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共产主义

阅读 / 问答 / 标签

中共党史、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这两个专业有什么区别呢?

请问你考的结果怎么样啦。我也想考山大的科社。

历史问题有点不明关于二战是日本与德国签订的《反国际共产主义》

二次大战时德国与日本签订的《反国际共产主义》协议 一方面让德国和日本这两个试图称霸世界的国家结盟,一方面利用反国际共产主义的 旗帜取悦于英美法等国的大资产阶级,创造一个好的国际环境。符合德国的 国家利益,这是该条约签订的 根本原因。 德国的纳粹党是打国家社会主义的旗号,而德国签了反国际共产主义条约反对的是苏联的社会主义,并不会给本国带来政治理论上的矛盾。再者说,在盖世太保横行的时代,德国人民即使有人感到矛盾也 不敢公开质疑。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有什么不同

两个运动史,前者是理想,后者是实践。这点不同。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最著名的一首歌是?

 国际歌(法文:L"Internationale)国际无产阶级的战歌,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中最著名的一首歌。这首歌也曾经是世界上最被广泛传唱的歌曲之一。原文(法语)的歌词由欧仁·鲍狄埃(1816年-1887年)在1871年所作(当时用马赛曲的曲调演唱),皮埃尔·狄盖特(1848年-1932年)于1888年为其谱曲。这首歌被翻译成世界上的许多种语言。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两个概念的区别是什么?

yt5r

“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是一位学者对国际共产主义

C巴黎公社的建立(巴黎公社是社会主义运动第一次完整实践)。

苏联解体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

影响 政治 早在苏联解体发生之前,社会主义阵营的崩溃就已经变得不可扭转。苏联的解体,为波兰开始的东欧政变大潮画上了句号。苏联解体后,世界上只剩下美国这一唯一超级大国。 经济 苏联的解体,对各个前加盟共和国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以俄罗斯为例,1985年苏联官方比价为1美元约合0.87卢布,然而至解体后的1992年7月1日,官方汇率已成为1美元换125.26卢布,而1993年5月31日的汇率已达到1美元换1012卢布。俄罗斯政府进行的卢布改值仍然不能阻挡汇率贬值的浪潮,到2000年1月1日时,1美元已可兑换28.5卢布,即28500旧卢布。许多俄罗斯老百姓毕生积蓄化为泡影,只得蜂拥银行抢兑外币。 文化 由于之前共产主义的教育突然抽去,而传统的俄罗斯东正教又不能迅速填补空白,使得原苏联这一代青年形成思想真空。俄罗斯青年中甚至产生了新纳粹主义团体“光头党”。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学什么?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主干学科是哲学、历史学,主要课程是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国际政治学、社会主义思想史、政治学、行政管理学、中共党史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教学、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实习等,一般安排18周。

思想混乱对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造成什么影响 ?

  思想混乱对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造成极大的消极影响。  一、赫鲁晓夫的改革:  赫鲁晓夫上台进行改革,修正马克思主义,全盘否定斯大林,否定历史,引起思想混乱,对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  二、赫鲁晓夫:  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俄语:Никита Сергеевич Хрущёв,1894年4月17日-1971年9月11日),曾任前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及前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前苏联总理)等重要职务,为前苏联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  赫鲁晓夫1894年出生于俄罗斯库尔斯克州卡利诺夫卡,1918年加入共产党,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参与指挥斯大林格勒攻防战及基辅保卫战。1953年9月3日当选为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1958年兼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  担任苏联最高领导人期间,他于1956年主持召开苏共二十大,从根本上否定斯大林,此后实施去斯大林化政策,为大清洗中的受害者平反,苏联的各领域均为活化,尤其是文艺获得解冻。同时,赫鲁晓夫积极推行农业改革,使苏联的民生经济得到改善。  外交方面,他的“秘密报告”震动了社会主义阵营,引发东欧的一系列骚乱。20世纪60年代,苏联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系恶化,撤销了对中国的援助计划。在冷战中,赫鲁晓夫领导苏联与美国和西欧等资本主义国家对峙,曾多次访问美国。1962年,他策划的古巴导弹危机一度使苏联和美国站在核战争的边缘,但最终危机得以平息。  1964年10月,当赫鲁晓夫在黑海之滨度假时,勃列日涅夫在莫斯科发动了政变,赫鲁晓夫“被退休”,从此被迫淡出政坛至1971年逝世。

