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业

阅读 / 问答 / 标签

对于亚洲会展业发展现状

亚洲会展经济的规模和水平应该说比拉美和非洲要高,尤其是会展经济的规模仅次于欧美。日本是本地区唯一的经济发达国家,其会展业发展水平自不必说。在剩下的国家中,东亚的中国及中国香港地区、西亚的阿联酋和东南亚的新加坡,或凭借其广阔的市场和巨大经济发展潜力,或凭借其发达的基础设施、较高的服务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国际开放度以及较为有利的地理区位优势,分别成为该地区的展览大国。以新加坡为例,该国的会展业起步于70年代中期,时间并不算早,但新加坡政府对会展业十分重视,新加坡会议展览局(Singapore Exhibition and Convention Bureau--SECB )和新加坡贸易发展局 (Singapore Trade Development Bureau--TDB)专门负责对会展业进行推广。加之,新加坡本身具有便捷的交通、通讯等发达的基础设施、较高的服务业水准、较高的国际开放度以及较高的英语普及率,新加坡市曾被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国际协会联合会(Union des 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e)评为世界第五大会展城市,并连续17年成为亚洲首选会展举办地城市,每年举办的展览会和会议等大型活动达3200多个。同新加坡相比,同处东南亚的泰国会展经济发展规模远不及新加坡,每年举办的展览会只有几十个。随着东南亚经济走出金融危机的困扰,泰国会展业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2005年举办的展览会已从1998年的30个上升到385个,会展收入达到120亿泰铢。

为什么会展业被称为经济的晴雨表

会展业素有“城市面包”和“经济的晴雨表”之称。美国有一位市长曾说:如果在一座城市举办会展,就好比有一架飞机在该城市的上空撒美元!”由此可见,会展为城市发展经济所带来的好处——及推动作用! 具体如下: 好处1、获得优质资源。发展会展业意味着各行业可以在扩大的开放潮中,在产品、技术、生产、营销等诸方面获取比较优势,从而大大减少国内资源的机会成本,有助于增强综合竞争力。而会展对于当地经济最本质的意义,就在于更大范围地开放、更实际地比较、更精确地选择、更有效地配置,进而达到质量的增长,以增强经济安全系数。 好处2、强化服务功能。会展经济有助于中心城市增强面向周边地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增强对周边地区的服务功能。在华东地区的各个城市中,上海的基础设施条件最好、商务信息最为快捷、外商光临频率最高、人才相应集中,因而周边省市也希望上海能够成为华东地区的会展龙头,因为上海发展会展经济,受益的将是整个华东地区。 好处3、提升支持力度。各地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需要相关服务行业的支持。除了金融、保险、运输外,会展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服务内容。制造业要生存和提升国际竞争力,会展先行在西方国家已是普遍理念,因为大型和专业性会展往往是产品或技术市场占有率及盈利前景的晴雨表,金融合作机构也往往会根据会展第一线的精确反应来决定相关的融资力度。以上海为例,“十五”期间上海工业总投资将达4000亿元至4500亿元,其中新的六大支柱工业投资达3300亿元至3500亿元,与此同时,还将建成国内最大的电子信息产品、轿车、精品钢材、石油化工与精细化工、电站设备以及大型成套设备生产基地和都市型工业导向基地。这些目标的实现必须得到会展业的支持,只经一般的业务调研而绕过会展就投放市场的经营套路已非改不可了。 好处4、增加就业机会。会展经济的发展,将直接刺激外贸、旅游、宾馆、交通、运输、保险、金融、房地产、零售等行业的市场景气,从而有力推动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据专家估计,展览业的产业带动系数为1:9,即展览场馆收入1元,相关收入为9元,为展览业服务配套的服务业、旅游业、广告业、餐饮业、通信业等行业将因此受益。与此同时,会展经济的发展将提供和催生一大批高质量的工作机会。据悉,每增加1000平方米展览面积,可创造近百个就业机会,1996年汉诺威世博会就创造了10万个就业机会。

