、保障生产安全和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2.3 协调机械设备维修与保养   提高认识,重视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从预防的立场出发,拟订设备维修保养计划,掌握日常机械技术分析情况,加强日常检测工作。   根据机械设备的特点来制定相应的维护保养制度,制定相关标准,组织参与人员,坚持维护保养实行“养修并重,预防为主”的原则,各个机械设备在实际运作中严格按照保养制度来进行定期保养,减少设备的故障率,由此又可以减少设备的维修次数,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维修费用。   必须提高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水平。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是为了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工作效率,预防安全生产事故,那么要提高维护保养水平就需要使维护保养规范化、制度化和工艺化。维护保养是要在一定的技术标准下开展的,按照一定的工艺流程来进行保养,运用先进技术工艺来提高保养的水平。    3 结语   机械设备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序进行。企业管理者一定要认识到机械设备管理的重要性,根据本企业设备的特点来制定适合本企业,全面而完善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   机械设备管理可以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提高工业生产力。机械设备是否正常的运转,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企业的持续发展。因此,每个企业都必须要进行高水平的械设备管理与维护保养工作,以减少设备故障发生。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开展技术创新,不断改善设备的性能,及时预测设备故障;开展针对性的设备管理工作,确保设备保持良好的运转状态,原材料能耗低、设备使用寿命长,工作效率高。从而降低企业设备投入,提高经济效益,推动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庆红.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初探[J].四川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2]杨贺军.浅析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保养[J].大观周刊,2012 (51).   [3]祁杰现代生产型企业机械设备管理探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1(5).   [4]魏杏林.机械设备管理及维修的措施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