国际歌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占有什么地位

无尚的,崇高的地位

国际共产主义王明的详细资料

王明,原名陈绍禹。1925年10月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当时米夫为中山大学副校长,1927年2月,米夫受联共(布)中央委托率领宣传工作组访问中国广州、上海、武汉等地,王明任翻译陪同参观。1927年夏,莫斯科中山大学校长拉狄克因在学生中宣传托派观点被免职,米夫担任中山大学校长。1928年3月,米夫任国际东方部副部长,中共六大以后,王明 曾和米夫一起,同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有了分歧。1931年1月7日,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在上海召开,共产国际代表米夫出席了会议,在米夫安排下,会议选出新政治局委员共16人,向忠发任总书记。但实际工作由王明负责,四中全会提出了“对共产国际路线百分之百忠实”的口号。王明于1931年10月去莫斯科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国内由博古等成立临时中央。临时中央因白区工作条件日益困难,于1933年1月迁入中央苏区,因临时中央执行的仍是王明下达的指示,所以执行的仍是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

苏共二十大上的秘密报告对国际共产主义产生了什么影响

1956年2月14-25日,苏共举行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作为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深夜作出《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一方面他承认承认社会主义国家可以在风格、行为和政策上有所差别,二十大闭幕后,苏联调整与其他共产党领导国家间的关系。解散欧洲共产党情报局,邀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访苏,双方发表了重建两党关系的《莫斯科宣言》。另一方面,他对斯大林的个人绝对专权以及实施的政治清洗进行彻底批判。①由于长期以来斯大林都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带头人,这份秘密报告将各国共产党和各社会主义国家置于被动地位。②二十大以后赫鲁晓夫在东欧强行推行非斯大林化运动,清除所谓斯大林主义分子,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造成思想上和组织上的混乱,③削弱东方阵营的团结,出现矛头指向苏联的波匈事件,中苏分歧开始发展④西方国家趁机掀起反苏高潮。

苏联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大贡献?

苏联从成立到解体整个过程就是对共产主义运动的贡献,后人们可以对这个历程做个总结或者评价。共产主义理想是永存的,是否可以用别的途径实现?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无产阶级的不朽战歌是

那就是巜国际歌》。此歌的歌词是由欧仁.鲍狄埃填写的,曲子是由皮埃尔.狄盖特创作的。每当普通民众唱起这首歌就会情绪高昂,充满了斗志,唤起为了正义事业而不断奋斗的信心,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

指出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初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实践理论组织上有哪些发展

实践上的发展: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爆发的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历史舞台。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理论上的发展: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组织上的发展:1864年在伦敦成立“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推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一个新阶段。

如何正确认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挫折

知错就改,还是好同志

为什么近三十年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日渐式微

跟不上社会潮流

|949年前有国际共产主义组织现在有么?

共产国际(俄语:Коммунистический интернационал,缩写为Коминтерн),通称第三国际(Третий интернационал),是一个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组织的国际联合组织,1919年3月在列宁领导下成立,总部设于苏联莫斯科。1943年5月15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作出《关于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并于5月25日公开宣布《解散共产国际的决议》,声言这是为了适应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发展,便于各国共产党独立处理问题。相关人员和组织转入随即成立的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国际部。