会展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会展行业由以下几个关键因素构成:第一,优秀的团队执行力,具有很好的策划能力,有丰富的人脉资源(强的,弱的),懂得会展物品市场的行情;第二,需要对周边的会场十分熟悉,包括不同会场的使用要求、时间和租金;第三,懂得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进行推广,和大学合作,和行业协会合作,和政府合作,仅凭团队执行力也是远远不够的;第四,至少要找一个领域里面顶尖的或者是权威人士做主题报告,费用看团队的议价能力。

简述会展业对政治、经济、文化、旅游方面的积极影响,并说明我国会展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第一,能产生强大的互动共赢效应。会展业不仅能带来场租费、搭建费等直接收入,而且还能拉动或间接带动数十个行业的发展,直接创造商业购物、餐饮、住宿、娱乐、交通、通讯、广告、旅游、印刷、房地产等相关收入;不仅能集聚人气,而且能促进各大产业的发展,对一个城市或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重大影响和催化作用。据有关统计表明,一个好的会展对经济拉动效应能达到1:9,甚至更高。第二,能获得优质资源。会展业汇聚巨大的信息流、技术流、商品流和人才流,意味着各行业在开放潮中,在产品、技术、生产、营销等诸方面获取比较优势,优化配置资源,增强综合竞争力。会展业发展可以不断创造出"神话",博鳌效应就是其中的一个最典型范例,穷乡僻壤的博鳌建成国际会议中心后,以其良好的生态、人文、治安环境,吸引了众多海内外会议组织者、参会者、旅游者等。第三,能提升支持力度。各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制造业要生存和提升竞争力,需要相关服务行业的协作,加快新型工业化、新农村建设,更离不开会展业的支持和助力。其中会展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服务内容,作为特殊的服务行业,会展经济能服务于和增强城市面向周边地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所以,会展经济有巨大的效能。第四,能增加就业机会。随着近年来办展活动的增多,会展业不仅能提供就业机会,而且还能拉动和促进就业。第五,能成为经济发展的"风向标"。会展紧扣经济,展示经济发展成果,会展经济的发展将直接刺激贸易、旅游、宾馆、交通、运输、金融、房地产、零售等行业的市场景气,大型和专业性会展往往是产品或技术市场占有率及盈利前景的晴雨表,推动商品贸易、投资合作、服务贸易、高层论坛、文化交流等各方面的发展与进步。