如何认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简称“国际共运”,是指在世界各国开展的共产主义运动,其目的是为了推翻剥削阶级的社会建立起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进而实现共产主义。 在理论上,共产主义是一个消除了阶级的社会,一个生产力极大发展的社会,一个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极大丰富的社会,所有的财产归全人类所有,产品各取所需,所有的人平等地享受社会经济权利,人们不再将劳动做为谋生的手段,而“劳动将成为人们的第一需要”。 共产主义作为一种学说,借鉴了早期基督教思想家所创立的学说,“按劳分配”、“按需分配(按需取酬)”这些概念也或多或少来源于人类对亘古平等的记忆。马克思对共产主义学说的贡献,在于将其从空想变成了科学的平台上。这里所说的科学,就是指马克思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与唯物辩证法。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呈现出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变成现实,由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的发展规律,同时也出现了曲折。

1848共产党宣言的发展 对国际共产主义的影响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能够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共产党宣言》,是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由马克思执笔写成 。1848年2月21日在伦敦第一次以单行本问世。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将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共产党宣言的诞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对全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并在百年之后直接影响了中国几代领导人的政治方针,推动了中国的发展。《共产党宣言》是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伟大著作。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1848年2月24日,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在伦敦第一次出版。这个宣言是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委托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同盟纲领。1848年至1850年间,《宣言》曾多次翻印、再版,并被译成很多种西欧国家的文字。《宣言》的英译文在1850年发表在宪章派领导人乔·哈尼出版的《红色共和党人》杂志上。在这一版上才首次标明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宣言》的作者。到1920年,在《宣言》问世后的第72年,由陈望道从日文译成中文出版。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是什么?

http://baike.baidu.com/view/764677.html?wtp=tt详细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还会兴起吗?

这个确实很难说国际风云突变,谁也料不到,以后会发生什么。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目前那些国家进行?

朝鲜和老挝

初中历史:论述工业革命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的关系?

工业革命是共产国际运动的基础。你一个大致的方向。第一。工业革命以前不存在工人,都是农民,手工业者,进行简单商业,就是老板用原料去制造商品,卖出。资金与管理都是老板一人的工作。工业革命后,老板出钱,雇佣低级工人进行生产,雇佣高级工人进行管理。工人阶级出现。为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主体。第二,拥有资金的人因为雇佣工人变成了资产家,并且为了获得更好的利润,开始剥削压榨工人,使工人的生存环境恶化,为运动提供了动力

共产国际的成立对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有何价值与意义?

共产国际成立之初,曾经期望在很短时间内掀起欧洲各国革命高潮,并在赢得胜利的基础上建立世界苏维埃共和国。后来的实践证明,当时对于国际革命形势的估计是不切合实际的,在它的活动中,过分地强调了国际的集中领导。但它的建立和指导,尤其是在它的初期,的确开创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空前活跃的局面。各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拥护和信奉列宁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在政治上与第二国际修正主义和改良主义决裂;在组织上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强调统一行动和严格纪律,因而具有坚强的革命性和战斗力。它的存在、发展及影响的扩大,直接间接构成了对各国资产阶级统治的严重威胁。它们的革命实践,加剧了帝国主义全面危机。共产国际在它的中、后期活动中,对各国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和党的建设有过不少错误的指导和决定。但它正确作出了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决策。1943年,由于战争环境的条件,以及各国共产党的逐步成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没有必要也不可能由单一的“中心”来领导。于是,共产国际执委会于5月15日作出决议,宣布共产国际正式解散。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由各国共产党根据各国的情况来领导。从此,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何谓“第一国际共产主义”?

第1国际:又马克思恩格斯建立,1864年建立的国际工人联合组织。即国际工人协会。第二国际成立后,始称第一国际。K.马克思是创始人之一和实际上的领袖。它是在19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欧洲工人运动和民主运动重新高涨的形势下产生的。反压迫反剥削的斗争实践使各国无产阶级认识到,以往分散的斗争常常使他们遭到同样的失败,无产阶级必须在国际范围内联合起来,用无产阶级的国际团结去对抗资产阶级的国际联合。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工人运动有了哪些变化?

在战时和战后年代,反映劳动人民真正利益、站在解放斗争前列的共产党和工人党的影响显著增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工人运动提高到了新的更高的阶段,对法西斯的胜利,使各国人民的民族觉悟得到提高,在殖民地和附属国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的强大浪潮。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分崩离析;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几十个国家在消灭殖民压迫和争取政治独立的斗争中取得了历史性胜利。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1个战斗纲领是什么?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1个战斗纲领是<共产党宣言>K.马克思和F.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 。1847 年 11月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马克思 、恩格斯取得一致认识,并研究了宣言的整个内容和结构,由马克思执笔写成 。1848年2月 ,《宣言》在伦敦第一次以单行本问世。

历史题,20世纪国际共产主义发生的大曲折

十月革命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马克思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关系彼此互动、相得益彰的关系。170余年来,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构成了一个彼此互动、相得益彰的历史进程。

社会主义运动 工人运动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好比小流氓不断做大,刚开始只是敲诈勒索,后来有组成黑帮组织犯罪,最后就是联合其他黑帮,一起和气生财至于无产阶级运动是为了糊弄穷人,说你们是无产阶级,因为没钱哇,所以要打土豪,万一你打土豪有钱了,那你就是有产阶级,所以要打到你

国际工人运动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是一回事吗?

国际工人运动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不完全一样。国际工人运动包括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国际修正主义运动。

列宁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贡献

在1915年发表的《论欧洲联邦口号》一文中,科学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的重要论点。1916年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中全面分析帝国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基本矛盾,揭示它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客观规律,指出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 列宁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和事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列宁主义。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在列宁主义诞生后,取得了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把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月刊什么时候停刊,为什么会停?

现在谁还信那个啊

霸权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有什么区别

看到美帝的所作所为,再想想,其实就简单了

请介绍一下21世纪以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情况(取得了哪些成果)?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进行,无产阶级队伍日益壮大。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历史舞台,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社会主义运动兴起并日益发展一、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1、工人运动的兴起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进行,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也日益暴露,经济危机就是其典型表现,这是由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造成的,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是无法克服的。经济危机给人民尤其是工人群众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另一方面,广大工人为了改善恶劣的劳动条件和生活状况,同资本家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斗争,工人运动逐渐兴起。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爆发了三次大规模的工人运动,即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6年开始的英国宪章运动和1844年的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欧洲的三大工人运动的出现标志着无产阶级的觉醒,并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同时工人运动的实践也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也提供了必要的条件2、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日益暴露;?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工人运动的实践,特别是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失败表明无产阶级革命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知道,同时,它也为科学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中,一方面深入工人群众,揭露并分析资本主义制度;另一方面广泛吸收人类社会优秀的文化成果,加以批判的继承,从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个思想来源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地辩证法思想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的合理成分,建立了辩德意志的古典哲学 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贡献是奠定了劳动价值论。马克思、恩格斯在继承其劳动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 创造财富的基础上,提出了剩余价值学说,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借鉴了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对社会改造方面的一些天才设想,创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 立了科学社会主义(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自然科学.思想解放.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有哪些具体表现

一、共产理论、共产运动和共产主义制度的关系:  共产主义理论、共产主义运动和共产主义制度,三者紧密相联,不可分割。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没有革命的理论和运动,就不能建立起新的社会制度;而没有革命运动的实践,也不可能产生革命的理论。  1848年《宣言》发表和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成立,就标志着科学共产主义理论的诞生和自觉的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始。150多年来,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展开了风起云涌、轰轰烈烈的共产主义运动,并在俄国、中国等一些国家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制度。这充分说明,共产主义理论及其指引下的共产主义运动,在世界上已经存在了150多年。  作为共产主义制度的低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制度,也在一些国家存在了几十年。尽管当前国际风云变幻,但是,正如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初期个别国家的封建复辟不能阻挡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一样,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社会发展总趋势也是不可逆转的。中国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为之奋斗,并将继续奋斗下去。  二、共产主义理论的宗旨:  1、实现同资产者利益相反的无产者的利益;  2、用消灭私有制而代之以财产公有的手段来实现这一点;  3、除了进行暴力的民主的革命以外,不承认有实现这些目的的其他手段。  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简称"国际共运",是指在世界各国开展的共产主义运动,其目的是为了推翻剥削阶级的社会建立起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进而实现共产主义。以1847年6月2日世界上第一个共产主义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为开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迄今已经历了一个半世纪。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呈现出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变成现实,由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的发展规律,同时也出现了曲折。  四、共产主义宗旨:  1、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  2、以公有制社会取代私有制社会;  4、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经历了哪些挫折?