会展业有何特点

之前在闹展网搜过,复制给您解疑惑国际会展业的发展特点:会展业,又称会展经济,是一种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展览或展销,以获取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经济行为。会展经济是一种客观存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自18世纪中叶首届世界博览会在英国成功举办以来,会展业得到迅速发展,并成为一个新兴的产业,被世界各国所重视。目前,会展业已发展到相当的水平,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贸易往来、技术交流、信息沟通、经济合作及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1.欧洲会展业发展现状欧洲是世界会展业的发源地,经过150多年的发展,欧洲会展经济在国际上规模最大,整体实力最强。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都已经成为世界级的会展业大国。从世界上25个举办大型展会最多的国家市场分配情况看,最大的展览场馆大多集中在欧洲,绝大多数世界性大型和行业顶级展览会都在欧洲举办,专业贸易展览会约占世界总量的60%以上,其展出规模、参展商数量、国外参展比例、观众人数、贸易效果及相关服务质量等方面,均居世界领先地位。德国号称“世界展览王国”,拥有23个大型展览中心,其中超过1O万平方米的展览中心就有9个。在全球前5位的展览中心中,德国就有4个。目前,德国展览总面积达240万平方米。在世界几个会展业大国中,德国举办的专业性国际展会数量最多、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现在,德国每年要举办400多个国际展会,在全世界影响较大的210个专业性国际贸易展会中,几乎2/3(130多个)都是在德国举办的。德国展览机构在全世界的办事机构达386个,已形成了全球化展览网络。德国会展业鲜明特点是:许多专业性展览会都是依托城市产业而发展起来的,例如工业重镇汉诺威的工业博览会,杜塞尔多夫的国际印刷、包装展,旅游城市纽伦堡的玩具展等。法国也是全球会展业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其优势是在办综合性展览会方面。法国每年举办1500多个展览会,其中全国性国内展和国际展约为180个,具有国际性的专业贸易展有12o+左右。法国展览场馆面积160万平方米,展馆分布于全国80个城市。英国展览业近年来进人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阶段,据《英国展览报告》统计,1999年英国共举办了约900场展览活动,吸引了1200万人。但与欧洲其他国家相比,英国国内举办的展会规模不大,多以中、小项目为主,而且目前国内展馆规模也不大,较有名的伦敦及伯明翰展场,总面积不过20万平方米,因此英国会展业的规模、水平、影响都无法与德、意、法相比。但英国却培育了如励展集团、蒙哥马利展览公司等享誉世界的跨国展览公司,在英国本土之外举行大规模的著名展览会。意大利有40多个展场,每年办展达700多个,是欧洲办展最多的国家之一。意大利大型国际展览会举办地主要集中在米兰、博洛尼亚、巴里和维罗纳四个主要展览城市,米兰国际展览中心是世界第二展场,展览面积达37万多平方米,会议厅面积13554平方米。2.美洲会展业发展现状北美的会展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如今美国举办会展的数量和会展业直接收入均居世界首位。根据美国展览业研究中心报告显示,2000年美国和加拿大举办的13185个展览的展出面积共达4561万平方米(其中美国占3498万平方米),展出面积在9290平方米以上的展览843个,会展业的直接收入为104亿美元(其中美国90亿美元)。3.亚洲会展业发展状况亚洲会展业的规模和水平仅次于欧美。东南亚的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地区,由于基础设施完善、市场潜力巨大,并有较高的国际开放度和有利的区位优势,其会展业相当发达。日本是世界展览强国,又是展览大国,展览场馆设施先进,每年举办的展览很多,举办世界博览的次数也多。日本东京国际展览中心、大阪国际贸易展览中心是目前日本两个最大、等级最高的展览中心。其中大阪国际贸易展览中心总占地面积l2万多平方米,展览面积7万平方米。日本政府获准于2005年在爱知县举办世界博览会,因此,日本将连续四次举办世界博览会,标志着日本对举办世博会认识的深度和国家经济具备的能力和实力。新加坡会展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政府对会展业十分重视。新加坡会议展览局和新加坡贸易发展局专门负责推动会展业。其发达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较高水准的服务业,较高的国际开放度等,都为新加坡会展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据调查,新加坡的国际展会规模和次数均居亚洲第一位,在世界居第五、六位。香港是亚洲重要的会展中心之一,被誉为“国际会展之都”。每年举行的大型展览活动超过80项,参展商多达2万家;每年在香港举办的大型会议超过420个,来自世界各地的与会代表多达3.7万人。目前,香港的国际会议展览已排到了2008年。多数展览会规模、知名度和排名均位居世界或亚太地区前列。