曾经轰轰烈烈,有席卷全球之势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二十世纪末却遭到了近似毁灭性的重大挫折,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呢?首先,共产主义运动在苏联和东欧国家遭到严重挫折,并不是共产主义主义制度本身所造成的,而是这些国家经济上、政治上的一系列失误和错误所造成的。比如在经济上,它们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重生产轻消费,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日用消费品奇缺,导致人民生活长期得不到提高。在政治上,实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党政不分,权力失控,腐败盛行,执政党成为特殊利益集团。在改革问题上,更是迷失了方向,尤其是戈尔巴乔夫的所谓“新思维”,搞乱了人们的思想,使苏联和其他东欧国家的社会主义事业毁于一旦。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到,苏联、东欧的失败,不是实践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必然结果,而是在许多方面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的必然结果;或者说,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采取教条主义的僵化态度所受到的惩罚。但是,以中国为首的当代社会主义国家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革新了原有社会主义体制的构想,也吸收和借鉴了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文明成果,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一系列创新,形成了新理论,开辟了新道路,创立了新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体现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基本原则,又体现了中国国情的具体要求和发展形式,还反映了时代的主题和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是从改革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开始的。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摆脱了这种社会主义模式的束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实现几个重要的历史性转变:一是党的工作中心由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二是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三是社会制度的基础由工农联盟扩大为全体社会成员;四是社会发展由封闭半封闭转向对外开放。在价值取向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形成了新的特点,如经济上发展市场,政治上追求民主、思想文化上倡导多样,社会生活中实行法治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国际上有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称为“中国道路”或“中国模式”,这至少是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独树一帜,不同以往。 其次,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是否说明资本主义是最完美的制度?资本主义通过前期的殖民掠夺活动和数百年的发展积累了大量财富,较能应对社会危机,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较为灵活的调节方式:第一,饱尝周期性经济危机之痛的资本主义国家学得“聪明”了,它们普遍采取了“凯恩斯经济理论”,对市场进行干预,使得资本主义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所造成的危害大大减小。第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使得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大大提高了生产力。第三,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增加工资、缩短工时、加强社会福利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产阶级同工人阶级的矛盾。所有这些,都有可能延长资本主义的寿命,但却无法改变它必然灭亡的命运。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所实行的这些“改良”措施,并没有触动私有制的根本,资本主义与生俱来的对抗性矛盾,即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和生产的社会化的矛盾并没有得到解决;垄断资本追逐剩余价值的本性、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并没有改变;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剥削和掠夺,也不断把自己同国内外无产阶级的矛盾推向极端。因为这些矛盾的存在和激化,资本主义最终摆脱不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命运。因此,我们不能因为资本主义还在发展、变化,就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产生怀疑,就动摇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纵观人类历史长河,一种社会制度代替另一种社会制度,是一个极其漫长的历史过程。况且,取代资本主义的共产主义是一个完全崭新的社会制度,是一个需要涤荡一切旧制度残余,生产力和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社会,这是一个前无古人的壮举,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做到,其间也必然充满艰难和曲折。但是,不管怎样,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将是历史的必然。实际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并没有因为苏联的解体和东欧剧变而停止了生命。相反,中国共产党人所正在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表明,作为共产主义一部分的社会主义事业仍然充满希望,共产主义的实现仍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可逆转的必然。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大事记

马克思主义学说K.马克思和F.恩格斯创立的学说。包括科学世界观、社会历史发展学说、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理论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工人阶级政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完整的科学体系,它包含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三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割裂的,它们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它的主要特征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在同各国工人运动和革命斗争实践的结合中发展的;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发展的;是在对时代发展提出的新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进行创造性研究过程中不断发展的。 K.马克思和F.恩格斯为 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1847年11月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在伦敦第一次以单行本问世。《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宣言》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分析阶级和阶级斗争,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产生、发展过程,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的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使命。《宣言》公开宣布必须用革命的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表述了以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的思想。《宣言》最后庄严宣告:“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并发出国际主义的战斗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建立1917年11月俄国发生的十月革命,是震撼世界的伟大的历史事件。俄国无产阶级在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下,组织广大农民、士兵,以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成功地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革命,是无产阶级打碎旧世界、建立新世界的一次最伟大的创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为当时和俄国无产阶级处于同样遭遇的各国无产阶级树立了榜样。各国无产阶级从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中,获得了鼓舞自己前进的勇气。十月革命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的新时代。因为事件发生在俄历10月25日,故称为“十月革命”。冷战序幕:这个词起源于1947年4月16日伯纳德?巴鲁克在南卡罗来纳州哥伦比亚的一次演说。此外,1946年丘吉尔访问美国,在这次访问中他发表了著名的铁幕演说:“从波罗的海边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拉下”。间接表示冷战的开始。开始:杜鲁门主义(1947)结束:苏联解体(1991.12)两大阵营:军事集团:社会主义阵营:苏联为首 华沙条约组织 (华约1955)资本主义阵营:美国为首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北约1949)实质认识:二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引起了资本主义的恐慌冷战是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敌视与矛盾引发的经济竞争与军备竞争与科技竞争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锤子镰刀

国际共产主义有哪几次高潮,每个时期有何特点?

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ningxdxxb200202009.aspx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的历史前提是什么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的历史前提:1、生产力的普遍发展。2、由生产力普遍发展所导致的世界交往。3、要发展人的生产力。4、以发达的大工业和社会财富的极大丰富。

共产国际正式解散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的标志是什么?

1943年,由于战争环境的条件,以及各国共产党的逐步成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没有必要也不可能由单一的“中心”来领导。于是,共产国际执委会于5月15日作出决议,宣布共产国际正式解散。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由各国共产党根据各国的情况来领导。从此,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认识