合肥市会展业发展对策研究_会展业竞争力的发展对策研究

·服务经济· 合肥市会展业发展对策研究 ●杨皖苏,侯祝松 (合肥工业大学预测与发展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09) [关键词]会展业;合肥市;发展[摘 要]作为全国会展新锐城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合肥市各种会议和展 览的数目也在逐年增加,由此产生了众多商机和经济效益,会展业已成为一个令人瞩目的新兴产业。本文对合肥市发展会展业的优势及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快合肥市会展业发展的若干对策措施。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061(2009)04-0079-03 性综合交通枢纽,公路、铁路、内河航运和航空等各种交通方式都在快速发展和完善。汇聚于合肥的 会展经济是伴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所产生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它具有巨大的经济衍生效应和经济联带效益,有“经济建设的加速器和助推器”、“触摸世界的窗口”、“旅游皇冠上的明珠”等一系列美称。 206国道、312国道和合宁、合芜、合徐、合安等多条 公路干线以及合铜黄、合六叶、合阜高速公路将合肥造就成安徽及全国公路的交通中心。铁路方面,随着高速铁路建设发展的“黄金期”,合肥一跃成为全国铁路中心枢纽城市。建成通车的合宁高铁,使合肥到南京仅需40分钟,到上海也仅3个小时,缩短了与长三角发达城市的距离,加速了合肥融入长三角的进程。合武高铁的通车使合肥到武汉仅2个小时。再过两年,京沪高铁、合淮蚌高铁改造成功,到时合肥到北京不到4个小时。而全国内河航运主要港口的定位,江淮大运河的开工建设和新桥国际机场的建设将使合肥在水路交通和航空交通方面具备更强的能力。较好的区位优势加上不断完善的交通优势,为合肥市发展会展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004年合肥市被评为“最具魅力”和“最具竞争力的 会展城市”,成为全国会展城市新锐,跃居全国二类会展城市之列。会展业在合肥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快速发展的行业,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合肥市发展会展业的优势 1、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家制定的中部崛起战略 给合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近年来,合肥市经济发展迅速,持续呈现“速度快、活力强、效益高”的良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纵向、横向比较态势良好。2007年合肥市生产总值(GDP )达到1334.2亿元,比上年净增260.44亿元,占全省GDP 增量的 21.6%。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 为28125元,比 上年增加4922元,按现行汇率计算,人均GDP 达到3853美元[1]。与全国省会城市比,主要经济指标增 幅也是位居前列。而且,伴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基础建设和城市功能大大增强,城市面貌和投资环境得到了全新的改善。这些都为合肥市全力打造会展之城打下良好的经济基础和优越条件。 3、丰富的旅游资源。合肥市是第一批由国家旅 游局命名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资源点多面广,种类丰富,拥有相当可观的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目前,主要的旅游产品有中国包公园、李鸿章故居陈列馆、明教寺、逍遥津、徽园、安徽名人馆、三河古镇、巢湖、紫蓬山、岱山湖等。旅游产品种类涵盖了国内大部分的景点类型,具有相当的规模和内涵,而且合肥又是国家首批命名的3个园林城市之一。丰富的旅游资源及颇具新意的城市园林公园架构为发展合肥会展旅游提供了有利条件。 2、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合肥市地处安徽省中 心,东临我国当前最具活力的“长三角”,是连接东部地区和西中部地区的重要连接点,具有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区位优势。目前合肥市是全国重要的区域 [基金项目]本文系合肥市旅游局招标项目“合肥市”十一五“旅游业发展规划”(项目编号:051801D2) [作者简介]杨皖苏(1964-),女,安徽枞阳人,合肥工业大学预测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产业经济等;侯祝松(1982-),男,河南焦作人,合肥工业大学预测与发展研究所,研究方向:产业经济等。 9.4 79 ·服务经济· 4、雄厚的科教资源。合肥作为全国科教名城、全 国首个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拥有雄厚的科技实力和众多领域的科研成就。