刘周在《历史问题与理论根源》一文中认为:(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潮流,是十九、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世界性历史潮流。但是,到了二十世纪末,随着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国家的相继解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了最低的持久的低潮。这种持久低潮的出现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最严重的失败。它的形成固然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决定的。但是,如此重大的失败,如果说丝毫没有理论指导上的原因,那是说不通的。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理论方面的原因。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持久低潮的发生,也有其理论方面的根源。(二)这个理论根源,在于过多地强调了阶级矛盾而忽视了民族矛盾,忽视了革命过程中物质利益的驱动作用,忽视了革命只是在物质利益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帝国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与落后民族的无产阶级,存在着“长远”的共同利益: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但是与本国资产阶级则有着直接的共同利益:资产阶级进行军事侵略和经济掠夺的结果,不仅使资产阶级获得高额利润,而且使无产阶级也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工资待遇。因此,在帝国主义国家里,无产阶级实际上充当着资产阶级“高额利润”的分赃者。他们因为这种“分赃”而滋长机会主义,放松或放弃了对本国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而归根结底,就是形成了恩格斯所讲的“资产阶级化了的无产阶级”和“剥削全世界的民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338页)。与此相对应的则是形成受剥削的民族。(三)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整个过程中,帝国主义始终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最大的敌人和最大的障碍。任何有利于战胜和克服这一障碍的策略都是革命的和科学的。而要克服这一障碍,没有全世界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联合是绝对不可能的。但是要联合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就不能把尚未发生革命的被压迫民族的资产阶级(即统治阶级)推向帝国主义一边。被压迫民族的资产阶级虽然也压迫和剥削本国的无产阶级,但是他们与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决定了他们必然有民族革命的要求。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必然而且也只能在少数的国家和地区首先发生,而首先发生无产阶级革命的国家,只有联合大多数被压迫民族的资产阶级,才能最终战胜世界的帝国主义,完成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但是,首先发生无产阶级革命的国家的过于激烈的国内阶级斗争,正是在这一点上帮助了帝国主义。他们没有注意到这样一种内在的联系,即只有对本国资产阶级采取一定的阶级联合,才可能真正联合尚未发生革命的被压迫民族的资产阶级。而只有联合了被压迫民族中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才可能联合到他们所统治的整个民族。只有联合了大多数的整个的被压迫民族,才可能最终战胜帝国主义,最终完成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所以结果是,不仅把应该联合的力量吓跑了,而且还把这一力量推到了帝国主义一面。之所以出现这种停止不前的状态,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大量的以资产阶级为统治阶级的被压迫民族投靠了帝国主义。所以,二战以后出现的资本主义国家阵营和共产主义国家阵营——两大阵营的对峙——本身就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战略错误最严重的后果。这种对峙的第一个产物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停止不前,第二个产物就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不断改变“颜色”。苏联崩溃时的苏共早已不是无产阶级的苏共,而是一个质变为资产阶级政党的苏共,所以叶利钦和戈尔巴乔夫并不是消灭苏共的元凶,他们只是办理了一个终止苏共的法律手续而已。(四)资本主义国家阵营和共产主义国家阵营的对峙,也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各国的资产阶级由于害怕无产阶级革命而普遍的在其国内采取了较大程度的阶级让步措施,改善本国无产阶级的政治待遇和生活状况,所以各国国内的阶级矛盾均较缓和。其次是帝国主义的资产阶级对被压迫民族的资产阶级采取了较多的政治拉拢和经济援助措施,加强了整个资本主义国家的团结。而这时候的共产主义领导者们,则由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停止不前而对革命前途丧失了信心,信心的丧失最后就导致了信仰的丧失,而信仰的丧失就使革命队伍不断发生异化和质变。于是,无产阶级的政党在不知不觉中变就成了资产阶级的政党。所以,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国家的崩溃是从各国共产党的质变开始的。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国家的崩溃,就其实质而言,并不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失败,它的全部意义不过是帮助人们确认了业已发生多时的质变。因此从这一点上讲,它对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积极的意义无疑是主要的。(五)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国家的崩溃,是以苏联十月革命为重要标志的二十世纪共运高潮的一个终结,也是新的共运高潮的开始。随着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国家的崩溃以及资产阶级对共运失败的庆贺,各国资产阶级曾经长期执行的阶级缓和政策将必然地发生变化,帝国主义曾经长期执行的拉拢被压迫民族的资产阶级的政策也将必然地发生变化。因此,普遍于世界各国的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阶级矛盾的激化,帝国主义国家与广大被压迫民族的民族矛盾的激化,将无论如何都不可避免。新的更大更激烈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必然为新的空前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高潮准备好一切条件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是什么?

在战时和战后年代,反映劳动人民真正利益、站在解放斗争前列的共产党和工人党的影响显著增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工人运动提高到了新的更高的阶段,对法西斯的胜利,使各国人民的民族觉悟得到提高,在殖民地和附属国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的强大浪潮。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分崩离析;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几十个国家在消灭殖民压迫和争取政治独立的斗争中取得了历史性胜利。

国际共产主义是什么?苏共,越共,这些与中共有什么关系?

国际共产主义是共产主义在世界上的一个组织;理论上讲,苏共,越共,中共都是一个分支;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三个国际

1864年建立的国际工人联合组织。即国际工人协会。第二国际成立后,始称第一国际。K.马克思是创始人之一和实际上的领袖。它是在19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欧洲工人运动和民主运动重新高涨的形势下产生的。反压迫反剥削的斗争实践使各国无产阶级认识到,以往分散的斗争常常使他们遭到同样的失败,无产阶级必须在国际范围内联合起来,用无产阶级的国际团结去对抗资产阶级的国际联合。第一国际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国际把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到各国工人中去,促进了科学社会主义同各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历史进程,使各国工人逐渐摆脱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为马克思主义在国际工人运动中取得主导地位作好了准备。国际于1876年在美国费城召开的代表会议上正式宣布解散。 第三国际,即“共产国际”。全世界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组织的国际联合组织。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第二国际陷于破产,列宁为团结各国的革命左派、建立共产国际进行了一系列工作。十月革命的胜利,各国革命运动的发展和各国共产党的建立,进一步为第三国际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919年3月2日于莫斯科召开有30个国家的工人政党和组织代表参加的国际共产主义代表大会,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共产国际宣言》、《共产国际行动纲领》和《关于资产阶级民主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提纲》,宣告第三国际成立。总部设在莫斯科。凡参加第三国际的各国共产党都是它的支部,以后随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原有组织形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经各国共产党一致同意,于1943年6月正式解散。

什么是国际共产主义精神

“国际主义”这个概念和思想最早是由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来的。“工人没有祖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两个著名的论断就集中地体现了国际主义的思想。在谈到国际主义与民族利益的关系时,经典作家指出:“无产阶级的国际运动,无论如何只有在独立民族的范围内才有可能”,“民族独立是一切国际合作的基础”,“无产阶级如果允许‘本"民族对其它民族采取一点点暴力行动,那就不成其为社会主义的无产阶级”。

国际共产主义的实质内容到底是什么?(要求正确解析)

国际共产主义的实质是实践运动。1、共产主义的三种含义共产主义英文为communism,来源于拉丁文communis,原意为“公有”、“共同体”,是原始社会公有制在语言中的反映。1842年10月15日马克思第一次使用共产主义一词。在马克思主义中共产主义有三种涵义:①思想体系(共产主义理论即马克思主义)②实践活动(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建设)③社会制度(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高级阶段)2、共产理论,共产运动和共产主义制度三者关系①思想体系揭示社会制度实现的历史必然性;②思想体系指导实践运动,实践运动发展思想体系;③实践运动将导致社会制度的实现。

如何认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简称“国际共运”,是指在世界各国开展的共产主义运动,其目的是为了推翻剥削阶级的社会建立起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进而实现共产主义.在理论上,共产主义是一个消除了阶级的社会,一个生产力极大发展的社会,一个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极大丰富的社会,所有的财产归全人类所有,产品各取所需,所有的人平等地享受社会经济权利,人们不再将劳动做为谋生的手段,而“劳动将成为人们的第一需要”.共产主义作为一种学说,借鉴了早期基督教思想家所创立的学说,“按劳分配”、“按需分配(按需取酬)”这些概念也或多或少来源于人类对亘古平等的记忆.马克思对共产主义学说的贡献,在于将其从空想变成了科学的平台上.这里所说的科学,就是指马克思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与唯物辩证法.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呈现出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变成现实,由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的发展规律,同时也出现了曲折.

什么是国际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Communism)是一种政治信仰或社会状态,现今的共产主义奉马克思、恩格斯思想为基本思想。共产主义主张消灭私有产权,并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制度、没有国家和政府,并且进行集体生产的社会。共产主义设想未来的所有阶级社会将最终过渡成为共产主义的无阶级社会。共产主义思想的实行上,需要每人有高度发达的集体主义思想。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各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拥护和信奉列宁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在政治上与第二国际修正主义和改良主义决裂;在组织上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强调统一行动和严格纪律,因而具有坚强的革命性和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