同时合肥拥有全国闻名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合肥分院等一大批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根据2006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4》,2005年合肥的科技资源程度在全国60个城市中位居第24位,在中部城市中位居第三。科教资源优势为在合肥承办高水平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合肥市会展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业,这是导致会展人才缺乏的直接原因。 4、会展业和旅游业存在脱节现象。会展与旅游 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每次大型会展活动都会给旅游业带来巨大商机,而如果没有旅游业在餐饮、住宿、娱乐及旅游服务方面的支撑,会展不仅难以顺利举行,而且会缺少吸引力[3]。目前合肥市会展业和旅游业存在着脱节现象,还停留在初级的、被动的结合阶段。在会展业为旅游业带来的巨大客源面前,旅游业没有充分认识、准备不足,十分被动,无论是它们的数量、质量还是服务项目都不能满足会展业发展的需求,更不要说主动推出会展服务项目或去开发会展业发展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了。这一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必然会影响合肥市会展经济的发展。 1、会展市场化程度不高。目前,合肥会展业的市 场化运作机制尚不健全,不少会展仍是由政府主办,政府不惜投入巨额财政资金,直接策划主办旨在宣传本地形象、扩大本地影响、带动本地产业发展的各种综合性会展活动。这种政府主办型会展虽然给会展业带来了短期的繁荣,但却存在一些弊端:(1)由于偏离市场规律,形不成良性发展,会展业缺乏发展后劲。(2)易滋生面子工程和政绩工程。(3)会展企业等着政府指派干活,而不是自己找活干,这种状况淡化了市场竞争氛围,使会展企业缺乏参与竞争的忧患意识。 5、会展配套服务设施有待完善。首先,合肥市 星级酒店不足,不能很好地满足前来参加会展人员的住宿需要。合肥现有宾馆酒店的接待能力约为4万人,星级饭店仅有40家,其中只有5家为五星级酒店[4],在会展期间,四星级和五星级酒店缺口较大。其次,合肥市的餐饮业不发达,无法满足所有前来参加会展人员的餐饮需求。表现在:城区餐位总数不能满足市民和外来游客的需求,尤其是在大型会展期间较为紧张。餐饮总体缺乏自己的地方特色,未能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特色菜系。同时餐饮种类有待丰富。此外,具有合肥特色的文化娱乐也较为缺乏。第三,会展中心配套基础设施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如:安徽国际会展中心由A 、 2、会展专业性、品牌性不强。一方面,缺乏实力 雄厚的专业会展企业。目前合肥市会展承办机构多为政府部门、商业协会、展览公司、工贸公司等,有实力的专业展览公司不多。全市40多家会展企业,半数以上是外地驻合肥展览公司,专门运作展览会的展览项目策划公司只有1/3,规模小、资金少、观念落后、经验不足等问题普遍存在于会展企业。近几年合肥会展次数虽然不少,但大多规模小、档次低、质量不高,真正由国家牵头主办的会展少,大多会展只是挂名。另一方面,品牌会展不多。特别是在地方性——资本对接品牌会展上,中国合肥“高新技术项目— 会”、“中国国际徽商大会”、“中国合肥苗木花卉展”等体现合肥地方特色的品牌会展虽已有一定的知名度,但与大连的“国际服装节”、深圳的“高交会”、杭州的“西湖博览会”等这些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具有很高知名度的品牌会展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B 两个展区组成,但是会展厅A 区和B 区之间却被 合肥市一条主干道繁华大道给隔开,很不利于大型会展的承办。 三、促进合肥市会展业发展的对策 1、转变政府的职能。必须改革现有会展业管理 体制和运行体制,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首先,转变政府官员的思想,努力剔除会展刻意追求“政绩表现功能”、“官员展示功能”和“其他汇报功能”,从现实的政府型会展向正常的经济型会展转变。其次,除了那些必须由政府主办的公益型会展活动,政府部门要逐步退出对会展活动的直接参与,改为宏观管理和监督管理,在创造硬件设施、提供便利的城市配套服务等方面做更多工作。第三,由于会展业自身的特点即产业带动比率高(目前在合肥大约为 3、会展专业人才缺乏。随着合肥市会展经济的 迅速发展,会展人才紧缺的矛盾也日益突出。目前合肥市会展业人才无法满足会展实际需要,且从事会展的人才中,真正懂参展、招展、经营、运输、外语和布展的跨行业、多学科的专业人才更少。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共有20所院校开设会展专业,10所院校开设会展方向的专业[2]。虽然合肥市知名的高校不少,但是目前几乎没有一所高校开设会展专 9.4 1:7),会展企业自身的盈利很少,而给当地带来了 可观的收益。合肥市政府应该看到这一点,每年根据办展的情况给与会展企业相应的资金奖励,促进合肥会展业的不断发展。 80 ·服务经济· 2、培育自己的会展品牌。要加大对会展企业的 扶持力度,设立优惠政策吸引外来展览公司在合肥设分公司。同时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整合现有会展资源,重点支持重要会展和品牌会展。首先,对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和影响力、对地方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推动力的地方品牌会展进行特别培养。通过深化内涵,改善包装,加强营销,提升其品牌价值。其次,挖掘、培育具有地方产业特色的新的品牌会展。目前,沿海发达城市的加工类产业正逐步向合肥等中西部城市转移,这为合肥市培育加工类会展品牌提供了很大的机遇。政府要认清合肥市的产业链,抓住机遇培育自己的优势产业,并以此为重点,尽快推出具有地方产业特色的品牌会展,从而使合肥到2010年有数十个品牌会展,共同支撑合肥的会展业。 建设应与会展客源的增长同步。新建一批能为会展服务的高质量的宾馆酒店,鼓励引导星级酒店提升档次,尤其是争取一批三星级酒店尽快提升为四星级或五星级酒店,重点发展宾馆酒店的会议、展览、商务、度假等设施,增加为会展服务的功能。第二,大力发展合肥市的特色餐饮。发扬合肥市多种传统菜系的特色,开发新菜系,发掘创新传统名点,不断增加花色品种。加强对合肥市的饮食老字号的恢复和保护,建设一批以传统地方民间小吃店、餐馆、茶馆为依托的风味美食、茶食街区。积极引导餐饮业努力适应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消费层次参会者的需求,建设以中餐为主西餐为辅,主餐快餐小吃并举,高中低档门类齐全,兼顾不同民族特殊风俗习惯的餐饮网络。第三,丰富文化娱乐业。发展现代多种娱乐文化,发扬具有安徽特色、合肥特色的传统娱乐文化,促进现代娱乐文化与地方传统娱乐文化的交融,形成有合肥特色的文化娱乐产业,如常年的黄梅戏歌舞表演、歌舞餐厅、茶馆等。第四,加快会展设施和大型体育设施建设,提高会展接待能力。主要包括完善安徽国际会展中心周边基础设施建设,应在A 区展览馆和B 区展览馆之间架设一座封闭式天桥,将其连为一体,以解决举办大型会展时参展商从A 区到B 区还要过马路的尴尬局面;完善现有的大型体育场馆的功能;建设新的大型会展中心及其配套设施等。 四、结束语 近年来,合肥会展业呈现加速发展态势,成为合肥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支撑。但与国内会展业发达的城市相比,合肥目前会展的规模和市场份额都不大,真正有国内国际影响力的会展品牌还不多,竞争力还不强。因此,合肥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加强会展品牌建设,做大做强会展产业,使其实现规模化、品牌化和国际化,不断提高合肥会展业在国内国际的竞争力和知名度,从而使会展业成为合肥市新的经济增长极,将合肥打造成区域性会展新城。 [参考文献] [1]合肥市统计局.2007年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 /OL ].http ://www.tjj.hefei.gov.cn,2008-03-10.[2]中国大连———政府版.“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论证[EB / 3、推动合肥会展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建立。会 展业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没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就无法参与国际竞争。合肥会展业之所以人才缺乏,原因在于合肥会展业还不发达,会展市场发育不充分,从而未能形成人才的“洼地效应”。现阶段合肥会展队伍要处理好“源”与“流”的关系,大力推动展览队伍的专业化。一方面对现有的会展人才进行培训,并在合肥市的一些院校设立会展专业,解决会展业人才“源”的问题;另一方面合肥市要不拘一格地大力引进国内外优秀的各类与会展业相关的人才,同时要为会展人才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从而解决会展业人才“流”的问题。 4、加强会展业和旅游业的合作。要从三个层次 来加强会展业和旅游业的合作:第一是法律法规层次。在尚未有全国性法律规范会展旅游业的情况下,合肥市可以出台相应地方法规,要在《合肥市旅游管理条例》中规范会展业和旅游业的关系;第二是行政管理层次。要加强合肥市的会展管理部门和旅游局的沟通和协作,制定共同的目标和行动纲领;第三是会展企业和旅游企业的协作和融合。一方面会展主办单位在积极承办会展的同时,要积极与合肥市周边的旅游景点联系,引导参加会展的人员去游览合肥市的景点。另一方面,合肥市各旅行社和旅游企事业单位要加大对旅游景点的宣传,主动与会展主办单位配合,把合肥市的精品旅游线路和景点推介给他们。要鼓励旅游企业拓展会展业务和鼓励会展企业拓展旅游业务,最终在合肥形成能集会展业务和旅游业务于一身的在国际国内有重要影响的会展旅游集团公司。 OL ].http ://www.2005.dl.gov.cn/gov /news /,2007-08-13. [3]王保伦.会展旅游[M ].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4]胡佩.合肥鼓励宾馆饭店改造[N ].新安晚报,2008-08- 17. 5、完善相关的配套服务设施。第一,宾馆酒店的 [责任编辑:冷眉] 9.4 81